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替身演员的江湖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责任编辑 | 刘悠翔

替身演员,是影视行业金字塔底层的一群人。他们是“影子”,藏在幕后,不见光,却又是维持影视行业运转不可缺少的齿轮。

替身有门道,按大类分,有文替和武替。文替给演员替手部、背影或是远景,总之,他们在看不清人脸的时候出场;武替就是武术替身,负责代替演员“打打杀杀”“出生入死”。进一步细分,就有光替、手替、背替、水替、马替等等。一部戏里,同一明星的替身有时多达五六个。

替身也分三六九等。级别最高、待遇最好的,叫“专替”,他们的长相、身形酷似某个明星,因此被该明星的团队找来,签订长期合同,全程跟着明星拍戏。有时,大明星同时接拍好几部戏,分身乏术,一些不太重要的戏份或者只需要远景出镜的戏,就由这些“专替”来完成。最危险也最辛苦的是武替。很高的地方、楼与楼之间,导演说跳他们就得跳。他们有时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底下可能堆着木头和刀具,不知道会磕到身上哪个部位。

在影视行业中,很少有人把“替身”当成真正的演员。那些一朝跳出替身圈成“角儿”的演员,大多不愿再提自己的替身往事。有的人则时运不济,一直在这个圈里兜兜转转,最后无奈转行。虽然结局不同,但一切的起点,都从演员梦开始。

1 做了武替,才知道什么叫玩命

演员杜奕衡踏入替身圈,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多少有些命运的指引”。他的长相酷似刘德华,曾经因此获得生平第一个全国冠军——凭借模仿刘德华的扮相和唱歌,他拿下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草根选秀综艺节目《梦想剧场》的全国冠军。不久后,他的人生与电影产生交集。

杜奕衡是在舞台上成长起来的。他是舞蹈演员出身,也是歌手,参加过1997年天安门广场的“庆祝香港回归”庆典,还担任过张学友音乐剧《雪狼湖》世界巡演的B组男一号。

模仿刘德华夺冠不久,杜奕衡接到了一通特别的电话。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开机在即,剧组正在选角,制片主任找到杜奕衡,邀请他去试戏。《见龙卸甲》是香港导演李仁港执导的动作片,洪金宝担任动作导演,刘德华主演,饰演三国名将赵云。

到了现场,制片主任说了实情,是想让他给刘德华做武术替身。尽管和之前收到的信息有所偏差,但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制作阵容,对一个从未拍过戏的新人来说,吸引力很大,杜奕衡二话没说就应下了。由此,他进入剧组,拜洪金宝为师,成了“洪家班”的一名武行。

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无意间进入了替身行当里最危险也最辛苦的工种。“以前大家看成龙电影,都说他在玩命,我当时不理解什么叫玩命,后来拍戏就知道了。”杜奕衡比划着,但那时他已经没有退路,“你已经答应人家了”。

“玩命”从训练期就开始了。剧组只给了一个月培训时间,这一个月里,杜奕衡要从武学新人速成为武功高手,练出别人要学好几年的本事。为此,洪金宝召集洪家班一众成员,轮番上阵教他。每天早上七点开始训练,到晚上八点结束,持续十几个小时,“天天打,不能停”。超负荷的锻炼,让他每晚都难以入睡。身体每个部位都痛,只能平躺,不能翻身,一翻身就痛醒。

刘德华演的赵云有不少马背上的打戏,这些打戏都要由杜奕衡来完成。杜奕衡此前从未骑过马,洪金宝安排他在自己的跑马场反复练。缰绳一头套在马上,一头系在跑马场中间的柱子上,杜奕衡上马,绕着柱子一圈圈跑。那匹马没有马鞍,他骑上去,手背到后面坐直了,用大腿去夹马背。训练时,洪金宝亲自坐镇,手握一个赶马的长鞭。“洪师父说,你要用心练,最好不要让我用皮鞭打你。”洪金宝很清楚,在几十匹马当中拍戏,如果训练不到位,掌控力不好,从马背上掉下来,一定会被奔马踩死。训练了三天,杜奕衡记得,他大腿内侧的皮全磨破了,师父让武行找来卫生巾,撕开包在他大腿上,这才能穿上裤子。

没有时间休息。除了训练马背上的功夫,杜奕衡还要学不同的打戏。他记得有一场重头打戏,是赵子龙单枪匹马救阿斗,他需要一个人对打几千人。“打得我都站不起来了。”杜奕衡回忆,“每拍一次,你都得真打,我的手背、手臂还有脖子,好多地方皮全掉了,太多的刀、太多的枪来刺你一个人,你躲不了的。”拍到最后,道具的血浆和他的真血混杂在一起已经难以分辨。导演李仁港看不下去了,亲自叫停,问杜奕衡还能不能拍。杜奕衡也倔,硬撑着说没问题,实际上当时他的左臂已经肿得透明了,比大腿还粗,完全抬不起来,他忍着,一只手拿刀,继续把那场戏拍完了。

杜奕衡后来才发现,这种“疯狂”状态是武替工作的常态。他记得,《见龙卸甲》的拍摄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不同的戏在不同场地同时开拍,剧组准备了一辆摩托车,A组刚拍完,把他载到另外一个场地拍B组的戏,B组拍完又去C组。后来他累到极限了,就在摩托上搭个板子,转场途中躺在板子上打个盹儿,到了现场立刻进入状态。

杜奕衡最惊险的一次替身经历,是拍徐克执导的3D武侠片《龙门飞甲》。杜奕衡回忆,那是一场峡谷里的打戏。剧组在峡谷搭了一个五六层楼高的架子,杜奕衡和周迅的替身要在高空中刀来剑往——杜奕衡抱着柱子,周迅的替身用剑划他的脸,两人一番缠斗。

那天赶上刮9级台风,旁边的几个辅助架子都被风刮倒了,其中一个木架子倒下来,直接把徐克盯监视器的大巴车砸了一个大坑。更要命的是,威亚不够,钢丝直接被风刮没了,杜奕衡把唯一的威亚留给了周迅的替身,这意味着他要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在几十米的高空完成这场戏。徐克担心,从砸坏的大巴车里冲出来,对着他喊,行不行,不行的话就不拍了,今天就收工。杜奕衡全身都吓得湿透了,还是坚持说行,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尽快拍。最后拍完,众人很紧张地把他救了下来——但凡有一个不慎,跌下来就会没命。

杜奕衡做了三年武替,每一次都是出生入死。“坦白说,做武行对我来说没有成就感。但是你会感觉很激动,等你看那个电影的时候,你可能会忘记之前将近半年时间受的那些苦,然后会寻找自己拍的那些镜头,那个时候是很幸福的——没想到以前电影里看到的那些镜头,我也可以完成。”他说。

2 “完全是接待梁朝伟的规格”

演员李天烨的起步,和杜奕衡有些相似。他长相酷似梁朝伟,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就被同学们戏称为“小梁朝伟”。

2006年,“小梁朝伟”李天烨凭着外形特点,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这是一部由阿甘执导,曾志伟、黄渤、姚晨主演的喜剧片,学的是好莱坞模式,戏仿许多经典电影里的桥段,组合成故事。其中一场戏,是模仿电影《花样年华》中,梁朝伟和张曼玉在旧街道的巷弄里吃馄饨的片段,需要找一个长得像梁朝伟的男演员跟姚晨搭戏。

剧组在上海选演员时,李天烨去试镜,立刻被导演阿甘相中,让他出演姚晨片中角色的男友托尼。演完《大电影之数百亿》,李天烨获得机会,成了李安电影《色,戒》的跟组演员。片中女主角王佳芝(汤唯饰)在岭南大学的众多同学,有一个是他扮演的。

《大电影之数百亿》上映后不久,李天烨接到吴宇森《赤壁》剧组的电话。那时,《赤壁》已经开机,周瑜的扮演者、主演梁朝伟却因为家事不能马上进组。工期等不得,剧组急需一名替身演员来代替梁朝伟先拍几场戏。在阿甘导演的推荐下,《赤壁》剧组找到了李天烨。

一听是做替身,李天烨一开始有些抗拒。“我说我是一个职业演员,虽然还没有演什么主角,但是并不太能接受做替身这样的事。演员嘛,是有尊严的。”李天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剧组开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了,李天烨回忆,对方说“你想要多少钱,可以随便开,只要我们觉得合理”。最后《赤壁》剧组给到李天烨的预算,比他参演一整部戏的报酬还多得多,而当时李天烨正处于无戏可拍的状态,就答应了。

第二天,李天烨就从上海飞到了北京。先是拍了一堆照片,侧面的、正面的、背面的——《赤壁》是大制作,有来自中、日、韩多方的投资,不仅要中方认可,日本和韩国资方也要认可,李天烨才能担任梁朝伟替身。

签了六十多页中英文对照的保密协议后,梁朝伟的替身最终定下。李天烨记得,片方此前从没有跟梁朝伟合作过,完全是按照接待梁朝伟的规格来接待他,从出机场时走的贵宾通道,到接送的车、住的酒店,相当于借李天烨演习了一遍如何接待梁朝伟。

李天烨在《赤壁》剧组工作了一周。有一场戏,是周瑜在大殿前,对着群臣说,要联合蜀国对曹操开战,大臣们都很犹豫,周瑜一怒之下,拿起剑砍掉桌角,说:“有人再说不战,犹如此案。”这场戏中,除了最后切正面的大特写是梁朝伟本人之外,其余的都是李天烨完成的。

90后男替身宋熙入行时,做的是“手替”。宋熙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大学是学美术的,他有一次去苏州玩,赶上姐姐朋友的剧组在当地拍戏。那是古力娜扎和杨烁主演的现代悬疑偶像剧《归还世界给你》,当时剧组招募一名“手替”,在剧中代替古力娜扎,画一些设计手稿、模特图案。怀着对影视行业的好奇,宋熙的手出镜了,他的替身生涯由此开始。

《归还世界给你》杀青后,2017年,这支主创团队又开拍了网剧《倚天屠龙记》。宋熙因为外形身高与主演曾舜晞(饰张无忌)相仿,成了曾舜晞的替身。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手替,而是曾舜晞的专职文替,跟着他一起演了一回张无忌。

虽然是替身,但主演做的工作,替身一样也不能少。只要主演拍戏,替身一定要提前到场,观察、模仿演员怎么表演,记动作、记台词,确保替身跟其他演员搭戏时表演的状态和方式与主演一致,让观众看不出破绽。

比较辛苦的表演,大多都由替身来完成。宋熙印象最深的,是《倚天屠龙记》有一场在横店方岩影视基地拍的戏。那场戏要拍的是年幼的无忌在雪地里独行,一路走着走着慢慢变成青年张无忌。

那天横店下了一场雪,山中的影视基地很冷,导演想拍出流浪的感觉,就让替身宋熙穿着古装的靴子,一直在雪地里走来走去,趟那些冰河水。连续拍了好几个小时,到最后,宋熙的脚已经冻到抽筋。盛夏的时候,剧组转场到了银川的沙漠,宋熙又拍了整整一天沙漠里拄着拐杖行走的戏。“那天给我化的特效妆都用不着了,嘴上是真的爆皮,极度缺水的状态。”他回忆。

演员彭子易做替身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熟悉剧组的工作流程,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刚毕业的新人或者小演员,主演大型影视剧的机会是很少的,当替身是一个途径。”他说。

2018年,彭子易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进入演艺圈不久,就接到了古装剧《扶摇》剧组的邀请,给男主角阮经天做了两个月替身。他为数不多的“露脸”戏,是阮经天饰演的长孙无极冒充太渊国世子轩辕旻被打晕,众人用担架将他抬走。躺在担架上的长孙无极,就是彭子易。拍摄时导演要求他把脸往里侧一点,这样观众就看不清他的脸。后来这部剧播出时看到这里,他还是从脸的特别弧度上认出了自己,这是替身经历给他带来的快乐。

3.替身“转正”

后来杜奕衡常常回想,做替身那三年那么苦,他当时为什么没有放弃,回到舞台,回到舒适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演员梦。“那时候我看到好多我特别喜欢的演员,华哥(刘德华)、洪金宝、狄龙……他们使你往前走,在各个方面向他们学习、靠近,这是偶像的力量。”杜奕衡说。

2010年,杜奕衡在拍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除了做危险的替身工作,第一次当了群众演员,在片中露了一回脸。那是一场大戏,八匹马往台阶上跑,很多将士拿枪守卫,严阵以待。

杜奕衡鼓起勇气,对师父洪金宝说:“我能去那一站,演一个兵吗?”洪金宝很好奇,发现杜奕衡真的感兴趣,就让他去换衣服。杜奕衡高兴坏了,立刻跑去换上士兵的盔甲,在那一站就是一天。

“最后电影里面可能都看不清楚,马一来这些兵就散了,大家都在往上跑、往后跑。可是那天我特别开心,因为那个时候你是演员,可能镜头拍过来就能拍到你的脸,那是不一样的感觉。”杜奕衡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那个片段,仍然掩不住激动。

他没想到,做主演的机会很快就来了。2010年,姜文拍《让子弹飞》,其中有一个麻匪老四的角色,一直到临开机前九天都没定下来。杜奕衡的好友魏一博是剧组副导演,向制片人推荐了杜奕衡。当时竞争麻匪老四的人很多,不乏一些二线演员,魏一博提前给杜奕衡“打预防针”,让他别抱期望。

姜文看完照片,觉得杜奕衡的形象跟“老四”很吻合,就约他见面。见面第一句话,姜文问他之前有没有拍过戏。杜奕衡老实回答,之前是武术替身,没有拍过戏。说完他就后悔了:“我说‘很多小角色都接触过’,也好过直接就说没有拍过戏啊。”

接下来的展示机会也被杜奕衡错过了。原本姜文约他一起午饭,午饭后想看他骑马,因为戏里老四有骑马的戏。结果当天杜奕衡要参加央视《开心辞典》节目录制,时间冲突。

当他拿下《开心辞典》答题一等奖,捧走一台大电视机时,心里正沮丧错过了上姜文电影的机会。当晚,副导演魏一博给他打来电话,姜文让他第二天进组。

出演麻匪老四,杜奕衡毫无准备。姜文告诉他:“相信我,交给我就好了。”姜文不教他怎么演,一般是先跟他聊天,先聊跟剧情没有关系的事。聊得差不多了,大家都特别开心、放松的时候,姜文的话锋转到戏上,简单把他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演员就开演。

从《让子弹飞》开始,杜奕衡不再是替身,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演员。

而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是在拍完《让子弹飞》的三年后。2013年,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杜奕衡成了主演之一,土匪头子的联络副官栾平,与张涵予、梁家辉对戏。

这一回杜奕衡下足了功夫,凡是跟《林海雪原》有关的资料他全找来看了一遍,反复琢磨。他先是模仿老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但后来发现,即便是模仿得一模一样,也超越不了前人。

在之前的革命样板戏里,栾平这个反派角色是很猥琐的,以此衬托男一号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杜奕衡琢磨,栾平是个称霸一方的大土匪,他首先出来的气质应该是匪气。所以在拍威虎山杨子荣舌战栾平那场戏时,他主动跟徐克提出来,能不能换个方式演——样板戏里,杨子荣站在高位,栾平在下面,是被杨子荣压着的形象。杜奕衡设想的是,反过来,栾平站在高位,因为威虎山山头全是栾平的人,杨子荣相当于是闯入者,是外人,反派再怎么对外人厉害一点,都是合情合理的。徐克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

《智取威虎山》之后,杜奕衡在影视圈有了自己的位置,他一年最多收到过三十多个剧本邀约。

4 跟之前的自己分割

李天烨也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在《赤壁》做替身三年后,2010年李天烨签约了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并拍摄了第一部担任男一号的电影《玛丽的天使》,“正经踏上了电影之路”。李天烨说:“感觉跟之前的自己分割了一样,像是一场梦。”

彭子易做完阮经天替身之后,没有再继续做替身。他很快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拍了一部校园网剧,最近刚杀青了电影《刘禹锡》中韩愈的戏份,是片中的主要角色。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来筹拍的戏就比之前萎缩了好多。愈发激烈的竞争之下,彭子易深有感触:“除非你非常非常有特点,让人一看就忘不了的那种,那么你被选上的几率,反而比单纯长得美长得帅的演员更高。”

1993年出生的宋熙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倚天屠龙记》做完替身后,他感觉自己被困在替身圈了。再有别的戏,剧组不会想着让他去演个角色,只会问他:我们这边需要一个替身,你要不要来做一下?他连续在七八部影视剧里做了替身。

宋熙也尝试过找“靠山”,签约经纪公司。经朋友推荐,他曾去杨幂的嘉行传媒应聘。对方听到他的年龄后,直接就拒了。“对方说像我这个年纪,93年左右的,在他们公司应该已经是迪丽热巴那种火爆的程度了,如果你现在以一个新人的身份进来的话,跟其他人是拼不过的。”

寻寻觅觅了一圈,宋熙看清了演艺圈的生存现实,他现在已经转做幕后,成了一部戏的副导演。收演员资料的时候,他发现,现在的新人年纪都“小到惊人”,他们戏里的男二号都是2001年出生的。

“演员是乙方,剧组导演属于甲方。我当时想的是,我为什么不去做甲方,让人来我们这边工作,而不是我去求着别人给工作呢?”宋熙仍然没有放弃当演员的希望,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做了幕后,剧本里面有一些小的角色,如果我想演的话,还是可以争取演一下的。”

来源:南方周末 微信号:southernweekly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规则?

阿妈妮问道
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规则?

塔图阿姆说
1、偶遇的饭局,无论别人怎么邀请,都不要去。

2、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所以别得大病,也别让自己没钱,否则就不能怪别人绝情。

3、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你不做,他们就会批判你;大部分人都没有做的事情,你做了,他们也会讥讽你。

这不代表你错了,只能说你的行为和他们不一样的时候,就会让他们很愤怒。至于他们为什么愤怒,也许是想让自己显得正确一点。

4、别人给你看手机里的照片的时候,管住你的手,不要左右滑动。

看到一个好的回答,不要控制自己的手,点赞,点赞,点赞!

5、许久不联系的人,有事就说事,没事儿就别联系,别问别人“在么”。

6、有些问题明知道答案,还问,问出来就会很尴尬,所以干脆就不要问:你还没结婚啊?你还没有孩子啊?你还没买房啊?

7、给别人打电话,对方不接的话就不要再打了。除非是恋人或者家人,否则对方如果想接你的电话,他就会给你回过来的。

8、朋友请你吃饭的时候,如果让你挑地方或者点菜,你要慎重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推荐,否则你不清楚对方的预算是多少,他本想请你吃顿包子,你一开口就说要去吃日料。

9、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别太在意,因为他们看不起你一般都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牛逼。

10、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多少,要想赚到更多的钱,那就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多学一门技能你就能多一份收入,比如Python、PS、写作等技能,只要你稍微上点心都是可以学会的,并且能让你收益不菲。不要只是空想, 这改变不了你现在的处境。

11、这社会并不公平,这很正常,你会因为不公平而愤怒,那是因为你不是利益获得方。

12、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麦兜

成年人,要么就直说,要么就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对方完全看不出来。

一边哭哭啼啼一边不说为什么,那是婴儿。

那我就直说了,我想让你给我点个赞!

13、人际交往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自恋,一个是懒惰。自恋说任何人都喜欢和自己有相同经历和认知的人,懒惰是说任何人都倾向于交往与自己距离较近的人。

所以如果一个人与你并不相近,又没有共同的认知,却一直都在与你接近,那么ta一定是带着目的在巴结你。

14、不要随便就接受别人的礼物,你要明白,任何一个礼物都有它的目的。

尤其是女孩子,不要说什么他送我的钻戒和手机是当朋友送的,然后接受了礼物以后立马和他分手,别闹了,你用脚趾头想想,普通朋友干嘛送你手机和戒指,拿了礼物立马就分手?按照这个思路来的话你能暴富啊。

15、如果对方一直沉默不语,或者一直嗯个不停,那你应该想想,自己说的话,是不是让对方感觉到很无聊,或者很尴尬,亦或者你已经得罪对方了。

16、人多的地方,说话要格外注意,你diss的人可能恰恰是旁人喜欢的,你抱怨的领导可能是他二舅,你喜欢的女孩可能是他女朋友。

17、相亲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带自己的同性朋友同去,至少也要跟与你相亲的人说一声。

18、能发文字的时候就不要发语音,没人喜欢听你连续发的十多条59秒语音,有的普通话不标准,转成文字都看不懂,把手机听筒放在耳边也很容易搞成外放,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基本的原则。

19、整天把“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我这个人说话难听”“我这个人不怕得罪人”挂在嘴上的人一点都不值得你的原谅,他明知道自己这样不好,还不改,还要告诉你,还觉得无所谓。

20、读书多的人,都能够一眼看透问题的本质。每天玩抖音、刷微博这些看似很舒服的行为并不能提升你自己多大的能力,反而像读书、健身这些看似苦逼的行为一旦你坚持下来,会从骨子里改变你的思维。

21、定期联系你的挚友,不要忽视他们能为你创造的价值,不要失去联络,最后等到需要帮忙时才想到别人。

22、一个人能够成功,必然带有一些运气成分,但是运气绝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算你再怎么讨厌他,可是他既然能比你强,就一定有过人之处。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凭借感官否认他。

有否认他人的精力,不如让自己变强!

2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别人请你帮忙,答应了,就得给人家办好,本来是人家亏欠你的事儿,办不好倒是你对不起人家了。

24、话是面子,心是里子。大家要互相给面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里子。

有的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不干一点正事儿,这种人可能会在单位里混得很好,但是在朋友圈子里不可能混好。

25、一个领导,可能白天在台上做廉政报告,工作中勤勤恳恳,生活中可能嫖娼出轨都干过。

一个教授,可能学术精湛,在讲台上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在家里可能有家暴行为。

这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是,只要他在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大家就认为他是一个厉害的人,但是越成熟你就会越明白,任何一个人,都是多面体。

26、不要在众人面前戳穿装X者,他们往往狭隘、自负、任性,充满偏见,一旦被戳穿,他们不会觉得很丢脸,而是会像疯狗一样报复你。

27、这世界上有捷径,但是走捷径的人都是有条件的,比如有钱才能读得起私立学校,比如有长相才能去参加选秀。

29、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100%的信任。

自私、贪婪、懒惰、好色,这些劣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真实地存在着,只要诱惑足够大,这些劣根就会暴露。

30、公司给你钱是让你来工作的,不是来听你抱怨的,待不了就想办法跳槽,不要一边抱怨一边干活,傻子一样。并且,不要天天只做一些没有价值含量的工作,抽时间一定要多学一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可以让你不惧怕被炒掉的风险,还能让你业余时间多赚钱。

31、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再大的恩惠,都可以施舍,再小的侵犯,也要奋起还击。

32、很大一部分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会对读书特别多的人有一种本能的仇恨。

就像很多穷人有一种仇富心理一样。

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让你难堪,会绞尽脑汁证明读书没用,想证明你读书读成傻子了。

面对这种人,你越怂他就越来劲。

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地和他斗智斗勇,让他见识到你的厉害,让他明白,读书再多也不会变成傻子,不读书才会像个傻子。

NBA中,有哪些让你「目瞪口呆」的冷知识?

作者 / 李韬之WEsport
姚明爱吃西红柿?

弗朗西斯来中国旅游时问记者:“为什么姚明喜欢吃西红柿?”记者懵了“没听说过姚明喜欢吃西红柿啊?”

弗朗西斯回答:“每当姚明上篮或扣篮不进都会说“西红柿”,难道没人知道?”

后来记者才搞清楚,原来姚明说的是“他妈的”和“tomato”发音有些相同。

1.

NBA 历史助攻榜、抢断榜第一名是一位战斗机驾驶员——斯托克顿。连续 9 年获得 NBA 助攻王!十九年的 NBA 生涯当中,他仅仅缺席过 22 场比赛!

在历史助攻榜上的地位几乎不可能被挑战,詹姆斯目前场均 11.1 助攻,哪怕按场均 12 助攻计算,詹姆斯还需要 580 场才能赶上斯托克顿……

斯托克顿更恐怕的事情可能就是他还是一位战斗机驾驶员,据说视力达到了 5.3,并开过 F-16。

2.

科比在 NBA 得的第一分是一个罚球,当时犯规之前把球传给他的人是斯科特。

科比超越乔丹的那一分,和最后一分也都是罚球。而当年传球给科比的斯科特是当时湖人队的主教练,这就是奇妙的缘分

3.

杜兰特新秀体测甚至一个卧推都做不了

杜兰特裸足身高 2 米 06,体重却只有 97 公斤,甚至新秀时期 84 公斤的保罗都能做 10 个卧推。垂直起跳数据只有 66 厘米,助跑弹跳 84 厘米。

更多数据:

①别看火箭后场灯泡组合现在的打法比较“养生”,堪称“地板流”的绝佳代表;事实上他们新秀赛季的弹跳能力都相当了得,这在他们早期的打法中也有所反映。

而常被冠以“勉扣之王”的库里,弹跳也并不差,他的纵跳高度在所有人中处于中上水平。

②除了没有参加跳跃能力测试的“小皇帝”詹姆斯(深不可测),奥拉迪波的最大纵跳(即有助跑的纵向跳跃)高度 1.07 米是所有人中的佼佼者,他与小托马斯也是仅有的两位最大纵跳超过 1 米的球员。

③总所周知,普通人的身高和臂展几乎相等,但篮球运动员的臂展一般都要高于身高。而本图表中,臂展与身高相差最大的无疑是联盟最好防守球员之一——科怀 – 伦纳德,他的臂展比身高足足多了 23 厘米。

④要论百米速度,身材过高的球员反而失去了优势。本图表中,百米能跑进 10 秒 6 的仅有两人:小托马斯和韦德——“闪电侠”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本段数据及文字转自 NBA 官方:https://china.nba.com/a/20180520/012960.htm
4.

邓肯加入马刺之前,骗过波波维奇。在波波维奇前往他的家乡拜访时,邓肯假装自己不小心落水,然后大声呼救。波波维奇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他,结果邓肯自己游回了岸边,根本就没让波波帮自己。在转行打篮球之前,邓肯是一名游泳运动员。

5.

阿泰(慈世平)训练中撞断乔丹 2 个肋骨、肘击哈登以至于脑震荡,促使哈登为景德镇代言,还是奥本山宫事件始作俑者,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从教练打到观众……

绝对 NBA 中的一代传奇

6.

2007 年阿泰(慈世平)的奶奶和其他两位高龄老人策划抢银行,其中阿泰(慈世平)的奶奶年龄最小,仅为 87 岁,而另外两位老太太的年龄分别是 91 岁和 101 岁。

7.

米勒新秀赛季时上半场乔丹 2 分,米勒 10 分,米勒对乔丹狂喷垃圾话“你就是那个伟大的乔丹吗?你知道我是谁么?我是可以成为伟大球员的米勒。”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乔丹单防米勒。米勒全场比赛拿下 12 分,而乔丹这边拿下 44 分。乔丹后来去米勒那边一句话:“你永远不要和黑耶稣这么讲话”

8.

亚当斯在和朋友一起外出吃饭时,他总是付钱的那个人。他这么做并不是他有多大方,而是他饭量最大,每次都吃得最多,而且吃得最慢。

当他的朋友们都吃完之后,亚当斯才能结束自己的用餐之旅,自然也就是他付钱了。

而且其实亚当斯远远比库里年轻。库里是 88 年的,亚当斯是 93 年的……

9.

有一支球队的阵容曾经是科比·布莱恩特、文斯·卡特、理查德·汉密尔顿、蒂姆·托马斯和凯文·弗里曼

这支球队是征战于 AAU 联赛的新泽西大帕特森队(New Jersey Great Patterson)。

10.

法国魔术师迪奥哥,按张指导的说法迪奥还在太阳队的时候,迪奥穿着大短裤,踩着大拖鞋,一摇一摆的走进来场地,看见了摸高测量器那儿有根线,好奇的问了一下工作人员,他们回答说,这是小斯摸到的线(小霸王,姚明的一生之敌)。然后迪奥穿着拖鞋就起跳了,一下就碰到了。

在山猫发胖后被送到了马刺,在马刺期间,迪奥哥更是把野球场四大天王,除了高瘦远投王这一项不占,其余的全占了的神仙。场均可以砍下 9.1 分、4.1 个篮板和 2.8 次助攻。

甚至退役后加入了法国海军,开始追寻自己新的生活。

11.

其实大佬们超爱打麻将~

(实际上是宣传片的一部分哦)

12.

张伯伦在高中没有女朋友,确切说是找不到女朋友

号称一辈子上过两万女人的张伯伦,第一次是十五六岁时被一妓女强哔……

以上信息来自他表亲芭芭拉

13.

波什是全美工程师协会的高级会员,擅长编程,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程序员。

他甚至在电视上号召过青少年们都学习一点编程,可以开拓视野,认识奇妙的软件世界。在 2013 年曾经还参与了公益广告专门用于宣传编程。

并且之前专门解释过为何选择 1 号:我的球衣背面是“1”。对我来说,胜利并不是“胜利”,它是 01110111 01101001 01101110 01101110 01101001 01101110 01100111(胜利”winning”的二进制代码)。

13.

保罗是保龄球高手,曾经是美国保龄球协会代言人,并且用个人名义举办了 10 届保龄球慈善赛事。

而且当年圣诞节沃尔送队友一人一块劳力士手表,保罗选择送每人一个保龄球

14.

艾弗森是橄榄球方面的绝世天才,早年他是橄榄球与篮球双休,并且都十分优异。

高中时期就成为了学校橄榄球队与篮球队的绝对核心,双栖明星光环笼罩。16 岁时他率领橄榄球队,获得了校队 15 年来首个分区冠军,并当选了最有价值球员,次年又得到了两次冠军,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橄榄球天赋。

很多人把艾弗森当做橄榄球四分卫的神。2001 年的 NFL 状元,四分卫迈克尔 – 维克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你认为谁才是你的老家新港出过的最好四分卫?”

维克便回答到:“新港出品的最好四分卫,在打 NBA 呢。”很明显说的就是艾弗森。

15.

乐福女友的父亲曾经是华纳和迪士尼的 CEO,乐福的叔叔是入选摇滚名人堂的大牌乐队 The Beach Boys 的成员之一

16.

罗尔·邓,人称英国乔丹,他的父亲曾经是苏丹的国会议员、交通部长,同事,母亲是苏丹知名土豪家族的继承人,想象一下,这就是相当于王思聪打篮球打进了 NBA。

17.

皇室王子也去 NBA 打球

艾尔 – 法鲁克·阿米奴有尼日利亚王室的血统,如果他没有选择打篮球,现在可能就在尼日利亚继续做王子了。

卢克·理查德·巴莫特的父亲是喀麦隆的一位酋长,也是政府高管,主管麦隆全国的就业基金和国家就业安置培训机构,真正的官二代王子。

19.

诺阿的父亲雅尼克 – 诺阿是著名网球运动员,夺得过 1983 的法网冠军,成为法国网球的标志。他的父亲退役后进入了音乐界,在 2005 年法国音乐人年收入榜上排名第 10。

(后续内容比较多,别忘记先收藏再看,以免后续找不到了。)

20.

2004 年在俄克拉荷马城举行的麦当劳全美扣篮大赛上,WNBA 女神级战将坎迪斯·帕克就战胜了 JR·史密斯、乔什·史密斯、鲁迪·盖伊等一干后来在 NBA 大放异彩的男人,夺得冠军。

21.

还记得那个罚球姿势最诡异的查克海耶斯吗?

他在大学时期是球队第一罚球手,命中率接近 8 成;并且和艾弗森一样是橄榄球、篮球双栖球星

22.

火箭队史第一个新秀,是在 1967 年用 7 号签,签下帕特莱利,也就是现任迈阿密热火队总经理的哪位帕特莱利。

23.

科比的中间名是 Bean,即他的全名是 Kobe Bean Bryant。他老爹打 NBA 时的外号是“Jellybean”甜豆。科比的名字来源于神户牛排。小时候的外号是“青蛙”,似乎是他姐姐起的,原因是他又瘦又长的双腿。科比在中国最早的译名是「神户布莱特」……

24.

传说夜店之王拉德马诺维奇在湖人队时有洛杉矶所有夜店的 VIP 卡。

25.

贾巴尔、奥拉朱旺作为穆斯林需要斋戒,日出到日落的期间不能吃喝,在比赛日也如是。于是他打了 20 个赛季。

26.

14 年随北京金隅队夺得 CBA 总冠军并当选 CBA 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的兰多夫·莫里斯,他高中队友是德怀特 – 霍华德、约什 – 史密斯。

并且兰多夫·莫里斯当初是三人中名气最大,最被看好的

27.

巴克利参加演唱会时,由于灯光太过耀眼,忍不住用手揉擦双眼,结果被自己刚抹上去的润手乳液给灼伤了眼角膜。他花了三周时间才把眼睛治好,因此错过了太阳 1994-95 赛季的前 10 场比赛;

巴克利可能是最矮的大前锋,官方身高 198cm,但是不止一次被质疑实际身高应该在 195 左右。

同时巴克利是 NBA 吃到技术犯规最多的球员,340+ 次,而被判技术犯规次数最多的人却是前爵士队的主教练杰里 – 斯隆,在斯隆的执教生涯中,他一共被判罚过 413 次技术犯规,远胜以脾气暴躁闻名的老尼尔森(390 次)和波波维奇;

波波则是历史上被逐出场次数最多的主教练,总计 22 次。也创下了开局 63 秒就被驱逐的记录……

28.

从 1974 年开始算起,NBA 历史上只有一位球员生涯每个赛季都入选了全明星。8 个赛季入选了 8 次。

他就是:姚明,姚主席

29.

穆大叔全名:迪肯贝·穆托姆博·穆坡伦多·穆坎巴·让·雅克·瓦穆托姆博(Dikembe Mutombo Mpolondo Mukamba Jean Jacque Wamutombo)

字母哥全名:扬尼斯 – 阿德托昆博(Giannis Antetokounmpo)

实际上穆大叔的名字比字母哥长很多很多,完全可以叫做字母叔、字母爷。

30.

NBA 历史第一次出现全新秀首发出场的比赛是在在 2012 年 4 月 26 日,勇士和马刺的比赛中,勇士队派出了克里斯怀特、克莱汤普森、杰里米泰勒、查尔斯詹金斯和米克尔格拉德尼斯的纯新秀首发阵容。

名场面

31.

如果说 NBA 历史上最古老的球队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尼克斯,凯尔特人这样的球队,但是事实上历史最古老的球队是萨拉门托国王队,它建立于 1923 年。

32.

17 次总冠军,拥有 70 年历史的凯尔特人,从未出过一个得分王。

篮球的确是一个团队运动。

33.

14-15 赛季篮网队曾经同时拥有过博扬诺维奇、米尔扎·泰勒托维奇,都来自波黑南部一个人口不足 10 万人的名为莫斯塔尔的小镇。

而多年前,篮网还拥有过佐兰·普拉尼尼奇,同样来自这个小镇。

34.

NBA 历史上首位非白人球员,是 1947 年效力纽约尼克斯的亚裔三阪亘。1950 年才有首位黑人球员查克 – 库珀进入凯尔特人队。(三阪亘 11 月 22 日逝世,95 岁)

35.

2007 年 12 月 23 日,雄鹿主场以 103-99 战胜夏洛特山猫(现为黄蜂),当场比赛,易建联出场 42 分钟,17 投 14 中拿到 29 分 10 个篮板 3 次助攻 3 次抢断,而在这场比赛里,阿联的手感极佳,他前 12 次投篮全部命中,这一纪录至今仍没有雄鹿球员能打破。

36.

NBA 第一次比赛是 1946 年 11 月 1 日,多伦多哈士奇对纽约尼克斯,尼克斯以 68-66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哈士奇成了第一个输球的球队,多伦多哈士奇创建于 1946 年(狗年),后来球队决定只允许高于队内最高的球员乔治·诺斯特兰德(6 尺 8 寸)的观众免费入场,导致了入场人数大幅下降。

最后在第二年宣布解散……

37.

汤普森、格里芬、库里都是黑人,因为有黑人血统,无论现在看起来多白,依旧都被算作黑人。

仔细看格里芬的头发,非常明显的黑人特征
印度人多黑也属于白种人

38.

肯德里克•帕金斯(08 年凯尔特人夺冠首发中锋)曾在睡觉时把床压塌受伤

39.

拉里伯德右手食指有残疾,伸不直也弯不了,杰拉德.格林和贝尔坦斯只有九根手指。

40.

亥俄州东北部有一个神奇的小镇,不到 30 万的人口培养了两位统治级的 NBA 巨星,其一是詹姆斯,其二是 ??

可以在评论区寻找答案

注: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三分选手

41.

姚明 08-09 赛季三分命中率 100%,奥尼尔 95-96 赛季三分命中率 50%!

42.

王治郅在热火其实非常受欢迎,2004-2005 赛季,中国篮球的开路先锋王治郅,在迈阿密热火队打完了他最后的 19 场 NBA 比赛。但是他当时在球队的故事,却鲜有机会被展露在公众面前。

王治郅在热火的那段时间,队友们都很喜欢他。他的昵称是 DODGER(道奇,美国著名轿车品牌),因为他们觉得大郅的中文发音跟道奇很像。

但问题是,热火有着严格的力量训练,王治郅并不是很喜欢,他对塑造健硕的体型并没有那么感兴趣,正如诺维茨基对此也并不感冒一样。

对此,热火资深跟队记者艾拉 – 温德曼表示:

“ 他是个生错了时代的好球员。

首先,他是个擅长外线投篮的大个子。NBA 球员在看到他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后会说:他很软,他不敢对抗,他不希望成为肌肉男。

但想想现在的大个子们:德克,马克 – 加索尔,凯利 – 奥利尼克,如果王治郅十年后再来到这支球队,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 NBA 球员。

我给你个例子:约基奇,他的风格跟大郅一样。王治郅的风格其实和今天的 NBA 是完美匹配的。

说实话,他可能在错误的时间来了一支错误的球队。“

43.

詹姆斯、韦德的儿子之前在同一所美国顶级篮球强校(塞拉峡谷中学)打球,父辈的友谊延续到了孩子,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小詹姆斯和小韦德一起在 NBA 打球。

直播电商运营黑幕曝光:我们实在太好骗了

2020年,电商直播一夜成了全民狂欢的热门行当。

一场直播,往往观看人数高达几千万,成交额更是高达数亿。

真有这么多人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看销售直播吗?

你能想象出真相是怎样的吗?

最近,跟几位业内高手聊了聊,初步调查到了的一些行业黑幕:

真相一:虚假数据的刷法。

高手说,刷数据一直是直播标配,但现在的玩法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早期,电脑程序控制。通过软件在一台电脑上不断切换账号去买东西,由于这很容易被平台风控发现,于是就招募大量的刷单手,借用他们的电脑安装一个软件,不需要他们自己操作,当他们使用电脑的时候,软件就会在后台自动下单。

中期,手机集群。比较常见的是通过一个大铁架子,上面堆着几百上千台带sim卡手机,都用数据线连到集线器上;另一端连着电脑,一个指令可以让所有手机进行操作,比如自动打开直播间,搜索某某主播点赞评论送礼物下单。

现在,直接上“云手机”。这是sim卡实名制以后的先进手法。通过服务器,可以“伪造”出成千上万的手机,你通过一台电脑直接向服务器传数据,下指令,服务器控制这些手机集体操作,连实体手机都用,彻底解放了刷单“生产力”,没有了后顾之忧,数据想刷多少刷多少,不怕品牌方不买账。

国内的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有各类直播平台的涨粉、刷在线人数、刷播放量、刷直播点赞、刷各种礼物,甚至有的还可以直接将该直播刷上当日直播热门。

21世纪经济报道揭露《一天刷上亿流量!直播带货造假大曝光:20元买100人看!》。

其实,这算是比较客气的玩法,更疯狂的手段在淘宝店里,1元就能实现1万、2万的播放量,优惠的价格也让这种数据造假流行成风。

真相二:一场电商直播的交易数据怎么刷?

高手说,当然,商家也不傻。如果没有真正买单,刷数据的骗局不就暴露了嘛。

早年粉丝数和直播间人气,确实因为掺假的不多,品牌商们也都愿意接受。

但后来,MCN野蛮生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尚不足500家,到2017年飞速增至1700家,2018年突破5000家,2019年,有数字说我国MCN数量达到20000家!

野蛮生长就意味着良莠不齐。

很快,商家们就发现了MCN数据不靠谱,对其逐渐丧失了信任,而MCN也很鸡贼的发觉了这一点,升级了新的骗术。

当电商平台商家要做市场推广,会提出 “现在播放量、粉丝量这些我都不关注,我只关注最终的带货结果。”

MCN就会拍着胸脯签下对赌协议,保证直播有固定额销售额。

搜狐号大王真曾就这问题有专文讨论《MCN机构直播带货避坑指南,1比3保底ROI也能被骗?》。

简单举个1:1的例子,商家先付5万元的坑位费,合同会承诺,如果卖货达不到5万,5万元全额退款不收取佣金;而如果达到要求,佣金比例为20%,这样MCN可以获得6万。

这份条款是非常公平的,商家为了冲销量,所以,很乐意去签这种合同。

但很可惜的是,很多MCN的流量都是假的,是卖不动货的,所以合同拿下来之后,他们就找自己的刷单商,直接下单刷5万元,完成任务。

赚到1万佣金后,开始以各种理由分批次分时间的退货,比如退货2万。剩下的退不掉的货怎么办呢?通过团购、拼购、二手交易,或者直接批发给电商平台,直接变现。

当然,如果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贸然下手,销售额增加,于是商家、MCN、平台,等等大家皆大欢喜,真正上当的,就是冲动购物的消费者。

有时候大一点的主播也会主动造假,主播会跟自己粉丝勾结起来,到了直播的时候,集体下单,等到销售量差不多了,粉丝可以取消订单或者退货。

商家学聪明了后,就会要求提高销售额,而服务费不变。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退货率更高。所以我们看到直播电商退货率常常会高达30-50%。

有些MCN玩的更绝,直接进入金融领域。张笑容发现,一些有名的MCN会跟一些大商家合作,签下对赌,服务费则从10万提升到50万、100万不等,业绩完不成,承诺全额退款。商家费用打过来之后,就拿去购买理财,更有甚者搞过桥贷款吃利息,每个月总有安稳的收益,全然不用考虑直播销量。

据说有上市的MCN,直接资本运作,通过连续不断的刺激股票涨停在高点抛出赚钱,赚钱后继续刷业绩,如此循环不断。

真相三:一场可信的电商直播的真实营业收入多少?

为了提高销售额,很多商家会请头部大网红,粉丝多价格贵,从而提高可信度。

但是,这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价格低利润薄。

大主播们会要求商家给出全网最低价,道理很简单,如果价格不满意,粉丝凭什么来看这个直播呢?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利润就相当低,甚至能否赚钱都是个问题。

虎嗅文章近期报道,御泥坊母公司御家汇,2019年与超过1500位网红主播合作,直播总场数累计超8000场。财报显示,御家汇2019全年总营业收入为24亿,直播电商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02%,约1亿元。平均每场收入不过1.2万元。

头部主播的费用由坑位费+抽成组成。以李佳琦为例,一份去年年底的报价显示,零食类坑位费为4万,抽成为20%左右,美妆口红生活类坑位费8-10万,抽成为30%左右。商家的利润能否承受住,只能各自掂量。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朴西电商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亏了3次,双十一当天更是亏了50万。

或许这些出的钱大价钱的商家,本来就是赔本赚吆喝,无非打打知名度,直播带货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消费和服务增值,也没有带来产业和消费升级,仅仅是渠道做了 。

真相四:向小商家下手。

现在直播带货被宣传成为是主流,能请得起头部网红的品牌毕竟是少数,更多尾部主播怎么生活?

MCN开始通过廉价的坑位费把手伸向中小微企业。

比如一个坑位500-1000元,请客一顿饭的价格,谁不想去试试呢?

于是,MCN可以签下(或者自己孵化)100个小主播,每个主播账号可以给刷上十万粉丝,就可以元气满满的去赚取坑位费。

假设一个小主播每晚上可以介绍20个产品,每个产品收取坑位费500元,那么一晚上就可以收入1万元。

因为自知“一分钱一分货”,这些付费入了坑的小商家,即使直播之后的反响平平,也不会有所怨言。

克劳锐公布的报告显示,MCN机构签约的账号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有5.1%的MCN机构签约账号超过1000个,14.8%的MCN机构签约账号超过500个,个别机构的签约量甚至超过3000个。

可以想象这些机构,会怎样地请君入坑。

上述黑幕还仅仅是冰山的一角。

这一角所揭示出来,直播电商的产业发展逻辑明显出了差错。

所谓人带货,对商家起到的作用有限。

就算是头部主播,也不过是给一部分商家开辟一个新渠道,不外乎是打品牌、冲销量、清库存,往往利润得不到保障。

属于腰部尾部的,作用就更有限了,它们要活下去,不得不滥竽充数。

于是乎,在直播带货中,就滋生出虚假流量、虚假交易的网络黑产。

这些网络黑产已经涉嫌违法,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经营者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以虚构交易或者是编造用户评价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同时,网络黑产又破坏了产业生态,让商家受到损害。

直播电商合理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呢?

不是靠低价、不是靠网红,而是要靠商品质量本身,靠社会监督和严格规范。

作为一个新领域,电商直播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针对MCN机构、红人等网红经济主要参与者的各种法律规范、管理制度都还处于缺位状态。

在法律制度条件到位前,还是要尽快的刹一刹这股歪风,回到以品质带货的轨道上来,让厂商自己为商品背书,多鼓励社会监督,多加强平台自律。

只有如此,才能为电商直播涵养良好生态,才能带动更多消费,才能维持行业理性发展,让它成为扩大内需的动力。

「985废物引进计划」豆瓣小组火了

最近豆瓣火了一个小组叫做「985废物引进计划」成功出圈了,如今小组里面已经聚集了差不多5万人。虽然我之前不是985,但是如今作为996的我也成功的进了组。放心,没给大家丢人。

乍一听这名字,估计很多人并听不懂其中的含义,所以容我这个过来人给你解释一下:该小组成立的之初目的是给那些带着光环从985为代表的顶尖高校毕业,但是工作上一直不如意的同学一个聚集之地、互相交流。当然了,更多的有点自嘲的意味。

有人说985废物能废到啥程度,就算废,也肯定比我们这种211废物或者双非的废物获得更强啊,带着疑惑我我也扑进了豆瓣小组「以前我都没下载过豆瓣App」,当我打开这个豆瓣小组的时候,刷了几个小时的帖子之后,我发现:还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有的人毕业之后直接走上了送外卖之路,每个月收入三五千,当然了这不是为了体验生活;有的人毕业之后找工作意识失意,找到两三份工作都是不久就被辞退,然后毕业两年没有工作;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又胆怯不敢去转专业,毕业及失业,甚至患上抑郁。。。

凡此种种,总之我听着感觉真的很惨,也挺同情这样的经历。那么985作为顶尖的学府,毕业之后找工作之时这个招牌简直就是工作的破门之钥,可是为什么也这么重重受阻呢?

我对小组中的内容大致也做了一些总结。总结变废的原因有两个点:人格问题和家庭认知问题。

1、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人格属于INTP型人格,所谓INTP的含义是内向、直觉、理性、理解的化身。大概意思就是比较聪明也有一些才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不会与人相处,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不会来事处事,所以职场中生活中被打击都比较大。

2、很多人认为自己来自于农村,所谓寒门。因为家庭的认知问题给自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一点。在大学选择专业之初没有得到很好的意见,自己也是一脸懵逼恍惚之中就选了专业,但是大学之后发现这个专业自己不喜欢,或者找工作非常麻烦。第二点,在成长历程中,富裕家庭能在学习之外赋予孩子很多的认知上的提升,但是寒门是做不到的。

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跳出来反思,觉得对于农村出生的人来说,做个码农996社畜挺好的。

第一是码农这个岗位不需要很多的情商,跟人打交道的地方不多,所以有效的杜绝了所谓人格问题;第二是这个岗位也不太需要人际关系和认知的比拼,就算有需要认知的地方,也都是靠自己后期的积累的,作为码农只要技术好你就是技术大牛,你就能获得相应的财富和地位。

第三是这个岗位的招聘刚需,需求量极大,而且出来随随便便就能拿到一个几十万的offer,985出来的都是白菜价了;第四是这个岗位不用很多资源去运作,比较纯粹。

以上,算是我的组内的内容的总结,这两天我还看了其他人对这些事情的一些评价,看完这些我也有我的一些观点:

1、没有人能一直成功,没必要嘲笑。很多双非的人看了这个组的内容之后,对这些985毕业之人进行嘲笑,觉得自己双非毕业还能找到一些稳定的工作,你这个985毕业的也不行嘛。

我觉得真的没必要嘲笑,首先人家可能夸大了自己的经历,再者人家能考上985说明在高中之时人家就是比你优秀很多。人生总有得意和失意之时,所以不要嘲笑也不必沾沾自喜。

2、当然了,人生总有失败时,失败之时总结原因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进一步颓废。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看完小组的内容之后,我发现做个996社畜真的挺好的,很庆幸我大学的时候选了计算机专业,然后还碰上了一些很开明的老师。

关注这个公众号的90%都是程序员,我只能说你们真的很幸运,996什么的,这么看来都特么是小事啊!

广说新语(八十一)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微信公众号:dushu08
https://mp.weixin.qq.com/s/cPeDZ1SpUTDAqEG9aRPSpA

有些事情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给你安排好了, 上半年大家在家苦练蒸馒头、做凉皮、发发糕、烤蛋糕、炸油条等各种美食本领, 原来是为了下半年出来摆摊

我们常常说中华5000年文明,但大部分人可能不了解什么是文明。在考古的概念里,文明实际上是指国家起源。实际上,中国史书的记载从夏代的纪年开始到现在只有4100年,而国际上认可的、有实证的中华文明,大概只被承认到3600多年前的商代殷墟。

良好收纳的前提是精简。不管你的房子面积有多大,储物能力有多强,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购买,即使非常努力地整理、收纳、管理库存,总有一天储存空间也都会被占满的。

当你犹豫一句话到底该不该说,那说明这句话本身就已经不妥,说出来只会触及对方痛点或令对方难堪。

承认吧,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逃不出自己大脑的神经递质给自己设置的界限。质疑另一个人的普通,并不是什么光彩照人的事情。

有趣的灵魂是从琐碎生活中一点点拼接起来的,从痛苦里拼一点,从欢乐里拼一点,从失去里拼一点,再从得到里拼一点,一点又一点,这样的灵魂才有重量,才值得探索。

本人女,长得比较瘦小,今天去相亲时听到对方妈妈在嘀咕道:这么瘦小能不能怀孕呀? 我就说:阿姨你放心,我就是为我肚子里孩子来找爹的!

有那么几瞬间,都能理解有些新闻里家暴的人。哇真的好气啊,就是你说啥对方就杠啥,怼不赢了就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超有道理,鸭子还没死,嘴巴就硬的可以挂三层油壶。两个人就是六层,都可以做香酥炸鸡了。

「失业回血」取代「老婆不让买」成为了闲鱼上一个新的SEO热门关键词。」

颜值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同样是互联网巨头, 李彦宏是老公,而马云只能当爸爸」

你第一次跳槽是什么原因? ▼ 「我上班就是为了钱, 他非得和我谈理想, 可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继杭州9年老牌网贷巨头微贷网退出市场,51信用卡宣布月底退场,杭州所有P2P公司将在6月底全部关门,彻底清盘!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毕业想回老家,不想去北上广闯荡…工作想做喜欢的,挣得少也没关系…找对象找不着也无所谓,一个人轻松自在,财务压力还小…不太想认识新的人,喜欢和家人朋友待一起,不是很喜欢“目的性社交”…

以毒舌著称的大作家毛姆,曾罕见地表达过对一个男人的仰慕: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很多人成功真的是靠运气,只是很少人会承认。

一个轮回了。你回来摆地摊吧。

作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便挺身而出,号召10家公司以及电影发展基金,合计投资3900万港币(约3600万人民币)开拍公益电影为电影基层人员筹款。

购买工具。先从便宜的工具开始,逐步升级那些你经常使用的工具。工作中的常用工具,要舍得花钱买最好用的。

人一到三十岁,真的立马变身,也不盼了也不恨了也不瞎几把幻想了。

允许摆摊当然是件好事,提倡摆摊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把摆摊宣传成了发家致富的捷径,炮制出各种日进斗金的孤例新闻,就很有当年万众创业内味儿了。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最近很多城市都在刺激“地摊经济”,一些地方的城管甚至主动安排经营场所,积极打电话动员商贩出摊。这项工作在执行时遭遇了一些困难,因为不少摊主的第一反应是“你该不会是骗我的吧”。

“明天一定开始减肥!”是很多人每餐都要喊一次的口号(算上零食甜品,次数更多)。真正开始少吃并坚持下去的人,确实瘦了。天天这么想却从未开始的人,可能比没打算减肥的时候更胖。

有句话特别打动我: 30多岁已经不求追高效率了,坐在客厅地上陪孩子打滚,长辈在厨房做饭,一家人齐齐整整。

创业逻辑十分简单: 1、始终关注现金流和利润。 2、把公司做小,把利润做高。 3、做离钱最近的事。 4、优化两到三个细节,实现多赚一倍目标。

70多块的法国红酒很多就是中国产的,拉到法国再拉回来,你觉得这个操作比较奇葩,不过也没啥,就跟土炮饶一圈就成海龟了一样,至于航运成本,其实海运非常便宜,量大的话非常明显,一瓶平均几分钱的成本。

善于倾听是一种超能力。在听你爱的人说话的时候,不断地问他们 「还有吗,还有吗?」,直到没有。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哪怕学富五车位高权重,亦一定不会装腔作势卖关子。

今天跟甲方开会,甲方跟设计院同事说:你们设计建筑能不能加一些风水元素进去。 其实风水就是古时建筑设计标准,现在建筑形态变了,风水早该与时俱进了。 我现编了一些,非常有益。

导演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谈到过一个现象: “我那时发现,身边当上导演、又做出点成绩来的,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而不是打工的人。许多人一出校门就有工作,如剧务、剪接或制作,到后来就继续那份工作,很难再往导演方面发展。”

怎么反驳“胸小不要说话”? ▼ 「“怎么,怕我揭你短?”」

保持在场。躬身入局。有位成功人士总是说:99%的成功都是保持在场赢得的。

一个是靠 Dou+ 买量,不需要太多粉丝积累,也不要求视频有很高的质量(高质量视频更容易获得抖音的推荐流量),门槛低大部分团队都可以批量生产;另一个是多账号同时分发,很容易让某一类商品刷屏,成为爆款。

在最初就拒绝,其实对你们的关系影响很小。但是答应了却没做好,影响就大了。

种族是种族主义的结果,而非原因。界分人民的过程从来不是家谱或相貌的问题,而是社会等级。

偶尔发发脾气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欺软怕硬。

“他侮辱了人民教师!” “他是怎么侮辱的?” “他把老师上课时说的话,做的动作全都重复了一遍!”

当我们决定忍受一些不舒服的时候,要确认自己是不是安全的,否则,就毫不犹豫让自己先离开。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大部分家人、伴侣之间的吵架,并非因为不相爱,也不是因为某人有人格障碍,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和对方的依恋需求,他们尝试的各种方法不只没有正面效果,往往还让对方觉得更不被关爱。

互联网和摆地摊的共同特点,不用租门面,也不用支付水电费,更不用请人工,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行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

我们上那么多年学,熬那么多夜,做那么多习题,顶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参加残酷的高考,然后上大学,谈恋爱,分手,找工作,加班。我们这么辛苦,竟然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你工资中的60%是用来支付你所受的委屈,不要指望公司来适应你。

一大龄剩女的QQ签名: 6年了,家里的马桶圈从来没有掀起来过……

人类所有的想法和人类所有的行为,不是出于爱,便是由于怕。人们总是先爱,然后毁灭,然后再去爱。爱诱发怕,怕诱发爱。

“科斯定律”在经济学里面的意义在于告诉你,所有的资源,谁用得好,这资源最终就会归谁用。所有的法律法规,都会保护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将同样的资源用出最大价值的一方。

“最惨创业者”花3800万给大家上一堂普法课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作者 | 黄青春

题图 | unsplash

昨天,一篇题为《中国最惨创业者:3年前我被投资人赶出公司,3年后公司没上市说让我赔3800万!》(以下简称《中国最惨创业者》)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该文作者郭建自称系一名创业者,他在文中自述,2015年,其被投资机构科发资本联合股东于任远赶出了创立5年的公司,失去经营控制权;2018年末,该投资机构又以对赌失败为由发起诉讼,要求郭建承担回购义务支付3800余万元。

在郭建上诉一审、二审均败诉的情况下,其试图通过网络发声让更多人看到创业群体所处的困境。

案件二审判决书,受访者提供

郭建如何一步步成为“最惨创业者”?

虽然,直到2018年末郭建才收到投资机构科发资本的起诉书,但早在其2014年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时就为此埋下了伏笔。

2014年3月5日,于任远、郭建、投资人(科发资本)等签订《关于杭州雷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于任远将其持有的公司7.5%股权转让给投资人、郭建将其持有的公司2.5%股权作价1300万转让给投资人。

协议约定,如果发生如下任何一种情况,乙方有权要求于任远、郭建回购乙方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a)公司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低于本补充协议1.1条所述承诺目标60%的;(b)公司在2017年12月31日前未能成功上市,或者上市存在实质性障碍而无法上市。

科发资本回购协议截图,受访者供图

2015年,郭建自述被科发资本联合大股东于任远踢出公司并要求转让所持股权,在其非自愿情况下被免除董事职务。

当时,郭建原本有充足的理由要求科发资本与其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终止协议):第一,终止此前股权转让协议中自己与所有相关方的权利义务;第二,让投资人承认对赌协议中回购义务不再由他承担。

关于公司净资产测算内部沟通邮件,受访者提供

郭建在接受虎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此事的不甘心,“ 当时,他们要求按照公司净资产转让股权,我最终以非常低的价格,大概200多万元将持有的全部股权(13.96%)转让给于任远,退出公司。”

但是,最终因为科发资本董事长陈晓锋一句“口头承诺”,郭建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郭建在接受虎嗅采访时解释,“当时有一位董事在场,陈晓锋说我们写一份协议太麻烦了,我不会起诉你的。我心想投资人总不至于搞这种阴招吧?就没有留下书面的东西。”

最终,2018年12月13日投资人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始人(包括于任远、郭建)支付股权回购款38294794.5元(暂算至2018年12月3日),以后以2600万元为基数,并按年利率10%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

在对虎嗅复盘两次庭审失利的整个过程中,郭建仍然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

“一审时请的律师可能对于公司纠纷案件不那么在行,我和律师从合同本身的条文出发,围绕实际控制人这点去打,结果发现回购协议并非要实际控制人签署才有效,所以一审输了。二审上诉主要围绕经营管理权、经营参与权提出质疑,可能法官也不太懂,所以回避了以上质疑,维持原判。律师说法官可以不提,但我觉得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有一个讨论空间。”

可以看出,郭建在整个过程中都缺乏对法律基本的敬畏。这也是虎嗅联系科发资本董事长陈晓锋,其回应 “ 相信法律,依法办事,此事不需回应 ” 的底气所在。

科发资本陈晓锋就此事对虎嗅的回应

从感性角度出发,多数人读到《中国最惨创业者》这篇文章第一反应都会在情感上指责科发资本的做法,并同情郭建的遭遇。

不过,从理性层面去分析,郭建作为公司的原股东自愿签订“对赌协议”,当投资方入股公司后,公司原股东可以仍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辞职、转股是郭建的权利,但“对赌协议”回购条件生效时,郭建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并不能因不再是公司股东而免去回购义务。

股权清算邮件,受访者提供

“一家企业,创始人喜欢想当然是最大的忌讳。财务上的问题找会计师、财务总监,法务上的问题找律师、法务总监这是创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不是签字完全靠拍脑袋决定。”一位投资人就此事对虎嗅表示,他们投资企业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创始人是否“拎得清”。

3800万教训背后的法律盲区和启示

从《中国最惨创业者》一文持续引发热议可以看出,这起公司纠纷暴露的法律问题是很多人的盲区。

郭建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从于任远投资50万入伙平分股权到引进科发资本的投资甚至到最后被前两者联合踢出局,他都在用人情、常识应对事情的走向,而完全忽视了法律风险。

虎嗅第一时间联系到郭建时,其一再重申自己的诉求:“被赶出局者为公司业绩兜底的做法不合理,法院在此案判决有失公允。”

但当虎嗅就此事咨询公司纠纷类案件资深律师无二番茄(化名)时,她看完文章便一针见血指出:“这个案件很简单,合同明确约定了回购义务人是郭建、于任远这两个自然人,这跟他接下来是否有经营权或是否是这家公司员工没有关系。”

郭建与陈晓锋短信沟通截图,受访者提供

首先,在郭建一开始与科发资本签订的合同中,并未有条款规定或者说明,郭建离开公司且转让股权后不需要继续履行对赌回购义务。

无二番茄律师表示该案件中科发资本有点像VC,VC机构都喜欢将盈亏平衡与回购连接起来,因为他们投的轮次早,所以设定这样的规则能一定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这样即便企业投后死亡,回购义务人还是要还钱。

杨吉律师亦针对该案件表示:“关于对赌条款,高法《九民纪要》作了全面、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在裁决上按理不会偏差太大或另辟蹊径。至于二审对一审维持原判及对作者所谓的焦点问题不予置评,背后有很多玩味、留白、细节乃至技术性的空间。”

其次,在郭建离开公司并转让股权的情况下,其并未与科发资本就接下来的回购义务签订补充协议,那么在法律层面,这份郭建与科发资本最初签订的协议中回购义务依然具备法律效力。

一位公司法研究者看完《最惨创业者》一文接受虎嗅采访时也表达了看法:“投资协议开始投的就是郭、于二位实控人承担回购,中间郭转让股权并不影响其回购义务,此案中回购合同变更后,科发资本继续约定由郭、于承担并没有错,谈不上算计。”

郭建股权转让后,回购协议变更(郭建、于任远作为自然人,依旧是回购义务人)

最后,口头协议、口头承诺、人情担保不过是空头支票,只有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这起公司纠纷案件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郭建自述科发资本董事长陈晓锋曾在股权转让时给过他一个口头承诺:“ 股权转让后不会因为回购义务起诉你。”

郭锋向虎嗅展示了庭审过程中的出示的证词,受访者提供

虎嗅就此请教无二番茄律师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口头承诺往往无效,因为从常识上判断,陈晓锋不愿留下书面协议肯定因为这不是机构的意愿。退一步说,即便他的口头承诺代表机构,从法律效力上看,投资协议效力远大于人证的法律效力,不能说随便一个当场董事的证词就能推翻此前签订的投资协议。”

对创业群体而言,人脉、资金、赛道、时机都很重要,但钱往往是其中最大的变量。

或许2013~2017这几年热钱比较多的时候,创业者的话语权比较高,投资人或投资机构也不会过多地去干涉企业经营,甚至说对企业盈利期望设定回购条款。

然而,2018年迎来资本寒冬,昔日大步跃进的初创企业接连停摆,创业者在这段难捱的迷茫期或艰难度日或黯然离场。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也变得比较微妙,双方的矛盾纠纷也频频曝光在公众视野。

创业者多是业务型人才,而在投资问题上显然不具备投资人那样的阅历,投资人的风控部分不会主动给创始人设计减轻责任的条款,那么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难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如何规避因此产生的债务纠纷,早已成为创业群体必须补上的一课,而这起非典型案件再次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杨吉律师对此案评论道:“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我常讲到三句话。第一,律师顾问费不能省,尤其此类投融资协议安排;第二,要钱要的急跟给钱给的快,都可能有问题;第三,任何的坑、陷阱都是以诱人的机会与天使的模样出现的。”

此外,无二番茄律师还分享了两条对创业者的建议:

“第一,创业者在引进投资人的时候,一定要聘请律师做融资顾问,签所有的协议都应该经过律师的审核,以你的律师给你阐述的为准,千万不要相信对方投资人和投资人的律师忽悠你的部分;

第二,当你被迫要离开公司的情况下,将面临保密、竞业限制、回购协议、对赌协议等条款。这个时候投资人、其他股东跟你做的任何口头承诺,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它写下来,让所有人签字,留下证据。如果这个阶段愿意花钱请律师做各种补充协议和终止协议当然最好。”

最后,三位接受虎嗅采访的法律人士均表示,创始人在关键谈判、会议、人事任免上留存语音、书面证据应该成为常识。而且,关于公司经营的相关法律知识越早了解越好,尤其在各种重大合同签署问题上,不熟悉相关法律又不找专业律师,迟早会栽跟头。

采访接近尾声,郭建向虎嗅表示,接下来他会继续向省高院提起再审,如果省高院依旧维持原判,他将向省检察院提起抗诉或者向人大信访部门信访。

美国人为啥那么容易破产

好像从小看电视就发现美国人经常提破产这事,这也是困惑我很多年的一个问题,后来到海外溜达,发现电视上原来没瞎说,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直接放个数据吧:

奥巴马在2009年国情咨文中指出,每30秒就有一个因为医疗费用破产的美国人,大约一年超过100万人。

嗯,每年百万左右。

这几年几乎每次跟美国熟人唠嗑,都会谈起这个问题,后来又在美国翻了不少网站,整体而言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专门找人咨询了下,大概是清楚了,跟大家汇报下。

首先要跟大家说的一件事是,大家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说“我朋友到美国住了俩月,他应该很懂美国”,这个想法是病,得电,你想想啊,你在中国几十年了,你懂这个国家吗?你懂你所在的城市吗?至于医疗,保险,信用卡之类的问题,你又懂多少?同理可以推导到美国人身上。我这些年问了很多美籍华人,发现大部分人是糊涂蛋,连医保和养老保险怎么算都没太弄明白,后来一想中国的很多东西我也没太弄明白,也就坦然了。

我们先说医疗破产,因为美国人绝大部分破产都是因为医疗问题。

1

医疗破产

美国公认的两个大毒瘤,医疗和华尔街,这不是博主说的,这是美国人自己说的,华尔街名声臭主要是因为他们搞金融衍生品,自己赚到了钱可是把别人带进了坑。

美国的医疗又是另一种烂,又贵又低效,这一点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感受,查了下,医疗开销占到美国GDP的20%,如果把美国的医疗产业当做一个经济体的话,那这玩意就是世界上第5大经济体,跟德国的GDP不相上下。

奥巴马当初上台承诺就是改变这俩毒瘤,所以当时的口号就叫“改变”。

上台后推出了他的那个奥巴马医保,奥巴马也算是部分改变了美国,不过美国人不大买账,恨透了他的那个医保,认为是在搞社会主义,后来川普上台后又给改回去了。现在美国坊间有句话,说川普除了没法改变奥巴马当过总统这个事实外,其他的都给改回去了。

很早大家就发现,美国是保险公司和医疗体系合起伙来打劫老百姓。套路倒也不复杂,美国的医疗费用是美国政府负担一半,老百姓自己需要买保险,承担剩下的一半。

这个背景下,保险公司和医疗体系合起伙来搞事,把医疗费推高,这样你如果不买保险,随便个病都能让你破产。

比如你半夜高烧,去搞了个急诊,过了几天给你邮寄了一张天价账单过来,比如10000美元(美国急诊巨贵,救护车出动一次3000多,加上别的费用,给出一个上万的账单实在是太容易,在Quora上有个高赞帖子,说一个女的晕过去了,周围的人打电话给她叫救护车,然后把她吓醒过来了)。

看到这大金额,你吓一跳,觉得人生掉进了坑里,然后看到账单最后,长吁了一口气,自己只需要支付10块钱,剩下的保险公司支付,心情经历了一次过山车。

那么保险公司付了多少呢?你可能以为是9990刀,不不不,可能只需要999块,医院给保险公司打了个一折(这个折扣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的项目往往不太一样,是保险公司和医院商量出来的)。

你说这不对啊,保险公司怎么交这么少呢?这就是“议价能力”,人家保险公司和医院有单独协议,有点像办了个“超级无敌至尊秒杀一切牛鬼蛇神的终极会员”,折扣就是这么低,就是这么优惠。

可能说到这里,大家也坦然了,医保公司和医院想怎么搞就搞去吧,反正又没花我的钱。但是陷阱就在这里,相当于说医院和保险公司一起把医疗费推到了天价,在美国,没有保险你会死的很惨。

这里说的“没有保险”,有好几种情况:

比如你买了保险,但是到用的时候保险公司说已经失效,这种比较少见,但是确实有。

或者得病了,才发现自己买的保险没覆盖,这个就太常见了,事实上知道保险公司告诉你得的病没被覆盖之前,你几乎不大可能知道保险到底没有覆盖哪些病。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知道有种保险叫“重疾险”,就是为了保障普通保险覆盖不了的那些病,而且重疾险也排除了一部分“重疾”,你得了那种奇怪病,就算有重疾险,保险公司也不会赔。

最后是那种你觉得自己不会得病,根本没上保险,等等。

如果保险有问题,医院可不给你打折,人家对着账单收费,如果你交不出来,弄不好就破产了。

你可能要问了,美国人会蠢到不买保险?

这个看着很奇怪不过也没啥奇怪的,美国尽管穷人和退休人员政府帮忙买保险,但是依旧有15%左右的人不愿意买,后来经过奥巴马的不懈努力,降到了10%左右,剩下的这些人反正是不买,宁可交罚款都不买。

之前有纪录片里讲美国有些宗教组织,里边的人得了病就不去看病,在家祷告,一切听神的。比如比较著名的“基督科学派”,听着很科学,其实他们说的是基督教的科学,一帮真神棍,不打疫苗,不输血,得了病要靠精神治疗,而且信教人数不少,你们感受下。

不过我们今天讨论的还真不是不买保险的人,美国破产的人绝大部分是买了保险,去看病,然后发现自己的病没被保险覆盖,美国是先治病,然后再发账单,账单出来后保险公司两手一摊,说没覆盖,然后就完蛋了,还不上,然后破产了。

这种情况非常多,非常常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医疗破产放在第一位,因为天价医疗账单破个产太容易了。《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提供过一个数据,所有破产中有66.5%与医疗问题有关。每年估计有53万个家庭因医疗问题和账单而破产。

此外多说一句,比如英国和欧洲,看病看到破产的事相对少很多,欧洲接近搞社会主义了,政府支出巨大,一般都是政府帮忙垫付了,好处是人民很欢乐,不用破产了,毛病是欧洲政府都要破产了,而且大家经常能看到,“工党误国”,说的就是很多人认为英国现在这么矬,就是因为工党执政后各种搞福利,活生生把个大英帝国给搞成了二流国家,据在英国工作的人说英国医疗确实非常好。

不过英国人快乐的日子应该要到头了,因为这两天他们政府正在商量,可能要把英国的医疗体系(NHS)私有化后卖给美国人。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那破产之后呢?会发生啥?

2

破产是一种什么体验?

如果你还不上钱,医院可能把你的账单卖给第三方催贷公司,催贷公司天天骚扰你,这玩意在那个美剧《基本演绎法》里有讲,中国也有,只是普通老百姓一般不会接触到。

天天各种电话恐吓,实在是不堪其扰,又还不上,就可以去法院申诉破产,破产有两种,一种是“第七章破产”,也就是根据破产法第七章,直接免掉你所有的债务,除了助学贷款和赡养子女,但是有个前提,你的收入比当地的中位数低才行,比如美国整体的中位数在五万左右,你一年的收入低于这个数,才能给你免。

当然了,不是说无条件的,你申请破产的时候借钱给你的人也会到现场,如果人家不同意你破产,你也破不了,就得走下边这种流程。

如果没法走“第七章破产”,就得搞“第十三章破产”,也就是你收入并不低,所以不能直接免除债务,申请了这个破产后,借钱给你的人不能再骚扰你了,但是你得承诺在几年内还钱。

美国现在申请破产的,70%是“第七章破产”,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低收入者。

破产后你名下所有资产都要被清算,除了你的哈士奇,什么房子,车,存款都可能要被拍卖(当然也可能根据当地州法律给你留下房子),然后把钱还给债务人。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去美国,经常能在街边看到那些无家可归者支一个帐篷,把整条街都搞的乱七八糟。无家可归者不一定是破产者,破产者确实很容易变成无家可归者,全世界都一样,人一旦进入了下降通道,很容易一撸到底。

破产申请成功后,接下来的7年时间,有下边的这些麻烦:

限制高消费,只维持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每年赚的钱多出来那部分都还债了。

几乎告别信用生活,不能贷款不能办信用卡,这一点在中国体验不深,毕竟很多人本来就不会用任何贷款信用卡,但是在美国这种事痛苦至极。

而且名声被毁了一大半,你破产这个烂事不属于你的隐私,在网上可以查到,后续找工作和租房都会受影响。

此外也没啥了。

你可能纳闷了,这不流氓么,欠钱不还七年后又过上了正常生活,考虑过被欠钱的人的感受吗?

我也有相关的困惑,后来找了一个专业人士问了下,说是美国人有两方面考虑。

首先欠钱还不上,不应该一棍子打死,确认还不上继续逼也没啥意义,索性不如放一条生路。而且有这个制度先行,大家会考虑借钱出去的风险,美国讲究的是“自我负责”,你把钱借给可能还不上的人,你得怪你自己又蠢又贪婪。美国人确实互相不咋借钱,一般去找银行,刷信用卡。

其次,最关键的,破产这事对于普通老百姓操作空间很小,你去申请破产,往往是真混不下去了。

但是对于那些富豪来说,这玩意就是另一码事了,类似邮轮的隔离仓,美国富人们会把财产搞成一块一块的,其中一块爆了,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这样,破产制度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个工具,用来保护财产,破产制毒本身就是资本家们给推动通过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特朗普,已知玩过5次破产,对他们来说,这玩意几乎就是个法律漏洞。

此外,我们前文讲过,破产制度加上基金会制度,简直是人类法律史上的一个奇观。

比如你把你名下所有的钱都“捐了”,捐给一个不属于你的基金会,然后哪天你破产了,还可以继续用基金会的钱混下去,基金就是你的储蓄罐,人生简直不能太欢乐。

3

消费破产

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生活方式的时候,还是十多年前一个美籍华人在飞机上跟我讲,那时候我就惊呆了,不过现在看来,也就没啥了,无非是两件事。

美国几乎所有家庭全部月光,不仅月光,还超前消费,paycheck to paycheck,每月工资一发下来,几乎全部还了各种账单,这个月再通过信用卡来过日子。

2016年,那个林达写了一篇文章,《川普上台,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提到一个美国社会基本事实: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

后来这事吵来吵去,很多人各种举例,说美国中位收入五万,怎么可能这么惨嘛,其实瞎猜是没啥意义的,你去问问嘛,我真问了,问到的几个人确实没一千,他们身边的人也没有,而且一千美元现金在美国可不是中国的一千块,是一个挺大的数字,绝大部分家庭确实没,跟收入高低没关系。

当然了,不能直接问,那我情商成负的了,先拐几个弯,表现出非常希望了解美国,他们说着说着就拦不住了。

我还问过他们为啥会保持这么独特的消费观,后来也就明白了,是一种对未来的乐观,觉得美国一直会繁荣下去,工作总能找到,将来的日子不会跟现在有啥不同,要跟自己妥协,要接纳自己,想买啥就买点。嗯,这么说也有点道理。

一个美籍华人说,美国人太平日久,没咋经历过苦日子,自然对未来是很乐观的,将来中国越来越好,年轻人们也越来越乐观,基本逃脱不了这个圈。

这是十年前的话,然后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数据,说我国90后,每个人平均负债12.79万,我不知道90后买房的有多少,如果没有买房就这么多贷款,这已经跟西方接轨了。

当然了,使用信用卡本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分期。

B站上美国有个教授,说美国人陷入经济痛苦的本源就是数学差,算不清楚信用卡分期的贷款利率,他还表扬了中国人,说中国人数学好,能算清楚,所以中国人不爱用信用卡分期。

其实这也是瞎说,首先中国年轻人确实对信用卡兴趣一般,但是年轻人玩花呗白条非常溜,其次我还真没见过几个人能算明白那个分期利率,那个算法非常复杂,不过excel上有个公式,叫XIRR,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上次我在微博聊房贷的时候,我在微博的一个粉丝小伙伴说他算完了,发他自己知乎上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知乎名见下图水印。

大家看出来了吧,真实利率一般是分期利率的两倍,办分期就是借高利贷,很多小伙伴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不分东西方,全世界都差不多。

美国人更意识不到了,美国的东西都不大贵,所以广大美国人民一言不合就刷卡,刷完之后想起来下月可能还不上这月账单了,于是就分期,准备慢慢还,一笔分期可能不明显,这玩意多了效果可就不一样了,慢慢就脱不了坑了,反正每月工资都还给银行,生活只能靠信用卡,买大件就得分期,分期后就更没钱了,越陷越深,家里养猪都经不住天天玩高利贷不是。

如果不失业,每月紧张点一般也不会出啥问题,但是如果一旦失业,麻烦可就大了,如果失业后找不到工作,那简直就跟雷劈了似的,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一夜之间百万美国家庭申请破产,往往都是这种,大规模失业会导致重新就业困难,这种状态下现金流断裂,很快就扛不住了。

我们刚才说了,申请破产的时候一般债权人都会到场,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就不能免除债务,但是信用卡公司一般都会同意,因为他们发卡的时候已经把这部分违约率算进去了,那么高的利息,本身就是预留了违约空间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因为我们前边的文章讲过,美国立国思想是清教徒,那伙人是一群基督教的瓦哈比,对生活的基本要求就是生活只能有工作,完全不能有任何娱乐。这样一群人,怎么过度到现在这种状态的呢?我放一张图大家看看,下图就是美国人债务跟收入的百分比:

从这个图里,大家可以看出,美国人不是一直都这样,是后来变了。

在1952年的时候,美国人家庭欠债规模还不到收入的40%,之后一直在百分之六七十徘徊,但是到了1990年之后,开始疯狂攀升,2000年左右突破了100%,赚的钱还没有债务多,巨大的债务把美国拖下了泥潭,发生了2008年经济危机。

为啥在1990年之后突然这么高歌猛进呢?因为那时候苏联解体了,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实力还是信心都达到了一个巅峰,对未来的乐观的预判,让他们变得无所顾忌,整个社会急剧地变得过度消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我国是什么情况?我在网上找到下边的这个图,我国人民现在观念还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现在处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不过这个趋势,多多少少有点那啥:

除了医疗和信用卡,美国人民还有一个房贷和助学贷款的问题,房贷好理解,贷款贷太多还不上了。助学贷款这玩意不太好理解,其实如果接触过美国人,就能发现他们的助学贷款比咱们的金额大的多的多,经常两口子还贷款还到35岁。还是那句话,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世界上最廉价的。

4

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说美国,其实并不是关心美国,而是在探索我们自己,国家和人有点像,走在队伍前边的人跌进去的坑,后边的大概率避不开。

从上图大家也能看出,我国债务跟收入比也是在一路攀升,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年轻人彻底成长起来,可能也会在未来一个时间点超越了那根100%的红线。

而且前两天看到一个数据,我国刚实行破产制度,还没有数据,但是失信方面已经有了数据,我国现在有多少失信的人呢?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43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

已经有1443万人次,是不是也有点触目惊心,当然了,有不少人一个人会失信好几次,但是失信人数依旧不是个小数字。

此外美国发生的那种因为医疗产生的天价药单在我们这里也存在,接下来怎么平衡也面临巨大的问题,如果一味的把所有人所有病都纳入医保,自然可以免除很多悲剧,但可能会拖垮财政,毕竟每个人生命的尽头都是巨大的医疗开支,如果给每个人都花很多钱,那这部分成本谁来支付?这些问题可能一直也不会有答案。

不过好在我们可以尽量去避免第二个问题,不要去承担没必要的债务风险,自己对自己负责,给自己考虑好迂回空间,不要把自己陷入那种“风险脆弱”的境地。

十年前一个智者跟我们说,从今以后,如果生活给了你们什么不幸,请记住,那都是你们自找的,而且事先都有过几百次预兆,只是你们自己没注意到,或者装作没注意到。

今天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城管眼中的摆摊

我是一个城管,一个 90 后的城管。

其实城市管理这一块,涵盖的东西很多,市容市貌管理只是其中一小块。

还有包括像违法建设,城市的防洪排涝,道路建设,燃气管理,污水处理,卫生管理等等,还有一些比如油烟、噪音的末端执法。

以上列举的工作,我有做过一些,摆摊只是市容市貌管理中的一项,另外还有小广告张贴,随意乱拉横幅,店外店,随意设立广告牌等等。

为什么会不让摆摊,主要有几点:

一是危险,有些摊位直接摆在十字路口的右拐处,还有的摆在城市主干道上,来往车辆多;

二是卫生,你别指望摊贩到收摊的时候,会收拾卫生,不会的,今天产生有多少垃圾,那就是多少垃圾,一分不会少;

三是阻碍交通,四车道变成一车道,原来设计是时速四十的,现在只能开时速五。

我们接到投诉呢,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

一个是摊贩楼上的住户,有些摊点一两点还在烧烤,对了说到烧烤,主要还有油烟飘到楼上的窗户上,辣的气味呛到楼上的住户,半夜不睡觉,打扰楼上住户休息等等;

第二个是保洁人员,一个月拿着两千多的工资,摊贩的卫生也不整理,他们也不容易啊,每次摊贩走完,都是一地的玉米叶子,纸张,烧烤的串串枝,然后地上油腻腻的,这些都要保洁人员来清理;

三是开车的人,占道占得车都走不了了,明明家就在两百米处,却每次回家都要用上十几分钟。

我知道很多人愤慨,讨厌我们,但是这很多人中,举报的也不少。

我能理解那句:「我支持摆摊,只要不是摆在我家门口和我要走的地方就行了。」

立场的转换,人性如此,每个人这么做我都觉得很正常,摆摊影响我的时候,我就举报,摆摊不影响我的时候,我就骂城管。

这种转换的时间也许短到电话里还在举报,网上评论的时候又是不同说法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摆摊,我也时常在想,要是我爸妈,我爷爷奶奶在这边摆摊,我怎么办,我也不想去赶他们。

很多人都说,我们执法没有方法,朋友们,城管的职能只是末端的执法,很多东西都是别的部门决策,我们动手,比如有朋友提到的创城,那是文明办主抓,他们没人,我们就负责清理市容。

而且城管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市容市貌,像我上面举的例子,没下雨的时候巡查违建,下雨的时候防汛值班,树木倒伏,抢险救灾。

城管也是一支队伍,再比如前段时间的抗疫工作,城管也没有落在人后,真的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工作太多,时间太少,真的是掐着表干活,所以有时候可能难免急躁了些。

我也有很多想法,想让工作变得更好,我们一直想的都是尽量让大家满意。

比如油烟问题,你总不能直接让店家关门吧,那有人就会说一刀切,也不现实,那就整改,要居民满意,那满意的标准是什么?

有时候拿出了专业的检测报告,居民也还是觉得不满意,所以我们也是在尽量协调,平衡各方面的满意度。有人又会说这是和稀泥,唉。

然后我现在也确确实实希望有一份文件下达基层,这样我们也有了标准,比如什么时间可以摆,哪里摆。

最后,再说说允许摆摊以后会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都知道,即使你划了摊位,那摊贩就会老老实实地呆在那里吗?更何况摊贩越来越多怎么办?

让摆还是不让摆,比如划了一条线,只允许在这条线里面摆摊,但是后面来的,怎么办,为了招揽客人,他就会往外面摆,然后又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也见过很多有店面的,在路上还有摊位,问他有店面为什么还出来摆?

他说,因为客人不会走进他的店,在外面就买完了,如果不出来摆摊,他就会饿死,小摊贩可怜,那开店的可不可怜,大家都是一样的呀……

我也希望大家能和谐相处,共奔小康,以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喜欢李白,现在很喜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也有心,也有肝,不是没有感情的冷血机器,我们也能理解底层人民的难处,因为我本身就是出身底层,做的工作也是多和底层打交道,也希望大家能理解城管的难处。

这个工作很难做,容易挨骂,不被理解,所以只要是年轻有为的,都想着跳出去,我也不例外。

不过做一天的城管,就干好一天的活,大家越不理解城管,那么进来这个队伍的素质就越差,我的体会就是:吃力不讨好,不论是对上还是对下。

刚进来的时候,我也是一腔热血,想要改变它,后来我发现,实在是太难了,能力有限,只能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尽量做好。

其他的,能走就赶紧走了。

就不用再被质疑有没有拿人好处;不用再被上级押着整市容,也不用被老百姓骂,两边受罪;也不用再被质询暴力执法的问题。

中美太空往事:蜜月、脱钩、突围、堵截

1957年10月4日深夜,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上的一枚R7火箭在凶猛的烈焰中成功发射。第二天,美国举国上下都陷入了焦虑。

这枚由洲际导弹改装的火箭上,搭载着一个167斤重的人造卫星,名字叫做Sputnik 1。这颗卫星外表看起来像一个抛光金属球,只比篮球大一点,带着四根天线,用以向地球发射无线电脉冲。在坠入大气层烧毁前的三个月里,这颗简单的金属球一共绕着地球转了1440圈。

发射成功后,被誉为“火箭狂人”的前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在现场捡起烧焦的石头,激动地敲打着发射底座,并把消息报告给了在莫斯科焦急等待的赫鲁晓夫。为了能尽快发射卫星,科罗廖夫取消了部分测试,卫星设计也被一再减配,以至于事后有美国军官称这不过是一堆废铁。

尽管U2侦察机早就察觉到了苏联的发射计划,但人造卫星的上天还是让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大吃一惊。面对公众,美国政府试图引导并压低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发射5天后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艾森豪威尔强撑着说道:“苏联卫星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担心,一点也没有。”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的美国媒体和群众根本不吃这套“懂王”风格,美国各界很快掀起了各种焦虑的定体问,主题只有一个:你国药丸。

卫星发射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就称“Sputnik是共产主义苏联在全球的一次重大宣传胜利。”而媒体为了引发公众关注,对苏联卫星的意义和威胁进行疯狂夸大。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也跟风评论:从苏联卫星绕地球转圈的那天开始,美国就沦为二流国家。

描述美国被Sputnik惊醒的讽刺漫画,1957年

描述美国被Sputnik惊醒的讽刺漫画,1957年

甚至有媒体宣称:这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因为既然R7火箭能搭载卫星,那么它自然也能挂上一颗4吨核弹头,成为飞向美国的洲际导弹。力推卫星发射的航天之父冯.布劳恩更是懵在原地,几年后他回忆说,就像看到苦恋了多年的姑娘,突然在一夜之间被另一个男人抢先上了床[2]。

1957年12月6日,寄托着美国人厚望的“先锋号”火箭进行首次卫星试射,电视全程直播。然而,火箭发射仅两秒后,便在离地面3英尺的地方一头栽了回去,成为浓烟火海,一时间舆论大哗,华尔街也恐慌着先跌为敬。甚至前苏联官员讥笑美国是落后国家,询问是否需要援助[3]。

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帝卫星发射失败也是“喜闻乐见”,甚至有人专门写了歌曲《可怜的美国山药蛋》来传诵,“就上就上就上不去,美国的山药蛋就掉下了地。”不过美国毕竟是工业和科技强国,在冯·布劳恩们的带队攻坚下,“探索者1号”人造卫星在一个月后顺利升入太空。

此后美国开始疯狂砸钱,1958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挂牌,立马成为资金黑洞,60~70年代预算甚至高于国防部,一度接近GDP的5%。当时一位支持NASA的参议员评论道[16]:苏联人教会我们一件事情,就是科学本身就是一件威力巨大的国家宣传武器。

美苏把世界从“地表冷战”带到了“燥热的太空竞赛”,目睹这一切的新中国咬牙暗下决心: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01. 入局:一定要比山药蛋大

美国卫星成功发射4个月后,北京传出最高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搞人造卫星。卫星体积也要比美国山药蛋大得多,研发团队也是高规格。

督军的是聂荣臻,挂帅的是钱学森,执行的是中科院、国防部五院从全国抽调的骨干,解放军政治部调配了8000名复原技术兵、铁道部也支援了一批老工人,中央咬牙调拨了高达2亿元的研发专款,相当于36000名城镇职工的年收入,酒泉发射基地很快就在沙漠中拔地而起。

沙漠里蚊虫凶恶,气候恶劣,无数人把青春留在了发射中心七公里外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然而光有牺牲精神还远远不够,要实现卫星成功发射还需两大支撑:基础学科和工业体系。在当时的中国,前者一片空白,后者一片惨白。科研老师们只能晚上自学白天教,现学现卖。

这一年,亩产十万斤的“水稻卫星”和年产千万吨的“钢铁卫星”先后上天,真正的卫星却不见踪影。考虑到当时状况,卫星被认为“与国力不相称”,于是1959年思路调整为“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1960年2月,中国首枚“土法土制”的探空火箭终于在上海试射。

试射地点是上海郊区老港镇。火箭仅有4米多高,靠大家用绳子绞着上了发射架。它的头体分离定时装置是用7块钱买来的闹钟改的,点火装置是由手电筒灯丝上的硝化棉改的,燃料加压是用自行车打气筒完成的,弹道也通过手摇计算机和算盘来计算,草稿纸足足有3个半人高[6]。

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

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

随着在百米之外指挥员的一声大吼,火箭喷射了一团浓雾后,窜出了8公里,差不多能从徐家汇飞到陆家嘴。

探空火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在火箭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发射卫星,颇有明代万户用47个炮仗绑着椅子想飞天的悲壮与辛酸。幸运的是,在1955年回国的钱学森等人的攻坚下,火箭飞行的公里数不断增加:50、100、1000、5000公里,一步步迈向洲际巡航大门。

土制火箭升空5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但核武器光造出来不行,还得射的出去。因此,沉寂的卫星被唤醒了——洲际导弹和航天火箭原理一模一样,只是一个载着导弹,一个载着卫星。这一回,领导下达的四大使命: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在钱老等人的努力下,“上的去”不是问题;有之前苏联援建的监测设备,“抓的住”也能做到;把《东方红》录制到了卫星内部发射器中,可以“听得见”;唯一的难题是“看得见”,尽管东方红卫星直径足足有一米多,但要实现肉眼观测,无疑是几公里内找一只苍蝇。

研究员开动脑筋,用氧化铝做卫星外壳,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氧化铝制作需要用有毒且刺鼻浓硝酸,没有防毒面具,大家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轮流上岗,又在上面装了个反光板,升空后可以像降落伞一样撑开,直径足有4米,跟在卫星后面,看到它就像看到了卫星[7]。

发射前的东方红1号,1970年

发射前的东方红1号,1970年

1970年4月,长征一号从酒泉咆哮而出,将卫星送入了太空轨道。无数群众翘首观望,用收音机收听。几十分钟后,“东方红、太阳升”的电磁波全球发送,中国卫星的踪迹终于出现在了苏修和美帝的领空之上。这一天、这一月、这一年出生的许多孩子,都被父母取名为“卫星”。

冷战年代的卫星发射被赋予了太多政治象征,但如果剥离意识形态色彩,把航天当作一个战略产业,那时的中国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02. 备胎:鲜血换不回和平

1986年,是全球航天史上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中国商业卫星发射的起始之年。

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4月,美国大力神34D火箭起飞8.5秒后出现故障,连同发射台一并炸毁;5月,美国德尔塔3194火箭刚一升空便遭雷击,被迫自毁;同月第18次升空的法国阿里亚娜火箭也出现了第三次点火失利,发射宣告失败。

接连不断的事故,促使美国在1988年宣布航天飞机暂时退出商业市场,全面转型商业航天发射。然而,但在美国航天领域坐了十年冷板凳的发射火箭,成本高昂竞争力低。因此,美国开始寻找技术备胎,目光最终聚焦在了刚刚进入商业发射市场的一个新兵:中国长征火箭。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长征火箭的成功率高,而且非常便宜。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那个黑鹰直升机都往中国卖的中美蜜月期,在商业发射上扶持中国,无疑可以抗衡苏联、维护美国利益。在1988年,中国长征火箭与美国休斯公司签订了两枚卫星的发射合同。

中国对这次合作格外重视。火箭院特意研发了“长二捆”火箭来匹配美国卫星。在卫星运输期间,国防科工委、铁道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单位接力保驾护航。火车让行、局长护送,甚至在通过成都时,还专门炸山开路;遇到河滩时,也派人把所有石头捡得一干二净,确保平稳。

为满足美国人要求的空气洁净度,发射站的战士们用白布蘸着酒精,将几千平米的地板整整擦了6遍。[8]这次顺利合作,为中国长征又迎来了新的订单。然而,在1992年3月的第二次合作中,长征执行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的B1卫星,在点火阶段,助推发动机、支撑块都出现了故障。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发射台旁的科学家、军人、指挥员都冲了进去,顶着正在泄露、随时会爆炸的火箭燃料烟雾,卸下了价值1.4亿美元的B1卫星。四年后,搭载美国708国际通信卫星的长三乙火箭,又一次栽倒在发射塔1850米外的场地,导致6死57伤。

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长三乙”仅休整18个月,就再次来到了发射台,最终将美国708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美两国在商业发射上的合作,使得中国迅速积累起了相关人才和经验,但醉心科研的中国工程师们还没意识到,大环境已经变了。

苏联解体后,美国牢牢地站稳了全球霸主的地位,冷战时期铸造的庞大军事机器拔剑四顾,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对手了。200万装备精良的美军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状态,只能拿索马里和南斯拉夫这种国家来练练手。但到了1996年,新的“宿敌”似乎出现了。

那年3月8日,作为对李登辉访美的回应,两枚东风15导弹掠过台湾海峡,飞向基隆与高雄外海。克林顿政府立即调动“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个超级航母战斗群,部署到了台湾附近海域。剑拔弩张的台海危机留下了无数野史传说,也让本就出现裂痕的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1999年,美国众议院发布了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报告臆想中国派遣了3000企业以及十万留学生在美国从事间谍工作。还明确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并通过商业发射,故意制造故障窃取美国卫星、导弹与火箭技术。情节之荒谬,“报告读起来像是推理小说”[9]。

《考克斯报告》虽然是推理小说,但对中国的全面封锁却是实实在在的。1999至今的整整22年中,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就再也没接到任何一笔美国订单。

03. 教训:金钱买不来技术

中美商业航天领域的“脱钩”,只是历史暗流中的一部分。80~90年代美国在航天上的领先,带给中国的是一种“越追越追不上”的焦虑。

早在1976年底,印尼、巴西等八个赤道国家联合搞了大动作,宣布对其领土上空三万五千多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拥有主权。这个自不量力的声明令人发噱,很快美苏主导的国际电联出来打脸:所有太空轨道、频谱资源,一律先到先得。翻译一下就是:美苏先到,美苏先得。

当时,美国正忙着大事儿:开始着手组建全球导航系统(GPS),每年几十亿美金几十亿美金的砸。在那个放卫星都很奢侈的年代,GPS看来性价比并不高,连苏联都没有跟风。中国在六十年代末也曾发起一个与GPS类似的“灯塔一号”导航项目,但没几年就搁置了。

但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人们第一次见识到导航卫星的威力。在GPS的引导下,战斧导弹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击中目标,震撼全球。于是,中国“北斗”、欧洲 “伽利略”相继启动,只可惜刚迈步就撞到一堵高墙:导航黄金频段已经被美俄全部占用。

2000年起,中国、欧盟先后和电联展开谈判。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为自己的3G通信标准争取选票。随着美国的3G标准如愿以偿通过,电联也宣布:卫星频率还有一小段,中欧两方要共用还是争抢,自己看着办,但最晚要在2007年之前发射卫星,不然频率自动失效。

这个规定,颇有坐山观虎斗的意味。

中国当时已经发射了三颗北斗,但遭遇技术瓶颈,欧盟则在为研发费用苦恼,双方一拍即合。2003年9月,欧盟交通司和我国科技部在北京进行磋商,欧盟各方因利益诉求时常争论不休,中方不得不多次协调催促,甚至有欧盟代表笑称[10]:中国人比欧洲人更爱伽利略。

一个月后,中欧双方正式签订了伽利略合作计划,中国将出资2亿欧元获得“伽利略”20%所有权和100%使用权,而且可以全程参与从卫星制造到用户服务的各个环节。想着可以靠学习欧洲,实现技术跨越,中方自然非常高兴,即刻投入了七千万欧元,合作单位也相继成立。

欧盟主席乐的合不拢嘴,夸赞中欧两方是“尚未结婚,但已订婚”[11]。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安全。一方面,美国用“技术分享的胡萝卜、北约军事大棒和中国威胁论”来游说欧洲;另一方面,欧洲亲美派势力相继上台。最终,合作未满五年,中欧婚姻破裂。

当时,欧盟对华采用了“三不”策略:决议不让表态、资料不让浏览、技术细节不告知,甚至拉来了印度一起玩,为的就是降低中方的影响力。全面技术封锁再次笼罩在我国航天领域,感受到羞辱的中方,也再次明白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钱买不来技术、寄人篱下是没有出路的。

蹉跎之下,中国不得不再次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而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卫星发射截止日已所剩无几。北斗二代刚重启,就进入了紧张的发射倒计时。然而,用来授时、定位的“心脏”器件原子钟,还牢牢撰在西方人的手中,技术封锁的阴影下,只剩下了自己造这一条路。

制造原子钟,需要量子力学、电学、材料学等五十多个领域配合,而且由于每十亿分之一的时间误差,就会造成地面0.3米的位置偏移,因此,原子钟也是个超级精贵的精密制造品:一些零部件,手碰一下都会报废,需要万分谨慎;而哪怕一颗螺丝力度不对,也要打回重装。

终于在2007年,原子钟实现了突破,参与项目的科学家梅刚华曾回忆说,“当时和西方国家有两个量级的差距,但又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坐得住冷板凳”。那年4月14日,北斗二号卫星被送上太空,但频率被国际电联认可,还需要再进行变轨调整,此时,距离规定的截止时间只剩92小时。

在连续两天的调试后,十多家研发单位一同守在一个大操场上,大家将接收机摆成一排,从变轨等到入轨,从天明等到天黑。当晚八点,北斗二号的第一组信号终于从两万公里外的太空传回地面。操场上一片欢呼,总工程师躲在了一旁偷偷抹泪。此时距离频率失效,仅剩4小时。[12]

这不起眼的4小时,却足以影响世界。随后,北斗二号像下饺子一样,以每年至少两颗的速度升空组网。而指望着美国援助的欧洲,直到2009年还在扯皮,甩出的锅比飞上天的卫星都多。欧盟一度要求北斗停止发射,为伽利略让道,但中方忍气吞声的时光,已经属于从前。

2015年10月,北斗二号第二十颗卫星入轨,而伽利略却只有十二颗卫星,仍处于部署阶段。欧盟随后发来致电,决定和中方共同使用频率。北斗人再次用老一辈的奉献精神、日夜研发,成功加入了欧美的太空竞赛。

然而,在北斗商业化的道路上,面前依然是GPS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巨人。北斗的路只能算走了不到一半。

04. 突围:GPS商业帝国的佯败

美国GPS发展之初,并未考虑民用,商业化只是霸权争夺下的产物。

1983年的一个夜晚,编号007的客机从纽约飞往韩国首尔,却在途中偏离航向进入了苏联领空,下方是苏联的核潜艇重镇。无法获得位置信息的机长,对危险全然不知。最终苏联两枚导弹击中了被误当做美国侦察机的007号,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269人全部遇难。

在调查清楚原因后,为避免灾难重演,当时的总统里根亲自牵头,促使军方无偿向民用开放。但疑神疑鬼的美国政府,又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通过干扰技术(SA)降低了民用GPS的定位精确度。因此,除了民航运输之外,其他民用领域几乎原地踏步,而这导致十年后的1993年,发生了轰动美国的“珍妮弗悲剧”。

珍妮弗(Jnnifer Koon)是当时纽约州州议员的女儿,在购物途中不幸被绑架、随后被枪杀。事后调查发现,珍妮弗曾用脚趾拨通了911。然而,直到接线员痛苦地听着枪响,美国警方依然无法确定珍妮弗的位置。[13]珍妮弗悲剧,再次让美国人注意到GPS民用的重要性,但却并没有促动政府采取显著措施。

这一年,俄罗斯卫星定位系统也投入使用,两年后完成了24颗卫星的满覆盖,终于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为了赢下主导权,美国开始举国发力。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发了《国家GPS政策》(U.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Policy),其中强调:政府将积极采购GPS商业产品和服务,并由国防部、运输部等部门协作,成立委员会专门负责GPS的军民融合。

一批民企纷纷响应,例如如今全球最大的导航芯片公司SirF,成立于1996年;1997年麦哲伦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手持卫星通信机。而2000年,美国更是宣布彻底取消干扰技术,大幅提升了GPS民用定位精度。至此,GPS在商用大道上狂奔。GPS芯片订单也大幅增加,促进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繁荣。

2007年,全球GPS芯片出货量相较前两年足足上涨10倍有余,SiRF、博通、高通等芯片公司不断壮大。然而,此时的北斗二代才刚刚将第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军事目标尚未实现,商业战场更是不敢想象。而到了2012年,北斗正式宣布商用时,却重重受挫。

最大的阻力来自芯片和终端公司:北斗二代使用的频率和GPS不同,而增加新的频率就要增加成本、增加功耗。而当时的芯片、手机公司仍以美国为主,它们对北斗的使用意愿并不高。芯片商高通对北斗信号只支持接收,却不参与解算,简单说就是给个面子,但还是不用,而苹果更是毫不理睬。

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GPS商业网络早已遍布全球,占据全球90%的份额。而北斗虽然上了天,却依然无法下到商业之地。不得已,有形的手开始发挥作用。客货车被强制安装北斗终端,鼓励政策也密集出台,当年全国92项卫星补助中,北斗占到了38项。

然而,政策温室未必都结出好果子,就如誉为“北斗第一股”的国腾电子,内部争斗不断、掌门人也锒铛入狱;而曾据全国80%后装车载导航市场的凯立德,在补贴减少之后也遭遇业绩大幅下滑。倘若不思进取,补贴就如鸦片一般;幸运的是,奋斗者依然是大多数。

虽然北斗吃了轨道资源的亏、定位效果一般,但我们可以用数量换质量。于是在2017年,北斗三代启动,并以一箭双星的姿态拉开了组网大潮;与此同时,大量国产手机的崛起让北斗成为标配。从卫星到终端到需求,中国北斗冲击GPS的决心显而易见,路径也和美国如出一辙。

美国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于是,在北斗三代升空半个月后,美国便携手中国发布声明,GPS和北斗将互相兼容信号,每个支持GPS的终端都可以低成本获得北斗服务。翻译一下,就是美国知道技术封锁已经毫无效果,索性卖个人情。然而,美国真的是一次心悦诚服的合作吗?

北斗技术虽已突破,但GPS商业帝国依然固若金汤。直到今天,苹果依然没有明确表示对北斗的支持。而在一次沟通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人员也沮丧地表示:国内消费者其实感受不到北斗,因为手机上用GPS三个字母,便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几代人的付出,为北斗商业化赢得了微小的胜利;但某种意义而言,这又像是GPS的佯败,在绝对霸权下无伤筋骨的退让。毕竟,商业有其自身规律,短期并不会以有形手的意志为转移。北斗三代距离组网完成仅“一星之遥”,但商用的战争,才刚刚打响。

05. 机遇:太空商业地产的抢夺

2008年,SpaceX的猎鹰一号火箭第三次载着价值数亿美元的卫星升空,也第三次炸成了碎片,马斯克已然惊弓之鸟。于是,在9月SpaceX进行第四次发射时,马斯克把卫星换成了虚拟货物。

也许是上天青睐偏执狂,这一次火箭成功入轨。饶是见惯了风浪的马斯克也激动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的脑袋被炸开了。”发射成功,但危机并没有解除。要想活下去,马斯克必须拿到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份16亿美元的订单。

马斯克和NASA颇有缘分。时任NASA掌门人格里芬便是当年SpaceX的发起人。只不过,没等SpaceX成立,格里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对马斯克颇有微词,认为其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天才。而NASA内部对马斯克也纠结不已,马斯克虽不靠谱,但他有两个竞争优势。

首先 ,SpaceX报价诱人,竟然把波音的2.25亿美元报价压低到了6000万美元。NASA看着工业长子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特别希望有鲶鱼来搅局,而马斯克恰恰是一个在技术研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最佳人选。其次,马斯克的火箭发动机用的正是NASA登月时的技术,所谓母不嫌子丑,合作起来也轻车熟路。

权衡再三,格里芬带领NASA和马斯克的SpaceX,还是因为共同的“美国太空梦”走在了一起。拿到美国政府大额订单的SpaceX,也迎来了美国政府首脑的认证。

2010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访SpaceX发射基地。在18层楼高的火箭发射塔前,奥巴马将黑色西装随意的搭在肩上侃侃而谈,频频询问SpaceX载人航天的进展,在一旁的马斯克则双手交握,局促地像个问家长要零花钱的孩子。[14]

狂人马斯克的“温良恭谦”让奥巴马非常满意。第二天,奥巴马做了一个事关美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演讲,他提到,未来的美国商业载人计划将完全交由民营企业运营,NASA将大力配合支持。SpaceX自然成为了最受宠的“小儿子”,拿到笔笔订单。只不过,奥巴马留下的作业,马斯克一直到了特朗普任内才交上来。

2020年5月30日,龙飞船载着两位NASA宇航员成功遨游太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实现载人航天的民营企业。发射完毕后,马斯克挽着袖子,亲切地接见了川普和他排成行的同僚们。

SpaceX的成功,真的是因为马斯克变强了吗?其实,这还是离不开NASA的功劳。此次发射台,用的就是阿波罗登月时的同件同款;而上天的两位飞行员也不是小白鼠,而是都至少有过两次太空经验的NASA功勋成员,一位参与了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的升空;另一位仅太空行走时间就累计超过了37小时。

一次民营发射,却使出了三大国宝。SpaceX的军功章,美国政府怎么也得占一半。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的科技巨人摩托罗拉想着就冲击民营航天事业了,发起了66颗通讯卫星组成的铱星计划,但仅运营一年,就没钱贱卖了。成本是一方面因素,但和多次炸火箭的SpaceX相比,还是一句话:朝中无人难办事,得做点政府想做的。

跟1957年苏联的那场举世瞩目的发射一样,SpaceX的这场发射,也引发了一场大洋彼岸的焦虑。

06. 尾声:我们需要的SpaceX在哪儿?

1991年,刚毕业的雷军进入航天系统工作,半年多后,他就辞职从南五环外的东高地,到了北四环的中关村;而2018年,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则指出,西安某航天研究所一名设计师,在体制内待遇平平,跳槽到私企后立刻年薪百万。

这并不是个例。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3712人,投身国防科技的为1152人,而有31%人则去了ICT领域。网上招聘信息显示,航天院所的工程师平均年薪不足10万元,知乎上更有人称,税后不足5万。而SpaceX的平均年薪则为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3万元,是美国年均收入的两倍,也并不显著输于互联网,是亚马逊的88%、苹果的73.2%。[15]

个人的职业志向本就无可厚非,我国也有太多领域需要突破。然而,薪酬的比较、去向的数据,却可以回答大家刷屏庆祝SpaceX发射成功时的疑问:我们的航天院所们在哪里、中国什么时候会有SpaceX?

中国太空探索起步并不算太晚,但却一路坎坷,充满了封锁与反封锁。在军事领域,当我们面临生存压力时,一批批工程师、科学家,会忘我地扑上去,用生命换来尊严和平。然而,当我们回到商业领域、和钱打交道时,岂能单纯地奢求研发人员啃干粮、喝冷水呢?

要解答我们的SpaceX在哪里,也许可以从SpaceX的发展史里来寻找。首先,从军事卫星到军民两用的GPS,再到商业私企SpaceX,这背后都离不开美利坚的支持。政府部门给订单、军事研究给技术、教育体系给人才。这是美国举国体制的成功,也是我们在科技攻坚中坚持举国体制的借鉴。

其次,SpaceX也是军民融合的典范。就像这次载人升空,就是NASA的鼎力支持。而无论是当年的东方红一号,还是随后的北斗,我国军事突破封锁的同时,也带起了材料学、动力学、空间物理甚至计算机、通信产业的大发展。

而当年为什么NASA要选SpaceX?因为他们看到SpaceX是一条凶狠的鲶鱼。它可以抢到食物,让那些有才华、愿拼搏的人拿到应有的奖赏;也可以猛烈冲撞,把那些躺在经费上糊弄领导混日子的人挤出池塘。

对中国来说,也需要一条、十条、甚至百条“鲶鱼”,因为这场太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封锁和敌对的烟雾弥漫从太平洋对岸浓浓飘来。没有东方红升空和原子弹爆炸,中国也没有“站起来”的资格;而如今,要赢得真正自主和和平,航天依然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战争。

在围堵的大背景下,从芯片到航天,从5G通信到新能源汽车,中国的那场战争又是能输得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