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无锡火车站一张照片爆红网络。照片中,一块牌子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专为“老人机、无微信、不会操作”的旅客提供服务,这张照片在微博上收获10万+次点赞,也让众多网友感叹,数字生活下的老人不应该被遗忘。
“别从网上买东西,贵”,“别用手机支付,不安全”……玩着手机长大的你,听到爸妈的这些话只觉得不耐烦,但你有没有想过,爸妈之所以排斥这些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可能被互联网抛弃了?
你习惯了早上打网约车到地铁站、中午叫外卖、上班摸鱼时用淘宝给自己置办几件入秋的新衣服、下班了用小程序让菜送到家门口,习惯了无聊时刷朋友圈、刷抖音、看小说,相比之下,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在儿时的我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妈,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处处碰壁——出门不会用导航、因为不会扫健康码被拦在门外,好不容易学会了网购,却因为爱买便宜货,被家人集体嘲笑。
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乐的互联网,有时却给父母带来被抛弃的屈辱感和说不出的委屈。
这篇文章里的8位年轻人,讲述了父母在互联网时代的无助时刻和崩溃瞬间:有的是当了40年医生,现在没人陪着不敢去看病;有的是修了一辈子车的“老司机”,却因为不会扫码付款,出不了停车场;还有的因为不会填表打印,气得大喊“天天整这些没用的,直接说岁数大的活埋了就完了”……
但他们也发现,在互联网抛弃父母的同时,他们对父母的帮助也不够。互联网发展太快又怎样,只要你愿意教,爸妈甚至比你都会玩。
一、爸爸当了一辈子医生,如今迷失在医院
Joey | 北京 父亲65岁 使用智能手机8年
我爸爸当了近40年医生,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但如今,他经常念叨:如果没人陪着,我根本看不了病。
我陪他去过几次北京的三甲医院,现在除了挂号、缴费都已经转到线上之外,还有很多小环节都需要在机器上完成,比如,取完号以后要在机器上刷一下挂号单上的条码,“报到”成功了才能开始排队;取药时,需要先去机器上刷一下取药单,药房才会开始准备药品;至于取检查结果,也是要在自助打印机上才能完成。这些他曾经非常熟悉的环节,现在都让他感到陌生。
有一次,我实在没办法请假,只是给他挂好了号,嘱咐他该怎么取号、报到、就诊、取药,然后默默祈祷一切顺利。没想到,这些都顺利了,但他在医院门口回不来了——因为打不到车。他在医院门口焦急的打电话给我说,他连续找了几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司机都说车已经被网上预约了,不能拉他。我一边让他别急,一边跟他说帮他叫一辆车。车是叫上了,问题又来了,他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位置,司机问他在主路还是辅路、在东门还是东南门,他都答不上来,后来是求助附近的保安才坐上车。
那天我回家以后,发现他的情绪很低落。他说,科技确实改变了一些行业,拿医生这个职业来说,他之前开处方常会开“吡嗪酰胺”这个药,这四个字笔画多,写起来麻烦,现在医生都改成用电脑打字,能自动联想,效率提升很多,这是好事。但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线上支付、线上购票、线上打车,让他感觉寸步难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待在家里。
最近的疫情更是加重了看病的难度,很多医院不再接受窗口挂号,且进医院之前要扫码填一份长长的电子问卷,这让他更加悲观。他感叹,都说老年人时间多,但现在连排队的机会也不给我们了。
其实,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小时候,老家的亲戚来城里,都是爸爸带着他们去看病,但现在,爸爸也迷失了,而且是在他曾经最熟悉的地方。
二、进入互联网世界的门票太贵,我妈至今不愿买票进场
靴靴 | 包头 母亲50岁 使用智能手机6年
先别提网约车、网上挂号这些进阶技能了,我妈在拥抱互联网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拥抱互联网,首先得连上网。光是在这件事上,我妈就“输”了。
买了智能手机之后,她第一个下载的应用就是“WiFi万能钥匙”。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安了宽带,她觉得反正能蹭上邻居家的网,就没必要安宽带了。
后来,邻居们改了更复杂的密码,她就连不上网了。她索性敲开邻居家的门,让人家当面给她输WiFi密码。
但毕竟不是安在自己家的网,邻居把路由器换个位置,她能连上的信号就很弱;邻居家小孩把网线碰掉,她就又没网了。
我家不是缺这每年1000多的宽带费,而是我妈固执地认为,这笔钱能省,就一定要省下来。省钱,是她成就感的来源之一。我给她转钱,她也不会把这笔钱花在宽带上。我提出给她安宽带,她就会很着急,觉得破坏了她的成就感。
每次我提出来家里该安个宽带,好让她尽情拥抱互联网,她就会训我一顿,“安宽带干什么?谁用?我有网,你每年就回来那么几天,就因为你每年多花1000块钱吗?”被她这么训一通之后,我自己就懵了,还觉得很愧疚,于是我家就一直没安宽带。
蹭来的网时断时续,如果我想给我妈打微信视频,必须提前给她打电话,她会下楼,站在楼下的理发馆门前,连上人家的WiFi,给我打回来。我俩打视频的场景,基本都是伴着理发馆高分贝的热门歌曲,扯着嗓子对话。
我过年回了家,她还会开心地教我连网小技巧。“邻居家的路由器肯定也在客厅,你在客厅连,信号最强,厨房有时候能连上,卧室基本没网”。
因为我妈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在互联网世界“逃票”,很多功能都没有学。今年过年,我打算先偷偷帮她买一张互联网世界的门票(安宽带),然后重点教她用外卖软件买药,毕竟我总是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如果感冒了得有人帮她买药。
三、父亲跟风网购螺蛳粉,结果买成酸笋配料
洪鸣 | 沧州 65岁 使用智能手机3年
我爸是一个特别喜欢买东西的人,尤其是各种便宜的小物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便宜的东西能让他觉得特别划算,带来一种满足感。之前没啥机会买,直到这两年他用上了智能手机,我教他学会了网购和微信支付,然后用上了拼多多,从此他在网上购物一发不可收拾。
但他其实不太会网购,拼多多上那些眼花缭乱的拼单、红包、满减,他完全不会用,也不会看商品详情和买家评论。他只要看到价格便宜的,就直接购买支付了。
有一次他图便宜买了一大盒生姜,5块9包邮,结果送过来歪歪扭扭的而且很不新鲜,关键平时做饭也用不了这么多,没放两天全坏了。还有一次他图新鲜,在拼多多买了两袋螺蛳粉,因为他听别人说螺蛳粉好吃,想买两袋尝一尝,结果快递送过来是两袋酸笋,特别臭的那种,他不知道螺蛳粉是啥样,以为这就是螺蛳粉,打算拿来拌饭吃。因为味道实在太大,被我妈给扔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下单的时候,选的是螺蛳粉酸笋配料,根本就不是选的螺蛳粉。
家人都说他,让他不要乱买东西,图便宜买的这些吃的,质量也没法保证。但他就是不听,我妈经常莫名其妙就收到快递,打开一看又是我爸偷偷下单买的。
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我爸也不太会用,平时也用不着,他最喜欢的就是在拼多多买便宜货。我不在家,平时也没有人教他怎么看商品详情以及怎么挑选商品,更没有人教他怎么识别商家套路。我们不让他网购,还嘲笑他,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能怪他。
真正有点被互联网抛弃,是有一次他的微信号在群里被封号。他平时特别关心时事,他们几个老年人朋友,经常相互转发各种相关的视频。有一次他发了一个视频到家人微信群里,然后他就在群里看不到其他人的消息了,他在群里发消息,其他人也看不见。当时他就慌了,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和家里人失去了联系,被微信自动隔离了。他给我打电话,慌张地问我怎么办。
我查了一下才知道,他应该是转发了一些不实消息在微信群里被封号了,只能私聊不能群聊了,但还好一周后就恢复正常了。后来我告诉他不要随便发来源不明的内容,但他有时也不听,偶尔还是会发一些。
老年人用智能手机,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功能,他们喜欢用、同时能学会用的,可能也就那么几个功能,但有时候因为不熟悉规则,也很容易被套路。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其实我们应该多陪陪他们,他们缺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陪伴。
四、以为父母不会看朋友圈其实他们被屏蔽了很伤心
施彬彬 | 杭州
父亲63岁、母亲58岁 使用智能手机6年
当多数人开始用微信,我就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为了方便联系,开始教他们使用微信。
后来有一件事情让我蛮心酸的,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工作或者近况,有一段时间不是很顺利,害怕父母担心我,我就把我爸屏蔽了,其实我也一直以为他们不会看朋友圈。有一天,他半夜给我发来一段微信语音,问我为什么把他屏蔽了,他看不到我朋友圈,很伤心。
我妈妈也是,以前她微信钱包里的钱永远提不出来,别人给她发的红包或是转了钱,她都不知道这个钱在哪儿,一直以为那些钱搞丢了,后来很久以后,她才知道微信里是可以放钱的。
我父母都退休了,微信、支付宝、地图、手机的基础设置功能,这些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我都把他们教会了,我老婆还做过一个下载安装微信的教程,其他应用都是他们自学自玩的。他们倒没有在意有些APP是年轻人才用的,我发现,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都学会了,有些没学会,只是因为不感兴趣,或是生活环境中没有应用场景。
像我妈妈会玩消消乐,还自己学会了玩抖音,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我爸爸想给我奶奶买一部手机,结果他竟然自己学会用拼多多了,在拼多多上还买了某品牌的老年手机,做工粗制滥造,就像我们十年前的山寨机。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APP操作复杂,他们因为学起来比较慢就不愿意用,这些公司倒是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或者是否有经验,去优化一下产品使用引导。现在有声音说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对中老年人不友好,我觉得谈不上友好不友好,把他们当成一个普通的新用户正常对待就好了,父母也是互联网用户,他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场景。
现在需要有比较好的引导或是教育机制,鼓励年轻人教自己父母,或是社区教老年人如何操作手机。我们嘉兴图书馆以前就经常办类似的老年人活动,一年办上百场。我父母的老年人圈子都会互相问、一起学,虽然我爸爸至今还不会设置微信头像。
五、集中培训三个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成效显著
大米 | 廊坊
父亲55岁、母亲56岁 使用智能手机5年
我家里的长辈们基本上可以算是被互联网抛弃的典型代表了。
以我爸妈为例,所有时新的社交软件和APP都与他们无关。出门从来不会考虑用打车软件,买车票也都是跑去线下蹲点等候,买菜更不要指望用美团买菜这些APP。别看现在微信、QQ这么普及,我爸妈基本上都不太会用。他们用微信的水平只停留在发文字和语音的阶段,甚至都分不清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的按钮。
我妈总觉得手机这个东西随便按一下就有可能坏掉,很多按键都不敢轻易尝试,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操作错了,几千块钱的手机就死机了。
因为互联网的介入,新一代人的交流与生活已经完全脱离不开手机。但上了一定年纪的长辈们却不一定能够融入到这样的氛围和文化里。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因为不熟悉互联网语言环境,我给他们发微信自带的“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妈问我:“你为啥哭,是遇到啥事儿了?”我爸妈也完全不能理解年轻人天天拿着手机是在做什么,用我妈的原话说:“一天天老抱着手机玩儿,怎么不扎进手机里?”
一开始我还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差距,直到有一次大学放假回家。我妈非常窘迫且惴惴不安地问我:“能告诉妈微信咋支付不?现在小区都让用微信付电费,妈不会弄。”
看到曾经为我遮风挡雨、无所不能的父母,面对互联网手足无措,我其实挺心酸的。日后基本上稍微复杂点的流程,我都会远程打电话教学。因为怕他们找不到具体的按钮,我会先截图,然后会在截的图上画圈标注,同步语音指导。
有了上述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其实不是老人不会用手机,而是一方面没有人耐心教他们,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方法论。
去年过年,我就花了将近一天时间,集中“培训”了家里三个老人——大姑、奶奶和姨姥姥。在教学上以“不发火、多重复、水平降至幼儿园”三个基本原则不动摇,发现成果显著。
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不发火,老年人基本上在对于新事物的反应上都比较缓慢,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将相册里的图发送到微信上”这一简单操作为例,我会找到最简单的方法,然后把每一个步骤放缓,重复三遍,力求老人能听懂学会。最重要的是,长辈们面对新事物其实相当缺乏信心,所以更需要的是像幼稚园的幼师鼓励小朋友一样鼓励他们,让长辈建立自信。
教学完毕后,大姑开心地说了一句:“手机还挺好玩儿的。”
六、为了妹妹幼儿园的网课我妈发愤图强学习还是失败了
彩云 | 四川 母亲50+岁 使用智能手机5年
2014年,在我妈妈50+岁,爸爸60+岁,我20+岁念大三那年,我有了一个妹妹。
第二年,我大学毕业出国念研究生,有她陪伴在爸妈身边,也让家里热闹一些。当时爸妈为了能够和我多聊天,特地花重金买了一部iPhone4,这是他们第一台智能手机,希望能学会微信视频,可以常看看在国外的我。那时候我已经出国了,是我表姐和小姨在家里教我爸妈怎么视频聊天、打电话、发微信,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也就仅限于此了。
最让我妈烦恼的是,我妹妹念幼儿园,老师都是通过QQ群和家长交流,我妈当时连QQ是什么都不知道,我爸会用但不教她,她只能拿我爸手机,看群里的消息。
老师会让家长督促孩子念书,在网上做题。那个学习的APP到底是什么我至今都不知道,因为我妈说不明白。为了带我妹妹完成作业,她得用那个APP。当时我妈尝试过好几次,过程有些复杂学不会,那时候和我视频聊天,也常常聊到这个事,愁眉苦脸的,我在国外也帮不了她。后来她实在不会弄,就跟老师申请做线下作业,老师允许了。
那时候在幼儿园群里,老师会发一些小朋友在学校里的照片。我妈觉得关于我妹妹的比较少。她觉得是因为老师觉得她不会用QQ群,以为她不怎么看这些照片,就分享得少。我妈是一个要强的人,因此发愤图强,一定要学会用QQ,学会用APP,最后的情况是我妹长大上小学了,会自己在线上做作业,她也就对这个不了了之了。
因为一直在国外,我没有参与我妹妹的成长过程,也没有参与到爸妈学会手机的过程,有点羞愧又有点无奈。
有一年,我在国外的房东叔叔回国,我托他帮我从家里带几本书,但我爸妈不知道是哪本,我让他们拍照给我确认一下,他们不会。我只能在视频电话的时候,远程教他们拍照和转换摄像头,从自拍转为拍摄,我说你点一下屏幕,会出现一个标志,点一下可以转换摄像头,他们试了很多次都说看不到。后来误打误撞摄像头切换过来了,但是他们担心我看不清书,把镜头怼得特别近,我完全看不清书名,就一直大声喊,拿远一点,拿远一点。现在想来,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
有时候我们觉得手机APP上很简单的操作,但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有些没那么快接受。一些APP可以设置老年简化版,配上屏幕提示,可能对老年人友好一点。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子女一定要耐心一点,在身边教他们,也是跟他们建立联系、多个话题聊的机会。
帮助他们跟上时代变化,社会环境、手机应用、以及子女耐心教都可以起作用。不过我觉得我妈自己也有原因,以前我爸我妈去类似于老年大学的地方学打字,我爸坚持下来学会了,我妈就一直说学不会,到现在也不会打字,这一点阻碍了她上网,她不太坚持,没有太多学习热情。
七、把0和o按错,密码怎么都输不对
秋芸 | 山东潍坊
母亲年龄50+ 使用智能手机6年
我的父母不会用电脑,手机是他们使用过最智能的工具。为了教会他们使用这个工具,我和他们都费了不少劲。
我妈妈曾买过一个iPhone,买来之后想安装微信,找不到怎么安装。我打着电话跟她一步步说明,教她首先点击桌面上名字是App Store的标志,找到搜索,输入微信,点击安装。但点击之后手机提示苹果ID有问题,我一问她才知道,原来是买的二手手机,已经登录了别人的苹果账号,还不知道密码,又是一阵折腾才搞定。
后来,也是手机账号出现了问题,需要重设账号和密码,我给了妈妈我的账号和密码,但她反复输入了十多次,都提示错误。我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她用我爸的手机打开视频通话,对着键盘一个字一个字看着她输入。这才知道,原来她一直都把0和o按错了,难怪总也输不对。
再后来,我妈换了手机,系统从苹果换成了安卓,下载软件没那么复杂了,但转移微信聊天记录又成了难题。她自己在家折腾半天,原来微信的聊天记录全都没了。为此她心疼了好一阵,生意伙伴的转账记录、家庭微信群里的宝宝小视频、跟多年不见老朋友的语音聊天,一下子都没了。
我父母是做汽车维修行业的,跟车打了一辈子交道,身边朋友也都是“老司机”,但是现在反而因为停车,总是让他们这些“老司机”犯难。
我们家那边商场停车场改成微信付款之后,我爸第一次去停车就险些出不来,出停车场时被拦住,手机信号又不好,扫了好几遍都扫不上,只能下车凑近了倒腾,后面司机还在一直催,把我爸急出了一身汗。
教他们网购也是个大问题。我爸妈很忙,很多时候来不及天天去买菜,常常随便吃点了事。我本想让他们体验下买菜送到家的实惠和便利,但是对于习惯了超市和菜场的他们,天然对网购抱有怀疑态度,觉得网购的菜不新鲜。有次我在家点了一杯咖啡外卖,我妈说,这种赚的就是你们年轻人的钱,可赚不到我们的。
后来我妈开始看直播,学会了在直播间买东西。有一天,她跟我说,在一个大网红直播间花39块钱买了3件T恤,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但是我知道那个网红,是一个只靠博眼球的内容来赚取流量的主播。果然到货之后,我妈跟我抱怨说“连地摊货都不如”。这件事情让她对直播带货的信心很受打击,那个网红没过多久也被平台封禁了。
我家里有一台天猫精灵,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在手机的天猫精灵APP上可以看到我爸跟天猫精灵的对话消息,翻了翻列表,发现他跟天猫精灵说话,有好几条是我快回家的时候,我爸每天都问今天是几号,还说儿子快回来了要看天气,但他不会当面和我说。国庆回家,有天晚上我爸是听着天猫精灵睡着的,音乐在放牡丹之歌。
每次教爸妈用手机的时候,我都怀疑科技是不是真的带来了便利。当然,也许父母能享受到科技便利的前提,一定要建立在儿女的麻烦之上,这也是我和父母之间的一种羁绊吧。
八、不是互联网抛弃老人是我们在抛弃老人
张悦 | 北京 父亲70岁+ 使用智能手机6年
我爸平时扫码支付、健康宝这些都会用,但是还是希望我们能陪着他,帮他处理一些事情,对我们依赖性比较强。不过因为我陪伴我爸比较多,见过太多被互联网抛弃的老人。
现在医院的病历本,需要使用自动售货机扫码购买,我遇到过好几次老人手机不能扫码购买,在机器那里请人帮忙,每次陪我爸去看病,我们包里都会放一个新的病历本,碰到买不到本的老人给他一个。我还经常在医院一次带着三四个老人一起一步步操作。
再比如,今天是北京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第一天,很多老人都集中到各社区医院去接种,我在楼下见到不止一位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入大门。医院专门安排了志愿者在门口帮有手机的老人操作,但还是有几个实在没办法,只能离开了。
昨天我去医院帮我爸开检查单,遇到一个老爷子,他孩子帮他网上挂了号,他排队到分诊台以后,护士要求交打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他因为不会操作,从三楼到一楼找志愿者帮他打印,回到楼上又需要重新排队了,他就发火说:“天天整这些没用的,直接说岁数大的活埋了就完了。”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这种困境带给他们的屈辱感特别容易激怒他们。我在银行也遇到过几次因为健康码无法进门,大发脾气的叔叔阿姨。
很多老人日常生活就是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家里电器都不需要互联网操作,平时可以完全不接触互联网功能,只有到银行和医院这种不得不去的地方的时候就比较困难。
老年人其实也很想融入互联网。我爸会用健康码,会移动支付,会人脸识别,会使用智能门锁,会用手机看大门监控,会用手机软件查看宝宝手表定位、运动情况,还会熟练使用导航软件。
像这些都是我和我儿子一点点、一遍遍教给我爸的,这其实就是一个日常强化的过程。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或者陪伴时间少的,就没有这个反复强化的过程。其实大部分老人接受能力没问题,就是其他人的速度太快了,他们跟不上而已。
所以不是互联网抛弃老人,是我们在抛弃老人。我觉得是年轻人一边喊着互联网在抛弃老人一边自己埋头往前跑,自己又不能停下脚步扶着老人一起前进。
来源:深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