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

作者:仙人抚我顶

明天就要出院了。

肛肠科,充满血与泪,爱与恨,屈辱与自由,和平与温暖的地方。

甚至就在一个月之前,我都没有想到过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此前,我与它相安无事,虽然认识三年多了,但正儿八经打照面也不过十个手指头能数出来的次数,况且也只有它一根独苗苗,谅它也兴不起什么风浪。

然而就在这最近两个月,它出来跟我碰头的次数突然越来越多,已经让我越来越没有办法忽视。终于,在一次长达五天的便秘后,它猛烈地冲了出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准备在外面定居。

我说,不可以。

火速冲往市三甲肛肠科,在一顿指检后,老大夫扒着我的屁股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学生说:看见没,血栓痔。

我侧卧着背向他们,面朝一堵冰冷的墙,保持手扒着屁股的姿势,心灰意冷道:做了吧。

后来我知道我是环状混合痔,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痔疮界小清新,大夫给我切下来三个内痔一个血栓。它不孤独。

蟑螂定律。请各位抱着侥幸心理的痔友牢记。

8 月 10 日。

入院报道时短发飒爽女大夫接待我,问我病情,我积极主动交代犯罪事实,中间提到近半月饮食清淡,多吃蔬果甚少沾肉。

女大夫问:那你瘦了吗?我摇了摇头。

两个人一起叹气。

入院第二天还没习惯医院作息,八点查房了还在睡,我的主刀大夫带着一群人非常医疗剧地走了进来,指着我说这个是血栓痔,还在睡。

我垂死病中惊坐起,后来每次查房都能听到有医生小弟小妹给领着查房的大夫介绍:这是血栓痔。

好像 d 的人生从此被抹去 d 的姓名,血栓痔取而代之。坐在这里的不是青年少女 d,是血栓痔面无表情盯着他们。

8 月 13 日。

手术当天我穿上病号服,和前面一个十岁的肛裂妹妹一起在手术室外等待叫号。

收器材的大夫在门外和做完手术的大夫聊天,一个说今天怎么有个小朋友,另一个说今天有两个,那个说哪里还有一个,后一个就指了指我,前一个转头看我,我虚弱地抬手说我二十多了,大夫说:二十多了就割痔疮啊?我庆幸当时戴着口罩蒙住了脸。

被推进去以后我越发虚弱,好像病号服是游戏里自带 debuff 的装备,穿上后正常人也会识趣地进入虚弱状态。麻醉大夫温柔到不行,让我弓成虾米锥我的脊柱,还给我放歌轻缓心情。

跟手术的小护士漏给我一份需要签名的单子,于是主刀大夫都在扒我的屁股了我还艰难地侧卧着单手悬空签下最后一份文件,颇有点绝症病人交代后事的意味。

手术只有二十分钟。我用的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因为前面做了一些功课,感觉微创痛苦轻一些,复发几率高,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也大,所以强调了一下我不用微创。跟我通知手术相关事宜的男大夫轻蔑一笑:现在谁还用微创?

……

看他这么懂行我想进一步咨询我是做什么手术,男大夫又是轻蔑一笑,仿佛在说你现在弃文从医已经晚了。

……

医者仁心,他笑完还是坐下来拿个笔给我画示意图解释手术方法。事实证明现在弃文从医确实晚了,我就只记得一个「分段齿形结扎法」,后来上网搜,好像和外剥内扎不是一个意思?算了弄球不懂,总之我就这样被扎被捅被切被塞被剪了二十分钟。

孩子……痔疮出来的时候主刀大夫给虚弱的我看了一眼成果,还是第一次以这种视角跟它见面。我无声呐喊,从此我不再是有痔青年!!!

被推出来后还在麻醉期,躺在病床上指挥妈妈给我夹懒人支架我要看 tbbt,彼时的我并不知道后面的腥风血雨,暴风雨前的宁静显得那样往者不可谏。

五小时后麻醉开始过了,我开始被坠胀感杀害,好像一根十米长的狼牙棒捅进我的屁屁,我的子宫、膀胱无一不饱受折磨。

那种感觉,好像痛经的 plus 版,又好像憋尿憋到膀胱痛,我说不上是痛还是难受,又难受又痛,又痛又难受,基本已经是本人 23 年来所遭遇的疼痛值巅峰。

我躺在床上呻吟,低嚎,屁股好像一个太阳,疼痛如光呈中心发射状遍及我每一寸皮肤。

一小时后我艰难起床嘘嘘,在妈妈的搀扶下往返厕所三次,耗费两个小时,终于还是没有嘘出来,全身的汗一阵阵出,额头上不停滚落汗珠,睫毛都被打湿,眼前也雾了,坐在马桶上崩溃大哭。

隔壁姐姐说上了镇痛泵会尿不出,这么怕痛的我咬牙选择了尊严而不是止痛,拒绝了镇痛泵,结果没上镇痛泵我他妈的还是尿不出。

崩溃大哭的同时还在被妈妈批评,我歇斯底里嚎,吓得护士一直敲门。隔壁几个病房无不耳闻,老头老太太们心有余戚地用苏北苏南口音交流,这是个什么痔?这么狠!

我是从第二天查房时医生小弟小妹向主刀大夫汇报时得知这一插曲的,当时有人回答了主刀大夫:她是这层最轻的。

……

总之最后插了尿管。生孩子的姿势,我含着泪,想说出一些限制级的话求护士姐姐也可能是护士妹妹轻一点,最终咬牙说,轻一点,我是第一次……这句话后来也出现在换药室。

结果我妈千方百计阻拦的插尿管一事并没有我想象中不可忍受,比坐马桶的那两个小时不知道舒服到哪里去了。

当晚实在痛到不行,眼泪攻势求妈妈松口,让护士去向医生要一颗曲马多。

这里我不得不批评一下护士,就是因为护士跟我妈讲能忍就不要吃止痛药,我妈死活不让我吃止痛药,还在我经受十级疼痛的时候不停批评我「怎么别人都可以忍你不能忍」,别人是指隔壁床一个做过护士生过孩子最后也吃了止痛药的姐姐。

我觉得我妈不会是一个好婆婆,在此警告未来想和我弟结婚的女孩子:我妈极有可能是一个你在分娩宫缩痛不欲生时拉着你的手问你怀孕时为什么不多运动的恶婆婆。

但是曲马多真的有用吗?有 jb 卵用。

好不容易求来一粒,护士还让我再忍忍,临睡再吃。我忍到十点半吃下,一个半小时后意识到止痛药对我的作用几乎为 0。

更恶魔的是开始肛缩了。开。始。肛。缩。了。俗称菊花一紧。

菊花一紧难受吗?不难受。但如果你是屁股上开了好几刀而且创面并不包扎而是完全敞开的并且!并且你的屁股里插了一根管子和两块纱布。那么肛缩一定会是此生难以忘怀的痛。

术后当晚,我在床上被肛缩折磨到彻夜未眠的那十几个小时,我一直在思考,我觉得人类不该用肛门做别的事,甚至我激进地认为肛门也不该承担排泄的重任,它就应该被好吃好喝供着,一点都别惊着。

肛门是有独立意识的,谁不相信谁可以去做一个痔疮手术,肛缩当晚肛门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爷想动就动。我已经把这个发现交待给学医的朋友,连同「从拉臭臭时感受到直冲大脑的直肠痛出发探讨人类的大脑直接与直肠相连的可能性」一起,两个伟大的医学突破,我无偿贡献。

学医朋友已许诺评了正高不会忘了我。

一整晚,我的屁股里好像被塞了一个刀片密集十倍的切苹果器,每一次肛缩,苹果都被切成苹果丝,汁也行。

每当我困到迷迷糊糊睡着即将开始做梦,我的肛门就会用狠狠一缩的方式把我叫醒让我陪它一起受罪。这个频率基本保持在十几分钟一次,比我的大姨妈还准。到深夜三点,我彻底放弃入睡,哭着打开手机删除十年来保存的所有耽美文。

百度云的都没落下。

8 月 14 日。术后第二天。(我以当天为第一天。)

就这么熬到第二天清晨,又是一个八点,查房了。我插着尿管露着屁屁,毫无灵魂地看着病床前乌泱泱一群人,终于不被叫血栓痔了,他们叫我「那个年纪轻轻插了尿管的」。谢谢。总算从痔疮进化到人。谢谢。

第二天记忆太过痛苦,自动消除了。只记得傍晚拔了尿管。

有一个小时轻微夹不住尿这种事还是不说了。

8 月 15 日。术后第三天。

清晨,我可以拔屁屁里的管子和纱布了。

流着泪撅着屁股进了厕所。护士说要泡一阵屁屁,把纱布泡软才好拔。据后来的病友介绍,这个一阵指十分钟以上。我妈是个积极主动的人,过了两分钟,我妈说,你快拔呀。

我开始动手。

谈不上拔管子,拔肠子罢了,没什么好说的。

纱布是个摩擦力很大的东西,因为它不平整,初中物理了。

我的屁屁的创口是敞开的,肉也是不平整的,初中生物了。

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十分钟变两分钟的妈妈数学使我经受了非人的折磨。

我在此呼吁在同性恋治疗手段中引入痔疮手术(开玩笑的撑同志反歧视)。

总之两块纱布被一起拽出来的那一刻,我清楚感觉到肉也跟着被拽了一下,然后是大片的红,刺痛了我的双目。

捂着屁股去第一次换药,病友姐姐说今天是个男大夫,有点粗暴。我抖着声音一边爬床一边说我是第一次,轻点……男大夫应该是耳闻过前天我的哭嚎的一员,竟然,也没让我怎么疼就换好了药。

此后换药一直不曾成为压垮我的稻草,几乎不疼,疼也只是一瞬间。

此后一天比一天好一点,术后疼痛已不在话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查房。如果说术前查房大夫们看你就是个痔疮,那术后查房大夫们看你就只是个肛门,还是充满伤口的那种。

受到前一日查房时露着屁屁的教训,后面的几天不论其他时间段如何,八点我一定穿戴整齐,态度端正。

那天我躺在床上姿态优雅地翻着书,做肛肠科与世隔绝的文艺女青年。又是一群乌泱泱的人。我的主刀大夫说:恢复得可好啊?我说嗯嗯可好了。大夫说:我看看。我:?

对着面前八九个齐刷刷站一排的青年男医生,我艰难地脱了裤子撅起了屁股。大夫过来扒了下我的屁屁,连连称赞,嗯,这个做得不错,你看看,不错不错。

他的硕博小弟小妹们应声凑过来盯着我的屁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几个还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我只当我是个死人。

最后的结论是,一群人进来就看你光着屁股和一群人进来看着你自己主动脱下裤子撅起屁股,那还是后者这种有剧情的要羞耻点。

另一座大山是拉臭臭。

便秘。我的人生宿敌。原本我是一个只要我不说没人知道我有痔疮的痔疮界小清新,一次便秘使我难以自救,事态发展到令人如坐针毡天怒人怨不可挽回的地步,最终我进去了。

术后,是你,是你,又是你,how old are u,殇了。

原本第三天就应该准时拉臭臭,我消化本身就很慢很慢,第五天我顺便遛弯去皮肤科看病时老中医神神叨叨说姑娘你肯定消化不好我一看就知道,肛肠科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护士们和一部分大夫们劝我多吃普食,这样才能形成臭臭。我说我步行,他们说你行。我想了想,遵医嘱。

然后便秘了三天。

小麦纤维素、火龙果、通便药、轮番上阵,最后在濒临死亡之际,我拼着最后一口气,不顾我妈阻拦,决意灌肠。白衣天使护士姐姐来了,温柔地给我怼了一肚子灌肠液,我趴在床上全身发抖嘴皮都差点咬破。最后终于……

8 月 13 日手术起,到 8 月 16 日术后第四天,我在灌肠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次……

第四天终于这么凑合过去了。晚上又吃了一粒曲马多,这次有用了,我又觉得我行了。

8 月 17 日,术后第五天。

人生挑战又是拉臭臭。我一直以为我的下一个人生挑战应该是中级出版资格证,没想到直接和宝宝妈和她们的宝宝拉平了水准,以每日顺利排便为人生头等大事。

曲马多的效用还在,上午还算生龙活虎,下午开始低沉,因为我该拉臭臭了,但是我没有。

用尽一切手段,我散步,我揉肚,我服药,我喝水,一天下来跑了十几次厕所,在走廊收到七八句白衣天使们面带微笑的「拉了吗」,一瘸一拐遛弯遛到右腿隐隐作痛满脑子「你跺你也麻」,终于在傍晚嗯嗯了一下。

我如释重负瘸着腿出门跟男朋友打电话摆龙门阵,一个大夫路过我,继续面带微笑如沐春风:遛弯促排便呐?我火速捂紧了话筒虚弱而不失礼貌道:拉了。大夫:不错不错!

他一脸欣慰,我气若游丝。转身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身后还隐约飘荡着大夫们互相交流时的喜悦:47 终于拉了。

是,我终于拉了。感谢党。

8 月 18 日,术后第六天。

早上,在我拒绝白米饭一整天后,终于又正常嗯嗯了。喜极而泣。换药时喜形于色,有点痛就也还忍了。

短发大夫说:给你塞止痛吗?

我:塞吧。

短发大夫:(一怼)。

我:嗷嗷嗷嗷嗷!!

为什么止痛药比痛还痛啊!!!!

换药结束后整层楼的医护都知道 47 终于不便秘了,大家奔走相告普天同庆,半小时后就有大夫来说:47,你出院吧。我:(流泪——————)

大夫:出院后注意饮食多吃蔬果多喝水忌辛辣多做提肛运动 isnxiisnaoxnxosndyvrowkxb 听明白了吗?别再来了啊。

我:嗯嗯嗯嗯嗯嗯嗯!!!!

出院后的换药是需要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在收到我明天出院的消息后当即打开出行 app 买了后天的机票,甚至咨询我能否明天傍晚赶着火车连夜离开。我虚弱地说,那,换药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是拍一段大夫给我换药的视频,我自己学着怎么换。于是下午的换药时间,换药室多了一个中年妇女对着我的屁股一顿狂拍。

我的药比较简单,基本就是碘伏消毒三次+涂药膏+塞栓剂+夹纱布,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塞栓剂的角度、深浅、姿势(我他妈在说什么)。

我拧着眉头严肃地放大视频细节,认真观察那个在苹果黑乎乎的光线下显得黑乎乎的屁股,观察那颗栓剂如何从那个【——】地带【——】【——】。连续看了三次,在看到性冷淡前关了视频数了数医院发的出院药物在脑子里模拟流程——怎么少了栓剂?

大夫说:哦,你出院了就不用塞那个啊。

谢谢。已经看屁股看到闭经了。

8 月 19 日,术后第七天。

八点,查房大夫又是步下生风地带了一群小弟小妹非常医疗剧地走进来。我的管床大夫向他介绍:这是今天出院的。

可歌可泣!!从血栓痔——插尿管的——屁股恢复得不错——终于到了「今天出院的」!!

隔壁新进来的小姐姐发出了微弱的羡慕的嘤嘤声。我微微一笑,以一种前辈高人的语气问道:你是什么痔?

小姐姐摇摇头:肛裂。先天肛门狭窄,做扩肛。

……

塞着止痛药的屁股又是一个情不自禁的肛缩。

换完最后一次药,终于出院啦!由于换药前也拉了臭臭,钻心的疼,出院时还一瘸一拐的。办完出院手续,除了预交的两千押金,又补了八百多。手术一共花费 7800+,报销后 2800+。

感谢党。

8 月 20 日,术后第八天。

俗话说,七八九,扶墙走。差不多就是今天了。

妈妈在我理论上得扶墙走的第一天早早起床赶车飞走。世上只有妈妈好!

确实是因人而异的,今天不但没有扶墙走,感觉还是前所未有的好,早上拉臭臭也不怎么疼了!喜极而泣!第一次拉完臭臭不用瘫在马桶上用两分钟在脑内过完人生万花筒,我激动地用这两分钟向十个群(夸张)发送消息:我拉屎不疼了!!!

所以说经验是一定要塞止痛药!曲马多是口服止痛,副作用可能多一些,在院时只有痛到撕心裂肺不能动弹时才会按铃让护士去拿一颗过来吃,但吲哚美辛栓是一天可以塞两次的,嗯,栓剂嘛。

前天我感觉状态不错,换药时就没让医生塞吲哚美辛栓,结果下午五点拉了一次臭臭,屁屁痛到晚上十二点!昨天吸取教训,早上塞完后出了院完全正常人了,一口气上五楼!还是没有掉以轻心,晚上又塞了一颗。

所以排便剧痛的痔友们!建议让大夫开一盒吲哚美辛栓(处方药),在排便前五个小时左右塞一颗,这样排便不会太痛。拉完臭臭以后也塞一颗,一颗管一天!

感觉自己快好了,呜呜呜呜终于可以上班啦!

2020 年 8 月 21 日,术后第九天,在我喜形于色忘乎所以地回复评论区朋友「不会再有后续了因为我不痛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后的四个小时,我发现,我长肉芽了。

我。长。肉。芽。了。

上天,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无辜的可怜人!!!

才两天,仅仅才两天,拉臭臭不痛才两天,我才暗喜了两天!摸屁股就发现菊部地区多了一个我不认识的疙瘩!

刚摸到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我说不会吧,这他妈复发会不会有点过快,又来了?又来了?how old are u??忍着羞耻冲去厕所用块小镜子一照。

哦。肉芽啊。

你妈。

我当然是一个术前阅读无数痔疮故事以壮胆气的怂蛋,我当然知道剪掉肉芽不喾于第二次酷刑,我当然知道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倒霉长肉芽,但我不知道那个人是我!

我已经如此无微不至地呵护它了,我跟大家说你们可以随便打我的脸但不能碰我屁股哪怕一小下下!我的屁股是国家入了股的,官民合营!国家出了五千块重塑我的屁股!谁动它就是跟国家过不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高的觉悟还是没能阻止它长肉芽!!

明天打电话问医生怎么处理,不自行消退的话可能只有…………。

异地的男朋友千里迢迢来找我玩,而我目前脑子里只有【——】处那一颗小白点点。

这一夜,好漫长。

医生让复诊时去剪肉芽。

我死了。

8 月 27 日,术后第十五天,复查日。

从今以后我就是无痔青年啦!!!偶哭哭哭哭(๑•́ωก̀๑)

刚才复查,大夫说我完全没问题嘞,伤口恢复得很好,以后没什么意外的话就不用回来啦。

前面长的小肉芽太小太小了,像个粉刺,没两天又回去了,今天复查大夫说没看到肉芽,也不用剪了,开心!!!!!!

拉臭臭几乎不疼了!要说完全没有感觉那倒也不现实,只能说像硌……了一下?达不到疼的地步!

关于痔友们比较关心的术后肛门狭窄问题,emm 我觉得没有,但是确实【——】了一点,也说不上是不是狭窄,我觉得可能是还没有彻底恢复好所以拉臭臭不太敢用力造成的错觉……?

至于其他的,基本都没问题了,能走路能坐下能跑能跳,只要不太剧烈我觉得都 ok,也不能在硬的地方久坐(一两个小时之类的),不过巧妙发力还是可以的……

昨天为了听于院和素素的演出硬坐了三个小时,期间各种巧妙改变坐姿,屁屁还算坚挺……倒也不亏,他俩最后返场来了段四郎探母嘿嘿嘿嘿,春晚待遇!

建议大家买一个中间挖空的那种痔疮坐垫,那种垫子坐起来久坐也没关系了,我 24 号就上班啦,坐一个上午也没感觉(当然大家不要学我!)。

还有就是建议大家买一个便携式卫洗丽,真的很好用啊!

image

我用的这种的,以前觉得用水冲屁股好诡异好变态,用了之后,嗯真香!现在都不用厕纸了。建议做这个手术的人一定要买,不然术后屁屁非常脆弱,你用湿厕纸也会嫌粗暴的!最好用水冲。

其实正常朋友也可以用这个的,这个真的很爽!我卖了很久安利都卖不出去,可能大家还是觉得在上厕所这件事上花几百块钱很划不来?较为挫败。

没有意外的话这篇就结束啦。我觉得我选择的医院医术还是很靠谱的,可能我写得太绘声绘色了,原谅下,中文系,中文系,看到评论区很多痔友在说害怕,我想说不用害怕啦,我是我们病区嚎得最厉害的,也只是哭出声一次而已,说明其他几十个病人都没有这么夸张的!

说实话我根本没在病区里听到病人哭或者呻唤,换药室排队时也没听到,疼还是疼的,但没有网上说的那种四处哀嚎那么夸张。

而且总结一下,基本上我就是前几天疼得厉害,第八天的时候拉臭臭就没有疼得受不了了,后面一天比一天弱很多,到第十二天的时候就几乎没啥感觉,谈不上疼了。

第八天开始除了排便就不疼了,我家没电梯,我第八天开始就自己上上下下爬楼没在怕的。今天复查甚至是飙(共享单)车去滴!

所以希望大家有病治病,不要畏惧手术,祝天下痔友都早日康复啦!

来源:知乎日报

如何度过人生路口的迷茫期?

文长长说
我始终觉得,人生路口的迷茫期过好了,这段日子是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路上向上发展的转折期。

讲几件发生在我人生迷茫期的重要事。

大一时,我一度觉得迷茫,不想像室友那样终日在宿舍看剧刷淘宝,但对于当时那个还没学会独处,干什么都需要找个人陪的小文来说,不管不顾旁人眼光,独来独往去图书馆去自习室,这也不太能做到。那时的我对自己的前途迷茫,虽不知道我想要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我知道此刻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可我也不知道怎么改变此刻。

青春期的迷茫,是很无力的,靠自己很难度过。

于是,当时的我做了个很勇敢的决定,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时代大家多是不喜跟老师打交道的,但我偏不想做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我决定让更像成年人的老师帮我度过这次迷茫。我跟老师讲我的迷茫,毫无保留地讲,老师跟我说,每个人的人生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你没必要非要跟大家保持一致,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为你人生争取你想要的结果。

后来,不管室友几时起,我坚持早起,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去图书馆,没课时一坐就是一整天,我看了很多书,我开始写作,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我成了“文长长”,出书写专栏写约稿,成为一名写作者。

有时我们迷茫,并不是因为此刻人生太差了,也不是我们的人生救不活了,更多时刻只因我们身处迷雾中,暂时看不清前方的路,我们需要有一个走过那段路的人来拉我们,需要他们告诉我们此刻该怎么走。

不要羞于告诉别人你的迷茫你的困惑,大胆向那些你所钦佩所信赖的前辈说你的迷茫,请求他们给你建议,这是青春期度过迷茫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件事是,一年前我陷入一段很沮丧的情绪之中,感觉此刻的生活过得太熟悉,提不起劲去爱生活,每天活得很丧;感觉此刻人生进步很慢,像是到了瓶颈期,又像是看到了自己的上限,好像再怎么蹦跶,我也蹦不出脑袋上方那根线的高度,这不是我想要的;更关键是,那段时间我对未来很迷茫,我能想象到五年后我的样子可能和现在差不多,进步空间很小,生活快要被定型。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决定放弃稳定工作,回学校重新读书,但父母不理解也不支持我的选择。他们说了很多遍“你要是这么做了,以后肯定会后悔”来试图打消我的念头,他们用着“我们是你的爸妈,所做的决定肯定是最为你好的”来劝我接受他们替我做的决定,他们用“你万一没办法回学校读书”“你回学校读完书年龄就大了”等现实情况劝退我。

当时的我很迷茫,我感觉自己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接下来的一个选择将会引领我人生走向两个不同方向。若是老老实实做着父母眼中的稳定工作,未来差不多也就这样了;若是遵循自己的意愿拼出一条路,未来又是另一个谁都没办法预测的模样。

我不想过父母期望过的人生,但我对自己想要选的未来也不够坚定,我也怕自己选错了,怕过不好人生。

虽我已大学毕业,但当时我仍给大学时期的老师打了个电话,依旧毫无保留地跟她讲了我的困惑和迷茫,我想听她的建议。

老师跟我说了一段我此刻依旧记得清晰的话,她说:

“父母说,若是不听她们的建议,以后选错了,人生过不好会后悔;但倘若听了父母的建议,过他们想过的人生,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你依旧后悔,依旧过不好你的人生,那要怎么办,怪父母吗,而且父母并不能护我们一辈子周全,爸爸妈妈们做的决定也并不都是正确的。你还是得忠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一条你愿意走,且能长远较好发展的路”。

于是,我离开稳定工作,决定继续回学校读书,决定不再为还没发生的未来担心太多,决定尽力过好自己此刻的人生,尽力把自己此刻做的每个选择变成正确的选择。

虽选择的这条路未来肯定也会有各种挑战,但至少走在这条路上的我此刻内心是平静且踏实的。不再迷茫,而是能更坚定地努力。

我想,这也是度过人生迷茫期的另一个做法。面对二选一不知道该朝哪里走的十字路口,不要怕选错,也不要怕会迷路,忠于自己的内心,大胆去做你想做的事,努力做好此刻你正在做的事。

世间道路都是相通的,不要怕选错,就算此刻暂时选错了,选了条较远的路,那也没关系,顶多在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只要你内心够坚定,也总有办法到达你想要的终点的。

不要过分为当下迷茫,去消耗自己过多精力。去听从你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去做,少去迷茫。

那些会让我们觉得迷茫的时刻,就是生活提醒我们:接下来可能你要偏离你内心想走的轨道了,你要想清楚该怎么走,要做自己。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今年。

前不久,我面前摆着两个选择,一个是较难的一条路,尝试了可能可以做成,可以做不成,但一旦咬牙做成回报率极高;还有一条是较容易的路,是不需要我踮脚尖,直接能够到的。

两条路,只能二选一,一旦选完,这个选择就决定着我未来几年的生活状态。

面对这两个选择,我一度迷茫,不知如何选。我曾经以为,那些能决定人生的决定,都得是那些很大很大的大决定,可最后发现,任何选择在我们还没做出决定之前,我们都曾以为这些选择能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无关大小。而且人生阶段我们做过的每个选择,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坦白说,起初我心里是产生过很怂的想法的,在最迷茫的时候,我也曾想过要不就选那条容易点的路吧,没那么多考验,没那么多曲折,多好。虽“畏难”并不是多好的品质,但有过“畏难”的情绪,不可耻,我们都一样,偶尔会害怕,偶尔也会认怂,也没必要时时刻刻坚强,允许自己脆弱,只要在脆弱后能重新收拾好自己即可。

我也一样,也怕过,也怂过。

只是最后,在我的师兄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们的鼓励之下,迷茫时刻的我,还是选择那条看起来难走一点的路。

如今还记得他们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向上的路,都是难走的路。

无论迷茫也好,面临纠结选择时刻也罢,我想上面这句话都可以给站在人生米字路口但不知道怎么办的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让自己活得难一点,去看那些很难啃的专业书,去学很想学但很难的那个技能,去做那些很想做但可能做起来很难的事,去选择那条此刻走起来更难走一点的路,去逼着自己再去突破一下。

第一故事发生在我的十八岁,第二故事发生在我的二十四岁,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二十五岁。

我曾一直以为迷茫是二十左右年轻人的特权,所以在我十八岁时,我理直气壮地迷茫。可在我二十四岁时,还一次次陷入不知如何选的困境时,我一度焦虑、自责,觉得自己没长成一个体面的大人,觉得自己好失败好差劲,为什么还会一次次被生活绊住脚,为什么把自己的人生搞成这样。

后来过了好久,久到直到前不久,我才慢慢和人生的“迷茫期”做到和解,才明白迷茫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也不是某个人某群人身上才会有的东西。迷茫是我们整个人类都会面临的一个东西,是不管你是十八岁,还是四十八岁,你都会产生的一个情绪。

现在在我遇到不知道如何抉择的米字路口,在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这都做不好,也不是急不可待地给自己贴上一个“我好迷茫”的标签,而是试着去接纳自己此刻的不知所措,去一遍遍跟自己讲“没关系的。别人在这个年龄在这些时刻,在面临这些选择时,也会产生不确定性的情绪,这都很正常”,而后根据自己的内心,根据自己对现实对未来长远发展的分析,去做最利于自己发展的决定。

原本在拿到这个问题时,是打算一二三四分点列清,跟大家讲在迷茫时要多看书多锻炼多学习多和优秀的人交往,而后想想每个迷茫时期的人大概都是知道要努力要上进要自律的,这些本就是很美好的品质,也是很重要的做法。不需我强调。

所以干脆把自己迷茫时期的三个故事写下来,想说的只一句:迷茫,乃是人生常态。别大惊小怪,也别恐惧,只当一段经历,去面对。

当你不再费劲想着怎么去度过迷茫,只当一切都是经历,好好去生活,你的迷茫就度过了。

当你不把这段岁月当成你的迷茫期,你的人生也就不存在迷茫。

张居正没能救得了大明

大概是去年看美剧《亿万》,无意中看到一句话:

所有系统都将走向衰亡。

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咱们稍微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下。

最明显的例子,也就是大公司。

我早年天天都在纳闷,大公司怎么就把自己变得这么臃肿不堪,人浮于事,写一行代码还要反复评审,对应几十倍工作量的文档工作,而且浪费无处不在。

此外大公司里,还有比项目团队更大的支持团队,各种大小领导多的离谱。我以前一直以为“领导泛滥”这个毛病是国企的,后来发现不仅国企,各种私企外企几乎无一例外呈现出这种症状。如果你们公司没出现这种症状,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你们还是小公司,再等等,等到足够大了,这些毛病一个都不会少。

归根结底,这就是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所有的系统,都有走向“高成本,高损耗”的方向。就跟盖一栋楼似的,楼层低的时候想怎么发挥都行,甚至可能整个公司只有一个施工队。

楼越高,考虑的问题越多,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了最高优先级。公司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盖楼没啥关系,施工单位反而成了次要优先级,随便一群人都可以对施工单位指手画脚,直到组织臃肿不堪。

组织在死之前,要拼命想办法给自己弄到更多的资源来对抗成本和消耗,如果资源不足以压制这种消耗,很快就废掉了,大公司轰然倒地。

既然大公司问题这么多,为啥还要存在呢?

因为它能做得事,小公司根本做不了,但是公司大了,又紧跟着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官僚化,人浮于事,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最后把公司给拖垮了。

从这个角度看“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就非常清楚了。

1

固有矛盾

一开始“王朝”这个系统上线的时候,往往刚经历过战乱,人口也不多,土地资源也足,内部矛盾小。

管理层内部,大家依靠革命期间的友谊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指挥,像极了那种创业团队早起的草台班子。也有点像南方的那种家族店,老公是董事长,老婆是总经理兼财务,几个小兄弟去当分店店长,老丈人管保安,小舅子是司机,小姨子去做会计。

但是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随着业务扩大,问题一大堆,首先得解决兄弟们想另立门户的问题,还得解决自己家人在主要位置上抹不开脸的问题,还要选拔干部,干部不好好干活还得给他们打考评,考虑到大家都喜欢好逸恶劳铺张浪费,还得有部门或者团队负责节约成本,大家天天开会不好好开展工作,那就再开个会讨论下怎么减少会议。

国家层面也差不多,随着系统运行,人口开始增多,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比如灾难治理,边疆安全,治安环境等等,公务员数量飙升,帝国边疆战事不断,成本逐步增加。

现在最像古代大帝国的就是美国了,军费开支奇高无比,相当于排在它之后八国之和。而且公务员队伍占人口比例也是世界之巅,据美国大使馆自己说,2017年政府公务员高达2232万人,占人口6.78%(中国公务员816万,加上教师医生记者等事业人员还有各种临时工,大概5233万,占人口3.74%)。

回到明朝,也一样,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路搭桥修黄河,而且桥和路修完了不是说没事了,需要日复一日的维护,还需要在北方和西南维持大兵团防止北元南下,帝国内部又得维持大量官僚和吏胥,比如宋江那种押司,萧何那种看库房的,还有六扇门这样的捕快机构。

而且明朝有个奇怪问题,也就是税收。

我们知道,征税一直都是个大事,对这事理解最深的就是美国人,有句话不是说嘛,世界上最危险的四件事,“在美国偷税漏税,在中国贩毒,在俄罗斯当人质,在韩国当总统”,美国人从一开始就把这事当成个头等大事来看待,早年日常开着小坦克去征税,到现在美国IRS都是最活跃的执法力量。

明朝恰好相反,明朝的税率一直非常非常低,黄仁宇说农业税大概不到点10%,大家注意下,整个中国历史上这么低的税率都非常少见,商业税更是不到3%,一年大概300多万两的总额,要知道,跑到南方的南宋小朝廷,商业税竟然高达5000万。

明朝重农抑商,原来就是给农民收重税,不知道农民知道后惊喜不。

整体而言,明朝的农民和美国的黑人差不多,政治上地位是最高的,但是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实际上地位是最低的。

商人们跟WASP似的,说是“士农工商”地位最低,人人可以嘲笑,但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吃香喝辣,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政府,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更奇葩的是,明朝这个税后来越来越少。

这也是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的核心观点,农民出生的朱元璋目睹过元朝官僚把老百姓往死里逼,他担心明朝官僚们折腾老百姓,要求不准加税,他的说法叫“定额税收”。

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也就是那个绕不开的老问题,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跑去地主那里当佃户去了,或者干脆去养蚕烧瓷了,明朝的时候全世界的丝绸和瓷器基本是明朝生产的,工商业空前繁荣,大量的农民被吸收到手工业里了。

这些农民的土地上报的时候经常说荒废,其实是兼并到地主家去了。地方官也懒得去管,或者他们本来就是受益者,比如在松江府,最大的地主就是当朝首辅徐阶他们家,谁敢管啊。所有系统到了晚期有的特点,就是所有利益都板结成了一块,基层直接能捅到上层去,就跟《西游记》里的剧情似的,几乎每个妖精背后都有后台。

这也就出现一个奇怪事,明朝建国一百多年,税收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了。

财政却越来越紧张,帝国后期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没钱是万恶之源,逐步演化出来了一大堆社会病,比如扶贫工作不到位,比如边疆士兵军饷亏空,边军大量逃亡,战斗力急剧退化等等。

所以黄仁宇说,“明朝的问题恰恰不是税太多,而是税太少,不是控制得太严密,而是控制得太无力”。

这话是黄仁宇说的,我才敢放在这里,我自己可不敢说,怕被喷成狗。

不过如果大家有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条件反射,想想这个问题,结论应该跟黄仁宇差不多。

税收是一个辩证的东西。如果税太重,大家自然不愿意去干活了,但是税太低,又没法搞一些基本的公共产品,比如修路,水利,治安,法院什么的。所以有个“折返点”,现在一般认为30%比较凑合。

世界银行计算过,我国在2018年财政除以GDP,大概是28.74%,美国是31.14%。也就是中美都是30%左右的GDP交了税,大家注意下,这里的“财政”包括了国企,卖地,税收等收入。

另一个问题,说明朝控制得太松,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黄仁宇食古不化。他当然不是了,其实黄仁宇挺“美式”的一个人,他是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大部分时间呆在美国,那些论文都是英文写的,后来翻译成了汉语。

事实上只有到了美国才能理解什么叫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对应的是“义务”,美国条条框框多的离谱,比如你不能影响别人,我住过一个小区,不让晾被子,也不解释为啥不让。

此外税你得交吧?如果政府只从那些容易征税的人那里征,容易征税的人往往又都是弱势群体,那社会就会陷入严重的不公平。美国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一视同仁,大家都得好好纳税,不纳税就把你修理到生活不能自理。

2

张居正一顿折腾

既然钱不够花了,怎么办?

改革呗。

大家如果在大公司当社畜,就知道我国现在高科技大厂的日常就是成天变来变去,道理也不复杂,我们上文说了,所有系统都在走向衰亡。只有一个办法自救,就是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修正,找到新的出路,降低功耗,扩大输入,开源节流。

公司领导们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就指望通过不断的变革来让公司一直做个“新公司”,而且通过残酷的“末尾淘汰”防止惰性。

国家也一样,运行到后来财政钱不够用了,没钱就得想办法搞钱嘛。

如果搞定了钱,政府找到了新税源,那就是“xx中兴”,如果没找到,那就完蛋了,百八十年的中等朝代。

大家注意下,不止中国,中外都一样,哪个国家都面临“财政危机”,英帝国那几个最伟大的创新,比如中央银行,国债制度,都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想出来的。

后来英帝国也亡于财政危机,“二战”后英镑不行了,英帝国跟着解体了,现在剩下个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现在连那俩都养活不了了,等将来北爱和苏格兰走了,就剩下小不列颠了。

明朝其实有过好几次改革,思路也差不多,毕竟太祖说了税率不能变,那就找找看土地跑哪去了。朝中大佬们通过直觉也能感觉到,跟朱元璋时代相比,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垦,明朝后期的土地应该多一些才对,现在变少了,肯定出了问题。

所以解决税收难题的核心是重新丈量土地,简化税制,减少官僚和地主们的寻租空间,把窝藏不上报的土地查出来 。

多说一句,一般说东林党不让收商业税,其实这个不全对,东林党真正把持朝政满打满算不超过四年,他们没那么大能量,应该是整个官僚体系都反对,这种得罪大部分人却没有明显收益阶层的操作基本是找死,只能是朱元璋来做,他不做,后续谁也别想做,问题是他正好没想明白这事。

太监们倒支持商业税,因为太监都是贫苦出身(不贫苦谁会积极主动要求自宫啊),开征商业税跟他们没利益关系,他们一眼就看出来那玩意才是治本的办法,不过没啥用,太监的政策形不成国策,他们往往今天得势,明天就被拉出去剐了。

这种情况下,“丈量土地,简化税制”就成了明朝高层的共识,早在1530年就被提了出来,配套体系改革的思路也基本成型,此时明朝已经建国162年,财政问题已经把整个国家逼到了必须做点啥的地步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改革方案是1530年提出来的,距离张居正全国推行,还有半个世纪。

有了改革思路不代表能够推行,普通官僚没这个能力,动作太大了,阻力也大,利益阶层更是盘根错节,儒家知识分子们肯定会拿出“扰民”这个观点来百般阻挠,官僚们讨厌所有变革,英剧《是,大臣》里对这个有非常好的解释:官僚都是在野党,专门捣乱的。

普通人搞不定这事,就得猛人来操作,明朝前后有好几个猛人在推动一条鞭法。

最早叫张璁(这个奇怪字念“葱”),后来张居正主持改革的操作和他差不多,基本沿用了他的思路。这人跟皇帝关系不错,读过《明朝那些事》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人跟皇帝并肩战斗过,因为士大夫逼着皇帝认爹,皇帝不同意,张璁站出来从法理角度跟大家辩,成绩显著,非常得皇帝信任。

这人能力强,心气足,长期位高权重,而且当了三任首辅,操盘了一大堆改革,其中就有清查土地,不过推行不彻底。

后来海瑞也搞过,大家都知道他和“正国级”领导徐阶搞的非常不愉快,就是因为他跑江南富庶之地去搞土地清查,当地最大的恶霸就是徐阶一家子,海瑞出了名的“头铁”,完全不管不顾当初徐阶多次保护了他,公事公办,把徐阶搞得灰头土脸。

只是海瑞根基太浅,操盘这么大的事,非常容易结怨,他刚动手改革,大佬们弹劾海瑞的奏折跟雪片似的到了京城,海瑞只搞了大半年就被赶到一个闲职上去被迫退休了。不过海瑞出了名的两袖清风,官员们恨死了这个犟老头,也没啥办法。后来张居正就不一样了。

终于到了张居正,老张基本上是皇帝的干爹,明朝那会儿民间小说泛滥,有人说他跟太后有一腿,跟大太监冯宝关系也非同一般,在外朝又是首辅,战事频繁的东北前线和西南前线两个军头,李成梁和戚继光,也都是张居正的小弟。

相当于内廷和外廷都是一把手,谁要是敢反对他,就让手底下小弟上书侮辱那人,宫里的大太监再以皇帝口吻下旨申斥。张居正再站出来装好人求情,最后皇帝说看在老张份上,本来是要把你发配非洲的,现在去海南岛种芒果吧。反复这么几次,朝中没人敢惹老张了。

于是张居正在1581年,也就是“一条鞭法”诞生半个世纪后,借着权倾朝野的势头,下令全国推行,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只剩下60来年了。

到这里该说下这个“一条鞭法”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这玩意并不复杂,首先是简化流程,税收货币化,一般其他书里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个。

这在大公司里的社畜们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屁大的事要找十来个领导签字,活也不用干了。在政府里这么复杂的程序还会导致各种腐败。

明朝沿用的是唐朝的“两税法”,这玩意超级复杂,老百姓不仅要交粮食作为税收,还要每年给政府去做各种劳务。粮食和劳务又分成几十种,毕竟全国那么多的县,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你家种小米,他家种麦子,这就涉及小米和麦子之间的汇率,问题是还有海南的芒果和椰子呢,全国有几十种作物,复杂极了。

很多人以为古代不需要算数,其实不是,古代也有非常复杂的统计和换算工作,只是不需要官僚们来搞,由宋江和萧何他们那种“吏”负责,他们不登大雅之堂,史书上不聊他们,所以毛主席才说我国古代史书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家史”。

所以张居正简化了流程,乱七八糟的税负大部分全部用银子了,也就是交钱了。

多说一句,总有人说明清闭关锁国,真是脑子被驴踢了,明清两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银子跑中国来了,如果中国闭关锁国,这些银子咋进来的?还是那个老问题,史书里不写这玩意,大家就以为没这么个事。

“税收货币化”并不是给老百姓降低赋税的,而是简化流程防止官僚内耗的,中央政府手里握着流动性非常高的白银,行政效率也高了很多,毕竟你手里有几万斤粮食,想去消费也得换成钱嘛。官僚们对这个事不大满意,不过也没啥办法。

张居正的变法第二条就是我们上文说的,要清查土地,其实这个最关键,全国到处丈量,一下土地多出来2.8亿亩,不少地主隐瞒了土地,这次也被迫要交税了。

作为配套体系改革,张居正最清楚,如果政策想长期执行下去,关键是官僚队伍得高效,他给官员们重新制定了KPI考核机制,搞了非常复杂的条条框框,把官僚们拿捏的死死的,这玩意叫“考成法”。

明朝已经惯性运行了两百年,你突然搞这个,就跟去一个早九晚五的大公司突然宣布全公司今后996一样,大家痛苦不堪。

这三条操作基本是一个“伤害递增”操作,大家能忍他,唯一的原因就是惹不起他,于是强忍悲痛,等着他死了再说。

3

世间已无张居正

没想到张居正很快死了,张居正改革是在1573年,1582年他就死了。死的时候67岁。

这个年龄按理说倒也不大,不过在古代也不算年轻,到底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我们上文说了,明朝小说泛滥,就跟现在的微博似的,天天编段子。

很快传出来说是张居正老当益壮,服用大量春药搞多人运动纵欲过度死了。为了扩大打击范围,还说春药是戚继光送的。后来历史学家通过整理书信,说是当时在治什么病,痔疮还是啥,可能感染后死了,那时候没有抗生素,很容易感染不治身亡。

官员们也开始蠢蠢欲动,毕竟你丈量土地,吃亏的是地主;你搞简化赋税,大家也就忍了,毕竟这事对财政也是立竿见影,而且也断断续续持续半个世纪了。

问题是老张你搞官员干嘛?
搞你大爷的KPI呢?
让官老爷当社畜?

所以他死后没多久,在一些人的带头下,开始对张居正下手。

万历皇帝的态度很重要。他对张居正的感受跟对一个严父差不多,张居正也跟一个父亲似的经常训斥小皇帝,让小皇帝节俭,勤奋,好好学习,做个人,小皇帝不喜欢他,但是也尊敬他,希望自己活成老张那样堂堂正正的人。

等到张居正死了,大家就开始攻击大太监。

我们前文说过,明朝官僚相当于自动驾驶系统,太监相当于微操的方向盘,这两套系统势同水火,每次皇帝一死,官僚们肯定反扑,把先皇的所有小伙伴全送去见先皇。

张居正就是那个先皇,大太监冯宝首先遭到清算,而且这货果然有问题,被查出来是个巨贪,官僚们趁机把火烧到了张居正那里。

接着上文,朝臣们弹劾奏折一拥而上,奏折里说老张平时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生活奢侈,私生活腐败,不仅日常热爱女色,还搞人力房车(据说他的娇子几十个人抬着,里边一室一厅独卫)。反正各种不正经,罄竹难书,有辱斯文,要求皇上主持公道。

这问题就大了,我们前文讲了,海瑞也被围攻过,但是大家只能说他工作能力有问题,没人敢说海瑞生活作风和私德有瑕疵。后来海瑞被赶下台,也只是挂了个闲置养老去了。毕竟能力不够就下台,能力不行又不犯罪,海瑞惹了众怒,也定不了罪。

老张自己问题一大堆,而且确实是不太检点,再加上小皇帝对他失望至极,很快就对张居正进行了抄家。

官僚们担心张居正家属转移资产,迅速包围了宅子,几天下来饿死好几口子。后来抄了半天,没抄出多少钱,于是对张家人严刑拷打,竟然把张居正的大儿子给打死了。最有意思的是太后,这女人跟大玉儿似的,老张被搞的时候她啥话都没说,显然他俩关系也就那样,老张在她眼里也只是个“工具人”。

最终,死了不久的张居正彻底被扳倒了,被批倒批臭踩上了一万只脚,改革三大成就,“税赋货币化”留下了,毕竟没人能说这个政策有啥问题;清查土地退不回去了,也没有理由退回去;“考核官员KPI”这一项被攻击的最狠,被废掉了。

但是我们上文说了,如果没有考核机制,官员惰政,最后啥事都做不成。果然,万历很快就发现张居正死后,官僚系统又变回以前那副模样去了,多出来的那部分税收很快也没了,财政问题继续如影随形。没过多久还多了“党争”这个癌症。

张居正死后60年,明帝国也就完蛋了。

4

尾声

明朝亡于党争,这是直接原因,党争导致明朝没有一个政策能持之以恒执行下去。明朝后期有几项政策复盘的时候就能看出来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最后都在内斗中熄火了。明朝的朝廷就跟个沙雕施工队似的,盖的楼都缺个顶,明朝不亡没天理了。

其次是财政,明朝改革之后财政只好转了几年,很快又不行了,财政的崩溃导致边军大范围反水,大家知道“戚家军”吧?这支部队哪去了?

惨极了,这支部队后来因为欠饷问题向朝廷讨饷,最后的三千人被加了个罪名全部诛杀了。

明朝后期基本所有的问题都和钱有关,裁撤公务员里的临时工导致李自成反了,军队发不下去军饷,导致军队变成了乱军到处打劫,秩序进一步混乱,最后乱到不可收拾。

国家层面的财政问题几乎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你们看美国现在的很多问题,本质也是财政出了大问题,比如美国这两天突然出来这么个牌子,奥斯丁市警察经费消减了,让市民风险自担,也是有生之年系列:

image

我们前文也讲过,俄罗斯的石油其实在俄罗斯GDP里比重并不高,但是对俄罗斯财政的重要性却是压倒性的,这也是为啥普京豁出去也要修理那些支持过他的寡头。

当然了,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嘲笑下美俄,而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警惕走到那一步。

毕竟明朝的这些问题还会一再出现,这玩意比历史周期律还猛,我们只要确保别出在我们这里就可以了。

来源:九边(ID:ertoumu893)

挪车车主出来脾气很大?

作者:凡尔礼

当你学会考虑到「人群筛选」这个因素,很多疑问都能解惑了,以下我举三个例子:

2005年,中科院3000例亲子鉴定查出22.6%非亲生。

如果一个家庭已经来到鉴定机构验DNA,说明他们已经非常怀疑小孩不是亲生,才会下定这个决心。那种小孩与父母长得十分相似的家庭根本不会来做亲子鉴定。稍微有所怀疑的家庭,出于种种顾虑,也很难下定决心来验DNA。

所以在本来就非常怀疑小孩不是亲生的3000个家庭里,出现22.6%的概率毫不奇怪。

网民看过满族贵妇的黑白照片后,都疑问清代妃子是否都很丑。

因为清皇室都是从八旗少女里挑选后妃,满族本来就是少数民族,每年的适龄少女才多少人?加之,挑选后妃还会侧重于有家世的八旗少女,可选的群体太小,颜值不会特别高。

为什么渣男渣女颜值都很高?

如果按颜值和品行,所有的男女都能分为四类。其中,颜值低&心术不正的男女就算想渣,也没人会上当。品行端正的男女,无论颜值高、颜值低都不会做渣男渣女。

所以渣男渣女就必然是第四种,颜值高&心术不正的。

综上,回答你的问题:

那些会堵你车的人,其中小部分的人本来素质不错,只是一时没注意,才对你造成了困扰。

但是,大部分会堵车的人就是素质低下的人,他们自私自利,不在乎对别人的影响。

所以你让他们移车,大概率对方会不高兴,骂骂咧咧,好像你欠他八百块一样。

除此以外,以下种种问题都可以套用我的答案:

「为什么我劝熊孩子的父母管一下孩子,熊家长还特别不高兴?」

「为什么我劝公共场所抽烟的人停止抽烟,他还骂脏话?」

「为什么我劝寝室用电脑外放音乐的同学戴耳机,他还态度恶劣?」

…………
最后根据评论区@Tom Jackson的提议,我们就发明一个词汇「作恶者偏差」吧。平时多在类似“上海迪士尼男孩摸臀事件”、“重庆保时捷女司机掌掴事件”、“霸座男霸座女事件”这种恶人还嚣张的事件下刷「作恶者偏差」,让它成为「真香」这样的流行词汇。

「作恶者偏差」定义:

为什么作恶的人还特别嚣张?因为「素质高」的人群不会故意作恶,你碰上作恶的人大概率属于「素质低下」的人群中的一员,「素质低下」的人群三观不正,不会认为自己有错,自然在被你质疑时态度恶劣,嚣张无礼。

来源:知乎

从一个小三的故事引开来说琐事争端把男朋友的论文和资料全删了这事

前文:因为琐事争端,她把男朋友的论文和资料全删了,这是对此事得一个回答

作者:磐石

丫头,我对此事先不发表我的态度。

我想先让你评判下上周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我做家居服和内衣的,和一家面料厂合作。

老板是我合作了3年的朋友,什么都好,就是管不好自己下半身,被个小三上位了。

别人家的私事,我不想管,但是说实话,他前妻是我喊了3年的姐姐,一个特别温柔善良细心体贴的一女人。

他们离婚我都不知道,因为不吵不闹,朋友圈都没迹象,直接就是带着孩子走人,我有次过去谈完生意,趁着喝酒的档儿,和我这个哥们说:我说老哥哥,你图什么啊? 别说主客不分了,你这就是厕所当卧室了!

做男人呢,应该知道这句话,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他回了我一句:一言难尽。(后来才知道,他本只想风流一下,没想到,原配姐姐知道了小三的存在后,坚决离婚。)

不出所料,曾经原配姐手里的活,都让这小三顶了。

只是,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其实这老天从来就是公平的,点了贤良淑德还会同时给你点精明能干,点了狐媚害人的,往往就疏忽了给你点办事基本能力。

自从这小三接手后,手里的活真是做的一塌糊涂,让她报价拖个三天,让她选色红绿不分,让她帮我把货留住,结果我一早请了师傅开了货车过去拉货,她居然说给忘了,让别人昨天晚上拿走了。

一次,两次,三次,和她压着火气讲理的时候,就和你嬉皮笑脸,撒娇卖乖,实在压不住了说她几句重话,反过来怼我:你一个大男人,至于这样吗?

8月份的时候,她因为账目不清楚,又来这一套,于是我明确和她老公说:老哥,管好你家这个新上位的,别拿她对付你的那一套,用在我身上,不好使,兄弟我不但不好她这一口,我还嫌她恶心。

这世界,混服饰这一行的,就应该明白,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就得当狗使唤!

我估计,她老公之后确实说过她,可是吧,显然这小三还不服气,之后我不管微信找她,还是当面冲她点头,她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并且有意无意没给我少使绊子。

当然,犯得错更是变本加厉。

好几次下来,已经不是我一个人要炸了,连我手下的弟弟妹妹都好几次电话过去问她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后来想了下,反正合约马上到期了,买卖不在人情在,冲着和气生财四个字,哥们我忍了,以后不继续合作就行。

可没想到,上周三的时候,她从小打小闹,直接给我来了个大风大浪。

事情很简单,就是她把面料里25%氨纶成分,直接看成了35%。

而我发给品牌商的时候,对方在用机器测评后,发现含量不对,就来质问我。

(这种事情,在服饰行业里,面料是绝对不可以出错的,小则销毁合同,大则法院赔付,撞枪口的话,进牢子都说不准。)

还好我混迹服饰业也有些年头了,又因为疫情,这半年只和国内品牌合作,于是马上推说,这个可能是寄错的面料,2天后再发样,品牌商那个姐姐本来就是个东北老娘们,除了脾气有点急之外,没任何缺点,我认完错,又电话里答应晚上造一顿烧烤,一切尘埃落定。

但这事,没这么简单,我个人觉得就是这小三故意阴我,以前不影响工作的前提,我都忍了下来,而这次算是个大单,她这么做完全就是在给我下套了,原则性的问题,我一向寸土不让,于是我直接微信给那个小三,我问,你面料成分看清楚了吗?

她心不在焉回了我局,额,没认真看?怎么了,不会是错了吧?

我听她漫不经心的口气,就无名之火飙了起来:你是不是瞎啊?2和3都分不清?上了织机前,最少得成分单三遍,这是行规,还需要我教你?(到这一步,其实已经确定她阴我了,因为就算她不认真,工厂的师傅也会看。两个人不会同时看错,唯一的可能,就是面料的数据单一开始就是错的)

没想到这三气性很大,反过来说,你TM才瞎,好好说话会死啊?曹尼玛。直接把我拉黑。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她拉黑我后的10秒,居然打过来电话,从我过世的祖宗八代,骂到我还没出世的后辈八代。

我没搭理她,按了录音键,20分钟后,还不消停,就掐了,没想到,她还继续打,我只好拉黑。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她直接又换了个手机小号,发短信继续骂我。

其实不管她怎么骂我,我都会权当无视,泼FU这东西,只能冷处理,你和她对骂,你自己掉价,但是吧,她不是骂了几句就消停了,而是越来越过分,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打了鸡血,到了最后居然说出:怪不得你爹死的早,你妈身体不好开了三次刀,你知道为什么吗?就因为生出来你这么个GOU扎中。

这一下真的惹到我了。

我电话过去,她接了,我说你再骂一句试试,她果然骂了!

我挂了,深吸一口气,还是告诉自己i,要冷静。

但是我的原则是,不管多大仇多大怨,辱人父母是不容许的,我必须要道歉。

所以,我还是给她老公打过去电话,把录音发到他微信,问:哥,这事怎么处理。

没想到他老公说了一句:她还小,又是女人,兄弟你就让让她,别和她一般见识。

我一下感觉心颤了一下,然后就凉了下来,于是笑着说,行,你说的。

之后的三天,第一天先是律师,把我和这哥们的工厂的合约拍到他脸上。条条杠杠写明了他要是出现纰漏要承担后果。

第二天是找了工商局的朋友,马上电话过去,叫他过去喝茶。(毕竟他接常熟批发市场的私活,涉及山寨的事,绝对不能放明面上说)

最后就是让我那个品牌商的老姐,直接带了知识产权的工作人员,去清点B品。(任何品牌其实都有原单,有些品牌会回收,有些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厂家赚点小钱,但是如果较真的话,品牌商要找麻烦,就会按照布料来收货,要是少了,直接走法律程序。)

我当然知道,这三天会发生什么,更知道这哥们绝对会焦头烂额。

可我,那三天,直接给自己放了假,身边也只带了个私人手机,一家老小去云南来了个三日自驾游。

等第三天晚上回来的时候,我手下小弟和我说,那哥们带着他家小三已经堵在我公司门口了。

我过去的时候,男的上来红着眼问我什么意思,我也不说什么,把他家小三发的短信拍他脸上。他看了一眼,看着我似笑非笑看着他,再蠢也令的清了,于是直接回身对着小三就是左右开工,两耳光上去。

那小三被扇的是鬼哭狼嚎,我掏了掏耳朵说:哥们,教训老婆的戏码别在我这里演,顺便和你说,你老婆和我非亲非故,我管你前妻叫叫姐,你说她算什么东西,当然,你要再打我出于人道,也要报警了。

那哥们马上恶狠狠盯着小三说,你再给我发出半点声响,老子弄死你。

那小三躲在招待客人的沙发后,唔唔咽咽抽泣。

我看都不看她一眼,递了根烟给那哥们,并且示意他和我里屋说。

事情其实特别好解决,弄错的面料只是材质硬了一点,用来配套做成内裤再好不过,无非就是中间的裆部加个纯棉材质。

而工商局那就是破点费,请过来的工作人员走个过场,一顿饭就完事了,当然这钱不是我出。

至于品牌商和知识产权的,我直接转给我那老姐姐一个红包,她收下马上开心的发语音来说,这种损己利人的活,以后多找她。我说,想得美,有这一人一半天上掉馅饼的事,也得有那些不懂事的小三兴风作浪才行啊。

————————————————————————

所以,丫头你看明白了吗?

你把男友的论文和资料删除了,以为哭了,服软了,认错了,就完事了?

如果是这样,那这小三这么对我后,她也哭了,也服软了,也认错了,你说我能完事吗?

这么做,早已不是小打小闹,你是在他心口上捅了一刀。就跟你被家暴一样。

知道什么是家暴?如果你被家暴了,那个男的痛哭流涕,写保证书,并且跪在你父母面前诅咒发誓说以后不会再这么对你,你觉得你会原谅吗?

一样的,你今天把论文和资料一起删除,甚至不是拉到回收站,你要和我说你不知道用文件粉碎器去销毁的后果,说真的,这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你完完全全就是有目的的。

事情的起因经过,我看了,抱歉,我个人觉得你男朋友没有半点错。你也别说你熬汤是为了他。在我看来,你的态度就是你精心给你家狗做了一顿狗粮,它不爱吃,你就抓狂要把它送狗肉店是一样的。

而,你男朋友,早就不是考虑原谅不原谅的你的问题,他已经考虑和你在一起能不能生活下去的问题了,你的举动,不是让人考虑能不能结婚一起生活了,抱歉,丫头,你的举止甚至连恋爱都不适合了。

你别觉得我说话难听,你可以谈新的男朋友的时候,你问问你的新男友,你说你要发火起来,不受控制,会把他觉得很重要的东西毁了,你看新男友会是什么态度,你估计就明白一切了。

我现在要说几句重话,错了就是错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不要再拿性别去说事。

你要明白,夫妻解决争吵的方式,是冷静下来后彼此沟通,而不是彼此伤害。你明明知道你男朋友很累,很辛苦,甚至这篇论文都是他用牙缝里的时间挤出来写的。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这举动其实和家暴没区别了,家暴是伤人,你呢,你这是诛心!

原理是一样的,一个是把女人打到屈服,一个是让男人觉得你惹不起。

说白了,就是一种变态的报复心理,你敢惹老娘伤心,老娘就要让你生不如死。

并且,你知道我最烦什么,是错了之后,还要给自己找理由。这时候就认错,不要去烦他,你要明白,一个人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已经没有资格去要求人家原谅了。

激情杀人和故意杀人,其实都是杀了人。这跟有暴力倾向所以主动家暴,和嫌老婆太唠叨被动家暴,其实都是家暴是一样道理。

成年人了,还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因为你是女人?因为你知道错了?因为一时冲动?因为我以前对你很好?因为我是真的爱你?因为谁叫你不理我,走了。

人生父母养的,别说这些无赖话,好吗?

是不是因为我是男人?因为我得有风度?因为我得克制自己?因为得对你负责?因为你是小公主我就活该卑微到尘土?

合适吗?

行得通吗?

用爱情去绑架道德,玩双标吗?

爱你,就有了伤害你的理由?

好,那么请你回答我,要是同样的行为,你对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么做,他会是什么反应?

我来告诉你,理智点,直接报警,闹到你单位,不理智点,你最起码两耳光是要挨的。当然你挨打后也可以同时选择报警,但是别人拘留出来,绝对和你不死不休。

所以你男友和你分手,无可厚非啊,成了陌生人了,你就不敢再以所谓爱的名义,对他情感绑架,做一些让他生不如死的事,还觉得特别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真的,丫头,请你记住,爱一个人的前提,是尊重一个人,和性别无关。

如果连这点基本道理都不懂,那爱这个字任谁都不配提。

对了,我忽然记起,我好像忘记说那个故事的结局了。

结局是那个小三因为还没领结婚证,已经被扫地出门了。听说出了更替的衣服外,就是那本拍好的婚纱照。

是不是很可怜,抱着她闺蜜哭了一天一夜。

可是我觉得比起被她逼走的原配姐姐,她的可怜完全不及十分之一呢。

如果你想婚姻美满幸福,那就好好维护彼此爱情。

你呢,也别觉得我说的难听,你对最亲密的人都能这样狠毒,那我一个陌生人,区区几句连狠毒都算不上的话,你也应该受得起。

来源:知乎

假如工厂给我三天光明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得到了一次卧底工厂的机会。

毕业之后的我,随着校招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虽然每天来回奔波,但是还算体面。我对“工厂”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夏衍先生的《包身工》,那是未建国之前、最繁华都市里的工厂。未曾想过,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需求量之多,竟然催生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新市民。严格来讲,新市民一直存在,我自己也算半个新市民,每天坐着苏州的火车隆隆驶到昆山,思绪也被拉得越来越远。

匆匆忙忙前往报道中心,最后还是比约定时间晚了十分钟。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提着小桶的老大爷,他们同样行色匆匆,甚至都来不及看到他们的面庞就消失在了视线之外——或许他们也是迫于生计的千万新市民的一员。

报道大厅与我想象的不同,整体干净宽敞,每个区域划分明确,都有黄色的字标指引新来的打工者。签到、复印、拍照……整个过程如同生产线一般秩序井然,然后就可以到休息区进行等待。坐在休息室略显干净的椅子上,我默默地环顾四周,心里有些诧异。这里大多是年轻的小伙子,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各自冷漠地划着手机,完全看不出什么样的家世背景和学历,似乎一切都隐匿在鼓起的行囊。

“去哪儿啊?”一个瘦高的男人拍了拍我的肩膀,瘦削的脸爬上了细细的皱纹,他边问着边从背包里掏出一包烟。

“我……我去仁宝。”我回答道,他拆烟的速度变慢了。

“哦,那富士康好不好?”

我摇了摇头,“不清楚,你呢?要去富士康吗?”

“我无所谓啦,随便报一个。”说罢,他冲我笑了笑,然后拆了一半的烟又塞回了包里,转身掏出身份证去了签到处。他的背影好像变得更加瘦削了。

又过了半晌,密集的人群逐渐变得稀稀拉拉,这才终于叫到我的名字。拿好相关手续,提上我唯一的背包,大踏步流星跟上人群。电梯里挤满了箱子,我行李少,我让开了路走起了楼梯。

到楼下点完名等了一会,有一辆面包车过来接送。八个人挤在了一辆车上,闷热封闭的空间里混合着汗液、劣质香水的气味,冲得我一阵眩晕。后排坐了四个年轻男人,他们互相挤着,表情淡然,就宛如一个个无情的挤压机器,却又不泛起一丝波澜。前排有两个姑娘,看起来年龄不大,没人跟她们挤在一起。

车在一路行进着,阳光照射进来更加让人烦躁——没有空调,打开车窗也无济于事。空气似乎凝结了,车上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次交谈,每个人都是怔怔发呆,只有车载音乐里梦涵在轻轻浅浅地唱着“唱情歌齐齐来一遍,无时无刻都记住掌声响遍天……”

我想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经历,但是尝试了几次与周围的人打开话匣子,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这个群体对我来说越来越像一个谜,不亲自深入体验,永远不会知道最终的答案。

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染了发的男人,黄色占据了他头顶一撮,黑黄分层的颜色格外明显,穿着简单的短袖,看上去年纪不大却又无精打采的,再加上个子不高,背一弯就完全没有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他行李带了很多,肩上背了两个大包裹,手又提了两个箱子,看起来有些吃力。我主动上前,说道:“我帮你拿。”黄毛瞥了我一眼,明显地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句:“好。”我把两个沉重的行李箱费劲地提在手上,自然而然地与他攀谈起来。

黄毛说他已经换了好几个厂子了,上一家是富士康,没干几天就动了跳槽的念头来了仁宝。因为爱唱歌,以前还在KTV打工,可惜薪水不高,于是转头回了厂子里。

“没钱啊,有钱去哪里都行,吃香的喝辣的。”

“那你是稳定下来了吗?还要换厂子吗?”我转头问道,炎热的天气让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

“哎,不换了,打算认真干,钱够了就去开个网店,要不是……”他突然压低了声音,“要不是贷款没下来,谁在这儿遭罪。”说罢,他从兜里摸出了一包烟,娴熟地拆开包装递给我一支。

“啊,我不抽烟。”我讪讪地笑了,心里却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到。

他愣了一下,笑了,“你不抽烟?现在还有几个不抽烟的。嘿嘿,我是一天一包烟,心情不好就一小时一包……哎,赚点钱全在烟上了,就剩五十还给了体检押金,要等明天才能退……”

他絮絮叨叨了一路,我这才知道他是安徽人,93年的。

领头的是个穿黄衣服的大汉,身材魁梧,嗓门洪亮,粗糙的大手攥着身份证,挥舞着上下刮汗。人群熙熙攘攘,汗臭味直冲天灵盖。大汉喊着我的名字,“陈啥……陈那个啥……”

“哎,我,陈锟”我挤上前去。

把每个人喊了一遍之后,大汉又开始不停强调重复不要擅自脱离岗位,不然会被拉黑名单的云云。我和黄毛站在那儿,听得也不是很清楚。要填两个表单,我在包里翻来翻去也没找着笔,巧了,旁边一个小哥一直在推销他的APP,只要注册就送扇子送笔,好嘛,这不是抓住我的痛点了嘛。黄毛抢先我一步注册了软件,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笔和扇子。他轻轻地用笔在手腕上划了划,墨水时隐时现。

“我就知道这送的玩意儿质量不怎么样。”他低声抱怨了一句,但是哈了哈气甩了甩继续用起来。

填完之后,每个人分到一个袖章,“奔图小时工”,估计这又是哪个劳务,套在手臂上就代表是由他带过来的,去工厂之前都归他管。

站在露天下,太阳很晒,每个人都躲在墙壁的阴影里,只听见大汗在叽里咕噜的说着。“准备好苏康码和身份证复印件,进里面去排队,有人会带你们走,明天早上不要吃早饭,要体检,体检完了退押金……”

不知又过了多久,魁梧大汉的声音才终于消失,转头黄毛跟我快速来到室内,抢占了休息区的位置。说是抢占,其实就是站的离空调更近一点,这也没凳子,人少的时候所有人就蹲着,人一多起来,那就得全员站起来了,像极了军训时候的列队,虽然挤,但还好有空调。他习惯性地摸出了一根烟,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看向旁边“禁止吸烟”的标语。他尴尬地笑了笑,又把摸出来的烟放了回去,说:“嘿嘿,习惯了。”说完,他打了个哈欠,耷拉着头,仿佛在准备给我展示如何站着睡觉,我记得他说自己昨天在网吧熬了一夜。

后座的白衣服小哥不停地谈论着自己在浙江的经历,说着青团很好吃,说着浙江本地人看不起外来打工的人,又说起了武汉,然后吐槽沿海台风非常频繁,前几年因为台风还有人被高空抛物砸死。看来经常奔波,始终没能在一个城市稳定下来。

虽然来这儿的人大多是初中学历,但是我却很少听到他们说脏话。反倒是我转过头去跟他们闲聊时会时不时蹦出几个脏字,努力让自己身份更真实,以便让自己更好地融入他们。

“……你知道,像我们这样的打工的,有几个租得起好一点的公寓,房价多贵,幸好工厂里都有免费的宿舍,环境嘛,将就将就得了……”

“我咋不知道,世硕你去过没,还有达丰,宿舍环境算不错的了,还有独立厕所,这仁宝估计不咋样,要是脏的话,我就直接走了,换下一家去……”

“你这住哪儿根本不是问题,凑合凑合就能睡,还嫌这嫌那的,管饭就行。”

“管他宿舍咋样,最重要的是妹子多啊,仁宝妹子多!”

“卧槽,是嘛…”

“……”

黄毛被我们的聊天声吵醒了,睡眼惺忪地悄悄对我说,“反正我不换了,我都换了好几家了,这里我要好好干了。”

我对近些年来有关新市民的政策有所耳闻,总体来说国家政府还是比较关注这类群体的,但是没想到他们的生活还是会充斥着不满,充斥着索求。如何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可能只有从最基础的开始。

大厅那边终于喊到我们一行人的名字,大部队乌乌泱泱地来到实训室。大约有两三百人的样子,听旁边重庆人说,这算少的,多的时候一天就两三千人。来到培训室,每个人需要先填写答卷再填写好个人信息表格才能参加培训。卷面分为三道大题,内容都极其简单,甚至连“写出26个英文字母”这种题都可以拿来考查。我轻松地答完了题目,黄毛时不时来抄我的答案,尤其是英文字母那道题,几乎是一个字母看上个两三遍。他奋笔疾书,一边皱眉一边嘟嘟哝哝着:“搞什么呢,又不看,还不是随便填就行。”

我悄悄看了看周围的人,普遍都很年轻,有的可能还是00后,也没出现我记忆中老大爷的模样,但是要么大部分卷子还是空白的,要么只歪歪扭扭写了几行字,磨磨蹭蹭好久才写下一笔。新市民平均文化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高一点的差不多是高中水平或技校出身,很多人念完初中就直接出来打工或者拜师学手艺了。当然,肯定也不乏那些刚毕业缺钱想找点快钱赚赚的,但基本都是外地来的。

填完问卷还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学历栏我只写到高中。

“果然高中学历就和我们这样初中都没念完的不一样,那什么鬼字母,看得人头疼!”说完他在学历栏那里跟我填了一样的高中。

“我们还要培训多久,一天都在这?”我装作没看到他写字,转头问起来他。

“是啊,兄弟,刚进来前两天都要培训,第三天就可以上班了。还好明天培训也有钱拿,嘿嘿,没事,哥带你看剧,你看我还是会员呢。”说完,打开了他的爱奇艺,看起了上映许久的《麻雀》。他是真的快速消费,竟然还有会员,比我冲动多了。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和黄毛就成了兄弟。

面试就简单问了26个字母,是否接受夜班,然后就是枯燥且无聊的员工培训,讲师在前面将规章制度时唾沫星子横飞,更多的时间就是直接放录像,下面的员工昏昏沉沉,或者手指飞快地刷着娱乐软件,有几个甚至直接趴下睡着了。坐在我旁边的黄毛一会儿看看讲师,一会儿又看看手里的电视剧,挠了挠头,难得地说了一句脏话:“草,真烦。”接着就默默睡着了。

我心不在焉地回想着上午的事情,他们似乎只是为了能快速地赚到钱,来让自己快速满足而已,今朝有酒今朝醉,花钱容易存钱难。

到了中午休息时和黄毛一起在沙县小吃里吃饭。一到店里我就跟他说我请客,他一下子囧住了,不知道该答应还是该拒绝,憋得满脸通红。

“你不是就剩下五十还在体检中心吗?不然,喝西北风吗大哥?”我一想到这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硬是要打造不饿的形象,心里就一阵好笑。

“也对,我现在真的兜比脸还干净,还要坚持到明天呢。”说完黄毛像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卸下了,一脸轻松地吃起鸡腿饭。结账的时候他悄悄拉了拉我,跟我说这家鸡腿饭比别家贵了一块钱。

出门的时候还隐约听到店里放着周杰伦的《告白气球》,黄毛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一脸炫耀地跟我说周杰伦的歌他基本都会唱,还特意为他开了绿钻。

“要不是因为我脾气暴,总想着跟组长对着干,也不好好工作,我早就攒够钱去看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了。”也不知道他在自言自语,还是想让我附和,说完这一句话就开始哼起了小调子。

他唱着,“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谁能决定谁对……”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从周杰伦到陈奕迅再到李宗盛,这些网络歌曲更像是黄毛的精神寄托,又像是受伤时独自舔舐伤口的极度温柔。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如同无根的浮萍,对世间的名利浮沉司空见惯,麻木的心只能在音乐里找找共鸣与真实。

培训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黄毛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跟我说想跟我分到一个宿舍,因为他喜欢我这样的性格,爽快老实,还挺有文化。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我不好意思告诉他过不了多久就会走的事实。

天色已晚,培训楼下的树丛隐藏着浓重漆黑的夜幕下,只能影影绰绰看到大概的轮廓。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又是什么样子,只是尽自己所能向前走、再向前走。

我拿好被子,准备去宿舍。对了这个被子是我去领的,凭工牌或押金就能领。基本上入职成功了就算是送的。跟商家合作,成本又低,员工用过一次可能就扔掉,然后再买。这卖被子倒是稳赚不赔,面对这么庞大的蓝领群体,可能一点细节就可以发掘无限的市场。

我和黄毛的宿舍都分到了二楼,但并不是一个房间,哪个房间人走了,有空位了,后续的人就会陆续地补上,像极了漫漫人生路的高铁卧票,又有谁能在一节车厢里孤独终老。

房间不大,环境中规中矩,一进门稍微有点味道。八张铁床,简单的上下铺,一张长桌,几张椅子,头上悬着一只风扇,黄的发锈的大灯,正对着门是独自运转的空调,除此之外再没有特别的陈设了。幸好寝室离淋浴室比较近,总算让我有些小小的安慰了。

我在上铺,费力地把被子、背包一股脑地先甩上去。然后借着椅子,拽着上铺的栏杆,颤颤巍巍地爬了上去。从上面看,却是感觉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农村,墙面上的白漆像是受尽了沧桑,裂纹触手可及,墙面还有些黄斑,估计是某任主人留下的鼻屎啥的,想到这,我的胃突然一阵恶心。 果然,我要是打工的,要不是外面租房贵,看到这环境估计我也会跑。

躺在床上,明晃晃的灯光竟然有些许刺眼。我看了一眼时间,才七点多,寝室就我一个人,估计这些人还没有回来。整理好床铺后我决定去黄毛的寝室看看。

还没进门,就听到黄毛寝室里一阵欢声笑语。那个说话嗓门洪亮,为人又十分热情的黄毛室友也是安徽来的,两个人异地见到老乡,自然是亲上加亲。他知道我是黄毛兄弟,又主动给我递了根烟,我婉拒了。

“哎,他这个锅锅不抽烟的。”黄毛替我解释道。

因为老哥要上夜班,所以单单说了几句之后他就拿出一碗泡面,就着五毛钱一袋的榨菜吃了起来。临走之前还打了把游戏,马上要把对面塔推掉时,才忽然发现上班要迟到了,于是急匆匆地出门,边走边嘟哝着要迟到了要迟到了。

“哎哎,我记得我多买了一个插电板,你看你能不能用上,我给你拿去。”

黄毛岔开了话转身从床底下搬出行李翻找插电板。他带了好多东西,小到牙刷刮胡刀洗发水沐浴露,大到暖瓶饭盒洗脸盆,一应俱全。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包里还装着一双锃亮的黑皮鞋,看起来非常新,也不知道是刚刷过鞋油还就是新买的。看来他内心还是很精致的。

“拿去用,缺什么跟我说。”

“谢了。”

“跟我还说谢?”说完瞟了我一眼。

晚饭很简单,就是去楼下的小餐馆吃了点炒菜。同行的还有个河南人和重庆人,他们今晚兴致很高,点了碗水煮牛肉之后又点了几瓶冰镇啤酒。

河南人说:“今天有感觉。想喝点,平时都不喝的。”说这话时,脸红了起来,话也多了起来。

吃完饭我们决定出去走走,散散步。晚风很轻。宿舍楼整体硬件设施还是可以的,有小卖部餐馆,但都比宿舍楼外面的稍微贵些,有的人为了省点钱也会特意跑出去买东西回来。也有洗衣房,所有衣服都挂在一块,不知道卫生和安全问题怎么保障。楼前面是篮球场,旁边还有秋千啥的。

黄毛突然又跟我说起了戒烟的事,说要向我学习把烟戒了。

在外面转了几圈,跟他们约了明早六点半集合就回了宿舍。宿舍里室友已经到齐了,但是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要么躺在床上玩手机,要么在收拾行李,每个人都很冷漠。似乎已经习惯了人来人往,对我的出现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视而不见。我试图活跃气氛,说了几句有的没的,看他们兴致不高,也就不再说话了。其中有个老哥还算友好,提醒我带点厚被子,说我这个被子太薄,晚上空调不关的。

躺下,彻夜难眠——我感觉到阵阵凉意,蜷缩在被子里,既不想从床上掉下来,又不想触碰到墙壁,就这么在床中间尽量缩小自己的面积,一动不动。

窗外是一列又一列飞驰而过的火车,不知道要去哪,也不知道从何而来。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昨天的黑车司机打电话叫醒,他操着当地的口音大声地问我需不需要接送,我拒绝了,他又跟我讨价还价了半天,终于以每人五块的车费商定下来。

七点多到了体检的地方,黄毛含糊不清地唱着Mojito,我有几次想纠正他的发音,但还是忍下来了。体检的过程又长又无聊,还好有黄毛在我身边絮絮叨叨,还不至于烦躁。倒是我吹了一晚上空调,鼻子有点堵。

抽完血,拍了胸透,体检就算结束。等到要退五十体检费的时候,大家都坐不住了,目光齐齐聚焦在远方,焦急的问来问去,生怕被人所骗。五十块,或许是一顿饭钱,也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还好最后负责人到了,把体检的五十退了回来。

拿到五十的黄毛有些得意洋洋,快活地跟我说:“兄弟,请你吃饭去。”

“你留着吃吧,多的还可以继续买烟抽。”我调侃道,黄毛这一上午可是没少抽烟。

“嘿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抽完这根我就戒烟,你监督。”

直到过了许久才有人来带我们走,继续去培训,我们的团队里居然还有一位阿姨,大概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吧。来到这里的,有的是为了赚钱还债,有的是为了找对象,找到了就回家了,还有的是体验生活,家境不错,就是缺点钱花。

我、黄毛还有另外三个人走在一起,短短一天的交流就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团体:红衣瘦高个、戴帽白衬衫、大花衫眼镜男、小矮个黄毛和背书包的我。基本去哪里都是一起行动。

路上遇到白T小哥,逆流而行,我上前问道:老哥不培训吗?

“宿舍太脏了,我不想待了,换下一个。”呵,果然,住宿问题迫在眉睫。

这一下午又要在黄毛的电视剧里度过了。我不知道这样的培训还是什么意义。如果仅仅是为了走个过场,那还不如发张纸看看。帮助这类群体,往往不仅要从衣食住行上去发掘问题,精神意识层面也要跟上啊。 现在给我的感觉无非就是缺钱的、无情的打工机器罢了,如何形成有自己价值观的新市民群体任重道远。

下午还进行了笔试,作弊情况严重。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事要做。

三点钟到了,终于有人带我们走了,带我们熟悉工厂环境。

路上经过了一座不长不短的天桥,两边的景色很美,有种陶渊明般闲适自由,如果是在傍晚,景色一定是极好的。

我领到了工号,又仔细地看了看工厂的时间安排,可惜分的都是晚班,第三天晚上不能跟他们一起工作了还是有些遗憾,虽然我本来也干不长。

去工厂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一阵一阵的,雨下大了,就躲起来,等雨小就继续前行。大约半小时后,来到了工厂内部。我们是二厂,离宿舍近。仁宝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厂的美女,二厂的饭,三厂的工资四场的烂。确实,一进二厂,就被贴在墙上的餐饮展示吸引住了。什么西域美食,什么周先生的饭等等,临近晚饭时间,诺大一个食堂充斥着难得的笑脸,慢慢地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让我没想到的是,似乎他们对吃并不是特别介意,能饱就行。

或许对于那些忙碌了一天的工人来说,只有在食堂的这段时间里,时间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没有催促,也没有劳累,有的只是和工友们舒舒服服地吃顿饭,然后回宿舍好好歇一歇。晚饭过后,雨渐渐小了,原本灰蒙蒙的天空似乎被重新洗涤,呈现出纯净的天空,空气中夹杂着潮湿又清新的气味。很多年轻的小伙子三五成群地往宿舍去,心情好的人还会大声地用方言唱歌。我和黄毛跟在后面,黄毛也高兴地哼着调子,而我在眺望着远处的风景。

回宿舍之后反倒是让我感觉回到了大学,一样的天空,一样的保安亭,一样的傍晚。

第三天的早晨,阳光懒洋洋的。

由于我们被安排到了晚班,白天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做。趁着无聊,我跟他们拉起了家常。黄毛小学文化,安徽安庆人,04、05年就不上学了,一开始在家学做裁缝,脾气暴,做了两年心态不行,感觉师傅钱给少了就不干了。接着去家里亲戚的一个加工厂里干了两年,喜欢上一个姑娘,表白被拒绝了就又离开了。

然后又回来继续做裁缝,性格呢却是越来越差,干了没多久又跑出去做油漆工。后来也不知怎么地,就来到昆山,也是在各个电子厂之间换来换去,居无定所。别看比我大不了几岁,这社会经历倒是丰富得很。

黄毛一个是很复杂的人,你说他不穷吧,有时候饭都吃不起,就饿着肚子死撑;你说他不穷吧,前两个月给自己花了五六百烫了头,要不然怎么叫黄毛呢。形象倒是安排到位了,可也从未想过要稳定下来。哦,不对,可能现在也不想过漂泊的生活了,跟我商量着在这里找个老婆组成个家庭,也不要大富大贵,安安稳稳的就成。

工厂里僧多肉少,哪里有妹子,哪里就有广告,妹子多也变成了招工的一大特点,比饭菜好更吸引着人。全中国弥漫着五千多万光棍,每个工厂不仅要面对场内竞争,还要抵抗场外竞争,爷们能不急吗。

我戳了戳黄毛,示意道:“之前工厂都没有合适的幺妹?”

“有是有……”黄毛还没说完就站起来摸索着打火机,摸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从室友床上找到了一个,转眼的功夫就点燃了一支烟,吸了一口继续说道:“处了三个多月,跟同厂一个辞职的小富二代跑了。”

我之前就了解过,在这里打工的百分之四十,家境其实还是不错的,至少吃喝不是问题,不是那种揭不开锅的,父母不给钱用,就自己出来找点活干。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干不久就回家“继承家业”了。

我刚想说些什么表示安慰,黄毛却突然摆摆手,说道:“晚上要上班咯,干!”说完,黄毛狠狠地猛嘬了一口,眯起眼睛,颤抖着肩膀,轻轻吐出,任由烟雾袅袅上升,就如盛开的玫瑰。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哥们,在这不好吗?不是我说,你出去能做啥,买得起房子吗?买得起车吗?养得起孩子吗?”

“你瓜怂,这里是天堂?哈哈哈……”

……

临走之前,黄毛执意要送我。他始终不明白我“体检怎么没过”,来了三天被窝还没捂热就要换厂。

黄毛说也没什么能送给我,就为我唱首歌吧。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有些煽情,在我短暂的年岁中,被感动的次数并不多。从决定入厂的那天,发生的故事远远不能被全部记录,我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客观冷漠的卧底,却未曾想过在这里遇到了如此真挚的兄弟。如果是冥冥之中的注定,那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足够幸运。我不知道黄毛未来的方向在哪儿,是喜乐平安还是坎坷磨难,我只希望上天不要亏待他。

见我没有反应,黄毛笑着又问了我一遍。我眼底有些潮湿,点头说好,他就自顾自地唱起来:

……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

你的故事 讲到了哪

尾声

“干啥?”

“出去。”

“不干了?”

“嗯。”

“去哪儿?”

“神达。”我胡乱编了一个。

保安看了看我,又想了想,最后还是让我离开了。

回到单位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巧收到了黄毛给我发来的短信:到哪里了?找到新工作了记得发个信息给我。

我回复了一个字:好。

如何面对不同圈子相处的尴尬?

达令欧尼说
在校园时,遇到不同圈子的人,我会以“君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为由,扭头走人。

出校园后,发现道不同的人,实在是多不胜数,我又找到孔子《论语》中的另一句“君子和而不同”来面对不同圈子相处时的尴尬。

跨圈交集的尴尬

热剧《三十而已》里,全能女王顾佳为了拉赞助,挤进富太太圈,学做蛋糕和打高尔夫球,因自己的包不够贵,尴尬地把包往身后藏,结果太太圈发朋友圈照片还是把她剪了,她一气之下拿出全部积蓄,甚至还凑了信用卡的额度,就是为了买个能挤进圈子的限量款包包。

顾佳为了圈子,迎合改变的例子是夸张了,但是生活中与不同圈子相处的事儿,还是避免不了,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聚会上哑口无言,如坐针毡看着手表,那种尴尬的时刻,我们都经历过。

社交技能,可以让你缓解一点跨圈交集的尴尬,但是社交技能也是要不断练习的,如果因为怕尴尬而不去社交,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非常开心,也是非常棒的生活模式,当然如果你点开这个问题,一定是遇到了一点点社交问题。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带去一点点思考。

做学生时,面对不同圈子的人可以爽快地选择“不去挤”,但是工作后很多场合,很多跨圈交集,工作的应酬你是逃避不了的,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这个话题。

我出国之前做了两份工作,都是需要与不同圈子来往的,一份是杭州的英语导游,一份是上海的对外汉语老师。尽管要与来自完全不同的圈子交往,照样有黑白通吃的“原则”,做好六步,摆脱跨圈交集的尴尬。

第一步:改变

其实看到“不同圈子”,我立马联想到我专科的宿舍。

当年高考,跨省高复,高考严重失利。专科舍友说,自己高考前还在和同学打牌。大学6人间的女生宿舍,有拿着贫困奖学金去堕胎的,有当地拆迁户的富家女,没事喜欢拉帮结伙的。那3年,我还是班长,还要和完全不是一个圈子的同学搞好关系。为了避免与闲来无事找事的舍友闹矛盾,我就去泡图书馆,泡到最后闭馆才回寝室。回到寝室五个人对着电脑屏幕忘我嘻嘻笑时,我总觉得自己又远离了这个圈子一步。

我理解年轻人那种“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与自傲,后来我去了本科院校,没有那么努力了,周末都在兼职,回到本科院校的寝室,其他三个室友都在看书学习。我就用我兼职挣的钱,买很多的水果零食,发给我的室友,问作业和她们看的书。

我不想说学历能代表什么,但是心中有爱好的人,会静下来看书学习的人,不会闲来挑刺。如果你是学生,遇到了不是一个圈子同学的情况,请努力改变你的圈子吧。

第二步:事先做好调研

英语导游和对外汉语工作,都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与学生。两份工作的准备工作,都有一步,做好调研工作。客人是来自哪里的,几个人,年龄,学习或旅游目的等等。

比如穆斯林背景的中东国家客人,那一定要提前找好穆斯林餐厅,讲解导游词时要注意宗教,如果是话痨热情的美国客人们,那么轻松一点,做朋友就好了;但是如果是来自欧洲上了年纪的客人,那么就要认真准备导游词了;如果是来自非洲的客人,就不太需要讲解,找好车载音乐,他们会在车上热情跳起舞的人,酷爱拍照,耐心一点也不会出错……

之前遇到过老导游被客人投诉换下来的经历,因为客人是来自丹麦的夫妻,他们收养了一对儿中国女孩,这次是带孩子们回访孤儿院。

首先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我还特意给老导游打了电话,询问了客人的具体情况,做了很多很功课,百度百科了丹麦这个国家,上团之后从丹麦美女童话开始聊,跟两个小女孩玩,他们这次旅行其实根本不需要多深刻的导游词讲解,只是需要一个随同翻译,最后发现这对夫妻很好啊,还请我吃了晚饭,给了小费,小费的信封上两个小姑娘画了可爱的画儿。

这份工作,让我接触了各色的人,如果你真的想和一些群体做朋友,需要前期的一些调研工作,随着年岁增长和阅历的积累,你遇到的人多了,也就不用这一步了。小建议,当你跟不同圈子相处时,如果对方有孩子,拿下孩子们的心,把孩子们哄开心了,父母基本上对你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了。

第三步:参与其中

都说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但是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该换一个圈子了呢?

上周三下课后,我去参加意大利同学米莲的聚会,到了之后发现是一个废弃的工厂,很有艺术感。到场的人,是一个全新的圈子。两个瑜伽爱好者,一个德国妈妈带着上自由学校的13岁女儿,一个波兰的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米莲的男友是开着一辆巴士的嬉皮士。

这次聚会很开心,主要原因是因为聚会时的热身做得很好。瑜伽爱好者的邀请我也来尝试一下,抱着不扫兴参与其中的原则,我也做了三人瑜伽。自己站在米莲的背上身上,她的胯部被在最底下的瑜伽教练的脚撑着,这张照片惊艳了我的朋友圈。13岁的德国女孩,在我怂恿下,也开始一起玩瑜伽,她妈妈在一旁开心地拍照。

那天的聚会,每一个人和我都能聊上几句,13岁的德国女孩学了5年的中国功夫,意大利朋友被我蹩脚的意大利语逗得嘎嘎乐。波兰妈妈也来中国留过学,当我问她闺女叫什么,她说了一句中文:“你叫什么”,吓得我当场跳脚。

面对不同圈子相处的尴尬,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得是一个稍微有意思的人。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在面对不同圈子的人,不畏惧地碰杯聊天啊!

第四步:微笑着倾听

真正的倾听,是不抱着倾诉为目的的。我倾听的目的,不过出于学习,学习他人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在倾听中,如何避免生活中因为阅历有限的“人生陷阱”。这一条也可以面对与不同圈子的亲戚社交。

第二份对外汉语老师工作,接触的人就更不是一个圈子的了。有陆家嘴金融圈的英法黄金单身汉,亚马逊旗下的中国区美国电商老板,俄罗斯的模特,以及暴脾气的乌克兰篮球教练们,法国暴脾气女工程师。其中美国电商老板,是我最难忘的学生。

他一个约年薪四百万人民币的人,依旧很接地气,中文说得贼溜,特别喜欢聊他的中国老婆和丈母娘。

我特别喜欢听他用中文讲故事,虽然我才是他的中文老师,但是他有很强的表达欲,之前的中文老师中规中矩地备课,教中国传统文学,他觉得没意思。他其实是我转行后第二个学生,但是我们特别搭。

因为他的收入,他的圈子明显和我不一样,但是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虽然我的工资不够他的零头,但是我们依旧在社交中做到不卑不亢。

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都是可以写一本书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倾听,抛出一些问题,全程微笑。

抓住大多数人的倾诉欲,侧耳倾听,保持微笑,跨圈交集也就没那么尴尬了。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你可以是有故事的诉说者,或者耐心点头微笑的倾听者。

第五步:互相尊重不同与文化包容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完全苟同于对方的观点。

工作中,我会遇到穆斯林客人也会遇到同性恋的学生,宗教,性取向,我是真的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选择,一开始会觉得新鲜,到后来觉得很正常。在德国有很多穆斯林和有色人种,很多国内的留学生,对这类圈子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或多或少还是有点“种族歧视”,这个我认为特别不可取。

如果有人因为我们的肤色和食物,有歧视,那么这样的圈子,你也可以提包走人,不必挤。

互相尊重,是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不同圈子文化差异会迸溅火花,但是如果没有一颗包容的心,那么火花会伤人伤己。

第六步:依旧改变,达到自洽

尽管做到前面五步,还是会尴尬,那么请回到第一条改变。但是这时的改变,不再是改变圈子,而是改变自我的“尴尬”。

你为什么会感到尴尬?是不是太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了?自己是否不够自信?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到无措与懊恼,每一个人都挺忙的,如果你愿意社交,他们也不会逼着你敞开心扉。你在人群里,如果是一个足够自信的人,就算端着一杯饮料,看着不远处的人聊天,保持微笑,也是一种社交。

当你找到自我之后,你享受一个人的社交,同时在人群里,你与自我相处得自洽,会吸引来与你同样自如的人。这种自如,是需要时间以及与不同社交场合下,打磨出来的自信,这需要一些时日,目前的你不必“挤”不同的圈子,也不必“急”挤不进任何圈子。

当你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圈子,那么跨圈尴尬这事儿也就自行消失了。

结语: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面对不同圈子,如果这个社交只是短暂出现的,那么做到表面客套也就够了。或许你说,以上这些都不是深刻意义上的社交。但是所有的友谊,也都基于从第一次社交开始积累啊!

最后请记得,有时候真的不是你,不合群,而是群,不合你。

成年人的礼貌,是尽管面对不同圈子的人,还能不失风度地举杯,点头,微笑。

如何正确地提分手?

作者 / 暗涌

早上醒来,小 A 照常打开手机,点开那个熟悉的微信头像,给他发了一句:「醒了吗」。

小 A 盯着手机,等啊等啊,却等来一句:「我们已经分手了,请你别再给我发消息了,这样没意思,否则我只能拉黑你了」……

这已经是他们分开的第十天。

分手时的纠缠不清、好感尽失,让很多人有了一个相同的体会:学会如何经营一段感情很重要,怎么结束一段感情也是一门大学问。

对于分手这件事,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好聚好散。敦煌莫高窟曾出土过一份唐代的「放妻协议」,这份协议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离婚协议,大概内容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大概是多数人理想的分手状态了。但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

早前,乘风破浪的姐姐张雨绮遭前夫袁巴元爆料婚内出轨,还被内涵有狐臭。尽管已经离婚,依旧不妨碍两人微博互掐,且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单。面对互撕的局面,张雨绮直言尴尬丢人:

「我因为个人婚姻和情感问题多次叨扰大家,本来下了决心再也不把私事拿出来说了,但也确实没有想到会遇到今天的局面。此刻,我觉得尴尬丢人」,「我抱歉让我的孩子长大后会看到他们的父母曾有如此过往,我没有保护好他们,深深愧疚,识人不清,我也有很多毛病,但是,老娘没有狐臭!爱过,认。恨,也是真的。请袁先生把欠我的几千万还我,咱们此生不复相见。」

娱乐圈里类似这种,前脚秀恩爱,后脚分手分到六亲不认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明星的感情生活更为复杂,但在普通人的圈子里,确实也不难见到分手分到朋友圈互黑互骂、在好友面前相互贬低,撕到人尽皆知的情况。

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这样「鸡飞狗跳」的分手方式无疑是双输的局面。当你产生了分手的念头,想要结束这段感情时,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做到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别让分手成为操控感情的工具

小 A 在感情里是一个懂事、贴心的女生,但有个毛病是,一跟男友吵架就喜欢把分手挂在嘴边。男朋友打游戏没有及时回复消息,她会删好友、提分手;男朋友经期没有问候,她会删好友、提分手;男朋友犯错,只要没有及时改正错误,一定会说分手。

虽然每次都会以男友的示弱结束分手闹剧,但她不知道的是,分手这件事给她的男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直到那一天,她的男朋友约会迟到了半小时,她再次习惯性地删掉了他的微信,还提了分手,然而这一次,她没有像以往一样收到他的好友申请,而是收到了一条短信:

「既然这样,我们就分手吧。我之所以迟到半小时,是为了等着取提前订好的蛋糕,我想给你个惊喜,因为你可能不记得,今天是我们在一起的第 520 天。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动不动说分手,每次都是你无理要求,别再用你的小脾气,考验我的温柔』,你一次次的分手,每次都让我崩溃,每次都让我怀疑自己,在你面前到底还有多少尊严,我受够了,这次,如你所愿,我们彻底分手吧。」

小 A 站在街边,呆住了,脸上挂着的是后悔的泪水,但是她隐约觉得,这一次,他真的离她而去了。

对于小 A 而言,在跟男友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地把分手当做了一种操控感情的工具。通过分手,逼迫对方认错;通过分手,逼迫对方妥协;通过分手,逼迫对方做出改变;同时,也通过分手,让自己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有人曾经私信我,她总是忍不住想说分手,但说完又后悔,她也知道这样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关键时刻还是老样子。

这可能与你的依恋模式有关。

心理学家菲利普·谢弗(Phillip Shaver)等人通过现代研究方法探索了成人依恋的模式,他们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爱情依恋模式:

安全型爱人:这个依恋模式的人很容易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并愿意让他人与自己亲近,跟安全型爱人相处时,你会感到很舒服,很轻松,即使你在关系里偶然犯错或者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他也不会感觉到太多的不安;
回避型爱人:每当他们去接近他人或者他人来接近他们时,都会感到不舒服,这些人存在信任和被他人信任方面的麻烦,如果你的爱人是回避型,那么你会常常感觉莫名其妙,他怎么老是很冷淡,或者好像总要跟你保持距离;
焦虑 – 矛盾型爱人:这些人想获得亲密感,但是又对这种关系感到不安,他们对关系表现出的急切的态度可能会把恋爱对象吓到。
研究发现,拥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大约只有半数,剩下一半的人都是回避型爱人或者焦虑 – 矛盾型。回避型爱人在一段关系中不容易信任自己的恋人,如果恋人靠得太近,就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从而通过分手来获得暂时的安全感;

而喜欢说分手的人,更常见于焦虑矛盾型爱人,这类依恋类型的人一旦感觉被恋人忽视,就会非常焦虑和不安,情绪一上来就很容易克制不住自己,寄希望于通过提分手来获得更多的关心,感受到更多的掌控感。

反复地提分手很容易挫伤对方的自尊,伤害到彼此的信任感,从而降低爱情满意度,一不小心还会翻船,假分手变真分手,造成大型尴尬分手现场。

如果你属于这两类不安全型的依恋类型,那么当你又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吵架中不开心的情绪,而产生分手念头时,就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现在是什么感觉,什么情绪感受;
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我到底在不安什么,恐惧什么,焦虑什么;
我现在感觉这么强烈单纯是因为他做错事吗:是不是自己的依恋类型在作祟,加剧了不安全;
他这次犯的错有没有触犯到我的爱情底线,是不是不可饶恕;
我对他的行为有什么期待吗?
如果我分手了,还会像以前那样又复合吗?
如果他同意分手,我会后悔吗?
当你回答完自己这几个问题,相信你的心中会有一个答案,这次分手是你希望对方改变或者让自己更有安全感的手段,还是感情走到尽头的必要之举。

以减少二次伤害为原则

排除掉利益斗争这类非情感因素,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昔日如胶似漆的恋人,在分手之际,撕下过往的情分,不计后果地陷入无情互撕的尴尬局面?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手的过程中,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人再次感觉到了强烈的被伤害的感觉。

不管是主动分手还是被动,分手本来就是一件令人受伤的事,如果在分手的过程中,一旦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更容易对某一方造成二次伤害,从而导致情绪失控,做出一些让双方都难堪、对彼此都不利的行为。

所以,分手的过程也要讲究方法,尤其要以减少二次伤害为原则。

1.因底线问题导致的分手

如果面临的分手是由于底线问题导致的,比如,一方出轨或者劈腿、家暴等问题,出轨方或家暴方对另一方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这种情况的分手,要想分得云淡风轻是不大可能了,但选择更好的方式让分手的过程更温和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出轨为例,出轨方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四点,减少对对方的二次伤害:

(1)减少对对方自尊的损害

当我们遭遇背叛,除了愤怒和伤心,还会伴随强烈的自我否定。

对象出轨了,反而怀疑是自己不够好、不够有魅力;还有的人会忍不住把自己跟出轨对象进行比较,假如出轨对象远不如自己,还会产生更进一步的自我攻击,如「你为什么会去喜欢一个差我很多的人?难道我还不如 Ta 吗?」,这些自我否定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自尊,从而加剧愤怒、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让分手这件事变得更为痛苦。

所以,如果你是犯错方,在分手时要反复跟你的恋人强调这一点:出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 ta 不够好,不够优秀。通过这样的沟通减少对 ta 自尊的损伤。

(2)不过度描述伤害细节

一位朋友遭男友出轨,她一边啜泣,一边痛苦地说,「为什么他要跟我说那么多细节,他是怎么对她好的、对她有多心动,他为什么如此狠心,要让我承受这些!」。当我们遭遇背叛,了解越多的细节只会激发更多的不公平感和嫉妒感,从而激发更多的愤怒和过激行为。

如果你是犯错方,在坦白自己错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犯错的细节描述得过于详细,这无疑是对对方巨大的二次伤害,也更容易引发分手过程中的激烈冲突。

(3)不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很多人在出轨后,习惯性地给自己辩解,把出轨原因归于恋人不够体贴、感情不好总是吵架等等,但殊不知,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如果你是受伤害的一方,千万别被这种套路绕进去,因为出轨这个行为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两个人在感情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出轨,所以出轨本身和两个人感情中的问题根本就是两回事。

如果你是犯错方,请真诚地承认错误,而不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因为这意味着你在说,是对方的错导致了你的出轨,这种二次伤害无疑会激怒对方,使发生冲突的风险增加。

(4)尽自己所能去补偿,而不是简单的说对不起

有的人在出轨被发现后,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劲地道歉,说对不起。这样的道歉形式毫无意义可言,因为很多伤害不是一个「对不起」能承担的了的。单纯的几句「道歉」只会让受伤的那个人感到更多的不值得和被羞辱,「我这么痛苦,你竟然觉得说几句对不起就想让我原谅你」。

所以,尽自己所能去提供补偿,包括但不限于经济补偿,否则单纯的一味道歉只会让分手更加难堪和痛苦。

2.没有过多伤害的分手

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那些伤害事件,两个人仅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更好地走下去,好好分手意味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分手的过程中,避免人格贬低

以前碰到过这样的案例,情侣分手,一方要求把在一起时送给对方的所有礼物都物归原主,如果不是涉及情感诈骗,这种做法会让双方感受到人格的贬低,因为这样的行为传达了一种讯息:我们过去的付出完全是出于价值交换,完全没有真情实感,过去的感情都是假的。

(2)表述分手的原因时,减少自尊伤害

有一种分手原因,叫做「我配不上你」,当你听到这样的理由时,很难不愤怒,因为这句话的背后含义是「我很差,但你却跟我在一起了,是你瞎了眼选了我」,这无疑是对我们自尊的一种攻击。所以,在分手过程中,如果你自以为是选了这样的理由,不敢保证对方是不是会被激怒。

(3)分手时,减少冷暴力

相信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分手宣言:「我想分手,但说不出口,这对 Ta 来说伤害太大了,所以,我干脆不理 Ta,玩消失,等着 Ta 来主动跟我分手」。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真的让人抓狂。

没有哪一种分手是没有伤害的,如果借着这种名义,浪费别人的感情和时间,还要施加冷暴力,这么做只会加剧对另一方的伤害,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分手后遗症。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就曾非常崩溃,一直克制不住伤心和愤怒,重复问着我同一个问题,「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她要跟我分手」,这个疑问反复困扰着他,以至于他跟前任纠缠不清,到最后,他要的只是一个明确的答案罢了。

好好沟通

上面讲了很多分手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的方式,那到底怎样的方式才算好好分手呢?程璐和思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手思路:

(1)公开谈论

心理学研究发现,公开讨论是解决个人冲突的最有效的策略,这使个人更多地参与到他们的关系中,防止冲突升级(Canary, Cupach, & Messman, 1995)。公开谈论是指两个人以直接的方式,谈论在感情中的得与失、各自的感受以及各自的失误和遗憾。

面对离婚这件事,程璐和思文选择了公开谈论,当节目组提问,他们为什么选择分开时,思文坦言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在婚姻中过分独立,导致了情感的疏离,而程璐也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在思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没有陪伴她,这种缺席对感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在分手过程中,公开谈论相关的问题,可以让两个人更快地冷静下来,理智并且成熟地看待分手这件事,从而防止情绪化,减轻分手的痛苦。

(2)承认经营失败的同时,也承认过去的美好

节目采访中,有一个环节是让程璐和思文给对方写一段想说的话,思文给程璐写的是:

「程璐,见字如面,现在这个时候吧,我就希望你比赛加油,毕竟你是我见过最好笑的男人,我们第一次聊梦想的时候,你就说你想当脱口秀明星,我觉得你可以的,实在混不下去的话,我还是可以借钱给你,总之有我在,你的前妻思文。」

短短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哪怕曾经的亲密不在,但美好的记忆永驻。

在分手过程中,除了承认当下感情的失败,也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因为哪怕是过去的爱,一样孕育着幸福的力量。

来源:知乎日报

敷面膜对皮肤真的有用吗?

作者 / 卷福酱
看你怎么定义「有用」了。

配方师自白:市面上宣传“补水”的产品那么多,真正能做到的除了面膜之外还真没有几个。

面膜的「特效」

补水的定义是让皮肤外面的水进去里面,说起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逆天的。按照正常的生理代谢,水份应该从皮肤底层往上走,皮肤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排汗,蒸发水份,从真皮层开始,到表皮基底层,一路上到角质层,水份含量逐层递减。

最外面的角质层其实由一层走完生命周期,失去活性的角质细胞组成的,主要担任屏障功能,含水量保持在 15-25% 之间是最佳状态,可以保持柔润。

那么问题来了,要从外往内“补水”,就得把这个水份递减的阶梯给彻底颠倒过来,事实上,就算把角质层泡成豆腐,也没办法给真皮层“深层补水”。角质层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阻止这样反向渗透的发生(屏障功能),否则咱们泡个澡就都成水母了。

通透无比的海蜇
指望把涂在脸上的水拍进去,是不现实的,把自己拍成猪头也没用,会有吸收的错觉是因为拍打促进了水份蒸发,防止搓泥有点用,吸收就免谈了。

涂抹型护肤品所谓「补水」,绝大多数情况下本质是「保湿」。角质层的水分散发变慢了,底下的水分自然增加了。

面膜为什么能「补水」?你可能听过类似于“水合通道”,“渗透压“之类的理论,事实上说白了,就是简单粗暴的「摁头猛灌」。

靠的就是死磨硬泡,一敷就是 10 分钟,不喝也得给我喝下去。敷一次能大幅提升角质层的含水量。

注意这时水仍旧补在角质层,不可能继续深入,否则水母警告。

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角质层因为吸收了水分而变得通透,变得「肤若凝脂」,这也就是面膜让人上瘾的真正原因。

「补水邪教」的理论基础大概也就是这么发展出来的。

补水邪教

皮肤有皱纹?补水。

长色斑了?赶紧补水。

长痘痘了?补水补水补水!

……

这套邪说当年好像真的非常流行,跟某女星开收“一年五百片面膜”智商税的时间基本一致。

这“补”进去的水,除了当时变得很好看,还有什么别的好处吗?

还真没多少。

有人用拉曼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人体角质层内水分子的状态,发现大部分的水分子是处于结合状态的,也就是被以氢键跟其它的分子绑定在一起,非结合态的自由水分子含量很低,不起决定性作用。

也就是说,正常的皮肤根本用不上这种靠摁头猛灌进去的水,很快就会流失。和灌酒一样,若果灌得过量了,会被吐出来,过度水合的皮肤角质层会变得不稳定,屏障功能下降,水分会加速流失。

要是真的奉行一年 500 片,一片超过 20 分钟,妥妥的水合性皮炎。

能否留住补进去的水分,还是要看后续的保湿步骤,只有皮肤里的保湿因子多了,才能留住这些水。

总结一下

敷面膜对皮肤有用吗?

当然有用,而且立竿见影,这也是这个护肤品类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有用等于万能吗?

都 0202 年了还在宣传这种邪说。

不搭配保湿产品使用,单敷面膜的长期意义不大。

有用就是用得越多越好吗?

刚好相反,用多了很糟糕,一周 2-3 片就足够了,每片时间 10 分钟左右最佳。

北京烤鸭哪里最好吃?

作者:弯刀先生

不去全聚德

要说吃烤鸭,不怕贵的话,去国贸嘉里中心的海天阁,然后就是大董。海天阁的烤鸭和全聚德一个价位段,是我觉得最好吃的烤鸭,属于默秒全的,吃完了我能想上两天,全聚德要是能做到那个味道我给经理磕头,而且海天阁的八宝鸭也好吃。要想来点儿附庸风雅的,就去大董,菜单和菜的摆盘都挺有意思,尤其适合小资文青阶级,而且味道在那里摆着,错不了。大董除了贵没有什么别的缺点(量少也算是贵),怎么说呢,就是你拿着菜单,看见稍微感兴趣一点儿的菜,然后一看价格,估计就不感兴趣了。。。而且很多菜,你看着那个材料应该不是贵的菜,但价格往往让人看不懂,主要用料讲究,配料比主料贵,手法特殊,脍不厌细那种,另外再加品牌加持,注定不是一个能够经常去吃的餐馆,最后只能从一堆不感兴趣但价格让人感兴趣的菜里选。

平常自己想吃口好吃的烤鸭,推荐便宜坊、鸭王和民福系。

便宜坊的蔬香酥闷炉烤鸭真不错,我以前因为全聚德的关系,对这种烤鸭老字号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后来跟人去了趟便宜坊,一吃这鸭子着实出乎我的意料,老字号也有做得好的啊。便宜坊的葱我觉得是最好吃的,饼的发挥有时候不太稳定。便宜坊有蔬香烤鸭,有花香烤鸭,这俩贵,也有便宜的普通烤鸭,普通烤鸭性价比极高,单独吃这三种时候不太明显,有一回我们人多,点了两只,一个贵的一个便宜的,就吃出来了,肯定用的鸭子不是一个品质的,但普通烤鸭也足够好了适合平时自己吃。我爸说当年他年轻时候,我太姥爷爱吃烤鸭,让他出去给买,还点名说,要便宜坊的,不要全聚德的,不过那个时候没有蔬香花香的

民福系是我自己瞎起的名字,指的是四季民福、民福居和局气,这三家背后有些渊源,味道都挺好,最喜欢四季民福,四季民福和局气的店最多适合平常去吃,不过局气其实不太“局气”,菜量略小,而且鸭子的味道不太稳定,但都在合格线以上。现在四季民福发展得不错,菜不贵(现也涨价了),味道好,可以随便点菜没有雷,很多宴请和外地来旅游的人都不去全聚德改去四季民福了,四季民福的烤鸭能够很明显尝出来果木炙烤的气味。现在排队等位没有那么严重了,以前真是分店开到哪里,排队就火到哪里。四季民福特别适合宴请外地朋友或者说来北京旅游时候去吃,这家店北京菜很全,卤煮炒肝爆肚儿炖吊子炸酱面麻豆腐芥末墩乾隆白菜豆汁焦圈豌豆黄都有,而且味道还都挺好

鸭王是以前没有民福系,又不愿意去全聚德挨宰的时候我们请人吃烤鸭时的首选,味道好烤鸭香,火燎鸭心也好吃,只是近些年有了民福系,我不去鸭王了,不知道保持得如何

要是随便填肚子的话,什么京味斋、北平楼、紫光园的也可以吃一吃,虽然没有惊艳感,但起码不会像全聚德那样让你觉得花冤枉钱,不夸张地说,京味斋的烤鸭比全聚德好吃,但这几家最大的劣势就是——和民福系以及便宜坊拉不开价格差距,也就是顺路吃一下,你烤鸭再便宜也得130到150上下,便宜坊普通烤鸭卖160多,你怎么比,还有什么竞争力。我比较喜欢便宜坊的定价策略,普通偏家常的菜卖得比较便宜,海参什么的卖得明显贵很多(以那个品质的海参来说),这样宴请也不至于太次,自己吃也不至于太贵。

实在不行,还有大鸭梨和天外天,但天外天和大鸭梨的品质不太稳定,在及格线附近上上下下,有一回跟我姑去小区附近大鸭梨店里吃,味道很寡淡全都是酱味根本没有肉和皮的香属于不及格,但有一次发现另外一家店外卖有优惠,外了一只鸭子回来口味出乎意料还可以。但天外天这些中游烤鸭店,和上游烤鸭店相比,鸭子的差距还在其次,葱和酱的差距更明显,靠这俩小配角成就一个菜很难,但毁一个菜很容易。烤鸭的酱应该是甜面酱蜂蜜白糖等等好几种东西调配的,每个店的方子不太一样,都不用尝,看颜色和粘稠度就很明显,有的店是漆黑粘腻,有的是琥珀棕色抹在饼上很透亮,很多中游烤鸭店调配的都不好吃,或者就直接拿甜面酱充数,味道很差,而且把鸭子的味道都盖过去了。烤鸭酱不能直接用纯甜面酱,那个酱味太浓,口感粘稠比较糊嘴,不经过调配或者热烹饪是发挥不出全部的酱香的,层次感差。同样还有葱的选取,炒菜的葱和白嘴吃的葱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便宜坊和海天阁的葱是最好吃的,水分足,脆,还有点儿甜,没有葱的异味只有葱香。而有的店,本来鸭子就那么回事儿,普通炒菜葱一搭,纯甜面酱一蘸,包在饼里热气一嘘,鸭皮软,葱臭,油大,酱咸糊嘴,真是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还不如卷豆腐片呢。炭火加果木的挂炉烤鸭能够占据北京烤鸭绝大部分市场是有原因的,这种烤制方法味道的下限比较高,果木明火炙烤出来的,起码香气就不一样,很多中端店铺之所以吃着味道没有那么差,甚至被很多人认为好吃还不错,就是沾了果木挂炉的光。就跟日式烧鸟似的,日式不像咱们新疆烤串那样重孜然,吃肉本身味道和酱料味道,烟熏火烤是很重要的味道激发器,电烤怎么也比不上炭烤,没有炭火炙烤味道差好多。全聚德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改了电烤炉子(当初还上电视,拿这个当好事儿宣传),既没有果木炙烤的香气,又没有焖炉的嫩滑。

很红的利群烤鸭我是真没去过,不做评论。再便宜的烤鸭就不要去吃北京烤鸭了,就那种全国连锁加盟的伪上海枇杷烤鸭挺好,三五十一只,香甜肥嫩的。

不管选什么馆子,吃烤鸭的话建议还是去专门主打烤鸭的饭店。有一阵子,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餐馆跟风上烤鸭,有没有烤鸭似乎成了一个餐馆高端与否的标杆,结果很多都不好吃,尤其很多小家常菜馆做的。那种主打烤鸭的饭馆,每桌客人基本都是冲着烤鸭去的,烤鸭点单率高,在鸭子选取、烤制、酱料、配料以及整个流程管理上就会更讲究,一切优先给烤鸭服务,很多材料都是专供烤鸭的。但有的饭馆就是个家常菜馆,或者说一个综合的餐馆,一多半客人可能都不会去点烤鸭,都是周边居民去吃个便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糖醋里脊干煸豆角的,烤鸭只是有这么一个选择,让客人想吃的时候有这么一口而已,好的烤鸭师傅根本不去你那里,配料和其他菜混用,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物料,以及针对烤鸭的后厨管理,肯定都不如专门主打烤鸭的餐馆,你每一项都差一些,最后叠加起来菜品效果肯定差好多(嘉里中心海天阁这种全面高标准的餐馆除外,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不是浪得虚名的)

全聚德150多年了,当年可是给宫里做御膳的手艺,后人不肖啊

补充一下,花家怡园的烤鸭我吃过但是没什么印象了,记得是不差。

利群,梧桐,全鸭季,九花山,还有玉林烤鸭,我都没去过……主要是烤鸭这东西也不算特别便宜,所以在知道了几家比较好吃的餐馆后,尝试新餐馆的动力就不强烈了

(2020.9.1补充内容)有人问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的区别,其实也不是天差地别,基本没有谁说像我太姥爷那样只喜欢某一种的,甚至很多人吃东西不仔细,都吃不出区别。最近多吃了几次便宜坊焖炉烤鸭,谈谈感受。

焖炉烤鸭看起来会比挂炉烤鸭油大,挂炉烤鸭的表皮看起来是包浆柔光质感,一咬口感是糯酥的,烤得好的鸭皮根本不用咬,放进嘴里,舌尖一抵上牙膛就碎融在口腔里了。但焖炉烤鸭一上来,就明显看出是油润质感,鸭子皮是韧酥。焖炉烤鸭一开始吃的时候会很香,但吃多了会腻(一般人吃不到那个程度),比如说以我的饭量,如果是挂炉烤鸭,在不吃别的菜只吃烤鸭的情况下,我一个人能吃一只整。但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我只能吃四分之三,因为腻住了。但焖炉烤鸭的肉质更嫩滑,如果有女孩子嫌油不吃鸭皮,那基本只能选焖炉烤鸭,挂炉烤鸭的鸭肉相对发死发干,不搭配皮一起吃会比较难吃,但焖炉烤鸭光吃肉没问题,嫩香滑软。

因此总结一下,挂炉烤鸭是全程明火烤制,高温明火,皮更糯,油更少,肉更死,果木的香气更足。焖炉烤鸭是不直接接触明火,炉子烧热以后鸭子放进去温度先高后低,没把那么多油和汁水烤出去,因此油更大,皮稍韧,肉更嫩滑,更多是鸭子本身的肉香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