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任梁父母:失独之后

网友们的讨论引发的议题是,一个经历了悲剧的家庭,到底可不可以好好生活?而高采萍和乔康强面对的真实问题是,儿子去世了,他们应该如何生活下去?

这和儿子是不是一个明星,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管你是谁的妈妈」

高采萍的身体里装着一个人工髋关节,进口的,保养得好的话,能维持 20 年。她在 2019 年换上这个髋关节,丈夫长期出差,只有小妹来医院照顾她。远房亲戚乔凌玲去探望她,高采萍提了一句,如果儿子在就好了,眼泪汪汪的。

儿子乔任梁,是一个明星,拿过《加油!好男儿》的全国亚军。2016 年的秋天,快要 29 岁的时候,乔任梁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在家中自杀。高采萍现在是一个失独母亲。

她住在上海静安区一个老小区。2000 年初她和儿子一起搬了进来,那时候丈夫也不在身边。丈夫乔康强是海员,他用在海上赚来的钱买下这套房子,但是很少回家。高采萍和儿子乔任梁一起生活,她的邻居说,她的儿子每次回家,一路唱着歌,楼梯间都是他的歌声,大家都听见啦。

歌声一直持续到家门口。他们住在六楼,顶楼,没有电梯。这让如今的高采萍出门成了件麻烦事。她上上下下需要扶着栏杆,手上不能多提任何东西,3 公斤,医生说了,不能更重。她出门用上了残疾车,有红色的车顶篷。网购的东西总是要麻烦快递员跑一趟。61 岁了,她感觉到右边髋关节也变坏了,成了「天气预报」,阴雨天总是「酸唧唧」的。

其实以前高采萍也不爱出门,她说自己「不合群的」。她的身体一直不好,有哮喘病。儿子出生后,她常请病假,后来干脆辞职,做家庭主妇,「脱离社会太久了」。儿子是一直把她往外推的人。「我儿子着急死了,说干吗不合群啊,出去玩啊。」儿子带她去过淮海路上蹦迪,拉着她和一群年轻人喝啤酒,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里「噔噔噔」跳舞,两人玩到半夜才回家。

但最近几个月,还有件事让高采萍更不想出门了。在她出镜的短视频下面,出现了好多关于她的长相的恶评,说她眼睛凶,脸长,像动漫作品《海贼王》里的一个负面角色。这些话在她脑子里绕啊绕。「我就自己像神经病一样的,每天看着镜子,我说我哪里丑啊。」类似的评论不断地冒出来,到后来也删不动了,它们塞满了私信,也涌进了她的生活里 ——「吓得我不敢出门」。

2020 年 6 月,她开始出现在短视频里。视频的拍摄者是乔凌玲,老乔家的远房亲戚,34 岁。2019 年,她接手下乔任梁生前的护肤品品牌,生意已经极差了,店铺苟延残喘,「大家都已经忘记他了」。

让高采萍出镜,是一次「垂死挣扎」。乔凌玲想,乔任梁的粉丝们或许挂念着二老的生活。高采萍同意了,她认为这是儿子留下的「唯一念想」。乔康强一直在外出差,出镜的是主要是她。乔凌玲把短视频账号改成「高彩萍」,误写了名字,匆匆开始了。

她们试过做美妆方向的视频,明显不适合,后来决定,就拍高采萍做菜。她认为自己是个糟糕的厨师,但是儿子总夸她,「妈妈的味道」。她做的第一个菜是番茄炒蛋,「乔宝最爱吃的」。乔凌玲花了九块九买了一个剪辑课,自己上手。她们一天可以拍好几个视频。没多久,高采萍把自己的家常菜「库存」做光了,点击量平平。

「做西兰花没人看的。」乔凌玲知道,这些视频被扔在一个叫「流量」的大池子里,「不管你是谁的妈妈」。

乔凌玲的丈夫对吃有些研究,他于是教高采萍做一些西餐和流行的美食。她的普通话不好,反而给了视频一些喜感,一款夏黑葡萄口味气泡水,她念了半个小时 —— 夏的黑口味,夏黑的口味,夏葡萄的黑口味,就是没念对。有一次高采萍做网红食品脆皮五花肉,对着镜头咔呲咔呲咬脆皮,一粒半牙居然磕掉了,她赶紧捂上嘴巴,不敢笑了。还有一次做墨鱼面,她吃得嘴巴都黑了。

她有上海女人的骄矜,碰活的东西吓得跳起,有一种真实的亲切感。之后他们偶然发现做海鲜更受欢迎,便走上了这条路,很多海鲜都是第一次做,高采萍一边学一边做。视频的点击量开始上去了。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多数时刻,高采萍更像是个「美食博主」,教人做菜,给人快乐,而不只是「已故明星乔任梁的母亲」。

再次把她带回这个身份的,是冒出来的恶评。除了外貌的抨击,还有「消费儿子」,以及「儿子死了为什么你还这么开心?」

「不要在意啊」,乔凌玲告诉他们,他们也告诉自己。这是一句熟悉的话。儿子还在的时候,乔康强记得乔任梁的助理也提醒他们,不要在意网上说的那些话。身为明星,乔任梁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那时候他们还是「木讷」的,没有上网的习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在他们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也开始面对一个复杂的世界。

2019 年底,乔康强退休,回到上海长居,他开始参与拍摄,出现在镜头里,账号名字被改为「高彩萍和乔老爷」。乔康强整天也盯着看评论,很气,但是他试图跳出来,他称他们是「捣蛋的人」,「什么叫儿子死了我们就不能开心,我们就不能吃了。我们就问,这是个什么逻辑啊?」

被说得最凶的那段时间,高采萍对镜头有点抵触,视频拍得少了,「就沉寂了」。直到几天前,博主刘媛媛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了 —— 这引起了另一场舆论,评论下方涌入了一堆「侦察兵」,致力于消灭恶评。高采萍和乔康强也拍了视频作为回应,他们说谢谢大家的好意,也解释了,「阿姨这个眼睛大、脸长是脑垂体瘤引起的」。

2021 年夏末,我在上海见到了高采萍。她早上专门去理发店吹了发型,短发卷卷地分布在脸的两侧,一口红唇,说上海腔浓重的普通话。她依然搞不明白,「我又没有惹到你们,你们为什么要说我?」一直以来,除了电视剧,她的活动范围就是小区里的麻将桌,她的思维很简单,搞不懂复杂的网络世界。

网友们的讨论引发的议题是,一个经历了悲剧的家庭,到底可不可以好好生活?而高采萍和乔康强面对的真实问题是,儿子去世了,他们应该如何生活下去?

图片

高采萍

第二天的雨怎么会那么大?

高采萍反复讲起一只波斯猫的故事。儿子小的时候,人家送了他一只波斯猫,他不舍得扔,带回了家,高采萍害怕极了,「软不拉叽的」。但是儿子把她的手放在猫的身上,让她每天这样摸啊撸啊。后来她就不怕了,她走到哪儿,小猫就跳上来往边上坐,「感觉他像是在培养我一样」。

当母亲是她一生的事业,她的生活重心围绕着儿子。他们是相互照顾的关系,她照料他,把全部的爱给他。他训练她的勇气,让她多出门,总是怕她寂寞,即使上了大学也要走读回家陪妈妈。2007 年,儿子通过《加油!好男儿》出道,对于她来说,这意味着儿子终究远走了。她去看过他北京住的地方,有狗,有猫,有两只身上很臭需要洗澡的兔子,还有两只猴子,有蟹,「家里面像个动物世界」。

那段时间儿子常常半夜给她打电话。他从来不说成为明星后的感受和压力,反而常常是他在问,她在回答 —— 今天打麻将赢了多少钱?今天几点钟回来的?今天吃了些什么?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她具体、简单的生活或许也给了儿子某种安慰。这些电话在凌晨吵醒她,她睡不着了,睁着眼睛到天亮,但她也从来不说。她只是会开他的玩笑,怎么去了北京,普通话说得「垮里垮气」的呢。

2016 年的中秋节,儿子是在上海过的。他临时打电话告诉她,他要回家了。饭店没有包间可以预定了,她带着儿子的同事们去吃饭,赶紧打包回来给他吃。那只是一个寻常的团聚时刻罢了,「回来跟我很好的,还搂着我」。送他到门口,高采萍记得他又一次叮嘱自己:「你每天打牌,你就打牌,把身体养好,什么事情都不要想。」

图片

乔任梁和妈妈 图源乔任梁微博

第二天的雨怎么会那么大?

傍晚,乔康强和高采萍在家里准备晚饭,电话响起了,里头只是说,Kimi(乔任梁)出事了,你们快来快来。乔康强急忙下楼,骑了个电瓶车往外冲。从家里到儿子的别墅要 20 分钟。他的心情上下忐忑,半路上,雨突然砸下来了,砸在身上生疼。

他记得,救护车来过了,留下了一纸死亡证明书。别墅外面的马路封得死死了。粉丝都围在外面,保安不让进来。他记得自己好像是瘫软在地了,还说了带情绪的话。然后,灵车来了。「回想起来,那一幕一幕现在又起来了。等着那什么打电话,等着那车,等什么过来,送出去,到处都是一个混乱的场面。」

失去是突然发生的。那一天,他们才知道儿子有重度抑郁。在此之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抑郁症这个疾病的存在。

高采萍记得自己看到儿子的时候,人跳起来了,抱着他在地上哭,晕了过去。醒来之后是几夜的无眠,他们摆好了灵堂,高采萍发现自己嗓子发不出声了。

关于那些日子的记忆到此为止。她又陷入了对过往的一种清晰又凌乱、不断重复的回忆里。

高采萍声线好,爱唱歌,乔任梁还带着她一起去卡拉 OK 唱歌。好多年前她觉得自己发不出声音,不想唱了。乔任梁很快就发现了,「你以前洗碗、捡菜、拖地板都在唱,不停地唱,怎么现在听不到你的歌声了?」他不断地和她说,要曲不离口,琴不离手。

高采萍记得,在饭桌上,乔任梁的第一筷总是先夹给母亲的,「他们都很羡慕的」。他还很有礼貌,总和人打招呼 —— 爷爷好,奶奶好,一路叫回家,有些人高采萍还不认识。他一会儿叫高采萍「老妈」,一会儿又叫「萍姐」。在她眼里,他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令人自豪的孩子。

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给儿子找了一块墓地。那里像个公园,小桥流水,有山,河里有天鹅,一个斜坡上去,就是儿子东南朝向的「房子」,面前有一块很大的草坪。

乔康强是改革开放后第二批外派的海员,20 岁开始在海上漂。他爱玩,船一靠岸他就要去旅游,同事说他是一个「free」的船员,他喜欢看好莱坞大片,有侃侃而谈的本事。很多时候,他的语气一直保持激昂。直到提起儿子的离去。他坐着,双手随着肩膀垂下,眼神跟着低垂,泪水随后泛起来了,沉默,白发变得明显,身上有了老意。

那一天,乔康强捧着儿子的骨灰盒从殡仪馆过去。骨灰盒贴近肚皮上,很凉。他突然想起,29 年前,他和妻子把刚出生的儿子从医院抱回到弄堂里的家,街坊们过来围住说,哎哟不容易,这么一个热水瓶大小,以后养大得花多少心思啊。他们都知道,这会是他们此生唯一的孩子。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好不容易辛苦养得这么大一个,现在又回到这么一个小盒子里面去了。」

图片

客厅里挂着一家三口合影的十字绣

向外和向内的寻找

2016 年 9 月,追悼会结束后,乔康强和高采萍来到儿子的别墅,收拾整理东西。乔康强看到了很多厚厚的剧本,看到了被记录在剧本和笔记本里的感受,他想,「他刚开始的时候很进取,就是还没得病的时候。」

别墅里的六七个空调和其他电器都送了出去。被放进纸箱仔细做好标记的,想着有一天要仔细看的,是儿子的书籍、剧本、CD 和整面墙的汽车模型,「我最在乎的是他的精神上的。」

当海员的收入很好,儿子从小到大,乔康强认为自己物质上给得很多,进口牛奶随便喝,踢足球,学跳高,买架子鼓,他们从不吝啬,但「精神上的交流少一点」。每次航海回家,他是在餐桌上听说儿子近况的,「他有过叛逆期,我是听他妈妈说的」。他记得儿子没有生过病,只有一次带他去拔牙,他靠在自己的摩托车后面睡着了,「小时候软软的」。儿子好像个大人一样,什么事情都自己弄, 「不是很操心的」。他在学校一直是活跃分子,受到老师的喜欢,「他可能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感觉」。

后来他想,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儿子进入演艺圈,「挫折来了或者什么,他可能会承受不了,会接受不了,包括网络上网暴什么的,对他确实是打击的」。

2016 年上半年,乔康强在巴西的一个港口等待抛锚。并不寻常的,那段时间儿子和他有过深入的交谈。他拿着新买的三星平板和儿子聊 QQ,他在晚餐时候联系儿子,乔任梁在山上拍戏,一下山有了信号就会回复。

那时候乔康强知道儿子已经很难入睡了,但儿子没有说更多,乔康强知道,「你如果连着长期睡不好,你这个要命的」。他劝儿子,干脆脱离一切,休息一两年,去环游世界。但他记得儿子说,他没办法停下来。那时候他在事业上是受挫的。乔康强理解他的焦虑感在于 ——「你看周边同期出道的,都比他好,竞争一样的,他就不服输。金钱对他不重要,只要正常生活保障,有房住有车开就可以了。但是,你说我做不好,你们嘲笑我,你们看不起这个事情,我就要做。做好以后,给你们看。」

儿子去世之后,乔康强寻找答案的最初,还得通过网络上的「爆料」,了解儿子生前发生的事情。他才知道儿子此前在剧组砸掉了一台商务车,还有一次赔了一部片子的违约金。他经历着「外界种种对他不实的报道和中伤的话语」。

那些谈话或许是儿子的一次求救。他记得儿子说,等老爸回来,以后不要跑船了,来身边帮忙。那是乔康强计划好的最后一次出海。他打算回到陆地上,也愿意去帮助儿子。

回到陆地上,乔康强处理的反而是儿子的后事,去乔任梁治疗抑郁症的医院拿回病例,去北京拜访他的公司,查账,处理官司…… 他觉得儿子生前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他很成熟,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办到,这样他自己对自己迷惑了」。

「从表象上看,他是冲动的」,但这不是他熟悉的儿子。从小到大看,他觉得乔任梁是一个乖巧的、会看脸色的孩子,就算不同意老爸的看法,他也不会当面争执,就像人家说的「机灵鬼」。他和儿子的粉丝交流过,大家都说喜欢他「帅气、阳光、听话、懂事」,第一眼看了就会喜欢,「那这个冲动是他本身性格还是后面有了这个抑郁症了引发出来的?这个我自己也吃不准」。

乔康强在外奔波寻求一个答案,高采萍开始了向内的寻找。她陷在了自家的沙发里,陷入了巨大的自责 —— 为什么自己一点都没有察觉?「我自己恨死了呀!」

2016 年,儿子已经从北京搬回了上海,她经常接到儿子的电话,电话里让她烧几个菜,剧组里有多少人要吃饭。她说好的,放下电话就去买菜,在脑子里计算和搭配着要买什么,「只要他开口说要吃,妈妈是全力以赴的」。

后来拍戏少了,她也常去他的别墅,给他和助理们「洗啊,烧啊,弄啊」,那是属于一个妈妈的快乐,「我烧好弄好开开心心的,从来没发觉他有这个毛病啊」。

他是一个令人放心的孩子。「他每天打电话,虽然人在上海,打电话,你放心啊,我现在收工了啊,马上回去了,没有什么事啊。我怎么会知道?天天给我报平安。」

在别墅里,她看到儿子吃得很少,一吃完就回房间,白天也要把卧室的窗帘拉得紧紧的,暗无天日,他说他在里头背台词。她看到他的脖子上和手臂上有很多的伤疤,他说那是拍戏时出的事故。高采萍对他的话没有怀疑。后来她才知道,拉上窗帘是因为不想见人,那些伤疤其实是自残。「你看我糊涂啊,我糊涂,我自己真的,一直怪自己。」

「我在想我怎么那么笨啊,因为我没有往这个地方想,因为我一点不知道,我知道了就往这个地方想,我一点不知道,我真的后悔死,我说我天天去帮他烧菜,帮他弄,怎么会不知道,他还跟我吹牛,他跟我说我在里边背台词,其实他不想见人,我都不知道。」

乔任梁身边的人都瞒着他的父母。在乔任梁去世之后,他们说,是 Kimi 不让说,如果说了,他就从高楼跳下去。高采萍能够理解,但无法原谅。这之后,他们和他身边的人都断绝来往了。

高采萍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只是网络上一篇分析文章,她知道儿子是病了,是不正常了,他无法克制自己想死的冲动,她感到无能为力了,「他肯定把自己也安排好了,如果他这天死不了,他以后还会死的。他反正动脑筋就想死,他今天不死,明天还会,他就是找机会。因为他病了。」

说到这里,她突然坐直在沙发上,双手握住双膝,闭着眼睛,轻轻甩着头,两边头发被甩了起来,她念着:我不能想了,坚决不能想了。「不能钻在这个里面,你钻进去了,你出不来怎么办?」

「不要想,不要想不开,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命,每次她都是这么总结的,然后她要打起精神照顾自己。

从别墅运来的东西被放在阁楼的仓库里,纸箱再也没被打开过。乔康强的卧室里,一台儿子留下的外星人电脑积下厚厚一层灰,还有几个手机和一台单反相机,都没再被打开过。五年过去了,乔康强的寻找也陷入了一种茫然 ——「有时候觉得,打开了什么意义呢,打开了以后,又触及什么伤心的事呢。」

图片

乔爸翻出一张收藏的报纸,上面有乔任梁的照片和抑郁症相关的文章

成为乔爸乔妈

一团怎么也散不掉的乌云笼罩着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变得模糊,被划分为「儿子出事前」和「儿子出事后」。乔康强处理完后事,继续出门工作了。屋里只剩高采萍一个人,黑黑的,「死气沉沉」。生活的基调是,「反正就是伤心,除了伤心就是伤心」。

拍视频是一个转机。乔凌玲刚开始拍的时候,休息的缝隙里,高采萍坐在沙发上,把儿子小时候的事情对着她说了一遍又一遍 —— 从小很懂事情的,帮妈妈买药,帮外公拿鞋,参加跳高队,带去踢足球。她沉溺在自己的回忆里。

后来,是忙碌让她忘掉了这些。高采萍戴上围裙站在了案台后,乔凌玲在案台前举起来手机。乔凌玲念一句,高采萍跟着念一句,高采萍的普通话说得费劲,一段几十个字的广告词被分成了数十次拍摄,超过 15 个字得分两次录,但乔凌玲会带动她的情绪,手舞足蹈,语气活泼,像在对待一个五岁的孩子。

「能有五折优惠哦」,乔凌玲左手伸出,张开五指,五折优惠哦。高采萍跟着右手伸出,张开五指,五折优惠哦。她们两手差点碰在一起,像在击掌。还有一次,她「舌头打滚」,猫山王榴莲一直念成喵三王,喵的三王…… 乔凌玲笑翻了。她们一直错,一直笑,屋里充满了高采萍不好意思的嘿嘿笑和乔凌玲的哈哈笑。10 个字的广告词高采萍念了 10 次,然后,她们各自乐呵呵地「杀青了」。

现在乔凌玲感觉这个屋里有了人气,拍摄日和直播日家里有两台打光,屋里很亮,高采萍人也亮起来了,「嘻嘻哈哈之后,她话好像比以前也多一点」。

退休之后,乔康强很自信地入驻了这个短视频账号。一开始,也很严肃,一本正经对着镜头「嘀哩呱啦」。在乔凌玲的「疯起来」的攻势之下,乔康强也放开了自己。他穿一件粉色的西装薄外套,宽松的牛仔裤和白色的板鞋。直播的时候,总是他在聊天,直播间里还要靠着他的歌声撑起来。他勤于练歌,我和高采萍聊天的背景乐便是他的歌声,走在路上,他也常哼两句,要把歌练好,献给直播间里的「宝宝们」。夜里睡不着,他就上网学直播,他进去一个排名靠前的主播直播间里,苦学唱歌的动作和姿态,虽然对方是个女孩。

图片

乔爸在 app 上录歌,唱歌是他的爱好

「我有时候跟乔爸说,我们就这样子每天反正在拍视频啊,拍拍那个直播啊,真的不寂寞,有事做,否则很寂寞的。」 高采萍说,「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一本正经地就过着就没劲,就要开开心心的。」

这对结婚 30 多年的夫妻第一次在一起生活这么长时间。从前儿子是他们关系的缓冲地带。吵架的时候,儿子会搂着高采萍,让她不要说了,她也就平息了。现在,拍视频成为一种新的纽带,至少,是一个寄托。他们互称乔爸乔妈,某些时刻还会有些「攀比」。

「他们俩现在还很搞笑的,拍视频会比,谁的播放量高」。乔凌玲的丈夫有自己的工作,他只能周末参与拍摄,指导高采萍做菜。其他时候,不会做菜的乔凌玲指导着不会做菜的乔康强,乔康强有自己的想法,两人碰撞之下,常常「翻车」。「每次都乔妈爆,乔爸的视频爆不起来,这次终于有个巧克力,扬眉吐气。」那个乔康强制作巧克力的视频,播放量破了一亿,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三次。

这或许也是一种好的关系。乔凌玲总结道,「至少两个人都积极了,对吧?蛮好玩的,太搞笑了。」

2019 年,乔任梁去世三周年,他们办了一场活动,邀请亲朋好友和粉丝一起去探望他。在选择背景音乐时,乔康强偶然听到了一首歌,里头唱 —— 我走之后,你别再难过…… 他以为那是儿子的歌,是和儿子一样清亮的声音。后来发现不是的,但他还是用了。那其实是一首讲述与恋人分别的歌。但歌词却是那么贴近他的心。只是「走」有了不同的含义。里头还唱,「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因果」,这句话安慰了他。

2020 年,乔凌玲带着高采萍出了趟门。那天是乔任梁 33 岁的生日,在视频里,高采萍像是在交代一般,她说,这一年自己学会了好多事情。从前跟着儿子一起采访,她害怕,发抖,脸色发白,头晕,身上冒汗。她想,儿子应该从来没想过,她现在可以通过镜头,与这么多人联结。

图片

乔妈在乔凌玲的帮助下拍摄短视频

他们的老年生活

只是,不拍视频的日子里,高采萍总是要有所警觉地,让自己不要发呆,「我发呆了就是想儿子了」。去打打麻将,看看手机,看看电视,「有时候没有好看的电视,就看着我儿子流着眼泪」。

她一直很想念他,却只在梦里见过儿子一次。那时他还是个小不点,抱着高采萍的大腿,说,妈妈抱,妈妈抱。她正要去抱他,就醒了,「就这么一会会」。

家里沙发对面,麻将桌上面的墙上挂着 2007 年《加油!好男儿》的全国十强的照片,意气风发的少年们用金色的笔各自签名,站在中间位置的少年,是乔任梁。

去年底退休,乔康强搬进了乔任梁以前的房间。儿子出生 3 个月,他就出海了,那时高采萍在家里到处摆丈夫的照片,教儿子喊:爸爸,这是爸爸。现在,他回来了,屋子里到处是儿子的照片,大大小小的相框,散落在墙上和各个橱柜里。乔康强很喜欢儿子一张靠着玻璃墙的照片,神情有点忧郁,又有点酷,他摆在自己的房间里。

客厅沙发边几上是一个粉色的、不翻动的日历,停留在一张高采萍喜欢的照片上,乔任梁坐在公园长椅上,大腿上放着一盆鲜花,仰头看着天空,阳光照下来,脸上是笑容,「我喜欢他甜甜的笑」。儿子以这样的方式与他们共存。

这对夫妻也在学习如何与彼此共存。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人。乔康强有很多朋友,喜欢去黄浦江边的咖啡馆,他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高采萍总是一个人在家呆着,她是过日子的那种人,不会思考形而上的问题。

长期的分离让他们有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她保留着长期一个人吃饭的习惯,只做一个菜,往锅里倒油倒水,放肉放蔬菜,像火锅一样乱炖。旁边再开一个小火,蒸熟一碗饭。早饭是往豆浆机里加各种原料,打成米糊,每天都吃一样的。乔康强会说吃过了,然后自个儿跑到外面吃碗馄饨。他们会尽量避开争执。乔康强还会趁着高采萍不在家,把冰箱里的东西整理出来,几大袋几大袋地扔掉,「她回来也看不出什么」。

他们各自吃着自己的保健药品,也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思念儿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高采萍要给乔任梁打榜。她打开一个叫做「爱豆明星排行榜」的小程序,每天系统给她 10 颗守护心,抽奖还能送心,还可以去偷别人的心,她把所有的守护心都献给了儿子,她熟练划到了乔任梁那一栏,他排在第 22 名。

我们一起看相册,她乐于与我玩「猜猜哪个是乔任梁」的游戏,让我在一众小孩的合照里挑出她的儿子。她说,对的呀,然后用手指上去轻轻盖住那个小人儿,轻轻地摩挲着。

图片

童年时期的乔任梁和父母在一起 图源网络

乔康强总在深夜听儿子的歌,他熟练地学会了每一首,偶尔他会一个人去 KTV,把儿子的歌都唱一遍。

电梯的设计图已经摆在了各家各户的茶几上,但还未达到住户同意率,迟迟建不起来。他们都 61 岁啦,上 6 层费劲得很,电梯再造不起来,乔康强想把房子卖掉,换一个新的地方,或者干脆离开上海,去一个消费更低的地方,他喜欢福建、云南。他随着轮船去过世界各地,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但对内向的高采萍来说,这个小区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她也在偷偷观察老伴。乔康强的左耳在长期的机舱高压环境下有点儿神经性耳聋。前段时间他被查出来一点儿脑萎缩。直播的时候,她看到他没有看屏幕了,不吭声,「就呆呆的」,不像之前那么活跃了,她的心里就有了担心。

乔康强也记得老伴的状况,脑垂体瘤因为靠近脑干区,没有办法完全割除。这意味着有复发的可能。无人可以依靠,他们面临着养老的问题。

因为是失独家庭,也因为髋关节的手术,高采萍获得了便宜的上门按摩和打扫的服务。她担心过未来的生活,她想或许还可以住在这里,居家养老。但乔康强已经去看过养老院了,他喜欢那里。他们没有跟彼此深谈过,还不知道如何选择。

屋里的电视机 24 小时开着。高采萍的深夜电视剧看完了,乔康强要看斗地主,要看球赛。很偶尔的时候,高采萍就陪着他一起,乔康强对着电视机发脾气,多好的牌呀,给他打臭了。高采萍说,哎哟,人家又听不见的。有时候看着看着,他们忘记了时间,看到累了,就在沙发上,一人一头,睡着了。

跑路、倒闭与转型:教培产业一地鸡毛

原本一到周末就堵车的北京海淀区两大“鸡娃中心”现在已变得十分冷清:大钟寺地铁站附近的中鼎大厦汇集了学而思、新东方等多家培训机构,如今教室空无一人,而仅仅在半个月前,这里还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上课的学生和等候的家长。中关村大街上的黄庄路口,以海淀文化艺术大厦、银网中心和理想大厦三座写字楼构成的“宇宙补课中心”里,学科类培训机构陆续关门整顿。一家主打青少年英语培训的机构工作人员表示,退课没有预想的严重,800多名学员中只有100多人退费,但由于公司无法获得继续在海淀文化艺术大厦办学的审批,只能在9月后搬到一站地铁之外的新营业点开课。

2021年8月13日,浙江杭州市一处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已经人去楼空。图/IC

一切巨变源于一份文件。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7月24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各地印发了这份文件。

《意见》对校外培训进行了全方位规范,三条相关“意见”中出现了5次“严禁”。在国信证券(香港)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晓琴看来,对教培行业最致命的两点是“严禁资本化运作”和“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未上市的教培机构基本不可能上市了,已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融资也会受到限制。”杨晓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寒暑假一贯是教培行业最看重的营业时段,尤其是暑假招生,往往决定了机构未来一年的生源量。《意见》落地后,杨晓琴估计,教培行业收入预计大幅缩水60%~70%,甚至更多。

教培巨头好未来于2010年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550亿美元,全职员工最多时超过7万人。据其最新一季财报,这家以奥数培训起家的公司,90%以上营收来自中小学教育培训业务,基本都在《意见》限制范围内。

7月27日下午4时多,好未来开了一个会,全公司2级以上员工悉数参加。好未来的创始人、CEO张邦鑫在会上说,“裁员是肯定会裁员的”。“我们这些机构配不上我们的客户了,我们公司也配不上我们的高管和干部了。”张邦鑫说,没有需求的业务肯定会被关掉,相应业务上的员工能内部转岗就先转岗,不能转岗的,公司也会按照国家法律给予赔偿。

行业雪崩

一位好未来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被裁员工或来自受“双减”《意见》限制的业务部门,或是之前就经营不善的部门。他把裁员形容为“狼人杀”,员工都希望下班过个“平安夜”,然而天亮后,有人已经被“刀走”,当天通知,当天离职。

多家机构在成建制地裁员。有报道称,《意见》下发第二天,高途集团管理层开会,定下裁员指标,涉及上万人,相当于高途1/3的人会离开。高途集团创始人陈向东8月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未回应具体裁员数字,只说“慢下来吧,好好地注重内在”。

2018年5月26日,北京海淀区一家教育机构内,家长隔着玻璃墙观看教室内的舞蹈课。图/视觉中国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意见》给出了更细致的规范,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并且,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去年还被预言将破万亿规模的学前教育市场,几乎一夜归零。

8月5日中午,刚入职瓜瓜龙启蒙8个月的柯宇收到裁员通知。瓜瓜龙是一个针对3~8岁儿童打造的AI互动学习平台,隶属于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产品覆盖英语、思维、语言等多个领域。仅上线一年,付费学员数量就超过了20万,瓜瓜龙被公司寄予厚望。柯宇在一座中部城市从事线上英语教学,半年前,公司声称“社招1万人”的口号犹在耳边,眼下,他所在小组几乎全员被裁。不过,幸运的是,柯宇拿到的赔偿“N+2”还算丰厚。

同时,大力教育旗下另外两款含有面向学龄前儿童课程的产品“你拍一”和“GOGOKID”也暂停了试听课。这两款App已从安卓、苹果等应用商店下架,客服回应:“课程升级改造中,系统出现了异常。”

令人迷惑的是,各大培训机构一边裁人,另一边又在火线招人。在一家头部教培机构工作的程皓最近常接到猎头电话,挖有教职经验的讲师。另一位在头部机构工作4年多的英语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教学部门裁掉的大多是助教,招的是主讲。“裁员不是因为公司没钱,而是保存实力,储备主讲,找新的营业增长点。”该英语教师说。

“仅去年一年,新东方、作业帮、猿题库等几家头部机构的融资总额就有400多亿元。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把历史融资算进来,沉淀在教培行业的投资总额约有2000亿元。”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评估说。

陈向东在给高途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我们账上还有足够我们探索和变革的3年到5年的现金。”掌门教育CEO张翼也亲自下场辟谣“公司倒闭”的传闻,他在朋友圈发文说:“财报是公开的,资金充沛健康。”今年6月,掌门教育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在线1对1学科培训的第一股。据雪球公开数据显示,掌门教育2021年一季度现金流为38.11亿元。

一批机构正在死掉。8月13日,华尔街英语将宣布破产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有媒体报道,华尔街英语北区销售负责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长,公司将宣布破产,并要求各校长通知分校员工,尽快办理离职手续。记者拨打华尔街英语客服,无人接听。

就在青少年教培机构正纷纷谋划着转向成人培训市场的当下,华尔街英语,这家经营了快20年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却行将破产,不免令人费解。“在互联网资源丰富、英语教育普及的今天,华尔街仍在做客单价非常高的职场英语培训,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了。”于进勇分析说,成人英语市场规模缩小,加之疫情对线下机构现金流的冲击,华尔街英语选择“双减”政策落地这个时间点宣布破产,或许只是顺水推舟。

不过,于进勇也提到,这可能与华尔街英语的外资身份有关。《意见》写明,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8月6日,另一家有外资背景的语言教育App多邻国在国内应用商城下架。多邻国表示,目前正积极配合完善产品自查和更新。

尚未摆脱疫情影响的精锐教育,再次遭到“双减”重击。7月以来,致力于中小学生教育培训的精锐教育股价持续下跌。8月4日,精锐教育宣布收到纽交所发出的警示函:连续30个交易日内,该公司普通股最低交易价低于每股1美元。按纽交所要求,如果公司在接到通知后6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及最后一个月平均收盘价均未达到1美元,将被暂停股票交易,并启动摘牌程序。

精锐教育自身难保的间接后果是,不再注资其持股的巨人教育。学科培训领域老牌教培机构巨人教育已经走过27年,如今正面临“倒闭”的结局。8月31日,巨人教育发文:由于经营困难,秋季将无法继续向学员提供教学服务。巨人教育现已无法完成全部学员退费,剩余课时或将由高思教育、童程童美、核桃编程、溢米辅导等机构承接。公告发布的20天前,已有数百位巨人教育的老师到北京海淀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讨要自己被拖欠的工资。

“资本是非常敏感的,一闻着危险的味儿,立马跑得干干净净。”于进勇说。7月23日,《意见》披露后,好未来、高途、新东方三家教育巨头当日股价跌幅均超过50%。随后,新东方、好未来均发布公告,推迟发布二季度财报,这两家机构的股价较年初均下跌超九成。

重新定义课外培训

机构早就听到了“双减”风声。今年3月开学后,有学生家长无意间提起,公立学校在调研学生放学后的安排,还咨询了家长对学校周末托管的看法。程皓所在机构马上嗅出风险——对教培的整顿应该要开始了。机构让教师探问家长对周末补习调至周中的看法,虽然当时的课程仍在周末,但已经并排好了周一到周五的班表,一旦“双减”落地,紧急切换预案。

根据《意见》,课外补习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每学期的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到21点之间,同时文件还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不过,《意见》暂时未对录播和AI内容进行明确界定。

“在线大班课原来是两小时一节,如果只按要求调整时间,最后就空出10分钟,所以为了符合新的时间要求,课程内容也得重新调整。”一位头部机构从业者表示。8月21日,北京学而思培优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秋季课程安排,“在线小小班”开启预约,班型8~12人,课程内容为小学1~5年级数学,每周一至五晚17:30后两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

这位从业者表示,企业内部曾预判AI课和录播课或将归为“教学材料”或“出版物”,不受上课时间限制,因此尝试打擦边球,将原来K12直播课转为录播课或AI课。因此,在“双减”出台前,他所在的公司就已经尝试用录播内容替代“双师”中的主讲,“双师”中的助教(或叫班主任)可以继续直播辅导或线下辅导。“原本以为双减最快寒假才落地,谁都没想到这么快,而这款产品因部分保留了直播属性,也遭暂停整顿。”他说。

至于AI 产品,多家机构早已布局。猿辅导2017年推出少儿英语启蒙品牌“斑马英语”,两年后又推出“斑马思维”。去年2月,斑马英语宣布更名为“斑马AI课”,并重新定义了产品方向:专门面向2~8岁孩子的“多学科在线学习职能教育平台”,涵盖了英语、数学思维、语文等学科,后来还纳入了素质教育品类“美术”。

2019年1月,湖北武汉市,教育培训机构扎堆在湖北美术学院南二门门口。图/视觉中国

一位接近猿辅导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学前课程培训已经被明令禁止,斑马AI团队面临整顿,包括一个200~600人规模的制作团队,该团队参与研发的另一款针对高中生的在线教育学习产品“小猿AI课App”也被波及。目前“小猿AI课”仍可从苹果商店下载,但进入课程主页时,各年级均显示“暂无课程”。

大力教育早就低调布局了AI课,今年5月推出了“豆豆狐AI课”与“小马AI课”两款产品。介绍显示,小马AI课针对高中阶段提供全学科辅导课程,主要形式为智能推送+名师课程切片的录播课。豆豆狐AI课则为针对小学段提供全科学科辅导课程。

不过,据报道,北京市教委工作人员透露,已提醒企业谨防“擦边球”风险:AI互动课将作为在线教学论处;录播课未来或被定义为出版物,另有证照要求。

一位青少儿英语教培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早就在一两年前,教室就在前后各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后台连接到教育监管部门,一旦教培老师上课内容超纲,就能被查到。“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来的英语科目培训可能会转向英语阅读、演讲等素质方向,或通过增加室外实践、组织夏令营等方式,短期集训。

一对一上门家教的未来也不明朗,各地纷纷出台细则,规范家教内容。7月28日,湖北省宜昌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业务。8月18日,辽宁鞍山市教育局表示,严禁培训机构钻空子,玩文字游戏,即便针对家长的学科类培训也不行。

《意见》还针对“拍照搜题”作出明确规范: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上述接近好未来的人士表示,公司旗下拍搜软件“题拍拍”以后会变成内部产品,给机构教师使用。好未来旗下另一款拍搜产品“学拍拍”一个月前上线,其产品介绍写道“学拍拍是面向家长辅导和答疑工具,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搜索手机App商城会发现,带有拍搜功能的诸多工具类产品纷纷将用户从“学生”改为“家长或老师”,如作业帮口算的介绍已经调整为“家长检查作业好帮手”。

目前各家K12业务的另一个重点发力方向是高中。《意见》只提到,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一位教育行业分析师认为,针对高中教培的政策还不明朗,毕竟高中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实际落实细节、执行力度、监管,还需观察,但就“双减”《意见》整体方向,未来可能对培训时间、价格作限制。

不过,一位头部机构课程研发团队成员表示出对转型高中直播课的忧虑。他表示,高中生由于学习自觉性高、可支配时间少,对直播课的需求很可能低于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数据上看,初中生看直播课回放的点开率是小学生的3~4倍,高中生会更高。“转型高中直播课会是一个方向,但规模就不好说了。”该研发人员表示。

学而思的K12课程培训可能正在转向海外。一个简介为“学而思好未来硅谷分校”官方公号推文宣传秋季课程开课,该公号在6月的文章中曾介绍秋季将推出“精品双师课”,基本就是将国内的“双师课堂”平移到了海外市场。该账号主体为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系好未来全资控股子公司。

《意见》还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营转非的具体细节还不清楚。不过,对于已经上市的教培企业,未来可能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剥离K12业务,另一种是将原K12业务作为一个现金流充分但没有盈利的部门保留,不再指望从中获利。”于进勇分析。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北京市教委已经下发了“双减”工作指示。据媒体报道,北京拟要求企业年底前完成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营转非,早于中央政策中1~3年的落地规划。

董均从一家头部教培公司离职后,做起了家教,偶尔也到朋友的培训机构带小班。《意见》出台后,董均给学生补课的时间被严格限制,为避免举报,他只做熟人生意,但收入并不稳定。这批学生毕业后,他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政策没有改变需求,改变的是需求的满足方式。”一位教育投资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部分补习会转到地下,一线城市小班课平均课时费约300元,现在已经有人在偷偷串班补课,多拉几个学生,然后把老师的课时费提高到700元,甚至更高。该投资人指出,补习转入地下,监管难度必然加大,更坏的结果是让教育变成少数有钱有资源人群的特权。不过,他也指出,大家期待的结果是,政策能引导教培机构用更低的价格为更多人提供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

私下补习显然已经为监管部门所注意。8月5日下午3时,安徽省含山县一名教师正在向初一学生教授英语课,突然被人踹门进入、掐脖带走。相关视频当天在网上传播,引发争议。事后官方通报,接群众举报有人违反防疫规定,组织多名学生聚集补课,经调查,该场所无办学许可证。

转型路在何方

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教培机构转型的两大热门领域。但于进勇冷静指出,“教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如果想把 K12业务里减少的销售额从其他地方找回来,难度挺大的。”

7月28日,猿辅导推出了转型素质教育的首款产品“南瓜科学”。据悉,这款“AI互动内容+动手探究”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是从2020年5月起试运营的。好未来也在8月上旬宣布了素质教育课程。该公司旗下儿童素质教育品牌励步推出了戏剧、美育、益智、口才、读物五大素质教育产品。

网易有道甚至推出了素质教育产品矩阵,包括少儿编程、围棋、科学、美术、机器人等六款产品。在其8月5日召开的发布会上,网易有道还介绍了教学解决方案课程平台“有道优课”,为线下机构提供素质化转型方案。

2018年5月6日,广东广州市,120名中学生教师代表集体宣读并签署《师德承诺书》,承诺杜绝“非零起点教学”“超纲教学”“强化应试”“课上不讲课后讲”等不良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办班补课及家教,不参加校外机构兼课与兼职。图/视觉中国

线下机构的主要转型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精锐教育推出了“至慧少儿”“小小地球”“天才宝贝”等素质教育品牌,线下英语培训机构“瑞思教育”转型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推出了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学研学等新品牌。

主营1对1辅导的学大教育进行了多种转型尝试,甚至进军咖啡行业。今年5月以来,学大教育新成立了5家公司。据天眼查信息,其中2家为培训学校,1家经营范围新增面向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与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另外3家经营范围区则与教培业务相距甚远,分别为北京心流书悦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心流书海文化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琢器咖啡有限公司。

资本迅也在转向素质教育的细分赛道。一家名为“骑乐马术”的码数教育服务商获得千万元级别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上海仨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月4日,少儿编程教育服务商Codejoy酷爱科技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禧筠资本。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80年代关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中就已经出现。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实施素质教育”在法律层面规定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的国家教育方针。

其实,头部机构早就看到了布局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据天眼查梳理,好未来战略投资最晚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投资素质教育产品,包括美术、编程、舞蹈等多个细分领域。2017年8月,好未来领投了在线少儿美术教育平台“画啦啦”的A轮融资,真格教育基金跟投,融资金额达千万元。一年后,好未来再次领投“画啦啦”的A+轮融资,金额显示为数千万元。2018年12月,好未来还投资了编程教育工具CodeMonkey。最近一笔素质教育投资在今年1月,好未来投给了北京快乐芭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中考分值增加,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尽管政策利好,但素质教育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K12市场。据智研咨询及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K12的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而素质教育市场规模只有3241亿元,约为前者的1/10。“不管是补语数英还是音体美,补课的始终是同一批人。如果素质教育不是必考科目,就没有人会转向这个方向的培训。而那些不补课的家长中又能有多少人去给孩子报素质类课程?”程皓说。

职业教育是转型的另一热门。英语在线培训机构51talk和VIPKID在公告信中均表示还将推出“成人课”。7月8日,好未来轻舟宣告正式进军职业教育领域;7月19日,高途App上线,主要覆盖语言、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行业老大哥新东方的动作明显更早,在今年3月就投资了公考辅导。

“不过,对这些K12巨头来说,转入职业教育赛道后可选择的方向并不多,比较容易进入的可能是考级、考证、考研等细分领域,市场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于进勇提示。公务员考试领域的头号玩家中公教育已经在行业深耕了22年,在线职业教育公司“开课吧“已经整合了知名高校、IT和互联网企业一线师资,高顿网校则致力于财经课程。职业教育领域已有老牌企业,新入局者的竞争力还有待观察。

托管业务也被逐渐打开。7月初,在“双减”政策出台前,新东方、好未来在苏州市设立的多家公司集体变更了经营范围,新增了艺术、体育、科技类培训、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等合规项目。近期,好未来还推出了课后托管班“彼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近日接受《文化纵横》采访时指出,近期一系列新政希望降低教育、住房等领域给居民生活带来的负担,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从供给侧发力:一方面,政府应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市场端的供给,允许通过市场机制满足部分政府公共服务无法覆盖的个性化需求。

“能否引进校外机构,政策没有鼓励,也没有限制。”南方某省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行政部门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学校自己办托管确实力有不逮,师资力量不足,但引进第三方教育机构会涉及到费用、安全、参加人数规模等等问题,如果引进,就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今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有过相关要求:学校不得把课后服务工作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

“剧场效应特别适用于解释教育内卷现象。”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分析说,当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为了看到舞台,也必须跟着站起来。这样一排接着一排,最后大家都站着看戏。他认为,解决教育内卷现象,可以从政府监管手段入手,现在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程皓、柯宇、董均为化名。实习生田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被开会缠住的大厂人

开会越来越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业务繁多、分工精细的大厂尤甚。职场人从起初的不适应,到逐渐卷入会议的汪洋,再到成为会议的召集者和观察者,“进阶” 的过程中有成长,也有无奈。

image

不在开会,就在去开会的路上

下午四点,吴均从一个会议上抽身,到会议室门口和前来洽谈的乙方碰面。刚聊了五分钟,她就不得不向对方致歉 —— 她得马上赶去开下一个会。

相比抱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纸质本子、中性笔赶场开会的同事,吴均的装备相当轻便,她只带了手机和智能办公本。因此,当在十米开外看到电梯门缓缓合上时,她可以大步流星跑过去,挤进电梯间。这样她就不用为下一班电梯等上好几分钟了。

吴均今年 32 岁,此前一直在传统行业工作,半年前入职这家互联网大厂担任中层。跳槽时,她对 “大厂会多” 的现象略有所闻,但会议的频率还是超乎她的预期。高峰时每天七八个会,闲时也有四五个。这对老大厂人来说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吴均而言,适应开会是她在新行业、新公司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作为部门领导,吴均要和自己带领的团队开会、和领导开会、和其它部门开会。这次会议的决议是下一次会议的讨论起点,吴均得记下每个会议的内容,才能保证工作不脱节。她尝试过很多记录方法:电脑打字记录,敲击键盘的声音会影响开会;手写记录,速度常常跟不上与会者的语速;手机打字记录,屏幕太小,并且一直看手机会给别人不够尊重的印象;用录音笔,想回听重点段落时实在难以在长达几个小时的录音里准确定位。吴均只能多管齐下,效果仍然不佳。有一次,她记混了两个项目的交付时间,差点酿成事故,被领导好一顿斥责。吴均对好友感叹,这第一步真是不好走。

温言正在开今天的第三个会。自去年进入知春路某大厂,开会就成了她的日常。组内周会、部门周会、项目周会…… 繁多的名目背后,是无数需要沟通商议的工作。用大厂的黑话来说,叫 “对齐”、“赋能”、“细化颗粒度”。

订会议室成为一个难题。温言所在的办公楼每层都有会议室,总量并不少,但在庞大的会议数量面前只是杯水车薪。她需要提前一周到一周半在系统内预定,才能保证成功。开会时提前至少 5 分钟到会议室门口,点击专用屏幕上的按钮确认。

如果有临时会议,就只能碰运气。系统每半小时会释放出此前被预定、但没有按时确认的会议室,供大家争抢。

此前温言在媒体工作,每周只开一次选题会。初到现在的公司时,她一度极不适应这里的会议频率。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晚上 11 点也会被召集开会。刚回到家的同事们依靠视频连接,继续讨论。“没办法,大家一起卷。”

image

图说 | 工位空荡荡,员工都在会议室

某大型电商平台的陈静也经常为订会议室发愁。公司的很多会议室提前一天才开放,抢不到是常有的事。为此,她加入了专门借会议室的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相互询问谁有空闲的会议室,用奶茶 “贿赂” 求借。群里无人回应的时候,她会进系统看都有谁订了会议室,然后群发几十条信息,亲呢地称呼收信方 “小仙女”,问能否把不用的会议室借给自己。

有少量会议室是某些部门专用的,不进入预订系统。方法用罄也没能在系统里抢到会议室的时候,陈静和同事们会跟那些部门打招呼,借用它们空置的会议室。这时就得加快会议进度,因为随时有可能被 “正主” 或另一拨借用的人打断。有同事问开多久,主持人半开玩笑地说,这取决于什么时候被赶走。

开会不是新鲜事物,但会议变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在分工越来越精细、职务层级越来越多、人们需要大量协作沟通后。在大厂,由于业务种类多、复杂度高,分工的精细化尤为显著,员工层级也格外复杂。同层级间的协作会、跨层级的汇报会…… 员工成为长链条上的一环,只有随时把自己嵌入链条,才能保证它的正常运转。加上在不断攀升的 kpi 的要求下,大厂的机构规模日益膨胀,员工越来越多,各类让大厂人彼此连结的会议应运而生。

杨涛原来在某知名大厂工作,会议多到占用了大部分上班时间,自己的活只能在下班后和休息日干。长期的过度疲劳侵蚀着健康,直到有一天,杨涛在开会时看着同事在自己面前倒下去。耳闻目睹几次这样的事件后,他决定,“不能要钱不要命。” 尽管公司的股价当时正在节节攀升,杨涛还是离开了。

但跳槽到另一家大厂的杨涛依然逃不掉开会。升为中层后,他不用再操心抢会议室,会却也更多了。上周一,他开了 4 个会,周二 7 个,周三 5 个,其中有半数是线上会议。技术的进步,让开会不再囿于会议室内。有几个线上会议,杨涛是在出租车上参加的。他感慨:“在大厂,开会就像空气,不可避免。”

image

逐渐适应会议的大厂人

温言逐渐习惯开会,是在一次小小的工作摩擦后。

事件是这样的:别的部门的一个员工在微信上找温言谈工作,温言没有太在意,回复时措辞不够严谨。对方很快就拿聊天记录作为凭证,找温言的领导理论。

遭遇这次微型职场 “宫斗” 后,温言感到,开会是有必要的,交流风险也更小。面对面开会时,彼此不会过分挑剔措辞,发言可以更直接、大胆。

部门周会曾经也令温言头疼。她所在的部门有二三十人,周会要求逐一总结自己一周的工作,有的同事爱表现,发言时事无巨细,会开下来得半天。温言觉得,太浪费时间了。轮到她的时候,她总是只拣干货简要说完。

不过很快,温言也开始提前一天整理自己的工作内容,为周会做精心细致的准备。原因是相熟的同事委婉提醒她,说平时大家各自忙碌,在周会上好好发言,能让领导和同事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成效。果然,这么做了以后,温言负责的项目在周会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被开会折磨了一个多月后,吴均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一个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第一天使用她就发现,这款办公本能够帮助她大幅提升开会效率。它拥有录音实时转文字的功能,开会时,吴均按下办公本的录音键,与会者的发言就转化成文字,即时显示在屏幕上方。偶尔出现转化错误,可以马上手动更正。屏幕是手写屏,下方有 10 行工整的横格,吴均可以用配套的电磁笔,手写记下要点。10 英寸的大小足够令眼睛舒适,携带也方便。黑色外观稳重大方,契合她的年龄和职位;录音、书写时都静默无声,予人良好的观感。结束录音后,文字可以以 word 或 pdf 的格式导出,无线传输到电脑上,方便整理、编辑。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在办公本上回放录音,只要点击文字,办公本就会定位播放相应的那段录音。

image

图说 | 吴均的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在工作中

有了办公本后,吴均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会议结束后,她会迅速利用办公本整理出要点:项目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团队的工作安排、和其它部门协作的进度计划。等到下一次开会的时候,这些都会帮助她迅速进入议程。现在,吴均再也不担心错记、漏记重要信息,开会实在太累时,她也会允许自己短暂地走走神。

陈静则学会了运筹时间,见缝插针地开会。上周她被通知参加一个需要发言的会,会议时间是下午 2 点到 6 点,这与陈静的部门会议时间重合。陈静计划,在那个会上发完言就回来开部门会。
预计的发言时间在 3 点半左右。当天下午 3 点,陈静坐班车从自己所在的 1 号楼到开会的 4 号楼等待。出乎意料的是前面的议程被拉长,轮到陈静发言时已经 4 点多,部门会议早已开始。她只好匆匆说完,赶紧又乘班车回来开部门会。
她寻找开会场地的能力也在提升。现在,陈静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进系统抢会议室,并且摸索出一套用自己手上有的时间段和别人交换的方法。没有会议室的时候,她和同事们去园区食堂、咖啡馆开会。为了尽量缩短会议时间,有时甚至站着开。

但仍有些会议是冗长的。碰到这样的会议,尤其在进行和自己无关的议程时,陈静会在笔记本电脑上处理自己的工作。温言也是如此。比如有的项目周会,大家在平时协作时已经交流得很充分,周会上并没有新内容可说,但按惯例仍需开。这时会议室里就会出现一排低垂的头,没有人听讲,都在干自己的活或是发呆。温言形容这样的场景:“身体在开会,灵魂和思想在干别的。” 有时主讲人会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吗,那排低垂的头抬起,又迅速低下躲避,害怕自己被点名发言。

杨涛的领导甚至为此发过脾气。一次会议上,领导在讲话,其他人都在埋头 “干私活”。领导先是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众人勉强听讲片刻后又故态复萌。被激怒的领导一拍桌子,吼道:“先听我讲完!” 这一拍的威力,让疲惫的参会者们坚持到了会议结束。

这样的 “摸鱼” 行为在会议上盛行,也许并不能单纯怪责参会者。斯坦福大学和微软公司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微软员工在 30% 的会议上写邮件,在 25% 的会议上写文档;会议时间越长,参会人数越多的会议,分心的可能性越大。大厂任务繁多,压力沉重,员工在会上抽空处理自己的工作,或是神游片刻,似乎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在很多线下会议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转到线上后,杨涛发现,与会者的注意力更分散了。发言者经常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回应此起彼伏的 “刚才说什么?没听见” 的询问。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场域,与会者各自身处不同的环境,更加难以进入共同关注会议的氛围。线上会议也因此变得比线下会更加长而低效。

一次参加线上会议,刚结束时温言对坐在身边的同事抱怨,这都讲了些什么啊,什么也没讲。后来一同参会的同事告诉她,她忘了关闭自己会议端的声音,所有还没退出线上会议室的人都听到了她的吐槽。虽然小小地 “社会性死亡” 了一把,不过温言并不觉得自己说得有什么不对:“那个会本来就什么都没讲。”

image

会议进阶学

温言曾经认为,开会时可以比用文字交流时更直接、大胆,不过她很快发现,直接和大胆也是有限度的,需要包裹在一套心照不宣的 “话术” 里。

互联网大厂的 “黑话” 是话术的外壳。不懂 “链路”、“泛化”、“心智” 等词语的用法,就无法在会议上听懂别人的话。自己发言时如果不用黑话,会在别人的眼光中看到质疑。好在这对曾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温言来说不算难,她很快就能熟练运用那些词汇,消除了第一道 “工作壁垒”。

话术的内核,则是一个去除了情绪和个性的 “工作人格”。
在媒体就职时,温言周围多是崇尚思想自由、词锋犀利的文字工作者,她习惯了开会时因为一个选题的角度、一篇稿子的优劣和领导、同事激烈交锋,事后谁也不会放在心上。进入大厂后她发现,那种会显得自己 “有攻击性” 的方式,在这里是不合时宜的,她需要使用被柔化过的语言和态度。

在这里的会议上,温言不会听到直接的否定。“这个方案不好”,说出来变成 “这个方案如果能稍微完善一下会更好”;“你的进度太慢影响了整体”,要说成 “希望你能提高一下这个项目在你那里的优先级。” 温言总结:“话术一定要完善,不要给别人露出破绽,要表现出你很配合,同时还要争取自己的利益。” 比如,开会时被分配到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她从不会径直拒绝,而是会跟对方说 “你列出需求清单,让我看看我能做什么。”“不能显得自己不 nice,不是个好的合作者。”

开会就像整个职场生活的缩影,人们在其中相互试探、博弈,一面协作一面争斗,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而职场的权力结构,也会渗透到会场上。

在杨涛看来,自己跳槽前的大厂比较注重平等、高效,而现在所在的大厂更在意层级、规矩。比如,沟通的双方必须层级一致。一个小组的副组长不能直接找其它小组的组长对话,得请自己的组长出面。

这样的风气也体现在开会上。杨涛参加过的很多项目会,大家都希望听项目的实际操作人多发言,但会议总是被领导们的讲话占去大量时间:大领导、部门领导、项目总监、组长…… 杨涛觉得:“很多人此时的观点表态更像是在讨好上级。” 每个人都在这个闭环里努力转动,从来没有人敢于质疑它运转的方式和速度是否适当。

image

图说 | 开会像整个职场生活的缩影

杨涛当上中层后,经常成为会议的召集者。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前对那些冗长、低效会议的反感,尽量不开自己认为不必要的会,开会时长也控制在一小时内。但有一天,他还是听见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小声嘟囔:会是不是太多了?

下午六点,开完这天的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会,吴均导出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中的记录,在电脑上整理好自己需要的重点。办公本像一个专属助理,帮她走稳了切换赛道后的第一步。现在,吴均下班的时间也提前了,她可以早些回家陪伴 3 岁的儿子。和儿子一起玩滑板时吴均觉得,飞驰的体验真好,就像那么多工作负担被轻松化解的感觉一样。

*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zhenshigushi1

养猫很费钱吗?

作者 / 猫无忧

各位猫友,有时候看你们钱没少花,猫却没养好,我替你们着急!

能答应我不乱买零食罐头,猫条、营养膏(全是大麦芽和各类植物油,有个鬼的营养)、卵磷脂、维生素片、钙片这些所谓的 “营养品” 吗,别信那些说什么偶尔吃一下没事的人,你就干脆不喂真就那么难?不花钱他不就不费钱了吗?

能答应我就给猫咪老老实实喂一款好猫粮,平时注意给猫咪多喝水,偶尔再喂点自制猫饭或者主食罐头吗?好猫粮一个月一只猫 100 多就够了,一年也就不到 2000 块钱,能多费钱?

能答应我少看抖音、小红书、知乎上给你推荐各种养猫产品的宠物博主吗?看就看了,不买真有那么难?猫咪固定用品就那十几样,总花费都不会超过 300 块钱,买来至少能用几年,费钱吗?

能答应我多关注他的体重,食欲,毛发,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吗?不要等猫咪快不行了,你才后知后觉。提前预防,花在宠物医院里的钱不就少了吗?

能答应我每年至少带猫咪去做一次体检,了解一下他的健康状况吗?小病及时消灭,大病提前预防,这不是又可以省一大笔钱?

如果你可以全部做到,如你所见,养猫既不难也不费钱。

123.jpeg

养一只的基本花销其实很少,在一只猫咪不生病的情况下,基本就是猫砂,猫粮,驱虫的三大类日常类开销,以及绝育,疫苗,其他用品的一次性开销。我下面给大家算了一下,什么都算上的话,基本上可以控制在每个月 300 元以内。

第一部分:每月日常开销类

这一部分就是告诉大家这 300 块钱到底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主要分为三大块,饮食,驱虫,疫苗。

1、食物方面每月开支(猫粮 + 主食罐头)(每月 200 以内)

这不用多说了吧,这个钱不能省。吃的不好,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抵抗力低下,生病概率增加,如果生病的话,那这个开销就是另一个档次了,宠物医院的收费是非常贵的!所以你要好好研究怎么买到好的猫粮,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好的猫粮。

比如爱肯拿、百利、纽翠斯,这都是中高端进口粮了,每个月算下来也就吃 160 左右,如果喂天衡宝,金素这种中低端猫粮,一个月也就 100 左右。

只吃干粮,容易饮水量不足,建议还可以每周再搭配 1~2 次主食罐头或者自己煮点鸡胸肉给猫咪吃。主食罐头的话,一周算 10~20 块钱(比如 VOM,卡尼,小李子这种),一个月 40~80 块钱。

我再次强调,好猫粮➕主食罐头 + 水足矣!无需再喂乱七八糟的零食,猫条、营养膏、卵磷脂!切记切记切记!!(有这个钱你不如带猫咪定期去做个体检!)

2、驱虫方面每月开支(30 元左右)

驱虫的话,柚子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的 8 种寄生虫,我们日常的驱虫就是对这 8 种寄生虫驱虫(见下面第二张图),也列了一些驱虫方案给大家参考。如果不懂的,直接留言你家猫咪情况,我直接给你推荐方案。

外驱:福来恩喷剂(平时可以不用,发现跳蚤时用)

对于刚带回家的流浪猫,身上是一定有跳蚤的(或者在家养猫身上发现了跳蚤),一定要使用福来恩喷剂对猫咪进行驱虫。100ml 的喷剂,喷一次 0.5ml,一公斤喷 3ml 就够了,一只 4 公斤的猫咪,一次喷 12ml。

内驱:拜耳拜宠清(平时可以不用,发现蛔虫、钩虫,绦虫时用)

内驱建议使用拜耳拜宠清(买中文的,这个是正规渠道的货),一粒售价大概 30~40 元。每 2kg 体重半片;每 4kg 体重 1 片;每 6kg 体重 1 片半片。我们以 4 公斤的猫咪为例,一次一片。

内外同驱的驱虫药:大宠爱 / 博来恩 / 海乐妙(可以作为定期驱虫药,3 个月一次)

平时在家养的猫咪不外出,日常可以直接使用内外同驱的驱虫药,比如大宠爱(博来恩)这种滴剂,方便操作。如果猫咪容易喂药,也可以使用海乐妙这种口服的内外同驱药。建议 3 个月做一次就可以,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成本大概在 20~30 元左右。

我想要 8 种寄生虫全部可以驱的方案:(可以作为定期驱虫药,3 个月一次)

大宠爱 + 拜耳 + 福来恩喷剂或者海乐妙 + 福来恩喷剂,这两种组合都可以对 8 种寄生虫全部驱除。这两种组合,个人也是建议 3 个月进行一次的。

日常驱虫就用右边这三个的其中之一就行,建议 3 个月进行一次。下图是常见的寄生虫

因为淘宝店铺的驱虫药商品链接无法插入到知乎上,各位猫友可以通过这个耳漂的链接进入猫无忧店铺查找驱虫药。

3、猫砂每月开支(豆腐 / 混合 / 膨润土猫砂)(每月 40 元左右)

猫砂的话,目前使用人群最广的是膨润土、豆腐和混合(豆腐和膨润土按比例混合的)猫砂。

从价格上来说,有的膨润土价格比较低,20 斤还不到 20 块钱,一只猫能用一个月。混合猫砂和豆腐猫砂价格比较接近,省着点用的话,每个月大概需要 40 块钱左右可以的。因为膨润土不能冲厕所,灰尘较大,所以很多人更愿意使用豆腐猫砂(混合猫砂)。

以上三大类便是我们日常的固定开销,算下来不到 300 块钱,如果食物方面的预算再低些的话,一个月的固定开销,可能连 200 块钱都不用。

第二部分:一次性开销类花费 1、猫碗、猫包、指甲刀、猫砂盆的开支(附购买清单)

猫碗的挑选,个人建议选择好清洗的(碗架和碗可以分离的比较好洗),陶瓷玻璃材质的。目前市场上的猫碗应该也就是 20~30 块钱吧。

猫包只要不买那种透明猫包(透明包猫咪会没有安全感的)就行,挎包和背包我个人觉得都行,看个人的喜好。价格在 50~300 不等,我觉得买个 100 左右的就够了。

猫砂盆的话,新手我建议第一个猫砂盆买开放式的,尺寸建议长 50 公分以上,宽 30 公分以上的。后面可以再根据需求买封闭式或者顶出式的。开放式猫砂盆大概价格在 30~60 左右的样子。

2、绝育的开支

绝育的话,其实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太一样,甚至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医院开销都不一样,而且公猫母猫的价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根据麻醉的方式不同,分为一般的注射麻醉和呼吸麻醉,一般呼吸麻醉因为安全性稍微好一些,基本会比普通麻醉贵 200 块钱。术前的生化血常规检查,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其实没什么必要,还有术后的消炎其实也没必要。所以就单纯做手术来说的话:

公猫:300~500(一般注射麻醉,呼吸麻醉加 200)

母猫:500~700(一般注射麻醉,呼吸麻醉加 200)

如果哪个医院报价超过 1000,你基本就可以换一家医院去问问了。

关于术前检查和术后消炎,你可以咨询医生。不过我做过很多个流浪猫的绝育,从来没做过术前检查和术后的消炎,医生也没强制让我做过,给大家参考一下。拿回家休养生息一周,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3、疫苗的开支

以妙三多为例,一针的话,大概价格为 80~110 左右。一开始需要打 3 针,后面的话,一年打一次,甚至三年打一次就可以了,后面的我们就不算了。建议后面的补充针在打之前做个抗体检测,有抗体的话,不打也可以的。就算一开始的三针:

妙三多疫苗:(80~110)*3= 240~330 元

绝大部分医院都使用左边的妙三多疫苗
4、常见药物的价格:

3.1、猫咪的消炎药速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常见的一些炎症都可以用),一粒大概 6~8 块钱

3.2、治疗眼睛发炎的氧氟沙星眼药水大概就是 10 几块钱,药店可以买到

3.3、治疗耳螨的耳肤灵,清洗耳朵的耳漂,大概每瓶药 100 多块钱

3.4、治疗拉稀的白陶土(蒙脱石散)的话,一般来说 8 块钱一包

3.5、治疗便秘的乳果糖的话,一般来说是 40 多一盒,可以用很久

3.6、治疗猫癣的盐酸特比萘芬软膏 20 多块钱一支

3.7、日常消毒的漂白水好像超市卖的 10 几块钱一瓶

3.8、治疗黑下巴的莫匹罗星软膏,在普通药店的话,一般 10 几块钱应该也够了

第三部分:哪些其实并不需要花

那我就来告诉你,尤其是刚养猫的猫友们,哪些东西是看似很多人推荐,甚至宠物医院和宠物店的人都向你推销的东西,根本没必要买的!这一部分我觉得才是核心的东西。

根据我的实际经验,靠谱的猫友比宠物店老板和某些兽医还要对你有帮助。我自己就有开店,也卖宠物用品,按照动机论来说,我会劝你多买东西,但是以下这些东西真的太坑人,没必要!

1、营养膏

智商税产品,利润很高,作用很小,名字起的好真的很重要,忽悠了多少人。营养膏其实就是用来给实在没食欲的猫咪补充一些能量的,补充营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健康家猫更不需要经常去喂它了。这玩意可以算作我们养猫产品中的头号智商税产品!

2、化毛膏

化毛膏并不是真的把毛给融化掉,而是一种润肠的东西,作用类似泻药。很多生产化毛膏的厂家用的原料都有问题,吃了不仅没好处,反而徒增风险。而且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有毛球症焦虑,生怕自己家猫得了毛球症,其实毛球症是非常罕见的症状,临床上没见过多少的。

猫咪自身可以通过呕吐,大便来排毛,无需过于担心。当然,给猫咪勤梳毛也是必须要做的!

3、猫胺及(赖氨酸)牛磺酸补品

这个早就有人科普过了,对于猫鼻支并没什么效果,更不要说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了,也是一种智商税产品。其实赖氨酸本身很便宜,包装成猫胺卖高价那就是在收智商税了。

还有大家口口相传猫咪必不可少的牛磺酸,其实好的猫粮里都有了,即使你额外补充,其实也是很便宜的。淘宝上就有卖的,按斤称的。

4、各种各样的零食

不要觉得不给猫咪买零食吃就觉得让他受了多大委屈一样,其实你这样做反而是对的,零食首先还是存在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其次就是容易引发猫咪挑食。

具体的零食有日产,国产,泰国产的那种白条肉罐头,这种罐头加入了大量防腐剂和诱食剂,不可长期喂食,而且营养极其不均衡,千万不可当作主食。还有猫薄荷,猫条,猫糖这些零食。

5、各种各样的补品

这些补品营养品商家在宣传的时候,可能会站在一个看似正义的位置,先把零食抨击一通,然后说这些补品跟零食不同,这些东西都是有营养的。我信你个鬼!市场上这些营养品实际效果能有宣传效果的十分之一,我就免费义务帮你推广!!还不是变着法子收割韭菜。

这些东西据不完全统计有卵磷脂、补血肝精、钙膏、美毛粉、发腮的,爆毛的等等等等,不吃包退?第二支半价?没啥成本的智商税产品优惠起来跟不要钱一样。

所以我真心劝各位猫友,要用科学的养猫知识不断的武装自己,不要对宠物医院和宠物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他们当成你养猫路上的导师,最后很可能就是你的钱包空了,猫却没养好。

我是跟我家猫咪同名的柚子,在知乎给大家宣传科学实用的养猫知识。养猫有问题,记得来找我。

照例在回答最后提醒各位猫友,尤其是新手猫友:

零食猫条营养膏,诱食剂绝对没少加。

各类补品保健品,营养不多只剩高价。

用心选个好猫粮,好罐头搭配喂一下。

没事煮点鸡胸肉,再多喝水就齐活啦。

来源:知乎日报

不睡觉的年轻人都在刷什么

文 / 沈慧、龙龙龙

来源:DT 财经(ID:DTcaijing)

原标题:《2021 国产青年睡前玩手机报告》:不睡觉的年轻人都在刷什么

新媒体民工小马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劳动生产,唯一的发泄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机。

打开鬼畜视频和快手短剧,他畅快大笑;转身走进 B 站收藏夹,回味一遍《JOJO 奇妙冒险黄金之风》,他充满热血…… 两个小时后,完成精神按摩,哈欠有些止不住,小马还没洗漱就进入了香甜的睡眠。

像小马这样抱着手机入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8 月,我们发起《国产青年睡前玩手机大调查》,有 2286 位朋友分享了他们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其中 90 后(28.08%)、95 后(34.63%)和 00 后(21.88%)占比最多。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年轻人睡前都离不开手机。

年轻人睡前会沉迷手机多长时间?都在看些什么?00 后和 95 后的朋友睡前玩手机的偏好又会有什么不同?

欢迎查收这份《2021 国产青年睡前玩手机报告》。

  01

  手机支配着当代年轻人的夜生活

如今的年轻人,长期跟手机保持 1.5 米以内亲密距离。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消息。

睡前更是看手机的一个高峰期。

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睡前玩手机已是当代人入睡前的必备仪式。

超过 8 成受访者每天睡前都要玩手机。和庞大的 “睡前离不开手机用户” 相比,“经常玩”“偶尔玩”“几乎不玩” 这样的 “睡前适度摆脱手机用户” 数量寥寥,睡前完全不玩手机的受访者更是数量为 0。

我们还发现,90 后、95 后睡前看手机频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略高于男性。

在被问到睡前会玩多久手机时,大家的回答也很真实。

仅有不到 5% 的受访者,可以在 15 分钟之内刷完手机去睡觉。更多的年轻人,哪怕嘴上说要去睡了,身体却很诚实,抓着手机不肯放手,各种 App 刷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不再更新。在此次调研中,睡前玩手机超过 1 小时的比例接近 4 成。

即便已经有了困意,放下手机也是件困难的事,入睡的欲望和诱人的屏幕总得争个死活。只有 17% 的年轻人这时候会选择入睡,而有 11% 的年轻人坚定地继续玩手机。

出于好奇,DT 君采访了几位朋友忍着困意也要玩手机的原因:

有人不小心在晚上 8 点打开一部剧,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把整季都看完为止;有人晚上 10 点打开王者荣耀连跪 7 把,总想着赢一把就睡,赢了后又想再多赢几把;有人晚上 12 点手机还有 20% 就充满电了,充电充一夜不好,等充满了再睡吧……

十年前,电脑和手机加在一起,中国网民人均每日上网时间只有 2.6 小时。但到了 2020 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日均每人使用手机就超过了 6 小时。

手机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App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计,2018 年时市面上有 415 万个应用程序可供下载,光游戏应用就有 152 万款可供挑选。

那么,问题来了,是哪些 App 让年轻人睡前放不下手机?

  02

  睡前玩手机众生相

整体来看,社交冲浪、社区吹水和看视频,是当代青年睡前玩手机最常用的三个姿势。

在 “睡前最常刷的手机 App 种类” 榜单上名列前茅的 TOP4,依次是熟人社交类(微信、qq) 、社区类 (微博、小红书、豆瓣等)、在线视频类(腾讯、爱奇艺、B 站等)和短视频类(抖音、快手)。

虽然睡前手机活动都主要集中在以上几类 App 中,但各个年龄段的青年还是有一些不同。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00 后的朋友睡前沉浸在熟人社交、在线视频、音乐和游戏的比例更高。这也可以理解,00 后的朋友大多未进入职场,所以选择在睡前拥有相对纯粹的娱乐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短视频的瞬时快感,他们更爱长视频的精彩体验。

95 后、90 后中,在微博、小红书、虎扑、豆瓣等社区 App 冲浪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对他们而言,新鲜事永远没有尽头,每天都要认真关心 “网友到底怎么说” 和 “别人到底怎么活”。

85 后、80 后的睡前生活,则在短视频、购物和知识类 App 上有更高的偏好。人近中年,越来越多人不再热爱公共讨论和交流,他们更享受手指刷过、千万种生活渐次浮现的畅快感。个人的生活变得重要,有能力、要消费,也有中年危机焦虑,需要不断提升自我。

而男女生在睡前使用 App 的偏好上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女生更喜欢逛社区、在购物网站上买买买;而男生更倾向于刷视频。

具体到单个 App,微信在年轻人的睡前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抖音和微博次之,使用频率相差无几。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调研中,B 站已经成为占领年轻人睡前生活的 TOP4 巨头,并与其他 App 形成断档。

结合大家常刷的内容,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当代年轻人睡前冲浪生活的样貌。

当代年轻人睡前最常使用微信,代表社交的 “聊天” 和 “朋友圈” 固然重要,但 “公众号” 才是大家睡前停留在微信里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还查看了大家在微信里的诉求,“财经”“理财” 出现频率极高 —— 临近睡前,社交软件不再只提供社交价值,更多是在解决知识饥渴。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沉迷 B 站的理由中,“知识” 的占比也非常高。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学习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睡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管是否真的有用,只要怀揣一颗 “看到就是学到” 的心,就能在一番操作之后安心沉入黑夜。

娱乐占领睡前活动半边江山的重要活动,抖音、微博和 B 站是年轻人娱乐情绪的主要供应商。

不管是短视频的即时反馈和即时刺激,长视频的弹幕同频狂欢,还是实时更新的热搜、新闻、资讯带来的吃瓜愉悦,在黑夜里,无数年轻人在搞笑、美女、娱乐、明星、美食的 “洗礼” 中,在一条条 “哈哈哈哈哈哈哈” 的陪伴下,愉快地结束这一天。

  03

  为什么不愿意就这样入睡?

睡前生活丰富多彩的另一面,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入睡。

对于现代人而言,在 10 点前上床准备睡觉属于极其罕见的事件,约 5 成年轻人在 10 点和 12 点之间准备睡觉,近 4 成的年轻人则在 0 点后才会上床。

年龄越小的人,上床时间越晚。

而且,上床并不代表入睡。在本次调研中,超过 6 成的人都表示会比计划时间更晚入睡。

刷手机强迫症对晚睡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已经万物沉睡,还是会迸发无法遏制的好奇心,忍不住进入屏幕中的那个世界遨游。可以想象到的一个场景是:午夜,一张张不愿睡去的年轻面孔,正被手机屏幕发出的光,映得惨白。

“养成习惯了” 是导致年轻人 “不睡觉,要看手机” 的主要理由。

对于打工人来说,睡前玩手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白天没有自己的时间,只有晚上是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睡前玩手机的心态和情绪上,男女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相比之下,有更多的男性是因为孤单一人而选择玩手机,更多女性会选择用夜晚来弥补白天被挤压的时间。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国产青年睡前玩手机生活的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在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玩手机,超过六成的年轻人会因为玩手机而拖延入睡的时间。

大家睡前离不开手机的原因,指向这代年轻人的时代病症。

“白天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只有晚上才属于自己” 背后,年轻人普遍过着一种觉得 “白天无意义” 的生活。

早上 8 点起床,8 点半出门,10 点才到公司,晚上常规加班到 9 点,回到家基本是深夜,养猫养狗都不敢,怕自己都养不好,也没有伴侣,除了睡前玩会手机,已经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的 24/7 机制下,人们被裹挟着不停运转,处于永不停歇的生产与消费中,导致注意力涣散、感知力受损,最终摧毁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是,让渡自己的睡眠权利,来换取比想象中更好的 “一天”。

无论是为了和亲人 / 朋友 / 恋爱对象聊天而熬夜,为了多享受一会儿游戏 / 短视频带来的即时刺激而熬夜,还是为了工作 / 提升自我来换取一个更好的未来而熬夜,这种取舍的背后都存在一种价值判断,即在做选择的时刻,我们愿意用不睡觉的代价,来换取 “意义” 和 “控制感”。

或许正如贾樟柯在《贾想》中所说:

“我记得我在十七八岁念书的时候,晚上老不睡觉,总期待第二天的到来,总觉得天亮了就会有新的改变,就会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我,和我有差不多生命体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

你睡前都在刷什么?

【白夜谈】一个典型游戏玩家的自白

我出生于1983年,自5岁就开始玩电子游戏。年轻时每天要玩三小时,现在工作太忙,但至少也要玩四十分钟。因此,如果想要观察游戏对孩子、对年轻人的成长有何影响,我大概是一个完美的样本。

五岁那年,我父亲买了一台在家办公用的286电脑,上面装了扫雷。我和母亲一起站在他身后看着他摆弄鼠标点来点去,一开始我们俩还恪守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原则,但是很快的,我就开始指挥父亲“你点这个,这个没雷;你别点那个!”

再后来父亲就允许我每天玩一小会扫雷,再再后来,大概是父母之间有过针对我的教育问题的讨论吧,父亲专门在电脑上给我装了一个叫做德沃夏克的游戏;听到这里,比较有经验的老玩家大概都有所警觉吧,这个德沃夏克根本不是什么游戏,它是个背单词软件……但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它实在是太酷了,我非常真诚地“玩”了好几个月;直到很久以后才赫然发现父母欺骗了我幼小的心灵。

又过了大概一年,到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台游戏机放在家里。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游戏产生了沉迷的情绪,哪怕自己不玩、光是看他玩,我也能睁大眼睛看上一两个小时。父亲不许我自己玩游戏机,现在想来大概是怕我没办法控制好游戏时间;但只要他在家,并且我已经完成了家庭作业,我就有权向他提出“一起打一会”的邀约。

与父亲一起玩游戏的感觉实在过于美好,我不知道人的一生中能否以其他方式体会到这种纯粹的快乐与爱;父亲和我身处同一条战壕、同一个队伍,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努力,我们相互配合,尽力掩护彼此,父亲从中体会到我的成长——原来这孩子好歹还是长了个脑子的;而我则觉得父亲永远那么厉害、打的就是比我准;我对父亲的崇拜有颇多都存在于看他打游戏的回忆之中,我们后来又一起玩过合金弹头、金刚、魂斗罗;每天一小会,足够回味一生。

从初中起,我开始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买游戏杂志和报纸,越看就越觉得光是游戏机不过瘾。于是我持续不断向父母输出各种游戏新闻、左右横跳疯狂扭动了大概一年,他们实在是烦透了,作为升上高中的奖励,我终于拥有了一台自己的电脑。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我都要偷偷早起床一小时打游戏,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早晨,我担心从门缝里溜出去的光线会暴露犯罪现场,于是就用枕巾塞住门缝;结果有一次打完游戏回床上去睡回笼觉,忘记把枕巾收起来,被母亲抓了个正着……

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在琢磨第二天早上要玩什么,每天的生活充满希望,就算是高三的地狱复习期也不例外。至今我还记得,高考前一天我完全没碰书本,先是看了一下午普希金诗选,然后怒打了一把《帝国时代》,中国开局,一路怼箭塔。

后来,我考上了个挺不错的大学,父母都比较满意。但就像我以前在“白夜谈”里提到的那样,大学期间里我的母亲和父亲相继离世,自己留级一年还没拿到学位,确诊了重度抑郁,身体出问题,日子过的乱七八糟;这是一段我花了很多年做心理建设、最近才敢于直面回忆的日子,它就像是一场噩梦,被困在梦中的我为了挣扎而花尽了全身力气,但又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但也像我在白夜谈中提到的那样,这段时间里只要感到痛苦和迷惑我就去打《魔兽世界》,这个游戏和许多其他人与事一起编织了巨大的救生网,它们拯救了我。

聊点开心的吧。从大概20岁开始,我就可以靠游戏相关的稿费支付生活费了;除了一直没学会的软文之外,我几乎什么都能写,从小说到杂谈再到评论和采访,只要给钱我全都接。作为职业撰稿人的人生经历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它非常要求自制力,今天我写不出来,明天报纸就开天窗,编辑就要挎着一张晚娘脸给你看。

直到今天,每当我累的浑身瘫软、只想倒在沙发里吃零食的时候,我还是能以纯粹的意志力和羞耻感指挥着自己爬到电脑前把该干的事情干完,这确实多亏了持续十多年的自由撰稿人生涯。

另外,我也因为写作而结识了许多朋友;今天活跃在游戏媒体行业的所有“老师”与“前辈”,大概都是与我同时期的作者们。这些朋友里颇有几位后来成为了我生命的光与热,如果不玩游戏,我会结识什么样的朋友呢?说真的,完全无从想象。

就这样,一边写稿子一边打游戏,乱七八糟、毫不体面地生活着的我,也在逐渐长大,逐渐成熟。母亲去世之后几年,我有了一位继母,但之后很快父亲也去世了;那时候我们在经济上捉襟见肘,我那点收入在房贷面前确实算不得什么,但这位女士——也就是现在我经常提起的“我妈”——却一声不吭地扛了下来,她身上似乎拥有一种魔力,总能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热情,把日常生活妆点的生气勃勃。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别别扭扭地与这位女士相处,她一直是完全坦诚、完全善意地对待我,而我却总在用尖锐的情绪去回应她。

后来,有一次,我晚上很晚回家,我妈正在客厅等我。她已经很累了,为了撑住不睡,她拿着IPAD在玩《保卫萝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打游戏,操作确实不太行,有好几个地方只要扔个道具就能过,但她就是不用,眼睁睁看着萝卜被啃光了。

我从她手里接过IPAD,一顿抖擞操作丢道具,痛快的三星过关;她温和地看着我笑了,而我在那一刻突然明白了,这些道具一定是不舍得付费的她花了很长时间攒出来的,就算关卡过不去,她也从没用过。那一刻,我觉得我第一次完完全全了解了这个人,第一次完完全全接受了这个人。我把IPAD还给她,心里想着,以后等我挣钱了,我要给她在保卫萝卜里冲上一大笔,让她花都花不完。

前段时间我跟她提起了这个质朴的愿望,这位可敬的女士爽朗大笑以后表示,“你还是给我买包吧。”

……行吧。

大学毕业之后,我和《魔兽世界》里认识的朋友一起合租,还进了一家游戏公司做翻译。我还在打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以一个盗贼、一个牧师的身份去交朋友,这让我感觉放松了很多。这段时间我结识了几位对之后人生影响颇深的朋友,比如因为打万智牌而认识了一个叫远古之风的四川人,因为玩《英雄联盟》而认识了一个叫tnt的杭州人,因为跑团而认识了一个叫阿火的美丽姐姐;现在他们是我的合伙人,与我一起工作,一起追求一个由游戏而起、也只能由游戏去实现的梦。

如果我早知道日后我们之间会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当时真应该好好包装一下自己的形象,比如少在牌桌上吵架、少在跑团的时候放别人鸽子什么的……话虽如此,大概也正是因为我们先在游戏中对彼此展露了未加掩饰的自我,所以才会走到一起吧。

说到走到一起,那么我就必须得提一下我先生了。我和我先生也是因为游戏认识的,我迷恋上他(是的是我主动发起了进攻)首先是因为他长得帅,这一点大概占50%;其次是因为他萨满玩的特别好,这一点大概占40%,他剩下的其他所有美德加在一起占10%;这个计算方式确实比较简单粗暴,所以现如今我们结婚六七年了,我还是经常都会发现他的一些以前我完全没注意到的优点,并且为之特别惊喜;比如说“原来你不但长得帅,你还会做饭!”,或者“原来你不但游戏打的好,你还会修电脑!”,他是一座金矿,我总感觉自己正在挖的部分只占矿藏的10%,还好,日后我还有许多许多年去细细深挖。

结婚前,我们俩在一起埋头打了一两年的《魔兽世界》竞技场。我先生,正如前文所述,萨满玩的非常好;而我,正如前文所述,打游戏打的很烂。而我这个人吧,不但玩的菜,我瘾还大,并且胜负心特别重;种种因素累积到一起,那段时间我们俩因为游戏大吵过好几次。但现在想来,这些争吵或许不是坏事,因为有它们存在,婚后我们俩几乎没有闹过任何的矛盾。

婚姻生活远比最激烈的游戏体验还要复杂,先通过游戏去彻底地了解他、熟悉他、理解他,总比先把两个人的生活捏在一起,然后再回过头去适应要好。在竞技场里的他是个打法激进的治疗,擅长偷伤害,但又绝不放弃治疗身份,绝不转DPS。在现实生活中的他是个有时候言辞激进的老好人,擅长表达不满意,但又绝不是真的不满意。《魔兽世界》里的他有着一群定时等他上线打游戏的朋友,这些人信任他,喜欢他,承认他的实力;现实生活中的他也有一小伙联系密切的朋友,他买了新手表会美滋滋地跑去给朋友显摆,路过机场碰到难得遇上的好酒,他会呼朋唤友叫人来一起喝掉。我在跟他一起去领证的时候已经彻彻底底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因为盗贼“九乌鸦”已经与萨满“不二师傅”并肩作战过几百次。

竞技场都打不散的情侣,结了婚一定幸福,放心吧各位,准没错。

然后时间就推到了今天,我经营着一家小公司,有着彼此信任的合伙人,有依旧帅气依旧游戏打的好但他现在学狡猾了坚决不带我一起玩的老公,有每天忙碌工作、抽空品评交响乐的妈妈,有四五位会来我家试衣服试首饰开女子大会的好朋友,她们都是资深游戏玩家,我们还会一起打守望和砍龙;还有一只可爱的猫,一屋子的书,一份愿意为之竭尽全力的事业,一些来自同行的尊敬,一个坚定的、许多年来未曾改变的自我,最后这点大概最重要吧,因为我见证了太多的摇摆和扭曲。我认为我是一个与游戏相关的,幸福的样本。

我经常给同事讲一个比喻,也曾经把它写进过我自己的许多作品里: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红线,被两根钉子钉在墙壁上。一根钉子是家庭,另一根则是时代。这两根钉子的位置决定了人生的主要脉络,还有它的位置与弧度;但有些人的红线绷的特别紧,当他/她想要反抗钉子为自己定下的轨迹时,线就断了,幸福就没了;另一些人则有着更大的余地、更大的弧度,他们上下晃动时或许能触及到更高的点、甚至挂到另外一根钉子上,从而或许能够实现阶级的跃升。

至于我自己,我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的影响让我喜欢新事物,他带我进了游戏这道门;母亲年轻时主攻油画,她自小就带我看了大量的画展和画册,我对美学的启蒙概念来自于她;继母研究古典音乐,弹的一手好钢琴,喝茶要用漂亮的骨瓷杯,她教会了我有关“生活方式”的许多事。“家庭”这根钉子决定了我的思维方式,还有我对待人生的主要态度。

而在时代方面,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充斥着机会,所有产业都在野蛮生长,任何方向的尝试都不可笑;至少在我和我身边同时代的朋友们而言,投身游戏行业最主要的原因依旧是:“当时我觉得这行很酷”;这两根钉子已然就位,我的人生大致如此——

是我选择了游戏,并非是游戏抓住了我。

于是,每当我看到那些偷家里的钱充值、和父母作对、逃课玩游戏的孩子时,每当我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他们痛苦的家庭被披露出来之时,我感受到的苦恼和沮丧或许比各位更强。游戏没有改变人生的力量,要是有就好了,那我或许可以通过我的作品去帮很多人一点忙;游戏像是一种流体,它可以溜进生活的缝隙之中,去润滑我们的灵魂,让我这样的人年近四十岁却依旧保持一点点童心、保持一些死硬的理想主义。游戏也可以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粘合剂,成为寻找朋友的契机,成为结交工作伙伴的桥梁,成为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开始——但它真的没有办法改变我们人生的内核。

更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不幸都推给游戏,而不去解决它真正的起因……那伤疤只会依旧袒露着,逐渐化脓,然后酝酿出下一个“罪魁祸首”,短视频、网络小说、漫画、又或是其他什么新玩意儿?我反复回想着自己的人生,从没有人告诉我“玩游戏是一件坏事”,父母只是告诉我“不做完该做的事情就玩游戏是不好的”,以及“因为游戏而影响情绪、影响生活是不好的”;现在我们去严防死守、去告诉孩子们“这是精神鸦片”,会不会反过来让他们更加好奇,更加的沉迷呢?他们会不会把玩游戏和对抗权威捆绑到一起,认为这是一种表达愤怒和不满的方式?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到一阵恐惧。并非是因为我所在的行业在被喊打喊杀,而是担心这股胡乱把帽子扣上再说的态度会让多少的可能性被埋没、让多少的孩子真心以为自己的不幸源于游戏、让多少父母以为只要没有王者荣耀就会收获幸福晚年。我担心自己曾经体会过的如此多的幸福无法传递给他们,这是些徒劳的伤感,但它驱动着我,应该多少写点东西。

因此,我在几个小时里匆匆回顾了自己这磕磕碰碰的人生;就让我成为这样一个样本吧,我把灵魂剖开来给各位看,未曾隐瞒任何脉络。这其中有苦有甜,有放纵也有克制,但没什么可后悔的,一点都没有。

图片
无论是再也见不到的亲人,还是再也不会重玩的游戏,都已经永远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另:作者小学时是啥发型呢?怎么可爱就怎么画吧。

—— CaesarZX

来源:钻咖 游戏研究社

年轻人用一元换姻缘

文 | 锌刻度,作者 | 星晚,编辑 | 杨皓然

花 1 元钱就能 “脱单” 的好事,成为了最近的一大热门事件。

在多地的夜市中,都出现了售卖脱单盲盒的摊位,他们有个统一名称 —— 月老办事处。两个装有卡片的盒子里分别是不同男性和女性的联系方式,而想要拿到其中的联系方式或者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仅需花费一元钱。

从各地摊主们发布的信息来看,无论是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真心想交友,愿意参与的人不在少数。“摆摊两小时,净赚 300 元” 这样一个零成本、高回报的创业项目迅速在全国各地泛滥起来。

但藏在这背后,想 “脱单” 的人是否能美梦成真尚且难说,但瞄准这门婚恋经济的人已经分到了第一杯羹。

线下 2 小时挣 300 元,线上月销超 2000

“人类高质量男女性,你想脱单吗?”、“一元取一个,一元留一个,爱情经不起等待。”、“就算家有大别墅,不如找个对象处。”

打印出几张醒目的标语,带上一张移动小桌子、两个贴上男女标识的小盒子,陈悦跟朋友迈出了摆摊的第一步。而这个想法来自于近一段时间里,陈悦频频从短视频平台上刷到相关动态,抱着 “零成本又好玩” 的心态,陈悦也决定和朋友一起出摊试试。

摊位定在公园门口的马路边,晚上 9 点出摊,待到 11 点。“我观察了一下,这个时间点通常是大家在饭店吃饱喝足后出来赶往下一场的间隙,而且朋友之间聚集起来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对我的摊位产生好奇。” 陈悦出摊之前,就成竹在胸。

结果果然不出所料,不到 2 个小时的时间,陈悦就进账 300 元,这比她预想的收益还要高。

“来的都是年轻人,很多都是一群朋友一起试着玩。” 陈悦说道,“还有的人路过之后会把我的微信推给他的朋友们,然后‘云投’(线上投递联系方式)。”

但陈悦同样认为,这门生意只能赚个噱头,后面几天的收益已经明显下降。并且因为项目零门槛,所以周边类似的摊位也开始变多,“早起的鸟儿已经把虫吃了,来晚了只能饿肚子。” 陈悦打趣到。

开办 “月老办事处” 的 “陈悦们” 正在全国各地活跃起来,锌刻度通过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目前已有部分摊主将价格抬高至 2 元一次、5 元一次,似乎把 “挣快钱” 的心思越发摆在了明面上。

而对于线下尚未出现 “月老办事处” 的城市,人们也将好奇心投向了线上,因此线上 “月老办事处” 也如火如荼地开始线上出摊。

锌刻度从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以及社交平台上都已经看到了多家线上 “月老办事处”,其中部分店铺月销量已经超过 2000 笔。而线上 “月老办事处” 的操作更加简单,姻缘的红线也更直接地掌握在了商家手里。

“拍下套餐之后,请留下性别、年龄和微信号,后续我们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匹配相当的异性。一般来说,如果年龄和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的话,当天就可以匹配成功,最晚的话 3 天应该也没问题。” 某线上 “月老办事处” 的店主对锌刻度说到。

不过也有可以保证 “闪电发号” 的店铺,其标价 3 元一个异性微信号、12 元 5 个、20 元 10 个,目前销量不佳。

据观察,线上 “月老办事处” 大多是为了赶上这一波热度。

平日里,店铺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有的销售类似的情感服务,例如七夕节的搞笑孤寡青蛙礼物、7*24 小时的人工监督考试减肥服务;还有的则售卖毫不相关的玩具、摆件等物品。

但显而易见的是,“月老办事处” 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给这些店铺都带来了一波可观的流量。至于真实的相亲效果嘛,恐怕见仁见智。

9.9 元的教程,专攻同城相亲交友生意

“月老办事处” 看似火得出人意料,但实际上这只是商家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专攻同城号相亲交友生意的一次新瓶装老酒。

为了了解这其中的门道,锌刻度找到一家以售卖同城相亲交友运营课程为主项目的店铺。在该店铺的宣传文案中写到,“抓住同城流量红利,6 个月 2 个人做到每月 10 万。”

随后,锌刻度以 9.9 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教程和资料,同样,也听到了讲师对短视频平台同城流量红利期大有可为的宣传。课程写到,同城相亲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是通过提供异性的联系方式来拓展异性,后期工作则是通过提供情感咨询服务、私人定制服务、形象设计服务来促成配对。在这个过程中,运营者便有了多个盈利点。

“同城相亲交友有 8 种盈利模式,偏线上的是会员收费、直播打赏、课程收费、情感咨询、客户输出,偏线下的是私人定制、线下活动、商家引流。” 该教程内的讲师强调,线下服务对团队要求很高,因此建议主攻线上服务,而在这其中,会员收费是最重要的一项。

所谓会员收费,该讲师也进一步解释了其方式可以是单次介绍收取的介绍费,也可以是为包年会员提供多次介绍的年费,但核心是 “卖人头”,因此早期要做的是大量获客,快速销售,加上后续服务内容的增加,就可以阶段性的涨价。

到这里便很容易看出,1 元钱交换联系方式的 “月老办事处” 其实就是同城相亲项目的前端工作,积累了大量具有相亲需求的用户信息之后,项目变现的方式就越发多样了。

教程中提到,哪怕运营者什么经验和能力都没有,也有客户输出这一最简单粗暴的变现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将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相亲用户信息转给婚介所,以获取其中佣金。或者,引导用户到线上交友平台进行注册,“有效注册,无需成交,可以获得 100 元一个人的利润。”

介绍完可观的营收之后,课程开始详细讲解同城相亲交友项目前期需要启动的准备工作。首先,取名要注意不能带 “相亲” 等字眼,建议采用 “XX 丘比特”、“XX 小红娘”。

接着,准备好两个微信号,每天进行正常使用、聊天、转账、玩游戏,也就是 “养号”。对微信的包装,以生活自拍和情感段子为主,尽可能真实化,然后展现小红娘的小资生活。

然后,找到 3 个种子用户,要求 2 女 1 男,颜值较高,围绕他们制作多个短视频,并且进行多矩阵发布。

完成这些工作时候,就可以开始启动短视频账号了,账号准备一类口播本地感情段子、一类嘉宾资料。等到账号养到有一定流量之后,变现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在讲师的口中,同城相亲交友这门生意得益于线上短视频流量的井喷,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门槛低、回报高,十分吸引人。但锌刻度从这样的教程中,

也明显感受到用户一旦将自己的信任托付于人,那么被收割的方式就有千千万万种。

被明码标价的婚恋经济

当第一批 “90 后” 正式成为相亲市场的主力军,“95 后” 和 “00 后” 陆续到达战场,当代青年的婚恋市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流量与资本的聚集地。

尽管拥有交友意向,但事实上 “母胎 SOLO” 的年轻人比例并不低。据极光调研结果显示,处于适婚年龄(20-40 岁)的人群中,有 55.5% 的人目前为单身状态,其中更有 34.6% 的人从未谈过恋爱。

如果分代际来看,“90 后” 中有 46.4% 的人目前仍未单身状态,且 “母胎 SOLO” 的占比达 19%。

1

这样的现状,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互联网原住民们从小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广,婚恋经济门槛变高,职场压力变大,社交圈子变窄,因此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学会与自己独处,甚至享受单身状态。

但相亲交友的市场是仍然存在的,这也就是近年来灵魂社交、声音社交、星座社交类软件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并且获得投资人青睐的重要原因,也是相亲、恋爱、交友类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的原因。

“月老办事处” 的出现,既是相亲交友市场的受到年轻群体冲击的一次自适应,更是婚恋经济这块蛋糕 “换汤不换药” 的玩法。

对于这批 “睡前磕个糖,梦里求月老帮忙” 的 “社恐” 相亲人,猎奇的 “盲盒相亲” 的确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但当我们了解到这背后其实掩藏着一套完整的 “运营论”,那么 “盲盒相亲” 自带的神秘吸引力恐怕也不存在了。

至于 “月老办事处” 收取信息是否合法,江苏玖润律师事务所的饶奋斌律师曾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表示,“每位参与者都是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一换一的形式获得他人信息,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以及窃取信息的问题。但如果组织者将盲盒里的个人信息贩卖给他人,就涉嫌违法,贩卖个人信息达到严重程度的会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正在收获大批流量的 “月老办事处”,如今看似只是在收取低廉的 “茶水费”,

但在早已成形的相亲交友变现套路下,流量过后,这些 1 元求爱情的 “善男信女” 的信息是否会被明码标价呢?

来源:钛媒体

新加坡购房:离父母越近越便宜

房价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 这时候买房是最佳时间吗?国内房子太贵,可以去国外买房子吧。在新加坡,男生会在求婚的时候问,你愿意跟我一起申请 “组屋” 吗?原来,在新加坡想买便宜的房子还要摇号。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在新加坡买房时不能不知道的事。

image

许翰彪是新加坡一家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他准备结婚时用了一种很新加坡的方式向女友求婚:“是否愿意和我一起申请组屋”。

“组屋” 是新加坡向国民提供的一种政策保障房,性质类似多年前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月收入低于 1 万新元的家庭都可以申请。目前 80% 的新加坡居民都住在组屋里。

申请到组屋,意味着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贴。月收入 4000 新元的许翰彪申请一套 90 平方米的 4 居室,地点就在离父母不到一公里的一个小区,那样他们将获得更多的优惠。

在新加坡,不是申请然后就能立刻购买。购买资格需要抽签。抽签每两个月一次。平均每个申请者要 4 次摇号才能中签,但如果申请者选择与父母合住或者住在父母家 2 公里以内,摇号机构则会进行人工干预,让他们的中签几率增加一倍,同时还能一次性获得 4 万新元的政府补贴。

像这种通过具体的利益诱惑来培养家庭和谐,是新加坡组屋制度一个颇有特色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倡导家庭凝聚力,目前,选择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已由 1998 年的 10.7% 上升到 14.9%,选择住在父母附近的已由 1998 年的 18.6% 增加到 21.5%。

平均 20% 收入用来还贷

新加坡的房屋分两种,一种是带有保障性质的组屋,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价格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决定,市民购买后只能拥有 99 年产权,另一种是由市场调节的公寓,有永久产权,价格是组屋的 5 倍左右。

组屋由于价格低廉,购买时也有较多限制,首先就是家庭月收入不能超过 1 万新元(目前新加坡的人均 GDP 为 6 万多新元,新加坡元对美元的汇率约是 1:0.804),目前有四种房型供市民选择,从面积为 45 到 110 平方米不等。

一般来说,购买的面积越小获政府补贴相对越多,45 平方米的 “二房” 可以获 4 万新元补贴,65 平方米的 “三房” 可获 3 万元补贴,90 平方米的 “四房” 可获 1 万元补贴,110 平方米的 “五房” 则没有补贴。

目前组屋均价每平方米约 3000 新元,许翰彪选择的 90 平方米四房式,售价是 301000 新元,首付一成,对于月收入 4000 新元的他来说,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攒够,“完全没有房奴的感觉”。

按照测算,今后他每月需还房贷 1045 元,占月收入的 25% 左右。考虑到还有公积金以及婚后妻子的收入,还贷显然不构成压力。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售房处处长罗瑞兴表示,新加坡市民平均还贷数额占工资的 20%,大多不会有压力。新加坡对单身购房者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一般要 35 岁以上才能申请购买组屋,且只能买 65 平米的 “二房”。

image

组屋小区,没有地下车库、保安……

尽管购买组屋很划得来,但还是有人买不起。这些人可以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组屋里。可供租赁的组屋大约占组屋总量的 5%。

按照新加坡的规定,组屋购买 5 年后可以上市自由买卖。比如,如果许翰彪过 5 年想换套大房子,他只要卖掉现在的房子就可以直接从政府手中再买一套。但今后如果再想买就只能去自由市场购买了,价格将高得多。

此外,申请组屋还有一个前提:申请者不得拥有任何私人住用产业,如果在公开市场购买组屋,则允许拥有私人产业者申请,但必须在正式拥有组屋六个月之内将私人产业脱售。

虽然每个申请者平均参加四次摇号就能中签,但也有 “点背” 的多次摇不中。对这些人,新加坡的做法是:通过人工干预,将其下一次的几率提升一倍,如果还摇不到就再增加一倍 ,直到中签为止。

市民挤破头要申请组屋,最大的诱惑力在于只相当于 “商品房” 1/5 的售价,当然售价昂贵的公寓,居住环境也会好过组屋,像公寓住宅区的保安、游泳池、地下车库,在组屋小区就没有。

“但并不意味着组屋住宅区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组屋区虽然没有地下车库,但在地上有多层停车场,在裕廊西组屋住宅区就看到,地上停车场的最上面还有花园,每栋组屋之间都有走廊相连,组屋到公交车站、地铁站之间也有走廊相连,雨天挡雨、晴天遮阳。

不止在裕廊西住宅区,新加坡每个小组的公共设施都是如此,一般从楼下走到公交车站或地铁站不会超过 2 分钟,每个小区都配建了幼儿园,居民活动区。

必须按一定比例混居

2012 年新加坡居民人口为 380 万,常住人口约 530 万人,其中马来族占 13.3%,印度族占 9.2%,华族占 74.2%,其他种族占 3.3%。可以说,新加坡是一个种族、宗教混杂的国家,为促进种族之间的弥合,新加坡在分配组屋指标时,按不同种族的人口比例,给每个种族在每个住宅区都分配了相应数量的组屋购买指标。

新加坡的官方数字是,自 1965 年宣布完全独立至今,大约建造了 90 万间组屋,实现了 “近 100% 的拥屋率”。但在独立之初,也面临过一段时期的 “屋荒”,大多数人只能住在铁片和木板搭建的棚屋内,只有 9% 的人能住在像样的房屋内。大多数人的居无定所,导致了社会不稳定,新加坡政府因此决定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 “居者有其屋” 的口号。

为保证这项基本国策的推行,新加坡从法律上给予保障,制定了《建屋与发展法令》和《土地征用法令》,以确保组屋的供应。新加坡政府能为市民提供大量的组屋,一个有利的因素是政府掌握了大量土地,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新加坡 80-90% 的土地都控制在政府手中,主要是 1960、1970 年代征收的。

虽然掌握土地,但新加坡法律规定,任何一届政府,当届都不能使用土地出让金,所有的卖地收入都被当成政府储备金,下届政府可以使用,但也不能随意支配,只有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危机如大地震、金融海啸这类事情发生时,经过国会批准、总统下令后才能使用,这也从法律上避免了政府对 “土地财政” 的依赖,避免土地价格过猛上涨从而推动房价过猛上涨。

不以卖地盖房盈利为目的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对组屋建设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2012/2013 财政年度的新加坡国家预算为 517.4 亿新元,其中,住屋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预算的 3.4%。据统计,从 1960 年 2 月 1 日开始为组屋拨款至今,政府已累计拨款超过 200 亿新元。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

男性如何向伴侣征得「性同意」?

为什么 “sexual consent(性同意)” 这么重要呢?

有一个我觉得值得让人重视的原因是,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性经验相对较少,对于性知识的接触也不是太多,当她们交了男朋友以后,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被男友带去酒店开房了。

你要告诉他:如果你想做我的爱人,你应当征求我的同意。

说实话,我是真的很不耻这样的男生的,如果你真的尊重你的伴侣的话,会在人家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把从来没有过性经验的女友哄去酒店吗?我个人认为,一段健康的感情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的互相尊重而不是某一方掌控另外一方的基础上的。

一段不愉快的,甚至是胁迫性的性关系,是很容易对被胁迫方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违背对方的意愿与对方发生性关系的话(包括亲吻和肢体触碰),就是性犯罪。

所以男生们,为了避免被判定性犯罪,请一定要征得女生的性同意。

12

还有一点,不要和失去意识 / 磕 H 了药 / 喝酒喝大了的女生发生性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药物或酒精的影响,她们无法给出正式的同意或者不同意,所以你也很有可能背上强女干的罪名,因为你无法证明:你没有违背对方的意愿与女方发生性行为。

那么,男生怎样征求性同意呢?

我记得在视频网站 Buzzfeed 上看到过一个街头采访,大概就是采访路人他们会不会做征求性同意这件事?

大部分人表示,如果是要口头上征求同意的话,很难开口问出这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难以问出口呢?

我个人的解读是:一方面,有些人会觉得,直接说出来会破坏掉当下浪漫和激情四射的气氛,因为有一些男生问的方式实在有点让人失去性致,比如说我曾经被人问过:“do you want to get fucked?”(大概就跟 “你想被 C 吗?” 差不多的感觉,当下想翻白眼),个人不喜欢被问得这么粗鲁,所以说话的艺术当然很重要。

另一方面,尤其是一些比较害羞的男生,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开口,也很担心遭到拒绝,但这并不表示,你可以直接把对方推到床上,在你的身体下面,你得尊重女生的意愿。

我从一个网站上看到了怎样获得他人性同意的建议,经过翻译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只限主流性爱体验):

▎1. 男生直接问,但注意说话方式:

你感觉 ok 吗?
你想让我停下来吗?
你想继续吗?
▎2. 男生注意对方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

以下是一些女生并不想和你发生性行为,而可能会有的一些反应:

对你的触碰不做出回应
把你推开
用手臂抱紧自己以保护自己
避开你或者把自己的脸藏起来
你能感受到她们的肢体在变僵
如果你在互动里获得对方的上述回应,那么对方大概率就是:不那么想要爱爱,所以请及时收手吧!

其实这个时刻,女生也不用感到压力太大,心平气和的对待这个拒绝就好了,等两个人都有兴致再好好享受说不定更爽啊!男生也不用感到拒绝被羞辱,因为可能对方只是心情不好,没有兴致,太累等等,所以暂时还不想做,强扭的瓜不甜!

▎3. 请男生把节奏慢下来,不要太急,等两个人都觉得足够舒适时再进行下一步,如果男生想确认,女生是否想要把节奏慢下来,男生可以说:

我们可以先这样保持一会?
我们要不要慢一点?
▎4. 最后,想对女生说:你永远都有权利说 “不”。

不管在任何时候你都有权利改变你的主意(不管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不管是还没开始,或者做到一半你感觉到不舒服,或者你不想做某一项具体的行为),如果你想停止的话,你可以说:

不。
我想停止。
除了接吻,拥抱和触碰,其他的我还不想。
我要去厕所。我想回家。
或者那个人不听而你感到不安全时,你可以假装要去吐。
“不” 也许会使他们生气,但是你却会得到自由。你的自由永远都比他们的需求更重要。

最后,男生征求女生同意的好处。

如上文所说,不仅你能避免实施性犯罪,同时也是伴侣(不论是任何形式的伴侣)之间交流的机会,这样能够更加容易的知道对方的喜好,比如说 “你愿意尝试一下 kou 吗” 或者 “你想尝试一下后入吗?” 等等,甚至我还被问过 “我可以拉你的头发吗?”(他问了以后我就会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他不问的话,可能会把我拉的很疼而且我也不一定会喜欢反而兴致下降)。

当然我相信你有比我说的更好的表达方式,我就大概随便举两个例子,所以既然是要增加情趣的话,当然是要对方感到舒适为好啦~

最重要的是,你们会更亲密,你们收获到的亲密体验会比强迫的性,更生动、更愉悦、更妙不可言。现代男性需要意识到,性不仅仅只是自己单方面的泄欲,单向的性等同奸尸,真正的性,不仅仅只是生理释放,而是与跟 TA 的情感、情绪、渴望、触摸、亲密、互动等等结合,那才是美好的性啊!不香吗?

来源:知乎日报

揭秘一个 PUA 的基本套路

@大熊猫 Archie:揭秘一个 PUA 的基本套路。

2018 年,腾讯新闻有一档节目由陈晓楠主持,叫《与陌生人对话》,主要讲述真实世界的 mo 幻故事。其中采访了一位 “边缘人物”,让女主持人惊出一身冷汗。

这一期的主题是猎艳者。主要内容讲述 PUA(Pick Up Artist),一种鼓励人们与异性接近的交往技巧,但随后被利用情感欺骗和心理操控术,成为 “不良 PUA”.

访谈中,化名林晨的男主就运用 PUA 技巧把节目组都套路了,随后访谈中表示 zui 近的一个目标,di 二次见面就去 KF。

大家可能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19 年底,北大女生包丽被 PUA,在病态的精神连环控制中,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生命。

有些人用 PUA 骗钱,骗色,所以这条微博一定要把 PUA 的套路给一次性说透,希望大家一定要远离 PUA 者,不要去考验人性。

PUA 的五步陷阱法
一,好奇陷阱
(1)建立人设:一般有三种身份,浪子、帝王、诗人。

帝王模式:事业有成,崛起于微末,家里条件不好,因为穷被前女友抛弃,然后一人打拼直至成功。

浪子模式:受过情伤,不相信感情,缺爱,放荡爱自由。

诗人模式:浪漫,什么都不在意,佛系,享受生活。

人设建立好之后,去装饰朋友圈,这个团体会租一个豪华背景,穿戴冒牌的舍侈品,轮流拍照,然后朋友圈展示。

(2)对女生分类

(3)冷读,解读你的性格,一般的 wan 能句式:虽然你表面上看起来…,但我知道你内心其实…。

(4)进挪,不经意的肢体接触,增加亲近感和好感。

二,探索陷阱,在于与你交流之后,会进行下一步套路

(1)颠覆自己以往的形象(平时阳光,突然忧郁;平时很酷,突然软弱,只要你一关注,就会告诉你他的伤疤和秘密,利用女生的天性)

(2)评估你的反应(通过你对他的不断安慰,来评估你的心动程度)

(3)你的特殊性(着重告诉你,这些话只对你说,你要保守秘密,你在他心里是独 1 无 2 的)

三,开始设置陷阱

(1)强迫你表白(会质问你,为什么关心他,心疼他,不断诱导你说出你喜欢他,会给你造成错觉,他就是你的天仙配,人一旦做出决定,天平就已经倾倒)

(2)建立契约(当你承认喜欢他后,他就会在你脑中设置一个扳机,去质疑你的真心,让你承诺不欺骗他任何事情)

四,摧毁陷阱

(1)会无限放大你的错误。哪怕微小的错误
(2)打标签(就告诉你,你是个坏女人,不讲信用是个骗子)

(3)假装误解你,然后强调自己尽力去放下这段感情,质问:你怎么能这样,你看你都干了什么事,伤我心。

(4)指责你,这一切的不好都是由你造成的

(5)毁掉你送的认为重要的信物,强化你对这种破裂关系的感觉

五,对你时好时坏

(1)安慰你,然后周期性摧毁和安慰,消磨你的意志力,逐渐控制你

(2)价值榨取,让女生用行动证明真心,有可能是玛尼,xing,和自残甚至生命。

希望每个女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可以保持一丝理性,去分辨。

其中有几个小技巧去分辨对方是不是 PUA。

1,如果你突然遇到一个人跟你丸美适配,衣食住行用甚至爱好都是一样,那你一定要小心,因为没有这样的人。

2,如果对方展示的朋友圈华丽的过分,基本都是吃喝玩乐,那赶紧 pass,因为牛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吃喝玩乐还带拍照,要么不发圈,要么发感悟,发吃喝玩乐很少(这一条只代表个人观点)

3,你我皆凡人,一个牛人的出现,就像天上掉馅饼,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接上,告诫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4,不要去凝望深渊,当你被 PUA 控制的时候,你哪能感觉到,一定要远离

5,用事实说话,我管你朋友圈怎么华丽,在现实社会中碰碰

6,警惕对方借钱,借口是创业。

当我们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