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9.7的纪录片,让我告别了精神内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徐思乱想v(ID:yxlaoxu666),作者:徐思乱想,原文标题:《〈人生7年〉:你为什么精神内耗?》,头图来自:纪录片《人生7年》截图

最近看完了一个宝藏纪录片《人生7年》,豆瓣评分9.7。这是一个有趣的社会实验。14个孩子从7岁开始,每隔7年就采访一次他们的现状。纪录片开始于1964年,来自伦敦不同的阶层,看完后有七个感受。

一、30岁之后的人生才是真的开始

1. 本来我现在也是毫无年龄焦虑了,而且我非常期待我的40岁。看完这个纪录片,让我更加笃定这一点了。

随着主人公们的年纪越来越大,到40岁之后,我感觉到他们都越来越松弛、自信、享受生活。时间治愈了他们的精神内耗,感受到一种平和温润。

《人生7年》截图

而在30岁之前,他们都迷惘,甚至青少年时期是自闭的怪孩子。刚工作的时候要忙着找工作,在社会立足脚后也难免失落、一度在抽烟喝酒中度过。

所以一个人大概在30岁之后,才慢慢有时间和空间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2. 而在我们的各种媒体上,仿佛30、40、50岁之后的人都消失了。

当代社会太爱说年轻人的故事了。在媒体和各种成功学里,都是90 后,00后,但其实很多成长、成功都发生在人生后半段。

媒体忽略了这些事实,让整个社会都非常焦虑,大家都开始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无法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一心只想着快点成功,疯狂压榨自己,所以时常能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大多数年轻人都在精神内耗。

3. 我之前看了一本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就是讨论现代社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压抑整个社会的人性。

人们就像是社会这个大机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人,被划定好了各种人生轨道。按部就班的成为维系社会系统运转的燃料,别跳出这个框架——人只是社会秩序的傀儡。

简直每句话都想背诵下来,推荐大家去看。

4. 然后我又去翻了一下弗洛姆整个人生经历:

他1900年出生,1980年去世。是个天才,家庭条件也很好,22岁就获得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41岁才出版了第一本书《逃避自由》,一生总共有25本书,其中50岁写了6本、60岁写了10本、70岁写了5本、还有4本是其他人整理的。

而且弗洛姆说他自己也是在62岁的时候才完成了精神弑父(可以理解为:摆脱了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成为独立人格)。原文用了这样的句子:“同阻碍自己的父爱脱离,在后来的岁月里,弗洛姆能自由地进行他的社会心理分析”。

在他55~56岁,才写了《爱的艺术》,摆脱了儿时的限制。

这么大师的天才人物也是在人生后半段才开始出自己的作品,我们在着急什么呢?暂时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觉得失败,或许它才是成功的开始。

咱们做时间的朋友,long life battle 。

二、阶层和财富决定不了幸福程度

1. 人生的秘诀: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且有智慧区分这两者。

很多事情从出生其实就无法改变了,比如你的父母、阶层、教育环境。但很多事情又可以人为去改变。比如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你对“你的父母、阶层、教育环境”这些不可改变事物的看法。

2. 如果你觉得你的阶层限制了你,充满抱怨,那么你几十年的人生都将虚度。

《人生7年》里面有一个来自上层的孩子Neil,他的“出厂条件”其实很好。但是他愤世嫉俗、无法忍受一丁点失败,大学没考到牛津,就直接不念了。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应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没有弹性,要么100分,要么0分。眼高手低、落不了地。生活一步步往下滑,大约38岁之前都在当流浪汉,靠救济金生活。而且他并不是国外流行的那种自洽的流浪汉生活,他承认对这样的生活有怨恨。

3. 如果你可以接纳你的阶层,并且在你能力范围内积极创造生活,那么你会活得很幸福。

来自下层的tony,从七岁一出场就全程乐观。每次看到他都在笑、很自信。我记得最经典的一幕是:他小时候跑着跑着突然摔了一跤,接着笑着爬起来继续往前跑,丝毫没有因为摔跤,表情和行动发生变化。

我觉得tony最好的品质就是非常地坚定,他不去张望别人、也不去怀疑自己,他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这个做不好,我就换一个——他一直是个乐观的行动派。

起先他的梦想是当赛马手,接着成绩不好就放弃了,又去当了出租车司机,想当演员也去了。业余打高尔夫、踢足球。他想做啥就去做啥,即使高尔夫俱乐部的人,嫌弃他阶层低也不会成为他行动的阻力。

就是他口中说的随遇而安,每次他的采访都是非常欢乐的、充满能量。他说,“我觉得世界很简单,狗、家人、街道、女朋友。”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拎得清。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盲目、不贪心。

4. 片中那几个高富帅是得到了更高的人生成就。但是我觉得从精神上的富足感来说,不管处在什么阶级,从不幸到幸福的区间是一样的,金钱的数量并不能拉高你幸福的区间,而决定你幸福程度的是你的心态。

像Tony一样乐观积极,即使只是个出租车司机,但是他我觉得他比那几个高富帅过得更加潇洒自由。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再比如现在的我,离职后,现在每天感觉超级爽。我在家接点兼职、学学英语、搞搞精神文明建设,感觉无比富有。

三、积极的思想,能带来正向反应

Tony带给我很大激励,对比成就,tony没有几个富家子弟有钱有地位,但是他是最开心的——他想做的事都做了,曾经梦想当骑士、开酒吧做生意……虽然都失败了,但他没有一蹶不振,继续向前,做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

这个做不成就切换到下一个,就像吃了一个不好吃的菜,那就再换一个一样,非常自然轻松。

就类似生活中,我努力了很久,没有完成我的目标,但我没有责怪自己,也没有影响我吃饭睡觉。大不了休息一下,明天继续。

或许我还没达到那个目标,但是我知道这已经是我在今天的能力范围内做得最好的了。那么我就会给自己打120分,会很开心,更加愿意去坚持。

我以前也很焦虑,觉得这个事做不好,我就是loser,从而影响自我评价和生活。我现在会更加用成长思维看待自己:我会以10年后的自己看待现在的坐标,而不是一味跟别人比、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

盯着自己赛道,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

四、贫穷真的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14岁的时候,问片中的主人公们,想不想成为有钱人?我观察到,来自有钱阶层的孩子很坚定地说:我想变得富有。

没钱的孩子,犹犹豫豫,答案总是不想太有钱,也不想太穷,钱不能买来快乐。

我觉得是他们不敢说有钱,因为那个贫穷的处境,让他们不敢想——因为有一层想象的天花板,他们没见过、没有体验过。

而有钱的人就有一种自信,就觉得没有问题。他们可以得到一切好的东西,因为他们早已体验过。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做这样的自我拦截:“我肯定做不到的,我别浪费时间了,我别不切实际了……”接着形成了一个“遇到事情不敢做→结果不好→验证了自己果然我做不到吧”,这样一种自我放弃的消极循环中。

这种模式非常隐蔽,自己在行动的时候可能完全意识不到——是一种类似膝跳反射一样的自动驾驶,不过这种自我限制是可以通过人为觉察改变的。

如果小时候因为家庭和教育背景没有形成积极的思考方式,可以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做自我教育,改变人格底色。我这篇文章里说过:《30岁的gapyear: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关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潜意识。

五、更多元的职业选择

1. 从片中主人公们从事的工作来看,让我拓宽了对工作的认知——除了在职场上打工,可以有各种想象不到的工作,志愿者、牧师、建筑工人、仓库管理员、流动图书馆管理员……做什么都可以。

里面有好多人或者伴侣、身边的人都在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去给社会和一些孩子们帮助。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得到过的爱和支持,他们愿意去给别人帮助。我觉得这个在我们中国挺少见的,好像这种志愿者公益没有这么多。

如,片中Paul在自己家里照顾孤儿,总共要照顾大概一百三四十个孩子吧。Bruce牛津毕业,去了公立小学当老师——其实是偏公益的,还去了孟加拉国支教。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2. 而且父母会为孩子自豪,不以这个工作是否光鲜体面下定论,而更多的是看孩子喜不喜欢、是不是他们自己的决定。Tony说到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邮递员、一个家具修复师,“因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很认真、很投入,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3. 同时在任何年纪开始换职业都不晚。里面好几个人都是在50几岁,从0到1的开始另一种职业,去演戏剧、去当咨询师等。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

六、你如何度过今天,就是如何度过一生

1. 看完之后我想,我要接受我的人生,可能就会是这样没有什么起伏、不温不火、朴实平淡的剧情了。像每天一样,早晨9点起床,工作7小时,看一会书,看一些娱乐节目,吃了几顿饭,晚上12点睡觉——我将会这样度过我的一生。

这之前,好像没有真的接受这一点。可能当代人平时各种悬疑大片和博眼球的新闻看多了,总是隐约觉得,会有一个boom突然改变——我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剧情还没开始。

随着纪录片回顾他们的一生,好像变了很多,但好像又跟刚开始没有很大的差别。30岁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过了几十年他们其实还是当初的状态。

随意选取人生中的某一天,这一天可能就是你人生的一直重复。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等我xxx以后,我就能过上xxx的日子了,到时候我的人生就开始了!而我现在只是在提前准备。

不是的,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一生,没有预备,不是彩排。不要不把今天当回事,它很重要,每一天都很重要。你如何对待今天,就是如何对待你的一生。

如果你总是期待,还会发生一个大转折,那么说明你对现状是不满意、不接受的。你在抗拒、逃避、在否认事实——你觉得我的人生不是这样,同时每一天又都在浪费生命。

2. 如果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是自己理想的,也要承认和接受,不要否定它。同时去改变、日积月累地去做,而且不要期待能一下子就能逆转。

从片子里我感受到,很多改变都是像滴水穿石一样,润物无声在改变着。有时候做一件事没有肉眼可见的攀升,但是10年后会有质变。就像你需要吃10个馒头才能吃饱,你在吃前9个的时候都是没感觉的,但是不代表这9个馒头没起到作用,你没法跳过前9个馒头的过程。

审视一下自己的一天,如果你将按照这样的一天度过一生,你愿意吗?不愿意的话,你现在就要去改变了。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七、身体健康很重要

进入60岁之后,大家都在考虑死亡了,58岁的时候,lynn毫无预兆地意外死了,Nicholas得了喉癌。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身边什么亲人去世,在镜头面前哭得很伤心。

导演问他们,人生中最难过的事事什么?Paul说是他父亲去世,Simon说是母亲去世,Nicholas说是爷爷奶奶以及父亲的去世。Simon说:“即使我知道我妈身体不好,有一天会离开我。但我总觉得她会一直在我身边。等她真正的去世了。我觉得我有很多问题没有问她。为什么?要跟我爸结婚、离婚,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生活”……

当大家在谈论亲人死亡的时候,其实是在担心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就像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所以趁年轻的时候,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真得非常重要,它可以为你延长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同时,想做的事赶紧去做,想爱的人赶紧去表达,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部片子,让我无数次泪流满面。通过这场人类观察,我看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是大家的共性,感受到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这也让我反思:我应该如何在平淡琐碎中过得充满意义,享受时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徐思乱想v(ID:yxlaoxu666),作者:徐思乱想

吾先生

作者:杨绛

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

我和女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黄桃熟了,虞先生给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

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一小部分工人——大约一两个——不称“吾先生”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过些时再去,称“吾先生”的只两三人了。再过些时,他们的“吾先生”不挂在嘴上,好像只闷在肚里。

有一天我到果园去,开门的工人对我说:

“这园子归公了。”

“虞先生呢?”

“和我们一样了。”

这个工人不是最初就不称“吾先生”的那派,也不是到后来仍坚持称“吾先生”的那派,大约是中间顺大流的。

我想虞先生不会变成“工人阶级”,大约和其他工人那样,也算是园子里的雇员罢了,可能也拿同等的工资。

一次我看见虞先生仍在果园里晒太阳,但是离果子摊儿远远的。他说:得离得远远的,免得怀疑他偷果子。他说,他吃园里的果子得到市上去买,不能在这里买,人家会说他多拿了果子。我几次劝他把事情看开些,得随着时世变通,反正他照样为自己培植的果树服务,不就完了吗?果园毕竟是身外之物呀。但虞先生说:“想不通”,我想他也受不了日常难免的腌臜气。听说他闷了一程,病了一程,终于自己触电去世。

没几年果园夷为平地,建造起一片房屋。如今虞园旧址已无从寻觅。

一九八零年九月二日

她们花了3万去高端相亲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李刚聊了聊与高端相亲相关的一些事情。李刚主业是做金融的,同时多年来兼职做不以婚介为目的的同城交友活动,逐渐了解到一些相亲公司的内幕,比如条件真实的婚托,通过企业团建完成的获客手段,付费人群。这个过程中,他也重新思考了一些与相亲有关的问题,涉及性别差异,也涉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以下是李刚的口述:

口述 | 李刚(化名)
记者 | 刘畅
实习记者 | 陈楠
编辑 | 王海燕

婚托:相亲市场上的“新职业”

我本职工作是金融咨询行业,从审计到投行再到VC(风险投资人),现在已经10年了。在差不多进入金融行业的同时,我开始兼职带一些驴友组团出去玩,最远的一次甚至去了南极。近五年,因为时间地点限制,我把组织活动的重点变成了国内,偏重同城交友。

做本地交友时间久了,大概3年前开始,我逐渐和一些所谓的高端相亲公司的高管、老板有了往来,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了很多行业内幕,比如“婚托”。

图片《半泽直树》剧照
我一直都知道“婚托”这个词,但近距离接触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婚托男女都有,但我对男性婚托的情况更了解一些。比如我身边就有两个朋友在做兼职婚托,而且做了两三年了,闲的话可能一周就能见好几个客户,不闲可能就很久不做。

这两个朋友本身条件很好,一个今年不到40岁,是海外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做投资,开保时捷。一个是BAT级别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35岁左右,他告诉我,最多的时候,周末两天能见8个女生,每见一个人,自己能收到500元劳务费,加起来就是四千块钱。

这都是和他们聊天时,我问起才得知的,一般大家肯定不会主动给别人讲,自己在做婚托。但被问起来,他们好像也没太把这当回事儿,去就去了,无所谓,不是为了钱,就是一种消遣。

图片《爱很美味》剧照
去年因为朋友介绍,我也被一家业内排名很靠前的公司邀请过做婚托,要求是见一面,喝咖啡,聊个一小时,给500块钱。但我觉得这不好,就说没时间,拒绝了。基本上这种事情,你拒绝一次,后面人家就不会再邀请你了,毕竟他们的业务逻辑是“广撒网”,不是一定要谁去做这个事情。

我后来了解到,婚托有职业的、也有兼职的,职业婚托造假程度比较高,因为真正物质条件好的人怎么会去做这个工作?兼职的条件就要好一些,我和朋友们聊天,甚至得知,他们 “兼职婚托”还有圈子,大部分人能做到“年薪百万,有房有车”,从这个角度看,相亲公司倒没有过度进行身份造假。

图片《年龄差婚姻》剧照

这些兼职婚托,基本都是相亲公司的员工潜伏在各个群:公司群、兼职群、同城交友群……通过私聊群成员找来的,或者是通过朋友推荐,甚至直接找亲戚朋友来帮忙。

真正做婚托的这些男生里,可能不是已婚都算良心了,但就算未婚,如果他和很多人同时在暧昧,这要怎么鉴定?资产审核也很难保证准确,我自己办活动前,一般都是看参与者的房产证、学历证明、存款单、甚至股票账户,虽然对方也很愿意让我审核,但也没办法保证100%真实。因为我看的资料都以电子照片为主,这些属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是查不到的,如果对方ps水平特别牛,我也看不出来。另外,资产也是有流动性的,这个人去年挣了100万,今年还能挣100万吗?这不好说。

图片《深夜的奇葩恋爱图鉴》剧照
至于婚托的性格和人品,就更难说了,相亲公司和他们主要是线上沟通,顶多线下见几次面,彼此之间可能连熟悉都算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性格和人品的讨论都只是浮于表面的。

我认识的相亲公司老板们还亲口告诉我,95%以上的付费用户都是女性。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二十七八岁,想结婚了,但找对象没那么容易,就有点着急,想借助外力了。她们之所以会上当,也是因为急。二十三四反而不会被骗,因为“行情”还很好,到了三十几岁,也不容易被骗,因为很多事都能想明白了。

针对这一人群,我自己也观察到,30~35岁是男性在所谓高端相亲市场上的黄金年龄,年龄小于这个区间,女生会认为你不想结婚,不愿意给相亲公司付费。大于这个区间,除非资产非常多,一般女生也不会选择。

布局:层层筛选并锁定目标客户

我接触过四五家主打高端人群的相亲公司,他们在规模上比百合网、世纪佳缘这类网站要小得多,都在北京本地,没做什么连锁和加盟,最少有5~10个销售,最多有25~30个销售。有二三十个销售的那家公司我去过办公现场,应该有四五百平方米,面积挺大的。想要做成相亲这件事,也得有个排场,不能太寒酸。

他们最主要的获客方式是帮企业组织联谊活动,通过层层筛选,来找到目标客户。这些合作企业的行业不限,规模也算不上很大,但每次联谊时,都能为相亲公司拉来上百名员工,获客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三步。

图片《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第一步,对接企业,一般是企业出场地,相亲公司出钱。对企业来说,既能解决员工婚恋问题,又能低成本开展团建。这个过程中,相亲公司一般是跟Hr对接,获得企业上百位员工的相关资料。

第二步,筛选目标客户。每办一次活动,相亲公司都会跟这些公司员工一对一交流,如果了解到一个人有脱单的需求,婚恋公司的过往数据库里,又有5个人高度吻合其需求,那就难免有人心动。想脱单的人,这时候如果问起,怎么跟对方见面?相亲公司就开价了,一般是见一个人5000块,3万块钱起步吧。这就有点像理财课程,九块九给你听一节课,但是你真正想听的那个东西就是另外的价钱了。

第三步,现场签单。等联谊活动结束,相亲公司的销售会挨个再给有脱单需求的企业员工打电话,最终大概有30%的人会线下去相亲公司参观,这部分人里,又有20%左右的成单率。我认识的一个相亲公司老板曾告诉我,他们公司30个销售,一周能签6~7单,每个人交3万块钱,一周就有20万左右的收入。

这些销售,业内都叫“红娘”,大部分是35岁以上的已婚女性,很少有年轻漂亮的,因为公司也怕客户和”红娘“之间产生过多交集。这些“红娘”都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多年,很了解客户心理,一见面就会根据你的想法或者要求来整理话术,比如客户自身条件70分,那就会介绍80分左右的客户,现实中很难遇到,但差距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大。

图片《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这就跟会展销售一样,在这个场合和氛围里,客户的头脑只要有一点点放松,觉得自己的正缘就要来了,就会买单。这时候,如果目标客户的月薪只有1万,3万服务费对ta来说太贵,相亲公司还会引导分期,甚至现场手把手教你贷款,保证顺利签约。接下来,这些相亲公司会在半年内推荐5~6名优质男士给客户,并安排约会。当然,他们每次也会给客户选择,比如给3~5个人的资料,让客户自己选择。这些男士在客观条件上,往往的确符合条件,只是他们要见的人太多了。

既然婚托自身条件很好,为什么还愿意去赚这500块钱呢?因为相亲公司一般会承诺,比如他将见面的女生中,会安排一到两个外貌出色或者物质条件优越的女性。很多婚托为了这一两个女生,也愿意去见其他人,反正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就可以找借口离开。我不知道女性婚托是什么情况,但对男性婚托来说,和美女吃饭,相当于相亲公司给的福利。

图片《世界上最难的恋爱》剧照
而大部分客户不了解内情,相亲失败,都只会怀疑自身,不会投诉,也不会到处宣扬。甚至从操作流程来看,就算客户投诉,这也很难被定性为诈骗。因为相亲公司的确介绍了人,也的确符合客户的要求,至于恋爱谈不谈得成,变数本就很大。

还有一种所谓高端相亲里的常见情况,就是男嘉宾资产灌水。比如之前北京某俱乐部组织的所谓“五千万相亲局”,我有两个男性朋友都被邀请参加了,但不是同一场,他们并不是婚托,就是抱着交友的心态去参加一下。一个朋友八五后,长得比较帅,自己创业成功,资产远高于五千万,他反馈说活动办得不错,女生都很年轻漂亮,但男生可能并不都符合5000万资产的门槛,这些可以通过谈吐和一些细节感受到,就好比局长和科员说话,气场肯定就不一样,除非是二代。

另一个资产还不够这个门槛,但也被免费邀请过去做嘉宾。其实真正符合这个资产标准,同时又愿意在市场上去找女朋友的男生是很少的,人家最终选择的可能还是自己身边圈层的人。

破局: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认知

所以客户付费到底能得到什么?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觉得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相亲公司能安排的相亲对象,往往是他们的客户在自己生活中很难碰到的类型,得到关注就会更加开心。比如说一个35岁的女性,长相不出众,物质条件一般,但想找一个20多岁的高富帅,这不安排婚托的话,根本实现不了。但这样的人在婚恋市场的数量并不少。可以说,只要这个与自身条件不对等的需求存在,婚托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

另外,很多人心中也有一种“赌”的心态,或者说一种错误的权衡,以为3万块钱就可以买来一生的幸福,很值得。但现实是,钱不可能弥补上一个人和理想对象之间的差距。认识一个人,到和他成为伴侣,中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很多时候,大家花5000块,买来的是一个微信号而已,属于无效连接。婚托跟你吃一顿饭,或者喝咖啡,两杯星巴克60块钱,就结束了。

图片《宠女青春白皮书》剧照
另外,其实很多人意识不到,当你要一个30岁左右,一米八以上、有房子、高学历、性格好……的对象时,看起来每一个条件似乎都不高,但是这些条件同时满足的概率并不是重重叠加,而是相乘,乘完以后概率就变得很小了。我问过一些相亲公司的创始人,他们说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好骗了,但总还剩下些对自己认知不清或者所求太多的人,说白了就是”捏软柿子“。PUA其实也是这个逻辑,利用认知缺陷和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达到潜移默化控制人的目的。

在我看来,这些认知不清或者所求太多的人,关键问题不是认识的人太少,而在于自己不知道要什么,或者说可能认识很多人,但很难形成亲密关系。这一点我和很多圈内的朋友交流过,大家都这么说。实际上,大家的日常生活圈子里,有同事、同学、朋友的朋友,很多都比第三方公司推荐的人选靠谱得多。因此,相比于向外界求助,其实大家更需要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会吸引到合适的人。

图片《欢乐颂》剧照
但也不是越有魅力越容易结婚。根据我的经验来看,谈了十次八次的人,往往结不了婚,因为选择越多,越迷茫。往往谈个两三次恋爱的人最容易结婚,这些观察这些结婚的人,你会发现,很多人结婚是找了身边的熟人,身边的人还是更靠谱。

其实如今相亲市场上,年龄层次已经比较清晰了,八五前出生的人基本上已经佛系了,八五后到九零后还在争取结婚,九零后到九五后现在是最容易结婚的一群人,而大部分九五后其实对结婚还没概念。虽然现在我们都讲“独身主义”,但想结婚的人也还是不少。想结婚的理由?往往是每天上下班回家,在家一个人待着,有时候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挺郁闷的,所以还是害怕孤独。

图片《不结婚》剧照
但现代人结婚的难度很大,因为大部分人成家的基础是物质条件,都建立在已有的事业和存款上,不像父母那一辈,哪怕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也愿意一起奋斗。但现在物质条件其实很脆弱,说不定哪天政策变动了,就会失业,所以我们现代人的感情也变得脆弱了。

从2013年开始,我一直兼职做交友活动,不涉及婚托,来参加的人里,一半以上都是排解无聊,或者认识新朋友,反正300块钱能参加一次活动,管吃,算下来也不贵,所以不一定是为了谈恋爱。

但我们的活动里,也会加上一些人际关系的技巧咨询,比如如何判断对方靠不靠谱,如何互动,如何推进关系……但来询问的人基本80%是女生,男生更多是问自己的事业,他们会觉得,有了事业后,其他最终也都会有,所以不太纠结感情顺不顺利。

图片《这是可持续的恋爱嚰》剧照
和这么多人交流过以后,我能明显感觉到男女在择偶观上的差异。女生一般会在能力范围内选最好的那个,如果她曾经谈过一个还不错的男朋友,那她的标准就固定成了这个人,很难降低下来。而大部分男生的标准则处于动态调整状态,他们不追求,而追求均衡,比如性格不错、情绪稳定,或者家庭背景不差就行。而且,对大部分男生而言,什么样的人适合谈恋爱,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老婆,心里都能分清楚,总体上比女生要现实一些。

我觉得这种现象和现在的文艺作品也有关系,偶像剧里的男主角都是高颜值,体贴温柔。但很多剧一看就不现实嘛,男女主都月薪3000,还住江景房。如果有人认知不清晰,相信了这样的剧情,那是不利于婚恋的。

所以我建议有感情困扰的人,还是积极一点地去参加各种活动,比如说同学会、剧本杀、兴趣社团,一方面是主动拓展自己的圈层,另外也可以去验证自己的魅力,比如看看活动结束后,有没有人来主动加微信,如果没人理你,那就可以进一步思考,是自己真的魅力不够,还是不会表现自己。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清晰认知以后,也就不太容易被骗了。

[大千世界]乡村新冠患者就诊实录

从12月12日晚上晚上开始,金英就一直高烧,但直到12月13日下午5点,仍未吃上如布洛芬片一类的退烧药。这位59岁的老太太,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的是新冠病毒。

“一直都以为是感冒。”金英的老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染病前,他和金英都没离开过村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感染病毒。

金英所在的神垕镇,位于中部某人口大省下辖市。这是一个以钧瓷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文化型城镇,全镇面积下辖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3万人(2020年数据)。

金英第一次感觉到不舒服,是在12月12日晚上。先是浑身酸痛,然后就开始高烧。最初,她不以为意,以为是这几天降温,受了风寒,导致了感冒,熬一熬也许就好了。

到了第二天上午,高烧一直不退,甚至连味觉和嗅觉也开始不灵敏起来,她终于熬不下去了,就让她的老伴骑着电动三轮,一路朝着神垕镇卫生院奔去。

等到了卫生院,却发现,发热门诊已经到了中午的下班时间,她很无奈,只好先折返回家,再次测量体温时,她发现,体温已经到了39.5度。

下午2点,金英再次赶到卫生院时,发热门诊里,已经坐了好几拨人,她只能继续等待。

下午5点,当第一财经记者再次见到她时,她刚做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染上了新冠病毒。

金英的老伴在旁边说道,自他们到卫生院,时间都过去5个小时了,他老伴还没吃上退烧药。此时,金英已经发烧了十多个小时。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金英此次就诊的神垕镇中心卫生院,便属于国家卫健委方案中提及的县域医共体。根据介绍,该院共有职工85人,但其中,执业医师只有18人,20名护理人员,99张开放床位,相对于全镇7.3万人常住人口(2020年数据)而言,一旦新冠病毒的波及面扩大,神垕镇分院将可能面临较大的就诊压力。

疫情已经三年,面对突然放开的疫情管控,金英不知该如何去应对,她和老伴,不知道该提前预备什么药,甚至连感染新冠病毒后,该去吃什么药,都一无所知。

但在神垕镇街头的药店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信息灵通的当地民众,早已把当地药店的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抢购一空了。

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神垕镇的8家药店内,均不再销售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本来也没几盒,早都卖空了。”其中一家药店的店员说,至于什么时候能进货,则连她也不知道了。当地民众最终不得不失望离开。

下午2点多,一个消息在当地民众间传开,位于神垕镇卫生院隔壁的某医药公司内,尚有少量布洛芬片出售。伴随着这一消息的传播,人群开始涌向这家医药公司,每盒价格12元的布洛芬片,很快便陷入了抢购。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款由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片,2018年时在东南某省的招标价格为3元。

即便如此,在神垕镇内,布洛芬片也几乎是唯一能抢到的退烧药了,至于其替代药品对乙酰氨基酚片,记者先后询问多家当地药店,均表示早已售罄。

至于由以岭药业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记者先后走访当地近10家药店,均未见到踪影。

在其中一家药店,记者注意到,一名店员正在把几盒风寒感冒颗粒推荐给前来购买新冠病毒预防药品的民众,而根据卫健部门的提示,新冠病毒属于风热感冒类型,不应该服用风寒感冒颗粒。

不过,于金英而言,她总算从接诊她的大夫那里,拿到了开出布洛芬片的药方单,“回家先吃着,先隔离观察几天,如果感觉病情加重了,赶紧去禹州,就别来咱卫生院这儿了。”听到接诊大夫这么说,金英的老伴开始紧张起来,“那是不是花更多钱?”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老人和小孩,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和小孩。”在接诊金英后,神垕镇卫生院的这位大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农村,一些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小孩,不少老人不会上网,一些老人还是文盲,不认识字,也不掌握新冠病毒的知识信息,也因此,就造成一些老人、孩子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初期,会把头疼发热等症状误以为是受了风寒后的感冒,而老人、孩子本就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耽误就诊,可能会带来令人心痛的后果。

“(新冠病毒)病好像确实开始(在农村)起来了,这一下午,我就接诊了三个阳(性患者)。”金英的接诊大夫说,但神垕镇卫生院毕竟是小医院,一般也只能给患者开点布洛芬等退烧药,并建议患者先回家观察几天,“一旦控制不住,记得赶紧去禹州、郑州的大医院。”他不断叮嘱前来就诊的患者。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基层农村的疫情防控,确实存在一些诸如医疗资源不充沛等薄弱环节,但现在毕竟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并不是那么强,因此,就需要做好新冠病毒的知识性宣传,一方面让农民不恐慌,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新冠病毒的知识。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有鉴于农村可能面临的医疗保障能力薄弱等问题,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于日前发布《关于印发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以“一对一”紧密帮扶为基础、“一对多”灵活帮扶为补充,组建覆盖辖区内所有农村地区的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城乡联动工作组,通过下沉巡诊、派驻专业人员、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官网也刊发《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为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工作,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及时救治,在农村地区,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提升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健康监测作用,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

(文中金英为化名)

内推不再是大厂员工的财富密码

文 / 毕安娣

来源 / 字母榜(ID:wujicaijing)

“不做内推了。” 赛拉的脉脉主页上这样写道。

内推曾是赛拉认真经营的副业,去年 6 月时他已经成功内推数十人进入字节跳动,脉脉个人主页访客数十万人次。今年 1 月,赛拉已经跳槽到京东,还发帖宣布 “京东帮内推”,但这都已经是过去式。

不做内推了的原因也很简单,赛拉表示:没有 HC 了。

放弃 “内推” 副业的大厂员工不止赛拉。字母榜找到去年发布的文章《当内推成为大厂员工的财富密码》中提及的 4 位受访者,他们无一例外表示已经不做这份副业。

企业鼓励员工推荐求职者,并给予丰厚的奖金,是内推得以称为副业的前提条件,在脉脉职言区,网友先后匿名透露企业内推奖金:快手内推 k3 级别奖励约 10000 元,腾讯内推 p9 级别员工奖励 6000 元,字节跳动内推基础岗位大部分奖励 2000 元及以下、2-1 级别员工奖励 5000 元。而充足的岗位名额则为此提供了土壤。

“内推” 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点并没有改变。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字母榜,腾讯的 “伯乐” 渠道已经有超过 10 年的历史,如今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于员工的推荐,且该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员工体会到的 “内推变难了” 并不是内推渠道本身的变化,而更有可能来自于 “大盘” 的萎缩。

奖金还在那里,求职者也一茬一茬 “嗷嗷待哺”,岗位却不再充足。内推的成功率降低,直至其投入产出比已经不足以作为一个副业经营。

A

梁帆在腾讯做运营工作,从 2020 年底开始做内推副业。

彼时她刚刚购入人生第一套房产,父母为这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付了首付,而她需要自己偿还每月 2.6 万元的房贷。公司 HR 发来的一封关于内推奖励政策的邮件,成功引起了她的兴趣。

通过在知乎等渠道发帖 “吆喝” 以及公众号的 “揽客”,梁帆顺利将这份副业步入正轨。从 2020 年 11 月到 2021 年 6 月,梁帆共计帮助约 600 位求职者投递简历,成功内推入职几十人,赚取了约 5 万元的内推奖金。

但到了今年 2 月左右,本是春招进行时,梁帆却放弃了内推,原因是成功率降低。她向字母榜透露,能投递的岗位相比此前变少了,不少岗位哪怕可以投递也迟迟没有推进:“其实已经锁 HC 了。”

情况在一年之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缩招” 的现象从企业校招规模就可以窥见。接近尾声的 2022 年互联网大厂秋招显得冷清了不少,字节今年秋招释放岗位名额 3000 个左右,而去年这个数字是 8000 个,秋招岗位数量缩减 60%。除此之外,阿里、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校招规模无一例外在缩水。

员工数量的减少则从财报中显露出来。阿里集团三季报披露,截至 9 月 30 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 243903 人,相比截止去年 12 月 31 日的 259316 名员工,今年前九个月,阿里集团净减少 15413 名员工。而腾讯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腾讯共有 108836 名雇员,而截至去年 12 月 31 日腾讯员工数量为 112771 人,今年前九个月,腾讯共减少 5423 名员工。

曾在字节工作的陈磊,也放弃了内推副业,连同抛下的还有自己辛苦搭建的 “私域”。

陈磊曾为了做好做大内推,在豆瓣等平台密集发帖,经历了数次封号,也渐渐组建起来了 14 个微信群,每个群的人数在百人以上。他还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招聘信息。

平均下来,彼时陈磊每月通过这份副业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身为审核员薪水不算高,这个收入已足够令人满意。

去年秋招之前,陈磊的烦恼是在 Boss 直聘上每天收到三四百个消息,但是他的简历筛选和内推投递流程还不够 “自动化”,以及公众号还没有达到每日更新的小目标。

但几个月之后,陈磊就已经完全放弃了内推副业:“不好做了。” 如今,陈磊的公众号 “内推哥” 已经基本停止了更新,他本人也已经在放弃内推副业之后没多久从字节离职。

岗位变少,求职者却在变多。

大学应届生数量连年增高,根据公开数据,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25 万。2022 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则突破了千万,达到 1076 万人的规模。根据 11 月 15 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 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2023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达到 1158 人。

另一方面,因裁员等原因释放进入求职行列的人也在变多。腾讯新闻谷雨数据显示,今年 3 月,互联网离职人数达到 276 万,比去年同期增长 2 个百分点,平均每个职位的竞争者为 3.1 人。

B

还在做内推 “生意” 的人有两个选择:一是满足于不多的副业收入;二是想办法多元盈利。

在网易工作的雯子属于前者,她在今年 5 月才开始做内推副业。

刚开始时间精力的投入比较大,雯子在小红书上发布内推信息,也会直接联系求职者表示可以帮忙内推,除此之外还创办公众号,甚至曾自己做了工具 “爬” 投递简历的候选人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匹配职位。

半年下来,雯子成功内推进网易 3 名正式员工和 3 名实习生,已经收到的奖金仅为 16000 元,另有 6000 元奖金若入职员工成功转正了才能拿到。

但雯子对这份副业的收入还算满意,时至今日,雯子的内推副业已经变主动为被动,会陆续有求职者找上门,“投入产出比” 中的投入有所降低。

“你这么努力(内推),要是在去年肯定赚超多的。” 当雯子向公司的 HR 请教内推成功率的问题时,同事如是感叹道。

陈鑫的 “内推君” 选择更多元的盈利方式。和很多做内推的员工一样,对于求职者内推君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从员工的内推奖金中抽取佣金。现在,内推君合作的内推员工不再只来自互联网大厂,一些中小公司也在合作范围内。

“去年的话 985 高校的毕业生,还是普遍不愁找工作的。但是今年很多中小公司,其实都收到了很多这种优秀应届生的简历。”

除此之外,陈鑫还会为求职者提供有偿培训,如应届生培训收费 1800 元,从简历优化到面试培训等全部包含在内,直到找到工作为止。

在这样多元的模式之下,陈鑫通过内推副业的收入并不低,但和去年相比仍然有明显的下滑。去年 4 月开始做 “内推君”,到年底收入 40 万元左右。今年收入有所降低,从 1 月到现在的收入在 30 万元左右。

如今,在小红书、豆瓣、脉脉等平台,依旧有不少活跃的 “内推贴”。一些人直言 “不靠这点 bonus(奖金)赚钱”,而是想要帮衬学弟学妹找工作,这似乎反而回归了内推的本质。

雯子也从内推中寻求到了金钱之外的满足感:“(人脉积累)这块没有预期,现在觉得很开心。入职的小伙伴会给我送礼物,目前收到(过)茶叶、跑车模型积木、人偶。”

今年 24 岁的王鹏随女友从北京搬到了上海,正在找工作的他发现与去年毕业求职时不同,今年不再能轻易找到各种公司的 “内推码”:“去年初的时候找工作,内推码到处都是,那时候也不懂,觉得填了码就有用。” 王鹏毕业入职的公司是 “自己找的”,填写了内推码的两家反而了无音讯。

王鹏所说的 “内推码” 到处都是,得益于丰富的校招名额,一些知名企业的员工会在网上贴出自己的内推码,但是不做点对点的联系,由求职者自己投递,以 “海” 的战术求胜,付出的努力小,但有人入职就能收获奖金。

“今年再找工作就明白多了,内推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内推人。而且今年没有看到到处飞的内推码,我自己还得去小红书上跟人家私信,拜托人家帮忙内推。”

C

还在做内推的互联网从业者,能明显感觉到求职者的不易与焦虑。

在雯子看来,求职者的焦虑是很明显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少求职者告诉她,已经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一些人会尝试投递多次,只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人被 “刷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找雯子询问有没有新的机会。

有软肋就容易被利用,在互联网行业招聘不如往年热闹、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之下,围绕着 “内推” 渠道的乱象也层出不穷。

在某二手电商平台,大量互联网大厂的内推码以 10 元左右的价格售卖:“会被 HR 优先查看,但不保证 100% 恢复和录取!欢迎咨询!拍下后发码!”

“这种行为是非常无耻的。” 李鑫提到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的内推行为时感到愤怒。李鑫表示,任何内推都不应该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公司会给内推新人的员工奖励,如果要收取费用应当是从奖金中分割。

“很多人不懂,觉得有了内推码就一定有面试机会,一看这个码才几块钱,也不贵,就买了,其实已经上当了。”

李鑫还表示,很多互联网企业对没有通过筛选的求职者简历会进行 “锁定”,在锁定期是不能再次投递的。他遇到过不少 “乱用内推码” 的求职者:“很多应届生不懂,随便找那些码然后投递了,发现没效果。之后再想投递的时候,简历已经被锁定了。”

另一种 “有偿内推”,则把价格炒到上万元。

字母榜在某电商平台搜索 “互联网内推”,看到不少 “实习内推” 的商品,标价在 100 元到几百元不等。字母榜以求职者身份与其中一位商家交谈,商家透露,现场实习(非远程实习)的互联网大厂实习内推收费 100 元并且 “保 offer”。

而校招的正式岗位内推,则收费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且承诺 “保结果”,具体能否接单、收费多少视岗位和候选人的简历而定。“大厂正式工作,没那么简单。” 在字母榜表达出惊讶情绪时,商家客服如是回应。

在社交平台,有不少帖子提醒求职者当心 “有偿内推”,一位网友表示:“这种就是骗子,都是一些‘人力资源’,在写字楼租办公室,我朋友就上当了,退款特别麻烦。”

实际上,此类骗局早有新闻报道。去年 9 月,澎湃新闻在一篇报道中指出,这种骗局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等,惯用套路分两种,一种是 “空手套白狼”,在沟通过程中制造焦虑、兜售课程,推荐不成功也可以赚取课程提成;另一种则干脆买通企业内部员工提供招聘信息或实习证明。

即便如此,依旧有人在线求助,询问 “有偿内推” 是否可信。而没有发帖的人,可能不是当场拉黑骗子,就是已经上钩了。

今年已经 32 岁的雯子也会为这届毕业生的压力感慨,她向字母榜回忆起 2013 年自己毕业时 “工作随便找,但是 “今年公司基本都不要应届的。”

李鑫对明年的招聘市场抱积极态度:“应该不会像今天这么寒冷了。” 而他的内推生意还会继续经营下去,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变副业为正业。

奶茶店抵制外卖满减,逻辑是啥?

11 月 4 日,有好多家奶茶品牌取消了外卖平台的满减折扣,这里包括喜茶、奈雪、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等。

今天咱们就讲讲外卖和餐饮商家的话题。

为了验证这个传闻,我也打开手机看了一下公司附近的奶茶外卖,确实是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没有什么折扣了,有些 50 减 1,70 减 1,那也没多大意思。

我们说下餐饮外卖的逻辑。

假设,你开了一家做家常炒菜的餐馆,使用面积 200 平米,因为生意很好,中午都是排队的。

中午就餐,顾客的吃饭要在店里,你后厨厨师炒菜再快,也要等顾客坐下才能炒菜。这时候餐厅的最大产出瓶颈不是厨师,而是堂食能容纳的最大顾客数。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假设整个中午 2 小时就餐时间(11:30-13:30),这家餐厅最多接待的顾客是 150 位,人均 30 的客单价,中午营业额是 4500。

但是如果餐厅营业面积扩大 100 平米,能接待 250 位顾客,那营业额就会变成 7500,后厨还是忙得过来。

问题是,扩大餐厅面积太难了,那有没有方式提升一下营业额呢?

那就是外卖。

你的餐厅中午堂食接待能力是 150 个顾客,厨房供应能力是 250 个顾客。那你就可以利用外卖再多销售 3000 块。

假设菜品的平均毛利是 60%,那你就多赚 1800 块毛利。

外卖平台的扣点和费用是 20%(简化计算),也就是平台拿走 600 块,你还能多赚 1200。

这外卖就是划算的。

如果平台要求你做满减,也可以,只要不影响堂食,你再做个活动,少赚 300,还有 900 块可以多赚。

这种情况下,你是愿意做外卖的。

就是外卖给你的餐馆创造了增量收入。这个在渠道中,叫做渠道增量。

但是,如果外卖不能给你创造增量呢?

原来有 150 人来就餐,你做了外卖,就只有 100 人来堂食,而另外 50 人店外卖了。

你的堂食收入就变成了 3000,而外卖是 1500,外卖平台还要扣 20%,加上满减,反倒少赚了很多。

那你当然不愿意做满减,甚至觉得外卖应该贵一点,因为我送货到家了。

这个呢,就不是渠道增量,而是叫做渠道平移。

就是说你不是获得了销量的增加,而是因为新出现了一个渠道,你的老用户走了。

那外卖有没有创造增量?

有的,但贫富不均。

比如你的小炒快餐店很火爆,中午接待不过来,外卖是可以带来增量的。

如果你的店本来就生意冷淡,那外卖不过是又横加一刀扣点。

如果你擅长做外卖经营,那你可能是受益者。

另外,外卖发展起来之后,它确实也带动了一部分市场增量:包括原来带盒饭上班的改点外卖了,以及原来在家做饭的,也点外卖了。

刚才说的都是堂食餐厅。

奶茶呢?奶茶和刚才说的有几个不同点。

1、奶茶大多数是档口店,本来就没有堂食。

奶茶店的最大营业额,不取决于门店接待人数,而取决于奶茶店的出杯速度。所以不管你这家店生意多好,你做门店购买和外卖购买,是没有差别的。

2、奶茶的客单价相对比较低,如果做外卖,有基础配送费,有扣点,那就很难做,利润太薄,赚的钱几乎全交给平台了。

3、今天疫情的影响,大量的到店改成外卖,奶茶店就很难承受。

如果外卖带来的是渠道增量,那多少还能多赚一点,如果真是渠道平移,那奶茶店不仅要承担房租的费用,还要承担外卖平台的费用,如果再做满减,那就真的赚不到啥钱了。

品牌与渠道和平台的冲突,是永远都存在的。

早年国美要求格力单独供货,压低价格,就引发了格力空调退出国美的行为。2001 年江西南昌百货大楼强行收取促销费,结果导致 200 多个知名副食品牌联合抵制退出百货大楼。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商业经营中的常见现象,因为每个企业的利益都不同,谁都想多得一点。

来源:小马宋 微信号:xiaomasong999

一顿精致的早茶:扬州人的面子和里子

各地早餐,最美味独特的多隐藏在街头巷尾,越是接地气的越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味道。可扬州不然,一场正式的早茶往往要吃上一两个小时,小菜、面点和茶相互映衬,同是早茶,样式各不相同,扬州却比广州来得更讲排场,席间谈笑风生、悠闲自得,仿佛这座城市的早晨就是为吃而生。

无论是老字号大茶社,还是普通的社会茶社,隆重或随性,都透着扬州人对吃早茶这件事的依赖感和优越感。精致的味道随着讲究的仪式散发出来,这既是扬州人的面子,也是数百年来沉淀下的底蕴。

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

接到写早餐的任务时,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我贪睡,怕早起,如果让我大清早花上半小时,认认真真地吃一顿早餐,我宁可再多睡20分钟,然后用几分钟,迅速补充营养,填饱肚子,毫无品位和吃相可言。

但因为多年来对早餐的忽视,反而又让我来了兴致。我的确很久没有用心地吃一顿早餐了,已经快忘记早点铺子的烟火气,忘记清早用美好食物唤醒身体的感觉了。我好奇在扬州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人群会经常花一两个小时去吃一顿早茶?扬州早茶跟广州早茶有怎样的分别?早茶文化对于扬州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疑问和打开自己晨间味蕾系统的期待,我来到了扬州。

到扬州时,已是晚上9点多。我和摄影记者都没吃晚饭,便迅速放下行李,出门觅食。我们住在扬州老城区的四望亭附近,这是一座大约建于明代的古塔,如今算是个地标,到哪儿都不太远。我们在网上简单搜了一下,直奔扬州“三里屯”——虹桥坊。

本以为虽不像北京三里屯午夜时分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但至少热闹,可到了才发现,白天的人群早已散去。连续找了几家餐馆,都打烊了,或是正在做一天中最后的清扫工作。我们有点失落,此刻肚子已经饿得直叫,刚过晚上9点半而已。

扬州人没有夜生活吗?不吃夜宵吗?扬州真的是一个早茶至上的城市吗?或许是我们找错了地方。又找了一会儿,终于在一条小街上发现一家烧烤店,营业到凌晨1点。我向老板打听扬州吃夜宵的地方,老板告诉我们,夜宵在扬州也就是这些年才兴起的,现在的年轻人晚上都爱吃点重口味的东西,这在老扬州几乎是无法想象的。现在的扬州,有几条街会有做夜宵的馆子,也会有个别大饭店营业得较晚,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多。扬州是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

▲冶春茶社的一桌早茶,肴肉、什锦菜、烧麦、蟹黄汤包都是早茶桌上常见的调味和面点

酒足饭饱后,沿着护城河走,可以感受到夜晚扬州的安宁,这座城市早已进入深度睡眠中,不便打扰。再过几个小时,它就会醒来,再用独特的食物唤醒这里的人们。

饮茶如筵

本以为早餐要在早晨六七点吃才地道,没想到第一顿早茶约在了8点,想必不是一顿随便的早饭。华干林在扬州大学工作,是一名研究扬州文化的学者,在当地颇有名气。为了带我们体验一场正宗的、隆重的早茶,他又喊了几个餐饮界的朋友来,一桌七人,方可成宴。

华干林说,扬州早茶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式,一餐早茶就是一桌完整的筵席,往往要吃上一两个小时,从凉菜到炒菜,再到各式点心、主食、水果、调味小碟,一应俱全。这些餐点一茬一茬慢慢地上,其中菜肴与点心品种之繁多、制作之精细,是扬州早茶最令人叹为观止之处,他将这样一场早茶称为“饮茶如筵”。虽然都是早茶,广州人更随性,一个小推车推上来,虾饺、叉烧包、流沙包、蒸凤爪各拿一份,扬州则是规规整整地坐一桌,等待着餐食一一上桌。

此行的第一站选在趣园,位于扬州迎宾馆内,这里是扬州规格最高的茶社之一。进入迎宾馆的园子里,植被繁茂,曲径通幽,要走上个五六分钟,才能看见茶社的身影。

早晨7点之后,阳光逐渐覆盖整座城市,南方的夏天如果不下雨,几乎从早到晚都是一样的闷热,好在园林的意趣能带来一丝清凉之感,缓解难耐的暑热。趣园本就是一座私家园林,原名“黄园”,是清代黄氏盐商的府邸,据说乾隆六下扬州,四次光顾这里,也曾将这里设为行宫,后来又赐了“趣园”这个名字。从1995年开始,这里才正式向公众开放卖早茶。

趣园茶社的一大卖点就是这座园林本身,在这里吃早茶,是仪式感的第一步。早茶在一间包厢中进行,与吃一顿正式的晚餐无异。走进房间,桌上已摆了一圈冷碟,荤素皆有,餐具讲究,看这个阵仗,哪里像是一顿早餐?

同桌的友人解释道,若有外地朋友到扬州,本地人一般都会带着吃一顿早茶,我们面前的这样一桌宴席算是比较隆重的,但还不是最隆重的。扬州本地人有时也会选择在早晨聚餐,约几个朋友一起来一顿早茶,谈谈正事,或就是单纯的休闲放松。如今,除趣园外,富春、冶春、共和春这“三春”代表着扬州早茶的精髓,富春和冶春的包子、共和春的面是游客到扬州必尝的美食。

按照一桌子早茶的上菜顺序,佐茶小菜当是头盘。趣园茶社的大堂经理告诉我,一桌宴请的早茶,小菜应在客人还未上桌前就已提前摆好,摆双数盘——四、六、八。客人落座后,沏茶,开始安排蒸包子,但蒸包子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是上小茶点的时候,油端子、糍饭、金刚脐和京果粉陆续上桌,好让客人先填填肚子,叫醒他们的胃。有时也会根据时令,准备一些饮品,豆浆是常年必备,夏日会有百合绿豆汤,冬日饮品叫得格外雅致——推沙望月,即竹笋鸽蛋老鸡汤。最后,面点陆续登场,各类包子、烧卖、蒸饺和其他面点,一道一道,目不暇接,把这场早茶推向了高潮。

这么大的排场,还是让外地人有些坐立不安,可擅长休闲生活的扬州人则依赖这隆重的、充满仪式感的早茶。即使在一般的小茶社,吃一顿普普通通的早茶,这顺序也不会变,只是品种减少,排场弱化,席间的交谈更轻松自如些。

早晨,对于扬州人来说格外重要,他们要把一天中最要紧的事放在早上,吃早茶也是一件要紧的事。也许自古即是如此,但清代扬州人将对早晨的迷恋更加发扬光大了。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

扬州城自古是重镇,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因河而兴,因盐而富”的城市。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说:“如果没有大运河的话就不可能有扬州。”大运河与长江的交口在扬州,商贾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到了唐代扬州已成为“天下第一大港”,也有了“扬一益(成都)二”的说法,《春江花月夜》中的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说的就是扬州。唐代是扬州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这时不但经济发达,还是扬州美食的鼎盛时期。

明万历《扬州府志》说:“扬州饮食华奢,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到了清代,扬州盐商兴起,不但拥有大量财富,对吃也是极为讲究,尽显奢侈。

财富带来的不仅是饮食的精美奢华,更有就餐环境、饮食排场的影响。盐商们在扬州大建园林,个园、何园、趣园皆是代表,后来他们家道败落,好些园林又被后来者改成了酒肆茶坊。扬州有一个传统说法——“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指的是喝一肚子早茶,“水包皮”指的是泡澡。这种民间说法已历史久远,但最早将其付诸文字记述的是民国年间的易君左,他的《闲话扬州》一书还曾在扬州城引发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自清以来,茶肆文化开始在扬州盛行,卖茶的地方通常不叫茶馆,而叫茶社、茶楼、茶坊。《扬州画舫录》是清代有关扬州最翔实的文字,作者李斗将当时扬州城的四街八巷、盆景寺院、饮食趣味,还有著名的“扬州八怪”都写了个遍,他在书中自豪地说道:“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商人们都喜欢早上喝茶议事,商业发达的地方,早茶也就发达。

马健鹰跟我讲了一个玩笑,说清末扬州的大盐商虽然各个腰缠万贯,但都算不上是资本家,因为他们有了钱不懂得资本运营,资金流动不起来,他们有了钱就挥霍、享福,建造园林,花钱请最好的厨子做最好的菜肴,互相攀比。所以这些盐商大多富不过三代,却成就了一座对吃很挑剔的城市。

从一杯茶到一桌调味

既然是早茶,茶自然必不可少。与周边的皖南、杭州或是再远一些的福建相比,扬州的茶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既没有太大名气,也卖不上多高的价格,但扬州人就好喝一口本地茶。“绿杨春”产自扬州和仪征一带,汤色翠绿,味香醇清,是早茶桌上的“定心骨”。有茶在,心才能定,否则,小菜、主食很快吃完,坐在桌前就会心神不宁了。

▲烫干丝是每桌早茶必不可少的主冷盘

而且有意思的是,扬州早茶的餐桌上,几乎很少出现汤饮或粥,能喝的就只有茶。对了,还有蟹黄汤包里的汤,但茶才是主角。绿杨春茶在一顿早茶中起的作用很大,既可以中和吃多面点的干涩口感,又可以去油解腻,吃一个带肉馅的包子或蒸饺,再去喝几口茶,很是爽口。

在对扬州早茶的描述中,小菜、点心会被看作是佐茶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茶又何尝不是佐食的呢?听当地人说,有些老扬州人去喝早茶,还会自备点白酒,茶、酒、点心相辅相成,再加上老茶社还会表演扬剧或是评话,这一顿早茶吃得真是惬意。老扬州人很会休闲享受,早茶就是一个例证,并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此闲情逸致的。

桌上的一圈小菜也被称为“调味碟”,什锦菜、泡姜片、咸鸭蛋、肴肉、卤汁香菇是常见的调味,还有一道在这些小菜中众星捧月的扬州名菜——烫干丝,这些都是佐茶的开胃菜。

汪曾祺是扬州下属的高邮市人,虽然他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鸭蛋并不太高兴——“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但他内心里还是为家乡的这道美味感到挺美的。他写过一篇小文来赞颂家乡的咸鸭蛋,他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吃咸鸭蛋,“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高邮盛产双黄蛋,这在别处少见,我们在扬州吃的每一顿出现咸鸭蛋的早茶,蛋黄都是双黄的,老板们也解释不清缘由,或许就是高邮鸭特有的基因。

广陵琴派传人唐乃扬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他在扬州生活了几十年,从小到大,他的生活足迹见证了扬州饮食习惯的传承与变迁。在他的记忆深处,肴肉是常年必备的冷碟,做起来费劲,但却有趣。肴肉其实来自镇江,但在扬州也极为普及。镇江流行几句顺口溜:“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在早茶桌上,肴肉不是菜,而是茶点。

家中做肴肉,会放一点石硝,一是让肉质颜色鲜红好看,二是增加口味的鲜美度,因此在扬州的方言中,肴肉通常被称为xiao(第二声)肉。但在现在规范的餐饮环境中,硝是明令禁止加入食物的,所以口味上也会稍有差别。唐乃扬还是喜欢传统的味道,他清楚地记得,每年冬天,做肴肉都是一份过年的期待。肴肉制作必须精选猪前蹄为主料,加上盐、花椒等作料,再加上少量石硝,腌制三天,腌制时要用石头压住肉,这样肉质更加紧实。

三天后,将腌好的肉放在锅中煨,直到熟透,再取出来,放入容器中,冷却加压定型,放到室外。因为地处江北,扬州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在低温的作用下,肉质会慢慢变得更加紧致、滑润,大约一周左右,在人工和自然的合力下,肴肉制作完成,摆盘上桌,成为一道最美味的佐茶肉食。

烫一碗干丝!

如果说一桌精简的早茶可以把所有调味碟都省去,但唯独省不掉的是一碗烫干丝。烫干丝是每桌早茶上必不可少的菜式,通常是一道主冷盘,从原料、刀工到烹调方法都极为讲究,也是扬州人公认的最有扬州特色的味道之一。一块大白干,就是扬州本地的干子,既韧又弹,干质绵密,通常人们都被切干丝的刀工折服,但这不过是淮扬菜师傅们的基本功,真正一碗好的干丝,门道可多着呢。

▲冶春茶社将传统封闭式生产间用透明玻璃装潢,将点心的整个生产过程展示给食客观赏

冶春茶社的经理给我们端上了一碗地道的烫干丝,干丝丝丝纤细但不断,堆成一座“小塔”,酱油、香油打底,“塔尖”撒上姜丝。这道菜应该是每家茶社的看家菜。经理介绍道,做干丝有几道隐形的步骤,首先要用95摄氏度的盐水浸泡一会儿,去除干子本身的腥涩口感,如果没有这一步,干丝切得再漂亮,味道都是不对的。切干丝的过程就是大厨的手上功夫,先开片再切丝,扬州人叫作“劈干丝”,一块厚约1.5厘米的大白干,先片出20多刀,再切细丝,会不会劈干丝,也是考量一个扬州厨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

邻桌的老茶客见一碗烫干丝端上来,像是看见久违的老友,抿了一口手边的茶,用竹筷将盘中的“塔尖”轻轻推倒,沾了一点汤汁咂摸一口,开始轻轻拌,让所有的汤汁都附着到干丝上,干丝从嫩白逐渐裹上酱油的颜色,但也不浓重,是那种水墨山水画中的浅绛色。细姜丝混在其中,带着一丝清香,干丝的柔润中和掉了姜的辛辣气。直到拌匀,夹起一撮送入口中,大概这便是家乡永远吃不腻的味道。

另一种干丝的做法是大煮干丝,有些正式的早茶餐桌上也会有。汪曾祺写过:“煮干丝不知起于何时,用小虾米吊汤,投干丝入锅,下火腿丝、鸡丝,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不嫌多味,亦可加冬菇丝。有冬笋的季节,可加冬笋丝。总之烫干丝味要清纯,煮干丝则不妨浓郁,但也不能搁螃蟹、蛤蜊、海蛎子这些,那样就是喧宾夺主,吃不出干丝的味了。”

可见,煮干丝的奥秘在那一碗汤里,各家师傅根据各自的经验,烹调出独门口味。马健鹰记得传统大煮干丝的高汤里全是宝贝,里面藏着鸡鸭猪骨,放鸡是取其鲜,放鸭是取其香,放骨是取其浓。好了,一碗大煮干丝端上来,既看不见鸡鸭,又看不见猪骨,有的只是干丝、虾米,和浓浓的汤底。他说这便是淮扬菜的精髓,粗料细作,力求本味,用上好的原料,各取其精华。

所谓追求本味,并不是说清煮,留住每一样食材非常原始的味道,而是将食材、作料相互配比熬制,处理掉不好的味道,将其好的味道凸显出来。因此,淮扬菜是一场食材之间的博弈,每味食材未必要散发出其最经典的味道,而是须要承担在一道菜中最不可取代的味道。如此一来,淮扬菜的味道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

包子才是真王道

包子是一桌早茶上的真正主食,只要有包子在,其他面点都只能算作点心,不敢跟包子争风头。扬州有一个习俗叫作“年蒸”,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四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搞年蒸,每家都要蒸包子,每家都要做各种馅心,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见包子在扬州的群众基础不一般。

图片
▲一个三丁包通常会包出大约30个褶

72岁的陈恩德是冶春茶社面点的当家掌门人。从学徒那会儿就在冶春,至今已经超过50年了。陈恩德做面点讲究心手合一,眼到、心到、手到,他是家中第三代面点师傅,如今已经培养了第四代——自己的儿媳妇倪秋香如今总体把控冶春每日的面点制作,他希望将这手艺一代代地传下去。

陈恩德深谙面粉与水之间的关系,和面时,揉是一种触感,感受面水比例和面的韧度;看是一种观感,观其色,也观其表面的滑润度;此外,还需要通过拍打来听面的声音,不闷不脆,也不是实实在在的,有一种类似木鱼声的通透感。前两种感觉尚可通过学习去体会,而通过听觉去分辨面的优劣,就是必须历经多年才可修炼出来的经验了。

在扬州传统发酵和现代发酵有很大差别,也慢很多,不同的馅心决定发酵的程度和时间,扬州包子最大的特点是枵皮大馅,馅重要大于皮重,要包住馅心,而且能兜住卤汁,因为卤汁里有汤,吃到嘴里才会滋润,但如何让皮能很好地保住卤汤又厚薄适度,就是扬州白案大师的讲究了。

早茶桌上的包子种类繁多,三丁包和五丁包是王牌,讲究馅料。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五丁包则在三丁包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丁:“海参滋养,少用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用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用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用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用而不过软。”这是乾隆的评价。此外,翠绿清新的素菜包和细腻爽口的细沙包也是早茶桌上的常客。包子中还有很多花样,陈恩德善于制作各种花式包子,像女孩裙边的裙褶包子,或是《扬州画舫录》中提到的梅花包子——“梅花包子争传于陌上楼头”,他都信手拈来。

在扬州采访的一周里,我们大约吃了五天早上的包子,从高大上的趣园,到金牌老字号富春、冶春,再到更加平民化的共和春和花园茶楼,没有不卖包子的茶社。包子配茶,真是扬州人独特的爱好。

▲蟹黄汤包是每家茶社最受欢迎的面点之一,“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是吃蟹黄汤包的诀窍

在冶春茶社,有三个后厨,供应着每天来往的食客。如今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冶春制作包子的手法也不再一味拘泥于传统,他们不但有机械化的操作,也将馅料标准化生产。在“假日经济”的推动下,冶春每天接待的外地游客占七成以上,与专供本地人享用的茶社相比,冶春的担子更重一些,它肩负着将扬州味道传播出去的使命。

陈恩德说,虽然现在为了适应更快的生活节奏,包子的制作方式有所调整,比如油盐比例的降低,及肥肉的减少,这是冶春为了适应新食客的某种“妥协”,但最核心的配方仍是传统的味,不曾改变。

另一边的富春茶社也是以包子著称,扬州美食评论家王镇说:“从面点大师徐永珍开始,富春把茶、点、菜都做到了极致。”富春和冶春也成了扬州包子的两面旗帜。与它们区隔开来的代表是花园茶楼,这是扬州茶社中的后起之秀,至今不过20多年的历史。

早上7点多到达花园茶楼时,这里已坐满了人。外卖包子的长队也排出了二三十米,老板很是自豪,“每天如此”。老板戏称自己的茶社叫“社会茶社”,是扬州诸多茶社中最接地气的一家。装潢并不考究,门口空地上也摆满了桌子,这里是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心仪的茶社。

如今扬州是个旅游城市,扬州每年要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次,这些大大小小的餐厅和茶社也都是游客的必选项目。陪我们一起去花园茶楼的是扬州狮子楼餐厅的主厨张灿松,他笑称花园茶楼每天的接待量是他们的一个参照系,花园管早茶,狮子楼管晚餐,通常游客早晚都会选择这两家,因此花园早茶的人如果很多,那么张大厨就要多备些食材,以迎接晚上的食客。

▲扬州狮子楼推出了新的早茶系列,将传统的早茶以一种更现代更年轻的方式呈现

花园茶楼最著名的是豆腐皮包子,还有人人必点的蟹黄汤包。扬州的蟹黄汤包个头很大,瘫软在盘中直径足有10厘米。原先叫灌浆包,手提起来像个灯笼一样,馅在汤里面滚动,但不会外露出来,皮不会破。吃的时候,轻轻咬一个小口,所谓“先开窗,再喝汤,轻轻移,慢慢提”。蟹黄汤包最重要的是制作前凝固的皮冻,和馅的时候将皮冻打碎,与蟹肉和其他食材混合,包完后与普通包子无异,但一上蒸锅再端出来,包子就塌在屉上,等待着食客将它戳破。

老扬州人的里子和面子

在唐乃扬心中,老扬州在校场一带,书场、浴室、小吃店都汇集在那里,从早到晚,老扬州人一天闲适的生活在校场几乎是“一条龙”完成,那里也有诸多茶社,九如分座是唐乃扬年轻时常去光顾的茶社,但如今已不如从前红火了。

唐乃扬说,旧时扬州人一日吃五餐,清早从早茶吃到早餐,姑且算一餐;到了中午,早上食物尚未消化,但也得吃呀,于是午餐被简单地称为“小午”;下午再来一顿下午茶,叫作“吃下午”;晚餐是与早茶齐平的最正式的一餐,要多吃,吃大菜;到了夜里睡前,再来点夜宵,少吃两口,意思意思,但也是不可少的一餐。

更早些年,闲散的商人一早提溜着鸟笼,进了茶社,一待就是一天,吃吃喝喝,聊天逗鸟,幸好扬州的吃食种类多,如此一天吃下来,天天如此,扬州人竟也吃不腻,反而越吃越来劲。现在还维持这种饮食作息的老扬州人已不多了,但唯有吃早茶不马虎的习惯延续了下来。

自清末盐商时期的繁盛后,20世纪扬州城经历了近百年的停滞,再加上地处江北,铁路、航空都不太发达,如今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辉煌。这一度成为扬州的苦恼,当一座城市经历鼎盛走向衰落时,城市的居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适应落差,或许扬州人可以成为样本。扬州人始终没有放弃早茶的传统,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扬州人的骨子里了。很多人说扬州早茶的排场是面子,的确没错,扬州人自己也很认同,但更多关乎文人的尊严,体面的生活方式和精致的食物,是扬州人的生活观。

图片
▲豆腐皮包子是花园茶社的原创和招牌

华干林说,自己吃过最极致的一次早茶,菜肴、茶点上到最后,连火锅都端上来了。锅中正在煮一种小指般大小的饺子,现煮现吃。他笑称,扬州的精华和糟粕都在一桌早茶中了,精华自然不必多说,说是“糟粕”,因为扬州人自清代起,讲仪式重排场,有些奢华的早茶不亚于一顿晚餐,费时、费力、费料、费钱,花两个小时吃早茶在扬州老人看来是常事,也只有在扬州这座休闲城市,能够不拘泥于很多现实因素的考量,还留存着这样一道“文化景观”,并且被人津津乐道。最奢华的早茶筵席当属红楼早宴,1988年陈恩德参与了研发,这是一种“浸泡式”的早餐方式,氛围比吃食更重要。如今狮子楼也推出了更现代更时髦的早茶,希望在传统的路子中为扬州饮食找到新的突破口。

每一个扬州早茶的亲历者都仍在努力着,他们称之为“传承与改良”而非“创新”,创新这个概念不太适合扬州味道。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Fushsia Dunlop)是个中餐专家,她走遍了中国的大小城市,来研究中国美食。她感慨于扬州仍保留着老式的街区布局,没有被千篇一律的钢筋森林取代,饮食习惯也仍是旧时光的味道,“穿梭在老街之间,那里有我渴望见到的一切”。在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一代一代坚守的早茶味道,便是扬州人的里子。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31期)

被中介坑 2 回,卖房记

首付 63W + 四年多月供 45W + 贷款还剩 132W + 税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差不多 245W,165W 出手了,还有人比我更惨嘛,

本人毕业在南京工作,17 年来到杭州结束异地恋,当时有一些原因,

18 年的时候刚去杭州没多久,对南京还是很有感情,
我家离南京比较近,刚过完年很想以后离家近点,我那会正好还有南京的房票,
南京出台了本科就可以落户买房的政策,我闺蜜也有意愿移居南京,
杭州 18 年的时候楼市太火爆了,我们想看新房但是中介一直说三成首付买不到,很多拆迁户都是全款,因为新房倒挂严重,大家都在抢,而二手房不仅价格高,还要中介费税费等等,这些因素导致我们跑去看了南京的楼盘,
到这已经够智障的了吧,结果还有更智障的行为,我至今无法原谅自己。

太相信销售的话,他说的天花乱坠我们全信,当天就付了订金,完全没有任何脑子。
紧挨着的 2 个价格差不多的楼盘,我们选择了户型,没有选大开发商。
………………………………………………………………………………

买的房子,总价 203W,首付 63W,月供 8000+,纯商贷利率上浮 15%,首付中有 10W 是公婆给的,5W 是我爸妈给的,我们自己手上存了 30W 左右,借了 20W.

刚买完的时候特别开心,感觉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

后来感觉杭州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外企,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是我心中的神仙公司,特别舍不得这份工作,慢慢的我们不想回南京了,想留在杭州,可是南京的政策房子自办产证开始算 3 年限售,所以我们房子不能住也不能卖,也不能再买,月供还得继续还,整个被套死了。

在这期间,纠结过无数次,一段时间想着回南京吧,一段时间又想着狠狠心留杭州吧,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方面特别渴望安定,一方面又安定不下来。后来我们准备先看看南京的工作,却发现如果回去的话,两个人每个月工资大概会低 1.5W 左右,并且我很大可能会去一个天天加班的公司,最终我们决定留在杭州。

想好了之后就安心工作,计划等 2023.4 月限售期到就把南京的卖掉在杭州买,结果今年 5 月份南京突然出政策提前解除限售,我们开心死了,第二天早上就挂牌了,很快中介就联系我说我们那里现在想卖均价大概在 2W 左右,总价 170W,刚开始我肯定不能接受,我们原本想的是原价出掉,利息亏就亏了。

但是市场是残酷的,高高挂起的价格无人问津,慢慢的挂牌价从 230 降到 200,依然没有人看房子,后来中介跟我说周边新房且是现房在 7 折甩卖,我绝望了,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想脱手,我们一路降到 179,依然看房的寥寥无几,更没有一个愿意出价的,后来隔壁小区一个人率先降到 169,最后 165 成交,再后来中介又来做我工作,我也降到了 169,最终 165 成交,但是被中介坑去了 1W 中介费,到手 164,去除贷款,还剩 30W。

至此,我的房子终于卖了。也是小区第一套成交的房子。

卖掉不到两个小时,业主群里做中介的邻居就得到了消息,群里炸锅了,显然他们也非常接受不了这个价格,我也接受不了,也许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毕竟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可是这是我做的最适合我的选择。

我之所以选择忍痛出手留在杭州,主要是因为:

杭州工资比南京高,一年大概多 15W,亏得这些慢慢也会回来。
我现在得工作不加班,假期很多,年假 + 病假 40 天,一般病假都用不到,请假也是群里说下就行,每周还有 2 天可以在家办公,后期对小孩的照顾教育会非常方便。
回去住得话,也是住一个没有地铁上班远的郊区,如果等价置换我可以换成杭州一个有地铁上班近的郊区,顶多再加个 20W,也算是置换。
我们在杭州准备买的学区房相对前几年也降价了,只能说低价卖低价买,亏是亏了,只是不能算亏那么多。
在一个城市呆久了确实是不想动。
之前也有人建议我南京的不卖,同时杭州再买,扛个几年,或许不会亏这么多,我的考虑是:

我所买的地方目前看不到任何利好规划,有个跟主城互通的高架,18 年销售就说了,到现在 5 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问就是还在走流程。
周边新房七折在清盘,清了半年了还没清完,这边仅有的一些客源基本上都去买了新房。
比我们条件好的地铁房也都在降价,同样的预算,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其他的。
我们计划在杭州买房,同时供 2 套房子压力太大了,并且没有能力提前还款,目前每个月 8000 房贷,其中 6000 利息,每年利息投入 7.2W,如果后面房价没有任何起色,那会亏得更多,虽然房租可以抵 3000 左右得利息,但是本身出租也是对房屋得一种损耗。
如果未来市场好了,未来是多久呢,市场能好到什么程度呢,对我们这种郊区得房子能辐射到多少呢,一切都是未知,在这期间,是一种身心得煎熬,我个人不报什么太高得期望,我想的是 5 年之后,最好最好的情况也许可以卖到 190W,假设出租,那 5 年利息投入大概 18W,跟现在比相当于卖 172W,多了 8W,却又煎熬了 5 年,并且非常有可能卖不到 190,毕竟 5 年之后也算是老房子了,旁边次新房肯定更有竞争力。
整个卖房的过程非常煎熬,但是卖房的决定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卖房之后也是很难受的,虽然权衡了各种利弊,最终做出了最适合我们的选择,但是真的看着血汗钱这边没了,还是很心痛的。并且对于卖房,和中介交涉我们也是非常没有经验,所以也吃了一些亏,这也是我们比较懊恼的地方,

千万不要过早暴露自己急卖,让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我们小区第二低价是 179,我是 169,其实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跟客户和中介谈的时候应该要有足够的底气,中介一直说好不容易有个愿意出价的客户,不要纠结这 1,2W,那对客户来说,我们这样愿意降价这么多的又何尝不是好不容易呢,总之要有底气,谈判就是看谁更输得起。
对于底价要咬死,到最后完全可以 1W 1W 的往下谈,不要以下降到整数。当时中介跟我们说客户出价 160 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把底价 165 暴露给他了,那客户总是还要再还的,最终同意 164.
多找几个靠谱的中介,我们房子的维护人有些滑头,隔壁小区第一套明明是 165 成交的,他却告诉我 160,以此来压价,后来被我拆穿了,他一直跟我谈净得,理由是客户要求卖家也出一部分中介费,今年这个市场我也同意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结果最后跟我讲成交价 165,转中介费得时候不要让客户知道,我才意识到这个中介费并不是客户要求得,而是中介两头收钱,但是这时我得底价 164 已经暴露了,就很被动。
如果下定决心卖房的话,不要出租,出租房会很影响观感,我们小区户型好,隔壁小区物业好,其实 2 个小区综合指数不相上下,当时有个客户愿意 170 买隔壁小区,但是只愿意出 165 买我们家,理由是我家租客把卫生间弄得很脏,需要重新装修,是一笔费用。
现在南京可以带押过户,但是仅限于纯商贷。
总得来说,卖掉是不后悔的,但是有些事情原本可以做的好一点,可能会多卖个几 W,就还挺懊恼自己的。不过也许有些经验就是要吃完亏才能获得的。

想想这几年,多少个夜晚我们都躺在一起叹气,总是会想如果我们但是没有在南京买现在会是怎么样,我们刚买完两个月吧,杭州就出了新房摇号政策,新房不再会被那些全款的人抢占,我们肯定就会去摇号了,18 年的时候在杭州买哪里都是赚的,而且就算不赚我们也早早的住了自己的房子,如果一直没买房,我们慢慢存钱也存了好多了,在杭州也可以买个很不错的房子了。

可是哪有什么如果,哪有什么早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很多时候都提醒自己向前看,发生了就发生了,过去的就过去吧,人生还很长,可是每每想起来还是感觉很窒息,一直在自我瓦解中自愈又瓦解,真的是要抑郁。

好在现在已经往前走了阶段性的一步,虽然这一步很艰难,现在还是很难过,但是我相信时间会治愈一切。

向前看的时候,充满希望。期待安定的新生活。

来源:知乎

为什么很多没钱的人相亲会特别强调自己是深二代?

@_村西边老王_:王老师。

我是一个女生,今年 26 岁,是深圳本地人,长得还不错,谈过 3 次恋爱,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在一起。虽然我家里是做生意的,而且父母也都是在深圳的,我也是从小在深圳长大的,父母在深圳也有房子,但是我觉得这些和我都没什么关系。

但是我最近参加了一些线下相亲局,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女生相亲第一条都写的是 —— 深二代。

虽然我仔细听了一下,其实她们大部分家里条件也不怎么样,甚至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给她们,而且就连她们自己的工作也不怎么样,收入也不高,甚至好几个到了 30 岁了工资不高、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甚至还有的有弟弟有妹妹什么的,全家四五口人挤在一起。

我跟她们聊天,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她们都很惊讶,说那你怎么不说自己是深二代?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深二代这个概念,我父母的东西和我也没关系,她们为什么这么在意一个事情?

—— 来自月亮会员终身咨询计划

一个人给自己贴的标签往往有两层含义 —— 一个是这个标签是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二个是这个标签本身就是他这个人的最大优点。

比如王老师,标签就是有钱人,我就是从小就想当有钱人,一点都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虽然我人在深圳,但其实我一点不在乎什么深圳人不深圳人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我可能早就移民了。

所以王老师经常说自己是有钱人,一个是这是我们最在乎的东西,最想要的东西,二个是这是我们最大的优点。

我经常开玩笑说 —— 王老师没别的优点,啥也不会,就会赚钱。

只不过王老师和他们这些穷人不一样的两点是,王老师有钱,二个是王老师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并不介意承认自己以前穷、也不介意承认自己热爱钱、更不介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王老师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那她们为什么其实一无所有,却非常在意富二代这个标签?

就是上面的原因。一个是这是她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说明他们的人生中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了。二个是这是她们最大的优点,没有其他优点了。

家里既没钱,但是写深二代,会给人感觉自己家里很有钱。自己也没钱,但是写深二代,似乎好像自己有点钱。这个标签奥秘在于 —— 他可以暗示别人自己好像条件很好,虽然其实自己没啥好的条件,但是也没完全骗人,只不过传达了一个暗示自己很好的信息。

所以这才是这个标签的本质。穷人找不到其他优点了,于是特别在乎自己是深二代。打工的没有事业,于是在乎自己是深二代。和父母住的没有房子,但也可以说自己是深二代。

而且这个二代听起来 —— 就特别像富二代有没有?其实和富没有关系。也特别像官二代有没有?其实都是穷人。

当一个人自己很差的时候,他必须需要一个背书 —— 这个背书要么是清华毕业的,也就是学历,要么是家里有多少套房,但其实和他没关系,要么是在哪个公司工作,比如 BAT 什么的。而真正非常强的人,其实不太需要额外的背书,因为他的 IP 就是品牌本身 —— 就像王老师。王老师不需要任何背书,就是单纯地牛逼哈哈哈哈。

就像欧神,虽然人家是保送的复旦大学,但其实人家自己从来不说,都是别人宣传的时候说一下。我们以前老板当年也是保送的清华,但人家从来不说自己是清华的,朋友圈也一条关于清华的都没有。

然后我们当时见了一个打工的、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我记得好像是小米的顺为资本过来的,结果加了他朋友圈以后,我扫了一眼,全是北大的朋友圈。我当时跟老板喝酒就开玩笑,这人水平太差了,北大毕业的天天宣传自己是北大的。

老板笑了笑说 —— 我还保送的清华呢,我都不好意思说。

特斯拉的员工靠特斯拉背书,而马斯克自己才是特斯拉真正的背书。不成功的学生靠母校背书,成功的学生是母校的背书。

至于你为什么不好意思宣传自己是深二代,因为你是一个好女孩,你要脸。那她们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是深二代这个标签呢?因为她们和你相反。

一个病毒绕着走的城市

这两天很多城市悄悄改变了自己的核酸政策。

广州说长期居家的老人、每天上网课的学生、居家办公的人,只要不参加社会面活动,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重庆说无疫社区和小区不用参加全员核酸。

同时调整核酸政策的还有郑州和杭州。有媒体分析说,这是向疾控乃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相关要求靠拢,也有分析说,这是调整是因为常态化全民核酸不但有效检出率低,还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

不少网友在参与讨论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城市:

柳州。

大家说疫情三年,柳州是唯一不使用核酸检测机构的城市,大家都要去医院做自费核酸,这是柳州几乎没有疫情的主要原因。

大星查了查,三年来,柳州累计确诊病例24个。如果不把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内,今年下半年柳州的新增病例数是0。

当地朋友告诉大星,柳州当地做核酸都要去医院。三年来如果小区有确诊病例,政府会组织小区居民和附近小区一起全员核酸。大规模的全市全员核酸只有在2020年年初,还有隔壁北海市疫情严重的时候组织过。但她说所谓全员核酸也不是很严格,不做也没人管。

她还告诉大星,除了医院这样的重点区域,只有出现零星疫情的时候,当地公共场所会查验智桂通上的核酸码,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很严格,公共交通也一样。

我问她就没有封城和静默嘛?她反问了我一个问题:

什么叫静默?

在柳州市卫健委的官网上,全市的核酸点确实都是各大医院,在地图软件里,也看不到当地有任何民营核酸检测机构的网点。

但其实是有相关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的。

今年9月,柳州市柳江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就到当地的诺森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有当地朋友说,一些没有检测能力的医院会把采样试剂送到诺森进行检测。

在诺森广西公司的招聘公告里,医学检验技术员的月薪是4,5千,兼职核酸采样护士月薪最高8000。之所以当地民众不知道,可能他们直接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时间不是城中百姓。

用不用民营检测机构和确诊案例多少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大星不是专家,但当地确诊案例之少确实是震惊了大家。

当地网友笑称是因为螺蛳粉护体,有外地网友说是因为小城市人员流动少。螺蛳粉能不能护体属于玄学,但柳州的其它数字都是可以量化的。

广西全省城市按照GDP排名,第一是省会南宁,第二就是柳州,而且柳州的人均GDP在省内常年保持前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柳州市常住人口415.79万人,全国排名在150名之内。

2019年,柳州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2020年接近5500万人次,2021年接近6500万人次。

所以说,螺蛳虽小,但柳州一点也不小。

大星看了看和柳州人口数量差不多的城市,也有一些相似的案例。这到底是为啥,建议有关部门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