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就是买白马!

这几天高考分数公布,高考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填志愿,这周上海出分,有个长辈的小朋友分数不错,考上复旦了,我也替他高兴,周四一起吃饭商量报志愿的事,提炼了一些基本原则,一起分享一下。

填志愿就是在三个核心要素之间进行取舍:城市,学校,专业。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老师。

城市与学校是最大的行业基本面,专业选择是个股 alpha,别想着重组股的思路,踏踏实实白马抱团去,随大流就是最大的确定性。

1)城市

城市的选择肯定是要优先去大城市,大城市在实习机会、拓展眼界等方面的优势就不用说了,重点关注人口流入的各主要城市,尤其是还有实质性落户门槛的,这就是寻找增长角落,当前有些一二线城市的高考录取率性价比真心高,人们往里面挤的很有道理。

举个例子,上海去年有个重要的变化,对上海本地四所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放开落户,包括复旦、上交、同济、华师,上海是打分落户,一般本科毕业生很难拿到足够的分,放开就意味着报考这些学校能拿到上海户口,就算毕业后觉得房价太高了不想待下去,也可以离开,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并不是说都要往北上去挤,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就是各种大城市越来越强,有人口流入的新一线、二线城市都是有增长潜力的地方,对于那些有核心院校的重点城市,都可以看好,同等学校优先选重点城市 > 同城优先选重点院校。

2)学校就是:985>211 > 其他

在 HR 的眼里,一份简历上面的毕业学校,除了那些说出来全国人都知道的学校外,就分成 985、211、其他三类。现在有个新说法叫做双一流,其实本质内核还是相似的。

这里面有例外,比如上财、央财这一类财经类学校,虽然不是 985,但是在金融领域就业的竞争力是胜过大部分 985 学校的,分数线也不低。

论性价比,在没有特别专业偏好的情况下,本科生优先选择有历史传承的,在当地有明显校友优势的,综合性大学。

3)专业

专业放到最后聊,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很多人在参加高考的年纪,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对这样的朋友来说,不如把城市和学校的优先级放在前面。

关于专业这个事,重点提一下技能与兴趣。

很多学校会在学生入学后,提供转专业和修双学位的机会,建议大家综合搭配下,要么主修技能 + 辅修兴趣,要么主修兴趣 + 辅修技能,别偏废。。。我一个师姐本科金融,辅修历史,就是因为兴趣。

如果自己有特别的专业兴趣,可以追求自己的专业,别忘了把求职技能点给点齐备了,科技树歪了后面才是真的麻烦。英语文学找金融工作,真的贼难。。。

清华大学 2021 年转专业报名人数最靠前的专业,排名第二的社会科学实验班是包括经济学的,这个用脚投票的结果,说明了现在最热门的还是计算机、经管这一类专业。

image

热门专业的报名人数大于计划招收人数,转专业不是随便转的,需要努力争取机会。转不了,就想方设法搞个合适的辅修。

如果自己实在没想清楚学什么,就参考我们以前发的 A 股行业薪酬排名,往热门行业去选。

2

这是大类行业的分布,还不够细化,对着高速成长的赛道选专业也是一个方向。

对多数人来说,城市、学校、专业无法同时选到最优的选项,我在复旦小朋友这个交流里面,核心的分析就是在专业选择上,究竟是选经济,还是选新闻,还是选国政,分数要求都差不多,兴趣偏好也差不多。

我明确建议他不要选管院,因为很可能去到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这两个专业里,不太容易跑出来,大部分人是需要酒精考验和人情摧残,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这两个事干好的,而且大部分人也干不好。

我还给了一个重要建议是学学数双,有条件学数双的话,一定要坚持,飘过也是过,数学是思维方式,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入,我当年就是被人劝退了,想想真是不应该,最后几名飘过又能咋滴,北大数学都是韦神这样的人,我就是普通人,敢来学已经不错了。。。

如果数学双学位学习吃力,在本科时间里尽可能完成一个技能型职业的储备,比如编程、法学、会计,这些都是有证书、课程可以自己直接上手的,学校拦不住你,可以纯靠自觉。

能吃家庭福荫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是要自己去把科技树点满的,那个科技树就是你走入社会的套装,任何时候想明白了再出发都不晚,找到自己合适的科技树,点满了,再面对社会的急风大浪。

有时候,科技树点错了,父母朋友想帮你都帮不了,这才是真的难。最后,再次祝福下考上复旦的小伙伴。

来源:搬砖小组 微信号:banzhuanxiaozu

看不见的战争:人类隐私攻防战

别看 1984 年出生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个年轻同志,但是,面对和自己爸爸一个年纪的其他大佬,小扎是敢于硬刚的。

马克・扎克伯格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这两位百亿富豪的冲突,是美国科技圈的吃瓜流量担当。早年马斯克的 SpaceX 发射失败,把 Facebook 的卫星直接弄爆炸了,小扎很抱怨,马斯克很记仇。

后来,小扎极力支持人工智能,马斯克极力讽刺,发了条推,“小扎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非常有限”。再后来,凡是小扎和 Facebook 出负面消息,推特顶流自媒体马斯克老师一定亲自跟进,不仅注销自己和公司的 Facebook 账户,而且逢人就说,Facebook sucks!

最近,小扎又和年长自己 24 岁的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干上了。

01

iPhone 发布之后,世界的改变是广泛而深刻的。智能手机、即时通信、移动支付、打车外卖…… 但是有一项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改变,知道的人却不多:智能手机的出现拯救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把他们从亏损甚至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终于开始盈利了。

你没看错,2007 年之前,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要么长期亏损,要么微利支撑。当时全球互联网热情已经尾声,投资人的钱烧得差不多了,除了少数幸运儿,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举步维艰。而 2007 年之后,形势急剧扭转,背后的秘密在于 —— 个性化营销。

互联网初来乍到,用免费颠覆一切。但是总不能用爱发电吧?访问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器采购越来越烧钱,互联网怎么赚钱?大佬们想到的第一条路径,就是广告。

广告是一门很老的生意,也是商业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就拿当时的中国来说,最成功的广告是这两个方向:向上和向下。

向上,抢夺央视标王,比如步步高、爱多,一夜天下知,全国抢破头。向下,去农村猪圈的墙上刷广告,比如红桃 K、生殖医院,猥琐发育,闷声发大财。两条广告路线上的品牌都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和这两个方向比,互联网广告就是个小弟弟。登陆三大门户(新浪 / 搜狐 / 网易),首页正中间就是一个广告位。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广告位和电视、猪圈墙本质相同。但是,全球互联网用户还非常少,因此互联网广告价值也很小。

广告金主挥金如土,但是也有说不出口的痛点。那就是传统广告界的那句老话:

我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是我永远不知道是哪一半。

你斥巨资 1000 万拿下一块 1 亿人都能看到的广告位,打上剃须刀的广告。但是,女士又不用,你让她们看剃须刀广告,不就是浪费了一半广告费吗?于是,就有广告金主开始思考,有没有只针对 5000 万男士的广告位,价格便宜点,我出 500 万或者 600 万?如果能分的更细就好了,去掉嘴上没毛的小孩,我只要向那 1 亿人中的 3500 万个臭男人广告,价格嘛,400 万成交,怎么样?

个性化营销,应运而生。渐渐我们发现,在互联网上,同样是展现广告的地方,男人看到汽车,女人看到口红,这样,一块广告牌就变成了两块。还可以更细,让中年男人看到植发,男孩看到球鞋,少女看到衣服,妈妈看到奶粉……

互联网公司的秘诀在于,弄清楚,屏幕后面的人是谁,是男是女,多少岁,有没有孩子,住大城市还是小乡村…… 再根据这个用户画像,给你定制广告。

但是,这一切在 PC 时代,空有理论,却无法落实。毕竟,PC 介入我们的生活不够深,我们留在 PC 上的数据太少,另外,PC 和人不是一一对应。一个家庭一台电脑,一家人一起用,你怎么知道今天登陆的是爸爸,是妈妈,还是孩子?

但是智能手机时代,个性化营销彻底爆发。衣食住行娱乐,逐渐全部和手机挂钩,而且每个人一台手机。这下,谁都跑不了了。

其实,这本来是好事。精准投放下,企业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在电视时代,中国品牌只能被跨国企业吊打,比如当年的快消品之战,本土品牌全军覆没。但是这些年,中国初创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一个原因要感谢数字经济。

可惜啊可惜,用户的画像越精准,个性化营销的利润就越高。当数据成了生产力,当 “隐私 = 利润”,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人类再也回不去了。

02

Facebook 最早的数据分析师,杰弗里・哈默巴赫尔 (Jeffrey Hammerbacher) 有过一句犀利的吐槽。

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

这些年,APP 们想要获取的隐私数据越来越多。

要看你的位置,让我看看你平时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每晚住的房子,是富人区还是贫民窟。翻开 web 痕迹,让我看看你浏览什么,喜欢看美女,还是看球。打开相册,算一算你一年旅行几次。跟踪你的亚马逊或者淘宝,记下来你平时买什么。千万别小看短信权限,我可以筛选出所有 955XX 的银行短信,这样你的工资、存款和流水就一目了然。通信录和微信好友是个好东西,可以在我的数据库里画出一张巨大的社交网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常和优质的人联系,往往你也优质,你常和沉迷赌博、不务正业的人联系,那大概率你也不咋滴。

OK,现在我知道了,你是男性,26 岁,月收入税后 1 万 2,白天在上海最好的办公楼,晚上在老破小改的长租公寓,养了条狗,衣服只买 100 块以下的,中午和同事去 CBD 大餐厅吃优惠的商务餐,晚上点不超过 30 块的外卖。哇,但是,深夜在直播间给小姐姐刷礼物却是大大方方。

互联网公司比你自己更懂你。

适合推送给你的广告是手游游戏,爽文小说 APP,消费金融,球鞋,最新款的数码设备,打折的狗粮。再记录一笔,试一试偶尔给你推推植发和白酒,看看效果。

既然互联网公司惦记你手机里的隐私信息,那么必然有黑客和黑产惦记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库。由此催生出一个巨大的隐私贩卖市场,除了卖给房屋中介、教育培训搞电话营销,基本上所有的隐私信息最终都会落入诈骗犯手中,他们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个诈骗剧本,要么冒充淘宝客服为你上周买的葡萄酒退货,要么冒充执法者说知道你 XXX 的秘密,最狠的是网恋杀猪盘,根据你的数据捕获你的孤独,先骗感情再骗钱。

总之只要掌握人类的隐私,每个现代人都是砧板上待宰割的鱼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一样产品是免费的时候,你就该想想,是不是作为用户的你才是产品本身。

智能手机时代,依靠海量的用户隐私数据,曾经举步维艰的互联网公司,终于赚的盆满钵满,到今天,数字广告在所有广告的占比已经在一半以上。当没人再用钱包,小偷和劫匪的确少了,但是网络诈骗,取而代之,正在成为全世界最有破坏力的犯罪行为。

03

几年前,我们聊到硅谷,赞扬他们是勇于改变世界的英雄极客。这才过去几年,现在我们再聊硅谷,往往把他们和历史上的石油通讯银行大亨等垄断者放在一起。

类似的变迁,在 Facebook、谷歌和苹果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人生若只如初见。

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扎克伯格是陪乔布斯散步、吃饭的忘年交好友。

一直到 2014 年,为了专注对抗安卓的挑战,库克还亲密地称 Facebook 是 “合作伙伴”。

但是,随着 Facebook 广告帝国越来越庞大,双方的关系逐渐剑拔弩张。

2017 年,有关隐私安全的问题,库克和小扎特意约到一起面对面聊过,但是已经话不投机,没用,关系反而更僵了。

第二年,Facebook 剑桥丑闻爆发。未经用户知晓和同意,Facebook 擅自将百万用户个人数据,给到剑桥分析公司用于政治广告分析。痛打落水狗的不仅仅有马斯克老师。库克被记者问到,“如果你在扎克伯格的位置,会如何应对 Facebook 的隐私问题”。库克的回答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我压根就不会让公司落入这样的处境。”

同一年,苹果推 iMessage 群组视频聊天的社交新功能,这等于杀进了 Facebook 的社交老巢。发布会上,苹果介绍新引入的隐私工具,旨在限制应用程序收集个人数据,在演示如何阻止数据收集时,已经毫不避讳,直接选择 Facebook 作为演示对象。

在硅谷,苹果觉得自己是做硬件的,高人一等,这种优越感举世皆知。库克经常不点名、隐晦地批评某种免费社交产品的商业模式,结尾,在大家欢乐的气氛中,补刀一句,“大家都知道我在说谁哈”。观众笑得更欢乐了。只有扎克伯格表情尴尬,心里想着,XXXXXX,你怎么不直接报我身份证号码?

根据华尔街时报的报道,扎克伯格私下向下属放过狠话,Facebook “需要给苹果和库克一些苦头”(inflict pain)。

在今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扎索性挑明了:“我们越来越将苹果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照理说,一个做社交,一个造手机,这是两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

不过,小扎有一点回击,还是很凶悍的。他说,你苹果总拿我说事,可是你自己呢?我们都知道 Google 每年要给苹果几十亿美元,只是为了保证 iOS 自带浏览器 safari 的默认搜索引擎是 Google。你帮帮忙好嘛,免费使用、收集用户数据再做个性化营销的始作俑者,就是 Google 啊。

04

隐私重不重要?

你肯定听过小扎买房子的故事。除了自住的一套,他把四周的几套也买了,只为保护自己的隐私。

当然,我不觉得,互联网巨头就一定是恶人。互联网模式,本来就是我们让渡一部分隐私,来换取一部分便利。但是,交换应该是公平的,对等的,透明的,你的索取不能超过我的许可,你的权限不能超过我的底线。但,现如今,天平的这边是上天遁地的互联网巨头,天平的另一边是形单影只的个人。

在隐私安全这个问题上,面对一个明显失衡的天平,操作系统应该站到用户这边。

2021 年 6 月 2 日,鸿蒙 HarmonyOS 2 正式发布。和发展了十多年的安卓、iOS 相比,鸿蒙太年轻了。但是年轻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利益纠葛,从一开始就站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在隐私安全上,首先,鸿蒙在应用层面构建了纯净模式,开启后,装进手机的只能是安全可靠的应用,防止用户被诱导下载来源不明的应用。当然,用户有选择权,但是为了安全,我建议打开。

说一下我自己是怎么用的。一直有一个头疼的问题,老年人看不清,互联网公司又套路深,动不动就跳出来 “下载 XXAPP,观看体验更佳”,“系统显示您的手机垃圾过多需要立即清理,请下载 XX”。爸妈一台新手机,几天时间就装满了五颜六色、功能重复、来源不明的 APP。给爸妈的手机打开纯净模式,很有必要。

有关权限,鸿蒙按照最小权限原则管理,APP 只能申请和自己核心功能相关的权限。摄像头,麦克风,位置等敏感权限被访问时,立即弹出实时提醒。

安卓和 iOS 是十几年前为智能手机而生的系统。但是,鸿蒙立项的时候,是面向物联网环境。

在隐私安全上,物联网和智能手机比,有哪些不一样?

显然,物联网环境复杂得多,在这场隐私攻防战中,敌在暗,我在明,每个薄弱的环节都要严防死守。其实,黑客圈把物联网设备称作 “肉鸡”。2016 年,Mirai 病毒凭借 “password”、“123456” 等 60 个通用密码,就把全美国物联网设备撸了一个遍。在微观上,可以劫持你的摄像头,窥探你在家里干什么;在宏观上,可以发动 DDoS 攻击,搞瘫服务器,当年亚马逊、Twitter、纽约时报网站都中过招。

你看,物联网,和手机完全不一样。现代人,眼睛长在手机上,每小时要点亮屏幕十几次,如果手机有什么异常,你马上就会发现。但是散落四地的物联网设备,比如智能门锁,摄像头,智能电视,你可能好几天都不会触碰一次,即使它们被黑客劫持了,你也不会察觉。不讲武德的敌人这下有了偷袭的条件。

针对物联网的新环境,鸿蒙构建全栈安全体系。简单来说,就是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设备上,正确地使用数据。

众所周知,三百六十行里,最有哲学思辨精神的职业恰恰是保安,因为保安的工作就是哲学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为隐私安全的看门人,鸿蒙分布式安全的设计哲学,也是终极三问。

是不是正确的人?密码太简单,黑客用 “password123” 一试就进来了,这不行;密码太复杂,我记不住,整天把主人锁在门外,岂有此理。显然,时代需要又高效又安全的解锁方案。指纹、3D 人脸解锁已经普及,但是,敌人的武器也会进步,这要求我们的防御也要不断升级。万物互联构成的超级终端场景下,鸿蒙再加码多设备协同互助认证。我举一个例子,让手表和手机协同认证,当两个设备在一起的时候,刷脸就能登陆。但是如果不满足,系统就会上个心,不让 “人” 那么轻松进来。

image

图:打开多设备协同

是不是正确的设备?鸿蒙系统下的物联网可不是 “肉鸡”,HarmonyOS 对所有的智能设备进行了分级,并定义好每个级别设备需要具备的安全能力。要加入 HarmonyOS 超级终端必须参加一场 “高考”,通过严格标准筛选后,才获取设备合法的身份凭证,才能加入超级终端。这还没完,运行过程中, HarmonyOS 还会检测设备的安全状态,如果某个设备被攻击或破坏,则会被立刻退出超级终端。

是不是正确地使用数据?鸿蒙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保护,并与设备的级别进行匹配,只有满足安全等级要求的设备才能访问相应安全等级的数据。未经用户授权,高安全级别的数据不能流向低安全级别的设备,低安全级别的设备不能控制高安全级别的设备、也无法访问高级别设备中的高级别数据。我给你打个比方,鸿蒙里设备和数据的关系,参考了华为这家公司的行政管理办法,每个级别的员工只能访问和你工作、职责相匹配的数据。什么?你要跨部门看数据?或者看上一级部门的数据?不行!除非获得 CEO(类比到手机系统中,就是作为用户的你)亲自批复同意。

最近,我经常感慨,时代发展太快了。仔细想想,智能手机出现一共才 14 年。

十年前,我们关心,系统流不流畅,手机发不发热,这些 “看得见的问题”。十年后,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很少被谈起,但是,几乎每场科技圈的发布会都要讲隐私保护,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 “看不见的问题”。

隐私安全的攻防战,PC 时代,不突出;智能手机时代,人类觉醒并反击;在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伴随万物互联,设备和网络将更深地介入你我的生活,隐私安全的战斗看不见,但是却一定会更利害更激烈。

向前看吧,我们向往大海的浩瀚,也应该警惕大海的危险。在这场有关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去回答时代最关心的问题,去和用户站在一起,那么即使路途再艰辛,也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来源:衣公子的剑 微信号:yigongzidejian

人体有哪些有意思的进化残留?

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体是哪一个?是米开朗琪罗手下的“大卫”?还是达·芬奇笔下的“维特鲁威人”?又或者把眼光放到现代,从现代训练科学的健美运动员里找一找?

很遗憾,就连现代审美所追求的八块腹肌也是进化过程中残留的产物。

那种结缔组织分隔的肌肉特征是鱼类普遍拥有的特征。陆生脊索动物的大部分肌肉都不会出现分节的现象,但是在腹直肌上,这种“遗迹”依旧存在。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整个智人物种当中都没有哪个个体能算得上完美。“完美人体”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即使是自认为最高级的人类也充满了缺陷,这是让完美主义者和神创论支持者难以接受的事实。

一般来说,想要了解历史就必须寻找文明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遗迹。但想要了解进化的历史,我们倒不需要去荒郊野岭中寻觅,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就可以了。无论身体形态还是生存方式,人类都显得与众不同,被通俗地认为是一种高度进化的高级生物。尽管如此,我们的身体里还是保留着很多器官“遗迹”,每一个“遗迹”都与进化相关。

这些“遗迹”中有一些早已耳熟能详。例如阑尾,我们第一次从父母口中知道它的时候,它的身上就已经被贴上了“无用”“多余”的标签。阑尾位于盲肠的后端,原本是哺乳动物用于消化植物纤维的器官,后来因为食性的转变而渐渐失去了地位。

又例如人的耳朵,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进化“遗迹”,出土文物之精美令人惊叹。首先是耳郭外沿残存的达尔文点,它是耳轮后上部内缘的一个小突起。它是高等动物耳尖部分。人类已经不再拥有这种尖耳朵,但却依旧保留这个部分。在耳郭的下方,我们还保留了三块动耳肌。这显然是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用来控制耳郭朝向,以便更好地警戒危险的肌肉组织。而人类的耳郭早已大变样,基本不存在改变朝向的可能,这三块肌肉也就成了摆设。很多人都无法自主控制这三块动耳肌,只有少部分人能重新领悟到技巧,用上这祖先留下的“遗产”。

接下来,让我们往面部的方向前进,我们也许能发现耳盲管——耳朵上一个意义不明的小孔。这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第一鳃弓封闭不完全的产物,它的起源比达尔文点更早,是鱼类祖先留下的遗迹。耳盲管在现代算是一种先天畸形,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也别忽视它。一旦它发生感染,就得去医院检查。除了耳朵上这些比较明显的远古“遗迹”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天天谈论却不知道它也是进化残留的器官。

起鸡皮疙瘩是我们经常出现的生理反应,可能是因为受到惊吓,也可能是因为感到寒冷。可能不太有人会主动探讨这种反应的意义,最多也就是在生物课本里记住“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人体御寒机制。实际上,立毛肌就是让毛竖立的肌肉,对于我们毛茸茸的祖先来说,受到一些外界刺激就“炸毛”是正常的。但我们人类的毛不太争气,没能够茁壮成长。很多动物都还保留着“炸毛”的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猫在恐惧时弓起身体竖起毛发,让自己尽可能显得体积更大。

而人比这些动物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高级情绪,起鸡皮疙瘩的原因也并不局限于恐惧。起鸡皮疙瘩可能是因为读到了小说里让人感同身受的绝妙句子,也可能是因为听到了一段让人惊叹的旋律,这些显然都与恐惧无关。立毛肌的反应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寻这些高级情绪的起源,毕竟起鸡皮疙瘩也是自然反应。另外,还有一些多余器官的存在能直接驳斥神创论支持者。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耶和华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尘土捏出了一个男人,并赋予了他生命。之后上帝又觉得一个人太孤独,于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女人。如果故事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男人为什么要有和女人类似的哺乳器官?是因为上帝亲力亲为哺育后代,还是上帝对乳头有什么特殊的癖好?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反神创论者达尔文也没能很好地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他只提出了一个猜测,认为从前哺乳动物是双亲同时哺乳后代,后来才因为某些原因才让雄性的乳头退化了。实际上男性生来拥有乳头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发育的缺省性别是女性。这种性别决定机制就来自我们所熟悉的X、Y性染色体。胚胎发育的前四周是没有性别之分的,一律按照X染色体的基因编码发育。而乳头、乳腺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的,所以这个时期无论男女,都会无差别地长乳头。

直到第五周开始,胚胎才开始形成性腺器官,但这仍旧是没有性别分别的。第七周的时候,Y染色体上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得到表达,性腺开始发育成睾丸。如果是没有Y染色体的女宝宝,则要等到第13周的时候性腺才会按照默认的女性性别发育成卵巢。简单来说就是乳腺乳头的发育在胚胎性别分化之前就完成了,所以即使乳腺对于男性来说无用,也不方便后期删除了。这也说明男性的乳腺不是一个退化的器官,而是一直保持着青春期前的未发育状态。如果受到雌性激素的刺激它依旧能发育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哺乳器官。

人类胚胎的这种发育机制也许是为了提高发育效率,毕竟节省了胚胎发育的时间能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是这也会带来一些很明显的缺陷。男性的睾丸虽然位于阴茎附近,但是连接两者的精索却在腹腔里绕了一个大圈。这导致了男性更容易发生疝气,部分肠子有可能落入阴囊里,造成巨大的痛苦。其原因就在于人类远祖们的性腺长在较高的位置,比如鲨鱼的性腺就长在肝脏附近。人类胚胎早期形成的性腺也依旧是这样,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女性的卵巢还是男性的睾丸,位置都要更靠下。因此,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性腺是不断下移的,就像重演进化一样。

对于女性来说卵巢只需要下移至下腹,而男性的睾丸则要下移至腹腔以外,这个过程难免会出现差错。有很多种因素都会导致男婴的睾丸在胎儿发育完成时仍没有下移至阴囊内,这种疾病被称为隐睾症。他们藏在体内的睾丸会因为环境温度过高而难以正常产生精子,且比正常睾丸的癌变率高出几十倍。如果胎儿还伴有尿道下裂,以及性激素异常,就还很可能被当作女孩抚养长大。然而,正常发育的睾丸也不见得就是完美的。由于睾丸要穿过体壁薄弱区域下降至阴囊,这一过程不仅让精索绕了耻骨一圈,还给体壁留下了一个脆弱的突破口。当腹压上升,肠子就有可能突破薄弱的体壁,落入阴囊内。导致腹压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小孩子的哭泣、咳嗽。而成年人则会因为年龄增加体壁变薄而逐步变得易发疝气。临床上除了只有男性会患阴囊疝气之外,男性腹股沟疝气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女性,比例大致为12∶1。

鱼类祖先们还联合我们的两栖类祖先送了一个打嗝“大礼包”给我们。这里的打嗝可不是吃饱喝足排空胃部多余空气的那种打嗝,而是不由自主的肌肉痉挛式的打嗝。我们继承了鱼类祖先控制呼吸的膈神经,又从两栖类祖先那里继承了呼吸时关闭气管的反射。鱼类是用鳃呼吸的,而鳃位于颈部附近,因此控制呼吸的膈神经遵从就近原则,从颈部发出。到了两栖类,它们已经进化出了肺部,可以在陆地上呼吸生存。

可是两栖类的幼体依旧离不开水,并且还存在一个鳃和肺共存的阶段。例如蝌蚪,在变态前基本用外鳃呼吸,但它又同时拥有肺,膈神经在控制呼吸时必须让气管闭合,才能保证水不会进入肺部。这种保护机制传给了人类,可是人类已经没有了鳃,当这种保护机制被激发的时候,就会出现打嗝的现象。从鳃到肺,膈神经控制的器官下移了不少,可是神经的出发点还是在原来的颈部。

这就意味着连接颈部与肺部的膈神经会蜿蜒曲折,神经纤维也很长,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打嗝。

如果说颈部与胸腔距离遥远,拉一条长神经也还算可以谅解,那喉返神经可能会突破你的认知底线。喉返神经从脑部发出,连接颈部的大量结构,主要控制咽喉的运动,包括吞咽行为和日常发声。按理来说从脑部到咽喉路径很短,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差池吧。可实际上我们左右两侧的喉返神经都走了令人惊讶的弯路。右侧的喉返神经要向下绕过颈动脉,而左侧的喉返神经更甚,向下延伸至心脏附近,绕过主动脉再返回喉部,这也就是喉返神经的名字由来。

这种匪夷所思的布局依然离不开我们的鱼类祖先。我们的喉返神经在鱼类那里属于第四迷走神经分支,位于第六动脉弓之下,神经与动脉二者互不干扰。可到了陆生动物这里,第六动脉弓退移至胸部,而喉返神经还得乖乖地从它下方绕过,于是就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人类应该庆幸脖子短,喉返神经还算没有绕太长的路。看看那长脖子的长颈鹿,它的喉返神经足足4.56米,恐怕是最遭罪的动物了。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又恰巧看完了这篇文章,那很抱歉,这篇文章给你心中埋下了刺。其实,尽管我们总是标榜自己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奇迹,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高等级生物。但残酷的现实依旧提醒着我们,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条鱼、一只蛙、一头兽。我们再走百万年也还是进化的产物,虽然我们的功能更多更复杂,但进化过程中留下的隐患也会更多。

冰岛中文

在遥远的冰岛,中国人很稀罕,所以我的来访极受欢迎。一对青年夫妇兴冲冲把我请到家中,因为他们竟然会讲中文。

开始他们有点紧张,所以先说英文。几年前得到一本学中文的小书,还有一本《汉英辞典》,便开始自学。如今已经学得不错,可惜没见过中国人,只能自己对话。今天总算有了机会!对,他们还取了中文名字,小伙子叫王老龙,姑娘叫张小凤。

王老龙先开口了:“先生吴,请你欢我们的迎!”

我睁大眼睛,半天没眨一下。—— 他说的是什么呀。正在这时,张小凤也开口了:“我们真愿意被你碰上,非非常。”

我还愣着,王老龙更来了精神,“一个人的中国足足奇怪了冰岛,所有人的冰岛欢严重的迎对中国,多么多么。” 当他们满意地微笑,我才来得及惋惜地想了一下:只凭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他们学偏了,学成了稀奇古怪的 “冰岛中文”。

他们意犹未尽,非要和我做中文对话。我急忙用英语谦虚地说:虽然是中国人,可我讲的是方言。能不能由他们对话,我来听。想了一下,他们告诉我,来一段 “爱情对话”,就有声有色地说开了。

“啊,王老龙。”

“呀,张小凤!”

“请你被我爱。”

“请你被我爱也。”

“你是我的甜心,非常。”

“你岂不是更一个甜心,非非常。”

“天涯海角,那感情让我们万水千山。”

“天涯海角,万水千山!”

他们说得如醉如痴,我却听得稀里糊涂。这天涯海角的冰岛中文,真的把我抛进了万水千山。我还在发呆,他们又要讲一个关于冰岛的美丽传说。
“一个时代以前的长长,” 王老龙先开始了,“很多冰是冰岛的未来。这里是一个太阳火,燃烧七根光线给地球。一个父母属于十个儿童,鱼的生活从天到夜幸福很。各孩子发现一甜心,你被爱我每个别人……”

王老龙洋洋洒洒,把我抛入云雾之中。终于,张小凤兴奋地做了收尾:“冰变化了大海,人变化了冰,冰里的房子房子上的人,被太阳猛烈燃烧。…… 一个时代以前的长长,很多冰……”

讲完以后,他们满意地对视,然后又看着我。我几乎被感动了,不是被那个听不懂的传说,而是被两个沉醉于冰岛中文的大儿童。我为他们惋惜:苦学多年,却学成了荒诞不经的语言。但说到 “用处”,他们却明确地点头。

“对谁讲这种语言呢?” 我不解地问。

“不对别人,” 王老龙也说英文,“只对我们自己。”

“你们自己?”

“对呀,” 张小凤说:“在家里,我们经常讲中文,很有意思。在外面,就更好了,我们对话,外人听不懂。有时候,在旅行中,我们互相表达感情,说得非常感动,几乎要哭了,别人却不知道我们说什么。”

听着,想着,我忽然间悟到:这不是一套错误的病句,而是一种新语言 —— 地球上五千种语言之外的新语言。尽管它只属于两个人,却具备语言的全部功能:描述概念,传递思想,表达感情……

分手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真挚地用全新的 “冰岛中文” 向我告别。

王老龙说:“先生吴,我们高今天的兴,很严重。”

张小凤说:“你被我们抓住了朋友,已经。”

王老龙说:“我和我的糟糠,宁愿再做美饭喂你。”

他们还说:“你不许不再来慰问我们。俺乃朋友,每一口别人。”

我走出他们的家门,一边招手,一边试着说:“俺高自己的兴,多么多么。严重的愿意被你们抓住。做美饭喂我吧,那感情让我们万水千山,非非常。” 他们满意地笑着,一面使劲挥手。

我开车走着,一句句回味着刚才的对话,心头飘满了崭新的东西。我计划再来拜访他们,并决定拜他们为师。凭着我的语言功底,我一定能很快学会,成为这个世界上会说 “冰岛中文” 的第三个人。

来源:豆瓣

资中筠:追忆许渊冲学长

许渊冲先生仙逝!关于这位译界奇人,翻译泰斗,流传的事迹已经很多,我只是读者之一,读到过他回忆西南联大的文章和少量译作,轮不到我来说什么。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是最后获得他赠书的人,因此心绪难平,书以誌此奇缘,并代祭文。

   六月初我忽然收到马国川君发来微信称:“昨天上午我在北大畅春园采访许渊冲先生,他说非常喜欢您的文章和译作,委托我送您一本签名书和唐诗宋词的英译本,等您回北京后,我再送过去吧”。我为之受宠若惊,正考虑如何写感谢信,应该回赠他哪部拙著或译作。谁知回京后先收到他的讣闻,后收到他的书,竟成遗作,连道谢都来不及了。造化弄人一至于此!捧着沉甸甸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看着许渊冲手书签名,面对一盒十几本诗词译作 — 从楚辞经魏晋到唐诗宋词 — 怅然、惘然,思绪不知何所踪。

   许渊冲的大名当然如雷贯耳。我与他曾无一日之雅,也没有通信联系,只有远远地心仪、敬佩,不敢谬托知音。在这里需要交代的是,我和陈乐民都常引用的西南联大皮名举教授的一句话:“不读中国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最初就是来自许渊冲先生的回忆文章。

   关于翻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过《红与黑》十四种中译版本争鸣之盛举,译者都是高手,当然见仁见智,高下很难有定论。我从那次见证了许渊冲的翻译美学的一家之言和他的自信和气势。无论如何,“翻译界泰斗”之头衔绝对是实至名归。从严复算起,中国不乏可称为翻译家之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外文翻中文。双向翻译,而且英、法两种外文,达到他这样水平的,可谓无出其右。方今常听说某人“精通”某种外文,或几种外文,实际上真正以外文为专业者深知,要真的称得上“精通”,在一定的深度上与母语一样运用自如,何其难哉!所以由外译中尚可,而由中译外,常需请以该语种为母语者“把关”、润色。杨宪益与戴乃迭贤伉俪珠联璧合的译作,即是明证。译诗之难更是难于上青天。百年来中国翻译界能为此事而达到如此境界的,毫不夸张地说,非许渊冲莫属。

   我读到几首他译成英文的诗词,既合英诗之节奏、韵律,还传原诗之神韵,有些地方匠心独具,为之拍案叫绝。听说他颇为自负,对此类迻译有舍我其谁之气概,这也是一种坦荡,他有这个底气和资格,多数人还是心服的。如今收到他馈赠的一大盒诗词译作,单是这体量就让我吃惊。最重要的大前题是对中国文学的深厚修养。每首诗都有原文,既使研学者有所依据,也要经得起识者评判。每一本都够得上专科博士生做论文的。再加以还有大量外译中的译作。在这样成就的基础上,他还下决心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尽管天不假年,未能完成,单是这雄心壮志和自信,非常人所能及。

   上个月见到母校清华专为纪念 110 周年制作的大型视频,其中历届毕业生中有贡献的代表人物或群体一一呈现,发现全部以工科为主,少数理科,基本没有文科,唯一登场的文科生是百岁老人许渊冲,对他的介绍词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却没有提到许先生另一面的贡献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这是重大的遗漏。实际上自有“清华学堂”起,无论哪个学科的无数先贤,其重大贡献是让中国了解世界,助中国走向世界。百岁老人许渊冲的出现,总算提醒世人,清华之成为大学,除工科外,还曾经是一所多学院人才辈出的综合性大学。那么许学长的最后贡献之一是为文科争光。

   没想到马国川君是最后一个采访他的,而我碰巧成为最后一个受到他题签赠书的人。这份殊荣,何其珍贵!

   谨以此小文祭奠尊敬的前辈学长。

韭菜骗局:不到十万,就能开一家网红奶茶店?

多少年轻人动过辞职开一家小店的念头?

在想象中,这是 996 重压下,一条轻盈美好的生存退路。相比于餐厅、书店、民宿或咖啡馆,开一家奶茶店往往成为创业小白的首选 —— 投资低,门槛低,没有技术壁垒,只需加盟一个现有品牌,便可一键解决多数经营难题。

而现实是,这类幻想早已被一个巨大的骗局捕获。很多经营者在加盟了一些看似正规的奶茶品牌后,遇上层层套路,才意识自己被套进了一个投资死局。在那些宣称 “不到十万就能开一家奶茶店” 的骗局背后,盘踞着的是一家家以 “套路加盟” 为诱饵的招商公司。

今天的故事来自读者王琪(化名)的投稿。他曾是一个靠贩卖创业梦想割韭菜的骗子。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诈骗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快招公司当销售。

所谓 “快招”,即 “快速招商加盟”。这类公司随便注册一个餐饮品牌,经过简单的包装,为客户编织出虚无缥缈的创业梦,便可以赚取他们的加盟费用。我在的那家公司有十几个项目,涉及奶茶饮品、炸鸡汉堡、火锅烧烤等。

这是一种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诈骗。它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批发客户信息。

很多想要创业的人会在网上搜索加盟信息。他们的检索结果中排在前列的大多不是大品牌的官网,而是一些向搜索引擎支付了高额广告费的钓鱼网站。他们一旦在其中留下了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那些网站就会把这些有创业需求的精准数据以 50-200 元一条的价格出售给快招公司。

1

图 | 搜索引擎关于 “奶茶加盟” 的检索结果

第二步:三通电话。

第二步便是我们销售部的工作了。拿到客户信息后,我们至少要打三通电话:第一通电话给客户介绍项目,发放资料,引起兴趣:第二通电话负责解决客户看完资料后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客户当地的市场情况,邀请客户来公司实地考察;第三通电话给客户安排考察时间,催促客户尽快购买到公司考察的车票。

image

图 | 销售部的话术教程

第三步:考察、签约。

考察阶段,客户会参观几家样板店。公司会雇佣大量的托,在客户过来考察时营造生意火爆的效果假象。

第四步:培训。

一旦客户缴了加盟费,他们就是板上鱼肉,任由宰割了。签约后,他们会被送到培训基地学技术。培训三天就能学完,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培训老师也都是业余师傅,公司选择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厨艺精湛,而是因为他们有推销能力,能让客户购买更多更贵的设备和物料。

这些富有亲和力的培训老师通过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快速与客户建立信任。客户不懂行,往往会对老师的推荐照单全收。那些设备和物料是公司通过代加工厂生产的,贴上商标,就被包装成了供给加盟商的 “品牌核心物料”,价格比市场上的同样物料贵了三五倍。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客户的回本难度。

第五步:售后;确切地说,是没有售后。

这种只为坑钱的模式必然会产生售后问题。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加盟达成后便切断客户与销售之间的联系,即单方面拉黑,售后服务完全交给客户部几个负责接线的小姑娘。她们声音甜美,一直道歉,也不主动挂电话,但就是不解决问题。

如果有客户来公司要求退款,法务部门便会热情好客地接待他们,端茶倒水,然后微笑告知:你告我们没有用,依照合同,我们承诺的义务都履行了,技术,选址,物料设备,无不必备,但是并不承诺盈利。退一万步,即便你历经千辛万苦胜诉了,我们也只能退你 30% 的费用,因为合同上写得很清楚,技术转让占加盟费的 70%,你店都开起来了,技术肯定学会了。一切都合乎法律。

第六步:注册新品牌,并重复以上流程。

创业的人现金流本来就少,在加盟费、设备费、物料费被一层层搜刮以后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后为了省钱只能选择位置很差的门面。

绝大部分加盟店坚持不到一年,而我们的品牌迭代更快。为了避免纠纷,我们每隔几个月就弃用旧品牌,启用新品牌,卷土重来。

6% 的诱惑

入职第五个月,我第一次萌生了恻隐之心。

那天气温极低,天上飘着雪。我从开足暖气的车里走出,在公司门口遇见一个拉着行李箱的中年女人,越看越眼熟。目光相对的一刻,她认出了我,“王经理”。我也认出来,她是前两个月签约的一个河南许昌的客户。

她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她签约后交了十多万加盟费开奶茶店。公司声称会帮她在当地给店面选址,结果只是在 xx 同城上随便选了几个门面,要么太偏僻,要么费用太高。折腾了两个多月,奶茶店也没开起来,老公还急病了。于是,她坐火车来公司退钱,还责备我怎么把她拉黑了。

当时,我内心颤抖了一下。在那之前,我只负责打电话说服客户,并不了解公司全部业务的具体细节。我尚未了解过,公司派我们吹嘘的那些话术,譬如 “包选址”、“大数据信息”、“内部共享房源商铺” 等等,竟都是空口白话的套路。

我一时手足无措,把她带到公司会客室。经理说,没事儿,我来处理,你不用管了,安心回去打电话吧。

后续处理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退款绝无可能,这是公司的宗旨。

image

图 | 奶茶加盟广告

干到第十个月,由于业绩突出,我被列为经理候选人。为了升职,我清空杂念,开始拼命打电话约客户。

经过不懈努力,我从漫长的名单里抓住了一个有意向的山东男人。

“…… 我跟您介绍一下,咱们加盟费是单店 6 万,代理 10 万。加盟费包括基本用到的所有设备,您只需要再付一个租金钱就可以了。店面我们公司帮你找,性价比最高的。”

“我这两天看了,没有合适的地方。”

“李哥,这你放心就行了。我们公司有合作的内部房源,根据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美 x 外卖热力图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比,帮你选择最合适的店面。交租金的形式由公司帮你谈,可以押一付三,由公司作担保。”

“那装修呢?”

“我们一般采用的是‘轻装修重装饰’,贴上海报,打一个吧台,放几张小桌子就行了。这个由公司帮你设计……”

一通熟练的话术攻势后,山东大哥表达出了强烈的加盟兴趣。第二天,我拨出了第二通电话,发现对方仍有疑虑。

“你好,王经理。我资料看了,挺好的,但我没有经验,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这你就放心了。我们现阶段计划在你们当地发展第一家品牌形象店,公司大力扶持,保证生意好。如果第一家店生意不好,还会有人加盟我们吗?”

“那我怎么才能拿到这个名额呢?”

“我看了一下公司的客户接待安排。这两天都排满了,你大后天来吧。你先把车票订了,发给我,我帮你把当地的市场先冻结了。”

三天后,电话那头的山东夫妇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来到了我们公司。我和商务经理一同接待了他们。男方憨厚淳朴,女方看上去没什么主意。据他们介绍,男方原本在广东打工,但家中母亲病重,孩子还小,夫妻俩便想回老家开个小店。他们在网上看到开奶茶店能挣钱,便一步步踏入了我的名单。

商务经理热情接待了他们,保证公司日后会大力扶持,确保他们挣大钱,说得夫妻俩心花怒放,当场决定把 6 万多的单店加盟改成 10 万的代理商垄断加盟。但他们钱不太够,便当场打电话四处借钱。我和商务经理始终陪着他们,等到财务都下班了,又拿着收款的 POSE 机一直等着夜里十点,凑到还差五千时,互相使了个眼色,给了一个优惠。他们感激地交了钱。

交完钱,夫妻俩带着美好憧憬离开了,还问我公司附近哪有便宜的旅馆。我说,对面就是公司的合作宾馆,不贵,一晚上一百五六十块钱。男的问,还有没有更便宜点儿的。我查了一下,说距离 500 米有个宾馆,70 块一晚。男的憨厚地笑着说,这个就行,这个就挺好。

一瞬间,我心有不安,说,我送你过去吧。男的连声说谢谢,麻烦你了。

我知道,他肯定开不好这个店,肯定会赔钱。

image

图 | 快招公司的日常

在长时间的招商工作中,我一开始以为,只有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外地务工人员比较 “好骗”。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时间久了,有了一点儿积蓄,便想回到离老家近的地方投资几万块钱开个小店。对于这类客户,只需要告诉他,你什么都不用管了,加盟以后,公司会扶持你。你只要辛苦点儿,亲力亲为,积累经验,以后还能开分店。在诱惑面前,很多人便轻易交付了信任。

但除了这类客户,还有一些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 高学历,有稳定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想开一家店作为副业。这部分客户理论上来说是不容易受骗的,但受到高额回报的诱惑,再加上他们有本职工作要做,图省事,往往也把持不住。

我猜,他们在签约前脑海里肯定有过这样的画面:周末休息日,他们一觉睡到自然醒,开着车来到自己的店铺,坐在角落里喝着员工调制的奶茶,悠然看着排队的顾客和不断增加的外卖订单。

这样的美丽幻想让他们乖乖交了钱。

还有一种是事业有成的人,四五十岁,身价上千万,不断寻找投资目标。理论上,这种人身经百战,不可能会被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甚至不一定上过大学的招商经理骗。但事实是,这样的人往往才是大鱼。他们可能会拿出几十万加盟,花上百万开店。

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们就不谈细节了,怎么装修,雇几个人,每天的剩余食材怎么处理,这类琐事他们丝毫不感兴趣。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分析餐饮行业的光明前景,用央视报道中餐饮消费的上升曲线背书,让他们赶紧拿下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省份的品牌代理,以便日后有更大的发展。只要肯下诱饵,大鱼也能上钩。

如果你要问我,这些加盟商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没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背景身份不尽相同,经历和财力也都不一样。

非要找一个的话,那大约是人性的共通点吧。我们所规划的加盟收益要远远高于市面上各类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的收益。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说过,年收益超过 6% 以上回报率的投资都是骗局。而人心难以抗拒的恰恰就是 6% 以上的回报率。

骗子们的内卷战争

入职第十一个月,我当上了部门经理,毫无保留地把我的经验教给了组员。作为经理,我可以拿到整个团队百分之二的提点。

过了几个月,员工告诉我,客户咨询同行业其他品牌的情况越来越多,货比三家,都不急于下决定了。换言之,他们没那么好骗了。我赶紧把这个情况上报领导,公司高层也很重视这个问题。

那是 2018 年,快招公司一夜间遍地开花,在我们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竟然多达一百多家。竞争加剧后,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的排名也逐渐靠后,客户资源缩水,公司陷入了空前危机。

经过讨论,公司高层决定换个打法,以参加餐饮加盟展会的方式来寻求突破。

2018 年的上海春季加盟展销会上,公司带了几个比较成功的品牌去参加。我们疯狂给客户打电话,邀约他们去参加展销会。有了会场背书,再加上现场人山人海的火爆气氛,客户的签约率非常高。

尝到甜头后,我们全国到处跑,相继参加了北京、广州、成都等等多地的加盟展会。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同行们也跟上了,谁都不傻,忽悠的客户比我们更多。

2019 年,我升为总监,带领 3 个部门,每天疯狂打电话冲业绩。在我们这个行业,业绩就是尊严。无论多累,月底表彰大会上,公司老总把沉甸甸的几万、十几万现金交到你手上时,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值了。我在公司那几年,见过一个员工最多一个月挣了 50 多万。

2019 年是加盟招商界群雄逐鹿的一年。这一年,明星代言成为新的增长点。当时,二线明星的肖像使用权是二十多万一年,一线明星三十或五十万。我们会直接跟明星的经纪公司或代理公司签约,有的明星可能本人都不知道自己代言了什么。我粗略一数,光周 x 伦代言的这类品牌就有将近十个。我们城市商场很多餐饮店门口都竖立着明星的人形立牌。

image

图 | 某明星在奶茶店出席见面会

与此同时,加盟的格局也发生了地域性的变化。北方的加盟公司不再接待考察客户,而是与南方公司(主要是江浙沪地区)进行合作。北方主招商,南方主运营,两边谈好分成,把加盟做成了流水线。

2019 年下半年,一线明星杨某一纸诉状将杭州某公司告上法庭,告其侵犯肖像权,索赔 100 万并胜诉。此役后,部分公司把宣传物料上的明星肖像拿掉,改签网红。

竞争依旧激烈,一些加盟公司投入巨额广告费,挂上了知名品牌,比如肯 x 基、德 x 士、一 x 点的加盟广告,以 “这个知名品牌正在力推的子品牌” 为标榜来吸引客户。而实际上,不知名品牌们和那些知名品牌没有丝毫关系。

除此以外,他们还会花重金请明星来现场造势,招商经理邀请客户在见面会当天去公司签约,还可以跟明星合影。与此同时,他们会在某省级电视台投放十几秒广告。通过电视台、明星、知名品牌子品牌三者背书,客户自然蜂拥而至。

今年年前,我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从公司辞职了。

到了四月,一条重磅新闻上了微博热搜:马 x 琍代言的某加盟品牌诈骗 7 亿。据上海警方,这是国内破获的第一起虚假宣传餐饮加盟诈骗的案件。整个行业为之震动,加盟公司纷纷停业整顿。

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死灰复燃呢?

来源:真故研究室 微信号:zhengulab

一代不如一代,是命中注定

最近王思聪和孙一宁互曝聊天纪录,土味情话满天飞。网友吃瓜吃得过瘾:“国民老公” 王思聪原来不过是好色俗人,追求女孩也是 “舔狗” 样子。富贵公子的形象算是掉地上碎了一地。

围绕王思聪还有另一形象,那就是 “有为富二代”。财经界对王思聪还是颇为赞许的。拿着父亲的 5 亿资金,王思聪投资游戏、直播、电竞、餐饮等领域多家公司,单上市公司就有 5 家。5 亿变成 30 亿,俨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其实,王思聪的投资成绩有很大水份。

他担任 CEO 的熊猫直播,历经三年运营,始终没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熊猫始终依靠资本输血,外部有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冲击。2019 年熊猫直播倒闭,留下一堆欠钱风波。

王思聪被极力吹捧的投资,收益也被高估了。

据称投资回报达 5 倍的乐逗游戏(已私有化),王思聪介入时已近上市,上市不久就破发,如何做到 5 倍收益?

云游和天鸽这两家游戏公司,上市后大涨,媒体纷纷帮王思聪算业绩;问题是,早期投资者都有限售期,解禁之前两家公司就跌破发行价,套现只能是亏损。哪有什么几倍收益?

从财经媒体挖掘的信息看,王思聪投资的赚钱项目少,亏损项目多。把时间拉长看,他的投资战绩并不出色。考虑到他的投资是借助万达的资源和影响力,这样的成绩就更难看。

王思聪的投资项目横跨游戏、娱乐、餐饮、新能源各领域没有一致逻辑 —— 也许最大的逻辑就是王思聪喜欢。

像游戏里的氪金玩家,王思聪做投资,就是拿着大资金猛砸。当然会有成功的案例,但他的投资技能没有提升。一旦资本潮水退去,游戏无法再氪金,他的平庸就一览无遗。

很多人不理解商业世界,以为有钱人有资源,加上人脉和手段,赚钱简直是顺手的事情。实际上有钱人也面临各种投资陷阱。他们受限于知识背景,有认识误区;而且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更会对具体商业情境产生误判。

像王思聪这样的放浪形骸者,享受美女趴,喜欢被簇拥,投资成绩平庸,不是很正常吗?大凡成功的投资者都很勤奋刻苦,精于研究,不会因为你是首富的公子,就能获得多一点成功。

王思聪回国十几年,年到中年,影响力很大,成就却寥寥。相比之下,王思聪的父亲王健林,不知强了他多少倍。

王健林出身军人家庭,从小做事刻苦争强。他当兵从战士当起,一路从班长晋升至排长、连长,退役时已是团长。34 岁时,王健林担任政府办公室主任,接手大连的旧城改造项目,由此下海,赚到第一桶金。

王健林没有一个有钱爹,早年履历也不光鲜,但他的能力明显强于王思聪。

王健林做事果断坚决,行动力超强,有很强的商业判断力。从早期旧城改造,到转型做商业地产、文旅项目,再到进军娱乐行业,收购全美第二大院线公司 AMC,收购美国传奇影业,王健林每一个节奏都踩得很准。

2017 年后环境突变,海外投资并购被叫停,王健林断臂求生。首富的头衔没有了,万达却活了下来,并且活得还不错。同样是使用财务杠杆做海内外并购,万达比安邦、海航强太多。

王健林做的是地产生意,这一行的企业家似乎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受尊重。很多人认为,搞房地产开发没什么技术含量,有钱有政府关系,不就可以了?

事实上,地产开发是极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家要和几十个政府部门打交道,还涉及银行、建筑、施工、销售、物业各项工作。至于商业地产和文旅打造,同样是极难做的生意。

中国房地产行业受政府控制,但市场化程度也很深,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几十万家,规模企业数百家,竞争极其激烈。下游,房地产商要制定销售策略,还要应付政府政策干扰。

房地产是高杠杆行业,一旦销售不畅,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崩盘出局的下场。如果不加杠杆,也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下来。这就对企业家提出很高的要求。

王健林是枭雄式的人物,同时也有着企业家精神的自觉。他曾在演讲中谈企业家精神: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最重要)、坚持(不怕失败,不断进取)、责任(把企业发展好,是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

这些论述和学院派不一致,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意识到,企业家精神非常独特,只能在实践中获得 —— 某种程度说,它来源于天性。

企业家精神太独特了,它是一系列综合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受性格、兴趣、教育和偶然经历影响,只能被挖掘发现,很难被刻意培养。

王思聪很小被送到英国读书,读名校,念哲学,会四国语言。王健林将王思聪当成 “万达太子” 培养,很遗憾:王思聪离父亲的期待非常远。王健林后来也流露出后悔,不该早早将孩子送到海外留学。其实即便从小放在身边,言传身教,也不一定能得其父之精髓。

长期以来,企业家精神一直是经济学界不甚忽视的领域。传统经济学讲资源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在价格作用下粘合,形成新财富。至于其中的创新创造,企业家作用,则往往被忽视。至于企业家精神为何物,则基本被忽视。

国内经济学者中,张维迎很早重视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他曾写过一段很经典的话语:

经济之所以增长,是因为企业家精神在发挥作用,而企业家精神就蕴含在普通人口中。市场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没有人能稳坐钓鱼船。

富人俱乐部就像一个旅馆,总是住满人,不断有人出去有人进,而不是古代的城堡,一个家族祖祖辈辈住在里面。“富不过三代”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世袭贵族只存在于非市场经济中。

说得极好。企业家精神就蕴含在普通人中。市场所需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人类实难规划,更难量产,教育的作用也常被夸大。

企业家精神所需的好奇、聪明、敏锐、坚韧,才是企业最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这种精神只能在人群中寻找。越是自由宽松、鼓励创新的人群,越有可能诞生企业家。

这样的 “定律”,对富人来说确实是悲剧。他们不得不面对 “一代不如一代” 的尴尬局面。在很多家族企业身上,经常能看到 “一代巨富,二代金融,三代艺术”,本质上是企业家精神在家族的消逝。

随着时间流逝,均值会回归,巨富家族会出现庸才,甚至败家子。为防止这种局面出现,很多大公司一代二代创始人去世后,就转向职业经理人管理。职业经理人的最大缺陷是循规蹈矩,野心不足,保守有余。职业经理人长年盘踞的企业,就会暮气沉沉。

对社会而言,这样的 “富不过三代”,是自然健康的。财富不因家族姓氏而永驻,德不配位者,财富很快就消逝;而穷人们只要善加培养子弟,总有出头的机会。只有这种制度下,社会才不致于出现很多人担心的 “阶层固化”。

来源:菁城子 微信号:jingchengzi86

世界尽头与节后鱼生

每年 618 之后最无趣的环节,就是各大平台公布自己的 GMV 了。今年各大平台都很知趣,比如天猫和拼多多都没有公布这个数据,唯一的例外是京东。它们说自己从儿童节到 6 月 18 日最后一秒,消费者累计下单金额超 3438 亿元。

别怪狗厂,第二名总是有这个冲动。

没有人喜欢别人一直提醒自己你越来越败家,所以看 GMV 还不如看看细节。当 95 后和 00 后逐渐成为购物节的主流,电商的细节画风变得有点古怪了。

比如 6 月 1 日到 17 日,男士彩妆同比增长超过 40%。粉底依然是他们最爱的单品,睫毛膏、眉笔、眼影等新品他们也很爱。而且,纹眉的男性占比,从去年的 10% 增长到了今年的:

18%。

时髦的小伙子们甚至开始光子嫩肤和开起了眼角。

年轻人们在电商平台上彰显着自己的爱好,它们都和工作无关。比如,天猫上自动饮水机、自动喂食器、自动猫砂盆和遥控玩具等激增了 21 倍,露营、冲浪等产品被买爆等等。

最让大星意外的,是鱼竿。钓鱼以前只有老大爷们参与的项目,618 期间每天有几十万 95 和 00 后涌入,实现了鱼竿自由。

1985 年,村上春树发表了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他在文中描述了一群没有生活动力和梦想的人。最关键的是:

他们不需要为生计担心。

村上春树影射的那是衣食无忧的日本年轻人,中国年轻人虽然也被消费主义绑架得很深,但每年的各种购物节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抛售行为。

比如这个月,闲鱼上会有很多下单一时爽,下月啃干粮的消费者。大家因为各种理由在闲鱼上抛售自己剁手所得,期望尽快回血。

就比如说鱼竿吧,大星看到一位来自山东济宁的 00 后姑娘,618 之后这才 3 天,她已经在闲鱼上卖出了 16 根鱼竿,最便宜的:

1 块钱。

在 “618 回血” 这个 Tag 下,就埋葬着年轻人们的诗和远方。有人 5 块甩卖自己在京东新买的耐克水壶,有人 10 块钱想出掉淘宝上刚买的娃娃机,还有人在拼多多上买了儿童护眼灯,冷静后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对象。

今年 618 过后,闲鱼官方直接把 “回血” 的搜索结果做成了活动页面,为了避免一件件码货困难,官方直接把每个人的购买记录读了出来,真正实现了一键回血。

放眼看看现在的互联网,别管是做视频、直播、游戏还是别的什么,巨头们会把流量导向互联网的尽头 —— 电商。而当流量在猫狗拼狮快抖里转变成商品后,世界的尽头就是闲鱼了。

如果是一个新用户,闲鱼可能对你来说就是个二手市场,买多了要回血,闲置物品交易等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闲鱼里还有圈子这个神奇的功能。

有段时间,大星非常沉迷于闲鱼里的种果树圈子,有樱桃、柑橘、李子等等细分领域,我跟里面的兄弟详细学习了枇杷树的栽植,什么是最好的定植时间,要剪去多少叶片,底肥用什么好,要不要铺草…… 经过了系统学习,大星花 16 块买了一根树苗。

王朴石就和大星不一样,在得知了这个功能后,他在闲鱼上日夜攻读了 Lolita 的世界这个圈子的所有内容,学会了 JK 裙制作,假发穿搭等等技能。

甚至有人在圈子里卖起了其他电商平台都不会有的产品。

大星有一次在闲鱼圈子里发现了一台一台五轴雕刻机。那时候,“卡脖子” 的问题还没有很急迫,网友自制的这台机器,虽然焊接痕迹比较粗糙,但除了常见的 xyz 三个直线运动轴之外,还有 ab 两个旋转运动轴,可以一次性加工各种复杂件。

1

很多学数控编程的朋友将这台机器奉为至宝,因为数控机床在用人方面却一直有缺口,培训机构学习的费用普遍在万元以上,自学又无法接触到机床:

如果花 8000 元就能买到一台五轴机床来学习刀路编程,怎么想都是很划算的。

这种兼具个人兴趣、文化社区和科技学习属性的平台,全网独此一家。

你以为到这里就完啦?

大星知道,很多人的第一堂法律课是罗翔老师教的。但其实,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堂法律课,是在闲鱼里上的。

2016 年 7 月,闲鱼上线了小法庭功能。买卖纠纷被提交到闲鱼小法庭时,系统会随机抽取 17 名符合条件的用户来担任陪审员。

之后,买卖双方可以提交图片、交易证据到系统上,再由陪审员根据证据投票,最先获得 9 票的一方获得胜利。

2

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如果想征服陪审团,你需要清晰、有逻辑地描述问题,完整的证据链,充分地正反方辩论。

大星遇到过一个墨镜买家,他说买到的墨镜太小,他戴不上,并要求卖家让自己老公手持结婚证戴上拍照证明该墨镜是正常尺寸。

作为陪审团成员的大星,面对这种无聊买家,当然是选择一人一票告诉他什么是正常尺寸啦。

10 年前,梁文道写过一篇文章,他说自己还在凤凰卫视的时候,会收到读者来信:

我迟早会离开农村,出来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梁文道说读到这样的信,会让他不安,大众媒体热衷于渲染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民众价值观的形成也许不是好事。比如西部女工怀揣梦想去深圳闯荡,电视里的高消费可能一辈子也和她没关系。

其实梁文道多虑了,信息差的消除会让人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发高效,1 块钱的鱼竿可以让所有人体验到垂钓的乐趣,8000 块的雕刻机可以让一个在校生真正的拥有一台数控机床。

往小了说,这是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在用一个平台 “回血”。往大了说,这不就是这两年一直在讲的内循环么?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微信号:xqnews

为了挤进体制内,我考遍全中国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最前沿搞创新,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刚进去只能做一颗螺丝钉。

1

只要体制内,其它无所谓

已持续了十多年的 “公考热” 在今年持续升温。

刚毕业的年轻人把进体制作为第一就业选择,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 “社畜” 也将公务员看作最后的出路。

对王可来说,要顺利走过这条独木桥,必须采用巡考的策略,长期辗转于不同城市来提高 “上岸” 的几率。

王可放弃了继续找工作,决心像考研一样按部就班地在家自习,从早到晚,每天花将近 10 小时在刷题和网课上。

从 2019 年 4 月 20 日河南省考起,到 2020 年 8 月 22 日湖北省考、12 月 19 日山东省考、12 月 20 日江苏省考,她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七场省考。

王可只有一个目标 —— 早日稳定下来,拿到这个 “铁饭碗”。

“哪里有考试就去哪里”

在公务员考试圈子里,应届生身份十分宝贵。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政策规定: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两年择业期(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拥有了应届生身份,意味着你可以和诸多巡考多年的大神划清界限,顺利踏入为应届生专门设置的快速通道。

2018 年,王可由于考研错过了最黄金的秋招时间,考研失败后,她再转身去春招市场四处求职,发现和中文师范专业匹配的工作已寥寥无几。

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放弃继续在人才招聘市场里像无头苍蝇一样打转,而是把全身心投入进省考准备中。“安稳、低竞争、收入稳定” 这些期待鼓励着王可,做好决定后,她便在网上大量收集省考信息,连续报了几个热门课程开始复习,巡考之旅就此开始。

“我去南京考试的时候和其他考生聊天,发现像我这样的人还挺多的,不工作,保持一个应届生身份,为了早日成为体制里的一员,哪里有考试就去哪里。”

王可把这类群体称作候鸟,一年间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辗转,每当省考通知落地,他们立即马不停蹄地规划路线,定火车票,挑选酒店,这一套流程在多次考试历练中早已轻车熟路,几乎形成了完备的肌肉记忆。

起初家里人觉得王可必须留在家乡河南或是周边,后来意识到多处巡考才能提高上岸的几率,“只要经济比较好的地方他们都想我去试一试”。湖北、河南、浙江、上海都是她曾经 “征战” 过的地方。

image

2021 年 3 月 27 日河南省考开考前,人流攒动 | 看客图

image

2021 年杭州,王可在巡考时拍下的一张西湖的照片 | 看客图

与王可有着相同 “迁徙计划” 的考生还有冬冬。

她在 2017 年毕业季就已经参加过选调生考试和河南省考,上岸失败后她没有选择继续,而是在丈夫的老家山东成为了一名网课教师。

这份工作在她看来只是过渡,虽然收入不错,但她自始至终坚信着 —— 只有体制内的生活才能给她安全感。

2020 年,冬冬的巡考之路正式重启。“其实 17 年的公考都有进面,虽然后来中间两三年都没有备考,但底子一直都在。”

由于网课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周一到周五属于备课时间,周六周日排班满满当当,冬冬在工作间隙仍在刷题保持手感,后来公考的时间变得比较密集,她不得不舍弃掉某些工作机会。

“我的工资一般靠周末收入,但如果遇上当天有考试,我还是会用年假来换取一个机会。异地来来回回很周折,油费、宾馆加上本来应该赚的钱,每次考试大概会损失小几千块。” 冬冬经过深思熟虑,左右权衡,最终选择了以山东为核心的几座发达城市作为目标。

image

洛阳师范学院考场,新一年河南省考落下帷幕 | 看客图

7 月 25 日河南省考,8 月 22 日湖北省考,12 月 19 日山东省考,12 月 20 日江苏省考,五个月,四场考试。

冬冬的母亲常常从河南打来电话问起近况,连续好几次冬冬都正在前往异乡的路上。母亲以为她一直在考试,劝她歇一歇,以后再考也不迟。

但对冬冬来说,巡考是近期最重要的目标。冬冬的丈夫已经通过人才引进顺利跑完了赛程,安稳的小日子渐渐有了曙光。一想到如果以前早点选择考教师编制,或许早已经过上清闲的生活开始备孕,她更焦虑了。

丈夫告诉安慰冬冬,上岸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考不上也没关系,大不了就去玩嘛。”

image

2020 年的音乐节,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享受音乐 | 看客图

巡考成了漫游的契机。有时候逢上考试地的音乐节, 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买票去玩。

这时她会安慰自己:没关系,巡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想象体制内的生活

王可在经历了两次考研失败、多次省考失败后,几乎对考试失去了耐心。

一遍又一遍的落榜,刚刚筑起的自我转眼就被现实碾在脚下,她说 2020 年的自己像一盘散沙,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决定巡考也是被动的选择。当时她还对媒体工作心存好奇,一边投着简历,一边写着文章做作品集,期间远在河南的母亲无数次打来电话,反复强调省考的事必须重视起来。

整个家族的人也都在盯着她,一次家族聚餐,三姑六姨齐聚一堂,讨论她的工作问题。体制内工作的亲戚纷纷劝导,甚至向王可 “承诺”,上岸后的生活不会太辛苦,你会有多余的时间来尝试其他爱好,现在只要专心做一件事 —— 考试。

“其实我自己也没搞清楚外面的世界,之前的实习太少了,现在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网络上的新闻都说大企业总是压榨员工,根本没有生活,被家里的人‘洗脑’之后,我彻底不想斗争了。”

她手里没有拿得出来的 offer,这场 “抵抗” 仿佛注定了失败。

2020 年初,王可从封闭的培训班回到家里和母亲同住。每天起床就开始看网课,刷题,唯一的外出是拿快递和喂流浪猫,不能出远门就看 B 站上的 vlog,“他们的快乐生活就是我上岸后的理想状态”。

临近考试,王可的心情也变得焦虑起来,连续好几天都没踏出家门。她说,“我好像被困在这里了。”

三四月的小城花期已至,王可穿着羽绒服急匆匆地跑下楼,恍然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这么暖和了啊。

image

王可小区里的流浪猫正在被投喂 | 看客图

身处山东的冬冬没有像王可一样选择脱产复习,她在巡考的间隙仍然坚持着教师的工作。由于是线上教学,她必须持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连堂课占比很大,她因此还落下了颈椎病。

工作压力越大,巡考的决心也越是在她心里深处扎根,在她看来,私企的环境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她在未来几年内备孕。冬冬希望单位环境对孕妇和宝宝友好,如果在体制外,大着肚子也要继续上课,那太苦了。

为了保持备考的积极性,冬冬和线上的一位同事组成了打卡小组,俩人每天分享彼此的学习进度。这种寻找同类的方法在各省省考的超话里并不罕见,其中甚至还有连麦、连视频的小组,他们试图寻找的空间,如同一个赛博自习室,不用对话也可以拥有一种天然的学习氛围。

多重生活让人分身乏术,冬冬的同事在基金市场赚钱之后选择离职全力复习,冬冬却不想放弃这份工作,在她看来职场的兜底会给她一些短暂的安全感。

“我不想为了一个没有确定结果的东西拼尽全力,那样会让我害怕。”

巡考之外,她必须考虑到每一个身份的具体情况,比如妻子,她不想让丈夫独自一人承受贷款压力,比如女儿,她希望给生病的父亲存一点医疗费。

准应届生李一鹏也加入了巡考的行列。他还在南京念书,计算机专业,2020 年的下半年对他来说是求职黄金期。同专业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进入私企、大厂,预备成为一名日夜耕耘的程序员,他却踌躇不前。

image

李一鹏一出考场就看见公考机构 “疯狂” 抢人 | 看客图

在他的职业规划里,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比较可观的收入、和体面有质量的生活是择业最重要的三个因素。而在现实中,往往很难同时找到这样完美的平衡。

上半年他曾在某大厂实习过一段时间,虽然没有经历过密集的加班,但琐碎、零件式的编程工作让他意识到这个岗位其实并不能带来什么成就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最前沿搞创新,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刚进去只能做一颗螺丝钉。如果有一天要我为了它疯狂加班,那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毫无意义。”

image

李一鹏去杭州考试的第一天 | 看客图

网络上疯转的 “996 福报”“猝死跳楼” 等新闻让程序员一夜之间成为焦点,李一鹏更加肯定了考公的选择。至少工作体面、工资不低。专业发挥的空间,他已经不再那么在意了。

搜集各省市考试信息的同时,李一鹏仍穿梭于学校大大小小的宣讲会里。他只想去江苏和浙江,而这两个地方省考上岸本来就难。“我们计算机专业还算比较好找工作,所以先拿几个 offer 保底。考不上公务员的话那我还是回大厂加班吧。”

巡考路上,没有终点

冬冬得到了两次面试机会,分别在江苏和山东。春节的大部分时间她都独自在江苏练习面试题,但四十天的心血没能让她上岸。

她陷入崩塌的情绪中,无暇顾及紧接而来的山东面试,但这次 “随便面面” 却让她收到了山东单位的体检邀请。

“面试就是特别看运气,有的考官反套路,标准都不一样。有时候考官对你的印象很好,你可能就过了。”

接下来,冬冬将辞掉教师的工作。在迎接新生活之前,她特地托人打听了未来单位的工作情况,原来体制内的生活也不全然像传说的那样 —— 一张报纸一杯茶坐一天基本是不可能的。

“工作量还是很大,工作起来还是很累,没办法的,但我可以接受。”

2021 年 2 月 8 日,浙江省省考成绩发布,李一鹏以笔试第一的成绩顺利突破重围,成为面试名单中的一员。

他的父母对体制内的生活没有特别了解,觉得去哪都行。但李一鹏相信,如果面试成功,就意味着他即将告别 996,有更多的时间来打造高质量的生活。

“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李一鹏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image

王可在家里打造的一个学习小空间 | 看客图

2021 年 3 月 27 日,王可刚考完最近一场河南省考。考试结束后,她和几位考友一起聚餐,大家开始热议起体制内的工作和生活,身边的女孩说到自己的相亲计划,甚至规划了未来的孩子要去哪里上学。

同是二十几岁的王可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我感觉我还是融入不了这个地方,在这里我像一个局外人,我只能发呆。”

那天晚上王可从饭店散步到小区,她没有立即回家。三月的河南小城,天气已经转暖,风刮过脸颊,暖呼呼的。坐在家楼下的王可哗地开始往下掉眼泪,回想起近两年的巡考生活,她形容自己是可悲的。

“感觉好像只有这条路,只能被赶到这条赛道上去,而在这条路上我也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努力,每一次都没有结果的时候,我还是特别难过。”

今年六月王可的应届生身份就要消失了。待业快两年,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她需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王可决心要继续写作,向她喜欢的公众号投稿,这个过程被她叫做 “搜集碎片”。

她说她在等待碎片发光的时刻,从完全被动转向部分主动,她想要自己掌控生活。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于看客 inSight ,作者看客

裸辞开奶茶店,我后悔了

作者 | 周继凤 黎明 王敏 唐亚华 李秋涵

编辑 | 周继凤

这届年轻人,谁没幻想过自己开一家店。最好是择一僻静处,摆上几盆花,叫上三五好友,过上 “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的悠闲生活。

至于开店的类型,前几年开书店备受青睐,随着不少独立书店的倒闭,越来越多的人瞄上了开咖啡店,没想到咖啡在中国有点儿水土不服,最近奶茶火爆,更多的年轻人疯狂地涌向了奶茶市场。

前段时间,# 辞职开店是年轻人的退路吗 #冲上微博热搜榜话题。当年轻人瞄上 “小店经济”,尤其是瞄向奶茶生意,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本期小酒馆,我们找到五位裸辞开奶茶店的年轻人。深燃发现,赚钱的人都各有各的赚钱方法,但是开奶茶店的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亏本的道路。

这五位创业者中,有些人误以为开奶茶店是小本高利的生意,开完之后才发现开奶茶店对开店者的要求极高,普通白领很难胜任;有人在奶茶加盟生意里踩了坑,被虚假奶茶品牌骗去了几十万的加盟费,现在还在苦苦挣扎;还有人试图在已经一片红海的茶饮市场创立新的品牌,最后亏了 150 万;也有人确实创业成功,但是前期异常艰辛,每个月只能领 500 块的工资……

事实上,随着茶饮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行业的红利期已过,随便开一家店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整个市场严重饱和,“十店九亏” 的说法并非耸人听闻。不少奶茶行业的创业者告诫年轻人:这里坑太多,调研清楚,再来!

前两年都赚钱,关店前几个月赔了 15 万
侯晓光 | 北京 36 岁 ins space 隐茶创始人

我在 2017 年创过一次业,在北京开了一家奶茶店,三年后,也就是 2020 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把店关了。开店第一年,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回本,后面两年都赚钱,但关店前几个月赔了 15 万左右,整体下来赚的很少。

这家店的位置很好,在中关村食宝街,这是一条美食街,人流量非常大,而且年轻人很多。我们是自创品牌,叫 “ins space 隐茶”,定位中高端,最贵的单杯售价 36 块,跟喜茶差不多。而且我们打的是健康概念,叫 “酵素饮品”,很受白领青睐。

这家店开下来,我们投了 10 多万,其中一年的房租和装修加起来有差不多 10 万,这是最主要的成本,设备和物料成本要少一些。店里招了 4 个全职员工,4000 元 + 包住每人每月。

不算外卖订单,我们的堂食订单工作日大约有 150 单左右,周末会翻倍。我们开业一个月以后现金流就转正了,半年回本,后来我们想扩张多开几家店,但因为我们的品牌没有名气,一直进不去比较火的商圈。

进商圈这事,其实坑挺多的。像美食街这种很火的商圈,为了引流一般会找一些大品牌入驻,新品牌想进就得多花钱。商圈的运营很会算,他会预估你这个品牌每个月大概能卖出多少杯,能赚多少钱,然后进场费就跟这个数差不多。而且合同只签一年,到期了你想续签,进场费得再谈。如果你不接受,那这一年的装修和积累的客流基本都浪费了。一些冷清的商圈很好进,但开店了你会发现没有流量,同样也赚不到钱。

另外一个很大的坑是加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考虑过加盟一个品牌,但调研完市场发现特别不靠谱。

品牌商一般都会忽悠你说利润率能达到 80% 之类,但其实根本不可能。首先加盟得交加盟费,这是一笔很大的筹备开支。其次物料全部得从品牌商进货,但这个进货价要比你自己采购贵很多,价差能有两到三倍。品牌商所说的高毛利润率,是按照三四线城市的房租和当地最少人员配置的工资计算出的,如果在一线城市,利润率远达不到。

而且你在开店前,品牌商不会告诉你商场还有进场费这一说,等你签完加盟协议,再去找场地的时候,会发现后续的开支远超出你想象。

所以后来我们决定做自己的品牌,虽然前期累一点,但后期品牌知名度起来后,我可以去开放加盟,而且我熟悉了开奶茶店的所有流程和环节,这对我后续开店还是有帮助的。

刚开店时,我还在职,直到两年后才全职投入。奶茶店关闭后,我就又去上班了。

我不太建议年轻人现在去开奶茶店,前几年相对还好做,现在遍地都是奶茶店,竞争太激烈了。好品牌的加盟门槛太高,自己做的话一没品牌二没流量,很难做。除非你资金实力特别强,敢花钱做宣传。

另外我也不建议兼职开店,因为精力根本顾不过来,想做好特别难。裸辞开店是可以的,能全身心投入,但这个风险也很大。

半年亏了 30 多万,每个环节都在踩坑
吴游 | 广州 30 岁 某螺蛳粉品牌总经理

2018 年,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在广州开了一家奶茶店,当年奶茶店还被视为是小本高利的生意,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前赴后继。此前一年,我从大厂离职和朋友创业做了一个 APP,到年底被收购后退出,因此 2018 年初,我正处于工作空窗期,加上不想再靠朝九晚五的工作赚钱,最后便决定和朋友一起开家奶茶店。

奶茶店从有想法到开业,中间只用了不到 3 个月,但开业刚半年就因为一直亏损关门了。我和合伙人一开始很天真,认为这门生意很好做,一年之内就可以回本,但实际情况和最初设想差距非常大,现在复盘下来,可以说当时基本上每个环节我们都有踩坑或者有偏差。

前期筹备市场调研时,我们把市场上一点点、CoCo 等大品牌和一些小品牌都进行了研究对比,但最终还是选了一个小品牌。之前我的事业都是顺风顺水一路高走的,无论是在大厂做项目,还是创业做 APP,我都做得不错,所以当时我和合伙人觉得,哪怕是小品牌,只要能够拿到一套系统化的开店标准,结合我们自己的理解就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而且关键是,大品牌和小品牌二者的前期投入差别很大,大品牌前期投入加盟费、门店装修费用等加起来可能要 30-50 万左右,申请审核上也比较苛刻,而我们选择的小品牌只要 7-8 万。

事实证明,从品牌选择开始我们就出现了偏差。大品牌和小品牌在品牌效应、产品更新、运营支持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小品牌可以说几乎不会给到任何支持,后来我们才明白,加盟的这个小品牌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快招公司,赚的就是加盟费,他们圈完一波钱之后,会换个品牌,再继续圈钱。

在选址上,加盟的品牌不会给到建议和参考,我们只能自己决定,最终定在了一个老步行街,那个地方人流量还可以,为了签下店面,我们还付了 7-8 万的转租费。但结果是,虽然有人流量,但是以白领居多,而白领对我们的奶茶不太感兴趣。正式开业时,一个月如果想要营收覆盖支出的话,营业额必须要达到 4-5 万,但当时我们每个月营业额都只有 2-3 万。

除此之外,这次开店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让我对现实、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比如,在定场地时,我们和二房东进行了一番斗智斗勇,由于我和合伙人在商业谈判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当时 7-8 万的转租费其实是比较高的。此外,尽管店里有监控,但还是会有员工私自收钱、中饱私囊,原材料采购量和产出预设有时会有着 10% 的差异。

从第三个月开始,我就有了关店的念头,撑到半年还是看不到希望,便关店了。总的算下来,这次开奶茶店,我和合伙人扔进去了 30 多万。好在这个数目对我们而言也不算大,6 个月就关门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现在听到一些年轻人说:“不想上班了,想辞职出去开个店做小生意”,我就会想说,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比较好。有过那次开奶茶店经历后,我明白,一个普通白领即使是在大的平台上也只是一颗螺丝钉,很难拥有运营好一个门店的全方位能力。门店的运作需要市场调研、商业谈判、员工管理、政府关系处理等全方位的能力,对普通白领而言挑战不小。

花了 28 万刚开店一个月,得知加盟商是骗子
霏霏 | 天津 24 岁 裕茶加盟店老板

2020 年 9 月,我动了加盟蜜雪冰城的念头,于是在微信上搜索添加了蜜雪冰城的微信公众号,并按照上面加盟的操作指示留了电话。随后一位自称是蜜雪冰城员工的孙经理添加了我微信。

他先给我发了蜜雪冰城的加盟资料,加盟费大约二三十万,然后又跟我说不建议加盟蜜雪冰城,说他们在天津已经有很多家店了,蜜雪冰城新开了一个品牌叫裕茶,老板是同一个人,挺划算的。他当时的微信头像是蜜雪冰城的照片,朋友圈也都是蜜雪冰城和裕茶的信息。

我看了一下,裕茶这个品牌是江疏影代言的,加盟资料里还写着跟九阳豆浆、美团都有合作。孙经理说他们 2020 年 8 月份才开始招商,招的是第一批加盟商,等召集齐 100 家店,打算做一个百店齐开的仪式,到时候江疏影会到上海剪彩。我听了挺心动的,就去了上海签了约,加盟费 12 万,还有 1 万块钱的保证金,总共交了 13 万。

交完钱之后,他们一直给我打电话,让我交钱升级区代理,我当时手里也没有那么多钱,就没升。我交钱的时候他们一帮人把一切说得都很容易,我以为再投入个六七万块钱就能把店开起来了。但交完钱发现,首次购买物料就需要六七万,还得找商铺租房子,我没有那么多钱开这个店。

一直到今年 3 月份,我跟一个朋友合伙才把店开起来,加上加盟费我们总共投入了 28 万。店开了之后搞了几天活动,我们本身买来的物料就挺贵的,利润就很少了很多,再加上搞活动,尽管前期卖得稍多一点,但也基本上是在亏钱。活动结束后刚开始一天还能有个 500 块钱营业额,后来基本上一天就一两百,每天都在亏钱。

更悲剧的是,开店一个多月后,我得知网上传的上海破获 7 亿奶茶店套路诈骗案里面就有我们这个品牌,据说老板已经被抓了。确实,我后来回想起来,我们开完店之后再给总部的发消息就没人理了,之前介绍加盟的那个孙经理微信头像也换了,朋友圈也看不到内容了。

我算过按照我们店现在的成本结构,大概每天收入 500 块钱才能稍微有一点利润,但现在每天就只能收入一两百,每个月不算人工费用也得倒贴进去四五千。

现在我这个店品牌、选址都不行,味道也一般,而且原料都没地方买了,我和别的被坑的加盟商也都在商量解决办法。当然了,这个情况跟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前期功课做得不太够,换加盟品牌我现在也没资金了。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这个店有可能经营不下去了,我打算短期内先经营着,后面要不行了可能就会关。

我之前没有开过任何店,也没有特别深入地了解过这个行业,就觉得开个奶茶店挺好的,想着上班不自由,自己创业当老板,如果经营好了,雇点员工,偶尔去一下店里,还可以开展别的事业。我当时的想法是官网是不会骗人的,从官网上加的人我就信以为真了。

我现在后悔的点不是开店这件事情,而是自己愚蠢,没有认清骗局。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要轻易裸辞,但是你要是真的有自己的思想、计划,倒是可以拼一拼。

想创立新的茶饮品牌,没想到亏了 150 万不得不关店
Sky | 30 岁 广西 某茶饮品牌创始人

去年在海南的时候,我发现海口市出了一个新的奶茶品类 —— 爆打柠檬茶,这个品类还没有出现头部品牌,而最开始做这个品类的品牌店,几乎家家都是爆单。尽管我了解到当下的奶茶市场是相对饱和的,但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还是决定试一下。

海口这样同品类店的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们把店开在了广西南宁市,认为南宁市的人口数量是海口的三倍,市场空间应该更大。之前我上班做会展策划小赚了一笔,所以启动资金有一些,于是我找好店铺,招聘完员工,奶茶店就开起来了。

我们最开始的初衷当然是做大做强,最后能创立出一个品牌,后期甚至可以引入加盟模式。没想到,现实比想象残酷得多。

一开始我们选择了南宁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当时的想法是周围的奶茶店生意不错,那我们家肯定也不差。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别的奶茶店比我们开的时间早,活得也不错,说明人家品牌本身就不差,而且有一定的忠实顾客,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怎么去竞争?所以,尽管我们把奶茶店开在了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但是到店转化率,还有品牌产品吸引力,都没有达到预期。

更要命的是,茶饮巨头们对于在供应链的把控、大数据的应用上有优势,并且有着互联网规模效应,这些都让新生品牌失去了先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霜冻,柠檬的价格上涨,变得供不应求。看到柠檬缺货,一些头部品牌直接把不少果园承包了下来,促使柠檬的价格从两块多一斤最高涨到三十五块钱。这就是头部品牌对中小微品牌的致命性打击。

创业期间我们也不是没想过要改变策略,但是当我们想去改造店面,或者用新的营销方式吸引顾客时,我们发现手上的资金不足了。没钱,这对于开店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每一个创业要踩的坑,除了靠经验挺过去外,最重要的就是靠钱砸平。

后来,我们竞争不过其他家奶茶店,又没有钱调整定位转变方向,只能眼睁睁地看到门店每况愈下。最巅峰的时候我开了三家门店,现在关了两家,如今还剩一家,也已经准备要关掉了。

我前期开奶茶店单店就投入了 40 万,从开店到如今,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 150 万,真的是血一般的教训。

如今我才意识到,时代真的变了,现在的头部品牌都有资本加持,能够建立护城河,他们有更强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品宣的能力,还有就是选品的能力,这都是普通创业者难以抗衡的。如果是十年前,创立一款新的茶饮品牌成功的概率还是蛮大的,但是现在,整个茶饮已经进入了稳定期,很难再有新的机会了。

我是不支持现在年轻人辞职开奶茶店的。如果想开,除非是富二代或者手里有充裕的资金,否则,现在奶茶店竞争非常激烈,前期投入高后期又回不了本,很容易开着开着就支撑不下去了。即便是加盟知名的品牌,如今茶饮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加盟的成功率没那么高。现在全国 48 万家奶茶店平均日营业额是 600 元,但是这些日营业额很大一部分是头部品牌贡献的,创业者们真的要擦亮眼睛看清现实。

开奶茶店是持久战,“随便做一下” 肯定不行
莫大大 | 广西 29 岁 某饮品店创业者

我一毕业就在体制内工作,但我是想法很多的人,不习惯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两年后,虽然家人都不同意我辞掉铁饭碗,我还是坚定地裸辞出来和朋友开店。

最开始创业资金不多,一共只有四万五。我们就在县城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开了个甜品工作室,积累了第一批客人。决定要开饮品店的时候,我花了不小力气了解我们县城的市场,比如最好的同行生意怎么样,最差的生意怎么样,然后结合自身的能力,看能做到什么程度。

其次是想好定位,我当时就想主打高端,健康食材,饮品不加果酱。我和朋友的分工也很明确,我负责创意、创新,她就帮我实行和完善。创业前半年是很苦的,我们俩一人每个月只领 500 块钱的工资,其他的费用都存着,为以后购买设备和升级店面做准备。

现在,我们的第一家店,已经从四五十平米扩张到了 200 平米,我占一半股份,一个月能赚四五万,还有两家新店在装修。

其实一开始我是想做甜品店的,没想做奶茶,只是搭配着出了一点饮料,但没想到反而一发不可收拾,饮料效果很好。

一开始有顾客说我们饮品不好喝,听到这种评价,我其实是有点不服气的。后来我就像钻研甜品一样,开始钻研饮品,思考客人为什么说不好喝,要是有客人说这个奶茶有点腻,我就会想办法把味道调得更清爽一点,总之口味慢慢的去调整到更好。

创业期间,其实是不能停下学习脚步的,我一直让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我每年学习交的学费和路费都有四五万。现在,我的奶茶店每 100 元营业额里,有 40 元是成本、15 元是人工水电、10 元的学费、5 元是无型的损耗,30 元才是利润。

比起加盟奶茶店,我们这种自创奶茶店的好处就在于,不用受加盟店的制约,比如我自己调试的某种饮品口味很好喝,当天就能上新,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出什么饮品和新品都要自己想,如果是加盟的话,这些都帮你想好了。

加盟店水很深,但是很多人觉得辞职开加盟店,什么都不用懂就能赚钱,这就容易被割。

在一些人眼里,我们好像是爆发户一样,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想跟我学习,然后开分店,但其实这也是有门槛的行业,比如随着奶茶越来越生活化,从珍珠奶茶、烧仙草、桔茶、港式丝袜奶茶到贡茶、烤奶,水果茶、黑糖珍珠、各种水果茶,品类都变了很多种,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

现在看来,我觉得辞职开店对我来说是一个对的选择。不过现在有年轻人要辞职开店,我会建议要提前做好规划,现在创业,不是卖一个苹果,去街上卖就可以,首先要知道顾客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并且要通过营销方式,让顾客看到。要会这一套并不容易。

开奶茶店也是一个持久战,不是说今年想做一下,明年就不做了,如果只是想让人生偷懒,辞职出来,随便做一下搪塞自己,那样是肯定不行的。

* 题图及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 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游、霏霏、Sky、莫大大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