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 “乡愁” 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席慕蓉的 “乡愁” 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而对于很多在外工作的游子来说,县城里的小吃或许也是乡愁的一部分。
所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一份藕汤和热干面,一盘红油擀面皮,亦或是一碗鲜肉汤圆,对于返乡的 “Mary” 和 “Jack” 来说,不只是一碗碗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搅动着他们的味蕾,更是一道道解乡愁的美食。
北漂了两年的长沙姑娘晓月今年终于回到老家,返乡的第二天就跑去了附近的小镇,吃上了那碗心心念念的长沙米粉,“米粉一下肚,我才觉得自己真的回家了。北京也有很多地方能吃到长沙米粉,但都不是家乡的味道。”
而最让晓月感到舒心的是,米粉的价格。“一碗米粉才卖 6 元钱,4、5 年了都没涨价,我都担心老板因为赚不到钱关门,我到哪儿找这么好吃的米粉。”
和晓月有一样担忧的还有同为北漂的沈阳姑娘木木。还没到家,木木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自己曾经念书的高中,直奔校门外小巷的老式麻辣烫,点了一份加麻加辣的麻辣烫,满满一大碗才 8 元。
木木心心念念的麻辣烫店已经开了 20 多年,一碗麻辣烫 7、8 年没有涨过价。麻辣烫店老板王宇表示,来吃麻辣烫的大都是学校的学生,所以价格一直没涨,此前一年也能赚个 10 万元左右,但最近几年餐饮生意不好做,赚得少了。
即便是大年初三,王宇还是决定开业半天。“不少学生都是吃着我们家麻辣烫长大的,如今工作离开了沈阳,但他们只要回家都会来我这儿重温一下记忆中的味道,我不想让他们扑空。”
本期小酒馆,燃次元找到了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心中的家乡味道,尤其是那些多年不涨价的平价美食。
他们中,有人特意跑到高中附近的小巷,只为吃一碗老式麻辣烫;有人跑步 3 公里到旁边的小镇,只为嗦一口正宗的长沙米粉;有人刚到家就奔向小吃街,排队买了一份猪肠碌;还有人一碗 2 元的羊汤,吃了 30 年……
对于返乡的年轻人而言,这些不涨价的小吃,不仅仅在于价格实惠,更在于这些他们引以为傲的美食,就是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历久弥新。
01
一碗 2 元的羊汤,我吃了 30 年
建安 | 34 岁 创业者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喝这家羊汤是几岁了,可能是 3 岁也可能是 4 岁。
那时候东北的冬天非常冷,我们一家子还住在沈阳的郊区,用的还是外挂的片式老暖气片。早晨起来,衣服得在暖气片上暖一会,才能穿在身上,但一走出屋子,这一点点热气也没了,所以我就很想喝上口热乎的东西暖一暖。
我妈妈每天早晨都会带我去这家羊汤馆喝羊汤、吃烧饼。这家羊汤馆的名字也很有趣,就叫羊汤烧饼。
很多羊汤喝起来有股膻味,但是这家小店的羊汤非常香,没有怪味,也有可能这是我第一次喝羊汤,所以以后其它的羊汤味道都跟这家店比不了。
总之,我从小就爱上了这碗羊汤的味道。小的时候羊汤 2 元钱一碗,烧饼 5 毛钱一个。到了现在,烧饼 1 元钱一个,羊汤 4 元钱一碗,不过因为我是元老级客户,老板还是收我 2 元钱。
来源 / 视觉中国
这家羊汤店虽小,但经历过很戏剧性的 “变革”。羊汤馆的原创始人在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想争抢唯一的羊汤馆经营权,结果最后两兄弟不欢而散,进而分家,原本 60 多平方米大的羊汤店也缩小成了只能摆三四张桌子的小店铺。
一个兄弟带着父亲的配方去了沈阳回族一条街另起了炉灶,另一个则守着现在的小店铺。
我们家的家境改善后,从沈阳的郊区搬进了市中心,但我还时不时开车回到原来的地方,只为喝上一口羊汤。回族街道里的新店我也去过,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就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
这家羊汤馆每天只营业到下午两点,而且羊汤还经常早上一开就售罄了。每次馋这口的时候,夜猫子的我都得特意早起开车去排队。
羊汤馆的常客,也都是住在那里几十年的老居民,他们也不在馆子里堂食,经常一个人拎着个小铁碗,到了点菜那里,什么话都不说,把碗一撂,给服务员点个头,服务员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不一会,铁碗被递回来,里面盛着满满的羊汤,排队的人笑笑,端着铁碗边走边嗦上一两口。
而我因为住得太远,每次都会坐在店里,老板看到我都会过来招呼两句,这也是我为什么能知道羊汤馆这么多新鲜事的原因。
在我心里,这碗喝了 30 年的羊汤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若想起童年、家乡这样的关键词,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羊汤冒着热气的景象。
02
20 年过去了,“冷面热吃” 还是 2 元
杰仔 | 32 岁 游戏策划
大概在我初中的时候,“冷面 + 油条” 就成为了我早饭的标配。
虽然也是叫冷面,但我家这边的吃法,其实与大家熟知的 “烤冷面” 或者 “朝鲜冷面” 都不相同。事实上,它是一种 “热汤面”。即把冷面放在滚开的热水里,只需要 3-5 秒的时间,就可以烫熟。之后捞出,放到有虾皮、香菜等配料的碗里,再浇上一大勺面汤,以及一小勺秘制的卤汁,一碗好吃的冷面就完成了。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 “冷面热吃”。
记忆中,初中时吃冷面汤的价格就在 1.5 元左右,但当时一根油条才 5 毛,一屉小笼包大概是 3、4 元。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我就离开了县城,来到了市里上学,对于冷面的认知,也就慢慢变成了 “烤冷面” 和真正 “冷面汤”。
来源 / 视觉中国
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我回县城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只要回去,就一定会来到家附近的早点摊,来上一碗 “冷面热吃”,今年春节放假也不例外。
我是腊月二十七就休了年假回家的,到家第二天,我早早就起床来到了楼下,点上一碗面条汤,再来一根油条,配一个卤蛋,年少时的回忆一下子就都涌现出来了。
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早点的价格也都涨了不少,比如油条变成了 2 元一根,卤蛋 1.5 元一个,小笼包更是已经卖到了 8 元一屉,几乎都是成倍数地涨价。但唯独 “冷面热吃”,与 20 年前的 1.5 元一碗相比,如今的价格虽然也有提高,也只是涨到了 2 元一碗,可以说几乎维持着原价。
不仅价格几乎没有变化,受欢迎程度也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 “冷面热吃”,可以给味蕾开启一天的温暖。
03
老街的鲜肉汤圆,10 年涨了 2 元
萌萌丨 27 岁 活动策划
每年春节回家,我都要到老街上吃一碗鲜肉汤圆。
这是一道 “罕见” 的小吃,在我走出家乡 —— 四川西南部这个县城,到广州求学、深圳工作,我都没再见到过它,甚至和别人提到 “我们那儿的汤圆是肉馅的” 时,都会收获一个疑惑的表情和 “黑暗料理” 的猜测。
但鲜肉汤圆并非如此 “黑暗”,它是糯米做的皮、鲜肉做的馅,可以想象糯米皮的饺子,一口咬下去 “糯叽叽” 的,汤和肉馅又极鲜美。除了我们家乡那个县城,四川还有部分区域,以及江浙一带似乎也有部分地方会吃这样的鲜肉汤圆。
而我最爱的那家汤圆,位于县城老街。高中时期,我妈常带我去老街逛街,每次逛街我们都会在这家店门口停下来,吃一碗汤圆。于是后来,无论是大学放假还是工作休息,回到家乡,我都会腾出时间专门去店里吃一碗汤圆。
今年 1 月 20 日,从广州回到家的第二天,我也去了店里,吃了一碗记忆里的汤圆。听说,这家店已经开了 40 年,如今也成了县城里的网红店铺,打车去店里时,网约车司机也跟我们说道,“这可是我们县城的特色食品。”
大众点评上,也有不少用户表示,“特意打卡”“特色”。我们当天傍晚到店里时,也有不少顾客挤在门口煮汤圆的锅旁边等着。
图 / 老家的鲜肉汤圆
来源 / 萌萌供图
关于价格,这次回来我发现店里的汤圆又涨了 1 元,现在是 8 元一两(5 个汤圆)。这些年来,伴随着物价上涨,这家店的汤圆价格也有所调整,2012 年我吃的时候,还是 6 元一两,2019 年似乎已经是 7 元了,如今又涨到了 8 元。
但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 10 年过去了,无论是材料、人工还是房租都有变动,上涨 2 元,也算是小幅调整。
遗憾的是,这次去店里还发现店门口贴上了拆迁和迁址的通知。店员告诉我,老街面临拆迁,他们也要迁到另外的地方去。但这一迁,就不再是我记忆中老街的汤圆了。迁址另开,我也许还会再去吃,但记忆中的味道怕是再难追寻。
04
6 元一碗的长沙米粉,十几年只涨了 3 元
晓月 | 28 岁 公司职员
春节回家,除了能看到我朝思暮想的父母,另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就是终于能吃上一碗心心念念的长沙米粉了。
对于大部分人长沙人而言,吃上一碗米粉,一天才算开始。对于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而言,吃到一碗正宗的长沙米粉,才算真的回家了。
我家附近的镇上有家开了 6、7 年的苍蝇小馆,因为味道正宗且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食客,其中也包括我。
这家小店,听说开了十几年,在我印象中,以前是 3 元一碗,现在不加鸡蛋,也就 6 元一碗,与其他地方动辄 20 元一碗的价格相比,简直不要太 “接地气”。
图 / 6 元一碗的长沙米粉
来源 / 晓月供图
家乡的米粉讲究的是清汤盖码,成就一碗米粉的关键还在于汤的鲜美。米粉店的老板曾说过店里的原汤是由筒骨、牛骨、老母鸡和自家汤底秘方,小火熬煮 12 小时而成,绝对没有 “科技和狠活儿”。
米粉的 “码子” 也很丰富,包括辣椒炒肉、白辣椒鸡胗、酸豆角炒肉等六七种,一盆一盆的自制剁辣椒、霉豆腐、榨菜、酸豆角等小料也被放在自助调料台上,任由顾客自取。
我可以说是这家店的 “忠粉”,即便这家米粉店距离我家往返大概有 3 公里,每年回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吃上一碗。今年回家的第 2 天,我甚至将晨跑的折返点定在了这家米粉店。早上空腹跑着过去,吃上一碗料足味正的长沙米粉,简直不要太满足。
对比长沙市区的米粉,这家店 6 元一碗的米粉简直是 “宝藏” 般地存在,而且 5、6 年都没有涨价。
我好奇地问老板能不能赚到钱,老板说他就是用这家米粉店供女儿上了大学。“镇上消费低,6 元才是镇上的人能接受的早餐价位。店里回头客多,算是薄利多销吧,一年也能有十几万元的赚头儿。”
“平时生意也还行,但春节期间更好,镇上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有些来照顾我生意。” 正跟老板说着话儿,又来了两拨儿年轻人,店里坐满后,有人开始等位。
05
10 元的早餐夜宵,只有在老家能吃到
邓白 | 24 岁 自由职业
北漂的我回到老家后,在饮食上 “放肆” 了许多。
一来,许久没回老家,老家的特色美食萦绕于心多日,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只想着全都尝一遍;二来,老家物价和北京相比低得多,平常十几元钱买一份小吃就能吃到饱。
我老家位于粤西,是一个滨海城市,美食自然少不了。因物流便捷,我在北京也收到家里寄过去的包裹,有时是海鲜干货,有时是夏天的荔枝。可以说,大部分家乡生鲜美食我在外也能吃到,但唯独老家的小吃我时常惦记,尤其是一款叫 “猪肠碌” 的小吃,供应时段只有早市和夜市。
别看这款小吃的名字一眼望去好似 “硬货”,但其实只是形似 “猪肠”,和实际的 “猪肠” 毫无关系。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整张的河粉皮包裹着炒粉,而其中 “炒粉” 也没什么讲究,最基础的就是豆芽炒粉,高档一点可以在里放上蛋皮、虾皮、肉沫等,河粉皮卷起来后再在外层撒上一层芝麻。如果是大条猪肠碌就需要切段,如果是小的直接一口一条,美哉妙哉。
图 / 8 元 10 条的猪肠碌
来源 / 邓白供图
而且食用也很方便,卷好的猪肠碌直接就着辣酱吃就很好吃了,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淋上一层牛腩汁,那就更妙了。
这款小吃的价格,也没个定数。酒店早市时卖 10 元、20 元一碟也会有,居民区附近的快餐店也有卖 5 毛钱、1 元一条。在我上小学时候还有过 2 毛钱一条、5 毛钱三条的价位,但那都 10 年前的事情了。
我晚上才到老家,刚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奔着小吃街去了。排队买来了一份猪肠碌,8 元一盒,一盒有 10 条,我的饭量,一盒正好够一顿。要知道,在北京,夜宵叫个麦当劳肯德基,也得好几十元。
06
8 元麻辣烫,8 年没涨价
木木 | 26 岁 公司职员
我是一名北漂的沈阳人,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自驾返乡。眼看着快到家门口了,我却一脚油门踩到了高中附近,只为吃一口心心念念的麻辣烫。
高中 3 年,我几乎每周都会跟同学去吃 2、3 次这家的麻辣烫,不同于现在的张亮和杨国福等自选称重麻辣烫,它 8 元管饱。虽然便宜,食材却极其丰富,豆腐丝、豆芽、木耳、豆泡、粉丝…… 即便是一个男生也能吃得饱,女生有时都吃不完。
图 / 8 元一碗的麻辣烫
来源 / 木木供图
老式麻辣烫是不加麻酱的,只靠麻辣等调料调味,听老板说他们家的汤底都是骨汤熬制,没有任何添加剂,这也是麻辣烫好吃的关键。我每次去都会吃上一碗,跟老板说 “多加豆皮,加麻加辣”。很快,一碗冒尖的麻辣烫被装在一个不锈钢小盆儿里端了上来,接着就是大快朵颐,直到辣到嘴里冒火,额头冒汗,才算过瘾。
麻辣烫的老板是一对夫妻,听说开店已经二十多年了,从小年轻步入了中年。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竟能记住几乎每个学生的口味。我去过两三次之后就不用再喊出那句 “多加豆皮,加麻加辣” 了,因为老板会直接端上来一碗我想要的麻辣烫。
如今,距离我高中毕业已经有 8 年时间了,每年过年返乡我都会来吃上一碗麻辣烫,味道没变,还是够麻够辣,价格也没涨,还是 8 元一碗,唯一的变化是店里新增了炸串。“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加个炸串平衡一下利润。” 当我问到老板为什么不考虑涨价,老板憨憨地说,“8 元钱已经有得赚了,现在疫情放开了,生意如果恢复到以前,一年是能赚到十几万元的。”
临走时问了老板年后开业的时间,老板说 “还是初三下午,你跟同学一起过来呗”。“好嘞”,我一边答应着,一边给高中最好的闺蜜发信息约饭。我们都知道,老板之所以在过节走亲访友的间隙开店,只是为了我们这些返乡的孩子能吃上这口记忆中的味道。
来源:燃次元 微信号:chaintr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