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是波浪壮阔的一生

@晏凌羊: 秦始皇的一生,是波浪壮阔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乃至性格,其实跟汉武大帝真有点像。

在他还叫 “嬴政” 的人生阶段,他出生于赵国,他爹异人是大质子,他是小质子。

秦赵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军队,赵国人对这对质子父子恨之入骨,他小时候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秦昭襄王后来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决定处死秦国人质异人及其全家,吕不韦花重金买通看守,带着异人回到秦国都城咸阳,扔下母子二人。

嬴政跟着母亲在赵国的外公外婆家东躲西藏,直到曾祖父秦昭襄王去世,他祖父秦孝文王即位,他爹异人被立为太子,他才被放回国。

不过,他祖父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就去世了(他继位的时候都五十二岁了),然后他爹继位,但他爹当了三年的秦王也去世了,13 岁的嬴政就当了皇 D。

嬴政 14 岁的时候,开始修建皇陵,同时修建郑国渠,但那时候在朝中他话事权不大,在这种事上或许就只有一个 “点头权”。

当初,他和他爹能上位,主要靠吕不韦,吕不韦跟他妈有私情,他就派假太监嫪毐去伺候她妈,结果她妈竟跟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还想发动政变。

呃,史书是这么写的,但谁知道具体的实情呢,我总觉得他妈要造反这事儿,不大可信;可能性更大的是,她妈有很大的权力欲,挡了他的路。

秦始皇本人呢,也因为有这样一个母亲,一生没有立皇后。

20 岁他翅膀硬了,处理了弟弟成蟜(jiǎo)的叛变;

22 岁,将想要叛乱的嫪毐五马分尸;

23 岁,铲除吕不韦;

24 岁,开始征战天下;

30 岁,灭韩;

32 岁,灭赵;

34 岁,灭燕;

35 岁,灭魏;

36 岁,灭楚;

38 岁,灭越;

简直就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

39 岁,灭了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

40 岁,书同文,车同轨;

44 岁,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45 岁,北伐匈奴;

46 岁,修筑长城;

47 岁,下《焚书令》;

48 岁,坑杀儒生术士 400 多人;

50 岁,驾崩。

就这么厉害一个人,死在了巡游的路上,死后尸身和咸鱼放在了一起。

他可能也预估不到自己会那时候死,竟没来得及好好筹划后事,没来得及把自己属意的继承人推上位置,就被离他更近的赵高、李斯和胡亥谋算。

他一手创建的大秦帝国也没能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而是迎来了 “二世而亡” 的命运。

在框架里待久了,要想跳出去是很难的

@徐佳杰 Pierre:俺以前是学外语滴。
上学的时候,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研究法国文化,怎么能研究得过法国人?
同理,汉学家研究汉文化,凭什么能研究得过我们中国人?
后来我发现,研究文化,深度和角度,其实同样重要。
有时候,只需一点点角度不同,我们就能发现新东西。

比如说,汉武帝杀淮南王,朱棣夺位朱允炆。
一般俺们中国人自己看历史,确实很少会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看吧?
但有一次,我和一位法国人聊,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他凭直觉认为,淮南王的 “鸡犬升天” 传说,和朱允炆的 “失踪” 传说,可能都是皇家的舆论工程罢了。
或者更严谨地说,朱允炆的失踪传说,可能是朱棣 “学习” 了淮南王的鸡犬升天传说而发明的。

啥意思呢?
淮南王不是因为造反而被逼自尽吗?
侄子逼死叔叔,毕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情。
但众所周知,民间舆论场,特别喜欢猎奇。
我们给刘安之死,披上神秘色彩,编一个,他带着鸡犬一起飞升的传说。
老百姓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他是怎么飞升的,炼的什么丹。
而不是,侄子和叔叔,究竟谁对谁错。

朱棣很可能就是从这件事里,得到了灵感。
或许朱棣攻进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把朱允炆宰了。
但是叔叔杀侄子啊,造反啊,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朱棣不能让舆论发酵,要想个办法,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刚才说了,公众热爱猎奇。
所以他编了个朱允炆从密道逃走的故事出来。
老百姓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朱允炆去哪儿了?
难道在海上吗?真的做了和尚吗?密道在哪儿呀?
焦点就被分散了。

姑且不问他的观点对不对,有没有证据吧。
(我读书也比较少,不知道他这个观点,前人有没有讲过。)
但这个角度,确实有点意思,是不?
一个侄子杀叔叔,一个叔叔杀侄子。
咋就从来没人想到放在一起看呢?

别嫌弃,还真就是下水最好吃

小时候逢周末,家长来得及小火炖一下午,便能吃上一锅鸡。我妈常劝我吃鸡腿鸡心,我却从小爱吃炖在一锅里的鸡杂:鸡胗、鸡肝、鸡肠、鸡血、鸡心。鸡肝沙滑润香,鸡肠细而耐嚼,吃了才知何为 “小肚鸡肠”。

倒是鸡胗无所谓些:

我们那里,卤鸡胗是各家小店凉菜。比如办宴席,鸡胗皮蛋、牛肉海蜇,加了芫荽便上来。

后来到了上海,卖白斩鸡的店里,会有鸡血汤卖,里面也会摆些鸡杂青葱:不拘季节,都能吃。

看我不爱吃鸡肉,倒爱吃鸡杂,我外婆就笑:小赤佬,嘴倒刁。

我去重庆,若的外婆给我做泡椒鸡杂:主要是鸡胗鸡肝,泡椒炒一锅。吃一口,麻辣冲上颚、钻两耳、鼻通嘴疼,一时涕泪都要稀里哗啦;再吃几口,味道出来了:

鸡肝沙,鸡胗脆,鸡肠韧,口感参差有差;加上软白米饭、滑筋道面,多几重变化。

更兼泡椒花椒、姜丝芹菜,嘴里打成一片。

为什么鸡杂适合加辣呢?大概对辣量大的人,泡椒鸡杂余香满口,自不待提;对辣量小的人,满嘴灼灼之后,唇舌都敏感;平时吃鸡杂所得的沙韧滑脆,至此都加了三五倍分量。所以辣量大的人吃鸡杂,可以吃得细嚼慢咽,滋味无穷;辣量小的人,反而容易面红耳赤,急吼吼吃得癫狂。

我一勺子泡椒鸡杂扣在米饭上,拌了便吃;边吃边问若:

“怎么喜欢一点点挑拣着吃呢?”

若答:“在泡椒堆里拣鸡杂吃,多好玩啊!”

—— 想想苏轼在惠州时,从羊脊骨里找碎肉吃,说感觉像在吃蟹,意思相去不远。

1.png

如上所述,鸡杂乃至于内脏的妙处,大概就是口感纷杂。滑铁卢大学神经科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巴内特 – 考恩有个说法,“我们说的口味,说到底,是对味道、气味和质地特性的完整体验。” 质地就是口感了。

比如鸡肝鸡胗炒一锅,鸡肝沙,鸡胗脆,这种搭配,老北京炒肝也是 —— 所谓老派炒肝,说白了就是猪小肠猪肝加蒜末双烩。据说老年间还有口诀,跟卖炒肝的念叨 “肥着点儿”,就是多要点肠子,“瘦着点儿” 就是多盛几片肝。各人要的肥瘦,也就是口感比率了,但过于纯粹,大概就没意思了 —— 比如炒鸡杂,就是比纯炒鸡肝或纯炒鸡肠好吃嘛。

由此说开去:

对动物内脏的喜爱,全世界都差不多。像日本人吃烧烤,鸡胗鸡心鸡肝都可以拿来烤,求的也是个口感多样。

动物肝脏口感润滑,所以多拿来做酱。法国人的鹅肝酱众所周知,中北欧各处吃肝酱的历史则历史悠久了:猪肝牛肝,搭配猪油牛油、洋葱面粉、鸡蛋与盐,甚或各地香料,制作出各家的酱。拿来蘸面蘸饼、炒蘑菇空口干吃,都有。北非南非,都有整块烤羊肝拿来待客的吃法。营养学家谆谆教诲说这类东西高热量高胆固醇,未必健康,但说者自说,吃者自吃:不健康的禁忌感,也是吃美食的快乐来源之一嘛。

2.jpg

广东人吃猪肚鸡天下皆知,火锅里涮金钱肚与牛百叶那也是保留节目。全世界似乎都爱拿牛肚羊肚拿来炖汤。再暖和一点的地方,味道也下得重:东南亚好多地方用咖喱烹肚,南美则喜欢土豆和花生焖肚。

佛罗伦萨有著名的牛肚包,外脆内韧,但整体极软烂,牙口差一点的也能吃得很快乐。

3.png

说到软烂,我见过意大利乡下馆子有用鸡胗与鸡心炖汤的,只是似乎不太像上海的鸡杂汤条缕分明,而倾向加各种配料炖成糊糊,吃起来也少了脆,只更容易入口。

捷克的卡罗维发利以面包和啤酒著称,一家满是稻草香的小馆子里,我吃过口味酸辣的杂烩啤酒汤,里头有面包皮也有鸡杂,意外地好吃。

肠,肥肠,九转大肠,天下皆知。我故乡无锡吃大肠习惯红烧,大肠卤得好,鲜里带甜,又脆又韧,不失肥厚之感,牙齿一口下去,像陷进猪肠似的,挤出来许多卤汁来,有嚼劲,又滑,牙口好的能嚼到唧唧吱吱响,越吃越想吃。印尼馆子里常见卖炸鸡肠配沙爹酱,细而又脆,不知不觉就容易吃多了。

第戎人一向自诩法国美食之都,有名的是第戎芥末和勃艮第炖牛肉,但我不止一个朋友说,第戎人请客,如果不想出错端端正正,就请你吃红酒炖牛肉;如果真把你当老饕看待,就请你吃肠包肚 —— 说白了:肥肠、肚子,密密层层套在小肠里,腌得了,吃。

对不爱吃下水的,掉头就跑;对喜欢吃下水的,这就是牛杂大荟萃主题乐园,简直再过瘾也没有;我朋友开玩笑说第戎芥末所以名震天下,就因为第戎人必须开发出足够重口味的芥末,来搭配肠包肚;但我认识另一位老先生认为,好的肠包肚不该配芥末,就是得硬吃,“这才够味!”

4.png

苏格兰的国菜哈吉斯 —— 羊肚里包羊杂 —— 与此有类似之处,但法国人说起哈吉斯来自然不屑一顾,“英国人哪懂吃的?”

日本有所谓内脏锅,起源是博多 —— 就是博多拉面那地界 —— 的乡土料理。我有位朋友极爱吃,而且并不因其是乡土料理就粗疏大意,还会认真教我:

肝脏刺身要搭配蒜泥和葱,蘸一点盐吃……

牛肠要就着酱油汤底吃,然后蘸着白味噌再试一次……

当然,我把牛肠就韭菜蘸辣椒酱,他也不反对 —— 他自己就会拿牛肚包蘸哈里萨辣酱吃。

按他的说法,肯放心大胆吃内脏的诸位,都有个特点:

才不管你健康不健康高雅不高雅,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才是一个吃货最重要的修养吗?

我跟他说,没啥高雅不高雅的;没谁买个西瓜就为啃个西瓜皮;最好吃的,不都在核心部分么?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20岁,初中辍学,她从流水线女工逆袭成世界冠军

00后化工女孩姜雨荷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夺冠,让她所在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出了圈。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姜雨荷今年20岁,河南南阳人。她的人生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无法适应高考教育的农村女孩,如何在初中辍学后,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因为区位,河南省的普通学生升学压力极大,职业教育并不突出。但姜雨荷的故事展现了另一种可能,即只要得到一般程度的支持,没有特定阻碍,一个普通的女孩,就可以怎样自然而然地顺应性格,自然而然地走弯路,又自然而然地折回来,展露出耀眼的才华,实现梦想。

以下是姜雨荷的讲述。

口述|姜雨荷
记者|李秀莉
编辑|王海燕

图片
姜雨荷

辍学打工后

我爸妈都是农村人,初中毕业。在我六七岁之前,我妈妈在青岛的一个纺织厂里打工,我爸在家种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的小学在村里走读,到了初中,就去了镇上读书。
我从小学习就不好。我是个坐不住的人,从小就淘气,天天跟着其他小孩上树掏鸟窝,捅马蜂窝,下水捉虾。反正只要不是坐着,我都挺喜欢的。我的手也闲不住,小时候,每当我爸在家里修拖拉机或者自行车,他都会给我一个东西,让我也在那里摸索,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修东西。我记得八九岁时,骑着小自行车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玩,路上车链子掉了,我都能自己安上。所以等上了学,上着课呢,也总想拿点东西在手里倒腾。这些习惯可能也影响了学习。
图片

姜雨荷指导学妹做实验
等上初中,因为换学校,我觉得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上个大学。当时一个年级三四个班,一个班里四五十个学生,初一上学期,我的成绩还能排到班里前10。那时,班主任挺看好我,上课也很关注我。但是等到初一下学期,我跟两个从初二留级下来的学生坐得比较近,我又开始贪玩,成绩就慢慢下去了。
初二还能撑一撑,听不懂就不听,上课就看课外书。到初三,数学最低时考过20多分。成绩排名也在班级的后20名。这个成绩能上高中,但是去不了好高中。因为根本学不进去,又觉得浪费了钱,我决定不读了。到初三下学期,拿到初中毕业证后,我没有参加中考,直接离开了学校。我读的这所初中教育环境很一般,师资力量也不太行,毕业时,我记得班里有好几个跟我一起辍学的。
我当时也完全不担心“不读书能干嘛”,那时候小,想法比较幼稚,觉得老话说得好,360行,行行出状元嘛。我爸妈也觉得,让我去外面闯荡一下,吃点苦,再回来上学也行。所以,当我决定不读高中,准备南下广州时,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阻拦。
图片
《少年派》剧照

选广州是因为,有个大一岁的表姐在那边工厂上过班,也是初中毕业就过去了。去之前,我跟她联系好,收拾了几件衣服,带着身份证和一点吃的,就出发了。那也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在此之前,我去过的最远地方是浙江,还是和我嫂子一起去的。
去广州时我想得可好了:在广州找一个好点的公司,学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将来能养家糊口,总之,绝不是进厂干流水线。但很快我发现,外面世界还真是大,完全容纳不了我啊。
我是夏天去的,毕业季,很多工厂门口都立着招聘的牌子,我和我表姐就搁那儿看,稍微好点的工厂,至少要求高中以上学历,还有个生产华为手机的电子厂,好像只收大专及以上学历。我这才发现,我初中学历,除了进厂干最基本的流水线工作,什么都干不了。为了赶紧挣钱养活自己,我只好妥协了。
图片
《山海情》剧照

三四天之后,我们就进厂了,是给品牌手机生产手机壳的。我的工作是,用一个比较细的海绵,打磨手机壳的角上凹槽,打磨到光滑。倒不复杂,一次只需几十秒。一开始,可能生产线上可能都是新人,速度不快,我还寻思不过如此,后来就特别恐怖,手要一刻不停地动。坐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胳膊都抬不起来。
除了累,还枯燥。我所在的车间有四五条流水线,男女工人都有,大几百个,也不聊天,就闷头干。我上白班,早上8点开始,几乎天天加班到晚上10点或12点。换班时能休息半天,有精力的话可以去逛逛,但我一般都用来睡觉。我们的工资按小时算,一个月下来挣4000~4500元,不高,但我没地儿花钱,能存下两三千。
后来,我认真思考了下,这工作不能再做了,第一没有进步空间,顶多提到组长,监督别人干活。第二,学不到任何的知识。第三,接触不到帮你进步的人。所以春节回家,我就跟我爸妈商量,不去打工了,我要去一个机会更多的地方学个技术。
图片姜雨荷(前排左一)在集训基地
回到校园

读职校是我的想法。
在此之前,我经常看到关于职校的负面新闻,感觉里面管理混乱,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去那里混日子。我爸妈也不太看好。所以初中毕业后我才没考虑读职校。
但打工半年时,我们有个邻居的亲戚在河南化学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河南化工技师)上班,给我介绍这所学校,我看招生简章上写着,学校是省属公办性质,不要学费,包就业,就业单位都是全国500强企业。不要学费这点很吸引我,所以年后学校招生时,我就让我父母带着我过来了。
选专业时,老师介绍说,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工作环境也好,不会特别累,适合女孩子,我就学了。我进去后才知道,这个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很多全国500强企业来我们学校定向招聘,毕业生供不应求。
图片

重新做回学生后,第一年虽然是正常上下课,但和初中的感觉已经不一样。首先,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偏少。其次,不那么卷,河南省的学校都太卷了,我上的初中虽然一般,但也卷得要命,每天写作业写到凌晨两点都写不完,所以上初中时我很讨厌写作业。等上了职校,课程安排轻松多了,作业也不会特别多,我就不那么反感了。
不过,一开始也听不懂,我们学的是高职课本,理论课一点不比初中简单。但是出去走一遭之后,听不懂也会强迫自己听,记很多笔记。我们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自习,其他同学可能在玩手机,我就只学习,即使没有作业,也会练字,写日记。至少态度上很端正。
平时,我上课就坐在教室第一排,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老师。等第一学年结束,我的任课老师贺攀科老师注意到了我,问我要不要加入培训队,参加以后的世界技能大赛。这个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
图片

后来我了解到,我们学校虽然在北方,区位优势不明显,毕业学生基本都要去沿海企业就职。但在培训这块,我们学校的实力并不差。比如,我们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技术和水处理技术项目训练基地是国家集训基地。2019年,我的学长贺江涛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也拿过铜牌,打破了河南省在这方面的记录。
但我当时没想那么多,老师叫我,我就来了。考了理论、操作、心理和体能后,我就进队了。当时我在我们班的成绩能排到15名左右,不算最好的,但培训并不是按成绩选拔,按我们教练的话说,看的是综合素质。教练还告诉我,在入队选拔中,我的心理测试成绩是最高的。
图片

高强度高标准的实验,对每个参赛学生都是巨大的考验
后来的比赛中,心态稳定的确一次次地帮了我。2021年的一个选拔赛中,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做一个实验,其中用到两个药物,形态上肉眼无法分辨,只能通过瓶子区分。但比赛开始十来分钟,我的实验做到一半,发现出了问题,我有点慌张,赶紧排查错误,后来发现是药物瓶盖的区分色跟我在学校做的实验时不一样,我把两个溶液搞反了。
此时,我已经比别人晚了30分钟左右,这个模块的时间又卡得很死,在场所有人都觉得我肯定做不完了。我的教练在场外也紧张得来回踱步,场地经理都看不下去,赶紧给他拽走了。但我冷静地临时决定换个实验方案,就是缩短时间,放弃精度,在20分钟内完成了别人需要40分钟的实验。
后来我才知道,等我实验完成,教练在外面都看得目瞪口呆。最后,我的那个模块得了全场最高分,因为其他人大都没有做完那个实验。
图片

姜雨荷在世界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还有一次比赛是做有机合成,实验操作分两步,先合成一个原料,再进行下一步合成,期间要将一个油浴锅加温到300多度。但是现场提供的设备功率小,升温很慢,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现场,我又借了一个大功率的加热设备,将油浴锅预先加热到将近300度时,再使用场地方提供的小功率设备接续加热。
结果因为油温升高太快,发出的白色烟雾引发烟雾报警器的响动,场地经理过来干涉,我就解释,油冒烟并没有太大的安全问题,而我必须这样去做,才能保证实验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他们也接受了我的解释。实验结束后我发现,大部分人的油浴锅温度都迟迟升不上去,比赛模块也没完成。
图片
姜雨荷在教练的指导下做实验

当然,除了心态好,我能临场发挥,也跟我的日常训练有关。这些实验,我已经练习了无数遍,形成了肌肉记忆。进入培训队后,三年多里,我们每天早上7点50分开始做实验,坐到晚上10点30分,赛前一两个月,更是经常加班到凌晨1点左右。
要练到什么程度呢?我举过一个例子,在比赛中,我们要用到“化学滴定法”,就是将溶液一滴一滴地滴进专门的容器。单次滴入的溶液量,一开始是整滴,然后控制到半滴,再控制到四分之一滴,大约0.01毫升。这听起来要求很高,但对我们,只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基本操作。甚至不需要专门去练,因为全年都在用,时间久了,自然熟能生巧。
除了实验操作,还要学英语。因为去国外比赛,需要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学英语的过程也很要命。一开始我根本记不住,也学不进去,后来学校给我配了一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英语老师,每周上两次英语课,从音标开始教,音标学完,开始学单词拼读,再学简单的句子,再进阶到小短文,再到专业英语。
一开始,我也看不懂专业英语文献。我就把文章里的专业词汇摘抄到专门的单词本上,再跟着翻译软件念,最后将整个文章翻译一遍。到决赛前一年,教练开始让我练习用英语打印实验报告,刚开始,我打印一个报告需要三四个小时,后来只需40分钟。
图片
姜雨荷在翻译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英文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出国比赛

接到可以去奥地利参加决赛的消息时,我当然很激动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我想,如果不是这个比赛,像我们这种农村出身的小孩,可能很难有机会出国。只是,决赛日逐渐逼近了,我全部的心思都在实验上,更多的还是焦虑。
去奥地利比赛的中国队里一共七个人, 包含美容美发、花艺、服装设计、货运代理、健康照护等方向的选手,一共两个女生。我们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后抵达奥地利,当时国内疫情还未放开,一切都很严格,大巴车直接将我们接到了酒店。接下来就是三天的比赛,一共二十个小时左右,包括三个实验和11页的英文报告。比赛结果出炉时,我激动得第一时间给妈妈打了电话,她也高兴得不得了,说要在家门口摆两桌庆祝庆祝。
三年多的训练,我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指导教练,他们为了培养我,真的花费了很多心思,尤其是贺攀科老师,已经40多岁了,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贺老师不是专门学英语的,但他会坚持每天把我做的题提前翻译成英文,给我练习。有时候我不想干了,但看着他们的付出,就没办法放弃。
图片

姜雨荷的母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现在回头来看,这三年,我过得很充实,因为除了训练没有别的回忆了。它也是我人生的很大一个转折点,让我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比赛结束后,我回了河南化工技师任教,谁能想到,我一个初中毕业的人,竟然当了老师。
我始终相信,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我想,即便我没有参加这个比赛,只是上了技校,像其他同学一样按部就班的毕业,去企业上班,勤勤恳恳地,可能现在也会有不错的成绩。就像我现在拿的这个荣誉,也不是我最开始能够想象的。人生有很多种可能,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它,怎么把握它,又怎么去实现它。
图片
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上学,学更多的理论知识,毕竟金牌光环不可能一直笼罩着你,永远会有更优秀的人出现,替代你。只是目前,我还没有非常清晰的规划。

那些看完收获满满的纪录片

自影像出现伊始,纪录片就成为影视类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透过纪录片,我们能够看到人类世界最壮阔的生命赞歌、漫天繁星中的宇宙奥秘、与遥远历史中的奇事秘闻。相信通过今日ONE编辑部推荐的周末片单,你将对自己所处的神奇世界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收获更多有趣的知识与乐趣。

注:排名不分先后。

1、宠物一千零一夜

豆瓣评分8.3|观看入口:腾讯

在中国,每五个家庭就有一户养宠物。都市生活改变着宠物的习性,而宠物的陪伴也正在影响都市人的生活。它们也有七情六欲、有爱有争斗,简单却复杂,吵闹也孤独。这部纪录片将为你带来24个奇妙的宠物故事,陪你进入一个从未了解过的宠物世界。

ONE编辑部注脚:这部纪录片的文案——非,常,好!!

2、关口知宏的中国铁道大纪行

豆瓣评分9.6|观看入口:请自行寻找

这是日本NHK制作的关于中国铁路的纪实节目,记录了有着“日本刘德华”之称的演员关口知宏在2007年以乘搭铁路的方式走遍中国的全过程。历经春秋二季,观众可随着影片一同见证中国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与壮丽震撼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一个四处蹭饭并乐此不疲的日本小哥。

ONE编辑部注脚:此片不是很好找,但如果你找到了带中文字幕的资源,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绝对的宝藏。关于生活,关于人性,关于文化,关于大地山川,关于真、善、美。关于过去的那些,闪亮的日子。

3、地球起源

豆瓣评分9.0|观看入口:哔哩哔哩

地球起源系列将带领我们环游地球,向我们揭示地球形成的地质过程。就像在忙碌世界中突然抬头看向星空,你会发现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竟如此紧密而神奇。地质的形成过程,与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但由于漫长的岁月却变得扑朔迷离。板块碰撞、火山爆发还是冰山的磨蚀?利用各种遗留的线索、地质学家发现的证据,这一系列将要追溯至千年之前,探究缓慢却强大的造地运动是如何形成我们今天的世界的。

ONE编辑部注脚:看起源型的科幻电影之前,都应该先看这部片子。

4、客从何处来

豆瓣评分9.0|观看入口:请自行寻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人自古对于“家乡”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题目也正来自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由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萧敬腾、钮承泽、撒贝宁、佟丽娅、谢娜、金士杰等人参与制作,他们将带着各自的心愿踏上寻根之旅,而摄像机会真实记录下各不相同的寻根故事。

ONE编辑部注脚:因种种原因,这个曾经在央视播出的片子也下架了,甚至在首播时就直接少了一集,但不妨碍它的好。(推荐此片不代表认同片中人物的个人行为)

5、行星

豆瓣评分9.6|观看入口:腾讯

138亿年前宇宙的故事有了开端,仅银河系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我们生活的太阳系行星渺小如尘埃,不为人知的行星故事在过去40亿年中华丽上演。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飞船带领我们探索各个行星,此部纪录片用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解构八大行星的故事,并结合最先进的科技(2019)进行视觉化呈现。

ONE编辑部注脚:太阳系有多美?地球有多美?每一帧,都是一张壁纸。

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豆瓣评分8.7|观看入口:央视频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走访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

ONE编辑部注脚:一片小叶子,可以成为你知识的锚点。历史、社会、文化,被它轻轻串起。

7、海洋

豆瓣评分9.0|观看入口:咪咕、爱奇艺

《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本片以环保为主题,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

ONE编辑部注脚:花这么多钱拍一个不太赚钱的纪录片?是不是有点傻。或许是的,所以在中文世界鲜少有这样的大制作。所以,且看且珍惜。

8、迁徙的鸟

豆瓣评分9.0|观看入口:咪咕、爱奇艺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动用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让我们目睹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

ONE编辑部注脚:用巨量的素材讲述那些无法发声的动物的真实故事,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

9、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评分9.4|观看入口:央视频、哔哩哔哩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观看此片,我们将跟随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见证他们修补、重塑文物们被时间侵蚀的痕迹。

ONE编辑部注脚:匠人精神,一个被聊烂的词。在这部片里,看见匠人,看见精神。

“只有分数没有人”的衡水中学,是怎么在全国扩张的?

衡水中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来自这样几个要素:借助民办中学跨区域招生、“掐尖”抢生源、给贫困家庭经济补助等。衡中模式一度遍地开花,他们称自己是“倾力打造全国高中教育航空母舰”。但如今的衡水中学,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不仅为了摆脱极端分数模式在作调整,同时要直面生源上的改变。衡中成长为“超级中学”的扩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强的制约,甚至面临着终结。衡水当地的教育生态,或将迎来新的洗牌。

主笔|黄子懿

记者|李秀莉

实习记者|顾靓楠

四个“衡中”

衡水中学放假是一大盛况。每逢周六,市区各大酒店提前一两天就会满房,酒店会提醒已入住客人,提前续房。16点放学,衡中门卫提前两小时就各就各位、如临大敌,在校门口拉出警戒线,划分等待区。到了16点,上千名穿着白色校服的学生倾巢而出。几乎每个学生手里,都拉着一个行李箱。
图片
高考前夕,衡水中学的学生进入备考状态

“堵一两小时才能开车出去是正常的。”衡中一位家长告诉我,放大假时,这种拥堵会延绵数公里。街上满是交警在忙碌地指挥交通。车牌号码非常多元化,来自河北邯郸、邢台、沧州,偶尔也能见到山东、河南、北京的车牌。为避免拥堵,衡中采取了高一、高二交替放假的制度。比如2023年4月8日是高一放假,4月15日轮到高二和高三。到了高二、高三放假的日子,衡水中学以南10公里外的南校区,门口的双向四车道被来自各地的车辆排满。

成名20余年后,衡水中学已成了这座城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然大物,也早已超越了一个学校的范畴。目前衡水中学有四大校区,位于桃城区英才路的是本部,本部东端有一个东校区,与本部打通;在衡水市以南的滨湖新区,衡中还设有一个南校区和一个衡水中学实验学校。与四大校区相对应的,是每个年级1〜6部的级部编号,每个级部都有数千人之多。

引人注意的是,所有分校区都另有其名。衡中的东校区内部跟衡中本部完全打通,门口却高挂着“衡水滏阳中学”的招牌;南校区门口则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用行书镌刻着“衡水第一中学”。

这种校名招牌上的差异,昭示着衡水中学的另一面。它依靠强硬的管理模式,崛起为一座地区名校后,开始依托三所“校中校”在全省大范围招生。衡中由此成了一座“超级中学”,并将触角伸向了省外。它的扩张,正如其官网写的那样,是“倾力打造全国高中教育航空母舰”。

图片
2021年11月,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学生进行课间操展示。成名多年后,衡水中学已经走出了衡水,分校遍布全国各地(视觉中国 供图)

衡水中学发布的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多数都出自这类“校中校”。以2016年衡中公开的高考喜报为例,那一年衡中的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到139人,震动全国。不过喜报中写道:12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其中一中9人;12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其中一中11人。文理科排在省内前20名的学生,均是衡水一中占据了压倒性的多数。喜报的落款同时写上了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

“我们所有资源都是共享的,教学资源、教案、试卷题目都出自一套系统。校服和校徽也都差不多。每次有大型考试,都是四个校区拉通了排名。”目前在衡水一中念高二的陈嘉伊告诉我:“来衡中之前,我还琢磨着衡中这么厉害,每年考这么多清华北大,来了才知道它是很多校区一起考了这么多清北,然后统一往上报是出自衡水中学。”陈嘉伊来自河北张家口,是一名特长生,中考前就被衡水一中预录取,“只要达到一定分数线就行”。在衡水一中,他这样的外地学子占据了多数。

这类“校中校”,有着办学性质上的不同。衡水中学是公办学校,而衡水一中、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滏阳中学三个校区均为民办学校,招收的多是外地学子。

据教育部、人社部的要求,公办高中严禁“超计划、违反规定跨区域、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招生范围仅限于本区,而民办学校在过去所受的限制较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衡水中学正是依托衡水一中等民办高中身份,“掐尖”招收大量外地优秀学子就读,一次次缔造了高考神话。“这方面,衡水中学是成功地利用了政策的一个漏洞。”河北省辛集市教育局一位官员对本刊表示。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这也是“衡水模式”真正值得关注的实质。他认为,衡水模式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应试教育的严苛管理,“在我们当前的评价体系之下,讨论一所高中要不要搞应试教育毫无意义”;二是衡水中学的办学招生模式。“衡水模式的实质,是把一个省份的优质生源都集中在一所学校,去打造‘超级中学’,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示的。”熊丙奇对本刊表示。

“别看那么多人来衡中考察,但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学到精髓?”一位了解衡中的人士对本刊说,“如果要问我衡水中学的精髓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生源。”

图片
蓝白统一校服、自习“零抬头率”是衡中的标志之一(插图:老牛)

“掐尖”

衡水中学从不缺少危机感。1993年到1995年,当时任校长李金池用三年时间,将衡中从一所二三流学校变成全市第一后,校领导流下了眼泪。但次年蝉联第一后,他们不敢庆祝,因为不知道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是否能够持续,于是做出了“激情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2004年3月,李金池卸任,张文茂继任衡中校长。这位身高近1.9米的新校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从衡中一名物理教师一路走上了管理岗。那时候,衡水中学最近一次高考的清北录取人数定格在了12人。在一位河北省教育界人士看来,这时衡中已到上限了。他对媒体表示:“实际上,衡水中学十几个人能考上清华北大,已经到了极限。”判断依据来自招生基础。当时衡水市人口约400万出头,占河北全省6700万人的6%。按照清华北大每年在河北招收一二百人的比例算,正好对应十几人。

不过当时,河北省内已经有中学开始跨地区招生了,散播下了“超级中学”的种子。1997年前后,河北省传统名校石家庄二中和唐山一中成立省理科实验班。该班经省教育厅批准,初期规划成立两个班,选拔条件很高。石家庄当地生源不够,该班就尝试去外地招生。“这个实验班尝到甜头后,就开始大量招生了,从石家庄慢慢扩展到周边和全省,除了唐山这个兄弟学校所在地。”王仲磊对本刊回忆。他曾是石家庄二中一名教学负责人,如今在河北南部某重点中学任教。

图片
衡中的操场上,贴着激昂的标语(蔡小川 摄)

石家庄是河北省会,而唐山则是省内常年的经济第一。衡水中学如果保持辉煌,也就必须要跟他们竞争,提前网罗优质生源。衡中2005届学生刘大瑞初中就读于衡水三中,平均排名在年级前十名左右。他对本刊透露,那时衡中就在校内设置了很多“学探”,这些人通常是本校老师或工作人员,扮演着衡中代理人的角色。他们会帮衡中摸底成绩优异的应届生,然后衡中会派人跟学生和家长谈话,允诺录取优惠。“比如中考时降低几十分录取,相当于有个保底,但前提是你得跟他们签优先录取协议。”刘大瑞补充,衡中主要看平日成绩,“我们当时年级前几名,基本都是这么被录取的。”

衡水中学的触角也在这一时期正式伸向外地。2005年,河北一家官方媒体报道,邢台有县中反映,衡水中学每年中考前会给老师放假,通过关系了解到本地尖子生的姓名,然后挨家挨户家访,承诺不看中考成绩优先录取,挖走了不少优质生源。这类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在邢台下辖的威县,那一年当地中考成绩前300名的学生,几乎被外地中学瓜分了。

“在那个时候,很多学校都可以去‘掐尖’,石家庄的、唐山的,为什么后来是衡中成功了呢?主要是他们当时有基础。校领导可以说利用了他们的影响力和一些制度上的漏洞。”辛集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本刊说。那时候,衡中在周边已经很有名气,有不少外地学生前往,缴纳一定择校费。刘大瑞记得,他们班外地同学里就有缴纳高昂择校费进校的,当时大概在三四万元。

图片
《垫底辣妹》剧照

这似乎给了衡中四处“掐尖”的条件。他们具备强大的信息能力,被一位县中校长形容为“衡水中学所过之处,优秀生源将寸草不生”。威县教育系统一位人士对媒体指出,有一年中考成绩出来后,衡水某中学一位招生老师就很快找到某学生家中,放下两万元钱和联系电话后走人。“为了保留本地生源,本县有时会不公布中考成绩,教师拿着内部成绩单‘按图索骥’找到学生家中时,发现衡水中学的招生教师已先到一步。”该人士指出,“相对于我们的事后奖励,衡水的‘事先付款’显然更有优势。那个学生不出所料地去了衡水,连邢台市区的重点都不再考虑。”

在教育局工作人员和老师们看来,因为与高考升学直接挂钩,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极强。“有了好生源之后,你只要考好一两年,就能开始循环起来,然后就不断有好的生源过来,你就能慢慢做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王仲磊说。衡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该校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增加到35人。

不过在当时,衡中在省内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石家庄二中。面对省城中学的竞争,衡中会进行提前招生,时间甚至比中考提前半年。衡水中学2015届文科状元刘嘉森来自河北涿州,初中时成绩优异。他告诉本刊,他上初中时的2010年左右,衡水中学与石家庄二中竞争最为激烈,后者生源当时甚至还更好。刘嘉森念初三那年,衡中提前半年就来招生了。“他们不看中考成绩,甚至不看你初三下的成绩,只看前两年半的成绩。如果一个学生能从500多名一直考到前几名,这种学生他们就会提前定下来,让你先把钱交了,不用等石家庄二中了。”刘嘉森说,石家庄二中却是提前3个月才来招生,“那会儿我们学校的好学生已经被衡中抢得差不多了。”

图片

衡中校园内,处处是清北学子的照片(蔡小川 摄)
在刘嘉森眼里,为了对抗省城学校的天然优势,衡中做了很多改变。“衡中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地理位置不好。有的学生就会想,去衡水交通不便,还要转车什么的。那时候衡中的择校费只要2万块,石家庄要3万块,但身边很多同学最早都倾向去石家庄,因为他们算上了交通、父母食宿等各种成本后,发现去石家庄更省钱。”刘嘉森说,这种情况下,衡中考虑从其他方面给学生省钱,“比方说食堂,贫困生设有专门窗口,两毛钱就能买一份盖饭,里边又有肉又有菜。普通学生吃饭也非常便宜,三四块钱一顿,肉蛋奶都有,量还大,学校的设备也造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那时的衡中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以“狼性”管理著称,刘嘉森和多数同学综合考虑之下最后还是去了衡中。在他们面临抉择的2012年春节,衡中在上一年公布的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已攀升至69人。“最好的生源天然会集中在省会,但后来衡中在与石家庄二中长期的角逐中胜利了,才有了今天‘高进高出’的地位。在其他省份,一般省会学校是不会输的。”刘嘉森说。

面对一所“狼性”的衡中,各地中学并非没有想过防守。每到寒假,各地就开始严防衡水过来的人,切断他们与优等生的联系,双方的攻防宛若谍战片。刘嘉森在他写的《心的力量》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录取过程:2012年春节期间,他听闻衡中要来招生,却迟迟没有等来面试通知。气氛变得紧张起来,父母为此四处打探消息,直到有一天突然听说“高速路口附近的酒店来了一辆衡水牌照的轿车”。他们在夜色中摸过去后才知道,原来招生组在前一天就来了,却被当地学校刻意封锁了消息。

此时,招生组已退房,只能在车上对刘嘉森进行面试。车上有录音录像设备,所有资料都会上传由校领导审阅。匆忙的面试还在进行中,又有一对家长赶来,反复拍打着车窗,央求也给他们的孩子一个面试机会。招生组觉得家长的行为鲁莽,有干扰他人面试的企图,但还是给了机会,“我们有规定,必须接待年级前100名的面试请求”。这一幕让刘嘉森印象深刻,他在日后写道:“竞争随着时间的前进变得越来越惨烈⋯⋯教育正在变成漫无尽头的赛道。”

图片
吃饭只有15分钟,是人们对衡中严苛管理最深的印象(蔡小川 摄)

“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是你成绩足够优异,等着衡中来找你。要么是家长足够努力,自己主动去找衡中。”来自河北邢台的衡水中学家长代表赵涛对本刊表示,外地学子要进衡中,主要就这两条途径。2011年,他的大儿子念初三时,衡中已在河北声名鹊起,来邢台招生时特别火,“家长找去的特别多”。大儿子成绩不错,刚好跟衡中的录取要求擦边,赵涛就费尽心思去寻找招生组的老师。

“我当时找了好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最后才找到招生组。找到他们后,我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最后总算打动了招生组老师,答应给我儿子一个录取名额。”赵涛感慨,“能进衡中,可以说就是一只脚迈进清华北大了。”

名校办民校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赵涛的儿子最后上的并非衡水中学。他告诉我,自己儿子当年就读的是衡水滏阳中学——衡水中学的东校区。

滏阳中学成立于1999年,是依托衡水中学、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民助的高中。2006年,衡水中学将其完全收购。民办校的身份方便了衡中专门招收复读生与外地学子。滏阳中学官网上,明确提及学校是“全国名校衡水中学的东校区”,所有教学资源均与衡中共享,管理模式、制度、考核等与衡中同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这是衡水中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他们由此开始“名校办民校”,借“壳”民办学校“做大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扩张方式并非衡中独创。2004年,石家庄二中启动分校建设。这座名为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的中学,被称作石家庄二中的南校区(俗称“二南”),属于民办性质,并在2005年投入使用。同年,河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宣布从当年9月起禁止全省公办的省示范高中招收复读生。

图片

在河南省“郸城一高”,高三学生们在教室内挑灯夜战。郸城一高和安徽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梦工厂”(李博 摄/新华社 供图)
“复读生的成绩特别好,非常努力。”刘大瑞在校时,衡中已在东校区招收了很多复读生,他有一位任课老师也会给复读生上课。有一次,老师让刘大瑞去那边帮忙拿一些课程资料,刘大瑞得以第一次进入东校区。“极其安静,哪怕是下课时间,整个楼层都是鸦雀无声的,所有人都在埋头学习。”刘大瑞记得,他和同学当时还借用游戏《魔兽世界》拿东校区开玩笑,将那边称为“‘不死族’的地盘”。2007年高考,滏阳中学被清华、北大录取4人。2009年,这一数字升至8人,重点本科升学率在衡水已紧追本部。同年,衡中公布清华北大上线51人。

攀升的高考成绩与民办身份的加持,让衡中在全省范围内得以广纳生源。河北省主要城市中,保定、邯郸、石家庄等城市的人口都在1000万左右,沧州、邢台等与衡水相邻的地方都在700万〜800万,远高于衡水本地。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一组高考报名数据显示,2010〜2012年,河北全省除衡水外,各市报名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只有衡水的数据却逐年上升。

邯郸市某重点中学的教学负责人张晓阳记得,2007年后的衡中崛起非常迅速,“2005年高考,邯郸还能出省理科状元,衡中还派人来考察学习,但那之后他们很快就领先我们了,到2010年我们的顶尖学生已经要差他们20分了”。张晓阳说,2013年,他有一次去教育局开会,在会议上听到时任邯郸市教育局负责人透露,当时每年邯郸往衡水市流动的学生有约5000人之多。“2013年之后只会更高。”张晓阳补充。

图片
《天才基本法》剧照

衡中并未止步于此。2012年,中央和省市主要领导来衡水中学视察调研,对其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衡水中学能把先进的理念和好的经验做法进行辐射”。校长张文茂日后回忆,听到领导的讲话,他在欣喜之余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从而开始了“辐射探索之路”。他说,自己“开始加快合作办学、学校帮扶的步伐,不断放大衡中办学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毫无保留共享办学经验”。

衡中的选择是与资本合作。2014年,他们与当地的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起一所民办高中——衡水第一中学。泰华公司负责投资9亿余元,在衡水市新开发的滨湖新区建立起一座600亩的现代化校园,衡水中学则负责输出师资和管理模式。投资校园的同时,泰华在衡水一中旁边盖起住宿楼盘,借教育知名度打广告卖房。

作为一座新成立的民办中学,衡水一中在一开始就被视作衡水中学本身的延展。《衡水日报》2014年8月对该校落成典礼的报道中,明确以“衡水中学南校区”代指衡水一中。衡水一中也在官网强调,其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宣传上使用“衡中”之名。

招生首年,拥有极佳硬件设施的衡水一中计划高一招60个班。消息一出,周边县市震荡,开启一番生源大战。2014年,邻近衡水的河北辛集市,为了阻止优质生源流失,在中考前就自办“小中考”,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中考,后被央媒曝光。“辛集一中可谓深受其害。”辛集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对本刊表示,他跟校领导吃饭,经常听到他们诉苦,说衡中把好生源都抢没了。辛集一中校长则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说:“我们也是真难,我们也知道我们学校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是为了保住饭碗,你说咱们这些老师真没有生源了怎么办?”

图片
《青春派》剧照

张晓阳所在的高中从2005年就举办了直升班,防止生源流失,但他依然感到好学生外流明显。“2014年之后,邯郸市中考前100名最多只能留下十几个。”

在衡中公布的2016年高考喜报中,河北省前200名(清北等名校录取线附近)考生中,衡水一中学子大概占据了75%以上。“就高分来说,一中可以说是碾压本部的,比如文科每次考试的前100名,大概一中能占到80人以上。”一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衡水一中2021届学生告诉本刊。

这种借民办之壳的模式,也被衡水二中等学校采用。衡水二中在2012年与民办衡水志臻中学达成合作。各校的加入让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至于到了后期,各校都将抢占生源提前到初中阶段,希望以此网罗好生源。2016年,衡水二中和至臻中学兴办衡水志臻实验中学,招收初中生,校区就在衡水一中对面。2017年6月,衡水中学则与衡水成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投资兴建衡水中学实验学校。该校性质为民办寄宿制初中,招生宣传特别突出了与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片

2018年的衡水二中高考考点内,考生在去考场的路上仍在看书(ICphoto 供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竞争愈演愈烈,搅动了河北教育的生态,择校一度蔓延至小升初阶段。民办学校收费高昂,学费动辄上万元,但很多外地家长还是倾向于初中就把孩子送到衡水就读。这种情况直接导致衡水本地初中每个班级生源超标,平均有80人之多,远超教育局规定的55人限额。

而外地生源过多,也推高了分数、学费的入学门槛。比如,往年录取线处于中下游,作为非重点高中的衡水十三中,录取线从2015年后一路走高,在2019年的中考后达到了553分(公费生)。

外扩风波

启动衡水一中的同时,衡水中学走得更远,开始对外输出自己的办学模式。

2014年8月,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与衡水中学合作,挂牌“衡水中学四川分校”,实行一校两名。其官网介绍,双方的合作将全面吸纳衡中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德育模式、教学模式等,共享优质资源。学校会互派干部和老师学习交流,“以崭新的机制激励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

这之后,衡中及衡水一中的名号开始出现在多个省份。合作办学的学校中,有的挂牌衡中分校,有的挂牌衡水一中分校,不仅涉足河北本地的邯郸、保定等地,也远涉河南、山西、内蒙古,甚至是云南和新疆等西部地区。2017年前后,张文茂频繁地出席各地分校的挂牌仪式,发表讲话。他认为,分校将促进各地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把衡中、衡一中的精神、精髓同步引入。

图片

新疆是衡中扩张最远的地方。图为2019年2月,新疆巴州尉犁县衡水中学尉犁分校,高三学子在跑操时高喊“冲刺”口号(视觉中国 供图)
扩张的步伐,在分校开到第18所时遭遇到阻碍。2017年4月,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落户。学校在多方面模仿衡中,不仅在教学楼打出经典的“衡中三问”,还在招生时公开提出巨额的让利优惠,比如考取清华、北大可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学校招生简章中还规定,首批录取新生到校报到时间为4月15日,较浙江中考提前了两个月。

这种做法立刻引起了一轮激烈的舆论质疑。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公开表示,这是想要提前开学“抢跑”。他表示,衡中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与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它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风波之下,平湖教育局向该分校发出书面整改通知。

衡水一中平湖分校由广州高新集团参与投资创办,后者还与衡一中合作,在四川自贡兴办了衡水一中川南分校。事实上,衡中外扩的背后,有诸多社会资本的影子。除这两所学校外,他们还与河北宏达经贸集团合作,投资建设了衡水一中邯郸分校,与安徽三环集团合作,兴建了衡水中学安徽分校,等等。其在深圳、云南、山西等地的分校,均有各地的民营资本支持。

资本的加持,让衡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各地遍地开花,这也引起了非议与批评,被视作教育生态的破坏者。比如2016年衡水中学邯郸分校提前一年就开始招生,并在官方公众号开出50万元年薪聘请老师,被其他学校指责严重扰乱招生和教师招聘市场秩序。

这些分校能享受到衡中的师资与模式输出,甚至可输送学子“空降”衡中,一些分校在招生中都强调这一点。比如,衡中四川分校就在2018年招生简章《到河北衡中读高四 往返机票都免费》中写道,特尖生可送到河北衡水中学总校高四免费全程培训一年,“从2016年开始,四川分校派出优秀补习生到衡中总校跟班接受高四全程强化学习培训,冲击北大、清华名校”。

图片
一位家长骑着货运摩托带着孩子驶过英才路,背景中全是衡中考上清北的学子照片(蔡小川 摄)

“我们内部把这个叫轮岗。”衡水一中2020届毕业生告诉我,学校内部有多个查分系统,对应不同的外地生班级,如天津班、深圳班等等,为户口在外地同学来衡中念书“交流”所用。他透露,一个天津班大约有60〜100人,所以衡一中最后有不少学生会在异地参加高考。这位同学大学去了一所知名的985高校,“上大学之后,我跟同学一交流,才发现好多都是去衡中‘轮岗’过的,有湖北的、甘肃的等等,甚至有一些状元”。张晓阳则对本刊透露,某年衡水一中邯郸分校出了一个当地高考状元,就属于“轮岗”的情况,“这个学生被分校录取后,主要就在衡水上的学,最后高考是在邯郸考的”。

2019年4月,衡水一中合作学校、深圳富源中学在深圳高考二模成绩中一鸣惊人,占据全市前10名中的6名。这一成绩“秒杀”深圳传统四大名校,引发多位家长质疑,他们举报其中有“高考移民”之嫌。家长们还将富源中学此前考上名牌大学的学子与衡中喜报对比,发现有多人重合。深圳市有关部门证实,“二模”排全市前100名的富源学生中,有十余名学生系从衡水一中转入。当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排查出32名“高考移民”并取消了其报名资格。“这事情出了后,我们那一年的政策一下子就收紧了。”这位2020届学生表示,这个事情在衡中内部影响很大,他个人原本打算回天津参加高考,最后因此没能成行。

2021年,衡中的扩张之路再遭打击。3月,与衡水一中有深度合作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办高中教育海外上市第一股”。该集团成立于2005年,其在国内的主体公司为云南长水教育集团。招股书显示,该集团旗下有19所学校,有15家挂“衡水”之名,遍布云南、内蒙古等多地。虽然与衡水无直接联系,但该集团的上市还是引起巨大非议。有专家指出,该集团很多高中是与各地政府和衡水系学校联合办学,属非营利性高中。按国家规定,非营利性学校的办学结余必须用于办学,不能用作上市企业利润做分红,这类集团应被禁止资本化。资本市场也普遍不看好,其股票发行当天就跌破10美元发行价,此后一路下行,如今只有0.2美元,比发行价跌去98%,已在退市的边缘。

图片
《我要进前十》剧照

但衡中及其模式的输出影响,已然无法抹去。“最近几年我确实看到,各地都有一种加速衡水化的趋势,甚至说是雨后春笋都不夸张。”作为衡中的状元,刘嘉森每年都会在各地进行上百场演讲,走遍了全国各地。他看到,这些年很多地方都有新办的衡水系学校出来。有些学校名字里带“衡”字,但往往跟衡中没有直接关系,只是衡中出来的管理班子所参与办学的学校,“在很多的地方高速入口都能看到那些广告牌子”。

但是衡中模式遭到的质疑也越来越激烈。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接下来的人生是否能顺利发展,这些问题受到更多关注。2021年部分国内高校在河北省招生计划减少了,“人家认为河北省基础教育太内卷,甚至对培养潜力产生了怀疑”。

图片
高考冲刺阶段,一名高三老师与学生谈心(视觉中国 供图)

模式走向终结?

衡水一中坐落在滨湖新区。这里还是一副待开发的模样,学校四周是一片农田,宽阔明亮的校园对面只有一栋孤零零的独栋酒店和一个在建的工地。学校一旁,由泰华公司兴建的楼盘,已从2014年开盘时的3000元/平方米,涨至6000元/平方米。

4月15日,高二、高三放假,校门口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和车辆。在校园内,高一新生统一穿上了新款的泰华中学校服,与高二、高三身着“衡水一中”校服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衡水一中组建8年后,作为合作方的泰华公司和衡水中学将进行分家。这是衡水教育圈近年来最大的“地震”,宣告着“衡水系”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2021年5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发布,明确对“名校办民校”做出限制,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7月,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公参民”类的学校与公办脱钩,或者转为公办学校,或者完全转由社会承办,也不得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品牌进行宣传。

图片
一位衡中学子在搬运教辅材料,背后的柱子上印有经典的“衡中三问”之一(蔡小川 摄)

严令之下,原衡水一中与衡水中学做出切割,原投资方泰华集团不得不接收学校,组建新的中学。2022年2月,衡水一中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这座新生的中学在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而原高二、高三依然按照衡水一中的模式运行,由衡中代管,于是出现了同一个校区内两个校牌、两种校服的奇特景象。

国家近年来的严令之下,河北省教育厅宣布,最迟从2024年开始,民办普通高中只允许在审批地招生。河北省下达指令后,保定立刻做出反应,提出自2022年起,停止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保定市招生。邯郸等地则留有缓冲时间,从2021年起,衡水在当地的招生名额只能占原计划的40%,此后逐年递减10%,到2024年结束。

“目前看,大方向算是堵住了。”王仲磊觉得,当前的政策扼制住了衡中四处“掐尖”的做法,衡水模式可能要衰退了。不过他认为也有不少漏洞可钻,比如分校学生依然可去衡水“轮岗”,考出来算衡中的成绩等。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外地家长们将关口前移,初中就把孩子送到衡水,政策也做出了调整,开始严卡外市往衡水的户口迁移。河北各地去往衡水求学的道路,正在越收越窄、越收越紧。

图片
为了节省时间,衡中很多学子要跑步到食堂(蔡小川 摄)

来自邢台的李珍曾是在衡水一中门口等待的无数家长中的一员。她的女儿自幼成绩优异,念初二的2017年,衡水一中办了衡水中学实验学校,以衡中初中部的名义对外招收初一至初三的首届学生。李珍立刻让女儿参加考试,为此还专门请来老师补习。“其实当时有其他家长告诉我说,‘你们家孩子成绩好,到了初三如果一直在前几名,衡中自然会给你打电话的’。”李珍说,但她心里没底,想确保孩子能上衡水一中,就让女儿参加了考试,“去了初中部,至少上衡水一中的几率会比在邢台大”。女儿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年,学校就只招收初一了,上万人报名只录取了1000多人。李珍非常庆幸自己的决定。

李珍家中还有一个小儿子在邢台上小学。2017年后,为了方便两名子女以后顺利在衡水上学,李珍把自己和两个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了衡水。她回忆,那时候衡水的户口迁移政策异常宽松。“你只要有认识的当地人,就可以把户口落在别人家里。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可以找专门的中介落户,大概2000块钱就能搞定。”李珍有位关系不错的同学在衡水,于是她没花一分钱,就把户口落在了同学家。

后来,女儿顺利入学衡水一中。虽是衡水的学籍和户口,但李珍打算让女儿在天津参加高考——她的爱人在天津工作,有天津户口,按照当时的政策可去天津参加高考。“那时候政策很松,可以随时回天津去。高考前三个月临时找个机构那啥(挂靠)一下就行。”李珍说,这是一个概率最大化的考虑,“比如清华北大可能都在河北和天津招100个人,河北的基数太大了,但河北的教育却更好。”

图片
2016年6月5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考生乘坐大巴奔赴高考考点(颜闽航 摄/新华社 供图)

不过很快,衡水一中在深圳爆出“高考移民”,天津的高考政策此后突然收紧:学生如果想在天津参加高考,必须至少提前一年转入学籍和户口。于是,李珍的女儿在衡水念完高二后转学到天津一所中学,最后在天津参加了高考。

那时候,政策已在悄然转向。2021年4月,李珍因为想买一套房子,需要频繁从同学手中借户口本。她觉得老麻烦别人不太好意思,就索性把自己和小儿子的户口迁了回去,打算买完房再迁回衡水。但哪知,他们刚把户口迁出一周,衡水当地就突然封锁了外地户口的无条件迁入。“你知道我懊悔到什么样吗?我简直是要捶胸顿足了。”李珍说。她的小儿子目前在邢台念小学,考虑如今入学“越来越卷”的趋势,她原本打算让小儿子初中就来衡水念的,“但现在政策是肯定不如女儿上学那会儿了”。

无奈之下,她只有走另外一条路——让小儿子初中就去天津念。好的公立学校都要摇号,她觉得有些困难,打算让小儿子念私立去插班。“现在上不了好初中,怎么可能上好高中。”李珍说。不过,经历了女儿和小儿子求学路上的两次波折,她自己的看法也有了改变,认为小儿子去天津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不会那么累”。

图片
高考是一扇窄窄的门,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绝大部分家庭和孩子没有太多选择(插图:老牛)

“妈妈,你应该早点让我转过来。我不应该在衡水待那么久。”李珍记得,女儿高三转到天津后不久就对她这么说。在衡水时,女儿对每天早起跑操感到疲惫,快速吃饭导致胃里经常不舒服,心情不好时甚至会干呕,“对她来说挺痛苦”。女儿觉得,在天津压力小了很多,并且衡水来的学生普遍会受到排挤,因此她要提前融入。两地所教的知识点也不一样,天津把英语“真正当成一门语言去学”。

在衡水时的学习进度很快,李珍女儿高三一年都是查漏补缺地复习。女儿就用这一年时间补上了短板,最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女儿说的有道理,但我作为家长可能更需要去客观看待一些现实,我要去衡量孰轻孰重。”李珍说,“这不是河北的错,也不是什么模式的错,就是苦了家长,累了孩子。”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17期,文中部分家长、师生姓名为化名)

从辍学打工到香港读博,她像鸟飞往她的山

今年3月,社交平台上,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小小浮浪人」发布了自己一路打工和求学的经历。

13岁时,她被动辍学,借别人的身份证早早地进入社会打工,做过服务员、网吧收银员、电话销售、快递客服、行政打杂等十几份工作。与这条线并行的是,在18岁时,她接触到成人自考,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先获得北京大学心理学学位,之后又申请到香港理工大学读设计专业研究生,目前正在读博士二年级。

她总结这段过往,「比电视剧精彩。」

在这两条线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苦难又破碎的成长经历。小小的父母很早离异,她跟着父亲来北京打工,在工地上,砖堆子是她童年的玩具。到了上学时期,她进入打工子弟学校读书,随着父亲搬家,换过两三所学校,「同学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朋友是短暂的,伙伴是会突然消失的」。读到三四年级,继母进入到她的生活,她没有得到渴望的母爱,反而一点点失掉尊严和自信。

与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主人公一样,为了回避痛苦,小小经常躲在空房子里,靠「幻想」才走过灰暗的童年时光。之后,她又遭遇了父亲车祸去世。她抓住自考这条绳索往上爬,进入互联网公司,也在金融行业做过一名白领,之后又继续走向香港理工大学。

在学校里,她遇到一些不完美但勇敢自信的女孩,尊重并认可自己的老师,接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这些光亮的部分开始照进她的生命,让她逐渐卸下自卑,「更加肯定自己,去接受自己」。

这个春天,小小出现在我们的通话视频里。她留着一头短发,个子小小的,坐在地板上,她讲述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底层生活细节,也丝毫不掩饰她的真实想法——她要向上走。是依靠一种强烈的生命渴望,和碾碎命运的决心,她才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个女孩如何冲破层层桎梏,摆脱社会的结构性压迫,从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最终走到一所顶尖名校?当她抵达更广阔的世界,如何看待与同学的成长差异,如何进行漫长的人生补课?她又如何克服自卑,理解生母的缺席、父亲的死亡,以及曾经看起来灰暗的生命底色?

小小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

文|程静之

编辑|姚璐

图|受访者提供(除特殊标记外)
差异
在外人看来,可能只是简单地了解到,我通过自考改变命运,去香港读博,人生终于有了学历加成,但仔细看,它不完全或者说不确切是这样。

2018年,我刚考上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环境一下子发生了改变。班里20多个同学,除了我们国家,还有来自德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的同学。我跟每个人都不认识,而且成长路径差异很大,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真正地相处、交流,也找不到任何归属感。

香港真的是另外一个世界。我记得刚去的时候,认识了班上三个女孩,她们约我一起去逛街,我说好啊,那就去逛逛。去了海港城,她们要买洗发膏,开始逛那些很贵的牌子,什么鱼子酱精华,在那边很认真地讨论要买哪个。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消费水平的参差。在这之前,我的洗发膏都是在沃尔玛超市买的,衣服就逛个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一两百块钱。虽然不是说买不起品牌,但那不是我的消费观。后来,我感觉没什么意思,就跟她们分开逛了,自己在那儿瞎溜达,之后再没有一起去逛过。

你知道在南方,就是一个拖拉板,一条大短裤,看不出来有钱没钱,也可能是我伪装得比较好,别人最初感觉不到差异。有一次,一个关系挺好的同学跟我说,发现有一款包包很适合我,打开官网给我看,品牌是字母C开头的,叫什么我都忘了,一个很小的女士手拿包,大概七八千块。然后我就说,嗯,真的很好看。

在班级里,很多同学家里不只是中产,而是「上产」,可以专门买机票去澳洲,就为了看一场网球比赛。跟他们在一起,一些话题不知道怎么融入。印象很深的一次,下课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就会聊过去的事。有的同学在国外上学或者旅游,说美国什么样,澳洲什么样,有的说特别喜欢纽约,纽约是一座非常有想象力的城市。我的过往和他们太不一样了,不是说出国,而是在饭店、快递公司、网吧这些地方打工,就不知道怎么去跟他们对话。

这种差异也会表现在对不熟悉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上。比如有一次,三个同学一起讨论宗教,我不信什么宗教,就说宗教只是一种统治工具。一个外国同学开始说,你怎么这么认为,每个宗教背后有多少历史文化,有多么深的信仰在里面,说了一长串,又是英文,给我说懵了,最后我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反驳,说了个agree to disagree(求同存异),把话给他撂在那,我就离场了。

在这个20多人的小团体里,其实用放大镜看,可以看到每个人都不完美,但区别在于,他们有自信去展示不完美。有同学英语讲得比我还烂,说话连不成句,只有单词往外蹦,但不妨碍他在课堂上跟老师argue,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个同学让我非常诧异,上计算机课的时候,老师讲得比较无聊,他突然打断课堂,直接跟老师这样说:你的课我听不懂!

比起他们,我从来不敢这样展示自己。同学老开玩笑说,小小太shy了,是一个很害羞的女孩。其实不是害羞,而是我太自卑了。

最明显的一点在身高上。我非常介意自己的身高,觉得自己太矮,每天离不开高跟鞋。你可以想象吗,我跟对象去爬山,穿的是10公分的坡跟鞋;到香港这边,有很多上下坡,走路真的很累,但我坚持穿高跟鞋;同学邀请我去家里吃火锅,我脑袋第一件就想,完了,去别人家里面得脱鞋,怎么办,我就自带了鞋套;哪怕回到家里,有对象在,我还是放不下心理防备,就穿厚底的拖鞋。

对于很多人来讲,可以根本不在乎身高这件事,但是在我心里,它形成一个非常大的黑洞效应,吞噬了很多东西。我还记得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去船上开生日party,我心里很高兴,感觉他们真没把我当成奇怪的人,是可以一起去玩的,但那种party上要脱鞋,我心理屏障太强,最后只能说,有事不去了。

高跟鞋是一个外显的东西。回过头来看,我说自己很自卑,是因为长得矮,但我仔细想想,可能我把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苦就聚焦在身高缺的10厘米或者是20厘米那儿了。它可能只是一个壳,是我借力打力的一个工具,但并不是我内心真正自卑的那一点。

人是很难脱离集体去生存的。从小到大,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完全靠别人的言语来塑造自己,来看到自己。走在路上,从别人眼光中,我会感觉背了很多个我——曾经被生母抛弃的我,被继母欺负的我,被父亲忽略的我,被老板压榨的我,都是一个个很奇怪的形象。

在这些目光里,我没有办法做一个纯粹快乐的人,也看不到自己光彩的一面。我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就想拼命摆脱过去灰暗的生命底色。所以我一直不断地往前走,往上走,人生准则是,追求更向上的生活,变成更好的自己。

但是,当我到了香港那个环境,走到原来理想中的那些人身边,我就意识到,原来有一些东西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而另一些东西就是刻印在我身上,这一辈子是无法改变的。

小小硕士毕业

记忆

要看这样的我是怎么形成的,就要回溯过往的记忆。

在继母来之前,我的记忆是很破碎的。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总在变化,住的地方就换了好几个,身边的人也换了好几波,大脑很难有一个非常强的记忆链,形成一些反复冲刷、反复构建的记忆。

也不知道那会儿几岁,最早的一丁点记忆是在河北老家。那时候,父亲和生母还没有离婚,他们经常打架,有时候就把我放在姥姥家。我跟姥姥要钱买本子,拿到钱就去买了一包糖,又跟表哥表弟去地里偷玉米。我在老家上过几天学,印象中背的书包比我人还要大,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爸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等我,问我在学校学什么了,我打开田字格的本子给他看,里面写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我」。

父亲和生母离婚,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只是之后再也没去过姥姥家,爷爷奶奶死得又早,就剩下我和我爸两个人,没别人了。他只好带我出来打工。长大后才知道,到了北京,我们住的地方在丰台区西道口,那地方非常偏僻,离卢沟桥宛平城不远,正对着铁路有一排平房,我爸租了其中特别小的一间,里面就是一个炕,一个灶台,一口烧饭的大锅,还有一个箱柜,再没有其他家具,除了吃和住,也没什么行动空间。

院子里住的都是同村人,做的也是同一种生意。那会儿北京房子拆迁特别多,他们专门去捡房子拆剩下的砖瓦片,把多余的水泥削干净,再拿去卖钱。

也有人把孩子带过来,帮家里做饭干活。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一个远房表姐,十五六岁出来打工,有时,我爸出去干活,就由她帮忙看着我;有时,我爸也带着我去工地,他在一旁干活,我在边上玩,砖堆子就是我的玩具。印象中,院子里的孩子年龄都挺大,我没有一个童年的玩伴,经常一个人爬枣树摘小枣子吃,再爬到铁路桥上去看火车。

因为家里很穷,我爸买不起机动车,就买了一辆马车来拉砖。院子里除了柴火味,马粪味会特别冲,马儿很能干,也很凶悍,记忆中有一次,它把父亲整个肩膀都咬淤青了,父亲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就吃了几粒止痛片。因为这件事,我很怕跟马儿离得近,担心它万一给我来一脚,或者咬一口。但是怕归怕,我还是要去散摊后的菜市场拿玉米皮、菜叶子回来喂它,毕竟干活挣钱都靠它。

小小童年和表姐、侄女合照

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很细微的感受,很小的时候跟妈妈一起睡,都喜欢摸着她哺乳的地方,但是父母离婚后,我没有妈妈,会摸着我爸的奶头睡得特别香,我觉得那是对于母亲的一种本能的渴望。

小时候,我爸应该挺疼我的,过生日的时候,他会在小推车上买2块5的炸鸡排给我吃。我也偷拿过他的钱,那一次,我爸可能结了工钱,把200个硬币压在大箱子底下,厚厚的一摞,被我发现了,相当于一下知道了一笔巨款的存在。我每天都去拿几个花,硬币变得越来越少,也不知道害怕。有一次,我买了东西在家里面吃,一回头看见我爸,就露出那种犯了坏事被抓到的不好意思的笑。我爸看着我也笑了,从他的眼神里面,我好像感觉到,他早就知道我在偷偷拿钱。

回想那些时刻,可能是我童年能理解到的父女之间朦胧的感情。但我爸对我的爱其实是很粗糙的,很沉默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好像都没怎么交流讲过话。

记得有一次发烧,我爸把我拉到住在附近的一个远房亲戚那儿,往我屁股里塞了一颗蒜,就用一种很野的偏方给我治。还有一次,我不知道生了什么病,趴在炕上一直吐黄水,我爸把药买了,也不会说在旁边给你拍一拍,就让你自己在炕上吐。我嫌药苦,不爱喝,后来给偷偷倒了,他也发现不了。所以你就知道,父亲只能做到花钱买药的程度,也不说这药到底吃没吃,吃了好没好。

在家庭里面,我爸对我不存在「教育」这两个词,更别谈「性教育」。我一直记得,在穿着小孩短裤的时候,在炕上站着,隔壁住了一个大哥哥,来背着我玩,结果把手伸到屁股里摸了一把。当时心里就觉得,这是从来没有人对你做过的事情,但又好像没办法用言语表达是什么,所以一直没有跟我爸说。到现在,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我连那个人是谁都记不得了。

幻想

对于这些很细微的东西,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小孩,没有什么感受,现在回过头看,才产生当下「我」的感受。某种程度上,那段时期其实挺快乐,挺自在的,我跟爸在一起,有吃有喝,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也不觉得自己在吃苦。

但有一段时间,院子里的邻居突然有了风言风语,说我爸要给我找个继母。我爸来问我,说愿不愿意有一个后妈。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一下子会有这种感觉——他并不是真的在征求我的同意,就只是告诉我一声,不至于说是完全忽视了我。我当时说可以,心里的想法很天真的,以为有一个妈,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很好的家庭,就会对我很好。

后来,我爸把她带回来了。记得有个亲戚卡着我的腰,把我跟小鸡一样拎了起来,弄到一个房间里,说进去以后喊妈。她表现得很亲近,对我笑着,说,过来,还给我买了衣服和一些吃的。之后,继母就这么来了,还带来比我大一两岁的闺女,开始跟我爸搭伙过日子。

但来了没多久,继母好像变了一张脸。那是一种拉下来的,很阴森,很恐怖的脸,印在大脑里面,没办法冲刷掉,以至于现在一想起来,还让我觉得害怕。

继母真的给我带来太多摧残,不仅是身体上,更主要是在精神上。比如有一次,学校要交学杂费,她拖了很长时间不给我。老师让我在班级外的走廊上罚站,说什么时候把钱交上,就可以不站。那种感觉像是被拉出去示众,对自尊心简直是毁灭性的,当时我还是班里的课代表,觉得太丢人了,被逼得没办法,就去偷了一辆没有锁的自行车,在废品站卖了20块钱,才把学杂费给交上。

那个时候,我不理解继母为什么有这么多副面孔,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大家不是都喜欢好学生嘛,所以我学习很好,经常拿奖状回家,没想到继母直接把奖状烧了,还让我自己把烧完的灰烬扫干净。那真是对尊严最厉害的一种摧残,因为小孩子可能就是这样,最骄傲的就是奖状。继母好像看不得我成绩好,哪怕在家里写作业,她也会把作业本全拿起来,啪一下丢在地上,说,装什么装。

最残酷的是,继母不给我钱买卫生巾。我就只能用那种长卷的卫生纸,叠成中间厚、两边薄,跟卫生巾一样的形状。但它太软了,浸湿了会断掉,有一次,我走在路上,一半的卫生纸就从裤子底下掉出来。有时候甚至没有卫生纸用,我就把那些不穿的破衣服翻出来,剪一剪,夹在裤裆里,当一次性的用。
所有的这些,你就能够想象说,它对于一个小孩的摧毁性有多强,我的自信就一点点被磨掉了。

图源视觉中国

你知道《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吗?作者描述自己成长的过程,说她大部分的记忆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幻想出来的。我特别有共鸣,这就像是一种生存或者自我保护的本能。继母对我不好,父亲又没那么关注我,我面对不了当下的生存状况,就对未来展开美好的幻想。

我住的那片有很多没租出去的空房子,到了周六日,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去里面待着,坐在砖块上开始幻想,等一整天过去,也不会觉得无聊。人能幻想的都是看得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别的孩子看过电视和课外书,幻想的或许是当科学家、超级英雄、宇航员飞往太空,但我看不到这些,能幻想的就是生活的反面——希望长大能自己挣钱,租一个小平房,里面有一张干净又整洁的床,还有一个喜欢我的人,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吃得好,住得好,过日子。

除了幻想的空房子,学校是我逃避继母的另一个地点。那时,我在丰台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读小学。学校就是几排小房子,一排小学,一排初中,一排高中,还有一排是老师的办公室。教室课桌排得很密,班上有50个同学,几乎都是打工子弟的孩子,父母在北京做一些体力劳动,把孩子放进来,白天就可以不用再管。

上学就会知道,为什么别人都是母亲,而我是一个继母,心里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大概从那时候开始,我变得自卑,跟同学在一起,感觉自己一定是最矮、最不好看的那一个,学习坐在最前排,做体操也在最前排,就觉得人家都高高瘦瘦的,那么好看,为什么我就像一个矮鸭子,头上长很多虱子,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起球的。

小小的小学毕业照,第三排左起第二个为小小

我的自尊心变得非常强,记得那会跟同桌吵架,画了一条分界线,看他跨越了一点点,我能生气到跟他打起来。我还想起来,有一次班级要表演,让我唱什么《小白菜》,我就觉得干嘛要让我唱,感觉我命很苦是吗?

在学校,我跟同学之间不会聊家里的经历,就没有办法开口向任何人说,原来你过得这么苦,这么累,让别人带着一种怜悯的眼光来看你。还有一个交不到好朋友的原因是,打工子弟流动性特别强,同学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今天来了,明天走了,包括我在内,跟着父亲搬家,至少换过两三个学校,已经习惯闪现、闪离的友谊。在我的概念里,朋友是短暂的,伙伴是会突然消失的。

我学习没有多努力,但成绩是数一数二的,老师也说我是个好苗子,但父亲从来没有因此夸过我,上到初一就让我出去打工赚钱,可能因为他身边所有的范式都是,女孩上到初中就出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成绩好并不代表是未来的一种期许。

那时候,我也不懂女孩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早出来,为什么不能正常去上学?我主要的感受还是在继母制造的痛苦里,只要不在家里待着,我想怎么着都行。离开学校办手续这些,全程没有人拉着我,但我还是幻想了一个东西,老师可以来家里找到父亲,让我回去上学。或许是隐约的潜意识在告诉那个我,离开学校是不正常的。

小小(左一)十三四岁打工时期的照片

孑然一身

我打的第一份工就是父亲介绍的,去山西一家饭店当服务员。那是在2005年左右,我十三四岁,父亲把我送到木樨园客运站,买好了票,让我自己坐客车到太原,到了那边会有人去车站接。上大巴车以后,他偷偷塞给我200块钱,让我照顾好自己。

第一次离开父亲和家,想到新环境,我没有害怕,反而挺激动的。到了山西之后,亲戚把我领到住的宿舍,在一个地下室,七八个上下床,每人一张铺子,一个枕头,没有窗。我也是特别傻,想着人家要管我吃,管我住,就把200块钱给了亲戚。

那时候,我身高不到1米5,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出入都是穿澡堂子的大拖鞋,显得整个人非常不协调。领导说,先去附近的夜市买一条黑色长裤,白色外套,老式的服务员鞋。买完之后,没有培训,我直接就上岗了,给客户点单,端菜,站在包间门口等人家叫,还要学会给客人推销酒和饮料,我就靠收集那个瓶盖儿来拿提成。

有时候,顾客订了一桌饭,结果有事取消了没来,服务员就一起吃这一桌菜,还挺开心的。上班的时候,我可以吃大锅饭,但不上班就没有东西吃。我经常饿肚子,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发工资,都会去逛夜市,买好吃的和一些乱七八糟的衣服,基本就把钱全花光。有一次,我轮休,躺在床上真的太饿,宿舍一个人都没有,我到对面同事床上找吃的,结果没有找到。当时那种失落,饥饿,以及因为没有「翻到」食物而保留下来一点尊严的感觉,我现在还清晰记得。

服务员虽然是一个集体工作,但我跟同事还是没办法交朋友。交朋友的前提是先认识自己,我从学生突然转变为打工仔,没有经历逐渐社会化的过程,经常不知道自己在那干嘛,怎么跟别人交流。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头没睡醒的小牛,突然被丢到地里面,和所有的大牛一起拉犁,小牛不知道该怎么做,它只能机械地、模仿着去做。在饭店里,我的状态就是一个脑袋架在身体上,里面是空心的。

没事的时候,我会去饭店周边的小公园待着,看放学经过的学生,幻想自己就是他们。后来,我有了一台金立手机,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初中生,半夜在厕所和他疯狂聊天,白色的灯光下,坐在马桶旁边,和他联系的那些时刻,我感觉自己又变成了学生。

未成年时期,我不到一年就会换一份工,做过电话销售,装过暖气片,在网吧当过收银员,还被短暂骗去过传销组织。为了生存,我需要挣钱,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工,就自己搞了一辆小推车,在学校门口卖摊煎饼和玉米,但当时买的三轮车太大,我个矮,蹬的时候够不着脚蹬子,特别费劲,后面也就不干了。

2011年,小小在快递公司当客服

出来社会,我就感觉自己已经是孑然一身。2009年父亲去世,我更是完全没有支点了。

当时,我正在打工,下班后突然接到亲戚电话,说「你爸快不行了」,快去医院看看。我才知道,他和继母装完一车砖,赶着马车往家走,结果在一个T型路口被货车撞到,车上的砖统统砸下来,我爸当时整个肺全碎了。送到北京301医院抢救了几天,医院说没希望了。我在拔管之前见到他,身体是热的,手也是温的,但他没有意识了。我不记得对他说了什么,也许什么都没说。

那时临近中秋,前几天我爸还给我打电话,问我中秋要不要回来,我说:「不回,她们都在,我回去干嘛?」我只是赌气。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父亲的声音。

父亲是在八宝山火化的,骨灰回到村里,接着办丧事,请人家唱戏,整个过程我就是一个空壳子,没有什么情绪。我印象特别深刻,村民说这丫头怎么都不掉眼泪,我心里想,是不是应该哭一下,可是我哭不出来。

父亲走了之后,有一种感觉是被动完成了亲情的切割。其实当时我完全不理解「死亡」,父亲的死好像对我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还是该上班上班。直到这些年,那时候没有处理好的情绪,时不时会冒出来,比如听到某个音乐,看到某个东西,会突然想到父亲,才能够理解一点他的离开,意味着最后一点家庭联系完全断掉了,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托住我。

小小的父亲

重生

可能自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阻力,也是一种推动力。很多人打工就想打一辈子,但我没有那种想法,我总觉得变化能带给我更多机会。

2011年,我成年了,开始在北京天天快递公司当客服。那时候也没有特别清晰的自我认知,但对当下的生活有了具体的感知。我每天负责客户投诉,所做的沟通都是工具性的,就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被看见的「人」。我就明确知道说,一定要摆脱这种机械和麻木。

但客服工作对我还是挺重要。在一次投诉中,我巧合认识了一位在上海开出租的司机,在网上聊了一段时间,他突然和我说,你挺聪明的,人生不应该止步于此,应该去参加成人考试,继续接受教育。

当时,我都没听说过自考是什么,去加了一些自考的QQ群,发现在群里,有很多没机会参加高考,或者高考失利后想要获得文凭的人。咨询如何报考之后,我去搜索北京教育考试院,点开自考栏目,看到北大、清华、人大、北外这些院校都在里面。我几乎是一眼看到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一方面觉得我有自卑问题,一方面也觉得心理学很神奇,想通过它更加了解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考虑,我就决定要考这个专业。

那时候是非常激动的,好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我高兴地把报考消息发在同事群,没想到得到的反馈是,「这很难的,你绝对考不过。」「你以为是个人都能考?」

被泼冷水后,我心里不服气,为什么没去试就说我不行?我更加激励自己,一定要考下来。上班的时候,我把考试的书放在手边,边看书边工作。下班后,我回到月租200元的木板隔断房,房间非常小,连张桌子都没有,我就坐在床上学习。在昏暗的灯光里,也不知道为什么可以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我完全沉浸在备考状态里,所有能量都汇聚在书上的字里行间。

自考要求没有那么高,对于我来讲,唯一有难度的是英语和数学,其他科目只要背下来,考过基本没有太大问题。我没怎么接受过学校教育,理解力不强,但记性很好,能把一本书80%的内容背下来。

第一次考试,我报名了四门科目,都高分通过了。这让我获得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反馈,就验证了说ok,我的学习方法可行。在那之后,除了英语挂过科,其他科目真的是所向披靡,全都一次性过,平均分达到87分。我成了自考圈里比较知名的人物,还管理过500人的自考大群,但自考周期太长,群里最后90%的人都放弃了。

小小的自考证

从专科到本科考试,加起来一共30多门科目,我考了大概4年时间,终于在2015年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学历证书。我好像在某个意义上获得了重生,开始去找一些更合适的工作,在招聘网站上一个乱撞,结果意外投了一家互联网公司。面试的时候,别人问我看什么书,我那会根本没有任何关于美的熏陶,听的是非主流音乐,连电影都没有看过,更别说看过什么书,就一顿瞎掰,说在看一本叫《佣兵天下》的网络小说。那人可能觉得我挺有意思,就让我去试试。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我从最底层开始爬,每往上爬一点,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互联网工作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给我的新鲜感是非常强的。公司在望京SOHO那边,我第一次有了名片,上面写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其实就是产品经理助理的工作,特别考验跟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在那个系统里,我最初了解到,要做哪个需求,怎么回应客户,都有一连串的审慎决策过程。而且我身边的人都不一样了,有名校毕业生,也有国外留学生,他们给我感觉有文化,说话有逻辑,职业选择背后会做很多考虑,这给我的认知带来很大的突破。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最早接触到了阶级差异。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跟同事吃完饭,她在附近找了一家装修得特别漂亮的咖啡店,进去之后,上面贴的什么拿铁、浓缩,我看不懂,但价格挺贵,大概30块钱一杯。同事点了一杯黑咖啡,问我要喝什么,在我之前的打工阶层,大家是不喝咖啡的,我也没那个习惯,就说刚吃饱饭,不想喝。之后,我们俩坐在窗边聊天,她突然问我,你喜欢喝咖啡吗?我勉强找借口说,咖啡太苦了。她紧接着说了一句,那是因为你没有喝过好咖啡。

关系

早早出社会,相当于我跑在了很多同龄人的前面,但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对于我来说,一个很难的事情是怎么把自己的情感交付给他人。我不是一个轻易对别人交心的人,因为你知道,他者是不会永远在身边的,可能很快就走了。所以,我会跟朋友真心相处,但也可以接受一个人随时断联,比如之前一个朋友,生气后把我拉黑了,我就ok,你只能陪我到这了,我也不会再去找她。

当然,我的对象一直在我身边。我跟他是在自考的学习圈里认识的,那会儿他20岁出头,把一些自考的书借给我,来我的出租房给我做过一次萝卜炖肉。通过接触,我知道他的父母也很早离婚,他是跟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的。后来,我们一起合租备考,彼此引导,又像好朋友,日久生情就在一起。

如果说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有什么影响,一开始,他爸是不同意的,觉得我长得又矮又丑,啥都没有,非常强势地介入我们的关系。 这种父权行为引起对象很大的反抗,他直接跟他爸断绝了关系,两年没有说话。

在相处上,我最初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在感情上,我比较贪婪,非常需要对象在身边。我喜欢在一些小事上哭,就像吵闹的孩子需要他的关注。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些不安全感吵架,会很容易吃醋。前几年,他也会说,为什么时时刻刻要围着我转,我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一直在努力克服。好在他有耐心,也比较包容,最大的一点是,他真的从内心看到我,肯定我,没有他的支持,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我跟对象都是非常务实的人,从来不聊各自的家庭,觉得根本没有回看和探讨的意义。我们很像是江湖儿女,生活方式非常朴素,会把家里的床架子搬走,只留下床垫,觉得这样更自由方便,空间也更大,而且它是一种很原始的风格,好像睡得贴近地面,生存能力都可以变强。

2016年,小小和男朋友在KTV唱歌庆祝考上研究生

到了2016年,我跟对象要换工作,就离开北京来了深圳。选择深圳的原因很简单,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是因为我听说深圳一年四季可以穿裙子,我觉得自己很矮,不适合穿冬天的靴子,适合穿裙子,所以就来了。

在深圳这个城市,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之前找工作,几乎没有经过HR,也不知道拿到学历,就代表要正式地跟有学历的人去PK。到了深圳,我有意识地去投岗位,才进入到结构性的竞争,那或许是我突破圈层的另一个开始。一些大企业会卡非全日制的学历,我才意识到,费了4年时间拿到的这一张纸,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

后来,我也顺利找到了一份金融工作,一个月工资1万多。刚开始,我蛮有干劲,干了一年,跟对象在深圳买了小房子,拼命地打工还房贷,但越打越迷茫,好像自己不快乐了。我感觉到,虽然从机械的工作里走了出来,但在企业,面对老板,面对资本,个人是那么渺小无力,我的收入和幸福回报比特别低,承受了很多现代年轻人共有的缺失意义感。

我曾经还进过一家金融公司,每天都加班,氛围非常死气沉沉。有一次,我给领导发邮件,内容很长,就用红色标记了重点,结果他私下跟我说,给领导发邮件不要用红色,这代表不尊敬,他还说作为一个新人,领导不下班,你就不应该下班。这两句话让我瞬间觉得,什么狗屁,我真的不想再做这个工作,但自己不是金融专业,升不上去,又一直很难转行,怎么跳都跳不出金融圈。

这个期间,一个朋友跟我提到,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专业很不错,跟我之前产品经理的工作相关,建议我可以去试试。我其实挺擅长读书的,他们叫我逢考必过机器,所以我就想着,不如把我的优势发挥出来,换一个赛道,继续读书,看看在学术这一块有没有能力。

我再次有了往上走的目标,决定去申请这个学校,一方面可以摆脱学历的限制,一方面也想体验校园生活,弥补我没有怎么上过学的遗憾。

香港理工大学是特别好的一所学校,设计学院在世界排名前20,非常难申请。我花了半年时间,靠自己准备好作品集(工作项目都是一些加分项)、申请材料和推荐信。唯一欠缺的是英语,我开始花很大精力在雅思上,每天腾出三小时做两篇阅读、一篇听力、复习和总结知识点,最后考到了6分,才有机会去参加学校的面试。

面试完以后,我没有直接拿到offer,而是进了滚动的候补名单。我天天给学院的小秘书发邮件,问在list里排第几,有没有希望?一直到2018年一二月份,深圳一个温暖的早晨,我醒来打开手机,第一眼就看到邮件发了offer。我趴在床上很高兴地笑,好像再一次验证了自己是厉害的。我还拍了一张自己很开心的照片,来记录那一个永恒的时刻。

小小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门口

蜕变

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我们跟人的沟通有两种,一种是工具性的,一种是意义性的。学校跟之前的公司完全不一样,在工作里,我很容易被当成螺丝钉,但学校是一个剥离利害关系的环境,我跟同学和老师能够平等地相处,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感觉到,自己被真正地认可和尊重。

刚到香港理工读研,每周要写周记,我就写第一次去香港的感受,什么东西都好贵,矿泉水要卖10块一瓶,吃什么东西都得算计着。老师看到周记,会关注到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帮助我走出一些困惑。而且老师过来跟我说话,看到我在凳子上坐着,他也不会居高临下地站着,而是蹲下来。那是一种很细微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受尊重。

我的角色真的变了,身边人的角色也变了,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开始进入到我的生命。我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女孩,在中国的审美里,她肯定算是胖的,但她也穿一个短裙,就特别自信,有一次,我们俩在草坪上坐着,看到有人在弹吉他,她就和着吉他唱了一首《娜塔莎》,身边人都为她鼓掌。在学校的广场,我还看到跳舞团里,一个女孩跟我差不多高,站在身材修长的女孩中间,她跳得不算好,但是非常自然。我就感觉到,原来这样一个身材也可以很舒适、很自信地展示自己。

这样一群人虽然不完美,但活得那么阳光、那么有勇气,丝毫不妨碍身边的人喜欢他们。这带给我一种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根本不需要任何精神开导,我开始慢慢地把自己打开。

在香港理工大学,小小和同学在一起

对我滋养最大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那是2020年申博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学生都来自国内外顶尖的学校。我申请了一位老师,但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匹配,面试完之后,我就觉得没戏了。可是有一天中午,我突然收到另一位教授的邮件,说愿意当我的临时导师,如果我同意,就在当天下午4点前回复邮件。当时,我完全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在相关一块领域是全球有名的教授,只是考虑到能继续上学,我就同意了。

后来开学之后,我跟教授见面,才知道他看了我的简历,在自我介绍那一栏,我写自己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工作了十几年,没有怎么上过学,克服了很多困难,才来到香港,接着写到学校对我的影响。教授凭着这个直接就选中了我,他说,非常respect我,尊重像我一样非常努力的人,他还说,之前自己也有一段边打工边求学的经历,知道那很辛苦,所以愿意给这样的我一个机会。

我就感觉到,自己真的被看到了。在那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成就。但他让我意识到,原来成就不一定用高考考了多少分,挣了多少钱作为单位去衡量,我经历的所有痛苦,克服的所有困难,都是我的成就。

我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过去,发现它们并不是人生的污点,而是人生的价值。正是那些我想摆脱的生命底色,让我成为了我。

这些被接受、被尊重、被看见,好像把我原来缺掉的东西渐渐给补回来。在这一整个环境中,很多能量汇聚到我这里,我接收到,接着做出改变,内心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强大起来,那个不被看到的、没有价值版本的自己,好像动物蜕皮一样,一层层蜕掉了。

我学会跟自卑相处、和解,一点点活得越来越轻盈。最明显的表现也在高跟鞋上。我开始做一些验证,穿一个没那么高的鞋,看看大家会有什么异样的态度,从10厘米、7厘米、6厘米……2厘米,到穿普通的运动鞋,这样小步去尝试,慢慢就放下了。

小小在香港理工大学当助教给学生上课

当然也有放不下的,比如父亲的死亡,生母的缺失。其实关于生母,原来感觉她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好像就已经死掉了。直到最近,老家表姐发给我一张照片,她生病住院了。血缘真的很强大,仅仅通过面部轮廓,我就可以判断那是我的生母。我突然就哭了,或许是下意识的情感,她是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的一个人。我很怕她死亡,就再也没有办法找到百分百血缘关系的人,所以那个瞬间,内心有恐慌、紧张、难过、伤心、委屈等等,很复杂的感情。

思考了一两天,我也去跟学校的咨询师聊了,把情感抒发一下,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张照片。我想,这种东西解决不了,那就不解决。我对于亲情的理解是比较钝的,因为我本身没有什么亲情的连接,只是偶尔会去回忆父亲,想要抓住那根亲情的绳子,尽管它会带给我难过,或者是遗憾,没有关系,依然是亲情。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的,复杂的情绪体验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财富,它让我变成一个完整的人。但绝对不会构成困扰,我的情感控制能力很强,比如生母的照片,可以不带回头看的,就把它立刻关掉。我每天有挺多事情要做,没有精力和时间沉浸在痛苦里。我不是自怜自哀的一个人,也不会拖着很重的东西前行,否则我不可能会走到今天。

现在,我每天至少花5个小时的时间,做企业团队管理相关的博士研究,之后可能会针对中大型企业做管理咨询,或者做相关的课程,我还不确定,但不管做什么,我看重的是对自己的意义,其次是对别人的意义。

当然,我还想人生多一些体验,学术上有一些精进。我们学校有福利,可以申请去国外访学,每个月额外给补贴。你知道,有机会我肯定要抓住的。去年10月,我联系了美国、英国、澳洲等七八个国家的教授,最后是芬兰阿尔托大学一位老师回复了。学院非常nice,给我发了一米长的邮件,告诉我怎么在芬兰租房,买二手家具,办签证,学习芬兰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玩。再过几个月,我就会去到这个国家,现在满心期待在那里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或许那又会再一次带来不一样的机会。

2022年,小小在林芝,对面是南迦巴瓦峰

因为感同身受而悲天悯人

@铁铁铁铁铁鱼:我有个出家人朋友,岁数跟我差不多。一次在上海遇到。都很高兴,约了一起吃饭。

他是胎里素,所以做和尚更自在。我没什么佛缘,却跟他交好。

我念书的时候就认识他,那时候他还在济南。后来听说他做了和尚,有次我到了他的庙。本来也没想刻意找他,谁知我一进山门,就看着他坐在石头上玩手机。我钻到他身后,捂住他眼睛。他说哎呀铁鱼你别闹。

我说你咋知道是我,他说你发朋友圈了啊。

他拉着我去他禅房,端着个电热水壶给我烧水泡茶。我说你这化外之人,不应该是烧炭煮茶,红泥火炉吗?怎么这么不讲究啊。

他说装那个 b 干啥?

就大碗儿茶。

他禅房干净朴素,除了有些香火气,倒像是个单身宿舍。他给我泡着茶,跟我说你先喝茶,我打完这局。

我说你玩儿什么呢?他说,“王者。”

凑过去看,他一个小乔使得贼溜。

我倒吸一口冷气,我说你当和尚就干这个?佛祖饶不了你。

他白了我一眼,“当和尚也不是只读经,经卷三千,读完便罢,修行便是过生活,小庙里无聊,师父又严苛,我有道心,就没什么魔。喝茶上网读书打王者。这就是生活。”

我说你可真行。

他说你别捣乱,晋级赛。

我说你这太着相了,怎么还对这虚幻的功名这么执着啊。

他一脸茫然的看看我,说这不应该的吗?

我竟被他问住了。

他玩着游戏,我无聊的翻着他的书,经书少,小说多。一会儿门帘儿一掀,一个胖和尚探头进来,一看我在这,他说,你这是有朋友?

他头也不抬,说铁鱼这是我师父。师父这是铁鱼。一会儿留他吃饭,吃凉面吧?

我立刻起身站起来合掌见礼。

那胖和尚笑咪咪的跟我打了个招呼,说好。

等他打完晋级赛,他才带我去五观堂吃饭,寺庙不小,也有僧一二十。

凉面很简单,大盆里用凉水拔着,一个小铁盆里切的是香椿咸菜,用香油调了。我捞了一大碗,拌了面。

他在外面吊儿郎当,吃饭的时候却跟着大家一脸庄重,寺里吃饭仪式感极强。有帮忙的居士带着帽子在忙来忙去,一起诵经。

打板三次,刚才那大胖和尚才来。他一来,他们才开始吃饭。

也没人说话,这凉面极素,味儿很浅,或者是因为这佛门的加持,吃起来却极为适口。我吃了一碗,有些不够,又不好意思再去盛。他看我有些不好意思,便呼啦啦吃光自己碗里的,顺手抄起我的空碗,又去盛了。

我走的时候,他还给我装了半口袋花生。说是他自己种的。

后来在上海遇到,我非拖着跟他吃顿饭。上海有大素菜馆子。那馆子很有名气,他穿着一件灰布褂子,随意的坐着。跟我闲聊,我问他还玩儿王者吗?

他说不玩了。

我说我还以为你有网瘾。

他摇摇头说,没有。我说那年我去看你你玩游戏都不爱理我。

他说哎,当时我在陪一个小孩玩儿。

我说现在你咋不陪小孩儿玩了?他眼睛看着我说,那孩子往生了。当时他生了病,他母亲带她来庙里拜佛,跟我做了朋友。

他那几天要做手术嘛,你来的不巧。他就喜欢打游戏,我也练了很久啊。

我突然心里一酸,站起来给他道歉。

他摆摆手,“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

“我只是照着做罢了。”

此时开始上菜,一桌斋饭端上来全是鸡鸭鱼肉。多是豆腐,冬瓜,蘑菇,雕刻造型调味,几可乱真。

我原本还有些跟他开玩笑的心,知道他胎里素,决定整他一下。我这会儿却有些很不好意思了。

我自己找借口说,唉?怎么做了这么一桌,我让他们撤了再换一桌。

他笑呵呵地说,这餐厅出名的不就是这个吗?你有些着相了。

我说怕你不舒服。

他说这么好的菜有啥不舒服的?

我不好意思的说,好好的白菜豆腐就做呗,干嘛做成鸡鸭鱼肉的?

他说我眼里可没有什么鸡鸭鱼肉。

我说那你眼里看见的是啥?

他举着筷子说,

“好吃的。”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详细攻略!

美国的高中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美国高中公立学校约占85%,私立约15%,公立高中由政府资助供当地学生就读,无需费用。美国私立中学一般为9-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到高三)。私立中学,隶属于私人机构或宗教团体,由民间出资,供当地或外籍学生就读。公立中学允许外籍学生就读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只有少量国际学生以交换生(见高中交换生)的形式就读。私立高中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国际学生只有在私立高中就读才能在美国接受全部的高中教育,美国有几百所私立高中对国际学生开放。

美国高中留学选校因素

1、学校类型、实力、总体性数据▪ 寄宿、走读、男校、宗教全部不限,各有各的优势,以学生适应能力为参考。▪ 升学率高的优先:学校的文理学院、前50大学录取率要有20%以上。往年的毕业生走向可以反映出该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升学的质量。▪ 规模:学校面积在20亩以上(寄宿学校)—这个可以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及运动场上;走读学校无法限制,部分走读学校面积很小,但学术很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校园活动。▪ 学校人数不限,但中国学生数量要适中。▪ 若为寄宿学校,学校国际生比例最好低于20%,住宿率50%以上为佳,最低不低于40%。总体上是希望学校里住宿的人多一些,学校人气旺一些,学校安排的活动也多一些。

2、与个人兴趣的结合▪ 学校最好能有机器人课程或小组。▪ 学校如果没有,要能够自己成立小组。▪ 学校机器人小组最好能够被重视。▪ 学校最好有领导力的课程—美国有些高中的领导力课程是作为重点特色之一的。▪ 学校最好提供金融课程或经济类课程—美国有些学校研究企业家行为及有偏向经济、金融类学科的。▪ 学校的艺术类课程最好丰富些,尤其是theater、performance、视觉、数字、摄影等这些方面。▪ 学校要定期有成功人士到校演讲—偏向于大城市,这方面资源会较丰富些。

3、学校其他课程设置▪ 学校要有至少10门以上的AP课,这个标准可以有一定弹性。▪ 学校至少有不低于7种的运动。美国学校一般的运动项目或者team在15以上。▪ 学校总体学术水平要呈上升趋势。▪ 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全美或区域内有名气,或占绝对优势。

4、学校老师及氛围▪ 有知名老师最好。▪ 学校的整体范围由老师带动,因此老师一定要有爱心。▪ 学校最好能够设立mentor(导师制度),对青春期发育的孩子非常有好处。▪ 同学们要亲和,不过这是由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历史文化造成的。▪ 学校要有面向家长的报告系统,方便学校与家长沟通。▪ 学校要有一个较为知名的升学指导老师—升学指导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所以此条形同虚设。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条件

1、申请者的年龄限制美国高中是9-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三至高三。因此,国内初二至高二在读的学生均可申请入读美国高中。一般来说,美国高中对申请者年龄的最低要求是14岁。

2、需要英语成绩去美国读高中,一般比较常见的英语考试有托福、雅思、SSAT等,SSAT是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美国中学入学考试,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入学,是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还有一种英语标准化考试不太常见:SLEP是中学英文程度测验(Secondary Leve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的缩写,美国90%的私立中学都用SLEP的成绩来决定新生是否需要ESL的课程以及不同等级。

3、GPA要求美国高中一般的学术要求在校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好的私立高中,要求平均分在90分以上,或在全年级排名前10名。想要申请好高中的同学,在国内的学习成绩也要好好保持。

4、学校面试申请美国高中留学,基本上都需要面试。面试一般分为现场面试、电话面试以及视频面试。现场面试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电话和视频面试一般需要20-30分钟,招生官会根据学生面试的情况来决定面试时长。学校通过面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优势

1、课程设置更加丰富美国高中的课程也与国内的设置不同,除了一些高中基础课程外,各大高中学校还开设了许多的课外活动。

2、注重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对孩子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成绩。

3、被美国名校录取几率更高在美读高中的学生比在国内就读的高中生更容易被名校录取,所以现在赴美求学的低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方案

1、向海外高中直接申请通过这个途径申请学校,对于去美国留学的学生要做好自己整理英文申请资料、发邮件、接受校方的全英文环境面试等心理准备。这个途径比较适合一些综合素质较好、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

2、通过留学机构申请海外院校选择留学中介服务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要选择经过国家教育部考核认可的正规有资质认证的留学中介;二是学生在申请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课程。

3、参加中外合作办学的高中课程国内有些高中与国外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互相承认对方教学质量。学生在国内读两年,到国外再读一年,称为“2+1”项目,能实现“未出国先留学”的目的,也可以理智地将中外高中教育分时段、分地区“无缝接轨”,为已经下决心出国上大学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

美国高中留学签证须知

在申请签证时需要准备很多申请材料,还会有相应的面试,对于没有经历过签证申请的人来说,难免会心存一些紧张感,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美国高中留学签证申请。

1、美国高中留学签证材料①有效护照护照的有效期应超过到达美国日期的六个月,如果在六个月内过期、损坏或已无空白的签证签发页,那必须在面谈之前去申请一本新护照。如果之前已经有赴美签证的护照,也必须一并带上,包括已经失效的护照。②照片需要一张六个月内拍摄的2英寸x2英寸的彩色正面照,背景必须为白色。③DS-160表格确认页2010年3月开始,所有非移民签证的申请人必须在线填写DS-160表。DS-160表是英文表,但大多数栏会设有中文翻译,但除了申请人全名要用中文,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必须要用英文填写。检查清楚所填写的信息准确以后,打印确认页。④签证申请费收据原件目前美国非移民签证申请费是131美元,所有申请人都可以在中信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任何分行支付签证申请费,需要与其他申请材料一起递交。⑤有约束力的证明美国高中留学签证申请需要出示经济、社会、家庭或其它方面约束力的文件,以帮助你证明你在美短暂停留后有意愿返回中国。⑥语言成绩若有成绩单原件可带原件,若无可带成绩单复印件或者官网截图打印。⑦未拆封的在校成绩单原件需要中英文的初三成绩单、高中成绩单、A level成绩单等。⑧个人简历⑨资金证明

2、美国高中留学签证面试流程①排队。到达相应的大使馆后先在外面排队,在预约时间之前等候大约30分钟。②安检。申请人只能携带跟申请签证相关的文件,禁止携带手机类电子产品,也不要携带背包。③递交材料。到指定的窗口递交申请表以及材料,然后需要等待指纹扫描、签证面谈,这之间大约需要等候3个小时。此外,还需要携带一定的支持性材料。想要去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无疑是重大的一步,在提交资料时,一定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面试时,多展现优秀的一面,并且做好全方位的准备,相信你就可以马到成功。EduHup高中留学免费在线申请平台,1000多所来自美国的顶尖高中,免费在线浏览,学生和家长可以直接在与招生官交流,精准选校、预约面试、在线申请,直接拿录取通知书。④如果美国高中留学签证得到批准,护照将在面谈后五个工作日内邮寄到指定地址。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行政审理、补充支持材料、打假调查时会影响签证的审理速度,延迟签发时间。由于有一部分申请需要额外审理,申请人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因而需要尽早申请签证。

3、美国高中留学签证被拒原因①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诚信的国家,因而美国高中留学签证申请最忌讳资料作假,如果申请人的资料作假就没有机会获得二签、三签的机会了。②有移民倾向美国签证官会将有美国移民倾向的人剔除出来,学生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自己是为了学术学习而申请的留学,否则一旦签证官认为你是为了移民,即使你拥有完美的申请材料也会被拒签。③资金保证不明申请人提供资金担保必须足以涵盖整个留学期间的费用,否则也很难拿到签证。

美国高中留学时间规划

▪ 1月—3月首先,决定美国留学后,要考虑自己选择的学校。美国的私立学校有几千所,每个州每个城市都有非常好的私立学校,在选择的时候会挑花眼,首先要从自己出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喜欢的城市,把范围逐渐缩小,挑选出几所学校进行对比,可以从寄宿/走读、AP课程/荣誉课程、社团/体育等方面进行筛选,最后选择几所自己心仪的学校。▪ 4月—6月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申请美国学校,不仅仅要求语言成绩,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本身的经历,可以在这期间丰富自己的经历,多参加比赛、竞技等活动。▪ 7月—9月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绩,例如托福/小托福/SSAT等。在选择学校后,根据学校历年招收的语言分数有计划性的准备语言考试。每个月都有托福考试,全国很多个城市都设有考点,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准备考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0月—11月准备申请材料、面试练习。每个学校的申请材料不同,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准备相关材料。例如推荐信、申请文书等内容。▪ 12月—次年1月申请学校。学生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时间要求提交材料申请,每所学校申请都要交付学校申请费用,此费用不退。▪ 次年2月—4月查询申请结果。此时间针对秋季入学的学校,春季入学的学校时间要往前推半年。如果没有拿到学校的offer可继续申请目前还在招生的学校,这样时间比较紧,所以在申请学校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学校。

▪ 次年5月—7月预约签证,准备签证材料,完成体检,准备好行李,机票预定,外汇兑换等。学签也是至关重要的, 拿到学校offer但是签证不过的话依然没办法去美国留学。所以在递交签证申请时,务必要材料诚实、面签诚实。

美国高中留学行前准备

1、心理准备去美国读高中,孩子的年龄大概在十五六岁,可以说孩子还处在未成年时期。在国内孩子依赖父母成为习惯,一旦他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心里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家长应该在孩子出国前就及时跟孩子沟通,让他认识到出国留学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在心理上接受独自一个人去美国求学生活的事实,并且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2、自理能力准备在国内,学生一切事情都依靠父母成为习惯,这样对孩子出国留学其实没有好处。家长在孩子出国留学前,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学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自己打扫收拾自己的屋子,自己对事情做一些决定等等。这样孩子出国后才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否则到国外后,孩子的生活将会变得一塌糊涂。

3、培养孩子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孩子出国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打理,特别是住在寄宿家庭的学生,如何与寄宿家庭沟通,与陌生的人一起生活,处理朋友之间的问题,这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如何快速的融入、适应当地的生活,这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家长应该在出国留学前,就要将这些事情对孩子讲清楚,让他们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国前要体检去美国留学,美国的各个州对留学生都有各自的健康规定,因此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录取的学校要求,到指定的出入境体检中心去进行健康体检和相关的疫苗注射。这样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安全保护。

5、行李准备①学生在出国前首先要准备好重要的文件,并对这些文件进行备份。例如:护照、学校录取通知书、付费凭证、机票等等。②多带一副眼镜。在美国配眼镜的话相对来说会贵一些,所以多带一副眼镜,以防万一损坏可以随时替换。③转化插头。美国跟中国使用的电压不同,插座也不同,所以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时,需要带一个转化插头,否则从中国带去的电器都不能使用。此外,可以常备一些小的电子配件,因为有些配件可能在美国也买不到。④荞麦枕头。对于喜欢睡荞麦枕头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带一个荞麦枕头了,因为在国外,枕头很多都是比较软的。换枕头就不能很好入睡的学生就需要携带了。⑤可以携带一些常备药,例如感冒药、解暑药、创可贴等等。但是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切记不可携带美国违禁药品,否则过不了海关,甚至可能会受到处罚。⑥可以携带几套随身衣服,但是不必带太多,因为美国购买衣物还是比较便宜的,在大型商场也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⑦可以带一些中国特色食品。刚去美国可能不太适应当地的食物,可以携带一些特色食品,满足自己胃对家乡味道的想念。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0439429

口味·耳音·兴趣

作者:汪曾祺

我有一次买牛肉。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看样子是个知识分子,南方人。轮到她了,她问卖牛肉的:“牛肉怎么做?”

我很奇怪,问:“你没有做过牛肉?”

“没有,我们家不吃牛羊肉。”

“那您买牛肉是……”

“我的孩子大了,他们会到外地去。我让他们习惯习惯,出去了好适应。”

这位做母亲的用心良苦。我于是尽了一次义务,把她请到一边,讲了一通牛肉的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

有人不吃羊肉。我们到内蒙古去体验生活,有一位女同志不吃羊肉——闻到羊肉味都恶心。这可苦了,她只好顿顿吃开水泡饭,吃咸菜。看见我吃手抓羊贝子(全羊)吃得那样香,直生气!

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许多东西不吃,“下去”很不方便。到一个地方,听不懂那里的话,也很麻烦。

我们到湘鄂赣去体验生活。在长沙,有一个同志的鞋坏了去修鞋,鞋铺里不收,问:“为什么?”

“修鞋的不好过。”

“什么?”

“修鞋的不好过!”

我给他翻译了一下,告诉他修鞋的今天病了,身体不舒服。

上了井冈山,更麻烦了:井冈山人说的是客家话。我们听一位队长介绍情况,他说这里没有人肯当干部,他挺身而出,他老婆反对,说是“辣子毛补,两头秀腐”。

“什么?什么?”

我又得给他翻译:“辣椒没有营养,吃下去两头受苦。”这样一翻译可就什么味道也没有了。

我去看昆曲,“打虎游街”“借茶活捉”……好戏。小丑的苏白尤其传神,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邻座是一个唱花旦的京剧女演员,听不懂,直着急,老问:“他说什么?说什么?”我又不能逐句翻译,很遗憾。

我有一次到民族饭店去找人,身后有几个少女在叽叽呱呱地说很地道的苏州话。一边的电梯来了,一个少女大声招呼她的同伴:“乖面乖面(这边这边)!”

我回头一看,说苏州话的是几个美国人!

我们那位唱花旦的女演员,在语言能力上比这几个美国少女可差多了。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