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被关在门外半裸的一天

六月初那天,大概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我被关在门外,身上只有一件宽T,一条内裤,一双拖鞋和一副眼镜。

事情是这样的。那段时间我在二姐家耍,家里只有我和二姐,一只猫和一只乌龟。那天我姐去外地和朋友聚会,第二天傍晚回来。走之前她把钥匙留给了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随身带着钥匙。我拍拍胸脯打包票说钥匙肯定不离身,顺势把钥匙揣进裤子口袋里。

第二天上午,我睡到自然醒,起了床喂了猫铲了屎,惬意地给自己煎了个面包鸡蛋。看着被我灾难的厨艺搞乱的厨房,心说先把厨房垃圾收拾一下再吃饭吧——于是我拿了放鸡蛋的塑料盒,把厨余垃圾和昨晚的剩饭倒进去。我捧着塑料盒打开门,把塑料盒放进门口的垃圾袋里。
此时,一股劲风蹭着我的头皮刮过来,门被缓缓吹动。正想着“平时外卖小哥都关不上的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被关上吧”,只听,一声干净利落的“嘭!”我的大脑短路了一样突然当机,只能感觉到自己缓缓站起。我面对着这扇似乎再也不会向我敞开的门,像一个表面平静的成年人那样,唇齿艰难地蠕动出两个字:“卧槽”。

image

我用了大概十秒钟时间恢复思考:现在身上仅有一件大宽T(甚至遮不住屁股),一条内裤,一双拖鞋和一副眼镜。我盯门旁边的墙上数十个开锁小广告,想起自己的手机在门里,忽然就想起钱钟书先生。

站在走廊里,我认真观察着这扇平日里我一眼都不会多看的门,认真思考着家猫给我开门的可能性。楼下孩子们吵闹的声音直冲二十楼,我向下看去,有不少带孙子孙女的大爷大妈在快乐八卦。他们都有钥匙,他们都有家可回。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image

正巧,邻居阿婆领着孙子回家,开门时朝我瞥了几眼,赶忙要推着孙子进屋,仿佛我是什么不三不四的传染病毒。

我不顾她躲闪的眼神,立马冲上前向阿婆说明情况。阿婆把手机借给我,而我脑袋空空一时只想得起母亲大人的号码。拨通电话,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电话另一头熟悉的声音。

“喂?”
我大喜。
向妈妈说明我尴尬得脚趾能扣出秦皇陵的情况后,她也很着急:“ 那你打给我有什么用啊? ”

image

顿时,我就心凉半截。

一时我说不出话,我妈接着说:“还有事吗?没事你先在走廊玩一会吧,我还在上课。”说着就要挂断电话。我赶紧回神提出紧急需求:“要不你打个电话给大娘(我二姐的妈妈)来开下门,或者打电话给阿凡(我闺蜜,住得离二姐家不远)或者小舅(也住得不远),给我送条裤子来也行……”“行行我知道了,你先玩一会吧。”

妈妈敷衍的语气和不耐烦地挂断让我心里十分没底……并且斥责了自己十万遍为什么早晨起床不穿裤子。
邻居阿婆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先等我朋友或者舅舅来接我,或者我去朋友家……(疫情还没有结束,又半裸着在陌生人家里实在是能让我这个社恐患者浑身冷汗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
极其生涩地寒暄了一会,阿婆看我坐立不安,于是贴心地借了我一条裤子和四块钱,让我坐公交,我连声道谢,穿上裤子和拖鞋就赶紧溜了。走到公交站台,等了好久,终于等来了一辆开往快乐闺蜜家的公交车——“你口罩呢?!”

面对司机的质问,我惊慌地看了看车上的大爷大妈们——他们都有口罩,尽管都没戴好——我没有口罩,只好下车。

我看着公交车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天上炽热的太阳,心里叹了口气,想着反正离闺蜜家也不远,干脆走过去吧。(实在不好意思回去向阿婆再借个口罩)

在步行去闺蜜家的路上的几十分钟里,我心中反复咀嚼着自己的天真幼稚:想到姐姐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钥匙随身带的表情,想到我信誓旦旦保证钥匙不离身的坚定和自信,就是没想到我会在家门口发生意外,还没穿裤子。

想着想着,风景突然陌生了起来。

我走岔了。
阳光更刺眼了。

我拖着快被太阳晒干的身体摸到了朋友家小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此事的我决不会想到,自己的一天竟会如此drama。

一楼的电梯前,正好有一部电梯停着。我一边心想自己竟如此幸运可以免去等待的煎熬,看来上天还是眷顾可怜人的,一边按下按钮,电梯门自然打————不开??
我又按了两次,它艰难地朝我开了条缝又闭上了。
Oh,shift。

image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这么巧让我赶上电梯都坏了吧(闺蜜小区的电梯时不时会坏一个)
万念俱灰之时,电梯门缓缓打开,我心怀感激与侥幸,按下了闺蜜家所在的十八楼。
上升过程中一切顺利。然而,在电梯到达十八楼时,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对,电梯门,打不开了。
就在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电梯里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并估算要几天才会有人发现我被困的时候,
电梯直接下降到下一层,像一个正常电梯那样打开门把我放了出来。(出来时电梯门旁边并没有人在,应该是自动程序什么的吧,如果都不是,那就太感谢帮助我的阿飘了)

辗转来到闺蜜家门前,我身心俱疲,累得几乎要贴在门上敲门,喊着闺蜜的名字。此生再没有一刻如此希望我叫人名字有回应了。
可是人生就是如此drama,在你最希望听到回应的时候,门里一片寂静。

对门的大爷隔着防蚊纱帘看了看我,说:“他们家没人吧,我刚刚看她一家推电瓶车出去了,一时半会应该回不来。”

好家伙,只一步之遥,只一步之遥啊!!!

我虚弱地向大爷道了谢,软绵绵地走下楼梯。开始我每下一层我都要按一下电梯,但它再没有给我一丝反应。

在我陷入无尽楼梯的眩晕即将呕吐时,终于到了一楼半。一对老夫妻正扶着栏杆上楼。
仿佛是上天安排好了要嘲笑我,只听老头对老太说: “还好我们住二楼,你要是住十八楼不累死啊。”
也许我已经习惯了,也许是没有力气再自嘲,此时我的心情无比平静。老太太见我正下楼,问道: “小姑娘,你可知道这个电梯怎么回事啊?明明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咋突然坏了呢。”

仿佛是哪个淘气的小阿飘故意要嘲弄我,让我知道自己的悲惨是被针对的一样,精疲力尽的我已经无力微笑,答:“不知道,我就是从十八楼下来的。”

我离开闺蜜的小区,转向投奔舅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然鹅,我又在单元门门口对着楼层住户按钮呆住了————快一年没走亲戚的早就我忘了舅舅家住几楼!!!!!!

我在单元门门口徘徊良久,渴望小舅或舅妈能从窗口看到我。
不知过了多久,一熟悉又粗犷的“你跑哪去了?!”宛如旱日甘泉涌进我心田。

随后,舅舅指派五岁的大儿子下楼给我开门带我进屋。

下午四点,我终于摸到了自己的手机,并且吃掉了早晨煎的鸡蛋面包(底还糊掉了)。

image

后续:

小舅接到我妈的电话之后就去二姐小区找我了,只是那时候我应该在去闺蜜家路上。他也不知道具体楼栋,就在小区里大声喊我的名字(这下全小区都知道有个傻蛋和我一个名了)

我的闺蜜告诉我,她们一家去饭店拿菜,前后只离开了四十分钟……好巧不巧,好巧不巧!

来源:豆瓣

如何通俗浅显地讲解感冒的根本原因?

作者 / 返朴

撰文 | 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发热、乏力、打喷嚏;头痛、喉痛、流鼻涕。您,感冒了!没错,秋天来了,天气转凉,就是「感冒病毒」肆虐的最佳时机。秋冬季节,当人们遇到这些个症状,十之八九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毕竟,感冒对于人类来说,太常见了,成年人平均每年感冒两至三次,而儿童则可能患上六至八次,病程短则七天,长则三周[1]。感冒人人都得过,感冒的滋味人人都知道,可是感冒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感冒病毒」,成员可不少呐。

感冒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

早在公元前 1500 年,古埃及人就在埃伯斯纸莎草纸上记录了感冒症状。中医称之为「伤风」,即「风邪犯表所致外感轻证」,见于公元 1200 年左右的《伤寒直格》;16 世纪开始,英语称之为「cold」,普通感冒叫「common cold」。

不过,「感冒」一词比较晚才出现。据查,这个词的形成与官场官员登记请假原因有关,自宋朝「感风」(感受风邪)一词出现,到「冒风」(受风后症状「冒」出),再到清朝,「感冒」成才为官场最常见的请假托词。后来,感冒一词逐渐为民间所接受。

「感冒」与其说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类具有相似症状疾病的总称,其本质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当别人问你「得了什么病」,你说「我感冒了」,你其实是在说:「我嗓子痒、打喷嚏、咳嗽、流鼻涕、鼻塞、嗓子疼、头疼、发烧……了」。当然,也有严重的感冒会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

那怎么会感冒了呢?这个问题,中外古人都有共识——英文说「I caught a cold」,而咱们老百姓常说「着凉了」,基本一个意思,都认为气温变化导致了感冒。当然,不管是风、凉还是 cold,都不是感冒的原因——病毒才是感冒的真正原因。

能引起感冒的病毒

其实「感冒病毒」这个称呼,可以说是对病毒「相当不尊重」。许多病毒只不过都感染上呼吸道,就塞到一起叫「感冒病毒」了。其实上,所谓的感冒病毒是「一大家子」能够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能够感染人体并导致感冒的病毒有 200 多种,通常感冒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或以上的病毒。由于多数感冒本身并不严重,造成感冒的祸首也显得没有什么所谓了,因此大多数感冒病毒在公众中并不知名,可以说是「不配拥有姓名的路人甲、小透明」了。

世界上没有感冒病毒,只有引起感冒的病毒。

1. 鼻病毒(Rhinovirus)

1914 年莱比锡大学卫生学家 Walter Kruse 提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此后英美科学家在一战二战期间对此进行继续研究,1946 年成立普通感冒研究所,1956 年终于发现鼻病毒是感冒的真正原因之一。鼻病毒(Rhinovirus)是最常见的感冒病毒了,有 30-80% 的感冒都是它引起的。

鼻病毒属于小 RNA 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分为 A、B、C 三种,目前已知 160 多个型。鼻病毒为无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颗粒直径 30nm,基因组长度约 8 千碱基左右,无论颗粒还是基因组,在病毒中均属于较小的种类。

2

鼻病毒

鼻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进入鼻腔后 15 分钟就可以感染人的鼻腔,生存的最适宜温度为 33-35°C,发病潜伏期为 20 小时到 4 天左右,感染的 2 天内,超过 50% 的人会出现症状。鼻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喉咙痛、流涕、鼻塞、打喷嚏和咳嗽 ;有时伴有肌肉酸痛、疲劳、身体不适、头痛、肌肉无力或食欲不振。鼻病毒造成的感冒是典型的自限性病毒病过程,可自愈。

2.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约 15% 的普通感冒是由冠状病毒(Coronavirus)引起的。其中,人类冠状病毒 HCoV-OC43、HCoV-HKU1、HCoV-229E 和 HCoV-NL63 在人群中持续传播,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人和儿童中产生普通感冒的轻度症状[2]。

当然,能够造成人类疾病的冠状病毒远不止上述几种。冠状病毒是一类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基因组较大,长约 3 万碱基,可以引起人或动物的各种疾病。冠状病毒这家子出过几个狠角色,非典型性肺炎病毒、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现在正在闹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他家的,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世。

3.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

约 10~15% 的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造成的。

流感病毒是属于正黏病毒科的一类病毒,可以分为 A、B、C、D 四种,每种病毒中根据血清型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亚型。其中 1918 年爆发的甲流 H1N1 亚型造成了世界上约五千万人的死亡,H2N2、H3N2 和 H5N1 亚型等高致病的流感病毒都是属于甲(A)型流感。人们一提起流感,一般指的就是这些少数几种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

其他种类的流感,以及甲流中多数血清型的病毒不具有极强的致病性,仅可导致普通感冒,因此绝大多数流感病毒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因此,流感病毒是一类病毒,并不是所有的流感病毒都造成严重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更多流感病毒只造成普通感冒。

4. 腺病毒等其他可造成感冒的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es)是一类无包膜的 DNA 病毒,某些腺病毒可以造成上呼吸道的轻微感染,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状。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HRSV)是一种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的黏膜细胞可融合在一起形成合胞体,感染成人后仅仅引起轻微感冒症状,却是造成婴儿期和儿童期下呼吸道感染和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3]。

人副流感病毒(HPIV)属于副黏病毒科病毒,是 5 岁以下婴幼儿,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而入院的第二个主要病因[4]。

人偏肺病毒(HMPV)是肺炎病毒科的负义单链 RNA 病毒,HMPV 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与 HRSV 相似。同时,HMPV 也是老年人疾病的重要原因。

这些病毒「专」欺童叟,令人不齿,但在病毒界倒也很常见。

病毒为啥总欺负呼吸道?

自从人类的老祖宗从海里爬出来,就面临着一个课题:呼吸。俗话说得好,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呼吸空气时的气体交换过程一般需要在湿润的细胞表面进行,一样的道理,病毒感染细胞也不能在干干巴巴的条件下进行,它们需要借着气流进入人体的呼吸道,上呼吸道也因此成为人体最容易被感染的部位。

为了产生洁净、湿润和温度适宜的空气以保护肺部,人体用鼻毛过滤空气,鼻腔黏膜湿润空气、吸附灰尘,气管黏膜表面摆动纤毛清理异物……当大量含有异物的空气涌入呼吸道时,可引起咳嗽、喷嚏等活动,将异物与鼻涕或痰液一起排出体外,起到清理呼吸道的作用。可以说,人体为了防着病毒,也算是殚精竭虑了。

尽管如此,优秀的「感冒病毒」还是能偷偷进入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黏膜。人类在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会将带有病毒的唾液等液体喷出去,含有病毒的液滴就会飘散在病人周围,被易感人群吸入上呼吸道之后,病毒就在新的人体上呼吸道里安营扎寨。另外,手接触沾有病毒的物体表面后,再习惯性摸脸揉鼻子,后果也是一样。所以,预防呼吸道病毒的重要手段就是「戴口罩,勤洗手」。特别要注意,已经感冒的人,需要主动佩戴口罩,以免感染家人或其他人,流行季节中易感人群也可以佩戴口罩预防感染。

小喽啰里也有大魔头

随着能够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的冠状病毒被发现,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冠状病毒的研究越来越受人重视。由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自然界中存在冠状病毒库,比如蝙蝠,其中还可能存在感染人、并造成大流行的其他毒株。因此,今后不排除新的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

流行性感冒在历史上出现过数次大流行,曾经造成数千万人死亡。事实上,人类健康可能会永远笼罩在流感大流行的阴影之中。因为,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特别是存在于候鸟中的禽流感病毒库,盘旋在人类上空,并且周期性的迁徙。候鸟迁徙过程中,可以与当地野鸟、家禽接触,并将禽流感引入当地、再传播给猪。人的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猪。以猪为中间宿主,各种来源的流感病毒共同感染同一只猪,造成混合感染,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发生基因重排突变,就有可能产生容易感染人的流感突变株。这种候鸟→家禽→猪→再到人的病毒宿主迁移和突变网络,使消灭流感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人类健康随时暴露在流感大流行的威胁之中。

有些人可能说,一个小小感冒,居然把造成五千万人死亡的 1918 大流感和今年的新冠病毒放到自己家谱里,充门面?那这位老兄可是误会了,事实上病毒的家谱并不是按照感染部位来排列的。前面说过,「感冒病毒」这个说法在病毒界并不存在。其实「感冒」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概念,因为它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总和成为一种看似极其常见的,听起来并不严重的疾病,掩盖了造成感冒——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复杂多样的事实。这些病原体的危害性差异巨大,有些引发打喷嚏、咳嗽的普通感冒,有些却导致需要插管治疗的严重病毒性肺炎;同一病毒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危害性也相距甚远:成年人可能只产生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婴幼儿或老年人却面临死亡的风险。

感冒本身并不会乖乖的存在于人类对它的定义或者想象之中,它随时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论临床还是科研,特定病毒的「知名度」与其流行性、致病致死性密切相关。H1N1、SARS、MERS 和 COVID-19,越来越多的呼吸道感染病毒被发现、被研究,从「感冒」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姓名」,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拿 COVID-19 来说,COVID-19 感染发展成为严重肺部感染的风险比其他冠状病毒更大,但现在也发现了大量的轻症、甚至无症状患者。而这些轻微症状的患者,在不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情况下,往往被人所忽视,统统以感冒处置,造成新冠肺炎防疫的疏漏。

一提到感冒,人们不光是能诊断的医生,同时还是「勇武」的战士:「我扛过来了!」不过,最好还是多重视点感冒,即便是相对来说毒力较弱的病毒,一旦占领肺部,就不好玩了。高烧、咳嗽不止、胸闷胸痛等症状的出现、或婴幼儿或老年人的感冒症状,都应密切观察,必要时抓紧就医。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 200 多种,大多数是不配拥有姓名的小透明。虽然人们不厌其扰,但总比恶名昭昭的魔头好对付一些。但更可怕的是,魔头已经恶贯满盈,我们却不知道它的姓名。我们可以大胆断言,下一次新发病毒病大流行,最有可能发生、最具传播性和危害性的病毒,依然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病毒,而它可能只是众多「感冒病毒」的一个狠亲戚。要想让这个狠亲戚晚出现、不出现,人类只有多多善待自然,起码把捕杀候鸟这事儿先杜绝掉,再就是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要侵扰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

来源:知乎日报

葛剑雄:警惕“历史热”后的史学民粹

对于现在大家讨论较多的公共史学(有的称其为公众史学),如果将其解释为历史科学、历史学科怎样面向公众、引领公众、为公众服务,以及怎样加强历史学的应用功能,在这一点上,我是赞成的,而且我认为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这种“公共史学”对传统史学、对史学界产生了什么冲击?我感到,“公共史学”或者说“公众史学”,已经被有些人和媒体误解了。

   对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共史学”概念,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分歧,有人主张就用“公共史学”,有人认为是有区别的,要翻译成“公众史学”,其实这主要是翻译问题,本质没什么区别。最早是美国学者提出了这个概念,目的是要解决他们的一个问题:当时他们培养了很多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但学校里没有足够的专业岗位,没有教职可以安排,所以就要引导这些研究生面向社会,去做一些应用性的工作,走出象牙塔、走下讲台,利用已经掌握的历史学的研究能力,已经掌握的那些历史知识、方法,去服务社会、增强应用性。最早的“公共史学”就是这样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开发出了公共史学的课程,形成这样一个系列。

   而在中国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历史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哪怕是在现在这样大量招生的情况下,培养目标都是很清楚的,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是作为未来的应用型人才来培养的。对研究生而言,只有一部分从事研究、在高校教学,研究生教育并不是专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对中国来讲,“公共史学”一直是我们史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并非是美国提出“公共史学”的概念后才这样做的。而美国却是在遇到困境后,才作为应对的办法而不自觉形成的。

   有些人认为“公共史学”/“公众史学”造成了历史学界研究方法的改变,其实这是误解。中国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果早一点的话,从司马迁的时代开始,一向重视文献以外的资料,重视口碑资料;一向重视到社会实际中去调查、去总结,这个传统是一直存在的。对于历史学的应用功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历来都十分重视。正史、官方史书自不必说,地方史、地方志修撰从未断绝。个人修家谱、传记、乡土史志等,都已形成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史学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编写各类史书,收集了大量史料,记录了大量口述历史,编写了各种专门史、乡史、村史、厂史、校史、家史。这些都发生于“公共史学”在美国出现之前。像历史地理学,一向重视实地调查,讲究经世致用,与公共史学毫无关系,近年来的发展与公共史学也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我们不应该否定公共史学的积极意义,至少它将历史学的公共性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相关的教材。对国内外这一方面的努力,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但现在的社会上,包括一些媒体,甚至在史学界内部,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把公共史学扩大化,将其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与历史学的民粹化现象混淆起来了。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是公众引领史学,还是史学引领公众?

   有人指责说:历史学界关在象牙塔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公众给解决了。曾经有媒体问我,公共史学对你们有什么冲击,你们准备如何应对公共史学的冲击。我回答说没感到任何冲击,至少对我们历史地理学没有。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个例子证明有历史学家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是靠公众解决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媒体的自娱自乐或是网络上的炒作。正像自然科学界一直都有一批所谓的“民科”,不时提出一些惊人的观点或成果,然后强调我们广大群众比你们科学家还厉害。历史学方面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说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明朝建文帝的下落。还有一段时间有人讨论一些历史人物,实际上都是依靠民间提供的那些“史料”,或者是出于狭隘的地方利益制造的“证据”,却声称解决了千古难题,推翻了史学界的权威结论。媒体上不时见到这样的报道,将根本不懂历史为何物的人吹捧为民间历史学家或某方面的专家。有人声称自己有新的发现,收集了很多专家不知道的史料,而他所谓的“史料”出处,包括《辞海》、某某报纸、新修的某县志等。《辞海》是工具书,不能算史料出处,他连这一点都不清楚。

   可见,现在的确出现了一种史学民粹化的现象或倾向。其实这并非中国所特有,外国包括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这种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一倾向首先表现为,一些人认为真正能够研究历史、能够解决大问题的,不是历史学专家,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而是民间的非专业人士。他们往往曲解“高手在民间”这一说法。其实,“高手在民间”的意思,是民间也有高手,而非只有民间才有高手。要是高手都在民间,还要专家干什么?如果民间真有水平高于专家的高手,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肯定会被及时转化为专业人士。即使因特殊原因留在民间或保持业余状态,那么衡量他的水平和研究成果也得使用专业标准,而不会存在另外的“民间标准”。何况这毕竟是个别现象。

   史学民粹化的倾向,还表现为随意泛化历史,将所有涉及过去的内容都当成历史,自以为了解过去就有资格谈历史,甚至评论、研究历史。如一位著名作家曾经用《水浒传》中的内容批判宋朝的腐败,一位非专业人士以自己的采访和“考察”为基础重构秦朝历史等。

   这种倾向的危险性,不仅体现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实际上它最终指向的问题是:历史学和历史研究靠谁引领?是靠“民间高手”,靠所谓“公众”,还是靠历史学界?

   从政治上讲,中国的传统,就是主流的历史都由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引领,由正统政治来解释。而从学术上讲,当然应该由历史学界的专业人士,经过专业训练,通过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来得出结论并进行普及传播。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后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对已经存在的人,对过去有意识的、有选择性的记录和研究。根据什么意识、由谁来选择呢?应该是在历史价值观的引领下由历史学家来记录和研究,而从来不是由什么“公共史学”来引领,我们专业历史工作者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公众对史学的冲击。所谓“冲击”的表面现象,无非是媒体或网络制造出来的“热点”或某些人的自娱自乐、自我炒作,而史学界对此其实波澜不惊甚至毫无兴趣。另一方面,史学界也不怕冲击,因为真正的历史记录和研究成果是经得起冲击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分析当前所谓的“历史热”,不要在“历史热”面前自作多情、盲目乐观。当前的“历史热”很复杂,一方面的确反映出公众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贴着历史标签的故事、小说、段子、戏说,或者是某某人在媒体上的表演。甚至连报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有家长反映孩子喜欢历史,报考历史系的理由却是“金庸的书他全看过”。

   其中,一部分人感兴趣的只是历史知识,或者是猎奇。对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肯定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但下一步应该是积极引导。也许引导的结果是,有人发现你们所讲的原来不是我喜欢的历史,感兴趣的人减少了,热度消退了,其实这是好事。当初中央电视台开设《百家讲坛》栏目,早期我曾经帮他们筹划,也邀请我去主讲。他们根据市场调查对我说:“你不管怎么讲,你要明白,你面对的这些听众、观众,7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所以我后来很奇怪,有人在《百家讲坛》一讲,就变成著名学者,难道7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肯定你,你就非但成了学者而且是著名的了吗?在所谓“历史热”的情况下面,到底是要维持表面的“热”,维持自己那些粉丝或者吸引更多人来听你的课、买你的书?还是要坚持历史学本身的科学性、历史学本身的学术意义、历史学本身的价值观,从而对大众进行引领?

   还有很多人的“热”,是要求历史学家把历史演绎成故事,甚至要变成游戏,然后一并称之为历史。以前一些家长、教师批评电子游戏《王者荣耀》,说里面把荆轲变成女性,把华佗改为下毒师。这样的批评本来很正常,但有一句话却使我吃惊——“要是这样的话,今后我们的孩子还怎么学历史?”难道学历史只能通过游戏吗?难道玩游戏的目的就是学历史?这些家长和教师自己是怎么学习历史的呢?所以我在一篇评论文章最后写了一句话:“一个民族不重视历史是可悲的,但一个民族只能通过玩游戏来学历史,那不是更可悲吗?”

   还有一部分“热”,是利用历史为商业利益服务,甚至为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比如现在网络上好多内容都打着讲历史的旗号,有的根本就是胡编乱造;有些表面看是很愉快或耸人听闻的内容,实际上是违背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违背我们的外交政策、违背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所以我们要对此警惕,有些人利用历史热,打着历史的旗号,其实表现出的是史学民粹化的倾向,是要把历史的解释权、历史学的教育职能,从我们专业学者、专业机构这边争夺过去,让它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利益,或者达到他们本身的政治目的。就像现在的美国,难道真的是公众在传播历史?其实完全是由政治势力操纵的,完全是为解释历史价值观的这批人所操控的。比如现在有人讲,华盛顿本人家里也有很多黑奴,美国的开国领袖都有不光彩的另一面。这些难道是今天才知道的吗?这在美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为什么以前不提,今天却成了政治口号,甚至要付诸激烈行动呢?显然这不是公众自然自发的结果,更不是什么公众史学的成果。

   所以,在任何社会,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历史的解释权,对历史本身的研究,绝对不能因为存在像现在这样一种表面的“历史热”,就觉得应该让公众主导。公众可以参与进来,但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历史热”而去迎合公众,而是应该由我们专业史学工作者做引领工作。而从政治上讲,对历史的解释、应用,完全应该服从当前的政治。现在,我们一方面要把公众史学放在一个恰当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专业的历史研究机构、专业的人员,不能放弃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的立场。

iPhone 设置定时“自动飞行模式”的方法

 一般手机用户会有这样的需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让手机自动开启飞行模式,一来可以避免睡觉的时候被外来的电话或信息打扰,二来可以防止APP晚上偷跑流量自动运行,三来防止晚上收集被黑客攻击,四来可以节省手机电池电量。

  飞行模式是指关闭手机的通信模块,可以关闭SIM卡的信号收发装置,不能接打电话发短信,与基站没有信号联系。因此状态下于乘飞机手机仍然可以使用而得名。手机的通讯功能被暂停,与基站没有联系,从而避免因手机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干扰飞机上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Android收集来说,一般系统设置里即可设置,在特定时间自动打开/关闭飞行模式。但对iPhone手机来说没有直接设置的方法,这里就介绍一下怎么在iPhone手机上设置“自动飞行模式”的方法。

  打开系统自带的“快捷指令”APP,点击“自动化”,点击“创建个人自动化”,创建两个自动化。

iPhone设置定时“自动飞行模式”的方法

  第一个自动化:选择“勿扰模式”这一项,设置,当打开“勿扰模式”的时候,添加“操作”,选择“脚本”,选择“网络”-“设置飞行模式”,选择“开/关”飞行模式。

  第二个自动化:选择“勿扰模式”这一项,设置,当关闭“勿扰模式”的时候,添加“操作”,选择“脚本”,选择“网络”-“设置飞行模式”,选择“开/关”飞行模式。

iPhone设置定时“自动飞行模式”的方法

  最后,在“设置”-“勿扰模式”里,设置“勿扰模式”的时间,例如23:00-7:30,这样,iPhone手机就可以在23:00的时候自动开启飞行模式,而在7:30的时候自动关闭飞行模式了。

iPhone设置定时“自动飞行模式”的方法

  该时间段除了开飞行模式之外,还会开勿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么设置了以后,如果平时手动开启“勿扰模式”,也会自动开启“飞行模式”,那还需要手动关闭一下“飞行模式”,关闭“勿扰模式”的时候,还需要手动关闭一下“飞行模式”。

  手机开启飞行模式的主要好处有:

  一、避免信息干扰

  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一旦开启飞行模式,什么微信短信邮件电话都飞走了,瞬间清静~

  二、防止乱收费

  境外漫游流量容易瞬间跑光光。或者您也可以购买当地流量卡,或者办理国外漫游业务。

  三、减少辐射

  对于睡觉喜欢把手机放在旁边的朋友,安全感是有了,但是辐射也随之而来。要么就把手机放远一点,要么还是开启飞行模式。

  四、节省电量

  我们通常以为关机比待机省电,其实,关机更费电,因为重新开机数据又得激活一遍,自然耗费更多电量。相比之下,只是待机只会消耗一丁点电量。

我们根本不知道过去

文/凡其

来源:卢泓言(ID:kuweidaoben)

我是77年生人,小时候吃过的猪肉的滋味还时时在嘴里、在心里飘香,因为现在市面上的猪肉根本味同嚼蜡。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各种激素和药物催熟的结果,不过还有更多的有趣的细节。

1、中国的本土猪种渐渐灭绝了,霸占市场的是洋猪种。其实洋猪种只是一个表象,他们的本质是经过“科技育种”后的猪种,也就是“科技猪”。

2、本土猪吃得多,长得慢,自然就贵,只在边远山区的牧民自己吃,或者卖到极有钱人的餐桌上。科技猪吃得少,长得快,自然就便宜,然后占领了大众市场。而“科技育种”就是培养吃得少长得快的品种。

3、本土猪一胎生比如五六个,科技猪一胎生十几个,自然性价比更高,这也是科技育种的功劳。

4、可科技猪有一个缺点,他的二代三代的繁殖力急剧下降,就需要不断从国外买种猪,哪天国外断货了,也就没猪可养了。这个缺点在市场里却是优点,人家可以控制住源头,一直赚钱。科技是要为利益服务的。

5、为什么科技猪会味同嚼蜡?我不懂科学,但用基本的哲学来考察,物理学讲能量是守恒的,一头猪吃得少长得快,那他的肉含的能量自然就少。一头正常的猪生几胎,科技猪生十几胎,平均到每胎,能量自然就少,自然往下遗传的能量也少,繁殖力减弱就是必然。

6、说到底,科技猪就是“透支猪”,就是用科技来揠苗助长,对抗自然的生长过程,满足人只看表象不着本质的蠢。

7、猪是一个例子,所有的现代的工业化的科技养殖的农作物和肉类都是这个套路。有个朋友说,你知道为什么有疯牛病吗,人家本能是吃草的,你非给人家喂牛骨粉,非得把人家关在笼子里动弹不得,换成人疯得更狠,看看监狱里都有什么事发生。

请注意,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还知道真正的猪肉是什么味道,而出生在2010年以后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知道了,他们会以为猪肉本就是味同嚼蜡的这个味道。

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过去。

2

前一段在王兴的饭否里看见一张照片,19世纪的伐木工人,我惊呆了,那时候的树的直径竟然有两匹大马那么长,可是19世纪这些树就被砍光了,如果不是这张照片,我根本想象不到地球上会有这样的大树。

就像2010年出生的孩子错过了猪肉的味道,我们错过了大树,每一代人都错过了什么。过去是什么?我们真的不太知道。

某些科技和商业精英总在说,社会在进步,真是被屁股扭瞎了脑袋。连过去究竟是什么样都体会不到,就敢说进步,进步是个鸟啊。

我想起《阿凡达》,地球人发现潘多拉星球上居然有那么大的树,他们惊呆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地球上也曾经有那么大的树,只是被砍光了而已。现在地球人去了潘多拉星球,照样要把那样的大树都砍光。

3

我就想起了马斯克,他说地球要毁灭,去火星就行了,可是我们会把火星变成下一个地球,然后找下一个火星……马斯克说这是要让人类存活下去。人类如果这样活,那人类就是宇宙的癌症,这话一点都没错。

《阿凡达》不是最后,再后面是《星际穿越》,那时候的地球已经只剩下玉米这一种农作物可以生长,2010年的孩子还是幸运的,他们还能吃到味同嚼蜡的猪肉,几百年后的孩子连米和面的味道也尝不到了。

4

再然后就是《机器总动员》,那时候地球上连玉米都没了,绿叶也没了,人一出生就活在太空中的机器城堡里,那时候的孩子以为地球上一直就是荒漠和垃圾堆。他们根本想象不了走进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什么感觉。马斯克的梦想在那时就彻底实现了。

再然后就是《未来水世界》,那时候地球上连泥土都没有了,一片汪洋,人们把尸体储存起来,期望尸体能腐坏后变成泥土。那时候的孩子已经不知道泥土和土地会创造怎样的奇迹了。对了,好像不止一部经典上有预言,人类在过去和将来都会遭遇大洪水。那是人类的大劫难。

5

这一天很遥远吗,不用担心,我们正在科技和商业的助力下全速前进。

我是相信有前生和来世的,但我绝不愿意死后再回到这个人类世界来,绝不。这样的世界跟地狱有什么区别,也许地狱还好一点,直接受刀割油炸之苦,人会强烈的渴求出离,而这个人间世界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自以为在进步和幸福中沉沦,而不愿离开。

而最神奇的是,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不同的种族和国家之间在虎视眈眈的彼此竞争,谁不掌握最先进的科技和商业,谁就会被灭掉,所以这些科技和商业精英虽然是人类的罪人,却是真实的民族的英雄,魔幻吧。

烟鬼

文/姜泊

我平生见过最瑰奇的表演,是陈深的吹烟术。

一般的抽烟者吹出烟圈已经难得,而陈深通过舌、唇的精微变化,可以吹出高山、庙宇、森林、火车。一回,他吹出一匹奔腾的骏马。还有一回,在我们街上,他冲着一个女孩的背影,吹出一个缓缓回眸的美人。

不上课的时候,我们结伴来到陈深家外,爬上红砖院墙,骑坐着,透过窗户看见陈深在看电视。VCD播放器放的多是邵氏武侠片,有时也会放周润发的枪战片。陈深背对我们坐着,大背头整齐光洁,一手搭在沙发靠背,一手夹着香烟。快意恩仇的动作片当然吸引我们,但真正让我们忍受烈日或寒风的,是陈深吹出的那些烟雾。每当烟雾成形,我们都会在墙头上发出欢呼声。陈深知道我们的存在,但从不回头,只是望着电视,平静地抽烟。只有在换碟片时,才可能跟我们打下招呼——以指贴眉,利落地一挥。我们仿照他的手势向他致意,总有孩子被同伴捣下墙头。

VCD播放器旁边是一台电话机,白纱布盖着。电话铃声一响,我们都激动起来。陈深靠着墙接电话,听的时间很长,回应的话语很简短,无外是“哦”“好”“知道了”。挂掉电话,从抽屉取出匕首,翻转着,端详两刃,弯腰插进靴筒,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将皮夹克穿上,到院子里发动摩托。我们全都从墙上跳下来,守在大门两边。门开了,摩托车咆哮着,卷起烟尘,扬长而去。我们跟着摩托车奔跑一阵,然后才回来帮陈深把门锁上。

我们那时候唯一的梦想,就是成为陈深的小弟,听他指挥,为他卖命。

镇上的一些中学生和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滋生的帮派不下十个。陈深当时已经辍学,跟着堂叔学摩托修理,不属于镇上的任何帮派。他独来独往,却像是拥有一支无形的队伍。他沉默寡言,却时常被请去调停帮派的斗争。有很多次,两帮人马已经在街角推搡起来,陈深只是无意中路过,染着黄毛的混混们纷纷住手,向陈深致意。陈深点上一支烟,望着他们,不说话。混混们指着对方撂几句狠话,就讪讪地散了。

只有一次,我们看见陈深的威信受到挑战。一个戴着十字架吊坠的混混拒绝接受陈深的调解,像只鸡崽一样蹦向陈深,把一截钢筋指到陈深面前。陈深劈手夺过钢筋,丢进臭水沟,反手给了混混一耳光。混混愣了两秒,才扑向陈深,却被陈深掐住脖子,单臂提起来,箍在墙壁上。混混的同伙们开始求情,陈深并不理睬,直到混混脸上涨红,翻起白眼,才一把将混混扔到地面。随后,从靴筒抽出匕首,捡起一块砖头,匕首一挥,将砖头斩为两截,断面平整如镜。混混们目瞪口呆。陈深收起刀,点上一支烟,缓步离去。

关于陈深的那把匕首,我们听到许多传说。有人说宰过日本鬼子,有人说杀过八国联军,还有人说是红花会反清复明的信物,陈家洛曾用它手刃叛徒。有一段时间,我们一致断定陈深就是陈家洛的后代。也有一段时间,我们都相信那把匕首有着神秘的力量,大概是屠龙刀那样的神兵器,或许更加神秘,谁得到它,就能像陈深那样神勇无畏。

陈深的神勇,不止表现在震慑街上的混混们。

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镇上疯传南面的山上出现了两条蟒蛇。起初说是碗口粗细,后来传成水桶粗细。起初说是三四米长,后来有人言之凿凿说十来米长。实际上看见蟒蛇的只有一个老头。早春的清晨,老头赶牛上山,那条路他和他的水牛都走了十来年,如今水牛停在山脚,无论老头怎么抽动鞭子,都不肯穿过前方的草丛。一阵薄雾从山腰飘下来,老头听见浪涛的声音,忽见草丛中分开一道沟,闪电般射向远方。老头丢下水牛,以一种不符合老年人的速度,向着镇上冲刺。

那些日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无法安然入睡。我们都害怕蟒蛇来到镇上,撞开我们的家门,把我们当做零食吃掉。与此同时,也有些担忧蟒蛇就此走了,镇上愈加寂寞。

终于,陈深登场了,很符合我们的期望与判断。那座山陈深再熟悉不过。每年冬夏,他都会上山打猎。冬天漫山大雪时,他带着猎犬,上山捉野兔野鸡。我和小伙伴们在镇上的广场玩游戏,累了就坐在台阶上,遥望一人一犬两个黑点,移动在洁白壮阔的山腰。我们都不说话,一看就是很久。那是我心中最古早的诗意。夏天草木葱茏时,陈深也会上山,但这时很难打到什么,更像是无目的的漫游。我们跟着陈深上过一次山,夏天。陈深走在前面,吹着口哨,观看四周的草丛与树木,抛起匕首又接住,样子非常享受。横穿一片荆棘丛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被困住,投降般举着双手,哭个不停。陈深折回,把孩子抱出来。那小孩依旧哭,要回家,于是陈深背起他,往山下去。我们非常失望,怨恨那个小孩。路过一片野梨树,陈深上树摘梨子给我们吃。那小孩终于不哭了。那天在山脚下,陈深捉住一条水蛇,生了火,用那把匕首挑着烤。我们都鼓起勇气吃了蛇肉,让自己表现得像个英雄。往镇上走时,我们都很开心,没人再讨厌那个小孩。晚霞铺满乡野,陈深牵着小孩,又吹起了口哨。

关于陈深上山屠蛇的决定,我的小伙伴们给出了充分的阐释。麻虾说陈深是受到古代一个英雄的感召,那位英雄上山射虎、下海擒龙,为民除了大害,陈深就是我们镇上的这号人物。树墩说自从蟒蛇出现后,陈深的那把匕首就无法安分,夜间发出嗡嗡声。树墩抬起一只手,模仿匕首的震颤,仿佛触电一般。而鼻涕泡描述得相当具体,说陈深听到蟒蛇乘着雾出现,不屑地吸了口烟,吐出烟雾说:“哼,你有烟雾,我也有烟雾,我怕你不成?”我讨厌鼻涕泡,我不相信陈深会这么说话,而且陈深抽烟的样子要比他学的帅很多。

一连三天,陈深带着雨布和兽夹上山。兽夹设在老头说的那片草丛,雨布在不远的路上撑起,陈深夜晚睡在里面。那把匕首自然随身携带,还有一把硬弓,陈深请镇上木匠做的,也带了过去。我和小伙伴们每天讨论陈深和巨蟒的决斗,还在学校操场上玩起扮演游戏——一人扮演陈深,六七个人前后搂着扮演巨蟒。然而,三天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第四天是周六,陈深整天守在那里。终于,临近中午的时候,草丛闪过一道缝,兽夹铿然闭合,刺耳的嚎叫声随即响起。陈深握着匕首走去,看见一头半大的野猪。

镇上的人都松了口气,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围着野猪,有些无所适从。危险解除了,虚惊一场,可是该怎么称呼陈深呢?毕竟“打猪英雄”叫起来不太威猛。镇上的屠夫给野猪开出高价,陈深却把野猪送给了曾经的体育老师,那是唯一不把他当作坏学生的老师。

那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都想成为陈深那样的英雄。鉴于我们没有陈深那样非凡的武力,只能选择拉帮结派。我们成立了雄鹰帮,但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帮里有个女孩。原本我们并不想让甜妞加入,然而,在被别的帮派欺负后,我们认真考虑了甜妞的请求,当时镇上同龄的男孩没人能打得过甜妞。无论如何,甜妞的加入提升了我们雄鹰帮的威势。我们去学校小卖部买纹身贴,雄鹰的纹身贴不够,老板给了个小鸟凑数。让我非常生气的是,所有人(包括甜妞)都贴了雄鹰,那个小鸟贴了在我的手臂。

一天放学,我落了单,曾经干过架的几个小孩围住我,要看我的小鸟。我当然不肯,于是打了起来。他们把我按在地上,撸起我的袖子,让臂上的小鸟露出来,给路过的学生看。我感觉受到极大的侮辱,不争气地哭了。忽然听到有人喝了一声:“滚开!”按压我四肢的手脚立即撤了,孩子们一哄而散。我用手背擦擦眼泪,看见陈深缓步走来。我连忙爬起,低头整理衣服。

陈深拍拍我肩上的灰尘,说:“对方人多时,别对着干,先跑开,一个一个把他们撂倒。”

我低着头,感觉十分羞愧。

“他们为什么打你?”陈深点上一支烟问。

我把事情的经过讲了。陈深淡淡地说:“别惹事儿。”抽一口烟,又说:“除非别人先动手,否则别惹事儿。”

我和陈深一起往回走。那天我爸妈不在家,门锁着,我没有钥匙,于是去了陈深那里。陈深的父母在南方打工,家里就他一人。他问我要不要写作业,我骗他说写完了。他给我一纸箱碟片,打开了电视和VCD播放器。我抱着纸箱翻找,大多数碟片都在墙头上看过了,半天才发现一张陌生的,很像武侠片。我望着炫丽的封面念道:“东西邪毒!”

“是《东邪西毒》,”陈深叼着烟纠正我,“爱情片,你要看吗?”

我失望地看着封面上的剑客:“你喜欢看爱情片?”

“一个朋友送的,快找吧。”

我选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墙头上看过几遍,但还是很喜欢。陈深给我开了一罐健力宝,我们坐在沙发上看。令狐冲第一次使出独孤九剑时,陈深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一个近乎真人大小的剑客渐渐成形,在我们面前斜刺一剑,才不甘似的消散。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陈深吹烟,再也没有心情看电影了。

“能教教我吗?”我问陈深。

“小孩子不能抽烟。”陈深望着电视,边抽烟边说。我想他也算不上大人。

“能让他多待一会儿吗?”

“最好别,”陈深摁灭了烟,“万一他不走了怎么办。”

“那怎么可能?”

“只要给他足够的想法,他就可以不走。”

“你是怎么做到的?”

“多练习就行了。”

“打架也是这样吗?”

“打架?”陈深看我一眼,“别老想着打架。”从靴筒里抽出匕首,指着刀面刻的一个字问:“认识吗?”

“武。”我大声回答。

“知道什么是‘武’吗?”

“武功,打架很厉害!”

“不对,”陈深用指尖在‘武’上比划,“这是止,这是戈,止戈为武,练武是为了阻止打架。”

我有些错愕,感觉陈深很深刻,心里更加敬佩了。

“有件事想请你帮忙。”陈深收起匕首说。

“什么事儿,说吧!”我猛地来了精神。

“别激动,”陈深拍下我的肩膀,“两天后你来我这儿,如果我不在家,就帮我喂下狗。”

陈深给我两把钥匙,想了想,又说:“如果我一直没回来,你就一直喂下去,电饭煲和米在厨房,一锅米饭可以喂三四天。能办到吗?”

“能!”我挺直身板说。

那天回家,我走路都神气起来。我感觉陈深要去干一件大事,而我非常幸运地参与其中,虽然参与的只是次要环节。

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提出退帮,让我意外的是,小伙伴们并不怎么吃惊。他们在讨论一个新出现的帮派,一个真正的帮派。成员都是城里职高的学生,使用的是真刀子,各乡镇流窜作案,夜晚守在中学附近的路口,抢劫下自习的学生。前晚来我们镇抢劫,打伤了三个抗拒的学生,威胁说谁不服就揍谁,谁反抗就收拾谁。我听着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并没有加入。我脑子里都是陈深交代我喂狗的情景。

第三天,陈深果然不在家。我蒸了一锅米饭,水放多了,像浆糊,那狗看都不看一眼。第四天,陈深依旧没回来,我去看了下狗,浆糊被吃了不少。

消息在第五天传来:陈深在邻镇刺伤两个人,被拘留了。我和小伙伴们没有心情上课,到处打听事情的经过,知道了陈深独闯龙潭,以一敌七,用匕首连伤三人,使劫匪们落荒而逃。

一位教师在宿舍后窗看到了少年们决斗的场面。几乎没有交谈,见面就打了起来,劫匪们仗着人多先动手,但对面的少年后发先至,手中闪出一把刀子,连伤两人。劫匪们都惊了,向后退避。一个劫匪,大概是头领,从后腰取出一把西瓜刀,高举着冲上来。少年快步迎上去,几乎是身贴着身给他一刀,然后迅速弹开。劫匪望着自己的肚子,刀从手中脱落了,捂着肚子跪下来,嚎啕大哭。

一个外出看病的学生看见了劫匪们逃跑的场景。有两个人的手臂鲜血淋漓,有四个人抬着一个满身是血的人,不知活着还是死了,一声不吭,头向后垂着。他们边跑边回头向后看,仿佛有什么恐怖的东西正在追赶他们。学生被吓得不轻,病也不看了,向学校跑去。

而在决斗之前,一个小卖部老板看见少年站在路灯下抽烟。起初老板没太在意,那时候不良少年太多了。然而,不经意的一瞥间,老板发现少年面前多了一个人,一个雾蒙蒙的人,和少年面对面站着,又缓缓散掉了,消失无影。老板惊恐万分,赶忙关了店门。

警察赶到现场的时候,陈深还站在原地,身上、手上、刀上都是血,一盒烟抽完了。他没有反抗,顺从地把手伸向手铐。

劫匪中一人伤势严重,若不是抢救及时,很可能丢了性命。陈深的父母从广东赶回,想花钱把事情解决,但没能成功。陈深那时17岁,于是进了少管所。案件在当年很轰动,上了省里的法制节目。电视里,陈深剃了头发,很瘦,穿一件偏大的劳改服,背弓着,头颅低垂,真的像个罪犯。我和小伙伴们看了很震惊,都不忍心再谈论陈深了。

经过这件事,学校、派出所、家长们都警觉起来,镇上从此太平许多,似乎一夕之间所有的帮派都解散了,打架斗殴的事情很少再发生。

大概半年后,我从堂哥那里知道一个细节:陈深同街的一个女孩被职高学生抢劫了。有三四天时间,女孩不说话,也不吃饭,经常没来由地哭泣,父母和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问堂哥陈深是不是喜欢那女孩。堂哥给了我一巴掌,说:“喜欢?你知道什么是喜欢?”我捂着脑袋,有些恼火。堂哥又说:“陈深经常去她家里租碟片。”

陈深被关了一年,出来后再也不是以前的陈深了。当然,我们镇也不是以前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镇了。陈深回家的消息几乎是以耳语传开的。我和小伙伴们还记得他,但我们的兴趣转移到了游戏厅。有时,我们在街上碰到陈深,他还是电视上的那头短发,仿佛永远不会梳大背头了,穿着朴素的衣服,样子倒像一个学生。他低着头走路,我们看到他时,也羞惭地低下头。

陈深的父母都留在家里,在街上开了家粮油店,严格看管自己的儿子。陈深从一个驾驶摩托飞向远方的少年,变成我们镇上的第一个宅男。父母经常把他锁在家里,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

我一直留着陈深的两把钥匙,只想亲手交给他,告诉他我办到了,把狗喂得很好。

一个周六上午,我来到陈深家外,最后一次翻上那个墙头,望见陈深在看电视。他依旧穿着那身朴素的衣服,端正地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放的不是武侠片,而是一个普法节目。整整一个上午,陈深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桌上的水没喝一口,普法节目一直在循环播放。

我像个窃贼一样趴在墙头,从未体验过如此漫长的上午。有很多次,我想叫陈深,但话语冲上喉咙,又生生咽了下去。临近中午的时候,我终于叫了声“深哥”,也可能是在心中叫的,因为陈深根本没反应。我又叫了一声,真实地叫了一声。陈深身子动了动,扭头望向门外。我说,深哥,向后看,我在墙头上。陈深转过身,但我不清楚他是看我,还是看我身后的晴空。他目光僵直,样子有些迷惑。我举起钥匙,原先酝酿的千言万语都说不出口了。

“深哥,钥匙还给你!”我把钥匙扔到窗台下。陈深依旧望着我,或我身后的某处,毫无反应。

“你多保重!”这话脱口而出,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陈深缓缓地回过头,望向电视。

我又看了看陈深的背影,有些模糊的背影,才从墙头上跳下来。往家里走时,我哭了。

岁月像一条不断分叉的河流,将我们带往不同的地方。陈深最终离开了故乡,跟着表兄去东莞学做模具。我的小伙伴们也大多初中毕业就走入社会,散布在东南沿海的工厂。我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学,当我开始工作时,他们多已结婚生子。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普及让我和曾经的伙伴们又建立了联系。然而,再聊天已不是当年的语境了。

陈深从未与我们任何人建立联系。我通过曾经的伙伴们,才知道他为人笨拙,学不会制模,一直在鞋厂打工,连个小干部也混不到。工厂不景气时,他首先被裁掉,一度找不到工作,在广东各地流浪。伙伴们都能轻松地找女朋友,换女朋友。而他年纪渐长,终于接近一个女孩,却是个小姐,骗光他所有的积蓄,又骗他办信用卡。相亲从未成功过,笑料倒是留下不少,家里准备给他买个缅甸媳妇,他又坚决不同意。2013年,他跟着父亲去了福建,开始在工地干活,那就是他以后的命运了。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聊到陈深,伙伴们就一个比一个兴奋,一个比一个妙语如珠。我看着滚动的聊天记录,心里疑惑他们是否还记得,曾经我们所有人都渴望追随陈深。

伙伴们最后一次聊到陈深,是在2015年12月。麻虾在群里发了四个字:陈深死了。外加四个逗号。很长时间没人回应,最后也不过是几声叹息。

我那时在上海工作,看到消息的时候正要下班。我要来麻虾的电话,立即拨过去。麻虾有些意外,只说不清楚,不知道,听家里人说的。我打电话回家。母亲说听到了消息,但不清楚具体情况,不过,陈深的母亲哭昏了过去。工位附近的同事纷纷离去,一些区域的灯关了,公司暗了下来。我魂不守舍地整理资料,准备晚上回去加班。就要离开时,母亲打来电话,说陈深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被钢筋扎穿了胸膛。我站在窗边,望着浦东璀璨的灯火,感觉十分寒冷,身子在发抖。母亲“喂”了两声,问我能不能听到。我说,能听到。母亲叹了口气,说起陈深的父亲。

陈深的父亲似乎疯掉了,不相信儿子死了,坚持说钢筋扎穿胸膛,冒出的不是血,而是烟。还说他一边从脚手架上下来,一边密切关注着儿子,绝不会看错:儿子没有喊叫一声,仰面朝天,平静地躺着,烟雾从胸口缓缓升起。当他终于下到地面,儿子已全部变成烟,在钢筋、水泥、砖石的丛林中盘旋,仿佛迷路了一般,然后一阵风吹来,消散了……

陈深的父亲没有带回陈深的骨灰,也未给陈深办过葬礼。此后一些年,陈深的父亲行走在街上时,经常毫无征兆地停下脚步,对遇到的人讲述陈深的消散。街邻们出于同情或好奇,默然听着。

而我,在年关返乡,行经镇上的广场时,数次看见南山上的两个黑点,移动在洁白壮阔的世界里,一前一后,时隐时现。

我点上一支烟,如年少时一样,一看就是很久。

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

银河,你好:

今天上午看到你因为我那一封卑鄙的信那么难过,我也很难过。我来向你解释这一次卑鄙的星期五事件吧!你要听吗?

你一定不知道,这一次我去考戏剧学院,文艺理论却考了一大堆《讲话》之类的东西,我心里很不了然,以为被很卑鄙的暗算了一下。那一天在你舅舅那里听他讲了一些文学,我更不高兴了。没有考上倒在其次,我感到文艺界黑暗得很,于是怏怏不乐出来了。后来我发现你也很不高兴。当时我还安慰了你一番对吧?其实当时我的心情也很黑暗。我向你坦白,我在黑暗的心情包围之下,居然猜疑起你来了。你生气吗?是半真半假的猜疑,捕风捉影的猜疑,疑神见鬼的猜疑,情知不对又无法自制的猜疑。我很难过,又看不起自己,就写了一封信。我告诉你(虽然我很羞愧),当时我在心里千呼万唤的呼唤你,盼你给我一句人类温柔的话语。你知道我最不喜欢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人,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是家里人也看不出来,而且就是有时家兄看出来时,他的安慰也很使我腻味,因为那个时候我想安静。这一次不知为什么我那么渴望你,渴望你来说一句温存的话。

后来的事情你知道。你把我说了一顿。我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小心翼翼、鬼鬼祟祟的伸出手来,被你一说马上就老羞成怒了。真的,是老羞成怒。我的眼睛都气得对了起来。我觉得一句好话对你算什么?你都不肯说,非要纠缠我。于是我写了很多惹人生气的话,我还觉得你一定不很认真的看待我,于是又有很多很坏的猜想油然而生,其实那些我自己也不信呢。

后来我又接到你一封信。我高兴了,就把上一封信全忘了。

这一件事你全明白了吧。我这件事情办的坏极了。请你把它忘了吧。你把卑鄙的星期五的来信还给我吧。

我们都太羞怯太多疑了。主要是我!我现在才知道你多么像我。我真怕你从此恨我。我懊恼的往家里走,忽然想起小时候唱的一只歌来,是关于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小面团。小面团唱着这么一支歌:

请你不要吃我不要吃我,

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

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了。我怎么解释呢?我不能解释。只好把这支歌唱给你听。请你不要恨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吧。

你说我这个人还有可原谅的地方吗?我对你做了这样的坏事你还能原谅我吗?我要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就是我这一次猜忌是最后的一次。我不敢怨恨你,就是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不怨恨。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你把它放在哪儿呢?放在心口温暖它呢,还是放在鞋垫里?我最希望你开放灵魂的大门把它这孤魂野鬼收容了,可是它不配。要是你我的灵魂能合成一体就好了。我最爱听你思想的脉搏,你心灵的一举一动我全喜欢。我的你一定不喜欢。所以,就要你给我一点温存,我要!(你别以为说的是那件事啊!不是。)

王小波 星期日

节选自《爱你就像爱生命》

有哪些你结婚后才明白的道理?

作者:曼吉

我结婚10年了,深深觉得男女的确来自不同星球。所以如果你想要他理解你,特别是女性特有的情况,不要指望他和你心有灵犀,要把他拉到你的环境里来。

十年前我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孕吐比较厉害,第一次孕吐的时候,冲到厕所里翻江倒海一通出来,我老公端端正正坐在电脑前研究他的火车时刻表(他是车迷),连头都不回一下。我觉得委屈,于是对他说:“我吐的一塌糊涂,你都不过来看一眼!”老公来了一句:“我过去看一眼你会舒服一点吗?”

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心理那个悲凉啊…… 那时候是没有知乎,不然我一定会在上面回答“哪一刻你对婚姻感到绝望?”

不过我运气很好,不久我就看到了一本书,时间久远已经不记得书名了。书上说男女来自不同的星球,彼此大脑绝不相同。我突然想起老公那句话“我过去看一眼你会舒服一点吗?”如果这句话不是反问句而是疑问句呢?我决定按书上说的试试。

于是下一次孕吐来临的时候,我冲向厕所的同时也叫老公:“我要吐了,给我拿点纸!”。老公立刻抽了几张纸巾跟我跑到厕所,看我吐的昏天黑地,不由地感叹“怎么吐这么厉害呢!”我不理他,吐完吩咐:“拿个毛巾”。老公顺手把架子上的毛巾扯下递过来,我瞄了一眼,暗暗叹口气继续教“我要湿毛巾搽脸”,这次他总算表现出来一个名牌大学硕士应有的智商,他拿了一条温热的毛巾过来,还带过来一杯热水。我靠在沙发上喝着水,老公也不去看他的时刻表了,和我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我喝完水,再问一句“怎样,舒服些没?”我点点头“多亏有你,现在好多了!”

再下次孕吐,老公已经知道拿着纸巾,毛巾和水以备我所需。到后来只要他在家,不管他在干什么,我一开始要吐,老公就能立刻把盆,热毛巾和水拿到我面前。坐到我面前,看着我吐完,再叹一句:“真是不容易!”。不用怀疑,他们虽然在干别的事情,但一定也在偷偷观察着你。就如同当年对你怦然心动之时偷偷看你一样。只不过那眼神里不再是羞涩,而是关怀。

孩子半岁的时候,一次我给孩子换尿片,发现尿片没有了,于是叫正在研究列车运行图的老公(没错,又是火车,那是我们之间的第三者!):“尿片没了,去楼下小商店买一袋上来吧。”老公立刻不满意了:“你上次怎么不一起买好,我幸苦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家看看电脑,你又叫我做事,我就不能歇会?”

我不理他,因为我知道这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朋友正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他口出怨言不是不愿去的那一方占上风,恰恰相反,正是打算去的那一方就要取胜,另一方在垂死挣扎而已,我只需耐心等待,等他抱怨完,再说一次“去买个尿片来”,他就会嘟囔着站起来,拿着外衣出门。出门时必定会大力将门摔上以示不满,不过不用担心,当他到达商店采买商品时,那点不开心早就到了爪哇国,甚至会打个电话回来问:“这有两个牌子,要买哪个?”等到买了东西回到家,男人还会哼个歌炫耀似的把东西扔到你面前:“是不是这个?”于刚出门时判若两人。

你看,男人和女人多不相同。所以在婚姻中当你觉得委屈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想:“他不爱我了!”“我真倒霉,我怎么嫁了这么个人!”“以前对我说过的话都是骗人的,我真傻!”不是的,请相信我们是因为彼此爱惜,彼此欣赏才走入婚姻的,爱并不是你想的那么脆弱,他依然存在,只是恋爱时他为你来到你的星球,结婚后想念自己原来的星球就又回去了,用他们那个星球的方式在爱你,你只是没有感受到而已。

既然夫妻来自于不同星球,互有矛盾再正常不过了,认清我们是不同的,然后相信夫妻之间的感情,发自内心地相信,这才是婚姻能持续的能量。——这是我结婚后才明白的。

来源:知乎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杀掉吗?

作者:豆子

都很惨。

以扬州十日为例,屠城一般是这样的:

负责围困该城的部队接到命令:「破城后可肆意搜刮屠戮」「十日封刀」。

意思就是只要把这座城池攻下来,士卒就可以进城搜刮、屠杀,以报复明军督镇史可法的死守,同时刺激清兵,使其亢奋。时限是十天,十天后封刀,不许再杀人。

那么作为一名清兵,你会怎么办呢?

进城后开始抢掠,顺便将人都杀死,这种做法无疑是很低效的。因为城里的百姓又不傻,知道城要破了,金银财富肯定都藏在了极其隐秘的地方,你就是把人杀了又能怎么样?重利之人是很务实的,即便是嗜杀者,在过足杀人瘾的同时,势必以死亡为威胁,迫使城里的人把财产拿出来。

搜刮有方略,其做法是:

每队分成若干股,负责一个片区,将该片区街道前后堵死,墙垣、沟壑,也放人盯守,不许一个人翻越、逃跑。

然后由一小队士兵从第一户开始索要钱财,不给就来一刀,两刀,或者三刀,通常三刀内人就倒地死亡。

如此,人没有不给的。给多给少无所谓,只要给就可以。

再来第二轮,因为市民也狡猾,知道如果自己有一百两,一下全给出去,再来一队人要,拿不出来,肯定就会死。

一般搜到看起来真的压榨不出来以后,就开始抓人。

要抓的人是所有人,包括城池失守的时候蹿下城墙,沿着屋顶跳到民户家里的明兵,他们通常藏匿在房梁上、床底下、地窖里。

在逃奔的过程中,因为面对清兵密集砍向身前的大刀,有些士兵十分慌乱,直接从城墙上跳下来,「丢盔卸甲,抛戈弃刃,有的脑壳碎了,流出了脑浆,有的摔骨折了,腿骨撅了出来。」能逃到民户家里的并不多。

也包括该街该小区所有男女老幼,妇女、儿童。想跑的就杀,很多人都蹿到屋顶上躲着,遇见清兵搜查就从这排屋顶跑到另一片屋顶,这样做有用,但最终还是没用。

此时开始号召所有藏匿的人们出来,并保证绝不滥杀,说一定给活路,大家要相信我们啊。

走投无路的人也就信了,聚集在一起,穷的、富的,男的、女的,抱着孩子的,一律用绳索连着捆着,被肆意驱逐。那天下着雨,路上泥泞,有的女的脚小,走不大动,就被噗噗两声砍倒。剩下的也只好继续走。

一般是把人弄进一个高宅大院里,这种院子是富户家的,该富户全家可能早就死绝了。

把门封好,问职业,留下几个做饭、缝衣裳的,女的全部留下,未来会有很多兵轮奸她们。再开始屠杀男性,一个一个地杀,如有人声称家中确实还有藏银,就派人跟着去取,可暂时保他一命,但不保证别的兵会把他弄走。

能幸存下来的是少数,即便藏在泥沟、坟地里也不保险,你能保证你不乱叫,你能保证别人不乱叫吗?「扬首则露顶,展足则踵见,屏气灭息,拘手足为一裹,魂少定而杀声逼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馀人」。

人在极端恐慌中藏在了偏僻之地,身上盖着茅草、苇席,可只要当兵的一来,提刀恐吓,就立即会有人尖叫,一齐求饶命的有数十人甚至百余人。

「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

能藏身的地方太少了,一天天的,就是杀人。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视。

十天后,能搜刮的都搜刮了,人死得差不多了,也就封刀了。

这是清兵攻陷扬州的情景。

其实只要是屠城,大略都是如此的。

来呀:知乎日报 微信号:zhihuribao

玩心重是好事儿吗?

达令欧尼说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盖一癞虾蟆,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清. 沈复《童趣.浮生六记》

一.好玩儿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一半

德国的幼儿园,1岁到6岁,上小学之前,孩子们最大的任务就是“玩”。玩是人的天性,我们本就是在自然里打滚的动物,只是在高楼大厦夹缝长大的孩子们,“玩”的天性被成堆的家庭作业给掩埋了。

初中课文《童趣》,寥寥几字,把“玩心重”诠释得十分到位。关于童年玩心重的经典文学描述多不胜数,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以及小说《社戏》,让我们在文字世界里,读到了另一个迅哥。那些与小伙伴田里偷豆烧烤的事儿,相信在乡间长大的人都懂。长大后,多少还会怀念那个爬树,摸鱼,在田里看繁星的童年。

文豪的童年,多是玩心重的,他们超于常人的思维模式与敏感,可以让他们在玩中,伸长了全身的触角,去感知这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注意力以及独处的能力就是在“玩耍”中训练而成的。而这些隐形的生活重要能力,被父母忽视了。父母能看到明晃晃的成绩,却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快乐人生,需要“会玩”的能力。

“玩”这件事儿,是我“修炼自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环。

一个人如果没有“玩心”,那一板一眼的生活也许能过得很有条理性,但是缺少了乐趣的生活,是无聊的。生活是好玩的,是充满冒险的,是需要一颗童真的玩心去享受其中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人一生一半的成功,也应该是始于童年。

那么一个充满童趣的童年,这样的人生,在成年后,遇到了困苦险阻,都保持一颗童心去面对,那么生活的难题,就如同沈复笔下的癞蛤蟆,也许猛然间吓了我们一跳,但是神定之后,抓住这只蛤蟆,狠狠地抽上几鞭子,赶到别处,就是了。

二.Study hard ,play harder .

上周三,意大利同学邀请我去波罗的海玩,我纠结了一天,因为要请半天假,我不知道我的德国上司是否会接受我“以玩为目的的请假”。

当我告诉上司,我要去玩一下,上司看我这么纠结,笑死了。她看了一下日程,说不影响工作,下周再加两小时班就好了。在欧洲,玩,可是正经事儿!

他们对房子和车子没有那么固执,工作的主要动力,除了生活的吃喝住的基本花销外,重要目的还是出于玩。一年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度假,法定带薪节假日是28天左右。

回到国内,我所认识的朋友,工作努力有成就的,多是热爱旅行,或者其他的爱好的,他们在工作上认真玩命,在玩这件事儿上,也是认真的。

Study hard ,play harder .

认真学习,玩命玩耍。

马云的玩心,可以从他年会上扮ladygaga上,展露无遗。他高中本就是一个爱玩的孩子,无心读书。万科集团总裁王石,他酷爱攀岩,登珠穆朗玛峰登上了瘾,据说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旅行和攀岩。

名人爱玩这事儿。

我从什么时候,学习开始真正变身学霸的,是从课下不再一味地低效率学习,在有限时间学习,然后狠狠去玩儿,专心去玩儿后,玩好后主动地,专心高效地学习工作,一张一弛,形成一个积极循环。

大学期间,接触到了旅游行业,这一行确实是一个很需要“玩心”的行业。真正会玩的人,才能做好旅游业。一个出色的导游告诉我,只要他想着,是跟远方的朋友见面,带朋友玩,那么接团之前就不会那么紧张。

因为玩心重,我学了旅游,玩了大半个中国后,还是不够,我又自学英语,想多去几个国家旅行。因为玩心重,爱旅行,接受不了一周工作六天,一年5天带薪休假的常规工作。

毕业后迷茫焦虑,连着跳槽,在德国打工旅行,玩了一年,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钱很重要,但是玩更重要!我希望找到的工作,是能给我时间玩,后来终于跳到了一份工作,转正后有一个月的带薪假期。

现在在德国做了幼师,主要工作就是陪孩子们玩。幼儿园有很多玩具,我自己都没见过,让孩子们展示给我。每天去户外的花园玩3到5小时,定期组织秋游,我每天以玩的形式工作。在工作时间,我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做瑜伽,深蹲。孩子们哭闹了,就放音乐,带着孩子们一起跳舞。

孩子们很敏感,如果你是一个好玩的人,他们会被吸引,主动围在你身边冲你没心没肺地笑。

三.感情世界里的玩心儿

从懵懂的中学期,我开始暗恋的男孩,不仅仅是长相帅气,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会玩”。那些在球场上,体育场上玩得溜溜的男孩,总能吸引一大帮女孩痴迷尖叫。

成年后,希望寻得的伴侣也是能玩到一块去的,有共同的爱好,一起看世界,分享每天生活中寻得的乐趣,一起探索更多的乐趣。至少我是一个玩心很重的人,我希望找到的伴侣,也能会玩儿。

一个玩心重的异性,对我而言,会充满了吸引力。会玩的人生活,像翻开一本充满未知的图画书,每翻一页都是全新的故事。

正如鬼才兼情种王小波,他在《黄金时代》描述了知青王二与乡村女医生陈清扬风流韵事。很多读者以为是王小波的风流自传,后人推测,很有可能是他的性幻想。书中搞怪的王小波称男女之事是“伟大的友谊”。

王小波是公认爱玩的男孩,对世间充满了嘲弄与戏谑。后遇到李银河,一颗心全部献给了李银河。他写了很多封情书,情书开头多是:“你好哇,李银河。”

一个“哇”字,让读者读到一个好玩的大男孩,他对爱情特殊的表达方式。他的玩心重,可以在感情上转化成为一种独有的浪漫,比如在五线谱上写情书给李银河。

在感情这件事儿上,我十分同意这句钱钟书写给杨绛的话:

“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在婚前,我不管你有多爱玩,有过多少个陈清扬,但是婚后,你所有的“玩心”,请用在对我一个人的浪漫上。

玩心重,这事儿,当然是因人而异的。

再说,玩心重,“重”到何种地步?如果已经玩到上瘾了,自己已无法控制,当然会过犹不及。但总体而言,我认为玩心重,在未伤害他人利益,并在自我控制范围内的,那么是一件好事儿。

罗永浩讲学英语的演讲,非常有趣,他聊到自己早年恋爱的事儿。他说自己身边的哥们很多早早结婚了,而他还在一直换女友。等到后面,他稳定下来了,跟已婚哥们聚会,哥们却带着婚姻外的小女友们来聚会。

他很纳闷,这个“玩”的顺序是不是弄翻了?

他认为,感情上的“玩”,在年轻时是有好处的。婚前,多交往几个女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如何和姑娘相处,这对日后的婚姻生活很重要。但婚后,是经过“玩腻了”的状态,心稳定下来,决定踏实过日子了,婚后的“玩”,就伤害了家人的感情和利益。

身边听过不少案例,早年大学里谈过一段恋爱,毕业后就结婚了。婚后一方觉得有点可惜,应该多试一试,然后婚后,在暗中偷偷弥补早年没有尝过的“鲜”,比如《三十而已》里的许幻山。

跟闺蜜们聊天,她们聊到交往的男友,若是一本正经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有其他的异性朋友经历,从未有‘玩’过”,闺蜜和我一致认为,从没有玩过,那么婚后是否能耐住余生的重复繁琐呢?

豆瓣上评分9.1的英剧《性爱自修室教育》,讲述了欧洲的小年轻们,大大方方地谈恋爱。现实生活中,欧洲的父母也确实是公开支持年轻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在感情世界里自由探索与“玩耍”的。

感情世界的“玩”,在年轻时,是探索世界,学习处理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玩腻了,心定了,对婚后稳定是有帮助的。一直玩不腻,说明不适合成家,那么也不必去耽误伴侣,直到婚后才发现更适合一个人,或者婚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异性恋。

晚婚是当代婚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婚前痛快玩过的人,婚后也相对会心更定一些吧。但是如果已经结婚后,还是出格的玩,这当然就过分了,我就不多议了。

其实玩心重是好事儿吗?这个世上有绝对的好事儿吗?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的。玩心重,这件事,在感情世界里,放在玩弄感情,那么是一个筛选项,如果伴侣玩音乐,热爱旅游,摄影,单纯是喜欢玩,并且带着孩子家人一起去玩,玩心重就是一件好事儿啊!

结语: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汪曾祺的书名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揣测,问这个问题的人,一般都不是“玩心重”的那个人。因为真正玩心重的人,是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坏事的。

他们享受自己的爱好与生活,过得忘乎所以。一般是家人和伴侣有玩心重的,然后提问者比较担心。没有什么是纯粹的好事儿与坏事儿,只有当下活得开心,是正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