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炮轰资本真相:与投资方微念存卖货分成矛盾

作者 | 张睿 叶蓁

编辑 | 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李子柒视频停更两个月,各方讳莫如深。李子柒拥有 2756 万微博粉丝,并在 You Tube 有 1500 多万关注用户,是网红圈的顶流。

李子柒在微博及 YouTube 上最新一条视频停止在 2021 年 7 月 14 日的视频《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在此后的两个月内,李子柒的视频一直处于停更状态,但这并没有妨碍李子柒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发布 “资本真的是好手段” 消息后秒删、去警局报警、曝出被李亚鹏挖走团队、找律师起诉自己品牌被侵权……,每一次事件都在指向一个问题,这位国民顶流网红及其背后的产业链、投资关系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近期众多的争议事件中,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类是辟谣和侵权处理。和去警局报警、与李亚鹏的 “关联”,李子柒品牌被侵权等事件,李子柒及其助理(微博名称 “她助理”)已在微博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为何停更,“她助理” 在微博中解释,“关于更新。七姐这几年埋头做内容忽略了很多现实问题的东西,现在需要整理清楚。也相信都会好好整理清楚。都晓得老七高中都没毕业,现在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各种学问、手艺,是好事”。

image

一位接近李子柒团队的投资机构人士也告诉《深网》,李子柒视频停更,应该与利益纠纷无关。

另一类争议消息,则指向了李子柒和背后投资方微念之间的矛盾。

对于停更期间李子柒在到底在忙什么的问题,李子柒品牌背后的操盘手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念)回复:“该说的,李子柒已经在微博回复了”。对于李子柒曾经发布 “资本真的是好手段” 消息后秒删的事情,微念官方人士向《深网》表示 “不予置评”。

李子柒究竟为何会与自己最紧密的利益合作方微念发生冲突?

“好手段的资本”

“我大胆的猜测真相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因资本引起的企业内部股权斗争故事”,微博大 V “吾掌柜” 在微博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 7 月 2 日,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入股李子柒签约公司 —— 杭州微念,持股比例约为 1.48%。在字节跳动入股之前,微念就已完成 6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新浪微博、芒果基金等。

无可否认,各方资本对李子柒品牌的商业前景非常看好,微念估值一路水涨船高,而微妙的变化,也逐渐在李子柒和微念之间发生。

微念创始人刘同明在媒体的公开报道里,是李子柒的早期的 “伯乐”。

2016 年 9 月的一天,古风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意外收到一封来自 “L 先生” 的微博私信。L 先生表达了他对李子柒视频内容的喜爱,觉得圆了自己的桃源梦,并希望能和她见上一面。这就成了微念与李子柒合作开始的起点。

“L 先生” 就是微念的创始人刘同明。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刘同明于 2013 年 2 月 28 日创办了一家 MCN 机构 —— 微念,注册资本 776.1 万元,其持有公司 20.44% 股份,微念早期业务主要集中在孵化网络红人上。

对于公司和李子柒的关系,微念曾表示,公司于 2016 年 9 月开始和李子柒合作,合作采用合约模式,微念为其提供微博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只负责内容创作。

2017 年,微念改变了和李子柒的合作模式,由之前的合约模式转为合资公司模式,并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子柒文化),共同筹备李子柒视频品牌,其中微念科技持股 51%,李子柒(李佳佳)持股 49%。

对于与李子柒的合作,有投资人曾告诉《深网》:“我第一次见杭州微念的创始人大雄(刘同明)时,他就跟我说的很清楚,会好好珍惜李子柒这个品牌,不想让商业化消耗掉她,不想给她做植入广告,也不让她给别的品牌带货。”

按照 MCN 机构通行的合作模式,李子柒的文化品牌和消费品牌一分为二,“子柒文化” 专注视频内容本身,由李子柒本人日常运营;而微念则全面负责李子柒消费品牌的打造和运营,包括产业链建设等,双方约定具体的收入分成比例,一个大约 500 人的团队服务李子柒消费品牌,但是《深网》未能获知双方分成具体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李子柒本人并不持有微念股份。但随着微念估值的不断增长、李子柒消费品牌的不断成长,双方原有的利益分成方式显然会引发新的争议。

微念给李子柒的定位是 “东方美食生活家”。

曾有微念的投资方对《深网》透露:“微念给李子柒选品都是一些有品类无品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食品,例如螺蛳粉、藕粉、鲜花饼、参蜜等。比如螺蛳粉,在李子柒带货螺蛳粉前,螺蛳粉是柳州地域小吃,产品化、品牌化都不够。去年,李子柒品牌已经在柳州建厂。”

据《娱乐硬糖》报道,“微念方面表示,产品的问题一直以李子柒的意见为主,她本人在选品方面拥有一票否决权。无论数据多好的产品,如果李子柒认为没有必要做,就不会做,所谓李子柒被架空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2020 年 8 月 18 日,李子柒宣布在柳州投资建厂,持续推进螺蛳粉口味研发、品质溯源、原料品控、助农扶贫等事项。而在此的前一个月,微念已经成立了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微念持股 70%,杭州创柳食品有限公司持股 30%。

image

有数据显示,李子柒牌螺蛳粉月销量就超过 100 万笔,李子柒品牌在 2020 年的年度销售规模接近 20 亿。

一二十亿的年度销售额中李子柒本人能拿到多少收益?

微念从未公布公司和李子柒的利润分配情况,但可以从李子柒持股公司情况及微念的股权结构一探究竟。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微念共有 22 位股东,微创投、华映资本、辰海资本、字节跳动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都在其股东范围内,其中刘同明持股 19.451%,李子柒并不在股东范围内。

李子柒持有股份的公司只有两个,一个是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 49%;一个是上海沉香里创意策划工作室 100%。

微博大 V “吾掌柜” 在微博透露,李子柒控股的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保人员为 0,杭州微念参保人员为 504,也就是说李子柒品牌的日常运营到商业变现相关人员都归属杭州微念。

也就是说,李子柒及李子柒品牌是微念的 “核心” 资产,掌握着 200 + 李子柒相关商标,但李子柒不持有微念公司股份。此外,《深网》发现,李子柒在天猫的旗舰店的企业主体也是微念。

因此,李子柒从微念能获得的利益,仅限于双方最初约定的收入分成比例,此次双方爆发的矛盾,有赖于一个新的利益分配方案来解决。如果双方不能妥善解决,只能是双输的结局。

网红品牌的盈利难题:营销成本高,毛利低

MCN 机构和自己孵化的网红之间利益如何分配,这一问题早就存在。“在收入方面,不少 MCN 机构和网红直播带货之间的分成比列甚至低到 9:1”,有 MCN 从业者告诉《深网》。

2018 年,曾经的短视频达人和前东家洋葱视频的 “战争” 就多次上过热搜。野红梅是洋葱视频从 0 到 1 孵化的红人,短时间拿下全网 1000 多万粉丝,后参加奇葩说为公众熟知。2018 年 11 月 9 日,野红梅单方面宣布解约并开撕洋葱。

野红梅在自己的新开通的微博小号解释,洋葱视频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推掉了她的商务广告,更改她的社交平台账号密码,所以她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小号痛斥洋葱这种不公正的行为。后来野红梅就泯然众人矣。

但野红梅毕竟是小网红,与顶流李子柒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李子柒的变现路径和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等顶流 IP 不同,李佳琦是美 ONE 的核心,直播带货利益分成相对简单,薇娅的老公是谦寻机构的董事长,罗永浩本身就是交个朋友的老板。

但李子柒一直没有直播带货,她走的是品牌运营的路径。“直播带货和做品牌,最直观的区别是,前者赚的是差价,后者赚的是品牌带来的无限量的附加值”,“蓝鲨有货” 创始人卢旭成对《深网》分析。

赚差价和做品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卢旭成举了个例子,去年罗永浩直播带货 30 亿元,按照 20% 的佣金,收入 6 亿元。锐刻电子烟的母公司雾芯科技去年同样营收 30 多亿元,甚至还亏损(雾芯科技 2020 财年净营收为 38.2 亿元,净亏损 1.3 亿元),但公司的市值近 200 亿美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因此,李子柒一直没有直播带货,背后是微念要打造李子柒品牌的商业大棋局。一切都很美好,但这种美好建立在顶流和 MCN 机构对商业目标共同的认知上。

而也有事实证明,绑定顶流 IP,赚品牌附加值的钱也有不少坑。以已经通过私有化退市的 “如涵控股” 控股为例。如涵控股是依托网红张大奕长出来的公司。张大奕模特出身,曾是《米娜》、《昕薇》等杂志服装搭配板块的常客。

2014 年 7 月,张大奕和原淘宝电商品牌 “莉贝琳” 创始人冯敏合作开了淘宝店 “吾欢喜的衣橱”。其中,冯敏团队负责运营、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等工作,张大奕则专注于网店风格和网红品牌的塑造。冯敏在 2017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这种模式称为:“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2019 年 4 月 3 日,如涵赴美上市。据如涵招股书显示,彼时如涵高度依赖旗下三位一线网红 — 张大奕、大金和管阿姨,2017 财年、2018 财年、2019 财年前三季度,这三位顶级 KOL 贡献的 GMV 占比分别为 60.7%、65.2%、55.2%。

而在这三位一线网红中,大量的流量又集中于张大奕一人身上。她个人名下的店铺粉丝数超出排名第二的大金 683 万,为如涵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 2017 财年 50.8%、2018 财年 52.4%、2019 财年前三季度 53.5%。

从净利润看,除 2019 年第 3 季度外,如涵控股一直处于亏钱状态。2019 年第二季度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如涵控股的净利润分别为 – 0.52 亿元、0.11 亿元、-0.28 亿元、-0.58 亿元、-0.32 亿元。而造成如涵控股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如涵销售费用率一直居高不下,2017-2019 年分别达到了 16.9%、15.4%、18.8%。

事实上,除了主播 IP 品牌,完美日记等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消费品牌,同样面临赔本赚吆喝、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品牌建设是个很慢的事情,和直播带货相比,微念确实还是一家慢公司”,微念的投资人曾对《深网》表示。但双方的合作矛盾分歧,让靠着李子柒品牌出圈的微念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难题。

来源:贵圈

在互联网大厂 “边缘” 岗位挣扎的年轻人

过去十多年里,互联网大厂一直是这个时代里最醒目的快车。

人口红利下的互联网公司飞速发展,日活月活攀升、GMV 不断增大、营收翻番。到 2021 年 3 月 1 日,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京东、快手、百度七家互联网大厂,总市值达 17.3 万亿元人民币。

而 2020 年,GDP 排名第一的省份广东,国内生产总值为 11 万亿元。

互联网公司的体量不断变大,也吸纳了更多的从业人员。在外界认知中,互联网公司是 “高大上” 的代表,发展速度快,薪资高,工作环境宽松、自由,以研发、产品、运营为三驾马车,背后是先进的技术应用和最新鲜的玩法。

实际上,除了最常被提及的核心部门,大厂还存在着许多基础性、重复性的岗位,以及更接地气、更传统的职位。业务增长焦虑下,需要更多的人员来消化,一些性价比更高的用工模式也被广泛应用。

直到一些热点舆论发酵后,外界才认清,原来字节跳动员工占比最高的岗位是审核,巨头们纷纷下场的社区团购最初是靠地推扫街,电商平台搞业务也得陪酒,大厂岗位中还有很多顶着大厂光环,但待遇福利相差甚远的内包、外包岗。

“大厂边缘岗位,小公司核心岗位,应该如何选择?” 这是很多年轻人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选择困惑。

很多人冲着大厂的光环入职 “边缘” 岗位,却成了随时可以被代替的螺丝钉,对公司可有可无,业务调整中可能随意被放弃,摸不准未来的出路,在工作上的消耗感远大于获得感。

对于这群互联网 “打工人” 来说,价值感和安全感是稀缺品。当时急匆匆扒上大厂的最后一节车厢,他们非但没有到达理想中的的终点,反而陷入了更尴尬的处境。

一、拿不出手的 “名片”

穿过车水马龙的春熙路,珊珊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前停下。这栋被称为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 CBD,就是她的办公地点。

不远处就是成都远洋太古里,珊珊打量着从高档商店橱窗经过的白领,猜想这里的人均月薪,怎么都得一万往上。连地下车库每月都要收费一两千元,这是珊珊应聘岗位工资的三分之一。

今年年初,珊珊入职了字节跳动的审核岗,一份被她爸爸称为 “有双眼睛就能干” 的工作。父母直接表达过不满:“我让你留学这么多年,你就给我搞这个工作回来。”

光鲜的外表下,是机械而忙碌的工作。珊珊每天都要负责审核 1390 条 1 分 30 秒以上的视频,完不成就得加班。

字节跳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名独角兽,这家成立于 2012 年的公司通过算法的个性化推荐获得了爆炸性流量。数据量越来越大,为了控制风险,审核岗位的人员也急剧增加。

审核人员为这家科技公司构筑了一道安全底线,但是身在其中的珊珊感受不到任何科技感。

公司根据员工每个月漏放掉违规视频的数量,给他们评级,分为 ABCD 四档。如果员工连续两个月被评为 D 档,就会被劝退。

办公室里气氛总是压抑的。审核工作占去大多数人的心力,抬眼望去,同事们面无表情,都直勾勾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

午休时间,每一层楼的休息室都会被占满,有的甚至会多出齐全的日常用品,这通常是上夜班的同事留下的,这里俨然成了他们在公司的 “小家”。

27 岁的徐胜在北京也见过许多漂亮大气的写字楼。严格来说,写字楼也算是他的办公场所。上班时,徐胜停好摩托车,提着一大袋东西跟着人流进入写字楼,按亮电梯,进入楼层,直到紧闭的玻璃门和 “办公重地,谢绝推销” 的纸条将他拦下。

扫楼时,他顾不上这类告示,执着地敲开门,就近找人搭讪:“美团买菜有需要吗?现在下载可以送鸡蛋。” 礼貌一些的人会客气回绝,请他离开。有时徐胜也会挨一两顿呵斥。更多时候,人们只是看一眼,就埋头继续干活,剩下徐胜尴尬地站在原地。

徐胜并不往心里去,如他所说,这一行,脸皮太薄的人都干不了。平时扫街,被拒绝是常有的事。但凡被推销的人闪过一丝犹豫,徐胜都会紧跟着追出数十米远,用最快速的语调说服对方。

徐胜是美团买菜的一名地推。与坐在办公室的普通大厂员工不同,地推们是一支强大的地表部队,散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松散地存在于庞大的互联网大厂体系之外,但又直接关系到那些 APP 上的用户数量变动。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千团大战、单车大战、外卖大战、社区团购大战,地推都是重要的先锋作战力量,直接与商家、消费者接触。这份岗位不需要太多的职业积累、学历背景,公司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着这些地推人员。

虽然也带着互联网大厂的身份标签,但是地推与研发、产品们仿佛处在互联网公司的不同时空中。徐胜一般很少去美团总部,也不参加部门举办的年会。他觉得自己做地推的,跟那些坐办公室的不一样,没有交情,也聊不到一块去。

徐胜并不了解 “大厂” 的含义,他反问 “豹变”:“是指厂子里边流水线的员工吗?” 对他来说,互联网大厂的最大意义,只是一份还不错的待遇。

二、打电话成为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对于今年刚毕业的王婷来说,“大厂” 二字常常触及她敏感的自尊。大厂名声在外,但她觉得,当客服只是最基层的岗位,何况还是个外包。

和父母走亲戚时,王婷从不主动提起工作。偶尔被问起,她只说公司的名字,不讲具体职位。亲戚一下来了兴致:“我有个熟人也在里面上班,你认不认识?”

亲戚报出熟人所在核心部门,另一个亲戚紧接着提到谁又去了待遇优厚的事业单位。王婷更沉默了,她怕在场的父母觉得难为情,“客服” 这个岗位,在他们眼里,“是个人就能干”。

而外包的身份,让王婷的边缘感更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外包人员是性价比极高的 “燃料”,但是不同的工牌颜色、工作地点、福利、权限,都让外包员工区别于正式员工。

“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子宫肌瘤。” 这是网上对客服行业的调侃。王婷对此深有同感,平时,她负责商家的售后服务。接的电话,要么是纠纷,要么是流程出了问题。电话那方的态度往往很差。入职两个多月,她开始变得很烦躁,对接电话感到恐惧。

打电话也是许悦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 BD 商务拓展,她每天都会跟客户打电话推销产品服务,甚至反复联系一些已经拒绝过的商家。很多时候,她只能得到 “别再给我打电话” 的不耐烦回应。许悦悻悻挂断电话,觉得自己只是在骚扰别人。

与那些付费实习、花钱美化简历,挤破头也要进大厂的人不同,对很多基层部门员工而言,这份工作,只是迫于现实的让步。

王婷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身边的同学不是考公考研,就是当了教师或文秘。双减政策之后,一位在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收入减少,另一位在连锁餐饮店工作的同学,因为拒绝了领导的职场性骚扰,而受到排挤。据此,王婷得出了去小公司不靠谱的结论,大厂制度完善,福利齐全,即使是最外包的客服岗位,也是王婷那时的最优选。

而珊珊留学归来,从事审核工作,更让身边人感到诧异。

在社交软件上,流传着 “互联网大厂的五大天坑工作” 的说法,榜单上,“内容审核” 因为工作重复性高、成长低,晋升难而位列第一。

珊珊出身管理专业,但想进大厂当管培生,大学时期没有大厂的实习经验,简历往往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因此,从最基础的一线岗位做起,再谋求晋升,是珊珊进入大厂的唯一路径。

但晋升并不像她想象的顺利。这个岗位每半年才有一次晋升机会,与其他同事竞聘小组长。公司选人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业务状况,学历没有任何优势。珊珊算了算,自己至少两三年才能到达自己想要的岗位。

她跟 HR 商量,想重新面试,换其他岗位,HR 却觉得她好高骛远,劝她好好待着,6 个月之后再说。

三、无法改变的大厂机器

跟珊珊不同,一些学生尚未毕业,就已成功兑换了大厂的入场券。

来自浙江的大学生小尹在暑假争取到了一份用户策略的实习工作,负责社群运营和销售网课课程。她目标明确,只进大厂实习,绝不考虑任何中小型公司。

入职培训结束,她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份销售性质的实习。拉班群、开 “家长会”、说服家长购买课程,实习生按部就班,照既定章程完成工作。这是一个靠人数堆起来的 “劳动密集型” 部门,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正职员工也大多来自普通本科学校。

为了节省用人成本,部门更喜欢招聘廉价的实习生,十几位一组,由一位正职员工带领。考核一两周,少数不通过的就会被辞退。公司并不愁用人问题,实习生的人才补给源源不断。和小尹一起竞争这份实习工作的,不少来自国内有名的重本院校,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甚至浙江大学的硕士。

对小尹们而言,要想未来进入大厂工作,大厂的实习经验不可或缺。这是明摆着的游戏规则,没有话语权的学生们只能遵从,完成这项利益互换。

在大厂这台精密无误、永不停歇的庞大机器面前,个体的渺小总给人带来一种无力感。

许悦也有类似的感受。负责商务拓展的部门,每个月都要求员工与商家们达成几十万元的交易量。业绩会平均分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细化到每一天的工作量。

“必须完成” 是业务员们最常用的词汇。许悦觉得,每个人就像完成数据指标的工具人,不用思考,不必决策,只要疯狂给商家打电话,约见面,冲单量。

大厂厌恶差错和意外。珊珊的一位同事因为住得太远,堵在早高峰路上,迟到了两次,就被公司劝退。

入职不到一个月,珊珊的爸爸因为一只手粉碎性骨折,需要有家人陪同到医院换药。她提前两三天跟组长说明原因请假,但组长回绝了她,并告诉珊珊,培训期间一律不允许请假,否则视为自愿自动放弃这份工作。

珊珊理解领导们一级一级审批假条的麻烦,但这种近乎僵化的制度让她无法接受。她开始意识到,大厂就像一条完美的流水线,它只会淘汰不合适的人,不需要因为某个员工做出改变。

为了达到最极致的效率,不通人情的情况常有。小尹在销售课程时,她碰到过一位盲人母亲,因为失明,只好让孩子的外婆帮忙管学习。但外婆又不识字,这位盲人母亲就想给孩子买网课课程,辅助他的学习。

在沟通的过程,那位母亲的回复非常缓慢,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七天过去,她还是犹豫不决。汇报工作时,小尹的领导让她直接放弃这位家长,告诉她,如果不能达到业绩指标,没有完成付费,完全没有必要聊那么久。

这种只重视业绩的行为,让小尹感到不舒服。

在社交论坛上,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们抱怨自己 “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而对于审核、销售等重复性高的基础岗位,他们的自主性更小。

小尹羡慕隔壁的市场部,对于用户反馈,市场部更有话语权和决策空间,不像他们,只是一台台执行机器。

四、大厂凤尾,还是小厂鸡头?

即使身处最基层的部门,地推的这份工作,还是给徐胜带来了足够体面的收入。至少,这是一个有多少努力与天赋,就能获得多少回报的透明机制。

徐胜的业绩常是部门里最高的,在北京四区排名第一。两个人才能拉来的客单量,他一个人就能完成。一个小白领曾试图打听他的收入,徐胜自信地反问:“你一个月挣多少?我说是你多少倍就完了。” 说这话时,他刚拿到了三万多的工资。

徐胜初中毕业后当过兵,在老家卖过炮仗,景区里做过山货生意。烟火爆竹被禁止,景区也因为疫情关了门,他不得已来到北京谋求出路。生计对他来说,总是某种难以把握的东西,包括现在的地推工作。

当各大电商生鲜公司攻城略地,他是跑在最前沿的铁军。但当市场饱和、战况有变化时,地推员们的待遇也会随之降低,甚至面临失业。

互联网高潮慢慢过去,变数增多,而边缘岗位、基础岗位也是最先可能被波及到的一批。

互联网公司说变就变,徐胜没有安全感。包括地推的待遇,“政策跟变着玩儿似的”。他一度离过职,后来待遇有所调整,他又回来继续干地推。但是今年过后,情况如何,他也拿不准。徐胜还在观望着,准备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就放弃这个行业。

对许悦来说,从入职商务拓展部门的第一天开始,大厂是一场不存在的幻梦,推销产品的痛苦,在第一个电话拨通之后就如影随形。

小尹给这种大厂的工作一个更准确的描述,只有在拿到 offer 的那一天是真正开心的。

但这并不妨碍更多毕业生前仆后继,想进入大厂。珊珊有一位朋友,在网易干了两个月就辞职,到了阿里巴巴,紧接着又去了快手。这些工作岗位都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朋友还是选择在大厂之间横跳,从未考虑过走出这个圈层。

珊珊理解,这些在学业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与时间的学生,沉没成本越大,越容易导致他们对大厂的迷信。

“大厂边缘岗位,小公司核心岗位,应该如何选择?” 这是很多年轻人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选择困惑。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珊珊也有自己的答案。

从审核岗离职之后,珊珊在上海一家老牌物流公司担任总裁助理。在那里,她不用反复汇报数据或述职,自己无论做什么工作成果,都会被老板看在眼里。她没有了在大厂时的那些顾虑,害怕被同事甩锅,害怕被窃取工作成果。

她性格直接,敢说敢做,这种常被视为过于容易得罪人的性格,在这家物流公司里却成了优点。入职不久,旁听了两次会议之后,她明确指出了公司某个产品管理团队存在的问题。这原来不在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被老板欣然采纳。进公司不到两个月,珊珊争取到了总裁办助理的岗位,工资也随之增长。

大厂是这个时代里最醒目的快车,它呼啸而过,发出巨大声响,承载着最多人的目光。被落下的人们

急着扒上最后一节车厢,以为这将带着他们驶向成功人生的终点。

而直到亲眼目睹过拥挤和杂乱,珊珊才明白,执着先成为互联网大厂的打工人,不过是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围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作者:陈晓妍,编辑:邢昀

做一些能让自己脱贫的努力

@神圣午睡

我跟大家说,我小时候生活环境很不好,家里很穷。

说得政治不正确一点,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loser.

从小学开始,我就发现这些过得很糟糕的人,普遍有个特点,就是没事非要给自己找点罪受。然后让自己生活得又累又痛苦,根本没有精力去做一些能让自己脱贫的努力。

比如生活上,已经很穷了,还非要在家里特别繁琐地做饭。花很多很多时间在没有必要的家务上。把自己弄得特别累,然后每天都在抱怨。

比如感情上,伴侣明明很不合适,还非要在一起,还生孩子,生了一个不够,还要生第二个。

家庭关系上,一边骂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都是奇葩,一边非要频繁来往。

你要问为什么你非要做这么麻烦的饭?简单营养不就行了吗?这个对象不合适,就别处了不行吗?跟家里人合不来,少来往行不行?

他们就会对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我说:哪有你说得这么简单?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我长得足够大了。我发现,事情真的就像我小时候想得一样简单。真的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比如做饭是可以很简单,同时也很营养的。而且这样对身体也好。

不合适的对象,越早分手越简单。但同时,什么时候分手其实也不晚。

跟父母合不来,减少接触,经济上赡养就可以了。法律不规定非要亲自挨骂。

所有这样选择的人,都过上了清爽舒适的人生。而且这些也不是什么极端措施。

所以现在我才明白,所谓“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的意思,是“你可不知道我有多喜欢这种受折磨的感觉啊”

――我知道一定会有受虐狂给这种穷人生活方式找辙:那时候生活方式跟现在不一样啊,这是穷人智慧啊。

真不是。任何时代都可以选择相对简化的生活。

我从小就观察到,凡是不热衷于给自己找罪受,懂得把劲儿用在刀刃上的穷人,都成功脱贫逆袭了。

当然他们一路没少被别的穷人冷嘲热讽,比如,我猜很多人一定都听过这句话吧:你这样不行啊,不像个过日子人。

李子柒和资本的 “明争暗斗”

停更、报警、辟谣、维权……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网红博主 “李子柒” 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烦?对李子柒的创作和 ip 会带来什么影响?“李佳佳” 什么时候回归?也都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猜测和热议。

1

这并不是 “李子柒” 首次成为舆论场的焦点。

在成为标志性网红的过程中,李子柒曾两次深陷舆论漩涡:一次是刚开始被大众关注的时候,被外界质疑 “有团队”,当时也停更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是在 youtube 大火之后,被质疑其视频内容是否可以代表 “中国文化”。

但这些质疑都没有阻止李子柒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红:在全球圈粉无数、签约知名 mcn 机构、开了同名天猫店并开发出多款热卖的商品 —— 即使从不直播带货,可 “李子柒” 的带货能力和 ip 含金量在全网也是首屈一指。

但这一次,李子柒的麻烦和之前似乎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今年 7 月 14 日更新完 “井盐” 的视频内容之后,李子柒就陷入到漫长的 “停更期 “。虽然粉丝和网友们习惯了李子柒” 慢工出细活 “的更新节奏,但近两个月没有新内容发布,敏感的网友们还是嗅出了异样的味道。

一开始网友们认为停更是因为李子柒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很快其助理就发布微博否认, “关于更新。七姐这几年埋头做内容忽略了很多现实问题的东西,现在需要整理清楚。也相信都会好好整理清楚。都晓得老七高中都没毕业,现在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各种学问、手艺,是好事。”

这条微博核心信息有两点:一是说明李子柒身体没问题,其次停更和现实中的问题有关系。

“她助理” 的回应引发了很多猜测,有网友认为可能和李子柒签约的 mcn 机构有关,也有声音认为可能和狂热的粉丝或者主播骚扰有关等等,又传闻说有主播在李子柒家附近直播 —— 就在这些都没有被证实的时候,李子柒方面再度发声。

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发消息说 “大清早报了个警”,且有网友发现李子柒秒删的回复内容有提到 “资本好手段”。很快,“李子柒报警” 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外界诸多猜想。

“资本好手段” 这句话似乎验证了之前部分网友的猜测,李子柒真的和其签的 mcn 机构闹翻了吗?

2

进入 9 月,又一则关于停更 “传闻” 上了热搜,让李子柒停更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 —— 这次传闻的另外一个主角是公众熟悉的艺人李亚鹏。

有网友发现,近期李亚鹏的短视频账号开始频频更新 “国风” 的内容,镜头语言很 “李子柒”。于是就有传闻说李亚鹏把李子柒的团队一锅端了,开始全力开拓视频自媒体领域 —— 这似乎和李子柒说的 “资本好手段” 呼应,那么这是真的吗?

9 月 13 日,李子柒的助理发微博否认 “团队被挖”。对此很多网友也是比较相信,毕竟,李子柒团队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这位 “助理”。不过助理的微博中也提到了李子柒 “在整理公司和第三方公司的问题”,并且,李子柒还带着她的小团队去参加拍摄活动了,随后,李亚鹏方面也否认了此事。

值得玩味的是,关于 “李子柒团队”,外界的猜测和李子柒自己的描述似乎一直都有很大的差异,那么,“李子柒团队” 存在吗?又在李子柒的成功中占据多大的比重?

根据之前媒体报道和李子柒在接受采访时的内容,可以看到李子柒团队的大致拼图:“李子柒” 的视频风格,应该是其自己一点一点找到并确立的,这大概也是李子柒受到网友喜爱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说专业的团队才可以拍出这些效果,那可能是真的不太了解什么是专业拍摄器材,什么是专业的剪辑…… 李子柒前期内容的拍摄其实很粗糙,但内容创意和剪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在之前更新的视频内容以及采访中,李子柒提到成名后她的团队扩充到 4 人左右,除了之前的小助理之外,增加了摄影师。这也是李子柒后来更新的视频内容品质有明显提升的原因。

团队被挖风波还未平息,“李子柒” 又对侵权者说 “不”。9 月 14 日晚,针对网友爆料四川宜宾某超市出售 786 元一盒的 “李子柒月十全十美月饼”,可结账小票显示为其他品牌月饼一事,四川子柒文化官博发布声明称,从未授权 “李子柒” 标识用于该月饼品牌产品的生产、销售、宣传,已向监管部门反馈此事,并发布律师声明,敦促该超市向消费者道歉。

即使停更之后,李子柒也是热搜的常客,大事儿不断,这其实也说明,李子柒的影响力确实足够大。

3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话题和争议背后,李子柒究竟遇到了什么现实的问题?

知名 mcn 机构的联合创始人 belle 的告诉读娱君,“李子柒” 可能真的遇到问题了,但并不是上热搜的诈骗短信以及李亚鹏挖角的事情,而是可能真的和 “资本” 发生了一些纠葛。

和李子柒有直接关系的资本就是其签约的 mcn 机构,也就是微念。根据诸多媒体的报道,在李子柒第一次停更之后,微念的老板刘同明就跟李子柒联系,聊了商业模式以及大时代的趋势和方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子柒目前发展的困境,深深打动了李子柒;之后其还亲自从杭州跑到了的四川,两个人约了一顿火锅,最后达成了合作。

在此之前,虽然微念已经算是 mcn 机构里的佼佼者,但也并没有被外界所熟知,在成功签约李子柒之后,微念开始出圈 —— 从接受媒体报道以及解读的情况来看,外界对于微念的关注其实只有一点,就是这家公司签约了李子柒。

根据天眼查等资料显示,微念此前拿到了华映资本、辰海资本、芒果文创基金等的早期投资,而在李子柒大火之后,在 2020 年 10 月的上一轮股权融资中,公司获得华兴新经济基金和众源资本的共同投资,同时,老股东新浪微博、华映资本、琢石资本、辰海资本、微念创始人等也都跟投。2021 年 7 月,微念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新进入的投资方为字节跳动。天眼查数据显示,李子柒签约公司微念品牌管理近期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 1.48%。

绑定李子柒的微念,已然成为投资机构和平台们的追捧的优质标的。

据媒体报道,微念和李子柒不仅是签约关系,而是深度的绑定:2016 年 9 月开始,微念开始为李子柒提供微博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借以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内容创作当中。2017 年 7 月,李子柒与微念更换合作模式,合约模式转合资公司模式,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筹备李子柒品牌,携手运营。

但就是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也是很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的,类似的事件在娱乐圈和主播圈其实早已经屡见不鲜,毕竟,利益和名气之间总是在变化中,ip 的主导权和分配权也总是在博弈中变化的。

belle 告诉读娱君,行业里签约新视频创作者的条件其实很苛刻,毕竟,把新人捧红需要投入的资源和资金也是可观的,而在视频创作者或主播走红后,他们也都会提出更改之前的签约条款甚至更换经纪公司 —— 李子柒有可能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迅速爆红之后,微念借李子柒的名气获利巨大,李子柒 ip 估值过十亿,极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首先,“李子柒” 这个网络昵称的所有权是不是 “李佳佳” 独有的?据了解,网络昵称和姓名享受类似的合法权利,但并不具备独占权,作为 ip 毕竟和商标一起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专有权。

其次,“李子柒” 商标的所有权,李佳佳和微念各自如何分享权益的?根据资料显示,在和李子柒签约之后,微念开始陆续申请 “李子柒” 商标的各种使用名录,目前微念和 “子柒文化” 注册了李子柒商标的全目录。

再次,国内外社交网络账号的归属权是个人还是公司?根据媒体报道,李子柒最初自己注册的平台有美拍、微博等,而 b 站、西瓜视频以及海外的 youtube 等,尤其是圈粉千万的 youtube 的注册和运营,都是微念负责的,也就是说,诸多的网络平台的账号,至少有相当部分的运营(内容发布、互动等)是在微念手上的。

最后来说渠道,也就是天猫店的所有权有没有争议?不直播带货,但 “李子柒旗舰店” 仍然是天猫的明星店,早前据爆料李子柒天猫店的年销售早已经破亿,螺蛳粉藕粉等更是全网热销的单品 ——“李子柒品牌” 也顺势成立了螺蛳粉工厂 “广西兴柳”,但根据企查查显示,广西兴柳的大股东是微念,而李子柒并没有出现在微念的股东名单中,所以,无论是螺蛳粉工厂还是天猫店,从明面上或者股东名单来看和李佳佳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李子柒近期在绿洲平台频繁的更新,可能和社交账号的归属权有争议有关;停更,自然也就没了内容的分成,但更重要的是选择在中秋国庆这样的大节日之前拒绝更新,肯定会对天猫店的销售业绩造成直接的影响。

以停更为手段,和 “资本好手段” 做斗争的” 李佳佳 “,是想要和 mcn 机构重新分配蛋糕吗?

最后: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作为全网最红的视频作者,李子柒享受多大的荣耀,就要面对同样多苛刻的审视。所以,有多少人喜欢她,就可能有同样多质疑的声音,从 “团队论” 到 “捞金论”,从她的私生活到品牌产品的品质等等,“李子柒” 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而对李佳佳和微念而言,除了深度的绑定,或许更需要思考 ip 和资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名气是李佳佳的,高光和资本是属于微念的,但被批评和诟病是针对 “李子柒” 的 —— 那么,蛋糕该怎么分怎么切才更合理?怎么样才能在保证创作品质保证的同时,ip 的衍生开发、电商运营等也同样健康有序?在面对舆论漩涡的时候,两者如何携手共度?或许也都是值得行业内关注的。

坐等李子柒更新,期待 “资本好手段” 真相被揭示。

来源:搜狐

一个巨大的商机:教大家记账

@汪有:我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教大家记账。
记账是一门学问。
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学会记账。
在我一个正规会计系毕业的汪会计眼里,现在这些记账软件都不行。

格局太小了,根本不能反映你真正的财务状况。
记了一大堆垃圾数据,对你的财务决策不产生任何根本影响。

现在记账软件,基本还停留在现金流水这个层次。
分类特别细:打车花了多少、吃饭花了多少、衣服买了多少、房贷还了多少。
年底一看,截图发个朋友圈:
“哎呀,衣服买多了,真没想到买这么多呀!以后一定要节俭了呢!”
净整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浪费大量时间。
你一年买衣服买多几千买少几千,对生活不产生任何本质影响。

那些软件给你弄这么细,完全是在忽悠你经常上线。
给你一种 “我今天也规划了呢” 的虚假充实感。
搞这么复杂没必要。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格局,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生活有啥规划,自己现在财务是个啥状况。
记大宗,不要沉迷细节。

还房贷:你一年还十万块钱房贷,这是要记现金外流十万块钱嘛?
当然不是。
房贷分两个部分:
1. 你还的本金;
2. 你占用银行资金产生的利息。

刚开始还的时候,占用资金也多,你还的钱大部分是利息,小部分是本金。
十万块钱可能两万多还了本金,其他是利息。
所以你得记:两万块钱还本金的部分,是你攒的钱,这是你资产的一部分,相当于你在储蓄。
利息的部分,才是你真正花出去的钱。
(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你去你银行 app 的贷款明细里就能查到)

这当然要分开记。
差别就在于,到了年底,你看还了这么多利息,手上的钱没拿去还贷,却买了一大堆基金。
你这些基金收益,可能还不如提前还贷节省的利息。
算清楚这些,你在网上提问 “我有一笔钱要不要提前还贷款” 时,就不用瞎问,自己想一下就更清晰。

(当然,基金收益跑不过提前还贷节省的利息不代表一定要提前还贷,因为基金灵活性好,你要用钱的时候可以赎回,房贷提前还了就贷不出来,这得根据你实际情况决定。)

提前还贷的钱当然也不能计支出,这应该计入储蓄。
以及提前还贷减少了占用银行的资金,未来每个月都节省一笔利息。
这个你虽然不会记在账上,但约等于你每个月少了一笔支出。
(提前还一笔贷款,未来每个月少还多少钱也可以在你的银行 app 里找到)

以及,利息和利息也不一样,你的房贷和车贷利息就不同。
也不是说提前还房贷就一定好,多借一些房贷,你手里也宽裕一些,多一些现金流。
有人提前还房贷,然后借了个利息更高的车贷。
我见过有人说 “不想压力太大”,5% 的房贷不敢借,然后手头紧,买东西刷年化利率 17% 的信用卡。
这是在对银行反向扶贫嘛?

当然,提前还贷还要考虑手续费,银行要收手续费的。有的多有的少,以你合同为准。
但也不全以合同为准,有时候银行缺钱,巴不得你提前还。
这时候提前还款可以手续费打折,乃至于不收(去问你的贷款经理)。
这个手续费成本你是不是也应该计算进去?

所以你基金收益股票收益当然也要记。
不要觉得 “我没割就是没亏”,非到产生现金流了才记账。
当期亏了就是亏了,赚了就是赚了。
多少人工资挣了不老少,年底一看没钱了。
因为套在股票里。

只看工资收入,不看资产收入,就会导致很多人一出去说工资都是 “年薪多少多少万”,觉得自己可厉害了。
没做财务规划,工资辛辛苦苦赚了一个月,结果股票群里一个瞎传的信息就没了。
这你不记进去?

房地产当然也要记。
你买的房子现在市场价多少了?
和你买入时是涨了还是跌了?还是没动?
你的持有成本是多少(前面不是让你记利息了嘛)?

今年房地产横盘,房价没动。
但你利息还了十万块钱。
那就是你赔了十万。
或者房价涨了,虽然你今年没挣几个工资,但是涨幅跑赢了,这就是你的睡后收入增加了。
这就是你的房地产决策变成了资产增长。

不要说什么 “啊我是个刚需涨跌和我无关”。
关系大了。
自用房产的涨跌,直接改变你之后置换能拿出来多少钱。

再进一步:潜在成本是不是也可以记一下?
假设你是职场新人,刚来到大城市。
你想不想在这个城市定居?
那你买房需要多少钱。
今年房价涨了,你距离定居远了多少?
这个涨幅是不是增加了你潜在未来的生活成本?

之前有朋友咨询我买房,我让他出去看房。
他不看,说工作忙。
我的说法就是:你比较一下,你辛辛苦苦加班,能给你多挣多少奖金。一旦房价在你加班期间涨了呢?
辛辛苦苦一年,多赚了十万,然后房价涨了二十万,你在干啥?

天天给公司做业绩,自己收入也越来越多,记一下流水账还觉得自己挺厉害。
结果闷头忙了一年,发现离梦想更远了。
这就是没有记潜在成本。

你买了房,房价涨了对你真的有利嘛?
你有没有换房规划?
你的小房子涨了 20 万,你想换的大房子涨了 40 万。
你真的赚了?
我见过很多刚上车买了小房子的人天天盼着房价涨。
你盼啥呢?你的涨了,别人的不涨嘛?
这又是不记潜在成本。

多少人被忽悠买了个文旅地产公寓,租又租不出去,和开发商签了代租赁合同,每年给你返租金。
然后运营商跑路了。
贷款照还,一年去不了几次。
你这不记一记?
这个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你得少买多少衣服才能省下来?

这些账目,对你的财务决策非常重要。
比如,当你想通帮老板加班赚十万,结果错过的房子涨了二十万,本质是在赔钱,你就能抓紧时间看房,避免犯懒耽误上车。
你就知道无脑加班,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再比如,当你发现一线房价就是很离谱,自己怎么提升收入都不足以买房上车。
你可能就会开始琢磨,老家省会的新一线城市有没有你这个行业,去那里收入是多少?
会不会现在给自己留个退路比较好?
这就不会等你到了挺大岁数发现一线留不下,新一线退不回的窘境。

再比如,当你以公允价值计算了你股票基金的亏损。
发现你群里那几个所谓的内幕,你跟着操作竟然赔了你一个月的工资,又套了你三个月收入的本金。
你下次再看到这种消息,就会谨慎。

我自己有个 excel 表,每个月更新一次。
很多数据是自动生成的。
五年前我还做了个五年后财务规划,今天打开,和我五年前的规划非常一致。
(评论区管我要 excel 表,讲真这个表一点都不重要,每个人阶段不同规划也不同,反而是有上面这些思路比较重要。)

总之,不要总盯着自己买奶茶买衣服那仨瓜俩枣。
抓大放小,记一些大东西。
记账方法体现了会计对业务模式的理解程度。
同样,转变了记账思想模式,也提升了对人生规划的理解程度。

所以应该开个课讲这些。
但我懒,开课是不可能开课的,这么好的商机免费送给大家了。
我们下期再见

为什么说打破惯性是一件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事?

作者 / KnowYourself

生命中最有勇气和力量的瞬间,就是终于克服惯性、勇敢打破旧生活,做出新的选择与改变的每一个瞬间。

常有朋友和我说,自己有时候知道这么做不对,但总是 “无法控制自己反反复复做出不好的行为”:

比如在恋爱时,一遇到让自己不快的事就忍不住对对方 “阴阳怪气”,即便知道沟通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工作中,一旦同事说了不尊重自己的话,立马上头,和同事大吵一架,即便明白当做没听到、完成好合作的工作才更高效。

我们总是明知故犯、难以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其实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惯性” 中,被 “惯性” 所劫持。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打破惯性,是生命中一件非常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事。

01. 人是有惯性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 “自动化” 的状态中

大部分人对于自我和生活是无觉察的。成年以后,我们解读世界和他人的角度已经有了很多固定的模式。因为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存在,我们会对事件和他人做出固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所以,我们过生活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都像是被设定好的、自动发生的。一旦当某种条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难以自控的条件反射。即使明知道自己的反应不是最好的,却仿佛被惯性操纵,无法控制自己不做出明知道不够理性的反应。

比如,容易被愤怒 “冲昏头脑”,对身边人发脾气、砸坏东西;再比如文首提问的那位粉丝,一旦对方不秒回,就出现被抛弃的感受,然后立刻冲动反应;在关系中每次吵架都进入冷战模式,即使知道冷战不太好,但就是停不下来这样做;还有工作中,同事的一些表现戳中了自己的敏感点,于是自己不顾后果地情绪上头,影响了自己的职场表现。

此时,我们就像是一台被自动控制的机器,无法控制自己,做出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举动。这时,我们其实是自己惯性思维的奴隶,受它的掌控。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被自己的情绪裹挟的。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按照自己过往处理这些情绪的经验,一瞬间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反应。

当然,自动化模式是有一定的功能性的。我们在一些需要快速应变的时刻,通过习得的惯性思维来应对,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比如危险发生的时刻,或者记住上下班的路线等。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养成一些错误的惯性反应。

在这些错误的惯性思维中,我们是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的。我们可能会按过去固定的思维模式做决定,看不到自身和环境的变化;时常被焦虑裹挟而仓促做出选择,事后陷入悔恨。和他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因为觉察不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情绪上头就付诸行动(act out),激化矛盾。

因此,有能力根据当下的情景,切换自己是处于自动化模式,还是由自己来控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1.jpeg

02. 我们为什么宁可被自动化模式挟持?

文首提到的好几位粉丝都说到:自己知道这样不是最好的,但是无法自控。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自身的情绪状态缺乏理解(比如知道自己强烈的情绪可能不是因为当下的这个人和这件事,而是激发了自己过去的一段痛苦的记忆),在情绪状态中没有足够的自制力。

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在用自动化模式逃避更多的痛苦。

人的心智是很容易被劫持的。我们在乎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因而会误以为自己想要一些东西,某些工作、学历、社会身份,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和需要的东西。依托惯性来做出选择,比面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以及自己可能无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或者是面对自己其实是害怕承担风险只敢随大流的真相,都要更为容易。

此外,人们还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就是逃避痛苦。我们和痛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逃避、否认、厌恶、极力抗拒。我们的很多自动化惯性反应都是帮助我们逃避痛苦而来的。

在关系中感受到对方的冷淡就开始发火,立刻主动终结关系,是在逃避 “对方可能会抛弃自己” 的痛苦。一有矛盾就开始冷战,是在回避自己想象中的,在冲突中可能发生的更多的痛苦 —— 比如发现了矛盾背后更多的自己不被爱的证据。在工作中发火,是因为过去曾经可能有过深刻的不被尊重的体验,用发火来逃避自我深刻觉察到那一段经历的痛苦。

包括很多人生活中的混乱,都是从逃避痛苦来的。我们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成瘾,无论是对工作成瘾、对性成瘾、对购物消费成瘾、对变瘦变美成瘾等等。我们用这些惯性的行为,麻痹自己不去看见真正让自己痛苦的东西,更不愿意深入体会痛苦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惯性看似能够帮我们回避一些痛苦,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03. 打破惯性的自动化模式,我们能够生活地更为自由。

一种更为自由的存在状态,是能够总是自主、自我决定地选择自身对事件的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等等。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是能够自控,并且理性地选择自己真正最想要的东西。

把成为一个更自由的人作为人生目标,是很有趣的。你小心地观看自己,把外界的声音容纳下来,有选择地处理和应对它们。你始终保持在一个清明平静的状态中,你始终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是什么,始终按照 “自己的” 心意作出应对和决策。

那个依照惯性断绝了与恋人之间关系的人,想要的其实是彼此能够相爱与信赖。那个总是陷入冷战的,其实想要好好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那个在工作中失控发火的朋友想要的其实是按捺住自己,好好完成工作目标。

当自动化的反应模式被激发,我们就失去了自身最有能力、最理性的一面。要想生活地更自由,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 “强迫性”(自动化反应模式)走向 “自主性”(有能力自主选择自己的反应模式)。

更加自由之后,我们可能在一些情境中仍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仍然选择离开、不原谅,或者对抗等等。但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只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告诉我们许多关于我们自身的事情,但我不是被情绪劫持,更不为情绪煎熬痛苦。那是更加冷静、平静的状态。

我们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的,不会在被情绪的劫持中,做出不假思索而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04. 如何挑战并停止惯性?

首先,提升对这种惯性的自动化状态的觉察。

提升觉察当然是不容易的。自我觉察是一个人能够看见自身真相的能力,它首先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你必须愿意看见自身的真相。你会看见自己的局限,自己悲伤的历史,自己真实的恐惧,等等。我们要学会用不评价的、接纳的态度看见自己。

我们要像观察一个陌生人一样观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我们自身” 不等于 “我们此刻的情绪”。

有时候 “情绪在此刻想要惯性地让我们做出的行为”,并不等于 “整体的我们自身会希望在这一刻做出的选择”—— 它往往也不是 “整体的我们自身有机会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此外,我们也需要觉察这些惯性的自动化模式的背后,触发它的真实的痛苦是什么。当我们学会深入观察和体会我们的痛苦的时候,我们会对它有新的认识,会收到它传递给我们的重要而真实的信息,然后跟随这信息,做出我们生命的改变。

这种练习,正是 “正念” 练习。

如果说不正念的生活像是开了自动化模式,那么,在正念的状态中,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要做什么、去往哪里,也可以主动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出发和行动。

实证研究表明,正念可以从认知(cognitive)和情绪(emotional)两个方面来帮助我们摆脱自动化模式。

在认知层面,正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知灵活性,使得我们觉察到自己一直以来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有能力跳出思维定势,采取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Moore & Malinowski,2009)。

在情绪层面,围绕正念冥想的研究表明,一方面,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情绪化反应,让我们更不容易受到情绪影响(Ortner et al., 2007);另一方面,正念有助于改善人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Farb et al., 2010; Williams, 2010)。

在正念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与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保持一段观察者的距离,我们学着观察它们,不批判它们,也不立刻做出反应。这意味着,正念练习能帮助我们在自己和情绪之间获得一个选择的余地和空间。

练习正念冥想后,我们会更少地在 “情绪上头” 后立即做出行动,而有能力在巨大的情绪中依然保持理性的选择。

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念头的升起,也意识到自己有做出某种反应的冲动。由于你已经有了很多观看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的经历,你把它们当作对象来观察的过程使得你和它们之间有了一段距离。

正因为我们和它们之间保持了一段距离,我们得以能够选择 “是否要做出这种反应”,以及 “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正是这段距离,让你得以不再会在惯性一出现的时候就被它劫持,而有了一个可以转身,可以选择的空间和可能 —— 一种让打破惯性,让惯性停下来的可能性。

当我们敢于直面惯性背后的问题,理性应对而不被情绪劫持时,即便愤怒、难过、焦虑,仍然能做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而重新做出选择的每个瞬间,都意味着在和那个情绪化的自己搏斗,意味着打破惯性、不再逃避痛苦的勇气,和掌控情绪、选择理性的力量。

来源:知乎日报

如何看待杭州大姐创业开自习室年亏 20 万

付费自习室本质上还是一个 “出租空间” 的生意,这就决定了,要么你可以把成本压得非常低,要么你可以把单价卖得很高,这样才有可能会盈利。

自习室这种东西,如果说需求,很多人都会觉得确实有这个需求,但归根结底,会来稳定消费的人群,依然还是学生为主,最多再加上一些准备考试或者工作后准备通过读研重返校园的群体。

但要让这些群体去付费自习室消费是有前提条件的。

就像很多不理解付费自习室的需求点的人质疑的那样,我明明可以去图书馆或者自己在家里免费地上自习,我干嘛要花钱去呢?

所以你看,并不是有上自习需求的人都会选择去付费自习室,一般都是有学习需求,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习场所的人,才会考虑花钱购买付费自习室的服务。

比如大学生,宿舍里很吵没法学习,教室又常年排满了课,没机会去教室学习,图书馆座位也很紧张,根本卷不过那些早上五点就去门口排队抢座的人,最后就只好花点钱去学校附近的付费自习室了。一般这种情况在高校的老校区会比较常见,因为新校区一般不会出现教室和图书馆同时紧张的情况。

上班族也是一样,一般会去自习室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居住条件并不理想,要么是合租的,要么是很小的小单间,根本放不下一张书桌。

这就必然决定了,付费自习室的地理位置要足够好,最好处在上班族上下班通勤的地铁站附近,同时附近还要有高校。

所以,你看很多客流比较稳定的付费自习室,要么处在市中心,要么周边全是高校。

最后还有一个很多旁观者容易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客流多的店并不一定赚钱,有可能一家付费自习室天天满员,但这家店很可能还未实现收支平衡。

因为客流好的店铺一般运营成本都很高,好的地段的租金成本很高,同时好的服务也需要更高的服务成本,这样一家生意很好的付费自习室,里外里一算,很可能还是赔钱的。

这些都是在一线真的开过相关店面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比如在 2019 年底,PropTech 研习社就采访了北京的好几家付费自习室:亲测 10 家共享自习室后,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1

比如这家飞鸟岛自习室,在前期创业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压缩成本,租金有优惠,装修也基本不多花钱,同时没有太多的服务人员去运营。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主要消费群体付不起太高的价钱。

很多时候,消费者觉得一小时十几块钱,实在是太贵了,你什么都不提供,就收这么多钱,不划算。

而在运营者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一小时收费几十块钱也是亏本的。

这样如果还想维持运营下去,就必然要提供各种自习之外的增值服务了,比如售卖咖啡奶茶饮料,图书报刊杂志,手办文具等等。

飞鸟岛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说后续肯定要引入增值服务。

2

类似的情况在另外一家付费自习室上面也有体现。

3

时分自习室把店开在了六道口,因为这边既有地铁站,又有很多高校,会消费付费自习室的群体其实很集中。

4

而最后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一家看起来客流稳定,生意很好的付费自习室,很可能一直在亏钱,而且亏得还不少。

我就随便查了一下 2019 年底被 PropTech 研习社采访过的北京的七家付费自习室。

5

其中有五家在 2020 年就已经关闭歇业了,剩下还有一家把店搬迁到了别的区域,只有一家的店面还一直在稳定经营,而这家店其实网红打卡的性质更强一点。

6
7
8

看过了这些,我们再看一下杭州这位大姐的情况,她显然犯了很多初次创业者都会犯的错误。

在创业前没有充分地调研和学习,至少要研究透几个基本的问题,比如别人到底赚钱了没有,赚了多少,赚钱的模式是什么,要想赚钱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9

而在采访中,这位大姐却一直说,自己想慢慢来,边创业边学习,同时还想向年轻人多学习一些自媒体新媒体的营销技巧,以及了解年轻人的需求。

10
11

这些其实都是在你开店前就要去学习的事情。

开店一年后才开始要去学习,最后的结果就是用实打实的亏损交了一笔学费,买了个深刻的经验教训。

来源:知乎

中国童装无品牌

来源|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作者|灵竹,编辑|齐马
头图|《家有儿女》剧照

前几年,当很多成人服饰靠打折降价生存时,童装行业就被普遍认为是服装领域的 “最后一块蛋糕”。今年以来,放开并鼓励生育的一系列政策让童装市场再次火热。

6 月份,新生儿童服饰品牌 “星巷” 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险峰长青,远识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7 月份,深圳童装 DTC(Direct To Customer,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品牌 PatPat 宣布完成 5.1 亿美金 C 轮系列、D 轮系列融资。8 月份又获得了软银愿景 1.6 亿美金的 D2 轮独家投资。

而在近日,童装品牌 “幼岚” 宣布获得近亿元 A 轮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

我国服饰行业总体虽然已经发展成熟,休闲服领域强将如林,男装和女装也渐成格局,但童装细分赛道却还未成定势,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充斥着无牌产品,而在一二线城市,则呈现出一种 “百团大战” 的局势。

中国童装行业到底是怎样的样貌?为什么服装大国没几个有广泛影响力独立童装品牌?

01. 服装领域的 “最后一块蛋糕”

中国童装业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

在很多中年人的记忆中,小时候没那么多合适的衣服穿,好不容易换件新衣服也得买大一码,以便能多穿一年。甚至经常是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再捡过来穿。

当时由于受到商品供应不足和家庭收入的制约,儿童成衣消费还不能普及,寻常家庭都会买布料自己做或打毛衣,逢年过节了给孩子添置一两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养育观念开始改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追求不仅让孩子吃得饱,还要穿得漂亮。

市场上的童装花样、款式、面料也开始变得丰富。因此,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童装市场在一片成人服饰的红海中开始冒头。

之后,社会与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儿童消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有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的人数达 2.48 亿,其消费在家庭支出中占到了 30%—50%。

肉眼可见的现象是,现在无论线上线下,涉及儿童的购物和娱乐也越来越多,商场中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往往就是儿童活动区,拖动着全家老少一齐去商场消费,盘活了商场的餐饮、购物和娱乐。

除了教育、医疗,童装无疑是儿童消费中的重点项目,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每年都会对服装有新需求,如果再追求一下品质,花费自然就上去了。

而童装最终的购买决策者,还是父母,他们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童装市场。所以,当一大批在互联网热潮中成长起来的辣妈潮爸渐成父母后,与老一辈 “不要饿到冻到即可” 的养育观念截然分开,追求的是时尚与潮流。

综合下来,童装市场自然是潜力巨大,2018 年市场规模就突破了 2000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这个数字将突破 4000 亿元。

在我国成人装及休闲服市场增长疲软,早就呈现饱和之势时,童装行业却是个成长中的 “朝阳产业”,让众多商家和资本纷纷入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童装相关企业总量持续上涨,目前有超 46 万家童装相关企业。

商家和资本看好的不仅是服装领域的这 “最后一块蛋糕”,放长远看,也是在赌未来,儿童终究会长大,而从小就接触的某个品牌,很容易烙印到他们的心智中。所以,搞 “儿童经济”,下得就是一盘大棋。

但相比成人服装行业,在童装赛道中,却鲜有实力强劲、被广泛认可的独立品牌。

行业龙头巴拉巴拉的市场占有率为 7.5%,其次为安踏、阿迪达斯、优衣库等的童装系列,而小猪班纳、安奈儿等独立童装品牌的市占率还不到 1%。排名前 10 的童装品牌市占率加起来也只有 15.8%。可见这个市场比较分散,单个品牌竞争力很有限。

所以,作为服装大国,虽然男装、女装、运动装等各个领域都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品牌,但在儿童服装领域,除去从成人装延伸过来的品牌,始终没见几个名气大、产品不错、有品牌影响力的独立童装品牌。

80% 多的消费者就是在万千不知名品牌中挑选童装,这里面充斥着仿冒品、劣质品和同质化产品。

02. 童装 “一哥” 无品牌

童装行业的分散和无序在广东佛山表现得尤为明显。十多年前有这样一种说法:全国童装看广东,广东童装看佛山。

改革开放后,务实、勤劳的佛山居民用边角布料,缝制出了一个影响中国乃至国际的 “中国童装王国”,童装盛世可见一斑。

“佛山童装” 一直以来都是佛山响亮的产业名片,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优秀代表,但是从最近 10 年来看,似乎我们很难再次感受到 “佛山童装” 这四个字在当年所拥有的市场人气与商业影响力。

2000 年后的十年是童装行业过得最舒服的时候。据说当年的佛山聚集了 6000 多家童装企业和 8000 家童装配套型企业,“佛山童装” 在国内每年的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1/3,中国童装行业中有 25% 的知名童服品牌出自佛山。

从崭露头角到门庭若市,十年的时间,熙熙攘攘的大货车、小货车摩肩接踵,把各条路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很多外地老板的童装梦都是从佛山进货开始。

佛山童装发展的这几十年间,正好赶上了我国劳动力红利的释放。不少服装企业采用贴牌加工的生产模式,低成本且高效地生产着,大大小小的加工厂短短几年就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贴牌生产给童装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往往让企业忽视服装的研发设计、忽略对市场需求的洞察,从而成为中国早期童装品牌的最大软肋。

随着城市和产业双转型时代的到来,以贴牌加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品牌意识开始觉醒,有些服装代工企业在发展中开始建立自主品牌,但更多童装代工厂还在市场上垂死挣扎。“城中有村,村中有厂” 这种产业布局成为制约童装产业发展的一个难解之结。

佛山童服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招工难、成本上涨的风波后,仍没有形成品牌意识,没有建立起行业标准,仍然遵循 “便宜才是硬道理” 的生存法则,几千家童装企业,没有一个能叫得响的品牌,中国童装行业的发展难以为继。

2011 年,有着十多年历史的佛山核心童装小镇环市童服城被拆迁,佛山童装的风光不再,一个产业链的积累了十年最后被掐断,其中的曲折和无奈尽显。

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很多童装企业经营者暴发户心态泛滥,索性放弃那些非常微小的利润,关门大吉转去购房买楼。

可以说,佛山童装产业停滞发展了五六年,这时,放眼全国,浙江织里、山东即墨、福建凤里的童装产业却迅速发展起来。

到 2021 年,浙江织里已经取而代之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童装生产基地,有童装企业 1.4 万余家,年销售额超 610 亿元人民币,独占中国童装市场三分之二。然而,其产品依然主要定位于批发市场和农村,鲜有影响力较大的品牌。

03. 童装市场为何 “小而散”?

织里童装生产的状况是全国童装生产的一个缩影。

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先进的品牌化企业的主阵地,其加盟店入住了大大小小的商场,但对应的消费人群相当有限。很大部分低线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购买的仍然是来自织里等地区的童装。

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2017 年,中国儿童鞋服市场中,无品牌市场占据了 65% 的份额,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提高,虽然市占率有所下降,但仍在一半以上。

童装的市场 “小而散” 的特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童装本身的属性。童装涵盖了 0-14 岁年龄段人群的全部着装,可以细分为婴儿装、幼儿装、小童装、中童装、大童装等,种类缤繁复杂。而婴童身体成长发育快,服装尺寸变化频繁,加上不同孩子在成长中高矮胖瘦参差不齐,衣服更换很频繁,大部分只穿几个月甚至更短。

所以,童装产业链难以规范化和标准化,很难制定固定且全面的行业标准。

其次,相比成人装,童装利润率更低。一般认为,一件童装用料只有成人装的三分之一,但卖价并不比成人装便宜多少,利润应该更高,其实不然,因为在供应链环节,童装的品质要求和质检比成人装更严格,生产成本也更高。

再加上各类童装适用的年龄段和身形差别很大,线下门店进货时务必得全套,即商品编号齐备,毫无疑问会提升供应量,减少毛利率。

此外,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童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样貌。

黄峥曾说 “五环内的人不懂拼多多”,懂拼多多的人不一定懂品牌,因此 “五环外的人不一定懂品牌消费” 也不无道理。

小丽是四线城市的一名 35 岁宝妈,刚生了二胎的她偏向在线下实体店给小宝宝买小童套装,新生宝宝皮肤比较嫩,质量是第一考虑因素,看得见摸得着的衣服买着才放心,品牌首选童泰、好孩子等,物美价廉;相比之下,五岁的大宝宝就不需要操心太多,以质量保证为前提,怎么好看怎么买,是不是大牌是次要考虑因素。

而小云作为一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 95 后宝妈,她认为任何商品价格有高低,品质就有好坏,刚出生的婴儿抵抗力弱,材质、品质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相对来讲大品牌会值得信赖。

此外,她认为,孩子的衣服不仅仅是穿在身上的衣服,还包含对品位和生活的追求,除了对质量有要求外,对款式也很在意,价格反而放在最后考虑。

在三线城市开了 5 年童装店的小徐做过散货也做过加盟,她透露,童装毛利不高,特别在三四线城市,童装的消费能力稍显薄弱,童装行业跨度较大,货品难以齐全,散货的入门门槛低,这对于囊中羞涩的创业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专门加盟一个品牌会有很多缺陷,比如加盟的价格太高、进货不自由、款式不够新潮、价格不理想等,再加上三四线城市大批的父母其实对品牌要求还没那么高,时尚敏感度也比一线城市低得多。而如果做散货的话,好处是品种多,价格低,所有的货自己说了算,卖价自己定,因此利润相对较高,跟消费者 0 距离接触,因此也能迎合消费者心中的时尚。

开服装店不同于其他行业,干几年挣的都是库存,你会发现你挣的钱又都买了货,打价格拼不过电商,说设计干不过国外的,论质量,一半以上都是杂牌童装,占 “剥削” 大头的还是租金,近年来不断上涨不说,如果想做一个大的品牌,就得开在地段比较好的商场,又得扒一层皮。

这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服装纺织业苦不堪言,童装是受影响非常大的品类,很多渠道商都积压了大量库存。智者顺时而谋,在不可改变的大环境下,很多童装老板把眼光转到了线上,孕婴童市场的商业模式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模式成为主流。

开网店最大限度节省了成本,砍去了一部分店铺租金、水电费等。但是,电商童装近年来的通病就在于品牌商无心搞设计、款式,都在看淘宝大数据哪个款式卖得好,然后复制粘贴以网红同款自居,不仅出现在童装界,成人装风气更甚。

特别是近两年以 “快、准、狠” 拿下年轻人的快时尚,成了抄袭模仿的重灾区,本就鱼龙混杂的童装快时尚风气更甚,以三下五除二的速度更新迭代,大家都挤在这个以抄袭为主的低端制造行业其乐融融,换个颜色就是新款上市。

这种抄袭之风不仅蔓延在无名无氏的杂牌中,在成装领域颇有成就的 H&M、Zara、太平鸟等都被爆抄袭,每年双十一带货成交额上亿的某网红主播某梨也频频被爆出抄袭童装。

总之,这些价格便宜的 “同款型产品” 虽然在搭上 “网红 / 明星同款” 的顺风车中取得蝇头小利,但最终将致使品牌单一、毫无新意。

04. 不下沉,难做大

早在上世纪末,国外童装品牌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有不少外国童装品牌入驻中国试水,均在中国获取了一席之地。但洋品牌的大举入侵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国外市场疲软,中国经济仍一枝独秀,相对比较平稳。在童装市场一片蓝海的客观情况下,国外品牌气势汹汹地在中国走马圈地。

较早进入中国的品牌当属意大利高端童装品牌 Mirtillo,主打中国高端市场,凭借着高知名度、产品高质量等,一件童装动辄上万,站在童装消费品尖端的奢侈品行列。

除此之外,像 Burberry、Dior、Armani、Fendi 等奢侈品牌推出的童装价格高昂,他们更多是为了吸引到本身就喜爱该品牌的成人,为自己的小孩购买同品牌童装。

当然,曲高必定和寡,下里巴人才是迎合广泛市场的法宝。在过去高收入人群占比不高的中国,奢侈童装的定位稍显狭窄,Mirtillo 等一众顶尖奢侈童装品牌难以做强做大。

在第二梯队的高端市场,也基本是洋品牌的天下。Zara kid、Adidas kid、优衣库、H&M、迪士尼、Gap 发展势头凶猛。

即便外资童装企业扎堆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虽然这些品牌规模不小、产品质量也没的说,但依旧难以打开局面。

除此之外,国内老牌运动休闲服装巨头安踏、李宁等也随之纷纷杀入儿童市场。

现今,安踏旗下拥有安踏儿童、Fila 儿童、小笑牛,并由此开启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多品牌战略。

李宁在童装方面的大动作就是对原有李宁 Kids 进行品牌重塑,升级为李宁 Young,针对 3-6 岁的好奇孩童和 7-14 岁的活力少年,设定两条产品线,将服鞋产品涵盖范围扩为跑训、篮球和运动时尚等品类。

安踏、李宁等上市企业通过已打响的运动品牌来抢占市场,他们资金雄厚、经验丰富、渠道完善,以占领高端市场为终极目标。

运动品牌加紧布局童装行业,成人服饰也不示弱。本土品牌太平鸟、江南布衣、红蜻蜓、海澜之家等在过去几年纷纷入局童装赛道。

成人服装和国外品牌分去了童装行业一大块蛋糕。

以巴拉巴拉、小猪班纳、铅笔俱乐部、ABC 童装为代表的老牌童企,近年来保持稳定发展。

一二线城市,一场童装品牌的 “百团大战” 已经形成,童装板块火药味十足,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虽然没有一家能突破百亿级营收,但已整体呈现出 “一超多强” 的市场格局。

头部童装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打的难舍难分,但曾风光无限的 “童装第一股” 却深陷连年亏损的窘境。

注册于 1999 年的 “Annil 安奈儿” 品牌,于 2017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国内 A 股童装第一股。上市之后,公司门店数量开始稳步增长,但整体业绩反而大不如前,一直以来增收不增利。

特别是近两年来亏损越来越严重,安奈儿的财报显示,2020 年全年亏损接近 5000 万元,门店关闭超过 200 家。

为何消费者越来越不愿为其买单?

太贵了。安奈儿主打高端市场,很难满足部分群体对于性价比的需求。几百块一件 T 恤的价格让家长无心接受,这样还不如去买大牌。虽说如今的家长乐意给孩子买单,但孩子基本每个月都得买衣服,价格太高,不会被大多数一二线城市之外的消费者接受。

此外,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安奈儿的产品品类太过单一,近 80% 的收入都集中在大童装产品。

随着近年来不少高端童装品牌迎来快速发展,童装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渐趋饱和,而很多低线城市市场依然空白,品牌发展宽度受限,低线城市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觉醒对儿童服饰市场规模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商平台随便搜一搜童装,你会发现,100 元以下的童装销量不低,我国下沉市场有十亿人口,潜力巨大却没有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因此如何整合低端,如何造一个童装届的 “小米”?

与其头破血流挤进高端市场,各大品牌不妨提前布局下沉渠道,利用差异化竞争出圈,不然,再牛的童装品牌也可能成为下一个安奈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作者:商隐社

月饼「大内卷」:150 元一个卖给谁?

知乎因为送月饼一事,在热搜上 “逛” 了一整天 —— 初衷是选购低糖健康月饼,结果因麦芽糖醇导致部分人 “腹泻”,企业的好心却办了尴尬事。

新浪科技观察到,在减糖的消费需求下,今年低糖月饼依然是趋势;而受盲盒热影响,跨界联盟月饼等具有文化 IP 的月饼也成为了爆款。不过,也有一些品牌打着文创的旗号,将巴掌大小的月饼卖出近 150 元的高价。

这让人不禁感叹:送月饼本是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若因此成为商家牟取暴利的手段,就远离了初衷。

低糖、盲盒成主流

每年的月饼,总会出现各种奇招。资料显示,我国与 “月饼” 有关的专利申请信息有超 1 万条,目前处于有效状态的有 1800 余条,大多数是外观专利。

今年,食品领域流行牵手 “小众水果”。例如油柑背后的东鹏饮料,黄皮身后的奈雪的茶,海底捞新推 “沙棘锅底” 等。而不错过热闹的月饼中,也开始出现小众水果。

1

去年中秋期间,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曾透露,将包括李广杏在内的敦煌特色鲜果作为月饼食材,助力推广敦煌文化。今年中秋,良品铺子就正式推出李广杏馅料月饼,丰富其鲜果月饼品类的产品矩阵。

包装新奇,或口味新奇,才有机会从芸芸月饼中突围。比如,盒马内测臭鳜鱼月饼一事在网上传开,被网友称 “隔着屏幕都可以闻到味儿”;螺霸王推出螺蛳粉月饼,黑色外皮、螺蛳粉内陷、口味重到没朋友。

2

一些商家大打健康牌,植物肉月饼、鲜果月饼、减糖月饼层出不穷。如苏州稻香村推出低糖玫瑰青稞流心桃山、低糖青柠百香果奇亚籽流心桃山、低糖藜麦桃山饼等,光名字听着都很养生。

新浪科技也在几款低糖月饼的配料表中,看到赤藓糖醇这一成分。赤藓糖醇是今年的 “网红” 代糖,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多家饮料企业都采用其作为 “0” 糖饮品原料,价格也远远高于同类产品,且一直在上涨。今年 6 月,赤藓糖醇的价格一度上涨 3 倍。可见,月饼企业为了 “低糖”,在原料成本上也做了很大的决心。

营销模式上,今年的中秋营销中,不少企业借势当下流行的盲盒玩法,与文化 IP 联名,增加消费趣味。如喜茶与 Seesaw 联名的中秋月饼礼盒中就有两款隐藏款月饼;茶颜悦色在其中秋礼盒中,推出 “茶颜盲选” 茶杯;良品铺子也推出与敦煌 IP 结合的中秋盲盒。

不过,对于各家企业层出不穷的新招,消费者也许是疲倦了,今年最出圈的几款月饼,都来自圈外。

其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院食堂月饼意外走红,预订火爆程度超过预期。此外,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月饼售卖窗口也早排起长龙。由于用料扎实、价格亲民,这款省医食堂自制的云腿月饼被戏称 “比专家号还难抢”。省医月饼今年甚至登陆盒马,贵州、重庆、武汉的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国企单位食堂月饼走红,也侧面反映消费者对朴实、亲民消费的呼吁和回归。

3

同时,各家博物馆出品的文创月饼,因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几乎达到了月饼文创的天花板。

4
5
6

文创与高价划等号?

文创月饼、跨界月饼虽然有创意,价格也尤其高。

单纯的月饼销售,溢价空间并不大。稻香村、广州酒家等大众品牌,虽然在月饼领域深耕多年,为国内诸多酒店代工月饼,但月饼礼盒价格多在 100 元至 200 元。而一些跨界做月饼的企业,网红月饼却常常卖出 “天价”。

其中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一枚单价甚至可以达到 148 元。新浪科技走访线下店发现,哈根达斯与卢浮宫博物馆的联名款 “卢浮映月” 冰淇淋月饼礼盒,售价 1288 元,预售期内领券购买 1188 元(赠送一个蛋糕),产品净含量 976 克。按照预售时的优惠价 1188 元来算,相当于每枚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单价约 148 元。

7

一位多年从事月饼销售的业内人士介绍,过度包装月饼的利润空间很大。“一般来说,几十元的普通月饼装进提篮礼盒,就能卖 300 元至 500 元。” 据哈根达斯店员介绍,这款一枚 148 元的月饼,主要成分还是冰淇淋。而在哈根达斯店内,一般的冰激凌单球都是 30 元左右,一些特色的产品如抹茶等大概 48-68 元。这款冰淇淋月饼的溢价可想而知。

而不久前,哈根达斯冰淇淋还因为月饼使用 “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罚 “,还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处罚事由是去年 7 月哈根达斯的月饼宣传,广告中预售的三款产品的外皮成分表述为 “巧克力外皮”,然而,实际产品配料中却只有 “代可可脂”,成本比巧克力外皮低。

值得一提的,近几年,商家倒卖月饼券、黄牛炒作月饼券频频曝出,哈根达斯还曾被媒体曝出店员现场 3 折回收月饼券,相关部门也发文呼吁净化月饼售卖环境。

“月饼公司 7 折卖月饼券,月饼公司 3 折回收月饼券”。一位消费者称。

但是,今年哈根达斯仍沿用月饼券策略。哈根达斯北京海淀区一位店员称,前述 1188 元一套的卢浮宫月饼,没有现货,目前还是购买月饼券。哈根达斯的月饼劵兑换也有严格的时间,异地换券手续需要 8 月 15 日到 9 月 14 日之间,月饼券有效期也只到今年 9 月 21 日。

文创月饼,本来可以借佳节帮助国人温故历史文化,但是如果因此成为高价、炒月饼券的理由,就远离初衷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科技”(ID:techsina)

岛国落难白富美的华丽蜕变

记得前几篇稿件发出后,有读者留言,说我写的东西一股子地痞流氓味。我想说的是,他们似乎真长了一双慧眼 ——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十足的好人,个人经历也着实有点复杂,所以实在抱歉。另外,我还想说,真正的流氓,是看不出来的,更没有味道,能被 “看到” 的那些,很可能是赝品。

前不久,我去哈尔滨参加哥们的婚礼,遇见一位我曾经认为根本没救了的女孩 —— 她曾经周旋在几个流氓之间。没想到,她最终却杀出一条活路。

1

认识小静,大约是 20 年前的事。

因在国内大学表现实在太 “优异”,我被提前颁发了 “肄业证”。为了让被我气得半死的老爷子多活几年,顺道给他省点钱,2000 年初,我到了地球仪另一端的岛国闷头打工,准备凑足万恶的资本主义大学的高昂学费。

为了赚钱,我啥活儿都干。但从意大利餐馆后厨肮脏水池边的洗碗工,一路混到当地土著餐馆的二厨后,我意识到,以我那时赚钱与花钱的速度比,距达成目标好像还得几十年。刚好,玩摩托车改装时,我结识到一位臭味相投的土著大哥。因我一脸横肉,外加体育棒子的身板,以及丰富的街头实战经验,他便引荐我到一座小镇上的华人赌场里当保安。

在这个个人信用体系完善得令人发指的国度,作为一间合法却不合规的地下赌场的保安,工作内容基本上跟国内打更的老头差不多。我们更多的只是充充场面,控制一些输急眼了或者赢疯了的赌客们发泄的尺度。当然,老板肯好吃好喝又几倍工资地养活我们,还有些其他不太和谐的目的,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

记得有次给老板充当 “快递员”,骑着排量比一般民用轿车都大的摩托连续奔袭 600 多公里后回到赌场,我累得像条狗,准备倒头就睡。但我连骑行服都还没脱利索,楼下赌场的保安主管黑哥就上来砸门:“雷子,楼下有个妞儿指名道姓要找你,等你挺长时间了。”

当时我就有点懵。天地良心,闷头打工这一年多,我洗心革面,夹着尾巴做人,可真没拈花惹草。我赶紧穿上衣服,下楼一看,那个从头到脚一身牌子货的女孩,我还真认识 —— 小静,是我刚来这个岛国上语言学校时的同学,是班里华人中年纪最小的,目测当时只有十六七岁,估计初中没念完就让狠心的爹妈给送出国了 —— 我此前和她不算熟。

“哥,我有点事想求你。” 小静开门见山,却似乎又感觉有点唐突,摸出手机要打电话,“算了,我还是让旭哥跟你说吧。”

小静嘴里的 “旭哥”,是我们二十几个中国留学生小圈子里公认的老大哥,他因替国内的老大背黑锅,从香港一路辗转跑到这里。和他接触那段时间,他把我从一个脑袋里满是风花雪月的二 X 青年,变成了一个要为自己生活打算的现实主义者。既然小静都把旭哥给搬出来了,看来这事就必须得办了。于是我说:“你直接说吧。”

小静沉默许久,看起来在努力组织语言。突然,她像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从包里翻出两盒特供烟,又解下腕上的名表,一并递给我。

“小静,你有什么事直说。” 搬来 “大神” 还出手如此阔绰,我不由得对这个身家不菲的女孩警觉起来。

“哥,我男朋友在楼下赌场里输急眼了,偷了个钱包,让你们的人给扣了。现在都不知道人在哪儿。你能帮忙打听一下,再想办法把他给弄出来吗?” 小静说着说着就急哭了,接着又把宝马车钥匙连带着身上的香奈儿挎包一起塞给了我,“哥,求你了,只要能放了他,花多少钱都行,不够我打电话回家要……”

如此场景,除了答应,我别无选择。毕竟,老大哥的面子在那摆着呢。

回到赌场一打听,我才知道胆敢在赌场里造次的那个小瘪三我还真见过,是附近一家中餐店的帮厨,偷渡来的,没合法身份,长得像只猴,也没啥钱,只有一张好嘴。他嗜赌成性,曾多次因企图赊账而被我们扔出去。

这种没有身份又敢犯事儿的偷渡客,我太知道他们的结局了 —— 当地华人黑帮大头目,绝不会容忍有人在他的地盘造次,一定会杀一儆百。可我只是个小喽啰,单凭我自己捞他出来,难度实在太大。

思来想去,我只能将私交甚好的黑哥拉下水。以为我想泡妞的黑哥只是骂了我几句,便偷摸找到那个被偷了钱包的华人餐馆老板,自掏腰包给出双倍赔偿。那位压根不差钱的老板,自然乐得给黑哥这位恶名在外的保安主管个面子,不仅没收钱,还表示不再追究,更不会声张。然后,我俩又找到那个倒霉蛋,挑不太重要的部位一顿毒打,厚着脸皮带着那位餐馆老板一起去找赌场老板求情,赌场老板亲自下楼检查了一下小瘪三身上的伤,确认不是画上去的,才答应网开一面。

小静等在停车场。把那倒霉蛋交给她时,我也把她塞给我的东西一并还了回去。我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旭哥的面子必须给。再说,我打心眼里佩服这样重情重义的女孩。可能是一时不知如何感激我们,小静哭着给我和黑哥跪下了。我还没来得及去扶起她,一旁那个原本跟条死狗似的家伙,忽然恶狠狠地冲向小静,一个嘴巴子抽过去:“男人的事你瞎掺和什么?净他妈给我丢人……”

当时,黑哥按住了已经摸出后腰匕首要扑上去的我,趴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这都是命,你管不了的。”

2

工作性质所致,赌场的生活很闭塞,我们吃住都在那栋楼里。尽管伙食和住宿标准已赶超五星酒店,但我们外出都得打报告,与外界几乎没有交集,手机更不可能有。这种见不得光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但看到床底板下那堆越来越厚的大额钞票,一切牢骚都变成了云烟。

大约过了两个月,我正忙着在宿舍里 “炸金花”。赌场餐厅主管 Helen 一脸坏笑地找来:“楼下来了个吃霸王餐的大陆女孩,说是要让你替她买单……”

我勒个去,用屁股我都能想见那一定还是小静。因为在这里,除了餐厅和赌场里的女性工作人员,我压根就不认识其他女孩。

当我到了餐厅时,发现小丫头胃口真不错,几乎把整本菜谱都 “打印” 出来摆上了桌,另外还点了两瓶年份可能比她岁数还大的红酒。看这架势,她可不像是普通饿急眼了。果然,当小静看到我时,醉意明显,厚颜无耻地笑着说:“哥,我没钱了,帮我在你们这里找个活呗?干什么都行,我英文也不错的……”

那一瞬间,我都震惊了,这小妮子是压根没给自己留后路啊。按理说,生活在这种 “一人放屁全镇闻味” 的小镇上,她应该知道这地方是个 “匪窝” 啊?感情她这是跑到匪窝里来耍流氓了?

坐下来后,我耐着性子听她语无伦次的讲述。

原来,这小丫头从小就不爱读书,又赶上家境不错,15 岁就被父母送出了国。原本她在这边有个远亲能帮忙照应,但那种一切全用金钱说话的人际关系,真没她父母想象的那么温馨、体贴。而她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更不谙世事,平日游手好闲,或者就去语言学校附近那家更大的赌场里消磨时间。后来,遇到那位估计年龄能跟她爸直接拜把子的 “大厨”,几句花言巧语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两人便同居了。

然而,在这半个月前,小静父亲在国内犯事儿了,与其母亲双双锒铛入狱。她失去了经济来源,变卖所有值钱之物也满足不了那个瘪三的贪欲后,便被无情地扫地出门。她没钱、没工作,书也没好好念,回国也无门,因此想着好好吃顿饭就去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长眠。但路过这家小镇上最高档的餐厅时,她忽然想起了这个近乎碰瓷的妙招。

这次,无论什么理由,这个忙我还是必须帮。虽然 Helen 这个几十年前从广东偷渡到香港又辗转到这里的老妖婆从骨子里瞧不起大陆人,但也实在不愿招惹我们这些随身带刀的恶汉。而距成仙 “一饭之遥” 的小静,自然也放下了富家女的养尊处优,从擦杯子开始学习当一名合格的餐厅服务员,成了 Helen “蹂躏” 的对象。当然,在这里,大伙儿都各有各的不幸,对于这样一个小丫头的同情乃至别有用心的照顾,也让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

2002 年前后,岛国首都发生了一场动用了冲锋枪、手榴弹的火拼事件,震惊整个欧洲,事件发起者是一个华人黑帮。坚持 “好钢用在刀刃上” 的赌场老板,一直选择雪藏我们这些重金养出来的打手,但我们中有俩哥们,刚好去首都护送一批店里的物资,其中一个被曾经的兄弟拉去 “助阵”。结果,混乱中被警察的流弹击中,人还没到医院就咽气了。

眼见着一天前还凑在一起喝酒、吹牛的兄弟忽然就没了,我受到强烈的冲击,决定离开 —— 毕竟钱也攒得差不多了。我再次求助黑哥,他协助我成功说服老板,脱离虎口,又蒙过雅思考试,我混进了还算不错的 M 大学继续读书。而后,我才知道,我能混进这所面试淘汰率极高的大学,原因竟然是我曾是一名 Mafia(黑帮)—— 老外的思维真看不懂,也可能在他们眼里,Mafia 也是一种职业,弃暗投明、洗心革面这种事,他们应当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面试我的有一位我专业里的系主任,听我坦白自己是 Mafia 后,大二时,还主动帮我介绍了一家对中东某国政府服务的公司,我那鸡飞狗跳的青葱岁月,也终于告一段落。

学校离小镇很远,而黑哥和小静他们待的赌场依然与世隔绝,那几年我们也就基本断了联系。

3

2005 年夏天,黑哥找来学校,还跑图书馆堵住了我,急切地想请我想办法帮他把一笔巨款弄回国。听他讲完,我才发现,在他身后甜得有些发齁的女孩居然是小静 —— 原来,他们已经在一起一两年了。

把现金弄回国的难度不是太大,但黑哥费尽周折找到我,只因那笔钱的数额实在巨大,他只信任还算有点人生追求、也多少有点节操的我。而那笔完全是他用命换来的钱,将要汇去的目的地居然是北京 —— 他自告奋勇把钱汇给小静已经出狱的母亲,给她当作东山再起的资本。

虽然有些意外,但我也由衷地替小静感到高兴。在别人眼里,12 岁就跟村里人一起偷渡出国的黑哥,游离于各种灰色地带,绝对是个黑社会里的大流氓。但在我看来,他是个如假包换的纯爷们 —— 在外如何凶狠是他的事儿,至少,在对女人方面他还能付出真诚乃至承揽责任。

当时小静一脸幸福,后来想想,那也是我见过她最甜蜜的时刻了吧。那一夜,我们一直喝到了次日我不得不去考试之时。我们都很开心,3 个曾经从人生至暗时刻走来的人,都感觉自己的人生有了新起点。

考试完后,我的确找人帮黑哥转了部分钱回去。随后,我带着在这里谈的女友回国见父母,还顺道见了小静母亲,将剩下的一部分钱也都给了她。

那以后,我和黑哥、小静他们几乎又断了联系。

2007 年,得益于诸位老师的手下留情,我终于混到颁发本科毕业证那天。算上国内不幸夭折的那段时光,为了这张文凭,我足足等了 10 年。

为了纪念这 “十年磨一贱的时刻”,我带着在 M 大读大一时就上了我这条贼船的媳妇进行环岛旅行。当时,媳妇已经怀孕 6 个月,我想让她见见我曾经那帮狐朋狗友,于是准备了一次聚会。我给旭哥他们那帮人打了电话,大部分能来。至于黑哥和小静,我联系不上。

但没想到的是,我还是见到了小静。

那次聚会,我在那个曾经端过盘子、洗过厕所的五星级酒店里开了好几个房间,以便从外地赶来的朋友玩得尽兴。聚会后,喝得烂醉的我,趁着夜色抱着媳妇坐在海景大阳台上,给她絮絮叨叨地讲述着我的过往。不一会儿,我隐约意识到斜上方露台有双眼睛一直在暗中偷窥,我瞬间清醒了 —— 保安工作做久了,即便有醉意,我依然有本能反应。

我很快就看到那个偷窥的人,我认识他。他叫刘麻子,也是我当年脚前脚后一起到岛国的哥们,我此前也给他发出了聚会邀请,但他并没答应出席。关于这家伙后来的经历,我在聚会上也听说了个大概,说起来倒跟我有些类似。只是,我是黑,他是骗,我已经从那个坑里跳出来了,而他转行成为赌场里的老千,乃至于贩卖毒品的小喽啰 —— 毕竟,赌场里那些拿钱不当钱的赌徒们,才是毒品最大的客户群。

出于好奇,我说服媳妇 —— 怕她怀疑我借机跟那帮哥们去脱衣舞酒吧鬼混,我只穿了短裤就走到刘麻子的房间。刘麻子仓皇开门时,我就闻到了房间里浓郁的大麻异香,而里面的场景更是吓了我一跳 —— 房间里的地板上,赫然躺着一个全裸的女孩。

我大惊失色,用手去试探女孩鼻息时,这才发现,女孩居然是小静!幸运的是,她只是睡着了。

“雷子,我们原本想去你的聚会的,但她又反悔了,然后就把自己弄成这样了……” 刘麻子说着,递给我一瓶啤酒,还有一根手工卷烟 —— 毫无疑问,里面是大麻。

“你们?” 我粗暴地打断了他,无论如何,我都不敢相信曾经一脸幸福的小静,能跟这种垃圾混在一起。说着话,我抓起张毛毯盖在小静身上,却不经意看到小静胳膊下露出的半截针管。

“呵呵……” 刘麻子笑得有些尴尬更有些猥琐,“我知道你们曾经的事,也听说过黑哥,但黑哥嗝屁了,小静也跟我在一起半年多了。”

“你好好说话。” 其实看到小静的时候,我已经想到黑哥的归宿了 ——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 但刘麻子的语气还是让我怒火中烧。刘麻子倒也不生气,依旧笑呵呵地说道:“我就想问问你,当年你给她妈弄回国的那笔钱,到底是多少钱?有没有什么凭证?她妈现在发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我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他这是特意来这里等我的吧?提前被我发现只是个意外。刘麻子的脑子也真不白给,连如何分赃都替我安排好了。尽管我见过太多黑心的人和事,但如此臭不要脸、连已经不在人世的人的钱都要算计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我瞬时失去理智,直接冲他挥了拳头 —— 为了黑哥,更为了小静。

屁股本就不干净的刘麻子自然不敢报警,我也并不能往死里揍他,毕竟跟这种人动手,本身就是件脏手的事。

出够了气回到房间后,媳妇正倚在床头看考研的书,发现我脸色不对,又看到我身上的血迹,尖叫着扑向了我。我的脑海里却全是小静躺在地毯上的身影,回忆着认识小静后的一幕一幕,那个在语言学校里目空一切的富家女,到底是如何沦落到如今这一步的?

作为朋友,我真的想再帮她一次,可是,我又能做得了什么呢?因为见过太多,我厌恶毒品,更打心眼里讨厌吸毒的人,即便那是小静,但我也已经开始讨厌她了。更棘手的问题是,眼前的状况,我根本不可能跟已经怀孕 6 个月的媳妇去解释清楚。

当时我想过报警,但我也知道,报警也解决不了问题,而我又恶意殴打了刘麻子,即使鱼死网破都进警察局,但之后呢?小静还得回到刘麻子身边,或者再去找个类似刘麻子的男人,因为她需要毒品,更因为她根本就是个没断奶的孩子。

我当时想,毫无疑问,小静完了。别的都好说,但只要沾上了需要静脉注射的那玩意,她就彻底的完了。这又能怪得了谁呢?也可能黑哥当年说得没错,这就是命,谁也管不了的。

我强迫自己不再去想这件事,很快便和媳妇儿离开岛国。

回到家乡后,浮浮沉沉的十多年,大多数时候我都想不起那段日子,更想不起小静。她更像是那段日子里特别又隐秘的存在,只是当我以为她就此完全消散在时间中时,我居然又再次见到她了。

4

2021 年 4 月的一个好日子,当年在国外的一个哥们结婚。破产后的我,本就在给婚庆公司出婚车维持生计,自然责无旁贷地驱车奔赴哈尔滨去凑热闹。婚礼前夜,那群曾经的难兄难弟们天南海北地再次凑到一起。Single party 上,姗姗来迟的一位美女,忽然冲过来抱住了我。

小静?

如果不是记忆迅速涌出,我很难将眼前这位容貌和身材都堪比韩国女团的美女,与当年那位还没发育完全的黄毛丫头联系起来。而当我确认她真的是小静后,居然有了种目睹死人复活的毛骨悚然感。

小静眼睛、鼻子和脸颊显然都整过了,胸部比例也实在不太科学,脖子上的皱纹更暴露了她的真实年龄。然而,如果我不是认识了她太多年、还依稀记得她当年的模样,我可能不会注意观察这些细节,也不会相信这是位 “奔四” 的女人。

那天晚上,就如同当年在 “匪窝” 里耍无赖的小丫头一样,小静抱着个红酒瓶子就不撒手。在群魔乱舞的房间角落,她甩飞高跟鞋,赤着脚坐在地毯上诉说着那些年我也不清楚的故事 —— 从 “匪窝” 开始,聊到了黑哥,聊到了刘麻子,也聊到了她被母亲接回国之后的一幕一幕。

黑哥的死,是意外,但也并不太意外。一次再寻常不过的聚会中,我们那位赌场老板酒后失态调戏了服务员,与一位厨房里打黑工的福建人 —— 服务员的男友 —— 起了点冲突,作为老板的贴身保镖,黑哥必须出头。作为小有名气的安保头头,他压根没把对方放在眼里,更没想到对方能直接下死手。

打黑工的福建人,与世隔绝,除了厨房里的那点事,他什么都不懂,更不认识黑哥,但自己女友被调戏的耻辱,让他直接挥出手中的菜刀,刚好砍断了黑哥的颈动脉。人就这么没了。悲痛欲绝又没了主心骨的小静,一时间也不知何去何从,几经辗转,就跟刘麻子混在一起了,还染上了毒 —— 企图以此忘掉黑哥。

刘麻子这辈子没认真干过一件事,但他想到以黑哥的名义勒索小静母亲时,却找了专业人士伪造了相关的文件,还找人查到了小静母亲的银行转账记录,追到了若干笔从境外转入的资金。而对人生已经了无生趣的小静,只能任其折腾,后来甚至还主动去配合他 —— 因为他们太需要钱来买毒品了。

小静母亲并不是个不认账的人,也一直想归还黑哥寄给她的那笔钱。但小静并不知道,当年我去拜访她母亲送去黑哥的另一笔钱时,为了方便,所有欠条上签的都是我的名字。刘麻子凭空出现而我又失联许久,久经人情世故的小静母亲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而女儿的反常,更让她决心放下生意,亲自带人奔赴万里之外的岛国,把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小静带回了国,并想尽千方百计,终于成功帮她戒了毒。

后来,在母亲的安排下,小静结婚了,嫁给她母亲南方公司的技术员,也留在了南方。原本,小两口计划着要个孩子。没想到,走投无路的刘麻子被遣送回国后阴魂不散,再次找到小静要钱,并以向她老公爆料相威胁。

终于,小静向母亲坦白了曾经的一切后,小静母亲毫不犹豫选择报警,因为她知道她们永远满足不了刘麻子的贪婪。警察也压根没给刘麻子任何爆料的机会,直接把他扔进了监狱。但从小静的反常中起了疑心的丈夫,还是想方设法托人去北京打听到了小静的过去,然后选择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当地户口之后,愤然离去,捎带着拿走小静一半的家产。

说到这时,小静哭得很伤心,连我都有些动容。毕竟,这小丫头在芳华岁月里所遭遇到的,是一场接一场的人间悲剧。

为了调节气氛,我主动问起小静如何从丑小鸭逆袭成白天鹅的。小静才破涕为笑,狠狠地打了我一拳,笑骂道:“臭男人,就知道你们关心的永远是这个。”

“废话,我也是个男的。”

“是哈,我都差点忘了,你不光是个男的,还是个臭流氓呢。” 小静笑骂着,脸色却又凝重了起来。我知道,她是又想起了黑哥,那个真正的大流氓,也是除了她父亲之外唯一真心对她的男人。

谁也没想到的是,离婚后的小静,人生简直像开了挂 —— 也可能是,决定孤老终生的她,不再把任何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这才算真正断了奶。

处理完离婚的罗乱后,小静跟母亲一起去到黑哥的老家,给黑哥父母送去了一笔巨款,又决定自己去美国找闺蜜散散心。当她在纽约闲来无事去健身房时,意外遇到几位正在进行拳击训练的维密超模,让她想起当年在 “匪窝” 里的时光,想起我们这些 “打手” 们在八角笼里进行格斗训练的场景,更让她想起了黑哥。

默默看了许久,她才发现女人玩拳也会那么帅,便拍脑瓜子更改了自己的行程,留在那家健身房里专心学起了拳击。

在那之前,戒毒成功的她,身材严重走形,很是自卑。这次发了狠的她,寻找到一堆各有所长的健身教练,连同瑜伽、普拉提、MFT(Martial Fitness Training 格斗健身训练课程)甚至包括爵士和芭蕾舞,开始了近乎自残式的自我修行之路。

在美国待了 5 个月直到签证到期必须离境后,小静直接回去卖了那套记录她不幸婚姻的房子,开了间以 MFT 为主的健身工作室。自己授课的同时,还不时飞到美国给自己充电捎带着考各种证。

于是,一只年过 30 的 “丑老鸭” 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正式开始,体重的锐减让她越来越自信。与此同时,她的改变也让她在富二代圈里成了焦点。用不着打广告,她那间不到 100 平的工作室,大腕云集,不少人慕名而来。

意外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的小静,对扩大规模乃至开连锁店并没什么兴趣,她更加在意自己的身材,因为这才是她的初衷。所以除了给会员上私教课,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训练上,还多次飞到韩国乃至欧洲,去逐渐完善自己那张已经追赶不上体形变化进程的脸。

“小静啊,你现在身边一定有不少男人追你吧?” 我实话实说,如果不是跟她太熟,见到这样的大美女我都要动心。

小静回复我的是毫不掩饰的鄙视,她接下来说的话,更让我对这个曾经在我心里 “被判死刑” 的女人另眼相看。小静说,如果不是疫情突发,她已经准备去美国深造了 —— 她此前已经成功申请到美国一所大学,并且准备在那边人工授精,往后留在那边生活。

“我说你搁国内待得好好的,去美国干嘛啊?” 对小静选择人工授精这事,我并不意外,毕竟她也不再年轻,而且她受过的伤,也让她不再相信任何男人。但可能我在国外待的时间实在太长,提起出国我实在有些头疼。

“我要把我年轻不懂事的时候失去的,统统找回来。” 小静说着,如释重负地抱着红酒瓶子站起了身,挥舞着瓶子随着房间里的音乐跳起了爵士,那个唯美的身影,在霓虹灯的映射下,美得像个仙子。

那一刻,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个女人,曾经是我身边的女性朋友中最不幸的,没有之一。然而,如今的她却已经用自己的努力,战胜了一切的不幸。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