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为什么国产牛奶比进口牛奶还要贵?

超市里德国波兰进口牛奶 1L 才 6.5 元,国内蒙牛牛奶 250 毫升 3 块多,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 / 李雷
有个可能颠覆你认知的事实:中国不是牛奶的最合适产地。

(声明:但这不是部分国产品牌高价奶的理由哈)

估计很多人肯定不同意,以中国这种“制造业粉碎机”的能力,怎么在牛奶工业上会有这种情形呢?

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直到因为专业缘故,和奶牛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了一下,并且自己也参与过国内某地奶牛品种产奶转录组研究后,我才对这个事实有所了解。

一、奶牛之 -“橘生淮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奶牛,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的牛主要是黄牛和水牛。而奶牛是舶来品。

目前国内的奶牛品种最早大概是在 100 多年前从过外引入的,也就是荷斯坦,就是大家熟悉的黑白花奶牛(我国 80%左右是荷斯坦)。其他诸如新疆褐牛也是外源的(哈萨克、瑞士等杂交)。

然而,这些牛来到中国第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

众所周知,一个物种和当地的环境肯定是长期适应的,这种环境既包括饮食如草料等,也包括环境因素如光照、空气、水和土壤等等。

奶牛来到我国以后,面对着水土不服问题,国内的育种专家想到的就是:杂交。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荷斯坦奶牛,大都是和本土黄牛杂交的后代,而且有个专门的名称:中国荷斯坦。

然而,这种杂交的结果就是:产奶量下降。

事实上,我国奶牛的单产奶量是非常低的,比如,最高的奶牛产奶是一年35 吨牛奶。

做个对比,我国到目前为止的标准是,高产奶是年产 11 吨,就这样,也只不到全国的 5%。而 2013 年,全国奶牛平均产奶量是多少呢?5.4 吨。

作为对比

以色列:

美国

二、如何提高产奶量?

为了提高产奶量,可以说是很多牧场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思路:进口牧草

其实这是当前不少奶牛养殖企业的动作,就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牧草,这样更适合奶牛口味。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牧场,但是这些草地可能并不特别适合奶牛的口味,所以也有人尝试在国内种植国外的牧草,比如我们所里的和我同一年毕业的一个博士,毕业后就去西北研究牧草种植了,并且包了很大一片地,如今已经是小土豪了。

但是不管如何,改进牧草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而且难度也不低。

第二种思路:更新奶牛

根据我国奶牛统计公报,2018 年,全国奶牛存栏是 1269 万头,但是高产奶牛不到总存栏的 5%。

大部分奶牛事实上产量非常低,但是国内淘汰率不足。

事实上目前一些顶级奶牛牧场已经开始了高频淘汰奶牛的做法,高一点的可以达到一年淘汰 50%以上。

但是这样一来,成本无疑上升了。

事实上,一个可能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哪怕中国的劳动力再便宜,牛奶成本也要比国外高。

第三、真的没任何希望嘛?

作为近些年来越来越受人欢迎的补充钙的来源,其实牛奶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饮用的基本食物。

这种食物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经济来调节,彻底沦为国外进口的倾泻地,自然是不合适的。

更别提奶牛行业本身也是国内许多人从事的产业,不可能让国内的奶牛行业被冲垮。

因此,我们目前的策略是:育种。

当然,这里的育种不是传统那种选育,那样简直是难于登天,奶牛一次生一个,到了几岁才可以产奶,这样筛选的速度,十几年也搞不定高产奶牛。

事实上,我们当前的策略是:基于分子生物学育种。

即通过对高产奶牛的基因组来进行分析,寻找高产奶牛特有的基因组变异,然后对其进行改造,或者采用基因编辑的策略,直接大片段进行基因调整,然后结合体细胞克隆的办法来实现快速批量的高产奶牛生产。

—————再聊一个历史问题—————

三聚氰胺和我国的奶牛养殖史,三聚氰胺可以说是我国奶牛养殖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而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关于国标的讨论。每次想出来说两句,但是又退缩了,毕竟和大众唱反调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还是说一下,当年,牛奶国标调整,是为了奶农。

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说使得当时的国内奶业遭遇重创,国际乳业巨头也纷纷杀入中国。

然而,为什么会有三聚氰胺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当年国产牛奶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年的牛奶蛋白质标准是 2.95,然而我们的牛奶有多少能达标呢?

据农业部调查[2],2007 年和 2008 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克 /100 克的比例分别达 75%和 90%;某乳品企业 6 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克 /100 克的比例分别达 75.8%、33.8%和 24.9%。
可以看出,全国大部分的奶源都难以达到国标,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条件不够,导致奶牛养殖水平与国外差太远。

据我了解,当年就有不少农户因为这些事情倒牛奶甚至最后宰杀奶牛。

可以说,牛奶国标的调整,事实上是迫于现实中的无奈才做的。

为什么会如此?

本质上是我国的奶牛不达标。

1,奶牛混乱

我国奶牛起步晚,发站短。当有利益驱动的时候,于是群众疯狂的买奶牛,那么,哪来的那么多奶牛呢?

最简单办法就是:用劣质淘汰牛和当地肉牛进行杂交来繁殖后代,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的杂交牛,产奶量严重不足。

2,饲喂方式不合理

奶牛是需要合理科学饲养的,然而广大奶农根本不具备这条件,看其他人怎么养奶牛就自己跟着养,甚至还有人直接按照肉牛、黄牛的方式来养殖奶牛。

结果就是牛奶质量很差,这也是一个历史问题。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推动,以及鲜奶加工工艺的提升,国内奶源的水平已经开始逐步提升了,就比如我上面自己查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一款市面上售卖的牛奶,都超过了 2.8 的标准,甚至还超过了旧国标的 2.95。

所以现在牛奶的标准虽然维持着,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推出更高水平的牛奶。

—————为什么其他畜牧品种不一样呢?—————

有人提到,为什么猪等似乎没这个问题?

主要有以下原因

1,重视程度

在畜牧业里,猪可是半壁江山的,连我们 cpi 都可他们挂钩。事实上,重视程度本身也反映了各种投入,比如科研投入和资本投入,这产出自然是没法比的,国内的畜牧龙头什么双汇、牧原、温氏、新希望等都是养猪大头。

事实上,如果你是做科研的,你会发现,做猪的科研资助力度和研究人员数量完全和其他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2,育肥 vs 其他产出

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养猪主要目的是育肥,只要让它长肉就行(当然近些年也在改进猪的瘦肉比之类的)。而牛不一样,我们养奶牛主要是要奶牛的奶,这个东西和育肥难度完全不一样(打个不恰当的比较,长胖和丰胸哪个难?)。

3,牛本身也不好育种

和几个从事牛育种的人交流过,感慨他们育种不易。

猪一胎十来个,而且 6 个月一轮,牛一胎一个,1 年以上生一次,那个从育种周期就完全没法比,跟别提产胎太少导致的筛选难度增加。

部分数据来源

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_刘瑶

规模养殖条件下提高奶牛单产水平的综合技术_肖延光

上万人在大众点评为上海奶茶店加油

01

就在昨天晚上,上海召开了疫情相关的发布会,多出了 2 例本土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和 3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而这 5 个人当中的 3 位,都是一家奶茶店的员工,于是这家位于静安区愚园路上的奶茶店就被升级成了中风险。

整个店铺不过 20 平米,是截止目前为止全中国最小的中风险区。

我去大众点评搜了这家店,目前已经标明暂停营业了,但看了看评论区,直接被整破防了。

基本都是赶来祝福,慰问和加油的。

1

商家也挺感动,不断回复说感谢大家关心,一定会配合防疫。

我看还有不少用户,直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店家生意。

太暖了。

这是当代年轻人独特的,表达支持的方式。

毕竟大众点评是大家现在最常用的美食分享平台,很多小型餐饮都是在这里慢慢吸引客流量,经营自己的品牌。

这种独特的 “云加油”,有时候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不足为道的一句 “加油”,却给疫情中依然坚持生存、努力支撑的中小店铺,送去了关心和善意,也送去了坚守的力量和勇气。

02

从 2020 年到今天,疫情反反复复,导致很多人都在为上海担心,“上海疫情” 的词条还上了微博热搜。

毕竟上海城市面积这么大,常住人口又多,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还难免流动性强,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

但我觉得上海一定能挺过去的,毕竟之前这么多次都下来了。

说实话,疫情这两年以来,我基本一直在上海生活,总体的体验还是很好的。

首先,上海的防疫本身做得很好,效率非常高:

比如当病例刚出现的时候,专家们就总结出了一套 “2+4+24” 的原则,完全足以体现出流调和控制是一门科学。

2 指的是流调人员 2 小时内到达现场。4 指的是 4 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24 指的是 24 小时内初步查清并完成流调报告。

具体执行上,上海的防疫工作人员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昨天发布会上他们说已经在晚上 7 点之前,完成了和这几个病例有关的 30783 例筛查,评论和弹幕都感叹 “这么快?”

这确实就是上海速度。

这种速度来自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极力合作,疾控部门与公安、通信、民政、大数据中心以及交通部门全都参与进来,使流调报告滴水不漏。

也就是说,上海的流调人员调查密接或是确诊患者时,并不只靠密接回忆,而是会通过大数据盘查、逻辑推理等方式,帮助密接复原出一条相对可靠清晰的路线图。这样就不会出现 “相关人员记性好,流掉报告就清晰。记性不好,流掉报告就模糊” 的现象。

在详细的流调报告的指导下,防疫工作也更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最后把需要隔离的密接人员精准控制,不做大规模的全民核酸。那就能在不过分打扰居民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完成防疫工作。

无论是这次最小的中风险地区还是之前迪士尼烟花下测核酸,背后离不开上海对疫情精准防控的勇气和信心。

之前上海迪士尼有过一名密接,那天恰逢节假日,最后有超过三万份核酸需要检测。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迅速调来大量检测人员,从 5 点半开始检测,在 10 点半前将园区内 3 万多名游客采样完毕,其中一半以上人八点以前就检测完离开,没影响太多人休息和睡眠。

总之大家在排了一段时间队之后都做完了核酸,有序离开迪士尼,上海也调来了 220 辆公交车接游客。

当晚,张文宏医生发了条微博,表示所有游客已经可以安然入睡了,他和他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让这个城市和经过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一点。

第二天八点,检测结果就出来了,园区三万多人均是阴性,有惊无险。

这同样是上海速度。

而这种速度,也是上海承担境外输入病例任务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底气。

03

上海的防疫严格归严格,但基本会把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这一点,在 2020 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能看出来。

2020 年 1 月 24 日,上海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防控,隔离,筛查一样不落,全民都居家隔离。

但这一阶段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也会干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到了 2 月 25 日,上海市就将响应等级调整为二级,按照 “适度放开,有序放开” 的原则,逐步恢复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行。

5 月 9 日起,上海又将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逐步形成高效运行的常态化防控体系,尽快让大家恢复到正常生活。

比起其他城市动辄全民核酸,上海在 2020 年 11 月 8 日到 2021 年 12 月 17 日,共发生 9 起疫情,隔离过的密接人员只有 1400 人,密接的密接人员 5039 人,核酸筛查只有 43 万人 ——

要知道,上海的常住人口有 2487 万,累计核酸筛查人员也就上海总人口的 1.7%。

真正做到了尽量不干扰市民工作生活。

另外,上海有非常多的小型商家,可能是你楼下不起眼的早餐摊,打印店,以及这次我们看到的奶茶店。

这些小店很多是外地创业者在经营,如果一点风吹草动就一刀切地都给封了,他们经营上的损失恐怕很难负担。

但同样是这 9 起疫情中,上海除了对 13 个居民区、1 家酒店和 2 家医院做封闭管理 14 天,对 2 家医院闭环管理 2 天外,未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任何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性措施。

上海政府非常清楚,这是一座以商业为根基运作的城市,每一个哪怕再小的商户,可能都是某一群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他们也应该被尽可能地保护和善待。

在大众点评评论区,有网友说,上海防疫,“精” 到平米。

也有人说,“把老百姓的生活,防疫大局,平衡地细致入微”,也就只有上海了。

现在我走在上海街头,除了行人都戴着口罩,基本上和疫情前没什么两样。

这不是上海不注重防疫,相反,就是上海政府和人民都对防疫标准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做得到。

很长一段时间也有人一直在质疑,说上海管得 “不够严”,真出了事怎么办?

事实上,真的出了状况,上海的防疫措施向来都是足够安全,也足够有温度,人性化的。

就在今年元旦,上海一名女士和家人一起去凯宾斯基大酒店吃团圆饭,吃到一半被通知酒店有客人确诊新冠,全家都要被原地隔离 14 天。

结果酒店把她们一家人安排到正对着东方明珠和黄浦江的一线江景房,14 天内每天都是这样的自助餐:

有人算了笔账,说按照这家酒店的入住标准,不算吃的,一晚上房费就是 1500 块钱,14 天下来赚翻了……

这虽然是个特例,但至少也能从侧面看出来,上海这座城市,真的是从上到下地在关怀它的市民。

两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疫情爆发,我几乎从没听说过上海哪个区域在隔离期间断粮断电,居民生活不便的消息。

正如网友评论所说:

紧张而又有序,虽有害怕和不确定,但生活仍在继续、美好仍在发生。这就是上海的防疫。

04

2020 年疫情刚爆发,我就写文章夸过上海,说这座平时看似冷漠,人们 “贪生怕死” 的城市,在当时全民都相对混乱的情况下,普遍表现出了最好的配合态度和秩序。

自觉戴口罩,居家隔离,出门穿得严严实实,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其实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上海政府在防疫上做得足够好,给了市民最多的安全感,人们才愿意反过来信任政府,配合政府工作。

大家都能意识到,本质上这是个合作共赢的事,是我们一起努力,抵抗病毒保卫家园。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虽然很多年轻人偶尔吐槽要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压力大,但说了这么多年,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拼命往一线城市挤。

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才凸显出来,大城市的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真的很让人心安。

最后再说两句关于这次的疫情本身。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现在经过变异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极强,很难对付,所以最近这段时间,平静了很久的国内疫情又有复发的势头。

但我相信,和新冠战斗了两年的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并且组织能力很强的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个冬天的困难。

那么难的时候都挺过去了,这次我完全相信上海会安然无恙。

中国也是。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号:raistlin2017

在民营口腔诊所,我找不到做医生的尊严

上月,我为了给孩子矫正牙齿,去了本市的公立口腔医院 W 大口腔,发现不论是挂号还是面诊都需要冗长的等待,名医更是一号难求。考虑到牙齿矫正耗时长,复查次数多,W 大口腔在距离上又不算便利,我便动了去民营口腔医院了解一下的念头。

想起张利前年应聘到本市一家颇有规模的民营口腔医院就职,我就联系了他。没想到,张利说他前阵子已经离职。我问了下他离职的原因,没想到,他的回答,让我有了深入了解民营口腔医院行业的切口。

以下,是张利的自述。

1

从上一份工作离职后,我很快便应聘到了本市一家连锁民营口腔医院 —— 众泰口腔。

能被众泰录取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经历,更别提什么与口腔专业相关的经验了,所以海投简历时压根没抱什么希望。

但面试的过程却异常顺利:初试时,除了一开始简单聊了下我的过往工作经历,之后基本都是人资经理在向我做公司的介绍:众泰从成立至今已有近 15 年的历史,从一家口腔诊所发展成了一家已经拥有二级资质的口腔医院,以及市内 30 余家、省内 20 多家,共计 50 多家门诊,规模在本市的民营口腔医院中首屈一指。

人资经理最后向我强调,在疫情之后,本市已有数不清的小型口腔诊所因无力支撑而关门大吉,可众泰不仅没有关停一家门诊、裁掉一名员工,还雄心勃勃计划在 2 年内将门诊开到 200 家。他以非常自豪的口气收尾道:“这是我们公司实力的体现。”

之后的两轮复试也非常顺利,我最担心的经验匹配问题,并没有成为太大的障碍 —— 我应聘的是 “发展部主管”,主要是为公司开立新门诊做选址、签订租约、筹备开业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虽然行业有跨度,但具体的工作内容对我来说不算困难。所以,在发展部的负责人葛总询问我有没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时,我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葛总听罢,也露出了微笑:“我也相信你能胜任,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就这样,我有些稀里糊涂地入职了众泰。

进入众泰不久,我渐渐理清了公司的人事架构,主要分为两条线:业务线和医务线。

遍布本市的 30 多家门诊,每家配置 10 余人,设有 1 名店长和 1 位医疗主任,其余便是医生、医助和护士。店长负责门店的全部事宜,包括门店业绩、医疗安全、人员管理以及各种日常杂务;医疗主任则主要把控门店医疗相关的各项事务。

虽然店长和主任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但在人事隶属上却并不交叉。

店长归属于业务线,是最基层的负责人,依次向上,是地区经理(负责管理 3 到 4 家左右门店)、销售总监(负责 10 余家门店)和销售副总(负责本市所有门店),其中销售副总张总为业务线的总负责人,直接向公司总经理白总汇报。我们发展部和市场部、大客户部、客服部、网络营销部等营销部门也都归属于张总管理。

每家门诊的主任和医生、医助、护士则是归属于医务线,主任作为基层负责人,主要向胡院长汇报,也要和店长一起对门店的业绩负责,接受业务部门的考核。

公司豪气地在本市繁华地段租下了两层写字楼,这里除了营销、行政、财务、人事之外,还有医务部、护理部和专家团队等,也同样向胡院长汇报。

同部门的孙源告诉我,众泰虽是企业性质,但终究属于医疗机构,所以,胡院长是全公司的 “灵魂人物”,除了白总外,他在公司里说话是最有分量的,“这也说明我们公司对医疗质量的重视”。

2

应聘时人资经理那句 “2 年之内将门诊开到 200 家”,让我有些压力 —— 新门店光选址这环,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倘若为了达成开业目标放低对选址的要求,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运营成绩,按我以往的工作经验,届时这笔账往往会算在我们头上。

所以,拿到 offer,我便做好了这两年会非常忙碌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的是,入职之后,我竟闲得发慌 —— 上班第一天,葛总不在办公室,接待我的孙源挠了很久脑袋,才去到文件柜里翻出一本《口腔医疗诊治规范》扔给我,让我 “先学习学习”。

这本书的封面已经破损,边角打着卷,书页上有不少灰色指印。我翻看了一下,除了著者为胡院长外,没有多少我能看懂的内容。我拿着书偷偷问孙源:“你看得懂这些吗?” 孙源无所谓地 “嗐” 了一声:“不知道从哪个门诊回收回来的,你先拿着翻翻吧,好过坐在办公桌前无聊。”

一个星期过去了,除了一些临时派遣的任务,葛总一直未给我明确安排工作内容,我主动找到他问过几次,他总是搪塞:“最近太忙,等我空下来,跟你具体沟通。”

迟迟等不到下文,我越发忐忑和疑虑 —— 忐忑的是,在不养闲人的企业里,如此 “闲置”,可不是什么好信号;疑虑的是,不论是我,还是部门其他同事,好像全都不慌不忙。

孙源宽慰我说,没有给我安排工作,是因为发展部并不差人手,招我是因为葛总好容易找到机会给部门争取到了一个编制,要赶紧招个人顶上。

“所以我是一个可要可不要的人?”

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孙源笑了笑:“你知道吗?当时和你一起应聘的还有一个人,还是同行业的,葛总最后却选了你,说明他还是认可你的。”

“为什么?” 我有些不解。

“因为你是本科,那人是专科。白总年前发了话,说公司现在发展大了,得努力提升一下人员学历结构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公司大几百号人,最高水平也就大专。”

我有些诧异:“都是专科?那医生呢?难道也是专科?”

孙源貌似有些后悔自己的失言,没有回话,借故走开了。

又过了几天,葛总找到我,说,考虑到我对口腔行业完全不了解,领导们讨论之后决定让我先去到一线门店 “学习” 一阵子。

“去那里不仅要学习,更多地要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别给我们部门丢脸。” 葛总叮嘱说,至于要去多久,“那取决于你什么时候能熟悉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

看样子葛总是不打算花精力在部门内对我进行 “带教” 了,我想,出去待一待总好过留在这里坐冷板凳,再者,我也没有说 “不” 的权利吧。

于是,我就按要求去到了珞桥门诊报道。

众泰十多年前最早开的那一批门诊,大多设立在城市主干道旁;四五年前的那一批,选址多在各大型社区的底商;最新开业的一批,则更多偏向于设立在购物中心里。

珞桥便是最近开业的门诊之一,我很快就发现它的选址颇为巧妙 —— 购物中心的停车场缓解了街边门诊停车位不足的窘迫;商场里的其他业态能打发患者等待就诊期的无聊;门诊还能参加购物中心统一举办的节假日满减或抽奖活动,带来不少人气。所以,即使购物中心的门店租金比起街边店或社区底商店要高出许多,众泰还是将许多新门诊都开在了购物中心。

以前在大街小巷处处看到民营口腔医院的广告,但自己的牙有问题时,一直都是到各类公立医院的口腔科求诊。所以当我在珞桥门诊的大厅看到患者人头攒动时,颇为出乎意料。

这是一家开业 2 年的新门诊,比起公立医院的肃穆冰冷,显得温馨得多:进门是气派的前台、宽敞的候诊区,茶几上随处摆满了茶水和小食;大厅里还专门辟出一角做儿童区,摆上五颜六色的滑梯及玩偶;再往里走,便是洽谈区,洽谈桌上每隔几天便会换上新鲜的花束,旁边矗立的玻璃展示柜里则是各种口腔及义齿模型 —— 那是医生或店长向顾客演示说明用的重要工具;洽谈区后面,依次排开的独立诊室,一客一室,明亮舒适,进门后护士甚至会贴心地帮患者取下外套皮包收进专门的衣柜。

在门诊待了几天后,我发现这儿的同事 —— 从门店经理到主任、再到医生护士乃至前台 —— 都对患者非常熟悉,大部分的复诊顾客一进门,他们便能笑着喊着名字迎上去,寒暄几句问候病情。

我私下问前台小魏怎么记得住,她不在意地笑笑:“这是必备的技能啊,我们和公立医院不一样,讲究‘服务第一’。怎么让患者感到亲切?当然是让他们觉得你把他的病情放在心上,让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是特别的啊。这样天长日久,忠实顾客不就积累起来了嘛。”

她又说:“当然,那么多人,全记住肯定不现实,你就每天没事多看看预约表,把即将就诊病人的过往病历翻出来看看,然后算着时间点对应进门的患者,即使认不出,也都八九不离十了。这个技能一定要训练出来,很重要。”

在众泰与公立医院的就诊感受确实不一样: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笑容满面、热情有加;患者不用提早挂号,只要电话预约就能指定医生;门诊对重点患者还会单独建档,定期回访,逢年过节以及患者生日,更是少不了各种小礼物赠送;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 “打折送券”……

可我总感觉有些别扭。珞桥门诊左边是一家美发店,我常常看到美发店的员工站在门外排成一排,卖力地跳着鸡血操;右侧是一家服装店,欢迎牌不舍昼夜地叫唤着 “欢迎光临”“欢迎再次光临”。正对着的是购物中心的天井,玻璃围栏下方一楼的中庭,是周末购物中心最热闹的地方 —— 搞活动的音乐声、主持人卖力的吆喝声、围观人群的欢笑声混在一起,喧闹震天。有的小孩在下面走完模特步后,被父母领上来拔两颗乳牙,待到观察结束、吐掉棉球,正好赶得上下楼去领奖。

在我心里,医疗本应是一个严肃、冷静、专业的行业,可窘迫地挤在一堆服装店和游乐场中间,让我无论如何也生不出敬畏感。我有时会暗想,门诊里医生们的白大褂,护士们的护士服,在患者眼中,与楼下日料店迎宾的和服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吧。

3

珞桥门诊的主任姓谢,经理姓孙。谢主任约 40 岁,浓眉大眼,有着一张 “看起来就很专业” 的脸庞,他医术精湛,加入众泰不久便成为了公司的 “明星主任” 之一;孙经理眉目清秀,据说一毕业就加入众泰,至今已有近 10 年 —— 孙源曾跟我说,众泰不管是总部还是门诊,各个岗位离职率都很高,能待满 1 年便算得上是老员工了,如此一来,孙经理可以说是元老中的元老了。

两人对我的到来非常欢迎。孙经理说,珞桥门诊已经接待过好几位像我这样来学习的同事:“一般是公司有意重点培养的,才会派到几家大店(业务量大、业绩好的门店)多学习历练一番呢。”

后来和小魏熟悉后,我才得知,众泰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几家门诊,每家店仅配有 “两医两护”,除了接待患者,门诊里的所有杂事,甚至连厕所的卫生,都是医护利用空余时间去做,直到这几年才渐渐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孙经理当年由护士起步,然后转岗前台,前后历练很多年才被委以店长一职 —— 其余几家老店的店长,也都是这样的晋升路径。

近几年口腔行业迎来春天,众泰开始大力扩张。新店开店速度太快,店长的人员储备明显跟不上,现今的店长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挖来,背景五花八门,但大都来去匆匆。除了对医生、医助理和护士岗位在招人时有专业要求外,其他岗位招人时也都没有行业经验门槛。

我和小魏开玩笑:“你努努力,也可以升为店长。”

她却摇摇头:“我才懒得当店长呢,累死累活,到手的钱也不比我现在多多少。在这里,只有医生挣钱多,其他人全都是‘打杂’的。”

我跟着小魏从 “分诊” 学起。分诊的操作很简单,但内里乾坤却不少,顾客的消费金额归为接诊医生业绩,也直接影响他们的提成,每个顾客分给谁全都是学问,若不注意,医生就会有意见闹情绪,“那可不是我一个小前台担当得起的”。

“理论上来说,新来的顾客要优先分配给主任,但是……” 小魏顿了顿,说,“有的病人,你若是分给了主任,是要挨骂的。”

见我疑惑,她继续解释:“医生每天的接诊时间有限,那些耗时长、消费少的项目,谁都不想接。同样的 1 个小时,处理一个几百元的‘补牙’,和处理一个几千元的‘牙周治疗’,差别可大了。你得在接待的时候就询问清楚顾客的病症,才能合理分配。”

“黄医生是公司培养中的‘儿牙专科医生’,有小孩就直接分给她 —— 你尤其要注意,虽然‘正畸’都应由陆医生接诊,但是如果遇到孩子做‘正畸’,你不要直接分给陆医生,先要去黄医生那里转一圈,再由她转诊过去,这样她就能有 300 块的‘正畸转诊费’了;吴医生手脚不够麻利,涉及到拔牙这样的有创治疗,尽量不要分给她;叶医生是新手,刚来没多久,复杂的案例千万别给他,不然出事了就麻烦了……”

说到这,小魏又赶紧叮嘱我:“你在接待顾客的时候,可千万别提到这些啊,尤其不要说叶医生是新手,否则顾客都会跑掉的。如果有人问起,你就说‘我们门诊都是资深的口腔医师,谁来处理都一样’就行了。”

小魏最后和我强调的,是关于胡医生的事宜:“其实他还不是医生,是医助。你在顾客面前不能提‘助理’二字,跟我们一样就叫他‘胡医生’就行,但千万不要把顾客分诊到他的名下,否则会出大事的。”

“医助” 是一群虽已工作但尚不能真正被称为的医生的人 —— 因为他们还未取得医师从业资格证,按规定是不允许独立接诊病患的,否则就属于非法行医。“一旦查出来,那责任可大了,搞不好门诊被关停都是有可能的,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众泰的每家门诊都配有少则 1 名、多则 3 名医助,我好奇地问:“既然他们不能接诊,那为什么我们还会有这么多医助呢?”

“他们能做的事情可多了,‘洁牙’‘补牙’还有各种牙周的小项目,医生不愿做的,那就只能由助理们做了 —— 还有‘正畸’,患者来复查时调调钢丝、补个托槽儿什么的,肯定就由医助去处理啊,不然医生天天忙着做复诊,哪里有时间去开发新患者?”

“不是说没有证不能独立接诊吗?”

“所以这就是我们在分诊的时候要注意的啊!只要不分诊到医助名下,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就不会查到了。至于实际接诊,没关系的,医助都是医生手把手带出来的,技术过关了,处理这些小事都是没问题的。其实我们算是管理得比较严格的了,在很多小诊所,都敢让助理直接上手做根管呢!”

4

不久后,众泰在某团购平台上推出了一个套餐:一张口腔 “全景(X 光)片” 加上全口洁牙,仅售 29.9 元。若按门店价,一张 “全景片” 90 元,一份基础洁牙 225 元,这个团购价才一折不到。

套餐飞快售罄,据说总共卖了 5000 多份。这些项目,要在 3 个月内由市内的 30 多家门店接待核销完成。

对于这个要求,珞桥门诊的人都惊诧了,不满的情绪开始暗暗滋长。

小魏最是头疼:门诊医护人手一直不足,每天复诊的老客、预约的新客,就已经把医生们的时间档排得满满的。可公司明令告知,要重视这次的团购顾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诊,她不知道怎么见缝插针安排档期;

胡医生也不乐意:洁牙是按销售金额的 10% 提成的,以往她每给一个顾客洁牙都能拿到 20 到 40 元不等的 “手工费”,可如果按这套餐的价格来算,她担心忙活 1 小时只能拿到几块钱的提成;

孙经理虽然没在我们面前表露不满,但脸色也不太好,除了和小魏类似的忧虑,她更着急的是,若每天的营业时间被这样的低价团购顾客占据,门诊的业绩指标该怎么完成呢?她今年的业绩指标是 500 万,意味着每天至少要达到 1 万 4 的营业额才算达标。

不过孙经理去总部开过一次会回来后,情绪就好多了。

她首先安抚小魏:“今后排档期时优先接待团购的顾客,有多余的时间再来接待新诊,至于复诊的老客,如果实在排不来档期,就说说好话,前前后后商量挪几天。”

接着她又找到胡医生:“公司说了,洁牙的手工费还是给你按 225 的原价计算,你的提成不受损失,还比以往会多出很多洁牙单呢。另外,洁牙的时候多关注一下病人的口腔,如果发现龋齿、缺牙之类的问题,记得一边洁牙一边跟患者‘宣教’,然后洁完牙赶紧转诊给其他医生,如果顾客之后有进一步的消费,你也有转诊奖金的。”

胡医生听罢,眉开眼笑地离开了,我也突然领会了公司做这一波团购活动的用意。

可不久之后,门诊内部还是发生了冲突。

在周六的例会上,谢主任首先发难:“小魏,你每天安排的团购洁牙能不能控制一下数量?胡医生的时间全部都被洁牙占满了。”

我不明白谢主任为何要替胡医生提意见,旁边的小护士偷偷向我解释:“胡医生虽然是‘助理’,但在日常主任给患者做治疗的时候,她都要在旁边学习,也能给主任搭把手、帮上不少忙。现在她每天被困在洁牙室,主任做治疗的时候明显就忙不过来了。别的不说,主任的(患者)病历一直都是胡医生帮忙写的,这阵子胡医生忙不过来,主任还得自己写病历。”

见主任发炮,吴医生也跟着提了意见:“小魏,你能不能把两个患者的预约间隔排开一点,多给我一点接待时间。做治疗不比其它,突发情况太多,不是你安排给我 1 个小时我就能按时完成的。每次都是上一个病人没看完,你就催着说下一个病人到了,公司又一直强调注意服务、不能让患者久等,每次我不管是治疗还是沟通,都是匆匆忙忙,治疗做不好,注意事项也交代不全……”

小魏的脸委屈了起来,不吭声。孙经理见状发了话:“这些都不是问题,大家能克服的尽量克服一下。吴医生,你不要怪小魏把患者给你排得满,如果排不满的话,你一天只接待 3 位患者,你的业绩哪里来?门诊的业绩又怎么办?”

接着,她一脸严肃地转向谢主任:“主任,这个月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团购活动,复诊的老客里能继续挖掘的潜力终究是有限的。任务额年年提升,只有发展新客,门诊业绩才能持续发展。这团购其实是公司给到我们各家门诊的支援,帮我们‘引流’啊!所以胡医生肯定是不能调出来做其他事情的了。”

孙经理环顾我们一圈:“其他的医生也要做好准备,如果胡医生忙不过来,你们也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支持团购洁牙上。大家谨记:洁牙不是目的,做‘全口方案(即全面检查口腔情况,将存在的口腔问题罗列出来并给出治疗方案)’才是重中之重。这几个月的业绩,就指望这波团购了。”

话音落下,谢主任重重地将手中的笔记本摔在桌子上:“业绩,业绩!能不能不要张口闭口跟我谈‘业绩’?我们不是销售员,我们是医生!”

谢主任说完,拂袖而去,只剩下我们面面相觑。

半晌,孙经理摇摇头,安抚我们:“没事儿没事儿,散了吧散了吧。”

5

好在谢主任的情绪很快平复。小插曲过后,珞桥门诊全体动员,还是一起接待一波波的团购顾客。

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口腔问题,做 “全景片” 和 “全口检查” 的引流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一位位团购顾客都被洗牙的胡医生分别转诊到各位真正的医生,大家都忙活了起来。

口腔治疗主要分为几大类:口腔外科 —— 主要是拔牙等 “有创治疗”;口腔内科 —— 主要针对牙周治疗、根管治疗等;口腔修复 — 主要为活动义齿(假牙)、嵌体(缺失牙修复)和安装全瓷牙烤瓷牙等;除此之外,便是口腔业内最重要的两类业务 ——“正畸” 和 “种植牙”。

不同于公立医院将这些类别细分到不同科目,在众泰,除了 “正畸” 和 “种植牙” 需要由取得资质的专科医生完成,其余所有的项目,门诊里每个医生都能进行接诊,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号,叫 “全科医生”。

普通科目并不贵,洗牙、补牙、拔牙一般收费不过三五百;根管治疗和修复类收费略贵,但也远远比不上 “正畸” 和 “种植牙” 的价格。

众泰有资质的正畸医生有限,做不到每家门诊都配置常驻医师,一般 1 名正畸医生负责 3 到 4 家门诊,他们每周能在同一家门诊坐诊的时间不会超过 2 天。因此,短周期、高收费的 “种植牙” 才是各门诊的摇钱树 —— 所有口腔医院和门诊里都是如此。

“种植牙” 经过数年的市场教育和发展,现在早已深入人心,相比于 “活动义齿(假牙)” 的清洗麻烦和佩戴感欠佳,它的使用感受更好,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患者中备受推崇。“种植牙” 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植体” 和 “基台”,是需要植入患者牙龈的部分,替代自然牙 “牙根” 的功能;另一部分是 “牙冠”,是安装在基台上代替牙齿功能的义齿。

很多患者会在意牙冠是 “烤瓷” 还是 “全瓷”,其实在医生看来,真正重要的却是植入牙槽骨内不易更换的植体。植体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哪怕一点点区别 —— 涂层不一样、零件细节不一样、内部设计不一样 —— 都会导致最终使用效果的不同。

在众泰,最常用的有两种植体:低价的韩国登腾系统和高价的德国 camlog 系统。一套登腾的植体配基台,要 4500 元,而一套 camlog 则要 1 万多元,也有更贵的,已经超过普罗大众的接受程度了。

牙冠的价格也分几档,最便宜的国产全瓷牙要 2000 元一颗,进口的则要 3000 到 7000 元不等。总之,若要完整地植一颗牙,最少也要 6000 多元,稍贵一点的,会花 1 万 3 到 1 万 7。

孙经理见我听得咂舌,笑我见识浅,说年纪大的爹爹婆婆们,口里牙齿快掉光了,如果嫌一颗颗种植太麻烦,还可以选择 “全口种植”。

“那至少要 20 万,一辆中档车就种进嘴巴里了。”

在珞桥门诊,只有谢主任有 “种植牙” 的资质。每个医生都能接待意向顾客、回答咨询,之后再将基本谈妥的患者转至谢主任名下。这样,接诊医生不仅有 “转诊奖金”,店长也会在成交后酌情从门诊的奖金里划拨一部分给他们以资鼓励。而顾客转到谢主任名下后,他不仅享有业绩奖金,还有额外的手术费。于是乎,门诊上下对推荐顾客 “种植牙” 的热情都非常高。

如果说在患者做完根管治疗后是推荐 “牙冠” 的最好时机,那么患者拔牙之后就是推荐 “种植牙” 的最好时机 —— 刚刚拔下一颗烂牙、担心今后咀嚼功能丧失的患者,对 “种植牙” 的需求远远高于缺牙久了的人。

一天,门诊接待了一位中年女士,拔完牙后,接诊的叶医生照例向她推荐了 “种植牙”。患者听到最后,面露难色:“价格太贵了,我就装个假牙行不行?”

叶医生着了急:“你这么年轻,可不要轻易安假牙啊。以你现在的年纪,做一颗种植牙能用好几十年呢,是最划算的。”

女士犹豫再三,面带羞赧地向叶医生说,她拿不出那笔钱。年轻的叶医生又是一番劝说,患者最终还是离开了。

几天之后,孙经理接到公司客服部通知,说有人投诉叶医生强行推荐 “种植牙”。公司对投诉的处罚一向严格,罚款不少。叶医生很委屈,眼泪在眼眶转了好多圈才忍住。在她看来,那位女士确实是非常适合 “种植牙” 的患者:年轻、口腔条件好,假牙若是佩戴时间过长,不仅舒适度差,也会损伤口腔内部环境。刚拔完牙,确实是更好的种植牙时机,因为缺牙久了后,两侧的牙齿会渐渐长歪,向缺失处靠拢,牙槽骨也会逐渐被吸收,日后再做种植手术,平添麻烦。

孙经理安慰叶医生说:“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和患者沟通还是要注意分寸和技巧的。如今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都如此紧张,何况我们这样的民营机构。患者走进门,浑身就已经支起雷达,小心防范着,觉得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骗钱的。”

叶医生叹了一口气:“我是真心为她好啊。唉,人说医生难做,其实民营机构的医生更没有尊严吧。”

事后我和孙经理聊起此事:“你说,叶医生那么热心地建议那女的植牙,却得了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寒心?以后都不给建议了?”

孙经理笑了笑:“也不用担心,叶医生这次虽然受了委屈,但以后该推还是会推的,毕竟每个月医生们都是有相应的业绩指标的。”

6

几天后,谢主任又为一例 “种植牙” 和孙经理起了冲突。

他接待了一例来咨询种植牙的顾客,之前的沟通都一直顺畅,患者已经准备缴费了,却在最后的检查时发现牙槽骨骨量不足,需要先进行植骨手术。

“种植牙” 就如同栽一棵树:牙冠是枝干、植体是树根,而牙槽骨的骨量便是土壤。若牙槽骨骨量不足,不及时填充骨粉,植体能得到的支撑力就不足,容易导致种植手术失败。

面对谢主任的解释,患者表示理解,却不能接受。她对植骨的过程充满了恐惧,无论谢主任如何劝说,都表示拒绝,只留下一句 “我再考虑考虑” 便准备离开。

在诊室外观望动静的孙经理赶紧在诊室门口拦住了患者,给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搭桥”。所谓 “搭桥”,就是不对缺失的单颗牙进行种植,而是将缺失牙两侧的牙齿做一个 “磨除”,打造成类似 “桥桩” 的支撑体,之后再做出紧紧连在一起的 “三颗牙冠” 安上,这样从外部看起来,和正常的牙齿无异。

患者一听说不用植骨,甚至连切开牙龈植入植体都不需要,顿时来了兴趣,又重新坐回了诊室,详细地向孙经理咨询后,迅速敲定了 “搭桥” 方案。

image

“搭桥” 示意图

孙经理喜滋滋地领着她来到前台缴费,约定下次就诊时间,全然不顾谢主任阴得要滴出水的脸色。刚送走患者,谢主任就将孙经理拉到员工休息室,气冲冲地质问:“你为什么要推荐‘搭桥’?这个患者明明更适合‘植牙’。”

孙经理仿佛早就意料到了谢主任的怒气,慢条斯理地解释:“可她不接受‘植牙’啊,既然她能接受‘搭桥’,那么就不要在‘植牙’上纠结了。”

“可‘搭桥’是以对两颗邻牙造成永久性的磨损为代价的,以后这颗缺失牙要承受的力量全都得那两颗邻牙来分担,那两颗好牙会承受更多压力,凭空多出坏掉的可能性。‘搭桥’有它的适用范围,对这个患者来说,‘植牙’绝对是比‘搭桥’好得多的方案。”

孙经理也不甘示弱:“我和患者沟通的时候把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吧?这些问题和风险我没有隐瞒过吧?你在旁边也听到了,患者自己都能接受磨两颗牙,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谢主任脸涨红了,声音高了起来:“你自己心里明白,你确实是提示了,但是有没有给患者强调清楚呢?患者是不懂的,你不应该这样引导。我才是医生,以后请你不要干扰我的治疗方案,这样我们俩没法配合!”

孙经理也火了:“我如果不干扰,这个患者今天走出了诊室的门就不会再回来。她那么抗拒植骨,我们不给她做‘搭桥’,多的是地方会推荐她做。如果按你的坚持,我们就会实实在在地损失掉这一笔营业额。”

谢主任的脸色黯淡下去,不再出声,停了好久后才终于走开,我望向他的背影,错觉那一向挺拔的背影有些微微驼了下去。

7

在珞桥门诊待久了,我和大家都越来越熟悉。

孙经理有时跟我开玩笑说:“张主管,你掌握业务挺快的嘛,这么有潜力,要不给我们当咨询师吧。”

我也半开玩笑地回应:“好啊,那你跟公司申请一下呗。”

孙经理的脸苦了下来:“我也想啊,但是公司规定,只有(月营业额)70 万的店才给配咨询师,我们还得努力。”

众泰有 6 家门诊配了咨询师,在开大会时,“能否够资格配咨询师” 常常被公司领导们作为激励各店长的话术之一。

门诊里配备的咨询师全都穿着白大褂,在不知情的患者眼中,俨然也是专业的医生。但不同的是,医生们虽背负着业绩指标压力,但还是依靠专业知识给出治疗方案,而咨询师大多不是医科出生,是纯粹的销售人员,一般只在总部进行 3 天的 “密集培训”,便被派去门诊。他们在门店里耳濡目染,口腔知识也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可以获得不少患者的信任。

我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了尔美门诊的咨询师彤彤。她告诉我,众泰对咨询师的要求很高 —— 作为患者接触门诊的第一环,他们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会不会留下来。不同于前台分诊时的小心揣度,咨询师在完成咨询后,对于将患者推荐给哪个医生,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口才了得,一位患者分给谁或不分给谁,总有说得出、立得住的理由,所以门诊的小医生们都会明里暗里讨好咨询师,彤彤们的日子过得自是逍遥。

咨询师让众泰诸多同事羡慕的,还有那颇为可观的收入。他们虽然底薪才 2500 到 3000 元,可细细一问,“提点” 的比例高到让我咋舌。业绩好的咨询师,每月收入比医生和店长都高,只有主任的收入能与之媲美。

低底薪高提成,这让咨询师们工作起来都格外卖力。彤彤是众泰的金牌咨询师,也是咨询师团队的小组长,每个月都能超额拿到奖金。

“任何收获都是辛苦换来的 —— 你知道我曾经是怎么培训咨询师的吗?我要求所有的咨询师每天接诊时都要在口袋里装上录音笔,录下当天和顾客说的每一句话。下班后,所有咨询师再聚到一起开会,把当天的录音拿出来一一复盘,大家一起分析哪句话说得好,正好打到了患者的心坎里,哪句话没说好丢了单…… 那一阵子,我们每天复盘到晚上 12 点多才散会,直到我们小组所有的人全都出师。”

我对彤彤表达了佩服,她仍是毫不在意地一笑:“你知道我来众泰之前做什么的吗?我在 XX 保险做了 6 年。说真的,那段经历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不少帮助呢。”

除了咨询师,众泰还有极其强大的营销团队。比如市场部专门负责 “地推”,举办义诊、与各银行、社区、幼儿园等等联合举办健康讲座;大客户部则主攻各企事业的负责人;网络营销部主要在微博、论坛、公号等各种渠道宣传众泰、回答咨询、邀约意向单到店…… 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地网罗潜在患者。

了解到这些后,我想起自己之前还担心那波低价团购会让公司亏本,现在细品品,不禁哑然失笑 —— 那一波团购,在众多营销费用里,也就是九牛一毛吧。

葛总通知我结束门诊学习准备回总部时,正赶上黄医生在门诊闹意见。

这些年,随着家长们对孩子口腔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往常被人瞧不上的 “儿牙” 越来越重要,众泰很快顺应需求,推出 “儿牙专科门诊”。黄医生年轻、性格温和、说话细声细气,被公司选为了 “儿牙专科医生” 培养对象,如小魏之前说的,门诊里所有 “儿牙” 项目都按要求分诊给她。

可黄医生却找到孙经理,拒绝再做 “儿牙”。我问孙经理原因,她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收入的问题!‘儿牙’基本都没大单,大部分就是拔乳牙、涂氟、窝沟封闭,偶尔有个根管治疗就谢天谢地了。可是小孩子配合度多差啊,连哭带打的、满地打滚的,还有苦劝个把小时硬是不肯张嘴的。黄医生一天看不了几个病人,收入自然受影响。上个月,她的提成还不到往常的一半,自然不愿意了。”

黄医生的情绪还没安抚好,胡医生又提出了离职。

胡医生性格开朗,是门诊的开心果。她作为医助,医患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虽然在门诊只能负责一些最基础的操作,但平日里和患者沟通宣教顺畅,深受患者信任,还有不少患者介绍亲友过来,指定请她来处理(当然如果情况复杂,门诊还是会转诊到其他医生)。

我问胡医生为什么要走,她长叹一口气:“我的资格证一直考不下来,在这里只能做打杂的活。之前我在‘XX 口腔’,其实可以上手不少操作,拔牙、牙周治疗都能做。我想着众泰的平台大、能锻炼人,这才跳槽来的。结果来这儿一年多,什么都没学到,光洗牙补牙了,手都要生了。”

孙经理虽然有些不舍,但对胡医生也没有太多挽留,有资历的医生难招,可医助和护士从来不缺,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乌泱泱的毕业生前来求职。

8

回到发展部后,我依然没有被安排什么具体工作,看部门里其他同事,也很是闲散。可就在这 2 个月的时间里,众泰在省内的各个地级市又新开了 7 家新门诊。我大惑不解,向孙源打听后,才明白其中原委。

众泰这几年一直在筹备上市,财报必须漂亮,所以卯足了劲儿要多开新门诊。一家门诊看起来不大,可那些牙椅、各项检查设备都非常昂贵,至少要投资 200 万。

要在短期内新开上百家门诊,投入可不算一笔小钱。但众泰很快想出来应对之道。

第一个办法是与公司内部资深的门诊主任合作,开 “合营店”。公司与主任按比例投资、按比例分红,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主任对门诊业绩也会更加上心。这想法看起来丰满,实施起来却很骨感 —— 公司的门诊主任总共只有 30 位左右,其中有意愿有实力合作的,屈指可数,最后真开起来的 “合营店”,只有四五家。

“主任从员工变成了合伙人,管理起来就没那么方便了吧?”

孙源微微一笑,说这几家 “合营店” 确实不好管理。能拿出资金 “合作” 的主任,大多有资历与资本,想法多、能力强,又有股份傍身,对公司的很多制度和管理就不遵守了,他们不仅随意缺席各项会议、培训和定期考核,连公司统一安排的营销活动也拒绝参加,与其他 “直营店” 打价格战、抢顾客的事倒是屡有发生。如今,这几家 “合营店” 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 “刺头部门”。

“只要他们能保证规范医疗,保证安全,公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孙源见怪不怪地笑,“这还算好的呢,更难管理的是‘托管店’。”

孙源偷偷告诉我,十几年前,本市的口腔行业还鲜有民营从业者,所以众泰的白总在创业之初,就辗转托人牵上了本市各大公立医院口腔科负责人的线。他备上厚礼,一一登门 “拜码头”,不求各业界前辈能给多少支援支持,只有一个最卑微的请求:“小弟想开一间诊所,请大佬们高抬贵手,给我存活的空间。”

“白总战战兢兢、步步为营,众泰才能有今天。现在的局面早已不同当年,想在口腔行业风生水起,只怕是难上加难。” 孙源用略带崇拜的口气为这段秘辛收了尾。

现今口腔行业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金矿,成本小,收益高,门槛低,想进入的人如过江之鲫。不少口腔医生有了一定的从业经验后,便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所以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口腔诊所。大量从业者入市的结果必然是互相厮杀,很多患者很难分清 “医院”“门诊” 和 “诊所” 的区别,于是,“谁的价格低、谁的态度好就去哪里”。内卷之下,许多小诊所举步维艰,也不知自己还能支撑多久,所以就想 “抱众泰的大腿”。

现今众泰新开的门诊,大多是 “托管店”。它们并不是公司真正的门诊,就是上述一家家私人口腔诊所,挂上了 “众泰” 的旗号。这些门诊在别的地级市已经有 20 多家,计划中,还要短时间内再开几十家。

这些诊所借用众泰的名声与影响力,自然比名不见经传的私人诊所让人更信任。众泰按比例收取它们的营业额做 “管理费”,但不用承担 “托管店” 的日常支出、人员管理等。只 “负责托管诊所的安全操作、院感管理,以及对托管店的医生定期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我在心里暗想:这一招倒是不错,众泰不花一文就新增了旗下门店,影响力增大、财报也会好看许多,更何况还有管理费的收入;而小诊所挂上众泰的牌子,也能增加客流,提升自己的形象。还真是 “双赢”。

9

可是,我以为的 “双赢”,质检部的李主任并不认可。

医务部有一项重要职责,便是每月定期去各家门诊巡查 —— 检查门诊的院感管理是否规范、病历书写是否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合规…… 每次巡检,各家 “直营店” 和 “合营店” 都还算配合,可一说 “托管店”,医务部的同事们谁也不愿意去。

我不明所以,直到一次开会,医务部的盼盼直愣愣地把问题抖了出来:“每次去‘托管店’,全都冷着脸,谁也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倒也罢了,关键问题是那些店简直乱得没眼看:病历缺失或者压根没有就不说了,医护操作连乳胶手套都不戴,就套一个一次性薄膜手套;再查查他们的诊疗记录,好多不规范操作…… 最重要的是,我们给他们反馈了问题,他们压根不理,大概看我们医务部全都是小姑娘,就老给我们打哈哈。等到第二次去检查时,头一次提出的问题不整改,新的问题继续冒头。配合度那么差,我们去了有什么意义呢?”

所有人都明白 “托管店” 的管理难在哪里 —— 野蛮生长的个体诊所老板们不是不知道规范的重要性,可规范化管理意味着多增加人手、挤压医生的接诊时间,一进一出,本利权衡,他们都有自己的选择。与 “省” 出来的成本相比,每月没有通过众泰质量考核被罚的几百元,不值一提。

盼盼的这番意见引起了胡院长的重视,不久之后,便招来了李主任,专门负责外市 “托管店” 的医疗质量管理。李主任之前在本市一家眼科医院负责类似工作,他信心满满,给胡院长立下军令状:“3 个月的时间,我保证将‘托管店’的面貌扭转过来。”

李主任一上任便连续出差半个月,将周边地级市的托管店全部巡查了一圈。回来后,足足沉默了一周,才开始第二轮出差。

这一次出差,他喊上了胡院长、销售副总张总以及其它几位公司高层。一周之后,领导们才回来。

这次回来后,李主任的情绪明显好多了:“他们还是得买胡院长和张总的面子,这次我们专攻 X 市的 5 家店,终于让老总们拍了胸脯,答应以后好好配合,做好院感和规范治疗。”

我们好奇,这几家店这次怎么就同意 “配合工作” 了呢?

“软硬兼施呗。胡院长威胁说,他们再这样就不给他们的医生提供培训;张总说,今后再有 3 次违规,直接取消托管和挂牌资格;我呢,就唱红脸就负责陪他们喝酒,毕竟以后还是由我和他们长期打交道,这次把码头打好,关系处好,以后见面就好说话了。” 说着说着,李主任露出后怕的表情,“哎,你们是不知道,那些人真难缠,这几天差点没把我喝到胃出血。”

我们宽慰他:“能把他们管理好,你这酒喝得也算值得了。”

李主任的鼻子轻轻 “哼” 了一声:“谁知道呢,那些老板精得很。胡院长和张总的威胁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众泰不会因为这些而当真取消他们的挂牌资格的。那些人现在包票打得足足的,过几天,我们天高皇帝远,他们真的做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

回到自己办公室,我问孙源:“拓展新的‘托管店’是我们发展部的工作内容不?”

孙源笑起来:“这么高层级的事,可轮不到我们。”

“那不开新‘直营店’,‘合营店’又饱和了,托管店也轮不到我们谈,发展部存在的意义到底是啥?”

“你还怕没事做?” 孙源拍拍我的肩,“你忘了我们的目标是多少家?能谈拢的‘托管店’也是有限的,公司的下一步开店计划,将主要集中在‘加盟店’,那时咱们可有得忙了。”

“‘加盟店’?那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开门诊了?众泰这是也要割韭菜了?”

孙源一本正经地纠正我:“不要说得这么难听,这是为公司上市做准备。众泰算正规的了,不会乱来的。你就不用乱操公司的心了,我们多提前准备一下等公司召唤吧。”

10

日子依然在晃晃悠悠中度过,每天忙完手头的一点杂事,为了不在部门里显得碍眼,我只能溜达到其他部门。

一天我逛到医务部时,盼盼叫我:“张利,正好,你要是没事的话,来帮我改试卷吧。”

我走到她办公桌前,看到厚厚的一沓试卷,忍不住笑她:“又当老师了?”

“我最怕给他们改卷子了,每次真要掉半条命。” 她一边说一边把试卷递给我:“你看看你看看,这字多难看,像小学生的字,太丑了,我儿子三年级字都写得比他们工整。” 盼盼苦着脸抱怨,“每次看到他们写的字,我就忍不住感叹,来这里的好多医生,文化水平真的太差了。”

“众泰的医生们都是什么来头?”

“最高不过本科,80% 都是专科生,还是一些不知名的专科学校毕业的。民营医院,能招到专科学历的医生就算不错了。高学历的毕业生都削尖脑袋去公立医院,那些大才子们都说‘能进社区卫生院都比来民营强’。”

这也是为什么众泰的培训和考试特别多,楼层里的 3 间会议室,永远满满当当。

培训分为几类,一类是新入职员工培训。众泰每家门诊除了主任相对稳定一点,其余的医助护跟销售岗一样,能待上 1 年就属难得。几乎每个月医务部都要组织新入职员工的规范性培训,之后考核、分数入档,领导们再按分数高低将他们分配至不同的门诊。专家团队里的程教授是从公立医院退休后被聘来做顾问的,刚来时,他对众泰的员工流动感到诧异:“在我们医院,不出意外的话,医生护士都是干到退休的。” 日子久了,便也不再感慨了。

另一类培训则是针对在职医生的技能培训。这是近几年在胡院长的坚持下才开展起来的。

盼盼说,3 年前,胡院长有次一口气将市内 30 多家门诊全部巡查了一遍,回来后便满脸阴云:“我们以前在公立医院,空闲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学术、研究最新的文献、切磋最新的技术。可是你们看看现在众泰的医生们都在聊什么?除了聊这个月业绩差多少,就是想着晚上吃什么,哪里有一点点医生的样子!”

有知情人透露了真正让胡院长暴怒的原因:他巡到某家门诊时,正遇到店长和患者在磨价,患者要做牙齿矫正,坚持要求给个折扣,可是当时公司没有优惠政策,店长既没有打折权限,又舍不得丢掉大单,左右为难之际灵光一闪:“诶,你做‘正畸’要拔 4 颗牙,这价格算下来也不便宜,要不我就把这个费用给你免了吧!这样你也得了优惠,我也不用犯难去申请折扣。” 患者欢天喜地,店长签了大单喜气洋洋,谁也没有注意到胡院长在一旁脸色阴沉。

回到总部后,胡院长拍桌子骂道:“我们是医生,做的是治疗,不是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的。拔牙确实是不如‘正畸’挣钱,但是那也是堂堂正正的治疗,不是毫无价值的赠品!你们去医院看看,谁敢跟医生说‘手术费给我打个折’?谁敢说‘医生麻烦把这个治疗免费做了送给我’?你们是医生啊,做医生的尊严呢?”

白总听闻胡院长暴怒,匆匆赶来,将他拉到自己的办公室。很久后,胡院长面无表情地出来了。大家不知道谈话的结果,只知道自此后,再也没有人提及门诊不能打折、不能优惠或是不能赠送诊疗项目的事了。

也是从那之后,公司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在职医生培训,有时由公司内的专家团队主讲,有时由外聘的公立医院教授讲课,讲的都是最新的技术和手法。

公司的专家团队里还有一位魏教授,主要负责 “正畸”。和胡院长、程教授他们一样,魏教授也是众泰花重金聘请的公立医院退休教授,而且,他在各项活动中的活跃度尤其高。

一天,盼盼跟我发牢骚,抱怨晚上又要加班。我说:“培训这么多,你们加班不是家常便饭,咋今天这么抵触?”

“今晚这班不是胡院长安排的,也不是计划内的培训,是魏教授给我们找来的活儿。”

盼盼嘴里藏不住话,很快就竹筒倒豆子,把事情前后倒了出来。

牙齿 “正畸” 主要分两类:一类是 “金属矫正器”,也就是以前最常见的 “钢牙”,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有了进化,例如由拧钢丝改为使用 “自锁托槽”,或是将金属托槽改为陶瓷托槽以期略微美观一些,但万变不离其宗,终究是采用钢丝类的矫正器。

而现在最火的则是 “隐形矫正器”,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透明矫正器,比起 “钢牙” 显得美观,也舒适得多,尤其受到年轻女孩的欢迎。不过费用是金属矫正器的好几倍。

隐形矫正器在国内市场使用得最多的是两个品牌:进口品牌 “隐适美” 和国产品牌 “时代天使”,二者都是历史悠久、质量过关的品牌,80% 的口腔医生都推荐使用,由消费者按需自行选择价位。

可魏教授最近却一直在公司内主推一个 M 品牌的隐形矫正器。胡院长原本不同意,说 M 品牌面市时间短,效果未经足够样本验证,常有牙套断裂的案例发生,在医生中口碑并不算太好。但不知为何,白总还是同意了魏教授的推荐。

自此,魏教授开始数次主动张罗起对众泰各门诊的 “正畸医生” 进行培训,主要是 M 品牌的销售人员来做宣讲。每次培训结束后,魏教授都会千叮万嘱大家,在门诊一定要多多推荐 M 品牌。

我问盼盼:“M 品牌真的好吗?”

盼盼耸耸肩:“谁知道呢,除了魏教授,其他的医生都不太了解这个牌子的东西。但是现在,推广 M 品牌是本季度的重点任务。推广话术客服部都已经连夜整理了出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会是我们的主推产品。”

果然,没过多久,M 品牌的宣传画就张贴在了众泰各家门诊最显眼处。每一次有患者问起 M 品牌和隐适美、时代天使的区别,“正畸医生” 们的话术便能更熟练一番。

11

回到总部不久,我还参与了一次 “技能大赛”—— 这也是公司培训内容的一部分,“以赛代练,竞争中进步”。

按众泰的惯例,所有的培训和比赛都是不能在白天举办的,那是医生们珍贵的接诊时间,为培训影响业绩,绝不允许。医生们忙到晚上 6 点下班,从各门诊慌忙赶到总部,匆匆吃口盒饭便投入学习,直到 10 点或 10 点半才结束,回到家都已经快 12 点了,洗漱完就得赶紧休息 —— 第二天还得早起,迎接早上 8 点半的第一位患者。

日子久了,疲惫滋生怨气。可是医生们也不知道怨谁:负责组织培训的医务部同事也一样陪着他们熬到深夜;而埋怨胡院长则显得不知好歹,毕竟培训提升的还是他们自身的技能。久而久之,面对医生们在培训时的开小差、漫不经心,陪同的医务部同事们也是理解地一笑而过,不会为难。

不过,这场技能大赛公司非常重视,从各家门诊开展的初赛,到呈交专家组初评,直至最终选出 20 名医生参加现场决赛,花了近 1 个月的时间。医务部承办活动的同事们忙得脚不沾地,像我这些闲人也被抓去帮忙。

公司还特意斥资邀请了本市知名三甲医院口腔科的任主任作为点评嘉宾。任主任也非常敬业,决赛全程一直在认真观看,并不时做着记录。最后胡院长邀请任主任做点评,快人快语的他客气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便一一点评起各位参赛医生的案例。

不知不觉,他的点评越来越犀利:

“张医生,你做的这个‘橡皮障’,为什么会给非治疗牙上障?”

“廖医生,你的这例种植案例,种植的是前牙,那就不应该使用 XX 植体,它体积太大,不适合的,应该使用 XX 植体。”

“柯医生,你的案例采用的技术和工具已经过时了,你用的还是两年前的方法,还是要多关注一下最新的动态。”

说到这里,任主任想起什么似的,提出了本场独一份的表扬:“彭医生的案例分析不错,而且他的参赛作品是今天我唯一一个看到在最后有罗列出相关文献的。大家的日常应该多向彭医生学习,多多关照行业的最新前沿知识,才是一个专注于医疗的医生最起码应有的样子。”

气氛悄悄冷了起来,外面大颗的雨水落在窗台上的声音像砸在铁皮盒子上。会场的寂静终于让任主任感到了一丝异样,他停了下来,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批评过于严厉。

大家都心照不宣,公司邀请任主任来,似乎并不是多么期待他的点评,而是叮嘱行政部卖力地对着任主任拍摄各种 “特写”—— 之后这场大赛的 “剪影” 将出现在众泰官网、期刊以及各门诊的大屏幕上,他的身影将是其中一块闪光的背书。任主任其实也明白这些,但他仅仅停顿了几秒钟,似乎并未后悔自己没有如东道主预期那般说出应有的场面话。

大会结束,任主任站起身,声音响亮而又真诚:“不论是在哪里,我们都是同在口腔阵营的队友,希望大家今后多多关注学术,多多钻研技术,才不辜负将信任交到我们手上的患者。”

大会结束不久,一天午饭时,我听到旁边餐桌上人资专员与白经理的对话:

“珞桥门诊的谢主任,想申请参加下个月在广州举办的一场种植技术培训。”

“啊,他怎么这么多想法?这来来回回的路费加上培训费可不便宜,我得回去查查他够不够级别参加。”

“谢主任说了,这个费用他愿意自己承担,只是要参加培训需要请 5 天假,想问问公司批不批。”

“对哦,请假这可是个麻烦事 —— 主任 5 天不出诊,那珞桥门诊这个月的业绩可够呛了。这样吧,你让他自己和他们孙经理沟通,看孙经理放不放人吧。”

(文中人物、企业和地点均为化名)

来源:人间 theLivings 微信号:thelivings

送外卖一天 17 个小时可以快速还债吗?

我是众包骑手,跑单区域是龙华,民治,坂田加上清湖,平时以龙华中心,坂田,民治为主要跑单区域。

先上结论,辛苦一年,真的能够坚持下去,不敢说一年全部还清,至少 10 万左右是没问题的。

但这个过程,常常是痛苦的。

回想跑单种种,差点泪目。所幸坚持了下来,也在稳定较为轻松获取收入的路上。

专送,众包,驻店,傻傻分不清楚

深圳跑外卖分为驻店骑士,专送,众包。盒马,朴朴,美团,顺丰,达达不外乎这几个工作类型。

专送和驻店就是外卖服务公司或商家的一线打手,单价固定,单量固定。美团单价 7~9 块,饿了么差不多。

饿了么专送现在可以工作到凌晨 2 点。美团专送好像到夜里 12 点。

至于众包,随时上线,随时下线。自由灵活是众包的最大特点。但是众包也是最难的。个人入行两年,断断续续跑单一年有余。自由的工作恰恰需要极强的自律。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划重点。

众包包括了美饿推出的普通众包,乐跑,优先,核心同城(仅限美团)以及顺丰同城骑士以及达达骑士。

这是目前在深圳活跃的外卖类型。

专送小弟并无经历。参考和同行交流,专送和驻店好比工厂公司上班的员工,有规定时间,你可以这么理解专送需要打卡上下班,上班时间固定。

应该选择专送,还是众包,亦或乐跑

拿我来说,美团,达达,饿了么,顺丰,达达,多个平台都跑过。目前以美团和达达为主。

各平台侧重的市场,单量,规则都不一样。但大体的跑单流程,跑单的区域路线都是类似的。

当初,我在球友建议下,先从美饿开始,逐渐过渡到美团达达为主,顺丰饿了么为辅。闪送,目前还在观望中。

总体而言,美团体量>饿了么>达达大于顺丰>闪送(等其他平台,UU 跑腿,裹小弟)。但是美团的规则也是最严格的,没有之一。

刚开始跑,请教了一名骑手,他告诉我一单一单开始送。这样做的目的是刚开始,不熟悉区域,商家地点,客户地点,寻找起来非常花费时间。写到这里我还有点小激动。这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经历。

边送,边记住地点,路线,路名。新手,要真正熟悉,依靠每天不停送单,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将 5 公里之内,百分之 70~80 的商家,写字楼,住宅区,村,商铺一一烂熟于心。记忆是关键。跑完,做笔记,辅助回忆,晚上临睡前在大脑里面,如同播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多次重复一定不忘于心。

初期依赖导航,慢慢地,就要强迫自己扔掉导航,保持方向。

熟记跑单区域,路线,慢慢挑战自己的心跳,从接单上限一单升到两单三单,甚至午高峰一波挂十单,一波挣 100。让这些地点,路线,统统成为地图。看到订单,不用再点开百度地图,直接奔过去。

综合利用多个平台,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跑单的思路,方向,坚持出勤

坚持是一切的前提。

能坚持肯吃苦,还远远不够。

关键还是会变通,利用好平台规则,合理安排时间,多个平台综合利用,通过合适的思路跑单赚钱。

跑外卖虽然是体力活,但也需要规划,常常思考。

穷则思变。当看到双平台仍然要通过熬夜,甚至越来越卷。2019 年我通过美团饿了支跑早餐高峰,午高峰甚至也试过双平台一起。但这钱赚得还是太累。一切在于平台规则。美饿以派单为主,注定了骑手只能选择接受还是转移。众包还有拒单权利,乐跑与专送只能接受与转单。我不甘心这样。美饿除去早午高峰,单量并不怎么密集,很多时候并不想接受平台派来的订单。怎么办?

老司机都喜欢自己抢单,都喜欢好单,近单,熟悉的单。

达达骑士,填补饿了么空缺。几乎是在 2020 年,我开始放弃饿了么,除非下雨天极端天气,或者奖励特别丰厚,不然我不轻易跑饿了么。它已经成为美团和达达的备胎。

那么我是如何,在夏日不早起,只跑四、五小时就收获 200 甚至 250 人民币的呢?

秘诀在于我合理的利用了午高峰,并在午高峰过后合理选择想要的订单。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在 11 点左右美团上线,通过拒单,得到自己想要的订单,然后一条龙飞奔。这些订单都有一个共通点,到达目的地之后耗时小,不用再费心费力等电梯爬楼梯,基本以写字楼和低密度小区为主。

像送往华为这个方向的订单,好多不用上楼,也不用送进去,直接丢到指定区域了事。这是骑手梦寐以求的订单!常常一波就是 100 左右。那会基本一波挂十单 9 单。由于饿了么回程单太少不如美团不稳定。之后我都是用美团跑午高峰。

午高峰其实就一个钟,从 11 点到 12 点。千万别小看这一个钟。要想挣的多,午高峰必须出效率。但也不是什么都是一波逼近 100 的收入。那么就要多个策略并行了。

由于午高峰拒绝单量过多我也上过好多回黑榜甚至培训过几次,甚至还注销重新注册过美团。终于提炼出一个思路。所谓高度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

综合平台是高度,那么:

首先不要将同时接单量开最大,由小切入,拒掉一波不要的,总会得到想要的,以这些订单为基础,然后调大同时接单量,直接开到最大,之后美团会派顺路的,也是你想要的,接着开跑。不是每回都是 10 单 8 单走。

有了 4 五单,可以开跑了。不要挂单太久,在 11 点半之前去到目的地(一般是坂田),然后通过抢到一单,以抢带派,利用拒单权利,得到想要的顺路的订单。

总结起来就是:11 点开启美团,以小博大,由一两单开始接起,慢慢调大同时接单量,争取 11 点半之前接到回程单,不刻意挂单,优先选定最佳配送区域路线,次最佳以及非最佳路线,脑中有画面。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跑单,并不断思考才能得到。

正常午高峰一波到 12 点,回来还有单就到 13 点。12 点之后基本没有单,没办法,美团僧多肉少。下午一点之后,就是达达的主战场了。

还是一样的跑单思路,但这次自主性大了很多,自己选择订单,通常跑到下午 3 点,基本上 150 到手了。也算不吃不喝的干。

4 个小时的战斗之后就回去休息,晚上再战一个小时左右一天的跑单工作就结束了。

有时也会近单远单互相结合,但你问我,最爱是什么时候?我肯定回答是下雨天,单多,骑手少,价高,可挑选。这时跑单,除了开车没那么舒服,是最佳的跑单时段。这也是上半年跑单的特色,多雨。

我相信老司机们都懂。

必须给自己制订一个日的目标,今天跑多少单多少钱,除去房租水电空吃饭剩余多少

跑外卖不像别的,自由无人管,最多超时罚个款,差评让你郁闷一下。没有一个可实现有压迫的目标驱动。容易陷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别说还债,估计连房租吃饭都是大问题。

身上负有债务,家有老小需要供养,更应严格按照目标一步步前行。

做好吃苦准备,跑单自由但也不是闲饭。切忌妄想今天三百,明天 50 的跑单状态。

当然神人很多,你能够坚持当我没说。

商家,骑手,客人之间的那些事

我们没有别的退路。

眼前这份自由,还能赚取收入,有时会遭受白眼的工作,珍惜都还来不及,怎么还有时间埋怨?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别在意太多。以前住小区,我生怕别人知道我是跑外卖的。生怕别人在背后指点,那人是跑外卖的。工衣都没买。

的确,跑外卖,没有办公室,一口英语,敲击键盘,那么光鲜亮丽。

的确,跑外卖,就是个体力活,还时不时受到保安,客人的刁难甚至辱骂。

的确,跑外卖,不能让我们发财。可是最早跑外卖的那一波老哥,凭借自己努力,在惠州买了房子,甚至开了餐饮店。

做什么不会有偏见。我们凭借自己双手换取合法的劳动收入。不丢脸也不会没面子。

今年国家也将跑外卖纳入了自由职业的范畴。国家层面都正视和尊重这份职业。我们应当自豪才对。

好多人只看到我们在路上风雨不停,却不知道跑外卖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

卡餐,客人地址错误,超时,写字楼难等的电梯,出租车私家车不讲理的鸣笛,各种逆行,刮风下雨。我知道,跑外卖就应该面临我无法改变的问题。

那就拿出以前做外贸的心态和应对办法来吧。

写到这里,我两眼突然有些湿润,不知是因为下午没睡还是心底深处那根弦又两次触动。

深圳哪里跑单最好?

哪里跑还不是一样。

其实各地区单量,价格,包括平台服务商都是不一样的。

目前来看,市区单量最多。尤其要提一下达达。每天排行榜上的大神,大半来自市区。平均一个小时 5~6 单,市区的单价,参考药店,夜间基本 9 块 10 块起。一个晚上 20、30 单,一天 100 来单,日入 800 1000 根本不是问题。相信这是急需用钱的人最爱的区域。

龙华在我看来,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挨着坂田,去南山也不太远,与民治相通。这里的骑手是最多的,也有可能是我跑单不多,分析还不够细腻。

观澜,宝安市场没有那么好。不多分析。市场小意味着骑手少,竞争相对哪里都激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外卖行情一览,提前做好准备,最赚钱的时段是?

一入秋,外卖配送行业叫衰声一片。好多人都表示赚不到钱了,日不过百,中午一个小时一百两百的,现在有四五十就差不多了。

的确,跑外卖,也像其他行业一样,有淡旺季之分。

根据我的经验。上半年旺季,下半年淡季。

很明显,从国庆开始,中午美团单价下调到 6 块 6 块多一单。单量急速下滑,饿了么表现更加明显,本来体力就不如美团。这时再多的活动也无用。行情如此,激励无效。

而上半年,从 4 月份到 9 月,天气开始热起来的时间,最热的时期,恰恰是外卖配送的旺季。这时,量多,配送费高,中午高峰期常常破百。这也是跑外卖最赚钱,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无他,单多,热火朝天。

美达饿的表现大体是这样。临近年关,达达的量开始爆发。酒水,超市购货过年的人特别多。这又是一个挣大钱的机会。

过年期间到年后半个月左右,单量是最少的,当然骑手也是最少的。好多人都回家过年了。留在深圳跑单的都是想在除夕夜到初二大干一场的人才。嘿嘿。

有人说勤奋就无淡旺季,不勤快天天淡季。

这其实道出了一个真实的道理。

等基本熟悉区域,跑单路线,合理利用平台,拥有自己的一套跑单思路之后,比拼的就是谁更加专注,谁更加勤奋,关键在于早餐,中午高峰期,晚上以及夜宵。

四个时间档位出勤的骑手,没有理由干不到 300 一天。

如同本文前面所言,坚持与自律恰恰是最难的,这一条适用于任何行业。

写到这里,我也差不多要出去跑单了。

十大国外常用网盘推荐

 网盘,又称网络硬盘、网络磁盘、网络空间、云端硬盘等,是提供文件托管和文件上下载服务的网站(File hosting service),它们大部分是类似FTP的网络服务,加入简易的上下载功能,旨在方便用户访问文件,大多数网盘都宣称可以取代移动硬盘、U盘。免费网络硬盘的可用空间较少,一般对文件大小、下载速度、存放时间等作出限制;付费的网络硬盘能提供大量空间,文件大小、下载速度、存放时间及格式都不限制;邮箱所提供的附件功能是最早的网络硬盘,随着空间的增大,附件功能分立成网络硬盘。

  通过网盘,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地存储、访问和保护数据,因此网盘又称网络硬盘、网络磁盘、网络空间、云端硬盘,云存储等,它可以取代即时通信软件,无需双方同时在线,亦能以更快速度将文件发送,可以存储机密及重要资料文件,以防因电脑故障或盗窃而外泄丢失,可以把文件存储于网上,方便随时随地下载使用,犹如随身携带硬盘。无论是个人用户、小型企业或是大型公司,都可以使用优质网盘进行云存储,将所有内容安全地存储在云端,并可以从多台设备访问文件。网盘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他们的差别主要在于容量空间,文件大小、下载速度、存放时间等,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云存储空间和价格,这里就推荐一些来自于国外的优秀网盘品牌。

  (一)DropBox

  Dropbox是适用所有的文件的强大在线存储服务,包括照片、视频、大容量 CAD 文件以及 PPT 演示文稿。Dropbox 提供一个中央存储中心,用于在线文件存储、文件共享和同步。

  Dropbox免费用户提供2GB容量,可邀请他人加入获得额外空间。

  用户可以通过Dropbox桌面应用软件同步到云端,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手工上传文件。支持恢复历史纪录,即使文件被删,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同步计算机中得以恢复。用户可通过版本控制使得多人参与编辑、发布文件,版本纪录历史仅限于30天,付费可以实现无限版本纪录。

  Dropbox同步采用SSL传输数据,而存储则通过AES-256进行加密。

  作为老牌的云存储工具,Dropbox 在同步、分享方面做得很好,支持的网站、应用数最多,还提供了深度整合系统的本地应用,使用极为方便。除此之外,付费用户还可以享受更多的高级功能,例如智能同步、全文搜索等。

  价格:

  个人版:2TB Plus 每月 US$9.99;3TB Professional 每月 US$16.58

  团队版:5TB Standard 每位用户每月 US$12.50 ;所需足够空间 Advanced 每位用户每月 US$20

  特点归类: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2GB(邀请朋友可获得0.5GB,最高16GB)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300MB(透过浏览器上传)大小不限(透过应用程序上传)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 Linux

  移动应用程序:Android, iOS, Windows Phone, BlackBerry

  网址:https://www.dropbox.com/

  (二)OneDrive

  Microsoft OneDrive是微软公司所推出的网络硬盘及云端服务。用户可以上传他们的文件到网络服务器上,并且透过网络浏览器来浏览那些文件。更可直接编辑和查看 Microsoft Office 文件。同时推出同步上传软件,可于电脑直接访问和同步文件。

  另外,OneDrive 并允许用户透过 Microsoft Account 来限制不同的用户访问文件,允许用户决定是否将文件与公众分享,或是限于联系菜单上的人才能访问;而对所有人公开的文件则不需要Microsoft Account即可访问。也就是说,OneDrive允许用户保持私人文件,与好友共享文件,或者把文件共享给其他用户。

  Office 365订阅用户可获得1TB储存空间。免费用户则有5GB储存空间,用户除了免费空间还可以邀请新用户加入 OneDrive ,你和被邀请者都可以获得0.5GB额外的储存空间,最高10GB。用户可选择付款扩展容量。OneDrive现在支持100GB的文件。

  另外,微软也提供以Silverlight和HTML5为基础的文件上传功能,用户只要透过“拖拉”的方式便能将文件上传。但如没有安装Silverlight或浏览器不支持HTML5时,每次只能上传5个文件。

  通过联机版本历史记录,你可以使用 Windows 文件资源管理器、Mac 查找器和 Microsoft 365 web 应用查看和还原存储在 OneDrive 中的旧版本的文件。 版本历史记录适用于所有文件类型,包括 Microsoft 365 文件、Pdf、CAD 文件、照片、视频等。 如果需要,可以还原已删除的 OneDrive 文件或从回收站还原已删除的 SharePoint 项目。

  具有安全性控件,管理员可以管理安全性策略以帮助保护你的信息安全。OneDrive 中的个人保管库通过身份验证进行保护,因此可以在云端存储最敏感的文件,如护照、驾驶执照或保险单据。可使用指纹、人脸、短信验证码或其他方法便捷地解锁和访问个人保管库。在短暂的不活动状态之后,个人保管库会在电脑、设备或网络上自动重新锁定。任何打开的文件也会锁定,并且需要经过重新身份验证才能访问。

  OneDrive 作为系统一个必须的应用程序集成在新版的 Windows 10 系统,在 Windows 10 中访问所有 OneDrive 文件,不会占用电脑上的空间。Microsoft 365 订阅和教育网用户可以免费升级到1T空间。通过 Microsoft 365 ,最新版本的 Word、Excel 和其他 Office 应用协同工作。此外,通过 OneDrive 还可获得 1 TB 的云存储空间、文档共享以及勒索软件恢复等功能。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5GB(邀请朋友可获得0.5GB,最高10GB)。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100GB。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

  移动应用程序:Android, iOS, Windows Phone。

  网址:https://onedrive.live.com/

  (三)Google Drive

  Google Drive,称为谷歌云端硬盘,是互联网巨头公司谷歌(Google)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一个在线同步存储服务。

  每个 Google 帐号都提供 15 GB 的免费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可供 Google 云端硬盘、Gmail 和 Google 相册共用,因此可以存储文件、保存电子邮件附件以及备份照片和视频。如果需要超过 15 GB 的存储空间,可以升级到 Google One,以付费形式把存储空间扩展到最大30TB。

  如果你有谷歌账户的话,你就可以直接使用谷歌网盘了,默认提供15G免费空间,如果是教育版,则是不限空间。如果你是用来备份照片和影片,还可以使用google photos,它提供不限空间的备份。

  Google Drive提供类似Dropbox的目录管理,在Google Drive中称为Folder location,可同步上传文件到Google Drive中。Google Drive不支持微软Office Online网页版在线编辑,另设Google文档,文件协同编辑可使用。但支持微软Office应用程序版在线编辑。

  Google Drive可以让用户管理云存储,文件共享和协同编辑。所以Google Drive 不仅是一个文件存储网盘,还可以作为工作办公用的同步盘。Google Drive公开共享的文件可以被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云端硬盘能够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和已扫描文档中的文字。因此,只需搜索某个字词,例如“艾菲尔铁塔”,即可查找到包含该字词的文档以及实物图片。

  如果使用 Chrome,即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启用云端硬盘离线功能,以便创建和编辑文档、幻灯片和绘图并对它们添加评论,还可以查看表格。例如在飞机上或在网络信号差的建筑物内。

  Google Drive免费版有15G的空间,如果够你日常使用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免费终生使用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5G的空间或许前期够用,随着文件,视频,照片越存越多,扩容也将会被提上日程。谷歌给用户提供足够丰富多样的拓容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拓容。

  特点归类: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15GB 或者 8EB团队云盘。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5GB。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

  移动应用程序:Android, iOS。

  网址:https://drive.google.com/

  (四)iCloud

  iCloud是苹果公司所提供的在线同步存储服务和云端计算服务。相较于Google和亚马逊公司的云端音乐服务,苹果认为iCloud功能更强大,最主要是有“扫描配对”(scan and match)功能。iCloud服务让用户可在任何设备上访问先前从iTunes购买的音乐。iOS 5 的多项更新也是为集成iCloud 而设置。

  iCloud初始空间有5GB,可以购买存储空间。用户能在iCloud中存储音乐、照片、App资料、文件、联系人和日历等,并将无线推送到用户所有支持iCloud同步的设备上,而不用使用连接线来同步。iCloud现在可以存储第三方应用的数据并同步苹果设备上。

  不支持微软Office Online网页版在线编辑,也不支持文件协同编辑。

  iCloud云端服务,可以在iOS 5 以及 OS X Lion中运行。不过用户体验并不好,速度很慢。但是如果你拥有 2 款或更多的苹果设备,iCloud 可能是你最省心的选择。

  特点归类: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5GB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15GB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

  移动应用程序:iOS

  网址:https://www.icloud.com/

  (五)Amazon Cloud Drive

  Amazon Cloud Drive,是Amazon旗下的个人网络硬盘服务。

  Amazon Cloud Drive提供图片、文档、视频等各种内容的存储,并开发有网页版、Windows、Android和iOS设备的客户端,不同客户端之间可同步存储内容。Android和iOS系统的客户端命名为Cloud Drive Photos,仅可显示、存储、同步图片和视频内容。

  Amazon Cloud Drive初始免费容量为5GB,用户可按年为单位,每GB0.5美元的价格,选择将容量扩充至20GB、50GB、100GB、200GB、500GB、1000GB的扩容计划。Fire Phone和Amazon Prime用户拥有无限免费容量的照片存储空间。

  Amazon不同国家站点的Cloud Drive系统互相独立,所有存储数据均使用Amazon S3服务,储存和传输过程则进行AES-128的TLS加密。

  Amazon Cloud Drive储存Kindle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个人文档。个人文档统一储存在“我的发送至Kindle文档”文件夹中,并会占用Cloud Drive容量。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的Kindle电子书则储存于独立空间(Kindle图书馆),与Cloud Drive无关。

  网址:https://www.amazon.com/clouddrive

  (六)pCloud

  pCloud网盘也是目前最热门的网盘应用之一,这是一款国外的云端空间储存软件,其具备了免费、稳定、上传下载效率高、空间大等诸多特点,而且支持通过虚拟硬碟来保护你的重要数据,因而广受用户的喜爱。

  pCloud是一家注册于瑞士的公司,并且由思想前卫的年轻团队所组成,旨于提供全球企业与个人用户一个全方位、易于使用的云端空间储存服务。pCloud以最终使用者为技术开发导向,使他们有别于市场上其它的云端空间储存服务,因为市场上有的过于技术性而不够人性化,或是功能不够全面,令使用者无法完全享有他们对于云端储存空间所需要的服务。

  pCloud非常注重用户的个人资料隐私。透过 pCloud 的资料区域选项来决定资料的存放位置就可以看出,当你注册 pCloud 时,即可选择存放档案和资料的区域 – 美国(德州达拉斯)或欧盟(卢森堡)。pCloud 所选中的资料中心一律经过严谨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其最高品质和可靠性。

  如果你使用云端空间储存服务已有一段时间了,那么很可能已遇到不少限制情况,如上传档案大小限制或者是上传或下载档案速度限制,但是在pCloud,提供使用者无上限的数据服务!文件大小无限制,可在pCloud直接上传任何类型的文件(且大小不受限制)到帐户,甚至可以在云端存放HD影片集。上传与下载速度无限制,上传和下载档案的速度完全取决于网路服务提供商,不管你是免费版或升级版用户,都不会限制。

  pCloud初始提供10G容量,50G月流量的免费网盘,可通过做任务升级到20G容量,再多就需要使用它的收费版本了。pCloud的主要特点有:支持繁体中文、外链分享、加密链接、远程离线传输、可在线播放视频和音乐、可共享文件夹的上传或下载权限,可同步其它网盘内容到pCloud,连接至 OneDrive 可增加至 50G 永久空间。

  特点归类: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10GB(邀请朋友可获得最高20GB)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无限

  pCloud网页版。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和Linux。

  移动应用程序:Android版本或iOS版本。

  网址:https://www.pcloud.com/

  (七)MEGA

  MEGA是Mega Limited公司推出的一款云存储服务。于2013年在新西兰上线,该服务供应商广泛宣传其隐私性,所有文件在上传之前进行本地加密,提供15 GB的免费存储空间,最高存储空间可达16 TB(付费账户)。

  MEGA通过网页浏览器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提供由用户控制的加密云储存服务。不同于其他云储存供应商,用户的数据仅由用户客户端设备进行加密与解密,而从不是经由MEGA加解密。所以你存储的任何文件都不会被和谐。

  MEGA的核心即端到端加密云存储与通信技术。你的密码就是你的加密密钥,在MEGA上的所有数据会使用你密码中生成的密钥进行加密。MEGA无权访问你的密码或你的数据。如果你丢失了密码,则会丢失你的数据,切勿丢失,除非你有备份恢复密钥。

  终端至终端用户加密的MEGA视频聊天是完全隐私的,自2016年起已通过浏览器提供。它已扩展至移动应用程序并可通过多个设备访问聊天历史记录。用户还可以轻松地将文件添加至MEGA云盘的聊天中。

  需要注意的是,该网站“可工作于主流浏览器上,但是用Chrome和Firefox以外的浏览器则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Internet Explorer 10上,由于Blob存储的内存泄漏,用户上传几百兆文件后必须关闭并重新打开该选项卡。

  注册用户只要参与奖励计划即可获得50GB免费储存空间,亦可付费获得更多配额:

  价格:

  PRO LITE订阅:每月€4.99 (USD$4.99)或每年€49.99 (USD$49.99),会获得每月400GB的存储空间和1TB的传输流量。

  PRO I订阅:每月€9.99 (USD$9.99)或每年€99.99 (USD$99.99),会获得每月2TB的存储空间和2TB的传输流量。

  PRO II订阅:每月€19.99 (USD$19.99)或每年€199.99 (USD$199.99),会获得每月8TB的存储空间和8TB的传输流量。

  PRO III订阅:每月€29.99 (USD$29.99)或每年€299.99 (USD$299.99),会获得每月16TB的存储空间和16TB的传输流量。

  网址:https://mega.nz/

  (八)MediaFire

  MediaFire 是一家老牌的美国云存储网盘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的文件和图像托管服务。该网站于2005年3月21日由雪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创建,曾经Alex世界排名60位,曾被PC Magazine评为2008年全球顶级网站之一,同时被CNET、 Lifehacker、PC World、USA Today和TechCrunch等着名网站评为最便捷的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

  MediaFire支持多种语言,包括简体中文,新用户注册MediaFire即送10GB的免费空间,通过做任务可以再获得最高40GB的免费空间,也就是一共50GB的免费空间。所有用户只有最多50GB空间,付费用户按类别分别有最多250GB和1000GB空间。

  MediaFire允许免费用户上传最大200MB单个文件,付费用户按类别分别为最大4GB和10GB。用户上传的文件会得到特殊的网址供需要下载的用户使用。

  上传的文件在正常情况下将会被无限期保留,唯此服务将会根据用户的活跃度和服务条款作出文件删除,不过服务商并没有为删除文件的准则定立准确的界线。Mediafire将会在删除用户文件时寄送至少3封电子邮件提醒。未来将可上传25MB以下的图片并可以相册模式浏览。

  于MediaFire下载文件,并不需要等待、输入验证码,同一IP在短时间内多次下载除外,且没有流量限制及同一时间可下载多个文件,但是必须开启cookie功能。

  提供更多功能的MediaFire Pro(”MediaPro”)服务。付费用户可以上传ZIP或RAR文件、远程上传和无广告网站环境。但若无MediaFire Pro,仅为免费用户,下载速度则有限制。

  网址:https://www.mediafire.com/

  (九)Box

  Box是一个在线文件共享以及云端内容管理服务平台。移动版的服务,可用于 Android 、BlackBerry、 iOS 、 webOS 以及 Windows Phone 上的手机。Box 提供 10 GB 的免费存储空间,用户可以选择收费升级方式以获更多存储空间。

  该服务的核心内容是透过将文件上传到 Box 实现共享协作。Box 提供三种用户类型:企业、商务与个人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Box 提供的服务,包括无限制的存储空间,自定义与管理控制。拥有第三方集成中包含 Google 应用程序、NetSuite 与 Salesforce 的应用程序。

  特点归类:

  永久免费存储空间:10GB

  最大单文件上传大小:免费账号2GB;付费账号5GB

  电脑应用程序:Windows, Mac

  移动应用程序:Android, iOS, Windows Phone, BlackBerry

  网址:https://www.box.com/

  (十)4Shared

  4shared是一家为用户提供最高品质的免费网上托管和分享服务的网站。其团队由编程、网站设计及行销沟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自2005年成立以来,它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取得网上用户们的喜爱。

  特点归类:

  免费储存空间 15 GB

  最大上传档案大小 2048 MB

  子网域数量 100

  网址:https://www.4shared.com/

北方人,南方人

我是北方人,出生成长于甘肃平凉;我在南方生活,在湖南长沙已经学习生活 23 年了。

这些年我详细体会、观察、思考南北方在风土人情上的差异,早就有一些想说的话,这篇文章本来去年 8 月在甘肃待了一个月的时候就想写的,结果太拖拉,拖到了现在。

一、西北当地人在农村小镇上的商业失守

去年 8 月回老家,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件事。

我老家所在的镇上新开了一家大超市,是我们全镇上下最大的一家超市。居住在镇街道上的堂妹对这家超市赞不绝口,她说超市是一个湖南女人开的。这勾起了我这个 “半湖南人” 的强烈好奇,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我们那个镇说是个镇,其实以前叫 “乡”,说实在的,其街道比我岳父家所在的浏阳农村村口的小街道还差一些,岳父家村口的小街道上大超市、大餐馆、甚至工厂一应俱全。而老家的镇上主要是靠镇政府、镇医院、供电所、银行、邮政、税务、派出所、中心小学和镇初级中学等 “大” 单位支撑的。这个街道虽然是全镇 21 个行政村 3.3 万多人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人气确实很差。

就在这样一个西北黄土高原的 “冷清” 小镇上,竟然有一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女子背井离乡,携巨资来这里投资大超市,而且长期驻扎在这里经营超市,这种商业拓荒精神太让人惊叹了。所以,当我从堂妹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可思议。

的确是 “不可思议”!这几年随着农村的萧条和北方的衰落,几乎在所有人的语境中,年轻人,尤其有能力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城、离开北方去南方似乎成了潮流,何况人才迁徙的所谓 “孔雀东南飞” 现象已经持续几十年了,从类似于我故乡小镇的这种地方 “逃离” 似乎已形成了某种共识。

在这种现状下,一个南方女人携数百万资金 “逆流而上”,跑到 2000 公里外这么个干旱寒冷风沙大的西北农村小镇进行商业拓荒,这是怎样的一种创业精神?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

那天下午我骑着老父亲的电动三轮车载着妻儿去镇上堂弟开的餐馆里遛弯,后来风云突变,雷阵雨来袭,堂弟开车送他们娘俩先回去了,于是我有了拜访这家超市的充足时间。

超市入口很小,不好找,一个小小的门进去,一个不长的小过道,曲径通幽,进去才是大超市。怪不得我前两次寻过来都没找见门。乡镇的街道上合适的门面不好找,她的超市占用的场地大,就更难找了,能有这么个门面就不错了。

超市算中型吧,只有一层,目测长宽各有 30 米左右吧,总面积应该不超过 1000 平米。超市里琳琅满目,各种物资一应俱全。入口、出口、收银台等,和我们在大城市见到的普通超市没什么区别。

这个超市之所以能成为全镇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购物场所,主要是因为这个地区太落后,几十年来,人们都是从一两间房那么大点的小商店小卖部买东西的,通常都是玻璃柜台隔在店主和顾客之间,顾客要什么得店主拿给他,不能自由选择。这种给顾客购物自由的大超市的确是这个地方的新鲜物种。

超市的出入口外隔出一个约一间房大的区域,摆着长长的柜台,是专门卖烟酒的。柜台里面坐着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女人,谈不上多漂亮,但很精干,一看就不是普通员工,也不像北方女人。我猜测她就是大家传言的那个湖南老板吧。

这女子有着南方女人的亲和和健谈,一听我是从湖南来的,就像见到了娘家人一样热情,三言两语间我们就聊嗨了。老板是湖南常德人,家里也是农村的,先前和老公一起做别的生意,积攒了原始资本后,她加入了一个由湖南老乡发起的乡镇市场零售创业组织,这个组织互帮互助,专攻全国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的零售市场,他们仅在甘肃平凉地区(或许还包括庆阳地区吧,聊过太久了,我忘了)的各乡镇已经开出了 32 家大超市了。他们有统一的货源,有开店的辅导,互帮互助,抱团开拓乡镇零售市场。

这个老板四十岁出头,她的儿子刚二十岁出头。她老公还在老家湖南忙着他们的另一摊生意,她带着儿子北上黄土高原,投资二百多万,开了这家超市,她和儿子长期驻守于此辛苦经营。我问她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问她这边条件艰苦的问题,女老板笑声爽朗,云淡风轻地聊了她对这些困难的看法,一句话,“这都不是事儿,挣钱最要紧”。

二、经商其实比体力劳动更苦

我和女老板聊完已夜幕降临,我驾驶着电动三轮车飞驰在省道公路上,边走边想。我想的问题是,糟了,村镇上的当地人连自己的商业都守不住了,以后他们去哪里挣钱谋生呢?

这些南方创业者太有拼搏精神,太吃苦耐劳了。可以拿出二百多万资本的生意人,应该不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他们本应该在山清水秀的南方享受生活,可是,他们却甘愿冒投资的风险,甘愿忍受亲人分隔两地的苦闷,从气候宜人的老家奔赴二千公里之外大西北这个荒凉的农村小镇,直面异乡的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追寻自己的淘金梦。他们整日里守着这个超市,一天又一天,甚至要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拼搏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人们习惯于夸大体力劳动的苦,而无视商业活动的苦。在我看来,体力劳动没有那么苦,我也是干过体力劳动的人,小时候在农村种地,十五六岁就去建筑工地打工,人力挖地基、彻夜浇筑混泥土、楼外的架杆上爬上爬下,这些重活和危险活我都干过,每天十个小时,说实在的,这样的重体力活刚开始的时候受不了,干久了也就不觉得苦了。甚至前几年我家装修的时候,泥工活木工活我都跟着干,两个月装修下来我感到神清气爽,精神了很多。生命在于运动,这话不假,干活也是运动。

商业活动虽然不是很费力,但是很劳神,尤其是自己投资的小商业,自信满满地投资,满怀期待地守候,结果点儿背,没人来消费,眼看着凑起来的本钱打了水漂,那种沮丧和煎熬带来的痛苦,哪里是体力劳动能比得上的?体力劳动干一天活拿一天的工钱,付出就有回报,下班后啥事都不用想,没有任何压力,不像商业,压力就是卸不掉的枷锁。

就上个月初,网传的一段视频让很多人感慨万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对夫妻因为自己开的餐厅没有顾客光临,两口子站在空荡荡的餐厅里悲从中来,抱头痛哭。小生意人的辛酸被这两口子哭上了头条。有几个体力劳动者会因为活儿很累抱头痛哭过?

可能是镇上这家湖南老板开的超市生意太好了,引来了其他投资者吧。我发现这家超市对面不远处又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超市,两家超市隔着一条公路。后来我去新超市买了几只碗,新超市刚试营业,员工们正忙着上货。估计这个新超市也不是本地人开的,本地人要是有这个眼光和魄力,也不会等到现在。

三、西北当地人在建筑工地上的岗位失守

我不知道平凉当地人在商业市场失守的概况,想必应该很严重了,既然南方人的商业能渗透到北方农村的小镇上,那么城里的商业肯定被南方商人抢走了不少。

当我向堂妹感慨当地人守不住商业饭碗的时候,堂妹不失时机地补了一刀:还别说商业了,当地人连村里砖厂烧窑搬砖的工作都守不住,镇上唯一的砖厂里现在基本全是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有一次砖厂财务来堂妹的店子里打印工资表,她一看工人的月工资都在一万以上,她还以为看错了,一问才知道,这帮南方人干活太猛了,计件工资的价格谈好后,他们就不要命地猛干,那种吃苦精神,当地人哪里比得上!让当地人干,一个月干三千元的活都觉得苦得受不了。

闻听此言我更是吃了一惊,那砖厂在山边边上,烧窑搬砖的活是又累又不赚钱,当地人不太能看得上,早几年就听说砖厂老板很为招不来工人发愁,怎么,这个苦逼事现在被南方民工干成了高薪的工作?

本地多少无力外出挣钱的男人,这些人一年到头想尽一切办法赚钱还赚不到几个钱,那么,自家门口这月薪一万以上的工作,且是不需要技能的纯体力劳动的工作,为什么会被外地人抢走?

多年以来南方民工抢走了城里建筑工地的工作,这我是知道的。但是连乡下山边边上一个破砖厂里的工作也抢走了,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多少年来我的印象都是,我们大西北穷,人们没地方挣钱,所以得背井离乡远赴发达地区挣钱,我相信很多人的想法跟我一样。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南方人来我们这个北方小城挣钱。四川民工几乎垄断了全城的建筑业工作,这一点是五六年前我当地的老同学告诉我的,后来我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那里得到了求证。

我同学是这么评价南方人和本地人的。他说,四川人真的厉害,他们大多都是两口子一起出来打工,晚上浇筑混泥土时,人家们几对夫妻合作,工地上只要留一个开塔吊的就行。别看他们个子小,这些人一晚上干出来的工程量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可能够当地人干几天。

这些四川民工一晚上的计件工资可以达到平均每人八百元以上(六七年前)。这些南方人上工之前喜欢好酒好肉地饱餐一顿,一顿饭的花费够当地人吃几天,酒足饭饱之际兜里掏出来的可能都是新款的苹果手机。

而当地人呢, 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用,捧个茶杯子啃两个馒头就是一顿饭。他们边啃馒头边怀疑,这帮南方打工人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能攒得下钱吗?至于这些南方人一晚上千儿八百的高收入,他们似乎不太关心。

作为大西北人,我不是要贬低北方人,我的父母兄弟都在老家,我是多么想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所以我无意贬低谁,更不是要挑起南北纷争,我只是想探寻这些已经客观存在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毕竟大西北那么多工作机会都落到了南方人手上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北方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块土地上生灵的秉性,一定是这块土地千百年来培育出来的。在大西北这块干旱少雨的贫瘠土地上,在纯农业时代要生存下去,太强的野心和太激进的进取心,或许不利于生存。想想看,当你无论多么努力,都只能靠天吃饭,而无法用努力换取更多收获时,节衣缩食苦熬日子,恐怕就是活下去的法宝。

是不是因为大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习惯了对苦难的忍受,而欠缺了战胜苦难的进取心?否则为什么甘愿看着别人下苦力赚大钱吃肉喝酒,而自己清茶下馒头还能甘之若饴?西北人不是不能吃苦,也不是不愿吃苦,是不是他们对吃苦的理解就是忍受苦难,把 “苦” 吃到肚子里,消化掉,与苦融为一体,而不是把 “苦” 揍得鼻青眼肿,然后踩在脚下?

去年刷屏的电视剧《山海情》,演的是西北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山区农民吊庄移民的事。政府想把山里吃不饱肚子的农民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区建设新的家园,结果大家不愿意搬,宁可守在穷山僻壤吃苦,也不愿意去追求新生活。为了搬迁,政府工作人员真是千辛万苦,想尽了办法。

网上流传的关于 “吃苦” 的一段经典论述,很是为人称道: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浅了。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不是吃苦。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长时间聚焦做这一件事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更能吃苦,否则他就不可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你会发现他富了以后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能忍受孤独、还是比你更有理想。这才是吃苦。”

我在 2019 年写的《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文中也说到西北人的问题:走遍大江南北,在城市做小生意的甘肃人凤毛麟角,大城市地下过道街角旮旯卖烤红薯、卖煎饼果子、卖凉皮,甚至抱几个西瓜切开卖的,河南人、山东人比比皆是。就连在建筑工地上卖力气,甘肃人除了去新疆、宁夏等地,也不愿往南方走。

当初我叹息的还是甘肃人欠缺向外走去外面挣钱的意识,但现在,在激烈的竞争下,西北本地人在本地几乎也丧失了竞争优势,在体力劳动领域和商业领域几近失守,在服务业领域到底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我一直忘不了。

十来年前吧,有一年我回老家过年,和我三哥上城办年货,想着要给家里的侄子侄女们给压岁钱,就想到银行换点连着号的新钞票。进了一家银行,我说明来意,柜台里面的工作人员用鼻子哼出来的话冷得像刀子,不但不给换,还出言不逊。我火了,拍了一把柜台,说你们就是干这个事的,凭什么不给换?

柜台里面的男子忽地一下站起来,隔着铁栏杆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个狗日的,有种你站那儿别动!“然后他转身拉开里间的安全门就要冲出来。我三哥是个怕事的人,见形势不妙,拉住我一路狂奔,我跑得差点连鞋都掉了。猛,真的很猛,我很服气!

遥想 2006 年,我在大上海为了讨回手机卡上被扣掉的二十来元,和移动营业厅的员工激辩了半个早晨,数次把柜台拍得啪啪响,四个保安站在我的身后虎视眈眈,但是没有任何人敢如此威猛,后来我战胜了他们。那时候我也是年轻气盛。

为什么我一个外地人跑到大上海可以那么横?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视顾客为上帝的地方,经营者是讲规则的,是不会做出格的事的,我横一点,但我的人身安全不会有任何危险。但在北方,不限于西北,你这样撒个野试试!不是有那个著名的 “你愁啥” 的段子吗?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再瞅一个试试?”

“试试就试试啊!”

然后武戏上演,头破血流。

2021 年人们讨论南北经济发展时,通常会说到全国城市 GDP 十强的变化,因为 2020 年,随着天津出局前十强,整个北方,就只有首都北京这一座城市进入了全国城市 GDP 十强,前十中的北方城市,从 1990 年的 4 城变成了 2020 年的 1 城,短短 30 年间,北方越来越落后于南方,未来随着北方人口的进一步老化,南北差距将加速扩大。

1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北方寒冷,有人说是因为北方不靠海,或许这些理由也有一些道理。可是从地图上看,北纬 45° 线从哈尔滨市向南的不远处划过,整个欧洲大陆的绝大部分都在北纬 45° 线以北,法国的大部分和整个德国都在这条线以北,英国那就更靠北了。当然,因为洋流、风带和地形等原因不同,欧洲的冬天确实没有中国同纬度地区冷,但欧洲、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冬天也不可能温暖如春吧,毕竟纬度在那里摆着。

至于说靠海的问题,东北,尤其是辽宁,不是很靠海吗?可是为什么东北的经济衰退得那么厉害?德国大部分不靠海,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美国十大城市中的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亚特兰大等也不靠海,为什么能进十大?

可见,一个地区的发展,地理上的客观条件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

五、北方的未来和出路

就拿这次西安疫情来说。有人说西安疫情失控的原因是没钱,没钱导致流调人手不足,没钱导致 5G 基站不够,而这两点是防疫的关键。我承认这些都是原因。可是热点所关注的问题里,因为医院拒诊导致孕妇流产和心脏病人猝死怎么说?以及最近一直热度不断的西安人吃不上菜的事怎么说?

从西安这座 1300 万人口的城市应对疫情时手忙脚乱顾头露腚的窘迫就可以看出,主要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其实我还是蛮同情西安市的高层领导的,那么大的城市,如果下面的防疫人员都不动脑子,都等着领导的命令,情况危急的孕妇辗转几家医院却无人收治终至流产;突发心脏病的病人被多家医院以防疫为借口推诿扯皮 8 小时而去世,这些从人道主义出发,稍稍动点脑子就完全可以处理好的事,下面各处干成这样,这能全怪大领导吗?

公众不能理解的是,西安在这次疫情期间出现的这种事太多了,这不是哪一个领导的问题。必须要承认,这是每个人的问题。

经营企业的人常说,小公司要靠人来治理(创始人),中型公司靠制度来治理,大公司要靠文化来治理。为什么大公司要靠文化来治理呢?因为大公司人太多事太杂,如果每个人都等着最高层的领导给自己安排事来做,那这个公司就废了,所以应该用公司文化的力量,让每个员工都去为公司的利益思考,然后自主地寻找对公司有利的事去做。

国家治理也一样啊,我们为什么要高举为人民服务的旗帜,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领导人的理论和思想,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一种 “治国文化”,就跟用文化治理公司一样。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机构,领导人没有能力给每个人安排清楚该干的任务。每个人该干什么?就是要干 “治国文化” 所倡导的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干为人民服务的事情,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如果每个人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看到危急的孕妇,看到突发心脏病的病人,该怎么做难道不清楚吗?非要等着大领导发话才救人吗?

北方整体的问题就是官僚气息太重。这个 “官僚气息太重” 不是官员单方面的问题,也有民众自身的问题。民众从内心深处对官员对权力的顶礼膜拜,推动了 “官僚气息” 的升级发展。你需要官威,我迎合官威,最终浓重的官僚气息把社会的活力禁锢住了,方方面面都像生锈的螺丝一样拧不动,所以抗疫就成了这个样子。所以北方衰落了。全网经常拿东北和山东人 “官僚气息太重” 开涮,其实整个北方都差不多。

疫情终将过去,这都不是多大的事。大事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北方还会衰落成什么样子?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如果把北方偌大的国土给荒废了,绝大部分人都挤到南边东边几个省份几个大城市里使劲地 “卷”,这肯定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衍生息。

我们应该追求均衡发展,可问题是,整个中国北方到底该怎么发展?有人说,中国每一个省都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小国家,因为各个省之间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这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也是各个省之间竞争的结果。哪个省不努力,它的机会和财富就会被别的省抢走。这一点从我老家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来。

北方人的观念如果不改变,如果上上下下还是满脑子的权力思维、计划思维,那么社会就一定是僵化的,僵化的社会只会逼迫年轻人离开,而在出生率下跌、人口减少的未来,没有年轻人的地方一定没有未来。

政府应该对北方社会的治理做一些调整,给社会注入一些活力。北方人也应该跳出权力思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活力,否则路只会越走越窄。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所有的社会问题,要么是人造就的,要么是人承受的。

织造舞鞋的人,最终会穿上舞鞋;打造镣铐的人,最终会戴上镣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在作文里成长(ID:lvshicai8),作者:杨昇

做对的事,花长的时间

文/文长长

亲爱的熊孩子:

你好呀!

2022年第一天上午,我去上了一节舞蹈课。早上出门时,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今天是节日,何不放松一下,给自己放一次假,睡个懒觉,或是出去玩一下,何必非要去上舞蹈课。

我回他一句:于我而言,跳舞也是放松的一种方式。

多的东西,我并未解释。但当时,我内心还有另一番心理活动:我对自己许诺2022年要继续坚持运动,每周至少去上四节舞蹈课,如今2022年已到来,第一天恰好也是实施新计划最好的时机,那么就从今天开始践行,运动起来。

我平日也从未亏待自己,只要认真完成阶段目标,该奖励时也大大方方给予自己奖励。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庆祝节日最好的方式,早已不是吃喝玩乐。我心中最好的庆祝方式是,继续规律生活,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句自恋的话,原本以为今天是节日,大家忙着庆祝新年,像我这般在元旦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上舞蹈课的人不多。结果并不是。哪怕新年第一天,小小的舞房里依旧来了很多人。

身边人忙着庆祝和狂欢,好似全世界都在狂欢,待跳出圈子,回过头一看,原来这世上,还有很多如我般努力、认真、对自己下得去狠手且自律的姑娘。如此一想,备受鼓舞。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过节也坚持运动、保持自律、追求更美更好的女孩,也不要小瞧一个女孩变好、变美的决心。她们脸上洋溢着对自己更好的期待,但也不只是期待,她们把期待变成行动,把梦想变成现实。

我喜欢与这样的女孩子为伍,不管身边人在做什么,不管外面世界在庆祝什么,依旧坚持维系着自己小世界的秩序,依旧如常般生活,好好吃饭,认真上课,保持自律。

曾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严重的“节后综合征”。节日本是一件值得开心与庆祝的事,但,我每次过节就像经历一场人生小灾难,敞开肚皮跟朋友吃喝,好不容易建立的健康饮食习惯因为一个“节”毁于一旦;完全放纵自己玩乐,好不容易养成的早睡早起、规律生活习惯也被破坏;以及,毫不克制地去庆祝节日,以至于节后前几天特别疲累,收不回玩乐的心,没有精神,失去斗志,不想努力。

我一度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在写这篇文章的此刻,我好像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花很长的时间去践行一个好习惯,一碰到节假日就放倒,而后又得花很长时间去重建好习惯,每年节假日又多,如此反复折腾几次,耗心耗力,但最后只剩疲惫与放弃。我们缺的不是做某件事的能力,而是缺了护住我们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的能力。

刻板印象里,“努力”的含义是加班加点、不畏艰难、很辛苦地去做某件事。但,此刻,在我们当下充满诱惑的社会,真正的努力不该只是某个时间段的认真工作,而应是持久地践行某种生活状态。不论今天外界环境如何,依旧能如初,维持自己已有的生活秩序,依旧能吃得健康、保持运动,将“我们努力想做的事”内化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庆祝,也要努力;要放松,但也要护住那份野心勃勃的心气;要玩乐,但不能因为玩乐破坏好不容易建立的生活秩序。

二十七岁的我终于明白,我非毅力特别强大之人,我也非心态极其良好之人,每次破坏生活已有秩序我也很焦灼,也会怨自己为什么吃那么多,也曾因中途放弃过很多事而丧气。我终明白,习惯难养成,但易放弃,生活艰难的部分不是努力做某件事,而是长久地、十年如一日地去做某件我们很珍视的事,将好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今年,我并非给自己立下任何flag,只给自己写了一句话:做对的事,花长的时间。

我坚信,若能做到这一点,今年的我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朋友前几日跟我说,她想报名普拉提的私教,得八千多块钱。她问我该不该报名。

我回她:私教费在你能力范围内,如果你真的很想学,那就去报名。这是对的事,该做。

朋友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事?

我答:能锻炼身体与意志,还能保持愉悦心情,最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变美变好变健康,这样的事就是对的事。

到了一定的年龄,评价一件事该不该做的唯一标准只剩一点:做这件事,能否让我变美,变强,亦或是变更开心。能,那便去做;不能,就不去碰。消耗精力的事,再也不想去做了。

我之前花了大几千去报舞蹈班,身边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我很执著地要花这么多钱去学舞蹈,她们觉得挺贵的,甚至在背后说我钱多人傻。

但,我的想法是,跳舞这件事能让我开心且精神状态很好,而且我很喜欢,那便要去做。我很清楚,对于我这种非常在意自我感受的人来说,如果我自己过得不开心,亦或是我的精神状态不好,那我做什么事都不会舒服。

于我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搞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饱满。所以,每日花上一个半小时,什么也不想,专注上舞蹈课,出一身汗。运动后心情愉悦,会觉放松,更有气力去应对生活纷繁复杂,能更快乐去生活,也能精神更抖擞地去写作与工作。

都是一个道理。所谓对的事,就是那些能帮我们搞定自己情绪,能让自己更有底气、更平和地面对当下和未来变数时刻的事。

前几日,在回家的车上,我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在我们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好像开窍了般,面对生活这道题,我好像无师自通,悟到人生真谛。那个瞬间,我想了很多,一切的一切归结一句话那便是:漫漫人生,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难关,学业上、工作上、感情上、婚姻上、人际上、生活上,但所有困难与纠结的解药,不在别人手里,而是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搞定自己,让自己变得足够勇敢、足够强大、足够坚强、足够有底气去面对失去与得到。

我们的快乐与难过、成功与失败、骄傲与自卑、坚强与脆弱的钥匙,都在我们自己手里。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为难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在为难自己。当我们把自己活得舒展,生活也会变得顺遂。

年少时,我们都爱活得很复杂,想要别人的爱,想要别人的喜欢,想要认可,想要赞美,想要锦鲤护体,想要有很多钱,想要某个学位、某场考试的顺利,想要生活少为难我们一些。我们习惯将自己的快乐与否和外界挂钩,我们将自己快乐的权利让渡他人。所以,活得拧巴、脆弱、玻璃心,也不快乐。

长大后,清楚很多东西我们控制不了,所以干脆放弃那部分期待。说我们独善其身也好,说我们变佛了也行,总之就一句“我们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别人身上”。早早认清,旁人靠不住,所以放弃那部分幻想,专注自身,把自己活成那个能庇护自己的“骑士”,给自己依靠,给自己快乐,也能替自己排忧解难。当然,我们依旧相信爱,也愿意去爱人,只是清醒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难关要过,可以去爱,但不要完全去依赖。爱情如是,亲情和友谊也如是。

想要长久幸福,还是要去多关注自身,多做对的事,拿时间、精力与心思去培养自己、塑造自己,把自己活成一个拿得出手的了不起作品。

相信时间的力量,也要相信自己的可塑性。

祝你今年也能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先努力成为普通人

@拾遗说:# 你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吗# 普通人的孩子,要先努力成为普通人

01
元旦在家,重新看了一遍《鲁迅日记》。“三日晴。无事。”“十五日晴,午后风。无事。”“二十七日晴,下午风。无事。”1912 年 5 月 29 日,鲁迅日记第一次出现 “无事” 的记载,这之后,他每年都有一二十次 “无事” 的记载。
以前看到 “无事” 很不理解,觉得这真真就是句废话,没事你还记录什么,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现在人到中年,看到 “无事” 两字一下明白了:人成年进入社会之后,特别是结婚生子之后,真的太难以做到 “今日无事” 了。一个月有那么一两天 “无事”,实在是件值得庆幸和窃喜的事情。

02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普通人的一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网友回答说:“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善良,没有家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没有遭遇过校园霸凌,再读了三年普通高中,最后考上一所普通大学。顺顺利利地读完大学后,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然后遇到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爱人,然后生了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孩子,我们仨从此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生活虽然偶有坎坷,但没有大灾。身体虽然时有小恙,但没有重疾。就这样平平淡淡地活到七八十岁,最后自然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看到这个回答我就在想:“这明明是少数人的一生,你却管这叫普通人。” 但很多网友的想法跟我不一样,他们在后面跟帖说:“这样过一辈子太没意思了。”“我才不要这样普通地过一辈子。”

03
我发现很多人都很排斥 “普通”,或者说都不想过 “普通的生活”。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与学生们交流时,一男生语出惊人:“如果 30 岁前,最迟 35 岁前,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那什么是不平凡呢?” 男生回答:“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或者掌握一定权力。” 后来,梁晓声接待一个欧洲学者时,这个欧洲人问梁晓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 欧洲人追问:“究竟是什么?” 梁晓声说:“就是怕平凡的人生。” 欧洲人无比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欧洲人都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生活,你们怎么那么害怕平凡啊?”
我们确实太害怕平凡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必须出人头地:“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会……”“如果你进不了前三,将来就会……”“你只有足够优秀,将来才能……”“你只有足够强大,将来才能……”

04
但其实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最后大概率也只能做个普通人。“饭团酱” 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去外国留学时,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饭团酱特别佩服学校的小提琴手,“拉得太好了,好得让我妒忌。” 有一天,两人一起闲聊时,小提琴手:“毕业后我就去中学当音乐老师。” 饭团酱问:“你为什么不进专业乐团?” 小提琴手的眼睛一下就红了:“我也很想去,但我不够优秀。” 饭团酱很吃惊:“你还不够优秀?” 小提琴手叹了一口气说:“乐团今年空缺了一个小提琴位置,但有几十个乐手在竞争,他们每一个水平都比我高。” 听到这句话,饭团酱如遭电击:“我原来的梦想也是搞音乐,但这一天与小提琴手对话后,我才终于意识到,很多梦想真的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实现的。”
世界上 95% 的人都是普通人,4% 的人有小成,1% 的人能大成。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走向平凡,就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05
我们都学过《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答:“我从远处飞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青蛙笑了:“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怎么会弄错呢。” 小鸟说:“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小时候读到这篇课文时,我们都嘲笑青蛙目光短浅。但长大以后,我对作家王建平的解读特别有同感:“即使这只青蛙知道天有多大,它也跳不出这口井呀!” 王建平曾经也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努力了十几年后,他终于发现自己不过就是个普通人:“当我扛着行李回到小县城时,我就明白了一点:我就是那只跳不出井口的青蛙。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但在井里没有门也没有窗,只有一个洞,远远的高高的,任你怎么扑腾都够不着。” 坐井观天,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

06
但 “坐井观天” 普通人的一生,是不是就完全不值得一过呢?我觉得不是。前段时间,苏瑾宁发了个帖子:“我可以说,我今年 33 岁了,夫妻相爱,小宝宝即将出生,买了房还有存款。丈夫既做家务又健身,一米八五官端正且衣品好。婆婆人很好,像小天使,从不干涉我们生活。婆婆还经常给我发消息说:love you my daughter。我工作轻松,做的是我喜欢的事,钱多活少离家近,还不用加班。但我也可以说,我今年 33 岁了,婚是裸结的,买了个不大的期房还是我出的大头。丈夫有焦虑症,还有过一段失败婚姻,学历不高,挣的钱没我多。婆婆有躁郁症,时好时坏,遗传自老公的外婆,老公家族心理疾病史也可能会遗传给孩子。我工作进入舒适区,有时难免有些倦怠,行业太窄选择不多……” 讲完自己的情况,苏瑾宁总结说:“按照第一种说法,我简直就是人生赢家。而如果把第二种说法发到网上,分分钟就会被人劝离让我快跑。”
苏瑾宁为何讲述这两种说法呢?她就是想告诉很多人:作为普通人,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你选择用哪种方式定义自己的生活,就决定了你之后的喜怒哀乐。

07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一段话:“人生中的苦难和混乱的最大来源,往往来自于高估某个长期状况和另一个长期状况之间的差别。贪欲会高估富裕和贫穷的差别,野心会高估高官和平民的差别,虚荣会高估广为人知和默默无闻的差别。” 确实如此,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焦虑很不快乐,就是高估了成功生活和普通生活的差别。
记得是前年吧,我去一李姓朋友家做客,他家已经算是富裕阶层了。吃饭时,我们聊到了人生最开心的事。我问李妈:“阿姨,您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阿姨眼里闪着光,幽幽地说:“二十几年前,我们天天都要出去摆摊卖烧烤。有天晚上,顾客打电话问他爸:‘今天怎么没出来摆摊啊?’他爸回答说:‘不好意思啊,我要陪老婆过生日,就不出摊了。’那晚,他爸带我去看了场电影,我真是觉得好开心好开心啊,我现在都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 我问李爸:“叔叔,您呢?” 李爸眼里一下子就有点湿润了:“1999 年的 11 月份,我和你阿姨去逛商场,看上一件大衣,但一看标价。觉得好贵,就没舍得买。那年生日那天,我打开衣柜,发现那件大衣竟然挂在里面,原来你阿姨偷偷回去给我买了下来,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他家算是比较有钱了,但记忆中最开心的事情还是 “穷的时候”。

08
我们天天都被教育要如何成为成功者,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前几天,看到一个大 V 说:“可能是年纪大了,现在很喜欢普通稳定的生活,不赶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有属于自己的海便觉得满足了。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工作,下了班和爱人逛超市做饭,饭后在有霓虹灯的江边散步,互相依偎着看大妈跳广场舞…… 像这样没有大起大落的平淡生活,我觉得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确实如此,人生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贵大名大利,有一些小乐小趣小滋小味也很不错。下班后想要去吃的那家小馆子,以及终于可以休息的周末,能宅在家睡长长的懒觉,能与恋人看场喜欢的电影,每月的工资和年底的奖金,以及每一个节日和生日,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天和第一场雪,………… 这样普通的人生,其实也很值得一过。

09
张朝阳前段时间说了一个观点:“如果你能力平平,家境普通,学历一般,怎么打拼也难以完成阶层逆袭,就不如选择与自己和解:规规矩矩做人,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不给年迈父母增加负担,尽量让他们安享晚年,自己根据收入情况,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保持好的心态,有个健康的身体,培养能够自娱自乐的爱好,工作和事业上随遇而安。”
我觉得这番话说得挺在理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要老想着追求功成名就,要先努力成为普通人,普通人的一生也很值得过。

10
你会羡慕你爸妈如今的晚年生活吗?反正我挺羡慕的。我年纪小的时候,总觉得爸妈的生活太普通太平庸了,如今人到中年才领悟: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这样平庸、顺遂地活到古稀,能够这样无大病无大灾地活一辈子,就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试卷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成年以后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就是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设定。我没有什么宏伟的梦想,也做不出很牛逼的事情,但我并不会因此而难过。
所以我们不要那么排斥普通,能做好普通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要像作家夏缶那样臭屁一点:“太热了,早上出门前,我就噙了根冰棍在口中。边嘬边等电梯,心中一个念头闪过:我竟然过上了一觉睡醒就能吃雪糕的生活。天啊!怎么搞的!真是了不起啊你这家伙!”

30 岁的我们,上海留不下,老家回不去

1

2021 年 9 月 5 日,我离开了上海,此时距离我 30 岁生日还有 55 天。

打包好所有的行李,坐在空荡荡的房间,我突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6 年前,我提着一个行李箱来到上海,一无所有;6 年后,我清理了不必要的东西,留下的物件也不过装了两个行李箱。

这次离开上海并非心血来潮。每次加班到深夜,错过地铁,我站在空荡荡的路边打车,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感觉连侵入身体的寒气都盛满了孤独。

在上海生活 6 年,我搬过 10 次家,每次都匆忙得像逃荒。前年冬天,我租住的房子被消防拆除隔断,等我下班回去,只剩残破不堪的房间和扔在客厅角落的行李。寒冬的深夜,我拖着大包小包四处找宾馆,直到 3 天后才找到新的落脚之处。从此以后,除了日常必需品,我不再往出租屋里添置任何装饰品。就算买东西,也要轻便、易携带,方便我在 1 小时之内快速打包。

虽然 “沪漂” 的生活动荡,之前我还是坚持着,但好友接二连三地离开,让我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我最好的闺蜜周周在一年前患上了抑郁症。那时她有一份光鲜亮丽但高负荷的工作,还有一位极严苛的上司。一日凌晨 2 点,周周没有及时回复工作群里的消息,第二天一早便被上司当众讽刺 “年纪大、睡眠多”。上司还经常对她说:“你都快 30 岁了,公司用你冒着很大的风险,你给公司带来了什么价值?”

周周从小是一个优秀、懂事的女孩,名校毕业后进入这家名企工作,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长辈们不知道,周周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已经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她好几次向父母提出辞职的想法,但他们强烈反对。她只能苦苦煎熬,整夜整夜地失眠,靠暴饮暴食解压,半年之内胖了 20 斤。酷暑天,别人大汗淋漓,她裹着厚厚的衣服还在瑟瑟发抖。后来去医院,医生建议她立刻辞职休养。

6 月,周周要回老家了。在送别宴上,我们共同的朋友老秦也宣布他将携家带口离开上海回老家。大家都很诧异,因为老秦已经在上海周边买了房,孩子才刚满一岁,是我们中最有可能成为 “新上海人” 的一个。

“也谈不上离开,从来就没属于过这里。” 老秦自嘲。他说当初为了凑齐房子的首付,父母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在外租房住。即便如此,他也只买得起花桥的房子 —— 花桥位于沪苏交界,隶属江苏,相当于燕郊之于北京。这里的房价比上海内环低了一半,是经济条件一般的 “沪漂” 们买房的首选地,也是著名的 “上海睡城”。

老秦每天去公司单趟路程要花费 2 个半小时,他干脆睡公司的休息室,只在周末回家。一次,他到家已是深夜,妻子哄孩子睡下了,他摸黑走到客厅想倒杯水喝,没想到桌角的水杯里装的还是他上周离家前喝剩的半杯茶。在漆黑的客厅里,他端着那杯茶,抑制不住地哭了。第二天他就和妻子商量,卖掉这个不足 60 平方米的房子,回老家买一套市区 100 平米的房子,再把父母接过来住。

起初妻子不同意,怕回去耽误孩子的教育,不过在老秦的游说下,她也对 “车马都慢” 的小城生活有了向往。夫妻俩上网看了很多关于小城市生活的视频,那种平凡的浪漫使他们坚定了回老家的决心。因为害怕父母反对,老秦和妻子决定先斩后奏,快速完成这场迁徙。

朋友们走后,我在上海继续漂着,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工作的变动。

2020 年公司追着 “风口” 组建的项目,在 2021 年 8 月就迎来了 “坠落” 的结局。老板决定裁撤项目组,员工可以选择内部转岗或裁员赔偿。领导劝我转岗去另一个项目组,还说那个项目所在的 “赛道” 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

在转岗面试的前一天,我一夜未眠。想到居无定所的生活、接连离开的好友、前途未卜的工作,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绝望,与什么都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我快 30 岁了,在这个节点,总是极力想把什么东西攥到自己的手中。

在上海的这几年,我发现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有认识的人离开。虽然都是回老家,但不同的人,“回法” 也不同。家在省会或城市中心的,回去就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吃住不愁;家离市区或省会有点距离的,就在市里租个房子,到了周末也能回趟家;而那些家在偏远县城或农村的人,如果没有考入体制内,其实是没有老家可回的。

我想离开上海,但不想回老家,于是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周边的几座 “新二线城市”,准备在这些地方找工作。

2

海投简历后,我很快收到了一个面试通知。这家公司是某地一家服装龙头企业,有自己的加工厂,这两年因为实体生意不好做,开始转型做线上销售。由于本地懂线上营销的人不多,这家公司推出了一个名叫 “百凤回巢” 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希望能招揽一些在北上广有此类工作经验的人。

我第一次踏足这个陌生的城市,是为了参加现场面试。和上海满目的高楼大厦不同,这座城市有干净、宽敞的道路,不需仰头,蓝天也能一览无余。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一位看起来不到 40 岁的面试官,握住我的手,笑得一脸真诚,几乎当场表明了录用意向:“我们特别需要你们这些从北上广回来的年轻人,希望你们给企业注入不一样的血液。”

之后是谈薪环节,虽然我已做好了降薪的心理准备,但听到对方报出的数字时,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 比我当前的薪资少了一大半。

“您要知道,二线城市的薪资是没办法和上海比的,目前给您的薪资已经是破格申请了。” 面试官极力解释。

我叹了口气,刚想勉强接受,哪知他又支支吾吾地补充:“还有一件事,不知道您了不了解?我们本地的公司试用期是不交五险一金的,转正后会按照最低基本工资进行缴纳。”

这条款违反了劳动法,也许是我逃离上海的心情太过急切,又或许是对新城市的宽容,我最终还是接受了。

这个公司在本市最大的工业园区里,大批年轻人在此聚集,直接拉动了园区内的房价,连房租都翻了一番。带我看房的中介说:“这么偏僻的地方,要不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几百块钱一个月都没人租。”

中介告诉我,近几年来,每逢年底,从大城市过来找工作的年轻人特别多。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还给我看了几个预约看房的订单 —— 都是从上海来的客户。

入职第一天,几个同事问我来这里是不是为了男朋友?我矢口否认,说只是想换个生活环境,他们一脸了然:“大城市压力大,这里要轻松不少。”

看着他们意味深长的表情,我莫名有点心虚,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来 “躺平” 混日子的,我主动揽下了市场策划部大部分的活儿,还按照以前的工作习惯,主动寻求各部门的配合。

然而,我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 其他同事根本不理会我的方案,被问烦了,就丢过来一句 “你顺手做一下呗”;更糟糕的是,市场经理在部门会议上几次提到我,说我是公司用高薪从上海挖过来的人才,“你们要好好向她学习”。

会议结束,几个同事热络地拉我去休息区,要请我喝饮料,一个劲地打听我的 “高薪” 到底有多高。自从来到这家公司,我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这么打探隐私了,比如在吃饭时,一群人可以围着我追问:“为什么你都 30 岁了,还是单身?” 这在上海很常见的情形,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她们便七嘴八舌地劝:“女人不能光顾着工作,找个好男人最重要。”

不同于个人情感生活,薪资这种话题更敏感,很多公司禁止员工私下讨论薪酬,严重的甚至一旦发现就会开除。但新公司的同事们显然不吃这一套,说那是大城市的规矩,“这里没什么不能说的,大家都处得跟姐妹一样”。

我架不住软磨硬泡,老实说了,没想到跟我同岗位的佳倩当场就炸了,说我的工资居然比她高了整整 4 千 —— 她是老员工,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 6 年。另一个同事酸溜溜地安慰她,说我是公司从上海挖过来的,工资高点也正常。我在一旁听着,讪讪地不敢搭话。

下午,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事大杨 —— 大杨之前在北京做服装设计师,为了和本地女友结婚,半年前通过 “百凤回巢” 计划来到这里 —— 他责怪我不该说实话:“公司这帮老员工,心思根本就不在工作上,最喜欢八卦别人,但凡打听到点事,就能给你添油加醋地传播出去。”

果然,第二天就有几个其他部门的同事旁敲侧击地打听我在上海的经历,他们调侃:“从上海的大公司跳槽到我们这里,是有点屈才了。”

自从知道我的薪资后,佳倩变得愤愤不平,她把手中本就不多的工作全部推给我,还在工作日报中洋洋洒洒地写满了成果。我忍不住和大杨吐槽:“公司天天喊着‘拥抱互联网’,结果拥抱了半天,敢情就是写日报、定绩效和延迟下班。”

大杨发来一个滑稽的表情包,说当初面试官跟他说这里 “不加班,没有 996,不内卷,既有诗又有远方”。

我被逗乐了,转而关心起大杨的婚事。可他说进展并不顺利:“这里房价虽然没有北京那么高,但这几年涨得太厉害,我看了一圈就没有低于 3 万的,稍微好点的学区房都到 6 万了……”

我能体会大杨的无奈。年初,爸妈第一次去上海看我,因为我租的房子连打地铺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将他们安置在旅馆里。爸妈心疼我,也心疼钱,只住了一晚就匆匆回家。自此后,爸爸总觉得我在外面居无定所,生活很没有质量,最近不停地催促我买房。他说我工作不稳定,对象没着落,起码得有套像样的房子在手里。

我劝大杨可以先和女友结婚,说不准过段时间房价就降了。可大杨说不行,女友的爸妈一直想让女儿找个本地人:“他们本来就不看好我,要是再不把房本拿到手,这婚还不知道能不能结成。”

没等我回复,大杨又说:“我有点后悔来这里了。我应该直接从北京回老家,只有在那里,我才不是个外地人。”

3

因为和佳倩赌气,我每天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半个月后,我终于忍不住爆发,当着市场经理的面,指责她不该把自己的工作推给我。佳倩不可置信地看了我一眼,几秒钟后,居然趴在桌子上哭了。

市场经理厉声喊我进会议室,我极力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却压根听不进去,只是训斥:“你虽然是公司的高级人才,但是也得知道尊重老员工。佳倩能力不如你,但她在公司多年,对公司上上下下非常熟悉,你要好好和她配合,不然很难在公司长期发展……” 临了,他又意味深长地说:“有能力的人带点傲气没关系,但也要知晓人际关系的厉害。”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工位,一旁的同事楚楚敲了敲桌子,用眼神示意我出去说话。我跟随她来到天台,落日的余晖正笼罩着整座城市。

楚楚说,她经常和其他女同事结伴来这里偷闲,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

我吃惊地问:“你们长时间不在办公室,不怕被发现吗?”

“你没发现经理也经常不在吗?他就窝在楼下的那间茶室,手痒了还会去搓两把麻将。” 楚楚指着楼下不远处一排商铺说。

我沉默不语,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埋头苦干却不被认可,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楚楚叹了口气,说:“在我们这种公司,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你得会做人,最忌讳的就是得罪人 —— 你知道佳倩是什么人吗?”

我这才知道,不止佳倩,公司一大半的部门领导都和董事长沾亲带故。楚楚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我:“你真以为领导看不出来佳倩没能力吗?她一个中专毕业生,连个广告语都写不好,却在公司干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策划。明眼人都知道有后台,就你傻乎乎地硬顶。”

我害怕会被报复,楚楚 “扑哧” 笑了,说不至于,佳倩就是董事长的一个远房侄女,没那么大的本事:“你以后还是不要太出头,这种家族企业里‘皇亲国戚’太多,保不齐就得罪了哪尊大佛。你这个岗位的前同事就是得罪了董事长夫人的外甥女才离职的 —— 对了,她好像还是 985 大学的研究生。”

我听从楚楚的建议,请佳倩吃了一顿日料。我小心翼翼地笑脸相陪,楚楚在一旁说情,终于哄得佳倩开口,说不计前嫌,以后还在一块玩。听着这番小学生式的发言,我摸摸自己僵掉的下巴,突然觉得有点可笑。

因为这件事,我突然对工作泄了气,刚来时的那点激情也被消磨殆尽了。每天上班,随便写几行方案,没事就跟着佳倩一伙人在园区里四处溜达。佳倩似乎对我的改变很满意,不久就把我拉进她们的内部小群,里面除了聊吃喝,就是说公司内部的各种小道消息。

一次,我兴致勃勃地跟大杨转述刚听来的八卦,他却毫无反应,低头盯着手机。我扫兴地收住话头,没想到他突然抬头盯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不觉得你变得越来越像佳倩她们了吗?”

我心下一惊,硬着头皮反驳:“像她们有什么不好?我离开上海来这里,就是要‘躺平’的。难不成你还指望在这里做出什么成就?”

大杨愣了一下,随即低落地自嘲:“是啊,在北京那么多年都混不出成绩,来这里还妄想什么?”

之后,我没和大杨联系了。一个月后,佳倩在小群里说大杨要离职了:“好像是他和女朋友的婚事吹了,所以就不打算留这里了。”

离职的前一天,大杨请 “百凤回巢” 所有的成员一起聚餐。一个男同事唏嘘不已:“大杨,你还记不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老胡也组织聚过一次餐?那时候还有 50 多个人,不到 1 年,就剩我们几个了。”

我来公司比他们晚,于是好奇地问老胡是谁?男同事说,老胡是 “百凤回巢” 计划的发起者,1 年前公司花重金把他从上海挖来,但他在 2 个月前离职了,“你应该是他招进来的最后一个人”。

我突然想起那个握着我的手、笑得一脸真诚的面试官。据说他是被人挤走的,“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越有能力越遭排挤”。

大杨见气氛有点伤感,便努力招呼大家吃菜喝酒,期间又讲了几个蹩脚的笑话,终于让气氛重新活跃起来。有人问大杨,辞职之后有什么打算。大杨平静地回答:“我准备回老家先找个工作,再在县城买个房子,之后应该会很快结婚生子,毕竟我都 32 了。”

一个熟悉内情的人劝道:“不再努力争取一下?说不定过段时间,你女友家就改变主意了。”

大杨摇摇头:“人迟早要认清现实,不是所有从一线城市撤退的人都能在二三线城市找到归宿。像我这种从七八线小城走出来的,大概也只能回到七八线小城吧。”

4

自从公司提出 “拥抱互联网” 的口号,夜晚加班就成了日常。11 月 2 日是我 30 岁的生日,下午 6 点,我第一个离开了办公室,假装没看到领导异样的眼光。

以前一想到 30 岁就感觉恐慌,可真到了这一天,悬着的心反而落下了,日子好像也与往常没什么不同。园区附近的商场不管是购物还是吃饭,价格比起上海毫不逊色,只有园区门口的路边摊价格低廉。傍晚,摊主们早已摆开阵仗,炒饭 8 元一份,卷饼 5 元一个,馄饨 6 元一碗。我买了一份关东煮,边吃边往回走,把身后的喧闹声越甩越远。

小城的郊外有种特别的宁静。我租住的房子在园区附近,可以走路上下班。我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慢悠悠地散步,想起之前在上海挤地铁,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包围,憋得头晕目眩,突然就觉得身心舒畅。

刚进小区,突然有烟花绽放,那些炫目的色彩瞬间将天空点亮。原来是小区居民在家办喜事,我恰好经过,还被塞了一大把喜糖。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接到了周周的视频邀请。

周周回老家休养了半年,刚开始病情似乎有好转,还会偶尔在朋友圈里晒晒美食、美景和自拍。但最近两个月,她在家备考公务员,我们的联系就少了。

视频那边,周周有气无力地说自己不想待在家里了。我感觉她的状态不对,就问她是不是和父母吵了架。周周叹了口气,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我不敢追问,只能静静地等,她突然问:“我能去你那里住几天吗?”

周周来得太突然了,当天夜里 11 点,我强压住困意去车站接她。路上,我接到周周母亲打来的电话,十分焦急地向我打听女儿的下落。她说,他们起初并不知晓周周患上了抑郁症,还以为她是吃不了外面的苦才跑回家。他们由着她休息了两个月,便催她赶紧回上海上班,谁知周周提出要在家里考公。

说起这事,周周的母亲的哭腔中带着愤怒:“什么抑郁症?我看就是她给自己不思进取找的借口。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信誓旦旦地说要考公,结果快要考试了,又说压力大不考了。一个 30 岁的大姑娘,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说闲话……”

我试图让她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但她完全听不进去,只是没完没了地数落周周,说她辜负了自己的付出,令人失望。

在车站等人的时候,广场上传来零点的钟声,好像是在提醒我,从此以后我就正式步入 30 岁了。

没多久,周周出站了,她一身黑衣黑裤,背着黑包,手里拎着的小蛋糕是唯一的彩色。她是个细腻又体贴的女孩,记得每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日,哪怕心里再难受,也是笑着对我说:“生日快乐呀!”

我们回到住处,都太累了,我睡得特别沉。早上 8 点我刚一睁眼,就被坐在窗边的周周吓了一跳。再看身侧一丝不乱的床铺,便知道她坐了一整夜。

周周转过头,眼里布满了红血丝,问我:“你说,我是不是不该回家?”

终于挨到周六,我拉着周周去上海某医院复诊,在主治医生的询问下,我了解了更多的信息。

周周说,直到半年前医生让她辞职休养,她才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隐瞒了病情,还努力想要融入家庭生活。她和母亲一起买菜、做饭;和父亲出门遛弯;还逗弄襁褓中的小侄儿。

可很快,周周便发觉自己成了家里最多余的一个人 —— 因为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她和父母能聊的话题只有几个。哥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无暇顾及她的情绪。日子久了,父母开始嫌她是个不工作的 “剩女”,觉得在外人跟前丢了面子,对她自然没有了好脸色。

“你能体会那种感觉吗?明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自己却孤独得像一个人。”

周周告诉医生,为了能继续留在家里不去上海工作,她才对父母说自己要考公务员。但抗抑郁的药物让她整日昏昏沉沉的,她只能假装看书,其实一整天都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父母发现周周不够努力,不停地唠叨,终于让她彻底地爆发了。那天,她冲进房间拿出一盒药扔在他们面前,吼道:“我有抑郁症,我上不了班,也考不了试。凭什么我一定要比别人努力,要比别人优秀,我就想当个不思进取的废物不行吗?”

之后的几天,周周和家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隔着房门,父母不住地叹息,哥哥也斥责她 30 岁了还没有定性,“别的女孩这个年纪早就家庭安稳、孝顺父母了”。

周周说,她当时缩坐在门后,感觉整个房间在眼前不停地摇晃,转而变成一个巨大黑洞,一下把她吸了进去。

离开医院,我们去了以前常去的餐厅吃饭,又逛了逛熟悉的公园。踏着厚厚的落叶,周周突然跟我说,她想去云南。2 年前,她的一个朋友离开上海去云南开了间民宿,最近,朋友邀请她过去帮忙打理,说只要她打扫卫生,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民宿不远处就是洱海,我可以坐在岩石上看鸟……” 几天以来,周周的眼睛里第一次有了亮色。

我知道,她主意已定。

5

两天后,周周坐上了前往云南的飞机。我回到了那个二线城市,继续被工作、生活打磨。

公司的电商项目进展不顺利,持续几个月亏损,项目总监把火发到了 “百凤回巢” 的成员身上。他将我们召集进会议室,毫不留情地斥责:“公司用了几倍的价格将你们招过来,你们就做出这样的成绩?我还以为大城市的员工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就这样!”

大杨曾经告诉过我,这个项目总监和老胡是死对头。如今老胡已走,他自然看不惯我们这些人。我隐忍着不吭声,旁边的男同事却不干了,他反呛道:“项目不行不是我们的问题,公司定位不准,光想着照抄别人,抄了半天都忘了自己是谁。”

一针见血的发言彻底点燃了项目总监的怒火,他大力推开会议室的门,厉声让这名男同事滚去人事部办离职手续。男同事不屑地看了他一眼,昂首离开,最后还不忘踹门板一脚。

项目总监的杀鸡儆猴非但没有拯救直线下滑的业绩,反而直接促成了几位 “百凤回巢” 成员的出走。到了 11 月底,老胡招来的员工只剩我和一个本地人。那些离职的 “凤”,大多去了上海,有些本地的甚至选择每天早晚挤高铁,跨城上班。

我也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 是在二线城市定居,还是重返上海打拼?

我喜欢这个二线城市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一想到上海的拥挤和嘈杂,会全身紧绷。可一旦决定定居,肯定避不开买房,参照目前本地的房价,我只买得起很偏远的房子,上班生活都不方便。

已经回到老家的老秦也劝我谨慎,还现身说法,说自己购买的老家市区的房子,房价在 2 个月之内跌了 2 千,“算下来一下子亏掉了近 20 万”。父母和妻子都埋怨他轻率地卖了花桥的房子,他自己也十分懊恼,“宁买大城市的小破房,不买小城市的大瓦房”。

老秦回老家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起初他想进国企,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却因年龄大被淘汰。虽然招聘公告上写着 “35 岁以下”,但实际情况是,超过了 32 岁就基本失去了面试资格。

上海回不去,老家留不下,老秦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说实在不行,自己只能去家里的包子铺帮忙。他自己倒没什么,就是怕爸妈接受不了考出去的儿子又回头走他们的老路。

聊到最后,老秦发了一串感叹号,像是在感叹自己无力的人生。相比之下,周周反倒变积极了,她建议我回上海再折腾 5 年,等 35 岁以后再去二线城市待着。

周周在云南待了 1 个月,发现民宿生意并不好做。因为疫情的影响,客源稀少,她的朋友经常入不敷出,除了唉声叹气,晚上还会焦虑到失眠:“以前看我这朋友发的动态,不是夜游古城,就是品茶观海,一副不被世俗打扰的模样。我去了才发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不想承认罢了。”

一次,民宿接连两天没有接到订单,朋友干脆关门,带着周周绕洱海骑行 —— 这是周周来云南后第一次外出游玩。两人在洱海边的岩石上坐了一下午,夕阳落到海面的时候,朋友艰难地提出了借钱的请求:“你可以当成入伙,我们共同经营民宿。你想在这边定居,除了开客栈、做手工,找不到其他工作 —— 你总不能一辈子不工作吧?”

周周的心一下子就沉了,她只答应借 5 万,可朋友不满意,两人的关系日渐紧张。后来,依然受抑郁症困扰的周周选择离开云南,返回上海工作。她放弃了光鲜亮丽的老本行,投身一家半公益的企业。虽然工资不多,但同事之间气氛融洽,她也跟着开朗了不少。

6

在这个二线城市,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公司为了营造 “全员冲刺” 的状态,业务总监要求所有人在晚上 8 点后下班。我整天待在办公室里,找不出什么活儿干,只能玩游戏打发时间。佳倩她们这些老员工自有一套对付的方法 —— 下午 4 点半,她们溜出去接孩子,再回家吃完晚饭,7 点回公司加班。

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通过招聘网站向本地的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无一例外被要求降薪,五险一金也没有。楚楚劝我别瞎折腾,说我们公司的待遇在本地已经算高的了,其他公司其实就是几个人凑成的小作坊,每月能按时发工资就不错了。

我想回上海也不容易。上海很多公司在年底裁员,失业者纷纷涌入求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曾接到两个公司的面试电话,一听到我是跨城市跳槽,而且是从上海出走又想回去,便没了下文。

就在我考虑要不要裸辞回上海时,好久不联系的大杨突然发来消息。他说自己回了老家县城,日子过得还不错,开了一家童装店,不仅卖衣服,还兼做儿童摄影。靠着专业出身和独特的时尚品味,他的店在短短 1 个月之内就打响了名号。

他感慨:“我本来想随便找个工作混着,结果县城根本没啥像样的工作,我只能拿着买房的首付款开店。没想到生意居然还不错,收入比在北京时还高,也不知道,这算不算造化弄人。”

直到晚上下班,我依旧没想好,是要留在这座二线城市,还是回上海,抑或是像大杨那样回老家创业。

走在路上,我路过一盏又一盏橘黄色的路灯,过去几个月的人和事不断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我突然觉得人生这条路也一样,岔路口那么多,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根本找不到什么标准答案,能保证永不出错。

一瞬间,我不纠结了。明天的路该怎么走,也许得等到明天的太阳升起才会清晰,而我自然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来源:网易人间

你可是亲眼看过蒙娜丽莎的人,肯定没问题的

2021 年的 2 月初,我去海口躺平了几天。离开海口那天,我跟大学同学老吴和开发商路总吃了个午饭。然后从饭店打车去美兰机场。

专车司机四十岁出头,身上的衬衫很干净。他在后视镜看了一眼我,问我几点的飞机,然后我们攀谈起来。

司机很健谈,问我是不是参加房地产行业的会议,说自贸港政策出台后,海口房价开始涨了。我问他这个冬天生意好不好。他说自己刚开专车不久,也明显感觉来海口的客人没前两年多,消费力也没以前强。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机场很快到了。下车时,司机主动帮我把后备箱的行李拿下来,非常客气地跟我说一路顺风。我拿着行李,扫健康码进了航站楼。看了眼手机,才看到刚送我下楼的朋友路总,给我发了好几条微信。

路总说,刚才送你上车的时候,我发现专车司机,竟然是我的大学同学。

他就是海口本地人,家庭条件很好,毕业后也在福利很好的政府部门工作。这两年没联系了,不知道遭遇了什么变故,出来开专车了。我怕我同学尴尬,所以刚才送你上车时,躲在一边,没给他打招呼:

装作没有认出他来。

路总像是自言自语:其实做专车司机没什么,人生都有起落。只要是凭自己的辛苦劳动,所有努力都值得尊敬。

我也是震惊。安检过后,在微信上回复他说,美团有份报告说,现在有七万硕士送外卖。

大家表面上都有着安静的脸,只是平静面孔下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涌。那些若无其事,不知是多少委屈求全撑起来的。

岁月从来不是写在脸上,而是刻在心上。

昨天,看到有人在转李医生微博,我也点开来看了看。大家在那条微博下祝他新年快乐,在那边照顾好自己。

也有很多人在那里诉说这一年的委屈和挫折。刷一会,我就破防了。

时间过得太快。2020 年的春节,我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北京主动在家隔离。当时以为全国人民闷两个月,把病毒闷死。疫情最多几个月就结束。

一转眼。2020 年很快过去了,2021 年也是。人生仿佛被偷走了两年。

今天早上醒来,出门戴口罩,我突然想到这是戴口罩第三个年头。行程码、健康码、核酸检测已成常态,未来不知要多久。突然有种黄昏时分出海,茫茫无依。

以前看史书,两三年时间很短,还不够一行字。但对你我这种极其微小的个体来说,一个人的黄金时代,能有几个三年。

现在,这个病毒已经长住下来。全球近 3 亿人确诊被感染,545 万人死亡,人数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战争死亡人数总和。

它对人类的影响也渗透到方方面面。疫情这两年,我们看到了不少进步,也看到被放大的人性阴暗面。不可思议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从一条微博刷到另一条微博,不知道是自己还是他们来自安定医院。

人类是被偏见喂大的。悲欢各不相同,但命运是相通的。

我的 2021 年,也不太容易。做了两次内镜,三次核磁。在做第二次内镜的前一天,我在兽楼处发起了一个征集,说想当个树洞,听听大家说 2021 年。

后台收到了 2100 条留言。有的留言很长,两千多字,有的留言只有一个字。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去消化这些留言。

一位朋友说,楼下的顺丰快递站招临时工,分拣快递每天六个小时给 97 元,第一天要扣除 5 元的反光衣费用。

轮到分拣航空件时,他都格外仔细,毕竟也算和他的职业沾了边。

他是一名有一段时间没摸过飞机的民航飞行员。

有一位朋友在甘肃创业,教画画和书法。最开始经营很好。2021 年遇上了兰州疫情和教培双减,到 11 月份房租交不起了,奋斗了 6 年的公司最终倒闭。赔了 40 多万遣散完老师,他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捐给希望小学和公益组织,书本当成废纸卖掉。

最后一天,他默默在空荡荡的教室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起以前合伙人还欠他一笔钱。他给对方打电话,电话通了,是他爸爸接的。电话那头哭着说:

她喝药自杀未遂,正在医院抢救呢……

他没再提还钱的事。骗她爸爸说只是想找她吃饭。

电影《一代宗师》里,梁朝伟演的叶问说,人生如果可以分四季,他四十岁之前都是春天。四十岁之后,他遇到人生第一座高山。

没想到人生最难翻越的,是生活。

一位区级疾控中心的朋友说,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太多了。最值得一说的,是负责新冠病毒末端的消毒工作。确诊病例的家里和所有活动场所,或境外归国人员病例所在隔离酒店房间。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

他们区归国人员阳性病例共 70 例。上半年 2 例,下半年 68 例。在密闭的、相对不算宽敞的隔离房间里,你不知道哪里有新冠病毒,哪里有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他没有补助,也不算一线医务人员,坚持下来靠的全凭两个词:

良心和责任。

另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说,这是他毕业以来熬夜最多和吃泡面最多的一年。

大部分留言,都是这样的故事。专车司机,飞行员,导游,基层,他们的人生都是普通人的人生,但比我们读过的大多数故事,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每一张平静的面孔下,都藏着无数的暗涌。他们的暗涌聚成山川,汇成河流,最后一点一点地,汇聚成我们这个家国。

大家都默默扛下来了。我们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想象。

钱钟书说得好。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

我喜欢的另一位医生张文宏前些天发微博说,当前是全球性最为艰难的时刻,是人类与病毒对抗相持最为困难的时候。但 2021 年是新冠肺炎在中国最后一个严冬,2022 年是我们能够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一年:

我对 2022 年充满了希望。

我一直相信张医生说的。

昨天晚上,路过了久违的三里屯,看到了人山人海。马不停蹄精疲力尽的 2021 年终于过去了,人们脸上终于有一些放松。

我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很多朋友也是。从前觉得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是最不费脑最平常的祝福。但是年龄越来越大,经历得越来越多、特别是经历疫情后的这两年,现在觉得这几个简单的字,才是人一生的追求。

有位读者朋友之前做出境旅游。他 30 岁买房买车娶妻,足迹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那会感觉自己是东吴公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然后疫情来了。退订潮水般袭来。2020 年的大年三十,他处理到凌晨两点。到今天整整 700 天,再也没能重返工作岗位。

失业后,他做过电话推销员,当过餐厅前厅经理。做餐厅经理时,他接待了当地足球俱乐部的德国外教。他拿出来 2019 年去德国新天鹅堡的照片给他看。外教看到后眼睛都亮着光,说那是他也很难回去的 hometown。

做电话推销员时,他身边同事几乎都是初中小学学历。每次想想自己一个月近 8000 的房贷车贷压力,都忍了下来。有次遇到个问题,他的主管走过来鼓励他:

你可是亲眼看过蒙娜丽莎的人,肯定没问题的。

来源:兽楼处 微信号:ishou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