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来自这样几个要素:借助民办中学跨区域招生、“掐尖”抢生源、给贫困家庭经济补助等。衡中模式一度遍地开花,他们称自己是“倾力打造全国高中教育航空母舰”。但如今的衡水中学,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不仅为了摆脱极端分数模式在作调整,同时要直面生源上的改变。衡中成长为“超级中学”的扩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强的制约,甚至面临着终结。衡水当地的教育生态,或将迎来新的洗牌。
主笔|黄子懿
记者|李秀莉
实习记者|顾靓楠
四个“衡中”
衡水中学放假是一大盛况。每逢周六,市区各大酒店提前一两天就会满房,酒店会提醒已入住客人,提前续房。16点放学,衡中门卫提前两小时就各就各位、如临大敌,在校门口拉出警戒线,划分等待区。到了16点,上千名穿着白色校服的学生倾巢而出。几乎每个学生手里,都拉着一个行李箱。
图片
高考前夕,衡水中学的学生进入备考状态
“堵一两小时才能开车出去是正常的。”衡中一位家长告诉我,放大假时,这种拥堵会延绵数公里。街上满是交警在忙碌地指挥交通。车牌号码非常多元化,来自河北邯郸、邢台、沧州,偶尔也能见到山东、河南、北京的车牌。为避免拥堵,衡中采取了高一、高二交替放假的制度。比如2023年4月8日是高一放假,4月15日轮到高二和高三。到了高二、高三放假的日子,衡水中学以南10公里外的南校区,门口的双向四车道被来自各地的车辆排满。
成名20余年后,衡水中学已成了这座城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然大物,也早已超越了一个学校的范畴。目前衡水中学有四大校区,位于桃城区英才路的是本部,本部东端有一个东校区,与本部打通;在衡水市以南的滨湖新区,衡中还设有一个南校区和一个衡水中学实验学校。与四大校区相对应的,是每个年级1〜6部的级部编号,每个级部都有数千人之多。
引人注意的是,所有分校区都另有其名。衡中的东校区内部跟衡中本部完全打通,门口却高挂着“衡水滏阳中学”的招牌;南校区门口则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用行书镌刻着“衡水第一中学”。
这种校名招牌上的差异,昭示着衡水中学的另一面。它依靠强硬的管理模式,崛起为一座地区名校后,开始依托三所“校中校”在全省大范围招生。衡中由此成了一座“超级中学”,并将触角伸向了省外。它的扩张,正如其官网写的那样,是“倾力打造全国高中教育航空母舰”。
图片
2021年11月,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学生进行课间操展示。成名多年后,衡水中学已经走出了衡水,分校遍布全国各地(视觉中国 供图)
衡水中学发布的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多数都出自这类“校中校”。以2016年衡中公开的高考喜报为例,那一年衡中的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到139人,震动全国。不过喜报中写道:12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其中一中9人;12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其中一中11人。文理科排在省内前20名的学生,均是衡水一中占据了压倒性的多数。喜报的落款同时写上了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
“我们所有资源都是共享的,教学资源、教案、试卷题目都出自一套系统。校服和校徽也都差不多。每次有大型考试,都是四个校区拉通了排名。”目前在衡水一中念高二的陈嘉伊告诉我:“来衡中之前,我还琢磨着衡中这么厉害,每年考这么多清华北大,来了才知道它是很多校区一起考了这么多清北,然后统一往上报是出自衡水中学。”陈嘉伊来自河北张家口,是一名特长生,中考前就被衡水一中预录取,“只要达到一定分数线就行”。在衡水一中,他这样的外地学子占据了多数。
这类“校中校”,有着办学性质上的不同。衡水中学是公办学校,而衡水一中、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滏阳中学三个校区均为民办学校,招收的多是外地学子。
据教育部、人社部的要求,公办高中严禁“超计划、违反规定跨区域、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招生范围仅限于本区,而民办学校在过去所受的限制较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衡水中学正是依托衡水一中等民办高中身份,“掐尖”招收大量外地优秀学子就读,一次次缔造了高考神话。“这方面,衡水中学是成功地利用了政策的一个漏洞。”河北省辛集市教育局一位官员对本刊表示。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这也是“衡水模式”真正值得关注的实质。他认为,衡水模式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应试教育的严苛管理,“在我们当前的评价体系之下,讨论一所高中要不要搞应试教育毫无意义”;二是衡水中学的办学招生模式。“衡水模式的实质,是把一个省份的优质生源都集中在一所学校,去打造‘超级中学’,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示的。”熊丙奇对本刊表示。
“别看那么多人来衡中考察,但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学到精髓?”一位了解衡中的人士对本刊说,“如果要问我衡水中学的精髓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生源。”
图片
蓝白统一校服、自习“零抬头率”是衡中的标志之一(插图:老牛)
“掐尖”
衡水中学从不缺少危机感。1993年到1995年,当时任校长李金池用三年时间,将衡中从一所二三流学校变成全市第一后,校领导流下了眼泪。但次年蝉联第一后,他们不敢庆祝,因为不知道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是否能够持续,于是做出了“激情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2004年3月,李金池卸任,张文茂继任衡中校长。这位身高近1.9米的新校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从衡中一名物理教师一路走上了管理岗。那时候,衡水中学最近一次高考的清北录取人数定格在了12人。在一位河北省教育界人士看来,这时衡中已到上限了。他对媒体表示:“实际上,衡水中学十几个人能考上清华北大,已经到了极限。”判断依据来自招生基础。当时衡水市人口约400万出头,占河北全省6700万人的6%。按照清华北大每年在河北招收一二百人的比例算,正好对应十几人。
不过当时,河北省内已经有中学开始跨地区招生了,散播下了“超级中学”的种子。1997年前后,河北省传统名校石家庄二中和唐山一中成立省理科实验班。该班经省教育厅批准,初期规划成立两个班,选拔条件很高。石家庄当地生源不够,该班就尝试去外地招生。“这个实验班尝到甜头后,就开始大量招生了,从石家庄慢慢扩展到周边和全省,除了唐山这个兄弟学校所在地。”王仲磊对本刊回忆。他曾是石家庄二中一名教学负责人,如今在河北南部某重点中学任教。
图片
衡中的操场上,贴着激昂的标语(蔡小川 摄)
石家庄是河北省会,而唐山则是省内常年的经济第一。衡水中学如果保持辉煌,也就必须要跟他们竞争,提前网罗优质生源。衡中2005届学生刘大瑞初中就读于衡水三中,平均排名在年级前十名左右。他对本刊透露,那时衡中就在校内设置了很多“学探”,这些人通常是本校老师或工作人员,扮演着衡中代理人的角色。他们会帮衡中摸底成绩优异的应届生,然后衡中会派人跟学生和家长谈话,允诺录取优惠。“比如中考时降低几十分录取,相当于有个保底,但前提是你得跟他们签优先录取协议。”刘大瑞补充,衡中主要看平日成绩,“我们当时年级前几名,基本都是这么被录取的。”
衡水中学的触角也在这一时期正式伸向外地。2005年,河北一家官方媒体报道,邢台有县中反映,衡水中学每年中考前会给老师放假,通过关系了解到本地尖子生的姓名,然后挨家挨户家访,承诺不看中考成绩优先录取,挖走了不少优质生源。这类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在邢台下辖的威县,那一年当地中考成绩前300名的学生,几乎被外地中学瓜分了。
“在那个时候,很多学校都可以去‘掐尖’,石家庄的、唐山的,为什么后来是衡中成功了呢?主要是他们当时有基础。校领导可以说利用了他们的影响力和一些制度上的漏洞。”辛集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本刊说。那时候,衡中在周边已经很有名气,有不少外地学生前往,缴纳一定择校费。刘大瑞记得,他们班外地同学里就有缴纳高昂择校费进校的,当时大概在三四万元。
图片
《垫底辣妹》剧照
这似乎给了衡中四处“掐尖”的条件。他们具备强大的信息能力,被一位县中校长形容为“衡水中学所过之处,优秀生源将寸草不生”。威县教育系统一位人士对媒体指出,有一年中考成绩出来后,衡水某中学一位招生老师就很快找到某学生家中,放下两万元钱和联系电话后走人。“为了保留本地生源,本县有时会不公布中考成绩,教师拿着内部成绩单‘按图索骥’找到学生家中时,发现衡水中学的招生教师已先到一步。”该人士指出,“相对于我们的事后奖励,衡水的‘事先付款’显然更有优势。那个学生不出所料地去了衡水,连邢台市区的重点都不再考虑。”
在教育局工作人员和老师们看来,因为与高考升学直接挂钩,高中教育的“马太效应”极强。“有了好生源之后,你只要考好一两年,就能开始循环起来,然后就不断有好的生源过来,你就能慢慢做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王仲磊说。衡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该校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增加到35人。
不过在当时,衡中在省内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石家庄二中。面对省城中学的竞争,衡中会进行提前招生,时间甚至比中考提前半年。衡水中学2015届文科状元刘嘉森来自河北涿州,初中时成绩优异。他告诉本刊,他上初中时的2010年左右,衡水中学与石家庄二中竞争最为激烈,后者生源当时甚至还更好。刘嘉森念初三那年,衡中提前半年就来招生了。“他们不看中考成绩,甚至不看你初三下的成绩,只看前两年半的成绩。如果一个学生能从500多名一直考到前几名,这种学生他们就会提前定下来,让你先把钱交了,不用等石家庄二中了。”刘嘉森说,石家庄二中却是提前3个月才来招生,“那会儿我们学校的好学生已经被衡中抢得差不多了。”
图片
衡中校园内,处处是清北学子的照片(蔡小川 摄)
在刘嘉森眼里,为了对抗省城学校的天然优势,衡中做了很多改变。“衡中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地理位置不好。有的学生就会想,去衡水交通不便,还要转车什么的。那时候衡中的择校费只要2万块,石家庄要3万块,但身边很多同学最早都倾向去石家庄,因为他们算上了交通、父母食宿等各种成本后,发现去石家庄更省钱。”刘嘉森说,这种情况下,衡中考虑从其他方面给学生省钱,“比方说食堂,贫困生设有专门窗口,两毛钱就能买一份盖饭,里边又有肉又有菜。普通学生吃饭也非常便宜,三四块钱一顿,肉蛋奶都有,量还大,学校的设备也造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那时的衡中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以“狼性”管理著称,刘嘉森和多数同学综合考虑之下最后还是去了衡中。在他们面临抉择的2012年春节,衡中在上一年公布的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已攀升至69人。“最好的生源天然会集中在省会,但后来衡中在与石家庄二中长期的角逐中胜利了,才有了今天‘高进高出’的地位。在其他省份,一般省会学校是不会输的。”刘嘉森说。
面对一所“狼性”的衡中,各地中学并非没有想过防守。每到寒假,各地就开始严防衡水过来的人,切断他们与优等生的联系,双方的攻防宛若谍战片。刘嘉森在他写的《心的力量》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录取过程:2012年春节期间,他听闻衡中要来招生,却迟迟没有等来面试通知。气氛变得紧张起来,父母为此四处打探消息,直到有一天突然听说“高速路口附近的酒店来了一辆衡水牌照的轿车”。他们在夜色中摸过去后才知道,原来招生组在前一天就来了,却被当地学校刻意封锁了消息。
此时,招生组已退房,只能在车上对刘嘉森进行面试。车上有录音录像设备,所有资料都会上传由校领导审阅。匆忙的面试还在进行中,又有一对家长赶来,反复拍打着车窗,央求也给他们的孩子一个面试机会。招生组觉得家长的行为鲁莽,有干扰他人面试的企图,但还是给了机会,“我们有规定,必须接待年级前100名的面试请求”。这一幕让刘嘉森印象深刻,他在日后写道:“竞争随着时间的前进变得越来越惨烈⋯⋯教育正在变成漫无尽头的赛道。”
图片
吃饭只有15分钟,是人们对衡中严苛管理最深的印象(蔡小川 摄)
“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是你成绩足够优异,等着衡中来找你。要么是家长足够努力,自己主动去找衡中。”来自河北邢台的衡水中学家长代表赵涛对本刊表示,外地学子要进衡中,主要就这两条途径。2011年,他的大儿子念初三时,衡中已在河北声名鹊起,来邢台招生时特别火,“家长找去的特别多”。大儿子成绩不错,刚好跟衡中的录取要求擦边,赵涛就费尽心思去寻找招生组的老师。
“我当时找了好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最后才找到招生组。找到他们后,我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最后总算打动了招生组老师,答应给我儿子一个录取名额。”赵涛感慨,“能进衡中,可以说就是一只脚迈进清华北大了。”
名校办民校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赵涛的儿子最后上的并非衡水中学。他告诉我,自己儿子当年就读的是衡水滏阳中学——衡水中学的东校区。
滏阳中学成立于1999年,是依托衡水中学、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民助的高中。2006年,衡水中学将其完全收购。民办校的身份方便了衡中专门招收复读生与外地学子。滏阳中学官网上,明确提及学校是“全国名校衡水中学的东校区”,所有教学资源均与衡中共享,管理模式、制度、考核等与衡中同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这是衡水中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他们由此开始“名校办民校”,借“壳”民办学校“做大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扩张方式并非衡中独创。2004年,石家庄二中启动分校建设。这座名为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的中学,被称作石家庄二中的南校区(俗称“二南”),属于民办性质,并在2005年投入使用。同年,河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宣布从当年9月起禁止全省公办的省示范高中招收复读生。
图片
在河南省“郸城一高”,高三学生们在教室内挑灯夜战。郸城一高和安徽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梦工厂”(李博 摄/新华社 供图)
“复读生的成绩特别好,非常努力。”刘大瑞在校时,衡中已在东校区招收了很多复读生,他有一位任课老师也会给复读生上课。有一次,老师让刘大瑞去那边帮忙拿一些课程资料,刘大瑞得以第一次进入东校区。“极其安静,哪怕是下课时间,整个楼层都是鸦雀无声的,所有人都在埋头学习。”刘大瑞记得,他和同学当时还借用游戏《魔兽世界》拿东校区开玩笑,将那边称为“‘不死族’的地盘”。2007年高考,滏阳中学被清华、北大录取4人。2009年,这一数字升至8人,重点本科升学率在衡水已紧追本部。同年,衡中公布清华北大上线51人。
攀升的高考成绩与民办身份的加持,让衡中在全省范围内得以广纳生源。河北省主要城市中,保定、邯郸、石家庄等城市的人口都在1000万左右,沧州、邢台等与衡水相邻的地方都在700万〜800万,远高于衡水本地。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一组高考报名数据显示,2010〜2012年,河北全省除衡水外,各市报名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只有衡水的数据却逐年上升。
邯郸市某重点中学的教学负责人张晓阳记得,2007年后的衡中崛起非常迅速,“2005年高考,邯郸还能出省理科状元,衡中还派人来考察学习,但那之后他们很快就领先我们了,到2010年我们的顶尖学生已经要差他们20分了”。张晓阳说,2013年,他有一次去教育局开会,在会议上听到时任邯郸市教育局负责人透露,当时每年邯郸往衡水市流动的学生有约5000人之多。“2013年之后只会更高。”张晓阳补充。
图片
《天才基本法》剧照
衡中并未止步于此。2012年,中央和省市主要领导来衡水中学视察调研,对其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衡水中学能把先进的理念和好的经验做法进行辐射”。校长张文茂日后回忆,听到领导的讲话,他在欣喜之余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从而开始了“辐射探索之路”。他说,自己“开始加快合作办学、学校帮扶的步伐,不断放大衡中办学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毫无保留共享办学经验”。
衡中的选择是与资本合作。2014年,他们与当地的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起一所民办高中——衡水第一中学。泰华公司负责投资9亿余元,在衡水市新开发的滨湖新区建立起一座600亩的现代化校园,衡水中学则负责输出师资和管理模式。投资校园的同时,泰华在衡水一中旁边盖起住宿楼盘,借教育知名度打广告卖房。
作为一座新成立的民办中学,衡水一中在一开始就被视作衡水中学本身的延展。《衡水日报》2014年8月对该校落成典礼的报道中,明确以“衡水中学南校区”代指衡水一中。衡水一中也在官网强调,其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宣传上使用“衡中”之名。
招生首年,拥有极佳硬件设施的衡水一中计划高一招60个班。消息一出,周边县市震荡,开启一番生源大战。2014年,邻近衡水的河北辛集市,为了阻止优质生源流失,在中考前就自办“小中考”,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中考,后被央媒曝光。“辛集一中可谓深受其害。”辛集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对本刊表示,他跟校领导吃饭,经常听到他们诉苦,说衡中把好生源都抢没了。辛集一中校长则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说:“我们也是真难,我们也知道我们学校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是为了保住饭碗,你说咱们这些老师真没有生源了怎么办?”
图片
《青春派》剧照
张晓阳所在的高中从2005年就举办了直升班,防止生源流失,但他依然感到好学生外流明显。“2014年之后,邯郸市中考前100名最多只能留下十几个。”
在衡中公布的2016年高考喜报中,河北省前200名(清北等名校录取线附近)考生中,衡水一中学子大概占据了75%以上。“就高分来说,一中可以说是碾压本部的,比如文科每次考试的前100名,大概一中能占到80人以上。”一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衡水一中2021届学生告诉本刊。
这种借民办之壳的模式,也被衡水二中等学校采用。衡水二中在2012年与民办衡水志臻中学达成合作。各校的加入让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至于到了后期,各校都将抢占生源提前到初中阶段,希望以此网罗好生源。2016年,衡水二中和至臻中学兴办衡水志臻实验中学,招收初中生,校区就在衡水一中对面。2017年6月,衡水中学则与衡水成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投资兴建衡水中学实验学校。该校性质为民办寄宿制初中,招生宣传特别突出了与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片
2018年的衡水二中高考考点内,考生在去考场的路上仍在看书(ICphoto 供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竞争愈演愈烈,搅动了河北教育的生态,择校一度蔓延至小升初阶段。民办学校收费高昂,学费动辄上万元,但很多外地家长还是倾向于初中就把孩子送到衡水就读。这种情况直接导致衡水本地初中每个班级生源超标,平均有80人之多,远超教育局规定的55人限额。
而外地生源过多,也推高了分数、学费的入学门槛。比如,往年录取线处于中下游,作为非重点高中的衡水十三中,录取线从2015年后一路走高,在2019年的中考后达到了553分(公费生)。
外扩风波
启动衡水一中的同时,衡水中学走得更远,开始对外输出自己的办学模式。
2014年8月,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与衡水中学合作,挂牌“衡水中学四川分校”,实行一校两名。其官网介绍,双方的合作将全面吸纳衡中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德育模式、教学模式等,共享优质资源。学校会互派干部和老师学习交流,“以崭新的机制激励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
这之后,衡中及衡水一中的名号开始出现在多个省份。合作办学的学校中,有的挂牌衡中分校,有的挂牌衡水一中分校,不仅涉足河北本地的邯郸、保定等地,也远涉河南、山西、内蒙古,甚至是云南和新疆等西部地区。2017年前后,张文茂频繁地出席各地分校的挂牌仪式,发表讲话。他认为,分校将促进各地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把衡中、衡一中的精神、精髓同步引入。
图片
新疆是衡中扩张最远的地方。图为2019年2月,新疆巴州尉犁县衡水中学尉犁分校,高三学子在跑操时高喊“冲刺”口号(视觉中国 供图)
扩张的步伐,在分校开到第18所时遭遇到阻碍。2017年4月,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落户。学校在多方面模仿衡中,不仅在教学楼打出经典的“衡中三问”,还在招生时公开提出巨额的让利优惠,比如考取清华、北大可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学校招生简章中还规定,首批录取新生到校报到时间为4月15日,较浙江中考提前了两个月。
这种做法立刻引起了一轮激烈的舆论质疑。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公开表示,这是想要提前开学“抢跑”。他表示,衡中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与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它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风波之下,平湖教育局向该分校发出书面整改通知。
衡水一中平湖分校由广州高新集团参与投资创办,后者还与衡一中合作,在四川自贡兴办了衡水一中川南分校。事实上,衡中外扩的背后,有诸多社会资本的影子。除这两所学校外,他们还与河北宏达经贸集团合作,投资建设了衡水一中邯郸分校,与安徽三环集团合作,兴建了衡水中学安徽分校,等等。其在深圳、云南、山西等地的分校,均有各地的民营资本支持。
资本的加持,让衡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各地遍地开花,这也引起了非议与批评,被视作教育生态的破坏者。比如2016年衡水中学邯郸分校提前一年就开始招生,并在官方公众号开出50万元年薪聘请老师,被其他学校指责严重扰乱招生和教师招聘市场秩序。
这些分校能享受到衡中的师资与模式输出,甚至可输送学子“空降”衡中,一些分校在招生中都强调这一点。比如,衡中四川分校就在2018年招生简章《到河北衡中读高四 往返机票都免费》中写道,特尖生可送到河北衡水中学总校高四免费全程培训一年,“从2016年开始,四川分校派出优秀补习生到衡中总校跟班接受高四全程强化学习培训,冲击北大、清华名校”。
图片
一位家长骑着货运摩托带着孩子驶过英才路,背景中全是衡中考上清北的学子照片(蔡小川 摄)
“我们内部把这个叫轮岗。”衡水一中2020届毕业生告诉我,学校内部有多个查分系统,对应不同的外地生班级,如天津班、深圳班等等,为户口在外地同学来衡中念书“交流”所用。他透露,一个天津班大约有60〜100人,所以衡一中最后有不少学生会在异地参加高考。这位同学大学去了一所知名的985高校,“上大学之后,我跟同学一交流,才发现好多都是去衡中‘轮岗’过的,有湖北的、甘肃的等等,甚至有一些状元”。张晓阳则对本刊透露,某年衡水一中邯郸分校出了一个当地高考状元,就属于“轮岗”的情况,“这个学生被分校录取后,主要就在衡水上的学,最后高考是在邯郸考的”。
2019年4月,衡水一中合作学校、深圳富源中学在深圳高考二模成绩中一鸣惊人,占据全市前10名中的6名。这一成绩“秒杀”深圳传统四大名校,引发多位家长质疑,他们举报其中有“高考移民”之嫌。家长们还将富源中学此前考上名牌大学的学子与衡中喜报对比,发现有多人重合。深圳市有关部门证实,“二模”排全市前100名的富源学生中,有十余名学生系从衡水一中转入。当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排查出32名“高考移民”并取消了其报名资格。“这事情出了后,我们那一年的政策一下子就收紧了。”这位2020届学生表示,这个事情在衡中内部影响很大,他个人原本打算回天津参加高考,最后因此没能成行。
2021年,衡中的扩张之路再遭打击。3月,与衡水一中有深度合作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办高中教育海外上市第一股”。该集团成立于2005年,其在国内的主体公司为云南长水教育集团。招股书显示,该集团旗下有19所学校,有15家挂“衡水”之名,遍布云南、内蒙古等多地。虽然与衡水无直接联系,但该集团的上市还是引起巨大非议。有专家指出,该集团很多高中是与各地政府和衡水系学校联合办学,属非营利性高中。按国家规定,非营利性学校的办学结余必须用于办学,不能用作上市企业利润做分红,这类集团应被禁止资本化。资本市场也普遍不看好,其股票发行当天就跌破10美元发行价,此后一路下行,如今只有0.2美元,比发行价跌去98%,已在退市的边缘。
图片
《我要进前十》剧照
但衡中及其模式的输出影响,已然无法抹去。“最近几年我确实看到,各地都有一种加速衡水化的趋势,甚至说是雨后春笋都不夸张。”作为衡中的状元,刘嘉森每年都会在各地进行上百场演讲,走遍了全国各地。他看到,这些年很多地方都有新办的衡水系学校出来。有些学校名字里带“衡”字,但往往跟衡中没有直接关系,只是衡中出来的管理班子所参与办学的学校,“在很多的地方高速入口都能看到那些广告牌子”。
但是衡中模式遭到的质疑也越来越激烈。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接下来的人生是否能顺利发展,这些问题受到更多关注。2021年部分国内高校在河北省招生计划减少了,“人家认为河北省基础教育太内卷,甚至对培养潜力产生了怀疑”。
图片
高考冲刺阶段,一名高三老师与学生谈心(视觉中国 供图)
模式走向终结?
衡水一中坐落在滨湖新区。这里还是一副待开发的模样,学校四周是一片农田,宽阔明亮的校园对面只有一栋孤零零的独栋酒店和一个在建的工地。学校一旁,由泰华公司兴建的楼盘,已从2014年开盘时的3000元/平方米,涨至6000元/平方米。
4月15日,高二、高三放假,校门口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和车辆。在校园内,高一新生统一穿上了新款的泰华中学校服,与高二、高三身着“衡水一中”校服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衡水一中组建8年后,作为合作方的泰华公司和衡水中学将进行分家。这是衡水教育圈近年来最大的“地震”,宣告着“衡水系”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2021年5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发布,明确对“名校办民校”做出限制,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7月,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公参民”类的学校与公办脱钩,或者转为公办学校,或者完全转由社会承办,也不得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品牌进行宣传。
图片
一位衡中学子在搬运教辅材料,背后的柱子上印有经典的“衡中三问”之一(蔡小川 摄)
严令之下,原衡水一中与衡水中学做出切割,原投资方泰华集团不得不接收学校,组建新的中学。2022年2月,衡水一中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这座新生的中学在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而原高二、高三依然按照衡水一中的模式运行,由衡中代管,于是出现了同一个校区内两个校牌、两种校服的奇特景象。
国家近年来的严令之下,河北省教育厅宣布,最迟从2024年开始,民办普通高中只允许在审批地招生。河北省下达指令后,保定立刻做出反应,提出自2022年起,停止市域外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保定市招生。邯郸等地则留有缓冲时间,从2021年起,衡水在当地的招生名额只能占原计划的40%,此后逐年递减10%,到2024年结束。
“目前看,大方向算是堵住了。”王仲磊觉得,当前的政策扼制住了衡中四处“掐尖”的做法,衡水模式可能要衰退了。不过他认为也有不少漏洞可钻,比如分校学生依然可去衡水“轮岗”,考出来算衡中的成绩等。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外地家长们将关口前移,初中就把孩子送到衡水,政策也做出了调整,开始严卡外市往衡水的户口迁移。河北各地去往衡水求学的道路,正在越收越窄、越收越紧。
图片
为了节省时间,衡中很多学子要跑步到食堂(蔡小川 摄)
来自邢台的李珍曾是在衡水一中门口等待的无数家长中的一员。她的女儿自幼成绩优异,念初二的2017年,衡水一中办了衡水中学实验学校,以衡中初中部的名义对外招收初一至初三的首届学生。李珍立刻让女儿参加考试,为此还专门请来老师补习。“其实当时有其他家长告诉我说,‘你们家孩子成绩好,到了初三如果一直在前几名,衡中自然会给你打电话的’。”李珍说,但她心里没底,想确保孩子能上衡水一中,就让女儿参加了考试,“去了初中部,至少上衡水一中的几率会比在邢台大”。女儿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年,学校就只招收初一了,上万人报名只录取了1000多人。李珍非常庆幸自己的决定。
李珍家中还有一个小儿子在邢台上小学。2017年后,为了方便两名子女以后顺利在衡水上学,李珍把自己和两个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了衡水。她回忆,那时候衡水的户口迁移政策异常宽松。“你只要有认识的当地人,就可以把户口落在别人家里。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可以找专门的中介落户,大概2000块钱就能搞定。”李珍有位关系不错的同学在衡水,于是她没花一分钱,就把户口落在了同学家。
后来,女儿顺利入学衡水一中。虽是衡水的学籍和户口,但李珍打算让女儿在天津参加高考——她的爱人在天津工作,有天津户口,按照当时的政策可去天津参加高考。“那时候政策很松,可以随时回天津去。高考前三个月临时找个机构那啥(挂靠)一下就行。”李珍说,这是一个概率最大化的考虑,“比如清华北大可能都在河北和天津招100个人,河北的基数太大了,但河北的教育却更好。”
图片
2016年6月5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考生乘坐大巴奔赴高考考点(颜闽航 摄/新华社 供图)
不过很快,衡水一中在深圳爆出“高考移民”,天津的高考政策此后突然收紧:学生如果想在天津参加高考,必须至少提前一年转入学籍和户口。于是,李珍的女儿在衡水念完高二后转学到天津一所中学,最后在天津参加了高考。
那时候,政策已在悄然转向。2021年4月,李珍因为想买一套房子,需要频繁从同学手中借户口本。她觉得老麻烦别人不太好意思,就索性把自己和小儿子的户口迁了回去,打算买完房再迁回衡水。但哪知,他们刚把户口迁出一周,衡水当地就突然封锁了外地户口的无条件迁入。“你知道我懊悔到什么样吗?我简直是要捶胸顿足了。”李珍说。她的小儿子目前在邢台念小学,考虑如今入学“越来越卷”的趋势,她原本打算让小儿子初中就来衡水念的,“但现在政策是肯定不如女儿上学那会儿了”。
无奈之下,她只有走另外一条路——让小儿子初中就去天津念。好的公立学校都要摇号,她觉得有些困难,打算让小儿子念私立去插班。“现在上不了好初中,怎么可能上好高中。”李珍说。不过,经历了女儿和小儿子求学路上的两次波折,她自己的看法也有了改变,认为小儿子去天津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不会那么累”。
图片
高考是一扇窄窄的门,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绝大部分家庭和孩子没有太多选择(插图:老牛)
“妈妈,你应该早点让我转过来。我不应该在衡水待那么久。”李珍记得,女儿高三转到天津后不久就对她这么说。在衡水时,女儿对每天早起跑操感到疲惫,快速吃饭导致胃里经常不舒服,心情不好时甚至会干呕,“对她来说挺痛苦”。女儿觉得,在天津压力小了很多,并且衡水来的学生普遍会受到排挤,因此她要提前融入。两地所教的知识点也不一样,天津把英语“真正当成一门语言去学”。
在衡水时的学习进度很快,李珍女儿高三一年都是查漏补缺地复习。女儿就用这一年时间补上了短板,最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女儿说的有道理,但我作为家长可能更需要去客观看待一些现实,我要去衡量孰轻孰重。”李珍说,“这不是河北的错,也不是什么模式的错,就是苦了家长,累了孩子。”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17期,文中部分家长、师生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