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以为比孩子优秀的父母们

现在这个时代,优秀指向四面八方,往哪个方向探索得足够远,都可称优秀。所有的人都往一个方向前进,很多人无可避免会被挤掉;优秀要有很多方向,人类社会才能包容下这些五光十色的人。
图片
自从我生小孩以后,爸妈经常会告诫我“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比”,怕我觉得自己的小孩不够聪明。

我妈以前常常骄傲地告诉我,我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看全是字的书了。现在她却会对我说,孩子只要健康活泼,对书有兴趣就好,什么时候能读会写,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时间表。父母一旦升级为祖父母,就会立即宽厚慈祥起来,可能就是操作系统升级打补丁了。
图片
《小舍得》剧照

我一直以研究写字为生,早已不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学读学写,孩子对字母数字不上心,当然也会“恨铁不成钢”,不过也就是稍微摇一下头就算了。后来看见网上有一个很奇怪的话题叫“孩子不如自己优秀,怎么办?”,这个话题引起的思考角度太过复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一时竟摸不透对方到底是想得到“孩子以后会变好”的安慰,还是“您少年时代真的好棒啊”的赞美。
网络热点就是这样:明明是伪命题,一旦出现在一对#号之间,就成了真问题。我倒觉得,我们如今做父母,首先就该识别哪些是教育中的伪命题,不把被伪命题引起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觉得年轻一代的表现不如自己年轻,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不必说“九斤老太”,古希腊的出土文献都充满了中老年人对年轻一代的抱怨。这些抱怨大都集中在年轻人过于懒惰,耽于游嬉,缺乏自律,不敬重长者,不耐烦遵守规则……几千年过去了,人类文明大发展,抱怨还是一样的,但世界并没有在年轻人手里毁掉。
年轻人熬成了中老年人,又回头教训年轻人。我们现在看见出土石板上花了那么多力气刻满痛心疾首年轻人不争气的话,觉得有点儿好笑,会略略自省一下。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很多人又把历史的教训忘记了。如果孩子扭来扭去不想读书认字做题,考试分数和排名不如当年的自己,就开始联想到“孩子不如自己优秀”应该怎么办。
图片
《小舍得》剧照
认死理的父母,就出力报班“鸡娃”,一定要把孩子“鸡”到记忆中那个优秀的自己的高度。自认比较开明的父母,试过几种教育方式而没有什么效果,就安慰自己随便让孩子怎么样都好。其实都是父母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才衍生出没必要的忧虑。严肃一点说,教育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优越感。草率认定孩子不如自己优秀,认识是错的,态度也是错的。孩子还没有活到父母的年纪,怎么就不如父母优秀了?
有志并有闲“鸡娃”的父母,可以想象当年在学校里成绩一定不错,所以才能一路上好大学,进入高收入行业,自封在“拼爹竞赛”中取得了一个好名次。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拼娃竞赛”中只要简单地把自己父辈的“成功”路线复制一下,孩子就也能像自己一样“成功”。如果做不到,就是孩子不如自己优秀。
这些人到中年的父母如果能稍稍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周围大环境,也必须承认自己长大成熟的整个过程中不能预见的因素非常多,并不只是简单的读书用功考试成功就能再次实现的。当年很优秀的自己如果穿越到今天找工作,摸着良心想想,恐怕没有把握能成功。现在的孩子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父母当年的成就,也就是说,并不是孩子不如家长,但是时代要求更高了。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的事,所以也就不该片面要求孩子跑赢时代。
最重要也是最老生常谈的一点是:优秀不优秀不是学校表现一个指标能够衡量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刻意把他的感受压缩成一个维度,而忽略了他成为奥运选手、演奏大师、优秀演员、顶级名厨、金牌销售、世界上最好的蜗牛观察家……的可能性。
图片
《小舍得》剧照
自认优秀的父母对生活感知和理解能力的贫乏,可能是一种时代的局限,也并不丢人;但如果把这种观念还强加给下一代的话,那不就是自己把优秀父母的头衔自动除去了吗?父母努力赚钱勤奋打工,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无忧过日子,不是为了让下一代继续把努力赚钱勤奋打工当成唯一的优秀指标。当优秀只指向一个很窄的方向时,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够远的人能得到社会的奖励,在任何一个社会和时代,优秀都不可能窄成唯一的一条线:自认在本领域很优秀的父母,很少跨领域跟别人比成就让自己难堪。年薪百万的高管,不会自责没给爸妈挣个诺贝尔奖。现在这个时代,优秀指向四面八方,往哪个方向探索得足够远,都可称优秀。所有的人都往一个方向前进,很多人无可避免会被挤掉;优秀要有很多方向,人类社会才能包容下这些五光十色的人。
网络上常年存在大量成年人经常哀号不愿早起只想摸鱼。有时我会想:他们曾是什么样的孩子,以后又会做什么样的父母呢?我的孩子和我,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苹果和二十世纪的桔子。不能放在一起比也不必放在一起比。他生下来就有那么多玩具和书,我和他爸爸都很羡慕。正因为他是我们的小宝贝,所以我们才放心大胆地羡慕他,知道他一定会有更丰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