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羞耻”,对得起领导,对不起自己

听到“请假耻辱”这个词,你可能会表示怀疑,请假有什么好羞耻的?但是你再想想,说不定自己多少也有一点。工作就好像一场拔河比赛,你的缺席说不定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所谓“请假耻辱”,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在因事需要请假时,内心会产生焦虑和愧疚,导致害怕甚至不敢请假。

图片

《婚姻的两种猜想》剧照
但你再想想,你的职务有美国总统重要吗?美国总统还经常休假呢。比如翻翻奥巴马夫人的回忆录:“2009年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大峡谷度假,我从‘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走下来时,穿了一条短裤,这一幕被媒体拍到,随后便引发了对我的大肆批评报道,称我这样的着装明显有失庄重。”

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一些美国人感到慌乱,不愿意相信去墨西哥湾度假是安全的。“我们一家人特地安排了一次前往佛罗里达州的旅行。其间,贝拉克带着萨沙去水里游泳,并拍照发布在了媒体上。”

2015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像往年一样,我们带着两个女儿飞往夏威夷过圣诞节。我们租了一套宽敞的海景房,站在宽大的窗户前就能看见外面的海滩。”

图片

《夏威夷之恋》剧照
当然奥巴马即使在休假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放下了国务,对奥巴马来说,“假期永远只是相对的假期——事实上,只能勉强算是假期吧。他总是不停地接听电话,准时坐下来处理每日简报,与驻扎在附近酒店的骨干顾问、助手以及演讲稿撰写员不停协商有关事项。”

跟一位在公司上班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她说如果老板是一个工作狂,作为下属就会不太好意思请假。但这可能只是员工自己的揣测和假定,认为老板不希望自己经常请假,其实老板更关心你有没有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请假的频率和理由。

图片
《这个世界不看脸》剧照

我们的文化好像鼓励“轻伤不下火线”,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即使是为了集体,你也不该带病工作,因为那样工作效率会很低,出错率会增加,注意力也会降低。另外,由于总是不停地干咳流涕,你也很有可能干扰周围的同事。可是生病要不要请假并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决定,“根据常识便可判断生病期间是否应该请假,但跟老板打交道却不能单纯依靠常识。并没有一种客观的衡量标准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病情达到什么程度才应该请假在家,导致人们在请病假之前更加犹豫不决。”

在美国,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员工有请假耻辱。“美国人普遍认为,休假是需要争取的、要配得上、要为之付出牺牲。不是把它看作一种经常服用的预防性的、有益的维生素,而是当作止痛药,因为消耗太大才需要吃。”

图片

《我,到点下班》剧照
如果申请本来可以享用的假期有愧疚感,那么在工作上可愧疚的就有点多了:准时下班也会愧疚,错过一些会议会愧疚,邮件回复不及时会愧疚,没有跟同事搞好关系也会愧疚。

心理咨询师西蒙尼安说,因为请假而感到有压力,这是因为压力是一种生存机制,我们都把每天去上班当作等于生理和精神上的存活,如果错过了一天或几天工作,哪怕是去度假,我们都会感到压力和担心,担心落后于人,担心被视为不如同事卖力。“克服请假羞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休假。这叫脱敏治疗,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变得更舒服。”

图片《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文章说,现在出勤主义战胜了工作效率,是经济的形态决定的:当经济是以制造业为主时,考核可见的工作成功比较容易,“这个建好了,那个没有。”但是转向知识经济之后,考核产出就比较难了,管理者往往就会认为只要员工坐在座位上就是在干活。员工也知道管理者重视这种可见度。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利•汤普森说,有一个关键的心理现象助长了出勤主义——“单纯接触效应”,即一个人与某人或某事接触得越多,他们就越有亲和力。如果某位员工让自己更引人注目,他们可能会很自然地通过经常出现来取悦他人,即使其他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无法确定“出席者”有何优点,是他们的微笑、他们的态度还是领导能力。

图片
《孤男寡女》剧照

如果你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迟到、不早退,老板知道你的人品,当你请假时,老板不会以为你是想偷懒。“真正的懒惰是无法伪装的——如果有人在装病,很可能他们的老板已经知道了。生病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一部分。它不会消失。”警察休假,不等于坏人会逍遥法外,医生休假,不等于有病人会病入膏肓。你休假,不等于公司会停顿,都要等你早日归来。适合请假的日子不是改天、明天,是今天。

法国,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法国的特立独行,是独一档的存在。

二战,法国被德国灭国,戴高乐抱着美苏英的大腿到处流浪。但是法兰西一光复,立刻就不老实,美苏签订 “核不扩散协议”,但是戴高乐不管,顶着骂名,给法国搞出了核武器。美国要建新秩序,戴高乐带头对着干,剿灭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还让法国退出北约,把美军从法国军事基地赶了出去。真是好一根刺头。

这样的风骨,延续到了马克龙的法国。美国 “长臂管辖”,西方普遍认栽,只有法国的阿尔斯通不依不挠。法国一直在领导欧盟对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巨额罚款、数据新规,一浪高过一浪。北约开会,马克龙唱反调,说俄罗斯和中国不是敌人,甚至在 2019 年劲爆宣布北约 “脑死亡”。也包括这一次访华。

法国,真正做到了,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低级红,喜欢拿法国的 “叛逆” 做文章,动不动就是美国 “坐不住了”,美国 “哭晕在厕所”。这倒大可不必,事实上,法国虽然特立独行,但遇到大是大非,全部坚定地和美国站在一起,没有任何一次例外。

这篇文章,是要客观的讲一讲,西方世界的底盘是坚固的,但是上层的土壤满是缝隙。这些缝隙从何而来,又有哪些 “百年大变局” 可以落子的地方。

01

互联网应该是法国人发明的。就差那么一点点。

早在 1978 年,法国国有通信公司(Postes, Télégraphes et Téléphones)推出 Minitel。80 年代,法国人就可以网上购物,订火车票,找餐厅,查股票,电子邮箱,即时聊天,网上银行,下棋,大学申请,政府服务,以及,享受色情服务……

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使用简单。只要你在法国装电话,国有通信公司免费送一个米色的小盒子,插上电话线就能上网 Minitel。

2.png

眼看法国要引领人类的科技变革,如同当年拿破仑横扫旧制度一样。

法国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对着美国激动地说:“今天,奥贝维利耶(Aubervilliers)的面包师都能在 Minitel 上查看他的银行账户。纽约的面包师也能吗?”

但是,法国并没有兑现这一份浪漫,遥遥领先的 Minitel,被美国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反超。后者后来居上,今天大家输网址都是 “www.” 开头,原因就在这里。而法国互联网全军覆没,踏空数字时代。

要了解今天的法国,Minitel 一件事就足够以小见大。

法国互联网一手好牌打烂,背后两个深刻的原因。

第一,法国式的 “社会主义”。

70 年代,西方经济深陷 “滞涨” 困境。美国里根和英国撒切尔,发起改革,提振自由经济,出售国有资产,放松经济管控,成功走出困境。

但是,法国再一次特立独行,走了和英美不一样的方向 —— 大搞国有化,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国有通信公司就是法国大国企的代表。垄断,不差钱,做事硬气。一上来就免费赠送 400 万台 Minitel 终端,法国互联网起步就直接面对大众市场。而美国,乔布斯引领的个人电脑价格昂贵,互联网还蜷缩在一个非常小众的计算机爱好者圈子里。差距拉的贼大。

法国,成也国有,败也国有。

国有通信公司,垄断经营,体制僵化,没有及时提升 Minitel 的开放性,没有利用市场激发创新。而美国在硬件、软件、互联网领域涌现一大批私有企业,万维网后劲强,统治了今天的互联网。

Minitel 陨落的第二个原因更让法兰西悲伤 —— 法国人太少了。

Minitel 也试过国际化,在爱尔兰登陆,进攻英语世界,但是送出几千台终端,连个水花都没有,失败。事实上,Minitel 的国际化只在比利时做出了点成绩,很大一个原因是比利时有规模可观的法语区。

今天我们清楚原因了,互联网规模经济属性极强。十几亿用户的大市场,孵化一个互联网产品,再扩展到几千万用户的小市场,形成碾压式的降维打击。但是反过来很难。

当下互联网世界分成泾渭分明的三个王国,一家独大的英语系互联网,第二中文区,第三俄语区。这格局的背后,是人口规模、国家意志、文化习惯。

为此,可以引申出一个更意味深长的命题 —— 人口规模、国土资源、经济总量的天花板就在那里,法兰西如何继续保持大国的荣耀。

2012 年,曾经给法国总统带来无上骄傲的 Minitel,寿终正寝,拔网线,彻底终结。

这一年,马克龙被引荐给求贤若渴的新总统。出任总统经济顾问,又出任总统府副秘书长,经济部部长,开始主导法国振兴。再过四年,他将成为拿破仑之后,法国最年轻的国家元首。

02

Minitel 暴露出的两个难题,是马克龙的一生之敌。

在低级红的世界里,马克龙经常被描述为一个小丑。没错,他被选民当众扇巴掌,啪啪响那种。还被丢鸡蛋,笨拙地没躲开,愣了。最可气的是,袭击国家元首的罪犯,竟然只被判了 4 个月,威严扫地。

但是,这种 “出丑”,恰恰证明了马克龙的勇敢 —— 他不和稀泥,敢对法国的真问题下手,得罪了一部分群体,依旧坚定地推进改革。

他开始扭转法式 “社会主义” 的杀富济贫,废除了税率高达 75% 的富人所得税,保护雇主利益,把解聘员工赔偿从 5 年改为 2 年,打击工人特权,砍福利,出售国有资产填补财政亏空,堂堂大国领导人开口闭口谈钱,碰到年轻人,不谈家国情怀,却很 low 地劝人创业,说你们要敢于成为法国的亿万富翁啊,国家才有希望。于是,马克龙有了一个恶名 ——“富人总统”。

低级红只看到,巴黎在燃烧,罢工,满地垃圾,交通瘫痪,水深火热,你看,马克龙的狼狈相。其实,大可不必。

第一,法国人自己挺习惯的。罢工,垃圾,交通瘫痪,已经成为法国人的日常。在巴黎生活过的人,已经熟悉,这边喊声震天,烧汽车,隔一条街,巴黎人身着华服,喝咖啡,晒太阳。

第二,罢工者是改革里受损的 “编制” 人、国有企业员工。但是私营企业的老板和员工,新的创业者是沉默的大多数,改革的支持者。从民意上来看,法国是支持改革的。都说法国人 “半年在休假,半年在罢工”。法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如此散漫的态度,无法帮助法国穿越残酷的国际竞争。

第三,法国并不水深火热。这里诺贝尔奖人数世界第四,菲尔茨奖世界第二,基尼系数才 0.307(世界银行数据)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确,一些统计中,法国贫困人口七八百万,但是这个口径里,贫困线的标准是中间收入的 50%-60%,也就是一个人一个月收入少于 8000 元人民币就算法国的贫困人口,就可以领政府救济金了。这里推广每周 35 小时工作制,民众对医疗和教育的负担极低。

当然,这些对中法关系影响不大。马克龙访华之后,中国要和法国交朋友。既然是交朋友,就要平视法国,而不应该让低级红主导,整天俯视鄙视人家。

和我们关系大的,是 Minitel 引申出的第二点,法国要怎么办。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法国、美国、德国之间的裂缝,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大国对于很多世界大事的不同态度。

03

同样是一流强国,同样踏空互联网,但是法国和德国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原因就在于,德国,制造业立国。德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占比长期 20% 以上。“世界工厂” 的中国也就在 30%。

而法国相反,70 年代开始提倡 “后工业时代”,一头扎进服务业,逐渐实现法国本土的 “零” 工厂。法国人觉得,只要把利润率高的研发、营销和分销抓在自己手里,就好。法国 “去工业化” 程度欧盟第二,法国的制造业占比只有 9%(World Bank 数据),德国的一半都不到。

初想挺对的,比如法国奢侈品,享誉全球。其中生产衣服和包不赚钱,大可以让发展中国家代工,但是设计、研发、品牌营销、潮流定义这些环节才是时尚业的本质,也是最赚钱的地方,牢牢抓在法国自己手里。

但是互联网入侵了。

法国是世界第一旅游业大国。但是现在,全球游客,在 Booking 订酒店,在 Airbnb 住民宿、用 Uber 打车。Google、Yelp、Facebook 还要拿走法国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大笔广告费。互联网躺在法国服务业上收税。

相比之下,制造业立国的德国,在消费互联网下受到冲击较小。这也构成了两国命运的分野。

法国是对美国互联网反垄断的排头兵,欧盟对 Google、Facebook 动不动开巨额罚单,立法限制互联网公司接触用户数据,带头搞事的就是法国。

而德国就在一旁装糊涂。作为制造业大国,和中国很像,出口大,贸易顺差,舒服,美国是世界贸易的大买方,德国不愿意得罪。

对北约的态度,法德也是泾渭分明。德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法国的 1.5 倍,根据经济叙事,只要安心发展,德国就是欧洲绝对的领导者。再加上历史问题,因此巴不得把军事等事务交给美国折腾,自己闷声发大财。我在《德国,做了那么久别人,能不能做一次自己》介绍过,德国想 “做自己” 而不得,纠结的本质在于,德国是北约体制的受益者。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这事放在德国身上永远不可能。2019 年马克龙说,北约 “脑死亡”,默克尔很不高兴。

但是法国不一样,经济叙事不行啦,要拼影响力。就像班级老二,比考试分数永远比班级第一差一大截。那就在别的地方来事,今天主持班级年会,明天带头大扫除,后天是全校升国旗的旗手,全面发展,综合下来,大家觉得班级第二也很靠谱很有影响力,凡是都和他商量。

因此,现有的国际格局里,德国是做自己而不得,法国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欧盟内部事务上,法德也有矛盾。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布局在东欧,比如波兰、捷克、匈牙利。因此,德国是欧盟东扩的支持者,希望组织里多一些我自己的小弟。但是法国的算盘是欧盟南扩,南欧的小兄弟和法国渊源深,最好还能和北非互动起来。显然,德国不乐意。

对财政政策的态度也不一样。德国经济好,诉求是不折腾,所有成员国都健康稳定,别出债务风险拖累我。但是法国经济不好,想折腾,一直想突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限制(3% 的财政赤字和 60% 的公共债务红线),国家出面在法国搞搞大工程,刺激经济,但是德国一直拦着不让。西方一直很警惕中国 “一带一路” 的渗透,德国总理永远 “支支吾吾”,但是,这次法国马克龙来,表态愿就第三届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开展合作。

04

交流,太重要了。

在欧洲恢弘的历史上,领导人语言相通,往往互相信任,带来积极的发展。德国默克尔会俄语,普京会德语,有事直接打电话,都不要翻译,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就差不到哪去。当默克尔一下台,打仗了。

戴高乐会德语,和德国的阿登纳私教极好。法国和德国,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互相灭国,给世界带来几千万的死亡,结果二战一结束,搞 “欧洲煤钢共同体”,德国的煤 + 法国的铁,把发展绑定在一起,一劳永逸解决和平问题。这就是后来的欧盟。这就像,昨天因为灭门之仇杀你全家,今天就闪电恋爱登记结婚,古龙的小说也不会这么写吧。

马克龙访华,也有机会成为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的成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中法发布联合声明,不仅提到经济交流,还扩展到人文交流。

前面介绍了,法德作为欧洲领导者,在很多欧洲事务上的不同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法国是中欧关系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中国必须把握的机会。

今天的中国依旧离不开全球化。因为你已经是 “世界工厂”,内循环只能保底,中国要谋求增量的发展,还是要靠全球化。

不仅仅是买卖和赚钱,交流本身就是宝贵的。比如法国访华一个重要成果,空客天津设立第二条产线,外资投资中国,是互惠,客观上会在中国培养更多航空航天人才。

芯片就是先例。因为 “卡脖子”,大力自主创新。我一直在关注中国新锐的芯片企业,创始人或者骨干,大量来自 Intel、英伟达、台积电中国分部的老员工。可见,哪怕谈自主可控,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多欢迎外资。东边受阻已经板上钉钉,现在尤其要抓住西边。

也算各司其职吧,作为一个还算有影响力的作者,要对嚣张的低级红宣战。学会平视,才能了解,才能交朋友。尽量不挑战西方价值观牢固的底座,而利用好上层土壤的缝隙,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智慧。

来源:衣公子的剑 微信号:yigongzidejian

当“性”不是必需品

“我是无性恋,性关系吸引不了我。”

我曾为此困惑良久。

我一直向往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人恋爱,幼时玩伴们对爱情的稚嫩想象也都大致如此,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步入青春期后,“性”在我的生活中悄然显影,我对性的态度也开始撕扯着我远离大多数人。

在我看来,性完全不值得我托付精力去追求。面对那些“张力满满”的偶像和cp,我兴趣缺缺。相反,吸引我的只是友爱的互动、温柔的举止之类,可以是一同欣赏风景,也可以是分享日常和喜好,凡此种种,除了性以外。我本以为所有人都只会为这些要素心动,直到我知道在不少闺蜜那里,对有好感的人“魂牵梦萦”并不只是夸张的溢美之词。

图片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我对恋人关系的想象,用网文分类来说可以概括为“纯爱”“清水”,这却不是身边其他人理想关系中的全部。性,被我排除在外。

我起先以为是我太保守,可是扪心自问,我自认为绝不是封建传统的卫道者。我能理性地看待性,也了解不少相关健康知识;我不排斥性,只是无法接受它发生在我身上。我理解不了为何要把它包装成成无比诱人的禁果,为何人们偏偏对这种生理现象趋之若鹜或讳莫如深。

我还试着为我的态度找过其他解释,比如我是不是喜欢同性、我是不是有不知名的心理疾病,就这样急于把自己塞进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与其说是因为我害怕被人视作怪胎,不如说是我恐惧自己会一直不明不白地生活下去。

图片
《好先生》剧照

知道“无性恋”一词已经是相当晚的事情——已经是在一个连青春期的尾巴都谈不上的时间点了。这个概念也让我意识到浪漫取向与性取向存在分别,至此打通了困扰我多年的症结。浪漫取向是指期望与什么样的人建立浪漫关系,可以与性唤起的对象无关。在许多人中,它与性取向是一致的,因此往往忽略了它们事实上彼此独立,譬如大众认知里的异性恋,其实应该全称为“异性浪漫异性恋”。我的理想恋爱表明我的浪漫取向是异性,不影响我在性取向上是无性恋。

图片

《性爱自修室》剧照
原来我对爱充满期待,却对性毫无感觉,只是少数而独特的,而非病态的。原来我也可以有一个与疾病无关的标签,它可被详细地称作异性浪漫无性恋。

我知晓了一个新的领域,它又恰好是我可容身的舒适区,不可不谓之是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我哭了一场,如释重负。再搜索下去,发现和自己有类似想法的人足以形成一个小圈子,譬如豆瓣无性恋小组、微博无性恋超话,更给予了我归属感和安全感。

我第一反应自然是欣喜。更精确地定义了自己,又寻找到了友伴聚集地,我不必再因自己为什么和异性恋、同性恋者都不一样而挣扎,自此可以活得更自洽。

然而,当我赋予自己“无性恋”标签后,新问题逐渐浮现。缩回原处的想法、无性恋晦涩的定义,无不使我很难坚定自己的身份认同。

图片

《无性恋:我的自我探索之路》剧照

有人将自我认同比喻为雏鸟破壳,一下又一下的撞击便是对自我认同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可当我知道突破蛋壳的我和大多数人都不同的时候,一直以来被教导的“保持合群”的价值观念,多少令我裹足不前。

我想退缩,又生出怀疑。而无性恋的稀少、受关注度之低,阻碍着我深入了解。学界为无性恋下的定义是“感受不到性吸引力”。简洁的概念虽然足以避免一些误读,但对千人千面的个体来说却单薄了些。我发现,无性恋虽然与同性恋等都属于性少数,但判定自己是否是无性恋的方法显得不那么牢靠。我得知取向的过程,不是对吸引自己的特质做出反馈,而更像在给生活做减法,选择我“不要什么”,而不是“要什么”。

正如一个无性恋者在博客中写道,通过否定来确定定义时,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否定什么,就很难得出结论;当你甚至都不知道性吸引力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充分地解释它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是否感受过性吸引?

图片
《无性恋记录》剧照

因此,我没法果断地说自己是完完全全的无性恋者。并且,在有关认同的这道减法中,无性恋者选择排除的是“性”,一种在传统人生轨迹中必然发生的神秘禁忌,个中复杂,愈发加剧了我的认知难度。我究竟是真心不想要它,还只是讨厌它附带的多种含义,抑或是心有芥蒂而回避?

在豆瓣小组里,我发现不止我有困惑。解答大多也模棱两可,几乎都归为一句“因人而异”。除了认同疑问,大多是极为现实的主题:如何避免被催婚、征无性恋伴侣、是否可能和有性恋组建家庭……

这也催我思考,“性”如草蛇灰线般绵延至生活各个角落,身为无性恋的我,就算找到了自我认同的道路,又应当如何去走恋爱、结婚、生子等一系列“必经之路”,如何面对所谓主流的人生模式?成为了性少数中透明的更少数的我,想置身性外却又无法逃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期望,在坚持自我和选择合群之间如履薄冰。

图片
《性爱自修室》剧照
首当其冲的是恋爱关系。一位无性恋网友曾告诉我,一个男同学想和她交往,她觉得在建立关系前有必要告知对方自己的性取向,便坦诚地向他解释了。对方却回复道,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人吧,为什么你会这么想?他以为那是一个拙劣的借口。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虽然我从未恋爱过,但也免不了在心里预演此类情景。如果对方是有性恋,坦白后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体面地分道扬镳吧。我更恐惧听到“你为什么不去试试”等劝告。这样的话语仿佛驱使着我去做证伪实验、得到对自己最“科学”的理解;可我不能接受的是实验程序本身,便就此难以有力反驳。

而即便以我目前的情感状态,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提起性和性取向,也并不比自我认同简单。

我的家人对相关话题讳莫如深,罕有人能以提起天气般的语气讨论它们。尽管禁忌感是普遍的,但同时性也被默认为每个人的出厂设置。尤其是步入适婚年龄后,我总在亲戚频频说起的婚嫁、生育中感到性的迫近。

图片
《17.3关于性》剧照

性已是房间里的大象,而我从家人那里获取过的性教育却只是像盲人摸象那般零散。当我想正确地了解它时它很远,但在酒桌饭局、闲言碎语间它离我又是如此近、如此不加掩饰。

记得在许多年前的一次聚会上,亲戚们不出意外地又将谈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些人的私密问题上。其中最使我无法忘却的一个场景是,他们以戏谑的眼神和充满调笑的语气,大谈“某某女到了三十二岁竟然还是个处女”。尽管当时的我还是在初中,对自己的取向也尚未有明确的认知,但这个关于性的嘲弄却早已令我不适至极,至今仍无法忘却。此后十多年,这类情景还时时在不同的场合里上演,我学会陪着他们假笑,却没法无视本能的厌恶。

我既反感又深感不安,担心日后自己也沦为谈资。不对家人坦白、做出符合本心和尊重他人的选择,恐怕只会被断言为怪胎;而正大光明地踹开柜门、打破传统的桎梏、走出一条自己的阳光大道,又是如此不可捉摸、困难重重。

图片
《简言的夏冬》剧照

我一直认为,性取向是亲近的人应该知晓的。它就像我喜欢旅行、喜欢吃甜品一样,是我的特质,是立体的我的一部分。我常常忍不住想向亲友分享它们,因为我一直坚信,展现真实的自己能带来更好的理解和相处。然而现实中,我不得不三思,最终每次还是选择竭力压下分享欲,以防它的真实刺伤我们家的和睦。

同性恋算是性少数群体里受到关注度最高的一类人群了,我试过和家人探讨同性恋相关的话题,借机探查他们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寻求出柜的可能。上一辈人对同性恋有一定认知,可在我试探地谈起学校里的同性情侣时,我妈虽然没有谈同色变式的强烈抨击,但还是表示,别人怎样我不想管,你不要变成“他们”,也不要被“他们”伤害就好了。我爸也连声附和,又说了些有关父母之爱和保护的话。于是我便嘻嘻哈哈几句搪塞过去,心里自动亮起红灯,把出柜想法束之高阁。

无法直接谈性向,我还是认为,至少应该为父母打预防针:我可能无法公开道出原因,但我恐怕不得不打破他们所期冀的人生蓝图。比如不久前,我向我妈妈分享了我所钟爱的电影《小妇人》中的台词,“我的开心源于我自己,我太爱自由了,以致于我不愿意仓促放弃它。”我深以为然。然而,我妈妈却说,正由于现在的女性读了太多这些张扬女性意识的言论,才会“学坏了”,才会有不婚、丁克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及时掰正、拉回正轨。

图片

《小妇人》剧照

我听完无疑很难过,并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性向大概永远都不会被家人认同。诚然,父母希望我走上传统的成家立业的道路,是一条人潮汹涌的大路,在他们眼中是最稳妥的。但为了和他人保持一致,而隐匿自身的想法,又是真的好吗?难道我不可以为了自由而“皆可抛”吗?我还可能获得幸福吗?

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如灰雾般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

家庭之外,同龄的朋友们则更肯开放谈“性”,对性取向也更包容。在我们的交谈中,性不是洪水猛兽,甚至也不是生活这片浅海下的暗礁,而是日常的、能够也需要被正视的。我的密友圈里曾有两位好友出柜,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他们出柜后,大家也如常相处,完全没有夸张到近乎歧视的关照。由此看来,朋友们是出柜和倾诉的好对象。

倍感欣慰的同时,我不由得又陷入了另一重焦虑之中。

在性解放的浩大声势下,张扬性自由是大势所趋;但许多声音让我感觉默认了每个人都离不开性,愈发使我自己是浪潮面前的透明人。尽管“任何取向都正常”的观念已经得以传播,但它的前提还是在有性恋的范畴内,许多人只能以“非直即弯”为出发点来看待他人,鲜有人先想到“有性恋还是无性恋”。

图片
《无法相恋的两人》剧照

日常生活中,无性恋的能见度很低,它的表征常让人误认为是性压抑、性冷淡,甚至被视为不能存在。一个朋友曾经劝说我,“想开一点,你只是没遇到合适的人”。我明白她的好意与关切,只不过,她的话也在含蓄地提示我:你现在不太正常。

热播剧《性爱自修室》中有一段关于无性恋的台词,“性本就不能让我们完整,这样来看,你怎会称得上破碎和异常呢?”

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有人这样对我说。但在此之前,我必须先学着在难以预料的每个情境中找到平衡。

图片

《性爱自修室》剧照

我想,我并不想否定性本身,也无意要求所有人”存天理,灭人欲“。我所需要的,是作为无性恋者不被视作异类的自由,是与许多人不同但也能得到理解的自由。无论是怎么样的潮流,尊重都应该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性解放,不应只是对于各种选择的解放,还应尊重我们大胆说不的权利。

尽管经历过许多苦恼,也担心未来自己是否能觅得幸福,我依然会保持自爱与爱人的能力。我坚信爱的内涵是广阔的,它不只有一种模样;恋爱也并非必须紧连性爱,浪漫取向也可以是爱的通行证。在自我认同和追逐爱的道路上,我要勇敢地充实我的能量来源。

山林间的溪流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样值得存在和奔涌。和所有撤去标签的普通人一样,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静水流深。

纸巾刺客

这个可以说算是餐饮行业的潜规则之一了。

当然并不是说要靠纸巾来盈利,主要就是抓住绝大部分客人不注意,或者注意到了也不好意思计较的心里来平衡成本。

别小看这个纸巾,对于大部分中低档餐饮店来说,用收费有偿模式可以省不少,甚至还能小赚一点。

1.png

这种小方巾在餐厅一般默认是免费使用,成本约 0.5 元左右一包,普通餐厅一天用 10 包到 50 包之间,这里面有将近一半是被客人浪费掉的。这个时候 “聪明” 的老板就开始想主意了,当许多 “聪明” 的老板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形成了某种默契,渐渐地,纸巾收费(甚至高价格)就成了行业潜规则。。。如果改成收费使用到底能省多少呢?

2.png

这种。

3.png

这种。

4.png

又或者是这种。

成本基本上就是 0.5 元到 2 元之间,售价基本上就是 2 元,4 元,5 元甚至更高,根据老板心黑不黑来定价。

这个不比免费小方巾,基本上一桌就是一包,理论上你来了几组客人就能卖几包。

假设从免费小方巾换成收费 2 元一包,每天客人 50 组左右(收费成功率高),纸巾收费约收 100 元左右,一个月就是 3000,还不担心被浪费,更不谈那些翻台率高,纸巾收费高的商家了。

零风险,省成本,还能小赚,你说老板会怎么选??

这个问题现在就是个盲区,行业内没有明确规定。

个人认为,这算是基础服务不应该收费,实际上我自己店内也不收纸巾费。

我倒是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出面规范这种行为,一盒纸巾偷偷收费,还卖 5 元确实有点过分了。

来源:知乎

从来没见过谁靠买基金挣到大钱

@楚团长聊聊天:我的朋友 @青春的泥沼 常喜欢叨叨一个事,“我搞基金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见过谁靠买基金挣到大钱,都是卖基金这个产业链上财富自由的多,你们这些基金大 v,有一个算一个,投资业绩都不咋滴。”

当面我总还要犟一下嘴,我最近几年投资做的还可以,回过头来呢,我却也从心里认同。

但我觉得应该把概念延伸一下,不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人作恶,而是绝大部分普通人在投资这件事上, 就很难赚到大钱。

投资是个反馈加强版的现实世界,一切贪嗔痴,长期看都会在结果上有所表现。其中的非线性逻辑,和现实世界别无二致,做错的事可能短期看不出来恶果,坚持正确的方向也可能走很长一段磕磕绊绊的路。

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在现实世界都要撞得头破血流的人,就是资质和精神力都不足以在现实世界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就是平庸的人。

那么在一个反馈加强版的现实世界,马太效应只会更加的极端,能在投资市场里取得成功的人,投身于产业中,也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卖基金这个产业链上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普通人,仅此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重要,相反,了解投资对于今天的中国普通人而言格外重要。

长尾效应的另一面是每向高处靠近一点点,都能够甩掉很多的竞争对手。在投资上做的稍微好一点,可能会在整个社会的综合竞争中,就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而投资这件事,是经典的入门容易、提升难。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并不困难,但想要在收益率上有寸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们普通人也许没有必要去争寸进,但最起码应该了解门在哪儿?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理解资产的底层收益、大类资产的配置、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式。

真正理解了这些最基础的概念,不用在投资上花太多时间精力,在自身的产业链上耕耘本金就好了。

分野时刻:中国外贸机遇期还有多久?

进入 2023 年,“外贸崩盘说” 一时甚嚣尘上。

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空置集装箱在各个港口堆积如山的图片迅速传播,配文也骇人听闻:“集装箱堆了足足 6 层楼”。“2023 年春季外贸订单下降 40%”、“长三角外贸企业停止招聘” 的传言,也在外贸圈刷屏。

然而流言之外,两组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据国新办在 3 月的介绍,中国在 1~2 月的出口额达到了 34936 亿元,甚至还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增长了 0.9%。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数字化外贸则已经率先回暖,1 月至今,阿里国际站的海外订单需求同比增长达到 30%,进入 2、3 月甚至更高。

外贸的实际情况,早已牵动社会各界的关注。

社会声音对外贸有着如此的高关注度,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其他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的东亚国家相似,中国靠着外贸将自己的人口基数,转化成为了经济意义上的人口红利。

正是长三角、珠三角再到内陆一间间工厂的昼夜兼程,无数工人三班倒的辛劳付出,让中国的工业化得以步入快车道,外贸也真正和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向前奔腾的 “三驾马车” 之一。

从 1978 年中国首班集装箱货轮,带着 162 个空箱第一次从上海港抵达澳大利亚之后 [7],不到 1 代人的时间,中国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和吞吐国,在 2022 年已经有近 3 亿个集装箱在中国的港口完成了流转。

无数带有 “made in China” 印记的外贸货品,已然成为了中国接入世界的紧密纽带。中国外贸产业从起步到腾飞,再到当下,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崎岖的路径。

翻看外贸的过往,总是令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野蛮生命力;这种冲破一切的劲头,往往又来源于中国经济的最根基之处。

曲折中成长

风总是起于青萍之末。90 年代,在铁腕遏制通胀、推动分税制改革的同一节点,朱镕基总理还主导了国家的汇率改革。这几乎不亚于一颗核弹爆炸,瞬间引爆了中国外贸向外扩张的脚步。

1993 年,仍然需要 5.76 元人民币才能兑换 1 美元,到了 1994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8.61。不到一年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一下贬值了 33%。

汇率的大幅贬值,拉动了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更重要的是:中国产品在世界上一下变得便宜了。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政策变化,自此中国外贸一路狂奔。

但在同一时间,外贸的渠道问题 —— 如何把买家卖家有效连接起来,仍然困扰着外贸的从业者们。

解答这个难题最开始的思路,不免带着一些草莽气息。

1989 年,尚未解体的苏联,希望出手一批图 – 154 飞机,但苦于找不到买主。牟其中听闻了这个消息后,凭借灵活身段从中牵线搭桥,安排苏联航空工业部的官员住进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并通过与四川航空洽谈为这批飞机找到了买家。

虽然当时牟其中的公司没有外贸权、航空经营权,甚至也没有足量的现金,但他利用四川本地国营企业的积压货品以物换物,最终成就了 “500 车皮小商品换回了 4 架图 – 154” 的传奇故事。

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以物换物,只有在渠道稀缺、双方信息差极大的情况之下才能成立,很难再次复制。

尔后解决渠道难题的一个重要答案,是客流如云的广交会。

90 年代中期,负责广交会组织的华润集团,已经手握超过 5 万个港澳客户,以及超过 1 万 5 千个外商客户,每次广交会寄出的邀请材料都需要好几辆卡车来拉 [1]。广交会无疑是当时最有效的外贸窗口。

广交会见证了太多的重要时刻。1988 年,海尔集团在广交会上首次亮相,并展出了亚洲第一台四星级冰箱;1990 年,在仅有 9 平米的摊位上,“美的” 展出了自己的风扇和窗式空调。而从 1993 年开始,广交会有近三千家国内企业亮相 [4]。

此后参加国内外的诸多展会,成为了中国外贸企业链接渠道的重要方式。但参加展会始终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人力、物力的制约。曾经有外贸商家算过一笔账:4000 欧元的机票、30 天每天 2000 元的宾馆房价,外加展位费、装修费,一次展会少说会支出数十万元的成本。

展会固然筛选出了有实力的商家,但也是广大中小企业始终难以忽视的门槛。而在更多时候,参展业务员千里迢迢带回的客户名片,又会被分发给其他业务员跟进,在流程中难免发生效率损耗。

直到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才让外贸的渠道难题,得到了一个更优的答案。

即时性的跨境电商平台,不仅可以尽量避免时空限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缩减中间渠道 ——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供给和需求方更精准地匹配。

从介入外贸开始,跨境电商渗透率一路上升,到 2022 年已经到了 20% 左右。在义乌这些外贸产业带,这个数字甚至可能高达 60%。

在 “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突飞猛进中,外贸从一叶扁舟也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 “巨轮”。到 2022 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已经突破 15 万亿元。在内需仍然等待释放的当下,外贸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引擎。

新外贸时代

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后,外贸似乎进入了一个盘整期。面对港口堆积的空置集装箱,和放缓的外贸增速,不少声音试图解释这背后的原因。

一种观点将其归因于产业链的外迁。这种说法迎合了对外贸的唱衰心态,实际上可能并不成立。

越南被认为是是产业链外迁的受益者,但它在 2023 年前两个月的出口货物额预计为 494.4 亿美元,本身就和中国有着量级上的差距,而 – 10.4% 的增速反而被中国还拉开了差距。

越南为什么下滑得更明显?原因出在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一旦遭遇海外单个品类消费市场的变动,就会直接出现 “塌方式” 下滑。

而中国产业齐全、覆盖面广,抗风险能力更强,最终就可以 “西边不亮东边亮”。

“迁移论” 似乎站不住脚,那么另一种观点似乎更有理论依据:北美连续的货币超发引发了通胀,于是不可避免地减少了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最终外贸也会长期萎靡。

但这种简单的经济模型,恐怕很难完全解释愈发复杂的世界。在过去,这种理论之所以对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典型的通胀案例有效,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是非制造业国家,他们的商品供给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对应的需求。于是货币增发引起了商品哄抢,物价失控。

但北美国家(外贸最主要的市场之一)情况不一样,他们可以通过外贸获取足够的商品供应。因此超发的货币,最终会沉淀一些投机项目上(例如股票、房产、比特币),可能最终并不会造成物价太大的波动。

人大教授翟东升曾经描述过这种现象:“就是把这个国家所有的手纸全部印成钱,他们的 CPI 都不会失控”[6]。

而这是因为没有人会去无意义地囤积生产过剩的手机、服装等日常消费品。所以想解释为何出现大量空置集装箱,恐怕还是要回归到产业周期中。

一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解答,这其实和集装箱的周期紧密相关 [3]。仅在 2021 年,中国就新建了 2 亿 3 千万立方米的新增集装箱产量,这个数字足足是 2019 年的三倍。疫情后空箱回流,国内的堆放成本又很低,最终呈现出大量空箱堆置的场景。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外贸的长周期。从与海外采购商提出需求开始,再到国内接单、生产和发货、运输,很有可能 1~3 个月就过去了。也就是说,空置集装箱反映的是疫情和春节前,而非当今的外贸状态。

1~2 月海关数据显示,出口其实还微增了 0.9%,与所谓的 “崩盘” 相去甚远。前段时间大举出海抢单的浙江,在生产环节已经明显复苏,3 月前半月的用电量环比增长了近 30%。

数字化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的商家反馈也在佐证,外贸正在迅速回暖。

生产线位于山东聊城的阿里国际站商家犀牛重工,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销售微型挖掘机。从 1 月以来,犀牛重工已经接到超过 1700 个订单,组装订单排到了四月份。

在广东佛山,主营扫码器单品的鑫码电子科技,伴随着全球硬件智能化需求的增加,迎来了项目重启及订单涌入。往年平均只会下单数百台的巴西客户,在 3 月初一次性提出了 5000 台的需求。

随着接单忙而来的是扩产计划。阿里国际站上的非遗藤编商家 “凰图”,将 2023 年的产值目标已经定在了 5000 万,比上一年增加了 60%,新投资的无尘车间也将于三、四月份投入使用。

众多数据都在佐证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在生产逐渐恢复之后,中国外贸产业依旧是世界经济中不可取代的一环,并且正日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视野越过港口空箱、宏观数据以及跨境电商订单,在这些纷扰的数据变动背后,翻看外贸一路走来的历史,人们可能会发现:中国外贸的基本面,已经在数字化的洪流里悄然变化。

数字化机遇期还能有多久?

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主营工业机械以及工程机械的欧佩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给业务员开出了双倍工资;而这是为了让业务员尽快返岗。公司的国际站运营和美工设计,在春节仍然在线打卡上班,过年上新了 145 款新品组合。

在安徽合肥,阿里国际站新能源商家昇维科技几乎同样忙碌。昇维科技主要生产的屋顶光伏储能家用和商用发电设备,在这几年踩上了新能源的风口,订单几乎如雪片般飞来。

光是在春节期间,昇维科技在阿里国际站后台就接到了三百多万美金的单子。在 2021 年,昇维科技销售额就已经突破 2000 万美元,2022 年攀升至 4500 万美元,2023 年目标出口额则是定在了 7000 万美元。

实际上,昇维科技只是整个新能源板块,在国际站上高速增长的缩影。

作为新热点的新能源充电桩,在过去一年海外需求快速增长了 245%。进入 2023 年,增幅仍然强劲:在 3 月新贸节首日,新能源行业的海外订单需求量同比增长 166%。

这些案例都说明,包括新能源、机械、建材在内的许多行业,正在出现结构性的新机会。

一是因为这些新兴行业,并没有强势的传统展会渠道,继而数字化电商平台就可以独享增量的红利。二是一些短期内突增的需求,很难通过定期定点的传统渠道满足,因此即时性更强的跨境电商就成为了最佳方案。

仍然以海关数据为例,在前 2 个月,代表着中国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了 7.4%;而前景空间巨大的机电行业,借着新能源和机械需求的东风仍在持续增长,占比总量过半的同时,产值也已经突破了 2 万亿大关。

凭借着智能技术突破的东风,外贸领域的新机遇期正在徐徐展开。

首先,视频化的使用就大大提升了商家的效率:通过镜头直接交流,沟通效率更高,信任建立更快。阿里国际站商家浙江爱度服饰创始人赖国荣对此体会颇深:“国外客户只要愿意跟我们视频,就没有一个不成交的”。

在深圳,主营工业平板电脑的硕腾科技有限公司就曾提出反馈,“阿里国际站上的跨境电商直播,是一种‘真人接待’概念,给客户体验感很好。”

而且由于国际站上商家对接的,通常是 to B 的采购人,直播也更趋理性。在今年年前的一场跨境直播下来,硕腾科技有限公司有六七个海外客户,直接提出了进一步的采购需求。

在 3 月新贸节一周时间,就有 70 万海外企业观看了阿里国际站上的跨境直播,阿里国际站上开跨境直播的国内外贸企业同比翻倍。

而通过外贸的数实结合,即使是一些传统企业也能从数字化中找到新的生意增量。阿里国际站在很多时候其实已经成为了商家们的 “数字化 CTO”。

在广西博白偏远山村,非遗藤编手工艺商家黄连将,就在数据分析后推出了新品 “藤编面包发酵篮”,在全球实现了超过 1200 万元的销售额。

同样在效率层面,数字化外贸平台带来的,还有对整个外贸链条的逆向整合。在过去几年,阿里国际站专门针对 B2B 的外贸场景,推出了跨境物流服务以及资金服务,尽可能在漫长的链路上,为外贸企业提供更有确定性的服务。

最终凭借着为商家带来的宝贵增量和效率变量,数字化外贸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到 2022 年 12 月,阿里国际站的商家数,已经相较疫情前增长了 20%。

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就相信,通过数字化,外贸还将有 3~5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机遇期。

尾声

在全球的经济起伏中,外贸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前行的重要马车。在外贸这架马车身上,不仅承载着数以亿万计的本土就业,还承担着继续坚定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

在这条升级打怪的华山一条路上,除了在生产端产业迈上更高台阶之外,中国的商家们也终于到了要向营销和渠道要效率,最终比拼精细化运营的时代。

微软 CEO 纳德拉曾说,“通货膨胀的世界里,软件是唯一的通缩力量”。以阿里国际站为代表的数字化跨境电商平台,正在以带来新领域增量以及效率变量的方式,助推中国外贸更高质量地发展。

在这个充斥着黑天鹅的世界里,这种确定性无疑是宝贵的。

来源:远川研究所

因为感同身受而悲天悯人

@铁铁铁铁铁鱼:我有个出家人朋友,岁数跟我差不多。一次在上海遇到。都很高兴,约了一起吃饭。

他是胎里素,所以做和尚更自在。我没什么佛缘,却跟他交好。

我念书的时候就认识他,那时候他还在济南。后来听说他做了和尚,有次我到了他的庙。本来也没想刻意找他,谁知我一进山门,就看着他坐在石头上玩手机。我钻到他身后,捂住他眼睛。他说哎呀铁鱼你别闹。

我说你咋知道是我,他说你发朋友圈了啊。

他拉着我去他禅房,端着个电热水壶给我烧水泡茶。我说你这化外之人,不应该是烧炭煮茶,红泥火炉吗?怎么这么不讲究啊。

他说装那个 b 干啥?

就大碗儿茶。

他禅房干净朴素,除了有些香火气,倒像是个单身宿舍。他给我泡着茶,跟我说你先喝茶,我打完这局。

我说你玩儿什么呢?他说,“王者。”

凑过去看,他一个小乔使得贼溜。

我倒吸一口冷气,我说你当和尚就干这个?佛祖饶不了你。

他白了我一眼,“当和尚也不是只读经,经卷三千,读完便罢,修行便是过生活,小庙里无聊,师父又严苛,我有道心,就没什么魔。喝茶上网读书打王者。这就是生活。”

我说你可真行。

他说你别捣乱,晋级赛。

我说你这太着相了,怎么还对这虚幻的功名这么执着啊。

他一脸茫然的看看我,说这不应该的吗?

我竟被他问住了。

他玩着游戏,我无聊的翻着他的书,经书少,小说多。一会儿门帘儿一掀,一个胖和尚探头进来,一看我在这,他说,你这是有朋友?

他头也不抬,说铁鱼这是我师父。师父这是铁鱼。一会儿留他吃饭,吃凉面吧?

我立刻起身站起来合掌见礼。

那胖和尚笑咪咪的跟我打了个招呼,说好。

等他打完晋级赛,他才带我去五观堂吃饭,寺庙不小,也有僧一二十。

凉面很简单,大盆里用凉水拔着,一个小铁盆里切的是香椿咸菜,用香油调了。我捞了一大碗,拌了面。

他在外面吊儿郎当,吃饭的时候却跟着大家一脸庄重,寺里吃饭仪式感极强。有帮忙的居士带着帽子在忙来忙去,一起诵经。

打板三次,刚才那大胖和尚才来。他一来,他们才开始吃饭。

也没人说话,这凉面极素,味儿很浅,或者是因为这佛门的加持,吃起来却极为适口。我吃了一碗,有些不够,又不好意思再去盛。他看我有些不好意思,便呼啦啦吃光自己碗里的,顺手抄起我的空碗,又去盛了。

我走的时候,他还给我装了半口袋花生。说是他自己种的。

后来在上海遇到,我非拖着跟他吃顿饭。上海有大素菜馆子。那馆子很有名气,他穿着一件灰布褂子,随意的坐着。跟我闲聊,我问他还玩儿王者吗?

他说不玩了。

我说我还以为你有网瘾。

他摇摇头说,没有。我说那年我去看你你玩游戏都不爱理我。

他说哎,当时我在陪一个小孩玩儿。

我说现在你咋不陪小孩儿玩了?他眼睛看着我说,那孩子往生了。当时他生了病,他母亲带她来庙里拜佛,跟我做了朋友。

他那几天要做手术嘛,你来的不巧。他就喜欢打游戏,我也练了很久啊。

我突然心里一酸,站起来给他道歉。

他摆摆手,“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

“我只是照着做罢了。”

此时开始上菜,一桌斋饭端上来全是鸡鸭鱼肉。多是豆腐,冬瓜,蘑菇,雕刻造型调味,几可乱真。

我原本还有些跟他开玩笑的心,知道他胎里素,决定整他一下。我这会儿却有些很不好意思了。

我自己找借口说,唉?怎么做了这么一桌,我让他们撤了再换一桌。

他笑呵呵地说,这餐厅出名的不就是这个吗?你有些着相了。

我说怕你不舒服。

他说这么好的菜有啥不舒服的?

我不好意思的说,好好的白菜豆腐就做呗,干嘛做成鸡鸭鱼肉的?

他说我眼里可没有什么鸡鸭鱼肉。

我说那你眼里看见的是啥?

他举着筷子说,

“好吃的。”

张继科正在被晾干

文/六神磊磊

张继科的事,像极了郭德纲的一个段子。

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上厕所,和别人耗上了,大家各自蹲了俩小时,都不肯擦屁股。到最后王老爷子起身就走,说:都晾干啦!

你看张继科的事,相关各方,无论他的法律团队、公关团队,还是运动队、运动协会、粉丝群体等等,都不肯擦屁股,大家都默默蹲着,陷入僵持。

事情一直高挂热搜,却渐渐没有任何相关方出来说话了。大家都不起来,宁愿蹲到脚麻也不能擦。谁擦谁粘屎,这已经成了大家唯一的认识,也是大家共同的默契。

国家队看看山东队:兄弟你脚麻不?山东队说:麻。麻也不能起来啊。

到最后,张继科可不就晾干啦!

蹲到死,也不吭声,各方有没有理由?也有理由。

这就是整件事幽默和吊诡的地方,张继科,如今乃是一个散人。

不归碧游宫,也不归玉虚宫;不归武王,也不归纣王。你说他是艺人吧,他事实上又是个运动员;你说他是运动员吧,他事实上又退役了。所以大家不吭声也没错,凭什么吭声呢?

让人感叹的是,回想当年,小张有荣誉的时候,大家都出来接受采访。我是怎么培养他的;我是怎么看好他的;我是怎么鼓励他的;我是怎么影响他的。碧游宫也出来了,玉虚宫也出来了,武王也出来了,纣王也出来了,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然则一旦出了事,就成了 “退役运动员” 了!这不是出来新闻么,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张继科已经退役。

好比郭德纲说的,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木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然而赖得着别人吗?赖不着。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你的荣誉不完全是你的,但你的坏事一定是你的。

你抱怨,人家还抱怨呢,赌博的事教育过你没?处罚过你没?改了没?因为你的骚操作,过去一切和你有关的荣誉全不方便提了,到底谁抱怨谁啊?

回头看这整件事,张先生的操作之所以骚,实在是因为它远不止是赌博。

它简直是突破了赌徒的底线了,让赌徒都觉得:卧槽,影响咱们群体的口碑了。

现在的舆论场里,黄赌毒三样,对赌的容忍度其实是相对最高的。而在所有的偶像类型里,明星艺人运动员,对运动员的容忍度也相对是最高的。

有的事,艺人碰着就死,但运动员却还能商量商量。近期的例子就不多举了。反正很多公众下意识地觉得,艺人嘛,换谁上都一样,弄死就弄死呗。可运动员换个人上就不一样了,这一换了,就影响为国争光了!算了算了,戴罪立功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继科,其实是有两重护甲的。

非要说赌,连迈克尔乔丹也赌,总决赛的时候还跑去赌呐,照样是篮球之神。当然了两国的法律和制度不一样,可那不也是赌嘛。

但问题是,人家乔帮主没有拿前女友的尊严和人格去赌啊。

把视频拿给人看,还诡异地变成了抵押物,这叫什么事呐?

说到这我就很佩服金庸先生,包罗万象,没有他写不到的事。

他的小说《鹿鼎记》里,有一个郑克塽,打算把阿珂抵押给韦小宝,想抵一万两银子。

郑克塽道:“…… 阿珂卖断给你,一万两银子的欠帐一笔勾销。”

韦小宝这个烂赌鬼都不同意,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1.png

可事实就是,你以为你对象是陈近南,怎么就变成了郑克塽了。


这件事,几乎是摧毁了一切的情感培训体系。

经常看见各种情感导师,教女人鉴别男人的,动不动说:找男人,要看这个底线、那个底线。

什么是不是妈宝啊,是不是管你借钱不还啊,等等等等。

现在算是想明白了,你们以为的那些底线,那都还不叫底线,那都还不是人性的谷底。

变心算什么?骗钱算什么?没责任感算什么?那都不叫底线了。

原来真正的底线,是你的私密视频和照片会不会离奇地变成抵押物。

抵完了还不赎,还玩成了死当。

末了债主拿着借据,找姑娘要钱,连本带利的。

你说对女当事人来说,这不是晴天霹雳吗?

骗我感情,骗我钱财,三年五载或许能愈合。但这种操蛋得比小说还小说的事,多少年能愈合啊?

有句老话叫分手看人品。

事实证明,在深不见底的人性面前,别的都不奢望了,最根本的一样,就看能不能让那些视频、那些照片,那些你们爱过的证据,能永远烂在那段关系里,永不见光。

这特么就不错了!

男人分几种?答案其实是:就分两种。

一种是会泄露照片的,一种是不会泄漏照片的。

你以为那是你们爱的秘密,其实早成了他炫耀的勋章。

你以为的爱,搞不好只给他换了一个 “群主牛逼!”“期待下集!”

来源:六神磊磊读金庸 微信号:dujinyong6

失业、降薪,杭州「薇娅」们的进与退

身处直播之城杭州的中小主播们,感受到一股失业、降薪的暗流。

“2023 年如果你想来杭州做主播,我劝你一定想清楚。今天干得好好的,明天团队可能就要解散。”
“2022 年能拉自然流的主播月薪两三万,今年工资只有几千元。”
“80% 老板都赔钱,项目不一定能撑过三个月。”

近日,多位从事直播电商的人士对《豹变》吐槽,杭州直播圈浮夸式高薪过后,急转直下的行情。直播带货的热度肉眼可见在下降,身处直播之城杭州的中小主播们最先感受到一股失业、降薪的暗流在涌动。

主播遭遇降本增效

对很多从事直播的人来说,杭州无疑是一座 “圣城”。

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目前入驻杭州的头部直播机构有 32 家、近 5 万名主播,直播相关企业超 5000 家,带动就业超 100 万人。

截至 2022 年底,杭州常住人口为 1237 万,相当于在杭州,每 12 个人里就有一个从事直播相关行业,每 247 人里就有一个主播。

在杭州,除了 “土著” 无忧传媒、遥望科技、淘宝直播、谦寻、宸帆外,还有 “外来户” 辛选、交个朋友、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向太陈岚等,但凡叫得上号的直播机构,不是已经在杭州,就是在去杭州的路上。

在九堡、乔司、滨江等直播基地密集的区域,还聚集着一大批腰尾部主播。

但直播行业内 “二八定律” 明显,20% 的人赚走了 80% 的利润,剩下大量不怎么赚钱的主播,在 2023 年这个春天,最先感受到了直播行业的阵阵寒意。

“今年招主播的企业特别少,身边几个主播说年后回来找工作,发了简历回复的都很少。更重要的是今年工资几乎腰斩,去年一个会拉自然流、能力优秀的主播底薪 2 万很正常,今年都只有 1 万左右,普通主播底薪只有七八千。”

在杭州工作的主播秋雅对《豹变》表示。直播电商迅速做大的 2019 年,抖音博主秋雅跟丈夫一起来杭州直播创业,如今 4 年过去了。

刚到杭州的秋雅,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赚的钱要跟挂靠的直播机构对半分,自己拿的那一半里,还要分出一半给员工发工资,第一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亏了十几万。

“杭州生活成本太高了,但是我不想就这样放弃。” 秋雅回忆刚来杭州创业时说。“直播不是花几千块钱培训一下就能学会的,直播网感、流量转化的能力只能靠一场场直播积累。”

在两年时间里,秋雅一天直播三场,几乎尝试过除了茶叶、保健品之外的所有类目,对淘宝、抖音都进行了探索,目前是头部家纺品牌的核心代播主播。但长时间的直播也让她因此透支了健康。

经历过直播电商最疯狂扩张的时刻,秋雅在今年明显感受到这个行业开始 “不景气”。

降薪的不仅是主播,运营、中控等直播间 “配角” 的工资也出现了下降。多位直播资深从业人士表示,前两年很多老板看到直播的风口,一窝蜂都来做直播,自己不会就花钱招人,旺盛的需求催生了虚高的工资。

“很多人干一两个月中控,月薪 6-8 千,之后就跳槽,说自己在上家公司做运营,要求 1 万到 1 万 5 的工资。这些人的运营能力其实并没有提升。” 秋雅说。

而随着直播电商的行情触及天花板,供需逆转,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直播间招聘开出的薪资也越来越谨慎。一位直播团队负责人表示,之前面对主播要客客气气的,不敢发脾气,搞不好就辞职,现在 “不一样了,因为周边的直播基地很多都倒闭了”。

对主播的要求不一样了

过去的几年中,处在风口的直播电商起飞快,但风向改变同样很快。

因行业狂飙而受益的主播们,成为最先感受到冲击一群人。

2022 年初,一位在九堡直播女装的老板曾对《豹变》表示,主播们会频繁跳槽,他最担心的就是手下的主播 “跑路”。不敢花钱培育新主播,是很多直播间负责人的心态。

在外界看来,随着薇娅、罗永浩等头部超级主播让出 C 位,腰尾部的主播本来是迎来了更多机会,但现实更加复杂多样。

一年过去,直播规则改变,主播地位变弱势,逐渐感受到降薪甚至失业。一般而言,直播间可分为自然流量、付费流量。多位直播团队负责人表示,在前两年,直播间人气很依赖主播拉自然流的能力,会憋单、会拉自然流的主播底薪能达到两三万元。

但互联网大厂的尽头是商业化,直播平台显然不会让流量白白进入 “没交保护费” 的带货直播间。对一些账号来说,很难通过自然流卖货,必须依靠付费流量,而商品利润率够高,只要 ROI 能够打正,直播间就能一直播下去,源源不断投流就行。这让付费投流取代主播,成了老板们拉高直播间人气的首选。

杭州一从事女装直播的负责人对《豹变》表示,现在不需要主播拉自然流量,直播间主要靠付费推广,主播只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客服,口齿利索,把产品讲明白就行。“对主播的要求在降低,自然工资也就下降了。如果主播还只会上去吆喝,市场会越来越小。” 该负责人表示。

此前在头部主播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直播行业。新播场近期发布的《短视频直播机构中新青年群体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研机构聘用 20-30 岁且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超过了 50%。

其中,大学毕业生的招聘比例显著上升。曙光一线公会在 2023 年应聘的新人主播中,有超过 200 位是即将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据统计,71.11% 的新青年主播薪资在 5000-10000 元区间,这明显低于市面上主播的薪资水平。

多位在杭州富阳、下沙大学城招聘过的直播从业人士对《豹变》表示,大学生面试主播、中控的简历特别多,远远超出了需求。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仅压低了主播的薪资,也增加了市面上主播的求职难度。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主播们的直播间是行业风向标,目前,直播 “一哥” 李佳琦直播间场观下降至 1000 万 +,仅为巅峰期四分之一左右。东方甄选 GMV 出现腰斩,日均 GMV 约 2000-3000 万元间,较春节前下跌近一半。抖音头部主播 “大狼狗郑建鹏 & 言真夫妇” 近期明显调低了直播频率。

大环境之下,中小直播间的生存压力明显,进一步传导到主播端。

通常,搭建直播间需要租用场地、采购设备、招聘人员、流量投放等,如果短期内不能盈利,“烧钱” 过后,很多中小直播间基本无法维持公司营收平衡。

“主播、运营、中控三个员工工资起码五六万,再租个办公室、简单装修、铺货,成本就很高。有的老板两三个月可能都撑不下去。” 秋雅表示。这也是一些热门直播基地频繁更换租户的原因。

过去,主播们主动跳槽涨工资,如今变成 “一年可能得重新找工作好几次,特别残酷,如果接受不了这种焦虑感、不稳定感,还是不要来做主播。” 秋雅说。

急转直下的就业环境甚至打消了不少主播想换工作的念头。在杭州从事淘宝直播的洪慧直言,扛的 GMV 业绩指标重,压力大到想换工作。但身边几个主播换工作后,工资只有 1 万,甚至被无良老板骗去起新号,让她打消了跳槽的念头。

杭州,去与留

过去主播们蜂拥去杭州淘金,如今生存竞争激烈之下,又有多少人选择逃离?

对头部直播间而言,决定成败的或许不是主播,而是供应链,杭州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供应链优势。

通常,大主播一场直播下来往往有几十个知名品牌,这些品又来自招商团队与品牌方的对接。杭州多年的电商沉淀,是各大品牌必争之地。据统计,国内约三分之二的头部直播 MCN、主播和平台集聚杭州,主播与品牌间的对接更加通畅。

另据福布斯中国统计,在《2022 全球数字贸易行业企业百强榜》中,杭州有阿里巴巴、新华三、PingPong 等 13 家企业入选,位列全国第一,规模效应显著,带动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供应链市场。即便在经济强省浙江,杭州直播电商规模占全省近八成,形成碾压性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杭州形成了适合学习直播的浓厚氛围。多位从事电商培训的人士对《豹变》表示,在杭州举办的线下培训会很容易招到人,其他地区的客户学习热情明显不如杭州,甚至很难招满人。

但对众多草根主播来说,杭州并非必选项,有其他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杭州创业的唐山小伙丁俊对《豹变》表示,杭州是直播界的 “情报收集中心”,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收到消息,但创业成本太高,更适合去学习。

对 “丁俊们” 而言,杭州更像是充电站,充电之后最终选择回乡创业。“自己一个人背井离乡对家庭很有亏欠感,唐山一个主播保底工资大概三四千,而杭州稍微有点经验的主播开价就要 1 万。综合成本下来,在杭州赚的可能并不比在老家多多少。” 丁俊说。

多位 “草根” 主播对《豹变》表示,他们主要做品牌代运营业务,并不需要自己的供应链,而且通常只跟少数几个品牌合作,品牌方把样品寄过来,在哪里开播都可以。

浙江播商文化传媒创始人汪啸 “杭漂” 多年,如今认为更大的机会可能是回到家乡。“以前觉得在杭州更有面子、机会更多,但做直播其实在哪儿都可以,因为流量在哪儿都一样,回家可以跟家人一起,省下不必要的开支,还能带动家乡人一起发展。” 他说。

经历过这几年行业的跌宕起伏,主播们少了暴富的激情,多了分务实的理性,秋雅认为,直播行业已经过了风口期,没有明显红利了。

“现阶段更看专业能力。对很多人来讲,直播还算比较好的创业机会。开个饭店租金、设备、装修加起来可能要十来万,但自己直播,前期投入 1 万就能启动了。” 她说。

在主播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直播暴富的故事或许将被改写。但主播这个行业就像一座围城,有人离开,却有更多人准备进来。

在奉化,没有人能拒绝“烤”春笋

吃春,少不了春笋,而油焖笋则堪称诸多春笋吃法里的经典——就粥、捞面、下饭,样样皆可。

“凡食物中不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林间孤鲜独自成篇,三联生活市集选自奉化的“古法烤制油焖笋”,无任何防腐剂添加,油封保鲜期即可达12个月。

↑ 古法“烤”出来的奉化油焖毛笋 ↑

图片

看到竹子,就想到了苏东坡。

东坡居士先是用一碗东坡肉馋坏了世间人,再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让人忘不了那一口岭南荔枝甜,到了黄州,分分钟给“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经典续上了“好竹连山觉笋香”,瞧,这绿竹多清脆,这里的笋指定香。

图片
© unsplash

当然,不止苏轼这么想,拥有同样条件反射的,还有在一山山竹子簇拥中生活着的奉化人。

正是所谓“紫箨坼故绵,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经时不思肉”,从毛笋、雷笋、鞭笋,到羊尾笋、野山笋、扁尖笋……即使奉化的笋可以从春一直吃到冬,即使鲜笋已然成为家常,在春天,奉化人也必定会撇开旁的,单独吃上一顿油焖笋。

油焖笋,奉化人讲究吃油焖毛笋,而且还得是黄泥拱这一状态下的毛笋。藏在土里将欲冒头的毛笋,尖端都还透着未着阳光的嫩黄,因为藏而不露,所以质地细腻,且没有丝毫恼人的粗纤维,吃在嘴巴里,全然一派冰清玉洁。

图片
黄泥拱笋笋尖从未出地面,因此挖出来时还是嫩黄的颜色。

笋鲜是真,但要在保留清甜后味的同时,全然逼出鲜味却并不容易。因此奉化人做油焖笋,不是简单炒制、也绝不会长时间焖煮,而是用一个“烤”字。这里的烤,并非“以火炙物”的烤,而是用慢火缓缓烧的意思,类似于焖米饭欠点儿火候时,“不急,再‘焅焅’”中的“焅”字。烤字也常出现在上海人的日常,比如家常的葱烤鲫鱼、烤菜心。

“烤”落在制作油焖毛笋的过程中,便是使用油、老酱油、糖缓慢地炖毛笋。有多缓慢呢?一般情况下,一锅油焖毛笋从毛笋入油锅开始,直到笋块析出白色芦花出锅,至少需要6~8个小时。此间还得把控好火候,火太大,鲜笋容易变老,火不够,则会留下涩味。

“大馔出于乡野。”如此这般,热油慢咕嘟,细密的毛笋经浓油赤酱长达数小时的造作终于得以出锅。笋块入口,油与糖的历练中毛笋风骨犹存,齿颊咬合,伴着稚嫩口感,层层叠叠的鲜与甜立马开始往外冒,浓与淡、咸与鲜在此刻交汇一处,“鲜头”十足。又因为油的全力侵入与封存,烤油焖毛笋往往可以保存数月而风味依旧。

图片
图片
油焖毛笋上的白色芦花,是制作道地的烤油焖毛笋所独有的。

当然,如今即使在奉化,费时又费力的烤油焖毛笋也并不多见。寻觅之间,奉化溪口的传统手工烤油焖毛笋来的正当时。

坐落于奉化西南部的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本就雨水充沛,尤其位于低海拔处的竹林,在四面群山的环境中愈发得天独厚。深山野生毛笋正鲜嫩的四月,由当地人进山寻觅,循着毛竹的印记,只挖还未出土的黄泥拱笋。足足去掉三分之一的老根,以保证每一口笋都脆嫩细腻。

挖来的野生毛笋,讲求当天挖、当天做。水灵的鲜笋剥出来马上放进清水里,短暂的沸煮后,捞起晾干表面水份,接着就是最关键的长达8小时的“烤”。判断一盘烤油焖毛笋是否合格,只管看它有没有那层白色芦花,只有毛笋足够新鲜,烤的过程足够道地,鲜笋内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才会在热油力逼下,以如此具象的形式析出。

5斤鲜毛笋,经历去老根、烤制,仅能制作出一罐270g的油焖毛笋。

与此同时我们还上架了“雷笋之乡”奉化溪口的油焖雷笋。与雷声同起的雷笋,鲜炒时清新淋漓,依照传统的油焖方式,使用当地专为烤笋酿造的老酱油,佐以油、糖,与新鲜水灵的雷笋演绎一番鲜咸交融。脆嫩之间,尤其那一点鲜甜,扣人心弦。

“凡食物中不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林间孤鲜独自成篇,一口奉化古法油焖笋,吃法更是不可限量。配一碗白米饭,米粒在咸润红亮的酱汁浸染下粒粒剔透,笋块则保持着一种油到发光的脆嫩,咸香、清新、鲜嫩,一口口完全欲罢不能。如此鲜咸,就粥、入面亦不在话下。

传统烤油焖笋的做法,以油香封住鲜甜,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经过真空装罐、简单的高温蒸汽灭菌后,保鲜期可达12个月之久。妥妥的超长待机鲜滋味。无添加剂、配料表干净简单,油焖笋亦十分适合素食者食用。

繁盛春天,囵于都市无法即刻奔向春野的日子,冰箱里还能有三两罐油焖笋,就粥、捞面、下米饭,舌尖丰盈,身心安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