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冬:小时候看水利相关的书,一个感慨是——中国是如此多灾多难,而欧美则风调雨顺得多。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则来自欧美对大自然彻底的改造和人工化。
主要河流水库化、水闸化,一些河流的库容是年径流量的好几倍,可以在汛期从容蓄水,旱季轻松补水。
水库 + 人工灌溉系统,让大部分耕地能做到”旱涝保收“,让降水量极其稀少的地方能诞生特大城市。
美国西南方向的河流,大部分在入海之前就被榨干用尽,失去入海流量。
加州北水南调,调水量堪比南水北调中线,而难度更大:
一方面,在北加州水源地建设了30多座水坝把河流水库化。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基本自流,而加州北水南调则需要翻越500多米高的山,用10多台每台8万马力的水泵抽水翻山,相当于10艘阿利伯克驱逐舰的总功率。但好处是,南加州诞生了全美第二大都市。
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完全阶梯水库化,让美国能在内陆形成规模巨大的粮食产区。
100年前,轮船就能从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顺流而上,翻越一座座水闸,通过人工运河进入五大湖,再通过运河到达纽约港——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通过美洲大陆内部的人工运河系统连接起来。
欧洲的主要河流基本都有运河相连,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连接在一起成为内陆河运水网。3000吨轮船能上溯到巴伐利亚,让纽伦堡这种内陆城市能成为知名港口。
每每回顾这段历史,就能感受到欧美人民在工业化年代“人定胜天”的勇气,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
互联网的一个效应是——由于信息极大流通,让人均5万美元社会的思潮能在人均5000美元,甚至1000美元的社会也能快速传播。让只适用于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些价值观念在正在工业化、尚未工业化,生活还很困苦的地区也能大行其道。
让水旱灾害肆虐,粮食稳产增收压力巨大地区的人们也开始信奉——“人工调节水资源是有害的”。而欧美人民则继续享受这祖上留下来的高价值资产。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高效率的精神武器——其效果是只让全世界少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少数精英,能过上好日子,而其他人都不是人,而且还很自觉地去维护这种理念。
最后很多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东西,变成了”不敢说“、”不可说“、”说了要被亲朋好友骂”。
图1,德国1943年运河地图
图2、3,上密西西比河流域阶梯水库化
图4、5、6、7,加州北水南调:线路,水泵、大坝、
图8、9,美国东北地区运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