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桌面——一名大四学生的桌面布置哲学

先简单聊聊这次桌面布置的契机吧:

2019 年下半年,我住在校外
元月 14 号,我回到家,这一待就是大半年
返校之后,我打算从校外搬回校内
在学校方面,我住的宿舍也换到其他公寓楼
所以,我需要把原宿舍的一屋子东西全部带到新宿舍
当然,校外租房里的一屋子东西也要带到新宿舍
当然,疫情在家这大半年所添置的东西也要带到新宿舍
总之,当我安顿下来之后,宿舍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箱子,这还不包括从家里寄来并且还在路上的行李。

好消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在进行了 5 年的大学长跑后,终于步入大四的轨道。六年大学生活也意味着我对新宿舍开荒与工作空间布置方面更加轻车熟路,也有着更多的发言权。所以,这次就借着这个机会,聊聊一名大学生可以如何改造自己的桌面以及工作空间,使之无论从观感还是使用体验上都更加宜人。

本文还是本着目标导向的原则,先原理后方法论。

啥是「有限桌面」
既然是大学宿舍,那么桌面改造自然有着诸多的限制,所以我姑且把它称为「有限桌面」——有限的空间大小、有限的预算、有限的改造余地等等,各种各样的限制。

有限的空间大小
桌面不仅仅是桌面,而是一个「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整体私人空间。这个空间寸土寸金,我们需要在面积不大的桌面以及书架上摆放所有需要用到的物品,最好还能实现「工作生活娱乐分离」的目的。

有限的预算
我们没法花很多的银子来进行改造。作为普遍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大概率不会去选择类似于 ScreenBar 屏幕挂灯等一看就很「布尔乔亚」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杠杆」,用更低的成本去撬动相对舒适的体验。

有限的改造余地
不同的大学宿舍会有不同的既定布局与细化限制。

拿我的学校举例,既定的布局是这样的:

桌面后方是唯一的插座
上方是一个书架,分为上下两层
下方是常规的办公桌抽屉
侧方紧挨着是一个衣柜
此外,我的宿舍没有空调风扇,每晚 11 点断电,等等。这些限制都会直接作用于我选择桌面物品的原则,比如我必须购买一台可以插电断电两用的大风力台扇,插排需要提前规划好位置,书架也需要在「放书」和「放生活用品」之间找到平衡。

什么样的桌面才算「合适」
「合适」这个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恰当的职能转换或融合、称心如意的使用体验、舒适的观感。说人话就是:能干哪些事、好不好用、好不好看。

恰当的职能转换或融合
这个讲起来可能比较抽象:桌面是为了承载某种职能而生的,布置桌面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某种生活场景(比如办公、阅读等等)。

只是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生活场景不止一种,而桌面只有一块。所以它需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办公桌、工作台、写字桌,甚至充当网吧。一块理想的桌面,应该能够在各种职能之间切换自如。通俗点讲,就是当自己从「工作状态」切换到「娱乐状态」、「阅读状态」时,桌面能够快速「变身」成各个不同的版本。

如果这样实现起来有点困难,也可以把要求适当降低,退而求其次将它改造成一块可以把各个职能融合起来的「综合性桌面」。

此还有一件一定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功能区的划分,让桌面「专区专用」。一般来说,应该先确定桌面上最高效的工作「甜区」,再让剩下的区域各自扮演不同的职能。

针对整个工作空间而言,划分功能区也同样重要。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凭着意识流把各种物体归类摆放,比如牙刷牙膏放在一起,天经地义。但是东西一多,就需要给工作空间「分块」。有些东西是常用 / 日用的,所以要便于拿取,可以放在储物架的下层。而上层物品相对不那么常用,用一次之后收拾好就行。

称心如意的使用体验
打开各大电商,想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商铺中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生活用品,甚至比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还要难。虽然生活用品便宜、随处可以买到,但是可以供我们选择的其实不多,很多物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都得打个问号。在营造桌面物品的「高级感」方面,我有一些选择技巧,来帮助你「弯道超车」。

首先,我想要聊两点:

高级感无关价格。和对于同样价位、同样功能的物品,有的就可以带来高级感,有的却一看就显得很廉价。
并不是所有的「宿舍神器」都很神。相反,绝大部分都是华而不实的,实用的那些也未必就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要保持冷静的判断。

琳琅满目的「宿舍神器」
而对于桌面物品的选择,我有几个大的方向:

材质
能用哑光面的就不用亮光面。哑光面带来的高级感是一种「微纹理」的强质感,而亮面经常会反射一些不必要的光线,干扰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亮面的物品买回来真的帅不过三天,然后就会布满划痕。

颜色
能用纯色的就不用印花。不仅不要印花,什么条纹、波点、甚至撞色,统统不要。纯色所代表的高级感是一种「做减法」的干净,不需要各种和主题不搭调的花纹来画蛇添足。

护理用品
尽量多用分装瓶。分装瓶带来的高级感是一种「Pro 感」,可以从细节上给人一种「生活家」的感觉。同时,分装瓶也可以让花花绿绿的护肤品从风格上得到统一。

DIY
无论桌面怎么布置,都应该老老实实借助工业化的力量,尽量不要DIY!虽然我知道作为大学生,平时总有一些闲得无聊的时候,采用 DIY 生活空间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无处安放的雅兴。但是,现实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连起码的「边缘整齐、表面平整」都做不到,视觉效果大打折扣,DIY 的结果往往就是——四不像。

话说回来,常用的生活用品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在摸不准自己的需求的时候,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大胆买,时间会告诉你哪个更合适。这些日子自己在整理的时候,也越发有这样的感觉:有些物品,买时都认为它可以陪伴我们四年,但是随着审美和需求等因素的变迁,它们就和眼前人一样——留不到最后。

光线
光线在影响高级感的因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宿舍条件的天然限制,使得我们对采光没有太多的改造空间,但是作为要陪伴自己整个大学生涯的桌面,至少也应该有一盏拿得出手的台灯。

如果想要在宿舍快乐地学习,一盏护眼灯是重中之重。选购的指标主要看这几点:显色指数不低于 Ra80、中心照度不低于 250 勒克斯。

舒适的观感
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脱离枯燥的高中,随着表达欲的增长,个人的喜好与审美也在逐渐成型,自然会对桌面有更多个性化的需求。然而请允许我泼一盆冷水:包括我本人在内,大多数刚步入大学的朋友,心中所谓的收纳美学,仅仅处于脱离了淘宝爆款的层面。

审美这个话题虽然听起来很玄学,但说来说去不外乎两点:符合普世的美学、符合自己的个性化审美。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意义远大于后者。

符合普世的美学
普世意义上的美,我的理解是:第一眼看上去比较赏心悦目,并且在整体风格、色调搭配、收纳方式等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原则性错误——是的,有时候观感舒适即意味着「少犯错」。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一种「预想法」思维的参与。

预想法是著名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前期拍摄时要预想这张照片想要达到的效果,再来根据这个预想的效果来调整前期拍摄的方式。

桌面布置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需要提前构想出自己想要的工作空间风格,然后再根据这个风格来采购物品。

整体风格
活泼一点?稳重一点?时尚一点?简洁一点?朋克一点?复古一点?都可以,重要的是风格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变更,并且所有的物品都要围绕这个风格,互相呼应。

对于是否要体现「风格化」,一个普遍的规律是:风格化的程度往往与第一眼观感成正比,与耐看程度成反比。通俗来讲就是,风格化越强烈,越容易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越不耐看。

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简洁素净一点,不会出什么大错,生活用品搭配起来也较为容易。

色调搭配
颜色方面,梁景红老师的《色彩设计法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对于桌面布置同样适用。在这里我把色调搭配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种。

黑白灰是一种容错率很高的色调搭配,养眼,而且不显得太过「类型化」,并且可以让桌面显得更整洁有序。

彩色的加入使得搭配难度变得更高,因为需要额外考虑自己桌面上的东西与之是否相称。比如选择红色,那么生活用品中也应该适当加入同频的红色来进行视觉引导与强调。

如果想要加入彩色的元素,最好确保整体的颜色不超过两种,并且尽量采用大色块来让视觉效果更统一,摒弃条纹、波点、贴图等等缺乏高级感的元素。此外,纯色尽量挑选低饱和度的颜色,也就是不那么艳丽的颜色。适当带点灰(比如著名的「莫兰迪配色」)可以让颜色具有更强的高级感。显而易见,这样搭配的难度就明显上升了很多。

此外,所谓的实物图案也尽量避免。大学宿舍的桌面和书架有着各种各样的拐角,也很少出现大块的平面。如果采用实物图案的话,首先想要保持花纹的完整性就是一个挑战,更不用说实物图案用在桌面上是否符合现实逻辑。

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我曾经采用过砖纹来贴满整个工作空间,被舍友形容为「住在灶里」。画面太美,图就不放了。

收纳方式
首先,不迷信所谓的「收纳神器」,包括各种篮、框、盒等等,还有近几年很火的洞洞板、铁架等等模块化的收纳工具。其实,相比于绞尽脑汁做桌面收纳,不如把能拿走的东西尽量拿走——既然难以收纳,何不干脆让它们待在别处?

我眼中正确的收纳方式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第一要义是整理线材。对于不常移动的线材,原则上要利用一切「暗空间」,尽可能减少线材裸露,所有能走背线的地方都不要走明线。而对于经常带来带去的充电线,则恰恰相反,应当抛弃收纳的想法,怎么方便易拿取怎么来。

第二点是不乱放东西并且勤收拾。就好比计算机桌面一样,有时候在当下整理得再完美,过不了三天就还是老调重弹,因为桌面上再一次放满了各种临时物品:擦完手的抽纸、随手甩在一边的随身包、拆完没扔的快递盒子、吃了一半的零食等等,各种各样想到的想不到的杂物。所以,想要保持整洁,必须管好自己随意放东西的手。

最后,在不影响功能区的职能的前提下,再慢慢考虑克制地添加收纳工具。

符合自己的个性化审美
少犯原则性错误,比宣扬自我的个性重要得多。而当桌面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之后,就可以考虑适当添加一些自己喜好的元素了。添加个性化的成分时,需要注意一点:最好可以让它们形成特定的「个性化区域」,这样就不会破坏整体的风格。

拿我的桌面举例,我可以在桌面后方的墙上贴一台自己喜欢的挂钟,旁边再挂一些相框,洗一些自己拍摄的照片,这样我就把个性化的区域限定在「桌面后的墙上」这样一个特定的边界里,不显得杂乱无章。

方案还没落地,可以脑补一下
我的桌面布置方法论
洋洋洒洒,写了太多的原理。接下来就从上面提到的几个维度,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桌面方法论吧,希望可以抛砖引玉,给你带来灵感。

恰当的职能转换或融合
首先从桌面本身开始。我把桌面分成了 A、B、C、D 四个区域。

离自己最近的 A 区是我的「黄金工作区」,也是效率最高的区域。和大众化的电脑桌一样,我在这里铺了一张鼠标垫,然后放上打字超爽的青轴机械键盘和有线鼠标。
离自己的较远的 B 区则是一个「后备区」。除了一台 24 寸显示器之外,还放置一些暂时需要归置的物品,以及一些「强需求、弱存在感」的物品,比如蓝牙音箱等。这些东西日常生活都不可或缺,但是我又不是那么想让它一直出现在视线里,那么显示器可以很好地做一个遮挡。此外,一个备用的插排也放在了 B 区。
左侧的 C 区是一个专属「充电区」,主插排上固定插着一台 65W 的 PD 充电器,它是我所有电子设备的食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只要设备没电了,往左找充电器就行。此外,我把几素的桌面风扇也放在了这里。
右侧的 D 区就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喝水区」,放着一台几素上水器和一个 Rivers 随身杯,作用只有一个:接水喝。
对于我来说,这张桌面平时用得最多的情况就是当作一台电脑桌,所以这就是它的第一个形态。

事实证明,在宿舍里组台式机最好不要买 ATX 的主板,不然就会像我一样,无论把机箱横着竖着侧着站着躺着趴着 jojo 立着,都无法顺利放上桌面,甚至连桌柜里都放不下——总是就差那两三公分!万般无奈我只能把机箱扔在地上了。

总之,在这个桌面形态下,我可以很方便地用它来剪辑视频、编辑照片、网上冲浪、以及在《守望先锋》里成为一名合格的死斗白金麦克雷选手。

接下来聊聊在其他使用场景中,桌面的职能转换。

学习桌
当我需要学习或阅读的时候,我可以把显示器整体往右移动,然后将键盘和鼠标全部移到 B 区,这样,A 区就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 iPad、Pencil 和书本。左侧的桌边还固定着一台工作灯,从左往右洒下的光线就可以方便我阅读与书写,如果需要用到钢笔,也可以直接从书架的最上层拿取。这个形态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一直困扰我的「宿舍里没地方学习」的问题。

当然了,即便不作学习阅读之用,老朋友送我的这只 Ra97 / 450lx 的灯泡也可以在我修照片时提供帮助。

办公桌
当我需要轻度办公的时候,也许一台台式机就会显得太过庞大,这时候我也可以同样采用学习桌的形态:把显示器整体往右移动,然后将键盘和鼠标全部移到 B 区。不过这时 A 区放的是一台轻薄本加上静音的罗技鹅卵石鼠标。这时候,轻薄本可以方便地用 C 区的 PD 充电器进行充电。如果我需要的话,也可以使用扩展坞,将后方的显示器作为分屏来使用,或者用随航功能将 iPad 作为分屏。这样,桌面顺利变成了一张办公桌。

餐桌
显示器不用移动,键盘往 B 区一推,外卖就可以放在 A 区,然后就可以一边吃外卖一边看下饭视频了。

考虑到桌面和书架是一个整体的工作空间,所以我需要把上方的书架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第一象限用来专门摆放手冲咖啡原料和器具,包括云壶、分享壶、手磨机、滤杯滤纸、豆子、秤。放在最上层的原因是,它们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且要用的时候全部取下来,用完洗干净再全部放回,会很整洁。

第四象限用来专门摆放各种理护用品。这里我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如果把所有护肤品全部排开的话,确实看着很整齐,但是实际上想要拿取后排的物品就会很不方便。所以我用一些闲置的盒子垫在了后排,形成阶梯状,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件物品拿起来都很顺手。由于时间匆忙,我就没再添置分装瓶,不然还可以更好看一些。

第三象限的左侧放一些常用书籍,右侧放置自己的摄影系统,包括相机、灯、滤镜、电池、八爪鱼,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我把和相机相关的所有充电器和线全部放在了抽屉里,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这个区域同样是个「甜区」,因为一抬手就可以拿到。对我来说,把书和相机放在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同样,摄影系统的立式布局也是尽量为了方便拿取。

第二象限暂时没什么可以放的,左侧继续放一些矮一点的书籍,与下方的书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区域。中间放一些买回来没吃完的零食吧,要吃的时候站起来取就行。

到此为止,我的桌面连同整个工作空间的布置就介绍完了,整个空间并没有用到任何收纳筐 / 收纳板,但也井然有序(至少我觉得是这样,嘿嘿)。显然,我的个人物品远不止这么多,剩下的我就全部收进牛皮纸盒抽屉,堆在其他地方,并贴好标签。

称心如意的使用体验
这个话题怎么说呢?你看,少数派的鼠标垫、少数派的风扇、少数派的随身杯、少数派的上水器……那我不敢不称心如意呀!

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我选择的这些物品,基本都具有很强烈的数字生活气息,很契合我桌面的整体风格。用我一个女生朋友的话说就叫:一听就很「互联网+」。那既然这样,就走一个「数字生活家」的路线吧。

这个风扇有讲究,是我今夏最值的单品。之前提到我们学校的宿舍没有空调电扇,晚上 11 点还断电,所以所有人的桌面上都少不了风扇。夏天很热,宿舍里更热,宿舍以上铺为最热,装了蚊帐的上铺比最热还热,晚上没有风扇和充电宝基本就活不成了。但是众所周知,USB 供电的风扇风力大多小得可怜。几素的这个风扇,好看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可以插电 / 断电两用,平时在桌上用,熄灯之后直接带上床,内置四节 18650 供电,吹一宿不成问题。另外,它的自然风模式可以说是我体验过的「最自然的自然风」,而且风扇噪声很微弱。这几天每天洗完澡之后,等待我的就是一个凉风习习的美好夜晚。后来,我果断就把之前买过的所有张牙舞爪五光十色的风扇全部该卖的卖、该送的送了。

几素的上水器也是快乐源泉之一,当时买它的时候本着「好不容易大四了,对自己好一点」的朴素想法,而目前它已经稳稳占据我桌面的 D 区,给我的懒人生活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舒适的观感
这个有必要展开讲一下。

就如刚才讲到的一样,我刚开始布置的时候,考虑的是一种「数字生活家」式的素净风格。所以全部的内容都围绕它来设计。

首先,我用墙贴把桌面和书架改成了白色(这也是整个桌面上仅有的 DIY 成分)。在杂乱的宿舍里,这是我能够想到的最显干净的颜色了。
然后,桌面后方的墙上我选择改成黑色,这样在视觉上不至于太单调,也可以起到分割视线的作用。重要的是,我平时经常会用相机拍一些小玩意,黑色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背景板。
最后我想了一下,又把书架的内框也做成了黑色,同样起到视觉引导和隔离的作用,并且与黑色的背景有一个呼应关系。

此时,大的格调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物品颜色的选择。桌面上的鼠标垫、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全部是黑色的,而风扇和随身杯则是深一些的绿色,这样色调就得到了统一。另外,我还选择了白色的抽纸盒,避免软塌塌的抽纸破坏整体的观感。书架上用来制造层次的旧包装盒是白色的,可以和书架融为一体。

关于线材整理,左右双插排的布局让很多线缆可以就近存放。我尽量在 A 区和 B 区不留明线,多利用桌子背后的暗空间,将鼠标键盘的线从桌子正后方绕到侧面的机箱,并且连书架上的电动牙刷和 C 区的风扇都坚持走了背线。

到目前为止,桌面其实也应该算是放满了,但是各个区域各司其职,并不显乱,并且观感也尽量做到和谐统一。

「有限桌面」总结
最后,再让我们回顾一下最初的问题:面对「有限的桌面」,我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规划的?

空间大小有限,所以我不得不让桌面扮演多个角色,并划分出特定的职能区,目标是让一张桌面实现多种场景之间的转换。
预算有限,所以我用淘宝随处可以买到的便宜墙纸来进行改色,选择了便宜好使的宜家工作灯和 E27 螺口灯泡来照明,购买了抽纸盒、上水器等不太贵的小物件来让自己「过得更好」。在规划立体空间时,我并没有急于购买洞洞板等收纳工具,而是利用了素色的旧包装盒。
改造余地有限,所以我在现有条件下把线材走得更考究。为了让狭小的空间显得更整洁一点,我不得已而采用了「插排串联插排」的方案来曲线救国,并且桌面上尽量少放物品。
十天时间,很仓促,还有很多一直想要实现的地方没能够实现:比如在桌面上加入绿植、做好书架防尘、适当地进行克制的个性化装饰等等。在你手中,这些个性化的部分也许就是桌面改造的点睛之笔。

文中提到的这些,很中性、很朴实,这就是我的「数字生活家」式的有限桌面。也许在你看来,它并不像大多数类似的桌面那般一眼看上去就很「布尔乔亚」,并没有那些在数字生活领域里人尽皆知的尖货,一些实用单品也都价格平平。但是我很自豪能够自食其力拥有这一切,让它们陪伴我整个大学生活。对我而言,在每个月一千多元生活费的平均水准框架下,我已经过得足够好了。

「桌面布置」到底意义何在
8 月 28 号,我来到空空如也的新床位。十天之内,我基本将它布置成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其实这已经是我大学里换的第四个住处了。而每当我换一个新的住处,花一周多的时间来改造自己的个人空间时,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为什么要布置得这么考究?
能在这住几年?
就算住到毕业,不还是得走?
不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不也一样过?
我确实尝试思考过「桌面整理」的意义。但是,当「得过且过」的风气不断地蚕食着身边大学生的秉性,当「实用主义」逐渐演变成「功利主义」、演变成「懒」和「缺乏自理能力」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生活中所剩无几的仪式感(有的甚至称不上仪式感)在数不清的场合中被一句「别整那些没用的」完爆得体无完肤……我也不知道这样坚持到底意义何在了。

我只知道要把物品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毕竟这是我每天都要待的空间,我起码应该让它看上去像样一点。

也许等将来回忆这些的时候,我会很庆幸:庆幸自己在显得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时候,能够保留生活的本心;庆幸自己当初没有为了趋同,而毁掉了自己的异禀。

大闸蟹避坑指南 2.0

为什么你买不到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什么时候的大闸蟹最好吃?如何辨别死蟹?如何挑出一只好的大闸蟹?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对大闸蟹会有更清晰的了解。

1. 很多人以为中秋节的大闸蟹最好吃,其实不然,古人说“九雌十雄”,意思是农历九月吃母蟹的蟹黄,农历十月吃公蟹的蟹膏,一般从阳历 9 月份下旬开始吃母蟹,进入 10 月下旬后吃公蟹。天越冷,蟹越好,郁达夫说过: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

2. 吃蟹要应时而食,一般来说,母蟹比公蟹先成熟,个头小的螃蟹比个头大的螃蟹先成熟。所以 9 月下旬螃蟹刚刚上市的时候,建议先吃 2 两的小母蟹,后面再慢慢吃更大的母蟹;等进入 10 月中旬,公蟹也开始可以吃了,前期公蟹蟹膏不多,到 11 月就软糯粘牙了。

3. 母蟹的最佳赏味期在 10 月份,到 11 月后蟹黄基本结成硬块,清蒸的话口感较柴且干,失去原有的腥香味了。

母蟹的蟹黄
4. 并不是说后期的母蟹就不值钱了,此时的母蟹无论做香辣蟹还是醉蟹,抑或是挖蟹黄做秃黄油,都是非常好吃的。

5. 公蟹的最佳赏味期在 11 月份,此时的公蟹蟹膏晶莹剔透、软糯粘牙,吃起来就像一块五花肉般迷人。而且不同于母蟹,公蟹可以一直吃到过年。

公蟹的蟹膏
6. 蟹黄是母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黄色、味鲜美;蟹膏是公蟹精囊的精液与器官的集合,为半透明、粘稠有点腻的胶质。所以吃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想这到底是什么,好吃就行了。

7. 所谓六月黄是指蜕壳到第三、四次的童子蟹,一般在农历六月份上市,主要吃 2 两左右的公蟹。清蒸的六月黄蟹黄微苦,一般做香辣蟹、面拖蟹等红烧做法。

8. 捕捞过程中,有的大闸蟹的蟹钳蟹腿会断掉,这种称之为次蟹、残蟹,数量不会很多,一般蟹农会自己吃以及送亲戚朋友。

9. 方便的话,可以自己去大闸蟹原产地,找当地蟹农买新鲜的次蟹,价格美丽,吃起来也基本没差别,运气好还能用很低的价格淘到大规格的次蟹。

10. 去大闸蟹原产地玩,路边通常会有很多卖螃蟹的,打着自产自销的招牌,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很可能你买的 3 两螃蟹只有 2.5 两,因为螃蟹刚从玻璃缸里捞出来称重是有水分的。

11. 快递大闸蟹要内置冻硬的矿泉水瓶,并把泡沫箱封死,这是因为在密封冷冻的环境內,大闸蟹会快速降低新陈代谢,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确保收到手上还是活蹦乱跳的。

12. 每一年,中国会消费 50 万吨的“阳澄湖大闸蟹”,然而正宗的阳澄湖每年产量仅有 2000 吨左右,连 1% 都不到,剩下的都是来自外地的大闸蟹,也就是传说中的洗澡蟹。

13. 事实上,洗澡蟹也并不是真的把外地的大闸蟹放进阳澄湖里养一段时间再捕捞出来,那样做效率太低,也容易造成螃蟹损耗,得不偿失。通常做法是运回来了直接快递发货。

14. 一分钱一分货,网上卖的很便宜的阳澄湖大闸蟹,99% 是李鬼。一套包装配件成本要 10 元,一盒螃蟹的顺丰快递费要 50 元左右,剩下几十块还能给你什么好的螃蟹?再说商家还要留出利润空间,总不能亏本吧?

15. 大闸蟹分两种——湖蟹和塘蟹,湖蟹是在天然湖泊中围网养殖,塘蟹是在人工水塘中养殖。今年全国大闸蟹产量在 80 到 90 万吨,有 95% 以上是池塘养殖的,即塘蟹。

16. 简单来讲,湖蟹不一定多好,塘蟹不一定很差。湖水活,出的蟹凶猛一些,不过如今塘蟹的养殖技术也发达,且品质较稳定,湖蟹出来不如塘蟹的,比比皆是。总体还是要看蟹农的养殖水平和平时投放饵料如何。

17. 国家大力推进退网还湖,太湖已敲定拆网,阳澄湖也放出消息,在 2021 年退网。所以不出意外,几年后我们吃的大闸蟹就全是塘蟹了。

18. 一般来说,动辄号称在阳澄湖有上千亩养殖面积的卖家,都是瞎吹的,毕竟阳澄湖的面积才那么点大。

19. 青背白肚并不是阳澄湖大闸蟹的独有特征,其实大家都是长江系中华绒螯蟹,长得都差不多,你要把阳澄湖和其它湖的螃蟹放在一起,基本上你分不出来。

20. 蟹扣,也就是防伪扣这种东西,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大批量采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主要起个心理作用。

21. 大闸蟹吃避孕药是假的,因为我们(蟹农)自己也要吃螃蟹。我们这喂的都是螺狮、小鱼、虾子、玉米、大豆等等高蛋白食物,这样大闸蟹才能肥得流油。

小鱼和玉米混合而成的螃蟹饲料
22. 给大闸蟹打针注水来增重也是假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螃蟹死亡,死蟹都是包赔的,死一只少的赔几十元,多的上百,没人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23. 一只好的大闸蟹,它的气质和一般的螃蟹是不一样的,一眼看去,背生青光,色泽发亮,凶神恶煞,不怒自威,气场强大,一看就知道是好蟹。

24. 如何挑一只好蟹?除了上面的观气之法,也可以看青色蟹壳和白色蟹肚连接的地方,如果饱满鼓胀,微微泛红,不要犹豫,这就是一只红膏蟹。

这个我们称之为翘屁股,也叫顶盖肥
25. 母蟹看屁股翘不翘,公蟹看胸壮不壮。胸指的是公蟹的三角尖脐处,如果看起来鼓鼓的,说明这个公蟹肚子里有料,也就是蟹膏很饱满。

26. 再分享一个挑选肥蟹的法子,螃蟹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沉重坠手有分量的,不要犹豫,这就是一只肥蟹。

27. 还有一个法子——捏蟹腿,如果摸上去蟹腿坚实有力,恭喜你,这也是一只好蟹,我们这里称之为钢筋腿。

28. 好蟹的标志之一是青背白肚,不过大闸蟹的肚子并不是雪白就好,那样很可能就是洗刷过的,正常应该是乳白带一点土黄色的,看图就知道了。

29.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大闸蟹也是有性生活的。

30. 有的母蟹蒸熟后发现里面蟹黄有一部分是黑色的,不要惊慌,只不过表示这只母蟹有过性生活而已。详见下文

有哪些非常冷门的冷知识?

31. 大闸蟹捕捞出来后要放进暂养池,目的是为了让大闸蟹吐出肚子里的脏东西,好的大闸蟹不是从水里抓了直接就发快递送给你的,而是在暂养池里再一只只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个过程我们叫醒水。

32. 抓螃蟹一般都是夜里抓,前期螃蟹刚上市的时候得下地笼,等到后面螃蟹正式成熟的时候,晚上就会爬满蟹塘的岸边,直接捡就行了。

33. 蟹塘里并不是只有大闸蟹,也会套养河虾、小龙虾、桂鱼等价值较高的水产,一方面保证了蟹塘的生态循环系统,一方面也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桂鱼就是黄山臭鳜鱼的鳜鱼。

34. 有时候你刚刚快递收到的大闸蟹看上去一动不动,不要惊慌,它很可能只是晕过去了,你解开香草,用水冲下眼珠子,又是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

35. 死的大闸蟹是不能吃的,大闸蟹不像海蟹生活在盐水环境中,死去的大闸蟹会很快产生毒素,误食的话容易中毒。

36. 清蒸大闸蟹之前要洗刷大闸蟹,浸泡的时候可以倒一些白酒,这样不仅可以去腥祛寒,吃起来也更香。

37. 清蒸大闸蟹的时候把螃蟹翻个身,让蟹肚朝上,这样蒸的时候里面的油就不会流出来,以免造成浪费,影响口感。注意绳子不要解开,以免大闸蟹挣扎途中蟹腿断掉。

38. 蟹钳里的肉,尤其是公蟹的蟹钳,肉质比蟹身里的蟹肉吃起来更加紧致细腻。

39. 好的大闸蟹,吃蟹腿里的肉的时候,可以吃出丝丝甜味。

40. 同等品质的情况下,更大规格的螃蟹吃起来的确更满足更过瘾,这是不争的事实。

41. 大闸蟹用香草捆扎的话,看起来比用棉绳捆扎更加好看,而且蒸出来也有一股清香味。

42. 蒸熟了的大闸蟹不要过夜,第二天再加热就会变味不好吃了。

43. 活的大闸蟹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来保存,下面垫个湿毛巾即可。理论上来说可以保存 3-7 天。

冷藏室,不是冷冻室!
44. 也可以直接放在桶里保存,注意不要加水,死水缺氧,除非你有增氧设备。

45. 风味人间中爆火的秃黄油,就是只用蟹膏蟹黄加猪油熬制的蟹黄酱,秃是吴语中“只有”的意思,黄指的是蟹膏蟹黄,油则是猪油。

46. 醉蟹分生醉和熟醉,生醉就是直接把活的大闸蟹卤制,酒味重,呛人,生醉蟹的蟹黄是黑色的,一般人接受不了这个味道。熟醉是把螃蟹蒸熟了再卤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47. 近来爆火的迷你香辣蟹是用早熟蟹加工而成的。早熟蟹是蟹苗里提前性发育成熟的小螃蟹,个头小小的,但是已经有饱满的蟹黄蟹膏了,所以称之为早熟蟹,也叫老头蟹,因为它们长不大了。

早熟蟹的饱满蟹黄
48. 事实上,很多需要蟹黄做原材料的菜品,比如蟹黄汤包、秃黄油等等,都是用早熟蟹来加工的,毕竟原材料更便宜。

从早熟蟹里挖出的蟹黄
49. 大闸蟹有很强的礼品属性,现在的人过中秋节可能更流行送大闸蟹。不过中秋节前的螃蟹刚刚上市,口感远比不上后期的肥美鲜香,而且中秋节物流很容易爆仓,所以非要赶中秋节送礼,可以用蟹卡代替,不过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商家,以免后期有的商家发货以次充好甚至直接不发货,给你送礼对象不好的体验。比如 2019 年中秋节前某祖蓝淘宝直播的某蟹券。

50. 其实大闸蟹进食的动作也很可爱。

为什么吃了羊肉后会“发热”?

作者 / 营养师顾中一
羊肉能提供丰富且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和铁元素。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食物热效应”,增加身体的散热。而铁的摄入有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所导致的手脚冰凉。

但猪肉和牛肉也一样。

羊肉汤里主要是脂肪,骨头汤不补钙,大部分人没必要喝,吃肉就行。吃肉尽量吃瘦肉,每天一块掌心大小的肉就够了。

为什么降温适合吃羊肉?

羊肉常用来炖汤、下火锅,吃了之后觉得身体很暖和。但从成分上讲,吃猪肉、牛肉也都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羊肉、猪肉和牛肉一都能提供丰富且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和铁元素。

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食物热效应”,增加身体的散热。而铁的摄入有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所导致的手脚冰凉。

三种肉类的肌肉(瘦肉)中,蛋白质含量差别不大,但羊肉的铁含量会略高,对于有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羊肉可能确实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另外,维生素 B12 缺乏也可能导致贫血,羊肉中的维生素 B12也非常丰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50g 瘦羊排肉就能提供 1.3µg 维生素 B12,超过了每天参考摄入量的一一半。[1]猪肉和牛肉同样也不差。

羊肉汤喝了大补吗?

可见,羊肉确实有一些“补血”的作用,对改善疲劳、乏力等等可能都有帮助。

白花花的羊肉汤呢?

首先,汤被熬成白色,主要是肉和骨头缝里的脂肪融到汤里乳化的结果。除了脂肪之外,汤里就是一些游离氨基酸、短肽、维生素 B 族和嘌呤。

但像是蛋白质,以及钙、磷等营养元素很难溶解,主要还是在肉里。很多人觉得骨头里的钙含量高,熬骨头汤喝肯定能补钙。实际上骨头里能溶出的钙含量极少,甚至如果是拿去掉钙离子的水煮骨头,很可能煮出来的骨头汤中钙含量还没一些普通的自来水钙含量高。

除了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的人之外,大多数健康人都是没有必要专门去喝汤的,不仅没有什么营养,还可能摄入了过多的脂肪和盐,徒增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痛风发作的风险。

什么样的羊肉不膻?

很多人不吃羊肉是由于它的“膻味”,这种“膻味”主要来自于一些特定的脂肪酸。而在不足一岁的羔羊肉中,这些脂肪酸的含量明显更低,所以羔羊的膻味很轻,甚至尝不出膻味。[2]

在成熟之后的羊中,母羊和被阉割的公羊,也会相比没被阉割的公羊膻味小。如果是同一只羊身上,靠近外皮的部分,往往膻味会比较大。[3]

另外,膻味还和羊的品种、饲料有一些关系。如果买到了一块膻味很大的羊肉,去皮、清洗、泡水、焯水,能让膻味有所减轻。[4]当然从经验上讲,焯水的时候加一些酒、葱、姜、蒜、花椒,也会对去腥有帮助。

吃羊肉“上火”怎么办?

首先“上火“不是一个医学概念,只是一些不适症状的集合,要根据具体症状去看背后可能的原因。

如果是吃完羊肉出现了燥热、干渴、口臭等情况,那多半是吃了不少。

前面提到了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如果吃了大量的蛋白质,会增加散热,同时还会动用体内大量的水分,从而出现干渴燥热的情况。你试着下次少吃一点,多喝点水,可能就没事了。

如果是吃完羊肉长痘,那你吃的可能是油滴肥美的部分。肥肉里的饱和脂肪比较多,可能诱发长痘之类的炎症反应。

如果是吃完之后便秘,可能是一整顿吃得都是肉,没吃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要注意保证每天吃够蔬菜水果和粗粮。

总之上面这些情况,往往都是一次吃了太多的肉导致的。通常我们建议每天只吃 40-75 克禽畜肉(手掌心那么大),在很多餐厅这也就是小半盘羊肉的量。涮羊肉涮好几盘、羊肉串来十几串,你就很可能吃多了。

注意控制一下量,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可能就没有这些症状了。

不过确实有人可能对羊肉过敏,出现皮疹等现象。这种情况应该记录一下自己每天吃了什么东西,分析一下可能是哪些食物导致了过敏,如果确诊对羊肉过敏的话注意回避。

参考资料 (2020.9.4):

[1]USDA, Food Data Central, Lamb, ribs, cooked, lean only eaten,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782005/nutrients

[2] 张雪梅,杨勇,刘书亮,叶劲松.羊肉膻味组成及脱膻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8(09):19-23.

[3] 薛丽娜,周胜花.羊肉膻味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08):1347-1350.

[4] 马丽珍,蒋福虎,刘会平.羊肉脱膻及全羊系列肉制品的开发研究现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06):21-24.

气场是如何培养的?

缪斯谭说
1. 寻己宇宙,奠定基石

从心之欢愉处、峥嵘历史处、旁观者清处,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以此为基构筑地图框架,继而乘风破浪大步朝前。只要积跬步,定会至千里。

人生价值处,便是气场沃基处,反之,人就如风中浮萍,随着世间法则的变幻而摇摆飘荡。

2.自负盈亏,不贪共生

自己的功课自己修,自己的江湖自己闯。

将对他人的寄托、妄念、依附,通通收回,只要最坏结果自己能兜得住,就要勇敢坐庄,输得起才能赢得到。

如若总期盼他人成全庇护,所谓的气场不过是寄生于人的海市蜃楼,所谓的“幸运儿”不过是毫无选择权的嗷嗷待哺小婴儿。

他人难以控,但自控极容易。

3.安内攘外,精简通透

内外一体,内在天地澄明,外在气场才通透。

可:

(1)吾日定时省吾身:当下是否开心,为何不开心,如何才开心。

(2)主次分明,做好计划,先做主要任务,再做次要任务。

(3)趋利避害,减少无益消耗,如无益购物、无益社交、无益烦恼。

4. 动心起念,浩然正气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

表面伪装得再花好月圆无懈可击也抵不过片刻的动心起念磁场变幻,因此在自保的前提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邪念歪理不可存。

正气环绕,气场必然坚不可摧,小人小事小伤感定难以损其根本。

5.说一不二,心口一致

(1)能不说谎就不说谎,不然日后便是连绵不休的大谎盖小谎,气场在鬼鬼祟祟中消耗殆尽。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事未成前不立flag,言必行行必果。

(3)开心就开心,生气就生气,想念就联系,怕黑就开灯,不强行压抑,混沌气场。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即使知全貌,亦不背后妄评人

(1)宁愿当面硬抬杠,也不要背后道人短。

(2) 两人对话,不胡乱搬出第三人为己垫底。

(3)难得糊涂,关于第三人的评价,对方问起,一概微笑且不知。

7.做事坦荡,问心无愧

一条准则,做任何事情,以“自己能吃得下安乐茶饭且高枕无忧”为前提。

能就做,不能就及时止损。

8.谋而后动,有持无恐

(1)不要出卖自己自悲自怜哭诉人前,除了挚爱至亲,大多人只会当作看戏。

(2)有争议性的观点言论,敌不动你不动,敌动你再伺机而动。

(3)珍惜他人心力,尽量言辞精简,言出之前打腹稿。

(4)藏器待时,潜龙勿用。如果某件事情数次撞南墙仍屡屡受挫,应当观其根本,找出原因,再储备底牌,以待东风。

9. 菩萨心肠,雷霆手段

(1)人敬一尺,我敬一丈。

无论对方是何方神圣,都要遵循相互尊重原则,于大人物不卑屈谄媚,于小人物不拜高踩低,敬人者,人恒敬之。

(2)人若犯你,你要捍卫。

如若被人侵犯了底线与原则,应该勇敢构筑护城墙,击退敌人,不然盲目忍让,只会灭己威风长他人凶狠。

(3)言行正向,不口出恶语。

无论如何,何种境遇,都不要口出恶语自损形象,如此非但不能惩罚他人,还会让气场瞬间低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其错误,缓慢道出,说己立场,告其后果。

10.学会借势,乘风而起

气场可借外界之力作护航,俗称借势。

就如:

(1) 读经典。

大浪淘沙下来的经典必然藏得至尊真理前人智慧,多读多悟,定比旁人更智慧通透。

(2) 习贵人。

寻找心中所敬之人,学习仿照其做事准则处世态度,再结合自己优势取长补短。

(3)重质量。

重质不重量,尽量购买自己能力范围内质量最佳的心头好,所谓物似主人形。

以上分享,望能共勉。

文档知识管理技巧

如何保存和管理知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知识最大的载体之一是文件,很多人下载的资料文件很多,但大多数甚至从来没有打开过,或者不知道放到哪里了,实际上这样的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在大多数人的电脑中,“桌面”、“我的文档”、“下载”等目录都是混乱不堪的,极大的影响了个人的工作效率,文件保存的越多,越找不到,如果有多台工作电脑(如公司的台式电脑、家里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则文件管理的混乱程度将翻倍增加。

  下面就是我对于基于文件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规范化目录命名和文件命名,利用云存储软件同步多台电脑文档,所有文档按照分类放在不同的文件夹内进行管理,通过Everything软件进行快速文件搜索。

  软件选择

  文档搜索选用Everything,这个软件可谓Windows文件搜索神器,几百K的工具让搜索文件快到几乎输入完搜索内容就出现了结果,只要平时文件归档有序,文件名规范化编写,即可高效率地搜索到需要的文件。

  云存储软件选项较多,国内软件有坚果云、微云,国外软件有Dropbox,Microsoft OneDrive等等,可选择一个合适的使用,如果只有一台电脑,没有同步文件的需求,不使用云存储软件也可以。

  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建议采取麦肯锡提出的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分类的思考工具。

  MECE原则可以确保分类结果不遗漏、不重叠。所谓的不遗漏、不重叠指在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按照文件的处理流程对文件进行分类是一个比较好的分类方法。分类目录如下:

  “待办事项”(Todo)文件夹里存放正在编写、修改或处理的文件,属于当前正在处理的文件,所有的草稿文件都可以放在这个目录下。

  “我的文档”(My Documents)的内容是图片、音乐、视频文件,以及已经处理完成的“待整理”文档,或者那些暂时不知道放哪的文件,就先暂时放到“我的文档”里。

  “存档文档”(Archive)保存以前历年的历史文档,存档文档通常只读,不进行修改。按详细分类将所有已经完成的文档进行分类,可以按照类型分类,也可以按照项目分类。这里主要存放使用频率低,但有价值的文件。

  “参考资料”(Resource)里存放从网上下载的文档,这些文档并不是你自己写的文档,例如其他人写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档资料等等。

  “常用软件”(Software)目录里存放最常用的一些软件程序或安装程序,不要放一些大文件,通常我只放10M以下的小文件。

  “共享”(Public)目录里存放分享给他人的文档。

基于文件和文档的知识管理技巧

  这样,文档处理的流程是,正在写的文档放到“待办事项”文件夹,写完并修改完善,成为定稿后,将其转移到“存档文档”的分类文件夹,如果一时想不到分类,可以放到“我的文档”里,每隔一段时间,对“我的文档”里的未分类文档进行分类整理,将其整理到“存档文档”中。

  文件命名规范

  Everything搜索主要是通过文件名关键字进行搜索,因此文件命名规范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文件搜索效率。

  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包括:项目_标签_详细的文档标题_版本_日期等等,这样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文件进行搜索。虽然一开始编写文件名费事一些,但对于未来高效率地搜索意义重大。

  养成好习惯

  必须按照自己制定的命名规则命名;宁可命名多花一些时间,也不要偷懒乱取文件名。对于下载别人的文件,文件下载后就进行重命名,不要图方便不命名,否则你今天一时的方便会给明天带来无穷的麻烦。

  文档定时清理、分类、存档;建议每个项目完成后就将该项目存档,没有价值的文件就直接删除。

  经过上述操作,就能以文件、文档为核心打造成为一个可自动同步的工作平台和知识平台,无论在家,在公司,还是在外出差,只要能上网,安装一个云存储软件和Everything,就可以生成一个工作平台,可以编辑最新的工作文档,快速搜索历史文档,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月光博客 https://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6176.html

怎么练好一手行楷字?

申明:字体限当代行楷,提供一种练字经验或方法,不具有代表性。

一、工具
1.字帖

当代书家字帖大体可分为三类:1)笔画结构详解类;2)集字类;3)语录文章类。初学者可以购入三类字帖分别一本,有一定基础者可以购入后两类字帖各一本,基础扎实者可购最后一类字帖。不止本韵(简称不止)行楷定型试验于2019年6月10日启动,2019年10月24日初步定型,所用字帖为荆霄鹏的《实用行楷字帖》、《林徽因语录行楷》。《实用行楷字帖》属于集字类,《林徽因语录行楷》属于语录文章类。

当代有大量优秀行楷字帖,比如吴玉生、田英章、钱沛云等人的行(楷)字帖。吴玉生的行楷字帖:《怎样写好写快规范字》、《公务员汉字书写5500字》、《古文观止》、《硬笔行书红楼梦诗词》等;田英章的行(楷)字帖:《钢笔行书实用技法字帖》、《漂亮字的快写技巧(行书)》、《现代汉语常用3500字(行书)》等;钱沛云的行(楷)字帖:《钱沛云硬笔书法技巧》、《钱沛云教你写好硬笔行书》等。对于字帖的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但是也要避雷,选择字帖三不选:不选折凹槽类字帖;不选手写体类字帖;不选大幅度描红类字帖。

2.纸

练习纸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回宫格、米字格、田字格、空白格、横线格、竖线格等等,练习纸的选择也需依据自己的基础,初学尽量选择辅助线多的回宫格、米字格等,随着阶段的变化,练习纸也应该有所改变以减少辅助,达到科学练习的目的。

按时间顺序,不止使用了米字格纸、田字格纸、空白格纸、横线纸、竖线纸、白纸。其中有个重点是:从脱离米字格到白纸,练字整个过程都贯穿着田字格纸的巩固练习,不属于完全转换状态。另外,有以下几个点可以注意:1)当没有问题的笔墨写在纸上产生洇墨、阻力大等类问题,建议换纸。2)不要使用线格过小的纸,选择写起来有种自然舒适状态的纸。3)不要刻意追求“好”纸,硬笔行楷的练习对纸的要求较低。

—————–假装更新线—————————————————————-

3.笔

(1)钢笔

钢笔的地位在硬笔练字中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较强表现力可以反映出毛笔的效果。关于练习钢笔的选择,我们可以遵从以下原则:1)不使用美工笔。美工笔buff加成可能会蒙蔽双眼,不利于稳定练习;2)不使用写起来不适的钢笔。比如出现堵笔、洇墨、摩阻过大等问题;3)不使用过贵的钢笔。在成本练字的过程相对耗笔,尽量做到成本控制,贵的笔对练字本身没有太实质性的帮助。(土豪除外)

(2)中性笔

中性笔有稳定、表现力强、便宜、便捷、书写舒适等优点,是一种相对完美的笔。不止在此次行楷练习试验中,挑选了近30种国产0.5子弹头中性笔,最后选择了真彩550A、宝克PC1828、得力S01、得力S30、宝克880D、晨光Q7、宝克W5(如图3)全程行楷练习,其中真彩550A与宝克PC1828使用次数最多,由于笔的基数不大,只作为参考。此次练字使用中性笔限定国产0.5子弹头,有如下原因:1)为国产笔正名,真正的便宜好用;2)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0.5中性笔,为转换日常书写提前作好工具准备。

中性笔的挑选可以遵从如下原则:1)书写流畅度。笔触顺滑,笔画饱满,墨色均匀;2)握笔舒适度。长时间书写不会有过于明显累手、压迫感;3)墨干燥速度。书写时不会被蹭黑就行;4)积墨漏墨度。微量可以接受,折笔时注意就好;其实,还有大量国产的中性笔替芯非常优秀,以后有机再分享。

(3)其他笔

除了钢笔和中性笔,其他笔类都可以进行练字。种类繁多,最为常见的有铅笔,圆珠笔等。不一定局限于某种笔,如果真有选择困难症,进入文具店或者tb可直接购入不止推荐的中性笔。

二、两姿
两姿即坐姿和握姿。推荐的坐姿是: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离纸一尺高,手离笔尖一寸长,胸离桌子一拳头,推荐坐姿如图4;推荐的握姿是: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五指配合齐用力,不松不紧最适宜,推荐握姿如图5。(图4、图5来自吴玉生的《怎样写好写快规范字》)

图5 推荐握姿
在不止看来,不规范的坐姿如离纸面过近、身歪、头歪、纸歪等都会对书写体验、书写视线、自身骨骼发展等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坐姿不对就得及时纠正。对于握姿,大多数人已经习惯某个握姿很多年,这也是你最舒适的握笔状态。如果你的握姿能轻松灵活稳定的写出笔画并且不影响视线,不止认为你的握姿就是可行的,但是出现由于握姿导致笔画不流畅、视线受阻等问题,那么你的握姿就需要改正,具体握姿参考图5。

三、练字方法
1.练字内容

从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角度,至少会从章法、结构、笔画(划)三方面进行解读,这三方面即是要练字的内容。

(1)章法

章法是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它着重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协调。章法包含着字形大小、字距远近、字态正奇、黑白分布、落款钤印等,利用这些手段可以使众多单字在特定的风格下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美观又不失趣味的作品。

(2)结构

结构是字内各笔画长短、粗细、疏密、布局等。汉字从结构上分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类。从结构形式看,合体字分为七种,即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形结构。巧妙地组织笔画让笔画布局合理,传达的视觉效果越好。

(3)笔画(划)

永字反映出了“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个基本笔画。笔尖与纸面接触的痕迹,反映出笔画力度、角度、粗细、曲直等。笔画作为练字的起点,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务必加倍重视。

2.练字方法

临摹字帖是当下练字最有效的途径,但是部分人在临摹之前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读帖。将练字方法分解为三个部分:读帖、摹写、临写。

(1)读帖

读帖需要分析字帖范字的笔画、结构、章法。读帖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初步练习时应更多的注重笔画的长短、粗细、徐疾、轻重,笔画之间的俯仰、向背、离合、呼应,字的大小、方圆、高矮、宽窄等等。仔细领会字帖的点画形质、间架结构、气韵神采,才能下笔准确。对同一字帖而言,应从其点画开始,观察其起笔、行笔、收笔如何完成以及同一类笔画之间的细小差别等,再到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位置布局和章法,最后则是体味字帖的气韵神采、风格特点,为准确地临写做好准备。对不同字帖而言,就比如不止选择的两本字帖,往往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为了解一个字体作好充分的准备。经过观察,不止使用的行楷字帖,不像古帖变化较多,容易学习,方便掌握。

(2)摹写

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数摹写字帖采用透明度较高的硫酸纸覆盖在字帖上,按照影子描写(或者描红)。当你开始使用摹写时前也要详细的读帖,做到心中有数。摹写过程中,尽量与原帖的用笔一致,单字书写一气呵成,不可存在添笔填笔等问题。摹写有利有弊,不止认为摹写存在降低主观能动性的嫌疑,故整个练字试验过程都没有使用摹写。

(3)临写

临写根据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

1)对临。可将字帖置于视角左侧或前端,便于准确观察。随着练字形式的多样化,对临时关于字帖的摆放只要适用于自己即可,可通过裁剪字帖放大观察范围,不必拘泥形式。基于读帖,写完后再将自己写的与字帖仔细对照分析,找到不足做出标记,再次临写,循环练习直到与字帖的字高度相似。临写时不可看一笔写一笔,

2)背临。在读帖,摹写,对临这些过程中,应当有所思索、有所比较、有所记忆,将字帖熟记于心,合帖临写,通过背临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是否熟练,这种方式就好比背语文课文,作为一种检查手段的同时,也是在巩固字体的练习,以形成记忆模式,达到一种出笔即像的境界。有部分练习者对照字帖能写得很好, 一旦离开字帖,不管是字形还是结构都降了层次,这就是因为没有使用好背临这一招。学习一个字体最后目的就是要将帖上字化为已用,想要到达这一目的,背临是必经的过程。背临还有两种形式:空背临和心背临。由于这两种方式不存在使用工具、时间、环境等的要求,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练习与巩固。空背临可用手指、木棍等工具在空中、地上或身上,通过记忆比照字帖写。心背临即在心里描摹字帖,在脑中再现每一笔每一画,这种方式适合睡觉前时用。

3)意临。在临写时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意临是由临摹过渡到创作的必经之路。诸多初学者存在一个问题:练字时喜欢掺杂自己的意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也是要趁早正视解决的问题,到达意临这个阶段才开始融入主观思维,切不可过早掺入。意临可从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原帖字体风格的基础上,使用自己的笔法或结体特征来表现;第二种是在自己字体风格的基础上,使用原帖的笔法和结体特征来适应自己的“意”。

(4)注意事项

三种练字方法的合理利用才能在练字过程取得一个不错的效率,不止认为需要我们注意如下几点:

1)多临少摹。不止在为期四个多月的练习期间不采用摹写是因为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将摹写与临写进行有机结合,以临写为主、摹写为辅的方式取长补短,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2)循序渐近。一般而言,从摹写到临写,各项练习方法应当有效穿插,相互作为辅助关系。

3)先专后博。比如不止选择的两本字帖,先《实用行楷字帖》,后《林徽因语录行楷》,两本字帖虽然都是荆霄鹏的字,但有差别。先打好基础,解决好笔画结构,再进入长篇幅的练习。同时也可以找书家其他字帖,进行广泛吸收。

4)点面结合。在练习前期,笔画与结构的练习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由于诸多现代字帖制作是由字体库生成,相同的字没有变化,极有利于练习(也有弊端,不够灵动)。练习中后期,笔画、结构、章法相互穿插练习,可以进行通临,形成面到点,点到面的良性循环。

5)讲究实效。练字不是抄字,做事要做有用功,每一笔、每一字都需要精益求精,不求数量求质量。当今生活节奏过快,部分人练习时总想急于求成,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讲究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坚持。

大多数人的平庸,来自于极差的执行力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梦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梦想却渐渐荒废,最后只存在于梦里。
而那些实现理想的人,未必比你我聪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勉,但他们却往往有着比你我更强的自控力和执行力。
你说想要发展兴趣,别人早就在闲时写字绘画;
你说想要投资理财,别人其实早已在着手研究;
你说工作上要努力奋斗,别人在职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一番。
我们总是喜欢嘴上说说,却从来不愿付诸行动,而那些优秀的人,正好相反,高效的执行力已然成了他们对平庸生活最有力的回击。
一、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地去做那些本该早就做完的事情。

制定了一堆计划,可等到月底却发现,做成的事情寥寥无几;
临近考试了,才感觉到恐慌和懊悔,勉强自己熬上几个通宵来复习;
终于开始行动起来,可却总是管不住自己,时不时地刷个微博,看个抖音……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执行力不够,所以事事拖延,事事懊悔,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而那些执行力很强的人,他们不仅仅想到了,而且还做到了。
最近在读曾经写过《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科森的一本新书《达芬奇传》,其中有提及达芬奇会在笔记本上列下每天的待办事项。
比如说,1496年的一天,他写下这样一串话:
“今天我要做的事情有:
去米兰和它的郊区采风
画一幅米兰全城图
找一个数学家给我讲讲三角形的知识
找一个水力学家,告诉我怎么去修建一条运河
去研究一下鸟的翅膀,看看它们飞行的奥秘”
这一天的任务,包括了绘画,旅行,数学,水利,动物学五个方面,事情繁多且涉猎很广,这不禁让我们感叹达芬奇旺盛的精力。
更令人震撼的是,达芬奇这一天居然把这五件事情都做完了,并且在第二天还计划了新的待办事项。
达芬奇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他给自己安排无数困难的任务,更在于他能够做事迅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并且不降低做事情的质量。
因为他在笔记本里还写到,为了画好一个圆,他会连续画169个圆;为了调查水流的原理,他会记录下730项读水流的发现;为了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比例,他就真的会找来一个朋友,测量他身上任何一个部位的长度并计算比例。
达芬奇不仅仅是一个画出蒙拉丽莎的顶级艺术家,更让人难以企及的,是他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想象力转化成执行力。
而我们和达芬奇的巨大差距之一,就是这种超强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能够把想法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这在于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想到和做到之间,相隔甚远,而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他在行动上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大多数人的平庸,来自于极差的执行力
在这样一个执行过程中,最终的目标就是去完成一件事情——想到了就去做,如果不会,那就去学。
想到了,学会了,并且最终做到了,这样才会使一个人获得成长,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人要么喜欢沉浸于看似积极的幻想中,自欺欺人,要么对要做的事情望而生畏,迟迟不愿行动,由此,执行力就渐渐成了我们跨越平庸的一道鸿沟
有人说,一个人的想法是0,执行力是1,那从0到1,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没有这一步,你永远是0,而一旦你走出这一步,你才可能从1到10,从10到100。
二、
没有执行力,我们就会一直在原地踏步,难以从平庸的生活中跳脱出来。
你制定的一系列计划,成了你在生活中给自己的一点安慰,可是计划却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你临时抱佛脚的加班加点刻苦努力,看似填好了自己埋下的坑,但却常常漏洞百出,留下更多待填的坑。
即使你狠下决心,马上行动,但你却依然注意力涣散,无法聚焦于要做的事情,结果收效甚微,焦虑和恐慌常常来袭。
优秀的人,能够快速行动,解决问题,而与他们相比,执行力极差却让很多人成了资深的拖延症患者。
为什么我们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为什么你有很好的创意却迟迟不肯行动起来?为什么我们难以摆脱平庸挤进优秀者的行列呢?
而执行力上的低效能,就是问题所在,它往往源自于我们内心常常面临的多个问题。
问题一:选择太多,信息过载
在如今的社会,我们每天都在做大量的决定。
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和朋友去郊游?
想要学习画画,是去报一个课程,还是买本书自己学?
想要开始健身,那是去跑跑步,还是去踩踩脚踏车?
我们所面临的选择题太多,选项也太多,而且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所以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
因为大脑将主要的精力都用到了对信息的辨识和选择上,所以行动的时间就自然地推迟了。
问题二:内心的噪音太多
当你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充实而满足,而当你整天宅在家里,刷剧上网不见人,你反而会感觉到很累,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脑子里有太多无用的念头,内心充满了自责懊悔的消极想法,这就会造成很大的内耗。
就像冬天去上班,晚起了半个小时,内心噪音少的人,往往更加积极,发现时间晚了,就会立马钻出被窝,刷牙洗脸,尽快地出门。
而内心噪音多的人,则会有很多消极的自我对话——
“都怪昨晚熬夜了,结果今天都起不来!”
“今天的会赶不上,领导可能要不高兴了。”
“被窝里太舒服了,真的不想起来啊!”
“真的没睡好,整天会无精打采吧,要不要今天就请个假啊?”
自责,担忧,纠结,焦虑,这些内心噪音引发的负面情绪不断地涌向我们,结果就是我们迟迟不愿行动,甚至是直接放弃行动,而接下来因为自己的不作为,又将引发更多的内心噪音,这进一步吞噬着我们的行动力。
问题三:完美主义情结
许多人是显性或隐性的完美主义者——“要么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要么就什么也不做。”
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容易让人陷入没有止境的准备和设想中,走向执行力高效的反面,而没有准备好就成了很多完美主义者的最大托辞。
其实,完美主义情结的背后,暗藏的是一种恐惧心态。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挫折,所以只要结果有一点点的偏离,他都可能终止行动,停下来继续设想和计划,因为对他来说,只有如此才能与可能的失败保持距离,从而让自己不用面对挫折和紧张。
这种看似对自己高要求的完美主义,实则是一种拒绝面对现实的眼高手低。
问题四:不懂拆解任务
有时候,一个任务因为过于繁重,在我们眼里就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负担,而我们又缺乏拆解的能力,所以就会陷入一团乱麻的焦虑状态,不知道从何下手。
甚至在已经行动的情况下,我们也容易因为缺少规划,往往今天干劲十足,结果明天就偃旗息鼓,这直接让我们没有办法持续下去,最终半途而废。
问题五:懒惰,爱给自己找借口
如果说有什么是令我们的潜意识感到兴奋的,那就是无条件的,强制性的懒惰。
懒惰会让我们给拖延找借口,在潜意识中创造一个舒适区,然后把我们的精神焦点拉到这儿存储起来。
这时候,你的大脑里往往会有两个声音,一个在拼命地高喊:“快点行动,不要停下来,赶紧把事情干完!”而另一个声音则来自于悠闲的舒适区,更具有吸引力地规劝你:“不要动,那件事情太难了,不如给自己找点乐子,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就是最好的!”
这五大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力低效的根源。
当你制定了无数的计划,下了无数的决心,发了无数的誓言,却依然深陷于执行力差,喜欢拖延的泥潭,那不妨思考下,自己行动力迟缓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造成的。
而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之道。
三、
在了解了我们执行力差的真正问题所在,我们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呢?
这里我给出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积极地自我对话
既然内心噪音太多会造成更多的内耗,延迟我们的执行力,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消除那些噪音。
事实上,完全消除内心噪音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与自己的对话,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将消极的内心噪音转化成积极的自我对话。
当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犯错,内心有各种自责,焦虑和恐慌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
“失败了又怎么样,大不了从头开始。”
“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不如什么都别想,直接去做。”
其实,因为完美主义而迟迟不肯行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对话收获行动的力量。
当你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戳破了那层恐惧的面纱,从中获得了积极的能量,那你就会明显地发现内心更加平静和谐,行动力变强,而原来一直不敢面对不敢去做的事情,变得能够轻松地开始了。
2.拆解目标
很多时候,当一个目标太大的时候,你是无所适从的,因为我们从中获得的常常是挫败感,却很难有成就感。
而只有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我们才能够持续地行动下去。
就像你给自己设定“每天运动一小时,一个月减重20斤”的目标,这个目标意味着你每天要有大量的运动和严苛的饮食,而这对于一个从来不运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酷刑。
这时候,即使你开始行动,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因为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太难了,难到只要想一想都会心如死灰。
而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成就感才是最有效率的激励方式。
所以,在计划执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能让自己产生成就感的小目标,让自己能够在小目标中循序渐进,不断获得成就感,获得正反馈,从而让我们持续行动下去,最终达成一个大目标。
就像你的目标是减肥20斤,每天运动一小时,那不妨让自己在行动上的第一个目标设定为每天运动15分钟,当我们能够稳定而顺利地完成第一个目标,那你就可以进一步,让自己每天运动20分钟,半个小时,逐步地提高目标的难度,最终完成最终的大目标。
3.细化任务
在我们设定好了一个合适的目标,就需要对要执行的目标进行任务细化。
就如上面说的,每天运动15分钟,那进行任务细化的时候,你就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
这15分钟的运动要安排在什么时间段?
在这15分钟里,我要做什么运动?跑步,举重还是拉升?
如果是跑步,多少速度合适?如果是举重,举多重的杠铃,一组举几次呢?
只有当我们在计划的时候把这些细节的问题考虑清楚,那我们在执行的时候才不会因为需要费力地思考而延迟行动。
如果你在执行的时候,还要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在计划阶段下功夫,这势必给我们的行动力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高效执行的最好策略,是一看到要做的计划,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无脑执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将任务细化,考虑周详:
任务明不明确,能不能一眼就看明白
具体到每一个详细的步骤了吗?
执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加思考地按步骤走下去?
如果遇到了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考虑好了,计划才会是一个可执行的计划,而一个好的可行性计划,就像是绘制出了一个流程图,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心里一清二楚。
4.给执行营造便利
当你想要画画的时候,如果你还在找画笔,找颜料,那你只会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耗费掉自己行动的热情。
想要提高执行力,就需要给自己营造行动上的便利,让行动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一应具足,从而减少我们行动的阻力。
也就是说,在你做好计划之后,你需要想一想:
这项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工具?
哪些是我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放在哪里可以减少行动阻力?
就像你要跑步,如果你的运动服,运动鞋都深藏在柜子里,这时候你需要翻箱倒柜地把装备拿出来,那你还愿意去跑步吗?
但是如果你很早就把运动装备准备好,放在门口触手可及的地方,那在你想要跑步的时候,你就可以即刻行动,没有内耗。
所以,当你要读书的时候,不妨把书放到显眼的地方,当你准备学习的时候,不妨关闭手机,免受干扰。
5.建立内在的驱动力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毫不费力地行动起来,而且因为全神贯注于所做的事情,我们更能够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从而不仅仅是达成目标,并且能收获内心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需要去给自己的目标任务构建意义感,并且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
这其实依然涉及到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
就像我持续地写作,我不是停留在想要通过写作赚钱养活自己,而是给它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把写作当成自我成长的一个工具,通过记录下自己的思考来认识自己,重构自己;
把写作当做一个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希望自己的生活理念和正面思考,可以给别人带来价值和改变。
这些更深层次的意义感,最终让我能够在下班之余依然去学习新知,思考人生,让我能够在焦头烂额忙不过来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输出,持续地写作。
想要在执行力上有更持久的高效,那就需要我们直面内心,找到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义和驱动力,这才是我们摆脱平庸最本质的解决之道。
四、
执行力的本质和内核,就是要切中要害,不留死角,解决问题。
而一个人的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自己遇到困难的的时候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践行。
如果一个人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明确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他就会非常坚定,拥有高效的执行力,从而对生活充满掌控感。
人生,归根结底就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很多时候,平庸或者卓越,都潜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里,最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想到过什么,而是你最后做到了什么。

国家队第一次开皇帝的墓

1956年9月18日,北京往北46公里。

这里是明代十三个皇陵之一的定陵。七个农民打扮的人站在这里。

他们即将要干一件事。这件事,每个中国人基本上都想干:

挖开皇帝的陵墓,进去探险。

此前,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定陵的地宫入口。成败在此一举。

在这道入口前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尴尬的沉默之后,他们最后抓阄决定了先上的两个人。

在场的还有两个特别的伙伴:

一条黄狗和一只大公鸡。

那是他们在附近的村里买的,用来探路。

先放狗。

这条原本很温顺的黄狗,被拽到地宫门口就一直冲着里面狂叫,就是不肯进去。

然后他们从洞口扔进了鸡。

但是鸡马上扑棱着又飞了回来,似乎看到了什么神秘而可怕的东西。

这就难办了。几个人面面相觑。

不怪他们不敢直接下去。一年多前,他们刚决定要挖十三陵不久,附近就发生了雷劈死人的事儿。附近村民纷纷传言,这是皇帝在地下显灵了。

又有传说,皇帝的墓里面都是机关:飞刀、暗箭、毒气,碰到就死不说,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死不瞑目的殉葬宫女啊。

而且,这里面埋的还不是一般的皇帝,是有名的万历。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他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整整在位48年。

他10岁登基,21岁就兴师动众为自己修建这个陵墓,光选址就用了两年半。

一修修了6年多,花费白银800万两,相当于国库两年的全部收入。按照现在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20万亿算……

这座陵建成以后,万历就20多年不上朝,在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连余秋雨老师都听说了,写道:历史学家们只能推测他躺在榻上抽了几十年的鸦片烟。

此刻站在地宫门前的几个人当然不知道:几十年后,会有一位学者在大洋彼岸写出大名鼎鼎的《万历十五年》,风靡中国。

不过,就算当时《万历十五年》已经写出来了,对他们也未必有用。

因为可能根本读不懂——这几个人的平均学历不超过初中。

没什么文化、农民打扮、傍晚时分在皇陵地宫前打洞、用狗和鸡探路……任何人看到他们,都会判断:这些人是盗墓贼,还是不怎么专业的那种。

你要是这么想,那可是错了。

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队。

01

这次空前绝后的挖掘行动,可以追溯到一个人和一本书。

1948年8月,吴晗的《朱元璋传》初步定稿了。

吴晗是胡适的学生,从读书时就醉心明史研究。这本《朱元璋传》他从1943年在西南联大时开始写,这次是增补。

舵手阅读了吴晗的这本《朱元璋传》,感触颇多,特地约见吴晗,深谈一夜。

一年多以后,吴晗发表一篇文章回忆这次见面:

……给了我极深刻的阶级教育,挖出了我思想中的毒瘤,建立了我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我有知识分子的洁癖,脱离群众。自以为清高,其实是逃避,自以为超阶级,其实并不如此。

在我的《朱元璋传》里也浓厚地透露出这样的思想。

image

1954年4月,已是北京副市长的吴晗又开始重写《朱元璋传》。后来他自己说,自己在这部书里:

以朱元璋影射蒋介石,指桑骂槐,对这位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封建帝王进行了过分的斥责。

《朱元璋传》的修订前后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吴晗作为一个明史研究专家显然不仅满足于此,他大概想要找出更多实际的史料来证明自己。

机缘很快来了。

1955年10月9日,是一个周天。一大批文化人和领导到十三陵郊游。

当时秋高气爽,一行人在长陵东侧野餐。身在这里,大家聊天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十三陵。明史是吴晗的领域,他自然说得最多。

聊着聊着,吴晗突然当着大家的面对郭沫若说:

郭老,长陵(朱元璋儿子朱棣的墓)这么雄伟,里面肯定会有很多珍宝来陪葬,说不定还会有很多壁画和绝版的古书,咱们把它挖掘开,搞个地下博物馆,好不好?

郭沫若当即表示完全赞同,直接对吴晗说:那你就负责起草个报告给总理,请求批准吧。

两位文史专家都热情高涨。当天离开长陵之前,他们已经在商量写给总理的报告具体内容以及找谁署名等细节问题了。

这个推进速度,很难说吴晗和郭沫若是突发奇想还是早有此意。

10月15日,一封关于申请挖掘长陵的报告已经递了上去。

报告最后的署名除了郭沫若和吴晗还有四位大咖: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科院历史专家范文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苏。

这些人都是吴晗在这不到一周时间里联系的。

在他们的设想中:

十三陵能够成为世界名胜,媲美金字塔。而且挖掘十三陵建立博物馆不仅可以填补明史研究物证的空白。

更能让世人感受到什么是封建主义、为什么会被推翻。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挖清代皇陵更合适。

但是当时末代皇帝溥仪尚在世,直接挖人家祖坟明显不合适。

吴晗也遇到了反对的声音。反对最强烈的是当时的文物局局长兼考古所所长郑振铎和实际主持考古所工作的副所长夏鼐。

夏鼐跟吴晗是清华的老同学,为这事亲自去找过吴晗,劝他不要急于这项发掘。理由是:

现在考古工作很忙,发掘长陵并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暂缓。

热情满满的吴晗和郭沫若毕竟还是学者,但是这两位却是实实在在主持考古工作的,清楚当时中国考古的情况。

很多考古专家都去了台湾。中科院考古研究所1950年才成立,真正的研究人员只有8人。

其中能做导师指导工作的只有四个人,就包括夏鼐自己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再加上技术员一共才14人。

这基本就是当时整个国家的考古力量。

而当时全国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郑州、洛阳、西安这种城市,随便扩展一下城区搞个工地就可能发现文物和遗址。全国的考古人员过去支援这些地方,还不一定够。

整个50年代,这些人要一边全国跑着进行挖掘保护工作,一边为了应对人才不足的问题还要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在这种情况下,长陵的发掘确实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而且郑振铎作为文物局的局长,对当时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之薄弱十分清楚。

安徽等地把大量的古书拿来入炉造纸,国家命令禁止也无济于事。甚至有明代的刻本书被用来卷鞭炮,理由是:

这种纸做出来的鞭炮格外响。

但是显然,老同学夏鼐和郑振铎都没能说动吴晗。

两周之后,周公批示:原则同意。

至此,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挖掘皇陵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也是唯一的一次。

02

1956年,吴晗主导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开始为挖掘工作做一系列筹备工作。

缺乏专家、缺乏经验的问题马上就出来了。最一筹莫展之际,工作队甚至拿着介绍信到监狱里找盗墓贼帮忙。

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他们找到的那个盗墓贼一听是来问这个的,说话都结巴了:

我……我只盗过一个王爷墓……我就是个石匠,他们把我带下去……有个石头门,我就帮他们撬石头……

最终他们发现,长陵挖掘难度太大,于是先试掘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墓。

1956年5月17日,定陵发掘工作正式开工。

考古队成员带着行李和铁锹、镐头、竹筐、扁担、绳子等工具住在附近的村子里。由于人手不够,他们还在附近村里雇了一批民工。

皇陵不同于以往的考古发掘,谁都没有经验,不知道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地宫大门在哪里。所以考古队只能先挖一条探沟,长宽不定,从上面切开试着找。这就像是——

医生只知道病人肚子有病,但是确定不了具体症结在哪里,只能把肚子切开来找。

考古工作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日常工作就是挖土。而且初期不确定下面情况时,挖土也要小心翼翼,用小铲子一点一点挖,进行得十分缓慢。

直到1957年的四月份,探沟已经挖到了长50米,宽3米,从左边切中了隧道。在2米深的地方,他们挖出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着:

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五尺。

工作终于有了进展。队员们明白,他们离万历皇帝不远了。

出于对皇家和陵墓的双重敬畏,从定陵挖掘之初,附近村子就一直人心惶惶。

8月底的某一天,附近三位村民到大殿中避雨。三人坐在地上说着话,突然一个雷劈下来,一位靠近柱子的村民当场死亡,另外两位受伤。

这件事引起了轰动。一时之间,皇帝显灵报应的说法传遍了附近。

后来,工作人员在大殿里装上了避雷针。

9月,隧道内的土清理完毕,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事实证明,地宫里面没有飞刀暗箭也没有毒气,只有长长的墓道和整块汉白玉制作的大门。

进去之后,大家谁也不敢出声,一个跟着一个往里走。

经过前殿、中殿和左右配殿之后,他们来到了主殿。

棺床之上,三个硕大的朱红色棺椁阴森森地摆列着。

三个棺椁平放着都有一人多高,楠木制作。周围还有很多木箱,摆放杂乱,有些东西已经散落在外面:玉器、盔甲、宝剑、凤冠、金银器皿……都是皇室的宝贝。

历经四百年风雨,在清朝和民国、北洋、日本侵略等几个朝代都被保护得很好的定陵,就这样被打开了。

3

正中间的就是万历。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在地宫里躺了几百年之后得以重新见到世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等着他们的却不是后人的瞻仰和敬畏。

而是更为彻底地死去。

03

挖掘四百年前的皇陵毫无疑问是大事,消息出来之后,立即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

除了一直参与的吴晗和夏鼐,还有诸多国家领导和文化名人前来参观定陵。

当时地宫还未公开展览,能来参观是一种殊荣。而且只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才能前来采访,其它新闻单位一律拒绝。

外国人就更不行了。

当年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看到外国记者拿着望远镜在定陵后面的山上往这边看,就跟后来他们又一有风吹草动就堵到某个医院门口似的。

每每这时他们就会感叹:

你那望远镜再好,还能看到地宫里去吗?这些老外,咳……

冷清的定陵这么热闹了几个月之后,比挖掘更难的工作开始了:清理。

没有恒温恒湿装置,没有科学复原设备,考古队就这么开始了,整个地宫内最先进的现代设备,大概就是一台小型发电机,用于发电照明。

最先清理的是孝靖皇后的棺椁,因为她最后进入定陵,中间经过一次迁移,棺木损毁得最严重。

开棺之后,工作人员先看到的是一床鹅黄色的织锦,上面绣着清晰的「寿」字和经文,颜色清晰可见。

下面盖着黄缎夹被,旁边是成匹的织锦,卷成卷,两边用红线捆着,还有白棉纸的字条,上面写着:臣XXXX敬上。

这些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当时看得清清楚楚。织锦有些虽然腐烂了,但是颜色还很鲜艳。可惜只保持了一会儿。

风一吹就不行了。

当时的设备简陋到什么程度呢?工作人员连橡胶手套都没有,手直接跟这些葬品接触。

一位工作人员连掀带抓清理完最后一层棉被后,用手一碰,孝靖皇后的肚子还是软绵绵的。

吓得他扭头就跑。

当天晚上做梦,孝靖皇后那穿着黄色锦缎袄的肚子一直顶在他脑袋上。

第二天再去仔细查看才发现,软乎乎的不是肚子,是还有弹性的黄缎袄。

棺内有许多珠宝首饰。孝靖的头发还没有腐烂,戴着许多金银簪子。她左耳上戴着一个玉兔耳坠,兔子的红宝石眼睛在黑暗里能放出闪闪的红光来。

image

三具棺椁旁白的箱子里,除了金银珠宝,还有木俑,即木头雕刻成人形,代替真人陪葬。

木头的材质比金银更不易保存。当时西方国家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放在零下200摄氏度的温度中脱水,然后放在玻璃箱中保存。

但是当时的定陵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采用土方法——把蜡放到锅中熔化,再把木俑放进去进行“蜡炸”,但是依然没能阻止变形。

万历的棺椁最为完好。由于太大,打开之后,工作人员即使在旁边放上凳子也无法进行操作。无奈之下,他们在周围搭起木架,上面放上木板。

人趴在上面探身进去清理。

还够不到的,用凳子托着,把人吊在棺材里。

想象一下,趴在一个死去好几百年的人上面,时刻面对面,还要伸手到他身上拿东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从万历梓宫里清理出的随葬品无疑是最丰富的。除了成捆的织锦,还有龙袍、金锭和金冠。

经过近10个月的时间,1956年7月底,定陵地宫基本清理完毕。9月,新华社向世界正式播报了新中国第一座皇陵发掘的消息。

随后,万历地宫的殉葬品在故宫神武门向社会展出,郭沫若、吴晗等人参加了剪彩仪式。

同时,定陵自己的博物馆也在加紧筹备,对殉葬品进行修补、保护和复制。

有两样工作最为重要:万历帝后的尸骨复原和大量织锦的处理保护。

苏联科学院人种学研究所整形修复实验室主任格拉西莫夫当时正在中国,听说以后主动找来请求参与尸骨修复。

在这之前,这位专家已经帮北京博物馆修复制作了古人类头骨模型。

但是政治原因,被拒绝。

最后,负责复原三具尸骨的是:

中科院古人类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受阶级斗争思想影响,另外两位雕塑的老师觉得万历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他们修复出的万历帝后是这样的:

万历戴着瓜皮金丝帽,左腿长,右腿短,手握皮鞭;两个皇后穿红着绿,涂脂抹粉,头戴鲜花首饰,面目凶恶。

就是剥削农民的大地主和地主婆的样子。

对于织锦的处理,采取的是用软化剂之后装裱。软化剂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负责装裱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知识。

沈从文当时已经被迫离开了文学创作,改行研究古代服饰。他特意来看,发现装裱起来的织锦都是反的。

一问,工作人员大概不认识他,还不懂装懂:

丝织品不都要看反面么?

沈从文脾气再好这次也没忍住:

织品更要看正面,如果看反面结构留下一两厘米就行了,这整匹都是反的,分明就是装裱的错误!

拂袖而去!

沈从文回北京后不久,郑振铎和夏鼐就知道了织品损坏的消息,痛心疾首。更严重的是,受定陵挖掘的刺激,各地都跃跃欲试,准备挖掘皇陵。

二人心急如焚,上书表示此风不能长。万幸,周公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制止了这股挖掘皇陵之风。

但是定陵更大的悲剧已经开始。

04

1956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馆宣布成立的当天。办公室主任指示一位参加了发掘的民工:

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那么原来的就没用了,你带几个人把它们扔了吧。打扫一下地宫的卫生,准备接待领导。

扔了吧。

扔了吧!

民工一脸迷惑:扔了?怎么扔?往哪扔?

主任坚持着:对。扔了。听我的,劈开扔了。

老实巴交的民工劈了几下,觉得这事儿不能干:

我们辛辛苦苦快三年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把万历的棺椁找到研究么?现在就在这里,为什么反而要扔了?

他想不通,也舍不得,扔下手里的东西走了。

主任哼了一声,继续招呼来几个警卫。最后,三口棺木被从高墙上扔下,滚入山沟中。

几十年后,这位主任面对采访时说:

当年我是请示了领导的,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主任怎么敢做这样的决定?

只不过后来追查起来,就没有人承认了,我只能自认倒霉。

这位主任当时不知道,他下的这道命令,背后竟是七条人命。

那天三口棺材被扔下山之后,被附近村民发现之后一抢而空。

其中有一堆老夫妻,说要用这么好的木料给自己打两口棺材。

结果,第一口打好之后,老妇人突然去世;第二口打好之后,老爷子也很快去世。

棺材用上了。

捡到棺椁木料最多的是一对夫妻,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当时他们正在山坡上,看到这么上好的金丝楠木,立刻就找人拉了回去,做成了大柜子摆在家里。

某个星期天的下午,夫妻二人收工回家,到处不见孩子们。

最后在那个柜子旁边看到了四双小鞋。打开一看,四个孩子都已经身亡。

报警之后,公安经过调查鉴定,得出结论,孩子们系缺氧而死。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5岁。

旁人推测,应该是几个孩子钻进去玩,打闹间盖子落下,外面的挂钩合上了。这样里面无论怎么挣扎都打不开出不来,这口棺材的密闭性又太好。

后来夫妻俩在短短几年内又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

唯一的男孩在高中毕业后的某个夜晚,再次趴在那个柜子上神秘死去。

而对万历来说,棺材被劈被扔只是一个预兆,更大的劫难在十年之后到来。

1966年,文革开始了。

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们翻山越岭闯进定陵,把博物馆馆长等人关进仓库,大声逼问:

老东西,把钥匙交出来!我们要去地下宫殿斗地主头子!

没得到钥匙的年轻人们还是砸开了地宫大门。宝座、复制的棺椁,地上摆放的箱子、长明灯,都没有逃过他们的暴力。

在把这些文物统统砸烂毁坏之后,年轻人们终于离开了定陵。但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受此刺激,立刻也开始行动起来。

最熟悉的人破坏起来总是更容易也更能找到痛处。

昔日的一位定陵博物馆女讲解员W,带着人把馆长等走资派统统关起来,对定陵进行了更为彻底的破坏。

男青年S率先冲锋,爬上四十多米高的梯子把牌匾上的定陵两个字用油漆涂了。还不满意,又上去想用浆糊贴上毛主席的画像,然而——这次爬到一半,他就摔了下来。

1966年8月24日下午,W领导的革命进行到了高潮。

万历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摆到定陵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她还请了长陵管理处、供销社、林场、粮站、学校等众多单位的人前来声援。

先是石块,然后是火把向尸体扔去。

把万历帝后保存了几百年的尸骨给烧了。

给烧了。

给烧了!

据定陵博物馆一位职工后来回忆:

这一天从早到晚,始终未见到太阳。

几十年后被问起这段往事,男青年S表现得十分平静:

我自己做的事我承认,这是在文革的大气候中干的……

尸骨毁得太可惜了,把我们这些人抓进监狱也不过分……

这场悲剧应该被写下来,告诉后人,不要再折腾了,再折腾下去中国的文化就完蛋了……

而那场焚烧中的领导者W没有这么平静。从烧毁了万历尸骨那天起,她一直噩梦缠身。梦里,万历和两位皇后拿着大刀要杀她。

这个梦缠着她几十年。她开始严重神经衰弱,身体越来越不好。

几十年后,她自己说,或许这是报应吧,后悔当初自己不该那么无知和狂妄。

晚年同样后悔自己无知和狂妄的还有一代大师吴晗。

万历尸骨被烧毁之前,他已经开始被批斗。1968年3月被捕入狱。

在这之前他遇到过老同学夏鼐,谈起定陵,吴晗终于表示了他的悔恨,满是悲伤地道出了作为一个学者的遗憾:

文献记载罂粟在明朝中叶就已传入中国,我总在怀疑万历生前抽过大烟,可惜证据不足。本来万历的骨头可以拿来化验一下好证实真伪,然而一把火,就什么也别想了。

吴晗此时终于明白,当初郑振铎和夏鼐的坚持是对的,定陵不该挖。

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1969年10月,一代大师死在狱中。

而那些参加了定陵发掘的考古队成员,要么被下放劳动,要么被打成吴晗一派,跟吴晗一样被批斗、受折磨。

1977年10月,恢复工作的夏鼐率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伊朗。

在做了关于中国考古成果的报告之后,有个当地学者问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定陵这样伟大的考古发掘,为何20年没出报告?

05

当年受定陵挖掘的刺激,对其它皇帝陵墓跃跃欲试的不止是各地考古单位,还有各地的文物爱好者们。

比如,郭老。

1958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墓道口被偶然发现,郭老听说后立即建议挖掘。

理由是:

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陕西省岂能不明白这里头的好处,立即开始勘探,连乾陵发掘委员会都成立了。在郭沫若等人的强烈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的申请。

周公考虑到定陵挖掘之后的结果,沉吟再三,没有同意。

这件事大概成为了郭老一辈子的遗憾。

1982年,《文物保护法》正式出台。对考古发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要经过层层审批,慎重再慎重。

198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明文规定:

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是以,定陵就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主动发掘的皇帝陵墓。

此后的考古挖掘最高至王侯墓,而且多是保护性的。

比如2011年在江西发现的海昏侯墓。

当时有人想来盗海昏侯墓,但是技术不精,盗洞打偏了,反而惊动了当地村民。

村民上报,相关部门立刻对现场进行封锁,后来决定出于保护发掘。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在正式开始前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详尽调研。

从2011到2016年,出具的相关报告和预案不少于20份。

发掘前期,工作人员先运用了GPS 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航拍以及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信息化,复原出海昏侯国大遗址的全貌。用声、电和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形成了三维建模图。

可比当年去找盗墓贼问从哪挖靠谱多了。

发掘工作中,采用了复原整体布网测绘技术,在现场布置了 9000 多个测绘点,地宫中所有物品无论大小都有一个三维坐标,这样即使挖开移动了,也知道它们之前是什么样子、摆放的位置如何。

主椁室顶部还长期设置了多台高清晰延时摄像机,每5分钟自动拍摄一次,直接动态记录发掘全过程。

海昏侯的挖掘还采用了实验室考古的方式,把刚出土的文物整体套箱后运进实验室,先保护再清理和提取。

实验室有专门的超低温古尸存储柜,尸骨第一时间被保护起来并进行体质人类学与病理学测定。

万历就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在海昏侯的考古挖掘中,甚至引入了航天领域的低氧工作技术,对脆弱易被氧化的文物直接送入无氧或低氧舱。这是全世界首次。

看这技术手段和小心翼翼的程度,对比一下就知道万历的遭遇有多惨。

不过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定陵挖掘的失败,可能还会有其它皇帝陵墓遭殃。也算是牺牲了万历一个,保护了那么多皇帝。

只是这代价未免大了些。

06

2020年的这个夏天,考古圈再次被大众关注,源于一个小女孩。

应届高三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系引起全国博物馆和考古人士的青睐,纷纷送上礼物和祝福,被称为“考古圈的团宠”、“过生日的郭襄”。

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亲自给小姑娘写信: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小姑娘回的是:我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引发全网关注的背后,是大众对考古这份工作的好奇,对我们这个古老国家漫长而厚重的历史。

历史需要发掘,需要有更多的人关注。

一档节目里,樊锦诗先生说:我们的事业是年轻人的事。只有年轻人热爱、懂得、研究和保护文物,这项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是的。考古是关于历史的事业,但是每一段历史,指向的都是未来。未来会有更年轻的人来加入这项事业,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法。

考古需要的不仅是研究过去,更是看到未来。

如果一定要说定陵挖掘对我国考古事业有什么贡献,那可能就是告诉了我们:

要对历史怀有最大的珍惜和敬畏。

在人类的技术和心智尚不成熟,不确定能让先人的智慧和遗物得到最好的保护、发挥最大的价值时,不如让其继续深埋在时光之下。

来源:8字路口 微信号:crosseight

空闲时间可以培养什么兴趣?

文长长说
十八岁时,憧憬里的长大后的人生是优雅的:坐在环境很好的餐厅看书;在咖啡厅点一杯冰美式,发着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要会插花,把花一朵朵修剪好放进花瓶看起来就很知性很优雅;会做像五星级餐厅那样的高级料理;在闲暇时,岁月静好地去上个瑜伽课,在冥想中学会感恩生活;以及,随时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年要去几个不同的城市打卡。

青春时代所理解的兴趣,全跟吃喝玩乐有关,是岁月静好的,是轻松的,是没有烟火的。正如当时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以为长大后,生活一定会变得很好。

但,那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生活不只是岁月静好。生活的常态是坚定中的纠结,体面中的狼狈,不服输时也会闪现的“要不算了吧”的念头,是咬紧牙关往前走时偶尔的委屈,是就算你坐在环境优雅的咖啡厅喝着冰美式,想的也是“咖啡花了多少钱,今天开销了多少,这个月还剩多少钱”。

见识过生活的真实样子,二十四岁之后,我对未来自己的期待变了,不再迷恋那些美好但成本太大的爱好,不再过分迷恋岁月静好但不真实的生活。我开始让自己把脚踏在实地上,去热爱有烟火的东西,去培养那些真正对我未来人生有益的兴趣。

于我而言,“兴趣”不再是我们小时候参加兴趣班时的一个休闲爱好,培养一个兴趣也不再是为了一场别人眼中的浪漫。我更多希望我现在培养的这个兴趣,会滋润我现在的人生,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帮我自救,会真正提升我人生的质量。

基于此,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可培养兴趣,是跟我们常规认为很岁月静好的兴趣爱好不同,以下全是基于实用主义和长期主义考虑提出的,且方便培养的兴趣。

1.让自己爱上运动

二十岁之前,我是不喜欢运动的,大学时期最讨厌的课就是体育课了。甚至为了逃避运动,大学的体育课我选的还是太极,每次上课跟着老师晃荡一下手就行了,运动量很小。

后来开始写作,开始接触一些工作,压力大了,人也长胖了,为了减肥,不得已去健身房开始运动之旅。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主动去接触运动。但最开始运动只是为了让自己瘦。

再后来,有段时期挺低谷的,心情一度很压抑,找不到发泄的出口,每天闷闷不乐。但是我发现每次玩命似的在健身房虐一遍自己,把心里的不愉快在跑步机在运动器械上都发泄出来,出完一身汗,整个人身心是很轻松的。运动完的感觉就像是,压在胸口一直吐不出的那口气,终于吐出来了,能顺畅地呼吸了。

甚至那些我想不通的东西,在运动中也慢慢被我想通。

后来我也分析过为何运动过程中我能想通很多事,大抵原因是:在运动过程中,要忍住肌肉的酸痛,要一次次逼着自己在瑜伽垫上完成很难的无氧锻炼,要在每一个想放弃的瞬间逼自己坚持一下把这五公里跑完,有时觉得连保持身材都是一件这么难的事,人生难点辛苦点,好像也能理解了。而且,那些在运动过程中,本以为没办法完成的动作,在我们一次次说服自己再坚持会,在一次次的再坚持三十秒中,我们竟然都完成了。那些事,没有想象中难;我们,也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

自那以后,我才开始爱上运动。或者更准确来说,在我很难过的时候,去酣畅淋漓地流一场汗,能排解我一大半的不愉快,运动成为拯救我情绪的一种方式。

所以,如果想培养一个兴趣,那我最推荐的就是运动。一能保持身形;二能锻炼意志,缓解压力。

运动形式也很多,可以去公园跑步,可以去健身房锻炼。也可以居家锻炼,可以在keep上跟着打卡,可以买个瑜伽垫在家跟着视频做美丽芭蕾,可以在家跟帕梅拉的视频,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瑜伽视频,在家做瑜伽等等。每天空闲时候,运动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足矣。

运动,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兴趣,但它也是关键时刻能拯救我们的一个存在。

2.学会自己做美食

大学毕业之前,我是很不喜欢去厨房这种地方的。餐厅这么多,外卖这么方便,以及我妈的手艺这么好,我为什么要想不开学做菜啊。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

等到自己独居一段时间后,吃多了外卖,发现辣的不辣的,肉的素的,炸的炒的,吃来吃去都是一个味道。或者简单粗暴点,就四个字:都不好吃。

而且,离开生活很习惯的城市,去到一个陌生城市,最先不习惯的就是食物,有时真的会发自内心地纳闷着“这里都吃得这么淡,这个城市的人是怎么活了这么多年“,会异常想念家乡的食物,想念我妈炒的最家常的小菜。

我是那个时候开始后悔,为什么没好好跟我妈学烧几道菜。也是那时候开始下定决心,一定要跟我妈学做菜,学会我妈放油放盐的力度,学会我妈食物搭配的方法,学会妈妈的味道,学会家乡的味道,至少日后在异乡孤单时,还能给自己做一道道熟悉的菜。虽然只有一盘菜的时间,但也能给我们内心带来一丝温暖。

我们常说要做个独立的大人,但独立不仅只指金钱上的独立,还要在生活起居上能照顾好自己,要有办法让自己吃得好,吃得开心。

现在,除了吃喝玩乐赚钱外,我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做点好吃的。我特别喜欢看一些教我们做菜的视频,也爱看美食类节目,偶尔兴致来了,也愿意自己捣鼓做做吃的。端午节自己在家包了粽子,前段时间在家做了烧卖,做了披萨,做了凤爪煲,做了凉拌金针菇,还用烤箱做了饼干和面包。

做食物的过程很开心很治愈,吃自己做的食物也很有成就感。

还有,做菜这件事也不只是针对女生而言的,身边也认识特别会做菜爱做菜的男孩。做菜不该成为某个性别的特权,更不该成为取悦谁的工具,只是让自己吃得更开心更舒服的方式。

所以,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兴趣,可以试着跟美食视频一起,学做一道你很喜欢吃的菜,一次做一道你没做过的菜,既学会很好照顾了自己的生活,也很治愈,很健康。

3.学着去写影评,剧评

没在小标题直接写上“多看电影“,是因为现在看电影都成了大多数人兴趣爱好那栏的必填选项。

但说句恶心的话,偶尔看几部电影,真不能称之为这是你的兴趣爱好。顶多只是你无聊时刻,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罢了。

既然想往兴趣培养,那咱们就认真点,规律点。

严格规定好自己每个月看几部电影,看完还要保证自己写影评,字数不用很多,但一定要写自己真实的感悟。

一来,看电影可以成为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或者文艺的说法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反正就那么回事,大家觉得哪种说法舒服,就用哪种说法吧);

二来,光输入不够,真正能提升我们的是自己的输出过程。所以多写各种观后感,能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编剧们想传递的东西,也能锻炼我们的笔头,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或者写得再好点,还能当个影评人,看剧赚钱两不误。三全其美。

看电影谁都会,但我们不能只做大家都会做的事,试着做一些大多数人不会做,但做了会真正滋养我们的事,并坚持下去。比如写影评。

4.培养自己对生活的兴趣

或者也可以说,你要培养自己“好好生活“的兴趣。

说到底,我们去培养一切兴趣,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我们生活品质,为了让我们更热爱生活,更热爱自己。

所以,我们就单刀直入,直接培养自己对生活的兴趣。

如何培养?

去模仿你想过的那种生活,去做你此刻想做且能做的事,去每天记录你生活的美好时刻。

看到朋友去听音乐会,很羡慕,也很想去,那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买好票,抽个空闲时间也去听一场音乐会、演唱会;

看到别人每天吃得很健康、低脂、营养,也想像别人那样能吃得那么美好,那就去超市去菜场买食材,自己回家做,想要生活品质高点再去买几个好看的餐具,然后自己在家做;

看到大家呼朋唤友在家聚会很热闹,也想在家开派对,那就约朋友来家吃饭,一起开开心心地玩;

看到别人周六日去城市周边游玩,去爬山,去春游,去逛公园,也想去那些地方玩,那就根据自己的时间,抽一个空也出去放风。

………

你可以不知道你的兴趣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去学着那些会生活、生活得很热闹的人去生活,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在允许的范围内开心地生活。

生活的本质就是,量力而行地去模仿你想要过的生活。

生活开心了,才能好好生活。

热爱生活,每天都想办法让自己生活得再开心一点,也可以成为你生活里的一个兴趣。

曾经有段时间,我生活得特别压抑,很难开心起来,所以后来在《自洽》里写了一句话:活得开心,就很励志。

有时真觉得,我们在人间谋生,谋来谋去,只是在谋自己的心安理得,谋自己的开心。

无论我们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觉得什么很好,很想去做,这背后的共同心理就一点:为了开心。要么是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很开心;要么是做完这件事做好这件事后,我们感觉自己做了有价值的事,感觉到自己在提升,会发自内心地替自己开心。

一切都离不开“开心”二字。

二十四岁之前,我是前者,我的兴趣就是去做很多让自己开心的事,包括写作,只是为了开心本身;二十四岁之后,我选择了后者,更想多做些能滋养自己的事,培养些能滋养自己的兴趣。

不知道你们此刻的选择是前者,还是后者。

但,祝你们总能心安理得地去快乐。

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正在做的事。

mpacc初试经验贴(267分)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是去年毕业的,山东双非一本,四级573 六级471应届的时候没有考,毕业进了银行,不喜欢银行工作就决定辞职考研,办好离职正式开始准备是7月中旬。

本来打算复试完了再写的,但是鉴于现在疫情原因,复试“遥遥无期”,每天学习效率都很低,怕之后就忘了细节,就先把初试准备经验给大家写了吧。

成绩单如下:

最后是数学-3分/逻辑-2分/写作-13分/英语完型-2分/阅读-2分/主观题-11分。

下面我分科目说一下我的备考过程以及一些自己的感悟,希望能帮到看这篇文章的你。还有,鉴于我自己是从七月中旬才开始准备的,每个人开始准备的时间不一样,每个月该学的东西也就不一样,所以我就只分阶段说,不说我自己具体哪个月在学什么了。

数学

①用书

基础阶段:老吕数学要点精编+陈剑高分指南

提高阶段:老吕800练

冲刺阶段:二刷800练+真题+鑫全冲刺15套+押题5套/老吕冲刺20套+密押6套/陈剑王诚最后4套卷(就是为了最后刷题练速度买的逻辑也是这些)

②备考过程及心得

核心要点:基础打好,刷题为辅,错题为重!

基础阶段:其实会计专硕考的数学并不难,就是高中理科水平,我高中是文科生,对我来说最难的是排列组合那一章,高中基本没有接触过,初期学到怀疑自己智商。其他的其实都没有什么难的,所以基础打好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打好基础呢,列框架!

把每一个章节的框架要点公式易错点都都记到笔记上,然后定期去看,你可以在完全学透这一章之后,把框架再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或者说你学完这一整本书,把笔记再看一遍,不用你记得特别清楚,但是需要你大概了解这一章的重点有哪些。老吕要点精编和陈剑高分指南是相辅相成的,我个人是老吕为主,陈剑为辅。

你既然去列了框架,到后期冲刺复习的时候,你不可能说拿着好几本书翻,你肯定是根据你的框架去过。如果你一开始列框架的时候,把一些你觉得很简单的点都略掉了,框架是不完整的,那么你复习自然又不会上心,谁又敢保证那些你自以为最简单的点在考场上一紧张不会忘记呢?

提高阶段:错题就是数学提分最好的工具

很多同学觉得数学就是要多刷题练手感,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即使你刷了上千道题,但是你不去总结自己的缺点不足在哪里,我敢说你同一道错题,你做三遍也是错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错题本上前后重复写的题不知道有多少个……

我数学刷题只用了老吕数学800练这一本,看起来有点少对吧?我本来一开始也考虑要不要再去买点其他的数学题来刷,但是看了看自己一堆重复错误的错题本,我觉得就没必要买新的了。然后把800练又重新打印出来,又做了一遍。

当你总结错题的时候发现总是在同一个知识点绊倒,恭喜你,发现bug就是提分最好的开始。

我到最后12月为止写了四本错题本,看起来很多,但其实都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平均到每天一点都不多。我是在完成每一章的时候,把每一章的错题整理到错题上,同时在旁边写上这一个错题它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哪一个,然后在学完这一整本书的时候进行一次回顾。800练全都做完之后再从头把错题看一遍(就是这时候发现很多重复错题)

当你第二遍第三遍去再做错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很多你仍然做不出来的,这时候你需要做标记,有可能当12月考试之前最后一遍看错题本的时候仍然有不会做的,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你会发现你不会做的越来越少,这就是错题发挥了作用了。还有整理错题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马虎错的题必须要整理不能偷懒!考场上没有人会为你的马虎买单。

冲刺阶段:学会取舍与蒙猜

应该很多同学自己做模拟的时候和我一样,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非要去抠出来,觉得这不是正式考试,就不想要蒙猜。但是事实上这样做很浪费卷子,你想要去抠出来这道题,你可以先标记,等做完这一整套之后去改错的时候再去研究。

蒙猜呢,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正当的解题手段做出来这道题,我正式考试沾了一道题的光——一道几何题,因为正式考试的图都是完全标准的图,我为了节省时间做了一遍没有做出来之后就没有继续再做第二遍,直接拿尺子量了一下,发现大于1.5cm,所以直接排除了其他三个选项。

冲刺做套卷,说实话,哪一个机构都不能做到完全模拟真题,所以你更重要的是去练你自己的速度和对时间的把控,数学用多久,逻辑用多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个人来说的话,数学分为两种模式,如果前15个题在半小时内做完,就继续做后10个,如果前15个题用了超过30分钟,那就先做逻辑,最后再回来做后10道题。

在数学这里也直接说一下吧,模拟题我都没有写作文,所以给自己划的时间就是1小时50分钟内必须做完。当然有一些机构的模拟题是比真题要难的,所以大家也不用非要每一次都给自己划的这么准时准点。但是真题只有十套,所以必须要认认真真去按时按点儿的,把整套都做完。

我最后考试的时候是做完整套管综,还剩了20分钟,检查了一遍数学改对了一道题。当然有很多机构老师会说你不要去检查,那时候你脑子已经不清醒了,这个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觉得你自己这一整套做下来很顺,脑子还清晰的话,那就去检查一下,至少把一些马虎的错误改掉,如果实在拿不准的就不要改了。

逻辑

①用书

基础阶段:老吕要点精编+赵鑫全逻辑精点

提高阶段:老吕800练+鑫全千题

冲刺阶段:二刷800练和千题以及做套题

②备考过程及心得

核心要点:刷题!!!

逻辑来说的话就是刷题,没有别的。逻辑我也有写笔记,但是后期基本就没有看了,重点都放在刷题,也没有写错题本,毕竟逻辑的题干太长了,性价比不高。逻辑真的是一个题一个样,即使涉及到的知识点一样,但是题目内容不一样,你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所以不停刷就对了。

形式逻辑看老吕,论证和分析看鑫全。

形式逻辑的话,老吕总结了不少口诀都还蛮好用的,但是论证逻辑就比较模糊,而赵鑫全的论证逻辑和分析推理教的思路都蛮好的。

基础阶段:把这俩机构的要点精编都看了一遍,你可以只细读老吕的形式逻辑和赵鑫全的论证和分析,然后把他们剩下的部分各自当做一个练习与巩固。

提高阶段:赵鑫全的千题就不用说了吧,学逻辑必备,千题的难度和出题思路都与真题很贴近,比老吕的八百练要好。可能直接做千题会觉得很难,我是做完了八百练才买了千题,算是已经有一定水平,每套大概最多错7个,还算比较稳定。必须要注意的是,近些年分析推理占比越来越多,所以多练分析推理很重要。

冲刺阶段: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就把这两本题重新从头到尾看一遍,因为你第一次做对的,你不一定是完全理解才做对了,特别是论证逻辑,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还是把错题过一遍。真题的逻辑一定一定一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好研究,好好琢磨。数学出题套路可以改,但逻辑他搞来搞去就那些东西,思路都是一样的,怎么排除选项,从哪里入手,题干重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你在刷题中去体会。

靠感觉做题→靠学到的知识点做题→凭感觉做题

最开始靠感觉做题,应该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我感觉应该是这个”,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靠自己的语感在做题。

当你开始学到逻辑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你开始靠着一些口诀以及思路做题。

当你刷题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你会开始发现自己的感觉大概率都是对的。这时候的感觉已经不是你最初的语感而是练出来的分析能力。

做逻辑呢可能会有一个瓶颈期,你有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在做题了,为什么错的还是那么多完全没有进步,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你的抗压能力了,你如果这时候崩溃了烦了,那就前功尽弃,你如果忍着继续往下做,认真去分析每个题的思路,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而不是做任务似的刷题,你会发现瓶颈期过去之后简直是新世界。

写作

①用书:王诚高分指南写作分册+真题详解+思库思路详解+老吕的写作50篇

②备考过程及心得

其实对于写作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真的没有用心去练,沾了水区给分的光。如果你是论证基础比较很好,写作基础比较好的话,报旱区的话,就不要看我这个了。如果是报水区,并且作文基础一搬,不想在写作上多费力的,可以参考一下我这个懒人方法。

我写作是在八月开始看的,就是在学数学和逻辑的间隙,可能一天拿出半个小时来去看王诚的高分写作分册和真题详解。到了十月开始动笔写,但是是看完真题解析思路之后再自己写一遍。然后在12月刷第二遍真题的阶段,才开始正儿八经做写作,就写了那10套真题的作文。

然后老吕那本50篇呢,我买来是用来撕的——把上面好用的名人名言和好段落撕下来贴在本子上,虽然说论证性的作文其实用名人名言不是特别好的一个方法,但是考场上时间不够凑字数的话,可以备不时之需。

思库是12月才买的,是老王总结的一些经常会考到的思路和话题,很小一本,很适合临时抱佛脚背一背。

英语

①用书

基础阶段:恋恋有词+唐迟阅读的逻辑

提高阶段:恋恋有词+黄皮书老十年真题+唐迟阅读课+黄皮书近十年真题+百词斩

冲刺阶段:百词斩+王江涛写作+二刷三刷真题

②备考过程及心得

核心要点:单词死背,真题死刷,阅读搞懂,翻译和完型就不是问题

基础阶段:看我的用书,大家应该看出来单词有多重要了。之前有一个姑娘私信我问英语怎么学,我跟她说了背恋恋有词很重要,然后她的反应是恋恋有词的词量不是不太够吗?

你背过了不代表你记住了

这和数学刷题是一个道理,其实即使他的词量只有两千,你最后考试能完全掌握得了这两千个单词,就足够让自己及格了。最怕的是你明明连背单词这个最基础的都没有背好,却说自己已经努力学了英语。

会计专硕初试不考政治,所以我们比起其他专业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背单词。

我花了一个月把第一遍恋恋有词完全背完,每天一个单元。我没有看视频课,我个人觉得如果你开始准备得早的话,那你可以在暑假之前看视频,朱伟的视频课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如果像我一样开始的比较晚,看视频就真的是有点儿浪费时间了。通过老师讲给你一些单词的变形和句子如何翻译你只记笔记,不如你自己去查词典,然后把这个句子自己搞懂,来得更印象深刻。而且其实考研英语,不会像四六级考到你要去分析这个词它的变形是什么,它的词性是什么,其实你知道它的含义就足够了。

还有会有一些同学买语法的书,我个人觉得如果基础一般的人,买这个其实没有什么用。咱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现在临时抱佛脚,从基础开始搞懂什么是主谓宾主系表这些是来不及的。我就是属于那种搞不清句子成分的人,分析句子全靠语感。你不用搞懂那些什么叫主谓宾,什么叫主系表,这里是宾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英语二阅读不难,通过做阅读来分析出哪个是句子的主干,然后哪个是从句就足够了。

基础阶段只背单词的话可能会觉得有点儿空虚,于是我就配合着也看了唐迟的阅读逻辑那本书,一开始单词认不全,句子也觉得很难,是挺痛苦的,不用太在意,重点还是放在单词上。

提高阶段:每早背40分钟单词

三天一套真题,一天做真题,第二天第三天整理回顾,整理要做到每个句子都会翻译,每个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标写出来,但不要标在题旁边,最好是写在上下空白处,这样方便你之后再进行整体回顾的时候,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翻译。

唐迟的阅读课呢,我就每天可能在图书馆关门之前拿出20分钟看一会儿,我的建议是先做老十年真题,再去听唐迟的阅读课,因为他的阅读课都是以老十年真题的一些例题为基础在讲的。

百词斩呢,每天拿出半小时来去背,提高阶段我给自己设定的是每天背75个单词。

做完老十年就可以去做近十年的英语二了,至于近十年的英语一要不要做,这个我觉得看大家的基础和时间充不充足吧。

冲刺阶段:

英语的写作,11月开始准备差不多是足够的,这个阶段我早上的时间就用来背写作了。写作,就按不同类型去各自背两篇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总结出自己的模板,然后照着自己的模板去背。

然后单词也不能扔下,每天还是用百词斩去过单词,到了这个阶段,我每天用百词斩半个小时就能过200个单词。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把前期把单词搞得牢固一些,有多么爽!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做模拟题

到了冲刺阶段,宁愿去三刷真题,也不要去做模拟题,我就是栽了这个跟头血汗泪的教训。当时觉得自己真题都看烂了,答案都快记住了,于是就作死去买了模拟题,做了两套之后心里建立的自信全都崩塌了,那时候已经是12月初了,于是大哭一场把模拟题扔了,重新静下心来把真题三刷了一遍,做到每一套满分最多扣1分。

下面是一些个人觉得比较重要想提醒大家的事以及被问比较多的事

关于真题

真题有多重要,我在这篇文章里说过不止一次。然后大家应该也有看到过很多遍了,一开始不要把所有真题都做了,也不要在还没有巩固好基础的时候就做真题,那真的很浪费,因为真题就那几套。十月做第一遍真题,这样话可以摸清你自己的水平来择校。然后留最近两年的真题,不管是英语还是综合,留到12月初进行一次正儿八经的模拟。然后再把真题刷第二遍。当然你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刷第三遍也完全可以。

作息与时间规划问题

总会有同学问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来得及吗?我想说,你只要真的下定决定去学,九月开始准备也来得及。会计专硕初试真的很好上手,最怕你问来不来得及,就是想得到一个来不及的答案来自我安慰放弃考研。我个人觉得应届生提前开始单词,了解一下大致流程和科目内容,七月初暑假开始正式学是足够的。

暑假那段时间是最宝贵的!

一定要有效利用起来,基础在暑假打好,后期就是稳定提分。

作息的话,我个人每天都要睡够八个小时,午觉是必须的,不然下午真的脑子很混沌。其实只要你的学习效率上去了,专硕真的没必要起早贪黑的。有了前期的努力,我到了12月的时候,每天学习任务都很轻松。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我的作息给予参考

6:30 -7:00起床洗漱早饭

7:00-7:40晨读

8:00-11:30 前期数学后期管综套题

11:30-12:00 百词斩

12:00-12:30午饭

12:40-2:00午睡

2:00-6:00前期数学逻辑后期英语

6:00-7:30晚饭看剧看公众号新闻

7:30-10:30 根据白天情况安排

10:30-11:30洗漱看剧

提高效率/利用碎片化时间

通过考研我才发现,原来一天内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做那么多事情。当你在路上走或者你在蹲厕所的时候,你都可以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背单词,或者是看新闻看公众号。我回想去年最自我感动的事,就是十月初的时候生了一场重感冒,每天都要去楼下诊所打针,医生给我打针的时候我都在刷百词斩哈哈哈哈哈哈哈。

具体如何提高效率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上了这么多年学了,怎样让自己能够集中精力,你们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个建议是,把今天要看的网课提前下载,然后关闭数据,与网络隔离。

学会给自己减压

这个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每个人的减压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是运动跑步,有的人是看剧或者听音乐,有的人是吃零食。

像我这种追星狗,开始考研之后卸掉了微博,卸掉了哔站,平时只能在网易云看一些视频,也不敢追新剧怕上瘾,就把以前看的一些老剧扒出来下饭和睡前看,然后觉得浮躁的时候就听着歌看写作书。你也可以每周给自己一天放松的时间,当然前提是你其他几天都真的用心学习了。用六天的效率换一天娱乐比七天低效学习好得多。

不要一个人战斗

虽然说考研的历程是孤独的,是你一个人的事,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人在战斗。

特别是二战生或者是像我一样辞职后考研的人,身边没有研友一起学习,不知道别人的效率和进度是怎么样的,很容易情绪不好。我很感谢在我考研期间工作忙也一直陪我聊天的朋友们,我很多细细碎碎的事情都会跟他们说,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的话,我可能真的会很难熬过这段时间。有压力或者是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自己憋着,不管是大哭一场还是找朋友倾诉,情绪找到突破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

“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愿你以渺小开始以壮大结尾”

感谢文章投稿:新浪微博@十工手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