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怎样做一个思想者?

有朋友问,怎样才能够做一个思想家。回答,难,很难。思想家产生,既有个人的天才品质等因素,也与社会的呼唤,产生思想家的土壤有关。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从严格意义上说,能够称之为思想家的寥若晨星,但作为有点思考的思想者,则是可以努力实现的。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思想者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质疑品德

   质疑是一个思想者的基本品德。一个缺乏质疑品德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思想的。陈云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一种质疑品德的体现。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很少。何为质疑,就是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思考才能产生思想,没有思考,也就不会产生思想。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寻求对真理的认识。因而,思想者必须给 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思想者一定是思考者。

   质疑并不是高不可攀。质疑的另一面是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就含有质疑的基因。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满脑子问号的小精灵。孩子的提问,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对问题的回答,能够极大满足他们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孩子的提问对家长是一个考验。父母能否经受考验,关键是能否积极主动与孩子沟通,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3~6岁的孩子经常爱问“为什么”,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询问期”。询问期大脑迅速发展,随之也会促进语言与智力上的发展。提问是思索未知的钥匙。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引导得当,就能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健康发展。

   一个健康的社会,孩子的“询问期”应当成为社会的常态。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始自质疑,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大到政府制定的大政方针,更宏观的或许还包括国家的外交政策,中到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小至小区管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工作时间长短等,都有很多质疑的内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但目前公务员大量加班加点,每天平均工作10个小时甚至更长劳动时间,是否尊重了公务员权益,是否违背了劳动法等。此外,经常加班加点有效率吗?这些都有质疑空间。

   质疑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其制定者一定是一个质疑者。只有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全方面寻找问题,有利于政府制定的政策更科学,更符合事物本身发展规律。北京第七版城市发展规划,正式颁布之前,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最终颁布的内容,吸收市民意见3160多处,意见采纳率高达88%。使得这部规划更接地气,更具可行性。而市民对规划提出的意见过程,就是质疑过程,也是使规划更符合实际过程。

   质疑有利于推进整个国家进步。美国建国246年,一直是问题国家。特别是那些热衷于“扒粪运动”的一小部分美国人,专注于揭露美国各种丑恶,不仅没有摧毁美国,反而使美国更为强大。因为正是民众和媒体揭露出的问题,如果能够坦然面对并寻找对策,就能够推进国家制度进一步完善,在推进一个国家制度文明同时,使国家更强大。

   现实生活中,质疑的社会土壤并不肥沃。如果社会只习惯于接受表扬,不习惯听到批评,不愿接受质疑,在此情形下,批评和质疑有时不仅得不到鼓励,还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需要付出很高代付和成本。若如此,既是质疑者的不幸,也是国家和社会悲剧。道理很简单,限制质疑和批评的力量,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二、尊重常识

   对一个思想者来说,他应当有广泛的知识储备,知晓的常识显然要比普通人要高一些。比如,懂得一些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历史知识等,还需要具备一些人文精神。也就是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尊重常识。例如,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必须被监督,这应当是政治学的一个常识。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为民所赋,由此得出结论是,官员为人民做点事,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不仅不应当要求人民感恩戴德,人民还有权监督他们是否做到位。如果做出一点成绩就要求人民感恩戴德,并自吹自擂,就违背了常识。

   尊重常识,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有一些常识,昨天看来是正确的,今天可能就要重新审视。最典型的莫过于计划生育。50年前,全球总和生育率从6.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3左右,中国则从6.0下降到1.3,短短的半个世纪,生育率发生剧烈变动,超乎人们的想象。40年前,国家强烈限制人们生育,今天鼓励人们生育,但究竟效果如何并不清晰。因为,人类对自身变动规律至今也不能说有一个完整清晰认识。

   但影响人类生活的诸多常识性内容,不会有类似计划生育在半个世纪那样剧烈变化。对思想者来说,他知晓的常识显然要比普通人多一些。例如,近期美国议会将中国纳入发达国家序列,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把中国纳入发达国家范畴,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贸易关税也将做出重要调整,节能减排也将按照发达国家85%标准,等等。把中国列为发展国家,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但这样一个事实,不正是一些学者长期努力结果吗?再比如,为什么市场经济可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计划经济却难以做到,也难有创新;为什么只有在自由的土壤才有持续创新潜力和空间;权力为什么需要制约,权力之间为什么需要制衡,等等。只有对上述问题有清晰认识,才会得出正确结论。

   三、基本的是非观

   一个思想者,应当比普通人多一些基本的是非观,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精神。在当下,尤其重要。

   具备一些基本的是非观,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知名的学者,在一些基本是非观上出了问题,知名的学者声誉和美誉,也因此大打折扣。例如,否认文革是一场浩劫,对当下严重侵犯他国主权的特别军事行动,不认为是侵略战争,等等。在涉及人类基本良知面前,没有底线,缺少基本的是非判断。这样的学者,即使有很高的社会身份,也很难赢得人们的敬重。

   具备一些基本是非观,一些内容与专业背景有关。这也是一个思想者应具备的知识。例如,政府机构设置与政府的性质目标有关,也与社会发展成熟否密切联系。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无所不能的政府,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有限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到公共服务型工作,一般说来只能政府做,不适合他人做。大量社会实践说明,很多社会性工作,确实不适合政府做,政府做不了,也做不好。一些政府办的社会组织,例如作协、足协之类,地球人都知道,这些社会组织由政府去办,很难有好的效果,如果交给社会,效果或许更好。

   四、历史观

   作为思想者,需要具备深刻的历史观。需要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发展的大势,能够把握历史的走向和脉络。例如掌握了唯物史观,知晓历史前进的力量之源。原先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违背了唯物史观,实际是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尊重历史,你不能否认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三年大饥荒,这有各地这一期间死亡数据和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作为支撑;尊重历史,不能否认文革十年浩劫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中共11届6中全会的《决议》认定是一场浩劫;尊重历史,需要对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有一个高度认可,因为整个中华民族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等等。

   尊重历史,重要的把握历史发展走势。例如,选举民主在全球的百年变化,民主国家从19世纪几个国家,到了20世纪,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洪流,在全球已达到110多个国家,目前仍在高歌猛进。虽然选举民主仍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不完善,但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已经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用历史视野考察,人类很多的工作实际意义有限,一些当初被社会追捧的十分神圣的内容,今天已失去了神圣光环,甚至或许都有些荒唐。因而,一个思想者,必须能够把握历史大势,这样才能够清醒的预知未来,并对当下发展,哪些更能反映人类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有一个清晰认识。

   五、独立的人格

   独立的人格,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可能有这样或那样压力,但却是人,一个可以成为大写的人,最重要的品质。

   何为大写的人,就是有天下情怀,不是考虑自己个人安危,而是关注整个社会,也即天下苍生幸福。作为一个思想者,或许有一些风险,与时代不合拍,但不应主动迎合。正因为此,或许难有一番作为,却保持了人格光辉。如果能够认清自身发展走向仍然坚守,只能说明内心强大,有强大定力。

   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做一些人们可以理解的小声附和,但一定不能够胡说。毕竟,历史是有记忆的,作为思想者,作为大写的人,这也是必须坚持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