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拒绝太过敏感怎么办?

陈允皓说
你是否有这样一种心态:

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选择了什么都不做。

想邀请心仪的人约会,想问一位朋友借钱,想争取一份工作,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都因为害怕被拒绝,给自己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反正可能性也不大。于是不了了之。

害怕被拒绝,本质上讲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我们把这类人称为“拒绝敏感者”,《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讲到:高拒绝敏感者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他人所拒绝, 对他人可能的拒绝存在焦虑性的预期,预先认为别人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当被拒绝时,拒绝敏感者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对于人际关系中那些模棱两可的社交情景,拒绝敏感者更能察觉到自己被拒绝,产生生气、沮丧的情绪,为了防止丢面子,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为了不被拒绝,哪怕选择什么都不做。

我们究其原因,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认为,早年父母不正确的行为给孩子传递了不恰当的拒绝信号,比如独断专制的教养方式,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从而导致孩子遭到外界拒绝时会更加沮丧;比如早年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之中,父母经常争吵、诽谤、家暴,缺乏安全感成长的孩子往往过度敏感、自卑、自尊心极强,面对拒绝就会感到无地自容。

对于拒绝过度敏感,不仅仅让我们错失非常多的机遇,也导致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厌倦、抑郁的情绪,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因此作出一些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1、从拒绝别人做起

你一定体验过被人拒绝的尴尬和失落,而拒绝敏感者会将这一情绪放大化,他们觉得被拒绝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当别人过来请求他们帮助时,为了不给他人带来痛苦,他们往往就不会拒绝——哪怕委屈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抱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只会让自己陷入纠结,这是将拒绝妖魔化的心理,其实拒绝只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会拒绝他人,也会遭到他人的拒绝。

学会拒绝是杜绝害怕拒绝的开始,当有人来找你帮忙,在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要拒绝对方,这时你的拒绝是合理的,只要你能够注意拒绝时的方式,尽量委婉一些,表达清楚自己的处境,别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这次拒绝而疏远你。

当你可以自如地拒绝别人,你会发现拒绝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你会尽量想要对别人有所帮助,但是当时的情境或者能力导致了你无法满足对方的诉求,于是你选择拒绝了他,你的拒绝没有丝毫的贬义,而在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你被别人拒绝时,别人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他们的拒绝也都没有什么恶意。

2、养成就事论事的心态

平时我会和朋友辩论,有时激烈到火花四溅,在外人看来我们像是在吵架,其实辩论完我们又会开心地去喝酒。

因为我们辩论的是事,而不是针对的人。

有一些人总喜欢“人事不分”,当自己被拒绝时,别人拒绝的是“事”本身,而他们却会想成是因为针对他本人,是因为对自己心怀不满或者自己不招人喜欢。

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无中生有,自己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在男女相处的过程中,这一矛盾十分常见,比如一个男生因为有事拒绝了一个女生的某个要求,这个女生会想:他不爱我了。这就是没能够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人,男生是因为“有事”拒绝了女生的“要求”,这位女生理解成了男生将“有事”作为借口,拒绝了女生本人。

所以,养成就事论事的心态就是去除“脑补”的过程,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当真是因为讨厌你而拒绝你,我们自己只需要就事论事,问心无愧,那也没有什么好可怕的。

3、外向归因解决拒绝敏感

斯坦福大学Lauren Howe等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对拒绝时的反应,发现一类人倾向于内向归因,他们将被拒绝的原因和自身联系在了一起,被拒绝后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遭到拒绝,他们往往会有类似的想法:

“是我太内向了,所以他们才不喜欢我。”

“我真的不适合拥有爱情,永远得不到幸福。”

“我没有能力,太过懦弱,对于别人并没有什么价值。”

……

虽然反思自身的问题不是一件坏事,但过于质疑自己会变得自卑,无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

另一类人则倾向于外向归因,当被拒绝时,他们显得更从容一些,被拒绝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别人的想法,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所以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从自身找问题,这并不完全正确,无法抗拒的外界客观事物也能决定人的一生,因此,在面对拒绝时,不要只是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学会外向归因,你会轻松很多。

4、转变心态,不以获得接纳为目的

当你向别人争取一件事情时,是否会将获得接纳作为目标?

比如去参加一次面试,将获得公司的offer作为目标;参加一次比赛将获得冠军作为目标;寻求朋友帮助想着对方一定要帮忙。

对于拒绝敏感者,如果以获得接纳为目标,一旦没能获得成功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打击了积极性,长此以往就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学会转变心态,不以获得接纳为目的,不需要太强的功利心,而是将个人体验作为目的,即使被拒绝,没能取得想要的成绩,但也能够在追求自我的体验中获得成就,完整地去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展示自己的优势中获得提升,这也是一种生活目标。

有很多事,我们去做了,不一定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去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历,而这些阅历也增加了我们被拒绝的勇气。

5、抱着被拒绝100次的心态去做事

我对TED演讲中的一个人物印象深刻,他叫蒋甲,这期演讲中他的主题探索了很多人都害怕的领域——拒绝。

小时候,蒋甲经历过众目睽睽下被拒绝,因此困扰了很多年,于是他做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在马路上向陌生人借100美元;

在汉堡店里向店员提出“汉堡续杯”的要求;

捧着一束花去陌生人家里,询问是否可以将花种在他家里;

对不认识的大学教师提出,帮他上一节课……

这些疯狂的举动自然也招到了无数次拒绝,被拒绝了100次后,世界开始对他说“yes”,被拒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从此不再惧怕被拒绝。

我在上大学时兼职去发传单,当我将传单递给路人时,有的路人并不搭理,匆匆而过,一开始我心里并不好受,于是我降低了心理预期,抱着会被拒绝的心态去发传单,哪怕被拒绝也在意料之中,心里也就平静了很多。

后来生活中,我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去做事,哪怕知道会被拒绝也要尽力一试,而惊喜往往藏在不经意之间。

想要克服对拒绝的敏感,除了这些理论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厚着脸皮就尝试,增加被拒绝的次数,抱着被拒绝100次的心态去做事,直到对拒绝麻木,才能够真正放下那些虚无的面子和虚荣心,走向成长。

拒绝敏感者,并非无法改变,我们需要抛弃被拒绝后“我不行”或者“他没眼光”这类想法,以积极的心态看人,以自爱的心态看我,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简单得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