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玛丽莲・梦露主演了一部音乐舞蹈片《绅士爱美人》。在影片中,女神讲了一句著名台词:“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但是,这句台词中并没有说明,人造钻石算不算钻石。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假的永远真不了”。但对于钻石来说,情况确实有所不同,人造的和天然的几乎一模一样。2018 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决定将 “自然” 一词从钻石的定义里删除,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其实,人造钻石还是天然钻石,并不仅仅是个人偏好的不同,还是两种产业逻辑的区别,接下来,让我们从三个故事说起。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天然钻石的。
天然钻石今天的尊贵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至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属于一家很有远见的企业 —— 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
戴比尔斯用上百年的时间塑造了钻石的市场地位,当然,也塑造了它自己在钻石市场上的地位。戴比尔斯的塑造手段主要有二:一是靠垄断矿产来控制供给,二是靠营销宣传来限制需求和流通。
早在 1902 年,戴比尔斯就通过并购、收购存货等手段,掌控了全球 80% 的钻石产出(主要在南非),从而轻松控制了每年的钻石供给量。只要维持钻石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戴比尔斯手上的钻矿就是摇钱树。
1900 年,南非,戴比尔斯钻石矿的洗矿厂
后来,戴比尔斯又通过巨额且持续的广告投入,几乎将钻戒塑造成了求婚的必备施法材料,并推出了一句闪耀整个商业史的广告语 ——“A diamond is forever.”(中文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钻石 = 爱情,意味着很少有人会卖掉钻戒 —— 难道你的爱情是可以买卖的吗?就算真的有人卖,谁会买呢 —— 难道你的爱情是二手的吗?
二手钻石被极大抑制,钻石市场的供不应求便能长期保持。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人造钻石的。
人造钻石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早在 1953 年,瑞典电气公司就率先合成出了 40 颗小粒钻石,但没有对外公布。
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人造钻石技术。因为钻石除了是夺目的珠宝外,还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在打磨之前的钻石,别名金刚石,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在矿产、航天、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中国的金刚石都要依赖苏联进口。在 1959 年,中苏交恶。进口没了,老师也没了,脖子被卡,只能自力更生。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国人造金刚石行业的奠基者之一王光祖说:“我们的战斗是十万分火急的,研发进程越短越好,一万年太久,我们要只争朝夕。”
经过 4 年的艰苦奋斗,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简称三磨所)攻克技术难关,制造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2 年后,三磨所又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制金刚石的设备 —— 六面顶压机。
中国首次成功合成人造金刚石
图源:三磨所
三磨所为祖国工业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河南打下了超硬材料产业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工人、技术人员从三磨所离职,将相关技术经验带到了河南各地,并在后续发展中实现了宝石级人造钻石技术的突破。如今 A 股几个重要的人造钻石企业,如黄河旋风、力量钻石等,全都来自河南省,而且其技术渊源大多可以追溯到三磨所。
据统计,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最高时占世界总产量的 80% 以上,连续 10 多年高居第一,而产能的绝对主力便是河南省,柘城县甚至打出了 “人造钻石之都” 的称号。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约有 10000 台六面顶压机,在生产人造钻石的约有 3000 台 —— 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自动化钻石加工设备六面顶压机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戴比尔斯如何对抗竞争对手的。
1959 年是钻石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不只是因为中国,那一年,戴比尔斯公司自己也成功合成了人造钻石,不过他们显然不会拆自己的台,便选择将这项技术暂时束之高阁。
同年,苏联发现了巨型的米尔内钻石矿,产量大到戴比尔斯根本不可能将其产出的钻石买完。
米尔内钻石矿场
控制供给不成,戴比尔斯转而寻求同苏联人合作。苏联人口头答应了细水长流、有钱一起赚,但无产阶级政权对资本家的承诺嘛,遵不遵守全看心情。
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钻石矿,戴比尔斯想出了新招 —— 当裁判。他们主导推动制定了非常复杂的 “4C 标准”,规定只有在克拉、颜色、净度、切工四个方面都符合标准的钻石,才是高级货。翻译一下就是:我产的才叫钻石,你产的只是石头。
事实证明,这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人。但几十年后,这招倒成为中国人获胜的关键。
由于人造钻石在成分、硬度、颜色等各个方面与天然钻石一模一样,4C 标准一下子成了人造钻石的最佳广告。而且,人造钻石的培育速度更是快得惊人:1 克拉的钻石,培育只需要一周。再加上低得多的生产成本,天然钻石的市场颓势尽显。
图源:中泰证券
作为纵横市场百年的巨头,戴比尔斯不是没想过招。比如,他们曾将广告语改成:“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真实的才是稀有的,真实的才是钻石),以宣扬 “人造钻石不是真钻石” 的观念,甚至还斥巨资造了一台能够鉴定人造钻石的机器。
但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都不太管用:大家花巨款买的是闪闪亮亮的钻石,而不是认证证书,谁会把证书戴手上呢?
回顾中国人造钻石产业的崛起,感觉有点无心插柳的意味,但仔细分析产业思维的不同,方知偶然中有必然。
1960 年代,国内一克拉金刚石的价格是 32 元,一台六面顶压机一天的产能是 300 多克拉,折合 1 万多元,是不折不扣的摇钱树。
照戴比尔斯的逻辑,三磨所应该守好这棵摇钱树。但三磨所的做法是:热情地帮助各地来的技术人员,甚至成立小分队,主动把这项技术带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样做会让中国金刚石的价格下降,影响三磨所的效益,但却让全中国的工厂都能用得上金刚石。
戴比尔斯从珠宝产业起家,秉承的是奢侈品逻辑,天然地关注稀缺和垄断;而河南人造钻石产业担负国家重任踏上征途,秉承的是工业品逻辑,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
可以说,两种逻辑的差异根源,是从起点就决定好了的。在双方执行力都一样强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当然也可以预见。
目前,人工合成金刚石主要还是用于工业领域,只有少部分被用作了珠宝。但是,人造钻石的产品竞争力已经有目共睹,加上世界钻石矿源日渐枯竭,大势已经显现。
重达 12.75 克拉的培育钻石
根据 Bain 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 年 —2020 年,人造钻石的市场渗透率从 4.3% 提升到了 6%,预计未来将保持 15%—20% 的年均增速。
人造钻石将逐步取代天然钻石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中国的各大人造钻石企业也都已经开始向珠宝领域发力。
可是,戴比尔斯输了吗?未必。
还记得前面说过戴比尔斯在 1959 年合成出了钻石吗?多年以来,他们虽然不用,但对这项技术却一直保持着关注与准备。60 年后,他们掏出了这只备胎。
2018 年,戴比尔斯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 “Light Box”。
当然了,作为天然钻石的带头大哥,戴比尔斯也没真的彻底 “投敌”。他们仍然保持了天然钻石对人造钻石的优越感,宣布人造钻石 “只做饰品,不做婚戒”,并且告诉客户:人造钻石不适合在重要场合佩戴。意思很明确:比技术,我也有;比营销,我底子更厚。
更激烈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吴晓波频道 微信号:wuxiaobo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