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日子过得不好,但我还有救

文 / 叶子凌

来源 / 有数 DataVision(ID:ycsypl)

小米的三季报里,依然没有太多好消息。

最核心的指标,营收和净利润在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之后,净利润已经跌成负数 —— 三季度净亏损 14.7 亿元。以小米的出货量简单计算,大约每卖一部手机,净亏 22 元。

差距都是对比出来的,同样每卖一部手机,三星净赚 262 元,苹果净赚 1456 元。华为 OV 不是上市公司,但根据金十数据的统计,oppo 和 vivo 的单机利润都在 50 元左右,华为则高达 426 元。

在同行的出货均价都在提高的情况下,小米的智能手机的 ASP(平均销售价格)再次下滑 3.0%,跌至 1058.2 元,还没有苹果的利润高。

与去年同期相比,小米的手机营收下滑了 11%,但成品手机库存增长了 15%。此外,其应收账款的时间也持续拉长:从 2020 年 Q3 的 38 天,拉长到 21 年的 42 天,再到今年的 62 天。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不断叠加,小米与国产手机们,眼前所遇到的,究竟是短期的阵痛,还是一场难以逾越的寒冬?

再穷不能穷造车

手机出货均价持续恶化到 1058.2 元,每卖一部倒亏 22 元,小米的利润真的差的没眼看了吗?

先上结论,数据是差,但贴钱卖手机只是一个不恰当的换算。导致小米骤然转亏的问题根本,不是出在手机等主营业务本身。

和二季度相比,小米毛利率环比仅下降 0.2% 至 16.6%。造成亏损的,来自两个直接数据:

一是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环比由正转负,三季度形成亏损近 24 亿元。

简单来说,就是股价下跌带来 24 亿元损失,这一部分是由于过去经营业绩走低,导致市场看跌情绪过剩,毕竟今年二季度,小米净利润同比降幅达 83.5%,一、二季度手机销量下滑均超 20%。

二是研发费用的增加,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25.8% 至 41 亿元。

其中以电动汽车为主的创新业务投入约 8.3 亿元;此外,根据小米官方数据,前三季度,小米在造车业务上已投入 18.6 亿元。

今年 11 月,市场传言小米的造车业务进展得不算顺利。此外,小米于今年 8 月发布的自动驾驶技术路测视频,也被网友质疑 “很少看到一镜到底,很多内容都是经过剪辑和拼接完成的。”

但造车毕竟是雷军 “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怎么可能随意停止呢?

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造车项目无疑将持续压制小米的盈利水平。并且直到小米的汽车量产之前,研发都将持续吞噬小米的利润。

更何况,量产也未必意味着成功。雷军自己知道:小米造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挤进世界前五。

按照目前的排名来看,丰田、大众、雷诺日产、现代起亚、通用。这几个满大街可见的车标,小米至少要顶掉一个。

卖的好的还是低端机

通常来说,越是经济寒冬,消费分级就会越明显:穷人消费能力越来越低,而富人的奢侈品购买,却会出现逆势增长。

这一点,在手机市场,甚至小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 12.4%,其中,小米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17-18%,超跌于市场。

更严重的问题是,人人都知道小米要高端化,结果市场反应是低端机卖爆了:

双十一当晚,小米的 Redmi 9A 力压 iPhone 14、iPhone 13 雄踞京东手机竞速榜榜首。这是一款价位在 600 元上下,2020 年上市的老手机。同样上榜的 Redmi Note11 和 Redmi K40S 也均于去年发布,也都是一两千元的价位。

双 11 京东手机竞速排行榜

低端及老旧机型的畅销,也直接拖累了小米的出货均价。今年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均价仅有 1058.2 元。

出货均价下降,手机业务的毛利率自然也进一步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在去年同期 12.8% 的基础上,下滑到了 8.9%。

老旧手机的畅销数据虽然称不上是一份体面的成绩单,却实实在在地达到了去库存的效果。同比去年三季度,小米的制成品库存还是增长 15%,但环比二季度,库存已经下降了约 16%。

换句话说,小米确实成功的实现了清库存,但利润率也没了。

拿什么拯救你,小米的利润

增加利润,无非两个办法,第一,卖更多的货;第二,在每件货上赚更多的钱。

从市场份额的变化来看,华为成为 others 之后,国产安卓品牌们的确一个能打的都没有:2019 年 Q3 至 2022 年 Q3,三星在全球的份额一直保持在 22% 左右;Oppo 和 vivo 则分别稳定在 10% 和 9% 的份额上;而小米由 9.2% 跃升至 13.5% 后,近两年都在此水平线上徘徊。

谁占了最大便宜?显然是苹果。

三年间,苹果市占率从 12.3% 一路上涨至 18%,目前稳居全球第二,甚至在过去的三季度,仅仅在中国市场,苹果就拿下了 36% 的销量增长。

近三年的具体销量对比,也能够支持苹果一枝独秀的这一结论。

最近三年间,全球手机总销量下滑超过 5400 万部。其中,三星与 2019 年的巅峰相比下滑了 19%,oppo 和 vivo 的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分别下降 460 万部和 680 部;小米 Q3 售出 4010 万部,对比两年前少卖 700 万部;唯独苹果两年间销量上涨近 1000 万部。

小米的另一个现金流业务是互联网服务,其在小米的营收占比常年仅有 10%,却因超 70% 的超高毛利率,占据小米集团 44% 的毛利(按第三季度数据计算)。

这块业务也没有明显下滑:第三季度,在智能手机和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则分别下降 11.1% 和 9.0% 的情况下,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仅下降 3.7%,几乎是小米各项指标里唯一一个超预期的。

毕竟,在小米的生态链中,以手机为入口,以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等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为抓手,以低到极致的硬件价格费力讨好消费者的背后,就是为了获得轻松的广告收入,过上互联网房东的躺赢生活。

换句话说,虽然没有新的米粉加入群聊,但只要老的米粉们不退群,小米的利润就还在。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22年Q3财报图片来源:小米集团 2022 年 Q3 财报
客观来说,国产品牌在高端机型的销售上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比如:

・oppo:2022 年 Q3 的印度市场,价格在 20000 卢比(1743 元)以上的高端机销售额占总营收比重达到 22%,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 15%;其子品牌一加甚至在印度 30000 卢比(2614 元)以上价位段排在前三名。

・vivo:随着 X80 旗舰机的畅销,今年 Q2 vivo 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由去年同期的 6% 上涨至 13%,首次超越华为,成为第二名。

・小米:第三季度,在中国大陆地区 3000 元及以上的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14%,ASP 同比增长 9%。

由于在核心零部件上始终无法形成差异化,iPhone 基础款的定价似乎成为了国产手机品牌隐形的天花板,iPhone 降价也成了所有品牌需要面对的一颗定时炸弹。

而小米自己的面临的问题是,手机业务的基本盘还没有回暖迹象,造车却已经对公司业绩形成了实质的影响。消费电子产业的冬天,对小米来说似乎格外寒冷。

奶茶店抵制外卖满减,逻辑是啥?

11 月 4 日,有好多家奶茶品牌取消了外卖平台的满减折扣,这里包括喜茶、奈雪、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等。

今天咱们就讲讲外卖和餐饮商家的话题。

为了验证这个传闻,我也打开手机看了一下公司附近的奶茶外卖,确实是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没有什么折扣了,有些 50 减 1,70 减 1,那也没多大意思。

我们说下餐饮外卖的逻辑。

假设,你开了一家做家常炒菜的餐馆,使用面积 200 平米,因为生意很好,中午都是排队的。

中午就餐,顾客的吃饭要在店里,你后厨厨师炒菜再快,也要等顾客坐下才能炒菜。这时候餐厅的最大产出瓶颈不是厨师,而是堂食能容纳的最大顾客数。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假设整个中午 2 小时就餐时间(11:30-13:30),这家餐厅最多接待的顾客是 150 位,人均 30 的客单价,中午营业额是 4500。

但是如果餐厅营业面积扩大 100 平米,能接待 250 位顾客,那营业额就会变成 7500,后厨还是忙得过来。

问题是,扩大餐厅面积太难了,那有没有方式提升一下营业额呢?

那就是外卖。

你的餐厅中午堂食接待能力是 150 个顾客,厨房供应能力是 250 个顾客。那你就可以利用外卖再多销售 3000 块。

假设菜品的平均毛利是 60%,那你就多赚 1800 块毛利。

外卖平台的扣点和费用是 20%(简化计算),也就是平台拿走 600 块,你还能多赚 1200。

这外卖就是划算的。

如果平台要求你做满减,也可以,只要不影响堂食,你再做个活动,少赚 300,还有 900 块可以多赚。

这种情况下,你是愿意做外卖的。

就是外卖给你的餐馆创造了增量收入。这个在渠道中,叫做渠道增量。

但是,如果外卖不能给你创造增量呢?

原来有 150 人来就餐,你做了外卖,就只有 100 人来堂食,而另外 50 人店外卖了。

你的堂食收入就变成了 3000,而外卖是 1500,外卖平台还要扣 20%,加上满减,反倒少赚了很多。

那你当然不愿意做满减,甚至觉得外卖应该贵一点,因为我送货到家了。

这个呢,就不是渠道增量,而是叫做渠道平移。

就是说你不是获得了销量的增加,而是因为新出现了一个渠道,你的老用户走了。

那外卖有没有创造增量?

有的,但贫富不均。

比如你的小炒快餐店很火爆,中午接待不过来,外卖是可以带来增量的。

如果你的店本来就生意冷淡,那外卖不过是又横加一刀扣点。

如果你擅长做外卖经营,那你可能是受益者。

另外,外卖发展起来之后,它确实也带动了一部分市场增量:包括原来带盒饭上班的改点外卖了,以及原来在家做饭的,也点外卖了。

刚才说的都是堂食餐厅。

奶茶呢?奶茶和刚才说的有几个不同点。

1、奶茶大多数是档口店,本来就没有堂食。

奶茶店的最大营业额,不取决于门店接待人数,而取决于奶茶店的出杯速度。所以不管你这家店生意多好,你做门店购买和外卖购买,是没有差别的。

2、奶茶的客单价相对比较低,如果做外卖,有基础配送费,有扣点,那就很难做,利润太薄,赚的钱几乎全交给平台了。

3、今天疫情的影响,大量的到店改成外卖,奶茶店就很难承受。

如果外卖带来的是渠道增量,那多少还能多赚一点,如果真是渠道平移,那奶茶店不仅要承担房租的费用,还要承担外卖平台的费用,如果再做满减,那就真的赚不到啥钱了。

品牌与渠道和平台的冲突,是永远都存在的。

早年国美要求格力单独供货,压低价格,就引发了格力空调退出国美的行为。2001 年江西南昌百货大楼强行收取促销费,结果导致 200 多个知名副食品牌联合抵制退出百货大楼。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商业经营中的常见现象,因为每个企业的利益都不同,谁都想多得一点。

来源:小马宋 微信号:xiaomasong999

为什么人类没有发展出攻击性的器官?

作者 / 远方青木

有一种攻击器官,或者说攻击方式,独属于人类,且攻击威力极为巨大。

因为杀伤力太大,在人类绝大多数竞技运动中,已被列为禁招。

这个禁招,就叫肘击。

这一招并不是常规的攻击招式,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必杀技使用的。

一旦直接命中人体软弱部位,大概率可以一击必杀。

所谓肘击,就是用肘部攻击。

其威力,远远大于你倾尽全力的重拳。

首先,肘击的时候,你可以动用全身几乎所有的力量,且小臂大臂形成三角支撑,极其有利于发力,而且还省去了一个小臂的过力环节。

这一切,都让肘击可以爆发出远远大于拳击的力量。

1

其次,肘部的骨骼非常特殊,这块骨骼的硬度和人的头骨一样硬,而且肘部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几乎没有留任何软组织和肌肉。

这一切的进化,都是为了让这块骨骼可以直接对敌人进行强力打击。

然后,肘部骨骼的样子也非常特殊,人体内独一无二,这块骨骼目前进化成型的样子,非常的像老鹰的嘴,因此在解剖学上被称之为鹰嘴骨。

鹰嘴造型 + 无软组织的搭配,让肘击同时具备了钝器打击和锐器伤害的特征。

古泰拳特别喜欢肘击,对肘击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说法,比如 “宁挨十拳,不挨一肘” 以及 “ 肘过如刀” 等。

肘击除了具备强大的钝力冲击外,还极其容易割开对手的皮肤,尤其是攻击头部。

现在很多正规比赛都已经禁掉了肘击,只有部分限制较少的商业比赛还保留,最大的原因就是肘击经常会把对手弄的鲜血淋漓,让场面变得异常血腥残暴。

上面这个图片,只是个示意,真正的肘击割裂流血图过于血腥残暴,会导致整篇文章因为血腥被和谐的那种级别,一记肘击甚至可以切掉半个耳朵,所以才被称之为 “肘过如刀”。

而肘击中威力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垂直向地面的方向进行砸击,不仅可以完美利用全身的发力,还能借用体重的势能,威力极为恐怖。

这个动作,哪怕是无限制商业比赛也都全部禁止。

因为下砸式肘击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对站立的人类对手使用的,你砸不到任何人,所以通常都是对倒地的选手使用。

对于已经倒地的选手使用这种下砸式肘击,这已经不是竞技了,而是屠杀。

人类之所以进化出这种必杀技,不是用来砸人的,而是用来砸其他动物的。

在自然进化中,老虎狮子进化出了尖牙利爪,而人类看似什么都没有,一个纯粹的被捕食者而已。

那你有没有想过,人类在发明火和长矛之前,是怎么活下来的?

人类虽然没有尖牙利爪,但人类有一个其他所有动物都没有的优势,就是可以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让人类在同吨位的动物中,具备碾压式的身高优势。

50 公斤的人类绝对比 50 公斤的狼要高大很多,这就让拥有尖牙利爪的狼需要跳起来才能威胁到人类的要害部位,但人可以居高临下的对狼进行攻击。

但狼的速度远胜人类,不会给人类太多机会进行攻击,所以人类需要拥有一个可以直接对狼构成生命威胁的必杀技,来威慑狼不敢过于贴近人类。

下砸式肘击,就是人类的这个必杀技,让人类可以轻易对一切身高不如人类的掠食动物造成生命威胁。

如果全力一击命中狼的腰部,甚至可以直接砸断狼的脊椎骨。

即便在没有火和长矛的远古时代,人类的肉体战斗力都是一等一的。

同等体重的情况下,人类能对所有掠食者构成生命威胁,绝不是食物链的最底层。

不要动不动就把人类和老虎狮子相比,一头老虎 300 公斤重,它就是没有尖牙利爪你也打不过,不信你去挑衅下棕熊试试看?

但是在体重接近的时候,比如说一头狼甚至一头豹子,哪怕有尖牙利爪,攻击壮年人类都会遭遇很大风险。

2019 年 2 月,一名美国男子在野外遭遇美洲豹的袭击,当时他赤手空拳。

结果这名普通的人类男子,直接把美洲豹给活生生打死了,仅仅被利爪划破面部,缝了 28 针。

这名美国男子叫 Travis,他躲闪了美洲豹的第一波袭击,然后爬到了它的背上和豹子进行纠缠。

然后,豹子就死了,被 Travis 活生生打死了。

你猜在这种超短贴身距离内,最适合攻击豹子的动作是什么?

不会全部是肘击,但肯定绝大部分都是肘击。

人类肘击的威力,远超普通人类的想象。

格斗赛场上的肘击我就不谈了,大部分人没看过类似的比赛,我举几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

比如说 NBA,普通的篮球赛,这里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肘击。

虽然 NBA 里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肘击,但在激烈的争抢篮球的过程中,总有人的肘部不小心碰到别人。

那些那些体壮如牛的 NBA 选手被肘击后,犹如豆腐一样脆弱。

并非以武技的形式进行全力打击,就是以打篮球的姿势甩动下胳膊。

下面,给大家看看被肘击的下场。

NBA 选手马龙曾经在跳跃抢球的时候,肘部碰到了罗宾逊的脖子,构成肘击违规。

你知道这一碰的下场是什么吗?

身高 216 厘米,体重 113.4 公斤的硬汉罗宾逊,当场倒地,昏迷了足足 2 分钟才被医生救醒,差点没命。

NBA 选手慈世平,曾经在赛场上用肘部顶到了哈登的头部,构成肘击违规。

你看这个打击的姿势,也不像专业的武林秘籍对吧。

少林寺的 72 路绝学里,肯定没有用这种姿势打人的,太不上档次了。

结果哈登当时就被打成脑震荡了,被迫退场,直接送医院急救。

还有劳森抢球时对迈尔斯的肘击。

迈尔斯什么下场,你看看他变形的脸部骨骼,应该猜得出来。

美洲豹也就是尖牙利爪的攻击力厉害点,防御力没多强,一旦被这种程度的肘击命中头部和腰部,下场不会比 NBA 的壮汉们好多少。

人类肘部鹰嘴骨的硬度和头骨类似,但鹰嘴骨的厚度远远超过头骨,这就导致全力肘击甚至可以硬生生击碎人的头骨,人类最强的防御部位。

在国外的一些无限制商业比赛中,就曾有一位选手遭遇了致命的肘部攻击,额头骨骼直接粉碎。

万幸的是,大脑没碎,这位选手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不过下辈子算完了。

人类肘击的威力,恐怖如斯。

在真正的各国传统武术中,都必定有肘击这个动作,因为肘击的攻击力太大了。

现在各国的特种部队,练习近身格斗这门课时,都必修肘击。

但肘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攻击距离短,比拳击要少一个小臂的长度。

一旦攻击落空,尤其是全力肘击落空了,后果很严重,自己很容易被反杀。

所以在格斗中,攻击力爆炸但攻击距离短的肘击,会被当成必杀技一样的存在,只有在有命中把握的时候才会使用。

在人类目前的格斗竞赛中,肘击这种单纯追求威力的必杀技,极易对选手构成生命威胁,但观赏性很弱的动作,实在没有什么存在价值。

相比之下,拳击好看多了,打的有来有回的,对选手的伤害也小很多。

所以,肘击被大规模禁止了。

你现在很难在电视上看到肘击,就是这个原因,但原因并不是因为肘击威力小,而是威力大,大到举办方无法接受肘击所造成的伤亡。

这世界上最喜欢肘击的武术,就是泰拳,泰拳的很多动作都是依据肘击来制定的,肘击也是泰拳中最惯用的攻击手段,文章开头关于肘击的格言也都是泰拳留下来的。

很多国家的武术,肘击都是必杀技,轻易不用。

泰拳就不一样了,这种拳法不是一般的喜欢用肘击,为了释放肘击经常主动找机会贴身近战。

肘击的对轰,造成泰拳的拳手伤亡极其惨重,泰拳的凶残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为了保护拳手的安全,如今的泰国,在正规比赛中已经把肘击给禁了。

肘击是泰拳的核心精华,结果在泰国表演的泰拳赛上,居然不准用肘击。

这玩意有多么的不适合文明社会,由此可见一斑。

肘击,是一个独属于人类的种族天赋武技,任何人类生来就会,而豺狼虎豹和猪马牛羊,永远学不会也练不来,包括近亲黑猩猩也不会这一招。

当初人类进化出肘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自然界的搏斗中杀死对手,是一个纯粹为了屠杀其他生物而进化出的肉体技能。

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长矛后,肘击的作用慢慢的就小了下去。

到了如今的文明社会,肘击的作用就更小了,哪怕在格斗赛场上都成为了血腥和暴力的代名词。

没了,就没了吧,今天的人类有了钢铁武装自己,当年在肘部进化出的鹰嘴骨,用途确实不大了。

不过大家不能忘记了,在大刀长矛被发明前的几十万年,人类的祖先,就是靠肘部的这块鹰嘴骨来保护自己和部落的。

来源:知乎日报

2022,蔚小理的flag要倒了

文 / 鸿锦

来源 / 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又到年末,打工人为冲业绩焦头烂额,企业也一样,甚至更早。

早在 11 月 10 日,蔚来就透露,2022 年最后三个月,公司要卖 4.3 万辆至 4.8 万辆车,环比提升 36.05% 至 51.87%。这个增速,比公司近两年单季最大环比增速还高 10-25 个百分点。

蔚来极力看多四季度销量,也间接表明其完成 15 万辆年销售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四季度达到 4.8 万的最大交付量,距离目标有近 2 万辆的差距。

而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四季度要达到 4.8 万辆,蔚来 12 月份需要交付 23763 辆。此前三季报业绩会上,蔚来创始人李斌预计 12 月可以完成 2 万辆的生产目标。

按照 12 月交付 2 万辆来算,蔚来全年将销售 126671 辆,KPI 完成率为 84.4%。

蔚来的目标是最保守的,完成率也是最高的。小鹏和理想分别定下了 25 万辆和 20 万辆的销售目标。前 11 个月,蔚小理的完成率分别为 71.1%、43.8% 和 56%。按照目前的单月环比增速,小鹏、理想完成目标无望。

市场有声音认为新势力完不成 KPI,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不稳,比如蔚来多次被曝工厂停产;理想 L9、L8 部分车型因核心零配件供应延迟,无奈延期交付;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上半年也曾公开表达停产对行业及领导企业的负面影响。

另一种说法是车企处于新老车型交替期,产能爬坡影响了交付量,比如小鹏 G7。

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如果供应链和产能爬坡可以解释 “蔚小理” 今年销量 “失速”,似乎又间接证明了 “蔚小理” 客观存在的部分问题:

1、供应链不稳定似乎仅限于 “蔚小理” 们

2、“产能爬坡” 导致减产牵扯的经营问题

3、“蔚小理” 是否需要遵循汽车行业规则?

传统车厂全面放量,新玩家强势搅局

从行业来看,无论是供应链问题,还是产能不够,都没有阻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渗透率提升的趋势。

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 10 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548.5 万辆和 528 万辆,均同比增长 1.1 倍。同期,蔚小理的交付量增速分别为 32%、56%、54%。

若以全年销售完成率计,截至今年 10 月份,“蔚小理” 集体消失,代表 “造车新势力” 的,是晚于 “蔚小理” 造车的哪吒和零跑,以及借助华为赋能,成功转型的赛力斯。

其中赛力斯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销售指标,哪吒、零跑也完成全年销售指标的 8 成。

传统车厂中,比亚迪、广汽、长安等经过过去几年的积淀,在新能源方面迎来全面放量。如,今年 11 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23.04 万辆,10 月,排名第二的位特斯拉在中国销售 7.17 万辆,比亚迪销量是其 3 倍。

而 “蔚小理” 前 11 个月交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31.79%、33.24%、46.61%,11 月交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30.34%、-62.78%、11.49%,且整体销量均明显低于比亚迪、广汽、长安和赛力斯,勉强和哪吒、零跑等打平。

对比 “蔚小理”、比亚迪、零跑、哪吒等企业前 10 个月销量不难发现,4 月份导致 “蔚小理” 交付量下降的 “供应链不稳定” 因素,并未影响比亚迪、零跑、哪吒等企业。

究其原因,后三家企业均有自建生产厂,而且均致力于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目标:

比亚迪已经实现该目标,并于此前下线第 300 万台新能源车;

零跑上市前就已推出自研 AI 芯片;

哪吒则在 7 月 31 日推出的 “哪吒 S” 上,使用了自研的 “天工电池”,并于 11 月发布了浩智系列技术品牌,叠加此前发布的山海智能平台,哪吒自研水平进一步提升。而且公司还成立了哪吒合智(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着力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

反观 “蔚小理” 自研进展,东吴证券在一篇研报中指出:

三家公司目前在芯片方面均采用英伟达解决方案,座舱普遍采用高通芯片;传感器方面毫米波雷达、制动等零部件部分主要使用博世的产品;电池方面均与宁德时代合作。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算法等则以自研为主。

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外企出口,就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

比如今年下半年,英伟达出于合规考虑,停止向我国出口 A100 和 H100 芯片,而这两款芯片早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云端运算、智能汽车领域。

使用该产品的企业需要面对没有直接替代品的困境,或者退而求其次,使用英伟达的 “降级” 产品,相应地,算力也会降低。

头豹研究数据显示,小鹏作为三家公司中 “三电系统” 自研储备最好的公司,也仅在 P7 上运用了自家的传动结构、电机和整车控制器,以及合作开发的电芯。自主设计生产的电池组应用于 G3。BMS、逆变器、电机控制器等均未应用。

从自研储备角度出发,在 “蔚小理” 全栈自研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将长期伴随。

“产能爬坡” 的潜台词是什么?

影响 “蔚小理” 交付稳定性的第二个因素,是 “产能爬坡”。

通常情况下,汽车行业 “产能爬坡” 拉低销量的情况,多出现在原始产能不足的企业初创时期,“蔚小理” 早已度过了这一时间段,因新品处于 “产能爬坡” 阶段导致整体销量下降更令人难以理解。

原来的车型就立刻卖不动了,正常吗?

比亚迪 4 月 7 日的新车发布会上就推出 5 款新车,分别为比亚迪秦 PLUS EV、秦宋 PLUS EV、唐 EV 和 e2,其中比亚迪秦 PLUS EV、宋 PLUS EV 为全新车型,随后又在 8 月上市比亚迪海豚,多款新车连续发布,并未导致公司单月销量大幅波动。

新势力之一的哪吒,在 8 月份发布 “哪吒 S” 后,也未出现因新车 “产能爬坡” 影响交付的情况,反而推动公司单月交付量稳步提升。

显然,新车型影响旧车型的销量,并不是必然的。

而小鹏和理想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在小鹏 11 月份交付的 5811 辆电动车中,新款车型 G9 交付 1546 辆,同比翻倍;老款车型累计销售 4265 辆,未见明显拐头向上趋势。

理想自 6 月份上市 “理想 L9” 之后,单月销量至 8 月份断崖式下跌。这和当时的新品发布策略有一定的关系,当时理想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称:“等 L8 的现阶段就别买 ONE 了”,劝退了部分消费者,叠加新车的爬产,出现了销量的滑铁卢。

随着蔚小理都走上车型矩阵的路,新品爬产就影响总销量的问题必须解决。

如何解决?我们从供需两方面来看。

第一,供给方面,总产能要够,车企产线适配度也要足。

“柔性生产线” 是指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不同款式的产品,2017 年的大众佛山工厂柔性产线,就可以实现一条产线制造 6 款车型。

现如今,停产燃油车的比亚迪已经装备可满足纯电汽车、混动汽车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共线生产的高柔性化生产线,这也是公司新能源车 “从 200 万辆到 300 万辆” 仅用时半年的重要推手之一。

想当初,“蔚小理” 们凭一个造车想法入行,如今 8 年过去了,三家没有造车经验的门外汉业已成为行业老兵,都已具备柔性产线这一车企降本增效的利器,因产线适配性不足导致减产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也不应当成为掣肘因素。

我们在《理想为什么急了》一文中,分析出,理想急切地降价销售理想 ONE,并且预备停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把产能让给 L8 和 L9,更大的原因是总产能不足。

第二,从销售侧来看,产品要符合市场需求。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轿车、SUV 销量前 10 款车型中,“蔚小理” 三家企业在售车型无一上榜。

只有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有打造爆款的可能性,而爆款产品,是车企迅速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达到盈亏平衡的正途。

实现盈亏平衡,先要达到规模效应

那么,什么样的车型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售价超 5 万元的新能源车中,消费者比较喜欢售价在 15-40 万内的车型,最喜欢售价在 15-30 万元的新能源车。超过 40 万,85% 消费者的更钟情于燃油车。

“蔚小理” 三家企业中,仅有小鹏一家实现 15-40 万元车型全覆盖,30-40 万元区间内,理想在售车型占比为 75%,蔚来约为 50%。

为填补这个价格缺口,蔚来今年 10 月推出全新子品牌阿尔卑斯(ALPS),售价 20-30 万,但主要定位欧洲市场,此前市场传出将推 “喜马拉雅” 品牌,面向国内入门市场的消息,被蔚来辟谣。

蔚来对阿尔卑斯的预期是,希望蔚来之后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四分天下有其一。由此可见这是蔚来的 “走量款” 车型。

近期销量下降明显的小鹏在三季报电话会上也表示,将会听取消费者意见,简化产品配置选择。此前 “小鹏 G9” 在 9 月份上市两天后,就 “秒改” 配置,只是销量依旧不尽如人意。

最后一家理想,早在今年一季报电话会上就表达过覆盖 20-30 万元市场区间的亿元,并表示每 10 万元区间推出一款爆款产品,其中增程式以 SUV 为主,轿车则以纯电为主。

当后浪袭来,蔚小理纷纷增加车型的布局扩大覆盖人群,以应对竞争。

“竞争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提出,商业竞争的真正意义在于最大化地攫取利润,而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从对手那里抢生意。

“蔚小理” 三家企业中,最先提出盈亏平衡目标的是销量较为稳定的蔚来。在三季报电话会上,蔚来提出要在 2024 年实现全年盈利。

从利润的角度而言,一方面,车型越多,在实现规模效应的过程中,对于柔性生产线的要求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即使柔性生产线适配度足够高,想实现盈亏平衡,蔚小理也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汽车行业既往发展规律来看,年产 20 万,是规模效应能较好发挥的重要节点;财通证券的研报大致估算出特斯拉的盈亏平衡点为单季度 9 万辆。

不管是哪个标准,蔚小理都需要销量有大幅的提升。

未来,伴随新能源车各项补贴陆续退出,留给蔚小理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小,伴随着其他品牌的成熟、销售放量,以及蔚理步入不那么 “高端” 的大众市场,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结语

蔚小理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却在上市前就拿到一轮又一轮的巨额融资,在上市后得到资金的追捧和高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将对汽车行业发展的看多情绪投射到三者身上。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之下,蔚小理较早量产,奠定了先发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的高成长性夯实了估值逻辑。

如今,资本市场上的新能源玩家不再稀缺,蔚小理的成长性不再出众,要么补齐盈利的短板,要么满足市场对高成长性的期待,蔚小理当前的处境或许仅次于从 0 到 1 时的艰难。

一顿精致的早茶:扬州人的面子和里子

各地早餐,最美味独特的多隐藏在街头巷尾,越是接地气的越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味道。可扬州不然,一场正式的早茶往往要吃上一两个小时,小菜、面点和茶相互映衬,同是早茶,样式各不相同,扬州却比广州来得更讲排场,席间谈笑风生、悠闲自得,仿佛这座城市的早晨就是为吃而生。

无论是老字号大茶社,还是普通的社会茶社,隆重或随性,都透着扬州人对吃早茶这件事的依赖感和优越感。精致的味道随着讲究的仪式散发出来,这既是扬州人的面子,也是数百年来沉淀下的底蕴。

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

接到写早餐的任务时,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我贪睡,怕早起,如果让我大清早花上半小时,认认真真地吃一顿早餐,我宁可再多睡20分钟,然后用几分钟,迅速补充营养,填饱肚子,毫无品位和吃相可言。

但因为多年来对早餐的忽视,反而又让我来了兴致。我的确很久没有用心地吃一顿早餐了,已经快忘记早点铺子的烟火气,忘记清早用美好食物唤醒身体的感觉了。我好奇在扬州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人群会经常花一两个小时去吃一顿早茶?扬州早茶跟广州早茶有怎样的分别?早茶文化对于扬州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疑问和打开自己晨间味蕾系统的期待,我来到了扬州。

到扬州时,已是晚上9点多。我和摄影记者都没吃晚饭,便迅速放下行李,出门觅食。我们住在扬州老城区的四望亭附近,这是一座大约建于明代的古塔,如今算是个地标,到哪儿都不太远。我们在网上简单搜了一下,直奔扬州“三里屯”——虹桥坊。

本以为虽不像北京三里屯午夜时分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但至少热闹,可到了才发现,白天的人群早已散去。连续找了几家餐馆,都打烊了,或是正在做一天中最后的清扫工作。我们有点失落,此刻肚子已经饿得直叫,刚过晚上9点半而已。

扬州人没有夜生活吗?不吃夜宵吗?扬州真的是一个早茶至上的城市吗?或许是我们找错了地方。又找了一会儿,终于在一条小街上发现一家烧烤店,营业到凌晨1点。我向老板打听扬州吃夜宵的地方,老板告诉我们,夜宵在扬州也就是这些年才兴起的,现在的年轻人晚上都爱吃点重口味的东西,这在老扬州几乎是无法想象的。现在的扬州,有几条街会有做夜宵的馆子,也会有个别大饭店营业得较晚,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多。扬州是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

▲冶春茶社的一桌早茶,肴肉、什锦菜、烧麦、蟹黄汤包都是早茶桌上常见的调味和面点

酒足饭饱后,沿着护城河走,可以感受到夜晚扬州的安宁,这座城市早已进入深度睡眠中,不便打扰。再过几个小时,它就会醒来,再用独特的食物唤醒这里的人们。

饮茶如筵

本以为早餐要在早晨六七点吃才地道,没想到第一顿早茶约在了8点,想必不是一顿随便的早饭。华干林在扬州大学工作,是一名研究扬州文化的学者,在当地颇有名气。为了带我们体验一场正宗的、隆重的早茶,他又喊了几个餐饮界的朋友来,一桌七人,方可成宴。

华干林说,扬州早茶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式,一餐早茶就是一桌完整的筵席,往往要吃上一两个小时,从凉菜到炒菜,再到各式点心、主食、水果、调味小碟,一应俱全。这些餐点一茬一茬慢慢地上,其中菜肴与点心品种之繁多、制作之精细,是扬州早茶最令人叹为观止之处,他将这样一场早茶称为“饮茶如筵”。虽然都是早茶,广州人更随性,一个小推车推上来,虾饺、叉烧包、流沙包、蒸凤爪各拿一份,扬州则是规规整整地坐一桌,等待着餐食一一上桌。

此行的第一站选在趣园,位于扬州迎宾馆内,这里是扬州规格最高的茶社之一。进入迎宾馆的园子里,植被繁茂,曲径通幽,要走上个五六分钟,才能看见茶社的身影。

早晨7点之后,阳光逐渐覆盖整座城市,南方的夏天如果不下雨,几乎从早到晚都是一样的闷热,好在园林的意趣能带来一丝清凉之感,缓解难耐的暑热。趣园本就是一座私家园林,原名“黄园”,是清代黄氏盐商的府邸,据说乾隆六下扬州,四次光顾这里,也曾将这里设为行宫,后来又赐了“趣园”这个名字。从1995年开始,这里才正式向公众开放卖早茶。

趣园茶社的一大卖点就是这座园林本身,在这里吃早茶,是仪式感的第一步。早茶在一间包厢中进行,与吃一顿正式的晚餐无异。走进房间,桌上已摆了一圈冷碟,荤素皆有,餐具讲究,看这个阵仗,哪里像是一顿早餐?

同桌的友人解释道,若有外地朋友到扬州,本地人一般都会带着吃一顿早茶,我们面前的这样一桌宴席算是比较隆重的,但还不是最隆重的。扬州本地人有时也会选择在早晨聚餐,约几个朋友一起来一顿早茶,谈谈正事,或就是单纯的休闲放松。如今,除趣园外,富春、冶春、共和春这“三春”代表着扬州早茶的精髓,富春和冶春的包子、共和春的面是游客到扬州必尝的美食。

按照一桌子早茶的上菜顺序,佐茶小菜当是头盘。趣园茶社的大堂经理告诉我,一桌宴请的早茶,小菜应在客人还未上桌前就已提前摆好,摆双数盘——四、六、八。客人落座后,沏茶,开始安排蒸包子,但蒸包子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是上小茶点的时候,油端子、糍饭、金刚脐和京果粉陆续上桌,好让客人先填填肚子,叫醒他们的胃。有时也会根据时令,准备一些饮品,豆浆是常年必备,夏日会有百合绿豆汤,冬日饮品叫得格外雅致——推沙望月,即竹笋鸽蛋老鸡汤。最后,面点陆续登场,各类包子、烧卖、蒸饺和其他面点,一道一道,目不暇接,把这场早茶推向了高潮。

这么大的排场,还是让外地人有些坐立不安,可擅长休闲生活的扬州人则依赖这隆重的、充满仪式感的早茶。即使在一般的小茶社,吃一顿普普通通的早茶,这顺序也不会变,只是品种减少,排场弱化,席间的交谈更轻松自如些。

早晨,对于扬州人来说格外重要,他们要把一天中最要紧的事放在早上,吃早茶也是一件要紧的事。也许自古即是如此,但清代扬州人将对早晨的迷恋更加发扬光大了。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

扬州城自古是重镇,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因河而兴,因盐而富”的城市。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说:“如果没有大运河的话就不可能有扬州。”大运河与长江的交口在扬州,商贾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到了唐代扬州已成为“天下第一大港”,也有了“扬一益(成都)二”的说法,《春江花月夜》中的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说的就是扬州。唐代是扬州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这时不但经济发达,还是扬州美食的鼎盛时期。

明万历《扬州府志》说:“扬州饮食华奢,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到了清代,扬州盐商兴起,不但拥有大量财富,对吃也是极为讲究,尽显奢侈。

财富带来的不仅是饮食的精美奢华,更有就餐环境、饮食排场的影响。盐商们在扬州大建园林,个园、何园、趣园皆是代表,后来他们家道败落,好些园林又被后来者改成了酒肆茶坊。扬州有一个传统说法——“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指的是喝一肚子早茶,“水包皮”指的是泡澡。这种民间说法已历史久远,但最早将其付诸文字记述的是民国年间的易君左,他的《闲话扬州》一书还曾在扬州城引发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自清以来,茶肆文化开始在扬州盛行,卖茶的地方通常不叫茶馆,而叫茶社、茶楼、茶坊。《扬州画舫录》是清代有关扬州最翔实的文字,作者李斗将当时扬州城的四街八巷、盆景寺院、饮食趣味,还有著名的“扬州八怪”都写了个遍,他在书中自豪地说道:“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商人们都喜欢早上喝茶议事,商业发达的地方,早茶也就发达。

马健鹰跟我讲了一个玩笑,说清末扬州的大盐商虽然各个腰缠万贯,但都算不上是资本家,因为他们有了钱不懂得资本运营,资金流动不起来,他们有了钱就挥霍、享福,建造园林,花钱请最好的厨子做最好的菜肴,互相攀比。所以这些盐商大多富不过三代,却成就了一座对吃很挑剔的城市。

从一杯茶到一桌调味

既然是早茶,茶自然必不可少。与周边的皖南、杭州或是再远一些的福建相比,扬州的茶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既没有太大名气,也卖不上多高的价格,但扬州人就好喝一口本地茶。“绿杨春”产自扬州和仪征一带,汤色翠绿,味香醇清,是早茶桌上的“定心骨”。有茶在,心才能定,否则,小菜、主食很快吃完,坐在桌前就会心神不宁了。

▲烫干丝是每桌早茶必不可少的主冷盘

而且有意思的是,扬州早茶的餐桌上,几乎很少出现汤饮或粥,能喝的就只有茶。对了,还有蟹黄汤包里的汤,但茶才是主角。绿杨春茶在一顿早茶中起的作用很大,既可以中和吃多面点的干涩口感,又可以去油解腻,吃一个带肉馅的包子或蒸饺,再去喝几口茶,很是爽口。

在对扬州早茶的描述中,小菜、点心会被看作是佐茶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茶又何尝不是佐食的呢?听当地人说,有些老扬州人去喝早茶,还会自备点白酒,茶、酒、点心相辅相成,再加上老茶社还会表演扬剧或是评话,这一顿早茶吃得真是惬意。老扬州人很会休闲享受,早茶就是一个例证,并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此闲情逸致的。

桌上的一圈小菜也被称为“调味碟”,什锦菜、泡姜片、咸鸭蛋、肴肉、卤汁香菇是常见的调味,还有一道在这些小菜中众星捧月的扬州名菜——烫干丝,这些都是佐茶的开胃菜。

汪曾祺是扬州下属的高邮市人,虽然他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鸭蛋并不太高兴——“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但他内心里还是为家乡的这道美味感到挺美的。他写过一篇小文来赞颂家乡的咸鸭蛋,他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吃咸鸭蛋,“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高邮盛产双黄蛋,这在别处少见,我们在扬州吃的每一顿出现咸鸭蛋的早茶,蛋黄都是双黄的,老板们也解释不清缘由,或许就是高邮鸭特有的基因。

广陵琴派传人唐乃扬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他在扬州生活了几十年,从小到大,他的生活足迹见证了扬州饮食习惯的传承与变迁。在他的记忆深处,肴肉是常年必备的冷碟,做起来费劲,但却有趣。肴肉其实来自镇江,但在扬州也极为普及。镇江流行几句顺口溜:“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在早茶桌上,肴肉不是菜,而是茶点。

家中做肴肉,会放一点石硝,一是让肉质颜色鲜红好看,二是增加口味的鲜美度,因此在扬州的方言中,肴肉通常被称为xiao(第二声)肉。但在现在规范的餐饮环境中,硝是明令禁止加入食物的,所以口味上也会稍有差别。唐乃扬还是喜欢传统的味道,他清楚地记得,每年冬天,做肴肉都是一份过年的期待。肴肉制作必须精选猪前蹄为主料,加上盐、花椒等作料,再加上少量石硝,腌制三天,腌制时要用石头压住肉,这样肉质更加紧实。

三天后,将腌好的肉放在锅中煨,直到熟透,再取出来,放入容器中,冷却加压定型,放到室外。因为地处江北,扬州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在低温的作用下,肉质会慢慢变得更加紧致、滑润,大约一周左右,在人工和自然的合力下,肴肉制作完成,摆盘上桌,成为一道最美味的佐茶肉食。

烫一碗干丝!

如果说一桌精简的早茶可以把所有调味碟都省去,但唯独省不掉的是一碗烫干丝。烫干丝是每桌早茶上必不可少的菜式,通常是一道主冷盘,从原料、刀工到烹调方法都极为讲究,也是扬州人公认的最有扬州特色的味道之一。一块大白干,就是扬州本地的干子,既韧又弹,干质绵密,通常人们都被切干丝的刀工折服,但这不过是淮扬菜师傅们的基本功,真正一碗好的干丝,门道可多着呢。

▲冶春茶社将传统封闭式生产间用透明玻璃装潢,将点心的整个生产过程展示给食客观赏

冶春茶社的经理给我们端上了一碗地道的烫干丝,干丝丝丝纤细但不断,堆成一座“小塔”,酱油、香油打底,“塔尖”撒上姜丝。这道菜应该是每家茶社的看家菜。经理介绍道,做干丝有几道隐形的步骤,首先要用95摄氏度的盐水浸泡一会儿,去除干子本身的腥涩口感,如果没有这一步,干丝切得再漂亮,味道都是不对的。切干丝的过程就是大厨的手上功夫,先开片再切丝,扬州人叫作“劈干丝”,一块厚约1.5厘米的大白干,先片出20多刀,再切细丝,会不会劈干丝,也是考量一个扬州厨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

邻桌的老茶客见一碗烫干丝端上来,像是看见久违的老友,抿了一口手边的茶,用竹筷将盘中的“塔尖”轻轻推倒,沾了一点汤汁咂摸一口,开始轻轻拌,让所有的汤汁都附着到干丝上,干丝从嫩白逐渐裹上酱油的颜色,但也不浓重,是那种水墨山水画中的浅绛色。细姜丝混在其中,带着一丝清香,干丝的柔润中和掉了姜的辛辣气。直到拌匀,夹起一撮送入口中,大概这便是家乡永远吃不腻的味道。

另一种干丝的做法是大煮干丝,有些正式的早茶餐桌上也会有。汪曾祺写过:“煮干丝不知起于何时,用小虾米吊汤,投干丝入锅,下火腿丝、鸡丝,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不嫌多味,亦可加冬菇丝。有冬笋的季节,可加冬笋丝。总之烫干丝味要清纯,煮干丝则不妨浓郁,但也不能搁螃蟹、蛤蜊、海蛎子这些,那样就是喧宾夺主,吃不出干丝的味了。”

可见,煮干丝的奥秘在那一碗汤里,各家师傅根据各自的经验,烹调出独门口味。马健鹰记得传统大煮干丝的高汤里全是宝贝,里面藏着鸡鸭猪骨,放鸡是取其鲜,放鸭是取其香,放骨是取其浓。好了,一碗大煮干丝端上来,既看不见鸡鸭,又看不见猪骨,有的只是干丝、虾米,和浓浓的汤底。他说这便是淮扬菜的精髓,粗料细作,力求本味,用上好的原料,各取其精华。

所谓追求本味,并不是说清煮,留住每一样食材非常原始的味道,而是将食材、作料相互配比熬制,处理掉不好的味道,将其好的味道凸显出来。因此,淮扬菜是一场食材之间的博弈,每味食材未必要散发出其最经典的味道,而是须要承担在一道菜中最不可取代的味道。如此一来,淮扬菜的味道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

包子才是真王道

包子是一桌早茶上的真正主食,只要有包子在,其他面点都只能算作点心,不敢跟包子争风头。扬州有一个习俗叫作“年蒸”,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四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搞年蒸,每家都要蒸包子,每家都要做各种馅心,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见包子在扬州的群众基础不一般。

图片
▲一个三丁包通常会包出大约30个褶

72岁的陈恩德是冶春茶社面点的当家掌门人。从学徒那会儿就在冶春,至今已经超过50年了。陈恩德做面点讲究心手合一,眼到、心到、手到,他是家中第三代面点师傅,如今已经培养了第四代——自己的儿媳妇倪秋香如今总体把控冶春每日的面点制作,他希望将这手艺一代代地传下去。

陈恩德深谙面粉与水之间的关系,和面时,揉是一种触感,感受面水比例和面的韧度;看是一种观感,观其色,也观其表面的滑润度;此外,还需要通过拍打来听面的声音,不闷不脆,也不是实实在在的,有一种类似木鱼声的通透感。前两种感觉尚可通过学习去体会,而通过听觉去分辨面的优劣,就是必须历经多年才可修炼出来的经验了。

在扬州传统发酵和现代发酵有很大差别,也慢很多,不同的馅心决定发酵的程度和时间,扬州包子最大的特点是枵皮大馅,馅重要大于皮重,要包住馅心,而且能兜住卤汁,因为卤汁里有汤,吃到嘴里才会滋润,但如何让皮能很好地保住卤汤又厚薄适度,就是扬州白案大师的讲究了。

早茶桌上的包子种类繁多,三丁包和五丁包是王牌,讲究馅料。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五丁包则在三丁包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丁:“海参滋养,少用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用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用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用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用而不过软。”这是乾隆的评价。此外,翠绿清新的素菜包和细腻爽口的细沙包也是早茶桌上的常客。包子中还有很多花样,陈恩德善于制作各种花式包子,像女孩裙边的裙褶包子,或是《扬州画舫录》中提到的梅花包子——“梅花包子争传于陌上楼头”,他都信手拈来。

在扬州采访的一周里,我们大约吃了五天早上的包子,从高大上的趣园,到金牌老字号富春、冶春,再到更加平民化的共和春和花园茶楼,没有不卖包子的茶社。包子配茶,真是扬州人独特的爱好。

▲蟹黄汤包是每家茶社最受欢迎的面点之一,“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是吃蟹黄汤包的诀窍

在冶春茶社,有三个后厨,供应着每天来往的食客。如今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冶春制作包子的手法也不再一味拘泥于传统,他们不但有机械化的操作,也将馅料标准化生产。在“假日经济”的推动下,冶春每天接待的外地游客占七成以上,与专供本地人享用的茶社相比,冶春的担子更重一些,它肩负着将扬州味道传播出去的使命。

陈恩德说,虽然现在为了适应更快的生活节奏,包子的制作方式有所调整,比如油盐比例的降低,及肥肉的减少,这是冶春为了适应新食客的某种“妥协”,但最核心的配方仍是传统的味,不曾改变。

另一边的富春茶社也是以包子著称,扬州美食评论家王镇说:“从面点大师徐永珍开始,富春把茶、点、菜都做到了极致。”富春和冶春也成了扬州包子的两面旗帜。与它们区隔开来的代表是花园茶楼,这是扬州茶社中的后起之秀,至今不过20多年的历史。

早上7点多到达花园茶楼时,这里已坐满了人。外卖包子的长队也排出了二三十米,老板很是自豪,“每天如此”。老板戏称自己的茶社叫“社会茶社”,是扬州诸多茶社中最接地气的一家。装潢并不考究,门口空地上也摆满了桌子,这里是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心仪的茶社。

如今扬州是个旅游城市,扬州每年要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次,这些大大小小的餐厅和茶社也都是游客的必选项目。陪我们一起去花园茶楼的是扬州狮子楼餐厅的主厨张灿松,他笑称花园茶楼每天的接待量是他们的一个参照系,花园管早茶,狮子楼管晚餐,通常游客早晚都会选择这两家,因此花园早茶的人如果很多,那么张大厨就要多备些食材,以迎接晚上的食客。

▲扬州狮子楼推出了新的早茶系列,将传统的早茶以一种更现代更年轻的方式呈现

花园茶楼最著名的是豆腐皮包子,还有人人必点的蟹黄汤包。扬州的蟹黄汤包个头很大,瘫软在盘中直径足有10厘米。原先叫灌浆包,手提起来像个灯笼一样,馅在汤里面滚动,但不会外露出来,皮不会破。吃的时候,轻轻咬一个小口,所谓“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蟹黄汤包最重要的是制作前凝固的皮冻,和馅的时候将皮冻打碎,与蟹肉和其他食材混合,包完后与普通包子无异,但一上蒸锅再端出来,包子就塌在屉上,等待着食客将它戳破。

老扬州人的里子和面子

在唐乃扬心中,老扬州在校场一带,书场、浴室、小吃店都汇集在那里,从早到晚,老扬州人一天闲适的生活在校场几乎是“一条龙”完成,那里也有诸多茶社,九如分座是唐乃扬年轻时常去光顾的茶社,但如今已不如从前红火了。

唐乃扬说,旧时扬州人一日吃五餐,清早从早茶吃到早餐,姑且算一餐;到了中午,早上食物尚未消化,但也得吃呀,于是午餐被简单地称为“小午”;下午再来一顿下午茶,叫作“吃下午”;晚餐是与早茶齐平的最正式的一餐,要多吃,吃大菜;到了夜里睡前,再来点夜宵,少吃两口,意思意思,但也是不可少的一餐。

更早些年,闲散的商人一早提溜着鸟笼,进了茶社,一待就是一天,吃吃喝喝,聊天逗鸟,幸好扬州的吃食种类多,如此一天吃下来,天天如此,扬州人竟也吃不腻,反而越吃越来劲。现在还维持这种饮食作息的老扬州人已不多了,但唯有吃早茶不马虎的习惯延续了下来。

自清末盐商时期的繁盛后,20世纪扬州城经历了近百年的停滞,再加上地处江北,铁路、航空都不太发达,如今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辉煌。这一度成为扬州的苦恼,当一座城市经历鼎盛走向衰落时,城市的居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适应落差,或许扬州人可以成为样本。扬州人始终没有放弃早茶的传统,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扬州人的骨子里了。很多人说扬州早茶的排场是面子,的确没错,扬州人自己也很认同,但更多关乎文人的尊严,体面的生活方式和精致的食物,是扬州人的生活观。

图片
▲豆腐皮包子是花园茶社的原创和招牌

华干林说,自己吃过最极致的一次早茶,菜肴、茶点上到最后,连火锅都端上来了。锅中正在煮一种小指般大小的饺子,现煮现吃。他笑称,扬州的精华和糟粕都在一桌早茶中了,精华自然不必多说,说是“糟粕”,因为扬州人自清代起,讲仪式重排场,有些奢华的早茶不亚于一顿晚餐,费时、费力、费料、费钱,花两个小时吃早茶在扬州老人看来是常事,也只有在扬州这座休闲城市,能够不拘泥于很多现实因素的考量,还留存着这样一道“文化景观”,并且被人津津乐道。最奢华的早茶筵席当属红楼早宴,1988年陈恩德参与了研发,这是一种“浸泡式”的早餐方式,氛围比吃食更重要。如今狮子楼也推出了更现代更时髦的早茶,希望在传统的路子中为扬州饮食找到新的突破口。

每一个扬州早茶的亲历者都仍在努力着,他们称之为“传承与改良”而非“创新”,创新这个概念不太适合扬州味道。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Fushsia Dunlop)是个中餐专家,她走遍了中国的大小城市,来研究中国美食。她感慨于扬州仍保留着老式的街区布局,没有被千篇一律的钢筋森林取代,饮食习惯也仍是旧时光的味道,“穿梭在老街之间,那里有我渴望见到的一切”。在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一代一代坚守的早茶味道,便是扬州人的里子。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31期)

被中介坑 2 回,卖房记

首付 63W + 四年多月供 45W + 贷款还剩 132W + 税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差不多 245W,165W 出手了,还有人比我更惨嘛,

本人毕业在南京工作,17 年来到杭州结束异地恋,当时有一些原因,

18 年的时候刚去杭州没多久,对南京还是很有感情,
我家离南京比较近,刚过完年很想以后离家近点,我那会正好还有南京的房票,
南京出台了本科就可以落户买房的政策,我闺蜜也有意愿移居南京,
杭州 18 年的时候楼市太火爆了,我们想看新房但是中介一直说三成首付买不到,很多拆迁户都是全款,因为新房倒挂严重,大家都在抢,而二手房不仅价格高,还要中介费税费等等,这些因素导致我们跑去看了南京的楼盘,
到这已经够智障的了吧,结果还有更智障的行为,我至今无法原谅自己。

太相信销售的话,他说的天花乱坠我们全信,当天就付了订金,完全没有任何脑子。
紧挨着的 2 个价格差不多的楼盘,我们选择了户型,没有选大开发商。
………………………………………………………………………………

买的房子,总价 203W,首付 63W,月供 8000+,纯商贷利率上浮 15%,首付中有 10W 是公婆给的,5W 是我爸妈给的,我们自己手上存了 30W 左右,借了 20W.

刚买完的时候特别开心,感觉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

后来感觉杭州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外企,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是我心中的神仙公司,特别舍不得这份工作,慢慢的我们不想回南京了,想留在杭州,可是南京的政策房子自办产证开始算 3 年限售,所以我们房子不能住也不能卖,也不能再买,月供还得继续还,整个被套死了。

在这期间,纠结过无数次,一段时间想着回南京吧,一段时间又想着狠狠心留杭州吧,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方面特别渴望安定,一方面又安定不下来。后来我们准备先看看南京的工作,却发现如果回去的话,两个人每个月工资大概会低 1.5W 左右,并且我很大可能会去一个天天加班的公司,最终我们决定留在杭州。

想好了之后就安心工作,计划等 2023.4 月限售期到就把南京的卖掉在杭州买,结果今年 5 月份南京突然出政策提前解除限售,我们开心死了,第二天早上就挂牌了,很快中介就联系我说我们那里现在想卖均价大概在 2W 左右,总价 170W,刚开始我肯定不能接受,我们原本想的是原价出掉,利息亏就亏了。

但是市场是残酷的,高高挂起的价格无人问津,慢慢的挂牌价从 230 降到 200,依然没有人看房子,后来中介跟我说周边新房且是现房在 7 折甩卖,我绝望了,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想脱手,我们一路降到 179,依然看房的寥寥无几,更没有一个愿意出价的,后来隔壁小区一个人率先降到 169,最后 165 成交,再后来中介又来做我工作,我也降到了 169,最终 165 成交,但是被中介坑去了 1W 中介费,到手 164,去除贷款,还剩 30W。

至此,我的房子终于卖了。也是小区第一套成交的房子。

卖掉不到两个小时,业主群里做中介的邻居就得到了消息,群里炸锅了,显然他们也非常接受不了这个价格,我也接受不了,也许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毕竟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可是这是我做的最适合我的选择。

我之所以选择忍痛出手留在杭州,主要是因为:

杭州工资比南京高,一年大概多 15W,亏得这些慢慢也会回来。
我现在得工作不加班,假期很多,年假 + 病假 40 天,一般病假都用不到,请假也是群里说下就行,每周还有 2 天可以在家办公,后期对小孩的照顾教育会非常方便。
回去住得话,也是住一个没有地铁上班远的郊区,如果等价置换我可以换成杭州一个有地铁上班近的郊区,顶多再加个 20W,也算是置换。
我们在杭州准备买的学区房相对前几年也降价了,只能说低价卖低价买,亏是亏了,只是不能算亏那么多。
在一个城市呆久了确实是不想动。
之前也有人建议我南京的不卖,同时杭州再买,扛个几年,或许不会亏这么多,我的考虑是:

我所买的地方目前看不到任何利好规划,有个跟主城互通的高架,18 年销售就说了,到现在 5 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问就是还在走流程。
周边新房七折在清盘,清了半年了还没清完,这边仅有的一些客源基本上都去买了新房。
比我们条件好的地铁房也都在降价,同样的预算,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其他的。
我们计划在杭州买房,同时供 2 套房子压力太大了,并且没有能力提前还款,目前每个月 8000 房贷,其中 6000 利息,每年利息投入 7.2W,如果后面房价没有任何起色,那会亏得更多,虽然房租可以抵 3000 左右得利息,但是本身出租也是对房屋得一种损耗。
如果未来市场好了,未来是多久呢,市场能好到什么程度呢,对我们这种郊区得房子能辐射到多少呢,一切都是未知,在这期间,是一种身心得煎熬,我个人不报什么太高得期望,我想的是 5 年之后,最好最好的情况也许可以卖到 190W,假设出租,那 5 年利息投入大概 18W,跟现在比相当于卖 172W,多了 8W,却又煎熬了 5 年,并且非常有可能卖不到 190,毕竟 5 年之后也算是老房子了,旁边次新房肯定更有竞争力。
整个卖房的过程非常煎熬,但是卖房的决定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卖房之后也是很难受的,虽然权衡了各种利弊,最终做出了最适合我们的选择,但是真的看着血汗钱这边没了,还是很心痛的。并且对于卖房,和中介交涉我们也是非常没有经验,所以也吃了一些亏,这也是我们比较懊恼的地方,

千万不要过早暴露自己急卖,让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我们小区第二低价是 179,我是 169,其实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跟客户和中介谈的时候应该要有足够的底气,中介一直说好不容易有个愿意出价的客户,不要纠结这 1,2W,那对客户来说,我们这样愿意降价这么多的又何尝不是好不容易呢,总之要有底气,谈判就是看谁更输得起。
对于底价要咬死,到最后完全可以 1W 1W 的往下谈,不要以下降到整数。当时中介跟我们说客户出价 160 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把底价 165 暴露给他了,那客户总是还要再还的,最终同意 164.
多找几个靠谱的中介,我们房子的维护人有些滑头,隔壁小区第一套明明是 165 成交的,他却告诉我 160,以此来压价,后来被我拆穿了,他一直跟我谈净得,理由是客户要求卖家也出一部分中介费,今年这个市场我也同意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结果最后跟我讲成交价 165,转中介费得时候不要让客户知道,我才意识到这个中介费并不是客户要求得,而是中介两头收钱,但是这时我得底价 164 已经暴露了,就很被动。
如果下定决心卖房的话,不要出租,出租房会很影响观感,我们小区户型好,隔壁小区物业好,其实 2 个小区综合指数不相上下,当时有个客户愿意 170 买隔壁小区,但是只愿意出 165 买我们家,理由是我家租客把卫生间弄得很脏,需要重新装修,是一笔费用。
现在南京可以带押过户,但是仅限于纯商贷。
总得来说,卖掉是不后悔的,但是有些事情原本可以做的好一点,可能会多卖个几 W,就还挺懊恼自己的。不过也许有些经验就是要吃完亏才能获得的。

想想这几年,多少个夜晚我们都躺在一起叹气,总是会想如果我们但是没有在南京买现在会是怎么样,我们刚买完两个月吧,杭州就出了新房摇号政策,新房不再会被那些全款的人抢占,我们肯定就会去摇号了,18 年的时候在杭州买哪里都是赚的,而且就算不赚我们也早早的住了自己的房子,如果一直没买房,我们慢慢存钱也存了好多了,在杭州也可以买个很不错的房子了。

可是哪有什么如果,哪有什么早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很多时候都提醒自己向前看,发生了就发生了,过去的就过去吧,人生还很长,可是每每想起来还是感觉很窒息,一直在自我瓦解中自愈又瓦解,真的是要抑郁。

好在现在已经往前走了阶段性的一步,虽然这一步很艰难,现在还是很难过,但是我相信时间会治愈一切。

向前看的时候,充满希望。期待安定的新生活。

来源:知乎

98岁的图书管理员,可爱的“古籍大佬”

“买了一辈子的书,编了一辈子的目录,旁的不做,也没旁的时间。”

|作者:许晓迪

|编辑:李一安

7月初的南京,已是盛暑溽热。

早上7点多,98岁的沈燮元从家里出发上班——先乘18路公交车,再到新街口转3路。

他习惯早点出门,车好走,空位多。一路上,他会默默观察车上的乘客,那些坐着不停抖腿,连带着四周座位一起颤动的人,“人品不行”。

快点半小时,慢点不到一个钟头,他在目的地南京图书馆站下车。9点上班,年轻的同事们还没到,古籍部办公室的门锁着,他坐在图书馆阅览区的长椅上,随手翻着一本杂志。杂志是从同事那儿借来的,他说有好多新名词看不懂了。

图片

· 周一至周五,沈燮元乘公交车到南京图书馆上班。

对这个时代,他仍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年为了看综艺《非诚勿扰》,把电视从黑白换成彩色的。现在,他更关心国际风云,每天晚饭后锁定CCTV4,看看乌克兰局势,分析一番:“拜登是个妄想家。”“岸田文雄横插一脚,关他什么事?”

快9点了,他起身,走向办公室。看着走廊里那个微微驼背、缓缓前行的背影,打扫卫生的阿姨感叹:“这老头儿,有时来得比我都早。”

2022年初,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的热播,让与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沈燮元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南图扫地僧”。这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每周一至五,他依旧风雨无阻地上班,坐在靠窗的工位里,埋首满桌的书本资料,整理校订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

· 在工位上校订书稿。

作为一个已经退休的“上班族”,他也有想“躺平”的时候。“累了,休息好了再干。是个人嘛,哪有不出力气、不辛苦的?认定的路走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

“买了一辈子的书,编了一辈子的目录,旁的不做,也没旁的时间。”沈燮元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在他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两年前写的古人七言绝句:“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图片

50年代,稿费500元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国,历代知识分子著述刻印,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江南一隅,自来是藏书重镇。清末四大藏书楼,除了位于山东聊城的杨氏海源阁孤悬北方,湖州的陆氏皕(音同必)宋楼、常熟的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的丁氏八千卷楼皆荟萃东南。

沈燮元生于无锡,在苏州长大,虽曾就读教会学校,接受洋派教育,但从小自学古文,四年级能写文言作文,引得老师惊诧。抗战胜利后,他考入苏州美专,画素描,也学中国画。因为眼睛近视,只上了一个学期,转考无锡国专。考试要求用文言文写一篇自传,“对于我小菜一碟”,发榜时,得了第二名。

· 年轻时候的沈燮元。

无锡国专创办于1920年,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曾担任教务长。彼时,新文化运动已进行了20年,这所书院式的学校仍以研读古籍为主要课程,朱东润、冯振心、周贻白等名师云集。1947年,沈燮元转学到国专的上海分校,同行的老同学中,就有后来的红学专家冯其庸。

分校的讲席阵容依然强大。王蘧常开先秦诸子课,童书业讲秦汉史,王佩诤讲目录学,葛绥成教地理学,朱大可、顾佛影讲诗学,张世禄讲音韵学……只是读书环境堪忧,宿舍狭小,光线昏暗,住在下铺的人要低下头,才能坐到床上去,根本无法看书。

学校附近有一个合众图书馆,创办于1939年,由金融家叶景葵、出版家张元济发起成立,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担任总干事(馆长)。彼时,抗战进入第三年,沿海各省相继沦陷,全国图书馆或已停顿分散,或在炮火中化为灰烬,私家藏书也零落流散;日美等国大力搜罗、乘势掠夺。危局之中,留守上海孤岛的“合众”同人,“搜孑遗于乱离,徵文献于来日”,为中国传统文化营造了一处栖身之所。

在教务长王蘧常的推荐下,沈燮元来到合众图书馆读书,在那里完成了《屠绅年谱》的初稿。屠绅在历史上不算名人,因为写了一部小说《蟫史》得到鲁迅的评价而为后人注目。沈燮元当时喜欢戏曲小说,看到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说做年谱两种人最难,一种是功业大、事情多的,像乾隆时代的阿桂、清末的曾国藩;一种是资料少的。屠绅属于后者,材料很少,“我就偏偏要去试试”。

这篇稿子,先是发表在报纸的副刊上,1958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58页的小书,3.3万字,定价2毛,稿费500元。“50年代拿500元不得了啊。我买了一块瑞士手表,又做了一件日本进口料子的大衣,还剩下一点零花钱。”

图片

书抄完,上海解放了

1948年,时局已相当紧张,物价飞涨,人心惶惶。24岁的沈燮元从国专毕业。他成为合众图书馆的干事,专事编目,从此再没换过工作。

在当年灯红酒绿的上海滩,蒲石路(今长乐路、富民路转角)746号的合众图书馆从没有挂出自己的招牌。它的前门紧闭,后门却迎送着一批批大学者——顾颉刚、郑振铎、钱锺书、徐森玉……

图片

· 上海合众图书馆,接待过许多著名学者。

钱锺书住在蒲石路的蒲园,离“合众”不远,常来看书。“那天顾老(顾廷龙)不在家,听见门铃响,我去开门,一看是钱先生。他头上戴一顶法兰西帽,穿一身中式丝绒棉袍,一双皮鞋,手里拿着一根stick(拐杖)。一听我的无锡口音,聊得很投机,说有空到他家玩,留了个地址给我。”

1949年春天,勉力支撑10年的合众图书馆,已奄奄一息。

沈燮元每天仍去图书馆上班,走在路上看不到一个人、一个兵,他也不害怕。国民党军队还在负隅顽抗,图书馆被占作据点,大门口堆了沙袋堡垒,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停顿。“顾老就让我抄清代吴大澂的《皇华纪程》,两万多字,用毛笔写的,抄了个把礼拜。书抄完,奇怪了,上海解放了。”

“合众”迎来了新生,4年后捐献给人民政府,改名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14年间,这个不起眼的小图书馆聚书30万册,其中不乏稀见的文献资料,如马列主义书籍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当年,顾廷龙将这些书刊藏在书架顶端与天花板接合之处,有些还特意伪造印章,钤盖面上以掩人耳目。

上海解放后,中断已久的交通恢复,沈燮元想回家看看。临行前,顾廷龙对他说,路上好走便回来。他没回去,而是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另一座图书馆。

买书好比交女朋友

1955年10月,沈燮元来到南京图书馆,开始了与古籍打交道的日子。

一种古籍有哪些版本,哪个本子好,哪个本子劣,流传过程中存在哪些谬误,这就是版本目录学,一门记载图书版本特征、考辨版本源流的学问。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版本目录是治学的门径;在现代人眼中,却难免艰深枯涩。

“古书很深,里面有好多问题,要懂文字学,要懂音韵学,看印章要懂篆文,看毛笔字要懂书法。有时候看一篇序,一个草书不认识,横在那里,整片文章都读不通了。所以(研究)古籍做出成绩太难了,比较苦,弄个高级职称很不容易。”

· 在南图国学馆的书架前。

在这个冷板凳上,沈燮元一坐就是60多年。常年在图书馆编目的实战经验让他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通过观察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鉴别出古籍的版本及真伪。因为对古人的“户口身份”了如指掌,顾廷龙先生曾戏赠他一顶“派出所所长”的桂冠。

每年春天和秋天,沈燮元会到上海、杭州、苏州、扬州等地为馆里买古书。图书公司大开仓门,让他去书库挑。库房很大,书摞到了天花板。沈燮元近视又老花,看书时把眼镜放到书架上,走走看看,再回来,就找不到眼镜了。

南图的十大“镇馆之宝”中,两部是沈燮元买回的。一部是北宋金粟山藏《温室洗浴众僧经》,“铁琴铜剑楼的后人卖给我的,可能是家里急需钱,只要500块”。一部是辽代重熙四年(1035)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他经朋友介绍,和卖家在上海的街头碰面。“那人拿来一个大卷子,掀开一点,看到‘重熙四年’和‘辽’字,叫他马上卷回去,问多少钱。他说500块,当时我带了1000多块现款,立马成交。我生怕他变卦,拿了就走。”他曾把买书比作交女朋友,“没有成功就不要乱讲,一乱讲就不成功啦”。

· 北宋金粟山藏《温室洗浴众僧经》。

· 辽代重熙四年(1035)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

五六十年代,沈燮元花7块钱在书店给南图买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的《冬心先生集》雍正刻本;到了2020年,金冬心著作系列17种拍出了350万。他有时也和后辈说说笑话,感叹当年买的好东西都上交了公家。“就像股票公司的人不能炒股,我在图书馆不能买古书,买了就说不清了。”

“出差”了10年

因为“识货”,1978年沈燮元接到一个任务,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并担任子部主编。

善本,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又流传较少的珍贵古籍。周恩来总理在病危之际提出,要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由此开启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一次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

在北京,编委会住在北京香厂路国务院招待所,当时物质仍然匮乏,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一顿,下午4点一顿,其余时间,都置身于全国各地大小图书馆、博物馆等781个单位、13万多张善本目录卡片的汪洋大海中。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时代,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一一查核每张卡片的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各项著录是否正确。上海图书馆的沈津私下调侃:“我们这些人成天和卡片打交道,都成了片(骗)子手了。”

1995年3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历经18年最终完稿,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从初审到定稿,沈燮元参与了整个编纂过程,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共“出差”了10年。

· 灌上一壶开水,开始一天的工作。

休息的时候,他喜欢去书店消磨时间,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喝酒。他常找中国书店卖旧书的徐元勋师傅相聚小酌,后来被学术青年称为“辛神”的北大历史系教授辛德勇,歆羡地看着两人共忆书林盛事,说着不能和他们这些后辈小子“相共语”的话。

那些年结交的年轻人,多年后都是图书馆或高校的骨干精英。沈燮元整理黄丕烈题跋,需要相关资料和书影时,就会有人欣然送上他的案头。“全国只有我有哦。”他拿着书影,对照着手头正在二校的《士礼居题跋》书稿,有点得意。

黄丕烈,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在藏书界,经他题跋的古籍都被视为重量级藏品,有了“黄跋”,“价格嘭嘭嘭就上去了”。士礼居,就是黄丕烈的藏书楼名。

百余年来,“黄跋”先后经几代学者多方搜集、汇编成书。但由于整理者多半没看过原书,难免错漏。退休以后,沈燮元一直在整理黄丕烈题跋集,希望理出一个更翔实完善的版本。他的《士礼居题跋》不仅对照原书、书影,将旧辑本的讹误一一纠正,还搜寻了不少散落各处、前人未见的“黄跋”。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80万字的书稿,他全部手写。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军是沈燮元的忘年交,帮他将稿子录入电脑,从2007年到2017年,“打字打了10年”。“他很精益求精,一定要拿到书影墨迹来核对,哪里发现了新材料,也要设法弄来看。”这样的结果就是无限拖延。2017年,李军把电子稿交给了出版社。如今5年过去,沈燮元还在二校,不断地增加、修改,书稿上黑笔、红笔、铅笔、修改液的痕迹错落。

“书囊无底,我和他说,你不可能把地球上所有黄丕烈的东西都收集起来。但是他很坚持,在他手里,这本书一定要尽善尽美。”李军说。

过好每一天

在某些地方,沈燮元有自己的执着。

他不太信任电脑。“噼里啪啦地打,印出来发现错了。有些是同音字,比如‘嚴文郁’打成了‘嚴文鬱’;有些是字体的问题,比如‘春晝(昼)堂’打成了‘春畫(画)堂’。”他在本子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些讹误,“就瞎搞,架子上的正式出版物,随便翻翻就见好多错字,这个不行,害人的。”

他挑书注重“颜值”,逛书店,不管新书旧书,要挑架子上品相最好的。网上买书也是。“我们俩买了两本一样的书,快递送来可能有破损折角,要给他先挑一挑。”李军说。

吃饭,他有自己的口味,热爱苏帮菜,南京几十年吃下来,除了盐水鸭,其他东西都不好吃。他曾经手写过一份菜谱并附简单做法,请年轻的同事打印下来,交给食堂师傅。

喝酒,他喝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喝多了,还曾醉卧在苏州忠王府的大殿前。如今每晚回家也要喝点,一杯黄酒或一罐啤酒,白酒不碰了。“有时出去聚餐,年轻人请我喝茅台,一个小杯子,喝一点点。年龄太大了,不敢让我多喝。”

· 沈燮元在家中吃晚饭,爱喝两口小酒。

“生活要有规律,绝对不能熬夜。要起居有节,要控制饮食。希腊人讲,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不容易,我们哪晓得自己啊?我们总是放纵自己,这不行,要管好自己,自己是最好的医生,所以我什么毛病都没有。大夫说我的心脏年轻,像三四十岁的人。”

2018年,《沈燮元文集》出版,深耕古籍60余年的著述汇总起来,只是不厚的一册。这一代古籍研究者都没有留下鸿篇巨著。“他们编了一辈子目,很多书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只是不愿意写,觉得微乎其微。换成现在的学者,一本书能写好几篇文章。”李军说,“现在的年轻人,一本书找来全世界各种版本做校对,挑出前人的不足,好像就很厉害了。你是搞懂了一本书,但你懂书吗?可以什么都不带,走过去拿起一本书,说出它到底是好是坏?稀不稀见?价值何在吗?”

· 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期间,沈燮元与冀淑英(左一)、顾廷龙(左二)、潘景郑(右二)在南京栖霞山。

当年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人,主编顾廷龙,副主编冀淑英、潘天祯都已过世,编委会的成员也大半凋零,沈燮元成了少数的“硕果仅存”。“我今年98岁,从来不想这个年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生活越简单越好,不要胡思乱想,我奉行的信条就是5个字,过好每一天。”

中午11点40分,他慢慢溜达到食堂,拿着餐盘打饭,有荤有素有汤,坐下慢慢吃。吃完饭,他不午休,还有满桌的校稿等着看。

《士礼居题跋》只是前奏,他要做自己的“黄丕烈三部曲”,题跋集之后,还有诗文集和年谱。

年轻人替他着急,他的心态却很好:“黄丕烈弄不完,我不会‘走’的。”

一尾蠹鱼,潜入古籍深海,流光如矢,且寄余生。

电商巨头,争夺中东土豪的钱包

文 / 唐亚华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的中东人,这段时间因为世界杯成了全球的焦点。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早就盯上了中东这片蓝海市场,酣战了几年。

开放的政策、极高的国民 GDP 和购物客单价,旺盛的消费欲望和中东相对落后的轻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商机。看中这一机会入局的企业不在少数。

最早征战中东市场的是游戏公司。网游《征服》、腾讯的手游 PUBG 在当地都流行过。到了电商领域,从先行者 JollyChic,到 2021 年底宣布关停的 AjMall,还有后来居上站稳脚跟的 SHEIN 和 Fordeal,以及阿里速卖通,和走轻合作模式的京东,中东的战事一直没停。

如今在快递领域,极兔快速起网,蓄势待发,菜鸟专注干线物流,顺丰蠢蠢欲动。

疫情之前,一轮厮杀后行业格局初定,疫情之后,更多的中东人变得更依赖互联网,增加了网上的消费。加上东南亚、欧美市场渐渐饱和,中东市场又变得受人瞩目。随着中国快递物流入局,出海中东的电商再次热闹了起来。

不过,支付全靠现金、地址系统不完善、快递服务能力不足、国民对电商信任度不高、税收高、用工成本不低、宗教语言差异等,都是挡在掘金者面前的拦路虎。

财富与荆棘并存的中东,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冒险家。

到中东去,赚土豪的钱

中东国家依仗石油资源,向来以富庶著称。居民消费力强劲,但本国轻工业发展相对不足,严重依赖进口。看中这个市场前景的中国从业者野心勃勃,想把国内物美价廉的产品输送到中东去,赚土豪的钱。

中国电商到中东掘金,要从 JollyChic 讲起。2012 年,曾是最早一批跨境电商卖家的李海燕在浙江创立了 JollyChic,做跨境电商平台。从 2015 年开始,JollyChic 把中东当作重点。

那几年,中东的大环境也为电商营造了相对良好的空间。以沙特为例,2015 年,沙特新一任国王继位,新政府积极发展经济,并且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性。2017 年颁布,2018 年生效的法令,妇女首次被准许在沙特国内驾驶。同样在 2018 年,沙特妇女被允许未经男性亲属许可创业。获得了更多自由和经济权利的女性,成为了推动当地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是在 2015 年,SHEIN 杀入中东。此后,创立于 2017 年的 Fordeal,和成立于 2018 年的 AjMall,四家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中东地盘上狭路相逢。

SHEIN 成立于 2008 年,以婚纱生意起家,后发展为跨境电商平台,主打时尚女装,从欧美逐步扩张到中东的市场。Fordeal 是成立于广州的的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创始团队是蘑菇街早期成员,成立以来获得了元璟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的多轮融资。AjMall 是一个时尚电商平台,隶属于北京蹭蹭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美国顶尖大学海归创立,在香港、北京等多地设有办公室,主要面向中东和北非地区。

2018 年,JollyChic 获得了成立以来最大的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君联资本、兰馨亚洲等多家机构等跟投,投后估值超 10 亿美元,一时间风光无限。

同样是 2018 年,阿里的速卖通针对销往中东地区的卖家开通 “石油计划”,连同菜鸟物流一起,阿里的出海业务线也浩浩荡荡在中东行进。

京东在中东的布局比较轻,走的是合作模式。2021 年 7 月,京东与迪拜埃玛尔购物中心以及时尚电商 Namshi 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入中东市场。另外,京东与阿联酋 B2B 电商平台 Tradeling 合作,用户通过 Tradeling 平台购买京东的任意商品,可免费送货。

12

几年时间里,中国出海中东的电商企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2019 年,JollyChic 已经显示出了疲态,不仅不再大幅度增长,还传出 “拖欠供应商货款” 的丑闻。在这一年的沙特阿拉伯购物 App 下载排行榜中,Noon、Fordeal、AjMall 排在前三位,再往后是 SHEIN,JollyChic 已经掉队了。反观同行,SHEIN 在中东的销售额从 2018 年的 40 亿元增长到了 100 亿元,Fordeal 的销售额则从 2018 年的 10 亿元,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20 亿。

前赴后继前来掘金的中国企业,有的闯出了一片天,有的被拍在了沙滩上。如同中国电商早期的发展一样,许多品质并不好的商品出现在了 JollyChic、AjMall 等平台上,随着 GMV 的增长,用户对商品质量的抱怨也在成倍增长。

紧接着,以低价打开市场的 AjMall 和 JollyChic,纷纷遭遇口碑大幅度下滑,吸引不来高端客户,也服务不好低端客户,逐渐被市场淘汰。近年来,JollyChic 多次传出接近破产的消息。AjMall 直接在 2021 年 12 月宣布关停。

到目前,中东电商市场上的中国玩家主要是 SHEIN、Fordeal、速卖通,另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有中东本土电商平台 Noon,以及全球电商平台亚马逊。

不过,尽管中东市场在从业者眼中很抢手,但过去多年来这里用户的电商体验并不好。

“早期有很多割韭菜的独立站等,发一些空包裹或货不对板的包裹,甚至是有欺诈性质的包裹,降低了很多用户的信任,大多数人选择线下购物。”Fordeal 物流部门负责人王一舟说。

小小 2021 年来到阿联酋工作生活,她在网上主要买一些日常用品,用的电商产品主要是 Noon、家乐福或者当地华人超市的 APP,因为这几家的快递基本上是直营的,满 100 沙币可以免运费。但她经常遇到库存不足货送不齐,或是约定好的送货时间没有送的情况。

她不怎么在网上买衣服,因为价格比较高,商品页面也没有用户评价,对于想要买的东西无法做出判断,另外,客服回复和处理问题也很不积极。

大多数中东人的电商体验,是慢和贵。中东大多数城市地广人稀,电商订单分散,导致物流快递成本很高。王一舟介绍,在沙特,从利雅德往吉达寄一个手机,相当于国内从广州寄到上海,大概需要 160 元人民币,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到 1 个月。

是富矿,也是难啃的骨头

据 Nox 聚星的数据,2021 年中东地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 317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490 亿美元。中东有 23 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达 4.9 亿,以富饶的 “海湾六国” 为代表的国家,人均 GDP 极高,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但电商渗透率还不到 20%。

拿沙特来说,这里消费水平很高,据极兔速递沙特副总经理王子杰介绍,女同事们在本地买一个美妆蛋,需要 70 人民币,而在中国也就 10 来块钱。如果是美甲服务,收费折合近 1000 元人民币,上门服务稀少而且更贵。

在沙特,按照穆斯林习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一些沙特女性每次朝拜之后会再次补妆,消耗的美妆用品量可想而知。美妆产品之外,中东女装的需求也很旺盛。有报道显示,中东用户在 SHEIN 上下单的客单价达 130 美元,而美国用户的客单价只有 75 美元,很多中东 “土豪” 用户在 SHEIN 上一次性能买 200-300 美元的东西。

有如此好的先天条件,电商却没得到高速发展,足以证明中东是块硬骨头。

王一舟介绍,中东电商最大的障碍是支付和快递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支付方面,中东人习惯用现金,虽然有信用卡,用的人并不多,电商平台只能货到付款,这导致快递的签收率很低。“经常有用户在几个平台下单,谁先到先给谁钱,晚到的直接拒签。当地人对于不签收退回去快递的做法习以为常,不会有任何负担。另外,我们很多包裹是跨境的,下单后可能 7-10 天到货,有时候货到了但客户忘了买过这个东西,也不签收。”

王一舟提到,一般电商行业预付款订单的签收率能达到 98% ,但中东货到付款的包裹目前 Fordeal 的签收率只能达到 80% 多,一些独立站或小商家的签收率只有 50%-60%。

快递方面的问题就更大了。王子杰告诉深燃,中东的行政区划很不清晰,沙特首都利雅德有非常多小街区,但具体是多少个,缺少标准文件;其次,街道排序乱,有很多重名的地方,甚至发音都比较接近,比如吉扎和吉赞、白石和毕沙;另外门牌号也不精确。“我住的地方就有两个门牌号,一个是 2834,一个是 37。”

很多用户第一次填地址的时候都只能写:“某某清真寺旁边”“某某餐厅的对面”“邮局后面第几家”。

还有一方面是用户教育问题。多位从业者提到,很多用户写地址没有写到最小的单位,比如该用户在利雅德的一个小镇,但他下单时只写了利雅德,实际距离相差一两百公里;还有人在乘车途中,顺手把当时的地址设为了收货地址,快递送的时候发现那个地址在高速公路上。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让快递公司哭笑不得,只能打电话核实,协商方便的收件地址和收件人,或者退货。

快递是中东电商的卡脖子因素,自然,忙着出海的中国快递公司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2021 年年中,极兔在沙特和阿联酋组建团队,一年时间,极兔搭建了 2500 多人的本地团队,建立了仓储和分拨中心,配备了运营配送车辆,目前已经覆盖了沙特全境。

顺丰在中东与当地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作为试水。今年初,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宣布,与顺丰国际在沙特利雅得合资创办的 AJEX 埃捷国际物流于 2022 年 1 月正式投入运营。顺丰表示,AJEX 将致力于帮助中国电商打开沙特市场大门。

加上此前随着阿里速卖通进入了中东市场的菜鸟,快递三巨头也在中东完成了集结。

在具体做法上,王子杰告诉深燃,快递行业是网格化管理,要细化到一个片区、街道,他们正在逐步校对地址,复制国内快递的打法,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极兔入局中东,对本地快递公司是一个刺激,对出海的中国电商算是助力。王子杰听说本地快递公司高度重视,有快递公司的老板已经亲自坐镇沙特市场了。“我们来之后平均把中小客户的签收率提高了 20%-30%。” 王子杰说。

有前景,难突破

尽管有困难,但中东市场的前景是毫无疑问的。

例如沙特于 2016 年公布了《VISION 2030》,其愿景是将沙特打造成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心脏、全球投资的主导力量和中心,以及链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全球枢纽。具体来说,沙特要摆脱石油收入的依赖,让沙特的财政收入来源多样化,实现部分产品的国产化。政府也希望激活国内消费市场。

王子杰观察,中东国家现在开放的特别快,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正变发生着变化。

“中东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比如原本他们每天早中晚都要喝咖啡,后来奶茶流行起来,当地人照样喜欢。他们以前流行抽水烟,电子烟来了之后卖的也非常好。这边的人消费力够强,接受度也够高,不那么排外、封闭。” 王子杰提到。

中国产品出海中东,最大的优势在于物美价廉。当地人想买一些奢侈品、时尚品会选择欧美或者日韩的大牌,如果他们想追求性价比,就会想到中国货。而且疫情之后,当地的线上消费需求再次被激发。

据王子杰介绍,实体部分,中国企业在中东建厂目前主要集中在建材、汽配领域,如纸箱厂、瓷砖厂、玻璃厂等,收益状况都很好。

电商部分,以沙特为例,电子产品是沙特最大的细分市场,占电商收入的 58%,其次是时尚品类,美容产品类、家用电器类。王一舟提到,中东做生意,潜力比较大的首先是女装,包括穆斯林服装,其次是美妆、珠宝首饰、母婴用品、玩具等。“因为当地男人可以娶多个老婆,生育率也比较高,赚女人和孩子的钱的生意是有空间的,电商商家的毛利率能达到 200%-300%,净利率依据经营状况,差别较大。”

未来,王子杰预测,在目前的电商平台之外,拼多多和抖音大概率也要入局,中东电商很快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至少还有 3-5 倍的增长空间,另外,快递行业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也会加速当地电商发展。

不过,中东电商市场发展相对初级,有巨大的空间,也意味着不小的难度。

首先是政策层面。跨境电商涉及到多项税种,例如,沙特对通过在线购物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 15% 的增值税。在品类上,王子杰提醒,进入中东市场的产品要经过当地政府认证,需要耗费时间和金钱。“它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打开市场的地方,但一旦打开局面,收益将会很可观,需要扎根下来,好好把市场做透。”

当地的用工成本也不低。当地人大多不愿意送快递,派送人员基本都是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劳工,但当地政府对 “沙化率” 有一定要求,例如沙特规定外企的 “沙化率” 要达到 40%-50%。“这意味着招十个人,有五个人需要是沙特人,但是本地缺乏专业的快递人才,且很多本地人的工作效率远远比不上中国人,这个成本需要考虑在内。企业想要深耕沙特,做到真正本地化,积极培养当地人才也势在必行。” 王子杰说。

其次,做中东生意要选好领域。近年来,找王子杰打听中东市场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想开连锁咖啡店、美甲店,或做食品生意的厂家,我的建议是,先找一些本地化的服务商,再实地考察,从法律、经营、社会等各个层面做全面调研,比如中东的香水、咖啡等领域已经比较饱和了。”

此外,中国企业出海中东还要面临宗教和语言差异,出海企业在这些方面也要做相应的本土化。

从业者知元最近就在做出海中东的项目准备工作,他提醒,中东市场空间大,但是不确定性也多。“认证、质检、合同、税务、国际结算、仓库、物流,所有外贸会踩的坑电商全部会踩一遍。我不推荐没有外贸经验的人贸然去做跨境电商,产品卖出去不算难,但是卖出去了不代表能赚钱,物流涨价、港口压货、退货和赔偿、美金涨价、当地局势,有太多环节可能让人由盈转亏。”

知元就有朋友经历过一个月打款四次,都被银行退回的经历。每次打款都要交手续费,打完四次以后利润基本没了。

不差钱的中东市场,和尚待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对中国从业者来说,有新故事可讲,有机遇,也有挑战。

*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未标注配图来源于 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小、知元为化名。

为什么很多没钱的人相亲会特别强调自己是深二代?

@_村西边老王_:王老师。

我是一个女生,今年 26 岁,是深圳本地人,长得还不错,谈过 3 次恋爱,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在一起。虽然我家里是做生意的,而且父母也都是在深圳的,我也是从小在深圳长大的,父母在深圳也有房子,但是我觉得这些和我都没什么关系。

但是我最近参加了一些线下相亲局,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女生相亲第一条都写的是 —— 深二代。

虽然我仔细听了一下,其实她们大部分家里条件也不怎么样,甚至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给她们,而且就连她们自己的工作也不怎么样,收入也不高,甚至好几个到了 30 岁了工资不高、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甚至还有的有弟弟有妹妹什么的,全家四五口人挤在一起。

我跟她们聊天,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她们都很惊讶,说那你怎么不说自己是深二代?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深二代这个概念,我父母的东西和我也没关系,她们为什么这么在意一个事情?

—— 来自月亮会员终身咨询计划

一个人给自己贴的标签往往有两层含义 —— 一个是这个标签是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二个是这个标签本身就是他这个人的最大优点。

比如王老师,标签就是有钱人,我就是从小就想当有钱人,一点都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虽然我人在深圳,但其实我一点不在乎什么深圳人不深圳人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我可能早就移民了。

所以王老师经常说自己是有钱人,一个是这是我们最在乎的东西,最想要的东西,二个是这是我们最大的优点。

我经常开玩笑说 —— 王老师没别的优点,啥也不会,就会赚钱。

只不过王老师和他们这些穷人不一样的两点是,王老师有钱,二个是王老师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并不介意承认自己以前穷、也不介意承认自己热爱钱、更不介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王老师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那她们为什么其实一无所有,却非常在意富二代这个标签?

就是上面的原因。一个是这是她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说明他们的人生中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了。二个是这是她们最大的优点,没有其他优点了。

家里既没钱,但是写深二代,会给人感觉自己家里很有钱。自己也没钱,但是写深二代,似乎好像自己有点钱。这个标签奥秘在于 —— 他可以暗示别人自己好像条件很好,虽然其实自己没啥好的条件,但是也没完全骗人,只不过传达了一个暗示自己很好的信息。

所以这才是这个标签的本质。穷人找不到其他优点了,于是特别在乎自己是深二代。打工的没有事业,于是在乎自己是深二代。和父母住的没有房子,但也可以说自己是深二代。

而且这个二代听起来 —— 就特别像富二代有没有?其实和富没有关系。也特别像官二代有没有?其实都是穷人。

当一个人自己很差的时候,他必须需要一个背书 —— 这个背书要么是清华毕业的,也就是学历,要么是家里有多少套房,但其实和他没关系,要么是在哪个公司工作,比如 BAT 什么的。而真正非常强的人,其实不太需要额外的背书,因为他的 IP 就是品牌本身 —— 就像王老师。王老师不需要任何背书,就是单纯地牛逼哈哈哈哈。

就像欧神,虽然人家是保送的复旦大学,但其实人家自己从来不说,都是别人宣传的时候说一下。我们以前老板当年也是保送的清华,但人家从来不说自己是清华的,朋友圈也一条关于清华的都没有。

然后我们当时见了一个打工的、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我记得好像是小米的顺为资本过来的,结果加了他朋友圈以后,我扫了一眼,全是北大的朋友圈。我当时跟老板喝酒就开玩笑,这人水平太差了,北大毕业的天天宣传自己是北大的。

老板笑了笑说 —— 我还保送的清华呢,我都不好意思说。

特斯拉的员工靠特斯拉背书,而马斯克自己才是特斯拉真正的背书。不成功的学生靠母校背书,成功的学生是母校的背书。

至于你为什么不好意思宣传自己是深二代,因为你是一个好女孩,你要脸。那她们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是深二代这个标签呢?因为她们和你相反。

一个病毒绕着走的城市

这两天很多城市悄悄改变了自己的核酸政策。

广州说长期居家的老人、每天上网课的学生、居家办公的人,只要不参加社会面活动,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重庆说无疫社区和小区不用参加全员核酸。

同时调整核酸政策的还有郑州和杭州。有媒体分析说,这是向疾控乃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相关要求靠拢,也有分析说,这是调整是因为常态化全民核酸不但有效检出率低,还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

不少网友在参与讨论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城市:

柳州。

大家说疫情三年,柳州是唯一不使用核酸检测机构的城市,大家都要去医院做自费核酸,这是柳州几乎没有疫情的主要原因。

大星查了查,三年来,柳州累计确诊病例24个。如果不把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内,今年下半年柳州的新增病例数是0。

当地朋友告诉大星,柳州当地做核酸都要去医院。三年来如果小区有确诊病例,政府会组织小区居民和附近小区一起全员核酸。大规模的全市全员核酸只有在2020年年初,还有隔壁北海市疫情严重的时候组织过。但她说所谓全员核酸也不是很严格,不做也没人管。

她还告诉大星,除了医院这样的重点区域,只有出现零星疫情的时候,当地公共场所会查验智桂通上的核酸码,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很严格,公共交通也一样。

我问她就没有封城和静默嘛?她反问了我一个问题:

什么叫静默?

在柳州市卫健委的官网上,全市的核酸点确实都是各大医院,在地图软件里,也看不到当地有任何民营核酸检测机构的网点。

但其实是有相关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的。

今年9月,柳州市柳江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就到当地的诺森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有当地朋友说,一些没有检测能力的医院会把采样试剂送到诺森进行检测。

在诺森广西公司的招聘公告里,医学检验技术员的月薪是4,5千,兼职核酸采样护士月薪最高8000。之所以当地民众不知道,可能他们直接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时间不是城中百姓。

用不用民营检测机构和确诊案例多少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大星不是专家,但当地确诊案例之少确实是震惊了大家。

当地网友笑称是因为螺蛳粉护体,有外地网友说是因为小城市人员流动少。螺蛳粉能不能护体属于玄学,但柳州的其它数字都是可以量化的。

广西全省城市按照GDP排名,第一是省会南宁,第二就是柳州,而且柳州的人均GDP在省内常年保持前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柳州市常住人口415.79万人,全国排名在150名之内。

2019年,柳州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2020年接近5500万人次,2021年接近6500万人次。

所以说,螺蛳虽小,但柳州一点也不小。

大星看了看和柳州人口数量差不多的城市,也有一些相似的案例。这到底是为啥,建议有关部门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