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摊牌的时刻

乃悟以前看溥仪老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说他为了在养心殿装一部电话跟宫内黑恶势力抗争了很久,终于在民国 10 年装上了。

第一个电话,溥仪打给了京剧名家杨小楼,两人嘻嘻哈哈玩闹一番后,溥仪打电话到东兴楼叫了一桌外卖。

皇上吃外卖会让很多人不高兴,这倒不是因为大家觉得外卖不健康。宋高宗当太上皇的时候,什么李婆婆家的杂菜羹,贺四家的烙饼,臟三猪胰,戈家甜食吃得倍儿爽。谁要说外卖不健康,活到 80 岁的宋高宗第一个不答应。

关键点是宫里的利益链太长了。当年道光皇帝想吃碗粉汤,内务府说需要固定资产投资 6 万两,每年运营费用 1.5 万两。

道光说前门一碗只要 40 文,你们去给我打包回来算了。太监们回答地也干脆:

那家店不开了。

所以为啥不让溥仪装电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瞒着终端用户吃差价。

这几天,先是滴滴,而后是美团、饿了么,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费率透明化措施。以美团为例,他们将过去统一抽取的 20% 左右的佣金,改成了 6.4% 的技术服务费 + 阶梯型服务履约费。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拆分。过去,商家们被平台抽佣都只有一个统一的佣金费率。这种收费制度呆板、僵化,送多送少,早送晚送,都是抽这么多。商家们不知道,自己被抽走的佣金到底用到哪里去了,顾客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盒饭为啥越来越小。

时间久了,大家都开始骂平台,许多人一直认为美团从事外卖平台抽佣谋取了暴利。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美团一季度的财报。一季度外卖餐饮业务的 GMV 达到了 1427 亿。而美团从中获取的利润为 11 亿,利润率为:

0.7%。

大家平时点一单 20、30 块钱的外卖,美团实际最后拿到手里只有三毛八。讲真,这要是黑心暴利,茅台和金戈算啥?你去超市买瓶水,超市老板都比这个赚得多。但既然大家都批评,美团改也就是了。

乃悟研究了这次费用透明化改革,最大的改变是商家们的抽佣一目了然。技术服务费就是美团收走的钱,主要用来平台维护,技术开发等等。说白了,美团自己的几万员工就是靠这个恰饭的。

而服务履约费,其实就是给外卖小哥的工资,如果选择自行配送,那么就不需要付服务履约费,商家可以自行选择。

这里好有一比,乾隆当皇上的时候,发现宫里的鸡蛋 10 两银子一个,还做得不好吃,然后他就自己出宫吃。据乃悟不完全统计,他一共在神州大地迷路 100 多次,无意之间走进 300 多家吃饭,上到松鼠桂鱼,下到锅盖面全都尝过,从来没付过什么服务履约费。

很多人都说美团这次费率透明化其实是在涨佣金。这要看怎么计算了,美团专门设计了阶梯型收费,比如夜间、远距离配送,服务履约费就会比较高,收来的钱主要是作为小哥们的补贴。

之前北京卫视播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处王副处长送外卖一天只赚 40 块的片子,网上可怜他的朋友很多,那么现在机会来了,希望大家的支持不止停留在口头。

广州一家美团商家的老板给乃悟算了一笔账,费率改革后,他们高峰期外卖费用降幅从 4% 到 26% 不等,30 单外卖里只有一单是比过去的费用高。根据美团的数据显示,南京市配送距离在 3 公里以内的部分订单,全都呈现费用下降,降幅最高可达 11.7%。有的商家甚至一个月能节省 2 万元。

费率透明化之后的好处其实不仅仅体现在费率降低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商家提供决策和参考:

清楚计算每一单到底挣没挣钱。

此前的极兔快递,用烧钱补贴的方式,把四通一达 + 顺丰打得来连连降低运费,最后不但导致快递行业整体亏损,连快递员得工资都降低了不少。而这种用价格杠杆调节供需的手段,其实避免了行业过度内卷。

事实上,这些好处商家们也都能体会到。有人做过统计,对 500 名商家调查后,有大约 80% 的商家对费率透明化都持肯定态度。

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当然是支持的。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微信号:xqnews

快递的最后一战

对于籍贯安徽的 “通达系” 快递员老俞来说,这份每天 14 小时的工作就是一个算术游戏。

首先是派件。老俞累死累活每天能送 300 件,每件派费 1 块,这样就有 300 块;不过为了省事,至少有 80 单他会放快递柜或驿站,一单交租 5 毛,这样收入只剩 300-80×0.5=260 元。老俞一个月干满 30 天,节假日无休,能赚到 30×260=7800 块钱。

其次是收件。派件收入天花板明显,要想多挣点还得靠收件。不过老俞负责的区域只有些做酒水的散客,每天仅能收 30 件左右,每件收客户 5 块钱,抛掉打包、胶带等成本后交给网点一个能赚 2 块,这样一天还能多 60 块,一个月就是 60×30=1800 元。

这些散客什么时候能出一个日发 1000 件的大客,就是老俞每天睡前祈祷和意淫的事情。

进出小区也是个数学题。老俞覆盖的片区包括两个高档电梯小区和一个大型老破旧小区,后者都是 6 层没电梯的拆迁房,送一单耗时是电梯房的 2 倍,耗的体力则更多。有时看到单子上全是一堆 5 楼 6 楼,1 楼 2 楼寥寥无几,他就喉头一甜,特别想吐血。

7800+1800=9600 不是老俞的纯收入,还要扣掉电动三轮的租金 200,每月话费 200,还有无处可逃的罚款 —— 丢件要罚,投诉要罚,签收率低了也要罚。老俞刚开始干的时候一个月能被扣两三千,现在业务熟稔了,但每月也少不了 1000 块。

所以老俞的收入公式是:纯收入 = 派件费 7800 + 收件差价 1800 – 三轮租金 200 – 话费 200 – 罚款 1000=8200 元。

这份勉强够用的收入,背后是每天至少 14 个小时的工作:早晨 6 点起床到网点去拣货,扫描,装车,配送,晚上回来后要接着扫描,分拣,集包,平时 9 点下班,遇到双 11 或者 618,那肯定要干到凌晨,平时吃饭也是在配送途中,随便对付几口。

尽管单量持续增多,但老俞 2019 年后明显感到挣钱越来越难:派件费以前都要 1 块多,现在经常降到 8 毛甚至 6 毛,而网点和总部的罚款也在飞涨,“找各种理由扣你钱”。以前他还眼红顺丰那些跑写字楼的小哥,这两年也不羡慕了,“挣的还没我们多。”

老俞的公式里无法显示的,是他所在行业的又一场血腥战争。自诞生以来,中国的快递行业以 “一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 的节奏在重复一轮轮价格战,“活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而过去两年,本已硝烟落定的快递市场又掀起了一轮惨烈厮杀。

这会是行业的最后一战吗?资本会心疼快递 giegie 吗?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理解以下四个维度的事实:

01. 分化:一个行业,两种活法
02. 固化:六大寡头的前世今生
03. 激化:从 “6 进 3”,到 “9 进 3”
04. 恶化:最后一战何时能打完?

本文将围绕这四个角度展开,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image

虽然都叫快递,但这个行业明显有两种活法,一个叫做时效件,一个叫做电商件。

时效件顾名思义,送的东西大多也是文件、票据、高价消费品等,对安全和稳定的要求高,对速度的要求也高,通常都用航空运力来送;电商件也是字面意思,涵盖绝大多数我们日常购买的电商物品,对安全稳定的要求相对低,在速度上容忍度更高。

中国时效件市场有接近 80% 的份额被顺丰和 EMS 占据,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时效件市场既有重资产壁垒,也有政策壁垒:要保证运输时效,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建设运力,尤其是航空运力,而无论是成立航空公司还是购买货运飞机,都需要审批。

有极高门槛的行业,对行业龙头往往是天然的利好。比如顺丰旗下拥有 75 架货运飞机,每年能做 160 万吨的航空运输量,差不多是全国航空货运量的 1/3,遥遥领先其他快递公司。而对 EMS 来说,得益于超强覆盖度,每年寄录取通知书就是个大市场。

image

寄送北大通知书的 EMS 员工,2019 年

而电商件则是 “四通一达”(圆通申通百世中通韵达)的天下。两者最简单粗暴的对比就是价格:时效件的首重价格(跨省)往往 23 元起步,电商件只有 3 元。不过虽然单票价格低,但电商件贡献了超过 80% 的快递单量,对快递行业成长的最大推力。

时效件与电商件更大的区别在上游:用时效件的大多是个人和企业消费者,这个群体虽然规模大,但非常分散,议价权掌握在快递公司手里;用电商件的上游是电商卖家,发货集中,商家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哪家快递最便宜,快递公司反而没什么议价权。

换句话说,时效件是一个 toC 消费品,还能做出即日达、次日达、次晨达等差异化服务,赚品牌溢价;电商件则是 toB 工业品,表面上量大,本质上是搬运工。广大皇冠卖家虽然属于资本家,但利润不一定有阿里 P8 年薪高,选快递自然是价格压倒一切。

这些差异造就了其他行业难得一见的场景:市占率不到 10% 的顺丰 2020 年净利润为 73 亿元,跟三通一达(市占率 60%+)加起来的 76 亿相差无几。

快递行业的细分区别还不止于此。李志刚在《创京东》里讲了一个故事:京东的物流扩张到深圳时,去挖当地韵达的网点。第二天,韵达小哥们就全部换上了京东的工作服,原因简单粗暴:韵达的网点连个电风扇都没有,但京东答应给网点装空调。

这其中的原因是两者业务模式的区别:京东是自营模式,通达系是加盟模式。

所谓自营模式,即快递公司把收件、分拣、运输、派件各个环节都揽在自己手里,自己建网点,自己招快递员,自己购买或租赁运输车辆,成本高、资产重,光五险一金就是一笔巨额开支,刘强东曾宣称 2017 年 “为兄弟们缴纳了 60 亿的保险和公积金”。

京东能做自营物流,核心在于京东有自营的电商业务,可以 “钦点” 自家配送。而京东自营商品又以 3C 数码为主,特点是单价高、体积小、退货率低,能够支撑高昂的物流成本。反过来说,高单价商品对安全与稳定的要求,也会倒逼商家推高物流成本。

而加盟模式,则是国内独创的模式:快递公司把取件和派件都外包给加盟网点,自己专注于分拣和运输。优点则轻资产、低成本、扩张快。快递员都是加盟商的员工,连自家兄弟都不算,自然也不用交社保了。缺点也很明显 —— 服务质量难以管控。

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公司,用 “加盟模式” 来做 “电商件”,一直占据着中国快递市场超过 70% 的份额。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能最大程度满足中国电商市场对配送成本下降的变态需求。中国老百姓能享受到全球最发达的电商基础设施,离不开这种模式。

image

相反,用 “加盟模式” 来做 “时效件”,效果就很一般。比如在 2007 年,圆通老板喻渭蛟赴美考察,被资本主义快递深深震慑,提出 “没有飞机的快递公司,不是真正的快递公司 [6]“,回国后开始摸着顺丰过河。但由于加盟模式的制约,飞机拉的货和货车拉的货,都被加盟商用同一辆电瓶车送上门,完全快不起来。2019 年,圆通航空亏损 1.88 亿,反而成了拖累。

对这类电商件而言,在每天业务量不足 500 万票时,单个包裹运输成本大约在 1-2 元之间;而当每天业务量超过 2000 万票时,这个成本就能下降到 0.6-0.9 元之间。换言之,快递公司只能不断扩张获得规模效应,才能不断压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情商高的人讲 “规模 – 成本良性循环” 时,智商高的人就能看到 “同质化内卷”。当一个行业陷入彻底的同质化竞争时,唯一的竞争力就只剩下了价格。不断压低成本,不断扩大规模也就成了唯一的活路。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剧本:

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image

追溯起来,中国电商和中国快递的第一次胜利会师,发生在 2005 年。

那一年,圆通和淘宝签约,直接把电商件从 20 元的起步价干到了 12 元。随后,申通韵达等公司也接入淘宝体系,单价进一步下探到了 8 元。据说马云当年先找了顺丰和 EMS,但砍价失败,只有喻渭蛟解放思想,认为” 电商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6]“。

2012 年开始,通达系中成立时间最晚的中通,掀起了快递业第一次惨烈的价格战,一度出现了 “10 元 3 票”、“1000 元包仓” 等跳楼价,把单价进一步拉低到了 6 元左右。价格换规模带来的最直接的短期结果,就是服务质量大幅下滑,网上骂成一片。

2013 年双 11,韵达北京金融街派送站的加盟商失联,21 名员工被拖欠了 3 个月工资,站内积压了两万件包裹 [8]。对加盟网点来说,电动车比快递员值钱得多,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悲哀的局面:网点大多给送货的车投保,但不给快递员上保险和交社保 [8]。

虽然几乎每一年,都有 “看得见的手” 对快递行业殷切关怀,呼吁 “苦练内功,转型升级”,但这种话本质上就和 “熬夜有害健康” 一样,大家都同意,但没人去做。更何况中通借助价格战收获了丰厚的回报,2015 年,中通站稳市占率第一,并一路领跑。

image

快递市场 CR6 市场份额分布

“价格战” 这个词,听起来简单粗暴,但其实是门技术活。中通的后来居上,实际上是一场长期准备、精心谋划的反攻:

1)超前布局省际班车。2005 年,中通率先开通了杭州到广州、杭州到北京两条跨省班车,避开了飞机不能运化妆品和铁路有时刻限制的缺点,成本也更低。随后,中通将车辆外包转为自己投资买车,并且给所有车辆都装上了 GPS 定位。2005 年底,中通全网每天收件量同比大涨 60%。

2)通过派费平衡利益。为了避免东部扎堆内卷、西部没人送货的情况,中通在 2009 年提出了 “有偿派送” 方案,并且划分了 ABCD 四个派费等级,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激励。比如西藏是 4 元,新疆是 2.5 到 3 元,华东只有 1.5 元,用高额激励提高末端服务质量,扩大了市场份额。

3)来了就是自家兄弟。2010 年开始,中通通过股权置换将原先加盟的转运中心变成直营,同时鼓励员工投资干线车队,按利润分红,把员工都变成自家兄弟,通过全员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各家快递公司 IPO 前,中通的高管与员工持股达到 26.5%,圆通和韵达只有 2.25% 和 2.19%,申通为 0。

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2013 年初,中通又引入红杉作为投资人,为价格战补充了弹药。以 DHL、UPS 和联邦快递为代表的海外快递品牌,经过了一轮社会主义价格战的洗礼,迅速被边缘化。

到了 2017 年左右,中国快递行业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快递结束了业务量年均增长 50% 的甜蜜时光,增速一下腰斩到了 25% 左右。行业的蛋糕缩水,想要继续扩大份额,就只能继续抢了,这也是 2018 年后新二轮惨烈价格战的直接导火索。

与第一轮不同的是,2018 年后头部快递公司大多都已经跨过了 “2000 万日单量” 的阈值,手握明显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增长日趋稳定,头部公司网络效应日益明显,新玩家入场的成本越来越高。换句话说,走向寡头垄断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2018 开始的第二轮价格战,也就成了寡头对中小快递的一次收割:你降多少我降多少,我降多少你也只能降多少,反正先扛不住的是你。

剧本也确实是这样写的:2019 年 3 月,国通快递全网停工,所有员工放假;一个月后,全峰快递终止业务,最后 44 辆卡车被拍卖;6 月,优速快递被普洛斯系收购,全一快递则在 10 月终止业务;凡客旗下的如风达与唯品会旗下的品骏快递也相继终止业务。

随着中小快递陆续退场,快递市场的集中度在 2019 年达到顶峰,6 大寡头(四通一达 + 顺丰,不包括京东)分享了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在长达十年的价格战中,中通成了电商件领域最大的赢家:2019 年,中通的利润占据了 “三通一达” 的总利润的 49.8%。

image

通达系快递公司 “利润集中度”,东兴证券

复盘快递业的十年价格战就会发现:时效件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电商件市场战事激烈,而决定电商件领域成败的唯一因素,其实就是对成本的控制。谁能做到成本比所有人都低,谁就能最终获得最大的份额,这也是中通从落后到领跑的最大秘密。

但问题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如果有人就是持续亏钱跟你打怎么办?

image

达到 “日均订单达到 2000 万” 这个阈值,中通花了 16 年,韵达花了 19 年,圆通花了 18 年,申通花了 25 年,而极兔快递只用了 10 个月。

2020 年 3 月,通过 “借壳” 龙邦快递拿到许可证的极兔快递,在快递业的宇宙中心义乌起网,直接把义乌的快递价格打到了 1 元以下。在这之前,只有中通曾把单票价格做到了 1.2 元的低价,义乌的割肉价也一度惊动义乌邮管局 “打招呼”:不得用远低于成本价格进行倾销。

对快递公司来说,1 元几乎已经是成本的极限,如果再降价就要亏损。但这也是极兔的策略:送一单亏一单,用亏损换份额。

极兔的亏本价格战并非没有先例:2007 年才创立的百世汇通为了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不惜赔本经营,单票收入低得无法覆盖自己的成本,一直在用烧钱换市场份额,2016 年到 2018 年,百世总共亏了 17 亿。直到 2019 年,百世的单票盈利依然为负。

image

三通一达与百世的单票盈利,东兴证券

百世能在持续亏损中能活下来,全靠有阿里爸爸的助攻:百世的八次融资里,阿里参与了六次,上市前,阿里总共持有了百世约 30% 的股权。相比百世,极兔除了有东南亚总部持续输血和外部融资补充弹药,还有两条大腿:

一是拼多多的商流。对通达系来说,拼多多的 “5 元包邮” 利润空间实在太低,加上拼多多与阿里摩擦加剧,拼多多一边上线了电子面单系统,与阿里切割,另一方面开始扶持极兔,极兔的有 90% 以上的单量都来自拼多多 [10],有稳定的商流支撑。加上极兔创始人李杰和黄峥同属 “段永平系”,一度引发业界猜测。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 “钦点” 极兔,拼多多还专门发了个声明,表示自己与极兔 “无特殊合作、无投资关系”,但反手又把社区团购 “多多买菜” 的配送业务交给了极兔。

二是 OPPO 的经销商。李杰曾是 OPPO 印尼市场的负责人,也是 OPPO 内部久经考验的老革命,OPPO 内部还设定了一个 “李杰奖”。极兔用于启动的近百亿资金,有很多来自 OPPO 一级代理商。极兔初期网点短缺的问题,除了蹭通达系的网,一部分也由 OPPO 手机门店解决:前面卖手机,后面放快递。

极兔其实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价格战的方式:以往大家的底线都是可以少赚点,但不能亏;现在是大家一起亏,比谁扛的久。今年 4 月,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呼吁:“快递企业应该将利润投入科技与服务提升,而不是极端的价格竞争。” 但起的作用不大。

而对本就内卷升级的快递业来说,除了极兔从下而上亏本进攻,另一个消息是顺丰自上而下的垂直打击。

顺丰虽然在时效件领域安稳地过日子,但从来没有放弃对电商件这个庞大市场的觊觎:2013 年 10 月,顺丰以 6 折的定价揽收电商快递,跟通达系打价格战,但以直营打低价产品,成本太高,导致 2014 年盈利大幅下滑,不得不暂停。

2016 年四季度,顺丰又整了个新活:以集中揽件代替每次上门收件,压低了部分成本。针对中小型电商客户,顺丰还推出了两款定价不同的产品:日均超过 200 票的客户每单 17 元;日均超过 300 票的客户每单 15 元。

但这个定价虽然顺丰不亏,但对商家来说太贵:以物流成本 / 商品价格不超过 5% 来衡量,则商品货值必须超过 300 元;要做到不超过 3%,则商品货值必须超过 500 元,这就注定了很少商品能用得起顺丰。再加上当时通达系价格战正打得你死我活,顺丰对商家的吸引力再度下降。

到了 2019 年 5 月,顺丰又采取了一个骚操作:不为电商件新建产能,而是用时效件的闲置产能来做,名叫 “特惠电商件”。

时效件最关键的是速度,所以顺丰没办法等飞机装满才出发,顺丰时效件的装载率常年只有 40-55% 之间,大量空间闲置。“特惠电商件” 实际上就是用这些闲置的空间来装电商快递,成本一下降到了 5-8 元,顺丰也很够意思的给出了 5 元的价格,每单略亏。

白菜价格,优质服务,让顺丰的电商件一年之内就做到了每天 500 万 – 600 万票。加上疫情期间,加盟制快递停工,只有顺丰照常经营,不管是业务量还是市场份额,顺丰的增速都直接搭上了火箭。

“特惠电商件” 对行业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封死了电商件的上限:通达系的货车再快,服务再好,快不过顺丰的飞机和自营模式的快递员。换句话说,通达系再怎么 “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天花板就是 5 块钱的特惠电商件 —— 顺丰这波在大气层。

但用 “直营模式” 来做 “电商件”,跟当年圆通用 “加盟模式” 来做 “时效件” 一样,都透着一份别扭,顺丰的 “电商特惠” 目前仍然亏损就是证明。因此在 2020 年,顺丰下定决心做加盟模式,开始建设的一张专门用来做电商件等经济型快递的物流网络 —— 丰网。

image

尽管丰网招商热烈,试运营期间一级网点加盟代理费用已被炒到几十万元,而且还得去顺丰总部 “走关系”[11],但丰网起网庞大的开支,叠加了时效件需求趋缓,成了顺丰巨额亏损的核心因素,王卫自己也承认:眼下顺丰正处在一个资本开支周期顶峰。

而更早之前,京东也推出了加盟制快递品牌 “众邮”,加上顺丰的 “丰网” 和极兔,让原本 6 家寡头的格局瞬间变成了 9 家(京东物流外部订单刚过 50%,因此暂不计入)。原来可能的 “6 进 3”(最终形成三家寡头),变成了现在的 “9 进 3”,竞争格局大为恶化。

通达系的对手从边缘地带的中小快递,变成了有巨头撑腰的新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这次是快递行业最惨烈的一次对决的真正原因。

image

快递行业的内卷,归根结底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的 ——

1) 极端同质化的竞争。快递的本质,就是一个送货的生意,核心竞争力只有成本。除了高壁垒的时效件,电商件市场几乎没有差异化的空间。过去近 10 年间,不同的快递公司轮流坐上市占率的榜首,第一名和第五名市场份额相差不到 10%。

2) 增量市场,不断有新玩家涌入。虽然快递行业增速下滑,但快递的业务量和收入都在持续增长。有 “规模换利润” 的愿景,有 “中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的定调,自然不缺手握重金的新玩家入场。想要快速提高市场份额,价格战是最有效的方式。

3) 快递与电商相互依存,也同床异梦。没有繁荣的电商,也就没有快递业的发展,而廉价的快递又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的繁荣。但对电商平台来说,他们希望快递行业形成一定的寡头格局,享受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但又不希望寡头形成垄断,从电商手中夺取议价权。

这种复杂的关系,造成了电商资本在投资快递业时,有着快递资产利润表之外的考量,菜鸟便是这种深度介入的体现:它一方面为快递公司提供管理技术,并通过布局仓储、落地配等服务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将快递公司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同质化。

4) 博弈暂时无法均衡。快递业价格战的终局,是达到一种寡头们都能接受的行业格局,整个行业开始固化,寡头们才能获得垄断收益。但行业前景不清晰的时候,博弈是没有达到均衡的可能,寡头也只能逼着眼睛向前冲,想要喂饱自己,只能饿死别人。

这也许是一场永远停不下来的战争。

对于喜欢算自己收入公式的老俞来说,这些神仙打架离自己很远,也很近。老俞其实是个 95 后,但因为在一个网点干了超过 3 年,所有的同事包括老板都冠之 “老” 字。在采访中,这个熟悉各类梗的年轻人开玩笑说:如果再这么卷下去,我就去送外卖了。

当然他也知道,送外卖恐怕是个更卷的行业,因此他称自己和身边那帮送快递、送外卖、做团长、开网约车的朋友为 “卷狗”。他自己在计算自己的收入公式,别人也在把老俞当成公式里的一个数字计算着,这个数字有着另外一个叫法:劳动人口红利。

image

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过:

在中国,人口的规模与密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他们或是在东莞的工厂里打工攒钱,或是在昆山的仓库里跟踪订单,或是在省际的高速上驾车运货,或是在深圳的写字楼里熬夜加班。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还是在一些文件和报告中被反复提及的 “人口红利”。

在中国,很多行业繁荣都可以归因于人口密度,快递是其中典型代表,它是中国电商崛起的底色,它让人们享受到了极其廉价的服务;但同时,它也创造了活在算法里的那些鲜活的个体。在这样的行业里,赢家一定是卷出来的寡头,而非身处其间的劳动人民。

这未必是快递的最后一战,但希望它是。否则如果所有行业都重复这种故事,那么中国所剩不多的 “人口红利”,就可能像 95 后老俞调侃的那样:“卷狗卷狗,卷到最后,一无所有。”

来源:远川研究所 微信号:caijingyanjiu

我家在批发市场的红火日子,结束了

父亲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租了个小铺子做服装批发生意,已经待了近 20 年。今年春节前,铺子租期要到了,他没有再续租。

往年的这时候,我放寒假回来,按惯例是要到市场帮忙的。这是年末大甩卖的好时机,得紧紧抓牢,赚到年前的最后一笔进账。

然而,今年返乡的火车上,我收到父亲发来的微信:“你可以不用出摊帮忙了。”

我心想,难道知道疼我了?但还是回复:“怎么?”

屏幕很快再次亮起:“清仓都没几个人来买了。”

望着那行短短的消息,我很难揣测他的心情。

1

年底的市场,许多店铺开始清仓甩卖(作者供图)

1

穿过一个个隧道,车厢明明灭灭,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石山峻岭,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提醒着我,家乡越来越近了。

盯着微信聊天对话框,我的思绪回到了 2002 年,那是我家开始在小商品市场摆摊的第一年。

前一年的 10 月,我的弟弟出生,全家人都很高兴 —— 尽管代价是母亲失去了乡村代课老师的工作,父亲也不能在派出所再做辅警。当然,刚刚成为小学生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份喜悦背后沉重的代价,只顾着和班上的小孩炫耀:“我有弟弟了!”

2002 年 6 月,怀揣着找亲大姐借来的 2 万块和自己攒下的 1 万块,双双失业的父母,决定到本地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租个小摊位,批发成衣。租金就用去了大约一半的启动资金,剩下的钱用于去广州进货。

第一次去批发市场,我感到自己彷佛在迷宫里穿梭,曲曲折折、层层叠叠的档口,足以让人感到晕眩。当时的批发市场方兴未艾,可谓时尚先锋地,客户络绎不绝,周末时也有零售客前来 “探店”。

我家的第一个小摊是在市场巷子深处一个 4 平米左右的小位置。这个局促的空间,见证了我的父母如何是一头扎进小商品市场的海洋。

第一次进货是由父亲独自完成的,他从自己的男性视角出发,进了一批男装牛仔裤、沙滩裤。当时 “古惑仔” 的穿搭风行岭南地区,年轻的父亲认为这是符合潮流的选择,销量一定可观。

然而这批的货并不好卖,裤子过于 “个性”,单价又没有优势,询问者寥寥。批发市场里本就是女装霸占大片江山,父亲想走男装路子。无奈行不通了,那批裤子最后被低价折本出售,重新进了一批女式短袖,是当时香港 TVB 剧里演员穿搭的 “平替版”,进货价都是个位数,销量总算回到了正常。

2

只有 4 平方米左右的小摊,店主们都会想办法外扩,在外面多挂点衣服(作者供图)

父母的小摊是批发市场里最寻常不过的 “夫妻档”。男人负责走南闯北跑市场进货,女人负责盘点整理、打包发货。两个人都在店里的时候,就互相打配合,一人和顾客周旋的时候,另一个人就眼疾手快地把对方要的货整理出来,装袋打包。

父亲年轻时曾是一个沉默、不善言辞的男人,以至于母亲曾经被不止一个好友问:“你们拍拖,有话聊吗?”

但是批发市场改变了他,生活磨平了他的棱角。当他成为一个摊位的老板,和不同的顾客打交道就成为了日常,吆喝叫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都是他的必修课。

从来没有人问过,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把自己变成一个和少年时代截然不同的人,就仿佛一切都是再顺其自然不过的 “不得不”。我和弟弟印象里的父亲,是肚子前挂着收钱的腰包,面带笑意、口若悬河的老板,而不是他学生时代好友记忆中的那个斯斯文文的带着无框眼镜的男同学。

相较而言,母亲的转变似乎更加顺利。她纯熟地把对着学生的锐利大嗓门转向神态各异的顾客,把站一整天的讲台变成看一天的摊位,把闲暇时的备课改作业替换成整理打包发物流。她耳边响起的不再是稚嫩的:“卢老师,这道题怎么做?” 而是此起彼伏的:“老板娘,这件怎么卖?”

母亲就这样投入到了新角色中,当时我也并没有察觉她对教师职业的不舍,反正在我看来不管什么工作,都是为了赚钱。

某天店里来了一对母女,母亲要给准备上初中的女儿买衣服。讨价还价之际,那位母亲认出了我母亲:“老板娘你是不是当过老师的?好像我儿子那班的班主任。”

对方话音刚落,母亲就让了价:“好了好了,批发价给你,不赚你钱。”

那对母女心满意足地离开,我父亲无可奈何地摇头:“这个小女孩很想要,你不少,最后她妈也会给她买。”

母亲一向牙尖嘴利,这次却没有立刻反驳,过了好一会儿,才底气不足地喃喃自语:“留点给她儿子买新衣服。”

3

母亲带着女儿逛市场(作者供图)

2

从原本不相关的行业来到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找一份营生的,不止我家。随着父母逐渐适应市场的生活,我也逐渐了解了更多他们同行的故事。

父母生于 70 年代,中考时,考上中专等于拥有铁饭碗,但他俩都没考上,只能继续读高中。等到他们高考时,赶上全国高校开始扩招,成绩不好也可以自费读大学,被称为 “计划外自费生”。然而这样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还是走向了社会。毕竟这里只是一个地处西南的边远小城,谁也不比谁富有。

隔壁摊位的阿姨就是一个 “计划外自费生”,她到省会读的大学,但是毕业后不包分配,自己又找不到工作,所以索性到市场租个摊位做买卖。她的经历给年幼的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 原来大学毕业也会找不到工作。

不过我很喜欢那个阿姨,因为她说话细声细气,还带了很多小说来看。

然而她的生意并不好,我总是为此很担心。

还有一位卖床上用品的老板,原本和母亲一样,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他来到市场的原因众所周知 —— 因为他总是在和旁边的店主展示他做老师时的工资条,以证实乡村老师的工资少得可怜。

“老人要治病,小孩要读书,哪样不要花钱?” 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另一句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他的确憋着劲儿做生意,在家庭式经营小摊为主流的市场里,他的摊位越做越大,还招了好几个帮工。

还有一对和我们家的关系很不错 “夫妻档”,他们会和我父母分享一些进货的信息,在没有时间掏出真心的批发市场里,实属可贵。

然而这对夫妻也不是服装批发的 “老江湖”,他们原来是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与其说是分享经验,不如说是年轻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的批发业务很多元,不只卖衣服,还卖建材瓷砖。那个男老板常常说:“没文化,就要一身都是刀,把把都要锋利。”

在这个拥有 7000 个摊位、800 多间铺面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里,不知道有着多少和我父母一样的 “老板” 和 “老板娘”。也许他们来到批发市场的理由各异,但都是被生活的滚滚洪流挟裹到了这里,奋力游着。

4

形形色色的摊主们(作者供图)

3

那时,我们家还住在村里的自建平房,弟弟开始上小学之后,为了方便,他就在市场旁边的学校借读。

市场开门很早,每天 6 点,弟弟就得和父母冒着清晨凛冽的寒风出门,3 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像个三明治似的。

弟弟总是最早在校门口等着开门的学生,他从不睡懒觉,也从来不用父母帮忙收拾,每天都乖乖地早早准备好书包,一点儿也不需要人操心。

有天 5 点左右,母亲起床,天才蒙蒙亮,她却发现弟弟已经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电视,电视声音很小,他缩成一团,也很小。弟弟说,总是担心因为自己起晚了,耽误父母出门,都会早早地自然醒。

2001 年起 “撤点并校”,村里的小学学生越来越少,要和其他的学校合并。对我的父母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我每天上学要到别的村子去,太远了。他们的生活已经自顾不暇。

于是,我三年级开始就离开了村里的小学,转去了一所民办的寄宿学校。转学寄宿后,我每周日下午走 3 公里到村口搭公交上学,周五下午再回来,不需要接送。宿舍里的其他小孩几乎都会觉得自己是被父母 “抛弃” 了,所以才被送到这里,晚上常常能听到她们的啜泣。但我没有任何不满,反而还有点感激父母这个决定,只是一想到每个月 200 元的伙食费会替他们感到心疼。

对于许多出卖体力为生的家庭而言,当生存的需求劈头盖脸而来,学习的重要性便会不自觉地往后靠。父母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作业多不多,而是周末了店里又可以多一个人手。况且我的成绩不差,所以周末来打下手更显得理所应当。

反正我非常乐意出来干活,这意味着生意大好,更意味着我可以帮家里减轻负担。况且,当我逐渐长大,摊位里的衣服我也能穿了,有瑕疵不好卖的衣服,就变成了我的潮流新衣。批发市场的款式,是当时的时尚风向标。

尽管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早已不那么窘迫,我依然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父母的压力源泉,我的吃穿住行都是家里本可以没有的开销。我并没有想过,对于有的家庭来说,孩子并不是负担,更不需要孩子减轻负担。

中学时代的我依然懵懂又单纯,可以很坦然地和同学朋友说父母在市场卖衣服,周末自己要去帮忙,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怎么想。在异常忙碌的批发市场里,给家人打下手的孩子也不只有我一个,这里甚至还吸纳了不少临时童工。

一次周末去帮忙的时候,我毫无形象地穿梭在市场里,拖着一大包货准备送去物流所在的停车场时,恍然发现前面有个拉货的人居然穿着自己学校的校服。我快步向前,认出了他是隔壁班的 D,正想打个招呼,他却像是见了鬼般夺路而逃。

我心生疑惑,难道是我的样子太狼狈吓人了吗?在学校里,他明明是对谁都极友好的阳光男孩。

那天晚上收工回家之后,我的山寨步步高音乐手机上收到了他的 QQ 消息。他先是连发了 3 个 “在吗?” 还没等我回复,头像就继续闪烁抖动了起来,发来一大串消息,大意是希望我对今天的事情保密,千万千万不要在学校里和别人说他在市场打工。

我的疑惑被他的请求解开了,原来他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需要打工补贴家用。尽管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依靠自己的劳动为家里出一份力,难道不是应该自豪吗?但我没有反驳,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答应了他。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窘困的生活里畅游的。

5

周末的市场,一个小男孩正在母亲的辅导下写作业(作者供图)

6

小女孩一个人在略显逼仄的摊位里学习(作者供图)

4

刚刚到市场的前几年基本是维持收支平衡,除去日常开销,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储蓄,这个摊位真的是只能养家糊口。

父母也不是没想过要放弃,但是如果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呢?这个无解的问题让他们选择继续留市场,毕竟起码还能糊口。

摸爬打滚 5 年后,父母决定向 “当头摊” 进攻。

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深藏在巷道里的位子叫 “里中摊”,在主干道边上的位子叫 “当头摊”,这样的摊位空间更大,人流量更大,当然,租金也更高,是 “里中摊” 的两倍起。

2007 年,我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父母花 3 万块租下了一个 8 平米的 “当头摊”,还一口气签了 5 年的租约。

然而第二年开始,对方就要求涨租金,害怕失去摊位的父母也只能答应这种出尔反尔的要求。

早熟的我那时候开始意识到批发市场里的层级之分 —— 最轻松的顶端是这些 “东家”,他们在市场刚刚建好就低价买下摊位,日后就可以把摊位出租,坐享其成,用租户的话说是 “坐着数钱”。

7

“当头摊” 的面积更大(作者供图)

来到 “当头摊” 第二年,2008 年,父母的生意开始迎来了上坡路,家里终于开始有了小小的积蓄。

父母终于找对了进货和销售的要点。这时,我家的摊位开始专营女装短袖,这些短袖是最基础的 T 恤版型,上面印了各式图案,从荧屏的流行卡通形象,到火热的明星头像,或者是潮牌 LOGO,时下热点全都能找到。T 恤不分码数,只要大小合适,似乎什么样的年龄段都能穿。价格低廉,消费者广泛,市区内外周边的零售小店主基本都会来进货,销量日渐增长。

在记忆中,那是欣欣向荣的一年,北京奥运会让年少的我热血沸腾。在奥运会开幕式那天,父亲开回了我家的第一辆小车 —— 五菱荣光。那时村里有小车的人家还是少数。

这是自弟弟出生后,难得的全家人都发自内心的喜悦时刻,弟弟很高兴,他上学再不用风吹日晒又雨淋了。

此后,这辆十分 “耐造” 的车就成为了我家最实用的工具,运货、跑市场、接小孩…… 几乎从未出现过问题。

许多年后,这款车型被广大网友称为 “神车”。与此同时,父母已经完全适应了批发市场的生活,他们尝到了勤恳劳动的小小果实 —— 尽管只是一部再普通不过的平价国产车。

8

我家的第一辆小车 —— 五菱荣光(作者供图)

5

2012 年到 2015 年,生意越来越好。不只是我们一家门庭若市,整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常年处于人声鼎沸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靠喊。

至于为什么生意这么好,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回想起那几年,母亲的概括是:“都抢着买,有什么要什么,感觉是天上头有神仙给做了法。”

在这种超出寻常的红火之中,父亲一开始是极其不踏实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拿货呢?” 渐渐地,他感到恍惚:“这种好事会持续多久?” 再后来,他已经懒得再想 —— 傻子才拒绝送上门的顾客,谁管他怎么来的。

批发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州、株洲、福州、上海、嘉兴…… 父亲跑的市场越来越多。

在智能手机还未 “下沉” 到 70 后的时候,父亲靠着十分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纸质地图,走遍了许多批发市场。他的目标是搜寻各大市场的低价女装短袖基础款 —— 因为这时印刷 T 恤已经逐渐失势,批发客户也开始追求简约风。

8 平方米的摊位已远远不够用,为此我们家又租下了紧挨在旁边的摊位,扩张 “势力范围” 达到了 16 平方。父亲在外奔波的时候,母亲一个人照看摊位已经力不从心。我家开始招女工帮忙,从 1 个到 2 个,巅峰时期,16 平方米的小摊里一共 7 人在忙活。

9

忙碌着拉货的工人们(作者供图)

在难以喘息的忙碌中,父亲寻找到了批发成衣的乐趣,经济上的回报冲淡了劳力的辛苦。他乐观地觉得,只要保持这种干劲,生意就会一直好下去,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成为他坚信的座右铭,为此,还在家里挂上了 “天道酬勤” 的牌匾。

这是他最意气风发的几年,依靠自己的双手,他挣来了更好的车子、城里的房子,和看似理想的生活。一眨眼,我已经准备上大学,弟弟也到了懂事的中学阶段。在同时入行的朋友之中,有的人依然摸不到门路,有的人早早被市场淘汰,而他成为了最早立足于城市里的人。他规规矩矩上班的同龄朋友拿着固定的死工资,操心着尚小的孩子。他曾经羡慕的人开始羡慕他,就好像命运开了个玩笑。

我填高考志愿时也因此受了影响,认为体制内只能拿没意思的薪水,到市场、到企业里才有机会赚钱,所以填的都是商科专业。

母亲却说,你要不要考虑师范院校?我一口回绝。

6

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母亲的心里依然留恋着三尺讲台,所以她希望女儿有朝一日也能和曾经的她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但我并没有采纳她的建议,也忽视了她眼中的渴望和热情。

那几年,针对乡村代课教师的政策开始改变,通过 “特岗教师” 招聘的统一考试,曾经退出讲台的代课教师就可以重回校园。

通知一出,母亲便试探性地对父亲说:“要不,我去考一考?”

父亲并不认为母亲能通过考试:“考什么考?早上 6 点到晚上 6 点,都在这 16 平方打转,哪还有精力看书,怎么考?”

况且,那正是家里生意最好,最需要人手的时候。

母亲并没有因此作罢:“我晚上看书又不耽误白天做事。这样都能考上的话,就该回去教书。”

父亲依然极力反对:“回去当老师,哪有老板娘赚得多?而且这么多年了,什么东西都忘了,怎么考得过?”

“钱一辈子也赚不完。考不过就算了,不试试我心不甘。” 一向温和的母亲用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也不再阻拦,只是碎碎念着:“唉,考不上的,考不上的。”

母亲只把这些话当耳旁风,此后,每个稍微有空的夜晚,都抓紧了时间复习。然而,最后并没有考上。

但母亲没有向我们流露出任何伤心的状态,她的念头也没有因此被打消,还是很倔强地表示:“有机会就继续考。”

看到这样的结果,父亲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继续考就能考上啊?你以为考试是买彩票抽奖吗?”

第三次考的时候,母亲居然真的 “中奖” 了。

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少了老板娘,夫妻档就难以维系,但考上了不去入职,母亲又心有不甘。最后,父母商讨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工作日母亲去学校上班,中午休息时她骑电瓶车过来市场打下手,休息日她依然全天到市场干活。

数年后,我问母亲,当初为什么那么坚定地要重新考教师。

本以为母亲会给我一个很有情怀的答案,结果她说:“还不是为了老了好过点!老了做不动批发,到时候退休金也没有,我们两个就变成你和弟弟的负担。”

听到这样现实的回答,我有些惊讶:“其实弟弟和我一直以为你是因为喜欢。”

“也说不清是不是喜欢。不过你爸不会想这些,而且当时生意好,但我知道做不了一辈子的。”

我接着问:“那,你当时没有和他说这个想法吗?”

“没有,说了你爸会觉得我看不起他。”

的确,父亲从不喜欢预设关于市场的任何不好结局。在他看来,如果觉得生意会江河日下,是对他能力的否定。

7

生意的红火和萧条似乎都不太讲道理。2016 年以后,市场就开始渐渐地冷清了下来了。

我家渐渐支撑不起几个工人人力成本,慢慢地只留下了 1 个女工。这还是因为母亲去学校上班之后,父亲独自实在应付不来。

为了多些生意,父亲不再专营短袖,摊位里的货源变得混杂多样,女式打底衫、防晒衫、针织衫、套头衫都有。他认为,多元化的品种可以招揽更多的客人,薄利多销也是一种出路。

然而生意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市区街边的零售小店越来越少,来进货的零售小店主也越来越少。少数县城乡镇的零售小店主们依然会来这里进货,偏远地区的成衣零售业似乎还没有被互联网彻底冲垮,只是曾经意气风发的老板们也渐渐老了。

以前因为忙碌交谈甚少的同行们,也终于在闲暇时间能够聊上几句,主题常常是 “为什么没有客人了”,可大家都说不清为什么生意红火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10

许多摊位已经无人开门(作者供图)

对面摊的老板 “老革命” 从市场建立就开始打拼,他的结论是,市场货过时了,就像他老了一样,没人喜欢过时货,就像没人喜欢老东西:“衣服裤子,不时尚就不是东西!”

旁边摊的自产自销的老板娘觉得,是自家小作坊制衣没有大厂家的批量生产优势,价格竞争不过别人。她说:“广州、武汉的大厂走量,我们人工费肯定比人家高,大鱼吃小鱼,做生意不就是这样?”

父亲则坚称互联网经济是罪魁祸首,淘宝首当其冲:“我女儿小时候都穿我们的衣服,现在都自己淘宝买,又平又靓,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了,哪里还有人逛市场?”

而每当有人反问:“你怎么不做网店?” 他就会更加激昂地陈词:“不是我不想做,进货的老板人家都在做淘宝,你怎么做得过人家广州十三行、武汉汉正街?”

大家争执不下,从来没有得出过统一意见。

这时如果卖糖水的小贩推车经过,卖糖水的阿姨就会过来问:“各位老板,吃一碗润润喉吗?”

没错,各种流动小摊小贩,也在这个市场流窜着。卖糖水的,卖快餐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 这位卖糖水的阿姨,她总是用一个有复读功能的喇叭自动循环叫卖:绿豆、芋头、西米糖水!

从父亲开始干这行,我就开始听这个叫卖声,这么多年了,小贩来来去去,这个声音还在。

糖水阿姨有一个神奇之处,她总能捕捉任何望向她推车的目光,然后朝这目光不断靠近,问上一句:“来一碗吗?”

小时候,我是很高兴听到她由远及近的叫卖声的,如果父亲心情好,或者那天生意不错,恰好她路过的时候我们又不忙,我就能喝上一碗绿豆糖水。

我见证了绿豆糖水从 5 毛钱到现在的 2 块钱,也见证了市场的萧条让阿姨的糖水也渐渐卖不动了。她早就抓住种种时机向摊主们打广告,说自己准备在夜市街找个固定位子做糖水,老客们来有优惠价。

老板们总是开玩笑回应:生意再差下去,就喝西北风了,哪还喝得起糖水?

11

市场里的各种流动小摊小贩(作者供图)

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差,疫情歇业了大半年之后,更是难以挽回地差下去了。单价 10 来块的打底衫,生意巅峰时期能卖到 5、6 万一天的流水,而现在每天的流水不到 1000 块。

促销降价手段都失效了,因为市场里顾客越来越少。这种状况别说养家糊口了,连摊位的租金都赚不够。我们家已经雇不起工人,只剩下父亲一个光杆司令。

尽管父亲已经说了不再需要帮手,但是我假期回家依然会到摊位上帮忙。每到年底,整个市场就会大甩卖,不论是卖成衣,还是卖布料,还是卖五金,或者是卖玩具文具,总之统统都大甩卖。

毕竟有些东西,过时了就不好卖,放着也是占仓库,卖了还能回点本钱。而且临近过年,来批发市场的零售客人会多一些,大多数是来淘东西过年的。但时至今日,来批发市场大甩卖 “捡漏” 的零售顾客也越来越少,一部分是经济收入不高的中老年妇女,一部分是还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学生。10 年前那种放眼望去满是年轻时尚顾客穿梭游走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

12

用手机从楼上拍的全景图,客流量比往年相比少了许多(作者供图)

因为不再续租,所以今年清仓的任务就是甩卖店里所有的存货。一般是 5 到 10 块钱一件,主要是 10 块钱一件的打底针织衫,5 块钱一件的薄套头上衣和防晒衫,全部是均码的。至于顾客年龄段,那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只要她肯买,几岁都能穿。

我就坐在门口这儿大甩卖,有劲儿的时候喊一下:“5 块 10 块,来看看啊!5 块 10 块,平过青菜……” 诸如此类,方言和普通话交错着来。

一有人来挑挑拣拣,就看人说话 —— 如果是一个阿姨闷头挑挑拣拣的,就在旁边碎碎念衣服多便宜划算;如果是几个妇女边挑边讨论的,就可以说啊呀这件衣服你穿再合适不过了,针织的有弹性,显身材,白色的衬你,红色的喜庆;如果是学生,我就会说我也拿了一件穿,很舒服不起球好搭配…… 总之,胡说八道,目的就是卖出去。

清仓时常常是一会儿忙得昏头转向,一会儿就闲下来无事可做。这时候客流量总是间歇性的,往往有一个人挑挑拣拣就会吸引更多人挑挑拣拣,喜欢凑热闹的中国人心理在这里也得以体现。大甩卖嘛,总感觉人多的地方代表东西更划算,有便宜不占是傻蛋,赶紧冲过去抢抢才是正经事,自然就一哄而上。

但人多的时候,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诱惑每一条想上钩的鱼,还要注意有没有人趁乱偷衣服。因为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偷衣服的事情屡见不鲜。

13

我家摊位正在清仓(作者供图)

卖东西肯定会遇上形形色色的客人,大甩卖的时候也是这样。

有的人对着几块钱的衣服挑来拣去,有的人像占了大便宜一次买一打,有的人还是要讨价还价,有的人看了好久却不下手,有的人和同伴一边挑一边吐槽然后离开,有的人离开后又回来。

有人让我觉得做生意开心,有人也会让我无奈愤怒,但是对于每一个摊主,保持平静,多看好事,才是做买卖的秘诀。

在这个小商品批发市场, 被父母们、大多数是母亲们领着来买衣服的孩子,总是不敢主动说我想要哪件衣服的。大部分情况是母亲问小孩,这个好不好看?小孩要是点头,母亲就开始和店主砍价,如果没砍成,有的母亲就一把拉上孩子离开,或者问孩子:你想要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有的低头不做声,有的会很懂事地说 “算了”,有的会说 “也不是很想要”。砍价失败后的结果往往都是离开。我见过太多被母亲拉走的女孩子,转头回望自己刚刚心仪的衣服,那种眼神,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我几乎没有见过斩钉截铁底气十足地说 “我要” 的女孩子,穷人孩子的懂事让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是她们那样子,就像我从来不会主动和父亲说想喝一碗绿豆糖水。

但今年清仓的日子里,父亲几乎每天都买糖水。

我清楚地知道原因,其实是他舍不得。将近 20 年的市场生涯,就要这样结束了,市场的糖水也喝一次,少一次。

其实在他看来,如果能赚到租金、维持生活,那生意还是可以继续,毕竟人到中年,所有掌握的技能都和市场息息相关,一旦离开,确实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在这个激流勇进的社会里立足。

然而江河日下的批发生意让他彻底灰了心,再不舍得也明白,怎么挣扎也依然会面临亏本,所以只能放手离开,虽然他还没有想好自己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一直以为,只有年轻人才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未曾想到人到中年,还会面临这种踌躇不安。如今,父亲又开始羡慕那些工作稳定的朋友,起码他们不会面临中年失业的危机。有时他也会和我说,以后你要是像你母亲一样当个老师,也挺好。

而我看到现实的种种,也开始觉得能有稳定的工作,的确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爷俩似乎全然忘记了当年在填报志愿时是何等抗拒师范类院校。也许我择业观的改变,也是家庭生活对我的深刻影响的一个剖面。

“告别机器人生活,租期到,档口内,样样 10 元”。为了吸引顾客,父亲用大红纸手写了这样的牌子,挂在摊位最醒目的位置。

我问他为什么是 “告别机器人生活”?他说,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小小的摊位忙碌,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自己活得像一个赚钱机器,现在要和这样的生活告别了。

“做久了机器人,一下子不用做,也是很难习惯的。” 他的语气有些怅然若失,然而今年的清仓却更加惨淡了。

我再问他会不会很讨厌淘宝之类的网购平台,他只是很平和地说:“有什么喜欢和讨厌,时代的选择,没人能抵得住。”

也许是 20 来年的批发市场生活,让父亲变成了哲学家。

来源:网易人间

两年烧掉800万,初创合伙人想退股应该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股加加丨Shareplus(ID:shareplus360),作者:加加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三年前,好朋友张君找到陈泽,表达了自己想开一家MCN公司。陈泽嗅到网红经济的风口,加上对朋友张君的信任,由此加入。2016年1月小蜜蜂MCN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万,陈泽投资100万占比20%,张君投资400万占比80%。

在公司建立之初,双方并未约定如果生意亏损,前期投入的钱用完,是否需要追加投资或是融资。2017年,公司还没有盈利,张君和陈泽各自追加150万元投资,股份占比不变。

2018年8月,小蜜蜂MCN公司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又需追加投资,陈泽因为看不到公司未来的希望,公司培养的个人IP没有打造起来,不温不火。加上投资巨大,烧钱快,一分钱没拿到,倒赔了250万,便不愿再增加投资,公司陷入窘境。

这种情况下,陈泽找到我们,想找到一个退股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股东之间的想法

在沟通前,我们列了一份问题清单,以便弄明白双方真实想法:

1. 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是否比同类公司具有优势,或是独特性?

2. 没有盈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是否能够改善?

3. 双方是否签署合伙协议?

4. 有没有约定股东退股机制?

对于以上的问题,陈泽的回答是没有,至于亏损原因主要是内容输出不优质,个人IP个性化不明显,受众定位不够明确。合伙人在创业中常常因为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却又因为理念不合而一拍两散,当初抱着美好愿望合伙,却未曾想到散伙应该怎么处理。

第二步:股加加给出方案建议

为了尽早解决陈泽的问题,股加加给出了几点建议:

1. 找到大股东张君好好聊聊,如果推出优质的内容,做好人设与受众定位,公司是否还有翻盘可能?

2. 如果双方觉得还有还有翻盘的可能,公司继续经营。若陈泽退出,可将股权转让给张君,张君支付陈泽一定的转让款作为补偿;如果没有翻盘的可能,公司可选择清算、收购或转让。

在两人的沟通之下,张君认为公司承载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想尽力挽救。鉴于多年的情谊,陈泽若退出,张君可以以100万的对价回购股份。双方谈判完毕后,便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并列清了公司的债权债务清单,双方确认签字后,公司的盈亏与陈泽无关,至此陈泽退出。

关于合伙人退出机制的5点建议

但在实践中,双方合伙人在退伙时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此时公司陷入僵局,难以为继,因此退出机制的约定显得尤为重要。

退出机制的设定,股加加归纳了五个方面:

1. 对合伙人采用期权(受限股)模式

对互相不够了解的合伙人,可采用期权(受限股)模式,约定一定的期限,当合伙人达到相应的考核条件,分批成熟(解锁);若没有达到相应的考核条件,则不登记在章程上。如授予合伙人20%的股份,分4年解锁,每年解锁5%,直至全部完成,登记成为股东。

2. 退股时间

可以约定股东在N年初创期内不能退股。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或其他可理解的原因退股,建议按比例进行稳步退股,比如:第一年退股只能退还50%的股份;第二年退股只能退还70%的股份;第三年才可以全部退还。由于公司在创业初期,各项指数都不稳定,建议合伙人不要轻易退股,对企业稳定产生影响。

3. 退股价格

退股价格主要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约定,分为公司盈利,公司资金持平,公司亏损三种情况。

如果公司盈利,可以按照公司估值、净资产或出资的一定溢价进行回购。

如果公司是资金持平,可以按照购买股价退回。

如果公司是亏损的情况,就需要让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失后再计算剩余股份的情况。

以上是正常退出,若股东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度这种非正常退出,则建议强制0元回购。

需要强调的是,股东退股,其他股东没有义务收购退股股东的股份,公司也没有这个义务。如果公司不回购,退股股东可以将其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4. 限制条件

为避免中途退出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可约定在企业发展困难阶段或经营状况不好的状况,如账面金额低于50万元或100万元,不能退股。或是在企业关键节点,新店开业、融资考核阶段等不能退股,以免造成企业经营影响或投资影响。

5. 其他约定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可以提前约定高额违约金,提高违约成本。避免商业机密的泄露,可以约定退股股东在1年(2年)内不得入职竞品公司,否则赔偿高额违约金。也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补充。

股东退股相关的法律条文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退股两种方式退出公司。具体退出方式:

一、股权转让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公司,股权转让方式对内转和对外转两种方式。

1. 股东之间转让股权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2. 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3. 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的规定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按章程约定实行。

二、退股退出合法情形

1. 公司连续5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5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

2. 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3.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股加加丨Shareplus(ID:shareplus360),作者:加加君

火的可能不是钓鱼,火的本质是扮猪吃老虎的剧情

@卢诗翰:钓鱼视频,火的可能不是钓鱼,火的本质是扮猪吃老虎的剧情。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几天我发过一个钓鱼的视频。
简单来说就是,最近这段时间,钓鱼视频频繁的出现在大家首页,邓刚,曾大盆等职业钓鱼选手轻轻松松钓上百斤鱼的视频让大家目瞪口呆。

一开始,我认为这些钓鱼视频爆火,可能是随着大家佛系躺平,钓鱼这样休闲一些的中老年运动开始进入大家视野。
但前两天和闪闪等小伙伴直播连麦讨论后,我有了新的看法。

因为我们突然发现,钓鱼视频之前,其实有好几个爆火视频有类似的逻辑。
最开始,应该是去年,一个叫王铁锤的象棋博主,她的视频内容就是四处挑战路边下象棋的大爷。
因为很多下象棋大爷往往觉得年轻姑娘不懂棋,表示小姑娘我让让你。
但是大话说了一堆,王铁锤一上来就很快把各路大爷们将的捶胸顿足,有时候大爷还不服气,会被连锤三把~
这个视频很快爆火,当时大家就调侃,视频很有意思,就是拍起来特别 “费大爷”

而王铁锤之后,就是乒乓球国家队选手去朝阳公园打乒乓系列。
一开始是不太知名的国家队选手,伪装成路人上场,然后把乒乓大爷们打的人仰马翻。
火了之后,张继科这样的知名世界冠军选手都跑去公园和大爷们打,节目效果拉满~

事实上,朝阳公园大爷们的水平非常高,比如第一个视频里,马上就有人认识到
“这个水平,绝对的国家队,省队选手都不可能削我光头”
但是,在张继科和国家队选手面前~大爷们基本没胜算。
在张继科之后,林丹也加入了这个 “费大爷” 系列~

而现在的钓鱼视频,我们的理解就是
这本质其实还是一个变相的 “世界冠军伪装路人,扮猪吃老虎,深藏功与名” 剧情~
只不过主角从职业棋手,世界冠军们,换成了钓鱼大师。

邓刚的视频,剧情基本是
听到一个收费挺贵的 “黑坑” 鱼塘,那今天带大家见识一下。
一开始,带上口罩交入场费开钓时,老板还没感觉出什么,甚至觉得又是一个来玩的。
结果,随着一条又一条鱼上钩,老板的表情,从轻松写意,到凝重,再到惊讶~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最后往往一脸呆滞的站在邓刚边上围观他钓了多少鱼。
“世间竟有如此之高手”
“此子钓鱼技巧,放眼中华,那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恐怖如斯!”

最后,有眼不识泰山的老板可能终于认出来,
“啊,原来,他就是~八十万空军总教头,邓刚 [并不简单]~”

短短一个视频,半小时之内,既展现了神乎其技门槛极高的钓鱼技术,这还不够。
他还在这么短的视频里塞进了扮猪吃老虎,有眼不识泰山,以及 “天下谁人不识君” 等经典爽文套路,爽点极其密集~,这内容不火简直没天理。

我后来想想,这不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吗~
你看这个电视剧能拍这么多季果然是有道理的呀。

所以,与其说是钓鱼视频火,不如说是这些掌握了新一代短视频叙事节奏的职业钓手们火。

ps: 有一个佐证是,我去翻了小破站的纯钓鱼科普视频,数据并没有什么大增长~~
可见不是钓鱼这个赛道火,而是这些创作者找到了方法把自己的冷门行业做火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在于,我记得几年前,国外,欧文扮成老大爷去野球场虐菜的视频,也是爆火。
可能,不论中外,观众们都很爱看,对方欺你少年穷,不料少年是龙王,轻松写意一顿虐,事了惊呼竟是他~~的故事 [允悲][允悲]

大家不妨也可以思考一下,你所在的行业,想要拍出经典爽文剧情,要怎么安排故事,没准你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

作者:丘小海 来源:华为内部论坛
编辑:博学读书会(ID:boxuedushuhui)

01
内卷又火了

这是华为内部论坛很火的一篇文章。

图片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
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
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试以7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作解释。

图片

02
什么是内卷?
这7种情况讲透了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
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
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科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
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或维稳之类)大检查。
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
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
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
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尤其在着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
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这是一种自我较劲,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
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还得拿个放大镜看,累死人。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例如,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为了比出高下,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
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就是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
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
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不必深究,也不必穷举,否则自身也可能掉入内卷之中。
略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图片

03
两大原因,造成内卷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
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
因此,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
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
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从文化基因上看,两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
帝王文化的核心是愚民,以利于其统治,而太监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拍马屁,讨好主子,以期获得主子的恩赐。
所以,有的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文化基因里决定了中国人习惯于内部竞争,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
看看现实中的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即可理解。
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挑战的新形势,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
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
如各种风俗习惯,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
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
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
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却与之很不相称,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设计有关。
无数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令人痛心。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大家便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
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
社会应该鼓励和推动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放在鼓励发明创造,建立最小约束的自由机制上来。

大厂的租房江湖:铁打的涨价,流水的房补

在北京要实现 “租房自由”,你认为需要花多少钱?

贝壳研究院 2019 年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报告提供了答案:7600 元起。报告还显示,想要住在距离地铁站点 1000 米内,平均月租金水平在 3800 元以上,且每靠近地铁站 500 米,单位租金增加超 12%。

一大批租房客正为了享受到 “租房自由” 而不停努力,特别是聚集在互联网大厂的都市白领们,想要少花钱还能租到心仪的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媒体 “未来可栖” 的《大厂码农:我们只是租房补贴的搬运工》一文,向外界揭示了互联网大厂员工面临的租房困境:公司提供的租房范围内定向房补,被租房平台、中介定向上涨的房租消耗掉了。

铁打的涨价、流水的房补,大厂的 “租房江湖” 已显现冰山一角。当有太多的 “大厂故事” 被生产出来后,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似乎有了一套 “元叙事”,租房也不例外。

近年来大厂相关报道所制造的话题性开始让人们患上了一种 “大厂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仿佛这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被贴上 “内卷”、“围城” 之类的标签,就都能在大厂身上找到答案。

模式往往对应的是一种外部视角,而身处其中的人,租房只关乎工作和生活。

活在当下

2015 年大学刚毕业就入职小米的叶琪,在北京前前后后搬了四次家。公司虽然没有提供房补,但她每次都会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

“住在(公司)附近太重要了。我不是一个驱动力特别强的人,能走路上班的距离就刚刚好。” 叶琪觉得,上班前、下班后在这座房子里的时间才是 “生活的开始”,如果这部分时间被通勤压榨得所剩无几,那临出门前就真要给自己多做几遍 “心态建设” 了。

叶琪前几次搬家一次是因为租的老房子住宿条件太差,墙角内、窗户上总有蟑螂频繁 “光临”,某天雨下得太大直接把阳台顶冲塌了;另一次则是因为房东不合理地涨价。搬家留给她的记忆除了痛苦就是劳累,即使请搬家公司,还是会搞得 “兵荒马乱”。但就像她不接受乱涨租金一样,“搬家、在公司附近租房都是一种生活的选择”。

而在施然看来,租房并不是以大厂为中心的 “桥段故事”。

施然从去年开始就在北京的字节跳动公司实习,主要负责内容部门的运营工作。她和另外一位同事合租,住的地方步行到公司只需要 10 多分钟。

对许多一线、新一线的都市上班族来说,离公司近本身就是租房的一大优势。早晚高峰挤地铁、换乘的通勤是每日的 “必修课” —— 不仅要知道在哪个位置上车更方便,还要练就一身 “强挤抢跑” 的本事。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 年新青年居住消费报告》显示,约 70% 的受访对象表示可接受的通勤时长在 1 小时范围内。交通与地理位置也是常年居于租房考量因素的第一位。由此可见,实现 1 小时的 “通勤自由” 对城市青年的租房选择极具吸引力。

除却通勤外,腾讯、字节跳动、快手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还设有针对员工租房的定向补贴,即在划定范围内租房可享受不等金额的补助。

以字节跳动为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距离办公地步行 30 分钟,自行车或地铁 20 分钟范围内租房,每月可获公司提供的 1500 元补助,其他城市以步行 30 分钟以内为标准。

施然告诉界面新闻,公司对房补范围的规定是附在入职合同里的,审核方法简单而又固定,距离以 “高德地图 / 百度地图 / 苹果地图等软件的地图测距截图” 为唯一证据,此外没有更多流程。明文规定加上量化结果,“字节在这方面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互联网大厂的房补带动周边租房价格上涨,以至这几家公司被中介看作 “肥羊”,还有留言称 “住的离公司近而被领导要求多加班”。

施然表示,自己从未遇到过上述情况,从她个人的实际工作经历看,这类说法虽不能说完全失实,但多少有把故事里的冲突情节带入成想象中的大厂日常,略显 “滤镜失真”。

她眼中的大厂 “一切都与事相关”,每个部门都很大,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是因工作需要而产生。即使加班大概率是因为自己手头工作没做完。租房也是一样,北京的房价、大厂所在园区的地段,平台与中介对房源的垄断,这些都成为影响租房选择的因素,和大厂没有必然联系。

像是房补被中介 “定向收割” 的情况,施然觉得,虽然在公司附近租房确实比其他地方要贵一些,但房补还是能起到作用的。自己合租的房间扣去房补,每个月花 3000 多元,尚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同时下流行的 “躺平学” 一样,在她看来,租房也是一件需要降低期待的事。如果房补能够把因地段带动的涨价拉回到 “市场均价” 的话,那有总比没有强,若能够覆盖掉很大一部分,便称得上是 “意外的福利” 了。

对施然来说,能住在公司附近,早上多睡几十分钟,下班后可以散步回家,周围有自己熟悉的店面、商场和公园逛逛,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完全为了大厂。

“房补猎人”

租房的天平一边连着需求端的租客,另一边连着供应端的租赁市场,而租金则是游走其间的砝码。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先领认为,租金问题的本质是供求,而大厂租房补贴无形中催生了供应租赁中介市场 “房补猎人” 的出现。

“房补猎人” 指的是一类专做互联网公司房补范围租房的中介,他们会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房源信息,时刻留意着大厂房补规定的变动。他们对某一区域距离公司的公里范围、要交什么证明材料、公司管得严不严都有着十足的经验。固定片区内的房源就像是猎物一样,难逃被各家围捕的命运。

入行 5 年,专做字节跳动补助范围内租房的肖扬正是 “房补猎人” 中的一员。他的微信头像是带有 “字节跳动” 标志的公司照片,微信名也备注有 “字节租房管家”。他对字节在北京各处的公司位置、周边房源情况、房补规定细节都了然于心,俨然已成了字节跳动的 “编外人员”。

肖扬所在的中介公司很早就开始做这块业务,他也是一入行就被安排接手字节租房。在他看来,大厂附近的租房因补助而产生涨价肯定是有的,但只是很小一部分。从他朋友圈分享的房源信息看,整租、合租的价格并没有大幅超出所在地段的平均水平。

比起上涨的价格,旺盛的需求才是这一业务增长的核心。“快” 是肖扬感受房补范围内租房的最明显特征。

首先是房源更新快,像自如、贝壳、我爱我家这种平台,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都在盯着更新的房源信息。肖扬说,这类房子一般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他朋友圈里的租房动态也保持着这样的频率。

再就是房子租得快,“周末的话基本上一天之内就能转手,最迟不过两天。” 界面新闻记者随肖扬看房时,他指了指合租房里的另一间屋子,“租客也是字节跳动的员工,这片的房子根本不愁租。”

晚点 Latepost《字节怎么都十万人了?》一文中提到,字节跳动在 2020 年一年内,从 6 万人涨到 10 万人,平均每工作日约 150 人办理入职,“仅在总部北京,字节跳动就有近 40 个办公点,员工们每天在食堂吃掉上万个鸡蛋、10 吨以上的蔬菜。” 互联网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介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肖扬自己最开始做业务时,字节跳动的房补规定还是 “步行 30 分钟以内”。据他推断,后面改规定可能是因为公司也发现根本 “不够用”,已无法满足随公司扩张而不断膨胀的租房需求。

在肖扬看来,大厂租房只是整个城市生活的一处缩影,只要市场需求不减,这块业务就能一直做下去。

在送界面新闻记者出小区时,肖扬与保安商量晚些时候再还钥匙,“待会还有一个客户要来上门看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叶琪、 施然、肖扬均为化名)

来源:界面

我儿子赌输了 5 万,我该怎么处理?

提问:我是一个基层公务员,前两年刚分期了一个小铺面,今年初又用公积金贷款把旧房推了从新起,这两年前后都花了五六十万还欠着银行的 60 万,我算好了自己的退休时间和公积金,虽然每月压力不小,但也维持得过去,就在昨天儿子突然说他因为跟同事和客户吃饭喝酒,喝高了大家一起打牌赌博,然后他把自己的两万多块存款,外加上他拿着客户的 5 万一起输光了,(分两次赌,当天输了四万,几天后他想翻本又拿钱自己跟朋友跑去赌场想赢回那四万,结果又输三万)一年前我刚起好房子,我手头没钱了儿子说想要 5 万入股朋友一个小公司,我就帮他跟我弟借了 5 万,现在才过了一年,他也只还了一万多,还欠着他五叔的三万多块,这次又把客户的五万块输光,儿子今年已经 28 岁了,离过一次婚,到现在没结第二次,我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怎么去面对?

人穷莫言殇 回复:

你信我的,就听我来处理。

第一配个老人机,找他方便。

第二征信先把他的搞烂,让他无法贷款,办卡,小贷各种网上查征信申请的。(最重要,这里搞烂意思是在征信上留下逾期记录,在短期内避免他自己能很简单申请贷款,那些说买不了房和买不了车娶不了老婆的,有点常识。没戒赌什么都办不了就算办了也都是守不住。)

第三有工作让他继续天天上班,没工作回家养着。静养一个月。

第四把家里面所有亲戚通知一遍凡事他借钱必须通过你。并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他借的每一分钱都只能他自己打工挣钱去还。如果背着借朋友的钱请从家滚。

第五让他自己仔细想想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培养一个兴趣。就算广场舞也让他去坚持做。找到生活上的一个积极的点。

第六有条件就带他到处走走,去见见同龄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人。让他自己明白生活不容易。

第七当父母的也不要老是责备他,给他一些鼓励。

第八点帮他把钱还上,前 3 次就让他还了,三次以后就请想办法把他送进去蹲一下了。该采取强制措施了。不然最后可能就是欠上百万甚至更多。

这几点是你当父母可以做得,剩下的还是靠他自己走出来。我相信如果做到这些他会慢慢明白成功走出来。如果还是走不出来最后想办法送监狱待个一两年是比较好的。省事省心,还有专门的人培训教育他。

想不到第一次答复这么多人赞同。既然都赞同了请把这些传达给你身边需要的人。严格执行!远离赌博,珍爱家庭!

以前我也觉得对于赌博这件事情好像无药可救,其实某天自己想通了也就那么回事。钱也值钱了,家人,朋友也乐于帮助你了。唯独就是在沉迷的这个过程中如同小说所写,走火入魔一般不自觉的就点开了网页开始了赌博。

每一个与家里面坦白的赌博之人都是可以被救的,但是需要家里面帮助。他错误的价值观需要被不断修正。但凡还有良知的人会渐渐从那种错误的价值观中走出来。真的没良心的还有监狱可以救赎,就怕家里面的人决定不下来,也怕他自己下不了决心了。最后再折腾发现这辈子都完蛋了也就现在去死最好了,家里面人受了不少打击。与其相信他一遍又一遍的忏悔,还不如好好的一步一步按我所说的来。越早越好!

6 月 29 日

现在以对家庭有人员陷入赌博的提供建议 (补充):

1. 他和你们坦白,说明他需要帮助不是需要职责谩骂。道理人情请给足了,没有哪个人人心是石头。把亲情牌,爱情牌打够了。别拳打脚踢。让他罪恶满满愧对身边的人。

2. 哄出他的经济大权。他有工作,工资照收管住,有生意,生意换你名下,有固定资产也换你名下。什么?他不同意?连哄带骗的转移。终结他自由支配经济的可能。

3. 他第一次,也许他会戒掉,也许他会沦陷。当你了解到他已经撸了一大笔钱待你处理了 (就是这小子知道纸包不住火了),记住用感情,亲情感化他,把他的征信撸烂掉,在他坦白确实认为自己过错了的时候。千万不能拖沓!阻断他靠信用向借贷机构借贷的可能。(亲戚、朋友该如何打招呼看家人自便了。)

4. 一定要努力的帮助他重拾生活乐趣,这点我是最强调的。一个人的内心毫无杂念自然不会出错。倘若一个人带着负罪感开始重拾信心,重拾乐趣,他肯定会经历了自责,后悔,懊恼的过程。家人如果把这个过程处理好我坚信三观肯定会被立正!因为这个过程处理不好他会极其容易复赌。

5. 关于他的债务,看你自个了,若你一心不想与他有瓜葛。自个带着东西走人。若你放不下请!花时间捋顺债务,定期核查他的资金出入。该哭该闹自便。

6. 家人真的尽心尽力做到如此了,他依然欺上瞒下,可以报警了。征求他意见确实他存在戒赌困难可以想办法送进去思考一下人生。这类人要面子怕死,怕丢人!越是他怕的请一一做出来。待他缓过神他会感谢你做得一切!所以不要怕,just do it!你如此尽心尽责依然管不住,真的得强制了。这个程度随便拿一条都是可以撸他进去几天的。(这种情况下你也没什么可以惋惜的,不怕。)

对于赌博者人员本身,我可以理解你你一次次复赌,一次次戒赌信誓旦旦。但是你确实给你的人生造成了污点,对家人也造成了伤害。所以我给你如下建议:

1. 家人才是你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不然你也不会纸包不住火的坦白),请你怀揣着你做错事的那一份自责,把事情原本讲给他们听。

2. 毫不犹豫的把自由支配的经济主动交出来。实践检验了你身上放不得钱!!!换句话说就是你没博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命。

3. 把债务条例清晰的列出来,坦白的那么自然请你这一步一定做到。把债务罗列出一个轻重缓急。针对这个东西征求家里人意见共渡难关。(家里人一定时刻监督。)

4. 很高兴,你已经意识到你出问题了,不要管第一次或者第 n 次。心理问题本靠你一个人自救治疗会有所困难 (但也别为自己开脱),请你把前一次的失败总结出来,在再次坦白时加上。和你的家人共同的挖掘方法,认真面对。

网友们各种评论都有,我也知道我自己个的理论以及方法会有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我希望的是大家多出一点可行方法。你知道管着就好,具体如何操作,再次出问题如何是好。

不要让每一件事付出的如此的廉价。对家人来说付出的爱,钱,时间一定要物超所值;对那些坦白之人来说也是要下定决心,不断想方设法的阻断赌博念想。就像你流鼻涕了,家人告诉你要吃药,你病入膏肓了静静的躺着让家人来帮你做出对应的决定。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骂也好,闹也好。何用?

还是得感谢各位关注!很多人给我感觉就是想听故事的,我偏偏不说故事 (故事说再好也是一种丢人。所以老哥们别丢人了,自己干得那些事情心里有逼数就好,现在你是个有毛病的人)。我一直渴望挖掘出震撼你内心的点,改变你内心的字眼。遗憾,我水平真的有限,无法总结出像小九九般一背就可以解决问题。老哥,这个称呼我看作贬义。我也不是圣人,如果真的那么牛逼历史会记录下我这一笔。所以呢对于那些咬文嚼字的网友我真心难以回怼。我希望深受赌博之害的朋友尽早走出深渊!

最后,很多人想靠自己走出阴霾,却一次次被眼前的债务打败。后面更新我会把对债务的处理详细表达一下。

如若你关注,希望你按部就班执行。

7 月 28 日

债务问题

第一,躲不掉,一定得面对。

第二,罗列出轻重缓急,是否这个钱是出于你内心不安而要你借更高理利息偿还。如还不还都一个样请按部就班。比如别人手头紧想买个东西,你主动哭穷说自己多么多么惨。如果确实因为买房啊或者亲戚去世、生病拿不出钱需要你的你多少得给点。

第三,一定要有个账务数据并且理清楚,曾经活着有一花一,现在是现实要你学会有一省一。不该花的钱比如朋友结婚感觉那个和我很好我是不是要借一万随礼 (夸张而已)

第四,账务一定让第三方监督,交给你信赖的人监督你,花一分钱都得汇报。

第五,征信烂了不代表信用卡用不了,高铁坐不了。你没成为老赖前都是中国合法公民享受合法的法律保护。只是限制你重新申请信用卡,重新申请网贷。征信上有逾期或者负债高了可能信用卡会降额度。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第六,网贷,信用卡等等机构的负债,是可以协商的。别蠢到什么都不管不顾一股脑放着,最后利滚利吓死你。协商不是代表你认怂立马得还钱,是你拿不出钱需要长时间慢慢还。他们爱骚扰就骚扰,你也得把你的对这个债务处理的决心亮出来。

第七,高利贷的,我觉得个人建议趁早集资把这个处理了。实在觉得困难参照南宁鸡姐。

第八,一毛钱都要想办法去挣,你有工作周末去兼职早日还清楚。你没工作更应该去找工作挣钱。等着别人帮你处理是不现实的。

10 月 3 日

刚刚过完国庆,有一个小朋友大概十天以前加我微信和我说要戒赌等等,就在昨天他告诉我他又复赌了。

其实道理真的赌博的人比我还懂得多,一些成功人士都被赌博害得得不浅更何况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就刚刚我跟他要了网站还有还有他的账号密码。我通通帮他改掉了。网站我也在国家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给举报了。

从两个方面浅谈

国家层面,对于赌博行为说白了肯定禁止。危害到个人也危害到社会治安。如果不管控肯定会引起社会动乱。国家保障你的自由和安全,面对这些不好的东西请你举报,关掉一个是一个。举报后都会有一个举报编号和查询码。你可以查询,举报请你截图保存证据完整附上图片。查询结果未做处理,可以接着重复操作。人多了次数多了不可能不管。也不用担心个人身份问题,可以匿名,在联系方式的空格内不做填写就行。

个人层面,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 (吃饱了没事干,精神上十分空虚)。如果放在自然灾害的年代,你还赌博,树皮都没得吃。所以钱多了,得花的明白。个人精神上得明白钱该如何正确使用。特别的那些发帖写故事叫惨的。我是不太看好,因为思想上还没走出困境。如果意识到了应该是想办法去做事情了,而不是发帖说故事并且结尾都是类似的归纳总结。

11 月 9 日凌晨

一点点心里话。熬过了戒赌那段时期的犹豫、害怕、彷徨,依旧会有后悔、自责这是一辈子都过不掉的问题。”何以还债,唯有暴富” 百分之百输掉的人都会这么想。太多人复赌了,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极端还债心态。很多人给我私信或者加微信聊聊天,我给不了很多建议:我只能告诉你在你脑袋不清醒的时候请让清醒的人介入你的生活,帮你理一理问题。强调一点:长期赌博绝对是会降低正常的思考能力的,也就是智商会变低。我内心里面是很渴望帮助戒赌困难的人。因为我能感受到你赌博,复赌,借钱,借贷,骗钱等等各个时期的内心感觉。我可以把很多问题给你解释的一清二楚或许都不用解释你都懂,但是我想得问题是可以第一次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拖到第二次?可以第二次解决的问什么又要拖到下次?可以趁早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拖到你已经不仅是一无所有而是负债累累的状态下开始解决?认识不够或者是其他什么。这些问题我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我坚信的是趁早把问题暴露出来并通过一些措施先约束起来至少不会让你往后那么难堪。不要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自己晚了,这么说肯定很多人相见恨晚为什么没早点告诉我等等,这个时候家人的警觉就很重要了。如果家人都能抓住赌博的人第一次坦白的状态严防死守他的经济行为,那么这绝对会是挽救家庭的不二之法。很多家庭又会问怎么办?或者等等,这个就需要我们社会通过一些案例份子总结应用哪些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了。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比较理想的想法,大家都有了这种意识就像对待毒品一样。这里还得说一个事:很多人是在网络上输掉的家产甚至都没去过澳门正规赌场,我想表达一点可能会被误解,那就是网络赌博纯粹的就是骗你的钱,你认为自己是赌输的其实都不算是赌博输掉的。这里我得承认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去帮助他人,可能会给他人一些错误指导。对此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困扰我感到抱歉。

1 月 10 日

今天心情很郁闷,和一个人聊天如下。我问题也比较大,负能量多给不了支柱。以后大家还是看看热闹就行。难以表达内心,只能说,大家都是成年人,成熟一点吧。此回答终结到此为止。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1

2021 年喽,翻开回答,感觉那会自己真是一板一眼的认真。有多少人控制住了,又有多少人帮助了别人。我建过微信帮助人,也试过弄网站。算了,没那么伟大。过好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过往。给你们瞅瞅我的,最近又有一个还款完成。真是开心。我很贫穷,我的心却比以前充实。什么都会去尝试,学学 ps,pr,拍照,骑行等等。你们好奇我负债多少,我只能告诉你们很多很多。怎么造成的?这个就不用回答了。对于生活我还是个新手,一边生活,一边学着生活。

2

4 月 29 日

今夜无眠

3

和一个朋友打电话,也是几年前就东搞西搞乱七八糟的事情。今晚突然发消息给我:完蛋了!

我猜到八九不离十,果不其然。再次沦陷,很彻底。不给自己一点后路。

劝了两个多小时估计都说晕了。希望他今夜好好休息,按照我说的做。

正常人不做,去做人下人。何解?自己解。

5 月 7 日

最近这几年发赌博输钱的自媒体人越来越多,赌博在中国文化里面是有一席之地。他们说赌博时表露出来的难受感,其实我都不太好意思看。真正的戒赌绝对不是卖惨和求理解。相似经历的人可以互相理解并且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的并不会给你好脸色,因为不理解的人会觉得你活该。与其发出来经历各色的人批判再承受内心煎熬,还不如自己想好如何过好每一天如何去每天完成一点小事情多挣点钱。到活得皮够厚了,再来表达你们戒赌经历和观点,也会显得更客观更专业。赌博我不是专业的,戒赌得专业点,不然对不起输掉的一切。我现在还是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的曾经,待我再过些年对这一段人生经历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那时候应该离出书不远了。各位需要买书的可以先私发定金给我 (开玩笑)。

最近又看见几个分期要还完了,心情大好。那些执迷忏悔阶段的戒赌人希望你们能早日发现人生是充满了希望。消极是一天,积极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积极?快乐是一天,失落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只因为钱?还是心不够干净?

4

5 月 14 日

【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拒绝跨境赌博主题宣传周” 提示:辛苦赚来血汗钱,跨境一赌全不见,一入赌博深似海,再想回头难上难。

5 月 23 日

今天目前为止,好几十个人点赞。看来最近负债的人有点多。不然没人对这个感兴趣。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可能最近比特币跌太惨了。不管是什么情况,整理好思绪,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做。经历这么多感触最深的就是除了死以外没什么能阻止我生活下去。希望有困难的你也一样能努力生活下去。美好的爱情,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家庭等等,都是我们值得花时间去感受的。不能一辈子就被负能量牵着走,多么划不来,生命只有一次。浪费的就浪费了,剩下的抓紧珍惜。

新时代钓鱼,有点接近德扑的竞技场玩法了

@卢诗翰:#中国钓鱼技术协会总教练是怎么钓鱼的#
这两天看见好多人对钓鱼类内容感兴趣,大家可能也刷到过那个大早上地铁下来全是赶着钓鱼的老年人的视频。很多人可能好奇,一个钓鱼,有这么有意思吗?
其实过年前后我就在留意这块了,目前的钓鱼市场玩法,和大家理解的已经不太一样了。
新时代钓鱼,我感觉有点接近露天麻将馆。

传统大众理解的钓鱼,是坐在河边慢悠悠下饵-等鱼-钓起,需要耐心,充满了闲情逸致的慢节奏活动,能钓上来多少鱼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但新时代黑坑玩法不一样,他接近于竞技。
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名词,黑坑~
黑坑是当前钓鱼行业的主流玩法,简单来说就是付费钓鱼场。

他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黑坑老板承包一个鱼塘,装修一下,把遮阳伞,钓位这些硬件设置弄好后,放下一万斤鱼。
一个鱼塘设100个钓位,每个钓位以300元一天的价格出售。
你可能觉得,这个价格看起来有点贵,但这里毕竟是专业鱼塘,有鱼有伞还有凳子,我舒舒服服钓一天的鱼,只花300,比KTV这些便宜多了,划算。

但如果仅限于此,黑坑玩法不可能这么流行。
黑坑的关键在于后续,老板会以3元/斤的价格回收大家钓上来的鱼。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钓鱼技术好,一天能钓100斤鱼(大概40条),那么你钓上来的鱼,刚好能抵消你的入场门票费。俗称“上岸”
有人肯定会说,不可能,哪有人一天能钓100斤鱼呢?
那你错了,我围观了很多钓鱼博主,他们基本都能轻松做到(具体可见下面这个视频)
他们钓鱼速度非常可怕,设备也非常专业,有多种饵料,专业的收鱼网,赶上高峰期鱼连续上钩,基本是手脚并用~甚至很多人一场能钓到150,180斤~

多的这些,就全是赚的了。
所以,很多人好奇,职业钓鱼运动员怎么盈利,超出门票这部分,就都是赚的钱了。
假设你钓上来180斤,扣掉门票钱,那么你一场盈利就有240~

当然,这里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例,现实中黑坑也有区别,面向大众的平民化黑坑,门票和回收鱼的价格会低一点,专业场门票和回收鱼的价格会高一点。有的回收价格会高达30一条~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一个月多跑几场,然后还有各种专业钓鱼竞技赛~收入很可观。

这样的玩法有许多好处,
高手能赚到钱,所以钓鱼高手会愿意来。
新手虽然赚不到钱,但是偶尔钓上几条,回头卖给老板返利,也会感到收获。
哪怕一条没钓上来的菜鸟,参加黑坑能和大家一起认真的钓鱼吹吹牛,认识一些朋友,也觉得不枉跑一趟,比自己一个人野钓有意思。
钓的好,有钱赚,钓的不好,也有收益,哪怕一条没钓到,也认识了一群钓鱼朋友,这个玩法兼顾了王者黄金青铜所有段位的玩家~

而且,这个玩法,不用考虑钓上一堆鱼要怎么办,带回家吃不完的问题,现场直接返给老板。
老板的盈利也比较简单,一万斤鱼的成本费,大家钓上来鱼的回收费,场地的承包费,这些是成本。一百个坑位的门票钱则是收益。虽然遇上高手老板要倒贴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钓鱼大神们一样钓个百八十斤的,绝大部分人是赚不回门票钱的。所以老板整体是赚的~
而且一百个坑位可以收好多天,后面几天基本就都是纯利润了。

当然,业内这里也有潜规则,第一天门票钱会贵一点,基本都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高手来,后面第二天第三天的门票钱会便宜很多。

所以,大家看见那些赶凌晨地铁去钓鱼的老年团,基本都是新开鱼塘第一天,决战紫禁之巅去的~
他们要早早的赶到现场,揉鱼饵做准备~

钓鱼的快乐你们可能也理解了~你们网吧五连坐就很快乐了,人家这一群钓友黑坑钓鱼10连坐,互相比赛谁多谁少,谁少了晚上请客,岂不是比你们快乐20倍[笑cry]

ps:业内说法,一般只有10%的人能赚回门票~大部分人还是图个大家一起比赛钓鱼的氛围。

此外,在长期的发展中,行业还出现了许多具体规则。
比如说,有的老板耍诈,鱼放少了,对外说一万斤,结果才5000斤,那么不好意思,钓鱼群友一合计是可以感觉出来的~大家把各自数字一合计,感觉不对~那直接就会找你退钱。
要是连续来上两次,那么你这个人基本业内混不下去了。因为很多爱好者是四处流窜参与各种钓鱼比赛,各地钓友消息都比较灵通。
此外,大量的钓鱼爱好者也促进了整体生态的完善,比如鱼塘100个坑位对吧,他们是有抽签小程序来抽签决定位置的~我第一次看都给跪了,过于专业~

还有鱼饵,他们似乎是有好几种,虾仁南瓜酥等不同种类,分别是前期使用,中期使用,后期冲刺使用。(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前期后期有啥区别~)

具体的,大家可以围观邓刚,曾晖等钓鱼博主~
前者是中国钓鱼技术协会总教练~也就是昨天那个换羊视频的主人公
后者也是职业竞钓大师,重点是很年轻,视频拍的特别有意思,今天这个视频就是来自他的

几个没什么用的冷知识

@月风_投资笔记:听路演,几个对你们没什么用的冷知识:

1、以耐克为例,主流鞋的出厂价是 70-80 元,即使是千元以上的高端鞋,出厂价也就是 120-150 元左右。这个已经有媒体公开写过了,所以二级狗很多人看完报告就不想买鞋了 ——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智商税;

2、所有大品牌里,对于工厂而言,工艺比较复杂、毛利率最低的是哥伦比亚的鞋,所以同等条件下,可以挑它家的;

3、美版鞋基本上都是东南亚产的,大陆鞋基本上都是在广东产的;

4、单价 3000 元以上的鞋,生产成本也不超过 200 元,本质上都是品牌溢价,不过买的人也都知道这一点,茅台谁看高粱的成本价啊;

5、鞋厂,越南的平均工资是中国人的 1/2,缅甸和柬埔寨是 1/4。大陆现在电子厂、保险、鞋厂都招不到人,你们猜为什么?

6、因为对于保险代理人、厂哥厂妹这个阶层的人来说,现在全行业最高的收入在哪里?外卖,都去当骑手了。—— 这是人们的选择,同样的辛苦,收入为 1.5 倍,当然在网络的眼里,外卖是最剥削人的行业;

7、有一部老的纪录片《鞋业王国》,可以去看下。

@月风_投资笔记:为什么还是扯上外卖,你以为我想么?

我一脸严肃的问卖方保险研究员:

为什么保险股喋喋不休,为什么 4 月保费还是压力很大,为什么代理人团队还是增员不利?

对方:因为草根调研时说,增员不力,很多人都去送外卖了。

我:嗯?

我一脸严肃的问卖方服装研究员:

为什么厂子都在越南,却在 A 股上市,而且为什么厂子在越南反而是优势?

对方:因为草根调研时说,现在广东难招人,李 N 很多款都断货,很多人都去送外卖了。

我:嗯?

HOW OLD AR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