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辞公务员,他选择去 996

宝叔是我最小的堂叔。去年 6 月,他辞去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到私企做程序员。这个举动,让宝叔再次成为老家人议论的焦点。

宝叔觉得,公务员也就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没那么多光环,“想发财此路不通,升迁又难上加难,除了稳定外,一辈子也就困在于此”。

他想挣钱、带领家人脱贫,而不是一味地在体制内熬下去。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宝叔这些年在体制内,走得很艰难。

1

宝叔的父亲,我喊四爷爷。四爷爷曾是家族里的骄傲,在那个年代,他高中毕业,后来又去部队当兵。本来,四爷爷是可以在部队里提干的,但因档案中的年龄问题被取消了资格。退伍后,他被分配到铁路上工作,成了家族里第一个端上公家饭碗的人。只是,在单位提拔的前一步,四爷爷因为高兴喝多了酒,在值班时打瞌睡,引发了一个不小的事故。提干的事自然泡汤了,他被 “发配” 到煤矿,当了一辈子的矿工。

矿工工资低,四爷爷为了增加收入,只好去做各种生意,但每次都血本无归,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愈发紧巴。四爷爷一直说,要是当年顺利提了干,自己就不会过成这个糟样子,于是他要求儿子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吃上公家饭,成为国家干部。

宝叔确实没有辜负四爷爷的期望,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听话又懂事,每次四爷爷一提起这个儿子,弓着的背立马挺了三分。

2004 年,宝叔参加高考,分数远超一本线。填报志愿的时候,四爷爷给他定了两个目标:石家庄铁道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四爷爷说,从这两个大学毕业就等于直接进了国企,待遇比公务员还好 —— 在我们那个地方,最好的单位不是政府机关,而是煤矿、烟草、铁路,号称 “三大金饭碗”。

不过,此时的宝叔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找到我二叔商量,说想报考计算机专业,因为这个专业 “钱” 景远大。

二叔阅历丰富,思想紧跟潮流,便问他:“你那么想发财?”

宝叔说:“一是我确实喜欢这个专业,二是我家里这条件,还不学来钱快的啊?”

年轻的宝叔有这样的觉悟,二叔感到很惊讶,也十分赞同他的选择。但消息传到四爷爷那儿,他当即炸了锅,在他眼里,学习计算机跟玩电脑游戏没什么区别。四爷爷来我们家里闹,说我二叔嫉妒弟弟考上了大学,故意让他误入歧途……

我爷爷很生气,告诫二叔不要再插手四爷爷家的事,没了旁人支持,宝叔只好听从安排。但在最后关头,宝叔耍了一个滑头,他将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调换了个,第一志愿选择了 “不服从调剂”,最终如愿以偿考入西安某名牌大学,学计算机专业。

宝叔是我们老家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人,大家都说四爷爷苦尽甘来,将来会享儿子的福。但选专业一事还是令四爷爷生气,最后他削减了宝叔的生活费,说钱给多了,他会去泡网吧学坏了。

宝叔读大学期间依然很优秀,他当选班长,又入了党,奖状拿了一大堆。2008 年大学毕业时,别人找不到工作,他却因选择太多而发愁:要么选择特招参军入伍,要么继续深造读研,还可以去企业做程序员。

宝叔从小就厌恶四爷爷的 “军事化” 管教,自然不会去当兵;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得尽快工作挣钱,读研也不太现实;当时,许多互联网公司正处于扩张期,宝叔收到了好几家大公司的 offer,但四爷爷一心想让宝叔吃公家饭,不答应。

父子反复博弈,四爷爷最终指明了一个方向 —— 考公。其实,宝叔对进体制没什么兴趣,但也谈不上抵触,毕竟公务员旱涝保收,还是很有前途的。宝叔只学习了个把月,就考上了我们县的公务员,还是县委办公室的岗位。

这下,宝叔再次成为老家人称羡的对象。那时,我还在读高中,爷爷一直拿宝叔的经历激励我,让我好好学习考大学,以后跟宝叔一样吃公家饭。

2

宝叔去单位报到时,县委领导亲自接见了他,因为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在手,宝叔很快就进了秘书室,被重点培养。

可惜宝叔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写作是个 “老大难” 的问题。在办公室工作,有没完没了的材料要写,宝叔在秘书室里干了大半年,还是连一份像样的材料都写不出。犯了几次错后,他被踢去负责单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其实就是修电脑、搞网线。

起初宝叔觉得这没什么,按时上下班,工资照拿。但三四年过去,宝叔觉得不对劲了 —— 与他同批进来的同事,有的升了职,有的涨了工资,再不济也待在一个实权部门,有 “福利” 可拿。而学历最高的他,依然在原地踏步,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宝叔太老实了,不会交际。平时,他跟同事打个招呼都费劲,更别说跟领导套近乎了。其他人下班,都是三五成群去吃饭、唱歌,宝叔几乎不参与,他下班就直接回宿舍,不再出门。

四爷爷见状很着急,一直敲打宝叔,说不能一直做闷葫芦干事,没事得去领导跟前转转。宝叔含糊答应,然后一切如旧,四爷爷没有办法,就找我二叔帮忙。

那个春节前,我放寒假回家,二叔就借为我接风的由头在家摆了一桌菜,请宝叔来吃饭。不一会儿,二叔就把宝叔灌到位了,然后才开始劝,让他在单位不要太老实了。

宝叔不接话茬,只是闷头喝酒,最后 “啪” 的一声把酒杯倒扣在桌上,缓缓地说:“哥,你以为我真的那么不懂事啊。我也想,只是真的钱包羞涩。”

宝叔说,交际无非是请客吃饭加送礼,可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钱。他一个月收入 4000 多元,除了补贴父母看病买药,还得给二老一些生活费,加上自己租房吃饭等日常支出,很难攒下钱。他不跟同事出去,是怕回请;不接近领导,是怕送礼。

二叔理解他,没再说什么,又嘱咐宝叔好好工作,说工作做好也能出头。宝叔苦笑道:“哥,这话你自己信吗?”

二叔有些尴尬,沉默不答。

不过,宝叔也不是一直没有改变。他曾试图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进一些信息化办公软件、设备进单位,写了几份报告,但都石沉大海。有人嘲笑他不懂规矩,“想出头想疯了”。

后来,单位里的事情越来越多,宝叔就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领导常说:“就让那个管电脑的谁去吧。”

当然,吃力的事情办完了,他还是那个管电脑的。

宝叔的事业不顺,婚姻亦然。

刚进单位的时候,他有够硬的文凭、稳定的工作、人品样貌也不差,就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很多人为宝叔介绍对象,他对相亲也不抵触。他自知性格木讷,靠自己去认识异性,几乎不可能。

只是,很多女生听了宝叔的家庭条件后,都选择了拒绝 —— 当时,四爷爷折腾一门生意好几年了,没赚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根本凑不出房子的首付。在小县城没有房子,任你是啥都没用。

其实,宝叔也有两次结婚的机会。

一次,宝叔认识了一个独生女,女方家里是开玩具厂的,父母愿意提供一切物质条件,只要求未来生一个孩子跟女方姓。这下四爷爷不干了,他说这是倒插门,自己的儿子好歹是国家干部,那个女生只是一个临时工,找宝叔是高攀,还敢提这条件?在四爷爷的胡搅蛮缠之下,这门婚事黄了。

还有一次,某局长的千金看上了宝叔,局长也说他前途无量,就差贵人提点了。当然,局长千金也有缺点,她脾气骄横,不好伺候,四爷爷却让宝叔忍着,说前途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宝叔对这个女生无感,只是年纪大了,婚事不能再拖。他一直迁就着,直到这位千金对四奶奶发了一次脾气,宝叔再也不忍了,果断选择分手。因为这事,四爷爷骂了宝叔整整一个春节。

3

早在宝叔去县委工作之前,我二叔就说他不应该考本县的公务员,“去不了大城市也要去市区,无论如何都要离家里远一些”。

当时宝叔不解,二叔就说待在家里,事情太多,会很烦。对于老家人,我们一直抱有复杂的感情。自从我爷爷在县里定居后,家里就没断过人,老家的人和事一堆接一堆地找过来。爷爷退休后,老家人又习惯性地找我爸跟二叔,就算来县里卖个粮食,也要来家里吃顿饭再走。如今宝叔在县委上班,找他办事的人只会更多。

宝叔不相信,觉得我二叔多虑了,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小办事员而已。二叔不再言语,还是让他有机会就走,“老家的池塘还是浅了些”。

这些年过去,二叔的 “预言” 逐渐成真。老家的亲戚们觉得有个熟人在县委工作,办事方便,大事小事都去找宝叔。比如,县委旁边是民政局,老家那边只要是结婚的都让宝叔带领,宝叔觉得很奇怪,符合条件拿着户口本跟身份证就可以领证了,找他工本费也省不了。可老家人就是觉得有人带着去有面子。于是,宝叔每次除了带路,还要买烟买糖当人情,直到婚姻登记处搬走,他才彻底解放。

四爷爷是个极好面子的人,宝叔考上公务员后,他就更爱炫耀了,无论别人聊什么,他都会绕到自己的儿子在县里上班,“有啥事要帮忙尽管提”。

这下,他给宝叔添了不少事,可宝叔人微言轻,能决定什么呢?最后事情办好了,对方觉得是应该的,办不好,还会落埋怨。

我二叔觉得,四爷爷在外面主动揽事儿,就是想把自己年轻时丢失的东西捡回来,想把过去丢掉的面子找回来。可他越这样做,就越让人瞧不起,还让他们的父子关系日趋紧张。

我们老家人情礼节很重,无论大事小事,四爷爷都要喊宝叔回家露个脸。他常说老家的人对自家帮助很大,做人不能忘本,要宝叔多跟老家的亲戚亲近。但宝叔有公务在身,不能经常请假,四爷爷就数落他忘本、让自己难堪。

宝叔从小就被周围的人灌输 “要承担家庭的重任”,他实力不足,压力很大,就愈发烦躁了。后来,宝叔干脆不接老家人的电话了,就算别人当面请托他办事,也是推三阻四的。

宝叔告诉过我们,他之前去帮人办事时,由于自己 “知名度” 太低,几次被人像在审查骗子一样询问。这让他难以接受,所以一看到四爷爷大包大揽的样子,一听别人找他办事,就打心眼里抵触、犯恶心。

其实他也知道,那些人不一定期望他能办成,更多的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试试。宝叔的错误在于不会说场面话,他上来就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容易寒了人家的心。于是就有人说宝叔官当大了,忘记了老家人。

即便如此,四爷爷还是没有停止在外面揽事儿。

一次,一个本家堂叔想要一块宅基地盖房结婚,四爷爷便主动说能帮忙拿到批文。谁知宝叔一听就拒绝了,说现在管控严,自己搞不定,说什么也不肯帮忙打招呼。四爷爷大骂宝叔一通,又不好回拒堂叔,就赌气自己去跑门路。他从堂叔那里拿了 2 万块钱去打点,最后钱花完了,啥进展都没有。

堂叔婚期临近,房子还无着落,婚事都差点黄了,便带着一帮人堵到四爷爷家里,四爷爷不敢吭声,最后是我爷爷带着宝叔给人赔礼道歉,承诺还钱才罢了此事。堂叔他们走后,四爷爷又来了脾气,大骂宝叔没出息,让他丢了老脸,还大喊大叫地让他滚。

也正是这一次,老家人才终于看清宝叔确实没什么权力。他工作那么多年,家里还是一贫如洗,于是对宝叔的 “高看” 也逐渐消失了。

宝叔已不再是老家的骄傲,而是彻底成了一个笑话。四爷爷再跟外人夸起宝叔时,大家就哄笑着散开。有人讽刺四爷爷是 “县委驻 X 村办公室主任”,四爷爷却觉得这是大家高看自己。不过,无论他再怎么揽事儿,也没人信了,宝叔反而获得了安静。

4

我读研二的那年,回老家参加了一场婚礼。在桌上,亲眼见到李舅突然向宝叔发难。几杯酒水下肚后,李舅就开始讽刺宝叔,说念那么多书没用,还不如他一个卖菜的挣得多。

李舅跟宝叔同岁,两人从小就是两个极端,李舅初中念完就出去打工,宝叔考上名牌大学那年,欠了一屁股债的李舅从外地回家务农。那时候的他仿佛是一只老鼠,谁沾着都觉得晦气。

可是几年之后,李舅遇到了好行情,他种的大蒜卖出了高价,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专做蔬菜贩子,钱越赚越多,成了老家第一个在市里买房子的人。

被李舅当众羞辱,宝叔红着脸,鼓着气,嘴里 “哼哧哼哧” 的不知该如何反驳。那番模样,惹得旁人好笑。李舅这话我也不爱听,直接对他儿子说:“你爸说了,你不用上学了,直接回家玩去吧。”

李舅瞪了我一眼,又打儿子的头,骂道:“别听你哥的,吃完饭赶紧跟你妈回城里去上英语课,再考不及格我揍你。”

大家哄堂大笑,宝叔的脸色也舒缓了,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自此以后,宝叔逐渐透露出想辞职的想法,但每次都是被四爷爷骂了回去。每次父子发生冲突,我爷爷等一帮人就去劝宝叔,说四爷爷年纪大了,不要跟自己的亲爹计较,要孝顺……

宝叔想辩解,可到了最后还是摆摆手,表示投降。他日渐消沉,学会了抽烟,也很少笑了。

2018 年春节,家族里的老老少少照例在老家聚会。酒喝了一轮,四爷爷又开始教训宝叔,说他不上进,不知道跟领导亲近。

宝叔连喝几杯酒,突然把杯子一摔,吼道:“我这个儿子没用,当不了官,我年后就辞职!”

宝叔的脾气我们都知道,平时不说话,但他做的决定,连牛都拉不回。四爷爷双手颤抖,杵在那好几分钟,然后猛地推开桌子离开了。热闹的气氛顿时冷下来,大家都不知道说啥。

十几分钟后,四奶奶哭着喊着跑过来:“不好了,老四他要跳楼啊,快去救人啊!”

我们急忙跑去,看到四爷爷站在二楼顶上,虽然楼层不高,但下面是三四米深的枯水塘,全是乱石,掉下去不死也得残废。四爷爷一边哭,一边抽自己耳光,说自己一生不幸,没出息,儿子还不孝。

四奶奶哭着打宝叔,让他道歉。叔叔伯伯们也在旁边劝说,让宝叔说个软话。宝叔憋着泪,握紧着拳头,最后 “扑通” 一声跪下:“爸,我不辞职了,我不辞职了……”

四爷爷顿时止住了泪,脸上挂着笑,满足地走了下来。他回到桌上继续吃喝,像什么都有没发生过一样。

5

2020 年新冠疫情来袭,到处封村封路,我们老家好多人都不能出去打工,断了生计。尤其是李舅,他在春节前囤了一大批蔬菜,原想大赚一笔,却不料全烂在了手里。资金链断了,生意越做越难,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这时候,公务员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宝叔旱涝保收,疫情防控之中离不开信息化、大数据,他的工作成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老家嘲笑宝叔的声音逐渐少了,四爷爷又翘了尾巴,到处炫耀:“公家饭虽然挣得不多,但是稳定啊。”

谁知到了 6 月,宝叔辞职的消息传开了。我很诧异,现在好多人想进体制而不得,宝叔刚得到领导的器重,怎么又要走出来了?到了年底,宝叔出差途经我所在的城市,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委。

宝叔说,那个周末他回老家去喝喜酒,又被人拿出来比较了一番,他心中不悦,喝了很多酒,突然被领导叫回单位加班。

因为防疫需要,出入单位需要出示证件,宝叔那天没有带,新来的保安不认识他,就不让进,两人争吵了起来。后来,一位认识宝叔的老保安来了,他才得以进门。

就在宝叔转头的那一刻,他听到老保安说:“他就是那个修电脑的,下次记住行了。”

宝叔再也忍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好歹是一个正式公务员,怎么就成了 “修电脑的” 呢?他借着酒劲儿跟保安吵了起来,发泄积攒了多年的怨气。而这一切,恰好被新来的领导看见。出入的规矩是新领导定的,宝叔带头违反,自然被拎出来通报批评,还要求他当众检讨。

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了许久,宝叔提起时,仍旧愤愤不平:“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还不是看我没啥背景,好欺负呗。”

宝叔不能接受当众检讨,他选择辞职。递交辞职信时,领导同事都劝他忍一忍风平浪静,可宝叔不为所动。

他说自己第一次昂着头离开单位,那一刻神清气爽,好像又年轻了三岁,“好多同事都佩服我,敢于跳出围城,去追求更大的发展。在小县城当公务员,最后还是窝在小县城,一辈子真的没意思”。

现在,宝叔在杭州的一家公司当程序员。他胖了很多,脸上的那股子忧愁没了,整天笑呵呵的。

我问他:“你辞职不会是那种为了追求理想、不想平庸过一辈子这种鸡汤理由吧?”

“不,我就是为了钱。当公务员不能让我挣足够的钱,当然只有离开了。”

这些年,宝叔的编程手艺一直没落下,还考了几个证,所以才能在辞职之后做程序员。他以前的那些同学,如今很多都是互联网公司的骨干中坚了,宝叔从他们手里接了不少业务。

“现在的老板很赏识我,管我吃住,奖金还不少,我今年有望突破到手 20 万!” 宝叔的两个手指比划来比划去,看来对这个数字很满意。

我问他是否能适应互联网公司 996 的工作节奏,宝叔说起以前在县委,“何止 996,简直 007,我还觉得现在轻松多了”。

不过,宝叔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过去上班穿着正式,现在同事们都很休闲,突然不穿皮鞋了,他的脚还闹脚气;以前单位里每个部门关起门来办公,氛围严肃,等级森严,现在同事们在一个大办公室里,说说笑笑就把活儿干了……

看到宝叔高兴的样子,我也为他高兴。他得知我考上了编制,也祝贺我:“你前途比我好,你在这种大城市的大机关,大家讲规矩,工作省力省心,不像我以前在基层那么累,人际关系太复杂。”

我不想多聊这些事,就打岔问四爷爷是什么态度。

“一听说要处分我,老头子反而说男人就要有骨气,不能背处分过日子,不如自己走得潇洒。去年冬天他大病了一场,家里又被掏空了,现实环境在这,他也想通了很多,还是钱要紧啊。”

我也听二叔说过,老家有人说宝叔不当公务员是犯傻,四爷爷与那人争辩了起来,说自己的儿子是有宏图大志的,还差点动了手。

我问了最想问的一个问题:“辞职不当公务员,到底后悔不?”

宝叔挠了挠头,脸红了,说后悔也是有的:“现在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涨起来了,继续待下去,不一定比现在拿得少。但是在老家,太多的事情羁绊着我,让我过得太压抑了。当初要听了你二叔的话,换个地方当公务员,说不定现在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他愣了一会儿,点了一根烟,表情变得沉重起来:“现在的工作虽然看着好,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做程序员太伤身,更新迭代速度太快。我只能奋斗这十年,争取挣够钱,然后转行。”

他说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公务员是国家兜底养老,现在他没有子女,这几年挣的钱也只够给父母养老。以后,他也不想要孩子,不想再让孩子跟他受一样的苦。

“你四爷爷说现在就想抱孙子,不然死不瞑目啊。” 宝叔说到这儿,又把下半句憋了回去。等喝多了,他还是忍不住把那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说了出来:“他们二老不死,我无法解脱啊。”

“那让你重选一次,你会选择一毕业就去企业吗?”

“不是,我会选择去当兵。” 宝叔接连叹气,说进部队大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毕竟部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人际关系简单,按规矩办事行,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就算家里人找他办事,也可以用 “部队管得严” 来推脱。

而一毕业就进企业,留在大城市,宝叔背负着这种家庭,依然难以立足。遇到事,他该回家还是得回家;亲戚朋友来城市,他该接待还是得接待,“况且,企业里的那种干法也是要命的”。

宝叔似乎也在重复四爷爷高开低走的人生,好在落到最低端的时候,他选择了反抗,开始扭转自己的人生曲线。可是,他始终不敢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说:“公务员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确实很枯燥,但在企业里一眼看不到头,更让人恐惧。”

来源:网易人间

东北女性地位

@月风_投资笔记: 虽然我有时会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但是说真的,东北是我见过男女歧视最不明显的省份之一,仅次于上海和武汉。

上次去沈阳路演,沈阳近 3 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为 0.2 万人、2.2 万人和 0.6 万人,这个省会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几乎都陷于停滞了。

中间聊到房价,我怕得罪人不敢说的太直接,因为大逻辑是人口没有净流入的城市会缓慢死亡,房价也是。

结果下面的老铁们都直接喊:吴老师你别介意,只管说。

说真的,越有钱的人,越不介意你说家乡不好,因为他们不需要用 “地域归属感” 来填充自己的自尊心。

一问,大家都在考虑去长三角和珠三角买房,一个老哥说最近在苏州和无锡里二选一,类似的还有去珠海东莞看房的。

扯远了,路演完以后,渠道拉着一个高净值客户的老大哥来问一些细节,一起来的还有他媳妇。

这位老大哥是华为的供应商,这几年财富自由了,之前碰过几次股市,但是总是在市场高点的时候进来,然后亏钱只能装死等着解套。

后面往退了一步,经朋友介绍找了一个人做代客理财,给了几千万量级,但是总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

中间老大哥谈起自己炒股亏钱的经历,他媳妇前面翻了几次白眼,后面就直接把话接过来了,还顺带埋汰了他几次。

最后谈了半天,决定转型做产品投资,让这个渠道给他们设一个专户,做 FOF 的模式。

后面的细节几乎都是媳妇来敲定的,快结束了老大哥大手一挥,和渠道的客户经理说:你们以后别找我了,都找我媳妇吧,现在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她管。

老大哥每次被媳妇打断话的时候,看她的眼里,满满的都是温柔。

这种情况,其实在南方反而是比较少见的。

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调侃东北人的段子,但是有一说一,很少有人说东北男女歧视严重的。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辽宁的文盲率是全国倒数第二,仅此于天津。

—— 也就是说,辽宁的受教育程度其实是全国第一第二的,这一定和你的想象不一样。

现在的东北没落了,但是当年的东北是老工业中心、是全国粮仓、是有持续国际交流(北边俄罗斯)的地区,所以当年的东北是真有钱的,大家都有钱了才有条件受教育,才会实现对女性的尊重。

一旦教育条件好、经济收入高,那么男女歧视的问题就会得到极大缓解。

当女性有条件在市场上挣得合理甚至不低于男性收入的时候,对女性地位的偏见认知就容易慢慢扭转过来。

东北当时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女性劳动率、女男收入差都是全国居前的,以至于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东北女性地位如何?” 大家都认可东北的计划生育执行的很好,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显著性的堕女胎情况。

一个数据:东北的男女婴死亡率,是接近于奇迹的 1.1—— 也就是男婴的死亡率甚至比女婴还高 10%,每一个东北的父母,都在把女孩子当作宝一样捧在怀里,呵护她们长大。

但是,安徽、广东、广西、海南、山西、河南和福建的这个比例是 0.6、江西甚至达到了 0.4,也就是说,女婴的死亡率几乎比男婴高了一倍。

—— 高下立判。

还有一点,老一辈东北男人疼媳妇疼女儿的原因,就是一个非常让人唏嘘的理由:下岗潮。

当时东北经历了严峻的下岗潮后,家庭里的男人很多选择去做苦力,而很多女人,真正意义上的撑起了半边天,同样去做了很多很辛苦、甚至非常委屈的工作,最后把生计维系下来了。

经历了这一波的东北男人,如果这样还不能尊重女性的话,那真的是良心都被狗吃了。

这就是中国这个地方的特殊之处:

再明亮的地方,也都有阴影角落,但是再暗淡的地方,也会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什么时候是换工作的最佳时机?

作者 / 空白白白白
上一代的人常说,现在的时代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有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在 30 年前每个人的工作还是靠分配的。

但选择多了也有选择多的烦恼。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 30 年,其中每一步的选择都对后续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当自己想要换工作的时候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这里我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整篇文章较长,请耐心观看~

五必换

必换一:对于行业非常不喜欢

常言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每一个职场人士首要需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行业。选对了职业生涯就可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我之前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经不住家里的劝说,回老家加入了一家银行。这个人本身性格内向木纳,是典型“不会来事”的人。但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为人也踏实诚恳。可是在那样一个省级银行中,他根本施展不开。每天上班如坐牢,同事把活都丢给他做,而功劳却没他什么事情,领导还不待见。我几次劝说他离开银行出来闯闯,他因为估计家里的意见没有行动。现在几年过去了,估计他就算想出来也没什么太好的选择了。

而 Pointer 中也有一位之前在银行中的同学,她发现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之后,立刻做出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离开银行,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运营工作。之前和她聊天时,从文字间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悦,像是一种重生之后的喜悦。

所以如果发现你从事的行业并非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别犹豫,转行要趁早。

必换二:老板不靠谱的公司

一个公司的老板决定了公司可以发展的高度。所以如果发现你的老板非常不靠谱,那么别犹豫抓紧撤。跟着一个不靠谱的老板只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而不会有任何的成长。那么该如何判断老板是否靠谱呢?

1. 看看老板是不是你想变成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未来希望变成和老板一样的人,那么别犹豫,继续跟着 TA 干吧,这是难得的机会。如果感觉自己以后绝对不想变成和 TA 一样的人,那么就要当心了;

2. 看看周边的“牛人”同事多不多。“牛人”能看的上的人往往也都是有本事的,所以如果老板身边能够汇聚一群牛人,那么这个老板肯定不会错;

3. 看看公司的发展。这点只能作为辅助的判断点,毕竟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而马云也有落魄之时;

如果以上三点都显示老板不靠谱,那么也别犹豫,抓紧撤退;

必换三:个人得不到提升

一个人工作时除了获得一份收入外,一个人的成长也很重要。这点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早期尤为重要。但是公司招聘一个员工,除非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否则大概率还是作为一个螺丝钉来使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员工在刚刚入职一家公司半年内的时间里,学习到的东西最多。而当工作满 1 年半之后,基本上就学不到更多的东西,而仅仅是做重复劳动了。

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警惕了。安逸必死,折腾永生,太过安逸的生活会磨灭你的意志,也会阻碍你职业的发展。所以如果公司能给你更多的挑战,那么可以考虑留下来,否则就离开吧。

个人的提升才是一个职场人士的硬实力,任何阻碍自己发展的情况都要抹杀在萌芽期。

必换四:公司将死,先走为敬

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如果公司很明显已经不行了,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提前行动,不要犹豫。从几年前的易到、乐视,到最近的 OFO,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步入没落。如果发现公司已经确实没有机会了,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早做打算。

我认识几个朋友现在在 OFO,问他们为什么不想走,回答曰:等着被裁,至少 N+1 呢。他们只看到了几个月的补偿,但以这种心态呆在公司,自己会有成长吗?一旦被裁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吗?而且等待的机会成本也是很大的,其实算起来得不偿失。

智者不立危墙之下,贪图小利对自己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决策需果断。

必换五:有更高更好的平台

这点主要是针对在公司已经工作到一定级别的职场人士而提的。我之前公司的一个同事,TA 已经位居公司的高层,主管公司的一片业务。我们公司在行业内是一个小公司,但由于 TA 做的不错,引来了猎头挖角。TA 当时还是有犹豫,毕竟在公司时间久了有感情,而且现在的工作也比较顺手,但毕竟机会难得,于是咨询到了我。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先要确认下家公司招你的目的和期望,确保去了以后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这点可以确认,毅然决然的脱离舒适区去迎接挑战。毕竟两家公司行业地位相差较远,即便是职级一样,去了以后发展和成长也会更高。

四犹豫

犹豫一:不要裸辞

现在年轻人比较洒脱,往往喜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职场这个事情和旅行还不一样,最好每一步都做好打算。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工作不顺利而又没有合适的下架,建议你还是犹豫一下,不要意气用事裸辞回家。这不但会导致你收入的中断(土豪请忽略),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你职业的连续性,对职业发展影响不好。

犹豫二:加盟创业公司

前段时间创业潮,很多小伙伴被创业公司一夜暴富的消息冲昏了头脑,幻想能够进创业公司,拿股票,一夜暴富迎娶白富美。殊不知创业公司可以说是百死一生,能够成功活下来的少之又少。而对于一个职场人士,特别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而言,本身对于市场和公司的判断经验就少,如果盲目的进入创业公司很容易“见光死”。

所以大家如果决定奔赴创业公司,最好先犹豫一下,思考清楚。

犹豫三:换城市

前段时间一个社会新闻就是逃离“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由于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小伙伴决定用脚投票,远离苦难生活。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很多离开的小伙伴发现到了其它城市后职业发展以及可选择的机会变的少了很多,其中不少人只能重新回到大城市寻找机会。

如果你换工作的唯一理由是想去其它城市发展,我的建议是好好犹豫一下,考虑新城市中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要知道,每换一次城市都是巨大的成本,少折腾。

犹豫四:短期的金钱增加

在职场中有两种钱,一种叫做“现钱”,主要体现在现在拿的工资和奖金中;一种叫做“未来的钱”,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我们在市场中找工作时,就是把“未来的钱”变现为“现钱”的过程。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公司中有成长的机会,就是提升自己“未来的钱”的过程。这时虽然“现钱”没有增加,但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可以让自己有成长机会的工作。当然,我也理解当今社会之下大家的压力都很大,但遇到一个只有涨工资的跳槽机会时,还需要慎重犹豫一下。

三不换

一不换:只是因为工作忙不换(土豪及家里有矿的请忽略)

曾经在咨询公司里见过一个小朋友,他从事的分析行业是大热行业,带他的领导也很好。但就是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熬夜、加班和出差,他因为觉得太苦所以放弃,转而去了国企。我只能说,他真的错过了一个好机会。要知道,他现在去国企也就是一个小兵,但在咨询公司沉淀几年,很可能再去国企就是中层甚至高层管理岗位。而靠他自己在国企一步一步往上爬,很可能要花费 3 倍时间甚至完全做不到。

在我看来,只要工作能带来成长,只要所处的公司和行业充满机会,工作忙一点累一点都不应该成为换工作的原因。要知道你现在每付出的一分努力,未来都会成为自己的资本和价值。

二不换:刚刚入职公司不换

有不少人刚刚换公司后感觉不适便立刻提出辞职,美其名曰“逃坑”。其实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并非“逃坑”而是“跳坑”。首先,刚刚换工作到新公司,有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毕竟无论是业务 / 文化 / 管理等等都要重新适应。而且每家公司招人肯定都是因为“有坑要填”,所以新人到了压力大也很正常。其次,我相信大家换一家公司本身都是非常谨慎的,那么在仔细挑选之后为何不给自己和公司一个机会,详细了解清楚呢?最后,频繁的跳槽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而且马上离职之后没有了收入,找工作的压力倍增,很容易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份工作至少要做满 1 年之后再考虑换。如果大家能以此为目标,相信找工作也会更慎重一些。

三不换:职场寒冬不换

职场里也分好年景和坏年景之分。好年景里招聘的职位多,机会多,工资也好谈;坏年景里固然也有岗位,但由于寒冬已至,公司本身也在做业务收缩和调整。所以对于招聘的岗位很有可能也没有考虑清楚,如果这个时候加入公司很可能会成为调整的“背锅侠”。所以换工作也需要选好年景,寒冬来了的话,还是在现有公司里好好“猫冬”吧。

其实职场里面换工作的门道是非常多的,以上列的“五必换,四犹豫,三不换”可以作为大家换工作的一个参考项,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95 后工人自述:将来我有小孩,不会再让他辍学打工

我和小帅是在一家餐厅见面的,他额头上的伤口结了痂,还没好利索。前不久,他在车间里受了工伤,出院后正和工厂协商赔偿。在某种程度上,小帅的经历正好展示了一名 “95 后”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 “游荡”。制造业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但留不住年轻人想经济独立、想创业的心。只是如果缺乏职业规划和技能增长,“游荡” 的生活总是难以摆脱。

口述 | 小帅(化名)

记者 | 张从志

实习记者 | 彭丽

重点高中的 “差等生”

我是 1995 年出生的,但因为家里躲计划生育,身份证上登记的是 1992 年。我中考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但后来开始混日子,经常翘课出去浪。我就是那种重点中学里的差生,老师不爱家长也不怎么管。高二的时候,我不想去上学了,自己就跟着隔壁职校的学生跑到了深圳,那正是富士康发生工人跳楼事件的时候。

我在富士康干了半年,也没啥钱。在那里经常要熬夜,没有正常的作息。这真的是一个挑战。你说打游戏的话,你熬个通宵,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仍然精力旺盛,但这和你在流水线上熬一夜完全不一样。熬了一段时间,人的精神头就没有了。所以干了半年,我就跑了。

我上学的时候就好像有点街溜子的秉性,喜欢折腾,比同龄人接触社会也更早一点儿。我小时候玩得好的那帮朋友,有的人上完小学就不上了,有的人只念完初中,有的人上到了高中。每次升学都是人生的一个岔路口,总有人选择不同的方向。

从富士康回家后,有两个我在厂里认识的同乡告诉我,他们在山东一个机械厂干活儿,工资挺高的,一个月 3500 元,问我去不去。我说那就去,然后背着一个登山包上了火车,没想到一脚踏进传销的陷阱。我先到了威海,然后换大巴,到了一个叫文登的地方。我这人不路痴,还有一点,脑子灵活。一下车,接我的人还没到,我就围着车站走了一圈,记住来的路线,看看周围的环境。

同乡接到我以后,带我去超市里吃东西,后来又来了一个女的,不断跟我说话,嘘寒问暖。我心里一下子反而警觉起来。因为我很平凡,没有钱,没有特长,长得也不帅,我跟她第一次见面,她就莫名其妙一直跟我说话。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他们说要带我去转转,我就把包寄存在了超市。

果然,他们把我带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还挺玄乎的,隔壁就是公安局,进门的地方有两个人看着,进去以后,看到一排人在小板凳上坐着,刚好空着三个位置,我那两个朋友就带我坐下来。有个导师在上面讲产品,教你怎么带亲戚进来投资,说得生动,唾沫横飞,怎么由投入 500 万元变为 1000 万元,再变成更多,但我知道自己上当了。

如果你想逃跑,一定要记住,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鞋带系好。这很重要。听了一会儿,我就借口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后,我把鞋带一系,冲到门口,冲那两人一脚踹过去,然后就朝楼下跑,他们几个就在后面追。我没往隔壁的公安局跑,当时那个年代,我也看了一些新闻,就怕他们是一伙的。

我拼了命往街上跑,他们几个还是追上来了,但大街上人多,他们也不敢动手抓我。我又忽悠两个同乡,说我要去汽车站,但我其实躲在一旁,看着他俩坐出租车去追。我自己也找了一辆出租车,先到汽车站那边转了一圈,看到他们在那边溜达。我问出租车司机,这边有没有火车站,司机说有,我说你赶紧送我去火车站。到了火车站,我心里才害怕起来,赶紧买了最近的车次,离开文登,回了家。通过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我庆幸自己对社会还是有警惕心的,如果我只是一个书呆子,那恐怕就比较惨了。但现在学校也不教你怎么和社会相处,学校那套东西离社会比较远,不能走学习这条路的人,进了社会往往容易吃亏。

从打工人到小老板

回学校后,我混到了高三,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很差。不过,我还是勉强考上了一个 “三本”,那个学校在山东潍坊。可见获得一个 “三本” 的入学资格,很容易。当时我还算幸运,后来很多 “三本” 学校、民办学院都被砍掉了。读完大一,我就报名参了军,因为这个学校实在太烂了,我觉得浑浑噩噩上四年也只是混个毕业证,没必要。

2013 年,我入了伍。2015 年底退伍后,我没有回大学继续念书,跑去胶东找了份工作,在一个食品厂做品检。这个厂规模很大,厂里主要是做鸡鸭一类的活体宰杀、分割,质量要求比较高,各个部位都有尺寸和品质的要求,我干的工作就是检查它符不符合要求。这份工作是我打零工时认识的朋友介绍的,一个月能拿三四千元。

在食品厂干了一年多以后,我就到了苏州,因为我哥一直在那边。那是 2016 年,我进了一家小厂,干了半年,年底我就去了上海,做房产中介。在工厂里工作,并不让我安心,我也不想把青春耗在厂子里。

1

不要低估年轻人上升的意愿,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占有兵 摄 / ICphoto 供图)

​说实话,我那两年能在老家把房子买了,也是因为赶上楼市的这一波热潮。当时我在上海松江,但卖的是浙江嘉兴、嘉善的房子,主要是卖给在上海上班的白领或者本地人。这些买房的老阿姨们可厉害了,拿房产证的时候一个人能甩出 20 本。嘉兴那边的房子当时只要 4000 多元 / 平方米,现在飙升到了 1.2 万元 / 平方米。那几个月,经我手就卖出去 40 套,我赚了差不多 15 万元。

做房产中介看起来赚钱快,但政策风向和市场风潮总在变,一旦楼市下行,我们就四散了。很快到政府开始调控的时候,我就撤了,去了无锡。我当时分析了江浙沪地区哪边的楼市还有空间,最后把目标定在了无锡。为什么会选无锡?因为无锡的教育水平高,有名的中学多,升学率高。我当时去了一个新楼盘当销售,卖了几套,但老板拖了 4 万多元的佣金没结。拖了半年,我就辞职了。

后来,互联网烧钱大战烧到了无锡,我找人弄了个本科学历,再胡乱给里面的人塞点钱,就进了饿了么做市场推广,一家家门店地扫街,让他们入驻我们的平台。当时工资也不低,但做了两个月被人家查出来,这是个假货,就把我轰出来了。

在做推广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人,他之前在上海奉贤那边开黄焖鸡米饭店。那时候他在无锡买了房,打算回无锡来,正在到处找门面。我跟他一拍即合,约定每个人出 15 万元,凑齐 30 万元去开店。其实当时我自己手里已经没什么钱了,那 15 万元大部分是刷的信用卡。

这次开店很快就失败了。我们当时花了不少钱接了一个转租的店铺,面积还不小,然后重新装修,改造水电、燃气,把店面弄得很漂亮。我们还雇了两个兼职的大学生,加起来一共四个人。第一个月还可以,一天的营业额能有 3000 多元,到了第二个月就不行了。也不能说他做的东西不好吃,但确实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而且我们当时只做堂食,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得转型,走平台,做外卖。他不同意。我们就因为这个事情吵,有一天晚上商量不成,一气之下,第二天就决定把店面转出去。

转了一个月才有人接手。那么大一个店,房租一年要 9 万多元,我们用的装修材料都是从上海买来的,东西要求是最好的,锅碗瓢盆全部都是新的。最后只收回来 21 万元,算下来,每人赔进去差不多 7 万元。这个事情对我打击很大,还欠了一大笔卡债,我从有积蓄变为了负债者。本来我做中介赚到钱了,我应该离自己为自己做事更近了一步,但实际上我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亏本也许是大概率的事情。​

2

开店,是小帅曾用来改变自己打工人身份的方式(大江 摄 / 视觉中国供图)

​黄焖鸡米饭店黄了以后,我心急,想快速赚到钱,但越是这样,就越容易被骗。

2018 年底,我被一个女孩子骗到了广西,差点又进了传销窝。这个女孩是我在无锡开店的时候在网上认识的,聊了差不多小半年。她说自己是安徽阜阳的,现在在广东湛江那边跟舅舅一起开店。

到湛江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天还下着小雨,我一到那边就发高烧了。她和另一个人来接我,上车以后不让我看手机,说要跟我一起听歌培养感情,然后把我拉到了广西北海开发区。我下车一看,妈呀,跨省了!我又往周围看了一下,那边汽车站、高铁站都有。我知道自己又上当了。但当时我还在发高烧,身体很虚弱,只能去他们那个地方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去诊所打了针。到中午 11 点多,我回去还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饭,先补充好体能。还是老规矩,先系好鞋带。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就把驾驶证、身份证还有银行卡全部揣在了身上,把包留在了房间里,包里就塞了几件衣服。

中午吃完饭,我说要下去再打一针,打完再上来。一出去,我就把那个女孩的 QQ、微信都拉黑了。我在路边找了一辆车,让司机送我去汽车站。那人本来说没时间,我给了他 50 块钱后,他就送我到了汽车站。在那里,我买了一张 12 点多发车的汽车票。我跟闸口处的阿姨说,有传销的人在后面追我,能不能先放我进去,她就把我放进去了。在路上,那个女孩一直给我打电话,等我上了去南宁的车,我才接了电话,我跟她说,我已经在去南宁的车上了。出了北海后,我就把她的手机拉黑了。

回到原地,希望能脚踏实地

2019 年,我咬着牙又回了山东那家食品公司。我得考虑怎么还债。在山东那边消费低,我当时一个月工资 7000 多元,每个月拿 6000 元还信用卡,留下 1000 元生活。如果自己做饭的话,在那边 10 块钱能买一大筐菜,租房也便宜,一个月 300 块钱能租下两室一厅。我那时都是早上 4 点起床,有的时候干到晚上 8 点多才下班。除了​做品​检,有时也去帮着宰杀。因为客户对肉质要求高,很多时候必须得人动手。效率高的工人,一天能杀几千只鸭子。闷头干了一年,我把所有的信用卡都还清了。

人吃过亏以后,思想就会转变。2019 年的时候,我开始考成人高考,我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没办法,现在全日制学校上不去了。我的高中同学里考上 “985”“211” 学校的人挺多,但我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后悔,因为你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人都有各种体验,可能我这个阶段不行,但是下个阶段还可以。即使一辈子这样平平凡凡,我也能接受。

3

小帅厌倦食品加工厂的工作,但冒险失败后不得不回到那里(sky 摄 / IC photo 供图)

​我的学位证书应该就快下来了,之前我以为成人高考的学历可以去考公务员,但好像不行,不过或许以后可以申请去做个老师。我跟我以前的大学老师交流,老师说我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可以的,比我的很多师兄师姐要强。

最近这几年,我在苏州一家日资工厂打工,但已经受了两次工伤。第一次是在去年 10 月份,脚背骨折;第二次是在操作机器时被架子砸到额头和裆部。现在,我等着做工伤鉴定。我们工厂的配合度还比较高。不管怎么样,处理完以后,我肯定不会在这家工厂做了。在同一个厂里一年之内受伤两次,太倒霉了。而且出了这个事以后,我在工厂里被排挤得厉害,因为车间主管之类的也有考核,我影响到他们的绩效了。

我打算先回家静养一段时间,除除身上的霉运,然后再考虑结婚。我以前喜欢到处浪,但现在背着车贷、房贷,也想求安稳了。车是我去年买的,总价 11 万多元,现在每个月要还 4000 元的贷款。家里那边因为盖大学城,拆迁分了两套房子,所以现在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我觉得别人都有了车,干脆也买一辆,我爸同意了。不过车买了这么久,才开了不到 500 公里,平时都停在路边。苏州这边路况复杂,我有点儿怕,只敢晚上偷偷出去上高架溜达两圈,然后回来。说实话,你让我在这个城市打打工还行,在这边定居,志不在此。

我家是兄弟两个,父母那一辈就在村里种地,农闲就去做瓦泥工。我爸也出来打过工,就在山东的食品厂,是我托关系把他弄进来的。他现在 50 多岁,也在外边打工,但是我们不让他干重活儿了,只给人看看门,做保安。其实你要是去劳务市场看看,就会发现在 60 年代到 70 年代这个阶段出生的叔叔阿姨,还在外面打工的很多。他们基本都是第二次出来打工,第一次是在 90 年代,挑起自己家庭的大梁,现在则是为了孩子的彩礼、婚房。

我最早出来打工其实跟家庭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家里人都说,你读那个大学有个屁用,还不如出去打工。这种话害了很多人。我以后如果有孩子,不管他学得怎么样,我不会在学业上面给他压力,至少我会让他把本科读完。他要敢辍学,我就用脚踹他。但是我会带他出去玩,让他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能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 年 18 期)

为什么一结婚就吵着非得买房?

@汪有: 今天那个 “男的为了买房买车责任放弃梦想” 的帖子你们都说不少了,我换个跟性别没关的角度 ——

为什么一结婚就吵着非得买房。
租房结婚不行嘛?
都是二十来岁小年轻,能有什么积蓄,不都是硬啃家长的?
欧美都能接受三十五六才第一次买房,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行?

能问出这种问题,确实是完全不思考中国国情。
我们的国情是:房地产市场太疯批了。

虽然我们总把买房买车混为一谈,但其实,买房和买车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东西。
很少家庭能接受不买房结婚。
但大把家庭能接受婚后攒了钱再买车。

原因很简单:车不会疯涨。
房子会横盘三年,突然翻倍。
不讲道理的。

如果房子也能像车一样,价格基本稳定,像特斯拉这种还越来越便宜 ——
大把人能接受买得起的时候再买。
甚至还会嘲笑早买的被割了韭菜。
如果不关联学区户口,我们也能做到三十五六首次置业。

在我们现在这个情况下,等不得。
房子突然给你翻个倍,十年白干,未来三十年现金流每月少一万。
你现在想挺好,我三十五岁再买吧。
结果到了三十五,发现你四十五才能买起。
四十五的时候发现六十五才能买起。

那当然焦虑了,赶快啃老早点上车。
现在不啃老以后都没办法给爸妈置换养老房了。
我这么讨厌啃老的人,都鼓励过不少朋友放下面子,放弃独自奋斗,找父母要钱。
后来这些朋友也不少回来感谢我的。

当然,国外也有疯涨的。
比如伦敦这么多年房价也稳步上涨,比如疫情后美国瞎印钱,美国房价也上涨了。
但外面主要集中在头部城市。
而我们这里,小县城都给你瞎涨。
一个平均月薪两千五的小县城,房价过万刺不刺激?

我一直嘲笑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刚需都是薛定谔的刚需。
平时不言不语不看房,一到房价上涨周期,全吓出来买房了。
你想这些刚需里,多少是被吓出来的假刚需。
本来没那么着急买,五年后稳定了买也行。
一涨被吓怕了,怕上不了车了,不管了我赶快买吧。
今年就不得不买。
房价也被推高了。
搞到本来今年真有事儿要买的真刚需非常尴尬。

我就是,我爸妈不到六十,我竟然已经开始琢磨他俩的养老房了。
按说他俩身体不错,这本该是我十年后考虑的问题。
结果我被吓怕了,怕到时候买不起,我现在就得琢磨。
也许三年后就买了。
那中间这七年,是不是造成了资源错配?
是不是挤占了真刚需的空间?

你再看你们身边,是不是很多人明明小两口刚结婚也不会要二胎,买个两房明明就够用。
结果他们说啥也要上三房。
孩子没一撇呢,就非得硬上学区房。
这不就是把假刚需吓成了真刚需。

越涨大家越焦虑,越没安全感。
越卷。
然后房价越高。
大家越要 “为了买房买车去放弃梦想”。

本来你买个两房就行了,之后可以置换。
但你怕买不起了,你硬上了学区三房。
多花了不少钱。
这些钱本来你可以去进修、旅行、烧爱好。
但现在不行了。
你为了硬上三房,牺牲了你的梦想。
这些提前花出去的钱全是错配的。

如果你了解酒店行业,会知道酒店行业最大的成本是空置成本。
你也一样。
你最大的成本,是为了一个你从来不进去的客房多交了首付多还了贷款。
挤占了你未来三十年的现金流。
它却一直空在那里,没有给你创造价值。

你如此聪明,肯定能看出来我上面这句话是有漏洞的 ——
空着不创造价值,涨价不就创造了么!

你当然会红了眼,天天盼着:涨!涨!涨!
刚刚你还嫌房价贵,咬牙上了车,踏上脚蹬板,立马变心眼。
涨!涨!给我涨!
人就是这样被异化的。

这不光是男的放弃梦想,我认识不少女青年也放弃了梦想。
婚礼时候说着 “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 “的甜蜜誓言,转头一个学区房就能让大家假离婚。
这显然不对,但怎么能去苛责这些趋利避害的普通人呢?

所以,微博上吵架肯定还要吵,闲着也是闲着。
但只要这个根本的问题不解决 ——
十年以后我们还是这么吵。

大厂里的外包年轻人

“外包” 是大厂这些年极其普遍的人力模式。外包员工和 “正职” 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身份的微妙投射在方方面面。明着看是待遇上的不平等;更隐性之处,他们的努力无法和前途挂钩,时时感到 “二等公民” 似有若无的 “歧视”。这一切带来内心长久的漂浮和不确定。那些年轻人的梦想和渺茫的转正机会一样,永远处在一个薛定谔的状态里。

同一个屋檐下

镜头拉起,我们望向大厂内部,996 的火热之下,人人在一种繁忙的秩序里各司其职。一个人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隐身太容易了,除非你一定要让自己显得做作。比如这个叫郑栋翔的男孩,总是停在会议室的门槛左顾右盼,要么一个人飞快地走进去,要么把自己夹在人堆里带出来,他就不肯从容走路。再比如那个女孩,她把工牌塞到衣服里面,剩个带子绕在脖子上,夏天也是,这样真的很奇怪。反正,总有这么些人极力让自己和大家一样,这种努力让他们处处流露不一样。

大厂是腾讯,某个游戏工作室,外人看起来牛逼极了,你玩鹅厂游戏,你就一定知道它的名字。郑栋翔在里面做游戏测试,跟着项目走。他在一个会议室里办公,门口正对着一排工位,看起来其实没什么区别。但郑栋翔总感觉每天走进会议室上班灰溜溜的。一门之隔,其他人是 “正职”,郑栋翔这几个是他们的反义词,“外包”。

他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人力外包是当下十分普遍的模式,外包员工和公司其他人做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他们与第三方而不是自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这里面余地很大,比如,社保可以按最低来交;再比如,被辞退一个通知就好。本质上,它可以理解为公司降低劳动成本的一种选择。但很多时候,在大厂外包和小公司入职这两样里,一些年轻人会选择前者,为了跟着学习,为了一种光环,也或者是为了一个极度渺茫的转正机会。

那是一群悬空的人。向下,这份工作给不了他们坚实的归属感,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是真正属于这里;向上,转正逆袭的榜样当然是激励,但更多时候其实只存在于传说。这种处境投射在内心里,造成一种无法言说的敏感。另一个叫王珊的女孩,提到 “正职” 和他们平时工作里的区别,脱口而出,“他们看起来更自信”。为什么自信?她想到他们穿的衣服,程序员不修边幅的衬衫吗?不是,还有眼神?走路方式?提了一溜儿答案,又一个一个自我否决之后,她茫然了,但还是坚定地说,他们就是显得很自信。

真正的答案 “残酷” 却也简单,他们和 “正职”(他们自己这么叫)同处于一个屋檐下,做着一样的工作,但身份的微妙映射在方方面面。

第一个感受来自工位。郑栋翔觉得外包员工 “完全没有物理上的安全感”。空出来一个旮旯,就把他们塞进去。郑栋翔一年搬过四次,刚来就走,最后一站是这个会议室。每次心情混乱地收拾办公用品,他就觉得自己很没存在感,很无力,像是又被赶走了,因为 “工位紧张”。

他有时也劝说自己,是不是一种自卑放大了心情。会议室勉强接受,但总有些话是难以忽略的 —— 比如,“你是外包,不是正式员工,麻烦不要随便偷吃公司的零食,注意素质。” 没人对他说过这个话,但在网上看到,他也要消化许久。还有,一定有些时候,感受会被推到一个劝说无效的处境,比如在阿里做外包的王珊,她的工位撤退到园区边缘的访客中心和存放小电驴的地下车库。

每天,王珊在访客中心大厅的沙发或者供客人聊天的桌子上办公。阿里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景点,访客中心就是游客接待中心。狭小的房间里,动态的电子屏上中英文显示着公司的辉煌往事,天天有人在屏幕下合影留念,发出兴奋的噪音。王珊在无尽喧嚣中工作,不停发钉钉消息给同事,那些人都在隔壁漂亮的办公楼里。

图 | 公司窗外景

外包人的生存攻略

郑栋翔还记得在科兴科技园的面试。那个面试官特征明显,过了头的一本正经和秃头。面试直接通过了,那天他非常开心,游戏是腾讯最难进又超高薪的部门。未来的规划是显而易见的,跟着牛逼同事一起学习,直到自己也一样牛逼。 起初,老妈听说他进了腾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大专儿子怎么可能进 “世界级 企业”。 郑栋翔 模糊掉了这里面的区别,好好努力,迟早自己也会是真的员工吧。 他这么想。

打击来的很迅速。上班没几天,郑栋翔踱到同事的工位边请教技术问题,得到头也不抬的回复,“这个东西你不需要知道,你只要把自己工作做好就行。”

一开始,他把自己定位成低年级学生,那一刻他才发现他不是,他是另一种人,他并不被视为这个集体里的一员。

像是当头一瓢凉水,他的积极劲儿消失大半。一番调整之后,郑栋翔用力把心态转变为负重前行的样子。却又很快发现,外包员工被严格控制的 “权限”,让自学的愿望很难实现。 腾讯有内部的技术论坛、社交平台,员工们在里面分享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切外包员工都没有权限进入。 他自己只是做最简单的黑盒工作,一颗螺丝钉。

在大厂,每个员工都只是链条一环,个体发挥作用的余地很小。外包人尤其如此,他们手底下的环节往往是最简单和重复的,很难说在这里面个人究竟能学到什么。郑栋翔很快发觉这是个问题。只能自我调侃:成为一颗螺丝钉应该是大厂人应有的觉悟,更何况是一枚外包螺丝,哈哈。

就算在其他地方,权限也时时构成困扰。有时,策划同事提出的需求书,郑栋翔都不能直接打开,需要向外包公司的 “驻场管理” 申请,再由管理员向腾讯申请。这种 “驻场管理” 手下几十位外包员工,申请流程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有时候,郑栋翔手底下一堆抓狂的事项没有去处,只能自己劝自己,这是现实,没办法。 他听说早几年外包员工的权限和 “正职” 差不多,后来不知怎么取消了。 “可能就是不信任我们吧”,他郁闷地想。

但无论如何,工作就是工作,给自己找梯子是另外的事情,找不到也不能怎么样。郑栋翔部门老大经常说,他们是流水线上最后一个质检员,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他也知道自己必须相信工作很重要,这是职责。老大是他们小队伍里唯一的正职,每天坐在会议室门口,像一个班主任。

做的久了,他也学会了作为一个外包人的生存技巧,别人怎么看他尽量不想,自己干自己的,五百人的大群里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和 “正职” 止步于工作交流,尽量避免言语交谈,能文字就文字。

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 “甩锅”。腾讯三年郑栋翔呆了四个项目组,每次反馈 bug,追责之前,他赶紧推给程序自证清白。一开始很不好意思,但没办法,外包的身份太容易背锅,关键是后知后觉,正职自己在小圈子讨论事情,出了状况总是最后才传到他们那儿,那时解释,茶都凉了。他必须学着保护自己。

很多大厂员工烦开会,把那视为一种冗长低效的流程。但郑栋翔很盼望大团队开会,那是为数不多拥有 “参与感” 的时刻。王珊也是,在阿里,各种大促小促活动都需要部门开碰头会、启动会、复盘会。只有这时,王珊能和平时不见面的正职同事们坐在一张桌子,见一面,说几句话。 有时候,开会前正职会把一些 “乱七八糟” 的事情交给王珊处理。 控场、确认名单、场地对接、会议布置、签到、核对演讲 PPT,它们特别繁琐,正职不愿意干,但王珊总是快乐地接过来,感觉 “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了”。

这种好感受往往破灭的很快。回到 “工位”,王珊又只能一个人对着一台电脑,和正职用钉钉联络,没有绩效,没有周报,不用汇报。闲着的时候,王珊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半年后的自己是一个什么状况?能学到什么?谁能带自己?她把所有 “同事” 想了一遍,大部分人只存在于钉钉的通讯录里,想到最后,她在心里默默划掉了每一个名字。

图 | 公司窗外景

说不清楚的未来

郑栋翔在腾讯干了三年,在外包里,算是长寿员工了。但时间越久,他越发现当初 HR 含糊地说 “可能转正” 是句浮云。其实根本没什么机会。他一直干的不算差,外包员工的考核分 “S,A,B,C,D” 五个档,郑栋翔是 B 档,这个分数看上去不错,他还有点骄傲地发过来发了一串:“三年我都是 BBBBBBBBBB。” 但那到底是个什么含金量,他心里也把握不准,说不定是老大随手打的呢?唯一确信的是,这和正职是两套考核系统, 他这个东西的作用只在于每个月能拿多少钱,与转正没有挂钩关系。

郑栋翔自己在技术部门,他觉得这个部门太热,社招大神多,转正轮不到他,或许运营容易一点。但看一些网站,很多过来的 “老外包” 介绍,玩儿技术的转正才容易,因为能展示水平,运营之类的根本没机会。他苦笑,这样的猜测是没有尽头的。在那些网站上,“外包员工转正机会大吗” 的问题永远悬挂在那儿,回答越来越多,身处其中的人倾倒情绪,还有所谓的人力专家说漂亮话 —— 那些都不可能给他想要的答案。其实他心里明白,这件事情也不可能有答案。

机会来自哪里呢?最可能的是离开,走社招。郑栋翔希望外包积累的经验多少让自己简历好看一点。但这需要一个好的项目团队(是的),也需要承担一些看上去重要的工作(不确定),他很努力了,但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他对大厂 “标准” 仍然有敬畏感,身处其中并不能减弱这种感受。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知道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学历还是不是个门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把一些事情想清楚之后,他渐渐随遇而安,心态放下也会有一些好时刻。比如,混迹在非正式的聊天群,看到有外包同事 “勇敢” 的正职大佬索求福利,自己也赶紧跟上 “求!”。他的工资也一点点上涨,“威胁离职” 是有用的,隔一段时间提出想要离职的诉求,通过外包公司转达,往往会获得 5% 的工资涨幅。虽然外包离职率居高不下,但是作为一个及格且成熟的测试员工,郑栋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如愿以偿。

逐渐地,大约在 2020 年,他发现公司的外包员工越来越多了,竞争也大了起来,不再只是他这种大专生,学历更好的同事加入了进来,郑栋翔估计深圳的公司外包员工在几万人。同事离职也越来越频繁,3 月份部门走了四五个,还有和他一样工作几年的 “老外包。”

他很无语,外包这个圈子怎么也默默卷了起来。之前有大厂出个宣传事故,一个微博大 V 发表感慨,怎么拎出来背锅的人连临时工都不算,是外包的。这个说法实在是纠结,临时工和外包,哪个更高级一点?看他意思,应该是临时工,可能临时工也是自己人吧。

辞职的决定下的艰难。三年下来,腾讯渐渐成了舒适区,但郑栋翔清楚在这里已经无法得到什么了,好像就在那个时刻,他只是觉得自己该离开了。不需要和同事道别,反正也不熟,只有部门老大稍微做了挽留:“能不能把这个版本的工作做完再走?”

刷了门禁卡,郑栋翔隔着闸机把绿色工牌还给了老大,就这么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大厂。来的时候,他在工位上挂了一只羊毫毛笔,放了一叠宣纸,希望有空的时候写写字,离别时刻,郑栋翔抱着一只游戏公仔和一张行军床,净身出户。 留下的毛笔连笔套都没开。

回想起来,郑栋翔说自己最高光的时刻与工作无关,而是在工作室举办的一次大型真人吃鸡活动上获得 MVP,老总亲自颁了奖。几百支队伍里拔得头筹,他笑着说虽然别的地方不行,但是玩起游戏,“外包不比正职差”。

这三年,他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见识了大厂的流程化操作,见到了优秀的人(虽然不怎么搭理他),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考一个专升本的学历。他需要一些确定的东西,不想再悬空,思来想去,学历的坑还是要填上。王珊离开的更早,去了一家小公司,但她有工位,企业文化墙上有每个人的照片。相比于阿里,这间公司太不起眼,她需要处理自己心里的一些东西,但或许最重要的是,她真的是属于那里的人。在阿里,她进入园区都得问主管开访客证明,一次又一次,她以为自己会习惯,慢慢接受,但直到最后也没有。

大厂依然在扩张,一直辉煌。在郑栋翔和王珊 “到此一游” 的腾讯和阿里,年报近年明显呈现出一个趋势 —— 收入和盈利增长的比例远高于人员增长比例,也就是 “人效比” 在不断提高。去年,这个数据为 600 万 / 人和 433 万 / 人,三年前是 530 万 / 人和 379 万 / 人。

说的简单一点,单个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大了。这里统计的 “员工”,不包括郑栋翔和王珊们。

* 文中涉及当事人信息有部分模糊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zhenshigushi1

史上最热五一:迪士尼厕所排队 1 小时

文 | 李小白 李星野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茶颜悦色排队 500 分钟,文和友等位 8000 桌;按摩洗脚排队 6 小时起,瞿记龙虾两家店等位都超过了 100 桌。” 一位五一期间去长沙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这无疑是一个史上最热的 “五一黄金周”:在疫情、春节原地过年等多重因素挤压之下,旅游、探亲需求剧烈反弹;大量的 “报复式出行” 伴之以熟悉的抢票、秒光、拥堵味道,助推全国各地的景区、餐饮、消费刷新了一串新纪录。

文旅部 5 月 5 日发布数据,2021 年 “五一” 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2.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19.7%。另据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5 月 1 日至 4 日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到 1.5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5.3%,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从 4 月后半月开始,银联网络航空售票类消费笔数同比增长 98%,铁路售票类消费笔数同比增长 1 倍以上。

在携程平台上,2021 年五一假期酒店订单量相比 2019 年实现了 43% 的增长,多家高星酒店一房难求。以杭州开元森泊度假酒店为例,五一当晚双床房价格为 6710 元,较平日 1000 元左右的房价上涨了六七倍。

不过在这些火爆的数字背后,被挤在热门景区寸步难行的游客体验往往一言难尽。

据西安交通部门数据显示:西安北站 5 月 1 日发送旅客 24.02 万人次,刷新了建站以来的新高。而一位在 5 月 2 日游览了兵马俑的游客对作者表示,他从早上 9 点排队到了中午 12 点,才挪到了 1 号坑跟前。

与其 “堵” 在景区,到辽阔壮美的西部或小众景点打卡、尝试极限运动获取更特殊的体验,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 “新” 度假之选。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酒店预订增幅最高的十个目的地中,四个目的地来自新疆,其中和田酒店预订增幅超 7 倍。另据马蜂窝数据显示,广西平南、甘肃迭部、新疆叶城分别以 178%、139%、137% 的攻略浏览涨幅位列前三席。

厦门 “老” 了,长沙 “爆” 了

从各种数据来看,今年五一的火爆场面已超过春运。

据铁路 12306 统计,4 月 17 日,铁路开始发售 5 月 1 日客票,当天即售出 315 万张,是 2019 年同期的 3 倍以上。携程上从 4 月 26 日中午开始,平台有超过 15000 条车次进入了候补的售票状态。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对作者表示:2020 年五一受疫情影响,出游仍以周边游、短途游为主。今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人们出游信心和需求日益增加,又经过了清明假期的短暂试水,许多游客在五一选择了跨省长线游。

在预订热度上,长沙晋升为 “新网红城市”。 去哪儿数据显示,长沙的酒店预订量比 2019 年增长 1.5 倍,增幅领跑新一线城市。“作为初代网红,厦门已经徐娘半老了。长沙、重庆、成都这些更具娱乐意味的城市更受年轻人欢迎。” 一位 OTA 从业者对作者表示。

4 月 26 日,作者在携程机票预订中观察到,北京 – 长沙、上海 – 长沙的航线 4 月 30 日下午和 5 月 1 日上午的经济舱机票已全部售罄,只剩下了近 6000 元的公务舱,此热度一直延续至五一假期。而除了龙头城市三亚,其他成都、西安、杭州、厦门、广州等热门旅游城市,均未达到类似的火爆程度。

image

北京 – 长沙与北京 – 三亚 5 月 1 日上午的经济舱在假期前数日即已售空

相应地,长沙酒店的房价也水涨船高。在携程上,长沙五一广场、IFS 国金中心的酒店在 “五一” 期间比照平日价格上涨了 3 倍左右,普遍超过千元。

旅游热度在今年达到顶点的还有澳门。去哪儿统计:五一期间澳门酒店预订量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17%,澳门银河、摩珀斯、美高梅、永利皇宫等网红酒店再现每晚 3000 元以上的高房价。

在这样的热度推动下,为了保障游客的体验与安全,文旅部要求各地景区严格落实 “限量、预约、错峰” 要求,全面实施门票预约制度。五一前,多数热门景区、博物馆早早显示门票 “约满”,这让抢票成为一门玄学,黄牛也随之大行其道。

4 月 21 日,故宫开始发售 5 月 1 日门票,随即秒光。某故宫亲子项目团队向作者透露,他们使用了 “N 台电脑和 N 台手机” 同时开抢,才艰难地刷到了数张票。而作者在闲鱼等平台上与黄牛卖家联系获悉,故宫五一期间的入场票已被炒到了 1600 元 / 张。

image

10 万元套房售罄背后的行业 “默契”

尽管各地五星高消费酒店五一期间普遍上涨数倍,但仍难以阻挡人们的购买热情。

从 4 月 26 日开始,在携程上查询上海网红 “深坑酒店” 只剩下 15000 元 / 晚的套房;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 6000 多元 / 晚的房间较平日上涨 3 倍,仍预订一空,只剩下了 58000 元 / 晚的水底套房。进入五一后,此套房上涨至 10 万多元 / 晚,仍告售罄。

image

上海网红 “深坑酒店” 和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五一预定火爆

今年的五一度假游之所以格外火爆,一方面固然是客户端需求强劲,另一方面酒店方对于这个黄金周也已求之若渴。

去年五一,疫情让一位在莫干山脚下经营十间房间的民宿老板几乎颗粒无收。“很多人都关店不做了。”2019 年,这家民宿的营业额大约在 180 万元,成本在 120 万元左右;2020 年民宿营业额只做到了 100 万元。“从今年 3 月开始,行业内达成了默契,都在提价,希望多挽回一些去年的损失。” 民宿老板对作者说。

平日,这家民宿价格大约在 500-600 元 / 晚,五一期间房价飙升至 2200 元 / 晚,全部订光。民宿老板计算,这个黄金周他大约会收入 15 万元左右,相当于莫干山七八月旺季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收入。

北戴河阿那亚一位民宿老板对作者透露,他在平日里 1000 多元 / 晚的独栋别墅在五一期间涨到了 5000 多元 / 晚。“整个阿那亚都在涨价,600 多元 / 晚的五星酒店涨到了 2500 元 / 晚。”

排队:从敦煌的骆驼到迪士尼的厕所

不过,在这样处处拥挤、处处涨价的燥热之下,游客的旅行体验自然难以保证。

抖音上一位在五一期间到敦煌旅行的张先生拍摄下了 “壮观如龙” 的骆驼排队上山队伍。“骆驼得有 2000 多匹”,网友戏称其 “再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image

在抖音和微博上,不少游客晒出了景区超出承载力、游客纷纷要求 “退票” 的视频。5 月 2 日,有网友在湖北荆州方特东方神话主题乐园游玩时,从 7 点排队到了 11 点,现场十分拥挤,游客要求退票。同日,河南云台山景区突降大雨,观光车辆行驶缓慢。众多游客滞留排队等待,大喊退票,云台山随后致歉。同样在 5 月 2 日这天,安徽六安天堂寨游客爆满,近万人下山途中滞留。

作为全国五一假期最热门的游览地之一,上海迪士尼提前几天便已人满为患。一位在 4 月 30 日游览了迪士尼的游客对作者谈到:他购买了 “599 元门票 + 595 元 6 项尊享卡” 的门票组合,全家当日共花费了 4000 多元。如果没有购买类似 “快速通道” 功能的尊享卡,当天热门的 “飞跃地平线” 项目需要排队 3 小时左右,“那么一天也就能玩到三四个项目”。

进入五一假期后,迪士尼的热度直线升温。“飞跃地平线”、“雷鸣山漂流” 平均排队时间都在 3-4 小时左右。一位迪士尼导览员对作者透露,许多游客花 149 元购买了可早入园 1 小时的早享卡。“但他们从早上 4 点半就开始来排队了,到中午上厕所都要排队 1 小时。”

image

5 月 3 日上海迪士尼的游乐项目等候时间

选择住在迪士尼园内的人,付出了更加高昂的成本。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 5 月 1 日至 4 日,从 6000 元 / 晚的豪华花园景观房到高达 1.5 万元 / 晚的魔法师套房均显示 “已无库存”。

景点 IP 大战在雪糕

除了在景区内的游客,更多人都选择在五一假期集中消费。作为免税区核心重地,5 月 1 日至 31 日,海南省商务厅组织 9 家免税店为每位离岛旅客提供 865 元的代金券,数量共 100 万张。据海口海关统计:4 月 30 日至 5 月 2 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 4.59 亿元,购物人次 6.84 万人次,购物件数 71.9 万件,同比分别增长 188.2%、155.4% 和 211.1%;平均每人消费 6700 多元。

在餐饮方面,火锅连锁企业小龙坎相关负责人告诉作者,成都商圈门店来客量比四月猛增了 50%,最长的排号时长超过了 3 小时。到成都排长队吃火锅的游客,还吃红了另一款美味。

image

三星堆青铜面具雪糕

3 月,三星堆遗址因出土了黄金面具等重要文物爆红。5 月 1 日,1.57 万人直奔三星堆博物馆,除了观赏文物,许多游客拿着两款以青铜面具为模板的 “娃娃头” 雪糕打卡拍照。一上午时间,两款 “出土味”(巧克力味)和 “青铜味”(抹茶味)的 1200 多支雪糕就被抢购一空。

特色雪糕也成为了许多著名景点的文化 IP 暗战。朋友圈里,许多人晒出了湖北黄鹤楼景区雪糕、江西滕王阁雪糕、北京故宫瑞兽雪糕、苏州园林狮子林雪糕等等……

在 “云” 游览了全国景区的人山人海后,一位网友表示:“五一机票涨三四倍,火车票比春运还难抢,只能选择在家躺平。” 而实际上,许多身在外地的游客因不堪排队重负,也纷纷选择了 “宅” 在酒店的 “躺平” 姿势。

据 “饿了么” 在 5 月 4 日发布的 “五一消费报告” 显示,五一前三天外卖订单量增长为近 5 年来最高。其中尤以酒店、景区等区域为代表,外卖需求翻倍增长。

年轻人在寻找小众旅游地

如今,在难以出国旅行,同时长假稀缺的前提下,如何避开人潮,开掘出更多小众深度游玩法,成为了许多旅友和平台的课题。

一位网友在知乎提问《如何避开旅游人群》中的回答获得了高赞:“戈壁、沙漠,荒无人烟,沿途白雪皑皑、雪山连绵。腾格里沙漠茫茫沙海,风光无限,驼铃阵阵、大漠落日、夜幕星辰。沙漠旅行非常成熟,只要听从向导,不会有安全问题。甘南风景小众而别致,草原、湿地、山峰、丛林,旅行元素丰富,距离兰州比较近,也方便抵达。”

这个假期,资深旅友戴龙挺是在新疆度过的,他丝毫没有感受到拥挤的困扰。他的朋友圈里,有十几个人都在新疆自驾。“我先飞到了乌鲁木齐,第二天去看了天山、天池、博格达雪峰。之后飞到喀什,在塔县、帕米尔高原自驾,风光辽阔,人和车都不多,旅行体验很好。”

为了这个黄金周,戴龙挺请了 3 天假,连着黄金周共有 8 天假期。“国内西南、西藏、三亚再向南的西沙群岛地区,都比较适合深度游。” 他对作者说。

image

戴龙挺拍摄的帕米尔高原边的雪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逃离热门景点,选择小众玩法。在去哪儿上,海南儋州,西藏的山南、日喀则,青海的德令哈,新疆的和田、阿克苏、阿勒泰等小众景点,酒店预订增幅都有 5 倍到 10 倍不等。

除了直接奔向景点目的地,冲浪、潜水、跳伞、滑翔机,乃至冰川徒步、沙漠观星,都在成为年轻人的旅游目标。

五一期间,海南分界洲岛的 PADI 五星潜店每日预约均爆满。因出国旅游遥遥无期,许多无法到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潜水胜地游玩的达人,纷纷选择了在分界洲岛释放自己的潜水热情。

在海南万宁的日月湾冲浪基地,五一假期的人数也直线上升。近年来,万宁冲浪已经成为了中国冲浪点中最成熟、经营规模也最大的一个。每年万宁在此接待游客达五六万人次,日月湾内有数家冲浪俱乐部、精品客栈,许多年轻人每年要来这里冲浪数次。

今年摩登天空把音乐节的其中一站也落地万宁。在万宁,人们可以在露营畅享音乐节的同时,享受海上冲浪。音乐节开始前的半个月内,门票即抢购一空。

而距离三亚 60 公里的海南红角岭航空飞行营地,现在也是抖音的一处网红打卡地,网络曝光量过亿。在这里,游客可乘坐滑翔伞,从海拔 360 米的飞行场起飞,俯瞰 7 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

可以想见,未来通过娱乐化运动、景点设计的不断丰富与深化,游客除了堵在景点内、宅在酒店里,还将获得更多选择。

来源:棱镜

人不能懒

@升值计: 印度和中国的区别,其实你归结为人种和民族性格就走歪了,其实就是是否彻底工业化的区别。

西方人描述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无论是大清还是民国,一个重要的描述就是,懒,是的,你没有看错,今天印象中是勤劳刻苦的中国人,一个世纪以前的最典型印象是懒。

街道上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懒汉,而且几乎没有时间概念。这跟我们对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国民,印象完全一致。

我认识很多做外贸的老板,他们对非洲、蒙古、中亚几个斯坦,还有印度,包括巴铁的印象,几乎都是一样的,就是懒,没有时间观念,你约上午见面,基本上不可能,因为还没有起床,你约下午三点,那一定能拖到五点,你准时到了,你就是傻子。

其实这种懒和没有时间观念,并不是真的懒,就是没有正经事,长期处于一个没有正经事情做的状态,所以对时间没有感觉,也不觉得勤劳有什么用,勤劳不创造价值。

这就是前工业社会的普遍特点,其实工业化最大的改变,就是人开始变得有价值,因为人一直处在一个被冲击的状态,他光是被动应付这些就需要成长,只要你去迭代,你去奋斗,都能创造价值,所以人才变得勤奋起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要到,有变化的环境,有变化的行业,有变化的城市中去,其实人跟人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有的人到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有的人到了一个有冲击的环境,几年以后,差距就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冲击不能太大。

才女庞秀玉的故事

@作家叶倾城:2007 年,我在报社编辑文化版,我写到了一位单亲母亲:
庞秀玉,她初中未毕业就去酒店打工,被客人灌醉后强暴,后来半推半就成为四十岁男人的情妇,在三年内为人家生下三个小孩。
始乱的结果,无非是终弃,她沦为单亲妈妈,三个孩子,还有一个病重的老母,也要依赖她。

这故事屡见不鲜,上报纸的社会新闻也不太值得。为什么,她上的是文化版?

因为,庞秀玉的另一个身份,是曾经全国著名的少年作家,她 15 岁那年,《天津日报》不惜拿一个半版刊发长文介绍她。
她出生在一个连电视冰箱都没有的家庭里面,小学就发表数万字,屡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领奖一直领到人民大会堂。与巴金等文豪通过信,也得到过中央领导的题词。她初一就同全国其他十几名中学生一起出访日本。
据说出版习作选《希望》后,签售签得手都肿了……

这反差太大太大,林妹妹流落街头的震撼,大概也不过如此。社会同情她,社会也反思何以至此,但新闻总会渐渐沉寂,她才 28 岁,一辈子还长得很,她得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我的朋友曾经感慨地说:小时候,妈妈总拿庞秀玉来教育我:‘你看人家,把伙食费省下来买书;你呢?把学费偷了去打游戏。”
多年后,朋友是一个社会的中流人士,而庞秀玉…… 一声叹息。

1994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消息:今年刚满 14 岁的天津市实验验中学超长班学生庞秀玉个人藏书达 12000 册,堪称少年藏书状元。她在全国各地少年儿童报刊上发表了 30 多篇诗歌和散文……
庞秀玉瞬间成名。
而多年后,有记者问她:12000 册书你读过多少?
她很坦白:绝大多数没有读过。

庞秀玉的父亲庞毅,据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怀才不遇,于是他把所有的理想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在庞秀玉的记忆里,读书写作就是疼痛,直接的皮肉之苦。
“从一会写字就要写东西,不写或写不好都要挨打。”
父亲把她的课余时间精确到以分钟计算,每个时段要读什么书,写什么东西都必须认真、准时完成,稍有懈怠轻则一通训斥,重则直接拳脚。
不过十岁左右,她每天就至少要写两千字。
庞爱玉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领悟到什么是 “累”—— 午夜之前睡觉的日子屈指可数。“我好像没有童年,也没放声大笑过,我儿时的时光全部是在读读写写和思考中度过的。”

庞秀玉的母校是华宁道小学,当时只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虽然作文水平高于其他同学,但总体成绩并不突出。
是他们父女把一摞奖状放在校长面前,学校才开始关注到她。
随着庞秀玉一夜爆红,她的名气确实给她的家庭带到了利益。
“参加社会活动的分量要比学习重要,如果是我,也许也会这样判断。” 庞秀玉父亲的一位朋友如此解释:“那是一个名人效应刚刚涌动的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一旦出名后,便可以名利双收。”
的确如此。朋友、邻居有目共睹。“他们家变了很多,有人送了电脑,很多人来赞助。”
出于爱惜才华的想象,她被天津市实验中学破格录取。
但只有十几岁的庞秀玉并不热衷于此。
“每次参加社会活动时,庞秀玉都没有太多的表情,没有高兴,也没有反感,她只是按照父亲教她的去做,像个木偶。而到后来,庞秀玉干脆不说话了,庞毅扮演了孩子代言人的角色.。” 基于对庞秀玉的重视,实验中学专门派出一位老师陪同她参与社会活动,

庞秀玉的荣誉之路还在上行,自庞秀玉小学三年级开始发表文章,三年中,就已经累计发表文章 4 万多字:
1991 年在中央电视台与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我的家乡》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1992 年在全国作文研究中心主办的 “全国小学文学社作文大赛” 和第二届 “文心杯” 作文大赛中蝉联两个一等奖;
同年又在天津文学院举办的 “全国中小学精短散文大赛” 中荣获一等奖;
1993 年在《少年文艺》主办的 “全国中小学作文诗歌大奖赛” 中一举夺魁,荣获小学组唯一一个一等奖;;
1993 年 12 月在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中再获一等奖……
鉴于庞秀玉在文学上取得的成绩, 1993 年 11 月 11 日,庞秀玉入选国家教委管理信息中心编撰的《中国青少年年鉴》和《中国当代少年英才大辞典》。1994 年她又荣获 “全国文学十佳少年” 称号。
随即,出版社又帮她出版了个人文集,各大书店开始邀请她签名售书。
出书后不久,“宋庆龄基金会” 开始关注庞秀玉,将第一批奖学金颁发给她,并让她随中国中小学生访问团一同出访日本。

但故事的负面是:社会活动占据了她太多时间精力,她跟不上学校的功课了,物理数学都长期在零分附近徘徊。
另外,家境的贫困也让她自卑。刚入学的时候,大家对她好奇,觉得她是名人。但她与同学们家境、思想、主旋律全无共同之处,她被自然而然排在了同学之外。
但这些,在当时并不要紧。
虽然她成绩差,但既然能破格入中学,也许也有机会破格进入大学呢?比如清华降分 60 录取之类,还是有可能的。

真正的危机发生于 1998 年,庞秀玉的父母离婚了。
据庞秀玉母亲朱莉莉的说法:“他有了外遇,整天和我们娘俩吵,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没黑没白啊,实在过不下去了。”
一个大雨之夜,庞秀玉和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家暴而出逃。甚至没有带一分钱以及一件换洗的衣服。“完全是逃命一般的出走,想不了许多。” 庞秀玉和妈妈在大街上没有目的地游走着,忽然间看到了一中心医院,最后二人医院急诊室的长椅上度过了一夜。
1998 年 4 月,夫妻二人最终协议离婚。母女二人分得了 4 万元人民币。
那时候,成绩不佳的庞秀玉正在复读初三,但复读之后,成绩没有起色。
她没有通过中考,自此失学。
而朱莉莉也在同年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一技之长的初中毕业生能干什么工作?
她去餐馆当了服务员。月薪 500。母亲朱莉莉则在人家当保姆。
很快,庞秀玉遇到了一个大她十六岁的男人。
男人说要供她 上学,给她买书,让她继续写作,圆她的文学梦,还说要娶她为妻,给她幸福。
之后,一切我们能想象的事儿就发生了。
庞秀玉发现,她其实不真的认识这个男人,不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儿、不知道他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他不在自己身边时都和什么人在一起…… 男人会随庞秀玉一起喊她的母亲为 “妈妈”,但却不会多谈一句关于自己的事,每次问他都会草草敷衍几句,问多了就会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说什么 “很累了,别总说这些,跟咱俩的生活没关系,你知道我爱你就好了。”
而她怀孕了。
1999 年 12 月,她的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令人措手不及的是,2000 年 11 月,一对双胞胎女儿诞生了。

庞秀玉只是一个…… 文化程度不高、社会经验为零的女孩子。
她对男人只有一个处理模式:一次又一次以死相逼,“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要他来,我不是往脖子上勒根皮带,就是举着把菜刀,要不就站在窗台上。” 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自己把所有自杀的招都想到了,就是为了试探男人对她是否真心。
但这一切都没有用,终于有一天,男人不再上门。
2001 年春天,庞秀玉以三个孩子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男人给付抚养费。在案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 一直告诉她是普通公司职员的男人竟然拥有大小两家公司,个人财产超过 700 万人民币!
就在她以为生活有望的时候,男人与妻子迅速离婚, 700 万个人资产全部转让给前妻和前妻的父亲,并辞去公司一切职务,离开天津不知去向。法院最终判决他每月给付三个孩子抚养费总共 1200 元。
2005 年,三个孩子均近学龄,庞秀玉卖掉了她唯一的财产 —— 当年用母亲离婚所得买到的房子。同时向报社求助。

报社发出她的求助信后,获得了各界反响。
全社会都在反应家庭教育及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一个才女沦落至此。
而我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向我直言:对庞秀玉印象不好。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重视打扮到了离谱的程度。
有些地方说了谎,在追求戏剧化的效果。
言谈举止又暴露出来头脑极其简单,比如给报社的求助信上,就直接说 “不知道贵报能否帮帮我们一家人,我只希望借贵报一角,能找到一个有能力帮我分担养育子女重担的有缘人。”—— 白居易的琵琶女,只怕都不至于有这觉悟。

但反正,天下的事,只要你求,多半能求到。
庞秀玉向社会征婚,要求对方:必须是 50 岁以上。
区域不限,职业不限,单身,如果有子女,必须已经成年。
因为,五十而知天命,可靠。
具体要求是:要宅心仁厚,不打女人,脾气温和,绝不计较她从前的经历,不要触碰她以前的伤口,要支持她搞写作和慈善公益事业。她表示,不会用他的钱去搞慈善公益事业,但他必须支持她搞慈善公益事业,不能阻拦她,并且支持她外出写作采风。当她外出采风无法照顾母亲和孩子时,他要尽力照料他的母亲和孩子。
对经济,她说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有能力抚养她的 3 个孩子,承担她母亲将来有可能生病的不菲治疗费用,能帮助她母亲和孩子安顿一个像样的家。

庞秀玉求到了,她再次当了小三。
在 2005 年的公开征婚中,庞秀玉确实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其中有一个南方人,写给我的材料很真实,包括他的姓名、公司名称都有,他说他也曾经历过复杂的感情经历,愿意接受我的过去,还说愿意我去调查核实。” 这个男人大她三十多岁。
庞秀玉把孩子放在天津,只身去了南方,但相处的回忆并不愉快。
庞秀玉做饭,男人不爱吃。
她擦过的家具,男人都要用手摸一摸。
男人愿意养她,但不愿意养她的孩子们,还安排好了,哪个孩子送到哪儿,下家都找好了。
五年后,庞秀玉与这个男人分开 —— 但她身边,又多了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的出生过程,是九死一生的。
但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男人怀疑孩子有智力问题。
庞秀玉说:“他会说话,也能听得见,还会背诗,只是学习的速度比一般孩子慢而已。我不能想象,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孩子,要置自己的老来子于死地呢?”
男人每个月给孩子 3000 元的生活费。

庞秀玉的最后新闻,停在 2011 年,之后没有新的了 —— 她已经老了,老得不能再当小三了。

在这件事 2005 年爆出来之后,有多家媒体采访过她。
其中,中央电视台以《我是藤》为题为她做了一期专题报道。
这个标题,其实是包含了态度的。

在专题报道中,有过如上对话:

记者:等于你现在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庞秀玉:你我这样我不可能抗得起来,不说那大话,没意义。私下里讲,就是合不来。我不再是一个未婚妈妈,他们三个不再是非婚生子,就算什么都没有。

记者:为什么不出去工作?
庞秀玉:婚姻是我事业的加油站。大家不觉得我去拿笔写作,远比在餐厅做一份工,或去做卫生更好吗?那不是一种浪费吗?

在报道中,播放了庞秀玉接电话的一段。
在电话里,她说:我征婚希望加一条,我希望对方是生意人经商的。生活很实际的。不能月收入 1000 他也来应征吧,这将来日子怎么过。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很多的:
一,一味加压式的教育法,是否可取?
我曾经表示反对过早教孩子认字,家长指责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否非得厌学从儿童抓起,才爽了?
庞秀玉离开学校后,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与读书写作有关的工作,她心里是很厌恶这些的吧。

二,才子才女神童之不可信不可取。
我对所有儿童诗人之类都抱半是怀疑半是不欣赏的态度。
是否本人原创十分难讲;
而且就算是,又如何?
写诗能证明什么,证明孩子有才华有逻辑能力吗?不能。
如果只是童心可贵,那人人都有的童心,有什么可说的?
《伤仲永》在前,庞秀玉在后,值得反省。

三,劳动确实是幸福之源。
庞秀玉从十九岁起,就几乎没有工作过。
她的一生全仰仗在男人身上。
从一个到另一个。
她的前半生是教育失败的后果。
后半生确实要归于她的好吃懒做。

四,生儿子没什么了不起,别太想着母凭子贵,以子上位。
庞秀玉共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而这四个孩子的父亲们,都没稀罕她的儿子们。

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铁石心肠的Max186

我刚看了这个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讲这一年多因为疫情人类被迫封闭起来,不出家门不旅游,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一年,却成了自然动物们的喘息之年。这一年,由于人类减少了大量的旅游工业行为,自然得到了近三十年从未有过的安宁。
四分之一的商店歇业,30亿人处在封闭的状态下。自然在这一年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在恢复生机。
由于游轮业的停摆,鲸鱼的繁殖数量增加,鲸鱼在海洋中摆脱了游轮的极大噪音,雌鲸鱼和幼崽可以分开很远,雌性鲸鱼妈妈终于可以不再带着宝宝,集体去围猎鱼群,吃饱了再回来给孩子哺乳。妈妈都不再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她们即使相隔很远都会用叫声交流。这在之前人类繁忙时都绝无可能。
曾经,人类大量占据沙滩,让以沙滩为繁殖地点的海龟无处繁殖后代,雌海龟选择大量绝育,不再去人类活跃的沙滩繁殖,由于疫情沙滩不再对人类开放,濒临灭绝的海龟,时隔多年回到了被人类大量占据的沙滩繁殖,沙滩上成功繁殖的海龟比以往增加了60%。
日本奈良的鹿由于游客的骤减,她们并没有饿死,反而在人烟稀少的奈良县自由行走,到处寻找城市里的草地,她们不再依赖人类的饼干,而是能够更好的吃她们本该吃的食物,她们的健康水平比过去更加均衡。
非洲的旅游业剧烈萎缩,曾经的酒店现在空无一人,结果金钱豹和梅花鹿都纷纷入住,她们成了那里的新主人,金钱豹可以不再躲避人类,生存空间扩大后她们可以猎捕到更多得食物。
非洲草原的野生猎豹更加得到了很好的繁殖空间。曾经去非洲观赏野生猎豹猎捕是一项旅游项目,雌猎豹一般猎捕要将宝宝藏起来,自己去独自猎捕,可是猎捕成功后往往已经距离幼崽几百米,她必须要发出特殊的小心翼翼呼喊让幼崽来与她汇合。人类的观赏汽车的轰鸣声,让她的幼崽很难听到妈妈的呼喊。疫情这一年,不再有人类去观赏野生雌猎豹猎捕,雌猎豹可以很容易让幼崽听到她猎捕成功的信号,猎豹的幼崽在今年的成活率空前的提高。
人类一直认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殊不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让其他动物们生存更加困难。没有人类的干扰入侵,动物仅仅一年就迅速提升繁殖数量,母亲和幼崽的食物更加充足、每个物种宝宝的成活率更加高。
人类的灾难,反而让动物们终于得到了近30年最好的休养生息。原来我觉得疫情太烦了,哪也去不了,直到我看完这个,我觉得人类是该消停点了。
最好的环保就是人类数量减少,还给属于动物们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