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都有每代人对更年轻一代的看不惯

@幻灭妖僧:我觉得,流行的东西,一定有其流行的道理。

但潮流更迭派生的场景就是,每代人都有每代人对更年轻一代的看不惯。

作为一个 30 好几的人,最近看到很多同龄人对于流行元素的困惑,但我想说,接受甚至参与更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我们的宿命。

20 年前,80 后刚刚崭露头角,韩寒引领的那一批先锋作家,动辄被 70 后批判不务正业,是垮掉的一代,乱持不同政见。

但后来事实证明,80 后是跟互联网知识共享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80 后的朋友和知识源泉不再局限于工作生活圈,而是蔓延整个互联网,80 后突破了人们此前认知世界的方式。

10 年前,80 后年长了,开始批判 90 后,说他们是非主流,搞歪门邪道,讲火星文,留杀马特,乱用社交软件交友。

但后来事实证明,90 后是跟互联网自主创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自媒体高度发展,万物互联,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需求高涨,90 后突破了人们此前改善世界的方式。

如今,90 后也已成熟,开始看不惯 00 后,追小鲜肉,磕 cp,转沙雕段子,用剧本杀局谈业务,用飞盘局交友,看网文不看实体书,经常躺平消磨人生。

但也许很快我们就会发现,00 后将突破人们此前享受世界的方式。

比如,我至今 get 不到追星和磕 CP 的乐趣,但我从未怀疑过这部分人的快乐。

甚至,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派生了生意,派生了社交,派生了一切可能。

再比如,如何理解剧本杀这件事。

我认为,剧本杀某种程度上兼具了文学、游戏和社交,它简直是理想中文明社会应该呈现的东西。

它比喝酒高级,比喝茶快乐,它介于桌游和电影之间,给了人们一种新选择。

再比如,飞盘局。

当人们热爱运动又热爱拍照,喜欢亲密又喜欢距离,兼顾友谊又体现竞争,哇,飞盘局,多么完美的选择。

至于它大量抢占球场和绿地,只要它程序合规合法,就说明这是一种自然选择情况下的人心所向。

至于还有很多人心疼纸质书的没落,当然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至今也是更喜欢纸质书。

但是我觉得它没落得有道理,没落得无话可说。

在一种更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工具面前,书必然要走向穷途。

就像我依然觉得毛笔字比硬笔字有深度有文化底蕴,但这不妨碍毛笔字被这个时代淘汰,它只能被束之高阁,成为老人艺术,供欣赏,不供流通。

《社交媒体简史》里写过一段话:每当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发表的困难时,知识精英就抱怨说不够格的人会借机发表不该发表的东西。

16 世纪初,伊拉斯谟抱怨说印刷商 “给世界塞满了愚蠢、无知、恶意、诽谤、疯狂、亵渎和颠覆性的小册子和书籍;在这股浊流中,即使原来能够为善的东西也失去了它们所有的善”。

更有甚者,这些 “成堆的新书” 对 “做学问有害”,因为它们引诱读者不再研读经典著作,而伊拉斯谟认为,经典著作才是应当认真研读的。

你看,这是多么傲慢的表达。

我觉得,作为中年人,收起傲慢与偏见,承认落伍于时代,才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不妨偏安一隅,把舞台中央留给年轻人。

如果我们仍有活力,可以试着去参与一下年轻人的新潮流,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价值体验。

毕竟,并不是一个时代决定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定义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