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回 5 年前!腾讯股价破 300

五年时间,腾讯股价又跌回 300 港元。

1

股价重回五年前

8 月 1 日,腾讯股价再次大跳水,跌破 300 港元。截至收盘,腾讯股价 299.6 港元,跌 2.35%,目前总市值为 2.88 万亿港元,市值较最高点蒸发约 4.4 万亿港元。

2

时间回到 2017 年 7 月,腾讯股价首次突破 300 港元大关。当时依托微信、QQ 强大的社交流量池,腾讯的游戏、广告等业务蒸蒸日上。

那时投资者大多认为 300 便是腾讯底线,对于其未来的上涨充满信心。

事实也是如此,腾讯股价一路波动上涨,去年 3 月逼近 750 港元历史高峰,如今却跌幅接近 60%。

不过要是对比此前 “被猎杀” 的中概股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腾讯跌的还算少。

3

下跌的原因

此次腾讯跌破 300,有几个原因。

一是 6 月 27 日,腾讯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再次宣布将逐步减持。

南非报业集团一直是腾讯的大金主,自 2001 年花 3200 万美元拿下腾讯 46.5% 的股份后,十几年都没卖。

但 2018 年和 2021 年,大金主两次行动,减持腾讯股票近 4 亿股,彼时也都使得腾讯股价大跌。

对此,腾讯也在进行回购。2018 年到 2021 年,腾讯累计花了 46 亿港元进行回购。

在 6 月大金主再次减持后,截至 7 月 14 日,腾讯再次耗资百亿港元回购。

腾讯的回购力度正在增强,但依旧与国际上的互联网公司有差距。比如苹果公司,自 2012 年一季报以来,花了 4500 亿美金回购 38% 的股份。META 在过去五年里回购了约 700 亿美金的股票。微软则在过去五年回购了约 870 亿美元股票。

二是业绩的影响。2022 年第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 1354.71 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Non-IFRS)255.45 亿元,同比下降 23%,这是腾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

4

来源:腾讯 2022 年一季报

三是受中概股回港潮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港股整体表现低迷,腾讯也受到波及。

另外像反垄断、监管处罚等等因素,也都是导致腾讯这一轮下跌的原因。

5

重新思考价值

股价下跌的背后,腾讯的价值再次引发思考。

过去腾讯一直是公认的国内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企业,它手握微信、QQ 两大金矿,掌握着中国人的社交关系。

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微信及 WECHAT 月活跃账户 12.88 亿,QQ 移动端月活跃账户数 5.638 亿。可以说离开了微信,便是与这个世界断了联系。

依托于此,腾讯这些年也培养起了相关的业务生态,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增值服务,包含游戏,视频号,腾讯视频,收入占比 53%,其中游戏占比 31%;

二是金融科技及其企业服务,腾讯支付,腾讯会议,腾讯云等都在这一块,收入占比 31%;

三是广告业务,收入占比 16%。

但其实现在腾讯每项业务都遇到了挑战。

比如游戏,2017 年时,游戏还是卖方市场,腾讯手握巨大流量成了最大赢家。

可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游戏选择权回到玩家手中,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比如米哈游的《原神》等游戏绕过腾讯,同样拿下了市场。

哪怕有着强社交粘性支撑,腾讯游戏头部《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的生命周期,虽然流水依然可观,但增长性已陷入停滞。

6

还有广告业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字节取代腾讯,吃到了新一波广告红利。相反,2022Q1 腾讯的广告业务同比下滑 18%。

面对明显的落差,有这样一种声音出现:腾讯增长就要见顶了。未来几年,王者荣耀一旦老化,腾讯又靠什么来维持利润呢?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再上一个台阶,腾讯的视频号,还有广告能打得过吗,腾讯未来的成长性又该如何确定。

现在随着腾讯股价重回五年前,腾讯的估值也已经回落到 20 倍附近,与传统制造业的估值相仿,这是否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

7

静待重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腾讯最近五年的 ROE 平均为 28.2%,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远超 15%,这说明腾讯的盈利能力依旧非常强。

首先,腾讯强大的社交韧性还不足以被打倒。网购有天猫京东拼多多,短视频有快手抖音,彼此之间都有可替代性。但社交只有腾讯的微信和 QQ。

另一点,除了 “传统意义上的腾讯”,腾讯已成为中国一级市场最活跃的投资者。截至 2022 年初,腾讯共持股 47 个上市公司,总市值 1.2 万亿人民币。腾讯投资的年化收益率达到近 30%,并不亚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最后一点,腾讯第二增长曲线正在慢慢显现。比如云业务,当前的产业互联网仍处于初创期,阿里云市场份额领先,腾讯云与华为云处于第二梯队。从中长期看,腾讯云很有可能是公司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点。

我们都说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在外部环境的不断更迭下,腾讯成为了全中国最大的的互联网企业,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如今腾讯股价跌回五年前,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是一个触底重生的机会?

来源:易简财经 微信号:ejfinance

高考专业里的阶层密码

对普通中国人来说,高考最后一门收卷的那一刻,便是「阶层跃迁」这款游戏的开始。

大多数平凡的家庭,都试图沿着同一条路拾级而上。小学初中高中、周考月考期末考、辅导班、补习课、学区房…… 城市中产里盛产海淀妈妈,乡镇家庭就只能多买几套黄冈密卷,然后熬过 12 年光阴,参赛者在同一天开始涂答题卡。

人们会对「阶层跃迁」产生无限焦虑,但又对没有这款游戏的日子感到心有余悸。在改开前,中国社会只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的 “两阶级,一阶层”,个人努力在常常在时代前被轻易粉碎。那是一整代人的梦魇。

恢复高考之后,不用 “基层推荐”,不用 “领导批准”,全看个人努力,历经弯路的普通人发现终于命运可以不再全部操决于他人,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一次阶层分化便由一场考试轻轻撬动,而对它的全民信仰则一直延续至今。

但高考不是这场游戏的结束,它其实只是第一关。

很多刚爬出坑的学子和家长,马上便会栽倒在第二关 —— 选专业的门前栽跟头。人们总是一边怀着 “男女都怕入错行” 的警惕,一边依赖于低劣的网络信息、局限的认知能力,以及身边 250 个亲戚的道听途,说来框定自己一生的赛道。

如果说高考分数决定了人生起点,个人努力决定人生加速度,志愿和专业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赛道。过去几十年里,相同家境、相同分数、相同努力程度的人,仅仅因为专业的差别而出现巨大人生落差的人,数不胜数。

高考志愿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产业。如果仔细拆解,就会发现有的行业长坡后雪,待遇薪资向来都位于前列;有的行业大器晚成,熬过几十年冷板凳后才枯木逢春;有的行业盛极而衰,学子参照着过往经验入坑,最终后悔莫及。

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四十年,即使随便填写专业,也能坐着电梯获取时代的 β;但另一方面,我们总结了过去四十年 5 种嵌入历史进程的专业,它们带来显著的 α。当然,这种 α 需要与之契合的个人努力,才会兑现。

从历史的后视镜中,普通人总能学到点儿什么。

01

外语外贸:改开的宠儿

1984 年,香港新鸿基拿下外滩一块地皮,用 22 个月建起上海第一座百米现代写字楼:联谊大厦。

竣工半年前,联谊的预订出租率已超七成,三菱商事、通用电气、IBM、惠普、花旗银行、三洋电机等大型外企鱼贯而入,有公司排队一年才抢到办公室。建成一年左右,外企们的交租(还都是宝贵的外汇),就填平了建造费用。

在市场经济草莽年代,「外企」是一个新鲜且性感词汇。高薪、假期、补贴、跨国出差、空中飞人、五星级酒店…… 等一系列远超国企民企的待遇,让学生们见识了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80 年代开始,跨国外企成为就业市场的明珠。

联谊大厦崭新的玻璃幕墙内,中国第一批 “白领” 走向历史潮头。

去联谊大厦上班,一度是 80 年代上海大学生的憧憬 —— 外企白领穿着时髦西装,出入有友谊车队轿车接送,拿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进口香烟,二楼的香格里拉餐厅吃牛排。站在 28 楼的楼顶,能够眺望对面尚是一片荒芜的陆家嘴。

在北京,去东三环大北窑上班也成了很多人的梦想,这片日后被称为 “国贸” 的区域,集中了惠普、摩托罗拉等最早入华的一批外企,60% 以上的外商驻京机构选择驻扎与此。由于高端商场林立,一度被戏称为 “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

在那个年代熟练英语,可能就是 50 块人民币和几百美元的工资差距。

北京椿树医院护士吴士宏,花一年半听收音机自学许国璋英语。获得英语专科文凭后,如愿被联谊大厦里的 IBM 公司聘用。此后 12 年,她从端茶递水的文员,一步步成为 IBM 华南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 CEO,被媒体称为 “打工女王”。

吴士宏成为 IBM 雇员的那年,李阳从新疆勉强考入了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没人能想到,这个高考英语 16 分、孤僻沉默的年轻人,会突然在大声朗读中找到疯狂的激情。在外语成为外企准入证的年代,李阳俘获大批虔诚信徒。

在那个年代,宝洁的管培生在快销行业可以横着走,入职四大的 Auditor 在 90 年代就能达到四五千的月薪;在领导面前,IBM 的高管可以翘着二郎腿谈笑风生;而如果你挂着一只微软的工牌去衡山路喝酒,大概率会有妹子来搭讪。

上海人民广场的外企招聘会,1992 年

需要指出的是:语言是个通识技能,外企招聘的主力是业务对口专业里英语好的毕业生,纯外语专业只是少数。不过,在当年大江南北的 “英语热” 背景下,还有大量待遇优厚的培训机构、外贸公司等能够容纳外语专业毕业生。

当李阳把万人朗读会办到故宫太庙跟前,外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全国高校烧起燎原之火。北京外国语大学光英语就有 5 种专业方向,对外经贸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比肩清北,甚至创下一年狂揽 16 个高考状元的惊人记录。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吴正浩书记说 [4]:“当时但凡和‘国际’二字沾边的专业都吸引了无数考生报考,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等,考生们梦想着通过专业的学习后能够和外国人做生意,从外国人的包里掏钞票。”

在《微软的梦工场》一书中,比尔・盖茨写了一个《在中国创新》的序言:

“当我在 1997 年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学生身上所洋溢着的才智、激情和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缘于这次访问,对我们于 1998 年在北京成立基础研究院的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盖茨的高情商发言揭示了一个只属于新世纪初的事实:大型的外资企业可以利用其高利润的业务,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通过不菲的薪资轻而易举的吸纳最顶尖的人才。只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在时代的潮头上赚好几年差价。

这个赚差价的窗口期非常长,而在加入 WTO 之后,高速增长的出口催火了外贸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 “2003 年招生大全” 点击量多达 4 万多次,第一志愿上线是 643 分,但考了 700 多分的考生还焦虑地刷新页面,生怕不被录取。

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九十年代北大毕业,在外企打拼十年。这本书精确概括了属于 1990-2010 年的阶层跃迁路径:毕业工作几年后,进入 500 强跨国公司工作,一步步爬上北京国贸 CBD 顶层,成为中产。

在《杜拉拉升职记》洛阳纸贵的 2008 年,也是外语外贸最后的高光时刻。因为奥运会的举办,中国掀起了迄今为止最后一轮全民外语热潮,之后便是金融海啸汹涌而过,外企在华纷纷收缩,杜拉拉的奋斗史再也难以复制。

2008 年之后,外企光环褪却,薪资待遇在顶级央企和民企勉强,不再有昔日碾压级别的优势,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而外语外贸等专业当年的火热,也是中国向世界学习、交流、贸易的重要基础,它们的意义不应该被否认。

若毕业在社交媒体热议 “高考应不应该取消英语” 的今天,上海大学英语系本科生杜拉拉可能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02

建筑土木:没落的贵族

1987 年 12 月 1 日,深圳会堂人头攒动。

来自北京的高层领导、来自全国的 17 位市长、中外 100 多名记者共同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拍卖。竞标从 200 万起价,44 家企业竞相角逐,叫价声此起彼伏,直到深圳特区房地产总经理骆锦星一锤定音 —— 他高举价牌,喊出了 525 万最高价。

中国首次土地拍卖现场,1987 年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场土地拍卖,它一改此前土地的无偿划拨制,为中国往后 20 余年的土地财政和楼市繁荣埋下伏笔。而 1998 为抵御亚洲金融风暴,中国开启住房改革 —— 延续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被取消,居民住宅从此 “货币化”。

买房,终于正式成为中国人一生中最大的开支项。而伴随商品房时代一同到来的,还有蹒跚起步的城镇化改造。那一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有 33.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6%)。修桥、通路、搭建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房地产和城镇化的两重历史机遇,让建筑和土木工程这两个专业,尝到了时代红利。

从招生来看,土木工程是清华、同济和东南大学等名校当年的王牌专业,只招 600 分以上的顶级人才。而王牌专业代表了最好的就业,在全国大搞建设下,他们流向了建筑设计院、各大房企以及中铁中建等施工单位。

而在建筑专业,有 “老八校” 和 “新八校” 之说,建筑专业的分数在这些学校里基本都排在前列。学子们在学校里通宵画图,毕业后进入万科、保利、龙湖、中海等房企,待遇高升职快,买房炒房近水楼台,属于风口中的风口。

1998-2007 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速仅有 12%,而房地产在拿地和新开工面积上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 21% 和 17%[15]。在互联网还是几行代码时,楼市繁荣保证了建筑土木人优于同龄人的就业和待遇,更成为打破阶级天花板的上升通路。

而 2008 年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举措,让两个专业加速起飞。一方面,四万亿的大水漫灌让基建投资飙升,09 年基建投资增速 42.2%,创下历史最高点 [16]。另一方面,楼市被注入强心剂,再次迎来了长达 10 年的繁荣。

行业名场面出现在 2013 年。碧桂园老板杨国强对属下说:“给你 30 个亿,你去给我找 300 个人来。” 自此拉开了地产商的 “抢人大战”。碧桂园年薪 1.92 亿的总裁莫斌、第一位年收入过亿的区域总裁刘森峰等,都是建筑专业毕业。

莎士比亚说: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

2016 年 “房住不炒” 提出之后,地产行业增速逐步放缓;而 2020 年 “三道红线” 出台之后,房企更是进入去杠杆的关键时刻,所有抱有侥幸心理的房企,都迎来了 “残暴结束”。

建筑和土木的毕业生自然难逃行业趋势的碾压。B 站 up 主 “大猛子” 学土木专业出身,靠记录工地日常走红网络。他调侃自己 “来工地两个月,看着老了 20 岁”,更有经典语录:“3000 块招不到农民工,却能招来一个大学生”。

二十年来,房地产成为孕育富豪的沃土,既让炒房群体享受到了流动性红利,也让从业人员赚到了远超时代的回报。当大基建时代和大地产时代结束之时,建筑和土木两个学科的 “回报率”,也必然会回到社会平均水平。

大猛子的视频的确透露出辛酸,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专业的确 “祖上阔过”。

03

通信工程:登顶的荣耀

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是第一个由于背后产业做到了全球第一,而成为多年高考志愿填报热门的专业。

这个行业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公司的企业史。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 9 亿人口只有不足 200 万台电话,但通信设备严重依赖进口,90 年代电话装机费高达数千元,来自 7 个国家的 8 种制式设备让成本下降进展缓慢。

自此,中国通信行业开始了漫长的逆袭征程,从固化通信到移动通信,从 2G 到 3G 到 4G 到 5G,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演进中,昔日的 “七国八制” 退出了市场,华为和中兴也逐渐挤进全球前五,前者更是反超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

华为在冲顶全球第一的过程,顺便做了一件事:抬高了整个行业的薪酬。

世人都知道华为的薪水高,但到底有多高呢?据《创华为》一书记载,2000 年其本科生月薪就有 7000 元,年终还有 10-16 万的分红,待遇远高于深圳其他公司,工科院校的电子通信专业整班地被收编的盛况,在当时非常普遍 [10]。

1998 年 10 月,中兴与华为都在清华园招聘。本是中兴先来,但华为高薪抢人,原本签约中兴的至少七成转投华为。2000 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毕业班,40 多人有 39 人入职华为;东南大学 30 多人的无线电班,被华为招走 25 个。

高薪的另一面,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和 “奋斗者” 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口诛笔伐,但即便如此,每年奔赴华为的人仍然如过江之鲫。

对于寒门学子(华为最喜欢招的一类人)来说,下图帖子里的观点可能才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2021 年,被制裁下的华为全球收入 6300 亿人民币,全年发放的薪酬及其他福利费用超过了 1300 亿元人民币。按照其员工数量 20 万来推算,平均每位员工的年薪超过了 70 万。老员工如果加上股票分红,拿到手的数字可能会更多。

有一种说法是:华为中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通信专业就业的 “多样性”。

理由是中国通信设备商崛起的同时,“外企” 们都在凋零:北电破产,诺基亚和西门子的电信部门合并,摩托罗拉出售电信部门,阿尔卡特朗讯并入诺基亚…… 想在通信设备行业找一份朝九晚五、无须 996 的外企工作的确不容易了。

但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华为中兴占全球通信设备 40% 的市场份额,对应的,如果全球通信行业的高端岗位有 10000 个,那中国就至少占有 4000 个。而在华为中兴尚未崛起的 90 年代,这个数字可能只有 500 个甚至更少。

另外,这个专业的好处在于它的延展性:既要学焊电路板,也要学算法编程,所以既能往电子芯片等硬件方向走,也能往计算机互联网方向走,而一位 C9 高校通信专业研究生告诉笔者:“去不了互联网公司,起码还有华为中兴可以保底。”

一个行业如果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确能够给本国毕业生提供足够的 “就业纵深”。

04

计算机:流动性的神话

2009 年春天,红杉中国在京郊开年会,沈南鹏把主题定为 “Mobile Only”。

往前一年,金融危机中的决策层为了刺激内需,3G 牌照提前发放,三大运营商大打价格战。往后一年,雷军开始紧锣密鼓做第一款小米手机,iPhone4 在国内炒到上万,蜂拥而至的黄牛在三里屯苹果店的长队前大打出手。

提速降费的网络、易用的智能机,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产生化学反应,在逐渐萎缩的 PC 端外激发出新的能量,移动互联网的好日子呼啸而至。

VC/PE 投资人们提着水管,把绿油油的美钞从大洋对岸哗哗泵进中关村。电商大战、外卖大战、直播大战、网约车大战、短视频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社区团购大战、在线教育大战…… 每种生意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遍,每场仗都值得不计成本、不惜代价。

滚滚燃烧的钞票,把互联网老板们送上胡润富豪榜,和房地产大佬同台竞争,也把底下打工人的薪酬 Package 和期权价值步步拉高。

作为整个行业的核心燃料,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收入从 2013 年开始超越金融业,高居所有行业之首。

在后厂村,跳槽一圈薪酬翻 3 倍的都市传说声名远扬。

挥别了通讯基建的辉煌年代,13 号线尽头的北京邮电大学摇身一变,成为中关村最大码农培训基地,毕业生从三大运营商,分流向了 BAT、TMD 和创业大街上的孵化器咖啡馆。对北邮学子来说,这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的快线:

从北邮所在的大钟寺站上车,五站直达西二旗,大厂遍地,向北两站之外的回龙观,有数不清的隔断次卧静待合租。

在这条地铁线上熬几年 996,他们就迅速完成了同龄人辛苦半生才有的财富积累。

这十多年来,中关村的置业顾问都知道,如果一个客户全款买房,要么是拆迁户,要么是公司刚上市的互联网码农。

2021 年初,快手上市 2 周市值飙到 1.5 万亿人民币,园区 4 公里外的融泽嘉园房价一周涨了 20 万。快手员工谈论公司股价,计量单位用的是 “今天我跌了一辆大 G”,或者 “涨了一辆特斯拉”。

类似的故事在杭州西溪、深圳南山科技园反复上演。2014 年阿里上市,杭州多出上百位千万富翁,员工的丈母娘和西溪的房地产商笑得合不拢嘴。码农一跃成为 21 世纪相亲市场上的香饽饽,也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头号对标职业。

但造富的窗口不会永远敞开。

2014 年,程序员郭宇来到中关村,窝在民房里和创业公司同吃同住。起床把被子塞到沙发底下,抽出桌子就开始写代码。那时的中关村并没让郭宇有硅谷的感觉,他只记得满街还在卖电脑配件。

公司被收购后,他成为字节的早期工程师。2020 年,28 岁的郭宇决定辞职退休,手中的期权已经涨了 200 倍,足够他做任何想做的事,比如去日本开温泉旅馆。同一时期,那些挤破脑袋进入大厂的计算机毕业生,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漫长的、声势浩大的 “毕业” 潮。

在一条纪录片里,采访者问郭宇:“走到今天这一步,你觉得运气大概占多少?” 他面色平静地回答 [7]:

“运气大概占 70%,个人努力占 30%。如果我妈妈不在五岁时送我上小学,那我会错过所有移动互联网爆发最关键的时机。就算满足了这个条件,也可能不会来北京,而大部分分享移动互联网创业红利的公司都在北京。

这些都是看起来简单的、随机性的、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但等你真正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再去回溯,这些其实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项。”

05

生化环材:板凳的逆袭

在 2022 年的毕业季,最吊诡的一幕成了风口变迁的隐喻:抢破头进互联网的毕业生被无故毁约,原本无人问津的天坑专业却成为香饽饽 —— 车企、半导体和风投高薪挖化学和材料人才,甚至有 VC 的新能源团队点名要化学博士 [1]。

化学与材料此前一直籍籍无名,更是跟生物、环境等一起并列为 “生化环材”,被贴上 “天坑专业” 的标签。

所谓 “天坑” 是因为薪资低、机会少、工作环境也算不上舒适。读书时课程枯燥难懂,毕业也没什么太多出路 —— 要么本专业就业,待遇一言难尽;要么毕业转行,忍痛抛弃专业积累;要么读到博士,争取更卷的科研岗位。

这形成了一种荒诞景象 —— 即使在一些 985 院校,天坑专业的学长学姐们也会主动 “传帮带”,提点后辈们要么早学编程,转行互联网,要么早准备考公,争取毕业后上岸。即使有人想认真学专业课,也会被这种架势吓到。

这种尴尬的窘境,一直到 “卡脖子” 声音越来越大的近几年,才有所改善。

大背景就是中国从 “下游应用创新”,逐渐转移到 “上游技术创新” 上。这种转移的动机既有顶层设计的主动引导,也有国际形势的现实因素。在上游频频被帝国主义国家卡脖子的当下,一些基础学科的意义骤然提升。

在 “生化环材” 四个专业中,生物工程的就业伴随着国内药企的壮大而逐步改善,化学和材料专业的就业,也被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带动起来。这些行业都是不折不扣的 “硬科技”,都需要高密度的基础学科人才。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两位蜚声全球的人物 —— 宁德时代曾毓群和比亚迪王传福均有基础学科背景。曾毓群曾经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读凝聚态物理专业,师从资深电池专家陈立泉院士,王传福则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中也其中不乏化学、材料专业出身的大佬。比如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是化学专业毕业,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是中科院的化学硕士、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的创始人白厚善则是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毕业。

光伏领域的老板们专业背景更硬:隆基股份的三个创始人都是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中环股份的掌舵人沈浩平是半导体物理专业,天合光能的高纪凡是量子化学硕士,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的另一个身份是合工大博士生导师……

昔日冷门学科的毕业生出现在富豪榜之上,这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胜利。

当然,中国上游创新仍处于青萍之时,类似互联网那种高薪岗位相对有限。对于没有特别兴趣的寒门学子来说,需要坐多年冷板凳的基础学科,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家境好且有兴趣的学生来说,选择它们并不会错。

任正非曾经谈及芯片领域的 “卡脖子” 时讲道:“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 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

任正非这段话颇有道理,但有一点没讲透:要想中国的 “xx 学家” 达到可以 “砸” 的数量,需要一个关键的前提:要有足够多的高薪岗位来容纳这些 “xx 学家”,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们一边过着清贫的日子,一边向诺贝尔奖去冲击。

所以,生化环材和基础科学爬出深坑的那一刻,应该就是中国产业升级趟过深水区的那一刻。

06

尾声:专业选择里的阶层密码

实际生活中,专业的选择与行业的景气往往是错配的,比如 2012 年学金融,四年后进银行喜迎降薪;2018 年学计算机,2022 年毕业赶上互联网大厂毕业典礼。

正如广场舞大妈的入场预示着牛市结束,人人趋之若鹜的时刻往往意味着行业的顶点,也是衰退期的开始。专业的选择与对口行业的兴衰看似充满巧合,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几次风口中,我们依然能找出一些规律:

1. 杠杆在哪里,增长就在哪里:重资产行业往往是先进行天量投资,再通过规模效应赚钱。投资的本质是杠杆,来源无非政府、企业、居民三种,谁能上杠杆,对应的行业就有受益的可能。

比如 90 年后期,电力投资加速,各省份都在狂建火电厂。2003 年,随着一大批高能耗行业投资完成,A 股市场上钢铁、石化、汽车这些高能耗行业板块出现了一轮激情四射的上升行情,成为股民嘴里津津乐道的 “五朵金花”。

2015 年后,政府开始去杠杆,居民部门则因为涨价去库存猛加杠杆,对应的地产、家电、建材成为最大受益者,政府买单的铁路、电力、通信等行业自然进入衰退周期。

2. 在行业格局形成前上车:互联网、手机、新能源、芯片设计这些行业,赚钱效应往往在行业格局稳定之前,上车的最好时机是资本不断涌入,市场主体众多,寡头尚未诞生之时。行业的竞争烈度越高,就越有机会把资本创造的泡沫变成实实在在的资产。

等到众多品牌经历一番泥沙俱下,淘出最后的美的格力、小米 OV 时,往往也是行业渗透率到达天花板,高管纷纷把股权换成别墅、公司开始降本增效、老员工喜提毕业通知的时候。

1999 年从富士康辞职,可以成为立讯精密的老板王来春;2019 年从富士康辞职,只能去立讯精密给王来春打工。

两个能力相当的年轻人,一个在大浪淘沙时进场,一个在寡头分治时入局,上升空间可能就是十倍百倍的差距。

3. 去附加值高的环节:同为 IT 岗位,在国有银行里当程序员,就不如在美团当程序员,前者属于支撑部门,附加值低;后者属于核心部门,附加值高。

即使是高景气度的行业,利润的分布也是不均的;卷烟厂的工人和富士康的工人都是工人,但由于在产业链的地位不同,待遇也千差万别。

去银行干 IT 的工资也许更高,但由于不是创造利润的核心部门,增长潜力甚至远不如互联网创业公司。

4. 把红利变成资产:2010 年去立讯精密打十年螺丝,只能攒一套三线城市收入;2010 年买立讯精密股票拿十年,可以攒一套上海中环的首付。参与一个深处红利期的行业,不仅仅只有跟奋斗逼一起开卷一条路。

过去几十年里,资产红利其实是阶层跃迁的一条重要通道。

周金涛说过: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找了一份工作不重要,十年前在朝阳门的中信建投证券旁边买了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同理,十年前可以没通过苹果的面试,但一定要买过苹果的股票。

总而言之,个人努力与历史进程的完美融合,往往是经济的宏观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资本的幕后推动与个人的机缘巧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论其中有多少规律与法则可循,我们都必须承认,能够学一个合适的专业,去一个合适的行业,并最终跨越阶层的这种天作之合,在这个社会始终是少数。

宏观经济始终会平均影响每一个人,无论国际政局与经济周期如何天翻地覆,大多数人在社会中的相对位置其实并不会改变。而在固化焦虑飞速蔓延的当下,一个人的阶层上升下降与否,对标的对象不应该是全社会的前 1%,而是和自己出身家境相似的同龄人。

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无论其出身显赫或平凡,无论其家境殷实或尚可,无论时代对其慷慨或辜负,他们往往都有在关键选择时孤注一掷的勇气,在十字路口告别舒适的魄力。

行业的风口、资本的推动、时代的红利也许是那 99%,但最关键的还是源于自身的 1%。

来源:远川研究所 微信号:caijingyanjiu

上海骑手和他一百多个徒弟

渡口,渡人。

易青松最绝望时刻,是在上海一个暴雨夜。

那晚,他骑着电动车去杨浦一片拆迁区送餐,点餐人是隐居在此的钉子户。大雨中,黑漆漆的街巷没有灯火,恍如迷宫。

雷声和雨雾交织在曲折弄堂内,门牌错乱,无人可询,手机上所有导航都显示目的地到达,无计可施。

转了许久之后,崩溃的易青松想起了师傅,他给师傅打电话,师傅淡定地问他在哪,随后开始电话指挥。

暴雨中,他倒车,转弯,七扭八拐,成功把餐送到,就像有人在高空俯瞰引导他一样。

易青松求助的师傅,名叫张尧,是上海杨浦区一名美团骑手,从业已七年,而且七年间,带出上百名骑手徒弟。

师兄弟间,关于师傅的传说还有很多。

比如,两年前,一名新骑手到杨浦送餐,按照规定,他必须敲门送餐,如无人应答,需电话确认。

骑手一直敲门,但没有回应,电话也没人接听,懵了许久后想起问师傅。张尧问了下地址,然后告诉他,那户是聋哑住户,发消息留言即可。

事后,徒弟们问张尧怎么知道的,张尧说几年前那家第一次点餐时备注过情况,他就记下了。

更厉害的是师傅的观察力。张尧带新人时,总提醒他们路上要谨慎小心,注意观察。

几年前,晚高峰时,张尧去上海七巧国商圈送餐,喧闹人流中,他注意到一个小男孩在独自行走。

他跟着转悠了一公里,确认是走失后,将小男孩抱到路边,陪着等了许久,等来孩子家人。那一年,张尧发现了好几名走失儿童。

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张尧强调着当骑手的每一个细节和注意事项,而新人们也终于明白,原来看似简单的配送,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这座巨大城市的用餐高峰,无数订单会如潮汐一样在一个个商圈内起伏,而一个经验老到的骑手,能像冲浪般,快速在脑海规划出最佳取餐时刻和路线。

每一个徒弟,入行之初大多领过张尧做的表格,上面列着杨浦区各家商家出餐快慢。张尧让徒弟们将其背熟。

这只是第一步,除此外,商场电梯分布,各家保安态度,超市的便捷取货口,以及隐藏在都市纹理下无数条烟火小路,严格意义上,骑手才是最懂这座城市的人。

张尧并不觉得他的经验有多重要,他谦称只是 “底层的智慧”,他说这些经验最大的作用,是让刚起步的新人,快速安下心来。

夏阳正盛,张尧叮嘱新人们每天要充分补水,并分享了补水攻略。

他随身带一个 1.5 升水瓶,每天去星巴克接 3 次冰水,那里店员对骑手态度最好。

不忙时,他就在站点边的树荫下休憩,看新人们来来往往。

有时,他觉得站点就像个渡口,他是摆渡人,以及给大家补水的人。

张尧的站点,在杨浦区隆昌路,那是民国一条老街,站点掩映在翻新小楼间。张尧是站点第一名骑手。

7 岁时,他随父母从江苏连云港来上海,住进黄埔江西岸的杨浦。

他对念书兴致不高,高三辍学后到餐馆打工,不到二十岁,便辗转各家工厂。干的最久是上海矽钢片厂,所造钢索,后来用在杨浦大桥上。

随着上海转型,重工业外迁,工作机会渐少。二女儿出生时,他向工厂领导请假陪产,领导不准,他一怒辞职。

他想找份灵活的工作。2015 年,他上赶集网,看到美团外卖招工。那时的骑手,还是陌生职业。

招工信息上,说当骑手,有底薪,有各类补贴,送的东西沉了、大了、远了,都额外加钱。

张尧心动,跑去面试。面试官给他一些杨浦商铺名、路名,让他去找,考验熟悉度。张尧乐了,他在杨浦长大,这题是送分的。

他成了杨浦第一代骑手,工装颜色每月都换,黑色外卖箱上印着一碗面,他们取外卖时还要先垫付款。差不多一两年后,才有了稳定的黄色工装和袋鼠图案。

隆昌路上的渡口变得忙碌,投奔到此的人越来越多。站点骑手从两三人,慢慢增至两百人,而最初许多人,都是张尧的徒弟。

最开始,徒弟们年纪都比较大。徒弟老张,今年已年过五十,他原本是环卫工人,当骑手是为了供儿子读大学,骑手收入更高。

后来,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过往的职业,也折射着经济大浪起伏。

张尧带过三个年轻徒弟,之前是房产中介,上海楼市冷寂,他们跑来送外卖,干了三个月后,邻近嘉兴的地产升温,他们又跑去嘉兴卖房。

张尧的徒弟李自律,之前是连锁火锅店的店长,火锅店生意不景气,加上小伙子厌倦职场斗争,就来做全职骑手,已坚持了三年。

张尧暴雨夜指过路的易青松,之前是白领创业者,开发过支付软件。然而因各种原因,软件下线,他收入直线下降,索性就来当骑手,“心没那么累,交际圈也不用那么复杂。”

今年四月,站点又来了一名包工头。疫情停工太久,他难堪重负,又不舍解散团队,把团队缩减至 5 人,靠多年积蓄支付大家工资,跑外卖贴补家用。

来渡口的每个人都有心事,张尧很少开解,他相信,只要奔跑起来,终会治愈。

易青松已经明白这一点。其实,他当骑手更深原因,是前几年为相恋五年的女友,在老家县城买了新房。

当时存款不够,他硬着头皮向亲友借钱,总来借来 50 多万。后来二人分手,这钱需他独自偿还。

当年在虹口创业时,他常点外卖,而今却要奔忙送餐。但他说,每次奔跑,都让他觉得离目标更近一点。

空闲时,易青松爱打王者,最擅长打不死的肉装英雄,比如程咬金、猪八戒和蔡文姬。他笑称游戏如人生,“人生有起有落,最重要是活下去”。

时代真的变了。上个月,张尧的站点涌入十多个从电子厂辞职的年轻人。送外卖不强制规定时间,年轻人便来尝试做骑手。

一开始,张尧并不看好这批 00 后,然而他发现,这群年轻人,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认真且充满干劲。

当下的新人们对骑手工作认同度很高,而且藏龙卧虎。

几天前,有新人抱怨写字楼里接餐人态度恶劣,忿忿不平说 “说不定我比他挣得还多”,张尧还没劝,下句让他哑然失笑,“CAD 图谁不会画啊?”。

站点前的梧桐叶落叶生,张尧在渡口前渡人也自渡,时代的潮水起起伏伏,七年间,他见证了一个新职业的诞生。

当年在工厂怒而辞职时,他发誓以后无论多忙都要陪好家人。这些年,多次机会当站长,他都拒绝了,安心当小组长。现在的站长,也是他当年的徒弟。

他不在乎那些,最满意是路上碰见徒弟,徒弟们总会喊他师傅,这让他倍感荣耀。今年 717 骑士节上,他获得了了最佳骑手导师奖。

不久前,美团把这种师徒机制进行了线上体系化,师傅带徒弟还有现金奖励。新人可通过填写商圈,寻找最熟悉当地的老师,有更多老骑手已加入张尧的行列。

给上海桥梁装上自制钢索,当一名师傅带了一百多徒弟,见证骑手从零工转向职业,这是张尧总结的,他给上海留下的刻痕。

这段日子,他一直迷恋听老歌,刘德华的《木鱼与金鱼》怎么都听不腻,歌中唱到:

“永远弄不清别人的生活… 所以他们就继续自己的梦… 明天的幸福总要靠今天修”。
他要修的梦在江苏老家乡下。他计划四十岁,便举家回乡,归隐田园,养蟹捉虾,不亦快哉。

他并无和上海分别的伤感。他说,高铁不过一两个小时,再说上海在人生规划中,也只是奋斗的地方。

上海是奋斗的地方,骑手是充能的起点,每一段日子都是下一段日子铺垫,所有努力都是为更好的明天。

渡口风景朴素,但水声里带着希望。

来源:摩登中产 微信号:modernstory

土木系也走进黑铁时代

2015 年,江苏省一位学生高考考出了 413 分的高分。

那一年,清华大学在江苏省的录取分数线是 407 分。但这位学生并没有报考清华大学,而是报考了本省的高校东南大学,因为他要学的是这里的王牌专业:

建筑专业。

东南大学是中国建筑类高校的 “老八校” 之一。它的建筑专业,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行业影响,也给中国建筑学界和房地产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从张开济、吴良镛,再到孟建民、王澍,无论是有建筑界 “诺贝尔奖” 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还是中国建筑学最高荣誉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名单中,都能寻见东南校友的名字。

不过七年后,2022 年的高考,有考生在社交媒体吐槽自己报考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没录上,惨遭调剂。被调剂到的,正是建筑系。

也是今年,同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同济大学也在一些省份爆了大冷门。比如在河南,他们的录取名次暴跌 4 万名,分数从 2021 年的 667 分大跳水到今年的 564 分。跳水最大的专业,也是连续六年在上海软科排名世界第一的:

土木工程。

中国房地产业员工来源最多的两个专业 —— 土木系和建筑系的衰退,其实早有预兆。

2021 年,东南大学在招生简章中将土木类工科试验班的专业名改为 —— 智慧基础设施与智能交通类工科试验班。

高大上的名字,没有改变土木专业的颓势。该实验班在各专业分数线中,稳居倒数前列。

土木类专业排名前三的强校,除了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外,还有清华大学。清华的确最聪明,早在 2020 年就高瞻远瞩,将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塞进了贫困批和提前批,而且:

不允许跨批次转专业。

没人想得到,二十年前堪称天之骄子的土木系,一夜间就这样走进黑铁时代。

1998 年,中国房改开始。同年,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类专业几乎所有毕业生:

还没毕业就被各单位要走了。

几十年,中国修建了十几万公里铁路和高速公路,4 万公里高速铁路,500 多万公里公路,也让中国的城市化率,从 1998 年的 30%,提高到 2021 年的 64%。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土木工程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被认为是中国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被寒门学子视为 “钱景” 最好、最容易实现阶级跃升的的专业。

蔡子 2003 年考入同济土木专业。他跟子姨说,在他高考的那个年代,同济土木专业是神一般的存在,在很多省份仅次于清华北大。

一大批同济人纷纷走入房地产业。唐勇、黄俊灿、毛大庆、袁春等同济毕业生摸爬滚打一番后,都在上市房企里担任了核心高管。

就在昨天,同济毕业生吴秉琪和汝海林,就分别被委任为华润置地和旭辉的总裁。

东南和清华的毕业生也是房地产高管辈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毕业的 “海之子” 张智超如今是中海集团的总裁,清华土木工程毕业的陈序平,也在今年升任了龙湖集团 CEO。

但这两年,形势好像起了一些变化。

同济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18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比例在 45% 左右。直接就业的人数中,去地产、设计、咨询等非施工类单位的占比是 62%。

到了 21 届,一位同济土木毕业生自己统计,400 多名本科毕业生中,有 62% 的人选择:

继续读研。

一位土木系学生跟我说,往年暑期实习招生人数很多的碧桂园、万科,今年都没有招收实习生。其他大公司的也都缩招了很多,岗位竞争很大,尤其是工程岗,报名人数是其他岗位:

6 到 10 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跌了 6.6%;手机出货量同比跌了 21.7%;国内旅游收入同比跌了 28.2%。但这些行业都没有房地产业波动大:

新房销售 6.6 万亿,同比下降 28.9%。

楼盖了很多,可培养出来的大量工程师们,可都还年轻。还有大量的年轻人,正在路上。

十二年前,中国只有 188 所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今年这一数字是:

572 所。

但土木系、建筑系的师哥师姐们开始用自己的经历,劝退学弟学妹们。很多人拍自己在工地上吃土的视频,甚至感慨说,再来两次大基建,前二十年培养的工程师,也够用了。

有人研究为什么今年同济的土木在河南爆冷。烂尾楼最多省份的考生和家长们,正用脚投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规律。

其实,房企还是有需求的。龙湖一位朋友说,他们招收的名校硕士 “仕官生 2.0” 起薪最高到 30w,远高于前几届。但他们部门今年来的 “仕官生” 干了一个月,就辞了,说自己要:

考公务员。

来源:壹地产 微信号:yidichan

不再叫苦的人们,也许不是多坚强,而是习惯了失望

这个以前写到过:

2013 年夏天的贵阳郊区,路边有位老先生,举着牌子,“指路”。

请他上车,他给指路。有点得意地说,贵阳现在规划得比较乱,一般车载导航都没用了呢。

说,贵阳已经是 “爽爽的贵阳”,夏天凉快嘛,许多成都重庆的有钱人,都来开会,度假,他就好赚一点。

说,他家里那片,被拿去盖房子了。

说,当然要给补偿啦。他为让儿子结婚,要了两套房,自己还贴了点钱。想着自己和老伴一套,儿子一套。签字之后,房子被拆了。补给儿子和自己的房子还没到手。

据说许诺他们房子的地方小领导,指着一片小区,说 “里面的房子,有你们两户”。但,“房子没盖好呢,你们先找地方住。到可以交房了,通知你们。”

太复杂了,他又弄不懂。

他听邻里传言,说这种延迟交房,是有补助的。但跑去找领导,领导说钱的事不归他管,指点他去找另几个领导。另几个领导说,现在财政紧张。如果要补助,可能要影响他们的养老钱。

他说,他们那时候在乡下。有一些年了,许多养老钱交的方式,不太一样,有的半年一交,有的两个月一交,有的交到村里,有的交到镇上。他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领导问,只觉得以后到年纪了,是会发给他的。

只是眼下,钱也没有,房子也没有。大家只好暂时挤在亲戚家里住。他白天,为了不出出进进地惹亲戚嫌,就出门来晃一晃,帮人指路,挣点零花,聊聊天,“还好坐坐车呢”。

他问我们好不好到了地方,多绕一公里送他到公车站,他好坐车回家。

车里坐的几位都有些恻然。要走时,给老人家买了几瓶饮料。最后付钱时,他要 10 元,我们多给了 10 元。

他说,等吧等吧,房子总会等到的,养老钱么等等也就要发了。

这也不怪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起来,车多了,他也可以多给人指路啊。

“全怪我们太穷了,又不认识人。”

还是 2013 年夏天,我在无锡的一位长辈,全家从住惯了的郊区 —— 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了高速公路 —— 搬进了新开拓的小区。

那位长辈倒没跟其他小区里的住户似的,感叹小区里绿化不及乡下、邻里未免冷淡,只是念叨了几句爬楼梯有些麻烦,厨房不够施展。

但是:小区周围就有药店、超市、卡拉 OK,他大为满意。

那位长辈,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很安心的说:

“现在是,呒不啥烦恼了。”

原来在乡下,有什么烦恼吗?

那位长辈说:烦恼多得很!儿子开的店卖香烟,老是要被人敲诈!还收假钱!乡下房子墙出一点什么问题,想砌个墙,刚把沙子堆在那儿,就有人跑来查要罚钱,问我们有没有手续!晒个萝卜干都要被偷!

大概,那些大都市里望去,在乡间安分守己的,微笑的,开朗的,安贫乐道的人们,也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 而且相当多。

平时为什么不提呢?

那位长辈说:跟城里的亲戚聊天,别人说的烦恼都是孩子上学、房价地段、随份子、电器和去哪儿旅游。

他们的烦恼,诸如养鹌鹑亏得血本无归、堆沙子被质问、晒了萝卜干被偷掉,跟城里人的烦恼一比,似乎对不上。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多提。

大概,不开心的事也蛮多的,也不是转眼就忘,只是长久以来吃苦习惯了,会觉得:

“哎呀反正也呒不办法,苦点苦点,有日脚过就算了哇。”

改善了一点点,就会很开心。

我个人认为,吃苦不是什么好事情。

总有人说,吃苦让人成长。

理论上,如果设定目为是:让人少走些弯路,那最好的方法,是增进学识、传递经验,甚至授人以渔。

所以世上才有书籍,才有学校,才有教材。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传授,人类才有了今天。人类并不需要再被扔到荒野,学习钻木取火、茹毛饮血,吃着苦从头开始学。

当然我也听过种说法:认为该让年轻人 “自己走走弯路吃点苦”。大概这么说的人觉得:

许多年轻人,年少气盛,不肯接受经验教训,缺少学习能力或自理能力。那就小马过河,自己尝试一下。

但我觉得:

任何训练,风险应当是可控的。可控的苦,可以是有益的锻炼。

但如果一些苦,足以对人产生长期的摧毁性打击,就不是锻炼,而是虐待了。

就像许多大人说,教孩子游泳,把他扔水里,就自己会了 —— 我知道真有许多孩子是这样练出来的。

但如果救护不当,也会有孩子会因此落下心理疾病,甚至肺病。

无论如何美化,吃苦毕竟不是好事。

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是史诗英雄,没必要用过度的苦来折磨他们。

如果有得选,比起 “吃苦成长”,大多数人还是乐意顺遂过一生吧?

人类累积许久的文明,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好,而不是为了让人继续过刀耕火种生活的。

我有个略带恶意的猜测:

有一些前辈,自己是在苦里磨练出来的,于是相信了只有苦才能考验人。

他们无法接受其他的方式,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见识过其他的方式。

另一种逻辑则更可怕。

我外公有一位领导,亲口对我外公说过一位年轻人:

“我们都是吃苦出来的,他凭啥一开始就能享福?”

挫折教育不是坏事,但许多声称吃苦让人成长的,其心态和逻辑,并不那么美妙。

人类发展到现在,靠的毕竟是知识的累积与经验的传授。我们的终极希望,也是以后的人可以少用苦难来换取经验。

而不是重新从刀耕火种摸索,以便满足类似这种奇怪心理:“哈哈你们吃苦了,才知道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吧”。

当然还有一种人。他们宣扬你吃苦对你是有益的,所以少发一点工资少放一些假是有益的锻炼 —— 这通常是因为:

他们是你的老板。

以我所接触到的世道人情来看:

众生皆苦,每个人生活里,都有一些说不出来的苦。那不是随口叨叨的辛苦。真的烦恼是被沉淀下来的,失望到不敢再触及的苦。

许多看似没心没肺的人,也是很累的。

再看似无忧无虑的、钢筋铁骨的人,都有极深的忧惧。

大家都不容易。

之所以不显,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太通畅,也没有互联网时代社交生活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反正也没有办法,就这样过去吧”。

可能并非多心胸宽广,不是多刚硬坚强。

而是憨厚朴实,融合着一点害羞,以及漫长生活中频繁的失望。

毕竟人都得努力活下去。

许多人吃苦多了,久而久之,会自我合理化。

先看看别人:“有人比我还苦呢!”

再跟自己、跟亲友念叨:“我吃了这些苦,对我是有好处的!”

最后就习惯了不叫苦,反正得不到回应;甚至会自我打压,“哎,我们苦,说了也没用,都怪我们自己!”

已经很辛苦了。

偶尔还会被不了解的人,指着感叹赞美:

“看,人都那么苦了,还那么坚强!”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微念 “失去” 李子柒的这一年

距离李子柒去年 7 月 14 日更新最后一支短视频,已经有 1 年的时间。

这一年,李子柒接受央视专访,参加新浪微博举办的 “超级红人节”,带着两位摄影师和助理一起亮相;委托律师发布声明跟原 MCN 机构微念维权。除此之外,她便几乎在互联网世界销声匿迹。

最新的消息是,2022 年 7 月 4 日,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诉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案,在四川绵阳市中院开庭。而此前的 2021 年 10 月,李子柒将微念告上法庭。

李子柒与微念去年 7 月闹掰之后,短视频账号 “李子柒” 没有内容更新,昔日的全网顶流在各大平台粉丝数量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一年时间,李子柒国内全网掉粉 326 万。此前,李子柒抖音粉丝超过 5494 万,微博粉丝 2756 万,快手粉丝 1029 万,B 站粉丝 729 万。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李子柒抖音粉丝 5233.6 万,微博粉丝 2675 万,快手粉丝 995.2 万,B 站粉丝 777.4 万。B 站粉丝不减反增,抖音粉丝取关最多。

海外 YouTube 平台似乎忠诚度更高,李子柒粉丝数量不降反升。去年李子柒 YouTube 粉丝 1500 多万,截至发稿时,李子柒 YouTube 粉丝订阅数为 1710 万,反而净增 210 万。

国内海外粉丝数据相加,李子柒的粉丝数量仍然过亿。看起来账号停止更新内容,对李子柒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李子柒失去 “李子柒” 身份表达的这一年,很难彻底测算出,究竟错过了怎样的 “黄金” 一年。

“李子柒品牌之争” 故事的另一方 —— 微念公司,失去李子柒这一年又是怎样的境况?

Tech 星球独家获悉,微念已推出新螺蛳粉品牌 “臭宝”,还打造了消费品牌 “山外山” 和产品矩阵,并不断纵向打通上游供应链,投资成立 3 家公司。而且,微念还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去年底成立出海事业部。此外,一位 FA(融资顾问)向 Tech 星球表示,今年有看过微念,新的融资似乎也重新提上日程。

据 Tech 星球了解,新螺蛳粉品牌 “臭宝” 近 7 个月在抖音单一平台销售额达数千万。虽然 “臭宝” 短时间内无法取代 “李子柒”,但对微念来说,无疑算是将失去王牌 “李子柒” 品牌经营权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之一。

与李子柒决裂之前,微念孵化新螺蛳粉 “臭宝”

在彻底失去 “李子柒” 之前,微念复制打造第二个李子柒品牌,可谓迫在眉睫。

孵化新品牌 “臭宝”,微念筹谋已久。Tech 星球去年独家报道微念李子柒资本局时提到,微念李子柒双方裂痕早在 2020 年便已显现。而微念孵化新螺蛳粉品牌的想法,或许在当时便已萌发。

2021 年 8 月,李子柒微博控诉 “资本好手段”,微念与李子柒双方官司正式打响。同月,微念申请注册多个 “臭宝” 商标,国际分类涉及啤酒饮料、方便食品、餐饮住宿。彼时,没有人将 “臭宝” 与微念新螺蛳粉品牌相挂钩。

2022 年初,微念新螺蛳粉品牌 “臭宝” 正式上线。但一切都在悄然进行,微念没有将 “臭宝” 高调对外报道。在与李子柒品牌之争中,处于舆论下风的微念,似乎有意弱化微念与 “臭宝” 的关系,以此降低网友对新品牌的迁怒。

但现在,“臭宝” 已然引起关注。Tech 星球独家获悉,微念新螺蛳粉品牌臭宝已经推出 7 个月,该品牌在淘宝天猫设有单独旗舰店,与李子柒旗舰店完全切割,旗舰店商品不会互相展示导流。目前,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粉丝数为 681 万,“臭宝” 旗舰店粉丝数为 30.9 万。

虽然为新品牌,但 “臭宝” 螺蛳粉客单价并不低。“臭宝” 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其单月销量在 7 万左右。店铺热销第一名的产品为 3 袋打包售卖的螺蛳粉,主打大片腐竹,且赠送凤爪,折算下来,单包螺蛳粉约合 11.6 元。对比李子柒螺蛳粉,其使用优惠券后单价为 10.6 元 / 包。

微念新品牌几乎没有单包售卖的螺蛳粉,价格最低的螺蛳粉也是搭配其他商品一起售卖,为 19.9 元。

与李子柒螺蛳粉不同,“臭宝” 加工厂主要集中在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兴柳成立于 2020 年,微念持股 70%,是李子柒螺蛳粉三家代工厂中的一家。兴柳公司员工告诉 Tech 星球,目前他们工厂主要生产李子柒、臭宝两款螺蛳粉。前者为代加工,后者为其公司主力产品。公司 300 人左右,一天产能在四五十万左右。

重金孵化新品牌,微念对 “臭宝” 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6 月份,“臭宝” 成为北京 WB 王者荣耀战队首席赞助商。直播带货方面,微念对于 “臭宝” 扛起现金流重任的希望也更为迫切。

飞瓜数据显示,近 7 个月,臭宝螺蛳粉在抖音已经合作过百余位主播,其中不乏抖音头部直播间 “交个朋友”,还有明星主播戚薇、舒畅等直播间。据 Tceh 星球不完全统计,近 7 个月,“臭宝” 在抖音单一平台销售额达数千万。

转型新消费,除了李子柒品牌,微念打造新产品矩阵

跟李子柒本人分道扬镳一年,目前看来,微念的营收危机还未显露。

据 “海豚社。新茅百强榜” 显示,微念李子柒品牌去年营收 18 亿,同比增长 20%。海豚社分析师向 Tech 星球透露,这一数据确保真实无误,他们跟品牌方和投资人做过交叉确认。

对比来看,李子柒品牌去年营收高于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运动健身赛道独角兽 Keep,还有同赛道品牌螺霸王。上述三家去年营收分别为 16 亿、15 亿、11.5 亿。

眼下,李子柒品牌仍在为微念创造不错的现金流。李子柒品牌目前 SKU 高达几十个,主要有四大系列:一种是螺蛳粉、酸辣粉等速食粉,另一种是藕粉、黑芝麻糊等冲调类食品,还有一种是糕点类食品,像蛋黄酥、米糕等;最后一种是佐酱类,像是香菇酱、火锅底料等。一个覆盖多品类的产品矩阵悄然成型,每月有十几万人购买李子柒品牌的相关产品。

除了李子柒品牌,新品牌 “臭宝” 逐渐成为第二个 “李子柒”。此前微念背后投资方告诉 Tech 星球,微念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营收分别为数千万元、3 亿元、12 亿元。“臭宝” 推出半年,全网销售额或接近 1 亿元。虽然暂时无法跟李子柒品牌相提并论,但这个数据已经不容小觑。这意味着 “臭宝” 整个 2022 年营收有望达到李子柒品牌推出第二年的营收水平,复制另一款李子柒螺蛳粉的时间在缩短。

不止 “李子柒”、“臭宝”,微念旗下消费品牌还有 “山外山”,微念已经从 MCN 公司转型为新消费公司。微念一内部员工告诉 Tech 星球,“山外山” 系微念旗下品牌,该品牌主要为节日礼盒产品,像端午粽子、中秋月饼、春节礼盒等等,主要面向 B 端,客户大多为企业机构、单位,福利采购产品。

不过,“山外山” 目前在天猫没有单独的旗舰店,京东平台上能搜出 “山外山” 的一些产品,客单价在 100 元以上。“山外山” 主要是依托中国农科院提供的研发产品,据天眼查数据,微念去年 1 月初成立中农微念,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

三个品牌不少为代加工,销售渠道方面,微念几乎在线上线下都进行了打通铺设,甚至还有搭建经销商体系。“臭宝” 目前在部分山姆、大润发、华润等大型商超都有入驻。

微念内部员工向 Tech 星球表示,目前团购、社区团购等社区社群渠道都可以跟微念合作,交 1 万元保证金,3 万元起订,然后按照微念控价标准就可以成为经销商。

微念 “B 计划”:找新的增长曲线、出海、融资

在微念的商业版图中,李子柒为核心资产,其他网红 KOL 为辅,形成了 1+N 红人矩阵,然后围绕李子柒 IP 向外延伸出李子柒品牌,以及打造 “臭宝” 与 “山外山” 作为新的增长曲线。

除了李子柒,其他网红 KOL 业务此前由微念旗下尔西文化承接,尔西 KOL 包括香喷喷的小烤鸡、仲尼、夏一味、kakakaoo-、卧蚕阿姨、子望、十元诗苑等。这些 KOL 大多为美妆、美食博主,主要以微博为主要阵地。

数日前,微念在与尔西文化原 CEO 的官司中胜诉,微念夺回尔西控股权,重新将红人资源握在手中。但因为与李子柒纠纷决裂在前,所以微念对这些 KOL 资源如何更好运营,能否持续留住人,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此前粉丝数量为 1350 多万的红人 kakakaoo-,在近期粉丝减少了 38 万。

消费品牌方面,微念不断纵向打通上游供应链。去年,微念不止忙着跟李子柒以及旗下公司尔西文化打官司,还对外投资成立了三家公司,其一是前文提到的中农微念,此外还有广西微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微念商贸有限公司。

此外,微念公司还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去年底,微念成立出海事业部,对外开始招聘文化产业研究员、内容策划、品牌营销等等。但没有李子柒视频内容做依托,微念出海业务难度恐将增加。

融资似乎也被重新提上日程。此前,除了 2020 年,微念差不多保持一年一融资的节奏。去年 7 月份,微念新一轮融资获得包括字节在内的投资。但因为与李子柒纠纷,融资官宣不久,字节便光速退出。

一个新消费品公司崛起,需要砸钱投入换增长,微念投资人此前向 Tech 星球表示,微念虽然营收数字很高,但实际并不怎么盈利。眼下微念旗下各个消费品牌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这一年之中微念没有公开发布新的融资消息。

一位 FA(融资顾问)向 Tech 星球表示,今年有看过微念,即使有官司缠身也并不影响融资,需要看官司具体原因。

但如果失去灵魂 IP 李子柒,微念作为消费品公司的投资价值或将打折扣。另外,行业大环境方面,今年消费赛道比较低迷,不少投资消费的机构砍掉消费业务,消费投资人或转型、或裁员。投资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微念上一轮估值已达到 50 亿,新一轮融资估值或将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总的来看,微念在与李子柒官司最终判决的时间抢跑。一切像是为对冲 “失去李子柒” 风险而做的努力,不断拓宽自己消费品的基本盘,努力寻找替代李子柒品牌的新倚仗,向资本市场讲述更大的品牌故事。一旦与李子柒品牌彻底解绑,微念虽不至于被打回原形、从 0 开始,但也难免会伤及元气。

而对于李子柒而言,这一年短视频内容停止更新,虽然没有失去太多粉丝,也不影响她在互联网世界之外继续搞内容创作,甚至仍有 1 亿多网友等待李子柒回归。但是,毕竟网红生命周期有限,有些势能失去了,可能很容易错过最佳上升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 星球”(ID:tech618),作者:翟元元

方宇军:中国传统政治的精华

   我们曾经谈到政治的核心,政治的目的,政治的客观规定,政治的主客观统一,这些构成政治的主要内容。一切政治的好坏或善恶,均在于认识和完成这些内容的程度。孔夫子说:“政者,正也。”高度凝练地说明政治的本质是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如何来实现这一点,中国的先贤们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这里,我们只列举一些世界政治体系中其他国家所忽略、未发现、无作为而中国大举倡扬、蔚成传统的方面,以彰显中国传统政治的出类拔萃。

  
一 道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中,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中,屡见道的使用,稍后一点的先秦诸子,对道均有进一步的探讨[1],老子谈道是最多的,也是最深奥的,但主要是从哲学高度而言,涉及政治部分,大多主张无为,这和我们定义的政治不在一个义域之内[2],姑置不论;其他诸子论道也因其语境的不同,对道的阐释也呈多面性,我们这里只选取其中与政治密切相关的。

   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道,管仲谈了不少,他既是思想家,又是卓越的政治家,他的声音值得倾听。他认为道无所不在:“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3]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4]道如何表现出来呢:“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5]这样来说道令人难以捉摸,确实是这样:“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6]“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7]或许圣人能够体察道:“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下治。”[8]因此,“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9]道是可以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者,扶持万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故或以治乡,或以治国、或以治天下。”[10]道还将体现在具体的政治施为中:“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11]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12]即使是最高统治者,也要按道行事,如果“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13]因为“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14]从管子对道的论述来看,他已经认识到治理国家要遵循道,不能任意胡为;也看到了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认真把握;而且认为道的运用是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政治智慧,用我们的话语系统来说,他已经认识到了政治有其客观规定性,并力求在这一规定性下来实现主客观的统一。虽然他尚未探明这一客观规定性究竟是什么。

   韩非也承认道的普遍性,并认为圣明的君主是可以掌握它的:“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15]非但如此,韩非还认为,君主甚至就是道的化身,“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16]所以,君主治理国家,有其特定的方法:“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17]由于“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乱生。”[18]以致天下昏乱,人心险恶,因此要施行法治:“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19]而法治是离不开道的,“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固道全法,君子乐而大奸止。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20]这样一来,几乎就把道和法混而为一了。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强调法治无可厚非[21];视人性恶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把道和法混同起来,却有以主观性代替客观性的嫌疑;将道直接比附为君道或君权,不仅为乾纲专断准备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独夫民贼提供了培养基。

   我们要着重介绍儒家诸子关于道的理念,一则因为儒学自秦汉以后就是中华文明的主流,二则儒家所讲的道主要与政治有关。

   先看孔子。何谓道?孔子谈得不多,从其有限的言论中,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国家的道,即施仁政。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22]他的学生解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3]结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乃格”[26]等论述来看,孔子的治国之道就是忠恕、仁义、礼德。另一类是作为统治者的道,即所谓的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27]他也推许子产有君子之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8]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29]由此看来,孔子对统治者或管理者的期许很高:道德高尚,智勇双全,笃敬守道 ,以天下为己任。这两类道虽有区分,却又是统一的,管理国家要行仁政,而管理者首先要是仁德之人,二者统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中。然而,这样的道能不能实现,孔子却没有把握:“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30]他甚至还有些许悲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31]更多的时候,他把有道和无道相提并论,并作明哲保身的打算: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32]“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3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34]“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35]“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36]通观孔子对道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大的政治架构上;他强调的仁政,在一个人们普遍对立的社会中,有对治的功效;他对统治者操守的谆谆之教,可谓苦口婆心;他的不枉不纵、无过无不及、中正平和的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中庸之道,遗泽后世。不过,他的政治构想,有理想化的倾向;他对于强国裕民,拿不出有效的方策;他矻矻以求,不能见容于诸侯。

   孟子被人们称为亚圣,是孔子之后第二号的儒家人物,仿佛也是如此,他也自称:“夫道一而已矣。”[37]这个道是什么呢?“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38]也就是说,孟子所说的道就是人性善,比诸孔子的以忠恕为道,差相仿佛。再证之于他所说的“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39]“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40]可见他一以贯之的道就是人性善,就是施仁政。但是,孟子的道与孔子的道还是有大的区别,孔子讲忠恕,讲仁德,是起乎外的,是由外界环境的险恶引致的,是针对社会的罪恶采取的对应措施;孟子讲人性善,讲仁政,是由内烁于外的,人的本性是善的,仁政只是把人的本性表现出来而已。就这个意义而言,孟子比孔子进了一步,他直达人心,直指人性,从更本源处推出政治。况且,人性自有本善,否则一切良善政治就没有着力处,成为无根之物。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如果人性本善,只要把自然人性充分地表现出来,社会就会美好无比,何需什么仁政呢?政治的起源在于人与人的对立和争斗,也就是说人性并非尽善而是有恶。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强调人性善,否定人性恶,极可能导致绝对的主观性,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议。

   同为儒家的重量级人物,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与孟子截然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善是人为的、后天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41]与孟子针锋相对。既然如此,荀子当然就不可能以人性为道,而须另求出路。那么,荀子所说的道是什么呢?他自问自答:“道也者何也?曰:礼让忠信是也。”[42]他还有进一步的说明:“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43]他特别强调:“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也,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44]从此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礼义之道,是适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道,是政治的道。接下来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用礼义之道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荀子解释道:“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以礼之所起也。”[45]从荀子的这些论述来看,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们之间利益上的对立与争夺,是政治的源起;而这种对立与争夺的产生,则又是起源于人们的欲望。这在政治学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更让人惊叹的是,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恶,并认为人性恶是社会争乱的根源,但是,他并不一味地否定人性恶,也不企图禁绝它,而是对它抱持宽容的、客观的态度:“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以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46]如此通透达观的思维,环顾中外,同时无有其匹者[47]。然而,荀子认定人性本恶,是把人性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绝对化了;而他所说的礼义之道,虽说由人性恶引致,却不是人性的直接外显,比诸孟子从人性善中直接开出道来,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已然略逊一筹;更引人猜疑的是,礼义之道是针对人性恶而设的,这就有可能产生礼义对人性的钳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均出自荀子的门下,或许颇能说明这一问题。

   对道论述得最精妙的,在我们看来是《中庸》,《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48]寥寥十五字,深蕴儒家道的精粹。但是,如何解读这十五字,却大有讲究,历代注家甚多,我们不作辩难,这里只按我们所理解的说。所谓性,从大的方面讲,是指万事万物天生的、自然的本性;缩小来说,专指人类社会而言,就是指人性(我们的讨论,就限于这个范围内)。所谓道,就是对人性的理解、遵循、把握,同时还应该有统率、引领的意味,也就是说,道是主观性(对人性的把握)与客观性(人性)的统一。这样的道,肯定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来得到的。

   这样一来,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理解人性,按照孟子的理解,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生而有之的;遵循荀子的思路,人性本恶,逐利、疾恶、喜耳目之欲、有声色之好,是人之天性。哪一个更接近客观真实呢?如果采用孟子的观点,问题简单得多:人的本性就是善的,只要保持人性的本真,并把这种善发散出来,就是道。这种道还需要学,还需要教吗?如果采用荀子的观点,问题就难办了:人性本来就恶,怎么能遵循它、顺遂它呢?那就需要道来匡正它,但这种匡正有违人的本性,能不能做到姑且不说,做起来很难是肯定的。

   问题远没有解决,而且造成中国儒学几千年来的一大公案。孟子在与告子辩论时,力证人性是善的;告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并说:食色,性也。孟子没作正面回应,似乎并不认同[49]。但在另一场合,孟子却又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看来已经承认食色性也,但又欲迎还拒,以君子自视,不承认其是性[50]。这就未免有些惺惺作态了。孟子最大的败笔可能在于鄙视利的存在,他以轻蔑的口气发问:何必曰利[51]?他甚至认为人追逐利就相当于土匪强盗:“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52]孟子的性善论和利益观,对后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接续于他,在现实中形成恶劣的影响[53]。而王阳明的心学、良知说,更是直接取材于孟子,其极端的主观性,在当时已经产生流弊,深受某些学者垢病。

   荀子的性恶论,在现实社会中可能有更多的拥趸,人们在生活中触目可见人性的丑陋、人心的险恶,而且依据性恶论而针对性地实施礼制法治,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似乎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孔、孟的社会理想在春秋战国乏人问津而荀、韩的礼制法治却能收富国强兵之效,或许能说明问题。但是,如果人性本恶,一切礼制法治都将防不胜防,且恐有扼制人性、施行暴政的恶果;如果人性本恶, 人类还有什么希望?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将在人性恶中化为乌有。

   如此看来,人性善和人性恶都各执一偏;仔细思量,人性的善和恶只是人类社会的价值判断,并非人性的本源。荀子说性善,伪也,确有道理。但他应该补充说:性恶,亦伪也。所谓的性的善与恶,都是后天的,人为的。当人们说到善的时候,一般是指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好的结果;当人们说到恶的时候, 一般是指个人的行为对他人形成了伤害。善和恶是相对的,它们表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告子说,食色性也;《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是中肯的。人类的食与色,是人类的内在欲求,是人类生存、延续、发展的根本。人们满足自己的食与色, 我们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只有当这种满足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我们才能说这种满足是恶;针对恶,人类有了对善的期许,有了善的制度设计。相较而言,恶更接近人性;终极上看,善更有利于人性的实现。因此,恶与善都是人性在特定条件下的呈现,是起于内、发于外,存于意、形于行的人性异化。

   那么,人性为什么会有恶与善的呈现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回到我们对政治的核心的分析。我们前面说到,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人们的消费(或欲望)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而人们的生产能力则又是有限的,这将导致人们对货币(或利益)的无限追逐。另一方面,人们在商品交换中所形成的对立统一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利益对立的普遍形式。这二者混合在一起,让人类社会上演了征战杀伐、利益攘夺、诡谲多变的文明史诗。人类的食色本性所体现出的欲望追求,在没有商品交换的前提下,是有限的,易于满足的;在没有人们利益对立的条件下,是在人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中来实现的。当人们对财富的无限追逐和人们之间的对立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定格时,人类本性所滋生出来的欲望追求,就有了无限扩张的势头,就有了侵夺他人的冲动。于是,人类本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有了恶的表现。但是,人性的这种通过侵害他人的自我实现,是对他人的人性的否定,再于是,人类通过善的设置,来避免这种恶的侵害,又是人性的内在要求。

   我们说人性的善与恶是人性的异化,是商品交换这个温床孵化出来的。在人性的善与恶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一个广大的中间区域,在这个中间地带,人性的欲望是通过人们自己的劳作、努力、智慧来实现的,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即使存在与他人的商品交换关系,也是基于对等互利的原则。这里的人性实现既非善,亦非恶,是人类社会存在最厚重的基础。当然,这片广大的中间区域并非清一色,由于人们利益、欲求、群体、阶层、条件等等的区别,这个广大区域是有层级的,人性的表现也五光十色,善恶交替、誉毁不一,显现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在政治学的意义上,我们假定这个区域的人性表现无善无恶,即政治学上的“中人”,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有了以上的区分,我们可以简化政治的目的,即:保护、培植、加强、扩大中间区域,让人性在这里得到最大的实现,这将是文明社会最坚实最厚重的基础;以各种制度设置随时打击、遏制、消除人性恶的表现,使之不能侵害人性的普遍实现;倡扬、鼓励、赞助人性善的发挥,让人性的光辉普照更多的人,但是,根据历史的经验,这种人性善,不要人为地拔高,不要否定人性的本真,否则过犹不及。

   如果认同我们以上对人性的分析,再来理解《中庸》里关于道的思想,可能会有豁然开朗、一以贯之的酣畅。我们不妨来试一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就是说,人性是天生的,遵循人性、引领人性即是道,对道的把握需要学习,需要实践。这个道,人类无时无刻都不可以离弃,离弃了,就不是道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性有喜怒哀乐,当它们尚未表现出来时,称为中,当它们表现出来并都符合道时,称为和。中是人类最重要的根本;和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法则。“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说,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我知道其中的缘故,有智识的人做过头了,愚笨的人又做不到。道之所以不能阐明, 我也知道其中的缘故,贤明的人理解太玄奥了,逊于前者的人却又理解不了。“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54]孔子又教导说,道不是(玄乎乎地)远离人性的,远离人性来行道,就不可以施行道。按照这个理路我们还可以把《中庸》全篇贯串起来,但限于篇幅,不再继续了[55]。

   综观先秦诸子对道的探索与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先贤对道的孜孜以求,也可以看到对道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还可以看到对道的理解落实到了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把道作为普遍的社会法则,在道中达成主客观的统一,并把人性作为道的主要内容,这使中国的政治体系一开始就站在非常高的起点上,这是中华文明盛行千年而不坠,历经百代而不绝的制度保障。特别是秦汉以后,王霸道杂之是中国政治的主线,王道政治以人性善为基础,霸道政治以人性恶为标的,二者相辅相成,铸成稳定的政治结构。诚然,王道政治不时流于假道学、真伪善,霸道政治往往衍生专制、暴政,但是统察全局,中国传统政治的开明、人道、持恒在世界政治史(同时期相比)上是无出其右的。这令我们想到孔子的名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56]假定王道与霸道是两端,隐恶是霸道政治的专属,扬善是王道政治的首要,那么其中是什么呢?或许就是民本。我们下面就来说民本。

  
二 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57]是民本学说最古老最有人气的表白: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这个根本牢固了,这个国家才能安宁。中国先贤说得多好啊!我们上面说到,在性善与性恶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广大的区域,我们定义为“中人”,即一般普通的老百姓,这是一切社会政治的最深广的基础,把这个区域经营好了,社会的稳定繁荣就有了保证。民本学说看来与此暗合。

   也许有人会说, 《尚书·五子之歌》上说的作不得数,《五子之歌》是伪作。的确,按专家的意见《五子之歌》是古文尚书[58]中的,为后人所伪窜。但是,就算是古文尚书,距今至少也有一千七百年,也算文之久远了。何况在今文尚书中已早有民本的思想,只是没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精确凝练,我们可以检阅一下:“在知人,在安民,……安民则惠,黎民怀之。”[59]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60]“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61]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62]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63] “用咸和万民。”[64]等等。在这些字面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以民为本的理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对民本的表述则更为具体,层次上也更为丰富。

   首先,古人已经明白民本的客观性。“天生蒸民,有物有则”,[65]是说老百姓是天生的、自然的存在;孟子强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66]更是把老百姓抬到与天平齐的高度,是不能拂逆的;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67]则是教导统治者,一定要以老百姓为念,不要任性妄为。

   为什么要以民为本呢?因为这是现实政治最重要的内容。孟子说:“保民能王,莫之能御也。”[68]能够保护人民,就能实行王道,这种王道是没有谁能抵御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69]这个境界更高。与老百姓同乐同忧,怎可能不实现王道政治呢?荀子也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70]这句话过于直白和实际:统治者要想安稳,最好的办法就是政治清平、爱护人民。管子则把政治的兴废与民本直接挂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71]

   至于民本在政治生活中的排序或重要性,孟子有千古传颂的名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2]以人民为最贵重的,国家排在其后,统治者在三者中放在末位。真是惊世骇俗的思想。相比之下,孔子的表述看似平淡,排序的内容也有别:孔子的学生问他关于政治的事,孔子以他一惯的风格言简意赅地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他的学生再问,如果三者一定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孔子回答:“去兵”。学生继续追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明确道:“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73]这就异峰突起了,一个国家的吃饭、军备问题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和取信于民相比,都退居其次。荀子也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他认为老百姓的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相反,统治者只是因为老百姓的存在而存在:“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74]

   那么,怎样看待统治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呢?荀子说:“上莫不致爱其下而致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75]这是指统治者爱护老百姓要像爱护婴儿一样,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礼制来约束和管理。“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76]如果统治者不能爱护老百姓,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而要求老百姓拥戴统治者、尊敬统治者,是不可能的。管仲则以先代的圣王为榜样,来表达君与民的关系:“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为一体,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77]真能君与民为一体,何愁国不守、民不治?恐怕很难。但有一点是表达清楚的:统治者与老百姓最好能心心相印。

   当然,最主要的是如何做到以民为本。孔子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78]要求统治者恭谨地管理国事而且有信誉,节约国家的用度并爱护老百姓,督促人民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孟子的“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79]是说获得民众的拥护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人民的心仪,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而要得到人民的心仪,就要做人民所欲求的,不要做人民所厌恶的。荀子的“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民为已至道,是民德也。”[80]更是别开生面,他以遵从老百姓的时尚为善,重视物质财富的存在,认为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就已经实现了政治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喜欢和尊崇的。管仲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81]则是直抒民众的胸臆,以民为本臻于极至。

   在以民为本的总体格局下,民本中又以什么为本呢?管子说:“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82]以粮食(泛指)为最重要的,并上升到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这使我们联想到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孟子的经济理想是恢复井田制度,可见他对农业的重视,所以他说:“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就可以实行王道政治了[83]。荀子似乎不特别偏重于农事,通观他的经济主张,他更主张多业并举:“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84]他还谈到具体的经济政策:“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85]但在他的这些论述中,我们还是看到他把农业放在了首位。可以说,民本中又以农为本,这在先秦诸子中是有共识的,并在中国的历史中形成一个传统:以农为本,工商为末[86]。

   但是,不要以为古人的民本思想只侧重于物质层面,诚然,物质层面的以民为本历来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却不是唯一的。在强调民本的物质层面的第一性的前提下,同时关照着民本的伦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孔子在与他的学生的对答中说到,当人民繁盛了,要使他们富起来;当他们富裕了,又要对他们施以教育[87]。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先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继之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88]。把伦理道德、精神教化当作国家的支柱。孟子说:“城廓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89]看来有点极端,但为了强调君与民都必须学习,极而言之,也属可取。荀子的“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直接就是孔子“富之,教之”的扩大版,他还进一步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90]更是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义与利、物质欲求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从根本上关注人民祸福、社会治乱。

   中国先贤的民本思想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泽被古今生民,是中华民族繁衍兴旺、中华文明悠远绵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民本在中国不只是理论学说、思想观念,同时已经深植于现实的政治中,并有一群遵道行道的主政者或统治者来推行,这些主政者或统治者被称作士、君子、圣人,这些人的人格标准是什么,他们必须具备什么德能,他们如何治理国家,这是下节所要探讨的。

  
三 尚贤

  
   在中国,让贤能之人来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管理者,有着久远的传统,传说中的尧禅舜、舜禅禹成为选贤任能的典范,其后的傅说、伊尹、姜尚、周公等,也都成为任用贤才的美谈。这些传说或历史记载,或有理想化的印记,但在国家治理中主张任人唯贤,则是中国传统政治中一直坚守的准则。不妨看一下古代典籍,尚贤之论总是那样耀眼夺目:“任官惟贤才,”[91]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92]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93]“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94]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95] “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96] “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97]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98]……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所谓尚贤,就是崇尚贤能之人,将贤能之人置之上位或推举为统治者、管理者,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于国家的安定富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99]“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100]在君主制下,君主成为国家的象征,于是有“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101]其次在于民众的幸福安康:“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安乐之,”[102] “在知人,在安民,知人则哲,

   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103] “所宝惟贤,则迩人安。”[104]

   既然贤能之士对于国家人民如此重要,选贤任能就成为国家政治中的急务,孟子说:“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105]墨子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106]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贤能之士?什么样的人能够担当统治国家、管理人民的重任?墨子认为:“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107]这里有三个标准,一是德行深厚;一是能言善辩;一是通晓道。这三个标准不会是没有异议的,至少第二个标准“辩乎言谈”,孔子就可能反对,他更赞成少说多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08]至于其他两个标准,如果不管其中内涵,就其一般性而言,倒是各家均能接受的。

   先讲“厚乎德行”,就是说贤良之士首先要道德高尚,这在尚贤学说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109]是把仁爱、道德放在第一位的。孟子说:“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于当道,志于仁而已。”[110]似乎是把仁义道德看作从政之人唯一要做的。荀子也很看重贤能之士的道德情操:“君子隆师而亲友……好善无厌……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111]即使如管仲这样的法家,也注重统治者的道德:“主身者,正德之本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112]强调统治者要成为道德的表率。

   至于“博乎道术”,要求统治者或管理者通晓道,而且能够用之实践,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最动人心魄的可能要数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13]而另一句“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114]则强调无论是君是臣,都要遵守道。孔子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115]把道看作君子终身要追求实践的,比保持物质生命更重要。荀子说:“圣人,备道全美者也,”[116]管子说,圣君“任大道而不任小物,”[117]都在推崇优秀的统治者是道的信奉者和实践者。

   在以上两个标准之外,担当统治者或领导人的贤能之辈还有其他的标准吗?一般而言,贤强调的是道德操守,能注重的则是干才事功,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统治者或管理者的贤能之人,不仅要道德高尚,而且要有为国家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才干。因此,荀子说:“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王霸之佐也。”[118]强调德才兼备。孔子却从反面来论证才与德的关系:“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119]说明有才还须有德。《尚书》中说的“建官惟贤,位事惟能,”也是贤与能并举、德与才兼俱的。

   除了守道,有德有才,统治者或管理者另一个重要的品格是无私,这方面的论述也不少。管仲作为实际的政治家,可能特别有感触:“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120] “凡君所以有众者,爱施之德也,爱有所移,利有所并,则不能尽有。故曰:‘有众在废私’。”[121] “任公而不任私,”[122] “无私者可置于为政,”[123]等等,无不强调执政者在执政的过程要出于公心,祛除私意。

   用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我们上面引证古人论说贤能之人时,有时称士,有时称君子、圣人,这有什么区别吗?一般而言,士、君子、圣人,专指那些有资格成为统治者或管理者的人,这些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智识深远,体道恤民。不过,这些不同的称谓,在贤与能的程度上有区别。荀子对此有明确的界说:“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行法至坚,好修正其所闻以矫饰其情性,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其行多当矣,而未安也,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不若己者,如是,则可谓笃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博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124]由此观之,这里的士、君子、圣人的区别,不是以职位的高低贵贱,而是以德才的修炼水平,仍然不脱尚贤使能的圭臬。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尚贤之说,对任人唯亲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官位的世袭有着由衷的反感。墨子说:“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125]荀子也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之礼义,则归之庶人。”[126]把遵循道义作为任职的主要标准,否定权势门第为其官荫。他甚至说:“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127]认为世代相及而不尚贤,会带来混乱。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尚书·泰誓上》中,记述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历数纣的罪行时,其中一条罪名就是在任用官员时搞世袭制[128]。可见中国先哲对职位世袭早有烦言。

   与任人唯亲、官职世袭相反,尚贤之说强调不拘一格选贤才,因此,荀子还说:“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于卿相士大夫。”[129]墨子说:“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130]认为一般老百姓,只要符合贤能的标准,就可以进入统治者或管理者的行列。这在中国的历史中大有其例,所以孟夫子写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131]这些人起自民间,本于草根,终能登王拜相,造福百姓。这样的事例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很多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

   中国古代的尚贤之说,不只是理论上的表述,而且是国家政治中的现实操作;不只是圣王明君偶或为之的礼贤下士的作秀,而且逐步形成中国政治中的制度性规制。如果说秦汉以前,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尚贤使能还只是个别统治者心血来潮时的举措,那么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尚贤使能已经进入制度化的轨道。从汉文帝开始的察举制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从隋唐科举制的滥觞到明清科举制的鼎盛,选贤任能形成中国传统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使尚贤任能有了制度化的规范,不仅破除了官位世袭和门阀观念,不仅使公共职位向每个阶层的人开放,不仅使更多有德有才的人进入政治的层面,而且是中国传统政治开明持恒的制度保障之一。遍观古代世界,无有一国有中国这样的选官任官制度,而西方国家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还是借鉴或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而建立的。

   正是因为中国的尚贤学说,正是因为中国选贤任能的制度化管理,中国的人文天空才有那么多璀璨的群星,中国的历史长河才有那么多杀身成仁、为国为民、励精图治、艰难玉汝的历代英豪。于是,我们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子,有了“纵躯委命,不私于己”的贾谊,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的韩退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放翁,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有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廷益,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中华文明积聚了雄厚的代有才人、薪火相传的人脉资源,挺直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四 大一统

  
   我们上列中国传统政治的精华-道、民本、尚贤,人们可能不会有什么异议,放诸四海,亦能竞普世价值之短长。然而,说到大一统,有些人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底气,口将嗫嚅而语露迟疑。对大一统最常见的非议,是指大一统搞中央集权,为中国封建专制独裁张目。对此我们暂不作辩解。有趣的是,随着中国的强大,有人又在力陈大一统的好处。但综观对大一统的论说,人们对它的理解似乎有悖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理论,即使在它的始作俑者董仲舒那里,对它的阐发亦有错谬。

   大一统最初的出处,在《春秋公羊传》,《春秋》记载,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叫元年呢?国君即位的第一年。什么叫春呢?一年中的第一个季度。王指谁呢?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讲王后讲正月呢?用的是周文王历法的正月。为什么要用周文王历法的正月呢?那是为了使用天下的统一历法。应该说,《公羊传》在这里是将统一历法称为大一统,本来没有很深奥的意义,每一句解释平实而通俗[132]。

   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的大师,却为大一统翻出了新意,其间过程,说来话长,但饶有兴味,故撮其大者,简述于后。

   汉武帝初登帝位,仍受制于信奉黄老之术的窦太后,当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便欲改汉初的无为之治,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为。他首先向贤良文学之士征询治国之道,他问到:听说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可以使天下融洽和睦,后代的帝王都遵循它。但是这些圣王已经不在了,这个治国之道(或称王道)开始衰微缺失,到了夏桀王、商纣王的时代,这个王道就大坏了。近几百年来,很多明君贤士都想援用这个王道,然而不仅未能实现,而且王道日见其微。难道是他们没有掌握王道的要领呢?还是老天爷想让王道大坏而从此消失呢?我夙兴夜寐,一心要追步王道,是不是也会于事无补?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灾异现象,好像也有一定的解释,但并没有洞见问题的实质。我想令行禁止、刑轻治安、百姓和乐、政事清明、五谷丰登、德润四海,并得到上天的保佑。你们都是博古通今之人,一定要运用你们的才学,奉上忠直之言,不要有任何隐瞒,我将亲自阅览。

   董仲舒针对以上发问,几乎是一一作答,但多有天人感应之语,大言谶纬灾异之说。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董仲舒提出道是致治的必由之路,而仁义礼乐则是道的具体体现。他认为王道并没有消亡,只是执政的人不懂王道,当然也就不能遵循王道,所以政治日愈不堪。因此建议施行德政,加强教化,建立学校,改制更张。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回答,意犹未已,继续发问:帝舜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日夜辛劳,国家才得安顿。都实行的是王道,为何逸、劳的差别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同样的道吗?我也不曾懈怠,遵循王道,想到要建立伟业,重要的在于务兴民本、任贤使能,所以我亲耕农田以作示范,劝孝弟,崇有德,问勤劳,恤孤独。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人们的愿望很少能实现,老百姓的现状也未普遍得到改善,好人坏人没能得以区分,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也混杂在一起,真正的人才却没得到。在你们这些人的进言中,认为现状不好,或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与古代不同,或是因为现在有很多措施难于实行。这究竟是你们由于有所顾虑而不能尽其所言呢?还是因为你们所学的不同、所看到听到的有异而有所分歧呢?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各尽其能其言,清楚地指明问题之所在,研究出应对之策,使我能够满意。

   董仲舒又上书,指出王道的原则是一致的,所以会有帝舜与周文王逸、劳的不同,只是因为时代情况的变化。陛下勤政爱民,求贤若渴,遵循古道,而效果不佳,原因是没有兴太学并养天下之士。因此,他建议兴太学、养贤士,并且进一步指出,以父荫而为官,因任职的久长而晋级,是有悖于选贤任能的。

   董仲舒的回答,看来没有搔到汉武帝的痒处,汉武帝甚至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们虽然修习先圣之道,但你们的回答条理不清,难得纲要,是我不够聪明而不能理解?夏、商、周三代所效法的不同,但都有所过失,不是说道是亘古不变的吗?怎么如此多变?

   董仲舒再次上书,答辩道:我听说道是世世代代都不会有错的,如果有错,那里因为失去了道。王道在某些地方没有起用,政治在某些地方就有昏乱,因此要针对这些弊政加以治理。三代所效法的不同,不是与道相悖,而是针对时弊采取的不同方法。道的根本在于天,天不变,道就不会变。不过,我私下有时也奇怪,古代和现在是同一个天,为什么古代民风淳厚,囹圄空虚,上下和睦,天下大治,与现在相比,差别何其大。我想这是因为现在在高位的人与民争利,乘其富贵,迫削百姓,以致“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政治怎么能够清明。《春秋》上所说的大一统,是宇宙间的规律,古今都通用的,现在人们各师其道,议论纷纭,不能统一。我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而使国家法纪统一,便于老百姓遵循[133]。

   可见,董仲舒把《春秋公羊传》上所说的历法上的统一演化为思想上政治上的一统,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创新;而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一统对中华文明遗惠甚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汉武帝与董仲舒的问答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汉武帝最关心的是道,他一直在疑道、寻道、问道,并孜孜于行道,表现得很迫切;董仲舒却只是零零星星地说道、释道,看来并不专业。最后,在汉武帝的一再追问之下,董仲舒推出了儒学之道,这个道汉武帝是否满意,没有找到历史记载,但从两千多年来儒学地位的一尊,我们假定汉武帝是满意了。

   我们前面说过,道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准则,各家各派虽然对道有不同的解说,但寻求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道,则是共同的。更可喜的是,各家各派对道的探寻最终都指向人性,涉及民本;特别是儒家,把人性作为道的本源,这就为中国的传统政治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如果说道以人性为依归,以民本为宗旨,这样的道,就是所有的政治行为都必须遵循的,都必须归之于一的。所以孟子说:“夫道一而已。”[134]韩非子说:“道无双,故曰一。”[135]管子说:“一以无二,是谓知道。”[136]荀子说:“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137]虽然各家对道的理解未尽相同,但追求一个具有根本性的、统领性的、归于一的道,则心同此理。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讲道是一,一是道,一于人性,一于民本,是牵强附会,是强为之说。我们还是让古人来回答吧:“曷谓一?曰:执神而固。何谓神?曰:尽善挟治之谓神。曷为固?万物莫足以倾之之为固。”[138]这里把治理国家得尽善尽美,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之倾覆,视之为一、为道。人们可能还认为说得不清楚,再引一段:“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139]这里讲得更全面,应该很明白了吧。如果还有疑议,再看这里:“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故或以治乡,或以治国,或以治天下。故曰:‘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140]可见所说的道或一,都是以人性、民本为首要的。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应该了解到,中国传统政治中早就有以人性为道,以道为一的思想,而且这种道、这个一在政治生活中是至高无上的。孟子说:“定于一。”[141]荀子言:“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142]管子也有类似的话:“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143]这是多么感天动地、至尊至大的一啊!董仲舒在汉武帝的迫促下,喊出“大一统”,是道一无二、一如天地的时代强音。

   但是,董仲舒对道的理解未臻化境,这可以从他与汉武帝的问答中看出;更令人遗憾的是,他把儒家学说作为道推荐给汉武帝,而且建议排挞其他学说。这就导致了两个恶果,一个恶果是扼制了中国的学术自由,儒术独尊的反面必然是其他学派的凋零。另一个恶果是损及儒家学说的生命力,当儒家学说被当作道,被当作万世推戴的膜拜物时,儒学的发展就进了死胡同,后世的儒生多为章句训诂之徒,可作此证。

   从古人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对人性的遵循是道,道是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本, 是社会政治的首要,是至上的。而各家各说,只是对道的探寻而已,儒家学说也不例外。把儒家学说当作道,就是把对道的探索当作道本身,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幸运的是,在各家各说对道的探寻中,儒家学说是最有成就的,是最接近道的,因此,儒学独尊庶几可补道本体之失;而儒学本身的圆融通达,也让其他学说有了夹缝中生存的余地。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不幸中之大幸。

   毕竟,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和郡县制的实行,为大一统准备了物质条件和制度架构,而儒学一尊的确立,又为大一统提供了精神上的依托,中华文明这艘巨轮得以启锚远航了。环顾斯世,罗马帝国的强大由于没有精神上的主宰而让位于基督教的神学一统,而现实政治则是四分五裂;阿拉伯世界在《古兰经》的统领下拓疆扩土,但其内部的纷争却又使之顾此失彼。比较当时世界的三大文明,可见大一统的向往都是共同的,但是形格势禁,实现大一统的路径却不同,其结果更显殊异,个中原由,可能要在大一统的内核中去寻找。

   设想一下,如果大一统的内核是道,是对人性的遵循与规范,是民本的坚持与实施,这样的大一统难道不是人们欢呼雀跃以歌颂、箪食壶浆以相迎的吗?这样的大一统必将无敌于天下!

  
   我们对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四个主要方面-道、民本、尚贤、大一统,作了简略的梳理,其间不乏挖掘、阐发之处,但我们自信是依循于原意的,望方家信然。这四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华,恃此而使中华文明逸群出众。我们前面写到:“当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精华被继承,被遵循,被光大时,中华文明就将硕果累累,惠及世界;当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精华被漠视,被阉割,被消解时,中华文明就将步履蹒跚,败笔叠显。”考诸中国历史,足资印证。以道为经,以民本、尚贤、大一统为纬,将织就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业。

“二舅” 不可围观

90 年出生的 B 站 UP 主 “衣戈猜想”,北漂,孩子刚出生不久,属于辞职创业做 UP 主。当下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还没考虑太多商业化问题。面对 “二舅” 出圈爆火的结果,他现在考虑比较多的是不要有太多人去打扰二舅。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何畅 薛永玮 曾广

编辑 / 董雨晴

“二舅” 在全网取得爆发式关注的这一天,二舅的妹妹,也就是 UP 主 “衣戈猜想”(以下简称衣戈)的妈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将这个视频看了几十遍,哭了一整天。自己的亲人出现在视频中,11 分钟的视频凝聚了 “二舅” 的一生,就这样出现在屏幕上还被好多人看到,她之前总觉得得是明星才可以。

7 月 25 日早上 8 点前,衣戈还只是一个辞职在家一边带娃一边做自媒体谋生的半兼职 B 站 UP 主,正和自己的妻子规划着今年的涨粉计划,或许是年底之前涨到 100 万,但能不能达到不清楚。

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发布仅 40 个小时后,在 B 站浏览量超过 1500 万,衣戈的 “年度规划” 突然超额完成了,他的 B 站粉丝达到了 170 万。

但衣戈说,二舅这条视频纯粹是个 “计划外” 产物,在发布这条视频之前,他的选题挺丰富,比如《太监阉割指南》《山东人何德何能拥有山东台》,甚至他还邀请养猪的朋友写了一篇《母猪的产后护理》,这些选题被衣戈形容为比较 “功利”,“我确实喜欢这些无聊的东西,但很多东西实事求是讲,都是从流量角度出发的。”

碎片化、娱乐化时代,曾经作为高中历史老师的衣戈似乎掌握了 “流量密码”。这也是绝大多数创作者要面对的宿命,向流量低头。

但 “二舅” 不一样,尽管事后人们给出了一万个 “二舅” 可以火的理由,比如叙事手段诙谐、文案朴实、画面有电影感、有贾樟柯的味道,但衣戈依旧斩钉截铁地回答,他的视频没有风格,画面也是 “粗劣不堪”。

衣戈解释说,他没有团队,全部画面都是他和妻子两个人完成,用手机拍摄,所以画面非常不完整,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抖动。甚至,因为不会用妻子买的云台,大部分画面都是妻子拍的。文案也只写了两个夜晚,比起要查阅大量书籍的历史题材,写二舅对于他来说要简单的多。

90 年出生的衣戈,北漂,孩子刚出生不久,属于辞职创业,当下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还没考虑太多商业化问题。面对爆火的结果,他现在考虑比较多的是不要有太多人去打扰二舅。

衣戈一开始打算摒弃流量,他预估 “二舅” 会有 15-20 万的浏览量,但猝不及防的,在某一个夜晚,“二舅” 和 “衣戈猜想” 都火了,巨大的流量砸来,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改变。

铺天盖地的关心袭来,这是另一个造神故事。

2

属于 “二舅” 的夜晚

7 月 24 号凌晨,在熬夜做完视频点击上传后,衣戈将发布时间定时在 25 日早上 8 点,拖着疲惫的身躯,他很快就睡了,没有对视频流量抱有过多期待。

第二天,这条视频出现在了 B 站的首页和热榜,观看量开始稳步增长。

这只是 “二舅” 视频爆红的开端。7 月 25 日晚上,该视频开始被大量转发到朋友圈、微博等外部平台,经过一晚上的发酵,拿下了多个微博热搜。

但二舅真正成为全网爆款,则是 7 月 26 号白天发生的事情。当天上午,“二舅视频” 开始登上各大平台热门榜,在 B 站、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引来大量转发。网友们惊呼,“百万级文案”、“看哭了”。

截至发稿前,该视频播放量已突破 2000 万,实时在线人数仍旧超过 10 万 +。

11 分钟的视频播放到最后 30 秒,视频里拄着拐杖的老者蹒跚着向山上走去。伴随着背景音乐《Assassin’s Tango》播放到最激情澎湃的鼓点,一排一排的弹幕密密麻麻地飘过:“敬二舅!”

3

许多人都觉得 “二舅” 走红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高质量的文案,搭配诙谐的表达方式,让 “苦难” 变得不苦了。尽管分析得有理有据,但 “二舅” 的爆红,只能说是一个 “意外”。

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等多家媒体采访时,衣戈的回答就如他的文案一样朴实。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猜想,衣戈表示,他其实只花了两个晚上,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 4500 字的底稿,“视频里每个字都是真的,希望大家不要打扰二舅,让他安安静静地生活。”

视频发出的第二天,二舅就听说自己 “火了”。

“我跟我媳妇儿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告诉他很火,但是他听不懂 B 站啊、热搜啊、微博啊什么的。他咿咿呀呀的,其实我也听不明白他到底说了啥,他好像没什么感觉。”

衣戈本来准备把这个视频每天的播放收益转给二舅,“就说是他的视频挣的”,但又考虑到二舅的性格不肯收钱,所以只能说是 “媒体评选颁给他的自强不息奖”。就连最初拍摄这支视频,也是因为打着 “激励自己学生” 的幌子,二舅才答应。

66 岁的二舅是苦难的缩影。少年时是村里的天才学生,因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在屁股上打错针而成了残疾,腿废了。自那之后中断了求学路,没有参加高考。但天资聪慧的二舅,仅是坐在家里看木匠干了三天活,就学会了木工,开始以给人做活赚钱。有人这样概括二舅的故事:“少年时被打错了针,中年时没办下来残疾证,老了以后靠木工攒养老钱。”

但二舅又是他人的福音。他送两个妹妹出嫁,给每人做了一套 “豪华” 的贴牌家具;他几十年攒出了十几万积蓄,给领养的女儿买了房;他生活在老房子里,照顾着年近百岁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即便是现在,他还在给村里几百位老人修着插线板、燃气灶和床头灯。衣戈在视频最后说道,“人人叫他歪子,人人都爱歪子”。

为了消解其中的沉重,衣戈专门用了一些玩梗的语言描述二舅,并穿插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以使视频不要显得太 “说教”。二舅的故事和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整个视频以诙谐的语言叙述,金句频出。

比如视频在最后讲到,二舅的世界里没有 “遗憾” 两字,他是村里第二快乐的人 —— 第一快乐的人不对他人负责,第二快乐的人从不回头看。网友评价,“平实的文字却给了我内心极大的震撼”。

“愿称其为一种冷峻的幽默感。”B 站热评第一如是说。另一位 B 站用户也在该视频下评论,“平凡但是高贵,这是我今年看过最高级的视频。真实生活的图片配上幽默的文案,叙述了二舅的一生,像看了一篇名家的文学短篇小说。第一次见识到了以视频作为载体,能呈现出这种高级的东西。”

另一些声音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 “没有把苦难升华到更广阔的社会议题”,有人认为 “文案过于文学化不够真实”,但衣戈并不在意这一类评论,这也不是他做这个视频的初衷。

视频出圈后,甚至有不少电影制作方联系衣戈,寻求二舅故事改编的可能性,就在 7 月 26 日当天上午,还有几位编剧和一位导演找他聊这件事。但他觉得,这个故事撑不起来一个 90 分钟的作品,矛盾和冲突不够密集,可能不适合拍电影。

不少网友私信衣戈,建议他让二舅去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对此,衣戈通过社交媒体回应,“谢谢大家的关心,二舅这点小小的流量,你要劝他直播让他干啥呢?” 并表示,“让二舅安安静静地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4

谁捧红了二舅?

在成为 UP 主之前,衣戈曾经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凭借丰厚的知识底蕴,将投稿方向定位于各种科普视频。在此次爆火出圈之前,“衣戈猜想” 就登上过 B 站热榜第一,许多视频播放量都在数百万以上,其中一个关于高考作弊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了 1300 万。

衣戈透露,自己早在七八年前就想拍一下二舅的故事,但一直没有实施。一个偶然的机会,衣戈好不容易回到了农村老家,在家人的讲述下,衣戈发现他对二舅的认知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于是有了创作视频的冲动。

成为半兼职的 UP 主后,衣戈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涨粉时间表,希望到今年年底能够达到 100 万的 B 站粉丝数量。结果他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了目标。如果将他的粉丝数量和获赞数量按照日期绘制出一张图,可以确定的是,这两条折线在最近两天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拉升趋势。

经验老道的创作者,往往可以预判内容能不能 “爆”。衣戈也是如此,他此前的视频聚焦于趣味科普,选择了看似冷门实则备受关注的 “小众” 领域,无论是 “谁在组织高考作弊” 还是 “如何科学地护理产后母猪”,都具备一定的流量基础。

5

从这些角度来做趋势判断,“二舅” 肯定火不了。

但就像和之前的很多出圈网红一样,二舅真正走红的契机,在于精准地踩中了时代情绪,是一种对年轻人的正向引导。对于这类困难中依旧昂扬向上的故事,很多人都心怀敬畏,这并非赞颂苦难,而是寄托着大家对于走出苦难的期待。

奔波在由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里,被金属森林、雾霾尾气所环绕的人们天然地向往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渴望拥有安宁而静谧的日常 —— 和在办公楼格子间内加班燃烧自我相比,那无疑是一种奢侈。所以,李子柒火了。

而在疫情期间,囿于家中、缺少社交和娱乐活动的你我,不仅在 “腰间肥肉咔咔掉” 中实现了社会联结,更通过运动博主的直播间看到了若干年后沉迷广场舞的自己。于是,刘畊宏也出圈了。

二舅的出现,恰恰就是年轻人倦怠了内卷的快节奏生活后、一种乐观消解困难的态度,治愈了许多人的精神内耗。

当然,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创作者的瓶颈也是客观存在的,或许没有谁永远是头部创作者,但永远会有新的头部创作者源源不断地出现。

“二舅” 视频的成功是偶然,却也有其必然。尽管难免被诟病为 “一口鸡汤”、“赞美苦难叙事”、“在比惨中减少精神内耗”,但它却精准地戳中了一批在遗憾间蹉跎、在迷茫里沉沦、在焦虑中浮沉的人,尤其是 B 站的用户基本盘 —— 年轻人。

一位自称 “看哭了” 的用户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令她感动的是二舅一直在用力生活:“他一个人的一生,映照出千千万万个从未放弃的普通人的坚持。” 另一名看过视频的用户则表示,这个视频打动人的点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都至少有一个二舅,代表的是我们的父辈真实的模样”。

当然,除了很多在农村生活过的 80 后、90 后以外,大量成长于城市的 00 后甚至更年轻的受众都被这个视频所打动。“他们把二舅的经历投射到自己高考失常、考研失利,投射到自己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上,所以这个我是没想到的。” 衣戈在采访中表示。

换句话说,在当下,创作者能否脱颖而出,除了原创能力和内容水平之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能否求取时代情绪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流量密码,也是创作者的机会。

6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创作者

没有永远的头部,但永远有新的头部诞生,对于平台而言,他们需要依托头部创作者来维持平台活力。刘畊宏在抖音走红后,抖音电商的健身运动产品成交额曾显著增长:仅今年 4 月,就售出了 22.9 万件瑜伽垫、11 万件哑铃、75.2 万件跳绳,瑜伽垫的订单量同比增长 48%。

而本就靠 “带货” 火出圈的董宇辉与东方甄选更不必说,单月 GMV 超 6 亿,为抖音电商的 GMV 增长提供了新的支点。

但头部的光辉背后,少有人发现,创作者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如果将抖音、微博、快手等各家内容平台算在一起,视频内容创作者的竞争早就走向了白热化,即便是自称 “很少关注内容行业发展” 的衣戈也坦言:“好像现在整个自媒体(行业)的生态都比较卷。”

但复盘所有突出重围的人,会发现,共性依旧存在。比如李子柒,从牛肉面到桃花酒,从面包窑到印花布,美食与田园始终是她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的成功源于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至于在她因与 MCN 机构产生纠纷停更期间,还催生了一批创作者 “跑步进场”,迎接三农赛道的流量高峰,像抖音红人 “张同学”、B 站 UP 主 “帅农鸟哥”,均为其中代表。

今年上半年因跳操迅速走红、并以一己之力带火健身直播的刘畊宏也是如此。疫情期间,人们有着极强的获取健康的诉求,这让 “刘教练” 抖音 10 天涨粉 3000 万,单日最高涨粉 1000 万。《本草纲目》不再只属于周杰伦,而是和毽子操一起,成为一众用户居家办公时共同选择的 “体育项目”。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背后,从刘畊宏、董宇辉、甚至是到近期的罗敏,抖音一直在批量制造 “顶流”,但何同学之后,B 站却少有破圈的 UP 主。本质上在于其社区模式与抖音等媒体平台的逻辑不同。

“二舅” 视频火了之后,有很多人都在分析视频的编排、节奏甚至是拍摄技巧,但是衣戈透露,这只是一个靠手机拍摄的视频,“单纯从画面来说,就是粗劣不堪,非常不完整,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抖动”。

然而,就是一个如此 “粗糙” 的视频,却最大限度地引起了用户的共鸣,本质上也在于踩中了 80 后、90 后一代人对于乡土的向往。

背后也论证了一个议题,今天的社区生态对于创作者意味着什么?

在 B 站,PUGC 内容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社区的调性决定了算法的作用会相对有限。“二舅” 视频的出圈,一定程度上来看,是 B 站一直以来 “非标准” 生产模式的胜利,或者刻薄一点说,这就是一直以来 PUGC 模式下 “草根” 力量的胜利,代表的是最简单纯粹、但同时也最直抵人心的个体表达。社区则像一个放大器,极大程度的放大了这种共鸣。可以说,二舅的爆红,是 2000 万网友共同制造形成的。

但即便如此,“二舅” 视频的走红,对于衣戈和 B 站来说,都更像是一次 “偶然”,“我们预估这个视频只有 10 万 – 15 万的播放量,可能一个粉都不涨甚至会掉粉,但是也要做。” 衣戈表示。

和其它头部红人一样,许多人都在猜测,衣戈走红后,接下来会做什么。

但衣戈说,最大的收获是,他多了一点对自己的认可,“开始觉得自己有一点点酷了,站着也可以把钱挣了”。不过,他完全不打算 “趁热打铁”,在追求播放量与自己想做的内容之间,他还是想尽量做到平衡。

并且衣戈有着清醒的认知,他认为这种爆火是短暂性的,一两天后就会归于沉寂,自己以后还是会回去接着做科普视频。

正如一位网友在 “衣戈猜想” 微博下面的评论,“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留白也是一种浪漫。”

来源:AI 财经社 微信号:aicjnews

为什么超市工资那么低还能招到人?

答主:谷雨( 2.6 千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超市的工资不是最低的,这是给大家的一个错误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拿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是 35128 元,平均到每个月只有 2927 元,并且在 2021 年全国仅有 8 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甘肃是最低的,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2066 元,平均下来每个月是 1838 元。

从经济学来讲,人就是一个商品,你值多少价,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

市场是最好的调配剂。

资本不决定价格,而是价格决定资本。人是资本的一种,价格由市场决定。

之所以超市工资低,能招到人,是这个岗位决定了人力资本,是它本身具有吸引力,你去这个岗位工作,是你综合衡量之后觉得自己就值这个价。

那么,超市的吸引力体现在哪里呢?

1. 超市不需要技术含量高的人才,也不对你的文凭挑三拣四,甚至不需要文凭,只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热情,对工作负责就可以胜任。如果脸蛋长得好看,还是抢手货。

2. 超市的工资不是最低的,工资处于当地的平均水平。如果绩效好,还超过当地平均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 超市的就业门槛低,条件相对较好,风吹不着,雨晒不着。比如像现在这么热死人的高温,超市是温暖如春的,热不着,冷不着。

4. 大部分在家门口就业,离家近,不需要挤几个小时的车去上班,尤其是家里有个事,还能摸鱼处理。

5. 工作相对有尊严,没有苛刻的 KPI ,没有 PUA ,工作全程通透,只要对客人热情,腿脚勤快,就完全称职。

尤其是同事在工作上使坏的空间少,下套环节少,老板找茬刁难的伸缩渠道少,虽然辛苦一点,员工相对有尊严。

综合衡量,作为没有文凭优势、没有技术含量,还能尊严赚钱,虽然少一点,心里是接受的,选择这样的岗位,划算。

| 答主:也说( 1.9 千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门槛低,工作稳定,除了体力劳动没有太大难度。

家里人在超市做了 10 年左右,当年有工作在百货商店做售货员,后来大厦被转卖给新商场的开发商了,也就买断工龄下岗了。

她那会不到 50 的年纪,一辈子除了当售货员没有任何技能,又拉不下脸去做小时工、餐厅服务员之类的服务岗位,后来就去家不远的超市应聘。

因为有本地户口又稳定能干很久,超市很容易就录用了,省得离职重复培训,而且这个年级的本地阿姨和超市客人接触分寸能把握好,不会太胆小不敢据理力争,又不会太泼辣和客户冲突。

一开始每个月只有两千多块钱,每天一个班 6 个小时左右,不包午饭自己带饭,早晨 9 点左右到下午 3 点(提前半小时到),然后有人接班下午 3 点干到晚上 9 点超市关门。

收银员是不让新人做的,就是简单的补货、摆货,分装、称重这些。基本闲不下来,但好处是不用思考,也不会遇到什么技术性难办的事情。

补货不是放在货架就行,还要转到统一的角度,标签面向顾客。因为视觉更舒服容易让人购买。

额外福利是超市有时候一些促销品或快到保质期的可以内部购买,拿回家。

两千多块看似不多,但当时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买断工龄的钱都买房用了,提前的退休金也只有两三千块左右,加上这两千多就够一个孩子大学的吃喝与学费了。

而且原来家里比较拮据,很少能吃到水果、肉类什么的,到了超市因为能买临期食品所以家里偶尔会有果汁、零食什么的,现在看来挺丢脸的事那会却是每周回家的惊喜。

从此厨房总有成箱的果汁、方便面什么的,但都是临期的要赶快吃。

而且会教家人如何系塑料袋,如何捆箱子之类的小技巧,后来学会了一直在用,每次都想起那个时候。

但真的很累,因为一直站着,开始时候脚后跟都是肿的,后来慢慢才习惯。

后来年纪大了脚总疼,去医院说是足部脂肪垫退化,还有静脉曲张的问题,猜测是当年站的走的太多了。

肉柜的师傅曾说七八米的柜台,计步一天能走二三十公里。

反正超市总是有干不完的活,有时候一个顾客随手把一车不要的货物放在结款台附近,就要理货的走半个小时给一一归位。

后来做了两年多开始换岗可以做更轻松收入也多点的工作了,比如查抄价格,打货签,检查货架品类和数量是不是对,甚至跑到别的竞争对手店抄价格,和自己的店对比做促销。

收入也到了三、四千一个月,就是总要外面跑,夏天、冬天很难熬,但工作时间相对轻松和自由,可以路上找个小吃店休息下什么的,不用一直在超市里不停地干。

而且能在一家超市做 2 年以上,基本就前后岗位的同事都认识了,有些事有人能帮你,比如中午忙没赶上吃饭,别人帮你盯一会儿,你去库房吃个饭什么的,没那么难。

常说超市收入最低但也最轻松的是装袋和收推车的岗位,很多都是勤工俭学或者智力残障的,是帮助街道安排的慈善类岗位,也能减免一些税务。

他们不聪明但都很认真,客人们也宽容。

相对比较好的岗位是自助结款那里给客人们指点如何操作的,和电商那边负责线上收单发货的,都是工作量比较少,只要会了这套系统就相对轻松的。但普通员工没啥机会。

最轻松的是烟酒柜台的,客人很少,甚至还能坐着。但因为超市卖的没有假的,所以客人也不少,而且价值高提成也多,一般都是关系硬的才能做。

比较累的是负责接车下货进库房的,一般都是夜班而且需要一定体力,不是所有环节都能用叉车之类完成,不少码放换货还是人来搬运。

他们的隐形福利是供货都有库存损耗冗余。(说简单点就是所有商品都有残次撒漏,超市是和供货商季结,送货都有一些多余的)

生鲜品类的水果那边区域相对简单的,肉类是比较累和脏的,牛奶酸奶的促销提成最多。

同样,肉类和水果也有切分和过期的废弃,有些被装袋扔垃圾桶的下班又被人带走,这个看超市管理吧,完全控制不可能,但员工也不会过分。

负责收银的是专门的岗位类别,一般和普通超市员工不是交叉流动关系,他们也比较累,主要是一笔不能错,多收少收都要自己负责赔垫。(多收也算错,也要罚)

超市比较不稳定的是这两年技术一直更新,比如后来家人不做了就是因为开始用电子标签了,带一个枪对着货品柜扫一下,大概剩余多少存货,临期有多少就都能知道,甚至不用挨个扫码。

每次技术替代就会减少很多老员工,不是直接开除,而是降到其他更边缘的岗位,薪水调整和促销业绩等挂钩,没做过销售的阿姨们总拿底薪,实际也就是慢慢逼员工离职了。

他们不少都是只会简单的上货这些,不知道离开超市还能做什么,是否能过得好。

几乎每过一两年超市就会大调整一次,定位、品类、设备等等,每次也都是人心惶惶不知道是不是轮到自己的岗位被优化了。

总之超市尤其大超市算是一种被科技取代最明显的岗位了,在那里的一线员工大部分都是抱着能做多久是多久的心理,但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其他技能或选择,不推荐年轻人去,除非是管理岗。

来源:知乎日报

那些留在乐视的人

“乐视还活着呢?”
最近这几年,每当乐视出现在公众视野,很多人就很惊讶,在他们的印象里,乐视早已随着贾跃亭出国和公司退市而消逝。但事实上,乐视不仅活着,还活成了打工人心中的 “神仙公司”—— 没有加班内卷和 996,没有拖欠过留下来的员工工资,也没停过社保,还因此上了热搜。
在经济下行、互联网公司常态化裁员的当下,活下来并且活得还行的乐视成了一个新的精神图腾,一个用来调侃和讽刺当下的象征。但真实的情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那些留在乐视的人的生活里,有稀缺的稳定,也有掉入时间黑洞后的恐惧,有知足常乐的幸福感,也有如何维持现状的焦虑。不过,在被一个浪头拍上沙滩之后,他们逐渐平静。伫立岸边,潮水有它的方向,但他们能够接受,这些都不再跟自己有关。

文 | 徐晴

编辑 | 赵磊

运营 | 月弥

​你怎么还在?

看到有人在乐视大厦门口拉起横幅讨债的时候,甄乐心想,日子真的不一样了。那是 2017 年上半年,乐视 “暴雷” 的传闻已经喧嚣了一段时间。员工能走的都走了,上万人只剩下几千,办公室一下子就空了。震荡过于剧烈,连亲戚都看到了新闻,问他,你们公司怎么了?

面对这个问题,甄乐已然疲惫。就像门口拉横幅的人,他们并不是乐视的债主,而是被债主雇佣的专业讨债人,他们自带了一个垫子,拉一会儿横幅就坐下来歇一会儿,歇够了再站起来工作,疲惫中有从容和平静。

甄乐扭头跟同事说,“如果明天你来上班,发现乐视大楼没了,变成了一个陨石坑,你也不要太慌张”。对他来说,那个陨石坑早已存在,区别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还是心理意义上的。他极其迅速地接受了现实,甚至变得更乐观了,因为,“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此时,距离那个瞬间已经过去五年,当年留下的几千人变成了大约 200 人,加上之后陆续招聘进来的新血液,目前的乐视共有 404 位员工。

严格来说,今天的乐视跟过去的乐视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里的人员构成甚至不太像一个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在 32 岁左右,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 53 岁,是乐视电视的硬件工程师。女性员工占比 40%,不少女性在乐视工作时生了二胎。这里没有 996,采用早 9 晚 6、一周 5 天工作制,不提倡加班,曾经有人在公司群里投诉 “加班内卷”。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占比 45%,平均司龄 4.3 年,工龄最长的是一位叫柳心然的员工,她在 2009 年入职,工号 73,是乐视视频的运营总监。最新入职的则是一位 00 后,今年刚本科毕业,向学校汇报就业情况时,统计数据的老师没忍住,问她,乐视还活着呢?

这是一个每个乐视员工都曾被问到的问题,只是问的方式不太一样。比如甄乐的亲戚后来就会迂回着问,你还在乐视吗?每一次甄乐给出的答案都是 “还在”。甄乐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在,事实上,在这五年中,有至少三次他下定决心想要离职。

第一次是 2016 年的国庆假期,他出国玩了一趟,回来没多久,就收到了贾跃亭发的那封公开信,《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信里表达了一个意思,乐视系火烧连营,大难临头。

2

在乐视,甄乐负责股权激励相关工作。2016 年本就是压力巨大的一年,此前贾跃亭做出了一个全员持股计划,说要拿出 50% 的股权送给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甄乐和多个同事组成了一个小组,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签合同,做了一年,最后把所有的合同签好,锁进了一个大柜子里。工作实在太累人了,甄乐跟自己说,不行,谁也别劝我,我要走。但过了两周,欲望逐渐衰弱。当时的领导给他打气,你负责的工作非常重要,要不先过了这几个月再走?甄乐被说服了。

第二次想走是 2017 年,雷已经落下,余震不知道会持续多久。身边的同事越走越少,甄乐一个月能吃十顿散伙饭,连之前劝他别走的领导也走了。甄乐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个时候,新领导把被裁和离职人员留下的工作划给了他,生活里突然有了些新鲜东西。他安慰自己,先留下来,学习一下新业务。

一学又是两年。2019 年,乐视迎来了比例最大的一次裁员,一次性裁掉 50%。领导在会议上说,想走的同事快举手,咱们看下一步怎么安排。周围的同事飞快举手,占满了裁员名额,甄乐因为举手比别人晚了一点,又留了下来。如今,他只能试图用命运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还没走这件事 ——“可能我名字里也带了一个‘乐’吧。”

留在乐视的这五年,他像其他同事一样,过上了一种稳定的生活。上午 10 点前到公司,处理一下手头工作,中午在公司附近散步、冥想,傍晚 7 点下班回家,跟爱人和孩子聊聊天,睡觉。“乐视” 和 “贾跃亭” 都成了往事,“朋友聊天聊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聊聊乐视吧,聊聊老贾,这就有话题了”。

只是甄乐也没有想到,乐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焦点。这个月中,“乐视没有 996 和内卷” 冲上热搜,斩获 1.2 亿阅读量,人们热切地转发微博,奔走相告,“乐视员工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在经济下行、互联网公司常态化裁员的当下,活下来并且活得还行的乐视成了一个新的精神图腾,一个用来调侃和讽刺当下的象征。

但真实的情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那些留在乐视的人的生活里,有稀缺的稳定,也有掉入时间黑洞后的恐惧,有知足常乐的幸福感,也有如何维持现状的焦虑。

3

恒星变成彗星砸落

乐视曾是许多人生命中的恒星。

柳心然 2009 年加入乐视,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国贸 SK 大厦,之后搬到了大望路的东方梅地亚。站在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里,周围的同事要么是从当时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跳槽过来,比如新浪、搜狐,要么是从三星、LG 等知名外企被挖过来。柳心然大专毕业,从小地方来,初到北京,乐视让她看到了一个自己不曾想象过的未来。

许多人都曾梦想,靠着搭上乐视这艘巨轮,能实现人生的跃迁。甄乐是在乐视网上市之后才加入的,面试那天,HR 在一个乱糟糟的会议室里跟他谈薪,旁边摆着乐视电视的样品。HR 说,乐视不只是一个视频网站,还是一个更大的生态,这番描述让甄乐心潮澎湃。

在贾跃亭为乐视规划的市值超过万亿的企业发展蓝图里,员工们将共享乐视的发展红利。2015 年,乐视控股集团副总裁张志伟在乐视 LePar 超级合伙人峰会上,声称乐视控股预计在 2022 年实现 IPO,公司会拿出 5% 的股份,作为对乐视合伙人的激励,价值 850 亿。

渴望机会的人飞快涌进来。2014 年甄乐入职时,工号 3000 多位,到 2015 年,新入职的员工 8000 打头,2016 年排到了 20000,职级体系迭代了三个大版本。几乎每一天,HR 都在面试,但地方并不够用。甄乐曾看到一场楼道里的面试,候选人的简历被放在乐视电视的包装箱上,HR 指着箱子和面试者交谈。

正式员工的工位格外紧张,行政一度把会议室改成了临时办公室,让员工们在食堂开会和会客。2016 年买下现在的乐视大厦之后,乐视专门设置了一个楼层当作员工服务中心,像银行柜台一样给员工办理入职、离职。

以乐视大厦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内散布着乐视的办公区。下班时间,附近的地铁站里都是戴着乐视工牌的人,乐视班车把人们送往亦庄、通州、回龙观。乐视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有段时间,甄乐和同事一起钻研美国的劳动法,研究怎么给美国员工上社保。公司团建都是去国外,日本、韩国、埃及,假期打开朋友圈,全世界都是乐视人。

4

贾跃亭的乐视生态也在那几年里逐渐铺开,每次高层开会都是大阵仗。乐视网、乐视电视、乐视影业、乐视体育…… 几十个业务高层齐聚一堂。一位前乐视 VP 说,“连我这个级别的都要坐到第三排”。负责人挨个上去发言,会议能从上午 9 点开到凌晨。

在 996 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常态之前,乐视人很早就过上了那样的生活 —— 加班到晚上 10 点、11 点,办公室里永远亮着灯,核心项目成员周末来公司开会。人们忙忙碌碌,走路带风,事情永远做不完,公司的业务一天比一天壮大。甄乐设计过广告销售的业绩考核方案,每隔一年就翻一倍。前一年 5 个亿,今年 10 个亿,再过一年变成 20 个亿。他一度觉得太激进了,问领导,这个能完成吗?领导说,没关系。

甄乐说:“有一种感觉,你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公司,跟它一起蒙眼狂奔。” 惊喜,惊吓,不可思议,这是乐视带给他们的感觉。不管是对乐视还是乐视员工来说,在 2016 年底之前,那颗恒星极致绚烂光明,直到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颗彗星,猛然砸中这一群甜梦中的人。

2016 年,《太子妃升职记》的忠实粉丝小文从东北的一个小城来乐视实习。投简历之前,她犹豫又紧张,简历投出去三个月才收到回复。独自来北京实习,她郑重地征求了家人的同意,实习的第一天就赶上了乐视筹备 414 盛典。她被安排去给参与盛典的明星和演职人员规划住宿和用车。那几天,她只睡三个小时。盛典举办那天,五棵松体育场里灯火通明,音乐响起来,灯光闪烁,场馆里燃起烟火,刘涛、李小璐等等明星一一出场,那成了她记忆里最高光的时刻。很快,实习结束,她回了东北,彗星撞上了乐视。

宋雪入职担任电视销售的市场秩序经理的时候,变化已经发生。公司突然没了打印纸,平时打印得自己带纸。厕所里的卷纸也没有人来管,一个楼层就一卷,用完了就没有了,引来不少人投诉。身边的新同事还没认识就离职,贾老板也还没见过一次,就传出他已经出国的消息。宋雪问 HR 怎么回事?HR 安慰她,出问题的是手机,咱们 TV 没有问题的。但很快新闻又说,危机正在传导到整个乐视生态。

融创带着百亿资金入场,也没能救活乐视。融创离场后,甄乐把那些股权激励的合同锁进了行政租下来的一个仓库里,做好了它们变成一堆废纸的心理准备。

5

“小而美”,也有隐忧

最多的时候,乐视生态下贾跃亭控制的公司超过 60 家。钱烧完了,乐视生态分崩离析,那些烧钱的项目跟员工都没了,最终只剩下了乐视网和乐融致新这两家公司和 404 位员工,靠销售电视等硬件以及乐视 TV、乐视视频的会员、广告等赚钱。乐融致新 CE0 是张巍,也正是他想到了 “欠 122 亿” 的策划,转达给了品牌团队。

如果抛开超过 100 亿的巨额债务不算,现在的乐视可以说是一家 “小而美” 的公司。

在乐视,因为不需要加班,年轻员工大多住在公司附近,不会担心周末被领导从家里喊出来;周报最多写到 200 字,主要目的是高效沟通;冗长的 PPT 和开不完的会都没有了,人不再是拧紧的螺丝钉,有员工因为没人照顾孩子,还会把孩子带到公司来。没了那么多内卷和扯皮,公司也多了一点点创新的空间,年轻的技术总监王志强说,“如果你要干一个事情,公司有资源,大家觉得 OK,就可以去干”。

人际关系也变得简单纯粹了一些。每天傍晚 6 点,王志强和同事一起去附近的朝阳公园跑步,周末一起去跑全马,或者去京郊钓鱼。同事们都是三四十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来,26 岁的王志强夹在中间,并没有觉得不对劲。大家会互相帮忙,一个同事出差,王志强去他家里帮他喂猫。小文也在朋友圈帮同事寻租,“全组的人发动周边所有力量,帮他尽快找到房子”。

但在乐视工作也并不像传得那么轻松,当年裁员留下的活儿都由留下的人接手了,宋雪刚入职时是 “市场秩序经理”,现在是 “供需关系经理”,同时还兼任着一些财务的工作,下班之后也得看手机,回复工作群消息,如果事情紧急,偶尔也要加一加班。只是相比裁员内卷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可以更幸福一点。

但留在乐视的人也很恐惧,很大程度上,现在的乐视还是在吃过去的家底,一部《甄嬛传》养不了几百号员工,《甄嬛传》带给乐视网的会员收入在全部营收中占比不超过 5%;而在硬件方面,乐视现在最拿的出手的还是以前的超级电视。

6

生存和创新,好像天然不可兼得。除了电视,乐视也开始卖智能门锁、牙刷、耳机、充电宝甚至油烟机,但想和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并不容易;视频方面,因为采购预算有限,乐视只能用已有的影视资源置换一些老剧、戏剧,在爱优腾的夹缝中拓展一些老年受众。

为了生存,乐视也得 “降本增效”。2021 年,各个部门想了不少办法,用最少的预算实现最大的价值。负责视频运营的柳心然,会密切关注其他平台的热播节目、剧集,最近《浪姐》火爆,一位女艺人翻红,她整理出了女艺人出演过的影视作品,做了个专题,放在乐视视频的首页,效果还不错。

当下的乐视,当然希望公众知道自己还活着,话题营销引来的关注,可以变成一些尝试的基础,比如直播带货。但同时,乐视也怕债主们发现自己还活着,甚至活得不错而找上门来。

乐视的高层可能也没搞明白,乐视系一共欠了多少钱。债主有大有小,最小的债主,可能是一位 2017 年在乐视体育实习过的女孩。她说,至今乐视还欠了她 1200 块钱的实习工资没有给。一位前北京联通员工表示,在 2017 年,乐视系欠了联通大约 400 万的带宽费用。听到这个数字时,甄乐并不意外,“这真不算多”—— 乐视系最大的几个债主是公司或机构,债务累计超过了 100 亿。甄乐觉得,最理想的情况是,债主愿意给乐视一些时间,等赚了钱再慢慢还债。

如果不尽快走一条新路出来,再过几年,乐视恐怕也不能继续过这样的 “神仙日子” 了。而另一种迷茫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在为谁打工,贾跃亭虽然是乐视网第一大股东,但他 “流落” 在外,不参与公司的运营和决策,一心扑在造车上,微信签名都是 “FF,fight to the first”,对乐视的员工来说,日子仿佛就这样一天天地过,能过到几时算几时。

7

就像一架飞机突然坠落,坠落到离地 100 米的时候,突然开始滑行,没人知道它还能滑多远,一切悬而未决。最近两年,甄乐爱上了爬山,在他看来,人生跟爬山有些相似,刚爬到山顶,就看见前面还有个坡在等着自己。

​​留下来的普通人

那些留在乐视的老员工有一些相似的特质,比如念旧、信命、出身寒微,因为乐视有了留在北京的机会。

甄乐刚入职的时候曾经跟同事说,自己可能用不了两年就离职了,同事劝他再看看。谁知道他成了那一批人里待的时间最长的。每一次他想走,又有点舍不得,不然为什么就自己举手举慢了呢?

他从过往里寻找脉络,想起自己小时候是个胆小又敏感的男孩,体育极差。长大之后,他渴望一种安定、安稳的生活,讨厌分离与告别。爱人跟他一样,是会踏实过日子的那种人,在念旧这件事上更夸张 —— 她在搜狐工作了整整 14 年。

夫妻俩有时候会一起看星座运势。有一次,他看到运势里说爱人的那个星座,“ta 可能会永远抱怨 ta 的工作,但是 ta 永远不做出改变”,常乐大喊爱人的名字,“这就是你!” 过了几秒钟,他在心里暗暗地说,“这也是我”。

柳心然也是个念旧的人。刚到北京的时候,她住过好几个地方,每次搬家都要伤感几天。2009 年到乐视工作后,她在国贸附近租房子,房东说,这栋楼可能会拆迁,之后可能会通知你搬家。柳心然说好,然后就住到了现在。房子没拆,她也没搬走。“你会觉得那种地方就是很熟悉。比如说哪个小巷子是什么样的,从哪个路走出去能到哪儿,我都很清楚。”
很多东西她也舍不得扔。最夸张的一次,她翻出了跟爱人谈恋爱时候看电影的票根,打开一看,字都磨没了,就剩一张脏兮兮的纸。

至今,柳心然还留着好多跟乐视有关的东西:早些年跟乐视有关的新闻被她裁剪下来贴到本子里,每次换新工牌,旧的保存好。还有很多公司活动发的小奖牌、纪念品。爱人问她,这个东西没用了,怎么还留着?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有时候翻到了,看到就挺高兴的”。

留在乐视,也可能是因为心存幻想。柳心然仍然坚定地相信,乐视会好起来的,就像从前一样。每半年,柳心然的部门开一次打气会,领导告诉大家最新的业务进展。“我会感受到公司在努力,领导在努力,我也在努力。” 宋雪期待着贾跃亭回国,“他是乐视的领袖人物”。小文在实习结束、乐视崩溃后又回来工作,她想,会不会有一天,贾老板带着他造的车回国,赚好多钱,把乐视欠的钱还清?

甄乐还算理性,他觉得,除非突然有一天大家打扫卫生,找出一个贾跃亭留下的 U 盘,里面有一万个比特币,否则乐视再没可能回到从前。但他也乐于给同事们一些安慰。乐视有 1 月 1 日发全员邮件的传统,危机之后,邮件中断。最近两年,这封邮件恢复了,HR 团队写道:公司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在经营上,有一些好转,能尽量做到盈亏平衡。已经变成人力资源总监的甄乐希望让仅存的 404 位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还有价值。

当然,还有一种更现实的考量,离开乐视的话,他们还能去哪儿?

风口轮换,潮涨潮落,乐视人不了解元宇宙,不关注 “蔚小理”,提起互联网公司,下意识讲的是 “BAT” 而不是 “TMD”,认为最有前景的大厂是网易。一位员工说,爱优腾目前仍是乐视的竞品。另一位员工乐观地问:乐视现在算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吗?他们像留在桃花源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宋雪的一位同事进入了教培行业,又经历了一次站上潮头、跌落云端。还有许多乐视人去了爱优腾,这几家大厂这两年里相继裁员。

2019 年,宋雪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今年,她迈过了 35 岁门槛。她想,自己不可能进大厂了。柳心然已经过了 40 岁,乐视刚出事的时候,还有猎头偶尔给她打电话,后来再也没有接到过。

在念旧、幻想、恐惧的背后,有一些事情悄悄发生了改变,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一个人如何在时代中自处。

柳心然说,曾经的自己好像站在一个时代的中心,乐视曾是一个明星公司,是第一个上市的视频网站,在大街上随便薅一个人都知道乐视。自己的亲戚,甚至自己家都买过乐视电视,她可以很高兴地说,我是这个公司里的人,我是见证过大时代的人。

但这些年,财富、社会地位、向上跃迁的渴望,都在某种程度上削减。她现在更在意爱人,孩子,周末的家庭活动。印象里最快乐的一件事,是在海边捉螃蟹。“哎呀你不知道,那个螃蟹太大了,而且只有我知道那里有大螃蟹,别人都不知道,现在还想去捉。”

在一个傍晚回家的路上,宋雪跟爱人聊天。谈话有些沉重,核心的问题是,要不要把现在通州的房子卖了,加杠杆,换一个海淀的学区房?那是夏天,天黑得晚,太阳西沉,余晖从城市的缝隙里穿过,照在两个人身上。宋雪说,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能留在北京,走出来这么远,已经很不容易,应该知足。他们最终达成一致,不鸡娃,不要学区房。在那之后,两个人的焦虑消失了。

宋雪觉得,有些人跟自己不一样,时代给他的机会他全都抓住了,“我不是主动去抓的人,能不能抓到,看命运的安排”。

能够蒙眼狂奔,颠覆世界的总是少数人,更多人会在漫长的时间里验证并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甄乐说,“每个小孩都会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生下来的本能,但是长大到一定程度才知道,我也不是特殊材料做的”。

在乐视的这些年里,他收获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 —— 平静。潮水有它的方向,每一天有新的潮起潮落,他完全可以接受,这些都不再跟自己有关。聚光灯可以永远照在不属于自己的舞台。

此时此刻,他接受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