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在大城市生存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难。
在平常,他们被老板职场“PUA”,被“996”压榨得直不起腰来,不仅周末要随时on call,连在公司上厕所的短暂休憩都要被计时;一线城市的户口越来越难拿了,买车摇不上号,买房更是成了天方夜谭,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生活一眼望不到头;新入职场的高学历低工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35岁之前还没站稳脚跟,就要面临被“后浪”淘汰的风险。
除了这些,猝不及防的“黑天鹅”也越来越多——2020年初,疫情突然袭来,公司开始大幅裁员,就业环境远不如从前;好不容易逃过了疫情裁员潮,又趟进了长租公寓爆雷潮,在出租屋里被房东断水断电,上门驱赶。
几乎每一个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想要大施拳脚的年轻人,都会在某一个沮丧时刻对自己发出灵魂质问:我是不是该离开了?
“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进入7月,活跃求职的2021届应届生较2019年同期的2020届毕业生数量增长44.5%,活跃求职的海归规模同比增长94.3%。今年秋招,36.4%的2021年应届生招聘需求来自新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的应届生需求占比降至23.4%。
报告还显示,2020年三季度,一线城市人才的净流出率为0.36%,高于二季度,也高于2019年同期(0.21%)。流出一线城市的求职者去向分散度较二季度更高,且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除了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之外,离开一线城市的职场人开始将更多城市作为目的地,单个城市的绝对吸引力正在减弱。
比起北上广的压力和焦虑,小城市的生活的确看起来更动人:节奏慢,物价低,父母和朋友都在身边,不用再做周末还要加班“修福报”的“社畜”了,回到小城市,起码能像个“正常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但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也常常会与想象中相径庭。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丛林法则,在大城市过得不理想,不一定回到小城市就会逆风翻盘。
小城市人情社会更加明显,不依靠人际关系几乎寸步难行;小城市的价值观也与一线城市截然不同,娱乐设施和城市基建更不如大城市完善;最重要的是,小城市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工资水平也远不如一线城市,回到小城市,很可能意味着要跨行业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回老家以后的故事。这其中,有人在北京单身多年,回老家考上公务员后成功收获爱情,也有人不适应老家的复杂人际关系,又二度回京;有人在大城市赚了钱回老家创业成功,也有人“野心配不上实力”,只能回老家过平凡日子;有在国外留学工作的年轻人因疫情被迫留在家乡,却因为价值观不合与家人频繁产生矛盾,也有拿着北京户口的郊区年轻人被迫“北漂”,没有老家可回。
生活是自己的私人体验,无论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老家,都要有直面一切后果的勇气。生活没有撤退可言。
在京单身狗,回老家爱情事业双丰收
小张 28岁 公务员
我是1992年出生的,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前辈们都称我是“那个90后小姑娘”,可回到老家,我却变成了家人口中“30岁(虚岁)还没对象的大龄剩女”。
算上实习,我在北京工作也有六七年了,期间一直单身。我之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一直顺风顺水,去年开始自己也会带几个项目了。
结果今年年初,疫情袭来,我还没来得及回京,就被人事电话约谈了——我们部门要裁员50%,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也是,市场部是花钱的部门,公司要缩减开支,首先要从我们下手。
家人劝我留在老家,别回北京了。其实这几年家人一直在劝说我回家,在他们眼里,留在老家考个公务员或是老师,才是正经的“体面工作”,无论我们公司的规模多大,他们都觉得我只是一个“推销员”,说出去实在不够体面。但我前几年一直心高气傲,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北京闯出头,扎根留下来。
更重要的是,家人觉得我这么大了还没对象实在说不过去,我那些留在老家的同学,有的甚至都在“拼二胎”了。我虽然在市场部,工作上来往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遇见合适的。我心气高,择偶标准也高,宁可一直单身,也不愿意将就谈恋爱。这几年家人也断断续续给我介绍了不少相亲对象,为了应付父母,我偶尔也会去见一见,离谱的是,有的相亲对象竟然嫌弃我的工作不在体制内。
1
突然被裁员,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或许,我真的没那么优秀。
我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拼再久也不可能在北京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差,每家公司都在缩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我决定不再执拗,试试考公。起码考上以后,就不必再担心被裁员了。于是我没有再回北京,直接让合租的室友帮忙把我的东西打包寄回了老家。
埋头苦学大半年,我成功一战上岸,进入了父母眼中最“体面”的单位。虽然月薪没有在北京时高,但生活成本算下来,比在北京过得舒服多了,而且在家我可以住家里的大房子,还买了一部通勤的小车。
在北京时我和三四个人合租一套房子,上班还要在早高峰和晚高峰中挤地铁,那种日子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到底是怎么忍受得了的。
虽然还没正式开始工作,但我还是非常庆幸自己成功逃离了北京——以后不用手机24小时在线回复各类工作消息了,也不用经常周末被领导拉到公司加班修“福报”了。
以前在北京,身边同事聊的都是“某公司上市后员工套现了几百万元”、“某公司最近势头很猛,又拿到了好几亿融资”,聊来聊去,我们都觉得只要自己再拼一点,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故事中的一员。
现在回头想想,大城市的互联网圈子,普遍浮躁,从老板到员工都在做着一夜暴富梦。我现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挺好的,做的事虽小,但起码能让自己心境沉淀下来,不再心高气傲,能够感受生活里每一处微小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我成功收获了爱情。对方是和我一起上考公培训班的同学,我们同龄,也是本地人,和我一样也是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我们一起相互打气,一起成功上岸,彼此之间有能聊到一起的远方,也懂眼前这平凡的幸福来之不易。
我们没有生活压力,小城市房价低,彼此父母又都在身边,双方家庭对这门婚事都很满意,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年底就要订婚了,明年五一就举行婚礼。
大城市固然能够容得下更大的梦想,但辛苦和焦虑也无法逃避。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眼前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回到老家我一点都不后悔。
农村离互联网世界其实很远
付雪 32岁 农村生鲜水果创业者
2018年,我从成都的交警局辅警的岗位上辞职,回到家乡汶川县创业。当年,老家的政府部门和淘宝合作卖樱桃,卖出去两三万单,销售额有两三百万元,那时候,我感觉到,这会是个大市场。
老家盛产樱桃、青红脆李等时令水果,我家祖辈种植樱桃,我父亲就承包着500亩的樱桃田,当然也种着一些青红脆李,所以我就想围绕这个做点文章。
我做的事说是创业,其实就是成立一个“合作社”,把哥哥姐姐、亲戚朋友都拉进来,联合农户,打造一个品牌,集种集采,统一管理,统购统销。在我们那,樱桃成熟期只有1个多月,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大部分家庭一年到头,就指着这阵子的樱桃过活。
以前批发商走的量大,大家都是卖给批发商,但价钱也被压得很低,一箱3斤的樱桃,售价得比零售低上二三十元。我的思路是,走互联网路线,比如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留给我们的利润回多一点。
2
我回去之后就注册了淘宝店、拼多多店,注册了抖音账号,开直播。但做了两年多,我的感觉是:太难了,尤其从大山深处的农村到互联网的世界,不管是物理距离还是商业观念,其实都还和我的想象相差很远。
我干了半年的拼多多店已经关了,因为赚的钱还不够“买流量”。
我们掏了五六千元做推广,比如关键词和首页推荐之类的,效果的确是有,有时销量能达到两三千单,但架不住价格低、利润薄。比如在其他渠道能卖到40多元一斤的樱桃,在拼多多上我们有时候只卖到29.9元一斤,团购拼量看着热闹,但留不下什么实质的好处。
甚至有的时候,在拼多多上我们不仅得买量,还得刷量。最后再加上人工费,一核算根本赚不到钱。淘宝和抖音上要感觉稍好点,但作用也有限,这些线上渠道加一块儿才卖不到20%的货,剩下的八成还是得走线下分销,比如批发商、线下小贩等。
我们在抖音上直播时,没啥粉丝,直播间只有二三十个人。不拼粉丝我们就拼时长,比如今年五六月份时,我们基本上每天12小时开播,两个人轮流播。赶上抖音办助农活动,比如邀请达人助农,流量大些,销量就能好些,但太好了也不行,当地供应链能力跟不上。
有一次,一个抖音达人做扶贫活动,我们没想到直接爆了五六万单,结果我们采摘、包装、发货和品控都跟不上,快递慢不说,还有樱桃烂掉了,让我们备受用户的吐槽,闹得帮我们带货的抖音达人也很不高兴。
电商这事,真是看着很美好。它面向全国顾客,但竞争也很激烈,物流成本高。我们因为规模小,是个体经营,成本也压不下来。以3斤装的樱桃为例,我们要邮寄到北京,顺丰冷链的物流成本是49元,5斤装的则是65元;仅物流成本就占了我们整个樱桃生产流动成本的60%。农村的农产品,存储分散,管理也不太好,所以也进不了商超。大品牌的樱桃可以放一个星期不坏,但我们的樱桃,可能放三四天就坏了。
电商有好处没?也有。比如我们通过电商渠道,也学习了如何提高品质,鼓励农户做品控,比如果树矮化生长、农药控制等,也促使我们开发新的包装、冷冻技术等等。但落实到销售和利润上,我现在真的无感了。
我的回乡创业之路还在继续,但我也知道了,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和一帆风顺。
考公失利,我选择再次北漂
杨杨 29岁 互联网从业者
距离上一次成为北漂5年后,我再次踏上了北漂路。
除了攒下一身的疲惫和眼角的几条细纹,我还跟当年刚来北京的时候一样,一无所有。眼看着就快要30岁了,我没有存款、没有对象,更可怕的是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年轻的时候,我还幻想着人生会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存在着某种际遇,能一夜之间命运扭转或者暴富,又或者遇到我的白马王子,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添点盼头,但是现在看来算是彻底无望了。
但我还是选择从老家回到北京。
2019年4月,在北京,我所在的公司组织架构大调整,内部空降了几个管理,我原先的直属领导丧失了话语权,没过多久就被排挤走了。
当时我们想着,管理层之间有利益纠葛,搞“清洗”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领导有新风格,需要员工适应也能理解。但是没想到从那之后,公司不合理的条款制度越来越多,而且主要针对基层的老员工,搞得同事们叫苦连天;空降的高管还塞了几个门外汉,业务上的试错成本都是我们背锅,两个月下来,我所在的小组流失了一大半人。
3
6月底,我决定辞职,结束北漂,回山东老家,考个公务员,远离这些甩锅侠,轻松又自在。在办理交接手续的那天,我看着仅剩下一位的老同事风风火火地处理所有的事情,在祝福他早日脱离苦海之后,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我待了两年的办公大楼。
收拾完东西,我的大部分行李全都打包邮寄老家,留下几身换洗衣物,我去三亚散了个心,然后直接飞回了老家。
一时辞职一时爽,玩了几天之后更是觉得神清气爽,但是当我回到老家之后却发现,一切都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回家没多久,我花了一万多元报名了新东方的名师辅导课,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也没考上公务员,这让我失望至极。备考期间,我一直专心在家复习,也没有找工作,攒的积蓄在考试完也所剩无几了。
我开始重新找工作,但是山东很大,就业机会却太少,除了公务员和教师,剩下的工作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闲了大半年,也被家里人唠叨了大半年,这让我一度徘徊在抑郁的边缘。
更令人心烦的是,公务员失利之后,我爸妈一直张罗着让我嫁出去,甚至联合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上门催婚,因为不愿意硬凑合着将就,我拒绝了很多相亲,但是他们竟然都不管不顾,把人直接带到我面前来。有天早上我都没起床,相亲对象就被我妈给领上门了,不见都不行。
在这种环境下,我硬撑了几个月,最后灰溜溜地收拾东西又返回了北京。
这样对比下来,我现在反而觉得,北京的环境真是很友好。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并且过了30岁不结婚,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是个“异类”。大城市的竞争虽然残忍,但是在人际关系上的包容性很强,没人在意你在干什么。在我决定返回北京的那一刻,我也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
我被夹在了老家和美国之间
许可 27岁 程序员
我在读书时就出国留学了,但现在却被困在了老家。
今年我27岁了。在10个月前,我还在美国,有着一份收入还过得去的工作,公司工作环境很开放,大家聚在一起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加班很少;我有自己租住的房屋和车子,和自己养的宠物狗住在一起,感受生活给我带来的精彩。
但我没有想到,10个月前我回国探亲,由于疫情的原因,暂时留在了老家。我在国内期间,美国我就职的公司开始实行在家办公,并拒绝了我跨国远程办公的要求,随后又开始裁员。就这样,我无法再回去,只好委托同事帮我退掉了房子,接管我的宠物,我自己则留在了国内。
实际上,我知道,这是我父母多年来的期望。他们都是安徽人,一直生活在家乡,家里开着间小五金店,日子过得还算挺惬意。
之前我在国外时,他们就经常想着让我回国,在家这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考个事业编。
“当个老师多好啊?光荣!”
这句话打我记事起也不知道听了多少回,他们理解不了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非要跑到国外去,做一个程序员。
4
我回家之后,每天必要做的事就是看招聘网站。这个小城里在招聘的公司寥寥无几,大多是广告、机械、电商等行业的公司,也很少有我适合的岗位。在这个三线城市,月工资最高也只有8k左右。这几个月来,我情绪非常低落,心理落差太大了,有太多的不甘。
虽然回来一段时间了,对于回家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还是很迷茫。我试着面试了一些岗位,但说实话,没有一个我觉得感兴趣的。我想说服自己,来适应现在的环境,但是我却无法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这就好像我在小时候,花了很长时间的垒好的积木城堡,在特别有成就感时,瞬间被人推倒塌掉的那种失落感。城市小,自然到处熟人也多,出去散步走个几公里路,都能碰到人打三回招呼,“吃饭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还走吗,太可惜了”……
一系列问题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如果你想找几个能谈心的朋友,却发现,基本为零。
我的生活里没有了原来的娱乐项目,没有了我的宠物。我也没有以前的同学们现在津津乐道的家庭和孩子。我们没有任何共同的话题。
工作暂时没有着落,立业还做不到,父母的关注点也开始转向“成家”。只要有空,他们就开始和亲戚朋友张罗给我安排相亲对象,并且不断地念叨,“你不小了,该成家了,再大了孩子就生晚了,对后代有影响。”在他们看来,我现在没有工作,结了婚可以两个人一起想办法做点安稳的事,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我从读大学时离开家,到出国、就业,一直都是一个人面对。我安静地独自快乐着,习惯了我来决定我自己的生活。作为独生女,我不排斥留在父母的身边,但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不能有自由的生活状态,而要被这样粗暴地干涉。
我和母亲激烈地吵过一次,我当时激动地想要自己租房搬出去住。冷静之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母亲在更年期,早就已经情绪不稳定,体重下降,现在也开始失眠,家里人都劝我不要再刺激她。但那之后,我和父母陷入了冷战期。
看招聘信息、看书、睡觉,这就是我最近几个月来在做的事情。
我的世界变小了,脾气也开始变得不好。我和父母商量,我希望有机会还要回美国去,但他们极力反对,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现在海外疫情还很严重,但我知道,在他们眼里,年轻人在外打拼,就像飞在天空中的鸟,根本无法落脚。有朋友找到我,说能够帮我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我实际上想说,我现在很后悔回来。
有时我想,为什么人在年纪小的时候越能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年龄大了,反而不接受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呢?是不能,还是不愿意?
后悔回家,但是我现在也回不去美国了。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独生女不配勇闯“天涯”
陈馨 24岁 银行工作人员
在多数人眼中,“有房有车无贷款”是安居乐业的“标配”,甚至是不少人一生奋斗的目标。然而这些在我刚毕业一年时就都已经拥有了,或许会有人说我这是“凡尔赛体”,可只有我才知道这是我父母换来我妥协的筹码。
我来自东部沿海一个小城,虽然近年来家乡发展也挺好,可是与大城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在省会读的大学,四年间我自己的生活都在这座大城市,毕业也希望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拥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可是我父母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希望我待在他们身边。
“以后我们就全靠你了。”作为家中独女,且是父母高龄才有的我,所以这是从小到大我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像一个枷锁深深将我套牢拴住,我必须得听话,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我而活,所以我读大学不能出省,男朋友不能找异地,工作必须在家乡。
大四那年,我父母每天准时与我打电话,一边问我学校的课程什么时候结束一边要求我留意家乡的公务员考试。那时我表面上一直以学校还未结课为由借口应付他们,一边却在留意各大公司的校招计划。
校招的公司很多,流程也挺复杂,几家公司我都止步于二面,但我也很幸运,就在我决定放弃的时候,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旗下的医药企业给我发送了终面邀请,我也如愿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
签完合同当晚,我打电话告知了父母,我原本觉得他们会替我感到高兴,可没想到他们听到信息后歇斯底里在电话那头骂我。
“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你这个白眼狼!”“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一点感恩的心你都没有吗?”“你马上给我取消合同,马上回家!”……那晚我一个人哭了好久,我不懂为什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极端,我的生活是我自己过的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
5
原以为这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来到学校,要拉上我去解约,多少违约金他们都赔。我不依,他们便威胁我要打电话去公司总部。
最后我无奈之下,与公司HR联系,要放弃这份工作。HR知道事情原委后,没要求违约赔偿,反而劝我:“你们年轻人的执念是要‘得到’,可是对你父母而言,他们的执念是‘不失去’。不要埋怨你父母,他们在恐惧你会‘失去’。”
但那时的我并没有认真记住这一番话,只是恨透了我父母。那天后,我很久没与他们联系,期间我还在留意别地的招聘信息,一心只想有多远走多远。大四那年寒假我回家过年,我父母很认真地把我唤去卧室与我交心,还拿出来家里两套房的房本和几本存折。
“我和你妈也觉得那件事做错了,可是我们就你一个女儿,我们也老了,就想你留在身边,我们又有什么错呢?”我父亲先打破了僵局,随后把房本和存折都交到我手中,“你要想去大城市的话那我们全家就一起搬家。我和你妈想过了,两套房子卖了,加上我们的积蓄也够换大城市一套小二居了,也算有个落脚点。”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都哭了,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惧”与“不安”。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他们身边,他们愿意为我放弃他们生活数十年的家乡和朋友,陪我去“闯世界”,可是我也得为他们多考虑。最后结果也是因为想去的大公司面试都没过,而老家的银行招聘我却一举上岸,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留在了老家。
现在我还在银行,每天的工作其实也很累,工资也不高,我的脑子里一直都有辞职的想法,可是一想到辞职后我能去哪,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父母最近老和我说,“你都有房有车了,你该定定心找个对象过下半辈子了。”或许在老家结婚生子就是我的归宿了,勇闯北上广对我来说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买不起深圳的房,回家卖香干
刘达 30岁 小企业主
我在深圳读的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2013年毕业,我也就直接在深圳找工作。那时候觉得,做广告也挺光鲜亮丽的,我去了一家数字营销公司,做广告策划。
然而,现实就像所有广告狗体验过的一样,没日没夜的加班,毫无优势的工资水平。两年下来,我也没什么积蓄,但跟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我跟女友相识于高中,我们都来自湖南,计划大学毕业稳定一点就结婚的。深圳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源摆在那,我们本打算就在深圳买房安居,也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现实再一次教我做人。2013年的时候,深圳南山区还有单价2万元/平方米的房子,而2014年房价开始直线上涨,不出一年竟翻倍了。当然,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够,谁也没预料到房价的走势。
当时,我和女朋友的家境都一般,我爸就只是在老家开个档口卖豆干,想掏“几个钱包”凑首付买房都够呛。恰好那时,我爸告诉我,家乡那边出了招商引资计划,吸引年轻人回家创业,政府有很大额度的补贴。我听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2015年末,我跟女朋友拍板决定回老家,她回去考编制,我回去找个生意做做,在市里买套房,也可以过得和和美美。
6
回老家创业,其实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尤其是对像我这样从深圳这种城市回去的人,小地方的人难免有各种想象,大家沟通起来很难,甚至很不愉快。而且,我看着招商引资的政策很兴奋,但落到自己头上时,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于是,我想着,去老爸的档口看看好了,也可以先帮帮他。没想到,这一去,我发现了商机。
我们老家是个小县城,但有种美食远近闻名,那就是香干。我爸告诉我说,“别看我这就是个小档口,很多熟客会从其他市专门开车来买,大老远的还经常来,我们每天都是不到下午五点就卖完了。”
我到处考察了一番,发现当地的香干制作都是小作坊式的,没什么大厂,但销量一直不错,口碑很好。我想,那就干脆开个香干厂吧。说做就做,我找了近十个朋友,一起合伙、计划,就把香干厂开起来了。
创业是很难一帆风顺的,在小县城更是如此。本来我们一开始人手就不足,偏偏还遇上了“贸易壁垒”,当地其他的小作坊、小工厂竟联合起来抵制我,认为我是“外来的”,到他们地盘抢生意,一度发生了很多纠纷。但慢慢地,我们的生意还是做起来了。
那个时候,电商还没有那么火,我们的销售渠道比较局限,就是铺到各种零售店里,再大一点就是城里的超市,销量没有那么理想,但还算能自负盈亏。但从2017年开始,我在淘宝上开了店,我毕竟有市场营销的一些专业经验,投放了一些广告,也做了比较年轻化的店铺页面设计,搞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促销活动,慢慢地销量就上去了。
现在,我收购了很多附近的小工厂。我现在不仅仅是卖香干,也卖当地的特产。在我周边的城市开了自己的店,也给一些大城市的酒店和饭店供货,还在网上包括淘宝和拼多多开了店。公司运营得更加正规,也算是本县香干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了。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有几百万元,我也算达成了人生一个小成就。
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我感觉,自己很多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时候也会想,我要是当初在深圳买套房的话,现在房价已经涨了500万元了。但回头想想,那个过程终究不愉快,可能日子过得紧巴巴,工作也只能苟着。而现在,我可以努力赚更多个500万元了。
身无分文回家乡,老实当个打工人
卫卫 30岁 自由职业者
“我凭什么一辈子窝在这么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市,我要出去闯。”这是我曾经的豪言壮志,但现在却变得一文不值。
当兵转业回家那年,我还年轻。家里也是最后一年包分配工作,可能也是运气好,我被分配到了一个不错的岗位上,拿着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但这份在家人看来稳定的工作,却并不能成为让我安于现状的理由。
我不顾家人反对,辞掉了工作,凭着一腔热血和存款5000元的银行卡,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那时,看着北京站,我很兴奋,这是我即将在其中生活的城市啊。
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找到了一处比较便宜的房子,过着合租的日子。朋友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很不错,自己也做了一家公司,看着他每天挥金如土、坐拥饭局,让我以为成功都能如此容易。我跟朋友提出我想创业,他也对我表示了支持。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我只能跟家里要钱、跟朋友借钱、刷信用卡,来支持我的“野心”。朋友带着我学习怎么经营买卖、怎么跟人出去洽谈生意、投资看好的产品项目。
我做的项目在初期,看到了一些回报,当时我很高兴,以为日后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将会有我的立足之地。朋友劝我见好就收,我却回答他:“到嘴的肥肉不吃,是不是傻?”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太浅了。最终这一仗我输的精光,连朋友借我的钱都赔了进去,租的房子也退了。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只能去找了个销售的工作来暂时维持生计。
当时我并没有认输,我对自己说:“这只是一次失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一天,还是会成功的。”
7
我拿着借来的钱,买了股票,想要钱生钱,再投资我看好的项目。但或许是我太高估自己了,再一次全部赔了进去。
朋友说我“太急功近利了,只凭一腔热血是什么都干不成的。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吃顿饭就能解决的”。看看欠的十几万元的外债,我说不出一句话。
我买了当晚的火车硬座票回家了。在车上,对着窗外,我一夜无眠,不知道回家要怎么面对当年说出口的豪言壮语。
最后家里人没有怪我,只是劝我要好好工作,我们把欠的钱都还上,不要再好高骛远了。
现在我又找了一份早八晚五的工作,有每月4000元左右的固定工资,结了婚,有了一个安稳的生活。这和我从前的生活似乎一样,还是没有多么光鲜亮丽,但折腾过一次之后,我已经知足了。
北漂的“北京人”,除了奔波别无选择
DouRa 28岁 传媒行业
从毕业到现在的5年多时间里,我差不多考过5次不同单位的事业编考试、面过我们区的电视台相关岗位、也托亲戚朋友找过工作,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
现在我依旧过着每天用4个小时来通勤的生活。
我的“老家”是在北京的一个远郊区县,几乎在所有非京籍的同事和朋友眼里,我都是一个“北京土著”,但在我自己看来,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北漂”,只不过漂的距离相对近一些。
我是2013年毕业的,刚毕业那会儿住在学校的职工家属院里,房租很低,环境也不错,不过当时赚的也少,月薪也就5000元左右,月月光。
大概住了不到两年,因为学校政策变化,就没法住了,需要出去租房。家里人就说,赚的也不多,回家时间也少,我自己在外面住他们也不放心,让我回家找个工作。可是我们郊区的工作机会,基本就三种:体制内、银行和个体户。
我们那里没有大企业,有也只是企业加工厂之类,我大学专业是传播学,在我们那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开始疯狂考编,想着本来自己就是文科生出身,这些背背题就能考的东西应该不会很难。但我还是太单纯了,我差不多考了4次还是5次的事业编,其中有两次过了笔试,但在面试阶段都折了。考编走不通,我还试过报名当地电视台等单位,但遇到的情况基本类似,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实在没办法,我家里托亲戚在老家那边一个风景区给我找了一个文职工作。我现在回忆起面试那天,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还没有开发完善的景区,在一个湖的对面,我需要坐个快艇去面试,面试完了再坐快艇回来。
8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告诉我说,因为上下班的交通成本比较大,所以我们不能每天都回家,大概3天左右能回去一次,工资大约是2500元~3000元之间。当时我就觉得,那这和在市里上班没多大差别,工资还变少了。
最后当然我也没去。
到后来,家里人开始意识到,我在家附近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同意我回北京城区了。
就像很多同事说的那样,我毕竟是“北京人”,所以我也没有租房,还是住在自己家,过着每天通勤4个小时的生活。而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那边其实很普遍,住在我家附近的年轻人们组成了很多个拼车的微信群,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都不间断地有人在回“老家”。
我其实很羡慕有“老家”可以回的同事和朋友,毕竟他们多了一个选择,觉得在北京压力太大、“混”不下去时,可以回去。在北京打拼几年,也有自己的积蓄了,回去后的生活应该过得也挺舒服的。
但我们不行。除了北京,我们别无选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杨杨、付雪、卫卫、刘达、陈馨、许可、DouRa、小张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燃财经(ID:chaintr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