刘索拉别无选择

作曲家,作家。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先生。

音乐作品:

专辑《蓝调在东方》(美国宝丽金唱片公司)、《中国拼贴》等。大型室内乐歌剧《惊梦》(德国室内乐团演奏)等。组建乐队“刘索拉与朋友们”,在欧洲与国内巡演。

文学作品:

《你别无选择》《女贞汤》《迷恋咒》等。(获多项文学奖,有英、法、意、德、日等译文。)策划多项国际音乐节及国际大师班讲座,曾是德国世界文化大厦的国际顾问组成员。

采访·刘广宁 赵钰儿
花篮里的家

| 景一 镜子

北京。黄昏或者黎明。春或者秋。丰盛胡同索拉家的院子就好像一个花篮,盛满了桃树、梨树、海棠……

母亲,女孩(刘索拉)。

母亲:女孩子不能照镜子,你的房间里不能放镜子。

女孩:为什么?镜子里有什么?

母亲:什么也没有。只是你还小,小孩子的心思不要用在照镜子上。尤其是女孩子,不要照镜子。

女孩:那为什么米拉(姐姐)房间里有镜子?

母亲:等你长到米拉的年纪,你也可以去照。

女孩弹钢琴,女孩儿姐姐在唱京剧。女孩的琴声越来越像砸出来的,然后女孩儿跑出琴房,去院子里跳舞。

女孩有一打一打的白衬衫、蓝裤子、毛衣、外套,但都是同样款式和尺寸的。没有花样,没有装饰。

女孩第一次来到镜子前。

女孩:原来我长得是这样!还是镜子后面还有另外一个人?(用手碰碰镜子)没有,那就是我。(女孩在镜子里看自己,就好像读一本新书。)难怪不让照镜子,这能上瘾,越看越想多看。这是最好的虚度光阴的方法。明天还得来看。最好让妈妈给我买个镜子,摆在桌子上,我可以看着我自己发呆。(她就这样渐渐看穿自己,她所看到的,日后成为别人所听到的。)

图片

| 景二 节日

节日里,家人团聚在一起。母亲要求每人都要出节目,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她。阿姨给她准备服装和道具。

阿姨:带上面具,刀、枪、剑,头上插的假花。

女孩:不要那么多东西,每次我一上去就先死了,躺地上直到演出结束。没有多少我的事。

阿姨:这次还这样吗?

女孩:还这样。

阿姨:我给你做了好多行头,这回又用不上了……为什么不让你再跳洗衣歌里那个小姑娘呢?那次跳得多好!(阿姨在她学龄前一直给她做新衣裳,阿姨针线活儿好,手巧,扯什么花布头都缝得起漂亮衣裳。妈妈说了,上学前可以打扮得漂亮点儿。)

转到父亲的书房。

父亲:索拉,给你做了一盏宫灯。你瞧,点上火,它会自转。上面给你画了很多动物。

女孩:今天你还画吗?还要我替你磨墨吗?

父亲:今天不用了,过节,不写字,也不画画。你们可以放一天鞭炮。

女孩:我想画一张。

父亲:那你画吧。(父亲给她铺开画纸)上次教给你画的竹子和兰草还记得吗?今天画虾。

女孩在书房埋头画画,父亲走到院子里摘桃子。那桃树是他亲栽的。桃子盛满了篮子,也盛满了几个筐。节日是盛装的,丰盛胡同的院子也被快乐的果子装满了。女孩儿让妈妈也参加画画儿,妈妈随手画了满纸歪歪扭扭的水果。

图片

| 景三 国骂

屋内。父亲,母亲,女孩。

女孩忽然对着父亲秃噜出一个脏词。父亲愣一下。

母亲:这下,总该挨打了吧。

父亲不置可否。

母亲:去,趴床沿。

女孩儿趴到床沿。母亲轻击一掌,就笑出声来。

母亲:哪里学来的骂人话?

女孩:就是看书里说,这是“国骂”,我就想试试。

母亲:怎么能冲着你爸爸试?

女孩:那你还笑?

| 景四 阿姨

多年以后,他们住的院子改了模样。他们搬到新的住处,她和阿姨回来丰盛胡同看看,徘徊在门前。

阿姨:这门已经改得不认识了,也不知道现在里面住的谁,把老房子改得面貌全非。你爸妈出事以后,我带着你去江西乡下。咱们后来回北京,到处住,没个定所。现在你爸妈都回来了,但他们也不打算再回这边来。你也快去上大学了,将来我也不能老在你身边了。我都六十了,我准备走了。

索拉:你要去哪儿?

阿姨:阿姨去结婚了。

图片

| 背景资料

刘索拉出生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父亲是革命时期亲率戎马的英雄,母亲是富有浪漫气质的文艺家。她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个孩子从小除了公学以外,还接受家庭教师的艺术教育。她一直弹钢琴,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成为她日后从事艺术创作的起点。

他们早年住在西四丰盛胡同的一个三进院,那里有过他们美好的时光。母亲管理家里的大事小事,父亲忙于政事公务。家里管教甚严,小孩子不上大人桌吃饭,专门摆一张小桌子用餐。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们不能见,都回避到别的房间。除此以外,爸爸的时间都给家庭。每个星期天,一家人会盛装到外面吃饭,当时总要去莫斯科餐厅、砂锅居这些老字号聚餐。只要是家事,都由妈妈张罗。妈妈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1990年,刘索拉远在海外。突然预感父亲有什么不详。打电话回去,姐姐说父亲安好,就是感冒了。半年后,她才从朋友那里得知,父亲那时已经去世了,但是妈妈对姐姐说:“不要告诉索拉,不要让她回来,让她去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图片
插画:范薇

你 别 无 选 择

| 景一 课堂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课室。内。老师(杜鸣心),学生(刘索拉)。

老师:索拉,你的作业呢?

学生:(递过去一页纸)我写不出来,写了一篇散文,里面的内容就是我想写的。

老师:(接过那纸看)是这样……那么……

老师将这页纸放在钢琴的谱架上,就开始弹。

老师:看好了,我怎么弹。听见了吗?跟着我弹的音,是这个意思吗?河流、树木、蓝天、白鸽……你看着我的手,白鸽的飞翔是主题,所以你从这个动机一直这样扩大发展下去,抓住这个主题来扩展,不要更多的情绪变化,但是有很多的色彩浮动,一种明亮的色彩,就像是你想的那样。

杜老师一路弹来,将索拉的文学稿子按照音符的表达呈现出来。索拉陷入刚才的音乐中。

老师:是这个意思吗?我弹得对吗?

学生:是这个意思。

老师:还不赶快记下来!

学生:您弹得太快,我记不下来。

老师:那我弹慢点儿,你盯着这几个音,看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回去接着写,下次交给我。

暗转。

数日后,在同一间课室。老师和学生。

老师:这次写出来什么新作品了?

学生:没有。还是写不出来音符,只写出一篇散文。

老师:还是一篇散文?

学生:您再给我看看这个散文怎么变成音乐?

老师:拿过来。

索拉将文章递给老师。老师依旧把写有文章的纸放在谱架上,看着文章弹奏起来。

老师:这次这个散文和上次那个完全是不一样的情绪了,是在描写一潭很深的水,水是安静的,四周都是安静的,这个和声,到这个和声,听,是不是有了那种深潭的感觉?连续地用这样的和声,就加强了深水的意境,这首曲子主要是和声的演变,但是织体不是很活跃的,和上次那首形成了对比。文章写得不错,有进步。但还是文章。音乐呢?下次我不收文章了。

学生:我怎么一正式开始学作曲,就写不出来曲子了?以前什么都不懂,特别敢写。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原先觉得作曲很简单,不就是出旋律嘛,可进学校后一学那么多理论,突然就不会写了。觉得作曲不是我想的那样。

老师:你是叫技法给吓住了。音乐和文学是贯通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要熟悉各种音乐语汇,还要加强基础训练。古典音乐的底子还要加强,不能一下子就去搞现代派。

学生:嗯?

老师:理论基础打好了,你会发现作曲其实很简单,都是语汇。你有想象力,就不会缺乏音乐语汇。现在你就是需要把你的文学语汇转化为音符的语汇。

学生:我好像懂了,但离顺畅地作曲还有一段距离。

图片

| 景二 索拉的独白

索拉:

我是1977年考上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那时上课,那些厉害的学生总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没完没了地提问,总是不能按时下课。我心里想,赶紧的,快下课,玩儿去呀!我一心只想玩,对音乐开窍得太晚。人家已经在整十二音体系的现代主义了,在国际上还得奖了,我还沉醉于迪斯科,我还故意用十二音写流行音乐。可那时候,我很佩服他们,有人批判他们,我就不干了。我得挺哥们儿呀!我没什么力量,但我至少也认识二十个人吧,我可以写文章,写出来让二十个人知道这事。这样我就开始写小说,写了一半拿去给李陀先生看,他一看让我赶快写,好好写,他觉得特别有前途。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就是想说说我们班这些事。后来我写完了就交给李陀先生,他又交给朱伟先生,后来王蒙先生也看了。他们很快告诉我,小说在1985年的第一期《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当时不太懂被发表的感觉是什么。但发表后可以印刷,成了铅字,我觉得这挺酷的,实际上,意义是什么,我不清楚。结果发表后,王蒙先生给了特别好的评价,他说完一下就把这文章的地位提到小说上去了。一件为了挺哥们儿的事,就这样炸开了。那篇《你别无选择》实际上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这事出了之后,我开始有了忧郁症。社会上和文化界开始关注我,我自己却高兴不起来。这就又写了《蓝天绿海》。

事情变味了。一开始是才子们的努力,对比着我的懒散;接着是他们受到打击,我想打抱不平;再后来是我突然出名了,大家就以为我也是个学霸。其实我不是。我一直在找一条我自己想走的路,我的老同学们说我是边玩儿边干活,我的总结是,玩儿是很重要的,但是玩儿好了也挺不容易的,还挺累的。

| 背景资料

刘索拉1977年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与瞿小松、叶小纲、郭文景为同学,1983年毕业留校。1985年《人民文学》发表她的小说《你别无选择》,震动了文坛,被誉为先锋小说的开先河者。之后,又创作发表了一系列歌曲作品。其歌曲与当时盛行的流行音乐在表现和气质上截然不同,自成一系,浪漫、美好、雅正而充满诗意。她初露头角,但已让人感受到她文学和音乐上共有的高贵、犀利品质,如一颗钻石般闪耀出有棱角的光芒。她无须为了稻粱谋,也不醉心于功名成就,正如她童年时面对镜子一样,她要看清看穿自己,要表露,要令自己满意。她的评判者或许就是她内心的自我,她始终不放弃达到她自我的满意标准,令自己称心如意。她醉心于玩,音乐学院的教育开启了她追寻玩法的复杂人生。要玩,要好好玩,一直玩下去,但不要瞎玩。这或许就是她的艺术态度。

1988 年,广东广州,摄影师拍摄刘索拉(左)(视觉中国 供图)

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

北京。刘索拉寓所中的排练厅。内。

索拉:第六十四小节,从这里开始,一直到第一百二十七小节,再来一遍。(乐队开始演奏。一会儿,索拉挥一下手,示意停止)好吧,先到这里。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休息一会儿,然后你们先回去。不过,我有几句话要说。

索拉走到沙发前,坐下。

索拉:琵琶和打击乐,你们很好,都很好。声乐部分,要有雁叫鹤鸣的感觉,也要有古代啸歌的那种无所畏惧。整体的音乐力度和能量都是野性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那种感觉,打击乐的能量一直不能掉下去,要想到原始人祭天地的感受,不是小桥流水、小鸟依人。

索拉:(对吉他手老五)很奇怪,只有你不是学院出身,只有你,只要音乐一响,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跟下去。这次你得跟着管弦乐队演出,等于戴了紧箍咒了,体验一下古典音乐家的不易吧。

索拉:(对键盘手杨季尔)季季,昨天那位诗人要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青年人,他卖掉他的洋房和汽车,还有他家传的重价的珠子,要买殿堂门口屋檐下的一个位置,他想做一个守门人。还有一个青年人,是这殿中的祭司助理,他想去外面买一所洋房和一部汽车,于是,就把殿里的祭器、供品都拿出去卖,又割了帷幔去卖,截断铜把手,门闩,都拿出去卖。后来,他被当作小偷,遭到殿里人的驱逐。他一无所得,流落街头。你听懂了吗?我都没懂。我理解的是,在现实世界没有针对所有人的圣殿,但是在灵魂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圣殿,一旦找到了,你得赶紧进去,不进去就关门了。

图片
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

| 背景资料

1988年,刘索拉旅居英国,随后去往美国,2010年回到中国。现居北京。

在欧美各国的那些日子,她与黑人艺术家、前卫艺术家为伍,在伦敦的舞蹈俱乐部、纽约的城下实验剧场有她的身影,在德国现代室内乐团的伴奏下、纽约中央公园的音乐节上也有她的歌唱。她还是那个丰盛胡同的小姑娘,还是那个为哥们儿挺身而出、一不小心出了大名的女才子,她从纯净的学生气的创作,到蓝调的忧郁凄美,又到爵士的自由即兴,如今临渊站在中国当代音乐的险境。只是原来照彻她的是一面化妆台上的镜子,如今反射她的是当代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国音乐的汹涌海面。她的艺术从纯正到冲突再到强大,已然得到升华,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尖锐样式。

图片
刘索拉在德国演出《自在魂》

| 笔者沉思录

索拉并不是因艺术而在生活中挣扎的人,她活得优雅、雍容,存有这个时代最美的桂冠,初出茅庐时潇洒隽逸,如今一转身,抖落掉戏装外袍,裸露出冰冷炫目的钻石,凌厉而莹澈,光焰逼人。但她在音乐和艺术的多个门类中不断挑战边界,甚至连艺术和艺术的影子们都要讨厌她,或者憎恨她,要联手遮蔽她。这些年,她和她的乐队已探到前缘,有悲欢,有痛痒,有辉煌和暗沉,然而,她做钻石,最好的钻石,令自己称心的钻石。她的高贵气质和君子教养,并不是用来装门面的,而是用来省略和遗忘,只照人的前路,不看事物抛下的阴影。我们后来者,因她的纯粹和不离不弃,寻到了路标。

最近,她的交响音乐作品《大圣传奇》将上演,可能因为疫情的缘故,演出并不能确定。或者说,这样的计划,实施的可能几近1%。但就是为了这1%,她用上了她所有的学习经验和所有的生命体验,100%对1%。

她的音乐,她的思考,她的实践,都记录在她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浪迹声涯》里。读不读不要紧,反正留下来了,将流传下去,不可磨灭。

“男性凝视”下,短视频内外的女钓手

钓鱼可能是参与者性别比例最悬殊的运动之一。以往在能看到钓竿的地方,女性的角色通常是在烈日下包裹得严严实实迅速出现一下,催促老公早点收竿;竞技比赛中,男女同场,女性几乎不会有独立赛事,也没有什么规则上的性别优待,比赛场中女性寥寥。而近两年,随着社交媒体上钓鱼的火热,手持钓竿的女性越来越多,女性与钓鱼似乎不再绝缘。她们为何爱上钓鱼?这份热爱的保鲜期会长久吗?

文 | 薛芃

摄影 | 蔡小川

清晨嘉年华

跟着格小格钓鱼的第三天。早晨6点半,东莞的天刚刚才亮起来,已是10月下旬,天气依然闷热,清早也没有一丝凉意。团队即将开始又一天的钓鱼工作。除了剪辑师之外的四个人——格小格、两位摄像、一位助理——陆续走进车里,这是一辆荧光绿色的福特皮卡,后斗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渔具和视频设备。6点半不算太早,早的时候要四五点出发,赶到钓场时能赶上日出,这时是一个鱼群活跃的窗口期,相当于鱼要集体吃早饭,饵料下去,都是些嗷嗷待哺的鱼儿。

格小格是目前抖音平台最热门的女性垂钓博主,最近两周,她带着团队正在广东拍摄短视频作品

一周前,他们开着车从长沙来到广东,计划在佛山、中山、东莞一带工作两周,以几乎一天一条的视频拍摄进度推进。她跟我简单说了一下这几天的行程:第一天早晨8点从长沙出发,晚上5点左右到佛山,放下行李后去见一个合作方;第二天早上7点拍摄,拍了一天,不太顺利;第三天早上7点,钓鱼拍摄,晚上6点,跟另一个合作方吃饭,吃到晚上11点,连夜赶到中山,到中山时已是夜里1点多;第四天早上7点,去中山的一个海钓场,钓一天,继续跟合作方吃饭,吃到12点……每天基本如此,白天钓鱼拍摄,晚上社交谈商务,有时会有直播,完全休息的晚上不太多。早上说是7点出门,对于格小格来说,意味着5点半到6点就要起来化妆,把自己捯饬得漂漂亮亮的。

今天的目的地——东莞电光村水库,一个24小时连轴转的大钓场,有600多亩,不分白天黑夜,始终坐着一圈钓鱼人,一茬又一茬,他们好像NPC一样,不带休息的。白天大家都戴着“脸基尼”、遮阳帽,分辨不清样貌。赶上这两天周末,来钓鱼的人更多些,一坐就是一天。

皮卡车里,格小格一边打开节奏明快的音乐,想给大家提提神,一边打开抖音,点开自己的页面,看着这两天上传的视频。格小格在湖南台快乐垂钓频道做了8年垂钓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去年6月开始进驻抖音,成为一名垂钓博主。她以台钓为主,有时也会玩玩路亚、海钓、冰钓这些其他门类。现在,她的账号“格小格爱钓鱼”拥有360多万粉丝,已是抖音粉丝量最多的女性垂钓博主,她希望到年底可以达到500万。

最近发出的两条视频,一条是10月20日发的,一条是10月22日发的,前者流量一般,后者还不错,格小格想着数据能再冲一冲,带一带之前那条一般的。我坐在后座问她:“都是用同样方式拍的视频,为什么数据差别这么大?抖音用户到底喜欢看什么?”“你看最近的这一条视频,我是用手竿钓的龙趸,钓大鱼在短视频里就是很受欢迎的。”龙趸是一种巨石斑鱼,属于海鱼,通常成鱼在几十公斤。对于不在海边生活的广大内陆群体来说,谁会对钓上这么大一条巨型海鱼不好奇呢?即便是见过龙趸的人,又有几个能自己钓上来?大鱼,满足了手机那端的猎奇心,而这条大鱼,又是一位长相漂亮、身材姣好的女生钓上来的。抖音视频里,反差即王道。

7点刚过,我们到达钓场。水库一圈已经坐了很多人,和昨晚我们离开时的场景差不多。格小格跟老板预约了水库最好的位置,位于中央的一块浮台。老板说这里是全水库鱼情最好的地方,独一份,价格150元10小时,比岸边贵50块。这价格算是便宜的,水库里以鲫鱼和草鱼为主,也有鲢鳙之类的。

团队在浮台上准备着设备,格小格简单地补个妆。口红就像是她的开关,一涂上,人就明亮了起来。一天才真正开始。

但七八点时水面上开始起风,越来越大,有个四五级,这不是好兆头。格小格今天的计划是接着昨天继续钓鲢鳙,昨天一下午,上了四尾。然而,起风对于钓鲢鳙来说是大忌,非常影响鱼情。为了打发点时间等风走,格小格打开了抖音直播。

她不经常开直播,但有时需要跟粉丝寒暄一下,维护用户的黏性。每一位博主都能在抖音后台看到自己的用户画像,在她360多万的粉丝里,95%是男性,31~40岁的最多,“铁粉”在100万左右。即便在女性越来越多加入钓鱼群体的今天,垂钓仍是一项男性运动。

放眼钓场,几乎看不到女性。有一两个零星的,都是跟着男朋友或老公一起来的,钓龄也不长。格小格跟我说:“这的确是男女钓鱼的现状,尤其是台钓,一坐一整天,通常是暴晒的一整天。再加上一天下来要抡竿上百次,女性的臂力很难适应这样高强度的运动,钓鱼不是一个对女性很友好的运动。女性多是陪另一半钓鱼才钓的,或者陪客户,带着一定的社交属性。真正热爱台钓的女性极少极少。”不少男人喜欢上钓鱼,是在事业失意时、婚姻不顺时,钓鱼成为逃离现实的出口,一种重新找回信心的途径。在她看来,男性喜欢钓鱼,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可以带来即时满足感,上鱼那一刻,意味着对自然征服欲的满足,这种本质上原始的捕猎行为更能给男性带来快感。

直播了一会儿,格小格被另一位博主带进一场抖音PK中,就是在10分钟之内比赛谁能收到更多的打赏。对方是一位聊天型博主,两个女生,10分钟里,一个说话一个在背景做下蹲;格小格这边,聊天、介绍鱼情、偶尔唱歌,能收到保时捷、摩天大楼之类的不少打赏,却一直落后。十来平方米的浮台上,格小格越来越激动,声音传到了岸边,岸边的钓友在现实和手机里一同围观着这场“女性魅力”的PK。她团队的同事说,常打赏的一两位“大哥”今天不在直播间,所以有些难。眼看就要败下阵来,直播的手机屏幕里突然炸出一个“嘉年华”的大打赏,格小格这边瞬间超越了对方,略胜几千抖币。打赏者ID的备注写道“某渔具公司”,是一位业内知名的渔具商,成为格小格这场PK险胜的“幕后大佬”。“嘉年华”3万多抖币一个,价值人民币3000来块。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再加上一场10分钟的PK,格小格冲进了抖音实时直播的前五名。

她长出一口气,没忍住问了对方直播间一句:“背景的那个女孩,几乎做了10分钟下蹲,真的不累吗?”钓场岸边,很多钓友也看到了直播,得知格小格的到来,纷纷起哄喊话。水库中央的浮台,似乎隐喻着钓鱼圈的“男性凝视”。

东莞电光村钓场内,男性钓者才是主角
“鲢鳙小公主”

格小格的双手是粗糙的,手背的手纹很深,尤其是在精致脸庞的衬托下。她总戴半截手套,前两个指节更是黑了几度。但她很讲究,做了美甲,每个月要去美容院专门做一两次手部护理,即便这样,依然挡不住钓鱼工具和紫外线对手部的双重摧残。她把双手摊开来,“你看,左手就比右手更黑。因为我左手经常搓饵料,戴手套会影响手感,所以更黑”。
格小格以前皮肤很白,自从做了抖音拍视频,整日地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太阳快落山时,光线变差就没法拍了,所以只要在拍摄,就逃不过紫外线。她的摄影助理跟我说:“如果是像拍电影那样拍横画面,还能打个遮阳伞,找到合适的角度,伞就不会穿帮。可抖音得拍竖视频,人往那儿一坐,头顶一半是天,怎么放遮阳伞都没戏。”如此,为了画面的效果,做垂钓博主就只能晒着硬扛。男性在钓鱼的巨大诱惑之下,往往没问题,可光是晒黑晒伤这一项,就拦住了大多数女人。
“钓鱼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会钓鱼’,一定意味着钓过很多场鱼,而且是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用不同方式钓不同种类的鱼。台钓的搭配组合很复杂,你要知道什么样的鱼配什么样的漂,线组如何搭配,钩子型号如何选择,又该用什么饵料来诱不同种的鱼,鱼在水中的层位如何,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都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最终钓上想钓的那个鱼种,才算得上是会钓鱼。如果只是碰巧上了几条鱼,那种只能是运气。”格小格能在这个复杂的修罗场里生存并且有名声,“会钓鱼”是基础,也就是专业度的保证。因此,在她的每一条钓鱼视频中,除了情节、段子,她每次都会讲解自己当天用到的工具和技术的支撑,她非常清楚真正的钓鱼爱好者看中的专业度,而段子这些桥段则是在娱乐化的短视频丛林中存活下来的生存法则。
从2014年到现在,格小格已经在湖南卫视工作了8年。格小格本名吕天媛,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因为是满族人,身边朋友爱喊她“格格”。刚毕业的她一心想做主持人,当时湖南卫视快乐垂钓频道刚成立,正需要年轻的主持人,格格去试了镜,还挺顺利。不过,“钓鱼不是老头老太太干的事吗?我为什么要去?”年轻气盛的她虽然想做主持人,但不想做钓鱼节目的主持人,纠结之下,作罢。
之后的两年中,她跟着剧组拍戏,却放不下主持人梦。她还是想留在湖南卫视工作,可那时入职湖南卫视的门槛很高,后来她参加了当年的“星姐选举”比赛,被台里看中,依然是快乐垂钓频道,要先去拍一个垂钓的真人秀,从厦门拍到三亚,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触钓鱼。那时没什么经验,没做任何防晒措施,拍完之后满脸红疹子就去了台里,“跟个猪头似的”,领导一看说:“这人怎么跟照片不一样?”后来又在台里实习了一段时间,才正式签约。就这样,格小格开始做垂钓节目,自己学着钓鱼,进入垂钓圈。
格小格钓完鱼,会把钓来的鱼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也成为她最近短视频里的重头戏。图为她和团队与买鱼的街头市民合影
从主持人到短视频博主,钓鱼成了格小格的工作。如今想来,她觉得做主持人、演员的技能都用在了现在的短视频拍摄上,这一年多来,她开始琢磨一个短视频的节奏,拍什么、怎么拍、怎么转折,如果要更有故事性和娱乐性,还要考虑怎么安排钓场老板的互动桥段,怎么在恰当的时候植入广告。
而短视频的核心仍是钓鱼,这些镜头没法替代,她必须实打实地坐在水边,下竿,上钩。
收到“嘉年华”的大打赏之后,风并没有减弱。此时,一边的助理已经在锚定的位置“打窝”打了一段时间。所谓“打窝”,是台钓的专门术语,需要钓者向固定的位置不断下饵,把这一小块地方打造成鱼儿的“食堂”,吸引特定鱼种过来进食,这样才有中鱼的机会。
格小格今天要钓的鲢鳙不是一个容易钓的鱼种。鲢鳙的饵料有股浓重的酸臭味,她需要把混合好的饵料搓成个大球,勾在吊钩上,不断地抛向点位。这个“球”一入了水,就会散开成絮状物,慢慢在水中扩散,一旦风大,饵料就会随着水流散得太快、太开,聚不到一起去,这样一来,就很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吸引鲢鳙的到来。因此,这场大风来得很不是时候。风大,会很影响上鱼的“口”。
有一个美国小说,里面有一个老头钓鳟鱼,作者描述说鳟鱼是一种珍稀的、聪明的金属,叫它“鳟鱼钢铁”,清冷的、积满雪的河流就像铸造厂,在里面,用鳟鱼炼成钢。跟冰冷的鳟鱼钢铁厂相比,鲢鳙就像是游荡在迷乱雾絮中,当这团雾足够厚实而美味,就会有愣头愣脑的鲢鳙到来。
鲢鳙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头鱼,头大却不占什么重量。这是一种滤食性的鱼类,所以相对应的饵料就是絮状的、粉末状的。吸引鲢鳙需要饵料不断,在水里形成连贯的絮状纵向漂浮,所以钓鲢鳙是很麻烦的,“打窝”一刻也不能停,一旦停下,饵料的漩涡断了,就前功尽弃了。大约两年前,台钓界知名钓手邓刚做了几个钓鲢鳙的视频,把钓鲢鳙带火了。而格小格是女生钓鲢鳙的一把好手,也有人叫她“鲢鳙小公主”。
大多数钓者会把钓上来的鱼放生,能钓上想要的鱼比带走鱼更让人兴奋
格小格拿了一根200克的竿,上面写着“轻量大物”几个字,意思是适合钓大鱼里较为轻量级别的,十几斤的那种。抛竿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一天钓下来,总得有几百次的抛竿。台钓抛竿难,是因为要求每一竿都尽量能抛在同一个点位,这就需要每一次都是相同的力道、相同的角度,再加上风向、风速的变化,就要时刻调整抛竿的方式。
听钓场老板说,三年前他们接收电光村水库,便下了一大批鲢鳙鱼苗,今年夏天才开放钓鲢鳙。在此之前是鲢鳙的成长期,即便钓上来也必须放回水库。而且鲢鳙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不少水库都会养,但一旦养多泛滥了,也会破坏水里的生态平衡。在水库钓鱼,鱼种都是特定的,钓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钓场。
前一天下午3个小时中了4条鲢鳙,但今天,格小格没有那么被眷顾。等待,无聊,沉默,看起来热热闹闹的钓鱼视频背后,多的是望向平静水面期待着有一丝涟漪的眼神。在漫长的一天中,上钩只是几个瞬间,但所有的快感都来源于在如此沉默等待中的惊喜。
记得前一天,鲢鳙上钩时,用浮筒和木板搭出的十几平方米的小浮台一下子就开始震荡。这不是鱼的功劳,当鱼上钩时,格小格要用尽力气拽上来,原本等待着的两个摄影师也迅速动了起来,两个机位迅速腾挪,找到一个最合适的镜头,既要拍下上鱼的瞬间,又要拍下钓鱼人的身姿。几双脚在木板上不停挪动着,浮台嘎吱嘎吱直响。
我之前问过格小格:“钓鱼人最喜欢看什么样的镜头?”她说就是上鱼的那一刻,七八米长的鱼竿随着鱼的重量和力道,越弯幅度越大,直到弯成一牙新月的弧度,弧度越大越刺激,证明在看不见的水面之下,这条咬住了钩的鱼在以多大的力量试图挣脱,水下和水上的博弈,都体现在弯曲的鱼竿上。为了把鱼顺利拽上来,通常钓者还要在水面遛一段时间鱼,是为了让鱼吃钩更深。这一幕的紧张感是最让钓鱼人兴奋的,那是一种瞬时的心流体验,漫长的、守株待兔似的等待之后将鱼抽出水面的这一刻,是台钓与路亚或其他钓鱼方式相比所拥有的最大的诱惑力。
可上天不会眷顾每一次钓鱼,这一天便是如此。持续不断的“打窝”,并没有吸引来想要的鲢鳙,却引来了一群罗非鱼。在广东钓鱼,罗非大概是鄙视链底端的鱼种,这原本是一种南非的热带鱼,而广东的气候特别适合罗非鱼生长,它变成了广东数量最大的“入侵鱼”。繁殖能力强,不挑食,生存能力也极强,所以广东的每一个钓场都会自然繁衍出大量罗非鱼。再加上罗非的背脊上有刺,攻击性强,一旦有罗非集体出现的地方,其他鱼种就不太会靠近。格小格的这一天,钓上了好几条罗非,气坏了她,这种情况在广东鱼人的眼里,叫“罗非闹窝”。即便收成差点意思,但钓鱼对于格小格来说,更需要指向拍视频,她要把不那么出彩的一天讲述得精彩,依旧有流量,因为钓鱼之于她,是工作。
格小格对着手机镜头里的直播介绍钓上来的罗非鱼。“罗非闹窝”,是让广东钓友头疼的事
当钓鱼成为工作

近几年,做垂钓博主的人越来越多。抖音平台去年的数据显示,垂钓已成为户外类中最大的一项,其中女性博主也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的垂钓女博主都是会钓鱼的,一些账号以钓鱼小白养成记录为思路做账号,但吃不消钓鱼的苦,做着做着就停更了。随着女性钓鱼人的增多,出现了一个新词“鱼媛”,即鱼界名媛的意思。这让真正热爱钓鱼的女性极为不适,让她们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运动中更难以立足。

在东莞见到格小格之前,我们先去宁波见了另一位垂钓博主伊娃。伊娃是南昌人,由于水系丰富,家里有钓鱼的传统,她从小跟着爷爷钓鱼,后来念大学、工作后,钓鱼成了爱好,“就像女生逛街一样,我只是比别的女生多了一项钓鱼的业余活动”。在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后几年,伊娃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参加钓鱼比赛,逐渐由一个业余爱好者转变为职业签约钓手。现在,她独立经营着自己的抖音账号“伊娃爱钓鱼”。

伊娃开车过来,她瘦小的身体坐在驾驶室里,棒球帽下,是精致的淡妆,眼睛很大,棕色长卷发披在淡粉色棉麻衬衫上。她示意我上车,去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的工作室。

在见到伊娃之前,我对钓鱼的认知为零,我总想向真正喜欢钓鱼的女性求证,女性会像男性一样真正地热爱钓鱼吗?我有一位老朋友玩台钓,车的后备箱一打开,满是鱼饵味,腥味时强时弱,取决于当天要钓什么鱼、下什么饵料;另一位年轻的朋友酷爱户外,最近新入了路亚的“坑”,一偷了闲,就去亮马河边试试手。对这位老朋友来说,钓鱼早就是生活里的一部分,离不开的;对于后一位来说,路亚大抵是新结交的一位朋友,彼此还在试探与磨合中,就像机敏的鱼看见了饵,上不上钩另说。在他们看来,钓鱼是迅速逃离现实生活进入平行时空的一种方式,往河边一待,约等于按下了PS5的开机键。这是男性鱼友的常态,他们打趣说,钓鱼是男人的“贤者时间”,一段无需面对女人的时光。

伊娃是一个内向的人,她享受独自路亚的乐趣
我问伊娃:“你有其他的女性钓友吗?”她说几乎没有,有一个关系不错的优秀钓手,玩海钓的,她们交流过这个问题,都觉得女生如果真的爱钓鱼,是要经得住孤独的。伊娃偏爱路亚,早些年钓鱼时,她几乎碰不到其他女生,在男性圈子里,有看不起的目光,有嘲讽打趣的,也有真正关心和支持的。但她内向的性格造就了她并不擅长和这个圈子打交道。

伊娃的双手也一样,粗糙,手纹重,晒得黑,但指甲剪得很干净。跟格小格相比,伊娃是一个“佛系”的博主,她不奢求站在垂钓短视频领域的最顶端,但期待有自己的空间和独到之处。

在此前做签约钓手的三年中,伊娃大大小小参加过很多比赛,作为难得的女钓手,她总能成为全场焦点。第一次参加路亚比赛,是一个行业老大哥带着她的。这位大哥擅长鲈钓,却不擅长比赛的本土鱼钓,伊娃的心理压力便小了些。参加比赛,是因为伊娃总想证明自己,她不太服气,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女生钓鱼只是玩玩,她想拿名次。比赛分两天,她的表现通常只能证明自己“一半”,头一天表现得好,第二天就发挥失常,状态不佳,她反思自己“心理素质还是不够好”。做签约钓手的待遇很微薄,而且要频繁参赛,在这几年中,她最好的成绩拿到过全场第三名。

对于女生来说,在中国做职业钓鱼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两年前,伊娃结识了宁波一对做手制鱼竿的父子,他们用竹子做成六拼鱼竿,销往欧美国家。伊娃对手工艺很感兴趣,便开始拜师学艺,一边学习制作鱼竿,一边做视频博主,她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在钓鱼领域里新的出路。

今年伊娃找到了自己新的道路,她跟着竹制鱼竿手做师傅学习制竿,并将此作为自己成为短视频博主的一个突破点
在伊娃的带领下,我第一次上手了路亚,我想我应该试试女性爱上钓鱼的那个点是什么。路亚是最容易上手的钓鱼方式,装备轻便,抛竿的入门技术也没那么难。而且一旦学会了抛竿,那是一个很爽的动作。一整天,伊娃带着我换了黑坑、水库、溪流,不停地抛竿、收线,她跟我说了很多技术上的要领,如何寻找鱼的点位,不过说实话,我都没记住,还“炸线”了一整天,就是抛竿不对,竿上的线总是缠绕在一起。伊娃说,玩路亚是从学解线开始的。一点没错,我解了一整天的线。钓鱼的人总说钓鱼有“新手光环”,那天我上了一条鲈鱼,那是我人生中钓上的第一条鱼;钓鱼的人还总说,钓上第一条鱼就会爱上钓鱼,我想我可能还得试试第二条。就像格小格说的,钓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会钓鱼”没那么容易,偶尔的上钩多是运气加持。

对于伊娃和格小格来说,钓鱼不再是单纯的爱好,而是工作,是赚钱养家的方式。我记得我问过格小格:“你为什么喜欢钓鱼?”

“我喜欢钓鱼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如果这不是你的工作,你还会喜欢钓鱼吗?”

“不会。”

“这么肯定吗?”

“我是因为工作才爱上钓鱼,当初是不得不喜欢的。”

(本文选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44期)

和李安一起午餐

电影的秘密可以讲,生活的秘密不可说。

1.

这天中午,和李安一起吃了顿饭。

几年不见,李安看起来竟然已经是个老头儿了。他的头发变得花白,他的背佝偻着,就连他的面部肌肉也开始往下走,这让他即使在笑的时候,也总有一种马上要哭出来的神情,叫人若有所动。

也对,李安怎能不老——连我都不再年轻了。

当年第一次看《卧虎藏龙》,我还不到20岁,除了觉得美,什么也不懂。但后来的十几年里,每一次重看,都能看到之前从未发现的新东西。《卧虎藏龙》就是个大千世界,里面什么都有。尤其玉娇龙,小时候以为她纵身一跃是在偿罪,后来才领会到,她根本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一种无法实现又心向往之的生活理想。李安在她身上多有寄托,她往下跳,其实是飞,升华了。

去年夏天,看了《刺客聂隐娘》,去台北采访了侯孝贤,就又把《卧虎藏龙》找出来看。聂隐娘和玉娇龙,都出身官宦人家,都一身武艺,都不驯服,但两个人物的质地完全不同。隐娘从小遭遇不幸,身世坎坷,她的逃离和反叛有其世俗的逻辑,是对命运的反抗。但玉娇龙,她从未身遭不幸,但她,他妈的就是不爽极了。

玉娇龙走得更远。师父要她永远追随,不要。大儒要收她为徒,不要。父亲要她嫁入豪门,不要。她不愿服从所有这些秩序,通通不要。但她又不可能和罗小虎真去那自由天地,因为她不是那样长大的,那不是她的世界。最后,天地之大,竟然无处可去。她往悬崖下一跳,就是叛逆到淋漓尽致,死无葬身之地。她说,她要的就是个自由自在,但她发现活着就是不自由的,所以她宁可不活,也不妥协。

她姓玉,音同“欲”,又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侯孝贤跟我说,聂隐娘就是现代性。那么,玉娇龙简直就是后现代性。她根本就是女版的詹姆斯·迪恩,摇滚得很。这种无因的反抗,有存在主义的味道,接近命运的本质。侯导18年磨一剑,但李安大成若缺,不拘一格,无话可说。

俗话说,不怕怒目金刚,就怕眯眼菩萨。别看侯导一张刀削斧刻的脸,李安一副菩萨相,陈文茜一问起来,他还要卖卖萌,但其实他比侯孝贤还要狠得多。侯导好歹让隐娘活,还给她留了一个磨镜少年,说是“一个人,没有同类”,但还是很不忍心地给了条路走。但李安呢,他把这个梦戳破,玉娇龙那才是真的孤绝,那才是真的“一个人,没有同类”。

《卧虎藏龙》之后,李安又拍了6部电影。他一次次地讲人的孤绝的故事,更湿润,更温厚,更老到,也更狠辣。

第一次觉得李安可怕,是看《色戒》。这部电影,反反复复看,也忘了有五六遍还是七八遍。觉得害怕,不是那十分钟的床戏,而是因为电影里彻头彻尾的虚无——爱情是荒谬的,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只有性爱的快乐是真实的,而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是不可说的。

这个女人,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废墟里。

李安真狠啊。他把张爱玲几十年涂涂改改写了又藏的东西,一五一十都拍出来了,而且拍得毫不手软,如同跟随王佳芝坠入了那个神秘的潜意识的深渊,无法得救。亲情、友情、爱情、信仰、理想……人活着要倚赖的几乎所有重大系统,他一一下手,拆解个遍。

但李安又不是张爱玲。最后王佳芝从珠宝店里出来,失魂落魄,遇到个拿着风车的快活车夫。注意看,车夫背后的号衣编号是1023——这是李安的生日。王佳芝,不,张爱玲,她的人生实在太绝望了,李安忍不住要在她的临死关头幻化成天使,给她一点温存和希望。

如果你注意听的话,《色戒》的原声大碟里,这一段配乐的名字就叫作The Angel。这张CD里,还有一段旋律,是勃拉姆斯晚年最著名的间奏曲Op118。那一年,勃拉姆斯60岁,他最爱的姐姐去世了,老师舒曼也死了,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他在贫病中写下这支曲子,以欢快的旋律开头,但越来越多的欲说还休、悲欣交集,好像早已知道结局,剧本已经写好。3年之后,勃拉姆斯与世长辞。

《色戒》,与其叫“色戒”,不如叫“生死”。这是非常本质的追问。李安说,这部电影是他有生以来拍得最痛苦的一部,至今不敢重看。当时,他甚至在崩溃中远赴法罗岛,求见英格玛·伯格曼,见面大哭。这个瑞典老人,从《野草莓》到《第七封印》,他拍了一辈子关于生、死和怀疑的电影,到了88岁的时候,他自然懂得李安在哭什么。一年之后,伯格曼去世了。

这就是李安的魅力。人人觉得他是个呆萌害羞的老好人,但那不过是他的皮相,他的教养,他的保护色。他把他最强烈的激情和最深刻的温柔,全都给了他的电影,在那个世界里,他做得一回玉娇龙,剥皮见骨,忽生忽死,半佛半魔。玉娇龙做的是江湖梦,李安做的是电影梦。他们都只在梦中才能做自己,梦一醒来,人就不能再是那个样子——就好像没人能够接受绿巨人变身之后的样子,虽然暴力和愤怒也是真实的他,但人们只认同他温和、安静、没有攻击性的样子。做梦总有一天会醒,醒过来会像浩克和玉娇龙一样无处可去,但好在李安不只自己做梦,他又用自己的梦,给他人造梦,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说白了,李安拍的从来就不是年轻的电影,它们一部比一部温柔,一部比一部深沉,一部比一部复杂。所以,我总暗暗觉得,他应该长得更老一点,才能配得上这些智慧。长得青春洋溢的人,拍不出《色戒》和《卧虎藏龙》。如果李安是那种长相,反倒不像样。看看伯格曼的脸,再看看李安的脸,岁月在人的脸上和人的心上刻画出来的痕迹,理应是一样的,而电影像一盏魔灯,它把这两种痕迹同时显影在银幕上,这就叫作“雕刻时光”。

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安真的和他的电影长得越来越像,我则因为喜爱他的电影,对他这个人产生了许多类似“理想父亲”的投射。我当然知道,这未必是真实的李安,但你总会有种幻觉,似乎你所有的困惑和脆弱在他这里都是可以被接纳的。

眼下,这样的一个人,他就坐在你对面,用这样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注视着你,让你立刻就不假思索地决定,要给他所有的信任,向他倾诉所有的秘密。

但这一天,我是个记者。我要做的,是问出李安的秘密。

2.

很多年前,我爱看李碧华写的食经。有一次,她写白斩鸡,提到台北一家老字号。那天晚上,坐她左边的是一位墨镜导演,拒人于千里之外,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不动声色。坐她右边隔壁的是李安,和一群朋友一起,不过朋友说话比他大声,他只是笑着跟老板打招呼,说,每次回台湾一定要来吃这一口,好像吃的不是鸡肉,是乡愁。

李安用情,但不好吃。食物好像也不只是在满足他的味蕾,而是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他不是一个善于享受生活的人,但这样的联想和隐喻,他在《饮食男女》里也早都玩过了。

半小时前,他给自己点了一碗刀削面。西式的大白盘子,小小的一堆。食物简单,因为他更需要时间。接下来还有好多采访和活动要出席,他得硬挤出一点时间午睡。

李安已经好多天没有睡好了。这一趟,从纽约到台北,从台北到北京,还要再飞上海和香港,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距离上一次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是4年过去了。在那部大获成功的电影结尾,李安使用了一段印度传统风味的配乐,名为Which Story Do You Prefer。他对观众有好奇,也有挑战——你们到底喜欢哪个故事?

“我们是昨天看的。”

“怎么样?”他立刻从粗短面条里抬起头,眼睛直视过来。

“我觉得没什么好不适应的,不知道美国人这次反应怎么会这么大。可能他们中年危机,所以不那么自信,变得保守了。”

李安来北京之前,他的新片已经在纽约电影节首映快半个月了。这段时间,票房数字和媒体风评一一出来,老实讲,都不太乐观。在美国“豆瓣”Tomatometer上,这部电影的好评度只有46%。换句话说,可能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都不喜欢这部影片。

有人抱怨说,李安首次尝试的3D+4k+120帧新技术让画面过于清晰,以至于自己的注意力会被各种细节转移,难以集中。

又有人说,新技术的画面虽然更加流畅,但是却让画面的颗粒度不够,看起来不像电影,更像纪录片或者电视电影。

还有人说,这个故事不够吸引人,主题老套,叙事琐碎,像一个有才华的新导演的处女作,不像大师手笔。

这是李安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美国人能够接受川普,却不能够接受李安的一次技术探索?

他搅了搅面条,停了下来。

“当然了,这个电影可能在价值观上会刺激到美国人。另外,你知道吗,电影还是美国人发明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很难讲。你说,当年《断背山》为什么没有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说不清楚,但背后也是有一整个系统在发生作用。”

李安不是一个愿意把话讲明的人。恰恰相反,他简直是一个充满机锋的太极高手。只要他愿意,他能够把中文的暧昧表达推到极致。诸如“我就是王佳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这部电影就是我的中年危机”这种话——实际上,中年危机这个说法,他在《卧虎藏龙》《色戒》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时都说过——你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莫测高深,却又捉摸不定。他其实很享受这种神秘感,又不冒犯任何人。他非常真诚,又觉得把话说穿了没什么意思。

但即便如此,上面这几句话的意思也还是忍不住点到了——李安不服气。

这么说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它对于美国的冒犯,和《色戒》对于民国的冒犯简直如出一辙。在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揭晓之时上映这部电影,就好比在1942年的上海放《色戒》,其对国家主义和国民性的解构之深、之狠,以至于在某种狂热的社会氛围中会遭到反弹,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人家玩民粹玩得正来劲呢,你兜头给浇一大盆子凉水,人家能谢谢你么?

其次,李安还有一个欲言又止的解读:即便他今天已经是李安了,但在好莱坞,他仍然是一个“外人”。电影是美国人发明的,是美国人仅次于军火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在“如何用新技术来定义未来的电影语法”这件事上,美国人并不希望由一个“外人”来完成。

很久以来,美国的电影人一直在谈论“电影已死”的话题。互联网和娱乐新技术的出现,让诺兰、卡梅隆这样的导演都忍不住觉得,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再也不会去电影院了,主流的娱乐方式也不会再是电影,人们可能只是留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看看美剧,或者戴起VR头盔对着电脑干点什么。

“我不认为电影已死,我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会用3D+4k+120帧这个新技术,并不是想毁掉电影,相反,我是希望能够把观众拉回电影院来。”

从这点来说,李安非常成功。他至少成功地把我拉回了电影院——不是一次,而是四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在见到李安之前看了一遍120帧版本,之后又看了一遍120帧,一遍60帧,和一遍24帧。

如果一定要比较这几个版本的不同,第一次看120帧的时候,我没觉得新技术带来的明亮画质、景深和流畅性影响了我进入剧情,不过,我同样也没有意识到李安这么做为观众带来了什么明显的好处,我只是又一次坐在电影院里,享受又一部李安的电影而已。

但是,在看过24帧和60帧版本之后,我再一次看120帧,就能够细致入微地感受到李安的追求和一片苦心。再一想,此前所有人类,包括李安自己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到过120帧画面在银幕上长什么样子——别说一整部故事片了,就连一个镜头都没有——这时候,唯一的感受就是,李安牛×。没别的,就是牛×。

我试着说得更具体点儿。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战场、球场和家里这三条线索之间不断进行交叉剪辑。这种交叉剪辑基本上全部都是利用声音和画面效果的相似性来完成的,所以,音画效果细腻与否,对于这个故事的成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过小说原著的人就会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作者借一个19岁大兵之口,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对于社会的质疑。要把如此不同的两个视角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用文字技巧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但用影像的话,难度就大多了。

李安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难度,所以他选择了使用3D+4k+120帧的新技术来帮忙。这种新技术让男主角比利的每一次记忆闪回都变得更加自然,因为它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比利记忆中的声音和画面,让秀场和战场在回忆中融为一体,这使得大兵们在现实中的格格不入就显得更加荒谬。

举例来说,电影里有个场景,是比利和兄弟们一起参加球队老板举办的欢迎宴会,其中有好几个食物的华丽特写。在看24帧版本的时候,镜头偏暗,画面又很短暂,不到一秒钟,所以我完全意识不到导演给这个特写的用意何在,然后故事就随着比利的记忆闪回到伊拉克战场了。

但是在看120帧版本的时候,画面非常清晰,即便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我也能够迅速辨认出来,画面里是一只烤熟的大火鸡,而且火鸡睁着眼睛。在接下来的段落里,比利回忆了在伊拉克搜查一个“圣战”分子家庭的场景,最后以一个小男孩仇恨怨毒的眼神作结。

以前后两个面对死亡的眼神来连接故事,不但自然,而且完整,但如果没有新技术的细腻呈现,导演的意图很可能被湮没掉,观众也会觉得生硬。

我问李安,如果不考虑剧情和技术的适配性,还会选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故事来拍吗?

他笑着摇头,说:“肯定不会。”

很明白了。李安是因为要从技术上去探索未来电影的语法,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轻巧”的故事。

说它“轻巧”,因为它没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的深邃主题,也没有《色戒》那样的复调结构,就连成本也只有4800万美元,而且它看起来可能是太好懂了一点。

不过,它操作起来一点也不轻——做一件人类历史上从来没人做过的事情,一定累死人,还可能要面对费力不讨好的窘境。

别的不说,光是新技术带来的景深,连画面里每一个远远的路人的表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导演把控场面、调教众多群众演员的能力又是新的挑战——在旧版本里,可能个把群众演员在打混也没事,反正看不清楚,他只要做个人肉布景板待在那里就好了;但在新版本里面,群众演员的表情、动作和状态如果不到位,会立刻被观众注意到,显得一切都像是假的。

不过,这就是李安。这一次,他用大兵比利的小故事来完成对新技术的初步探索,这是大师过渡性的“小片”。他真正的野心在于筹备中的《马尼拉之战》,这部关于阿里和拳击的电影里,不知道李安又会解构些什么,但据说,它的成本会是这一次的3倍左右,而且无论成败,都将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用3D+4k+120帧技术来讲述的史诗电影。

“这次在纽约,他们老是喜欢问我,Why did you do this? 问得我很烦,其实我心里在说:Why did I do this? Because I can! ”

李安的狠劲全在电影里,要让他撂一回狠话,可真不容易。多亏美国人不喜欢比利·林恩,我们才看到李安偶尔一露的峥嵘。

照理说,李安是人见人爱的天秤座,他的电影不该这么狠辣刻骨,他也不像是会发狠的人。不过,吃完饭之后,他送我们出门,突然说:

“我是天秤和天蝎交接的那一天出生的。年轻的时候像天秤座,怎么都可以,现在年纪越大,好像越来越被天蝎座拉过去。”

壮哉我大天蝎啊!击掌!

3.

一顿饭匆匆忙忙就吃完了。

其实,我点的白汁意大利面根本就没怎么动,我也不相信有人在能够和李安聊天的时候却顾着吃东西,那得是八戒附体。

下了楼,我舍不得走。想一想,这辈子见到李安的机会,很可能仅此一次。按照他现在拍电影的速度,基本上十年三部。将来年纪越来越大,最多五年一部。这就是说,我要再见到他,最快也得五年以后,要等到他再拍华语片,得十年以后了。天知道那时候我还有没有这个运气和他一起午餐。

我决定留下来,先旁听另外两个采访,再跟着他的同事们一起去清华大学。晚上,他会在那里和贾樟柯、冯小刚做个对谈。

半个小时之后,李安进来了。他可能是养过神了,拍杂志封面的名牌西装也脱了下来,换他常穿的那种休闲西服和松松的裤子。他看起来更自在了,一团和气。有个小姑娘和他聊了二十几分钟,关于新片和新技术的问题,他一个一个答过来。他甚至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过分和气了,因为这些问题,从纽约到台北再到北京,天知道他已经回答过多少遍了。

接下来是许知远。他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我记得很久以前,看过许知远的一篇口述文章,名字我忘了,但主要是讲发生在他自己家庭里的父子冲突。我还记得,他的大意是说,父子为什么一定要和解?痛苦就痛苦好了,这些痛苦就是人生必须要承受的东西,如果非要和解,倒显得人太软弱。

我非常期待许知远能够和李安从这个角度来聊聊父子关系。

长久以来,父子关系是李安探索人生和电影的起点。作为一个受儒家士大夫教育长大的华人,他在生平第一部电影《推手》里,第一个拿来开刀解构的就是“父亲”的形象。接下来的《喜宴》和《饮食男女》,无一不是在“父”的形象上着力,所以又被称作“父亲三部曲”。

手边一本《十年一觉电影梦》,已经快翻烂掉了。李安在这本自传里讲了一句话,大意是说,父亲三部曲都是带点轻喜剧色彩的情景剧,等到这三部电影拍完,拍《理智与情感》跑到英国去适应了一下外国大片场的制作,就觉得好像自己显性的部分已经都拍完了,于是从《冰风暴》起,开始拍自己隐性的部分,越拍越沉重,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他的每一部电影里都开始死人,死上一个两个算少的。

所谓隐性,不妨理解为人身上神秘的潜意识动力。一个人用理性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意识。一个人看似非理性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付出自己的代价——比如说,王佳芝明明可以不和猥琐的梁润生上床,更可以拒绝色诱汉奸的提议,但她不——这背后,受的是人自己往往都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的牵引。这个潜意识的来源,很多时候出自原生家庭,一个人百分之九十的秘密都在家庭里。如果王佳芝不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她可能就不会对一个革命小群体表现得如此依恋,明明诸多不对劲还视而不见。

李安经常说,自己喜欢拍关于个人成长主题的电影。这个个人成长,也不妨从探索人的潜意识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相信和依赖的东西是自己的家庭,在儒家社会里,尤其是父亲。在父亲三部曲里,当李安已经反复把“父亲”形象解构掉,让他从一个无所不能的偶像变成一个固执、忧伤的老人之时,接下来,他还要拍什么呢?或者说,当一个人已经不相信来自父亲的超级力量之后,他要如何继续生活呢?

我认为,李安自此启动了他的魔鬼探索之旅。这个魔鬼,就是潜意识。当父亲作为一种超级力量破产之后,潜意识会去一次次寻找新的超级力量,一次次以为得到了救赎,又一次次失望、幻灭和转移。所谓个人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

你会看到,他在接下来的作品里,大施魔法,痛哭流涕,从夫妻(《冰风暴》)、兄弟(《与魔鬼共骑》)、导师(《卧虎藏龙》)、科技力量(《绿巨人》)、牛仔社会(《断背山》),到革命(《色戒》)、宗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通重新解读,还以本来面目,呈现世界的荒诞。

许知远没有和李安谈到父子关系,倒是一直在问他关于大选和美国的社会动力的话题。这是他的个人兴趣。不过很明显,李安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但是始终难以深入。采访结束之后,他握着许知远的手,说,你这些问题,我不太接得到。

确实,这是人和人的差异。许知远是一个关注外部世界变化的人,而李安关注人内心世界的变化远甚于此。

不过,我忘了李安在回答他的一个什么问题时说:“我是个不可知论者。”

我好像拿到一张通往李安世界的门票,紧紧攥住,不肯松手。为了使用它,我蹭了工作人员的车子,跟着李安去了清华大学的大礼堂。这时候,北京已经入冬,一路天色将晚。

看得出来,李安已经很累了。他的衬衫领子耷拉着,头发也耷拉着。我想,如果今天我不是一个记者,那我坐在李安面前,我没有任何问题要问,我甚至都不想讲话。我只想和他一起待着,什么也不做,因为所有的认同都已经在他的作品里。

以前,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问,如果你能够穿越时空和一个人交谈,你会想见谁,聊什么。有人说想和乔布斯谈禅学,有人说想和昆汀一起喝酒,还有人想问问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什么意思。

这些其实都不对。我的朋友桑格格说,如果有一天能够见到萧红,一定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哭。李安见伯格曼也是这样。现在我见李安,问了一次还不够,还要追着他再问第二次。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觉得,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问题可问,因为没有足够的答案。

“要不我们接着许知远聊吧。你说你是个不可知论者,在你的电影里,确实从父亲到家庭,从革命到宗教,所有人类赖以生存下去的重大系统全都被你解构了。如果这些全部都是不能相信的,那人活着何以为凭呢?在怀疑之后,到底有什么是留下来的,是可以相信的呢?”

我在跟李安求道。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想要相信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已经在变化了。《易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变化,只有变化是可以相信的。所有能够相信的东西,都不会是别人告诉你的。所以,人只能靠自己,活着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

我相信,写得出《色戒》的张爱玲,一定也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她自认生活在废墟里,那要怎么活下去?有必要再活下去吗?1959年,张爱玲39岁,她在美国给自己唯一的闺蜜邝文美写信:“任何深的关系都使人Vulnerable(容易受伤),在命运之前感到自己完全渺小无助。我觉得没有宗教或其他System(体系)的凭借而能够禁受这个,才是人的伟大。”

《色戒》之后,李安花了五年时间,拍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挑选了一个和他年轻时候长得非常相像的小演员来扮演派。派相信所有的宗教,拜伏所有的神,但是当他在大海上独自哭号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神来帮助他,就连那一座佛形的岛屿也是幻象。最后,只有他和他的老虎在一起。甚至这只老虎,也是幻象。

他活下来了,这就是人的孤独和伟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又一座丰碑。这一次,李安的探索更加终极,因为他的讨论对象是人类最终极的归宿系统——宗教,而且又一次,他毫不含混地触碰它的虚妄之处。与其说他在解构——当然,解构让人孤独——倒不如说他在求真——求真让人伟大。解构和求真,孤独和伟大,这是生命历程的一体两面,已经无限接近神性。

就是这样的。《十年一觉电影梦》厚厚一本书,只讲到《卧虎藏龙》为止,而且通篇是李安的创作回顾,也从来没有提到过他的知识结构。一个人做导演,做到李安这个份上,供应最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讲好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这些都已经不在话下。李安最大的秘密,是他管窥世界的这个“管”是什么,他的认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这个东西的有无或高下,决定了一个人是巨匠还是大师。

这个秘密,李安讲得出。

“我十八九岁还在台湾的时候,看过一阵子存在主义的书。不过后来去美国,觉得自己的架子已经在那里了,就再也没怎么看过哲学。一直到30岁左右,从电影研究所毕业了,开始接触到道家的东西。”

真好,真好。存在主义和道家文化,虽然他者即地狱,但大可万物皆化为我。

李安真的累了。我还想再和他聊聊父子关系,但他只是说:“我不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因为我的时间都给电影了。”

“儿子也做了这一行,会为他担心吗?”

“我刚拍完《喜宴》的时候,有一次回台湾做宣传,上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说,你的样子怎么可能是导演?他大概是想,导演不会是这么害羞木讷的样子吧。那我今天不是也做到这样。”

“李淳跟我说,他小时候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爸爸坐在餐桌边写剧本,望着窗户外面发呆。他远远看着,不敢过来。”

“是啊,我做电影,对家人其实很不公平。但是没办法,我认命,这辈子注定要在色相里打滚……我家里,其他的事情,我不能告诉你了……你还是不要这样解读我好了,这是对一个创作者的不尊重。”

电影的秘密可以讲,生活的秘密不可说。

温和儒雅如李安,竟有愠色。他把一样的问题回答几十遍也不会烦躁,因为那是他的工作,表现友好便是,无须调动生命能量来应付。但他不准备对一个记者敞开内心,他也对我一无所知。记者这个工作,有时荒诞已极,非要交浅言深,往往得到的是不自知的谎言。

头天下午,我刚刚见过他的小儿子李淳,他在新电影里扮演一个配角,大兵比利的战友Foo。那天上午,他们父子坐在同一张沙发上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竟然有一种局促的气氛出现。儿子不敢和父亲开玩笑,他的拘谨和诚恳跟父亲年轻时候一模一样。父亲对他无疑有爱和歉疚,但是似乎也没有注视儿子眼睛的习惯。

李淳个子不高,眉清目秀,是一位演员。23岁那年,他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角色,于是回到台湾,在王童的电影里扮演一个叛逆又歉疚的儿子。当时,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如今,他一边照着父亲的嘱咐在读经史子集,一边台北和北京两头跑,演陈凯歌和韩寒的新片。

李安在他那个年纪,刚好离开台湾去美国,英文讲不溜。儿子则刚好相反,离开美国回台湾,中文要从头开始学起。时间再往前走,李安的父亲李升在这个岁数,正在江西德安教书,战火四起,对未来忧心忡忡。再后来,去了台湾,一水永隔,被叫作“外省人”。

这是李家三代的巨流河,好像注定要做“外人”。

我问李淳,是否已经决定把演员当做自己的终身志业了。

他想一想,摇头。

李淳今年26岁。李安在他这个年纪,刚刚从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毕业。父亲李升希望他继续深造,做戏剧学教授,但李安打定主意要去纽约学电影。他跟父亲说:“因为我属于这里。”

所以,李安是在26岁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天命的吗?我曾经以为是。但在重看了一次《绿巨人》,又重看了一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我知道,不是这样。

唐诺在《重读》里说,研究一个作者,最好从他被公认最失败的那一部作品入手,因为那里面有他最深的纠葛和秘密,来不及好好隐藏。我重看《绿巨人》,确实,不知道是不是成本所限,特效非常粗糙;情感上也有走火入魔之嫌,父亲死于自己亲手制造的灾难,儿子背负这一切,却没有继续自己的救赎,反倒以一个好莱坞欢乐英雄式的结尾草草收兵;女主角在背叛了男主角之后,又声称自己深爱着他,但是电影在一段父子关系、一段父女关系和诸多打斗场面中间疲于奔命,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塑造这空荡荡的爱了。

我相信,在拍完这样一部电影之后,李安是不可能对自己感到满意的。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李安曾经多次提到,在《卧虎藏龙》大获成功之后,他不敢休息,未经深思熟虑就接拍了《绿巨人》。那之后,他曾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他甚至想要拒绝找上门来的《断背山》,从此退休。

李安和父亲说了他的打算。

这个时候,李安一定已经心灰意冷。父亲一辈子反对他拍电影,认为这都不能算是个正经工作,而儿子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要证明“我可以”。但如今,儿子亲口跟父亲承认想放弃,这无异于说,我之前几十年的坚持都是错的,我的路错了。

一个人在49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路走错了。

父亲的反应出人意料。他告诉儿子,你应该接《断背山》,你要继续拍电影,因为你属于这里。

很快,李安接了《断背山》,开始在美国西部勘景。电影开拍两个礼拜之后,李安接到家人的电话,父亲在台北骤逝。他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他后来说,自己一辈子都耿耿于怀。

关于自己的人生,李安拒绝回答我的问题。在那个晚上,我从清华回到家,已经快半夜一点钟了。我心里难过,悄悄哭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像一个被父亲驱逐的人。不过,几天之后,我看了第二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立刻就释然了。

在这部电影里,我发现了李安的一个秘密。他把他所有的温柔、爱和秘密,都放在电影里。

现在是11月22日的凌晨3点54分,跟你们讲完这个秘密,我就要去睡了。这些东西,过了半个月,我本来不想写,一直拖着,但越拖心里越不舒服,好像不写出来,就对自己没个交代。我不知道你是谁,喜欢不喜欢李安的电影,会不会坚持看这篇长文章一直看到结尾,但那都不重要,我只是写了。

是这样——

电影开头,是一段废弃的摄影机拍下来的战场画面,比利营救班长蘑菇,开枪向敌人射击。这时候,画面右边出现拍摄日期:2004年10月23日。

前面已经提到过一次,这是李安的生日。这一年,他整整50岁。半年多前,他的父亲去世了。这是他此生度过的第一个没有父亲的生日。一年前,他想放弃电影,但父亲劝他,说,你要回去。

这是李安留在自己电影里的密码、门票和小地雷。看懂了这一节,就窥视到了李安内心世界最隐秘的一角。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比利产生幻觉,他回到战车上,又一次见到了已经死去的班长蘑菇。

“你终于来了,比利。”

“是的,我想这就是我的命运。这两周我一直在思考,以为自己了解一些大众不懂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吗,是他们主宰着这个秀,我活在战场,但他们对战争有各自的理解,对吧,电影也一样。”

“你我是一个战壕里的小哥俩,离开故土才能茁壮成长,也可能客死他乡。你扛起重任的时候到了,但别忘了,那一枪已经开了。”

“我准备好了,班长。”

“我爱你。”

“我爱你。”

比利终于回去了。他深明战争的残酷,但他必须回去,因为他是天生的士兵,他属于那里。

李安也终于回去了。他深明电影的折磨,但他必须回去,因为他是天生的导演,他属于那里。

在50岁上,李安认了命,他知道,此生都要在色相里打滚。

电影最后这个场景,从叙事上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但是李安一定要把它留下来。他当年没来得及对父亲说的话,今天借比利和蘑菇之口,对自己的爸爸讲。他可能是那种一辈子都没有跟父亲讲过I love you的人,但是这句话反反复复在他心里打转,算一算,已经有12年了。

我问李安,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他想了又想,终于,他说,是在剪辑室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成片,看到结尾,没忍住,哭了。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具体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作者 / 胡晓

一百年前的祥子为了能有辆属于自己的车,没日没夜地干活,只用了三年就买上了自己想要的车。

可不料刚拉了半年就碰上兵灾被逃兵掳走了,只牵回三匹骆驼。

咬咬牙,自我剥削到极致,生产队的驴子看了都自愧不如,终于在快要攒够钱的时候被侦探敲诈一分不剩。

第三次终于买了车,这次不是因为拉车拉得比别人多,而是榜上了一个年纪很大又黑的 “富婆” 虎妞,祥子跟虎妞结婚后,虎妞便给他买了辆车,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为了给她办后事又把车卖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心心念念的女神小福子被她爹卖了,靠卖身过活,而之后她又受不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自杀了。

最后祥子从北平一代卷王成了吃喝嫖赌的街溜子,干完一天快活一天,成了旧社会的三和大神加混混的结合体。

一百年后的祥子,为了买套属于自己的房,每日每夜地干活,靠掏空 6 个荷包和背上 30 年的贷款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

可不料买了半年,开发商就跑路了,房子的地基都打好了,框架也建起来了,好端端地就成了烂尾楼。

咬咬牙,自我剥削到极致,一天打三份工,卷到每天只睡 4 个小时,终于在快攒够钱的时候银行爆雷了,钱也没有了,后来经过一番折腾,终于退了一些钱,这些钱刚好够买三匹骆驼。

第三次终于买了房,这次不是因为他一天能打六份工,而是因为他榜上了一个年纪很大又黑的虎妞,在新房住了三年之后,虎妞跟他分手,这时虎妞的丈夫冒出来说要追回之前赠送的财物,祥子的房子还给了虎妞,此外经过虎妞一番操作祥子还倒欠虎妞 900 多万债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心心念念的女神小福子被他爹以高价彩礼卖给了好几个男人,最后因双方冲突惨遭灭门。

最后祥子来到了深圳三和,成为了网友口中的大神。

更新:很多人说车房的问题,还有小福子的问题,以及各种不幸的巧合问题,我重点解答一下。

不要拘于表象,一百年前的祥子拼死拼活买辆车的初衷是有了自己的车之后能够做一个体面人,不需要多大的体面,只需要能够正常生活,不朝不保夕就好;

对祥子来说一百年前的体面是一辆可以自力更生的黄包车,一百年后的体面是一套不需要跟房东扯东扯西、到处搬家的房,他们都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个稍微体面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在命运的安排下可望而不可得。

小福子一百年前渴望亲情却被亲爹卖来卖去,一百年后以彩礼的方式被亲爹卖来卖去。

老舍对祥子已经算偏爱了,正常人第一次就摆烂了,我的笔下祥子在承受无妄之灾的同时也给他开了挂,第一次烂尾可是要还三十年的房贷加这些年的房租,他凭自我剥削就还完了这些钱顺带还凑齐了第二套房的首付,这换成普通人已经是三四十年之后的事了。

至于说文章负能量,我拿原文贴出来好了。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象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老车夫的头慢慢的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大家好似都不约而同的心里说:” 这就是咱们的榜样!到头发惨白了的时候,谁也有一个跟头摔死的行市!”
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 —— 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自从他头一天拉车,他就决定买上自己的车,现在还是为这个志愿整天的苦奔;有了自己的车,他以为,就有了一切。哼,看看那个老头子!他不肯要虎妞,还不是因为自己有买车的愿望?买上车,省下钱,然后一清二白的娶个老婆;哼,看看小马儿!自己有了儿子,未必不就是那样。这样一想,对虎妞的要胁,似乎不必反抗了;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什么样的娘们不可以要呢?况且她还许带过几辆车来呢,干吗不享几天现成的福!
一想到那个老者与小马儿,祥子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要放下,而想乐一天是一天吧,干吗成天际咬着牙跟自己过不去呢?!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象个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

然后虎妞死去,小福子失踪,祥子在寻找过程中再次遇到老马车夫,此时小马已因无医少药而死:

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老头子已不拉车,身上的衣裳比以前更薄更破,扛着根柳木棍子,前头挂着个大瓦壶,后面悬着个破元宝筐子,筐子里有些烧饼油鬼和一大块砖头。他还认识祥子。说起话来,祥子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你想独自混好?” 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①?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 茶来!谁喝碗热的?”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 —— 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象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他根本不想上曹宅去了。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要强有什么用呢?就这么大咧咧的瞎混吧:。。。。。

最后知道了小福子的死讯:

一进树林,她就在那儿挂着呢。摘下来,她已断了气,可是舌头并没吐出多少,脸上也不难看,到死的时候她还讨人喜欢呢!这么几个月了,树林里到晚上一点事儿也没有,她不出来唬吓人,多么仁义!……“祥子没等她说完,就晃晃悠悠的走出来。走到一块坟地,四四方方的种着些松树,树当中有十几个坟头。阳光本来很微弱,松林中就更暗淡。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

祥子:“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候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来源:知乎

遍插茱萸少十一人

再过 20 多天,卡塔尔世界杯就要开幕了。

虽然迄今为止只有一个世界杯冠军,也就是巴西队在世界杯赛场上击败过中国队,但是很可惜,本届世界杯上大家还是看不到中国队的身影。

不过没关系,能容纳 8 万观众的卢塞尔球场,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杯决赛场地。这座形如一只金碗的球场,是由中国铁建承建的。

四舍五入,咱们也算进决赛了。

这当然不是本届世界杯唯一的中国元素,今年的球场边还是会有中国企业的广告。也就是说,除了中国队,能去的都去了。

世界杯广告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国际足联官方赞助商,他们的大名会出现在球场上,FIFA 的标志旁和各种官方宣传活动中。另一种,则是赛事转播中穿插的各种广告和冠名。

乃悟梳理了一下,给大家看看趋势。

2010 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企业赞助世界杯和 FIFA,企业们主要还是围绕央视的转播做广告。央视当年拿下 2002 和 2006 年两届世界杯的转播权只花了两个亿,这么便宜的价格,最初在国内还遭到了质疑。

大家质疑的理由也很简单,1998 年世界杯,央视的广告收入还不到 1 个亿。要让乃悟说,大家还是小看了加入 WTO 后的中国企业了。

2002 年韩日世界杯,央视召集了近百家企业竞标。三个小时的角逐后,17 个标卖出了 1.8 个亿。再加上零零散散的各种项目,央视靠着广告从世界杯转播上拿走 4.5 个亿。那一年,拿下标王的企业是正深陷泥潭的健力宝。

到了 2006 年德国世界杯,这个数字大幅上涨。央视领导亲自出马带着员工在全国各地宣讲。世界杯开幕前的 5 月初,签约数字就达到了 6 个亿。月末时,已经突破了 8 亿。其中最黄金的套播广告卖到了 5 秒钟:

419 万。

那一年,夺下央视世界杯广告标王的是中国移动。2006 年,我国手机用户达到 4.4 亿,比前一年多出了 5000. 万,手机普及率达到了 33%,全国的通信业务收入达到 7000 个亿。

到了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央视的广告收入进一步扩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15 个亿。占到了当年央视总收入的 10%。

也是在这届世界杯上,球场边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企业英利。8000 万美元的赞助费,让英利成为了世界杯全球赞助商,和 VISA、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名牌被放在了一起。英利还表示,他们将继续赞助 2014 年的巴西世界杯。

有人计算,为了赞助这两届世界杯,英利大概花了:

10 个亿。

英利是一家光伏产业公司。彼时,光伏产业正大红大紫,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阵光伏热。赞助世界杯的前一年,英利营收超过 70 个亿。

2014 年,巴西世界杯时,央视突然决定不再把网络直播权卖出去,而是收归独有。但那一年,他们的广告收入停在了 15 亿。反倒是那些只能转播的平台,分走了 7 个亿的份额。

当年,天猫以 1.4 个亿的价格,拿下了射手榜的冠名权,互联网企业开始在转播赞助中大展拳脚。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时,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国内营销。FIFA 官方赞助商层面,有万达、VIVO、海信、雅迪、帝牌、蒙牛、指点艺境等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其中万达更是成为中国地区唯一的最顶级 FIFA 赞助商,彭博社估计,万达的 VVIP 身份耗资 1.5 亿美元左右,有效期截止 2032 年。

整个俄罗斯世界杯广告投入 24 亿美元,中国企业烧掉了 8.35 亿美元,远超俄罗斯本土赞助商和美国企业。

央视那一年的各种世界杯资源卖出了 30 多个亿。其中蒙牛一家就出了 5 个亿。根据蒙牛副总裁的说法,世界杯期间他们要烧掉 20 个亿用来营销。

然后,大家就在世界杯期间被 “我,里奥梅西,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 刷屏了,广告里瘫倒在地的梅西似乎预示了阿根廷队悲惨的命运。

到了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FIFA 的官方赞助商只剩下了万达、海信等。央视的世界杯广告营销到底卖了多少,至今也没有确数。今年 6 月,有消息说央视把转播权卖给了抖音。具体卖了多少钱,外界并不得知。

不但去现场露脸的中国企业少了,就连去现场的球迷也少了。20 年前的韩日世界杯,据说有 10 万中国球迷出国观赛,4 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时,共有 6 万中国球迷前往现场看球。

到了今年,卡塔尔驻华大使杜希米介绍说,近 90% 的世界杯门票已经售出,其中中国球迷购买了:

5000 至 7000 张。

也不知道大家什么时候出发去看球,球场人多,记得戴好口罩。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微信号:xqnews

一个发型师的消费自白

采写丨小北

口述丨 Jen 老师

在和这位 Tony 老师沟通之前,我从未意识到,理发师也是一个讲究 “面子” 和虚荣的职业。用一首老歌来说,他们的工作也算是 “俾面派对”。日日面对中产顾客,发型师也在有意无意地消费 “升级”,配置各种奢侈品。这是一种出于营销的压力、某种身份认同,还是个人的喜好和梦想,恐怕连他自己也有些困惑。

以下是这位发型师的自述:

1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或者不理解我们理发师的消费水平。别惊讶,我穿的是 Balenciaga(巴黎世家)的衣服,用 Hermès(爱马仕)的香水,开 Maserati(玛莎拉蒂)的车。虽然我来自农村,家里积蓄不多,或者应该说,有负债吧。父母以前不理解我这种消费习惯,但也没关系。进入这个光鲜的行业,我对生活的要求确实是越来越高。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能给自己和父母带来更好的生活,我就很开心了。

我来自农村,初中毕业后,在一位老表(四川方言,指朋友)的推荐下,到了厦门。

厦门挣钱的行当很多,出于对美的热爱,我选择成为一名发型师。当我从镜子里看到一位顾客因为发型改变而变得好看、自信和快乐时,我也有强烈的满足感,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不过,在厦门做发型师,门槛可比乡下高多了。乡下常见的理发店一般也就 10 平米,只能放下一把洗发躺椅,两个理发镜桌,一个人就能经营,偶尔招个学徒。而在厦门,一个店通常有 100 平米,上下两层,人员配置非常周全和规范,包括前台经理、助理、技师、接发师、发型老师等。比较高端的店甚至还会配备专门的色彩调配师。按岗位来说,前台经理是行政岗,负责接待客户、看现场;其他职位则是技术岗,等级逐步增加。

我走的是技术路线,最初以助理的身份进入一家店。早期工作非常无聊、主要就是洗发、跟单、接待客户。如果做得好,发型师会给你分配一些调配染发颜料的活儿,做得不好的话,就只能一直洗头发。

这个阶段没人会告诉你,怎样才能往上爬。一切都得靠 “悟”。这个阶段我过得非常痛苦,不知道从洗头发到造型师怎么攀升。

幸亏我悟性比较好。调配染发颜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工作可以让你从洗发的后台进入理发的前台。在一个 100 多平米、双层甚至三层的店里,如果只是在后台打转,那就永远接触不到理发。当我可以做调配颜料的工作,也就可以一边调色,一边看发型老师的动作。他如何基于不同的脸型做各种发型。我默默记住,下班后慢慢琢磨。

一年多时间后,我成了技师,开始接触烫染。因为前期基础打得好,我如鱼得水,过了半年多又升职,开始接触接发。再过了一年,我成了发型师。很多人学做造型,要三年才能掌握基本技能,我花了三年就能在一个大连锁店里做发型师。

2

成为发型师,算是入了行业的门。

我在的这种店,叫沙龙,顾客都是中产以上阶层。为了服务不同人群,发型师也分等级,各有收费标准。以剪发为例,普通发型师剪一次是 129 元,往上是 239、339、439、580,一直到 888 元。如果是专人服务,普遍在 2000 元以上,业内最高能到 6000 多元一次(仅剪头发一项)。

发型师的收入来自底薪 + 提成(现在甚至没有底薪了)。等级越高,提成拿到的钱也越多。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升级,就好像游戏打怪。每个月店里有两次考核,取得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提升。这种考核不限于发型技术,还会考核行为举止、为人处事。举个例子,短暂的几秒接触,你能不能分辨出客户的身份背景,以怎样的方式开启聊天让他不反感,怎样把他们转化为熟客,愿意做漂染之类的昂贵项目。

只有把新客变成熟客,让人愿意付费,发型师才能维持稳定的收入。因此,我们必须和客户有共同语言,还需要把自己摆在和他们相似的层级上。于是,购买奢侈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你想,如果一家店开在脏乱差的角落里,面积又小,你对它的心理价位会是多少?如果这家店开在高端商场,200 多平,装修高档,发型师都身着奢牌,你对它的心理价位是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配得上顾客的期待。

到我们店来的人,一次花销普遍在千元以上。洗剪吹这种常规项目一般在 300 多块,如果加上染发或烫发,可以到 2000 多。如果洗、染、烫,再加护理,做个全套,可以到四五千。能接受这样价位的人,收入不会太低,普遍穿着得体,奢侈品牌的衣服和包包很常见。如果发型师穿着地摊上买的二三十块钱的衣服,那差别也太大了。你给他做发型,自己都会羞怯,更不要说随意而愉快的聊天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孩子,家境很好。每天上班前,她都要来我们这里做头发,梳理好造型再去上班。她比较骄傲,每次坐在椅子上,都会看手机,不怎么搭理人。只有当她留意到我们新换的当季奢侈品衣服时,才可能多看一眼,说一说衣服的话题。如果我们想把这种客户固定下来,若没有吸引点,怎么行?

所以,奢侈品衣服和香水,是我们能和他们平等沟通的最快办法。从助理岗位开始,我就跟着发型师们一起购入小件奢侈品,比如 Chanel、Givenchy 的粉底,Hermès、BVLGARI 的香水。这些价位都在百元、千元级,那时候我工作几个月,也能向上够一够,买下来。你觉得,这些牌子的英文我念得怎么样?我特意去学过呢。

当我成为发型师后,我就开始购入奢侈品衣服了。衣服是所有支出里花费最高的,我常穿的是 Balenciaga,T 恤 5000 左右,卫衣 8000 左右,针织衫 10000 左右,大衣当然就更贵了,基本在 20000 左右。

你可别笑。虽然看起来挺贵,但因为是逐步购买,整体花销还算好。重要的是,这些奢侈品在某些场合能成为打开话题的契机。比如香水,当我们站在顾客身后做发型时,香味是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聊起香水的品牌、系列,话匣子就打开了。还有奢侈品牌当季的新衣,客户一看到就会主动提起话茬,关系一下子拉近了。

其实,对奢侈品牌耳熟能详的客户,也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客户。和他们搞好关系,我们的收入才能逐渐提高,我当时每月的收入能达 3 万左右。或者说,正是因为购买奢侈品,我才能达到更高的收入水平。

3

那时我每个月在奢侈品上的花销大概七八千元。因为工资高,这种消费对我来说不成问题。很快,只买奢侈品牌的衣服、香水、粉底,已不能让我满足。当奢侈品消费成为一种常态,其他的生活诉求也水涨船高,我想买一辆车。

我们的工作一般从早上 10 点开始,一直到凌晨两三点,回去很不方便。我上下班都是打车,不光因为下班晚,我也舍不得穿着奢牌去挤地铁。打车花销很大,我盘算了一下,既然每月都要花几千,还不如按揭一辆车。至少,车是自己的资产。

在我们这个行业,奥迪、宝马、奔驰只能算便宜的车,大家普遍选择 Porsche、Maserati。几经挑选,我看中了一款二手白色 Maserati,58 万。交了 20 万的首付后,我做了 5 年分期,每月还款七千多。

终于有了自己的车,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但我慢慢发现,刨去消费和还贷,每个月的收入最后剩不了几个钱。月入三万,我竟然省不下钱,我都有点惊讶。

三万看起来很多,不过,一方面,这种收入并不固定。有些月份做头发的人少了,我只能挣到两万。另一方面,奢侈品之外,我的租房、饮食、出行成本也在全线提高。比如住宿,我刚来厦门时,跟老表一起住,在他的房间里打地铺,每月给他 200 块。后来慢慢升级,单租一个房间、租一整套房子,地段也越来越好,后来住在岛内装修挺好的一居室。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和父母之间关于消费爆发了一次大冲突。我邀请他们来厦门玩。他们看到我住的环境、开的车之后(衣服他们不懂),他们并不为我高兴,而是指责我乱花钱。乡下人说话难听,大意是说,我出生时就是一只老鼠,这辈子都不可能变成猫,不应该瞎想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

我不服气,难道出生时是乡下人,这辈子就只能如此吗?我努力工作、熬夜赚钱,为什么不能过一种我想要的生活?

我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4

很快,财务危机露出它的凶恶面目。

乍一看,发型师每月做做头发,能有两三万的收入,是个暴利行业。但实际上我们的花销一点都不少。奢侈品和吃住花销之外,我们还得持续学课,比如裁剪、造型、色彩、烫发、风格美学等。我每两个月都会去上课,一次花销在六千到一万不等。

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负债越来越多。负债后,我不能找父母要钱。他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的收入顶天两万。我得自己另想办法。有人会说,减少奢侈品的购入,把车卖掉呗。这绝对不行。在我们这个行业,没了这些东西,很多人甚至不愿意把头发交给你做。

所以,我只能开源。我有几个朋友是珠三角的人,他们看中了漳州,说一起去创业。那是去年 10 月的事情,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很快就把店开了起来,一个月能有十几万的流水。收益非常不错。

我还了一部分的负债,又把爸妈接过去玩了一圈,并告诉他们,我会过得越来越好。我可以承受我现在的消费,我买奢侈品没有问题。或许是因为看到了我当时比较好的生活状态,还开了自己的店,他们不再说什么。他们或许并不那么支持我的消费,但至少不再反对。

持续的进账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一直不相信我会输给任何人。即使是从农村出来,即使是初中辍学,我一直相信,我会干一番事业,挣很多钱。我从不怀疑这一点。父母们太保守,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他们不了解的机会。

但随后不久,疫情来了。做发型很依赖线下客户,尤其我们这种做高端客户的沙龙,需要专门的设备、工具,还要借助店面和整体服务,才能让客户感觉良好。疫情防控后,店里流水降得厉害,三四月时,我们甚至赔钱。几个人一合计,不能再开了,那就关店算钱,各奔东西。最后一算,甚至我们每人亏了几万。

我回到成都,不打算开店了。自己开店有各种成本,很容易亏钱。我给一家连锁店投简历,做回了发型师,这样收入更有保障。在漳州开店这件事,现在看来也不算明智。因为那是个三线城市,年轻人少,愿意花钱常来做头发的人也少。估计一年之后我们仍要另谋出路。而成都这边,生活成本低,离父母也近,对发型有需求的年轻人很多。我刚回来不久,每月就可挣到一万多,以后肯定越来越好。

我的总债务目前大概 20 多万。我在成都的月均收入在 12000 元,我租了一个新小区的二居室,月租 3700,奢侈品上每月花费在五六千吧。我认同一句话:当你把奢侈品折算到每一天的支出,你会发现,它一点也不贵。

关于理发行业的未来,我模仿王兴说一句话:2022 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差。关于我自己,我相信一定会挣大钱,肯定有法子的。

—— 完 ——

题图:2022 年 3 月,香港某间理发店。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小北,永远学习进行时,抱着好奇心观察大时代下的个体。

来源:网易

[一种声音]哨子吹得乓乓响

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

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本周一,上海一家叫乓乓响的企业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过去10年来,乓乓响一直是上海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蔬菜肉食供应商,到去年底,他们的客户一共有215个。

按道理说,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但一家食品供应企业,大家不会太关注。

可偏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公司,却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在今年上海静态管理的几个月里,乓乓响是:

保供企业。

上半年的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学校全面停课。本来,这对为学校供货收入占比超过60%的乓乓响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上海官方曾经答复过保供企业的遴选标准,民营企业可以向上海市商贸局申请保供资质。有意思的是,乓乓响的保供企业身份,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给的。

乓乓响的实控人叫黄建义。2002年之前,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当站长,直到现在都还是停薪留职状态。

乃悟查了一下,当时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一个领导后来去了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当领导。

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举贤不避爹和娘。

有了保供资质,乓乓响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3.7%一下提升到了今年的53.4%。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00万提高到了今年的1800万。

食品供应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乓乓响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这两天大家一片叫骂。

骂乓乓响的朋友,你们仔细读招股说明书了吗,真正体会过黄总想告诉大家什么吗?

乃悟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说毛利和净利润率问题。上海那几个月里物价腾贵,乓乓响的进货价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把任何增加的成本都转嫁给客户。

但乃悟翻了翻乓乓响的招股书,发现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他们的进货成本其实是在下跌的。

比如,肉类平均成本从去年同期的58.7元下降到了今年1至5月的54.8元。蔬菜平均成本从去年的5.3元每公斤下降到了今年的每公斤3.6元。加工食品成本从12.3降到了12.1元。

星球写过静态管理期间的上海,运费啥的都在上涨,这些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乓乓响并没有说。

今年,乓乓响更换了不少供应商。其中蔬菜改为直接收购,肉类则从一家叫做金罗哲远的公司采购。

今年3月,金罗哲远因为有工人把手放进了绞肉机受伤,而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惩罚。监管部门披露,他们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不足24个小时。

虽然没有解释成本是怎么降低的,但乓乓响解释了售价为什么提高:

参考别的保供企业的定价。

你看,我就说哪个山头上没有带头大哥啊?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些保供企业低买高卖,好不快活。到底有多高呢?乓乓响接下来也很详细地说明了。

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乓乓响的客户包括团购的团长、政府和企业机构、个人等等。把菜卖给政府,乓乓响的毛利率最低只有73%;卖给团长的毛利率是74%;而卖给下级供应商最赚钱,毛利率:

84%。

是什么能让下一级供应商接受堪比茅台的暴利价格,乓乓响也没细说。但他们在招股书里交代了一些其它细节。

比如,上海市有关部门给他们发放了近10万块钱的补贴。再比如,乓乓响的团购是通过拼多多开发的小程序快团团完成的。拼多多除了0.6%的手续费之外,多的一分不收。最后,就是这0.6%拼多多还返还了一部分给乓乓响。

那个永远被骂的拼多多,竟然连0.6%都不赚。

类似的坦诚在招股书里随处可见。比如,市民们一直质疑有人囤积居奇,但大家说来说去都是捕风捉影。这时候,乓乓响站了出来,直接在招股书里暗示大家:

有若干人员囤积物资,加剧了供应压力。

他们尽力了,往下的话就不能当着大家说了。

兽爷丨融创这一年

滇池湖畔,景色秀丽的融创文旅城内,有栋用于接待贵宾的会所,名叫国宾府。规格最高的包厢,家具陈设都是意大利品牌,并装配了六七个麦克风。

2020年末,心情低落的乡村教师马老师重回云南。这间包厢内,他和好朋友、融创老板孙宏斌喝酒唱歌到深夜,老泪纵横:

悔不当初。

除了两位老板,包厢当时还有位陪酒人,融创西南区域副总裁、昆明城市总经理王志刚。

王志刚出生在辽宁,顺驰时代就在天津跟着老孙打天下了。2016年,升任重庆嘉德庄园项目总经理的老王,空降春城,担任融创昆明一把手。

融创昆明公司当时刚成立,一穷二白。四年后,王志刚创造了奇迹,融创以241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云南第二大房企。

2020年也是融创西南区域的巅峰,卖掉1000多亿的房子,超越华北,成为融创集团第二大区域。西南区域总裁商羽甚至为接下来的2021年,设下一个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

3000亿。

当时,中国只有8家房企销售额超过了3000亿。

1

今年年初,融创集团第二大区域西南被分为三部分。川渝、云贵单独成立区域,王志刚升任云贵区首。

但他没能像过去那样,再次创造奇迹。

10月25日,融创集团高级副总裁时宇跟随执行总裁马志霞前往昆明。在那里,他接过了云贵区域头把交椅。王志刚随后会调任北京,协助马志霞在集团工作。

今年前九个月,融创整个集团的销售额是1433亿,同比下降了8成多。这其中,曾经要冲3000亿的西南区域,川渝区域销售额60来亿,云贵区域的销售额是30来亿。

云贵山沟里的文旅项目太难卖了。员工们的工资发不出来,且这些项目大都是合作项目,王志刚背负巨大压力。

集团这时派来了时宇,稳定军心,处理问题。

许多人认为,融创的滑铁卢是百亿收购彰泰。但我之前就写过,收购彰泰的资金大头来自境外财团华平,对融创自身现金流伤害很小。

融创真正的隐患,在2019年底,从云南城投手中接手环球时,就埋下了。

2019年创造了百亿销售额的昆明融创文旅城,是老孙从王健林那里摘来的果实。吃到了文旅甜头的老孙,开始往文旅行业大踏步地前进了。收购的成都环球世纪和成都环球会展2390万方的可售货值,都分布在西南区域。

百亿交易之外,融创也在加强和当地民企合作。这里有在大理、昆明有大量土地的云南实力集团;有云南最有名的土地一级开发商云安,仅双方在普洱合作开发的国际健康城项目,就占地八千多亩;还有红河州的项目合作方,公司老板号称:

红河半山。

很多人都好奇过,为什么老孙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找到当地最好的资源。这离不开孙宏斌的个人魅力。

融创员工说,董事长每到一地见领导,不管职位大小都是亲自出面接见。随后才是商羽、王志刚等高管负责签订协议。

西安朋友讲过一个更典型的故事。孙宏斌去西安考察项目时,曾亲自陪当地村长喝酒。手下有点看不过去,提醒他只需要见这位村长一次,以后应该都见不到了,没必要那么给面子。孙宏斌回答:

正因为只见一次,才要这样。

2

2020年上海外滩金融论坛之前的几个月,王志刚陪着马老师、老孙以及邓鸿在云南见了很多村长,看了很多项目。

在滇池西岸,融创打算用湖畔大学勾下近两万亩的小镇土地。在弥勒市,融创签约了太平湖和甸溪河两个文旅项目……

原本这份投资计划规模高达数百亿,如果最后成功,融创增加土储的计量单位,要从平方米换成平方公里。

孙宏斌在西南倾注了很多心血。整个2020年,老孙在西南区域:

待了91天,去了70多次。

随着马老师一场“醉话”,这些都变成负担。老马重回云南后,在昆明大醉三天。

现在回看融创并购环球那份价值152亿的收购方案,除了近2400万方的可售面积,还有大约3600万方已签订协议,还未履行正式土地出让手续的潜在货值。

这些土地加起来,大概相当于72个故宫。

邓鸿拿地秘诀简单。就是对当地城府承诺大规模配建:博物馆、商业、产业园等等。融创接手后发现,很多项目住宅已经卖光了,就剩下这些不计成本的承诺了。

市场上行时,这些问题或许不太大。但一旦下行,文旅游戏基本玩不下去了。

2021年4月,云南置地公司总经理吕锋在昆明召开了一次季度营销会。会上他拿出了一堆困难项目,让大家做头脑风暴。

打开名单一看,基本都是合作的文旅项目。很多土地稀里糊涂,甚至连规划都有问题。

更直接的成本,是规划问题带来的环保风暴。云南城投的领导评价,邓鸿的项目都在风景很好的地方,容易出问题。

后来的滇池南湾五渔邨小镇、黑龙滩项目、三岔湖项目,都出了一些问题。融创地方大员们,怨声载道很久。孙宏斌去和当地官员沟通,甚至在酒桌上跟对方吵起来了。

后来,云南一位融创高管给我描述过手中的项目:

拆了一个,剩下的都可以扔进垃圾桶。

据说西南区域拆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个区域已经管不了那么多文旅项目。

坑总要一步步填下去。最近两三个月,融创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梳理邓鸿的项目,将其剥离出融创西南,挪进邓鸿担任董事长的环球融创。

3

融创暴雷后,这半年很少听到孙宏斌的消息了。

连在东直门集团总部工作的员工,也极少能见到他。每个月只有个把次见到一楼有一台电梯不开了,保安从两个变成三个。大家才知道,老板来了。

这个月12号,很久未现踪迹的孙宏斌出现集团总部。他和华融、中信信托、上海浦发银行签订框架协议,要拯救融创箱底最好资产之一:

上海董家渡项目。

董家渡在外滩最好的位置,还有几乎三分之二没有资金开发,项目二手房已涨到25万一平了。

一旦外滩壹号院能开发,融创肯定能获得一大笔资金。不过协议过后,进展一般。融创的几家合作方,正就利益分配问题扯皮。

融创另一个箱底资产,就是东四环的泛海国际一号地了。大概有10万方的住宅,传说开盘单价不会超过13万。

现在泛海国际最差的二手房源,都能卖到12万。项目一旦开盘,应该会秒光。

但项目开盘的消息,已经传了很久。售楼处和样板间都建好了。北京的房地产项目现在有施工许可就能很快拿到预售许可。但泛海的问题,就卡在项目签约的施工方身上。

据说融创在其他项目还拖欠这家央企施工方数十亿款项,对方要求融创直接用泛海项目的房子抵债。急于获取现金流的融创,不同意。

虽然中央不断有楼市的利好政策出来,保交付不保房企的方针,让融创和其他暴雷房企一样,自救举步维艰。

现在,融创账上一堆烂尾项目。只有有后续土地或货值可以抵押,才能得到国开行的低息贷款,且只能各地政府向上申报。

放款后,也要受项目、银行、政府平台、施工单位等五方监督,每一分钱都不可能被挪用。

其他质地比较差的项目,只能慢慢等待。

最近,中融信托发现,自己和融创共同保管,存放武汉塔子湖项目章证照等物品的保险柜打不开了。芯锁被换,监管账户11.4亿资金被划走。

中融信托是项目资金方,拥有项目公司9成股份。他们马上报警,查封了融创10%的股权和项目剩余的一千多套房子。

其实11.4亿监管资金,有11.2亿多都划转进了武汉政府设立的项目专户,融创只转给了自己1343万。

为了这1000多万,曾经“不知道钱从哪来”的融创,亲自动手换锁芯了。

国产商战剧中常用的情节是窃听、争夺股权、官商勾结。实际上商战到最后只有一种:

抢公章。

4

2021年初,融创集团总部向孙宏斌提交了一份市场预期研判,整体基调谨慎且悲观。

看完研判后,孙宏斌要求将2021年的年度目标定到7000亿,并将这一点写进内部报告。

内部都知道,7000亿是老孙的保守数字,内部最激进的目标是一万亿。而之前一年,融创销售额是5753亿。

所以孙宏斌当时前往上海区域开会时,直接告诉下属:

拿地、拿地、拿地……

所以后来才有了西南、华北在去年首批次集中供地时的疯狂。

融创危机爆发后,老孙将责任归咎于西南区首商羽和华北区域的迟迅。俩人一位被老孙当众指责,一位离开了西南区首的职位。

商羽后来在集团的头衔是负责投资工作的执行总裁,只不过他一天也没有去过。

这位跟了孙宏斌20多年的老兄弟,去了美国。本来融创内部认为,只有43岁的他,是有可能要当接班人的。

这一年,融创的多元化板块也陷入停滞。

去年,融创集团人力负责人薛雯被调往康养板块,当时康养板块大概有44个项目,其中30个是政府要求或项目配套,真正的产业布局很少,基本都是为拿地而存在的。

薛雯去年招了七八个手下。但今年这些人很多都离开了,现在融创内部通讯录已经查不到康养部门了。

文化板块投资的《四海》、《长空之王》先后亏损和撤档,融创文化集团不得不从原先的办公地点融科望京中心退租,搬到了融创总部工作。老孙的儿子孙喆一基本每天都去上班。

经历了暴雷前一年多的冲突、质疑和决裂,在这忽然销匿的半年里,孙宏斌修行到了什么,可能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以前闲下来的时候,这位传奇商人喜欢跟大家一块追热播剧,夜宵,喝酒到天明。

暴雷后,老孙也努力过,他基本绕开汪孟德领导的投发部门,自己在谈引进战投。

很多国央企开发商和融创谈过,都没什么后续。上一次季度会,老孙告诉大家会有一家非地产主业的国企要进来:

用大约200亿资金收购融创部分股权。

这只是一种可能。因为直到今天,地产股还没有跌到底。半年前四块的旭辉,现在每股五毛。上个月股价还接近三十块的龙湖,今天只值13块。

2020年的前四十强房企,今年已经有23家违约,32家失去了融资能力。27家民企只剩两家还能正常融资,连金地、绿地这种半国企都负面缠身了。

孙宏斌能做的就是通过这点希望,把大家团结起来,人心不能散。调高层的时宇去云贵,也有给员工打打气的意思。

这半年,他似乎和手下和解,和自己和解,就像顺驰的后期。

融创正打算从东南区域开始,尝试做代建业务。目的不是为赚多少钱,而是要给还留下的老人们找点事情做。团队不能散了。

前段时间,沉寂很久的迟迅突然活跃起来,号召华北的手下们管管事。

商羽也出现在了国庆节前重庆一场美术展览上。他跟在邓鸿身边,头衔是四川壹号坊公司总裁。

这家公司属于融创西南公司,负责卖老孙喜欢的衡昌烧坊酒。

来源:@兽爷

北京这家米粉店是广西老乡碰面的“据点”

『在北京,要遇到一个广西老乡很不容易,要找到一家地道的家乡菜馆更难。慢慢地,老蒋的“牛八宝桂林米粉”就成了老乡碰面的“据点”,以及一些熟客的食堂。不知道吃什么时,走进来,点一碗最经典的卤菜米粉,总是不会出错。』

记者 / 吴淑斌

“非典型”网红店

“牛八宝桂林米粉”的位置有些特殊。它好找,就在繁华的青年路地铁站出口50米处,但走完这50米,还要拐入一个小型综合市场内部。这不算完,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多半会迈进那个挂着招牌的小门,误入后厨,而真正的餐馆其实在斜对面一间没有招牌的屋子里。

这种前后台的分隔是无奈之举。“牛八宝桂林米粉”营业了14年,2016年搬到了现在的位置。起初,后厨和用餐区都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店面。客人越来越多,等位的人把小凳子摆满了屋外的空地。不得已,老板又租下对面另一个屋子作后厨。即便如此,如今的用餐区还是只能摆得下六七张桌子。

这家躲在综合市场里、不太起眼的广西餐馆,其实是一家“网红店”。早上11点开门,店里还没什么客人,五十出头的老板娘唐阿姨一个人坐着择菜。一听我说采访,她马上摇头,“我最怕宣传,一发出来,就来好多人。上次几个人来拍视频,让我这样那样配合,整个店里乱糟糟的,别人没法吃饭啦。”

其实,她是很愿意和人说话的,聊广西菜的做法,聊自己开店的经历,还拿出手机,给我看里头的视频。只是一样——她怕店铺惹人瞩目,客人太多,“忙得晕头转向”。

这个理由,多少让人觉得有些炫耀成分在,怎么会有老板害怕客人多?

图片
▲收工后,老蒋总是和老乡们一起吃饭。这里已经成了熟客们默认的聚会地点(于楚众 摄)

仔细看店内的照片,也就明白了一些。墙上挂着八九个相框,除了几张桂林风景画之外,还有一张合照。照片里和唐阿姨站在一起的,是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据说,陈晓卿以前常常来店里吃饭,还曾发微博推荐过,彻底带火了它。这位导演的微博里现在还能搜到这么一条:“从前在北京吃卤菜粉,也就是传统桂林米粉,一直去牛八宝。”

小店有些“藏龙卧虎”的味道了。深夜12点,我从店里离开时,门口还有一桌客人在喝酒聊天。唐阿姨告诉我,他们隔三差五就来,其中一位是有名的粤菜厨师,她也是在网上搜过才知道,是“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

食客从北京各个角落赶来。在社交平台上随便一搜,就会跳出许多“探店”视频。“探店”“小红书”“打卡”这些词,都是一拨拨客人提起后,唐阿姨才记住的。每过一阵子,店里忽然爆满,门口坐满等位置的客人,唐阿姨就知道,又有“网红推荐了”。人多了,陈晓卿也不来了,改成让助理打包带走。

不过,这是一家“非典型”网红店。餐馆名字没有任何花哨,“牛八宝桂林米粉”,就是简单把两种广西特色菜的名称拼接在了一起。桂林米粉自不用说,“牛八宝”则是广西当地的特色火锅,用牛身上的八个部位——牛肉、牛肝、牛肺、牛脑、牛肚、牛筋、牛肠、牛百叶——涮入汤底中,捞出来后,再蘸上桂林辣椒酱。若是消(宵)夜时间,客人往往还会再点几瓶桂林特有的漓泉啤酒。

图片
▲餐馆名字没有任何花哨,“牛八宝桂林米粉”,就是简单把两种广西特色菜的名称拼接在了一起(于楚众 摄)

餐馆的风格朴素,像是自家饭厅。大多数餐具是纯色,少数印着有年代感的图案、花纹。店里原是没有任何装饰的,只有头顶的几管白炽灯。后来,一位常来吃饭的老乡觉得白墙一片,实在单调,才帮忙找了些广西山水的风景图,做了几幅一米高的装饰画挂上去。整个餐馆只有4个人,唐阿姨是用餐区的服务员,丈夫老蒋是老板兼店里唯一的厨师,还有两个四十几岁的助手帮着洗碗、配菜。每天晚上10点过后,客人少了,老蒋炒个菜,和唐阿姨一起坐下来吃晚饭。如果这时候有熟客到店,他都会喊一嗓子:“一起来喝一杯啊!”

“地道”

老蒋长得精瘦,因为每天早上泡在菜市场里采购,脸和胳膊晒得黝黑,像个实干的庄稼人,一头扎进厨房里忙活。相熟的食客只喊他“蒋哥”。老蒋的全名叫“蒋小菊”,53岁的男人,说出这个名字时有些害羞,总得强调一遍,是当年登记姓名的人给写错了,原本自己应该叫“蒋菊生”的。

食客们常常夸“牛八宝”的广西菜地道。老蒋说,所谓“地道”,无外乎两项:按照当地的做法、用当地的食材。

图片
▲卤菜米粉。其中的配菜锅烧是老蒋的拿手菜(于楚众 摄)

招牌的卤菜米粉是进店必点的。一碗桂林米粉里最要紧的,就是拌米粉用的卤水。卤水讲究慢熬,用八角、桂皮、陈皮、甘草等30几种材料,熬7个小时才能出锅。卤水的配方是每家人各自的秘密,增了、减了哪种原料,或者配比稍微调整,熬出来的卤水都是不同滋味。老蒋熬出来的卤水是淡淡的酱油色,卤香味浓厚,往碗底舀一勺卤水,混合着米粉、酸豆角、酸笋搅拌,汤汁和粉完美融合后,滋溜一口,圆润顺滑的米粉就进入了你的嘴巴里。

卤菜米粉里,有一道精华配菜——锅烧。这是老蒋最得意的拿手菜,“整个桂林市,几百万人,没有多少个人能做得正宗”。锅烧,其实就是脆皮猪颈肉,炸得外面酥脆,内里的肉嫩而多汁。老蒋说,做这道菜麻烦,去菜市场挑回新鲜的猪颈肉后,清洗、修毛,入锅里水煮。煮的分寸最难把握——煮烂了不行,没煮透也不行。捞出来晾干后,第一次入油锅,炸得微黄,等着第二天在皮肉相连处扎几个小洞,再入油锅,才能把香味彻底激发出来。在桂林当地,有一句开玩笑的话:“老板,来二两锅烧,不要粉。”

▲酸笋禾花鱼(然宁 摄)

我去的那天晚上,老蒋的晚餐是店里另一道招牌菜:禾花鱼。这道菜不是随时能吃上的,难就难在食材本身。禾花鱼是鲤鱼的一种,但长不大,一般只有一至三两,靠着吃掉落田里的禾花生长,更显鲜美。

禾花鱼不好得。每年稻谷刚要出穗时,把鱼苗放进稻田里,等30到45天,稻谷成熟时,就要把鱼捕捞出来。庄稼不能打太多农药,否则农药沉淀到田里,毒死了鱼苗;田里的水蛇、鸭子、田鸡,有时还会吃掉小鱼苗。当地人说,往田里放500只鱼苗,最后大概能收回来200多条鱼。

店里的禾花鱼只能从老家空运过来。中午,两个50厘米宽的方形泡沫箱寄到店里,箱子底下是一层还没融化的冰,上面铺开放着不到20条禾花鱼,已经煎得两面金黄。一位食客凑上来仔细瞧着,老蒋解释,很多人以为要把活鱼寄过来才新鲜,其实不然。“2000公里路程,人坐长途汽车或者飞机都累得够呛,鱼也得晕了。”这样40条禾花鱼,运费就要180块钱。

虽然被许多老乡夸奖“地道”,老蒋自己却不十分满意。他觉得,比不上在老家时做出的味道。其实,米粉、酸笋、豆角都是从老家发货过来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水”。老蒋年轻时曾经在自来水厂工作过5年,对水很敏感。北京的水太“硬”,总是在壶底结一层水垢,而在桂林,老蒋用山泉水直接腌制配料、烫米粉。在北京做菜时间久了,老蒋下手的口味也有些不大一样了,“北方人口味重,客人常喊味道淡了,我改啊改,就越来越重口”。

在北京,做家乡菜

不过,他已经挺满足了。能在北京做家乡菜,一直是老蒋的“执念”。

老蒋是个胆子大、敢做事的人,很多事情留着“想起来后怕”。他不是专业厨师出身。90年代,他是自来水厂的员工,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钱。一天出外勤时,几个同事一起在饭馆里吃饭,饭馆的厨师闲下手,和他聊天。“他说:‘厨师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你们干活这么辛苦,还不如来跟我炒菜,好吧?’”老蒋想,反正还年轻,就去试一下。跟着学了3个月,老蒋自己的小餐馆就在老家开起来了。

▲老蒋熬出来的卤水是淡淡的酱油色,卤香味浓厚,往碗底舀一勺卤水,混合着米粉、酸豆角、酸笋搅拌,汤汁和粉完美融合后,滋溜一口,圆润顺滑的米粉就进入了你的嘴巴里(然宁 摄)

来北京做生意,也是个很突然的决定。2008年,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近亲提起,北京的人流量大,不如把餐馆挪到北京来开。“在老家,大家挣得少,把10块钱当100块钱花;在北京,100块钱就相当于10块啊。”老蒋觉得“这主意能行”,就和妻子带着10万块钱的积蓄来北京,还把儿子女儿也带到北京上学。只花一周时间,他们就在丰台的一个写字楼附近租下100平方米的店面,雇了八九个人。一开始,店里卖的是盖饭。周边上班族多,一到饭点,人人想快点把午餐糊弄完,挤出时间午休。店里挤满了客人,炒一份宫保鸡丁饭拿出来,问“是谁的”,能有10个人举手。

周末人少了,老蒋一个人坐着,“想想还是愿意做老家的菜”。他知道,改做家乡菜,风险不小,“那时候大家还不讲究吃特色菜,广西菜酸辣口,也不是八大菜系之一。广西那么远,老乡也不多”。不仅客户基础薄弱,好多食材也是北京没有的,从老家运过来,成本又高出一大截。做盖饭的生意好,不亏本,对第一次在北京做餐饮的老蒋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北京初秋。晚上9点多,新到店的两位顾客想坐在门口用餐,更凉爽(于楚众 摄)

老蒋不会说场面话,只是觉得,“每天一直炒那几样快餐,总不是回事儿”。

他们还是打算试一下,“那时候才四十几岁,年轻,不怕的”。2010年,女儿快到初三了,没法在北京考试,老蒋和唐阿姨就把整个店面盘出去,全家人回了老家。2012年再来北京时,他如愿开始做广西菜,店名就是“牛八宝桂林米粉”。

麻烦都是预先想过的。做广西菜比炒盖饭复杂得多,每天早上5点多,老蒋就要跑到燕郊的菜市场去采购,只有那里才能买到新鲜的“牛八宝”、现杀的鸭;10点多赶回店里,他开始钻进厨房里忙活,处理那些大老远送过来的货品。唐阿姨在店里点单、上菜,每次来客人,她都要事先说明:“店里只有炒菜,都要现做的,得等。”

做家乡菜的土壤似乎越来越肥沃。老蒋发现,爱吃特色风味的人越来越多了。食客不再像以前一样着急地催促,还有人特地驱车来吃饭。他和妻子都不会在网上做宣传,店铺最早能打出名气,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方法:口口相传。那时候,微信开始火热起来,大家在老乡群里奔走相告,一个带一个,慢慢地把客源从广西人拓展到了全国各地的食客。

熟客“食堂”

老蒋的店就在朝阳大悦城对面。天黑下来,青年路两侧的景观很不一样。大悦城华灯初上,高楼墙体上挂着各个餐厅闪耀的招牌,门前广场还竖着一个巨大的摆件。这是北京东边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地铁一到青年路站,乌泱泱地下去一大群人,车厢瞬间空了许多。人们总是行色匆匆,一个在路口维持秩序的保安大叔说,自己在这儿干了四五年,从来记不清一张熟悉的脸。

但老蒋的店里总是有熟面孔。我去店里3次,有两次遇到了蒋建华。他三十几岁,在北京上班,和老蒋是桂林全州县老乡。蒋建华住得近,离这里只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晚上得空时溜达过来,陪老蒋一起吃晚饭,“像自己家一样”。店里的装饰画,就是他帮着张罗的。

最早,蒋建华也是在微信群里被人推荐了这家店。他来北京十几年,能当面碰上的老乡寥寥无几。“广西人在广东相遇,那很正常。要是隔了2000公里,北京遇上,可就珍惜了。”能遇上好吃的家乡菜,也不容易。这里俨然像蒋建华的食堂,不知道吃什么时,过来点上一碗卤菜米粉,总不会出错。来往五六年,他和老蒋一家已经成了自己人。忙时,他帮着搭把手端个盘子;坐下来后,他能给老蒋的孩子上学、工作的事情出出主意。蒋建华也带过好几拨朋友来吃饭,“不是有一句话说嘛,最高规格的宴请是家宴”。

▲在北京,能把餐馆经营得像“食堂”的地方不多,偏偏老蒋夫妻就做到了(于楚众 摄)

在北京,能把餐馆经营得像“食堂”的地方不多,偏偏老蒋夫妻就做到了。这离不开两人十几年如一日地守着小店。老蒋也想过,请个厨师来帮忙,但熟客认的就是他的手艺,“哪个菜出锅时间快一分钟,客人都吃出来了,就要嚷嚷‘是不是换厨师了’”。

我在店里的一天中午,一对年轻情侣特地开车,从西四环到东四环来“打卡”。在他们商量着吃点什么时,一位中年男人独自走进店。没有寒暄和招呼,男人直接和唐阿姨说起,周六晚上的球赛结束后,他们十几个人要来店里聚餐,还在菜市场定了几斤新鲜的活虾,中午时分送到店里,请唐阿姨先养着,晚上再白灼。还有两个女孩子,似乎早就吃完了饭,把插着羽毛球拍的书包放在一旁,坐着聊天许久。唐阿姨过去,问要不要吃点西瓜,其中一人亲昵地拉着她的胳膊,“我都要走了,你才说有西瓜呢!”后来才知道,唐阿姨的儿子今年大二,学的是体育专业,每年放假来北京时,常常和这两名女生切磋羽毛球。

▲老板娘手上端着的卤菜米粉,是店里的招牌菜之一,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于楚众 摄)

唐阿姨的手机里加了上千个熟客,她会在朋友圈里告知,“今日恢复堂食”“禾花鱼寄到”,还会分享刚出生的外孙女的照片,告知大家“好消息”。他们喜欢这种家庭式的经营,不打算再扩大规模,怕人多了,“油茶都打不过来”。

晚上人少时,唐阿姨会打油茶款待客人。油茶是桂林北部地区的特色,以恭城油茶最有名——这在北京很少见,唐阿姨的茶锅,还是从老家带过来的。打油茶,要把茶叶、大蒜、生姜、葱花、油等,倒进专门的茶锅里,用一个“7”字形的木槌捣烂后再加入猪油,加水煮沸,出锅后,撒上炒米、花生,最能驱寒。唐阿姨说,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喝油茶,每天清晨,一阵“咚咚咚”的锤打声开始在村庄响起。

曾经有一家电视台请唐阿姨去录制“打油茶”,车接车送,一天能给几千块钱。她没有去,“你要是想喝,来店里,我能免费打给你喝”。

还有一次,唐阿姨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她,有一位大明星想来店里吃饭,但需要“包场”,要求唐阿姨把店铺关起来,只留明星一个人吃。唐阿姨没有犹豫就拒绝了,“你来吃饭可以,但是我把门关了,让我那些老乡去哪里吃饭啊?”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35期)

现在谁持有腾讯?

文 / 林夏淅

来源 / 市界(ID:ishijie2018)

“又买了一点,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10 月 25 日凌晨,腾讯超级 “铁粉” 段永平再次发文,这是他年内第六次公开表示加仓腾讯。

这是充满挑战的一年,10 月 24 日 11.43% 的大跌后,腾讯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 53.28%(截至 10 月 25 日),当前 206 港元 / 股左右的价格,已经回到 2017 年的水平了。

“以为是 985,结果已经 211 了”,可以视为近期网友对腾讯股价 5 年来创新低的经典评论,揶揄中饱含投资者的心酸和腾讯的无奈。

然而,作为港股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即便是今日大跌之后,腾讯控股总市值依然达到 1.98 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1.8 万亿港元),放眼 A 股也是仅次于茅台。

腾讯股价连续下挫的原因错综复杂,这迫使它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只是这一次更为被动。

在这个关键节点,腾讯几位重要股东如何博弈,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当下腾讯呈现出的状态,都值得再次审视。

大股东卖卖卖,腾讯自己买买买

翻开腾讯的年报,其第一大股东 MIH TC 是由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全资子公司 Prosus 所控制,而 Naspers 和 Prosus 之间既是母子公司关系,也互相持股,可以简单理解为 MIH TC 背后就是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自 2022 年 6 月 27 日宣布减持以来,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陆续减持腾讯股份,成为腾讯近几个月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位来自南非的大股东和腾讯之间其实有着一段颇为长远的渊源。

1998 年,马化腾和他的四位合伙人一起凑了 50 万元创立腾讯,1999 年腾讯的 QQ 用户达到 100 万,但账上却只剩下 1 万多元现金,腾讯急需找到新的投资人注资。

这时候的马化腾托关系联系到李嘉诚,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旗下的盈科,和当时一起考察项目的 IDG 分别投了 110 万美元,各占腾讯 20% 的股份。

随着 QQ 用户数迅速增长至 2000 年的千万级别,腾讯的资金也在添置服务器过程中快速消耗,盈利似乎更加遥远,于是腾讯再次开始寻求资金,但先后被搜狐、新浪、雅虎中国、金蝶和联想等公司拒绝。

此时,一位中文名为 “网大为”(寓意互联网大有可为)的外国人,作为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在中国的唯一员工,来到了腾讯的办公室,在此之前,他已惊叹于中国每个城市的网吧桌面都挂着 QQ 图标,接触的几位中国公司总经理名片上也都印着 QQ 号码。

就这样,看好腾讯的 Naspers 陆续从李泽楷的盈科、IDG 及马化腾创业团队手中,以合计 3200 万美元获得了腾讯控股 46% 的股权,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创业团队,则通过投票权和分红权分离,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漫长的岁月里,Naspers 始终扮演着一位善意投资人的角色,和腾讯控股之间各自安好。不过,Naspers 和子公司 Prosus 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其实并不理想。

目前 Naspers 的主营业务还包括电子媒体、印刷媒体和企业服务,Prosus 的主要业务则是投资国际互联网资产,二者分别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股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上市,其中 Naspers 因为庞大体量还是南非股市上非常重要的一支成分股。

2022 财年,Naspers 和 Prosus 两家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是依靠腾讯的派息,最核心的资产也是持有的腾讯股票。

也正是因为这样,两家公司的市值相比于公司资产价值均出现了严重的 “净资产倒挂”,简单理解就是市值远低于净资产,有股东认为既然股价无法真实反映腾讯持仓价值,就应该卖掉腾讯股票变现或者回购自身股票。

于是 2018 年和 2021 年,Naspers 对腾讯进行过两次减持,分别按大约 405 港元 / 股和 595 港元 / 股的价格,减持了 1.9 亿股和 1.92 亿股,合计套现 1910 亿港元,且 Naspers 在这两次减持后均表示,至少未来三年内不会进一步出售股份。

在 2018 年中国 (深圳)IT 领袖峰会上,马化腾还公开表示,“大股东 Naspers 坚守了十多年,前几天才卖了一点点”。当时显然没人料到,善意的大股东第三次减持来得如此仓促。

除了减持套现,Naspers 还从腾讯每年的派息分红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2007 年至 2021 年,Naspers 从腾讯获得的股息从 1 亿港元增至 44 亿港元,近 15 年合计获得 252 亿港元。

与此同时,腾讯还在 2021 年末以京东股份向股东派发特别中期股息,之后 Naspers 公告称,获得 1.32 亿股京东股份,约占京东 4% 股权,且已在 2022 年 6 月 24 日完成出售,实现收益约 36.7 亿美元。

经过上市摊薄以及 2018 年、2021 年和近期减持,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对腾讯持股比例从最初的 46% 逐步降至当前的 27.99%,按照 10 月 24 日最新股价 206 港元 / 股计算,对应市值仍高达 5551 亿港元。

加上早期陆续套现的 1910 亿港元和分红的 252 亿港元,以及出售京东获得的 36.7 亿美元(约合港币 288 亿元),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在腾讯控股身上合计拥有约 8000 亿港元的财富。

值得一问的是,在南非报业 Naspers 背后,谁又是最终受益者?

Naspers 的股份有两种,分别是 N 股和 A 股,N 股上市流通,每股对应一票投票权和一份分红权,A 股则不上市,每股对应 1000 票投票权和 0.2 份分红权。

截至 2018 年,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 第一大股东是南非政府全资所有的专门投资公共领域投资基金 PIC(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 Ltd),持有 13.72% 的 N 股。从国别分类来看,南非投资者、北美投资者和英国投资者分别持有 Naspers N 股的 41.54%、30.07% 和 12.94%,亚洲和欧洲投资者只分别占 N 股的 6.36% 和 5.71%。

除此之外,由于投票权和分红权的分离,对 Naspers 拥有最大投票权的其实是 Koos Bekker(简称 Koos)和 Jacobus D. T. Stofberg(简称 Stofberg)两位自然人,二者均参与了 1985 年那一次重要的公司转型。

Koos 和 Stofberg 现在已经分别 70 岁和 67 岁了,前者早在 2005 年就出售了持有的 Naspers N 股股票,并在 2007 年买下了南非开普敦一个 600 公顷的酒庄,后者曾经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前身 Cppers&Lybrand 的合伙人,应该可以称得上是金字塔尖的注册会计师了。

除了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 Naspers,腾讯目前公开可查的股东还包括持股 8.36% 的马化腾(通过全资子公司 Advance Data Services Limited 持有)和持股 0.58% 的刘炽平(现任腾讯总裁)。

其中,马化腾在 2020 年 1 至 6 月累计减持了腾讯控股 1464.78 万股股票,合计套现 62.66 亿元,同期刘炽平累计减持 340 万股股票,合计套现 16.33 亿元。

与 “急流勇退” 的 Naspers 形成反差的,是年内 6 次公开表示加仓腾讯的段永平,最后一次公开加仓在 2022 年 10 月 25 日凌晨,段永平在雪球上表示 “又买了一点,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其此前也曾表示,腾讯股票只占其 1% 仓位。

除此之外就是不断加仓的腾讯自己。市界统计,2005 年以来,腾讯在 14 个年份都有回购记录,其中大多年份的回购金额都控制在 13 亿元以下,但 2021 年和 2022 年回购金额分别达到 21.58 亿元和 211.63 亿元,后者相当于腾讯控股 2022 年一季度的净利润规模。

显然,在当前的博弈中,腾讯已然拿出了相当的诚意。

腾讯的底色

被大股东减持的腾讯,如今赚钱能力如何呢?

从业绩来看,近 10 年腾讯控股的收入和净利润基本保持波动上涨,但增幅有所下降,直到 2022 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1 至 6 月腾讯控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了 1.94% 和 53.48%,均是 10 年来首次下降的中报数据。

拆分来看,2022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收入分别为 1354.71 亿元和 1340.34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0.01% 和 – 3.83%;净利润下跌更为明显,分别为 234.13 亿元和 186.19 亿元,同比减少了 50.98% 和 56.28%,上半年的净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 33.48% 降至 15.94%。

对于即将发布的三季报,包括中信证券、天风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均在研报中预计收入和净利将同比下滑 1% 至 3% 左右。

放眼港股,腾讯上半年净利润排名从去年的第 6 名跌至第 17 名,在 A 股则相当于从第 5 名跌至第 16 名,但日均收入和净利润也依然高达 14.77 亿元和 2.3 亿元。

具体来说,业绩下滑的原因无非是当前多个业务板块遇到的增长瓶颈。

当前腾讯收入主要来自增值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网络广告三个部分,2022 年上半年,三个业务板块分别带来收入 1444.21 亿元、849.76 亿元和 366.26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 0.02%、5.01% 和 – 17.98%。

具体来说,占比最高的增值服务包括游戏、视频号、腾讯视频、QQ 音乐几个业务板块的付费项目(其中游戏收入占六成);占比第二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包括支付、理财等服务的佣金,以及针对企业客户的云服务;广告业务则包括出现在微信、QQ 和腾讯视频、QQ 音乐上的所有投放广告。

虽然近 10 年来腾讯收入净利润整体呈现出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但对于当前万亿级体量的腾讯控股而言,这种趋势属于预期内的正常走向。

意外的是,疫情以来一系列因素导致其游戏、广告、支付等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 2018 年开始的以腾讯云为代表的 To B 业务又还未能撑起整体的增长大任,这才使腾讯突然陷入 “青黄不接” 的尴尬处境。

整体来说,腾讯短期内业绩下滑,外因多于内因,但其根本优势依然突出。

最重要的王牌始终未变,就是腾讯旗下包括微信、QQ 在内的社交软件所拥有的大量用户,这为其后续开展各类业务提供了一个天然流量池。

2022 年 6 月末,腾讯旗下微信(及 WeChat)和 QQ 的月活用户数分别达到 12.99 亿和 5.69 亿,相比之下,2022 年一季度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月活用户为 9.39 亿,拼多多则为 7.51 亿。

我们可能不一定每天都会购物,但大部分人确实每天都会打开微信很多次。

以此为基础,腾讯依然是游戏界的 “王者”—— 旗下《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是业内使用时长最高的两款游戏;微信支付是网络支付两大巨头之一;腾讯视频在 2022 年 6 月份的日活用户数比第二名领先 20% 以上;QQ 音乐则有周杰伦作为加持,付费会员同比实现 8300 万的增长。

未来不论是发力短视频还是元宇宙,腾讯依然可以此为 “护城河”,利用流量和资金优势迅速构筑竞争力。

回顾腾讯控股 2018 年那一次大跌 —— 在游戏业务发展不顺的背景下,其全年收入净利润出现明显的放缓,股价更是历时 9 个月,从 456 港元跌至 241 港元,接近腰斩。

之后腾讯发力 To B 业务,开始调整组织架构,同时走上降本增效之路,净利润重回高增长路径,股价也在 2021 年 2 月创下 747.1 港元 / 股的新高,对应市值几乎站上 7.2 万亿港元。

当下腾讯似乎面临更为被动的一个局面 —— 收入净利润不止放缓,而是在外部压力下出现下跌,股价历时 8 月有余从 747 港元跌至当前 206 港元,跌幅超过 70%,年内用于回购的 212 亿港元更是上市以来累计回购金额的 3 倍左右。背后既是腾讯的实力,也是它的压力。

这显然是腾讯的又一个十字路口。

对腾讯而言,既要面临短期内市场对其的严峻考验,也要解决新旧业务长期生命力的存续问题;对投资者而言,或许就是对价值投资所需定力和耐力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