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伊卡鲁斯二号
苏伊士运河是分成两段进行挖掘的,挖掘的过程断断续续。
1859 年,工程首先从地中海岸边的塞得港开始,向南掘进。整个过程基本等同于挖沙子,苏伊士地峡主体都是沙漠。一开始他们靠骆驼送水。但随着工程深入沙漠腹地,情况开始变得严重了。
红线为“法老运河”
古代曾经有过一个从尼罗河通往红海的法老运河承担苏伊士运河的工作。在 1860 年,运河公司决定沿着这条老运河,将尼罗河水引入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在那里,工程师们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伊斯梅利亚(Ismailia),作为建设运河的总指挥部与工人休息的场所。那条东西向的运河则被称为“伊斯梅利亚运河”,1862 年运河完工,伊斯梅利亚建成。
图片中央为伊斯梅利亚,两条运河交汇点
“古苏伊士运河”即伊斯梅利亚运河,交汇点为提姆萨赫湖
这段时期内,工程师一直无偿强征当地劳工进行挖掘,期间甚至出现用刑强迫劳动的情况。就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下,苏伊士运河最初的雏形开始出现。1862 年 11 月,地中海 / 曼扎拉潟湖(Lake Manzala)与提姆萨赫湖相连了。工程师的目标是先用细小的河道将红海与地中海相连,然后从两端向内慢慢疏浚扩张它。
在地中海岸边,苏伊士运河擦过了尼罗河三角洲东侧的潟湖——曼扎拉湖(Lake Manzala),运河与该湖相连。理论上可以借道直接进入地中海,但是由于潟湖太浅,所以运河本身还是一直延伸到了塞得港。
曼扎拉潟湖
同年,工程从提姆萨赫湖向南扩展,同时北段也开始疏浚扩张。苏伊士运河并非全部为运河,它的南部有一段干涸的、充满盐的盆地,水注入之后,形成了今天被称为“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的盐湖。这段水域很广阔,是船只休息、超车、排队的地方,所以这段无需开凿。前文提到的提姆萨赫湖,也是一块沙漠中干涸的低地。苏伊士运河并没有走最近的直线,它尽可能连接起一个个低地,形成湖泊,从而节省距离。
大苦湖卫星照
1864 年,美国南北战争激战正酣,北方军势如破竹,全世界反奴隶制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苏伊士运河最终承受不了舆论谴责,同意停止强迫劳动,改用机器完成剩余的挖掘和疏浚。于是,伊斯梅利亚运河被废弃了。它现在已经成为一条灌溉水渠,继续滋润着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业。
拥护奴隶制的南方军
1869 年,原先的河道已经扩张到足以让船舶通过。当年 11 月,运河宣布建成通航。
正在疏浚航道的机器,只需要少量工人操纵
今天的埃及政府可以轻松地用机器扩建另一条平行河道作为往返通道(伊卡鲁斯二号: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很多地方都是分两条航道挖的??),然而在当年,开凿持续了整整十年,一百多万劳工在奴隶般的压迫下,面临着饥渴和疾病,付出了数万人死亡的代价,才建成了这个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运河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却也是殖民者贪婪、无情的罪证。
好在,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改变了。而带来改变的,却是——颇为讽刺性的——西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观念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