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可以交往?

人都是多面体,而且很善于伪装,判断一个人可不可交往,我们要剥开表象,从人性上来分析。

1.判断是“不合群”还是“群不合”

曲高和寡者不合群。他们多少内心有些孤傲,不愿委曲求全,为人处世特立独行,他们有自己成熟而独特的价值观,因而显得与大多数人格格不入,这并不等于他们不爱交友,而是择友更喜欢志同道合,他们看来三两挚友足矣。

所谓“群不合”者,是因自身性格缺陷,导致人人退而远之,他们不是自愿不想合群,而是经过时间洗礼后身边人做出的选择。日久见人心,大多数人的抉择不一定对,但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认识“好人”还是“坏人”

人活于世,所谓好坏不过立场不同导致的屁股决定脑袋。黑与白之间是不同层次的灰,恶人放下屠刀即可成佛,好人做件坏事却下地狱。

本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只有经过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犯错误的人可能有义气,坚守道义的人也可能是伪君子,有时候过程不如结果重要,用最简单最节约成本的方法去理解,一个人无论有多坏,对你好即好;一个人无论有多好,对你坏即坏。

3.区分“利己”和“自私”

有句惹人争议的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己主义是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就如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一般,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只要不妨碍他人为何不能为己而活呢?比起许多披着仁义外衣干着不该干的事的人而言,利己者活得真实而现实,与利己者交往谈清利弊,亦可共谋事业。

而自私者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私利而伤害别人,凡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及身边人的想法,这种思想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利己,自私只是单纯的性格缺陷,并且会损失自己的人缘和口碑,实际上是害己的行为。

4.颠覆“表象”和“内在”

话多的人表面看能说会道,而实际上可能见识浅薄,话少的人表面看呆若木鸡,而实际上可能洞察人心。表象不等于内在,它们很有可能截然相反。

一个人炫耀、展示、卖弄、追求什么,恰恰是他内心所缺失的。

早年缺爱的人,一辈子都会为情所困找寻那一份令他寄托的安全感。

早年缺钱的人,一辈子都在拼命赚钱,一边想炫耀自己的积蓄一边变得更加吝啬。

因此看清楚一个人需要一面反光镜,不要听他说了什么向你展示了什么,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是去关注他的童年,他的行为,他的过去,才能揭开人的伪装去真实地认识一个人。

5.经营“好友”和“人脉”

人生有一遗憾,就是我把你当知己而你把我当人脉。一辈子不长三五好友相伴,偶尔小聚时常惦记就是一大快事了,而我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同事也好伙伴也罢,人脉是拿价值去衡量,而好友是拿感情去经营,二者并不相同。

如果一个人交友只看利益关系那他不会拥有好友,如果一个人交友只看感情那他很有可能会因此受伤,我们用折中的方法去对待这个问题的话,拥有三五好友,妥善经营人脉,二者也是动态的,也许有个泛泛之交成了好友,有个好友成了泛泛之交,一切感情都是我们经营的结果,我们唯有做到的是用心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