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凭什么

作者: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2011年夏天,王兴匆忙地去了趟上海[1]。

半年前,他拿到了红杉中国1200万美元投资,美团的团购业务走上快车道,每日交易流水超过500万,100多个城市都有站点:一头是在当地找餐厅、KTV、电影等线下商家合作推出优惠券,另一头放到网站上让消费者买,平台赚个佣金。

模式清晰,现金流又好,是个难得的好生意。但问题是,像美团这样的团购网站,当时有几千家。原本的细水长流,变成了简单粗暴的烧钱三板斧:高薪挖角、请明星代言砸电梯广告、用商品团购刷高交易量。

然而在一片喧嚣中,王兴既不天价挖角,又不砸广告,也不卖实物商品。本就处在行业第二梯队的美团,很快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当时美团的上海总经理是王洋,他在家乡的老母亲崴了脚,这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竞争对手窝窝团那里。窝窝团的CEO徐茂栋立刻托人去王洋老家盐城,请了当地最好的四个医生上门给王洋的妈妈看脚,目的不言而喻。

王兴这次去上海的目的,就是给王洋做思想工作[2]。但没想到的是徐茂栋除了会请四个大汉上门服务,还给美团销售骨干们送上了宝马和千万期权,于是王兴的思想工作还没来得及做,王洋自己就跳槽了,还顺带着挖走了100多位骨干员工。

那年的美团风雨飘摇:大街小巷全是竞争对手的广告,公司销售经理怀疑公司是不是快完蛋了,连广告都打不起。后来王兴和王慧文下去开动员大会,当地销售直接打断他:王总你别忽悠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打广告,其他我都不想听[3]。

王兴很少出面回应外界的质疑,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流的选择是做事,二流是评价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因此,偶尔的几次露脸大多也只能用一句“ 我们只关注客户的需求”来概括。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饭否和微博上讲一些天马行空的话。在四面楚歌的2011年,他转了一条微博:如果几年前的我是未被降服又无所适从的孙悟空,今天的我已经成了没有七十二般变化、只剩一念执着的唐僧。

美团做的生活服务业,确实跟去西域取经差不多,这是条巨大而漫长的赛道。

2013年初,王兴在公司年会上说,美团的交易额会在2020年达到一万亿人民币,当时的主流评价是“只能靠通胀“。但一万亿的数字是王兴经过缜密计算的结果,美团此后每年都在快速靠近当时设定的目标,2019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6800亿。

这一判断的背后,是美团十年发展中“用科学的方法论理解事物本身”的缩影,科学拆解、衡量、反复思考,这是美团做战略判断和公司经营的基础与核心。沈南鹏认为,王兴是是将思辨精神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最好的企业家之一。

但也曾经有投资人这样评价王兴和美团: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01. 生死取舍

2003年11月,还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读博士的王兴给五个朋友发了封邮件,全方位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强大,顺带着描述了美国社交网站如火如荼的发展情况,邀请大家一起创业做社交网站。为了表示决心,王兴带头,先把学给退了。

两个人跟着他上了贼船:一个是大学室友王慧文,从中科院退学;另一个是高中同学赖斌强,从北电网络辞职。之后他们做社区网站、输入法、地图,没一个成功的。2005年12月,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模仿Facebook的校内网上线了。

网站上线后,王兴立刻把办公室搬到了高校环绕的华清嘉园,接着带队潜伏到大学的晚自习教室,在黑板写“大学四年你有几个朋友?”然后配上校内网的网址;后来,他们又在春运期间租大巴,学生注册校内网就能免费坐车去火车站[4]。

地推效果立竿见影,几个月后用户就破百万。但服务器和带宽撑不住,王兴不得不去找融资。在红杉路演的时候,周鸿祎看了王兴一眼就转身走了,然后把500万美元给了校内网的对手占座网。捉襟见肘之时,当时的互联网一哥陈一舟找上门,开出了200万美元的价码。

那是2006年的秋天,在围绕卖和不卖争辩了两个星期后,王兴跟着创始团队在一家小酒馆吃宵夜,所有人都酩酊大醉,嚎啕大哭。王兴当场拨通陈一舟的电话:我们卖了。3年后,陈一舟把200万美元买来的校内网改成人人网,随后在美国上市,市值超过70亿美元。

而王兴则带着团队,在饭否网上又经历了一次意外。这些起伏,王兴都看在了心里。2010年,他又搞了一个创业项目,对标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的美团。跟之前不同的是,这一回王兴对企业运营的现金流格外重视。

美团的经营模式,分两步。首先,找到本地的餐厅酒店KTV,拿到低折扣的优惠。然后,把产品放到网上卖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以后拿着兑换券去门店就能享受低价优惠。跟“有用户、没收入”而容易导致弹尽粮绝的社交网站相比,团购最大的特点是消费者先预付,过一段时间才跟商家结款,现金流足够养活团队。

但王兴也没想到,会有几千个人跟着自己一起玩。2010年,市场上最多曾经出现过5000家团购网站。

当时,面临核心骨干出走,竞争对手围剿,王兴感觉光做思想工作解决不了问题。紧接着,美团迎来了大规模的内部调整。

首先是坚持消费者第一。2011年底,王兴觉得有点管不动美团了。当时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糯米,全都开了20到30个城市,在北上广深打得不可开交;拉手、窝窝团、团宝开了200到300个城市,开始大裁员。美团卡在中间,开了94个城市,摆在面前的问题变成了:该扩大战线还是收缩规模?

王兴作了一个对美团意义深远的决定:停止扩张,集中精力和资源服务好消费者。很快,美团就出台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例如,允许用户把没消费的订单退款。

2011年3月,美团率先开启“过期退”政策

这个看起来简单、理所当然的措施,却如重磅炸弹。大量原本靠吃空饷活着的平台不得不跟进,结果资金链跟不上,抄作业把自己抄没了,团购的供给瞬间出现真空,消费者的选择变少。当时,恰好临近春节,为了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美团出台了公司史上第一次激励措施:谁能谈下更多商家,就给谁报销春节的来回机票。

春节之后,原本每天一单团购,变成了每天多团,成交量突飞猛进。到了2012年年中会议,上线商家多、已经盈利的城市经理,都被用轿子从会场门口抬进来,绕场一周抬到主席台上去领奖——光荣榜、自行车、以及一双由王兴签名的跑鞋[5]。

其次是向商家提供数字化服务。美团商家和业务遍布全国,如果IT系统厉害,相当于有一个卫星,能对全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否则就是两眼一抹黑。2010年9月,美团拿到红衫的投资后,把别人用来打广告的钱,拿去为商户开发了一套自动结款系统。而有些竞争对手的结款还要靠上百位员工的手工算账[6]。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长期有耐心。在2012年的年会上,王兴讲了一个挑战南极的老故事。阿蒙森团队只有5个人,但带了3吨物资,不管每天遇到什么天气都坚持走30公里。斯科特团队17个人,只带了1吨物资,天气好就多走,不好就睡帐篷。结果阿蒙森团队成功穿越南极,斯科特团队全军覆没。

整个2012年里,美团没有新开一个城市,全力服务好消费者。结果,对手因为烧钱太猛,纷纷倒下了。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窝窝团,用四个大汉感动王洋是它最后的高光,随后就开始大裁员。拉手融资后把钱花去请葛优卖广告,闯关IPO失败,兵败如山倒。阿里在推出聚划算后,风风火火的实物团购网站瞬间被团灭。

短短两年,浩浩荡荡的“千团大战”落幕。作为唯一的幸存者,美团在2012年按兵不动,却在2013年一口气开了70多个分站。

但没过多久,新的危机来了。

02. 黄山会议

2012年夏天,千团大战格局逐渐明朗之时,王兴让老同学陈亮成立了一个“西瓜小组”,研究怎么把酒店客房也搬上美团。陈亮带着几个产品经理和两个实习生,把第一个战场放在了文艺青年打卡胜地丽江。

为了省钱,他们没有去云南开站点,而是在北京天天给丽江当地的民宿、客栈打电话,一个月就签约了120多家酒店,然后用“圣诞节+元旦特惠”的方式卖出了远超预期的客房订单。这让王兴感到时不我待,立刻成立了电话销售中心,全面铺开。

紧接着,80多个员工一个月签了超过6000家酒店。在携程已占据高端商旅市场的情况下,美团用经济连锁和民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形势一片大好。

但接下来的五一假期,让团购模式的瓶颈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凸显出来:在热点城市南京,所有酒店都趁着旅客出游高峰拒绝了团购券,买了团购的用户没地方住,只能用钱投票。当天,美团的退款率高达100%。

团购扩张快,是因为不用碰商家的库存,在餐厅跑得通,但在酒店,团购解决不了一个“翻台率”的问题:高峰时间,不管是餐厅还是酒店,肯定都会优先服务全价顾客而不是团购顾客,但吃饭没位置等十几分钟就有了,酒店没房间起码要等一天。

此时,又一个问题摆在王兴面前:团购上规模很快,对美团有利;但长期来看,预订肯定比团购更能让消费者满意。美团要不要牺牲短期增长速度,重建酒店供应链?

2015年7月,美团全国的商务拓展团队带着放暑假的心态来到黄山,准备玩几天。他们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3天里,所有人就只做了一件事: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刚从万达跳槽到美团管酒店业务的郭庆[7]。

郭庆在会议现场打开美团,选了大连市的十家酒店,当着所有人的面买了团购券,然后打电话去问能否入住,结果有八家回复说不能住。紧接着,郭庆用预订的方式,选好房间和入住日期,再打电话去问,所有酒店都说可以入住[5]。从团购转向预定,就这么成为了全公司的共识。

但问题又来了:预订的体验比团购好,那转成预订之后要提价吗?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三天,还是回归到了美团的核心价值观上:以客户为中心。最后决定,以团购的价格转型预订,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让商家有更好的现金流和经营自由度。

“黄山会议“之后,美团的程序员很快就做了一套名为Ebooking的酒店管理系统,酒店老板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房间库存、订单和优惠折扣。但问题是,绝大多数酒店老板不是程序员,而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属于正宗的互联网文盲。

2012年,技术部喊出了“要么牛逼,要么滚蛋”的口号

为了加速业务上马,王兴索性把地推团队全都变成了商家客服。手把手教酒店老板和前台操作,在临走时,还在他们的电脑屏幕角上贴上便条,上面写好各种操作步骤。如果商家还遇到问题,地推团队就在微信上跟老板们视频讲解。

半年之后,美团上的20万家酒店中,90%都转型到了预订模式,酒店业务也成了美团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紧接着,美团走向了成立以来最为旷日持久的鏖战。

03. 双峰鏖战

2013年春天,美团又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这回带队的是元老人物王慧文,团队兵分三路去研究三家送外卖的公司:美国的祖师爷GrubHub,和中国的两个后起之秀,到家美食会与饿了么。

当时,国内互联网公司都喜欢直接对标美国的相关公司,用来估算市场和收入规模。这导致了当时国内送外卖的公司对自己的订单数量增长速度足够满意。但王慧文却非常疑惑:GrubHub经营10年才做到日均十万的订单量,难道中国外卖市场的体量会不如美国?

紧接着,王慧文派出两队人马,从线上、线下一起研究当时在学校市场渗透率做得最好的饿了么。在线上,美团统计了饿了么网页上显示的订单信息,对它进驻的12个城市的的订单量进行排序,前四位的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没有太多意外,但第五名却是福州。

做过校内网的王兴和王慧文马上意识到:如果福州排第五,那就意味着饿了么起码有20个城市没做好。例如,放着有100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饿了么做了4年都没有进驻。而线下的调查带来了更有价值的信息:饿了么只是把学校周边有外卖业务的餐厅放上网,这个策略帮助它快速度过了创业的启动期,但此后却没有及时升级服务。

后面发生的就是被媒体翻来覆去描述的东西:美团借助团购积累了大量商家资源,迅速杀向外卖业务,同时,他们还让那些原本不做外卖的餐厅也做起了外卖,通过增加供应,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2013年12月,美团外卖正式对外公布,一下子就进驻了30个城市,其中18个是饿了么没有涉足的空白市场,市场份额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家独大变成了分庭抗礼。

2013年底,外卖业务上线后,美团单日交易额过亿

三年后的冬天,饿了么拿着刚刚到手的融资,发起了一场名为“冬季战役”的大规模补贴战。一边补贴商家、用户,一边高价挖角美团骑手,在部分城市的外卖市场占有率重新超过美团[8]。此后,以共享经济为名的互联网公司做着类似的事情时,人们总会以美团和饿了么的鏖战作为一切故事的开头。

外卖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的春节前夕。美团的外卖团队开始一个人头一个人头地计算,如果春节不停业,需要多少个骑手,以及什么样的物资储备。紧接着,“春节不打烊”的口号对外公布,靠着远高于同行的骑手返岗率,美团赢回了春节之前丢掉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充分锻炼了在春节期间人力短缺时的运营能力。

此役过后,美团一举坐稳了外卖行业的老大地位。而当时外界还无法预知,在除夕期间积累的调度资源的经验,将在几年后的一次特殊春节中,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场战争还没平息之前,王兴在内部讲话里抛出了另一个被人反复咀嚼的论调:互联网的上半场结束了。

04. 数字改革

在王兴看来,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侧的数字化,也就是让消费者都用上手机、上网下单。而下半场,将是供给侧的数字化,商家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服务。随后王慧文补充说:中国餐饮行业的成本和效率有25%的改善空间,但改善不会自己发生,必须由美团来驱动。

长期以来,中国的餐饮行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环节太多,柴米油盐酱醋茶,质量把关难;第二是工业化程度太低,小作坊为主,不发生食物中毒就算食物安全;第三是产业规模大,长年稳定增长,但单店、单个品牌瓶颈明显。这些特点注定了美团要在餐饮商家中推动改革,将是一次艰辛的长征。

因此,尽管从2017年开始,美团已经是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数百万外卖骑手连接着商户与消费者,但外界对美团的质疑却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一个奇观:亏损,被质疑;盈利,继续被质疑。

2017年2月,王兴说,这把椅子上坐着我们的客户。

美团曾经因为长期亏损而备受批评。从2010年创立,到2018年上市,美团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是毁天灭地的竞争强度:团购、酒店、外卖、打车、单车、生鲜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大量前期投资,无一不是强敌林立,王兴也因此被称为“半个互联网的敌人”。而现在好不容易坐稳外卖龙头,却又要搞快驴、ERP系统等改造商家的业务,还要亏到什么时候?

然而,当美团真的开始盈利,质疑声反而更多了。广东、四川、河北等地的餐饮协会纷纷指责美团佣金太高,挤压了商家的利润。美团似乎并不热衷于给自己辩解。事实上,美团外卖的佣金虽然高达496亿,但整体佣金率在过去3年里几乎没涨过,而且这佣金分摊在400万外卖骑手身上根本不够用,每天得给骑手发1.1亿的工资。

在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门店万马齐喑的时候,北京连锁快餐品牌南城香,却在1月29日就有40%的门店恢复经营,到3月13日,90%的店面恢复营业,收入接近正常时期的一半,而外卖业务则恢复到之前的75%,既不需要贷款,也没有拖欠供应商款项,更没有裁员。

南城香能在极端考验下做到这些,跟过去几年与美团深入合作密切相关。汪国玉在2001年创立南城香,卖烤串、盖饭等快餐,但2008年以后每况愈下,不断裁员。直到2015年上线美团外卖,才迎来了新生。

美团几乎手把手改造了南城香。传统餐饮门店,堂食空间大,厨房空间小,但随着外卖订单越来越多、外卖部分取代堂食,这种空间划分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南城香增加了厨房、外卖取餐区面积,缩减了堂食区域。改造后的结果远超预期:2018年,南城香在美团上的日均外卖订单超过了2万单,每月外卖收入从平均80-120万元激增到1500万元左右[9]。

美团对南城香的数字化改革初见成效,但它的供给侧改革,能惠及更多商家、更多消费者吗?

05. 幕后崛起

1月30日,在被封锁的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食堂经理李大双,给美团快驴打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封城之后到处买不到食材,医院食堂的库存只够吃两天了,能不能赶快帮帮忙[1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武汉市指定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之一,有1600张病床,当时每天在这里用餐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超过2000人次,随着收治的病人陆续增加,食材库存迅速告急。而美团快驴则是美团专供商户食材的供应链业务部门,在特殊时期为医疗机构开通了绿色响应通道。

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美团快驴的武汉运营人员一边了解具体需求,一边在盘点库存、组建履约团队。当时武汉已经进入封城后的第5天,全城物资和物流都非常紧缺,快驴的部分商品库存、运力也出现不足。

但此前在外卖战争中打赢了春节战役的美团,在调配资源上有足够的经验和办法。身在北京和石家庄的产品、物流团队连夜响应、加入援助,为医院调度人、货、车,沟通各部门打通障碍。第二天下午4点,1.7吨的食材准时配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解决了全院的吃饭问题。

疫情期间,美团外卖骑手运载物资

能成为“战时血管”、在特殊时期维持民众基本需求,靠的是平时下的硬功夫。

2018年,王慧文在《新餐饮的几个趋势》的演讲中阐述了餐饮业的四个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化、全渠道化、餐饮零售化。他认为,除了满足C端的消费者, 美团还要帮助B端的餐饮商家提升经营效率。在这条道路上开疆辟土的业务,就是美团快驴。

快驴在2015年就上线了,在2018年成为独立的快驴事业部,开始规模化运作,为餐饮门店集中采购、送货上门,将商户从繁杂耗时的日常采购中解脱出来。到去年底,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省、45个城市。

在整个疫情期间,快驴对餐厅、医院食堂、养老院等社会餐饮和机构客户做到了“保价不断货”,正是依靠过去2年多建立起来的稳定供应链:首先,美团快驴实地探访生产环境与生产流程,保证货源;其次,由于平台体量大、议价能力强,保证价格平稳;最后,在城市有中央仓储,来自各地的食材先进中央仓再进物流配送体系,物流成本和损耗低,配送效率高。

近一个月后,2月23日,国新办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不同以往,这次在台上发言的是一位美团外卖的骑手,吴辉[11]。

吴辉是武汉本地人,原本在除夕已经放假在家,但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刷着新闻消息,看到有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头很不舒服,于是就决定,春节期间继续送外卖。结果,大年初一的第一单外卖,就来自中南医院呼吸内科。

吴辉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可是在做好防护措施、送餐到医院里,看到一切都井然有序,也就放下心来了。后来他又接到一份与众不同的订单,订单的备注上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谢谢小哥了。他拿到晚餐后马上直奔前线。

像这样“奇怪”的订单,后来越来越多。买药、买体温计、买口罩、买酒精、买菜等,吴辉接到用户订单的需求都是最紧俏的物资,但他总是尽力满足。武汉街头的酒精和消毒液基本都断货,遇到有药店良心价限量卖口罩,他就排队买两包。发现少量药店还能买到体温计,他本来想全买光分给顾客,但一转念,只买了四个。

美团外卖骑手能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背后是美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汇聚数以百万计的商家和骑手,保障了服务供应和物流配送能力。因此,不论是送外卖,跑腿还是送蔬菜、订酒店,也不管情况有多恶劣,都服务着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

美团不是只把线下服务搬上网,美团本身就是本地生活服务。

06. 有为无为

2010年美团刚诞生的时候,每天只上线一单团购,十年后,它已经成了覆盖团购、外卖、生鲜、网约车、休闲娱乐、酒店住宿、旅游、婚庆等多种场景的超级服务平台,市值超过6500亿人民币,这样不断扩张服务品类的发展路径,促成了那个互联网产业经典一问的诞生:美团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回溯美团的发展历程,王兴围绕餐饮、围绕生活服务这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始终没有变过,虽然美团这个过程中也走过弯路,比如排队机,但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业务中,始终都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满足消费者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

从增加商家、过期团购退款,到转型酒店预订、给消费者送餐送生活物资,美团在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边界和承担相应的试错成本的时候,又延伸出第二条路线:以数字化改革让商家变得更高效。

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加商家供应,是美团长期发展的双核心动力,遵循着美团“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其实就是:长期价值高于短期利益,优化服务高于赚取利润。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个公司能做到的业务可能是有限的,而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却可能是无限的,在这个有限与无限之间,是美团的有为与无为。

2018年8月,美团召开第二次“黄山会议”,主题就是“直面痛点,大搞服务”。直面痛点的方式非常直接:在现场大屏幕上,一边滚动播放微博用户骂美团,一边播放客服的投诉录音[12]。之后的一年,每周开一次服务专题会,每次一开就是半天。

当时酒店行业正受到滴滴、Uber的影响,其他平台都在做抢单,美团不做;之后的在线选房、转售,美团也没做。在外界的喧嚣中,美团埋头做了两个系统:美团超脑系统、餐厅RMS系统。

美团超脑的作用是优化用户和商家的联结效率。目前,美团配送在全国2800余座市县有近万家配送站点,服务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配送骑手达400万人。在每笔订单上,超脑可以在用户下单后0.55秒钟以内,就把订单和配送线路指派给骑手。

以这套系统为基础,美团在过去三年外卖佣金率只上涨0.7%的情况下,让外卖业务的毛利率从8.1%提高到18.7%。说人话就是,在佣金率基本不变、骑手收入没有下降的情况下,美团超脑靠提高了10%的配送效率,由此才得以在今年以来新招收超过80万名骑手,不仅保证了物流通畅,还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美团技术部门开分享会,大家踊跃参与

如果说超脑是连接用户和商家的运输队,那门店RMS系统就是修路,帮助商家实现数据化管理,提供包括点餐、收银、外卖、厨房管理、进销存、会员营销、财务报表等在内的解决方案,让数百万商家逐步实现精细化运营。

但技术不是凭空诞生的,技术的背后是人才。在2016年的一封内部信里,王兴就强调,“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能不能培养一支既懂互联网、又懂生活服务垂直行业的队伍,将是我们打赢’下半场’的根本保证”。

2019年下半年,王兴又连续两次在美团内部会议上提出,要让新一批各层级领导者成长起来,让组织不断迭代、不断增强。随后,美团大学开学,云集了美酒学院、袋鼠学院、美业学院、餐饮学院、结婚学院、闪购商学院、配送学院和客服学院等十五大学院,覆盖全国455座城市,成了生活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

回望服务业在大国经济中的百年历史,美国的服务业产业人口占比在20世纪之初就超过第一产业,并在2010年之后达到80%,在这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持续转型成为服务密集型经济,进而享受到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两大浪潮。

而在中国,2011年服务业的劳动力数量史上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未来它的潜在增长曲线将是美团最大的红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最大红利。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家公司是整个中国茁壮成长的缩影。

07. 尾声

美团如今拥有400万外卖骑手。这是近富士康员工的四倍,相当于整个吉林市的人口数量,在人类商业史上,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达到如此的管理规模。

2019年,北京的美团骑手常包红成为了所在站点的“单王”,月收入超过一万元。他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说,“靠着送外卖,养活了父母妻儿,还上了老家的欠款。”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在武汉承担起了医疗物资、医生餐食和居民日常用品的配送工作,他们同样是城市的英雄。

从2013年到2019年底,有43.2万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成为美团骑手实现了就业增收,他们中的近45%月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对于同在这个国家生活的千百万老百姓来说,美团骑手是他们能想到的待遇最好、最体面的工作。

在成立十年之后,美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巨无霸。王兴也许算得出美团每一年增长的交易额,但他在十年之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的公司正影响着400万骑手的日常生活,600多万家活跃服务业商户的业绩报表,百万乃至千万服务业者的起落浮沉。

自资本主义诞生起,“赚钱是企业最大的道德”便成为了一句无可置疑的准则。在经历了很多次危机与经济衰退之后,人们应该意识到,赚钱只是企业的一种本能。一家企业真正的道德,是在赚钱的同时为整个行业注入活力,为商业环境带来繁荣,为社会创造价值。

美团总有一天会成为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现在,这个254.3MB的App正承载着很多人的生活与希望,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王朔:他是痞子,还是流氓?

从成名开始,世人对王朔的争议就从没间断过,有人认为他是大师,有人则觉得他是“痞子“,有人称他为天才,也有人视他为“流氓”。

别人怎么看,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观感,如果他是流氓,我不反感这样的流氓,但我觉得他更像一个痞子,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叛逆不羁。

他不装,不假正经,他喜欢调侃,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从骨子里我是个严肃的人传统的人,可事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严肃地对待。”

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欢他,喜欢他的小说,喜欢他的才华,也喜欢他的思想,我非常认同作家王蒙对他的表扬:“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

马未都先生对王朔也非常赞赏,他说王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依旧保存了作为一个作家基本尊严的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去跪舔那些所谓的美好。

王朔1958年生于南京,原名王岩,父亲王天羽是军官教员,母亲薛来凤是医生,上小学时,父母发现班上有个女孩也叫王岩,就给他改了名叫王朔。

不久,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北京部队大院,王朔成了所谓的大院子弟,他跟小伙伴们玩的是军事游戏,读的是军事电报,看的是军事书籍。

1976年,王朔从北京四十四中毕业,入伍解放军海军,他是怀着当海军司令的抱负去的,不过很快他就失去了雄心壮志,成为了一名部队卫生员。

1978年,王朔在部队仓库里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用第一人称写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的故事,投给了《解放军文艺》。

小说总共五千字,虽然编辑改动了不少,但还是将他的处女作发表了,寄来了25块钱稿费,王朔捏着钱,心想,这事,不难。

1980年,王朔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当业务员,负责下乡推销药品,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卖假药的,每个月工资36元。

1983年,全国打击经济犯罪,揪出来王朔一件事,原来他曾经用组织上给他买东西的3000块做本钱,倒卖电视和录音机。

组织上不打算深究,只让王朔退赔1000,但王朔没钱,只能从工资里扣,每个月30块,王朔一看,一个月还剩6块钱,那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于是,王朔辞职了,当然,钱还是照赔的,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在外面能赚到比工资更多的钱,也比上班要更自由。

“我特么不想给体制卖命,我得找到我自己内心的自由。”

辞职后,王朔跟发小叶京开了家饭馆,叫“天府酒家”,刚开始生意还行,但两人都不是那种精打细算的人,饭馆没多久就开不下去了,怎么办呢?

王朔一拍脑袋,心想,“要不我还是回家专心写小说得了”,当时文坛已经涌出了一批新秀,估计王朔自己也没想到,他出来之后,风头几乎盖过了所有人。

1984年,王朔写完《空中小姐》,投给了《当代》,这是一个社会青年和空姐的恋爱故事,当时感动了不少青年男女,不过发表的过程却历经波折。

小说第一稿3万字,拿给《当代》的编辑龙世辉,龙世辉一看:“好故事,就是太单薄了,你给丰富丰富。”

王朔挖空脑袋,将故事延伸到了10万字,结果等他再去编辑部,龙世辉退休了,稿子给了另一个编辑章仲锷。

章仲锷一看:“好故事,就是太复杂了,你再修改修改”,王朔又跑回去,来来回回改,前后改了9遍,加起来差不多100万字。

改来改去,最后总算发表了,王朔获得稿费360元,钱不多,也辛苦,但总算是个好的开始。

这一年,王朔认识了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沈旭佳,双方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并不深,但随着电话聊天,相约游泳,观看演出,感情一路升温。

左一王朔,左二沈旭佳

1985年,王朔和沈旭佳合作的中篇小说《浮出海面》在《当代》上联名发表,这是一个社会青年和跳舞姑娘的爱情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他俩的感情生活。

1986年,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发表,引发轰动,这是第一部真正令王朔扬名立万的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引发争议、招来批评的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失足青年改邪归正的故事,由于以一个流氓罪犯为主角,而且是第一人称,这在当时前所未有,极具颠覆性。

一时间,舆论大哗,各种批判文章随之而来。

有人在《啄木鸟》上撰文,说他笔下的男主角,都是不干正事的城市青年,喜欢臭贫,蹭吃蹭喝,困顿迷惘,没有任何正面的社会意义。

有人质疑道:“这作者就是个流氓吧?”甚至有个女编辑说:“我可不敢跟王朔约稿,我去了他要是强奸我怎么办?”

王朔听了这话,乐了:“你怎么就那么瞧得起自己呀?”

后来批评的话多了,王朔干脆就说:“好吧,既然你们说我是流氓,我就当流氓吧,我是流氓我怕谁!”

不久后,王朔写了一个新的小说:《橡皮人》,这是一部分水岭的作品,讲广州的经历,第一句上来就是:“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

稿子寄给了《青年文学》,对接的编辑是马未都,他一看,真牛逼,赶紧拿给主编看,主编一看也说好:“但第一句话太刺眼,拿掉吧。”

正巧刊印那天,马未都值班,他冒着风险又把这句话给加了回去,后来,《小说选刊》决定转载,也没有删这句,它就这么保留了下来。

《小说选刊》当时在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朔的小说被它转载,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主流文坛对他的认可。

1987年,王朔和沈旭佳登记结婚,次年,女儿王咪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同年,王朔的《顽主》在《收获》上发表,这是一篇辛辣的讽刺小说,讽刺社会乱象,讽刺假道学,讽刺知识分子的假崇高,讽刺一切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

《顽主》之后,王朔语言开始大杀四方,改变了人们的说话方式,以前人们说我有一个哥们,后来都跟着王朔学,把量词废了,变成我有一哥们。

王朔越来越火,但沈旭佳好像并没有多高兴,她对王朔说:“我真不想让你出名,我真希望咱们老像现在这样。”

不出名是不可能的,随着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发表,王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其声望也从北方扩大到整个中国大陆。

1988年,王朔开始涉足影视行业,这一年,他有四部小说被搬上银幕。

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黄建新执导的《轮回》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四部电影均由王朔作品改编。

这一年,被中国电影界称为“王朔电影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横趟了电影界”,这是王朔事业上的一个高峰。

王朔的风头一时无两,有人说从《空中小姐》开始,80年代就是王朔的时代。

王朔反驳说:扯淡,有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我算个什么鸟,还有时代!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密集出版了《一点儿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等中长篇小说。

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王朔个人风格,打破了中国作家长久以来的写作传统, 被部分文艺批评家称为“痞子文学”。

1990年,有一天郑晓龙请王朔、郑万隆、李晓明吃饭,说想拍一部电视剧,不追求人性深度,按照老百姓的审美情趣来,请大家给出出主意。

王朔说,那还不简单,让善良的女主角遭受点磨难,激活观众的泪腺,四个人聊着聊着,就把电视剧《渴望》的框架聊了出来。

《渴望》播出之后,引爆全国,万人空巷,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率纪录,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历史性里程碑。

1991年,郑晓龙找来王朔、马未都等四个编剧,请他们编写《编辑部的故事》,剧本写完后,送审几次,一直都不能过审,众人都没了脾气。

突然有一天接到通知,说审查过了,没想到正准备开拍时,却又发现剧本丢了,几个编剧除了王朔都有工作,没人愿意再重来一遍。

王朔靠写东西吃饭,不写不行,可一个人工作量又实在太大,就在他头痛的时候,在剧组打杂的冯小刚毛遂自荐:“王老师,要不咱俩一起写?”

最终,两人合力写完了剧本,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再次造成轰动,成为中国情景电视喜剧的开山鼻祖。

据说,后来有一天,冯小刚说丢的剧本找到了。

这一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王朔的小说集《过把瘾就死》,收了王朔几个中篇小说,一下就卖了30万册。

出版社一看王朔的书这么好卖,于是立马又推出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分为纯情卷、矫情卷、谐谑卷、挚情卷四本。

王朔开创了在世作家出文集之先河,同时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

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之后的作家争得了正当的版权收益,帮所有中国作家都涨了钱,萧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3年,《上海文学》第6期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等人写的《旷野上的废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一文,提出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

文章拿王朔和张艺谋开刀,说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代人精神信仰的破碎,反映了时代人文精神的萎缩。

这一年,王朔和冯小刚合伙开了个公司「好梦影视」,拍了几部作品,都不太成功,电影《永失我爱》,反响平平,电视剧《月亮背面》,连审查都没通过。

1994年,改编自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的8集电视连续剧《过把瘾》风靡全国,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男女主角王志文和江珊由此而家喻户晓。

同年,姜文将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作为导演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国际上一鸣惊人,获奖无数。

电影拍摄时,王朔去剧组看热闹,忍不住在剧中客串了一把,饰演传奇混混小坏蛋,台词只有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震荡和为贵!”

这一年,王朔认识了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上大二的徐静蕾,面对二十岁的徐静蕾,王朔无法自持,徐静蕾也像小鹿一样,扎进了王朔的怀抱。

1995年,王朔和沈旭佳离婚,后来,沈旭佳带着王咪咪去了美国。

1996年,王朔为「好梦」写的剧本《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但开机不到十天,就接到了电影局的停拍通知,北影厂打来电话,让王朔和冯小刚去一趟。

厂长韩三平念了来自电影局的意见:这个剧本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那时,片子已经花进去一百多万。

韩三平还有更坏的消息,王朔导演的《我是你爸爸》也被毙了,回去的路上,王朔和冯小刚都没说话。

1997年,王朔准备再拍一个电影,改编自池莉的小说《一去永不回》,打算让徐静蕾演,但剧本被认为是宣扬灰色人生观,再次被毙。

国内诸事不顺,正好有纽约出版商邀请他去出英文书,王朔就去了美国,走之前他将徐静蕾推荐给了赵宝刚,在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出演女一号。

他还对冯小刚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王朔离开后,冯小刚确实顺利了很多,他用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获得巨大成功,声名鹊起,踏入中国名导的行列。

同时,他把《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名字改成《一声叹息》,几年后又过了审,于2000年9月上映,并在开罗电影节得了奖。

王朔在美国待了半年就回国了,冯小刚听说他回来了,派人送去五万块钱,王朔没要,他不想再掺和影视圈儿的事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和冯小刚渐渐疏远了。

从美国回来后,王朔接连发表《我看金庸》,《我看鲁迅》,《我看王朔》,逮谁骂谁,骂别人,也骂自己,批别人言词激烈,批自己体无完肤。

有人说,批评可以,你就不能委婉一些吗?王朔却说,我认为批评不分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你一定要善意的批评实际上就等于是不让人批评。

有一个段子很有趣,说记者采访台湾作家李敖,拿他和大陆王朔作比较,说:你们两人很像,都爱骂人。

李敖好生气:王朔?你怎么能把他和我比呢?他骂的都是些无聊没用的人,我骂的都是能让我坐牢的人!

记者又去采访王朔,把李敖的话复述了一遍。

王朔听罢,冷冷一笑:我也敢骂能让他坐牢的人,他敢骂能让我坐牢的人吗?

不过虽然王朔爱骂人,但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善良的人,侠义的人,能帮忙的事,他一定会帮,朋友孟京辉要做电影,钱不够,王朔出手就给了5万。

还有个老侠,出狱后境况不好,王朔就和他聊了聊,聊出了一本《美人赐我蒙汗药》,以王朔的名义拿去卖,王朔几十万版费一分不要,全部给了老侠。

还有冯小刚,即便不待见他,但有事的时候,王朔仍愿意帮他。

2004年,冯小刚拍《天下无贼》,剧本改了很多遍,怎么都通不过,找到刘震云,刘震云也没辙。

电影局的理由很简单:让贼做主角,没有先例,贼做好事的动机何在呢?无奈之下,冯小刚只好找到早已疏远的王朔。

王朔一看:“简单,让女贼怀孕,然后进庙烧香,人心向善,自己这辈子毁了,希望下一代美好,宗教情怀也加进去了,格调一下子就拔高了。”

编剧一听,“王朔太老辣了,太聪明了,不服不行。”

王朔当然聪明,不聪明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聪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2006年,王朔帮王子文打官司的事,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王子文是王朔邻居的朋友,四川人,北漂,和某经纪公司签了一份15年的合约,被要求期间不能解约,否则20年内不允许从事这个行业。

合作了一段时间后,王子文发现公司能给的资源实在有限,自己没有发展前途,就想与公司解约,没想到公司不但将她告上法庭,还开出80万的天价违约金。

王朔知道了之后,挺身而出为她打了场官司,官司虽然输了,却得到了最好的结果,违约金降到了10万,禁止她20年内从事影视业的附属条款也被取消。

此后,媒体经常拍到王朔和王子文出双入对,王子文也从此片约不断。

2009年,参演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2011年出演赵宝刚执导的《男人帮》,2012年,参演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

不过,直到2016年的《欢乐颂》,王子文才算是彻底红了。

据说那时徐静蕾已经和王朔分手,但两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后来徐静蕾还给王朔买了套别墅,还请他写电影剧本……

2007年,王朔在上海举办了《我的千岁寒》新书发布会,小说版权被伦敦书屋以每字三美金的高价购买,365万也创下当时中国小说史上的最高版税。

这一年,王朔又骂了很多的人,张艺谋、郭敬明、余秋雨等等,引来一些人对他的口诛笔伐,也坐实了一些人对他的印象:丫果真就是个流氓!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朔就算骂的不是人,也往往一针见血,让你难以反驳。

“手机无法直拨TW号码,问客服说需要开通国际漫游,老子当时就操了,开通你妈的国际漫游啊,自己都不承认TW是中国的,你还一天到晚说TW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你可以说他是痞子,是流氓,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个聪明的人,有趣的人。

2008年,冯小刚拍了《非诚勿扰》,王朔看了挺喜欢,“小刚你这个还挺有意思的,我一看老觉得我有下嘴的地儿。”

冯小刚一听挺高兴:“你要有兴趣的话,要不你来弄一个续集”,两人就此冰释前嫌,一起弄了个《非诚勿扰2》。

后来,王朔又帮朋友写了几个剧本,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姜文的《一步之遥》,徐静蕾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2013年,王咪咪结婚,婚礼那天,王朔没去,他能写《致女儿书》,能写《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却受不了女儿出嫁的场面。

冯小刚顶上来救场,担任证婚人,刘震云、陈丹青、赵宝刚则代表娘家人上台致辞。

如今,王朔已经六十二岁了,想不服老也不行了。

“原来我一直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即使明知年岁渐长我也认为只要有颗年轻的心自己就永远25岁。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很心动的姑娘,心里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这个姑娘对我来说会不会有点小?’那一刻,我才绝望地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怪不得我那么喜欢他,因为我也经常这么想,但从来都不敢这么说,我缺少他的勇气,他的坦诚,他的不装。

最近,面对疫情,王朔发文《除了口罩,我们还需要信念》,我们就以其中的一些话来结束吧!

“如果你已感染病毒,请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病魔,毕竟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因为任何病毒灭绝,你就是活着的那一部分;

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因病去世,请替他们好好活着,死亡不是结束,忘记才是。

不要轻易绝望,活着的每一刻都蕴含着永恒,每一分每一秒都已镌刻在时空中。

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没能力就照顾好自己。“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前段时间,我突然收到一条好友申请,这条申请来自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一上来就给我推荐保险……

这要搁以前,我可能会以为是骗子,直接拉黑。然而那天,我却差点被转化了。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稍后揭晓。)

不得不说,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企业微信:除了李佳琦、罗永浩、拼多多、瑞幸都之外,卖保险的、卖手机壳的、卖瓜子的、卖鸭脖的、做舞蹈培训的也都跑来凑热闹。芬香 邀请码:YL6LRA

企业微信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香?

据说女装品牌歌莉娅,疫情期间每天在企业微信上的销售额超过 100 万,2 月 7 日当天的销售额更是超过了 300 万;

零售商天虹在大多数百货店关闭的情况下,利用企业微信让全国 5 万导购连接 500 万顾客,将全国总订单翻了 6 倍……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微信到底要怎么玩才能赚钱?

今天的这篇内容,我们将为大家详细拆解,利用企业微信的「客户联系」功能(员工号)做转化的 10 大技巧。

巧妙设置名片、欢迎语 获取用户信任并转化
用企业微信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旦有用户添加你,就意味着转化开始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企业微信的员工号都有企业官方认证标识,会增强用户的信任,这是变现的基础。其次,员工号有两个基本的变现入口:名片和欢迎语。

这两个变现入口是怎么体现的?我们要如何利用呢?

1)隐藏的变现入口:名片设置

企业微信的对外名片是用户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可以加强用户的信任感。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保险业务员,我为什么没有把她拉黑?就是因为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业务员的企业简称、实名认证等信息。

PS:关于名片上对外信息的展示,都可以由公司的管理员在企业微信后台设定。

除了解决了用户最基本的信任问题之外,企业微信名片还是一个重要的变现入口。

因为企业可以设置名片的自定义对外展示信息,自定义展示信息中可以添加文字、网页(H5)链接、小程序。

这样一来,用户在看到业务员对外名片时,就有可能直接通过名片进入到我们的产品页面。

比如西贝莜面村,在名片上的对外展示中添加了线上商城、会员小程序、外卖小程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业务员的名片,直达这些“可以花钱”的地方。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微信 好文分享 第1张

(西贝莜面村,某业务员的企业微信名片)

目前很多企业都用上了这个功能。对于刚引流过来的用户,会直接在业务员的名片被转化。

问题来了,能做“转化”的名片如何设置呢?

第一步,在企业微信的管理后台通讯录管理中,找到“成员对外信息展示”,点击添加自定义信息。

第二步,添加自定义信息名称(最多不超过 4 个字),比如我设置了一个名为“学技能”项目,可跳转网页链接,还有一个“技能地图”项目,可跳转小程序。

第三步,修改“学技能”项目中的展示信息,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填写网页名称以及跳转后的网页地址。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微信 好文分享 第2张

(左设置页面,右效果展示)

这 3 步走下来,一个带有变现入口功能的名片就做成了。

2)设置高转化欢迎语的 4 个技巧

能在用户添加好友之后第一时间做转化的,除了企业名片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功能“欢迎语”。

业务员添加客户时,可以自动给客户发送欢迎语(相当于自动回复),快速建立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欢迎语可以是文字、图片、H5 链接卡片、或者小程序。

在我研究某些公司业务员的欢迎语时候发现,大多数业务员把这个功能浪费掉了。有的压根没有写欢迎语,有的一上来就 4 个字“同学你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芬香 邀请码:YL6LRA

那么高转化的欢迎语应该怎么写?经过一番研究后,我总结出了 3 个欢迎语的写作技巧。

① 交代产品信息,让用户快速了解

第 1 种欢迎语是比较常规的写作方式,交代产品信息,让用户快速了解。

比如阳光保险的业务员的欢迎语,就详细地交代了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报价,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信息。然后给到用户电话联系方式,并在最后嘱咐用户不要将保费转账给个人,让用户放下戒备心理。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微信 好文分享 第3张

(某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欢迎语)

不过我认为,这个欢迎语还可以更好。

比如在欢迎语中添加相关优惠或者福利信息,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欢迎语的最后,还可以添加一句这样的文案:

“此优惠仅限今晚 24:00 前,就剩 23 个名额了。是否需要我给您预留一个名额呢?”

暗示用户优惠是限时限量的,让用户立刻产生行动。

② 设置调查问卷,给用户打标签

第 2 种欢迎语,是通过“文字+网页链接”的形式给新用户发送调查问卷,根据用户填写的问卷结果打标签,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标签,做用户的精细化管理。

比如某线上教育机构班主任的欢迎语,就是一段文案加上调查问卷链接。

当用户填写完毕,他们会根据调查问卷中信息,给不同用户打标签,并把不同类型的用户匹配给不同的客服。

比如通过问卷测算出来,学员的水平属于小白阶段,那么这个小白学员就会被分配到专门负责入门课的班主任手上,有针对性地授课并做进一步的转化。

③ 交代服务信息,配合变现入口转化

第 3 种方式就是将文字和图片或者小程序结合起来,强强联合。在给用户介绍相关的服务信息的同时,配合发送一系列的变现入口

比如洽洽瓜子的优惠券领取二维码,云海肴的外卖商城小程序,以及屈臣氏的小游戏等,都是很好的变现入口。

对比下来,洽洽瓜子的欢迎语可以带来更高的转化率。因为相比于发外卖商城小程序和小游戏,发放满减优惠券,可以给到用户更强的下单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洽洽的欢迎语中的优惠券还设置了使用期限,只有 3 天的时间,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用户的紧迫感。

④ 引导用户加群,集中到社群统一管理

第 4 种方式是,利用欢迎语引导用户加入到社群,然后在社群内部做统一管理。

比如李佳琦小助手、罗永浩小助手们的欢迎语,都是直接引导用户进入到社群中。因此,接下来的用户转化场景,就移步到社群中了。

综上,我们发现高转化的欢迎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呼吁用户立即产生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微信的欢迎语提供接口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可以通过接口实现给不同的业务员,配置不同的欢迎语,同时业务员还可以给不同客户发不同的欢迎语,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

利用标签、群发精细化运营 为用户创造价值感
当我们利用名片和欢迎语获取到用户的信任,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客户标签和群发助手功能,做精细化运营,持续触达用户。

这部分转化的关键点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感。具体要怎么做呢?

1)标签功能:完善用户画像,做精细化运营

想要实现高效触达用户,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与服务。

企业管理员可以利用企业微信配置客户的标签,比如按照客户等级分为:“一般、重要、核心”,将用户按照不同等级作区分。

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设置其他标签组。比如我们会把不同产品的“付费用户”设置成一个标签组,标签主要包含:年终聚会、技能地图、知识日历、训练营学员。

业务员可以使用标签、描述等功能完善客户信息,帮助企业丰富客户画像。

比如运营研究社的业务员之一“营长 Angel”,将购买了技能地图 3.0 的用户打上“技能地图”的标签。

当给用户打好标签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群发助手功能,持续并精准地触达客户。具体要怎么用呢?我研究出了 5 大玩法。

2)群发助手:每天都能推送的“服务号”

管理员可以在企业微信管理后台设置群发消息,群发消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文字+图片/网页/小程序。

为了不打扰到用户,每个用户一天只能接收到业务员的 1 条推送信息。同时,企业也可以向用户群发消息,不过每周只能群发一次,并且需要业务员确认。(企业发送消息和业务员发送消息的次数,相互不影响)

这个功能相当于每天都能推送的服务号,厉害的是,这种触达方式比服务号的打开率更高,甚至可以做到 100%。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员一次最多能给 200 个客户推送消息。我大概估算了下大概 10s 可以发送 200 个,1 分钟可以发送 1200 个会员,如果你有 6000 个精准客户,每天用 5 分钟就可以触达所有用户。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微信 好文分享 第4张

群发消息

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企业和业务员的群发消息功能呢?我总结了 5 种高转化的技巧。

① 给用户免费送福利,获取用户好感

第一种方式就是给用户免费送福利,让用户感觉在你这里“有利可图”。

比如我会时不时地利用群发功能,和用户分享一些我最近的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微信的基本玩法。除此之外,我还会把干货内容免费分享给大家,让用户感觉到有收获。

还有一种高级的玩法就是,在给用户免费福利的同时,请求用户的回应甚至“麻烦”用户让他们帮个忙,并承诺作为回报我会给到你什么。

一来二去,便可以和用户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离开成本,因此很少会有用户想要拉黑我。

② 干货夹杂“私货”,转化于无形之中

当你和用户之间有了信任基础之后,你可以玩点更厉害的。比如,在给用户送福利的同时,引导用户下单,这样做基本上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切记不要频繁给用户直接发硬广,否则会死得很惨)。

比如我在给用户免费分享思考的同时,会在文案末尾加上转化入口。要注意的是,转化文案不能太长,尽量用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

这句文案起码要包含 3 个基本信息,时间、优惠价格、优惠名额剩余数量,用限时限量的方法,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下单的动作。

③ 发送活动预告,开课提醒

群发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活动开始前,充分触达用户,确保每一个用户都知道活动要开始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会用到群发功能,给用户发送活动预告、开课提醒、开播提醒等信息,效果还是不错的。

活动预告类的信息,也要特别注意文案的编写,不能太随意了。

活动预告文案起码要包含以下 3 点:第一,活动时间;第二,活动对用户的价值;第三,让用户产生行动。

④ 发送优惠活动,引导下单

用群发功能做转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群发优惠活动,将活动信息第一时间同步给用户。

屈臣氏的导购给用户群发的活动信息文案,可以说是业界典范了,他们会在文案中会特别强调用户的获得感:瓜分 1 亿回馈金,直接消费抵现!再送免邮券,送钱还包邮……

如果在文案最后,强调优惠活动的有效时间以及剩余名额,利用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进一步引导用户下单,就再好不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心机,可以说这个优惠只有企业微信用户可以享受到。如此一来,会给用户一种专属感,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⑤ 推荐新品,提升复购率

群发功能的第 5 种玩法就是,给用户推荐新品,提升复购率。这种玩法很有讲究,非常考验群发话术能力。

用户愿意给你的时间只有 30S,太过冗长的话术会让用户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话术需要简洁明了,另外在结尾处要求用户用最简便的方式给你反馈(愿意购买、不愿意购买、犹豫阶段)。

比如,我们上新课的时候,会给用户群发新课的相关信息,并在文案末尾加上让用户给反馈相关话术:

回复“1”想续学且立即报名。

回复“2”不再继续学习了。

回复“3”想推荐朋友一起学习。

然后,我们再根据用户的不同回复,给予相对应的反馈。

针对有意愿购买产品的用户,直接发送产品购买链接/二维码,促使用户立即购买。这个时候,可以让用户凭支付记录,领取额外福利,提升转化率。

针对没有意愿购买产品的用户,询问不购买原因,并私聊一对一解决用户问题。

总之,利用群发功能,要想办法为用户创造价值感 ,否则很快就会被用户拉黑。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开放相关数据(比如客户详情,客户列表等),给业务员使用,帮助业务员精细化经营客户。

聊天工具栏+快捷回复 高效服务用户促进转化当你玩转欢迎语和群发助手的转化套路时,用企业微信员工号做转化就没啥问题了。如果你还能利用好「聊天工具栏」和「快捷回复」这两个宝藏功能,在提升转化率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那么「聊天工具栏」和「快捷回复」这两个功能要怎么玩?
1)聊天工具栏必备 3 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快捷回复」,「快捷回复」简单来说就是客服常见问题:Q&A。把用户常见问题梳理出来,统一处理。方便业务员在和用户聊天时,一键发送用户的问题解决方案。

第二个板块是「客户信息」,业务员可以快捷查看当前客户的信息或编辑客户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做转化。

第三个板块是「转化入口」,比如商城页面、优惠券页面等,方便业务员在与客户沟通时发送相应产品;或者当用户找业务员询问优惠时,业务员可快速将优惠券小程序发给客户,并促成转化。芬香 邀请码:YL6LRA

企业微信赚钱的10大正确姿势 微信 好文分享 第5张

聊天工具栏

2)「快捷回复」设置的 4 大要点

其中,关于「快捷回复」的设置,还是有很多学问的,一般情况下,「快捷回复」中一定要具备以下 4 种信息:

① 产品的基本信息

② 产品的卖点以及功效

③ 产品的价格以及优惠信息

④ 不同业务方向人员的联系方式

目前我们主推超级会员课程,我给业务员们设置的 6 个「快捷回复」,就是按照以上这个思路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可以添加全体成员常用的回复,成员也能自行添加自己的「快捷回复」,「快捷回复」可以配置 H5 页面和小程序页面。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微信员工号做转化的玩法了,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小总结:

第一,利用企业微信和用户首次接触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名片功能增强用户的信任,利用自定义外部信息添加转化入口。另外,在欢迎语的设置上要注意,呼吁用户立即产生行动。

第二,在深入了解用户的时候,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并给不同用户打上不用的标签,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标签用户做精细化运营。

除此之外,要利用好企业和业务员的群发助手功能,重点给用户推送福利和优惠等信息。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感。

第三,在和用户一对一私聊沟通的时候,要花点心思设置「聊天工具栏」和「快捷回复」这两大功能,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做好转化。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利用企业微信做私域营销的一个关键就是:用户对你的信任,以及你对用户的理解。芬香 邀请码:YL6LRA

如果你能始终围绕和这个关键点来做转化,那么企业微信的第一批掘金者中,必定会有你。

芬香首场“县长直播”走进山西方山县,销售额超百万!

5月19日,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小云走进了芬香社交电商直播间,以手机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助力消费扶贫。县长直播30分钟,观看人数近16万,累计成交近3万单,销售额达到110.9万元。当地的网红产品沙棘汁上线几分钟便被一抢而空,芬香首场县长直播活动再次证明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销售模式,促进了产品销售的爆发式增长。

此次“芬香首场县长直播”是吕梁市举办的2020年吕梁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节系列活动之一,当地政府与电商平台跨界合作,直播带货,促进当地农产品搭上新零售的“高速列车”。周小云县长也说道:“下一步继续拓展领域,进一步利用网上力量去推动我们农产品的销售。”

“县长直播带货”是新经济下的新生事物,不仅仅是一种带货方式,借助电商平台,政府衔接农户与市场,更是一种发展思路的创新。此次山西吕梁方山县政府携手芬香社交电商,打造“政府-电商-社交平台”助农扶贫新模式,一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快、更直观了解产品全貌,推动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流量优势进一步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再次证明了新的电商经济模式在助农惠农、脱贫攻坚方面的贡献和前景可期。芬香 邀请码:YL6LRA

新零售时代,社交网络已成为最大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电商正在迎来以移动社交为轴心的增量市场。芬香社交电商,作为行业领先的社群电商平台,依托京东海量商品池和微信12亿的私域流量生态,借助社群分享手段,构建平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芬香社交电商以创新的助农模式,助力方山县政府解决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并非偶然,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农副产品严重滞销,对于一些贫困县影响更是严重,扶贫刚有起色,如果再找不到解决方法,很有可能因为这次疫情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再次返贫。芬香社交电商,急农户之所急,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帮助贫困区域的农户,解决在疫情期间商品滞销等问题,推出了“助农计划”。

“芬香助农计划”自春节实施以来,帮助很多地区农户解决了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利用自身流量和技术优势,通过全国百万阿姨、宝妈这样的精准推手,链接产地端与消费端,将原产地农副产品,精准推送给核心购买群体,对货物源头做出保证,真正”好货低价。芬香 邀请码:YL6LRA

以芬香社交电商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既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现实销货问题、拉动就业,更能帮助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提升,为经济发展赋能。

高赞:有哪些值得刻意练习的心态?

01在社交时,不把自己放在被评价的位置
心理学中有一个社交恐惧图示理论,就是说,社交恐惧患者,大多都是把自己默认放在了被评价的位置。一言一行都担心别人会怎么样评价。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02 不因为分歧而生气
大多数的争吵,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理解问题,比一味的因为分歧而愤怒要有意义。

03 降低对未发生事件的期待值
如果对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期待太高,往往更容易变得失望。
降低了期待值后,那些意外收获,都能增强幸福感。

04 以赞美回应赞美
面对他人的称赞,不要下意识地否认,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没有」;
你完全可以大方地说谢谢,并且也赞赏对方的一个优点+一个小细节。
这样既能拉近你们的距离,也会让我们更加自信。(论商业互捧的好处)

05 区分成功和成功的装饰
《原则》中说,很多人把成功和成功的装饰弄混了。
成功是我们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成功的装饰是拥有了某项(高价值的)物品。
当我看到别人买了某品牌豪车(黄金广告位,在线等品牌方爸爸)的时候,我很心动。
但是,我不能够把买这辆车作为目标。
这只是一种生活的附属品,是成功的装饰。
如果我的目标变成了我想买什么,那我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就不会获得持久的快乐。

06 校准情绪时间线
你早干嘛去了!
刚才怎么不说?
我当初真是瞎了眼!
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熟悉吗?
这些吵架常用语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情绪时间线都在过去,而不是现在。
气别人没有早点行动;
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
气没生个省心的孩子……
情绪停留在过去,不会解决手头上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它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影响你现在和未来的心情和人际关系。

所以,下一次发现自己为小事烦到爆炸的时候,先深呼吸一口气,把你的时间线拉到现在,想一想:
1. 我手头有什么问题?
2. 生气能解决它吗?
3. 有什么解决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我的预期目标?
多练、多调整,你的气会越来越顺,心态越来越好。

07 10-10-10 思考
一个大脑的 bug——the Region Beta Paradox(「贝塔区域悖论」):
人不会被强烈、持续时间长的痛苦打倒,却会被不那么强烈的、一时的破事击溃。
这背后是有科学解释的:
极其不幸的遭遇会激发人体的保护机制,让你尽快恢复。
而不太严重的烦恼,不会激发这个机制,你也因此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
想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有多少女生碰到男朋友劈腿,整个人变身私家侦探,表面镇定、理性分析、查找证据;
而男朋友如果饭后不刷碗,上床不洗脚,却能引爆五百次核能大吵。

「福斯特医生」剧照,由一根头发丝儿发现的劈腿
这里献上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来自苏西女士「10-10-10 改变生命的决策工具」书里的三个问题:
10 分钟后我对这个决定会有什么感觉?
10 个月后我对它会有什么感觉?
10 年后呢?

下次要崩溃之前,先考虑这几个问题,再来解决矛盾,不要再让这个 bug 控制你的情绪啦。

08「假设无辜」心态
英文有一个短语很有趣,也很难翻译:
to give someon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一个解释是:当你有「相信别人好的一面」和「相信坏的一面」两种选择,选好的那一面。
还有一个解释是:还没有全面的证据时,假设对方是无辜的而不是恶意的。
操作很简单:问问题,而不是下结论。

比如,一个匆匆跑过的人,撞了你一下。
与其下一个「太不小心了,我差点被撞倒、很可能受伤!他有什么毛病啊」的结论,你可以想:
他为什么要这么赶?
他是不是有什么很急的急事?
可能他脑子在想别的事,没注意到自己碰到别人。还好我也没事。

这样的心态会从内而外,让你变成一个更美好的人:
心态更开放;
共情能力更强;
不会因为小事纠结;
更乐意帮助他人。

09「自私」无罪
说到讨好型人格,我不得不想到「老友记」里的莫妮卡,敲可爱:
人和耶稣的之间的区别在于:耶稣是乐意牺牲自己的, 人需要把自己考虑进去。
你是人,不是耶稣;共情是必要的,但是健康的共情,永远把自己摆在跟对方平等的位置。

下次有说不出口的「不」时,想想自己会得到什么,而不是他人会得到什么。
这种「自私」不仅无罪,感觉还很好;因为这其实是自爱。
等你习惯这种内心充满爱的感觉以后,就不需要再以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可啦。

10习惯不舒适
美国最硬的海军三栖特战队——「海豹部队」有一个很有名的警句:
get comfortable being uncomfortable
一直蜷缩在自己舒适圈、不挑战自己的人永远没法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走出舒适圈的确是个难以享受的过程。

对于习惯不舒适,可以这样想:
先不想这个有多难受,先做最小的一步/坚持一分钟,然后下一步/下一分钟,等你一点点坚持下来,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走了很远。
等你习惯它的时候,这个强大心态会给你带来质的变化。

在快手,1000个厂妹在努力生活

前言

对于在工厂打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和我一样:人如机械。

父辈那一代,流行进厂潮。往往一个厂里,有父亲、母亲、舅舅,以及老家邻里的乡亲。上班时,工厂的门缓缓打开,人们如工蚁一样,穿着整体划一的服饰,缓缓进入车间。

这些工人,往往神情麻木,在工位上如机械一般地工作。他们勤劳,却像是被生活困住。日复一日的工作,一眼看得到尽头。

当我认识一些工厂女孩后,发现真实的工厂却是充满活力。如今的工厂,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她们从老家农村来到大城市,在流水线上奋斗,特别独立,也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得很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在某天刷快手时,无意中刷到她们的视频。她们将自己的生活点滴都记录下来,鼓励了很多身在工厂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01 别人都睡了,我才刚下班

认识桃妹以前,我第一次刷到她的快手,是在凌晨,我准备入睡。

桃妹的动态更新是在11点半,视频中的她刚刚打卡下班,准备骑着小电驴回家。“终于下班啦。”听得出来,她的声音有些疲惫。

桃妹的快手主页很简单,都是她记录下夜班后的回家日常。最常出镜的,除了一个长相文静的女孩,就是那辆小电驴。

小电驴是去年买的,600块钱,二手货,花掉了她一个月的房租。

到这个点,回家的路上没什么人,只有城区马路上不时从她身边呼啸而过的车辆。

这趟路程十几分钟,先要穿过一条没路灯的小路,为了省电,桃妹有时不开电瓶车的车灯,靠着远处楼栋闪烁的星星点点,和长久以来对路况的熟悉,往大路的方向前进。有时碰上下雨天,她就骑得慢些。

1998年出生的桃妹,老家在山东阳谷的农村。家里有一个姐姐在读研,弟弟辍学后在老家待业,靠父亲到工地上做活,维持生计。大学毕业后,桃妹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杭州。

桃妹说,她很小的时候就很向往杭州这座城市。她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想当幼师,也许能在这座城市立足生活。

那时她没什么顾虑,就想着能赶快挣钱。

刚来杭州时,桃妹身上带了2000块钱,还没找到工作,在旅馆住了3天,找到房子后,就马不停蹄地搬了进去。身上的钱只够她租到偏僻的房子,是一个村屋,一个月房租300块。

找到住处,她每天都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她试着找幼师的工作,没有单位招聘她,后来又找过其他的,都跟她的专业不对口。她只好找兼职,给人做代课,辅导小孩写作业。

这份工作的收入极不稳定,她想找两份兼职一起做,就去夜市学着别人摆摊。

只是摆摊的收益微乎其微。

过了一个月,眼见着身上的钱越来越少,连吃饭都成问题。桃妹决定进厂试试看,做厂工,只要够勤快,总能挣到一些钱。

经朋友介绍,她去了一些工厂面试,工厂的人觉得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纪又小,没有干苦力的经验。“你太年轻了,不适合干这个。”就连流水线上的工作,她也干不了。

桃妹说,她能吃苦。小时候她经常跟家人一起干农活,拔草、浇地、收麦子。她很怀念那段日子,一家人一起干活。所幸的是,桃妹在一家工厂招聘上找到一份通讯员的工作。工资一个月4000,黑白两班倒。找到工作后,桃妹就从村屋搬了出来。她的心里也松了口气。

新工作很忙,早班是6:00——19:00,晚班是12:00——23:00。桃妹要一刻不停地给人回复消息,一天忙下来,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刚开始上夜班的时候,她有些不习惯,因为工作上的不熟练,被同事责骂过。

她总担心出错,每天都想着把工作做好。

从工厂到出租屋,生活只剩下两点一线。

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凌晨回到家,合租的室友都睡了。她蹑手蹑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睡衣,起身去厨房做饭。水煮白菜、一个番茄当水果吃、还有前一天剩的大馒头。

就着这些吃完,安静地在卫生间洗漱,一天也就结束了。

02 18岁的我,想为家里分些负担

桃妹说,她想攒钱,给家里分些负担。父母年纪大了,家里光靠父亲一个人干活,有些吃力。每个月的工资,扣掉房租和其他开销,剩不了多少。但能帮家里分担一些是一些。

18岁的秋秋,抱着同样的想法来到苏州。

在秋秋的快手视频评论区,我看到很多人给她打气。刚成年的她,才进入社会工作不久,她喜欢化妆,为了让自己看着成熟一点。

在她分享的早起洗漱的视频中,素颜的她,长相甜美,喜欢对着镜头笑。

秋秋的老家在江苏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有着江南小城的显著气质。

在农村长大的秋秋,有一个比她小12岁的弟弟,秋秋妈妈的身体不好,也是靠父亲一个人养家。中考过后,16岁的她,念了卫校,想着能早点出来工作,挣钱养活自己。

在卫校念书,如果想要去医院实习,就需要托人找关系。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不认识什么人,而且找关系去工作需要花一大笔钱。意识到这一点后,秋秋决定,不读书了。

辍学以后的秋秋,还未成年,她想出去工作,父母放心不下,不准她出来。她就在家里做兼职,微商、客服,她都尝试做过。

她在家里一边照顾弟弟一边上班,工作了大半年,却一分钱没有攒下。

后来,秋秋生了一场病,需要做手术。父母拿出了一大笔钱。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秋秋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她决定要好好攒钱。病好以后,秋秋说服父母,去县城的一家超市做售货员,一个月工资2000块。

父母只当是对她的一次锻炼,同意了。

超市售货员的工作,秋秋干了一年,去年过年的时候,秋秋给了爸妈6000块钱。父母都很惊讶,更多的是开心,“孩子终于长大了。”

可是因为疫情影响,这份工作很难继续。

“好好赚钱,孝敬父母”,只要想起这个念头,秋秋就感到踏实。

疫情期间,一家人都在家里,没有收入,父亲着急,秋秋每天也很着急。

有一天,秋秋在一个招聘群里看到中介发的招聘消息,上班的地点在苏州,一天工资280。秋秋很心动,决定一个人去苏州。

来到苏州,秋秋谁也不认识,她直接上门去找中介。中介却通知她,面试取消了。

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秋秋找到宾馆住了两个晚上,觉得太贵,一番询问后,秋秋看中了一个民房,就此住了下来。

在苏州的沈巷,有很多供外地打工人租住的民房,一栋楼房,通常两三层,一个月房租300块。秋秋找的那个房子,只有一张床,其他什么都没有。每天上厕所都要排队。

住进去的第一天,秋秋有些想家,这个地方的消费比老家高很多,况且连一个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可她又不能回去。来回折腾一趟,花了不少钱,至少要把这些钱挣回来。

后来,秋秋想到了进厂,她去面试一家相机厂,由于没有经验,对方没要她。她又去了一家电子厂,做组装小零件,流水线上的工作节奏太快,她跟不上,没干多久就没做了。

我在秋秋的快手上,刷到了她刚在工厂上班的日常,工厂食堂的伙食不错,荤素搭配,配着一碗汤。食堂还没有多少人,对着镜头的秋秋开心地说,今天是她进厂的第四天,组长喊她吃饭,她赶上了第一批,高兴得不行。

之后,秋秋又去了一家吸尘器厂,但那家工厂要经常加班,有时会加班到很晚,秋秋一个人不敢走夜路。最后她在一家蛋糕厂找到了工作,学习做裱花,一个月5000块。

直到那时她才跟家里联系,说她开始挣钱了,让家里不要担心。

秋秋说,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有一种幸福和甜蜜的感觉”。

只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秋秋依然会感到孤独,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没人跟她说话,她就尝试在快手上开直播,和人聊聊天。

到了第一个月发工资,秋秋趁着节假日把钱转给了父母。

03 在快手,打工女孩在努力生活

一开始,秋秋在快手上直播,没有多少人看。后来看的人多了起来,秋秋也在快手上认识了一些小姐妹。隔着屏幕,可以和人聊天,还经常收到一些陌生人的鼓励,让她很意外。

刚成年的她,眼里除了天真,还有些拘谨。

除了直播,秋秋还在快手上更新自己的生活日常。她没有很多独特的经历,就是一个普通女孩,更新的视频大多是出租屋的景象。

买菜回来,一个人洗菜、切菜、做饭,又一个人吃饭,洗碗,收拾东西,吃到自己做的好吃的饭菜,她会对镜头笑得很开心。

她将这些记录下来,说等以后回过头看,这就是她独自一人在苏州闯荡的生活。没有什么传奇的色彩,只是为了保存这段日子的回忆。“我觉得这段日子很美好,我很知足。”

秋秋还说她有轻微的强迫症,喜欢把屋子收拾得很“少女心”,所以她的屋子里,不管是床单还是一些挂件,都是卡通人物。除了出租屋的日常,她也会更新自己上班的日常。

进厂换制服,忙碌前的准备时间,像是完成一个小小的仪式。

交了新朋友后,她也会在快手上告诉大家。

有一次,碰上休息日,秋秋去朋友家看朋友养的狗狗,两人聊完近况,朋友认为她现在的厂不适合她,她可以找到薪资更好的厂。

俩人认识没多久,原以为朋友只是说说。当天下午,那位姐姐就带着她去新的工厂面试。秋秋自称是“厂妹”,这个词近几年又流行起来,她觉得“厂妹”很酷。

和秋秋偶有的闲暇不同。桃妹的生活很少有业余时间。生活节奏也很快。

工作刚步入正轨,桃妹变得熟练,但她还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份工作需要不断学习,而且忙起来要经常加班。

虽说晚班是到23:00,但也有凌晨下班的情况。刚来杭州时,还会有老朋友来找桃妹玩,后来就顾不上了。毕业之后,大家都忙。

桃妹住的房间,有一扇很大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杭州标志性的白墙黑瓦的房子。房檐微微上翘,有时会有燕子成群地飞过。

以前桃妹喜欢逛街,现在也都没有时间。有一次她从网上买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灯,买回来发现太亮了,闪得耀眼,就放在柜子里,却多了一份温馨的感觉。屋子里有她搬家时随身带的挂帘,还有她别出心裁做的一面照片墙。一览无余的房子,似乎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桃妹也有感到精疲力竭的时刻。

有一个星期,她租的房子快要到期了,需要找新的住处,那几天一直在下雨,搬家的日期只好一直拖着。一个人搬家,收拾完行李,虽然只有两个箱子,但这些生活上的细微变动,也还是让她想起刚来杭州时的窘迫。

桃妹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没有时间,就把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放在快手上。

有时会收到一些人的私信,那些人说她们曾经也有这样一段经历,但她们都觉得那段辛苦的日子,看起来毫无意义。

桃妹就跟她们说,其实生活是美好的,她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当完成目标后,生活就会更有动力。她每天都在迎接新的一天。

也有一些人,看到桃妹的视频后,受到了鼓舞。桃妹说,“虽然我并不优秀。”

她也没想到那些自己记录下来的打工日常,无意中给那些人带来了力量。有时候她们也会分享一些共同的经历,相互打气。

“大家一起为生活而努力的感觉,很美好。”

04 关于未来,我想留在这个城市

虽然在外面很辛苦,桃妹却从来没有对家人讲过。对家里,她和很多在外漂泊的人一样,从来是报喜不报忧。

桃妹在快手上更新的视频,她的朋友有看过,但她从来不让家人看到,怕妈妈会担心。

今年春节,桃妹没抢到回家的车票,一个人在杭州过年。除夕那天,她终于有空闲的时间,跟妈妈通了三个小时的电话。

桃妹喜欢做饭,但她说她一直做得不好,都是随便炒一下。她最喜欢爸爸做的地锅鸡,只是很久没有吃到了,还有妈妈做的炒菜。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顿饭,对很多漂在异乡的人,近乎一件奢侈的事。

出来工作一年多,桃妹给家里寄了一些钱,但不多。一个普通的家庭,过着普通的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而秋秋是在跟家人过完春节后,来到了苏州。这个城市对她来说,充满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商场里的夹娃娃机,跟着小姐妹一起学化妆,休息时在城区和朋友悠闲地遛狗散步。

她想留在苏州,在这里生活,一边赚钱补贴家用,目前她还没想找男朋友。从前她谈过一次恋爱,父母不同意,俩人就分手了。

也许她会在这里遇到一个不错的男生,但也不强求。相对恋爱,她更在乎家庭。

桃妹也没有恋爱的打算,她现在的愿望,是有一天带妈妈出去旅游。妈妈一辈子没出过农村,她想带妈妈看看外面的世界。

爸妈从小就很爱她们。桃妹的家乡,有很多人种桃子,老家的桃子很大很甜,妈妈会去帮人摘桃子,一天40块钱。老板会请她们吃,妈妈舍不得吃,就带回家给几个孩子吃。

至于她取“桃妹”这个名字,是不是跟这个有关,我没有问过她。

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有些辛苦,桃妹却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和充足。

她说,快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房间很干净。逛街买到了喜欢的衣服,每天上班很顺利,还有跟朋友出去吃东西,吃到喜欢的美食,她都会很开心。

“人嘛,知足常乐。”

关于未来,桃妹希望工作可以稳定下来,想留在杭州。她很喜欢这里,碰上天气好的时候,骑着电动车下班回家,微风从身上吹过,她感觉很惬意,仿佛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我为何一直坚持在芬香创业路上?

已经是晚上23:30分了,窗外的头顶,明月高挂,朦胧又执着的映射光芒!远处的高架桥,些许的夜车快速飞过…我蜷缩在阳台上,几个小时了,暂时放下手机微信的线上工作。附身看着外边的一切,一种若有若无的思绪,让我耐不住记录下来,我想这就是人生阅历的某一刻吧,希望记录下来,总有一天有感慨的谈资…

今晚,聊一聊我做的这件事,芬香社交电商。我的副业。一直以来我没有做什么有仪式感的事,做一份副业,没觉得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也不见得要给主业分的清楚,事实上,只是一件谋生的工具。所以,我并没有过分在乎外界的眼光。所以,正如我过往,四十年的人生一样。我希望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虽然磕磕绊绊,但总还在坚持吧,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我所希望的在未来,一定会实现!

所以,我感谢,默默支持我,我的主业和副业的客户,朋友。我明白,同为人生研习者,我们对有些事不言自明,我们是一类人,生活,无非是放下面子,放下倔强,放下自以为是,去感受,去触摸这个社会的点滴,考验,所有的无助,痛苦和大彻大悟,然后你才能品味到幸福。生活不是仁慈的,美好总是在受尽折磨后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经受了洗礼的人生,才是圆满的。所以,我笃信,命运之于我的磨难,才刚刚触底。我需要做的,面对的,更多!除了坚持,除了努力,除了不放弃,除了靠自己,我别无他路,所以我选择,傻傻的坚持!迎着风,拥抱彩虹!向前冲!…

所以,我开启我的主业保险,马上满四年,我开启我的副业芬香电商,马上满9个月的时候,我很感慨,我在坚持!我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我依然在认真对待所有的那一刻。无论是否有客户单子的时候,我的内驱动都在告诉我自己,放弃你一无所有,坚持,你依然有机会!…这不是多么高深的感悟,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呐喊,无奈无助又坚信自己的吼叫!
你不坚持,没人为你的放弃买单
你不坚强,没人为你的眼泪感动
这就是人生,没有演习,每一天都是现实!

我在这个城市打拼了17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不惑大叔。弹指一挥间,许多回忆涌上心头,作为80后的酸楚,只有同龄人懂。我们深知,自己要什么,自己缺什么,自律意味着什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逃离!没有三分钟热度,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我懂一个道理
如果你不会游泳,换个泳池又如何?
如果你心不稳,换个环境又如何?
如果你都没见过钻石,看到你怎么认识?

也许你想一想,其实,不是你遇人不淑,不是你眼光不好。不是别人喜欢割韭菜,是你,是你的心态,你的知识,你的阅历,配不上你的野心!!空有鸿鹄之志!却不识金镶玉!劳碌奔忙一辈子,你还是那个一无所有的少年!同样共勉!所以,你还在对比平台,你还在抱怨政策?你还在怪别人对你不好?你自己都不放过你自己,别人为何要对你珍惜?一个不创造自己价值的人,别人怎么利用你?细细品!

从事这份事业九个月,我从别人的怀疑里,嘲笑里,自己的惴惴不安里,走到现在。我的内心平静又激昂。

平静的是看惯了三分钟热度的人,信誓旦旦的人,还有各种性格脾气,自我甚至自私的人,还有自卑消极的人。还有很多朝三暮四,各种心态的人。所以我平静,因为我坚守本心,我的目标在哪里,我就在芬香,挖到这口井水,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一看,我给你说的那些话,正一点点实现。所以我很欣慰,哪怕我带给伙伴一个月几百的收入改变,你快乐,我也快乐。

还有就是激昂。因为我看到了别人的努力,别人的坚持,别人的睿智带来的巨大收益。这是我在过往40年奋斗中,所没有见到过的,让我的认知打开一扇窗,原来,奋斗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原本在去年年初低落,失望,甚至绝望的我,在黑夜里发现了光明一样。芬香对于我,是当做改变人生机遇的一次机会去投入的。所以,你说我能不激昂么?

一句话在我心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别人可以做到日薪上万,难道我不可以麽?缺啥补啥,行不?虚心咱们有,坚持咱们可以,脑子咱们也有啊!?,为何不拼搏一把?为何许多人在自己的人生里走投无路的时候,却还在嫌弃这个那个呢?我是搞不懂!如果我是一个即将溺水的人,芬香就是我的稻草啊,如果对于你也是如此,你会怎么办?所以,我不会逃离,不会放弃!因为,芬香,这个副业中的主业正带给我越来越多的惊喜!…拭目以待!

也许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阶段,比如25岁的人听不进一个沧桑40岁的人的话。或者可以说,听人话,吃饱饭。我们可以静下来,听一听别人的想法,避免再走一遍坎坷的路…

芬香社交电商,影响了我的2019,2020年也在带给我惊喜。如果没有遇见她,我可能这四五个月的隔离早就已经山穷水尽。也许这就是副业的意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就如同我的保险工作一样

我劝你买保险,是让你下雨有伞

我让你坚持做副业,是让你进退?路

我劝你坚持做芬香,是让你有机会认识自己

一个三观正,背景强大,行事低调,不吹不擂,坚持创新,不套路,纯收入的副业,你真的舍得做一个过客么?

生活,其实很简单

吃喝无忧,理想照进现实

半生快过,许多事不再执着

唯有做事,清晰认知,坚定力行

我在路上,为一个梦想

你在同行,为你的梦想

我们一起,不抛弃,不放弃

真心,闯一次!为自由干杯!

加油朋友,愿你在我的文字里

读懂你的坚持,你的人生!

如何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缪斯谭说
1.外显得当。

(1)不要驼背,坚持饭后靠墙站,能纠正体态。

(2)走路慢些稳些。

(3)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头发柔顺干净,定期修剪手指甲。

(4)多运动多出汗,保持皮肤干净通透。

(5)少些抖腿、眨眼、玩指甲等不自信小动作。

2.语调语速平和。

在老江湖眼中,只要你一暴露语调语速,就能够把你所处的环境摸得通透。

如要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人觉得自己有底牌和底气,就要:

时刻注意语调平和、语速平缓,少些抑扬顿挫,一字一句慢慢讲。

如此整个人的稳重气场都会油然而生。

3礼貌得体。

(1)无论与对方多么熟悉,都不能无底线地拿对方痛点开玩笑。

(2)逢人微笑或问好。

(3)被他人介绍引荐的时候要站立握手,表示礼貌与恭敬。

4.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

(1)谋之而后动。

他人倾诉或描述自己的观点之时,多听少说,谋之而后动。其实你无需多言,只要给对方一个恳切眼神和微微点头,于其而言就是最好的回应了。

(2)不把自己的情绪强行灌输给他人。

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做自己的情绪垃圾站。

因此,要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就千万不要一见面就攀亲带故大吐苦水,如此会导致无人靠近悉皆远离。

(3)打好腹稿,深入浅出。

与人交流之前,要珍惜对方的精力和时间,先把要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再逻辑分明简单通透地说。

千万不要长篇大段或专业术语叠加无数,如此不仅不利于沟通,别人也会认为你在卖弄学识。

(4)先征询同意再诉己请求。

与对方开始交谈之前,不妨先问问对方:

“您现在方便跟我讲话吗?”

而不是囫囵吞枣张嘴就来。

5.不窥探对方苦楚。

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苦楚和难言之隐。

因此如果发现对方为了保护自己说了某些谎言,而这个谎言无伤大雅亦与己无关就不要自作聪明强行戳破。

你凝视深渊,深渊亦凝视你。

6.不破他人自恋。

(1)不随意否定。

每个人都是自恋的,站在不同的立场都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别人说了某些观点自己不认同,不要一开口就百般否定。

哪怕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先学会肯定对方再融入自己的观点。

譬如:“你说得没错,我认为……也可以。”

(2)不好为人师。

如若别人不问,就不要好为人师。

要明白的是,别人想问你,自然会开口,他不开口,自然是不需要你的意见。

这种情况下如若贸然开口,也相当于从侧面否定他人,无端惹来仇恨。

7.留下独特印象。

要给人留下长久的良好印象,那么你的登场形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譬如:

l 专属气息

l 腰细腿长

l 气质清冷

等等。

找到自己的专属亮点,如此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会比旁人深刻许多。

8.有己底线。

一个没有自己立场和底线的人是不会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别人只会认为他是“马屁精”、“墙头草”,这样的人永远赢不来真正的队友和贵人。

因此需要做到:

l 如若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底线,要明确告知。

l 以自己舒适为前提。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做,不喜欢的人不接近,昧良心的钱不要赚。

9.拓宽知识面。

良好的第一印象永远离不开自身知识底牌的累积与铺垫,如若没有内在,无论外表多么得体闪亮,只要一张嘴此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作梦幻泡影,形象掉分。

因此,要学会从多途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譬如:

l 书本

l 纪录片

l 饭局

l 电影

l 过往经验总结

等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做事没恒心容易放弃,该怎么电?

最近发现两个问题,发现“舒适区”这个观念其实特别好。

我年轻那会儿吧,特别激进,比一神教都激进,经常想做什么事就想几天搞定,结果可想而知。

年龄稍微大点,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总想干自己觉得舒适的事,跟自己妥协,说服自己不要太冲动,做事越来越依赖以往经验,越来越消极,偶尔还把这种状态当成成熟。

有时候经常一整年,除了上班,好像没做一件让自己感觉“今年没白过”事,因为总觉得吧,反正坚持不了多久,索性算了,不要太为难自己,反正也为难不出来啥。

不过还有几件事,一直却坚持了下来,天天做也就没感觉竟然成了习惯,哪天没干心里状态很不正常,比如我坚持每天看二十分钟的纪录片,每天总要看两页书,溜达半小时,写几百字等等。

这些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收益,嗯,远远超过了我那些激进的举动。

所以忍不住想反思下,为啥这些事能坚持下来,其他事却不行?

想了很久,慢慢发现了,其实关键就在舒适区。

以前总想摆脱舒适区,去挑战自我,后来发现越挑战越证明自己很矬,除了那种工作上迫不得已要去做的事,其他自我挑战基本都以可耻的失败终结,尤其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都完蛋了,反倒是一些没挑战的,竟然混到了现在。

这让我陷入反思觉得人生真特么纠结的同时,也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样的坚持才算是坚持,毕竟如果一个坚持只能持续一星期,做的这事再牛逼,也没啥可吹牛逼的。

反过来,一个很无足轻重的事,积累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产生的效果那就是翻天覆地的效果。

其实说到这里,接下来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如果你下定决心做什么事,而且这事全凭你个人的耐心和克制去做,建议把每天的目标定的如此之低,以至于你甚至不需要毅力去做。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大家知道这个动作不?

对,波比跳,很早以前就听说,这个动作非常好,每天锻炼有助于提升心肺能力,锻炼腿部胳膊腹部肌肉,有助于缓解颈椎病和改善膝盖状态等等,简直无往不利,而且看了一个B站小视频,说是一个日本小哥通过每天练习四分钟这个动作,竟然达成了快速减肥的效果。

小视频我附在文末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个视频说每天只需要锻炼四分钟,八组,每组8个,总共64次,我一看觉得还好,轻松愉快,然后练了64个,差点当场卒了,建议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后来下定决心也要折腾这事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觉得如果太难,会不会大脑拒绝执行呢?

所以决心每天只做十个,后来又觉得压力太大,和自己妥协下吧,改成了5个,没想到真坚持下来了,现在我可以一口气做两百个,体质也有了质的变化,当然了,目标还是每天五个,细水长流,如果当天状态非常差,就随便做五个打卡完事拉到,如果状态好就多做几组,如果状态大好,就做两百个。

不过发现一个新问题,也就是偶尔状态特别不好,根本不想锻炼,但是开始练五个后,发现状态竟然还不错,一口气来个几十个后发现状态竟然好起来了。看,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这幅躯壳。

这件事尽管微不足道,但是启发了我一件事,就是不要太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某件事是短期的, 那随机处置,如果是长期的,定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要偏离舒适区太远,否则大概率是自取其辱。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体验,如果不想或者不情愿做什么事,总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会让你自己非常为难,坐在那里一边刷手机一边自己纠结,一直玩到太晚或者要去干别的什么事,就可以心满意足地不去做了。

而且如果一件事,哪怕坚持了很久,但是如果连续断开三天,可能这一轮的尝试也就到此为止了。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对于培养长期习惯来说,可能应该聚焦的是“每天都能顺利去做”,而不是做多少,不要断开,长期就能达到极高的高度。

而且大家应该都有个体会,有些事实在是不想去做,但是如果开始做了,就发现比之前想的容易的多,所以这也是为啥我们应该把每天的目标定低一些,这样每天都能轻松地去做这件事。

等到每次完成了当天的份额,可能状态也好起来了,最大的心理障碍已经克服了,本来准备做一个俯卧撑,一口气做了五个,做完还不过瘾,又来了十个波比跳。看书也一样,每天配额五页,看完之后如果有事就去继续忙,如果没有就多看会儿,说不定一口气看半本, 你会发现本来一本书预计读三个月,可能两周就读完了,如果一开始计划一周搞定,大概率今年都搞不定。

大家都可以去试试,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要把目标定要,要往低定,要追求每天“从容的开始”,而不是一天取得十天的效果。再强调一遍,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容易,具体操作的时候,每天把目标先达成了,然后再自由发挥。

按理说这个话题说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因为该说的已经说完了。不过我们还是想在展开说两个话题,一个是继续聊一下舒适区。

一般我们习惯性地觉得“舒适区”这玩意好像不太好,要去克服舒适区,不过我这些年反而有个感触,舒适区才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区。

比如我之前的那个小伙伴,他技术一流,后来领导让他去坐管理,突破下自我,果然突破的一塌糊涂,在管理岗管的天怒人怨,现在又回去做技术了,在技术领域搞得风生水起。

后来唠嗑的时候他就反思这个事,说人在自己的能力圈里一个小时要顶外边的100个小时,后来他又说这话不是他说的,好像是那个芒格说的。

对于这一点我也特别有体会,很多事都是这样,找到哪些事你做起来状态很好,然后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这也就可以回答大家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不少人问博主,怎么做到工作之余还能写文章呢?

其实根本不需要多投入就可以写,因为我的舒适区就在这里,写文章这事就算没人看我也能做到天天写。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博主的意思了吧,我们不是要克服舒适区,我们是要去开拓新的舒适区,比如通过锻炼让自己每天都精神饱满等等。

此外还有一件事,大家都知道那个复利法则。

这玩意被从称为地球上第几大奇迹来着,但是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很难理解生活中怎样才能让复利法则发挥作用。

这几年慢慢反应过来了,你没法去控制那玩意。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你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天天做,随着数量的积累,在某个时间点上复利突然就出现效果了。

学习编程的小伙伴都有此类感受,一开始模仿别人写,写着写着感觉就上来了,就可以自己写了,到了一个高阶状态后,可以下笔如有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能这么顺利就写出这么牛逼的代码来,实现那种之前自己想都不敢想象的功能。

小时候看武侠片,发现他们偷窥别人功夫的时候,看一眼就记住了别人一大团的复杂套路,很纳闷记性怎么那么好,后来等到搞编程这事,才彻底明白了,经常是那种几千行的代码,我看一眼我也能给写出来,并不是我记性好了,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再去尝试记一招一式了,里边大部分的东西你都是知道的,只需要直奔你不懂的那部分,或者直接找关键点就可以了。

这我理解就是复利效应,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涌现出完全想象之外的东西。而且很多新玩法都是依赖规模才能玩的。

再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上次有个专业的教练关注了我公号,跟我唠嗑聊了下健身的事,他说对于去健身房天天健身的人来说,前三个月都不会有明显效果,属于筑基过程,每天自己好像很疲劳,其实客观的讲运动量并不大。

直到三个月后,你的才能一口气做到摇几百次哑铃,做几十个引体向上,这时候才真开始健身了,到了第二年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强度训练,到那个时候,一次的训练量能顶的上两年前的一个月的,这就是复利。规模越大,得到的也就越多。

再说一个例子,最近听说的非常多。

给你一个选择,什么都不干,直接给你100万,或者弹一个硬币,猜对了哪个面给你1000万。

你选哪个?

这个例子是要给大家普及“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说是前者是穷人思维后者是富人。

其实狗屁不通,想想就知道了,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确定的100万无论如何也比不确定的1000万要强太多。但是等到你已经有了1000万,再让你做这个游戏,你可能大概率就选后者了,因为确定性的那100万对你来说本身也没那么大吸引力,你更愿意去试试手气。

有谁会没钱但是选后者吗?也有,赌棍肯定这么选。

所以说吧,这个游戏更靠谱的说法是“穷人玩法”和“富人玩法”。等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大家就本能地对风险不那么厌恶了,因为输得起嘛,很多玩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承受不了的,不是说这个人思维不到位,而是还没到那一步,如果输得起去赌,那就叫投资。如果没有资本硬赌,那就是赌棍。

大家看出来了吧,复利的另一种体现就是“玩法也有升级”,不仅玩法有升级,道具也有升级,比如你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帮你玩。

文末想总结下:

1、积累总是第一位的,很多玩法都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解锁,这个是“复利”的范畴;

2、积累的关键是每天都能去做,而不是单次做多少;

3、如果想每天都能去做,最好的办法是目标定低点,这样每次开始的时候心理负担能低点;

4、坚持每天做一件“低目标”的事会让你达到很高的高度。

5、如果能找到一个领域,自己在这个领域很舒适,努力会让你生活变美好,在舒适区努力会让你达到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拼多多、B站带飞,上海互联网终于要崛起了?

曾被诟病错失互联网的上海,已经成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后浪。

这座以洋气和小资为标签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接地气,国企和外资不再是其对外宣传的重点,互联网开始站了出来。今年互联网最能涨的公司是拼多多。如按用户量算,它已是行业第二,仅次于淘宝;按市值算,它已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超越了京东;按个人财富算,黄峥已经是中国第三大富豪。

最近声量最高的公司是B站。半个月前,它策划的《后浪》疯狂刷屏,引发热议。5个月前,它策划的跨年晚会,已经刷过一波好评,成功破圈。
这两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位于上海。今年上海甚至发明了一个新的节日——“五五购物节”,拼多多、携程、喜马拉雅、B站、小红书等一票上海互联网公司加入其中,为线下实体消费引流,以挽回疫情期间损失的GDP。

拼多多崛起的这四年,是上海互联网觉醒的四年。盛大和饿了么没能扛下的上海互联网大旗,终于被一个更能打的选手接下。顶着“上海新经济代表”的头衔,拼多多也有了更多的底气,跟200公里外的“杭州新经济代表”阿里对抗。上海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前浪”,但被无情拍在了沙滩上,不服输的上海,如今能成为改写互联网格局的“后浪”吗?

一、来自上海滩的“后浪”

近年来上海互联网最大的一个变化,是那些过去“不入流”、被业内低看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创业公司),正在被纳入上海影响力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一看,现在上海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哪些。

目前,上海互联网公司市值过百亿美金的有四家,分别是拼多多、携程、哔哩哔哩、分众传媒。携程和分众是老牌巨头,另外两家都是新锐崛起的创业公司。

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拼多多取代携程,成为上海互联网当之无愧的龙头。按市值算,拼多多的市值已经是携程的5倍。另外,哔哩哔哩的市值还在不断上涨中,一步步逼近携程。未来携程能否守住第二名的位置,还存在很大变数。今年以来,在遭遇疫情的情况下,拼多多的股价还上涨了62%,哔哩哔哩上涨了66%,携程下跌了28%。

携程是创办于20年前的公司,是跟阿里、腾讯、网易同一时代的玩家,拼多多成立不满5年,哔哩哔哩成立刚10年。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新旧交替的过程。以拼多多和哔哩哔哩为代表的新锐互联网公司是“后浪”,以携程为代表的老牌巨头是“前浪”,长江后018年上市速度的纪录。除了上市公司,还有一批未上市的独角兽,在估值和声量上丝毫不逊色,比如小红书和依图科技,都是几十亿美金估值的体量。按照以往的刻板印象,在大部分人眼里,上海是两类企业的天下,国企和外企,互联网很重要但是不能当饭吃,金融、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才是上海经济的基本盘。至于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是不会进入主流视野的。互联网创业,并非主旋律。

20年前,上海人邵亦波创办易趣,这是中国第一家C2C电商,但后来被eBay收购;16年前,盛大网络赴美上市,成为上海第一代互联网龙头,但后来日渐没落;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海人张涛和张旭豪创办的大众点评和饿了么,分别被美团和阿里收购。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然后被收购,是过去大部分上海互联网公司的缩影,这也给上海扣上了“错失互联网机遇”的帽子。这导致在大部分人眼里,过去上海互联网洋气但不争气。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拼多多是从电商的夹缝中跑出来的,挑战的是阿里和京东这样的巨头。除此之外,哈啰单车是在ofo和摩拜两分天下、共享单车格局已定的局面下,作为后来者杀入的。叮咚买菜也是在每日优鲜成为生鲜电商头号玩家,将前置仓模式跑通后,突然从上海冒出来的新玩家。 跟过去盛大、饿了么、大众点评那种横空出世、敢为天下先的姿态不同,新跑出来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变得更加接地气、更能认清现实,也更懂得如何独立生存。

二、上海互联网“出圈”

上海互联网的风气变了。洋气依然是它的底色,但不再是唯一。如果我们细看这几年跑的比较快的上海互联网公司,会发现它们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小资”、“白领”、“高端”等固化标签。相反,它们给上海互联网基因融入了更多新鲜血液。拼多多确实是个意外。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争议,“山寨、假货、low”的标签如影随形。虽然现在它投入大量资金在打“百亿补贴”的品牌,但要完全扭转舆论还需时日。至少在百亿补贴之前,拼多多跟上海这类的一线城市人群,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很难想象,这样一家链接田间地头、早期以9块9拼团包邮为卖点的公司,竟然是诞生在上海。它早期的主流用户,并非上海本地那些西装革履的白领,而是五环外那些为了节省一块钱,可以花一整天时间去拉人砍单的下沉人群。时至今日,拼多多还是带有浓浓的“乡村气息”。目前它正在主推农产品上行和农产品直播,地方官员被拼多多拉到直播间,在线卖起了农货。县长卖鸡蛋,市长卖鸭蛋,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抵挡不住他们卖货的热情。B站更是一个意外。它最初是一个二次元网站,聚集了一群热爱动漫、宅、脑洞特别大的年轻人,游走在主流文化圈子之外。按照过去的说法,B站是典型的非主流。

但上海过去一直是一个主流玩家的角色。不论是工业、金融,还是零售、贸易,上海都是站在舞台中央,承担引领潮流的角色,换句话说叫“迎合主旋律”。很显然,B站不是主旋律,或者说,至少过去不是。就像文化存在圈层一说,互联网的创业也被圈层化了。过去,B站是在二次元的圈内,自己跟自己玩。所以,当圈外人群涌入B站,才会有“出圈”一说。伴随B站出圈,其实上海互联网也出圈了。

过去人们不相信,上海滩这样一个豪强林立的都会城市,会有不识趣的小喽啰跑出来跟巨头叫板,更不相信会诞生拼多多这种由草根阶层“买”上市的公司,更不相信一个二次元小破站,居然市值直逼携程,更别说还有趣头条这种无数大爷大妈每天固定打卡,看新闻网赚的项目,创造上海最快上市记录。不愧是魔都。项目的玩法在变,调性在变,但是有一点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化,那就是参与这场上海互联网竞赛的人,都是行业的精英。项目可以low,但创始人一定是要高大上的。

黄峥是学霸,浙江大学保送,美国留学;梁建章是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美国留学,教授头衔;江南春大学时就开始创业,没毕业已成为上海广告界的风云人物;李斌是北大毕业,执掌多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出行教父”;陈睿是中国第一批“码农”。
上海互联网创业的高门槛没有改变,变的只是具体的打法,以及变现的方式。但无论如何,上海互联网更加接地气了。

三、上海开始相信互联网了吗

上海没有互联网文化,不相信互联网创业,这是过去上海被质疑比较多的点。这一点在跟其他一线城市对比时被进一步强化。比如,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上海排第二,按道理讲上海的互联网应该也是第二。至少不应该比隔壁的杭州差。但业内总是调侃,真正的互联网格局应该叫“北上广深杭”,而且杭州似乎比上海还要厉害那么一点。

事实上,从数据来看,上海确实算得上互联网二号城市。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在135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注册于北京的占比33.3%,排第一;其次是上海,占比17%;杭州、深圳、广州分别占比11.9%、11.1%、4.4%。从独角兽的数量来看,上海同样排第二。在所有网信独角兽中,北京占比45.5%,其次是上海,占比19.8%。

数据和舆论的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海过去拿不出上得了台面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拿得出手且还活的久的互联网公司。毕竟,上海确实拿不出第二个阿里巴巴。过去,上海的互联网明星公司,要么被干掉了,要么被收购了。BAT三巨头,北京、深圳、杭州各占一个,上海缺席。现在的京东、美团、字节跳动、小米,同样不是在上海。不过,上海还好出了个拼多多。

上海市政府也看到了这个新巨头的潜力,有意跟它走的很近。 有这样一个微妙的细节。拼多多上市,黄峥没有去纳斯达克敲钟,而是在上海主持IPO发布会。上市仪式现场,黄峥自我介绍完后的第一句话,是“拼多多是一家根植中国、根植上海的公司”。 发布会是在晚上,当天上午,上海市委高层会见了黄峥,称拼多多是“一家诞生并成长于上海本地的互联网企业”,并明确表示拼多多“是上海新经济代表”。至此,拼多多彻底坐实了上海互联网头号交椅的名头。 这次会面的意义显然非同寻常。这意味着拼多多获得了官方的认同,不再是势单力薄的散兵游勇。三个月后,黄峥成为上海首富。 虽然一个拼多多不足以代表整个上海互联网,但是,上海能有几个黄峥,能跑出几个拼多多呢?
拼多多上市时的体量,早就超越了普通的创业公司阶段。因此有人说,官方与拼多多的会面,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GR秀,是对明星创业项目“成功姿态”的一次追认。

无论如何,上海对互联网的重视度还是在增加的。 4月13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表示到2022年末,要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其中,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和在线文娱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疫情期间,上述领域的上海互联网公司,不同程度参与了上海自研的“五五购物节”。热闹的氛围下,让人恍惚觉得,上海好像开始相信互联网了。

不管你信不信,拼多多至少应该是信的。

你认为上海互联网崛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