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总要一步一步走

@半个空中飞人:出生在贫寒家庭的钢琴天才该怎么出头?

你是个钢琴天赋特别高却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孩子,还有很多或者年长或者年幼的兄弟姐妹。父母与长兄长姐一起挣钱养家已是不易,这个时候如果要培养你的天赋,他们需要把大把大把赚来的钱,用来给你上钢琴课。或许你是有机会发挥天赋,但是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又该如何是好?万不得已,只能让你忍耐天赋,劝你先考个大学,一起工作养家。

长大后,当你和你的家庭条件变好的时候,兄弟姐妹们也纷纷自立,有些人甚至叱咤风云。有一天你去听一场音乐会,钢琴家沉醉表演。你心想,如果当年父母和长兄长姐也全力支持你学习钢琴,或许在台上潇洒的人就是你。于是你怨恨你的父母和兄长、姐姐们,觉得他们荒废了你的天赋。

这个需要不断烧钱才能发挥天赋的你,放在我国经济里,就是那一颗颗所谓的工业明珠,从集成电路明珠、机械工业明珠再到电力工业明珠,他们都是烧钱的代表。我国就是这样一个由极度贫苦转向生活稍微过得去的多子女家庭。

前两天说到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行业的时候,有一些朋友回复说,如果80年代没有“造不如买”,我们这些产业现在也不会落后这么多。这种语气和心态,就像那个埋怨家里没支持自己弹钢琴的人一样。

如果当时集全力去追求这些产业,就会像这个家庭尚在极度贫困的时候,不把钱拿去满足孩子们的基本营养、九年义务教育、考985/211,却花钱培养一个极度烧钱的天赋,让你去上中央音乐学院。你兑现天赋的代价,或许是你的弟弟妹妹们营养不良、上不起学。

在当时的条件下,其实我们就是放弃了这些产业明珠,老老实实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落后的课程补扎实。机械、化工、电力等等工业可能并不牛逼闪闪,但是却让全民生活水平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如果当时不放弃让这些东西产业化(看好不是放弃研发,而是放弃产业化),我们现在和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会有什么区别,有像智利圣地亚哥一样光鲜的城市,也有连绵凋敝的乡村甚至贫民窟。

面目光鲜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是建立在一大串其他工业的基础上,比如说大量耗电,就需要发达的电力工业;比如说这些产业需要高等级厂房,消耗大量钢铁、混凝土,就需要发达的钢铁工业、水泥工业;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沙子变成硅片,需要大量高纯度酸进行酸洗,于是各类高纯度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等等就要求我们建立发达的化学工业……

我们曾经研发出了某些可以和当时世界比肩的芯片、半导体等等,但从实验室或者哪怕是试产走向量产,最终走向千家万户,基础工业和市场购买力缺一不可。可是当时我们的基础工业足够厚实嘛?人民消费能力足够高嘛?当时,就算我们全力研发、投产,本国人民也买不起,只能卖给外国人,于是形成产业对外国市场的依附,久而久之,可能会丧失经济主权。

比如说电力工业,1985年我国全年发电量4107亿度,同期的日本是6720亿度,如果算上人均,我们连日本的1/12不到,没有发达的电力工业,我们拿什么造芯片?

台湾台积电2016年全年用电88.53亿度,相当于2016年福建省全年发电量的4.4%,相当于2006年台湾对面那个福建省全省发电量的9.8%。而这个工厂一旦建立,就得为他输入更多的电,要不工厂就不能持续领先竞争对手,最终难免走向失败,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如果这个工厂在曾经的福建,那个曾经号称“福建福建,不是停水就是停电”的福建,那么全省3500万人用电顺位就得靠边站。即便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发电国,2018年发电7.11万亿度,人均也只有5100度,而当年日本人均发电8350度,差距依然是有的。(图1)

又比如钢铁工业,1989年我国粗钢产量6124万吨,当年日本产粗钢10790万吨,我们是日本的60%,人口是日本的9倍,人均粗钢产量是日本的1/15不到。

如果你是当时的领导人,钢厂出来的钢水,应该优先用于建设更多钢厂,还是用来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高规格的无尘工厂?我们的领导人选择了傻大黑粗的钢铁。

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9.96亿吨,占全球的约1/2。但这没啥好骄傲的,钢铁依然需要被用于国土建设,只是这个时候,我们终于能够腾出份额去冲击昂贵的明珠了。(图2)

回想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忍耐,耐着苦耐着穷,把更多生产剩余投入到再生产当中。我爸80年代念中专,每周带着我奶奶炒香的一罐菜脯去学校,就这样,都会被同学抢着吃,因为我奶奶油放得多。正是因为天天吃菜脯,所以我爸现在一块菜脯不吃。而我妈在怀我的时候,孕妇闹肚子饿,就吃馒头,也只有馒头。或许80-90年代我国城市生活已有所改善,但10亿人口的农村呢?(图3,菜脯)

要知道,即便是2000年左右,福建推“闽宁共建”帮助宁夏脱贫的时候,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些农民,穷得家里连个碗都没有,只能在土灶台上挖个坑当碗。难道这些血肉同胞,就不该被钢铁、电力、化工、机械等等行业的发展成果所滋润嘛?难道真得把基础工业成果全部拿去追逐昂贵的明珠就更符合我国发展初心嘛?

而更著名的忍耐是硬点的“JD要忍耐”,全国就那么点钢产量、化工产量拿去造武器,我国可能就得少一座钢铁基地或化工基地。那么该去养军火这样的昂贵玩意儿,还是爆产能?道理不言而喻。(图4,乙烯)

当然了,现在我国这些基础工业在全球份额占比举足轻重,可以支撑我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再向一座座工业高峰攀登,这个时候,重拾当年放下的钢琴天赋,或许才是恰到好处的时机。没有所谓的什么“造不如买”导致什么半导体、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出现落后,就是纯粹养不起,就像贫苦的多子女家庭养不起钢琴家一样。

这就是当一些人跟着瞎说什么“我国产业大而不强”、“我们还不能太乐观”的时候,我自己的想法——奋斗了这么久,我们终于可以和土豪们一起喝咖啡了。

当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拾天赋的时候,愿我们继续向前看,而不是抱怨父母不给力以至于没有支持自己及早兑现天赋,毕竟生活不易。

饭总是一口一口吃,路总要一步一步走。

愿初心不忘,愿雄心不息。

PS1:神烦有些人拿原子弹、核潜艇、卫星来反驳,这些东西可都是打狗棍,家里再穷,不得置办一把?而且这东西是产业?那你家买了几颗原子弹?

PS2:以上只和个人的理解有关,无意吵架,若有不同观点,你说的都对。

艾滋病的起源是怎样的?

作者 / 返朴

撰文 | 何笑松(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退休教授)

当代医学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由新发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例如最早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亚洲的高致病性禽流感,2003 年的 SARS 冠状病毒肺炎 和 2019 年的 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多器官疾病,等等。曾经被称为“世纪绝症”的艾滋病就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新发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学界一般认为,HIV 在 20 世纪前半叶起源于非洲丛林,一种野生猿猴携带的病毒通过血液进入某个猎人体内,经过一系列突变,最终演化为可以高效感染人类的新病毒,从 1980 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截至 2018 年,HIV 在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达到 7500 万人,累计致死人数为 3200 万人,受害最深的是非洲国家[1]。

艾滋之谜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艾滋病病例报告发表于 1981 年。

1980 年 10 月,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西达斯 – 西奈医学中心收治了一个年轻的男病人,他患上了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罕见肺炎,简称 PCP。同时他还患有一种称为卡波西肉瘤(KS)的罕见癌症。照管这个病人的,有一名出生在台湾,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有志从事医学研究的年轻医生何大一(David Ho)。他当时正在接受内科住院医生培训,同时在寻找一个研究课题。1980 年的医学界已经知道 PCP 并发 KS 的情况,一般只在免疫系统受损时发生。免疫系统的缺陷可以是先天存在的, 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已知的后天因素包括抗癌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然而这个病人原来身体健康,没有先天免疫缺陷,也从未接触过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的药物。

这个病人在医院接受了抗真菌疗法等一系列治疗,病情却没有改善,几周之后就不治身亡,只给何大一和他的医生团队留下一个未解之迷:究竟是什么损害了病人的免疫功能?何大一对这个病例很感兴趣,想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与免疫缺陷有关的疾病”。他的导师不以为然,认为这类病例太过稀少,不易做出成果。不过,何大一决心已定。1982 年完成住院医生培训后,他转战美国东西海岸的几个医学院和研究机构,沿着同一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作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当然,这已是后话,后面我们会再看到他的名字。

此后的八个月里,洛杉矶地区的三家医院又收治了四名类似的 PCP 病例。和第一个患者一样,这四个病人都是原先健康的男同性恋者,都有吸毒历史,血液中的 CD4 T 淋巴细胞(辅助 T 细胞)——一种关键的免疫细胞——数目都远低于正常标准。

这五个病人的病例报告[2]在 1981 年 6 月发表以后,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紧接着在纽约、旧金山以及法国的男同性恋人群中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以致这种奇怪的新病症曾一度被称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久以后,哈佛大学的病毒学家埃塞克斯( Myron Essex)在血友病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免疫缺陷病例。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血液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以致微小损伤就可能造成严重出血。这些病人需要经常接受输血,或由血液制成的浓缩凝血因子。埃塞克斯的发现表明,这种免疫缺陷疾病有可能是一种传染病,通过血液中的病原体传播。随着病例数急剧增加, 1982 年 9 月,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正式启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作为这类疾病的名称。寻找其病因成为各国研究人员竞相开展的紧迫工作。

群雄逐鹿

在这场寻找艾滋病病原体的竞赛中,兼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病毒学家盖罗(Robert Gallo)。1980 年,盖罗团队刚刚得到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发现了第一个人类逆转录病毒——1 型人类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盖罗也因此获得了 1982 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逆转录病毒是一类 RNA 病毒,感染细胞后利用病毒的逆转录酶将病毒 RNA 反向转录为前病毒 DNA,然后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 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随着染色体的复制一起传給细胞分裂的后代。染色体上的前病毒 DNA 可以转录产生新的病毒 RNA,再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HTLV-1 感染的对象是人类的 CD4 T 细胞,绝大多数人被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但在少数人身上可能诱发成人型 T 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HTLV-1 的发现有赖于盖罗团队在实验技术上的一系列重要创新,特别是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和人 T 细胞的体外培养。

HTLV-1 感染的对象是 CD4 T 细胞,而艾滋病的典型症状就是由 CD4 T 细胞减少造成的免疫缺陷。研究动物逆转录病毒的埃塞克斯曾经发现,一种感染猫的 T 细胞的逆转录病毒 FTLV 不仅能导致白血病,还能够造成免疫缺陷,使猫产生类似艾滋病的症状。受埃塞克斯的启发,盖罗提出,艾滋病的元凶可能是一种能破坏 T 细胞的未知的逆转录病毒。盖罗的这个假设流传开来,在艾滋病患者 T 细胞中寻找未知逆转录病毒很快成为各国同行的主攻方向。盖罗团队拥有多年研究 HTLV-1 所积累的基础和经验,对这项工作是驾轻就熟。如果他的假设是正确的,理应不费周折,手到擒来。

除了以盖罗为首的美国的几个艾滋病研究团队,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塔尼(Luc Montagnier)也在 1982 年底加入了追寻艾滋病元凶的竞赛。蒙塔尼团队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助理巴里 – 赛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在 NIH 做博士后时曾经到盖罗实验室学习过 T 细胞培养技术。1983 年 1 月,蒙塔尼得到一份特殊的淋巴结活检样品,来自一名患有广泛淋巴结肿大(艾滋病的前期症状)的法国男同性恋患者。他亲自动手,从样品中分离出 T 细胞,交给巴里 – 赛诺西,采用盖罗实验室创建的方法和盖罗提供的关键试剂,只用了短短几周时间,就探测到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BRU),BRU 是那位样品主人的姓氏头三个字母。巴里 – 赛诺西和蒙塔尼以最快的速度将结果写成论文,投到《自然》,结果遭到拒稿。在盖罗的建议下,蒙塔尼将论文转投《科学》,盖罗同时給《科学》编辑部发去一份传真信件,大力推荐。在盖罗的支持下,论文于 1983 年 5 月在《科学》发表,巴里 – 赛诺西为第一作者。

蒙塔尼团队的这篇论文中明确表示,从艾滋病人 T 细胞得到的 LAV 究竟是不是艾滋病的病因,尚有待确定。尽管如此,这篇论文仍被公认为关于艾滋病毒的第一篇正式报告。不过,文中所提供的证据,远不足以证明 LAV 确实是一种新病毒,而非已知的 HTLV-1。而且,这篇论文写得仓促,存在不少错漏之处[3]。直到一年后的 1984 年 4 月,蒙塔尼团队才将后续工作发表在《柳叶刀》上,清楚无误地证明了 LAV 确实不同于 HTLV-1 ,是一种新的 T 细胞逆转录病毒。

一个月以后的 1984 年 5 月,盖罗团队在一期《科学》上同时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三篇分别报告了他们从 48 名艾滋病人或艾滋病高危个体的 T 细胞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以及用不同方法对这种病毒性状的分析结果。由于这种病毒与他们此前发现的 HTLV-1 和 HTLV-2 有类似之处,盖罗将它命名为 HTLV-3。重要的是,论文中提供了清楚的证据,表明 HTLV-3 就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 年 5 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 LAV,HTLV-3, 以及随后其它团队陆续发现的类似病毒统一命名为 HIV。

蒙塔尼团队在他们关于 LAV 的早期论文中,报告 LAV 不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生长。而盖罗团队的第四篇文章则报告他们建立了一个细胞株,并且从不同的美国病人身上筛选到一批 HTLV-3 病毒,在体外连续培养的这个细胞株中生长良好,可以产生大量病毒颗粒。其中一株被命名为 HTLV-3B。在盖罗看来,这是比发现病毒本身更了不起的成就。他曾经说:

“你要问是谁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脊灰病毒),我敢说你去问二十个病毒学家也没人知道。谁证明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连我也不知道。可如果要问是谁得了关于脊灰病毒的诺贝尔奖?是安德斯(John Enders),因为他找到了培养脊灰病毒的方法!”[4]

盖罗团队里,实现体外培养 HTLV-3 的就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捷克斯洛伐克,英文说得结结巴巴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波波维奇( Mikylas Popovich)。

利用大量生产的 HTLV-3B 病毒,盖罗团队开发了一项免疫分析技术,用来探测血液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这对于临床诊断艾滋病以及血库筛选健康供血者的意义极为重大。当时美国的血友病患者在治疗中经常遭遇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已高达 20%!确保输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已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其商机更是显而易见的。

蒙塔尼团队虽然在发文报告 HIV 上比盖罗团队抢先一步,巴斯德研究所却在申请专利上比 NIH 慢了半拍。盖罗团队的文章发表仅一年,美国专利局就将艾滋病血液检查技术的专利授予 NIH,几家美国公司随即开始生产及销售相关产品。巴斯德研究所虽然在蒙塔尼团队发表第一篇 LAV 论文前也递交了专利申请,但由于在申请时还拿不出一项可供临床实用的技术,专利的批准被延迟了。1985 年 8 月,巴斯德研究所一纸诉状将 NIH 告上专利法庭,挑起了一场历时十年的专利纠纷。争议的一个焦点是,谁首先发现 NIH 用于艾滋病血液检验试剂的那株 HTLV-3B 病毒?

专利大战

原来,盖罗和蒙塔尼虽然互为艾滋病原体研究的竞争对手,却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交流信息,还交换各自实验室分离得到的病毒样品,供对方比较研究。样品的赠送都遵循学术界的通行规则,即只供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目的。蒙塔尼先后两次将 LAV/BRU 送给盖罗,这两次之间盖罗则将 HTLV-3B 送给蒙塔尼。

1985 年,盖罗团队在一篇后续论文中,报道了 HTLV-3 的高度变异性。不仅来自不同病人的病毒 RNA 基因序列不一样,就连同一个病人身上,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病毒基因序列也可能有差异。可是 NIH 用于申请专利的那株 HTLV-3B 病毒,与蒙塔尼送给盖罗的第二份 LAV/BRU 病毒样品,却惊人地相似,只能认为是出自同一病人。蒙塔尼因此认定盖罗实验室里发生了样品混杂或者污染,把他送的 LAV/BRU 错当成 HTLV-3B;盖罗则断然否认,坚称是蒙塔尼实验室里发生了样品混杂或者污染,把他送的 HTLV-3B 错当成 LAV/BRU,再回送给他。尽管这样的解释令人匪夷所思,但盖罗并非没有根据:他先后两次收到的 LAV 样品是明显不同的病毒,第一次的那株在细胞培养中不能生长,第二次那株却和 HTLV-3B 一样,长势良好[3]。

专利法庭上,双方律师唇枪舌剑,争持不下;法庭外,案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场跨国专利大战终于惊动了法美两国政府最高层。1987 年 3 月 31 日,美国总统里根和来访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在白宫共同宣布,两国就解决专利纠纷达成了协议。由政府首脑亲自签署及宣布专利协议,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协议中强调,法美两个团队都为艾滋病血检技术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应被视为共同发明人。专利的权益应由 NIH 与巴斯德研究所共享,所得收入两家平分,并且各自将所得部分的 80%捐赠给一个新成立的国际艾滋病研究基金会。盖罗与蒙塔尼个人都不从中得利。

专利官司虽然撤诉了,HTLV-3B 病毒株姓美还是姓法的分歧却没有解决,样品混杂的乌龙出自谁家也还是个谜。在里根和希拉克达成专利协议的同时,盖罗和蒙塔尼也联合签署了一份共 7 页的文件,各自表述了对 HIV 的发现和血检技术所作的贡献,并保留意见分歧。二人承诺愿为攻克艾滋病共同努力,恢复了协作关系。

然而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只维持了两年半。1989 年 11 月 19 日,有个独立调查记者克鲁森(John Crewdson)在《芝加哥论坛报》发表了一篇长达 16 页的调查报告,讲述 HIV 的发现经过。报告宣称盖罗的 HTLV-3B 就是蒙塔尼给他的 LAV/BRU,字里行间或明或暗地指控盖罗涉嫌将法国人发现的病毒据为己有。这篇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使盖罗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美国政府及国会因此对盖罗和波波维奇启动了前后共三次、历时整四年的调查。

NIH 委托瑞士的罗氏制药公司,对蒙塔尼实验室和盖罗实验室里 1983~1985 年间所使用及交换的全部 HIV 病毒株逐一进行 RNA 序列分析,以确定每株病毒的来龙去脉。结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两家实验室都发生了病毒样品的混杂,而且是蒙塔尼实验室的混杂发生在先。蒙塔尼送给盖罗的 LAV/BRU 病毒样品中,混进了少量来自另一名法国病人的病毒 LAV/LAI。LAV/BRU 在细胞培养中不能生长,LAV/LAI 却能够生长。LAV/LAI 到了盖罗实验室以后,又混进了波波维奇所培养的 HTLV-3 病毒中,经多次复制,发生突变,长势更加旺盛,被挑选出来,命名为 HTLV-3B。至此,真相浮出水面。

到了 1991 年,盖罗本人终于承认,用于申请艾滋病血检技术专利的 HTLV-3B 病毒的确来自法国。

无心之过?蓄意盗窃?

HTLV-3B 的来源确定了。下一个问题就是,把源自法国的 LAV/LAI 当成源自美国的 HTLV-3B,究竟是如盖罗所言的无心之过,还是如克鲁森所指控的蓄意盗窃?

四年的调查期间,NIH 的科研诚信办公室派出调查人员,多次约谈盖罗本人、他的团队成员、以及其他有关证人,总时数超过一万小时。审阅的原始实验记录本,垒成一叠高达 4 米。查出来的唯一不当行为,是波波维奇的实验记录不够准确完整,盖罗对此应负领导责任。此外,盖罗还根据这些不准确的记录,在所发表的论文中加入了不符合事实的错误表述。波波维奇不服,提出申诉。直到 1994 年 11 月,一个上级审裁委员会才最终撤销了对波波维奇和盖罗的一切指控。

盖罗虽然清白得以恢复,却无意在 NIH 继续工作下去。1996 年,他离开已经工作了 30 年的 NIH, 到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创建了人类病毒研究所,亲任所长至今,继续为 HIV 的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整个 1980 和 1990 年代,盖罗位列全世界科学家论文被引次数之冠。

1987 年法美两国达成了共享专利协议后,巴斯德研究所虽然撤销了诉案,但对平分专利收入的安排并不满意。NIH 专利病毒的来源水落石出后,在巴斯德研究所的要求下,双方于 1994 年重启谈判并达成新的协议,巴斯德研究所如愿提升了在专利收入中的所得份额。历时十年的专利争端这才落下帷幕。

2002 年,为纪念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 12 月 1 日),《科学》杂志邀请蒙塔尼和盖罗分别撰写一篇关于 HIV 发现历史的短文,一起发表。曾经身不由己卷入漩涡激流中心的两位大师,度尽劫波之后,平静客观地回顾了各自二十年前的工作,并且充分肯定了对方的贡献。盖罗再次确认是蒙塔尼首先从艾滋病人体内分离得到 HIV[5],蒙塔尼则重申是盖罗证明了 HIV 是艾滋病的病原体[6]。两人还分析了各自实验室中发生的病毒样品混杂事件。此外,盖罗和蒙塔尼还联名发文一篇,共同展望了艾滋病治疗的前景。

蒙塔尼在他的回顾文章中引述了近代微生物学 的奠基人、创建巴斯德研究所的路易·巴斯德的名言:“科学上的机遇只眷顾有心人。” 毫无疑问,蒙塔尼和盖罗都得到了机遇的眷顾。然而机遇也和两人分别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如果蒙塔尼首先得到的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良好的 LAV/LAI,而不是不能生长的 LAV/BRU,他的专利申请就不会被延误;盖罗在筛选出 HTLV-3B 时,已经从 48 名美国病人身上分离得到 HTLV-3 病毒,其中五株已在连续培养的细胞中生长,他却鬼使神差地选中了混入其中的 LAV/LAI,这才引发了那场跨国专利大战和对他个人无休无止的审查!

盖罗在他的回顾文章结尾写道:“…… 1982 到 1985 年是医学史上研究进展最快,新发现最密集的四年,也是给一些科研人员带来焦虑沮丧,以及前所未有的政治、媒体、病患权益运动及法律事务的负面影响的四年。对我本人和其他经过科学训练,秉持从事科研必需的严谨分析态度的同事来说,外部世界的困难与挫折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回首往事,那是我们必须记取的教训,它使我们得以完善自身。我们的工作还远未完成,根除尚在世界各地肆虐的艾滋瘟疫,仍有赖科学工作者的努力。”[5]

诺奖争议

作为 20 世纪医学研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HIV 的发现为蒙塔尼与盖罗赢得的荣誉无数,包括 1986 年与埃塞克斯三人分享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盖罗因此成为唯一两次获得拉斯克奖的个人。拉斯克奖常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蒙塔尼和盖罗也就成为众望所归的诺奖候选人。可是当 2008 年诺贝尔奖结果公布时,盖罗却名落孙山。巴斯德研究所的蒙塔尼和巴里 – 赛诺西因发现 HIV 而分享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另一半则被授予德国病毒学家豪森(Harald zur Hausen),后者的发现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可引发宫颈癌。

盖罗的落选使得当年的医学奖评选结果成为史上最受争议的一次。106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在《科学》发表公开信,为盖罗鸣不平[7]。诺奖评选委员会则表示,选择获奖人的根据是谁第一个发现 HIV,而不是谁证明 HIV 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也不是双方后来达成的分享专利权益的协议。“我们是以一组专家、而不是律师的身份,来决定谁做出达到诺奖水平的发现。”[8]盖罗本人简单地对落选表示失望。蒙塔尼则表示他对盖罗的落选十分意外:“证明 HIV 是艾滋病的病因至关重要,盖罗对此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为盖罗感到非常遗憾。”[9]

获得诺奖标志着蒙塔尼科研成就的顶峰。然而获奖以后,蒙塔尼的研究生涯却出现了一个惊天大转折。

惊天巨变

2009 年, 蒙塔尼发表了两篇论文[1, 2],宣称致病细菌或病毒的 DNA 在高度稀释的水溶液中能发出具有特定波长的电磁信号,这种辐射来自液体中的一种“纳米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甚至可能在不存在 DNA 的情况下重建出病原体来。此后他进一步宣称,他已经在自闭症患者的血液样品中发现了“由细菌 DNA 发出的电磁波”,表明自闭症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因此自闭症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3]。(自闭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而且缺少有效疗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顽疾,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塔尼认为都与细菌感染有关[4]。

蒙塔尼将他的这些结果发表在一家由他本人任编委会主任的新刊物上,或者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没有经过同行审稿。蒙塔尼宣称,如果他是正确的,“这将是过去 90 年来最重要的实验,它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当代化学的整个概念结构”。但他的这些研究遭到了主流科学界的严厉批评,甚至被斥为伪科学,得不到任何资助。

蒙塔尼将这一切反应称为“知识恐怖”[5]。四面楚歌声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10 年 11 月,上海交大举行隆重仪式,正式聘任蒙塔尼为大学讲席教授,同时宣布上海交大将创建一个蒙塔尼生物医学研究所,供蒙塔尼及其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6]。此事成为当年沪上轰动一时的新闻。

光阴似箭,一转眼九年已经过去。根据维基百科上 “Luc Montagnier”条目的最新记载, 蒙塔尼生于 1932 年 8 月 18 日,现年 87 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全职教授 [7] 。蒙塔尼教授,这九年来一切可好?

曙光初现?

随着艾滋病病原体 HIV 的发现和诊断试剂的推广,确诊的艾滋病人数目剧增,寻找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美国的抗病毒药物巨头宝来 – 威康公司(Burroughs Wellcome)采用 HIV 的细胞培养方法,从已知的各种化合物分子中大规模地筛选能抑制 HIV 的药物,找到了一种名为 AZT 的化合物,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能够有效地抑制 HIV 逆转录酶的活力。

AZT 是 1964 年由美国化学家霍维茨(Jerome Horwitz)设计并合成的一个分子,希望用来作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失败了。霍维茨将论文发表之后,AZT 就被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直到 20 年之后才又被发掘出来。

体外实验中发现的、可以抑制 HIV 复制的化合物,能否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使用,只有通过临床试验才能确定。威康公司随即对 AZT 进行临床试验。第一步是确定它对人体是否安全。尽管一些试验对象用药后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毒副反应,但最后得出的结论仍是“AZT 对人体相对安全”。

下一步就是要确定 AZT 是否有效。威康公司在 12 个试验点一共招募了 282 名确诊的艾滋病人,将他们随机分入两组,服用同样的胶囊。实验组的胶囊中封装的是 AZT,对照组的胶囊中是作为安慰剂的淀粉,受试者本人和给药的医生都不知道每个病人被分到哪一组,这就是所谓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药物临床试验公认的黄金标准。

试验按计划应该进行 6 个月。然而仅仅过了 16 周,威康公司就发现在对照组的 137 名病人中有 19 人死亡,而实验组的 145 人中仅 1 人死亡!此外,实验组病人的体重、CD4 细胞计数、遭到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次数等指标也有所改善。看来 AZT 的确有效!

威康公司认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部就班地将试验进行下去是不道德的,因为这等于剥夺了对照组病人以及其它病人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机会,于是提前中断了试验,将结果提交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审查,申请批准 AZT 正式上市。

可是试验结果并没有回答一系列至关紧要的问题:AZT 的疗效能维持多久?AZT 对尚未出现症状的 HIV 感染者是否有益?如果有益,其获益是否大于出现症状后才开始治疗?

一般情况下,有这么多问题存疑的药物是很难得到 FDA 批准的。可是 1987 年的美国所面临的 HIV 危机非同一般: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达到 5 万,其中约 48000 例已经死亡[8],而大批被感染者还未得到诊断。FDA 同时受到来自政府高层以及草根民众这上下两方面空前的压力:尽快推出治疗药物!即使不能药到病除,也聊胜于无!在这样的氛围中,1987 年 3 月 19 日,AZT 成为 FDA 批准的第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创下美国新药批准的最快纪录,从临床试验开始到正式批准仅仅用了 20 个月。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能长达 10 年[9]。

威康公司宣布:AZT 的问世犹如“隧道终点的阳光“,标志着艾滋病治疗的重大突破。产品上市后给威康带来丰厚的利润,公司股票一路飞涨。第一个合成 AZT 的霍维茨则分文未得,因为他没有为 AZT 申请专利。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威康公司的 AZT 临床试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够严格规范之处。有些受试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有些则没有;对病人与 HIV 相关的肺炎、腹泻等不同症状,也没有采取统一的治疗方案。这就使得 AZT 本身的实际疗效难以确认。有些受试者宣称自己根据胶囊中药粉的味道辨别出了自己属于哪一组。更有些试验点的病人,面临死亡的威胁,求药心切,将各人领到的胶囊混合后再重新分配,以确保每人都能得到一些 AZT!

AZT 投入大规模临床使用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暴露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大。与临床试验中记录的结果相比,其实际疗效差得多,造成的副作用则大得多。FDA 当初破例迅速批准 AZT 的做法遭到了质疑。

在 AZT 之后,陆续又有其它抗 HIV 药物问世,分别通过抑制 HIV 的不同酶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它们与 AZT 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有效。这是由于 HIV 作为一种 RNA 病毒,复制的精确度很差,在复制过程中能随机产生大量的突变病毒。一旦接触到药物,那些抗药性突变型就被选择出来,取代了原来的病毒,继续破坏免疫细胞,使疾病恶化。怎样克服病毒的抗药性,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一大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作出关键贡献的,是已经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希望之星何大一。1990 年,纽约地产大亨阿隆·戴蒙的戴蒙慈善基金会出资,创办了纽约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并且不拘一格地延聘年仅 37 岁的何大一为科学总监兼 CEO。在何大一的领导下,戴蒙研究中心的成果累累,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立艾滋病研究机构。

创造历史

HIV 被发现之初,医学界已经观察到,人体被它感染后要经历一段平均十年的潜伏期。潜伏期里被感染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血液中病毒的含量也很低,但是 CD4 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当 CD4 细胞数目降到每微升 200 个以下,免疫系统就丧失了应有的保护功能,于是许多对正常人无害的微生物都可以造成致命的感染,这就标志着艾滋病发病。发病后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当时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漫长的潜伏期里,HIV 多数时候处于休眠状态,大约十年之后才突然苏醒过来,开始大量复制,引起艾滋病。既然如此,抑制 HIV 复制的药物在潜伏期就不会有任何作用,只有在艾滋病发作后进行治疗才有意义。

何大一从 1980 年代末期开始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纠正了这个错误观念。他发现,HIV 从进入人体,感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CD4 辅助 T 细胞——开始,就一直在高速复制,每天产生大约一百亿个新的病毒颗粒。与此同时,新生的 CD4 细胞也以每天几亿到几十亿个的速率产生。既然如此,为什么血液中 HIV 病毒的承载量不高,CD4 细胞的数目又在缓慢下降?

原来,面对 HIV 的大举进犯,免疫系统并非无所作为,束手待毙,而是全面动员起来,与病毒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CD8 杀手 T 细胞攻击已被 HIV 感染的 CD4 T 细胞,抢在新的病毒颗粒释放之前就把它们连同宿主细胞一起消灭;B 细胞则制造出抗体,捕捉那些已被释放的病毒颗粒,然后由巨噬细胞加以吞食。

正是由于整个免疫系统经年累月的顽强奋战,才使得血液中的病毒数量长期被压制在最低水平,患者也一直保持着基本健康的状态。可是由于 CD4 细胞处在 HIV 和 CD8 杀手 T 细胞的两面夹击之下,尽管新生的细胞依旧源源产生,总数终究还是缓慢地下降,直到跌破每微升 200 个的最后界限,终于无可挽回地导致免疫系统的全线崩溃,这就是艾滋病发病之时。

根据这些结果,何大一提出了抗 HIV 药物疗法的重要原则:对病毒要“打得早,打得狠”,即在艾滋病症状出现以前,就要同时使用针对不同靶标的几种药物,最大限度地压制病毒的复制,减少抗药性产生的机会,如此方能尽量推迟艾滋病发生的时间。这一设想被一系列临床试验所证实。艾滋病的治疗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使用由多种抗 HIV 药物组成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也就是所谓的“鸡尾酒疗法”。

HAART 只能抑制 HIV 复制产生新的病毒颗粒,对于已经插入染色体,与宿主细胞的 DNA 基因组融为一体的 HIV 前病毒 DNA 无能为力。在 HAART 的高压之下,这些前病毒 DNA 处于潜伏状态;一旦病人停止用药,HIV 就会再次复制,卷土重来。所以病人必须一日不停地终身服药。

何大一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一位同行的比喻来描述 HAART 对艾滋病的作用:“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就像一列注定要发生事故的火车,病毒数量相当于火车的速度,CD4 细胞数目相当于火车到前方事故发生地点的距离。我们已经知道怎样降低火车的速度,现在需要找到的是将火车停下,并掉转车头的办法。”[10]

尽管 HAART 还不能掉转车头,根除体内的 HIV,它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推广已经大大改变了艾滋病治疗的状况。短短几年时间,艾滋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下降了 60-80%。进入 21 世纪后,由三种抗 HIV 药物组成的 HAART 成为 HIV 携带者的标准疗法,只要坚持每天服药,HIV 携带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可以无异于常人,而且血液中的病毒承载量低到接近测量极限,大大减少了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曾经的“世纪绝症”终于转化为可以被充分控制的慢性疾病。

因其对艾滋病治疗的杰出贡献,何大一被选为 1996 年《时代》周刊的年度名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医生。有人对他的当选提出质疑,周刊这样回应:“何大一确实不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有些人只制造头条新闻,有些人则创造历史。”

除了 HIV,何大一还始终关注着其它新发传染病。2003 年 SARS-CoV 冠状病毒爆发后,他就研发了一批可能用于治疗 SARS 的抗体。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在中国武汉造成的疫情一经报道,67 岁的何大一就敏锐地意识到其严重性,并且迅速采取行动,指挥戴蒙研究中心的几十名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转向冠状病毒,采用不同策略齐头并进,全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预祝何大一再建新功,为征服新冠病毒作出贡献!

一叶障目

HAART 治疗艾滋病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抑制 HIV 的生长复制,它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证明 HIV 就是引起艾滋病的直接原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竟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HIV 一经发现,就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无害的寄生病毒,与艾滋病无关。这些人士统称为 HIV/ 艾滋病否定派,其代表人物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杜斯堡(Peter Duesberg)。

杜斯堡是一位重量级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家。早在 1970 年,就通过研究鸟类的致癌逆转录病毒发现了第一个致癌基因。由于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他在 1986 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当时 HIV 刚被发现,HIV 和艾滋病的研究方兴未艾,杜斯堡在科学院官网上的院士网页中阐述本人的研究兴趣,除了肿瘤生物学外,另一个是这样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美国与欧洲的艾滋病不符合传染病的特征……美国与欧洲艾滋病人的共同之处,是长期使用娱乐性毒品和抗 HIV 药物。艾滋病由药物引起,这个假设是可以验证的,因为它预言只要通过反吸毒教育以及禁用抗 HIV 药物,就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11]换句话说,抗 HIV 药物不仅治不了艾滋病,而且恰恰就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

如果说 1980 年代 HIV 和艾滋病关系的研究才刚起步,积累的证据还不足以令杜斯堡信服,那么二十年后,情况如何?2009 年,杜斯堡在一家无需同行审稿的期刊《医学假说》上发文,宣称“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 HIV 引起艾滋病”[12]。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声讨,期刊编辑部被迫将其撤稿。时至今日,又一个十年过去,杜斯堡的个人网站上,不仅所表达的观点没有任何松动,还发出这样的抱怨:“自从 1987 年以来,杜斯堡教授的发现始终是现有医疗体系和各制药公司背上的一根芒刺。他们不是与杜斯堡教授开展一场科学辩论,而是不由分说地切断了一切资助,以阻止对杜斯堡教授的假说作进一步验证。”因此他呼吁网民慷慨解囊,资助他在伯克利加大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捐款可照章扣税[13]。

HIV/ 艾滋病否定派在美国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杜斯堡教授也并非单枪匹马地挑战主流医学界。他在学术界最坚定给力的盟友,是 1983 年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并因此荣获 1993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Kary Mullis)。有人将 PCR 技术对生命科学的意义比之于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意义。PCR 的应用也革命性地改变了 HIV 研究以及艾滋病的临床治疗。

杜斯堡最初否认 HIV 是艾滋病病因时,一个重要根据是,在许多艾滋病人体内查不到 HIV 病毒。1989 年,以 PCR 为基础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开始用于探测 HIV RNA,HIV 阳性的结果因此增加了一百倍。不过否定派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因为莫里斯对此自有他的解释。

1992 年,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了 PCR,现在很容易查到一些人感染了 HIV,其中有些人得了艾滋病。但这根本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艾滋病是 HIV 引起的吗?’”他接着说道,“人体里充满了各种逆转录病毒,我们不知道是几百种, 几千种,或几万种。我们直到现在才开始看到它们。不过这些逆转录病毒从来就没有杀死过任何一个人,人类一直与它们和平共存。”[14]这正是由杜斯堡提出的最受争议的论断之一。

如果说 HIV/ 艾滋病否定论在美国充其量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股思潮,呼应者寥寥,对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与艾滋病治疗的实际影响有限,在其它一些国家情况就不是这样。全世界 HIV 及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是非洲的南非共和国,其人口中 HIV 携带者的比例曾经高达 19%,总人数高居全球第一。不幸的是,1999 到 2008 年间在任的南非总统姆贝基和他手下的卫生部长都是坚定的 HIV/ 艾滋病否定派。

南非悲剧

姆贝基早年投身南非黑人的民权斗争,因此被迫长期流亡国外,继续组织领导运动,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他在流亡英国期间,获得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 年他回国参与南非多党谈判,为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作出了贡献。1994 年曼德拉当选首任黑人总统,姆贝基任副总统。曼德拉卸任后,姆贝基当选为总统。

姆贝基与曼德拉同为反抗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坚强斗士,二人对西方医学的观念却大相径庭。姆贝基虽然在英国受过教育,却对主流医学界的 HIV/ 艾滋病理论抱有深深的敌意。2001 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将主流艾滋病科学家比为“纳粹集中营的医生”,声称 HIV/ 艾滋病理论“植根于数百年来白人对非洲人的种族主义观念”,接受这种理论的黑人是“自我压迫的奴隶心态的牺牲品”[15]。他就任总统不久,就组成了一个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杜斯堡等著名的否定派人士,为他的艾滋病政策提供咨询意见。姆贝基坚持认为南非艾滋病的病因不是 HIV,而是贫困和营养不良。他将抗 HIV 药物斥为“毒药”,一度禁止在公立医院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艾滋病人。他任命的卫生部长姆西芒大力推广的艾滋病疗法包括大蒜、甜菜头、柠檬汁、维生素,以及一种名为 “Ubehejane ”(南非祖鲁语“黑犀牛”)的草药混合物。发明“黑犀牛”的是个卡车司机,他声称自己在梦中得到这个神药的配方,一共包含 89 种成分!

姆贝基的艾滋病政策遭到包括前总统曼德拉在内的政界人士,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但他不为所动。根据一项研究估计,在姆贝基的九年总统任期内,南非艾滋病人如果能得到抗 HIV 药物治疗,死亡人数至少可以减少 33 万[16]。

2008 年 9 月,姆贝基失去议会的支持,被迫辞职下野。代理总统莫兰瑟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解除了姆西芒的卫生部长职务,开始改变姆贝基政府的艾滋病政策。2009 年 10 月,新总统祖马在一次演说中宣告了 HIV/ 艾滋病否定论在南非的终结:“所有南非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否携带 HIV,并且了解可供选择的治疗。”[17]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8 年,南非约 700 万成年及儿童 HIV 携带者中已有超过 60%接受了 HAART 治疗,总人数居全球第一[18]。

任重道远

HAART 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据统计,全球艾滋病的致死人数已经从 2004 年的每年 170 万降低到 2018 年的 77 万,其中自 2010 年以来下降最快的就是非洲南部和东部国家,这些国家被 HIV 感染的人数占全世界一半以上 [18]。

放眼全球,HIV 疫情依然十分严峻,每年新感染的人数仍有大约 180 万,而且下降得十分缓慢。截至 2019 年 10 月底,中国 HIV 感染存活者约 96 万,虽然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19]。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俄罗斯,HIV/ 艾滋病否定论仍有相当市场[20],严重阻碍了艾滋病的治疗和防控。从 2010 年到 2018 年,东欧及中亚地区国家的艾滋病死亡人数不仅没有与其它国家一样下降,反而增加了 5%[18]。HAART 可以抑制 HIV 复制,延长患者生命,却不能清除病毒,根治疾病。HIV 疫苗的研制尽管起步很早,但进展缓慢。彻底攻克艾滋病的目标还很遥远,需要继续付出艰巨的努力。

纵观人类与艾滋病抗争的历史,所取得的进展离不开一批精英人士的贡献。然而无论是洞察入微的科学大师,或者是高瞻远瞩的政坛领袖,视野中都可能存在盲点,都可能因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人贵有自知之明,超过自己的认知极限多跨出一步,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四十年来在 HIV 和艾滋病的舞台上轮番演出的一幕幕活剧,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来源:知乎

屈臣氏的接班人

曾几何时,屈臣氏、万宁作为商场的“流量收割机”,人气爆满、排队结账是常态,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近年来,面对线上渠道的挤压、线下竞争对手的野心勃勃,以及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美妆集合店纷纷陷入“中年危机”。疫情对它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前浪们的日子不好过,后浪们却正在迎头赶上。同一行业,不同品牌的态势截然相反—— 一边是万宁、屈臣氏们的落寞退场,另一边却是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们的逆势开店。

美妆零售集合店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

一、前浪黯然退场

7月中旬,北京万宁传出将大规模撤店的消息。

万宁作为亚洲最大零售集团牛奶公司旗下的健与美连锁品牌,店铺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此前在北京共有18家门店。截至7月底,万宁西单大悦城店和房山中粮万科店已经关闭,而合生汇店、乐城中心店、银泰中心店、王府中寰店也将在8月统一闭店。

通过实地走访,零售君发现,万宁王府中寰店从7月下旬开始清仓甩卖,店内所有产品都在打折,折扣力度在3~5折,甚至连固定资产如打印机、电脑、保险柜都在出售。

大部分美妆品牌货架已经是空置状态,护肤品、日用品的种类也已经不齐全。在三楼餐厅排队就餐的刘女士趁等位时间来扫货,虽然满载而归,但她还是感慨:“来晚了,很多想买的东西已经卖光了。”

1

万宁合生汇店、银泰中心店与王府中寰店情形类似,店内也都贴着“搬迁9折清货”的字样,部分商品低至5折。

万宁和屈臣氏一样,都是起家于香港的老牌美妆连锁店。

根据万宁中国官网介绍,万宁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在当时,其“一站式卖场”模式对内地消费者来说确实新潮,从洁面乳、爽肤水、乳液到粉底、口红、腮红,让消费者实现了全流程的化妆体验。

而且彼时国际美妆品牌的门店覆盖度较低,万宁、屈臣氏的出现也弥补了海外彩妆市场的缺口。很快,万宁线下门店就遍及全国33座城市。

然而,从2016年起,万宁实体门店数量增长寥寥,一直维持在200多家。

而据万宁员工证实,除了广东省之外,万宁开设在内地市场的门店将有可能全部被撤掉,不过门店人员还在等待总公司的下一步指令。对此,万宁方面回复称:“部分北京门店关闭是我们持续优化门店的战略之一。”

事实上,在大规模关店之前,万宁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万宁方面介绍,2019年,万宁对23家门店进行了升级改造。而对于线上渠道,万宁自2015年就开始布局全渠道,开设有天猫旗舰店、天猫国际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打通了线上线下会员购物积分通道,并与京东到家战略合作开展了到家业务。在疫情期间,万宁也尝试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但收效甚微。

无独有偶,英国美妆集合店品牌Space NK位于中国的所有门店在5月底全部关闭。更早之前,伊势丹百货旗下美妆集合店Isetan Beauty中国首店即上海大悦城店也宣布关闭。

这些黯然退场的前浪们共同面临的危机是,虽然用各种举措去拓展多渠道的客流,却没有解决线下门店的实际问题——品牌老化、场景陈旧、毫无体验感……换句话说,对于新一代消费者,他们了解得远不够多。

二、后浪来势汹汹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前景报告》显示:

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美妆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庞大的市场不断吸引着新入局者。与传统美妆集合店黯然撤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THE COLORIST调色师和WOW COLOUR为代表的本土美妆集合店在疫情之后逆势爆发,一度出现数店同开的火爆形势,以“狂奔”的姿态加速攻城略地。

THE COLORIST调色师是新零售生态企业KK集团旗下的美妆零售品牌,从去年10月在深圳落地首家门店后,目前已在全国开出约150家店,预计年内能布局500家。

2

WOW COLOUR是名创优品母公司赛曼集团推出的彩妆集合店,现有门店超过100家,同样计划今年内开够500家,明年达到千店规模。

NOISY BEAUTY(中文名:名声大噪)在一年之内开出20多家门店,预计到2021年底将开出300家店。

新品牌H.E.A.T喜燃和BOOM!FRESH!也分别在7月开出首店。

这些新式美妆集合店通常选址在核心商圈客流最多的商场一楼。相较于传统美妆店,设计更精美,装修更亮眼;产品主打平价国货彩妆,同时也引入中低档价格的海外品牌,以THE COLORIST调色师为例,其旗舰店内的全球彩妆品牌超过100家。

在产品和品牌的迭代方面,它们跟快时尚的打法相似,通过数字化运营,精准而迅速地更换新品来持续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

喜欢追逐潮流的年轻消费者是这些后浪美妆店的目标客群。根据《95后美妆消费报告》显示,这届年轻人使用国货美妆品牌的占比越来越高,并且更加理性,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他们来说线下实体店反而是更新颖的渠道。

而从品牌来看,这些美妆集合店中的本土品牌大部分都以线上渠道为主,比如花西子、橘朵等新锐品牌,目前还不具备开设实体店的能力。

在线上最大的“购物中心”天猫,这些品牌和产品会淹没于数以万计的茫茫SKU中;但在经过精选的线下门店,可能会有更多出头的机会。

另一方面,美妆消费非常注重体验感,这些新型美妆店能吸引年轻人的一大原因在于,它们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打造线下体验的新场景。

丰富的商品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而潮流炫酷的空间设计和商品陈列,又让这些门店成为网红打卡地。

THE COLORIST的美妆蛋彩虹墙和指甲油墙就是其店内招牌,是很多慕名而来的消费者的打卡胜地。

3

在这里,消费不再仅限于购物环节。良好的体验、精美的场景、隐身的BA导购,让消费者“用脚投票”,抛弃前浪,拥抱后浪。

三、风口还是虚火

从开店数量和门店刚开业排队的盛况来看,这些崛起的美妆集合店的确成为了现象级的零售新物种。但是,这一业态是真正火爆还是虚假的繁荣,还有待商榷。

从门店的实际情况看,周末的THE COLORIST北京新中关店内客流量并不高,基本与隔壁屈臣氏持平。

有顾客表示,自己在网上被种草后专门来店里逛,但逛完很失望,一是服务不够好,二是价格不划算,尤其是海外品牌。在THE COLORIST北京丰台永旺店,客流情况也是如此。

而在5月30日,WOW COLOU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阳宣布离职,并称此次离职为个人原因,不会对WOW COLOUR的发展产生任何影响。

此后,也有消息传出,WOW COLOUR在疯狂开店的同时也关闭了一些门店。根据此前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爆料,杨阳离职一方面是和赛曼集团创始人叶国富经营理念不合,另一方面还是由于业绩没有想象中的好。

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说,无论商业模式多么花哨、营销数据多么可观,能长期开店的真正决定性因素仍然是盈利能力,而非“赔钱赚吆喝”。

有行业人士透露,如今这些新型美妆集合店被资本看好,相对服装等行业,美妆店的资产模式较轻,投入产出比较高,融资一轮能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以NOISY BEAUTY为例,其不是传统的采销模式,而更像是B2B2C的平台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要求也就相对较低。

但无论如何,比起线上渠道,线下开店始终是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对于没有盈利的企业来说必须要通过规模化开店来摊薄成本,也就有了上述美妆零售新品牌跑马圈地的现状。

这一套路是不是很眼熟?这基本是前两年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以及瑞幸咖啡疯狂抢占市场份额的重演——通过融资大规模开店,但基本没有跑通盈利模式,最终风口过后一地鸡毛。

在消费需求旺盛以及资本的催化下,这一两年就出现了七八个美妆零售新品牌,包括THE COLORIST、WOW COLOUR、NOISY BEAUTY、H.E.A.T喜燃、BOOM!FRESH!、HARMAY话梅、Only Write独写、Magic coloring幻彩师等。仅从品牌名来看,就有不少与“color”有关,从色彩运用到外观设计也都大同小异,即目标客群和品牌定位同质化严重。

如何从激烈的战局中脱颖而出,形成真正的核心壁垒,保持持续吸引顾客的能力,并早日实现规模化盈利,是这些新式美妆集合店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们来说,巨大的美妆消费市场仍客观存在,美妆零售也不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关键是要真正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变化,来不断做出调整和革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何意

小镇外的“做题家”:一个八万人豆瓣小组里的心灵回声

第一次看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的时候,余沛感觉被戳中了。

这个带有自嘲意味的概念诞生于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意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余沛今年26岁,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县城高中的宿舍冬天湿冷。通过高考优异的分数,她从贫困的广西沿海小镇来到上海的名校,却在文化冲击和繁难的学业中陷入自责和怀疑。

这些过去,余沛很少和他人倾吐,而“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是一个安全的角落——小组成立于5月10日,经历了人数的急速攀升,从建立时的个位数到如今的8万人,像一个漂流于大众视野之外的小岛,收纳着许多和余沛相似的痛苦与困惑。

在组内,余沛敲下自述的帖子,最终命名“写给小镇做题家们的一封信”。

她写道,“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家境、出身、父母资源、社会时局和运气也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勉励和她一样的小镇青年,既然能考出来,一定会有“乘风破浪的机会”,“以后人生得意之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不要去嘲笑那些深陷窘境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梦被扎破了”

来大学报到一周了,余沛不敢坐地铁。她担心出丑,等到周末,她让另一个先来上海读书的广西同学来接,才感到安心。她在老家广西乘大巴走盘山公路,她常常晕车,地铁稳当多了。

刚到上海读大学,她经历了许多第一次:被朋友带去吃萨莉亚,第一次吃蜗牛,发在人人网上;在校园里的全家第一次买了日式咖喱饭,激动地拍下照片。

“那时候站在马路上就觉得有无限的希望”,余沛回忆。

落差很快掩盖了希望。余沛想要交朋友,和一个同班女生出去吃饭,女生请客,点了五六个菜,第二顿饭余沛自然地回请,一下花掉300块,她没有说什么,默默地选择不再约饭。在寝室,她提起初高中宿舍里没有空调,来自城市家庭的室友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怎么会有人住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

1

更多的时刻敏感而尴尬。老师上课不时蹦出上海话,余沛听不懂,只能跟着同学大笑;听同学说“pre”(课堂展示),不知道这是什么,站在讲台上,她有时膝盖发抖。

小组的另一个角落,在广东农村长大的梁凡最初也为pre感到困惑。上大学前,他没有手机和电脑,第一次面对PPT的空白文档,遇到不懂的地方查百度,弹出来各种病毒、广告,把屏幕全部占满,一下子很挫败,“后来发现人家做一个pre都比你好一万倍,展示、审美、内容、引经据典。”

参加社团面试,他自我介绍都讲得磕磕绊绊,进入社团要通过三面,他参加一面后就放弃了。“在很多场合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思”,梁凡很苦恼。

大一时的局促,在山西朔州小镇长大的组员杜依苓也记得。9月开学参加中秋晚会,同学自信地上台展示才艺,她在底下沉默不语。那时候她对形象自卑,高考前,她穿的都是裤子,一有打扮的苗头父母会教导:“你现在不是美的时候,等你上了大学爱怎么美怎么美。”大学里,她学着减肥、烫头,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女生搭配衣服有什么建议”。

和大城市的孩子交流,杜依苓感到他们在表达观点时很坚定,而她老是怀疑自己,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她想了想,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没有否定过他们”。

对来自湖南株洲的小组成员胡婧瑜来说,更为险峻的挑战来源于和同学们在规划上的起步差别。

胡婧瑜在一所985大学读英文系,很多学生大一、甚至高中就报考了托福雅思,学校在大一有英国牛津大学的交换项目,胡婧瑜没有考过雅思,“注定要错过。”

同辈压力像一块压在心上的石头。许多深夜,她躺在宿舍的床上回想自己的人生,难受得睡不着觉。握着手机,她不知不觉刷起别人办的公众号、同学的朋友圈,翻看他人高中的经历。没有读过的书,没有做过的事,她列成一张小单子,想要一个个弥补。

“发现之前活在一个巨大的幻梦里面,现在梦被扎破了”,胡婧瑜形容这种感觉。

她曾加入过学生会,当学长学姐在群里发了搬砖的任务,她不想回复,“觉得他们在占用我的时间,毫无意义。”回想起来,胡婧瑜反思,“延续了高中的心态和思维。”小城的应试教育竞争激烈,她和年级第一的同学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对方会抢在她前面先问,5分钟也要节省。

“我们班的很多人都像是一座座孤岛。”胡婧瑜和“年级第一”的女孩在大学后再次见面,才有了更真诚的交流,终于知道对方当年喜欢哪个男生,开始重新分享青春期的秘密。

在胡婧瑜看来,这也影响了自己的恋爱观。大学时,初恋男友接她下课,室友和男友聊起来,她插不上话。回宿舍之后,胡婧瑜窝在被子里哭了很久。“我觉得室友漂亮性格好,当时就一心就在想,我应该把男朋友让给更好的人”,胡婧瑜坦言,“那时候会认为我一定要优过你,你才会愿意来跟我交往。”

她想学会怎样去爱人,大二之后,她有意识的去读一些书,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合作和为对方着想的。

“怎么办,又挂科了”

高数课上,余沛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期待今天能听懂课程的内容。

然而,回去面对空白的试题,余沛还是茫然。过去的题海战术失败了,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她熬夜把参考答案工工整整地抄到作业本上,情绪慢慢崩塌,怕打扰到室友休息,她蹲在阳台上哭,数对面宿舍楼还有几盏灯亮着。

进入这个专业之前,她不知道要学习大量的数学课程。

余沛高考时是市状元,填志愿前,父亲拿来一本厚厚的历年高考报院校、专业资料,她和父亲对此没经验,依据分数填报了学校最热门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

“怎么办,又挂科了。”大学在课业上挫败,她以看似搞笑自嘲的方式发在人人网上。

因为成绩垫底,大二,余沛被分到人数最少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她发现,一道分流的同学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他们穿着洗到褪色的衣服,内向沉默,互相一聊,都只是本分读书,选了一些“给分比较可怕”的课程,结果分数惨烈。

在小组发的帖子里,余沛记录,三年后,19个学生里如期毕业的只有5人,其他人因为挂科太多不得不延毕。

2

在四川县城长大的组员伍晓冬也一度陷在大学高数课里,早起、占座、记笔记……却找不到学习的方法。身边的人开始寻找别的出路,例如只是通过考试、联系实习、转换研究生的专业或者准备出国,可他不甘心。

一次伍晓冬给母亲打电话诉苦,母亲以朴素的方式给出建议,“你只要把书摊在面前一句一句地看,总有办法的。”伍晓冬突然崩溃了,“那句话听上去其实挺残忍的,那一刻就知道她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理解我面临的是什么。”

最颓丧的时候,他会想起少年时期,亲戚长辈在无意中流露出对那些成绩不够好的孩子未来的担忧,“现在都读不好,以后能干啥?”当时,他看不见他们,他是被表扬的那一个,“沉浸在被夸的喜悦中。”

大一大二,伍晓冬也逼着自己去听专业和留学方面的讲座,感觉浑身不自在,来参加的其他学生迫切地提问,看上去目标明确,他依旧迷茫,不知道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一个人背着书包来,一个人离开。

几乎每个受访者都能说出一段关于孤独的经验。一次梁凡下课,和同班一个女生聊完问题一起走出教室,他想着赶紧回宿舍看小说,同学叫住他。当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走路这么快,因为一直是独自一人。

大学头两年,他尝试过投入课业和科研项目,碰壁后躲进小说。大二,他退了社团,逃了些课,待在寝室,胡子不刮,有一个月只点外卖。“好像一种破窗效应,不是讨厌,是接纳了自己,容许自己这么堕落”,梁凡说。

大学里,梁凡不断地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很难想象我能考上一个大学”

梁凡把自己一路向前的生活归为“幸运”,村子里每隔两三年才出一个考入他后来就读的985院校的孩子。

回顾过往,他的童年时光常在书里度过,“我就是他们口中的留守儿童”,梁凡笑着说。

偶然得到一本《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冬妮娅和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给了他情感的启蒙。他喜欢的另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爷爷规定了睡觉时间,梁凡买了手电筒,盖着被子偷偷看书。这两本书,他看了十几遍。

多年后,梁凡复习考研英语时看到一篇阅读,说出身富裕家庭,父母会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报兴趣班,放假时带去各个国家旅游,一点点了解世界。他忆起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偶尔打电话,主要内容是嘱咐他不要犯罪,不要玩水。

到小学三年级,他都不知道冬天要添衣,去镇上参加比赛,穿着单薄的长袖,坐在老师摩托车后座吹了一路风,下了车牙齿发抖,嘴唇也发白了。

“看我的小学,你很难想象我能考上一个大学”,梁凡感慨道。

在村小读五六年级时,一次下大雨,学校的围墙年久失修,倒了。学校要求学生每个人带工具去上学,“劳动课的内容就从以前的拔草变成了修砖。”一二年级,一个学期换了四个班主任,偏远地区没有老师愿意来教,老师上课拿着棍子在课室的前面赶,后面的同学四处跑。

与梁凡不同,伍晓冬至今感谢母亲创造的学习环境,在他放学回家做作业时,母亲会关掉电视,不发出声音。他的同学家里很多开商店,放学趴在店铺外一张矮小的桌子上做功课,身边人来人往。

到初中,学校把他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叫到一起开会,用省会高中的升学率和学习氛围鼓励他们。伍晓冬说,当地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成都或绵阳去读高中,“本地的升学率很难看,优质生源都在流失。”

杜依苓也记得,母亲很早就开始打听省会城市太原的就学机会。

她对童年的记忆是火力发电厂家属区,体育馆、电影院、职工俱乐部一应俱全,很多职工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所有的人都互相认识,互相帮助,互相指责,互相八卦”。现在,她偶尔会怀念那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3

学习紧张,父母帮她缓解压力时会说,“你不要有压力啊,如果你没考上大学,爸爸妈妈还可以安排你回来当工人。”

但杜依苓渴望冒险。初中,她每天骑车去上学,遇到很大的风沙,道路颠簸,身上会覆盖一层尘土,心里隐隐烦躁。

她想着,有一天要离开这里。

“高考就是我眼光能到达最远的地方了”

很多个高中备考的夜晚,杜依苓写完作业,不想睡觉,她在语文笔记本上写小说,塑造了一个叫“尚北大”的主人公:“尚北大”胖胖的,脸孔像一个白面团,戳了五个点,是他的五官,说话细声细气。他只知道学习,不参与运动,因为身体差,生了一场大病,错过了高考,他跟母亲一直念叨“我要去上北大”。杜依苓从后往前写,满满几页纸,和课上的笔记交汇,“会有一种宣泄感。”

杜依苓不喜欢做题,但那时,高考是她唯一能期待的准线。她所在的高中倡导学衡水中学,口号是“提高一分,甩掉千人”,和衡水做同样的试卷。高三后,每周有一节心理课,心理老师带同学做游戏,教一些消除焦虑的方法,但台下仍有学生在埋头做题。

余沛就是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做题的人,学校发一本练习题,她会再买两本。高考结束后把东西搬回家,发现做过的卷子叠起来和她人一样高。

初三的暑假,余沛和老家的初中老师走在足球场上聊天。老师告诉余沛,“你很幸运,马上就要去读高中了。”

老师从初一带到初三的班里,女学生一年比一年少,“要么辍学回家结婚生孩子,要么被送去护校,或者去东莞打工。”余沛初中毕业那年,当地还没有建高中。

4

余沛没什么朋友,享受独自在空教室刷题的感觉。她不擅长数学,但能够记住题型,考试看到一道题就知道原型是什么。

那是她的得意之时,成绩好是一种特权:原来12个人一间宿舍,高三时她可以住3人一间;晚自习会到办公楼里的空办公室自习,获得更加安静的环境;食堂会专门准备排骨粥这样的宵夜,平时根本吃不到。

伴随做题的是以成绩为中心的坐标系。一次港中文深圳校区来学校宣讲,胡婧瑜参加完回到班级,历史老师正好开始上课,幽幽地说了一句,“去听这些有什么用,高考考得好,分数上去了,好学校任你选择”,她顿时觉得羞愧。

她被成绩和名次牵动着,胡婧瑜高三偶尔回家,有天玩手机到12点,母亲没说什么;另一天在家学习到11点15,母亲不停催她早点睡。

胡婧瑜很生气,“我觉得她在拖我后腿”,她在日记本上写:

“……我所有的努力和改变都没有价值了。……你以为我考了第二名,我下次还能轻松考第二名吗?每天11点准时睡觉,轻松快乐地和你一起看电视玩手机,我的高考就能成功吗?……”

现在回忆起来,“她(母亲)其实是密不透风的高压氛围的对立面”,胡婧瑜笑当年的自己。

念高中时,伍晓冬也对一个和成绩有关的场面特别敏感:考完试后,班主任会把成绩单放到讲台上让大家看,一窝蜂人在三秒之内把讲台围得水泄不通,“特别在意自己在那张纸上是什么位置。”

“高考就是我眼光能到达最远的地方了”,伍晓冬说。

进入大学校园,来自小镇的学生们回望过去,意识到不平等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伍晓冬注意到,初中在县城开家长会,很多父母面对班主任非常腼腆,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老师说什么就答应。而在省会城市的高中,同学的家长大多是大学老师或商界人士,会主动地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在QQ群也发言积极,家长之间熟悉,彼此会交流信息,面对老师和学校显得强势。

对于杜依苓而言,差距也在高中时就产生了。

去太原上学,她第一次去了博物馆、图书馆,“对城市有了概念。”她到太原的朋友家做客,发现孩子和父母会对话,在饭桌上谈文化、时政、人生价值和美。杜依苓有满腔的东西要表达,但是不知道和谁说。在家,父母聊的是八卦和厂里的人事问题。

研究生毕业后,杜依苓去一所上海知名的重点高中应聘,在读书角看到高中生写的读福柯的英文读后感,学校展览着社团海报,“那时候就有剧社、模拟联合国。”

她上了一节公开课,除了倒数几排,个个都仰着头,愿意参与讨论,思维也比较发散。她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的班级,同学们一个个低着头,很怕老师提问。

杜依苓记得,高考所有科目考完的晚上,下着大暴雨,她和全班同学回学校拿答案,提前预估成绩。

那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她湿透了,穿着雨衣进学校,跟同学打招呼。老师发下答案,她倒吸一口冷气,翻看起册子。整个教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杜依苓开始计算文综错了几道单选题。

过了一会儿,教室某个角落响起哭声。

“认真探究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梁凡总结,高考前,学习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关键词,上了大学,他再也找不到新的目标。

在大学,他一度疯迷做性格测试,想了解自己是谁,擅长什么,看各种心理书,但“没什么用”。

“好像小学去到镇上,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都会有一次突变”,一步步往外走,他时常迷茫。

梁凡记不清,他是在哪一刻开始试图对抗那种“废柴感”。

某一天,熬夜到特别晚,第二天六点醒了,他突然对自己说,我不想这么下去了。他起床刮胡子,搞卫生,想过一段新的生活。

大三那年,他参加比赛拿到奖状,过了六级,也获得奖学金名额,觉得生活终于出现了一点变化。

在胡婧瑜的观察中,很多小组成员的矛盾感集中爆发在大一大二,“想从头再来的感觉特别强烈,之后会有一个过渡。”

杜依苓试图改变自卑的自己,她参加辩论队,和同学一起搜集资料、讨论,虽然还会怯场,但她发现知识面在拓宽,不同的观点对撞,“很快乐。”

大三,她进了剧社,第一次演女主角,对着观众念一段充满情欲的独白,10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她听见自己的声音讲出来,心里的一块放松了,“能放下以前那个端着的、充满优越感又清高的好学生形象。”

余沛也在大三重新找到状态。分专业后,需要学习医学院的课程,依靠刷题,她的成绩不再全是末尾。

余沛说,过去她有点“社会达尔文主义”,高中时看到成绩不那么好的农村学生上课打瞌睡,只认为他们不努力。

来到城市,余沛忍不住思考,为什么自己从小地方的强者变成了一个弱者?

想法是慢慢转变的。在人人网,她一直关注的一位学长常常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讲述环卫工人的艰难处境,她开始意识到,社会有一些结构性的不公平。某种意义上,她觉得自己和环卫工人是相似的。

和余沛一样,伍晓冬尝试审视自我,“认真探究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因为决定跨专业考研,他在两个校区往返上课,在地铁上刷新闻,偶然看到北大数学系学生柳智宇退学出家的消息,伍晓冬内心有些震动。

“柳智宇已经拿到普林斯顿的offer,按照世俗的意义,他非常成功,但数学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他最大的愿望是去帮助别人”,伍晓冬记得很清晰,他在手机里发了一条微博:他没有办法为了完成父母、学校还有社会对他的期待,去忽视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也反思,大学里很多人求学似乎只是为了学历以及背后的地位与资源。

考完研,在办公室,他坐在导师对面,说出了许久以来的困惑:“大学4年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导师告诉他,这个不能只怪学生,大学老师有错,高中、初中老师的教育也有问题,“高考前,老师只是把东西嚼碎了以后吐出来喂给学生吃,学生不知道对知识的渴望是怎么样的”,导师说。

走出办公室,伍晓冬感到开阔了不少。

“自己”、“没有”、“工作”

一些小镇学生没有意识到,冲破的网的缝隙,会在毕业的当口再次闭合。

毕业以后,因为考研没有成功,梁凡开始找工作。

错过了秋招,春招就业形势严峻,面试中要求一分钟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梁凡看着其他人侃侃而谈,“而我乏善可陈”;第一次戴领带、穿西装去坐地铁,总觉得别扭。

经师兄介绍,他进入一家深圳的设计院。那时,梁凡的基本工资是3500元,每个星期会有通宵,加班到12点是常事,他和同事座位边都放着折叠床。透过办公室的窗纱,看不到外面的晴雨,公司像一个大型的网吧,都是黑黑的桌面,压抑的感觉又浮现上来。

三个月后,梁凡辞职了,决定回到学校“二战”,打算考计算机,因为“前景比较好”。然而,这次考研还是失败了。

疫情期间,他回到老家重新在线上求职,找工作更加困难,投了100多份简历,“很多知道不会去,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他自嘲成了“家里蹲”。

怕父母担忧,梁凡每天表现得积极向上,激情澎湃地说,“今天又投了一个简历。”焦虑时,白天黑夜混在一起。

毕业那会儿,余沛想保研到哲学系,她阅读学术材料,旁听一些教授的课,但性格害羞,她眼睁睁看着老师下课走人,没有勇气上前搭话,把材料提交后,便没了下文。

到了大四,余沛找不到工作,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看窗外从天亮到天黑,有时候没有理由大哭。

她去看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精神卫生中心开药。

快要毕业的那一学期,余沛疯狂投简历,一家比特币公司给了她回应,“好像抓住了救生圈”。

从学校搬出后,她租住在上海郊区的隔断房。洗澡水热五分钟,下一秒冷水会劈头盖脸浇下来,马桶经常堵,她常常憋到公司才上厕所。每天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在晚高峰公交站,有一个人专门把乘客推上车才能关上车门,那一刻她总是很害怕。

在比特币公司,她从秘书做到市场专员,和老板一起去吃饭,事后被骂不会来事。

跳槽几次,她加入现在这家留学中介,领导知道她不善于跟别人打交道,安排她做翻译的工作。而“废”的感觉难以消散,疫情导致减薪,坐在办公室,她时常想,工作“没什么意义”。有留学经历的同事在午饭讨论怎么在上海买房,她插不上嘴。

翻译的留学案例中,余沛能看到九年级的学生在美国大学教授的带领下读女权主义的作品;有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中介会安排大学老师交流在大学学经济是什么样的,这些不停地提醒她成长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都是一点一点自己琢磨”,在大学接触戏剧后,杜依苓打算投身影视行业。想象某个人物的可能性让她非常投入,她一度后悔没有进入艺术院校。

做中学老师的母亲希望她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不然想炒你就炒你。”杜依苓很伤心,“这个选择超出了她的生活经验”,她感到和妈妈不再是高中一心要高考时“同心同德”的状态。

今年,她原本找到了影视制作的工作,但因为疫情,岗位缩水,实习无法转正,她不知道何去何从。

“自己”、“没有”、“工作”。

一位早期的小组成员对组内70多篇长文数据抓取,这是提到最多的三个词。

今年3月前后,梁凡在失业时加入了一个聚集了很多失意高校学生的QQ群,“互相打气,晚上连麦,听各自的故事,唱歌、起外号,很温馨。”

分享的过程中,有人提议建立豆瓣小组,梁凡回忆,“‘小镇做题家’有可能就是当时大家随口起外号叫出来的。”

豆瓣小组很快诞生了,起名“985废物引进计划”,废物,也是985中的five(5)谐音。点进小组,抬头的介绍中写着这样的标语——“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5

“很多加入小组的985学生都是在迷茫中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梁凡一下子感到“并不孤单”,他在组内发帖讲述自己的经历,“很想拉TA(们)一把。”

也是在失业时,小组进入杜依苓的视线,第一眼看到小组名字,985和废物放在一起,杜依苓觉得“有一种冲突感”,但“一下子就get到了这个点”。

“世界上另一个我”,很多回复中能看到这样的字眼。短短两个月,在这个类似“树洞”的地方,每天数以千计的人涌入,记录下相似的故事。

“找到了组织!”加入小组那一阵,伍晓冬惊呼,考研刚出了成绩,他确定“上不了岸”了。

他发了长文,“决心鼓起勇气直面过去,也算是记录一下这几年的成长和转变。”

“只是一言不发,柠檬会源源不断地发给后面的孩子”

面对过去,余沛开始思索,虽然高考代表着某种公平和上升的渠道,“但这只是创口贴,把伤口盖起来了,没有真正解决发炎的问题。”

现在,她仍然有“冒名顶替综合征”,觉得自己是因为太过好运才上了名牌大学,有了这份工作,因为“家境在小镇算是中等偏上,所以才有机会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她会想起那些留在小镇的人,重新拾起对故土的关注。

她有意留心听身边是否有广西口音的人,有在肯德基嚼着汉堡、讲述辗转打工经历的黑瘦女工,地铁上扛着麻袋的年轻人,还有在老友粉店的研究生。余沛好奇他们背后的经历,为什么来到上海,“因为这种经验非常稀少。”

原先焦虑着的梁凡现在进入了一家国企,准备同时考在职研究生,他打算“先让生活热起来”。

梁凡说,身边有来自小镇的同学陷入“读书无用论”,甚至责怪父母拖累自己,他看不惯。

大学时他在广州的CBD做家教,下课后想找便宜的地方吃饭。临近傍晚,他看到地铁工人从地下钻出来,带着疲惫的神色。梁凡就跟着他们走,穿过城中村,巷道滴着水,道路有些坑坑洼洼,楼房没有窗,都是黑黑的大洞,住着人,电线胡乱地拉扯。

这些工人让他感到亲切。餐馆里,他们直接问老板哪个最便宜,饭加一点咸菜或清汤面就对付了。梁凡总会念起做过泥水工的父亲,这个坏脾气的男人踏踏实实用一年多盖了三层楼的房子。

他试图往回看,关注工人和农村。一个做快递的朋友夜班、白班轮着上,有时会吐血;村里一些人家生了大病,往往家里的钱就会被掏空。梁凡直接在手机里帮助他们办理社保,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来自家庭的压力仍然影响着他,他已经从父亲手中接过二三十万的房贷。但对未来,他抱有乐观。在新的单位打辩论赛,他还是会手抖,“但是我的声音已经可以发出来了,还是挺有突破的”,梁凡爽朗地笑着。

大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杜依苓。她怀念各个学科的课程,“如果大学没有,我们这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接受人文通识教育。”

她偶尔还会写作,记录家乡那个企业型社会的消失。小镇的兄弟电厂早在5年前开始衰退,电厂的机组因为不用,在围观下,轰隆一声,被炸倒了。店铺和菜场在变少,年轻的住户也搬走了。

如今她回到老家,反而有一种异乡感,穿衣上会特意保守一些,担心被问到工作和婚育,“说上海都是用‘回’,虽然回家也是回。”

6

她琢磨,以后要写一写从电厂小镇里出来的孩子到大城市的心态变化。她还希望记述小镇里的中年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文艺阿姨写古诗送别友人,健身大叔锻炼肌肉……

“‘小镇做题家’曾经目睹过另外一种生活”,杜依苓认为,“一个人有在底层或者弱势群体里的生存经验,可能比一直生活优渥的人多一重(反思)。”

她明白,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也会被一些东西困住,“他们的高中同学都是富二代,很多本科去美国读书。”有朋友跟她吐槽,每次出去玩,大家穿的背的都是奢侈品,这位朋友不禁也开始买。

杜依苓仍然在寻找影视行业的工作机会,她也想过,安稳的工作或许是更好的出路,“但我总觉得,做题家也要有勇气做点不一样的,用身份把自己的出路框死,那就是真的屈服于这个标签了。”

胡婧瑜同样是被改变的那一个,从交换学校回来后找到了方向,考研法律专业,在今年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虽然“脱坑”,她依然感觉小组内坦诚的交流值得珍重,大学时她就在朋友圈发过相似的吐槽,害怕异样的眼光,她设置为“仅高中同学可见”,还加了一句“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大三时,她在学校办了“解忧杂货铺”的活动,设立面对面谈心和问题信箱,发现学弟学妹的迷茫和当年的她一样多:有人因为减肥患上了暴食症;有人在高考后得知爸爸患上尿毒症,不知道要还债还是继续读研……

这一次,她看到有媒体评论小组成员“只会怨天尤人,吐槽社会”。胡婧瑜则想说,“在我们努力把柠檬制成柠檬水的时候,是不是也允许说一句柠檬真酸?只是一言不发的话,柠檬会源源不断地发给后面的孩子。”

6月,伍晓冬毕业了。他没去参加毕业典礼,留在寝室看书,不愿想起那些“失败”的记忆。

大一大二的作业本,他丢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一本记录想法的本子,封面上,灰蓝色的海浪漂流,岸边,灯塔的光映照着天空。

李白的钱哪来的,又是怎么没掉的?

@蔡丹君老师:

#李白的钱哪来的# 今天微博热烈讨论李白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我很想好好回答一下。

(1)李白有钱,是因为他家是西域迁居到蜀中的富商。李白的祖上,是陇西成纪人。但是,他的先祖在隋末的时候,犯了罪迁徙到西域碎叶,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就出生在这里。直到武则天神龙年间,他的父亲又因为避仇,才又逃回来,客居在四川绵阳。蜀中历来是出富商的地方,李白的钱,主要来自他的父亲李客。

(2)李白有钱,也因为他生活在唐代最强盛的时期。李白出生在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这一年,也就是701年,死于唐代宗宝应元年,也就是762年。谁是唐代宗呢,有部电视剧叫《大唐荣耀》,任国超演的就是唐代宗啦,他初名李俶,后来改名为李豫。所以,李白的年纪很好算,是61岁。这就是唐代国力最强的盛唐时期。

(3)李白的钱,是来自公主、前任宰相的捐赠吗?那不是。李白周游天下,认识了很多王公贵族,但只有他给人家送钱的,没有人家给他钱的。

(4)李白的钱,是他担任唐玄宗翰林供奉的时候挣的吗?那不是。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在玉真公主的引荐下,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成为翰林待诏。翰林院待诏只是虚职,不参与政治。《旧唐书·职官志》里记载,待诏者,主要包括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等,其中词学是最为重视的。李白主要职责就是陪着唐玄宗游玩,写写诗词歌赋,称颂一下,基本上等于朝廷中的闲杂人等。至于俸禄,那是没多少钱的。

(5)李白的钱,是来自于他被辞职清退的补偿吗?说是“赐金放还”,其实没几个钱的。天宝三年春天,李白被唐玄宗“赦金放还”,就是给他一笔钱,打发他离开宫廷。他在翰林院,一共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再也没有回来过。离开的原因,有种说法是,李白嗜酒放纵,无意中得罪了一些人。唐玄宗一度曾想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但是被人毁谤,未能实现。有种说法是李白上疏请求离开,也有人认为是被玄宗诏令归山。据唐人范传正记载,是李白选提出了辞呈,玄宗还在犹豫考虑的时候,有人提出,李白喝醉了酒出入宫中,恐怕会泄露宫中的秘密,于是玄宗同意了李白的请求。“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树事,”温树是汉代的典故,汉代孔光非常谨慎,有人问他长乐宫中温室殿里种的什么树,他也保密不说。赐金放还,是没几个钱的,就是皇帝跟你意思意思。

(6)李白的钱,是怎么没的?安史之乱以后,李白就逐渐潦倒,他在政治上的彻底沉沦,是因为他依附了永王,参与了叛乱,被视为罪臣。他的后代也因此一蹶不振,他的孙女们也沦为了普通农妇。人们总是很关注杜甫在安史之乱里吃的苦,但是李白也是被这场乱世害惨的人却很少有人提。

杭州这个案子让人想起了李昌钰博士办过的一个著名案子,美国空姐碎尸案

@吃土少女风格纪:杭州这个案子让我想起了李昌钰博士办过的一个著名案子,美国空姐碎尸案。

1986年11月30日,受害人海伦原本跟机的日子,但主管却迟迟没有看到海伦来报道,而且主管也没有接到海伦的请假报告,于是便打了电话到海伦家询问,电话是海伦的丈夫理查德·克拉夫兹接的。

理查德告诉了对方:“海伦在几天前匆匆离家了,我还以为她去加班了,不用担心,海伦不是一个喜欢胡闹的人,也许是回了娘家。”

挂掉电话后,主管心底有些疑问,因此又打了电话给海伦的娘家,可是海伦的母亲却说女儿并没有回来。主管心觉不妙,继而与理查德联络,核对了一下海伦出现的时间,最终认为海伦已经失踪十多天了,于是就报了警。

之后警方询问了所有与海伦关系密切的人,保姆表示在11月18日晚上,海伦一家还一起享用了晚餐,后来她在凌晨两点约会回来,曾听到了楼上传来重物坠地的声音,由于之后再没有传出声响,因此保姆就没有再特别在意。

第二天保姆没有看到海伦,就多问了理查德一句,理查德表示海伦去了他的姐姐家,但是保姆去他姐姐家找海伦时却并没有找到,理查德于是改口称海伦去上班了。

理查德在警察面前一直表现出了对失踪妻子的关心,后来还向警方透露出,他认为妻子外遇了。并且说自己曾经好心劝说过海伦。

但是警方经过调查,并没有发现海伦的情人,而是通过找到另外一个私家侦探,反而得到了另一个消息,其实是理查德外遇了,海伦生前还曾将此事告诉了同事罗拉。

而且海伦还找过律师,向律师咨询过离婚事宜,希望能够争取到三个孩子的抚养权,并透露了理查德家暴的事情。

而私家侦探跟踪监视理查德后发现理查德在纽约长岛和新泽西州都有情人,在11月初的时候将拍到的照片给了海伦。

调查到这里的时候,理查德的嫌疑已经非常大了,但是理查德却还在狡辩,由于警方还没有找到凶器,为了能够尽快结案,因此对理查德使用了测谎仪,但理查德却轻松通过了测谎仪2次测试。因此警方开始疑惑,认为理查德可能不是凶手,海伦很可能只是失踪了。

后来李昌钰博士参与调查了这起案子,李昌钰了解到理查德曾经还是前zhong情局的成员,因此理查德能骗过测谎仪,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1986年12月25日,李昌钰申请了搜查令,全面搜索了理查德的家,在理查德家发现了没有打扫干净的血迹,以及曾沾上大面积的血渍却被清洗了的衣物。

另外有位铲雪车司机表示在11月20日凌晨3点多的时候见到过理查德,理查德开着一辆小卡车,后面似乎是拖着一辆碎木机。

事情到了这一步,警方很确认是理查德谋害了海伦,并且查到了他租用碎木机的证据,确信他用碎木机分尸了扔进了约尔拉湖。但是,湖太大了,怎么找到分尸呢?李昌钰后来想到一个办法,他租用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碎木机,然后又找了一头冰冻猪,之后放进碎木机,利用猪被碎木机搅碎后喷射出去的距离确定大致的抛尸范围,之后再将约尔拉湖上的积雪融掉,将细沙过滤后收集起来,从而找到了海伦的碎尸,而且在湖底找到了电锯,上面有人体组织,检验后发现都是属于海伦的,最关键是电锯上面有个序列号5921616,和理查德租用碎木机单据上的编号一模一样。

最终证据链完整了,理查德无从狡辩,被判处了50年徒刑。

有网友提到美剧《重案组》经验丰富的老警探说过一句经典台词,妻子失踪案,被杀案的嫌疑人们:第一,“It’s always the husband”,第二,“It’s always the husband”,第三,“it always the husband”。

005C0kmPly1gh1b1px6i7j30dw098q9i.jpg

做成任何事情的方法

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呢?

传统的方法可能会告诉你:你首先要有一个目标,目标要明确,可量化,要遵循 SMART 原则;然后再把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再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这样拾级往上……

比如:我想读书。那么,先设立一个目标,一年读50本书,再对它进行拆解,大约就是每周读一本书。接下来,就是每周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就可以了。

这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是,你真的觉得有用吗?

很多时候,这种做法其实没有什么用:它并没有真正帮你解决问题,而只是把问题简单粗暴地「降维」了,给你一种「我能解决问题」的错觉而已。

什么意思呢?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成「读了多少本书」的成就吗?不是的,读书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凑数量。

但是这种方法,就会告诉你:数量等于目的。「求知」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不好定义,我们把它量化,你只要读50本书,就行了。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你很可能只是囫囵吞枣,把一本书翻完,但却并没有真正地吃透它、理解它、内化它。

这就是一种降维:求知是一个多面体,读书的数量只是其中的一个「面」。但在这种「目标设定法」的推动下,你就很容易把一个面当成整个「体」,从而,你的眼里只能看到这个「面」,掉入盲目追逐结果的「KPI陷阱」。

同样,减肥的目的是「减掉30斤」吗?不是的。目的是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态和生活模式;学英语的目的是「背5000个单词」吗?不是。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读懂英语文章,能够跟别人沟通。

但在这种模式下,就很容易导致这样的结果:冲着「减重」的目标,辛辛苦苦减了30斤,没多久却又反弹了回去;一门心思背单词,记住了5000个单词,却不知道该怎么用到生活中……

我想,这应该是不少人都有过的困扰。

一、

什么样才是更好的「做成一件事」的方法呢?

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个例子:创业。

很多人对「创业」可能有一个误解:要创业,我得要有一大笔钱,要组建一个团队,要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完善的供应链,吭哧吭哧埋头开发一个产品,把它卖出去,投入再生产。等等。

实际上,绝大多数成功了的创业,都不是这样的。

大多数创业模式,是一个人先发现了某个需求,想办法去满足它。挣到第一桶金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充团队,引进资源。

客户太多,应对不过来,于是雇客服,找人对接;

产品大受欢迎,需要规模化,于是拉技术、找研发;

团队做大了,需要避免法律问题,于是组建法务团队;

……

慢慢地,从一个人,到两三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上百个人。缺什么,补什么。原有的模式不够用了,再去扩充它、优化它,一步步把它做大。

简而言之:一家公司,很多时候并不是从零开始凭空出现的,而是先有一个极其简单的系统,跑顺了,再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去完善、改进。

它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优化」出来的。

在系统论中,有一条很经典的原则,叫做加尔定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运转正常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演化而来。

反之也是一样的:一个从零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永远不会起作用,也不可能让它起作用。你必须重新开始,从一个简单的系统开始。

Gall’s Law, by John Gall

这跟我们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拆分目标,而是:你能否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最简单的模式,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最终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看起来可能有点抽象,我举一个例子来讲:

许多人会知道,我是一个工具控,经常会试用新的工具。那么,我是如何学习使用一个新工具,使我能够挖掘它的所有特点,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呢?

我一般会做这么三件事情:

1.设定框架。

我会先从整体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工具跟我目前使用的工具有哪些差别?它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诞生的?它的优缺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功能?内在的逻辑和结构是什么?等等。

先对它的整体结构,拥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2.建立系统。

然后,我会拎出它的某一项功能,用它来解决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它来替代掉旧的解决方式 —— 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系统。

随后,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熟悉这项功能,直到成为习惯。

3.优化完善。

当这项功能我已经完全掌握了,不需要再主动、刻意地去练习了,我会再拎出一项新的功能,把它增添到(2)里面的系统上,重复它,直到熟练掌握。

简而言之,也就是三步:先建立框架,再设计一个最简单的系统,最后不断去优化它,直到实现想要的愿景。

这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方法。

二、

我把这套方法,称为「眼高手低法」。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它有两个特征。一方面,你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来指导你的方向和思路,这是「眼高」;另一方面,你需要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流程,先把它跑顺,再对它进行优化、完善,一步步实现你最终想要的样子,这是「手低」。

许多人常犯的问题,恰恰正好在于「眼高手高」和「眼低手低」。

前者,是一种对「变得更好」的迫切期待,恨不得今天学一样东西,明天就能消化吸收、内化应用。期望着有一种立刻见效的方法,能让自己立刻摆脱坏习惯、改掉坏毛病 ——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真正有效的「改变」是什么样的?它永远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是当你回顾过去时,连自己也感到惊讶:我过去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一切就发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间。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系统。你身上的每一个特征、因素、性格,都是构成你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接纳它们的存在,去直面和理解它们。

然后,从中去寻找薄弱点和瓶颈,给它们施加相应的「力」,让整个系统慢慢地作出调整,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运转。

所以,我经常跟学员和读者说:你学到的知识,不要想着立刻能全部消化、用起来,而是先拎出一个方法,去生活中找场景、找问题、找需求,有意识地应用这个方法,把问题解决,再去体会「新方法」和「旧方法」之间的区别,感受它带给你的反馈。

像这样,一次次练习,直到把一个方法掌握内化了,再拎出另一个方法,以此类推。

这是前者。后者呢,则是前面讲过的「降维」。把达成目的所需的手段的一部分,当成是目的本身。这就是舍本逐末了。你永远只能奔走在靠近它的路上,而没办法真正地抵达它。

所以,一个更好的模式是这样:

我知道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也知道现在跟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不要紧。我先试着调整我现在的状态,让它朝着「想要的结果」前进一步。

等到这种调整稳定下来,我适应了这个新的状态,再给它施加一个力,让它再移动一步……

在这一步步的调整和偏移之中,我会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理想的「终点」。最终,我会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它未必是最开始我想要的,但一定是一个更有益、更能够发挥我的价值的。

设定框架,而非设定目标;优化流程,而非坚持行动。

这才是更全面提升自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

三、

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看一看这个方法的具体应用。

先看第一个例子:读书。

传统的思路,可能是这样的:我今年要读多少本书,要写多少页笔记,要输出多少篇文章……这些不是说不好,但停留在对它们的追逐上,其实意义不大。

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设置一个「框架」:

我想通过阅读,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我希望了解哪些领域?我期望在这些领域上面达到什么水准?

这些领域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学习路径、脉络和基本框架分别是什么?

—— 先搭建框架,后面再往框架里填充东西,才会事半功倍。

然后,专注于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阅读系统」。

比如:我先试一试,每天下班后读1个小时的书,再试着把读到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写成短文。就这样先尝试一周,看看效果。

一周后,对这种阅读学习方式进行复盘和检查:

这一周,我读了哪些内容,做了哪些卡片?

这些内容我真的吃透了吗?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我去思考吗?

它距离我「了解这个领域」还有多远?

我的时间精力允许我继续保持这种模式吗?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需要,就对这个阅读系统进行微调,再尝试一周看看,依次循环。

直到我觉得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模式,已经使它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每一天的收获也令我满意,那么,就可以再从其他的方面去思考微调。比如:

换一种信息输入形式呢?用视频、课程来替代阅读,会不会更好?

换一种做笔记的方式,比如,直接把笔记写成文章,发布出来?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鞭策、鼓励,互相探讨交流?……

你会发现:框架本身并不会限制这个系统的形态,它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它处于这个框架的范围内,不断地接受我们给它营造的环境,给它浇水灌溉,让它自由生长,演化、「生成」出不同的模式。

再看一个例子:健身。

为什么许多人减肥之后会容易反弹?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的规划和行动 —— 比如减少热量摄入,完成定额的运动量……都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让自己「看到」体重的下降。而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什么叫生活方式呢?可持续的,无需费力的,才是生活方式。如果你把每一次健身都当作一种任务,一种苦差事;每一次吃饭都要精挑细选算上大半天,这种方式可持续吗?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先从最简单的锻炼做起,比如简单的HIIT和有氧。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锻炼的乐趣,以及它给你带来的改变:比如,精力更旺盛了;不容易腰酸背痛了;头不痛了……

那么,你就会慢慢地把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乃至于停不下来。

接着,再从饮食入手。戒掉晚上的零食,计算一下自己的营养摄入,安排好自己每天三餐的大致比例,一点一点改善。直到你的身体适应了这种模式,再也不想吃太多东西为止。

诸如此类。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体重数据不一定会下降,有可能会波动,也未必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理想体重」,但是,你整体的生活状态,一定是在慢慢变好,变得更健康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你刻意去做什么,而是一点一滴改变自己整个生活模式,整体地、系统地,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

并不是通过做什么(do),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be);而是: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好,无需你「刻意」去做。

四、

理解了这一点,很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我们平时努力去「培养习惯」,总是很难成功?因为,跟我们的新习惯对抗的,是我们整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这怎么能成功呢?

这就像一家公司:如果一家公司整体的价值观,就是赚钱为上、罔顾道德,那你再怎么去批判它、限制它,会有用吗?没用的。甚至,它自己换个CEO上台,能扭转这种局面吗?也不能。

只有当它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改变了,开始追求可持续的健康商业模式,它才有可能彻底改变。

所以,好的习惯,一定不是凭空生成、刻意坚持的。而是先采取最小必要性步骤,整体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等到适应了,再推动一步,改善,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一旦你的生活模式发生改变了,新的习惯也就不需要「坚持」了 —— 它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限制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懒,不是拖延,不是缺乏行动力,而是我们整个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本身。

只有从生活模式入手,一步步去推动它,去获得反馈,进行微调,才能更好地驱动我们的行为和改变。

我们要追求的,永远不是「自律」,而是「自驱」。

五、

最后,简单讲讲「眼高手低法」三个环节里面的几个注意点。

1.框架:宏观视角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框架是什么?它跟「目标」和「规划」有什么区别?

不妨这样理解:框架的意思就是:把当下这个小的系统,放到一个更大的大环境、大系统里面来看,会怎么样?

如果说「目标」指的是「终点在哪里」,「规划」指的是「怎么走能到达终点」,那么「框架」就是:我抵达终点是为了什么?

它会迫使你从更高层次、更宏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你当下的方向和行为。

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如何自学一个领域?这里有一份全指南

2.系统:最小必要性

在建立一个最简单系统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小必要性」。

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能够推动这个系统运转的动力,越少越好。需要你刻意去做的事情,越简单越好。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减少摩擦阻力,使得这个系统更不容易停转下来。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那么,一定要从最简单、最小的步骤开始,并让自己的整个生活模式接纳它、适应它,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任何情况下,「刻意坚持」某些事情,都是非常消耗资源的,一定要想办法把它简化,让它融入日常的行为模式里。

3.优化:KPT复盘法

在优化系统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KPT复盘法:

Keep:有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可以保留?

Problem: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哪里还存在问题?

Try:在下一个周期里,有哪些做法可以试一下?

这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之前也提过,这里再次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来源:L先生说

我买了一盒阴道哑铃

文|沈平林

编辑|万千

虽说还在疫情期间,盆底肌门诊前已排得挤挤挨挨。站得累了,我靠在门框上,听里面的医生说话。

“你这都这么一大坨掉出来了,必须做手术了!”医生从隔断后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说。

隔断后窸窸窣窣,女人大概正在穿裤子。

“而且必须先切掉一部分子宫,再把韧带提上去。子宫太大了,不切掉一部分提不上去的。”年轻的女医生一边说一边在电脑里输入。她声音刮拉爽脆,头发齐齐整整地包在帽子里,脸被护目镜和口罩遮严实了。

女人出来了,一身黑,看起来不过四五十岁。她向下抻抻黑色的腈纶毛衣,抿抿嘴问:“那还能干活吗?”

医生看她一眼,“不能干重活的,很容易复发。复发了就只能再做手术。你这个年纪,韧带都老化了,就像橡皮筋,用久了就越来越松,越来越松,靠保守治疗很难了。”

黑衣女人弯腰小声说了些什么,医生往后一仰,大声说:“不行的!得了这个病,你就理解为得了个富贵病,不能再干重活!就算子宫全切了,还可能掉出别的东西来。这里面还有别的东西的,你明白吧?” 她又看了她一眼,“也不是不干重活就一定不会复发了,做两三次手术的大有人在。我们倒是可以再给你做手术,但你受罪啊。”

黑衣女人向医生点点头,拿着病历和发票朝外走。她面无表情,似乎子宫要被切除的不是她,有可能从体内掉出点别的什么的也不是她。

接下来的是一个子宫颈掉出体外三公分,同样急需手术的三十多岁的女人。

再接下来是一个大笑就会漏尿,已经这样两三年了的年轻女人。

女人们站在门口排队,一个接一个,出来一个,进去一个。排队的人们并不交谈,在叫号机机械的声音里,个个面无表情地直立着,似乎无悲无喜。这里的空气与其说是平静,不如说是麻木。

轮到我了,我走了进去。

我第一次听说盆底肌是在七年前。当时我怀着大女儿Sissi,正孜孜不倦地阅读着各类孕产书籍。在一本美国人写的六百多页的《怀孕圣经》里,有一页插入了一个小专栏,简单介绍了凯格尔运动。我半害羞半惊叹地看完,当作奇文共赏念给我妈妈听。她半天不作声,然后笑着说:“原来还有这样的运动。我就有点漏尿。”她把书捧过去细读起来。那一年我弟弟二十五岁,她也漏尿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没有人告诉过妈妈这是一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Sissi出生一年后,我终于有闲暇照看一下自己。我想起那一页书,虽然自我感觉没什么明显的症状,但还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求个安心。论坛上有一两个帖子影影绰绰地谈论着这个话题,似乎十几公里之外的一家医院有此类业务。换乘两次,一个多小时后我抵达了医院,但却被告知该项业务是院外的某合作机构开设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听了我的情况,摇摇头说,“你这都生完一年了,没必要检查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盆底肌康复存在产后六个月的“黄金治疗期”一说。但整个孕产期,无人向我提起。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怀孕。这次我提醒自己,产后一定要早做检查。Sissi的妹妹出生在疫情爆发前夜,那之后一切都停摆了。直到有一天,春光大好,我和Sissi下楼玩儿,我们在翠绿的草地上大笑着奔跑,玩“怪兽妈妈抓小孩”的游戏。突然,我停下来,笑不出来了,因为我的内裤全湿了。必须尽快去医院,我想。

我按照门诊医生的吩咐来到检查室。

检查室明亮而凌乱。靠墙的一排铁灰色柜子上零散地放着消毒湿巾、抽纸、文件,墙上贴着大大的粉色科普招贴画。柜子旁边是一只白色的抽水马桶,但是马桶下方并未连接下水管,而是搁着一只半透明的塑料大杯子。我半躺在马桶旁的黑色检查床上,张开两脚,被一根细细的透明软管连在脚边高大的机器上。机器一闪一闪,我隐约感到凉凉的水灌入体内。这就是尿动力检查了。

背对着我的护士正朝电脑里输入数据。她全身藏在蓝色的防护服里,看不出年纪。

“把你手机给我,我给你拍张照。”她突然转过身来说。

她拍的是我的下体的照片。

“喏,你看看,这就是膨出的阴道壁。”

“怎么会这样?!”我吓了一跳。

“如果是在我们院生的话,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科普了。产后42天检查有问题的话,马上就来治疗了。你来的太晚了,现在只能说恢复到生完第一个我们还有点把握,恢复到一个没生的时候基本不可能了。”

“我根本不知道……”

她突然抬起头,从眼镜上方看住我:“你根本没有好好保护它。”

“咚、咚、咚、咚”,我在无人的楼梯转角处上下跳跃。

原地蹲跳,上下楼梯,原地跑步,快走,咳嗽,把这些都完成一轮后,回到检查室揭下卫生巾称一称,就知道漏尿了多少,然后,坐在检查室的马桶上一泄如注,将饱胀的尿液排进马桶下方的塑料杯里。至此,尿动力检查就算完成了。

检查室的蓝衣护士告诉我,漏尿和膨出只是初期症状,但如果不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绝经期的激素变化,有相当大的风险脏器脱垂。

“通常70%的损伤都是生第一个孩子造成的”,蓝衣护士说,“很多人生完第一个没有感觉,但其实损伤已经发生了。”

我将两页纸的报告交给门诊医生,得到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治疗方案。

“人体就是如此神奇”,医生藏在护目镜后的眼睛是一对大而深的双眼皮,“产后六个月,激素让身体有恢复的意愿,如果能配合适当的治疗,就有可能有好的结果。越早开始越好。”

“我还能恢复到以前吗?我是不是以后再也不能跑步了?”我问出最想问的问题。

“我很难给你一个承诺。预后和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基因、生活方式、身体状态,是否足够自律,等等,相同的治疗方案每个人的结果都可能不同,我只能说,你还在时间内。”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六个月黄金期”。

告别医生,我摩拳擦掌地来到检查室预约第一次治疗,却被告知要排队三到五周。五周之后,我的“六个月黄金期”就快告罄了,我苦苦哀求,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排在我之前的一百多个女人个个心急火燎。

为什么没有人早点告诉我们这些?

丈夫说,哪有这么夸张,以前那些生了八九个的怎么办。我想起离开医院前遇见的那个老太太。她穿着病号服,头发全白了,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到检查室门口,才发现弄错了地方。她预约了当天手术,切掉全掉出来了的子宫。我给她让座,她连番道谢,坐下来等护士把她领回去。

检查室墙上的招贴画写到,平均每三个女人中就有一个会遭遇盆底肌障碍。然而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盆底肌康复也算是一个新事物。“以前那些生了八九个的”,并不是没有遭遇痛苦,而是她们的痛苦并不为人所知。

为什么她们不说?为什么她们不被看见,不被听见?

蓝衣护士曾告诉我,这个病不危及生命,甚至,被切掉的那些子宫本身通常是健康的;但是这个病非常影响生活质量——漏尿、脏器脱垂、性交疼痛。

它并不影响她们的生育功能,它只是影响她们的快乐。

“收、放、收、放、收、放”,手机里的app传来规律的声音。

“妈妈你在干什么?” 六岁的Sissi推门进来。

我想了想,说:“妈妈正在锻炼尿尿的地方那一带的肌肉。生宝宝会对这些肌肉造成损伤,有些妈妈会出现咳嗽、喷嚏、跑步或者跳绳的时候漏尿的情况。所以需要治疗。”

她眼珠子一转:“所以你不能和我比赛跑步对吗?”

“是啊。”

此时,距离我第一次听说“盆底肌”已经七年了,应用商店开始有帮助人们练习凯格尔的app,网络上开始有人公开谈论盆底肌障碍带来的不便,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盆底门诊。我想,于我而言,就从没有丝毫耻感地和我的女儿谈论这件事开始吧。

我在药店买了一盒阴道哑铃。

手掌大小的盒子,紫盖白底,打开来,里面齐齐整整依偎着五只粉红色纺锤形小球。掂起一只,表面软弹,内里坚硬,有点分量。小球的顶端,浮雕了一个小小的“1”。这是1号球。球的末端拖着十来公分的小尾巴,像一只小蝌蚪。

我躺下,深呼吸,将消毒完毕的一号小蝌蚪缓缓塞入阴道。完全塞进去之后,稍一用力,小蝌蚪倏得一下被吸进去了。真是有趣。

我慢慢并拢双腿,慢慢起身下床。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我一僵,小蝌蚪倏得掉了出来……

三言两语打发走家人,我将小蝌蚪塞回去,决定再接再厉。根据说明书,第一次使用时,含住最轻的1号球尽量站立十五分钟。然而在最初的两分钟里,小蝌蚪就掉出来了三次。

在塞回去——吸住——掉出来——塞回去的过程当中,那块被我忽略多年的肌肉,终于彻底苏醒了。一吸一放,像是正和小蝌蚪玩耍的活物。她是活的,只是时常不听我大脑的指挥。

我兴趣盎然,总算从这一路“产后康复”的事件中感到了一些趣味。

“你好啊,盆底肌。很抱歉之前没有好好照顾你。请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

阴道哑铃学名“盆底肌肉康复器”,属医疗器械,它远比单纯的凯格尔运动更能帮助女人们找到盆底肌肉发力的感觉,是锻炼盆底肌肉极好的帮手。

然而我的女性朋友们告诉我她们“下不去手”。正如卫生巾主要在东亚流行,欧美女性更爱用塞进去的卫生棉条,在此地,塞入阴道某样东西似乎有一种心理上的障碍,文化上的禁忌。

阴道和盆底也许是我们身上最强大的器官,她们可以通过一个人。但她们常常也是最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身体部分。

“你到底是怎么把这个小球塞进去的?”洗手间里,Sissi兴致盎然地上下打量我。

我向上翻了个白眼,“你真的对这个很好奇对吗?但是抱歉,这个部位是我身体的隐私部位,所以我不能给你看。”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阴道哑铃的作用原理,并且强调因为这是我的隐私,所以希望她不要跟她的好朋友们分享这则趣闻。

1号哑铃站立位可以保持后,依次训练爬楼梯、提重物、咳嗽、跑跳,都可以保持后,依相同顺序训练2号哑铃,直至5号哑铃训练完毕。建议每半年训练一个周期。说明书上如是说。

我在小区里散步,和我的哑铃一起。Sissi骑着滑板车在我身旁倏忽来去,金灿灿的阳光被浓绿的树荫筛过,在我俩的身上落下斑驳的光影。绕行小区一周,盆底肌终于累了,哑铃缓缓滑出,今天的训练结束了。

“所以,3号球感觉怎么样?”健身教练笑问。

“还不错,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我笑答。

教练短发、爱笑,我俩认识已经两三年了。最近她才跟我提起,很多年前生完孩子后,她练习倒立,下体会传来噗噗的“放屁声”,她查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剖腹产也可能有盆底肌损伤,这种学名“阴吹”的现象正是受损的表现。我将阴道哑铃推荐给她,也推荐给我生完二胎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妈妈。

我希望我有结实饱满的臀肌,有紧实漂亮的腹肌,我也希望我有收放自如的盆底肌。我希望我是健康的,强壮的。白天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夜晚享受着性的愉悦。我希望我对自己的欲望坦诚直接,对自己的权益理直气壮。我希望每一个女性都能如此。

治疗室里,一幅幅浅粉色布帘从天花板垂落到地板,每一幅都掩着一张粉色小床和一台电脑。我半躺在其中一张上,听着窗外的闷雷声。这时节上海正是梅雨季,任何东西都湿的能拧出水来,但治疗室里空调开得正正好,凉悠悠的。蓝衣护士拍拍我,提醒我电刺激结束,该锻炼了。我努力把精神集中到屏幕,用盆底肌控制屏幕上的小海豚上下游动,游得好的话,不仅有个好分数,还有电刺激奖励……

不知不觉一个疗程结束了,是时候去找大眼医生复查了。

盆底肌门诊的门口依旧挤挤挨挨,但疫情已进入“常态防控”,大眼医生不再戴护目镜和手术帽,只戴了口罩。绑得整整齐齐的头发,细看却是一头咖啡色的羊毛卷。她起身的时候,露出白大褂下黑底紫花的长裙,和一对银灰色中跟玛丽珍鞋。

“切掉吧!”隔断后转出来一个波波头。波波头穿着虾子红连帽衫,水洗蓝的破洞牛仔裤,背着一个牛皮双肩包。看到她脚上的玻璃丝短袜和头上花白的头发,我这才意识到她有些年纪了。

“什么时候可以切?”她追问医生。医生解释了一番,她又说:“卵巢也切掉吧!”

“卵巢不能随便切的哈”, 大眼睛医生忍不住笑了,“你怎么这么想得开的啦?”

波波头一愣,然后笑着耸肩,“我么,任务完成了呀。”

门口立着的女人们都笑了。

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吃过饭洗完澡,我靠着床头,给Sissi读她最喜欢的书。灯光昏黄,她依偎着我,我以为她已经睡着了。这时,她突然说,“我不知道要不要生宝宝。我很怕疼,可是又很喜欢像你这样给宝宝读书的感觉”。

要不要生宝宝啊,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阴道、子宫、卵巢,每个拥有这一套器官的人类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我没办法直接给Sissi一个答案,但是安慰她她还有很多年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在知晓全部风险的前提下。

来源:三明治 微信号:china30s

如何准确地测量一根丁丁的长度?

如何测量一根丁丁的长度?这似乎是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随便拿把尺子,和丁丁并排一放,量出丁丁头部到根部的距离,不就知道丁丁有多长了吗?

相信不少男生都曾用这个方法测过自己丁丁的长度。然而,这种测量方式不仅不够严谨,也不适用于所有人的丁丁。要准确地测量一根丁丁的长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丁丁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

先介绍一下测量丁丁长度的正确操作方法:

1. 用直尺顶住丁丁上方的耻骨(丁丁根部皮肤下,摸起来硬硬的骨头);

2. 让丁丁和直尺保持平行;

3. 测量从耻骨联合(耻骨正中间的关节)至丁丁头部顶端的距离,即为丁丁长度。

顶住耻骨测量丁丁长度 | Bathmate Hydromax

量丁丁长度为什么要顶住耻骨呢?这是因为耻骨前部区域有脂肪垫,如果脂肪垫比较厚(对于身材较胖的男性尤其如此),就可能会有一部分丁丁被埋在皮下脂肪中。这时候用尺子量露在身体外的丁丁,就遗漏了藏在皮肤下的部分,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丁丁的完整长度。

脂肪垫太厚,就会把丁丁埋起来 | 参考文献[1]

因此,测量丁丁长度需要用手挤压腹部脂肪,最大程度推开耻骨前脂肪垫,让直尺顶到耻骨再进行,否则测出的结果甚至会比实际长度缩水好几厘米。

挤压脂肪垫测量丁丁长度 | 4archive.org

测量丁丁长度的实际操作 | 参考文献[1]

当然,如果觉得直尺这种工具不够精确,使用测量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是个不错的选择,还能顺带测一下丁丁的直径。

想要提高精度,还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丁丁长度 | 作者供图

游标卡尺测量丁丁直径 | 参考文献[2]

测量丁丁长度的操作细节

测量丁丁长度时,要想保证测出的结果更加准确,还要注意一些操作上的小细节:

1,姿势上,一般取直立位或者仰卧位,丁丁与身体所成的夹角保持在90°;

2,量尺除了要和丁丁保持平行,还应该靠背侧而不是腹侧进行测量。丁丁的背侧就是朝上的、低头就能看到的那一侧,而背侧的反面就是腹侧。腹侧的长度本来就和背侧不一样,量尺放在腹侧也顶不到耻骨,因此惯例都是测量的背侧长度,也保证了公平(?)。

丁丁在背侧和腹侧的长度并不相同 | 参考文献[1]

3,测量丁丁长度一般不能把包皮算进去。如果包皮过长,需要翻起包皮,防止包皮影响测量结果。

丁丁包皮会影响丁丁长度的测量 | 作者供图

4,因为丁丁的尺寸容易随温度发生变化,所以测量应该在温暖室温下(比如18℃或25℃)进行。在一些研究中,会在患者刚刚脱掉裤子时立即测量,以此来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温度的影响。

丁丁的三种长度

介绍了丁丁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我们还需要给丁丁长度分个类。

丁丁长度根据丁丁所处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松弛长度、牵拉长度和勃起长度。测量这三种长度的基本原则还是从耻骨联合测到丁丁头部,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

丁丁松弛长度的测量 | 参考文献[2]

测量松弛长度最简单。在丁丁处于疲软状态时,轻轻拉直丁丁后即可测量长度。在触摸丁丁时要严格避免丁丁发生勃起。

丁丁松弛长度的测量 | 参考文献[2]

测量牵拉长度稍微有点技术难度。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提起丁丁头(一般是夹在冠状沟处),沿着丁丁长度方向逐渐施加牵引力拉伸丁丁,在丁丁牵伸至最长后进行测量,过程中同样要避免丁丁勃起。

丁丁牵拉长度的测量 | 参考文献[2]

测量勃起长度的方法和上面大同小异,在丁丁完全勃起后再测量就行。让丁丁勃起的方法五花八门,有向丁丁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等药物的,有用负压吸引的,还有让测试者看小电影接受视觉刺激的……

丁丁勃起长度的测量 | 参考文献[2]

与大家印象有所不同的是,临床研究常常会把牵拉长度而非勃起长度当作衡量丁丁长度的指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难以确定丁丁的勃起质量,比如说丁丁头部可能会不完全膨胀。同时,有众多证据表明[5][6][16],牵拉长度与勃起长度高度正相关,因此有很多研究都以丁丁的牵拉长度作为标准。

丁丁太小?丁丁是弯的?

以上讨论的测量方法和分类,基本都是针对成年人的健康丁丁而言的。对一些形态比较特殊的丁丁,测量长度就需要采用一些别的方法。

比如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丁丁比较短小,即使勃起也只有几厘米,一般还没割过包皮,用直尺测量长度既不方便也不准确。为此,有研究人员把注射器简单改装,做成了测量工具:在注射器上画好刻度后,去掉针头一端,再将丁丁从带凸缘的一端放进注射器,凸缘紧贴耻骨;接着回抽活塞让丁丁伸直,伸到最长后,读出注射器刻度即为丁丁长度。

用改装针管测量丁丁长度 | 参考文献[12]

还有一种需要考虑的情况是丁丁可能会发生弯曲。大多数男生的丁丁都会有一点弯曲,很少有丁丁在勃起后是完全正中笔直的。但如果弯曲弧度过大,甚至影响到正常功能,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了。对于弯曲的丁丁,再用直尺测量长度显然是不合适的,还好有专门测量丁丁弯曲弧度与长度的工具:

测量丁丁弯曲角度的工具 | UroScience

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类似于测角仪:中心放在丁丁发生弯曲的节点处,旋转长臂使其与丁丁弯曲部分的中心轴平行,此时表盘上的读数就是丁丁弯曲的角度,在工具背面能读出丁丁的长度。

工具使用方法 | UroScience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人员利用B超替代手工测量丁丁长度:通过确定B超所成图像上的距离来间接测量丁丁长度。不过,B超测量操作复杂,限制条件比较多,也很少有人会在家里放台B超机,所以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使用手工测量法。

B超测量丁丁长度 | 参考文献[14]

丁丁的B超图像,图中的虚线即为丁丁长度 | 参考文献[15]

总而言之,测量丁丁的长度听起来简单,但要想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也没有那么容易,不仅操作要正确规范,有时候还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所以说啊,男生们也别再随意吹嘘什么18厘米,也许你对自己真实的丁丁长度还一无所知呢。

07.22 京东精选特价Top20

【京东】【领券直降】甜缤纷 山东烟台太婆梨茄软梨大头梨啤梨葫芦梨香蕉梨老婆梨洋梨 5斤
京东价: ¥24.90
券后价:¥1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mO6SR3
——————————————
【京东】【领券直降】许小美爆款冻干银耳羹冲泡即食浓浓胶质古田银耳散装四种口味 紫薯银耳羹 16g/包
京东价: ¥6.00
券后价:¥5.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U2JNBI
——————————————
【京东】【领券直降】储途2020夏季新款POLO衫休闲男士潮流纯棉短T恤时尚百搭透气翻领上衣 白色 M
京东价: ¥69.00
券后价:¥3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rWzfI1
——————————————
【京东】【领券直降】Colgate高露洁美白清新卓效护理口腔牙膏110g*3赠便携式全效洁齿牙线25米 持久清新口气
京东价: ¥109.00
券后价:¥3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ZlIKBk
——————————————
【京东】【领券直降】山西杏花小兰花酒53度清香型白酒纯粮原浆酒整箱 475ml*6瓶简装
京东价: ¥399.00
券后价:¥9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Uo1n6A
——————————————
【京东】【领券直降】Tensam 桌面手机支架 可调节多功能网课直播床头懒人支架便携折叠 苹果iphone华为安卓小米通 【双折叠支架】炫酷黑
京东价: ¥15.90
券后价:¥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DOj4Bz
——————————————
【京东】【领券直降】卡姿兰卸妆水 净颜新肌卸妆水 脸部温和清洁卸妆油卸除淡妆补水保湿正品卸妆液 200ml
京东价: ¥59.00
券后价:¥26.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NlWjMt
——————————————
【京东】【领券直降】纳卓者(NAZZHE)数据线三合一 快充充电线 苹果/Type-c/安卓手机充电器线 华为小米苹果机 红色
京东价: ¥19.80
券后价:¥9.8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3XCTnk
——————————————
【京东】【领券直降】浪莎内裤男纯棉平角裤男士四角裤运动透气短裤衩 黑色+深灰+浅灰+宝蓝 XL(175/100)男
京东价: ¥59.90
券后价:¥3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PNrpQ1

【京东】【领券直降】推荐_三只松鼠 手撕面包 代餐休闲零食 点心孕妇儿童生日蛋糕早餐饼干小面包糕点礼盒(cp) 1000g/箱
京东价: ¥29.90
券后价:¥1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110d9s
——————————————
【京东】【领券直降】玉百味 鲜榨NFC玉米汁 早餐谷物饮料粗粮健康饮品玉米汁245ml*12瓶/箱
京东价: ¥89.90
券后价:¥3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s5BzvJ
——————————————
【京东】【领券直降】稻香村手抓饼原味速冻儿童营养早餐煎饼60g*30片/桶家庭装手抓饼皮 葱香60g*30片/桶
京东价: ¥39.80
券后价:¥29.8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GzLozJ
——————————————
【京东】【领券直降】溢香哥乐韩式韩国朝鲜延吉冷面凉面四袋克正宗东北果味大冷面秘制汁清凉 4袋
京东价: ¥52.90
券后价:¥2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zD2nyD
——————————————
【京东】【领券直降】福来康泰清水河黄小米新米5斤家庭实惠装五谷杂粮精选粗粮小黄米八宝粥熬粥伴侣
京东价: ¥54.90
券后价:¥34.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78XMWw
——————————————
【京东】马路边边 酸辣粉 133g*6桶整箱装 方便速食  重庆风味方便粉丝
京东价: ¥69.9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Xm2Xj8
——————————————
【京东】【领券直降】好想你 红枣核桃蛋糕420g*2盒 红枣糕早餐蛋糕面包 糕点代餐 红枣蛋糕
京东价: ¥39.90
券后价:¥2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Xq2TdF
——————————————
【京东】【领券直降】佳口林(Garglin)漱口水韩国进口孕妇可用清新口气除菌杀菌去牙结石去除口腔异味预防蛀牙便携涑口水 (爆款)买2瓶温和380ml+送2瓶便携100ml
京东价: ¥69.90
券后价:¥4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ZQWid9

【京东】【领券直降】三只松鼠_ _岩烧乳酪吐司箱装520g
京东价: ¥29.90
券后价:¥18.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X3Bl1t
——————————————
【京东】【领券直降】雀巢咖啡 丝滑拿铁口味 即饮咖啡饮料 268ml*15瓶 整箱(新旧包装替换)
京东价: ¥72.00
券后价:¥65.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UyZjRc
——————————————
【京东】【领券直降】好麦多HONlife麦片奇亚籽420g谷物酸奶水果粒早餐燕麦片坚果谷物干吃即食代餐冲饮休闲零食品 酸奶水果麦片420g【蓝袋】
京东价: ¥113.00
券后价:¥9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tlZZpS
——————————————
【京东】【领券直降】三只松鼠_ _每日坚果礼盒30袋装750g/盒
京东价: ¥149.00
券后价:¥134.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yX9Qy1
——————————————
【京东】【领券直降】太力 真空压缩袋免抽气衣服被子真空收纳袋衣柜收纳整理袋特大号搬家打包袋 A套装:大容量8件套(2特大4中立体2手卷)
京东价: ¥69.90
券后价:¥4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XKBvsx
——————————————
【京东】伊利 QQ星 儿童成长牛奶原生DHA纯牛奶195ML*12盒 原生DHA纯牛奶
京东价: ¥57.8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wchbs6
——————————————
【京东】【领券直降】卓牧(jomilk)纯羊奶  好吸收 200ml*6
京东价: ¥68.90
券后价:¥3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saSHPs
——————————————
【京东】【领券直降】【爆款免邮】蓝月亮 洗衣液8斤套装 洁净1kg*1瓶+1kg*3袋装 薰衣草香
京东价: ¥109.90
券后价:¥5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wx1rrj

【京东】【领券直降】芽典 太平猴魁 绿茶茶叶 正宗安徽黄山春茶2020年新茶 布尖100克
京东价: ¥89.00
券后价:¥4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e4xaru
——————————————
【京东】【领券直降】可爱多婴儿湿巾纸新生儿宝宝儿童手口湿纸巾带盖大包抽纸开学用品 80抽*10包
秒杀价: ¥32.90
券后秒杀价: ¥29.9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m9db6X
——————————————
【京东】【领券直降】宗家府切件泡菜韩国清净园小菜韩式辣白菜东北延边特产咸菜 1.2kg
京东价: ¥36.80
券后价:¥29.8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HgOvaF
——————————————
【京东】【领券直降】颐莲(RELLET) 玻尿酸洁颜泡150g 氨基酸洁面慕斯泡沫洗面奶轻卸妆温和不刺激
京东价: ¥59.00
券后价:¥3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iyftGa
——————————————
【京东】【领券直降】【拍3只到手119元】百年栗园 散养土鸡整鸡800g/只 生态散养柴鸡走地鸡
秒杀价: ¥77.00
券后秒杀价: ¥67.0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Xfi7Km
——————————————
【京东】【领券直降】3只装 德州乡盛扒鸡 五香鸡 烧鸡烤鸡 卤味熟食零食 400g*3只装
京东价: ¥67.90
券后价:¥47.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gvUYUF
——————————————
【京东】【领券直降】产区直发 棘娃娃沙棘汁 山西吕梁方山特产 饮料果蔬汁沙棘果汁饮品 300ml*8瓶装
京东价: ¥56.90
券后价:¥36.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rCuwFT
——————————————
【京东】【领券直降】300减210_百草味 每日坚果525g 混合果仁休闲零食综合干果巴旦木仁核桃等 MJ 25gx21袋
京东价: ¥300.00
券后价:¥90.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VIhUQr

【京东】【领券直降】颐莲(RELLET)红石榴鲜养焕白水乳套装 玻尿酸保湿抗氧提亮护肤
京东价: ¥199.00
券后价:¥10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X0sILC
——————————————
【京东】【领券直降】中粮德国进口 上质欧诺鲜脱脂纯牛奶200mL*24 箱装
京东价: ¥69.00
券后价:¥54.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ka80Tz
——————————————
【京东】【领券直降】味库 越南活冻黑虎虾盒装大号 毛重约600克 12-20只*3盒【人工精选款】
京东价: ¥139.00
券后价:¥9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sF3h8z
——————————————
【京东】【领券直降】虾仁【抢!拍3份仅79】聚天鲜 翡翠生虾仁 鲜虾加工 手工剥制 500g(净重300g)
京东价: ¥89.00
券后价:¥83.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f5jCHO
——————————————
【京东】【领券直降】马迭尔冰棍雪糕5口味11支装 原味冰淇淋巧克力水果冰激凌芒果榴莲朗姆酒
京东价: ¥138.00
券后价:¥118.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VKp7Z3
——————————————
【京东】【领券直降】如迪冰淇淋 生鲜牛奶太妃糖巧克力味雪糕乌克兰进口网红冰激凌甜品500g*2条装 牛乳味+草莓味
京东价: ¥119.00
券后价:¥8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hPUWQs
——————————————
【京东】【领券直降】巴沙鱼柳【抢!拍3份仅49】聚天鲜 越南巴沙鱼柳形似龙利鱼柳新鲜海鲜鱼肉巴沙鱼 500g(净重400g)
京东价: ¥49.00
券后价:¥38.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hjr35J
——————————————
【京东】舒客舒克儿童电动牙刷声波防水宝宝男女款软毛护龈健齿套装 B2兔子(6刷头+1牙膏)
京东价: ¥99.0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pggmiW

【京东】【领券直降】纳卓者(NAZZHE)数据线三合一 快充充电线 苹果/Type-c/安卓手机充电器线 华为小米苹果机 红色
京东价: ¥19.80
券后价:¥4.8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p9DHME
——————————————
【京东】【领券直降】如迪冰淇淋 生鲜牛奶太妃糖巧克力味雪糕乌克兰进口网红冰激凌甜品500g*2条装 牛乳味+草莓味
京东价: ¥119.00
券后价:¥8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5iO6rk
——————————————
【京东】【领券直降】芭米 牛轧饼干 薄脆早餐糕点休闲零食 风味小吃 夹心苏打饼干组合 奶盐1盒+香葱1盒+蔓越莓1盒+芝士1盒
京东价: ¥39.90
券后价:¥1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ZiSbxU
——————————————
【京东】【领券直降】马迭尔冰棍雪糕5口味11支装 原味冰淇淋巧克力水果冰激凌芒果榴莲朗姆酒
京东价: ¥124.00
券后价:¥104.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2SAxpj
——————————————
【京东】【领券直降】梦禾(mengh)氨基酸洗面奶温和不刺激洁面膏深层清洁控油洁面乳男女通用 120g
京东价: ¥79.90
券后价:¥2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MudlCG
——————————————
【京东】【领券直降】浪莎超薄丝袜防勾丝连裤袜春夏性感美腿打底裤袜 肤色6 超薄防勾丝款
京东价: ¥32.80
券后价:¥27.8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XT7Zv2
——————————————
【京东】【今日抢购】和路雪 梦龙 抹茶口味 冰淇淋家庭装 64g*4支 雪糕(新老包装 随机发货)
秒杀价: ¥50.50
抢购链接: https://u.jd.com/Ggx1GF
——————————————
【京东】【领券直降】【顺丰】富硒鸡蛋 土鸡蛋 精选盒装富硒土鸡蛋 30枚装 破损赔付
京东价: ¥42.90
券后价:¥37.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wQ32Oh
——————————————
【京东】【领券直降】川豫情 四川特色嗨吃家酸辣粉红薯粉丝方便面速食袋装学生夜宵零食 嗨吃家酸辣粉6桶
京东价: ¥39.90
券后价:¥16.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TowPo0

【京东】【领券直降】百世兴酒鬼花生 600g花生米 下酒零食 小包装坚果 礼盒装 麻辣小龙虾20g*30袋
京东价: ¥42.90
券后价:¥29.9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MzMQ93
——————————————
【京东】【领券直降】TOMIC特美刻乐茶杯 玻璃内胆保温壶家用办公室长效保温暖水瓶水壶 白色
京东价: ¥129.00
券后价:¥53.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87K6Rh
——————————————
【京东】【领券直降】【新品上架】茶缸小酒6杯装 茶缸酒白酒52度礼盒装白酒浓香型纯粮食酒水 一箱6杯12种图案随机发货
京东价: ¥168.00
券后价:¥5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SUkMOf
——————————————
【京东】【领券直降】【厂家直营】洋河镇 海蓝之星6A级白酒 整箱白酒52度500ml 浓香型白酒礼盒送 礼品袋 整箱六瓶送礼品袋
京东价: ¥969.00
券后价:¥199.00
领券抢购: https://u.jd.com/5rUZ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