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网贷的我,加入了催债公司

2020 年 5 月,我陷入了网贷的催债轰炸中。

每天醒来后,我看到的就是手机上狂轰乱炸的催款短信,为此我已经拉黑了好几个号码,但我知道不用过多久,就会有新的号码找到我。

火烧眉毛下,我在网上搜寻这些借贷问题该怎么处理。几番搜索后,我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却无意在一个群里发现一条招聘信息 —— 招收的正是被我们这些欠债人称之为 “狗催” 的人。

狗催,就是债务人对催债员的称呼。

看到这个消息,我准备试一试。

对于这些狗催,我十分熟悉,催债的话术我早已滚瓜烂熟,“您的欠款已经逾期,请在下午五点前联系,否则我们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在 XX 日前如未还清欠款,我们会对您进行起诉处理。”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拨通招聘号码,聊了几句后,对方就直接让我去公司报道,对于我自己欠款逾期的事情,他笑着说:“现在疫情严重,你欠的钱又还不上,不如给我们公司工作,说不定要回来一笔款子,你的债就有希望还上了。”

因为疫情,很多公司的员工无法正常到岗。而这场疫情也让不少债权人急疯了,要是欠钱的人还不上钱,他们的生活也陷入困顿,因此这种讨债公司的业务一时之间竟然变得格外繁忙。

而像我这样因为还不上钱,找不到工作成为 “狗催” 的人不在少数。好在公司就在我们本地,提交了体检报告后,我顺利进入了这家公司。

虽是被叫做催收公司,但明面上这种公司大多叫做 “XXX 信用管理公司”。我入职的这家公司已经营快 8 年,业务也覆盖大多数信贷渠道,包括信用卡的催收业务;公司按照一定比例提成,一些欠款金额巨大、时间久的单子,提成特别高。

这家公司办公室的面积不大,但每个人被小小的隔断分开,宛若一个独立的世界。当我进去的时候,不少催收员正情绪亢奋地打着电话。

我被分配给一个姓王的主管,他把我引到一个独立的办公室,给我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

自从国家扫黑除恶以来,催收公司成了重点关照的对象,因为这种工作在以前几乎和黑社会脱不开关系。但现在这些公司都基本走向正规化,九成以上的工作都是靠线上的催收员完成的,仅剩一个线下的催收部。“不到万不得已的那一步,线下催收是不会发生的。” 王主管笑着解释道。

“对大多数人来说,亲戚朋友知道了,那他的生活就完了。” 我听到这句话,不禁为自己捏把汗。

经过几天的培训,我正式成了一名催收员。公司严禁工作期间使用自己的手机,所有员工的手机都被锁在一个柜子里,我被分配到 “支付宝花呗欠款催收部”,主要负责花呗欠款逾期的债务人。

王主管很快给了我一份欠款金额在 5000 元以下的名单,这些欠债人的电话大多都打不通,但因为欠款金额较小,公司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因此交给我们这些刚来的新人练练手。

我对着第一个名单连续打了几个电话,终于在第八个电话打通了,接电话的是个老年人,她告诉我,她不会使用智能机,没听过什么花呗。这是她儿子给买的老人机,她自己根本不会上网。

我估摸着,应该是她的儿子用这个号码开通了花呗。没等我把话说完,电话那头就挂了。

我问了同组的一个工作两年的催收员,要是这些人实在不还钱怎么办,他给了我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只要能打通电话,早晚会有办法让他还上的,实在不行了,就打通讯录的电话号码。”

这意味着要爆通讯录。自从 2019 年 315 晚会曝光催收行业的乱象后,公司为避免在风口浪尖上成为典型,催收手法柔和不少,一般不会对催收人的社会关系造成影响,但去年这股风声过去,一些实在不还钱的欠债人,催收员只能不断骚扰对方留下的通讯录联系人,直到这个人还钱。

手上这批 5000 元以下的欠债人名单,我全部打完电话后,接通的寥寥无几,同组的同事告诉我,“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大多数欠债人都会拉黑我们的电话号码,多换几个电话打打就好了。”

按照不同等级的催收员和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公司会给我们安排不同任务,规定每天必须拨打一定数量的电话。当然这些业务量和我们的工资挂钩,不同等级的催收员,工资差距就越大。像一些资深催收员,他们拿回一笔大单子,提成甚至比我们这些小催收一年的工资都高。

听到高额的提成,我觉得自己的欠款有救了。

度过新手期,我拿到第二批名单,这些人的欠款在 2 万到 5 万之间,档案上标注着每个人的姓名和工作,以及一些背景调查。按照每个人的欠款情况、逾期日期和金额,公司给每份档案里的案例从大到小排序,有些会在后面特意备注 “重点”,意思是这个人要着重关注;有些标注着 “学生”,意味着这个人的欠款还款能力强,因为在校学生一般到最后,父母会帮忙还上;有些标注着 “文化水平低”,意思是我们可以在催收的时候使用一些话术来震慑,比如 “上征信,列入失信人执行名单,不能坐飞机高铁,会影响孩子入学……”

我快速扫了一眼名单,发现年轻人几乎占八成以上,有不少都是刚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

接下来,就要开始新的工作了。

第一个女生,二十几岁,她已经欠款 5 万。

“别再给我打电话了,我没钱,今年就去南方赚钱。”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十分疲惫,哭着说:“我求求你们别再打电话了,我有钱肯定还。”

“我连北京的房租都交不起了,” 她说她只要赚到钱,第一时间就把钱还上,以后再也不借了。我心头一软,想起自己的欠款,有些同情,但还是问道:“那你父母能帮你偿还这笔欠款吗?”

听到 “父母” 后,电话那头的她声音瞬间变得歇斯底里,“我告诉你们了,这钱我会自己还的,你们不要打电话给我父母,不然我就去死!”

我背后一凉。一般能联系到债务人的,就不会骚扰第三方去追讨。但根据这个女孩过往的催收记录,公司的催收员已经给她打过 48 个电话了。

我大概可以拼凑出她这笔债务的情况。

2016 年,她大学毕业,校园贷正处在疯狂阶段,周边同学考研后准备着毕业旅行,她出身农村,又没有多少钱,工作也没有着落,于是她有了第一次借款,之后就是第二次,第三次。

很快,高额的利息让她不得不借各种校园贷。后来国家打击校园贷,这些欠款才让她松一口气,但毕业后工资 3 千多,又让她开始了网贷。

女孩的信息上特意标注了 “共债” 两个字。

共债意味着她同时在几家平台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导致几家平台全部逾期,墙塌了。同事告诉我,像这种文化水平高,对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一般的话术没多大作用,尤其是有共债情况的,更是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

像这样的债务人,是公司最头疼的。

当然,也是让催债人最头疼的,法催(用法律手段包括上征信、列入失信人)的手段对这类人没多大效果,而情催(给家人、朋友通知)往往会引起债务人的投诉,反而使得平台对公司问责,到头来,处罚的还是我们这些催收人员。

我仔细看手里的单子,最多的债务是来自年轻人 “超前消费”,自从支付宝花呗借呗开通,年轻人负债上升,尝到贷款的甜头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各种网贷,以此支撑高额的消费。

这些人几乎都存在共债,不少人根本无力偿还。

那份单子里,有一个特别具代表性的人物。

她的备注上面写着:“债务人有自杀倾向”。

我打通她的电话,她的情绪十分激动,告诉我,要是再给她打电话她就跳楼。等她的情绪稍微稳定一点,我才问她:“你还能还上这笔钱吗?”

她叹了口气,“还不上了,除了花呗和借呗,我所有银行卡、网贷都被冻结了,一分钱都贷不出来。我的朋友圈已经臭了!” 她近乎崩溃:“你们要想起诉就去起诉吧,反正我什么也不怕!”

面对这样的哭诉,我毫无理由再催。

之后的好几天,我按照单子上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过去,接通的几乎没有。事实上,在催收系统里,90%以上的电话根本打不通。我只好用公司申请的微信开始再次联系债务人,对于这种情况,同事们都已司空见惯,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找到债务人。

又过了几天,我终于加到那个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债务人的微信,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哥,我最近新买的苹果 11PRO,你看你要不要?”

我想知道她花这么多钱,究竟做了什么,她的资料里,在各平台的欠款接近 30 万。她却反问我:“我跟你说了,你们能不能不要天天打电话?”

我答应下来,至少有沟通的余地。

对于情绪极不稳定的债务人,公司只能采取怀柔的政策,万一真的逼出什么事,就麻烦了。

女孩平静地说,三年前,她看上了一个包包,需要 8000 块,在淘宝上做了分期付款,十二期,很快就拿到了包包,她觉得这一切太容易了。

从那之后,她就开通了各种白条、信用卡,开始疯狂购买那些奢侈品,而当时在各种借贷平台上,她能借到的钱数总额,最后逼近 50 万。

眼看着这么多钱借到了手里,她竟然一头扎进了股市和基金,迷信网上所谓的 “钱生钱” 的方法,但几乎没有金融知识的她,很快就赔光了。

一开始,她还能拆东墙补西墙,直到后面所有的借贷平台还款到期。她的通讯录被打爆,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年纪轻轻的她负债累累。

“那你以后怎么办呢?”

她很快回了消息:“像我们这样的人,没有以后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那你没有想过你的家人怎么办?”

这次是过了一会儿她才回我:“我买了份保险,大概能赔偿 50 万,只要两年的自杀等待期过了,我把自己了结了,爸妈就能得到这笔赔偿。”

“到时候网贷的钱和朋友的钱都能还清,爸妈还有一点儿养老钱。”

我原本以为,在她的资料上写的自杀倾向是受不了借钱的压力,情绪不稳定,可没想到她做了周密的计划,竟然想要通过这种方式 “上岸”。

作为催债员,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所有的话都于事无补,现在她只是缺钱。后来这笔单子再没转到我手里,我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互联网金融协会有规定,催收员在进行催收贷款时,一天内催收电话不得超过 3 个,但许多借款人的电话根本打不通,只得多次换号码拨打。

有些催收员面对业绩压力,只能通过通讯录来联系上借款人。但根据规定,我们是不能贸然联系通讯录上的第三方催款,为此有不少同事都接到了投诉,借款人会以此为由拒绝还款。

“其实我真的没有拨打他的通讯录,” 同事说起这事会很无奈。这种事很大可能是别的平台做的。网贷公司会委托多家催收公司,有些公司会考虑规定,但背地里不少公司会跨过这条线。

11 月,蛋壳公寓资金链断裂,无数租客被房东赶走,导致大量的借贷逾期。12 月,公司下通知,凡是涉及到蛋壳公寓的债务人,停止催收。

这让不少人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一些深谙此道的 “老手”,会谎称说自己是蛋壳公寓的受害者,由此也躲过了好多催收。更有甚者会故意激怒催收员,用侮辱性的话语逼迫催收员对骂,而后暗中录音投诉至平台,以此为由拒绝还款。

上班的几个月,我已心力交瘁。

因为我催收的人迟迟没还债,业绩一直不行 ,12 月底,我离开公司,跟爸妈坦白了一切。

我向父母保证,这笔钱我一定会还上。

回望这几个月,我像是给自己上了一课,那些借贷人欠款最多的原因在于贪婪和懒惰。许多人为了一件奢侈品,或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年纪轻轻的,就走上了网贷的不归路,再难上岸。

我见过一份征信报告,A4 纸打印了 104 页,王主管惋惜地说,“这个人,这辈子算是废了。”

离开公司的前一天,王主管特意找到我。

他对我说:“小吴啊,其实我们公司在催收行业算是口碑不错的了,你的信息也在我们公司。”

我无比惊讶,因为我从没在公司见过我的信息。虽然一开始面试时,我就说了自己欠了钱,但这不代表公司其他的催收员,不会催到我头上。

而这些催收员同事,最恨的就是 “老赖”。

“我把你的信息隐藏了。” 王主管拍了拍我的肩。

我疑惑他这样做的原因,他接着说:

“做催收前,我儿子就是因网贷自杀的。”

王主管沉默地看着我。

我不知如何开口,王主管一直是个和蔼的人,他推了推眼镜,笑着说:“我看你的欠债不算多,公司跟这些平台也有些关系,你还 6 万就行了。”

我愣在原地半天,心里五味杂陈。

“年轻人走错路情有可原,记住以后走正道。”

嗯,我记住了。

撰文 | 萤火

编辑 | 蒲末释

来源:全民故事计划 微信号:quanmingushi

自己可以在家写遗嘱吗?怎么写?

作者 / 卢明生律师

自己当然可以在家写遗嘱了,并且这是最省钱的方式。现在 @卢明生律师 就手把手教你怎么在家订立一份有效的遗嘱,完整参考以下方式老人也能自如订立完善而有效的遗嘱:

一、订立遗嘱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希望订立遗嘱,但面对形式多样的遗嘱,不知选择哪种形式才是对的;又听说各种遗嘱被法院判定无效的新闻,更是怕自己弄不好。找律师写吧,感觉太贵;找公证处吧,又排不上队;网上各种指导,总担心哪里不对。订立遗嘱其实很简单,写对一句话,记住四要点就够了。

二、写对一句话

以房产为例,写对这么一句话: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齐胜路 8 号金色花园小区 3 号楼 806 室房屋(产权证号:京朝私字第 100086 号)应归本人所有的权益及室内物品均由儿子王小志继承。

再以银行存款为例:

于某某银行(银行卡号或者银行存折、存单号:6228773566008589)里的存款归女儿王小芳继承。

如果子女多位,房产有多套,银行卡很多,还有其他金银首饰、书画古董之类怎么办?不着急,文后有个范文,什么内容都可写进去。

三、记住四要点

第一点:财产要具体

怎么个具体法?回看前面的例子,房屋位置要明确,具体到门牌号码,并注明产权证号。如果你的房子在上海、在广州、在长沙、在贵州,无论哪里,按照这个方法说明就够了。那银行存款怎么办呢?也是参考前面的写法,写明是哪个银行的什么账号里的存款就行。

第二点:继承人的要明确

怎么个明确法呢?就是什么财产归谁继承。前面例子中,房产归儿子王小志继承,就是明确了什么财产归谁继承。这里的“谁”要明确身份及姓名,“儿子”明确了身份,不会被同名同姓的人捡去冒充;“王小志”要是身份证上的名字,不要写小名、绰号、乳名之类以免法院审查对不上号。当然,也可以是“孙子王小强”、“孙女王小小”、“外孙张志强”甚至“好朋友刘建国”,给任何人都可以。

某项财产两个以上继承人分怎么写呢?那就明确这几个人怎么分,各自的比例是多少。比如前面那套房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齐胜路 8 号金色花园小区 3 号楼 806 室房屋(产权证号:京朝私字第 100086 号)应归本人所有的权益由儿子王小志继承三分之一份额,外孙张志强继承三分之二份额。

第三点: “继承”两字很重要

遗嘱的目的就是某财产要给谁“继承”。不要写“由谁处理之类”,因为“处理”没有“继承”的唯一意思。没写“继承”两字,可能直接导致遗嘱无效。

如果你被某个不孝子女逼着写遗嘱怎么办,那你就这样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齐胜路 8 号金色花园小区 3 号楼 806 室房屋(产权证号:京朝私字第 100086 号)应归本人所有的权益由儿子王小志全权处理”。这是我经常教老人怎么“讨好”不孝子女的方法,既便要写成“继承”也没关系,后面还会分析。

第四点:签名写日期

一份有效的自书遗嘱,一写要自己签名并写上遗嘱当天的具体年月日,一点都不能缺少。注意,签名同样写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不需要按手印或盖印章;更不能以盖印章代替签字,否则是无效的遗嘱。

另外,有些老人习惯于写日期时日写在前面,月写在中间,比如“12.06.21”,这样写就搞不清究竟是 6 月 12 日,还是 12 月 6 日。标准日期的写法是这样的,把年、月、日三个字都写上,比如:2021 年 3 月 16 日。

这样一份标准的遗嘱就完成了,如下:

四、《民法典》规定的遗嘱执行人怎么明确

《民法典》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就是在遗产继承之前要先确定遗产管理人。如果遗嘱中明确了遗嘱执行人的,那么遗嘱执行人就是遗产管理人;遗嘱中没有明确遗嘱执行人的,由所有继承人推选遗产管理人;遗产管理人无法确定或有争议的,可以由法院来指定遗产管理人。

看起来比较复杂是吗,其实不用担心。如果子女不多,要留的遗产形式单一,并且家庭关系也比较融洽,那么遗嘱执行人可写、可不写。特别是对于遗产全归独生子女,或者遗产由多子女均分的情形,子女就是遗产管理人。

但是,如果遗产形式多种,并且子女较多并且遗嘱中给他们的份额是不同的,建议就要找律师或者找年纪稍轻的要好的朋友来担任;事先要跟他们商量,经得他们同意;当然,需要酌情给付报酬。具体的格式可以参考文后范文。

五、什么时间订立遗嘱好

一般订立遗嘱的理念是“宜早不宜迟”。不少人需要订立遗嘱时,很可能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那个时候律师或公证员可能都帮不上忙了。记住:

第一:遗嘱订立人需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自己能写字,写的字还好认,不要涂改。另外,立遗嘱“不是练书法”,字迹一定要工整,不要一个字写出来能看成不同的字,形成不同的理解。所以,宜早不宜迟。

第二:遗嘱可以不断修改,以生前最后一份订立的遗嘱为准。对于财产较多,子女或需要考虑分配的人员也较多的话,可以适当打打初稿;过段时间再看看,你对未来遗产的分配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该照顾的人,是否照顾到了;原来想给的孩子是不是变坏了,或者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够好,那就可以让其他孩子多分些,等等,可以不断调整、完善。因此呢,也不怕期间受到某个孩子的影响,给他写了违背你意愿的“遗嘱”,过段时间重新写份遗嘱就是。

六、能以其他形式订立遗嘱吗

《民法典》规定了七种遗嘱形式,有口头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遗嘱、遗像遗嘱、公证遗嘱。但是,只有自书遗嘱是最经济适用,自己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其他形式的遗嘱都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客观上找律师是最稳妥的,但不是要花钱嘛,并且本文都给你解释够全面的了,放心适用。

七、以下是一篇较为完整的遗嘱模板

有哪些重要的「成年人问题」是你应该知道的?

@阑夕:Reddit 问答版:当你从大学毕业时,有哪些重要的「成年人问题」是你应该知道却没人告诉你的?

– 父母正在老去,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

– 为了管理生活而制定计划能力,装修、理财、洗衣、打扫、税单、体检、保险…… 这张清单会经年累月的不断变长,并占用你大量的时间。

– 如果你拥有 1000 美元,它并不算一笔大钱,但是如果你欠别人 1000 美元,它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 能够正确的分辨什么时候可以自己来修一个东西、什么时候该给维修工打电话,这会省很多钱。

– 你会在你非常讨厌的雇主那里工作,每天上班都是一场噩梦,然而你无法辞职,因为你需要那笔薪水。

– 生病的时候你得自己照顾自己了,记得在家里备一些常见药。

– 无休止的焦虑,孩子们还好吗,他们考试怎么样,这个月的账单到了没,狗是不是病了,老板生日我预定了花吗,我该担心上次查出来的肿块吗,妈妈摔伤之后回复得怎么样了……

– 牙齿是你随身携带的奢侈品,保养起来非常昂贵。

– 每年花一百多美元请别人来替你理税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之一,他们会专业而正确的完成工作,而你可以逃过那两个小时的剧烈煎熬。

– 事实上,当你不再需要担心作业和毕业之后,生活并不会从此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 年龄歧视,我 45 岁的时候被公司的 IT 部门给辞退了,尽管我有 26 年的经验,但我再也没有在 IT 部门找到过另一份工作。

– 我的收入是全国平均收入的 3 倍,但依然买不起房子,因为光是翻新的价格就差不多要 100 万美元了,对比过去,我的父母当年以时薪 20 美元的收入就能在结婚时买一套新房了。

– 数十年的体力工作会永久性的损害你的身体,痛苦不会停止,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经历膝盖、背部、肩膀和腰臀的疼痛。

– 压力,我知道抽烟不好,它会减少我多少年的寿命,但是不抽烟我现在就想死。

– 帕累托法则。你在这个帖子里看到 80% 的人都在抱怨他们的生活糟透了,那是因为只有前 20% 甚至 2% 的人能够实现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品质。从概率上来说,你要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不会是这 20% 或者 2% 里的一员。

– 要使用信用卡,因为它会使你积累良好的信用并终生获益,但不要依赖信用卡,因为它会毁掉你的人生。

– 你花了好几个小时打扫卫生,结束之后过了几分钟,你会沮丧的发现,房子又他妈的变脏了。

– 意识到我的爸妈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可以上班、带娃、看球赛、做社工、存养老金、剪草坪、修屋顶…… 简直是超人般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 成年人的生活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仍然接受谎言,老板说「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骗人的,但我们点了点头,总统说「我为国家奉献了一切」,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假的,但他们开始鼓掌,企业说「我们竭诚以最低的价格为您带来最好的商品」,然后利润让企业变得巨大,依然没人指出这里的荒谬性。我们生活在科恩的歌词里:「人人都知道」。

– 勃起功能障碍。

– 坦诚的说,我并不怎么喜欢麦当劳,但是选择麦当劳的原因是我可以不必花那么多的时间自己下厨做饭然后还要清洗盘子。

– 你没有真正愉悦的社交,同事关系也许是一种接近友情的构成,但这其建立只是因为方便,你没有多余的力气去认识新的朋友了。

– 我完全买得起 PS5 或者其他任何一款游戏机,但我没时间玩,这太可悲了。

– 没有人认为你很特别。小时候,你会被鼓励你的人包围着,庆祝成绩,参加无聊的钢琴演奏会和足球比赛,并为自己的精彩着迷。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再也得不到那些金色的星星了。

– 当你成为一个母亲之后,「我的时间」将是一个不存在的奇迹。

– 操,床垫怎么这么贵?

我的公务员摸鱼生活

一个月工资到手 4500。早饭午饭都是单位餐,早餐 4 块午餐 8 块,挺便宜的,不太好吃没什么油水。猪肉涨价的时候天天炸带鱼。单身的时候还会多打一份,晚饭回家热热再吃。

攒的钱和爸妈的钱付了个首付。压力不大。三线城市,也买了房。房贷和公积金抵了。工资不高但是同事也都不攀比。没人穿贵衣服,也不用化妆。夏天擦个防晒就出门了。车也没买,骑着快乐小电瓶车挺方便。很佛系,也不咋出去旅游…

就是低欲望状态,有些同事想法多,反正我是去挣钱也不是去交朋友的。说我坏话说呗。我又不是人民币,不用你喜欢我。

没事看看书。看看电影。电影票也贵,都是等下映了爱奇艺腾讯看。在家里躺着看也很舒服。也练练字。家里只种了绿萝。写材料也累,能写啥样写啥样。写完了领导批评一顿,学习完再改,反正也进步了。

没有应酬。我酒精过敏,不喝酒。也不喜欢给人端茶倒水,也没眼色。没人想带我。我也不差那顿饭,去了以后一直坐着挺累的,抽烟喝酒的味道挺大,买身新衣服都吸味。

加班也偶尔加,很多新来的脸皮薄。领导批评了加班加点的干。我从小脸皮就厚,挨顿熊就好好好是是是。错是真错了,改也得上班改。除非领导和我一起加班,我到点就溜了。

淘宝买衣服,夏天我和老公一人买了 4 个白 T, 8 个 T 二百来块。穿一个夏天就扔。家里东西很少,大量的储物空间闲着。买了个游戏机,还能在家运动。挺有意思。

爸妈都有退休金加一起八九千吧。也不多够生活。回爸妈家都是绿皮火车,也挺近十块钱就到了。挺划算。

有孩子以后花钱,就存钱嘛,我给孩子存了六七万了。专款专用平时真花不着什么钱。

最近买了开椰神器。在家里开椰子,吃椰肉,喝椰汁。

灰色收入没有。领导给任务了看着我脸色不太好送我包酸奶不算的话。我觉得这很灰色。

没亲戚朋友找我帮忙,我从小就是那种中不溜的孩子,不说话,闷闷吃吃,不吊车尾。不冒尖。事儿少,反应慢,没心事。他们找我我都答应着,然后啥也不干。逼急了就让他们打市长热线。现在没人搭理我了。

抱怨?我的生活没啥可以抱怨的,手机有锤看谁都像钉,你干公务员抱怨干别的估计也抱怨,干一行恨一行很正常。

啊升不上去。没事,职务与职级并行了。慢慢涨工资。多几百块钱我也不会暴富。

不买彩票。不迷信,不赌博。现在为了精神文明奖管的可严了,不让逆行不能酒驾。上班不能玩手机。多好。保护视力,保护健康。别人都在思考你干的好不好,只有我们的工作国家在担心我们的视力和健康。

没事在办公室看书,看政治书看报纸看时事看文件,都不算违纪。多好。没事的时候看看窗外,偶尔有几只野猫。半月谈之类的都能看,挺高兴,认真看看很有味道,比看网络小说强。

老公也是体制内的。他们单位还有个理发师。能理发 (剃头) ,带薪理发 (十分钟剃好一个平头)。哇太好了。我的头发一年不理一次,过年找我妈用巧手盘个头。他男孩子,正好理发不花钱。高兴。

头发指甲睫毛都不做。省钱,唯一的问题是脚不行。偶尔得修修。修了舒服。一般 20,两三个月修一次吧。去的地方玻璃门,同性技师,只修不按。还得先生陪着。

跟着广场舞学跳舞公园里走走没发福。

我想把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讲给你们听,这就是我的生活。

来源:知乎

体制内真是好多人的归宿

昨天的小调查《请 35 岁以上读者进来报个道》吸引了超过 250 位读者的留言。

目前 36,6 年前从 it 公司辞职进了国企,从此不碰代码,才知道工作可以不加班,可以有稳定双休……

36,教 K12 网课的,部门主力的老师都是 90-95 年的。越老越吃香就别想了,我只能说收入还行,但跟年轻同事们比差挺多,虽说专业功底上有优势,知道怎么对学生是最有帮助的,然而没太大卵用,教的好不好高中生真的看不出来,只喜欢年轻漂亮的有表现力的哥哥姐姐图片还能干多久不知道,除了多攒点钱别的想了也没用……

40 岁,本科,33 下岗失业的时候就放弃找工作了,因为太难找了,又没那个体力去做超市促销或者饭店服务员。

36 岁,女,上海。疫情前辞职后失业。平庸的学历平庸的工作经验加上超龄,体制外体制内都堵死了所有的退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从小也是愿意努力学习的人,从来没想过当家庭主妇,但是现实的残酷躲不过去。如果没结婚,我就回老家了,但是没有如果。虽然目前衣食无忧,但是失业令人丧失所有自信。我甚至担心孩子,如果长大了也像我一样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怎么办。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以后能努力考上公务员,永远没有失业这种生存上的恐惧。不要像我一样。

人太多,人才太多,对于企业来说 25-35 之间一大把,所以 35 以上就是 “老龄化” 了。

女,37 岁从私企中层换到国企普通员工,现在内心淡定从容,不焦虑。

34,坐标西安,有房无贷款,IT 行业程序猿一年前刚转测试。外包公司发展不大,想抽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然而却又无力改变,家庭琐事太多上有老下有小每个周末都被安排满,就连下班也是,如果可以重来我会珍惜单身时的自由时光努力提升自己。

女,36,25 岁嫁了潜力股顾家会赚钱的好老公,一线房子买得早,辞职这辈子不再打工了,目前三胎中…… 养娃照顾好家庭,理财学中医,挺有奔头。

男,32,南京,一线开发,正在思考出路,没头绪,水平有限不好跳槽。
看了留言有个疑惑,国家延迟退休,趋势上 35 + 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都干啥去了呢?难道 35 + 的人越来越多是因,延迟退休是解决方案是果?但是离职的人呢?

35,女,两娃妈,工厂办公室万金油,失业氛围笼罩中,从 28 岁知道社会真实规则后一直活在焦虑中,老公,菊厂研发,每天加班到死.。

33 岁 女 软丁 准老公吹了,现在佛婚。环沪刚买房 ,一人吃饱毫无压力。
来上海奋斗的时候已经规划人生到八十岁,目前计划超前达成。当前收入稳定,再干两年可以初步自由了。
下一步想转行做点儿自己热爱的事儿,金融只是工具,尝试创业挑战自己,保底是当个中文外教环游世界,收支平衡问题不大,目前都在准备中。
如果有一天养娃了,那就回到沼泽,再奋斗吧,可能回到干了十年的金融行业好混些。女性的中年危机从 30 岁就开始了,因为有生育压力,要开始选择伴侣和生活方式了,是客观身体条件倒逼的。像我现在,都要考虑冻不冻卵了。

男,35+,西南四线以下的小县城,稳定工作,收入在当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感觉一辈子就在这了,主要是不敢辞职,因为感觉辞职以后,没有核心竞争力,出去啥也不是。心塞!

33 岁后台程序员工作 10 年,年底准备期权到账换个北京正常的房子,现在公司还能熬两年。不过再跳槽,是平级还是再升一级,心里比较忐忑。个人感想是,身体有阶段和限制,但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不要设置年龄限制,活到老学到老。有的人的坎儿是 30 岁就开始下坡路,有的人是 40 岁,不要等到 35 岁才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同时,关注自己底层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提高,思考和拆解问题的能力,这个软实力是保证你转行也能快速突破的关键。

女,40,工作 16 年,未换过工作。工作上已无上升可能,更专注养老带小。
另外,孩子要早生,太晚了会碰上 “孩子太小老人更老” 的境况,分身乏术!

40 女四线城市,一头扎进物流快递行业 13 年,总感觉随时面临失业又好像随时都能就业。房贷压力不大无车贷但是加 2 个吞金兽和日渐老去的父母就有点够呛了。老公干工地,我们两个属于只能看眼前的主。春节后开始健身每天 15 公里骑行上下班,不能给孩子留很多资产那就尽可能不留隐形债务吧!

35 了,坐标上海,在华为待了 10 年,去年进了一个事业单位,收入只有十几万了。而且工作无聊,人际关系复杂,很想再回企业,又担心年龄干不了太久,各种纠结。早上很早就醒了,焦虑。

32,坐标北京,目前在天津一套房,比买入已经跌了 15%,差不多把我们一年的积蓄跌掉了,最近考虑卖掉天津房子换北京小两居,但是对北京房价前景也看不清,很担心入手之后再来一波下跌,除了换房也没有余力再做其它的资产配置了,无力感… 希望 35 岁的时候能有一点改善。

男,34,汽车领域基层 leader,一儿一女,没有老人帮忙,太太全职,白手起家,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养老压力,三座大山,一刻都不能歇。

女 34 岁,坐标广州,刚生完二胎 7 个月,现在想从新进入职,礼拜一刚面试完第一轮面试还在等第二轮面试,现在非常焦虑的等待中。

34 了,三线 IT 外包公司,而且多是韭菜软件和交易所。

女,35 岁,俩儿子,帝都边缘单位 gwy,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没有别的出路,好在年轻的时候加高杠杆买了两套房,现在的状态就是得过且过吧!

87,黄河边中原小城,驻家看护,一事无成,身体不行,自个选择,坦然接受。

目前 35 岁,体制内小科员一枚,已经进入职业性死亡。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认真努力工作和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什么区别吗?呵呵,体制内确实没啥区别,特别人到中年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努力可以解决的,努力不过是因为还有一点责任感,还想守住内心的道德准则,不想随波逐流,尽量清醒地把这场人生大梦走完。待我儿长大,家庭责任完成,我也要努力完成那一串串的遗愿清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0+, 主动离职放飞自我半年了,陪陪家人,健健身,或者出去别的地方浪一周。
偶尔也焦虑,毕竟储蓄在减少,但没有上班时候那么焦虑紧张了。
欲望不满足是焦虑原因之一吧,看看留言里有了千万的人依然焦虑,其实应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人寿命很长,后半生还要继续奋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想不清楚就停下来想想呗,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大多数的焦虑充其量只算 “不便”,算不上 “困难”。

马上满 33 了,坐标上海,所在行业越老越吃香,目前全日制留学进修中,外地有房产无车,一娃,虽然前路不易,但在上海买房也还是很有盼头。

38 岁,女,两娃,信息化监理。带娃工作两不误,还算友好。

32 岁,银行基层职员,越来越内卷的行业内就业环境和外部环境,越觉得最初的职业选择太重要了,不要当大机器的螺丝钉,做经验复利高的职业,否则对自我成长和身体健康都是伤害。好在未婚未育,父母身体还健康。健康真的是最值钱的。

34 岁 +,女,技术工作者,年龄越大工资越高,两娃两房两贷有车,二层民房正在建设中,无存款。每天都焦虑,焦虑到闲暇时间干副业,哪怕赚一分钱都不放过。坐标北京郊区。

38+ 外企 IT 男,武汉两娃三套房无贷,前年武汉公司大调整又杀到魔都 500 强外企,目前每周两地跑,心累还无法照看妻小图片,计划坚持到 40 + 卸甲归田,妄想靠理财投资 + 房租 + 副业度日。

30,上海,职业交易 8 年,老赌狗一只。房贷 340 万。

我特殊,在一家 500 强公司,去年 41 岁还升职了,实现了一生的理想,二十多岁时的理想没想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实现了。

本人男 45,还在深圳前海 宝安中心做房产中介。

34+ 女,外企,前 10 年一个公司,2 年前到现在公司。去年转岗需求,薪资尚可,由于频繁见证各种变动、被动离职等情况,突然萌翻要换行业的想法,想换到稳定的行业。目前努力中,有时会想放弃,因为学习去了没什么时间管孩子;有时又犹豫,如果成功了收入会降低,怕遇到大病大变故资金不够;归结起来还是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是最优方案,当然最主要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不安!一直存在焦虑感,有时候会焦虑过度,偶尔又认同另一伴的顺其自然理论说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女同学 35 + 自创护肤原液小品牌,做影视策划,钱够吃饭就满足,闲了坐个高铁到处逛……。

今年 35, 坐标德国,外国读博后选择了进电商公司做数据分析,工龄快 4 年,这马上跳槽且换国家。离家在外,最担心的是爸妈的身体和退休生活。我自己吧,一个人有累的时候但能赚钱就行。感恩生活,希望全家健康快乐!

今年 36 岁本命年,坐标广州,去年辞职,同学投资在创业,一年多没有收入,焦虑,不得不学习各种技能,晚上回家还要带娃,各种累!

30 岁,男,武汉,餐饮创业中,生意不好也没赚到钱,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想着要是做不下去了找视频自媒体的工作重新开始,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大龄小白。

35 + 女,创业 / 美业第三年。主营收入年 20,其他 (包括投资) 收入年 20-30。低欲望,低消费,越来越倾向于极简生活。收入 60-80% 以上都投资股票基金了。未婚,无孩。老家三线城市有套公寓出售中挂了有半年了。21 年计划到核心城市再买套房。目前没想过转行,还能再继续深耕干 10 年没问题。一个人自力更生,自由自在。

34 岁,豫中小县城,普通基层员工,工作十几年了,月薪勉强到 15k,还算稳定。孩子大了房子学区都安定了,父母身体尚可。我想离开县城,去你们呆的大城市里面看看,多赚点钱。

39,某传统夕阳行业的小公司实际控制人,年近 100,因行业问题收入不稳定,极度焦虑,计划多买几套房子。希望健康平安陪伴妻女。

48 岁,外地来北京,IT,从 30 岁就开始焦虑,目前吃老本 + 炒股 + 各种套利。

35+ 在深圳制造业月入 3w,每天工作到 22 点,老婆在老家辅导孩子读书,很没归属感。

31 岁,女性,武汉,有房有车无贷款,家有一个吞金兽,目前本职工作设计师,央企上班,工作稳定,副业公众号,月收入 1W+,打算 35 岁前离职做自由设计师,在家自己接项目,我的目标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

33 岁,坐标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底层工程师,随时可能被新公司解雇的状态,但能继承了六七百平吧,另外还继承了几百万的现金,人生毫无成就感的活着,自己也没啥能力,寻找方向中。

女 40 周岁,坐标上海,单身,gwy。去年年底贷款买了房子,前面几年的月供可以靠攒下来的公积金余额慢慢还。工作 8 小时以内很忙,有时为了把工作做好,会在家默默加班。工作之余坚持健身、读书、学英语。努力把眼下的每一天都过好。

35+, 安防行业,产品经理,没啥核心竞争力,也不是很优秀,有失业压力,有房有车,保持学习劲头。

沈阳老乡,40+,杭州阿里 P8。

真实感受,国内 IT 行业年龄歧视其实太严重了,特别是女性,年龄 30,跟我老婆 19 年从深圳回长沙,去年 29 回来都比较轻松找到工作,老婆今年生完小孩去找工作,简历上写的 30 岁,所有简历投出去都没反应,有个人事甚至直接说,老板不招 30 以上的已婚已育的。

马上 40 岁,二宝两岁,深圳女,今年刚升技术总监,新能源行业。刚生完二胎回来从技术岗调到项目管理,一切靠自己努力加争取,每天加班到晚上八点左右,重回研发升职加薪,特别不容易,回家还顾俩孩子,但四十不惑,心态越来越好了。深圳一套房刚交,尽量积攒股票基金。

40 岁,男,南京,目前国企混日子中,饭碗稳定,无压力。

我五十岁,在深圳一外企干了二十五年,去年主动离职,现今退休在家(乡下)种点菜,养了一只狗,数只鸡,平时钓钓鱼,骑骑车(自行车)不再有任何作业的打算,安享晚年。

37 属鼠,坐标天津,入职 14 年,高危行业国企乙方,兵头将尾管理 150 人,内耗不大,更多的是陪同系统甲方,工作及应酬压力不小。近期面临进一步,也许就地起身,也许南下广深,也许飞出国,职场的不确定性困扰多时。年入 30 个 w 现金流稳定,三年前开始学习炒股,目前亏损 15 个 w,力争四十岁能够稳定盈利,四十五岁可以欢聚大户室!

32 岁,北京 8 年程序员,娃 3 岁,最近辞职带娃,不知道什么工作可以不耽误接娃放学。

83 年,男,建筑行业十三四年了。毕业后一直做设计,拿到注册建筑师后,去年终于对换了角色,到了甲方工作,国企,收入解决温饱。刚上海的房价刚刚涨了一轮,娃快出生了,想换房,看了一圈,压力山大,好想回成都。

我 40 岁,医生专业,好多单位挖,随便都是 30w 起跳,发不了财,但确实吃香,算凡尔赛吗?

35.5 岁,19 年上杠杆买二套房,外债 30 万 + 房贷 8 千,有一娃,压力巨大。去年 10 月遭遇公司裁员,被离职,原因就是年龄大,原公司是地产行业,基本上 35 岁以上的中基层女员工,要嘛被裁,要嘛面临被裁;因为年龄,进体制内路堵死了,目前一边在一家小公司做人力,一边努力看机会,希望能进国企或者能待的久一点的行业。对创业没钱没想法,年龄越大越感觉看不到未来。

45,沈阳,农村金融,倆学区房,俩车,没负债,年入二十,勉强够花。

39 岁,成都外企,IT,各方面满足,很早开始关注自己身体,持续积极养生,努力追求家庭和谐。

40 岁 男 手机供应链公司 底层主管 。收入 20 离家近 事多,精力已跟不上年轻人,已到职业天花板,虽无近忧,但怕 5-10 年后失业。有房有车,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拼命存钱。目前体质已大不如前,开始经常运动。

国企,40+, 央企技术部门,人工智能相关,40 岁以上的非中层全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全部去搞销售了,全部 85 后上。有利有弊。

49,青岛,教师,年工资 18w,现在就盼着退休。

广东中山,38 啦,女,有个读四年级的孩子和一个本分老实的老公。毕业就进了国企干到现在,十几年一晃而过,没有升官发财,没有大起大落,老老实实从从容容过日子。
现在的工资和今年刚招进来的大学生还是差不多,不同的是心态吧。家里已经买了三套房,中山前几年的房价还是挺友好。虽然房贷有些压力,但是并没有觉得辛苦。该吃吃该喝喝,股市也有些积蓄,经常学习学习理财。单位做了十几年,同事和工作都很熟悉,做起来轻车熟路。压力也不大,偶尔加班,大部分时间花在陪孩子陪老公陪老妈上。

35 男,之前北漂十年,经历了月薪六百到年薪七十的跨越。现在在杭州约一年半。刚结婚半年,找了个博后老婆,因老婆有人才买房摇号概率优势,刚摇中了整体 2% 概率的盘,买到了限价 4w,市价 5-6w 的 140 平房子。目前从事在线教育,教学经验 8 年,年薪到手 50w,老婆 30 岁目前博后年薪 10w,后续找工作估计 15 到 20。打算年底要孩子,公司领导会以 “你的 Base 在老师中是最高的哦” 进行敲打,工作量较饱和,后续打算将主业逐步切换到投资炒股上。

33,三甲医院医生,干到 50 做不到主任就换小单位养老。

毕业做了十年外贸,其中 2 年上班 8 年 soho。30 岁生孩子,艰难平衡了一年多,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工作成全职妈妈。32 岁举家搬迁到省会城市,在家门口高校做人事代理的科研助理。今年 36 岁了,应该没机会回外贸企业上班,另外客户没了 soho 没戏。年收入是十年前的 30% 吧……

94 年的。各位 35 大哥大姐别着急,出生人口不断跳崖,未来的房子会多工作也会多的!我在韩国这边 70 多还在工作的很多,而且资本家被躺平的年轻人暴揍的不行,招人就两项,人,活的。

杭州,很快要 40 了,和老婆一起做电商十来年,两男娃图片,有房有车有储蓄,有房贷,14 年的,现在每月降低到只要 5800,不多。主要焦虑还是来自娃。二娃之后,生意基本老婆负责(赚钱能力比我强),我协助。娃基本我带(一个才 2 岁,离不了人),另外我再理理财炒炒股,带娃加上辅导大娃学习。事后诸葛亮,二娃不该要,对于生活压力增加太多(不是钱的压力,是人的精力)。

我今年 35,工业互联网创业公司研发岗,去年想换到银行 IT 没成功。目前北京有一套老破小在还贷 (200w+) 中,按照市价大概 1000w + 吧,不是特别清楚。年初时生了一场病,挺焦虑的,就怕有一天就没工作了。现在心态放开了,大不了就回老家呗,虽然在老家估计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但是卖了房子应该也能凑合过日子了。

34,坐标北方第三城,211 毕业,工作前 11 年基本在私企设计院度过,做过技术,市场和管理。最近跳槽到市属国企,薪酬大概会提高 30%,下周入职。

33 周岁,女,三线城市,策划工作 10 年,前 8 年在汽车行业,19 年跳槽到商业负责策划及新媒体运营。目前:工资税前 1W / 月,周末双休有年假,但换工作后一年,集团出现资金面临被收购问题。考虑家里老公做生意,且有两娃,再换工作怕没有足够休息时间可以照顾孩子,去年年底准备开始重拾公考之路(未定居目前居住城市前曾小县城进面 2 次,后结婚生娃中间停考了 6 年)。感觉自己这个行业在三四线城市比较难找到到更上一层次的工作了。虽然现在公考难度高,要和一堆没毕业的孩子竞争。但是还是想要奋力一博!

女,年龄 40,坐标北京,二宝两岁后重出江湖,需求工程师。

来源:老钱说钱 微信号:tobeoldmoney

考公,你需要了解这些

考公,应该是很多应届毕生都会考虑的问题。其实不仅是大学生,不少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好几年的中年人也将公务员看做是最后的退路。

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但对公务员考试并没有相关的了解。那么,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难度。要注意,这个难度说的不是试题的难度,而是相当于竞争比来说的。公务员录取,是典型的差额录取,如果一个岗位竞争比大,就说明你在上岸的路上更为拥挤和不易。

在这里,我们会给你看近年来国考的竞争比、最热门和冷门的岗位和招录部门情况,以及招录条件情况,应该对你准备公务员考试能有一定的帮助。

年百万考公人,挤着想 “上岸”
公务员考试有国考和省考,前者选拔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而后者选拔的是地方国家公务员。

作为国家级别的 “选秀”,国考大多不限制地域,全国范围内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即使试题难度比省考高出一个量级,每年还是上百万的人盯着这块 “香饽饽”。

2021 年国考,报考后通过审核的人数有 157.6 万,为近三年来新高,但最后只招录 2.57 万人,总体招录比为 61.26:1。

1

2017 年至 2021 年,每年的招录比均大于 50:1,相当于每年只有不到 2% 的考生能成功 “上岸” 国考。尤其是 2019 年,虽然报考过审人数为五年新低,但招录比却高至 94.88:1。

这是因为在 2019 年,国考仅招录 1.45 万人,创下十年新低,被称为 “史上最难国考” 年。这主要和 2018 年中央机关编制改革有关,其中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影响最大。

国税向来是国考的大户,占据了国考职位和招录人数的 “半壁江山”,国税、地税合并后, 2019 年的国考系统招录人数锐减一万余人 [1] 。

国考难考,如果你想考上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国家公务员,难度会更大。

2017-2021 年,共有 101.7 万人报考北京地区的国考岗位,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广东、山东、浙江也是国考报考的热门地区,五年的报考总人数分别为 82.7 万、 33.6 万和 32.3 万。

2

北京户口难拿,想要拿到北京户口,国考是个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中央部委公务员岗位也大多集中在北京。而东部沿海省份区位优势大,经济也发达,报考这些地区职位的考生自然也多。

考生都喜欢往这些地区挤,但岗位数固定,竞争也要更激烈。从 2017-2021 年总体的招录比来看,北京以 93.52:1 的招录比成为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竞争同样激烈的还有广东、福建和浙江,招录比分别为 71.65:1、64.53:1 和 64.23:1。

3

对比之下,地处偏远的海南和新疆,招录比只有热门地区的一半左右,分别为 35.80:1 和 33.83:1。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偏远地区的招录比都低,比如贵州和甘肃, 2017-2021 年总体的招录比在全国分别排第二和第四,尤其是贵州,平均 93 个考生竞争 1 个国考岗位数,招录比逼近北京地区。

冷热两重天,国考岗位竞争大不同
国考的难度不仅仅和考生选择报考的地区有关,还和考生选择哪个岗位有关。热门的岗位,大家趋之若鹜,挤破了脑袋也想进,而冷门的岗位无人问津,可以说是 “冰火两重天”。

我们统计了 2017-2021 年间所有国考岗位的招录比,并将招录比在 500:1 及以上的岗位划归为 “热门岗位”。2017 年民盟中央办公厅的 “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一职招录比高达 9837:1 ,几乎是 “万里挑一”,也是这五年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从部门来看,税务系统招录规模最大,也最受考生欢迎,竞争也最为激烈,基本上算 “一枝独秀” 的存在。国家税务总局热门指数要远高于其余部门,其中四川省税务局、贵州省税务局和宁波市税务局的热门岗位数量最多。

4

除此之外,海事局、国家统计局、气象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的热门岗位数也不少。

在这种热门岗位中,仅凭一场考试,动辄要筛掉几百人,出题人也很为难。为了能够在大量的考生中拉开区分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设置的难度比较大,要考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想要在热门岗位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哪怕是奇葩题目也必须答对,例如:

教:学:教学
A. 买:卖:买卖
B. 好:坏:好坏
C. 正:大:正大
D. 阴:暗:阴暗

如果你没法精准选出答案 A 的话,在热门岗位的千人混战中,你的公务员梦已经凉凉了。

热门岗位百人、千人抢一个职位,与其同时,每年还是有那么几十个岗位连报名的人都没有。

如果把招录比在 1:1 及以下,只要考试不睡过头基本稳进的岗位看作 “冷门岗位”, 2017-2021 年,最 “遇冷” 的部门当属各地的海事局、气象局和公安局。

5

这些岗位和部门冷门,并不代表着你报名了就稳了,其较高的报考条件将大部分人拦在了外面,这些岗位需求一般对应着领域专才,只有少部分符合要求的考生才有报考资格。

比如无人过审的广东海事局下肇庆海事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一职,必须要有相关的船员适任证书才能报考:

持有有效的无限航区一等大管轮及以上船员适任证书;需服从局内二次分配。

或者如公安系统的一些岗位,工作强度大,条件艰苦,例如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下 “哈密铁路公安处线路警务区民警” 一职:

在哈密铁路公安处管辖柳园地区从事线路治安管理工作,有时执行夜间巡护、戈壁巡线任务,经常加班,适合男性。达到公务员特殊体检标准和人民警察体能测试标准……

甚至有些岗位要求具有近年来在世界性体育赛事上取得前八的成绩,比如 2021 年国考中公安部的一个岗位:

2016 年以来取得世界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世青赛或青奥会)、亚洲洲际赛事(亚运会、亚洲杯、亚锦赛)、国家级赛事(全运会、锦标赛、冠军赛)田径项目前八名成绩。

有趣的是,有些部门同时出现在热门和冷门岗位部门的排行中,比如在 2017-2021 年,海事局的热门岗位数仅次于国家税务局,但同时也是冷门岗位数最多的部门。

而这和具体岗位的招录条件有关。

例如广东省海事局下的东莞海事局,在 2017 年招录的东莞莞城海事处科员是热门岗位,对基层工作最低年限、服务基层经历等均无限制;而同年的潮州海事局、广州海事局等招录的海事处科员都要求基层工作最低年限 2 年。

低门槛和低竞争,不可兼得
考公其实和企业应聘一样,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选岗位、选城市,这些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但是岗位也会有相应的门槛。

想要不受报考门槛的限制,选上理想岗位,在大学,甚至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早做好准备。

我们统计了 2017-2021 年的国考岗位报考要求,发现要想当公务员,还是学与经济相关的专业最吃香,财政学类、经济学类和金融学类是公务员岗位中需求最大的专业门类。

尤其是财政学,五年间有多达 1.8 万个岗位有财政学类的专业要求,还有 3330 个岗位要求的更细致,点名财政学才能报考。

从学历、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历上看,学历为本科,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有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考生最吃香,在有报考门槛的国考岗位中,很多岗位都标注了这些要求。

6

同时,部分岗位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近半数的岗位要求考生为应届生, 1.68 万个岗位要求考生为男性,而要求考生为女性的岗位只有 8 千左右,不到男性岗位的一半。

还有一些岗位对考生的成绩、相关能力证书、体能,甚至生源和户口,也有一定的要求。

岗位限制条件多,报考的人自然就少,也就成了冷门岗位,而那些限制条件少的,考生蜂拥而至。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冷门岗位的特殊要求,热门岗位和冷门岗位之间的报考要求差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专业类别和服务基层项目限制。

从 2017-2021 年的热门岗位来看,计算机类是热门岗位中最常见的专业需求,而冷门岗位中,有 203 个岗位招收大气科学类专业人才。

7

热门岗位里,标注了服务基层项目说明的 914 个岗位中,仅有 4 个对基层项目有限制,门槛很低。而冷门岗位在服务基层项目上就严苛的多,有项目限制的岗位占了近半数。

72.15% 和 71.05% 的冷门岗位的报考要求中提到了 “三支一扶” 计划或西部志愿者;普适性最强的则是大学生村官,出现在 94.69% 的冷门岗位报考要求中。

国考真正的难处在于门槛和难度不可兼得,公务员之路很难遂人心愿。冷门岗位往往报考门槛相对较高,很难过审。而报考门槛较低的岗位,一般也是热门岗位,上千的招录比很容易让人打退堂鼓。

考公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一条出路,即使可能挣不到大钱,以后的晋升之路也一眼就能望到头。不过在不努力就会被加速淘汰、“996” 福报的裹挟下,考公再难,安稳和低竞争的环境也足以让无数人年轻人挤破了头都想上岸。

来源:知乎

我做医疗公关的经历

前一阵,神医们 “违背祖宗” 式的医疗宣传,曾引发广泛关注。今天的文章来自一名曾经的医疗公关,在亲历各种宣传套路后,他发现,奇葩营销背后,即是赤裸的利益。

禁止中规中矩

我是一个特殊的北漂文案,我的工作是帮某些医院写广告。

来到这个公司,我收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写一个白癜风患者的康复案例,这是组长用 QQ 布置给我的。

那时我初入公司,算是一个天真的小白,认为这份工作是通过挖掘真实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当然,肯定会有一些渲染和夸张,或者多一点,也或者少一点,要揣摩分寸,我有些紧张,生怕自己把握不好。

我看着 QQ,等待组长传过来那位患者的资料。很快,那边发来两个注意要点:一要表明患者从生病到痊愈的心路历程;二要着重突出医院的诊疗技术。

再等,组长一句话也不说了。

我以为组长把我忘了,小心翼翼地探头去问,不料他回我一句:“随便写”。我立马心领神会,组长是要我直接编一篇。

我有些惊讶,望向身边的同事,大家都在默默敲击键盘,胸有成竹的样子。没犹豫多久,我也很快进入了写作状态,可能潜意识里,我猜到事情或许是这样:大部分东西都是编的。只是连患者这个人都没有,还是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儿夸张。

回想起来,面试的时候,对于这份 “文案” 工作的具体内容,前台姐姐说的有点云山雾罩。她只是让我以《花季少女的噩梦》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字数和时间。我大脑自动过滤出那些刊印在男科、妇科广告册子上的小故事,再结合公司自身性质,很快写好了文案,总监很满意。我就这么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当时我关注的地方是,这份工作包吃、住,各项福利待遇完全吻合我的期待。

写第一篇稿子时,我就发现,要编一篇吸引人的故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准确地说,是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写起来很难。

说它 “容易”,因为套路其实是现成的。公司每个人都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之前积累下来的案例通稿,主人公身份各种各样,有普通的工人,有月入百万的老板,有十八线的小演员,还有得过各种奖项的运动员,涉及的情节有轻生的,有离家出走的,有尝试各种偏方的,甚至还有报复社会的,总之我能想到的人生百态,几乎在这上面都有呈现,而且每个故事都是一波三折,看上去非常 “真实”,细节丰满,心路历程丰富。里面最长的一篇,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有将近七千个字。

而那些故事的结局,全都一模一样:主人公不幸染病,辗转各地都未见成效,心态一度崩溃,偶然间了解到这个医院,抱着试试的态度来此治疗,最后康复痊愈,重获新生。

仅看小册子,那些故事更像是采访所得,但既然是编造,情况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自己必须要搞清 “模板”,让它们为我所用。我像学生时代阅读语文课本那样,一篇一篇细细学习,记笔记,最终的感受是绝望的: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能编的情节,他们已经编完了,那我还写什么呢?

一边纠结着,我还是写好了一篇文章,给组长过目。果然,他一点也不满意,给我的评价是,故事太老套,情节不够曲折,没有让人看完就感同身受并且来医院治疗的冲动。

第二稿,我大肆调动词汇,尽可能多的把一些文学手法贯穿在故事里面。组长觉得也就是还凑合,十个故事,可能挑出一个能用。

他这么说:“你写的那些案例,五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写了,现在大家都不喜欢看中规中矩的东西,我们的案例也要紧跟热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这样既能保证看点,又能增强可信度。抛却了这两点,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

“灵魂”。我点点头,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个词实在很熟悉,哪个语文老师都会这么指导学生:你笔下的人物要有灵魂。

同事变成了 “患者代表”

故事写不好,我有点情不自禁的沮丧。总监不停鼓励我,这种情况实属正常,随着对 “行业” 了解的加深,我日后一定会下笔如有神。

马上,就有一个 “大任务” 找上了我:公司正在筹备一项关于白癜风的研讨交流大会,鉴于我大学期间有剪辑拍摄的经验,公司让我承担场外摄像的工作。

活动现场在一个大型会议中心,一个看上去严肃又堂皇的场所,与会人员有几个看上去像领导的人,以及一些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和主任医师。至于台下的观众,则动用了公司以及医院的全部可用人员。

“领导” 先后作了发言,对医院的技术和疗效给予了 “充分肯定”。我站在观众前面,麻木地操控着手里的摄像机,不停地切换近景远景,拍下一幅幅画面。

活动接近尾声时,猝不及防,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是一个我入职后没几天招聘来的小姑娘,我对她印象很淳朴,她就这么在我的眼睛里走到台上,摇身一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患者代表。

我呆呆地看着站在台上的她,那么声情并茂,说到激动处甚至还哭了起来,如果不是同事关系,我差点就信以为真。

讲完,“领导” 也走到台上,有模有样地给她颁发了专项救助基金。

活动结束后,我本想跟着公司的车第一时间赶回去,结果总监拉住我说,还没完,我要再录制几段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的视频。

我在会议中心门口的横幅前架好摄像机。同时,组长给我拿来几个电视台的台标套在话筒上。我不好意思直接问组长,就悄悄问旁边的同事:“这是哪来的?” 同事告诉我是从某宝上淘来的。

拍摄前,组长嘱咐我,台标一定要漏出一部分,隐藏一部分。我瞬间反应过来,私自购买台标已经违规了,如果再明目张胆地播放出去,被相关电视台看到了,指定是死路一条。

为了 “新闻” 时效性,当天晚上,我们就把之前准备好的文稿配上活动现场的图片,在一些网站和微信公号上发布了,宣传效果看上去还不错,吸引来了不少患者咨询。

医疗广告里,人人都是演员

没过多久,我又接到了一项任务,去医院拍摄一个广告片,宣传一个医疗项目。

路上,组长和我说,这次录制视频的医生其实是公司请来的演员。果不其然,我们到了没几分钟,医生也到了,是一个看上去性格很温和的中老年男人。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自己之前是一个工人,退休后,因为热爱表演,所以加入了这个行业,一开始的时候做群演,后来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就做起了特约演员。

因为他的外表睿智温和,比较符合很多人心中的医生形象,所以除了在电视剧中出演医生之外,现实当中,也有很多我们这样的医院请他以医生的名义出镜。

说话的功夫,他还拿出曾经在《外科风云》中出演的片段给我们看,果然入戏很深,风度翩翩。

拍摄开始了,男人开始 “手术”。按照之前准备好的视频脚本,试管和显微镜在他的手里被操作得游刃有余,“患者” 则由我们自己人扮演。镜头里,男人收放自如,抑扬顿挫,有的放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一定会相信那就是一个医院的医生,在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就在不久前,我还只是个观众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医疗广告,它们动辄插在电视节目里,摆脱不掉,只能习以为常。只是我万万没想到,它们是这样拍出来的。

看着我吃惊的表情,同事微微好笑,“看你那没见识的样,后期涉及医疗技术的画面会更让你耳目一新,全部由后期制作人员自行发挥,整得像是高端科技项目一样。”

“那,这个项目有疗效吗?” 我有些木讷地问。

同事直言不讳,云淡风轻:十个里面有九个没有效果,可能还有一个有效果呢?看运气吧。

图 | 在网上搜索的信息反馈

终于见到了患者

渐渐地,我也混成了半个老手,不再为这种事情懵逼,却一直未能获得组长的赏识。原因还是之前那一个,我的文字缺乏真情实感,怎么也无法抵达 “灵魂”。

私底下,我一直想给他怼回去,凭空想象的故事要有真情实感,这太难了,要么你自己写试试?不过这种画面我只敢在心里暗爽。

每每这时,我总是期待能有机会去接触一下真实患者。一来,编故事的活计让我极为词穷,期待真人真事可以触发一些灵感;二来,我也很好奇,我们写了这么多 “患者”,那真的患者又是什么样呢?

终于,我等来了这样一个机会。

有一天,总监找到我说,医院里有一个患者,我们需要围绕她拍摄采访,让我写一下采访大纲,内容集中到患者的病情,治疗期间的心态变化。总监还特别向我强调,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医院的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

按照她的要求,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字斟句酌地写了八条大纲,交了差事,总监还算满意,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条:突出医院对患者的 “公益” 帮扶。

拍摄这天,总监亲自上阵,带着我早早便来到了医院。患者是一个外地的年轻妈妈,留了一个马尾。因为老公要照顾女儿,只有她一个人在这住院。

一开始,这位妈妈的情绪还比较平稳,但是说到女儿时,她突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告诉我们,她的身上很多地方都有病,尤其是四肢,所以即便是夏天,她也几乎从来不穿短袖或者短裙,因为女儿害怕,也为此一直都不太愿意靠近她。她一边说,一边挽起袖子让我们看,我通过镜头看过去,确实有点瘆人。

采访的时候,我心里来来回回地不忍。因为真的感觉这是一遍一遍撕开妈妈的伤口,逼她展示。但是一旁的组长一直在刨根问底,层层解剖,生怕错过某一个细枝末节。他的话是不容置疑的新闻教科书理论:在任何一个微小的信息里,都有可能挖掘出一个有价值的报道。

拍摄接近尾声时,那位妈妈对着镜头说着感激的话:感谢医院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免除部分治疗费用,谢谢。

我恍然大悟,一个用出镜获取免费治疗的机会,一个用免费治疗的办法彰显自己的公益精神,各取所需,天下到底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们离开时,那位妈妈从后面追上来,递给我落下的电池。两个人擦肩的时候,我好奇地小声问了一句:“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她勉强一笑,告诉我,还没太看出来。

我本想安慰她一句不要难过,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已经到了嘴边,又被我咽了回去,我说不出,也不想说。

我想起和组长的一次聊天,她说咱们这种医院能生生不息的原因,不过是人性罢了,公司太了解人处在痛苦中那种绝望的心情,但凡有一点希望,他们都想尝试一下,万一自己是那个十分之一呢?“正规” 医院不可能给这个准话,他们就会抱着一线侥幸寻过来。而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宣传和 “渲染”,把人们的乐观想象安置在看似权威的证据里,至于是真是假,谁在乎?甚至患者都不一定在乎,他们太需要那一点点希望了。一切都在公司的掌控之中。

“这种事情多了,这算什么,你不做,我不做,总会有人来做。” 组长轻描淡写地对我说。

是的,这种事情反正都会有人做。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被坑 10 万!竞业协议到底有多少坑?

大家好,我是小麦;

前段时间看到某厂员工因为违反竞业协议,被要求赔偿 97 万,还要返还期间发放的补偿金;

实不相瞒,我也被竞业协议坑过,间接损失十多万,所以我感觉,无论是职场萌新,还是资深打工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下竞业协议,这样才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在这里,我罗列几个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什么是竞业限制?

竞业协议必须要签吗?

竞业限制的范围和赔偿?

竞业限制的激活条件

1 什么是竞业限制?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竞业限制,所谓竞业限制,就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

通俗地说就是公司会限制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打工人,离职后,如果跳槽当相关行业的公司,会遭到原公司的成吨的伤害。

至于限制哪些公司,哪些岗位,限制时间的长短,以及违反协议的处罚,都会在竞业协议中提及。

这看起来确实是个霸王条款啊!却也不是,只要不存在滥用的情况,公司还是可以需要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机密。劳动合同法里规定的是有三类人适用于竞业协议:

高级管理人员;
高级技术人员;
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即使如此,不过现在签订竞业协议也是一刀切的,有的公司基本上 100% 覆盖了。

竞业限制可以写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里,也可以单独制作成竞业限制协议单独签署,一般在入职时签署。

2 竞业协议必须要签吗?

当然不是必须的,入职的时候你可以拒绝,但是到手的 offer,你忍心看它就这样飞掉吗?

对于拒签竞业协议的人,公司也可以拒绝你入职。

image

站在公司的角度,为了最大化降低风险,基本都是一刀切的操作;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因此在入职的时候,一般需要员工签署竞业协议,至于员工离职的时候,是否要激活竞业限制协议,那主动权就在公司手中了;

我可以让你赚,但我永远不亏。不过我想搞你的时候,我确实就能搞你!

目前竞业限制协议基本已经泛滥了,作为卑微的打工人,感觉被命运无情地掐住了喉咙,感到窒息。

不过,这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法官面前是讲法的,大家也不必太过于悲观。

image

3 竞业限制的范围和赔偿

明文规定,在竞业范围上,包括两个方面:

不得入职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

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也就是说即不能去竞争对手那工作,也不能自己创业做跟原单位同类业务。

除此以外,不在竞业范围之内的,即使在协议中约定了,也属无效约定,可以不必遵守。

具体如何还得看协议里怎么写的,会限制你去相应的行业和公司,当然是要给赔偿的;

如果是大佬级别的人物,公司应该会找你谈的,然后约定相应的赔偿的;

因为通常来说,竞业限制的期限是两年,

如果两年之内不能去一些心仪公司,会错失很多机会,或者行业圈子很小,一竞业好像哪儿都去不了,那岂不是只能转行,要回家种田了吗?

3

关于补偿金的标准:《劳动合同法》中只规定了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但没有具体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和具体金额;

因此具体还是得看我们和公司在竞业协议中约定好的赔偿金额;

一般情况下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是劳动者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 30%——60%;
具体定多少就要看双方的约定了,但是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约定的补偿标准较低,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提高补偿标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按照常规的标准,赔偿金其实并不高,因为前面提到了,某厂程序员,拿到的赔偿金只有十几万,但被原公司竞业了,罚款却高达 97 万,这简直就是不平等条约嘛!

4 竞业限制的激活条件

这是比较关键的一点了,激活条件就是在离职后的三个月内收到补偿金。

明文规定如下: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所以但凡原来公司想要搞我们,那真的是轻而易举,整整三个月;

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离职后,我入职了一家相关行业的公司,前两个月,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是第三个月的时候,老东家,往我的银行卡里转入了一笔补偿金,然后敬业协议就被激活了;

如果我们这时候又违反竞业限制,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呢?

应该会很惨!是一笔巨额的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仍需遵守。

可见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要支付违约金,还要丢掉工作,还要受到竞业协议的限制。

随着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蛋糕就这么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相应的竞业限制情况也会不断出现,作为职场人的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尤其是从事高科技相关的行业,在跳槽的时候要慎重,尽量不要犯险触碰竞业雷区,否则后果会十分严重。

4

目前罗列的都是比价极端的情况,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悲观,对于竞业限制协议,要做到心中有底。

来源:小麦大叔 微信号:knifewheat

为啥劝年轻人不要炒股?

@徐佳杰 Pierre:为啥劝年轻人不要炒股?
并非因为 “投机取巧” 或者 “十赌九输” 这种陈词滥调的理由。
而是上市公司接触多了,对人的心智有摧残,思维会逐渐不接地气。

怎么说呢?听我解释:
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生意,他既不能标准化,也不能大规模扩张,更不能上市。但他们能 “赚个辛苦的差价”,养活一家人,甚至好几家人不在话下。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事业小成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意说出来都让人觉得 “就这?”,但实实在在地,收入就是比同龄人高出许多。

比方讲:
小 A 在老龄化非常严重的街道开了个纯粹加热料理包的餐厅。
每天做午 / 晚两市,专门把饭菜加热好装盒,然后一户一户送到预约好的老年人家里。
对!料理包是不好吃,但他干净卫生煮得软烂呀,方便那些不会点外卖又没体力做菜的老人。

小 B 在小 A 的店里,专门帮大妈们下载广场舞歌曲然后写到储存卡里去,帮他们解决电脑问题,教他们用智能手机、各种 APP,以及网购的拍照录视频维权退货等,每单按难度收费。

小 C 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开晚托班,专门服务 996 来不及接孩子的家长。
监督他们写作业,指导他们功课,查缺补漏甚至包一顿点心或者晚饭。

小 D 在妇产科医院附近做二房东,靠着纯粹的接送 + 小厨房营养餐服务,逐渐贷款把房买了下来。

小 E 专门帮跨境投资者连夜翻译外国公司公告 & 财报,小 F 几年前自学韩语买了台小车,在通化延吉一带帮韩国批发人参的客商做各种沟通服务。

等等诸如此类,都是 “赚辛苦差价” 的生意,但收入不菲。
可是年轻人啊,一旦接触了股市,接触了上市公司的鬼话连篇,什么愿景啦,梦想啊,未来 10 年,100 年的目标啊,他们就慢慢被洗脑了,再也看不上这些 “体力活儿” 了,再也看不上 “小生意” 了,再也不会琢磨着 “我是不是可以挣个外快?”。

甚至很多人极端到什么程度?
刚炒了两天破股,眼高于顶,开始瞧不起长三角珠三角那些 “厂佬” 了,动不动就说什么 “切,有啥了不起的,小破公司又没上市…… 比啥啥啥公司差远了。”
所以我才说,对 “绝大部分人来讲”,股市堪比毒品,最好还是别入。
天底下赚钱的生意多了去了,先试试看再说。

哦,还有!我告诉你们啊:
很多在股市里已经着了疯魔的年轻人,看完本文必然会一脸鄙夷地强调: “我是在投资,投资懂吗? 能在股市里赚的钱,为啥要去别的地方赚?我是在价值投资!”
呵,你好自为之。

@徐佳杰 Pierre:昨天和几个分析师朋友到静安寺烧香。
他们挺迷信的,说在全世界地皮最贵的庙里烧柱香能保佑财运亨通啥的。

闲逛的时候我们聊天,其中一个老头就说:小徐,你知道吗,在股市里混这么多年,啥样的人最容易亏得倾家荡产?
不是赌徒,不是投机者,不是炒股的阿姨爷叔,是投资者,尤其价值投资者。

为啥?因为他们有信仰,对资本市场有信仰,对赚钱有信仰,基本就是精神病行为。
赌徒知道自己在赌博,投机者知道自己在投机,炒家知道自己在炒作,这些人都知道自己风险在哪儿。
唯独投资者,尤其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他们是自视最高最拎不清的。
他们居然真的认为自己会赚钱,他们居然真的认为就凭自己那点阅历经验知识能把公司研究清楚,这就完了。
一旦你对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有了确定的信仰,那就搞笑了,不停地投啊投啊投啊投啊,然后就亏啊亏啊亏啊亏完了。

自认为是价投已经很可怕的,比这还可怕的是啥?
是自认为价投后,觉得别人的价投都是假的,都是赌徒,自己是正宗的能赚钱的。。。
更有甚者,他们还有耍无赖的终极武器。
只要别人亏钱了,那就是 “伪价投”。别人赚钱了呢?哪怕当事人不承认自己是价投,价投们也要强行把他们归类成 “价投”。
那他离宛平南路 600 号不远了。。。
嘿嘿,说完几人哄堂一笑。

为什么装过屎的碗洗干净也没人用,大肠却会被洗干净吃?

答主:壮猫咪 attorney(8.5 万 + 赞同,福建凯捷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如果一个基督徒在礼拜的时候天天醉酒,你会觉得他违反教规;

如果一个酒鬼业余礼拜,你会觉得人家心诚。

好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

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装过屎的碗,便不能再装食物;

但是食物(大肠)和屎在一起,却可以吃。

本质上的原因,是你首先把它当做什么。

你是一开始把她当做基督徒,还是酒鬼。

是好人,还是坏人。

是食物,还是屎。

你心理把它 / 她 / 他当做什么,就有了不同的预期。

便会出现不同的行为。

这便是期望管理。

之所以装过「单纯的屎的」碗,已经不能称为碗,是因为已经大大低于我们的期待了。

而装过屎的大肠,还可以称为食物,是因为和我们期待「猪大肠可以吃」相符合而已。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读到研究生和博士仍会跳楼?

明明他们已经比专科生、本科生好很多了啊,明明他们再差也比一部分人高啊。

因为没有达到期望而已。他们自己的期望,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们觉得,研究生、博士应该是一个好碗,至少上面应该装着大肠。

结果却因为外界是屎而难以下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碗,装进去的东西可能是屎,也可能是大肠。

如果预期和现实反差太大,shit happens

碗便会碎,人就会跳楼。

管理自己的预期,把屎当成大肠,洗洗便能好受得多。

如果你觉得这个回答还是太哲学,可以再看看下面这个。

答主:大可(16.1 万 + 赞同)

今天和老婆一起出去吃肥肠面,看到碗里肥肠,突然就想到这个问题。

然后我就开始了我的表演,给老婆讲装屎的碗和装屎的肥肠,顺便不经意地提起我在知乎学到的「锚定效应」等名词,还有诸如碗去装屎是烈女失贞而肥肠洗净是浪子回头什么的,以示我思想的深度。

没想到她完全没有被我深刻的思想所折服,在淡定地吃完一截肥肠后,她实名反对我的观点,一如既往地表示我说的都是屁。

她又挑起一根肥肠,指着它说,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它装过屎,还要费这么大力气把它洗干净,去除味道,做成食物?

那是因为它好吃啊,所以它值得啊!

为什么碗装过屎就不要了?因为现在碗便宜啊,几块钱的东西,丢了就丢了呗。随便换个稍微贵点的东西,比如手表什么的掉进马桶了,不是照样捞起来继续用吗?

还什么烈女失贞浪子回头的,如果村里只有一个女的其他全是光棍,管她失不失贞都照样一堆人当舔狗;要是那个浪子就是个偷鸡摸狗的隔壁吴老二,他回不回头谁会在乎?

然后她总结陈词:

只要你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就算你还有一堆毛病,大家也会想办法原谅你帮你改进;可如果你可以轻易就被取代,那你只能祈祷不要犯下一点点错误。

我一如既往地迅速败下阵来,开始低头默默吃面……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