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后,我关了朋友圈拒绝炫耀与焦虑

近期翻看朋友圈,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自从女儿上小学后,我的朋友圈远不如之前那么内容丰富,完全可以用“寡淡”二字形容,而且全年发布总数还不及以前一个月的量。

要说以前的朋友圈,那完全就是生活的“记录本”,其中有关女儿的日常就占了大多数。平时,我留意她的一举一动,捕捉孩子那些天真无邪的瞬间,或萌软的小动作,或不经意间的感人话语,都会成为朋友圈的素材。拿起手机,拍照,修图,配文案……一连串操作下来,我除了真心希望留下这些美好的回忆,更享受别人艳羡的目光。从朋友圈看,女儿确实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可人儿,在朋友圈里吸了很多“粉”。

图片《爱上特种兵》剧照

改变发生在孩子上小学后,她的表现直接让我经历了断崖式心理落差。

首先是发现孩子的平庸。上小学后,女儿的看图写话从来没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要知道,我一直以她读书多为傲。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每天陪她读绘本,中途不间断添置各类型的读物,即便是连身边的宝妈们都嫌贵的精装读物,我也没有心疼过。我总觉得,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少买一件衣服,少买一瓶化妆品这些我都能接受,但绝不能忍受孩子的眼界受限制。读书,就是开阔眼界的最好方法。当然,激发我不断投资的动力还是因为孩子喜欢读书。她慢慢能自主阅读后,一有空就往书里“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图片《隐秘的角落》剧照

可即使这样,一年级的写作还是难倒了她。一段简单的看图写话在孩子笔下要么离题万里,兜半天圈子也回不到正题上,要么通篇用不到一个优美的词句,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再看看群里优秀同学的范例,不光语句通顺,里面的表达、用词、创意,连我都自愧不如。我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我的孩子可能并没有那么聪慧,她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一时间,这令我难以接受,内心也受到了暴击,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了发朋友圈的冲动,甚至开始为之前的武断懊悔不已。在朋友圈里,我给女儿立的人设完全是古灵精怪的才女形象,可如今却被现实“啪啪”打脸,多么讽刺?

有了这些教训,后来我不再轻易把孩子的事情发到朋友圈,反而多了几分克制。即便有时候孩子确实做了令我非常惊喜、特别感动的事,好几次摸出手机想要发个朋友圈分享喜悦,但最终,那颗按捺不住的心还是被理性战胜了。于是,为了留下那一刻美好,我只好把朋友圈权限设为仅个人可见。

图片《小舍得》剧照

当然,让我放弃发朋友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叛逆了。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孩子一生中会有两次叛逆期,一次在八周岁左右,一次在青春期。至于女儿这第一次叛逆,真是让正在经历中的我苦不堪言。孩子的各种状况令我应接不暇,往往前一分钟我还沉浸在被她的行为感动中,后一秒就因她顶嘴气得想吐血。我完全没有料到,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孩,居然让我干生气却没有一点办法。一旦情绪达到顶峰,我早已把她可爱的模样忘得一干二净,脑子里无数次闪过要狠狠揍她一顿的念头。后来,这种对立式的情绪体验直接扼杀了我想把她发到朋友圈展示一番的思想萌芽,想着她指不定哪个瞬间又会让我七窍生烟,编辑好的文案还是迟迟没敢点击发送。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发朋友圈也是一种炫耀的话,那我少发或者不发,是不是就会失望少一些?这究竟是一种能量守恒还是迷信,有没有道理可言,我也分不清了,也不去计较了,反正自己是慢慢变得低调了。结果,我的朋友圈一下子就没有了生活气息,与孩子有关的内容统统退出,吸引力自然也打了折扣。原来还活跃在朋友圈积极点赞评论的好友如同即将熄灭的灰烬,最后连零星的火点都没有留下,只有父母还一如既往地坚持关注我,哪怕我发的是某个链接、广告,他们也会第一时间点赞。

在不发朋友圈这件事上,如果上述都是内因的话,那别人的朋友圈就是外因。

图片《沉默的真相》剧照

对我来说,关注同龄人的朋友圈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育儿焦虑,这种焦虑在孩子上小学后与日俱增。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看看女儿在拓展兴趣的路上一次次半途而废,内心的恨铁不成钢如荒草般疯狂滋生,这么一来,感觉孩子好像也没之前那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心烦。尽管我也知道这样拿孩子跟别人比较不应该,自己更不能迁怒于孩子,但还是有一种落败的滋味涌上心头。是我自己太容易自满了,对孩子要求又低,孩子哪怕有一点点成绩我就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这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矫情了,指不定大家怎么笑话自己呢?

在这些顾虑的左右下,我自动选择“鸵鸟式”育儿:不展示、不炫耀,埋下头来暗自努力,等着最后惊艳所有人。孩子就这样与我的朋友圈“绝缘”了。我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如果下次再发有关孩子的消息,内容一定是类似于孩子考学成功这样的大事件。

图片《幼儿园教师》剧照

然而,几天前的一件事却又动摇了我的想法。那天,女儿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她的小作文发到我的朋友圈,因为这是老师的要求。事实上,那是一篇仿写,女儿只是改动了部分描写对象和修饰词,逻辑结构基本还是套用的模板,依我看也没有多大自主创作的成分。但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我真的不忍心去戳穿,最后还是发了朋友圈。

许久没有互动的好友一下子全都涌出来,留言占满了屏幕,大家都在称赞孩子的优秀。我把手机拿给女儿看。孩子细细地品读了每一条评论,脸上不时流露出甜滋滋的笑容,感觉受到了极大的肯定。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老师的用意,也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孩子的确是苛刻了,总是吝啬于欣赏和赞美之词,如今孩子借助于朋友圈收到了来自他人的认可,内心一定备受鼓舞。而这些鼓励,完全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这么看来,还是朋友圈帮到了我,让我认清了一直困扰自己的育儿烦恼症结所在。

图片《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但从长远来看,我会不会像之前那样热衷于在朋友圈里“炫”孩子,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毕竟,发不发朋友圈并不是关键,比起“鸡”娃,我更愿意去“卷”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真正学会接纳孩子,而这一切并不能借助于外力来完成,更不能依赖于朋友圈这种向外索取的电子媒介,必须完全靠我们自身的实际行动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