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打车800次 揭秘杀熟!

1. 新闻
3月3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的调研,霸占了热搜榜:

《国内打车软件现状》
孙教授的团队在国内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万元得出一份打车报告。

图片

现状 1:
对比2017—2020年数据,复旦大学调研团队发现:

乘客等候的时间明显变长,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
费用,相比三年前,上涨近14%。

现状 2:
调研团队通过比对数据得出结论:

“熟人”打车比“新人”贵;

打车人越多,打车费越贵;

多人排队,加价可插队。

图片

现状 3:
调研中,还发现:

实际车费与预估价总有差距。80%情况下,实际车费高于预估。

现状 4:
最后,不同手机平台被区别对待:

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
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图片

2. 云爸说
首先,资本有收割的冲动,东西方概莫能外。
13,14年uber初进国内,既新鲜又便宜,比街边等出租还方便,于是家人常用。

某次手头小米叫车搜索有点慢,让云妈用他的iphone帮忙,跳出价格时,恰巧小米也显示了,居然差几块钱!

转天再叫车,就多了个心眼。两个手机尝试,依然是,iphone价高于安卓。

图片

图片

吓了一跳,打车软件算是在劫富济贫吗?

和朋友聊起,玩笑说谁让你有钱用iphone呢。

其次,大数据杀熟太容易,监管惩治较难。
最近美团京东等电商plus用户价格高于普通用户,也已经是上了热搜头条。

大数据大数据被用到极致,资本开始赤裸裸地收割。

两年前在携程订机票,手机搜一次价格就高一次,云妈被弄得紧张异常,以为便宜机票被哄抢。

不料换了电脑,显示还是原价甚至更低,下单以为捡到了便宜。

后来新闻爆出:

每重复搜一次,价格上涨一次。

此时应该清理手机后台再打开app,基本回原价!

图片

如果羔羊一览无余展现在狼眼前,不下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3. 后续
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暗访后发现,消费者果真被多收钱了:

在110次模拟乘坐中,有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时间。
去年全市共受理网约车类投诉586件,其中1/4涉及计费纠纷。

这也并不是大数据第一次遭到社会质疑。全国人大代表杨松表示:

将在两会提交关于修改反垄断法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议案。
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

图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都市快报、人民法院报

全文完

多谢阅读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或“在看”。

转载本文务必注明:“转自公众号:云妈”。

往期精彩文章:

让孩子多长10厘米!– 协和专家说长高

好习惯的力量(深度好文)

趁孩子睡着啪啪啪 画面窒息

协和专家:孩子一个春天长高5厘米!

投资自己

衡水中学“翻车” 惊醒无数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