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岁转行,拿下 36 亿票房

《长安三万里》,叫好又叫座。

上映 23 天,该片票房已超过 15 亿元。口碑不错,豆瓣 30 万人一起打出 8.2 的高分。

影片共有八大出品方,追光系占据四席。其中,第一出品方为上海追光影业。

天眼查网站显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微,持有 95% 的股份。他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创办视频网站土豆网。

2.jpg

据猫眼专业版预测,《长安三万里》的最终票房为 18.45 亿元,扣除影院分成等费用,片方可分账四成,约 7.5 亿元。

大部分归属追光系,王微成为最大受益人。

01

背诗现场

在沈阳一家影院里,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长安三万里》。

观影过程中,不时有人跟着片中古诗句背诵,没有观众提前离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上映以来,《长安三万里》的上座率高,基本是家庭式观影,时值暑假,工作日也有大量观众。

3.jpg

“作为一部动画片,168 分钟的片长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并不友好。”

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告诉《21CBR》记者,上映后的高票房和好口碑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冒险。

张彤补充道,对青少年来说,动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令他们正在学习的唐诗变得可视、可感,让很多影院成了 “背诗现场”。

在真实历史的框架下,呈现传统文化之美,并非易事。

《长安三万里》一共历时三年打磨。王微亲自操刀,担任编剧。

4.png

关于制作过程,影片导演之一邹靖表示,特效的原则是不能做得太满,“要收着点,体现一种中国韵味”,动画建模要有依据,唐俑、仕女图都可以作为参考。

比如,主创人员花了一年半时间,打磨《将进酒》一个小小的片段。

02

坎坷成长

《长安三万里》发布首支定档预告时,王微在微博写下 “对得起这十年的心血”。

2013 年,离开一手创立的土豆网后,40 岁的他重新出发,创立追光动画。

公司早期推出的三部作品《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票房惨淡,反响平平。

5.jpg

直到 2019 年,追光推出第四部作品《白蛇:缘起》,票房达到 4.69 亿元,打了一个翻身仗。

四年来,公司乘胜追击,又推出《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 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杨戬》三部作品,票房均在 4-6 亿元左右,豆瓣评分维持在 6.8-7 分的水平。

“追光的《白蛇》和《新神榜》系列均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面向的是 15 岁 + 的群体,剧情复杂。” 张彤认为,这两个系列能够取得 5 亿多票房,已是很好的成绩。

观众对《白蛇》《封神榜》系列的评价,证明追光在制作层面上已经得到市场认可。

“《长安三万里》能够取得票房上的大突破,主要还是剧本好,相比之前定位青少年向的神话系列,影片具有‘合家欢’属性,潜力更高。”

张彤指出,选择李白作为核心人物,充满巧思,对中国人来说,诗仙是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的标志性人物。

6.jpg

也有影评人认为,该片剧情冲突不够、略显拖沓。

“唐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刻,有很多碰撞的可能性,影片有些地方壮于情怀、疏于叙事。” 电影行业工作者、影评人李沫霖说。

03

电影工厂

算上之前的作品,王微旗下追光系目前拿到超 36 亿票房。

十年来,追光人动画只融资两轮,共 25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IDG 资本、高瓴资本等。可以说,公司基本靠自身造血,向前发展。

7.png

王微有自己的出品节奏。

其欣赏皮克斯,又认为这一动画翘楚制作成本太高。

他表示,自己不会花 1 亿美元制作一部影片,但也希望制作出世界级作品。

比如第一部《小门神》的制作费用是 7000 万人民币,《阿唐奇遇》的制作费用是 8500 万元,《白蛇・缘起》约 8000 万元。

“我们的挑战在于,怎么样用 8500 万人民币做出别人十几亿预算做出来的效果。”

规定预算下,王微对技术要求高。据说,追光超百人的团队人员,都是他亲自面试后招进来的。

动画电影的 1 秒是 24 帧,只要有一帧出错,就会牵动上下游所有部门工作量,延长工期进度。在他眼里,保证人才队伍质量,是确保品质的关键。

“作为国内顶级的动画制作公司,追光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张彤评论。

8.jpg

在互联网行业积攒多年的人脉,也给王微带来帮助。

阿里前来助阵。公司 8 部动画电影中,由阿里影业及阿里系其他公司参与出品的作品达到了 5 部,分别是《小门神》《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 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

B 站和抖音文化,则是《新神榜:杨戬》的出品方。

土豆网折戟,圈中人脉仍在,十年磨剑,王微找到第二春。

(题图来自南方人物周刊,实习生马小雨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21 世纪商业评论(ID:weixin21cbr)

石康:我渐渐开始感到自己可以应付生活

石康

1

一直以来,人们对怎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金钱和权力充满了兴趣,并且在上面花去了自己巨量的生命时间。

实际上他们忽略掉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人怎样得到属于自己的信息?
有了属于自己的信息,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合理,拥有个人自由,生活充满意义。

总体来讲,金钱和权力,实际上就意味着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人们对金钱和权力极度渴望,说明他们意识到自己足够的无能、脆弱、易逝,因此急需帮助,而且永远急需帮助。

金钱和权力正是榨取别人帮助的主要途径。

通过金钱和权力,即使在道德上完全站不住脚的人,也能以随便什么借口,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地获取别人的帮助。

获取那些帮助的急迫性往往导致了它们令人焦虑。

事实上,金钱和权利也只是手段和表象。

其内核则是对别人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控制与占有。

2

人只有三个方式控制别人。

一、 信息。

二、 暴力。

三、 合作。

其中操作复杂度最高、最昂贵的就是信息。

获取、收集、管理、应用信息的成本是如此之高,而一个人需要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古代社会只能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极少数人。

因此,古代社会的特点就是控制和利用信息控制别人,也就是依靠欺诈,在暴力胁迫下榨取别人的帮助。

这是成本的最低的利用信息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类信息技术最终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水准,即,发达社会的成员通过教育得到基础知识,也就是数学和英语,个人可以以低得完全可以支付的成本,使用分享几乎是全人类的重要信息,因此个人可以以此为条件,和别人在平等基础上自由谈判,产生不需暴力胁迫的自由合作。

合作可以极大的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同时保有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以便使每个个人都能建立只属于自己的个人意义,而不必模仿别人的个人人生意义。
是的,现在每个现代人都有自己的上帝,与别人无关。

建立并完善这一信息制度,人类社会花去了两千多年时间,现在看来它非常成功。

3

在重点关注了半年AI之后,我认为人工智能在2023年令信息分享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以此发力,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仅仅是ChatGPT在爆发后短短半年中,一跃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最好使的基础工具之一,它令一个信息开放社会的普通成员,可以享有一个巨大古代社会君王也无法享有的个人性的专业信息。

它可以助你得到你从前完全无望得到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知识,比如医疗、健康、理财、中高薪水的工作技能等。

它是如此地通用,以至于每天花时间去学习训练它成为一个现代人最急切的工作。

只需得到一个API,从此以后,你便拥有一个人类智能级别的助手,专门助你收集处理与你的现在与未来相关的信息,并做出生活各个方面的专业级对策。

你只是需要训练、管理好它,让它每天为提供适合你个人的信息——食谱、训练计划、医疗、可供投资的股票和期权,你的合作伙伴,朋友,未来的居住地,你喜欢的文化氛围,娱乐,度假等等,这些对你个人意义非凡的关键性信息,只是用来促成你此生每时每刻的幸福,达成你的生活意义,与别人无关。

AI的核心是英语提示词。

它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灵巧的杠杆,当然须专门学习如何使用,并持续积累使用经验。

因为你可以用它撬动整个人类知识星球。

是的,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基本上都使用英语记录保存整理更新。

4

有了人工智能相助,学习英语与编程的难度下降了至少一个数量级。
英语在半年内奇迹般的成为最新与最重要的编程语言。
而一个全世界都急需的程序员的起薪是10万美元,这个薪水足以满足任何一个人的适度的生活要求,没拿到这个数字的收入说明你技能不过关,你不是烂在英语上就是烂在编程上。

最起码要花几年时间把英语补上。

从一生这一跨度看,为此辞职卖房都值。

英语是远期利益,英语不行是没有任何办法进入现代社会的。

你的未来之路是不是星辰大海,取决于你是否能够进入可以使用英语工作生活的现代发达社会,因地球上只有这些社会才拥有通往星辰大海之门。

剩下的路有一条算一条,都是古代留下来的绝路,那些路古人已替你走过或正走着,你其实大可不必自己亲自走一遍,没啥意思。

试试现代生活,看看Transformer,钻研一下Nvidia产品,看看不同的宇宙。

如何治愈某种癌症,如何独自驾一条帆船环游世界,如何让自己心境平和,这些信息都属于你。

你现在再也不必像古人一样,通过欺负与欺诈别人来得到你需要的服务,你可以使用你的工作技能,用真实与诚实的服务,换来足够的、你需要的服务。

在现代社会,在个人自由面前,金钱与权力基本上就是屎,它们占用你巨量个人时间,用以控制别人,而自己仅收获极为畸形的所得,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均衡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极为低效,根本就不该把时间花在这些古代的旧货上。

因你的生命时间极为珍贵,可以用于建立你的自我,找到你的意义与上帝,形成你的宇宙。

宇宙因观察者的存在而存在,而不同。
请记住,你是一面宇宙之镜,你的智能中存有专属于你的那一份宇宙信息,没有你的反射和映照,宇宙便不是那个有你的宇宙,它因缺少你而失却了有你而在的意义,当你能够反射和映照宇宙之时。

5

我从前认为,在工作时,我的上司必须是工作技能而不是别的方面强于我,不然这个人不配当我的上司。

我一生从未接受过任何一个工作技能不如我的人指挥我,试图这样做的人在我眼里极不自重,只会招致我的嘲讽。

我认为每天工作时间应该由自己决定,并且一个人平均下来,每天工作时间不该超过8小时,包括通勤时间。
因此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终身把主要精力用于为自己工作。
因为你为别人工作,就说明你比别人更缺乏价值。
因此在为别人工作时,最多只应拿出70%的精力。
做到这一点的诀窍在于要使自己的工作技能高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当我满负荷工作可以拿1万薪水时,我会选7千以下的工作,以便让自己工作时更轻松,从而节约出精力为自己工作。
另外就是我不会挣我没想好怎么花的钱,认为那是浪费生命。

我认为人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了解别人、世界、宇宙,因此每工作一年我就会在下一年停止工作,把全部时间用于阅读。
阅读是我了解别人思想主要途径。
从我工作以来,我差不多一直是这样做的。

我认为每个自由充分发展人都是独特的,所以对以别人的思想为信仰的人生无法同意,认为那就是懒惰、幼稚及缺乏创造能力。

我认为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凡事拥有自己的主见,也就是拥有自己的思想,我认为人生最高价值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其标志是对于任何别人的意见都要有批评性的视角以及相关知识。
学习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就是拥有个人主见的基础。
我认为只有拥有个人主见后,才谈得到理解别人,不然跟本就连评判别人机会也没有,理解更是不可能。
我认为理解别人的思想是了解宇宙的必由之路,因为宇宙就由这些思想所叙述所描绘。

我现在认为人应拥有常识,就是看懂你视力所及的一切事物的知识,无论是你的住房,你的汽车,手机,还是你的身体,看得越清楚,就说明你的常识越丰富,建筑材料及功能,发动机工作原理,一行行手机运行的程序,一个个细胞的结构,一个个物理、化学过程,特别是原理。
这些常识能帮助人看清世界,看的越清楚,人的行动才越自由,而自由是一切正面事物及心态的基础。
缺乏自由的人生只能是被奴役的,至少是被无知奴役的。

6

人们是基于常识来理解现实的。

由于每个人具有的常识不一样,所以他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宇宙。

这就是10年前我去美国之前,尽管上网看了很多有关美国的信息,却从未发现任何属于我的。

很久以后我才注意到,那些谈论美国的人,不是英语不行,就是数学不行,更多的是双不行。
好不容易有几个数学英语都不错的人,也就他们有能力理解一部分美国,但他们谈的却是中国。

那些在我眼里重要的信息根本就没人说,别说一直自说自话的中国了,附近的亚洲也没人谈。

现在我倒是能胡扯几句了。
比如亚洲的未来。

怎么看亚洲都是世界的苦力。
所以美国这样的国家总是在某一时期从亚洲选一个国家进行投资,且就只能选一个,二战时是俄罗斯,战后日本,接着中国,现在改了印度,估计土耳其现在有点总算快排到了的窃喜。
这些国家之间除了谎言和幻想以外,基本没什么相同的地方,就连宗教都不同,永远不可能搞到一起去,所以亚洲是搞不出欧共体那类东西的,也搞不成非洲那种碎片化大陆,更没有南美那种人少地多所形成的靠天吃饭的文化,就只能这样混下去——亚洲的天空和地下因投资而无法修复的污染,亚洲的气温也会随之提高,只因为亚洲人喜欢活在当下,没能力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体,只是见风使舵,唯一的指望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这就是亚洲的未来。
最先搞出苦力生活方式的是日本,然后是四小龙,然后就随着投资在亚洲扩散开来。
现在,就连日本人年轻人也无法接受苦力式的生活方式了,纷纷出国打工,搞得全世界到处都是新开的寿司店,国内寿司店找人却困难重重。

然而日本确是很多亚洲人的梦,他们正趁日本劳动力短缺,向日本申请技术移民。
日本是亚洲唯一会讲点实话国家。

剩下的祖祖辈辈没听说过实话,失去了讲实话的能力,当然也就根本就不信别人会讲实话。
其实是没能力理解实话。
搞得科学家作假这件事在亚洲很正常。
因此亚洲无法出现“学术界”这样的组织,搞得亚洲人说话没人信,似乎是明摆着已经约定俗成了,亚洲语言成了八卦专业用语,指东打西、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三选一或三合一,专门负责搞胡扯,用以形成苦力文化的主要氛围。

原因是在亚洲人的一生中,总是和别人搅在一起,没有独立面对宇宙的机会,没有自我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没机会形成自我,更不用提个人拥有主见了,大家最终习惯于胡扯,所以干脆就认为自我是虚幻的,当然人生呀宇宙呀也是,因此印度人的见解成为大家勉强可以认可的想法,其实就是除了胡扯以外没什么想法。

亚洲人的禅定都定在一个小木球上,或是一句咒语上,或是虚无上,从没听说过谁会定在一个数学难题上。
这种智能只能是对重复极端迟钝的,不然根本就无法忍受苦力式的重复而枯燥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敏感,缺乏分析力的精神状态,要么忙碌,要么懒惰,严重缺乏大脑与身体协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所以即使是亚洲富人,也没有私人实验室,甚至木工房这类欧美普通人都有的东西,更不用提帆船了,他们代代相传的只是控制奴役别人的手段,美其名曰,智慧。

要么苦力,要么智慧,因此亚洲是没有个人自由的。
最终把形象搞成了谁谁谁都既苦哈哈又贼溜溜——说什么都叫人难以置信。

比如马云。
他胡扯他的雇员996不是苦力而是福报时,就必须同意自己被罚上百亿同样也是福报的胡扯。
而马云可以说是亚洲著名精英之一,剩下的人大概率还不如他,所以你取得个人自由的意思之一,就是你可以有机会问一问自己:你愿意住在亚洲吗?

这不仅是混蛋问题,道德问题,文化问题,立场态度问题,这是人们如何处理信息的问题。

当你知道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不这么说话,不同意这样传递信息,而是尽力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且懂得与别人换位共情时,你就会自然地认为听这样的人说话,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其实就是浪费生命,还不如养只宠物来的开心。

好吧,现在你知道了,很多看似无关的问题其实只是同一个现象的不同层面罢了,问题是你能否懂得这些信息?
是的,我说的懂得就包括你的应对行动。

我是说,你有没有获得清晰的个人视野与有效的个人技能。

我说的是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我说的是学习与诚实,以及基于此而获得的常识。
我说的是以不同的常识看到的不同的宇宙。

是的,你可以知道通胀和通缩背后的抢劫,而不是价钱涨了或降了,工作好找或难找,你知道被抢的人是谁,抢的人又是谁?你知道如何避免被抢,知道你不可以去抢别人,你就是抢了也知道自己是抢了,你至少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坏人,而不是糊里糊涂的混蛋坏人——干什么都振振有词,理直气壮,无知而爱表现,坏的不要不要的——坏人里的傻B,连坏人都看不起。

7

常识是人类智能的材料。

越准确的常识,越能锻造更好的智能。

而所谓好的智能。就是与宇宙运作最接近的智能。

好的智能能够更真切的映照和表现出宇宙。

好的智能的集中表现就是创造性。

当一个人有能力去理解一些宇宙出现的结构的时候,他就能对其进行模仿。

最低级的模仿是艺术家搞的创作。

之所以称为最低级,是因为艺术家用不着精准地理解宇宙的结构,更多的是通过想象来补充艺术家无法理解的部分。

现代社会的人类主要是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训练自我表达能力,而不是理解能力。

8

比较精准的创作是科学发现与发明。

它要求对宇宙中所拥有的质料及结构有正确的理解能力。
这能力来自分析能力,其核心是数学分析。
分析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内核,人类一旦掌握可靠的分析能力,他就能够有机会理解宇宙间的万千事物,并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比如科学发现与发明。

人类的所有进步都是建立在科学发明和发现上的。

只需一点点科学发现,就能改变世界。

比如内燃机、半导体、互联网通信、化学。

甚至是一个产品,比如苹果掌上电脑。

还比如:人工智能。

尽管巴菲特在其投资建议的第一条便是投资自己,但人们奇怪地大多断定自己完全没可能提升价值,他们宁可投孩子,证券,房地产,这种深刻的自卑虽然不难理解,但仍令人叹息——如果自己的智能不提升,别的东西更值钱了有什么用?

不过现在好消息来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把一些现代人类引向巴菲特所指的方向——它是人类对自己的智能进行投资的好助手。

9

最近在现代社会的学术界,开始了对人工智能的讨论。

顺便提一句,在古代社会根本就不存在学术界。

虽然那些古代社会里沿用与现代社会一样的称号,但由于古代社会的人类大脑中与现代社会的人类大脑中装有完全不一样的常识,所以他们谈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比如电。

古代人类的意识中,电是由一些开关、公共配电设备,家用电器之类的东西相关,而现代人类意识中,说到电就首先指的就是量子力学。

所以两者之间有关电,可谈的并不多。

10

学术界的雏形出现于古希腊。

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古希腊君主中出现了一些非常聪明的人。

他们发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人比自己还要聪明。

事实上,这件事本身出现的动机,就是一种对于真相与真理的追求。

至少说明希腊富人拥有基本的诚实,而诚实正是人类个体迈入现代社会的第一个门槛。

由于古希腊的富人拥有这样一种现代动机,所以他们的社会出现了现代社 会的雏型。

由于这些富人拥有很好的执行力,于是他们让那些聪明人自己组织起来,去探索他们感兴趣东西,当然也只能是现实、世界和宇宙。
那些古希腊的富人的需求可以说是独步地球,他们想知道世界及自我的真相,并愿意付出代价,其中最稀奇的就是别人的自由,因为探索世界只能是自由的。
自由人会向富人报告自己发现的重要信息,后来被扩展成其余的社会成员。
这些信息在开始时并不知有什么用,但最终帮助人类在地球上建立了现代社会。

在这些现代社会的学术界中,高质量的信息,也就是真实、可靠、可理解的信息是核心。
人们很清楚,这些信息令人类意识状态提升。
现代社会根本就不存在“因言获罪”这件事儿,那完全是属于古代社会。

11

学术界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自由。
这是一个与限制、管制相反的人类行为。
自由的本意就是自己为自己做主,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意愿,自我驱动,不受限制,不受约束的探索世界,并把结果诚实地报告给社会。

没有自由,就没有理解宇宙的可能性。

2000年前,那些前现代人就发现,每一个发展良好的人类智能都是宇宙之镜,能够部分地映照、反射出宇宙的真实样貌,而把这些小小的镜子拼凑起来,集合成一个更大的镜子,才有机会表现出更清晰的宇宙。

而自由人,也就是拥有人类百科知识的人。
当他们发现,他们能够理解宇宙的时候,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数学来表达他们的发现。

因为自然语言没有办法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宇宙的特点、结构及运作原理。

时至今日,数学成为现代社会的学术界的标准语言,此外他们还用英语对他们所用的数学增加一点说明。

而每一个现代人,也就是从内心深处有了解宇宙的动机的人,都会通过他们掌握的英语和数学,去读他们的同类的发表的言论,就是所谓的学术论文,并以此启发自己去更好地理解宇宙。

原因是,人们只能通过理解宇宙去形成自己的主见,此外没有任何别的途径,因个人主见就是面对天地万物的个人见解——你就是懂得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昆虫为什么没有肺,美联储为何加息,为什么搞木工房要先搞微米级的灰尘过滤及通风系统。

12

只要是涉及有关愚蠢,就总是会出现令人担忧的激烈竞争,搞不清为什么人们就只是在这件事上当仁不让。

这件事现在就表现在人工智能方面。
我是说,大量的连一行c++代码都写不出来的人在谈论AI的未来,这些人能不能学一点AI的过去和现在再发言反驳那些写过AI代码的人?

就我所知,古代富人喜欢管自己叫太阳之子,或是太阳神之子,但他们对于他们的父亲一无所知,所以一听就是胡扯。
而每当有人对他们讲一讲有关太阳的事,比如,核聚变,光,他们却说自己听不懂。

现实是,有些人根本就没有信息。
多数人连光子与电子的区别是什么不知道。

就这么一帮无知至极的人,要么胡扯,要么要求告知他们重要信息的人谦虚。

13

我上中学时有个老师就曾因我在上课时纠正了他的一个胡扯,于是勃然大怒,说我不懂谦虚,竟然在对我大吼大叫之余,还出言讽刺,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地球已经装不下你了?

作为一个仅仅读过一遍《十万个为什么》的中学生,我的答案虽然会令他理解困难且尴尬,但确定无疑是肯定的。

我那时已知道我虽然生于地球,但却属于宇宙,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我的老师却从未想过这类问题,地球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估计他可能就没出过国,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动物,竟然以植物的标准要求自己——哪儿都不去!

所有要求别人谦虚的人都比被要求者傲慢得多。

对于这么傲慢的人,什么都不告诉他们最能让他们得到满足,如果没有足够的无知,那简直无法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一个人,只要他无知,不管他是不是承认,也不管他是不是掩饰,更不管他是不是装逼,他的正确称呼只能是傻B,因为傻B正是无知者的本质,而愚蠢只不过傻B的诸多特色之一罢了。

14

今年,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自由社会,截止到六月,所有使用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人数急剧下降,说明现代人已经基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剩下的人根本就与此无关。

而大量现代人拿到梦想的东西试用半年后,开始了讨论如何控制这种新型智能的使用。

目前各种方案五花八门的方案开始出炉,读来极为有趣,但完全地超出了连那篇Transformer论文都无法读懂的大众的理解范围,人工智能的内核对没有数学分析能力的人完全是关闭的,只是对大众开放了一些零星的应用,那些所谓的科普说明全是胡扯及八卦,因此没必要在此提及。

但我在此提醒我的极少读者们注意那些讨论,我认为它们非常具有启示性,标示出人类对于智能的最新也是最深刻的理解。

15

我认为现代的信息壁垒远比文化壁垒、阶层壁垒、财富壁垒等壁壁垒要大得多,(事实上,信息壁垒正是所有这些壁垒的总和),这从各种长寿药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太多根本就看不懂生物化学的无知但喜欢冒险的富人,只是听听所谓专业人士的介绍,就斗胆吃各种自己根本没能力了解其特点的长寿药,他们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今后与癌症作斗争。

我现在只想说,只是看一看prompts,看看自动指令集构建代码,就知道人工智能不可能普及,它极有可能比微积分的难度还要大,因为它与更多的真实或模拟结构、更复杂的使用情境产生了连接,这迫使使用者的数学水平更高。

除语言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处理图像,而图像是基于光学原理形成的,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完完全全是一个现代工具。

AI令很多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在使用人工智能,他们极大概率是在被使用。

16

我差不多是在来到美国两年后才意识到,我需要属于自己的信息,因与别人共享的信息对我来讲太少了。

事实上,我先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理解了信息是什么东西。

主要是理解了信息与行动或是执行之间的关系。
结论是:它们是一回事儿。

这一简单的结论令我完全更新了我的信息观念,在信息之间,说与做之间不再存在什么特别的差异,我理解了一件事,意思就是我学会了做了一件事,也就是说,理解就意味着已经懂得一件事,也就是会做了一件事,并且产生了自己的偏好,比如喜欢与不喜欢。

基本上,在改变了信息这个观念以后,我不再认真听古人的话语,因为除了幻想或幻觉,他们没能力谈别的,就如同很多人说他们看懂了我的微博文章,但我只是发现了四个人真的看懂了。
因为他们付诸行动并达到了我说的目标,其余的人只是幻想着他们看懂了我的文章,他们其实当然是完全看不懂,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执行他们得到的信息,就是在符号里沉浸了一会儿,同时联想及幻想,然后就出来了而已,很快他们就完全忘记了。

看懂我文章的人已经拿下了英语和数学,从他们原来的地方,来到他们喜欢的另一个地方,从古代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还有人已坐在自己的帆船上,从鼓起的巨大的风帆的边缘,像我一样在黄昏的一片金紫色中,欣赏海上孤独的落日与云霞了,他们当然也上Nasa官网,所以他们知道我使用宇宙这个词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然我并不介意写文章给四个人看,更不介意另外二十万人在那里误读,这没什么可说的,情况就是这样,只有被二十万人误读过,才能让那四个人看到。

这不是我的问题,我只是写出我认为是重要的信息。

17

最近十年,我主要为自己工作,我是说,我更新了我的常识,令自己拥有了现代意识。

这对我极为重要,它令我可以与现代人的意识在2023年同步。

自从我弄清了现代人所谓的享受是什么意思后,我就一直学习并练习新技能,现在我可以说是非常理解并且同意现代人对于享受的观念:那就是享受自己的技能。
这让我干什么都很开心,无论是翻新帆船和钓鱼船,还是搞花园,做饭,或是运动。
总是美好的一天。

我喜欢与现代意识同步,因我喜欢现代人,他们自由而有很好的智能,加入他们让我觉得生活极为有趣,除了那些古代的文学、历史、艺术、政治、哲学以外,我们都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出现的新元素,我们都懂得微积分、现代物理与化学,我们知道为什么近来麦克斯维方程组被排到了最重要的方程组,我们都看凝聚态,看量子化学新闻,比如用深度神经网络求解薛定谔方程,当然我们年轻时都曾出于好奇把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看了10遍。

是的,我们都在看生物,积累一点常识,同时好奇地等待着AI助它一臂之力之后,会出现何种情况。

我们也在ChatGPT的指导下,使pip安装Qiskit,也看看PyQuil、ProjectQ等。
如果我年轻,我甚至会准备面试那些使用它们的初创公司。

我们都看新闻,关心哪里的文化、气候、环境更适合我们的下一站,我们的思路从国家转变成海洋——地中海,加勒比海——

我们都精打细算,都知道苹果M2 Ultra有192G内存,可当显存用,可运行AI大模型,比如LLaMA虽有650亿个参数,但显存130G就够了,所以比买3080、4090划算,很明显,个人可以做到用Mac Studio调自己的大数据模型。

我们都知道Intel推出了Tunnel Falls。

我吃饱了撑的也看了一点ChatGPT Code Interpreter,顺便品了一下生不逢时的苦涩,我学编程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单板机编程,教我的老师还使过穿孔纸带编程呢,这么一想,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已经死了,那一切是多么的古老!

无论是船还是电脑,这些古代与现代的工具助我一层层地揭开宇宙的面纱,让一个坐在电脑前的普通人的眼里闪烁着新奇的光芒,每天都是兴奋日子,我只是日复一日地学习并享受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新技能,虽然没办法与别人分享,但也与别人无关。
是的,我现在可以不受别人打扰——岁数越大越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是的,我们都拥有了只属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它们令我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意义之中。

18

如果要我讲一讲感受,我可以这么说,现代生活非常个人化,相当迷人,惟一的遗憾就是时间不够——好吧,虽然我对NMN持保留态度,但不仿碍我花15块在Kindle上下载一本Dr David Sinclair的《Lifespan》看一看——这么说吧,我现在越来越不介意活得长一点了。

是的,现代常识重新塑造了我,我眼中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更加清晰,因此,有些从前的想法悄然改变在所难免。
我学到的技能不仅令我的生活自由度大增,同时极其意外的,也令我的自卑程度极大的降低了。

我知道,世界上并没有抽象的自信,只有面对某一特定事物时的自卑与自信,只要你不懂你面对的东西,你就只能在它面前自卑。因为你对你提出的意见“拿不准”。
很多古人对面前的事物,即使是天天看到或用到也熟视无睹,比如手机,本质上那东西根本就不是他的,是偷的抢的借的,这样的人在哲学层面上认为自己与宇宙无关,他即使活着也不需要知道自己的环境,这其实是一种动物麻木,他们的智能连一点好奇都没有,你为什么点击显示屏就会有符号出现,你点一点木头试试?触摸屏为何会显示?连这种问题都问不出来,都没力气搞清楚,还是养只宠物保持着古人自信吧。
若你连自卑都感受不到,并不是说明你不自卑,而是说明你迟钝。

降低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懂得那件事,不管它是微积分还是AI,还是含有微积分和AI的那些事。这时你谈论它时,对你所说的会有一种“有把握”的感觉,那就是自信。
是的,你必须学会懂得那些困难的事情,建立你的自信。同时你还能意外地建立你的敏感。
因解决真正困难的问题时,你必须保持敏感,以便抓住任何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渐渐开始感到自己可以应付生活。
甚至,会主动、提前应对。
现在我已建立能力,把目光从生活的悲苦之处移开,望向聪明人报告的信息,内含更加广阔的宇宙。
我认为人生很美妙。

垮塌的顶流们和他们背后神秘的 “直升机式父母”…

在整整停播了半个月之后,《奔跑吧》终于开播了,这次开播搞得声势蛮大的,也成为这档已经渐渐过气的综艺节目又重新回到热搜的契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据说里面有一位奔跑的安慕希(bushi)……

1.png

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当然就是因为其中一位艺人。因此这次《奔跑吧》一开播,众网友纷纷来见识一下浙江台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没想到《奔跑吧》直接变成了《消失的他》,把坤坤给毫无痕迹地 P 掉了……

看动态图,这后期水平真的是浑然天成啊:

静态图,就能看得出背后的建筑物有些线条是莫名歪掉的:

网友们对于《奔跑吧》后期技术大为震撼,联想到另外一档综艺节目在李云迪出事时的粗暴马赛克,更觉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奔跑吧》负责后期的工作人员也在微博上回应了 “原地消失术”。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据说是其中一位后期工作人员的言论,他爆料出这次的事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加班费,不过此信源没经考证。

虽然这次的 P 图确实蛮神的,但网友们仍兴致勃勃地开始了 “全网找坤” 大赛,目前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流出很多没有 P 干净的瞬间,咱就是说,是不是让这些后期的小伙伴们压力太大了……

坤坤在内地面临着 “消失”,不过他 7 月 15 号在新加坡的演唱会还是如约开始了。在演唱会里,坤坤对歌迷说 “抱歉,让你们担心了。” 下面的粉丝则狂喊 “我们爱你!” 网友们的意见似乎分两派,一派是多大点事,未婚男艺人不能谈恋爱么,一派是这等恶行怎么能再出来。

▲图源水印。

从顶流到塌房,只需一夕之间,这一切都源于 6 月 26 日一位叫 “C 先生不要太勇” 的博主爆料。

这位博主说出了他致女子怀孕打胎以及蔡母针对该女士一系列跟踪监控手段的事情之后,蔡徐坤便深陷丑闻,事业岌岌可危。

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博主已经总结得很详细,只不过在具体时间上有一些谬误。知名八卦博主 “推理君江小宴” 所晒出的一系列 “实锤” 以及在直播中爆的料基本上都是在提供证据。

▲C 女士做无痛人流的证据。

我们简单地盘一盘这件事,以及它背后的蹊跷之处。

事发于 2021 年 7 月份。聊天记录显示,当蔡的团队知道了 C 女生怀孕事情之后,蔡母在 7 月 15 日这天花了很长时间与工作人员推算早孕日期,想搞清楚这孩子到底是不是蔡徐坤的:

随后交待工作人员要带 C 女士做流产,而且已经做好了要付钱的心理准备,只不过蔡母交待:“给 10 万 20 万现金”,“没必要一次性给她那么多”。

同时,蔡母立刻雇佣私家侦探跟踪监视 C 女士的行踪,妄图抓住她的污点证据以便于谈判时做筹码。侦探们拍到她曾半夜带男士回家,尽管后来侦探说 “那男的只待了两分钟”。

蔡母于是嘱咐工作人员,一旦和 C 女士联络上,就把这些证据 “亮给她看”。

在私家侦探们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之时,蔡母的工作人员终于加上了 C 女士的微信,并且很快就协商好了流产时间。

对于 C 女士如此爽快地答应流产,蔡母显然也是略有点懵逼,她得出结论如下:

再后来,工作人员要求 “准备一个双肩包”,意思就是用这个包给钱咯。

一手交钱、一手打胎,钱 “胎” 两讫,似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再往后就到了当年的 9 月份,该女子亮出一份 “谅解书”,原来 C 女士亲友发现了门口的摄像头,与蔡方发生冲突,闹到警局。经过协商、补偿,C 女士对蔡徐坤和妈妈表示谅解,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才有了这份谅解书。

其实这件事到这里算是彻底翻篇了,按理说蔡母的操作,除了手段下作一点,在明星危机公关里算是合格的。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民间纠纷,钱与色的问题占九成,作为明星以及明星背后的经纪团队,当然要不惜一切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对于这样的负面危机大多会用钱解决,而且越快越好,蔡母也深谙这个道理。

比较蹊跷的是,2021 年的事,并且已经是 “妥善处理” 好的事,为何到了 2023 年又被翻了出来发酵成一次巨大的公关危机了呢?

蔡母的聊天记录被曝光,很大程度上是内部人所为,而这一次的曝光又能嗅到许多事件之外的 “杂音”。

比如 C 女士从头至尾没有露过面发过声,而这次爆料的人,无论是最开始的 “C 先生不要太勇” 也好,还是 “推理君江小宴” 也好,他们发布的平台全都选在了百度。在推理君江小宴的直播里,他们甚至还带了货,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由热点事件引发的商业行为……

事情一出,蔡徐坤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作品下架,节目停播,活动取消。

蔡徐坤在 7 月 3 日做出回应,总体来说承认了过往事实,并且强调这是男女私事,已经妥善解决,没有任何违法行为。

并要对一些谣言行为诉诸法律。

▲蔡徐坤晒出自己的报案书。

截至完稿时,蔡徐坤的各个社交平台虽然没有被封号,但均还处于静默状态。

最近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明星虽然赚得多,日薪 208W,但也是高危行业,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塌房,而且越是顶流,越容易塌得厉害。

以往明星受到惩罚最严重的是违法犯罪行为比如吸毒嫖娼,现在连男女关系问题或是婚姻问题都极有可能将一个明星拉下马,倒不是别的,而是因为网友们的忍受程度越来越低,节目或者品牌都不愿意看到物料一放出来,就被人投诉,这对于明星的商业价值显然是最大的丧失,蔡徐坤现在显然处于危险的边缘。

只不过,他还没有到最严重的程度,因为他的微博并没有禁言,而一些代言品牌也依然放着他的动态。

▲明星出事,嗅觉最灵敏的就是商家,而这一次像是 Prada 之类的品牌并没有急匆匆地删掉有关蔡徐坤的内容。

但这一次的事情,让我们将视线转到这些常常突然消失的内娱顶流艺人身上。细细数来,已经不是 “消失的他” 了,而是 “消失的他们”……

他们有非常多的共性,当红时,他们横扫一切如日中天;而塌房时,又呈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他们的来头多少有些神秘,再细细分析,他们的背后又站着一群更神秘的父母,操控着他们的人生,收割着娱乐圈畸形的庞大利益。

他们到底从哪儿来的?有什么过人之处?凭什么短短几年成为顶流?而他们背后的人,又是什么来头呢?

坤坤的成长

我们可以先从坤坤的人生讲起。

对于不混饭圈的人来说,大部分人知道蔡徐坤,是从 2019 年他参加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时的一段自我介绍开始的。

“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个人练习生蔡徐坤” 成了他最著名的开场白,他所使用的 BGM《只因你太美》因为谐音很像 “鸡你太美”,成为他最著名的 slogan,在二次元和亚文化、直男文化盛行的 B 站及虎扑等平台广为流传,大多数人的态度以嘲讽为主。

在某种程度上说,坤坤和当年的凡凡一样,他们之所以比单纯的帅哥爱豆还要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 “梗” 在身,蔡徐坤的梗毫无疑问就是 “鸡你太美”。

广为流传的梗、黑红难辨的气质、真爱粉和黑粉的相互博弈和彼此攻击,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他们的 “顶流” 位置,而上一个这么 “红” 的男明星,就是吴亦凡。

这个视频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如今四年过去了,“鸡你太美” 和蔡徐坤的经典舞姿甚至已经破圈,成为了全国中小学生通行的社交语言。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对这个手势一定不陌生吧,笔者就是小学生的妈,深知在校园里喊一句 “鸡你太美”,以及俩小孩面对面来这么一段蔡徐坤手势舞,是多么心照不宣的社交画面。

那么我们就得看看在此之前,蔡徐坤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蔡徐坤,1998 年出生,他的家庭一直充满神秘感。据公开资料显示,他 “出生于浙江温州”,而祖籍是 “湖南吉首”。

蔡徐坤的父母应该很早就离异了,他人生里的主要角色一直是妈妈徐静,父亲是何方神圣没有任何披露。

▲蔡徐坤的妈妈徐静。

蔡徐坤家境不俗,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校园里很受瞩目的明星人物,这除了他长相俊秀之外,也和妈妈的教育、人脉以及钞能力分不开。

小学就读于湖南怀化鹤翔学校,那时他已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小小年纪便战功赫赫,当年的怀化新闻网如此报道:

红网怀化站 怀化新闻网讯 6 月 23 日上午,鹤翔学校里安安静静,小学部正在进行期末考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兴冲冲地来到校长室说:“刘校长,感谢你们鹤翔的培养,我的外孙子蔡徐坤才会这么优秀啊!真是谢谢,谢谢!” 老人有些激动,刘校长热情地接待了他。

老人口中的蔡徐坤,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艺术新星,曾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并在由好莱坞导演拍摄的耐克广告全球滑板篇与世界顶级滑板明星 JohnRodeny Mullen 对戏。蔡徐坤小学时曾就读于鹤翔学校,他一直都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母校,一年级时启蒙老师沈朝辉,对他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报道中提到的 “在耐克广告全球滑板篇与世界顶级滑板明星 JohnRodeny Mullen 对戏”。

▲蔡徐坤和鞠萍姐姐搭档主持 “红领巾之歌” 青少年活动。

初中,他离开了湖南,来到了深圳,就读于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

深圳市南山区是著名的富人区,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南山区更是搞钱人群中的战斗机。

南山第二实验学校也是整个深圳排得进第一梯队的名校,初中的入学条件主要还是靠学区房,因此不难推断,那时的蔡母徐静应该非常有钱,她在南山区置办了房产。

▲蔡徐坤在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表演才艺。

到这里,蔡徐坤和凡凡、易烊千玺等等 Z 世代的少年偶像的成长路径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随父母的生意而四处搬家、上学,并且边读书边训练才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决定要走演艺这条道路,这背后显然有高人指点。

蔡母是湖南人,而湖南是全中国的娱乐重镇,比蔡徐坤更早一点成为大明星的易烊千玺也是湖南怀化人。而据说蔡徐坤当年也被选上成为 TFboys 一员,只不过他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去美国读书。

在娱乐圈中有一些 “内部关系” 的蔡母,对蔡徐坤的人生期望就是让他当演员、当明星,因此蔡徐坤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到戏了,而且卡司还都不错,比如 2012 年张钧甯主演的《童话二分之一》。

2012 年陈小艺和温兆伦主演的电视剧《女刑警李春春》。

何炅和徐若瑄演的《完美假妻 168》:

在各种才艺演出中,他已经台风很成熟。

初中毕业时,时代俊峰公司曾向蔡徐坤发出邀约,共组 TFboys,但蔡徐坤已经决定去美国读高中,放弃了这个机会。

他考入了美国南加州的格雷斯布莱恩斯中学(Grace Brethren High School ),并在那里读了一年。

这是一所基督学校,颇负盛名,据说每年只招收 8 名中国学生。学校位于洛杉矶地区西北部的 Simi Valley 市,当地居民以白人和拉丁裔的富人为主。

看了这所学校的官网,读高中也分三种模式,按学年交费以及按月交费(12 个月和 10 个月),根据蔡徐坤后来的描述,他只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就回国了。

蔡徐坤说,去美国主要是为了学习音乐,但格雷斯布莱恩斯中学主要提供的还是基础高中 AP 课程,比如微积分,欧洲历史,美国政府条例,英语写作,英文文学写作,物理等等;音乐和艺术是他们的特色课程,所占据的教学时间并不长,而在各种特长中,这个学校的足球项目是最厉害的。

▲蔡徐坤在格雷斯布莱恩斯中学的照片。

蔡徐坤回国之后(也就是普通学生该上高二的时间)就彻底放弃了学业,开始参加选秀的面试。在面试里,他介绍自己 “来自美国”(这个也是后来人们攻击他的一个点),并且首先接受了外形上的甄选。

实话讲,蔡徐坤的长相放在普通人里绝对算得上帅哥,但是要论上镜还是有些明显的缺点,最大的特点是下巴短且后缩,比较影响颜值,面试官让他侧面面对镜头,蔡徐坤显得迟疑而不自信。

随后面试官又让他掀起刘海,看得出眉眼还是标致的:

蔡徐坤随后签约了一所叫 “依海文化” 的公司,该公司将他送上人生中第一个绝佳的机会就是 2015 年的选秀节目《星动亚洲》,然而蔡徐坤对这个公司做了 “过河拆桥” 的事,咱们稍后说。

那时限韩令还没出台,正是韩流巅峰时刻,这档节目耗资极大,在中韩两地的安徽卫视和韩国 MBC 电视台同步播出,是能上星的节目,请来的导师也都是大咖级人物。

这档节目属于选秀综艺的前辈,后来《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模仿这种模式。《星动亚洲》展示了 30 位花样少年一起训练、一起吃住、逐渐淘汰,最后选出十五强组成组合出道的过程。是比赛,更是真人秀。

相比起真正的韩国练习生训练,它是速成的;但相比起后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内地选秀节目,它又是足够有含金量的。

因为这群人毕竟在全世界称得上最魔鬼训练的韩国偶像训练体系里生活过,以至于第一季《星动亚洲》出来的学员到后来都成为内娱的前辈级人物。

▲在《偶像练习生》中,其他学员听到蔡徐坤的名字已经称呼他是 “我的偶像” 了。

蔡徐坤就是这 30 位学员中的一位(当然这个节目现在已经下架了),并且有背后公司的助力,他毫无悬念地出道了。

快速成名的背后

蔡徐坤在《星动亚洲》里的表现,怎么说呢,其实并没什么突出的。

论个性,他有些温吞,没什么特别出彩的综艺效果;论外形,他身高很高,但肩膀窄,脖子长,再加下巴,其中一位导师说他长得像长颈鹿,感觉这个形容很到位。

金钟国却说他像李光洙,哈哈,也是有一点啦。

节目进行到后半段,所有练习生都进行过一次大的造型改造,目测确实帅了不少,但也仅限于妆造上变得高级了一点,对比现在的他还是差很远。

▲现在的蔡徐坤喜欢穿带有大垫肩的服装,可以很好地改善他的肩宽问题。而下巴问题解决之后,整个人也就显得更帅气了。

在专业上,他的舞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幼时的培训班之类,中间妈妈徐静去探班,她说蔡徐坤的舞都是她教的。

热情奔放的徐静当时在所有的成员以及家长面前还热舞了一曲,令蔡徐坤颇为尴尬。

所以蔡徐坤几次的表演,除了初舞台展现出的是精心准备的作品,其他的舞台都只能说是一般水平。

▲蔡徐坤的初舞台。

初舞台之后,蔡徐坤常常面临导师的批评。

蔡徐坤之所以频频受到导师的批评,最大的原因是他其实并没有经过正统的舞蹈训练,以及并没有做好要吃苦的准备。说白了,怕苦怕累,体能跟不上,并没有全力以赴的态度。

因此导师对他的评价高频词是 “不走心”“没有全力以赴”“需要再努力一点”。

▲蔡徐坤常年被嘲讽的片段之一也包括他后来在《偶像练习生》里做引体向上,几乎一个都做不了。几年过去了,他的体能还是个大问题。

李玟说他最大的毛病是太软了,没力度。

有一场真的油腻到不行,俩人舞技不行,表情动作倒是满满的。李玟问旁边的金亨锡:这些舞蹈都是你教的吗?!

我还蛮喜欢看他跳完舞之后导师的表情,嗯,就是有种 “一切尽在不言中” 的好笑:

看坤坤跳舞,大家的表情 be like:

唱歌破音之后,尚雯婕瞳孔地震:

所以,所有的导师对于蔡徐坤的忠告都是:请你再努力一些吧。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档综艺节目里,蔡徐坤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他学习了一些舞步,但也只能算是花拳绣腿;

有一期王嘉尔来教他们跳舞,嘱咐他们,一个看似简单的扭动动作要练习上万遍才可以达到基本的效果,这是每个舞者都必经的过程,很显然蔡徐坤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所以他后期成名之后迟迟没有找到转型的路,他不像韩庚、张艺兴、王一博等人,虽是流量起家,但起码还有舞艺傍身,是专业的 dancer;

蔡徐坤的舞蹈能力最多只能算是高阶玩票,简单的动作还可以,稍微复杂一点的动作就很魔性,技能不够,包装来凑,往往能给 B 站用户贡献最多的鬼畜素材。

同样的,导师的表情太精彩了哈哈,当蔡徐坤放出大招,大家纷纷低下了头,脸上带着莫可名状的神秘微笑:

▲感觉这动图我能看二十遍……

如今蔡徐坤致人怀孕流产事件出现,人们对他妈妈感兴趣,又翻出《星动亚洲》,那是徐静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我们也能从这档节目里一窥徐静的个性。

在镜头前,徐静是活泼、热辣的,还有一些很典型的美式情绪激动:

她头上戴着蝴蝶结,看得出很有少女心,对蔡徐坤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看到了儿子的床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扑了上去:

母子之间依恋很深,蔡徐坤看到妈妈的第一眼就抑制不住哭得很委屈:

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

妈妈亲昵地叫他 “傻子”:

后来关于蔡母,流传最广的还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热舞片段。

母亲与儿子的关系紧密,儿子的事业基本都在母亲的 “指导” 之下,年轻的蔡徐坤其实做了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厚道的事,起码,他在入行之初的确得罪了一些人。

《星动亚洲》之后,蔡徐坤和另外九人成立了 SWIN 组合,正式出道,而运作他们参与节目、出道的正是我们刚才提到的 “依海文化”。

不过这时蔡徐坤和妈妈徐静做了一件让依海文化十分震惊的事,那就是宣布解约。正所谓每个经纪公司的噩梦,出道即解约啊。

也就是说,蔡徐坤和依海文化是签了约的,因此他能够进入《星动亚洲》节目组,受到韩国娱乐业的短暂培训,凭借节目获得了人气,在偶像训练方面初见成效。当果子成熟,在他可以为公司赚取受益的时候 —— 人家却单飞了。

依海文化真的是被气得七窍生烟,从 2017 年蔡徐坤宣布解约开始,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变成了一个,那就是和蔡徐坤死磕到底。

他们的微博几乎变成了维权微博,细数蔡徐坤的种种 “恶行”,比较狠的一招是放出账单,说为蔡徐坤花了很多整形费:

2022 年,双方开始打官司,依海文化说为这个组合付出了一个亿的资金,但蔡徐坤单方面解约,整个组合都面临解散,公司 “血本无归”。

说蔡徐坤背信弃义,不遵守契约精神:

其中蔡徐坤靠《只因你太美》的 BGM 走红,依海文化也晒出合同,表示这张专辑也是他们花钱买的,结果被蔡徐坤个人拿去用,还成了红起来的契机。

▲这首歌在 B 站享有超高播放量,几乎是 “进站必看”,而 “鸡你太美” 四个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蔡徐坤和依海文化的纠纷,此为第一桩。

无独有偶,2018 年,蔡徐坤 “故技重施”,他参加了当年爱奇艺最火爆、也是投资最多的 S + 级节目《偶像练习生》,并且以第一名出道,那是他成为 “顶流” 的开端。

其实蔡徐坤成为第一名、以及整个《偶像练习生》最大的受益者,这背后也是有些小秘密的。

《偶像练习生》的总制片人叫姜滨,2018 年开年,他所制作的《偶像练习生》是爱奇艺当年第一档 S + 级综艺,承担着点燃偶像市场的重任。

姜滨当时的规划是 “放长线钓大鱼”,前期付出很多,尤其烧钱烧得厉害,他似乎想扮演整个市场的拓荒者和构建者的角色,像韩娱一样,培育出属于中国的偶像造星工厂,源源不断地输出属于中国的爱豆们。因为在此之前,内娱还没有像样的偶像选拔综艺节目。

▲姜滨 2005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加入 CCTV 综艺频道,担任导演、制片主任,现任爱奇艺副总裁。

他在事业上的决心通过几个小细节就可见一斑。

举个小例子,进入这个节目的年轻偶像大部分都有经纪约在身,而姜滨给出的条件是,一旦成名,他的 “北京爱豆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愿意和艺人之前的公司共享经纪约。也就是说,在收益上,姜滨宁愿让渡很多,分出去很多,他不急着赚钱,而是先把偶像选秀的市场培育起来再说。

从这一点上讲,没有经纪约在身的蔡徐坤是有格外的优势的,众所周知,他的自我介绍就是 “个人练习生”。

也就是说,如果选他成为冠军,对于制作人来说是一箭双雕的事,一方面蔡徐坤的确有人气,有话题,有庞大的粉丝;另一方面也能省去和别家公司分享收益。

▲那时的蔡徐坤在外形上已经 “脱胎换骨” 了。

▲蔡徐坤另一个名场面也诞生在《偶像练习生》,就是娇嗔地喊 “哎哟,你干嘛”,不知道这个梗的可以回家问问孩子……

然而,姜滨恐怕没有想到,过不了多久他将面对雷霆重击,一个是限制偶像选秀的政令很快就颁布了,选秀节目戛然而止;另外,蔡徐坤(或者说是他妈妈徐静)再次 “故伎重演”,当了冠军之后就单方面宣布解约。

可以看到,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后没多久,蔡徐坤就成立了新沂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现更名为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他再一次单飞了。

所以姜滨的公司几乎重复了 “依海文化” 的老路,他又开始和蔡徐坤打起了漫长的官司。而前面依海文化在 2022 年和蔡徐坤打官司写下的 “血泪控诉” 中也提到:“看到‘出道即解约’的惨案一起起发生”,也是在力挺姜滨。

官网显示姜滨胜诉,蔡徐坤的公司资产被冻结,然而这个 “小插曲” 并没有影响到蔡徐坤的事业。

在成为 “偶像练习生冠军” 之后,他的人气一路上涨,成为年轻人最为追捧的偶像之一。而姜滨的事业之路则面临了巨大的不可抗力,他后来还制作了《青春有你》1、2 季,也是爆款,眼看市场差不多要培育起来了,但因为不可抗力,终归无疾而终。

所以,官司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什么,一个昂扬向上,一个颓然无力。

况且,庞大的粉丝们还有另外一套逻辑,他们不认为是蔡徐坤违背契约,而觉得正因为蔡徐坤的超高人气才成就了《偶像练习生》这档节目,成就了姜滨。姜滨后来告他,纯属是东郭先生与狼,直到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粉丝去辱骂姜滨。

总而言之,虽然有官司在身,但 2018 年的蔡徐坤是无比辉煌的,当年 8 月份,他的歌打进了 ITunes 美国总榜第一,和当年的凡凡如出一辙,粉丝的购买力不仅让国内的人们大吃一惊,也让老外们目瞪口呆。

他演了一些偶像剧,虽然演技令人脚趾抠地,但粉丝们依然很爱:

其实,作为年轻偶像,他的受众本来就是以低龄学生党为主,大家圈地自萌也没什么,蔡徐坤 “犯众怒” 的一个直接导火索就是 2019 年初 NBA 把他列为 “首位 NBA 新春贺岁形象大使”,官宣里说,这是 “首次有中国明星参与其中”。

▲蔡徐坤在美国上高中时加入过学校的篮球队。

这虽然不是一个多么官方和正式的身份,有点像是 NBA 为了讨好中国年轻观众而进行的营销,但 NBA 显然太不了解自己的受众群体了,他的受众毕竟是以男性为主,而且大多数铁粉都是成年男性,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徐坤是谁,既然他当了大使,那么咱就去看看这小子是不是球技特牛?

但肉眼可见,他的篮球水平并没有多么高超,甚至他打篮球的样子有种荒谬感。要不然他在《偶像练习生》里打篮球的片段也不会一直是 B 站最喜闻乐见的鬼畜素材。这下子蔡徐坤算是触到男观众的 “逆鳞” 了。

▲图源水印。

所以,从虎扑这样的直男社区开始,很多网友发起了对蔡徐坤的第一次猛烈攻击。这种吐槽和攻击很快蔓延至 B 站,终于把蔡徐坤的 “盛装舞步” 顶到了全站 TOP 榜的位置上。

这段舞步也在 2019 年初正式成为蔡徐坤最著名的名场面,很多网友拆分他的动作,并且积极赋诗。比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篮球中分背带裤”、“史上第一首献给家禽的歌曲”、“老肩巨滑” 等等……

连小米手机的新品发布会都用了这段素材,下面的雷军和罗振宇笑得开了花。

有记者拿到这些鬼畜素材给蔡徐坤看,他的表情管理一度很僵硬。

和吴亦凡一样,尽管蔡徐坤在民间口碑两极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拥有大量的粉丝及超高的人气,代言了很多奢侈品牌,在出事之前,他的巡回演唱会也在积极筹备着。

而如今,新加坡的演唱会照常举办,但内地的几场恐怕已遥遥无期。

近几年,内娱不断地涌现出 “顶流”,而这些顶流又不断地塌房、消失。从爽子、凡凡到坤坤,他们塌房的事件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他们身上又有着很多的一致性。

首先就是他们的成名本身就带有流量色彩,他们是粉丝的选择,因此他们的明星价值更多的来源于粉丝的推动,粉丝出钱出力打榜消费,而且粉丝普遍低龄,不具备最广大的受众性,这与我们普通大众所长期接受的 “贡献优秀作品 —— 成为当红明星” 的传统路径大不相同。

这造成了普通人对他们身份定位的困惑。也就是说,他们明明是那么红的明星,微博下面动辄就百万评论点赞,可在我们看来,却没有什么像样的代表作。这似乎是个极其矛盾的现象。

所以,无论是爽子还是凡凡还是坤坤,他们只能另辟蹊径,依托于强大的粉丝经营能力来保障自己的顶流地位,继而变现成商业价值。

这曾经是一条屡试不爽的路径,在我们(也就是路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们针对粉丝进行着强有力的经营,极力讨好着粉丝,凝聚着粉丝,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事,也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

▲郑爽专门为了粉丝而建立的 APP。

▲当年轰动一时的救援群。

▲IKUN 大家族的战斗力也十分惊人。

第二个巨大的共性就是他们的经纪团队无一例外都是家里人。

爽子是一家人齐上阵,尤其爽父更具话语权;而凡凡和坤坤则都是母亲把孩子亲手送进娱乐圈,并牢牢把持着儿子所有的经纪约,对外展现出杀伐决断的 “专横感”。

▲有粉丝说面试过蔡徐坤的团队工作,都是徐静亲自筛选,手握 “生杀大权”,非常威风。

事实证明,家人做经纪人弊大于利。

唯一的好处是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不存在信任问题,有一种小农经济下朴素的价值观,那就是很多中国人所信奉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然而坏处更明显。

从专业上讲,在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圈子里,小家庭作坊式的团队是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的,也不具备长远发展的能力,他们能立身的唯一筹码就是明星本人的人气和粉丝的忠诚度。

而至于法务、心理支持、甚至眼光长远的培训、包装以及对这个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度洞察,他们都是欠缺的。

▲蔡徐坤出事后,很多粉丝把这件事全盘怪罪到徐静头上。

父母看待孩子,和专业的经纪人看待明星的眼光不一样,他们缺少客观和冷静,也对行业缺少洞察,这对于偶像的转型之路是致命的,因为她们往往会觉得孩子哪哪都好。

吴亦凡和蔡徐坤的转型迟迟没有发生,他们舞蹈和唱歌均不行,又不肯下劲去练,唯一的出路是转型做演员,而在演员这条路上显然也是漫不经心。

蔡徐坤在今年还领了很多音乐方面的奖项,而听众不是傻子,他的音乐素养,早在《星动亚洲》时就已然暴露无遗。

相较之下,曾经的偶像明星易烊千玺、朱一龙、王一博等人都早早地为转型做了准备,有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和磨合期,钱赚得少些,热搜上得少一些,曝光量差一些,但现在的路确实比做偶像时更宽了。

从个体上讲,这对于明星本人更是一种灾难。

坤坤和凡凡一样,都成长于单亲家庭,而他们的妈妈也似乎是同一种类型,年轻时长相漂亮,也有钱,自己对于演艺圈原本就充满兴趣,某种程度她们渴望儿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梦想,所以一路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走了一条看起来十分 “成功” 的道路。

人到中年,孩子长大,如她们所愿进入娱乐圈,在儿子爆红之后,成为具有强大商业影响力的爱豆,为了守护这个利益核心不受人侵犯,她们从母亲变相成为经纪人,她们变得强势,她们精密,统管一切,成为这个巨大 IP 的实际操盘人。

▲网上流传着徐静的录音:“你爱一个人,就是心甘情愿不图回报的,我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你舔他的脚指头,像奴隶一样,都是心甘情愿的。”

这意味着她们自始至终掌控着一切,甚至儿子的所有。儿子始终被笼罩在她们的翅膀之下,毫无独立性可言。

父母对于孩子的人生插手过多,最终的结果就是会使得孩子变成了长不大的巨婴,在某些方面容易犯下没有担当的错误。因为他们深知,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兜底,都有父母帮着收拾烂摊子。

无边无际的爱和宠溺,变相地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始终没有迎来精神独立的那一刻。虽然蔡徐坤口口声声说要 “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我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但显然他们自身的价值观还并没有成型。

他们显然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并不明白自己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本性恶劣,而是他们从未接受过此类人生培训,对此一无所知。

然而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 帅,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稍纵即逝的资源,老江湖们都知道,每一年都会有更俊俏的男孩子出现,比帅,老的永远比不过新的。

我们常说,娱乐圈能照见人性,是整个世界运行规律的浓缩版。在这些塌房的顶流艺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极端的父母对于孩子人生的过多干涉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正因为这些顶流获取了普通人无法获取的成功,所以他们与父母的人生样本才更具典型性和极端性。

1990 年,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学者福斯特・克莱因(Foster Cline)和吉姆・费伊(Jim Fay)发明了 “直升机父母” 一词,比喻家长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他们为子女寻求机会,代替他们做决定,帮他们解决问题。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里斯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对这种 “直升机式的家长” 有生动的描述:

他们为自己创造了各种角色,既充当孩子的私人教练,也扮演类似高级经纪人的角色:观察者、打理者,往往还是中间人。

在孩子与其他成年人的所有交往中,他们作为第三方深度介入,有时还表现得咄咄逼人。他们从不缺席,要么亲自出场,要么通过手机远程参与;他们阴魂不散,充当孩子的眼睛、耳朵,帮他们预测问题,为他们提供文件、材料,在他们需要提问或回答问题时进行干预。他们不信任制度和权威,也不相信孩子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简而言之,他们不相信任何人。

▲郑爽的父亲郑成华现在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要为女儿讨公道,他的微博已经变成巨大的角斗场。

从短期而言,这种深度介入的养育方式能带来收益,具体表现为孩子更安全、把握机会更精准,以及结果往往会大概率按照父母的意愿发生;

但长期来看,“过度介入的养育方式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无法在父母和独立做决定之间达到平衡。” 从而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是非常普遍的某种社会现象,发生在明星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极端。

▲爽子曾在 Ins 曝出一位女士的不雅照片并以她惯有的语句不通顺的长篇大论诉说自己的冤屈,看起来她的人生一直深陷在痛苦漩涡里。

看起来是深沉的爱和呵护,其实不仅毁了孩子,也意味着父母本身就是病人。

有些家长是欲罢不能,“陪着孩子” 已经成了本能。那已经不只是我们如何做父母的问题,更是有关我们是谁的问题。而我们的孩子虽然在时间的意义上已经长大成人了,却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 “陪着”。

说真的,有时我们乐得 “陪伴” 孩子,因为他们的需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目标和意义,无论这种需要是实际存在的,还是我们感知到的,抑或是制造出来的。

过度养育也很可能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孩子在过生活,而不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孩子,都不健康。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2007 年《家庭心理学》(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表示 “成年的主要标志” 主要是以下几点:

1、接受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2、以平等的成人身份与父母相处;

3、财务上独立于父母;

4、不受父母与他人影响,自己决定信念和价值观。

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迟早要学会的一课就是脱离父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在这些垮塌的明星身上看到不仅是八卦和热闹,更重要的是看到后面反射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底层逻辑 ——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人,而是让他成为可以独立生活的人,而不是受你护佑,这种爱不是爱,而是控制。

真正的爱,是希望孩子成为成熟独立的社会人。

来源:蓝小姐和黄小姐

穿烂过一双萨洛蒙,才明白什么是真中产

距离营业还有将近4个小时,门口挤满了排队等待抽签抢购的人流。十年前等待iPhone手机首发的盛景,如今出现在了萨洛蒙门店。

在线上交易平台,原价998元一双的热门款萨洛蒙,代购标价2350元,不用觉得贵,你还不一定能买到。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Kangkang

作为户外运动品牌的萨洛蒙,一不小心把鞋卖成了流行单品。

有人把它和始祖鸟、lululemon归类为“中产运动新三宝”,为了穿上这双鞋,有人甚至许愿买到了就去爬山,在网络氛围的烘托下,它也成为社交晒照中最常带的话题标签之一。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耍脾气艺术家

在年轻人眼中,性能优先颜值忽略不计的户外鞋,一度是爷叔们才穿的“旅游鞋”,就算是放在奥莱甩卖,也基本无人问津。

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萨洛蒙的设计“丑得花里胡哨”,有种审美被霸凌的感觉。

图片

哪怕在一些真的掏钱买了它的人眼里,萨洛蒙也是一种不仅丑又贵,还挑人的鞋。

脚背高的穿不了:“脚胖,穿鞋竟然都显臃肿?”

有汗脚的穿不了:“中产都不出汗吗?”

底盘不稳的也穿不了:“雨天穿萨洛蒙,直接滑进骨科医院。”

图片

不过,跟千元瑜伽裤和五千块的冲锋衣不同,这波户外鞋的流行潮,终于在价格上也让年轻人触手可得了一回——其官网价格涵盖各阶段消费谱系,既有小两千的,也有不到五百的。

无论如何,伴随着户外运动的火爆和审美的轮回,年轻人在二十多岁拥有一双萨洛蒙,几乎等同于拿到了潮圈入场券。

图片

还记得几年前的“全员恶人”和“全员北面”吗?年轻人总是能把当季爆款服饰穿成“校服”,出街撞款率百分百,而如今的“校鞋”,无非变成了“全员萨洛蒙”。

图片

无论你身处郊区的山水中,还是都市地铁、写字楼等通勤和办公场景,都能看到小萨的身影。由于萨洛蒙过于户外的外观,所以当某一地点的含萨量过高,网友便会调侃起:

“这是工友聚会,还是驴友开会来了?”

图片

图源:加加油

一时之间,年轻人分为两派:有萨的和没萨的。有萨的,喊起了口号“如果你也有萨洛蒙,我们就是好朋友”;没萨的,都在攒钱找朋友。

一双萨洛蒙,成了潮圈入门会费,但如何把平平无奇的老头鞋,搭配出花样,就到了展示真正的技术的时候了——

如果你嫌萨洛蒙过于硬汉风,那就和飘逸公主裙进行一个混搭操作,嫁接的结果就是既能甜又能酷。如果萨洛蒙功能指向太过户外,就用美式复古或者法式慵懒,调和一下。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福酱ifjam

潮人们让原本只能登山的场景扩大到日常适配,而萨洛蒙也正有此意。从最基础的“沙场灰”“武士黑”,逐渐衍生出一些光听名字就感觉穿到郊区爬山肯定不耐脏的配色,“摇篮粉”“香芋紫”“冰薄荷”。

正当年轻人小心翼翼把萨洛蒙捧在手心,只敢穿它踩在地铁、办公室、餐厅中一尘不染的反光瓷砖上时,却发现自己被产品本身“背刺”了——

北京十来度的天气,新鞋上脚第二天,年轻的白领猛然在地铁上发现自己“不干净了”,一圈黄黄的汗渍让人当场“社死”;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Duodn

第一次穿就蹭出了小划痕,擦拭之后竟然大片掉色,甚至快露出黄色的底胶;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haru

还没穿过,鞋带竟然断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焦糖冬瓜

萨洛蒙的脆弱,也许是该被原谅的,网友会如此劝解道:“耐造的都是莆田货,萨洛蒙的脆弱,恰恰说明它是保真的牌子货。”

图片

你很难在写字楼格子间中看到一双满身伤痕饱经风霜的萨洛蒙,反倒是每双都有着被精心呵护过的配饰感。

因为,年轻人把萨洛蒙当名牌般供奉,中产才敢把萨洛蒙当成鞋来造。

破破烂烂,才证明你真正拥有了稳定的中产户外生活。

图片

萨洛蒙总是被诟病为“一次性消耗品”“艺术品”“见光的兵马俑,瞬间凋零”。

但作为该品牌户外调性的原教旨拥护者,正在下场为其正名:你可以说它丑,但不能说它不行。

图片
之所以鞋底打滑,是因为没穿对地方。“店员都说了这款不是徒步鞋,是越野跑鞋”,其背后的寓意可理解为,让你穿着它去阿尔卑斯山的碎石路慢跑,没让你穿着它去密云水库溯溪踩青苔。

之所以对汗脚不友好,也是因为没穿对地方。“谁让你爬山穿白色?这只适合城市边缘轻徒步。”而且,户外鞋是得搭配吸湿排汗的羊毛袜的。

之所以掉皮掉漆,还是因为没穿对地方。“坐地铁被蹭出划痕,和登顶珠穆朗玛峰穿烂双鞋的心境能一样吗?”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杜伯文

就像传说中意大利品牌Tod’s的豆豆鞋,本来是为法拉利车主踩刹车脚踏板防滑而打造,法国品牌爱马仕的大热包款“菜篮子”,原型是喂马的饲料袋子。除去价格,它们的使用场景本来也离大众很远。

由此说来,千元一双的萨洛蒙总是满身遍布伤痕,也显得合乎情理了。也许,被穿烂才应该是萨洛蒙的命运,是它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个不怕被刮蹭和污泥荼毒的真正萨洛蒙信徒,在周五下班后的朋友圈文案,大概是这样的:

图片
图源:网络博主@tranings.per76

“用一场2小时的会议结束了本周的工作。
下班后跑步,虽然是碎石路,却感觉步步松软。
如今的年纪跑五公里渐渐吃力,身体不再轻盈,但这都是为了继续朝着我的目标而前行。
Ps:本周总计跑了38公里,周末答应带小女儿去郊区徒步,外加烧烤野餐。”

图片

以前你对萨洛蒙爱答不理,现在的它却高攀不起。风头正劲的萨洛蒙,在被越炒越贵,曾经买过好几双的忠实用户,如今也开始犯了嘀咕。

即便如此,它依然热度不减。

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淘到一双未遭受溢价风波侵袭的千元萨洛蒙,是一种生活期待,拥有一双萨洛蒙,是对自己阶段性胜利的某种自我奖励:

考研上岸,奖励自己一双小萨;
升职加薪,奖励自己一双小萨;
熬过一次高强度的加班,奖励自己一双小萨。

图片

此信念之强,以至于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座无形的赛博许愿池。

图片

深夜打开橙色软件,你刷着一众流行的户外品牌店铺主页,即便不了解各种机能的准确作用,但光是想想如何搭配,都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看着那些越野鞋、登山杖和冲锋衣,就算我舍不得买,也会有种总有一天能穿着它去休个假的兴奋感。”

曾几何时,中产和年轻人互相鄙夷着对方的穿着互不相让,现在的户外风潮却让他们和解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福酱ifjam

据一位十年前买过萨洛蒙的中产友人说,当年自己的初衷就是为了徒步入门,然而还没玩到跋山涉水的级别,便草草搁置了计划。现在的他想要回购萨洛蒙,更多的是用来闲来无事时,去家附近打打高尔夫。

“不防水不吸汗也不太碍事,一开始是想在公司里备一双当室内鞋用的,后来想起它的抓地力也不错,就带去打高尔夫球的时候穿过。”

25岁的jingjing被时尚博主种草才知道萨洛蒙这个品牌,从未涉猎过任何一种专业的户外运动,她还形容自己偶尔在周末去郊区游玩的行程,顶多算是溜达。

“专业人士勿喷,我对户外装备确实没什么研究,但本人体验是爬小土坡够用,通勤穿也舒服,这不就行了?”

图片

图源:加加油

同为中产之列、均价千元的众多著名户外品牌中,也各自有几款价格不菲的服装,正在全网风靡。

然而打开购物软件你就会发现,即使品牌效应上去了,热销前几名的依然是些500元以内的、实用性强的、不止适用于健身房和户外的配饰类商品。

图片

华尔街精英最爱穿的羽绒马甲品牌巴塔哥尼亚,热销第一名也是价格最低的一款359元运动帽,据说显脸小;

中产必备的始祖鸟,热销前三名是4、500元的腰包和腰带,据说很能装。

jingjing提到,小某书上有个热议话题是“北京地铁没有高跟鞋”,她自己也曾经历过,打扮精致的在地铁上通勤时,包里的茶叶蛋被挤到爆的尴尬境地。“职场人穿得体面又舒服,真的很重要。”

当通勤变成一种人人共识的苦修,穿中产户外装备上班再次变得于情于理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福酱ifjam

只不过,山的背后还是山,终于穿得起萨洛蒙的年轻人,在面对意料之外的某些功能性的不足时,注定还是会有所失望。而对于中产来说,一切情况却都是理所应当。

Ending:

萨洛蒙的异军突起不是个巧合,户外风的兴起也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的风向。

因为当代人太需要体面和舒适了。

你并不清楚一双鞋子被脚踩之下的部分还至少细分为三层,分别是内底、中底和外底;也不了解鞋底的不同材质,分别拥有何种程度的牵引力和抓地力;更记不住鞋身的网眼面料,多大的密度才能被称为防碎石网布……但看着这些黑科技的名称,你明白,这双鞋穿去上班一定舒服。

图片

我们不知道下一个“萨洛蒙”会是谁,但当任何一种不算平价的中产户外单品,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时,网络中总有这样的发问紧随其后:

“上班通勤能穿吗?”

谁制造了“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从来不是一个组合,但确实又构成了一组群像,在这组群像里,不仅有这四位性格迥异、经历不同的男人,还包含着整个鼎盛时期的香港流行音乐行业,以及背后支撑他们努力的整个娱乐圈。

主笔 | 张星云
在北京顺义别墅区的一家咖啡馆,我们见到了香港作词人刘卓辉,近两年他都住在这里。行内人尊称他“辉哥”,他也确实有“辉哥”范儿,精瘦,穿一件胸前印着“energy”的T恤衫,聊天时始终戴着墨镜。
尽管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中,他的标签主要是“Beyond御用填词人”,但刘卓辉其实为港台和内地的很多流行歌手写过歌词,“四大天王”的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主打歌歌词就出自他手。
图片刘卓辉

不过辉哥嘴硬。“现在香港人都不愿意谈四大天王了,因为过去太久了,都30年了,只有总是怀旧的人才会有感悟。”他说这话时,我看不到他藏在墨镜后的双眼,“对我来说,我就关心他们是否还继续开演唱会,因为只要开演唱会,我就能获得歌词的版税收入,不管这些歌手还是不是四大天王。”他说最近10年,大陆的版权保护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电影配乐、综艺节目和演唱会如果使用了他作词的歌曲,都会支付一笔版税,他这才发现,一首30年前写的老歌,能为他带来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

“四大天王”出道

1984年,张学友在首届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中夺冠,与香港最成功的唱片公司宝丽金签约,正式进入歌坛。同年张学友推出的主打歌《轻抚你的脸》,一鸣惊人,那是罗大佑写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的粤语版。当时刘卓辉是香港一份周报的编辑,宝丽金安排了一个例行宣传,一对一采访,地点在尖沙咀假日酒店的中档西餐厅。采访内容刘卓辉早就不记得了,有没有写成文章也不确定,但他还记得张学友那副入世不深、初出茅庐的新人模样。当时张学友22岁,和他同岁。
之后五六年,香港歌坛正值“谭张争霸”的火热时期,很多男歌手的发展空间被谭咏麟和张国荣两大巨星挤压,张学友也不例外。彷徨期的张学友出演了《旺角卡门》,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由此走出低谷。此时的刘卓辉,填词生涯才刚刚起步,依然没有想过把填词作为唯一职业。他给Beyond写过一些歌词,被市场标签为“愤世嫉俗的另类作词人”。这时,张学友的制作人找到刘卓辉,请他为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填词。制作人把小样给他时,定下歌名《情不禁》,刘卓辉回去便很听话地在副歌反复填上“情不禁……情不禁……”1991年,《情不禁》成了张学友第九张专辑的名称,也是那张专辑的主打歌。
后来的两年里,那位制作人又找刘卓辉为张学友写了几首歌词,其中就有《暗恋你》,那张同名专辑在香港卖了40万张,连续四周登上流行榜冠军位,成了最高纪录。那年底,他又为张学友写了《爱火花》和《还是觉得你最好》,收入这两首歌的那张专辑也卖了40万张。连同他为Beyond写的《长城》等,多首歌上榜,刘卓辉一下子从“另类”变得“主流”。
图片1993年张学友在北京办演唱会为期间歌迷签名(张燕辉 摄/新华社供图)

当时的香港唱片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这家唱片公司用了某个制作人或者作词人,另一家唱片公司便会尽量回避使用。于是,刚刚转投宝丽金没两年的黎明,其制作人也找到刘卓辉,那是他第一次接到黎明的填词订单。
当时黎明出过两张专辑,未算大红,但也已经很偶像派。1986年他在新秀歌唱大赛中获得季军,签约华星正式出道,四年后他在香港“音乐教父”戴思聪的力荐下,转投宝丽金。和刚刚开始走红的王菲(当时用名王靖雯)一样,黎明生于北京,1970年才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尽管刘卓辉需要填的是一首粤语歌,但他还是认为应该强化黎明来自北京这个形象。不过他发现制作人给他的小样旋律里没法填上“我来自北京”五个字,因为唱粤语时不能像唱国语歌一样,根据旋律将词的声调或高或低地调整,于是他只好在四句副歌开头重复填上英语“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为什么要连唱三个“I”?因为多了两个音符,而且郭富城已经有一首流行曲《对你爱不完》,刘卓辉觉得这三个“I”与那个“爱爱爱”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来自北京》迅速成了黎明的主打歌,同年,刘卓辉还为黎明写了另外两首热曲歌词《我的亲爱》和《我爱Ichiban》。黎明在红馆连开10场“一夜倾城”演唱会,是1992年,也是在那年,“四大天王”的称号正式被创造出来。
当时谭咏麟和张国荣相继淡出,香港乐坛急需培养新生力量填补“谭张争霸”时代结束后留下的空白,张学友、黎明和早在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刘德华被选中。但香港商业电台想要凑成四个人。李克勤本来是最有实力的第四天王候选人,唱功出众的他早早被宝丽金视为谭咏麟接班人,但关键时刻他却出现了负面新闻,最终被踢出候选名单。而刚出道没多久的郭富城后来居上,他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舞蹈训练班毕业出道,1990年之前还只是各个电视剧里的龙套角色,觉得难以出头就跑到台湾发展,结果凭借一支帅气拉风的广告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台湾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对你爱不完》走红后,成功杀回香港。
香港商业电台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了这四位新王,自此,香港流行音乐迈向新的全盛期。张学友的唱片在1993年的销量超过300万,成为世界十大畅销歌星中的唯一亚洲歌手,刘德华销量超过5万的白金唱片达到了60张,郭富城的舞技得到了日本、东南亚的承认,获封“亚洲舞王”。“四大天王”垄断了香港TVB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长达11年,年度金曲也几乎被张学友和黎明瓜分。他们四人在90年代共举办超过1600场个人演唱会,唱片正版销量破一亿张。影视方面,四大天王共获得5座金马奖影帝,4座金像奖影帝。
图片郭富城是四人中跳舞最好的

刘卓辉的写词事业也随着“四大天王”的如日中天而不断攀升。1988年他刚开始写词的时候,香港公价是一首歌1500港元,到了1992年,他有三首作品入选香港乐坛年度十大金曲,那时他写一首歌的价格已经涨到5000港元。
随后的几年找他写歌词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急活”,最急的一首歌是张学友的《旧情绵绵》,他下午收到小样,4个小时后交了歌词,因为张学友赶着当晚就要唱。“那时香港的歌手通常都是这样,他们很忙,因为同时还要拍戏拍电影,档期非常满,留给录歌的时间也就几个小时。”刘卓辉说。
刘卓辉在为“四大天王”写歌时,不仅根据唱片公司提供的小样曲风,也会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为这些情歌歌词做差异化调整。加之唱片公司的推波助澜,使得“四大天王”虽然不是一个组合,但却是互补的,正好满足了当时的听众喜好。张学友在歌迷眼里成了痛苦痴情的男人,“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就连说过了再见也看不见你有些哀怨,给我的一切你不过是在敷衍”;黎明是温柔无力又款款深情的乖乖仔,“今夜你会不会来,我的爱还在不在”;郭富城是鲁莽激情的诱惑少年,“对你爱爱爱,爱不完,我愿意天天年年月月到永远”;刘德华则是悲剧英雄,“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蓦然回首情已远,身不由己在天边,才明白爱恨情仇,最伤最痛是后悔”。

塑造全能艺人和绝对偶像

我是在北京CBD一家高档社区越南粉店里见到的李小麟。他在香港干了大半辈子艺人经纪人,先后当过周润发、谭咏麟、梅艳芳、郑伊健、吴宗宪等人的音乐事务经纪人,刘德华出道头20年的所有专辑制作、演唱会事务都是由他打理,直到2001年他随家人来北京定居。压力巨大的艺人经纪事务已经成了过眼云烟,如今他开了家越南粉店。初夏的北京还很凉爽,他和我坐在餐厅的露天座,边照看来来往往的顾客,边聊起当年事。
80年代初,刘德华从TVB艺人训练班毕业。当时周润发也在TVB演戏,觉得20岁出头的刘德华不错,于是把他揽入自己与李小麟合作成立的影舞者制作公司。1982年,刘德华参演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投奔怒海》,夺得最佳新人奖,从此开始了演员事业。那时候在TVB拍戏,艺人赚的钱很少,但出去登台演出,收入颇高,所以李小麟就负责安排他们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登台唱歌,“那时候原不原创无所谓,翻唱谁的歌都行,能来就行”。
图片
《投奔怒海》剧照
后来周润发决定全心拍戏,影舞者公司散伙,1985年李小麟便与谭咏麟、刘德华、曾志伟等人合办了艺能娱乐公司,梅艳芳、张国荣都成了旗下艺人。李小麟是香港第一批经纪人,此时已经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好几年,他曾安排周润发去马来西亚演出,安排谭咏麟去旧金山演出。美国ABC电视新闻台将谭咏麟比喻成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周润发在华盛顿特区演出时,在他的联络下,里根政府给周润发写了一封友好的正式公函,以期争取当地亚裔选票。“所以当我成为刘德华经纪人的时候,我们是把之前摸回来的经验全都投入到他身上了,其实整个过程,除了艺术我们帮不了,无论制作、宣传还是市场,我们都给了他最好的。”李小麟对我说。
进入艺能娱乐第二年,刘德华就不再只是演员,也成了歌手,“因为当时香港那么小一个地方,那么多艺人,竞争太激烈,光靠演戏远远不行,必须成为全能艺人,每年起码要出两张专辑,以保持热度”。李小麟说,从零开始,刘德华唱歌、出专辑、举办演唱会,都是他打理。不过头几年刘德华的歌并不火,李小麟带着刘德华换过几家唱片公司,直到与宝丽金合作成立宝艺星,在宝艺星出的第一张专辑,就让刘德华获得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从1988年参演《旺角卡门》到1990年拍《天若有情》,刘德华在大银幕上逐步被塑造成了骑上摩托车奔驰高速公路的英雄形象,他的角色尽管身为黑社会成员,却充满正义,不失为一个好人,并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但往往悲剧收场。于是李小麟就与音乐制作人商量,将刘德华银幕爱情上的悲剧英雄形象加以利用,写出了经典之作《忘情水》,“意象很简单,只要喝过水,就可以忘记曾经受过的伤”。紧接着他们乘胜追击,“虽然你有忘情水可以免掉你的创伤,但是你抵不过天意,天意让你一次又一次受伤”,于是又写出了《天意》。
图片
《天若有情》剧照
1995年,刘德华登台央视春晚演唱《忘情水》,让他在内地大火。李小麟还记得,那时还是在央视老台,节目组特地给刘德华安排了一个很大的独立休息室,“我们在TVB,不管多大的大牌,都是共用一个化妆间的,所以还真不习惯”。
在香港,李小麟帮刘德华成立了“华仔天地”歌迷会,歌迷设委员会,所有活动刘德华都会投入参加。每年两次歌迷聚会,他们会找个度假村,不接受任何记者到场,完全由歌迷做主,刘德华亲自参加,与歌迷从头玩到尾。在李小麟的建议下,刘德华还成立了“无名发”理发店,他的歌迷和他一起定期去养老院免费为老人们理发。还有很多小事,比如说在任何公共场合合照,刘德华从来不主动站在中间,任何情况下有老人上下台阶,他一定过去搀扶。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在将刘德华塑造成一个绝对偶像。“我觉得,坦白讲,做艺人,其实是你用自己艺术上的天分去做某件事情,上天给你的回报是,那么多人喜欢你,你从中得到很多受益,你的责任就是,你要再传递给喜欢你的人某种讯息。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讲,你说你喜欢刘德华什么?唱歌吗?有唱歌比他好的人。演戏吗?有演戏比他好的人。但他却是总分最高,做人孝顺、工作努力,我觉得他在做人的路上是最刻苦的,他真的很自律。”
“以前的艺人,从入行到红,要熬蛮长久的,这个过程不容易,经纪人也是,要熬出来很辛苦。现在整个市场发展得太快了,很多经纪人入行其实做的是秘书的工作,不敢和艺人讲他不喜欢的事情。以前张国荣的经纪人陈淑芬这辈,觉得自己的艺人不行就真的不行,是要当面讲的。”李小麟回忆说,有次他让刘德华不要接房地产的广告,刘德华问他为什么,李小麟说:“第一,华仔,你不缺钱;第二,你接卖房地产的广告,喜欢你刘德华的是什么人?可能是一般大众,买一个房子可能对他们是一辈子的事情,你今天拿钱宣传这个房子,你不保证这个房子的质量是不是够好,假如房子有碰到不好的时候,是不是影响人家一辈子?”直到现在,刘德华都没有做过房地产广告。
《忘情水》大卖后,李小麟制作出了国语歌《中国人》。1997年初,这首歌以单曲CD形式推出,CD外包装被做成了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中国人》大卖。MV中,刘德华身着一袭白色长衫,站在长城上,被挥舞着红旗的年轻人环绕,缓缓唱出“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那一年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四大天王”罕见地同台演出,刘德华唱的依然是这首《中国人》:“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图片2002年12月6日,刘德华“你是我的骄傲”演唱会在湾仔伊馆举行。2000年以后刘德华在内地花的精力最多(视觉中国供图)

刘德华在内地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1998年他在内地举办6场演唱会,1999年又举办10场演唱会,同一年,刘德华获批在西藏拉萨举办演唱会,在那场名叫“爱我中华演唱会”上,他唱了另一首经典《爱你一万年》。“其实我觉得我对华仔事业最大的帮助,是让他看世界的视野更广阔一些。”李小麟对我说。
与此同时,张学友的音乐剧《雪狼湖》在内地大受欢迎,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的郭富城也频频出现在内地的电视广告里。至此,“四大天王”和他们代表的香港流行音乐彻底进入内地市场。作词人崔轼玄回忆,当时他还在哈尔滨下面一个小县城上中学,还没有量贩式KTV,通常只是一间歌厅,中间一台电视、一台点唱机,一两块钱一首歌,大家排着队轮流用麦克风唱,“所以要是唱得不好,整个舞厅的人都要跟着受罪”。崔轼玄说,他因此开始大量买香港男歌手的专辑,边听边学,就是为了在歌厅能唱得好点。
“四大天王”时期,香港流行音乐在内地的影响达到历史巅峰,直接制造出了内地第一代追星族。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商场里都贴着他们的代言海报,发廊里播着《忘情水》《吻别》《对你爱不完》,录像厅里放着《天若有情》《今生无悔》。小青年们疯狂地抢购他们的磁带,在房间里贴满偶像的海报,把他们的生日、血型、星座记得比九九乘法表还牢,就连六七岁的孩子也能脱口而出这首打油诗:床前刘德华,疑是张学友,举头望黎明,低头郭富城。1993年春晚上,赵丽蓉演的小品《追星族》,也记录了这一现象。
“那时候四大天王之所以在内地能火,是因为他们在唱国语歌。”崔轼玄对我分析说。他后来入行写歌词,认识过很多当年为“四大天王”写歌词的作者,发现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有人在为他们填词作曲,“四大天王的影响力,真的可以把华语乐坛全都串联起来”。
香港流行音乐在内地如日中天的90年代,只有极少数人曾发出过微弱的反对声。1994年,校园民谣在内地红火之时,摇滚乐也迈向高峰,进入香港乐迷的视野。这年底,“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到了香港,在红磡开了一场“摇滚中国乐势力”,堪称万人空巷。何勇在演出之前对媒体说了一句大意如下的话:“四大天王,只有一个会唱歌”,让何勇一夜成名,香港娱乐圈纷纷打听这小子到底是谁。1999年底,作家王朔炮轰金庸,“四大天王”也不幸躺枪,被他打入“四大俗”之列。当然,在此之前,Beyond乐队成员黄家驹也曾说过,“香港没有音乐圈,只有娱乐圈”。

下一代天王?

在“四大天王”的全盛期,香港乐坛处处都是繁荣景象。刘卓辉向我分析说,好的方面是,尽管名义上四人垄断了年度金曲,但唱片销售额年年都能破纪录,市场好了,让行业内的每个人都能分到一杯羹,每个人都能有饭吃。另一方面,唱片公司大量引入日语和英文歌曲,将它们改编成中文歌给香港歌手唱,这些音乐本身水平很高,风格丰富,让整个乐坛变得多元。
不过,当年一手制造“四大天王”概念的香港商业电台随后发起了一场运动,影响深远。1996年,香港乐坛开始推广“原创歌曲运动”,抵制来自国外的改编歌曲,想为本地创作人开拓更大空间。可是,香港的创作人才本来就不多,面对的却是全亚洲的市场,需求庞大,一旦供不应求又必须硬着头皮出作品,水准就会降低。这场运动被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视作一次失败试验,是令香港乐坛由盛转衰的事件之一。
水准的下降,导致香港流行音乐失去了大部分中年以上的听众。《明报》曾对此评论道:“成熟的乐迷,宁愿继续沉迷老歌,也不愿买欠质素的新歌。为迁就少年乐迷,音乐创作人走向单纯化的路线,在音乐上及歌词内容上,都难以令思想成熟的乐迷产生共鸣。”到了90年代后期,香港的主流情歌愈发地千篇一律,都是中板或者慢板,十首有九首都是讲分手、失恋的苦情歌曲,这一时期的香港音乐被归为“Canton Pop”,代表着一种旋律简单、容易记的流行音乐。
图片2003年,这是“四大天王”倒数第二次同台演出

此外随着盗版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唱片业也整体衰落。1997年之后,唱片销售额开始走低,到了1998年,销售额已经不足1995年的一半。张学友的《吻别》、刘德华的《忘情水》,其销量超过百万的盛景,只存在于回忆里了。一般新人,刚出的专辑能卖出5000张就不错了。很多刚刚入行的歌手出完唱片就遭到解约,从此消失在行业里。最为致命的是,因为赚不到钱,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词曲创作人能混出来。
同一时期,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香港在流行文化上的绝对优势也渐渐被赶超。索尼唱片进军内地,签下刘欢、毛宁、杨钰莹等人,以《弯弯的月亮》实现反向输出,诸多个性十足的摇滚歌手也开始受到内地之外的歌迷欢迎。此时香港歌坛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差距在缩小的信号。
台湾这边,就在香港的原创歌曲运动沉寂之时,任贤齐凭借《伤心太平洋》等改编自日本歌曲的专辑蹿红。带有欧美元素的台湾音乐从90年代末开始对香港音乐全面碾压,比如说唱风的周杰伦、张震岳,以摇滚乐队形式出现的五月天、苏打绿、信乐团。
1999年,张学友和黎明先后宣布放弃“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任何乐坛奖项的争夺,宣告了“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李小麟说,他很理解当时黎明和张学友的决定,因为在80年代谭咏麟与张国荣进行“谭张争霸”时,就是谭咏麟于1987年开创了不再领奖的决定。当时他是谭咏麟的经纪人,他还记得是在上海,谭咏麟、张国荣、曾志伟和他四个人一起做出的这个决定,连唱片公司都不知道。他记得谭咏麟说,“只有不领奖,你才能常演下去,不然你就会成为棋子,颁奖机构会不断给你谈条件”。
事实证明,当年正是因为“谭张争霸”时代的结束,才给了后面新人出头的机会,才有了“四大天王”,而当“四大天王”时代结束后,人们这才发现,香港乐坛已经被他们垄断了10年,就连当年有“第五天王”之称的李克勤,在2002年终于拿到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时,也已经35岁了。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当晚在香港庆祝回归的大型晚会上,“四大天王”难得地同台献唱,但每人只唱了半首歌,四个人加起来的演出时间都没有郎朗一个人弹钢琴的时间多。那是四个人最后一次同台演出。
图片2007年6月30日,香港,庆祝特区回归十周年文艺晚会活动(视觉中国供图)

在采访过程中,每当回顾那段光辉岁月,刘卓辉也提到自己作为香港乐坛鼎盛时期的幕后人员,其间的不被重视。1992年他写的三首歌入选年度中文十大金曲,TVB没有邀请他去参加颁奖礼。更别提歌手,“不管是张学友、黎明、郑伊健还是黄家驹,我给他们写歌词,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请你出来吃个饭之类的,真没有。这就是香港人的工作方式,很冷漠。当然我也不喜欢应酬,我更怕一位歌手打电话给我说他最想要什么样的歌,因为其实他讲来讲去还是一首情歌嘛。但是内地这种关系不一样,如果一位词作者帮一位歌手写了首很红的歌,那位歌手会很感激他,然后会变成朋友。但在香港真没有,我与歌手的距离都很远,见面点个头,没有了”。
后“四大天王”时代,他们四人的演艺事业都还在继续。刘德华在内地花的精力最多,不仅自己参演了大量电影,还参与制片,扶植新一代导演。张学友依然开演唱会,50多岁的人从头唱跳到尾,准时开场、不降调、不用提词器。他说:“我相信好歌有好报,我想唱到70岁。”郭富城将重心放在影坛和舞台上,获得过金马、金像双料影帝。黎明则开始了商业和幕后制作,培养新人。
刘卓辉坚持自己从不买票去看演唱会,“我给那么多歌手写过歌词,他们邀请我我就去看,通常是制作人邀请,或者我开口向制作人要”。他看过张学友1993年的演唱会,两年前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看过郭富城的演唱会,但黎明和刘德华的演唱会,他至今没看过。
图片1993年8月24日,香港歌手刘德华在北京举行了首场个人演唱会。图为演唱会开始之前街头挂出的刘德华海报( 张燕辉 摄/新华社供图)

“四大天王”之后,各大唱片公司也曾想抓住这个空窗期,力推各自的新人上位。华星唱片找到刘卓辉,请他为新人陈奕迅的第二张粤语专辑写一首歌。“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我就写了《爱没有左右》,然后就交了,等专辑出版,我收到CD之后一听才发现,哇,这个声音很好,我很喜欢。其实他很会唱歌,但表现出来却是一种平实质朴的感觉。我当时就觉得他应该会红,但并不是说我有特别眼光,一个人后来红不红,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解释。”刘卓辉说。

支持的球队输了,但我看这场欧冠之夜比世界杯还爽

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伊斯坦布尔落下帷幕,曼彻斯特城1比0战胜国际米兰,捧得2023年欧洲冠军杯大耳朵杯。国际米兰虽然输了,但却让我这为国际米兰球迷有幸感受了一次欧冠决赛的现场气氛,要知道上一次国际米兰进决赛还是13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大学生。

图文 | 关辰雨
我是从欧冠半决赛第一回合,就决定想去看决赛了。半决赛国际米兰对阵AC米兰,开场11分钟连进两球,我意识到,国米要时隔13年再进决赛了,当时是北京时间凌晨3点多,躺在沙发上的我马上抄起手机开始看球票了。在欧洲最大的二手票务网站上,欧冠决赛的球票最便宜要3万多元。我确实犹豫了很久。后来才知道,还有最后一轮开票,最便宜的票1万多元。这两天我在伊斯坦布尔遇到的很多中国球迷,都是买的这一档的球票。
去看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进欧冠决赛,感觉比看世界杯决赛还爽。其实说到欧冠决赛,它并不是足球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单场比赛,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比赛。世界杯决赛的社会知名度更好,知道世界杯的非球迷更多,但在竞技层面,很多球迷认为欧冠决赛是要比世界杯决赛更重要的,毕竟国家队磨合程度有限,又并非职业化球队,而球迷对职业化俱乐部的情感联系更紧密。就像篮球迷们,很多也会更喜欢看NBA总决赛,而非奥运会男篮决赛或者世界男篮锦标赛决赛。
图片
国际米兰上次进欧冠决赛,还是2010年,穆里尼奥带队在半决赛击败“宇宙队”巴塞罗那。有意思的是,当时巴萨的带队教练就是现在带曼城的教练瓜迪奥拉。足球迷往往是长情的。2010年国际米兰在欧冠决赛中胜利夺得冠军时,我还是个大学生,只能在熬夜看球中度过,如今国际米兰再进决赛我已经是马上要35的人了,这13年里,国际米兰一批批的球员不断更迭,而我也从一个少年进入到了准中年,不过好处是,我可以比少年时更容易去现场看决赛了。这也是这几天我一路上遇到的很多来看决赛的中国国际米兰球迷的缩影。在北京首都机场,我就遇到同行的国际米兰球迷,三四十岁,买的一万多的球票,向公司请了假出来,戴着苏宁做的国际米兰口罩准备登机。
欧冠决赛每年举办的地点都不一样,以此来促进足球在欧洲的推广。今年的欧冠决赛是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办。这两天的伊斯坦布尔有着浓郁的比赛气氛。古老的加拉达石塔变成欧冠灯光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上悬挂着两只决赛球队的巨幅队徽,托普卡帕宫、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都能看到穿着两方球衣的球迷在逛景点。入住酒店,服务员第一句问题肯定是,你是来看球的吗?第二个问题是,你支持哪个队?深夜酒店房间外,会传来球迷们开着车唱着哈兰德之歌飞驰而过的声音。
很多球星也来到了伊斯坦布尔。深受球星喜欢的“撒盐哥”的烤肉店总店就在伊斯坦布尔老城,这几天很多球星光顾。国际米兰和AC米兰的很多球员也都来到了伊斯坦布尔准备看决赛。卡卡在参加活动时一上来就调侃自己曾经在伊斯坦布尔输掉过欧冠决赛。人们还都记得,上一次在伊斯坦布尔举办欧冠决赛是2005年,史称“伊斯坦布尔奇迹”,利物浦上半场以0比3落后AC米兰,但下半场6分钟内奇迹般地追平比分,最终在点球大战中致胜完成惊天逆转。
图片
为了照顾欧洲转播的时差,本次欧冠决赛定在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晚上10点开赛。不过对于球迷们来说,这一天从早上就开始了。因为很多欧洲球迷都是决赛当天才来到伊斯坦布尔,于是整座城市便陷入了堵车之中,街边拦不到出租车,Uber也根本打不到车,于是很多球迷会很明智地一早出发。
离市中心不远处设置了欧冠嘉年华,实际上就是成年人的游乐场。大家纷纷穿上自己珍藏的不同时代的球衣,去排队参加赞助商的活动领取小礼物,或者购买欧冠官方纪念品。仿佛穿上哪位球星的球衣,自己就能扮演他。但显然,曼城球迷的球衣更“新”,款式比较单一,而国际米兰球迷们的球衣从80年代到新款各个时期都有。
在嘉年华排队买汉堡时,一群从英国来的曼城球迷在我背后聊天,五六个人,都是50岁左右,其中一个问:“之前订的比赛结束后接咱们的车,要不要和司机说有可能会提前,万一我们输了呢?”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几个人的激烈反应:“我们怎么会输呢?”
图片
今年的曼城确实很强大。2008年曼城被来自中东的阿拉伯财团收购,新老板大肆注资球队,自此,曼城跻身强队之列。瓜迪奥拉带领的球队已经统治了英超,近六年五夺英超联赛冠军,此外三年进欧冠决赛。赛前,曼城与国际米兰的赔率已经达到了六比一。
这也难怪,在嘉年华上排队与真欧冠奖杯合影的也是曼城球迷居多,显然他们已经不迷信赛前不摸奖杯、不喝香槟的忌讳了。“我们很强,他们很弱,我们非常快,他们非常慢”,这是曼城球迷普遍看法。
而来到伊斯坦布尔的国际米兰球迷态度则相对卑微,就像我自己一样,支持的球队能进决赛,让我有机会现场感受欧冠决赛气氛,就已经满足了。国际米兰球迷相互碰到闲聊,都不说输赢,也不讨论技战术,谈今晚怎么打之类的,因为两队差距确实太大了。大家甚至一度谈论起了玄学,国际米兰主教练因扎吉带队进杯赛决赛胜率极高,国际米兰历史上几次欧冠决赛夺冠都阻止了对手的三冠王记录等。
图片
不过从嘉年华出来,大家更担心前往球场的路程安排。今年欧冠决赛场地阿塔图克奥林匹克球场就是2005年“伊斯坦布尔奇迹”的比赛场地,在伊斯坦布尔市郊,离市中心有20多公里车程。上赛季利物浦对阵皇马的欧冠决赛在巴黎市郊的法兰西大球场举办,官方在巴黎现场的安保和组织工作曾出现了不小的纰漏,导致大量球迷未能及时入场,并在球场外出现了危险的人群拥挤。因此今年欧足联建议球迷从上午11点开始提前抵达球场。但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前往阿塔图克奥林匹克球场的交通不算便利,市公交系统无力承担欧冠决赛规模的运力,因此欧足联最终安排了数百辆摆渡大巴,从中午1点开始往返不停地接送球迷。
果然,等我上了大巴才发现,原本半小时车程的路,堵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达到球场。国际米兰球迷与曼城球迷被分别安排乘坐不同的大巴,一路上国际米兰球迷看到曼城球迷,会隔窗伸四指,比喻今晚将是国际米兰的第四冠,而新贵曼城尚无欧冠锦标。
图片
2018年我去莫斯科看过世界杯开幕赛时,对世界杯的球场气氛记忆犹新,世界杯更像是一种狂欢,各国球迷之间都很友好,即便当晚没有支持的国家队参加比赛,这些球迷都会穿上各自国家队的球衣或者民族服装前往球场与其他国家的球迷一起玩耍助威。
但欧冠决赛的球场气氛完全不一样,这是纯竞技的比拼,只在乎输和赢。从抵达阿塔图克奥林匹克球场,就能感受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球场外两队球迷区是分开的,隔了很远。走路得走半小时,才能从一方阵营走到另一方阵营。两方都请了该国知名主持人来热场。
晚上10点的比赛,6点开始可以检票进入球场。在球场外的通道上,两方球迷很少互动,更像是视为不见,像经过的是一团空气一样。进入球场后,两队球迷看台也被安排在球场的两侧,保持离得最远的距离,中间则是中立球迷看台。
图片
球场内的气氛也与世界杯完全不一样,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种“安静”,也许是球场回响设计得好,也许是球迷们都特别整齐,使得球迷的歌声和嘘声特别清晰,在歌声或者嘘声停下后,球场就会出现一种极其专注的“安静”感,似乎全场几万人都在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看球。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36分钟德布劳内受伤下场,第57分钟卢卡库上场替下哲科,国际米兰球迷在度过了60多分钟的平静之后,第68分钟罗德里攻破国际米兰大门。
比赛结束后,国际米兰球迷先唱起了歌,颁奖仪式过程中,国际米兰看台没有一个球迷提前离场。国际米兰球员哲科上台领银牌时,有情有义的曼城球迷们特别报以巨大的掌声,因为哲科曾经为曼城踢过球。
图片
恭喜曼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感谢这支国际米兰让我有机会现场看欧冠决赛。如今的国际米兰主力中后卫阿切尔比35岁,达米安33岁,中场姆希塔良34岁,布罗佐维奇30岁,前锋哲科37岁,卢卡库30岁。这些老将们恐怕不会再有多少机会再进决赛了。显然国际米兰球迷要是想再次体验欧冠决赛,估计需要起码再等五年、十年了。

排版:孙孙Boy / 审核:然宁

“甜瓜啊,他真的很会得分哟!”

卡梅罗・甜瓜・安东尼。

要给他的职业生涯做个总结,是什么呢?

他没有冠军,没有年度一阵,没有 MVP。

他很能得分。没几个人比他能得分。

NBA 生涯 28289 分,历史第九。前面是鲨鱼,后面是摩西・马龙。

史上小前锋第二。

在克雷・汤普森创下单节 37 分记录前,甜瓜追平过单节得分的记录:2008-09 季的单节 33 分。

无论总得分还是爆发得分,他都很完美。

任何一个球员在浩瀚的 NBA 历史上,总得分排到第九,都是个卓越的成绩。但甜瓜大概是罕见的:

“哦他得分那么多啊…… 但有点可惜,他本可以打得更好一点……”

史上得分前十四里,只有一个人既没有总冠军,也没有 MVP。

第十五是:多米尼克・人类电影精华・威尔金斯。不太肯传球,不太肯防守,但真的很能得分、打球很好看的精华。

—— 实际上,1980 年代,这一挂 3 号位很多:伯纳德・金、威尔金斯、丹特利、阿奎尔,包括甜瓜自己掘金的传奇英格利什和范德维奇。甜瓜是这一群人的终极加强版。

他真的很能得分,用各种方式得分 —— 但也只有得分。

甜瓜有过一个怎样的开始?高中时,他一度站在勒布朗的对面。

然后他去雪城大学,大一,作为球队得分王,带雪城拿到大学冠军。四强赛对德州大,他轰下 33 分,大学篮球新人记录。决赛打堪萨斯,20 分 10 篮板。

新人,作为球队得分王,拿到全国冠军 —— 井上雄彦都没敢画流川枫带湘北夺冠吧?

所以他参加了 2003 年选秀,因为在大学里,他完成一切,没啥可追求的了。

—— 类似的传奇,也就 2012 年安东尼・戴维斯在肯塔基完成过了。

这是他的大学篮球起点与终点。

1.jpg

一个只有当事人们才记得的小事:我们都记得 2005-07 季科比蝉联得分王,但其实 2006-07 季前半个赛季,是甜瓜在领跑得分榜。那年全明星前他场均 31 分。

后来发生的事众所周知:科比在 2007 年 3 月连爆四场 50+,单月场均 40 分,后来居上。

无所谓了:四年级的甜瓜,还没满 23 岁,就在 NBA 和巅峰科比争得分王了。

这是他的 NBA 起点。

他入行还算顺,比起勒布朗到三年级才进季后赛,甜瓜从新秀年开始就没缺席季后赛。但……

2006 年对快船系列赛输掉后,甜瓜说过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我不想像 KG 那样,花费八年的时间才最终闯过首轮比赛。”

事后看来,一语成谶。

甜瓜是得分万花筒,以前描述过许多次了:

你可能看见他在快攻中投追身三分球;看见他在三分线持球变向突破篮下;你可能看见他在左腰翘屁股卡到位接球,转身用试探步虚点,然后中投,或是突破;你也可能看见他在右腰翘屁股卡到位接球,用大屁股一路顶到篮下连一个后仰投篮。你可能看见他在左翼底角忽然加速绕掩护摆脱,接球一记中投;你也可能看见他和后卫玩挡拆,切出,接球在空位中

他能无球游走,能在低位背打,能在三分线面筐进攻。

甜瓜喜欢在左右两个禁区腰位持球。他的大屁股保证他可以轻松在那儿蹲到球。背身接球后,甜瓜会来一个潇洒的西克玛步,转身到面筐,

然后他就伸出右脚,点出一记试探步。这玩意就是他的独门绝技,类似于测试题开场:“好,现在你猜我下一步是什么?”

站原地不动?他可能沿着这记试探步顺步突破。甜瓜没有勒布朗和韦德级的速度,但依然不慢。而且被他的宽肩肥臀卡住身位超了车,你就再也超不回去了。

跟一步?他可能来个反向垫步左手突破。

退半步拉开距离,让他没法突破?他可以利用拉开的距离,直接在你面前跳投。

退半步后,看他摆投篮动作,你立刻重心一起扑他投篮?他也许就只玩个投篮假动作,直接从你腋下滑过,晃过去了。

早在 2003 年他大一时,伊安・汤姆森的球探报告就说了:

“他的技术足以让他打多个位置。他最适合小前锋,因为他能运球、能打快攻、能跳投,但他体格也够大,能拼内线。”

想象你在防守他。

持球,试探步点一下:他右脚点试探步时,会全身朝对手左侧前倾。你反应吗?

不反应,他直接从你左肩突破。你后撤,他中投。

2.gif

你向左侧移动,甜瓜右脚一收,发力,左手顺步突破。

甜瓜巅峰期,第一步凶猛,就因为其一,他经常顺步突;其二,他只要过你的肩,然后卡住你就行。

甜瓜巅峰期,篮下终结强硬:因为他突破后的双脚跳步爆发力了得,整个人朝你撞过来时地动山摇。

其他球员试探步后拔起投篮,常需要收腿下腰蓄力,甜瓜和科比却能在原地舞动球摆试探步,忽然强起,高出手点,走你。

试探步时,甜瓜重心下得很深;背身时,甜瓜的两腿劈叉幅度很大。所以你如果不下腰去卡他,他可以大幅度劈叉,卡住一步,面筐时顺步突破,背身时翻身突底线,再跳步上篮。

你如果也大幅度劈叉,他就翻身直接投你。

低重心,大步幅,宽身位,左右手都能突破的能力,随时随地的快速起跳高出手点中投威胁,定点投篮威胁(所以他 FIBA 比赛都比 NBA 比赛打得效率高)。

的确防不胜防。

当初巴图姆刚进 NBA 时,麦克米兰教他防守。

对勒布朗:“防他突破。” 对杜兰特:“防他投篮。” 对科比:“祝你好运……”

科比是进攻手段如此全面的连环杀手,但皮尔斯比较那老几位 —— 科比、卡特、勒布朗、麦蒂和甜瓜 —— 之时,说甜瓜是最难防的。

“他是个独一无二的组合体,高大,强壮,跑跳,还有世界级的投篮能力,天然就能袭筐 —— 他比赛的每个技术环节都卓越;有些球员擅长一两招,甜瓜什么都会,而且他没有特定甜区,他哪里都投得进;他的体格和投篮手感之结合是无与伦比的,你一刻都不能松懈。科比是史上最好的得分手,但我防他背打时没防甜瓜那么难受;勒布朗很强硬,但有些时候你可以防他跳投;对甜瓜,没办法放。”

但是…… 之前说过许多次:

还是 2003 年,亚历山大・沃尔夫的报告指出,雪城大一的甜瓜:

“明明背身强打对手命中率更高,却时不时漫不经心来一记跳投”。

如此强硬的身体,甜瓜生涯命中率 44.5%,真实命中率 54.3%。

季后赛真实命中率 51%。

因为如此潇洒的三威胁,如此壮硕的体格,却并不总往篮下杀。他的技术无可挑剔无死角的优美,也拥有壮硕到让对位人头疼的身体;但在要搏命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选择晃开之后,一个轻盈的跳投。

他不想像 KG 似的,打到生涯第八年才过首轮 —— 但实际上,他自己生涯也就过了两次首轮。

在这大多数是首轮的季后赛生涯里,甜瓜命中率 41%。

麦蒂这辈子也都是在首轮转,打得也很飘:生涯季后赛命中率 43%。

我们都知道甜瓜参加过四届奥运会拿了三个冠军,在 2012 年奥运会上表现神勇,但一个没啥人提的事。

他奥运会三分率 41%,命中总计 139 发,奥运会历史第十一。

他奥运会总命中率:43%。

来个估计会吓到人的对比……

甜瓜四届奥运会场均 11 分,命中率 43%,三分率 41%。

胡卫东三届奥运会场均 11 分,命中率 45%,三分率 39%。

我再是胡卫东迷,也不敢说胡卫东比甜瓜厉害。

甜瓜怎么在美国队压倒优势下投出 43% 命中率的,看过他球的自然都明白。

除了得分打得飘,还有个问题:

去掉单打得分,巅峰期勒布朗依然是个天才组织者,还是那支迈阿密的防守王牌;去掉单打得分,雷霆版本杜兰特是个无球游走串联的跑圈王,勇士版本杜兰特是个优秀的护筐能手。。

而甜瓜的长处,除了得分,还剩的就是…… 一个过得去的篮板球手?

当初乔治・卡尔得到加里纳利后,说他打算让意大利人试打甜瓜的路数,那路数是:

“参与挡拆;落位进攻;持球打”。这是甜瓜的用途。

实际上,2008-09 季掘金创队史纪录的西部决赛之旅,也是甜瓜最辉煌的时节。那年季后赛他场均 27 分,下一年 31 分。

原因很简单:那时有昌西・比卢普斯坐镇大局。那两年的掘金,完全围绕甜瓜来玩:甜瓜不断在左右腰持球单打,伴随着马丁和内内的弱侧接应、比卢普斯和阿弗拉罗的远射、JR 史密斯的追身三分球……

当甜瓜被作为一个 “持球得分点”,给他配好持球人、射手、内线、防守者后,一切都行云流水。

你没法像对待勒布朗或韦德似的,给甜瓜个球让他运过半场,“你自己或者突或者传或者投,总之变点什么出来吧!”

你得让甜瓜落位,安排其他人挡切,还得把球给他;他总能给你得分,但不一定效率高。

当然咯,甜瓜非常善于打关键球,心脏大,不紧张。2005-06 季,他的绝杀数字领衔联盟。但他的这点杀气,不是源自乔丹或伯德式的偏执,而是放松 —— 这点他和卡特很像。

他很少紧张,总是笑容满面。绝杀场合,其他人汗出如浆,恨不能缩阳入腹,他倒处之泰然,乐乐呵呵。

除了 2009 季后赛,他很少表露出 “我他妈绝不允许球队输掉” 的杀气。

3.jpg

投篮选择是他长久以来的问题。与投篮选择伴随的,是他时有时无的防守积极性。当比赛箭在弦上时,真正的巨星都能够在防守端也表现出积极性来。窜、跳、滚、爬,摆出一张杀气腾腾的脸。

而甜瓜在关键的时刻 “来来来,豁了命我也要赢这场”,那就少得多了;更多是 “我就是投得进,我一点都不紧张,怎么地?”

甜瓜最重视的,是打球有没有乐子。你给他安置好了战术,给了他适合的角色定位,他就会打得兴高采烈;处身于不适合的体系里,他就不高兴。看他的打球肢体语言,你就能看出他高兴不高兴,而他高兴与否,直接影响到状态。他很少搏命去防守,不会有 “输了这一场我就把队友们都他妈杀掉” 的劲头。

2008 年比卢普斯到达掘金后,《丹佛邮报》还提及,甜瓜和 JR 史密斯还学着昌西穿衣服,觉得昌西很酷 —— 反过来,甜瓜一直笑得像个小男生。

他是个技术如此出色的得分手,只要给他自由度,他就很高兴。只要高兴了,他就是个好队友:愿意传球,愿意积极跑动,愿意关键时刻来单挑。

但前提是:你得先把他安置到他喜欢的角色,让他高兴起来。

技术上,甜瓜是 NBA 历史上最早熟的球员之一。许多球员穷其一生才能完善的进攻技巧,他大一就全会了。

情绪上,他更多是一个看心情打球、得定位准确、需要有人帮忙防守、有人及时给球,才能打好球的男孩子。他真的很能得分 —— 但只给你得分。

昌西说过一段话描述掘金时的甜瓜,说他是个好队友,但是 “他太在意每场得 30 分了”。

“如果一场比赛,他拿了 20 分、22 分,而我们赢了,他却会不高兴;如果一场比赛,我们输了,他拿了 36 分,他会乐滋滋。”

也许对甜瓜而言,2003 年的全美大学冠军来得太容易也太早。

他的技术过于早熟。别人艰难追求的,他却拿得轻而易举。所以他觉得 “我不想像 KG 似的八年才过首轮”。

魔术师和乔丹都有过这种阶段,他们都在大学拿过冠军,所以一进 NBA 就觉得 “不是该以夺冠为目标吗?” 魔术师幸运地拥有天勾,但也到 1987 年才真接过湖人;乔丹则卧薪尝胆地熬到七年级才夺冠。

按照昌西的说法,甜瓜很长时间,都还没进入跟替补一起打球、也许无法为比赛收尾、只想帮助球队的心态。

事后看来,他到这种心态时 —— 生涯最后三年 —— 已经有点晚了。

而时代从不停步。

效率至上的时代,角色球员都不太需要急停中投了。他的无死角强起中投,价值打折了。

回防至上的时代,不需要非中锋冲前场篮板了。他的前场篮板嗅觉,价值打折了。

这个大家都赶时间的时代,除非你能给队友传出空位三分,否则不需要你来回比划脚步了。

甜瓜得在 20 尺内持球才能持续得分。他的三威胁,价值打折了。

他大半辈子都是个卓越的雇佣骑士,有一个雇佣骑士一切的优点和缺点;但时代已悄然推进到了线列开枪的时代了,缺点就忽然明晰了。

一个人正当红时,一切都美丽动人。但过去了,就残酷、简单而直接了。

1980 年代那些得分王,忽然被放弃时都很突然。丹特利前一年还在跟活塞打总决赛,下一个赛季被刺客放弃扔去了达拉斯。伯纳德・金 34 岁还场均 28 分,下个赛季总得分离两万还差一点,就被放弃。

甜瓜已算被放弃得晚了 —— 再过一周,他就 39 岁了。

在开拓者,在湖人,生涯最后三个赛季,他打得其实算努力。

也防守了,也接受定点射手的角色了,但那时他已经不年轻了。

如果以那时的心态,附身 2005-10 的甜瓜,也许掘金会有另一番模样?

不知道。

如果需要浓缩甜瓜生涯历史的画面,大概就是劈叉三威胁后,一记跳投。

那是他的招牌技,是贯彻他 NBA 生涯的动作,是他得到历史第九得分的基础,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

他拥有完美的单打得分技巧,没有投篮死角,没有瑕疵可挑,漫长生涯、单节爆发,历史上都有他,他是终极得分的万花筒,他技术过于早熟,能让他微笑着任性着打大半个职业生涯;如果 NBA 不靠拼防守斗心气,而是一场得分技能表演,他几乎无与伦比;他真的很能得分,篮球史上没几个人比他能得分。

“却时不时漫不经心来一记跳投”。

4.gif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猫》之内外:韦伯与他的音乐剧王国

2021年10月22日,纽约国王剧院(Majestic Theatre)外人头攒动。在《剧院魅影》因新冠疫情而停演18个月后, 久违的水晶吊灯终于再度升起。在这场音乐剧界的盛会中,舞台上的一个身影格外显眼,那便是音乐剧《剧院魅影》的创造者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韦伯选择了以DJ的全新身份主持这场狂欢。从现场火爆的画面以及观众们热烈的呼喊声来看,或许在晚会过后,他那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中又要多出一个新的称号——著名DJ。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家在狠狠过了一把DJ瘾的同时,仿佛也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他与他热爱的音乐剧行业已随时做好准备向观众重新输送欢乐与感动。

韦伯于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威廉·韦伯(William Webber)既是管风琴家,又是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以及伦敦音乐学院院长;母亲简·约翰斯通(Jean Johnstone)则是伦敦有名的私人钢琴教师。或许是对丈夫安于现状的不满,韦伯自出生起就被母亲寄予了成为顶尖演奏家的期望。但令她遗憾的是,尽管从小就身处于各种音乐的熏陶下,韦伯也没能展现出丝毫音乐表演天赋,更别说提起兴趣。弟弟朱利安·韦伯(Julian Webber)倒是早早显露出非凡的演奏才能,如今,他已是中国古典乐迷们颇为熟悉的大提琴家。

得益于弟弟的“及时救场”,韦伯终于能从枯燥的器乐训练中抽身,转而找寻真正的爱好。恰在此时,音乐剧闯入了他的生活:十岁那年,韦伯在父母带领下于一个月内接连观演了《窈窕淑女》《西区故事》《琪琪》《南太平洋》四部经典音乐剧,剧中那些华丽场面与宛转旋律无不给年幼的他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或许从那时起,音乐剧的种子就已深埋于韦伯心中。

图片
2021年10月22日,纽约国王剧院,安德鲁·韦伯选择了以DJ的全新身份主持《歌剧魅影》重开之夜庆祝活动

对韦伯那些重塑音乐剧行业面貌的作品来说,一切都开始于他的“哈林顿宫”——一座由积木、胶水以及一个孩子对音乐剧的无限畅想搭建而成的玩具剧院。在这场特殊的“过家家”游戏中,他乐此不疲地扮演着导演、换景师、剧院策划乃至票务等一切与音乐剧有关的角色。当我们惊叹于《剧院魅影》中的刺激桥段或沉浸在《猫》的幻想世界中时,殊不知这神奇的一切早已在这座属于韦伯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中预演。

促成韦伯踏入音乐剧行业的决定因素是与蒂姆·莱斯(Tim Rice)的相遇。其实早在读大学前,蒂姆那简明干练又不乏幽默的独特表达使初见的韦伯颇有好感。而在牛津大学戏剧协会的见闻更是加深了韦伯这一印象——尽管踌躇满志的韦伯刚进牛津大学便积极寻找词作者,但这片有着浓厚人文底蕴的土壤确实不适宜音乐剧生长,蒂姆仍然是韦伯心中最中意的作词搭档。此外,尽管在韦伯众多的兴趣爱好里,中世纪历史赫然在列,但从事历史相关工作的计划却从未出现在韦伯关于自己美好未来的遐想中。所以,韦伯的退学既是对自己热爱事业的一次无悔选择,也能理解成他为了与蒂姆搭档而纳下的“投名状”。总之,这对即将改变英国音乐剧面貌的组合就此启航。

图片
1978年1月24日,韦伯与父亲和弟弟合影

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流行音乐畅销榜中,融合古典音乐元素的不在少数。正是在那场流行音乐与古典配器相融的热潮中,年轻的“韦伯&蒂姆组合”得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份正式委约——为小学合唱团而作的流行音乐大合唱《约瑟夫与神奇彩衣》。

对这对尚无创作经验的组合来说,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再合适不过:它既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又提供了现成的精炼剧情,其中的插画形象也为舞美与布景奉上了参考模板。此外,在约瑟夫的故事中,复仇与宽恕这两个戏剧冲突的基本主题也一应俱全。尽管首演之夜上,校园乐队与二流歌手的演绎最终使作品效果未能如韦伯所愿,但凭借极富感染力的歌曲与通俗但深刻的歌词,往日严肃的宗教题材被绘上生动的现代色彩,《约瑟夫与神奇彩衣》俨然成为1968年3月1日那晚伦敦的话题焦点。

在这部处子作中,韦伯无意间确立了“一唱到底”模式。这种模式特殊之处在于,整部剧的叙事完全沉浸在接连不断的音乐单曲中,凭借音乐结构和精妙旋律令人酣畅淋漓。《约瑟夫与神奇彩衣》的成功让韦伯尝到了以圣经为题材的甜头,但这部欢乐的作品显然无法承载更深刻的意涵。在嬉皮士运动抵达高潮的时刻,对主流文化的质疑也渗透到宗教领域。很快,韦伯与蒂姆就从“加略人犹大可是受到了上帝的召唤”中获得灵感,在以现代眼光对圣经细节的诘问中完成了单曲《万世巨星》的创作。在得到不错反馈与资金支持后,该曲目被扩充为一组名为《耶稣基督万世巨星》的“摇滚音乐套曲”,这也为随后的音乐剧版创造了流量与知名度。最终,音乐剧版本于1971年亮相百老汇。在允许全球根据各自创意排演该剧后,沙尔曼版将摇滚乐队直接置于舞台之上的做法反倒颇受韦伯青睐。尽管这样破坏了剧情在视觉上的连贯性,但韦伯早期的作品正是单纯地依靠每首歌曲驱动剧情发展。此类编排更能凸显“摇滚音乐套曲”的本质,甚至肖斯塔科维奇在看过该版制作后都称赞摇滚乐队衬托铜管、木管乐器的精妙手法。

图片
1971年10月12日,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摇滚歌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在百老汇上映

尽管韦伯凭借此作搭上了英伦摇滚音乐的快车,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口碑,但在音乐剧主流群体中却并未激起太大风浪。韦伯需要一部更为“保守”的音乐剧来证明他与行业传统间的联系,《艾薇塔》应运而生。这部韦伯所有音乐剧中题材最“严肃”的作品讲述了阿根廷贝隆夫人(Eva Perón)的传奇一生,此番题材选择也十分贴合当时英国所处环境: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以及频繁的恐怖袭击使得整个社会人心惶惶,贝隆夫人的故事几乎能够打动所有人。

这部音乐剧运用了瓦格纳式的“主导动机”手法,作品中各音乐素材的呈示、发展与再现都有着丰富的变化,韦伯使这个插叙、倒叙相结合的故事形成完美的闭环。最终,在百老汇著名导演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的执导下,这部标志着韦伯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经典作品在他职业生涯的十年关头诞生,剧中那曲脍炙人口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至今仍是广大阿根廷球迷输球后聊以慰籍的音乐良药。

如果说与蒂姆的相遇标志着韦伯正式踏入音乐剧创作领域,那么结识卡梅伦·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则是他攀向职业生涯更高峰的关键。仅仅在二人的第一次会面后,他们便视彼此为知己并由此建立起终身的友谊:这位日后被誉为“戏剧沙皇”的金牌制作人风趣、热情的性格以及对音乐剧独到的见解颇使韦伯感动,而韦伯那灵动的旋律与新颖的编曲也令卡梅伦击节称叹。因此,当韦伯试探性地向卡梅伦透露自己即将创作一部有关猫的音乐剧时,得到的不仅是出乎意料的赞赏,还有来自这位业内人士宝贵的建议。

在韦伯所有作品中,没有任何一部的创意早于《猫》——幼时,家中大猫“珀修斯”的陪伴,以及每晚由母亲朗读的睡前诗《老负鼠的猫经》填满了他有关美好往昔的大部分回忆。猫在韦伯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注定了它们有朝一日将会被搬上舞台。只是韦伯最初的构想仅仅是将其以诗歌配音乐的小品形式用于塞德蒙顿音乐节的暖场。直到获得T.S.艾略特的更多未发表手稿,韦伯才发现原先诗集中的零散故事其实只是艾略特“伦敦流浪猫宇宙”设想的冰山一角。这些未曾公开的设定呈现了一个虽模糊但完整的剧情框架,以这些性格各异的猫咪视角体察人间冷暖的创意更是为韦伯将《猫》扩充为音乐剧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伴随着场地、布景、舞美等工作的相继落实,韦伯也完成了大部分创作,除了项目伊始就阴云密布的资金问题,一部即将载入音乐剧史册的传奇之作距诞生似乎就只剩下最后一块拼图——一个类似于《艾薇塔》中《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情感高潮。在导演特雷弗·努恩(Trevor Nunn)参考艾略特诗歌《风夜狂想曲》中叙事段落创作出歌词后,韦伯在其旋律宝库中找到了一段早年创作、仿普契尼风格的片段与之配对,只不过在《猫》的热潮于1981年席卷全球后,这首歌曲有了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回忆》(Memory)。

《猫》的一炮而红并没有阻断韦伯向其事业最高峰攀登的脚步。在一次纽约排练的途中,他偶然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曾被改编为同名哑剧的《剧院魅影》初版英译本小说。尽管书中那些杂糅了惊悚、历史、爱情、魔幻的二流小说桥段与那部哑剧一样并未使韦伯产生好感,但小说结尾戒指重回魅影之手的剧情还是触动了他,在这个关于“爱得不到回报”的故事里,韦伯竟然在魅影身上找到了些许共鸣——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因强烈的艺术追求与职业责任感导致她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二人世界中,这让他黯然神伤。此外,书中那个承载着剧情发展、或残破、或辉煌的舞台,让观众沉浸于故事之中的剧中剧模式也吸引了他,还有什么能比徘徊在现实与虚幻间更扣人心弦的呢?乍现的灵感促使韦伯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这部音乐剧,剧情与音乐的契合从未如此流畅,以至于如今上演版本中的大多数情节与最初停留在草稿上的设想仍保持一致。电子管风琴领衔的主题音乐、莎拉·布莱曼的动人演绎、精妙的布局与换景、爱情中的宽恕与救赎主题……一切环节似乎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剧院魅影》先后于1986年和1988年登陆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并各自创下延续至今的演出记录。这本50美分购买的小说不仅为韦伯带来了2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创造了又一个音乐剧史上的奇迹。

当然,音乐剧绝非定义韦伯的唯一体裁:他为大提琴演奏家弟弟创作的《变奏曲》以历史上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题为素材,于1977年在赛德蒙顿音乐节成功上演;为纪念已逝父亲创作的《安魂曲》更是证明了韦伯亦可轻松驾驭严肃音乐。而成功也并非常伴他左右:1975年登陆西区的《通天管家》使韦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剧院魅影》的续集《真爱不死》更是在口碑上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改编自同名电影、于1994年登陆百老汇的《日落大道》尽管荣获七项托尼奖,但惨淡的票房仍未使韦伯收回成本;而此后韦伯所遭遇诸如财务纠纷、罹患癌症、沉迷酒精等一系列不幸更是让人们一度以为他将就此结束职业生涯。幸运的是,韦伯最终还是凭借对音乐剧的满腔热血战胜了这一切。从他2015年新作《摇滚学校》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成绩中不难看出,那个剧迷们熟悉的“韦爵爷”又回来了。

图片

回顾韦伯传奇的一生,作曲家、音乐剧制作人、剧院所有者、集团董事、上议院议员的繁多头衔令人艳羡,但对安德鲁·韦伯来说,那个才华迸发于五线谱、汗水挥洒于排练厅、激情闪耀于舞台后的身影才属于真正的自己。在历经阴晴冷暖,于乐海中浮沉一生的他,面对音乐剧时,仿佛依旧是那个流连于“哈林顿宫”的执着少年。

丁立人的夺冠经历简直可以拍电影

-先是因为疫情错过了各种资格赛,差点连候选人赛都进不去,结果靠等级分才递补进了候选人赛。
-去年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他上来就1负7和,接着一路狂追,在最后一轮他和中村光谁赢谁就能拿亚军,虽然只有冠军有挑战权,亚军看起来只是安慰,但丁立人咬住这块鸡肋。
-接着世界棋王卡尔森放弃卫冕机会,亚军丁立人递补进了国象世界冠军赛,中国男子选手第一次获得了挑战世界冠军的机会,创造中国男子国象的历史。鸡肋瞬间变成黄金全家桶。
-和涅波的世界冠军赛,两人打满14局,7比7,最后一局丁也是差点翻车,最终惊险战和。
-快棋加赛,前三盘和了,第四盘再和就会进入超快棋加赛,丁在超快棋对涅波是1比4。在被拖入大劣势局面前的最后一盘快棋,他赢了……
一句话总结,很久没见过层次那么丰富的逆袭夺冠之旅了。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

当“衡水模式”在县中扩散

关于衡水中学,一个夸张的说法是“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个衡水中学”。如果更确切一些,许多地方都有学习衡水模式的封闭式管理学校。“衡水模式”如何发展起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力?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本刊记者专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以及研究青少年心理状况20多年的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徐凯文。

记者|李晓洁
“衡水模式”与封闭式教育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现在谈论的衡水中学,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示范性县城中学。这所学校是如何拥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影响力的?

杨东平:“衡水中学”这些年已经成了一个流行概念,它有许多分校,收费高昂、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甚至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学校,在全国各地都有。所以当我们今天说“衡水中学”时,实际上是指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厉的阶段。

具体到衡水中学本身来说,我把它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以衡水中学几任校长为代表。

第一个阶段是1992~2004年,这期间的校长是李金池,他是衡水中学开启自己模式的创立者。他来之前,衡水中学属于县级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在11所县级重点中学里排名靠后。当时就有省、市重点学校到下面“掐尖”,抢优秀生源的做法,县中生源原本就很普通。李金池做校长后,下决心要改变。他强有力地制定了衡水中学的校风校规,比如全部学生一律住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学生和老师实行量化考核。学生上课吃东西、转笔等都要被扣分,这些分数影响班级的荣誉、老师的绩效。其中特别典型的活动是跑操。一个班级一列跑操队伍,人挨着人,在非常小的空间里跑着小步。这一套模式确实让衡水中学“翻身”了。1995年,李金池到衡水中学三年后,其高考升学率和综合办学水平跃居当地11所县重点中学首位,此后也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衡水中学有名了。

图片
插图:老牛

第二个阶段是衡水中学出名后,张文茂校长继承了李金池的那套办学规则,张校长也很强硬,直到2018年退休前,他帮助衡水中学建立了很多分校,走向全国。这里要先说一下教育与当地政府和经济的关系,为什么衡水中学或者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往往出现在经济、资源比较匮乏的县城?通常是因为县城没有太多资源,只能依靠教育,也就是考试成绩形成的社会影响力来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相应地,这种社会影响力也成了当地的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张文茂任职期间,衡水中学在高考升学率上一直是全省首位,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由两位数升为三位数,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最好的学校。这种成绩,只靠原本公立的衡水中学是做不到的,因为公立学校招生仅限本市区,人数有限。所以衡水中学开始与不同的资本合作办民校,民办学校招生限制小,可以“掐”的优秀生源更多了。1999年,衡水中学第一次开办民校“滏阳中学”,但这所学校规模有限。2013年,衡水中学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共同成立民办的衡水第一中学,在管理、师资、招生等方面都复制了衡水中学的模式。后来,衡水一中又在很多城市建立分校,正式成为超级中学,形成了“集团化教育”,这也是我们后来常说的“衡水模式”。

当前的阶段是第三阶段,这时期,衡水中学的生存环境有了改变。一是因为衡水模式已经形成,不用特别为升学率发愁;二是因为这几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呼吁给学生减负。虽然“双减”不涉及高中,但这毕竟是一股浪潮。我个人感觉,现在衡水中学的校长努力在证明他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所以他经常参加国内各种教育创新会议。前两任校长要巩固的是成绩,到了现在,衡水中学要做的是改变之前的舆论形象。

图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衡水模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杨东平:衡水模式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升学为目标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这指的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封闭式管理、量化考核等等。第二个层面是“超级中学”的运营和办学模式。所谓超级中学,主要特点是学生规模巨大,以及考上名校尤其是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多,对师生、家长有很强的吸引力,衡水中学就是典型的超级中学。

我想重点讲第二个层面。这十多年来,衡水中学在办学模式上“公私不分”,私立学校的投资方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开发商的楼盘由此成为“学区房”而价格大涨,开发商和“名校”分享利益。同时,私立学校跨省招收优秀生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衡水、河北户籍的学生。我曾在一个节目中见到张文茂校长,问他每年衡水中学考上清北的学生中有多少河北籍,他避而不谈。2017年,依托于衡水中学的民办学校衡水第一中学在浙江办分校,我们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报”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违规办学问题。后来,教育部要求河北省教育厅进行专项检查,石家庄、承德、廊坊等河北多地教育部门发文限制衡水一中在当地的招生。但如今看来,限制程度似乎也不大。

三联生活周刊:衡水中学出现之前,我国县级中学有类似的模式吗?

杨东平:衡水没出名之前,强调苦学、题海战术的“县中模式”已经在经济不够发达、教育资源不是特别丰富的地区出现。当时比较有名的是黄冈中学,比如黄冈中学出的试题卷,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买。但黄冈中学后来因为师资力量流失等原因衰落了。但结合衡水模式,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县乡中学的管理模式比城市中学更加严厉。在城市,由于家长文化程度较高或者政策等原因,排除了一些不够人性化的规定。但在县中,老师和家长为了升学率,什么都可以牺牲。我的理解是,县中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翻身的愿望特别强,手段也特别野蛮。而真正在农村的普通公立学校,并不是每个学校都需要出名。

图片

2015年6月6日晚,衡水二中高三班级搬入临时教室内,进行高考前最后的复习(ICphoto 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衡水模式出现后,对国内其他县城中学的教学生态有哪些影响?

杨东平:衡水模式这种超级中学,在获得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对基层的优秀教师、高分学生层层抽血,导致区域教育“水土流失”。尤其是那些曾经有点竞争力的县中受影响更大,一些地方出现“县中沦陷”现象,整体上是破坏区域教育生态的。

我更想说的是对学生的影响,因为不论怎样,最终的后果都由学生承受。“衡水模式”的学校形成规模后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分数线和学费也在增加,这就造成多种隐性的入学方式,比如凭借关系入学、交纳高额择校费等,放大了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挤压了衡水本地学生、部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北大一名教育学博士前些年写过一篇文章,他们调查了2005~2009年进入北大的超级中学学生,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超级中学学生中,农村学生进入北大的比例在降低。

另外,这种封闭式管理、升学率第一的观念,对学生的生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北大教授郑也夫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提到一个衡水中学毕业的女生,高中三年为了节省时间,睡觉从没有脱过外套。还有不少学生有胃病、神经衰弱等等。我在调查中还看过一个例子,提到一个县中有个孩子成绩很好,喜欢法学,很想上政法类院校,但学校要求他一定要以清北为目标和第一志愿,迫使学生改变自己的理想。这对学生的命运有什么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生理问题,这类超级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杨东平:我觉得谈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基本人权,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原本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自我认识、互相认识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采取封闭式严格管理的学校,把学生的生活切割、打碎,不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这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类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我曾在调研中接触过一些示范性中学的案例,跟学生的精神、心理压力还是有关系的。我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浙江绍兴柯桥中学,不到两周,高中生“四连跳”。这所中学是当地示范性高中,学校所在县也是国内县域十强,算是一所经济、文化都不错的城市重点高中。我后来遇到省教委的工作人员,他们说这些学生成绩并不差,家境也不错,在校没有跟老师有过冲突,就在晚自习时,打开窗户跳下去了。当时我就觉得,在经济、文化、教育条件比较好的中学,已经有这种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的极端性案例,那么在县中,那些没多少关注度的中学,情况会不会更差?

图片《我在未来等你》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你前面提到,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一所衡水模式的学校。前一阵江西有一位高一男孩失踪,后来被发现在学校附近的粮库中自缢身亡。我去到这个男孩所在县城,发现一些私立的初中学校也在学衡水模式。这种“低龄化”的衡水模式是新特点吗?这些年,这类学校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杨东平:这应该不算新特点,十多年前就有初中学习衡水模式这一套,如果只说“封闭式管理”,现在连小学也有这样的管理方式,低龄化是肯定会出现的。

这些年,我觉得县中学校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存在留守学生和家庭成员的分隔问题。我前两年去过安徽某县城一所私立学校,校园很漂亮,但学生基本都是从南京、上海回来的留守子女,因为按他们的户籍只能在老家考试。这群留守子女不会说家乡话,寒暑假就去外地找父母,聊到父母时,有的孩子眼泪都流下来了。我觉得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状况需要更多关注。

另外,我们也去过西北地区考察。我记得西北某县城,有个地方好像叫“留守村”,就是留守子女家长集中居住、比较便宜的民房聚集地。这里有很多陪读妈妈,爸爸就在外地打工。实际上,这种家庭亲子分离、成员分隔的问题,导致家庭的功能是破碎不全的。这就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问题,也涉及家庭的问题。

图片
《念书的孩子》剧照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国内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大概如何?

徐凯文:现在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我可以先说一下2021年比较权威的几个数据。第一个是中科院心理所做的“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筛出率是24.7%。第二个是国家卫健委做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精神障碍是指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服药的疾病程度,202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比例是17.5%。还有一项是关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可以理解为自残,这一比例是27.4%。我们大儒心理团队做的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县中等,发现有自杀倾向(表示有自杀的想法、计划,甚至实施过自杀行为)的学生比例在30%左右,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农村中学。而关于青少年自杀身亡的数据,目前没有全国性的统计。

这些数据已经很高了,当然这里也有新冠疫情的因素。我们团队粗略调研过,现在青少年自杀率是疫情前的2~5倍。

图片

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徐凯文(蔡小川 摄)
三联生活周刊:在人生的几个阶段中,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什么特点?

徐凯文:青少年并不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从自杀率的角度看,自杀率最高的是老年人,他们因为病痛,或者因病导致的经济问题,很容易觉得活不下去。自杀率第二高的群体是青年,比如大学生受到的压力也不小。而青少年自杀率并不高,儿童自杀放到以前更是闻所未闻。但是现在,在青少年心理研究领域,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共识——青少年自杀往低龄化发展。我接触过年龄最小的自杀案件,是小学四、五年级,并且是多起,呈现自杀传染的特点。

最明显的感受是,这几年我去全国各地调研,发现稍大一点的精神科专科医院都会专门开设儿童情绪障碍病房,因为儿童出现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厌学、自残、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以至于需要为他们专门开这样的病房,而在20多年前,这样的病例是极罕见的。

当然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涉及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离婚率飙升也算是因素之一。

图片

《十二个想死的孩子》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因素里,你会把“学校”排在第几位?

徐凯文:如果让我来排名,我觉得学校还是占到较高的比例,几乎可以平等排位的就是家庭,包括家长的教育观。

学校,或者说教育层面影响青少年心理,主要在于功利性学习,唯成绩、唯升学率论。孩子的自杀率跟课业负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20多年来,这是愈演愈烈、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现在中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算是一种爆发。家长本身也很焦虑,他们觉得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名牌大学,这种焦虑也在倒逼学校,起相互作用。父母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但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是把自己的焦虑等大量负面情绪,以及自己的压力倾泻给了孩子,成为孩子焦虑、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来源。
有个说法是,每年开学季,学生的自杀数量变多。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句话没有合理性。秋冬之交,日照时间变短,人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说法确实存在。一是因为现在寒暑假作业太多,学生大年三十都在做卷子,完成不了作业、解决不了问题,他可能会感到绝望。当然,这跟青少年心理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一些对成年人来说很小的事情,青少年可能会把后果想得非常严重。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冠疫情。我们研究过疫情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发现过去三年,寒暑假期后,或者停课一段时间后马上考试,最容易让学生心理崩溃,甚至出现极端的自杀情况。因为疫情影响,学生没有平时那么自律,开学后马上考试很容易考不好,尤其是那些原本成绩不错的孩子,从前几名变成了倒数几名,他在心理上很难接受。所以我前段时间也呼吁,千万不要一开学就考试,因为过去三年已经发生了不少类似的情况,要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

从整体上来看,焦虑、抑郁是目前社会与时代的特征,可以说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其突出的特点是对未来的,还没有发生的小概率危险过度预期和担心,例如对将来中考分流的过度担心,对于将来如果不能考上名校的过度担心等等。而焦虑和恐慌又极其容易传染,因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人类总会对危险和负面的信息更加敏感,这一点想想疫情期间大家因为不可靠的信息囤积食物、药品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而网络又极大地推动了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的传染。这也是我们时代的新特点。13年前我参与应对和处理了富士康十五连跳的震惊全球的自杀传染事件,在那个手机报的时代就发生了严重的自杀传染。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社交自媒体时代,负面情绪与行为的传染变得更加广泛和迅捷。从我们此前的调研来看,可以说,这样的传染天天在发生。青少年在一个情绪容易失控和认知辨识能力薄弱的年龄阶段,为了躲避巨大的学业压力、过度的学习竞争内卷,他们在网络上学习了自残、自杀,也学习了各种精神病学知识以“表现出某种心理异常和病态”,这都是突出的特点。

图片

高考冲刺阶段,一名高三老师与学生谈心(视觉中国 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一所学校是管理非常严格且采取僵硬的封闭式教育,青少年是否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徐凯文:这是肯定的,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年龄越小,离开父母造成的安全感受损程度就越重。比如说幼儿全托班,从管理上说是高效的,但从孩子的成长上看,孩子很小就失去父母的庇护,这个适应的过程就让安全感受损,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封闭式学校。

我曾经有个来访者,他在封闭式学校读书,成绩不错,但有天突然崩溃,厌学拒学了。我们发现,他在这所封闭式学校读书,原本学习、生活压力就很大,但还算可以支撑。这所封闭式学校每周放假一天,这一天对他来说特别重要,可以回家放松,就像是一个盼头。但有天学校忽然规定,如果学生下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如上一次,就不许回家。这个学生觉得压力倍增,就心理崩溃、支撑不住了。

另外,封闭式和军事化这种缺少人性的管理方式,会在孩子上大学后继续影响他们的心理。我在北大工作时,发现有不少著名超级中学的学生进来后,因为存在自控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等困扰而出现心理问题。有个某著名超级中学的毕业生入校后不久,因为抑郁而休学一年,回家后仍想自杀。我跟他交流时听他说,该校规定,食物只能出现在宿舍和食堂两个地方。有天,这位同学的室友生病了,他就帮忙从食堂打饭,带回宿舍给室友,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助人为乐的事。但他在路上被老师发现拿着食物,老师说他违反了校纪校规,扣了他们班级的分数。这件事完全违反人性和价值观,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用学生们的话来说是“工具人”,这位同学直到读大学都无法释怀。更严重的是,这种管理方式,有时会让学生产生“斯德哥尔摩效应”,当学生无法对抗的时候,就开始认可这种“虐待”,这是对人在精神层面的摧残。这种学校的极端表现就是豫章书院那种戒网瘾学校,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社会、亲子关系破裂。

图片在河南省“郸城一高”,高三学生们在教室内挑灯夜战。郸城一高和安徽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梦工厂”(李博 摄 / 新华社 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县中或者乡镇中学的不少封闭式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留守子女,留守学生会面临更大的心理问题吗?

徐凯文: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脆弱的群体,现在我们提到留守儿童,更多是出现在农村、县乡,他们跟父母的情感联结很薄弱,家长与孩子间的依恋关系有问题,关于安全的依恋感没有建立起来,到后来就容易出现孩子不跟父母倾诉、沟通的情况,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功利化的封闭式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状况更糟糕。这种情况下,当孩子陷入绝望和压力中时,如果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可以求助,他出问题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如果连朋友也没有,他就是人群中的孤岛,那么很容易绝望。

另外,现在县中学校常出现的陪读妈妈现象,造成了家庭成员的分隔。在亲子教育中,父亲的缺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确实更容易对孩子尤其是男孩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安全感缺失、沟通问题的方式不良、焦虑等等,这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也觉得,现在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多还是从城市孩子的角度,农村留守子女受到的关注太少,问题可能比想象中严重。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青少年自杀问题,比如之前的江西高一男孩胡鑫宇事件,有人评论说是青少年承压能力低,或者更多是个人性格原因,你怎么看?

徐凯文:我觉得青少年是需要主动关心的。青少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成人来说容易解决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如果他没有一个可以绝对信任、无话不谈的人,就很容易把这些事情压抑在心里,跟谁都不说,最后成为一个大问题。所以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主动关注。

我还是要强调,胡鑫宇绝不是个例,他只是悲剧人群的一个代表。如果我们有机会对这样的县中模式的封闭式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估,可能会发现30%甚至更高比例的孩子都有心理危险倾向。只是几乎没有对封闭式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很大原因是这类机构不允许心理组织去调研,因为教育界、心理学界对这种方式基本都是持否定态度,也不受学校欢迎。

图片

《小欢喜》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不同代际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何异同?整个社会可以如何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徐凯文:十几、二十年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多是学业带来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少让学生想结束生命。现在这一代青少年,由焦虑变为抑郁的状况更多,自杀现象也更多。我感觉,现在我们的经济能力更强,孩子的物质需求被满足,精神层面就有更多追求,更多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到了现在,教育仍以功利的成绩和升学率为中心,对一些青少年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就容易对人生有怀疑,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所以从根本上讲,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观念和体制的改革。现在有这种反思的人越来越多了,比如说最近几年的“两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议案、提案就多了。不过这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家长和学校也要积极地改变理念和做法。改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青少年能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