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一定能胜利么

前几周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段话,很感同身受,大体是,很多鸡汤会强调坚持的意义,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判断什么才是值得坚持的。

恰好最近又看到一个段子,说有人坚持持有腾讯的股票,从而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人坚持持有某某股份,资产大幅度缩水;有人坚持持有乐视股份,目前人已消失。

段子固然是段子,但同样是坚持,带来的结果确实迥然不同,为什么我对这个感受颇深,因为在历史的某个特定时刻,我在港股卖出了某只重仓的股票,全部买入了某只股票,结果到现在,我卖出的那只股票已经涨了几十倍,而我买入的那只股票跌了差不多90%。如果当时没有做这个选择,我应该已经妥妥财务自由了。看,我自己就活成了段子是不是。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初期,我写过一篇雄文,叫做,驳有志者事竟成,大意我还记得,我说有志者一定事竟成么,那要看立的是什么志,如果违反了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比如去造永动机,那就一定不成。如果违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反共反华的阴谋诡计,那就一定不成。这么掷地有声的文章,当然成为了语文老师的范文,也算是高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很惭愧,现在的政治觉悟明显不如以前,只能谈些职场啊,事业啊这样低俗的事情,类似美国大选这样的高端话题,让其他觉悟高素质高的大V们去发挥吧。

回归正题,怎样判断一个事业,一项投资,值得坚持。很惭愧,我自己也没做到,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人生很多关键决策其实就来自于此。非常有意思的是,我自己的关键决策往往是错的,但我给别人的决策建议准确率就很高,比如早些年我有同学在腾讯,我有事没事就让他拿着腾讯股票别动,他一在同学群里谈炒股我就怼他,让他拿住了腾讯别折腾。再比如早些年有阿里的朋友在美国二次上市前问我是不是可以把期权提前卖掉,也是我力劝保留,结果对我也是非常感激。真的是有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

那么我也简单总结一些现在我的决策认知,希望年轻人,不要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

第一、尽量寻求底层逻辑

一个行业,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底层逻辑是什么,是这个行业对人们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个改变从长远看,是正向的,还是逆向的。

这是行业的价值点,那么我们知道,有些投资人喜欢投赛道,就是寻找行业的底层逻辑,选择最有价值的赛道。

即时通讯,改变了人类社交方式。

电子商务,改变了人类的购物方式。

搜索引擎,改变了人类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方式。

当然,电子游戏,改变了人类的娱乐休闲方式。

网约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

那么现在,很多投资人一看,教育方式可能需要改变,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赛道;而现在仍有80%以上的购物行为未被改变;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赛道。

行业底层逻辑,需要一定的宏观视角,需要一定的预判性。

比如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是毕业那年坚定的把互联网当作自己的事业选择,那是什么年代,上个世纪末,中国网民大概只有几百万的时候,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巨头大部分还没有成立的时候,现在的巨头当年只有网易存在,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草根网站而已。当时应届生有几个人会把互联网当作职场选择呢?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底层逻辑是什么,行业选对了,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如何选,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我以前说过,为什么我从来不看好乐视,因为乐视是典型违背我价值观的企业,白手套么,说多了都是屏蔽词,一个靠资源关系和融资能力起来的公司,我不认为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但乐视如日中天的那两年,坦白说,我非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是不是判断力不再可信。为什么乐视崩溃的时候我很幸灾乐祸,不好意思,我觉得守卫住了我的价值观。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专业人士和评论家判断错误,相当多都是高估了资源和关系的力量,低估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但坦白说,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新的市场环境里,资源关系正在逐渐胜过产品力。

企业产品价值,产品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企业价值观,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

但这样够了么,不够,还有一条,企业家的格局和视野,以及契约精神。

在这个领域,我有判断正确的时候,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但回过头来说,当你选择长期坚持一项事业的时候,你务必要对老板的格局,视野,契约精神有深刻的洞察。

这里几个要点

企业家如果有对其他人不守信的记录,你不要认为不会落在你身上。

企业家如果不愿意分享利益,企业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这里说一下,契约精神>企业家格局和视野。

有些企业家能力不错,但格局不高,视野有限,不过早期做出的回报承诺会坚守,有些早期加入的核心员工,回报还是很不错的。

如上,把握三点

1、行业价值,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哪些基本诉求,如何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

2、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价值,人才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基本价值观。

3、企业家格局及信用,其中信用>格局。

那么之前提过几次,如果你背景一般,起点不高,可能需要寻找跳板企业,这时候,优先考虑1和2,第3条要反向找了,这话啥意思呢,三条都好的当然最好,但入门门槛较高,而你寻找跳板的时候,第三条反向找,可能是入门门槛不高的跳板选择,反正你迟早要跳的,学到本事刷新简历走人就是了,不用在意一时得失。很多人以为跳板就是二线互联网公司,然后说门槛也很高,其实并不是,比二线还要低一截的,受限于企业家格局和信用,但产品力还可以的互联网企业其实有一大把。很多是很好的跳板选择。我真的真的不敢点名说都有谁,毕竟说出来太得罪人。

第二、尽量认清自身价值

你自己愿意投入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你自己擅长什么。

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是拆迁户,手里有几千万几套房,衣食无忧但是在家闷着难受,你想去做什么事情。很多人觉得家里呆着挺好,我不敢说别人,我自己是呆不住的。

很多人迷茫问我职场规划,很多时候我不想替你做主,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性格,不知道你爱好什么,不知道你的信仰是什么,有的人外向,坐不住,就喜欢跟人聊天,你非让他学技术做程序员会被折磨疯了。有些人内向,社交表达能力低,有社交恐惧症状,你非让他去搞市场商务也会疯掉。

有些人善于钻营关系,乐于察言观色,觉得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我干嘛要阻止呢;但有的人性格孤僻,热爱技术,不通人情,那刷刷算法题,去个大厂走技术专家路线才是好的选择。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靠什么吃饭,自己想清楚。

想不清楚可以试,找到一个自己舒服而且有成就感的发展环境,就值得坚持下去。再好的领域,自己不舒服,自己天天跟人斗气,折磨自己,那就没必要了。

TK教主人到中年了,为啥还在坚持信息安全领域钻研精进,对人家来说,这就是通关打怪的游戏啊。打游戏需要啥坚持,坚持打坚持爽不就完了。

第三、对环境变化足够敏锐

人们不可能一下子看清未来,行业的格局在变化,企业的格局也在变化。

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非常优秀,超脱于其他行业竞争者,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保守,落伍,甚至被淘汰。

需要对环境变化有足够的敏锐。

我前面也提到了,早期互联网,产品力胜于一切,资源陷阱的败局故事我可以讲出至少两位数。但现在,我不敢这么说了,虽然乐视垮了,但在政府强力管控的环境里,再讲资源关系无用论,就一定一定一定不合时宜了。

政策环境的变化是一方面,其次是用户诉求的变化。

80后上网的诉求是什么,90后的就不太一样,而00后的,我发现很多关键词我都没听说过。

有曾经很成功的企业,后来逐渐落伍了,其实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它的产品用户都老了,而新的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

此外企业高层人员更迭的变化,如果你发现公司的一些具有实力和卓越贡献的牛人纷纷离开,而新来的空降军团各种花架子,那这个企业的前途就可想而知。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有人才的流失和更迭,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看替换的人才和流失的人才,其价值关系是怎样的。不要觉得流失一些牛人企业就不行了,人家牛人退休了,或者想去创业了,或者想试试新的赛道都有可能。但如果只有牛人走,不见牛人进,这个可能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发现环境发生了改变,发现市场条件发生了改变,你可以做出新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不要ALL IN !

警惕那些让你ALL IN的人 ,这篇文章发布的时候,正是很多投资人喊ALL IN 区块链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他们ALL IN区块链了没?他们删掉了微博,假装自己没说过。

确实有一些ALL IN的成功者,幸存者偏差来着。毕竟,如果你去赌场,all in如果赢了,肯定比不是all in赢得多,你如果只看盈利榜单,那么all in的人回报率更高对不对。但输光的人你是看不见的,巴菲特从来不会all in。

我很坦然的说我从前决策失误很多,失去了很多财务自由的机会,但问题来了,我穷么?我不敢说自己多有钱,总好过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吧。我一直有筹码,一直没有输光下桌,就总有继续投资和翻回来的机会,我亏掉的案例喜欢跟读者分享,让读者不要学我,其实我也有投资成功的案例啊,我要是割韭菜,把成功案例选出来包装一下,也可以假装自己是投资大师对不对,但我知道自己不是。

随时保持自己手里有筹码,有弹药,不要羡慕那些ALL IN暴富的人,学一些对冲的思路。

无论是投资,还是事业,都是如此。

如果你有两套房,你愿意卖一套去创业,你自己有这个决心,能让家里人支持,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有一套房,我建议你别那么冲动。

记住,人生不止一个选择,不要认为错过了一个机会就失去了一切。

可以坚持自己的判断,但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多一次选择的筹码。

职场也是如此,你喜欢一个公司,你热爱一项事业,你当然可以继续坚持,我不会说这样不好,但随时关注其他职场机会,保持自己和猎头的关系,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就是多一份选择,多一份保险,如果有一天,自我感觉不错的你被老板当抹布一样扔掉的时候,别才想起来我说的这句话。

创业也是如此,留一点资产,留一点余地,留一点退路。我们说努力创业人生不留遗憾,但不要选择倾家荡产的那种。

来源:caoz的梦呓 微信号:caozsay

怎么烹饪好一盘青菜?

123

作者 / 菜菜美食日记

这几年去朋友家吃饭,发现其实很多家庭,对“青菜”真是太草率了。

端出来的青菜,盘子底下汪着一滩汤汁,叶子蔫巴巴,不管什么菜,炒出来基本一个味道……

这样的青菜,别说小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爱吃。

是青菜难吃吗?还真不是。

不信你看外面餐厅的青菜,端出来总是青碧油亮,清清爽爽的。尤其是在粤菜馆子,青菜的做法更是多样。

白灼、快炒、上汤、啫啫,蒜蓉、姜汁、红葱头、豆酱……再结合不同时令选择不同蔬菜,一年到头都吃不腻。都说广东肥胖率低,爱吃青菜功不可没。

虽然家庭炉灶火力有限,很难完全复刻出餐厅里头那种干爽有镬气的青菜。

但餐厅操作,也有不少小技巧是可以借鉴的。

今天菜菜一次性给你们解决“如何把青菜做得好吃”这个难题。

保证你们一学就会,从此大人小孩都爱上吃青菜!

青铜段位——白灼

适用于生菜、莴笋叶、芥蓝、菜心、上海青等

白灼是广东这边做青菜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厨房新手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方法。

它的技术难点只有一个:如何让焯水的青菜保持碧绿爽脆。

其实很简单,你们跟着我的步骤来,保证能成功!

首先,烧一大锅水。注意,是一大锅!这样水开了以后才能防止迅速降温,保证青菜的爽脆口感。

水沸后加入一勺食用油和一勺盐。食用油和盐能让青菜保持翠绿,光泽也更漂亮。

其次,焯水的时间要短。

叶片薄脆如生菜,焯烫 5-10 秒就可以出锅了;菜梗稍硬的如芥蓝,焯烫时间也不宜超过 1 分钟,看到叶子变色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后,余温会让青菜继续熟成,想要脆口,就千万不要在热锅里恋战!

白灼青菜,一般用浇汁的方式来调味。

酱汁要有一定的稠度,充分挂在每一片青菜上,吃起来才不寡淡。

最基础的白灼酱汁是蚝油汁,由蚝油、生抽、盐、糖、淀粉、清水调制而成,在油锅中熬制浓稠即可浇到青菜上。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在热油炝锅时加入蒜蓉、辣椒等丰富调味。

这样做出来的生菜,口口爽脆,咸鲜的酱汁里还能品出淡淡的清甜。

大鱼大肉同上桌,最先吃光的往往就是它。

白银段位——上汤

适用于娃娃菜、豆苗、菠菜、鸡毛菜、苋菜、西洋菜等

上汤也是粤菜的经典做法,鲜美滋味全都浓缩在汤里,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正宗的上汤,要用瘦肉、老光鸡、火腿慢火熬制的,异常鲜美,但也比较麻烦。

一般家庭大可不必如此周折,这里教大家一个偷懒的办法,可以快速制作出香浓醇白的高汤

用 1 颗咸鸭蛋、1 颗皮蛋、1 根火腿、1 小勺虾皮炒出油脂和香味,再加入 300-400ml 沸水 / 高汤,大火煮 3 分钟。

鲜味虽比不上正宗版,但绝对甩清水煮的好几条街!

ps:平时家里囤的干贝、虾米、香菇都别藏着了,和青菜一同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娃娃菜对切成 8 等份,加入热汤里煮个 2、3 分钟,再用 1 小勺盐、1/2 小勺白胡椒粉、1/2 小勺糖调味就能起锅。

这一招没啥难度,用来给青菜提鲜却是一绝。

青菜一咬,迸溅出来的汁水都超级香浓。细碎的皮蛋、火腿也别放过,它们区别于青菜的嫩,口感上也更加丰富。

吃完菜,再来口汤,青菜的甜完全释放出来,喝着那叫一个鲜美!

黄金段位——蒜炒上海青

适用于空心菜、菜心、番薯叶、莴笋叶、油麦菜等

相比不容易失手的水煮,炒青菜的翻车率可就太高了!

关于如何炒出一碟有镬气、绿油油、还够味的青菜,我的答案是尽可能营造出旺火快炒的效果。

首先,沥干水!沥干水!沥干水!

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也是一般家庭很容易忽略的。

做好了,噼里啪啦的热油四溅没有了,本就火力有限的家庭炉灶也不至于立马降温。

其次,硬件要跟上,大铁锅你值得拥有!

大铁锅可以充分预热,大火烧到冒烟。这样保证青菜入锅后锅仍是热的,避免出水过多,变得湿哒哒。

不粘锅就很不适合炒青菜,一来不能空烧,二来容量小,恒温性也不如大铁锅,炒着炒着就变成煮了。

烧到冒烟,才算预热充足

热锅之后,加入冷油,爆香蒜片。

油温太高,食材容易糊,所以在冷油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煸香的操作了。

下蒜不要手软,蒜香对青菜的味道是极大的加成。

蒜末容易糊,更建议大家切成蒜片,或者豪放点,刀背拍一拍就成。

最后,加入青菜,全程大火快速翻炒。

炒青菜讲究速战速决,一般来说,变色变软就是青菜断生的标志。这时候,加入调味料,炒匀就能关火出锅。

利用余热让青菜完全熟透,才能保持清脆的口感和碧绿的色泽。

蒜 + 蚝油 + 生抽 + 盐,是我最常用的调味搭配。

蚝油和蒜一样,必不可少,建议大家炒青菜时都来一点,味道会鲜美很多。

另外,盐的加入会让食材出水,所以千万不能下早了!

铂金段位——醋溜

适用于白菜、包菜、土豆丝

说个扎心的话,白菜可能并不在广东人的青菜名单里。

一来是因为南方青菜的品种实在是多,二来是南方的大白菜真的不太好吃。

我也是尝过北方的大白菜后,才改观的。

白菜叶片大,菜梗也大,甜度高,水分大,耐久煮,用蒸、煮、烧等方式来料理都没什么难度。

若是用来炒,就得注意改刀和入锅顺序了。

首先,切掉菜帮子,取出叶片。

接着,将白菜叶一分为二,再用刀斜着切成片。

尽可能让白菜片的横截面变大,保证受热和味道都更均匀。

炒的时候,质地较厚的白菜梗先入锅,炒个半分钟,再加入菜叶一起翻炒。

这样操作,可以避免菜叶烂了,菜梗还没熟的情况。

最后加入事先调好的醋溜汁,炒匀就能出锅了。

分享一下我常用的醋溜汁比例:1-2 大勺陈醋 +1 大勺生抽 +1-2 小勺白糖 +1/2 小勺盐 +1 小勺淀粉 +1 大勺清水。

蒜香和醋溜是用家常调料组合成的味型,大家要是觉得把握不好,或者想偷懒,也可以直接用现成的酱料。

我常用的有这些——

分别是:鲍鱼汁、老干妈、腐乳、海鲜酱、豆瓣酱、沙茶王、普宁豆酱、香菇酱、蒜香辣酱、XO 酱

钻石段位——猪油渣炒通菜梗

要想青菜好吃,还有一招也非常经典,那就是用猪油 / 鸡油。

动物油脂独特的荤香,用来炒青菜,是绝对的加分项!

下面我用一道经典湘菜猪油渣炒空心菜梗,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空心菜可以说是夏秋季里最受欢迎的青菜了,梗清脆,叶香滑。

既可以直接掐成段,炒成蒜香的、腐乳的、XO 酱的;也可以将叶和梗分开,做成不同的菜式。

这道猪油渣炒空心菜梗就是只取菜梗,切成小段来制作。

空心菜梗加 1 小勺盐腌制出水,约半小时,然后用手攥干水分,这样可以让空心菜梗更脆口。

接着,把锅烧热,加入 1 大勺食用油、1 小勺猪油,下 1 小勺蒜末、1 小勺豆豉、2 个干辣椒段煸香,再加入 1 小勺剁椒酱和猪油渣一起炒香。

最后,通心菜梗大火翻炒 30-60 秒炒至断生,再下入 1 小勺生抽、1/2 小勺糖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样炒出来的空心菜梗,比肉还香,爽脆惹味,随随便便就解决掉一碗米饭,送粥更是绝配。

吃过它,绝对能打破关于“青菜不好吃”的成见!

最强王者——啫啫芥兰

还适用于芥菜梗

前面的介绍的几道炒青菜,都属于硬炒,全生食材入锅炒至断生出锅,对火力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家里火力不足以支撑,还可以尝试二次加工法

先将食材焯水至半熟,再回锅大火翻炒。

这个做法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好上手。事先焯水,也可以防止后续炒的时候出水、炒不熟等情况。

缺点嘛,也很明显,就是缺少镬气。

所以我会安利你们用啫啫煲的做法,来进行二次烹调,会比炒出来的更香。这个做法也被称为熟啫。

啫啫蔬菜的两种经典选择,一个是芥蓝,一个是芥菜,都是梗比较脆硬,快炒难以把握火候的青菜。

这里给大家演示一下啫啫芥蓝的做法。

芥兰 / 芥菜梗 300g 五花肉 50g(可选)蒜瓣 20g 姜粒 20g 小洋葱 20g 红尖椒 1 个 食用油 3 大勺 猪油 1 小勺 盐 1/2 小勺 柱候酱 1 小勺 海鲜酱 1 小勺 鲍汁 1 小勺 酱油 1 小勺 糖 1 小勺 米酒 1 大勺

首先,将芥蓝改刀。

根据芥蓝的大小,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斜切成小段。

接着调个万能的啫啫酱:1 小勺柱候酱、1 小勺海鲜酱、1 小勺鲍汁、1 小勺酱油、1 小勺糖混合均匀。

铁锅烧热,加入 3 大勺冷油,下入葱姜粒和小洋葱煸香,捞起沥干,香油过滤待用。

不用洗锅,加入热水煮沸,加入 1/2 小勺盐和芥蓝,焯烫 1 分钟沥干待用。

铁锅洗净,烧热至冒烟,倒入 1 小勺猪油,加入五花肉片煎香,再倒入前面的香料和红尖椒翻炒。

下入沥干水的芥蓝大火翻炒几下,加入调好酱料,锅边淋入 1 大勺米酒,翻炒均匀关火出锅。

最后,将砂锅烧热,加入少许炸过的香油,倒入炒好的芥蓝翻炒几下即可上桌。

砂锅良好的蓄热性,可以帮助食材快速锁住水分和香气,保持脆嫩口感。

酱汁均匀裹住芥蓝,还能吃出旺火炒出来的焦香气。

趁热吃,最是勾魂。

零星的几片五花肉,也是增香的大功臣。

你们平时炒青菜,大可加几片五花肉或牛肉一起,增添荤香,简单调味足够下饭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几种青菜的做法,是从简单到难一步步深入,工序和材料也是逐步增加,大家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练手。

不同的青菜,做起来的技巧都有些微的不同,这些,都是需要大家通过实践去感受的。

不要因为“不就是个炒青菜吗”,就掉以轻心,给与每道菜足够的尊重和热情,这才是把青菜做得好吃最关键的秘诀。

以上,就是#怎么炒好一盘青菜#的全部内容啦。

来源:知乎日报

比勤奋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哈佛商学院的柯比教授认为,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

柯比教授说,大部分学校是在岸上教学生这样游泳,或是直接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而哈佛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学游泳。

哈佛真有人啃书到凌晨四点半吗?有,但是很少。顶尖学霸确实都很勤奋,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理清培养“学习力”的窍门,柯比教授写就《学习力》一书,把“学习力”拆解为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共六个方面的综合体。本文是柯比教授总结的部分箴言,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比勤奋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文 | 柯比

学习态度
1、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

2、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我建议所有的学生都应列出与你的学习有关的各种目标,另外,还要列出与这些目标有关的其他因素:
▪ 我有什么能力?
▪ 我的目标需要我怎样去行动?
▪ 在我已经确定的目标中,成功意味着什么?
▪ 如果失败了,又意味着什么?
▪ 我是否赋予自己的生命和时间以应有的价值?
▪ 我的学习是否能给我足够的灵感和勇气,把我从平庸中拯救出来。

学习动力
1、我们给学生的告诫是,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

2、在哈佛,大家公认的学习定律就是“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而勤奋则是第一位的。当他们经过苦读顺利地走出哈佛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触:他们已经不再惧怕任何困难,因为他们在哈佛的苦读中已经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

3、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或者说产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有意识地输入前者,排斥后者,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

学习方法
1、专注是学习力中最具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质。千万不要去幻想学习中的捷径,你所要做的,就是将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你入迷了,就距成功不远了。

2、一个完美的长期学习计划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习变得紧张而有序。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必须具备下列几项条件:A.明确的目标;B.达成的方法;C.清楚的阶段;D.每阶段有具体成效。

3、我们不可能把明天的觉今天睡完,明天就不用睡了;也不可能把一周的饭都提前吃完,以后就不饿了;学习也一样,头脑内一天持续接收同样的东西多了,就会感到厌倦,记忆力也越来越弱。因此,一天读10个小时,不如一天一小时连续读10天来得效率高。各门功课的相互搭配也是如此。

4、你必须记住三件事:第一,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第二,提高阅读能力是终生的任务。第三,只有坚持多读才能提高,不然阅读能力会自动降低。阅读对于大脑的作用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有效阅读的三个要素是:1.集中精力;2.尽量多记;3.把所读到的内容同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5、不要盲目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快速学习法”或“超级学习法”,应该先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最喜欢、最适合哪种学习方法,要知道,只有利用自己感觉最舒适、自己觉得最有兴趣的方法,才能把自己从学习中真正“解放”出来,才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效率
1、心情能制约学习效果。谁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人的脑子本来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儿都放进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去,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的东西掺杂在一起。等你要用的时候,就感到困难了。

3、把自己的时间都记录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困难的事。你可以通过你的记录来了解,每天这一千多分钟我都干了些什么,哪些是有效的学习时间,哪些是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哪些时间是白白浪费掉的。只要能坚持下来,你就会慢慢发现,在一天当中,你的有效学习时间会越来越多,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4、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能在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则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思维
1、学习,首先要学会遗忘。就像狼的猎捕促进鹿群的质量一样。嬴弱的、瘸腿的、老迈的和掉队的鹿,最容易被狼所捕到。所以,我们要尽快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知识、老化的和没有用的知识,并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矛盾。

2、在文科学习中,创新思维可以让你展开想像力的翅膀;在理科学习中,创新思维可以帮助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让思维多向发散,四处探索。

创造能力
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植就是最快捷、最简便的创造。睿智的学习者会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移植过来,加以适当的改造,变成适合本学科应用的研究方法。

2、有些人认为,学习者只要记住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东西,对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其实,这恰恰是那些灌输式教育者最大的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只是机械地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同样,一个学习者如果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话,不管他具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永远是在模仿和抄袭。

怎么提升自我认知?

晨熙小太阳说
“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颇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你遇到一个问题,一定是由一种特定的、你自己不知道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问题只是表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才是根本,而这个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你的认知水平。

如何让自己提升认知呢?由浅入深,有三个步骤。说来简单,做起来需要时间。

首先是增加自己的知识,知识越多,你所能理解的也就越多。这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

但光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把你所学的知识能够相互联系和组合起来。也就是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第三就是不断有新的行动,在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知真正落到实处。

1.增加自己的知识,学习前人的智慧

增加自己知识的方式很简单,看书、上课、看纪录片、看访谈等等。

在一期许知远和许倬云老先生的对话里,许倬云无奈感叹,当代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那在这种大环境下,该如何走出困局呢?许倬云的回答让我热泪盈眶。他说,“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

“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我们很多时候的痛苦、焦虑、迷茫、难过,都是因为懂得太少。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你遇到的问题早就被人遇到过也研究过。所以有问题时及时借助前人的智慧,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才有可能提高认知。

但是借智也有一些技巧。拿看书来说,要读那些经典的、经过时间认可的、关于人类世界基础知识和底层逻辑的书。比如关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的经典书籍,关于生物、地理、科学的书籍。看这些书,对人类文化历史、对物质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现实来思考,受益无穷。

拿我自己来说,我真正进步最大的时候,往往是我阅读了经典书籍的时候。

比如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抗压能力可以强一点儿,但没想到,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书里,长老对前来教堂的女士说:“恐惧是一切作假的后果。” 恐惧来自作假。所以不要对自己说谎。因为对自己说谎,就会在内心美化和提升自己,不能诚实认识自己,继而产生许多不真实的期待,有了不真实的期待,就会害怕那些期待落空,因此有恐惧。可如果诚实的看待自己现有的能力,知道外在的结果就是现有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那恐惧就会一扫而空。

那天我与一个客户谈合作,原本我担心自己能否谈成功,但想到这句话后,意识到是我现有的综合水平决定我是否能谈成功,如果不成功,那也是由我目前的状况决定的。这么一想,也就不再担心了。一旦我能诚实地面对自己,不给自己加上那些“我很厉害”的人设,我也就能诚实地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

所以,遇到问题时学会少一些“冥思苦想”,而是去学习,去吸收新知识。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思考上限,既然现在这个问题让你痛苦,说明它超过了你的认知水平。因此,不如趁早寻求他处的智慧,而不是困在自己的层次打转。

2.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认知不是知识,认知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在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把它们相互联系和组合起来,也就是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这需要去刻意练习。

首先是要了解一些各个学科的基础思维模型,比如“第一性原理”的哲科思维方式,由复杂性科学而发展出的“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进化生物学里“物竞天择”的基本思维方式,等等。查理芒格曾这样建议:“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而这需要大量阅读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各学科中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著述,了解并熟悉书中介绍的核心理念,能够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并融会贯通。”

如果看那么多著述困难的话,看教科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它能最快帮你认识一个领域,并搭建该领域思维框架的书。张一鸣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教科书是人类知识最浓缩提炼的书。如果以浓度而言,最提纲挈领的肯定是教科书。”我记得我是在看了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后才搭建了关于市场营销的工作体系,在看了《社会心理学》后才对社会心理学有了一个入门的了解和认识。

有了基础的思维模型以后,跨学科的知识如何融会贯通呢?这就需要刻意练习自己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框架”。我们通常遇到问题就想要一个答案和解释,但其实问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背后解决问题的那个思维框架才重要。

我们可以多与高手聊天,并有意识地思考他们话语背后的思维框架。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有次我和一位前辈聊天,十几年前他在深圳香港就有了十几套房,并且全球各地都有投资,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请教他该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他说,其实选择一份工作背后,首先你要看行业。也就是工作所依托的那个经济体。行业是在发展的,那就错不了。接着你要看行业内的公司,是不是前几名的公司,是的话那就是在这个面上。然后才是看你要做的岗位。他这么一分析我就豁然开朗,之前我考虑的点都在“薪资待遇、发展路径、团队规模、领导能力”这些方面,而他的思考方式却是直接对我降维打击了。前辈说的这点,其实也是曾鸣教授的“点线面体”的理论,只能说高手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他又说到房价:“以前深圳的房价5000块钱一平,现在10万一平,涨了20倍。你说未来会不会涨到20万一平呢,这也有可能,但是它也就涨了2倍。”这个思维方式也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当我考虑要不要买房时,我考虑的都是它是不是还会再涨,却没有从时间维度来考虑房子增值的倍数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交流中,能明显地感知到人与人之间思考方式的差异如此巨大。而带着这份觉知去学习别人的思考方式,自己肯定受益匪浅。

3.躬身入局,多闯多行动

知道和行动之间往往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要让行动和知识同步起来,唯有不断去行动,去做你没有做过的事情,接受新的挑战。躬身入局者,方能成事。

我曾经学过一门课,教员工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中的格局,不要总是执行视角,而是能站在老板和公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本认为我都掌握了。没想到一实践起来根本理解不了。有次与人谈合作,对方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将整个运营工作都包下来,做不了的可以找人做。我却一直无法理解这一点,和他强调因为我不会写代码,所以我无法全部承担,只能做一部分,谈来谈去谈不拢,最后这事儿也就黄了。事后我回想起来,才知道,“哦原来当时我应该提高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唯有行动才能破局。以前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发个朋友圈都很在意别人会怎么想我。直到有次参加一个社群活动,需要自己建一个群。一开始私信给人发邀请语时我很忐忑,担心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的朋友们会怎么看我呀”,但是,当一条条信息发出去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别人是怎么想我的,全都是“如梦幻泡影”啊。

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一个念头发动起来,就是行。我们要让自己的念头不断动起来,在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知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从了解知识,到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建立思维模型,再到躬身入局去行动,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它没有某个到达顶端的结果,我们一直都只是在路上。

为什么骑自行车学会就忘不掉,可弹琴需要天天练?

作者 / 果壳
一旦学会骑自行车,即使很多年不碰,再踩上脚踏板仍然能平稳前进。有人说这叫「肌肉记忆」,是肌肉记住了骑车的动作。

可弹过很多次的钢琴曲,只要一段时间没练习就会变得生疏,为什么肌肉记不住怎么弹琴?

图丨 giphy
记住动作的不是肌肉,是神经

无论学骑车还是弹琴,都是在学习动作,这既是我们吃饭穿衣、生活得以自理的基础,也是通过展示动作技能折服全世界人的必经之路(比如世界杯决赛时,超过十亿人在看 22 个人如何追逐和控制一个球形物体)[1]。

掌握一个动作后,关于如何调动肌肉的记忆会被储存下来(比如哪块肌肉在什么时间用多大力),以备之后重复相似的动作,因此有人称之为「肌肉记忆」。

其实记住动作的不是肌肉,主要是神经系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大脑、小脑等部位神经细胞的形态,以及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功能出现永久变化,神经发出的指令变了,肌肉收缩的方式才跟着改变[2-6]。

学习动作的过程不同于学习知识点,比如自行车前进原理这个知识,听别人说一遍就明白了,还可以接着讲给下一个人。而学骑自行车时只听讲解不可能学会,必须亲自坐上车练习几次后才能掌握,并且很难告诉别人是怎样学会的[4]。

关于跳绳动作的记忆主要储存在大脑里,而不是肌肉 | 图虫创意
灵光一现,还是逐渐进步

「学会」新动作的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尽管每个人进步速度不同,但过程相似。

比如学骑自行车时,无论是练一次就会了还是苦练了一个月,最终学会保持平衡往往就在一瞬间,前一分钟还稳不住,后一分钟突然“发现”了窍门。而学会弹一首钢琴曲的过程,往往是从断续生疏逐渐变得熟练动听,进步累积连续而缓慢[7]。

进步过程是突然还是连续,主要取决于动作的需求。

骑车主要需要全身协调,根据当时车和人的位置调整身体重心、双手配合调整方向、双腿控制速度,最终让车前行且不会倒向一边。需要协调的动作重点在于身体多个部位的配合,动作比较粗大,允许稍有偏差(比如手脚换个姿势,依然能保持平衡),能看到水平的突然飞跃[7, 8]。

另一类需求重点在于速度和准确程度,如弹钢琴时要精确控制按下哪个琴键、按的时机和力度。这样的动作通常比较精细,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肉眼可见,看似可以无止境地精进[5, 7]。

图丨 pixabay
这两类需求并不是非此即彼,有时一个动作有两种需求。比如骑车不摔倒主要依靠协调,但在计时比赛或杂技中,骑车额外需要准确控制速度和方向。还有很多日常活动和运动也是这样,如上楼梯、跳绳、跳舞和打球等。

而且无论突然还是渐渐学会,实际上所有动作的进步都是逐渐发生的。虽然最初几次学骑车时看起来是一样的东倒西歪,好像没什么进展,其实神经细胞正在默默规划动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学会,只是目前还没法预知这个「突然」何时出现。

有的动作永生难忘,也有的撂爪就没

学习动作的速度有快有慢,掌握后记忆保持的时间也从几十分钟到几十年不等。

一旦学会骑车这类需要协调的动作,即使数十年没有碰过车,再次踩上踏板还是可以保持平衡。而且,动作越是一致并连续重复,记忆保持越是完好,比如游泳就是一直在循环同样的划水动作[4]。

弹钢琴这样需要速度及准确性的动作,记忆在停止练习后很快开始消失,而且随着时间延长遗忘的越来越多。其中,差异越大、越断续且需要精细微调的动作遗忘得越快,就像打篮球时很少连续投篮,每次角度和距离也有差别,一段时间不练习就容易投出“三不沾”[2, 4]。

如果动作包含两种需求,两者的遗忘速度可能不一致。就像多年没骑车,再上车还能不摔倒,但可能速度变慢、拐弯时骑出锯齿形。曾有研究测试了一种类似滑雪的动作,发现受试者中断练习 10 年后仍能做出类似动作,但动作幅度降低 32%,频率也降低 20.4% [7]。

虽然很多动作放置一段时间后感觉像没学过,但不用急,再次学习时的进步速度会明显快于最初学习阶段,可以很快重获之前的水平[7]。

左图初学时进步缓慢,右图重新学习进步快,中断时间越短遗忘越少、恢复原有水平越快 | 参考文献[4]
除了动作本身的特点,加速遗忘的情况还有最初学习时练习量小、动作掌握不熟练、停止练习时间长,以及受到其他动作干扰(比如本来羽毛球打得很好,改打网球一个月,再回到羽毛球场水平就会下降)[4, 7]。

总之,学习动作时无论能不能立即看到进展,神经系统都会在练习中默默进步并把记忆储存起来,即使很久没有练习,重拾时也能找回之前的动作记忆,或快或慢。

参考文献
[1] Krakauer JW, Hadjiosif AM, Xu J, Wong AL, Haith AM. Motor Learning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ompr Physiol. 2019 Jun 12;9(3):1279]. Compr Physiol. 2019;9(2):613-663.
[2] Park SW, Dijkstra TM, Sternad D. Learning to never forget-time scales and specificity of long-term memory of a motor skill. Front Comput Neurosci. 2013;7:111.
[3] Kantak SS, Winstein CJ. Learning-performance distinction and memory processes for motor skills: a focused review and perspective. Behav Brain Res. 2012;228(1):219-231.
[4] Richard A. Schmidt, Timothy D. Lee, Carolee J. Winstein, Gabriele Wulf, Howard N. Zelaznik. 2019.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 a behavioral emphasis. Sixth edition. USA. Human Kinetics.
[5] 胡明霞. 2017. 动作控制与动作学习.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Papale AE, Hooks BM. Circuit changes in motor cortex during motor skill learning. Neuroscience. 2018;368:283-297.
[7] Nourrit-Lucas D, Zelic G, Deschamps T, Hilpron M, Delignières D. Persistent coordination patterns in a complex task after 10 years delay: subtitle: how validate the old saying “once you have learned how to ride a bicycle, you never forget!”. Hum Mov Sci. 2013;32(6):1365-1378.
[8] Teulier C, Delignières D. The nature of the transition between novice and skilled coordination during learning to swing. Hum Mov Sci. 2007;26(3):376-392.
作者:代天医

编辑:odette

成功的人生都是有明显的阶段性的

@_村西边老王_:成功的人生都是有明显的阶段性的。

而每一个阶段性的突破,想从这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都需要在上一个阶段有良好的积累,但无论积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只要你想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都需要冒巨大的风险。

吴晓波说,他的人生有明显的阶段性。20岁之前上学。20岁到30岁当财经记者。30岁到40岁写出了几本财经超级畅销书,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财经作家。40岁到50岁开始传媒企业化运作,成为公司老板。现在他已经52岁了,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开始做自媒体。

罗永浩也是,高二之前一直在上学。辍学后到27岁,一直在寻找人生的方向。28到35岁成为新东方名师。之后离职找项目创业。35岁到45岁的时候一直在创业,经历了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和手机公司,虽然都没成功,但不断地转型和尝试,始终让他保持热度并成为火的时间最长的网红。他已经快50岁了,现在开始做直播带货并进入娱乐圈,不断地上综艺。

韩寒也有类似的经历。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明星、网红、企业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的人生有明显的阶段性,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断地转型、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有的尝试成功了,有的尝试失败了。但是他们始终在冒着风险在尝试新的东西。只不过失败了就继续尝试新的,成功了就把企业从小做到更大,从没有名气做到有名气。

但是普通人的人生状态和成功的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那就是普通人的人生没有阶段性。他们的人生是平铺直叙到死的。

当然我说的普通人的人生没有阶段性的意思不是说普通人不会经历上学、找工作、换工作、结婚生子。普通人的人生也会从0岁过到80岁,但是我们发现,普通人的人生阶段,基本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由生理年龄决定的人生状态,到了时间就上大学,到了时间就结婚,到了时间就生孩子,到了时间就生病死了。然后换工作也是因为实在干不下去了,没办法了,所以才走的。

也就是,普通人缺乏对于事业的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层面的决策。他们几乎从来不想转型,只要日子稍微稳定一点,他们就希望能保持下去,只有在实在过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会被迫寻求新的方向。他们从来不会革自己的命,从来不会主动放弃已有稳定,然后为了寻求突破去承担风险。

如果你当作家当的好好的,你会去开赛车吗?你会去做杂志吗?你会去拍电影吗?你肯定不想。当然了,大部分人的能力连作家都当不上。

总之,平庸的人几乎都是全面平庸。

如何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缪斯谭说
一.师人长技,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从历史里、从舆论上、从生活中,寻找一位向导人物,观其经典事迹、参其行事方式,继而视己如他,去思考:

1.如若处于他的历史背景、站在他的立场角度,遇到这件事自己会如何解决?

2.如果这件事放在目前的环境中应如何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与时俱进去完善?

有所思路后再观照当事人的实际做法,师人长技结合己身之长,去历练去实践,走走停停,边做边错,边错边改。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日积月累会一通百通,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体系,当遇见相似之境况便能持着训练有素的判断力一击即中战无不胜。

二. 透过现象察本质。

1.以结果为导向,行就上,不行就撤。

当做选择左右摇摆之时,便以结果为导向:

(1)设最坏打算。这个选择的结果自己能否兜得住?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失败了有无东山再起的资本?

(2)明晰所需。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个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以上思考,得出正面答案即可勇往直前,反之则及时止损。

不要出尔反尔亦不要三心二意,以此为地基添砖加瓦,唯有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做了再说,才能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2.明晰事出反常必有妖。

(1)利益声张,必定有诈。

蛋糕体积有限,如若一个人声张要把自己那份无条件分你一勺,大多是想以此为诱饵姜太公钓鱼,以待时机成熟割韭菜,因此要警惕炙手可热之地。

(2)但凡打压,皆因妒忌。

不招人妒是庸才。

如若行得正站得稳出成绩,依旧无端被人否定打压,问题不在你,而是对方因妒恨怒火中烧,把心中的恶念对外投映,如若这个人不是你,但犹如你一般优秀,他亦会如此行径,因此莫要理会,是对方狭隘,并非自身差池。

(3)情怀过分,便是掩饰。

如若一个人、一件商品总是打着情怀旗号去卖过分溢价的产品,那么购买之前应当理性思考:

你买的是情怀,还是产品?

如若真的为情怀买单亦无可厚非,但如若只是为了这个产品,实际上这个产品值不值这个价格?

浮于表面的现象往往是巨大迷障,因此要学会拨开云雾见月明才能依据自己的判断力找到解决之道且不被蛊惑欺骗。

三. 海纳百川但立场坚定。

要有良好的判断力需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幅度,譬如:

(1) 放下过度主观的意识,放下固执己见的小我,以第三视角去听取别人意见,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不盲目否定不横加干涉,也不先入为主负面预设。

(2) 多读经典、多些旅游、多浏览纪录片,以此拓宽自己的视野格局。

但与此同时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以不变应万变,知道哪些观点有利于自己,哪些观点不适合自己。

四. 不要因旁人的一知半解而干扰视线。

要看一个言语可信度,要看他做成了什么,并非张嘴就来的信口雌黄。

就如一些人对你当下所做之事指手画脚,你大可遵循轨迹一探究竟,问其这个观点:

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

有没有类似的实践经验以供参考?

面对以上,无实力者大多原形毕露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

如此你便能迅速判断此人言语是否可信。

五. 不让无关情绪干扰理性判断。

1. 情绪来临之时,问问自己:

“负面情绪除了让自己变丑以外,对实际结果有无正向帮助?”

2. 作判断之时,保持磁场明澈安静,与情绪波动之人保持适当距离。

3. 凡事想退路,做事有余地,如此哪怕事发突然亦能心中有底,不于情绪失控。

以上分享,望能共勉。

有哪些自己难以意识到,但却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作者 / 巴赫爱喝胡辣汤
1 避开谈论【我有,你没有】的话题

比如,一个北京当地人,和外地朋友聊天时,要避开谈论房子,户口相关的话题;一个刚从国外旅游回来的人,和没出过国的亲戚朋友聊天时,不要滔滔不绝地谈论国外的见闻。

天然优势者,不要在他人面前强调自己的天然优势,这是一种修养。

即使,你并没有“炫耀”的意思,你只是在陈述自己的客观经历而已。

但是,对于心思敏感的“天然弱势者”来说,你每强调一次【你有,TA 没有】的东西,都等于在 TA 的伤口上撒一次盐,等于让 TA 再赤裸裸地体验一遍——“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感觉。

矮子面前不说挫话,不在他人的伤口上撒盐,聊天的时候取【最大相似值】来聊,给别人多留一些体面。

天然优势只是领先一时,厚积薄发最终反超天然优势者的牛人是很多的,不要小看身边的任何人。

2 不要评价别人的外表,除了称赞

有一次逛街,导购员直楞楞地对我来了一句:“姑娘,你的脸可真大哦,腮帮子这么方,你没考虑去打个瘦脸针吗?”

我回敬她:“大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请不要轻易论断他人的外表,这是不礼貌的。”

她可能被我气场镇住了,蒙了一下之后连忙对我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希望你不要再对下一个顾客说这样的话了。”

外表,是父母给我们的礼物,每一个生命的形态,都是值得被赞美和祝福的。

如果我们轻易论断别人的外表,那无异于在人家父母的尊严上踩两脚,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

如果实在没忍住评判与,至多说一句“你的长相很特别”,也千万别说“你长得好丑”。

3 开玩笑的时候,把嘲点放在自己身上

一次聚会合照环节,由于大家都是半生不熟的,商量谁跟谁站一起的时候,所有人都懵懵的,推诿着,场面很尴尬。

我出来带了个节奏,说:“你们女孩子都赶紧来往我身边站啊,我这个脸型拍出来给你们衬得都是小脸,赶紧来抢黄金合照位啊!”——大家一下子都笑开了,场子一下没那么拘谨了。

像这种拿自己脸大砸挂的事儿,我可以说自己,但如果是别人拿这个说我,我肯定心里会不高兴的。

比如另有一次聚会,开啤酒的时候找不到起子了,一个男生说:“巴赫,借你的腮帮子用一下,开个酒瓶”,大家都笑了。

嗨,不就是说我腮帮子方嘛,我反过来拿他砸挂,我说:“腮帮子借你可以,但这酒我可不敢喝了,你嘴太毒,我怕喝了你的毒酒我就起不来了。”

我其实能理解这个男生,他没有恶意,只是想拿我的腮帮子做梗,开个玩笑而已,但是说真的,当他把那个笑点说出来的一刻,我心里还是不那么舒服的。

我们平时对自己修养要求,也还是要注意这条——语言嘲点对自己,是幽默,语言嘲点对别人,是攻击。

4 收到称赞时,不要否认,而要回赞

以前,当我收到称赞的时候,我只会傻傻的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

“巴赫,你今天的裙子好好看哦!”

“没有没有,哪里哪里”。

——然后气氛就僵掉。

直到有一次我看《康熙来了》中,小 S 对待蔡康永的称赞的反应,令我拍着大腿大喊三声“绝绝绝”,

蔡康永:“小 S,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 17 岁少女!”

小 S:“谢谢,你太暖心惹!而且你肩膀上的鸟也越来越真了呢!”

(注:蔡康永的服装特色是,他很喜欢在西服肩膀上绣一只站立的乌鸦)

—— 当时现场一下子乐成一片了,小 S 不仅大方的接受了称赞,而且,还把善意的皮球回赠给了蔡康永,而且,还把它做成了一个笑点,一箭三雕,实在是太厉害了。

从那一刻起,我突然顿悟了,原来,面对被人的称赞,最好的方法不是【否认】,而是【回赞】。

“巴赫,你今天的裙子好好看哦!”

“谢谢,你太暖心惹!而且你的耳环也好好看哦,好适合你的发型!”

——这才是最舒服的称赞回应。

从此以后,别人再夸我,我就大方收着,然后找出对方身上一个优点,反夸回去,双方都会非常开心。

5 不要拒绝别人给你的小零食,哪怕不吃,也先收着

我去听音乐会,和师姐坐一排,师姐从包里拿出来了一个很辣的肉脯给我,我说:“啊,不好意思师姐,我不能吃辣的,我得保护嗓子”,

师姐眼里闪过一丝失望的神情,那一瞬间,我心里也有点不好受,又说不清是为什么。

后来我想明白了,在这个情境中,零食所承载的功能,并不仅仅是饮食功能而已,它还承载了另一重功能——传递友善信号。

别人给你零食的那一瞬间,TA 最在乎的点,根本不是【你会不会吃了它】,而是【你有没有接住它】。

——【接住】这个零食,就是意味着你接纳了 TA 发来的友善信号,TA 的心里,就安心了。

哪怕我们暂时不吃,我们放包里,回去转送别人,甚至转头扔掉,都可以。只要你当场把它【接住】,你的友善信号就传递到位了,这个零食就完成它的社交使命了。

6 夸别人的竞争对手,犹如当面打脸

一个正在准备考研二战的孩子,放假回家,爸爸对他说:“我听你王叔叔说,他家儿子考上公务员了。”

孩子心里非常难受,说:“爸爸,你的意思是说我不如他优秀吗?”

爸爸一脸无辜,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我只是听说了这个事情,跟你说一下而已,我没那个意思,你想多了。”

其实,不是孩子想多了,而是这个爸爸的做法,损伤了孩子的尊严。

夸别人的竞争对手,犹如当面打脸。

当着肯德基的面,不夸麦当劳;当着百事可乐的面,不夸可口可乐;当着华为的面,不夸苹果。

当着一个人的面,不要夸它的竞争对手,哪怕是隐形竞争对手,也不要夸。

“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这两者,其实构成了隐形竞争关系。

父母夸“别人家的孩子”的行为,之所以那么令人痛恨,就是因为,他们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 TA 的竞争对手,相当于在打孩子的脸。

如果我是场景中的孩子,我会用【换位法】反问父亲:“爸爸,你知道吗,我室友小兰的爸爸给她在北京买房了。当然了,我没有说你不如小兰爸爸的意思,我只是跟你分享一下这个信息。”

——让父母也换位体会一下,被别人当面夸竞争对手的感觉。

然后我会马上造台阶,我会对他说:“爸爸,我其实不羡慕小兰,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爸爸。我刚刚只是想让你体会一下,当我夸奖别人家的父母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咱们今后都不要在彼此面前夸彼此的【隐藏竞争对手】了,不要搞得大家压力这么大,好吗?”

7 别人跟你展示 TA 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东西时,要忍住建议欲

比如,朋友带你参观 TA 刚装修好的房子,问你“怎么样?”

假设你内心觉得 TA 装修的风格土爆了,丑毙了,就这个烂质量的破装修还花了这么多冤枉钱,你也千万忍住别说。

为什么不说?

因为,这是人家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东西,什么叫很多心血?这里面其实暗含两个限定条件:

1 TA 已经拿出自己所有智慧的极限,审美的极限,能力的极限了,TA 做出来的东西,最大值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2 TA 已经为这个事情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了。

——在这两个限定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你再给出批评建议,那对对方来说,是一个很绝望的事情。

她问你“怎么样?”,你说“嗯,整体设计风格还是有点土,而且你买的家具质量其实不怎么样,不值这个价钱,你下次买家具告诉我,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买的又便宜质量又好。”

你倒是过了嘴瘾了,人家心里怎么想?

“你说我风格土,你说得轻巧,难道你让我把这三个月的心血全部砸掉重做一个不土的吗?你出钱?”

“你说我的家具买亏了,你说得轻巧,我这家具花了这么多钱买进来,怎么着也得用个十年八年的吧,那这十年八年之间,我每次看到这些家具,就想到自己买亏了,我心里多膈应啊?”

——就是这种感觉。人家已经付出最大心血了,人家的能力最大值,已经是目前这个样子了,咱就别再上去踩一脚了。

同理,当朋友给你展示 TA 写的歌,画的画,写的论文,设计的图纸等等东西的时候,也一并给予鼓励,千万不要随意挑刺。

毕竟,我们也不是人家这个作品的受众,如果真要挑刺的话,谁住那个房子,谁有资格挑刺;谁买 TA 的歌,买 TA 的图纸,谁有资格挑刺。

谁是作品受众,谁有资格挑刺。

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一个人拿出自己心血智慧能力的最大值,做出一个作品时,还是善良一点,多给一点鼓励吧。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重点:

1 避开谈论【我有,你没有】的话题

2 不要评价别人的外表,除了称赞

3 开玩笑的时候,把嘲点放在自己身上

4 收到称赞时,不要否认,而要回赞

5 不要拒绝别人给你的小零食,哪怕不吃,也先收着

6 夸别人的竞争对手,犹如当面打脸

7 别人跟你展示 TA 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东西时,要忍住建议欲

如何反驳更能让人信服?

晨熙小太阳说
反驳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式,我们要想反驳得让人信服,就需要用合理的论证方式,来推翻对方所说的观点,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因此反驳的过程,也是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过程。生活中最常见的反驳场景,有以下三类。

1.当对方的观点你不认同时,有理有据地反驳

针对一个观点进行辩驳时,要想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最重要的就是有逻辑且结构化的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第一,先提出你的核心结论。也就是你的观点。

第二,你都用哪些理由来支持你的结论?或者说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支持你的结论。说结论时注意多用客观事实,少用主观判断。

第三,这些理由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比如是总分式、并列式、或递进式?

这样的反驳方式最常用于工作中。当与同事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用这样的方式来反驳,不管最后是否成功,都能让彼此的讨论变为一个良性的过程,并为最终的决策提出足够多的方向。

举个例子,lydia所在的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新品的上市问题。有同事建议通过用国外众筹的方式上市,她的理由是,国外卖得很火的竞品也是这样做的,并且我们公司有多次通过海外众筹上市的成功经验。但lydia不这么认为。

这时,lydia先是明确提出:不建议通过国外众筹的方式上市。接着从3个方面给出她之所以不建议的理由。一是这个产品价格过高,lydia摆出国外成功众筹产品的价格数据,发现都比我司产品的价格低了很多,且众筹网上没有出现过如此高价格的产品。二是目标人群不匹配。三是ROI测算后发现投入产出比不高。

可以看到,这3个理由是并列式排列的,每一个理由都从一个方面支持了她的观点。并且,lydia摆出的是客观的数据,而非主观判断。

这样的反驳方式,先不管是否能成功,但肯定能让对方认真倾听你的反驳,并有利于话题的进展。

2.当对方逻辑有明显错误时,从错误处入手

有时候觉得别人说的明明没有道理,但又无力反驳,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有逻辑谬误,在“诡辩”。这时最好是先指出他的逻辑漏洞,再针对性地反驳。

(1)归谬法反驳

比如有人聊天时喜欢把一个只是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推向极致。

举个例子,我和朋友说周杰伦是我的偶像,我喜欢他十几年了。朋友听到后就开始批评追星这回事,说你看看现在的饭圈文化,好多青少年为了追星花许多钱还耽误学习。不能追星啊。

这时可以用“归谬法反驳”。归谬法是说,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根据这个观点,用正确的推理形式,自然地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事实。这样一来,对方就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了。

比如我回复,按照你的意思,因为有人追星耽误学习,所以不要追星。这样的话,那有人吃鱼被鱼刺卡住有生命危险,所以吃鱼是有生命危险的,不能吃鱼咯?

又或者有人欠钱不还,反而怪你,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一直追着问至于吗?这时就可以先承认对方的观点,对啊,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也没多少。再反问:你一直不还至于吗?

(2)事实反驳

还有的人喜欢用个人经验或单独的事例来证明某一事情的正确性。比如,我劝我爸爸不要吸烟,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我爸满不在乎,说,你看你外公抽了一辈子烟,现在不也80多岁身体很好吗。这明显就是用个例在代替客观事实。

这时可以举出事实例子来直接反驳。比如我翻到杂志上的“吸烟死于肺癌的风险提升了x倍”指给他看。

(3)直接反驳别人的论点

有的人不就事论事,你和她讲事实,ta和你讲情感。这时,可以直接反驳ta的论点,把关注点再转到事实上来。

比如闺蜜的舍友曾经不经她同意就私自进她房间翻她书桌,还把一本书借给了另外一个人。回来后闺蜜生气地问她,她反而说,不就是借一本书吗,你不喜欢我让她马上还回来就是了。不至于这么计较吧。

闺蜜说,不是我要不要计较的问题,而是你不经同意私自进入别人房间还乱动物品这个行为,就是不应该的。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付不讲道理的人,这是最直接粗暴的方法。有时我们会因为对方的某种行为感到不舒服,但直接沟通又得不到理解,反而会收到对方一大堆理由。这时最简单的反驳方式,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文文刚开始和男朋友大鱼一起生活时,两个人有许多生活上“相反”的习惯。文文喜欢整齐,受不了家里乱,而大鱼偏偏是一个喜欢乱放东西的人。大鱼有轻微洁癖,而文文在这方面就比较粗糙。

这就少不了要磨合。大鱼希望文文也同样爱干净,比如回家第一件事先洗手,牙膏用完后要冲洗了才能放回牙刷筒里。都是小事,大鱼一提醒,文文就很乐意地改变了。

但当文文要求大鱼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到原处时,大鱼死活不干。还振振有词:我就喜欢偶尔乱一下,让我有安全感。又或者是在文文再一次提醒时责怪她:不要在意这些小事情好吗,生活能不能轻松一点?

文文很生气,但她选择的解决办法是,你不迁就我,那我也不迁就你,让你感受一下不被理解有多么难受。于是在下一次大鱼再对“干净”有要求时,文文也同样地说,我不喜欢洁癖,就喜欢糙一点活。并把同样的话还给对方:不就是要先洗手吗?这么小的事情有什么关系,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计较?

一来二去,大鱼就理解了:“原来我把家里弄乱时文文的感受,就和文文不那么讲究干净时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改变自然发生。

当对方不讲道理还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我们就可以“你是怎么对我的,我就怎么对你”。这样一来,对方就能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原来这么被对待是不舒服的。

最后,还是希望生活中能多一些“讲道理”,让每个人都尽量只需使用第1种反驳办法。

偷手机后盗取全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

作者简介:信息安全老骆驼,10多年网络攻防工作经验,多年金融信息安全服务从业经历。理工直男,不擅文字,一直在信息安全行业默默无闻。

近日,由于家人一部手机被盗,自己经历一场与一伙专业老练的利用窃取个人信息盗取他人银行账户资金的犯罪团伙的持续斗争,把这个比作一场战争,显然自己败了,败得没那么惨而已。但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个分工明确、手法专业的团伙,且能在败后分析揭露对手的攻击方法、路径,虽败,犹荣。第一次码这种文章,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流水账本的叙述,但其中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愿意的朋友可以当成故事看完,嫌啰嗦的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总结。

这篇文章的发布,可能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相较广大民众的财产安全,这又算什么呢。如果我不把真相告诉大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中招,稀里糊涂钱就没了。

事件回顾:

9月4日

7:30 正带着大娃在理发店理发,老婆过来告诉我,她在小区门口推着二娃蹲下买水果时婴儿车袋子里的手机被偷了。这是看到P40 pro上市,一年一度的换机季又到来了。说是丢失后就用其他手机拨打,但对方接通后关机。当时不知道我怎么想的,觉得可能还有机会能找回,没有未立即挂失手机卡,设置了华为找回手机的上线通知(这个不果断的决定,导致了后续悲剧的发生)。

8:51 对方把卡取出来插在其他手机开机,后面通过查询通话和短信详单才知道,才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对方从高新区直奔成华区,以周五成都高峰期的交通状况,算是比较极限了。

9:24家人发现被偷手机可以拨通,但我这边“查找我的手机”显示还未上线,但没两分钟我的手机收到提示手机在成华区上线了,瞬间再看找回手机界面,设备被解绑了,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一般的小偷不会这么快这么熟练的干这些。立刻致电10000号挂失手机卡,但此时电信服务密码已经不正确了,通过验证身份证号码加提供上个月联系过的三个电话号码进行了挂失。开始采取紧急措施:登录手机银行把可立即赎回的理财全部赎回,活期余额全部转我账上,联系多家银行冻结信用卡,把支付宝、微信上的资金转走,绑定的信用卡全删掉,考虑到部分储蓄卡余额为0,且对方不知道我的卡号,就没去挂失。

9:48 家人说电话还可以打通,立马致电10000号,询问为什么还可以拨通,回复说卡是正常状态,继续挂失。

9:55 越想越不对劲,又致电10000号,问之前挂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得到答复,第一次挂失是成功了的,但后面又被解挂了。还有这种操作,打电话解除挂失,我是第一次知道,常识性认为我挂失了就应该是带上身份证去营业厅解除挂失,包括后面去报案,民警听说挂失后还可以电话解挂,也是很惊讶。但明显对方是有备而来,后期分析时我认为连偷手机的时间都是事先定好的,对方把电信的业务流程已经掌握得很清楚了,这也导致我后期的补救措施变得很被动。

根据云闪付上的绑卡信息,继续给银行电话,挨个冻结储蓄卡,建行etc信用卡因为已经解绑了,且第二天要出行上高速,就没去管了。这期间还漏掉一个老婆10多年前办的一张建行卡,一张工商银行卡,又埋雷了。

00:23时,发现支付宝、微信接连被挤下线,重要的是登录的设备和丢失的手机设备型号一致!完了,遇上高手了,华为的锁屏密码被解开了。立马申请冻结(后面发现,已经晚了,对方的操作很迅速,此时支付宝已经被更换了手机号码,怀疑是多人在并发操作的。)、同时申请冻结微信,马上登陆京东,苏宁、国美等常用的APP,更换关联手机号码。没过一会,我的手机就收到一条京东的短信验证码,感觉后面几个APP应该是保住了(蜜汁自信,最后还是被打脸),喘一口气休息下。

分析对方意图,觉得所有银行卡和支付余额里偷不到钱的话可能会用老婆的信息申请贷款,但同时想到放款只能是放到本人银行卡,要想转出去得有银行卡密码(长期以来自己支付密码和银行卡密码一致,连自己都忘了这两个密码不是一个东西,后面追查时才发现,对方用了一个神招,什么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根本影响不到对方),应该问题不大,加上期间紧张于电信手机卡“挂失”、“解挂”阵地抢占,又有张成都银行社保金融卡漏下了。

后面一晚上就是循环的的我挂失、对方解挂,在10000号上来来回回几十次。至于为什么要坚持,因为觉得虽然自己已经把重要的APP和银行账户都保住了但还是看不透对方想干什么,不过既然对方这么执着的解挂我的手机卡,肯定是有其迫切的原因。抱着凡是敌人想要的,就坚决不能给的信念,一晚上通宵坚持下来了。这期间我们是很被动的,因为捕知道他什么时候解挂,只能躺床上不停打被偷的电话,一拨通立马再打10000号挂失。

中间多次请求10000号客服,告知手机被偷,犯罪分子正在解挂手机卡用于实施犯罪,请求他们通知领导获得审批后冻结手机卡等明早去营业厅补卡,都被拒绝。由于一晚上几十次的业务办理,甚至还被客服说“你们自己的私事,不要占用公共资源”,我都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忽悠客服的。询问还有没有其他途径自助办理挂失,回答无。只能继续坚持,最后不知道是不是客服自己都受不了我们了,10000发短信告诉我可以在网厅自助办理,登录电信网厅,尝试用软件自动挂失,无奈网厅的一些安全限制导致无法用软件实训自动化的挂失办理,继续手动操作。

5:00发现才注意到网厅有关闭短信的业务,想着如果对方是高手,我关闭后也可能对方会立马发现,但也可能对方只是流水线的犯罪脚本操作工人,可以赌一赌,反正对我没损失,对他们还增加开通短信的步骤。(后面查短信详单时发现,正是关闭短信功能这个操作,中断了他们后续的犯罪行为,不然损失肯定更严重)

熬到9月5日9点,开车送老婆蹲守营业厅开门,9点8分完成补卡,丈母娘来电话说老婆电话打通了,但接电话的是个男的,我回答说可能是营业厅的营业员接的。几分钟后老婆办卡归来,问到刚才丈母娘电话什么情况, 她说没接到电话啊,手机一直在自己手上。看了下确实没有通话记录,手机外拨也是正常的,短信发送接收也正常。继续打10000号,询问手机是否被开通了呼叫转移,得到确认的答复,验证身份证后关闭业务。关闭之前从话务员那边问到被转移的电话号码(准备后续万一要报警就提交过去)。

开始收复阵地,检查损失。找回支付宝、微信、云闪付,发现除了支付宝手机号被改了,但由于账户本身冻结状态,就没管了,。从云闪付上管理的银行卡里交易记录基本没什么异常,只有一张工商银行卡多了280元(诡异吧),一看是从一个钱袋宝 转过来的, 觉得蹊跷下了个APP想用手机号码登录钱袋宝看下,APP异常,登录不上。暂时就没管了。

约了朋友一起峨眉山泡温泉,喝下一瓶乐虎、一瓶红牛、一瓶咖啡,出发去峨眉山,途中继续检查了了下各个支付账户,好像没什么异常。下午到了峨眉山,在温泉池子里休息,恢复体力。准备晚上从电信营业厅查下详单,看对方都干了什么。

晚上查详单前老婆登录支付宝结果习惯性输入手机号码,发现密码错误, 赶紧用手机找回,突然想起自己支付宝账号不是手机号,一看才发现是对方新建的支付宝账号,还绑定了那张被我们遗忘的建行卡,以及一张建行ETC信用卡(办好etc后就一直在抽屉里吃灰),而且账单里有充值消费记录,以及被支付宝风控阻断后的充值退回记录,这时候才发现这张原本绑在云闪付上的信用卡被对方从云闪付解绑了,所以我们才没发现异常。登陆建行网银,发现9月5日4点多时美团转进 5000元的记录,跪了,再看etc信用卡有各种买卡、充值 的记录 几大千,银联转账记录几大千,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下载了短信和通话详单,开始分析通话和短信记录,挨个查询,基本上通话的都是各家银行、银联,短信记录能查的到源号码的也就是 社保局、华为、腾讯、银联、翼支付、微信、支付宝,其他106开头的服务号不知道是哪个机构的,分析没什么结果。

两人开始回忆从头到尾的细节,开始逐个分析,一个资深渗透测试工程师的优势这时候展示体现出来了。对方第一次上线时已经把卡拔出来插到其他手机,从短信发送记录上看是给一个手机发了条短信,获取到本机手机号码。然后联系电信改了服务密码,用手机号码配合短信验证码改了华为密码,把原设备上的账号注销了。然后解锁了华为锁屏密码,进入了手机。这中间有几个说不通的地方:

1.修改电信服务密码需要身份证号码

2.有华为密码从网站上也没有解锁锁屏密码的功能。

第一个我想的是可能从社工库查到了身份证号码,第二个根据百度结果说是华为老版本的emui 账号登录后可以远程锁机,设置一个新密码,然后用新密码解锁屏幕进入手机(这个操作未实际验证) 。

然后对方还修改了支付宝登录和支付密码、微信密码,中间还修改了支付宝手机号码(为什么这么操作到9月7日晚上的分析才知道),并且绑定了被我们遗漏的银行卡至支付平台账号上进行消费。这里又有说不通的地方:

支付绑卡需要银行完整的卡号,如何得到的?一开始以为打银行客服就可以问到,后面试了下是不行的;

但当我查看支付宝的银行卡管理功能时,发现有支付密码的话,可以用支付宝自带的查看卡号功能获取银行卡完整卡号,太长时间没用这个功能了。

但这样的话就还有个说不通的:

支付密码的重置需要的条件(1.人脸 2、短信+安全问题 3、短信+银行卡信息 4 银行卡+安全问题),没照片的情况下,人脸应该不行,我们设置的安全问题基本上不会被猜到,那只有短信加银行卡了(实际上最后发现,对方既可以人脸验证,也可以短信加银行卡验证,甚至连支付宝都是自己新建了一个,支付密码也是自己设置的)。

然后剩下的步骤就比较清晰了,通过绑了卡的美团,申请贷款,放款到建行储蓄卡再通过支付APP之前的绑卡结果,通过购买虚拟卡和网络充值消费掉。

剩下就是苏宁金融的信用卡消费了,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如何搞到我的信用卡cvv的,这一点我们是比较肯定的,etc信用卡从申请下来就没离开过抽屉。从银行客服那边能获取到的最多也就是信用卡有效期。(后面才发现支付公司现在绑信用卡根本不验证有效日期和CVV,都是简单粗暴的身份信息+卡号+预留手机号码,甚至有些连预留手机号都不用)。

整理完所有的情况后,就准备联系各个支付公司,准备讨要说法了。一圈下来后,得出的结果是:

银联云闪付态度极好,说第二天会有专人联系

财付通 联系不上

美团借贷 态度模糊 ,问他为何只是简单验证了身份证就放款了,只说这种贷款产品很多其他公司也有的,嗯好像很有道理,大家都做的就是正确的。

苏宁金融未回应

准备好一些材料,包括通话、短信记录、银行账单,以及其他零散资料,准备赶回去报警。毕竟事情发生在小区门口,而且团伙作案,极有可能还会再犯,把事情整理下发到业主群,让大家小心防范,提醒大家设置好sim卡密码。大家也都被震惊了,但一致对于怎么获取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表示疑惑。中间手机陆续还收到几条财付通的支付验证码,但登陆自己账号,没发现有绑卡,留着疑惑后面再处理,反正不给验证码也付不出去。

思路理清楚了,已经凌晨4点多了。一早赶紧往成都赶。路上云闪付主动联系我们,让我们报警后提供报案回执单等一些材料提交过去,看样子有可能要赔付。美团也打电话过来了,想推卸责任,但还是让我们提供证据资料提交给他们。

派出所民警听说了我们的遭遇都表示惊奇,说之前从没遇到过这种偷手机的。我应该是第一个来报这种案件的 。老婆进去做笔录,耗时几个小时, 出来后说了里面的情况,警察大叔们都表示“这不可能”、“肯定是你手机里放银行卡信息泄露了”、“你是不是放身份证照片在手机里了”,做完笔录竟然又要我们去打印银行流水,跑了几家建行 都是关门的,只能等第二天再来取报案回执单了。

晚上回去两口子在电脑前继续回想所有细节,把整个过程串一遍,必要时用我的各种APP和账号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分析判断。虽然补了手机卡, 银行卡都冻结了,带支付功能的软件都找回来各种修改密码了,但总觉得哪里就是不对劲。

突然又收到了财付通的支付验证码请求,再关联起前面的几个可疑点,一下子想通了。 他用其他支付账号绑了我们的银行卡, 包括之前用手机号登陆苏宁时发现登陆的是别人新创建的苏宁账号、包括支付宝也是新建的,至于他们新建的的账号怎么通过的人脸实名认证,这个留在后面讨论。

说明除了这些APP,肯定还在其他一大堆APP上用我的信息新建了账号,绑了银行卡、通过了实名认证,并自己设置了支付密码。挨个APP检查, 发现用我们的手机号码新建了支付宝、苏宁、京东且包含有消费记录,这个操作隐蔽性强,如果我们没发现的话,解冻了银行卡,他们还可以用自己创建的支付账号进行消费。

问题又来了,他们用我的手机号新建的账号 我们可以挨个试出来, 但用其他手机号新建的账号我们猜不到,比如云闪付、财付通、苏宁金融 ,这几个从银行流水里查到有转账消费记录,但我们没找到对应的账号。

再回到上面有疑惑的几个问题上:

要在支付宝上查看我绑定的银行卡信息或者绑新的卡,需要支付密码而支付密码的重置,需要短信+一张银行卡信息的验证

一开始整个环节的起点,都需要我的身份证号码,期初我判断是通过社工库,但这一番操作分析下来,整个黑产团队的手法,基本都是利用的各个银行、支付公司的正常业务流程来处理的,那么身份证的获取大概率也不会采用社工库去查询;

部分支付APP新建账号后的实名认证,需要活体人脸验证,这个如果可以从手机自拍照或者华为云里之前存过的照片,用技术处理手段处理照片绕过人脸识别(参考2020年的新闻《利用照片伪造动画头像“骗过”支付宝人脸识别,一犯罪团伙薅支付宝“羊毛”超4万元》)

总结下来就是,需要有一个地方,通过手机号码和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 能获取到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一张银行卡的卡号

感觉这几天自己都有点病态了,遇到这种盗刷的倒霉事,不愤怒、不沮丧、不慌乱,而是出奇的亢奋,几天下来没睡几个小时,不停的研究和分析,快把对方的运作模式研究出来了,把IT男追根刨底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

来,继续冷静分析,手头能跟犯罪分子行为步骤关联最紧密的就是电信营业厅获取的短信和电话记录了,翻出短信记录,除了第一条犯罪分子发给自己手机号的记录,紧接着就是收到两条12333社保局的短信。最开始两天都没注意到,以为是老婆公司给缴纳的社保的通知短信,但再仔细分析就发现不对劲了。一是短信发送时间可疑,非工作时间内发送社保缴纳通知是不正常的,连发两条也是不正常的,那突破点就是它了,社保系统里肯定是有身份证信息。

打开四川省人社厅的网站,看到一个四川人社的APP下载二维码,下载打开APP的瞬间就明白了, “快捷登录”、“短信验证码”、“电子社保卡” 这几个关键字明晃晃的扎我眼。

发送短信验证码,登录进去。点开 “电子社保卡”,发现需要社保密码,继续忘记社保密码,短信验证码重置社保密码,这一切刚好是两条12333的短信验证码,随后展示在眼前的内容,直接解释了上面三条疑惑。身份证信息、证件照片、社保金融卡的银行卡信息,有了这些东西,干啥都一路畅通了。

再返回去之前的支付宝绑卡流程,“无需手动输入卡号,快速绑卡”,几年没用绑卡功能,现在都这么高端了。选一家银行点进去后,该银行下我的所有银行卡列表直接出来了,选上信用卡,绑卡。CVV 、有效期 这些都是浮云,人家就一个简单的短信验证码验证,这样的话通过支付宝查看你所有银行卡的卡号就简单了。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分析一波:

这条黑产链的全貌如下:

一线扒手特定时间选定目标:年轻人、移动支付频率高,在对方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手,运营商营业厅下班后,失主没法当晚立即补卡,给团队预留了一晚上的作案时间;

拿到手机后迅速送到团队窝点,迅速完成身份证信息获取、电信服务密码、手机厂商服务登录密码修改,一下子让受害者陷入被动;

获取所有银行卡信息,使用技术手段绕过活体人脸识别验证,在各个平台上创建新账号,绑定受害者银行卡

选好几家风控不严的支付公司,开始申请在线贷款,贷款到账后通过虚拟卡充值、购买虚拟卡以及银联转账,将钱转走

保留新建的支付账号权限, 如果未被发现,后期还可以继续窃取资金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对方有几点还是让我比较服的:

全程用的都是正常的业务操作,只是把各个机构的“弱验证”的相关业务链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破坏;

应该是使用了技术手段通过的人脸验证,用图片处理技术来绕过活体人脸识别验证;

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太强,在处理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已经用了最快的速度,但总还是晚一步。

注重隐蔽,留好后路,包括删掉我云闪付上的一些卡来防止我查明细,通过新建账号的方式,如果我没发现,贸然去解冻银行卡,后续还有第二波的攻击;包括赶在我补卡后改服务密码前,设置了呼叫转移

分析完犯罪分子,再来看下整个过程中参与的机构都有什么“罪”,实际上这个环节里的每一个点,放在对应的业务节点里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手机丢失后,把所有这些点串起来,问题就大了:

1.四川电信 :我认为整个过程责任最大的就是它了,这挂失、解挂的风骚业务规则简直让我无语,既然都挂失了,不应该考虑到手机已经不在失主身上了,解挂不应该有个时间限制或者要求营业厅办理么?就算前面的过错无视了,同一个手机号码在深夜来来回回挂失解挂几十次,包括机主几次在电话中告知话务员自己正在遭受银行卡盗刷犯罪,要求停止解挂行为,话务员还是拿着业务话术来敷衍客户“对不起,我们的挂失解挂有固定的业务流程,只要对方能提供服务密码,正常就是可以解挂的”。我们全家人就这样抱着电话陪犯罪分子熬了一夜,到最后还是造成了经济损失。对于四川电信,后续该投诉投诉。

2.四川人社 :它所起到的作用,大家也都看得懂。两条短信验证码,关键的资料全泄露出去了,但我不好说他有什么罪,毕竟他们本身也不是金融机构, 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要做成什么样也没个标准。但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把四川人社换成XX人社或者四川XX,也可能是一样的结果,这个黑产链设计的时候身份证号码的获取途径可以是多处的,至少我随便在网上下载几个地方社保APP,都能找到和四川人社一样登录和密码找回使用手机短信验证的。

3. 华为 :其实把华为换成小米,结果也是一样。我只能说密码找回这个业务的验证太简单了,还有就是网上说的用emui 5.0的手机,可以远程解锁屏幕锁屏密码,这个我没验证过, 但从我支付宝被挤下线时提示对方使用的手机型号来判断,大概率是可以的。

4. 支付宝:先不说为啥同一个身份信息,可以注册两个账号,你的快捷绑卡,是加快了绑卡的便捷性, 但考虑过安全性么?当然,支付宝的风控是强,确实识别到了异常交易,也追回了资金。但实名认证的人脸识别被绕过,也是事实。

5. 美团:你要发展业务,放宽贷款限制,这我不关心,但你能否做好该有的贷款审批风险控制,凌晨4点的贷款行为,这正常么?

6. 苏宁金融:所有参与这个过程的支付机构中态度最恶劣的一家,出现案件,接到用户报案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推卸责任。“报案了么?如果警方有需要,我们会做好配合工作!哦你的经济损失啊,那只能你自己承担了”,中间来过两次电话,基本腔调就是这样。同样是支付公司, 支付宝的风控能识别异常盗刷,苏宁金融就一点察觉都没有,一个新注册的账号,凌晨三四点绑卡,然后购买各种虚拟卡、充值话费这些不容易被追查的商品,这不算高风险异常行为么?

7. 银联云闪付: 和其他支付公司一样, 都存在绑卡验证不严的问题。但是,人家态度是好的啊,凌晨3、4点,客服人员都能用极好的态度和我们沟通,让我们放宽心。第二天有专员联系我们,告诉我们昨晚报的损失少报了,他们查出来我们还有其他损失,并给了详细的指引告诉我们怎么去申请理赔,第二天他们内部调查有新的进展也都第一时间联系并告知我们。

8. 财付通:人工客服太难找了,不过风控也还是有效的,这两天在没有通知我们的情况下,陆陆续续追回了几笔交易金额。

9. 京东:不想说了,反正就是“交易已经发生了,损失你自己承担”,但还好就一笔100元的游戏充值卡。

10. 百度:对方刚好操作到它的时候短信功能已经被我关了,对方也只是绑定了银行卡,还没来得及消费,就不用找它理论了。

多数支付机构基本都有一个现象:允许用不同的手机号码注册相同实名认证的支付账号,允许两个账号绑定相同的银行卡,实名认证有人脸活体识别技术的都被绕过了。支付机构都在推“快捷绑卡”,是快捷了,点几下鼠标就绑卡了。除了短信验证码,支付宝的快捷绑卡还验证了下支付密码,但好像意义也不大,比如我这种情况,支付账号都是别人用我的信息新建的,支付密码也是他设置的。

说完他们,最后再来说说咱们吧。通过这几天的经历,不管中间情节有多少起伏,我作为一个有10多年信息安全从业经验的老骆驼,都要被折腾成这样,我实在是不想让大家有跟我相同的经历。提个我认为我们个人能做的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给自己的手机卡上个密码,给手机设置个屏幕锁。这样手机丢了也不用担心别人拔下卡插其他手机里继续使用。以华为手机为例:设置-安全-更多安全设置-加密和凭据-设置卡锁 , 选定手机卡,启用密码(此时使用的为默认密码1234或者0000),再选择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1234,再输入两次新密码,完成sim卡的密码设置。

同时,如果有遇到和我一样情况的,除了冻结所有银行卡后,还需要把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全换掉,同时可以通过登陆网银或者手机银行,用快捷支付管理功能,查看都绑了那些支付公司,然后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去登陆那些APP,,有可能还会有意外收获,万一支付公司不给理赔,还能自己追回一点。比如我就在对方注册的苏宁账号上找到还没来得及消费的购物卡。

然后这个事情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也不一定哈,9月5日我们补办完手机卡时我就和我老婆说了,后面这段时间内要小心陌生的电话和短信、微信。对方快吃进嘴的肉被硬扯下去一大块,手里又有你的一些信息,肯定不会甘心的,要小心后续的网络钓鱼、和电话诈骗。这两天她手机就开始收到有可疑的短信了,什么套路也懒得去猜了,反正不理会就是了。

我所经历的这个案件,其实和前两年新闻上报道过的钱包丢失,对方用偷到的身份证去营业厅补了卡,然后导致银行账户损失其实是差不多的,目标都是手机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手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希望大家吸取我的这次经验教训,提前做好防范,出事别学我,第一时间挂失手机卡、所有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