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居然如此吹中国

@卢诗翰:昨天我发了埃及网友看待中国的帖子,很多人表示有点受不了,他们居然如此吹中国,完全一个第三世界之光,都给我们吹的不好意思了,过了过了。

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去了解历史,也许就能完全彻底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所以我刚刚推荐大家看小约翰的小国系列视频,看懂这些历史你也许才能真正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众们在想什么。

在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国外国家,尤其非洲拉美那些非发达国家的情况时,我常常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你们不搞社会主义呢?”
“为什么你们不发展自己的工业呢?”
“建学校建医院发展教育,然后炼钢炼铁爬产能啊!”
“腐朽的资产阶级封建贵族并不能代表大众,也无法带来生产力,搞土改发动大众农村包围城市啊?”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答案,而且早有中国给他们示范了一遍,他们居然都没学会,抄答案都不会吗?

但慢慢的,随着越来越多历史的了解,我才发现,不是不知道
而是真的做不到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资本主义
引进化肥,发展农业,建立工业,全国扫盲,建立诊所
这是谁的政策?
桑卡拉,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第三世界非洲小国。

进行土地改革,收回国外租界,驱逐大英驻军,建立自主工业,全面普及教育,
甚至搞五年计划
这又是谁的政策?
埃及纳赛尔

你觉得人家不知道,其实他们没准早把教员选集翻烂了
搞土改搞工业,建学校建医院,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他们全都知道。
甚至纳赛尔一点也不教条,执行过程中完全奉行实用主义结合了埃及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的在美苏之间争取利益。

但是,这些都没用,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主义是顶不住的
你上午独立自主,人下午军舰就堵门了,你要发展工业,人家立马贸易制裁。
你知道答案又如何?你说的这个正确答案,他有几个师?
问问美苏的飞机大炮,你扛得住吗?
阿连德拿着 AK 战斗到最后一刻了,够坚决了吧,还是不行。
甚至不用美苏,英法一波干涉就能让你翻船。
甚至英法都不用亲自下场,随便来个大使带着美金,一批武器雇佣兵,就能让你下台。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解放战争国外没干涉
然后大家翻了一遍资料发现,
哦,原来干涉了,美械给了,美元也出了,甚至美军教官都来了,但是没什么用,所以大家印象不深。
整编 74 师放非洲小国能让你滚蛋,放中国也就是块比较难啃的骨头。

你看,这就是大国的不同视角。

苏联立国时红军白军内战,英法美拉了 70 万干涉军,但没用,红白两方都是百万级大军,你这点部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双方也是百万级军队对轰,英法也想干涉,但一是互相制约,二是本身他们也很难动员起这个数量军队,最终只能帮南方造些军舰,作用也有限。

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组织了一大波联军干涉,但很快被唱着马赛曲的法兰西打的满地找牙。

解放战争,美国出美械出美元,然后呢?拦不住百万大军过长江。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老蒋不给力,老美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抗美援朝亲自给大家证明了一下,老蒋的战斗力是可以的,买办里的战神了。
因为老美带着联军亲自上也没用。

对于小国来说,你搞土改驱逐国外资本,你说我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经济,你说我不要做你的种植园,我拒绝成为资本倾销地,那帝国主义很快就会让你明白什么是帝国主义铁拳,为什么他们叫帝国主义。

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大家对帝国主义也许有切肤之痛,但最后的反应往往是,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也就我们弱的时候欺负下我们。
中国的问题始终是在内部,只要我们自己问题解决,我很快就能让你明白什么叫发达国家粉碎机。
某种意义上,很多人身在中国,其实是很难理解小国的心态的,那种无论怎么样都顶不住国外干涉的绝望。这可能也是我们抗美援朝的最大意义,打赢了,从此帝国主义就变成大家眼里的纸老虎了。但我们眼里的纸老虎,不代表不能吃其他人。

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第三世界,埃及他们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对于他们来说,看见一个不欺负人的大国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他们真的吃过帝国主义铁拳

水木热帖:爷爷奶奶来帮忙带孩子,究竟是帮谁带孩子?

有了孩子,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忙不过来,我就把我我父母请来帮忙带孩子。我父母主要来带孩子,也做全家人的饭,很尽心尽力。
现在却因为这么句话产生分歧,我父究竟是:“只帮我带孩子”,还是 “帮我们夫妻带孩子”?

我老婆强调我父母来了 “只帮我带孩子”,理由有一下几点:
1)如果我和别人结了婚生了孩子,我父母也会帮着来带孩子,所以我父母是帮我来带孩子,跟我老婆是谁没关系。
2)我老婆平时照顾孩子比我多,我父母是替我来完成我没完成的任务的,所以我父母是 “只帮我带孩子”。这其中前提是我下了班喂饭换尿不湿哄孩子这些都做,我老婆平时在家时候多,晚上还哄孩子睡觉,我也承认是我老婆照顾孩子比我多。
3)我父母来了,我老婆觉着家里多了两个人不适应,她每天都在为孩子牺牲自己生活,过得不开心;自己过得不开心谈何受益,所以我父母来了她没有受益。之所以一直忍着是因为我父母对孩子照顾的挺周到,对孩子成长好。
4)最后,我妈来了也顺便做全家人的饭,每次都是一桌菜。我老婆观点是,我妈主要给我爸妈,我,孩子做饭。我老婆不需要我爸妈帮她做饭,她自己简单吃口也行,叫外卖也行,所以我父母做饭她也没有受益。

本来好好的一家,就因为这么句话闹得不开心,完全不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现在我岳父岳母也来强调,我父母来带孩子,是 “只帮我带孩子”,我老婆没有受益,不是 “帮我们夫妻带孩子”。现在互相不能说服对方,我和我老婆说,我们两有分歧,退一步互相保留自己想法如何?我老婆都不满意,要强迫我改变,说这事情肯定是 “只帮我带孩子”。

我大半夜想不通睡不着,就跑来问问版上大家,我父母来帮忙带孩子,究竟是 “只帮我带孩子”,还是 “帮我们夫妻带孩子”?

新补充,感谢大家的这么多讨论。

为什么有这个争论:我和我老婆都是独生子女,不管父母来不来带孩子,对双方父母都是得尽赡养义务的,我父母岳父母都是退休没有养老经济压力。我老婆强调 “只帮我带孩子” 不想亏欠我父母的,本来一家都算上也就是我们一家三口,我和她父母,一共 7 个人,都是一家人。很多亏欠什么的没有必要,也没办法算的这么清楚。 我强调 “帮我们夫妻带孩子”,是希望对我父母的劳动有基本的尊重,并且我基本认识也是这样的,她父母来带孩子,我也认为是 “帮我们夫妻带孩子”;就隔壁邻居父母来帮忙带邻居的孩子,也是 “邻居父母帮邻居夫妻带孩子”。

收入:我朝九晚五,收入稳定也比老婆好;老婆自由职业,平时在家有工作就出门,白天在家也一直忙工作,积极努力,我有时间也在工作上尽量帮我老婆,老婆也因生孩子影响了部分工作,我没什么抱怨的。

看孩子:工作日我上班,其他时间积极带孩子,喂奶换尿不湿哄孩子换衣服玩玩具都参与,唯一搞不定哄孩子睡觉。我爸妈白天带了大部分,晚上孩子跟我和老婆睡,晚上主要老婆在带,当然我老婆照顾孩子比我多也是实情。

我父母:除了孩子睡觉,买菜做饭哄孩子都能搞定,白天带大部分的孩子,定量说工作日 8:00-17:30 的 80%,我老婆在家也会带一些,大多在忙工作;非工作日我在家会帮忙,人多没有任何压力;我爸妈做了全家的饭,也没有什么无理要求或者干涉的事情,尽心尽力也不事儿,纯粹付出的。就是总怕孩子吃不饱,经常追着孩子喂饭我老婆不太满意,沟通过后不当面喂了,背后总忍不住要塞上一口,我老婆不满意。再就是我老婆喂孩子时,我妈开始不敲门就进去送东西,经沟通现在也每次敲门。

其他:除了带孩子,我老婆都不用操心,买菜做饭我父母,洗碗有洗碗机我在操持,其他家务也不用老婆操心。家里其他事情大部分我在负责,装修买家具家电维修搬家,水电网气暖开通缴费维护,孩子挂号疫苗体检,采购家用品尿不湿奶粉,司机修车保养年审等等等等,这些我老婆也没有抱怨我的地方。

请阿姨:现在一个是不太好请,周围偏僻肯定找不到爸妈这么尽心的,另外是经济也要考虑,如果要请,我也支持,我愿意让父母回去请个阿姨。现在是我老婆觉着我父母带孩子,比阿姨尽心,对孩子发展好。

现在互相不能说服对方,我建议双方都退一步互相保留自己想法,我老婆强烈抗议。

来源:水木社区

消费主义割韭菜割出了多少悲剧

@川崎 BGM 归来:真的,现在消费主义已经猖狂到什么地步了,昨天听说一件事,我姐在单位带的后辈婚前崩了,明年初就打算办婚礼的。

啥原因呢,两家都是本地普通家庭,男方家底子稍好一些,本来房子车子婚礼花费就巨大,所以两家就达成共识,买婚戒首饰本着实用主义原则,不铺张。

金饰买了 5w 左右,然后就是买婚戒,一开始就预算 2-3 w 的钻戒,后来女方在小红书上查的时候,发现人均都是五万十万的婚戒,改主意了,要买克拉数大的,最后指定买蒂芙尼的,大概 7w,男方觉得预算超太多,但也妥协了。

真正崩的点是买婚鞋,男方带着女方去商场,准备买双千元左右的,没想到女方直奔 Jimmy chou 门店,告诉男方已经看好款式了,这家就是专门卖婚鞋的。男的问了下价格,觉得有点离谱,不如加点钱买个包了。

女方当场就说那婚不结了,你们一家都不是东西,会算计。

男方听完直接扔下她开车回家了。

后面无论中间人怎么斡旋,男方家坚持婚不结了,婚纱照和酒店订金就当打水漂了。

另外让女方把金饰和钻戒还回来,女方坚持不还。不过之前买首饰钻戒的发票男方家都留着,拿着发票把东西要回来了……

我和我姐聊完这个事,我们都觉得,消费主义割韭菜割出了多少悲剧…… 人已经成为拜物教的奴隶,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

39 岁时踩过的 44 个人生大坑

19 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让我自己想,也是很难再想起来了。只记得那时候,我渐渐适应了离开家乡、一个人在北京的生活。没那么常常想回家,也不怎么和中学同学写信了。我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坐着公交车从昌平到市区,从新街口逛到西单,兜里没钱,除了 VCD、CD 和书,别的什么也买不起。但心里常常是欢喜的,大概是终于体会到了北京的好:城市很大,新鲜很多,我们因为渺小而自由。

29 岁的时候呢,你又在做什么?

十年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在互联网上留下记忆。翻开那时的微博,我 29 岁的样子仍是那么鲜活: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八年,已经尝遍了辛苦、心酸、乃至绝望,于是格外珍惜工作。那时候,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学习、社交、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包括定义自己。

因为努力工作,也开始负担得起一些好东西,并格外愿意分享。得意是有的,炫耀是有的,但主要还是因为骄傲 —— 能凭本事挣到钱,并随心所欲地把钱花掉,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

那时候,勉强仍算是一个热血青年:自恋、浮躁、喜欢热闹、口无遮拦。十分害怕寂寞,所以还未真正了解自我。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机会就不会放弃你。”29 岁的我,在生日那一天的感言里,这样对自己说。

而今我 39 岁。

39 岁的我,在做什么呢?

诚然,我仍然十分珍惜工作。但不再是因为害怕,而是人生至此,我十分了解并笃定:工作,是投入就必然会有正向回报的一件事。

而因为持续努力工作,我如今负担得起比好东西更好的东西:拒绝。

是的,负担得起拒绝之后,人生更是豁然开朗 ——

拒绝掉不擅长、不体面、不互相尊重的工作,只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问心无愧的工作,最终获益无论是金钱、经验、甚至单纯只是自己开心,都会让人更积极地投身工作,不断创造价值。

拒绝掉无意义、凑人头、是非多的社交,才真正发现:哪有那么多所谓的人脉、面子、利害关系?大多数时候,别人其实根本不在意,你又何必在脑海里给自己加那么多戏?人际关系能带来多大帮助我不清楚,但我清楚:全神贯注才能持续自我提升。

拒绝按照约定俗成的人生轨迹生活,于是看清了许多关于 “幸福” 的障眼法:我们这一生,爱完美的假象、爱世俗的成功、爱安稳的生活、爱被人宠爱的感觉… 却唯独不爱我们自己。我们习惯虚张声势又总是胆战心惊 —— 害怕抓不住、等不到、被看轻。于是总有不快乐、不服气、不甘心。

所以,在 39 岁的时候,我很想对 19 岁和 29 岁时的我,说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来自我不断吃的一堑和我曾经掉入过的坑里。如果在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些道理,也许可以省去许多身心俱疲和难以置信。

我想,这些经验,或许对你也会也用 ——

image

别人

01 远离这些人:从不买单的人、无所事事的人、擅长嫉妒的人。

02 不因别人的冒犯而动怒,不因别人的恭维而轻浮,不因别人的揣度而自证,不因别人的刺探而暴露。只有内心平静、不动声色,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不被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自由。

03 亲密关系并不是真的亲密无间,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允许对方有私心、有秘密、有情绪。我们中的许多人,要在接触了社会,开过眼界、也吃过亏之后,才会开始真正地明白:尊重彼此的界限,反而是更加长久关系的开始。

04 真的没必要太做好人。你的善意对很多人来说要么是压力、要么是必须一直免费供应的东西。

05 对功利之人不必小心翼翼。须知:无论你是一开始就拒绝、还是在帮了伊 10 次之后再拒绝,都会得罪伊。那何必还浪费时间强忍与客套?

06 人到中年,朋友走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 除了各自成家、精力有限之外,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很多人停止成长、停止进步、甚至停止接受现实。就算你始终愿意接受这样的朋友,但这样的朋友最终会因为不愿与你产生对照而自动走远。请不必遗憾,哪怕再孤独,你都要进步。

07 建立健康的、拥有主动权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会提要求。无论同事亲戚、还是朋友伴侣,小到人情置换、大到忠诚度,关系成立基于主动付出但也应当合理索取。不求回报、不设门槛、一视同仁的你,当然是个好人。但你却更是一个表面常说 “没事没事”、心里只敢默默拉黑、别人还觉得你喜怒无常、好糊弄的人。

08 是这样的,不在人际关系上吃亏受骗栽跟头,你一定要牢记这个原则:热情但不主动,多听但不多说。(意思是,可以热情回应任何人的友好,但绝不主动把任何人轻易拉进自己的生活里。不要太早掏心掏肺、不要随意相互介绍、不要让人太过了解你的生活细节。以及,在任何场合上,都做倾听者。)

09 世事无常。且怎么活着都会有遗憾,怎么做人都会得罪人。所以,请坚持自己的活法,别再在意任何看法。

自己

10 脸上如果长出了横肉,什么医美都救不了你。

11 真的不用转发、收藏健身小窍门视频。你不会看,更不会照着做。

12 千万管住嘴:少说、少喝、少吃。

13 人一旦开始愤世嫉俗,就是内心着急了。

14 给自己找不痛快,有一种最快的方法:跟人比高低。

15 超过三个月仍无任何进展的事,放弃。

16 在所有为人处世的技巧中,最难以掌握、又最有用的一条,是三个字:沉住气。

17 诚然谁都会有许多无比落寞的时刻,觉得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只有自己没有变得更好 —— 遇到这种时候,我的经验是:吃点甜的、去睡一觉、起来挣钱。

18 保持存钱。人不能拯救你,钱能。

19 很多人会把自信和自大混为一谈。上来就是噼里啪啦说自己多棒多牛逼。可自信恰恰是,什么都不必说。

20 赚不到钱的人有一种通病:总觉得自己的面子比什么都值钱。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在任何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都不惜跟人鱼死网破。(翻译一下:别上网掐架、别检验人情、别吹牛逼以及被人戳破以后别用更多的牛逼来圆谎。)

21 默默做事,安静享受。

情趣

22 不用总想着谈恋爱。要多约会。任何一个头发清爽、会选餐厅、能聊闲天的人,都是很好的约会对象。如果彼此喜欢当然圆满,但只是饭搭子和酒友也很好 —— 成年人的生活自成体系,不必着急拉人入伙。约会只是一种感受城市和生活的浪漫方式。

23 年轻的时候,社交也好、娱乐也好,特别害怕不 high;到了这个年龄,选择社交、娱乐的标准只有一个:不累。

24 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保持阅读。不是为了特别学习什么知识,保持阅读是一种持续的专注力训练。无论什么年龄,想做成任何事,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专注。能不被干扰、全神贯注地读完一本书,是智力和意志力的双赢。

25 到了一定岁数,约会也好、相亲也好,应当在意的,便不再是类型,而是体面 —— 对方是否提前询问(而非临时邀约),是否守时,是否懂得聊天时的分寸与克制,是否具有不下流也不尴尬的幽默感,就算互相不来电是否也有好好说再见的礼貌…… 总之,有了这些体面,什么类型都好说。

26 我越来越不喜欢和人聊感情的事(也不想听别人聊),原因有三:1,年纪大了,你一定会意识到:生活中绝大部分事都比这个重要。2,感情受伤害,千言万语汇总下来,原因只有一个 —— 他 / 她没那么喜欢你。就别浪费时间编一堆说辞让自己好接受这一点了。3,心碎是人生宝贵经历,越是自行消化,越是深有体会。

27 买些特别喜欢吃的东西当早餐、为自己认真挑选一瓶沐浴露、喜欢什么东西先放进购物车、衣柜里总是还有一件新衣服、把喜欢的风景设置成桌面、开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每月主动计划一次聚餐、设置一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设置一个隆重的达成礼物…… 这些都是力所能及却带来巨大愿景的盼头,支撑我们日常活着。

28 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越放松的人,越占据主动。

29 不要再抱有那种宏大的、模糊的、需要很多要素才能成立的梦,要对所有人和事都采用阶段式的评价管理 —— 不过多投入、不过多要求,达成这一阶段的目标才开始下一阶段。就像我一姐们儿说:为啥要识别渣男啊?顺眼的人来撩,肯定跟他开开心心吃喝干啊!他渣任他渣,当时爽就好。

30 随着成长、成熟,体力总会不支,只能留着精力和时间去探索生活,通过阅读和旅行去发现世界 —— 外在的和内心的。这一生,能处理好自己和内外两个世界的关系,就可以了。和人的关系,随便吧。

31 能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的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全力做好一份工作,靠自己的收入独立生活,拒绝成为任何人的负担。量入为出,选择自己能承受的,并认真喜欢自己的选择。有一些发自真心的小爱好,能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结交朋友的方式,不是看谁更成功、更受欢迎就接近谁,而是安静等待真正的同类。

人生

32 不要妥协,所有大的成功都是坚持换来的。

33 做人的许多不快乐,主要都是 “反复” 造成的。反复偷懒、反复开始又放弃、反复试探、反复心软…… 其实做不到的事,干脆就别做了。让你失望过的人,趁早别联系了。决绝一点、务实一点,人就会豁然开朗。反反复复,则会制造出无数的情绪裂缝。

34 人活一生,跟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回避冲突,不要害怕冲突。有些仗必须打,有些桌必须掀 —— 赢了获得快速成长,输了得到血泪教训,打成平手也至少能令他人从此顾忌。

35 如果你成功了,永远不要为成功道歉;如果你失败了,永远不要对失败做出解释。

36 是这样的,人不是每天都一定要感到快乐,大多数时候,只要能保持平静就很好了。而平静很简单:不要没话找话、不要过度关注某人某事、不要睡太晚、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总是担心错过什么。总之,节约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比什么都好。

37 年轻的时候要多说 “不行”;成年了以后要多说 “算了”。

38 成长其实是一个逐渐学会放松的过程。年轻的时候,必须这个、必须那个;成年之后,万事皆可放弃、没有什么必吃必玩必去必见:吃不吃都行,要么不去了,那就这样吧,差不多得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不是玩世不恭,只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情绪稳定才是一切。

39 在这个人人焦虑不安的时代,快乐成了一种原罪。你如果表现得积极、友善且快乐,别人只会觉得你有病、装逼、少根弦。甚至,很多人会故意伤害你、贬低你,仅仅因为你看起来很快乐。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选择快乐。须知:人活这一趟,并不是为了那一种躲在众人之中的安全,而是为了寻找一切敝帚自珍的快乐。如果你找到了、感到了快乐,请抱紧它。不要害怕。

40 不要想着逆袭,多想着你舍不得的人、物和生活点滴。

41 这一条写给孩子:请你一定要耐心等待成长。总有一天,你会突然明朗。不再妄自菲薄,能够看穿人的伪装与假象。愈发擅长独自处理所有杂事,因有生存能力,不怕任何缺失。你会有更敏锐的直觉、更成熟的趣味、也会有坏脾气和硬心肠。成长不一定是变得更好,但一定是变得更加不被影响。

42 人一生的斗争,就是解开自己拧巴的过程。

43 这一条写给女子:爱自己说得太多了,现在我想说的是,请喜欢自己。不要再为自己做不到的事而追悔、不要再为放弃自己的人而伤悲、不要再为自己成为不了的一切而自卑。诚然,世上有比你强大、比你优秀、比你好看、比你受欢迎的人,但那也不意味着你就是软弱、无能、丑而卑微。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你也可以喜欢自己。

44 从今往后,尽量放松。

来源:反裤衩阵地 微信号:masee2013

一个老实人劳而无功的半生

1

李总出生在我们县高山上的农村,儿时的理想,就是一生有吃有喝,靠勤劳致富成为 “万元户”。90 年代,李总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便跟亲戚学木匠手艺。之所以选了木匠,是因为比石匠、瓦匠少了风吹日晒。

自古天旱饿不死手艺人,在农村有了手艺傍身,生活相对容易很多。出师后,李总就在城乡各处承接红白喜事和砌屋的木工活。有次,在山下的一个镇子上接活,房主看他 20 岁了还是单身,就热心给他做媒,介绍的是乡邻,一个叫秋艳的姑娘。

李总认识秋艳,她长得高挑白净,容貌漂亮,常来他做活的这家串门,时不时还和他聊几句。一听东家要给他们做媒,非常高兴,满口答应。媒人试探了秋艳后,就去她家提亲,结果被秋艳的父母一口拒绝 —— 秋艳的姐姐秋凤还没找到婆家,我们这里农村有风俗,“姐不嫁,妹不找”,不然会被乡亲父老笑话的。

秋艳的父亲和媒人素有来往,他谢过媒人的好意,也不避讳说出自己的想法:秋艳在家是幺女,很受父母宠爱。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没种过田。可凭秋艳的长相,他们想把她嫁给吃公粮的人,跳出农门,免得以后吃苦。

见媒人一脸失意,秋艳的父亲就说:“那个小伙子和秋凤年龄相当,要不把秋凤许配给他,看他愿意不?”

媒人回去给李总说了,还把他悄悄带到田埂边看人。当时秋凤正埋头在地里割小麦,看着比妹妹略黑,个头矮点。媒人说:“你四处干活,顾不了家,家里就要一个上得厅堂、下得田地的人。”

这话说到了李总的心坎上。他虽然长得高大,面相憨实质朴,但心眼儿密实 —— 谁不喜欢漂亮姑娘,但居家过日子,他更看重现实。他觉得结婚就是尊重传统,组建家庭,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过了两年,他和秋凤成了亲。秋凤是那种话不多、很能吃苦耐劳的女人,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李总欣慰自己找对了人,更加努力地赚钱养家。而秋艳后来嫁给了他的同学,一个镇上的公办小学教师。

随着本地森林采伐过度,木制家具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兴起了 “宝丽板” 家具,李总的活路越来越少。常年游走在各地的他信息灵通,彼时私营小煤窑疯长,拉煤的货车紧俏,他就借了些钱,买了卡车,转行干起了煤炭运输。一来二去,他认识了不少煤老板,和其中一个姓王的老板关系搞得不错。

当时交通还不发达,私家车几乎没有。雨天乡村的机耕道路况很差,王老板进城去结款,每次都喊李总开车送,一来免去走路的辛苦,二来现金在车上更安全(一些煤老板被抢过)。

一般跟人结了账后,王老板都会去好酒店请业务单位有关人员吃饭,吃完还要去卡拉 OK 厅唱歌跳舞,什么流行就来什么。他花钱眼眨都不眨,钞票像纸一样扔了出去,每次拿到手的钱,请客差不多就花去了一半。对于李总不解的眼神,王老板摆出一副无所谓的笑容,拍着他的肩,道:“我们是非法经营,要保持长期合作,就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的一生,挣钱不就是享受,不都是吃吃喝喝?”

王老板视金钱如粪土,在业务单位像孙子,可他对矿上的工人却判若两人。他对工价算了又算,几个月才发一次工资。遇到工伤或死亡事故的赔偿,伤者和家属天天找他,好话说尽,几乎下跪,他才给一点钱。

有时李总看着车上大捆的十元钞票,真是眼红,心里不免羡慕嫉妒。王老板也是穷苦家庭出身,读书少,写自己姓名都费劲,他说,人穷命贱,就要不怕玩命,凭大胆去闯。

这话点醒了李总,他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他熟识了开小煤矿的套路,卖了货车,加上自己的积蓄,又找亲朋好友借了钱,承诺两年连本带息归还。他开车时常顺路载人,常帮忙给乡邻带货,攒了好口碑,大家认为他开煤矿,肯定要发财,也能让乡亲邻居在家门口挣上钱。

李总老家的山脉下面都是煤,他找了个懂行的土专家,开始在山上打洞。他在外围修简易公路,处理弃土,和村民们商谈占用土地的补偿。为了节约开支,秋凤被叫来干炊事员。

挖了 3 个月,土开始变黑了,马上要挣大钱了,李总说不出的高兴,逢人就散烟,还提前联系了王老板,说自己的煤窑出了煤后,暂时借他的名头销给他的业务单位。李总的堂兄是村干部,提醒他要去乡里或矿管办打点一下,谨防日后被查。可李总觉得 “山高皇帝远”,不用过度紧张,周边乡镇多的是小煤窑,怕啥呢?

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县里正好组建了煤管局,由公安和武警带队,开始打击非法私采滥盗。李总的小煤矿立刻被人举报,被查封了。

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顿时陷入困顿之中。

2

随着大量非法煤窑被查封,很多拉煤的卡车也没活儿了,雇来的司机就都歇了业。车老板偶有货源,就找短期司机。破产的李总为了生活,只得帮人临时开货车,勉强糊口,没有富余的钱还账。

见李总难咸鱼翻身,需要用钱的债主就上门了。有个要钱给儿子结婚买家具的,看李总的家具是实木的,比宝丽板扎实耐用,就提出以家具抵借款,用车拉走了桌子、写字台、衣柜;于是接二连三的,家里值钱的、或能用的东西,都被债主们拿走了,连锅碗瓢盆都没放过。家徒四壁,秋凤绝望地嚎啕大哭起来,还欠着 20 来万,她实在不知道怎么才能还完。李总蹲在墙角,心如死灰,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债主们继续堵着门要钱,有时李总接的活儿还没干完,债主就去东家那里把他的工钱先结走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李总有个在深圳干活的师兄,回来探亲见他们这光景,便叫两口子也去那里打工。夫妻俩把儿子交给奶奶,趁着清晨的大雾,跑路去了深圳。李总凭木工手艺去了家具厂,秋凤进了电子厂。

在深圳一年多,天天同样的工作,月月一样的工资,刨去生活花销,略有节余,但要还完账,不知何年何月。师兄在城乡结合部做小工程,给城中村居民砌楼房,外租给打工仔。李总想多挣钱,就去了师兄的工地做一些木工活,学了水电安装,若有房主房子砌好了要简装一下,他就包了。就这样,他装了不少套房子了,因为不计较小事,靠谱,很多房主和他成了朋友。李总也细心,平时爱观察别人装修得漂亮的房子,有时还去书店翻看流行的装修样式。

工地上没活干的时候,李总就去找临时帮人拉货的兼职,后来干脆晚上帮人开出租车,虽然人辛苦,但收入比打工强多了。

秋凤在电子厂是流水线作业,两班倒,工资不高,但她特别节省,很少买衣服,更别说化妆品和首饰,连吃的都是挑市场里最便宜的买,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债还清。李总发现深圳物价高,吃饭贵,街上有很多流动快餐生意不错,就和秋凤商量,不如她也从电子厂出来试一试。于是,秋凤辞了工,针对几个人口打工大省的口味,做 “家乡风味” 快餐,就在他们住的城中村周边的大厂门口卖。她主打薄利多销,生意还不错,只是卖盒饭的三轮车常被治安联防队驱赶、罚款,甚至没收。没事时,李总也来给妻子打下手,看见联防队,就买上好烟和他们套近乎。

联防队员基本都是城中村里的人,知道李总是搞装修的,有人家里门窗和水电出了毛病,都叫他去修理,李总就无偿帮忙,有给钱的也婉拒,总是言辞恳切地说,“今后单位或熟人有装修生意时,请帮着关照一下就行了”。于是,联防队对秋凤的流动餐车,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若上面有检查,还会提前通知她白天别出来。

联防队小张的姐夫是税务所的王副所长。王所长新购的学区房要装修,小张就把李总介绍了过去。李总把王所长带到他装修过的房子进行实地考查,王所长看了,还算满意,加上李总的出价低,就决定交给他干。协商付款时,王所长说,买房和装修开支太大了,工钱要完工 3 个月才能一次性付清。

李总满口答应,他知道王所长是在担心装修质量,所以全力以赴,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又为节省成本,很多活儿都是亲力亲为。王所长看装修进度较慢,叫李总加人,李总就憨笑着说,“王所长,你信得过我,我哪能马虎对待?别人干我不放心,工程慢点,质量才有保证”。

这话让王所长很受用,对李总更放心了。

王所长在单位管个体税户纳税这块,很有实权。学区房的装修接近尾声,有两家新开的商店要装修,他就出面给李总接了过来。这两个项目还没做完,王所长又帮李总接了个要升级改造的商场。工程多了,李总就招兵买马,他只负责管理了。

李总觉得王所长是自己的贵人,学区房的工钱,全给免了,时不时还会请王所长吃饭,逢年过节都会上门拜访。后来税务所新迁的办公楼装修,项目也承包给了李总。

除了帮忙介绍业务,王所长还引荐李总结识了一些生意上的新朋友。几年打拼下来,李总还清了欠债,也有了余钱。面对车水马龙的深圳,无债一身轻的他,心情无比舒畅:“咱终于翻身得解放了!”

3

李总和秋凤外出打工后,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在镇里上了小学后,没文化的爷爷奶奶课余也管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下。李总在深圳见多了拿高薪的名牌大学生,也见多了在工厂流水线上作业或是在底层干最苦最累工作的农民工,深知农村孩子只有靠读书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学是儿子读书的关键阶段,李总叫秋凤回家去照顾儿子。秋凤有些不愿意,觉得俩人应该一起再奋斗几年,挣了钱回老家在城里买套房子。她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城里人,况且,李总的师兄那两年回老家时,四处吹嘘自己这个师弟现在成了 “承包头”,在深圳挣了大钱 —— 而本乡本土那些在外面挣了钱的人,不是在老家砌了楼房,就是在城里买了房。

这年春节他们也回了趟老家,乡邻们嘘寒问暖地讨好,让他们很是扬眉吐气。李总父母和他兄弟住在一起,他就把兄弟起的水泥毛坯房里外翻新了一遍。对那些曾帮过他的乡亲父老,他也出手阔绰,不是送礼,就是请吃饭,为了面子,不顾里子。

已经做了村支书的堂兄告诉李总,他当年被查封的小煤窑,经过自己的运作,拉了王老板和几个有钱有权的人物参股,又开封偷偷生产好几年了。如今,王老板又投资了船运,还出钱给家乡修桥修路,在地方上名声响亮。酒喝多了,堂兄就打趣说,要是李总当初听了他的话,打点了要害部门,小煤窑不被查封,那后来肯定能成为村里的富人能人,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支书就是你的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总暗暗发誓,自己要在大城市好好打拼,也要成为人生赢家。

李总让秋凤放心,说在城里买房的事由他来完成。这些年深圳发展很快,高楼愈来愈多,他们住的城中村都被征用,起了高楼,有的村民分了很多套房子,有的村民拿了高额补偿,都成了千万富翁。李总在当地的装修业已小有名气,生意基本没断过,照这样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就发了。

“儿子是咱们的未来,前人强不如后人强,所以耽误不得。孰轻孰重,你仔细琢磨琢磨。” 在李总的规劝下,秋凤不舍地从深圳回来了,两口子花高价让儿子进了城里的重点中学。秋凤闲不住,来了我们公司干炊事员,晚上住在公司当值守。

她妹妹秋艳如今在城里搞美容,有房子。秋凤儿子基础差,寒暑假都要花钱补课,节假日就在小姨妈家住。公司放假时,秋凤就锁了大门去和儿子、妹妹团聚。她总用亲身经历教育儿子刻苦学习,孩子懂事,默默听着,也没有逆反心理。

秋凤回老家后,李总为了多挣钱,没日没夜地干活。为了省钱,没有应酬时在家就吃方便面,后来只要闻到方便面的气味,他就能知道是什么牌子的。业务需要时,他也请吃请喝,请客户或朋友去唱歌、按摩。除了吃喝时,他一般都是坐在一边等着,别人提了裤子走人,他在后面买单。有相熟的小姐常戏弄他,在他身上乱摸,师兄也嘲笑他老土,不懂享受,枉为男人 —— 师兄的老婆也在老家照顾子女和老人,他在深圳又找了个年轻的打工妹同居,还生了孩子,听说他的家人都知道他在外面胡作非为,但全装聋作哑,只要他按时打钱回来。

李总也想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但一想到这些都要花钱,就对自己说:为业务买单那叫投入,自己享受则是浪费。他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儿子的教育,买房,父母的养老,有限的钱,他要用在刀刃上。

4

师兄为人精明,看外贸生意赚钱,就转了行,又和两个人合伙投资准备开一家川鄂菜的酒店。之前他们找了几家装修公司,都谈崩了,后来就找到了李总。酒店师兄占股不大,由于装修要 “全垫资进场”,李总怕以后结算时扯皮,就对另两个大股东进行了一番调查,知道一个股东是某公司的老板,一个是有点权力的公务员。

工程利润可观,但风险也大,李总有些犹豫不决。师兄拍着胸脯打包票:“你放心,资金没有问题,只要工程验收合格,全额付清。” 又自满地说:“我们酒店前景是光明的,他们一个有经营管理经验,一个有人脉关系,小鸽(师兄的情人)负责前台和结账。”

架不住师兄的唾沫星子,李总终是抹不开面子,只同意 “包工不包料”。他跟师兄说:“我没有这么多钱垫资,我是做这行的,材料商家熟,晓得哪家便宜,我可以劝他们先拿货、后结算。但必须你们自己去谈价,以你们的名义挂账。”

他带着师兄去找了几家熟悉的建材商,一个姓蔡的老板同意先挂账。几年的合作关系,蔡老板是相信李总的,但因为没和师兄没打过交道,不了解底细,提出要李总担保。担保的风险李总清楚,自然咬紧不答应。眼看合作要泡汤,师兄给李总使了个眼色,财大气粗地说:“我们资金没问题,他帮着担个保,小事儿一桩。” 说完,师兄就叫李总表个态。

师兄和蔡老板都望向李总。李总被师兄将了一军,言不由衷,只能顺口应付道:“我担保嘛。”

大家都想赚钱,这事就成了。事后李总有点后悔,但想到反正也没在白纸黑字上签名捺手印,如果对簿公堂,也没证据。从开始做装修那天起,他基本上没和别人扯过皮,有人欠过他工程钱,后来也都慢慢收完了。他觉得也许是自己多虑了,一想到那笔可观的收入,他心里的那点阴霾马上就散开了。

李总组织人马,全力投入到项目中。酒店的装修有序推进,不过在拿建材时,蔡老板还是要李总交了一笔押金。因为是熟人,又交了押金,蔡老板也没像过去的大宗生意那样让李总写个书面承诺担保书。

辛苦了大半年,酒店终于装修完了。通过验收后,酒店择日开了业。之后李总三番五次找师兄他们要求结付工程款,却被他们推三阻四,没讨到一分钱。酒店几乎天天客满,蔡老板也在等着他们结账,工人们催着李总结工资,李总只能先给他们发了必须的生活费。

李总去找师兄,师兄叫他等几天,说他来处理。过了俩月,李总和蔡老板拿到了 1/4 的钱,李总赶紧结了工人们的部分工资。又过了一个多月,李总的父亲检查出了癌症,兄弟媳妇打电话急切地说:“我们的钱都用完了,这么多年你没照顾过爹妈,我们没说啥,现在爹是死是活,后续就靠你了。”

李总将余钱给兄弟转了过去给父亲做手术。他横下一条心,天天去酒店里守着,死缠着师兄他们,又要回了一些工钱。

营业半年,酒店的生意就不行了,原来之前的热闹假象,都是亲朋好友同事关系户们来撑场子。拿不到钱,李总又去找师兄。师兄愁眉苦脸地说:“不瞒你说,连我都上了他俩的当。他俩玩的是空手套白狼,都是我投的钱在运作,他们指望借鸡下蛋赚钱,结果是鸡飞蛋打。我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生意哪天能好转。”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李总对师兄满肚子火气,又不能把那两位老板怎么样,只能悔不当初。

蔡老板对那两个老板也没办法,人家黑白两道通吃,蔡老板要天天开门做生意,哪敢拼个鱼死网破?他奈何不了酒店,就盯上了李总,虽然知道他亏了不少,但只讲一句:“你是担保人,酒店没钱,就该你给。”

李总听蔡老板唠叨多了就烦了,干脆不承认自己担过保。蔡老板愤怒地指责他不讲良心,认为是他和师兄专门做局来坑自己,见同行就说李总为人不诚信,是骗子。于是,李总进了建材商们的黑名单,再用材料时,老板们就不敢赊货给他了,只能现金交易。此后,蔡老板不断恐吓、威胁李总说:“不给钱,你一外地人,绝没好日子过。”

李总找王所长说情,蔡老板诉苦一番,看在王所长的面子上,说:“我也不赚钱了,现在只要他按成本价把钱结了就行,一次给不行,分几次,订个协议。” 可李总根本拿不出几十万。

蔡老板为了逼李总还钱,经常找些小混混去装修现场捣乱,李总外出时都有人跟踪。有两次,黑社会把李总堵在屋里,他报了警,警察来了,询问了情况,叫蔡老板走法律程序,又叫李总最好赶紧筹钱,息事宁人。

李总再也不敢接业务了,只能悄悄收过去没结完的工程款。

5

就在李总绝望之际,秋凤叫他回老家来,给我们老板装修乡下老家的房子。就这样,李总不声不响地寻机从深圳溜了。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李总尽心尽力给我们老板装完的乡下豪宅,在落成庆典时,埋在墙里的暗管却爆了,水流遍地,让老板娘在众人面前丢了丑,觉得李总水平不行。本来装修价就低,李总指着我们老板承诺以后给他接业务的事,由此也黄了。

李总很懊恼,深圳是回不去了,只有在老家找事做。他去了我们县新城开发区两个刚竣工的楼盘找业务,可楼盘前有十多家装修公司和工作室在摆摊设点拉生意,都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电脑效果图华丽丽,价格也低。李总不会用电脑软件,以前赚钱是凭手艺和价廉物美,人传人的口碑。过去为了控制成本,人员都是 “游击队”,这次给我们老板装修,找的几个水电师傅都不了解底细,技术太 “菜”,所以出了纰漏,吃了大亏。现在他一个光杆司令,要人没人,要样板房没样板房,要口才没口才,要关系没关系,拿什么接装修的业务?

他也想做别的工作,可在小县城,连扫大街都要人脉,广告上招的服务员保险员销售,要求都得是年轻人。闲时回老家看看父母,他还得在大家面前装有钱人,否则谁都瞧不起。

老家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年人,人死了连抬棺材的人都难找齐。他兄弟两口子在镇上包装厂打短工,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李总的老父亲用了大笔费用保住了性命,但生活难以自理,药不能断,都是老伴勉强在照顾,每月必须给他们生活费。看着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老父老母,李总不能陪伴尽孝,心里满是内疚和亏欠。

无所事事又心烦,李总就成天喝闷酒。

我们公司有个跑了几年的面包车要转卖 —— 老板说这车有损公司形象,其实是因为亏损,要减少支出。当年买这车,是因为政府开展 “车辆下乡”,农民购车有财政补助,老板见价格划算,便用他母亲(老太太是农村户口)的名义买回了公司,专做 “黑车”。我们这里煤矿多,都要用炸药。但炸药是违禁品,公安管得严,都是计划供应。我们公司的煤矿不够用,老板就以建筑工地的名义另外获得审批,专车送到工地后,深夜再由这台面包车转运去煤矿。

秋凤听我说车况不错,就把车买了,让李总跑起了 “黑面的”(就是非法拉客去乡镇)。

我们和县运管所联系密切 —— 他们平时执法检查,就是抓 “黑面的” 和不缴货运管理费的车辆,春运时 24 小时都在巡逻检查,抓了就罚款。但小地方关系无孔不入,常常他们的执法车一出动,就立刻有人通风报信,黑车们就四散逃避。于是,他们为了提高行动的隐蔽性,经常找我借公司的那台面包车用。所以李总开始跑黑车,他们一直以为那还是我们的车,从来没有查过。

但时间久了,就有人把李总举报了。执法队长问我情况,我就打马虎眼说,那车经常送我们老板乡里的亲戚和煤矿工人,没有对外营运。然后又赶紧给李总打手机,叮嘱遇到执法队检查时一定咬住别松口。

我们县高山上有个松林寺,香火旺盛,但交通不方便,没有公交车营运。我和住持算熟,和他联系后,叫李总开车专门接送去寺庙的善男信女。这个生意利薄,发不了财,但不在执法队的眼皮底下,生活有保障。但李总一直心有不甘,有时晚上收了车,便喊我出来喝点小酒,一方面是感谢,一方面也是疏解自己的情绪。

6

李总还暂住在小姨子秋艳家里,连襟兴国在城郊小学当老师,小个子,精瘦,天天骑摩托上班,早出晚归。秋艳在城里开了多年美容店,前些年生意好时,在城里买了房子,这几年行业竞争大,生意大不如前,人就有了脾气,在家唯我独尊。干美容多年,她见识了很多俊男靓女,认识了很多土豪富翁,对比自己丈夫的形象和收入,她觉得兴国就是一副穷酸相。她心里越发不平衡,常常对丈夫言语嘲讽,兴国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一声不吭。

李总的儿子没有让父母的心血白费,上了个普通大学的本科,其间自愿去部队当了几年兵,却没能进军校,又回到了大学课堂。李总和秋凤支持儿子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找工作,反正回老家就只能考公务员。而秋艳的女儿小雯,从小到大都是花高价读的重点,没考上高中,大学上了个民办三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爱打扮,爱追星,还谈起了恋爱。

一天晚上,秋艳和小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秋艳要女儿把心思多放在读书上,希望她抓紧时间准备考公,不要恋爱。小雯说她不尊重人权,只看重成功,成天在家叨叨,像是更年期女人。母女俩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李总跟兴国劝了几句,毫无作用。

最后,小雯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怕女儿有什么闪失,兴国跟着追了出去。秋艳崩溃地哭了。边哭边歇斯底里地诉说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和不易,说着说着,突然话锋一转,幽怨地对李总说:“我真是命不好,那时我嫁给了你,肯定就不是这样了。”

她的话,让李总错愕又莫名其妙。李总想起有时两人单独在家,秋艳总会做几个精美小菜,还开红酒和他对饮 —— 是不是自己的到来,加深了她对家庭的不满?

李总一直是羡慕秋艳的,她早早就在城里安居,丈夫在体制内工作,工资有保障,老了有退休金,她也缴了社保,生活稳定。李总没缴过社保,前年他咨询过,社保局说如果没有单位,就由个人全缴,有些贵,且缴费基数每年都会上涨。秋凤在公司打工,刚缴了几年,他没想过自己老了怎么过活,想了也是茫然。

他觉得秋艳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那些早年和她一样的农村姑娘,嫁给工人的,工厂破产了,很多夫妻都像自己和秋凤一样到处打工,家里老的小的都管不了。是不是秋艳认为他在外面挣了大钱?平时在秋艳家他总买菜,节假日还请大家去外面吃饭,可他的大方,是感谢小姨子无偿给自己提供了住所。

自此以后,李总在秋艳家就有些尴尬了。他希望秋艳是说的无心话,但小姨子的眼神让他很不自在。秋凤晚上要在我们公司值守,李总不方便来留宿,为了逃避,他就以跑夜车为借口,经常在面包车里过夜。他开始留意城里房子的出租信息,想找个便宜的房子出来住 —— 之前对秋凤许诺的买房子,他现在已经力不从心了。

2017 年初夏,师兄给李总打来电话,说蔡老板找了清欠公司,专门派了几个清欠人员,正在来老家的路上。李总放下手机,给我知会了一声,便跑路了。

要债的人找到秋凤,秋凤说儿子一岁时她跟李总就离婚了 —— 其实,他们根本没扯结婚证,当年农村的结婚证是在乡文书那里办,他们去找过两次,文书不是开会就是下村去了,后来忙,就没放心上了,反正公开办的婚礼,亲朋好友都参加了,有证无证,都要双方自觉维护。

要债的人没招儿了,就到李总父母家去了,赖着说不给钱不走。李总的堂兄找来几个五大三粗的年轻村民,把他们撵了出去,并恶狠狠地对他们说,再碰见他们进村,就打折他们的双腿,叫他们爬着回去。

他们又来公司找秋凤时,秋凤已经因为公司效益不好被解雇了。他们送我一件小礼物,想打听秋凤去了什么地方,我一脸正经地说:“秋凤去了东北,听说她老公在东北搞装修。”

怕蔡老板的人复又找来,躲债的李总和失业的秋凤,只得再次背井离乡,去了长三角的大城市打工。李总在电话里给我说,现在外面也不好找事做,他年龄大了,只找了物业管理工作,秋凤当了保姆。

我安慰他说:“你儿子毕业已经工作了,日子会轻松起来的。”

他说:“儿子要成家,成家必须买屋,老人都还在,要钱送上山(安葬),我们还得努力拼老命。我是生命不息、挣钱不止。”

我心情沉重,无语地挂了电话。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网易人间

我看着好像是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同情某个未来中的自己

@河森堡:刚才去一个写字楼,进门刷健康码时,听旁边传来哭声,我转头看去,见一个外卖小哥正急得跺脚。

我听了听,大概情况就是这小哥要送一外卖给这写字楼里的某位客人,但都到门口了,这客人却死活不接电话,这小哥就问能不能把外卖送进去,写字楼保安说不行,大楼有规定,外卖人员不能进门,小哥又说那把外卖搁门口窗台上行不行,保安摇头,说一转眼保洁就给你收了,你就在这等会吧,那小哥举着手机说等不了,系统死命地催着呢,保安插兜耸肩说那他也没办法,俩人就这么车轱辘话说了好几轮,外卖小哥进不去,走不了,等不及,完全陷入死局,于是情绪崩溃,蹲在地上捂着脑袋大哭了起来。

北京今天风老大,破碎的枯叶在凛冽中吹卷,那小哥咧着嘴大哭,看得人难过,我就过去说:“行了,你给我吧,我帮你在这等会。” 那小哥抬头看我,我说:“你要不放心,我留个手机号给你,回头有情况咱俩联系。” 那小哥马上起来,把外卖袋子递给我,连说谢谢,然后也没要我手机号转身就跑了,我不是外卖人员,所以进写字楼那保安也没拦着,我就拎着塑料袋在玻璃门里面等,没几分钟,那订外卖的客人来了,看着就是个写字楼白领的样子,他在门口正找呢,保安用手一指我,客人回头,见自己的外卖在我手里,就一脸疑惑地走过来,上下打量我。

我把袋子递给那位客人:“我替人等的。” 他点了点头没说什么,拎着袋子走了,我在写字楼便利店买完自己的东西,也出门离开了,一边走我就一边寻思,自己为啥要管这个闲事,后来,冷风一吹,我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应该是出于一种潜意识里的悲观,这天儿要再这么冷下去,指不定自己有一天也得面临类似那外卖小哥的困境。

我看着好像是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同情某个未来中的自己,那种进不去,等不及又走不了的困局,一想起来,就让我又在冷风里打起了哆嗦。

芝大中国留学生遇袭背后:失去的“安全地带”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21年11月9日14时左右,芝加哥大学统计学系硕士郑少雄在距离学校操场近几百米的地方,遭非裔歹徒斯潘持枪抢劫,并被枪击后死亡。这是继年初另一名中国留学生范轶然被射杀后,芝加哥大学周边的第二起中国留学生死亡的恶性事件。这次枪击案,不仅为还在芝加哥大学留学的学生们带来巨大的悲痛与惶恐,也暴露出芝大附近的“安全地带”已逐渐被疫情时代新的不安包围、裹挟。

记者 | 路雅

编辑 | 陈晓

一百美元,一条生命

图片

芝加哥的夏天很美,但很短暂。一般从六月开始,持续到九月中旬。这三个月间,芝加哥的气温十分怡人,基本不超过30度,阳光中紫外线充足,天空湛蓝。
此时,芝加哥大学(以下简称“芝大”)那些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上会爬满爬山虎,草坪也被精心修剪过,校园绿成一片。很多同学都会在这一片葱绿色的背景中,学习、休息,掷飞盘。
图片

图 | pixabay
今年夏天,郑少雄也曾坐在这些哥特式建筑中的一间教室前排,上统计学专业课。他是课堂中那个最活跃、留给助教最深刻印象的学生。不上课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和朋友打乒乓球,会在输球时遗憾又豁达地眯起眼笑,也会在离学校不远的4层寄宿公寓的公用厨房里做些中餐、点心,用几美元一个的素色餐具精心摆盘,分给同租的室友。
周末,他也会经常跟好友们约着,一起去密歇根湖上划皮划艇。夏天的密歇根湖边,有不少遛狗的人。狗儿们在湖中游泳跳跃;湖面上的空气湿润、清凉。
但这一切,都在芝加哥时间11月9日下午那声枪响中戛然而止。
这天下午,郑少雄正像往常一样,从开放的芝大校园北侧离开学校,向西走上一段距离,再沿着54th Place and Ellis Avenue向北走回家。此时的芝加哥正值深秋,街道上铺满了银杏叶,煞是好看。就在他走到海德公园社区54街900号的一栋砖红色建筑,一个离到家还有三分钟路程的地方时,一辆黑色的福特野马开到了他的旁边,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黑人,走到郑少雄面前。
没人听到两人具体交涉了什么。当时距离并不远的行人们,只听到随后一声枪响,胸部中弹的郑少雄很快倒在了血泊中。而凶手在抢走他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后,很快跳入那辆黑色的福特野马,疾驰而去。
当时也在54街附近的一位医生很快被叫来,为已血流如注的郑少雄做了30次胸部按压,但他那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很快,救护车也赶到,将郑少雄送往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不到一个小时后,“中国一留学生遭歹徒持枪抢劫,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校区。
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0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芝加哥大学的留学生们为枪击案中遇难的中国留学生郑少雄默哀。(视觉中国供图)

枪击案发生后,芝加哥市警局调取了路边的监控摄像头,发现那辆黑色的福特野马是一个月前被盗窃来的。通过追踪车牌号,警方于第二天找到了凶犯——一名年仅18岁的黑人,奥尔顿·斯潘。很快,他因一级谋杀、持械抢劫和两项非法使用武器的罪名被逮捕。前一天从郑少雄手中抢来的电子产品,被他拿去当了100美元。
“100美元,一条生命,一个家庭余生的悲哀。”芝加哥市公安局警长大卫·布朗对当地媒体CBS Chicago说。
乱市中的“安全地带”

图片

这是今年来芝加哥大学校区附近发生的第二起中国留学生被枪击致死案件。
作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创始地,芝加哥大学原本是全球社科领域学生向往的学术圣地,近两年来,芝大在扩大各研究生院系招生规模后,中国留学生呈直线上涨的趋势。据官网显示,芝加哥大学目前17000余名学生中,中国留学生1600余名,占国际学生总人数的近百分之四十。
而这样一所容纳了各界精英学子们的学术圣地,其校址却处于芝加哥南城,美国出名的“暴力之地”。
芝加哥南部地区的混乱由来已久。1916年,美国独立战争后,“大迁徙”运动开始,原住在美国南方州的许多非裔美国人往北方迁徙,其中约100万来到芝加哥,定居于南城,形成了大批居住在政府“公屋”中的无业人口。在随后的一战后欧洲移民潮中,又有大量意大利裔移民涌入芝加哥南部。从那时起,这里的种族纷争、黑帮冲突便从未止息。著名社会学著作《黑帮老大的一天》就是以芝加哥南城黑帮聚集的社区Bronzeville为背景,这里距离芝大北面仅有5分钟车程。
图片
《黑帮老大的一天》书封

尽管如此,在2020年之前,前往芝大读书的学生们,却很少因人身安全问题而担惊受怕。因为,在海德公园辖区内,芝大校园及其向北延伸至50街,向南延伸至63街的这一片区域,都是芝大学生密集的居住区,历来被视作“乱市中的安全区”。

一直以来,这个区域都受到芝加哥校警(UCPD)和芝加哥市警察局(CPD)的双重保护。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硕士在读学生韩家修告诉本刊记者,芝加哥校警是全美最大的私人警力机构之一。

“学校范围内是警力最密集的地方,差不多一个街口配置一个警察。校园内一共有350个装着蓝灯的报警柱,每几个报警柱附近配有一名专门的校园警卫。学校范围外,虽然理论上不归校警管辖,但由于周边住的大多都是学生,也常有校警在这周边巡逻,覆盖范围从北面的37街,一直到南面的64街。“因此,在学生们看来,这一地带可谓有双重保障。

图片

2018年前来芝大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的彭茜,虽也听说过芝加哥南城的抢劫或黑帮火并新闻,但都觉得这些“危险”离自己很遥远。“进入芝大前,学长学姐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多注意,不走出50-63街的范围,不太会受到暴力事件的威胁。这街区之外的黑帮火并,也不会针对学生。”

彭茜住在位于51街的一栋名为Regents Park的公寓,学生们都叫它“RP”。彭茜说,这栋楼和55街的一栋被称作“UPC”的公寓楼,因为安保措施看起来较好,虽然贵一点,但依然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彭茜在芝大的生活简单而规律,每天早上七点半出门,坐公交去学校,晚上六七点钟再从图书馆乘车回家。周末,她会步行去安全街区内的超市采购,或到星巴克买一杯咖啡。
但这看似宁静的生活,并非没有安全隐患。
设施齐全、门禁系统看似森严的RP楼,实际存在不小的安保系统漏洞。刚入学不久,彭茜在一次前往地下车库捐旧衣服时就发现,虽然公寓内部各层楼之间有门禁,但公寓的地下车库和外界是直接连通的,且门口没有安保人员。从地下车库进入,再搭乘电梯,可以直接前往楼中的任何一层。“发现这点时,我还有些吃惊,心想若是有罪犯趁着这个地下车库的漏洞作案怎么办?但是转念一想,芝大附近的警力安保条件这样好,且向来没有太恶劣的案件发生,应该也不会有大碍。”
当裂痕被撕开

图片

彭茜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硕士毕业几个月后,校园周边社区积聚已久的安全隐患,开始逐渐爆发,慢慢撕裂了芝大同学们对于“安全地带”的幻想。裂痕的开端,就来自RP公寓。今年1月19日,芝大中国留学生范轶然,就是在RP楼没有门禁的地下车库遭无差别枪杀的。
图片
范轶然出事后,中国学联和RP公寓楼管理方做了沟通,对方在地下车库入口处增设了一道遥控门。从那时起,留学生们开始隐约意识到,芝大附近这几个街区的“安全地带”,似乎已经不再安全。“从去年疫情之后,学校官方邮件中发出的有关周边地区的安全警告就多了起来,我们平时用的一款名为‘citizen’的安全提示APP显示,‘周边事件’逐渐从抢劫、打架,变成了持枪犯罪等更恶劣的事件。”钱凯文说。

芝大另一位博士留学生柳宁鸣则告诉本刊记者,从去年疫情期开始,火警、枪声、救护车声,逐渐多得令人麻木。“最开始睡觉时还有可能被枪声惊醒,后来逐渐司空见惯,甚至已经习惯伴着枪声入眠。”

图片

相关数据也显示,疫情之后,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成为全美失业率最高的州之一。其今年8 月的失业率为7%,比同期全美数据高出 1.8%。与激增的失业率同时到来的,是犯罪率的大幅提升。根据《芝加哥太阳报》的报道,仅2021年的前11个月,芝加哥市致死的暴力案件就多达698起,已逼近这座城市25年来的最高值。

与此同时,芝加哥的警员人数却不升反降。根据芝加哥媒体WGN9的报道,今年前七个月,芝加哥有1000多名警官因辞职和退休而流失,是近几年来警力流失数量最高的年度。另外,今年8月,美国政府发布“强制接种令”规定,美国所有警察必须接种新冠疫苗,并于10月15日之前上报自己的接种状态,否则不能上岗。根据WGN9报道,截至最后期限,有超过3000名芝加哥警员拒绝上报自己的疫苗接种状态,未能继续上岗。这让芝加哥警员短缺的情况雪上加霜。

芝加哥整体安全环境日趋紧张,也波及到了芝大。根据芝加哥市警方的官方数据,海德公园所在的第二警区2019年枪击受害者总数为77人,2021年为156人,提升了102.6%。另外,这一区域2021年的凶杀案较2020年也增加了84%,仅学生们常去购物休闲的53街一条街,在今年夏天便发生多起恶性案件。“如果连那里(53街)都不再安全,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被称作‘安全地带’。”彭茜说。

当“安全地带”不再安全

图片

11月9日下午的那声枪响,成了很多人心里 “校园安全区”时代的彻底终结。
“少雄出事的那个街口,距离我平时去的55街的星巴克只差一个路口。我当时就想,如果时间换做一年前,我恰好在下午两点去了星巴克,或许倒在血泊中的人就是我。”彭茜说。
柳宁鸣与郑少雄来自同一个地区,有过一面之缘。同操川渝乡音的同伴离去,让他深感世界的荒谬,“与我如此相似,又如此真诚的一个人,就因为这座城市沉积已久的问题,再也见不到夏日的太阳,我甚至开始深深地厌恶芝加哥。”

郑少雄遇害的第二天,芝加哥时间11月10日,中国留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个500人的志愿者群,起名为We want safety(我们想要安全)。经过整整两夜的思考与讨论,群里针对校园安全问题拟了四个大类,三十多条细则,最后总结成七条诉求,于11月16日在校内发起集会。

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当地中国留学生参加已故留学生郑少雄的追思会后离开。(视觉中国供图)
要求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的警力配置,是多数同学的核心诉求之一。但集会的志愿者们并未在公开诉求中,直接表达寻求警察支持的意愿,原因是自2014年黑人少年McDonald被白人警察连开16枪,而且2020年5月发生的弗洛伊德事件后,美国的警民冲突至今仍未解决。柳宁鸣说,“刚刚在网上公布集会诉求时,大家就收到了‘Care Not Cops’等左翼学生组织的激烈攻击,认为我们在维护警察,不顾非裔群体遭受的歧视。这导致集会一时间甚至很难继续下去。”

芝大中国学联主席张瑞时告诉本刊记者,对于校方来说,增加警力其实是一件有很大压力和风险的事,因为这将得罪学校中相当一部分持左翼政见的、不相信警察组织的团体。芝大校方一开始的回应的确并不积极,柳宁鸣所在的系,校方人员应中国留学生的要求组织了一次问答会,但会上一直在重申芝加哥大学已经给大家提供了的“安全保障”。

11月16日中午12点,四百多名中国学生再次聚在一起,齐声喊出了“我们是来求学,不是来求死”(We are here to learn, not to die)的口号。与此同时,三百多名芝大老师联名上书学校,要求校方增加警力,不再让前来求学的精英们遭受生命的威胁。同时,芝大中国学联也编写了一份提案,明确提出增强校园及周边警力、扩大班车的覆盖范围、设立安全监督委员会等六项诉求。目前,该提案已收集到一千多名中国留学生的签名,也已提交至校方等待答复。

图片

在各方的压力下,校方于17日召开发布会,芝加哥警察局承诺在学校及附近地区增加摄像头和10位警员,并加大学校周边地区巡逻力度。然而,校方刚刚结束发言,当场有非裔女士站起来表示抗议,认为增加警察对非裔群体不公平。发布会一度陷入僵局。

如今,根据学联副主席石浩彤通过对学校巡逻车的观察,学校周边地区的警力似乎确有提升。但大家并不确定,这是否只是学校的权宜之计。

如今,许多中国同学已经搬到了房租更贵,距离也较远的芝加哥北部地区,甚至有人搬出了芝加哥,到旁边的瓦尔帕莱索小城居住,每天开车或坐班车在两个城市间通勤。柳宁鸣也准备离开芝加哥这个伤心之地。“如今的芝加哥,对我来说,已经成为悲伤、恐惧与不安的代名词。一想起它,我就想起遇难的少雄。”

(应采访对象要求,钱凯文、彭茜、柳宁鸣为化名。感谢Wewantsafety集会志愿者团队和芝加哥大学中国学联的大力帮助。实习记者彭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B 站应该尽快停止毫无意义的对外投资

文 / 裴培

来源 /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在最近三个交易日,B 站股价已经下跌约 30%。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三季报亏损额度加大,而且对四季度的营收指引较低;第二是在公布财报的第二天,就急匆匆地推出了 14 亿美元(还有可能扩大为 16 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方案。

任何正常人都能意识到,在此时此刻进行融资,极不明智:

互联网中概股的市场情绪非常悲观,投资者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在一年以前,B 站这样的公司的再融资会被人哄抢,现在则过了时候。

在三季报公布之后,投资者已经为亏损扩大而感到不满,B 站股价也暴跌了两位数。此时宣布进行融资,给投资者带来了 “管理层并不在意股价” 的恶劣印象。

过去几个季度,B 站的对外投资带来了巨大的亏损;还有一部分亏损尚未计入损益表。投资者担心,B 站融资是为了加码对外投资,投得越多可能亏得越多。

事实上,在可转债融资计划公布的第二天,B 站就宣布以 6 亿人民币收购漫画平台 “有妖气”。我听到了很多人质疑这笔收购的意义,因为有妖气早已过了黄金时期,在用户和内容方面的实力都很弱。就算这笔收购具备战略价值,很可能也买贵了。

过去一年,B 站的烧钱速度比较快,但还没有快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在 2020 年的资本市场高热时期,这种程度的烧钱根本不会引发投资人的担心;到了 2021 年的资本市场寒冬,投资者开始有些担心,不过至今似乎还是可控的:

2021 年一季度末,在完成港股 IPO 之后,B 站拥有 176.0 亿元现金、62.1 亿元定期存款、32.3 亿元短期投资,合计资金储备约 270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当时应该没人会想到,在短短半年之后,B 站竟然又需要融资。

2021 年三季度末,B 站的资金储备下降到了 244 亿元(104.7 亿元现金、45.2 亿元定期存款、94.4 亿元短期投资),两个季度内的资金净减少为 26 亿元。

在手握 244 亿元资金的情况下,B 站完全没有必要急着在此时融资。在可转债发行公告中,B 站宣称会把融资所得用于 “丰富内容、研发及一般企业用途”;也就是毫无细节。

这加剧了投资者的疑惑:他们担心 B 站会在版权内容方面无休止地砸钱,从而重蹈爱奇艺、腾讯视频的覆辙;或者进行过于冒险的大规模并购,最后导致大规模的减记损失;又或者乱七八糟地进行一圈战略投资,结果会导致永无休止的投资损失。

在 2020 年,无论 B 站做什么,资本市场大概都会拍手叫好。可现在是 2021 年 11 月,资本市场先是目睹了快手股价长达半年的大幅下跌,然后目睹了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增长基本结束,同时还目睹了爱奇艺继续奄奄一息的挣扎。这种情况下,如果 B 站管理层足够聪明,就应该收缩过冬,等待形势明朗再恢复扩张;如果到了明年形势还不明朗,就应该继续等下去,因为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B 站还在讲 “下个季度游戏业务恢复增长” 的故事,但是游戏版号已经停发三个多月了,而且 B 站上半年的《坎公骑冠剑》代理已经以惨败告终。

B 站最能拿得出手的是广告业务的增长,但是如果最擅长做广告的字节跳动都已经停止增长,那么投资者不禁要问,B 站还能增长多少?

B 站还可以展望电商业务的未来,但是天猫最近的疲软增速足以让投资者胆寒,而且阿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过了,消费市场整体疲软的局面可能持续下去。

过去几年 B 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管理层的英明决策(从来也谈不上英明),也不是出于业务团队的工作效率(从来也谈不上高效),而是出于时代机遇。时代潮流把现在的 B 站管理层推到了弄潮儿的位置上,但潮流也会随时转向,把昔日的弄潮儿狠狠摔下。

要知道,从 1940 年 6 月德军在巴黎凯旋门举行阅兵,到 1945 年 5 月苏军在柏林勃兰登堡门举行阅兵,只过去了不足五年。从 1942 年 10 月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阿拉曼和高加索山,到 1945 年 4 月盟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只有短短的两年半而已。熟读历史的人当然知道世事变化带来的危险性,但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历史。

过去两年,B 站的对外投资主要用在了三个方面。毫不夸张地说,三个方面的意义都不大:

第一是对游戏公司的投资,其中战略投资的数量较多,也包括并购。遗憾的是,B 站缺乏游戏基因,准确地说是缺乏亲自下场做内容的基因。历史已经一再证明,B 站游戏业务最好还是安于发行和联运,不要尝试自研。

B 站管理层一直不信邪,上个季度还宣称计划在几年内把自研游戏占整个游戏收入的比例提升到 50%。这毫无可能性,近乎痴人说梦。哪怕通过激进的收购去抢游戏产品,也是不可能的 —— 腾讯和字节跳动早已杀红了眼、武装到了牙齿,在全球抢夺一切稍微有点档次的自研游戏公司。这种情况下还能被 B 站收购的公司,恕我直言,条件一定不怎么样。

而且,就算能够收购优秀的自研公司,又怎么样呢?B 站管理层不懂游戏,也很难找到足够资深的懂游戏的人。这与腾讯、网易形成了天壤之别。B 站在游戏产品上的冒险,就像二战期间德军在北非的冒险一样,毫无战略意义。

第二是对内容公司,包括影视公司、MCN 和 UP 主工作室的投资。这个领域的水很深,到处是地雷,而且蕴含着很多利益交换的可能性。我无意质疑 B 站管理层和投资部门的专业性,但是人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

何况,即便 B 站在内容投资方面取得了成功,甚至以此为依托发展出了自主的头部内容,那又怎么样呢?爱优腾过去几年做的 “自主头部内容” 还少吗?B 站不想做下一个爱优腾吧?无论是投国创动漫、投真人电影还是投 UP 主,真能带来比爱优腾更好的结局吗?

时至今日,资本市场早就取得了共识:中国不可能产生 Netflix 或 YouTube 这样的公司,至少现在不可能。如果 B 站想挑战这个定律,那就是想挑战整个体系。别说 B 站了,就算让腾讯、阿里或字节跳动去挑战,也是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

第三是对一些完全无关的公司的投资,例如 2021 年 8 月对中国电信的投资,10 月对观察者网的投资,还有对新消费、元宇宙等赛道的投资。这些投资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它们能与 B 站的主营业务产生什么协同效应?能让 B 站的生存环境变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 B 站希望像腾讯那样,把投资打造为一项核心竞争力,那就太高估自己了。腾讯投资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总裁刘炽平的精准眼光、他领导的投资团队的强大执行力,其次要归功于微信和 QQ 为被投对象提供的流量资源。B 站两者都没有。

亲爱的 B 站管理层(名字就不点了),能够把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你们当然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如果你们认为自己跟刘炽平、马晓轶一样优秀,那就错了。相信你们也不会这样认为。既然如此,就不要试图把投资变成一项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呼吁 B 站尽快停止毫无意义的对外投资,把资源集中于主营业务,尤其是提高运营团队的效率,提高 UGC 生态系统的丰富度。时代不同了,现在不是对外冒险的时候,已经投出去的砝码也应该想办法收回来。要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不要轻举妄动、挥霍他们的信任。

不过,我的上述呼吁肯定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直到 1945 年 3 月,德军仍然没有认清形势,还在进行徒劳无功的战略反击。在匈牙利巴拉顿湖方向的 “春醒” 行动当中,他们竟然妄想用一个装甲集团军吃掉苏军的一个方面军,彻底夺回东线南翼战场的主动权。

德军当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苏军开始反击后 24 小时,德军全部被歼灭或驱逐回进攻出发点。一个月以后,苏军占领了维也纳和柏林,为第三帝国划上了句号。

好日子最多也就十年

周末和以前做工厂认识的小伙伴聊天,他给我讲了个悲惨的故事,听得我还怪难受的。

我是那种看到一个行业趋势不对,很快就不想干的人。所以虽然做过工厂,可早早就从工厂开始转型了。

但是这哥们一直都坚持在做工厂,从他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而且大家关系不错。

他之所以会出来做生意,是因为家里的大表哥,率先从苏北农村那边出来,到上海创业。

老大出来的时间比较早,九十年代就开始给上海的紫江企业开始供应包装材料。

那时候主要是供应各种包装材料,比如珍珠棉气泡膜缠绕啥的。因为市场不透明,钱很容易赚。

老大做了没几年,就开始忙不过来了。所以把老家的二表弟,也带了出来。

二表弟来了以后,先是在老大公司里打工。因为纯贸易这个东西,也没啥技术含量,所以很快就学会了。

老二翅膀硬了,就不想在老大公司干了。拿着自己攒的钱,从老家又借了点钱开始创业。

出来创业做的也是包材生意,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发达,找客户的方式就是买本上海黄页,一个个打电话。

所谓的黄页,有点像现在的电话号码本。上面都是各企业的地址,和固定电话等联系方式。

虽然老二从老大公司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撬什么客户。但靠着翻黄页一个个辛苦打电话 ,很快开拓了第一批客户。

当时的钱确实好赚,也是由于赶上了中国入世,上海那边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大潮。

就这样老二手里也很快有了钱,先买了辆二十万的桑塔纳 。后面过了几年,又换成了丰田皇冠。

这些都是当时最流行,做生意人也最喜欢的车。开回老家村里,也非常的气派。

除了换车,老二也在上海中环买了两三套别墅。就在浦东杨思那边,现在应该是靠近前滩这个位置。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中国入世以后,上海制造业高速发展之后,给他带来的。

我这个朋友之所以在上海能安家,两手空空来到上海以后,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买房换车,也是这个原因。

这哥们是先给二表哥打工,他们家等于是老大带老二,老二又带出了他。

之后学会了怎么做这个生意以后,就开始出来自己创业做。

刚开始创业没有钱,就通过村里几户农户联保的形式,从当地的信用社贷款 30 万。

这一年他只有 20 岁,年纪还非常的小。这在当时的村里,也算是一笔巨款。

从他贷款开始开始,家里人就非常担心。因为父母都是农民,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生怕生意做赔了钱还不上。

其实在这哥们从二表哥那边学成出来的时候,社会信息的流通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

翻黄页打电话的销售模式,已经开始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大家熟悉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他当时采用的办法是,在搜索引擎上买关键字,投放关键字广告。

那时候流量没有现在这么贵,有些关键字价格非常便宜,比如珍珠棉、纸护角这种东西,点击一次也就几毛一块。

经过十次八次点击,基本上就能有精准的目标客户出现,然后就可以上门洽谈打样下单。

干了两年以后,积累了一笔资金。就开始从过去的纯贸易,变成了贸易加工厂的模式,自己搞了个小工厂。

搞了小工厂以后发现,有一些非标定制的东西,利润非常的高,做起来也不复杂。

因为大厂觉得订单数量少,多数都根本不愿意做,但这恰好是他这种小厂的优势。

虽然这类订单数量不算大,但一年积累起来也很可观。毕竟一张订单九百块的成本,可以卖到四五千块。

就这样又积累了两年,手上又有了点钱,就开始换车,毕竟做生意讲究个门面。

所以他先是买了现代的轿车,之后换了个小跑车,最后又换了奔驰越野。

三十岁出头的时候,还付了首付,在上海的外环线附近,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后面虽然生意做得不错,但他没有再考虑再买房,觉得上海有房住就好了,开始各种消费换车混迹夜店。

可以看出,这三个表兄弟虽然起步都很艰难 ,但因为赶上了时代大潮,后面日子过得都不错。

在 2008 年次贷危机以后,全球开始了大放水,这以后制造业开始不好做了。

我们在《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其实讲过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他们家的几个兄弟,都开始了不约而同的转型。

老大转型是最成功的,因为早年积累丰厚,又认识上海本地郊区的村支书,开始拿地搞起了厂房生意。

先是和村里合作盖非标厂房,之后招租。只要现金流不错,就持续拿地合作搞建设。

中间因为赶上拆迁,在华漕附近被拆了个厂房,给赔了一笔大的,大概几个亿吧。

之后非标厂房也不搞了,开始搞标准厂房。建好后把厂房抵押给银行,继续滚动贷款造。

资金滚了几轮,手上就有了很大一块资产。中间运气还特别好,又赶上了两次拆迁,赚的盆满钵满。

老二的运气就不太好了,包材贸易随着互联网填平了信息差,生意变得越来越难做。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年纪还轻,虽然已经在中环买了两三套别墅了,但是觉得不能吃老本啊。

所以在不同行业各种尝试,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些年可以说什么生意都折腾过,但基本赔赚少。

最后一次赔大钱,没记错应该是 2015 年的时候。老二看到股市很热,在高位配资冲进股市,把手里的现金亏掉了大半。

手里现金突然少了很多,人到中年又有点焦虑。就开始乱找方向瞎投资了,试图把之前的本钱扳回来。

之前这老哥认识个浙江平湖人,说是搞房地产的,之前确实也有个商业综合体在运营,看起来非常有实力的样子。

俩人认识很多年了,一直没啥生意合作。这次不知道为啥鬼迷心窍,突然开始合作了。

平湖人说自己要新建一个综合体,未来肯定是能赚钱的,问老二愿不愿意投资,做个小股东跟着赚钱。

别人带自己投这么大项目,可老二手里现金所剩无几了。当时又急于翻本,就决定把自己中环的两套别墅抵押出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平湖人早就在澳门欠下了一屁股债,商业综合体也早就卖掉了。

拿到他的钱以后,也全部填了之前的窟窿。等于说老二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半生心血归零了。

除了抵押房子的钱,这个人还以短期周转几天为名,套走了老二手上为数不多的现金。

手里没钱的老二,很快就还不上抵押的那些贷款。后面先是在小贷公司做了二押,然后房子被收走了。

其实只要他能再熬个一年半载,上海房价再次起飞以后,他起码还能拿回来点钱。

小贷公司没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收走了他的房子,自己赚了很大一笔。

老二在这件事以后郁郁寡欢,天天借酒浇愁。有天酒喝多了,家门口摔了一跤,台阶上撞死了。

我这个朋友最近几年日子也挺难的,因为小工厂越来越难做,成本越来越高,原来的路径依赖也走不通了。

一方面因为成本问题,很多制造业小厂干不下去了,环保什么的各种要求越来越多。他们这种给小厂做配套的自然就很难。

另一方面流量也越来越贵,从百度这类搜索平台买关键字的模式,也越来越行不通。

以前一块钱的关键字,现在动不动就是十块十五。以前被点十次就有一个客户,现在被点二十次都不一定有。

他这样的小工厂,越来越负担不起这样的寻找客户模式,后面索性就停了。

听了以后等于没有新客户进来,只能吃原来的老本。但是老客户会流失,也是会倒闭的。

这几年做下来 ,老客户越来越少。现在的生意只是勉力维持,因为只剩下过去的两个老客户在做了。

为啥想起讲这个故事呢?因为我自己听完其实是很感慨的。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就见证了他们的辉煌。

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时代给你的,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

这也是为啥一个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这个故事本身,其实也可以给我们几个教训。

一是哪个行业的好日子,都不会永远持续。任何一个行业好过的时间,十年可能就顶天了。

在行业好的时候,你要尽力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和积累,不然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你只会更倒霉。

赚钱以后,你确实可以拿出部分享受。但是没必要全部拿去消费,或者挥霍掉。

给我讲故事的哥们就说,他从来没想到后面收入会掉的这么快,不然当年他就不会频繁换车。

把那些年换车的钱,如果在上海买房换房的话,现在手里应该有不少钱,两三千万起步吧,现在压力也不会大。

二是人在年轻一无所有的时候,碰到机会要敢拼。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年轻不敢拼的话,想上一个台阶很难。基本上三十岁以后,就是看得到头的日子。

每天接触固定的人,过着固定的生活,生活里除了孩子每天长大有点变化,其他都是十多年一成不变,确实没什么意思。

三是到了一定年纪,有一定积累以后,就要学会守,不要像年轻时候再去搏命。

尤其是参与自己不懂的领域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不然掉坑里一次,可能永远都爬不出来。

来源:饭爷的江湖 微信号:gh_48e08abd5990

我做抖音电商亏了几个月后的一些心得

20 年离职出来创业,选择了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刚好赶上行情不错,八个多月的时间,四个人的团队成长到近百人,差不多做了 6000 万左右 gmv,毛利润在 10~20% 之间,项目整体做的还是可以的。年后市场开始下滑,跨境业务大幅收缩,开始尝试直播电商,先后做了 tiktok 及抖音相关的带货业务,其中 tiktok 浅尝辄止,抖音一直做到现在,从亏损到轻微盈利,让我重新审视抖音电商,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抖音电商的一些心得。

先说一下目前抖音电商的一些大盘情况。相比李佳琪一晚上卖了 100 多亿,抖音电商整个大盘一天大概在 40 亿左右,其中排前列的是服饰内衣,护肤美妆,百货零食,珠宝饰品等;像传统电商的第一大类目 3C 数码,在抖音电商上销量很少,增长也比较缓慢;有许多细分类目,在淘宝京东都销量很少的产品,在抖音上销量比较大。总体而言,抖音电商依然处于早期,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目前就商家端而言,大部分商家是不赚钱的,以一个月销量百万的商户举例。由于抖音退款率和退货率合计起来很高,差不多到 50%,不同类目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主流的都很高。100 万销售额,实际的 GMV 就是 50 万。货的成本差不多一半,毛利润在 25 万。假设少量投流,算 5 万,还有 20 万。如果客单价在 100,差不多 5000 单,运费差不多 2 万。再扣除一些福利赠送,抖币,杂费,除人工成本前,毛利润在 15 万。最后是大头,人工成本,抖音很重,标配 2 个主播,运营,中控,客服,选品,六个人,算上提成,也差不多要十万左右了,剩下的利润所剩无几了。

在实际的运作中,我经历了几个模式上的探索。这些模式基本都失败了。

模式 1,以主播为核心,撬动流量红利。抖音是存在流量红利,不管它用什么推送机制,就像早期的淘宝,你只需要上新就可以获得流量。我假设开 10 个直播间,然后每个直播间一个主播一个助理,然后大家赛马, 如果平均水平的主播,通过选品和换品类,就可以达成正向盈利,那么这个业务就可以像二类电商铺品一样,快速的去跑马圈地,结果这个模式很快就失败了。

模式 2,以投流为核心,在模式 1 的基础上,用投流+选品去驱动,如果买量就可以盈亏平衡,那么也可以很快的开大量直播间,涵盖不同的类目,效果好的就继续深耕,不好的就放弃。这个效果也没有做起来。

我总结而言,问题出在以下:

1、抖音与二类电商截然不同,与淘宝这种消费者导向的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同。首先,抖音是反感二类电商的割韭菜模型的,它对于发货,退货,购物体验,宣传用语,产品质检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二类电商里的无货源模式,毛利润暴利,无售后,品牌侵权等情况几乎完全被杜绝了,极低的利润使得二类那种暴利买量的前提不存在了;其次,抖音的流量机制很特别,它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漏斗模型,它的推送机制是多维度的,而且环环相扣,底层基础数据是决定它推送与买流量的前提,而由于抖音是兴趣电商,它的用户本身并非电商用户,是内容消费用户,所以直播又是内容,纯粹的硬营销,也是很难做起来的,这又使得它跟淘宝直播有很大的区别,抖音用户并不精准,老粉的粘性并不高。

2、直播的门槛较高,对于卖货这件事来说,直播大概是门槛最高的创业项目。卖货无论是开个线下门店,淘宝店,还是做个网页投广告卖货,微商,大多投入几十万够了,一个人也可以做,两三个也可以,直播不行。直播的重不仅体现在团队数量大,还体现在工作强度大,工作配合度难,比如你觉得凌晨播效果好,那不是主播一个人就可以做的,得协调好中控,选品,主播凌晨一起来做,投流跟传统的也不一样,你得现场盯数据,接不住你就得停,不够你得补,这就意味着,在这样的一个门槛下,一个直播间的成本摆在那里,如果你得量做不起来,你很难覆盖人力成本;所以当我用跨境电商的堆人模式去做的时候,立马就失败了,光是产出和收入之间的模型,就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别说赚钱,要养活团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的利润率是很低的,抖音倡导的还是长期主义。

3、做直播,人设还是很重要,由于用户不是来买产品的,而是消费内容的,所以你的直播间要非常吸引人,没有停留,就很难做出其他好的数据,做好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多创业者而言,都是一件难以操作的事情,太多的不确定性。

由于以上的原因,抛出那些做内容,做短视频带货的,纯粹靠直播带货去赚钱,难度极大,不仅考验供应链,资金,团队专业,更考验的是,你能不能做到每个类目的前 100 名,最少也要 300 名吧,大类目的百万级效率,也能冲到 500 名以前,刚好有一点利润,主要还是直播太重,人力成本太高,利润率又比较低。

目前整个抖音就是少数 S 级直播间是很赚钱的,少量的 AB 有利润,其他的都生存困难。造成这个情况的首先是抖音的推送机制,它采用的是去中心化推送,不要以为去中心化推送就意味着雨露均沾,它去中心化只是说每个人直播间都有机会,哪怕你是新做的,但是它也有它的推送机制,就是你要做好你的基础数据,比如停留互动,转化率,UV 价值等,这些数据又非常考验你的主播专业,人设,产品,运营团队配合效率,包括前期为了冲数据的亏损补贴等,你能做好这些数据,系统会给你推送更多免费流量,进一步继续循环放大,所以形成了直播销售的即时性爆炸,当你的基础数据做好了,你的销售效率确实很恐怖,所以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不去做很多直播间呢,那是因为你做好了一个,系统会给你更多扶持,所以直播目前是适合单点突破的,包括你前期可以不用考虑赚钱,只考虑怎么做出特色,做好基础数据。除开抖音的推送机制,最主要的还是直播很重,成本太高,要知道卖货的生意,能赚多少钱呢,成本这么高,不赚钱就很正常。

还有一点就是,目前大多商户不赚钱的原因,也是因为抖音目前电商生态还很早期,8 亿的月活,估计有 1 亿购买用户,然后退货率极高,客单价很低,复购率也很低,这就是使得利润率低,流量利用效率也很低,所以也不太容易赚钱。

当然,正是因为如此,坚守直播带货的赛道,无疑是值得的。从远景来看,一个直播间做好了,比几千人的二类电商团队不差,直播带货最终就是走向品牌带货,要么货很好,要么直播间有人设有趣,它和二类电商是两个极端,从这一点来看,直播电商的远方也许非常远,因为它完全从消费者出发了,尽管当前对商户不友好,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直播带货是个大生意。

来源:刘渝民的杂记 微信号:liuyumin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