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麻辣烫

文/徐则臣

在北京待久了,多半头脑里都有一幅美食地图:川菜的有哪些好馆子,湘菜的该去哪几个地方,淮扬菜的到谁家味道更好,海鲜、西餐要往哪边走。用北京的话说,门儿清。我清不了。其实把菜如此大大咧咧地以川、湘和淮扬等作风格论,已经说明我是个外行。见过年轻的小白领说西餐,那都是具体到意大利通心粉、法式鹅肝、英国的薯烩羊排、美式牛扒、俄式的鱼子酱和德国的啤酒和自助餐的。功力深浅要看细节的落实能力。我落实不了。每一回朋友聚会,委托我在中关村找个像样的馆子,我就得赶紧百度;懒了或者上不了网,那就直接往我住的小区门口带,那一溜的馆子轮着吃。吃到熟悉的朋友都烦了,一落座就提醒我,这已经是第三轮了,事不过三啊。我心想,别随便威胁,除非下一次你站门口不进来。

中关村的人很多,你能想象出来的基本上都有。从国家领导人到大学教授、富商巨贾、中产阶级、IT精英、普通学生、平头百姓、打工仔、卖艺和乞讨的,国内的国外的,黑人和白人,各色人等,在中关村大街上走两圈你就全能碰到。我喜欢把这地方比作研究中国当代的一个标本,它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社会,你很难找到另外一个地方能够如此完备地与中国的当下社会同构。无数的人从五湖四海来,声音可以迅速地被改造成普通话,但被方言和母语养育出来的胃一时半会儿改不掉,所以在中关村,你能想象出来的菜和味道基本上都有。

美食很多,绝大部分我都不知道,没吃过,也没什么兴趣。这话听起来有点儿酸——有些的确想吃但吃不着;不过绝大部分我真的不想吃。我特别不喜欢正经八百坐在大饭店里,每道菜都贵得要死,一桌子吃下来什么味儿都没留下;像开会,一群人装模作样轮着发言,其实啥都没说,说的也没几句人话。我宁可找个小馆子,点一两个喜欢的菜,每一口都能吃出它们的味儿来;这相当于三两朋友间贴心的私聊,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所以,有朋自远方来,我常说:带你去个好玩的小馆子。咱们不搞大而无当的空心排场。

这不是钱的问题,我有倾家荡产吃一顿大餐的胆量。我要的是家常,是内心与味蕾的妥帖。当然,你可以指斥此为世俗,是小门小脸的生活,我一点儿都不想反对。因为,如果连朋友都不在时,忙起来我会比这还世俗,馆子都不进,就在路边的小摊上站着解决一顿饭,完全是小鼻子小眼的日子。

比如吃麻辣烫。

在北京,我还没在哪个地方发现卖麻辣烫的有比中关村多的,也没发现哪个地方的麻辣烫卖得有中关村这么热闹火爆的。小区的后门,住宅楼底下,转过一个街角,大学的宿舍区门外,美食街的入口、中段和终点,一抬头,热气腾腾、人头往一块儿扎的地方准在卖麻辣烫。消费群体主要是穷人、学生、年轻人、女孩子、小白领,单身者居多。中关村的这类人极多。懒得一个人回家起火的,一手烧饼,一手啤酒,荤素搭配来几串麻辣烫,一顿饭就算对付了。如果不赶饭点,那就是为解馋,麻辣是上瘾的;几个小姑娘嬉笑结伴过来,即使只吃一两串也要吃——吃多了上火,脸上不太平。我是对麻辣有瘾,几天不吃心里就空落落的,丢了钱似的。我经常在傍晚或者夜半时分,看见麻辣烫的摊子前围着一堆年轻人,咝咝啦啦地吃,鼻涕眼泪都往下掉,一只手捏着麻辣串,一只手给伸出来的舌头扇风。

最早培养出来对麻辣烫的兴趣是在2005年。刚从北大毕业,在学校西门外与人合租了间房子,一个月只拿一千五百块钱的工资,如果不是隔三岔五还有点儿稿费,付完房租的我每个月必须有一半时间靠喝西北风才能活下去。那时候不仅日子紧巴巴的,裤带也紧巴巴的,小馆子都不敢乱进。一周里经常半数以上的晚饭都是两个韭菜馅饼外加一碗粥,咸菜是免费的。假如每天都吃鱼翅燕窝也会腻,请发挥一下想象力,把鱼翅燕窝换成馅饼、稀粥和咸菜会是什么结果。离我吃馅饼喝粥的地方隔一座桥,是两个卖麻辣烫的摊子,成年累月地在下午的时候出现在桥的另一端,那地方是北大承泽园的门口。

承泽园里外住了数不清的穷学生、复习考研者和打工仔,加上附近疗养院的年轻职工,太阳还没落到园子的另一边,一茬茬的人就像蝗虫一样围住了麻辣烫的摊子,大冬天远看过去,像一堆人头碰头在练邪门武功,因为人头攒动之上,麻辣烫热气腾腾。因为既烫又辣,走近了你就看见每个人都在歪着嘴吃得舌头直蹦。到夏天,一个人单待着都热,吃货们就不再把头往一起扎,端着浇过芝麻酱的盘子,挑好了麻辣串就到一边吃。零零散散,三三两两,倚墙站着,就地蹲着,找块石头坐着,在暮色里,在麻辣烫滚沸的汤料升腾起的热气和重口味里,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因为麻辣烫团结在一起,仿佛这既麻又辣、且麻且辣的各种煮熟的素菜和荤菜就是他们此刻生活唯一的目的。这烟火繁盛的日常景观让我感动。那时候我刚从校门里走出来,深陷不曾预料的复杂社会,也因为写作沉溺于不可名状的悲伤里,再没有比最平常的人间烟火能让我感动了。每天看见他们兴致盎然地吃着麻辣烫,我都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由此认定麻辣烫也必是世上最好的美食。

我开始把晚饭桌往桥那边移。买几个烧饼,荤素搭配挑几串麻辣烫,一顿晚饭就会吃得相当舒服。如果遇着开心事,再从旁边的超市买一罐啤酒,汤汤水水地下了肚,待酒劲儿上来,晕晕乎乎去逛公园旁边的两个旧书店,这是我当时能想象出来的最好生活。

吃了两年的麻辣烫,搬家到了中关村大街的边上。那地方人多车更多,车和人都到齐了就开始交通堵塞,摆不下一个麻辣烫的摊子。况且,也不会让你摆,繁华的大街上冒出来个卖麻辣烫的,成何体统。但我还是在散步时有意无意地往街边和巷口处瞅,希望看见哪里冷不丁地就升腾起一片重口味的热气。终于在人大东门斜对面的一条小街上找到了。那条街小店林立,卖什么的都有,街头和巷尾果然各摆了两个摊,麻辣烫爱好者们像赌徒一样围了一个圈又一个圈,我很不客气地挤进去,说:老板,来个盘子。挑最进味的串串堆满了一盘子。

还是那么够味。但从住处走到那条街实在有点远,我的日子也开始好过了一点儿,不必顿顿都要为晚饭精打细算,人也就跟着懒了,吃麻辣烫的次数越来越少。吃得少不代表把它给忘了,偶尔从那条街边经过,我会找个借口拐进去,多少吃上几串。如果谁问我是否为解馋,我可能会告诉他:纯属怀旧。那是因为长久不跟一群更年轻的年轻人挤在一起抢麻辣串,乍一抢有点儿不好意思——麻辣烫爱好者的队伍正在年轻化,老同志得有点儿老同志的样子。不过如果碰巧你也有此俗好,那咱们大哥不笑二哥,我会跟你说:走,来几串;可解馋,可怀旧,也可以放开肚皮当晚饭吃;我请客。

2012年7月9日,知春里

你点的外卖,可能 365 天前就做好了

当你和朋友、家人去一家还不错的餐厅就餐,点了五、六道菜,结果可能不到 10 分钟菜全上齐了。会不会有点好奇:为什么可以这么快?

当你在路边的快餐店点一份黄焖鸡米饭,不到两分钟,服务员就把餐送上来了。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你会不会生出一丝丝疑问:黄焖鸡光炖就需要半小时,上饭怎么可以这么快?

如果你点的是一份猪脚饭,它可能是这样做出来的:在碗里打一些米饭,再加一点煮熟的土豆丝,然后把烫热的料理包取出来,剪开口倒进碗里,再加点卤蛋和葱花点缀,一份猪脚饭就做好了。

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时间,简单、快速。

在这份猪脚饭的制作过程里,料理包就是加速出餐的一个关键元素。

多年来,餐厅经营者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高峰期快速出餐。而除了速度,他们还在思考如何减少餐品备货的浪费、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做到口味标准化?

料理包成了餐饮行业备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随着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的狂奔,料理包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并因此被带飞。实际上,除了外卖,料理包正在广泛进入连锁快餐店、正餐店、街边小店的堂食产品,以及家庭餐桌,悄悄潜入消费者的胃里。

一、进击的料理包

简单来说,料理包就是工厂通过工业化手段,批量制作出来的成品菜品,它也叫菜肴包,在低温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加热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

目前,料理包主要分为常温料理包、冷冻料理包。行业人士表示,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杀菌的方法。常温料理包采用巴式消毒(高温杀菌),在 121 度以上的高温下将肉制品内细菌杀死,然后将食品放入特制的耐煮、微波 PET 袋内密闭封口。

而冷冻料理包是通过各种速冻技术,让产品在瞬间达到冷冻状态,再将料理包放置于 – 18℃下贮存,使料理包无法产生细菌。

冷冻料理包被业内视为相对完美的料理包产品,因为它采用瞬间急速冷冻的方式,在解冻的时候,水分又被食物吸收了,所以汁液、营养都没有流失。

且在口味上,冷冻料理包要优于常温料理包,前者口味接近于现炒,而后者由于高温杀菌,口味类似于蒸出来的菜品,比如肉类缺乏嚼劲。

不过,冷冻料理包的成本要更高,因为它对运输和包装条件都有一定要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水分不流失,就需要全程低温 – 18℃,商家也需要有冷冻冰箱来进行存贮。所以连锁餐厅通常采用冷冻料理包。

对于大部分个人来说,料理包是个陌生词汇,但现实中它早已大量进入过很多人的胃,比如通过外卖。

“外卖里面大概有 70% 的餐品都是用料理包做的。” 张爽在一家料理包工厂任职,他举例说,外卖中常见的三杯鸡、香菇滑鸡、卤肉饭等,都是用料理包做出来的。

除了外卖,料理包还攻占了很多餐厅的堂食菜品。

一家快餐店老板就采用了料理包。他表示,顾客点餐后注意力都在手机上,不会关注后厨是怎么做的,只要不难吃就行了。

按照张敏的说法,几乎所有知名快餐品牌的米饭类产品都是用料理包;连锁快餐品牌包括吉野家、真功夫、乡村基,以及黄焖鸡米饭、老鸭粉丝汤这类街边快餐店,有很大一部分是料理包的采购方。

料理包的风靡也造就了一大批工厂蒸蒸日上,特别是在四川等西南省份。张爽所在的工厂就在四川,他们厂目前一个月的销售额在 5000 万元左右。

王一飞在一个料理包生产厂家任高管。据他说,他们厂一天出 100 万单不成问题,知名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比如武汉的 “四美包子”、苏州的 “如意馄炖” 等,他们的米饭套餐都采购自该工厂。

广州的蒸烩煮(下称蒸烩煮)食品有限公司是就是一家专门生产中餐料理包的企业。在他们的官网上,合作伙伴不乏美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喜士多、东方航空等知名公司。

随着需求增长,料理包生产企业也跟着水涨船高。据《新食材》杂志报道,2015 年国内料理包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期,尤其是 2015 年以后迅速出现了众多小厂家;2016 年~2017 年,市场增量最为剧烈。

今天,至于国内到底有多少家料理包工厂,没有权威数据。如果在企查查搜索经营范围里包含 “料理包” 的企业,结果会有 730 家企业。

料理包行业的创业者乐町提到,国内小型料理包工厂年产值可上亿元,而几家行业龙头年营收超过 10 亿元,而蒸烩煮的年营收已经达 17 亿元,不过这个数字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目前,国内一些畜牧业的大公司也盯上了料理包的市场机会。以圣农发展为例,这是一家原本以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8 年底,他们进入了料理包市场,推出香菇滑鸡、川香辣鸡、三杯鸡、酸菜鸡杂、咖喱土豆鸡块等 24 款料理包产品。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 年~2024 年中国料理包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带动料理包市场增长的外卖行业增速,预计未来我国料理包市场规模有望保持 10% 以上增长。

二、料理包为什么火了?

料理包并非最近兴起的新鲜事物,它起源于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并广泛应用在机场、车站、咖啡厅等场景,成为无明火化餐饮的主流。

但是在大众餐饮消费领域,料理包却迟迟没有打开市场,直到最近五年才扭转了局面。

为什么这几年料理包突然被餐饮业接受了?行业人士将其归功于外卖的流行。

根据 Analysys 易观发布的《中国餐饮商超数字化实践洞察 2020》,2019 全年,互联网餐饮外卖交易规模超 7274 亿元。

1

美团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年底,中国外卖消费者规模约 4.6 亿人,相比 2018 年年底增长 12.7%,在 9 亿网民中的占比约为 50.7%,外卖消费者占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的 53.9%。

今天从美团财报看,商家和消费者对于外卖的热情有增无减,且增长迅速。

“在快节奏的生活大环境下,社会化餐饮需求在扩大,快餐、外卖、团餐等能够快速解决吃饭问题的餐饮类型迎来快速发展期。” 西部证券的一份研报认为,面对这种消费趋势,能突破产能瓶颈,满足中餐种类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的料理包便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于外卖商家来说,外卖的一大痛点是要求快,网络上时不时被热炒的快递员与餐厅的冲突、快递员与用户的冲突、以及被系统困住的外卖快递员,背后都是 “速度” 惹的祸。

料理包堪称是速度的救兵。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品料理包,利用水煮、炒锅、微波炉等方式都可以做到在 2 分钟~3 分钟出餐,而商家仅需要准备的是热米饭或者面条等主食即可。

原来 10 分钟才能做出一份饭,现在 2、3 分钟就可以搞定。

除了出餐快,料理包还极大降低了餐饮外卖商家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工厂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料理包的价格可以做到足够低。

前述料理包生产厂家高管王一飞提供的产品批发价目表显示,大部分料理包的单价都在 10 元以下,甚至 5 元以下,比如 200g / 袋的咖喱鸡丁、宫保鸡丁出厂价分别为 3.9 元和 4.5 元。

不过,终端餐饮商家经过加工出餐,零售价能达 20 元 / 份~30 元 / 份。照此计算,食材成本占比大都在 30% 以内。

2

一位餐饮行业从业者表示,这个价格实属正常。由于外卖平台抽成以及人工、房租等成本之下,绝大多数餐饮商家的食材成本要控制在 30% 以下。换句话说,一份 20 块钱的快餐,食材成本不到 6 块钱,只有这样才能赚到钱。

料理包还能帮商家降低人工成本:它不仅省去了洗菜等环节,更重要的是,有了料理包,商家可以少雇佣甚至不雇佣厨师,毕竟,料理包简单的加工方式决定它几乎对厨艺没有要求。

“你没有店,没有后厨团队,没有厨师,你自己不会炒菜,你也可以开外卖店,单量火爆,只要你会用锅把菜加热就行。”

在一些广告文案中,这些都成为料理包厂家的卖点。

对于连锁餐厅而言,使用料理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保证了口味的统一。

前述料理包生产厂家的张爽认为,连锁餐厅最关心的不是口味能不能做到极致,而是口味不能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批量复制,进行大规模扩张。

面对餐饮标准化的需求,料理包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料理包行业就像乘上了中餐标准化和工业化的东风。

“中餐肯定逃不开工业化”,王一飞认为,一直以来,相对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餐,中餐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难以实现标准化,厨师的基本功、火候、调味水平都会影响到口感。所以,一直以来中餐都在探索标准化的手段。

走向标准化不只是快餐店的需求,对于知名的餐饮品牌来说,同样如此。

一位料理包行业人士表示,有不少知名的餐饮品牌也会和料理包工厂合作,不过这些企业采用的是高度定制的方式。

餐饮品牌高度定制和监管的料理包,与普通餐饮店的料理包有着明显的差别,甚至是云泥之别。

为了防止定制产品外泄,大型餐饮企业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配方不告诉工厂,他们的人进配料室自己配,还有一种他们提要求,让工厂出配方调到他们满意的味道为止,配方作为条件送给餐饮企业并且工厂要签保密协议。

有些要求很高的工厂甚至连原材料都自己准备,料理包工厂只负责生产制作。

除了利用外部的料理包工厂,一些大型的餐饮品牌比如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也自建中央厨房,生产料理包。在全国性的连锁餐饮料理包品牌中,60%~70% 拥有自建的中央厨房。

过去在人们的认知里,中央厨房主要是做食材的部分加工,比如蔬菜的提前清洗、肉类的提前腌制、调料的调配等,做一些半成品。

现在的中央厨房已经可以完成半成和成品的加工和配送,成品配送到门店,门店进行加热后即可出餐。

三、料理包进入家庭

近年来,料理包除了进入 B 端餐饮商家,还逐渐进入家庭。

料理包正进入越来越多普通用户的视野,一些甚至变身网红,吸引了更多用户和资本店的青睐。

2020 年 10 月 28 日,自热食品品牌 “自嗨锅” 宣布完成逾 5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估值 5 亿美元。往前推 5 个月,他们刚刚完成 B 轮融资,而 A 轮融资也刚刚过去不到一年。

资本之所以押注自嗨锅,看重的是其在大众用户间的走红和出货能力。

另一家网红速食品牌 “拉面说” 2019 年的 GMV 更是突破 2.5 亿元。

按照料理包行业创业者乐町的说法,速食食品也是料理包的一种,只不过相对于主打 To C 的速食品牌,主攻 B 端的料理包则比较低调,不过他们也正在向 C 端发力。

在 2020 年春节之后,由于疫情的影响,海底捞、小南国、西贝、盒马等也纷纷在电商零售平台上销售料理包。

小南国在其旗舰店里推出了阳春面、狮子头、糖醋小排等产品。据报道,这些产品与 2019 年同期相比,整体销售额增长了 100 倍以上,不少产品一上线就秒空。

海底捞推出 “开饭了” 半成品料理包,盒马旗下的盒马工坊也推出了半成品菜包。

如今看来,这种疫情期间的自救措施正在成为常态化的业务。

2020 年 8 月,西贝莜面村推出 “贾国龙功夫菜” 系列速食料理包。菜品包含酸汤莜面鱼鱼、西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等,在西贝功夫菜小程序、西贝甄选、盒马 APP、京东、天猫等平台及北京部分门店售卖,价格在数十元至百元不等。

店员将这些价格不菲的单人份方便速食料理包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加热后,连着 “锡纸盒” 直接送到食客面前。

料理包走向家庭被多位行业人士视为必然趋势。

在日本,人们工作的繁忙、单身家庭增多,这些都成为方便食品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东方证券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随着女性社会化、农村自给率下降及单身者增多,冷冻方便食品的销售额上升迅速,由于其方便、快捷,冷冻方便食品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冷冻食品的生产量由 1975 年 35.5 万吨增加到 2000 年的 149.9 万吨,增长了 4.2 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面条类和米饭类食品。

在国内,除了本身就 To C 的方便食品品牌、餐饮品牌,就连纯 To B 的料理包工厂也在推出 To C 的产品,开始走向家庭客户,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渠道直接售卖。

不过对于料理包工厂而言,现有料理包走向家庭还存在一些障碍 —— 他们在营销、销售方面并不擅长。

四、“品质安全” 这道坎

虽然料理包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餐饮,但是提到料理包,普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敬而远之。造成人们对于料理包印象不佳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对品质安全的担忧。

实际上最近几年来,料理包行业也屡次出现形象危机。

2018 年 11 月,一则 “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秘密:生产过程令人作呕,日销 40 万份” 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显示,安徽杠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速食包使用廉价排骨粒作为原料,在牛肉中注射大豆蛋白,且生产条件脏乱差。

事件发生后,“杠岗香旗舰店” 产品在淘宝下架,饿了么平台也同步展开紧急排查,将有使用该品牌产品的商家全部下线。随后,该公司公开致歉,停产停业。

2019 年初,1818 黄金眼报道,浙江杭州一位老板爆料自己加盟了一家豆浆店,其中外卖产品多为速食料理包加工而来,并且质疑带着塑料袋直接在开水中加热料理包会致癌。

虽然此后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料理包生产工厂的产品质量并无问题,厂家也回应餐饮店老板爆料是为了退加盟费,但是对于料理包行业来说,在安徽杠岗香公司生产 “问题” 料理包风波后,该事件再次降低了料理包在用户心目中的信任度。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于餐饮传统的门店烹制,食品工厂生产料理包更便于监管。

一般来说,正规料理包工厂在生产流程管控、食安风险控制都有严格的控制,并非都是那些 “不堪入目” 的生产环境。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钟凯曾撰文称,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有着集约化生产和监管的优势,只要是规范制作,速食包(料理包)的食品安全风险远小于门店现场制作菜品的风险。

据《新食材》的报道,有食药监局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中央厨房式的料理包工厂也是持支持态度,因为集中生产更便于日常管理。

但是总体来看,在 C 端消费者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料理包产品之前,料理包要广泛进入家庭还需要一个过程。

(文中张爽、王一飞、乐町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张吉龙,编辑:安心

我们花 5 分钟发了个空气币

前段时间币圈炒得纷纷扬扬的屎币,相信大伙们都还有印象。

那玩意儿有多离谱?

如果你从首日开盘时买入 100 块,在高点卖出的话,就能拿到 30 万倍左右的投资回报,立马能和千万富翁肩并肩谈笑风生。

1

虽然这些天来,国家对虚拟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各种币的价格也都应声下跌,差评君从高点入坑屎币的某位朋友,也是一脸愁容,直言被屎糊了一脸。

但怎么说呢,相比于它的发行价,如今的屎币也还是翻了 8 万多倍,毕竟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

而为了尽早地发现那些有潜力的虚拟币,不少的韭菜们, 也还在寻找着下个狗狗币和屎币的出现,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但哪里有韭菜,哪里就有镰刀,像是什么猪币、马币、Low 币等等一系列的山寨币也立马就横空出世。

它们都以下一个狗狗币或是屎币自居,传销着自己的未来。

而在这些眼花缭乱的 XX 币背后,差评君想告诉大家,不少山寨币的成本可能连两百块都不到。。。

这一次,为了告诉大家币圈里的水有多深, 差评君就跟大家讲一讲,发行一个虚拟币的步骤,到底有多么的无脑和简单。

毕竟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其实为了方便庄家们割韭菜,发币早就成为了一个门生意。

网络上的一键发币的工具,也是多到说都数不过来。

就拿这个支持火币生态链 HECO 的网站为例,大伙们需要输入的,其实就是代币名称、代币符号、还有发行量这几个数字。

为了防辐射,记性好的差友应该还记得我们曾发起的 “拆除太阳计划”。

为了响应那个伟大的设想,这代币名称也就叫做 SUNSHINE ( 阳光 )吧,代币符号则为 SUN,因为 “日币” 好像有点不文雅,所以你们也可以称它为 “太阳币”。

另外和屎币一样,差评君也把总发行量设成了 1 千万亿枚,毕竟,谁会不享受这种一掷千金的快感呢?

当然啦在此之前,你还需要有个虚拟币的钱包。

这样才好支付相关的手续费和拿到这 1 千万亿枚的 “太阳币”。

其中差评君使用的是某个 Chrome 插件,在安装插件和注册好钱包之后,点击发币网站的发行代币按钮,网站会获取你的钱包地址,并要求你支付 2 HT 的手续费。

为了发行这个 “太阳币”,差评君立马往钱包里充值了 2 个 HT ( 火币 )。

然后选择下一步,点击确认, “太阳币” 就正式发行成功了。

复制代币发行交易的哈希值到火币区块链网站上,就能清楚地查到这比 1 千亿的 “太阳币” 横空出世。

点击页面上的 SUNSHINE ,就能找到 “太阳币” 的合约地址。

再把钱包的网络切换到 HECO 主网络( 默认没有的话需要事先添加 ),点击添加代币,把合约地址进去,就完事儿了。

在差评君的数字钱包里, 也立马出现了 1 千万亿枚 “太阳币”,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

说实话,光是 0 的数量我就数错了好几次。

而我们也都知道,狗狗币有马斯克背书、屎币团队把一半的屎币都打给了以太坊的创始人 V 神。

为了增加 “太阳币” 的可靠度,差评君也把 90.75% 的 “ 太阳币 ” 都转给了同事小发。

毕竟身为狗狗币和屎币的持有者、办公室币圈的冥灯,小发在我们编辑部还是远近闻名的。

而差评君只持有 9.25 % 的 “太阳币”, 也算是凑个整图个吉利。

具体的发币流程就是这么简单,其中发行这 1 千亿个 “太阳币” 的实际手续费,其实只花了 1.67 个火币。

结合一下写稿时火币 65 人民币一枚的单价,总成本其实只要 140 块钱。

在以太坊和币安生态链上发币的流程和这类似,但手续费可能会更贵一些些。

而且要不是购买火币支付手续费的时候,火币网又拉闸宕机几个小时了,发币的全过程其实只要 5 分钟不到。

当然啦,如果你精益求精,需要用白皮书之类的玩意儿包装一下这币的话。

你完全可以自己编一些车轱辘话,例如:为了让太阳辐射更加去中心化,利用区块链更好地赋能太阳,SUN 币便是这一套基础设施系统中的治理和权益代币。。。等等这类的。

如果你嫌自己的文笔不好,上网一搜区块链白皮书代写,立马就有专业团队为你服务。

之后再到淘宝上个靠谱的商家,给你 P 些高大上的图,打造个区块链老创业者的人设,这个币就成了。

最后你要做的,就是到处喊单、到处宣传这枚虚拟币。

很快就会有一波波期待暴富的韭菜们留下自己的钱包地址,加入这一场狂欢。

要是形成了一大波人的共识,到时候和屎币一样,上线个交易所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据说有些三四线交易所还会主动上线这些山寨币,当然,前提是割完韭菜后付给交易所一笔好处费。

所以,你说这币圈的水深不深?难不难把握住?

另外,差评君还是想告诉大家,前面讲到的发币步骤介绍,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发币这件事情是多么的简单和低成本。

你要是真让这币在国内的市场上流通,割韭菜、骗个融资啥的, 法律可是会制裁你的。

但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还是有些人靠着这些个廉价的空气币,在自媒体圈掀起了波澜。

关注公众号,送虚拟币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

在这个视频化的时代,利用虚拟币在 B 站和油管的引流,开始火了起来。

他们往往会吹嘘 XX 币就是下一个狗狗币或屎币,未来会翻成千上万倍,一键三连后的观众们在评论下面留下钱包地址,UP 主便会向钱包中转账 XX 币。

这玩意儿有多廉价差评君就不多说了,我 “发行” 的那 1 千万亿个 “ 太阳币 ”,就算每人给 1 亿个,都能分到 1 千万人呢。。。

但这招却屡试不爽,相关视频一键三连数据都还不差。

评论区下面,也满满的都是钱包地址,等待着 UP 的空投。

这些币的成本,可能和差评君的 “太阳币” 一样,只需要 140 人民币和 5 分钟的时间,这或许就是区块链赋能引流吸粉的威力吧。

清醒的差友应该也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暴富机会。

就算有,他们有可能免费告诉你吗?可能白送吗?

好在,最近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点名虚拟币,给全都是泡沫的市场敲响了一波警钟。

虚拟币们的价格是一路狂跌,虽然可能离原价能买到显卡还有段距离,但只能说,一切都在好起来了。

而最后,对于那些热衷于炒空气币和做着一夜暴富梦人,差评君想说:

交易所、庄家都是他们的人,他们只有几百块的成本,你们拿什么和他们斗啊?

来源:差评

关于年轻人的出路

@何夕: 关于年轻人的出路,我之前反复讲过:

1、方向选择

如果所有人都把留在北上深并买得起当地房子作为目标,如果所有人都把考上公务员或者去互联网大厂拿高薪作为目标…… 如果所有人都把上述目标作为唯一目标且毫不妥协,能不卷吗?能不焦虑吗?

多元化目标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但问题在于,大部分人都无法从这种趋同化目标和文化中解脱。

比如东北很多家长,花几十万给孩子买个体制内岗位,就为一个月能稳定拿 2000 块钱。

比如山东很多人,就是一心往体制内钻。

比如很多北漂,一门心思要留在北京,认为离开就是失败。

比如很多人就是看不起蓝领工作,即使收入比所谓白领高得多也不换赛道。

……

诸如此类,大量差异化、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方向就是不选,非要所有人都奔着同一个目标。

能不能焦虑么,能不卷么,都是自找的。

2、工作

市场经济是差异化定价的,你跟别人学校一样、专业一样、技能包一样、目标也一样…… 必然是过度竞争且拿不到好的定价的。

所以,你应该专注于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做出来你的差异化来。这种差异化优势,才能提升你的定价。

你以为你考个研或者考个证,就会给你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吗?

事实上,无论证还是研,都是标准化产品,你可以考别人也可以考,这些并不能产生显著差异化、并大幅度提升你在市场中的定价(不是否认其效用,而是说低效率用低性价比)。

比如微博上有个学会计的小姑娘,天天抱怨收入低被公司欺压。公司敢欺压你,还不是因为学会计的严重过剩,你的技能包里又都是初级技术(还自以为很厉害),面临大量跟你一样专业和技能包的竞争…… 最终,大家只能拼 996,谁更能加班。不然呢?

解决之道很简单,转行。不是说一下子换个完全不懂的行业,而是慢慢布局和转。天天抱怨有个屁用啊,最终还不是被开掉。

打工人要时刻思考,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是什么,凭什么给你有定价优势?

3、储蓄 – 投资,而不是消费主义

这方面内容都说烂了。

简单来讲,既然劳动力增值效率不如资产膨胀,那么你应该努力储蓄 – 投资,通过持有资产的方式来跟上历史的进程,通过魔法打败魔法。

你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一时感官快乐牺牲未来,就别抱怨 “自己的劳动技能贬值 + 资产增值” 给你造成的暴击。

综上,如果你觉得痛苦,不妨从以下三个方向反思:

1、是不是方向错了,或者制定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比如非要留在一线城市并在核心区域买房,比如一定要考公考研考博考证等以此让自己脱胎换骨…… 你制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必然会焦虑。

考虑下是否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方向?

2、是不是自己的学历专业技能包等,跟你的竞争对手严重同质化,使得你没有定价权,只能跟别人拼 996,结果卷死自己。

考虑下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或者转行离开内卷行业?

3、是不是不存钱没有资产,自己的劳动价值贬值的同时,没有资产升值进行对冲。

考虑收紧消费多储蓄,持有优质资产对冲风险?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这几天,富士康郑州厂区再一次提高了员工们的入职返费。

凡是入职富士康郑州工厂,干满 90 天,打卡至少 55 天,就能拿到 7500 块的入职奖励。这差不多是一个普工三个月的底薪,主要是为了吸引劳动力快速且稳定加入生产线。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富士康不知道第几次调高入职返费了。招聘平台上,富士康的人力连写了两个:

急聘!急聘!

今年富士康郑州工厂的员工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两成。此前有媒体称,富士康郑州工厂由于面试过多,已经停止了普工招聘。但一位负责富士康郑州招聘的员工告诉乃悟,他们现在还在招普工,而且会一直招,后面量更大。

目前的富士康已经恢复了生产的顶峰期,工人们都是上六休一,每天还要加班两个半小时。乃悟算了算,富士康小哥们的工作时长已经快逼近拼夕夕的本分底线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短短两个月前,富士康郑州区的厂工们还在抱怨没有班加。一些生产线的产能甚至减半,用工数量也减半,入职返费只有 4500 元左右。有工人抱怨返费太低,被中介怼了回来:

嫌少就别来。

从 4500 一路上涨到 7500,彻底击碎人力体面的,是南亚的疫情。

因为用人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富士康一直希望能把产能向用工成本更低廉的地方转移,比如越南、印度。意气风发的郭台铭讲出过在大陆开场是赏饭吃这样的话,伤过不少大陆网友的心。

然而真正开始向南亚转移后,富士康却遇到了大麻烦。比如在越南的工厂,富士康过去后发现上下游的产业链完全跟不上,熟练工更是缺乏,导致到现在也无法支撑起对苹果的供应。拿着大量当地政府批给土地的富士康因为用不完,甚至做起了收租公:

把土地租给其他工厂。

越南当地政府气得收回了部分土地。跟着富士康到越南去的上下游企业最后反而没地用了。这里主要说的是纬创,去年非要跟着郭台铭去南亚,急不可耐地把大陆两家工厂甩给立讯精密,结果去了就发现还不如不去。反而是待在大陆的立讯精密,去年业绩增长了 5 成。

富士康在越南的工厂较为集中,基本就在北宁、北江这两个省。乃悟查了一下,5 月 16 号上午,江北省确诊了 98 例新冠疫情,全部都在电子工业园区,几个厂区全都中招。

5 月,外媒报道富士康印度工厂一次检出上百例新冠肺炎阳性,工厂不得不限制工人进出,大幅缩减产能。

懂王在任时,郭台铭还许诺给他,要在美国建一个大工厂。

计划中的工厂,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准备投资 100 亿美元,工厂面积 2000 万平方英尺,提供 13000 个就业岗位。乃悟现在都记得懂王搂着郭台铭说这个项目是:

世界第八大奇迹。

懂王下台后,富士康把投资额从 100 亿美元降低到了 6 亿 7200 万,工作岗位从 13000 个降低到了 1454 个。

这倒不是郭台铭说话不算,当初懂王需要威斯康辛州的选票,郭台铭需要懂王支持选台湾地区领导,别说第八大奇迹了,第八大神迹都能签字画押。

现在,懂王下台,郭台铭不选了,威斯康辛州的民主党州长把当初承诺的 28.5 亿美元补贴直接砍到了 0.8 亿美元。当地美国民众还纷纷表示我们不去血汗工厂工作。

左看右看,好像只剩下回到大陆一条路可走了。

乃悟看到很多网友说富士康在海外的工厂效率远低于国内。是不是真的乃悟不好评论,但有一个例子可以讲,富士康的竞对之一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以前就是富士康的厂妹。

那时候王来春住着上百人的大通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来创业后,王来春在办公室里贴满了郭台铭的语录。就这一点,乃悟就不相信越南、印度和美国朋友做得到。

后来,厂妹逼得郭台铭成立了打精办,你们猜她会不会欢迎老领导回来。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微信号:xqnews

种子战争:我为什么缅怀袁隆平

2014 年 7 月,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一位准备回国的中国女性被 FBI 逮捕了。她的罪名是偷窃,而偷的东西,竟然是 —— 种子。

起诉书显示,他们从泥土里刨出刚播种的种子,用微波炉爆米花包装盒和赛百味(Subway)的餐巾纸包裹,藏在行李中,从芝加哥托运到北京。

更让人震惊的在于,这位女子名叫莫云,是中国农化领域龙头、上市公司大北农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老婆。虽然莫云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但是她的弟弟莫海龙,却因为种子被判刑,结结实实在美国坐了 36 个月的牢。

一粒小小的种子竟然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上市公司的老板娘亲自去美国偷种子,这难免让人吃惊,中国的农业,中国的种子就那么羸弱吗?

01

原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却大而不强。

举个例子,大豆原产于中国,80 年代,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大豆在自由竞争中完败美国大豆,从此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一年比一年高,极速反转,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2020 年,中国大豆产量 200 亿公斤,但是进口量是这个的五倍,1 亿吨。

由于大豆是食用油、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中国的食用油、饲料、养猪成本严重受控于 ABCD 四大跨国粮商(ADM、Bunge 邦吉、Cargill 嘉吉、Louis Dreyfus 路易达孚)。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不过,别急着批评。不只是中国,整个亚洲的农业都不行。日本、韩国,绝对的工业强国了吧,既可以生产最顶尖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在半导体行业呼风唤雨。但是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农业公司。

世界前十的农化公司,全在美国和欧洲。

这是有什么魔咒吗?

背后的秘密在于,农业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翻一翻世界地理地图。东南亚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少,而且支离破碎。家家户户只有一亩三分地,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2

世界地形地图,绿色的是平原

再反观美国和欧洲,大片的平原,地广人稀。看过美剧《黄石》吗?一个农场主坐拥数千公顷延绵不绝的土地,为此配置了专业的播种机、收割机,用喷气飞机撒农药,开直升机视察。

这样地广人稀的大平原大农场,在亚洲无比稀缺,在欧美却比比皆是。

经济学里的 “规模经济” 真是个好东西,一台大机器的确很贵,但当土地足够广,产出的粮食足够多,平均到每一粒粮食的生产成本,反而比人工播种低很多很多。因此,市场上的售价反而更有竞争力。

欧美大农场主赚了钱,又得以继续投入购买更先进更高效的机器。这个良性循环,贯穿整个工业化时代,渐渐地,亚洲那些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农民被甩得越来越远。

总结来说,农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强的领域。强者恒强,弱者永远没有机会。

02

“科研投入不足”,这话我们听得耳朵都生茧了,几乎可以用来评论中国的每个产业。但是农业不一样。

需要为中国农业说两句公道话。

没错,全中国前 50 的种子公司,研发经费全加起来,还比不上行业老大美国孟山都(Monsanto)的七分之一。但是,要知道,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中国 4000 多家本土种子公司的收入加起来都不及一家孟山都。

简单点说,不是不投入,是真的没钱。

到了这里,很多人有疑问。中国 “集中力量办大事”,简直无所不能,能不能国家出手,把小农经济的土地买过来,整合出 “大片连贯、适合机械大生产” 的土地?答案依旧是,不行。

表面来看,反正年轻人也不爱在农村待,宁可去北上广送外卖。可是,根据就业数据,进城务工者如果不能定居,一般在 45 岁左右结束农民工生涯。45 岁回归农村,很难再就业,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是这个群体最后的归宿。因此,不是产业政策不作为,而是为了社会稳定,这些零碎的土地必须留着。

另外,和别的产业比,农业还有一个特点:模式太简单太成熟。

对后发国家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相比之下,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非常长,技术方向足够多,小公司可以去产业链中的细分领域,十年磨一剑,逐渐建立自己的优势。比如福耀玻璃专注做汽车玻璃,蓝思科技盯住手机玻璃。再比如蔚来小米美的,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可以去赌电动汽车的风口,因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会颠覆旧行业,加一点运气,后来者能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农业?很抱歉,真不行。模式简单固定 —— 育种,播种,施肥,收割,加工。专业地说,叫做 “育繁推一体化”,简单地说,是全产业链布局,大公司全做,每样都做的比你好。大公司越赚钱越研发,越研发越赚钱;小公司小作坊一点机会也没有。

3

大平原大农场下的机械化农业

在这个简单成熟的模式中,重中之重在于种子。

一起来学习一下孟山都的骚操作。首先,研发一款发芽率高、高产、抗虫害的种子。定价不要太高,要让务实的农民看了就想买。

农民慕种子而来,孟山都的表演却刚刚开始:种子是我研发的,独特的,为了发挥最大的功效收获最大的产出,记得搭配我的化肥,我的农药,我的除草剂,最好直接用我设计的全套解决方案。

要不然不兼容!影响产出。你自己看着办吧。

还能怎么样?买了种子的农民只能继续乖乖掏钱。

大量化肥、农药公司,都因为孟山都抓住了种子这个 “核武器”,无可奈何地被踢出局。

这就是,得种子者得天下。

甚至,现在孟山都已经不怎么生产种子,手里有专利,看着别人生产,每年 2/3 的收入来自知识产权许可。

这不就是芯片行业的高通吗?没错,种子,就是农业里的 “芯片”。

03

规模越大,强者恒强,是农业巨头的福音,也是农业巨头的诅咒。

摆在巨头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 要么把自己无止尽地搞大,要么温水煮青蛙等着被淘汰。

孟山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兼并史。从默默无闻的制糖屌丝起家,赚钱,并购,再赚钱,再并购,最终成了商业巨无霸,绝对的农业一哥。

全球农化江湖,历史上有三次兼并潮。

第一次,是纵向并购,20 世纪末。典型的,就是原本做农药的孟山都,收购种子公司,进军种业。

第二次,是横向并购,2003 年前后。举个例子,生产玉米种子的大企业,并购生产蔬菜种子的小企业,大包大揽打通品类。

当时,中国刚加入 WTO,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 因为大豆贸易,和华尔街、美国农业巨头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 pk。结果,学生一败涂地,中国大豆企业成批倒闭或被外资收购。这是中国农业血的教训。

大战过后,世界形成六大农化巨头 —— 孟山都、先正达、杜邦、拜耳、陶氏、巴斯夫。2013 年,六大农化巨头占领了世界农药市场的 75%,种子市场的 60%。农化巨头跺一跺脚,全世界人民的饭碗都要抖上一抖。

时间到了 2015 年。农产品价格低迷多年后,农业大国巴西爆发经济危机,全球几乎每个区域的农化市场都出现显著下滑。

每当行业低谷,都会发生这样一幕:一方面,上演极度血腥的价格战,一方面,巨头们纷纷坐上谈判桌,“你看看,这样下去大家都不好,开个价格吧”。

几位大佬在房间里谈的事,事关全世界七十亿人的嘴巴和肚子。可是,纵向的产业链和横向的品类,都已经重组完了,农业巨头已经并无可并,等待彼此的只能是一场人类商业史上最庞大、最复杂、最纵横捭阖的跨国超级并购。

04

行业老大孟山都率先发难。

2015 年 5 月、6 月和 8 月连发三次收购要约,示爱行业老二先正达(Syngenta)。

先正达出身欧洲瑞士,自认贵族血统。欧洲人给美国人的标签是没文化、暴发户、土。

先正达,看不惯孟山都趾高气昂的暴发户气质,一想到,头顶的百年招牌,如果砸在自己手里,愧对先人。虽然现在自己财务上遇到困难,但是死要面子,端起茶杯,开门送客。

孟山都才不懂伤心,从来就是渣男,先撒网再捕鱼,换了个酒店就找来行业老四拜耳(Bayer)亲热。正当耳鬓厮磨的前戏,房间里的手机突然全部开始剧烈震动 —— 美国杜邦(DuPont)和陶氏(Dow)合并了。

孟山都脸色瞬间不好了。自己的一生,就是 “买买买” 的一生。“规模就是力量”,这个行业信条,孟山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现在,行业老三杜邦和行业老五陶氏,突然合并。这场涉及 1300 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并,直接的结果就是:孟山都行业绝对老大的位置,没了。

孟山都还没想好对策。这边拜耳合上手机,表情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好吧,我摊牌了,我不装了”。拜耳,之前对孟山是左一口 “大哥” 右一口 “大哥”,现在突然改口叫起 “小孟”。

单论农化板块拜耳的确是弟弟,但是背后的拜耳集团,横跨医药、化工、材料是人类工业文明里响当当的一哥,论财富论名气论排场全部力压孟山都。现在,不是拜耳农化在和你攀交情,而是拜耳集团在正式对你问询。

拜耳当场反客为主,对着 “收购狂魔” 孟山都,连续报价三次,最终以 660 亿美元代价吞并孟山都。

05

陶氏杜邦大合并。拜耳反吞孟山都。

先正达瘫办公椅上,端着空空如也的威士忌杯,盯着电视新闻画面,表情异常复杂。过了许久,转动椅子,朝向沙发。

原来房间里,还坐着几位中国人。中国人看看电视,再转过来看看先正达,眉毛一扬,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错,家里每天有 13 亿张等着吃饭的嘴巴,中国怎么可能只当一个看客。其实,孟山都被开门送客的同一时间,央企中国化工,就来了。

问题来了,先正达连孟山都看不上,又怎么会把在世界农化舞台没有一点存在感的中国公司放在眼里。

不过,中国人做足了功课。同样是连续三次提价,附带给出了三个针对性极强的条件:全现金收购(解先正达现金流上的燃眉之急)、保留管理层(给足欧洲人面子)、纯财务投资(我不控制你)。

先正达当然心动了。

消息一公布。全球网友泪崩,因为手机流量已经不够用了。

但是,先正达点头不是收购的终点,恰恰相反,只是这场世纪收购的起点。

首先,先正达是美国农化的重要供应商。因此,根据美国法律,尽管先正达是欧洲企业,但卖给中国人需要美国政府首肯。仅这一点,非常不乐观,因为前不久,中海油尝试收购美国石油生产商优尼科 (Unocal),刚被美国否决。

其次,先正达开发过 DDT、百草枯等极具争议性的高危农药,在转基因方面也是一马当先。这些 “黑历史” 让很多 “不明真相的群众” 杯弓蛇影,谈虎色变。请愿书一封封地往北京递,网络大 V 自动站队争得面红耳赤。

但是,对于在农化前沿完全空白的中国,能不能拿下先正达,战略意义有多巨大,无需多言。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 1 月末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每年中国由谁参会,会传递完全不一样的信号。在宣布并购先正达之后,紧接着的 2017 年 1 月那一届达沃斯,中国的参会代表竟然是。。。。

这里,不得不请大家自己去搜索。总之,这规格目前为止就那么一次(2021 年视频参会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达沃斯在瑞士,先正达总部也在瑞士。先正达董事长德马拉当然来了。在中方领导会见瑞士经济界代表时,亲切交流,热情合影。记者自然问起了这场并购,德马拉微笑坦然,回答,“很有信心”。

现在,让我问问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次?

是 AB 晖 19.5 亿美元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是海南念佛人用 25.55 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阿瓦隆(Avolon)?

又或者,是王老板 35 个美元小目标收购传奇影业?还是马爸爸 40 亿美元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又或者,海尔 54 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板块?

统统不是。在事关中国人嘴巴和肚子的世纪大交易前,以上都是小弟弟。

收购先正达最终用去将近 500 亿美元。如果给中国企业外海并购列一个榜单,这个价格不仅排第一,而且比第二名的两倍还多。

这就是种子的魔力。

06

世纪大交易之后,世界种业形成了两超四强的格局。

“两超” 是拜耳孟山都,以及杜邦和陶氏整合而来的科迪华。仅仅这两家公司就支配了全球商业化种子的 50%。

种子很小很小,但是背后都是大资本、大巨头、大浪潮。

不过,翻一翻世界前十,竟然有一股小小的清流 —— 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 —— 隆平高科。

4

袁隆平出身好,爸爸毕业于东南大学,任职于民国政府。袁隆平出生在当时全中国最好的医院 —— 协和,接生的医生叫林巧稚。

林巧稚,终身未婚,被誉为 “中国现代妇产科之母”。

当然,这些经历在 60 年代都变成了袁隆平的磨难。另外,当年领袖给农业提过八个字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被称为 “八字宪法”。袁隆平提出,应该加个 “时” 字。特殊年代的一言不慎,已经让他命悬一线。

就在这时,他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受到国家科委高度重视,获得湖南书记亲自保护,袁隆平成了极少数在当时大环境里还能投身学术的人。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于 1966 年,只要再晚一年,发表这篇论文的杂志《科学通报》会和全国所有的科学刊物一样被迫停刊,再复刊要到 1973 年。如果没有这篇及时发表的论文,袁隆平的一生会怎样度过,历史经不起假设。

袁隆平没有辜负命运的幸运。在中国应用科学全面崩塌的时代,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带到拉到世界顶级水平。

杂交水稻最大特点 —— 产量高。

管饱就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杂交水稻、化肥,三大法宝,帮助中国在 80 年代迅速消灭饥饿。杂交水稻继续转战东南亚、非洲,围剿饥饿。

2017 年,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千里迢迢赶到湖南长沙,送给袁隆平一张面值 2 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用这样高规格的方式,感谢中国的技术援助。

image

印有杂交水稻的马达加斯加币,来源:rednet.cn

农业有天然的矛盾 —— 好吃和产量,此消彼长。今天中国人生活水平高了,尤其在吃这件事上,家常的米饭更多是东北五常、泰国香米、日本秋田小町。尽管大多数人不再吃杂交米。但是,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中国有杂交水稻能随时管饱” 是最稳当的压舱石。有这个底气在,中国就可以积极参与世界农产品市场,不会吃大亏。

袁隆平经常强调,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国家的功劳。哪怕名利双收之后,土地也是他生活的重心,看外形,完全就是一位老农民。晚年,他还带着团队继续拓展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优势,大概有这样几个方向:去新疆沙漠盐碱地种水稻,冲击亩产 1200 公斤的记录,把玉米碳 4 基因转到水稻碳 3 基因(可以提高光合效率 20%-30%),以及改良口味。

袁老与世长辞,值得我们缅怀的太多。我最感慨的,除了杂交水稻,中国种子积贫积弱,奈何只有一个袁隆平。

提炼一下中国种业。

杂交水稻种子,遥遥领先,既在世界种子市场保持竞争力,又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往下数,中国三大主粮,种子可以自给自足。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天像芯片一样被 “掐脖子”,买不到外国种子了,可以完全用自己的。粮食安全大家可以放心,但是和世界顶级种子比,技术劣势明显。比如,种粮比,也就是种子的重量除以产出粮食的重量,我国玉米是 1:8-15,美国是 1:20-30。

再往下,其他农作物的种子,全面不行,依赖进口。国联证券《农业芯片》的报告提到,甜菜类国外品种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占比达 90%;胡萝卜,国外占 50%;番茄、萝卜、白菜、马铃薯、黄瓜、辣椒、菠菜等国外品种占比在 10%-40% 之间。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些百分比的意义。中国农业有个问题 —— 商品化率低,国际上是 70%,发达国家 90%,而我国不到 50%—— 也就是说,出于各种原因,大量农民在使用落后的自留种,而没有采购质量更好的、经过专业科学培育的种子。

说的更简单点,你饭桌上大量的蔬菜瓜果,得益于进口国外种子。

连续 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农业。今年依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在于,打赢种子翻身仗。

这翻身仗不容易,要么是 500 亿美元创纪录的超级大并购,要么是国士袁隆平可遇不可求。

07

中国种子羸弱的原因是多元的,除了开头说的,地理条件差,农业缺乏规模经济。

还包括,政企不分,种子培育长期依赖公共科研部门。这段时间资本家被你们骂惨了,但是不可否认,在应用科技上,商业化、市场、经济激励,是已经反复检验过的最好的手段。

再比如,老生常谈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维权难,取证难。当小偷和抄袭者能轻松赚到钱,谁还会好好搞研究。中国种业公开的秘密: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制,仿制不如套牌。

这就造成了一个中国独特的现场,男生硬盘里的种子强,农民麦田里的种子弱。

无可争议的是,种子虽小,却正好以小见大,上至基础科学,下至商业生态。

有趣的是,同样是粮食。袁老一生奉献给土地,只为一粒种子,令我们含泪相别。科技巨头社区团购,互联网卖菜,引来了人人喊打。

其实,整合供应链,最终也会造福农民,造福餐桌,说句公道话,社区团购也有好的一面。但是,今天的中国如果要再上一层楼,答案在哪里?往往是一些 “小的地方”。

常开玩笑,大的东西,中国都能造,比如大桥、高铁、互联网。但小的东西,中国就不擅长,比如芯片、基因,还有,种子。

世间事,无非如此。君为之易,吾为之难。

我想,这就是无数人缅怀袁隆平的原因。

来源:衣公子的剑 微信号:yigongzidejian

老公 32 了,决定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作者:万乃石

我来说一种最糟可能,你老公已经被逼得干不下去了,但为了维持在圈子里的面子,必须出去创业。

说实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 35 或者 40 岁,32 岁遇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比较小,但鉴于现在的整体环境,被逼创业的年龄段有可能提前了。

我身边有不少这种情况,很多人拼命干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终于做到了大区总级别,再往上已经不可能了,就踏踏实实准备在这个岗位一直干下去。但对于老板来说顶多再用你三四年,如果不能产生飞跃式的增长,就会遭受各种挤兑,让你主动辞职,之前做得再好也没用。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之前干的好好的,老板为什么要逼你走,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一个人负责一块业务时间太长会让老板觉得不安全,这和古代削藩一样,必须把独立王国消灭在摇篮之中。

2、就是面临可能的亏损都要从外面找人,毕竟媳妇都是别人的好,公司里没有老板的孩子。

3、老板要保持公司的活力,需要给老油条们提提醒,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干掉又贵又有发言权的老员工。

4、你走了下面的人才有上升空间,才会有拼命加班的理由。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你这个级别的位置在行业里就那么一小撮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不可能再找到类似的位置。降低职位再就业吧,自己已经在行业里小有名气了,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就是你愿意拉下面子来降薪降级,其他人也不敢用你。招聘你的人最害怕的是你来了把他比下去,所以宁可找个一点经验也没有的人,也不会用你。

如果很早以前就看到了这个结局,一直低调做人限制消费,这时候就可以退休了。实在想干事儿,就换个行业从头干,低成本重启。最怕的就是为了维持江湖地位去创业,90% 最后闹个人财两空。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千万别放弃现有位置去创业,现在的社会不是十年前了,垄断的大门一旦开启就是创业者的噩梦时代。下一个科技增长点出现之前,或者社会大变动出现之前,创业就是拿着自己的身家去给社会增加流动性,就是用自己的血去润滑一下那已经生锈的齿轮。

作者:匿名用户

以创业失败者的妻子说两句。

好几次都以为正处于曙光前的黑暗,熬过去就好了,但创业公司的存活率就是那么低。

13 年的时候,要是把钱拿去买房 (在魔都,我们看得上,买得起的房产),到现在都涨到千万以上了。这是后话。

13-15 年期间,他们公司估值也好几千万了 (游戏研发) 他毕业于某美院,占股 25%,那时候还没到 30 岁。

后来嘛,15 年年底还是 16 年初,房价疯涨,连租金都翻倍,公司项目虽然在海外数据尚可,但给钱的金主爸爸是房地产公司,他们撤资后,(这里有一段无意中涉及盆友隐私的话语,觉得不妥,所以删掉了,请见谅) 公司散伙了,没有兑现的估值,连泡沫都不如。

他创业期间,我怀孕,生了孩子,我的薪水可以负担我们俩的所有开支,偶尔还能支援他的员工在其它城市凑首付周转,如果我们俩当时能在自己喜欢的其它二线城市买个房也好呀,但我们并没有。这已经注定我们要被社会教育。

后来,创业失败后,务实的他又去了另一家当时估值十亿,现在老总还在牢里蹲着的某大型创业型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实在是被所谓高层恶心到了,就在我的鼓励下辞职了,休息一段时间后,亲戚找他一起开餐厅,这一次我预料到了失败,多次暗示他不要跻身门槛低的竞争中去,但也希望他能品尝成功的滋味,因为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他配,他值得被幸运亲吻。

17-18 年期间,陆家嘴核心地段的店铺租金可真贵啊,我们真的掏空所有,甚至我也辞职帮他一起,高峰期的餐厅人山人海,社交恐惧,人群恐惧的我,强迫自己学会笑脸相迎所有 (也感谢那段时间的自己,现在我算得上是个好脾气的人了呢)

日流水再漂亮也抵不过高昂的租金,高昂的人工成本,更应付不来今日消防升级,明日这样,后日那样,即便一百个不乐意,却不得不掏钱埋单的高额支出。

也幸亏他们及时止损,断尾求生。

不然再拖个一两年,到后面疫情,我估计更惨……

现在嘛,老公继续社畜 (期间,他还欠了网贷,瞒着我,压力大,头发都白了好多,但他用薪水和很早之前投资给亲戚所得回报慢慢还掉了),我们也总算在某新一线主城区买了套二手房,但暂时没钱装修,还得继续租房住。我因为社畜期间,爱好使然学了门手艺,现在已能维持运作 (辛苦钱,收入约为五年前的 1/3),但是因为我最低成本运作,大概率能替我老公品尝创业成功的滋味,哈哈哈哈哈,到时候他就能实现吃软饭的快乐啦!

我老公时常觉得愧对家人,并非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他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却失败了。

愿赌服输,这四个字,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自我安慰自我调节,成年人,需慎重。

但可贵的是,他被毒打后,依旧积极向上,努力又乐观,我已人到中年,但我却拥有少年,苦中作乐,也好。

希望世间努力之人可得回报,加油!

来源:知乎日报

暴富就是大风刮来的

1

很多朋友总是问我如何发财,有没有方法论。

一看就知道是新粉丝,我是从来不相信发财有方法论的。

财富,特别是所有人都渴求的巨额财富,是无法靠个人能力获取的。

如果想听大白话的话,暴富就是大风刮来的。

你没看错。

历史上,包括现在,所有短时间获得大量财富的人,这些巨额的金钱,本质上都是大风刮来的,和个人能力有关,但不是那么有关。

是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

2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这里说的钱,是巨额财富,是超出一般人工作所能获得的财富。

你能力强,收入高,月入十万;

你很节俭,会省钱,省出一套首付。

这些很棒,但不属于我这里说的暴富。

我们讨论的暴富是巨额金钱,是一般人工作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可以实现绝大多数人财富自由的钱,你也可以说是 “暴富”。

绝大多数的暴富,其本质来源都是 “时运”。

对,连 “选择” 都不是,而是 “被动选择”,时运带来的。

讲几个身边人的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从事投资。

毕业第一年,进了一家烧投资人钱的公司,变着法烧钱,年底投资人看他比较惨,给了他 30 万,然后他因为某种奇怪的信仰,买了腾讯股票,30 万变成了 180 万。

又因为某种奇怪的信仰,他把所有资产加了几倍杠杆买了北京 2 套房,现在财富自由了。

你可以说他可能有着金融人的本能,但接下来这个例子,就完全相反了。

我二婶,原本家境普通,某天一个骗子来我们山东行骗。

我二婶被骗子口中的国家大政策迷得五迷三道的,觉得有道理,但她没有上当,而是想自己干。

于是掏出了地图,让我二叔去承包了那一堆荒地,然后,拆迁了。

暴富之后的二婶没有放弃自己叱咤商场的梦想,又开始研究政策,然后又承包了一片地区建厂,打算做生意。

然后,又拆迁了。

双重暴富的二婶依旧在顽强的追随着自己的商业梦想,而她的钱包赔到现在依然没有赔光。

回看这 2 个案例,你会发现他们做的选择在当时毫无道理可言,有的甚至完全是逆向操作。

但钱就是这么来了,来得毫无道理。

如果你说最近,狗狗币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吧,就是没有道理。

一个每一步都错到荒诞的选择,因为黑天鹅的到来,突然就成了命运之子,又叫人在家中坐,馅饼天上来。

3

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拿各种商业大佬的案例来反驳我。

但问题是,你有没有看到那些成功的大佬,他们成功的 “基础”。

就拿巴菲特来说,人家是很强,但是别忘了他出生在 30 年代的美国,成长于美国的高速发展期,父亲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大佬而且还是当地唯一一名国民议员。

许多强调自己有多牛叉多努力的大佬,只要你去认真的扒一下他们人生的过往经历,你会发现其实早在投胎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完成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投胎就是第一阵风。

而即便是这些投对胎的大佬,又有多少能活下来?

又有多少强人做对了选择,最后依然成为了时代的背景?

多少人很早就看对了方向,但最终落寞?

多少成功的翻盘其实是误打误撞?

我就简单点说,共享单车,为什么最后是第三哈啰起来了?

是因为 OFO 在要拿滴滴的钱的那一瞬间,顺风车死人了,滴滴啥都不敢操作了。

然后就是雪崩,摩拜也信心不足。

即使到今天,哈啰依然不敢说稳赢,美团和滴滴又杀了出来。

很多成功自然有能力上的强大,但少不了的是命运的垂青。

我认为真正的白手起家的大佬,其实就是刘强东和雷军这种穷苦出身一步一步爬上顶层的普通人。

但即便是刘强东依然少不了前女友的帮助,即便是雷军依然少不了求伯君的赏识。

你说他们有能力必然有人赏识。

真的吗?

真的吗?

真的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金子会发光不假,但金子也要有人主动淘,也要有人听说有金矿在才会有人主动去挖。

就像我现在做内容一样,能写好稿子人的多不多?

肯定多,比我写的好的人一定多不胜数。

但很多人就是在一家公司里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拿着普普通通的月薪,偶尔写一篇文章聊以自乐。

但就有那么几个,偶然写出的文章,被我或者其他的内容公司的人看到了,于是有了第一次合作,从此走上创作者的道路,人生因此顺遂了不少。

像我这个小作坊里,就有一些创作者之前做的工作跟内容几乎毫不搭边,就是平时写写文章娱乐自己,但赚不到一分钱。

但有一天,他脑子一抽把这文章发了朋友圈,又非常恰巧的被我看到,然后就被我找过来了。

除了少数幸运儿,有多少人才华横溢依然默默无闻?

不计其数。

你看见的,是他们成功后的必然,没看见的,是他们成功中的偶然。

偶然的投对了胎,偶然的做了个当时不一定正确的选择,偶然的被他人赏识,偶然的遇到了不可抗力因素。

然后他们就被你们看到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英雄本身就是时运的产物。

4

无数人被那些大佬的成功人生折服,无数人疯狂的追求着成功者的秘籍,追求着那些高利润产业的财富密码。

但财富密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第一个给挖矿人卖水的人能够暴富,剩下过来卖水的人会把卖水这个生意卷成低利润的劳力工作。

规律一旦被掌握,规律就会被改变。

所有的财富密码都是如此。

财富密码的本质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是信息差。

大家资源条件都相同,但我掌握了信息差,我知道去哪卖水能赚钱,我知道其他人需要什么,我知道哪个需求被市场忽略了,我能用同样的钱创造好几倍的收益。

但信息差一旦被大多数人掌握,就会迅速的被抹平,一个产业的高利润大多数建立在 “分钱的人少” 以及 “用户没得选” 的基础上。

大量竞争者的涌入,用户有的选,利润被瓜分,暴富就无从谈起。

第二种是,我有你没有,是资源差。

都知道收租最好赚钱,但我能买几栋楼去收租,你不能。

资源差建立的基础是马太效应,是你知道这东西赚钱,但你做不到,而我知道同时我能做到,于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所以,所有的财富密码凡是能让你赚到钱的,你大概率不知道,因为普通人一旦知道了就证明这个信息差已经不存在了;

而所有你知道的且依然能赚钱的,你做不到,因为如果随便一个人都能赚到,那别人凭什么能赚钱?

而且这些人普遍已经有了最开始的财富积累,这些钱只是让他们 “更富” 而不是 “暴富”。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能暴富的人,都是第一个掌握财富密码的人。

而这些真正掌握财富密码的人,无一不是上天眷顾的天选之子,命运垂青的幸运儿。

或许只是灵光一现,或许只是突然联想到,于是就赚到了。

这偶然中的偶然,没人知道这事能不能成,没人知道做了会怎么样。

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们赌了一把,然后成了。

这个灵光一闪,就是他们的风。

而事实上,每一次你灵光一闪的时候,世界上都有无数人跟着你同时在闪。

我以前一直想做一个用手指就能操作的手机,知道看到乔布斯拿着 iPhone 出来,我就知道,这人不止脑袋闪,脑子里面也在闪,还跟我闪到一块去了。

5

你以为我要给你新鸡汤了吗?

并不是。

我说了,暴富是大风刮来的偶然事件,我们无法追逐。

但是。

胜利从来都有 2 条路,一条是你干掉了所有人,一条是你啥都没做,别人作死了。

例如你今年没有买基金,收益是 0,已经干掉了大所数人。

我的意思是,钱虽然是大风刮来的,钱也有可能被大风刮走。

我在网上看到许多人会崇拜网上炫富、挥金如土的富二代,我不明白有什么好崇拜的。

你图他的钱我特别能理解,你崇拜他的人我就不太理解了。

因为富二代的钱和他的人根本毫无关系,甚至他这个人还自带掉钱属性。

无数富二代靠投胎刮来的钱,最后都靠实力给败掉了。

而且富二代们败掉的钱,还不是败在吃喝玩乐上,而是败在正经事上面。

我见过许多富二代,总想要证明自己,总想说自己不靠父母,自己要摘掉身上的纨绔子弟光环,认真去投资,去做生意,最后赔的一毛都不剩。

最守得住钱的富二代,恰恰是纨绔富二代,吃喝玩乐的赔的哪有投资做生意多?

很多人拆迁暴富之后,还去追求成功,追求上进,但他们没搞清楚的是,拆迁给了他们钱,但没给他们能力。

与财富不匹配的能力,会导致财富流失。

甚至于无数强人、大佬大风刮来的钱,都被大风刮走。

你敢说你比大佬还大佬?

暴富很多时候不需要能力,能够守住财富才是能力。

所以商业大佬有值得借鉴的点,但我们应该借鉴的是他们 “守业” 上的成功,他们让资产 “增值” 的能力,而不是什么靠卖瓶子、捡瓶盖、开饭馆赚得第一桶金这种无脑鸡汤故事。

用一句经典的话来总结。

靠运气挣的钱,凭本事输光。

6

说到底,成功是有偶然性的,暴富也从来都没有方法论,不要去总结为什么成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成功为什么成功。

但既然成功如此不可追寻,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律、低消费是不是也没有意义?是不是只要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着暴富送上门?

不,暴富始终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日常所说的自律,以及我经常说的少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兜底策略。

正因为暴富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更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前,不犯错,低成本,追求 “小富”。

这是一条高成功率但低上限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你能小富,但最多也只能小富。

想要小富,那就做好当前的一切,想要暴富,那就等风来。

这股风可能永远不会来,可能明天就来,也可能带你起飞又将你高空抛下。

用暴富明天就来去期待和播撒。

用暴富永远都不会来去生活。

别想着暴富了,好好想想你的生活。

来源:半佛仙人 微信号:banfoSB

在粉圈生财的黄牛党人

黄牛党,一群以加价倒买倒卖门票维生的人。在中国,倒卖门票违法违规,一旦被抓捕,会面临拘留、判罚有期徒刑等严厉惩罚。但在利益驱动下,依旧有一些人游走于灰色地带,加价倒卖明星演出门票牟取利益。

“爱豆” 是追星年轻人的软肋,没有人比黄牛党更了解其中潜藏的商机。安姐就是这样一个黄牛。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她以倒卖门票为目的,代入粉圈年轻人的角色,揣摩他们的心绪与喜好,以更高效地兜售门票。我们和安姐聊了聊,想从她的角度,了解粉丝对 “爱豆” 的热爱是如何被利用,转化为黄牛党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以下是她的自述:

2

我是黄牛

周围都是人。任何有 LED 显示屏的地方,都闪现着那两位男明星的脸。我很熟悉,他们一整个夏天都活跃在社交网络上。2019 年 11 月 2 日,我挤在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看演唱会的人群中,感受不到一点入冬的凉意,只觉得激动。应援是一种占领和宣告的快感,受狂热气氛的影响,我也感到兴奋和满足。

短短两天,好几万人涌入南京。想来的人远不止这么多,然而即使到了这里,最终能否入场应援,还取决于他们能不能买到门票。

我兜里就揣着一张门票,但我不准备进场。有个姑娘预定了这场演唱会的入场门票,我们约好了现场见面,我把票给她。我俩素未谋面,只能通过微信聊天互相确认位置。人太多了,导致场馆外信号很差,好几分钟才发出去一条消息,找到她费了好些时间。交易完成,她握着票急匆匆进了场馆,我心想,这一单总算结束了。

我是一个 “黄牛”。从选秀到耽改,从音乐剧到脱口秀,只要粉丝扎堆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商机。

2019 年年底这场演唱会,是我至今赚得最多的一场演出。我卖出了 100 多张黄牛票,大部分事先通过邮寄发给了购票的粉丝们。只有少部分人,临近演出找到我,来不及邮寄,就只能像那个女孩一样,到现场见面取票。

官方设定五百到两千不等的价格,我开价到六千多,仍然供不应求。演唱会连办两天,第一天演唱会结束,当天热搜挂满了现场的视频和照片。按照以往的经验,许多人会被这些影像勾得抓心挠肝,一些粉丝临时起意,到现场碰运气想买黄牛票也是常有的事。到了第二天,如果你发现黄牛们把门票价格抬高,别觉得惊讶。最夸张的时候,即使是看不清明星的山顶票,也能开出超过 5000 元的价格,有价有市。

image

不过平心而论,这种级别 “大鱼” 的机会有,但不多。

干黄牛的收入高不高,取决于你能不能介入当下最火的演出。一个圈子火不火,我们是能最早预判到的,因为往往粉丝还没开始刷屏出圈,就会有人来问我们黄牛有没有票了。因此,我平时会很留意顾客们的朋友圈,捕捉他们的变化,能帮我洞察新涌现的 “热点”。

生意最热闹的时候,我的 6 个微信号一天有 1000 多人给我发消息问票。从频繁弹出的消息,我可以感受到他们期盼又焦躁,盼望着去看演出,又害怕在观众席抢不到一席之地。

我觉得,我和那些场馆门口四十来岁穿一身黑,逢人就问 “要不要票” 的黄牛不一样。他们对演出和追星没有兴趣,只把它当作商品卖,十分冷漠。但我,把黄牛当成服务行业,我会和粉丝建立情感连接,更懂怎么讨好这群人。

刚开始卖黄牛票,我就在北京的五棵松体育馆门口 “拓展客户”。有演唱会的时候去,哪儿粉丝多就往哪儿扎,让他们加我,以后好联系。一开始我做了二维码,求路过的人扫。但人们甩甩手,就拒绝了我。后来我发现,有些粉丝去一趟线下活动,就想收集齐线下所有应援物,像集邮一样。于是我做了应援物去分发,想至少让这部分人无法拒绝我。演唱会哪些明星会出场,我就做哪些明星的应援物。粉丝扫码添加我,我就送给他们一个应援物。

一开始我做了头箍,但到了现场后发现粉丝自己做的、同行做的很多都是头箍,一天下来,加到的人还是不多。为了做出花样,我想到去微博看粉丝们还做什么物件应援,仿照他们喜欢的风格做了手幅和明信片。混在粉丝当中,我不会大剌剌地挂出二维码,而是拿着一堆应援物假装成来看演出的人。等到有人看着我的应援物问我 “可以领吗”,我再展示二维码,一般这种时候粉丝都会加,动动手指就能拿到喜欢明星的物料,毕竟是很值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不知不觉加满了 5 个微信号的各家粉丝,现在微信号开到了第 6 个,这些就是我的客源。

image

拿捏粉圈的顾客们

按照观看习惯,我把客户分为三类,一类是喜欢看音乐节、追乐队的,一类是看话剧的,还有一类是追明星爱豆的。

我会观察最后一类用户。从他们和我的聊天和平时的朋友圈去了解他们的喜好和习惯。

来问存票时,头像使用的男女明星照,会率先暴露他们的喜好。通过他们跟我交流时使用的表情包也能判断他们追的是谁,甩出的表情包是谁,就是谁的粉丝。

明星表情包我会顺手收藏,下次再跟这家粉丝聊天时就能用上。本来还在拘谨交流的客人,一看到我甩出他爱豆的表情包,会立马对我好感倍增。在他眼里我不再单纯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懂他的同类。

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和他们交流时一般情绪要比较激动,大开大合。我会跟粉丝一起为爱豆尖叫:“啊啊啊啊啊好帅啊!!!” 交易没谈妥之后,还会和他们一起 “嘤嘤嘤嘤嘤”。

当粉丝忍不住向我吐槽官方票价太高的时候,我也会跟他们一起骂活动主办方。但骂完了,我必须要一番解释为什么我要卖这个价格,避免他们把我打成和官方一样的 “恶人”。我会告诉客户,价格这么高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原价就卖 1000 的票,我收来时就已经花了 4000,卖给客人时就只能比 4000 更高。官方原本的定价就不便宜,原价之上的溢价也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决定的。

很多粉丝听到这都能理解我报出的价格,如果仍然犹豫,嫌贵,我还有一招。

我知道粉丝害怕错过和遗憾,利用这些心态,有时候能顺利把票卖出去。前年下半年,一些粉丝来跟我买林俊杰演唱会的门票。林俊杰的巡演基本每年都有,每年往往到年中已经举办得差不多了,下半年只剩下几场,错过的话,很可能要再等半年多。粉丝们清楚这点,如果购票时犹豫,我会适当提醒:“过了这个城市,他在北方城市就不会再开演出了,今年巡演就结束了。”

男团女团解散场的演唱会,我也经常说这样的话。“开完就再也见不到这个组合合体了”“一定要去看,错过太可惜了”,几乎没有一个粉丝能受得了这种刺激,他们对 “见明星一面” 有执念。

image

想吃这碗饭,又想高高挂起是不可能的,要从粉丝身上赚钱,就得知道粉丝在想什么。

去年 10 月,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祝某流量艺人生日快乐,还配上了一张他的美图。其实我并不是他的粉丝,但我的客户里有许多他的粉丝,他们看见这条朋友圈会给我点个赞。这样一来,我博得了顾客的好感,还能为他们做一些划分。

明星出了新歌、新专辑,我会在朋友圈转发表示支持。偶尔还会发小福利,比如在朋友圈做一些抽奖,送明星的电子专辑、电子刊。当我在顾客面前变成 “粉丝”,会给他们留下印象,即使他清楚我不是真的喜欢这个明星,也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因此信赖我。

6

曾经有粉丝告诉我,觉得是我给了他们一个入场的机会,为此特别感激我。2019 年 4 月,《复仇者联盟 4》上映前,7 位演员、主创在上海举办了粉丝见面会。有一个台湾的女生,见面会消息放出后就立马从我这里订了一张票。她从台湾飞到上海,参加完见面会,把活动现场给粉丝准备的福袋寄给了我表示感谢。

这样的人有,但并不是全部。在许多客人眼中,我并不是什么好人。他们叫我 “死黄牛”,觉得我从他们 “哥哥”“姐姐” 身上赚脏钱。但另一方面,有一些以前骂我溢价的粉丝,自己抢到了票,找我收他们的门票时,也是加价卖给我的。

更多人已经放平了心态。他们不会心存侥幸或者 “正义感”,管黄牛要原价票或者低价票,实在去不了演唱会,就从我这里买几张专辑。交流中,如果对方提到他不吃饭、借钱才能买到票,让我感觉对方没有能力消费,我会劝他不要买,为了一场演出破坏自己正常的生活,真的没有必要。

我自己不会这样花钱,也希望跟我交易的人合理消费,不要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更不要和家里人起冲突。我害怕不小心和一些未成年人达成交易。一次,有个女生说话间提到 “就要买”“不在乎钱”。从她的语言和头像,我猜她可能是未成年人,所以迟迟不敢接下这单。

过了一会,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我一接,是女孩的爸爸。我吓坏了,以为她父亲来找我兴师问罪。没想到,她爸爸是想告诉我,他就在北京,现在就可以过来拿票。知监护人知情,我就放心了。

女孩没出现,但她的父母一起来了,坐的是辆豪车,还配专职司机那种。他们不懂饭圈和演出,只是一个劲儿问我,哪个位置最好,他们要最好的票。遇到这么豪气的客人,我把这场演出的应援灯都拿了出来和票一起兜售给他们,他们很爽快地打包买给了他们的女儿。

我第一次接触黄牛是在大学。当时,五月天的演唱会开到我们大学那个城市。我很想去,但七八百的价格实在买不起。抱着开场后可能会打折的心态,我去了演唱会的场馆,在附近瞎转悠,和周围的黄牛心照不宣地打量对方。

同去的同学说,开场 5 分钟后,花 50 块带我进去看。她很有把握,见我不信,她说:“你放心,上次我就是这么看蔡琴演唱会的。” 结果直到演唱会的尾巴,我们才花 50 块钱拿到了票,进去之后听了一首歌,演唱会结束了。我气得要死,也知道了世上没有占便宜的事。

因为太过遗憾,后来我当了黄牛时,有时也会劝来买票的人及时下手,避免像我当时那样白白浪费许多时间犹豫、等待。我会说:因为如果你衡量好了自己的情感和经济实力,真的想去就早点下手。早买的人已经放下焦虑,开始期待那天到来。你一直没买到票又很想去,会担心它会不会涨价,等到涨价后再入手会更加难受。

7

疲惫

粉丝之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觉得一场演唱会的票,一定事先直接发给了某些 “内部人士”,才有了后来的倒买倒卖。

这个说法不知真假。但像我这样的小黄牛,我卖出去的票一些是自己抢的,一部分其实是从同行和粉丝手里收来的。

你相信吗,我和其他粉丝抢到票的几率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熟能生巧,会去熟悉各个平台的购票流程,提前把购票人和地址设定好,这能帮助我提高一些抢票效率。有了经验,我们还会预判哪些价位、哪个日期的演出门票相对人少好抢。粉丝们购票一般是自己观看,会被出行的时间限制。我们和粉丝不一样,不用一定要某一天的某一个价位,都可以抢,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

黄牛的营生说到底是倒卖门票。这门生意违法违规,一旦被抓捕,罚款免不了,还会被拘留。数额大的,还可能被依法判刑。做黄牛之前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很体面。一开始只是兼职当黄牛,作为工作之外的经济来源。2019 年那时候大型演唱会很多,黄牛的盈利超过了工资,我就辞职当了全职黄牛。

在疫情前,大型演唱会是最挣钱的活动。2020 年一整年都没有大型演唱会,现在我已经很少卖票了。没有了大型演唱会,同行只能去搞小型演出。有些粉丝感觉 Livehouse 的演出价格暴涨,就是这个原因。原价 200 多,现在有的卖到了 1000 元,以前从来没有过。

image

这几年,演出主办方开始在购票和入场规则方面下功夫,来规避黄牛党。以前,我们拿到门票,卖出去,观众拿着票就可以进场了。现在一些演出购票需要填身份证号,我有时候只能多找些人帮忙抢票,再从他们手里高价回收,成本增加了不少。

发放电子票的演出,有的主办方验票进场的时候还会要求出示购票界面,更别说一些更严格的演出要求入场人提供和购票信息一致的身份证件,越来越多买了黄牛票的观众被挡在了门口。当顾客意识到高价买的黄牛票有时还无法进场,我们的生意更不好做了。

大型演唱会难做,同行转而瞄准了搞见面会、品牌发布会、综艺录制这些商业活动,它们名额都非常少。

如果你加的黄牛多,点开朋友圈,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小的活动,都有那么多人在卖入场资格,有那么多坑可以卖。但其实,名额来来去去就那几个而已。黄牛们不过是同时转发了一个资源,后面的人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再加点钱作为自己的利润,卖的是同个坑。

作为黄牛,现在有些演出的价格高得,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连我都觉得夸张。

今年的北京草莓音乐节,官方单日要五百六,我记得两年前票只要两三百,现在有人来问我有没有票,我都不好意思报价说要八百一张。

2019 年内地一档声乐综艺火了之后,选手阵容的演唱会一直没断过。他们演多少场,都一直有人看,票价也越来越高,到了 1280 这种价位 —— 以往,基本只有像张学友那样的老牌巨星,演唱会才会开到这样的价格档位 —— 他们有一场场地选在工体,四面的座位都拿出来卖,还是出多少位置就能卖多少,我都怀疑他们只要愿意一直开演唱会,粉丝就愿意为了他们一直掏钱买票,直到掏空钱包。

最近,我在考虑离开这行。不当黄牛党了,我还是盯着粉丝经济,想从这里面找到下一个挣钱的点。我有朋友在为粉丝做棉花娃娃,粉丝给到他定制的需求,他负责生产,生意看起来比黄牛更长久牢固。粉丝经济里,应该还在不断冒出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一定大,但能为我提供足够经济来源就可以了。我本来也只是为了挣钱,当黄牛不是我的职业目标。

要说今年还有什么对同行来说重要的赚钱机会,我想可能是《山河令》那系列的演出。我没去赶。今年游戏规则变了,很多演出都要求实名甚至邀请函进入,交付和担保都变得更复杂,要花更多时间,我觉得这事很麻烦,就放弃了。

演唱会那天,我正好手头有张票,本来想去苏州看看,感受一下现在的粉圈和票务玩法。人实在太多了,在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我感觉回到了《陈情令》在南京时候的场面。但这次我没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很疲惫。

– END –
口述 | 安姐,演出黄牛
作者 | 王瑞雪
编辑 | 温丽虹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zhenshigushi1

被骗七万后,我再也不说电信诈骗 “雨我无瓜” 了

最近,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一份报告,结果显示,在 2020 年,“90” 后已经成了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受骗对象,占比达 63.7%,数量超过其他年龄段人数总和。

我们总说,这一代是互联网的一代,然而最擅长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的一代,却又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有亲身经历的人,其实并不稀奇。

文 | 然宁

我,一个出生于 1997 年,毕业于某 “双一流” 专业的网络原住民,连自己都不愿意相信,曾因一通电话,用相当麻烦的方式给犯罪分子转账将近七万元。

尽管听起来有些愚蠢,我当时还是把自己的遭遇分享给了当时身边的朋友,提醒他们提高警惕。即便如此,前不久依然有一位师姐发来微信,说自己差点因为一通电话背上了 30 万的贷款。

她不是第一个遭遇诈骗之后来和我讲述经历的朋友。其实大多数人被骗后,都不愿再提及这段经历,只有经历相似的人才知道并理解,电信诈骗距离每个自诩聪明的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一通电话

2019 年我本科毕业,九月即将去英国留学读研,中间有一段时间留在北京实习。

八月,也就是是我本科毕业后的第二个月,一个工作日很普通的午休时间,我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想和我核对淘宝上的某次购物订单信息,包括店名、货品、收货人、手机号、地址。那之前,我确实买过一条裤子,因为不太合适又退掉了,对方跟我核对的信息跟那个订单完全相符。

1

她听起来很忙,正为手头的事情焦头烂额。她跟我解释说,因为店家误操作,我被拉入了天猫商城代理服务名单,这个服务可以让我买东西的时候得到一定的优惠,但是会每月扣除我一定的费用,询问我是否需要解绑。她反复为自己造成的不便道歉,并且麻烦我自己操作解绑,并承诺给出一些优惠券作为补偿,完全像一个真正的客服。

优惠券其实并不重要,我也的确曾深受会员自动扣费其害,但我还是选择了体谅,因为我自己当时的工作也有类似客服的部分。取得我的谅解后,对方解释道,这个扣费会在我名下的任意账户产生,因此解绑需要转接电话到专门处理这次事故的某银行的 “vip 客户经理”。

也正是这位客户经理,让我度过了毕生难忘的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

和同事知会了一声之后,我开始在办公室的茶水间插着耳机通话,用手机上操作各类我之前都没怎么用过的金融软件。因为打了招呼,没有任何同事来打扰我。

首先,他告诉我,平台会从我名下的任意账户扣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需要把自己名下所有账户的存款,都转入到对方提供的核对账户中进行清算核对,转入的钱款会自动返还。

《巨额来电》剧照

“你先转一块钱到这个账户试验一下,哎,你看返回来了吧。”

由于我的一些账户无法一次性将钱款全部转出,他便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极有耐心地隔着电话指导我,开通了一系列自己从未想过的贷款,目的是补充那些无法转出的钱款,让转入他账户的金额与我账户中的总金额相匹配。

后来我清点自己的转账界面,它们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卡、微信钱包、支付宝,以及因为网银转账限制而进行的现金转账,在京东、美团等一系列平台上特意为此开通的贷款。

我还记得对方在电话中模仿正规流程的细节:强调通话录音,和我报了工号,每一次转账都提供了一个所谓的服务码用于返还手续费,甚至还表示如果觉得麻烦,可以去附近的银行办理。

六小时间,我一步一步把自己名下各个银行账户的钱,一笔一笔地转出,银行卡里转不出的钱就用贷款的形式垫付。因为操作繁琐,我俩的对话一直持续到了下班时间,直到确认了刚毕业的我,实在没办法开通更多的账户进行贷款,他才最终主动提出 “业务完成了”,挂断了电话。

折腾了一下午钱之后,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给妈妈打电话时吐槽自己的遭遇,我妈的情绪逐渐从迟疑变得激动,她断定我被骗了。我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个结果,试图争辩,直到在对面的一阵沉默中爸爸接过了电话:“听我的,去报个警吧。”

我用所剩无几的理智思考了一下,晚上打车去了派出所。

“你咋就能相信呢?”

第二天凌晨当我坐在派出所时,脑子还是懵的,甚至都说不清自己到底转了多少钱出去。警察看了看我身份证登记的大学地址,安慰我说,“不丢人,还有北大教授被骗几百万的,你这算小数目。”

其实那时候我还抱有一点希望,万一不是骗子呢,万一对方能像描述的那样在 24 小时之内把钱自动返还账户呢?但就在我描述完整个过程后,警察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彻底浇灭,“肯定是骗子了,去做笔录吧。” 末了还是忍不住看了我一眼,“你咋就能相信呢?”

我在派出所花了两个小时来复盘自己做出的蠢事。

仔细回想,可疑的海外电话号码、典型的南方口音、解绑一个会员要求的清查账户…… 每一个都是非常明显的漏洞。我也曾在打电话时提出疑问,你们怎么能直接从我的银行账户里扣钱?这和我名下的其他账户有什么关系?

但对方准确地抓住了我的几个弱点:

第一,我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每次对方用似是而非的话术周旋时,我都好像没懂,但又好像懂了,却没有在这些似是而非的地方深究下去。

第二,潜意识里对权威的盲目服从。稀里糊涂中,我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搞明白,但对方能准确说出我的订单信息,知道我有签证经历,这让我觉得,掌握我信息的,可能是更大的权威机构,因此清查账户的需求,似乎也变得合理了起来。

第三,我怕麻烦,也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从 “客服” 给出期限,要在下一次扣款前解绑服务开始,我已经不自觉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如此那就现在顺手办了吧”。后面的 “vip 客户经理”,则话里话外透露出一种情绪,“这件事也给我们造成了麻烦,让我不得不处理这种工作”,“哎,我为了处理这个事情也在加班”,仿佛他也是被牵连的。正因为如此,中途好几次掉线掉得让我崩溃,我仍然再次接通了来电,并在他的 “鼓励” 中,不断地下载、注册新的软件。

这种一同被牵连的感觉甚至产生了奇妙的 “共情”,导致在结束漫长的通话之后我还礼貌地挂断了电话,并友好地和对方说了一句 “你也辛苦了”。因此在妈妈提出我是被骗了的时候我还不死心地反驳,“如果这么耐心还是骗子的话我也认了。” 直到我妈发出疑问,“他图的就是你的钱啊,他不亏啊傻孩子!”

“受苦受难兄弟们”

报案的时候,警察坦白地说,由于用的是境外虚拟的号码,钱款又转移极快,这种案件破获概率很小。

“就当交学费了”,这是许多人跟我说过的话,也是后来我反过来安慰别人的话。那一次后,我见过太多跟我一样受害的年轻人了。

报案的当天晚上,我开始在微博搜索电信诈骗。

输入关键字 “天猫代理服务” 之后,我毫不费力地在电信诈骗超话找到了大部队,发现这并不是个新套路的时候内心竟然没有觉得非常意外。

我曾在各种场合看到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这个词能张口即来,但真的切身经历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电信诈骗。忍着内心后悔、愤怒又委屈的情绪,我尽量完整地在超话里复述了自己被骗的经过作为警示,于是我这个只有不到 20 个粉丝的小透明头一次自己的微博下面见到了一百多条评论。

顺着一条评论,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名为 “受苦受难兄弟们”,里面的成员都是中了同样套路的骗术。

进群的时候,一个温州姑娘刚在群里宣布,自己要穿着 “62 万的裙子” 去警察局报案,七嘴八舌里发现 “难兄难弟们” 不乏名校毕业生,遍布各大专业及行业,但面对这一段遭遇表现出的却是相同的无能为力。

群人数在一周之内从三十人涨到了一百多人,每一个新加入群的人发言经历了义愤填膺、怀疑人生,到每日一问何时破案,再到归于沉寂。受骗金额从几千到六十多万,一群散落在全国各地互不相识却遭遇相同伤害的年轻人试图抱团取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安慰,或不怀期望地等待着这一团伙某一日的告破。

数字原住民?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在最初厘清情况后,顾及我的心理压力就再未对我提及此事,尽管我知道这段经历我们都不会忘记。我自以为学习了那么多知识,足以保护自己在这个世界行走,独当一面,但实际上自己只是别人眼中的一张白纸。

在被骗的第二天,除了报案,我立刻重新办理了所有的银行卡,好像这样就能让自己清洗掉一些自己的幼稚和愚蠢留下的痕迹。及时还清贷款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还会对接听陌生电话和操作网银的转账页面怀有恐惧,并且因为这笔不小的财产损失而对父母抱有愧疚。

在报案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还会忍不住自己来回复盘事情的发生过程,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消化,问自己错在哪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折磨。

也有人被骗后把愤怒转移给了店家,指责他们泄露了订单信息和个人信息,而店家除了发短信以示提醒以外,似乎也再无动作。如果硬是要追究下去,是店家的错?平台的错?还是盗用信息的犯罪分子的错?在这些指责显得无力苍白后,我只好再次将懊悔指向唯一可控的变量 —— 自己。

可又是什么让犯罪分子得到了我的信息呢?我不知道。但是生活要继续,吐槽着自己在网络和大数据下已经是没有隐私的 “透明人”,我只能继续使用这些平台和产品,提心吊胆地输入了自己更新的信息。

然后骂骂咧咧地挂掉传来机械的电子音的骚扰电话。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