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这个国家

@杭州金融女民工:今天跟大家聊聊日本这个国家,之前也说起过,今天再深度聊一下(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

我有个同学,女,去日本留学后定居日本,工作在日本,老公也是日本人,有一个3岁的孩子。

首先是收入及因收入而产生的自我认知差距。(均折合成人民币)

我同学是硕士,税前收入40万,因为日本税费比较高,到手在30-33万之间。这个收入水平,按照她的年龄(三十出头),在日本,属于高收入群体,所以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职业荣誉感很强。他老公在类似国企的大公司,税后到手在20出头,也觉得很好。

她说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整体收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高,所以如果能达到目前的水平,都会很开心很自豪。

没有凡尔赛的意思,如果换在国内,三十多岁的名校硕士,在大城市,一年到手三十万,基本的体面是有了,但要说自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观察我身边,很多这样收入水平的人,基本把自己归为loser,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不可自拔。反正在国内,大城市没有年薪百万,感觉就是不配做人。

然后就是房价和买房的问题。

我同学在日本近十年,目前还是租房,且暂时也不打算买房。她们生活在横滨(距离东京30分钟快车车程),租的房子,70平的三室,因为是老公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每个月租金只需要2000元,相对于他们的收入,真的就是小case了。这是很多日本人的生活模式,一般大公司都会有这块福利,所以他们买房的意愿不强。

而且日本的房价体系,跟国内确实很不一样,政府有很多手段来限制你炒房,房子基本就是自住需求。比如日本的房贷利率非常低,年化0.475%(数据如有误请大家指正),跟不要钱没有区别,但是你贷款买房就不能出租,中国那套高杠杆撬房子赚钱的套路在日本行不通。再加上日本93年那场房地产泡沫留下的阴影,大家就更不喜欢买房子了。

没有房贷也没有车贷,孩子的教育也是完全免费的,两夫妻的收入可以全部拿来消费,小日子过得非常有质量。

再然后是育儿的问题。

大家都认为日本男性大男子主义,是不参与任何养孩子的环节的。我同学说,对比了国内,其实日本男人比中国男人承担了更多的养孩子的责任。

在日本,育儿大头还是妈妈在挑,但是像周末这种休息日,很多爸爸都会承担起孩子的养育工作。特别是日本的父母一般不会帮忙带孩子,所以逼得两夫妻都参与到育娃当中来。这点跟国内的丧偶式育儿很不一样,国内很多家庭因为有父母帮忙带孩子,很多爸爸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日本,反而就不会。

最后就是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问题了。

日本人最看重的不是买了几套房、孩子的考试成绩(因为很多没孩子)、自己赚多少钱这种问题,他们最注重的是个人空间,就是大家都是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管好自己的人生就行了,没有人整天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有的没的,我怎么舒服我就怎么来。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这个国家给人感觉越来越佛系的原因。

她说她现在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就每天都很开心,工作也很开心,回家了也很开心,虽然资产实力是肯定跟国内的朋友们比不了了,但是自己幸福不是最重要的么?就算有很多钱,但是每天不开心,如果还因为不开心而身体不好,那岂不是一场空?

各位旁友,听完以后,你们是啥感受?

100年前的渣男渣女们

马克思他老人家说过,历史发生两次。意思是每次都有相似的细节。

今天是百年五四。当年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也是80/90后,都依靠新的媒体形式,推行新思想和思潮,最著名的作家鲁迅和现在最火的男性自媒体大V吴晓波一样来自浙江,而郭沫若竟然和咪蒙一样,都是四川人哎你看巧不巧;当年是新技术革命大爆发,特斯拉在1919年改造电动机,现在也是新技术大爆发;当年五四运动中,最大的关注度是报告巴黎和会消息的福建人林长民,现在流量之王也是福建人张一鸣。

世界上亦如是,土耳其崛起了政治强人,俄国人正在乌克兰地区陷入战火,而美国人,正在与「996」工作制作斗争。

最巧的就是,五四运动的标志是火烧赵家楼,而这两天被架在火上烤的,花650万进耶鲁的步长集团,竟然也姓赵。

1

今天和百年前一样,都是三观大激荡的时期,尤其是婚恋观上,都是渣男渣女层出不穷。

2

渣男辈出的民国大师们

从生于1881年的鲁迅开始,当年的80后和90后,后来成为大师的这群人里,可谓是渣男辈出,新颖独特。

image

鲁迅和朱安的故事就不多说了,虽然是包办婚姻,但鲁迅对照顾了自己母亲很多年的朱安之冷酷,46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学生许广平那段师生恋,既算是加诸时代背景,也够得上渣男的水平了。

当然与之齐名的郭沫若也曾有一位原配,他不喜欢人家也就算罢了,还要写对方有「露天的猩猩鼻孔」,这位不幸的旧式女性,伺候了郭父郭母一辈子,却只见过三次郭沫若。

image

当然怎么能少了徐志摩这个民国巨渣,兼具冰火两重天切换自如的顶级渣男,能把自己哥们王庚的老婆陆小曼搞离婚,也能对怀孕的发妻张幼仪说:「把孩子打掉!」当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打胎死掉的。」的时候,在20世纪初那样的医疗条件下,徐志摩竟然能回答说:「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生下孩子后,玩消失很久,也不看她和孩子的徐志摩亲自去德国见了张幼仪,带来的却是一句话:「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和徐志摩一样渣的还是郭沫若,在日本勾搭了名门望族家的小姐佐藤富子,让对方生了四个孩子,转眼又勾搭上了朋友十八岁的表妹,并与之在烟霞洞共居,因公事外出一趟,又有了所谓红颜知己安琳,并将其带到上海来,安置在安娜住所附近。还在日记中写道:「盐酸寮山中的生活是绝好的剧景,安琳哟,我是永远不能忘记你的!」

image

把自己老婆气得回日本后,郭沫若又开始追求天津《大公报》驻东京女记者于立忱,对方怀孕后,郭老立即要求对方打胎,气得于立忱跟朋友大骂:「……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然后打胎后,真的自杀了。

image

更狗血的剧情来了:在于立忱自杀后,郭沫若竟然又追求起了她的妹妹于立群,而且又跟于立群生了一堆孩子。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于北京。

1979年2月,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丈夫与姐姐之间的往来书信,得知了他们的不伦关系,也得知了姐姐的真正死因。

当月25日,对爱情、对人生彻底绝望的于立群自缢于家中。

佐藤富子,也就是后来改名郭安娜的原配,在死之前说:「我这一生活得像个野狗」。

就连那些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大师,也是渣男,比如沈从文,文风何其平淡自然,能写出「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样动人美文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三年零九个月内,写了几百封情书,甚至以死相逼,当到手之后,很快又爱上了湖南文艺女青年高青子,还对张兆和说:「当我爱慕与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张兆和心里肯定有一万只草泥马,当初说好的「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呢?

image

张兆和是何等人物?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三小姐,读书、作诗、演话剧、跳芭蕾、唱昆曲,无一不精通也就算了,竟然还是校运会女子全能冠军,然而这样的独立女性,到晚年的时候却只能黯然的说:「从文与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image

怎么能少了两大屌丝偶像胡兰成和郁达夫呢?都是屌丝出身,擅长把控女性,靠各种设计追到女人,放在当下都是PUA大师,一个逆袭拿下了高傲的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一个娶到了比自己小12岁的「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然后不但弃之如草芥,而且还给对方泼脏水。

因为怀疑妻子出轨,郁达夫写了一组诗命名为《毁家诗纪》。他在最后这样写道:

许君毕竟是我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要强得多。并且大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

王映霞也写了两篇题为《请看事实》和《一封长信的开始》回击:

为了孩子,为了十二年前的诺言,为了不愿使你声名狼藉,才勉强维持这个家的残局,把你的一切丑行都淹没下去,然而你却是一个欺善怕恶、得寸进尺的人,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只好把你那颗蒙了人皮的兽心揭穿了。

好一对知根知底的二百五,堪称民国的刘恺威和杨幂啊。

image

论泼脏水还数徐悲鸿,他的经历简直就是民国渣男样本:有个包办的妻子,为他生孩子,为他孤苦而死;找了苏州宜兴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蒋碧薇,因为蒋有婚约,就带女孩私奔;当了老师,又爱上小自己19岁的学生孙多慈,小他二十岁的廖静文,这就算了,每次他爱上别的女人,都要登报表示跟蒋碧薇脱离关系,连女儿徐静斐都质问他:「爸爸,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个女人,就要登报跟妈妈脱离一次关系?」

10

民国渣女也不少

要说民国都是渣男也不对,像陆小曼的前夫王庚那种,西点军校毕业,为了见陆小曼一面,不怕被日军抓捕,宁可背负「叛敌」骂名,最后为国死在开罗,虽然迂腐但坦荡又不失君子风范的男儿,也并不少。

更何况民国时候的渣女也并不少啊,不要说占了民国四大公子之二傅杰和卢筱嘉,让民国王思聪张学良都差点翻船的第一渣女唐怡莹了,就在知识界,也有一群和现在一样的大渣女。

image

民国时最有名的一个读物叫《摩登情书》,作者叫余美颜,她给交往过的情人写床评,自称睡过三千男人,现在的木子美跟她像不像?更绝的是,她和木子美一样,都是广东人。

image

丁玲与陈明

萧红和丁玲也渣出了天际,前者和萧军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和端木在一起,怀着萧军的孩子;后者干脆和胡也频、冯雪峰两个弟弟一起,在西湖边三人大被同眠,后来,丁玲又喜欢上了小自己13岁的陈明,并使得有妇之夫陈明离婚又迅速与丁玲结婚,老妻少夫,真是当时的ayawawa,有机会,丁玲真应该给萧红讲讲,如何降PU。

image

当然论冷酷无情的渣,谁也比不过民国咪蒙张爱玲,虽然档次差了太多,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人性看得太透,后半辈子过得和自己的文字一样苍凉,看过小团圆里面,眼睁睁的看着马桶里的一团血红婴儿被水冲进下水道的情节

image

百年的轮回到如今

如果说现在和百年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新的技术和价值观已经出现,但婚恋观依然掌握在落后的男性和女性手中。

男人不是如徐志摩般跪舔,就是向往胡兰成那样的PUA沟女技术,最好能如徐悲鸿,靠自己的经济成功,赢得女性的青睐。

image

女性呢?不是咪蒙一样的女利主义者,就是依附于男人,只想貌美如花实用主义者,以至于找到了苏享茂和王宝强这样的老实人嫁了,仍然以毁灭对方为乐。

那些被遗弃独守寂寞朱安们是没有了,而为现代女性所津津乐道的张幼仪们,被徐志摩残忍抛弃后,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掌管上海女子商储银行,开办云裳服装公司的独立女性,也没站起来啊。

image

毕竟,独立如张幼仪那样的女性,是一边嘲讽的感谢徐志摩让她成长,一边照顾徐志摩的家人,不会像咪蒙一样,对患有肾萎缩的前夫主张自己应得的财产权而冷嘲热讽,毕竟,张幼仪最后也承认:「在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所以,领袖才要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来源:姐是女司机 微信号:jsnvsj

秒杀、买买买、尾款人…

文/姚赟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人在江湖,名号多就是一种资产。

恭喜各位少侠,历经11载双十一武林大会,算力、手速、臂力、社交圈维护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卓越的提升,也收获了买一发十的电商消费江湖名号。

今年天猫双11数据汇报,与往年有些不同。少了突破和超越,多了小数据的解读。00:00:26,第一个数据不期而至:订单创建峰值58.3万/秒。00:30:00,2020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这是自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0点30分的数据(不包含房产交易)。

另一边,仅开场9分钟,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2019年双十一,京东全天最终累计下单金额仅为2044亿元。

热血沸腾的数字中,少侠们再次完成一个上亿的项目,并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记录,更凭借实力勇夺了吃圭人的名号。

遥想当年,2011年你还是“亲”,2014年成了“月欠族”,2016年开始吃土,今年不到半月就从尾款人变成吃圭人。相信有朝一日终能成为一代“吃㙓人”——吃完别人的土,让别人无土可吃!

作为一名老双11人,穷没关系,咱们名号多啊。

经历一场狂欢后,用吐槽和自嘲等网络热词,掀起第二波情绪热浪——这一源自春晚的“狂欢定律”,在历届双11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消费狂欢后的热词是哪些?如何从一个词,变成一个群体的狂欢?调侃、自嘲、吐槽背后,他们的发展、传播有什么规律?盒饭财经试着将2010年至今的双11电商消费者常用热词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上述答案。

好了,我们要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01

  2009-2013:初代秒杀

2010年的双11,淘一代吴小敏提前在淘宝商城半价秒杀的活动中,相中了一个ipad,想参加活动。

但距离活动开始前几分钟,页面显示活动已经结束。刷新几次后,又显示即将开始。熬到了两点,刷新后立刻点上,就显示已经不能购买。

“我想问,秒杀有这么快么?” 生气的吴小敏,一怒之下匿名上百度知道提问。

提问不久,有网友回复:“人家带着秒杀器拍的,你能拍过人家嘛。呵呵。”截止目前,这一回复已累积获得5073个赞。

现在在百度搜索框内搜索“秒杀 2010”长尾关键词,出现结果大多是秒杀网站、淘宝秒杀助手下载页面。

秒杀,是双11热词发展的开端。

事实上,在这之前,秒杀一直属于游戏领域。

1993年9月21日,发行的《WEEKLY PRO-WRESTLING》杂志中自创了这一词汇,直到2000年发行的一款回合制网络游戏《石器时代》传入中国并被网友在游戏中发扬光大。

指的就是,在某些采用倒计时模式的战斗游戏中,强大的杀伤往往只在一秒没过就结束,这类瞬间或几下击败对手就被称作“秒杀”。

1元秒杀、低价限量秒杀、低价限时限量秒杀等不断升级翻新的花样下,如今的秒杀已逐渐成为电商低价活动的代名词。

综合百度搜索年度风云榜、腾讯微博十大年度网络热词、2010年十大热门中文新鲜词语英汉对照和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等榜单,2009年至2013年网络热词中,与双11消费相关的有5个,分别是秒杀、亲、伤不起、手滑和淘宝网。值得注意的是,这5个热词中,淘宝网虽为当年百度十大热词之首,但并具有网络流行语的情绪作用。

盒饭财经制图

盒饭财经制图

有趣的是,我们整理出的双11消费热词发展阶段与双11的GMV阶段相似。

2009年,淘一代还不是一个复古的追忆名词,从当时媒体的报道中透露的是新潮、爱生活、爱消费,拥有一种独特的消费文化。

当然,他们也是撑起2009年第一届双11中5200万元销售额的主力军。或许只有小部分“双11人”在第二天用来吐槽的用词。甚至,如今在网络中搜不到只言片语来描述第一届参加双11,30个品牌也能花出5200万元的勇士,到底是谁。

能找到的,只有自2010年开始的秒杀,和而后火遍全网的淘宝体——亲,XX。至于,伤不起、手滑等热词,也仅小范围出现在百度知道、天涯社区等处。

与秒杀相似,国内电商并非“亲”的原生地。

亲,最早在哈韩族(暴露年龄)中流传。

大概是东方神起时期,粉丝们之间以“亲”来称呼。“亲”这个词,即为韩文“친구”(qin gu,亲故)的第一个音,普译即朋友、哥们的意思。后来逐步的在其它领域开始应用。但当时就是有共用同爱好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叫“亲”。

后来,“亲”一词,被淘宝卖家们看中,并广泛使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显示,“亲”与“淘一代”已经成为社会通用词语。

在这个阶段,淘宝商城也就是后来的天猫是双11的主力军,其GMV从千万到百亿,用了4年。

2009年12月,《朝鲜日报》发布一篇名为《中国“淘一代”崛起 网购成消费新风向》的文章。文中提到:热衷网络购物的人群大多是年龄在20-30岁的“淘一代”。淘宝网在中国网络交易市场上占据着80%的份额。从淘宝网今年上半年的顾客年龄分布来看,26-35岁占47.4%,16-25岁占39.4%,36-45岁占8.7%。

2009年的双11,淘宝商城的销售额是5200万元,仅有不到30个品牌参与,共产生物流订单26万。2013年双11销售额350亿元,超过2012年191亿元的销售总额,仅用了13个小时。

理性数字超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无数买红了眼,用真金白银成为马云背后女人的集美们。

02

2014-2017:高产经典,买买买!

2015年11月11日晚,当时还是熊猫TV(熊猫直播)CEO的王思聪正在例行“校长查房”。在查到一名ID为“阿呆与漓妹”的女主播在直播睡觉时,引起了他的注意。

直播过程中,得知女主播因缺钱而无法在双11购物时,王思聪直接询问“要不要校长帮你清空一下购物车”。于是,一口气打赏了70个1000元的红包,总计7万元。

而后该女主播将王校长“帮你清空一下购物车”的留言,转发到了微博上。这一事件迅速在微博中引发讨论,“清空购物车”出圈。

清空购物车具备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微博为传播主阵地,初步出现的贫富落差情绪,二次元、直播等圈层文化输出,出现具有偶然性。

2014年至2017年,出现了15个网络消费热词,分别是月欠族、整个人都不好了、根本停不下来、买买买、有钱就是任性、包邮、清空购物车、剁手党、吃土、小目标、扎心了老铁、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可能XX了个假XX等。

盒饭财经制图

盒饭财经制图

“买买买”的来源也十分有趣。

2014年6月,王思聪发了一条微博,抱怨自己在京东买了个200元的电脑桌,却迟迟没有收到货。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了全网的热议,买买买源自这以微博下的评论。

热评“伐开心,买京东!”“爸!京东他……爸:买!” “王:够了!京东!员工:少爷,购了。”

在此基础上网友编出了王思聪父子的对话,成为“买买买”的直接来源。

王思聪:爸,这个……

王健林:买买买!

王思聪:爸,这个……

王健林:买买买!

速生速死的是网络热词的基本宿命,而这一阶段出现的双11消费热词中,浪淘沙一样,出现了数个经典沿用至今的,如买买买、吃土、剁手党。

经典中最具生命力便是“吃土”。

吃土一词与穷有着直接的关系。最早来自东方project同人漫画,主角博丽灵梦因为没钱买饭,在自家神社门口挖土吃。后来,逐渐被Cosplay界的大神用于自比:Cosplay烧钱,穷得只能吃土。

东方project同人漫画截图

东方project同人漫画截图

随后,逐渐流传开来,双11前后出现大量的使用者。

2014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移动占比42.6%。2014年双十一销售额571亿元,作为阿里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13个小时就超过2013年350亿元的销售总额。

同时,其他电商平台也加入其中,双11从阿里巴巴的节日,变成了一个行业狂欢日。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4年双11当天成交额为805亿元,同比增速130%。行业GMV同比增速为历年最高。

通过数年的尝试,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全情投入,对于双11的打法、竞争方式、理念也愈加清晰,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来用本阶段的热词造个句:扎心了,老铁!作为一个月欠族,这个双11还是处在根本停不下来的买买买中,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但转念一想,明天必定出现众多一起吃土的剁手党。没想看到朋友圈大家晒的账单,他们竟然让对象清空了购物车,果然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不对啊,双11不是单身者的节日么?我可能过了个假光棍节。

03

2018至今:爆发式增长,买它!

2018年,思聪少爷沉寂后,接过女生和消费热议话题的另一个男人出现了。

2020年10月31日晚,今年的双11比往年提前了11天。天猫双十一开幕盛典开场表演中,李佳琦笑容满面地举着“冲啊尾款人”的横幅出现在镜头里,而,这五个字便是当晚李佳琦直播间的红包口令。

当天晚上李佳琦直播间创造了数个热搜。这场长达5小时,6000万次观看。直播间隙,李佳琦走出直播间,与孟美岐在晚会上表演节目,创造数个像“冲啊尾款人”这样的微博热议话题和五六个相关热词,其中琦乐吾穷、李姓消费直接与李佳琦有着直接的关系。

2018年开始,电商平台出现了新的变化,拼多多崛起、直播电商兴起,背后折射出的是渗透率逐年创新高,视频内容成为主流。

今年的双11,推出了定金+尾款的促销活动。在付定金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买得起,毕竟定金只是在100元左右,等到付尾款的时候就在心疼钱,因此有着化身“尾款人”的梗。

尾款人是大家对双11期间,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种调侃,付完定金之后,都在等着付尾款,因此每个人都是尾款人。

2018年后,消费热词呈爆发式增长,处于快速传播阶段。

如,隐形贫困人口、佛系、家里有矿、锦鲤、真香、消费降级、消费蹦极、节后余生、双11小吴、编外人员、购物盲人、壮士断腕、社畜、买它、勤能补拙、薛定谔的贫穷、盖楼式友谊、无递自容、破产姐妹、暴花户、尾款人、吃圭人、李姓消费、双节棍、抄作业、老双十一人、破递微笑、琦乐吾穷。

这一阶段的消费热词来源,基本可分为这几类。

一是,新的特殊电商购物背景下,重新解读老词,赋予新的意义,基本为调侃和自嘲。二是,电商平台双11规则和事件引发,如勤能补拙、琦乐吾穷、锦鲤、盖楼式友谊等。三是,电视剧、电影、动漫、综艺等影视作品衍生,如破产姐妹、社畜。

盒饭财经制图

盒饭财经制图

相比上一阶段,传播主阵地开始转移,直播、视频等平台,开始逐步取代微博。消费热词的出现,开始从野生随意到偶然性爆发,到了现在的新词创造的方式和规律逐步清晰。同时,还出现不少对上一阶段的衍生和升级。

在今年的双十一中,天猫在解读相关数据时,将“JK、汉服、洛丽塔”戏称为破产三姐妹。其梗的来源,便是美剧《破产姐妹》,一开始为姐妹们一起买买买后,由于过度花钱,成为破产姐妹。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独有的创造热词的方式——谐音梗和常用词新改。如隐形贫困人口。

“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十分贴切地形容了自己“表面风光,背后惨淡”的生活,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费不节制所造成的——不是没有钱,只是花得多而已。

天风证券相关研报显示:自2019年双11,直播成为商家获取增长的新动力。淘宝直播方面,2019年天猫双11,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1小时03分淘宝直播引导成交超2018年全天,8小时55分引导成交已破100亿。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直播在双11的比重逐年提高,相关双11的消费热词中与直播相关的热词也越来越多。

04

吃土、吃圭、吃垚、吃㙓

作为一个老双11人,双11如同春晚,其流程、节奏大家从最初抢不到的愤愤不平到如今的佛系、波澜不惊。包括双11如何调侃、自嘲,也都摸出了规律。

规律一,升级。

2016年的吃土人,到今年双11前夕的吃圭人,是热词调侃升级的方式之一。找到这一规律,想必明年吃垚、吃㙓都会出现,毕竟事实证明“吃土”是个极具生命力的热词。还有一种升级是语义上的升级。如隐形贫困人口,作为2018微博热词,其来源为另一个热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种方式,自2010年就开始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不高。

规律二,谐音梗。这个方式,在近两年越来越常见。

如,节后余生、编外人员、壮士断腕、无递自容、暴花户、李姓消费、琦乐吾穷、破递微笑等,都属于使用这一方式被创造的。

规律三,平台规则调侃。这是一种传统创造热词的方式,如秒杀、包邮、盖楼式友谊、双节棍。

规律四,热点事件、热点人物,擅用大IP长尾。王思聪+微博,李佳琦+淘宝直播,热点事件和人物借助平台流量,创造热词的几率在其中是最高的。

掌握这些规律,提早成为一个有格调的打工人!

2016年10月30日,双11前夕,当时已经是阿里集团CEO的逍遥子,回母校做了一次演讲,提到了双11的本质:“双十一”是什么?本质上是所有的共振发生在一天,把消费者需求和对需求的期待促成在同一天发生,再把供给整合到这一天,使得在最高点的峰值实现供求匹配,背后其实都是互联网的原理。

逍遥子还补充到:互联网在做这一件事时,成本要比非互联网时代低得多。背后互联网的渗透无处不在。这背后也许是互联网技术,但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思想。

双十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对商家来说是清库存,提高销量,提高知名度;对电商平台来说,是匹配、性价比,是供给侧的整合共振;从双11热词来看,对消费者来说,是努力工作的新动力!

小品牌玩不起双十一

作者:于可心/姚书恒

出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2009年11月10日晚上10点,就在第一届“双11”启动前2小时的节骨眼上,时任淘宝网CFO的张勇,突然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一位商家要求临时退出第一届“双11”。

当时全球经济刚遭受了次贷危机的重创,阿里的核心外贸B2B业务增长乏力,后来的天猫当年还叫淘宝商城,想吸引大品牌入驻,但传统零售企业对电商生态还极其陌生,应者寥寥。最终,只有27个品牌参加了第一年的“双11”,卖出了5200万的货。

暂时无人问津的新渠道,给了新品牌生长的机会。

曾经是国企驻韩代表的赵迎光,在2008年辞职创办“韩都衣舍”,先在淘宝上卖衣服,有人下单后再立刻在韩国购买。一年后,韩都衣舍在国内找到了代工厂,专门生产韩风衣服。尽管模式简单,但凭着没有大牌参与竞争,韩都衣舍迅速跻身淘宝服饰类的销量前列。

像韩都衣舍这样在早期的淘宝天猫上快速崛起的国产品牌还有很多。例如同为服装品类的茵曼、裂帛,化妆品类的御泥坊、阿芙精油、膜法世家,零食类的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等。

但10年过去了,在今年的“双11”销量榜单上,卖得最好的服装品牌是优衣库、波司登,最受欢迎的化妆品是雅诗兰黛、欧莱雅,只有零食里的三只松鼠、百草味依然位居前列。只不过,三只松鼠在过去的4年里,营收规模从44亿增长到102亿,利润却在原地踏步;而百草味则已经出售给了百事可乐。

以“双11”为切点,本文将讨论3个问题:

1、为什么服装“淘品牌”多数只能一时风光?

2、为什么零食新品牌可以活下来?

3、为什么国产美妆护肤新品牌在近年大批涌现?

2

风光一时

2009年之前,淘宝还是一个以C2C交易为核心的电商平台。从最初的闲置物品交易,到后来的个人设计师小店,淘宝依靠“物美价廉”的特质打开了局面,且逐渐扩展到了化妆品、玩具、食品等各个领域。

低廉的价格背后,是淘宝店运营的低进入门槛和低费用。无需店面,只需一台联网的电脑,即可轻松成为店主,这在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卖“山寨”产品的店铺,阻碍了淘宝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品质升级,2009年,天猫前身“淘宝商城”成立,成为阿里系转向B2C的关键一步。而此时的传统线下品牌对于转型线上仍处于迟疑和观望中,于是阿里向第一代纯线上品牌进行了流量定向输血,扶持以淘宝为主要阵地的网络原创品牌。

韩都衣舍、麦包包、绿盒子、七格格、裂帛、茵曼等国产品牌一炮而红。它们有着相似的特征,就是自己几乎不碰供应链,高度依赖代工厂。

例如韩都衣舍的创始人就曾经说,韩都衣舍不是服装企业,从来都只是互联网企业,要做互联网品牌的生态运营商。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处于2015、2016年的互联网股大牛市,服装股顶多20倍估值,带上互联网概念直接上天。

但那也是服装淘品牌最后的风光。2013年“双11”,天猫女装销量前10名,传统品牌、淘品牌各占一半;2014年,韩都衣舍女装第一,男装已无淘品牌;2015年,优衣库抢过头把交椅,再也没让出来;到了今年,韩都衣舍跌出前十。

3

跟服装领域类似,化妆品领域也曾经冒起了御泥坊、阿芙精油、膜法世家这三大淘品牌,但从2016年起,它们就再也没进入过天猫双十一TOP10榜单中。

唯独在零食领域,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还是霸占着前三名。

2015年9月,三只松鼠又拿到了一轮3个亿的融资。但在接受新浪的记者采访时,创始人章燎原却说:今天再让我在天猫做出一个三只松鼠,肯定没有机会了。

2012年,在安徽詹氏食品做了10年营销总监和总经理的章燎原选择出来创业,拿到IDG资本的150万美元融资创立了三只松鼠。也是在这一年,原本良莠不齐的淘宝商城决定更名天猫,开始正式引进大牌和培育自己的“淘品牌”。

6月,三只松鼠在天猫上开店卖坚果,在2012年的双十一,就创下了当时天猫食品行业单店日销售额的记录——766万元,拿下了零食特产类销售的第一名。随后直到每年双十一,三只松鼠都始终保持了全网零食行业销售第一的位置。

可以说,网生品牌的成长,从0到1很容易,但从1到N很难。

4

龙头通吃

2012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突破191亿。嗅到线上商机的传统品牌开始纷纷入驻天猫,通过电商渠道消化库存、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就包括化妆品领域的龙头——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早在2010年,欧莱雅便成为第一个登陆天猫的化妆品集团,推动电商渠道的发展。在数字化营销方面,欧莱雅亦是走在前列,公司早早布局直播电商等新兴媒介,成为化妆品直播带货的早期推动者。

在网红带货方面,欧莱雅也是行业的领头羊。2016年欧莱雅中国区团队便开始与MCN机构合作,尝试打造头部KOL,双十一期间屡次登上热搜的李佳琦,正是从欧莱雅公司与MCN机构美ONE打造的“BA网红化”项目中走出来的。

积极布局之下,电商渠道成为欧莱雅增长的强驱动力。欧莱雅集团中国区业务中电商的占比从2012年的仅2%左右提升到了目前的超过50%,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欧莱雅中国区的电商部门营收同比增长67%。

而在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中欧莱雅更是表现抢眼。2018年,欧莱雅旗下的兰蔻登上天猫双十一化妆品榜单榜首;2019年,欧莱雅3分钟预售成交超过去年同期全天,并登上双十一全天美妆类品牌TOP10榜首。

5

另一大美妆巨头雅诗兰黛亦不甘落后,2019年双十一雅诗兰黛预售25分钟实现交易额近5亿元,等于去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量;首日交易额达5.87亿元,预售期间成交额排在美妆护肤类首位。其大单品雅诗兰黛小棕瓶眼霜预定超55万套,预售额达2.9亿元,个护类单品预售额排名第一。

国际大牌的全面反攻之下,美妆淘品牌节节败退。2019天猫双十一预售期间,护肤品类Top10全部为外资品牌,美妆品类Top10中9个为外资,昔日风光无限的淘品牌已然不见踪影。

6

纺织服装领域的境况与美妆类似,优衣库于2002年进军中国,2009年入驻当时还称为“淘宝商城”的天猫。虽然优衣库的战略是线上为线下引流,但其线上表现亦是不俗,入驻半年后官方旗舰店月销售额突破1千万元,终于打开中国市场的局面。

2015年,优衣库登上天猫双十一服装榜榜首,之后便一直稳居第一。几家欢喜几家愁,2013年,淘品牌占据了天猫双十一服装榜单前五位的四个席位,而到了2016年,服装前五名中仅剩韩都衣舍一家淘品牌的身影。

曾经的淘品牌战线中,只有零食跑出来了。在传统品牌转线上的冲击之下,三只松鼠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功上市,实现规模不断增长。

当初风光的淘品牌,只有零食企业能活下来、进一步做大,还是因为竞争环境好——

(1)零食的生命周期比服装长。休闲食品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23-28岁的年轻人,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休闲零食单一品类粘性低,导致休闲食品产品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为两年。但行业内也不乏产品生命周期长、规模较大的子品类,如坚果、瓜子、烘焙、卤制品等。

相比之下,淘品牌密集的服装行业,尤其是快时尚类的,极短的生命周期、高度细分的市场,使得存货一过季就火速贬值,对销售运营、产品管线、品牌形象构成全方位的考验,一旦出错,存货积压,就是大崩盘。市值最大的时尚服装品牌是ZARA,核心竞争力就是靠“模仿”走出一条相对稳健的产品迭代之路。

(2)坚果的竞争格局比化妆品好。坚果、肉脯、果干,没有海外大牌的压制。化妆品要面临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等的大牌。

(3)线下转线上容易,线上转线下难。线下转线上,核心在于控制货不乱、价不乱、渠道利益不乱,因此品类越标准越容易转线上,尤其对于标准品的化妆品、半标准品的优衣库,线上线下价格统一即可。反过来,线上转线下难,流通环节增加,人力、租金成本上升,组织结构变更,等于要把省下的成本/价格重新加上去,这对于淘品牌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这一点,即使是占了品类、竞争格局两大优势的三只松鼠也躲不过。2016年,三只松鼠在芜湖开设首家线下店。2018年起,直营店“松鼠投食店”、加盟店“松鼠联盟小店”两线并进,但付出的代价就是增收不增利。

(4)电商渠道比线下渠道的集中度高得多,反而更有利于龙头也就越壮大。线下分销渠道环节众多,需要通过经销商向各个渠道铺货,渠道分散;而线上渠道集中,在拼多多、抖音、快手崛起前,天猫在双11的市占率近70%。这更有利于龙头企业集中火力打下市场。

7

尽管第一代淘品牌很多都倒下了,但游戏还没有结束:累累白骨之上,第二代新品牌更生猛。

8

幸存游戏

近两年在网上卖得最火的产品,毫无疑问是化妆品。

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品牌纷纷被称赞国货之光,稚优泉、橘朵等国产品牌也因可作为YSL、阿玛尼等大牌的平价代替,而在社交媒体上广受推崇。

在今年的双十一预售榜单中,完美日记和花西子跻身彩妆预售榜TOP10,其中完美日记预售额只用了30分钟就超过了2019年全年。完美日记的销量一路几何式增长,2017年才从线上起步的它于2019年618期间销量冲至全网第一,去年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十一彩妆榜的国货品牌,今年9月底其估值也提升至了40亿美元。

同样实现高增长的还有主打东方古典韵味的花西子。借助直播带货的东风,花西子与李佳琦深度绑定,将雕花口红和花西子散粉打造成了全网爆款。2018年,花西子的销售额还停留在千万级别;2019年,花西子便闯进了天猫10亿俱乐部,一年时间增长了近25倍。

9

在这些爆火的国货美妆品牌背后,都少不了带货网红的身影。双十一预售夜当晚,李佳琦和薇娅的成交额分别为33亿和35亿元,累计观看人数也达到1.5亿和1.3亿。有网友按坑位费和佣金计算,薇娅和李佳琦当晚的直播收入达6亿-8亿。

此外,在敏感肌、护肤品领域,薇诺娜成为打入销量前十的唯一国产品牌,玉泽带动上海家化新一轮高增长。

除了“颜值时代”这样笼统的说法,美妆行业之所以成为新一代网生品牌的主战场,可以归结为三大原因:

(1)天花板高。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5148亿美元,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占据了12.7%的市场。不仅市场规模大,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也领先于世界各主要市场,2009-2018年中国化妆品复合增长率高达9.6%,2019年美妆个护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8%,前景广阔。

(2)渗透率低。2019年,中国化妆品(护肤+彩妆)人均消费额仅为31.1美元,远低于中国香港的345.7美元和日本的199.4美元,人均消费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3)集中度低。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集中度较日美两国集中度低,2019年前十大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为41.7%。其中,宝洁、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和LVMG集团这五大巨头的合计市占率也才30%,国货品牌还有足够空间来逆袭。

更重要的是,有第一代淘品牌的学费和教训在前面,国产美妆新品牌也加快了升级操作。例如完美日记,为了克服化妆品产品生命周期短的弊病,快速收购小奥汀等其他品牌,还推出子品牌完善品牌矩阵;华熙生物的润百颜、贝泰妮的薇诺娜则用敏感肌产品提高用户粘性。

10

尾声

不管是服装、化妆品,其实在工业化大生产以及竞争对手跟进爆款的背景下,从产品到销售,同质化都是是很难避免的。

产品生命周期短、模式同质化的问题,在行业高速成长期都会被掩盖。第一代淘品牌里的韩都衣舍、茵曼、裂帛、御泥坊、阿芙精油、膜法世家等等就是例子。

对眼下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来说,过去的成功经验是产品矩阵、品牌溢价。

但习惯大干快上的中国经验告诉我们,新品牌从1到N,不会有欧莱雅那样花几十年时间不断收购其他品牌完善产品线的宽裕,只会有三五年见分晓的闪电战。

只有用户粘性最高或者产品矩阵最完善的国产化妆品新品牌能活下来。

来源:远川研究所 微信号:caijingyanjiu

凡尔赛文学大师的自我修养

1

这两天,凡学爆了。

引爆“凡学”的,是微博认证是作家的“蒙淇淇77”老师。

她在微博用极其清风霁月、宁静淡泊的文字,不经意间就详实地记录了她在北京的富贵生活以及夫妻恩爱。

并且总能做到事无巨细,包括委婉地告诉所有人她住北京的别墅区,跟闺蜜15分钟就能吃完火锅,面试英法双语中西餐融汇贯通且可以不盯着她老公看的烟台本科保姆,用苹果手机的计步器记录房事,算下来平均一秒可以3下。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老公来自蓝翔。

至于什么花了7万7竟然只能配18k金的眼镜这等小事根本不值一提,还常常引经据典,卢梭,季羡林,孟京辉,阿Giao,做到了真正的横贯古今中外。

大家把她这种在各种漫不经心和故作苦恼中反复横跳,欲拒还迎地迁怒责备,直接概括成了“凡尔赛文学”,送上了热搜。

一时之间,这种在若有似无之间体现贵族气质,并且总伴有缺失遗憾的苦恼以及淡淡哀愁的体裁,瞬间蔓延全网,引无数凡学文豪竞相入场。

如果今天还没有凡尔赛,你已经落伍了。

说来惭愧,我看这些既尴尬又好笑,看完让人想尖叫的凡学故事一通宵,开心坏了。

要不是我家精通86国语言,毕业于常青藤10所大学的管家和来自菲律宾王室的阿姨轮流用各国语言叫我,把我从500万平方公里的床上叫起来,没准我现在还在迷路,找不到房门。

早起真的很烦,尤其是大清早还要被逼着吃满汉全席早餐。

我只想平平淡淡喝点稀粥,我讨厌用佛跳墙煮粥。

我也看到好多人说,凡学根本就是“烦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是妄想症、被迫妄想症,甚至还有人说,凡学就是装X。

这就很离谱了,必须掰扯清楚。

2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凡学?

凡学的全称,是凡尔赛文学,源出自漫画《凡尔赛玫瑰》,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法兰西波旁王朝上流社会贵族们的优雅奢靡,犹如一朵猩红色玫瑰,绽放它独有的坚韧与高贵。

讲白了就是装X。

不过凡尔赛文学并不主张这种复古风潮的装X范儿,反而是通过一些抱怨式、伤感式反向表达,寥寥几笔好输出自己优越与嚣张。

同样是装X,凡尔赛不一样。

总的来说,凡尔赛文学跟装X,最大的不用在于三点:

原则上讲究,明贬暗褒,先抑后扬;

策略上注重,巧用第三人称视角;

行动上强调,善用统一回复。

不能做到明贬暗褒,先抑后扬式的炫富,基本上可以直接判定为纯装X。

举个例子,有人在朋友圈晒车,写的是:喜提大宝贝,谢谢男票儿+车.jpg的九宫图。

这种一眼就能看穿是个装X的老实人。

但如果换做凡尔赛文学,同样是晒车,应该这样:

“男朋友叫了外卖,别墅区的私人管家怕我们麻烦直接开着哈雷给送上来了,我一看是个打火机,害!还以为是奶茶汉堡呢,空欢喜一场+一张假装漫不经心的随手拍车钥匙.jpg”

并且一定要统一回复:“不是打火机+笑哭了emoji,就是一把玛莎拉蒂的钥匙。”

从策略角度上说,凡学涉及一个心理战术的运用。

装X的人怕什么,怕你看不懂,所以装X的信息永远是直给且短而集中,直接标价格。

但凡学不一样,凡学也怕你不知道他在装X,但更怕被人看出来装X,所以凡学喜欢加各种铺垫描述,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反转性的技巧,用于抵消装X带来的凌驾感。

举个例子,炫耀学历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一屁股炫歪了,可能会被别人用工资进行降为打击。

但凡学炫耀学历,可以这样写:

“我22岁才读博,感觉有点晚,毕竟老师们介绍我的时候都只说我是我们哥大建筑专业的颜值担当,不提我那175篇论文和238个专利,老伤心了,下次再也不去帮学校蝉联诺贝尔了。”

你甚至可以想象,凡尔赛文学家,就像是一位近期被爆出买下一座中世纪古堡的神秘买家,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步走下蓝丝绒地毯的旋转楼梯,摇晃着手中的红酒杯,步入社交欢场,却以最平实的口吻,跟客人聊天,说自己就是有社交恐惧症的憨批,买城堡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女朋友庆祝生日,哄这个80岁高龄的小女孩开心。

如果你还想象不了,那你就把他想象成牛老师。

3

凡学和装X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层次感。

装X是单核的,完全不讲层次,只讲一个点:我牛X,快夸我。

碰到反骨一点的人,他非但不会夸你,还会骂你,说不定还会拿你的图存下来给自己用。

That is fine,But mine。

凡学讲究层层递进,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层:严格突出自己的缺陷,如自卑丑陋差劲和无知,一下子就把道德高地将到地心,以此引来关注和同情。

第二层:炫耀本体和人本身,一定要形成巨大的结构性反差,最好冒犯常识。

第三层:整体读下来有留白的空间,好让人仔细这么一咂摸,实现一种银瓶炸裂的通灵之感,意识到即便这么差的一个人,都能如此地浑元霹雳,泯然众人,那全胜时期的他该冲出太阳系了,是宇宙大爆炸以来最亮的光。顿时一个弱者的形象气质顿时拔地升天,还有反杀经验加成。

例如,哎呀我只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自闭症患者,非得拉我到世界辩论大赛拿个世界冠军什么的,真是太让人勉为其难了。

对手一个个都好厉害呀,一定是我运气好才拿了冠军,一定是!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甚至想抄家伙。

凡尔赛文学早已有之。

我们最爱的东哥曾经就说过,他脸盲,根本分不清楚自己的老婆漂亮不漂亮。

这还是他清醒的时候,更别说他喝醉了,那就更分不清了。

如今,凡学再度流行回归,既说明流行也是个轮回,也充分表明现在的大家不仅看透了生活,学会了调侃自嘲,甚至还学会了灵活运用反讽的艺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现在哪怕带薪拉屎,只要打开凡尔赛文学,都能比平时多蹲半个小时。

希望大家能够多给凡学一点空间,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世界已经如此魔幻,装X给谁看?

我们应该抓紧舍弃低俗的装X,跑步进入凡学的赛道。

4

我其实觉得凡学不是什么坏事儿。

第一,凡学的本质是一种快乐的想象力。

毕竟,文学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主观的想象力。

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出现,谁也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

你不喜欢,你可以选择不看,不听,或者你可以批评它嘲笑它辱骂它。

到了凡学这里也一样,凡学家们只是把这种想象力和主观转换成了文字,然后发到了社交平台上。

喜欢你就扫一眼,不喜欢刷一下就过去了。再或者你可以给原博主留个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跟他打打嘴炮。

互联网嘛,谁不是扛着键盘上战场。

又或者你转发到自己的聊天群,和朋友组团笑他。

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凡学还是一种快乐的文学。

只要凡学家输出了自己的情绪,那他一定是爽的。甚至只要大家都看破不说破,那凡学家的和看凡学的人,大家都很快乐,这是种双赢。

现在网上的凡学热,很多其实都是在玩梗,写梗的人快乐,看梗的人也快乐,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不比饭圈撕X,互相祖安更好么。

5

第二,凡学把快乐的成本降低了,而且无公害。

现在这个社会想收获快乐,是需要付出绝对成本的。

到了凡学这里就不一样了。

凡学的快乐要成本吗?

当然要,首先,凡学作为一种创作,它的灵感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其次,你发文字发图需要买一部手机,需要付电费和流量费。

但是,跟其他快乐相比,凡学的快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你凡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上了热搜,变成了网红,你还能接广告赚钱。

例如凡学大师,知名花式炫富网红“蒙淇淇77”老师,在上热榜的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广告。

并且这个广告是拼多多百亿补贴。

凡尔赛炫富网红接拼多多的广告,不愧是凡学大师,领悟了凡学的奥义。

反差就是正义。

即便有些凡学家的段子是编出来的,那也客观反映了他内心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憧憬希望。

大家被现实调教得中规中矩,被生活毒打得不成人样,要是再没点希望那该成什么样。

大家每天上班都那么累了,回家挤地铁的时候,反正挤着也是挤着,创造一两条凡学,娱乐自己也娱乐大家。等回到家吃完饭,躺沙发上刷刷手机,看看网上的凡学,也算是给自己舒压,这样看来,凡学也没啥不好。

话说回头,凡学作为互联网信息洪流的中的沧海一粟,一条“我觉得除了美丽之外,真的一无所有”的凡学语录,对经济环境人口以及碳排放,根本没啥影响。

凡学,是实实在在的无公害产品。

6

第三,凡学对应马斯洛层次需求的第四层。

马老师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如果没有达成前三层,一个人是不会凭空进入到第四层的。

某种程度上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即便是很贵的化妆品,奢侈品,大家努一努,分分期,总是能买得起的。

凡学的归属从来不是炫耀,而是想获得一份尊重。

哪怕是虚假的尊重。

为什么想要尊重?

还不是因为平时生活中没有受到应有尊重。

大家都是社畜,虽然看似又体面的工作,有唬人的title,有不错的收入,但是在资本家眼里他们是给公司电脑配的工具人,而且基本上过了35岁就可以被扫地出门了。

偶尔发条凡学的朋友圈,其实是在弱弱地向所有人表达自己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审美的人,传递了一个特别朴素的愿望——快来找我玩,快来和我互动。

这不是虚荣,而是一种参破,看清楚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

与其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卷和工作中,也并不能收获尊重,为什么不用更加简洁的方式获得。

诗和远方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理想感受,何不让凡学替自己直接实现,反正凡学家的人设和情境可以随便指定,你可以是地下财阀,也可以是流落在民间的王室公主,可以才貌双全,也可以是天赋异禀的神童。

凡学可以打爆一切,因为想象力天生无敌。

7

第四,并不是所有的凡尔赛文学都是要输出优越,也有一些额外的情况,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疑惑不解和苦恼,就完全是正常的袒露。

所以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会觉得他装X。

或者即便是他装X,你也觉得这是幽默。

比如一个富婆问你,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她在凡尔赛只有好几处房产,你只会觉得她很坦诚。

这样坦诚的女孩子,每个男孩都喜欢。

如果她告诉你,最近每天都会被北极狐绒的被子热醒,从巴黎手工店专门定制的钻石鞋穿在脚上有点硬,上次睡觉不小心落枕,扶着脖子从卧室出来,从女佣到厨娘到管家,宛平南路六百号的屋子里乌泱乌泱地跪了一地。

搞得她只能用法文命令他们,好啦好啦大家平身吧。

这样的她,你只会觉得她像少女一样鬼马可爱。

没错,富婆就是这么可爱。

8

凡尔赛文学归根究底还是一种伪装式的自嘲,因为认知就是分层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身门庭和教育,大家只能够通过夸张地修辞手法去描述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

互联网的出现,让这种幻想实现变容易落实了,成为凡尔赛人变得容易了。

无论是女性凡尔赛,职场凡尔赛还是精英凡尔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极低的成本成为凡尔赛人,收获尊重。

又或者收获快乐。

既然富人的快乐难以想象,我们假装富人想象一下也没有错,反正大多数人也无法验证究竟是不是。

最后,如果你把思路拉远一点想,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愤怒也好,不甘也好,最终都会在笑一笑和幻想中过去。

过去社会上还讲仇富,现在人人都是凡学家之后,还仇富干什么呢?顶多我想报复你的时候,只要发一条比你更含蓄,更明贬暗褒的凡学语录就可以了。

大家在一片笑声中完成了最终的和解。

等待下一个创作的灵感到来,就这样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快乐而又无害的炫耀,有何不可呢。

人生已是如此的艰难,很多事情就不要拆穿。

来源:暴躁的仙人JUMP

“负债者联盟”哀鸣

年轻人为了管住自己的双手有多努力?前有已“出圈”的百度“戒色吧”,今有豆瓣新崛起的“负债者联盟”。顾名思义,前者禁“戒”,后者控“借”。

虽说两个阵地管住双手的着力点有些许差异,但是这里年轻人喷薄的欲望和自律的愿望之间剧烈撕扯的残酷景象,却完全一致。不过,这或许也是它们唯一的共同点了。

“戒色吧”在被大量的书写后,迅速成为了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新媒体的选题大棚。

1

“戒色吧”里,虽仍不乏秉持着“管住下半身,幸福下半生”的理念,长期诚心来戒色、坚持每日签到的年轻人,但整个社区的氛围逐渐因为广泛的造梗,更多人的创作和二次创作,充满自嘲的轻松幽默,从外界来看,基本偏离了原有的功能性。

所以后来“戒色吧”通常被冠以“XX年轻人的精神乐园”的名号,以至于不少人在结束了一天压力繁重的工作后甚至会特意抽出时间来这里找找乐子。

相比之下,“负债者联盟”小组所呈现出的完全是青年生活的残酷 B 面,这一面在今天这个时点显得尤其刺眼,不合时宜。如果这天你不想给自己添堵,请不要冒然走进这个小组。

2
3

如果非要与“戒色吧”的“精神乐园”对应,我们可以将“负债者联盟”称作是“美好生活的墓碑”:这里大部分年轻人从消费升级”的大梦中醒来,睁眼看见账单像一铲一铲泥土,正要将自己活活埋葬。

数字是刀枪,压迫感和恐惧可以通过帖子标题传递:

“毕业两年吗,负债十万”

“一算竟然负债60多个,好难受。”

“25岁负债8.6w,人生处处是杠杆。”

“负债134万,从今天开始还”

“30岁,短短五天时间被诈骗负债60万”

“老公负债我要怎么帮他”

“我已经连父母电话都不想接了”

点开看看,超前消费、灰色网贷、诈骗、替家人还债,负债者来自五湖四海,负债原因各不相同。

这里沉重得承受不起一句玩笑,这里紧急得容不下一句“哈哈哈哈哈“,这里的所有人,不是在给自己想办法,就是在帮别人出主意,可是当然都很无力。在负债的深水区这些年轻人就要溺水,在这里他们试图伸出手,避免彼此沉下去。

4

在双十一狂欢正在进行的时候,这里像是狭小阴暗的忏悔室,一万五千个组员跪在互联网的帘幕前,嘤嘤啜泣隐匿在了盛大狂欢的锣鼓喧天中,可如果你驻足仔细地听细,每一声都是入骨的悲凉。

有个95后的姑娘说,自己从小零花钱少,经常饿肚子,长大后很容易受营销影响,开始报复性消费,2018年光口红就买了近300根,平均一天一根,“粗略四舍五入算一下:招商50000 中信4500 美团27000 百度55809 花呗16918 京东5000 借呗1000 朋友2000。 ”她发帖写了详细的还款规划,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

那个30岁5天被诈骗60万的网友,是个刚刚生了二胎的母亲。对于她来说,诈骗发生得莫名其妙,先是有人冒充快递员加了她的微信,然后引导她刷单,“一步一步被套进60万,那几天已经失去了理智,各种找朋友借钱,甚至用了两个网贷平台借了16万“,大窟窿不知如何填补的同时,她还有刚出生的孩子等待喂养,有付过定金的房子待交首付。

另一位网友则仔细梳理了此前4年自己负债的历程,在这里面,或许不少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5

图片来自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

6

“负债者联盟”小组的存在是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作为一个同样喜欢购物、在深夜也难挡李佳琦诱惑的女孩,踏入这个小组的一刻,她还是被震惊了。她好奇的是,怎么会有人随随便便就欠下了几十甚至上百万,没买车没买房,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居然还有人欠了那么多却全然不知?

大概很多人都会有相似的好奇,在金钱观念上,当代年轻人其实比我们自己看到的更加“分裂”。

去年年底,尼尔森出过一份号称是国内首份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尼尔森消费者洞察研究总监何歆解读报告时说,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相信“钱不是省出来的”、“富人都是高杠杆”,为了维持高消费,他们敢于走钢丝,流连于不同消费贷平台、银行信用卡之间,熟练地拆东墙补西墙。

当然不乏高手通过这种手段真的致富了,我所知道的另一个朋友,就是靠这种方式,套现搞各种小投资小创业,一顿操作后,挣到了第一桶金,从负债中全身而退。

但更多人,没能跳出消费贷的围堵,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只好跑路,他们会一夜之间从熟悉的人际关系网中消失,开始一段失去社会身份的“流亡”。更有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极端方式,“一了百了”。

“负债者联盟”小组里就有这样的年轻人,她在烧炭自杀未果后,从病床上爬起,继续孤独地还债。

爱存钱的年轻人也自成一派。豆瓣上各色“抠门”小组、小红书上各种教你攒钱的高赞笔记的存在,都说明着消费观的巨大个体差异化,有人27岁攒了50万,就有人27岁欠了50万。

差别在哪?或许年龄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欠债,一切随意都是事出有因:成长经历、自控力、判断力和赌徒心态都是重要动因。

这就是为什么消费主义狂浪一直汹涌,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卷入浪中,有人可以岸边观潮。

昨天下午,朋友在微博上关注到“负债者联盟”后不久,“负债者联盟”夹在众多双十一话题中,冲进了微博热搜。

还是昨天下午,同事发来某电商平台刚刚出炉的年轻人消费报告。他们将年轻人的消费观总结为:“超前消费,整体不够花,局部不差钱“,他们将这群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总结为:”所有我现在做的是都是为了更好的自我”。

昨夜,我们用半个小时骄傲地创造新纪录:3723亿天猫交易额,是2009年第一次双11的1457倍。

经双十一一夜,我发现,我写稿时显示的“负债者联盟”一万五千组员增至一万六千名。

突然又想起一个巧合,去年差不多时间,知乎上“90后的你,负债多少?”问题下的回答也曾一度成为热点。这个时间,恰好也是“负债者联盟”小组的创立时间。

狂欢背后的哀鸣遥远低沉,呜呜咽咽的,很容易被遗忘。

7

或许“负债者联盟”是这些负债者们第一次痛彻心扉而非开玩笑地反思消费主义,相比那些急切地控诉,这则帖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不再借,一定会还完。

不要在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上执迷不悟。”

8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还记得茨威格写玛丽王后的这经典的一句吗?

其实无节制地利用借贷产品维持超出自己能力水平的高消费,何尝不是向命运索取礼物呢?那么

当有人用美好的话术试图合理化、甚至拔高你超出能力范围的任何借贷行为的时候,请想一想,你是否付得起这代价。

来源:虎嗅网

恒心一直都在

@河森堡: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个美国牙医在社交网站上向大家控诉自己悲惨的生活。

这个牙医说,他年轻时曾经满怀理想,喜欢音乐,喜欢教育,喜欢做小生意,还想要去改变世界,然而,在家长的要求下,他选择了追逐金钱,成为一名高薪牙医。

15年过去了,他确实赚到了上百万美元,但他的生活糟透了,每天忙个不停,无暇顾及家人,妻子出轨,孩子根本不愿和他说话,他被慢性疼痛久久折磨,精神世界也单调灰暗,总之他感到悔恨,说当年就应该坚持自我,而不该向金钱低头。

然而,当他控诉完生活之后,一些网友告诉他,不,他错了,就算他当初真的坚持了自我,生活也未必如意,也可能依然很糟。

有一位网友说,他当初热爱写作,于是追求本心成为了一名记者和编辑,然而20年过去了,他对写作已经由爱转恨,最终放弃了一切,到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还有一位网友说,他一直想成为一个摇滚明星,并按照这种方式生活,然而,他今年30多岁了,还需要借宿,要在陌生人家的地板上醒来,而他自己完全没有专业技能自食其力,这可一点都不好玩。

看完这些话,很容易让人陷入困惑,看起来一个人无论是追寻自己本心还是向现实妥协,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人生的岔路口无论选择左或是右,都将通向阴暗悔恨的人生。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问题不在于某一次选择,而在于只做一次或少数几次选择。

人类的身体其实有很多问题,比如阿尔兹海默症,比如容易疲劳的腰背和颈部,比如吞咽时容易噎死的咽喉结构,还有发炎就可能要人命的阑尾什么的,很多人就奇怪,说这些身体结构的问题显而易见,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些问题没有解决?

然而,这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因为进化的逻辑并不是尽善尽美,而是够用就行,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身体的性状和一系列行为模式只在乎一件事,那就是你是否能把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至于这个终极目的之外的其他情况,进化是不在乎的。

所以,进化是一个关于底线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关于上线的问题,从自然法则而不是社会法制来看,在某一方面你多么突出多么完善多么牛逼,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绝不能在某一方面低于底线,否则就可能妨碍基因的传承,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生育已经不是必须的选择,人生还有更多种方式实现价值,但人类的情绪作为百万年来进化的产物,依然是与自然法则的逻辑协调同步的,这使得人类天生就会更加在意事情糟糕的方面。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在人生的某些方面带来助益,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带来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和劣势都会积累的越来越大,积累劣势的那个方面会不断地往底线跌落,这些劣势可能是关于社交的,可能是关于健康的,也可能是关于财富的等等,但只要某一方面的状况接近或者击穿底线,与进化逻辑适配的情绪就会拉响警报,让人陷入悔恨沮丧之中,其他方面的优势再大也难以平复昏暗的心情。

所以我以为,要想避免这种情况,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在于始终不要放弃选择,不要让某一种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长久积累并跌穿底线,更不要怀有把此生的幸福全部赌在一次选择之上的妄念,适时选择新的生活方向,让自己过去被长久亏欠的部分得到补偿,是一种寻找平静避免悔恨的有效方式。

钢铁铺设的人生轨道总是通向沮丧,自由驰骋的原野往往是幸福生活所在。

“毕业以后你已经换了好几个方向了,难道你就没有点恒心吗?”

“我的恒心一直都在,我每一次都选择了让我感到幸福的方向。”

MCN从业者口述

口述作者| Lohi
编辑|杨真心

我算是一个新媒体老年人了。2015年底从香港毕业,进入微信公众号领域。因为一直热爱文字创作,也敏锐地发现文字创作的领地已经转移了,不再是QQ空间、论坛、博客,而是微信公众号。所以起因是因为热爱文字创作,企图尝试新载体而进入了新媒体行业,本质上并不是把新媒体视为机遇。

2015-2018基本都在公众号+微博领域,也有一些小成就吧,加入新浪浙江后很快就做到了新媒体部门主编。这源于我有文字创作的基础。从18年开始,就有了视频焦虑,前后3家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载体上拥抱视频。

2019年5月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原因是老板希望我做抖音,我在尝试后感觉太下沉,以及团队专业能力不匹配,选择离开。离开时,我跟老板说:我知道视频很重要,但是我还是想试试别的。老板说,不是重要,在未来,视频和空气、阳光、水一样,是生存必须。以及她还谈到了一些5G。我承认我再次非常焦虑。

去年加入现在这家公司后,主要还是图文内容。公司是一家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公司,也是MCN,孵化大量微博微信抖音账号,自孵化和外签都有。基本上营销公司有的业务公司全部都有,全国有四个分公司,我负责上海这边,主要是时尚美妆为主。但谁都知道,时尚美妆这个垂类非常容易赚钱,钱又集中在了视频。

今年我们新做了两个平台的事,一个是抖音一个是小红书。都算入局很晚了。抖音算是彻底崩盘,小红书有一点新成长,但过程不断陷入困惑。

抖音之前说了4个月亏了百万,是公司整个新开抖音业务盘的量(包括三四个城市数十个新号)。为了抖音业务,高薪挖了头部抖音MCN的各种制作人,总体看来有实际孵化操盘能力的人很少,成功经验根本无法复制。19年的抖音都和20年的抖音是完全天翻地覆两个世界。招人的钱砸了。

image

孵化分为内部和外部签约,内部基本就是看哪个编辑/运营/编导甚至是行政/财务/HR有“抖音感觉”(这感觉基本也是唯心乱感觉),就拉出来内部孵化,立人设、出镜开抖。把各种干的好好的员工折磨的奄奄一息。

更糟糕的后遗症是,这些本身朝九晚五过着正常生活的职员,忽然进入一夜暴富的网红梦,不想过以前的生活了。一条抖音广告赚的钱,直播赚的钱,画下巨大的饼,一开始强塞进他们嘴里,他们如鲠在喉。但是不久后,就开始狼吞虎咽。

即使无数次失败,他们也不愿意相信:我做不了短视频网红。

外部签约主要是颜值素人,来回约见了二三十个,都是青春靓丽也有一些才艺的帅哥美女。那种我走在路上都要回头看好几眼的。但是他们都想做抖音网红,并且这个意愿非常迫切。甚至还有上学上了一半就不再去,专心做网红的。

Dou+投放就不用说了,公司大方就是条条500起投。虚幻的流量涌进来,大家双眼发红的计算播赞比。最后反正被平台全部赚走。

Dou+的转化率不好,好的内容(就是被流量验证有观众的内容)投了会不错,但是不好的怎么投都没效果。总体来说Dou+是锦上添花,没有锦的话就什么也没有。

在6月底7月多我彻底放弃改了无数次方向,砸了无数钱,捱走来来回回七八个摄像、编导的两个抖音号。一个30w粉丝,一个40w粉丝,都是沙雕剧情路线。这还是我们无数次改方向后,终于有流量涌进来的赛道。但做抖音的每一天,都奄奄一息。我不得不承认,我再有自我感觉的内容能力,也做不了这件事。我认输了。

今年开始做抖音,算不上追风口,因为风口已经过去蛮久了,严格来说是业务需要。商务端发现客户的大量预算在短视频上,尤其是抖音,因此反向push内容端去做视频。主要还是想试一试,万一成了呢,就能赚大钱了。

还是赌徒心态吧,抖音很容易出现一夜暴富的奇迹,这在其他平台几乎都是很少见的。比如抖音上刀小刀这样一夜涨粉千万的,还是在刺激着大家。但同样的视频平台,B站需要精耕细作,微博注水严重基本无法靠内容再创新号。

所以如果想做短视频,想快速进入、快速变现,赌一把成了就暴富不成就撤退,抖音是最好的选择吧。

最大的困难可能在于平台的逻辑已经不一样了,一开始抖音平台会刻意去捧大V,去倾斜流量,去造神,允许创作者一夜暴富,但如今平台越来越去中心化,在刻意控制流量,不再让某一个人,某一群人获得太多曝光关注。它们在维持一种生态平衡,以及从中获取利益。

当然可以理解为这是抖音创作者自己能力不行,把锅甩给了平台,但从概率上看,这两年新出的头部达人数量也远远不及前几年了。对Dou+的依赖程度也持续上升。抖音太太太依赖算法了,没有人,只有算法。

3

我们公司在18年捧出过粉丝量1500w的抖音头部网红,所以算是有一定基因和方法论,不是突然闯入。但在今年的尝试中,最成功的也不过是300w左右的一个沙雕剧情号(商业价值不高),其他都在不到100w就死了。

另外具体一些的困难是:

1、抖音的成功基本无法复制,所以你即使挖到了行业高端人才,他也很难复制自己之前的成功。这跟其他平台不太一样,如果让我重新做一个公众号,我会很清楚该怎么做,它会达到什么效果,这都是有预期的。但抖音没有预期,它变化太快了,上个月的经验可能这个月就不太管用了;

2、抖音停不下来,这对团队工作人员来说是极大消耗,导致极高的流动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项目,人员流动这么大。就是整个团队没日没夜,吃不好睡不好扑在脚本、拍摄、剪辑、后期数据观察和复盘上(尤其是流量数据能让人彻底变成奴隶),完全榨干私人时间,如果3条没有起色就要换方向,如果1个月号没有起量,就要弃号。大家都像在赌博,一旦输了一秒钟也不想继续。

其他平台都有平稳期,比如我到xx万粉丝我就可以盈利,进入稳定期。但抖音不是,抖音不进则退,停不下来。也许你也可以停,但是你看4000w粉丝的大狼狗夫妇还在一日两更,每周的换新方向的时候,你不往前就是在后退。

这些精神消耗,压迫和焦虑是致命的。

复盘失败的原因,最主要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并不是抖音人才吧——对,就是我。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文字创作者,甚至我本科还是学编剧的,但我没办法赋能抖音。

但即使我可以,也不一定能做成。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抖音,甚至被认为适合做抖音的人,也不一定适合。并不是优秀的编导、优秀的红人、优秀的拍摄剪辑凑在一起,就能做优秀的抖音。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个试点招募了大量优秀人才,但都失败了。

据我所知,那些很成功的大号也是踩着无数个失败的弃号的,所以我觉得做抖音失败才是常态吧,不小心成功了那就是赌成功了。归根结底还是赌徒心态。

我们都说抖音是玄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在感觉天时已经过去了,地利还有前景,大量进入农村去拍摄老太太、大妈、大爷大叔的账号在用都市剧的模式去拍摄魔幻乡村情景剧,产生喜剧效果。但很快农村也会丧失流量,希望大家去开发火星。

不少海外生活的博主一直不错,因为他们能有内容思维的去介绍海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模仿一些语音语调。这个应该是平台一直会扶持的,只要你生活在海外又有内容能力,我觉得可以做好。但要能坚持,不进则退。

人和就是我上面说的,做短视频的团队太累了,如果没有变现前景,大家太容易崩溃逃跑。如果真做成了人均暴富,那再累应该都能撑。

但即便这样,团队对短视频的探索也不会结束。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做视频号,并不断摸索变现模式。视频号因为和微信公众号有强绑定,所以又算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微信领域,在微信的生态下做事,好像有安全感。

小红书就相对简单,回到我擅长的图文领域。也没有花很大力气,两个月左右到了3w粉。我做了一个个人ip,励志女性之类的。小红书破5k就已经有商业价值了,5k-5w粉报价大概在500-5000之间。和抖音一夜十万百万涨粉不一样,小红书起量很慢。钱也不多,但对个人来说是个看着还不错的副业。

image

但我感受到的是,它确实充斥着虚假种草,泛滥广告,刻意为之的生活记录,降智的人生总结,但是又能给从业者、阅读者带来「价值」。大家好像都很满意。

其实没有啥秘诀,还是看有没有新媒体思维。小红书总体还是图文时代的思维,好的选题+吸引人的标题+好看的封面(新媒体思维),就能吸引人进来看了,平台也有很多话题可以参与。

也有很多素人的随意分享突然就火了,也是因为平台也在挖掘推荐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但是这些素人如果没有新媒体意识,不能持续输出更迭内容,也很难实现涨粉和商业变现。

但这也不意味着是个人就可以做博主。记录生活这件事是有门槛的,尤其是持续记录生活。首先小红书对图片是有一定要求的,你用手机随意拍非常日常的东西,很难有流量(除非你在国外或者什么都特殊的地域优势)。

因此你如果想要成为博主变现,需要学习摄影、构图,穿搭,不断挖掘生活。我更倾向于说是“ 制造生活”,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是乏善可陈的,对其他人没有启发意义。因此你要让自己过上对其他人有启发意义的生活,再去记录和输出,并且是持续输出,这就是一件消耗极大的事。

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个天赋、热情以及持续输出能力。

想要真正意义上成为网红,被定义为出头,还是要有可观的变现吧。但大部分的人没办法坚持,一旦做到某个程度还没法赚钱就会退场,因为大家做就是冲着变现的,这个初心导致了急功近利。但也没错。

如果一开始抱着纯粹的兴趣,分享生活的心态,可能还有机会成为网红,我觉得只要有100个人喜欢你,你就可以理解为自己是网红了。但是你要想从里面赚钱,任重而道远。

我现在也算是一个时尚博主,如果让我给那些渴望成为网红、博主的建议,我还是想说,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做,这绝对不是唯一的路。

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绝对不等于成为一个博主。相信我,成为一个博主后也许你更难做自己。如果本身你在一家公司上班,做着和自己无关的事,不靠出卖自己的个人形象牟利,你是有很多机会做自己的。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做博主后,你在为自己打工,大家都这么想。除了睡觉外都在打工,再也没有上下班,每天“制造生活”并牟利。想想都觉得,好惨啊。

我一个西班牙留学归来,语言学博士的姐姐看我小红书做的还可以,而且变现了,就来问我怎么经营一个小红书。她目前在上海一个大学当老师,收入不太高。评教职更是数十年的难事。

我大概说了说,她听完就觉得不是滋味。我说,可能不太适合你。她说,不,我要试试,我要赚钱。晚上她写了一篇,我一看真的非常学术论文风格。我说你这个可能没有流量,你要改。比如你不能写自己是“高校老师”,大家看不懂,你要写“大学老师”,你也不要写“物质压力”你就写“没有钱”。

她去改了,现在还在修改中。人设是上海沪漂的博士小姐姐。我说你能接受小姐姐这个称呼?她说上面不是满屏的耶鲁哈佛剑桥小姐姐吗?

我有点说不上来,她精通西班牙语、英语,已经环游过世界。现在准备分享:做一个在上海沪漂的女博士是什么体验?“1……2……3…… 谢谢观看,喜欢记得关注哦。”

来源:真心编辑部 微信号:huchensia

指责年轻人不够努力是一种病

作者:仙人JUMP

1

最近我连续看到了一个魔幻的新闻,四川一公司强制员工签署《奋斗者自愿申请书》,承诺放弃年假放弃加班费,承诺接受公司对我的淘汰,并且保证不和公司发生法律纠纷。

大家可以看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让员工承诺大爷来玩儿呀,不仅欢迎白嫖,还给你开发票,还保证不报警。

按照这个节奏,再发展下去就是员工要自己贷款来给公司发工资了,真是商业保才,资本市场捡到鬼了。

这种操作都不叫违反劳动法了,这是直接重新定义了劳动法,堪称时间逆流大法,不知道最近有没有屯显卡。

一提到奋斗,土老板们都喜欢蹭人家华为,但问题是人家华为奋斗给钱那是真的给够,你这里呼吁奋斗不仅不给钱,还要白嫖,还要发票报销,在华为面前就是个沙雕。

人家千金买马骨,你是白嫖喝马尿,能不能放马一马,就算不考虑劳动法,我国好歹还有动物保护法,真的谢谢你啦。

老板都白嫖成这样了,还有一堆一堆的老板抱怨说年轻人越来越不好管了,越来越狡猾,喜欢斤斤计较,不甘于奉献,不努力,不爱吃苦,整天算计劳动法,是垮掉的一代。

我真是服了,不吃苦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合着只有被割韭菜才是人间真爱,现在墓地价格这么嗨,要不要请您先去狗带?

很多人真的除了年龄没有一点长进,全身上下只有嘴硬。

说年轻人不吃苦,吃苦是什么好事儿吗?你全家属双黄连的吗整天叫人吃苦?

真想拿尿滋醒你,滋你之前还得提前两个礼拜不吃糖省的让你尝到点甜头上瘾了怎么办。

当代年轻人不仅仅是能吃苦,而且是比前辈更加能吃苦。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攀比都是比谁的衣服贵,谁用的东西贵。

前段时间我去大学城逛,中午吃饭的时候,隔壁一个学生大佬说自己这个衣服很牛逼,拼多多九块九买的,同桌的人纷纷表示大佬太牛逼了,并且求链接,现场就要互相帮着砍价,看着他们炫耀的样子,我眼眶都湿了。

这还不够吃苦么,我觉得这都是到了身在苦中不知苦的境界了。

消费主义这两年被弄得死去活来,每个大牌都活成了他们曾经最讨厌的微商和电视购物的样子,不就是年轻人更没钱了么。

这还不够苦的么?

他们都已经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城中村,却被资本家用着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监督,这还不够赛博朋克吗?

我自己工作这些年,我越来越感慨的是,当代年轻人真的是不容易,大家都不仅仅是努力了,只要你能给到一些明确的上升,大家加班加到命都不要的,真的是离子烫自然卷。

不仅更拼命,而且本身年轻人越来越优秀,每年看着校招的简历我都在后怕,这一水儿的奖学金和论文,这尼玛还是人吗,我当年要是和这帮人竞争,我得去扫厕所,本职工作都是带薪拉屎。

所以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之所以有资格在这里面试这些年轻人,最应该感谢的不是自己的奋斗,而是我爸妈把我早生了那么几年,不然早给卷成麻花了。

连我这个厚脸皮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吃了时代的红利,怎么有些人还有脸觉得自己是世界之子可以指点江山?

真的是人越老,嘴越骚,脸皮抗造又挡刀。

而且说回来,吃苦难道是什么好事儿吗?

苦就是苦,没有人闲着没事找苦吃,没事儿找事儿那是有病。

人做一件事都是有动机的,是要达成某一个目的的。

吃苦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在未来足以变成金钱的技能,资源,经验,人脉。

短期的钱和长期的钱的区别嘛,本质还是为了钱。

所以吃苦本身是一笔交易, 既然是交易,咱们就不该讲道德,应该讲等价交换,你不要不识抬举。

倘若衡量吃苦后的回报不够,那么为什么要去吃这个苦?要做这个赔本买卖?脑子有病吗?

谁跟我说吃苦是福我都是当场祝他全家福如东海。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非常聪明,他们看透了这个交易的本质,想明白了天平两端的比值,所以会主动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

吃苦是问题吗?吃苦从来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吃苦能换来什么?

你给到足够合理待遇,足够清晰的未来,肉眼可见的好处,甚至直接就告诉他你在这个岗位历练几年可以拿到什么样的跳槽资本并且打开招聘网站给他看,当代年轻人不是一般的能干,陪你赴一场996又何妨?

大家都是人,做人要坦诚。

当你说年轻人不能吃苦的时候,同时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年轻人为你吃苦,你能提供什么东西来等价交换?

假如你提供不了这些东西,你老老实实该干嘛干嘛去,还在这里废话什么?

不就是想割韭菜又嫌累吗?

就算是割韭菜,正常情况下那也是刀在使劲儿,哪有刀在抱怨韭菜不能自己扑上来让自己割的效率更高的?

可别说这是资本主义,拉倒吧,人家资本主义也是讲究效率的,这是土鳖魔幻主义。

还有的老板动不动就喜欢谈理想,谈你大爷的理想,你谈完理想之后会所嫩模去了,员工还得埋头加班,你这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

我特别讨厌谈理想的老板,尤其是很多人喜欢跟缺钱的年轻人谈理想,跟已经不缺钱的中年人谈钱,这都是搞反了因果,不练你个半身不遂都是老天开眼。

吃苦,努力,谈理想,都是扯淡,什么嘘寒问暖都不如一笔巨款。

别整天跟年轻人讲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公司的目标,目标实现了有什么好处,谁来分配好处,谁又是那个代价,你先给我说清楚。

口头说了都不算你给我写下来签字,说不清楚那就是要骗我,你骗我还想让我听你的你是不是我失散多年的孙子啊?

孙子给爷爬。

很多老板自己成功都是用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方式,然后上车之后恨不得把车门焊死,再弄出一堆有的没的的规则,让人遵守。

各种给年轻人灌鸡汤的本质就是害怕后面的人超过自己,所以用自己定的规则把人限制住,这样大家就没法追上自己了。

所以我才觉得年轻人真的给力,因为已经看破了这个把戏。

另外真心建议,想不通年轻人为啥不吃苦的老板,这可能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尽早就医。

希望病毒没事儿。

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

作者:弦歌缓缓

任教于高中。

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里,不乏教授、研究员一类的高知群体。但是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在新接班时,总会在家长会上和家长群里特别强调——

请家长不要给孩子辅导作业。

尤其像我,每一项作业都是有目的性的,而非“体力劳动”。作业内容不多,但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有时还会留个性化作业。如果家长都辅导了,我看不到每个学生最真实的作业情况,也就无法通过作业了解我想要了解的,我设置作业的最重要意义也就失去了。

我教的是语文,其它科目的老师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尤其像数理化一类的科目,很多家长确实懂,甚至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也恰恰因为这样,他们的思路与方法,可能和我们的教学甚至是高考,是有冲突的。

我突然不知道怎么表达更准确。

高考,一类题有一类题的考查点。家长们很多时候的思路,不能说不对,而是不符合高考的考查要求。

举个例子——

我教语文,语文有一类题叫『材料阅读』

这类题,简单讲,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比如一篇材料讲的是『探月』

阅读材料之后,你要能够准确检索信息,对信息有提取、分析、对比、鉴别、总结等能力。比如说,它原文讲:

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然后它在下面的问题里设置一个选项:

月背更接近于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在阅读材料之后,我们只要能知道,这个选项里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就可以了。这就是信息检索能力。

而如果让家长辅导,恰巧碰到一个天文学专家,他讲的重点可能在『月球』和『天文观测』

但是高中语文,不用你去深入了解月球,深入了解天文观测,你要想了解,你可以报考天文学相关的专业,去大学里更深入地了解。在我们高中语文范畴里,你只要能够在阅读这篇材料后准确检索信息就可以了。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在天文观测上家长更专业,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上,在对高考语文考查点的把握上,我更专业。

所以放着让我来。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随口的例子,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家长辅导作业和我们作业考查点常见的一类冲突。

不同的任务,为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的教育者,设置了边界。

我作为老师,在教学层面,希望家长完全信任和尊重我们。作业,就属于教学层面。

我也会在接班之初和家长说:“您可以提醒孩子完成作业,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作业内容,但是请不要辅导,也不用陪写,甚至不必检查他们是否完成。如果他们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我自然会处理。自由选择,自我承担,让他们自己来承担每一个选择带来的自然后果就好。”

所以如果我是家长,即使我的工作是老师,我也不会辅导我的孩子作业(只限家庭作业,和日常各方面的教育、陪伴和引导不是一回事儿)

如果老师要求我为孩子批改家庭作业,我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吵架,我会好好说,讲出我的观点,把“为什么我不辅导和批改作业”的理由逐条讲清楚,只要老师的言行不突破底线,我的语言一点是温和的,但态度一定是坚定的。

如果老师因为我没有为我的孩子批改作业而对孩子有不公平或者不专业的对待,我也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首先会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主观上不会去认为出现意见和观点上的分歧会造成不愉快事件出现。但同时,万一出现了,我也不害怕,我有能力解决。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中的老师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分清什么是家长的职责,什么是老师的职责。

没记错的话,这件事中的老师有一个观点是“难道什么事都指望老师吗?”

对,作为家长,确实不能什么事都指望老师。但是『批改作业』,如果我是家长,肯定得『指望老师』很简单,因为这是你的工作,我当然应该教育我自己的孩子,但我不能替你工作,我还有我自己的工作。

我也很好奇,执着于让家长批改作业的老师,交上来都是批改正确的作业,那你留作业收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检查家长有没有批改?

那这个作业,到底是给学生留的还是给家长留的?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