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差的模式,最硬的王朝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14 年,30 多倍收益。更神奇的是,他一减持,比亚迪的股价就跌跌不休。长期持有,卖在高点,又是巴菲特封神的操作。

但是,投资比亚迪,是巴菲特一场 “美丽的误会”。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巴菲特,非常不 “价值投资” 的决定。提起成名的银行股、可口可乐,巴菲特总是滔滔不绝,但是,提比亚迪,十几年里巴菲特往往言简意赅 —— 是芒格逼我买的。

2008 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这家鲜有人知道的中国公司,成了大新闻。作为巴菲特最亲密的中国信徒,段永平在雪球被追着问:why?why?why?段永平直言不讳,让大家别当真,巴菲特就是给芒格一个面子,只投了很少的钱,管的钱的千分之一。

段永平就不喜欢比亚迪。哪怕巴菲特组局,叫上他和王传福,一起吃饭聊天,段永平的观点也没改善。段永平说,如果回到巴菲特出手的价格,他会买中石油,也不会买比亚迪。

最主要的原因,比亚迪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段永平说,哪有成本优势最后能成为护城河的,长期维持低成本,卖低价的企业,很难有长久的。

这就是制造业的悲哀,赌技术路线,造产品,有一天赌错了,犯错了,就掉队了。

另外,比亚迪负债高,到处借钱,四处征战,段永平也非常不理解。

先造电池,再转型造车,2002 年开始做手机部件和组装,抢富士康的生意,给三星、华为、OPPO 装手机,既辛苦又赚不了大钱。08 年高调进军光伏,还亏了几十亿。2009 年开始捣鼓 IGBT 半导体。2018 年还做了电子烟雾化……

王传福宣称要带领比亚迪在 2025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车企。这些口号,也是价值投资者段永平不喜欢的,因为 “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这些口号和消费者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段永平也常看错,同样的理由,看不上京东和美团,他说过,物流大概要靠大环境,自己搞物流费力不讨好。京东那个搞法长期是要吃苦头的。(2011 年)

价值投资崇尚好的商业模式,simple is beautiful。段永平的心头好是网易、苹果、茅台、腾讯,这才是好生意,躺着赚大钱,十指不沾阳春水。

但是这个世界往往也有另一面,有时候,就是屌丝伟大屌丝光荣。这个角度看,比亚迪是一个比华为更经典的中国故事。

01

说,比亚迪是巴菲特 “美丽的误会”。还有一个原因,连芒格都不知道比亚迪要干嘛。

用一下抖音的热梗: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前几天,99 岁的芒格还自嘲,自己对比亚迪最大的 “贡献”,就是当年极力劝阻王传福造车。

先是李录投资了比亚迪,再推荐给芒格。李录被芒格盖章认证为 “中国巴菲特”。于是,芒格投了,看中的是比亚迪专注电池业务。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里,电池是类似石油的基础设施,做一个电池之王,这个逻辑倒是非常 “价值投资”。

王传福说,自己要买下一家破产的汽车工厂,从零开始造汽车。李录和芒格极力劝阻,不要!不要!好好干电池!愚蠢的事,你会尸骨无存……

但是王传福就是要干。

前一年,比亚迪造电池,赚了 9.8 亿利润,收购秦川汽车一年后,变成亏损 7000 多万。于是,求锤得锤,从公主变成了灰姑娘,股价暴跌 40%。

首款量产车 F3 高度 “临摹” 丰田花冠,之后的 F3R,F6 继续在抄袭和模仿的路上狂奔。借着巴菲特入股的热度,发布 M6,竟然请到比尔・盖茨、巴菲特、芒格三位超级大佬站台。但是,车…… 一言难尽。常有人开玩笑,买一辆比亚迪,养活了村口的修车厂。

2.png

比亚迪 M6 发布会

王传福喜欢 “逆向研发”,拆豪车,尤其爱拆奔驰。再熟读专利法,能抄的都抄。你拿他没办法。虽然,比亚迪当上中国的销冠,但是对于人类汽车工业的贡献,就是零。

类似讽刺中国足球一样,提起中国人不会造车,比亚迪是一个注脚。

2016 年,到了比亚迪最难的时候。

王传福不听劝,非要造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冲过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因为他看到电动汽车的未来。手里有电池这块王牌,再提前布局电动车,那不就无敌了嘛。但是没想到,到了 2016 年,电池和车,两个战场都出了大事。

第一个战场,电池。比亚迪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开始被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反超。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相爱相杀很多年。普遍认为前者安全,但是能量密度差,后者反过来,安全性差,但是能量密度大。2016 年,政策改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续航里程挂钩,于是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锂电池开始坐火箭蹿升。

2016 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排第二,占 26%,仅次于老大哥松下。从此一落千丈,到 2020 年已经跌到第四,全球份额只剩下可怜的 6.6%。

第二个战场,车。特斯拉开放专利,中国互联网人来了,带着巨额资本。蔚来、小鹏、理想,背后立着红衫、腾讯、阿里、美团、京东、小米的投资,要借着新能源的风口,颠覆一切。上来就是互联网人高举高打那一套,什么年代了都,中国制造得要有高逼格品牌啊,完全就是不点名鞭尸比亚迪,十几年,只知道浸淫在低端,什么 “多生孩子好打架”,品牌又多又杂又 low。还是让互联网领导中国人造车吧!你看看,一来就站上 25 万、30 万的售价,倍儿有面子。然后就是烧钱,搭班子,挖墙脚。浑噩且官僚的中国汽车江湖,从没见过这样的腥风血雨。

你想啊,王传福顶着芒格等人的压力,押上一切去赌 “电池 + 车” 的国运,结果,赌了十几年,眼看电动车这风真要来了,但是站在风口的猪竟然不是自己。

90 多岁的芒格估计大腿都拍肿了,和你说了多少次,就是不听!别造车!别造车。。。

02

制造业是最差的商业模式。复盘比亚迪,王传福有两个法宝。

第一个,成本优势。

马斯克还在捣鼓 PayPal,王传福已经创业造电池。当时,日本企业占领 95% 的市场。面对遥遥领先的三洋、松下、索尼,拿什么对抗?王传福的选择是人海战术。

王传福把自动化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人工可以完成的工序,再加上自研的半自动设备,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代替机器人手臂。从而把成本压到同行的十分之一。本质上这就是一个富士康,也难怪后来进军手机组装,和富士康去抢生意。

第二个法宝,全产业链。比亚迪什么都做,王传福向来坚持 “买外来不如自己造”,从而高度的自产自销。

在商战里,有点以战促和的意思。比亚迪采购刹车系统,博世开价 2000。觉得贵,就回去自己研发了一套,再问博世,只要 800 就能卖给你了。

生逢乱世,全产业链价值就大了。这两年汽车行业是多事之秋,东西方紧张关系正在威胁全球化供应链,去年还经历全行业芯片零部件短缺。一年前,上海因疫情封城,蔚小理都被迫停产,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急速萎缩,但是比亚迪受到的影响很小。这也是 2022 年最终销量夺魁的重要原因。

当然,全产业链的缺点也很明显。市场经济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专业分工,每个人各司其职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从而效率更大。而全产业链,什么都做,投入大,战线长,代价就是不赚钱。

不赚钱,是比亚迪一生的诅咒。

公认不赚钱的手机代工,都能成比亚迪利润的顶梁柱。口罩业务,一不小心就能成比亚迪最赚钱的业务线。这哪还有半点儿汽车帝国的样子。

这就是段永平说的,商业模式差,成本优势没办法成为护城河,不赚钱。

2016 年,电池和车两个战场被偷袭,比亚迪的股价开始跌跌不休。曾经的小甜甜,成了又老又干的牛夫人。很多投资大佬都是在这个时候抛弃比亚迪的,比如兴业的董承非。不过,这时候巴菲特倒是不动摇。

直到 2020 年,困局解开了,还是那两个战场。一是电池,二是车。

2020 年,比亚迪发布基于磷酸铁锂材料的刀片电池。通过简化连接口,创新电极焊接技术和涂敷技术,改善空间布局,从而大大提升了体积利用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上来了。刀片电池,开始普及一个概念,磷酸铁锂不仅有原来的优点(安全,稳定,便宜),现在能量密度也大了。

过去四年,比亚迪被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打得溃不成军,现在扭转了颓势。

第二个战场,车,也发生了逆转。

比亚迪奉行 “多生孩子好打架”,车型又多又杂,全线出击,但无一经典。王传福自己的穿衣打扮、生活习惯,就是一个讲究实用主义,毫无审美的中国工程师。

但是比亚迪还是尊重汽车行业的,厚积薄发。先后挖来奥迪设计总监、法拉利全球外观设计负责人、梅赛德斯奔驰高级内饰设计师。去日本投资收购模具工厂。这就是尊重行业,过去三十年,这个星球上最懂车的就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就这样,2020 年,比亚迪发布了,汉。终于做到了,叫好又叫座。

衣公子说,汉,是他唯一看得上,动心过的比亚迪。

当然他还是不会买。因为他受不了一个场景。

“你男朋友来接你下班啊?”“嗯”
“他开什么车”

“比亚迪。。。”

OMG,我才没闲工夫,跳下车,翻开券商研究报告,去和姑娘们解释什么汉不不汉的。。

当然,品牌太差,是老问题,交给时间和高人吧。

比亚迪的单车售价,已经从十年前不到 10 万,一点点攀爬到如今的 17 万。2022 年,比亚迪卖了 186 万台辆新能源汽车。超过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销量世界第一。中国前十大畅销新能源车型,比亚迪占了六个。其中五个是比亚迪重点打造的元朝系列:宋、秦、汉、元、唐。

而且,比亚迪 186 万销量的一半是混合动力。

中国人购车习惯很独特,钟爱紧凑型 SUV,常年出超级爆款。前有大众途观,后有长城哈弗。这个兵家必争之地,2022 年销冠是比亚迪的 宋,38.8 万辆。

燃油车时代要结束了,但是受限于充电桩普及,再加上补贴退去,2023 年市场非常看好插电式混合的技术路线。这个路线,比亚迪的 DM 技术已经迭代到了第四代,不仅有宋的成功,还获得两位大佬的盖章首肯。曾经汽车行业唯二的双巨头 —— 丰田和大众,(丰田还是插混技术的老大哥),都选择和比亚迪合作。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高效又安全。比亚迪的混动好,买混动就买比亚迪。哪怕技术层面,这些观点并不完全可靠,但是消费者正在建立这样朴素的联想, 消费心智一旦建立了,深度绑定,很难改变。

这下不得了,2020 年,股价一改 2016 年开始的颓势,一飞冲天,破了万亿。于是,连巴菲特和芒格都觉得,嗯,多好的公司啊,就是价格太高了,买掉一半吧。

03

最近调研了一番,惊叹于传统车企的转型实在太慢太慢了。而制约他们进步的,恰恰来自过去的成功。

汽车背后是一条绵长的产业链。汽车百年里,多的是大风大浪,为了生存和竞争,大哥小弟抱团取暖,甚至整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交叉持股,形成联盟。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是大变革,曾经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总成要完全砍掉,剩下的零部件要么砍要么换,需要一场利益大洗盘。这样一来,稳固的同盟,曾经是优势,现在成了掣肘。

不信你去开开大众的电动车 ID.4,明明有了触摸屏,但是依旧有 HUD、仪表,物理按键和方向盘按键一个没少,极度冗杂。因为改不了,每个按键背后,都是部门和工会的利益。2022 年上市,被丰田寄予厚望的电动车 bZ4X 也是一样,大量使用了与燃油车通用的零部件。

但是时间不等人。2023 年汽车行业的主题,就是生死存亡。你现在路过任何一家 4S 店,用力吸一口气都能闻到血的味道。

先是特斯拉发动价格战。在大多数国家,特斯拉 Model 系列都比 BBA 主流车型贵,但是在中国相反,比 BBA 便宜。不是搞慈善,而是竞争,现在,让硝烟更大了,特斯拉狠狠砍一刀之后,Model 在中国的售价只有美国的 7、8 折。

随后,雪铁龙联合湖北政府,C6 最高降 9 万。遥记得,当年法国人要来中国合资造车,这个年产 30 万辆的项目,掀起 12 个省争夺,各种政商侦探,刀光剑影。现如今,化成燃油车放血逃生的第一枪。

整个行业都在弃利润,保销售。长期春风满面的中国车市,现在遭遇了两位数的断崖下跌,很多环节的库存都已经逼近三个月。

大逃杀开启,伏笔之前就有。2022 年底,延续了 14 年的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贴全面终止。燃油车 2.0L 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优惠,也在 2022 年底结束。大量汽车消费,在 2022 年底提前透支,再加上整体经济形势和消费疲软……

比亚迪的命运,还是那两个战场,车和电池。

车,比亚迪拿出最能打的两款,王朝系列的唐、汉,新款配置升级,但是价格下调,都到了 “油电同价”,这就是宣战,加入轰轰烈烈血流成河的价格战。

电池,过剩了。去年所有玩家还在疯狂上产能,像殖民者一样全世界抢锂矿,把碳酸锂从 2019 年的 4 万 / 吨,干到 60 万 / 吨。今年,车不好卖,电池转眼就过剩。世界电池产能中心常州到现在都没忙起来,唯有停止招聘,限制工时。车的战场,有特斯拉这个价格屠夫;电池战场,宁德时代发起 “锂矿返利”。比亚迪的两个战场,硝烟弥漫。

周星驰说,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 TM 刺激了。

这句话用在 2023 年中国汽车人身上再贴切不过。

1 月份还在开香槟庆祝。2022 年中国创造了历史,成了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各大中国品牌登陆欧洲。曾经,你们嘲笑中国人造不了车,如今这个 15000 亿美元的超级大市场,终于有了中国的分量。扬眉吐气啊。

2 月份还能吹呢,你们看,中国引以为豪的出口已经跌成什么鸟样子了,但是我们中国汽车出口还在增长!

结果到了 3 月,立马就是价格战,立谈生死。

04

王传福和俞敏洪聊天。

聊到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特立独行,用中国朝代命名这些汽车,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王传福说,我就是为中国人争口气。

但是评论区没有放过他。拜托,你车标就是英文 BYD。

关于这名字,出口欧美的比亚迪,车尾也印着 “Build Your Dreams”, 想来也是可爱,这不就好比一个中国人买了车,但是屁股上印着 “梦想成真” 嘛?中国工程师质朴的审美,真让我想狗头保命。

不过,我印象里,王传福也有难得的幽默。比亚迪一度股价大涨,回应巴菲特投资,他开玩笑,BYD 是 Bring Your Dollar.

巴菲特说过,自己玩价值投资,只买看得懂的,晚上能睡得着觉。

你再看看比亚迪,两个战场,车和电池,没消停的,2016 年危机了,2020 年牛逼了,2023 年又打仗了。制造业就这样,不会消停的,永远打仗,永远卷。老爷子都 90 多了,睡眠好才能健康,想卖就多卖点吧。

怎么评价比亚迪。2020 年,很多人说他是民族之光。B 站小粉红,吹不动华为了,开始转吹比亚迪。

到了 2023 年,市场更中肯的评价是,比亚迪会活下来。

别小看,“会活下来”,已经是 2023 年很高的评价。之前我在《零跑的启示,中国电动车要谈生死了 》就说过,零跑上市就股价腰斩,这宣布,新能源车由小组赛进入淘汰赛。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从 100 多家,死到 40 家左右。

2023 年血腥中,谁死都不奇怪。你看,贾跃亭去哪了,还有那轰轰烈烈的恒大,许家印,你的车呢?威马零跑万一没了,一点不意外,哪怕小鹏蔚来理想,也没有一家完成自己定的 2022 年销售目标,即使倒在 2023 年又真的很奇怪吗。

新能源车时代,评判车企公认三个指标,三电、传统造车的 know how、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比亚迪,三电很强,造车能力较强,智能化及自动驾驶弱。而特斯拉完全错位,主攻智能化及智能驾驶,最强。两家企业常被小粉红拿来做比较,但在商业上他们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赛道,不同的物种。

中国的发展,是 21 世纪世界经济最大的主题。之前的文章介绍过,乔布斯、孙正义、马斯克、比尔・盖茨这些商业大佬的人生轨迹里,都有中国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巴菲特不算,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家,其实没怎么参与中国红利,在中国赚到的钱,对巴菲特财富的影响微乎其微。就两次,一次是中石油,一次是比亚迪。

比亚迪的优势和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的写照。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想在国际分工里想抢占一个躺着赚钱的好位置,结果被针对,被卡脖子。但是有成本优势,产业链强,一群人勤勤恳恳,随时待命。世界再怎么动荡,总是需要人干活的嘛,我们守时待命,少吹擂多虚心学习,一点点向上攀爬,做不到胜者为王,也一定可以剩者为王。

这大概是应对接下来的时代,最务实的态度。

我在《用燃烧的动力电池看中国》说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不是中国科技的成功,而是中国制造的成功,是中国供应链的成功。

来源:衣公子的剑 微信号:yigongzidejian

股民现状

7 个半小时的高铁,到站 8 点半,哥们开车来接我,到家已经 21:20。其实我也很不喜欢这个卡点,耽误上钟,但奈何小县城没得选,北京过来直达的就这一个班次。甚至这个班次都不稳定,赶上春运经常会被取消,还要去杭州倒车。

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今天坐我边上的大哥,四十来岁,温岭人。

他和我攀谈问我在北京做什么的,我说营业部开户的。他一听我是证券从业人员,就开始大倒苦水,一直骂骂咧咧说 a 股把他害死了。

掏出手机给我看华泽退,说 30 多万买了这股,舍不得割肉,最后几乎跌没了。我说这公司财务造假退市,你为什么不止损,他说十几块买的割不下手。

然后又给我看了另几个持仓股,我就记得一个全聚德,另外还有几个制造业和能源股的,图形都不好看,除了一个保本剩下的都被套着。我问他为什么买,说是有朋友的消息给他推了这几个票,现在也一起被套了。

我安慰了他几句,说这几个公司好歹是正经经营的,估值也不离谱,等到下一轮行情起来了卖掉,就不要再加钱补仓了,你这样的股民来 a 股都是耗材。大哥问啥是耗材,我说就是炮灰。

大哥说要不是机床生意越来越难做,也不会想着炒股挣钱,结果股市反而亏的更多。这次他是应朋友之邀去甘肃看项目,打算租 100 亩地种西瓜。

我问了下项目细节,租地成本 20 万,钢管篷布 25 万,剩下种子化肥人工七七八八加起来 65 万,总计 110 万。每亩地产瓜 7000-8000 斤,只要能卖到每斤 1.6 元以上基本就不亏。说是前年去年有很多台州老乡去那边种瓜,行情好一年就能回本。

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但凭常识,年化投资收益 100% 的项目必然也蕴含着相当高的风险,要么在生产端,要么在销售端,无奈我确实不懂,只能善意的祝大哥早日发财。

来源:猫笔刀 微信号:maobidao

为啥越有头脑的人越爱穿优衣库?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目前净资产310亿美元,在福布斯的富豪榜上位列第39位,比李嘉诚少(第34位,370亿),比马云高(第63,230亿)。

日本营销专家月泉博在《优衣库:经济衰退期的二十年增长奇迹》一书中说,优衣库的服装均价只有一两千日元(50到100人民币),能在十年前的零售业界里,达到年销售额2000多亿日元,本就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图片
图|视觉中国

这几年最为热卖的商品之一——新式保暖内衣“HEAT TECH”,2009年卖出5000万件,2010年卖出8000万件,2011年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亿件。

日本曾出现过一个词叫“优衣曝(uni-bare)”,就是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身上穿的衣服是优衣库的,曝光了、撞衫了。“比如晚秋时节的早晨,老人们穿着优衣库的摇粒绒外套出门遛狗,却发现同时出门遛狗的街坊邻居全穿着一模一样的摇粒绒外套;小孩子去上课,到学校发现半个班的孩子都穿着优衣库的衣服。当时的优衣库的确是男女老少都在穿的国民服装。”但撞了也不会太尴尬,因为“优衣库的产品价廉物美,功能多,会选择优衣库商品的人,是有头脑的消费者。”优衣库的服装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能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随意组合,每天都能享受舒适的服装,它们简约但不可或缺。

图片
新垣结衣代言优衣库

优衣库在每一季度投放的新商品数不过500种。其大型店铺中商品数量也只是保持这500种。优衣库在中国共有七十多家合作工厂,每家工厂每年平均875万件,都是员工人数过万的巨型服装生产企业。成为优衣库伙伴工厂的条件,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2004年以前,“人们觉得优衣库价钱挺便宜,且质量还不错。至少在当时,便宜就是世人对优衣库的定位。”优衣库决定提高衣服的品质,结果价格有所上升,但“它总能在涨价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品质,也就是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做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即使价格不变的商品,优衣库也会通过每年不断的改良,努力提高产品的功能与品质……甚至可以说,这不是涨价,而是变相降价。”

柳井正认为服装不等于时尚,人们买衣服也看重服装的功能、材质、舒适度、轮廓……即那件衣服所拥有的信息。他的宗旨是销售大量受众广、不会过时的基础款。

图片新垣结衣代言优衣库
一位朋友说,她“白天穿着优衣库499的西装去上班,回到家换上优衣库59的家居服,感觉现在优衣库也贵了。”希望她不需要换成GU,而是早日成为Theory的顾客。

2022年6月,《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在《物美价廉的衣服的乐趣》一文中说:“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但也要欢迎优质、便宜的衣服。它们能让很多人感到愉快。最近我去了优衣库买夏天的衣服。两条斜纹棉短裤,两件黑色T恤,五条内裤。一共135美元。这些我以前都买过,我知道它们好看又耐穿……接受现代资本主义便宜的快乐不等于要放弃奢侈之乐。有一年我买的一双布罗克鞋比我买汽车花的还多。那双鞋我还在穿,那辆二手车已经报废了。”

图片
2020年,《1843》杂志一篇文章说,优衣库的衣服传达了一种“低调的自信”,这种自信一直很流行,也许是因为它暗示着财富。Cut杂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如何只穿优衣库就显得很有钱》。优衣库的款式不多,但材质多样、先进,颜色比较丰富,“我们的衣服不应该有自己的态度。人们通过混合、搭配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风格。”
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透露的是一个人的品位和身份,穿奢侈品的很豪,穿杂牌子的不拘小节,穿优衣库则有一种千花阅尽,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感觉。

高手们

作者:周凌峰

我问过许多实习生,有时间能不能帮我做做校对工作?回答几乎无一例外:这活儿太没技术含量了,想学点更实用的招数,比如选题策划、采访技巧,以及编辑秘诀等等。

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看过他们编出来的同期稿,勉强能达到文通字顺的标准,可是一涉及到专有名词,往往错得离谱——我很奇怪,为什么就没人去翻翻工具书,哪怕百度一下也成啊,这不都是校对的基本功吗?

我想起了我师父,他就是一位校对高手,人送外号“天下第一校”。在遇到他之前,我根本不信校对还能校出花来,前人说得好: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能把错误几率降低零点零几个百分点,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要想完全不出错,怎么可能呢?后来,我才领略到他的“恐怖”之处:我的每一封邮件,他几乎都能找出错误来,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分段不够准确,或者标点符号使用不到位。平心而论,我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可要想不被他抓住小辫子,太难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两百字的稿子,两百字,计入标点的话,在Word文档中也就五行而已,可他逼着我修改了不下十遍,从标题到标点,足足磨了四五个小时。

有人看不下去了,劝他:“不就一篇稿子嘛,犯得着这么较真吗?”

他倒是想得通:“不这么磨,怎么提高?”

我差点崩溃。接着,师父又给我下了一个任务:不管写什么稿子,都在两百字内解决。

那段时间,两百字成了我写作的核心标准。一条评论稿,从引用相关报道,阐述基本事实,直至展开讨论,再加上个人意见,要想“随心所欲不逾矩”,还真不是个轻松活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把能想到的招都使上了,就差没用文言文写作,我的邮箱里留下了一堆以“两百字”为题头的稿件,不消说,很多都是被打回来修改的。慢慢地,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约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养成精准使用文字的习惯,回复到写作的“本来面目”。

师父只是我见过的众多爱较真的人之一。

我曾经接过一个棘手的活儿,去采访一位“不太好伺候”的著名教授。

有关这位教授的传言很多,先期接触过他的同事告诉我,这位教授有“三不为”:一不参加集体活动,二不接受媒体采访,三不兼行政职务。他甚至连照相都没时间,他们学校网站上的“学人介绍”一栏,挂的还是他十年前工作证上的照片。

好在有热心的师长帮忙,我和教授联系上了,他没有传说中那样难以亲近,只是提了一个要求:“你采访我可以,不要问那些小儿科的问题,你能不能先读一读我的书?这样交流起来更顺畅一点。”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研究的领域正是我比较关注的,他的著作我也曾拜读过一些,这不算很为难。可第二天教授将书单发来之后,我还是吓了一跳:这是开给他门下研究生的书目啊!截稿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能抛开手头的工作,窝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啃下去,读书之余,还顺手做了些札记,算是意外收获。

结束了这段苦读之后,我把拟出的问题和札记一起发给了教授。教授很快作了答复:所提问题太过宽泛,不易作答,还请再考虑考虑。我做的札记中有一处引文出错,他也做了订正,并特意指出,札记有些模棱两可之处,说明我还没有读懂,应该参看某些著作,接下来,又是一列书单。

我又回到了图书馆,就像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那样,原来的目的已经不重要,我只是想弄明白,要完成这次采访,到底还要经过哪些煎熬。

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最后的采访过程波澜不惊,问题大致还是那些问题,教授很认真地作了答复。我纳闷了:其实您完全可以在一开始就接受采访,为什么要让我绕上这么大一个圈子?教授笑了笑:“你如果没有读我的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又怎么可能和我平等交流呢?”这一瞬间,我几乎有种错位的感觉,好像教授是记者,我才是他精心培养的采访对象。

每逢遭遇困难,我总会回忆一下这些“恐怖”的经历,借此给自己打气。我尊重这些爱较真的人,他们看似偏执,其实只是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一条再平凡不过的准则:敬业精神。

上海人超爱的刀鱼馄饨,到底有多鲜?

上海人的春天,少不了刀鱼馄饨的鲜。早春三月的清晨,乍暖还寒,鲜嫩撩人的刀鱼馄饨个个细滑饱满,一口下去满嘴鲜汁,配上微烫的馄饨汤,只想一想就觉得鲜掉眉毛。

这刀鱼鲜当然不是随便一说。曾经“一口千金”的刀鱼,至今依然和鲥鱼、河豚并称,是江南人心中数一数二的长江至鲜。

图片

吃菜花鲈讲究肥美,但刀鱼不同,天生为了“嫩与鲜”而生。

春潮迷雾出刀鱼。早春时节,本来生活在浅海的刀鱼,会从长江口洄游而上。小小刀鱼凭借其腹背如刀、芒刺遍布的娇小身躯,从江阴入江后甚至逆流可达八百里洞庭之远。

一条条“肩耸炸惊雷”的小鱼在烟霏朦胧中,摇曳着身姿奋力洄游,一身弱骨柔肌,时而劈水向前,时而轻盈游弋,于激流中成就一身“活肉”。此时期的刀鱼,经历了数日饮而不食,正是“貌则清臞、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通身体薄骨细,肉质细腻滑润,嫩鲜非常。

刀鱼好吃,讲究亦不少。一般来说,吃到鱼讲究在清明前,三四月间。正是“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似铁”,刀鱼本身便刺多绵密,清明前的刀鱼刺还较为细软,等到过了清明,“嫩刀”成了“老刀”,不仅会通身刺硬,肉质与鲜美度也会大打折扣。“明前”和“明后”的刀鱼价格也因此天差地别。

图片
图片
据说能否在早春清明前吃到刀鱼,直接关乎扬州一带馆子的声誉。

老法里鲜吃刀鱼,为避小刺,多与金花菜同食。更省事的,则会做成馄饨馅儿,包进馄饨里。

几条腮红鳞亮的鲜刀鱼,剔骨去皮剁成鱼茸,搭配猪膘和肥瘦兼具的猪后腿肉,一点点葱姜水相佐,鸡蛋调和,最后再加上一把春韭菜做馅儿。一尺刀鱼三寸韭,鲜嫩鱼茸配合鲜爽韭菜,江河的鲜美和春野的清爽相和成团,怎一个至鲜了得。

配合这样的鲜,馄饨皮则最好是加了鸡蛋的南方碱水面皮。这样的馄饨皮比一般的馄饨皮厚,久煮不散,吃起来劲道柔韧。

图片

包好的馄饨丢进锅里,等到沸水咕嘟嘟把馄饨托起来、馄饨皮变得透亮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了。一个个大似小笼包的江南大馄饨,小口咬破那柔韧馄饨皮,刀鱼混合韭菜的清鲜气立马蹦着跑出来。再吃那冒着热气、粉嘟嘟水盈盈的鱼馅儿,鲜滑,细嫩,勾的人一口接着一口,就着温热的馄饨汤,直吃到肚里饱胀,心稳神安。更难得的是,哪怕在深夜,这样一碗温暖熨帖的饱腹大馄饨也不会吃出什么罪恶感。

刀鱼做馅儿,一定的猪肉必不可少。带着油润感的猪肉可以为鱼肉增加软润的口感和凝结度,少量的猪肉加入亦不会喧宾夺主,堪称鱼馅儿的最佳辅助。一般情况下未加韭菜、鲜笋一类鲜蔬之前的刀鱼馄饨馅儿,鱼茸含量在80%以上才算合格,鱼茸含量越高鲜度越高,但同时保鲜时长也会越短。

图片

这样的组合,再经会吃的江南人巧妙调和,春韭加入,细腻滑嫩的刀鱼馄饨就此一跃登上春天必吃榜。

刀鱼馄饨吃鲜鱼现做的最好,但为一碗刀鱼馄饨下江南,却也属实奢侈。

好在现代的物流八方通达,一份馄饨从江南鲜送而来也只需一两日。为了让“刀鱼鲜”得到极致的封存,懂吃的老饕往往会选择单独封装简单调味好的刀鱼馄饨馅儿。

直接买刀鱼馅儿,一来鱼馅儿成分可辨,刀鱼肉加的足不足够,鱼肉新鲜与否都在明面上;二来,非成品的馄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刀鱼的鲜爽,随吃随包,不至于经过一冻一解冻,让刀鱼丧失标志性的细腻温润的口感。而且单独的刀鱼馅儿还可以自己再进行随心调整,加野菜、加佐味,幻化出全新的味道。

图片

裹馄饨,大抵也可以算做一桩忙里为自己找寻一点安静的小事。以江南碱水面馄饨皮、新鲜春韭为配赠的刀鱼馄饨馅儿,按着步骤一颗一颗地裹成大馄饨,咬下第一口时,江南至鲜的“腴而不腻、鲜美称绝”会让你知道,一切都值得。

有大纲让 AI 写小说,一小时产 5000 字

@今何在:试着用 ChatGPT4 写小说:

1
(我们来写小说吧,写一个开头,描写一座东方皇宫的景象)

在一个遥远的东方王国,一座宏伟壮观的皇宫矗立在繁华都市的中心。这座皇宫,被誉为世间的瑰宝,见证了无数历史传奇。皇宫的外墙由光滑的白玉石构成,折射出七彩斑斓的光芒,仿佛是天上的祥云降临人间。皇宫周围环绕着一条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倒映出皇宫的影子,使人仿佛进入了梦幻之地。

皇宫的大门金碧辉煌,用上等红木镶嵌着精美的金箔和镂空雕花,展现着皇家的尊贵与富丽。门前有两排高大的石狮,雕刻得栩栩如生,守护着这座神秘的皇宫。一进门,便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各色花卉,盛开得如繁星般璀璨。不时有孔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展示着它们优雅的羽毛。

沿着花径深入,皇宫内部的建筑更为精美。屋顶由琉璃瓦铺成,鳞次栉比,熠熠生辉。宫殿的梁柱用金丝镶嵌着各种珍珠、宝石,熠熠生辉。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彰显着匠人们的精湛技艺。皇宫内有无数殿堂,大大小小,用途各异。这些殿堂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彰显着皇室的威严与庄重。

在这座宏伟的皇宫中,皇帝与他的文武百官们治理着广袤的江山。这里,生活着忠诚的臣子、英勇的将士、艳丽的后宫佳丽以及聪明睿智的皇子。皇宫内的宫廷生活繁华而多彩,一幕幕美好的画面交织在这个东方神话之中,等待着未来的史诗般的故事展开

继续
随着季节的更替,皇宫的景致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春天,满园的桃花灿烂绽放,宛如少女的脸颊;夏日,莲花池中荷花争艳,金鱼戏水;秋天,丹枫如火,婆娑的影子随风摇曳;冬日,白雪覆盖了皇宫的琉璃瓦,使它更显庄重肃穆。

在这个繁荣的国度里,皇帝的名字传颂千古。他英明睿智,深谙国家大政,关心民生。在他的统治下,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皇宫里的百官忠诚敬畏,都为国家的繁荣辛勤耕耘。

然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皇宫的深处,隐藏着一个千古谜团。传说,在皇宫内的一个隐秘之地,有一座名为 “龙泉” 的神秘宝藏,隐藏着无尽的财富和力量。无数的皇帝和贵族曾试图寻找这个宝藏,但都未能成功。龙泉宝藏的传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悬而未解的传奇。

这个美丽的东方王国,虽然风光无限,却也饱经沧桑。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让皇宫陷入了混乱与危机。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踏上了寻找龙泉宝藏的征途,他的决心和勇气将引领他走向一个充满传奇、惊险与浪漫的冒险之旅。一场关于权力、爱情与忠诚的故事即将在这座东方皇宫上演,成为史册中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2
(写三个皇子,性格各不相同,大皇子喜欢战争和武艺,二皇子喜欢读书和智谋,三皇子性情天真就喜欢玩。)

在这座辉煌的东方皇宫中,生活着三位皇子。他们分别是大皇子赵煜,二皇子赵澄,以及三皇子赵悦。三位皇子个性迥异,各具特色,共同谱写着一段属于他们的传奇。

大皇子赵煜,自幼就对战争和武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英勇善战,驰骋疆场,屡建战功。在他的带领下,国家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无论是敌国还是盗贼,都望风而逃。他身高一米九,身材魁梧,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犹如猛虎,令人敬畏。他性格刚毅果断,深受皇帝和百姓的敬重。虽然他有时显得过于严厉,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疼爱之心不容置疑。

二皇子赵澄,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他痴迷于读书与智谋,对文学、哲学、历史、战略等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相貌俊朗,眉清目秀,眼神深邃,给人一种沉稳的气质。他的智慧使他成为皇帝的得力助手,在国家政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赵澄为人谦逊,不善争斗,他与皇族宗亲、文武百官关系和谐,得到了众人的爱戴。

三皇子赵悦,顽皮可爱,性情天真。他年纪尚幼,对世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喜欢在皇宫的花园里和孩子们一起嬉戏,与宫中的动物们玩耍。他长着一头乌黑的短发,脸上总是挂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尽管他还没有明确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善良和纯真使得皇宫里的每个人都倍感亲切。他的童年快乐而无忧无虑,给皇宫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3
(再写一下皇帝,这是一个希望成为好皇帝但却十分多疑的人,他防备百官百官也很怕他,请具体描写一下最好有事例。)

皇帝赵宏,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君主,他执政以来,一直以民为本,殚精竭虑地治理国家,希望成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然而,他的内心却饱受多疑之苦,这使得他对待百官时,常常严阵以待,提防可能存在的背叛。

有一次,皇帝在御书房里翻阅古籍,偶然发现了一部关于政治权谋的书籍。书中详细描述了很多朝代更迭,皇帝如何被权臣所掌控,以及臣子们如何暗中谋害君主。这让皇帝更加坚信,他不能完全信任身边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亲信也不能全然信任。

为了确保皇宫内的安全,皇帝开始在宫中安排了一支由自己挑选和培训的特务队伍。这些特务人员负责监视百官的行动,以防出现对皇帝不忠的迹象。这导致皇宫内氛围越发紧张,百官们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举动被皇帝误解。

有一天,一位文官进宫觐见皇帝,汇报关于国家粮食储备的情况。文官提到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国家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然而,皇帝却起了疑心,认为这位文官想通过夸大成绩来拉拢皇帝,以便在未来争取更高的地位。皇帝当场责问文官,质疑他的忠诚,让文官大为惶恐,跪地求饶。最后,在赵煜和赵澄的劝说下,皇帝才消除了对文官的疑虑。

皇帝的多疑让百官们对他充满敬畏,时刻担忧自己的行为会被误解。这使得皇宫内的人际关系愈发复杂,百官们对皇帝的忠诚也开始动摇。皇帝的多疑成为了皇宫里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给国家的安定带来了隐患。

4
(写一段场景和对话,描绘你刚才写的皇帝和文官关于粮食储备的具体对话,表现皇帝的多疑。)

皇帝赵宏坐在龙椅上,双眉紧锁,目光凝视着面前的文官。文官叫做李宏图,他手捧着一份关于粮食储备的报告,神色有些紧张,但仍然谦恭地站在皇帝面前。

李宏图:“陛下,根据我国粮仓的最新统计,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足以应对三年的旱灾。我国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皇帝赵宏疑惑地皱起眉头:“李宏图,你真的确定粮食储备如此充足?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宽对粮食的管控,甚至减少征收?”

李宏图:“是的,陛下。目前我们的粮食储备充足,确实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征收,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皇帝赵宏的眼神越发锐利:“李宏图,你这么说是不是想让我对你刮目相看,从而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地位?你是在向我献媚吗?你可知,我最讨厌百官之中的谄媚之徒!”

李宏图惊恐地跪倒在地:“陛下,臣决无谄媚之意,只是将真实情况如实报告给陛下。请陛下明察!”

皇帝赵宏盯着李宏图,沉默了片刻,最后放缓了语气:“既然如此,你可准备了详细的报告吗?我要亲自查看,以确保这一切都属实。”

李宏图松了口气,连忙回答:“是,陛下。报告已经准备好,我这就呈上。”

皇帝赵宏接过报告,仔细查看了一遍,随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你说的没错,国家的粮食储备确实充足。我原谅你了,下次务必细心汇报,切勿让我起疑心。”

李宏图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谢陛下明察,臣必定谨记陛下教诲。”

5
(写一段对话:皇帝回到后宫,和皇后抱怨百官们都不可相信,报告的数据也可能是假的。)

皇帝赵宏回到了后宫,心情烦躁地坐在软榻上。皇后娴静地走过来,轻轻地搂住了皇帝的肩膀,温柔地问道:“陛下,今日可有什么烦心事,为何愁眉不展?”

皇帝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皇后啊,今天又有一位文官进宫汇报粮食储备的情况,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我当时心生疑虑,怀疑他是在向我献媚,想要谋取更高的地位。”

皇后轻抚皇帝的背部,安慰道:“陛下,您是国家的主心骨,您的疑虑也是应该的。不过,陛下可否考虑一下,百官们或许并非都有别 ulterior motives,他们也许真心为国家尽心尽力。”

皇帝沉默了片刻,继续道:“皇后,我也想相信他们,但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疑虑。我担心百官们在暗地里勾结起来,想要谋害我。那些报告的数据,又怎能保证是真实的呢?”

皇后微微一笑,劝解道:“陛下,您太过担忧了。您有三位才华横溢的皇子,还有您手下的忠诚百官。即使有些人心怀叵测,您也有足够的力量将其制服。陛下不妨放宽心,信任您的臣子,相信他们也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道:“皇后说得对,我或许应该学会信任他们。今后,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多疑,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皇帝。”

皇后满意地笑了笑,轻轻拥抱了皇帝,温柔地说:“陛下放心,我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共同渡过这些难关。相信我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皇帝感慨万分,紧紧抱住皇后,感激地说:“有你在身边,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

6
(但皇帝的多疑病又犯了,因为皇后是大皇子的母亲,却不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的,所以皇帝怀疑皇后是在试探他,内心还是想大皇子为太子。写一段皇帝和太监大内总管的对话表现皇帝的这一想法。)

皇帝赵宏在御书房里,与太监大内总管李公公谈论着朝政。谈到立太子一事,皇帝忽然皱起了眉头,显得有些忧虑。

皇帝:“李公公,我与皇后谈到立太子一事,她似乎支持三皇子赵烁。你说,她是真的觉得三皇子适合继位,还是另有所图?”

李公公恭敬地回答:“陛下,皇后娘娘深知立太子事关国家大局,她应该是真心为国家着想。但请陛下放心,我会为陛下留意此事,严密关注皇后娘娘的动向。”

皇帝继续说:“我知道皇后是大皇子赵煜的母亲,而非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亲生母亲。我担心她内心依然倾向于大皇子,而言行却暗示我选立三皇子,或许是在试探我。”

李公公恭敬地说:“陛下英明,这的确是一种可能。但皇后娘娘向来忠于陛下,臣子相信她应该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不过,陛下如果仍有疑虑,我可以为陛下更加密切地观察皇后娘娘认真考虑陛下的担忧。”

皇帝赵宏点了点头,沉吟道:“既如此,你就暗中留意皇后的动向。我知道立太子事关重大,这个决定一定要慎重。无论如何,我都要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

李公公躬身行礼:“是,陛下。臣子一定会为陛下竭尽全力,确保皇室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

皇帝赵宏微微叹息:“希望我的多疑并非真相,希望皇后能真心为国家着想。无论如何,我都要为这个国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李公公恭敬地回答:“陛下英明神武,必定会为国家作出最明智的选择。臣子等百官将永远支持陛下,共同守护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7
(于是李公公开始暗察皇后的动向,但其实李公公自己也有野心,想成为皇帝唯一信任的人,所以想弄死皇后,于是李公公向皇帝报告皇后在宫中暗中画符请神希望大皇子早日继位,其实也是希望皇帝早死。写一段对话。)

李公公找到了皇帝赵宏,神色严肃地说:“陛下,臣在暗中调查皇后的动向时,发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皇帝皱着眉头问:“什么事?说来听听。”

李公公低声道:“陛下,据臣探知,皇后娘娘在宫中暗中画符请神,祈求大皇子赵煜早日继位。更令人疑惑的是,她似乎还在祈求陛下…… 陛下的福寿。”(它居然还懂暗示和隐晦)

皇帝震怒,声音低沉:“你确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公公躬身回答:“陛下,臣在暗中调查了许久,确信这一切无疑。臣心中忧虑,担忧皇后娘娘对陛下和国家的忠诚。陛下,您需要谨慎行事。”

皇帝痛苦地捶了捶胸口:“我竟然如此信任她,没想到她会如此行事。李公公,你是我唯一可以信任的人了。我要你继续调查此事,查清楚皇后到底有什么企图。”

李公公满脸忧虑地回答:“是,陛下。臣定会竭尽全力,查清皇后的真实意图,以确保皇室的安全。”

皇帝沉声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你务必小心行事,不可让皇后察觉。一旦查实此事,我会做出相应的处理。”

李公公恭敬地回答:“谨遵陛下圣谕,臣定会小心行事,绝不让皇后察觉。为陛下,为国家,臣将竭尽所能。”

(微博字数限制 未完待续 大纲是自己临时瞎想的,完全没改动。自己有大纲的话大概一小时能生成五千字左右吧)

《1818黄金眼》做了15年记者的一位北大毕业生

《1818黄金眼》,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类似的本地民生新闻节目不计其数,但《1818黄金眼》却尤为特别,它击穿了地域圈层,透过微博和视频网站获得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有观众将其形容为“一代人的快乐源泉”。
而43岁的卢宝祥,则是《1818黄金眼》从业最久、最擅长“灵魂拷问”的记者。他在民生新闻一线跑了15年,当年是云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北大中文系毕业,同事们都叫他“卢大师”。他什么奇怪的事儿都碰到过:一位住三层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老头,就是不愿付800元的电视维修费;一位餐饮老板,举报自家是黑心店;一位姑娘贷款在理发店充值了23万,“老师”说她有妇科病和扁平疣,得疏通经脉……
然而在十几年前,卢宝祥并不是成天与这些民生琐事打交道——他曾是专打调查报道的“四大金刚”之一。但那是过去时了。

“你觉得琐碎吗?”

卢宝祥连着在微博上转发了18条自己拍的新闻。“小吴都能出名的话,我也能出名!”

小吴是《1818黄金眼》2018年最出名的报道对象——他起初只是房屋中介,一次理发,店家要他四万。上过《1818黄金眼》后,小吴成了网红,上综艺、接代言、拍时尚大片,还去了微博之夜。

为什么一天内如此集中地转发微博?卢宝祥回答:“我看到了微博的力量,也想乘着翅膀一飞冲天,已经沉默了这么多年,就这么回事。”

受到小吴刺激前,他是《1818黄金眼》观众心中最擅长“灵魂拷问”的记者。一位投诉人本想剪头发,却被理发店忽悠充值八千元,做了祛痘服务。店里的经理表示,他不负责祛痘的产品安全,只负责做生意。卢宝祥的手突然指向经理的脸——你自己脸上的痘都没祛嘛。这成了网络上著名的“灵魂一指”、“死亡一指”。

一对打工姐弟坚持认为捡来的硅胶模特是估值上亿的“石太岁”,卢宝祥捏了捏塑料模特说,这石太岁怎么这么像人体?这是脖子,这是两边胳膊,这是背。接受采访的教授想打马虎眼,卢宝祥反驳:教授,你把它背面翻来看看。

粉丝在视频下评论:这位记者,瞎说什么大实话。

但卢宝祥很少露面,没什么人知道他到底是谁,长什么样。卢宝祥说,我这个长相,不适合出头的。

《1818黄金眼》21个记者,卢宝祥年纪最大,43岁。学历也最亮眼,云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北大中文系毕业。编辑部的人都叫他“大师”。卢大师个子不高,胖,留着板寸,操一口纯正的杭州普通话,总被嘲笑“1975年出生,却长着一幅1957年的脸”。

在《1818黄金眼》待了15年,卢大师碰见的奇怪事多了:一位住三层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老头,就是不愿付800元的电视维修费;一位餐饮老板,举报自家是黑心店;一位姑娘贷款在理发店充值了23万,“老师”说她有妇科病和扁平疣,得疏通经脉;几年来总有年轻女孩抱着明星梦办“模特卡片”,被骗后才发现,风水轮流转,转不出同一个王老板。

理论上,作为一档本地民生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就是服务于浙江市民的衣、食、住、行。理发店、美容医院、房产物业、汽车4S店是其四大“重点监督对象”。由于监督理发店太多次,一些记者习惯在浙江广电大楼一楼的化妆间免费理发,这是台里为他们提供的福利。

卢大师却不喜欢在台里剪,也不找连锁店,他习惯在新天地商城里剪最便宜的“58元头”。不过,他绝不会暴露《1818黄金眼》记者的身份。“你是1818的,不小心给你割破一下,完蛋了。”

卢大师去拍摄一条投诉绿城物业的选题:一家美食自媒体前一次查水表时用水6吨,两月后显示170吨。进入小区,一位管家看到大师手里印有“1818黄金眼”的话筒,赶忙上前询问。得知是采访绿城物业,她摆手欢送,语气一下子轻松起来:你们走错了,这边这边,我们跟他们一点都不搭ga的。

大师问:跟你们不搭界很开心哦?管家连连点头,很开心,很开心。

大师回头说,1818在浙江肯定是“瘟神”,大家看到你,什么事,怎么又来?有时站在商家门口,老板眼珠子咕溜溜转起来,我们最近有投诉吗?

和投诉人会面后,花了半小时,美食自媒体才解释清楚分歧:物业坚持他们阀门没有关,他们认为物业忘了统计水费。几位穿制服、打领带的主管围过来,为了不到500元的水费,双方又争执了半小时,还是没达成一致。

我问大师,你觉得这琐碎吗?他反问,你觉得琐碎吗?五百块。那有人为了几毛钱还较劲呢。较真,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不过,等回到机房剪片,大师的手机响起。他大着嗓门质问:你们在不在现场?不在,好奇怪,你们都希望别人出面,打电话过去都不出声,我怎么去呢?

挂断电话,刚说“较真才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大师抱怨起来:肯定是房价跌了老业主维权,这种人的尿性还不知道?入户门框太矮,你是姚明啊?这我绝对不去,谁去谁倒霉。

在《1818黄金眼》,记者们通常有两部手机,一部联系投诉人,一部留给自己用。记者范彬曾专门申请过移动的虚拟小号,每周一换,以躲避投诉人的“纠缠”。但卢大师只留了一部。曾有人在凌晨十二点打电话来,提出的诉求让他觉得自己两面不是人——问题解决了,要求你别播,不然告你。问题没解决,要求你赶紧播,不然也告你。

后来大师学聪明了,晚上就把手机调静音。

不是谁都能忍受每天与鸡零狗碎的现实打交道。一位人大的考古学女博士来实习,跟着大师采访一起租房纠纷,房东大伯拎起条凳向他们砸来。大师和摄像退几步,说,老兄,你不能这样。“小姑娘当场吓坏了,第二天说卢老师,你们怎么这么淡定?我说我们每天都是这样的,得‘汪’一点。”

没过几天,女博士不想实习了,走了。

“目前考虑转行了”

浙江广电附近的“串哥烧烤”是《1818黄金眼》记者们的据点。店不大,算个苍蝇馆子。一次剪完片,记者们又过来吃串。卢大师坐在主座聊过往经历,说一句,就猛抽一口烟:

“做省妇保医生挂号特权调查,我不像正规记者还要先打扮一番。直接闯到医生办公室,他说不能接受采访,我说不好意思,我录下来。我们不按常规出牌的。”

在座的记者表示,“卢大师是乐此不疲”、“卢记者他是最纯粹的”、“他觉得他妈每天出去采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但作为一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还没来到《1818黄金眼》时,卢宝祥觉得这档节目很没意思,“几块钱的矿泉水投诉也做。”

他最早对记者的理解,来自于北大读书时期看的美国电影。“《蜘蛛侠》、《超人》的主角,为什么都是记者?”他也看《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常把“新闻正义”、“追寻真相”挂在嘴边。

做记者,在北大中文系1995级,不算一个主流的去路。当学者、走仕途、从商,是几大方向。去年因“沈阳性侵事件”公开发声的王敖是卢宝祥的大学室友,他如今在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任教。班长去了大唐电信,“现在是总裁助理,不得了。”

这个一心想当记者的人,职业生涯起步并不顺利。毕业前,卢宝祥去一家媒体实习,带他的老师每去一个农村调研,就收下一个红包。没熬过三个月,他回到云南老家,打算找本地媒体,竟然要博士学历。“你还不明白吗?就是为了把我们这种人挡在门外,人家早有关系。”

卢宝祥回到县城,父母也帮不上忙。这是一个典型的寒门贵子的家庭,妻子应慧娜说,第一次去他老家,看到沙发是皮的,可皮已经一块一块没有了。

杭州的阿姨打来电话,要卢宝祥把简历和作品邮寄给她,转交给浙江台。一周后,卢宝祥在BP机上看到来自杭州的简讯,拿公共电话打了回去。“总监说你马上来,我们缺人才。还许诺一个月五千元,杭州房价才两千一平米。”

他先在浙江卫视做电视编导,但这个北大毕业生,“看不惯很多东西”。《1818黄金眼》创始人之一樊诗序记得,卢宝祥刚来的时候不太受重视,总在不适宜的时候说不适宜的话,“个性有点那个的”。

等被派到《1818黄金眼》写评论,总监给予了卢宝祥很大的空间:每天由他选择一条新闻点评。一次评“杭州大厦售假”,洋洋洒洒三千字,第二天中午,他接到制片人电话,杭州大厦的领导在你办公室呢。卢宝祥说等着,我在学车。下午一点回去,对方三个人还饿着肚子在办公室等他。

图片

卢宝祥与年轻记者在机房讨论剪片

卢大师有些得意,“现在就是阿里巴巴,绿城,吉利,浙江本地三巨头。除了1818,谁敢碰?”他的前同事付宗恒说,广东的媒体来到《1818黄金眼》,觉得不可思议,本省居然敢报道阿里巴巴?

一家外卖公司的公关向我递来手机——她的微信里有13位《1818黄金眼》的记者,最害怕这位卢宝祥。一次骑手投诉代理商拖欠工资,找到《1818黄金眼》,卢宝祥去采访,还做了一条“全年负面新闻回顾”。公关向卢宝祥提出,把新闻标题里的公司名称隐去或者处理一下,遭到拒绝。老板将新闻转发给她,她觉得快崩溃了,气到不想加卢宝祥的微信。

大师说,你可以把这个细节加入:截稿前,至少有两家公司要告卢记者,一家是深圳的3D打印机厂家,另一家是合肥的餐饮管理企业。他发来深圳厂家的短信截图,由于字体设置太大,手机屏幕只能显示下三十几个字,“《刑法》规定,故意不实报道,毁坏公司声誉的,严重的,构成违法、甚至刑事犯罪。敬请慎重考虑。否则我司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大师紧接着发来几个“呲牙”的表情:你可以以这句话结尾——卢记者目前考虑转行了。

同事们多数才二十七八岁,43岁的大师算得上是“老炮儿”,但他仍经常拿到月度工分王。“就是熟练工”,大师说。但问起最近有没有满意的作品,正剪片的大师摘下耳机,沉默了一会儿,“一天得拍三四条,鸡毛蒜皮的事儿,谁记得住。昨天拍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他去采访一起iPhone手机维修未还的投诉,老板说,不能按消费者的意愿调解,想一会儿过来解释几句,大师却把摄像拉走了。从会面投诉人到离开,没超过半小时。

我问,这就结束了吗?大师回答,不然咋样?他即使来了也是那几个方案,不会有新的。

“黄金时代”

每天下午三点后,《1818黄金眼》的记者陆续回到机房。电脑显示屏定格在千奇百怪的瞬间:有长得像演员陈赫的浴所经理,也有为自家隆鼻效果得意的美容医院咨询师。有打肉毒素面部神经坏死的颧骨,也有假体位移大小不一的鼻孔。有永远卡在倒计时7分钟的松下滚筒洗衣机,也有40000元买到的假rimowa旅行箱的底轮。

两位记者讨论如何剪片。一位说,最标准的新闻,是投诉人两段,被投诉人两段,每段同期声不超过20秒。另一位回答,最标准的,得是从第二段就开始相互怼!

图片

卢宝祥及其同事,一个带着“江湖”气味的办公室

2018年,《1818黄金眼》的新闻上过多次热搜:“牛有尤”、“抖音敏宝宝”、“傻蛋机器人”,最出名的还算“发际线小吴”了。《1818黄金眼》的微博快速上升,积累了318万粉丝。网友称他们是快乐源泉、叛逆先锋,自媒体“X博士”还将他们的拍摄、剪辑手法解读为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

但大师有点抗拒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就看不见我们严肃的一面呢?

十二年前,《1818黄金眼》推出“深一度”板块,卢宝祥入选四人调查队伍。时任制片人王霞说,有些重磅的调查新闻,从总监到记者,播出前手机都得关机。杭州一家知名房产公司为了把楼层建的更高,伪造了22份采光权合同。“它虽然是浙江本地企业,可就盘根错节,太困难了。我们只能所有电话全部关掉,确保领导找不到我。”

“那才是黄金时代呀”,大师一个个回忆起来,“宝洁飘柔假货泛滥系列”、“宝马X5质量调查系列”,几十条做起来,都是大片儿。

做飘柔,每天观众热线有一半是给卢宝祥出主意的。有人让他带铁钉去超市验,有人让他去擦包装瓶上的生产日期。王霞记得,卢宝祥的飘柔系列做了28天,杭州很多超市货架上的飘柔,全被看了报道的百姓扣掉字眼,无法正常销售了。“飘柔每天都在组织律师团看卢宝祥的片。”

还有暗访“麦烧酒”,大师总也忘不了那段故事。他和摄像吴凯循着线索找到一家废弃垃圾场,一直走向深处,看见四五个人正在一幢没被拆的钉子户楼里露天酿酒,大缸摆那儿,酒在发酵,苍蝇环绕地上的大麦堆嗡嗡飞。才和对方套了几句话,由于说不出“熟人”到底是谁,三个人立起铁锹,卢宝祥和吴凯拔腿就跑,跑回公路,司机等着,安全了。

从走廊一路聊到办公室,有记者听到卢宝祥的大嗓门,忍不住插一句,“你们居然跑得动?”大师笑开了,“那时候我腿还没坏,吴凯关键时候跑的比我还快呢。我们边跑边拍,最后全播出去了,一战成名,观众打电话来都说,那个跑的很快的卢胖记者。”

但一位记者私下对我说,“按照大师的说法,哪儿有那么多调查新闻可做?现在由专业记者引起的话题很少了,鸿茅药酒,一个医生随便写了篇文章。他还是以前的思路。”

转折点是2013年。一次,大师听到广告部的同事讨论收视率,才发现深一度放在七点和十点的黄金档播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引起明显的波动了。

一年后,陆远鹏成为《1818黄金眼》第一制片人。卢宝祥发现,“三条‘深一度’的片,抵不上原来工分的一半。”他提出,希望能按照原来的评分标准,“但领导不听啊,说得‘公平分配’”。问及当时的具体情况,大师不愿多说,“另外三大金刚不都用脚投票,走了吗?”

陆远鹏不认可在任时期调查报道减少,“只是越来越难了,不像以前能做20多条,很多东西到一半,卡掉了,我得确保它能先播出。”他更看重故事性,总向记者们强调,要考虑观众想看什么。

他的办公桌上堆着两摞与电脑齐平的书,一摞《三联生活周刊》,一摞《故事会》。一位年轻记者说,他刚入职时,写稿太生硬,陆远鹏递来四本《故事会》,让他好好学习。

图片

《1818黄金眼》前任制片人陆远鹏

梁嘉诚是《1818黄金眼》少数几位还做暗访的记者之一。他32岁,乐于讲述以往的暗访经历,还一一对应上了《火影忍者》里的任务分级——“暗访义乌黑加油站属于S级。派出所就在旁边,明白吧。”他在办公桌底下藏了一纸箱暗访工具:帽子,保温杯,钱包,别针,眼镜,针孔摄像头很隐蔽。纸箱上覆盖了些灰尘,他也很久没用了。

暗访义乌加油站的新闻播出后,热评第一条是,“1818突然走上了深度调查的路子,美容美发松了一口气。”

曾经,大师每天都会从电脑里找出“深一度”的音乐,插入承上启下的框——深一度正在播出。现在,他找不到这条音乐了。后来一次采访,大师说,自己近几年也提不起心思做深度。

“没人看,放网上激不起太大的浪花。反而是有趣的点,小吴这种的。社会从里头得到什么?快感。我现在做的是快餐,怎么做得好看、好吃,就是很重要的。”

“都四十岁的人了”

聊起通过《1818黄金眼》火的发际线男孩小吴,大师有点儿困惑。“就凭借长相,凭借一个眉毛,能火成这样?”

妻子应慧娜眼里,大师下班就喜欢躲进书房读《史记》。他的书架上堆满了名著,《鲁迅杂文全集》、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卡夫卡小说全集》,有些泛黄的内页还印着歪歪斜斜的字迹,“卢宝祥 北大中文系”、“卢宝祥 记者”。

但小吴走红后,大师却在一个晚上重新打开微博,翻完《1818黄金眼》6、7、8月的几百条微博,翻出2018年的“男子捡到石太岁估值上亿”,和2017年底写的“理发店里故事多”的年度总结,一共18条,都转在他名为“卢鼎记”的微博里。以往他两三个月才上一次微博,为了登录领红包。

每转发一条,大师要配上一句评论,“我真的是太耿直啦”、“我的年度总结”、“最近的新作品”,还翻出一位粉丝的提问,“记得你们有个卢大师还在吗?”,也把这条评论转发了,“还在”。

那些微博很少有人点赞,“卢鼎记”只有三千多位粉丝,“杭州租房小吴”却已经有49万粉丝了。

听到大师说“想出名”,应慧娜问他,你以前不是说不想出名吗?卢宝祥转过身去,单手叉起腰,自嘲说:改变了呀,都四十岁的人了。

在这之前,应慧娜已“埋怨”了快两小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助。”卢宝祥做完医生挂号特权的深一度调查,小孩得了脑膜炎。医生说,需要排十五天队才能住院。她坐在走廊着急,打电话给卢宝祥,问能不能找找关系。卢宝祥回答,有他们电话,你敢打吗?千万别说这是卢宝祥的小孩。

应慧娜曾是剧团成员。生孩子后,她把工作辞退,家里收入全靠卢宝祥。应慧娜有些庆幸,“还好不怎么做深一度了”,卢宝祥蹲点一家炼油厂,她接到陌生电话——你老公差不多可以了,我们知道你小孩刚出生。

那阵子,她和卢宝祥不敢拆快递。还有一次,她在家门口看见一个纸袋,里头像塞着纸币,没看清是真钱还是死人钱。把袋子放回原位置,第二天不见了。

偶尔也会有“好处”。大师和应慧娜一起去装修市场,老板听见具有辨识度的杭普,说你是1818黄金眼那个卢记者,“本来75元的一根灯管,直接5元成本价给了我。”应慧娜则说,老板只是打了个小折扣。

大师总愿意回忆那些让妻子感到“麻烦”的调查。但他不得不承认,那都是过去时了。大师走起路来,都已经一瘸一拐,去食堂买来羊肉串都不敢吃。年过四十,身体发出警告的信号:犯过痛风后,他包里总兜着对脊椎起镇痛作用的药片。应慧娜说,去年她给大师换书包,才发现大师瞒着她,轮着吃三种不同的止痛药,吃了快一年。

应慧娜希望他换份工作,休息会儿。大师却说,自己多走走,反而会好些。

我最后一次见到卢大师,他正准备坐公交车回家,理过的板寸又长起来,走起路还是一瘸一拐,但仍笑眯眯。车辆颠簸着,大师开始述说这天的奇遇。

他去嘉兴“曝光”一位无证经营的汽贸公司老板,刚开始采访,男老板有些激动,想找他合影:听了你这么多年声音,终于见着本人了。

大师有些怀疑,这是要干嘛?

老板解释说,我知道你会用什么方式写我,说我是骗子也行。但怎么着,也得合个影。

大师架不住老板的热情,还是跟他拍了一张。但又怕老板是要拿照片说事,故意坑他,显得自己像被收买了。临走时,他忍不住调侃了一句——记得打马赛克哦。

人越是受人家提拔的,越是恨那个人,这是许多人不懂的道理。

余英时

黄仁宇喜欢跑马。他真正有功力的书是《十六世纪明末中国之财政税收》。他在美国写大历史,建议和我合写。我说,你写就是你的,我不要参加。

邓去白宫访问,费正清收到请帖,要去陪邓吃国宴,打电话用英文问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文原文是什么?我告诉了他,知道他大概是要跟邓说。

赵元任的耳朵特别好,他的耳朵在中国没有第二对,他到西湖去买木鱼,一敲,不同的木鱼能够不同地排列出来。杨步伟的控制欲很强,赵元任唯一的办法是不说话。《一个女人的自传》《中国食谱》都是赵元任帮她写的。

王浩是山东人,很耿直,但心理又极复杂,他志向高得不得了,总觉得人家对他的承认不够,他老是不开心。这是王浩的一个悲剧。

真正懂历史,要懂得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具体的结构。光是在书房里念书,永远看不到人性的深处。

人越是受人家提拔的,越是恨那个人,这是许多人不懂的道理。他表面上不得不感谢你,心里不服气:我应该得到的,为什么要感谢你?这是人性的问题。要懂得人性就要看历史。

沈从文不是不懂政治,只是没有直接卷入政治,他曾经自杀过,后来他太太逼他进步的问题,要他跟上时代。他太太肯嫁他,是靠胡适。

陈寅恪的诗中隐语太多了,他有一首诗会公开骂史达林。真正能看清楚本质,没有幻想的就只有陈寅恪。

看中国书、说中国话,在美国没有人超过牟复礼。他写了一本从宋代到近代历史书《Imperial China,900-1800》,是非常精彩的书,可以说,在美国写中国史教科书还没有人能超越他的。

一九七二年,刘子健随第一批华人科学家团体回中国访问,吃饭时周特别问:“哪一位是刘子健先生?”他站起来了,周向他道歉,因为他哥哥在文革被整死了。

高友工对艺术很内行,对绘画、跳舞非常有兴趣。氵工青跟他很熟,常向他请教,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三个学校的关系特别有趣,像是祖父、儿子、孙子的关系:耶鲁是一群对哈佛不满意的学生建的,普林斯顿是一群对耶鲁不满意的学生建的。

现在中国“国学热”是一个问题,这跟民族主义情绪是一样的。真正的学是不能热的,学是要冷冷清清长期做。现在中国的学者动不动就称“国学大师”,还是精神空虚吧。

我写了一篇讲自由的文章,殷海光拒绝登在《自由中国》,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殷海光不是一个很民主的人,他要求民主,是因为民主可以打击国民党,如果他自己执政,他绝对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曹聚仁在文化路线上走一条中间的道路,很多人骂他是“乌鸦”,左右不讨好是真的。他是有统战使命的人。他的底子是左派,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没有色彩的人。

沈君山在两岸到处下围棋,跑到云南的高山学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下围棋,结果中风了。我最早看的是《书剑恩仇录》,最喜欢《射雕英雄传》,牟宗三认为最后的《鹿鼎记》写得最好。

新加坡本来是跟马来亚合而为一的,马来亚要跟新加坡分开,因为马来亚的华人占百分之四十几,如果再加上新加坡的人口,就超过半数了,马来亚人不肯,一定要将新加坡赶出来,李光耀在电视上都哭了。尼克森的回忆录里特别有一章讲李光耀,说李光耀像一只老虎,关在小笼子里。小城市不够李光耀施展。

在西方世界,普通日记不是发表的。别人或者自己发表时整理出来的不是全部的,关于私人部分就圈掉了。西方日记纯粹是个人的,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太太死了以后,她有许多爱人,通奸的事情都写下来了。

我认为《鲁迅全集》中五四时代署名鲁迅的一些文章可能是周作人写的。早年兄弟的文章可以乱真,晚年分歧很大,主要是性格不同,鲁迅是一个多疑的性格,对人提防得很厉害。

中国游客最爱的泰国,贵到“去不起”了?

经历了疫情三年,中国在2022年底重新开放后,泰国成了第一大出境旅游目的地。但随着第一批中国旅行者涌入泰国,物价上涨、“去不起”,成了网络上的最大声量,“泰国不再是那个可以穷游的泰国了”,仿佛成为一种网络共识。
我从去年11月底开始在泰国旅居了近四个月,看着春节之后来泰国旅游的国人多了起来,诸多明星、网红、博主也纷纷出现在泰国,关于泰国旅行的争议也多了起来。
图片《人在囧途之泰囧》剧照
不得不说,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叹确是事实。无论是我旅居两个多月的曼谷,还是中国游客钟爱的普吉岛、苏梅岛,它们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并不便宜”,酒店、交通、餐饮、按摩、游玩项目的价格相比疫情之前都普遍上涨。尽管赶不上中国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物价,但至少比我平时生活的成都要贵。例外的是泰北地区,比如清迈,即便涨价后也比国内便宜不少。
不过泰国物价的上涨,原因完全不是网络上所说的“中国开放后大量中国人涌入泰国”,而是全球物价上涨与泰国疫情政策放开后,全世界游客逐步回归,相辅相成的表现。
图片当地时间2022年9月30日,泰国普吉岛,顾客在当地一家酒吧里玩乐。(图|视觉中国)

在泰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中,2022年是泰国过去十年来通货膨胀率最高的一年。在按月计算的数值中,12月高达5.89%,远高于国际警惕线3%,也是泰国自2012年以来首次高于3%的一年。
所以当中国游客在2023年来到泰国时,面对的便是一个早就涨价后的泰国。
全面涨价的泰国

泰国物价上涨在疫情后体现特别明显,在江苏沿海一座县城生活的佼佼,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5月下旬的淡季,都会以自由行的方式,和朋友或家人来泰国旅行九天。今年,她也准备同样时段到普吉岛度假九天。
订机票和酒店时,她明显感觉到“变贵了”。原本她计划去相对小众的象岛,需要先从上海直飞曼谷。疫情前,上海到曼谷,往返价格机票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非廉价航空),现在基本都是4000元起。佼佼查询后,发现最划算的是泰国航空,往返价格在3000元左右,但时间不好,中转去象岛的话,在路上就要耽误两天。
她最终放弃象岛,选择了可以直飞的普吉岛。但去普吉岛的机票也是同样情况,2018年,她从上海直飞普吉,往返机票只花了1900多(非廉航),今年最便宜的航班,往返也要3600多元。
图片《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剧照
佼佼推测,机票价格贵,是因为航班尚未完全恢复。不过,泰国的酒店同样变贵了。2018年,佼佼去普吉岛时订了芭东海滩的酒店式海景公寓,两卧室,带泳池和健身房,下楼就是海滩,装修齐全,单晚的价格只要500元出头。
今年,她还想订同样位置的公寓,发现同样价格,只能订到单间了,装修和用具差了一大截,“就是毛坯简装,弄了点家具就出租”。如果想条件好点,就要住到十几分钟路程外的民宿,即便如此,单晚价格也要700多元。权衡后,佼佼选择了远离海滩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单晚两间房约600块。佼佼2017年在曼谷住过民宿,她查了查价格,发现当时同地段同等条件的民宿,今年房价涨了1倍还不止。
小唐刚在普吉岛玩了七天,感受也是“不便宜”,印象最深的是打车,“起步价就是200泰铢(约40元人民币),但200铢根本打不到,基本上是四五百铢(80到100元),开了也就十几分钟。”佼佼说,她疫情前去泰国,就发现普吉岛和苏梅岛的交通费很高,因为不像曼谷和清迈,有相对完善的公共交通,只能包车和打车,并且包车费和打车费比国内要高不少。
图片
Lydia在苏梅岛生活了六七年、经营民宿,她告诉我,实际上,疫情后打车费用还便宜了不少,因为政府允许打车软件Grab进驻了。Lydia解释,以前苏梅岛的出租车相当于帮派垄断,抵制外来车辆,连民宿老板想用私家车接客都不行。按照当时的区域固定收费,打车费甚至是现在的2到3倍,可能3公里,就要500泰铢(约100元)。
上面说的都是去泰国旅行的情况,但如果你生活在曼谷,即使日常生活,也和全世界大城市一样,一点也不便宜。
曼谷有地铁公交,但地面交通非常拥堵,我在旅居曼谷期间,出行主要靠地铁和摩托车。地铁价格还算公道,摩托车也还好,5公里约在60泰铢(12元)。若使用打车软件,5公里,价格约在130铢到230铢(26元到46元)不等。若在路边招揽出租车,司机经常不打表,直接喊价,三四公里,可能就要200泰铢(40元)。
图片

《人在囧途之泰囧》剧照
曼谷的餐饮价格也不低。在曼谷的繁华CBD区域,一碗日本拉面的价格要240泰铢(约50元),一杯鸡尾酒要340泰铢(约70元),与国内一线城市的价格不相上下。并且我住在曼谷比较市中心时,附近餐馆里,无论80泰铢(16元)一碗的牛肉粉,还是100泰铢(20元)一份的蒜香罗勒炒猪肉套饭,份量都小得难过。如果你只吃一份,就会陷入一种薛定谔式饱腹状态:好像饱了又好像没饱。当然,时间会证明一切:仅仅过了三四个小时,你就饿得发慌。这时你才明白:果然还是没饱啊。
Lydia说,这种情况跟这两年泰国物价普涨有关。她印象里,物价普涨是跟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油价上涨之后的。Lydia自己和苏梅岛上的大部分定居者一样,开动力更强的柴油车。她记得,以前柴油价格约在26泰铢一升(约5.2元),汽油约在30泰铢(6元)徘徊,但现在分别涨到约36泰铢和40泰铢,她的车加满一箱油,比以前贵了六七百泰铢(120到150元)。
那之后,Lydia发现,请来打扫的清洁公司,打扫一套别墅的价格,一次涨了两三百泰铢(50元到60元)。相应地,她发现餐饮业也涨了, “以前在路边饭馆,一个肉沫罗勒叶小炒只要80泰铢,现在就涨到100、120泰铢,而且量非常少。因为平民消费,他不能把单价做高,就只能把量减少。”成本上升后, Lydia的三卧室海景别墅价格在旺季时也涨回了近4000元一晚的价格。
泰国还是一个好选择吗

当中国游客回归后,Lydia也看到了许多国人吐槽泰国物价上涨和被坑。她前不久就刷到一个新闻:中国游客花1000铢(200元)买了一瓣榴莲。
事情发生在普吉岛夜市。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一位知名Facebook博主贴了一张标价1000铢的榴莲图,说,“普吉某夜市榴莲价格也太狠了。之前这个市场物价都很低,看到中国游客回来,东西开始变得很贵。”这位博主还称,看到中国游客发视频抱怨,泰国价格不亲民,加上交通、景区商店、工作人员等因素,很担心泰国的旅游形象打折扣。
这位博主的帖子引发了普吉岛商业部门的调查。不过由于店家明码标价,并称卖给顾客的是新鲜特级优质榴莲,顾客也没有异议,因此店家并未受到处罚和影响。
图片泰国清迈的集市(图|视觉中国)
有多年泰国生活经验的Lydia,还是觉得,这多少有“宰客”的嫌疑,因为即便是特殊品种的榴莲,1000泰铢一瓣也非常贵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中国游客对泰铢和泰国的物价没有概念,在不知不觉地上当中,可能会助长一些热门景点地区的涨价行为。
后来,我还特地向人工智能ChatGPT请教了此事,ChatGPT表示,“普吉岛夜市上榴莲价格的确可能很高”,还解释说,一些特别大、特别甜、品质特别好的榴莲价格可能更高,并提醒游客最好 “事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市场价格,或与商家谈判,以确保自己不会被宰。”
即便有这样的个例,几个月来,我在泰国的旅居,总体感受还是惬意舒适。一是信仰约束之下,大部分泰国人还是友善诚实;二是泰国以旅游业为支撑产业,算是多年精耕细作,同样的价格,所能享受到的品质和服务仍然远高于很多国家和地区。
图片《唐人街探案》剧照
佼佼最初决定来泰国旅游,是因为看泰剧产生的兴趣。疫情前,她的旅行感受是性价比很高,所以才会连续三年都到泰国旅行,把曼谷、普吉、苏梅岛、清迈都玩了一圈。今年虽然物价普涨,但国内物价同样有所上涨,尤其是旅行相关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费用,更是涨幅不小,所以她还是选择了泰国。
我这次也在清迈旅居一个月,这里的低物价和高品质时常让我惊叹。比如清迈的咖啡馆多如牛毛,一杯拿铁的价格普遍在60泰铢(12元)。即便是非常精致优雅、咖啡也很好喝的网红咖啡馆,其拿铁价格也不过70到80泰铢(14元到16元),让需要在咖啡馆办公的人们毫无负担。所以清迈也确实吸引了大量远程办公的数字游民。
此外,我在清迈住过的山间度假旅馆,品质不低于四星酒店,有开阔舒展、绿植覆盖的庭院,房间是一栋栋小木屋做成的,还带蓝色泳池和用于休闲冥想的木质凉亭。我入住的2月初,这里的房间平均价格约在170块一晚,最近价格有所上浮,一晚也不过200元出头。
图片清迈的度假旅馆(作者供图)
不过,Lydia在苏梅岛的别墅价格最近回落了,从旺季最高峰的4000元一晚降到了1600到1800元一晚。Lydia说,在疫情前,旺季通常会持续到四月泼水节以后,但今年却早早进入了淡季,而且订单还不算多。她分析,“还是少了中国游客。如果中国游客进来,还是能租满。”
看起来,两国之间没有完全恢复的航班、高昂的机票价格,的确成了很多出行的一大障碍。三月,成都刚刚开通了直飞苏梅岛的航班,成效如何,“还是得看这个月和下个月的情况了。”Lydia说。

餐饮 MCN 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作者|胡描 编辑|罗丽娟

“如果说餐饮有天选之子,贤合庄一定是一个。” 在餐饮咨询行业从业近 20 年,精英品牌管理公司合伙人毛翔宇如此说道。

以卤味火锅开局的贤合庄,在发展之初就集齐了令所有餐饮行业创业者都羡慕的要素:后端有供应链、配方和产品,前端有明星站台、品牌知名度,加盟商蜂拥而至,门店迅速扩至全国。

但贤合庄的土崩瓦解,也只在朝夕之间。

不只是门店事故,去年 5 月开始,贤合庄遭遇多个加盟商的维权起诉,甚至有人质疑明星艺人退出公司一事是 “割韭菜”。目前,贤合庄门店也从巅峰时期的超 800 家,减少至 285 家(窄门餐眼数据)。在今年 2 月,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也被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其成与败,均与其 “操盘手” 四川至膳有密切关系。

说是餐饮企业,四川至膳更像是一家餐饮 MCN。不只是做单一品牌,发展势头最猛时,它旗下曾拥有贤合庄、烧江南、谭鸭血、灶门坎、祥和轩等多个品牌。以明星站台等营销形式,让餐饮项目迅速打开市场,而后开放加盟,吸引大量加盟商加入,快速扩店,占领市场。

不过,在贤合庄 “暴雷” 之后,网友发现,四川至膳官网原本满满当当的明星餐饮品牌介绍 “品牌墙”,已几乎被清空,只剩下自己孵化的品牌 “谭鸭血”。

1.jpeg

它的收缩,无疑让人质疑起了这种餐饮 MCN 的商业模式。不过,在近期,一家叫做 “墨比优创” 的餐饮企业获得融资的消息,又一次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墨比优创同样是一家平台型企业,已孵化出了马路边边串串香、老街称盘麻辣烫两个主力品牌,并与嘟爷火锅杯、正南柒百等达成合作,开始输出自己的孵化连锁餐饮品牌的能力。

除了邀请明星站台,它的模式与四川至膳食几乎一致。而资本似乎也以 “投票” 的形式,认可了其餐饮 MCN 的能力与潜力。

事实上,为了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占领更多的市场,成熟的餐饮企业也在做着相似的尝试,试图孵化新的餐饮品牌。海底捞收购了 U 鼎冒菜,九毛九成功做出了太二酸菜鱼,呷浦呷浦做出了凑凑……

餐饮 MCN 模式,会是餐饮企业的下一个战场吗?

01 一家餐饮 MCN 的崛起

日前,小餐饮加盟连锁孵化企业 “墨比优创”,获得了来自天味食品领投,梅花创投、嘉兴品创参投的亿元 A 轮融资。

全天候科技问询多位餐饮行业从业者,大多数人表示,在融资消息出来之前并没有关注到这家企业。

相比之下,“墨比优创” 旗下的马路边边串串香、老街称盘麻辣烫要知名得多。

官网显示,马路边边串串香在 2016 年开出了首家门店,到 2022 年签约门店数量达到 1300 家(窄门餐眼数据为 721 家)。在 2019 年 12 月,依靠马路边边成长起来的 “墨比优创”,开出了第一家老街称盘麻辣烫,官网数据显示,到 2022 年 8 月,老街称盘麻辣烫的全国签约门店数量突破了 1000 家。

两者相比,马路边边与老街称盘虽同属麻辣烫品类,但前者为大餐,门店面积为 100-200m² 的大店,客单价更高,但投资的资金门槛也更高;而后者为小餐饮,店铺面积在 100 平以下,客单价虽低,但投资门槛也更小。

凭借这两个不同的门店模式,“墨比优创” 吸引了不同需求的加盟商,打开了局面。而在这两个产品做出来后,墨比优创也开始输出自己的孵化能力。在当前,“墨比优创” 与嘟爷火锅杯、正南柒百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从其商业模式来看,“墨比优创” 更像一个平台,旗下自有或合作多个餐饮品牌。平台通过对品牌进行定位、孵化,再搭建标准化体系、加盟体系,使得品牌能够快速在全国扩张。

在同类型的企业中,更为知名的是百胜中国。在其品牌矩阵下,不仅有肯德基、必胜客,还以收并购的形式,将小肥羊、黄记煌等中餐品牌纳入旗下,是国内当之不愧的餐饮巨头。

在当前,许多成熟的餐饮企业都开始探索起了子品牌的孵化。

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主营业务的增长进入瓶颈期,企业需要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区域差异。

中餐的多样性和食客的差异化,决定了同一种餐饮品类很难 “一家打天下”,南方人难以适应西北菜的口味,习惯吃辣的西南地区也很难长期适应清汤小菜。这也使得一些餐饮品牌在全国开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孵化新品牌。

此外,将企业内部的竞争外化也是孵化子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企业的人才储备饱和,而主营业务的增长放缓,许多人才选择离开企业并在同个品类中创业,带来竞争隐患。这时,创建品牌梯队,让团队在餐饮集团内部创业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但发力新品牌也让许多餐饮企业受挫。

在百盛中国的矩阵中,小肥羊、黄记煌的发展远不如肯德基与必胜客。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百胜中国全国门店总数达到 12947 家。而其中肯德基 9094 家、必胜客 2903 家、Lavazza 85 家,其他品牌如小肥羊、黄记煌等中餐品牌加总仅有 865 家。

主营西北菜的九毛九,孵化出了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那未大叔是大厨等多个餐饮品牌,但能称之为成功的仅有太二酸菜鱼。甚至于其九毛九主品牌当前的营收,在 2022 年上半年也只占到了企业总营收的 16.5%。

2.jpeg

又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先后推出了西贝燕麦工坊、西贝燕麦面、麦香村三个快餐项目,却都在开店 3 个月后关停。接着又推出了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主打现炒下饭菜的 “弓长张” 等,许多项目最终也不了了之。

在主营业务之外,孵化出新的具有支撑力的餐饮品牌,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餐饮企业的魔咒。

02 方法简单,却易 “踩坑”

在餐饮行业从业近 20 年的毛翔宇,在 2020 年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咨询公司。到目前,他已为多个餐饮品牌进行赋能。

在孵化子品牌上,毛翔宇总结出了三条常见的方法论。

首先是企业在同一供应链下孵化其他的子品牌。

以被海底捞收购的 U 鼎冒菜为例,冒菜与火锅的原材料共通,都可以采用蜀海的供应链;四川至膳旗下品牌所需的火锅食材、烤肉食材,也是同质化较高的原材料,可以采用同一供应链。而食材的集中供应,能够让品牌在供应链上做出优势,节省成本。

第二种则是在同品类中进行细分。墨比优创便是一个典型,在麻辣烫品类中,既有高客单价的 “大店模型” 马路边边,又有小店模型的老街称盘麻辣烫、嘟爷火锅杯等。

这能够让企业在招商时有更多的覆盖,加盟商可以在多个品牌中,选择与自己资金相匹配的品牌,或是加盟多个品牌。也可以覆盖到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且几个子品牌还在同一供应链下。

第三种则是在同一菜系中进行细分 —— 鲁菜、川菜、湘菜等,如同属于北京眉州酒店管理的眉州东坡、眉州小吃都主打川菜。

“大量企业用的都是这三种方式,因为除了这三种方式,他再组新的供应链,再做别的品类,再找其他厨师,成本就高了。” 毛翔宇说。

但在实践中,许多餐饮企业却依然踩了 “坑”

小肥羊发展处在巅峰时,连锁店数量曾一度高达 721 家。在被百胜中国收购,业界曾认为,小肥羊在百胜的标准化餐饮体系中,能够像肯德基、必胜客一般,快速在全国各地开花。

但事与愿违的是,百胜并没能拯救小肥羊。小肥羊仍然没有从闭店潮中走出来,其门店数量仅剩 167 家(窄门餐眼数据),许多一二线城市,已不见其身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肥羊所需的供应链与西式快餐所采用的供应链很大程度上不能共通。百胜中国运营小肥羊这个品牌,未能发挥出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反而 “扬短避长”。

3.jpeg

小肥羊加盟条件 图片来源:官网

并且,中餐的差异化,使得品牌在不同的市场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同一品牌在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就需要用两套菜单,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更需要重新做门店、成本模型。

而作为中餐品类,小肥羊一旦执行类似麦肯的标准化,便丧失了灵活性。

西贝在孵化新品牌上,一方面几乎已经跳出了西北菜的品类,进入到了快餐系统。另一方面却没有调整原有模式,“西贝原来的 1000 平米 – 2000 平米的开店经验不适用于快餐了。” 餐饮咨询师董建(化名)认为。

在发力新品牌上,许多企业都遇到过相似的问题。这就需要创始人有准确的认知和判断,从自身供应链的优势上,找到一个尚有市场空缺的赛道。并判断在这个领域中,自己的团队能做到怎样的程度。也需要团队摆脱以往的惯性思维,快速对品牌有一个比较优化的设计。

而要成熟企业克服惯性思维,或许比重新搭建一个创业团队更难。

03 餐饮 MCN “死于” 快速膨胀

在孵化新品牌上,成熟餐饮企业的劣势在于已经形成的惯性。

许多企业依靠单一的餐饮品牌发展起来,惯性思维、组织结构、人员能力等,让内部团队更难跳出舒适圈。

此外还有业绩的压力,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着业绩增长和来自投资人的双重压力。比起冒进,它们更需要求稳。在诸多限制下,它们很难下重成本去搭建团队,发展新业务。

相比之下,新兴的餐饮 MCN 的优势在于更为灵活的组织。企业的组织结构、多种能力的组建,也为孵化多个餐饮品牌做了准备。

以 “墨比优创” 为例,其创始人何流介绍,从企业创立之初,墨比优创就非常注重提高平台的孵化能力,从门店营运、供应链服务、多样性招商、数字化管控、全平台营销五大版块构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

其创始团队多半是互联网出身,对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也有自己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MCN 类型的餐饮公司为弊病也很明显。在行业中,毛翔宇看到了太多品牌 “死” 于快速膨胀。

在快速的扩店之下,许多企业陷入资金链紧缺的困境。大规模开店,即便是加盟模式,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快速膨胀,供应链、研发、运营、财务、市场督导部门等都需要扩充人员。

而市场会因为快速的放店使得翻台率下降,营业成本增加,而盈利能力降低。一旦前端出现亏损,加盟商开始关店、倒闭,企业也将不堪重负。

在早期,贤合庄凭借明星效应迅速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吸引来了一众加盟商。四川至膳并未进行风险控制、限制加盟店的快速扩张,还放权给了许多区域代理,使得区域代理疯狂扩充店面。在巅峰时期,贤合庄门店数量一度达到了 800 多家,一年开店数百家。

4.png

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董建透露,四川至膳并未成立大区公司进行管理,仅仅是在成都有一个办公室,这是十分不合理的。“这个时候需要做全国市场,打大区,在组织结构、组织架构、组织模型全部都要变,而不是原来松散的单一结构。” 董建表示。

也是因为缺乏品牌的统一管理,董建在考察中发现,贤合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做过有效的品宣以及品类升级。这使得它的经营曲线向下发展,并没有很好的释放品牌势能。

贤合庄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餐宝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4 月,贤合庄全国加盟店已关闭超过 300 家。

贤合庄的前车之鉴也给 “墨比优创” 旗下的品牌们增添了几分扩店的阴影。

在扩店上,马路边边与老街称盘的开店速度并不低。而行业人士认为:“在全国来看,马路边边门店已经快饱和了。大餐它在每个城市的开店量是有限的,一个三四线城市,马路边边只能开两三家店,中国几百个地级市也就有几百家店的逻辑。”

而在小餐饮上,老街称盘面临的是更多的竞争,不仅包括许多连锁麻辣烫品牌,还包括了街边夫妻店。

在未来,“墨比优创” 想要走得更远,就需要不断的保持并提升自己的孵化、运维品牌的能力,持续打造新品牌,并向新市场进军。

以 MCN 为底色,或许就意味着它需要以不断制造 “热点” 品牌来维持整个企业的增长,一旦企业孵化和运维能力衰退,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贤合庄。

来源: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