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身高东亚第一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作者 | CZ风云 ,设计 | 杨波浪 土多啤梨

关于身高,人们好像总有说不尽的话题,而这些话题里,不少都带着恶意。

个子太矮会被嘲笑,在相亲市场里甚至被嘲讽为“残疾”,而个子太高,常被喊“傻大个”,高个女生还常常被说“嫁不出去”。

相比之下,人们还是宁愿高一点,看到新闻里出现全国平均身高数据时,不至于在评论区边流泪边打下“拖后腿”了。

不过,无论你是否承认,中国人确实越来越高了。

中国人身高增幅领先世界水平

中国人越来越高了,首先这个高是在世界范围的语境中。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涉及 6500 万人,对 2181 项研究进行汇总分析的研究显示,过去 35 年,中国 19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增长最多,19 岁成年女性身高增长排名世界第三 [1]。

全球范围内来说,1985 年至 2019 年间, 19 岁成年男性身高的世界均值增加了 2.8 cm,增长率为 1.7%,19 岁成年女性同期身高增幅为 2.1 cm,增长率为 1.3% [2]。

作为对比,中国 19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同期增加 8.1 cm,增长率为 4.8%;19 岁成年女性平均身高同期增加 6.1 cm,增长率为 3.9%。

无论从身高增加的绝对值来说,还是从增长率而言,中国两性成年人身高增幅都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

中国人长高并非一蹴而就,上图展示了全球范围内部分区域 19 岁成年人近 35 年平均身高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国人身高增长轨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

中国 19 岁成年男性的身高从低于世界均值,增加至超过世界均值,最后超过东亚、南亚地区和高收入亚太区均值;而中国 19 岁成年女性的身高 1985 年时只是略高于世界均值,如今已经逼近高收入西方国家女性身高均值。

全球范围内不同区域成年人身高变化的幅度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常识,那么中国到底是在一个什么位置?

如果按国家进行排名,中国 19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的全球排名从 1985 年的第 150 位上升至 2019 年的第 65 位,中国 19 岁成年女性身高全球排名同期从 129 位上升至 54 位,35 年间分别上升了 85、75 个名次。

2

从亚洲范围来看,中国 19 岁成年人身高均值已经位居亚洲前列。 2019 年,中国 19 岁男女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韩国,位列东亚第一。

和世界其他区域对比,中国人的身高也不逊色。

目前来看,只有高收入西方国家、中欧东欧两大区域的成年人平均身高显著高于中国,排名前列的国家包括荷兰、黑山、丹麦、冰岛、拉脱维亚等。

其中,荷兰是世界上身高最高的国家,2019 年其 19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 183.8 cm,女性平均身高为 170.4 cm。

我个子矮,都是因为生得太早

2019 年,中国成为了亚洲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如果纵向来看,中国人越长越高是一个代际堆叠的过程。

换句话说,每一代人和他们的长辈们相比,都要更高。

大家都知道,长高也有个窗口期,人到中年,饱受生活的摧残,想要长高只有在梦里。

如果分三个年份对比近 35 年来中国未成年人的身高增长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中国 2019 年的未成年人至少从 5 岁起就比 1985 年的同龄人高了不少。

不过身高增长的幅度,不同年龄存在一定差异。

3

对于女性而言,5 岁是代际身高增幅最大的年龄,之后和前辈同龄人的身高相比优势会越来越小了。

2019 年中国 5 岁女童平均身高 114.9 cm,而 1985 年的同龄人身高为 105.0 cm,身高增幅高达 9.9 cm。而 2019 年的中国 19 岁女性比 1985 年的同龄女性仅增高 6.1 cm,和 5 岁时候的增幅相比有所减少。

男性存在类似的情况,不过男性代际身高增幅的峰值年龄是 13 岁。

虽然增高幅度比未成年时有所减少,不过中国成年人身高在 35 年之间依旧存在代际增幅。

4

在 1985 – 1990 年之间,两性平均身高几乎没有变化,1990 年开始以微小幅度逐年增加。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均身高的年度变化率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身高增长的速度在加快,男女都基本如此。

尽管变化幅度小,但是持续时间长,而且每年增幅渐长,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之下,促成了 35 年间中国 19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增加 4.8%,成年女性身高增加 3.9% 这一结果。

5

除了在不同年份收集同一年龄层数据这种方式来察觉平均身高的代际变化,还可以在同一年份测量不同年龄层的身高,《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子 [3]。

从上图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性别,以 5 岁为年龄段间隔的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代表的当然不是成年人会越长越矮,而是越早出生的成年人,Ta 们普遍没有最近出生的成年人高。

这也是中国人越来越高的另一证据。

身高渐长,但身高焦虑不减

虽然中国人个头长得越来越高,但对于身高的焦虑却并没有随之减少。

一方面,这些焦虑源于平均身高这一指标描绘的是群体集中趋势,对身高这类十分接近正态分布的数据而言,平均数和中位数差异不大。

大概一半人要比平均身高矮,所以在身高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里,总是能看到“拖后腿”一说。

对于平均数之下的这部分人来说,难免每次都要感慨一番了。由于国内平均身高存在一定的省份差异,平均身高相对较矮的省份,可能对此的感慨就会更深。

中国人是越来越高了,但这只是在代际差异的语境之中,身高焦虑主要来自于同辈,而非长辈。

6

来自百度搜索的数据显示,四川、江苏、广东、北京、湖南 5 个省份最常搜索“长得矮会被歧视吗”这类问题,这些省份的人看来对身高最焦虑。

他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身高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会对生活里一些场景,例如恋爱/相亲等产生负面影响。

在社交平台上,“女性到底有多在乎男性的身高”这类问题往往能收到大量的诉苦和吐槽。

试想一下,对男生来说,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却因为觉得自己身高不够完美而不敢上前追求,一定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不过,和男生有些不同的是,虽然很多女生也想长高,但当她们比很多男生都高时,又得担心自己过高了。一方面会让男生望而却步,顾虑重重,另外一方面也会受歧视,不被正常看待。

7

担心自己受到外部影响而长不高,也让很多人脑洞大开。在搜索引擎中,除了练腹肌、练肌肉、熬夜、举哑铃这类看起来比较可能有关的因素,竟然还出现了“经常射精会影响长高吗”这样的搜索,可以说是让人哭笑不得。

需要说明的是,长不高还真不怪你,要怪就怪父母没给你长高的基因。实际上基因是影响身高的最大因素,53% – 84% 的身高差异可以由基因解释 [4]。

那既然遗传已经是这样了,那靠后天能不能努努力?确实还是可以的。

营养摄入情况对身高也有所影响,有研究显示,鸡蛋、奶制品、红肉、鱼类等提供的蛋白质对身高发育有正面作用 [5]。均衡膳食、足量运动是长高的重要推力 。

当然了,营养摄入和运动也要把握住在发育阶段。你都成年了,太多的营养只会让你长胖,长高还是别想了。

很少有工作需要高智商

@组织二号头目:清华大学教授写了一个帖子,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看到这个主题我有几个想法。

要是多年以前,觉得大学教授的孩子蠢得像头猪,心里说不定还觉得有点暗喜,不过这几年心态变了。

其实这个世界的竞争是多个维度的,智力,美貌,家境,每个维度上都有层级,都有大学,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大学是那个智力层面的,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是隐形大学,可能这个维度是个普通人,其他维度不一定,美国那边特别多,孩子从小想当明星,后来实在是不是那块料,只好回去继承家里的财产了。。

最明显的一点,我以前一直以为,社会是个金字塔,站在塔尖的,都是人中龙凤,其实按照我这些年的感受,不管在哪个层级,都是猪占多数。

因为竞争的维度太多了,你通过奋发图强,头悬梁锥刺股爬到了一个位置上,突然发现一货出身在那个位置上,他爹就是你上司,或者他入行早,没啥竞争,一头猪乘着风就起来了。比如前段时间我转的那篇文章,那个袁什么生,明显就是一头猪,那又怎样,外交官做了几十年。

所以说吧,要认清两个形势:
1、别人跟你不是一个赛道的,有个清华教授父母,有的是办法把自己的资源投射到孩子身上(县城的小科长都不会啥都不做),孩子就算是一头猪,也是个飞猪。如果你想弥补上一代人少走的路,多付出点也正常,别叽歪,叽歪也没用,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理你。

2、既然赛道有很多,就可以想想是不是能在别的赛道上脱颖而出,我还真认识一头猪(他就是这么称呼自己的),啥本事都没有,干啥啥不成,但是剪片子一流,前几年还在工厂里当工人,后来在网吧做表情包学会了剪片子,这两年已经加入大型自媒体工作室给人家剪片子去了,一个人可以干五个人的活,拿着五个人的工资,大家好好体会下。

@组织二号头目:前段时间跟我导师唠嗑,他说大学教授的孩子考三本的有的是,但是混的差的却不多,父母总是有办法把孩子捞起来 ​​​​

@组织二号头目:考个好大学是需要高智商的,但是很少有工作需要高智商,大部分按部就班就可以,员工是螺丝,领导也是螺丝,有很多牛逼职位本质就是门槛高,不让你随便进,进去就能发现里边都是猪(大厂特别明显,面试到你怀疑人生,进去之后就会纳闷,就这?)。 ​​​​

@sven_shi:父母能带给子女的是资产和阶级。以前我们舆论上宣传学历出身论只是八十年代后期民众资产迅速拉开后的一个过渡而已。每个人现实中的出身都是他的父母啊。

回老家后,生活变容易了吗?

这届在大城市生存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难。

在平常,他们被老板职场“PUA”,被“996”压榨得直不起腰来,不仅周末要随时on call,连在公司上厕所的短暂休憩都要被计时;一线城市的户口越来越难拿了,买车摇不上号,买房更是成了天方夜谭,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生活一眼望不到头;新入职场的高学历低工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35岁之前还没站稳脚跟,就要面临被“后浪”淘汰的风险。

除了这些,猝不及防的“黑天鹅”也越来越多——2020年初,疫情突然袭来,公司开始大幅裁员,就业环境远不如从前;好不容易逃过了疫情裁员潮,又趟进了长租公寓爆雷潮,在出租屋里被房东断水断电,上门驱赶。

几乎每一个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想要大施拳脚的年轻人,都会在某一个沮丧时刻对自己发出灵魂质问:我是不是该离开了?

“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进入7月,活跃求职的2021届应届生较2019年同期的2020届毕业生数量增长44.5%,活跃求职的海归规模同比增长94.3%。今年秋招,36.4%的2021年应届生招聘需求来自新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的应届生需求占比降至23.4%。

报告还显示,2020年三季度,一线城市人才的净流出率为0.36%,高于二季度,也高于2019年同期(0.21%)。流出一线城市的求职者去向分散度较二季度更高,且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除了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之外,离开一线城市的职场人开始将更多城市作为目的地,单个城市的绝对吸引力正在减弱。

比起北上广的压力和焦虑,小城市的生活的确看起来更动人:节奏慢,物价低,父母和朋友都在身边,不用再做周末还要加班“修福报”的“社畜”了,回到小城市,起码能像个“正常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但看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也常常会与想象中相径庭。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丛林法则,在大城市过得不理想,不一定回到小城市就会逆风翻盘。

小城市人情社会更加明显,不依靠人际关系几乎寸步难行;小城市的价值观也与一线城市截然不同,娱乐设施和城市基建更不如大城市完善;最重要的是,小城市的就业岗位并不多,工资水平也远不如一线城市,回到小城市,很可能意味着要跨行业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回老家以后的故事。这其中,有人在北京单身多年,回老家考上公务员后成功收获爱情,也有人不适应老家的复杂人际关系,又二度回京;有人在大城市赚了钱回老家创业成功,也有人“野心配不上实力”,只能回老家过平凡日子;有在国外留学工作的年轻人因疫情被迫留在家乡,却因为价值观不合与家人频繁产生矛盾,也有拿着北京户口的郊区年轻人被迫“北漂”,没有老家可回。

生活是自己的私人体验,无论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老家,都要有直面一切后果的勇气。生活没有撤退可言。

在京单身狗,回老家爱情事业双丰收

小张 28岁 公务员

我是1992年出生的,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前辈们都称我是“那个90后小姑娘”,可回到老家,我却变成了家人口中“30岁(虚岁)还没对象的大龄剩女”。

算上实习,我在北京工作也有六七年了,期间一直单身。我之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一直顺风顺水,去年开始自己也会带几个项目了。

结果今年年初,疫情袭来,我还没来得及回京,就被人事电话约谈了——我们部门要裁员50%,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也是,市场部是花钱的部门,公司要缩减开支,首先要从我们下手。

家人劝我留在老家,别回北京了。其实这几年家人一直在劝说我回家,在他们眼里,留在老家考个公务员或是老师,才是正经的“体面工作”,无论我们公司的规模多大,他们都觉得我只是一个“推销员”,说出去实在不够体面。但我前几年一直心高气傲,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北京闯出头,扎根留下来。

更重要的是,家人觉得我这么大了还没对象实在说不过去,我那些留在老家的同学,有的甚至都在“拼二胎”了。我虽然在市场部,工作上来往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遇见合适的。我心气高,择偶标准也高,宁可一直单身,也不愿意将就谈恋爱。这几年家人也断断续续给我介绍了不少相亲对象,为了应付父母,我偶尔也会去见一见,离谱的是,有的相亲对象竟然嫌弃我的工作不在体制内。

1

突然被裁员,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或许,我真的没那么优秀。

我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拼再久也不可能在北京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差,每家公司都在缩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我决定不再执拗,试试考公。起码考上以后,就不必再担心被裁员了。于是我没有再回北京,直接让合租的室友帮忙把我的东西打包寄回了老家。

埋头苦学大半年,我成功一战上岸,进入了父母眼中最“体面”的单位。虽然月薪没有在北京时高,但生活成本算下来,比在北京过得舒服多了,而且在家我可以住家里的大房子,还买了一部通勤的小车。

在北京时我和三四个人合租一套房子,上班还要在早高峰和晚高峰中挤地铁,那种日子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到底是怎么忍受得了的。

虽然还没正式开始工作,但我还是非常庆幸自己成功逃离了北京——以后不用手机24小时在线回复各类工作消息了,也不用经常周末被领导拉到公司加班修“福报”了。

以前在北京,身边同事聊的都是“某公司上市后员工套现了几百万元”、“某公司最近势头很猛,又拿到了好几亿融资”,聊来聊去,我们都觉得只要自己再拼一点,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故事中的一员。

现在回头想想,大城市的互联网圈子,普遍浮躁,从老板到员工都在做着一夜暴富梦。我现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挺好的,做的事虽小,但起码能让自己心境沉淀下来,不再心高气傲,能够感受生活里每一处微小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我成功收获了爱情。对方是和我一起上考公培训班的同学,我们同龄,也是本地人,和我一样也是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我们一起相互打气,一起成功上岸,彼此之间有能聊到一起的远方,也懂眼前这平凡的幸福来之不易。

我们没有生活压力,小城市房价低,彼此父母又都在身边,双方家庭对这门婚事都很满意,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年底就要订婚了,明年五一就举行婚礼。

大城市固然能够容得下更大的梦想,但辛苦和焦虑也无法逃避。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眼前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回到老家我一点都不后悔。

农村离互联网世界其实很远

付雪 32岁 农村生鲜水果创业者

2018年,我从成都的交警局辅警的岗位上辞职,回到家乡汶川县创业。当年,老家的政府部门和淘宝合作卖樱桃,卖出去两三万单,销售额有两三百万元,那时候,我感觉到,这会是个大市场。

老家盛产樱桃、青红脆李等时令水果,我家祖辈种植樱桃,我父亲就承包着500亩的樱桃田,当然也种着一些青红脆李,所以我就想围绕这个做点文章。

我做的事说是创业,其实就是成立一个“合作社”,把哥哥姐姐、亲戚朋友都拉进来,联合农户,打造一个品牌,集种集采,统一管理,统购统销。在我们那,樱桃成熟期只有1个多月,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大部分家庭一年到头,就指着这阵子的樱桃过活。

以前批发商走的量大,大家都是卖给批发商,但价钱也被压得很低,一箱3斤的樱桃,售价得比零售低上二三十元。我的思路是,走互联网路线,比如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留给我们的利润回多一点。

2

我回去之后就注册了淘宝店、拼多多店,注册了抖音账号,开直播。但做了两年多,我的感觉是:太难了,尤其从大山深处的农村到互联网的世界,不管是物理距离还是商业观念,其实都还和我的想象相差很远。

我干了半年的拼多多店已经关了,因为赚的钱还不够“买流量”。

我们掏了五六千元做推广,比如关键词和首页推荐之类的,效果的确是有,有时销量能达到两三千单,但架不住价格低、利润薄。比如在其他渠道能卖到40多元一斤的樱桃,在拼多多上我们有时候只卖到29.9元一斤,团购拼量看着热闹,但留不下什么实质的好处。

甚至有的时候,在拼多多上我们不仅得买量,还得刷量。最后再加上人工费,一核算根本赚不到钱。淘宝和抖音上要感觉稍好点,但作用也有限,这些线上渠道加一块儿才卖不到20%的货,剩下的八成还是得走线下分销,比如批发商、线下小贩等。

我们在抖音上直播时,没啥粉丝,直播间只有二三十个人。不拼粉丝我们就拼时长,比如今年五六月份时,我们基本上每天12小时开播,两个人轮流播。赶上抖音办助农活动,比如邀请达人助农,流量大些,销量就能好些,但太好了也不行,当地供应链能力跟不上。

有一次,一个抖音达人做扶贫活动,我们没想到直接爆了五六万单,结果我们采摘、包装、发货和品控都跟不上,快递慢不说,还有樱桃烂掉了,让我们备受用户的吐槽,闹得帮我们带货的抖音达人也很不高兴。

电商这事,真是看着很美好。它面向全国顾客,但竞争也很激烈,物流成本高。我们因为规模小,是个体经营,成本也压不下来。以3斤装的樱桃为例,我们要邮寄到北京,顺丰冷链的物流成本是49元,5斤装的则是65元;仅物流成本就占了我们整个樱桃生产流动成本的60%。农村的农产品,存储分散,管理也不太好,所以也进不了商超。大品牌的樱桃可以放一个星期不坏,但我们的樱桃,可能放三四天就坏了。

电商有好处没?也有。比如我们通过电商渠道,也学习了如何提高品质,鼓励农户做品控,比如果树矮化生长、农药控制等,也促使我们开发新的包装、冷冻技术等等。但落实到销售和利润上,我现在真的无感了。

我的回乡创业之路还在继续,但我也知道了,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和一帆风顺。

考公失利,我选择再次北漂

杨杨 29岁 互联网从业者

距离上一次成为北漂5年后,我再次踏上了北漂路。

除了攒下一身的疲惫和眼角的几条细纹,我还跟当年刚来北京的时候一样,一无所有。眼看着就快要30岁了,我没有存款、没有对象,更可怕的是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年轻的时候,我还幻想着人生会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存在着某种际遇,能一夜之间命运扭转或者暴富,又或者遇到我的白马王子,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添点盼头,但是现在看来算是彻底无望了。

但我还是选择从老家回到北京。

2019年4月,在北京,我所在的公司组织架构大调整,内部空降了几个管理,我原先的直属领导丧失了话语权,没过多久就被排挤走了。

当时我们想着,管理层之间有利益纠葛,搞“清洗”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领导有新风格,需要员工适应也能理解。但是没想到从那之后,公司不合理的条款制度越来越多,而且主要针对基层的老员工,搞得同事们叫苦连天;空降的高管还塞了几个门外汉,业务上的试错成本都是我们背锅,两个月下来,我所在的小组流失了一大半人。

3

6月底,我决定辞职,结束北漂,回山东老家,考个公务员,远离这些甩锅侠,轻松又自在。在办理交接手续的那天,我看着仅剩下一位的老同事风风火火地处理所有的事情,在祝福他早日脱离苦海之后,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我待了两年的办公大楼。

收拾完东西,我的大部分行李全都打包邮寄老家,留下几身换洗衣物,我去三亚散了个心,然后直接飞回了老家。

一时辞职一时爽,玩了几天之后更是觉得神清气爽,但是当我回到老家之后却发现,一切都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回家没多久,我花了一万多元报名了新东方的名师辅导课,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也没考上公务员,这让我失望至极。备考期间,我一直专心在家复习,也没有找工作,攒的积蓄在考试完也所剩无几了。

我开始重新找工作,但是山东很大,就业机会却太少,除了公务员和教师,剩下的工作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闲了大半年,也被家里人唠叨了大半年,这让我一度徘徊在抑郁的边缘。

更令人心烦的是,公务员失利之后,我爸妈一直张罗着让我嫁出去,甚至联合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上门催婚,因为不愿意硬凑合着将就,我拒绝了很多相亲,但是他们竟然都不管不顾,把人直接带到我面前来。有天早上我都没起床,相亲对象就被我妈给领上门了,不见都不行。

在这种环境下,我硬撑了几个月,最后灰溜溜地收拾东西又返回了北京。

这样对比下来,我现在反而觉得,北京的环境真是很友好。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并且过了30岁不结婚,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是个“异类”。大城市的竞争虽然残忍,但是在人际关系上的包容性很强,没人在意你在干什么。在我决定返回北京的那一刻,我也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

我被夹在了老家和美国之间

许可 27岁 程序员

我在读书时就出国留学了,但现在却被困在了老家。

今年我27岁了。在10个月前,我还在美国,有着一份收入还过得去的工作,公司工作环境很开放,大家聚在一起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加班很少;我有自己租住的房屋和车子,和自己养的宠物狗住在一起,感受生活给我带来的精彩。

但我没有想到,10个月前我回国探亲,由于疫情的原因,暂时留在了老家。我在国内期间,美国我就职的公司开始实行在家办公,并拒绝了我跨国远程办公的要求,随后又开始裁员。就这样,我无法再回去,只好委托同事帮我退掉了房子,接管我的宠物,我自己则留在了国内。

实际上,我知道,这是我父母多年来的期望。他们都是安徽人,一直生活在家乡,家里开着间小五金店,日子过得还算挺惬意。

之前我在国外时,他们就经常想着让我回国,在家这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考个事业编。

“当个老师多好啊?光荣!”

这句话打我记事起也不知道听了多少回,他们理解不了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非要跑到国外去,做一个程序员。

4

我回家之后,每天必要做的事就是看招聘网站。这个小城里在招聘的公司寥寥无几,大多是广告、机械、电商等行业的公司,也很少有我适合的岗位。在这个三线城市,月工资最高也只有8k左右。这几个月来,我情绪非常低落,心理落差太大了,有太多的不甘。

虽然回来一段时间了,对于回家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还是很迷茫。我试着面试了一些岗位,但说实话,没有一个我觉得感兴趣的。我想说服自己,来适应现在的环境,但是我却无法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这就好像我在小时候,花了很长时间的垒好的积木城堡,在特别有成就感时,瞬间被人推倒塌掉的那种失落感。城市小,自然到处熟人也多,出去散步走个几公里路,都能碰到人打三回招呼,“吃饭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还走吗,太可惜了”……

一系列问题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如果你想找几个能谈心的朋友,却发现,基本为零。

我的生活里没有了原来的娱乐项目,没有了我的宠物。我也没有以前的同学们现在津津乐道的家庭和孩子。我们没有任何共同的话题。

工作暂时没有着落,立业还做不到,父母的关注点也开始转向“成家”。只要有空,他们就开始和亲戚朋友张罗给我安排相亲对象,并且不断地念叨,“你不小了,该成家了,再大了孩子就生晚了,对后代有影响。”在他们看来,我现在没有工作,结了婚可以两个人一起想办法做点安稳的事,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我从读大学时离开家,到出国、就业,一直都是一个人面对。我安静地独自快乐着,习惯了我来决定我自己的生活。作为独生女,我不排斥留在父母的身边,但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不能有自由的生活状态,而要被这样粗暴地干涉。

我和母亲激烈地吵过一次,我当时激动地想要自己租房搬出去住。冷静之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母亲在更年期,早就已经情绪不稳定,体重下降,现在也开始失眠,家里人都劝我不要再刺激她。但那之后,我和父母陷入了冷战期。

看招聘信息、看书、睡觉,这就是我最近几个月来在做的事情。

我的世界变小了,脾气也开始变得不好。我和父母商量,我希望有机会还要回美国去,但他们极力反对,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现在海外疫情还很严重,但我知道,在他们眼里,年轻人在外打拼,就像飞在天空中的鸟,根本无法落脚。有朋友找到我,说能够帮我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我实际上想说,我现在很后悔回来。

有时我想,为什么人在年纪小的时候越能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年龄大了,反而不接受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呢?是不能,还是不愿意?

后悔回家,但是我现在也回不去美国了。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独生女不配勇闯“天涯”

陈馨 24岁 银行工作人员

在多数人眼中,“有房有车无贷款”是安居乐业的“标配”,甚至是不少人一生奋斗的目标。然而这些在我刚毕业一年时就都已经拥有了,或许会有人说我这是“凡尔赛体”,可只有我才知道这是我父母换来我妥协的筹码。

我来自东部沿海一个小城,虽然近年来家乡发展也挺好,可是与大城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在省会读的大学,四年间我自己的生活都在这座大城市,毕业也希望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拥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可是我父母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希望我待在他们身边。

“以后我们就全靠你了。”作为家中独女,且是父母高龄才有的我,所以这是从小到大我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像一个枷锁深深将我套牢拴住,我必须得听话,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我而活,所以我读大学不能出省,男朋友不能找异地,工作必须在家乡。

大四那年,我父母每天准时与我打电话,一边问我学校的课程什么时候结束一边要求我留意家乡的公务员考试。那时我表面上一直以学校还未结课为由借口应付他们,一边却在留意各大公司的校招计划。

校招的公司很多,流程也挺复杂,几家公司我都止步于二面,但我也很幸运,就在我决定放弃的时候,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旗下的医药企业给我发送了终面邀请,我也如愿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

签完合同当晚,我打电话告知了父母,我原本觉得他们会替我感到高兴,可没想到他们听到信息后歇斯底里在电话那头骂我。

“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你这个白眼狼!”“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一点感恩的心你都没有吗?”“你马上给我取消合同,马上回家!”……那晚我一个人哭了好久,我不懂为什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极端,我的生活是我自己过的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

5

原以为这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来到学校,要拉上我去解约,多少违约金他们都赔。我不依,他们便威胁我要打电话去公司总部。

最后我无奈之下,与公司HR联系,要放弃这份工作。HR知道事情原委后,没要求违约赔偿,反而劝我:“你们年轻人的执念是要‘得到’,可是对你父母而言,他们的执念是‘不失去’。不要埋怨你父母,他们在恐惧你会‘失去’。”

但那时的我并没有认真记住这一番话,只是恨透了我父母。那天后,我很久没与他们联系,期间我还在留意别地的招聘信息,一心只想有多远走多远。大四那年寒假我回家过年,我父母很认真地把我唤去卧室与我交心,还拿出来家里两套房的房本和几本存折。

“我和你妈也觉得那件事做错了,可是我们就你一个女儿,我们也老了,就想你留在身边,我们又有什么错呢?”我父亲先打破了僵局,随后把房本和存折都交到我手中,“你要想去大城市的话那我们全家就一起搬家。我和你妈想过了,两套房子卖了,加上我们的积蓄也够换大城市一套小二居了,也算有个落脚点。”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都哭了,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惧”与“不安”。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他们身边,他们愿意为我放弃他们生活数十年的家乡和朋友,陪我去“闯世界”,可是我也得为他们多考虑。最后结果也是因为想去的大公司面试都没过,而老家的银行招聘我却一举上岸,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留在了老家。

现在我还在银行,每天的工作其实也很累,工资也不高,我的脑子里一直都有辞职的想法,可是一想到辞职后我能去哪,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父母最近老和我说,“你都有房有车了,你该定定心找个对象过下半辈子了。”或许在老家结婚生子就是我的归宿了,勇闯北上广对我来说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买不起深圳的房,回家卖香干

刘达 30岁 小企业主

我在深圳读的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2013年毕业,我也就直接在深圳找工作。那时候觉得,做广告也挺光鲜亮丽的,我去了一家数字营销公司,做广告策划。

然而,现实就像所有广告狗体验过的一样,没日没夜的加班,毫无优势的工资水平。两年下来,我也没什么积蓄,但跟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我跟女友相识于高中,我们都来自湖南,计划大学毕业稳定一点就结婚的。深圳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源摆在那,我们本打算就在深圳买房安居,也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现实再一次教我做人。2013年的时候,深圳南山区还有单价2万元/平方米的房子,而2014年房价开始直线上涨,不出一年竟翻倍了。当然,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够,谁也没预料到房价的走势。

当时,我和女朋友的家境都一般,我爸就只是在老家开个档口卖豆干,想掏“几个钱包”凑首付买房都够呛。恰好那时,我爸告诉我,家乡那边出了招商引资计划,吸引年轻人回家创业,政府有很大额度的补贴。我听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2015年末,我跟女朋友拍板决定回老家,她回去考编制,我回去找个生意做做,在市里买套房,也可以过得和和美美。

6

回老家创业,其实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尤其是对像我这样从深圳这种城市回去的人,小地方的人难免有各种想象,大家沟通起来很难,甚至很不愉快。而且,我看着招商引资的政策很兴奋,但落到自己头上时,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于是,我想着,去老爸的档口看看好了,也可以先帮帮他。没想到,这一去,我发现了商机。

我们老家是个小县城,但有种美食远近闻名,那就是香干。我爸告诉我说,“别看我这就是个小档口,很多熟客会从其他市专门开车来买,大老远的还经常来,我们每天都是不到下午五点就卖完了。”

我到处考察了一番,发现当地的香干制作都是小作坊式的,没什么大厂,但销量一直不错,口碑很好。我想,那就干脆开个香干厂吧。说做就做,我找了近十个朋友,一起合伙、计划,就把香干厂开起来了。

创业是很难一帆风顺的,在小县城更是如此。本来我们一开始人手就不足,偏偏还遇上了“贸易壁垒”,当地其他的小作坊、小工厂竟联合起来抵制我,认为我是“外来的”,到他们地盘抢生意,一度发生了很多纠纷。但慢慢地,我们的生意还是做起来了。

那个时候,电商还没有那么火,我们的销售渠道比较局限,就是铺到各种零售店里,再大一点就是城里的超市,销量没有那么理想,但还算能自负盈亏。但从2017年开始,我在淘宝上开了店,我毕竟有市场营销的一些专业经验,投放了一些广告,也做了比较年轻化的店铺页面设计,搞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促销活动,慢慢地销量就上去了。

现在,我收购了很多附近的小工厂。我现在不仅仅是卖香干,也卖当地的特产。在我周边的城市开了自己的店,也给一些大城市的酒店和饭店供货,还在网上包括淘宝和拼多多开了店。公司运营得更加正规,也算是本县香干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了。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有几百万元,我也算达成了人生一个小成就。

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我感觉,自己很多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时候也会想,我要是当初在深圳买套房的话,现在房价已经涨了500万元了。但回头想想,那个过程终究不愉快,可能日子过得紧巴巴,工作也只能苟着。而现在,我可以努力赚更多个500万元了。

身无分文回家乡,老实当个打工人

卫卫 30岁 自由职业者

“我凭什么一辈子窝在这么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市,我要出去闯。”这是我曾经的豪言壮志,但现在却变得一文不值。

当兵转业回家那年,我还年轻。家里也是最后一年包分配工作,可能也是运气好,我被分配到了一个不错的岗位上,拿着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但这份在家人看来稳定的工作,却并不能成为让我安于现状的理由。

我不顾家人反对,辞掉了工作,凭着一腔热血和存款5000元的银行卡,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那时,看着北京站,我很兴奋,这是我即将在其中生活的城市啊。

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找到了一处比较便宜的房子,过着合租的日子。朋友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很不错,自己也做了一家公司,看着他每天挥金如土、坐拥饭局,让我以为成功都能如此容易。我跟朋友提出我想创业,他也对我表示了支持。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我只能跟家里要钱、跟朋友借钱、刷信用卡,来支持我的“野心”。朋友带着我学习怎么经营买卖、怎么跟人出去洽谈生意、投资看好的产品项目。

我做的项目在初期,看到了一些回报,当时我很高兴,以为日后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将会有我的立足之地。朋友劝我见好就收,我却回答他:“到嘴的肥肉不吃,是不是傻?”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太浅了。最终这一仗我输的精光,连朋友借我的钱都赔了进去,租的房子也退了。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只能去找了个销售的工作来暂时维持生计。

当时我并没有认输,我对自己说:“这只是一次失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一天,还是会成功的。”

7

我拿着借来的钱,买了股票,想要钱生钱,再投资我看好的项目。但或许是我太高估自己了,再一次全部赔了进去。

朋友说我“太急功近利了,只凭一腔热血是什么都干不成的。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吃顿饭就能解决的”。看看欠的十几万元的外债,我说不出一句话。

我买了当晚的火车硬座票回家了。在车上,对着窗外,我一夜无眠,不知道回家要怎么面对当年说出口的豪言壮语。

最后家里人没有怪我,只是劝我要好好工作,我们把欠的钱都还上,不要再好高骛远了。

现在我又找了一份早八晚五的工作,有每月4000元左右的固定工资,结了婚,有了一个安稳的生活。这和我从前的生活似乎一样,还是没有多么光鲜亮丽,但折腾过一次之后,我已经知足了。

北漂的“北京人”,除了奔波别无选择

DouRa 28岁 传媒行业

从毕业到现在的5年多时间里,我差不多考过5次不同单位的事业编考试、面过我们区的电视台相关岗位、也托亲戚朋友找过工作,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

现在我依旧过着每天用4个小时来通勤的生活。

我的“老家”是在北京的一个远郊区县,几乎在所有非京籍的同事和朋友眼里,我都是一个“北京土著”,但在我自己看来,其实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北漂”,只不过漂的距离相对近一些。

我是2013年毕业的,刚毕业那会儿住在学校的职工家属院里,房租很低,环境也不错,不过当时赚的也少,月薪也就5000元左右,月月光。

大概住了不到两年,因为学校政策变化,就没法住了,需要出去租房。家里人就说,赚的也不多,回家时间也少,我自己在外面住他们也不放心,让我回家找个工作。可是我们郊区的工作机会,基本就三种:体制内、银行和个体户。

我们那里没有大企业,有也只是企业加工厂之类,我大学专业是传播学,在我们那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开始疯狂考编,想着本来自己就是文科生出身,这些背背题就能考的东西应该不会很难。但我还是太单纯了,我差不多考了4次还是5次的事业编,其中有两次过了笔试,但在面试阶段都折了。考编走不通,我还试过报名当地电视台等单位,但遇到的情况基本类似,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实在没办法,我家里托亲戚在老家那边一个风景区给我找了一个文职工作。我现在回忆起面试那天,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还没有开发完善的景区,在一个湖的对面,我需要坐个快艇去面试,面试完了再坐快艇回来。

8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告诉我说,因为上下班的交通成本比较大,所以我们不能每天都回家,大概3天左右能回去一次,工资大约是2500元~3000元之间。当时我就觉得,那这和在市里上班没多大差别,工资还变少了。

最后当然我也没去。

到后来,家里人开始意识到,我在家附近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同意我回北京城区了。

就像很多同事说的那样,我毕竟是“北京人”,所以我也没有租房,还是住在自己家,过着每天通勤4个小时的生活。而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那边其实很普遍,住在我家附近的年轻人们组成了很多个拼车的微信群,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都不间断地有人在回“老家”。

我其实很羡慕有“老家”可以回的同事和朋友,毕竟他们多了一个选择,觉得在北京压力太大、“混”不下去时,可以回去。在北京打拼几年,也有自己的积蓄了,回去后的生活应该过得也挺舒服的。

但我们不行。除了北京,我们别无选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杨杨、付雪、卫卫、刘达、陈馨、许可、DouRa、小张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燃财经(ID:chaintruth)

一帖治愈你的焦虑:几年下来越混越差

有没有几年下来越混越差,一直退步的?

xxldh

最近在面试,见了几个这样的人了。很多是四年内必换一次工作,短了可能就1-2年换一次,换工作职位、平台也没太多提高,好多年下来做了七八份工作,并没有太多长进。

还有的倒是稳定工作,很少换工作,但很多年下来只是按部就班工作,超出岗位范围外很多事情都不懂,越做越废。

还有的读了很多书,很多个硕士很多个博士,但反过来工作经验就太少,历练不够,所以职位升的慢。

上面这些还都是名校毕业,清华北大、欧美留学都有。总结一下,就是打工人,太难了!书读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一直在一个地方没长进不行,换来换去还不行。想要顺风顺水,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高升,太难了!

neo牛3

太正常了,我大学毕业在北京意气风发,欧洲外企福利超好,直接给办健身房卡,在国贸银泰中。去健身的时候还碰见一次潘石屹,叫声老潘…人还点点头。

现在?早就滚回成渝双城经济圈讨口。健身全靠任天堂健身环。二手的。

当年公司里的兄弟伙一起踢球一起喝酒玩的,有的创业了,拿了腾讯的投资,有的早就成了老总,手下几百号人,房子买了一套又一套,在北京,特斯拉买了一辆又一辆。

再看看我?还在打死工……哭了。

孔曼子

十五年前,本人年纪轻轻月薪过万,常常被公司高层表扬,猎头电话不断。
十年前,本人月薪缓慢增长,全球技术团队核心成员,猎头偶尔来电。
五年前,本人月薪基本停滞,技术过时选择被边缘化,猎头无影无踪。
现如今,本人领取失业金每月1424元,目前参与政府组织的失业保险培训中。
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年投资做得还过得去,还有比我退步得更惨的么?

image

没钱又丑

曾经当了很多年的组长,印象最深的一次,组长开会,英力特崩盘,等我开完会,英力特跌停,我的朋友们在这货开始大跌时,卖了,我挨了四个一字跌停板后割肉……

16年底~17年,先是,16年底买的约100w五洋债在17年彻底违约,然后,家里出了很倒霉的事就不细表了,总之,非常倒霉。

然后,某次组长会议上,就我这个倒霉蛋坐在领导旁边,非常安静的会议室,接了一个电话,领导本来对我就很不满,这次直接发怒了,会议中宣布把我撸了。

正常,免职流程都是事先通气,然后悄悄撤职…… 我真是闯到枪口上了。

17年也是我投资这么多年唯一亏损的一年。现在想想,那一年真是太倒霉了。现在,做为最底层,经常出外业,当当司机,送送快递(发票,合同)。

runrun88

集思录,真是神奇的地方啊!今天早上我还在反思这个问题,突然就看到了这个了。仔细环顾一下四周,真得发现大部分绝大部分过了35岁,都不是特别好了。我也是如此。深入反思一下自己走过了12年的打工生涯,前面6年在银行总行里,其实可以熬到退休的,但是不甘心,想着赚快钱,进入创业浪潮,自此进入了不稳定动荡的职业生涯。互金创业,互金从业,互金投资。

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先后出版过两本专著《区块链:重塑新金融》《金融科技投资一本通》。算是对于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了,可是现在年龄一大,行业不景气,依然不好做,困难重重啊。

现在回首总结一下:
1. 年轻的时候,太着急赚钱了。
总是不甘于平庸,缺乏耐性,变换了行业。
2.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看大方向,跟对行业是王道。
任何人,都很难抵抗大势的,在大势面前,所有的努力都微不足道。
3. 在任何时候,都要尝试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学会与人合作。
以往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决定了,自己一直信奉个人英雄主义,对别人缺乏信任,总是在自我努力奋斗。

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离目标仍然很远,依然没有实现阶层跃迁。

目前,在高校里,有一点时间与年轻人混在一起,也蛮开心的。好好学习一点,人文、心里方面的知识,努力精进。

算是一次自我剖析吧,感谢集思录大神的指点迷津!如果有任何能够帮上的,可以私信我,乐意为大家效劳。

生命体

原来在工厂当维修电工,月收入3000多,公积金12%,现在酒店当电工,月收入2000多,公积金8%。但是工作环境变好了,感觉比以前更开心了,另外酒店伙食很不错。

jiangdaya

工作比楼主说的还不堪,股市也是年复一年的被割。
工作服了,我的确不行,股市不服,一直坚持,到了10月,柚子大哥伸出援助之手,把我从井底拉了上来,在10月之前,鹅是双倍以上楼主所描述的路人甲,而如今,至少我可以说,股市俺没亏钱了。
哈哈

lyd267

虽然我现在失业,但是我不着急,困难是暂时的,成功是早晚的事
因为帝都成功人士必备的2条要素我都具备:
1、住过地下室
2、当过保安

mrlee618

滴滴专车司机群体比较典型,很多年以前都是小老板,北京清退低端产业和违章建筑属于结构调整。以前开小超市小饭馆的夫妻店,能在北京一年净挣个20-30万。如果不回家发展,媳妇继续看店或者找厂上班,男的买个20万天籁帕萨特。也不用玩命开,一天流水800就收车,毕竟手里还有个几十万小100万积蓄。还有就是看行业,比如汽车4s.店很少有40岁销售50基本没有,这店一般都是加盟商老板自己的。店里舒服内勤岗位不是自己人就是打点关系用的。销售到了一定年头就得走人了。

嘉实持有人

这几天一直在听前博时和国泰的投资总监归江在复旦的讲课。其中谈到人生职业规划,一个人应该40岁以前在行业证明自己,然后类似巴菲特找到芒格一样找到事业合伙人,40岁以后共同创业。我一下子在脑海里蹦出天书和帅牛老师的光辉形象。

ylshxajh

刚毕业的时候还考过公务员,想打入体制内部,试过很多次都没成功,每次都是通过了笔试,面试被淘汰,也不知是有内幕还是看不上我这个人。

找份保安工作度年如日,上班的工作千篇一律,每天下班后玩游戏是最快乐的时间,没退步是因为已经退无可退了。

进入股市才找到每天都在进步的感觉。

xiaofeng71

1998年硕士毕业,2006年副教授,从此马放南山,混吃等死,逐渐变成了单位的边缘人。

明心见性知天命

83年
北清复交财务专业毕业 cpa acca 二专人文类
毕业后在四大6年高级经理离职
外资500强 中华区财务二把手 4年
某互联网大厂 p9 4年

如今混迹于某互联网小公司 月薪仅4.5w 带着一帮我以前看都不看一眼的小朋友,我说啥他们也听不懂。

还有比我惨的吗?
当然了,我自己不觉得惨。每天只工作2-3个小时 老板不会炒我除非公司倒闭 按时上下班陪孩子 没压力 自由。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人生。

caishendao

正常
你想怎样 天天高升 脱离地球引力?

kongzhaolei

稳定退步…
小学成绩好,漂亮的数学老师经常对我笑
初中当班长,女孩追到家里要和我弹恋爱
高中课代表,前排女生总用头发稍打扰我
大学小组长,系花蹭我自行车但没抱我腰
工作第一年, 公司出纳很温柔但有男朋友
工作第三年, 结婚了有了孩子并忙着赚钱
工作第六年, 离婚了偶然有媒人介绍对象
工作第九年, 遇到心动的人但没有大三居
如今,孩子房子车子,可是爱情已经死了

中年油腻男

今年35,30岁的时候意气风发,达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当时以为是起点,现在看可能已经是这辈子的高潮。

山脚下的石头

20多年前,我在班级考试一直总分第一,从来不曾第二,班级50多个人。13年前,我的每年结余比目前年收入多。3年前,老板每年过年给我的红包公司最多。现在,工作10年的公司基本要倒闭,我也不干了。自己从以前看都不会看的业务做起,每月的收入不够开支的。偶尔消沉,多数时间斗志昂扬,在为自己做事,一定能成功,一定要成功。

Solguy

看到这么多老哥自爆,我也来一个,让大家开心一下吧。

原来在帝都混,中型游戏公司(800人左右),项目核心策划(拿项目分红)

现在在老家混,微型数据公司(10人左右),打杂。工作收入大概是之前的零头,投资年化收益也从25%掉到了15%。好处就是离家近了,也没啥压力,掉的头发都开始长了呢。(手动狗头)

来源:集思录 微信号:jisilu8

做过人流手术,会被男友看出来吗?

知乎曾经有一个热议的问题,有个男生提问:「女朋友肚子左右两边和肚脐眼有手术刀口,请问是做过什么手术?」

截屏2020-11-27 下午3.43.43

当时看到这个提问,本来妖塔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没多少人关注, 但一千万的点击量、数百条评论,确实让我吃了一惊。怀着一颗好奇八卦的心,我打开了评论区逐一浏览留言。

评论里有一些人在讽刺提问者,但也有不少人揣测女生做过人流手术、剖宫产或因私生活不干净导致妇科疾病需开刀手术。有个女孩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母亲的原话是「好好一个女孩子,肚子上开了刀,以后怎么说得清楚」。

真是「触目惊心」,有些人的评论不仅显示出他们的无知,还在字里行间中展示着他们丑陋的嘴脸。

好了,先把气压一压,咱先来心平气和地聊聊健康知识~

一、「腹部有刀口」是做了什么手术?

首先,提问者的女朋友做的这种手术统称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肚子上打眼,让腹腔镜特有的长器械进入腹腔,由术者通过这些长器械完成手术。

腹腔镜手术可以说是外科手术学上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腹部的切口小,不仅减少了腹部切口的疼痛,还显得更为美观。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虽然腹部切口缩小了数倍,但实际上腹腔里面的手术范围并没有减少。

2

腹腔镜的第一个孔往往会选择在肚脐的位置,因为肚脐是我们人体一个天然的孔道,肚脐的伤口,如果不扒开肚脐看,往往是看不到的。腹腔镜的第一个孔就是为了把腹腔镜的镜头放在腹腔里面,之后在镜头的指示下,在腹壁的两侧依次打孔,以便让其他手术器械进入。

至于具体的打孔部位、打几个孔,取决于手术方式、手术内容、手术难度以及术者的个人习惯。

例如简单的阑尾、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手术,除了肚脐以外,往往1~2个孔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复杂一些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甚至恶性肿瘤手术,也只需要3~4个孔。

腹腔镜手术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绝大部分开腹手术。现在,外科医生在面对极为困难的手术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的时候,往往可能选择开腹手术。

因此,肚子上打眼能做的手术有很多,而且如果确实患有疾病,需要手术,这是非常理智、正确的选择。任何一个女孩子都不应该因为疾病而背负不应该背负的压力和误解。

对于那些恶意揣测别人的言论,请视之为垃圾,自动忽略。

二、流过产,会被看出来吗?

写到这里,妖塔不禁想起曾经很多朋友问过诸如「人流或药流会被医生看出来吗」的问题。

先说结论,如果是一切顺利的、正常的人流或药流,医生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人流或药流并不会给我们的子宫宫颈带来任何外观上的改变,因此不要再听信所谓「人流后宫颈形状会发生改变」的谣言啦!

但如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就算你想要隐瞒病史,医生也有可能会推断出来:

月经量减少或消失

人工流产手术,术后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消失,可能意味着流产手术破坏了宫颈管或子宫内膜组织,形成了宫颈管粘连或宫腔粘连,从而出现了月经量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这种异常情况可能通过B超检查而被发现。

在临床工作中,如果一个女性之前月经都非常正常,但突然出现了月经量锐减的情况,妖塔往往也会先考虑她最近是不是有过宫腔操作的手术史。

当然啦,除了人流、刮宫以外,宫腔镜手术、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子宫内膜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月经量改变。

因此,如果你确实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对医生实话实说,隐瞒病情最终耽误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3

宫颈损伤

妖塔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患者,她想来查宫颈的TCT和HPV,但是妖塔看她的宫颈形态失常,非常像做过宫颈治疗的外观。她一开始否认了宫颈治疗病史,最终在妖塔的追问下,才告诉妖塔之前在私立医院做过一次人工流产手术。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私立医院的操作并不规范,造成了宫颈的损伤,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不需要太担心。

宫颈或产道裂伤

有一种引产的方式叫做中期引产。需要做中期引产的时候,胎儿已经明显增大,最终需要像yin道分娩一样把胎儿娩出,娩出的时候就有可能像顺产一样造成宫颈以及产道的裂伤。

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点: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其宫颈外口是圆形的;而已经生育过的话,宫颈外口就会变成一字型。

如果出现以上这三种情况,医生往往就会问你之前是不是做过流产,否则,单凭医生的眼睛是很难发现异常的。

三、可以隐瞒病史吗?

除了「人流或药流会不会被发现」的问题,问得比较多的还有「我能不能不告诉医生之前流产的历史」,以及「医生会不会把我的病历存在医院里?我的伴侣会看到吗?」。

针对第一个问题,妖塔的观点还是:隐瞒病史会耽误治疗,最终耽误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健康。

第二个问题,对于病历,其实医院有严格的病案管理制度,医生也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不需要过分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如果实在担心,那么建议你在复印病历的时候亲自前往。

以上呢就是通过知识的力量,痛批无知和无趣,手撕谣言,展现妖塔个人魅力的精彩时刻。希望通过妖塔的讲解,你也能解答心中的困惑。

关于腹腔镜手术,妖塔还想说一句,其实现在手术技术非常先进,不仅仅已经有了单孔腹腔镜,还有从yin道做的腹腔镜手术。

单孔腹腔镜就是只在肚脐的这个部位打孔,所有的器械都从肚脐进入盆腔,完成整个手术,由于肚脐的隐蔽性很好,往往看不到伤口。而经yin道的腹腔镜手术就更厉害了,这种手术在肚子上一个切口也没有。

所以,大家别担心,医生可以让一些简单的手术犹如探囊取物一般,不留一丝痕迹。

来源:六知健康

放弃75万年薪回老家当公务员

近日,某职场社交平台上一帖子引起热议。该贴主称自己为腾讯员工,有一份年薪75万的工作,但最近决定放弃选择回老家当公务员。在提了离职后被领导进行人生教育:“你逃避了,你将来的孩子也得重走一遍你的路。”

1

有网友对帖主表示认同,互联网中年失业危机让人警醒,与其冒着随时可能会被替换掉的风险,不如趁早给自己找一条好的退路。另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假设30岁后能拿75万年薪,除去五险一金和其他消费,干到35岁被辞退最多能攒下250万,而这笔数额不小的存款可能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附近购买一套50平单间的首付都不够。

也有网友认为体制内公务员被过于神话。在任务压力下,公务员的辛苦程度并不低,甚至可以和大厂程序员相比肩,但薪水待遇却相差甚远。

目前该帖已经在平台删除,真实性无法核实,但这背后呈现出来的争议却是流传已久的焦虑:中年危机之下,是选择趁早“进体制”求一份安稳,还是咬咬牙继续拼搏给未来孩子挣出一套房,谁也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竞争激烈的体制外,随时可能被替代

杨子斌今年已经29岁,马上到而立之年的他选择从腾讯旗下的子公司运营岗辞职,进入到某国企工作,对他来说,互联网的工作看不到发展的潜力。

“学三个月和学三年其实是一个意思,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杨子斌向界面职场介绍,如果到年龄阶段得不到提升,那么会面临被优化的潜规则。

“潜规则之下,如果你到35岁,要么是做到了了P6级别或往上,拿年薪百万;要么就团队全部换成了年轻人,吃苦还便宜。”杨子斌说。

年龄在互联网行业格外残酷。据界面职场了解,全球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普遍较低。美国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显示,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谷歌是30岁,脸书和领英为29岁,而在国内,情况同样类似。

据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参与调研的19家互联网企业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9.6岁,其中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员工平均年龄最低,仅为27岁;滴滴出行的员工平均年龄最高,但也在35岁以下。

2

互联网行业员工平均年龄。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此外,报告透露,杨子斌之前从事的运营岗是2019年互联网行业竞争度最高,也是离职率最高的岗位。社群运营、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的员工离职率排前三。

这些岗位通常不需要技术含量,入行门槛低,一旦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很容易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即使是技术含量高的程序员,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时刻更新技术才能保住自己的岗位。据统计,每年我国有十几万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随时等着候补就位。

杨子斌想过跳槽去别的大厂或者其他小型互联网公司,这也是许多大厂员工试图扭转中年危机的方法之一,但是他发现,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小,他没有机会。

杨子斌的学历不算出色,此前也并非在腾讯母公司工作。据他介绍,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厂更喜欢的是一张白纸的年轻人,培养起来非常快,而不是在小公司呆了很长时间却什么也不懂的“老油条”。

“比如我在京东干过,跳槽去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从二线到三线,可以通过涨薪水和升职渡过中年危机。”杨子斌说,“但是在不知名的小公司,那些经不起什么风浪的小团队没有这种渠道,才纯粹是到35岁就中年危机了,这是没办法比较的。”

一位互联网公司的HR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是长期在大的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转到小的公司之后,还会面临新的工作模式的考验。毕竟大公司的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而小公司则可能一人分饰多角,加班不比大公司少。

这位HR还表示,相比大龄有经验的程序员,他们公司更倾向于招聘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因为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大龄程序员在换新的工作后,之前的经验未必用得着,而新人只要通过短期培训便能上手,并且人力成本要比有经验的人员工资低。

另外,“工作996,生病ICU”的互联网加班氛围也让不少人至中年的互联网员工考虑身体健康状况而离职。

界面职场发现,不少大厂员工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长期加班导致的脂肪肝、颈椎病、心悸等身体问题。知乎网友李绵绵更是因为身边同事的猝死对她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最终选择了离开互联网行业。

李绵绵刚入职时候,享受互联网公司文化的熏陶,加班加点工作不在话下。“年轻时身体素质好,感觉伤病什么离自己好远,通宵加班完第二天照样可以出去吃喝玩乐,谁也不会想到病痛甚至死亡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虽然没遇到过死亡,但我见过,这个对心态的转变是最大的。”

据她介绍,她的一位同事经常上夜班,某天上班后人就没来了,公司出了公告才知道因病去世,但李绵绵认为其实就是猝死了。她的另一个同事同样也是某天上完班回家,半夜脑出血,直到现在还是植物人状态。

“体制里‘人’的属性更高一点,在互联网公司,感觉自己更像一个‘工具’,薪水高的时候,就是一个高薪‘工具人’。”李绵绵说。

刘妍也有相同的感受。她在快手实习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公考大军中。对她而言,互联网的工作太累,既没有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工作的成就感。“就觉得自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具。”

稳定体面的体制内,工作其实也很累

“稳定”,是杨子斌选择国企的理由。在这里,他不用为着绩效考核、繁重任务、不明前景和变化过快的行业而每天焦虑,虽然薪水待遇不高,但是清闲,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小小茶杯就端起来了,没有压力。”杨子斌说,“我可能就干了以前十分之一的活,能拿之前五分之三的工资吧。”

杨子斌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家庭负担。在家里人帮助下,他全款买了一套房,自己也买了台车,妻子博士后毕业后也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两个人的薪水加起来足够赡养一个家庭,稳定是他最大的需求。

王琳霏也正在考虑从互联网企业离职。她在线上教育机构已经连续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所有的个人生活全部都分享给了工作,让她喘不过气。

“我觉得比996还要过分,不仅周一到周五要加班工作,周末的时间也必须要拿出来去上课。”王琳霏告诉界面职场,“我的时间都被切割得很碎,没有一个完整的一天能让我躺床上好好休息。”

线上教育机构并不是王琳霏工作的首选,她最开始就期望能进入到体制内。但由于岗位、性别和户口等要求的限制,她没能找到一家合适的国企。不过,她已经打定主意要离职。

“明年四月,拿完年终奖我就走人。”她说,“我要过正常的人的生活。”

张亮比较幸运,他在美国留学毕业后拿到了国企和互联网大厂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在父母的建议下,他放弃了互联网公司而选择了国家电网。他告诉界面职场,之后他也会考虑从国企离职再回去互联网公司拼闯一番。

“来国企就不是为了挣这个钱来的,它可以解决户口,提供房子、医疗保险等福利。”张亮说,“还有在国企里当个官,他受到的尊敬程度和互联网里当个小高管是不一样的。”

张亮认为,在国企里资源会相对来说会更广。比如对口的政府或者相关的国企负责人可以提前熟悉结识,而如果只是在互联网公司,这方面资源反而有所欠缺。

不过张亮告诉界面职场,体制内的工作不是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它并不是一个养老的职业。”

他现在担任项目经理一职,工作强度和他大学在京东实习的时候强度一样,甚至更高。他需要频繁的出差和谈项目,有时候加班起来也会忘了时间。

某个在体制内的公务员称,不在围城,不知道体制内被“压榨”得有多狠。据了解,他已经连续两周没有周末了,最长的时候三四个月没有假期。他说:“永远都有事情,永远都不能少了你那个齿轮。”

张亮表示,“工作上的强度,是能真实带来成绩的,像一些人没有干活,在办公室里呆着也没有什么好的学习途径,大好年华里自身的竞争力就会低下来。”

王雨恬认为体制内的加班和互联网企业倡导的加班氛围不同。她向界面职场透露,互联网企业是把员工休息日时间也放入了工作计划当中,成为一种常态。为了逃避休息日的高额双倍工资,一般选择的都是低底薪+绩效+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就算休息日加班时薪依然很低。

“而在体制内虽然有‘基层加班多,新人工作任务多’的‘传说’,但是还是遵循劳动法。”王雨恬说,“就算加班也不会是因为老板要多赚钱,而是确实单位还有急需处理的问题。一年中总有忙有休,不像部分企业全年紧绷。”

值得注意的是,王雨恬当初放弃企业好的待遇选择进入体制,有部分原因是认为在体制内的工作是会更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不是想着进体制清闲养老就能有的。

某部委的选调生林希也赞同这种看法。她自2017年下基层负责某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她一天工作18个小时都是常态。

“教育、产业、健康、异地搬迁等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你需要和企业谈项目吸引他们投资,也需要和村委会商量,让项目顺利落地。”林希说,“但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能看见它有效果。”

林希向界面职场介绍,她曾为了一个异地搬迁的工程,在工地上熬夜熬到两点多,早上六点又赶过去监督。但在这么忙碌了一两个月后看到村民搬进新房子,看到他们的生活变好,她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这种喜悦。

“这些事情努力是非常努力,辛苦是非常辛苦,但是结果你也能第一时间看得到,它是能够直击心灵的。”林希说。

“75万年薪”帖子背后折射的“中年危机”

“放弃75万年薪选择进入体制内”,这样类似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在脉脉,“中年程序员关爱小组”话题有将近20万人的关注。许多大厂员工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在社会和身体压力下,迫不得已需要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内卷化”“打工人”这些名词的流行,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弥漫的“中年危机”。

和过去相比,互联网的向外发展的潜力收缩,陷入存量竞争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对员工要求“狼性文化”,讲求“效率至上”。

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下,“打工人”甚至上厕所的自由都被剥夺。此前据人物杂志报道,互联网公司对厕所的坑位都进行了时间规划,如果超过一定时间就会被系统记录。

“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最佳时候已经过去。”有程序员在社交平台感叹。过去手握股票和期权,工作三五年,就能实现财富自由的美梦已经很少会再有,相反,是大企业一过35岁就裁员的“传说”震慑住了不少向往互联网的年轻人。

在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下,面临“中年危机”的互联网员工企图提早做出规划,试图进入国企、银行等体制内单位一劳永逸,但实际上想要进去并不容易。

有网友在“75万年薪”的帖子下留言,自己也想进体制内改变被辞的命运,但唯一的区别是努力了好几次都没有能够考上,未能成功“上岸”。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名校生挺进体制内的趋向也更加明显。据北京大学发布的《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抽查的9904名北大毕业生,有接近一半的人选择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27.14%的毕业生到国有企业。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

“现在考公越来越难了。”刘妍说。“竞争越来越激烈,门槛也更高了。过去普通的985学生他们就很喜欢,现在可能只要清华北大的学生了,即使投了简历也不再有回复。”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来源:界面

《贪玩蓝月》年入10亿?

说到贪玩蓝月,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这段魔性的广告:
大嘎好,我系轱天乐,我四渣渣辉,探挽懒月,介四里没有挽过的船新版本,只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节款游戏。
在「搞笑港普」+「恶俗文案和画面」的搭配下,《贪玩蓝月》的广告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梗,甚至它的代言人张家辉,都被起了个外号叫“渣渣辉”。
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是,2016 年才上线的贪玩蓝月,在 2017 年的年流水收入就已经超过了 10 亿,吸金速度堪比印钞:
注意,这 10 亿是游戏收入,不是流水金额。
所以,无论我们怎么调侃别人什么“普通话高于三级乙等不许玩”“绿了古天乐”,也不妨碍人家一年挣出王健林的十个小目标……

所以,《贪玩蓝月》到底是靠什么手段,让人给这种广告雷人、画质粗糙的游戏氪金的呢?
一、贪玩蓝月是如何发家的?
贪玩蓝月的玩法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白痴”:
不用人工操作,自动做任务、刷怪、升级战力,遇到人就自动 PK ,谁战力高、装备好谁赢。
如果战力不够高、装备不够好也没关系,只要充钱就能有超高战力、顶级装备。
这么一款“无脑”游戏,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1.代理“蹭热度”页游起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做出魔性广告“是兄弟就来砍我”的公司「贪玩游戏」,并不是《贪玩蓝月》的开发者。
这款游戏是一个叫「浙江盛和」的老牌游戏公司开发的,「贪玩游戏」只是发行方。
啥叫发行方呢?通俗来说,就是游戏的代理平台,和游戏的开发公司的关系大致如下图:
而《贪玩蓝月》这款游戏在开发商那里的本名,叫《蓝月传奇》。
《贪玩蓝月》的“贪玩”只是「贪玩游戏」在宣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品牌,后来才加上去的。
为什么开发平台会给它起名叫《蓝月传奇》呢?因为“传奇”本身就是流量的保证。
在 2000 年前后,出现了现象级页游“热血传奇”,当时的风靡程度空前绝后,大概有「王者+吃鸡」那么红,也让“传奇”这两个字攒下了极其庞大的粉丝群体。
一时之间,“传奇”成了页游界的超级流量词。
有业内人士在知乎上爆料,直到现在,只要你做当年的“传奇风”广告 + 游戏名带“传奇”,后续无论是点击率、转化率还是留存率,一般都相当不错。
眼看有利可图,后续的“仿传奇”游戏简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导致原公司告都告不过来,维权函一次发 200 份
《蓝月传奇》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但是,这么多“仿传奇”游戏,为什么就只有《贪玩蓝月》活了,还大赚特赚呢?
这背后,离不开他们请明星疯狂营销的“骚操作”……
2.“忽悠”大批明星代言
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给自己加背书,让更多的用户在同质化严重的页游里选择自己,贪玩游戏开始大批量地请明星来给自己“代言”。
来看看这星光熠熠的“代言人”名单:
古丽娜扎、冯小刚、张天爱、谢霆锋、吴孟达、郭富城、刘烨、陈小春、张家辉、郭富城、古天乐、朱茵、孙红雷、迈克尔·詹姆斯·欧文……
不仅名单很长、明星很红,而且能在公司注册完 3 个月就请到陈小春、朱茵担任代言人,很神奇
一家 2 月才组队完成、5 月正式注册的公司,在成员仅有 17 人的情况下,就能在 8 月请到了两位老牌明星代言,这得是什么水平的公关啊……
能用这种“雷霆速度”收获大牌代言人,用的必然不是常规手段。
其实,这个套路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上也提到过,是一种完完全全的“碰瓷策略”:
首先,贪玩游戏找一大批他们觉得行的明星,全部用自己精湛的 PS 技术制作成广告,进行小范围的推广。
没错,这当然是侵权,但是人家不在意。

投放的同时,他们会用大数据来监控每个明星的物料。如果点击率转化率等数据一般,那就撤掉物料;如果数据的提升极其显著,就马上想办法联系明星的团队,争取合作。
听到这里,我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做投放的同学常用的「A/B test」嘛!(不过是在侵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呸
接下来,如何说服明星,接一个名不见经传、 low 穿地心的游戏广告呢?
贪玩游戏选择直接联系明星经纪人,通知 Ta 我们已经决定选你的艺人做我们的代言人了,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A:不接受代言,直接告我们侵权,法庭见,随便告。
B:选择合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代言费 X 百万,如果你同意的话,就马上给你打到账上。
遇到这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打官司费时费力不说,收益也不高,一般明星都会选择直接拿钱了事。
这种策略,不仅能直接请到性价比最高的明星,还能节约请明星的成本。
由于不涉及到太多艺人本身的自发宣传,严格来说,古天乐、张家辉们拿的不叫“代言费”,而是“宣传费”,就是拍摄宣传片的费用。
相比更加严格的代言来说,宣传片的成本相对较低,大概只有代言的一半左右,宣传花销 -1000000……
怎么说呢,这个策略除了不要脸以外,可以说是毫无问题呢。
3.疯狂开服吸金
从上线开始,《贪玩蓝月》就一直在做一件事:不停地开新的服务器赚钱。
为啥开新服务器就能赚钱呢?这要从很多页游用户习惯的“滚服”说起。
所谓“滚服”,就是“不停换服”,是基于「换一个服务器,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角色」产生的行为:
比如你原本在 A 区的有个角色小 A ,这个角色已经满级了;
但你下次登录的时候,可以选择在 Q 区登录,换区自动生成新角色,新角色小 Q 就是一个 0 级号。

为啥要这样操作呢?
你想啊,如果你在一个大神如云的区,又肝又氪还是个小虾米;
到了新服,不仅有各种新人奖励,而且稍微肝一肝、随便氪点金就能吊打大部分小白,属于“降维打击”,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所以,很多人都热衷于“滚服”打榜,这就要求平台可以不停的开新服。
那么《贪玩蓝月》开服开的有多快呢?请看数据,一年开服近 2 万个:
2017 年,《蓝月传奇》开服总量是全网页游第一,而在代理商里,开服最多的又是贪玩……
对于平台来说,有越多服务器,就会吸引越多用户“滚服”。在这些“滚服”的用户基本有两种人:
一种是重视排名的。这种人只要到了榜一就不想下来,那 ta 后续就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的充钱,才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这些氪金数目庞大的用户,就是游戏的收入主力军。
另一种是比较“投机”的,每到一个新服就氪一点,发现这里不好上榜就溜。
无论是哪种,都给平台带来了用户活跃和收益,稳赚不赔。
有了这些用户的贡献,也难怪《贪玩蓝月》发行一年多,收益就有 10 亿+了……
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重金氪《贪玩蓝月》?
不过,就算有明星背书、超快速开服,我还是理解不了为啥会有人把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上千万往游戏里充。
有在游戏里买装备的钱,都足够当面去砍古天乐和张家辉了……(开玩笑的)
这种让人费解的现象背后,不仅有代理平台的疯狂诱导和算计,还有他们目标用户的“心甘情愿”。
1.广告筛选目标人群,分层转化用户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贪玩蓝月》愿意一直大手笔地投放沙雕广告?
首先,我可以跟大家保证,绝对不是因为贪玩的策划审美有问题:
《贪玩蓝月》发布会上的庆祝蛋糕,由刚拿了国际金奖的“SK 糖王”周毅亲手操刀
其兄弟游戏《贪玩传世》的同名主题曲,则来自著名音乐制作人雷颂德。
就这,你跟我说贪玩的策划审美有问题?
平台一直投放这种大红大绿的无脑广告,当然是因为有效果,毕竟,天下没人会做赔本的生意。
通过大红大绿的广告,平台可以筛选掉我们这些不会被转化的用户,留下他们的目标用户。
《贪玩蓝月》,或者说是整个页游的主要目标用户,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用户画像:30-49 岁的男性,主要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虽然这部分“小镇中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是由于在社交媒体上并不活跃,所以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个群体有多庞大。
他们往往有稳定的家庭事业,但空闲时间不多,再加上年级渐长,王者、吃鸡等复杂游戏很难上手,所以他们更喜欢玩操作简单,不用动脑就能够玩的游戏。
《贪玩蓝月》这类游戏,就刚好满足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这些目标用户进入游戏后,会根据消费水平,被分为小R、中R和大R( R 即 RMB ):

示意数据,各个游戏金额不同

分好层以后,平台会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各个击破”。
2.专业托刺激大 R ,承诺“返现”转化中小 R
对于大 R 和中小 R ,平台往往有两套截然不同运营策略。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赶快充钱,多多充钱。
①大 R :专人服务,量身定制装备
如果发现哪个服务器出现了消费超过 2 万的大 R ,紧接着就会有非常多的游戏 GS 专员去「跟进」这个大 R 。
啥叫“游戏 GS 专员”呢?其实 GS 就是英文 Game Sales 的缩写,俗称托儿。
一般来说,在页游公司里都会存在一批职业托儿,大 R 们的消费就是他们的 KPI 。

为防止留下把柄,现在在平台上招托儿的少了,一般都是在各种微信 qq 兼职群发布

如何「跟进」大 R 呢?很简单,就是打造“专属感”“尊贵感”。
比如,直接给大佬定制“极品装备”“专属坐骑”,全服甚至全游戏独一无二;给安排私人客服,24 小时提供咨询需求;找一堆托儿,在全服公屏上疯狂表达对大 R 的羡慕……
为了保住这种尊贵的感觉,不少不差钱的人会选择不停地往里面砸钱,保住自己“大哥”的位置。
② 中小 R :承诺返现,引导投入
页游作为一个主要靠大 R 养活的产品,中小 R 的用户数量维系并不是平台关注的重点。他们的重点,在于如何刺激中小 R 不断充钱,成为 大 R 。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很多游戏托会在游戏里不停地和人随机单挑。
很多输了的人会感觉不服,于是马上去充钱,想要打败游戏托 —— 很多人的首充(第一次充值)就是这样花掉的。

有了第一次消费以后,选择去“滚服”的基本就是小 R 了。
而在每次 PK 输掉的时候激情充值的人会成为中 R ,甚至会在无休无止的 PK 中不知不觉的成为消费了几万、十几万,成了大 R 。
对于一些不是非常富有的用户来说,这时候就已经慌了,甚至想退游。
但是,游戏会安慰你:“没关系,装备可以回收换 RMB ,不会亏本的”,好让你继续消费。

不过,钱充进去容易拿出来难,在百度、黑猫投诉上稍微一搜,你就能明白个大概了:
回收装备全是骗人;这种回收和大家期待的不一样,完全不能用来赚钱
3.刷情怀
不过,有钱大哥们出来混了了这么多年,也不是吃干饭的,社会经验可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了,怎么会轻易被诱导氪重金呢?
有时候,让他们掏钱的还真不是平台的诱导,而是自己的情怀。
他们之中不少人,赶上了 2000 年左右页游“传奇”的风靡时代。
对于他们来说,刷装备、PK 等玩法,和“传奇、兄弟、江湖”等词语一起组成了他们的青春。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可以带入自己想一下,再过二十年:
“大家好,我是蔡X坤,这是你从未玩过的全新版本,LOL 艾欧尼亚,激情燃烧,等你来战!”
“大家好,我是李X峰,这是你从未玩过的全新版本,王者战场,和你一起,组队开黑!”
到时候,10 后们会在网上提问,“为什么 LOL 这种毫无真实感的古董游戏还有人玩?还氪金几万?”
这样一想,是不是能理解玩《贪玩蓝月》的那批人了?
三、结语
讲真,我并不歧视、也没有资格歧视那些玩《贪玩蓝月》之类游戏的人。
我非常理解,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心理需求。
但是,其实很多所谓的“大 R ”,都是收入一般的普通人。因为沉迷于此,他们亏了几十万、上百万,背上一身债务:

甚至家庭破碎:

最近几年,受端游、手游冲击,《贪玩蓝月》的页游开始数据逐渐下滑。
贪玩游戏平台也开始朝手游发展,抖音快手的广告铺天盖地,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上钩的人一样的多:

看到这种情景,只能留下我美好的祝愿:
愿天下,没有韭菜。

有哪些只有成年人才懂的道理?

文长长说
1.不仅老师会“偏心”,生活也是偏心的

原本不想在开头就说这么恶心的话,但作为一个迷茫过、犯错过、搞砸过、崩溃过、逃避过、失败过、水逆过,但也还能得到、成为、最后也能自我实现的大人,如果非得写些人生小tips给正在成长的年轻生命,那还是把这句话放在第一条吧。

说句很恶的话,在年少一点时,我们总爱把“偏心”当成一个坏词,总觉得那个偏心的人真讨厌,坦白说,我曾也这样想过。但后来慢慢发现,生活本充满偏心时刻,说这样的话,倒不是让大家将“偏心”这种现象当成常态,只是长大后的我不再敌视“偏心”这种现象,而是慢慢将自己内心对偏心的人或事的讨厌,转变为:既然人生本是充满偏心的,那我努努力,提升自己价值,让自己够分量、够资格站到被偏心的那一方。

既然我没办法改变“偏心”这个游戏规则,那我让自己厉害到没办法被忽略,让自己成为被偏心的那一个。

不要再抱怨别人偏心,通常只有不被偏心对待的那一方才会抱怨别人“偏心”,真正的被偏爱者都在默默享受偏心。

其实这就是人生,有好也有坏,有时你的坏,恰好就是别人的好,这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但若你不愿意接受这种待遇,你不能只去抱怨,或是羡慕别人得到的那份好。

小孩子才会抱怨,成年人都会去掠夺。

想办法,让自己也有资格去拥有那份好,比抱怨有用多了。

2.落落大方不是装出来的,落落大方是一种坦荡

十八岁时,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落落大方的女孩,在任何场合都能不畏惧,不轻易为一点小事或者为一个不重要的人拨动情绪,不轻易生气,不随便情绪化。但那个时候我没办法做到落落大方,哪怕很多时刻我假装自己不害怕,假装自己不生气,假装自己不情绪化,可我没办法骗过我的内心“我还是不够大方,不够大格局”。

我曾一度不知道那种举手投足透露出“老娘一点也不在意”,敢大方说出自己的不快乐,也能打心底不介意很多琐碎事的女性是怎么炼成的。我一度为之困顿。

但此刻,我能很骄傲地说,现在的我活成了我十八岁想要的样子,在生活中,我能很酷,也能温柔,能独当一面,也能跟喜欢的人撒娇卖萌,最重要的是,在很多事上,我也终于能做到落落大方这四个字。

我才明白,落落大方,不是装出来的。

落落大方是一种坦荡荡,是我在喜欢的时候告诉你我很喜欢,是在我觉得被冒犯觉得不开心时,也不会勉强自己故作大度,而是跟对方说一句“我不开心,因为你做的这件事”;

落落大方是不在意很多事,是我知道生活里的琐碎事很多,扰心的事也很多,但适当的时候我学会装糊涂,我只把我最饱满的精神和情绪留在我真正在意的那一两件事上;

落落大方,并不是说你总能保持风轻云淡,而是在大多时刻我能保持风轻云淡,而在少数我真正在意的事上,我允许自己选择真心,允许自己可以不那么体面,允许自己示弱,允许自己让别人看到我好胜,允许别人看到我很在意的那一面。

在这个真心很贵的世界,落落大方,其实是一种坦荡荡。

3.没有人会真的理解你

年少时,我也很喜欢廖一梅那句“人这一生中,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那时只是未经世事的年轻女孩,爱把这句话当作爱情和人生的圣经。

年轻女孩们也偏爱信这个,总觉得这世上最浪漫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你爱的那个人总能懂你,总能理解你,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身旁,总能在你难过的时候一眼看出你的难过,总能时时刻刻,每时每刻地懂你、理解你。

这是一种绝对的、柏拉图式的理想关系。

待到长大后才明白,这世上没人会真正理解你,没人会总能懂你。

本不想把社会说得太冰冷,但无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目的和主观做法,人类爱他们自己都是更多一些的,他们更愿意做出对自己更好的判断或选择,而不是去理解你。

你的领导不会在你搞砸一件事时去理解你,因为他有他的kpi,因为他需要的是能力强的工作助手,而不是拖他后腿还需要他照顾情绪的工作同事,没人喜欢在工作中遇到事事需要被照顾情绪被理解的同事;

你的朋友也不会时时刻刻总能理解你,因为人性是忙碌且善妒的,没人有精力时刻关注你的感受,也没人真的希望自己的朋友比自己好太多,用“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我好”这句话形容友谊是不太好,但世上也的确没人真的希望你一直比她好,这是人性;

你的父母也不会时时刻刻理解你,他们有他们的出发点,小时候他们希望你乖一点,读书时他们希望你聪明一点,毕业后他们希望你赚得多一点,到了合适的年龄,他们又希望你结婚、生子,他们希望你按照他们预想的人生去走,像无数个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们不会想要理解你为什么不想结婚,他们大多时候也会忘记关心你累不累,他们也希望你能像别人家的小孩一样飞得再高一点。

说这种丧气的话,并不是说世上没人会对我们好,也不是想把人生说得这么薄凉,只是在进入成人社会后,早点学会不对别人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联想期待,会少很多伤心和难过时刻。

他们有时很爱我们,他们有时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动,但没有人是时时刻刻总是爱你的,也没人会一直给你带去感动。带给你感动的那个人有时也会带给你难过,很爱你的那个人有时也会让你伤心。关心的时刻是百分之百不掺水的真心,难过的时刻也是真的。这是人类社会美好奇妙但也很矛盾的地方。

所以,如果能碰到总能去理解的人,那是你的幸运;如果没遇到,那也是人生。不要难过,也别失望。

要对人类抱有期待,但也不要对人类抱有太多期待。

4.你不会遇到童话故事里的白马王子

当然,如果是男生的话,你也很难遇到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

年轻的善男信女,总爱对自己的另一半的期望过高,要长得好看,要性格好,要对我好,要懂我,要百分之百宠我,要把我放在第一位,要时时刻刻想我,生气了要先来哄我,不能让我难过,不能惹我生气,等等。

少男少女总爱把爱情想得过分美好,倒不是说对爱情的美好期待不好,一段感情开始之前肯定会期待自己拥有甜甜的美美的爱情。再者说了,如果开始一段感情之初,就不对这段感情和这个人看好,就不曾想过这段感情很美好很理想的未来,肯定很难长久走下去。

但,想说的是,成年人的爱情,得浪漫,但也得务实。

浪漫是,我对这个人,对我们这段关系有美好的期待,我希望我和他之间的爱情也能像我曾向往爱情那般甜蜜美好,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对我们这段爱情的美好向往。

但我也能清楚地知道,我们彼此都并非绝对完美的人,我们身上肯定会有一些不完美或不够好,我们也过了想要百分之百冒着粉红泡泡的偶像剧的年纪了,我们心里能试着理解甚至去接受对方身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完美,我们允许对方和自己身上都有一些不太完美的东西,也愿意跟对方一起努力找办法去磨合,找到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模式。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绝对完美的爱人,我们想要的是那个能陪我们一起努力往前冲,也能在彼此感觉疲惫时,能让对方放心躺下休息片刻的温暖的爱的臂弯,我们需要的是哪怕对方知道我们不够好,但依旧觉得这样的你也刚刚好的那个另一半。这是爱情里的务实。

你不会遇到完美的另一半,况且,有时完美的另一半也并非一定适合你。不要过分迷恋童话故事里的白马王子,有时带着真心向你走来的骑士更能给你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5.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用

好几年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一定需要努力。

当时听这句话,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有时很努力很期待做一件事,也许会收获失落,但要是想要收获果实,一定得付出。人生的付出与收获,有时还真不一定成正比。这是二十岁的小文的想法。

那几年,我在人生的果园里栽下了很多果树,有叫做爱情的果树,也有叫做事业和友谊的果树,但在那个当下那一棵棵树都死掉了,它们有的开花了没结果,有的干脆都没开过花,有的甚至刚栽下不久就死掉了。

我一度以为我当时的那些努力都白付出了,但在五年后的今天,我陆陆续续收到我前几年在人生这片果园里栽下的果树的果子。

我收获了又甜又大的爱情果树。但就像我前不久跟我的男孩说的那句话,我说“我能非常确定的是,过去的我,肯定没有现在的我好,如果我们早几年遇到,当时的我也未必能把握住这份爱情,现在的一切恰是刚刚好的样子”。

如果早些时候认识,当时矫情,又爱作,还爱情绪化的我,未必做好准备迎接这段感情,我也未必能活成他欣赏我且我自己也喜欢的模样:能独立,也能可爱。

他不在身边的时候,能独当一面,可以做大姐姐;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也能依赖他,做他的小可爱。

但我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我,也离不开曾经走过的弯路,那些成长路上的经历为难过我,但也在塑造着我。

不仅感情,工作、友情、学习乃至人际相处都是如此,现在的我在这些领域不再生涩,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这一切也离不开我曾经摔的一跤跤、闷声吃的一次次亏、深夜里的一次次崩溃大哭。

我也是在经历一次次挫败中才明白“人生说到底玩的是长线游戏,不要计较一次得失,跌掉了还能站起来,能一直跑下去,不掉队,就是赢家”;

我也是在一次次搞砸中才明白“可能我自己也并非那么厉害,也会失败,也会搞砸,也会碰壁,但是都没关系,我接受这样不那么完美的自己,既然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选手,那么下一次开始的时候,记得再多用几分力”;

我也是在一次次难过、焦虑和崩溃中才明白“人生这么短,如果一直让难过和崩溃这些情绪占据人生,该多么难受。我一定要学会自洽地活着,要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可以为工作心碎和流泪,但工作结束后,哪怕只剩一两个小时留给生活,那在这一两个小时里我也要尽兴地玩,开心地玩”。

就像有读者说,我写的东西会很有共鸣,感觉像是在写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你们困顿、跌倒、沮丧、迷路的那些瞬间,我也曾经历过。我经历过,但幸运的是,我最后也走出来了。

我的很多人生哲学,都是从真实生活中学到的。

所以,不要再抱怨当下经历很难,也不要抱怨当下自己努力没用,更不要觉得自己白走了一段路,白做了一件事。

人生,从不会白来过。

生活不会辜负你的每一次努力和付出,如果还没等到果实,那也只能说明现在还未到收获的时机。

你得继续浇灌,得等待。

在成年人的森林世界里,有鲜花,有美丽的糕点,有蜡烛西餐,有游乐园,有浪漫的瞬间,有光鲜亮丽的生活,有各种美好的东西,但也无可避免的是,在这个森林世界里,还有很多让我们心碎的存在。

比如:生活有时是很公平的,但有时又是很偏心的,而且在你越是在意的事上,生活让你感受到的偏心感越会明显;

比如:你会感觉自己爱而不得,你会尝到爱情的苦涩,你会因为喜欢上一个人很难受很难受;

比如:你会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你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却一时也没办法疏解,你会感受来自工作和kpi的焦虑,但哪怕你动了一百次想离职的念头,在第二天早上闹钟响起,你也还得乖乖爬起来。

成年人世界的很多道理,也并非我几句话就能概括的。你们也不会因为看了我写的几句话,就百忧解,就能过好人生了。我知道,我没这么大的魔力,人生也没这么轻松就能被搞定。

但还是忍不住想写下这段文字,还是忍不住想再说一句:我知道人生有时很难,但我们还是要学着在那些很难的夹缝中,给自己寻找一些快乐。

成年人的世界很辛苦,充满着规矩,但我还是希望在生活某处,能有那么一个角落,在那里,你不用懂那么多,不要学那么多大道理,能够轻轻松松做个小朋友。

所以,希望这些道理对你们有用,但又希望对你们也不要太有用。

有用很重要,但如果这辈子都用不到这些,也不需要领会这些,会更好。

祝你们这辈子能做个懂很多道理的小朋友。

凡尔赛的豆瓣组学

如果你是网上冲浪十级选手,最近一定不会没听过「凡学」。在“蒙淇淇77”上微博热搜前,「凡尔赛学」就已经在豆瓣有了根据地,有 4 万人在「凡尔赛学研习小组」学习什么是“凡尔赛”。

鉴别一个话题火不火,只要看它有没有上升到“学”。很多“学”在社交平台短暂爆火,终究归于平静,但在豆瓣,学习永不止步,人们加入和建立各式各样的小组,不仅研习各种“学”,还会创造各种“学”,比如探讨怎么糊弄别人的「糊弄学」。

豆瓣小组,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聚集和社交的重要阵地,可以说,读懂了豆瓣小组,你就读懂了年轻人。

而我们,将聚焦点放在豆瓣小组,并称之为「组学」。不论是宏观的豆瓣小组组织规律,还是微观的小组内部活动,都是我们的关注点。

到底什么是「组学」?不妨从这篇开始。

组学的精髓:万物皆可组

「凡尔赛学」是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而「明学」可以用一句“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来概括,「花学」的学派教义你只要记住“上一季的人都正常”这句话就够了。

但「组学」,很难定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组学」,截止到 11 月 10 日,我们统计了豆瓣上共 5165 个小组,684 万条帖子。

1、豆瓣小组,不止娱乐八卦

2005 年,阿北在北京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写下了豆瓣的源代码。十几年来,豆瓣小组已经聚集了一批庞大的青年用户。

在豆瓣,有 27 个大类小组,每个大类下都有着百万级别的成员。

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豆瓣存在感最高的大类小组,并不是知名的几大公共娱乐八卦组。

租房类小组拥有的成员数最多,达到了 1814.7 万。在北上广深打拼过的人都懂,上豆瓣筛选租房帖是他们的必备技能。

从组均人数看,时尚、宠物、求职、租房这四大类别的小组最吸引人,组均成员量均在 4 万以上。

看来,对时尚有着自己的追求,审美相投的一群人,更喜欢扎堆聚集。而宠物类的小组在规模上紧追时尚类,以微弱的差距位列第二,其中成员最多的三个小组全部都是与猫有关,可爱的小猫咪不管在哪都能让人为它停驻。

追剧、动漫、人文、艺术等类别的小组虽然有些有着较多的成员总量,但总体较为分散,组均成员量比较少。

2、豆瓣小组,早年还是文艺青年聚集地

可以看到,豆瓣小组的类别已经很完善了,而且每个大类中都有拿得出手的大组。

要了解「组学」,就要了解建组的初衷。曾经的豆瓣,还是文青的聚集地。根据对小组创建时间的统计,我们考古出历史最久远的十个小组。

「爱猫俱乐部」、「王小波门下走狗」、「我爱三毛」、「海子」……从这些元老级别的小组身上,仿佛还能看得出早期豆瓣文艺青年的模样。

文青也爱猫,在豆瓣成立的那个月,他们就创建了自己的根据地,作为最为久远的小组,爱猫俱乐部经过 15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猫咪的百科全书。

有趣的是,豆瓣最早的同城小组,并不是北京,而是广州和成都。

3、在豆瓣,没什么不能成组

不过现在,豆瓣小组早已不仅是文青的专属,万物皆可组——才是豆瓣「组学」的精髓。

收下这份豆瓣小组名称的奇妙配方,你就离「组学」的奥秘更进一步。在组名的词频统计中,租房又一次喜提榜首,豆瓣果然是个租房软件。

招聘、兼职频繁出现,工作成了又一重要的话题。或许在豆瓣吃瓜的途中,就能找到新的跳槽机会。爱好者、交流、电影、文学等关键词则又重新勾勒出社畜背后文艺青年的轮廓。

还有很多的小组名称分词没能展示,没被这些高频词覆盖的,是各式各样的奇形怪状的小组,而它们构成了豆瓣小组的底色。

例如,13 万人聚集「烫头失败小组」,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烫头失败的经历。

在豆瓣小组,你甚至还能欣赏到行为艺术,让你大开眼界之余,一定能让你开怀大笑。「史上最沉默小组」就是「组学」行为艺术的代表作,小组里空无一帖,简介只有一个小点,18 万人在小组不说一句话。

另外,千不要尝试加入「加入这个小组你就会被踢出去」小组,因为真的会被踢掉……还有「景涛咆哮」「我们就要中英文夹杂着」这样用特殊文体讲话的小组,也绝对能满足你猎奇的心。

不管你有什么奇怪的兴趣、癖好,在豆瓣,你总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抱团。

人们爱在小组自嗨,也爱串门

当然,大部分来豆瓣小组的人,并不想像沉默组那样一言不发。不要小瞧当代青年的活力,他们在豆瓣小组非常活跃,27 个类别下的热门小组在一个月内能产生几千万的帖子。

其中组内互动最多的是「哇靠这么巧!你也来团购啊」小组,该组虽然只有 10 万主帖,却拥有超过 1600 万的历史发帖和回帖量,超出了第二名近一倍。

「我爱化妆品」小组的互动量排名第二。上班摸鱼之际的日常吐槽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固定节目,难缠的甲方、隔壁部门的八卦、食堂的新菜单……来「上班这件事」小组找办公室的瓜就对了。

除了上班吐槽外,下班后的游戏、深夜的情感故事,很多人也都有话说。

不过最受关注的,还是租房。在互动指数排行前 20 的小组名单中,有一半都和租房有关。大城市租房又贵又难,豆瓣成了他们新的房产中介。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领域,虽然大家喜欢在组内自嗨,但玩小组怎么能只加一个呢,串门是少不了的。

通过分析豆瓣 20 个类别下的大组活跃组员之间的重合度,我们发现打卡、生活和娱乐类小组的组员更喜欢串门。

「我今天出门了!」小组位居榜首,理财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排在第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组以 79.73 的串门指数,位居第二。该组与还与「生活组」有着 26.6% 的成员重合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爱笑的他们也爱生活。

「下厨房」与「猫」组也有着 21.3% 的成员重合,猫奴们似乎对动手做美食有着更多向往。

相较之下,考研党就一心向学,「考研」组的串门指数只有 31.16。「豆瓣稿费银行」聚集了几万写手,只有码字功夫的他们也无暇去其他小组逛。「租房小组」的串门指数只有 9.44,排在末位。

这三个小组,可能是豆瓣最圈地自治的小组了。

有些人一直在,有些人已经离开

除了组内互动量,衡量豆瓣小组的活跃情况还有个更精准的指标,就是日活。

「我爱化妆品」组有着近 4000 的日均活跃人数,高出第二名近 1500 人。由前文可知,时尚组是豆瓣组均人数最多的小组大类,「我爱化妆品」正是其中最大的组。

大家对于上班的吐槽也非常集中,「上班这件事」组平均每天有 2426 名组员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也和组内互动指数榜相匹配。

最大的差别在于,靠庞大的发帖和回帖量霸占互动指数榜的各大租房小组,未能入榜。

情感和娱乐八卦组也是大家活跃的阵地。其中「豆瓣劝分小组」不负众望地冲进榜单前三,上一代妈妈们手里的《知音》,在这一代的劝分小组里再现,精彩的八卦故事,总能吸引一大帮吃瓜群众。

吃瓜一线在豆瓣,前身是著名八组的「豆瓣鹅组」和其他类似的娱乐类小组,也有着很高的平均日活。

在这里,除了娱乐八卦,还可以异想天开,或者分享日常,甚至还能 get 到奇奇怪怪的冷知识:

用你 60 年的寿命交换这些超能力,你最想要哪个?

男性? 受外力袭击比女性生孩子还痛?

但有高日活还不够,能留住这些活跃组员才能走得长久。因此,我们进一步统计了豆瓣 27 个类别下各自人数 Top 5 的小组的留存率,共计 135 个小组。

日均留存率最高的是「租房小组」和「北京租房豆瓣」,分别达到了 86% 和 73%,看来要租到满意的房子,真的很难,就算现在租到了,保不准明年还得搬家,小组就不退了。

「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也有着 65.5% 的日均留存率,在买买买成为第一动力的同时,省省省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坚持。

「每天提前上床N小时我们一起读书」小组,也能够在一天后留下过半的人参与互动,也难怪“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是他们的座右铭。

如果放松标准,以周为单位,有 8 个小组能达到 100% 的留存率。人们在这里分享美食和好看的餐具、撸猫,对外强身健体研究格斗,对内修艺术读百科,有趣的灵魂总能聚集在一起。

还有像「你荒废时间的时候会有多少人在拼命」这样的正能量小组,有几十万人在这分享自己努力的故事,自律打卡、互相监督,低谷颓废的时候来这里看看一定能让你干劲十足。

在统计的 27 类共 135 个小组中,还有 61 个小组日均留存率为 0% ,71 个小组周留存率为 0%。

小组伴随着豆瓣成立至今沉浮十五年,有的被雪藏,有的已无人问津,但也有小组保持着超强的生命力,比如豆瓣成立最早的小组「爱猫俱乐部」,至今的周留存率还能达到 100%。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很难找到第二个豆瓣了。「组学」最大的意义在于,不论是大众还是少数群体,也不论你有多无厘头的癖好和奇怪的想法,在豆瓣小组,你都不是一个人。

来源:网易读数

对于普通人,就去赚钱好了

@北京高生:关于金钱,ZZ正确的一句话是,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实际上这是句空话,没有东西是万能的,钱当然不是。

但就像常说的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那么以多数人的有钱程度,还轮不到觉得钱不是万能的。

古往今来,关于金钱的名言谚语多如牛毛,比较有名的: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贫穷如虎,惊散九族六亲。

人民群众的经验实打实的在告诉我们,对于普通人,就去赚钱好了,就觉得钱是万能的好了。

这十多年,我是在四处借款筹集首付时一次次加深认识,在拆转腾挪卡点还贷时一次次加深认识。

人一定有个瞬间会突然意识到缺钱,会医治矫情,会激发成长。

这个瞬间可能是孩子出生选择公立私立的时候,可能是老爸心脏搭桥选择国产进口支架的时候,可能是买套小房子业主一次次涨价的时候。

你是在哪个瞬间突然觉得缺钱的,觉得有钱真好。

@内环幕僚长:人总有一个时刻,一定要走上战场。赚钱的结果就是你的战备,就是给自己和家庭更多的存粮、更多的保障,更多的选择。而赚钱的过程,就是你见天见人的成长,是为别人提供价值的过程。以多数人的层次,还轮不到觉得钱不是万能的。

@菊厂刘掌柜:低估赚钱的难度,高估花钱的爽快,都会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