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为什么都不看电视剧了?

@水木丁:昨天看我友邦妮讨论流量明星的问题,起因是汪海林老师又喷流量明星了。挺有意思,闲说两句。

我的读者一向是女生居多,男生占少数。但是我昨天还是问了一下,男生们现在还看国产电视剧吗?最近看的是什么啊?

结果是一群姑娘高高兴兴的来回答我,有少部分男生回答我。

我毛估估了一下,回答我的大部分男生是说不看的,有些女性替老公回答,说老公会把老剧会反复看,但是这几年的新剧貌似相对是少的。

有一个观察,不一定对。现在电视剧观众确实是以女性为主,男性观众不能说没有,但是早就开始大量流失,特别是年轻的男性观众。

汪海林老师认为是投资方重用流量小鲜肉带坏了风气,其实这是个结果,不是个原因。

我觉得电视剧这个行当,即使不是小鲜肉当道,像早起一些《大宅门》,《大明王朝》这些电视剧也难再有当年的收视率了。

这主要是电视剧观众本身就在流失,特别是年轻的男性观众注定是流失最严重的,你是留不住的。

但这并不是流量明星导致的,而是因为游戏。

如果你认真玩过一个格斗,战略等游戏,你就会知道,对于年轻男性,相比之下,电视剧真的是太没意思了。

男生的英雄梦,江湖梦,建功立业,三妻四妾,所有的这些梦想,游戏都能给男孩子,而且比电视剧给的更刺激,更好。

除此之外,男生的攻击性还能真正的得到释放,兄弟作战的温暖都是在游戏里非常真实的得到实现。

而且,观看影视剧,有共情能力才会得到快乐。

但是打游戏不需要!我跟你讲,这对很多男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愤怒,开心,骄傲,兴奋,所有这些就是他们自己的情绪,全都是即时的。

对于很多男生来说,与其去旁观别人成王败寇的故事,真不如发展自己工会的事更重要。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男生不为电视剧买单,就是不氪金。他们在游戏里可能氪金了。

再说许多不玩游戏的老男人们,拿什么来当娱乐?刷抖音啊,听美美的小姑娘唱歌啊,送个嘉年华,女主播就会叫大哥呀。

抖音的主播赚到盆满钵满,一个姑娘能养活一个公司,那可并不都是女人氪金出来的。

说这些,意思是流量明星是个结果,不是原因。他们的存在,没有错。

女性观众成为主导,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女性观众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氪金,愿意表达。

但另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时代,影视行业本来就不是一家独大的娱乐行业了。

就算是流量明星不存在,很大一部分流失的观众也不会回来看电视剧。换个角度去想,流量明星,至少留住了大量的女性观众。

因为我从前是做媒体的,可能这一点就感触就比较深吧。有些时候,行业内的巨变,原因不在行业内,而在行业外部。

当年我进媒体行业,觉得媒体是多么风光,起码觉得自己有生之年都要在这个行业里奋斗。结果现在整个媒体行业迅速没落。现在你在街上连个报刊亭都找不到了。

而这一切的发生,不过两年时间。当年我们业内也是特别认真的有过类似的这些批判的。应该怎么做内容,怎么引导读者。

但现在看看这些讨论,啥也不是。

一个互联网产品出来,团灭!

所以啊,影视行业最大的竞争是真人秀,游戏,抖音以及未来的不知道会是什么的东西。

我说的比较粗浅。归纳总结,就是我认为这不是流量明星的原罪。时代真的不同了。思维不能太局限在本行业。

大家不应该再把明星只当成一个影视行业的产物,在当今这个世界,明星已经超越了一个演员的概念。

明星即媒介,这是明星在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的功能和身份。也许有一天没人看电视剧了,可是流量明星还在呢。

球星卡那些事

一个多月前,当NBA复赛的消息与美国的社会问题占据媒体头版的时候,一条新闻突然出现在它们之中。这条新闻实在太过于惹眼,让你不得不注意到它——

勒布朗·詹姆斯的新秀卡创造了180万美元的球星卡拍卖纪录。

没错,就是一张6.3cmX8.85cm的纸质卡片,卖出了将近200万美元,可以在海淀换一套100平米的学区房!

当人们尚未收起被惊掉的下巴时,仅仅六个星期之后,就在昨天,这个纪录就又被打破——虽然字母哥已经回家钓鱼,但一张字母哥的球星卡以181.2万的天价拍出,创造了球星卡新的拍卖纪录。

这件事不仅在不了解球星卡的人眼中难以置信,甚至连圈内人士听闻后也表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卡片收藏者家马特·约翰逊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震惊了,篮球卡从来都不是收藏家们的首选,最热门的一直都是棒球,其次是橄榄球,然后才是篮球。现在一张篮球卡片居然能拍出这样的天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image

球星卡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值钱?在球星卡江湖里,有一个怎样的世界?

很多球迷都接触过球星卡。它的售卖方式与当下火爆的盲盒有异曲同工之妙:球星卡采取封闭式售卖的方式,拆开卡包之前,你根本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一张废纸,还是一张能换一辆车、或者一套房的珍稀卡片。

在体育产业相当发达的美国,球星卡有120年的历史。最早的球星卡出现在1880年代,当时的中国尚处于大清光绪年间,还在搞洋务运动。同期美国一家名为Goodwin & Co., maker of Old Judgeand Gypsy Queen烟草公司推出了球星卡,作为赠品附赠在烟盒之中。这个天才的创意一经推出,就立刻大幅拉动了该品牌香烟的销量,于是开始被玩具和糖果制造商竞相效仿。想必上世纪90年代火爆全中国的小浣熊干脆面水浒英雄卡也是借鉴了这个创意。水浒传一百单八将,让多少小朋友痴心迷恋的想集齐它,然后好召唤神龙。但无论你吃了多少包干脆面,梁山英雄死活就是聚不齐。其实当年马季先生在春晚小品《宇宙牌香烟》里早就揭晓了答案:每种我都少印三张!

image

据考证,在1860-1890年,Goodwin & Co., maker of Old Judgeand Gypsy Queen烟草公司共发行了2000种以上的球星卡片,主要内容以棒球明星为主。因为棒球联赛是美国最古老,那时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联赛。在NBA,橄榄球NFL联盟出现之前,MLB垄断体育世界。后来一家名为Topps的公司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开始专门生产球星卡。

随着卡片的制作水平越发精良,客户的购买习惯越发成熟,球星卡开始从一种单纯的体育周边产品转换为收藏品。上世纪前80年,Topps一家独大,他们疯狂收割市场,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Topps如日中天的时候,同行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触犯了反垄断法。结果Topps败诉,PANINI、Donruss、UpperDeck、FLEER、Skybox 等几家公司趁机杀进战场,开启了球星卡的战国时代。经过几十年的重新洗牌,多家公司破产、被收购之后,随着2009-10赛季意大利公司帕尼尼(PANINI)得到了NBA的官方独家发授权,他们成为了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image

球星卡分很多种,有普卡、特卡、限量卡、贵金属卡、新秀卡等,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创造拍卖纪录的就是一张詹姆斯的新秀卡。詹姆斯新秀卡的特点就是极其稀少,因为詹姆斯身披23号,所以在他登陆NBA的那年一共只发行了23张他的新秀卡,每张卡片都有自己的编号:从1到23。这张创造拍卖纪录的卡片为14号卡,据卖家所说:当初他买这张卡的时候就花费了37万美金。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张天价球星卡居然不是该系列价值最高的一张。它在专业机构的评级仅仅是9.5级,10级的那张卡是编号23的卡片,因为那是詹姆斯球衣的号码。也就是说,如果23号卡的收藏者愿意把它放到拍卖市场上,价格一定会更高。未来要创造球星卡售价新纪录,可能就得指着这张卡在江湖上出现了。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近期一张有着锡安·威廉姆森签名的球星卡在eBay上卖出了10万美金的价格;而一张乔丹和詹姆斯同框的卡片,曾经创造过9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十几年前,一张1909年发行的稀有卡片——T206华格纳棒球卡(下图)以28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被冰球明星格雷茨基卖给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私人收藏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所以华格纳棒球卡现存仅剩70张,且很多已经残破不堪。这张价值280万美元的卡片多年以来一直被封存在树脂封套内,保存完好,所以可以卖出这么高的价钱。只可惜它未在拍卖行公开拍卖,否则一定能创造一个更为惊人的天价纪录。

image

球星卡不仅在美国拥有很多拥趸,在中国同样收到了一部分收藏家的热情追捧。在解说圈里,柯凡就是一位球星卡的资深玩家。当初柯凡在新浪就职时,他收藏的球星卡都锁在办公室一个隐秘的柜子里,无人知晓。柯凡说,那个柜子里的球星卡拿出来卖掉,可以去买一辆奥迪,其中包括一张NBA历史上第一位超级明星乔治·麦肯的签名卡,这张卡单价可以卖到10万元人民币。柯凡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开球星卡盲盒开到怀疑人生的故事。

在2006-07年的时候,中国最流行的球星卡产品是UpperDeck公司出品的“木盒”系列,那也是最高端的球星卡,外观极致精美。那时柯凡还是一名初入职场的实习生,动辄几千上万的小木盒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还过于昂贵。柯凡实在太喜欢球星卡,可自己又暂时没有当收藏家的实力,所以就总是去卡店看别人开卡。北京北二环鼓楼的一家球星卡店,是柯凡常去的地方。他喜欢坐在那儿看别人开卡,有一种自己不花钱,还能经历跌宕人生的快感。

木盒系列球星卡的出货量不大。有一天柯凡陪一个朋友去店里,那位朋友点名要开小木盒。当时店里一共只有三箱木盒系列,一箱售价一万五,每只箱子里内含三个木盒。柯凡的这位朋友,颇有财力,当时又赶上高兴事儿,豪情满怀,从三箱里拿了两箱,就在店里一个专门开发的房间里,就地开拆。里面收获还是不错,在当时还是小卡迷的柯凡看来,这位朋友手气已经挺好,里面有一些很少见的球员签字卡。对方也是这么觉得,沾沾自喜。

就在这时,突然开门进来一位大哥,张口也要开木盒。老板说:“不好意思,就剩这一箱了,刚才有两箱已经让这两位给开了,您没的挑了。”大哥说:“一箱就一箱吧,反正都是胡蒙!”他就买下被挑剩下的那一箱,也拿进那间小屋,就地开卡。

结果此箱一开,全场鸦雀无声……

image

这位大哥开出了当年最热门的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卡,这张卡不但有乔丹的签名,还有他球衣的切片,全球限量23张。当年这张卡如果以1万美金的价格到eBay上,会被人瞬间拍走。

先买了两箱的柯凡的哥们儿顿时面如死灰。三选其二,他和乔丹那张卡擦肩而过。从那儿开始,卡圈里都管他叫悲催哥。悲催哥因为这事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他的悲催命运并没有结束。

多年以后,他重出江湖。在2009-10年的时候,帕尼尼购买了NBA的独家球星卡版权。他们模仿此前大火的木盒系列,推出了自己的“National Treasure”系列球星卡,也就是国家珍宝系列。国家珍宝系列也是一箱一万五,每箱里有五盒卡。

还是在当年的卡店,柯凡看到悲催哥开出一张库里的新秀卡,这张卡片上不但有球衣的大块切片,还有库里本人的亲笔签名,制作十分精美。要知道一个球员价值最高的球星卡就是他的新秀卡。更重要的是,悲催哥拆出来的这张卡叫库里绿宝新秀卡,全球限量仅有5张。

卡是好卡,可那时的库里,尚未成为日后改变时代的超星。悲催哥觉得库里身高、弹跳、对抗都不行,也就是投投篮,打不出什么名堂,一转手5000块钱给卖了。

image

说到这儿,或许你已经猜到了后来发生的故事。2015-16赛季,库里率领勇士队打出单赛季73胜,他的绿宝新秀卡出现在市场上,在美国拍出了50万美金的高价。就在2016年NBA总决赛期间,柯凡听说这个消息后,到ebay上特意找到那张卡片的照片,发现这张卡就是当年悲催哥5000元出手的那一张。

柯凡在美国给那哥们儿打了电话:还记得你当初5000卖的那张卡吗……我看刚又交易了……你站稳当点儿……50万美金……喂,喂,人呢嘿……

柯凡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悲催哥出现在卡店里。他正式宣布,金盆洗手,退隐江湖,我没那命。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张印着球员卡片就可以具备如此高的价值,尤其近年来价格又疯狂上攻。

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因为球鞋收藏家们玩腻了球鞋,所以将目光和资金都投入到了球星卡片收藏的领域;有人说因为NBA正经历一个大时代,东契奇、特雷·杨、锡安等极有魅力的天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人们产生了收藏他们卡片的欲望;也有人说单纯是一帮小时候就喜欢买卡片的人长大了,一群中年人兜里有了钱,他们开始追逐儿时的梦想;还有人说是因为财大气粗的中国收藏家入场,抬高了球星卡的价格。

一方面,当某个球星的卡片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之后,也会带动该球星其它卡片的市值上涨。例如当詹姆斯的新秀卡拍出了180万的天价,他的另一种限量卡片也增值到了15000美元,而仅仅在几个月前,这个卡片还只值6000美元。

另一方面,许多明星也逐渐成了卡片的收藏者。比如字母哥和美国文化名人加里·维纳查克都曾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出过自己收藏的球星卡,这样的举动进一步刺激了卡片价格的水涨船高。

image

球星卡原本只是体育产业的周边产业,但它已经庞大到令人难以想象。两年前福布斯曾估算:以球星卡为代表的体育纪念品产业的市值已经高达54亿美元。

同时球星卡也有了它的周边产业,比如卡片评级、制作拆箱视频。据球星卡专业评级公司所说:截至2015年,公司总共对150万张球星卡进行了评级,可5年之后,这一数字飙升至300万张。

就如同当年柯凡在线下围观别人开卡一样,很多人都有看别人开卡的需求。因此有很多收藏者会拍摄自己开“盲盒”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互联网社群,如果你在视频里拆出一张价值不菲的卡片,视频的点击量会很快到达一个天文数字,同时会有无数的人在视频下面祝贺你,盛况往往能持续好几周。

疯狂的市场背后往往都有危机,在球星卡火爆的同时,也永远不乏质疑的声音。有很多人认为是故意炒作,导致球星卡价格虚高,一旦盲目入场很有可能被人割韭菜。但这仍然无法动摇粉丝们对于球星卡的追捧。当你坐在那无比精美的卡箱前,既是玩家对竞技体育的喜爱,又像工匠面对即将打开的石头——工匠赌那里面有价值连城的美玉,玩家赌箱子里有价值连城的卡片,人生在瞬间激荡。那里面的赌性和刺激感,才是这片江湖上的印记。

来源:杨毅侃球 微信号:yangyitalk

北京,这群人操控娱乐圈格局40年

“父亲是财源,

兄弟是安慰。”

——作家·富兰克林

「逝于1790年4月17日」

代表作品:《穷查理年鉴》

……

01.

20年前,《人生在线》给冯小刚拍过一个纪录片,就叫《2000年冯小刚的某一天》。片中,刚成名的冯导,看望了生病卧床的母亲,拒绝了姐姐想进组工作的请求,然后跑去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担任考官,看有没有好文艺苗子。在看那帮北京小孩儿展示才艺前,冯导思从前、想今朝,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

大意就是,自己出身小市民家庭,要想成名成腕儿,不得不违背一些内心想法去取悦他人。而那些文艺世家或官宦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前者由于父母培养和业内资源,使三分力气,事就成了;后者父母虽然不是圈内人,但凭借自身影响,也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哪怕其中个别人,并没啥才华。

冯导还说:“像我和张艺谋,这都是自个儿生砍出来的,没背景,谁也指望不上。”

「冯导在纪录片里传达成功秘诀」

冯导这话确实没毛病。1978年,北电恢复招生,弄出个“第五代”。在北电教授倪震的记忆中,那批人分三拨,第一是高干子弟,享受社会特权,第二是文艺世家,知识基础好,家里有资源,第三拨就是平民家庭。

这拨学生,除了加倍努力,夹起尾巴做人,能不能成,剩下都得交给天命。

文艺世家的优秀代表,就是陈凯歌。凯歌他爸陈怀皑是北影厂导演,他读的是名校北京四中。对四中孩子,陈导是这么说的:

大多为父辈业绩感到骄傲,以天生革命者自居,自以为血统高贵、思想纯洁,堪当国家大任,热烈地向往辉煌的业绩…

说白了,陈导也是这路人。打小才华横溢,作文是学校范文。他妹妹入读西城师范附小,班主任叫到“陈凯燕”一愣,问她哥是不是凯歌,只因陈导作文在全校被广泛传阅。

可惜78年,凯歌考北大中文系落榜,只好去考北电。日后的岁月里,他依然胸怀激荡,自恋满溢。坊间传闻,后来老谋子《红高粱》拿奖,陈在马桶上来了句:

“操,丫不就是我一摄影嘛!”

段子无证据。但陈导前妻洪晃听了,反应“确实像他说的话”。洪大小姐还有句评价是:

“就丫那张嘴,再枯燥的事他都能给你侃出花来,你不服都不行。”

「少年凯歌和陈怀皑」

即便基因优秀,但在文艺世家梯队里,凯歌也排不上头一号。78级那帮人排第一的是田壮壮。他爸田方,参与组建北影厂,是首任厂长,后来做了电影局副局长,母亲于蓝是《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新中国22大影星”。

两人是延安革命家。凯歌他爸,则是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拍片履历也不过“联合导演”。再往下数,还有演员赵丹的儿子。电影系同学里,还有夏钢,那是北京人艺“四大名导”之一夏淳的少爷。夏老在人艺40年,什么《雷雨》《茶馆》都是他导的,一生大部分作品,都是人艺压箱底的剧。

凯歌心高气傲,论家世还得往后稍稍。

02.

如冯所言,世家子弟,自有便利。

78年笔试,田壮壮答了半个小时就交卷了,跑到外面嗦着冰棍儿等陈凯歌。试题是分析《英雄儿女》。他爸就是主演。从小一帮叔叔阿姨就在他家聊这片的拍法。后来考政治,田去找他的小伙伴何平。正好碰到何平他爸,北影厂副厂长何文今。何老翻着报纸说,肯定要考“双百方针”,你们好好读读。

进考场一看,这道题占了七十分。

也不知道田壮壮有没有给陈凯歌泄题。

不光考试占便宜,学习资源也一样。读大三时,学校来了批新设备,要让导演系的人试。首先想到的就是田壮壮。凯歌他们还在想办法实习时,田就拍上了短片《小院》,摄影系三大才子张艺谋、侯咏、吕乐给他掌镜。片子后期还没做呢,又从他妈手上拿到一笔巨款,去云南拍了《红象》。

后来田壮壮独立执导《九月》,同学李少红、张建亚,还在给他打下手。毕业前,田导完成四个作品,创下北电学生拍片的历史纪录。

「田壮壮和他的父母」

毕业后,田壮壮直接进北影厂,凯歌则被分到刚成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没有任何资源、背景的张艺谋,被分到了遥远的广西影厂。为了留老谋子,田导去求他妈。于蓝以儿童厂摄影力不足为理由,想帮老谋子留京。

很不幸,这个后门没走通。张艺谋只能和张军钊等人,一同去荒远的广西。

老谋子是实打实的平民家庭,进大学前,在陕西棉纺厂当工人。对于自身命运,毫无选择余地。电影圈论资排辈,新人进来,先做场记、助理,才能联合执导、独立执导,一晃就是七八年。田壮壮毕业没多久,就做了“第三代导演”凌子风的助手。夏钢虽因名额不足,先回原单位市政工程局,短短一年后,就被调入北影厂。而被分配到广西的张艺谋、张军钊,为了拍片,只能赌上十年,跟厂里签下军令状,换来拍《一个和八个》的机会。

军令状上写的是,一旦拍砸了,张军钊愿当十年导演助理,张艺谋愿当十年摄影助理。田导毕业前就能干的事,他俩得拿青春赌明天。

好在《一个》这片儿成了,震动影坛。随后,艺谋幸运地跟凯歌拍了《黄土地》,又受西影厂吴天明的器重,一夜改变命运。

相比之下,生于北京、同样被分配到遥远广西的张军钊,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张导明明是《一个》的导演,最后却只能留在广西。后来他拍的最出名的作品,是电视剧《红蜘蛛》。

「78级去广西的四人:何群、张艺谋、肖风、张军钊」

2002年,法国《世界报》著名影评人接受《南周》采访,还问:

“这个导演去哪儿了?”

那正是78级毕业20周年,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李少红等名导在同学会上把酒狂欢时,张军钊正在一个江南小镇上拍古装剧。两年后,凯歌在云南元谋拍《无极》,张军钊在那儿拍电视剧。当地媒体想搞事情,写了篇《张军钊“叫板”陈凯歌》,文章发出来就被柏芝、霆锋的八卦淹没了。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张军钊是谁。

虽然他和凯歌是北电78级同学。

虽然他们都生于北京。

03.

作为政、经、文中心,北京一地,历来汇集各领域大大小小的人物。沿金字塔顶往下数,什么人没有啊?所以,文艺圈里放眼看,田导这家底,还不是世家子弟里最厚的。

比起英达,他就还差点意思。

英家往上三代,都是历史上叫得响的人物。

曾祖父英敛之,清末与创建“复旦”的马相伯齐名,一手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英敛之支持维新,参与“爱国会”。组织里有个大叛徒,名叫袁世凯。袁叛变后,他在《大公报》上骂了整整十年。北平辅大里,出过不少名人,比如王光美、叶嘉莹。

祖父英千里,也是文化名流。当时全国最会说英文的人里,他大概排名第一。他在北京两所学校教书,月入1000大洋。后去台湾教书,辞世之际,蒋介石写匾额,蒋经国亲自主持追思会。出殡当天,抬棺的全是立法委员。连马英九、余光中,都听过他的文学课。

父亲英若诚,我国著名翻译家、演员,为人民话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英若诚没父辈那么风光,还一度入狱,害得儿子英达7岁流落街头、住下水道。但动乱过去后,英若诚做到了文化部副部长。

1985年,贝托鲁奇拍《末代皇帝》时找他演监狱长,那是胡耀邦亲自批的。

「《末代皇帝》里的英若诚」

他老婆,英达的妈,那是曹禺的秘书吴世良。家学这么厚,英达能差点哪儿去?轻松就上了北大。在北大,接乘父志,创立“学生文工团话剧队”,是“北大戏剧社”前身。后来它有个著名社长,叫“北大还行”撒贝宁。

当年接受采访,谈及英家三代传下来的豪华基因,英达非常骄傲地说:

“智力方面超过我的,至今一个没遇到。”

从美国留学回来,英达拍《我爱我家》,做情景喜剧,也算为中国戏剧事业单开一路文脉。他还有个特殊贡献,在好基友姜文北大落榜后,鼓励他考“中戏”,临考前,特意找人艺老师给姜文做辅导。这事儿后面再讲。

咱们可以先来看看跟英达有关的另外两个人,那也是典型的“文二代”。

与英达继承戏剧基因类似,《我爱我家》的编剧梁左,从父母那儿继承了文学基因。梁左的父亲梁达,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母亲谌容是作家,代表作《人到中年》被拍成过电影。梁左读小学时就开始发表文章,诗、歌词、大鼓…没有不写的。

梁左走上相声创作道路,是姜昆找他妈帮忙,结果看到了他的《虎口遐想》。此后,梁左写《小偷公司》《电梯奇遇》。《特大新闻》还被政治局开会讨论,叫他别开天安门的玩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位来自文学之家的,是英达的前妻,宋丹丹。丹丹姐她爸叫宋汎,儿童文学作家,她妈叫海星,一位美术老师。宋汎早年参加革命,在北京育才学校当过教员,后来在北京市委教育部、市文联当过官。不过,宋丹丹一没搞文学二没搞美术,一心想学表演。

不幸考广播学院失败。而她初恋男友的嫂子,正好是焦菊隐的女儿焦世红,初恋听说人艺招生,特意托关系请了两位人艺大咖给丹丹辅导。宋大姐如愿考进了人艺队伍。

宋大姐她爸虽然在文联当官,但这家世,在话剧界也排不上号。

「濮存昕和父亲苏民」

论父辈招牌硬,还得是咱们濮存昕老师。濮存昕他爸,濮思旬,艺名苏民。北京人艺第一代演员。1954年,第一版《雷雨》上演,导演是夏钢他爸,夏淳,苏民演周萍。

60年代,北京中山堂有个《星期朗诵会》,邀请各大名家朗诵,濮存昕就坐在台下看父亲,耳濡目染,一心从艺。

更了不得的是,濮家祖上,出过“两代三进士”。第二代那俩进士,一个在民国当江苏财政厅长,留下苏民先生这一脉,另一个迁居四川做官,生下一个孙女,嫁给当地李家大户。这孙女还有个孙子,后来成了作家。

那是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的巴金。

04.

建国后,北京集聚大量杰出文艺工作者。什么电影、文学、曲艺、音乐,全国最最能吹能弹能写能拍的,扎堆在首都。

这就是为什么纵观整个北京文娱圈,成名成腕儿的,首先是“文二代”占半壁江山。就像冯导说的,在个人天赋、家学传承、知识资源上,这些人一出生,就甩开旁人一大截。

当然,“文一代”影响的着力点也有不同。

受家教影响最深的,大概是咱们的蔡国庆老师。其父蔡仲秋,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男中音演员,一直觉得儿子有天赋,上哪儿演出都把他带着,一心望子成龙。

蔡国庆3岁学钢琴,7岁进央广少儿艺术团,年仅10岁,就在人民大会堂为西哈努克亲王表演。为了让儿子锻炼身体,蔡爸爸还把他弄去什刹海体校学了3年武术。照这么看,他和李连杰算是同门师兄弟。

「蔡国庆老师还遗传了一张俊俏的脸」

蔡国庆成名前,每晚都要跟父亲练听唱,不练够不准睡。他幼年在国宴上表演,忘记一个动作,下台就挨一巴掌。遥想当年,蔡仲秋不过是东方红合唱队中的一员,45年后,蔡国庆成了“复兴之路”庆典上的独唱。

长大后,蔡老师能在艺术道路上勇猛精进,真离不开父亲虎狼之风的培养。

同样被父亲压迫式培养的还有汪峰。汪峰他爸汪继军,海政歌舞团长号手。别人家孩子在外疯玩儿,汪峰只能在家拉小提琴。

童年时代,汪峰从来没有玩具,每天放学,必须练琴4小时。汪峰后来考的也是名门正派,中央音乐学院。可惜他反叛了,没走古典路子,半路去搞摇滚。要不是他爹给他打下那么厚的学院派底子,汪峰也难在滚圈一鸣惊人。

海政歌舞团里,汪峰他爹有个战友,歌唱家胡宝善,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胡宝善有个儿子大家都熟悉,叫胡军。显然老胡不像老汪那么严苛。胡军没走唱歌的路子,长大后去了人艺。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他考中戏人艺表演班,是用意大利原文唱《我的太阳》。

「胡军的大爷胡松华、祖父和帅气的爸」

如果说家教上,是以汪、蔡二人为代表,那么在见识上,初代滚圈儿那拨人绝对算是最早尝鲜。80年代初,全国老百姓连邓丽君都当禁歌听时,滚圈儿那拨人,先通过父母或亲戚关系,听到了海外“走私”来的摇滚乐。

崔健有没有看到林立果弹吉他不知道,反正何勇他爸,是中国第一个演奏电吉他的。

崔健他爸崔雄济,空军乐队功勋演奏员,教父从小跟他吹小号;跟崔一起写《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的王勇,其父王世璜是中国古筝研究会秘书长。“1989”乐队的程进,父亲是音乐学院老师;高旗他爸是中央音乐团指挥,赵牧阳的爸是歌剧编剧。

何勇的爹,何玉生老爷子,13岁拜在“弦圣”韩德福门下,当了中央歌舞团弹拨乐器声部部长30多年,跟崔健的搭档刘元之父刘凤桐是同事,与中国摇滚鼓手鼻祖“鼓仨儿”是邻居,带过刘欢、那英还有孙楠。

正因为有父辈位置,加上家庭耳濡目染,当年身处歌舞团的老炮儿才能听到那么多西洋音乐,才能在大多数人处于蒙昧之时,率先审美觉醒,引领中国摇滚风潮。

而除了家教、见识,“文一代”们最大的影响力,恐怕还得说是资源。

排第一个是咱们王菲王天后。王菲她妈是煤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夏桂影。1986年,“第一届百大歌星联唱”震动京城,夏老师立即找到第二届歌会负责人甲丁,让女儿站上了舞台。这还不算什么。王菲他爸王佑林是煤矿工程师。祖父王兆民和李敖他爸是同班同学,后来去台湾,当了立法委员。

晚年,王兆民在香港养病,王佑林前去照顾,顺路找机会把菲姐接到了香港。

赴港后,从娱乐资源到音乐理念,菲姐直接对内地流行歌手造成降维打击。

「看图识字吧」

和王菲一样对接了好资源的张蔷,母亲是中国电影乐团的小提琴手。1984年云南音像签年轻歌手,张蔷她妈知道后,让女儿去试音。

没想到这一录,专辑《东京之夜》起印60万张销售一空。张蔷第二张专辑,直接卖破千万张。两年后,张蔷登上《时代》周刊,成为一代“迪斯科女王”。

音乐圈如此,电影圈亦然。

陈佩斯他爸陈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白毛女》中的黄世仁。陈佩斯插队,苦得不行,饿得快没人样了,最后央求陈强帮他返城。陈强思来想去,以自己的人脉,也只能让儿子进文工团。于是亲自教台步、授台词。

可惜当初陈佩斯喜剧天赋还未展露,考了好几个团,都被刷下来了。最后,陈强拉下脸去求演“喜儿”的田华。田华在八一厂托了关系,八一厂那边说:我们这边缺一些演流氓地痞的演员,愿意来就让他来吧。

另一位喜剧之王葛优葛大爷也类似。葛优他爸葛存壮,同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出演过《南征北战》。葛优从小胆儿小,怯演。高中毕业到京郊插队养猪,回来想当演员。

北电、中戏、实验话剧院、青年艺术剧院考了个遍,全军覆没。最后也是葛老爷子手把手教他演,才考进总工会文工团。

虽说日后陈佩斯上春晚、葛大爷摘影帝,都是凭实力挣的。但没有当爹的推这一把,两位喜剧天才还不知道会往哪堵墙上撞。

05.

不光田壮壮、葛大爷那一辈,文艺世家的影响力,在市场经济下依然起作用。

只是相较于葛大爷们,长在如今污杂娱乐圈里的“新文二代”们,显然不够奥利给。这里面的优秀代表人物,就是金马影后李小璐。

李家那才叫真的文艺世家。李小璐的爷爷,李干,抗战老战士,建国后在八一制片厂当了制片主任,代表作《林家铺子》。

李干的儿子李丹宁,同样是八一厂的导演。李小璐不满3岁,厂里拍计划生育宣传片,就把她抱过去了。李丹宁的老婆,张伟欣,曾是长春电影厂的著名演员。李小璐小时候没少跟着她妈在电影里“蹭角色”,也难怪发烧时大喊:我要得奥斯卡!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导演圈那边,拿到一手好牌的是滕华涛。他爸是“第四代”代表滕文骥,在国内拿了不少奖。他妈是编剧翁路明,执导过80后回忆科幻片《霹雳贝贝》。还在上大学,滕就在他爸剧组实习。90年代一毕业,别的导演系学生当助理,他直接从文学系转型成电视剧导演,拿到不少号剧本,最终靠一部《蜗居》登顶。

这期间电影热,他又顺利拿到“中影青年导演计划”的200万,转型拍电影。他爸和冯小刚成邻居后,更是登上京圈大船,携文章、白百何拍了《失恋33天》。

可惜拍电影不比拍电视剧。

一部《上海堡垒》,最终扑街。

「滕文骥和滕华涛」

相比之下,同是“第六代”,北影厂出生、胡同里长大的管虎就比他强多了。

他爹管宗祥也算不上大腕儿,人家是怎么靠《八佰》混成华谊救命稻草的?

而除了李、滕二人,“新文二代”里面还有几个明星,出自京城曲艺圈。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曲艺大师们的艺术地位,一度被抬得很高很高。出身此门的“文二代”,也少不了沾光。譬如唱《笑脸》的谢东,其母马增蕙生于京城鼓曲世家,外祖父马连登,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该艺术能上大雅之堂,有他外祖父一半功劳。

他爸谢凌霄,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还不到20岁,谢东就进央视录音、摄像,参与了诸多大型晚会的制作。

论曲艺世家地位,谢东算得上第一梯队。

可惜他后来不争气,非要去吸毒。

新世代出自曲艺世家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京圈格格”关晓彤。她爷爷关学曾,“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北京琴书创始人,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1996年老谋子拍《有话好好说》,琴书背景音乐就是关老爷子唱的。

他儿子关少曾也是演员,拍过不少半火不火的作品。及至关晓彤这里,8岁演《无极》,11岁演《刺陵》,13岁演《非诚勿扰2》,这资源,就问你圈内谁能比?

可惜到头来,演技还是很捉急。

还有一位曲艺世家的小花旦,名叫刘诗施。刘诗施她爷爷是“西河大鼓泰斗”刘田利,在长安大剧院给周总理演出的人。演罢,总理还紧握老人家的手,让他一定把这门艺术传下去。

当年,“北京第三次文艺代表大会”,主席是老舍,在座的是侯宝林、曹禺、焦菊隐等名家,刘老爷子自然也在。

「袁阔成去世时的花圈,看图识字」

刘诗施小时候,想跟爷爷拜把兄弟袁阔成学评书,袁老说女孩儿学什么评书,跳舞去吧。刘母这才把她送进“北京戏曲艺术学院”练芭蕾。学校前任校长也不是外人,都是曲艺大佬,譬如跟刘老一起开会的马连良。

后来,刘诗施上北舞,还没念完就参演两部戏出道,一部《月影风荷》一部《飞花如蝶》。这两部戏的导演叫平江锁金,此人原名周祥林,他妈是程砚秋程派传人。两部戏的女主演,都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

也就是参演这俩剧时,跳舞蹈的刘诗施听了周祥林的建议,改名为刘诗诗。

一个西河大鼓的孙女,一个是程派传人的儿子,一个越剧表演艺术家…

刘诗诗早年上节目,自言普通家庭出身。这戏到底怎么上,咱也不敢问。

反正面瘫演技,还有上升空间。

06.

由上述可见,数十年来,“文二代”乃至“文三代”总是能率先拿到步入文娱圈的门票。即便有些人,从事的事业和父辈无关,比如成方圆她爸是北影厂的美术设计成德新、董浩的父亲是京城大书画家董静山,但在文艺熏陶这块,也比别人家孩子熏得狠。

也别说前面那些文艺世家了。

臧鸿飞他妈,钢琴老师,在他3岁时带他去中央音乐学院学琴;金海心她妈的学生是写《暗香》的三宝,金听了三宝的建议,高中毕业才开始唱歌;彭磊他爸彭国良是漫画家,代表作《小狗乖乖》,跟音乐根本不沾边…

这几位,父辈都不是什么腕儿。

家学和基因,依然优秀。

总之,你家里干这个,或本身混这个圈子,那么你在先天悟性或后天资源上,总多几块垫脚石。有无才华,勤奋与否,那是另一回事。尤其北京这样一个汇集了我国最多文艺人才的地方,“文二代”的数量,自然也多。

「彭磊他爸的作品集」

相比于他们,另一拨人则是文娱圈“闯入者”。

除了文艺工作者,北京还聚集了一群人。

王老师在《看上去很美》的序言里面讲话,“北京复兴路,那沿线狭长一带方圆十数公里被我视为自己的生身故乡…我叫这一带‘大院文化割据地区’。”说的是建国后,军队机构和国家部委的“驻京大院”:

从公主坟一直到北京西山脚下,沿着万寿路、玉泉路,方圆十数公里,空、海、通信、总后、炮兵等司令部依次排开。

建国初期,战乱刚刚平息,军人的地位被拔高到空前的高度。早年“军队大院子弟”是最牛逼的,人人穿军服,谁把你们北京四中的孩子放眼里啊?高晓松在街上看到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可惜后来,改革春风吹满地,大院子弟们复原回京,发现时代变了,自身地位急剧下降,大家都开始崇拜有钱人和明星。和平年代,没人再像以前那么崇敬军人了。

其中有人不甘心,也想成名成腕儿、赚大钱。

拿王老师的话形容就是:

于是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07.

大院这帮子弟里,出身最硬之一,当属叶大鹰。他爷爷是叶挺,父亲叶正明是优秀将领,母亲安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八一厂也就是拍军教片的地方。叶大鹰10岁前长于此。78年高考恢复后,他也考过北电。可惜没有田壮壮的家世和知识含量,不幸落榜。转而去考了西影厂演员培训班。

考试时,朗诵了祖父叶挺的诗,《囚歌》。

后来叶觉得自己不是当演员的料,去北电上导演进修班。就在回北京时,经人介绍,遇到了同样大院出身的王朔。那时,王朔已写出代表作《空中小姐》。这部小说,又被同样大院出身的郑晓龙,拿去拍了电视剧。

郑晓龙他爸是总后勤部的宣传部长,王朔他爸是训练总监部的教员。小时候,王朔跟他哥常去郑那个院儿看电影。78年高考,郑上了北大分校。读完回单位,那里已改为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郑一进去,从编辑干起,没多久,就升任分管制片的主任。

这期间,他看到王朔写的《空中小姐》,胆子很大,直接越级申报,拍成电视剧。王老师就这么跟着进了影视圈。

「京圈关系网第一次胜利会师」

不过站稳脚跟,还得靠叶大鹰铺垫。

在北京遇到王朔后,叶大鹰就盯上了他手中的几篇小说,还给王朔讲了自己去四川拍片的故事,让王朔写成《顽主》。此后,叶大鹰四方奔走,让田壮壮的同学夏钢、黄建新拍了王的小说,自己也拿王的《橡皮人》拍《大喘气》,过了一把导演瘾。

这一来,王朔声名鹊起。恰好郑晓龙要在北视中心干出点业绩,又把王老师和一帮文青叫来,攒出一部年代爆款剧,名叫《渴望》。

当年,《渴望》创下历史最高收视率。凭借这一光辉业绩,郑迅速在北视站稳脚跟,王朔从此也瞅准了影视方向。随后,他拉上马未都、冯小刚等人搞《编辑部故事》《海马歌舞厅》,成为炙手可热的编剧。

叶大鹰那边,本来想把亲身经历拍成《永失我爱》,男主角找贾宏声,女主角找许晴,结果西影厂换领导班子,片子没拍成,他先去深圳下海经商。日后和王朔开了“文化咨询公司”和网站“文化在中国”,都黄了。

在影视圈,叶大鹰总得来说没啥突出历史贡献,后来也就兴味索然,很少出来了。

「郑晓龙、叶大鹰、叶京、王朔」

郑晓龙这边不一样,他一直致力于做电视剧。最让他在北视中心扬名的,就是90年代那部《北京人在纽约》。这是我国第一部去海外拍摄的剧,郑晓龙亲自指导。当年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办不成,尤其北视中心没批足够经费。

但最终,郑晓龙的父亲,从三九胃泰那里,一口气拉来50万的启动资金。

郑晓龙胆子很大,经常搞“越级汇报”。《编辑部的故事》被一些老干部批评后,趁着李瑞环去视察,他直接问李有没有看过自己寄过去的带子。李说,我们办公室的年轻人看了都喜欢,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50万启动资金用完后,郑在美国给李瑞环写了封信,表达自己的文化决心。三天后,剧组就接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

随后,郑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从中国银行借到130万美元。前后算来,不到十天。

《北京人》火爆后,郑晓龙就成了北视中心的“将军”。他当年有个梦,驾驶军用吉普车奔驰在万寿路上,被一交警拦下,要查证件,自己不紧不慢摘下白手套,掸去车前盖上厚厚的灰尘,代表上将的5颗金星赫然出现。交警大惊,慌忙一个立正,敬礼致歉。

这一梦想,后来被冯导拍进《甲方乙方》。

演这段儿的那个人,叫英达。

「英达帮郑晓龙圆梦」

08.

英达读书时,经常去总政内务部街5号大院。那里有他很多同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姜文。姜文他爸是抗美援朝老兵。他所在的那个院儿,是总政宣传部、文化部的家属院。

那里面出过不少教科书上的名家,比如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再比如写《奇袭白虎团》的战地记者,宫洁民。

当年在5号院儿,有一个40多米高的烟囱,管理科长想把国旗挂上去,自己不敢上,是宫的儿子上去,还在那里走平衡木,出尽“英雄风头”。对于大院子弟来说,当英雄是唯一梦想。所以《阳灿》里,姜文又让夏雨往烟囱上爬了一次,圆了自己一个梦。

「《阳灿》里,姜文圆梦」

姜文当年读北京72中,和英达是好基友。后来他北大落榜,是英达踩着自行车给他送进了中戏考场,还托他爸英若诚找人给姜文辅导表演。多年以后,姜文因为看了王朔他们弄的《编辑部故事》,才演了人生中唯一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也正是通过姜文,英达跟王朔这帮人熟了,找到王朔给他写《我爱我家》。王朔当时写腻了,写到一半,把梁左介绍给了他。

可见当年,大院子弟闯入文娱圈,主要通过导演、编剧两条路,外加朋友扶持。

写作这条路,门槛是比较低的。

王朔自不用说,全国最火的编剧。尤其姜文用他小说拍完《阳光灿烂的日子》,牛逼到不行。后来他发达了,又捎上发小叶京。叶京跟他是一个院儿的,打架特猛,立过三等功。多年后,他又把王朔三部小说攒起来,拍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另外还有大院来的就是马未都,他是空军大院的。马爷上节目非常自豪,总说自己那个院儿是最牛的,连毛主席题词都是文学语言。他爸是空军总医院的政委。他插队回城后,进七机部,也就是航天工业部。

后来他和王朔一样,蹭“80年代文学热”,先进了文学圈。不过没干到底,扭头做生意。后来跟王朔搞《海马歌舞厅》,他觉得影视没意思,就撤了搞收藏去了。

还有位大院子弟,也是通过写作进圈儿的,那就是海岩。论根红苗正,他比王朔他们强多了。他是红色女特工廖菱航之孙,剧作家侣朋之子。他爸当过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文化部艺术管理局顾问。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曾受毛主席接见。

海岩当年偷偷在家写小说,写了47万字,没敢给他爸看。结果朋友认识《人民文学》的编辑,一经介绍,小说出版。

说起“朋友”,这在子弟圈儿里很重要。王老师和郑晓龙、叶大鹰是朋友,所以小说被拍了,姜文和英达是朋友,所以考中戏了…

「“朋友”,是京圈关系网的根基」

也有几个大院出身的,一开始跟他们没有过多来往。比如冯远征,他比王朔他们小一波,小时候主要任务是堵院儿外的人翻墙进来看电影,谁敢来,冲上去就揍一顿。

78年北京跳伞队招生,冯为此放弃了高考机会。结果终因为年纪大,被刷下来。当时他爸是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他想找他爸的秘书走后门,没走成。无奈之下,去当了拉链工人。后来跌跌撞撞,才考进人艺。

还有一个就是王中军,当侦察兵出身。

复员后,王中军在国家物资总局保卫处上班,后来上夜大、考文凭,又调到物资出版社,做美术设计。市场经济起来后,王就辞职从商,赚钱去美国,带着10万美金回国,加入一家名叫华谊的公司,最终将其买下。

然而,就是这家小公司,一开始客户还是些小杂志,后来却拿到了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至于怎么拿下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而当王中军遇到英达,投资他的情景喜剧《心理诊所》小赚一笔后,以大院子弟为主的“京圈儿”关系网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从此,资本、编剧、导演、演员都混在一起。即便是前文所说的“文二代”,想要成名上位,也不得不受这张关系网的扶持,比如咱们的京圈格格。

你看,他们不但能获得便利。

还学会了报团取暖。

09.

一如冯导所言,官家子弟虽不像文艺世家子弟那样,先天有优势,但后天上,总能有资源补充。这在演员牛莉身上就得到过体现。

牛莉出身空军大院,母亲是射击教练。早年她练女子十米气手枪,是母亲把她从广州军区调到了北京军区,并让她尝试考一考军艺。

再比如许晴,外交学院大院的。姥姥是外交官,母亲是总政歌舞团舞蹈队队长。她爸许国成,跟导演杨洁是好朋友。所以杨洁拍《西游记》,让她演太上老君身边的小道童。

杨洁导演什么来头呢?

曾为毛主席转播文艺节目、录制花鼓戏。也难怪许晴一毕业,就跑到陈凯歌的片子里,跟黄小立的儿子黄磊,合演《边走边唱》。

不过总得来说,这些人在文娱圈隐藏得还比较深。李晨和鹿晗的大院背景,一直扑朔迷离。李小冉要不是上综艺,黄磊还以为她是个胡同妞,结果人家也是军队大院的。

潘粤明他爸,潘冶光,当过北京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处长。人家也没怎么张扬。吴秀波他爹,驻瑞士外交官,出名跟家里关系也不大。他主要沾刘蓓的光。这事儿后面再讲。

「牛莉当年是练射击的」

圈内很多官家子弟,其实还是很低调的,并不爱拿家庭背景说事儿。

不像我们清华大院著名才子高晓松,一天到晚炫耀家世。演员耿乐他爷爷张仃,设计全国政协会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被誉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

你看人家说什么了吗?

还有钟好好,进入文娱圈后,改名柯蓝,生怕人家认出来。要论红色基因,大院子弟们全都必须立正敬礼。柯蓝她爷爷钟期光,曾被授予上将军衔,跟粟裕称兄道弟,还被粟裕救过一命。钟期光四个儿子,以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长子钟德苏,武警某部原副参谋长。柯蓝是钟家长子长孙女,从来很低调。

文娱圈里,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像大紧一样,在各种闲谈和脱口秀节目里,把他们清华知识分子的家世一遍遍陈述。北京作为全国中心,背景深厚的人实在是多了去了。

真要论家世牛逼轰轰、根红苗正的,把大紧、田壮壮、英达包括许晴这些人都比下去的,那还得说是陈凯歌的前妻,洪晃。

洪晃小时候家住史家胡同。

她祖父,跟鲁迅打过笔仗的大学者章士钊,是他以两万巨款赠予毛,帮他在湖南闹革命。她妈章含之,曾任毛的英语老师。而实际上,章士钊是章含之养父,章含之的亲生父亲,是中华民国陆军上将陈调元之子。洪晃的爸叫洪君彦,北大经济系的教授,祖父洪侦良,曾是浙江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民国知名金融家。

后来,爸妈离婚,她妈嫁给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如此一来,洪晃成了乔部长的继女。

史家胡同往西一公里,是故宫;往南一公里,是长安街。鼎盛时期,住过很多高官,如华国锋、徐向前。胡同53号是李莲英外宅,55号是荣毅仁的儿子、当过首富的荣智健;大红门的51号,就是洪晃的家。

所以,大紧住林徽因隔壁,真没啥好吹的。

「青春时代的洪晃和她那个美丽的妈」

后来混出版业,洪晃一直想摆脱“红色”标签,树立独立女性形象,每每谈及家世,都说那前人的事,自己是另起灶炉。话是这么说,但作为官宦子弟,人生便利不由得你选择。

1974年,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派出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洪晃位列其中,年仅12岁。在美念完中学,她考上华瑟学院,与罗斯福夫人和肯尼迪夫人成为校友。在美国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一个人吹着破口琴,下面的同学都疯了。后来洪晃才知道,这个人叫鲍勃·迪伦。

她跟他的女儿,是同班同学。

为了让女儿简历好看,章含之甚至在翻译作品上署了洪晃名字。这让一直想独立生存的洪大小姐很生气,撂下狠话要“不靠家庭背景”。

这话听起来硬气,但做起来很难。1986年,25岁的洪晃成为一家外资企业南京代表,年薪高达7万美金。1996年,她又辞去了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位。按照当时汇率算,洪晃早就年入百万了。但要“不靠家庭背景”,那除非重新投胎。因为你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

洪大小姐家底这么硬,也没见到处说。

有些人啊,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个。

10.

除了前面说的,历史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步入娱乐圈还有一种家庭背景的便利。这里面的优秀代表,就是张若昀。

张若昀的爸,是圈内著名影视投资人,张健。张健早年做房地产发了财,后来投资影视,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和刘蓓走到了一起。所以刘蓓,成为了张若昀的后妈。

刘蓓也是文艺世家,早年跟京圈混一起,火了。那时候,她常去北京四大夜总会之一的“和平House”听歌。过生日那天,结识一位帅气无比的歌手,也是和平的台柱子。

两人从此成为密友。

此人就是吴秀波。

后来吴秀波落魄,刘蓓找他做经纪人。张健投资的《天堂鸟》,给他不少钱出演,没火。又让他做主演,演了《立案侦查》。而《天堂鸟》的编剧,名叫薛晓璐,日后拍《北京遇上西雅图》,让秀波变成雅痞大叔。

2010年,张健投资《雪豹》,就在给儿子铺路。《雪豹2》,专业捧儿子。《庆余年》里一帮老戏骨,都是国家一级演员。

影片发布会上,张若昀说,陈道明跟他爸很熟,经常在一起打麻将。

「张若昀和他爸张健」

对应“文二代”,张若昀可以称作“资二代”。有老爸携资进组,不当主演都不行。类似的代表,还有一个蒋小涵。论资历,蒋小涵比张若昀高多了。她9岁参演《党的女儿》,小小年纪参加两届春晚,出过8盘个人专辑。

80后们无比熟悉的动画《海尔兄弟》的主题曲《雷奥之歌》,就是她和黑鸭子唱的。

蒋小涵读北京翠微路小学,初中读北京景山学校,这都是大名校。没办法,她爸叫蒋涵,大藏唱片公司的创始人,捧红过戴军、雪村,出过《阿莲》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最出名的作品,叫做《青藏高原》。

蒋小涵的《小纸船》,拿过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年度最佳专辑。

当年在北京少儿银河合唱团,蒋有个小伙伴,名叫大张伟。比起蒋,家住南城大杂院的大张伟,命就没那么好了。后面再说。

「大张伟与蒋小涵」

聊了投资人,咱先聊聊中产之家。

北京文娱圈里还有一拨人,既不是世家子弟,也不是官宦之后、资本二代。在从艺道路上,家里也没什么硬资源。能给孩子提供的,无非是宽容和支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撑。比如于谦于大爷和朴树朴师傅。

别看郭德纲老在台上开老于家的玩笑,于谦他爸于庄敬,退休前可是大港油田地质勘探老总,副局级干部,带领振兴了大港油田。于谦上学时爱玩儿,爱上相声后就考了北京曲艺学校相声班,算是刘诗诗的学长。

毕业后,相声没落,他又考上了北电导演系,成了田壮壮、陈凯歌的学弟。

老于家没有老郭在相声里说的那么阔气,但至少应该也是中产往上。那几年,于谦满京城给人串戏,钱够花,不捉急。

不像天津来的老郭,房租都交不起。

「朴师傅的爸爸、妈妈」

朴树他爸叫濮祖荫,北大博士生导师。我国“双星计划”发起人之一,空间物理界的大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濮老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东德访学时,曾用300多马克给大儿子濮石买了电吉他,给朴树买了合音器。这在一般家庭,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好在濮老这钱,没白花。

还有两位,也是学者家庭出身。

一是高圆圆,一是蔡明。

高圆圆她爸,叫高俊仁,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毕业。她哥也是清华,子承父业。唯独高圆圆,上高中时去王府井买书,误打误撞进了娱乐圈。

蔡明老师她爸,叫蔡毓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系的教授。蔡明在菜市口小学念书时,碰到北影厂《海霞》剧组挑小演员,就把她选上了。这片子的导演谢铁骊后来去杭州拍片,还选上一位小美人,叫周迅。

「航天子弟高圆圆」

从谦儿大爷到高圆圆,这拨人,虽然没有文艺世家的资源,但生于高知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往前靠的。人生容错率高,加之父母开明,给予诸多支持,才华一旦上线,碰到好机会,也就在娱乐圈站稳脚跟了。

当然,首先是这帮孩子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也只有北京,才能给你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说起来,父亲是高知的,其实还有一人。

那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导演,冯小刚。

11.

冯导的爸叫冯孔修,做过北大教授。

冯孔修是湖南人,祖上出过五品官。因家道中落,无力续读,冯氏族人凑钱送他读书。冯孔修最终考入西南联大文法部,攻读西语。抗战期间,成为地下党,解放后,在叶剑英手下当翻译,后来在北京市委党校任教。

可见冯导身上,有正经八百的红色基因。

冯导小时候在党校大院。这个院儿跟军队大院比差点意思,但他爹好歹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很不幸,由于历史原因,冯导父母离婚。冯小刚从此搬出党委大院,成为了街道里的平民子弟,住进了破败的胡同。

后来当兵复原回京,冯小刚家里也没什么资源可以利用的。所以遇到郑晓龙和王朔后,甘居末席的他,必须老师长老师短,唯老师们的马首是瞻,极尽逢迎之能事。

到头来,还被叶京调侃为“冯裤子”。

「冯孔修先生证件照和《阳灿》里的冯导」

你不得不佩服冯导,人家搬出大院后,愣是凭着夹起尾巴做人,从一个没有编制的美工,一步步做编剧、导演,成了中国商业片的先驱,拼杀到上流社会的队伍里。关于“冯裤子”这个绰号,我觉得广大群众也别跟着起哄了,那是优越感爆棚的大院子弟对冯导的戏谑。

人家爹好歹北大教授呢。

都是住街道的,你丫管谁叫裤子啊?

有一说一,冯导忍辱负重,从底层一路杀上去,也算是个人杰。他搬出大院后,可支配资源可能连小康市民家庭都比不上。

就说娱乐圈里普通市民家庭出身的吧。王自健他爸,建筑工程师,母亲在火车站卖票,班主任买票,都要托他的关系;章子怡,出生于海淀,她爸章元孝,北京电信工程局的小干部,一家四口住五十平两居室,也还可以。

跟王、章比起来,冯导不见得有大的优势。跟“京圈大飒蜜”徐静蕾就更没法儿比了。

徐静蕾他爸徐子健,北京灯泡厂当过车间主任。他对徐静蕾的教育,类似于蔡国庆他爸的手段。别的孩子在外面玩儿,徐爸就带着老徐满京城看国画、油画、书法展,逼着她背书、练字。徐静蕾8岁时,徐爸下海经商,开了家“长城霓虹灯厂”,估计生意不小,因为徐爸爸曾得意地对记者们说过:

“大众奥迪、可口可乐、松下电器、摩托罗拉等大型霓虹灯广告,都是我做的。”

「徐静蕾打小就是美人胚子」

当年徐静蕾写的一手好字,霓虹灯厂的广告字,都是她写的。虽然徐子健的厂一开始赔钱,但后来越做越大,估计徐家也不差钱。

虽然父辈没给徐静蕾们留下什么宝贵的文艺财产、人脉资源,但在经济上,至少没愁着孩子。包括章子怡,一家人好歹住的是五十多平的房子。冯导当年最大的方便,估计是没去穷乡僻壤插队,可以进文工团当兵。

要真说普通市民家庭里面,生拔把自己拔出来的,还得是咱们的大张伟老师。

人家生在北京南城崇外大街131号,一个大杂院里。一家三口,住的是9.8平米的平房。他爸张二柱,当年为让大老师唱歌,下班后摊煎饼,凌晨三点回家,掏空了家底才能给大张伟买一个音响。有一年大张伟去俄罗斯演出比赛,他家得四处问亲戚借钱才凑够路费。

这样一个家庭,能出一个文艺好苗子,多不容易。即便出了,能跟他的小伙伴蒋小涵比吗?能跟世家来的关晓彤比吗?

大老师那是想靠也没地儿靠啊。

「大老师从小就乐呵」

所以说,大老师“因家境自废摇滚武功”,谁也别嘲笑他。穷啊,实在太穷了,你要看着你爸妈为你熬夜摊煎饼、凑音响钱,你也得先想着出名、挣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一不文艺世家二不官宦子弟三不带资进组,不是中产高知家庭,甚至家里连个电信局小干部都没有,你要什么摇滚理想啊?

好不容易能火,你还想穷摇?

可不就是挣钱嘛。

遥想当年,赵宝刚在翻砂厂当工人,恋爱都不敢谈。为啥,就怕谈了,一辈子就“死”那儿了,所以后来拍《渴望》,明明他出了力,拍了后面几十集,他宁愿不署名,也要换来在北视中心做导演的机会。

否则他怎么上去?

指望不上别人,就得靠自己生砍。

「混圈子,父母很重要,朋友,也很重要啊」

冯小刚也好,大张伟也罢,一个50年代生人,一个80年代生人,相差30年,人生选择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毕竟混圈子,你得识时务。

拿冯导在纪录片里的话来说:

“违背自己的本心,取悦一下他人。”

除非,你跟某些人一样,家里有矿。

一边代言游戏,一边诗与远方。

12.

2018年6月,张军钊去世,媒体们这才想起这位“第五代”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的导演。“第五代”们纷纷哀悼。新一代的电影观众,并不知道这个张军钊是何许人也。

新闻通稿发完,张军钊不再被提起。

也就是2018年,一个叫陈飞宇的青年演员,凭借古装玄幻剧《将夜》宁缺一角,获得阅文超级IP风云盛典超级IP新人演员奖。第二年,在《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白昼流星》这个单元,陈飞宇和刘昊然搭戏。这个单元的导演叫陈凯歌,陈飞宇是他儿子。单元里演扶贫主任的老李,名叫田壮壮。

今年8月啊,陈飞宇已经名列《2020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83位啦。

这不禁让我想起知乎上一个问题。大意是你如果能回到20年前,怎么才能赚大钱。

其中一个回答是,你必须逼自己,好好读书,疯狂努力,然后出国,拼尽全力考上世界名校伦敦大学学院,然后尽快找到一个叫王思聪的人,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

这位答主,你真他妈有社会洞察力。

扶不起的刘亦菲 干爹的国际巨星梦

2008年到2010年,刘亦菲消失了两年,没有拍电影,没有拍电视剧,也没有出专辑,就是突然沉寂。

消失之前,干爹陈金飞为她规划的路线是,签约美国经纪公司,做风头正劲的国际章的师妹,接班巩俐做国际巨星。

刘亦菲几乎走到了事业的最高峰,上线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电影《功夫之王》。电影的男主是成龙和李连杰,她是女主,李冰冰只是女二号。

《功夫之王》的制作阵容豪华,噱头满满。2007年开拍,“王不见王”的成龙和李连杰历史首次联合主演,好莱坞导演罗伯·明可夫执导,出品公司和发行均有狮门电影等好莱坞公司参与,号称投资项目就有8000万美元。

彼时正值章子怡接连凭借《卧虎藏龙》和《艺伎回忆录》在好莱坞叫响名号,商业价值和影视资源飞升天际,一众当红的男女艺人都想跟风,以吃到国际的大饼。

拿到女主的剧本前,公司和团队就放出消息,刘亦菲要转型好莱坞。

确实,当时20岁的刘亦菲,仅在国内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团队的胃口。出道5年,她演什么,什么就大火。2003年的民国爱情剧《金粉世家》和《天龙八部》,2005年的玄幻古装剧《仙剑奇侠传》,还有2006年的《神雕侠侣》,部部叫得响。

她还成功跳出电视圈,做了电影女主。两部电影《五月之恋》和《恋爱大赢家》,她都是女主,前者男主是陈柏霖和陈信宏,后者是林志颖。

号称人气不只局限在国内,而是整个东亚圈。她签约日本索尼音乐,出了音乐专辑,中文的《刘亦菲》和日语的《All my words》,其中主打歌《真夜中のドア》是日本动画片《飞天小女警》的主题曲。

虽然不如《卧虎藏龙》和《艺伎回忆录》,但是《功夫之王》最终在国内拿到1.8亿票房,全球是1.27亿美元,DVD收入(出租+销售):7960万美元。在当时这样一部作品也算是够分量的。

可这样一部背后众多资本、公司和团队参与博弈的巨制,收获果实之际,女主刘亦菲却突然沉寂近两年。

1

干爹陈金飞,首次专访公开提出刘亦菲要做国际巨星,在2008年5月,《功夫之王》果熟蒂落之际。当时媒体们普遍觉得刘亦菲要飞升国际巨星,这位20岁的一线女星前途不可限量。

陈金飞估计是放松了一口气,出来接受了采访,向众人展示刘亦菲的国际巨星规划图的同时,全面揭秘了他和刘亦菲,以及刘家的关系。陈金飞的采访不长也不多,但信息密度很大。

国际巨星的规划图没有引起讨论,轰动的是他采访里的八卦。

在采访里,陈金飞向媒体全面展示了自己的财力,他在北京的一个宅子就有4个足球场大,“像一个城堡一样的大房子”,同时说和刘亦菲家是世交,他是刘亦菲的干爹或者按国外称呼为教父,有家叫红星坞的公司,有7人的团队在服务刘亦菲。

刘亦菲之前接受采访过的很多新闻都被证伪。她否认过富商干爹很有钱,否认过签约陈金飞的公司,否认过带资入张纪中的剧组……

陈金飞的身份被证实,是80年代毕业于人民大学的高材生,国内能上榜单的顶级富豪。他名下的公司两位数,仅控股的通产投资一家,就实缴出资金额接近15个亿。做过帝都的工商联副会长和青联副主席,民营企业涉足政府危房改造他是第一人。

在2000年时,陈金飞是内地富豪榜的第12名,和华为老大任正非一个级别,郭广昌张朝阳等人都远不如他。2003年广东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白手起家的中国新富豪》其中有一章专门研究他的故事。

国内著名制作人张纪中的两部古装大制作,《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刘亦菲都是女主,这是刘亦菲天仙人设的作品来源。两部大火作品,把尚未成年的她推到了一线女星的位置。工商信息显示,张纪中获得了红星坞10%的股份。

陈金飞证实了《金粉世家》剧组里的传闻,陈坤和董洁不喜欢不会演戏的刘亦菲,剧组就给她请了表演老师,让她现学现卖。还给刘亦菲改了人设,从一个离间了燕西清秋夫妻关系、又抛弃了燕西的坏女人,改成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虽然都是女二,威力却天壤地别。好的人设护佑演员一生,坏的人设可能毁掉他们的演艺事业。

陈金飞坦诚,刘亦菲从美国返回中国,包括从刘茜美子改名刘亦菲,考北电表演系,都是陈金飞拿的主意。后来饱受争议的,刘亦菲拍陈金飞的楼盘广告出道,考北电,不需要考中文,只考英语和表演等话都是源自陈金飞。

2005年刘亦菲那场媲美刘銮雄给蔡少芬办的成人礼,花费180万,请了张纪中等圈内幕后大腕,黄晓明林志颖等群星,还有文化部的官员,陈金飞说办成人礼只为她开心。

陈金飞的采访,带着无数的实锤和争议,淹没了这段关系,顶级富豪干爹花钱捧出明星干女儿的事实就彻底被钉死了。

被众人忽略的是,颇具战略眼光的陈金飞,给刘亦菲提出一条通吃中美市场的道路,说让她接班巩俐,做国际巨星。众星都想杀入好莱坞,只有他给刘亦菲签到了章子怡的好莱坞经纪人威廉·莫里斯。

同时刘亦菲签约了好莱坞的经纪公司,刘在亚洲的经纪事务负责人依然是他陈金飞,本土控制权他一直没有丢。

2

讨论一个人的处境,永远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局势和时代进程。陈金飞在2008年后,应该遇到过一个坎,这个坎远不属于他个人。

陈金飞是87年下海做生意的,在北京做过装饰厂、出口过纺织品,90年代海南搞房地产发家,后来又返回北京搞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项目。刘亦菲的红星坞公司只是他事业的边角料,主要收入还是靠房地产相关。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地产圈带来了破产浪潮。

地产的生意做的是杠杆,高负债。经济危机带来的是缺钱潮,行业龙头万科率先降价,股价跌去88%,保利地产跌去75%,碧桂园跌去87%,中海跌去70%。地产大哥们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中小地产商死了一批又一批。

主营是地产业的陈金飞,业务收缩在所难免,人也就在公众视野玩起了消失。

也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地产商最难的时候,刘亦菲和干爹陈金飞的国际巨星梦搁置了。出席商业活动,刘亦菲开始频繁被拍到穿着各种时尚大牌的山寨版礼服,形象受损严重。

至于2013年陈金飞接受CCTV采访谈到,自己曾经进去过6个月,是不是在2008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时刻没冲上去,就只能下来,此后刘亦菲和陈金飞的好莱坞梦就被暂停了。

在影视剧里消失的2年里,刘亦菲没少被拍到出席各地的商业站台活动,各种台庆、司庆和开业庆典等都有了她的身影。媒体通告里,她出席最多的场合变成了恒大的庆典,身边多了港圈的好大哥成龙、杨受成等人,甚至有了“女星狙击手”的刘銮雄、郑裕彤等人。

她和成龙杨受成等人的各种牵手照、饭局照,多是这个时间段留下的。

后来得益于国家的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地产和金融圈开始回温,被压垮的地产富豪们开始集体回血。

这位章子怡的亲师妹,2010年2月,她正式复出继续演女主,是王力宏导演并主演的电影《恋爱通告》。王力宏没有邀功,说刘亦菲出演女主,源于成龙大哥的力荐。

随后刘亦菲出演的多部电影,背后都是港圈的班底,关键时刻顶住了她下滑的趋势。《倩女幽魂》的背后是叶伟信导演团队、《鸿门宴传奇》是李仁港导演团队,《四大名捕》系列三部曲是陈嘉上导演团队等等。

其中有趣的情节是《倩女幽魂》选角过程,他们又采用了和《神雕侠侣》一模一样的套路,公开选拔,蹭了一圈知名女艺人,然后刘亦菲当仁不让地拔得头筹。

出品公司说,他们在泰国网站做了一个网络调查,选女主聂小倩的人选,候选人是刘亦菲、范冰冰、李冰冰、周迅、桂纶镁,结果刘亦菲高票当选第一。

image

《神雕侠侣》当年的选角,涮过周迅、蒋勤勤、张柏芝、王菲、孙菲菲等人,搞过一出百日选拔的闹剧。最后的收场是,刘亦菲被曝早已被内定,选拔只是炒作,气不过的周迅和制作人张纪中公开翻脸。

刘亦菲再次同套路选拔胜出《倩女幽魂》时,早先被涮过的周迅,为刘亦菲做过女二号的李冰冰,都已经站稳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花旦,已和她不在一个层次。周迅是金马金像金鸡的三金影后,李冰冰拿了百花和金马奖,叫得响影视剧作品一大把,商业和影视资源已经超越自身所在的公司或平台。

3

2008年《功夫之王》折戟后,陈金飞和刘亦菲国际巨星的梦想并没有消退。刘亦菲还拍过《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烽火芳菲》等中外联合大片,相继搭档成龙、李连杰、尼古拉斯·凯奇、海登·克里斯滕森、埃米尔·赫斯基等演员,她都是当仁不让的女主。

这些年,刘亦菲倒成了票房毒药,她当女主的电影票房扑街成了标配。《恋爱通告》5300万,《夜孔雀》3300万,《第三种爱情》7300万,《露水红颜》6600万,《烽火芳菲》2900万,《白幽灵之绝命逃亡》2400万……

虽然不如世纪初强劲,陈金飞的能量没有消退。刘亦菲的电影里,搭档配戏的演员都是成龙、李连杰、邓超、周润发、刘烨、王力宏、尼古拉斯·凯奇、黎明、陈冲、杨洋、吴亦凡、吴秀波、古天乐、黄秋生等人,都是一线大腕,天王、影帝、实力演员、国际明星、流量艺人等等应有尽有。

阵容秒杀景甜,景甜的电影《战国》请了孙红雷和金喜善被嘲笑多年,像是一个笑话。

口碑呢?未成年时选角选剧本选制作,都看干爹的,选出了《金粉世家》、《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仙剑奇侠传》,平均分为8.3。按说成年后的刘亦菲,该随着心智成熟、阅历增加,理应对自身和环境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对自己未来的路,有更清晰的思考,选戏有自己的标准,能够选出更合适更优质的本子。

但是并没有。她上一部豆瓣评分及格的片子是2017年的《烽火芳菲》豆瓣6.0,再上一部是2011年的《鸿门宴传奇》豆瓣6.3分,已经过去了近10年。

换句话说,号称是85后顶级花旦的她,成年后的15年里,拍了17部作品,只有2部是刚及格,其他的惨不忍睹,统统不及格。

干爹的力量,加上自身咖位和名气的赋能,只做出了这样的作品,确实很难说得过去。经商基础原则是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扶不起一个刘亦菲,陈金飞还在用同样的套路,打造另外一个刘亦菲。

“二菲”被选中的女孩叫做杨采钰。杨采钰和刘亦菲不仅相貌相像,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或套路,选拔打造出来的。

image

图为陈金飞和杨采钰

刘亦菲是美籍华人,杨采钰是泰籍华人;刘亦菲为动画片录过歌,杨采钰是《哪吒传奇》的片尾曲主唱;刘亦菲自称是斯坦福的访问学者,主动放弃过耶鲁大学的表演硕士,杨采钰自述被美国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五所大学的传媒专业录取,她们最终都选择放弃资本主义的腐蚀,选择以外籍学生身份去北京电影学院读表演。

杨采钰大一就开始拍摄中外合资大片《史前怪兽》,这些年也是坚持中外两条路线,对内还接拍了冯小刚的《芳华》,出演了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的女主。

今年要上线的《大江大河2》的女主梁思申,圈内众多女艺人争破头,角色传闻一波又一波,还是落给了杨采钰。

就作品质量来说,这几年刘亦菲比不上“二菲”。杨采钰的影视剧作品,都是成年后的。上映的,豆瓣上出评分的有7部,4部6分以上,还有两部7分以上的。3部不及格,其中还有部虽然不及格,但是讽刺满满的《夏天19岁的肖像》。它讲了一个少女和富豪老男人表面上是父女关系,实则是包养关系的故事。

《夏天19岁的肖像》上映后,“二菲”就公开了和陈金飞的恋情。

抛出长相来看,陈金飞完美符合肥皂剧中霸道总裁的设定,人大经济学学士学位,白手起家的顶级富一代,身高一米八,爱护小动物,有流浪猫收养中心,还有狗场,支持伴侣发展事业,为她们一掷千金,而且喜欢待在幕后。

刘亦菲出道至今唯一公开的恋情,是和韩国男星宋承宪,可两人录制《天天向上》,连语言都不通,基本沟通都做不到。你很难想象他们有过感情,不是演戏。

这次的《花木兰》有很多巧合,选角导演欧阳宝屏,是《功夫之王》、《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等片的选角导演。在ins里,刘亦菲称欧阳宝屏为导师。欧阳宝屏尚未开机的电影《重力反转》原先宣传女主刘亦菲,去年宣传女主改为杨采钰。

和《神雕侠侣》、《倩女幽魂》相同,《花木兰》在筹备早期就曝刘亦菲主演,后面又都搞出过海选吵吵闹闹,然而女主还是刘亦菲。但刘亦菲连选拔条件中的18-25岁年龄要求都不符合。

有过《神雕侠侣》、《倩女幽魂》的教训,知名女艺人们都没有参加选角试镜,只有蓝盈盈和窦靖童等年轻的几个去了,后期还被曝了试镜过程,贡献了一波热度。

十几年过去了,刘亦菲和干爹陈金飞再度走到了好莱坞巨星的关键转折点,这次拿到的角色是迪士尼的真人公主《花木兰》。

刘亦菲演真人公主的戏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她的的确确就是真人公主,陈金飞和红星坞的公主。

今天首映的《花木兰》,炮爷已经看完了,简短两句评价:

豆瓣4.7分,给高了,还会向下掉。

刘亦菲最出彩的表演,都在预告片里。

来源:豆瓣

《黑豹》主演因癌离世,这个癌症在中国也很常见

据媒体 8 月 29 日报道,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结肠癌过世,年仅 43 岁。

2018 年,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饰演非洲神秘国家瓦坎达的国王特查拉,同时也是黑豹的继承者而走红。《黑豹》被认为是黑人电影的里程碑之一,获得 7 项奥斯卡提名。

很少人知道的是:博斯曼四年前被诊断出结肠癌。这意味着他很多作品都是在患癌期间拍摄的。

在向表达博斯曼表达惋惜和哀悼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重视他所患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也是中国五大癌症之一,通常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

但如果能够早点筛查,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答案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78% 的生存率差异,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身体往往给你了 10 年时间

去发现结直肠癌

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腺瘤发育而来。

然而,从一颗结肠腺瘤发展到结直肠癌,你的身体其实给了你 10 年以上的时间,让你去提早发现。

肿瘤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继续生长的同时,最终出现转移。

image

结直肠癌发展进程示意图

只要发现并切除异常组织,就能有效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早发现不仅花钱少,生存率也更高。

image

早检查

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降低

提早发现不仅可以更好处理结肠直癌,死亡率也会大大降低。

相比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在美国,结直肠癌整体的发病率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

从 1998 年的 56.0(每十万人)降到了 2015 年的 36.5(每十万人)。

更厉害的是,美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也一直都在下降。

图中深蓝色的线表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不论男女,都在持续走低

image

对此,结直肠癌筛查功不可没。

常见的筛查方法有 7 个: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粪便愈创木酯试验、乙状结肠镜加免疫法粪便隐血、结肠 CT 成像(仿真结肠镜)、多靶点粪便 DNA 检测、单独的乙状结肠镜。

当然,作为普通患者,没必要一一了解。

但你需要知道,其中「肠镜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

跟美国结直肠癌筛查进行得越来越广泛相比,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还是起步阶段,尤其是结肠镜检查,比例还很低。

image

45 岁以上或高危人群

都应该做肠镜检查

年龄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40~50 岁以后显著上升。

因此,一般建议超过 45 岁的人,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

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尽早去做,例如:

家里有人得结直肠癌;

有 Lynch 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具体的筛查开始时间,可以和医生沟通确认。

在中国,每年有 38 万人被诊断出结直肠癌,19 万人因它死亡。

也许这一个检查,能让你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

4

不要因为害怕

错过了发现癌症的机会

一部分人因为不知道肠镜的重要性,忽视了肠镜检查。

还有一部分人,更多是因为抗拒那细长的仪器戳进菊花的迷之感受。

如果你感到害怕,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先释放掉心理的压力。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麻醉技术,降低检查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很怕痛,预约一个无痛肠镜检查。

两眼一闭,睡一觉就完事儿了。

另外,肠镜检查也不需要每年都做。

一般来说,如果第一次肠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那 10 年之后再复查肠镜;如果发现腺瘤等异常情况,每 3~5 年检查一次即可,具体检查频率遵医嘱。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每一颗结肠腺瘤,往往都给你了 10 年的时间去处理它。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简单的肠镜检查,永远不算晚。

来源:丁香医生 微信号:DingXiangYiSheng

点评大V们“免费吃饭”的背后,谁在为此买单?

8月17日,图九哥做了人生第一场直播。

大众点评前端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共有4.3万观看量。图九哥告诉CBNData消费站(下称C站),直播总共带来了一百多个粉丝,“过得去吧,(涨粉)比我平时图文(点评)稍微快一点”。

image

大众点评首页的直播频道,目前直播功能没有正式向个人用户开放

图九哥在大众点评上以“美食+美女”的高质量点评著称。注册5年来,他的粉丝超过8万。这个数字,放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或许不算高,但在大众点评生态内,图九哥肯定地告诉C站,“我是头部流量。”

等等,大众点评还有大V?有,而且还不少。

在大众点评目前的规则内,注册用户最高等级是Lv8。平台对用户等级的定义是“用户的评价对其他消费者的帮助程度”,衡量的维度包括评价的数量、质量,以及站内行为等等。

image

在大众点评手机端“我的”页面可以找到平台对于Lv等级的规则说明

以图九哥为代表,在一线城市的大V圈内,Lv8只是一个准入门槛。而在三四线城市,对“大V”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

在广东某四线城市经营一家烤肉店的辣椒向C站透露,Lv6在当地已经算比较少见的等级,“据说Lv6一条评论几百块,但我们没有实际买过,有些懂营销的商家会请这些等级高的人帮忙写一下(点评)。”

“一条评论几百块”,点评大V真的这么好赚吗?

点评大V生态:有人一条点评赚20,
有人一条点评提升餐厅5成上座率

做完美甲,吃顿午餐,再去染个头发。对于一个普通的点评大V来说,这一切都可以是免费的,只需要拍拍照,打五星好评,再写十五个字的评价。

点评上的“职业大V”不是秘密。

据C站了解,点评大V更像是一群“经济适用型大V”,对粉丝量几乎没有要求,但相应的,靠点评得到的收入也并不多。大部分合作以免费试吃试用的方式实现,少部分有偿点评的费用在百元上下,根据账号等级浮动。

这些合作在一个个“福利群”里传递,群主会对每个群内成员都进行一定审核。

在C站加入的某个福利群中,最低Lv3就可以报名免费试吃。群内的活动吃喝玩乐、美妆美发,无所不包。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体验结束后“交作业”,即在点评上发布带图评价。不交作业或者报名之后没有去的“鸽子”会被移出群聊。

image

也有商家会主动私信用户,有选择地找人来“充当门面”。

Chloe从去年开始经营大众点评,初衷只是因为度假的时候“用点评蛮勤的,拍了很多照片就顺手一传”,结果在某条网红店的点评火了,浏览量超过7万。

发了20多条点评之后,Chloe的总浏览量达到16.7万,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商家邀约,“染发、探店、吃饭的都有。”

image

在她看来,一条点评能不能火,跟账号本身没什么关系,“网红店流量就大,或者只是封面图拍得好看。”

事实上,火不火对于点评大V来说意义不大,毕竟薅羊毛的机会遍地都是,而且门槛极低。想要靠大众点评获得实打实的收入,只能依靠商家资源。

一种手段就是“下发任务”。先从商家处得到免费体验的名额,再发到各个大V所在的群中。每次任务的相应负责人可以获得几百元的收入,负责人自己也可以参与“薅羊毛”。

等到积累一定的用户和商家资源后,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福利群。如果福利群内的用户等级普遍较高,还能提升每次任务的单价。一位群主向C站透露,她已经不再经营自己的点评账号,每个月光靠在群内下发任务就可以赚8000元到1.5万元的外快。

这类免费体验的任务往往采用“后报销”的形式,消费、体验、评价的流程和普通客人一致,以此来躲避平台的刷单审核机制。

image

大众点评上有“消费后点评”、“体验用户点评”等标签

对商家来说,请这些大V的成本并不算高,但效果不差。带图的优质评价权重较高,一方面可以维护商家的评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新客的转化。

尤其是针对餐饮商家,头部大V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大。

图九哥告诉C站,“一家人均5、600的中档餐厅,如果我来推荐的话,晚上的客流量可以从两三成提高到七八成”。他认为自己的影响力来自口碑,为了维护好口碑,图九哥目前不考虑商业化,所有点评都来源于自己的真实消费,“我自己做了一点投资,一个月吃饭花4、5万还是够的。”

某轻食商家Lay告诉C站,大V能带来高转化,确有其事,但对中高档餐厅更明显,而且也没有持续性,“人均500以上的餐厅,可能本来上座率就不高,要么是针对外地游客,要么是商务、约会之类的硬性需求,大家都会参考评论,所以(大V的好评)能带来转化,但吸引来的都是散客,对于餐厅来说也没什么品牌提升的空间。”

Lay提到,对于人均1、200,特别是百元以内的平价餐厅来说,大V就失去了光环,“本身人流量大,而且大家都是顺路吃一吃,大V写好评差评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对平台来说,点评大V是什么?

尽管经常收到商家的邀约,但Chloe告诉C站,她只在朋友的理发店“白嫖了两次”,而且,“第二条评论被折叠了,点进店里看不到。”

她猜测是因为两次去间隔时间不久,所以被判定成了刷单。

Lay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我之前新开了一个店,我妈妈、我朋友都没有来过,但是他们点外卖就显示是商家相关人员,评论被折叠,而且不能参与满减活动。”

大众点评手机端的客服显示,“违法违规、抄袭、辱骂”等情况和“没有实际体验的评价”无法通过审核。

image

C站接触的商家和用户都提到,大众点评对于刷单的态度非常严厉,折叠评论、禁言都是常见的惩罚手段,最严重的会封号。

但是目前,监管刷单的机制并没有被公布。一位接近大众点评的人士向C站透露,“之前公司吃过亏,向商家解释为什么会违规后,代运营公司一一避开漏洞,所以后来这方面基本都解释得比较模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福利群内的一位大V告诉C站,在写一些收费点评的时候,他会下个软件来模拟地理位置,或者把照片处理一下,来躲过反刷单机制,“成功率不低”。群里也出现过群友被封号的情况,但问题不大,“自己再养一个号,4、5个月可以到Lv7、Lv8。”

“养号”的难度一直在加大。8月中旬,大众点评推出最新规则,不再显示账号“贡献值”。

贡献值包括消费、站内社交等多个维度,账户的累计贡献值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升级。网上大部分“养号攻略”的来源就是贡献值。

image

目前贡献值已不公开显示

大众点评在更新公告中说明,“贡献值没有取消,只是换了大数据的计算方式且不再展示。”打击养号、刷单的意图十分明显。

Lay认为,平台加强监管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扶持自己的商家营销业务。

包括Lay在内的三位餐饮商家向C站透露,平台的各方面服务都“不便宜”,收费项目包含方方面面。比如,为了维护店铺在大众点评内搜索页面的美观(如店铺Logo、推荐菜的照片等),一年要交3600元的排版费。

image

高毛利的商家营销和数字化服务是点评重要的收入来源。

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为“新美大”,即美团点评。2年后,美团点评发布针对商家的智能营销品牌“推广通”。2019年初,美团点评宣布投入110亿元助力商家,资金主要用于行业大营销计划、全面数字化升级、深入供应链等4个方面。

8月21日,美团点评发布的2020Q2财报显示,商家数同比增长6.75%。新增的商家也带来了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的营收。第二季度,美团的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6%,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62.2%。

image

某种程度上,点评大V们是站在了平台营销业务的对立面。但在平台生态内,他们又在商家和消费者中间起到链接和桥梁的作用,承接着站内流量。

大众点评发布新的Lv体系规则之后,C站所在的福利群内一切如常。群内某资深用户私下告诉C站,“确实比以前会严格一些,不过只要没被封号,号都能养起来。”对于群内的活动,他的参与频率已经越来越低,只是出于习惯将账号等级维持在较高水平。

抛开大V身份,他们似乎十分清醒。

采访中,图九哥定位自己是“一个美食博主”,但在C站询问他有没有考虑全职做自媒体或者经营其他平台时,图九哥否认了,“玩到现在,一个是因为爱好,喜欢吃,第二个我们要有腔调,不能为了白吃饭或者为了点钱把口碑坏掉。”

Chloe也没有把大众点评上找来的合作太放在心上,“如果我失业了可能会考虑吧,但现在有工作,还是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 应受访人要求,辣椒、Chloe、Lay均为化名

来源:红漏斗 微信号:hongloudou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某个张佳玮: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从这个角度,看郭嘉、庞统、周瑜、司马懿、诸葛亮。

假设你是曹操,看郭嘉:
手下人,比如陈群,每天跟你说郭嘉很不好,你还得安抚陈群。
那郭嘉干了什么,让你甘心哄着陈群呢?
分析敌方的一些意图。虽然没分析得荀彧那么出色(官渡前荀彧分析颜文一战可擒,描述袁绍可能的内乱,像穿越般精准),但大方向不错。
而且你说什么,他都能跟着说出点啥来,真是心领神会。平时一起聊聊,关系也挺好。
偶尔还能给荀攸帮腔,帮着规划点计策(比如下邳水淹)。
虽然自己出的计策少,架不住他判断力强啊。
要打袁绍时,抛出十胜十败论,让人信心大增。
虽然具体打袁绍时郭嘉啥也没干,不像荀彧后方镇守、荀攸出计斩颜文、袭粮破韩猛,不像贾诩(与荀攸一起)在诸将皆疑时劝曹操击乌巢、劝曹洪纳降张郃,甚至也没法像程昱似的守鄄城,但……他给了你信心啊!
要北征时,他也劝你去打。虽然北征时经历二百里无水窘境,杀马数千匹当军粮,但他给了你信心啊!
唔,可是偶尔也会想想:
他都捡你好听的爱听的说,你按着做了也没失败,但好像蛮冒险的呢。他是不是有点管去不管回、管杀不管埋呢?
——曹操北征回来后,劝他北征的郭嘉去世了;曹操特意赏赐了那些劝他别北征的人时,自己承认:
“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佐也,顾不可以为常。”
翻译:“这次去真是侥幸,以后还是别这样了。”

假设你是刘备,看庞统。
庞统入行晚,跟刘备一共也就三四年。但从早期县令一口气升到治中从事,班次亚于诸葛亮。
庞统清雅文秀,雅好人流,爱夸人,团结干部班子挺好。刘备自己老兵油子,一辈子都讨厌风雅名士。后期用许靖之前,都私下跟法正吐槽半天,而能用庞统,说明庞统人缘确实好。
陈寿以庞统比荀彧,就是在说这个清雅人脉。
而且听庞统给意见,还挺舒服。比如入蜀关键时刻的决策,还给刘备上中下策选:急袭成都、打下白水、就地退兵。
话说得多好听,还带激将法。其实就是告诉你各种可能性,以及千万别就地退兵呗。
喝醉了酒,你说今天宴会真是喜乐啊。庞统说“攻打别人的领土还饮酒作乐,不仁义。”——这话多像张昭对孙权说的!这是规劝你、给你树形象团结队伍啊!你还发酒疯,把他骂走了。第二天找他道歉,他还说“君臣都错了。”真会给我圆场面!
帮刘备入川的工作打了大部分了,还能亲自指挥作战,结果攻城死了。唉。
庞统的谥号是靖侯。柔德安众曰靖。
真是个让刘备省心的好人哪。

假设你是孙权,看周瑜。
大哥死了,你年纪小声音弱。给你安排个张昭,扶你上马去了。然后周瑜赶回来了。
张昭和其他姓顾的姓步的姓陆的,那一直是两种准备,安定地方,同时不排斥招安。
而周瑜跟他的哥们鲁肃,那是一直实实在在,准备让咱们自己独立。
周瑜除了能跟老几位程普黄盖韩当合作,也并不排斥新人,甚至还帮你带新人:董袭、吕蒙、凌统们,都在周瑜手下成长起来了。
终于曹操要来了。此前十年,曹操从控制山东河南部分区域到纵横北方,袁术袁绍张绣吕布等等前一辈豪杰都平了,荆州也归他了。张昭们都准备当带路党了。周瑜回来跟你说:打!
还真打赢了!还把荆州的一部分给收了!!
唯一有点不舒服的是,周瑜赢了这一战,名气太大了……唔,然后,周瑜很及时地死掉了!!
从此鲁肃接班;再过几年,鲁肃程黄过去后,咱就能用自己带出来的那班吕蒙潘璋、徐盛甘宁了!

假设你是曹操,看司马懿:
这人爸爸(司马防)对我不错,举荐我当北部尉的;哥哥(司马朗)也算靠谱,就是跟崔琰关系好,偶尔想想让人不爽;自己办事也不错,出点主意也挺靠谱,就是看着有点鬼心眼,还行。

假设你是曹丕,看司马懿:
真是太贴心了,我看他简直比吴质还可爱!出去打仗也挺靠谱!省心!仲达真是太可爱了!托孤时带他一起吧!

假设你是曹叡,看司马懿:
有点自作主张,不过成绩嘛还是主要的,而且自作主张至少杀了个孟达嘛,省心。
带队出去打诸葛亮,场面不太好看,但也没丢什么地方;虽然死了个老将军张郃,但不是报表上说斩首万级吗?估计诸葛亮再也打不过来了,省心。
哦诸葛亮又打过来了?难道诸葛亮会撒豆成兵?嗯,那再让他去顶着吧,省心。
哎他是有点搞幺蛾子,还没事跟我玩千里请战,搞得不是他怯战,是我怯战似的!不过这个锅,我和辛毗替他背了,省心。
辽东出事了?嗯让他去吧,省心。
唉,办事还是很靠谱的,那我还是让他和曹爽一起帮衬我儿子吧。省心。

假设你是曹芳,看司马懿:
唔?他把曹爽杀掉了?那意味着什么呢?等等,司马师为什么狞笑着朝我走了过来?!

假设你是刘备,看诸葛亮:
我到处奔波二十几年,快五十岁了还只是个客将。这小子年纪比我小二十岁,够当我儿子了。怎么就敢跟我说,要三分天下呢?
哎他还就拉着鲁肃一起去跟孙权聊天了,回来告诉我谈成了同盟。结果我这辈子第一回跟人合力,把曹操给打回去了。
哎呀他办事太省心了,三郡钱粮都让他管了得了!
哎呀他办事太省心了,左将军府事都让他办了得了。
哎呀他办事太省心了,我在汉中跟夏侯渊来回撕扯,他粮草和援兵就没断过。
那么人哪就都无法预料,我遇到他之前快五十了的一个客将;怎么会想到十四年后还就三国了呢?当然要让他录尚书事假节啊,什么事都他管,实在是太省心了!
不行了,拉肚子拉得要死了。好在还有他在。他能打仗,能治国,还能做小手工。而且这十几年,我俩的感情,跟亲爹亲儿子也没差。都拜托给他了,没问题,我可以安心地死了。太省心了。

假设你是刘禅,看诸葛亮:
虽然许多事是他决定的,但他总还得让我走一下过场,礼节上周到得有些繁琐了。嗯,这算是……挺尊重我吧?
大家都说他好,那他估计是挺好的。大家都说他除了田和桑树,没啥私产,到他死了,亲儿子也没当丞相录尚书事。所以他大概是,真心对我好吧?
听说曹魏和吴国那边都废立了皇帝。我这里还行。按说诸葛亮还活着时,想废立我也可以啊,但他也没这么做。所以,他应该是,真心对我好吧?
我用他是一直挺省心的,当了快四十年太平皇帝。但听说他活着的时候,啥事都亲自抓。那他应该自己是,活得很不省心吧?那他这辈子,到底是图什么呢?爸爸呀,您给我托个梦,告诉我呗?

《八佰》盗版为何依然猖獗?

文/赵天成

来源/网视互联(ID:wxs360)

截至8月26日,《八佰》上映6天,票房已经接近13亿,创造了影院复工以来的多项票房纪录。

但随之而来的是,《八佰》的盗版资源也同样火爆,各种枪版、抢先版、高清版在社交网络上到处流传。

《八佰》已然成为了国内电影市场的一面旗帜,呈现着影迷们的狂欢与泪水,也照射着市场的漏洞与隐疾。

从“枪版”到“高清版”,只是点映到上映的距离

事实上,早在点映期间,《八佰》就已经出现了盗版。《八佰》全片147分钟,但点映期间的枪版《八佰》片长仅1小时02分,且画质粗劣不堪,视听体验极差。

所谓“枪版”就是盗版商雇人带摄影机或手机到电影院偷拍的影片,因为是偷拍,效果一般都比较差,画面不太清晰,拍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且声音是由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有时甚至还混有现场观众走动的影子和声音 。

点映期间的《八佰》盗版资源,很明显就是用低端摄影器材或者手机在电影院偷录而成。

但是在正式上线两天后,8月23日,网络上就出现了《八佰》的高清版资源,甚至有人以3元每部的价格在社交网络上叫卖。

现在,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八佰》枪版资源,而且可以直接在线观看。

《八佰》高清版资源并不模糊,已经接近高清。但声音和字幕依然能够看出,并不是片源泄露,而是录屏的效果。但作为录屏产品,这样的枪版已经跟正常的在线高清观影没有多大区别。

从网络上部分用户对盗版的态度来看,枪版因为画质太差很多人选择不看,但选择高清版的网友却大有人在。

该预防的都预防了,为什么还是没能防住?

《八佰》在盗版方面的预防措施,不可为不严格。

首先,因为小影院是偷票房、出盗版、枪版的重灾区,所以《八佰》实施了新的发行方案。

《八佰》最初的点映仅限年票房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参与,后放宽到部分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但每个影院只能放映1-2场。在正式上映时,也对年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或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处罚过的影院,设置了一定的发行门槛。

但即便这样,似乎依然无济于事,盗版照样来得迅速而猛烈,甚至比以往更加猖獗。

不仅如此,《八佰》还被国家版权局列入了“2020年第四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通过国家部门和刑事手段进行严厉打击。

8月22日,魏晨工作室也在微博上呼吁影迷不要摄屏盗录。

8月23日,《八佰》出品方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在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时透露:“《八佰》刚上映3天,互联网上就有了盗版,这3天,我们基本上有一个50人的团队跟优酷、Youtube联合起来,几十个人24小时不停地查盗版。”

从设置发行门槛,到国家版权局出马打击,再到出品公司的反盗版团队,该想的招都想过了,但《八佰》的盗版情况却并未得到明显遏制。

枪版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影视内容盗版与反盗版的斗争一直都在继续。到现在,片源泄露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但枪版资源依然屡禁不止。

枪版资源猖獗,有时候并非源于盗版商的盗版影像,而是普通观众的“摄屏盗录”。

在每一张电影票背面的观影须知上都有这么一条:未经许可,场内不得摄影、摄像和录音。也就是说,在电影院,摄屏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但对很多观众来讲还是盲区,不被重视,不少观众甚至将摄屏内容发布在网络公共空间到处传播。

为防止盗录,有些影院甚至会在检票时要求观众寄存大包物件。但是,现在手机的像素越来越清晰,而手机为随身物品,无法寄存,这就让手机盗录变得越来越难以防范。

对于“摄屏”行为,《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定义是“侵权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条定义的是此行为发生时,“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但事实是,对于盗录,小影院基本上不闻不问。一些连锁院线情况稍好,影厅内装有监控设备,每一场还会有专员进行巡检,一般专业摄影机盗录的时候,机器前会有红点,或者会支三脚架,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及时制止。但对于观众用手机摄屏拍照,却很少会有人出面阻止。

2019年,平遥国际电影展还专门发布了《关于杜绝屏摄与盗版行为的声明》,呼吁“电影放映过程中的拍摄、摄屏及盗录是对电影版权的侵犯,我们将坚决杜绝上述行为。”

业内关于“摄屏”的相关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但乱象依旧,情况并未得到改观。

这也就不难理解枪版资源的疯狂传播了,当手机盗录司空见惯,盗版自然也就如影随形。

重要的不是梅西离开巴萨

作者:张佳玮
来源:豆瓣

2020年,万物皆变。连职业体育里,许多看似不会变的,都变了。

洛杉矶的科比逝世了。汤姆·布雷迪离开了新英格兰。现在,连梅西都要离开巴萨了。

(昨儿我一个爱网球的朋友说,他真担心第二天醒过来,牛和豆忽然说要退役了……)

我的心态很奇怪。

梅西要走了。欧洲来说,有可能追到他的,大概也就曼城、国米、巴黎这几个了。MLS大联盟,梅西暂时还不会去。回阿根廷纽维尔老男孩,还为时过早。

有个住在巴塞罗那的朋友开玩笑说,“巴黎快把苏亚雷斯和梅西一起买了,这样就重组MSN了。”玩笑归玩笑,但这就是超级巨星的魅力。没有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有了,整个城市的观感都不一样。

内马尔来巴黎圣日耳曼时,我也很开心。怎么说呢?一个城市有了超级巨星后,你就有了去看球的理由。平时你要去现场看球,不一定提得起兴趣,“反正也是赢,输了也糟心,不如在家看,去酒吧看也行。”但有了超级巨星,“我要去现场!天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我记得内马尔在王子公园第一场,巴黎6比2赢了图卢兹,比赛最后内马尔玩了个彩虹过人,被按倒后生气了,一口气穿过六个人的防守转身进球。全场球迷欢呼时彼此面面相觑。我身边一位大叔热切地拥抱了我,跳着叫“Incroyable!”

而诺坎普的球迷,每周都在享受这种乐趣。

image

但我内心深处,实在希望梅西留在巴萨。

甚至希望他只是逼宫,把巴托梅乌赶走就算了。

因为梅西应该是属于巴萨,属于诺坎普的。

我去过诺坎普五次,而且时不常总想找个机会去一去:在兰布拉大道溜达,在波盖利亚大菜场买点啥,看看菜场对面博物馆阳台上的梦露姐姐,看一看圣家堂,看一看桂尔公园,去水族馆那边港口吃顿饭,最后去诺坎普看场球。心满意足。

我一位长辈,五年前坐在巴塞罗那水族馆旁的港口店吃饭,看,说,这儿的人真奇怪。收入么也不算高,当然吃得也便宜,但每天划船跑步喝喝小酒吃吃烧烤,开心得来!

我结账时跟老板说这个,老板说,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Leo。怎么能不开心呢?

Leo就是梅西。

在诺坎普看过球的人,都能理解那种感觉:那里的球迷是发自真心地热爱梅西,他与那个球场是如此融汇。好像他天然属于那里。

image

就像,当年我看米兰得到雷东多的感觉——雷东多谁不爱?可是他离开了皇马的白衣,穿上红黑球衣,总觉得哪里感觉怪怪的。

我这两天,看到太多梅西穿其他球队的P图照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就像我没法想象杰拉德穿上利物浦红之外的球衣,马尔蒂尼穿上米兰红黑之外的球衣,我至今回想起巴蒂在罗马的红色18号都觉得怪怪的(虽然他夺冠了)。

梅西一旦离开巴萨,还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就真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于他,于巴萨,都是巨大的冲击。他们的形象会永久性地受到影响。这是职业足球史上最大规模的个人动荡,没有之一。

梅西自己也是知道这点的。以他33岁的年纪,一向谦谨的性格,却依然要做这么决绝的选择,离开一个与他彼此融汇的城市,反过来证明,巴萨俱乐部,大概问题是真的很多了。

重要的已经不是梅西要走,而是梅西以这样的方式要求离开了。

我能看到的,过去几年来,巴萨明面上的事:

阿尔维斯状态还好时走了。嗯,算是尊重球员意愿?

哈维与伊涅斯塔相继淡出后,找到的中场稳定替代者只有……拉基蒂奇?虽然拉基蒂奇也始终无法代替那两个人。

内马尔事件。

巴尔韦德不算个卓越教练,但说实话:他到任时,内马尔走了,球队一度只有16个人可用。巴萨只好紧急买了保利尼奥。

所以巴尔韦德的保守与过度依赖梅西,也是情有可原:他手头可用的人,就那么多。

巴萨花了两个过亿身价,买了登贝莱(受伤)和库蒂尼奥(本季刚跟拜仁拿了欧冠)。

然后是对罗马(没有厚度),对利物浦第二场(被冲垮)。

格里兹曼被买来了,从没用对地方。

阿比达尔事件。巴尔韦德下课——不是说他不该下课,只是那会儿在赛季中期,当时巴萨还在西甲排名第一。

卖了阿图尔(虽然他自律有点小问题,但毕竟年轻)。

输给拜仁。

球队直接赶走了苏亚雷斯——年初苏亚雷斯受伤时我就大致猜到他会走,但俱乐部这么冷酷,应该是最后一根稻草。

终于梅西提出走人。

暗地里的事我不知道,明面上,不妨这么归纳:

巴萨队史最辉煌,自克鲁伊夫与拉玛西亚开始。

1990年代克鲁伊夫带出梦之队。21世纪初,拉玛西亚牌巴萨开花结果。

2010年梅西、哈维、伊涅斯塔这三个拉玛西亚学生,包揽了金球奖前三——与此同时,也是拉玛西亚出产的三个孩子。

2012年11月25日,巴萨4比0莱万特——出场的11名巴萨球员,11个拉玛西亚出品。那是巴萨与拉玛西亚的巅峰。

之后,瓜迪奥拉离去,哈维与伊涅斯塔老去。

2015年的MSN拿下欧冠,其实已非传切体系的压倒性胜利,更像是三大巨星的珠联璧合:个人能力过于卓越了。

过去这五年,巴萨管理层做的基本是:中场缝缝补补,做些不得要领的赌博式买人,大价钱基本没买对。

克鲁伊夫逝世了。哈维与伊涅斯塔淡出了。

球队新买的人融不了体系,教练只是管理层的傀儡。

管理层就依赖压榨MSN的个人能力——然后,只剩MS了。

虽说最传奇的球队到最后,管理层都会和超级巨星闹点不愉快吧——芝加哥公牛那最后的舞蹈,乔丹、禅师与皮彭是跟俱乐部对峙着,拿到1998年总冠军的。

但还是那句:能把梅西逼到这一步,巴托梅乌实在是,唉。

普约尔和苏亚雷斯对梅西表示了支持,反过来证明,巴托梅乌确实搞砸了。

image

现在,大家都在等梅西的下家,等另一只靴子落地。曼城当下大概是最有可能的,之后是曼联,国际米兰,巴黎圣日耳曼?

反正梅西去哪儿,都会是举世轰动大新闻。梅西去哪儿,都会改变那个联赛的格局。

但这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为如上所述:梅西已经在俱乐部层面证明过了一切。他为巴萨效力的岁月所构筑的传奇是如此庞大,以后他去任何一个球队缔造的传奇,都会差一点。

他自己其实也是知道的。

虽然科曼上任时,据说很不客气,但稍微忍一忍,在俱乐部安稳地度过生涯晚年,不是更妥帖吗?得一个一人一城的美名,看俱乐部作妖,假装岁月静好,顺手再破一点记录,不也是许多球员的选择?

但梅西还是宣布要走了。

所以重要的已经不是梅西去哪儿,也不是梅西要走——他33岁了,他早晚要去MLS,或者回纽维尔老男孩的。

重要的是,他在33岁时决定离开巴萨,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将这段足球史上的传奇生涯抛诸身后。说是巴托梅乌和他的团队逼出了这足球史最大的雷,并不为过。

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管理层看利益,踢球的人拼竞技,我们看足球的人则造梦,希望球员们度过如英雄般的生涯,希望球员们为他们的努力得偿所愿。

所以我们这些球迷都很爱一人一城的传奇: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上,还有些不变的事,多好。

但2020年的各种案例都在告诉我们:

恒久不变只是种假象,许多恒久不变,只是有人在努力维持或竭力忍耐。

之前皇马和C罗同一天被淘汰时说过的话,这里大概也能用:

世上大多数辉煌,事后看来,都是顶尖人物的顶尖岁月,可遇而不可求的交错际遇。

过去了,也就是过去了。

唉。

“商人”谢霆锋能否超越“艺人”谢霆锋?

8月21日,2020年的《中国好声音》开播,谢霆锋以导师身份回归。开场表演中,他头缠发带,手捧吉他,演绎了一首李健词曲、王菲在春晚演唱的《传奇》,这是谢霆锋近两年来少有的以纯音乐人身份出现在荧幕上。

过去多年,谢霆锋在歌手、演员和厨师的多重角色中切换,但现在,他最贴切的身份可能是商人。

在近期播出的《财约你》中,谢霆锋罕见曝光了自己20年来不断转型跨界的心路历程。2014年,《十二道锋味》播出,这位以叛逆为标签的80后偶像艺人,突然以烧菜做饭的“暖男”形象出现在屏幕前;三年后,节目开始正式公司品牌化运作,谢霆锋除了继续担任主持人外,还成为了投资方之一,跻身老板行列。

1

其实,谢霆锋的创业经历并不比其演艺生涯晚太多。早在2003年,他用房产抵押筹到的资金,创立了影视后期制作公司PO朝霆。

那一年,只有23岁的他已经是红了很久的歌手,并发行了最新专辑《Reborn》(重生);同时,他还是潜力演员,2000年凭借电影《半支烟》,他差点当上最年轻影帝。

2014年,通过借壳方式,谢霆锋将PO朝霆推到港股,成为上市公司老板,同时,开始以厨师形象重新出道;2017年,当他以“锋味”品牌名开通微博时,备注身份只有一个:锋味控股创始人。

一位10岁时在春晚上看完《今生共相伴》后开始喜欢谢霆锋、至今已迷恋20年的女粉丝,对作者如此评价自己的偶像:“我觉得他没有改变,年少轻狂但做事认真,努力做到极致,当厨子极致,商业化也能做出品牌。外界说他不务正业,但做菜意味着烟火气,他从一代偶像神坛下来,到厨房和菜市场,为他本身凌冽的性格增加了很多温情的底色,在原本的叛逆上,找到了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

今年,谢霆锋40岁,一个“反感”别人只谈论他外表的年龄,他的大多数粉丝,也从少年开始逐渐步入中年。40岁的男人,更需要事业的稳重感和家庭的责任感,来包裹自己青春不羁的一面,书台和灶台,是诠释这种魅力的最好场景。

“我相信我的粉丝有很多种,我听过80后粉丝搜索谢霆锋认知他是歌手、90后是演员、00后是厨师的说法。”尽管不同的人会给自己不同的标签,但谢霆锋希望,“可以把这些融为一体”。

一、盈利,总是没有被放在第一位

创业美食的谢霆锋,不再像只需要拨弄吉他那样纯粹,日常,他的时间会被无数会议和琐碎占据:食品的库存和保鲜期,直播和销售的问题,“一切搞定之后通常已经晚上11点,再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就到了凌晨1点”。

谢霆锋说,自己在美食上的天赋高于音乐。但与那个才华横溢、自弹自唱的摇滚少年相比,他在生意场上似乎并没有显露出过多优势——他不是一个天生商人,实际上,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盈利,总是没有被放在第一位。

2

在上市公司老板的位置上,谢霆锋并没有坐多久。2014年,港股公司汉传媒(00491.HK)以1.23亿港元作价收购PO朝霆母公司Lucrative Skill的60%股权,因为交易实际上是以股份形式支付,完成后,谢霆锋以23.45%的持股量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但不到半年,英皇集团便入主成为大股东。

PO朝霆最早源于谢霆锋对2001年出品的歌曲《玉蝴蝶》MV效果的不满:为了避免被做后期制作的技术公司忽悠,同时又认为这是一片市场空白和商机,他自己组建了这家后期制作公司,“请了很多国外的老师们,来教怎么可以做到所谓好莱坞级别的电脑特效”。

PO朝霆以制作广告片起家,根据公开资料,2010年代初,这家公司已经进入巅峰,在香港,每60秒广告就有36秒出自PO。而公司在2009年还开始参与影视后期制作,为《全城热恋》和《1942》这样的大片提供后期服务。

与娱乐圈人气即财富的显性挂钩不同,在商业世界,口碑和变现,常常无法直接划等号。根据财报和收购公告,2012年到2014年前9个月,Lucrative Skill的亏损额分别达到了1429万港元、744万港元和205万港元,而在2013年,总负债超过总资产4000万港元。

而Lucrative Skill则在注入汉传媒仅一年后,2016年初,便再度被出售给了另一家港股公司数字王国(00547. HK)。根据公告,汉传媒将持有的60%股权全部清仓,获得了3000万港币现金和6500万港币的承付票据,较收购时折价2000多万港币。而谢霆锋也把自己留在Lucrative Skill的40%股权基本出清,对价4000万获得8700万股数字王国股份,只保留了15%的Lucrative Skill股权。汉传媒(现称“英皇文化产业”)股价在谢霆锋带着PO朝霆进入后,曾一天暴涨97%,由不足0.4港元/股一度最高达到过1.3港元/股,但如今只有0.1港元/股出头。

比起经验,为了品质而不计成本,从资本层面而言,这是一个极大挑战。做后期制作时,为了让效果更加完美,谢霆锋曾购买了全套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价格昂贵。没想到过了两年,整个制作方向都转为了数码,他高价买来的母带和胶片机,全部变成了废铁。

但对谢霆锋而言,这些却更多意味着纯粹。至今,他仍然认为这只是对于市场触觉的不够敏锐,而非自己底层商业逻辑上的问题。

“如果换上一些光是做生意的人,他不会这么的要求完美,他就是赚钱就好。”谢霆锋在《财约你》栏目上表示,现在做《锋味》,自己仍然会一帧一帧慢慢去盯,宁愿少卖一点也不要做一些自己过不去的事,“不然我会骂死人的”。

在谢霆锋以资方介入到《锋味》时,已经运作3年的节目,流水已经达到2亿多,慢慢开始盈利。去年,其冠名费已经有8000万的收入。

“如果只是为了盈利,你最后会发现有其他途径可以让你赚钱快一点,你马上就跑去那了。”谢霆锋说,他希望自己的产品,首先是依靠内容的逐渐沉淀,然后再去借此盈利。

二、摇滚的厨师

“现在的盈利并没有我在做音乐的多。”创业近20年,在经济回报上,商人谢霆锋仍然没有超越艺人谢霆锋。

目前,《锋味》公司包括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分公司,总共只有三十名员工,“每个人至少都在打四份工以上”。在拍摄今年锋味月饼广告时,负责道具工作的是他的司机和帮厨,负责收音的是市场部,他自己除了出镜,还要负责灯光和摄影。

“创业一定会很苦。”谢霆锋坦言,如果不热爱,只是为了赚钱的话,真的撑不下去。谢霆锋的“叛逆”,好像从未随着时间和身份的推演而改变。

16岁时,谢霆锋只想弹吉他和写歌,不想边唱边跳。经纪公司告诉他,香港除了Beyond乐队,没有一个歌手可以单靠唱歌出名,为此,双方争吵了2年。18岁时,谢霆锋一气之下跑回了加拿大。

“回加拿大后,每天看着我奶奶在那里走来走去,看得出她很替我担心。”谢霆锋对《财约你》说,很多人会认为是演艺世家的殷实家境为他兜底,才让他能如此任性,但实际上,“当时并不那么的景气”。他一直在想,“就这么天天在家坐着,到底能撑多久?”最后,他在加拿大写出了那首《末世纪的呼唤》:

谁天生拥有一切,谁天生喜欢听到假话。

回到香港后,谢霆锋仍然拒绝跳舞,考虑到成本收益,英皇没有发专辑,只是勉强出了单曲,还在合约里提高了佣金和一些附加条款。“幸好反应还可以,让我还能继续演艺工作。”这让谢霆锋相信,要成功,最终只能看作品。

如同年轻时不愿唱跳和做更畅销的大众化音乐,而是坚持唱作和摇滚一样,这种“倔强”延续到了现在。对于《锋味》,谢霆锋认为,最终还是只能靠内容带来一些盈利,他能够忍受这个品牌发展慢一点。

“其实我从22岁开始就在商业世界里面摇滚了,就开始叛逆了,这是我自己的一种创造力,我有时候按捺不住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谢霆锋渴望自己在做“非主流”的时候,别人能认同。他说,每次跨界自己都比别人多付出四五倍努力,别人觉得他唱歌不行他就写歌,觉得他拍功夫电影不行,他就跟着成龙从更高的楼跳下去。

3

“我做美食的时候大家会说认真的吗?说你懂什么?特别是在美食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我就慢慢练,到处学,这个证明的时间也要再长一点点,不过这就是我嘛。”在做《十二道锋味》三年后,谢霆锋发现可以有更多商业上的空间,于是正式组建公司打造品牌,他希望可以找到一帮对美食有追求的人作为目标受众,然后慢慢研发产品。

“锋味摇滚美食节”就是产品之一。原本,谢霆锋计划在今年再举办十几场大型活动,但因为疫情原因延期。在上一场中国澳门举办的美食节上,台上正在摇滚,台下,谢霆锋和十几个厨师烹饪,轮到谢霆锋出场时,他刚好煮完东西,于是穿着白色烹饪服就上台开唱,这张照片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

4

“这个流程是很燃的。”谢霆锋说,自己当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每次演出就是希望可以把气氛带动起来,把音乐性做出来,“其他的标签,就随便别人给了”。

三、从熊熊烈火到一束镭射

在谢霆锋创业之初,父亲谢贤和母亲狄波拉并不是很赞成,他们认为“家族里没有这样的基因”。实际上,谢霆锋十几岁便出道赚钱,至今仍然被多数人认为是替投资失败的谢贤还债。

家人的态度在近年发生了改变。狄波拉开始向谢霆锋“认错”,当然不是因为儿子赚到了大钱,而是因为看到了时代发生的改变。谢霆锋小时候,狄波拉会千方百计阻止儿子玩游戏,现在,技术已经发展到1000多万人同时在线玩一个游戏,产值至少是电影的10倍,“她现在天天跟我说,我错了,游戏市场绝对比电影还大”。

的确,时代变了,变得和谢霆锋出道时完全不一样,就像数码时代切换时那些不经意间变成废铁的胶片机。

《锋味》做了5期,总共邀请了大约90个艺人当嘉宾,谢霆锋发现,一些“小朋友”刚出道就五六七八个助理,自己带发型师、化妆师和经纪人,连助理都还有助理,保镖就要带两个。“我是要管经营的,我知道这么多人住宿要花多少钱。”谢霆锋说,“我当时就想,你以为自己是谁呢,不要了”。

但这是他必须要接受和面对的,“我们年轻时候一天跑十几个通告,可能就到达10万人,现在一个小朋友做访问和直播,他们的声音可能会上千万人听到,我觉得现在的世界变大了,因为互联网把所有人联系到一起”。谢霆锋觉得,与自己当年的辛苦相比,现在的艺人要幸福很多,“但机会多了,竞争也更大了”。

谢霆锋努力让自己找到与新时代的接口,毫无疑问,“谢霆锋”三个字长久以来积累的粉丝基础,让《锋味》能够在初创阶段依靠其个人IP迅速实现推广。但在他看来,明星光环对创业并没有多少帮助,“歌手和演员的标签过于强烈,别人为什么要相信你会做饭,盖过了节目本身的内容,教育成本贵了很多”。

在录制节目时,谢霆锋会刻意减少自己的出现频率,他让镜头更多对准腊肠或者是月饼, “我一直在考虑这一点,我希望一个公司有自己的DNA”,现在,锋味的另一条产品线完全抛去了“锋”元素。

当然,谢霆锋自己也在变。最近,他开始喝茶,庆幸的是,口味还没有老人茶那么重,“就是怕自己太快踏入这个地步,所以还是喝点柠檬茶”。

不过,他更愿意把身上的点滴改变解读为同一团火焰的不同燃点。

“其实我觉得我没有变过,19岁时的我像一把熊熊烈火,稍微靠近一点都会烧伤你,表现为叛逆;到了二三十岁,更像蓝火,聚焦一点点,温度肯定比红的高,但没那么野了;四十岁,可能白热化了,再小一点,温度再高一点。”

“我希望过了这个年纪再长大一点会变成,就是一点镭射,它根本就不会激发,它就一点,但是那一点会穿过所有东西。我觉得人是应该这样的。”谢霆锋说,镭射的破坏力,其实与叛逆的感觉一样,只不过自己已经能够改变不好的那一面,可以聚焦在一点上去叛逆,“比如美食”。

本文来自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邵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