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毒眸
「十八线小县城,一张电影票 80 块,太无语了。」
「北京三环附近影城,随便看个 2D 都接近一百元了。」
「这几天刷了六部新片,一共花了快 700。」
「坐标一线,《唐探 3》143 一张,抢钱吗?」
……
前几天,「你好李焕英票价」登上微博热搜后,评论区和话题广场出现了不少声音,有大批网友集中吐槽今年春节档影片票价太贵。而毒眸前几天推送的票房分析里,后台留言也被高票价的抱怨声占领。一位本计划在情人节看电影的影迷对毒眸表示,在北京原本两个人去看一场电影只要一百出头,而现在这个数字直接翻倍,「看到一张票快一百五了,特别愤怒,觉得影院完全不尊重、不在乎观众。」
1
后台留言抱怨票价高
春节档电影票价上涨已经不是新鲜事,拓普电影智库显示,2019 年大年初一当天,45.14 元的平均票价比 2018 年同期上涨了 6 块钱,已经是历年春节档最高。而到了今年初一,这个数字被刷新到 49.19 元。
大年初一创下的最贵票价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涨价仍在继续。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平均票价为 49.19 元,初二 49.38 元;初三情人节当天,这个数字甚至突破了 50 元大关。有影迷向毒眸吐槽,今年原本想把春节档 7 部影片全部刷完,但一张 100 元的价格,让他有些愤怒,随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影院这是要用一年春节档赚回两年的钱吗?」
而灯塔专业版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春节档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平均票价都在 49 元以上。其中,《唐人街探案 3》初一至初四的平均票价为 50.13 元,《你好,李焕英》为 49.03 元。
而 3D 制式的《刺杀小说家》,初一至初四的平均票价更是达到了 50.73 元,成为今年春节档影片中平均票价最高的电影 —— 而 2019 年春节档的 3D 影片《流浪地球》平均票价为 47.6 元,2018 年《红海行动》和《西游记女儿国》两部 3D 影片的平均票价仅有 41.9 和 40.5 元。
「记得 2018 年看一场 3D 的《红海行动》四十几块,2019 年看《流浪地球》六十几块,到今年看了个 86.9 元的《刺杀小说家》,实在是太心疼了。」北京的一位影迷告诉毒眸,一家四口人去看一场电影花了三百多块,只能感慨电影都看不起了。
和往年二三四线涨价更为严重的情况不同,今年,受到原地过年的影响,许多原本会下沉的票房留在了一线城市,票价疯长的主力也集中在了一线城市。
拓普数据显示,2018 年春节档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票价分别为 44.58、39.55、39.26 和 39.04 元,2019 年春节档为 49.81、44.61、44.18 和 43.45 元,涨幅最高的是二线、三线城市,分别为 12.79% 和 12.53%;而到了今年,截至毒眸发稿,一二三四线城市平均票价分别为 60.07、49.08、48.3 和 46.89 元,其中,一线城市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 20.6%。
不仅均价上涨,一线城市每天的票价都在疯长。
毒眸随机查看了几个一线城市影院的票价,票价暴涨的情况随处可见:北京苏宁影城慈云寺店在 2 月 1 日的平均票价为 49 元,而 2 月 12 日大年初一则直接涨至 84 元,涨幅高达 71.4%。其中,初五当天,该影城上午十点放映的一场《你好,李焕英》,票价高达 135 元;上海某万达影城 2 月 1 日 35 元分平均分账票价也在大年初一当天涨到了 60 元,涨幅同样超过 70%。
有影城经营者告诉毒眸,接下来的几天里票价仍然会继续涨下去。一位从业者也向毒眸分析,认为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涨价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继续。
如此夸张的涨价,究竟为何出现?为什么一到春节,看电影就这么贵?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需求,从供求关系上讲,春节观影是刚性需求。过年,看电影已经成为近几年的新年习俗之一,是大众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的增长,带来价格的上调,是不难理解的。
今年,在疫情之下「就地过年」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线城市人口向二三四线流动的规模。而一线城市的人群常常会被认定为对高票价承担能力较高,因此涨价集中在一线大城市的现象并不稀奇。
特别是在大年初一票房达到 17 亿、观影人次创下新高的情况下,热门影片场场爆满、很多影城的上座率翻倍,影院放映供不应求… 这给了从业者一定的信号:无论接下来票价涨得多厉害,消费者在这一特殊时期也只能买单。
北京一影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年初一当天北京的很多影城取票都得排起长队,抢不到《唐探 3》和《你好,李焕英》的观众会去看其他几部相对不那么火的影片,很多人都是有的看就行,观影需求高涨,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某资深影城经理对毒眸说道。
不仅如此,今年的疯狂涨价,很大程度上与去年影院的生存艰难有关。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影院关门 179 天,上半年影院生意完全停摆,颗粒无收的日子让一些小影城彻底倒闭,而顽强坚挺下来的影城,都瞄准了这个为数不多能赚钱的时机。也就是说,今年春节档,对于很多中小影城来说,几乎是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
以北方沿海城市某县的一家影城为例,去年该影城全年票房仅有 84.4 万,而今年初一到初四四天,票房就达到了 92.5 万,四天的收益就超过了去年全年。很多影城经理对毒眸表示,每年就盼着过年能赚钱点,长春市某大型连锁影城经理告诉我们,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影院每年的收入也很难用上「赚钱」两个字,疫情来临之后,影院员工更是靠领低保过日子。
大城市尚且如此,小城市小影院的生存能力更不比一二线城市,有南方某县城影院经理表示,「春节档收入能占全年收入的一半,去年基本颗粒无收,今年如果再不能回本,影院肯定就倒闭了。」所以春节档成了很多盈利能力有限的小影城的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供求关系和影院生存压力外,票补的消失,是今年春节档票价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今年的票补基本只出现在预售阶段,低价票吸引观众提前购票、冲高预售额度进而拉高排片,但越临近上映时间,票补的力度越来越小,而在今年票补几乎消失不见。
早年间,「团购」的低价热潮波及到电影票,2014 年猫眼、百度糯米、格瓦拉等互联网售票方的崛起,各平台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抢夺购票用户而推出大量特惠低价电影票,一张三十几块的电影票观众在购票软件上购买只需要 9.9 元甚至更低,平台掏腰包把差价补贴给影院,让看电影成了大众认知里物美价廉的娱乐活动。
但随着几家的竞争、淘汰,大局已定,票务平台的烧钱游戏结束,猫眼和淘票票两家大头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线上购票率高达 90% 后,靠票补「拉动消费场景转换」的任务已经完成,票务平台也开始逐渐减少自己的票补支出。从去年开始,票补已经很难看到,而在今年的春节档,很多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票补基本完全消失。
但观众显然并没有明显适应这一点,经历了 9.9、19.9 元看电影年代的观众,虽然已经可以接受票价的上涨,但动辄七八十的电影票,实在令人望而却步。
更重要的是,在票价提高的情况下,影院的服务并不让观众满意,为了多排片增加放映场次,很多影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垃圾清理,加上座椅不舒适、人群嘈杂,很难给到观众良好的观影体验,这也是观众无法接受电影票涨价的原因。
而在今年,持续涨价的背后,多位影城管理者对毒眸表示,大家对片子的质量很自信,「片子整体质量好,卖得钱高一点观众也会买单。」从豆瓣评分来看,今年春节档影片的整体质量确实较往年有所提升:2017 年春节档影片豆瓣均分仅为 5.74,2018 年上涨到 6.2,2019 年又跌至 5 分,而今年 7 部新映影片目前的豆瓣均分则为 7 分,是历年春节档里整体口碑最佳的一次。
2021 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是《你好,李焕英》
但观众对于影片的容忍度却并不如影城方想象得乐观,在社交媒体关于高票价的讨论里,不断有观众吐槽口碑逐步下滑的《唐探 3》:「白瞎我那么贵的票钱。」一旦影片的内容质量,无法让花了近百元去看电影的观众满意,强烈的心理落差会带来更大范围的口碑崩盘,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这是极为危险的。
相反,对于豆瓣评分已经不断上涨至 8.3 的《你好,李焕英》,尽管票价也居高不下,但观众对于票价的吐槽则稍显克制。
高票价的舆论声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有分析师告诉毒眸,在以往的长假期中,观众是愿意选择观看两部或多部电影的,但今年暴增的票价无法支持观众为多部电影买单,观众购买力下降,只能选择一部观影,甚至放弃观影。
长此以往,春节档大盘的部分影片会流失掉原本属于自己的观众,而没有「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春节档整体大盘想要创造一个更漂亮的成绩,则变得困难起来。
更危险的是,在观众消费选择日趋多元、娱乐渠道逐渐增多的今天,电影比起其他娱乐方式,已经没那么强势。有网友评论:「用看一场电影的票钱,冲个视频网站年会员,它不香吗?」
显然,当看电影变成大众已经无法承受的消费活动,更多的人也可能会转战线上、放弃电影院,这对于还在培养观众时期的中国电影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结果。
过去一年影院生意难做,有些甚至面临倒闭,且在特定的节假日,价格略微上涨,观众们都可以理解。但若抱着「割韭菜」的心态,不断试探观众钱包的上限,认为「节假日无论如何都会走进电影院」,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一旦失去观众的信任和理解,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影院。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