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且说侯孝贤

一九八六年春,由拍了《黄土地》而声名大噪的凯歌介绍荣念曾给我认识。这荣念曾甚是谦谦,骨子里却侠,我因下面一件事总要感谢他。

一天荣念曾邀我去他那里,说录了几个东西,值得看看。荣念曾住北京西郊友谊宾馆,是个有警察把守的地界,我骑自行车去,自然被叱下来,在小屋里盘问许久。

找到了荣念曾,五十年代曾经是苏联人住的单元里有一架日本电视机,还有一部SONY录像机。荣念曾把一盒录像带放进录像机里,一会儿,影像开始出现了。初时我倒不在意,因为北京流传各种录像带,又常会碰到十几人屏声静气地看妖精打架,带子翻录的次数过多,成年男女妖精真成绿的了。

厂标之后是创作人员,导演侯孝贤等等,都规规矩矩。我还记得第一个画面是门柱上钉块小木牌,楷书“高雄县政府宿舍”,开始有画外音,好像是个男人揉着眼睛自言自语。我很喜欢这种似乎是无意间听到的感觉,有如在乡下歇晌,懵懵然听到甚么人漫声漫气,听也可,非听亦可,不必正襟。

画面也像是无意间瞥到的,我于是危坐,好像等到了甚么。阿哈赢得玻璃弹子,将它们自以为稳妥地藏在树下,回去被母亲问是不是拿了家里的钱,犟嘴,被母亲打,直接转回树下,玻璃弹子统没有了,母亲用蒲扇打阿哈的小腿,阿哈跳来跳去,远处祖母坐人力车回来了,于是一家人走过去。摄影机并没有殷勤地推拉摇移。

我心里惨叫一声:这导演是在创造“素读”嘛!苦也,我说在北京这几年怎么总是于心戚戚,大师原来在台湾。于是问道侯孝贤何许人,荣念曾答了,我却没有记清,因为耳逐目随,须臾不能离开荧幕。

从来没有看到过拍得这么好的少年人打架。人奔过来,街边的老头依然扳着腿吃食,人又奔过去,转过街角,消失,复出现,少年人的精力,就是这样借口良多,毫不吝啬。挥霍之中,又烦愁种种,弹指间就嘴上长毛。第一次遗精,用手沾来闻,慌慌的。父亲死了,守夜时听鬼故事。母亲死去,哭得令哥哥奇怪地瞄一眼。人就是这么奇怪地长大了,渐悟世理。而明白之后,能再素面少年时的莫明其妙,非有特殊的品性。

在此之前,我看过特吕佛(F.Truffaut)的《四百下》(Les Quatre Cents Coups),好像只是用铅笔在纸上擦来擦去,一个电影就拍完了。当时也是打听这特吕佛何许人,说是法国人,于是铭记在心。后来在香港得陆离送的一薄本楚浮专集,才知道楚浮即是大陆译成特吕佛的,《四百击》译为《四百下》,但我喜欢楚浮这译名。

看完《童年往事》我大概有些颠颠倒倒,荣念曾在一旁请人一顿好饭似的微笑着。看另外一盒现代舞蹈时,凯歌来了。凯歌拍完《黄土地》后,正在筹拍《孩子王》,我怕干扰他,言明绝不参与,但还是忍不住用《童年往事》暗示了一番。凯歌到底强悍,不受影响,拍成自己样式的电影,顺便用镜头将《棋王》《树王》也轻轻扫荡了,自有幽默在,令我思省当初用暗示干涉创作自由的滥好心。

一九八六年夏天,我在香港留了一个月。一日方育平来,说侯孝贤这两天在香港客串舒琪的《老娘够骚》,愿意的话,去看看。当然愿意,并促快走,方育平说,要到晚上啦。

图片

侯孝贤与舒淇 图源网络

方育平开车,走了很久。香港地方小,走那么久,无疑是我错觉所致。那时海峡两岸还在神经过敏抽筋时期,所以方让我候在路旁,他唤侯孝贤出来。当夜无月,又不在城里,黑暗中点了支烟,老老实实地吸,一会儿,方育平引侯孝贤、柯一正来,握手,与侯孝贤的第一面竟是看不清面目。互相问候,我当下即辨出《童年往事》的画外音就是孝贤的声音。

到得亮处,孝贤是小个子,直细的头发扇在头上,眼睛亮,有血丝,精力透支又随时有精力。孝贤很温和,但我晓得民间镇得住场面的常常是小个子,好像四川的出了人命,魁伟且相貌堂堂者分开众人,出来的袍哥却个子小,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

孝贤提到他想拍《孩子王》,令我一惊,其实大喜,继之无奈,告诉孝贤凯歌已经着手了。

在香港只得惊鸿一瞥。后来孝贤托人带到北京一盒牛肉干,儿子立刻拿了几大块到街上与邻居小孩分吃,不一会儿即进来再要,说,隔壁小军他们喜欢吃,我说,告诉他们,你爸爸也喜欢吃。

第二次见面是当年九月在纽约,林肯中心放孝贤的《童年往事》,胶片的,也就是真迹,于是赶去看。在门口会到孝贤,焦雄屏用我的相机拍张照片,洗出来是模糊的,类似夏阳笔下照相写实主义的闪过的人影。后来去张北海家聚,拍的几张,亦是模糊的。我寻思这侯孝贤果然厉害,有他在镜头里,大家就都不清不楚的。

这之后的收获是谭敏送的孝贤的《恋恋风尘》与《风柜来的人》的翻录带。住在丹青家,两个人点了烟细细地看这两部题目无甚出奇的片子,随看随喜。完毕之后,丹青煎了咖啡,边啜边聊,谈谈,又去放了带子再看,仍是随看随喜。之后数日话题就是孝贤的电影,虽然也去苏荷逛逛画廊,中城看看博物馆,买买唱片寻寻旧书,纽约亦只像居处的一张席子,与话题无关。

《恋恋风尘》与《风柜来的人》,都有一个难写处,即少年人的“情”。民国之后,动辄讲“大时代”,到底也有过几回大境遇。不料这“大”到了艺术中,常常只僵在一个“大”上,甚或耻于“不大”,结果尾大不得掉之。□□年以后的大陆,时时要大,不大,不但是道德问题,而且简直反革命,例如向□□□□的某某周年献礼,你敢小么?

八五年在上海与朋友闲扯,其中一个女作家忽然恐惑起来,说,北方人有黄河可写,我们上海人怎么办?我只好苦笑,安慰说上海不是在长江的入海口嘛。还记得一个颇有名气的画家朋友翻看洋文画册,终于不解地合上画,叹道,都说是大画家,怎么老画些小苹果儿?我倒喜欢他大话说得老老实实。

终于弄得头大,青光眼,常用胸呼吸,小腹退化。几次看别人拍电影,都是打板后,没人叮嘱,演员们却个个微微把肩吸高了。后来学得一个“没有表演的表演”,又卖力去表演“没有表演”,浓妆淡抹总不相宜。但这些常常被自用一个“风格”来圆场,观众当然明白那骨子里是“不明就里”四个常用字。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一路好好的,结尾忽然说起大话来,处在当时,可能有彩头,时过境迁,只觉得像细细吃面忽然打嗝。

转回来说这个“情”,焉能不大?即使大,亦是大有大的用法。看《甘地传》暗杀一场,上百万人的场面,几闪而过,类似大鼓只敲了三两下,毫不痛惜投资。苏轼写《赤壁怀古》似倾盆大雨,中间却撑出一柄伞,说,“小乔初嫁了”。中国文章中的大,总是与史与兴亡有关,诗亦是这样,可中国没有史诗,只称诗史,甚么道理?说“诗言志”,翻看下来,诗还是言情的多。写“情”这个东西,诗词中讲究起于“象”。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壮志难酬,写来却实在得有灯有剑。大归大,仰之弥高且虚,脖子酸了,起码要腹诽的。

但少年人的“情”之难写,还不在此,而是挥霍却不知是挥霍,爱惜而无经验爱惜。好像河边自家的果子,以为随时可取,可怜果子竟落水漂走。又如家中坐久了的木凳,却忽然遍寻不着。老年了才恭恭敬敬地晒太阳,其实那东西与少年时有何不同?而最要命的是那种劝也白搭的伤感;或者相反,阳刚得像广东人说的“死鸡撑锅盖”。

《风柜来的人》片名中性,《恋恋风尘》我初见时略有担心,一路下来,却收拾得好,结尾阿远穿了阿云以前做的短袖衫退伍归家,看母亲缩脚举手卧睡,出去与祖父扯谈稼穑,少年历得风尘,倒像一树的青果子,夜来风雨,正担心着,晓来望去却忽然有些熟了,于是感激。

图片

《风柜来的人》海报 图源网络

《风柜来的人》以少年挥霍为始(挥霍永远有现代感),忽然就有尴尬的沉静,因为尴尬,所以还时时会暴躁,这暴躁并非不纯,原来质感就是这样的。

《童年往事》倒是有了不同成长时期的过程,但并非以童年为因,少年青年为果,而是一个状态联一个状态。中国诗的构成恰恰是这样的,我想中国章回小说的连缀构成,可能有中国诗的“基因”影响。中国诗有一个特点是意不在行为,起码是不求行为的完整,这恐怕是中国诗不产生史诗的重要原因罢。

孝贤的导演剪接意识是每段有行为的整体质感,各段间的逻辑却是中国诗句的并列法,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它们之间有甚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吗?没有,却“没有”出个整体来。孝贤的电影语法是中国诗,此所以孝贤的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认真讲,他又是第一人,且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第二个中国导演这样拍电影。贝托鲁奇《末代皇帝》,再怎么用中国人,由语法即是西方电影。我也因此似乎明白了八十年代初大陆兴过一阵无情节电影而终隔一层的道理。

说孝贤的电影语法是中国诗,很多人都已经看出,但执这种语法类型就是好,需再申说,因为类型还只是分别。中国早期电影的语法显然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语法,亦有声有色。另有几部的拍法则据说先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其实是西方诗和东方诗的混合,本来已经有了一种成为经典的可能出来,例如费穆的《小城之春》,张爱玲的《太太万岁》,石挥的《我这一辈子》,但都因似乎与夺取天下的大时代无关而被批判遗弃。之后是大陆全盘苏化。我小时恨上课,游逛时劈面望见苏联影片《爱莲娜,回家去!》三层楼高的广告,吓了一跳,以为要发起整顿逃学的运动。看了《库图佐夫》的剧照后,不服气水浒一百单八将竟没有一条好汉是独眼龙。

五十年代中有过一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小影响,结果是由留苏的成荫拍《上海姑娘》,名为展示留苏回来的成果。中苏政治反目后,电影亦反目,结果是不动声色地好莱坞语法成为御用语法,一直到江青用好莱坞传统细细监修完毕八个样板戏。好莱坞就好莱坞,只要百姓有娱乐,苦累得忒狠,九十分钟的梦不无小补,电影刚在法国发明出来时也是一种杂耍。谢晋亦是继承好莱坞,把玩得炉火纯青,朝野称善。这一脉香火,庙正多,只有认认真真续下去的问题。

用各种语法去拍,都有可能是好电影,问题是除了苦学勤问都可得到的“智”,谁有“慧”?大概是命,石头里蹦出个猢狲,台湾出了个侯孝贤。尽可以用各种流派去比量孝贤的电影,尽可以用孝贤去串联小津、费里尼甚至安东尼奥尼等,孝贤的电影都是自成智慧的。大师之间,只有尊敬,真理的对面,还是真理,无小人戚戚。这恐怕是我敬孝贤的基本道理罢。至于申说孝贤的电影与中国诗的关系,讲得精彩的还是朱天文在《悲情城市》一书里的“十三”问,我当知趣就此煞住。

我真糊涂,竟然没有想到孝贤是不是应该拍大题材电影。直到孝贤带《悲情城市》到洛杉矶首映(究竟是甚么“映”,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姑且“首映”),我才发现赫然有了一棵大树。

八九年冬,说洛杉矶有冬,无异“为赋新词强说愁”,孝贤由纽约沿路过来,一行还有朱天文、吴念真、舒琪。吴念真半路走了,我心仪甚久,却无缘识面。

放电影的前一晚,卢非易一车将他们载来,我却正在洗手间,听得外面车门关得砰砰响,心里着急。出来相见,孝贤还是那个孝贤,一棵大树瞒得严严实实。朱天文却令我一惊,小个子,话不多,渺目烟视。孝贤的几部好片都有朱天文编剧,其才已是侯孝贤电影的构成之一。天文离洛杉矶时送我她的书,当夜即读,甚是敬佩,此处不表。

第二天去西好莱坞看《悲情城市》,映前不免是礼服晃动,酒食随取的老套,顿生无聊之心,想,孝贤的电影在此地演,若错,会在误上。

果然,映后的现场座谈,只有散落的十数人,听问者的英语,都带口音,心下释然,笑道礼服们散去得有道理,片中那样庞杂的血缘关系,简直是考美国人心算。意大利人对家族关系的理解真是一流的,《悲情城市》得威尼斯大奖有道理。

图片

《悲情城市》日版海报 图源网络

《悲情城市》令我想到贝托鲁奇的《1900》。《1900》有历史的美和因无奈于历史而流露的嘲弄之美,其结构是“历史”中的“历”,“史”反而是对“历”的观念,贝托鲁奇以二者完成其审美的质量,但许多人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所以《1900》的好处在钟情于角色的生长质感而惑于观念对生长环境的价值判断,无论角色的还是导演的。孝贤的《悲情城市》其实不当拿来类比。《悲情城市》被喧闹于历史,我认为那是正常的商业手段。

《悲情城市》是伐大树倒,令你看断面,却又不是让你数年轮以明其大,只是使你触摸这断面的质感,以悟其根系绵延,风霜雨雪,皆有影响,不免伤残,又皆渡得过,滋生新鲜。《童年往事》其实已是大片规模,但人都作小片看,一个人从小长到知情知爱,其艰难不亚于社会的几次革命,之间随时有生灭,皆偶然与不可知。片尾兄弟几个呆看人收拾死去的祖母,青春竟可以是“法相庄严”,生死相照,却不涉民族人性的聒噪,真是好得历历在目在心。埃托莱·斯柯拉(Ettore Scola)的电影《家族》(La Famiglia)纵八十年,横五代凡数十人,看完却惊异完全没有外景如有外景及戏剧功力之举重若轻、举轻若重。我常以为法国人意大利人天生会用电影说话,孝贤则使我同样看他的电影。

《悲情城市》有一点极难拿捏,就是有关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易描实,因为这种人常示人以思想,转述他们的思想,搞不好就让人误以为是创作者的思想。孝贤以前的作品里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的知识分子甚至有关他们的命运,这一次陷阱得以渡过,是孝贤拍“天意”,以“自然法则”出入,是以知识分子展现为现象,“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由此反观回去,孝贤的电影美学其实一向如此,照说本不该对孝贤有“大题材”、“小题材”的要求。这种要求,如果不是投资者的广告手段,就是某某分子自作多情的褊狭。中国大陆电影受“大题材”之误,其实已到了甘心情愿的地步,又常常是哲学之狼披上庶民的外衣,狗嘴里偏吐出象牙来,观众不傻,当然将“悲剧”作“喜剧”看。我若滥好心,倒可以拿大陆的例子来劝孝贤,可孝贤在这方面是“免疫”的。所以我指《悲情城市》为大树,是指人物关系庞杂,却自然生长为树。

所以这“历”这“史”,才来得活,来得泼。其中各色人等,若大风起,不同树木,翻转姿态各异,却无不在风向里。小角色妄得一个“风”字,大师只恣意写树。

孝贤的难学也在这里,看就是了。这类东西尽可以分析,尽可以研究,但生猛海鲜常可轻易摆脱抽象之网。此,也是我认为的孝贤的好,自己总是再看一遍又不同一遍。细想到几年的交往,孝贤原来没有说过几句话,倒是我尽在聒噪,悔得躲在床上学曾子三省吾身揪头发。

孝贤他们那晚在我屋里坐,真是天地不仁,温度几近于零。我心里甚替天意过意不去,大家却聊得好。终于又是离开,孝贤他们走到院子里,打开车门,进去,车发动了。因院子里路不得回转,车打亮灯后,倒行出去,让人觉得告辞像一段影片倒放。

其实是不可能再正放了,孝贤他们此去,返回台湾,还有下一部影片要做。我看着一行人离去,如我每次看孝贤的片子之后一样,心中只有感激。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

作者:苏童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她年轻时曾经美丽的脸到了中年以后经常是浮肿着的,因为疲累过度,也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多少年来,父母亲靠80多元收入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可以想象那样的生活多么艰辛。

我母亲现在已长眠于九泉之下。现在想起来,她拎着一只篮子去工厂上班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篮子里有饭盒和布鞋底,饭盒里有时装着家里吃剩的饭和蔬菜。而那些鞋底是预备给我们兄弟姐妹做棉鞋的,她心灵手巧却没有时间,必须利用工余休息时絮好所有的鞋底。

在漫长的童年时光里,我不记得童话、糖果、游戏和来自大人的过分的溺爱,我记得的是清苦:记得一盏15瓦的灯泡暗淡地照耀着我们的家,潮湿的未铺水泥的砖地,简陋的散发着霉味的家具;记得四个孩子围坐在方桌前吃一锅白菜肉丝汤,两个姐姐把肉丝让给两个弟弟吃,但因为肉丝本来就很少,挑几筷子就没有了。母亲有一次去买盐时掉了5元钱,整整一天她都在寻找那5元钱的下落。当她彻底绝望时我听见了她伤心的哭声。我对母亲说:“别哭了,等我长大了挣100块钱给你。”说这话的时候我大概只有七八岁,我显得早熟而机敏。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是过年,过年可以放鞭炮、拿压岁钱、穿新衣服,可以吃花生、核桃、鱼、肉、鸡和许多平日吃不到的食物。我的父母和街上所有的居民一样,喜欢在春节前后让他们的孩子幸福和快乐几天。

当街上的鞭炮屑、糖纸和瓜子壳被最后打扫一空时,我们一年一度的快乐也随之飘散。上学、放学、做作业,因为早熟或者不合群的性格,我很少参与打玻璃弹子、拍烟壳这类游戏。父母在家里高一声低一声地吵架,姐姐躲在门后啜泣,我则站在屋檐下望着长长的街道和匆匆而过的行人,心怀受伤后的怨恨:为什么左邻右舍都不吵架,为什么偏偏是我家常常吵个不休?我从小生长的这条街道后来常常出现在我的小说作品中,当然已被虚构成“香椿树街”了。街上的人和事常常被收录在我的笔下,只是因为童年的记忆非常遥远又非常清晰,从头拾起令我有一种别梦依稀的感觉。

1989年2月,我女儿天米是这年2月出生的。我做了爸爸,对于妻子和女儿我都有太多的愧疚。我一个人在南京过追逐自在的日子,妻子在苏州拉扯着女儿。我的懒惰和自私几乎酿成大祸。那是妻子怀孕七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我回苏州,恰巧妻子那天原因未明地咯血。是在深夜,妻子用脸盆接住那些血,她见我睡着了不忍叫醒我。但我醒来了,我看见了脸盆里的半盆血,却说“怎么吐了这么多血?”说完就又睡着了。妻子第二天住进了医院,医生说,若再拖延就大人孩子都危险了。我惊出一身冷汗。在医院陪伴妻子时,我经常接受一种残酷的拷问,你是人还是畜生?我当然要做人,也许我的懒惰和自私的习性从此有所改变了。

1989年国庆节前夕,我母亲被检查出患了癌症。母亲辛劳了一辈子,拖着病体又带了四个孙子、孙女、外孙女,她一辈子的生活目标就是为儿女排忧解难。当知道了癌症结果时,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我自欺欺人地期望于现代医疗技术,但心里已经有一块可怕的阴影挥之不去。

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

我记得,母亲从手术室出来之前,医生已经宣布母亲的病不可治愈了。我记得我当时想掐住医生的喉咙,不让他说出那句话,但最终我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1990年,炎夏之际,我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站在母亲的病榻前,女儿已经会叫奶奶,母亲回报以宁静而幸福的微笑。我心如刀绞,深感轮回世界的变幻无常,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慈爱的母亲却在弥留之际。7月母亲去世,她才56岁。

弓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前言——有关弓箭的传说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本经训)》

后羿射日的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有资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盘、张挥、后羿。《山海经·海内经》说:“少皞生盘,盘是始为弓矢。”《世本》记载 “挥作弓,牟夷作矢”, 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 “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著名的“Achilles’ Heel”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均流传着有关弓箭的各类传说,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格硫斯就是被弓箭射中脚踝而死,还有英国著名弓箭手罗宾汉的传说以及日本名将那须与一的神射传说,由此可见,弓箭对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弓箭的发明,人类才能在相对安全的距离上狩猎动物、抵御猛兽。甚至可以说,弓箭是人类冷兵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一,弓箭何时起源

一般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使用弓箭的最早年份可以追溯在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这个区间,由于弓体的材料问题,大多数留下来的只能是箭头。

1963 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的某处旧石器时期晚期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批距今大约 28000 年的石镞。这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有关弓箭的考古实物。由此可以证明,至少在 30000 年前,生活在我国大地上的古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弓箭狩猎了。

峙峪遗址的石镞
在 2008 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南非一处名为 Sibudu 的中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发现了几支疑似骨质箭头的样本。该箭头的发现似乎要把人类使用弓箭的历史往前追溯到 61000 年前。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个遗址洞穴中并没有发现弓的遗迹。

Sibudu 洞穴的位置以及骨质箭头样本
那么,人类使用过的最古老的弓长什么样子呢?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须曼人(Bushmen)仍在使用的弓箭就是人类最早弓箭的样子。

布须曼人的居住区以及布须曼弓
生活非洲南部布须曼猎人,即使经受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却仍然保留了弓箭狩猎的传统。虽然这些弓的箭的威力相比于现代的弓箭很小,需要生物毒素的辅助才能有效猎杀中小型猎物,但是六万年的沧海桑田并没有让这一古老技艺消失,反而向人们证明了它仍然有效。

劳资代表布须曼射死你
即使到了现代,非洲大陆的很多地方还依旧有着各种单体弓的遗存。随着人类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以及工艺与材料的进步,短而细的弓也越来越粗而长,弓力也越来越大!

尼日利亚地区的单体弓

坦桑尼亚地区的单体弓
至此,人类终于获得了一种高效的狩猎工具,并伴随着人类走出非洲,成为人类征服世界最重要的武器!

二,单体弓的大发展

弓究竟是人类带出非洲的呢,还是在世界各地趋同起源与进化,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以现在的考古实物发现,弓是随着人类的迁徙被带往了全世界的可能性最高。

毫无疑问,人类最早的弓一定是单体弓,无论后世的复合弓绽放出多么美丽的花朵,单体弓永远是弓箭这棵大树的主根,并在今天仍然以其简洁的设计,大气的造型,可靠的性能散发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70000 年前开始的人类的迁徙过程
探寻单体弓的历史让我们先从欧洲说起:

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弓来自于丹麦的“Holmegaard”,在今天大部分人认识这个地名来源于它的玻璃制造业,由于北欧寒冷的天气以及沼泽地特殊的缺氧环境,考古人员在泥沼里挖掘出两把保存很完好的榆木单体弓。

“Holmegaard”弓
这把弓的年龄大概可以追溯到 8000 年以上的欧洲中石器时代,形制已经非常成熟。这无疑是目前为止地球上发现最古老的弓出土实物了。

另外,在英国萨默赛特郡的“Meare Heath”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则发掘出一张距今大约有 5000 年左右尺寸更大的单体弓。这些功弓有着宽阔而扁平的弓臂,同样窄而厚实的弓把,以及接近中世纪英格兰长弓的长度。

“Meare Heath”弓
和侯姆皋弓一样,这些早期的单体弓都具有宽阔弓体和窄而厚实弓把,这和后期的单体弓,例如英格兰长弓那种“D”形截面的弓体设计恰好相反。

紧接着,在 2012 年西班牙班约莱斯湖边的一处名为“La Draga”的湿地里发现了一张距今大约有 7400 年左右的单体弓残体,弓体材料是人们熟知的紫衫木。

“La Draga”弓
“La Draga”是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定居的第一个农业社区之一的考古遗址。根据考古痕迹,这张弓应该是整个新石器时代欧洲最古老的弓之一。这张弓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不同截面构型的长弓在欧洲处于一个同期发展的阶段。

当然,整个欧洲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上古弓箭遗物就是著名的冰人“Ötzi”的弓,著名的冰人“Ötzi”是一具有 5300 年历史的木乃伊,他是在 1991 年 9 月被德国登山游客西蒙夫妇在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发现的。

“Ötzi”弓
冰人的遗物中有一张一人多高的单体木弓。同样弓体木材为紫衫木,根据与玛丽罗斯号上发现的英格兰长弓的对比研究,冰人“Ötzi”的弓就已经和英格兰长弓非常类似。

单体弓在整个弓箭历史上是比较落后的弓种,但有一种单体弓凭借着赫赫战功,铸就了单体长弓的百年威名,这就是英格兰长弓!

玛丽罗斯号沉船中发现英格兰长弓
英格兰长弓在英国人手里变成了对付法国人十分有效的武器,尤其是开战之初的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ecy,1346 年)以及普瓦捷战役(Battle of Poitiers,1356 年),而阿尔库金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1415 年)中,英格兰长弓手更是让法军付出阵亡大约 7000 到 10000 人的代价,而且绝大多数是贵族。一种简单的武器,一些“低贱”的平民,再次与贵族的对决中取得了胜利。

欧洲的单体弓暂时告一段落,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看看东亚大陆有什么发现:

首先是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 4 公里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一张“漆弓”,这张中国新石器时期的“漆弓”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单体功,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跨湖桥“漆弓”
跨湖桥遗址经过 199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1000 平方米左右,出土的这张漆弓经碳 14 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 8000 至 7000 年之间。

单体弓在中国的存在时间相当长,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曾大批量的装备过单体弓,并逐渐在弓的设计上展现出“中国特色”。

曾侯乙墓的单体长弓
出土自中国曾侯乙墓的单体长弓,和世界同时期的很多单体弓类似,都是宽阔而扁平的弓臂,同样窄而厚实的弓把造型。不同的是,中国单体弓“花瓣”式的挂弦方式已经开始流行,并在之后的历史中一直影响着中原弓箭的设计。

汉代长弓挂弦口与明代画作中弓的挂弦口的对比
同时,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区的原住民阿依努人也同样使用着一种单体弓。

阿依努人的弓
阿依努人的血统十分复杂,有研究认为阿依努人是白化的棕色人种,和台湾的阿美族原住民,澳大利亚的毛利族,太平洋岛国各种民族是同一人种。

在东南亚及南亚南部地区,阿依努人的远方亲戚们也在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单体弓。

斯里兰卡当地土著使用的漆弓

印度尼西亚地区的单体竹弓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单体弓
亚洲的事情说完了,目光接着转向北非:

反曲化的出现是人类弓箭制作技艺的一大进步。通过弓梢的热弯反曲设计,能够使弓在上弦后有更多的预紧力,相较于直上直下的正曲弓,反曲弓可储存更多能量,使得射出的箭有更高的动能。以目前的考古证据显示,人类至少在 4000 年前左右(也许会更早),就已经掌握反曲弓的原理,开始制作反曲化的长弓了。

古埃及十八王朝前期的反曲长弓
不仅在古埃及,同时期的欧洲也有过类似的发现。2011 年,在挪威的布莱海门国家公园的一处名为“Åndfonne”的冰川边缘的一处墓穴中发现了一张大约 3300 年前的反曲长弓。这是挪威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弓实物。不仅如此,这张弓并不是一个原始的“棍子”,而是一个精心设计和手工制作的工具。此外,工艺的质量是非常高的,证明在 3000 多年前的欧洲古人已经掌握了热弯处理弓体的技术。

“Åndfonne”弓
从目前的出土实物分析,单体弓的反曲化制目前发现有两种解决方式,一个是类似埃及长弓这样利用热弯的方式处理弓梢,还有一种就是和角弓的制作方式类似的插接梢 / 外贴弓梢的单一材料组合方式。

让我们一起去北美寻找证据:

一张来自加拿大北部图克图特诺加特(Tuktut Nogait)国家公园的反曲单体弓。

“Tuktut Nogait”弓
这张弓在当地是一个比较孤立的发现,研究人员也没有办法确认该弓的准确年份,有可能是几百年,也有可能是几千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张弓使用了插接梢的工艺,这是人类的弓箭制作技艺进步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

注意插接处理的弓梢部分
这类使用插接方式处理的单体弓按照现有的实物分布就会发现,整个环北极地区均有这种类似的弓发现。

在芬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部分历史时期就曾出现过类似的弓形。

“Finno-Ugric”弓
这种被国际学者统称为“西伯利亚弓”的弓形从斯堪维尼亚半岛沿着亚洲北岸一直延伸至勘察加半岛,遍布这个环北极圈地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西伯利亚楚科奇人使用的反曲木弓。

“Chukchi ”弓
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反曲并带弦垫的单体长弓间接影响了东亚角弓的弓形,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具体在角弓篇详细阐述。

楚科奇人形高达
我们不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掌握这种材料组合式的做弓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组合式的工艺不仅仅只用在弓梢的反曲制作上,比如非常有名的不丹竹弓,就是用两片竹片在把手处叠加的方式制作。

不丹竹弓
北美印第安人的脑洞更大,直接将两张弓绑在一起使用,通过并联弓臂的方式提升了弓的效能。

加拿大五大湖地区的双体弓
当人类已经点了材料复合的科技树并在不断追求更有威力的弓时,单一材料显然无法满足人类了,两种以上材料的复合弓的出现也就理所应当了!

三,进击的二材复合弓

之前说过材料复合的弓是由单体发展而来的,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当人类了解了每种材料的特点之后,按照不断试验的经验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弓,这种弓相比于单体弓而言有着更好的性能,作为两种材料复合的弓的代表,本节着重说下日本的和弓。

首先,和弓的特点是什么?一,长,特别长。二,上下弓臂不对称。这两个特点让和弓成为了弓箭发展史上的一个异类。

和弓也被称之为日本弓,是一种起源于公元前,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武器,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独特的“弓道”文化。

日本和弓的结构发展
日本和弓按时代分为:丸木弓(公元前 5 世纪)、伏竹弓(公元 10 世纪)、三枚打弓(公元 12 世纪)、四方竹弓(公元 15 世纪—16 世纪)、弓胎弓(日本战国时代后期)不同时期的弓制作工艺不同。

奈良时期的日本和弓
和弓最大的特点就是弓形不对称。之所以不对称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因为它两米二几的长度。这种长度是为了完全拉满箭有足够的威力,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原理(英国同理),缺乏优秀的制弓材料,虽然日本的竹字资源极其丰富,竹子也拥有很好的弹性,但是恢复性差,如果弓做的很短,那么使用次数过多就会导致竹子内部纤维就会受损,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只能通过用竹木材料的复合并将弓做大做长来提升威力。而弓体过长上下弓臂对称的话,考虑到日本人的高,使用者会很不方便。而不对称的话,将握持点放在整张弓的 2/3 出,不论跪射,骑射都都没有太大影响。

两张战国时代的日本和弓
第二点,不对称设计可以减震。弓回弹以后震动最大的地方是弓的对称点。但日本弓是在弓臂 2/3 的位置用虎口推弓。这样,箭出去以后,手接收的震动很小。江户时代又有了弓返(箭出去之后转弓)的技术,震动就更小了。总而言之,和弓是一种在有限条件下很高明的设计。并不是故意非主流,性能也不错。

两张江户时代的日本和弓
关于传统和弓(竹弓)制作工艺最为直观的资料当属 2009 年美国国家地理特约 Ian Marsh 指导拍摄的《武士之弓(Samurai Bow)》。也正是因为此片在国内的播放,使得动漫里常见,实物却不常见的和弓才渐渐走入了弓圈和更多人的视野。

一张现代日本和弓
当然,两种材料的复合弓并不止和弓一种,和弓还仅仅是用两种植物材料复合,而北美印第安人的筋木弓已经使用了动物的筋作为复合材料之一,相较于竹木复合的日本和弓,筋木弓更接近角弓。

北美印第安筋木弓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北美印第安人的筋木弓磅数和旧世界的大多数弓相比并不高,与后世所谓的美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美洲猎弓)也并无多大关系。从制弓技术上看,在未受现代技术影响前,北美印第安人应该保留了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时所采用的原始复合木弓技术,和英长的体系不是一回事!

北美印第安人老照片
另外,印第安人的射箭技艺在没有收到现代射箭技艺的影响前还是比较原始捏箭手法,与晚期智人的射箭手法类似,属于非常古老的手法,证明美洲大陆弓箭的演进程度很低,与外界的交流程度也很低!

四,筋角复合弓来了

在人类历史上,筋角复合弓的出现是跨时代的,是人类非常伟大的一个发明,它将几种不同的材料按照一种精心设计的方式组合起来,以达到高效的发射箭矢的效果和良好的耐用性。角弓在古代已经不仅仅是战场上的重要武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古代角弓的制作技艺,长久以来一直是走在材料力学的最前沿的,不客气的说是否能掌握角弓的制作则是一个古代文明军事程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各种角弓
什么是角弓,《周礼·考工记·弓人》中则有对角弓的选材以及制作工艺有着详细的描述:

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也就是说角弓指的是用动物的筋、角,这两种天然的弹性材料作为蓄能的主体,和其它若干种材料,用胶和合而成的弹性弓体。

据考古发掘,距今最早的角弓出现在公元前 3500 年左右的古埃及。(也有说法是从亚述地区进口过来的)

埃及三角弓
1912 年考古学家在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中发现多把用羚羊角制成的释弦状态的角弓,证明了早在古埃及时期角弓就已经大量装备了!

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大量埃及弓箭
出土的弓箭中通过研究共发现了 15 种结构类型,其中角弓的结构类型就有 8 种之多,充分证明了在古埃及十八王朝时期,人类的角弓制作工艺还处于探索期,只有去探索不同的结构才能优化出最佳构型,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各种各样的埃及弓的截面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埃及弓制作工艺是一种利用一对羚羊角和木材,筋腱组合而成,利用了羚羊角的天然弯曲制成反曲装的弓臂。但同时也有可能为了不使弓整体的反背过大,弓把部分被设计成了内曲。因为这两个原因,这种弓在上弦后就由于预应张力的作用而构成了一个标准的三角形。相比较于长弓而言,正是由于生物材料的应用让角弓能够在维持弓箭威力的同时还能缩小体积,使得短小精悍的埃及三角弓更适合埃及人在战车上使用。

埃及弓的一种界面构型
在人类文明火光的照耀下,埃及三角弓广泛存在于北非、小亚细亚半岛等地区,正是由于古人们的智慧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一种崭新的武器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并对后世的角弓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埃及壁画上的三角弓
埃及壁画上的三角弓

目前呢,在国内对埃及三角弓的研究并不深,主要是资料获取渠道过少,而且流通在市场上的三角弓藏品基本没有,想一窥三角弓全貌的朋友只能辗转埃及的博物馆啦。

埃及三角弓与后世弓形及制作工艺的关系现在已经不能考证了,但是在稍晚的时候,一种广泛流行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弓出现了,这就是斯基泰弓!

斯基泰弓
斯基泰弓故名思议,因其使用者斯基泰人而得名的一种弓形,斯基泰人在古代就是种泛称,而且只是希腊人的称呼而已。

在古希腊的很多文物上有许多斯基泰弓的形象
引用下 @关毛 老师关于斯基泰人的回答中的一段:

相对于波斯的称呼萨卡人、中国的称呼塞种,虽然近似,但还真不大相同。譬如希腊人眼中的斯基泰人就不包括马萨革泰人,而波斯人眼中的萨卡人就包含希腊人嘴里的马萨革泰人,中国人眼里的塞种还包括斯基泰人和萨卡人里都不包含的吐火罗人。其实说白了,希腊人眼里的斯基泰人,就是东北方向的、来自内亚的、白色人种游牧民族的泛称。波斯人眼里的萨卡人,就是东方的、临近波斯的野蛮人的泛称。而中国人眼里的塞种,说白了就是白色人种的泛称。其内涵是不同的,当然现在也可以模糊地将上述全以斯基泰人泛称。
目前通过对中国新疆洋海墓出土的斯基泰弓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埃及三角弓制作工艺的多样性,斯基泰弓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了很多,和现代的角弓制作相比虽然还是比较繁复,但起基本原理已经相通。

斯基泰人的大致分布
和现代角弓不同的是,斯基泰弓并不完全是角、干、筋的排列,而是角被两层木材夹在中间,然后在贴角、铺筋,最后横缠筋丝加固,这种制作技艺很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角弓制作工艺所致。

斯基泰弓的结构示意图
斯基泰弓的出土范围极广,不仅在中国新疆,在黑海沿岸也有出土记录,甚至当时的中原政权也一度装备过斯基泰弓,甚至有可能汉语中“弓”这个字就是斯基泰弓演变过来的。

汉字“弓”的演变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关于斯基泰弓的描述中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斯基泰弓就是一根木夹角的角木复合棍,这种描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作者并没有看第一手资料,加上各种人云亦云的结果,其实关于斯基泰弓的很多资料。谢肃芳谢老很早就有过整理,关于斯基泰弓的论文在网上也有公开下载渠道,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在斯基泰弓称霸欧亚大陆的时候,一种更加成熟的弓种悄然出现了,这就是长梢角弓。

2-5 世纪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长梢角弓
长梢角弓是霸占角弓时间和地域跨度最长的一种弓形,这种弓的制作工艺多是弓把胎斜搭,角片到望把渐薄,弓把和弓弭外贴骨片加固,受材料和技术所限多用拼角制作。

13 世纪时期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的室韦蒙古弓
长梢角弓的出现也许是受到了从石器时代便流行于欧亚大陆的一种单体木弓的影响,其长而窄的弓梢侧面厚于弓臂,是不参与形变的杠杆,其弓臂宽而薄,是弓体的蓄能部分。

公元 3-5 世纪时期新疆尼雅地区的长梢角弓 注意弓把处的斜搭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尼雅地区出土了大量角弓,均为汉代时期的长梢型角弓。由此可见,在秦汉时期长梢角弓就已经出现,并在中国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中大量使用。保守估计长梢角弓这种弓形的弓一直很长时间都都未曾改变,历史存在时长保守估计近 15 个世纪。

中国古画中的长梢弓
在中国,中原王朝至少从汉代开始就已经大规模装备长梢角弓,直到南宋末期长梢角弓才被新的弓形所取代。但长梢角弓直到明代还有陆续使用的情况。

12 世纪左右的格鲁吉亚六臂长梢弓
不仅在亚洲,欧洲部分地区也长期装备过长梢角弓,以东欧高加索地区的切尔克斯文化为例,作为东欧游牧民族的一支,长梢类型的角弓在此地区大量被发现,从考古实物中发现,东欧地区的长梢角弓梢子与弓臂的反曲角度相较于中亚草原的长梢弓已经有了明显的加大,有些实物甚至有了弓梢起脊的倾向。

“Cherkess”弓
2013 年,在俄罗斯高加索西北部的山区,现今的 Karachai-Cherkess 共和国境内,海拔 1000 多米出发现了一处 8-9 世纪时期的切尔克斯文化的墓葬,这个墓葬被命名为“Moshchevaya Balka”。这个墓葬的发现处离丝绸之路曾经经过的地方不远。墓葬中出土了一张长梢角弓,梢子的反翘角度已经非常大了,甚至一边的梢子已经有了二段反翘的处理,这张弓与后世的弓形有何联系我们并得而知,只有等待更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了。

时间到了公元 13 世纪,蒙古人发动举世震惊的西征,伴随着蒙古人政府世界的脚步,一场角弓的大发展也随之到来。

北元弓
在蒙古人征服的过程中,西亚先进的制弓技术随着蒙古人的四处征伐开始向亚洲各地传播,新的制弓技术开始普及。到了元朝时,这类弓形大批量的装备,成为了当时东亚的主流弓形。

《元世祖出猎图》中的元弓
这种弓形很有可能影响了明代时期的角弓形制,但非常可惜的是,目前明代弓箭形制还没有实物出土,所以只能从古画中一窥究竟!

古画中的明代角弓
继承元代弓形的长梢形制的角弓,现在一般被称之为“开元弓”,该弓形和元代弓形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挂弦方式,这种挂弦方式长期存在于中原地区,算是明代角弓的一大特征!

同时期的西亚,角弓形制也在剧烈的变革中,随着制弓工具的进化以及制弓手法的革新,“深插弓梢”的技术在西亚的弓形开始流行起来。

不过很可惜,那个时期的深插捎弓形目前也没有实物出土,不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地区的一种角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兴都库什山区交通极其不便,由于文化交流不畅通,所以在当地保留了很多高古时期的制弓技术。

“Hindu Kush”弓
一张 19 世纪时期的阿富汗角弓,其工艺非常有可能与角弓工艺变革时期的工艺相似,粗壮的弓把疑似还是采用斜搭弓胎的方式,但是弓梢的处理已经采用了深插梢的方式,为了让弓梢的反曲角度更大,对弓胎的处理必不可少。

“Kashmir”弓
走出兴都库什山,我们找到一张 18 世纪左右克什米尔地区的角弓作为对比参考就会发现,深插捎的工艺在葱岭以西的地区已经存在非常长的时间,再加上几百年的工艺进步,弓把也逐渐参与插接工艺,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角弓制作越来越成熟,这时候距离我们熟知的那些弓形的出现就已经不远了。

先看西亚系:

首先是西亚弓形的代表——土耳其弓!短小精悍的弓体和外凸的把手是土耳其弓的显著特征。

“Turkish”弓
土耳其弓结构尤为特殊,可以说是古代世界筋角木复合弓的范本,其制作工艺也把材料的性能发掘到了极致。复合弓的四种材料(筋、角、木、胶)分别有各自的特性和功用。

同时期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还有一种优秀的弓形就是——鞑靼弓!

“Tatar”弓
鞑靼弓和土耳其弓几乎可以混同,结构类似,但区别还是有的,第一个显著区别是鞑靼弓要比土耳其弓长很多,另外鞑靼弓的把手与土耳其弓的外凸事把手也不一样。

最后是波斯弓!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大多数波斯弓基本都是以赞德王朝至铠加王朝时期的居多。

“Persian”弓
和土耳其弓类似,波斯弓也是典型的西亚弓系,土耳其 – 鞑靼 – 波斯三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据我发现铺筋方式的不同是最大的区别。

土耳其 – 鞑靼 – 波斯铺筋方式的不同
西亚系的角弓影响范围极广,直接影响了南亚地区的弓形,间接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弓形发展,甚至有可能中国明代就直接进口了很多西亚的弓。

然后来看南亚系:

南亚系的角弓一直奉行着大脑洞的风格,先看来自巴基斯坦的选手——“信德”弓!

“Sindh”弓
毫无疑问,信德弓的技术也受到了西亚弓形的影响,这张发现于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弓经过分析应该使用的是羊角,铺筋方式也很特别,不过目前信德弓的中文资料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

然后“螃蟹”来了!

“Crab”弓
西亚系的制弓技术在阿三这里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莫卧儿帝国的螃蟹弓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弓了,由于弓下弦后更像是螃蟹的壳,所以这类弓便得到了“螃蟹”这个雅称。

螃蟹弓的结构示意图
螃蟹弓代表着西亚弓形蓄能极致的代表,无论任何一种弓的设计都是在符合当地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军队作战需求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认为清弓是能代表目前中国弓形的终极形式,那么螃蟹弓就是可以代表印度弓形的终极形式。

说完了南亚看北亚:

北亚角弓的资料更加稀少,大家只能看图分析了!

首先是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张角弓。

布里亚特蒙古弓
弦垫的出现是最大的特征,梢子的反翘角度不大有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导致天气气候不适合做大反翘弓形的缘故。不仅仅在布里亚特地区有这样类型的弓,在哈萨克斯坦地区也有类似的弓形发现。

哈萨克弓
不过考虑到哈萨克历史曾经大规模的进口过其他地区的弓,说不定这张弓也是从蒙古地区进口的呢。

北亚系角弓的结构分解
北亚系角弓的前世今生由于资料匮乏的原因我们日后再去研究,也望各位弓友继续发掘。

现在我们最后来看东亚:

相对于西亚的弓形,东亚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弓梢大反曲高弦垫的设计师东亚角弓的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清弓!

清弓
关于清弓的起源目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的说法是,清弓源自元(明)时期长梢弓的自然发展,而弦垫的出现则是自然而然的伴随弓弰反翘角度和稍长而设计的。

第二种的说法是,清弓起源于明代中晚期在蒙古或东北地区出现的一种短梢弦垫的弓,在清早期弓梢的逐渐加大,随着满洲人入关形成单一形制一统全国弓形的局面。

第三种的说法是,清弓起源于西伯利亚通古斯人(楚科奇人)的一种反曲弓梢加弦垫的单体弓,这种被称为西伯利亚弓形的单体弓与角弓进行了融合,最终形成了清弓。

清弓的三种来源(待考证)
以上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有待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清弓作为一种优秀的弓形不断地在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弓形发展。比如说蒙古弓与青海弓。

喀尔喀蒙古弓

青海弓
其实将清弓 – 蒙古弓 – 清弓这三种弓强分彼此已经是现代的事情了,引用射箭沙龙版主飞雪的一篇老帖子“有感于 — 清弓.青海弓和蒙古弓的区别”中的一些描述:

清弓 — 清代的弓,在这个前提下在当时所有清朝版图内的弓都应该称为清弓。而且当时对全国的武备规格有严格要求(同一种弓形、局部地区可以有三种规格)。最直接的清弓分类法应该是长梢清弓和短梢清弓。
所谓的“青海弓”弓形在内蒙古、东北、甘肃、青海、西藏都存有很多实物,而且这个短梢弓形占当地总弓形量的 97%左右(并有人声称确实见过祖辈将弓梢钜短)。而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古董清弓长、短梢对比比例正好完全相反!即便是 30 多磅的贵族娱乐用弓也是严格遵守着清朝武备的规格要求。这说明一个问题,皇城附近的武备要求更严格。
现今所谓的“蒙古弓”指的更多是蒙古国的角弓。清代以前的弓形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主流弓形的确是长梢、宽臂(此弓形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流传历史相当悠久)。但还包含至少两种以上的高速弓形(土耳其、鞑靼、螃蟹弓…)。纳入清朝版图后武备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才有了今天的弓形。
现代的蒙古国角弓为何弓梢这么粗大、弦垫大的夸张那?我认为和现在的蒙古国国民性格有关 —“不拘小节、能用就好”。粗大的弓梢能砸碎核桃。虽然这对动能输出效率会打很大折扣,但是似乎蒙古国的弓师和射手并不在意这个,并且经过刻苦的锻炼蒙古射手依然能完全和手上的弓融合并打出惊人的精度。
然后是韩弓,韩国棒子的东西就简单带过了提一嘴就得。丙子胡乱之后,清弓开始了对朝鲜弓形的影响。

朝鲜御角弓
硬质弓梢大反曲的韩弓逐渐取代了原有的韩弓形制,但是甲午之后日本人的到来又为韩弓带来了和弓与弓道的元素,最终韩弓进化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现代韩国角弓
当火药武器取代了弓箭走上了历史舞台,弓箭从此慢慢退出了军事武器装备的序列,但是随着材料学的大发展,新型的现代材料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天然材料,弓箭也从一种军事武器装备逐渐转变成一种运动项目,新式的现代弓箭即将破茧而出。

五,现代材料的现代弓

现代射箭运动起源于 14 世纪的英国,到 16 世纪逐步演化成一项竞技活动。1673 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Royal Archery Association,RAA),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专业射箭组织。

维多利亚靶弓
射箭项目进入现代奥运会是在 1900 年法国巴黎举办的第 2 届奥运会,成为当届 20 个正式比赛项目中的一项。此后,在 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第 3 届奥运会、1908 年英国伦敦第 4 届奥运会和 1920 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 7 届奥运会上,分别设置了射箭比赛。

安特卫普奥运会之后,由于射箭比赛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且各方在制定规则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导致射箭比赛从 1924 年后长达 52 年的缺席,直到 1972 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射箭重新成为奥运项目直到现在。

女子射箭项目于 1904 年引入奥运会,是奥运会史上的最早有女子项目的几项运动之一。

1908 年奥运会上的女子射箭项目
1931 年,国际箭联(FITA,法语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Tir à l’Arc 的缩写,2011 年更名为 World Archery)在波兰成立,并举办了第一届射箭世界杯。

1933 年射箭世界杯比赛
直到 1933 年,射箭项目中所使用的弓与传统的单体长弓没什么区别,单体或者多层木压质的弓体,两端挂弦处可能有角质的弦槽,没有搭箭的箭台,直上直下的弓把,没有为“推弓”的动作做出优化外形,射箭的姿势也是五花八门。

不过就在那一年,Fred Bear 先生创立了熊牌弓箭公司。现代弓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了。

著名的“熊”牌
“打猎时如果没有 Fred Bear 老爷子的庇佑,你最好别下手”

Fred Bear 先生并非像 Byron Ferguson 先生那样年纪轻轻已经技艺超群。这个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场主的孩子在他 21 岁时他离开了自家经营的农场转而投身到了汽车之城底特律寻求商业上的发展。到其实一直在 29 岁之前,他都没有接触过弓箭狩猎,也是那时处于一个偶然的契机,贝尔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了弓猎并为之痴迷,并开始学习弓箭的制作。之后在 31 岁的时候和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Bear,全身心投入到了弓箭制造产业中。

Fred Bear 先生
在 Bear 先生叱咤江湖的那个年代,弓箭依然和几千年前的单体弓毫无二致,由于木纤维本身的疲劳特性,当时弓的寿命都非常有限。直到 40 年代,玻璃纤维布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弓的做功效率。但是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贴在在弓腹位置。到了 1946 年,熊牌弓箭公司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新式材料弓的专利申请。

“玻璃纤维增强弓”的专利
后来 Bear 先生得到了结构更加优化的新式玻璃纤维片,再加上优化过的粘贴工艺,解决了木材与玻璃纤维片脱胶的后,在 1950 年,他投出了新的专利申请。

“合成层压弓”的专利
至此玻璃纤维材料不仅仅被描述为“增强材料”,而是被称为“弹性材料”或则“蓄能材料”。人类第一次在弓的制作中摆脱了对天然材料的过度依赖。此后,一批切割整齐的枫木薄片就可以作为弓合格的芯材。弓箭,终于从手工艺品进化成了合格的工业产品。

更贴合手型的“推把”专利
紧接着在 1956 年,Earl Hoyt Sr.先生申请了一项让射箭运动更符合“直线用力”的专利,那就是更符合手型的“推把”,“推把”由于能让射手的推弓手处理一个更稳定的状态,所以对射击精度很有帮助。

弓窗的发明
另外,为了提升射击精度,解决让箭发射时不受到弓臂的干扰的问题,弓窗的发明也就顺理成章了,弓窗发明的时间众说纷纭,目前有资料可查有三位,J.O.Lowell 先生于 1940 年左右发明, C.J. Cameron 先生于 1931 年左右发明以及 W.H.Wright 先生和 G.L.Thorne 先生在 1897 年左右发明。

Howard Hill 先生
但是不管怎样,现代弓箭的几大要素已经具备齐了,新式的材料与工艺能够根据需求批量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弓形,符合人体手型的“推把”让射手射箭时更加稳定,弓窗的出现让出箭不在受到任何干扰提高了射箭的精度,再加上如 Howard Hill 先生这些弓箭大师的推广,各式各样的现代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Hill BIG5
虽然现代弓箭技术在不断更新,Hill 风格的长弓依旧使用着传统的玻璃纤维和竹木层压技术,保持着 20 世纪 50 年代的经典传统风格,正是因为 Hill 的长弓保持着这些经典因素的原因使得希尔风格的长弓依旧如此令人着迷。

Kodiak Magnum
另外,相对于传统弓的硬质弓梢而言,Fred Bear 在 1950 年申请专利的时候顺便发明了新式的软制弓梢,软制弓梢的材料与弓臂其他部分材料一致,不仅仅可以简化工艺,由于弓梢本身的形变可以增加更多的弓臂长度,拉感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熊牌的 Kodiak Magnum 反曲弓,短小的弓身深受弓猎爱好者的欢迎。

Black Widow
大概在上世纪 60 年代,三分体的技术逐渐成熟,弓能够简单的拆解为三部分,这样人们携带弓箭将更加方便,比如著名的土豪弓黑寡妇就采用的后置弓片设计的三分体弓。

black swan archery
随着层压工艺的越来越成熟,人们可以生产出更加极端更加奇葩的弓形,比如黑天鹅的大波浪片弓。

Win&Win INNO AL1+SF AXIOM Plus
最终随着轻质金属弓把与各式配件的出现于普及,现代反曲弓终于变成我们熟知的样子。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 美国选手 John Williams
到了 1972 年弓箭运动项目重回奥运会的时候,选手的器材已经和现在的反曲弓别无二致了。现代弓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进化也仅仅发生在 1933 到 1972 这不到 40 年的时间里,由此可见现代工业对文明推动力是多么的巨大。

当然技术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随着人们对弓箭性能的更对追求,当更多的技术被投入到弓箭行业,更新的时代,要来了。

六,终极——机械复合弓

第一把机械复合弓的创造者,一直都没有完整的答案,在如何增强弓片储能的 70 年代初期,很多弓制造厂商通过增加折返弓片 / 副弓片,来让射手获得同样拉锯下更快箭速的弓种。

当然,这种靠多弓片的组合弓本质上依然需要使用者付出相当大的力气去获得额外的发射能量,很快同年,由滑轮做工取代副弓片的方案立刻诞生,比如 70 年代非常著名的 Allen Compound 滑轮系列产品。

Allen Compound
当时整个 70 年代中期,各路弓厂和企业都加入了滑轮机构的创意中,诞生了一批通过轮组来实现蓄力储能的型号。

Martin Archery Kam Act
还有当时 PSE 的 1977 年的这款 Presidential Citation 滑轮弓,采用了金属镂空的铝合金结构和轻量化的 瞄准瞄具 和 减震平衡杆!

Presidential Citation
可以说在上世纪 70 年代,PSE 就非常关注现代复合弓的精准优势,并在其后续产品中将它发扬光大。

1974 年的弓箭世界杂志就针对市场上如雨后春笋的复合弓新科技产品,打出了标题“射程——远在你视野之外!”并附上了当时市场上主要的三款造型产品。

1974 年的弓箭世界杂志
而有些弓箭作坊的制作者们绞尽脑汁的利用滑轮的位置结构来获得更多的储能,最后提出:弓片储能厚即可,1 片也是片的思路。于是就在这个创意大爆炸的时代走上了邪路。

One limb
当然,最终这个产品并未如期推向市场。

还有那种玩滑轮玩 high 了作坊,比如 Herter 复合弓,6 个滑轮,利用多轮组,尽可能的实现增多的开弓轻松, 但是数量繁多的轮组也将能量在传输时损耗掉。

Herter
而一些已经取得足够箭速和稳定性能的弓箭厂商,已经在电视和平面媒体上大肆宣传和广告。1978 年 bear 熊牌则推出了他们技术突破的型号:Tamerlane II

Tamerlane II
这款弓因为广告出色和市场宣传到位,使 bear 在当 70 年代末的复合弓市场可谓一帆风顺。

1978 年熊牌弓箭的平面广告
整个 70 年代,机械复合弓完成了从弓片折返诞生—— 滑轮储能、较小省力比的加入——到优化滑轮安装的位置的进化,而随着弓箭器材制造业进入了金属材料机加工飞速发展的 80 年代,滑轮(动滑轮、定滑轮)轮组的结构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人们对现代复合弓储能和微小省力比的要求。

person Mach 1
1981 年 person 工业推出了“Mach 1”复合弓,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滑轮位置来实现弓的性能调节,但是因为缺少偏心轮(CAM)的参与,滑轮组的位置不断的被各大厂商折腾了多年,最终随着“Mach 1”的诞生,标志着 70 年代的滑轮储能设计走到了终点。

而在 80 年代的初期,martin、Stemmler、york、bear、PSE 等厂商都在研发提高储能与开弓省力比的关键——(CAM)铝合金偏心轮组。1982 年,上述厂商都推出自己研究出单偏轮(CAM)技术的新款复合弓,他们都对自己的 cam 单偏轮的设计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平面广告宣传:

“丢掉你的滑轮弓把,你根本数不清楚那玩意要装多少个轮子……”
一股浓浓的 80 年代北美广告台词调调。

Bear Omega / Indian X
1982 年 bear Omega / Indian X,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是可以自己更换 CAN 模块来实现省力比的改变的,弓身依然是比较保守的木质弓身。

同年,PSE 则推出了自己的 CAM 轮组复合弓——Excalibur

Excalibur
另外,还是 1982 年,Stemmler 也推出了 CAM 轮组 Centaur 复合弓。

Centaur
以上三个厂商的弓有个特点,就是长的真像,同样的木质弓身,差不多的 CAM 轮组,真怀疑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的。

同年,当时的弓界巨头 martin 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产品,不惜重金发布了彩页广告(当时杂志都是黑白的,中间几页彩色广告纸收费很高),Martin Cougar Pro Series 闪亮登场!这把弓采用了滑轮分弦模块,还有与 Mathews 类似的双缆 AVS 结构 。

Martin Cougar Pro Series 广告页
1984 年,HOYT 公司 也推出了他们酝酿已久的产品:”Contender”, Button Buck” and “Stag”,从宣传页中,已经可以看到竞技复合弓的雏形开始出现。

Hoyt Archery “Contender”, Button Buck” and “Stag”
虽然双 CAM 偏心轮复合弓在 80 年代已经如日中天,但是对于 80 年代的 CAM 偏心轮复合弓产品,停止点 \固定拉锯的不固定则始终困扰着制造者,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固定拉锯是个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在没有拉锯模块(无法更换拉锯模块轮组)出现的 80 年代,直接意味着:

1、你的产品压根没停止点。

2、如果有停止点,拉锯就得靠推把的前后来调节。

Production model version 2
推把调节设计的复合弓丑是丑了点,但是不同臂展的人,至少都有适合自己的拉锯定位了,martin 公司对自己的推把调节专利感到非常自豪。

而在 80 年代中期,随着北美射箭运动的推广,现代复合弓被很多射箭比赛组织方所接受,在 1985 年,York 公司推出了了拥有封闭弓窗的射准复合弓,同时开发了比较规范的钢片箭台设计。

York S-T-O 系列
回顾 80 年代,martin 公司依旧辉煌,而 PSE、 HOYT 等公司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产品线,当时间进入在进入 90 年代后,这些厂商迎来了一位强力的竞争对手:Matt McPherson 先生和他的 Mathews 公司!

Matt McPherson 先生
进入 90 年代后,机械复合弓的高箭速、大射程的特性在北美户外狩猎用户领域越来越获重视(传统美猎对射手能力要求非常高,普通人很难击杀猎物),也就是说谁占据了北美狩猎用户市场,就抢得了 90 年代的先机。

SOLO CAM 技术
1992 年 Mathews 公司发明了革命性的 SOLO CAM (单偏轮)技术。这种滑轮系统的结构是一个单轮(堕轮)在弓的上部,另一个椭圆形状提供能量的滑轮在弓的下部。这一发明彻底改变了当 90 年代初 CAM 轮组复合弓的效能,单偏轮可以产生更快的箭速和更高的容错度以及柔顺的拉感,较低的噪音和震动,另外在维护和拉锯的固定上也变得更容易。这些都是 SOLO CAM 的特色。

Mathews Ultra
1996 年,Mathews 公司的“Z-Light”和“Ultra”两个猎弓型号赢得了市场很大的反响,两个型号弓身合理结构 、cam 轮组的可调节挂耳、固定停止点模块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即便是 20 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北美狩猎爱好者在使用这系古董弓上传自己的狩猎成果。炫耀自己战果的同时注明自己在用一把 20 年前的弓,已经成了今天狩猎论坛上装 13 加分的手段~~~

当然老牌弓箭品牌 PSE,绝不会任由 Mathew 出尽风头。

PSE 创始人 Pete Shepley 先生
但是在 90 年代前期,PSE 一直忙于和 HOTY 在射准竞赛弓反复较劲,从而推了很多经典的射准竞技复合弓。

PSE mach 5
比如 1994 年退出的 mach 5 型号,弓片采用了预弯强化设计。

PSE Spyder
到了 1999 年,PSE 推出的 Spyder 猎弓,则通过在轮组上 CNC 出大量的挂弦耳,来实现拉锯的变更。

同时期,一直以保守著称的 Hoyt 则有他们自己的发展思路。

Hoyt 公司的创始人 Earl Hoyt Sr.先生和他的夫人 Ann Weber Hoyt 女士
坐落于美国盐湖城的 霍伊公司,数十年来一直被评价为平稳、保守的复合弓设计发展思路。正是这种看似波澜不惊的产品缓慢演化,让他们的产品从 80 年代——90 年代——千禧年后的今天,一直是各大竞技比赛上获奖选手使用比率最高的器材。

Hoyt ProVantage 和 Hoyt ProForce
1990 年,Hoyt 发布了 ProVantage 和 ProForce 两款竞技复合弓,弓身形状不同是最大的区别。

Hoyt 赞助了很多比赛选手,在早期的各种大奖赛上,Hoyt 的复合弓出镜率非常高。

而对于猎弓的发展,Hoyt 并非以轮组为卖点,虽然 CAM 是复合弓的储能机构重要部分,但是弓片的效能才是是至关重要的。

Hoyt XT2000
90 年代末期,Hoyt 推出了他们引以为豪的双弓片结构新型号“XT2000”,双弓片的时代到来了。虽然现在任然有很多不错的复合弓品牌的型号是单弓片,但是双弓片的优势是毋容置疑的。

当然,整个 90 年代还是有奇葩出现的。1993 年,Oneida 公司借鉴和参考了 1992 年 Guzzetta 公司推出的“TLC4”设计,再重新设计弓身减重后推出了“ Oneida Eagle”。

Oneida Eagle
但是,折叠弓片式的复合弓设计开工后会导致轴距改变,这将直接影响箭的精度,但 Oneida 公司聪明的提出了“渔猎弓”的市场定位,为“ Oneida Eagle”占有了一席之地。

而 70、80 年代时期的两个弓箭大厂 bear 公司和 martin 公司,则在经历着研发革新的阵痛,90 年代的熊牌的猎弓依然需要通过调节握把前后距离,来实现本该由 CAM 拉锯模块来完成的拉锯调节。

Bear Jennings Archery 1991 T.J. Carbon Express
而在 80 年代就玩握把前后可调设定玩到吐的 martin,在 90 年代推出的猎弓产品实在不想再把他那套被销售商吐槽的握把继续用下去,而新轮组的研发也无太大进展。

martin Rage
到了 1996 年,martin 在提出了 elevated stabilizer 减震位置提高技术的同时推出了 Rage 系列复合弓, martin 应该很愤怒或者说无奈,用减震位置的技术宣传口号来遮挡模仿 Solo Cam 轮组布局的尴尬……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现代机械复合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弓片储能、预弯也越做越接近材料极限。2000 年之后,几大弓厂商也都在寻找突破点,新的 CAM 轮组也随着现代新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提升被设计出来。

Bowtech Fuel
首先出现的是由 Solo Cam 轮组发展而来的“Twin Cams”轮组,“Twin Cams”系统是由 2 个完全一样的偏心轮或者椭圆形滑轮上下搭配组成的。从理论上讲,这种滑轮系统上下轮完全同步转动,能够提供最平直的箭道,最好准确度和速度。这种系统的代表作品就是“Bowtech Fuel”。

Hoyt Nitrum
之后由 Darton 公司发明了一种由 2 个形状不一致的椭圆形滑轮系统组成新的 Cam 滑轮系统,这就是“Hybrid Cams”系统,也被称为 C/P/S 滑轮系统,这种系统上面的滑轮称为控制轮,下面的滑轮称为动力轮。从原理上讲混合滑轮系统即使没有同步的上下轮转动,也能有和双轮系统一样的平直的箭道。此后 Hoyt 公司也开始使用这种混合轮技术,开发了“Hoyt Nitrum”复合弓产品。

Bowtech Carbon Knight
2005 年,Bowtech 发明了一种名为“Binary Cams”的轮组系统,这种滑轮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修改过的 3 凹槽的“Twin Cams”系统,比起其他的滑轮系统,这种系统没有一个分开的弦来系住上下轮,不会限制住了滑轮的位置和转动的姿态。这种滑轮系统只有 2 根连系上下轮的控制弦,它达到了一种让上下滑轮“自由浮动”的平衡状态。从技术上讲这种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提供最平直的箭道和最大的能量。目前这种技术才刚刚开始发展,但是这个滑轮系统的设计理念引导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快我们就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类似的产品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代表作品“Bowtech Carbon Knight”.

Mathews HTR
在 2015 年,Mathews 公司推出了全新滑轮系统“No Cam”,开创了又一个弓轮技术的先河,这种上下相同的两个圆轮轮组的系统在同步性、一致性、平衡性、稳定性、精确性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No Cam”系统虽然牺牲了部分箭速,但换来的是轻松发力并且拉感非常顺滑,从开弓到峰值到停止点一气呵成,储能段前后过度十分顺畅。另外基于这种滑轮系统高对称的设计,Mathews 公司在弓把上能让握把的位置降到最低,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发射成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 Mathews 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使用了“No Cam”系统,比如大名鼎鼎的“HTR”系列。

Mathews HALON 6
紧接着 Mathews 公司通过“No Cam”系统的启发,在全新产品“HALON”系列中采用了的全新“Cross Centric”轮组系统,这种系统巧妙的采用部分双圆轮组弓弦的能量从而产生一种隐秘的平稳,并提供速度高达 353 英尺每秒的箭速。AVS 技术利用在这个高速轮组系统,以保持凸轮同步,在整个拉伸循环储存更多的能量,并提高了效率。简单来来说“Cross Centric”轮组可以看做变种增强的双圆轮,在不失其稳定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箭速。

至此,自 70 年代开始的现代机械复合弓发展到此告一段落,随着人类更新技术应用,弓箭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弓箭到底什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索利达尔·群星之怒
后记——想说的一些话

这篇 N 老长的答案终于写完了,回头一看发现问题是 2014 年提出来的~~~暴汗!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只提观点,不提结论,仅做抛砖引玉用,欢迎各位弓友一起探讨。由于弓箭研究(主要是传统弓领域)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在考古方面弓箭的研究是被忽视的,所以很难将世界的所有弓形的发展串起来,这篇答案中的某些观点只代表我的一种观点,如果有朋友有限的发现,咱们可以多多交流,毕竟这对弓圈的发展是个好事。

另外,世界历史范围所存在的弓形绝不仅仅是咱们现在能够见到的这些,比如爱斯基摩人用的弓我就没有办法将它们进行归类。

“Eskimo”弓
还有比如日本的鲸须弓,这种弓目前连制作工艺都已经失传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实物,同样这种短弓也不能划分至和弓系统中。

日本鲸须弓
更加不要提那些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弓了,所以弓箭的研究仍重而道远,望各位弓友还要多多努力。

最后,感谢一些人吧。

感谢意在的外的刘勇刘老板,就是 Y 的把我带入弓圈这个坑~~~哭~~~

感谢周晓初周员外,从他那获得了很多关于角弓和清弓的知识(虽然这个人经常油盐不进,从他嘴里套点资料真是难)。

感谢弓友 @晚上不睡早起不起@萧太师@水替 等人,最初进入弓圈的很多知识就是来源于他们。

感谢知乎作者专栏 @胡晓 关于长弓和现代弓箭的很多内容来源于他的文章。

感谢射箭沙龙复合弓版主石斛兰,现代复合弓部分的内容出自他的文章,并已经授权转载。

最后,祝大家射以观德!

“新玉女掌门人” 上位之谜

一、

2001 年,“玉女掌门人” 张柏芝,在拍《浪漫樱花》时,发现同剧组的女二派头很大,开工收工有专车接送,还有貌似警卫员的壮汉在片场守护。

不仅张柏芝,导演组也很震撼,这阵势,令人想入非非……

这位在张柏芝与郭富城主演的电影《浪漫樱花》中,饰演女二的,是 18 岁的韩雪,正在苏州念高三,第一次拍电影。

1

她 6 岁唱歌,屡次获奖,还在 12 岁那年作为苏州唯一的 “红领巾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成为大人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为吃顿饱饭发愁时,4 岁的韩雪已经坐上了私人飞机。她显赫的家庭背景,和同龄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关于她讳莫如深的家族背景,网上流传多个版本,广为流传的是,说她家族多人在部队担任要职,外公是开国将军、《亮剑》中 “李云龙” 的原型王近山中将……

这种传言是否真实呢?看看韩雪的上位史就知道了。

二、

生于苏州的苗族姑娘韩雪,小时候就唱歌不错,英语也很出色,家人给她的规划是做一名翻译或外交官,偏偏她对当明星这事很执着。

所谓出名要趁早,最好来个一鸣惊人,于是就有了一场噱头十足的 “造星运动”。

2000 年,香港嘉禾影视公司,在上海举办了一场 “世纪之星” 影视歌新人大赛。17 岁的韩雪在这次大赛中,一鸣惊人,斩获全国金奖。

这时的网媒正在兴起,关于比赛的一些 “内幕” 就此在网上传开了。

记者用 “大爆冷门” 来形容韩雪夺冠,一些热门选手为此心里失衡,极度不满。因为 17 岁的韩雪,除了打扮像章子怡,表现并无突出之处。

赛后,韩雪签约嘉禾,主演了电影《浪漫樱花》、电视剧《南北一家亲》,重要的是,这些戏,都是与名导名角合作的。

家里人怕她年龄小被欺负,第一次拍电影时,还派了专车和身着军装的司机,为她保驾护航,让同剧组的张柏芝大吃了一惊。

回首看那场 “世纪之星” 选秀大赛,像是专门为韩雪量身订制的,好让她出道时师出有名,光环加持,拍个主角也顺理成章。至于亚军和季军,江湖上连个名字都没有听过……

不过,韩雪坚称自己夺冠是因为运气好,当年参赛也是瞒着家里人报名的。

不管怎样,还在念高三的韩雪,已经比那些科班毕业,通过龙套熬出头,甚至靠潜规则上位的女星们,幸福很多,也洁白很多。

2001 年,18 岁的韩雪考入上戏,与胡歌、袁弘成为同班同学。不久,不愉快的事就发生了。

三、

韩雪踏入上戏校园时,就和同学们不一样。她是文化考试第一名的佼佼者,是第一个带经纪合约的新生,更是胡歌眼中的 “白富美”,动不动就请客吃饭。

但校园规则,不太愿意卖她这个面子。

当时上戏明文规定,在校学生从大三起,才允许拍戏。而韩雪一进校就开始接戏,显然违反规定。

老师也不是不讲情面,表示她可以一年拍一部戏,多了就不行。可这个 “后门” 太窄,韩雪走着走着就不爽了,一年一部戏哪够啊。

于是一部之后,又一部,还和新索音乐签了唱片约,录起了唱片…… 这就闹得很不愉快了,韩雪看着校方的脸色越来越黑,极度不适,自己退学了。

也不晓得韩家人是怎么回事,没有摆平这个局。或许是深知这么明目张胆地撬动规则,是会遭反噬的。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韩雪对娱乐圈,是如饥似渴的真爱。

2003 年,韩雪主演了爱情剧《愤怒的蝴蝶》、武侠剧《飞刀又见飞刀》,还在电影《长恨歌》中一人分饰两角,还发了新曲《想起》,又唱了多首片头片尾曲……

20 岁的韩雪,荣获第一届金南方年度最具魅力女演员奖,一时被誉为 “走势最看好的影视歌全能新人”。

她一定觉得自己当年的退学决定,太英明了。

2004 年的韩雪继续开挂,主演了热播剧《江山美人》《萍踪侠影》《福星高照猪八戒》,发行了传唱度很高的音乐专辑《飘雪》。

这一年,21 岁的韩雪,凭《飘雪》获得 “东方风云榜年度最佳新人”,被幕后团队打造成 “新玉女掌门人”。

韩雪心满意得,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厉害一点。偏偏这时,噩耗传来了。

四、

2004 年,韩雪爷爷因病逝世。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大人物并非韩雪外公,而是韩雪的爷爷。

太阳下山了,但地面上还散发着阳光的余温。

2005 年,韩雪主演的苦情戏《错爱一生》登上 CCTV8,成为爆款,刷新了 CCTV 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纪录。

这一年,她还获了两个奖项,一个是 “第十二届东方风云榜东方新人银奖”,另一个是 “第二届金南方年度最具魅力女演员奖”。

一个歌手奖,一个演员奖,比演戏的唱得好,比唱歌的演得好,两手都很硬,就是要你服气。

不服?没关系,韩雪的资源继续飞升。

2007 年 1 月,韩雪获得第三届新浪网络盛典 “年度飞跃艺人奖”,这个时候的新浪,正被 “阳光四通” 控股,而 “阳光四通” 是 “前央视一姐” 杨澜和老公吴征牵头成立的。

“阳光四通” 还有一位合资者,是夫妇俩的共同好友万山,他曾在阳光卫视担任总经理,后出任阳光四通新媒体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一职。

此时的韩雪,正与大她 18 岁的万山,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

2007 年 2 月,韩雪以歌手身份,首度登上春晚舞台,独唱了歌曲《竹林风》。想想两年前,号称 “英皇一姐” 的容祖儿想上春晚,还得托成龙的 “促销” 手段。

这首《竹林风》还获得第 14 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这一届,东方风云榜首次启用网络票选,投票渠道正是新浪。

3 月,韩雪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名列第 83 位。年底,她主演的历史感情剧《北平往事》再上央视 8 套。

这一年,韩雪 24 岁,360 度的优秀,再努把力就是一线女星了。于是,她开始突破自我,演了很多跨题材的电视剧。

虽然并没有攒下观众缘,但这不能阻止她前行的魔幻步伐。

2008 年,韩雪的新歌《大雁归》,再获 “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新剧《爱情占线》,则令她获得 “新浪电视剧评选最佳女演员”。同时又获新浪网络盛典 “内地年度全能艺人奖”。

这一年,观众们又一次在春晚舞台上看到韩雪的身影,她跨界演起了小品《街头卫士》,这个小品还斩获了 “观众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语言类节目三等奖”。

然后,观众们惊讶地发现,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也出现了韩雪,她与王力宏、孙楠等歌手同台献声,与成龙、刘德华等巨星同台演出。

两个月后,韩雪以行动再造 “传奇”。她进入守卫森严的 “神舟七号” 飞船指挥间,拍照留念,并把照片公布在自己博客上…… 这能量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2009 年,26 岁的韩雪成立个人工作室,成为 “韩老板”。

2010 年,韩雪首次担任电视剧出品人,制作了电视剧《娱乐没有圈》,主演的谍战剧《决战南京》在 CCTV8 上星播出。

这一年,27 岁的韩雪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搭档冯巩表演相声小品《不能让他走》。以至于,有网友调侃央视成了韩雪的后方阵地,而春晚更像是在她家后花园搭的戏台子。

对于自己年纪轻轻却能三上春晚,韩雪的解释是:“春晚的导演们喜欢我,因为我每次排练都不迟到,不给大家找事儿。”

照这标准,人人上春晚并不是春梦呀。当外界开始质疑韩雪时,有一种 “幕后真相” 开始广为流传。

六、

韩雪在没有强劲代表作的支撑下,三上春晚,荣登奥运,资源好成一个谜团,吃瓜群众纷纷兴奋开扒。

除了她的外公被传是《亮剑》“李云龙” 的原型王近山中将之外,她的爷爷,也曾被传过是韩怀智中将…… 这些传言,韩雪方初期不否认不承认,任由舆论风起云涌。

于是她显赫的家族背景,被传成多个版本,经过多次解读后,出神入化,引来大量围观和议论:一个不敢惹、不敢黑的 “红三代”,成了各大论坛贴吧的热门话题人物。

韩雪躺赢,越来越火,与同样有背景有后台有资源的景甜、白冰、甘薇,并称 “京城四美”(详见万小刀公众号往期精选:《京城四美上位记》)。

与另 “三美” 的上位不同,韩雪的人设高贵洁白,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里子和面子都是一流的,圈了不少粉。

此时,大她 18 岁的万山,躺在枕边,笑得高深莫测,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2011 年,28 岁的韩雪突然被曝已隐婚生女,曝料人给出的男方特征是 40 多岁,已有家室,称韩雪通过未婚先孕的手段,逼婚上位。

善良的粉丝,认为这是谣言,那么高贵洁白的小仙女,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于是舆论变得激荡起伏,很是喧嚣。

这次,与不澄清爷爷身份的态度截然相反,韩雪团队很坚定地站出来否认,称 “传闻太可笑,韩雪没当妈妈,也没结婚”。

事件持续发酵,韩雪方接连回应,称 “如果传我结婚有孩子之类的我还能接受,但这个‘未婚先孕’的传闻,弄得自己像是没人要倒贴的感觉。”

优越感,优越感很重要。像韩雪那么高贵洁白,怎么可能倒贴呢?然而,后面发生的一幕却令人瞠目结舌。

七、

2012 年,某报记者在北京机场偶遇韩雪,她正跟一男子同行,全程交头接耳,轻声细语,亲昵得不像普通朋友。

但韩雪方坚决否认。什么 “护花使者”,什么 “秘密结婚”,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2014 年,韩雪在微博上很 “无意” 地晒出爷爷的军功章,身份被加持得神秘莫测,又似乎印证了什么……

后来,有媒体官宣,我们才知道,韩雪爷爷名叫韩曙,故乡在山西省灵石县,并不是 “李云龙” 原型,他 1936 年加入红军,历任副师长、师长、三十八军副军长,被授予过大校军衔。

“世纪之谜” 终于被解开。但那之前的韩雪,就是不告诉你,爷爷姓甚名谁,什么来头,让坊间几度热议,展开解谜运动,人气涨了一波又一波……

2015 年 4 月,韩雪在综艺《金星秀》上,晒出自己的 “三不原则”:不拍吻戏、不把自己当做圈内人、不和圈内人谈恋爱……

网友炸了,这是娱乐圈多么可贵的一股清流啊,“人淡如菊” 的样子和底气不是谁都有的,于是再涨一波人气。

然而,还没等到卓伟的 “周一见”,韩雪的路人缘,就在一次医闹事件中败得不成样子。

2015 年 6 月,韩雪突然在微博发长文,以《对不起,我今天发火了》为题,怒斥自己在医院看急诊时,遭受到的怠慢。

本来是看病开药的事,但韩雪很重视与医生的沟通,结果急诊医生看了病状就开处方,根本不想与她深度沟通,还怼她:“我不是心理医生,没工夫考虑你的感受”。

然后,这位医生就被韩雪发博曝光,闹得很大,最终被医院停职。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服,纷纷谴责韩雪在看病过程中与医生发生冲突,“很有礼貌很有修养” 的人设荡然无存,还任性地发微博,造成医生停职…… 太小题大做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就有了韩雪正义十足地炮轰 “移动流量清零” 事件,以及手撕 “携程霸王条款” 事件…… 很快又为她赢来一片赞誉。

不料,韩雪刚扳回一局,很快又有人补了一刀,令这片慢慢结痂的伤口,旧伤复发。

八、

2016 年 6 月,号称 “娱乐圈第一狗仔” 的卓伟,拍到疑似韩雪一家三口出行的视频、照片。“韩雪隐婚生女” 的传闻,再起波澜。

大韩雪 18 岁的万山,被曝光在大众面前。据说,两人于 2006 年相识,一见钟情,2011 年隐婚生女。

事件反转,网友们怎么品怎么难受,变得气势汹汹,言语间也毫不留情……

为了找回遗失的路人缘,自称 “不是娱乐圈人” 的韩雪,开始频繁参加各路综艺节目。

在《声临其境》上一人配音 8 角,又在《我就是演员》中,获得总冠军,成功圈了不少粉。

然而,好不容易攒下的路人缘,又因她在音乐剧《白夜行》中的 “假唱”,一点点给作没了。

与此同时,与万山有关的 “新浪”,每年向她发出生日祝福的待遇,也消失了。

后来,韩雪开始在访谈节目中,宣扬自己的 “独立女性” 的人设。这,似乎在暗喻些什么……

从她这几年频繁登上央视春晚、各大庆典活动来看,资源还是扛扛的,不知道背后是否又有了一股新的神秘力量,在为她保驾护航。

如何评价王家卫?

作者 / 唐朝
人物压倒了叙事

在香港电影界,王家卫是个异类,无可争议。他受惠于香港繁荣的电影工业,靠大明星拉到不菲投资,但是他又反电影工业,不按常规使用大明星,让他们演一些他们自己都不理解的故事。他还下狠手剪大明星的戏,甚至一镜不留。

比之更甚的是,他拍片极慢,预算透支,拍摄延期,导致大明星的档期严重受影响。张国荣、木村拓哉都因此跟他杠过。好在他的电影大受评论界和影迷欢迎,不叫座但叫好,所以总能找到投资。

在范围更广的华语电影界,王家卫也是个异类,有目共睹。他的电影既讲究视觉,也重视听觉。他把大明星拍得格外好看,早期频繁使用升格、跳帧以及 MV 化的镜头,创造迷离视效。

他一以贯之地偏爱特写、重视构图和色彩,让影片充满观赏性,加上文学色彩(诗意、浪漫、精简)很重的旁白,悦耳且富有解读空间。独白的嗓音独特,深沉忧郁,契合影片气质。

执导电影之前,王家卫做过编剧,写的都是恐怖、黑帮、爱情等符合流行趋势的剧本。处女作[旺角卡门]套着黑帮英雄片的外衣,上演落寞人生里的浪漫情义。正当红的刘德华和张学友饰演情同手足的黑道兄弟,他们的个性和追求左右着情节的发展。前者和张曼玉的角色坠入爱河,但因古惑仔身份,左右为难;后者一心想当英雄,总是给保护他的老大刘德华惹来麻烦。

看完[旺角卡门],你不会想起什么跌宕起伏的江湖斗,但一定不会忘记张学友在麻将馆羞辱黑帮大哥时的痛快气焰——他终于要回了面子;也一定记得刘德华找到张曼玉后,两人在电话亭里的纵情拥吻。恰如《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所说,他的电影人物压倒故事,“以人物作为叙事的基础”。

本片之后,王家卫便建构了一套完全个人化的电影语言,不依赖情节,而是从人物个性出发,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空间——孤独、疏离、浪漫、忧郁。所以他需要和大明星合作,并且善于重塑他们的表演形态,为他们设定可以自由发挥表演的情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家卫的无剧本拍摄,具备了创造性的空间。相对于叙事,他更在意角色在故事情境中的情绪。《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指出,“[阿飞正传]实际上是王家卫首部表现人物情绪的影片,人物压倒了叙事”。

所谓无剧本,并不是王家卫不写剧本。他写,但不会等到剧本写完才拍,演员不仅拿不到完整剧本,对自己的角色也不会全然尽知。表演以及部分故事是导演和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共同完成的。

2019 年,为给自己“翻案”,在领取香港电影编剧协会给他颁发的荣誉大奖时,王家卫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重庆森林]的剧本拿出来给众人过目——这是他迄今为止拍摄速度最快的一部电影,仅用了六周时间——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只有这部电影是按写好的剧本拍摄的。

慢工出细活,用来形容王家卫再贴切不过,但其实他也能快速炮制精品。《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结合电影本身和幕后及访谈资料,揭开了他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因为导演个人想法、演员档期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促使他的电影拍摄周期一再延长。[旺角卡门]算是在正常速度下完成,从筹拍到完成,可能历时不到一年。

从第二部电影[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慢了下来,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他在构思故事时,不局限于单部电影的限制,[阿飞正传]原本的片长设想是三四个小时,分上下集上映,下集的故事从片尾才出现的梁朝伟发展下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拍片的方式十分倚重有演员参与的现场创作,而不是严格按照剧本设定拍摄。由于没有完整剧本,故事总在变,增加了创作上的变数、难度和不可控性。

[阿飞正传]票房惨淡,王家卫只好放弃下集拍摄计划。帮助他拿到[阿飞正传]投资的好友刘镇伟,此时(1991 年)和他一起成立了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之后的电影都是在这家公司完成。当他着手拍摄第三部电影[东邪西毒]时,陷入了比[阿飞正传]更严重的超时问题。

但,神奇的是,他在剪辑[东邪西毒]期间,只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杰作[重庆森林]。之后,王家卫又以同样反常的速度拍摄了[堕落天使],将没能加进[重庆森林]里的第三段故事扩充成长片。

王家卫实际上没有把自己每部电影割裂开。他常由一部电影的创作联想到下一部电影的故事和情节。构思[花样年华]的故事期间,他萌生了[2046]的想法,并与[阿飞正传]形成呼应。

他的电影里关于时间、记忆、情绪和空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存在着内在联系。主角无论是身处古代江湖,还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都被一种近乎病态的情绪包裹。这种情绪深受时间、记忆和伦理关系影响。从形式到内容,王家卫已然创造了属于他的电影世界。

什么是当代艺术,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竹君

这一题估计我刚注册知乎那一年(2015 年)就有人开始邀请了,确实一直没写,因为感觉要回答好这一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不搞笑、不抖包袱,认认真真地回答了这一题;最后写完,字数很多,希望大家可以抱着良好的心态,仔细看这篇长答,相信可以帮助到你们去理解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 Diego
⭐️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在 1863 年,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叫《现代生活的画家》(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作为十九世纪最早预见现代生活对艺术影响的思考者,波德莱尔深知新的社会变革一定会在人们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显现出来,包括以绘画为例的艺术。于是,他在文章中写道,艺术的革新就要到来,这将是一场对于什么是美的新讨论,产生出全新的理性,全新的理论和全新的历史。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画像
对于什么是“美”,人们总有自己的固定理解。“美”的含义中自然包括了一些隽永不变的东西;但即便如此,如波德莱尔这样的现代主义者也告诉人们,美也应该包含与其现实环境相关联的元素。而艺术,作为一种美学,应当反映当下,反映出它的时代,它的潮流,它的道德和它的情绪。于是,从现代主义开始,一批又一批野心勃勃的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创作中不仅要学习和承载古典大师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把眼光放到自己生活的当下——在现实中去读出那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一种在生活的具体经验里如羽毛般轻盈,如流水般易逝,如梦话般虚幻的东西,并用自己的作品把这些情绪记录下来。

这种对于当下生活经验的记录,作为一种艺术现代性的具体表现成为了 20 世纪艺术创作的一大特征。这种传统在后来的现当代艺术发展里变成了一种脊梁——艺术家不仅要记录新的时代,更要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语言、新的手段去表达和再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艺术,包括当下的艺术家所创作的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行为、观念和新媒体艺术,都是新时代里艺术家们对于自身感受的、一种充满创新的记录和表达。而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丰富,还有各种各样没有被命名、或者正要被命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类型,将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观看方式的出现,而被纳入到当代艺术的旗下。

对“当代艺术”这四个字及其所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好比是创新、大胆、先锋、实验、激进等;但事实上,整个艺术界对当代艺术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论。尤其是因为现代艺术(Modern

Art)与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在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中有许多承上启下的接壤部分,因此如何定义当代艺术的时间起点,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1)一种主流的学说认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划分可以用二战的结束来作为标志。1945 年,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核能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在科技上的巨大成就被制成了一种杀人武器。这一军事行为也标志着在人性的战场上,人类开始用最大的破坏力去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说,原子弹的爆炸在人类文明史上砍下了深深的一刀,成为了思想和艺术的断点,哲学家和艺术家咬着牙、撕扯下还带着血的伤疤去解构人性的错误。而那一朵粉红色的蘑菇云,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可怕的罪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刻下创伤烙印。因此,“战后艺术”(Post-war Art)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在美国发声的第一章,反映出了一个怀疑主义的、否定一切的、精神虚无的人类生存境况。

James Rosenquist,F-111 (1964-65) at MoMA. 画面局部,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2)另外,还有一批学者认为,当代艺术的起点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他们认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到 70 年代才真正意义上结束,那时的美国在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爆发了如嬉皮士运动,女性主义运动等一系列反对现代理性、反对社会结构的思想革命。视觉艺术中产生了极简主义(Minimalism)、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行为艺术(Performing

Art)、视频艺术(Video Art)和大地艺术(Land Art)等全新的创作流派和表达方式,它们都极大地颠覆了现代艺术的传统。

美国大地艺术家 Michael Heizer 的作品记录
例如,大地艺术家们就直接跳出了现代社会的艺术语境,选择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的地方(如森林、湖泊、沙漠、海边等地域)创作即时性的艺术作品。他们的艺术甚至不需要观众的观看和参与,只有短暂的生命;常常是从大自然中就地取材,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再回归到自然界中去。作为一种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抗,尤其是反对现代社会所建立的审美体系,大地艺术家们选择拒绝服从体系内的创作和展示模式,另辟蹊径。因此,大地艺术具备了逃离社会,回归自然的精神。类似大胆而激进的艺术行为彻底改变了艺术的面貌,影响了后来艺术家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手段,所以在 20 世纪 6、70 年代,人类的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时期,一个只属于当代艺术的当下语境。

(3)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艺术就是指 21 世纪的艺术。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粗浅的划分方式,一刀切地把当代艺术的起点定了新千年的开始。的确在 2000 年之后,当代艺术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新的科技、新的语言和新的观看方式,例如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新媒体艺术(Time Based Media Art)和交互艺术(Interactive Art)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被普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反倒是传统绘画和雕塑显得有些过时。这种划分方式的使用者多为一些商业画廊,杂志和网络媒体,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一说法来定义当代艺术,是因为在这样的体系下,他们代理和合作的是一批较为年轻的艺术家,且在职业生涯里还有旺盛的生产力。他们用“年轻化”当代艺术的方式让自己代理的艺术家更容易投入和影响眼下正在进行的艺术运动,并延长他们的创作生命。

The Mimosa installation, designed by Jason Bruges Studio
这样的划分方式虽还值得商榷,但倒也反映出当代艺术的时代趋势——年轻、流行、先锋,且在展示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上越来越依赖电子科技。比如说,日本的新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就于近五年间,在国际范围内制造了几场现象级的艺术展;而类似于纽约的新美术馆(New Museum)这样专注于探讨和展示数码新媒体的艺术馆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虚拟现实技术(VR)已经在创作、展示和观看方式上不断向传统艺术发起挑战。因此,新千年后,艺术手段的增强和观众口味的变化都在硬件和软件上给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三种定义,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选择当代艺术的起始点;而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必须看清楚,当代艺术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关于这个概念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

当代艺术既是一种艺术结果,也是一种艺术的产生方式。而这个还在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当代艺术是一种材料、方法、概念和主题的动态组合;它在精神上挑战传统艺术的边界,记录艺术家感受的当下,并且质疑和反问社会对于一些事物的定义。

⭐️

当我们在谈论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这种新鲜的艺术创作是在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激浪中诞生的。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文学家、音乐家、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都在二战后开始思考人类与艺术的关系,反思现代主义的弊病和极限。

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概括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广大,时间太过宽泛,流派十分复杂;还因为后现代时期的重要理论家,例如福柯和德里达,都反对各种约定俗成的理论范式,所以后现代主义更像是一群具有反思精神的头脑风暴的大集合。

同样的,当代艺术家们也不愿意用一种固定形式和思想主义来限定自己的讨论范围,所以我们看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产生的当代艺术,可能是在研究女性主义(Feminism)、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媒介理论(Media Theory)、物质主义(Materialism)中的一个或几个主题。这种多元化的产生过程,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代艺术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符合了艺术家的自身要求——他们追求作品的反思意义,反对审美的单一性,也拒绝一个标准和统一的答案。

因此,即便是在面对自己的作品时,如安迪·沃霍尔这样的战后艺术家也从来不解释自己的作品意义。他们似乎在进行着与自身作品的“脱离”活动,把艺术的意义全权交给观众。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screen-print,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而从客观来看,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断商业化和行业化也产生了各个层面的艺术职业人员,诸如创作者、策展人、收藏家、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员、拍卖机构、画廊主和艺术媒体等专业人士都从自己的领域投入到艺术文化的生产过程之中,都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意义制造的参与者。这样一来,当代艺术从生产的过程上看就是非常多元而复杂的,这种环境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让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让人在理解当代艺术时感到困难的现实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精神就是反对释义的。

德·库宁(De Kooning)曾说过,“内容是对某物之一瞥,如刹那间之一遇,它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人们却在面对万事万物时都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在语言和逻辑建立起来的现代文明中,习惯于对事物的内容一探究竟,否则就会陷入直面无知的不安当中。

对此,苏珊·桑塔格就在《反对阐释》里犀利地指出,“当今时代,阐释行为大体上是反动的和僵化的,就像是汽车和重工业的废弃污染城市空气一样,艺术阐释的散发物也在毒害我们的感受力。就一种已陷入以丧失活力和感觉力为代价的智力过度膨胀……的文化而言,阐释是智力对于艺术的报复。”

因此,体验式的艺术创作成为了当代艺术在社会美学(Relational Aesthetics)中的一种手段,宣扬着“你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的口号华丽登场,试图打破语言和阐释对于艺术的束缚。例如,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 )就通过搭建和设计大型装置艺术,邀请观众在美术馆内滑滑梯、吃药、睡觉,用一系列实验性的参与行为展示出了一种除了提供心理和物体体验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内容的艺术作品。这类什么也不需要阐释、只需要观众去现场感受的艺术实验,其背后的哲学实际上反映出了当代艺术家对于人类认知学的反思。

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 )的滑滑梯装置艺术
昆虫专家出身的霍勒,在多年的实验室经历后开始质疑起人们认识和感知世界的“科学”方式。例如,小白鼠就会因为实验人员为异性而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而这种实验方式上的误差却并不为人们所知,或是被科学家忽略。因此,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系统范例,或者依赖实验数据而获得出的结论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而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有时候也并不那么可靠。正如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仿象”理论(Simulacra)中对媒介效应的描述——人类正生活在一个新的、充满了仿象的世界中,在这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被取代,曾经以劳动力和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旧社会秩序正在被以信息复制和图像传播为基础的新社会秩序所代替。我们生活在自己脑海里的“超现实”(Hyper-reality)中,很难在日常生活里看到任何事物的原貌;而各种人为制作的图像和二手的符号信息,正在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我们自以为拥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私人经历,但它们也不过是来自这个被广告、媒介、概念复制和仿造出来的人工世界。

Jeff Koons 的反光材料雕塑作品,可以视为“迪士尼”风格的艺术作品
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处于一个巨大的迪士尼乐园之中,一切皆是人为,吃穿住用行无一不参杂着由政治和商业用意主导的图像和讯息。我们都以为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是真实而唯一的,但谁又能来证明我们不是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当中呢?

因此,我们置身于这个并不真实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被这种信息爆炸的图像和语言所笼罩;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阐释行为不仅是对于艺术的报复,阐释还是对于世界的报复。人们对什么是真实都已经分不清楚,还如何去阐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在人们所掌握的一切感知和经验都只是复制品的前提下,去阐释,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虚空、更加枯竭而已。

这么看来,当代艺术所面临的时代处境确实让人难办。一方面,艺术家不愿意解释自己的作品,不提倡唯一的正确答案,而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似乎也不再受到艺术家单方面的掌控;而另一方面,那些不强调作品意义只追求观看体验的当代艺术又面临了感知力匮乏、甚至是感知力无意义的现实。于是,文化学者告诉人们,不要去尝试阐释;艺术家无心也无力去阐释自己的作品或行为;而观众则是被夹在了无法被填补的好奇心和不能够完全依赖的身体体验之间。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懂当代艺术简直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然而,这些理解当代艺术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当代艺术的无意义;相反,阅读当代艺术,并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艺术现象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

而当代艺术的存在意义常常就在于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不是抛给人们一个答案。

去解释艺术和给某一件作品下绝对定义是一件难以完成、也不该为此苦恼的事,而当代艺术家做的工作,有时候就是替我们说出了一些连我们自己都没发觉的问题,或是表达出了一些深层隐匿的情绪。

美国休斯顿的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pel)内部
我认为,当代艺术最为珍贵的一点是:它成为了文化对话的一部分。

每个作品背后都涉及某些更大的背景框架,而作品本身又是十分具体的,在内容和情感上直接讨论切实际的问题。如果说当年杜尚用一个签了名字的陶瓷小便器向世人发出了宏问:“艺术是什么”,那么在今天,社会结构、气候环境、个人身份和文化认同、我们的家庭关系、性别问题、民族和国家等十分具体而真切的问题则都在艺术家的讨论范围之内。

例如,日本画家石田彻也就用一系列变形的人体,细致刻画了现代生活中的畸形和不安,展现出当代人生命中的超现实主义存在——当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类变成了机器、楼房、食物之后,理性的未来会不会是一片黑暗?文明社会的井然有序在艺术家的眼里,也不过只是人性丧失后的一种发条式的存在。

石田彻也作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当代艺术家还活着,他们可以用作品与今天的观众直接对话,甚至用行动去改变和影响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当代艺术家 AWW,近年就以叙利亚难民这一国际问题为中心创作了一批艺术作品,包括公共装置、拍摄纪录片和摄影作品,为这些国际难民的人权发声。艺术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的举动在之前的每个艺术时期都有,但是,只有在当代艺术时期,我们才可以活在艺术家的话题里,与作品直接交流,从而产生自身的时代观点。

AWW 的 Instagram 截图
而这个重要的时代性与参与性,对于当代艺术的史学研究非常重要。几乎没有哪个时期的艺术史研究可以如今天一般,有着丰富的观众反馈和社会舆论材料。即时信息和思想的循环与碰撞,可以让当代艺术真正做到活在生活的深处,更能够代表我们生活的当下。于我而言,这是当代艺术最有价值的地方。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代艺术的形态是极其多样的。

一百多年前,杜尚就宣告了绘画时代的终结——艺术不只是绘画和雕塑,还可以是艺术家制造和借用的任何事物;而今天,艺术的类型更是与科技相关、与传播相关、与观看相关,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愈加充满创意,花样百出。这成为了人们热爱和憎恨当代艺术的重要原因——有的人只看到了艺术用前卫方式暴露出的黑暗情绪,而也有的人在童话般的色彩和造型中选择逃避现实;然而无论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肚皮上用小刀隔开的伤口,还是杰夫·昆斯用彩色塑胶制造的充气小花和金属反光的气球小狗,它们都是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传递给人们关乎生命的痛苦,或是不需要思考的视网膜愉悦。

正因为这巨大的差异性,不少人在欣赏当代艺术时感到头疼,理解的一大困难便是它的多样性——材料的多样、形式的多样、主题的多样,甚至是时间段的多样。我们经常在别的更为熟悉的艺术时期中能归纳出一种风格、一种主义、一种宣言;但是,当代艺术非常缺乏统一的原则,它的意识形态或者媒材特征都是多样的。

莫奈,《草垛系列》,大都会,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比如说,我们看现代艺术中的印象派绘画,都会知道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即“自我参照”。现代艺术家都是往内看的人,他们考察自己,把自己的视角拿出来当材料,去重新观察这个世界的线条、形状、颜色和形态。于是,如莫奈这样的印象派画家,他就只关注眼睛看到事物的那一瞬间,记录下片刻间的颜色和光线,画面表现的是艺术家眼里的世界,而不是一种对于外在的逼真写实。

而和莫奈们相比,当代艺术就很难被分成流派,即使是他们中还在坚持绘画的人,也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或者统一的观点。当代艺术望向外面的视角,并不像莫奈那样透过了一个淡紫色的滤镜,或是像雷诺阿那样透过一个柔光镜,把静物和美女都画出了毛绒绒的可爱;相反,每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内心都是一次折射外界的过程——他们像是透过一个棱镜或者多面体去观看这个世界,反映得出的作品是当今世界多样性的一种独特变形,其复杂性夹杂在具体而个性十足的表现形式中。

正因为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反映出了人类所感知、经历、想象的生活百态,所以当代艺术是矛盾的,甚至是混乱的,但同时也是开放的和包容的。

草间弥生,无限镜室,装置艺术作品现场
所以当今天的观众看到当代艺术的作品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曾想过的问题,因为今天的艺术品变得跟原来的不一样了;作品创作的意义并不是展现自然的美丽或是宣扬一种道德情操。

如果说一定要在一件艺术作品中寻求一种阐释性的意义,那么这个意义也不再是浮于图像表面之中的了。与看图说话相反,有时候当代艺术的价值正是靠着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折射出来艺术家的某一观点。所以,当代艺术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次对读者智力和审美的挑战;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用“具有挑战性”或是“有趣”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一些当代作品,而不再是用美与不美、好看与否、精不精致这样的标准来评判今天的艺术实践结果。

⭐️

最后,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现代主义的审美活动那长达一百年的探索,便可以发现,艺术在二战之后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

一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上它都正走向思维的枯竭。

毕加索和马蒂斯固然伟大,但他们的艺术生涯依然是在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范围内舞蹈,且他们把绘画的语言词汇、色彩感知和空间意识都做到了极限,今天又有哪一位画家敢说自己画画超过了毕加索?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MoMA,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理性为高雅艺术筑起了壁垒,美术馆和沙龙的内外是两重世界,艺术缺乏与少数精英之外的普通公众进行沟通的机会。

尤其是当其面对战后的残酷现实时,现代艺术的表达与内容都在紧张而忙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失去民众的关注;支持和参与艺术活动被认为是一种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而当代艺术的出现,正是试图去解决现代主义审美的这些问题。

资产阶级流行的“沙龙风格”(Salon Style)满墙满室的展示作品,波士顿美术馆,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面对这些问题,当代艺术家的审美表达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显露出三个特点:

(1)首先,当代艺术流露出对大众口味与流行文化的热情,并在创作语言上毫不遮掩自己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波普艺术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运动都展现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安迪·沃霍尔热爱明星和商品,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选择用漫画的语言做艺术,这他们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并刻意模糊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界限的行为在后来的观念艺术、网络艺术、社会美学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延续,用以揭露高雅品味与现代理性的伪善与弊端。

Roy Lichtenstein, Bathroom, 1961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2)其次,当代艺术热衷于文化的重组。

就如同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文化构成一样,又如同纽约这个各种文化、语言、民族、人种的大综合体一般,当代艺术在手段上强调杂糅、拼贴、并置、重组、蒙太奇等混合文本的创作方法。从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拼贴画到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的视频艺术,无论是使用新闻资料的图像来做二维艺术,还是用好莱坞大片的镜头来创作活动影像,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上的信息杂糅、图像并置、情感解构都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偏爱的创意策略。

Robert Rauschenberg ,Booster,1967,Museum of Modern Art,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3)最后,现代主义崇拜的天才光环和艺术的原真性,然而当代艺术处在机械化生产的年代,一个充满复制品的社会,一个本雅明所说的“灵光消失”的世界里,于是,许多当代艺术显露出对于艺术原真性的讽刺,大量采用反讽(irony)、戏仿(parody)、挪用主义(appropriation)的艺术作品毫不掩饰自己的拿来主义创作痕迹。

从杜尚当年在《蒙娜丽莎》的明信片上添的那两撇小胡子开始,到沃霍尔不断重复利用名人肖像和商品符号,再到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给电影剧照中的人物贴上彩色小球和把新闻图片上涂满艳丽的色彩,当代艺术家都不拒绝、甚至鼓励这样的二次创作行为——在信息和图像的世界里混合各宗文体,用杂揉去创新,以挪用和引用视觉元素为战略寻求艺术表达的新意。

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作品,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为什么当我们谈论当代艺术时,会感到有越来越多的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其原因除了在后现代主义的时代语境中,阐释行为的无意义之外,就艺术家本人而言,他们也在艺术抽象化的道路上也渐行渐远;而在绘画与雕塑之后,艺术媒介出现了种种挑战传统的新类型,如观念艺术、视频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新方法、新理念都在拓宽我们对于什么是艺术的认知。甚至很多时候,艺术品变得不再美丽了,有的作品画面暴露了现实的丑陋和畸形、世界的黑暗、人们内心的愤怒,甚至是出现了恶心的比喻。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拒绝接受当代艺术的理由。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产生的当代艺术,一方面展现出艺术家拒绝现代理性和主流艺术概念后的主动创新;另一方面,一件件作品从具体的艺术家内心中折射出他们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观察与记录。因此,怀疑一切和否定一切是大部分艺术家审视世界的出发点,而最终在语气上选择戏谑和自嘲的态度,更像是一种笑中带泪的行为,成为了当代艺术制造幽默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MoMA 内部空间,摄影:了不起的苏小姐
因此,非要我要用一种观点去总结和归纳当代艺术不可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本身就内容繁多、分支复杂,且每一个领域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但无论它的多样性是带来了理解的困难重重、还是文本的丰富多彩,我们都有必要承认,艺术家所描绘的艺术概念和问题的复杂性,其实就跟这世界的复杂性一样——有美有丑,有简单有繁琐,有鲜花也有糟粕。所以,当我们为一件看不懂的当代艺术作品感到烦恼时,有时并不是因为它付诸了抽象的概念,或是因为艺术家采用了一种陌生的表达方式,而是因为这世界本身就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一些。

生活里除了关注吃穿住用的灵魂之外,还有一批人叫作艺术家,他们或许比我们要敏感得多,喜欢记录和发掘一些体验和情感中稍纵即逝的东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的作品多一点观看和体会的时间。

第一次徒步旅行应该携带哪些必需品?

作者 / 知乎用户
这个如果展开写的话就太多了,可以大致给题主一个提纲供参考。

服装

着装对于徒步旅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正确的着装可能给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夏季需要谨防中暑和阳光灼伤;冬季主要防止失温带来的危险。衡量服装的参数有很多,诸如防水性、透气性、防晒性、最小人力压缩体积、防风性,以及干、湿状态下的保暖性。

内层衣物一般选择速干透湿面料,建议不要穿着棉质衣物徒步旅行,尤其是冬季,因为长时间汗湿无法干燥会带来失温的危险。

中间层主要用于保暖,以轻便羽绒或抓绒衣为主,部分型号中间层衣物打湿后仍然具有保暖性。

外层衣物主要以性能为主。具有防水功能性的外层衣物最简单的是雨衣,防水性能好,缺点在于不能排湿,可能导致内层衣物长时间潮湿,需要注意。软壳冲锋衣穿着舒适透气性好,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但是极端环境会失去作用。好的硬壳冲锋衣防风防水性极好,同时具有透气透湿性,极端环境下效果好,但是价格较贵。皮肤衣在不需要考虑防水的环境下可以用于防晒,值得注意的是 UPF 指数。如果没有标明则为时尚衣物,30+ 仅可以一般遮阳,只有超过 40 防紫外线性能才比较好。

在寒冷的环境下露营,你可能需要羽绒的衣裤,比较重要的参数是充绒量、蓬松度和重量。部分可测拆卸的羽绒裤可以套在冲锋裤外层,较为方便。

涉水或溪降类徒步可能需要穿着潜水服。

帽子作为辅助类的衣物,套头的棉毛帽可用于保暖,渔夫帽可用于脸部防晒,不穿着帽装时魔术头巾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手套在徒步旅行中也是常用装备。有不同的型号,其作用大致为:保暖,使手部免遭冻伤;为攀爬提供保护;绳索操作时增加摩擦力同时保护手部。

功能性眼镜也是常用装备,偏光镜可以防止强光造成的炫目和对眼部的灼伤,同时可以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雪山环境下徒步有可能需要雪镜,极端环境下风镜也是必要的。涉水徒步在一定条件下泳镜也可以保证安全性。

徒步鞋也是徒步旅行的重要装备之一。一般的轻装徒步大部分运动鞋可以满足要求,重装徒步需要高帮重装徒步鞋或登山鞋,这类鞋通常具有防水性能。在寒冷的营地中可能会用到羽绒鞋或者鞋套。进行攀登或绳索操作较多的路线需要攀岩鞋,高海拔地区雪山的攀登需要高山雪靴,涉水徒步需要溯溪鞋,沙漠地区徒步需要高筒沙漠靴或者沙漠鞋套,防止脚底进沙被沙灼伤或磨破。

户外徒步与鞋配套的一般是羊毛袜,薄的具有速干功效,用于涉水和夏日徒步,重装徒步和寒冷季节使用厚款,雪山攀登一般有专用的加长款式。

徒步用的护膝同样需要准备,用于防止膝盖长时间劳损导致慢性病变,一般有直接粘贴的轻型和存在金属弹簧的重型之分,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但是较为少见。

背包

背包根据不同的情况差别很大。大部分登山包具有背负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转移肩部的压力;大部分登山包具有防泼水功能,如果没有则需要背包防雨罩。少数特定功能的背包可以做到全防水,一般为溯溪漂流包,部分阿尔卑斯式攀登冲顶包也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如果背包不具有防水性又需要涉水可以考虑购买内置防水袋。大部分单日徒步可以选择 30L 以下的背包,五日以下 30L 至 50L,更多日的徒步需要高于 50L 的背包。有辅助器械(马、自行车)的徒步可能需要 100L 以上的大包。背包的挑选主要考虑面料、做工、背负系统以及外挂系统。背包中需要配齐附件,包括钱包证件包、防水袋、摄影包、洗漱化妆包、衣物收纳包、垃圾回收包等等。

辅助器械

登山杖在徒步中是必要的,可用于减轻腿部负担、对野兽的有限自卫、充当简易晾衣杆支架等等。材质一般有铝合金碳合金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重装或寒冷地带徒步,后者一般用于春夏徒步以及一些特殊的极限运动。锁扣结构存在外锁内锁两种,杖本身有不可伸缩式、多截伸缩、折叠式。握把有直把和 T 型把之分,后者多用于健行。根据不同的地形配有不同的杖尖和阻泥篮,一些款式的登山杖还具有减震作用。

户外水具也是重要的辅助器械,水袋可用于大多数徒步,存在吸管饮水方便;寒冷地区徒步需要保温杯。长线缺乏中途补给时还需要净水器用于野外取水,一般分为紫外线消毒型和过滤型。

冰爪和雪套可用于有效防滑,在穿越冰雪地带、潮湿陡峭岩壁以及瀑降时可以有效防滑。一般有捆绑式与卡扣式之分。

头盔在危险性较高的徒步中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救生衣在涉水徒步中可以保障安全,泡沫式安全系数较高但是不便携,充气式可以方便用嘴快速充气放气,易于携带但是容易划破带来危险。

户外多功能工具刀(瑞士军刀)可用于复杂环境应急处理,同时可以选择的器械还有弹簧钳、钻锥、冲击钻、锉刀、剪刀、螺丝起、剥线钳、螺丝刀、小型锯、开罐开瓶器、小型铲等。这些器械一般玩家不必携带,领队需要考虑。

SRT 装备常用于穿越高难度复杂地形。主要设施安全带分为全身式半身式两种,还有专门用于保护臀部的溯溪安全带,以及带有缓冲系统的止坠安全带。绳索需要配备主辅绳、扁带等,对于不会结绳的队伍还需要绳梯或抓式绳圈等。锁类物品需要主锁(梨形、半圆形等)、连接锁、下降器、上升器等。下降器最为常见,有 STOP 自锁止型、ATC、8 字环等。自锁型下降器可以用于防止新手滑坠,但是在瀑降时容易造成严重危险。所以这里多说一句,对于新手千万不要尝试瀑降这种极限运动。瀑降使用的多为溪降八字环(PIRANA 等)和溪降双绳下降器(KONG 等)。上升器分为手持和非手持,手持版新手常使用右手式,但是熟练之后使用左手式会为你留下更多的空间。为了打造人工锚点,膨胀钉、挂片、岩塞、机械塞等设施也是必要的,但是非领队可以不用考虑。领队为保证安全建议携带滑轮等救援设施。绳刀在遇到特殊危险时可以保命,但是非必要不要乱用。

露营器械

帐篷是露营的主要用具,一般有单人双人多人之分,基础指标就是尺寸和重量。重装徒步对于重量的把握非常重要。帐杆的材质有很多种,玻璃纤维重且不耐低温,碳纤维最轻,铝合金居中,铝合金抗压能力较强。帐篷的防风防水指数不同种类不一样,单层的只能适用简单环境,四层防风更好但是透气性不如三层。有些帐篷在不打地钉拉风绳时不能直立,搭建方式有先内后外和先外后内之分。部分帐篷有醒目的反光风绳。有些帐篷具有特殊的功能性,比如抗恶劣环境的高山帐和淋浴更衣用的更衣帐篷。

帐篷内部需要铺设睡垫,有充气垫(手动和自动)、泡沫垫、铝箔垫等。充气垫便于收纳但是安全性不如非充气的一般。导热性较弱的睡垫可以隔绝寒冷,手动充气垫一般最佳,但是器械笨重,自动充气垫导热性较强,好携带但是不建议恶劣环境使用。

睡袋有两种不同的款式:信封式和木乃伊式。前者更为舒适但是后者保暖性更佳。衡量睡袋性能主要包括重量、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舒适温度比实际温度高 5 摄氏度左右最佳。极限温度是不至于发生意外的最低使用温度,仅供参考,最好不要压线使用。羽绒睡袋一般较其它材质(棉等)较贵,但是综合性能更好。

照明工具不仅是露营用具,夜间徒步和探洞同样不可或缺,流明越大亮度越高。营地灯和手电、头灯是必备的。照明器具部分款式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照明工具电源一般为电池,有些特殊情况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电源。

炊具可以用于露营时的热餐补给,气炉有分体式一体式卡式等,分体式支撑稳固但是重量大,一体式便携但是支撑性差,卡式炉一般车载。集热式炉常用于高海拔,但是重量大且锅一般要配套。此外还有油和酒精作燃料的炉子,但是使用相对复杂。如果经验丰富甚至不用携带炉具写可以用铁丝搭建并且用火柴或者打火棒生火,但是新手不建议操作。风大时炉具需要搭配挡风板使用。

信息化系统

户外手表可以包含的功能有时间显示、高度和气压显示、定位功能、温度显示、天气预警、身体机能数据分析等,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徒步生存概率。有些带有血氧、体温、心率、血压监测的设备是可以救命的。特殊的徒步活动可能需要手持气象站。

通信设备包括手台、卫星电话、GPS 导航仪等,根据需要使用。最简单情况只需要哨子。

望远镜可以用来简单观测地形和防止猛兽的攻击。

医疗设备与食品

常见的集合式户外急救包可以满足大多数时候的紧急医疗需要。大部分医疗包包含纱布、胶带、镊子、碘酒棉签、三角巾、夹板、小剪刀等。

自备药品包括风油精、花露水、外用消炎药、烧伤药、止血药。内服的有晕车药、腹泻药(诺氟沙星等)、中暑药、过敏药、感冒药和抗生素、止痛药(布洛芬等)、速效救心丸这些。特殊情况下建议准备一些蛇咬伤的基础药物。

食物可以携带包括不仅限于压缩饼干、单兵军粮、蛋白棒、谷物棒、维生素果泥等等。不建议携带生鲜食品,防止变质造成腹泻。在野外很多小病影响行动就会危及生命。如果要携带野炊用的食物,建议使用罐头、干肉、干菜煮汤,相对安全。没有丰富经验不建议在野外采摘植物食用。

医生总结的 100 个健康生活技巧

@许超医生:自从有了家庭群,亲戚朋友总能给我们分享一些:XX 大补、XX 致癌、千万别做 XX… 哪些真?哪些假?

这里有 100 条健康生活技巧,快收藏吧~

01、睡眠十条,让你能睡个好觉 [话筒]

1、睡前 2 小时把房间光线调暗可以增进睡意。
2、睡前半小时最好不看手机了。
3、如果上一条没人能做到,起码把手机亮度调暗点。
4、下午 3 点后最好就不喝咖啡或浓茶了。
5、连咖啡和茶都建议你少喝,还想抽烟?
6、如果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睡觉可以佩戴眼罩、耳塞。
7、躺下很久没睡着,可以离开床做些像看书、整理物品等舒缓活动,培养困意再上床。
8、除了睡觉和啪,其他时间最好别呆在床上。
9、单身的人,除了睡觉,其他时间最好别躺在床上。
10、周末不要过度补觉,会打乱生物钟,尽管我知道你们很难做到,尽量吧。

02、减肥十条,助你科学减肥 [话筒]

1、吃饭别太快,每口咀嚼 20 次左右,中、晚饭建议吃半小时。
2、关灯睡觉。开灯睡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可能增进食欲,让人长胖。
3、喝水→吃蔬菜→吃肉、蛋→吃主食,按这个顺序吃对减肥有些益处。
4、减重饮食热量通常为女性 1200~1500 千卡 / 天,男性 1500~1800 千卡 / 天。
5、想必大部分人懒得每天计算饮食热量,下面就告诉你简单的技巧。
6、少吃点
7、少吃点
8、少吃点
9、你不会真认为有既吃饱还减肥的技巧吧?
10、当然,少吃还是要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

03、营养十条,保你营养充足 [话筒]

1、想保证营养充足每天应该吃大概 1 斤的蔬菜。
2、每天吃主食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
3、每天吃鱼、禽、肉、蛋类共 125~200 克。
4、每天应该喝至少 300 克奶。
5、每天饮水 1500~1700ml。
6、每天应该吃一小把坚果。
7、每天吃… … 算了,估计你们也记不住…
8、下面有个相对简单好记的方法。
9、每天多喝一个牛奶、每顿多加一份果蔬、每周多吃几次粗粮和坚果、每周多吃几次鱼虾。
10、反正记住:每天推荐吃至少 12 种食物。

04、办公十条,让你元气满满 [话筒]

1、起床没必要马上叠被子,可平铺在床上开窗通风,以免螨虫繁殖。
2、工作时坐姿要端正,身体靠在椅背上,必要时增加腰枕靠垫。
3、桌椅、电脑的高度应调整到刚好可以让人坐正,直视时下巴稍微向后缩。
4、当然,坐姿再正确,也不要久坐,时不时起来活动活动。
5、上面说的 “活动活动” 不包括上厕所…
6、午饭下馆子用开水烫餐具杀菌只是心理安慰,选个卫生合格的饭馆更重要。
7、饭后的奶茶建议选择… 算了,都决定喝奶茶了就怎么开心怎么点好了。
8、经常加班的人,还是建议自己带饭…
9、很忙的人也建议每天吃一份复合维生素补充剂,预防维生素缺乏。
10、如果加班熬夜饿了,建议选择水果、杂粮粥、面糊糊等易消化的食物。

05、两性十条,嘿嘿嘿嘿~[话筒]

1、单身的人,这个章节了解一下就好。
2、酒后不会让人乱性,这只是渣男的借口。
3、体外 SJ 避孕很不靠谱,很容易『中招』。
4、安全期不避孕也不推荐,失败率很高。
5、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短效避孕药 (不是紧急避孕药哦~) 比套套避孕效率高,也比较安全。
6、治疗原发性痛经,其实吃止疼药挺好,对身体也没啥害处。
7、怀孕期间其实除了酒、过多浓茶、咖啡,没啥真正需要忌口的饮食,适量就好。
8、女性没必要长期用私处洗液产品,用清水洗就好。
9、可乐不杀精,抽烟、喝酒、久坐、内裤太紧才真正杀精。
10、裸睡其实对两性健康有好处,但前提是定期换洗床上用品。

06、运动十条,科学运动不伤身 [话筒]

1、成年人建议每日健步走 5000~8000 步,日常生活步行(上下班等)3000~5000 步。
2、健步走,要达到走路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速度才行。
3、每走 1000 步的运动量,可用洗碗 15 分钟、拖地 8 分钟、骑车 7 分钟,慢跑 4 分钟等代替。
4、锻炼前要热身,要对脚腕、膝盖、胯部、腰背、四肢拉伸 5 分钟。
5、慢跑时建议前脚掌先着地。
6、建议跑步全程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 60%~75%。
7、运动过程中可以小口分次补水,运动完不要一次性喝很多。
8、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而是慢慢减低运动频率和强度并做一做拉伸。
9、中老年人尽量减少爬山,倒不是怕张东升,而是怕伤膝盖。
10、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中老年患者最好不要早晨运动。

07、烹饪十条,减少饮食风险 [话筒]

1、每人每天吃盐应少于 6 克(包括食物中的盐),大概是装满抹平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2、不放盐改放酱油,是自欺欺人。倒是可以多用醋调味。
3、油烟机要开火烹饪前开机,关火后 3~5 分钟再关机。
4、木制筷子、砧板要定期更换,因为一些细微裂纹中可能会发霉。
5、盛放油的油壶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装新油,以免残油污染新油。
6、微波炉不能加热蛋类、纸袋、塑料饭盒、金属容器和铝箔锡纸。
7、洗生肉不要用水冲,建议浸泡洗涮。蔬菜则不建议浸泡超过 5 分钟,以免维生素流失。
8、蔬菜类建议 24 小时内吃完(冷藏保存)。
9、肉菜、豆制品、主食都建议 2 天内吃完(冷藏保存)。
10、需要保存的剩饭菜应该马上放到冰箱里,不必晾凉了再放。

08、食补十条,“大补” 的真相 [话筒]

1、喝骨头汤不补钙,补钙主要靠喝牛奶、吃豆制品和含钙高的蔬菜。
2、上条中补钙豆制品不包括豆浆,豆浆含钙量低,钙都在豆渣里。
3、柠檬水中维 C 含量并不高,补充维 C 不如直接吃蔬菜水果来得实在。
4、光喝白粥不能养胃,规律饮食才最养胃。
5、补血(铁)适当多吃点红肉,比吃红枣、红糖管用。
6、吃猪蹄不能补充胶原蛋白,倒是可能长胖!
7、水果木瓜既不能刺激乳腺发育,也不能起到丰胸效果。
8、其实没有一种食物有明确的丰胸效果。
9、不存在适量喝酒有益健康,只要喝了就不健康。
10、总之,没啥能真正大补,蔬菜、肉、蛋、豆类、坚果啥都吃才健康。

09、用药十条,原来药该这样吃 [话筒]

1、家中应常备感冒药、止痛药、抗过敏药、补液盐、便秘药、胃肠胀气药、晕车药、碘伏等。
2、吃片剂药时稍稍仰头,吃胶囊时稍稍低头,使胶囊浮在水中,更容易咽下。
3、抗菌药药盒上写的『一日三次』不是指随三餐服药,而是指每 8 小时服一次。
4、非处方药包装上如有红「OTC」标识,指需要药师或医生指导使用。绿色标识则指不需要指导,可自行购买使用。
5、送药不要用果汁、奶茶、茶、牛奶、咖啡等… 最好用常温白水。
6、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7、眼药水每次滴 1 滴就够了,滴多了眼睛装不下
8、短效避孕药不止能避孕,还能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但要有医生指导。
9、维 C 片并不能治疗感冒,也不能预防感冒。
10、维生素 C 片要选择每片剂量≤200mg,一天一片就够了,补多了会增加泌尿系结石风险。

10、急救十条,一定要记住 [话筒]

1、鱼刺卡喉喝醋没用,吃馒头可能加重病情,如果用镊子夹不出来,最好还是去医院。
2、流鼻血不要仰头,应该低头让余血流净,同时按压鼻梁两侧血管止血。
3、牙磕掉了最好放在冷牛奶里或含在嘴里保存并迅速去医院,够及时还能接回去。
4、轻度烫伤要立刻用流动凉水冲洗 15 分钟后用纱布覆盖伤口,如果情况较重则及时就医。
5、脚崴了要第一时间停止活动、冰敷并抬高患肢。疼痛肿胀严重者及时就诊。
6、被猫狗抓咬伤,要先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 15 分钟,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后尽快去医院就诊,按要求打狂犬疫苗。
7、低血糖时可食用 4~6 颗糖果、或 1 勺蜂蜜或白砂糖、或 2~4 块饼干、或小半瓶含糖饮料来升高血糖!观察 15 分钟如不缓解再吃一次。
8、小腿抽筋时,可以双脚并拢,与墙一臂距离,用抽筋侧的脚尖抵住墙壁,身体前倾,另一侧抬起脚跟。
9、老人摔倒不要急着扶,应让老人保持平卧,确认老人是否意识清醒,是否有骨折,如问题不大,稍事休息再慢慢扶老人起来并去医院。
10、当发现有人昏迷,呼之不应,需要立刻叫救护车,并让患者平躺,头部转向一侧,检查患者口腔,有异物及时取出,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张一鸣“暂停”大文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娱乐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进入2021年,种种迹象和各方消息都表明字节跳动正在全力准备上市,不过即便如此,也并未妨碍其积极拓展游戏业务版图,尤其是在自制游戏方面,就在过去两个月,字节跳动接连收购了沐瞳科技和有爱互娱两家游戏公司。显而易见,如今的字节跳动正在将游戏业务作为一条主要赛道并加速冲刺。

不过同为整个大文娱这一版块之下的影视业务,似乎在度过了20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突然停滞了下来。

一方面是字节投资文娱公司的动作明显放缓,去年其在这方面可谓是相当激进,全年公开的32起收购中,有将近半数都归属在文娱产业,尤其是对于上游中小型网文公司更是一网打尽。截至3月底,字节跳动在今年更高效地完成了16起投资活动,但基本与影视娱乐行业无关。

字节跳动2014年-2021年投资赛道,数据来源:企查查

另一方面则是内容方面的偃旗息鼓,尤其是字节跳动旗下最主要的影视内容平台——西瓜视频,去年第一季度依靠字节高调拿下春节档大片《囧妈》,让西瓜视频等独家发行平台一时风头无两。下半年西瓜视频则是依靠“中视频”与加大投入两大法宝,短暂占据了话题中心。

但内容行业归根结底依靠的还是渠道与内容,然而就目前来看,字节跳动尽管坐拥不俗的发行渠道,却始终缺乏优质内容。

同时,西瓜视频模糊不清的定位,也导致其不管是与B站或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竞争中都处在尴尬位置。

而目前的视频流媒体行业依然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致力于做上市前最后冲刺的张一鸣,似乎也选择暂时收起了他的大文娱野心。

一、花钱买出一个大文娱,真的可行吗?

在快速建立起了信息流产品与短视频的护城河之后,野心勃勃的字节跳动转身开始快速加入其他赛道的竞逐。从新消费到视频电商再到大文娱以及游戏,凡事被认为已经被腾讯与阿里占据的行业,都能看到进击的字节跳动。

尽管直到今天,影视娱乐业务依然没能给腾讯与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带来什么正向营收,但得益于娱乐内容天然具有超高曝光率,这又是两家自始至终都不能割舍并且依然在持续投入的赛道。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不论是泛娱乐还是大文娱,其目标都依然是要建立起自己在当下这个流媒体平台主导的娱乐行业中的地位。

过去几年抖音对于影视内容宣发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部文艺电影凭借抖音的错位营销最终叫座不叫好的案例还近在眼前。

而除了强大的短视频阵容中,西瓜视频逐渐成长为字节跳动在影视娱乐赛道中的主力选手——一个悄悄以PUGC内容见长却又承载着字节向长视频进军野望的流媒体平台。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剧照

但经过了超过十年时间的厮杀,如今的长视频平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发行渠道那么简单。

围绕着一个流媒体平台,腾讯、阿里以及爱奇艺都做了大量的布局,其中既有涉及制作的影视公司,也有涉及艺人经纪的MCN机构,同时不可或缺则是从为影视内容提供创意的网文公司。毕竟各家公司要么就是想成为Netflix,要么就是要向迪士尼看齐,全产业链几乎已经成为了标配。

作为后来者的字节跳动显然没有耐心再去从0做起,投资或收购成为了快速摸索一个行业的惯用手段。

进入2019年后,字节跳动文娱赛道的布局开始大规模加速,投资了包括吾里小说、止于至善、泰洋川禾等19家网文、艺人经纪、游戏公司与平台。而且在投资方式上,要么并购,要么股份占比超过10%,成为第三大股东,以避免后续被竞争对手搅局的麻烦。

如今字节跳动已经投资了文娱赛道中大大小小的36家公司,在所有领域中占比最多。包括新闻资讯、媒体、阅读、短视频、直播、艺人经纪、动漫、音乐等8个领域,其中网文、短视频与直播、游戏三个领域投资均超5家。

尤其是去年,可以明显看到字节跳动对于网文行业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方面试图依靠免费阅读向行业领头羊阅文发起进攻,另一方面网文IP作为当下影视内容转化的重要源头,自然也成为了字节大文娱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小体量的网文公司,在价码方面比起资产更重的影视公司有着明显优势,适合多线下注分散风险。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实很多字节跳动看上的文娱公司,在被投资之前几乎都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存在。尤其是在经过BAT过去十年的漫长战役之后,各个领域的领头羊几乎都已经被巨头收入囊中,留给字节跳动的很多都是长期不温不火的二线标的,这些公司既还没充分接受市场检验,在用户积累方面更是远远不及巨头。

即便是掌阅科技这样的老牌公司,在网文行业内,也早已被阅文甩出了好几个身位,但急于入局的字节跳动是无法考虑太多的,毕竟放眼望去可供选择的选项真的不多。

所以明显能看出,虽然通过一系列投资,字节跳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文娱产业的整条产业链布局建立了起来,但光是做这种单纯的卡位与集邮式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从账面上看字节跳动似乎具备了形成文娱产业链的能力,但细看很多具体环节其实都还并未做成,只是完成了能够转动起来的第一环。至于将来这些业务体系能不能协同并形成合力,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或许预期是足够高的,但仅仅就目前来说显然其远未到达腾讯泛娱乐和阿里大文娱巅峰的状态。

本质上,字节跳动现在的文娱业务还不具备真正生产内容的能力,尤其是作为娱乐影视工业金字塔顶端的电影与精品剧集的制作能力。收集IP不是难事,但如何能够将这些IP转化为吸引用户的内容才是考验所谓“影视产业链”的根本。

而这和字节跳动最为擅长的算法运营与精准推荐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关于推荐算法的强大能力,抖音与TikTok的红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然而对于影视内容来说,从生产到发行都是天然排斥算法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靠算法营销一阵后,Netflix还是需要不断吸纳传统影视工作者,试图进入靠技术革新无法占领的领域。

《老友记》等经典剧集一直是Netflix最热播的内容

毫无疑问,纵观国内互联网巨头多年来的文娱竞赛,“买买买”都是绕不过的关键词。但不论是外部收购还是内部赛马,最终考验的依然还是资源整合。

能有效整合并形成协同效应,最好的效果大概就是目前腾讯新文创战略下腾讯影业的作为,而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沦为大多数业务布局升级指向泛娱乐的游戏公司一样,面临日渐消沉的局面。

而对比腾讯和阿里这两位大文娱战略的前辈,字节跳动如今事实上还尚未买到真正能够成为文娱业务核心的平台级产品,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已经有西瓜视频了,然而它大概就是阻碍字节跳动大文娱的另一个命门。

二、定位飘忽不定的西瓜视频,无力成为大文娱核心

脱胎于字节跳动短视频“产品工厂”的西瓜视频,靠着PUGC内容渐渐成长为一个月活用户过亿的平台,着实不易。但提起PUGC内容,所有人第一时间想起几乎有且只有B站,然而在一两年前,B站还只是个挣扎着要“出圈”的小而美视频社区。

随后的故事当然大家都很熟悉了,上市之后的B站摇身一变,成为国内PUGC的代言人,掌门人陈睿更是毫无顾忌地表示在PUGC赛道上没有对手。接着便是去年西瓜视频率先高调定义了所谓的“中视频”,然而很快这一概念便被其他各大平台挪用,当然有没有拿出什么成果,似乎到现在也还尚未可知。

对于西瓜视频来说,定义概念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当时他们更重要的是动作其实依然是砸钱做内容。去年10月,西瓜视频宣布要砸20亿,扶持中小创作者。然而这一幕并不陌生,2018年8月,西瓜视频也曾高调宣布要砸40亿做自制综艺,起初声势浩大,没过多久一切戛然而止。

由于经过了去年一年与B站刺刀见红的白刃战,PUGC内容似乎依然是其放不下的心头肉,因此这20亿几乎依然是要投注在相关内容方面。但肉眼可见的是,那些曾经靠砸钱从B站挖过来的知名UP主,要么像巫师财经逐渐泯然众人,要么像敖厂长那样温吞一阵后又转头回到了B站的怀抱。

敖厂长的回归视频里更是直言:“一个成熟的职业化视频创作者和平台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为了创作还是为了挣钱。当一个视频制作者的内容变成了流量的一部分,我们的全部意义是不是就是用内容投身到风口,赚一波人民币?”没有社区文化与互动氛围成为了从创作者到用户对于西瓜视频押注PUGC内容最大的诟病。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西瓜视频的变现模式依然不够明朗。

西瓜视频试图打造的变现模式主要有三种:广告植入与广告定制、直播和电商收入。直接对接客户的内容广告是目前PUGC内容的主要变现方式,但西瓜视频的创作者与平台还未对广告主形成吸引力,难形成持续供给。

而相比于短视频,PUGC内容的商业价值其实更加依赖高质量粉丝与有效互动,而这恰恰是西瓜视频所缺失的。其次字节跳动将短视频直播和电商的变现模式,平移至西瓜视频,能够形成多强的协同也尚未可知。

另一个让人费解的则是西瓜视频对于是否投入长视频战争的游移不定,之前提到的40亿自制综艺,最终草草收场。2019年,当时的西瓜视频总裁张楠将西瓜视频定位为“聚合多元文化的综合视频平台”,可以说这一概念比腾讯视频还早了一年。但即便是如此,在长视频方面,依然没有看到任何建树。

然而放眼全世界,如今没有自制内容,如何能担得起流媒体平台的称号。

尤其是在当下国内流媒体行业基本已经全面转入原创自制的阶段,相较于从源头去掌握IP,更具体的制作能力反而成为考验各个平台的关键。

尤其是在国内影视行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后,如何平衡制作成本与成品质量渐渐成为了核心能力。而不论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还是目前第二梯队的优酷、芒果TV其实都是经过残酷的市场教育的。

但根据《深燃》的报道,西瓜视频在去年6月暂停了所有自制剧计划。大概内部又不舍得完全放弃这一阵地,花“天价”拿下《囧妈》短暂的独家发行权,四处搜罗Netflix原创电影和剧集甚至做到与海外同步上线,都还是证明西瓜视频对进军长视频的渴望。

《囧妈》在抖音、西瓜视频等免费播放

显然长视频行业的高投入低回报多少还是让张一鸣产生了犹豫,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堪称“算法黑洞”的行业,字节跳动所追求的理性和效率几乎很难派的上用场。

先不提影视娱乐行业天然就是人情世故的复杂背景,早期各个平台都有过花大钱吃大亏的经历,因为内容产品从根本上就不存在一套包打天下的公式,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算法和技术很难作用于具体的内容制作的问题。

因此,影视内容创作长期以来其实更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尝试中尽可能去摸索出一套相对可靠的方法论,但即便如此,老马失蹄也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高层的不确定最后依然还是反映在业务的飘忽不定上,短暂的热络合作结束后,《囧妈》的出品方欢喜传媒便带着更多内容转向了B站,因为后者现在对出圈与自制都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

不少报道都提到张一鸣曾告诉如今的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西瓜视频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即便如此,如果不能够真正把钱烧在更有价值的自制内容上,不更快确定西瓜视频在当下视频行业中的定位,那么西瓜视频始终难以成为字节跳动大文娱的核心平台。

而在核心平台与能力缺失的情况下,即便有着广泛的产业布局更多也只能显示一种姿态,因此在上市前张一鸣选择按下暂停键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如今的娱乐产业已经失去野蛮生长的土壤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娱乐家

跑步和游泳哪种健身方式更好?

作者 / 万小歪Nikkie
这两项都是我很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也有很多人问我这两个运动到底哪个更减肥?我来具体比较一下。

1. 单纯的热量消耗计算

我们先来进行个数字计算,随便找一个运动消耗计算器算算卡路里的消耗,以下是我的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看得出来,每小时 8 公里的慢跑和慢速游泳每小时消耗的热量是 400-500 卡路里;而稍微快一些的每小时 10 公里慢跑和快速游泳每小时消耗的热量是 600-700 卡路里。

可以说,跑步消耗的热量略微多一些,但是几乎相差无几。可是,运动绝对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题。

2.有氧运动减脂的关键

有氧运动能减脂的三个关键,运动量(心率和连续运动的时间)和饮食。

心率:最佳的燃脂心率是达到人体最大心率的 60%-80%,对于一般人来讲,也就是把心跳保持在 120-160 次 / 分钟之间。

连续运动时间:根据不同的体质,有氧运动的持续时间从 20 分钟到 40 分钟不等,而且一旦开始中间绝对不要停,一停下来,你的减脂效率被降低了。

饮食:对于减脂,日常饮食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控制饮食运动的再卖力,减脂也很难成功。

满足这三个条件“保持最佳燃脂心率并且连续运动一定的时长,而且要控制饮食”是有氧运动减脂能否成功的关键点。我们用这三个条件来衡量一下跑步和游泳。

跑步

心率:自己亲测,在跑步机上跑 7 左右的速度时,心率在 130-140 左右。大部分人无论是在室内跑步机还是室外,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持续运动时间:轻轻松松 30 分钟以上不成问题。

饮食:很多人反映跑步后并不会感到饥饿,也并没有因为运动了而增加食欲。

游泳

心率:自由泳巡航式游泳,中等强度,每小时游 2500 米到 3000 米,心率不会超过 100 次 / 分钟。蛙泳,每小时 1000-1500 米,心率不超过 80 次 / 分钟。

连续运动时间:除去游泳健将或者长期游泳的人,很多人业余游泳爱好者,每次能连续游的距离,实际上也就 200-500 米,基本上 10 分钟就不行了,就得停下来休息。

饮食: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感受,游完泳感觉好饿!!感觉好想吃肉。食欲的增加是因为低水温,如果你进行过游泳,滑雪,跑步或者快走等运动,你会明显感觉到,游泳或者滑雪后感觉更累,更想吃东西,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这就是低温环境对食欲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冬天出门穿得少挨冻了,结果就是你会感觉饿得更快,然后吃的更多。

所以,综合来看:依靠游泳减脂,很可能是你既达不到燃脂的最佳心率,也达不到燃脂的最佳时长,而且运动完之后更容易感到饥饿。

结论,跑步和游泳相比,跑步是更有效率的减肥运动方式。

3.游泳有哪些优点?

在燃脂效率上虽然游泳略逊一筹,但是游泳也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游泳作为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脂肪,训练心肺能力,提升新陈代谢。
游泳可以锻炼到几乎全身所有的大肌肉群,背部、胸部、腹部、臀部和腿部。人在水中活动的阻力比在陆地大 12 倍。因此游泳是一项可以调动全身所有主要肌肉参与的抗阻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升肌力和肌耐力。
游泳对人体关节没有冲击,特别适合超重、怀孕、膝盖下背肩颈等部位受伤的人。
老少咸宜,无论你什么年纪,无论你运动水平如何,游泳都适合你。
游泳的动作大都比较舒展,可以提升身体柔韧性,有助于改善我们平时站立坐行姿势不良的问题。

4.跑步有哪些缺点?

跑步是更好的减脂有氧运动,但是跑步并不适合每个人,它也有很多缺点。

跑步不适合体重超标者,过于肥胖者的下肢承受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本身已经受到较大压力,如果还进行跑步,只会给下肢关节“雪上加霜”,容易造成膝关节受伤。
跑步机上跑步实在是无聊。
室外跑步容易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而且还有雾霾。

5.什么才是最好的减脂运动

单一的有氧运动对于减脂都是低效率的。对于减脂这场考试,有四门功课: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饮食控制和心理自律,要想取得最终的好成绩,你最好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四个方向上不偏不倚。

①多种有氧训练结合

有氧运动是减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议时常更换运动的方式,比如这周跑步,下周骑单车,再下周选择游泳或跳有氧操等等,这样你的身体不会很快适应每种运动。

②抗阻力运动

要说真正的燃脂小能手,非肌肉莫属。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比肌肉更有效地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多几公斤肌肉,所烧掉的热量几乎等于一堂普通有氧运动课下来所消耗的能量。想增加肌肉?你需要合理的抗阻力运动。

③对饮食要控制

一切不控制饮食的减肥都是耍流氓,就算你练的再狠,也禁不住把消耗的都吃回来。考虑到很多人在饮食上,也不会自己真的按照热量来,所以可以找一些记录饮食热量的 APP,虽然会有误差,但是比较方便。

④心理自律

很多事情是万事开头难,但是运动减肥这件事却是开头容易坚持难,减肥失败的人要么是因为中途无法坚持而放弃,要么是因为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