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按:
可能每一个爱书的人都做过这样的梦:等有钱有闲的时候开一家书店,选自己喜欢的书摆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忙的时候就看书、喝茶,和来买书的读者朋友聊天。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线上购书对于实体书店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开书店需要几个人?怎样才能达到“自己享受,别人也享受”的理想状态?走进一家书店,读者看到的是店内的装修、格调,关注陈列的都有哪些书,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足够有趣、足够有品,而作为书店店主,往往有更多不那么 “上得了台面”的东西要考虑,比如库存压力和劳损的腰肌,比如一睁开眼就压在头顶的说不出口的债务,甚至还有厕所的位置。
「做書者说」这一期聊的便是开书店。两位嘉宾八月和胡同,分别是 “参差书店”的主理人和 “布衣书局”的主理人。他们的书店都是“旧书系”,卖的是带有“时间痕迹”的书。虽然两位嘉宾都吐槽自己的分享无非是“失败经验”和“劝退经验”,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理想与坚持,还有温情。也许我们可以以此为引,一起思考一下关于书店,或者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
(从左至右)胡同、飞哥、八月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飞哥:大家下午好,这里是「做書者说」第45期,欢迎来到这里。
今天这场活动是郎园图书市集期间的最后一场,是一场开书店开失败了的案例分享。松哥说这场活动人最多。我们先请八月做分享,她是“参差书店”主理人,我的前同事,以前是“读库”的编辑。然后“布衣书局”的主理人也会做一个分享,最后我们三个人会进行一个对谈。
对谈环节后我希望大家都坐近一点,我们来共同发问。很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你们赔钱吗?”或者其他的。
先请八月分享。
图片
飞哥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我为什么做书店?
八月:飞哥是我以前在读库的同事,她现在还在读库。这次是“做書”的创始人刘松邀请我来的,他3月初给我发信息,我当时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因为做得挺失败,都是一些不太成功的经验。他让我讲一下开书店,我说都是失败经验。
结果他说:“那就更棒了,大家就爱听这种。”之后他可能觉得发这句有点不对,又补了一大堆。后来他又邀请了飞哥和胡同,给我们攒了这个活动,讲开书店的故事。
我先讲一下自己为什么做书店。因为我喜欢看书,之前想的是退休以后再开书店。但是后来因为工作上的一些瓶颈,压力太大,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完全就不行了,又没有想好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时候刚好有朋友说,要不你就开书店。一想这就是我唯一的梦想了,我就离职去开书店了。
图片
八月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开始比较盲目乐观,真正去开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好。刚开店那会儿,我们印那种带名字的会员卡,一下印了1000张,我想着每天发几张,应该很快就发完了。结果买书的人非常少,会员卡号一共5位数,从00001开始,现在才发到了700多。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做。
第一年的时候还很乐观积极,尝试了各种方法,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所以我们今年就搬家了,现在是2.0刚开始。
参差书店最早是开在五道口,但五道口房租非常贵,我们就不在五道口开了。其实没有必要拘泥于一个地方,反正现在既然大家都在线上、市集买书。那书店也可以灵活,书在哪里,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开在哪里,有一种云端书店的感觉。
从前大家去买什么东西,必须要到店里。比如买菜要去店里,但是现在你可以用APP,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微信上解决。包括工作的所有,大家都能在线上解决了。
书店也一样。为什么不可以和大家一起移到线上呢?没有必要非要拘泥于一个形式,必须有一个空间或什么。
我们现在虽然也有线下实体店,在回龙观,随时有人去,但是我可能不会每天都在那,也不会有一个固定的营业时间。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之前看《黑镜》,有一集讲的是,你去世后可以把你的所有上传到云端,包括所思所想、所有的东西。你可以在医院里或者养老院,体验那些云端的东西。只要你的意识,你的思想,你想做的事情,这些是存在的。任何形式都无所谓了,所以我现在真的感觉更自由了。
图片
虽然失败了,但愈挫愈勇
我本来想象的书店是一直有稳定的上升路径,但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还是不行。所以就换个方式和赛道重新开始。虽然说我一直在“失败”,但我愈挫愈勇。换个战场,一切继续。现在还在新的道路上走着。
我认为书店没有必要服务每一个人,只服务那些与我品味契合的人就行了。只要把这些人服务好,他们认可我选的书,同时他们也会给我推荐书,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在我这买了一本书,他读完之后会跟我分享阅读感受。之后再来分享我另一本书,我也会听他的意见。然后,我也会去读他推荐给我的书,如果好我就去采购。最后有一种连锁反应,我自己的阅读范围和选书范围会越来越广,最后就聚集了一批这样的读者。
人很多样,阅读口味也各异。所以我不想服务所有人,服务一些人就够了。
开始时,我会很积极去做活动,但是我有点社恐,我无法享受那些活动。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去组织,同时拒绝了很多活动。做活动也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我觉得不是书店应该走的路线。书店应该是我自己享受,别人也能享受,这才是好的状态。
我也尝试过卖很多种类的书,现在以旧书和二手书为主,因为新书电商的折扣太低了。最开始也有新书,不过一到双11或者423阅读日等和书相关的日子,反而是书店最惨淡的时候。那段时间一提起阅读日,我们几个店主就说:“可以放假了。”
飞哥:真特别不容易,我跟她共事三年她都没有说那么多话。期待之后的问答环节,待会我们可以疯狂提问,都让她来答。现在请胡同来说。当时确定这个题目之后,他一直在搬家,可能搬10多次家了。
图片
胡同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胡同:感谢“做書”的刘松邀请我来做本次沙龙压轴演说(笑)。我来这儿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先不说怎么成为搬家公司的,我先说说感受。
那天做書8周年酒局的时候,我就仔细看了下,可能大概有一两位跟我年龄差不多。今天现场也是这样,这是个年轻人的世界。虽然我从来也没觉得自己不是年轻人,但是来了以后,还是觉得这是别人的世界。
当然,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最后都是你们的。但你们腰包里的钱是我们的(笑)。
图片
我问了一下八月在这次图书市集的成绩,她说昨天有77笔交易,非常好。她的确找到了一个新的赛道,那就是不要(实体)书店。
这场活动有两个副标题,第一个副标题“我是如何把书店开得节节败退又愈挫愈勇的”是八月起的,然后他们就要求我也得有个题目。我就写了一个题目:我是如何把书店开成一个搬家公司的。
这个是在群里随口一说,但是我最有预见性的一次题目。星期五晚上我接到一个朋友消息,他其实是跟我说别的事,但是恰巧有书要搬,稍微发了一点牢骚,我说我可以帮忙搬书。
我们书店周末都是双休,就去帮他去干活,昨天干到很晚。今天我又去了,两天搬了三墙书。我们真的很有经验,我说下次要搬你还找我,我们是家优秀的搬家公司。
图片
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题目呢?
我开书店时间比较长,从2002年1月7号开始算,到今年是第19年。
我跟八月是同行,我们不光是搬书的,我们主要都是搬旧书的,所以我们是竞争对手。说是竞争对手,但是我俩物理距离很遥远。所以自从她去了五道口以后,那个方向的书我都没收着了,都给她收走了。(笑)
我仅限于市中社科院这块,北大清华都归她了,我们做了一下私下分工。
之前下班见了老六,他跟我住得比较近。我们在心灵上可能比较远,但住得近。我两次在不同的饭馆里碰见他,后来他终于说了实话,原来他在附近买了个房子。他说是买给父母的。
说起老六来各种感慨,我见他的次数并不多。还都是在小饭店,他的饭局我一次也没去过,他是老男人,我还没混到老男人局里。但是我对他感觉特别感慨,当然是有老六的限制,反正我从“读库”进书的时候不考虑这个问题。
过去他有一个事情跟我想做的类似。关于读小库,我感觉老六当年是想做一批所谓艺术品级的图书供读者收藏。我们有些朋友参与到行动过程中了,做了这个那个,我当时还发了一个牢骚,提了点意见。
后来我也问过他,读库的粉丝跟着他这么多年了,逐渐结婚生子、生二胎。读小库的生意比过去好多了,读完大库读小库,我就说我们要向老六好好学习。所以老六发个牢骚,说库房的事儿。全国那么多城市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我居然还看见了我老家也在备选,我感到很荣幸,虽然不是我邀请去的。当然他也没去。
他最后去了南通,南通就有人跟我招呼说你看老六都来了,一个员工都不动,举家迁过去,库房都能参观,小车滋滋儿转。
老六遇到过发大水给淹了库房,所以换地方,我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最后廊坊人民接纳了我们,我去了一趟。因为我比较懒,不愿意跑很多家,马上就签了合同。之后我们拉了40多卡车去,还不算我们自己的小车。
我是那个片区快递的第一大客户,所以他们免费帮我拉走了很多车,一车装5吨6吨。正常的四轮箱货,按标准只给装一吨半。快递说他冒着各种风险,把我的东西拉了半个月一个月的,拉过去了。
这是我搬家过程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真正的搬家。不但跨了区,而且跨了市。
我们的发家历史比较悠久。总体来说是这样的,就是说前半场我们代表了独立书店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
最开始我在网上卖书的时候,我在辛安里胡同,地安门商场对过。烟袋斜街、后海那块,就在鼓楼前。2004年我搬到新开路,协和医院对面的一个院子,位置特别好。
这院里有什么好,院里的房子是协和医院第一任中方院长的,楼上楼下,有电灯电话、有地下室、有壁炉,还有锅炉房,院子里还有松鼠,你看这房子多好。
图片
协和医院的一些姑娘,都是硕博连读,从这里经过时,老有人进来看。那时候我们想得很好,想着开这样一个书店,我们买了吧台、桌子,能喝咖啡,还能招待人的。因为那地方特别好,木地板100年的房子,你想想什么感觉?
协和医院的人说,这地儿特别好,院子里头随便可以烧烤。我们就过来了,除了冬天特别冷以外,别的没什么重大的问题。
图片
那是2004年,要知道是在东单,协和医院对过,旁边就是王府井。特别好。我们从这儿搬到了二环边上的领行国际,在17楼1703,当时是北京市最高的楼层。在那开了一年多,我又搬到了当时的崇文区,那个地方也特别好,因为它是单位的会议室,有170多平米,院子里头有树,有80年代的味道,特别亲切,我们在这只待了三个月。
三个月以后我就又搬家了,搬到离旧书最近的地方,潘家园旧书市场。我们上了4楼,没有电梯,很便宜。88平米,一个月房租1800块钱。但是每天要扛书到楼上去,后来去医院,人家说,小伙子你怎么着,扛包扛出问题了。
后来我们又搬家了,搬到了垡头,我们租了一整层楼,在这个地方期间也搬了一次,不到100吨书。从这个楼挪到那个楼,从4号楼到2号楼。然后2011年开始我到平乐园,离老六的地方就很近了,在西大望路旁边。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是这样的,一下雨就可以开船进去了,因为这地方没有下水道。好在我都是穿着塑料凉鞋的,所以我随便淌。我看一些跳来跳去的人,我就感觉很优越。
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潘家园,2009年到2011年开过店。后来实在是没精力了。很多人感慨,撑不住了什么的。其实实体书店的秋天和冬天来很多年了,不是现在开始的。
2018年,一个朋友说那时候北京有“实体书店帮扶政策”,我没有报名过。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实体书店,我是开网店的。朋友说,你看那么多家书店,都没有你们“布衣书局”的名字,说明你不行。我受了这句话的刺激,奋发向上。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我就开始把仓库的东西清点出来。这个过程比较悲催,一星期之内从北京到廊坊。虽然我在那那么多年了,天天跟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亲疏远近。事先不知道真相,结果我就悲催了。当然了还是很受大家关注。
之后有人动员我,说有一个南锣鼓巷那边有一个书店,动员了好多次,我才去那边开了一个店。结果口碑还不错。
上海的陆昊先生,有名的陆公子,以前那么长时间只去过我店里一次,这会儿马上就去了,一下子体会到城里开书店有多么美好,太美好了。比五道口好,比胡同里更美好。
然后两个月后我们就赶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以后,北京的活动都不让进。我们签了半年的合同,合同很快就到期了,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求助信。别人也以为我像“单向街”一样需要众筹了,我其实就想大家帮我找一个房子。
确实有效果,后来去了北京电视台的《向前一步》,这是个调解老百姓内部矛盾的节目,就是那些不愿意搬走的人(笑)。
像我这种要开书店的钉子户,我天天喊着“别开书店!”。但是赖着不想走,还得说“求求你帮我找个地方吧!我要开个书店!“
图片
但是我对选址有要求,我要开在东西城。我不想出去。
看了很多地方,包括大望路这里。这里的老板领我看的地方都巨大,像篮球场这么大。我看了后说“真好”,他也不问我兜里有多少钱。
这离我们家也很近。所以故地重游,我还是很有感情的。后来去了东四,我们不像过去这么忙碌,有时候一天一个人也没进来。
今天我看见“再见城市”书店,觉得挺好玩的,因为我主要关心跟我们存在竞争关系的书店。我问他一本书多少钱,他说卖120元,问我,“你是胡同吧?”我说“是”。“胡同老师啊!那你给100吧”(笑)。
图片
我心想,我带着口罩都给我打折,完了早知道口罩摘了是不是打折多一点。马上加了微信聊一聊。
这么精神的人都来开旧书店,实在是世风日下。我们是没有办法才来开旧书店的。
如果开书店,一定控制好库存
成为“搬家公司”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一定的野心,老膨胀,老认为自己没错,我买的书一定会卖得出去,加上我人缘就比较好,在我没有钱的情况下,上潘家园一上午大概能扎3万到7万块钱之间。每个人都说不用给钱,不用着急,有钱了再给,然后你拿走以后,下星期就问你了,“钱到了吗?”这个时候他又主动给你打折,主动说可以先不给钱的就很难讲价,是吧?
人家就不要你现钱了,你算算,现在是费率什么的,总是要有一个这样的回报。所以,去的就比较多,每次都拉一车一车的。结果是我们的库房越来越大,我每一次搬家的原因都是因为库房。并没有人迫使我放弃城里的房子到城外去。
我们在2020年的年初,楼到期了,物业跟房主的合同签不下来,前面是个莆田系医院,医院成功地从房主手里把这房子撬了,我们因此就无法继续签一个保障合同。这次搬到了五环的高碑店,我每次看见五环,我就想起岳云鹏。我每次都要唱出来。
图片
我们搬到了地下室,我跟我同事说,“我们未来三年的目标就是努力回到地上了”。因为在地下室工作发现,“真是另外一个世界”。
如果大家开书店,我们待会再说为什么不让大家去做,如果你非要开,我建议就是说。有个藏家叫谢其章,他过去是个会计。他跟我说一句话,2003年的时候,说:“胡同,库存是罪恶”。
我也就笑笑没说话。
图片
现在就知道是真的,尤其当你的库存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开头你觉得是坐拥书城了,特别开心,后来你就发现都是泪。我们有一个同行就愤而走了,都是泪,是不是有人太有共鸣了。
所以说如果开书店,一定控制好库存。如果你不能够从出版社拿到特别便宜的书,不能给你二折三折,你就想办法在618、423、双11、双12等。一年360多天里想办法去两大电商,把他们当做中盘,积极进行采购。这个就省去你跟出版社打很多交道,会省很多心,可以也省很多钱。(笑)
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退货,“7日内免费退货”。所以拿到手就赶快卖。没拿到手可以预售,现在我们这个行业很多预售。我最痛恨就是,这个书都没见到,我就开始听你吹:这书有多好,怎么这么好?
正常京东发货,第二天一般能收到,第二天收到以后你就开始卖,努力地卖,少加一点钱。然后看7天之内卖不掉,你可以动点手脚,是吧?比如包装不要扔,上面扎一个洞什么的,你说是有坏的,你要多弄几个注册账户。你要只有一个账户,很快就会被发现,大家都很聪明(笑)。
我想这样做,还是能把书店开下来,谢谢。
图片
布衣古书局
实体书店总要有人开的
飞哥:这个周末刚好SKP在店庆,我去了,被几乎每个人、每一个店家震惊到。想了无数个形容词,想形容整个SKP的商场。但就是用不到“可爱”这个词。
但刚听了他们俩的分享,真特别的可爱。
图片
飞哥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当时我要来这个活动之前,我就问我同事,我说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他说想问八月还要开几年,好像一直在赔钱。
八月:开几年之前没有想过,想的是一直开到去世。
胡同:这,你不还得开100多年。
图片
八月:或者是突然离世。
飞哥:这么沉重。
你刚开一年六哥发了一个微博说:“哇塞,收到了参差书店打款,它还活着。”那时候你刚开一年,现在你已经三年多了,他就给你打款了。
八月:后来我就没怎么去,有一个账号采购完付款后就有短信。
胡同:是吗?它还有这种功能呢!
八月:对。
飞哥:谁给你转钱了都能收到提示。当时一年之后就说,“哇,还在开”。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胡同:这个老六到底是商学院毕业,管的这么细。我以后每天找他会一会。
八月:但是现在也不太多了,就想以旧书为主。读库搬家那会儿网上求助,全国人民都买读库,大家把想买的都买完了。
从那之后我书店的读库就很难卖掉了,我就补得越来越少了。只补最新出的读库mook了。
飞哥:胡同老师,您看您还要开下去吗?
胡同:我个人感觉是这样,就是说开书店。我关注很多招聘信息,普遍说的是35岁,今天早晨看我们家门口贴的招聘,我都超龄了,35岁以上,人不要我。所以现在我们到哪儿去,只能做什么合伙人,老板就这种身份了是吧?招工人家不要,只能我们招别人工了。
所以你也得考虑,八月才20多。
八月:没有,30以上。
胡同:你要想好,还在这行里干几年,如果想给人打工要早早做打算。(笑)
图片
不是不想换行,换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有一句话叫:改行三年穷。男怕选错行,你干了很多年后发现,还有一堆债务。我还有数字很大的债务,不能说,我老婆万一要看见了就比较麻烦。
这些都不允许我现在就放弃这件事。
最近我阳光了一点,原来比较阴郁。以前每天传达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信息。不放弃的原因很重要一点:很多朋友觉得你做了他做不了的事情,所以他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地帮助你。
比如说我在群里头求助,说我缺钱,要发工资了。我最多一天收到了70多万。借钱的人90%我没见过,你说怎么这么实在呢?
我们二楼有一个戏剧公司,有次一个姑娘下来,聊着聊着说她要走了。
她说:“要是再坐下去,我都想借钱给你了。”(笑)
图片
开书店,其实收获什么知识不重要。不开书店也可以生活,买个阅读器或者,看微信读书什么的也能行。路上也能听书是吧?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读书,这点我比较悲观。但确实可能是一小撮人的梦想。
我转市集的时候很感慨,竟然这么多人买书。虽然也有很多人是在买文创,并不是在买书,但是我看也有大包小包背的书。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大概不会死,可是必定会衰落,这是没有办法的。
但实体书店总要有人开的。开实体书店,比线上我觉得好的一点:“交流是不太一样的。”
线上我都不知道遇到谁,但是线下就能面对面。
图片
胡同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有一次我们门口有小伙拿了一束花,我们隔壁是个有名的网红咖啡,他在这等人。我说:“约咖啡店啊”,他说:“约你这。”
我觉得好奇葩,怎么会有人约我们这样的一个店?
说是女孩约的,后来那女孩来了,他们俩在喝茶,我知道他们是网友,第一次见面。我坐在这边,他们俩一冷场。我就过去说两句。
飞哥:你为什么还坐这呢?
胡同:你的意思我就应该出去了,我放个假,把店交给他们,就这样经营一下我就走了。
八月:我突然想起之前豆瓣书店,租了一个非常小几平米的屋子,在北大附近,人多的时候他们就出来站着。因为屋里实在没地儿站不下了,他们俩就在门外等着读者去买完再进去。
图片
胡同:我们一共才两个人,我们店房间有30多平米,两人也没有那么胖,挤不出来。我也想最后达到这种情况。
飞哥:他们喝茶付费吗?大家可以约见面就去他那了。
胡同:我们这开门时间很晚,一般不开门。
飞哥:是下午1点到晚上6点是吧?
胡同:最近我学好了,我找同事去开门,9点他就开门了。
飞哥:现在可以更新一下你的信息,因为上次你的信息弹不出来,还是下午1点开门。
胡同:这样比较有保障,万一你是要去找我聊天的,而不是去买书的。你早去了也没有用啊。
飞哥:他们两个书店都有公众号,都会写书店日记,月更,特别好看。
胡同:书店日记我是日更的,只不过我经常断更。(笑)写了十几年,加起来能有几百万字。
飞哥:没有人签你这本书吗?
胡同:我很自觉,我天天卖书看到太多垃圾书了。我自己就不要出了。
我写日记跟别人不太一样。很多人看过广西师大的一个书店日记,我那叫“贩书日记”,现在不讲什么书,原来讲的,还很长,但这个东西很耗功夫。现在一讲都是别的。
比如说,我今天要写的话,我就说我在这喝着什么了,刘松怎么把皮扒下来了(撕下商标的矿泉水瓶)。都是吃喝拉撒的事儿,没有读书的事儿。
如果出纸质出版物的话,别人一定会很善意地劝我,你这里头无关紧要的比重过高是吧?
比如说出现燕京的次数太多,光这就几千次几万次,肯定会建议删减。以前还真有,南京的一个书友给我删减了一个“贩书日记精华版”,看完了以后我就觉得这是我写的吗?只剩下我跟名人见面聊天,其他全都没有了。
他在我们论坛上天天替我删减,我发完了以后他替我删减一个精华版,贴在我们论坛。你说这什么意思?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八月:他们一起把您日记给弄成一个纸质的小本,我书店还有一本。
胡同:有一个书友我到至今也没见过,前两天听说移民了,他做了一个“贩书日记”,厚厚的4本。他是做印刷设备的,装钉什么弄出来以后,拍照片给我看,但始终也没把书给我。
我问了一下,他就说做了。我也没好意思说,你怎么也得送我一个。没有。他那个“贩书日记”记了4大本,至今我也没看见过。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去享受那个状态
飞哥:你俩能分享一个就是开书店最快乐的一件事吗?各自分享一下。
(沉默…….)
飞哥:没有吗?
八月:不是。先让胡同说,我想一想。
胡同:我拒绝回答什么之最的问题。我觉得太广告化。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八月:最快乐,不好说有没有。
飞哥:现在就没办法了。是吧?
八月:我挺情绪化的,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很多快乐、很多悲伤和很多忧郁,所以我没法说出一个“最快乐”的。
我最近有一个“最快乐”。昨天我们见到了很多书友,过来拿着会员卡来找我们。
胡同:他有200多个会员卡没有发出来。
飞哥:今天买书还给一个钥匙链,就能成为会员。
八月:我的是在书店或微信买书才算会员。今天市集上都不送会员卡。会员卡以后也会环保,这1000张发完就不发了,还剩200多张。
飞哥:你俩的微信就是纯微商,一天能发好几十条。
八月:我是有两个微信,一个是私人号,一个是工作号,工作号只发工作。
飞哥:对,工作号秒回。
八月:后来我发现其实也没法完全分开。原来想的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即使是非常热爱的工作,也要分出来。要有店休日,要有做自己事情的时间,自己读书的时间。每周二是店休日不开门。所以我就分出两个号。
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根本就分不清楚。因为经常在店休日也要处理一些书店的事情,也要回复一些留言。反正是分不开的,最后就觉得其实也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整个过程完整就好了,享受每一个状态。
虽然我们经历了很多,搬家、各种苦难什么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选择的还是喜欢的生活。我经常看到胡同写“贩书日记”,经常会和一些人交流,一起吃饭聊天喝酒,整个过程也是很开心很享受。即使还有债务,还要想着明天营业额什么的。
图片
胡同网店开得非常好,一推书就有很多人非常迅速下单,就只认他家。我经常看到有人分享,上次来北京的一个书友也是开书店的,就专门列了一个他来北京要去的书店,然后其中就有我们家,还有胡同的。
胡同:谁?
八月:是青岛的柒溪书社。有一个非常大的号公众号——“利维坦”,也是卖西方的古书的那种。
胡同:哎呀呀呀他呀。那个青岛人,不吃海鲜,不会骑自行车。
我和他吃过一顿饭,问他喝什么酒,答“什么酒都行。”
我看他参加订货会,回来我问“回去了吗?”他还说,“我们喝酒,这是我第一次喝白酒”。不是我骗他,他说喝什么都行。我们就说喝白酒二锅头。可能第一次喝吧,我差一点把这小孩害了,万一回不去怎么办?
飞哥:现在我们现场提问吧。
胡同:我觉得最有公益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要想开书店一定要告诉我。我帮你打消这个念头。
飞哥:今天是一个纯失败案例分享,本来说要带一个盆,大家听完可能会往盆里扔点钢镚啥。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提问1:那两个网友怎么样了?
胡同:那两个网友我没有继续关注,这个男孩在阿里,这个女孩在另外一家大型的乳制品企业,后来俩人好像都要离职了。都是那种会享受生活的。
那个女孩朋友圈我看过一次,喜欢跳舞,也是很欢乐的。那个男孩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不是一路人,当然两人可能是互补的。
这个女孩很有趣,我可以透露半截。
八月:半截什么?
胡同:她给我发了个信息,说她是梁思成的妹妹,因为她也叫“梁思什么”。挺有趣的是吧。
所以她叫梁思啥,我没记住,但是我记住是梁思成的妹妹,忘了她是谁。我就去搜梁思成。
还有一次有人把我们这当成约会地点。三个女的,北师大同学,现在都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她们听一个老师说,我们这儿很好玩儿,就去了。目的是那天要聚会找一个中间地点,也不看我们的书,就是聊天。这三个人年龄跟我相仿,她们聊啥?
他们聊追星,追一小男孩,几个人聊得很带劲。
这几位老师跟学生说话的时候肯定不是这样的。她们当时真的是在追一个小男孩,就那种20岁那种小鲜肉,三个人在那夸。后来就吃饭去了。人家都比较好,人家用了我这时间这么长,在这坐一小时,临走花了40多。
飞哥:就还买书了。
胡同:没买书是别的东西,书都没看。我们那书都比较贵,一般都是几百块钱,几十的很少。我们这是个古书店,古书卖几十块钱对不起祖国传统。
飞哥:还有人想有问题吗?因为他们擅长回答问题。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提问2:八月我是473。
八月:会员号是吧?
提问2:想问一下“读库”的工作经历对你的选书风格上有影响吗?
八月:影响可大了。对我自己阅读影响挺大的有三段:一段是上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书,一段是在“豆瓣书店”工作期间看的书,还有一段是在“读库”做编辑时编的书。当时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比如建筑什么的。
读库的编辑是所有的都要做的,不是按专业分的,你手里有各个门类,包括童书、成人书等等,我们都做,非常拓宽自己阅读的视野,对我后来的选书有影响。
图片
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我现在主要就是选社科和人文这些方面的书。
在开书店的过程中,我一直把避免让自己成为开书店的工具人。
我不能单纯为了开书店而开书店,而是把开书店作为自我实现的一件事。在开书店的过程中,我一定要认可这本书我才选。以前的经历当然非常影响我。
飞哥:需要开书店从“读库”进书特别好,因为不打折。
我可以侧面补充一下。她上周推荐了一本书叫《人的境况》,我在上班地铁上看的。那天坐在位置上同事就给我一本。
这种连接起来的感觉,真的特别好。
图片
你要不要推荐三本书,外面可以买到的那种。
八月:我推荐两本,一本是我最近刚看完的。
一个写长沙的独立杂志,叫《我们与「山野」的距离》,这个是P8星球做的。他们是长沙的一个机构,有点像项飙说的“附近的消失”。「山野」有点像隐居生活,想象中的远方的意思。
图片
他们就做了本杂志书,采访了长沙当地的一些年轻人,看他们怎么生活。当时采访到两个我认识的书店主,编辑还来找我确认,顺道采访了我几句。我拿到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真的很多启发我的地方。
比如有一种旅行叫“可持续旅行”,我第一次听说。他们也有一个公众号,专门讲这个的。说我们去旅行的时候不应该是消费旅行,而是应该想能为这个环境做什么,不要再产生垃圾,或者是什么负面的东西。你的行动最好是一种正面的。
图片
还有采访一个专门给老兵拍纪录片的团队,一些在当地开黑胶唱片店的,开书店的,还有一些长沙本地的人写的东西。比如以前每周末都放烟火,现在只能节假日放,作者就会说,少了点生活的气息。以前烟火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一到什么特殊时间就能看到,比如高考完看到了什么。现在只能是节假日和游客共享了。
这本书非常深度地报道了长沙的方方面面,长沙的过去和现在。非常推荐这个,他们以后还会做其他城市。
还有一本书,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的《十九日谈》。确实挺好,还有带赠品的特殊版本。我最近也在卖这本书。
图片
我现在不太爱采电商的低价书,因为没什么必要,除非那本书我自己想读我就买一本。我读完了我觉得很好,想推荐给我的会员读者,才会接着采一些。
为了避免库存,我可能先预售一下,卖几本采几本。类似于我和我的读者互相影响。很长时间卖不出去的以后也不采了。最后形成一个小的相互影响的群体,互相帮扶地往前走。
飞哥:刚才你提的“目田书店”公众号做得特别好,可以关注一下,也会有推荐书单。胡同,如果你推荐三本书,会推荐什么?
胡同:我观察了下。八月说开书店一共八分钟,五分钟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说了。你一问她书,她讲很多。
实际上她不爱说跟书没关系的话。她不能脱离她的读者。我们跟读者已经不交流了。我对比下我们,你有几个员工?
八月:我没有员工。
图片
八月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胡同:怪不得。你看我一说,我就可以轻松得翘起来了。我们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们去年还养活了12个人,今年的时候养活了9个人,不算我的话。
飞哥:还裁员了。
胡同:不是我裁的。
10月份以后,每次开会用一个小时动员他们:“我们书店现在前途不明朗,这个行业也不好,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不要担心,大胆的走。”
最后有两个人走了。
那天有人问我一句话,最近看什么书,在哪做什么活动?
世界读书日4月23号那天我们在北京台,参加一个活动,开书店的人在一块讲阅读。他们都在那讲读了余华的小说。我都没看过,微信阅读也没看过,这个感觉到很惭愧。包括我们现在卖得很好的书。比如有本书卖了500多本,赚几千块。我立马就请他们到小云南,感谢小云南。
因为那天说卖了500多本真挣钱了。这书我没看过,我只翻过也跟编辑聊过,跟责编聊过。为什么没看过?
一是因为书出来的时候在高碑店,我人在城里,我又不能让同事专门送一本书给我或者寄一本书给我。二呢,我们都着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我来说早一分钟是一分钟,早上一会儿是一会儿。
图片
胡同_做書者说045沙龙现场
我跟管这个事的人都很熟,我说能不能让我们一点时间,24个小时你就晚上一会数据。当然都是哥们了,所以他就让我24小时,然后我包销了400本,本来是500册,他们留了100册,我拿了400册。
飞哥:你们懂什么是包销吗?
胡同:就是给现金的,不能换不能退的。
这书现在拿来了我也没看,为什么?因为看书需要沉浸,除了看小说。我看小说速度快,一晚上看很多。我看金庸都是网上搜的,一口气看完。我有纸质的,但我就觉得晚上窝在被子里看适合,也不影响其他人。
开书店像八月这样的很不错,每本都会看,很有耐心在读书。我现在几乎都不看了。我开书店长了有个好处就是,我通过作者、出版社、品牌等就能判断这个书是不是值得推荐的。大部分书我都很谨慎。
我不能像八月这样,每一本书都是喜欢且认可的。做时间长了总是有些人情的时候,是吧?
人家上回的书你卖得好了。比如说这波我卖得好了,挣了钱了,下回人说帮个忙,胡同,这本书你给我推一推,我不能说一边去是吧?我得说“行行、可以、没问题”是吧。
有的书我们就卖不动。
那天搜狐让推荐三本书,我跟我同事说把最近没卖掉的写三本。后来我看见其中一本书,以后我就不让说了。这对不住人家。但是我们怎么能推荐呢?我们不能推荐这书。我们在店里头挂着推荐是可以的,单独再次推荐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既不喜欢这个作者,也不喜欢这本书。但是有各种复杂的东西,因为我身为一个社会人,我必须得处理人情世故。
就是不管好坏你得往外卖。就像刚才说“这场人多,请大家有秩序就座。”他来一句,“每场人都差不多。”你就知道前边的比后边的会做事。说实话都搞得我们心凉了是吧。
我推荐一本藏书家韦力先生,是中国私人藏书最好的,他有8万册线装古籍,而且都是好书,高标准的好书。
8万册是什么概念?三米高的书架,他要放300多平米,中间只留一个夹道。所以你问这家有多大的房子,房子不够大书是不会多的,除非是电子书。
他有一本书是跟别人合写的,是《古书之美》。
图片
大家很熟悉安妮宝贝,现在叫庆山。别人那时候都会说你怎么跟安妮宝贝搞一块去,我们这行有很多人会这样,就认为安妮宝贝是写“那种”小说的。他们其实根本就没看过,我也没看过。
但这本书我是认真看过,之前这本书首印12万,脱销了。后来又印了一次,我们可以买到49块多的一个平装,初稿据说改了13次。
这里头你就看到一个女性怎么来看待一个藏书家。我认为写的更多的是这个人,不是写藏书本身。
飞哥:你店里有吗?
胡同:我们店里当然有啦。但不用在我们这买,在哪买都是一样的,我店里打8折。我们卖这个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更多人对于书的了解和热爱,因为这个书是非常好的,入门的书。我说你不一定能入得了古籍的门,但是这个书是你们能看完的。
我们这个行业写的书大部分你是看不完的,你看得都哭。如果你失眠的话,我给你介绍两本书,能保证有奇效。
图片
这本书你能看得很快,因为有图。而且安妮宝贝确实会写,跟一般的文史作家不太一样。她的视角,她传达出来的那种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后边有一部分是跟藏书有关系的一些知识点,大部分其实是写藏书这件事和藏书家这个人,还有藏书圈的一点事。
这个书我有义务到处宣传。其他的所有书,都不如这本。
这本书不是好不好问题,这个很便宜,定价49块8,再打上8折,你要多少买,可能十几块钱就买着了。而且新经典的书,印的量也大。这本书真的是价廉物美。大部分时间给人推荐东西,不说物超所值,物有所值就行了。不能太失望就行。又得学习、又得有价值,金钱上便宜你也不安心是吧。
飞哥:刚才看了一下时间,您说得比她还长。
胡同:对。这个没办法,我这人是话痨,我靠这个来疏解。
飞哥:还有人要提问吗?
提问3:想问八月,之前在节目里看到你们,说经营状况不太好,是哪里出了问题?
八月:当时可能还是太乐观了,因为以前的经验是身边的人都看书挺多的。我以为可能很多这样的人,有一种“身边即世界”的感觉。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
真的开起书店之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多人看纸质书,也没多少人有持续的阅读习惯。
我想就是书店开给有持续阅读纸质书习惯的人。不是看工具书和教辅材料的那种,当时也考虑到了新书经常打折,所以就开一家二手书店。
图片
当时也是想得太好了,既然这么多人看纸质书。他们可能有好多纸质书可以卖给我,说不定可以循环起来。
胡同:卖给“多抓鱼”了吗?
八月:对。也有其他人。我当时想聚集一批人,他们来逛书店就能顺道卖我些旧书,然后再买走一些,形成循环和小圈子。这些人可能还知道别的书,也能给我提供思路,我们形成个小圈子。但是最后没做起来,失败了。现在就觉得不用非这样,全国范围能有一小撮这样的人就不错了,我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
飞哥:八月收书门槛特高。刚开的时候,我说,我可以给你点旧书,发完照片她给我回俩字:不要。后来我就给多抓鱼了。
胡同:我要。
飞哥:可以,是古书。
八月:好像都不太有印象,不太记得了。我收书的标准,只要和我店里的类似就行了。
飞哥:标准待会可以直接就出门绕一圈就看到了。
八月:我的标准就是必须要有阅读价值。有一些肯定不要,鸡汤类什么的,工具书类、教材教辅类等非常专业的肯定也不要。其他的看情况。
有一次一本古籍,关于动物学的我也收了。出书的是我的一个会员读者,我相信他的阅读口味,有可能其他的会员读者会喜欢这个书,所以我就收了。但是如果是一个从来没在我这买过书,直接就给我发一个书照片,就直接拒绝了。
因为我想形成一小圈,有可能这个人喜欢的,另一个人他不知道。但是有可能他碰到了,他只是不知道自己喜欢这种书而已。这不是机器可以选择的。
应该有一个参差的生态,各种都应该有点。你不能说你喜欢红色你就不让别人去做绿色,不是这样的。
图片
提问4:你们为什么觉得旧书比新书赚钱?
八月:赚钱是因为它有稀缺性。如果我原价卖一本书,是不赚钱的。因为出版社直接就8折半价。我原价卖肯定不行。从商业角度不是我不卖,而是出版社不给我们机会。
飞哥:大家可以关注下八月公众号,她会把读者买的书一五一十记下来,就是新媒体荐书。
读同一本书,他打破了一个圈层,他会读一本很旧的书,很过时的书。你会发现原来那个书你很感兴趣。
胡同:我们收书标准跟八月类似。但还有一些书八月可能不要,我们要。我们收书的标准,已经跨越了书的界限了。原来跟人说的是这样,你家的,纸的、带字儿的都不要卖。
现在我跟人说了,你家里的书。我现在跟你这样说:你搬家要处理房子什么的,最后你能让我来收尾吗?我不要了,你再卖废品。
现在能挣钱,什么都可以挣钱。我要有钱我还收房子呢,我就收不了是吧?们收书的标准比她宽泛。
为什么?
一个因为收书的很多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卖书,99%不是为了卖钱,他就想腾个地儿,或者说给他所谓的过去,找一个地方。他希望有人能够接受这些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挑,对他来说,其实是年轻人不怕挫折,愈挫愈勇。
这个年纪大的人,你比如说这个东西不行,那个怎么样,其实是有问题的。他希望是你最后把这些东西都拿走,现在就是,只要你不要都拿走。我们卖废品也好,我们扔也好。
但我们喜欢什么,是另外一件事。我老说我卖一本书,并不代表我认可书的观点或者我支持什么东西。
广告时间,我们公号叫“布衣书局”。
我们的销售方式跟八月不一样,她的方式我试过了,我受不了。因为经常你喜欢的书,别人不一定喜欢。放一年,你还腾不出来那些地方,不舍得离开你。
我们这里全部是无底价起拍,就是说最后你愿意出多少钱,你觉得值10块你就出10块。所以我每天可能现在少一点,每天有100种书在拍,但是价钱你自己定,有时候很便宜。
飞哥:都0元起拍嘛?没人拍怎么办?
胡同:无底价了都。一万本里,十本八本没人要。我们还是挑过的书。
万一想捡漏了我就不知道了,可以看看。我们也会把我们喜欢的、值得反复阅读和推荐的、反复出版的书,重点做一个推荐的。其他的书也有,也有我们不喜欢的。当然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提问5:旧书是靠什么呢?
胡同:现在你看我又不找你要钱,旧书看起来利润大,但有一个致命伤:靠天吃饭。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假如说我没书了,我跑谁那说,你把你们的架子书哗哗赶快卖给我把。他不愿意。
新书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本书特好,可以拼命地进。没有的我还可以跟社里谈,我报5000你给我印出来,哪天给我到货,那你给我印上。“布衣书局”定制。你给5000本的款,现款,社里愿意干。
旧书没有这个款啊。最重要的是时间,时间的痕迹,虽然它可能跟新的一样,但是它是一个旧东西,是一个有时间感的东西。
所以旧书靠天吃饭,你可能一本书有卖特好的,有卖的特别不好的时候。我们希望都卖得特别好,物有所值就可以了,对得起那个价钱,我也不想卖的特别贵。下边我没法收了,因为收购,卖这么贵收这么便宜。
其实我不知道为啥有时候就贵了。我希望大家以平常心对待,你可以卖给八月可以卖给多抓鱼,你可以卖给你身边的中国书店都没有问题。我们都是给现金的,也可以卖给我们。
多个朋友多条路。货比三家总是可以的。你看看你对谁的路子。
提问6:想问两位老师,怎么选择来参加图书市集的书的?还有想知道两位有没有在类似的这类展会上碰到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是认识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读者?
八月:胡同老师今年没有参加。
胡同:我已经动心了,我想问问下一次什么时候。
八月:我以前也没有参加,前几年收到过好多邀请。我去年其实还报名了,但是因为疫情它推迟了,推迟之后第二次再跟我确认时间的时候,我就说不想去了,就没有参加。
我想培养一些读者去到书店里形成氛围的状态,所以当时觉得我如果走了的话就没人看店了,所以就还是以书店为主。我们跟“离河书店”差不多,都找到了一群和自己比较契合的一些读者。
我现在觉得线下空间也无所谓了,我出来就出来了,反正我在那也没啥人去。还不如读者去哪我就去哪。所以就直接在线上了。
飞哥:手机老亮,全是到账信息。
八月:我来市集带书的标准:
第一,是不和出版社、出版品牌的书重合。因为没必要也根本就没法竞争。
第二,有带一些比较薄、比较轻的,大家买的时候可以方便带走。套装都没带。昨天还有人来问我有没有《王小波全集》,因为我最近一直在推。我说没有带,因为太重了。你来逛个市集抱一大套书回家太累了。
第三,也带了一些最便宜的和最贵的。最贵的那些,在书店也都卖不掉。但是我们最贵也就几百,没有像胡同他们那种特别贵的。带来一些这种,在书展上能碰到真的懂书的人,毕竟这次书市全北京最懂书的人都来了,昨天就卖掉了一本英国古董书,我也放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卖掉。
昨天这个读者我觉得非常好,而且他觉得书非常便宜,400多。他拿走之后,后来晚上还给我发了个留言,说这个书太好了。以前别的人在书店看到都说,怎么这么贵。
真的完全是两种状态。昨天卖书的时候,很多书我都是按书店里的标价来卖。每个人拿到后都觉得这太便宜了,直接当场赶紧拿走,还多挑几本。
后来我一个朋友过来帮我卖书,他当场去买了铅笔橡皮,把所有的书都涨价了。他觉得卖得太便宜了,最后涨价了也卖掉了很多,别人一点都不觉得贵。懂书的人自然懂。
所以就是最薄、最好带、最贵且最好的这种书。
胡同:我听她说,可以照方抓药。最薄的和店里卖不掉的,我也带着橡皮随时改价。
图片
看的人多了还可以搞个现场拍卖。以前也参加过市集,但是我一直不太感冒。
我在潘家园论斤也卖过,实在处理不掉太占地了。一块钱一本都卖不掉,我当场就找了个收废品的,一下就轻松了。
尤其是卖不掉的普通书,你都不知道你要买普通书在潘家园得多受欢迎。建议大家尝试一下,我在潘家园混了20年。
我就说我买好书的时候怎么没那么多热情?我就说,我要买点便宜的书,我们家里有一个书店,就这种东西2块3块4块钱一本的。我在这头收,那头的人就闻风而动,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我给你准备好了,我这一天花了17,000块钱拉来的。我后来想着我被他们耍了,他们特别热情拉着我的手,什么玩意都有,我说我不要盗版,不要教辅,不要什么。他们都说行没问题,给你准备好了,我可能一本本在那点吗?
图片
所以你如果想享受这种VIP待遇,就要点一点,对吧?
2块钱一本的,1块8行不行?他就看着你眼放光,那人事后就跟我说,你不用天天来,你每半个月来一次就行。
我帮他打扫战场。
八月这次说的话,对我很受益,下边带上我,我争取抱在一块儿,给你拉开距离,我们两个人互相促进且不竞争。
飞哥:赶紧去买书吧,等会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