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香港明星,都想炒几套房

作者 | 胡野原
首发 | 金角财经(F-Jinjiao)

1971年,李小龙回归香港影坛,同年10月,新片《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就达到了320万港元,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这个记录没保持多久,1972年3月22日,李小龙的《精武门》上映。这部电影掀起一阵观影狂潮。以440万港币的票房,再次创下了香港影史最高票房纪录。

剧里,李小龙饰演的陈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脚踢侮辱华人的告示牌,撕碎“东亚病夫”的牌匾,暴揍一群日本道员和教练。观众们都被李小龙的功夫电影震撼了。

同样被震撼到的,还有当时10岁的周星驰,看完这部电影,他想做个演员。

但他不知道的是,四个月后,李小龙举家迁入九龙塘金巴伦道41号的豪宅,“栖鹤小筑”。那是10岁的周星驰完全不敢奢想的天堂。那时,他和母亲凌宝儿还住在九龙的贫民区里。

2019年9月24日,李小龙的豪宅“栖鹤小筑”在他逝世46年后被拆除。视他为偶像的周星驰,在9个月后,也把自己的豪宅抵押出去了。

荣光渐散,繁华成土。映照的,是香港电影最初和最后的辉煌,有如宿命。

周郎财尽

2019年2月,周星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导演作品《新喜剧之王》上映。几个月后,票房收入证明,这部电影扑街了。

6.27亿票房,放在其他导演身上是一件喜事,放在周星驰身上,成了悲剧。

2017年,《西游伏妖篇》余温未消,上海新文化传媒和周星驰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新文化传媒入股周星驰的公司,而周星驰要在2016—2019年四年间,保持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亿元、2.21亿元、2.873亿元和3.617亿元人民币,合计10.4亿元。若无法达标,则周星驰自掏腰包补足差额或回购股份。

据新文化财报披露,周星驰未能完成2018和2019年业绩承诺。

再往前看,2013年《西游降魔篇》上映后,周星驰成功登顶了华语第一人。该片一举轰出了12.46亿元,创下内地史上第二卖座华语片纪录。

2016年,他导演的《美人鱼》大卖出33.92亿元,打破了内地历史票房纪录。

2017年,《西游伏妖篇》即便后劲不足和口碑崩盘,但票房依旧轻松狂卖了16.52亿元。

但实际上,从2013年,星爷拍摄《西游降魔篇》公司净赚了1296万。截止去年,整个公司被传已经累计亏损了近6亿。

此时,周星驰已经被唱衰:江郎才尽。

直到《新喜剧之王》的出现,观众几乎确信,周星驰的神话,真的已经过去了。

《新喜剧之王》的票房只有6.4亿元,而且是由多家公司合资,周星驰要靠这部剧获得3.617亿元的净利润,应该不可能。

回购股份或是补偿差额,或许无可避免。

这时候,周星驰作为演员和导演,已经在影视圈摸爬滚打近40年。

时间回到1982年,周星驰20岁。

初中毕业之后,周星驰做过工厂流水线工人,做过服务员,还是放不下演员梦。这一年,他在经历两次失败后,终于考上了无线艺员培训班,演员梦踏出第一步。

培训班毕业后,周星驰以为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但预期的演戏机会却没有到来。

如果他知道自己考进无线艺员培训班的个中缘由,或许会对此有所理解。

在周星驰靠近训练班前一年,他的邻居戚美珍就已经考进去成了艺员。在班主任刘芳刚无意间问起周星驰时,说了几句话:

“他很不错,不一定要靓仔的,有性格就行了,他打的功夫很好,很幽默的”。

功夫和幽默,成了往后周星驰电影里挥之不去的两大元素。

但为了成为真正的演员,他还要再等待6年。

1983年,进了电视台的儿童节目《430穿梭机》担任主持人,他的前任是梁朝伟,当年,第一次陪周星驰去考训练班的就是他。结果,梁朝伟考上了,周星驰落榜了。

在这个节目里,周星驰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比起他的朋友和学长梁朝伟,小小主持人周星驰,似乎是差了太多。直到6年后,他才在电影《霹雳先锋》中扮演了一个配角。

周星驰一冒头,光芒就很耀眼。

那年,周星驰凭借这部戏拿下了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还被提名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这是周星驰在电影上的第一个成绩。

但他仍然是一个小演员,相比前辈们,他的生活没有更多的改变。母亲凌宝儿也仍然住在贫民区的木板房里。

直到1990年,周星驰的电影《赌圣》上映,28天狂揽票房4132万,在这之前,香港最卖座的电影是已经出道14年周润发的《八星报喜》,也只有3000多万。

霎时间,周星驰名声大噪,红透整个香港。

拿到《赌圣》的片酬,转身周星驰就买下了半山区宝云道12号的峰景花园,送给一直住在贫民区木板房里的母亲。

这一年,香港中环地铁站开通,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兆基在这里买下一块土地,当时买下的时候才花了20亿,不过29年之后,这块土地已经升值到了2800亿。这应该是李兆基一生最经典的投资。

周星驰,也开始了自己一生中除了电影之外,最为看重的投资。

没有安全感的香港明星,都爱炒楼

1990年4月25日,香港明星刘嘉玲,被一群黑社会绑架,还被拍下了裸照。

1992年4月16日清晨,刚刚成为李连杰经纪人的蔡子明,在公司不远的地方,被两个假扮成保安的杀手枪杀。

5月4日晚,九龙塘Take one卡拉OK,梅艳芳被介绍给电影公司老板黄朗维,黄朗维拿出百万支票要求梅艳芳献唱,梅艳芳拒绝,结果被掌掴。三天后,黄朗维在医院被枪杀。

拍《鹿鼎记》时,王晶时常担心着会有人混进片场,一枪杀了周星驰。

人们此时才发现,光鲜亮丽的香港娱乐圈,背后并不如人们看到的金碧辉煌。即便是梅艳芳这样的时代“顶流”,仍然免不了牵扯到黑社会。

那几年,黑社会是香港暗面的另一种权力。

再大的明星,也抵不过权力。

演电影给这些明星们带来了名气,带来了财富,但这些电影的附加品,全都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里,随时可能灰飞烟灭。

明星们都需要寻找安全感。

而在香港,唯一不会如名气般消散的,是房子。

2004年,周星驰作为演员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功夫》上映。

当时,周星驰母亲凌宝儿正在荷兰旅游,走出酒店,对面楼上挂着的巨幅《功夫》海报映入眼帘,海报中间,周星驰潇洒地踢着腿。

《功夫》一上映就火了,在内地拿下1.7亿票房,成了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此时的周星驰,早已不是当年在九龙区贫民窟里游荡的星仔,进阶成了“星爷”。

转身,周星驰在女友于文凤的协助下,以3.2亿港元买入太平山顶的“普乐道十号豪宅天比高”地块,并和菱电合作,获批重建4幢天比高超级洋房,估计9.2亿元,成为普乐道最大地主。

周星驰开始了自己低调的炒房征程。

如同他去报考无线艺员培训班时有梁朝伟陪伴一样,炒房路上,他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大美女关之琳就和周星驰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

2007年,周星驰花2.1亿,买入位于九龙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的一个商场。同年,关之琳花1.1亿,买下浅水湾南湾道独立屋。

徐小凤,香港老牌明星,靠炒楼实现了吃喝不愁,接受采访时还感叹妈妈的话灵验:“我很小时,阿妈就叫我一有钱就买金子买砖头,想不到现在楼市疯涨到这么高!”

香港演员吴耀汉,刚火起来就爱上了买房。签约德宝公司后,片酬从80万涨到100万。

“那时候100万就可以买一栋三层高的别墅,我拍一部就买一栋,结果拍了11部。”买别墅,成了吴耀汉辛苦拍戏后,给自己的安慰和奖励。

刘嘉玲也是买房好手,“有钱就买房!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在上海,她花1亿买入上海外滩旁“上海半岛酒店公寓”一间约44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房子。她的投资原则是,只买房,不买股票。

当然,不是所有明星都有这么好运,靠炒房实现了财富自由。

钟镇涛,主打歌《只要你过的比我好》相信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会唱,当红之时的钟镇涛不但投资房地产还借钱炒房,结果巨亏,欠下了2.5亿的巨额债务。

张卫健也是炒房爱好者之一。

1997年,香港楼市十分繁华,人人都说买楼肯定赚钱,张卫健将所有积蓄全部投入,还向银行借了不少钱购买房产。可谁曾想,当年就遇到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房价大跌,张卫健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

香港楼市的刺激,跟娱乐圈里的沉浮比起来,丝毫不差。可惜这些明星,尽管演过富商巨贾、精明能干的角色,到了现实里,仍然是各有各的命数。

香港电影离不开楼市

周星驰的运气极好。

拍完《赌圣》后开始买房,然后,就遇到了香港楼市长达数年的疯涨。

1991~1997这六年中,楼市升得特别厉害,大概升了四倍,每年约25%。1995年最后的十八个月,楼价就升了50%。

当时,英国人大肆抛售在香港的资产,英资怡和,置地,太古,嘉道理家族,大规模抛出手中核心资产,渡海西游。而接盘的则是华人资本以及内地资本。

随着楼价一起陷入狂欢的,是香港的电影。

90年代初期,港产片的年产量逾200余部,1993年更是一度达到巅峰,当年即创下234部的记录。

灼热的电影产业里,满地飘着钞票,一个个明星捞起来,转手就放到了楼市,让水中的钞票变成矗在空中的钢铁水泥——也许是因为钢筋水泥比水里的钞票更加结实。

在香港电影巅峰时的90年代,美国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大片,登上全球的银幕。

1993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既是巅峰,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转折点。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上映,观众一边重复欣赏着周星驰无厘头搞笑的鬼马幽默,另一边,则折服在引进片《侏罗纪公园》逼真的特效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下。

最终,《侏罗纪公园》成了香港的总票房第一,这是香港电影市场上,票房冠军首次从本土电影手中易主。

1997年,香港引进片TOP10的总票房第一次超过港产片TOP10。

2019年,香港全年的电影只有100部出头,比巅峰时期下降了一半有余。2006年到2018年之间,香港电影都不足100部,最少的时候只有70多部。

但剩余的市场,全部是外来电影,其中最多的,又是美国好莱坞的。

香港本土电影的辉煌,已然不再。剩下的,或许只有最后的余晖。

2009年,周星驰出手了普乐道16号、18号两套洋房,分别价值3.5亿港币、3亿港币,总价值6.5亿港币。

靠着卖房子,周星驰赚到的钱比过去他拍电影的钱,只多不少。

也是在这一年,香港电影遭受了卡梅隆·安东尼的另一记重拳——《阿凡达》,其划时代3D特效驱使着无数从来不进电影院的人群开始观影,几乎所有人都折服在这部恢弘巨制的视觉震撼力之下。

当年,《阿凡达》在香港斩获1.78亿的票房,而当年香港本土电影TOP10总票房是1.59亿。

香港电影,全线溃败。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失灵了

2009年,王晶接受搜狐的采访,对方问他,什么原因让你转向内地的?

王晶回答说,完全是市场的原因,“香港这样一个地方,现在已经无法收回投资,无法容纳一部影片,而内地这样的一个市场,完全有能力吸纳。市场哪里大,人就往哪里走,这是必然的状况。”

如果更直白一点说,也可以理解为,钱在哪里,人就往哪里走。

在周星驰、刘嘉玲、关之琳们,靠着炒房赚得盆满钵满时,身价水涨船高,眼光当然也就挑剔起来。

90年代后,香港电影产业中,以往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

第一次从香港本土片手中夺得冠军宝座的《侏罗纪公园》,制作成本为6300万美元,当时的《唐伯虎点秋香》,整个电影票房只有4017万港元,不过是《侏罗纪公园》制作成本的零头。

小作坊式的生产流程,完败于强大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

但香港本土市场,不能如法炮制——一部大制作至少上亿,作为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都市,香港本土市场消化不了。香港本土华语片最高票房也才7000万不到。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韩国片《寄生虫》成本也高达9000万人民币!

北上、合拍,横跨内地和香港市场,是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个决定,扯下了香港电影最后的一点光芒。

2012年,香港导演为新片《听风者》做宣传,一次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们以前到内地拍过一部《关云长》,结果被观众骂得狗血喷头,所以这一次就自己戳瞎了双眼,拍了一部《听风者》……”

上映没多久,票房升至2.5亿,豆瓣评分6.7分,成为当年中港合拍片中“最成功”的一部。但即便如此,大量观众还是在骂它是“烂片”。

有业内人士曾说,合拍片资金大部分都来自内地,香港电影人倾巢北上,其实在身份上变成了打工仔。

打份工而已,捞钱、走人,这才是完整的流程。

2012年,东北小品演员小沈阳搭档师父赵本山,以及张柏芝,一起出演了《河东狮吼2》。

这部装在香港小花瓶里的东北大渣子味混合装饼干,把观众噎得够呛,豆瓣评分打出了史诗级的2.9分,创下合拍片的“最低记录”。但无论是香港花瓶还是东北饼干,都很开心。

因为电影票房一路攀至7000多万,大家都有钱赚。

同一年,赵文卓、杨幂、樊少皇等人主演的《大武当之天地密码》上映,结果观众全都在密码里迷迷糊糊,不懂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说它“烂到无法忍受”。

现在,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已经逐渐消亡。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周星驰,乃至香港明星们的命运,和整个香港的命脉绑定得无比紧密,而周星驰的困境,也正是香港以及香港影视这个行业,面前共同的阻碍。

2019年6月18日,周星驰抵押豪宅用于借贷的事情,终于被媒体爆出了。

这栋房子在香港太平山顶,名为“天比高”,这片地一共有4栋别墅,原本都是周星驰的,其中3栋被他先后卖出,只剩下最后一栋。也就是最近用来抵押的这栋。

资本需要利润爆炸,电影需要以小博大。星爷呢?他需要抵押房产。

香港电影人北上后,结合内地的资本与市场,以及电影工业配套,陆续生长出来的,是一系列怪异的果实,票房成绩连连败北。

接受对赌,也不过是争取机会的一种。

《新喜剧之王》上映后,有观众看影片后被触动到,说:“星爷《新喜剧之王》讲了一个我们需要去坚强面对生活的故事!这难道不是星爷最可贵的地方吗!”

有明星梦的小镇大龄女青年如梦跑龙套多年,和家人关系特别紧张。虽然生活穷困、遇上挫折,如梦仍然坚持,最后终于成为出色的演员。

小人物,是周星驰电影里贯穿始终的主角。但在电影之外,周星驰早就不是一个小人物。然而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却也是个小人物。

香港电影里的小人物,早已不再是香港社会里的小人物。对于在现实中遇到的人生困惑,他们再也无法通过电影一笑了之。

“曾经的淘宝”在进攻“现在的淘宝”

与其说是拼多多给淘宝以很大危机,倒不如说是“曾经的淘宝”在进攻“现在的淘宝”

@北京塞冬:与其说是拼多多给淘宝以很大危机,倒不如说是“曾经的淘宝”在进攻“现在的淘宝”。拼多多在更好的贯彻马老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客户第一,股东第三”的理想。

今天是618后第一个交易日,阿里股票横盘,拼多多涨了6%到87块。而12年前,阿里3号员工,创业元老,淘宝第一任总裁,孙彤宇,被通知下课。

导致这一人事变动的原因,通常被认为是C2C和B2C的路线问题。孙倾向于两块业务有更多区隔,而最后敲定的结果是混在一起,由C2C给B2C带量,并逐渐演化为天猫(当时还叫“商城”)商家获得更多流量,而淘宝商家吃瘪。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就是:

我们随便问一个普通消费者:“如果让你把淘宝app卸载了,只用天猫app,你愿意么?”,得到的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但事实是——如今的淘宝app,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已经很难见到淘宝商家的商品,无论是搜索还是推荐,大部分好排名、好位置,大部分流量,只能见到天猫商家。

也就是说,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淘宝app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为了天猫app。

如今的拼多多 打 淘宝,我认为,从本质上,就是淘宝 打 天猫,价格高低只是表现形式之一。

而从淘宝首任总裁卸任的孙彤宇,就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淘宝和天猫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其核心并不是是否经过认证,是否有更好的品牌保障和物流体验。

在2020年的今天,技术手段、物流进步足以消化C2C早期的弊端,天猫替代淘宝的大部分理由已不复存在。

两者的根本区别还是——是选择做一个流量相对公平、鼓励充分竞争、获利有限的平台,还是选择做一个流量强管控、强运营、获利优先的平台。

当然,纯粹的C2C,同一个标准品万店其发、眼花缭乱也不全对。

如果说淘宝选择以“店”为粒度来作为区隔,天猫店 vs 淘宝店,那么拼多多则选择了以“品”为粒度,甚至是以“品 乘以 时间段”为粒度。

“百亿补贴”,被很多人认为是拼多多的天猫——保真、价廉。一个店的某个商品,在某个时间段内,被打上”百亿补贴“标签,获得流量倾斜。

这种做法让拼多多的流量被“百亿补贴”很轻量、小比例的所占据,搜索也好、推荐也罢,普通商家只要努力冲销量,还是有露头之日,类似于早期的淘宝。

据说,孙当时提出的B2C、C2C区隔方案有3种:
1、完全不同的站点(淘宝不出天猫商品,想买天猫请到独立站点/app)
2、同一站点,不同频道(类似于拼多多搜索后“筛选百亿补贴”的按钮)
3、混合(如今的淘宝)

竞价排名 + 以C2C给B2C带量 + 交了佣金的优先(B2C优先),让淘宝在2010-2015这段时间取得了经济效益上的巨大飞跃。

在阿里上市前几年,其营收、净利润、估值增速,很像这几年的字节,300亿->500亿->1000亿->1600亿上市。

电商市场的极高市占率 配合上极其成功的变现方法,让阿里迅速攀升到top2甚至top1霸主地位。

在孙彤宇下台后的10年时间里,他时常被认为是——“下得对”,“公司快速发展就得狠心让思路跟不上的人下车“的典型案例。

而到了这两三年,技术进步带来了新变化:

流量去中心化,让“品”为粒度可以在社交网络快速分发,砍一刀。

物流快速进步,小商家的邮寄速度也很有保障,C2C也很及时。

卖货生意虚拟化,淘宝/微商/拼多多/直播等,都是流量入口,“获取流量/订单” 和“生产仓储发货”这两个过程的分工更加明确和专业化。这让“下单”动作越来越容易脱离单一的、垄断的电商平台,也让各式各样的流量都更容易转化为电商流量。

智能手机全民化,让”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传统巨头变为”只覆盖了一部分用户”,腾出巨大新增空间。

在这些新变化下,经过螺旋上升后的“原教旨主义淘宝2.0”对“修正主义淘宝”展开了猛烈进攻。

而正好经过一个轮回12年后的孙彤宇,作为天使投资人,看到拼多多站上千亿美元市值,而自己亲手孵化的淘宝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会是什么心情。

老粉丝们应该会记得,去年此时我做了两件事:1、去了趟义乌,感受到货源端流量格局的巨大变化 2、鼓励一位好友在拼多多20块时入职。而我自己也开始增持拼多多股票,最大的一次加仓是一次季报后跌20%的深夜。这些故事都在微博上聊过,一年后回头来看做得蛮对。

当然,阿里的财报还会持续漂亮,主要靠“GMV变营收”,通过流量倾斜给自营业务,同样是卖100块的东西,营收从几块钱变为100。

1万亿刀GMV vs 不到1000亿刀营收,在这个切换过程中,营收还会持续增长,但这更像是数字游戏。

3年前,2017年Q1,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中的“others”(主要是自营),只占总营收的3%,云计算占5%,二者合计占8%

3年后,2020年Q1,这两个比例分别变为22%和11%,合计已占1/3。

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两者相加会超过阿里营收的一半,乃至大半——越来越像亚马逊?

但不知市场是否会认这个逻辑,毕竟在中国市场,重资产、低利润的互联网业务似乎很难获得高估值。

而更重要的还是市场份额,如果pdd在2020年达到淘宝(除天猫)一半甚至更高的gmv,2021年看齐淘宝(除天猫),那阿里该怎么办?

流量打散 电商群雄混战

文/潘乱

来源:乱翻书(ID:luanbooks)

变化的核心是,流量被打散、供给端开放,基础设施普及。

电商是流量变现最高效的手段,之后会是群雄混战的局面。

抖快直播带货的GMV加起来应该还不到小程序的三分之一。

1.

字节跳动的流量远高过阿里,去年字节跳动的收入是1200亿,阿里巴巴2020财年的收入超过5000亿。字节跳动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刚超过一千亿,阿里巴巴在二级市场的市值超过6000亿。字节跳动的核心业务是广告,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是电商。

以广告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收入和估值远不如以电商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在美国也是一样,亚马逊的市值是Facebook的2倍,也远超Google。

比如Facebook用户增长部门的负责人出来做二级市场,大举买入的公司是亚马逊而非脸书,他的理由是:亚马逊是规模驱动的,FB是抓住了用户行为,但是年轻用户不断会有新的行为出来,FB永远都不是安全的。

2.

腾讯的流量,或者说占据的用户时长,应该在阿里的5倍以上,但去年腾讯的营收不到4000亿,阿里的市值在过去两年也经常超过腾讯。尤其是去年底阿里香港上市时,阿里的市值超过了腾讯千亿美金。

据说,去年下半年腾讯有次开战略会Martin就将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放在PPT上,论证不同流量之间的价值差异,阿里以腾讯不到五分之一的流量体量市值却超过了腾讯,得出的结论是,腾讯要加大电商的投入。

3.

年初去广州听了2020年微信公开课,除了张小龙说的短内容,感觉微信今年的重点是全部压在商业和支付上了。比如今年商业交易是小程序的重点,微信今年要重点建设商业交易场景,助力商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在物流助手之后,微信这个月还上线了微信寄快递小程序。

过去一年,微信支付迭代非常迅猛,接连上线了对标支付宝的各项服务,比如类芝麻信用的服务微信支付分,还有最近出来类似花呗的分付,消费类小额贷款服务。

2019 年小程序全年交易额为 8000 亿,据说今年的目标是3万亿。如果再加上去年拼多多的一万亿,京东的两万亿,美团的近一万亿,腾讯系电商的集合今年肯定会超过阿里巴巴去年的1万亿美元的GMV。

4.

今年腾讯发布Q1财报时,刘炽平说了句在未来几年都会很重要的话,就是他对小程序下了个定义,“小程序正在成为零售企业的基础设施”。因为“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正在将门店和品牌与消费者的直连作为投资重点,小程序正在成为直连品牌与消费者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未来,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直连,小程序的私域流量属性,会让门店和品牌更愿意主动来诱导顾客关注和使用小程序,代表案例之一应该是喜茶。

喜茶5月底发布资料,历时两年,喜茶小程序的注册用户已超2600万,复购率300%以上,门店80%以上的线上订单来自小程序。关键这个交易还不需要给腾讯钱。

对商家来说,数据化管理、费用下降都是利好的,在微信做电商/服务,只需要给支付的费率,何乐而不为,商家会有主动性。

5.

阿里原先强大是因为商家全在阿里,阿里又配套了强大且齐备的基础设施,结果阿里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收银台和商业广告公司。

但现在直播电商起来以后,收银台这件事情其实是可以叫宁有种乎,所有人都可以建自己的商家体系。特别是抖音快手日活非常巨大的时候,流量一下子集中冲过来,商家肯定是要来合作的。淘宝有薇娅李佳琪,快手可以有辛巴和各个家族,抖音可以有罗永浩和各路明星。直播电商这块最后会变成是各家都有受众的。

6.

今年早些时候,逍遥子给阿里中层开会,大意是说不要老把抖音快手说成是我们的对手,因为电商是目前最高效的变现手段。

即所有流量端都希望用商业收口,尤其在广告行业不景气的当下。由此展开一个对未来的判断就是:电商是流量变现最高效的手段,之后不会是寡头垄断的局面,而是变成所有人的追求,比如小红书、毒和Nice。

今天变化的核心是,流量端被打散、供给端开放,基础设施普及,全面和有开放性,比如物流谁都能用,拼多多的物流很多都在菜鸟网络里面,但现在大家都可以进场来做公平竞争。

7.

再来说回直播电商。快手广告变现效率不高,之前的商业化主要是靠直播,看这次618快手联合京东搞双百亿补贴的劲,是打算将直播带货作为下面商业化的核心了。抖音广告变现效率极高,做直播和直播带货应该是丰富变现手段和压制竞争对手的出发点都有,而且抖音今年为直播制定了极其激进让人意想不到的目标。

淘宝直播头部化非常明显,矛盾可能就在于流量和效率的冲突,因为淘宝自己是不大产生流量的,又要保持高利润。淘宝的流量极其珍贵,淘宝联盟买来的量和可能的变现收入结果都给主播赚佣金了,阿里妈妈怎么想?

不过流量和效率也有可能不是冲突,如果头部主播能够带来流量的话。抖音的直播其实也是从上往下力求打穿的,走大头部+中心化+明星+带货的逻辑,核心是要找来能够带来流量的人和供货的人。

8.

不过今年抖快直播带货的GMV加起来应该也不会到今年小程序交易额的三分之一,能不能像我的朋友金叶宸所说被当作“今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主题”,我觉得是要打个问号的。

但当一方依然在说,“字节是我们的伙伴”,字节这头已经开始明着来了。今天传出来的消息是,字节跳动成立了一级部门“电商部”,统筹公司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多个内容平台的电商业务运营。

带货不止只有直播,比如字节跳动主要做二类电商的鲁班其实GMV涨的也非常快,因为抖音抽成高,鲁班的收入也起的快。但是鲁班电商生态并不健康,复购率低投诉率高,在公司内部这个项目也饱受同事批评。不知道极端在意雇主品牌、能够忍住不做医疗广告的字节跳动,下面打算怎么处理这块业务,跟百度对待医疗广告有什么不一样,会变成舆论的一个关注点。

9.

感觉拼多多的发展路数,特别像当年淘宝打eBay,利益分配更得民心,都不是把自己当下能赚多少钱摆在首位的。当年淘宝打eBay,追求的核心KPI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商品、更多挣钱的商家。

我要更多的商品更多的流量更多的用户,我要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我的平台上赚钱,你卖的越多走的越多我给的越多。

阿里上市后主要精力放在淘宝的货币化和给天猫导流,双十一也变成了天猫双十一,追求大品牌和高溢价,那一批批出局的中小商家只能去找新平台玩了。手淘已经天猫化,天猫想成为品牌卖新品的平台,再想往回去卖性价比商品的,很可能回不去了。

同样一个场,之前卖便宜的产品,现在卖贵的产品,很难往回走卖便宜的产品。挑战者发展快市场有空间在于前面大公司犯错了,一定会有人去支持野心家革命家去跟财务主导的大个子打仗的。

莫忘世上苦人多啊。

10.

阿里关停海外内容(UC news,Vmate),合并创新事业群,压缩大文娱预算,砍掉经济效益不高的部门,看起来像是在为打大仗做准备。

拼多多昨晚一千亿美金了,百亿补贴这套打法看起来很长时间都不会结束,而淘宝特价版的跟进思路和玩法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新淘宝,跟拼多多的逻辑差别很大。

美团港股市值也超过了一万亿,尽管支付宝也布局本地生活APP也变得跟美团很像,但做的都还是美团已经验证成功的成熟业务。美团在发力做的生鲜和供应链,最新传出来的消息是美团要加码同城零售,美团闪购目标是1000亿。

不知道在竞争对手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下,阿里会不会在今年做出某些调整,从一切为了天猫和货币化切换到真的去扶植更多中小商家上来。

所有流量皆电商,今天大家都一窝蜂挤进卖货这个行当还有个大背景是广告行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另外就是寡头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高,小玩家只能去抖音买量到穿山甲变现。广告寡头这个下回再聊。

我经营一家自习室,大家有什么想问的

最近街上有关付费自习室的讨论比较多

感觉大家对自习室的学习效果和盈利能力有不少疑问

我作为一名自习室经营者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Q1:什么人会去付费自习室?

A1:考研二战学生,准备雅思托福考试、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毕业生或在职白领,自由职业者,想找安静地方看书的人,放寒暑假的高中生等。

Q2:和免费图书馆的区别?

A2:私密性更好,更加安静容易专注,无需占座,有储物柜放资料,提供免费零食饮料及冰箱微波炉打印机,学习时间更长。

Q3:学习效果真的好吗?

A3:有一说一,最根本的还是看个人,像德善这种去睡觉的谁也没办法。但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安静的环境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从顾客点评及复购率上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这种模式是认可的。

Q4:盈利能力如何?

A4:去年年末开业至今未实现盈利,但总营业额稳步提升,有望近期实现收支平衡。说直白一点,目前这门生意是做慈善(坐标宁波,可能跟公众接受程度有关)。

Q5:为什么自习室价格高?

A5:半年1999,相当于一天11元,也就一杯奶茶钱,喝喝饮料吃吃零食就回本了,真心不贵。南部商务区地铁口租金不便宜,还有人工成本,再低的估计就是圈钱跑路的那种了。但是不同城市价格差距也比较大,像上海一个月有上千的,这种普通人就难以承受了。

我大概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有问必答。

Q:为什么零食饮料免费?

A:一站式解决大家学习以外的需求,让大家专注于学习,咖啡茶水这种算是学习时必备的东西,所以都免费提供

Q:老哥装修成本大概多少 最近也有这个想法

A:看用料和配套设施价格了,我当时装修+桌椅+配套硬件总共花了20w多一点,七十多个位置

Q:最近生意会好一些吗?我都想开一家了,感觉考研党今年没法呆学校,又不想呆家里,需求会很大啊楼主

A:六月初的时候有一阵子还可以,最近一周可能天气热了大家不想出门,人流量有回落。总的来说还是要看当地学生的接受程度

字节1000万挖走大V,B站为何左右为难?

文 | 杨业擘

作为B站科普区两大牌面之一的“巫师财经”,在6月14日高调宣布退出B站,未来新栖息地“另作安排”,消息瞬间“破圈”传播开来。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通过行业获悉,巫师财经签约的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签约费预计高达1000万元,合约期为期2年。B站高层也侧面证实了这一消息:“字节还是很能给的。”

如果仅是大V主动离开,或许事情并不会如此迅速的破圈传播。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分手”背后,伴随着大V和B站谁在违约、B站聚集优秀UP主的“高能联盟”是否稳固,以及字节系密集强势挖角B站UP主的跌宕剧情展开。

“我也不想和B站闹得这么僵,但是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知名自媒体人雷斯林转发B站公告内容时,模仿巫师财经跳槽口吻如此说道。一位B站高粉UP主也告诉Tech星球:“巫师财经在B站是不接商务广告的,头条能给高额签约费(支持无商务创作),这点对于UP主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这位UP主透露,B站的很多UP主都收到了抖音系(抖音、西瓜、火山的内容已经打通)的邀约,“他们制定了B站万人粉以上的UP主挖角名单,有点和当年斗鱼虎牙互相挖大主播的情况类似”。

这边字节条系已经点起了熊熊战火,当年头条问答强势挖角知乎大V的剧情再一次上演;而对于B站来说,如何让巫师财经的离去不引起“军心动摇”,很多UP主也在观望。

与B站的爱恨情仇

“很抱歉还没能和大家露脸见面,就要和大家说这些了。”“对于一部分用户是告别,对我而言则是重新开始。”

6月14日10时,“巫师财经”在其公众号中录下一段视频,发布名为“【退出B站】《鲜衣怒马少年时》——关于网红、内容产业、我的成长”的消息,宣布将退出B站,很多人纷纷猜测为何要离开B站,以及巫师财经的下一站。

作为在B站成长起来的“黑马”UP主,巫师财经斩获了2019年新人UP主奖,同时积累了超过311万粉丝。巫师财经凭借独特的硬核财经内容,与粉丝400万的“半佛仙人”、600万粉丝的“罗翔说刑法”等UP主,成为B站知名大V。

非ACG内容的火爆,也意味着B站的出圈战略逐渐成功,不同用户群体涌入B站,B站的流量也水涨船高,从上市时月活7180万达到如今的1.72亿;B站业务从视频延展到直播、电商等领域,也助推B站的商业价值节节攀升,市值从上市的32亿美元到今天的124.6亿美元。

尤其2020年“五四”青年节,B站的企业宣传片《后浪》刷屏朋友圈。B站市值超越“爱奇艺”,更让坊间产生了“B站的后浪,会不会将优爱腾拍在沙滩上”的论调。B站有这种机会,毕竟PGC为主的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始终面临高昂的内容版权成本,而B站的PUGC模式与成功的社区运用,让无数UP主甘愿“用爱发电”。

巫师财经也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幕后制作人从大学时期就“混迹”B站,从自己尝试剪辑到逐渐成为硬核财经UP主,“你会看到我越前面的内容质量越差”,巫师财经是在B站成长与进化的UP主。

从2019 年 9月17日发布第一个视频,以分析商业事件来解析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巫师财经首个视频播放量就在百万以上,如今14个视频吸粉310万,其成长速度可谓惊人。尤其最近一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专题报告【巫师经济学03】》,播放量达到了521万。

比不了抖音的动辄千万流量,巫师财经这种硬核内容能在B站获得高关注,除了B站缺乏科普内容的因素,也有B站力推,以及巫师财经本身内容质量过硬的因素。

而巫师财经为了内容的质量与公正,一直强调不接广告,实际上为了回绝互联网大厂的商务合作,巫师财经对外报价是100多万,以此“吓跑”客户。但对于B站UP主来说,仅靠打赏的钱并不足以养活自己。

另一方面,巫师财经在疫情期间陷入了抄袭的纠葛之中,很多人质疑其投行人设与抄袭知乎的内容。巫师也做了道歉,但在B站这种事情似乎并不会很快被遗忘。毕竟相比抖音的机器推荐来说,IP运营还是UP主最在意的事情。

B站肯定很关注大V的一举一动,所以也很早就着手完善UP主的运营生态。

“巫师财经签约了’高能联盟’,这个联盟有很高的准入门槛,类似B站的官方MCN。”B站某UP主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在“猎杀百大”、B站上市等节点事件后,B站加速UP主的商业化进程。

巫师财经争执二者是否签约的问题,就是4月份与B站签约的MCN机构事宜。据悉,巫师财经与B站谈的是独家排他协议,因为巫师财经是B站生态内成名的UP主。而对“半佛仙人”等UP主则没有签独家协议,毕竟“半佛仙人”很早在知乎和微信公众号就已经成名,他也不会放弃其他平台生态的粉丝。

不只是依靠签约留住UP主,对于一些高成长性的UP主,B站也有双倍收益计划。据悉,B站直播带货也在有序推进中,这些措施都是为了UP主能够“体面”的做内容,不至于为了商务接单而发愁。

但巫师财经的出走,可能意味着B站所做的这一切,还是有些晚了。

当头条视频来敲门

互联网从来都是无限战争的游戏,同时快慢也是相对来说。

B站有耐心完善生态,但当UP主与B站确定“婚嫁协议”前,遇到更合适的“如意郎君”,意马心猿就难以避免。

对于B站的UP主来说,“如意郎君”就是实力更强大的字节跳动。信奉“大力出奇迹”的字节跳动,在补足某些领域内容缺失时,曾有过出高价大规模挖角的先例。

2017年,头条系的悟空问答一口气挖走了知乎数百位大V,据刺猬公社采访知乎大V“恶魔奶爸”称,“而且(头条)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后不能再发知乎,相当于独家协议了。”

据悉,当时有300名知乎大V与头条有接触,很多人惊呼知乎是否会因此出现内容坍塌。但此后,悟空问答团队在2018年7月完成转岗,整体划转至微头条团队,悟空问答挖角大V迎战知乎的策略也宣布失败。

失利过的字节跳动,似乎并没有遗弃这一套打法。尤其在字节跳动打通抖音、西瓜和火山视频的内容体系后,6月15日晚间再次更新了今日头条App,“长视频缓存功能”与“视频创作者接入创作者权益体系”两项更新,直指UP主最关注的收益事宜,同时也说明字节跳动对视频内容的渴求再度增加。

而此时,巫师财经对外表达希望平台能够提供高薪,让创作者不为商业广告发愁,能够安心做内容。平台发工资这一措施,对商业化能力不足的UP主确实很有吸引力,毕竟比不了头部UP主的广告投放价格在50万左右,很多UP主的单条视频价格在5-10万元。

尽管价格已经不低,但是对于很多产量很低的硬核内容玩家来说,这些营收能不能Cover团队成本还是个问题。而且B站缺乏类似抖音“星图”这样的商业化平台,很多UP主接单创收能力并不稳定。

商业变现已经非常完善的字节视频生态,不缺资金但缺乏优质内容,尤其西瓜视频本身的PUGC内容更是弱项,如果能够引入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能迅速补充出优质内容。

这也是抖音密集向B站UP主邀约的背后因素。“这个活动只有在我们意向名单中才可以受邀”,一位抖音西瓜官方运营人员告诉某位UP主,大UP主是重点挖角对象,万人粉的成长型UP主也欢迎。

字节系的流量不仅更高,给的签约费也很高,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不能再在B站发布内容的独家排他条款。这也是B站在巫师财经出走后,发公告斥责后者不遵守合约,甚至要闹上法庭的核心原因。

此前,巫师财经的视频也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分发,此次签约西瓜后,独家协议将让B站彻底失去一位优质的内容作者,坐视不理无疑会导致更多的UP主跳槽西瓜视频,这是B站官方出面状告巫师财经的关键所在。

类似B站这种三方合作的生态体系,平台往往更看重用户,因为这是平台流量的来源。但往往对产生服务的第三方则关注多有不足,商业权益之间时而爆发冲突。比如,今年年初,美团的广州餐饮集体反抗高抽佣,巫师财经、ASMR主播少寒Shine等UP主从B站出走,都是生态服务商对平台不满的案例。

可以说,当头条来敲门B站,是最懂创作者与最懂社区的平台之间的一次碰撞。B站如何在两方面都做到最优秀,绝对不是一道简单解答题。

社区的双刃剑

成立于2009年的B站,最早是纯粹的二次元社区。随着陈睿入主B站,B站开始了快速的出圈行动。出圈一定会面临内容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难点,只是都没想到巫师财经让这一问题成为显性事件。

回顾B站早期,从最初的的动画、音乐、鬼畜等分区,迅速扩展到20个分区,包括最新上线的“知识”分区。社区从最初的二次元用户群体,也进化到喜欢互联网的Z世代群体。B站始终在变化,但一直不会变化的是社区氛围,宠粉是所有重要改变的前提。

“不会有人永远18岁,但总有用户18岁”,B站运营负责总监安添蕾这样表示,吸引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涌入B站是关键。但就付费意愿与接受商业化程度而言,年轻人是最好的群体吗?

在YouTube上很正常的贴片广告,被B站的用户逼迫到承诺永不加载;视频内UP主推介某些产品,弹幕会划过满屏的“恰饭”、“下次一定”;B站的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也还在探索,目前仅有会员购这一电商业务;B站也是在其他MCN侵袭生态后,才开始完善UP主运营体系。

以市值相近的B站与爱奇艺相比,尽管PCG和PUCG模式还是略有不同,但整体说明B站的商业化能量并未完全释放。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B站一季度营收为23.2亿元,季度月均付费用户数增至1340万。从爱奇艺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总营收达到76亿元,付费会员数也达到了1亿。

B站向左看,是在商业化探索中踟蹰了多年的知乎,已经放弃商业化的豆瓣,当平台的社区化越来越浓重,死忠粉越来越多,相应地商业化也很难做好,内容创作者为了“恰饭”逃离社区是一种必然。

投资人出身的陈睿,正带领B站小心翼翼的向右走。有一点社区氛围的快手,近乎没有社区氛围的抖音和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等,B站正朝着它的竞争对手方向摸索如何做商业化,这个过程如何不再激起用户群体的反对很难。

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2017年B站商业化之前,24岁以下的“后浪”约占用户总数的75.2%。2019年,B站“后浪”比重下滑到43%。B站希望的用户群体锥形分部似乎正在形成,但没有广告的B站,距离YouTube还有更多商业化挑战需要跨越,依然是未知数。

B站不会匹配字节跳动对UP主的报价,大多数UP主“用爱发电”还将是常态,这一阶段如何稳定生态确实是个难题。庆幸的是,社区氛围良好的B站已经上市,它还有更多闪转腾挪的机会,一切仍有可能。

来源:Tech星球 微信号:tech618

巫师财经从B站出走

这几天,B 站财经 up 主(内容创作者)“巫师财经”跳槽到某大型视频平台,并与 B 站发生纠纷,事件持续引发业界关注。

巫师财经以高价与其它平台签约,离开 B 站。那么如果他在新平台呆不下去了,是否这个“卖身契”会阻挡他的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以前针对知乎等图文内容平台的“挖角”出师不利,但在视频内容方面,还真有那么点儿“金钱万能”的意思?

B 站用户对“恰饭”行为的深恶痛绝是否会影响到平台上 up 主的去留选择,以及广告投放的选择?

签独家就是立下“卖身契”?

B 站说双方已经签订合同,但巫师拒绝签字并单方面毁约。巫师方面则放出了一些内容,试图证明双方合同还没有签订完毕,因此自己仍是自由身。巫师方同时说 B 站得知其准备跳槽后,向其银行卡打了一笔款,并且拒绝接受退款。

巫师即将跳去的某视频平台,给出的挖人金额可能是多少?

有人说是 700 万,还有人夸张的说是 2000 万。这几乎可以肯定是独家买断的价格,而即便如此,这个价格也高到了难以抗拒的程度。

综合截稿为止的时间线,有其中一种可能的猜测是:B 站有意长期签下巫师并已经开始接触,但此时巫师方面被 B 站和知乎网友质疑有“洗稿”行为,所以在临门一脚时候有点犹豫,加上大公司走流程可能本来就比较慢,就拖了一个月。

此时巫师接到另一视频平台的邀请,权衡之下就接受了,导致合同流程没走完,落得今日局面。

巫师财经和半佛仙人类似,都是从 B 站起家的作者,他们能拥有流量和影响力首先必须感谢 B 站。

但感谢归感谢,是否需要把这份感谢用整个职业生涯来偿还,则是另一回事。

本质上,这跟应届生去大公司当管培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却被对手挖走了一个道理。所以对跳槽开战,相当于企业让员工签竞业禁止协议。

问题是,就算创作者跟平台的关系再怎么像雇佣关系,毕竟也不是真正的雇佣关系。万一承认是了,问题更多——你给 up 主上五险一金吗?

在巫师签约新平台之后,我们假设该平台拥有一个很强大的法务部门,那么接下来发生的,很可能就是对其他平台上转载的内容批量举报,直到别处有点儿人气的转载纷纷下架为止。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次巫师的签约是针对性的:除了 B 站,其它地方的同步发送不受限制,所以条件更为宽松。

然而在新平台呆得如果又不爽了,那么巫师可以怎么办?

假如巫师是做直播的主播,那就有点吃亏。

主播签约需要将姓名和身份证号绑定在合同里,因为主播出镜卖的就是真人。那么不管主播跳到其他任何地方,只要还以本人面貌开播那就是构成违约的。

所以 B 站之前也成功将 ASMR 主播少寒 Shine 告上法庭且胜诉。至于韦神从斗鱼跳槽虎牙被判赔 8522 万违约金则创下了同类案件的金额新高。

这就说明主播签的独家更像是“卖身契”,他所拥有的个人权利是更低的。同样的情况也包括最近闹腾的网文。

因为虽然说理论上可以像是专栏一样,在另外一个平台就换一个名字,但是你整本小说的人物设定,世界观和情节走向都是固定下来的,只有烂尾了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所以网文作者也是很难跳到其他地方。当然,阅文在网文世界的平台绝对优势地位,也增加了作者选择其他出路的困难。

但对于图文和视频内容的作者,一般来说,签合同的对象应该是某个特定的专栏,而并不是签下这个人本身,更不是需要买断这个姓名及身份证号在任何地方发布的任何内容。

那这就好办了,巫师财经今后换其他地方发展,改个名字,比如改叫巫婆财经就没问题了。

实际上,一些具有强大、稳定内容创作能力的人,开始可能跟一个平台识于微时,签约制作节目是独家的。但是当平台无法满足自己进一步的要求,比如价格没有谈拢的时候,那就可以跳到另外一个平台,用新的名字继续做同样的内容。

高晓松在优酷做了几季《晓说》以后跳到爱奇艺,这个专栏名字就改作《晓松奇谈》,大家照听不误。

原来在广播渠道非常著名的梁宏达,后来转战电视和视频网站,每一次推出的专栏名字都不一样,但是喜欢听的家里长辈会问说,现在该到哪个平台上去看老梁。

这种情况下,创作者相对平台处于强势地位,每一个平台都只能拥有他的一部分内容,而不能占有这个人全部的知识产权和创造能力。

更有一些比较顶级的个人或机构,是以单篇文章(单集节目)为单位签独家的,或者只给个首发;然后另外的内容可能会在其他的地方首发。

总之,只要跟平台双方协商一致,那么不管是怎样类型的合同,都是可以签的。

金钱攻势对 up 主有用吗?

以前,悟空问答试图挖走知乎大 V,但结果并不理想。航通社当时也分析过背后的原因。

对图文内容而言,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激励优质内容继续产出的重要诱因,而这种生态的建立不能简单粗暴的砸钱获得。

但视频就不一样了。悟空问答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拥有成熟的视频生态——虽然跟 B 站不是 1:1 相同,但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流量池子。

字节(也包括快手、好看视频、微博视频等等)这种视频生态和 B 站那种视频生态两相对比,谁好谁坏呢?

对于半佛、巫师这种由图文公众号转战视频的财经博主来说,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耕耘,难度相对在 B 站应该是有所降低。

这个圈子的“道德洁癖”更少,更允许自己重复利用已经播出的内容,以及“摘编”其他人的内容;而准备内容的深度也可以(且应该)更浅,最好简单粗暴地得出直接结论,30 秒就可以让人知道一件事的最终结论,而不必说出原理。所以,视频的制作环节就不必费那么多功夫。

视频还有一个独到的好处,就是大部分转载都不会掐头去尾,而是原样转发。这样就能留下里面的广告信息,不管是深度嵌入,还是简单粗暴的中插。

你再看知乎的文章,在微博截个长屏,既不给出处又没有链接,里面就算包含广告商品或软植入也不会被保留。

如果巫师的视频从新平台被搬运到微博或搬回 B 站,那只能增加,而不能降低他的商业价值。

没错,B 站有弹幕,B 站用户群的画像很清晰,从古典的广告投放理论看是有商业价值的。

但是弹幕对一些人是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另一些人却只觉得是视觉干扰;而用户方面,如果太纯粹且涌现出一股自豪感,那就会走向广告主期待的反面。

从这个角度看,挖走巫师的那个视频平台,是否在意他原有的观众池子截留在 B 站?挖他过来是纯粹要他的内容,还是希望用户跟着他流动过来?这都是存疑的,如果难度太大,平台其实完全不必理会他原有的用户群。

你为什么愤怒?

B 站确实推动了一部分 up 主商业化,但也不能做到让所有创作者都满意,所谓“用爱发电”这个词正是在 B 站颇为流行的。

而 B 站用户和知乎用户大量重叠的共性,是对创作者走向商业化,用内容变现的反感,这导致另一个词的流行:“恰饭”,更严重点就叫“恰烂钱”。

只不过,无尽的咒骂阻挡不了平台和创作者“团结一致向钱看”的步伐,这些死捧着“情怀”不放,并以此作为臧否人物唯一准绳的用户,也逐渐沦为商业世界的所谓“低价值用户”,食之无味,弃之恐怕也越来越不可惜。

有什么样的读者群体,确实就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内容。一些又免费,又优质,可读性强,还在价值观方面不是所谓“夹带私货”的内容,以后应该是越来越少的。如果再要求这种内容不存在所谓“道德上的污点”,要做到全原创,那就更不可能做到。

所以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点,那么如果有人对于巫师也好,或者对其他人也好的“三观不正”可着劲儿批评,但是这些人又不是金主,对创作者的盈利能力没有影响,那这样的攻击可以说是没有效果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件事情最让我们普通观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像某视频平台这样撒钱,到底能不能让所有的,或者绝大多数的内容创作者真的就范?只要爷有钱任性,那是不是就可以买来想要的任何一种东西?

我们以前一直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砸钱也买不过来的,这是一种内心朴素正义的表达,本身并未经过什么实证。

当我们曾看到一些平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容调性,用户氛围以及原创内容池子,而竞争对手砸钱挖人最后却失败了,我们内心很可能是有点儿欣慰的,因为这与我们的朴素正义情感相吻合。

但是,如果说反过来,你看到对手真的能用花钱的方式,把一些独家资源重新签过来,然后其他人再出更多的钱继续挖走,如此循环往复,可能就会颠覆我们这个朴素的认知,也会让我们心情不太好受。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不管 700 万还是 2000 万,算个零头的利润都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满屏打出的一句句“恰烂钱”“给个群号,有钱一起赚啊”的背后,有几分又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美的集团惊魂十二小时

从美的位于佛山北滘镇的总部出发,沿着105国道向北开10多分钟,就可以看到镇上的两大名盘之一“君兰国际高尔夫生活村”。

这是中国家电行业巨头美的集团在2004年入主的项目。它环绕着一座130万平米的高尔夫球场而建,在当时,被看作是美的进军地产的标志性事件。

6月14日下午5点半,佛山110接到报警称,君兰生活村一栋别墅,有外人携带爆炸物闯入,并威胁住宅里人员人身安全。

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出动并包围了那栋别墅。一位住在君兰国际高尔夫生活村的居民发朋友圈称,警察和警车驻守在A58住户的院子。

A58住户的邻居,正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家。何家门口停满了车辆,其中不少车,都是何老板亲戚和家人的。

何家人都过来了。

小区住户都知道,何老板所住别墅横跨两个门牌,即A59和A60,是小区里最大的别墅。

那位君兰的业主在朋友圈说,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路过他们家,特意测量了一下,从这头骑到那头,需要一分钟。

他说下午五点出头,有警察对小区进行封锁,不允许随便进出。后来,业主们反应强烈,要求外出接送孩子,小区允许业主登记了信息后出去,但外卖和快递无法进出。

业主们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业主晚上十一点还去A60别墅看了看,发现警察仍未撤离。有一小队警察在排队安排事情,A61别墅业主则因为安全问题,被警方安排住到了酒店。

同时,一直有民警在何家门口的保安亭里查看监控视频。一位邻居在现场吐槽,何老板的监控视频竟然是黑白的,这样的安保不出事才怪。

晚上十一点左右,兽爷也问了下接近顺德公安局的朋友,对方回话:还未结束。

小区业主在凌晨一点钟再次去探视,停在一边的警车已经驶离,亦未见此前匆匆的民警。后遇保安,被告知出入小区已不再需登记身份证。

今天早上六点多,佛山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在今天5时许抓获了5名涉案嫌疑人,无人员受伤,事主何某某安全。

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很快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份通报,他说“老总一切平安”。

一个小时后,美的集团转发了佛山公安局的这条微博,转发语似乎承认了这起惊天大劫案:

感谢公安、感谢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1

今年已经78岁的何享健,酷爱高尔夫。

2009年,67岁的他就让出了美的电器的权杖,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成为掌舵手。三年后,70 岁的他正式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职位,交棒给年仅45岁的方洪波,不参与美的集团管理。

自此,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没有父传子的千亿级民营企业。

据统计,何老板家族控制着含美的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

目前,还不知道绑匪们是如何躲过物业的保安和监控,进入小区的,也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获得爆炸物的。

北滘镇的朋友说,君兰别墅即便不是业主也可以随意进出,因此盗窃案很多。2012年有段时间因为盗窃案太多,还请警察过来指导保安工作。负责君兰保安工作的,正是何享健自己的公司。

在天网遍及大街小巷的时代,悍匪们已经很少将目光转向首富们了。尤其是大部分富豪出行时,身旁总是跟着成群结队、全副武装的保镖。许老板在深圳湾一号的家里,装的是防弹玻璃,他身边永远跟着几个黑衣人。马爸爸身边的保镖队,甚至直接是荷枪实弹。

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香港四大家族连续发生了两起恶性绑架案。元凶都是悍匪张子强,张子强后来成为了很多电影的灵感来源,其中杜琪峰的那部名字是:

树大招风。

20年后,李嘉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了绑架案发生时自己的镇静,让张子强都感到意外,李嘉诚说:

这次是我错了,我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

张子强横行香港那几年,还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那时的香港经济一片风雨飘摇,增长放缓,出口下降,失业率较90年翻了整整一倍。

2

同样都是北滘镇的杰出企业家,碧桂园杨老板说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每天都为社会更美好而忙,本来他可以去亚马逊漂流,跟着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玛峰。

结果每天每天赚的钱不是自己的,做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已经退休了的何老板,跟杨老板截然不同。这位曾让董明珠愤怒、张瑞敏焦虑的家电巨头,被称为“最潇洒的企业家”。他晚上从来不干活,甚至不用手机。他以保持平均80 杆的水平,在高尔夫球场驰骋。他还骂过高管许多次:

知道你们有多傻吗?加班加点,搞得鸡飞狗跳还没钱赚,你们是为啥?

何老板值得拥有这一切。在享受这一切之前,他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辛和奋斗。这种艰辛,在现在90后年轻人看来,几乎是难以想象和忍受的。

创办美的之前,何享健和杨国强的经历也很相似:高小辍学,种过地,当过学徒……

1968年,实在忍受不了每天连“6角钱的活”都找不到的日子,何享健凑齐了23个村民和5000元启动资金,创办了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自任组长。

在当时,组员们绝大多数连“滘”字是怎么写,都不知道的。

这个生产组在竹木搭建的厂房里,忍受着高温和炎热,用近乎原始的生产方式,生产着美的最早的产品:瓶盖。

因为长期缺电,大家甚至用煤油灯给原材料进行加热,20平米的“厂房”里乌烟瘴气,工人们排着队打水给模具冷却。

即使是这样,大家也必须小心翼翼。一是机器一不小心能把人的牙敲碎;二是在那个养4只鸭子是社会主义、5只就是资本主义的年代,这样的行为属于投机倒把、是犯罪。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大家依旧会在检查组走后,转身进入工厂,继续着自己的小秘密活动。原因只有两个字:活着。

瓶盖厂的生意,能让大家比普通种地更容易养活自己。为了这份温饱,大家可以冒着坐牢甚至挨批斗的风险。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比何享健那个年代的企业家们,体会得更深了。

为了推销瓶盖,何享健背着蛇皮袋没日没夜地坐火车跑向全国各地。他经常睡在车站,以干粮维生。

后来,在《 100 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个人》与《改革开放 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何享健都有登榜。他很激动:

能获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时代。

生存的压力催生变革,时代则影响命运。你看,现在竟然允许摆地摊了,而且竟然真的有这么多人来摆地摊了。

3

现在还无法得知这五个劫匪的身份和背景。不过一位跟何老板很熟的企业家对这类事件表示了很大担心,向来轻车简行的他在考虑未来要加大安保措施了。他的担心似乎不无道理:

疫情过后,这类事情会变多吗?

在一个治安良好的社会中已经生活了很久,人们很难相信何老板这样的事件会发生在内地。

疫情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心态。

6月10号凌晨一点,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黄巍跳楼身亡。这位刚过完52岁生日的男人,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是讨论电影行业复产复工的。

黄巍的一位朋友跟兽爷说,黄巍应该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去年年中跟他吃饭时,他就建议黄巍去看心理医生,今年4月份他再次跟黄巍吃饭时,他感觉黄巍的情绪已经掉到冰点了。黄巍问他:

我们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推测,疫情可能是压垮黄巍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的影视行业无疑损失惨重。博纳拍摄的《冰雪长津湖》因为疫情停机,损失1.5亿。王中军兄弟卖完了字画又开始卖起了房子。

阿里文娱的不少员工都被遣散到其他部门,以前院线的排片经理,现在在盒马杀鱼。

作为博纳院线的合伙人,黄巍主管的院线损失更为惨重,一半的电影院在3月底就面临彻底歇菜的风险。有院线经理带着员工在街头摆摊卖爆米花,最后一袋也没卖出去:

最后全部拿回家喂了鸡。

前几天,有人在微博上晒出了58同城上的失业笔记,在1万条评论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是:

那些睡在地上的人,我很怕这就是以后的我。

瘟疫、骚乱、冲突和失业,拼出了全世界的2020年。在半年前,这一切都还让人无法想象。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

年初的我们,还以为澳大利亚大火将会是今年最大新闻。

发生在何享健家的这起恶性案件,或许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时代的灰尘,不仅落在穷人的头上,也开始落在了富人的头上。

巨额的公共安全投入,高效的警察力量和精细的网格化管理,都不如稳定的经济,更能保证社会和人心的安稳。

还是那句话,经济是对抗大部分问题的最有力武器。

淘宝的目标,快被抖音和快手实现了

中国互联网产业最招人恨的企业家,现在可能是王兴,不远的将来,必然是张一鸣。

很多人说美团没有边界、无限战争,其实论横向打通的能力,王兴不如张一鸣。几乎每过几天,就会看到字节跳动进军某个行业的新闻。最近的消息是字节跳动投资了某个火锅店。当然,这更像是字节跳动给员工的内部福利。

论对快速和规模的重视,中国企业家里,可能无出张一鸣之右。2016年底,TMD三小巨头在乌镇开了个闭门会。席间张一鸣非常直接的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之前的公司错了。”

这个“之前的公司”,指的是BAT。

“你在一个非常有前景,非常长的跑道上,你就应该低空飞行。”张一鸣认为,BAT应该将利润用来“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投入,(这样)他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张一鸣所谓更深的层次和更大的规模,现在看来,显然包括电商。

正如从微信流量中获益最大的是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一样,当张一鸣和宿华开始凭借溢出流量横向打通,电商肯定是最先和受影响最大的赛道。

正如王菲那首歌唱的,张一鸣和张勇,“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张勇曾经说,他曾经非常希望能够跟美团合作好,“但后来发觉,这就跟谈朋友一样,你错过了这个点,可能缘分就没有了。可能将来大家老了,坐下来喝杯小酒的时候,可以聊一聊。”我觉得,为了避免遗憾,老逍应该找个时间和张一鸣把这顿酒给喝了,因为阿里和字节跳动,瞄准了同一块目标。

从万能的商品市场走向超级消费者媒体——2016年,阿里曾经指出,这是淘宝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年,淘宝开始致力于淘宝的内容化、社区化和本地生活化,落地直播等产品。

4年过去,淘宝直播成就斐然,淘宝乃至整个阿里推进内容化、社区化和本地生活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奔向“超级消费者媒体”的路途上,抖音和快手这两个短视频平台一样醒目——如果不是更醒目的话。

在很大程度上,淘宝直播是一个“中间态”的产品,它既不同于以往的“货架”,也很难将其视为媒体,最重要的是,淘宝直播的流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淘宝,2019年双十一当天,淘宝直播APP的日活不到80万,而作为媒体来说,抖音、快手是完成态的产品,日活加起来已经奔着10亿去了。

从内容角度看,抖音和快手比淘宝更加接近“超级消费媒体”,因为它们天然就是媒体。“怎样成为媒体”对于抖音和快手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但对于淘宝而言,“怎样成为媒体(还得是“超级媒体”)”就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以解答的问题,因为淘宝不是媒体,按照阿里自己的表述,是万能商品市场。市场变成媒体,就跟冰箱变成iPad一样,没有魔法,光靠进化,那进度条得拖到天荒地老。

不过换个角度看,作为“万能商品市场”的淘宝,实质其实是“万能广告平台”,从这个角度看,淘宝成为超级媒体的目标似乎并不离谱,“广告”和“媒体”的距离,就要比“市场(货架)”和“媒体”的距离要近得多,甚至可以说紧紧捆绑在一起,背靠背,脸贴脸。标准宽泛的话,也可以算在一大类,就像狮子和鬣狗,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平常还互相不对付,其实都是猫科动物。

即使如此,作为“万能广告平台”的淘宝,与“超级消费媒体”之间,仍然存在一道天堑,那就是流量。

流量最主要的来源,一是社交,二是内容。微信两者兼具,掌握了流量阀门的腾讯因此而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江湖盟主,用之不竭的微信大水驱动了许多互联网公司,那张著名的乌镇饭局照片就是写照。

阿里能够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相对于腾讯的另一极,靠的是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支付、物流、云计算……可以说,阿里把大部分电商要走的路都趟平了。在建设电商基础设施这条路上,阿里获得了用户、能力、品牌,以及数据,所以阿里有段时间的口径是去电商化,声称自己不是电商公司,而是以大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总而言之,阿里不但是中国电商基础设施的主要建设者,更在一定程度上,如他们自己所言,成为了基础设施本身。

然而,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极,阿里的横向打通能力较另一极腾讯稍逊一筹。当马化腾被一众互联网英雄簇拥在乌镇时,马云显得形单影只。原因在于,作为万能的商品市场(或者万能的广告平台),阿里制造流量的能力,天然就不如兼具社交和内容两大流量源头的腾讯(微信),淘宝的6亿多月活,供应淘宝本身都怕不足,更别说驱动其他互联网公司了。哪怕不供应外部公司,淘宝的流量池也始终存在怎样价格更便宜、来源更广泛、保持持续性减少随机性这三大终极拷问。

马云对此心知肚明,所以阿里才会不遗余力的做社交,但因为缺乏基因,屡战而屡败;在内容端,阿里花费巨资建构了大文娱体系,而且还在坚持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但是,大文娱的内容就是和阿里的电商体系打不通,古永锵玩不了这桌阿里麻将,阿里换了好几拨人上桌,从俞永福到樊路远,大文娱和阿里的流量适配模式,还是没能得到有效的市场验证,倒是淘宝的打折优惠给大文娱带了不少会员。

一面是流量饥渴,横向打通能力受限,另一面,在微信流量中成长壮大的拼多多和京东等电商平台态势咄咄逼人,为了应对内外两方面的挑战,阿里需要更多更稳定的流量,才能和对手挑战者拉开距离、保持优势。

抖音和快手则全然是另一副光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上一个十年,腾讯用流量驱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开始的下一个十年,直奔10亿DAU而去的抖音和快手则接替腾讯,站在了时代潮头。他们掌握着内容生态从图文向视频迁移的入场券,这场迁移产生的新流量,就像一本书的名字,巨流浩荡,正在冲刷固有的产业格局,改变商业世界的既有秩序。

短视频内容的碎片化和用户注意力的失焦状态,和电商天然适配,边看短视频边购物,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存在体验问题;而内容吸引力带来的流量优势,让抖音快手轻易就和模式创造者淘宝直播并驾齐驱,淘宝直播的GMV目前大于抖音或者快手,但后两者之和已经超过了淘宝直播,从抖音和快手的目标来看,如果淘宝直播没有“基因突变”,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当然,现在说胜负为时尚早,通往目标之路道阻且长。“超级消费者媒体”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消费”和“媒体”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淘宝在消费端登峰造极,在内容这一端就力有不逮,而短视频平台是天生的媒体,但在消费一端却需要保持克制,否则就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抖音快手和淘宝都会是竞合关系,既竞争又合作,业务范围有重合之处,但不会变成单纯的竞争对手。

抖音和快手的主要商业模式仍然是广告,他们需要淘宝这个流量大买家,而淘宝限于万能商品市场这个肉身,也难以打破次元壁,成为媒体。

在2016年那次三小巨头的闭门会上,腾讯是张一鸣的鄙视对象之一,他认为BAT在认知上有问题,相对更短视。微信确实和张一鸣的理念格格不入,微信拥有如今短视频平台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所有优势,但张小龙并没有放任微信无限扩张,尽管他说,“克制”这个词从来没出现在他脑子里。

我相信,张一鸣脑袋里也没有“克制”这个词。相比BAT这些前浪,年轻的张一鸣憧憬更大的成就,他已经张开了巨大的翅膀,视野笼罩了整个天空。

以下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抖音篇》和《快手篇》

一、抖音篇
抖音正在对淘宝关上大门。

一位商家告诉字母榜,虽然抖音小店小二现在并未明确向商家表示要将商品橱窗里的商品链接从淘宝链接换成抖音小店链接,但已经能感受到这种苗头。“如果抖音认为电商生态已经搭建完成,今年的618,抖音或许就会让淘宝过得很难受。”

抖音电商美妆top1服务商网红猫创始人张帅认为,流量平台正在“反噬”电商平台。“前两年流量平台还未搭建起品牌方、服务商生态,现在它们拥有更大规模的流量,一旦生态搭建完毕,建立起电商闭环,一定会反噬淘宝。”

“罗永浩就是来跟淘宝直播打擂台的。”内容电商从业者冯楠说道。

这是抖音电商开战的开端。此前的二三月,抖音在商家端已做了诸多准备。冯楠介绍,现在抖音在电商业务方面有Dou+、有精选联盟,近期他发现,抖音正在面向中小企业、个人招募电商广告主,“以前中小企业和个人在抖音是不容易投放电商广告的,今年抖音电商供应链完善了很多。”

“平台的态度变了。”张帅认为,前两年对于是否自己做电商,抖音一直是犹豫的,疫情期间,许多广告品牌的选择是不投广告,但大家都在谈带货,“以前广告是他们一定要做的,电商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现在,电商也是他们一定要做的。”

根据App Growing发布的移动广告收入报告,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今日头条、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已经是行业内广告变现效率水平非常高的流量平台,这源于巨量引擎算法的精准度、广告库存量级,但字节跳动显然也需要多元化收入来源。

去年6月,《晚点LatePost》曾报道,抖音与淘宝签订了70亿元年度框架协议,其中60亿元广告,10亿元电商佣金。淘宝方面曾对此回应,双方有合作,但数据不实。

张帅向字母榜透露,抖音电商去年GMV是在五六百亿的规模,快手今年可能会达到2200亿,“我们对抖音电商比较乐观,我们认为今年抖音电商的GMV可以超过快手。”张帅的测算思路是,陈赫带货一场的销售额是8000万,一天有两三个明星直播那就是两三个亿,再加上网红引导的成交额,抖音电商今年GMV可能会达到2500亿。

抖音电商广告销售人员田波告诉字母榜,目前,抖音小店的佣金费率是1%-5%。

以此计算,如果抖音电商全部以抖音小店承接而非跳转到淘宝体系,抖音可收取的佣金在25亿-125亿之间。而抖音的电商闭环一旦建立,意味着更高的GMV天花板,这种商业模式的价值远大于向淘宝收取广告费的价值。

去年5月,淘宝联盟针对内容场景推出内容商品库,网红达人在站外内容场景推广时只能选择内容商品库内商品进行推广,6月,新规出台,达人在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带货,货品链接跳转到淘宝后交易,淘宝联盟会收取交易额的6%。淘宝联盟同时要求,内容商品库内的商品佣金不得低于20%。8月,淘宝调整了佣金门槛限制,根据不同类目,将佣金率门槛分别调整至6%到15%。另外,网红达人还需向淘宝联盟支付佣金的10%技术服务费。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以一个佣金为20%的商品为例,淘宝收取交易额的6%+14%(剩余佣金)*10%,即7.4%,快手是和网红五五分成,即各占6.3%,而抖音由于和淘宝有广告合作,不再向品牌方和服务商抽取佣金。

这对平台流量和电商GMV同时高速成长的抖音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抖音不会再让淘宝在家门口跟自己抢流量。”抖音电商广告销售人员田波认为。

4月1日,罗永浩在抖音开启了首场带货直播,销售的23款产品中,有12件来自抖音小店。4月开始,央视新闻、明星也纷纷开始在抖音上做带货直播,许多商品同样是来自抖音小店。田波表示,这等于不再为淘宝导流,建立起自己的电商体系。

抖音对电商的态度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入驻门槛的放宽。

田波告诉字母榜,以前抖音达人需要有30万粉丝才能开通抖音小店,疫情期间已经全面放开,0粉丝也可以开通。比如在鞋服品类,个人用户只需要缴纳500元保证金即可开店。

另外,抖音在去年做了与淘宝联盟类似的精选联盟,但可开通精选联盟的账号非常少,“开通了精选联盟的账号去年一度炒到了三十万元,今年标准也逐渐放宽。”田波说。而精选联盟的出现意味着,抖音电商的生态更加完善。

抖音电商变化更大的是平台流量的倾斜,尤以直播带货为重。冯楠告诉字母榜,最近抖音、快手的带货变现效果都不错,快手是一直都不错,抖音带货变现是因为最近在和淘宝直播抢市场。一年前,冯楠对抖音带货效果的印象还是“并不好”,“抖音带货当时虽已有声量,但用户购买习惯还停留在传统电商。”

去年,行业共识还是,快手带货效率高,抖音是品牌用来做品牌宣传、提高品牌调性的。品牌方一直想在抖音投入,但许多品牌方吃过亏。国内一家头部彩妆品牌去年双11曾在抖音投入600万元做品牌广告,但实际销售收入只有100万。

一家抖音电商服务机构向字母榜介绍,目前,他们可以把将用户引流直播间观看的转化成本可以做到3-7毛左右,直播间点击购物袋转化成本可以做到2至4元左右,与此前相比,费用都有所降低。

张帅解释,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平台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品牌方、服务商可以用钱换流量,算法对直播带货也有一定的流量倾斜;二是抖音的流量采买工具日益完善,已经进化到淘宝的直通车、钻展的状态。“抖音电商的逻辑正逐渐接近电商的逻辑。”

据张帅介绍,淘宝抽取的服务佣金是6%,抖音小店的佣金官方说法是5%,但疫情期间有优惠,基本都是1%。“这对商家是巨大的利润,商家当然很积极。”

这些对品牌、明星、红人意味着,在抖音做直播带货投入产出比是可控的,商业效率也在提高,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他们愿意在抖音投入。

“品牌方正涌向抖音,去年在快手发生的事情今年正在抖音重演。”张帅表示,在去年,只要找到快手头部主播,品牌方是不会亏钱的,这件事今年也同样正在抖音发生。

5月下旬,抖音刚刚升级了企业直播特权,并给企业号直播和短视频15亿流量,具体形式为,连续发布视频满足活动规则,即可获赠5000曝光流量。

从罗永浩4月1日的带货直播开始,抖音直播带货开始变得激进,接连开启了多场大型带货直播活动。

田波告诉字母榜,以往影响抖音小店转化效率的因素之一是,用户在淘宝、京东这些成熟电商的平台已经有收货地址记录,而如果是在抖音小店首次购物,往往需要新填写地址。但疫情期间,许多大型直播带货活动,直播间挂的基本都是抖音小店的链接。“三、四月众多营销活动的连番轰炸之后,许多用户完成了在抖音小店上的初次购物,也解决了抖音小店收货地址的问题。”

这些大型营销活动更重要的功能是培养起了用户在抖音上的购物习惯。“今年是‘短视频+直播’年。”冯楠说,用户开始习惯于短视频、直播这种带货形式。

“4亿日活平台用户的购买欲望被激发出来是很可怕的。”张帅认为,抖音电商崛起最直观的现象是,带货红人的崛起。带货红人带动更多用户观看直播,名人效应加速了平台的变现。“这本就是慢慢沉淀的过程,抖音电商的变现效率从不好到好。”

品牌商正试图将用户引流到抖音直播间的一个佐证是,一些品牌正在利用微信社交流量宣传抖音直播间,以此做大抖音电商。虽然微信早已屏蔽了抖音的链接,但品牌的操作手法是,在抖音企业号上会附上进入品牌微信粉丝群的方式,群内会发布粉丝任务,完成一次任务积1分,积分可兑换礼品,而粉丝任务就包括,“将品牌抖音直播链接转发到朋友圈”。

在互联网巨头中,阿里曾经是字节跳动最亲近的朋友,但在抖音电商的强攻之下,它们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电商卧榻之上,阿里岂容抖音酣睡,淘宝直播和抖音打起了明星争夺战。5月初,国民度高、路人粉多的刘涛成为聚划算官方优选官,开始在聚划算百亿补贴直播间里直播。

“现在明星争夺战主要是在淘宝和抖音之间展开。”张帅说,许多有腔调的品牌对去快手带货还是观望的态度,明星也是如此,但明星现在是排着队要去淘宝和抖音。

直播这一战,淘宝不得不战。从淘宝直播对电商的贡献就可以看出直播电商的重要性。2018年淘宝直播全年拉动GMV破1000亿,2019年,淘宝直播总用户数有4亿,全年GMV破2000亿元。

招商证券在报告中提到,“淘宝直播旨在不依赖手淘入口流量基础上,仍然能培养以淘宝直播为入口的购买心智。”

淘宝太缺流量了,如果不是拼多多的出现让电商行业进入对下沉市场用户群的挖掘战,整个电商行业都将进入低增速时代。不过,拼多多的出现,也是另一个让淘宝流量焦虑凸显的因素,靠着微信流量,拼多多已经从淘宝的心病成为淘宝的大敌。

在淘系外,淘宝一无搜索流量、二无社交流量、三无内容流量,这是张勇要将淘宝做成超级消费媒体的原因,是淘宝客群体一直存在、淘宝需要网红开店的理由。

2017年,淘宝行业红人馆招商,对红人的定义是,淘外有大量粉丝基础,并能在淘内有爆发式变现能力的店铺主理人。

2018年,淘宝接连投资垂直内容社区小红书、宝宝树,试图以投资驱动淘宝的内容化。但这两笔投资对淘宝内容生态建设的助益不大,淘宝流量焦虑并未远离淘宝。

这也是淘宝直播做独立App的原因,天猫一直有独立App,但许多人的购买习惯依旧是手淘App。淘宝直播不想做下一个天猫,对淘宝直播的扶持不只体现在补贴,功能也在做分化。淘宝直播App和手淘直播页面的用户体验区别之一是,手淘App不支持直播后台播放,而淘宝直播App可以选择该功能,这使得一部分希望能抢到热门商品,但又不想一直盯着直播的用户下载淘宝直播App。

但事实是,“淘宝直播还是在公域流量池子挖一块流量。”张帅认为,淘宝直播虽然也算内容,但是是电商平台里的内容,而非基于内容的电商,抖音、快手首先是个内容场。“电商行业左手要流量,右手要供应链,现在抖音正通过服务商向品牌方传达,在抖音做电商是可以赚到钱的,当抖音码齐品牌方,抖音不缺流量。”

2020年3月,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是8.46亿,而今年年初,抖音日活破4亿,快手日活破3亿。

淘宝生态的另一问题是招商证券报告中提到的,淘宝直播不创造货币化率,只是内部广告结构改变,目前淘系内部MCN头部效应显著,生态亚健康。

张帅认为,罗永浩抖音直播之后,获利最大的是抖音上的腰部网红,他们也具备了强带货属性。“在薇娅、李佳琦、辛巴这些流量巨头面前,品牌方是很弱势的,当不了甲方,但罗永浩直播后,抖音腰部网红崛起之后,甲方爸爸们扬眉吐气,重新站了起来,找到了做甲方的快乐,”张帅强调,“这件事很重要。”

张帅介绍,腰部主播会给品牌方一些优惠,以网红猫为例,他们的腰部主播一是给品牌方开品牌专场,一场播20个单品;二是承诺零佣金。“纯佣、专场,这是所有品牌方拒绝不了的。”

招商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抖音初衷是流量变现,但抖音流量以内容为主做算法分发,不利私域流量运营,电商MCN切入效果不佳。从抖音小店到淘宝客,抖音与淘宝相爱相杀,未来预计以广告变现为最佳路径。

但这件事也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抖音电商的操作逻辑是,供应链和品牌方付钱,服务商将用钱买来的Dou+流量赋能给某一个网红。“这是今年抖音电商正在发生最有趣的一件事,之前网红卖货是卖给粉丝,比如在快手,辛巴卖货是卖给自己粉丝的。”张帅表示,但现在在抖音,商品可以卖给路人粉,这是品牌用钱换来的流量。“在罗永浩直播间买货的可能有三分之一不是他的粉丝。只要转化率足够高,没有粉丝就可以卖货。”

“以前品牌的钱是花在广告上,现在是花在给网红赋能上。”抖音也由此更接近淘宝的电商逻辑,就像投直通车、钻展的回报是预期的。而如果,在抖音无粉带货是成立的,将可以激发品牌、供应链、网红极大的热情。

但当抖音的电商策略开始激进,许多用户吐槽,抖音的商业属性过强,特别是深夜,首页信息流充斥着商业广告和直播带货。一个完美的超级消费媒体终究是不存在的,只是与淘宝相比,抖音离超级消费媒体更近些罢了。

二、快手篇
如果说直播是2020年开年以来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那抖音快手毫无疑问是这个领域的C位。独领风骚的原因既是两家加起来逼近10亿的日活用户,也是他们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成功实践。

5月10日,董明珠在快手直播,和几位快手红人合作卖货。三小时的直播,最终成交额3.1亿元。为了这场直播,单个商品补贴最高达到6900元。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几天前,董明珠刚刚折戟抖音直播,销售额只有23.25万。如此鲜明的对比,快手的补贴更像是为品牌广告买单。

董明珠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快手成功带货的企业家。一个月前,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和去哪儿网CEO陈刚都曾在快手带货,销售额分别是1605万元和2201万元。

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认为,直播电商让交易链条变的非常短,模糊了内容和产品的界限,抖音快手一定会成为电商的重要玩家。

数据已经印证了这一点。2020年5月,快手电商副总裁笑古在“快手电商生态服务商启动大会”上透露,快手电商日活已经突破1亿,有超100万的账号拥有潜在经营行为。商家类型主要为档口、农场、工厂、店主、大V、品牌掌柜等,其中品牌掌柜呈上升趋势。

这距离2018年6月快手初涉电商,推出电商导购方案“快手小店”还不到2年。

流量是快手顺利进入电商领域的重要砝码。

涉足电商领域时,快手的日活用户已经超过1亿,这些用户,大多还来自下沉市场,正是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的盲区。

快手主播刘鸿飞从2001年开始做美妆的经销与代理,在他看来,目前快手的流量成本和渠道成本是中国所有渠道中最低的,而且因为私域流量的特性,还可以反复利用。

另外,据了解,快手的许多头部主播都曾有做微商的经历,从微信转移阵地到快手,正是因为用户增长速度更快。

快手电商声名鹊起,也吸引了更多品牌用户。

2019年,虽然快手的日活已经超过2亿。但快手给外界的形象仍然是“以下沉市场用户”为主,这也导致一些品牌用户望而却步。

内容营销讲师杨志远告诉字母榜记者,之前品牌商们普遍更关注抖音营销,并不重视快手。最近几个月,品牌商们的态度发生了较大改变,纷纷开始重视快手,其中,快消类品牌变化最为明显。“春晚营销之后,许多商家都反馈,在快手的投放转化率高了很多”,杨志远补充道。

疫情的突然爆发,线下商业基本停摆,许多原本依托于线下渠道的品牌商们为了求生纷纷转战线上,日活超过3亿的快手必然是他们愿意尝试的渠道,这也帮助快手迅速扩展了广告客户和电商客户的范围。

快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2020年4月,快手电商宣布联合快手商业化正式面向全球公开招募优质品牌主和专业品牌电商服务商,招募方向包括全球范围内食品、美妆、鞋服、家居、家电等行业优先有意愿开拓线上营销渠道的品牌主以及电商服务商。

拓展优质品牌主的同时,快手也开始加大力度治理平台电商生态。

2020年3月,快手发布公告称,将对影响范围较大的部分用户的连麦PK卖货行为进行规范。连麦PK卖货是快手电商的一个经典玩法,即两个主播在连麦PK时开展卖货,粉丝为了让自己支持的主播赢得PK,往往会加大购买和送礼物的力度。梁建章去快手直播时,就曾和散打哥连麦PK。

随后,快手出台新规,将根据店铺评分、好评率、客服回复率、售后退款率、纠纷率等多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商家,为其开通“连麦PK卖货”权益。

另外,快手也在积极招揽人才,一位互联网领域的猎头提到,快手最近一年招募了不少电商营销运营方面的人才,其中,淘系出身的小二很受欢迎。

疫情也加速了抖音快手作为“新流量”的代表对电商行业固有格局的影响。

2016年,阿里表示,淘宝正在从一个万能商品市场走向超级消费者媒体。

超级消费者媒体,正是淘宝应对流量焦虑的终极药方。

流量驱动着淘宝-天猫的模式,当淘宝拥有了足够量级的流量后,以此为砝码,撬动了各类品牌商家进入天猫并投入诸多营销预算。

电商流量的价值是变现价值高,对很多商家而言,只要能获得淘系大型促销活动的参与资格,就意味着一次成功的效果营销。

如果把流量变现的过程比作一个漏斗,电商流量只能算二级流量,更接近漏斗底部,用户打开电商平台,往往已经产生了购物需求,购物结束后,大部分人也会选择直接离开。

相比之下,基于社交和内容产生的流量,是典型一级流量,位于流量漏斗的顶部。

一级流量和二级流量各具优势。

电商流量的优势是精准,销售转化率高,但生产成本很高,一直需要从其他平台采购流量。社交流量和内容流量的优势是规模大、生产成本低,但变现链条比较长。

为了解决电商流量的天然缺陷,多年以来,阿里一直都在流量生产和流量变现两端布局。

在流量生产端,阿里电商尝试布局一级流量池。一方面,通过投资、广告投放等方式,跟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阿里电商也在不断尝试建造自己的一级流量池,通过来往、钉钉进军社交,通过优酷、游戏布局内容。

在流量变现端,通过改造物流履约体系和整合工厂生产力,提升平台供应链能力和消费者购物体验。在这一端,阿里建立了宽广的护城河。

但在流量生产端,阿里电商的布局却难言成功。如果和别的平台合作,始终面临着“把后背交给他人”的风险,事实证明,阿里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流量入口被固定几个平台把持。

2013年初,淘宝曾经修改规定,不再支持淘宝站内购物返现的淘宝客模式,只支持返积分、返实物、返优惠券等非现金方式。这被认为是针对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网站的举措。当时,这些网站是淘宝流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彼时,马云更是在内部会议上直言,阿里的流量入口应该是草原而不是森林。

因此,阿里必然不会放弃自建社交流量池和内容流量池。虽然自建社交流量池失败,但在收购优酷后,优爱腾三足鼎立,阿里还是拥有了一个内容流量池。

然而,长视频作为一个流量池,兼具了电商流量和内容流量的缺陷。长视频内容极其昂贵,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影视内容的地界,也没少交学费。另外,长视频提供的是沉浸式体验,给电商导流和改善用户体验天然矛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短视频则是一个兼具了电商流量和内容流量优势的流量池。

沈一涵2017年进入快手,当时,她正在经营自己的护肤品牌,销售渠道以2、3线城市的美容院为主。她在快手发的短视频大都是自己担任主演的短故事,比如“总裁替民工要账”, 沈一涵称之为正能量短视频。2018年9月开始直播带货时,她已经拥有了将近200万粉丝。

沈一涵告诉字母榜记者,刚开始发布剧情短视频时,就有很多人私信她,询问她经营的护肤品牌是什么。开启直播后,这些粉丝也很快转化为第一批产品用户。

直播电商得以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兴起,内容和社交属性极高的平台流量是催化剂。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和移动支付则共同构成了短视频电商化变现的基础设施。

许多头部快手主播都有在线下做渠道的经历,以美妆品类为例,很多主播在进入快手前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链,直播带货只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下沉市场的广大用户,则提供了新的消费力。护肤美妆类主播凭借原有的供应链优势和在快手与粉丝建立的黏度,很快就能根据这些人的需要,定制出符合她们使用要求和购买能力的产品。

另外,在支付方面,微信支付+支付宝基本可以覆盖中国全部的智能手机人群。

沈一涵在直播带货之初,挂的都是淘宝链接。但当她发现自己的用户群体有很大一部分只有微信支付时,为了避免用户流失,转而把商品链接都放在了快手小店。

回顾淘宝崛起的历程,其实也离不开上述三个“基础设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人口的消费红利和支付手段的创新。淘宝当初也是提供了比线下更便宜的流量和渠道成本。

但是,随着流量的生产机制和载体发生变化,涌现出了抖音快手这种更加便宜的流量和渠道,它们占据的用户时间更多,影响用户心智的能力更强。

不过,现阶段快手显然还不想站在淘宝的对立面。

快手电商副总裁余双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用在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上下单的场景存在逻辑差异,不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电商平台,吃的是线下向线上拓展的红利。

霍中彦认为,虽然抖音快手的电商体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目前来看,仍然还是一个CPS(按销售付费)型广告业务。对于这两个平台来说,涉足电商领域需要谨慎平衡“娱乐”和“购物”这两种用户心智,如果过于激进地开展电商业务,可能会伤害用户体验。

余双也表示,短视频平台的核心仍是内容,好的内容需要良性的社区氛围作为基础,这会要求平台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保持“克制”。

不过,他也直言,快手电商现在是快手内部非常重要的一个一级部门,快手用户与主播之间黏度相对更深。

这也意味着,快手电商目前尚未到达最终形态,还有许多生长空间。

据36氪报道,快手直播电商业务2020年的GMV目标是2500亿,而抖音直播电商的GMV目标也高达2000亿。

值得关注的是,淘宝直播公布的2019年GMV数据,正是突破2000亿。

只有当快手电商呈现出最终形态,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关系恐怕才能有一个定论。

眼见抖音快手挟流量以令电商,阿里不会坐视不理。

最直接的干预是借助电商变现的下游优势反制上游。

2019年6月,阿里妈妈曾公布一项新规定,收取6%的内容场景专项服务费,主要针对抖音、快手等内容淘客,达人在内容平台通过三方分成方式推广的商品成交都需要扣除内容场景服务费。

招商证券的直播电商报告指出,若直播电商能本质上带动GMV大幅增长,带来效率上的改善(在保证同样GMV增长下,渠道费低于原来阿里巴巴的渠道费,低于线下的渠道费),那么直播电商会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放进而影响阿里巴巴原来的核心电商业务。

换言之,广告主原本可以投到淘宝天猫的广告预算,可能被抖音快手截走。

阿里妈妈收取的内容场景专项服务费,其实是在预先帮阿里止损,即便广告主把预算分给了抖音快手,阿里也至少能收割其中的6%。

这只是防守。防止被新流量冲刷,阿里还需要正面进攻。

长视频无法担起成为阿里内容流量池的重任。阿里打出了另一张牌,淘宝直播。

淘宝直播在直播电商领域,也打造出了李佳琦、薇娅两大内容流量池。

但相比于抖音快手身上的超级消费媒体属性,淘宝直播还只是从万能商品市场向超级消费媒体过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态产品。

淘宝直播离交易足够近,离内容却有些远。一方面,李佳琦薇娅之后,淘宝直播缺乏更多具备内容属性的主播。另一方面,上述两者的直播用户,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怀着明确的购物目的而来。

从产品演变逻辑来看,淘宝直播是在万能商品市场的基础上,为了增强用户黏度和使用时长,而诞生一款具备内容属性的产品。抖音快手则是先成为了亿级用户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再孵化出直播电商这种内容变现型产品。

前段时间,快手两大红人散打哥、辛巴相继宣布退出快手,其背后的“家族成员”,也纷纷减少了开播频率。但只是失去两个头部主播,对快手的流量和电商生态影响十分有限,只要平台还能保持现有的流量水位,早晚会涌现出新的头部主播。

淘宝也在淘宝直播之外,持续寻找新的流量池。今年3月,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淘花”的产品,产品定位是一款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关系的营销导购平台产品。根据Tech星球报道,淘花是农村淘宝下面的返利平台,希望打造下沉市场的带货神器。

淘宝直播也在求变。一直以来,淘宝直播都存在腰部主播匮乏的问题。从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淘宝直播正在通过跟明星合作的方式,补充主播资源。

刘涛以“刘一刀”的ID入职阿里担任任聚划算首席优选官,首场直播带货1.48亿元。汪涵和淘宝合作了直播带货综艺《向美好出发》,首期也获得了1.56亿元的销售额。

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玄德在采访中曾表示,就直播电商目前的业态而言,主播跟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喜欢,至于落在哪个平台是数字而已。

按照这个思路,培养原生主播或许并不是淘宝直播唯一的选择,只要提供一个机制和平台,让外部主播和其粉丝能平稳过渡和持续稳定,就会有人愿意来。

杨志远认为,邀请明星参与直播电商,可以拉动更多中腰部商家参与直播,这些商家很难负担明星代言的高额费用,但通过参与直播的方式,也能获得一段时间明星的肖像使用权。

罗永浩在抖音的带货首秀也被认为是十几家品牌合资请了个代言人。

但明星可以和淘宝直播合作,也可以和抖音快手合作,陈赫就加盟了抖音直播。依靠明星打造内容流量池离实现超级消费媒体的目标,仍然是条曲折的道路。

花了几万,回本几百 直播电商割韭菜

朋友们!眼看着直播电商成了风口上的猪,大家有没有为这只猪助攻过啊?

反正,差评君大部分时候连根毛都没抢到。。。

原本对这玩意已经无感了,但是在前阵子的聊一聊里,差评君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对直播电商好像有点误解。

参与投票的 65% 差友认为,商家参与直播电商赚了▼

还别说,这里有乍一听有点道理啊,资本家怎么会被坑呢?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现在搞直播电商的商家,大部分亏掉了裤子,小部分不赚不亏,赚到钱的商家才属于少数。

这个时候有差友可能要吐槽了,你看看现在各大平台的战报,动不动就卖个上亿,跟钱不是钱一样,这么多东西卖出去,商家怎么可能赚不到钱?

嗯,让差评君一点点给大家捋捋。

首先,先做一个简单科普,想请主播带货有 3 种方式:1.支付佣金, 2.支付坑位费, 3.以坑位费 + 佣金的组合模式支付( 目前最为常见 )。

佣金就是对卖出商品的抽成,坑位费就是商品想在直播间出场的 “ 出场费 ” 。

此外还要给到一个比市场价更低的商品价格给主播。

好,了解基操以后,商家揣着钱来到了市场上开心的看起了价格,发现。。。

罗老师首播,坑位费 60 万起步▼

臣妾买不起啊!!!

除开特别财大气粗的品牌,大部分商家手头的预算只够找找非一流主播。

不过好消息是,商家们看了一眼,发现非一流主播们数据也还不错,直播间观看、互动这些数据也是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接下来的剧情大概率是这样的:一顿讨价还价后,商家们开心付了几万块的坑位费,承诺20% 的抽佣,迎来了一切正常的开播,开心的打开后台发现。。。

最终销售额只有 500 块。

没错,在直播结束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主播的数据是不是假数据。

不管你信不信,直播电商时代已来临,励志啊老铁 ~ ▼

发现了么?第一,市面上大部分平台都可以刷,第二,大部分数据,如粉丝、人气、点赞等都可以刷。

也就是说,这些主播( 或背后的机构 )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能在任意直播平台刷出一个数据不错的 “ 大 V ” 号,开始四处招商 “ 赚 ” 钱了。

有一说一,这价格还行。。。

10 块钱 1000 高级观看▼

差评君问了几家,差不多都是这个价,多买还有优惠。

这钱好赚啊,

800 块钱买 10 万观看,转手就骗商家几万。。

多找找,还能找到一些优惠套餐。。

现在你说商家是不是血亏?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直播间的这个「 观看 」,并不等于观看人数,其实用热度、人气这类词汇形容更准确。

业内老司机跟差评君说,有可能前台看直播间热度是 80 多万,但是在线观看人数也就几百。

真正的观看人数,前台是看不到的,得在平台后台看。

扯回来 ~

很快有些商家发现数据不对,于是整了一招 “ 保底 ” ,要求主播卖出一定量的货,才给钱,不达标退款。

但是老司机告诉差评君,这样的商家不算多,毕竟现在想找个好点的带货主播都难。

而且,就算有保底协议也保护不了商家。

因为

下单也能刷!

主播只要刷到商家指定的销售额,然后等后面分批次退货就可以了,现在几乎所有主播抽佣都是看当天成交量,不看退货。

买的人越多,主播赚的佣金越高,回头一退货,商家继续血亏。

不过刷下单比较麻烦,因为下单都是实名制,机器刷不了,必须人工刷,一般是通过刷单群做,一单估计 2-5 块左右。

更离谱的是,之前还有网友在赵圆圆微博下爆料,说现在还出现了一个新套路,主播要求商家给他刷销量,否则就拒绝合作。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真是太操蛋了。

别人花钱找你打广告,你跟品牌方说,不但要给钱,还要自己刷数据,不然就别合作了。

这特么土匪逻辑啊。。。

这还不算完,除了真实效果差以外,主播们还有可能给商家闹这些幺蛾子:

直播不认真不专业,品牌都念错,不按照脚本自己瞎播。

拖着不播,疯狂叫你寄样品。

坑位费到手以后一直延期不播,一拖就是一个多月,免息贷款。。

好,那么商家下血本去请大主播行不行呢?大主播总不刷流量吧?

不少大主播也刷数据!不过动机不同。。。

大主播想办法做数据,一来,是图平台给的流量倾斜,他们数据越好,平台给予的流量倾斜就越大。

二来,为了战报更好看,有了好看的战报,后面招商就稳了!大家都抢着来找你播,主播价格也顺理成章上去了 ~

不过,大主播胜在比较规范,老司机告诉差评君,现在有些甲方跟主播合作,可以通过退货率不能低于百分之多少,不达标尾款就没了的形式来可能规避数据问题。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能难赚到钱。

腾讯新闻之前报道,罗永浩带货斑马 AI 课, 15 分钟销售了 52.92 万元,还没到商家付出的坑位费一半。

第一财经之前报道,朴西电商负责人透露和李佳琦合作了 5 次亏了 3 次, “ 双 11 ” 当天更是亏了 50 万。

究其原因,在主播低价 + 抽佣 + 坑位费的模式下,商家很大一部分利润被拿走了。

毛利率高的商家还能剩下一点薄利,毛利率低一点的商家,就,你懂得,品销合一,也不吃亏~

最后,真情实感发家的只有主播们。。

直播电商到底真是风口,还只是一个小气孔,其实现在还说不好。

仔细想想,头部主播们的故事很动听,动辄上亿的战报很动人,但是这样的主播屈指可数,从中赚到钱的商家目前好像也不太多。

小商家疯狂追逐浪潮,哪怕不怎么赚钱,年轻人们踊跃投身这个行当,哪怕功成名就的大主播屈指可数。逐利无妨,但,总得先了解情况,而不是看到赚钱的可能性就一拥而上。

如果一味被浪潮所裹挟向前,谁也不知道等在前方的是乘势而起,还是搁浅。

来源:差评 微信号:chaping321

管培生的赢家

01

空降公司的总裁有时不一定是老板的儿子,也有可能是你身边的同事;这也不一定是励志小说里的桥段,有时它也真实发生在许多人的身上。

85后柳赛,2019年履新苏宁易购厨卫家装公司总裁,更早以前,先他一步冠以“最年轻总裁”称号的是1985年出生的前一号店CEO、京东CHO余睿。他们共同的身份是最早一批的管培生。而在15年前成为苏宁“1200工程”管培生的王冬,已经陆续担任过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厨卫家装公司总经理,去年又履新为苏宁体育集团的常务副总裁。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苏宁的管培生“1200工程”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在苏宁管理干部体系中占比超50%,其中集团总裁占比25%,事业部总裁28%,品牌公司总经理占比46%。而在京东,刘强东将人才分为“铁”、“铁锈”、“钢”和“金子”,越往后地位越高,也越能得到公司重视。刘强东的一句“我最自豪的就是京东的管培生”,让京东管培生的传说不胫而走。根据京东官方数据显示,同样职级,京东管培生比普通员工还要年轻4到5岁。

苏云对互联网公司管培生的故事谙熟于心。两年前,他从英国留学回来,也一度梦想着过上这样的生活。几年海外生活,距离国内职场有一定距离,让苏云选择以管培生作为自己职场的敲门砖。因为这个称号足够体面,雇主也给出了进入管理层的承诺,“对一个学生而言这很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学到东西。”几经挑选,他入职了一家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的电商公司。

不过,事后回想起来,他感觉自己就是在“浪费时间”。作为管培生,苏云确实曾到经销、电商等几个部门轮岗,每周也有定向的企业培训课程。但一年过去,他发现公司氛围人浮于事,晋升薪酬均不明朗,这让苏云从一开始的欣喜若狂,几个月后就无所事事甚至是怠惰下来。而且老员工习惯戴有色眼镜看待管培生,管理培训常常是做个样子,“没什么大咖,而且还要经常搞团建。”

真正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在某次轮岗经历中发现,同部门的一位管培生前辈甚至已经过了7年还未正式定岗,“就靠拿工资过活,因为管培生一签签5年,公司也没必要开你,想混日子很简单。”

这几年来,除了最早在国内推行管培生制度的海外快消集团,苏宁、京东也有自己的管培生计划,房地产公司如龙湖有仕官生,甚至连银行、餐饮行业都有自己的管培生计划。打着为管理层吸纳年轻血液的旗号,管培生制度在国内迅速推广开来。每到毕业季,“管培生”总是毕业生绕不过去的话题,而每年背后企业与管培生间的矛盾与博弈,也总能引发争议。

传统意义上的管培生,以让年轻员工最快打通上升路径为唯一目标。但企业的诉求与新一代求职者的想法总有鸿沟,难以仅依靠一个“进入管理层”的承诺弥合。2018年时,因为明尼苏达案,受害者陈述刘强东以“管培生”身份做交换,京东最引以为傲的管培生体制也因此面临信任危机。

而别的企业也不尽如人意。一位在房企任职的管培生就告诉AI财经社,他目前所就职的这家房企,仅把管培生当作基层文员用,“竞争的话谁上谁下也是领导拍板,而且不乏水分。”

与此同时,90后要经历的职场问题管培生一样要经历。20年代的第一个毕业季在即,当新冠疫情摁下“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开关,铺天盖地的996里与裁员焦虑里,管培生也并非金字招牌。两年时间过去,和苏云一块入职的管培生留下来的比例一半都不到,“除了极少数被淘汰的,大多数都是自己走的。”

02

如果打开中国公司的进化历程,会发现管培生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最初,它是海外快消公司对于年轻员工熟悉业务、形成整合思路的一条主要路径。

通常而言,快消行业涉及上下游生产、物流、经销多个环节,一般基层员工往往很难迅速跑通,而外聘的高学历人才又通常难以形成整合思维,因此内部引进管培生就成为一个解决方案。也因此,管培生通常需要不断轮岗一到两年,熟悉各个岗位后才予以定岗。

说白了,管培生就是入职并定岗的员工,是企业自主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计划。定岗之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能为未来的管理层做人才的梯队储备。

2002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拨款3000万元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因首期总共招募了1200名本科生而得名为“1200工程”。2007年,拿到今日资本救命钱的刘强东听从前者建议,也开始招募年轻人做管培生。零售和电商领域有着和快消行业类似的处境:产业链条长而琐碎,非复合型人才很难胜任。另一方面,也因为管培生不同于社招,定向针对于“白纸一张”的应届生群体,很多企业乐于沿用此招徕年轻血液,比如百度搜索业务的壹百分、龙湖地产的仕官生等。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加入管培生战场的不乏有美股上市公司,以及弘扬扁平化管理的互联网公司,但其管培生制度仍然快速与国内独有的企业文化相糅合,将后者发扬光大。比如说,在各个环节都强化集体主义本色,强调吃苦是福,企业个人是一家。百度“壹百分”管培生刚入职便要经历10天的军训,没收手机,全封闭训练,每人每天3到5公里的接力跑,再加上高空极限拓展训练。而在京东,亲力亲为的刘强东亲自带了六届管培生,早期他会为管培生下厨,甚至邀请管培生来家中做客。

而后的管培生虽然多数没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经历,“公司大家是小家”的培训观念却没变,为了熟悉物流和仓储系统,早期管培生都得住仓库,即使是大冬天也不例外。

京东以外,苏宁是为外界窥见管培生生活最完整的公司。根据苏宁外宣资料显示,张近东对1200管培生提出了“高起点、高责任、高管带教”的“三高”带教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管培生有着绝对精确的成长路径:1年体系内学习,完成从学生到苏宁人的转变;3年内成为基层管理者;5年内成为中层管理者;5年后要承担更大责任,进入高管序列成为苏宁事业的接班人。在“三高四阶”的培养制度中,7年左右就能成为中心负责人级别的高管序列。除此以外,1200的当期生入职当年无一例外都要经历996,并要能在客服、经销、物流等多个岗位间进行轮岗。

不过,大小公司都推行管培生,在年龄焦虑的职场,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年轻人被以特殊的渠道招揽,针对他们的考核机制也事事必求特殊化,比如,京东的管培生可以越过直属上司向刘强东汇报,苏宁甚至为招揽年轻人才投入数亿修建人才公寓。在京东,老员工们有时甚至会抱怨管培生们的越级特权,和“凭什么他们拿的钱就是我的两倍”。

在公司,苏云就一度发现老员工总是用异样的眼神揶揄他们为“大领导”,“话不难听,但眼神特别奇怪”。

之所以管培生在国内能够迅速铺开,除了这一制度本身不难复制外,国内公司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仍处于“拿时间换规模”的阶段,996、007的推行决定了年轻群体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职场文化的影响,年轻人的过分特殊化,常常被简化为宫斗逻辑。

老员工本就因年龄焦虑与管培生站在对立面。被称为领导的嫡系部队、“御林军”,有时还不算过分,比较夸张的说法会聚焦于两性关系、钱权交易。苏云就知道有不止一位升职的女管培生被恶意猜测过。与此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年轻血液的教化仍然是“老三样”:挫折教育、团建文化和企业价值观输出。

在连续轮岗几个月后,苏云发现自己的自信心几乎已经磨损殆尽,原本就是名校出身,但要承受相对较多的职场压力,与此同时,公司允诺的培训和快速成长却没有实现,来培训的导师来来回回都在“洗脑”企业文化,而轮岗制永远都在没熟悉业务的时候,“要么直系领导离职,要么我就被轮走了”。

有时,苏云甚至会觉得公司就是在洗脑。在2019年3月1日,苏宁就在其内部通讯软件“豆芽”上官方公众号“狮说”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题目为《醒醒吧,巨婴》,将苏宁已离职的一位管培生林南称之为“巨婴”,成绩优异却无法适应工作。文章称已离职的“1200”管培生林南(化名)虽然在学校是风云人物,而在工作中,林南却无法适应,最终选择放弃,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苏宁管培生在文章下面评价,“一个标准度量所有人,我觉得不太合适”。

03

在英文中,管培生的全称为Management Trainee(管理者实习生),每家企业的相应制度不尽相同,一位联合利华的管培生就告诉AI财经社,其基本目标都是通过基层轮岗,为中层管理层做人才储备。

不过,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trainee(实习生)。曾有数据统计,中国的家族企业占全部私企的85%,而那些创始人意志驱动的公司,甚至是按照老板为模板招募管培生,“一般家庭或贫困家庭的孩子,简单平实,吃苦耐劳”。早期刘强东甚至会插手管培生工资去向,要求他们只能把钱用于学习。

在这种体制下,老板大多愿意亲自指导管培生。例如,张近东曾明确表示,苏宁的1200工程,只为孵化把“企业事业当成自己事业”的事业经理人;而在京东,管培生时常可以获得特殊待遇,包括前述提及的可以去刘强东的纽约家中做客,还可以直接向刘强东汇报。

一位地产公司中层表示,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家对企业仍有极强的主导欲,与职业经理人相比,“白纸一张”的管培生将来更“听话”。

而上述联合利华的管培生表示,自己的直属上司兼有导师职能,作用类似于做课题时导师给出指导意见,“70%是自己摸索来的,20%是和同事交流,10%才是向导师学习”。

进入民企的管培生,大多有完全不同的经历。上述地产公司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老板喜欢绕过VP,直接与管培生对话,来了解一个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没有任何职场经历的年轻人容易对第一份工作产生‘雏鸟情结’。”在他看来,这种情况下,好处是管培生往往对公司文化有100%的认同,“那他的工作能力就会最大限度释放出来”。

因此,许多公司的管培生计划,在内部会被视为“接班人计划”。

不过,自己人与外人间的比例差距,一个重要作用,仍然是在公司的控制权和影响方面,能够起到关键性的数据支持。职业经理人所代表的治理结构,一度冲击着本土企业由创始人主导的公司运营逻辑。而在京东,数位于上市前夕延请的外部高管都于2019年迎来大规模离职潮,并改由以徐雷为代表的老将和余睿为代表的“管培生派”接替上位,刘强东称,“一起承担责任,荣辱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那种人,才是自己和京东真正的兄弟”。

在企业家本身对公司的掌控欲压倒一切的情况下,企业势必向管培生制度施加更多基于这一意志的本土化改造,如军训等团建文化和给予越级特权,以将管培生快速转化为“自己人”。从这点意义上来说,的确可以说是企业孵化了自己的“御林军”,只不过,多数时候,这些诉求也未必能被管培生所理解和认同。2018年年初,携程管培生就自爆其制度存在潜规则,部分携程离职员工更直接称“这就是个大坑”。

在这份抄送携程高管的举报信中,该匿名管培生称携程的管培生制度晋升存在潜规则,培养计划名存实亡,许多人由于受不了已经离职,同届管培生离职率高达50%。当时,有携程员工分析称,应该是由于去哪儿与携程合并,致使许多管培生评级、晋升和培训流程陷入波动。管培生作为投入、规模,其跨度均要在两到三年的人才投资计划,对于企业的经营稳定和投入水平均有一定要求,需要企业发展至少已经进入稳定状态。

但核心在于,国内多数企业仍处于一二代交棒的前期,活跃在市场上的新经济企业平均创办时间则不足20年,即使管培生制度能够带来一定回报,但除去房地产、零售、电商这类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极少有企业能够愿意负担两到三年的高额培训成本,而且,管培生作为定向招募的优质人才,对于企业也往往有薪资和成长空间上的更高要求。来给苏云每周培训的导师,就几乎都是公司内部员工,而主要宣讲的内容有一部分就是企业文化,“特别形式主义”。

04

根据校招平台梧桐果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青睐排名前十的岗位里,管培生仍然位居第一,达5.18%。其中,毕业生一致认为,管培生发展空间大、晋升速度快、薪资待遇高、企业需求大、无专业限制,是很好的求职选择。

管培生的门槛也越来越高。2017年,就有人在知乎上曝出,京东的管培生招募要求已经细到不能太早结婚、也不能太有钱。

一个多数人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若有似无的各路传闻中,管培生年薪超数十万、10年便能出任总裁的传言一直撩动着年轻人的心弦,这是远比任何澄清都要更好的公关。如果打开社交媒体,常能看到《到底哪家管培生最有前途》、《管培生真的是升职捷径吗》这样的标题,各个求职应用也往往会针对性为毕业生提供京东、苏宁等大厂管培生的面试培训服务。“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传说在毕业生的焦虑和期盼中永不过时。

在柳赛或余睿这样的励志故事里,成功如同等式般简单,财富密码触手可及。柳赛在提及996时说,“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年轻人不应该佛系”,他的同事称他是永远最勤奋的那一个;而余睿被人提及最多的,就是他有酷似刘强东的一面,经常和基层员工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分拣、送货。

特别是今年,管培生的含金量在毕业生心中达到新高。有拿到offer的管培生告诉AI财经社,他原本当初求职时只是抱着“到处都投一投”的想法,但由于新冠疫情,课题停摆,毕业延缓,现在来看,管培生就是个不错的“上岸”选择。而另一位拿到offer的毕业生如今则身处美国,考虑到留学生现在处境尴尬,前途也不明朗,而管培生“毕竟接近管理层”,“自己也想往这方面发展”。

当然,这两位同学也知道,管培生越招越多,成功故事的比例当然也就越来越少。“其实很多管培生做了四五年,都还是最低层员工”。

和许多看上去很美的制度一样,管培生也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苏云一度认为,自己和那些没能晋升的管培生都属于制度的牺牲品,“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苏云在一年前离职,他告诉AI财经社,“我在我们那一批中都还算走得晚的。”

如今他在一家私企工作,失去了管培生的光环,也比以前要忙得多。他偶尔会想起自己当年刚入职管培生时,曾畅想过的美好未来,“三年之内能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在这个城市里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注:文中苏云为化名)

来源:AI财经社 微信号:aic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