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剑术上的事实,没有一定武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1.同归于尽的问题是所有剑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电影里那些面对利刃一打十的都是假的,在副武器级别的对决中,哪怕是一对一也很难全身而退。

面对不要命的对手,再高的高手也很容易翻车。

我们来明确一下同归于尽的概念——同等武器装备,对方不做防御在你进攻的同一拍来换你的命。

什么是双杀?举个例子,我刺对方喉,对方根本不做防御,同一时间劈我腹部,双方之间攻击线路没有任何干扰且速度差不多,两个一起死,同归于尽。
没错,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也是你在剑术对决中会遇到的最棘手的情况之一。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会有人不要命,但真的有这样的案例。

记得《大英帝国剑士》中记载了一位海军中校,剑术无双,和人决斗好几次毫发无损那种,去了趟印度服役回来丢了只手。旁人问他你这样的剑术怎么可能受伤,他说他遇到一个锡兰人,他用军刀向对面头砍去,正常人反应应该是回刀防守,这样他就可以做假动作砍对方空档,但这个锡兰人根本不管他的刀,也向中校劈过来,于是他只能用手去挡。

面对不要命的对手的时候,除非你的实力高了对面几个层次,不然你很难全身而退,而且这还得限定交手的回合数,再多打几个回合还是会翻车。

哪怕是剑术大师来,他分数上可能能打你个十比零,甚至可能打你二十比零,但只要你存心换他,回合数多了他一定会被换掉几次双杀。

对付这种对手,丢一只手已经是相当好的结果了。但剑术所追求的,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解决对方。什么手换头不亏,不亏个鬼啊,丢手的是你自己啊。再说了,你手没了那下次拿什么挡呢?

在刀剑的领域中不像拳脚一样可以挨几下,再大的量级也不行,被刀砍了该死还是得死,尤其是古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被随便捅一下就内出血感染救不会来,所以古时候真剑决斗活下来个三四次就可以出去说自己是大师了。

这一点在现代的剑术竞技比赛中凸显了出来,反正竞技比赛双方都死不了,大家都是穿好护具拿着安全武器,那还怕什么死,大胆双杀!于是现在所有主流的比赛规则核心都在于解决双杀与先后击的判决。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视频,哪怕是世界最顶级的选手都会有不少双方同归于尽的情况。

东西欧高手对决!马丁费边 vs 高地猛男马克维基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2.武器越长,双杀的可能性也越小

先说武器长度对双杀可能性的影响。

这里需要引入中线和外线的概念。中线顾名思义就是中心线,而外线就是除了中心线以外的所有攻击路线。

简单的说,中线就是在武器交缠的时候,你将剑尖指向对方的权利。

中线只有一条,而外线有无数条,在武器相对较短的时候,劈砍(走外线)与刺击(走中线)的速度相差无几,没有明显优劣之分,于是双方的选择就非常之多,双杀的可能性便随之而来。

最容易双杀的是什么?匕首。有朋友说他接受匕首训练时教官对他明确的说过,当你进入匕首的搏斗以后,最好的结局是以伤换死,因为在匕首的距离你伤害对方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怎么都能让对面挂点彩的。

而当武器长度提升时,从中线发动的攻击将远快与从外线发动的攻击。与此同时,中线只有一条。这意味着拿到中线基本上就安全了。

到了大枪的长度这一特点会变得十分显著,绕过中线发动攻击会使你要走的距离远长于从中线发动的攻击,长到足以让发动攻击方多出一个节拍来先弄死你再处理你的攻击。

可以参考以下视频,在大枪长度的对决中,占住中线发动攻击的一方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对方对自己的威胁。

2016 年台湾八极大枪比赛_高清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3.哪怕你副手只是多了个直径十五厘米的盾,双杀的可能性都会小很多

装备分为两种,武器和盔甲。盔甲就不说了,可以显著减少对方的攻击路线选择以减少同归于尽出现的可能。

全副盔甲的作战情况下,当你只能戳眼缝裤裆腋下肘窝后膝的时候,想双杀实在有点难。

双手剑术大师全甲格斗教习实录,步步凶险,着着狠毒。【原标题】(生肉)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武器方面来说,单一的武器总是很难避免双杀的,除非你长到超出便携武器的范畴(大枪走开!)。当你选择进攻时,你一定会只能占住一条线路,而在便携刀剑的领域,占住中线并不比占住其他线在攻击到对面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各个流派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解法。举两个例子吧。笔者修习的英式军刀讲究一个怂字,护手完善不怕被点手,用距离来保护自己,进攻用弓步以图迅速后撤,也不鼓励在对方会反击的情况下连续进攻,我觉得用“站远一点白嫖对面”来形容其理念是比较恰当的(笑)

另一个例子则是德国中世纪剑圣理查德纳尔的理念,讲究同时攻防,对面从哪条线来,我就从哪条线抵着对面打回去。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理念的时候惊为天人,然而发现人家之所以是大师是有原因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orz

以下为怒击刺的示范,是同时攻防理念最典型的示范。

【武术教学】德系剑术 Zornhau-Ort,怒击接刺技术演示【泡面向】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然而这些都是单个武器的情况。当你多出一个副手武器的时候,战斗完全就改变了。

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例子便是单手剑与剑盾的对比。在单手剑中,对腿部的攻击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需要走更长的距离,且攻击对方腿部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上半身的防护,很容易头换腿,得不偿失。

但到了剑与小盾的比赛里,对腿部攻击则成为了常规选择之一。为什么?一是因为多出一个小盾以后上半身的防护会非常强,难以打进去,二则是因为你在攻击的时候也能够多出一条线的防御,也就是你同时拥有了两条线,这样的情况下攻击腿部时你可以举盾防御头部,攻击腿部也就成了可行的选项之一了。

同理,剑盾比赛中刺击要远多于单手剑比赛。为什么呢?因为劈砍本身也是一种防御,劈砍会在你的身前布下一条线的防御,而刺击只有一个点。在较短的武器(武器交缠概率更低)对决中,劈砍的风险是低于突刺的。而副手武器弥补了刺击在防守端的劣势,这使得剑盾比赛中刺击的使用大幅的上升。

各位可以比较一下两个视频中刺击出现的频率。当然也需要考虑武器劈砍刺击性能的差别,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欧洲武术】帅飞天的导师级军刀 saber 对战第二弹,还是各种刀光剑影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Ilkka Hartikainen 博洛尼亚剑盾(手盾)对练视频合集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4.装备越完善,身体素质所带来的差距就越小

这一点应当很好理解,身体素质中对战斗影响最大的是臂展,而随着武器长度的提升,或者副手武器的加入,臂展的优势会渐渐被削弱。

在单手剑里,一米八的人打一米五的人基本是吊着打,但到大枪里,一米五的人就有了通过技术来战胜大个头的机会。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Keith Farrell,德剑大佬,尽管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防守反击大师之一,但因为身高的原因在竞技比赛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劣势。顺便一提,我觉着他成为防反大师是被逼的,因为臂展劣势没法主动出击所以只能防反 233333

打的就是战斗民族!欧洲剑术高手虐杀老毛子(2 分 40 秒后简直电影级的剑招)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目前各个武器种类比赛的综合排名中,军刀,长剑等项目基本看不见女生的身影,而到了剑盾,迅捷剑加匕首这类项目中则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剑客。

在我个人看来,单一武器的攻防转换说白了就是肌肉活,像军刀,砍出去以后拉回来防守的速度就是实打实的基本功,长剑也是同理。女性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哪怕技战术在同一水平,我出刀回防就是比女生快,女性剑客也没得打。

但副手武器弥补了这一点,这给予了身体素质较弱的剑客通过技战术弥补缺陷的可能。哪怕仅仅是多一个副手的小盾都能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可想而知,越完善的武器装备,越能抹平身体素质的差异。

从匕首到单手刀剑到双手刀剑再到剑盾,迅捷剑匕首,再到大枪,身体素质的作用是渐渐降低的。到了手枪这个级别,身体素质已经无足轻重。

看不见的“女导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李清莉,编辑:李凤桃,原文标题:《女导演时代到来,该被记住的不止<李焕英>》,题图来自:受访者供图

“我入行之前,还在学导演的时候,别人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说想做导演,大家就会用质疑的眼光看我。”姚婷婷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这位有着一头温柔长发的女导演话语里掩盖不住一股强韧。晚上十点,她刚刚收工,坐上了回酒店的车。

这只是中国第六代青年女导演中的一位,春节档新晋女导演贾玲的爆火,让人们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存在。

作为众多女导演中的一位,姚婷婷的名字并不被观众所熟悉。

去年七夕,她的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票房5亿,作品总票房排在中国女导演票房第10名,新一代青年女导演已经成为主力,但观众比较熟悉的或许只有刘若英和赵薇。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剧照 图源豆瓣

刘若英导演影片《后来的我们》票房13亿,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7亿,排在女导演票房的第3名和第7名。

但如不是《你好,李焕英》以54亿票房靠近中国影视冠军,观众也许很难对女导演留有深刻的记忆。

长久以来,电影领域有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长期被男性“主导”的疆域。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在妇女解放运动到来之前,还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导演是个父亲式的人物,导演的职业是男性的世袭领地。”

但如今,女导演似乎大有改天换地之势。今年清明档殷若昕导演的《我的姐姐》上映21天突破8亿票房,成为清明档冠军。

紧接着,五一档也成为女导演的竞技场,由张艾嘉、李少红、陈冲联合执导影片《世间有她》,李玉导演的《阳光劫匪》成为票房所期。

在贾玲拉响青年女导演的导火索后,一波女导演正在雄霸银屏。

一名女导演的成长究竟是怎样的历程,女导演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样貌?为此,毒眸采访了四位新生代的青年女导演——白雪、姚婷婷、王丽娜、袁媛,带你听听她们的故事。

女性导演,如何冲出熔炉?

2007年,袁媛在中传导演系读硕士,临近毕业,她和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合计翻拍一部小说。

两人粗略计算了一下,拍这部电影的成本:买小说版权的费用,以及拍摄制作300万。那会儿还不懂如何拉投资的两个年轻人,开始在网上给几个热爱电影的网友发长信,希望有人能资助自己拍电影。

其中,有一位在上海做金融证券的网友很快给她们回了信,说:“行吧,我给你们点钱,你们就把版权买了吧。”

袁媛和同学非常震惊,心想:“这不会是骗子吧。”但转念又想,两个穷学生有什么可骗的呢。两人当即买了去上海的车票,准备当面感谢这位“天使投资人”。

几年过去,投资人的长相袁媛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记得是一个30岁出头的福建男人。袁媛回想着当年的场景,形容这是一次“天上掉馅饼”的经历。

之后,她们拿着“天上掉下”的版权费,把小说版权买了下来。袁媛告诉我们,当时和作者签的是8年的版权合同,但作者告诉她们:“没关系,就算你们10年拍出来也无所谓。”

两人初出茅庐的姑娘,信心满满,但在此之后,她们再没有筹到新的资金,翻拍计划就此搁置。版权到期,天使投资人给的钱也打了水漂。

时间久了,通信方式更新迭代,袁媛失去了“天使投资人”的联系方式,这也成为了她的遗憾。

这是一个和其他青年女导演类似的入行故事,同样科班出身的80后女导演姚婷婷的首部作品相比更加顺畅些。

姚婷婷是标准“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人生的转折发生在高中,高中时,家里买了一台DV,姚婷婷拿着它开始记录班级生活。

有一回开班会,姚婷婷拍了不少素材,配合着音乐剪了一部MV,看哭了不少同学,那是姚婷婷第一次感受到影像的力量。

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考大学的时候,姚婷婷义无反顾地报考了中传导演系,从本科念到硕士,毕业作品《顶缸》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节专业组优秀微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美短片单元最佳短片等八项奖项。

硕士毕业的时候,姚婷婷26岁,一辈子从事教育的母亲心心念念地希望她能回家当老师,姚婷婷不愿意。

她借着毕业作品去各地领奖的理由,不断安慰自己,也说服母亲:“你看,我好像还可以。作品获了奖,也许可以继续做这行。”

母亲仍不能理解她的坚持,不明白为什么还不放弃这种“不靠谱”的理想。

姚婷婷会拿出母亲亲身经历反驳她:“您当初坚持自己出来办学,不也是在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姚婷婷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笑意。母亲每次听到这句话,无可奈何却又无法反驳。

母亲虽然不赞成姚婷婷的选择,但还是提供着生活费,保证女儿的生活。

没有女性,这就是“权力的世界”

“当年我的高考志愿表里只有一行,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白雪说自己那会儿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如果考不上,我就没学上了”。

但毕业后,科班出身的白雪却始终不敢贸然着手拍电影,梦想似乎就此搁置了。

当被问到毕业后的10年都在做什么,白雪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过生活,在家相夫教子,偶尔也拍一些短片。”

导演行业的确特殊,女性在精力和体力上相对弱势。袁媛和姚婷婷都告诉毒眸,当年班里的女同学人数并不少,但毕业时,很多女同学就会放弃,这也导致了女性导演数量少于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里,男性为了事业减少对家庭的责任可以得到原谅,而女性正相反。

“没有人把历史进步的责任放在你们身上,是你们哭着喊着要解放,一个女人的公众形象远比成就更重要。”很多年前,第五代导演李少红就将女性的处境描述得很清楚。

图源微博@李少红官方粉丝会

但白雪没有放弃电影,对于一个真正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来说,这只不过在找一个非拍不可的故事。

袁媛描述那种状态,“离开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可能干不了这份职业。”而一旦选择了,那得接受做导演的一切生理和心理的考验。

这个行业的强度太大了。姚婷婷最近正在拍摄一部职场剧,每天早上八点半出工,晚上九、十点收工。“这样连轴转的生活通常要持续3、4个月,直到拍摄结束。”姚婷婷告诉毒眸。

演员可以把一天的工时签到合同里,但对导演来说,要兼顾的事情不只拍摄那么简单,全剧组的事情都需要靠导演解决,而长期高强度工作必然会给身体带来损伤。

所以当我们问起,从业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姚婷婷告诉我们的并非业务上出现困境,而是身体出现问题。

女导演的成长之路非常漫长,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在没有任何作品和经验的情况下投资人选中你的几率极其微小,因而新人女导演要熬过漫长的经验储备期,这个阶段最为痛苦。

见到袁媛的时候,是3月的一天中午,她刚刚开完新项目的会议,剪了一头短发,戴着眼镜,身穿一件绿色棉服,背着双肩包,非常朴素。在之后的清明档,她的首场电影《明天会好的》上映,这一刻她等待了10年。

很难说从毕业到真正做编剧中间那些迷茫的岁月是如何度过的。2007年,翻拍小说的电影项目并不顺利,虽然买来了小说版权,但后续资金筹不上来,折腾了半年,项目还是夭折了。

“那会儿不会有挫败感,只觉得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袁媛说。但两三年后,袁媛就很快意识到,一腔热血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工作不稳定,参与的项目也没有什么起色,残酷的现实长期消磨着热情和冲劲儿,身边一些同行无奈转行。

“你总得吃饭,总得过正常的生活吧。”袁媛有些气馁。

“那段时间就是不断地沮丧嘛,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时间久了,袁媛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质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看不到未来的迷茫包裹着她,“人在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是最难熬的”。

那段时间袁媛看了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她形容这份理想就是头上的月亮,如果为了赚钱,“弯下腰”就可以,但她做不到。

“我当时想我赖也赖在这个行业。”袁媛笑了,“从那之后,我开始摒除一切杂念,在内心给自己筑建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直到后来,她和刘若英导演合作《后来的我们》,参与到口碑票房双收的《滚蛋吧!肿瘤君》剧组。

袁媛正凭借这两部电影的编剧正式入圈,而在接到《肿瘤君》之前,有8年时间都是那个“北漂的十八线小编剧”,而这正是她的银幕处女作《明天会好的》中的故事。

姚婷婷同样也有一段那样被闲置的时光。那时候她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早起出门,去书店里看书、写作,或是去百老汇电影中心刷电影,强迫自己充实起来,这样做的背后,是害怕再也无法站立起来。

当感到实在熬不下去时,她就用偶像李安的经历勉励自己,告诉自己,当初李安也是经过了7、8年的沉寂,才得以成功。

《我的姐姐》讲述了年轻的姐姐安然初入职场就面临抚养弟弟的难题,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家庭责任面前面临双难选择。

影视剧中女性的处境同样也是现实中女导演的处境,而在作品中,女导演们不会错过表达女性意识的机会。

第五代导演李少红曾经试图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去构建女性的历史时空。在古代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她试图颠覆性重塑一个武则天,打破过往男性视角中残忍无情、欲望滔天的女性暴君形象。

在她们这一代中,女导演更多的将时代的符号与对女性社会性质的历史重塑融入在自己的作品,渴望从男性主导的发声中逃离,去创造属于女性自己的视角,从“他诉”转化为“她诉”。

《大明宫词》陈红饰太平公主

回忆这些年导演生涯所经历的磨炼,姚婷婷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导演,她们身上有种独立坚强自主的内核,而且勇敢的做自己、表达自己,并将这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表达传递到作品。

女导演的表达让世界变得完整,就如同李少红所认为的,“要不然这个世界太男性化了,完全是一个权力的世界。”

男性看不见、也无法抵达

拍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时,姚婷婷生了一场大病。做完手术后,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姚婷婷把监视器架进了病房里,每天躺在病床上,通着电话指导现场拍摄。

“提前实现了新的拍摄方式。”姚婷婷开玩笑道,希望未来拍电影也能有“工时制度”,她坦言自己已经不像20多岁的时候,那么好的体力精力了。

监视器前站着的姚婷婷

经历了最灰暗时刻,袁媛说,那一刻她决定,把这一辈子奉献给电影,“我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生孩子,就这样吧”。

建立自己对电影的坚定决心后,袁媛的心态变得特别好。

她很少再为没有成型的作品而烦恼,这样的心态也得益于这个行业的“不靠谱”。“当你满怀希望去做一件事,到最后可能一无所获。”

后来时间久了,袁媛就不再指望自己的每个作品都能被拍出来,于是抱着90%可能没有结果的心态去做,最后如果成功了,到时也是一份惊喜。

在2014年,姚婷婷指导了留在一代人青春记忆中的现象级网剧《匆匆那年》,之后2016年凭借《谁的青春不迷茫》成为85后首位票房过亿的女性导演。

《谁的青春不迷茫》剧照 图源豆瓣

而白雪和王丽娜几乎是同步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2019年由白雪指导的《过春天》上映,电影题材是关于“跨境儿童”的,这是一个过往的文艺作品从未关注过的群体。

该电影获得了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影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别推荐影片,同时影片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

王丽娜执导的《第一次的离别》比《过春天》出现更早一些,同样是导演的电影处女作。

这部电影横扫了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同时,获得了金鸡奖、亚太电影大奖等奖项提名。

《第一次离别》剧照 图源豆瓣

“如果把南窗比作千年社会价值取向的男性视角的话,女性视角就是东窗。阳光首先从那里射入,从东窗看出去的园子与道路是侧面的,是另一角度,有它特定的敏感、妩媚、阴柔及力度、韧性。”这是中国第四代女导演黄蜀芹曾说过的一段话。

女导演对情感有着天然的敏感,这甚至是男性视角无法抵达的盲区。

在和众多男导演接触后,袁媛发现,原来很多女性之间的情感是男性视角无法得到的体验,因而在很多影片的拍摄中,男导演需要去询问女性朋友或演员才知道怎么完成表达。

姚婷婷从其拍摄的第一部短片《特殊交易》,就聚焦于情感题材。之后的《匆匆那年》《青茫》《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无一不是通过影片传递某中关系的情感。

白雪曾问李少红,“您觉得女性在拍戏时和男性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李少红说,“女性会用情感去构建与世界的关系,去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存在感,男性往往会从更大的社会和理性的视角看待秩序、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不一样的思维方法。”

著名女导演王君正曾表达过这种观点:“男导演是以脑子拍戏的,他们长于思考,富有哲理。而我们女人是用心来拍戏的,这颗心里充满着真、善、美,充满着爱。”

反观新一代青年女性导演的作品,白雪的《过春天》中有一段男主给女主身上绑手机的戏份,在逼仄的空间里,两个年轻人若有若无的肢体接触,全程没有台词,但两人间懵懂暧昧的氛围已呼之欲出。

这场戏在2019年,被评为全年最好的“感情戏”。

《过春天》

袁媛执导的《明天会好的》当中,女主萧渝与男主季野的分手戏,也在抖音上刷屏。饰演萧渝的PAPI酱,将两人分离的不甘和委屈,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们也要拍“男性”故事

2019年,在毕业的第十年,白雪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

仅关于“跨境学童”的调研就持续了两年。再回想起那两年的调研生活,白雪依旧觉得非常孤独,那两年白雪都是独自背着包,在深圳、北京、香港几地来回辗转,和形形色色的人聊,收集着和跨境学童相关的所有资料。

2019年《过春天》路演的时候,电影监制同时也是白雪的恩师田壮壮,分享了一条白雪发给他的长信息。那条消息里透露的是电影上映前的焦虑、期待、紧张,是十年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的激动。

其实,从电影筹备开始,田壮壮收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长信息。他知道白雪也不是一定要什么答案,只是压力需要一个倾诉的出口。

白雪香港拍摄时的照片

在多年坚持之后,袁媛也掌握了自己的创作秘诀,学着不让自己失望。

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上映后,袁媛以为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剧本的成活率应该会大大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肿瘤君》之后,袁媛又经历了一轮沉寂,“剧本没有少写,但是拍了的几乎没有。”

袁媛无奈地笑了,“从《肿瘤君》到《后来的我们》这三年,我恨不得写了十几个剧本,才拍出来一个。”

现在袁媛也会劝身边入行的年轻人,如果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就认真努力地去做每件事,但也要学会对结果不抱期望。因为这个行业的现状就是这样。

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在于,写过一个好的剧本,不代表可以做一个好导演,拍过一部成功的短片,不意味着可以执导一部好看的长片。“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能力的行业。”袁媛说。

图源豆瓣

即使有作品面世,女性导演承受着和男性导演一样的压力,但她们的压力可能更多是在评论中会在导演前面加一个“女”字,似乎是因为女导演才有观众吐槽。

但作为中国电影创作成长的见证者,李少红过去也曾试图摆脱“女性”的标签。过去被问到“作为女导演如何如何……”,李少红会反问,“你问男导演的时候要强调你作为男导演有什么感受吗?”

而现在她会回答,“挺好”。

《明天会好的》上映后,有部分观众表示,“感觉电影在制造焦虑。”“看完感觉明天不会好了。”这是袁媛第一次面对公众的不同声音,她很平静:“当一部作品问世时,观众对它所有的评价我都接受,最终如果呈现的不好,也是我来承担这个责任。”

《明天会好的》豆瓣评价

虽然在资本、制片等多方的制衡下,导演并不能完全控制一部影片的走向,但女导演不会矫情,会像男导演一样冷静的面对这个世界的非议。

她们从过去对性别角色的抵触,到开始自觉开发作为女性导演所独具的视角和特质,同时,也更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种种来自性别或非性别的艰难和喜悦。

此时,距2014年《匆匆那年》成为年度爆款网剧已经过去7年。男主角之一的白敬亭已经成为了追星女孩公认的“四大国民墙头”之一,而他的置顶微博还是《匆匆》的剧照。

方茴的扮演者何泓姗,也成为了大热古装剧《如懿传》里的“小琵琶精”,并塑造了不少经典的影视角色。

至今,姚婷婷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合作伙伴说,《匆匆那年》是自己的白月光。每当听到这些话,姚婷婷都很感动,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情。

去年受到疫情影响,王丽娜第二部电影《村庄音乐》的拍摄被迫停滞,这部电影同样聚焦于家乡新疆。

《匆匆那年》剧照 图源豆瓣

白雪去年筹备的跨国犯罪题材电影,因为疫情被迫停止。

当下她正在筹备一部翻拍自意大利的亲情题材电影,白雪告诉我们,这次再做调研,已经不像筹备《过春天》的时候那么孤独了。“这次身边有了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和我一起。”

白雪对毒眸说,“我不觉得我只能写关于女人的故事”,如果能将男性主角的故事讲得非常精彩,我也很乐意去尝试。女性更擅长表达情绪,但要警惕掉入情绪里面,因而她会尝试各种类型的影片。

和毒眸通话的当下,王丽娜正在新疆筹备影片的拍摄。为了这部影片,王丽娜在当地种下了成片的植物,但疫情将一切计划都打乱了,现在只好重新改动剧本。

“那些植物怎么办呢?”

王丽娜笑了,“就只能重新再种一次呗。”

末了,她又补充了一句,“你要接受这些变化,接受这些不完美,因为这些不完美也正在创造新的东西。”

参考资料:

1. 试论中国当代女导演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电影评介》董玉芝

2. 论当代中国女导演的创作心态 汪天伦 任仲伦

3. 人格·身体·存在——中国当代女导演电影分析(1978-2012) 《当代电影》周夏

4. 中国女性导演风格变迁:从李少红到李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李清莉

亚军王建国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王建国写段子写得犯恶心。这种生理上的恶心,是从今年开始的。

他原来也听说过有创作者一写东西就想吐,但不太相信这种事真的发生。直到自己遇见。

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不想写;三天,不想写;倒计时24小时,必须写了,打开电脑,一个通宵之后,稿子完成。

“上台之前我就知道稿子不及格。但没办法,你硬着头皮也得上。”王建国说。在他的标准里,永远不可能有满意这个选项,“及格”已经是最高评价。即便如此,刚刚过去的《吐槽大会》第五季也只有两篇稿子及格——第一篇和最后一篇。

他评价自己的词总能让听的人心里一紧。“2020年底的时候,(我)创作状态‘回光返照’了一下,现在就是纯恶心。”

他也渐渐把“上了岁数”挂在嘴边。

下午三点,如果不是为了要接受采访,脱口秀演员王建国应该还在睡觉。

他习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一开始,王建国还偶尔跟自己较劲,试图靠一天不睡觉来把作息时间拧回来,后来“因为岁数大,实在不能通宵”,彻底算了。

原来,做节目演员(自己写稿表演)、编剧(给嘉宾写稿)、总编剧(给别人改稿)这三个角他都能牢牢扯住。最忙的时候,他在出租车、飞机上写过稿子,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但最近这一两年,他放弃了亲自给《吐槽大会》嘉宾写稿的工作。“上了岁数,我实在是体力不够。”他说。

他甚至为了专心输出,尽量降低信息输入。书、电影都不太看了,因为怕造成剧烈的情绪波动,影响创作。“你想我那么专心一个礼拜还写不出来,我再去干点别的,那更不行了。”

工作结果不满意、工作过程不快乐。让王建国坚持下来的纯粹是一种契约精神和责任感。“应下来的活儿就得好好干。”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的这么不乐观?

在刚刚过去的《吐槽大会》第五季里,作为总决赛里硕果仅存的职业脱口秀演员,王建国拿到第三名。在三季《脱口秀大会》里,王建国也一直稳定地获得亚军的成绩。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每次都说自己没考好,但分数出来总是前几名的人。但王建国的真诚会让人快速否定掉这个联想——他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是一种表演。

这个身高187,口音自带喜感的东北大汉;最近热门CP“雪国列车”的其中一位,露出了沉郁一面。

这不是一个符合公众想象的喜剧演员的故事。当站在综艺舞台的追光灯下,聚集了一些名利之后,王建国选择暴露自己的沉重。

人一般能从两件事情上获得价值感:擅长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碰巧是同一件,那实在太过幸运。

起码,王建国没能拥有这种幸运。

真谈到兴趣爱好,第一位还是打游戏,不是手游,得是几百块钱就能拿下的主机游戏。这是他30岁重新找回来的爱好。其实他也承认,甚至对游戏都没那么感兴趣了,但还是“硬挺着痴迷”。如果游戏都不喜欢,他就真没什么喜欢的事情了。

“人如果没什么真喜欢的事,就很难活下去。”他告诉我。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愿意诉说自己和职业宿命般的联系。王建国相反。他对脱口秀这份工作的形容,更像很多人说起婚姻——“年头儿挺长了,非常幸运的是还没有讨厌对方。”

图片来自受访者提供

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快乐。只有当他说了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技术过关的同时受到观众的认同,这个瞬间才让他获得一些快乐。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七期的那5分钟里,王建国把自己热爱的孤独分成“绝对孤独、屈从性孤独、认知障碍型孤独、主观迷幻型孤独”。这些听上去让人云里雾里的名词,和那句“我就是守墓人,世界是我看的坟”,成了他整季传播效果最好的一次表演。

他的好朋友李诞对那篇稿子的评价是:“我特别喜欢这篇稿子,因为这是他真的内心想说的东西。他真的想说的东西,就会有点灰暗。”

但皆大欢喜永远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时候,王建国都为上台、表演自己不满意的稿子而痛苦。王建国不是那么喜欢脱口秀,却依然在做这件事。

他给出了公众最容易理解的理由:生活。

他在公开采访里说:“我不喜欢被关注,被人瞩目,我之所以站上来就是看人家挣很多钱眼馋。想红这个欲望不丑陋。”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衍生节目《脱口秀小会》里,有观众给王建国提意见,让他少上点直播,好好写稿子。他开玩笑地脱口而出:“我要就为了好好写稿,我去线下(演出)就行了,上什么节目?上节目不就是为了接活儿嘛。”

但他又并不迷恋财富本身和它所代表的东西。起码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兴奋。

他没有任何炫耀性消费。很多艺人满身Logo,王建国一年四季用一件黑色、无法辨识品牌的大袍子把自己罩住。无房无车。此前六年,他都住在快捷酒店里。为了给自己75寸的大电视一个家,他才下定决心在上海租了房子。

除了吃喝、厨具、游戏,王建国基本不花任何钱。刨除房租,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5000元。他也对投资理财毫无兴趣。他唯一的理财方式就是把挣的钱都交给银行。

有时候,他拒绝送上门来的钱。“雪国列车”(王建国、李雪琴)CP刚刚组成的时候,很多厂商想邀请他们两个人一起出席活动。全部工作内容就是好好站在那儿。但是“想挣钱”的王建国拒绝了。

“那不就成变现了。这样对好多真希望我和雪琴在一起的人不公平。”他说。

他也不想当艺人。他在《隔三岔五国仔饭》这档节目里,表达过对此的怀疑。“我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这个工作”。在节目里,他没有给出答案。但显然,他心里都有。

“我不适合当艺人。因为艺人核心的要求应该是讨人喜欢。其他的能力都是辅助。我不太想讨人喜欢。”

别说讨人喜欢,就连社交都是王建国很大的负担。

王建国最好的朋友之一李诞,实际比他小一岁。但王建国叫他“老李”。他们熟起来的过程,也是靠老李连着喊了三次,王建国才出来喝酒。“喊三回,出来一回”是属于王建国的社交频率。因为这样还不出来,“就太不给人面子了”。

现在成了微博二百万粉丝的脱口秀演员,《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总编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社交场合。

如果碰到生人请吃饭,王建国就一个准则——肯定不去。“老李”会替他挡掉一部分,碰上实在真心想请他的人,王建国就非常诚恳地用东北话解释:“我见生人真的不行,我太不得劲儿了。”一般情况下,同是搞创作的人,都能理解他。但背后会不会生气呢?“那就不知道了。”他说。

“我知道自己有一些‘高攀’别人的机会,我也承认有些时候,人脉是很重要的。”可真的要他选,他宁可失去这些机会。

那么,只剩一个可能。最终把王建国留下来的,大概是所有答案里最不酷的一种——责任感。

节目之后,王建国出现在很多人的感谢名单上。《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编剧小罗曾经有一段时间怎么也写不完稿子。最后让他克服拖延症的是一句话:你写不好还写不坏吗?你往坏里写,最后肯定能写完。

是的,你肯定也猜出来。这段话出自资深拖延症患者、“今天才勉强准备好迎接前天”的王建国。

很多人都提起王建国带来的帮助。自己捋不顺的稿子,去读稿会找王建国聊聊立刻就成型了。而不论王建国在什么样的烦恼和困境里,不论自己的想法多诡异,最终他总能超额完成工作。

李诞曾经评价:“这件事肯定给他带来了痛苦。其实他特别想成为不负责任的人,他又做不到。”

谈及自己想挣钱、对写稿的疲惫和对脱口秀的不热爱,王建国有惊人的坦诚。

但提及创作,他立刻严肃、谨慎起来。有很多东西不想说、不能说。在这种难得一见的谨慎保护下,也许是他真正在乎的东西。

10年前,王建国还蜗居在城中村里写自己的小说。具体名字,因为“小说实在是太久之前写着玩的了,能不提就不提了。”他说。

那三年里,王建国一共写了一百多万字的小说,巅峰期可以日更两万字。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线催更:“没有结局了吗?作者不是说会重写一版吗?”

那时候网文还不叫IP,写小说带来的物质回报极其微薄,一百万字的小说最终带来了160元收入。王建国每个月都要靠家里的接济才能勉强糊口。但他在很多场合里提起过“写小说真是最好的日子”。

现在,他又有了新的创作机会。2019年开始,笑果文化为王建国组建了一个剧本创作团队,由他主导,Rock作为搭档。只要剧本完成,立刻投拍。

剧本一共多少字?不方便讲。

是什么主题和类型?也不太想说。

唯一可以透露的是,他和团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剧本简介、人物小传、故事大纲都齐备,剧本会也开过很多次。”

但仍然没进入实质拍摄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剧本还在不断推翻中。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可能第二天主角就换人了。

用搭档Rock的话说,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进度你要说是零,也没什么不可以。

“这剧也不是公司等着挣钱的。既然是为了创作,还是要在意艺术性,那就没什么可着急的。”王建国说。显然,他打算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和剧本命运类似的是他的一本小说。签约时设定的截稿日期是2019年,拖稿的时间单位已经需要用年来计算。好在,王建国总是能遇见对他怀有善意的合作者。“关于作者拖稿的一些惩罚措施,人家压根没写。”他说。

而王建国唯一有很多成果的创作是做饭。这也是他排名比较靠前的兴趣爱好。

提起食材,他如数家珍。他甚至花了大钱去学做粤菜里的玫瑰豉油鸡,其它菜系也有涉猎。什么炸春卷、辣子鸡、冬阴功汤、红酒炖牛肉,他都信手拈来。

王建国还曾经在深夜带着一盒老汤,跑去李诞家卤牛肉、卤笋,吃完了用滤勺过一遍,再把老汤原样带回去。热情可见一斑。

提到为什么喜欢做饭,他给出了很“不王建国”的答案。“做饭不说是创作,起码也是制作,而且更好的是,你每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王建国卡在自己真正感兴趣、产出艰难的创作和得心应手的职业之间;他卡在表达自我和艺人标签之间;卡在孤独和人群之间。

他像那些真正骄傲的人一样,看不到拥有的成就,永远介意没能让自己满意的点滴。而做饭,是缝隙中的松弛剂。

回到王建国这个名字。众所周知,王建国并不真叫“王建国”。作为一个艺名,它实在太过暮气沉沉又泯然众人。这却正中王建国下怀。

“像邻家街坊老大爷的名字,对生活不像我们这么急躁。他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节奏。他更顽固、执拗、有自己的规矩。”这大概是王建国对自己的期待。

而对爱他的观众来说,也许王建国同事的祝福更恰如其分:

“虽然生活都是刺儿,但还是希望王建国能抱住它。”

美国资本对欧洲的精准收割,没想到从这里开始

资本的本性,是自私、贪婪,更是没有底线的

1

这几天,国际足坛发生了一件大事。

简单说,就是美国人,用了 60 亿美元,要全面接管欧洲足球。

2021 年 4 月 18 日,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马德里竞技、AC 米兰、国际米兰、尤文图斯、曼联、曼城、利物浦、阿森纳、切尔西、热刺 12 家欧洲豪门俱乐部联合起义,宣布欧洲超级联赛正式成立,取代现在的欧洲冠军联赛。

说白了,就是大哥们要换山头了,另起炉灶。

为什么?想赚更多的钱。
欧洲冠军联赛是世界最赚钱的体育赛事,根据之前欧足联公布的数据,2019/20 赛季欧冠、欧联杯、欧洲超级杯商业总收入达到 32.5 亿欧元。

1

那么球队能拿到手多少钱呢?

欧冠奖金由参赛奖金、成绩奖金、欧足联系数奖金和转播,分成四大部分组成。

2019/20 赛季冠军拜仁奖金 1.29 亿欧,亚军巴黎 1.34 亿欧元,之后的巴萨和曼城,奖金分别为 1.04 亿欧元和 9940 万欧元。

多吗?这 12 家起义的豪门俱乐部,总共拿到手不到 12 亿,因为分钱的人太多了。

2

这些欧洲豪门闹事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 1998 年时任 AC 米兰主席的贝鲁斯特尼,就搞了 “欧洲 G14”,目的还是要多分钱。

逼宫之后,才有了 1999 年欧冠改制,将小组赛由一轮改为两轮,参赛队伍扩大到 32 支。

之后,他们也想自己搞欧洲超级联赛,但靠山不够硬,最后还是解散了。
这次起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豪门球队,真的太太太缺钱了。

2

根据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布的数据,欧洲营收最高的 20 大俱乐部,上赛季总营收 82 亿欧元,比上上赛季 93 亿欧元,减少 11 亿欧元(降幅 12%)。

其中转播费减少 9.37 亿欧元(降幅 23%),比赛日收入减少 2.57 亿欧元(降幅 17%)。

预估本赛季欧洲 20 大俱乐部总营收将减少 20 亿欧元。

image

因为疫情,五大联赛到目前为止,依然要求空场。夏日热身赛的 “圈钱” 计划,肯定告吹。

问题来了,收入面临严重缺口,在地主家没有余粮的情况下,欠薪就变得司空见惯,打白条呗,不行就强制降薪。

这方面,咱们中超球队总算领先世界了一回。

光是这一点,可能这些豪门球队还未必会闹这么大动静。

欧足联还准备在下个赛季,让豪门的球队从 “996” 变成 “007”。

简单说,就是对欧冠联赛扩军,让豪门球队多打比赛,但不付加班费。

怎么可能不闹!

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皇马带头,搞欧洲超级联赛?翻新伯纳乌目前他们还欠着 9 亿欧元的低利息贷款,而这 9 亿贷款的提供者,正是美国的摩根大通财团,华尔街投行才是背后的手。

这 12 家豪门中,美国资本占据三分之一,格雷泽、克伦克、亨利,每年投入都是小心谨慎。

剩下的曼苏尔酋长、列维也都是国际资本的代言人,他们的背后是阿拉伯的石油大亨和犹太资本。

米兰的背后是美国对冲基金,国米的投资人苏宁,缺钱已经到了砍手砍腿的地步。
他们投资足球为了情怀?资本只想多赚钱。

image

为了让这些豪门下决心脱离本土联赛和欧冠,资本真还不是画饼。

设立总额超过 100 亿欧元的 “团结款”,15 家创始俱乐部在不打一场比赛的情况下,先分到 2 亿欧元以上的安家费,且每年都将有 1 亿至最高 5 亿欧元左右的收入、奖金。

这笔收入对俱乐部来说简直就是救命。

4

懂足球的人都知道,一旦欧洲超级联赛成立,足球这项运动,可能会被毁掉。

一方面来自于,欧洲足联和国际足联的抵制。

后者已经警告,如果俱乐部参加超级联赛,就将被禁止参加本国联赛和欧冠以及欧联赛事,球员也不得代表国家队参加 FIFA 赛事。

这样一来,花了几十年,已经成熟,自上而下的足球体系,将会全面瓦解。
另一方面,欧洲足球属于 “社区导向型”,扎根社会,是文化和传承,甚至是精神信仰。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天,球迷、球员几乎全部站在球队对立面的根本原因。

image

足球看似只是一项运动,但文化性、社会性,乃至政治性都很强,这其实是整个欧洲,对美国资本和美国文化的一次抵制。

最终结果,可能大家都知道,英超球队全部退出了欧洲超级联赛。

怎么了?为什么?据说欧足联花重金招安。

意甲球队也已经宣布退出。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看起来这场闹剧,看似以最圆满的结局收场,实际上,接下来将会是一场对资本的大清算。

欧洲对美国的。

博弈才刚刚开始,山雨欲来风满楼。

5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的《国家的兴衰》中,有一段话:

“历史上文明人总是被野蛮人打败,然后野蛮人变成文明人,再被野蛮人打败。”

傲慢的美国资本试图抄底欧洲足球,目的就是要搞成 NBA 一样的模式。

对于资本来说,一切的目的都是钱,逐利是本性,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不会考虑长期发展。

商战有时候比真正的战争更残酷。

败了?

没准两三年后,资本又会以另一种方式站出来,力推全球超级联赛,这样的剧本再来一遍。

说到资本,想到了前几天老南写的那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

“金融行业,从来都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谈人生谈理想?转身楼就塌了。跑慢一步,命就没了”。

话说,为什么资本看不上中超球队呢?咱们是公益项目。

来源:石榴询财 微信号:shiliuxuncai-2015

85 后花旦 2 | 倪妮的瓜,撕 X、男友、艳压和资源

2016 年底,92 年出生的周冬雨,在中国台湾金马奖上封后。第一个站出来,说出自己要改变的,从周冬雨身上学到东西的女明星,是年长 4 岁的倪妮。

时隔不久,她便辞退了跟着自己多年的经纪人,陈璞。

回首几年征途。倪妮虽是周冬雨的师妹,但同属谋女郎,她的整体起点比周冬雨高了不止一个段位。

她 2011 年底出道主演的是大制作《金陵十三钗》,男主是国际巨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最终国内票房是 6 亿,当年华语票房冠军。周冬雨 2010 年出道演的是小成本文艺片《山楂树之恋》,搭档的男主也是新人,窦骁,票房仅有一亿多。

倪妮出道被广泛看好时,周冬雨在演香港三流导演黄真真的《倾城之泪》,还是单元女主。彼时普遍论调是倪妮会成为 85 后花旦领头羊,而周会成为下一个李曼,一夜成名后泯然众人。

变化发生在 2012 年上半年。《金陵十三钗》国外收益不及预期,张艺谋和他十几年的资金合伙人张伟平撕破脸,闹分家。

这场撕 X 改写了倪妮、周冬雨、窦骁们的演艺轨迹。

闹之前,倪妮和周冬雨的经纪约均在张艺谋工作室,是张的副导演蒲纶在带她们。闹起来后,张艺谋让出经纪约,圈内向她们抛出橄榄枝的经纪公司数不胜数。

周冬雨选择站队的是圈内老人,杜扬、王京花和陈岩等人。老江湖们带着周冬雨撕掉清纯玉女的标签,谋求形象转型。

倪妮当时正和冯绍峰谈恋爱,冯绍峰也凭《宫锁心玉》爆红了一年有余。冯绍峰是华谊旗下的艺人,有自己的团队和工作室。他的团队爱炒 CP,在认识倪妮前,他就一直向杨幂表白。杨幂和团队并不热衷这个 CP,《宫》的宣传期过后,这个话题就凉了。

再然后,他就认识了刚出道不久的倪妮,说是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就公开了恋情。

倪妮选择的是把事业和感情混放在一起办,将经纪业务交给男友的团队做,由冯绍峰的经纪人梁砚和宣传陈璞等人带着。他们共同一个团队。

再然后,倪妮就开启了一步步把好牌打烂之旅。

<1>

倪妮和冯绍峰谈了三年恋爱,是她事业发展最关键的三年,结果她秀了三年的恩爱。

冯绍峰的发布会,她屡次去现场助阵,为男友和范冰冰争抢话题,屡次探班、常谈结婚、为男方下厨做饭等等一系列操作下来,“冯绍峰的好女友” 和 “冯绍峰的未婚妻” 成了她的标签。

恋情之外,倪妮的定位一直飘忽不定,没主见,规划不清晰,更像是个追风者。圈内流行什么,她和团队就跑去跟着做什么。范冰冰在国外红毯走红后,常拍机场照,搞艳压,在时尚和代言圈子吃香。倪妮就狂拍机场走秀照,搞艳压,拍时尚杂志,仅 2013 年就拍了 30 本时尚杂志。

滕华涛和鲍鲸鲸等人做出电影处女作《失恋三十三天》,以小博大创了收益率新高,捧红了白百何,推着白百何成为小妞电影首选女主。倪妮就去和滕华涛鲍鲸鲸合作了小妞电影《等风来》。

青春系列电影票房大胜流行起来后,她又去拍了《匆匆那年》,合作青春爱情片大导,徐静蕾的老友张一白。《匆匆那年》的票房成绩不错,后续想找她拍同类型电影的公司不少,她没接。

她又跑去拍了电影《悟空传》。背景是《西游降魔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接连票房成功,都破了十亿。

这种跟风跑不只发生在作品上。赵薇跟着马云和当时的丈夫黄有龙成为 “女巴菲特” 后,很多明星不管有没有人脉懂不懂财经,都想靠着投资捞一把。其中就包括倪妮。她跟风投资了乐视和贾跃亭甘薇夫妇,因为乐视最会开发布会画饼,生意看似做得很大。乐视和贾家垮掉后,群星损失惨重,其中也有倪妮。

image

和冯绍峰分手后,倪妮带走了冯工作室的陈璞等人,组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团队。冯绍峰开始自己的新恋情,是和更年轻的林允,谈起了恋爱组起了新 CP。

<2>

几个月后,倪妮又公开了和井柏然的恋情。基于冯绍峰和井柏然身上的同性传闻,她被戏称为 “湾仔码头”。

倪妮和井柏然谈了两年多的恋爱,一直都没有摆脱合约情人的质疑声。分手当天,他们还通过律师声明表明态度,说不是合约情人。

不管是不是合约情人,这段绯闻都给他们贡献了不少话题,维系了男女艺人的热度和存在感。他们作品上映的关键宣传期,总有恩爱秀出来。

倪妮靠恋情维持话题,作品到处跟风跑的几年,周冬雨后发先至,转型成功。

周冬雨是先跟着王京花和陈岩等人撕掉了清纯的标签,摸索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后合约到期跳出,又将经纪约转到了周迅前经纪人创立的泰洋川禾,定位周迅接班人。

拿到影后前,周冬雨的圈内认可度和撕资源能力远不如倪妮。连续接住了《心花路放》、《七月与安生》等资源,周就起来了。

其实,周冬雨成为小妞电影的首选,算得上天时地利。她拿奖的第二年也就是 2017 年初,原本小妞电影首屈一指的代言人,号称票房女王,周冬雨前经纪人王京花和陈岩等人带的白百何,出现了戳鸡鸡事件,形象受到重创。
周冬雨拿奖后,倪妮说,

“我好羡慕她们能演这样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感觉非常对,导演和摄影师都很爱电影,都很爱演员。”

倪妮忘记了,她合作过的班底和撕资源的能力,是远胜于周冬雨的,至少前很多年是这样。

可她留下的作品数量和质量均不行。号称电影咖,她让人记住的是一张张艳压群芳的时尚硬照,再看为数不多的电影作品,绝大多数豆瓣评分都不及格,《勇士之门》3.5 分,《新娘大作战》4.2 分,《悟空传》5.1 分,《奇门遁甲》4.4 分,《等风来》5.6 分,《28 岁未成年》5.7 分…

<3>

倪妮羡慕周冬雨的电影成就,嫌弃自己没有作品后不久,她辞退了合作多年的经纪人陈璞,着手寻求转型路径。

嘴上说着作品最重要的她,寻求出的结果是跟随电视剧的大浪潮。踏着大女主和古偶的东风,她拿下了两部华策主控的电视剧,一部原著大女主的《天盛长歌》,和一部古偶的《宸汐缘》。

结果《天盛长歌》原著叫《凰权》是大女主,最后被魔改成了男主戏。

明星艺人拍片跟风跑的主因是,风就代表热钱流动的方向,跟过去,多半没有好的作品,但能赚到大钱。

华策 2017 年的财报给出了数据,他们请动倪妮首次出演电视剧的片酬。2017 年仅合作《天盛长歌》一个剧,华策向倪妮工作室支付费用高达近 9800 万。倪妮工作室位列,华策 2017 年供应商支出总排名的第二位。

image

至于《宸汐缘》,倪妮的收入被隐藏了。2018 年华策披露财报时,隐藏了前五大供应商的名字。前两大供应商的支出分别是 9200 万和 8000 万。支出对应的公司,有没有拆分,完全看不出了。

倪妮影视生涯头两部电视剧带来的成绩,一部是和张震的《宸汐缘》扑得无声无息。

另一部和陈坤的《天盛长歌》砸穿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底盘,最惨曾跌至 0.16% 还不及芒果台黄金时间播放的广告看的人多。湖南卫视官微和金鹰剧场早早取消了对《天盛长歌》的关注。更有坊间传言说湖南卫视为此损失高达 5、6 个亿(此数据未得到官方证实,真实性待考)。

真正驾着那波大女主和古偶起势的 85 后花旦,是杨幂和赵丽颖等人。

杨幂背后的嘉行传媒顺利完成了对赌协议,直接晋升为几十亿公司的股东,成为资本家。杨幂在公司虽不参与决策,但持股价值仍有数亿之多,迪丽热巴、张彬彬和高伟光等诸多艺人的劳动剩余价值都有她一份。

赵丽颖后又联手李冰冰和李雪姐妹,以名气和咖位资源置换股份,成为和颂的合伙人。刘诗诗吴奇隆夫妇持股 11% 的稻草熊,今年初成功登陆港股,截止今天发文稻草熊市值有 85 亿港元。就连一向以 “傻白甜” 著称的唐嫣,麾下的一众男女艺人也开始冒头了。85 后花旦竞争的层面,已然拔高。

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的倪妮,连续扑了两部剧之后,又换掉了经纪人,和此前接班陈璞的经纪人盛雪分手。

<4>

倪妮把经纪约,签给了知名电视剧导演沈严的公司,经纪人换成了沈严的老婆王欧蕾。

沈严不只是《天盛长歌》的导演,还是《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中国式关系》以及《流金岁月》等片的导演。

这就有了签约沈严之前的 2017 年,沈严执导的《天盛长歌》牺牲倪妮。原著《凰权》本是大女主戏,剧本被魔改成了大男主戏,是为了咖位更大的陈坤。

到了签约后,今年年初那部魔改的电视剧《流金岁月》,沈严导演,请来陈道明、田雨、董子健、袁泉等人为倪妮做配,老搭档编剧秦雯为她调整戏份。《流金岁月》里魔改增加的故事线,多是围绕倪妮。

image

原本《流金岁月》小说里那个拜金钻营的朱锁锁(倪妮饰演的角色),变成了剧中爽剧式的设定,年轻有为的领导、骄傲的富二代、成功的商业地产公司董事长、董秘等人围着她转,喜欢她宠她,整部片子像是为倪妮量身打造的时装秀。整部剧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只是为了凸显更美的她,助推她的影视事业和时尚形象更上层楼。

沈严的起势源于伯乐陈道明,早先他只是一个广告片导演,被陈道明瞧上给提携成了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导演。此后多年,他们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2013 年,王京花带着陈道明等人重组北京文化,也把沈严签到了北京文化旗下。

即便是前两年《我的前半生》小爆红后,沈严和几个老搭档,新成立家影视公司,拿到了腾讯的投资。现在他用的主要班底还是王京花的艺人,比如下一部大 IP《天才基本法》女主定了赵今麦。

倪妮签约沈严夫妇,是在《我的前半生》后。奇怪的是,她作为沈严公司旗下最大牌的签约艺人,却没有持有股份。或许,她更在意电视剧《流金岁月》吧。毕竟《我的前半生》和《流金岁月》都是亦舒原著的小说。

离开倪妮的两任前经纪人,从她这里,没少汲取能量。陈璞去带王子文了。王子文的时尚感蹭蹭往上涨。现在,王子文也是恋情新闻满天飞。

前段时间《向往的生活》总导演兼总制片人王征宇说,他们的节目几乎不请 35 岁以下的女艺人,是因为想要她们素颜出镜,很难被接受。用 “妹妹” 张子枫做常驻,因为她很少化妆,也不带化妆师,只是每天早起起床简单收拾一下。

王征宇说话留了一半。《向往的生活》请了张子枫,还有个关键原因是张子枫的经纪人叫盛雪,也是倪妮的前经纪人。盛雪的另外一重身份是,何炅和黄磊工作室的合伙人。

张子枫和王子文相同的是时尚资源上扬。不同的是,张子枫作为新生代小花,没谈恋爱。不过微博上关于张子枫 CP 的超话,不少。也常有她和小生的 CP 通稿在发。和我彭昱畅的、和吴磊的、和胡先煦的、和刘昊然的、和陈飞宇等等,几乎同龄当红小生都在其中,说她是百搭 CP。

前段时间,被嘲资源咖万年不红的景甜,演了尾鱼写的小说《司藤》总算有点走红的苗头了。

职业追风人,倪妮也有相应的动作。据说倪妮团队又去接洽了尾鱼写的另外一本小说《西出玉门》。腾讯已将《西出玉门》评级升为 S+。
……

来源:深度八卦 微信号:shendubagua001

王安忆:阅读真正的意义

让我再谈一下年轻时读的书。我常说我很喜欢托尔斯泰和雨果,但年轻时托尔斯泰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不特别喜欢雨果。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这个名字对你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因为俄国文学不是今天的时尚。在我年轻时,我其实不能完全看明白他的小说。小说里俄国的政治背景,知识分子的苦闷,思想没有出路,那些更深刻的内容我不怎么了解,留在记忆里的印象是模糊的。读书就是这样,把喜欢的东西留下来,不喜欢的看不懂的东西就放到一边,等待将来的日子去认识,好像反刍似的。于是,我就只看到爱情的部分。屠格涅夫的小说里总是有爱情,而且是不幸的爱情,年轻人多不喜欢一帆风顺的爱情,而是受爱情的悲剧吸引,年轻人总是伤感主义的。

   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都很伤心。在《初恋》里,一个年轻的男孩子爱上一个成年女性,爱得非常非常深。这份爱里,不仅有情欲,还有成长的渴望,希冀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和这个社会平等地对话。这个女人很美,很温柔,而且似乎也知道他的钟情,有一些微妙的回应。结果却是,她爱着他的父亲,一个成熟的经历过生活、有家室妻儿的男人。这不仅是单纯的失恋,而是一个失败的博弈,年龄、阅历、成熟度,和这一切有关的魅力的博弈。但是,还有一个更久远的博弈,这个博弈还未完,还未决出胜负,那就是未来的时间。他总有一天抵达父亲的年龄,父亲却永远回不到他的青春时代。所以,博弈的双方,父与子,都是痛楚的。屠格涅夫小说里有一个父与子的核心关系,他有一部长篇名字就叫《父与子》,可我注意不到,只看见爱情,因为自己也正处在蜕变的年龄,爱情对成长具有启蒙的意义。

   读屠格涅夫的小说真的不是白读的。慢慢地,我们就建立起种道德美学,那些深情的爱人们,并没有放弃利他心。虽然爱了,力情是自私的,但是知识分子的人性理想约束着他们,使他们保持对爱的更高尚理解,悲剧就是在这里发生。屠格涅夫所写的故事和我阅读时经历的生活完全不同,他笔下的人和事,于我的处境称得上奢侈,但为什么我能够从中得到慰藉和启发?可能是有一个秘密通道,可能是青春,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也可能是成长的需要。这大约可说是阅读生活的真谛,你和某一本书——不知是哪一本,会有一个秘密通道,就是这个秘密通道,令你在书中遇到知己,能和这本书邂逅,就是幸运。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共十卷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部很好看的长篇小说。傅雷先生译的中文版,分成四本,“文化革命”中,我们不知从什么地方得来第一本,里面包括有前三卷。这前三卷,恰是人物从幼年到少年走向青年的成长过程,每一阶段都有一段爱情。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女性读者来说,非常令人激动满足。第一段的爱情是小狗小猫式的,女主角叫弥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钢琴学生。他是一个穷孩子,有着音乐天赋,从小就承担起养家的重任。除了在宫廷乐队演奏,还要教钢琴帮补家用。弥娜的母亲,一个孀居的贵族夫人,很慷慨地聘用他做女儿弥娜的钢琴教师。弥娜是个任性的女孩,出身优越,吃穿不愁,妈妈又宠着她。

   起初她看不起克利斯朵夫,因为他生相粗鲁,穿着简陋,不讲卫生,仪态也缺乏教养,所以对他态度相当傲慢。克利斯朵夫是公认的神童,也不买她的账,师生关系就很紧张。可是有一天,发生一件事情,把形势整个地扭转了。这一天,小老师指责学生弹了一个错音,弥娜不承认,用手指着乐谱说就是这样的,克利斯朵夫凑近看乐谱,看见的却是少女花瓣儿般的小手完全是无意识地,他在那手上吻了一下。这一个冒失的举动,把两个人都吓到了。争吵平息,琴课继续,但心情就此搅动起来。

   弥娜生活很简单,又没到进入社交圈的年龄,成天无事可做,难免胡思乱想。克利斯朵夫的这一吻,给了她新发现,原来她已经被这个男孩深深地爱上了。爱情遮住她的眼睛,再看克利斯朵夫,他的每一事每一物都变得可爱,钢琴弹得好,才华横溢,他的粗鲁只不过是男子气概的表现,他的破衣烂衫则是艺术家的风格,连他长相都变得英俊起来。克利斯朵夫呢,也以为自己其实早已经爱着弥娜,彼此的敌意不过是爱人之间常有的小别扭。于是,双双陷入情网。这一段爱情很快就被弥娜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是个雍容大度的女性,她赏识克利斯朵夫的才华,但也明白他所属的阶层和她们不同,他和女儿之间只是孩子的游戏,一个不恰当的游戏。所以,就不要继续发展,而是及时收场,她带着弥娜离开了。

   之后,克利斯朵夫遇到萨皮纳,展开了第二段爱情。年轻人对爱情的想象是概念化的,所以萨皮纳的故事让我有一点不满意。第一,她比他年长,是结过一次婚带个孩子的小寡妇;第二,她出身不怎样,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灰姑娘,而是个老板娘,开一间针头线脑的小店,显然缺乏女主角的浪漫色彩。还好,他们爱情的发生比较有戏剧性。他跟着萨皮纳去乡村参加亲戚的婚宴,郊游和歌舞制造了一个民间的欢场,暗中萌生的情愫迅速滋长起来。因为大雨留宿小旅馆,他们隔着薄薄的墙,一举手把门推开就打破通道。两个人都知道墙那边站着对方,等待对方下手,可是都没有足够的勇气,最终蹉跎了时机。这个结局满足我们对爱情的悲剧想象,而当过后再读小说,方才理解,要使一个小孩变成一个大人,需要经过许多磨炼,和弥娜只是练手,仿佛过家家式地模仿成人关系;到了萨皮纳却是情欲露出水面,这不仅意味外部的生活在进展,更是内部——即身心发育成熟。

   第三段爱情更加使我不高兴了。阿达是个粗鄙的女性,在间帽子店里做店员,这个就更世俗了。她和克利斯朵夫并没有经过任何精神上的交流。和弥娜有钢琴课,萨皮纳有船上的合唱,阿达虽然也是邂逅于郊游,同样进了乡村小旅馆,但却是刻意安排,目的明确,迅速地上了床。这对于我们的道德美学、禁欲教育,最重要的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憧憬,都太庸俗、太暴露。最令人失望的是,克利斯朵夫对此非常满足。那时候,我们只有第一本,之后的三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拿到。多年以后,阅读全书,原来还有安多纳德和葛拉齐亚在等着我们。这时候,我们的阅历和阅读已经积累到可以更尽情地享受其中悲怆的诗意了。就仿佛,和书中人物克利斯朵夫共同成长起来。

   现在再读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段落恰恰是我之前不耐烦、急切想跳过的段落。例如,克利斯朵夫进入反叛的阶段,无论生活爱情,还是音乐,都看不见前途,看不见意义,他憎恨他的环境甚而至于他的民族和国家。他到犹太人家庭中寻找异质文化,又投到法国女歌手怀抱,希望汲取新鲜的生机,他到民间爱乐者的群体里,试图回溯音乐的原始性,却总是以失望告终。最绝望的时候,因为一个意外,卷入治安事件,只得离开家乡,流亡法国在仓促登上的火车上,他朝着巴黎的方向,喊道:“救救我吧,救救我的思想!”到了巴黎以后,他发现音乐就像一个大工场,遍地都是制造和弦的店铺,无处不在。

   可是他还是找不到真正的音乐,他的思想还是得不到拯救。他到文学里去寻找,到社交圈里、爱情里去寻找,依然不得要领。最后,他生病了,滞留在廉租的公寓顶楼里,身边是庸常的小市民,琐细的日常生活,却感觉到有一种艺术精神在悄悄接近。后来,他邂逅安多纳德的弟弟奥里维,他们七天七夜足不出户,谈论法国、德国、民族、人类、革命……这些章节在年轻时候被视作累赘,草草掠过,现在却觉得精彩极了!非常感谢傅雷先生,他翻译得那么好,真是一场文字的盛宴。据法国文学的专家说:“傅雷先生可说重写了这本书。在法国文学中,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影响远不如在中国,这应该归功于傅雷先生的再创作。”有时候,一本书,在你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营养,成为人生经验之一种。

   《简·爱》也是那时我喜欢读的一本书。我读《简·爱》是在“文革”的黯淡日子里,那故事远离现实,遥不可及,它发生在另个世界里,幸和不幸都是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当我读过许多书以后,再看《简·爱》,难免觉得简单了。爱和自尊,经过跌宕起伏的波折,最终保持圆满的结局,过于甜美,近似类型小说。但是,正因为此,它滋养了我枯乏的生活,缓解了我的苦闷。

   阅读令我的生活变成两个世界——实际度过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两者的关系我很难解释。它们好像是并行的,甚至互相抵触,但它们似乎又是有交集与和谐的,我站在书本里看实际的生活同时,又在实际的生活里,观看书本里的。它们之间相隔着距离这距离开拓了我的视野。

   本文摘自王安忆《小说与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一假期,该如何找到「人少不贵」的旅游地点?

作者 / Alfred大老虎
我们格局放大一点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的整个旅游格局叫作“东热西冷,南多北少”,这一局面一方面是由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和疫情关系密切。

另一个层面,一场疫情下来,大家的出游半径缩小,主要以省内游为主。通常来讲,各个省内都有不少小型度假休闲景区,这些地方人流相对知名景区而言,会少很多。

但是今年例外,选择周边度假的游客在 30-50 岁人群中增长迅速。

再看回 2021 年春节时期的统计数据,城市游客接待人次 top20 中,北方只有北京、天津、郑州、西安、咸阳入围。比较让我意外的是,在中国旅游接待人次常年前三的山东,这次无一座城市上榜。包括青岛。

那么,人少的旅游目的地就很好判定了。中国的西部和西北地区。

前排回答里有提到的贵州,有待商榷。

我很喜欢贵州,但可惜的是,那位答主只考虑到一个城市的接待人次问题,却忽视了旅游体验中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环境承载力。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这座苗寨总面积只有 50 平方千米,跟西湖(49 平方千米)差不多大。这些年来,五一小长假西江千户苗寨的接待人次每天都在六七万左右。

我们换种方式说,在五一节期间,苗寨景区的停车场日均停车都超过 1 万辆次。

你说这里人多吗?

肯定比西湖少,西湖五一节一天的接待人数是苗寨的三倍。

但你要说人少的话……

一样是走哪里都是人。

这个道理其实挺浅显的。景区地方就这么大,平均下来,每个人所拥有的空间,也就是那么点。

黄果树瀑布,马岭河峡谷,荔波,梵净山等地方差不多也是同一个道理。

梵净山,同时间的饱和接待人次是 8000 人。19 年五一节,梵净山一共去了 4.6 万人。(不取 2020 数据,去年只有前年旅游人次的 51%。)

并没有黑贵州的意思,实际上我自己写的旅游回答里经常推荐贵州。

但是黄金周期间,从游客体验角度而言。贵州最知名的几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我都不推荐。(小知识,贵州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像荔波这种地方,太过于完美,以至于我不愿意在黄金周与其他游客一起人挤人地去欣赏他。

你以为的荔波

黄金周上厕所要排队的荔波
真的想去贵州的话,我反而会建议几个比较冷门的。

比如.黔南州龙里油画大草原和毕节市纳雍总溪河这些。

龙里油画大草原

毕节市纳雍总溪河
贵州的旅游资源有一点嘛,说好也好,说不好也挺讨厌。

同质化程度比较高。

正如老化所言“地无三尺平”,贵州以熔岩喀斯特地貌为主,所以你不细分的话,看起来的景致都比较类似。

另外,答主 @莉曼儿的旅行 回答里提到的甘肃和新疆,我是特别赞成的。(山西我不熟悉)

比方说我之前回答里提到过的张掖七彩丹霞。

上图好玩,张掖官方想庆祝下黄金周的火爆,新闻里给出的内容是五一假期总共 50 万接待人次。但是配图怎么都显示不出“火爆”的感觉。

原因也不复杂,张掖七彩丹霞地质地貌公园面积有 200 平方千米大,这还不算冰沟丹霞的 300 平方千米。

景区大,所以显得人少。

但是比起甘肃,我最推荐的始终是新疆。

先给个结论,新疆虽然是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业最麻烦的省份之一。(最麻烦,不是最落后。)

麻烦在于,新疆距离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太远了,交通成本过高。(这里的成本除了经济成本,也包含时间成本。)

旅游研究领域里,有一个没啥争议的结论,距离是影响旅游决策最主要的因素。在距离的基础上我们才会进一步讨论旅游资源的价值。

抛开交通成本不谈,新疆旅行性价比在国内一直排的上号,哪怕是五一期间酒店平均涨价 2 倍的情况下。

上图是我在携程上找的一家乌鲁木齐酒店,订房日期是 5 月 1 日 -2 日。而它的价格是

一个个列数据太麻烦了。大家不妨搜一下你现在心仪的旅游度假地区,房价如何。

说起来,新疆这两年消费水准也在上涨,日常被旅游大数据点名表扬。

就比如缸子肉。

你看着是个小茶缸,但是倒出来却有满满两大碗。

然后店家还会送你 2 个馕和一碟小菜。

吃到饱(女生可能会撑),怎么也得小 40 块钱。

嗯,这 40 块是档次高一点的店。大众消费的水准,一碗缸子肉 17 到 25 左右吧。

说说人少的问题吧。

吐鲁番在 19 年黄金周的旅游接待人次峰值是 1.5 万人。是整个新疆旅游最火热的景区。

新疆媒体形容这样的火热叫“井喷”
整个新疆在 19 年国庆黄金周的总旅游人次约 1000 万。同时期的杭州,1900 万人次。

问题是,新疆有多大???

我拿一个省跟一个城市比,就很不厚道了。更何况是中国最大的省,166 万平方千米。

杭州才多大?嘿,恰好 1.66 万平方千米,是新疆百分之一。

而且,新疆的优质景区比较分散,很有效地分流了人群。

我放几张图,你们看看哪是哪?

泽普金湖杨

魔鬼城

中国最美的雅丹:布尔津五彩滩

喀纳斯
门票价格如何??

我们就看下乌鲁木齐的算了。

从自然景致而言,山川、峡谷、河流、湖泊、冰川、草原、沙漠、森林、湿地,冰川,除了没有海洋类景观,新疆是中国最全面的地质博物馆。

想看完所有的景区概括,请移步。

真正的新疆是什么样子的?

写到最后,我们来找点茬。

这个时候去新疆,就可惜了新疆美味的瓜果。

葡萄还没熟呢。

【榅桲(wen po)榅桲】又称“新疆木瓜”。它长得像梨,还似苹果,表面附有一层细细绒毛,靠近闻还有一股浓郁的清香味道。在金秋十月的时候是榅桲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没有见过。

【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广,核小,耐储藏,每年 9 月中旬成熟,早点 10 月可以上市看到

库车小白杏(小红杏)种值超过 2000 年,5 月底成熟,6 月底最为美味。
以上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都来自于 @分享新疆旅行故事

户外运动,如何省钱、有效的入门及进阶?

* 拍摄上面这张照片时,我站在铁栏杆内,眼巴巴的看着这两名登山者在白雪覆盖的山脊越走越远,不远处照片没拍到的地方是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在清晨的阳光褪去薄纱一般的雾气。

那时的我,虽然歆羡但没有勇气想象未来有一天自己也会去做这样的事,想过自己会在户外走这么远、爬这么高,也祝福大家勇敢的去想象自己、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自己的界限和极限永远是自己划的。

/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离我们城市生活感觉遥远的户外运动。没人带,找不到组织,危不危险,适不适合,不知道如何下手… … 往往都是困扰着想要尝试的爱好者的障碍,那我们就来说说。

首先,户外领域十分广阔,大致分为我们常见的两类:

【山地运动】从健走、露营、徒步、越野跑、攀岩、高山攀登、定点跳伞、高山滑雪… …

【海洋运动】自由潜、水肺潜水、冲浪、风筝冲浪、航海… …

任何一项户外运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体力活动到精益求精的难度技术和体力兼顾,从低风险环境到高风险环境的分析掌控,从入门走向高阶。

比如:城市夜跑,发展到马拉松、越野跑;短距离城郊健行到长距离的荒野徒步,再到高山攀登;高空跳伞,走向飞鼠装的定点跳伞;滑雪场滑雪走向高山野雪等;室内抱石攀岩到野外运动攀再到野外传统攀,再到高山岩石攀登。

在 Joshua Tree 攀岩

一个人可能喜欢多个运动,这些户外运动可能交叉合并。

比如:滑翔伞可能和滑雪合并成从山顶下降的滑翔滑雪,或高山攀登登顶后的定点跳伞。又比如,Dean Porter 的徒手攀岩 + 定点跳伞… …

实际上喜欢并接触户外运动一定时间后,大部分人都会有其他的爱好。我身边的攀岩人,同时喜欢滑雪、自由潜和桨板的不在少数。

沐浴在清晨阳光中的阿尔卑斯众山峰,站在法国望向意大利

真正开始之前,你需要问自己:

我对什么感兴趣?

喜欢什么运动?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标有没有和其他运动交叉?等等

这样,从起步开始,理想情况下,我们能做出很好的选择和规划。

以雪山攀登为例:

基础部分是徒步、露营
逐步学习更高层面的技术:攀岩、攀冰组成的混合攀登,高海拔适应,冰川行走和救援,绳索的使用等等。

指南针峰下等缆车。左边一群是吃瓜群众,右边四个是登山向导带着爱好者。
如果尚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具体是什么,不妨从徒步开始。

山地运动类大都从徒步开始,或离不开徒步。

更进阶的其他户外运动也都需要使用徒步和露营的经验知识。这个基础运动既可以作为支持其他更高阶的一部分,徒步到达活动地区,也可以在路上不断去适应户外环境,熟悉自身的体力和加深对自然、运动的认识。

徒步是一个相对低门槛、低体力技术要求、低成本、容错率较高的户外运动。

徒步不仅仅是磨练,也是享受。意大利南部沿海的徒步线路,有时行走在海岸的山崖上,有时穿过翠绿的葡萄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循序渐进,甚至不需要专门花钱去参加户外课程,自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安全有效的提高。

当然,耗时可能会比直接交钱学习的时间更长。但依靠身体力行、自己碰壁学来的往往比老师手把手教的更扎实。而且,如果日常在城市中能够进行技术类技能的学习(如:放学、下班后去岩馆练习,周末去户外野攀),这个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a.山野入门及晋级:熟悉户外、熟悉自己、熟悉装备

毫无户外经验的初学者,可以慢慢从低海拔、短距离徒步尝试开始,逐渐根据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累积,过度到低海拔长距离、大长线。

国内走走自己城市临近的短途线路,2~3 天,沿途有人烟,遇险能随时后撤,尽量避免走用石阶规划好线路的风景区。

随后,转变到稍微简单、只需要体力和基础知识的长线,涉及爬升、下降和露营。一边锻炼熟悉自己的身体极限,一边熟悉户外装备和品牌的使用。磨练负重长时间行走能力、徒步节奏调节、规划线路的能力、打包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如:香港龙脊和麦理浩径、太平洋山脊线的分段线路、挪威峡湾的各种徒步线路等等。

(阿尔卑斯山区有丰富的徒步线路,从当天往返的短线,到一个月都在路上的长线,从林木线一下的健行,到雪线以上的冰雪行走都有。每次去都不想回来,徒步的天堂啊~)

完成这一项,下一个:高海拔户外经验。

由于缺氧、高寒,海拔会对身体、精神思维、行动能力等有多多少少的影响。

高山病可以十分危急到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判断力、协调能力降低,从而产生生命危险,也可能导致呼吸窘迫、头晕眼花等次危急不适,大部分会随着降低海拔而减轻。

高寒是另外一个可能的危害,局部的寒冷严重会导致组织坏死,早期众多登山家往往冒着失去手指脚趾的可能进行攀登,而全身性的失温更是洪水猛兽。

[ 高海拔适应 ] 在英语中是一个单独的词语:Acclimatization,在户外也是一个基础技能。让身体平稳的过度和习惯缺氧的环境,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

在四姑娘山双桥沟攀冰
很多人对高反有误区,并不是上次没有高反,下次就不会发生,也并不是经历过高反,就一定还会再次出现,高反不仅仅因人而异,而且也和海拔的升降、现阶段身体状况、旅途的睡眠质量等众多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关联。

最有效的对付高反的方式是:熟悉自身对此适应和反应的正确过程,建立起相对的改善机制。

一定要时刻监测自己和同伴的身体状况,有节奏的低强度运动,保持温暖,做好防晒,不可以掉以轻心。这也是为什么,高海拔徒步放在有一定的徒步经验之后尝试。让自己身体逐步适应高海拔的活动节奏,学会应对高海拔的户外状况。

可以从稻城亚丁这样洛克线中的高海拔小长线,过度到长线。用四姑娘山区的几条沟适应海拔,十分可行,在季节天气吻合的情况下还可以一同尝试长坪沟穿越毕棚沟、冰攀或大、二峰的攀登。梅里雨崩、库拉冈日也是经典的入门级高海拔路线。

转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大部分线路祖祖辈辈的藏人都在前往,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不一定难度就低),来往都有人烟,可以考虑如川西的神山。再逐步转向带有恶劣天气和地理复杂陡升陡降的,如贡嘎环线、卡瓦博格、冈仁波齐、洛克线、珠峰 EBC 环线、安娜普瑞纳 ABC 环线等。

理想的徒步晋升顺序:

□ 短线、低海拔、简单气候、轻装

□ 长线、低海拔、复杂气候、重装

□ 短线、高海拔、简单气候、重装

□ 长线、高海拔、复杂气候、重装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假期进行调整,缩短或者增加其中的经验。可以在拥有一定程度的经验后,将技术学习加入到户外行程的后半段。

户外运动始终伴随风险,建议循序渐进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体力极限,同样也了解自然。

在网上结伴、和陌生人去户外徒步,我不太认同。如果邀约一起在城市中观光我都觉得不保险,在一个环境更加不能出错的地方,很难去信任一个不认识的人。而且,大部分人还会因为有同伴而产生一种依赖的错觉,前期的准备功课不充分。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在户外很重要。

徒步穿越无人区?

之前有人问过我对穿越无人区的看法,我持保留意见。

值得肯定的是,能够经受住这样长征式、跋涉式行走的爱好者们令人敬佩。

我自己常常徒步,从低海拔山地到高海拔雪原,从热带海岸到深远内陆… … 但是从未严格意义上的徒步无人区,以下只是我个人的浅薄见解。

徒步是在横向的爬升、下降或平移的运动,相比越野跑的快速,它更加需要耐心、更加缓慢,能够更充足的体验旅途中的一切,地形的变换、道路的状况、天气的转化等等。同样,正因为缓慢,也可能在同一个景致中行走数天,它是枯燥的和艰苦的。大部分徒步无人区的人要受得住这份艰苦和枯燥,还要经得起可能遇到的沿途危险的考验。对前期的准备能力、物资的管理能力、线路规划和导航能力等,都是硬性要求。

甘肃地区的戈壁,深处通向无人区
既然叫无人区,也就表示大部分的行程遇不到人,也许不会是全程,但起码,相隔几天或更长距离才会有人烟。这也就表示一旦遇险,从外界获得的资源和救助有限,基本靠自己。

但另一方面,即使如此,回头对比一下高山攀登、洞穴潜水等活动,徒步本身所要求的技术成分在户外运动中并不算很高,更大的危险来自于“无人区”这三个字。

徒步穿越无人区,更多是心智和单一体力活动的锻炼,(除了导航能力外)低技术含量,不停重复行走,大量时间的消耗,收获的技能经验范围有限,却时刻伴随着失联、失温、迷路、甚至死亡等超高的风险… …枯燥的纵向横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不如攀登来的让人满足,这也许是为什么徒步无人区的人寥寥无几的原因。

徒步穿越无人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人生体验,我相信经历过会受用终身。但是,并不算一个高效的、较为稳健和安全的晋级之路。

b.技术类攀登

完成基础徒步的山友,通常会向技术类攀登晋级。

攀登,只是高山攀登技术中的一个方面,我们不仅想要登顶,目标是从山野中全身而退。所以,识图定位、野外急救、山地&冰川救援等等,也是重要的部分。

初级雪山主要涉及高、低海拔徒步和冰雪行走,不特别需要攀爬技术和高技术含量的装备,或者需要可以由领队代替完成。最有名的入门级就是 4000 多米的四姑娘山大峰、二峰。那玛峰,雪宝顶、阿尼玛卿近几年也是热门。

四姑娘山大峰登顶中
这类山峰都可以找专业的户外俱乐部或者登山学校组织的登山活动带队,同时涵盖一部分攀登涉及的基础培训,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但组织方会提供装备建议、租借,甚至包括在整体费用中,也代办登山证,某些山峰个人申请会十分困难。

这类活动的组织方,有以下:

中登协登山、成都领攀登山培训、川藏登山运动服务有限公司、自由之巅等。我没法给与建议,自己充分了解和斟酌后,再做决定。

技术型山峰,晋级的最好方法是:系统的了解技术知识。学习如何结组、保护、雪崩评估、混合攀登、地图使用、雪地行走 / 制动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花的钱还是要舍得花,特别是这样高风险的户外活动,命只有一条。

比如小有名气的半脊峰,便属于晋升级冰川型山峰。5000 米以上有丰富多样的冰川,十分适合登山培训,适合有初级雪山攀登经验的爱好者。上面的组织者名单中,技术性雪山也是它们的业务范围。

不建议完全户外的小白跳过徒步、直接参加登山俱乐部或户外学校组织的登山课程。这类活动一来并不便宜,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都有,从未尝试过户外运动,一下投入太大,万一改变心意,损失不小。

而且,如今,中国的户外行业发展刚起步没多少年,不是所有从业的团体和人员都十分规范、有责任心,不熟悉户外的朋友直接一次性把生命安全交到别人手上、进行自己没有了解、没有足够知识和经验支撑的高风险运动,是一个十分不妥当的事情。

海拔不完全代表难度。

北美华盛顿州国家公园的几个火山型雪山,海拔在 3000~4000 米左右,技术上却需要丰富的冰雪知识。

四姑娘山中的大峰(5038m),对技术要求很低,只要天气允许、意志较强,即使户外经验为零的一般人,在向导的带领下也能顺利登顶。

然而,相差一千多米海拔的幺妹峰(6250m),北坡却有着 99% 的登山爱好者望尘莫及的高难度的冰攀线路。

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也要利用起来。

找到组织,提高技能。

在校的学生,参加户外的登山、攀岩社团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条件的话。

离开校园的社会人,搜索一下当地的岩馆和户外俱乐部,去室内攀岩、攀冰、熟悉绳索和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爱好者交流、提升登山所需技能。

磨练身体、技术和意志,结交同好。这也算是找到了组织,进入了户外爱好者的小社群,十分容易获得户外品牌活动和户外资讯。

出发户外前的提能适应。可以先一步在城市中进行,针对有氧、耐力、负重等进行提高。周末去山野中做针对性的短期训练。

网络发达,丰富户外资讯。虽然身体未在山野,但关注自媒体平台和户外品牌频道,获得更多户外的新闻和文章,让心灵先一步在路上。

如,偏娱乐性的:《徒手攀岩》的 Alex Honnold 和《黎明墙》的 Tommy Caldwell,谁比较厉害?

或,严肃的:他们宁愿丢掉生命,也不坐直升机上去。

或,专业的:户外爱好者需不需要野外医学培训?

其他运动也是相同的道理。

滑雪场滑雪入门很直接,自己带上装备去滑雪场练习就行。

优质的降雪主要位于中国北方,如新疆、哈尔滨、吉林等地。海外稍近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朝鲜滑雪十分经济,就看你敢不敢去。加拿大和北美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十分推荐了,无论是法国、意大利还是奥地利,都是特别好的天然雪场,但是贵是没的说,天高路远,去一次就尽量能滑个一两个星期最好,这样进步特别迅速。

有点预算的小伙伴,可以在前几天请教练指导一下基础知识,过度到能够滑行不常摔跤,就可以自己提升了。

冲浪,冲浪!!!

被虐、暴晒、呛水,一边见识自然庞大的力量,一边被折磨得很开心(雾)
详细的文章传送门,在这里:教练,我想学冲浪!在巴厘岛冲浪!!

其他户外运动也可以寻求差不多的路数:

由浅入深,慢慢探索自己的爱好、确定心意,分阶段投入时间和金钱,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装备上,分配好去户外时间,有效利用城市生活。

另外,多说两句自然保护的理念:在户外,请坚持对自己、自然环境和带出去的物品负责。

能够靠自己的双脚行走、背负自己的装备,就尽量不请挑夫或马帮(频繁的、大群马匹骡驴通行,吃食、踩踏、粪便都会对沿路的植被造成不小的伤害);
坚持将一切自己的垃圾在户外运动结束后带出山野,无论是塑料制品还是瓜果内核。除非十分确定有人回收在户外的垃圾箱,不然最好自己将垃圾背回城镇。在回程时也尽量清理偏僻高远山区的垃圾;
为协作让路,下山的给上山的让路、路况好的一侧给不好的一侧让路… …
这些都是户外不成文的规定,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请参照无痕山林原则 LNT(Leave no trace)。

运动鞋和跑步鞋有哪些区别?

作者 / Seeker
大家不要穿着普通运动鞋去跑步,特别是长距离跑步了,普通运动鞋和专业跑步鞋在设计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下面从以下 4 个方面来阐述一双普通运动鞋和专业跑步鞋在设计上有哪些区别:

1.缓震回弹性能

2.稳定支撑性能

3.透气性和颜值

4.重量

普通运动鞋的使用场景不是专为运动用的,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是为了穿着舒适,美观,同时兼顾一些低强度的轻运动,所以在设计时和专业跑步鞋侧重点会有较大的差别,穿错了会增大受伤的风险。

1.缓震回弹性能

普通运动鞋的缓震回弹性能根本就不能满足专业跑步的需求,这里我必须要吐槽一下复古跑鞋了,复古跑鞋可以理解为普通运动鞋的一种,它设计根本就不是用来跑步的,它的缓震是平时走路街穿的级别。

比如新百伦的 574 复古跑鞋,我刚开始跑步时就穿的这双,结果跑的脚底酸痛,设计的缓震太弱了,平时走路穿绝对舒服,但是跑步真不行。

新百伦有很多专业跑鞋,我正在穿的 1080 系列就特别的舒适,大家不要买错鞋了

M1080 跑鞋测评:

Seeker:总统慢跑鞋穿在脚上什么感觉?- 新百伦 New Balance M1080 跑鞋 48km 后深度测评

2.稳定支撑性能

对于跑鞋来说,较强的稳定支撑性能可以让跑者在跑步的过程中更加省力,不需要额外的力量来维持跑步过程中的稳定,否则太软的跑鞋容易造成跑步过程中重心不稳,会越跑越累,比如最典型的:阿迪达斯的椰子鞋,简直是逛街散步神器,其优异的缓震性能,强烈的踩屎感让走路特别舒服,可是如果用来跑步的话,特别是长距离跑步绝对是一种折磨

下面的椰子鞋太软,而且鞋帮也几乎没有稳定结构:

3.透气性和颜值

跑步作为一项相对剧烈的运动,跑动过程中脚步会大量出汗,这就需要鞋面有较强的散热性,所以一般跑鞋的鞋面都是网面材质,而且也是薄薄的一层,但是质感就要差一些。

但是运动鞋因为要考虑到质感以及颜值,所以很多运动鞋会把鞋面的材质改成质感更好的皮面材质,而且在设计上也会像颜值妥协,为了更有质感鞋面会相对厚实一些

比如很多厂家对于同一款鞋会出专业跑鞋款和时尚运动款,下面两款鞋仅仅是鞋面材质的不同,HOKA ONE ONE 的 BONDI 系列:

上面的皮质鞋面款是时尚运动款
下面的网面款是专业跑步款

4.重量

运动鞋的重量往往要重于专业跑鞋。毕竟对于跑步来说,一双轻质的跑鞋绝对是跑者的最爱,跑鞋厂商的重点宣传也是超轻,轻若无物。

对于一双跑鞋来说,单只重量超过 300g 的话已经算是比较重的了,下面的一双安踏 C37 软跑鞋重量达到了 350g,所以这双鞋的定位也是走路多于跑步,更适合散步。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

运动鞋和专业跑步鞋在设计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买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想买的鞋到底是作什么用的?最好不要想着一双鞋满足所有的使用场景,最后可能是每种使用场景都穿的不是那么舒心!

哇!这些奇怪的动作只有你们攀岩运动员才做得出吧(女子篇)

作者 / 岩点

Part 1

女子攀岩选手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柔而不弱,超强的柔韧性自然是比赛的制胜法宝。

岩壁一字马是顶尖女子选手的标配技能。

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我们的“Flashima”阿诗玛,无论左腿右腿还是水平一字马都驾轻就熟。

金滋仁也是一字马技能的集大成者,高空劈腿挥洒自如。

并非只有身材娇小的女生才需要一字马,大长腿也有不得不劈叉的时候。美国模特界攀岩翘楚 Sierra Blair-Colyle 在世界杯海阳站就展现了她令人叹为观止的柔韧性!

来自台北的李虹莹在世界杯孟买站半决赛凭借超群的柔韧性完美通过三号线并顺利杀入决赛!但这个看似普通的一字马难在哪呢?因为前一秒她还是像下图这样横在大造型之间呀!

上图左,阿根廷新秀 Valentino Aguado,16 岁,世青赛夺得小组抱石亚军,要知同组别季军是我们熟知的阿诗玛。小姑娘也已经提前拿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比赛资格,让我们期待她的表现!

柔韧性好并不只表现在能劈叉,更多的时候是能抬得起腿迈得开步。

挂脚用的好,能多出一只手来!加拿大选手 Elise Sethna 在世界杯 Vail 站的比赛中轻松把脚上得比手高。

比腿长,看看 19 岁的美国选手 Megan Mascarena,真正是脖子以下都是腿!

斯洛文尼亚选手 Mina Markovic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雕塑般的肌肉线条,但她的柔韧性同样出类拔萃。

塞尔维亚新秀 Stasa Gejo 个子高、力量足、柔韧好,前途不可限量!

Fedir Samoilov 在世界杯 Villar 站的夸张动作和表情。

法国高手 Melissa Le Neve 惊人的柔韧性让人不禁怀疑她的身体构造!这真是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姿势!

韩国选手 Sol Sa 在世界杯 Innsbruck 站,这是她第二次闯进世界杯决赛。

Part 2

作为一项刚柔并济的运动,攀岩发展至今日,顶尖女选手们的力量早已不让须眉!

Legend Only 比赛定线员在采访中坦言,现今世界级比赛中男女子线路对选手力量的要求几乎已经没有差别。

论有力,拥有大理石雕塑般肌肉线条的美国抱石一姐 Alex Puccio 当之无愧 No.1!

黑马赛决赛上,Puccio 杠杠杠暴力引体破解最后一条线路。看得出她这是处于刚做完大手术不到半年的恢复期吗?

还要找力霸的话,瑞士大力神 Petra Klingler 必须算一个。

一直都爬得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 Janja 小姐也是暴力派选手的代表。

Shauna Coxsay 的身体控制力堪称一绝,蝉联世界杯年度抱石冠军实至名归!

Mina Markovic 这张照片充分展示了力量美!

Miho Nonaka 野中生萌近两个赛季的攀爬风格日趋暴力,肌肉也愈发明显。

Part 3

有卓越的柔韧性和超群的力量做基础,还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艺才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

比如脚法,以下事实证明,脚用的好完全可以当手使。

不管合不合理,反正美国小将 Margo Hayes 在比赛中以脚当手,在结束点上并手并脚 Top 了。

俄罗斯攀岩明星 Dinara Fakhritdinova 自去年 12 月莫斯科郊外遇刺后顺利恢复,回到赛场。这是她今年首秀 Chamonix 站时挂上双脚化身蝙蝠的美丽动作。

意大利小美女 Giorgia Tesio 为了这个 toehook 也是拼了!

Stasa Gejo 这脚法,抢走 Janja Garnret 的欧锦赛抱石冠军我们也不太惊讶。

芬兰美女 Anna Liina Laitinen 在世界杯 Innsbruck 站预赛中想到了先上脚的好办法。

手手脚脚已经完全分不清!不知道 Anna Stor 是如何用脚拇指勾住这么薄片的小点。

日本抱石女王 Akiyo 野口在比赛中也经常展示脚面钩挂的精湛技艺。

折膝也是攀岩的一项重要技能,能让身体稳稳吸在岩壁上。

比利时选手 Anak Verhoeven 在 2016 年世界杯 Villar 站的比赛中告诉我们:膝盖可以这样用!

落膝,看似无奇,试试才知道——根本做不到啊!

Part 4

攀岩同样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在力量和技术上取得平衡,也要在岩壁上保持平衡!

在坡点上站住不难,难的是还要跑跳起来!Shauna Coxsey 在世界杯 Vail 站的第一条线上上下求索。

Janja 从来都敢于直面挑战,也乐于面向观众。

全造型的线路在某种意义上更具观赏性,每位选手会采用适合自身条件的不同方法寻找微妙的平衡。

在平衡动作上,手总感觉比脚更可靠。这条没有手点的线路把 Petra Kligler 逼得分不清手脚啦!

平衡线路会把选手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更淋漓尽致,让观众也能感同身受。

攀岩有时候像芭蕾,有时候像戏曲。

有时候纯属尴尬。

法国选手 Melissa Le Neve

Shauna Coxsey 在两个如此靠近的大造型之间努力寻找着精准的脚点。

Part 5

力量与技术兼顾,柔韧性和平衡感俱备,完成什么样的逆天动作也就不足为奇啦!

抱石女王 Akiyo Nokuchi 野口启代在中国公开赛决赛线路难点处的乾坤大挪移只能算是常规操作!

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美国选手 Delaney Miller 天旋地转创意扣快挂,2015 年世界杯 Imst 站。

14 岁的加拿大女孩 Indiana Chapman 取得加拿大杯冠军,她的倒挂踩自行车动作征服了全场。

美国选手 Brooke Raboutou,身材小巧灵活,在造型间翻转犹如腾云驾雾。

我们的国产洲际定线员——小树在世界杯南京站定的这条女子决赛线非常有趣,每位选手各自采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金滋仁的 figure4 非常适合她!

这个让解说员瞠目结舌到词穷的动作,英语媒体形容是“pretzeled” Ashima——弯成碱水面包圈的阿诗玛! 反正光看图是猜不出她怎么爬的!好奇的话,就回去复习一下比赛视频吧。

什么样的攀爬才最合理呢?在顶尖高手的世界里,似乎根本没有不合理的动作,只有能不能完成的动作。比如 Janja Garnret 经常玩的无敌钟摆大开门动作,开门多少都没关系!只要能暴力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