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套那么薄,会不会容易破?11 个羞羞问题,成年男女都要清楚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空气里弥漫着暧昧气息的夜晚,不仅约会要甜蜜,开车也要注意安全哦。

为了让大家「安全驾驶」,丁香医生梳理了 11 个关于避孕套的常见疑问,男生、女生都要知道答案。

01

安全套真的 100% 安全吗?

目前没有一种避孕方法可以做到 100% 有效避孕(禁欲除外),而避孕套的有效避孕率可以达到 98%,相当优秀了。

也就是说,每 100 名正确使用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的女性中,只有 2 名在一年内怀孕。

成功率明显高于紧急避孕药避孕 (约 80%)、体外排精避孕(约 78%)、安全期避孕(约 76%);只比口服短效避孕药 (连续服药不遗漏约 99%)、结扎(约等于 100%)略低。

另外,正确使用合格避孕套,还可以大幅度降低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感染率,比如艾滋、乙肝病毒等。

02

套套那么薄,会不会容易破?

别担心,没那么容易破。套套在上市前要「过五关斩六将」,例如检测扯断力、拉伸性等是否合格,每个批次还要随机抽查是否有可能漏水的针孔、爆破体积和压力是否达到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天然橡胶胶乳男用避孕套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一个合格的天然橡胶胶乳避孕套符合:

爆破体积应不小于 16L,也就是装下 32 瓶 500mL 的矿泉水也不会破;

最小扯断力应达到 100N,也就是提一袋 10kg 的大米,还能保持不断。

即使是 0.01mm 的超薄型避孕套,使用了聚氨酯等新型材料,强度也有保障,只要不是故意破坏,一般也不会破。

不过,过期套套可能成分变质增加破裂风险,使用前最好检查是否在保质期内。

与其担心套套破裂,不如减少可能降低有效率的错误使用方法,比如别用牙齿、剪刀等尖锐工具撕开包装;使用前捏一下储精囊,排出里面的空气;使用中别太猛烈和粗暴。

03

乳胶过敏,不能用套套?

当然不是啦。乳胶过敏,只是不能用乳胶材质的套套,还可以选择聚氨酯材质。

市面上大多数套套是乳胶材质,也有聚氨酯类这种完全不含乳胶分子的避孕套,用起来的感觉也和乳胶材质没什么明显不同。

对乳胶过敏的人,一定避免使用乳胶套套,以免出现过敏反应。足够体贴的伴侣,记得在第一次亲密接触时,问一下对方是否对乳胶过敏哦。

04

套套分大小吗?

当然。别想歪,套套型号大小参考的是丁丁粗细,与长短无关。

参考量戒指尺寸的方法,用细线绕充分勃起的丁丁中部一圈,测量线的长度即丁丁周长,对应的是套套在开口处的周长。周长除以 2 就是套套说明书中对应的「阔度」,也叫标称宽度。

大多数中国男性适合「中号」,标称宽度 52 毫米左右,首次购买可以先选中号,试用后感觉太紧或太松,再调整到其它型号。

image

套套过小,会增加破裂风险;套套过大,可能在过程中脱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小哦。

05

套套分正反面吗?

是的,套套的外面通常有润滑的涂层,而内侧通常没有润滑,以减少脱落风险。

佩戴的时候,套套开口处的卷边应该在外面,用另一面贴上丁丁。

如果戴反,会明显感到穿戴困难,还容易弄破。注意,戴反了一定要换新的,避孕套只要碰到丁丁,就可能接触到精子,有怀孕可能。

06

「等下再戴」「过会儿再取」,会影响效果吗?

当然影响。

戴晚了,丁丁兴奋已经分泌了前列腺液,其中可能存在少量精子,有了穿越火线的机会;取晚了,丁丁疲软套套容易脱落,精子有可能侥幸逃逸,都可能影响避孕成功率。

套套一定要在性奋时、与对方身体接触前戴上,并且在亲密接触后、疲软之前取下,必须全程使用。

还有人想要更保险,选择「戴两层套套」,Emmm……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两个套套相互摩擦,会增加破裂风险,外面那层还更有可能滑脱。戴双层,不是双保险,而是更危险。

07

中途套套掉进去了,怎么办?

取出来。

套套如果掉落在女性身体较浅处,轻柔地用手指勾出来;如果掉落到较深处,手指无法够到,静等 10~15 分钟后,再尝试取出。

女性性奋时子宫和宫颈会升高,相应地阴道被拉长,出现环状缩窄,等恢复后会更容易取出。如果还是无法取出,就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在套套从丁丁上掉落的那一瞬间,已代表此次避孕失败。过程中如果发现套套部分滑脱,应该暂停并重新将套套套回原位以避免完全脱落。

08

事后发现套套破裂了,怎么办?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最重要的是确认自己是否有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怀疑接触到了艾滋病病毒必须立即就医,采取接触后预防。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碎片遗留在体内。

如果还没有生育的打算,可在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越早服用越好。大多数紧急避孕药为 72 小时内服用,超过 48 小时后服用,失败率会相应升高。

紧急避孕药副作用较大,且失败风险高,不推荐作为常规避孕手段。但若遇到安全套破损、滑落等意外情况,不要顾虑,越快吃越好。

09

有延时功能的套套,真的有用吗?

可能有用,但不要完全依赖套套来满足对延时的期待。

延时功能一般分为物理延时和化学延时。

物理延时,增加套套整体或顶部厚度来降低敏感度,达到延时

化学延时,在套套顶端添加局部麻醉药物等,使丁丁麻痹,产生延时效果

物理延时一般没有特殊不良作用,而化学延时套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可能导致丁丁敏感度降低等其他副作用的出现。

持续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身体状态、心情、环境、性刺激的强弱…… 如果真的担心时长,应该到正规医院男科就诊,别完全寄希望于避孕套。

10

套套可以重复用吗?

当然…… 不可以!套套是一次性使用消耗品,尽管外观没有破损,也要一个一用,反复使用可能造成细菌滋生,也更易破损,增加受孕概率。

一个套套只能使用一次,至于一次性生活需要多少个套套,那就因人而异啦。在更换新的套套时,记得要彻底清洗手和关键部位,以免接触到残余的精子。

11

便宜的套套和贵的套套,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套套,本质上差别不大。可能会因为厚薄、润滑液种类、外观等不同,而造成不同定价。

但也有新闻曝光过一些非法小作坊制造「假」避孕套,价格低、质量差,避孕效果当然也没保障。

鉴别真假套套,要三看一闻。

➊ 看外包装,真套套包装完好,字体印刷清晰。

➋ 看内包装、产品说明书,正品包装袋边沿整齐,生产日期不容易抠掉,假货相反。

➌ 看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商品条形码,必要时可以登录网站查询编码。

➍ 打开包装闻一闻,正品避孕套闻起来没有特别刺鼻的气味,而假货一般使用劣质硅油,味道刺鼻。

套套的价格,不会比弥补避孕失败的价格更贵,不要贪图便宜,选择不正规的避孕套哦。

「行车不规范,事后两行泪。」

气氛升温,危险又迷人的夜晚,也不能肆无忌惮,用身体去冒险。

吴孟达,达叔,无冕的喜剧之王

吴孟达,达叔,维基之前说他 1953 年 1 月生,最新版本又变成 1951 年 1 月生。

按 1953 年生,享寿 68 岁。按 1951 年生,享寿 70。

—— 周星驰今年,59 岁。

即,在二十九年前的《武状元苏乞儿》里,苏灿父子雪里行乞吃狗饭,吴孟达演这个惟妙惟肖的老爹时,如以他 1953 年生人算,则当年只有 39 岁?

明明是中青年的年纪,却是老戏骨的做派和感觉。

image

达叔与周星驰,从 1990 年《龙凤茶楼》到 2002 年《少林足球》,十二年吧,合作了二十部开外的电影 —— 算 1989 年的电视剧《盖世豪侠》这种的话,首尾合作十三年。

这其中,又绝大多数集中在 1990-1994 年。如苏乞儿和他爹,如包龙星和他侄子,如韦小宝和海大富,如破坏,如逃学。

即,他们大多数合作,集中在快三十年前了。

哪怕是最近的《少林足球》至今,也已十九年了。

这大概就是电影艺术的不朽之处:

明明他俩不合作的时间(近二十年),还远长过合作的时间(十三年),但会让我们觉得:

他俩似乎天然该合作;出镜时不在一起,总好像哪里缺了点什么。

达叔是个非常非常好的演员。不一定局限在周星驰电影里。

比如《赌神》里,他一个配角,描绘出神,我从他这里,记住了别跟高利贷讲道理,“九出十三归!”

image

比如《天若有情》,金像奖。

比如《生命之旅》,他给小他几岁的郑裕玲演爹,也演得好 —— 那部里也有周星驰,虽然他俩对手戏不多。

当然,还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他也很神奇,很出彩。

苏灿的爹,是个地道的烂官,但又的确爱子心切。

海大富,精明的时候与傻了的时候,全然两种模样。

有为是包龙星唯唯诺诺却又很仗义的傻侄子。

《审死官》,“官呐!!”

image

二当家,“帮主掉到粪坑里啦!帮主!!”

猪八戒:“论智慧和武功呢,我一直比他高一点点,可是现在多了一个紫霞仙子,他恐怕比我高一点点了!”

《食神》,“喜欢干就是干!这就是权力了!”

他可以在胆怯的、猥琐的、阴险的、愚笨的、真诚的、狡猾的、敦厚的、大智若愚的、飞扬跋扈的角色之间,来回切换。

明明我们一看电影,“噢又是吴孟达”,但细想,没一个角色是雷同的;没一个角色,会让你觉得撒汤漏水。

吴孟达总是吴孟达,但又不会有 “演谁都像吴孟达” 之感。

一个演员,表面意义的好,是能演得像那么回事 —— 吐槽一句,现在许多所谓演员,连这个都做不到。

演得精确一点,就能在同一部电影里,演出翻脸如翻书的感觉。这方面,《食神》极为精彩。

开场对周星驰的竭力附和,笑脸灿烂。

image

到谷德昭亮出底牌,周星驰情知不妙时,吴孟达毫无表情地旁观周星驰垮台。

那个漠无表情的处理,是我在喜剧片中所见,表现邪恶的至高水平。

image

但与此同时,达叔有一个特别戳人的特技。

这也是我认为,达叔与众不同的所在。

他总在一个角色搞笑到一定程度后,忽然在某一两幕,给你一段赤忱的真心姿态,让你看到这个人物非喜剧的一面。

因为收放自如,因为表演精确,所以你总能被他瞬间戳到。

—— 这方面,他和周星驰其实有点像。能在喜剧片里,忽然某个瞬间,戳到你。

比如《大话西游》里,二当家一开始,极尽搞笑之能事。

image

但在他最后与蓝洁瑛真情流露,胆战心惊又小心翼翼地劝她吃不到唐僧肉也就算了,被蓝洁瑛逼着骗莫文蔚说,孩子是蓝洁瑛和周星驰生的时,那段表演,夺人心魄。

一个投入了真爱,又卑微又真诚的男人,出来了。

image

比如开头提到的《武状元苏乞儿》里,他对苏灿的宠溺,会让人觉得上梁不正下梁歪,破爹惯出个败家子。

但苏灿落难,老爹去为他乞讨时,父子之情之殷切,又让人落泪。

比如《喜剧之王》里,开头他是场务,对周星驰毫不客气。

“整天学人讲理论,到处教人演戏,简直是侮辱‘演技’两个字!”

image

但之后,拉周星驰做卧底时,他对周星驰其实很照顾。

到眼看周星驰因为那著名的 “番茄蛋饭二十五块半”,要暴露时,他自己身处险境,但还是想救周星驰;假意凶狠地揍周星驰,其实是想让他脱身:

“小子,今天我放你走!以后机灵点!”

image

到最后周星驰搞定了局面,人还在戏里,还在 “对不起,我是卧底” 的状态中。

image

中枪后虚弱的吴孟达喊了他两声不应,于是轻叹一声,温柔地说了句:

“Cut!”

虽然此前骂骂咧咧,但这一段体现出,他才是真理解周星驰这个戏痴的人,也是真爱惜他。

image

讲故事的定律是,配角一般会脸谱化塑造,主要角色则需演出复杂与深度来。

达叔一直是配角,但他会在招笑之余,那一丝一缕的空间里,哪怕是一帧镜头里,演出一点富有表现力的不同,一点不那么喜剧的细节。

他真是一秒都不浪费地,在表演。

我没接触过达叔,但有幸接触过位跟周吴合作过的老师。按他的说法,在片场,周比较沉默,却会时不常问某个演员,“比如某个场景,你怎么演?” 自己沉默一刻,一遍镜头下来,想想,“再来一遍”;达叔则是点子和想法不断的,偏活泼那种性格。

许多如今我们所知的经典段落,是他俩镜头前临时聊出来的。

虽然他俩后来的事说来话长一言难尽,但看了周星驰那么多搭档后,的确也只有达叔跟他在一起时,状态是最好的。

大概因为,他俩演的喜剧,都不只是招笑那么简单。

“十 —— 三 —— 叔!”

“阿灿!阿灿!!”

“割了吧,都焦了……”

“就是因为有你在,所以他才会比我高一点点!”

“踢球不外乎四个基本!停传带射!”

这些台词,我们熟悉的,读着就能想起他来。

粤语观众是可以听原声的,但看国语版的诸位,现在一想到达叔,就能想起的这些国语台词,是胡立成老师给达叔配的 —— 也就是樱桃小丸子的爷爷。

胡老师六年前,已经走了。

那一代人,或多或少,总会离我们而去的。

我们记住的声音与影像,是那么多悄然离去的人们,曾经如此努力的结果。

最后,一段《喜剧之王》里的台词。

“我比那些所谓的演员更加专业、更加高尚、更加有技巧,因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戏,虽然我没有剧本,但是我绝对不会 NG,因为我一 NG 可能会连命都没有了,我才应该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都说《喜剧之王》是周星驰自己演自己,其实何尝不是达叔自己演达叔?

周星驰是喜剧之王,然而达叔何尝不是一个,无冕的喜剧之王?

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

作者 / 纽太普

花木兰很可能是个架空角色。她代表的是一种属于女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随时代、个人、经历而改易。

我来给个更大的脑洞。

征兵的命令来到村里的第二天,木兰在织布。织机吱吱嘎嘎的,好像随时都要坏掉。

那倒不是因为织机太旧的关系,而是因为木兰的臂力很强。作为军户的女儿,木兰从小到大做女红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不超过十五个时辰,大部分时候她更喜欢舞刀弄枪,把自己弄得黑黑脏脏的。

这会儿她坐在织机前,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特别用力地推拉着织机,心疼得她娘在那儿喊:「木兰啊,你跟那儿想啥呢?别把织机弄坏了!」

木兰想的当然是从军的事情。

爹爹的腰病不是一两年了,再说这老头虽然颈椎突出、胸椎突出、腰椎突出,犹如一条剑龙,但武艺可毫不突出。虽然偶尔喝多了,也会说说自己当年守青国城,以一敌百的旧事,但木兰是不太信的。什么一刀砍死三个匈奴之类的,说说也就罢了。

木兰心想,咱们打的明明是柔然。

木兰做了一个决定。她开了橱柜带了钱,先去东市买了马,又去西市、南市、北市配了一整套鞍辔。她准备等父母都睡着了,就骑着马,带着父亲的剑去参军。花家是军户,总要出个人的。

那天晚上,木兰特地喝了很多水。晚上被憋醒的时候,月正中天,她蹑手蹑脚地去中堂挂剑的墙边,却摸了个空。她再走到自己拴马放鞍的地方,发现啥都没有了。

她回到家,发现她妈也没有了。

木兰的妈,是一位很有北方特色的中年阿姨,有着粗大的腰围和经常干活锻炼出的好气力,以及从村头骂到村尾的泼辣性情。这些木兰都知道,但木兰并不知道,自己的妈还拥有不亚于后世著名侦探狄仁杰的良好观察力。

比如,平时坐在织机面前犹如受刑的女儿居然会主动去织布,这就足以证明这崽心里有事。再加上她居然还拿了家里的钱出了门 —— 是的,这个家的所有钱都是木兰妈管的,少一分都别指望她发现不了 —— 那肯定是出去买从军用的东西了。

木兰妈心想,这小妮子想啥呢,军营那是年轻姑娘待的地方么?那种地方,小姑娘家走进去转一圈,闻闻味道都能怀孕。但她也知道,自己拧不过女儿。她当年还是个姑娘家的时候,脾气就犟,女儿比她还犟。讲道理肯定是讲不通的。

所以木兰妈也没说啥,只是抢在女儿之前带走了剑,骑走了马,去了军营。

新兵营忙碌而混乱。好多年都没打大仗了,这会儿柔然大举入寇,大家都有点懵。木兰妈混在人群里进了军营。她人高马大的,又没人顾得上核验身份,在报到处随便签了个到,报了「花木力」的名字,就领了套衣甲。发衣服的人指了指她的营帐,也没多说啥。

营帐里横七竖八躺着几个人,还有几个拘谨些的坐在一边,连同木兰妈一共十个。这就算是她的战友了。大家都是新兵,别说打仗杀人了,连刀都没握过,这会儿都在忧心忡忡。毕竟柔然的骑兵这么多年来都可厉害可厉害了,传说一个能打十个魏人。

「要按这么说,我们这一营房的人,一个柔然人就能打。」尖嘴猴腮的小猴子叹气。

「那也不见得,柔然人又不是神将下凡,谁不是一个肩膀顶两个脑袋。」身材壮实的大壮反驳。

「就你那样,还用打?自己走路都能摔跤。再说了,柔然人个个吃羊肉长大的,听说身子骨最弱的都和大壮一样厉害。」说话的是老狗,年纪不大,倒是一副愤世嫉俗的样。

大家看向木兰妈,想听听她有什么高见。

木兰妈能有什么高见,想了半天:「走,吃饭去。」

他们去食堂的时候,火头军正在跟新兵吵架。有几个新兵气势汹汹地抱怨饭食不行,火头军手拿着一把大勺,更加气势汹汹地回怼,结果被一个远处扔来的窝头给砸破了脑袋。火头军大怒,操起军刀就要砍人,几个新兵纷纷抽出油条准备跟他对砍。

木兰妈走过去,咋咋呼呼地劝起架来。平时在村子里,她只要不跟人吵架,劝架就是一把好手。她身材敦实,手劲又大,隔在中间,几个人分在两边,各自生气。木兰妈问那几个新兵:「你们怎么着不满意了?」

有个新兵白净脸蛋,看着像是有钱人家出来的小少爷,举着油条:「大叔你倒尝一口,咬得动算你狠!」

木兰妈咬了一口,变了脸色:「你们这饭怎么做的?简直糟践东西!」

火头军暴跳:「就这锅这灶这么些料,要做饭给这么多人吃,你倒做做看!老子还不伺候了!」

木兰妈抄起锅盔就扣在他脑袋上:「我做就我做,做给你们看看。这么难吃还有理了。」说着挽起袖子,指挥大家和面切菜。

那天,军营里的众人吃上了有史以来最香的一顿饭。火头军把木兰妈让到上座,自己傻笑着捧着碗:「真香!」

皇帝不差饿兵,这个道理走遍天下都是对的。吃得好了,大家也都有了精神,平时操练都多了几分劲。但操练终究是要结束的,新兵们都练会了几招,懂了令行禁止,就要开拔了。

行军的路上,木兰妈有时候也想家,不知道老头子离了自己怎么办。木兰不爱做饭,他自己又只会下面条,不知道是不是会饿着。前年做的衣服也旧了,唉,应该把衣服裁了再来当兵的。可是军令又不等人。

她也想女儿。她想木兰该寻摸个伴儿了。但这些小伙子,感觉都比不上咱们家木兰。虽然木兰不会女红,连饭都不爱做,但她是个真正的好姑娘,有胆子有主见。

她还想她病死的儿子。木力要是活着,这会儿跟这些小伙子也差不多大,他们会变成很好的朋友,有饭同吃有敌同杀。现在,她用着木力的名字,也算是替儿子打一场仗吧。

晚上大家在营帐里聊天,聊着聊着总往男女那点子事儿去。军营嘛,还能聊啥。在这方面,也很少有人比得过木兰妈。毕竟是过来人,这一开口,就跟开了驷马战车似的,拦都拦不住,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每到晚上,木兰妈的营帐总是挤满了人,渐渐地连隔壁营里的人都过来听,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木兰妈嘴上不停,手里也不闲着。谁的绑腿坏了,鞋底磨了,她顺手就给补上了。可不能小看这个,行军路上再没有比一双好鞋更重要的东西了。军营里衣甲头盔都还好,就是这鞋袜众脚难调,发军备的人也不能一个个地登记过来,常有人鞋子不合脚,或者早早穿破的。

很快,找木兰妈改鞋子、补袜子的大头兵们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人觉得怪怪的,这木力大叔怎么又会做饭又会缝纫,但木兰妈干起重体力活来也是一把好手,吃饭的时候大马金刀地一坐,满嘴冒荤腥,谁也想不到她是个女人。

前线到了。因为木兰妈的关系,这支队伍个个养得白白胖胖,身强力壮。木兰妈也升了官,一场仗没打,就已经是十夫长了。

夜里,木兰妈把手下的几个兵给叫到一块儿训话。她自己倒是不懂啥叫训话,只是百夫长吩咐了,明天就要打仗,今天得给大家训个话,鼓鼓劲。

她也不知道该说啥,想了半天,憋出来一句:「兄弟们,明天要上前线了,大家都要平平安安的,不能死了啊。一个都不能死。」

大家都不响。毕竟是打仗,能不害怕么。

木兰妈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也别丢脸。都是男人,别让女人看不起。」

战斗是突然发生的。柔然的骑兵很快,魏国虽然也以骑兵为主,但无论是马还是人,都及不上柔然。毕竟人家从来都生活在马背上。

蹄声和斥候是一起来的。斥候身上中了一箭,还是强撑着跑回来通知大家,拿起武器准备打仗。然后,就是天崩地裂似的呼喊和马嘶。

柔然人不多,但来的是精锐,像一把柔然弯刀一样斜斜地插进敌营,又很快地切出去。如果不是行军路线上留下的尸体,你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们曾经来过。

木兰妈吓了一大跳,好在她的驻地离战斗发生的地方还有两三里路,还来得及做点准备。她那队人都是骑兵,很快备好了鞍辔,上马出击。

但木兰妈的那匹马就不太行。木兰当时买它的时候,是看上它体型小跑得快,可木兰自己是个纤腰一握的妹子,体重很轻。而木兰妈呢,体重大概等于两个木兰,这样一来这匹马就有点吃力。真所谓木兰上马马不知,木兰妈上马马不支。于是就落在了后头。

十夫长跑得慢,队伍也就只能慢下来。其他的几个十夫队平时就特别服她,这会儿也跟着她。等他们到了战场的时候,柔然的精锐刚拼杀了一通,正在喘息休整。

战场上有血,有惨叫,有直眉瞪眼的敌人,新兵小伙子们再怎么训练也没见过这些,都紧张得不得了,手里握着兵器,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这会儿但凡有个懂行的老将,就该指挥压上去了,可这些新兵蛋子哪懂得对方马力已疲,杀气已散的道理。

只听木兰妈一声惨叫,落下马去。大壮一下就懵了,大喊一声「木力大叔!」就要跳下马去救人。平时训练最不认真的老狗大怒,拍马就冲了出去:「竟敢暗箭伤人,我们给木力大叔报仇!」那是自然的,老狗最爱吃木兰妈做的酱肉包子。

连白净脸蛋的少爷也疯了。一群人嗷嗷叫着要给木力大叔报仇,把柔然骑兵都吓一跟头。领头的队长心想:我们队也没带弓箭手啊,怎么还没打对方先死一个?

轰地一声,两支队伍撞在一起。柔然的人强些,但刚杀完一仗,手还是软的;新兵们自然没什么经验,但一来人多,二来气壮,三个围一个,硬是把这支敌军给干掉了一小半,剩下的慌忙逃跑了。

木兰妈捂着疼痛的老腰站起身来的时候,这一仗已经打完了。她就是骑马骑猛了,腰上转了筋,没控制住摔了下去。

结果起来的时候,那群小伙子们留下了四十多个柔然骑兵 —— 的尸体。小猴子脑袋上被砍了一刀,好在躲得快,只削掉了半个耳朵。大壮胳膊上中了一刀,捂着伤口喊疼。

唯一的死者是少爷。他右边肚子上中了一刀,血出得不多,他整个身子却委顿在地上,站不起来。军医看了看,摇摇头说伤了肝,救不活了。

少爷本来脸就白,现在没了血色,更是白得像死人。因为内脏失血,他不停地发着抖。木兰妈走过去蹲下,把他搂在怀里,像哄孩子一样地哄着他。

少爷的眼睛没了焦点,看不见东西了。大家站在他身边,听到他用很低沉的声音喊了一句。

妈妈。

这场仗打完之后,木兰妈又升了官,成了百夫长。将军说了,花木力对敌沉着冷静,不急不躁,懂得将养马力,又善知战机,指挥得当,让一群新兵蛋子打赢了柔然的精锐,值得褒奖。木兰妈没说啥,还是身边人提醒,才赶紧拜下谢了恩典。

她心里想的是少爷惨白的脸,还有手上黏黏的血。

这些孩子不能再死了,她心想。都是好孩子,虽然多少有点坏毛病,脚还臭,但都是好孩子啊。木兰会喜欢这样的男孩子,给她寻摸一个,以后都不用担心她在村里找不着婆家。村里那些女人都觉得木兰脾气太野,那是她们有眼无珠。

木兰妈对着手下的军士们训话。即使到现在,她也不太会说话。大将军平时说起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这就挥刀舞剑杀到柔然的大营里。木兰妈就不太会说话。邻里吵架拌嘴聊天的时候,她那张嘴绝不饶人,一天都不带停的。但冠冕堂皇的训话,她一直不太会。

她看着这些年轻人,想了想,然后用并不嘹亮的声音开始说话。

「各位,我年纪大一点,你们有些年纪小的,跟我女儿也差不多一个岁数。有时候看你们,就跟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

「我跟你们说,我不喜欢打仗。一点也不喜欢。以前在村子里,一听说要打仗了,就要征粮,还要征兵。我婆…… 我们家是军户出身,以前家里有老人的时候,就有上过前线打过仗的。」

「打仗是要死人的,会死很多人。我们这次运气不错,打了一场仗,没死几个人。但还是死人了,死人了我心疼啊。」

「我想了很长时间,怎么才能不死人?我脑子不好使,但我觉得,武艺好一些,就不容易死。所以你们都给我好好练,每天练。你们今天多练一点,明天就少死一个人。」

「武艺和庄稼把式是一样的,没有人天生会干活,还不是干着干着就手熟了?多操练,每天给我拼命练。你们才几岁?我几岁?有几个人力气还没有我大,猴子你笑什么,说的就是你!」

「还有你,大壮,力气大有什么用,柔然人的刀你拿脑袋能挡住么?让你学刀法,学马术,你学成啥了?」

……

一开始她的声音很低,但慢慢地越来越高。最后她说:「你们记住,打仗是为了活命。我们不打,柔然就要冲进来,吃我们的,穿我们的,杀我们的人。」

「我们不答应,对不对?」

木兰妈凶起来是很可怕的。无论是踢天弄井的木兰,还是时常醉里挑灯看剑的木兰爹,见了她都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从那天开始,她每天都逼着麾下的儿郎们拼命操练。一旦有人不够努力,迎接他的就是一通劈头盖脸能让街巷里的老流氓都听着脸红的斥骂。当然,她自己也跟着练,练得最狠。

年轻的新兵们叫苦不迭,好在食料倒是管够,每天训练完正是饿肚子的时候,木兰妈便会吩咐上菜。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自己的部下吃得好一点,木兰妈经常跑到上级那边撒泼打滚。

武将嘛,跟文官没法比,不是那么讲道理的人。但像木兰妈那样不讲理的也是少数。将军们大多毕竟还是簪缨之家出来的,哪里见过木兰妈这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村妇做派。再加上,别人争的都是俸禄,是巡狩区域,是军功和前程。而木兰妈不要别的,只要给自家的儿郎们多搞点吃的。

所以,木兰妈带的队,别的不说,吃穿绝没人亏待。火头军都是她手把手教的,越冬的棉衣鞋子,她都仔细查过,但凡有棉絮不够,鞋底不牢的,就咋咋呼呼扯着军需官去告诉将军。

就冲这一点,替她卖命的兵就越来越多。有好几次,木兰妈带的部队被人围了,友军发了疯一样不顾伤亡过来援救,连柔然人都纳闷了,这也没围上什么大人物啊,这群人怎么疯成这样?

但打的仗多了,终究还是要死人。木兰妈打了很多场仗,每次有战友伤重不治,她都会走过去坐下,让部卒的头枕着自己的腿,像是妈妈哄睡孩子一样,让他们安稳地走完最后一程。

她听了很多次「妈妈」。她特别想哭,但又不能哭。她已经是百夫长,很快要升千夫长。千夫长怎么能哭呢?

她想着,打仗早点结束就好了,就不用死这么多人。柔然的小伙子们也都是这个岁数,他们也不该死在这地方。

只是将军说的话好像也有道理。柔然水草不丰盛,这些化外之民生得多了,就没东西吃,没酒喝,只能来抢。抢到了固然好,抢不到了,死了一些人,分东西的人也就少了。

木兰妈没上过学,没读过书,不好分辨这话到底对不对。但她知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赢、打疼他们,让这群柔然人知道,来这里抢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

木兰妈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听说来了个天子使臣,说是劳军,倒像是监军,把大营搅扰得不得安宁。

这几年仗打下来,柔然多少也觉得碰了硬骨头,虽说还是时常小规模入寇,但大举犯边少得多了。不过天使可不这么看。听说,使臣刚到大营就疾言厉色地训斥了将军,说他懦弱拒战,一直不肯进攻柔然大营,分明是养寇自重。

木兰妈把这些话当笑话听。都城里来的大官,何尝打过什么仗?就是她一个农妇都知道,柔然人论军力比魏国强,在防线上以逸待劳,把柔然人打回去,是最好的办法。真要大军压境,跑到草原深处去打柔然,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这事情轮不到她操心,有将军在呢。木兰妈只希望她的兵都好好的。但她也知道,战场上越想什么,越不来什么。就像越怕死的士兵越容易死一样。

使臣大人不止一次地要求大军出征,队伍要整齐,士气要雄壮。听说使臣大人是饱学之士,熟读兵书,自然有他的道理。只是这么一来,下面的军士们便多要折腾了。木兰妈就被折腾得不善,她带的都是轻骑,硬要操练怎么才能把马驭得横平竖直,着实不容易。

调令来了,要木兰妈的队伍三天之内奔袭几百里路,去抄柔然的后路。至于为啥柔然一定会从这里来,听说使臣大人闭门推算了整整半日,最后下了判断,说柔然人阴邪诡诈,一定不会走正道。木兰妈摇头叹气,但也没法子,军令如山嘛,吩咐大伙收拾收拾就出发。

然后,一场乱战,两边硬生生打成了一锅粥。木兰妈带着轻骑兵奋力穿插,但这仗越打越不顺手。以往打柔然,魏军论单兵素质肯定不如,靠的是粮草丰富营寨扎实,先稳扎稳打,再不断穿插前移,把对方打退。

但现在使臣大人有命,大军深入草海,小股的柔然骑兵不断骚扰,几乎无往而不利。没过几天,魏军便被截成了好几段,大败亏输。

木兰妈带着的轻骑兵倒是没受什么损失。木兰妈平时最怕人死,小范围内的闪展腾挪,这支部队练得多了。他们油滑地避开了犬牙交错的敌军,还顺手收割了几个人头 —— 这几个柔然人骑着马奔行,正好撞上了木兰妈。

过马一刀的事情。木兰妈连首级都顾不上收拾,跑路要紧。

没想到,柔然人跟疯了似的追上来。木兰妈再一看那几个脑袋,有一个还戴着金盔,心想这可坏了,杀的估计是柔然人的大官,这下捅了马蜂窝了。

眼看着追兵死咬不放,木兰妈心一横,「来,跟着我走,去西草海。」

木兰妈带着四十来个人闯进了西草海。背后则是两倍于他们的柔然骑兵。

西草海是个特别的地方。这片草原上到处是毒草,看着绿草茵茵,但能让马吃饱的青草却极少。而且,毒草之中蛇虫鼠蚁都难长,更不必说大一些的黄羊、獐子了。

在西草海里走了几天,两边都疲累得快到了极限。跑的那方跑不快,追的那边也追不动,时不时就有人从马上摔下来,又被扶起来接着赶路。

直到第六天的时候,两边都停了下来。柔然人不是不想追,是真追不动了。两军猝然交锋,干粮自然带得不多,再怎么省着吃,也终究是吃完了。

而木兰妈的兵,嘴上可一直都没停。也没办法,但凡在她麾下的兵,欠了什么也不能欠了嘴,平时多出来的食料,木兰妈都指挥火头军做成粮丸、风肉、各式零食,每个兵身上都藏着一堆,训练完了打牙祭用。这会儿可就看出区别来了,柔然骑兵在后头饿火中烧,前面的魏军右手握缰,左手还偷偷从怀里拿小零食吃。

但被这么追着,实在也是太累了。两边的杀气都磨得差不多了, 一边机械地追,一边麻木地逃,最后索性各自扎了营帐休息,相隔不过一箭之地。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种平衡 ——「你跑得再远我可以就要追了」,「你追得再近我可就要跑了」。

第八天,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两边的人都没有杀马,马毕竟是战友,吃不得的。更何况,茫茫草海,没了马是绝走不出去的。

饿得没法子的时候,脑子就特别聪明。几个柔然骑兵弯下腰挖起洞,找起田鼠来。这个季节草籽丰盛,草原上的田鼠们个顶个的肥。没多一会儿,柔然人掏出了十几只田鼠,也不知道该怎么弄,只好连皮带毛往火里一扔,半生不熟地捞起来就想吃。

就在这时候,隔壁的营地飘来了香气。柔然骑兵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只见木兰妈那儿也在抓田鼠。不一样的是,她把田鼠剥得干干净净,在火堆上烤得油汪汪的,还撒上了盐和丁香。

柔然骑兵们骚动起来。饿了那么久,这味道实在闻不得了。见他们一闹,木兰妈的亲兵们连忙拔出了刀剑,两相对峙。

又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柔然兵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了两座营地中间,又一步步走向了木兰妈的营地。老狗他们剑都出了鞘,不知这人要干什么。

背后的柔然人们也鼓噪起来,为首的将领拔出马刀指着那骑兵,斥责着什么。但那骑兵眼珠子都直了,径直走到了木兰妈面前,把手伸到腰间。

老狗的剑几乎劈出去的瞬间,那柔然兵从腰间解下一个酒囊,指着烤田鼠打了个手势。

木兰妈看看那个柔然人。虽然有一部大胡子,但胡子下面,其实也是一张挺年轻的脸。她接过酒囊挥挥手,让大壮递过去一串烤田鼠。那柔然兵咽了口口水,捧着田鼠冲回了营地。

酒是马奶酒,酿得不怎么精细,但够烈。木兰妈先喝了一口,呛得咳了几声,又把酒囊扔给大壮:「一人一口啊,酒不多,别喝没了。」

那个柔然兵回了营地,挨了同伴几脚飞踢。但很快,一群人开始分起肉来,连爪子都嚼得咔咔直响,只是实在吃不够。

没过一会儿,那将领喊了一声,四十来个柔然骑兵骑上马去了远处挖起田鼠来,留下大眼瞪小眼的魏兵。

「花长官,敌人守营的人数少了,咱们要不要去把它拔了?」见那群柔然兵去得远了,一个参谋忍不住道。木兰妈摆摆手。这群柔然兵都是精锐,就算能把人营地攻下了,自己的损失也会很重。

过了一个多时辰,那群柔然骑兵打着唿哨回来了,有的把田鼠的尾巴打上结挂在脖子上,有的把田鼠挂在马鞍上,还有几个人打着了野兔,扛在肩上。为首的柔然骑兵把猎物扔在木兰妈的营地前,用很不标准的汉话说:「一起。」

「怎么着,真把我们当厨子了?」木兰妈抱怨了一句,但还是指挥士兵们洗剥起肉来。

那天晚上,篝火上烤着田鼠和兔子,两支队伍各分一边,围着营地之间的篝火,默默地啃着肉,传着酒囊。没过一会儿,一个柔然骑兵可能喝得多了,唱起了歌。调子苍老,但声音却是年轻的。猴子不甘示弱,也哼起了家乡的俚俗小调,引得众人一片哄笑。

一直到最后,木兰妈也不知道那些柔然骑兵的名字。他们一路相互警惕着,出了草海。在西草海的边缘,两队人马很有默契地分开了,没有道别。

木兰妈回到军营的路上,一直在想着,这些柔然骑兵回去了之后,会不会还是接着打仗?以后会不会再遇到?再遇到的时候,是不是就要用刀剑,而不是酒肉来迎接对方了?

毕竟是打仗,哪想得了这么多。

木兰妈进了军营,不少吃过她饭的士兵都在道旁迎接,但也有一些人神情复杂。毕竟是打了败仗。之前有人说这支队伍全军覆没了,那倒还好,现在不但没死人,还回来了。

那就有点尴尬了。说木兰妈不是英雄吧,她把大家平安带回来了。但要说她是英雄吧,她没有和柔然人决一死战,甚至还一起喝了酒吃了肉。

将军很生气。和柔然人一起喝酒吃肉,这事情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可千万不该,在天使来劳军的时候发生。也怪木兰妈不懂事,这种事儿干就干了,竟然也没叮嘱手下人保守秘密,于是便传开了。

木兰妈被宣上中军帐的时候,也觉得情况不太妙。她没见过使臣大人,但一眼就能认出来。军营里都是大老粗,使臣大人这样的读书人气质很不一样。

使臣也打量着下面这个百夫长,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但膀大腰圆,一脸农人的长相,丝毫称不上威武。他咳嗽一声,瞥了瞥将军。

将军冷着声音问道:「你可知罪?」

木兰妈单膝跪地,低着头。

「见敌军而不敢战,你这百夫长如何率先垂范?罚你三个月俸禄,回去反省!」将军大怒,一挥手打发木兰妈走人。

使臣哼了一声:「将军,这花木力懦弱驽钝,畏敌如虎,甚至和敌人把酒言欢!想那柔然人凶狠残暴,哪个手上不沾着我大魏子民的鲜血?花木力身为百夫长,不能战至一兵一卒,哪里还配当这个百夫长?哪里还有我大魏英雄男儿的血性和骨气?」

他说着站起身来,指着木兰妈的鼻子口沫横飞:「我大魏英雄男儿,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他那些手下,真是上行下效,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将军,这群人不重重惩处以儆效尤,日后你要如何树立威信?」

将军没说话,脸红一阵白一阵。毕竟是天子使节,又不能说什么。尽管要不是因为他,这一仗根本就不会打,更不会输。

大家都知道使臣大人为什么非要让花木力掉脑袋不可。这仗打输了,无论如何都得找个原因。要不是将军的手下畏敌如虎,那就得是天子使臣瞎出主意了。

大营里一片安静,没人知道该怎么办。

然后,木兰妈跳了起来,揪住那使臣的胡子,硬是把他揪弯了腰。拳头、脚尖、指甲,都往他身上招呼。和舞刀弄枪相比,这种打法对木兰妈显然更顺手。

「大魏男儿,你也好意思说大魏男儿?我呸!」木兰妈一口唾沫吐在使臣脸上,又是一脚,把他踹躺下了。

「大胆!这是疯了不成?」使臣也有亲随,见到领导被揍,上来要拦。将军比了个手势,亲兵们上来架开了双方。

「好,好你个花木力,身为军人,竟然袭击天使!」使臣挣扎着要起身,木兰妈以前抡惯了锄头,现在抡惯了兵器的拳头砸在他的脑门上,顿时把他砸晕了过去。

将军的脸一抽一抽的,似乎要发怒,又像是要笑。但不管如何,该管的还是得管。殴打上官,肯定是不行的。

木兰妈打完了人,趁着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就走。众人围着鼻青脸肿的使臣大人,等他喘匀了气,才把他扶起来。

「人呢?愣着干什么,追啊!我要参你们!」使臣气急败坏地大喊,将军咳嗽一声,吩咐道:「还不快去把犯官花木力追回来重重处罚?」众人答应了正要追出去,将军又道:「这一去天高路远,粮草盘缠可不能忘了。」

「得令,末将这就去准备。」一个百夫长接令,出去了。

尾声

这是第三支来找花家的队伍。花家倒不难找,世代是兵户,户籍册页上写得清楚。村子里就一家姓花的,也不会找错人。

老花正在慢吞吞地练剑,木兰在一旁坐着看,木兰妈在洗菜。为首的军士喊了一声:「这里可是花家?花木力人在哪里?」

老花收了剑,吹胡子瞪眼地喊回去:「你们找我儿子?我儿子早死了!」毕竟也是个老卒了,他看这些年轻人,都是新兵蛋子。这样的事情他最近已经经历了两次,现在处理起来轻车熟路。

那些人自然是来抓人问罪的。殴打天使,抗命不遵,脱逃离营,无论如何都是个死罪。使臣大人的手下来过了两次,却啥线索都没得到,只能悻悻而去。

这队人和上两批人看上去不太相似,穿着军装,满面风尘。听说没有这个人,这几个军士还探头探脑地往里看。为首的军士比着木兰妈的身量说:「不不不,花将军四十来岁,身量不太高,四个月前刚刚脱营而走。」

「没有这回事,我儿子十五年前就死了。村子里就我一家姓花的,你问谁都成,我花家没有男丁。」老花连连摆手。木兰也在一旁帮腔:「军爷,我弟弟早就不在了,你们别是认错人了吧?」

那十来个军士在村子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任何线索。村民们也都说,花木力早就病死了,这家人家没有年轻的男丁。

军士们离开了。木兰妈擦了擦脸。他们来的时候,她洗菜洗得特别用力,把腰弯得很低。这样,没人看得到她的脸,就算看到了,也只能看到一脸的汗,看不见汗水下的眼泪。

猴子、大壮、老狗,还不错,你们都还活着。可惜你们仨长得不太行,要不然挑一个当女婿也不错。她心想。

就在这时候,院门响动,那几个军士又回来了。

还是老狗精明,很快想到这事情有蹊跷 —— 花家世代军户,这次大点兵抗柔然,就算家里没有年轻男丁,也该把老花给征召了去。老花既然在院子里舞剑,那一定有人代替他去了军中。

大壮敲了半天门不开,情急之下一棒子把篱笆拱了个洞,半个身子卡在篱笆里。

木兰妈正在院子里,她听到响声一转头,就看到大壮那张傻脸从篱笆里伸出来。她知道,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她一个中年女人,能逃到哪里去呢?还不如早些见一见这群小兄弟们。

于是她走过去,抄起手里的萝卜狠狠砸在了大壮的脸上:「夯货,有门不走撞墙,脑子里装的都是牛粪吗?」

大壮嘿嘿笑了。老狗从篱笆的破口里探出半张脸,喊道:「花大…… 长官,那个什么使臣大人被参了,被召回去反省呢。将军说要你回去,马上咱们要反攻了,没你在大家心里都不踏……」说到一半,老狗住了嘴。

毕竟,他们的首领,不是花木力,而是一个中年妇女。

木兰妈想了想,看了看手里的萝卜,又看了看猴子、大壮和老狗。她拿着萝卜走到老花身边,一个利落的缴械,把他手里的剑夺了过来,又把萝卜塞给他:「老头子,我去打个仗,你做饭啊。」

来源:知乎日报

吴孟达去世:与周星驰一起的日子

吴孟达和周星驰曾经搭档过十二年,但《少林足球》之后,这对银幕上的父子已经二十年没有合作了。

其实,前几年拍《美人鱼》时,周星驰请过吴孟达,但那时吴孟达刚做完手术,身体没恢复好,不能下水。

分开的时间越长,两人越不知如何开口。

在访谈节目中,许知远问吴孟达,如果有机会再坐下来想和周星驰聊些什么,吴孟达说:“过去的种种。”

吴孟达是家里的长子,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电影,经常买一张票,带着两个弟弟挤进场子看电影,回家再自己演一遍。

1970年,吴孟达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他每天和父亲一起看《欢乐今宵》,觉得很有意思。他羡慕演员的光鲜,偷偷记下电视上的报名方式。

1973年,吴孟达考进第三期香港无线电视(TVB)艺员培训班,和周润发、杜琪峰做了同学。

吴孟达和周润发关系很好,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周润发住在香港岛,那时没有海底隧道,晚上过了12点回家很麻烦,他就经常在吴孟达家睡觉。

那一期有40名学员,吴孟达是副班长,成绩一直在前5名。周润发在班里垫底,吴孟达评价他:嘴跟不上脑子,身体跟不上嘴,身体不协调,演戏很别扭。

杜琪峰是办公室助理,听到老师聊天说:“周润发可以不用留了吧。”另一个说:“还有三个月,到时候再说吧。”

1802065920.jpg

< 年轻时的吴孟达 >

最终,40名学员有22人毕业,只有7个人拿到长约,吴孟达是其中之一。周润发个子太高,找不到女演员搭戏,拿的是临时合约,只能做临时演员。

1979年,吴孟达凭借《楚留香传奇》里的男二号“胡铁花”火了。

这部戏在台湾掀起了“楚留香热”。一到晚上八点半,全台湾的人就停掉手上的所有事情,守着电视机看《楚留香传奇》。

很快,台湾请吴孟达、赵雅芝等主演去做宣传。吴孟达向台里请了三个月的假,离开香港。

1802077715.jpg

< 《 楚留香传奇》 >

吴孟达几乎成了台湾最受欢迎的演员,各种演出、工地秀、剪彩都会找他。大把大把的钱进了口袋。他每天喝酒赌博,一开酒店的门,就有一票女生等着。所有老板都哄着他,张口闭口都是吴大哥。一吃饭,满桌人排队端着杯子敬他。

台湾的钱好挣,生活又轻松,假期结束,吴孟达找各种借口拖着不回香港。到后来TVB找他干脆装作没看见。

吴孟达在台湾巡回演出一整年,挣的钱超过10万美金。

但他出手过于阔绰,又经常喝得大醉进赌场,挣的钱一分不剩,信用卡的钱也被刷光。

吴孟达回了香港。

他回到台里,没有人和他发火,只是客气打招呼,但他再也没接到什么重要的角色。台里说没有他的戏,《欢乐今宵》也没有安排。

吴孟达觉得无所谓,拿着薪水继续风花雪月。他又进了赌场,一个月不到,家当输光。银行警告他,规定时间再不偿还信用卡要宣告他破产。

杜琪峰说:“吴孟达是烂泥扶不上墙。”

那时跑了三年龙套的周润发已经出了名,挣了大钱。想着两人的交情,吴孟达没做别的打算,只找了发仔一个人借钱。

周润发想了一天,没借给他。因为不好意思劝吴孟达,周润发带他见了一位老板。老板说:“阿达,我有钱,但借你是害了你,发仔借你也是害你,你在哪跌倒要在哪爬起来。”

吴孟达说:“不行大哥,他们要告我,先救我这一关我再爬。”

钱还是没借到。吴孟达对周润发有了看法——之前自己阔绰的时候从来没让发仔掏过钱,现在自己有难了帮也不帮。

吴孟达回家,想着是自杀还是跑路。一夜过后,他决定宣告破产。

他约了几个高利贷、黑社会大佬坐下谈判,说现在没活路了,借些钱,之后一定归还。

万幸,TVB没有和他解约。之后的四年里,吴孟达靠台里的基本工资和偶尔的龙套过活。不过,发薪水之前,三分之二要先还债。

生活困难的时候,一位艺训班的小师弟经常请他吃饭,时不时给他带些烟,还说:“达哥你行的,你重新爬起来,我一直欣赏你的表演。”

失意的吴孟达躲在家里,翻出了演绎班当年的教材《演员的自我修养》,一看四年。

当时,研究这本书的还有一人——周星驰。

周星驰比吴孟达小11岁,吴孟达遭遇雪藏时,周星驰才刚刚进入艺训班。

1982年,周星驰拉着梁朝伟报名了TVB演艺培训班。害怕自己一米七三的身高达不到标准,周星驰还特意买了一双增高鞋。

那天考题是一出苦情戏,周星驰活生生演成了喜剧,被考官淘汰,反倒是陪跑的梁朝伟进了艺训班。周星驰回家扑在床上,把头蒙进被子里。母亲凌宝儿很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实培训班的老师留意到了周星驰,只是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一直拿不定主意。后来在邻居戚美珍的推荐下,周星驰进了夜训班,还是和梁朝伟做了同学。

周星驰和梁朝伟中学时就认识了。在进无线艺员训练班学习之前,两人私下拍过一个8分钟的短片,故事很简单,好人和坏人在山上打架,最后好人获胜。周星驰当导演,让梁朝伟演坏蛋,被他乱拳打死。

可惜短片拍的是幻想,现实中,一切都反了过来。

进艺训班不到一年,梁朝伟就在《香城浪子》拿到配角,戏份很多。周星驰在戏里跑龙套,只有几个镜头。

在演戏方面梁朝伟相当早悟,还没毕业,已经和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被称为TVB“五虎将”。

1983年,梁朝伟和周星驰参加艺训班毕业考试。试题是一对情侣分开多年,男人留学回来要和女人结婚,女人说自己已经嫁人。

应考的男演员几乎都是先发呆,再抓着女演员的肩膀一阵猛摇,大声责问,然后大哭。

梁朝伟没有大哭,只是女演员说自己嫁人的时候,他划火柴的手突然一抖,接着苦笑。

这段表演让主考老师王天林(王晶导演的父亲)印象深刻,很多年后还评价说:“梁朝伟的一段最为突出。”

至于周星驰,老师根本不记得他演了什么。

毕业后,梁朝伟去了儿童节目《四三零穿梭机》做主持人,但期间不断有戏约,做了几个月就被调走拍戏去了。

这时,没有工作的周星驰被编导看中,补了梁朝伟的空缺。这份工作一周只工作3天,剩下4天周星驰都在为了电影奔忙。

1983年,梁朝伟在《再见十九岁》中扮演男一号,周星驰跑龙套,饰演绑架梁朝伟的绑匪。同年,梁朝伟和周润发演《北斗双雄》中的双雄,周星驰演被梁朝伟劝阻的跳楼少年,定位还是龙套。

周星驰迟迟混不出头,总想着给自己加戏。《射雕英雄传》里,周星驰演一个小兵,主要戏份是被梅超风一掌打死。周星驰问执行导演杜琪峰:“能不能挡一下再死。”

1802073846.jpg

<《射雕英雄传》>

杜琪峰觉得他事多,没理他。最终,周星驰还是給自己加了台词——被拍死的时候喊了一声“啊!”

吴孟达也在这部戏里跑龙套,演的是丐帮叛徒。两个失意的人第一次同组。

和吴孟达一样,周星驰整天钻研演技,看好莱坞的电影,攻读《演员的自我修养》,天天找朋友谈论表演方法,研究阿尔·帕西诺(《教父》系列男主角)和罗伯特·德尼罗(《出租车司机》男主角)。但接不到像样的片约,周星驰只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儿童节目的主持上。

周星驰主持风格独特,确实引起了一些注意。报纸上有篇文章说他很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但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周星驰把报道剪下来,贴在床头上。

在电视台当临时演员时,有一次拍完一句对白,周星驰总觉得自己说得不够好,回到家里还是耿耿于怀。他搭车回到电视台,给导演下跪,请求他“给我再说一次”。导演被他打动,让他补拍画面。

母亲凌宝儿不是很认同周星驰的选择,但还是四处帮他找合适的角色,不停地跟人说:“这个孩子很想演戏,懂功夫。”

周星驰说:“我的好朋友都说我很努力,戏都知道好多,可惜做的是《四三零穿梭机》,用尽力量都是没什么人来看。”

这时,他的同学梁朝伟已经凭借《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角色,成了TVB当红男主角。金庸说:“在所有诠释我原著人物的演员中,梁朝伟饰演的韦小宝是最为传神的。”

1985年,梁朝伟接演《新扎师兄》,和他演对手戏的是吴孟达。

吴孟达演警察学校的教官,有一场戏要训骂梁朝伟。对白只有两页,吴孟达很快就记住了,但他看了两百多遍。

吴孟达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嘴上是在骂,但眼睛里要疼他,而且要让观众感受得到。

1802075670.jpg

<《新扎师兄》梁朝伟与吴孟达 >

这部戏之后,吴孟达成了公认的最佳男配角,片约重新找上门来。

潦倒的吴孟达东山再起,梁朝伟拿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此时的周星驰还在主持《四三零穿梭机》,每个月只领大约港币2千元的薪水。如果不是一场意外,周星驰可能就永远被遗忘在儿童节目里了。

那时举办了一场大型晚会,周星驰上台表演杂技,结果下巴磕在舞台上,被拍了很多“精彩”照片。

说起来有些悲伤,周星驰摔伤的照片看上去很搞笑,被圈里人注意到,拉回了片场。

1988年,在电视剧《盖世豪侠》里,周星驰、吴孟达第一次正式合作。

因为周星驰表现突出,第二年加入TVB台庆剧《他来自江湖》,和吴孟达演一对父子。

那时周星驰住在吴孟达对门,中间只隔了一条街。

周星驰三四岁时和母亲去戏院看《埃及艳后》,他突然指着前排座位大喊:“妈妈,爸爸在那里!”凌宝儿往前一看,发现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之后两人离婚,周星驰和姐姐跟着母亲生活。

吴孟达是家里长子,照顾两个弟弟。互补的性格加上共同的龙套经历让两个人很快熟络起来。对周星驰来说,吴孟达算是半个老爸和半个大哥,周星驰对母亲说话语气不好,吴孟达还会教训他。

两人经常去海边偷听情侣谈话,去饭店观察食客,吴孟达负责说服监制,把自创的素材全部加进了戏里。

导演看两人很有默契,给他们定制了一部电影——《赌圣》。

电影里吴孟达饰演三叔,一被人叫到名字就会抽个不停。这个设计是吴孟达编的,还起了个名字叫“先天性失控症”。编完他问周星驰听没听过这个病,周星驰说当然知道。吴孟达回他:“你知X咩,我刚刚想出来的。”

这部电影没有大明星、导演,只拍了一个月零七天。有人说它粗制滥造,但周星驰、吴孟达的表演是开创性的,电影意外大火。

《赌圣》打败成龙与许冠文的同档电影,拿下最高票房。很多年之后还有人叫吴孟达“三叔”,叫完问他怎么不抽搐。

成龙很羡慕周星驰和吴孟达:“哇,你们拍的那些是什么,那么过瘾?我从几十楼跳下来都没有人鼓掌,你们眨一下眼,或者躺在地上pose怪一点,就那么好笑?”

《赌圣》前后,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准备退休,大家决定拍一部片子挣点钱,让老爷子安享晚年。

杜琪峰制片,找了刘德华演主角,吴孟达演配角太保,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吴孟达凭借这个角色拿了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领奖台上,他感谢剧组,感谢导演。

导演出来澄清:“你最该感谢的是周润发,是他极力推荐你的。”

1992年,吴孟达和周星驰合作的《审死官》再次登上香港票房榜首,后来这一年被媒体称为“周星驰年”,那年的票房前十名,周星驰参演了七个。

《审死官》上映期间,周星驰和王晶合作,拍《鹿鼎记》。金庸得知周星驰演韦小宝时,给电影公司发了传真,上面写了六个字:“不作第二人想。”

这时的周星驰已经不输给梁朝伟了。吴孟达说他见过的演员中,周星驰是进步最快的。

接连几部电影成功,吴孟达和周星驰成了圈里的黄金搭档。周星驰要求严格,片场上,田鸡(田启文)、如花(李健仁)都受不了他的脾气,只有吴孟达能出面调停。

赚到钱的周星驰买了豪宅,把母亲接了进去。他自立门户,投资拍摄了《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和大陆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大陆的电影人完全看不上周星驰那一套,电影制作完成连名字都不想署。

《大话西游》成为经典是很多年后的事,当时少有人欣赏,票房惨败。

刘镇伟说:“那时候我看周星驰,他都不敢正视我的眼睛,我知道这个孩子已经没有自信了。转型失败,周星驰的彩星电影公司也宣告倒闭。

周星驰又和刘镇伟拍了《回魂夜》,票房再次失利。周星驰再次与王晶合作,回归屎尿屁,拍了《百变星君》,票房一路飘红。这之后,周星驰连续拍了几部自己不喜欢但票房很高的电影。

1996年,周星驰只演了两部电影,《食神》和《大内密探零零发》,拿到当年票房第二和第三名。

挣了钱,周星驰又想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于是有了《喜剧之王》。

1802087306.jpg

<《喜剧之王》>

这部电影成为当年香港票房冠军,但在金像奖上颗粒无收,连提名都没得到。

2002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获得成功,拿下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杰出青年导演奖。

投资人林小明的太太上台领奖时满眼泪水,她说:“所有人都以为我们傻了,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做对了。”

那天周星驰迟到了,仓促打车去领奖。距离他上一次得奖,已经十四年了。

四十岁的周星驰想拍一部关于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他说:“我希望这部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是别人没看过的。”

周星驰找吴孟达加入,给他预订了包租公的角色。但那年赶上非典,影片拍摄延期。等到七八月份《功夫》开机,吴孟达已经去了北京的剧组。

从此,吴孟达和周星驰再也没有合作过。

《功夫》的拍摄一波三折,没有吴孟达协调,周星驰和武术指导洪金宝闹翻。拍摄时,北美制片方对整体效果不满意,和周星驰发生争执,因为无人调节,后期制作时矛盾进一步恶化。

好在片子没有辜负周星驰,口碑票房全部丰收。

2005年,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梁朝伟为周星驰的《功夫》颁发最佳影片奖。

这部电影还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但登台领奖的人不是吴孟达。

吴孟达和周星驰刚遇见时,两人收入都不高。在演戏上有突破时两人就去买鲍鱼罐头奖励自己,吴孟达总把大的让给周星驰。

《赌圣》那部电影大概是两个人翻身的一仗。

电影上映时,吴孟达和周星驰跑去电影院看观众的反应,所有人鼓掌跺脚,被他们的表演逗得笑出眼泪。

两人躲在后排,捂着嘴偷笑。

部分参考资料:

[1]《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吴孟达》

[2]《最佳男主角:吴孟达》

[3]《戚美珍談周星馳》

[4] 视频《我是周星驰》

为什么运动员的肌肉还不如健身爱好者明显?

作者 / 奶黄包包包包
很多运动员的肌肉确实不如健身爱好者明显。

其中一点可能是,(能吃竞技体育这碗饭的)职业运动员除了普遍远高于一般人的肌肉量之外,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利用率也是超级变态级的。

好比普通人即便看起来「块头很大」,「肌肉明显 / 分离度很高」,但真的运动(骨骼肌收缩和松弛的过程),神经系统真正控制和利用的肌肉并没那么「多」——也可能出于先天保护机制,肌肉利用率本身也被限制了。

而且相比职业运动员超强的肌纤维肌腱、骨骼 / 关节强度以及意志力,普通健身爱好者即便肌肉很美很「大力」,其它软硬件跟不上,还是未必能完成动作。

——而「完成动作」,才是职业运动员的首要目的,他们能做到无数个简单动作组合外加连贯完成,或者在极短时间里有序依次完成。至于肌肉明不明显,肌肉分离度是否看起来那么高,肌肉量是不是那么粗壮,不重要。

比如一直被说天生神力、相对同行(都不用和顶尖的同级别比了)几乎「毫无训练痕迹」的占旭刚:

占旭刚牛逼和他肌肉不漂亮不矛盾。他是为了举起最大重量,不是为了上台晒明显肌肉的。
硬要吹占旭刚的肌肉,实在没什么必要,确实平平无奇。

可能他的三角肌部位并不那么夸张,导致上半身看起来非常路人大叔。即便下半身,视觉上也并不炸。

这是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占旭刚的比赛(77 公斤级)画面,相比 4 年前亚特兰大(70 公斤级)穿着短袖,这次穿着背心就很明显:

对比同重量级的米特洛和梅里特杨,占旭刚起码看上去确实弱爆了。

但占旭刚最终举起了自己从未举起过的重量(挺举 207.5 公斤,当时世界纪录),完成超级逆转。

说实话,即便同场最终角逐金牌的另两位,米特洛和梅里特杨,在 77 公斤这个体重,很多资深健身爱好者、尤其是那些以健美为目标的,可能都会比这两位要明显。

退役后当了官,真的更加大叔了……
同理,即便运动员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比如同样是黄皮肤,「占旭刚的接班人」吕小军,看起来肌肉就明显多了:

吕小军和占旭刚都是 77 公斤级的,身高也接近,一个 172 一个 170。

吕小军的无敌背
比如 NBA 的霍华德、小斯、加内特,和邓肯、约基奇、小加索尔,前者明显肌肉漂亮得多,不过真要说力量(哪怕只比上肢),未必漂亮的就一定强过后面这组。

邓肯的肌肉一点都不弱,但霍华德的是历史级的

包括 1 米 68、体重 70 公斤左右的梅西,依然相比很多健身爱好者可能很普通。

不过梅西能做那么多极高速率的动作、能以这种身材对抗高大后卫、能在高速奔跑外加身体接触中依然保持身体平衡完成各种动作,梅西这个身高体重具备的力量水准,全世界怕是都找不到几个接近的。

即便拍这种广告,有灯光加成,依然不算是「明显」
「很多运动员的肌肉不如健身爱好者明显」的原因很多。

上面提到的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利用率,可能是其中的一点。

另外像职业拳击手,包括职业篮球运动员,他们的胸肌(相比身体其它部位肌肉)往往也都平平无奇,同样的,与一些健身健美爱好者比,兴许都不明显。

有种说法是胸肌这玩意对他们的运动是负加成,会降低出拳 / 出手速率,对提升稳定性也未必有什么益处。那刻意练它干嘛呢?

相对体重和需要的力量而言,胸肌真的对他们太不重要了

相反很多球类运动,运动员对于增肌是很谨慎的,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量再决定。增肌后的利弊也经常呈两极分化。

腹肌就更不用说了……什么马甲线、人鱼线,真的是除了(为了)好看、在实际运动中毫无卵用……纯粹为了营销和视觉效果造出的扭曲概念。

(补充一句,上面这句表述有歧义。追求核心力量的强大,和追求腹肌的「漂亮」,其实是两回事)

我关注跑步的比较多。精英马拉松选手,最常见的身高 165-175 左右,普遍体重都控制在 50-65 公斤之间,算是非常瘦的那类了。

因为瘦(体脂率低),所以肌肉线条有些还是比较明显的,但肌肉量显然和其它运动没法比,身高体重也摆在那了。

不过有种说法,精英马拉松选手的相对力量水准,是极高的。

包括很多人觉得跑步不太相关的上肢力量。

基普乔格身高 1 米 67,体重 52 公斤。见过真人,瘦瘦弱弱的。但真做力量训练(哪怕针对上肢的),健身房多年的老鸟兴许大重量能完胜,多组次就未必了
因为这些精英马拉松选手的核心肌群,包括背部肌群往往都很变态,前面提到的神经系统也很强。所以他们做一些力量训练,无论单次最大重量,或是一定重量下单位时间里的总做功,最终表现出来都很惊人——与他们的身高体重相比深藏不露。

没什么可考证的力量数据,就听着图一乐吧。

最后放一个偶(奇)像(葩)。

当年美国马拉松一哥 ryan hall,体重不到 60 公斤,退役后迷恋练块,一度体重飙升近 80 公斤……不过后来又飞快的减重下去。现在好像又不到 70 公斤了。

所以顶级的职业运动员,身体天赋真的炸裂,想肌肉明显也就分分钟的事。

没用,没必要。

国际学校排行榜中的五匹黑马

从2016年至今,宜校连续5年制作和发布了中国大陆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每年发榜之后,我经常会被一些国际学校领导询问,传统名校中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参考,黑马学校哪方面表现突出。

虽然我们每年的评估标准会做些调整,但每年榜单出现黑马的现象极少。宜校的榜单评估标准是侧重从申请结果切入,采用了定量分析方式。结果显示,境外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具有一定的惯性,尤其是顶尖大学有自己的Feeder School,导致排行榜上黑马出现的概率比较低。

经过5年的调研和制作榜单,我们发现能够成为黑马基本上以新建学校为主,其中主要有江苏的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北京的北京中学、上海的WLSA上海学校、湖北的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以及江西的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等五所学校。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在2017年有首届毕业生,当年便有学生拿到哈佛大学offer,在2017年度中国大陆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中排名第五。这所学院是世界联合学院系列学校之一,在境外大学当中有比较高的认可度。该校生源来自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学生能够较早感受到国际氛围。在这种环境培养下的学生,能够受到境外名校招生官青睐则是在情理之中。

和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一样,北京中学今年首届毕业生也拿到一份哈佛大学offer。28名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当中,超过七成的学生拿到了美本TOP30以上offer。凭借优异的申请结果,北京中学在2020年度宜校中国大陆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当中名列第五名。

WLSA上海学校是一所快速崛起的国际学校,每年能够从全国各地招到一批优秀学生。该校在课程设置上侧重采取自己研发的方式。

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是湖北一所新兴的国际学校,今年拿到了3份剑桥大学offer,这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当中十分少见。由于在英国顶尖名校申请上颇有建树,这所学校在2020年度宜校中国大陆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当中排名第82名。

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发展比较迅速,国际高中今年有第三届毕业生,从第一届只有13名毕业生到现在迅速成为一所规模不小的K12学校,虽然在今年榜单当中只排231名,但这所学校发展比较迅猛。可以预料到的是,这所学校今后的排名会快速提升。

分析这5所学校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看到,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名,成为国内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得益于世界联合学院的整个支持体系,无论是在品牌、师资、校友等资源上具备很好的基础,加上苏州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认可。

北京中学设立在北京的朝阳区,朝阳区是外交使馆聚集地,无论是国际教育需求还是对国际教育的理论都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为了让朝阳区的基础教育赶上海淀区、西城区水平,北京中学从建设开始便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北京中学比较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开设了上百门课程给学生自主选择。而在生源上,北京中学国际部主要靠自己的初中部进行输送。这点挺重要的,我在观察一些新兴的国际学校时,发现其国际高中多依靠自己的初中部来输送生源,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新建,比较难招到外部优秀学生;另一方面是通过连续6年的中学教育,能够将学校的理念贯彻到底,学生的提升度会比较高。

上海的国际教育竞争十分激烈,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四大传统公立名校国际教育实力很强,而老牌的上海世外、上海平和双语等私立学校不俗。面对这种竞争环境,WLSA上海学校采取了面向全国招收优秀学生的策略,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简单引进常见的IB、A-level等国际课程,而是侧重研发和融合课程。

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和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均处在留学意识和资源较弱的中部地区。这两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整合所属的集团资源,如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背后是宜昌当地知名的金东方教育集团,国际高中能够从集团学校初中部进行培养。

因此,这五匹黑马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依靠成熟的品牌和运作机制,是一个成熟的教育品牌在中国的落地,起点比较高。北京中学依靠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管理层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与坚守,发动了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学校建设。WLSA上海学校在招生上跳出了上海,能够吸纳到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能够因地制宜,从牛剑申请入手,并充分借助外教资源在当地形成一个英语学习交流圈。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依靠的是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国际教育路线,由于办学成绩快速提升,今年该校国际高中还招到了南昌中考状元。

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这五所学校可以看到,一所新建的国际学校在短时间内要崛起并非易事,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需要全力以赴做好教学,根据国际教育形势做好相应的申请规划。

其实,这些因素,对于在排行榜中的常青树学校也是一样的。比如东部的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在继续稳固传统理科和竞赛强校基础上,着重打造文科资源,给学生全面发展。南方的华南师大附中国际部,侧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空间。西部的重庆南开中学,重视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北方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连续4年高居榜首,与给学生提供多方面资源支持,团队敬业等密切相关。中部的长沙市雅礼中学,其和耶鲁大学有渊源关系,重视英语教学、体育锻炼以及竞赛活动,毕业生在申请美国顶尖大学上屡有建树。

观察下来,要成为排行榜中的黑马并没有什么秘诀,核心一点还是在于遵从教育规律,将招生、教学、升学等每项工作做到位、做到极致。而光靠大量投入广告做学校宣传,以及用重金挖优秀学生,并不能维持一所学校的持续发展。

中国每年会新出现几十所新建的国际学校,这些年能够成为黑马的学校是极少数。从这点也可以侧面看到中国国际教育竞争的激烈与残酷。面对这种激烈竞争状况,我们看到不少国际学校侧重打造个性化和差异化竞争,比如突出艺术留学、推出日韩法德方向留学等,这些为中国的学生在规划留学过程中,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机会,无疑是件好事。

(本文作者肖经栋为宜校创始人)

写给小白的「防身术」入坑指南

什么是防身术,以及什么不是
我学的技术体系叫做 Krav Maga,俗称以色列格斗术,标准中译「马伽术」,是一种正儿八经的防身术体系。就因为这个「马」字,有不止一个人问过我:马伽术和「马术」有什么关系?

谈到「防身」两个字,有人认为我们是在教「拳打脚踢」,甚至「好勇斗狠」「把人变得崇尚暴力」。

有人从「马伽」联想到某位马姓老年男子,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能不能打,能打多少个。

还有人一听「防身术」就摇头,指出「在压倒性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

不讲段子了。我们首先要区分三种不同的事物:防身术或说个人防卫(Self Defense)技术,武术(Martial Arts),搏击运动(Fighting Sports)。

武术和搏击运动都很难解决这种问题
武术是一个杂合体,包含哲学体系、文化价值观和用来反映这些思想价值观的动作。这些动作中有一部分具有杀伤力,另一些比较像仪式。在这些具备杀伤力的动作中,有一些在真实的打斗中实用性较高,有些则较低。

搏击运动本质上是体育,必然涉及对力量、体能、协调性等诸多体适能(Fitness)指标的训练。有些武术流派同样重视这类训练,另一些则相对缺乏,这或可解释一些所谓「大师」被搏击运动员吊打的现象。

从武术升格为搏击运动,我们至少能保证学员的身体素质或「运用身体做出动作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让他们挨得起一些打,逃得过一些危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防身」。

然而搏击运动以竞技为目的,难免受到各种规则和条件制约,这些条件与现实中「性命相搏」的情境大相径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家暴现场,施暴者和被暴者的性别可能首先就不一样。在「防身」的情境中,我们无法预期对手和自身的体格差距,也无需考虑禁止使用的招数和禁止击打的部位。这是搏击运动与个人防卫之间很难逾越的界限。

我们在训练个人防卫时并不考虑竞技成绩,也不探讨哲学思想。我们只是从技术角度讨论「怎样高效地破坏人体」以及「如何尽量规避这些破坏」。防身术讨论的是「对手可能会如何杀我」「我做什么才能尽量不被杀」。它不关心「赢」,只关心「不输」。在防身术的视角里,活下来就是胜利,不受或少受伤害就是胜利,「没能击倒对手」甚至「没能打到人」则不会受到责备。

简而言之,防身术欲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为「不被杀」,二为「在不得已时取人性命」。

为什么你可能需要学防身术
从「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到「浙江乐清滴滴司机杀人」,从「大连女子半夜遭殴打」到「拉姆和马金瑜遭遇家暴」……我们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看到这样那样的案例。虽然调查口径各有不同,但家庭暴力的确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大到恐怖袭击,小到随机的无差别攻击,还有日常的口角和冲突,把这些概率全部加总,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成为暴力事件受害者的概率,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与之相对,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时代,可能对「暴力」并不习惯,更谈不上有所准备。

不要指望路人能帮上忙

受害者甚至也许不是你本人
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一名女子正遭到家暴,对面的男子在力量上明显占优,出手打了女子一耳光——也不算非常重,只不过能让女子半边脸肿起来,耳朵里「嗡嗡」地响起,嘴角开始淌出鲜血。接下来这名男子将要继续发动攻击。

如果你是这名女子,会作何反应呢?

你可能是「压倒性力量」的爱好者,会认定一切都是浮云,呆在原地乖乖等死。对方也许心存一丝顾虑,没有当场杀死你,只不过把你打到大小便失禁。当然,对方也可能早有些预谋,掏出一把刀,一柄斧头,甚至更危险的武器。

你可能成长在安定的环境里,不习惯挨打。第一个耳光对你造成的肉体伤害可能不大,但心理冲击必定极强。你可能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法做出反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过了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被打或者被羞辱。当然,在那之前,你可能已经先挨了一顿胖揍。

你可能有基本的理智和常识,置身事外时,你在理智上「明白」要远离有暴力倾向的、人品恶劣的「渣男」。但你可能不懂如何识别暴力倾向,不会在冲突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反应——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你可能选择否认现实,觉得「这都是个案」,相信自己足够好运,绝对不会成为受害者;又或者,你相信警察叔叔反应足够快,因此这类事件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

有人持刀要砍你,摄像头第一时间看到,你立即呼救、报警,警察在五分钟内出警赶到现场,这已经很快了。但你首先要活过这五分钟,不是吗?

更何况,经验一再提醒着我们,并非所有暴力侵害事件都会得到警察的介入和司法审判;走完整个司法流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判决结果未必能让受害者满意;经济补偿也许很有限;最后,钱可能无法弥补身心两方面的诸多创伤,比如 PTSD……总而言之,正义有时在场,偶尔缺席,经常迟到,往往做得不够。

单单是意识到这一切,就足够引起某种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源自我们未被满足的「安全需要」。在客观层面上,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自己绝对安全;但在主观体验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大概率)不会遇到危险,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大概率)保障自身安全。自欺欺人、否认危险的存在或者低估其可能的后果,这样做也许能暂时令你安心;但,在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新闻」引起的焦虑面前,你究竟还能忍耐多久?

如果不想自欺,不想如此焦虑,希望换一种方式行走江湖,那么学习一点防身术就是一个合理的、值得考虑的选择。若说这里有什么「指导思想」,我想不外乎是这样的:

我们永远假定人性中有恶的一面,而且承认自己可能成为这种恶的目标。
我们总是将自己放在弱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敢于攻击我们的人一定自恃占有某些优势。
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感更多地建立在自己可掌控的要素(身体训练,心理素质,技术,武器……)之上,而非寄望于公力救济,或者「坏人的仁慈」。
故而也可认为,防身术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个受过训练的人可以做到什么
我们回到前面的那个场景。一个受过充分的防身术训练的女性,在突然挨了一个耳光、马上要遭遇后续攻击的情况下,会在短短的一瞬间做出哪些反应呢?

她的身体机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尽管体格和膂力可能仍处于弱势,但耳光造成的杀伤效果会被减弱。她在心理上更习惯「挨打」的感觉,不太可能进入木僵的、头脑空白的状态,而是会继续保有思考、判断和做出反应的能力。有了身心两方面的基础,她就有很大的机会做出有效的反应。

对方后续的攻击可能是第二个耳光,也可能是一个王八拳,一记正蹬腿,又或者是抄起棍棒 / 刀具类武器的挥舞。应对这些攻击的技术各有不同,每一项技术她都有反复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因此她有机会因应对方的攻击动作,做出合理的防御,避免后续攻击造成更大的伤害。

她了解何谓「暴力」,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杀死对方的觉悟。在防御之后,她会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击,并利用手边的各种道具作为武器,尽可能攻击对手的要害,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坏。

如果反击成功,对手会被击退或打倒,她就获得了很好的机会逃走。如果反击失败,对手的攻击性升级,她仍然会坚持继续战斗,直到获得机会逃走。

当然也存在最糟糕的可能性。她一直战斗,但没能获得逃跑的机会,也没能阻止对手,于是到最后以失败收场,甚至死亡。没有任何防卫技术能保证 100% 的成功率。但她尽力了。

想想看吧,如果你的体格就是出于劣势,如果你的对手就是要蓄意伤害你,如果这种伤害已经开始、正在进行,那么你可选的道路就只有两条:求饶(默默承受也行),在心里许愿不要被打死;或者,战斗到最后一刻,就算失败,至少比什么都没做强。

求饶可能并不好使,打不死也打成了 PTSD
这是两种心智模式的区别。前者接近于「僵化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认为强和弱是不可改变的,弱者就该认命。后者接近于「成长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做自己能做的事,尝试利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再说一次,防身术不只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对上面的这个情境做一个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个人防卫训练必须同时包含下列四方面要素:

战术思想的习得:什么是危险?怎样评估危险?面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正确的反应」分别应该是什么?
心理的建设:对各种突发事件、敌意、肢体冲突、鲜血……一定程度上实现脱敏;在必要时能够自如地调动起攻击性和战斗的决心;有勇气直面对手。
身体机能的强化: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稳定性……
技术的训练:应对各种不同危险的防御和反击动作。
身体机能:可以自学,第一个目标是及格
身体机能是比较容易「自学」或者说自行训练的。我们应该训练哪些身体机能,训练到什么程度呢?ACSM 面向大众提出的「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了五个维度:

身体成分:肌肉量,体脂比,BMI,等等。
肌肉力量:肌肉最大做功的能力。
肌肉耐力:肌肉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做功的能力。
心肺耐力:摄取氧气并将氧气供给身体的能力。
柔韧性:各个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每一个维度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训练。你可以在家做 Keep、练囚徒健身,可以在楼下玩户外健身器材、练长跑,可以去健身房举铁、上课,……也可以利用「魔镜」之类的高科技工具。如果你对效率有更高的要求,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可以请专业的私教提供指导。所有这些训练方法和渠道都不是「个人防卫」独有的。

如果你之前缺乏运动基础,甚至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那么我建议你退而求其次,从一些趣味性的运动甚至游戏开始入坑。比如,你可以在假期和朋友去爬山、打羽毛球,或者在家玩 Switch 上的《健身环大冒险》。这些娱乐向的活动能帮助你体验到最初的运动乐趣,同时稍微强化一点体能,这样以后你就可以进入更高强度的身体训练。

练到什么程度比较好呢?身体素质当然是越高越好,永无止境。你越是强壮,越是灵活,越是耐久,生存下来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定说有一个门槛,我们不妨参照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及格线。例如,50 米跑,大学四年级男生 9 秒,女生 10.2 秒;立定跳远,男生 2.10 米,女生 1.52 米;耐力跑,男生 1000 米 4 分 30 秒,女生 800 米 4 分 32 秒。

我们对马伽术学员也有一个不成文的小标准,我称之为「弱鸡测试」:在一分钟内做 10 个俯卧撑(女学员可以膝盖跪地),10 个徒手深蹲,10 个卷腹,休息到下一分钟开始,然后重复,总共做 10 组。这样就是俯卧撑、深蹲和卷腹各 100 个。能完成这个小测试,你在街头遭遇危险时,就具备了起码的、「活下去」的资格。

除了运动,饮食、睡眠和补剂也都会影响你的身体机能。强化身体机能可以帮助你免于许多危险,更重要的是帮助你降低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死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可能性远高于死于恐怖袭击。也许你最终会发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和规律运动也是防身术的一部分。^_^

防卫技术:找专业教官,不要自学
想要入坑防身术,其实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够了:

找个专业的防身术教官,跟着练。

「专业的防身术教官」应该长什么样?
以 IKMF 为例。我们的中国分部每年举行一期教官培训,参训学员必须在下列四项条件中至少满足一条:

马伽术资深学员:大多数情况下要求规律训练两年以上;
至少四年的专业 / 职业格斗训练;
现役军警单位格斗教官;
有过格斗训练经理,并持有「四大认证」(ACSM、NASM、NSCA、ACE)中的至少一个。
教官培训总计 23 天,总共 180 课时。最后一天为考试,通常持续至少 5 小时,中间没有长休息(可能允许去趟厕所、喝点水),而且没有任何通过率保证。考试的强度怎么样呢?就我参训的经验来说,在过程中做波比跳约等于休息,做卷腹则是非常悠闲的休息。

经过这样的培训和学习,我们最终会拿到一张「个人防卫技术教官」的证书,勉强可以算是筛选「专业教官」的一个参考标准吧。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这样的教官和训练馆。于是你把目光投向了市面上的各种书籍和「教学视频」。我强烈不建议参照这些资料自学防身术。首先,这些学习资料里传授的「技术」良莠不齐,有些技术根本是错的——而作为小白你并没有能力辨别哪些技术是错的。这就好比一个鸡蛋打在一盆牛粪里搅匀,也许确实有点营养,但你愿意吃么?

其次,有一些资料确实教授了真实的、合理的防卫技术,但这些技术的训练需要一个攻击者的配合,不能自己对着空气比划。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攻击者,就只能练练滚翻、倒地、受身和空击,没法练习涉及攻防的技术,例如「被人从背后锁喉时的解脱」。

最后,即使你找到了一个小伙伴,也确实在对练「好」的防卫技术,这些技术中可能涉及诸多细节,某些细节做不到就会直接导致防卫失败。你和你的搭档如果都是小白,在训练时是很难完全留意这些细节的,因此可能出现「我的眼睛学会了但为什么身体没学会」的情况。

防身术的目的是保证安全,只有在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才会用得到;一旦学错、用错,代价可能就是死。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以可能错误的方式学习可能错误的技术,最后再赔上一条命呢?

没有哪个持刀歹徒会站在原地让你打……
IKMF(以及其他一些可靠的防卫技术组织)会不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你可以找机会先参加一次这样的短训。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兴趣,可以跟随专业的教官进行比较长期的、系统的训练。专门的书籍和「教学视频」比较合适有足够训练的人查阅、参考,但不合适零基础的人直接参照自学。

战术与心理训练: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
在 IKMF 体系中,战术和心理两个要素的训练一般通过三种训练方式实现。第一种叫做「压力测试」。压力可以来自突然性和环境要素的改变。例如,在教学了「地面骑乘位掐脖解脱」技术后,教官在压力测试环节会关闭训练馆的灯光,要求一部分学员闭眼平躺于地面,另一部分学员随机以骑乘位掐脖攻击前一批学员。被攻击的人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解脱动作。

压力也可能来自疲劳或攻击的不可预测。例如,教官要求学员先做 5 个波比跳,然后站在原地,闭上眼睛。一名搭档将突然对学员发动攻击,攻击方式可以是掐脖、锁喉或熊抱。如此反复进行几轮后,被攻击者开始感到疲惫,而且完全无法预测下一次攻击是什么。

如果学员能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完成技术动作并逃脱危险,则说明其在类似的真实攻击中有较大概率生存;这种成功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学员的自信。反之则说明学员的训练还不到位,需要更多的练习。

第二种训练方式是格斗实战(Sparring)。以个人防卫为目的的实战与搏击运动中的实战是不一样的。它更接近于一种心理训练而非战术或技术训练。

怕疼、怕高速运动的物体接近自己,在看到拳头的时候下意识低头眨眼,这都是新手常出现的状况。也有一些人很好胜,很自恋,训练时难以控制力量和速度,容易对自己和同伴造成伤害。还有些人(尤其是女学员)对身体接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个人防卫中的格斗实战,其目的正是帮助学员习惯打人和挨打,并克服这些心理阻碍。

一种办法是循序渐进的实战,例如一开始要求学员控制力量和速度,以接近「慢动作」的方式进行练习,而且要佩戴全套护具(包括护齿、护头、缠手绷带和拳击手套)。只有在学员逐渐习惯挨打和打人的体验后,才逐渐提高力量、加快速度。

不一定是徒手,也可能持械,甚至对手不一定是同性别……
还有一种训练方式是格斗游戏。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模拟街头不可预测的、混乱的、一对多的情境,要求学员综合运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例如,四名学员担任攻击者,一人出拳,一人踢腿,一人进行冲撞,还有一人使用刀或棍攻击,可以从任意方向任意节奏进行攻击,不会停止;负责防御的学员不能跑出规定的范围,不能背对攻击者,不能从两个攻击者之间穿过,而且必须坚持满两分钟。

上述这些训练都是小白很难设计和模仿的,一般未受过专门培训的教练可能也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如果确实没有这样的训练条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间接地」强化自己的头脑和精神。例如,你可以从事一些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或比赛,观看一些安全教育类视频(e.g. 面对恐袭事件的 Run-Hide-Fight 原则),利用「系统脱敏法」对暴力、鲜血等情境进行脱敏训练(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以及,养成良好的观察扫视习惯和身体姿态。

最后这一点可以多谈一句:走路时抬起头来,别低着头聚精会神玩手机,没事经常左右扫视周围的环境。这个习惯也许能救你一命,而且肯定能挽救你的颈椎。

同理,这种坐姿也是慢性自杀,比挨一顿揍危险多了
总结:小白入坑防身术的 1-2-3
本文介绍了有关个人防卫的一些基本常识。零基础小白在入坑防身术的时候,推荐参照下列顺序进行:

找一个专业的个人防卫教官(例如我)进行咨询,或者阅读一些专业的普及性文章(例如我写的),以了解什么是「个人防卫」,并明确你学了它可以有啥用。
从今天开始(或继续)不断强化你的身体机能:控制体重,降低体脂,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和柔韧性;如果还不能完成「弱鸡测试」,请务必加倍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保持良好的体态,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
找机会参加一次专业的个人防卫组织(例如 IKMF)组织的短训班。
如条件允许,在当地的个人防卫教学机构办张卡,随教官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
在具备一定训练基础的情况下,批判性地看一些视频和书籍,拓展视野。
若有更高的要求,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后,参加一次防卫技术教官培训。你的目标可能不是「靠教防身术赚钱」,而是学会一种思考 / 理解危险的方式、习得更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身心。
这里的大多数步骤无法完全靠 DIY 代替,甚至基本不能自学完成。但教练或者说「专业训练」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你只要不断朝着这个方向训练,把「不断变强」「永无止境」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时刻带着弱者的心态和危机意识生存,你就已经在「防身」这件事上超过绝大多数人了。

……So that one may walk in peace.

2021 年 2 月 10 日

张艺谋、陈凯歌“背叛”大哥的日子

中国电影有两座高峰,《霸王别姬》和《活着》。这两部电影的导演分别是陈凯歌和张艺谋,编剧是同一个人——芦苇。

将他们集结起来的,是三人共同的大哥:吴天明。

电影是合作的艺术,这几人的合作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后来,大哥离开,几个兄弟各自分散。再度聚首时,大哥瞧不上小弟的“大片”,小弟也不再听大哥的话。中国电影没能再出现一部《霸王别姬》。

本文略长,建议用好微信浮窗。

求学

1971年,二十岁的张艺谋结束农村插队,进入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成为一名纺织工人。他每天把百十斤的原料包扛进车间,再把四层厚的劳动布撕开,干的是纯体力活。

经过几年努力,他被调进织袜车间,才真正从事了点儿创造性工作——每月设计四种新的袜子图案。

张艺谋不甘这种生活,弄起摄影。这是个烧钱的事儿,他卖了血,换来一部相机。女友肖华知道他宝贝那台相机,拿蓝色的劳动布给他做了一个相机包,里面还精心缝了棉花。

张艺谋拍出的相片在工人手中传阅,也不时发表在报刊上。

< 年轻时的张艺谋 >

1978年,张艺谋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当时摄影系的年龄限制是22岁,28岁的张艺谋超龄被刷掉。他不认,在北京西安跑了几个来回,最终通过妻子肖华的姐夫,把摄影作品递到了文化部部长黄镇手里。黄镇欣赏张艺谋的作品,亲自下了批文:“年龄大了,读四年太长,两年也可以嘛,人才难得。”

接到指示,北电给棉纺厂发了公函,让厂工张艺谋携带户口和粮油关系去北京报道。学校谨遵部长指示,给了张艺谋一个附加文件:“仅同意其旁听两年,而后自谋职业。”

张艺谋要去北京念大学了,女友肖华怕他见了世面就甩了自己,整日不展愁眉。张艺谋说自己不是薄情人,去北京前,先拉着肖华扯了证。

为应付人情礼往,张艺谋买了几打自己出品的尼龙袜子,告别妻子,跨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

与他同时进入北电的大龄考生还有一人——陈凯歌。

陈凯歌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导演陈怀恺。初中毕业后,陈凯歌到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砍了几年树。后来当兵转业,去了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陈凯歌文笔极佳,写作文一绝,他想当然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坐进考场,看到考题,陈凯歌满眼发懵,才知道写作文和考北大不是一回事。

多年以后,陈凯歌忘了这个教训,觉得写好作文就能写出好剧本。

考北大失利,陈凯歌报考了北电导演系——因为不考数理化,且年龄限制高(26岁)。

考试时老师问陈凯歌什么是电影节奏,他不知道,但是为了面子硬答一通。第二天收到来信,他被淘汰了。

让陈凯歌意外的是,过两天他又收到一封信,说电影学院扩大招生,让他去参加复试。

进了北京电影学院,陈凯歌问老师,为什么头一轮就把他刷了?老师说:“我原指望你说你不懂啊,你不懂我们就能教你了,你说了那么多我还教你什么呀?”

陈凯歌的“显摆”差点断送他的前途。但他说,如果再来一次,他还得显摆。

< 年轻时的陈凯歌 >

那年入学北京电影学院的还有田壮壮、顾长卫、张军钊、何群、李少红、刘苗苗、彭小莲,他们同为杰出的第五代电影人,只是这些人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在此一笔带过,他日另作详述。

说回正题。1978年,陈凯歌、张艺谋聚首北电,此时的芦苇还在陕西老家待业。

芦苇与张艺谋同年参加工作,但工作第一天上了四个小时班,芦苇就辞职了。辞职原因很简单——不能读书。芦苇回到家,啃了四年老,他终日读契诃夫、罗素、维特根斯坦,忙着解决自己的价值观问题。

街道办干部得知芦苇的情况,深感同情,本着关怀大龄待业青年的人道主义精神,把芦苇塞进了西安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西影厂)。此时的吴天明已在西影厂工作多年,即将执导个人第一部影片。

进厂后,芦苇每日颠勺炒菜,干了两年炊事员。直到张艺谋、陈凯歌入学那年,芦苇才被调去美术组,做了绘景。

相比考上北电的张艺谋,芦苇的机遇差了不少,但考上大学的张艺谋过得也并不轻松。

进入电影学院,“厂哥”张艺谋第一次接触外国电影。在屏幕上看到比基尼和直升机的他被震到说不出话来。一回宿舍,张艺谋就迫不及待跟同学谈论。路过的陈凯歌和田壮壮看到,相视一笑,说:“刘姥姥来大观园了。”

张艺谋年纪大,又做了三年农民七年工人,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遭受“校园霸凌”的他差点打包回了西安。

好在张艺谋是个硬汉,在北电的日子加倍用功,买不起摄影书就生抄20万字。考完试,张艺谋各项成绩都很好,慢慢受到同学敬重。

曾嘲笑过张艺谋的陈凯歌在摄影展上看到他的作品,觉得此人不是等闲之辈,心里生出几分敬意。

两年过去,别的同学正读大二,特批入学的张艺谋却面临着学业中断。他难过,跑去隔壁导演系找田壮壮诉苦:“哥们儿这一走,可能就回不来了。”

所幸电影学院给了机会,张艺谋及时转正,念完了大学四年。拍摄毕业作品时,张艺谋加入田壮壮导演的《红象》剧组,去云南拍片。

< 张艺谋(右四)拍摄毕业作品 >

后来拍出《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看到这部片子时惊了:“我操,看到那画面我就傻了,中国他妈的要出大师了!”

从云南回到北影,张艺谋和陈凯歌一起看了《红象》的样片。陈凯歌评价不错,张艺谋却未觉满意。

陈凯歌对张艺谋说:“八二届153个同学,有一点数你最强烈——心比天高。”

临近毕业,学校老师说,可千万别觉得自己了不起,毕业进了厂子,不熬上十几二十年谁也别想掌机。

张艺谋算了算年纪,感觉前途又灰暗起来。

相聚

1982年,北电78级毕业,根正苗红的田壮壮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北影),陈凯歌进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顾长卫去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受“非正常入学”的影响,张艺谋被分配去了广西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广影)。

80年代动乱结束,百废待兴,人们对文艺生活来者不拒,谈恋爱都要拿一本尼采、弗洛伊德。

拜新风潮所赐,加上广影厂长韦必达赏识,张艺谋刚毕业就担任摄影,掌机拍摄《一个和八个》。

几个人向厂长表决心,剃了光头要拍好电影。一伙人坐火车去拍摄地时,还被警察误认为是流氓团伙给抓了。

< 《一个和八个》 >

《一个和八个》拍摄完成,第五代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问世。

1983年,广影看中了西影的剧本《黄土地》,准备筹拍。摄影敲定了陕西人张艺谋。导演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张艺谋推荐了同学陈凯歌。

彼时陈凯歌在北京,但不像张艺谋在广西厂受重用。厂里前辈林立,轮不到陈凯歌发挥。广影惜才,花四倍工资把陈凯歌从北京借调出来。

广影厂长踌躇满志,派遣得意人选奔赴西安,等候他们凯旋,却不知此行是“放羊入虎口”。

1983年10月,43岁的吴天明出任西影厂长。那时西影影片拷贝发行量全国倒数第一,全国上座率最高的10部影片没有一部出自西影。许多西影厂的职工去北京出差,都把胶片筒上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几个字朝里贴着裤脚,生怕丢人。

出任厂长前,吴天明已经是成名的导演,以脾气火爆著称,见到不称职的领导就直怼,在厂里树敌无数。有次一句话差点把领导怼哭了:“我不当领导还能做导演,你不当领导什么也干不了。”

出任厂长后,吴天明悄悄地对身边人说:“兄弟,以后西影厂是咱们的天下了。”

接手时,西影厂里的干部平均年龄50岁,厂子管理混乱,士气低下。吴天明召集全厂职工开会,当天,厂里所有中层干部就地免职,空出的职位全部让给年轻人。

求贤若渴的吴天明,正赶上广影将张艺谋、陈凯歌拱手送上。

< 拍《黄土地》时的张艺谋陈凯歌 >

来到黄土高原选景的陈凯歌、张艺谋没了盘缠,车也坏了,饿着肚子拄着拐棍走到西影,投奔吴天明。吴天明给了几人两千块钱,又安排食宿,协调出一辆吉普供他们采风。

改变中国电影格局的力量首次在西影聚齐。

有人说,中国电影的辉煌始于1983年。确实,这一年“电影教父”吴天明出任厂长,张艺谋与陈凯歌双峰聚首,拍的是震惊世界的《黄土地》。

在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未来的第一编剧芦苇却因流氓罪“进去了”。

那会儿正是严打时期,芦苇“顶风作案”,参与地下舞会,和陌生女人跳贴面舞。组织舞会的女老大马燕秦先一步被枪毙,曾参与跳舞的人也被列上抓捕名单。8月中旬,警察封了街,开始抓人。

得到风声的人都跑了,芦苇错误地估计形势,觉得跳跳舞犯不着逃跑。他一人坐在宿舍进行思想斗争:是自首呢,还是跑呢?没等他想明白,公安已经进了屋。

芦苇一身劳动布工装,长相也朴素,咋看不像跳舞的,公安连问好几声:“你就是?”芦苇生怕长官否定了他的艺术气质,连连点头,说是我是我,我就是跳舞的。

芦苇被带走了,在里面蹲了11个月。

< “严打”时期公告 >

世间福祸难料。出了监狱,芦苇成了名人,十里八村的文艺青年都敬他一声哥。甚至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段牢狱之灾始终隐隐发挥着余热。

芦苇出狱时,《黄土地》已经拍完了,陈凯歌被北影厂当宝贝一样捧了回去。陈凯歌原本是北京人,留不住,吴天明把挖人的心思全放在了张艺谋身上。

毕业时张艺谋一心想来西影厂,无奈当时厂长不是吴天明,挑人时没要他。错失张艺谋成为吴天明最大的遗憾,看完《黄土地》,他决计要把张艺谋留下。

吴天明拍《人生》的时候就想找张艺谋来做摄影师,但张艺谋在广影拍戏,吴天明憋着没拆广影的台。拍《老井》时,吴天明跟张艺谋说:“你必须来帮我,你来做摄影,咱们一块把这个戏弄好,弄完以后你爱到哪去到哪去。”

嘴上是这么说,但吴天明一心还是想把张艺谋弄到西影来。

第一步,就是把张艺谋的老婆肖华弄进厂。没地方交割,就放在宣发处当资料编辑,那种编辑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好几个吴天明想弄来的文人的老婆都在宣发处,路遥的老婆也在。

为了张艺谋,吴天明和广影结了梁子。

< 张艺谋与吴天明 >

1983年底,《一个和八个》被当做“精神污染”的典型批判,广影厂长韦必达站出来力挺年轻人:“对青年人要关心爱护,如有错误我厂长负责。”1984年7月,《黄土地》送审时遭电影局领导无端指责,韦必达又去和领导争吵。

因为这两部电影,韦必达被调离一线,广影由高厂长接任。

张艺谋给老厂长韦必达写信说:“也许,我们将来可能成为艺术大师、名人,但我们永远记得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是怎样起步,有人曾小心翼翼地搀扶我们……我们也有年迈花甲之时,但我们会想起我们的《一个和八个》,我们的《黄土地》,我们的广西厂厂长……”

韦必达离任,吴天明点名向广影要张艺谋。接任的高厂长打死不愿意,说当时张艺谋一心想到西影厂你们不要人家,我们广西厂这么穷的小厂,把凯歌、何平他们八个人都要了,你们看人家现在成了气候,眼馋了。

有一次开创作会,西影宣发处处长柏雨果(张艺谋老婆与路遥老婆的上司)和高厂长碰了面。开完会,高厂长说:“柏处长,你回头跟你们吴厂长捎个话。”柏雨果问捎啥。高厂长说:“你告诉吴天明,他很无耻,很不要脸!”

吴天明不在意这些细节。对新人的任用让他不亦乐乎,他给顾长卫分了房子,保着黄建新拍了《黑炮事件》。厂里的年轻人如鱼得水,老员工愁云惨淡。

一位厂里的老员工找到吴天明,一进门噗通就跪下了,说自己一辈子没拍电影,马上要退休了,求吴厂长给个机会。吴天明知道他才华平庸,也给他跪了下去,说你一辈子没拍,也不差这几年了,还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两人跪在地上对视好几分钟,老员工自知遇见了狠角色,起身悻悻离开。

西影厂里一部分人在吴天明的保护下奋勇向前,另一部分人天天告状,想尽办法让他下马。调查组来了三波,还好调查结果一致——吴天明功大于过。

十年动乱结束,第四代导演正准备施展抱负时,第五代导演却迅速崛起。用张艺谋的话说,“第四代导演在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基本上就被我们拍死在沙滩上”。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电影厂厂长能够决定电影人的命运。吴天明没有打压新人,反倒是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吴天明上任两年,西影厂影片的拷贝发行量由全国最末跃至第一,利润翻了两番。上海发出“西望长安”的惊叹,北京则传出“中国电影的希望在西北”的呼声。

愿为大哥肝脑涂地

1985年,陈凯歌拍出《孩子王》。吴天明对张艺谋说,咱还拍啥,差得太远了。张艺谋触动很深,也想着和陈凯歌较一把劲。

此时张艺谋应约回到西影,帮吴天明拍摄《老井》。

吴天明派张艺谋和几个人去选角。现场乌泱泱来了几千个人,张艺谋和他们一一握手。回到宾馆洗手,洗出几大盆黑水,男主角还是没有着落。

吴天明想来想去,只有张艺谋当过农民,又有那股劲头,决定男主就是他了。张艺谋懵了。“头儿,我没学过表演啊。”

但张艺谋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答应下来。

接下任务后,张艺谋每天抗着上百斤的石板,走十几里山路。为了让皮肤粗糙,一有时间他就抓两把砂土放在手里来回搓。拍井下被埋那场戏之前,为表现出奄奄一息的感觉,他3天没有吃饭。

当年,张艺谋拿血换了一台相机,1985年,又拿命换了一个东京电影节影帝。

< 张艺谋与吴天明拍摄《老井》 >

后来,吴天明顶着一片骂声,破格提拔摄影师张艺谋为导演,投资他拍电影《红高粱》。吴天明说:“这样一个拿命拼的人,我有什么不放心?”

拍摄《红高粱》时,张艺谋带队去了高密,一看傻了眼——高密已经几十年没种过高粱了。那会儿正是种高粱的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可项目还没批下来,张艺谋慌了。

吴天明得到消息,说这要是晚了就完㞗了。他火速从每个部门要了钱,给张艺谋打过去三万多,让他赶紧拿去种高粱,“出了事我担着”。

张艺谋拍完《红高粱》说了一句:“愿为天明,肝脑涂地。”

< 拍红高粱时的张艺谋、巩俐、顾长卫 >

拍完《红高粱》,张艺谋和还在上大学的巩俐走到了一起。莫言说:“张艺谋和巩俐不是绯闻那么简单。”

1987年,中影公司举办第一届电影展,因为与西影有矛盾,陈凯歌的《孩子王》受到牵连,未被列入展出名单。

吴天明租了放映室,找人用英文写了海报,说明《孩子王》的放映时间、地点。中影不让贴,吴天明就自己举着海报去外宾桌前转。工作人员撵他好几回,宣传处长柏雨果拿着相机,想着谁打吴天明就拍谁。所幸那天没有发生冲突,《孩子王》的电影拷贝卖了14个国家,成为影展的“销售冠军”。

陈凯歌说:“我这一辈子都不做对不起吴天明的事。”

《孩子王》《红高粱》先后问世,在国际上斩获大奖,此时的芦苇还在美术部做绘景。赶上西影正让周晓文拍《最后的疯狂》,芦苇看到剧本,说写的太烂,自己写都比这强。

周晓文给了机会,让芦苇改写剧本。《最后的疯狂》上映,成为1988年的票房冠军,获得当年金鸡奖特别奖。

吴天明把芦苇和周晓文叫进办公室,说:“你们俩负责挣钱,挣了钱我来搞艺术。”芦苇被破格提拔做了编剧。

文学部的人不服,找吴天明打小报告,说芦苇连美术都不是,一破绘景的凭什么来写剧本,编剧尊严何在?吴天明回他:“你告别人的状我都管,芦苇我管不了,他以前蹲过号子知道吗?是混黑道的。不怕死你自己找他说。”

打小报告的人傻了,再也没提这茬。

在大哥吴天明的提携下,几个年轻人迅猛成长起来。

中国要出大师了。

合力

80年代末,芦苇为《双旗镇刀客》做了大纲,陈凯歌拍了他心心念念的《边走边唱》,张艺谋却接了一部商业电影,做了演员。

< 《古今大战秦俑情》 >

拍出《红高粱》的张艺谋根本看不起商业电影,演完就走了,连后期配音都没去。但当时他在闹婚变,所有人都在讨论他和巩俐,骂他是陈世美。刚好老板找他和巩俐共同出演,给了两人一个相处空间。

1990年10月,张艺谋与妻子肖华离婚,后来主动承担起妻子的生活费用。

1991年,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张艺谋拉住芦苇,彻夜在酒店讨论这部电影的失误,巩俐不时端来茶点。两个人总结出三十多条缺点,说还能做的更好。

获得成功后还能细数长短,芦苇觉得,张艺谋前途无量。

那时徐枫拿着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陈凯歌,想让他翻拍成电影。陈凯歌找来芦苇商量剧本。

< 陈凯歌与芦苇 >

芦苇说《霸王别姬》是个二流小说,无非男女情爱,格局不大。陈凯歌说芦苇评价太高,依他看无非是个三流小说。芦苇不知陈凯歌功力几何,被他的话镇住了。

恰好那时陈凯歌的《边走边唱》上映,芦苇和李碧华也当了观众。电影放映结束,现场叫好声一片。芦苇却私下和李碧华说:“我是边看边想,想他到底要说啥,看完也没想明白。”李碧华偷笑说:“我是边看边睡。”

看完这部电影,芦苇做了一个结论: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芦苇说如果找他改编剧本,陈凯歌可以提意见,有问题可以商量着修改,但剧本一个字也不许碰。陈凯歌爽快答应,说:“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编剧导演确定,剧组预算充足,准备挑选最好的演员。剧本初稿尚未完成时,陈凯歌与张国荣在香港文华酒店咖啡厅见面,向他讲述这个故事。

陈凯歌不知道张国荣能明白多少,只是疯狂讲着。讲完张国荣站起来和他握手,说:“谢谢你给我讲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陈凯歌回忆说:“这是一个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间。这样的经验只有这一次。”

< 张国荣与陈凯歌 >

剧本进展飞快,陈凯歌不时向芦苇抛出问题,芦苇作答,两人有来有回,像运动员一样。剧本完成,发给陈凯歌的父亲陈怀恺,把老爷子看哭了。陈凯歌抱住芦苇,说太精彩了。

由于剧本出色,精彩程度远超原著,李碧华把电影情节加进了自己的小说。

芦苇知道剧本铁定过不了审查,找陈凯歌商量,说要么送假剧本过审,要么这片儿干脆别拍,没劲。陈凯歌考虑一天,决定按芦苇说的做,出了事他俩担着。

芦苇花五天时间写了一个假本子,不出所料,顺利过审。假剧本平平无奇,审查人员纳闷,问陈凯歌这么无聊的故事有什么好拍的。陈凯歌打马虎眼,说自己就想拍这个。

电影找来张国荣、葛优、巩俐、张丰毅助阵,顾长卫担当摄影。

< 芦苇与张国荣 >

拍摄时,芦苇对张国荣说:“我已经在戏里(借袁四爷)调戏过你了。”回到香港,张国荣寄给芦苇一个精美的台历,上面写着“送给我心中永远的四爷”。

一群最出色的电影人,加上最佳状态。《霸王别姬》尚未出世,已然注定是巅峰。

1994年,《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电影获奖后,芦苇约陈凯歌一起讨论电影中的缺点,陈凯歌说一定一定。可二十几年过去,芦苇仍未如愿。

《霸王别姬》拍完,芦苇找张艺谋来看。张艺谋评价说这是学好莱坞学得最像的电影。那会儿好莱坞是个贬义词,张艺谋一句话把芦苇和陈凯歌气得够呛。

但张艺谋向余华要了《活着》的小说版权,还是找了芦苇改编剧本。接着,《活着》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凭借福贵的角色拿了戛纳影帝。

芦苇后来说:“我很幸运,跟张艺谋、陈凯歌合作的时候,正是他们处于艺术上最纯洁的阶段,那时候我坠入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竟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分散

九十年代初,第五代电影人合作缔造了两部电影高峰,而将他们集结起来的吴天明却陷入人生谷底,错过了中国电影最好的几年。

1989年5月,吴天明远赴美国交流讲学。一个月后,他因一场采访卷进风波,被西影扫地出门。原本计划一个月的行程无限期延迟。

那时吴天明的女儿在美国念书,两人相依为命。为谋生计,他们包饺子卖给朋友,又开了一家音像店。

蒋雯丽、顾长卫去美国时,与吴天明一起在洛杉矶钓鱼。男人们先讲黄段子后讲电影,然后便望着粼粼波光,陷入无尽的沉默。

一别五年,1994年,吴天明终于辗转回到国内。

西影厂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许多曾被吴天明提携过的人,在公开场合见了他灰溜溜离开。有人以为他再也不会回国,把厂里的呆账和坏账都算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吴天明回国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变脸》,没有一线演员敢接演。电视台跟踪拍摄的纪录片也被打入冷宫,不准亮相。

1996年,《变脸》在国外获了三十多个奖项,但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什么宣传。当然,即便没有政策原因,这部主打传统价值的电影也难有票房。

大哥离开的日子里,一切都隐隐发生了变化。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邀请芦苇做电影《风月》的编剧。芦苇查了资料,发现故事只是源于坊间只言片语,没有真实历史依托。他说没有真实感的故事不会精彩,陈凯歌不信,两人不欢而散。从这里开始,陈凯歌的喜好一步步走向了魔幻题材。

1999年,陈凯歌写《荆轲刺秦王》时没有联系芦苇。但芦苇喜欢这个题材,兴冲冲找来,说不放心剧本的话我帮你写,咱们再合作。陈凯歌回了一句:“我放心得很,我自己写的。”

芦苇一肚子话全被憋了回去。

后来姜文和陈凯歌的副手张进战谈事时,说《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有很大问题。张进战不放心,让芦苇把关剧本。芦苇写了一个条子,提了二十多条剧作硬伤。陈凯歌说拍摄时注意,但仍然对剧本十分满意。

芦苇直言,《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开始自满:“他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的。当时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多的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2002年,曾经看不起商业片的张艺谋拍了《英雄》。影片投资3000万美金,国际票房1.7亿美金(14亿人民币)。《英雄》国内票房达到2.5亿,占据当年全国票房四分之一。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

< 《英雄》 >

2005年,陈凯歌也加入大片队伍,写了《无极》的剧本。剧本完成后,他非常自信,坚定地说这是个好剧本。

《无极》投资两亿人民币,创造了当时的单日票房纪录。电影上映没几天,口碑扑街,所有风头都被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抢走了,一向文雅的陈凯歌失了风度,大骂其无耻。

陈凯歌最受不了的,就是有人质疑他的编剧能力。

2006年,张艺谋找芦苇探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讨论了八天,芦苇说剧本问题很大。张艺谋不以为然,说:“就凭张艺谋、巩俐、周润发、周杰伦这四个名字,两亿票房,芦苇你信不信?”

当年那个细数影片功过的张艺谋已经不复存在了。

《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3.6亿,动用了两万名群众演员。这之后,王朔给了张艺谋一个评价:搞装修的。

芦苇说:

“中国导演中没有天才,组合好了,互相激发出创作力,各自贡献优势,就成了。反之,十有九败。”

< 张艺谋与芦苇 >

造就辉煌的三人再难聚首,芦苇开始与其他导演合作。

2006年,吴宇森找芦苇写了《赤壁》的剧本。芦苇翻阅资料,用剧本重建三国。最终,剧本没有采用,吴宇森亲自操刀,片中小乔对马喊的那句“萌萌,站起来”就出自他手。

电影拍的是宏大历史,观众却在电影院频繁笑场。芦苇说一部史诗被吴宇森拍成了卡通片。

与王全安合作的《白鹿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芦苇花五年时间写了七稿,临到开拍,王全安把芦苇的剧本否了,自己花16天时间写了一个新的。

厚重的现实史诗被拍成了一部伪情色电影。芦苇看到成片,强烈要求把自己的编剧署名拿掉。

后来,芦苇出了一本与好友的谈话录,在书里把合作过的导演挨个数落了一遍。陆川看完书感叹到:

“芦苇真敢说实话啊。我看完书就想,他这将来是不想混了吧!”

芦苇想不想混已经不重要了,时代早已没了他的位置。当然,他并不孤独,与他同样失意的还有大哥吴天明。

归国十年,吴天明只拍了两三部电影。与政策无关,单纯是因为他想拍的没人看,有人看的他不想拍。张艺谋说:“我们还能庸俗一下,拍点商业片,他们那一代做不下去,他(吴天明)心里过不去这道坎。他的纯粹使他无法通融,对此他很痛苦。”

自己壮志未酬,又眼看曾经一手提携的兄弟拍起了《无极》和《黄金甲》,吴天明终于还是怒了。

“中国的编剧导演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要把观众带到什么地方去?”

“我问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你想告诉人什么?!”

< 《三枪拍案惊奇》 >

有记者把吴天明的话带给张艺谋。张艺谋恭谦回应:“中国电影正是被票房绑架的年代。我们要试水,要两条腿走路。这些吴天明导演都看在眼里。半年前我和他见过一面,我们谈了很多,他不谈我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我知道他一直看不上。”

两人的会面被狗仔偷拍,隔天报纸发了新闻,标题是:张艺谋私会煤老板,预谋下部作品。

年轻的记者已经不认识吴天明了,把身材矮壮的他当成了煤老板。

新的时代里,大哥吴天明已经成为过去式。

永远的大哥

2012年,吴天明拍摄了导演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两代唢呐人传艺的故事。

焦三爷把衣钵传给了徒弟谢天鸣。片尾,天鸣(天明同音)在焦三爷坟前,吹了一曲《百鸟朝凤》,送师傅上路。

修改剧本时,吴天明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多月,期间时常痛哭流涕。陈凯歌看出吴天明的心思,说他拍这片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014年2月,《百鸟朝凤》完成最后精剪。电影拍摄顺利,后期也没有遇到资金的困难。但进入发行上映环节时遇见了问题,大多数发行公司的意见是:“这片子拍得很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卖。”

2月12日,吴天明拉着好友郑洞天(第四代导演)去电影院看了两部“大IP”电影,想紧跟时代,看看什么样的电影可以一天票房过亿。

看完电影,吴天明问郑洞天,这两部电影是怎么回事。郑洞天皱着眉头,半天说不出来。

还好他们看的不是《前任3》,否则看到韩庚抠屁眼闻手还能有19亿票房,更想不明白了。

这次观影之后一个月,吴天明突发心梗去世。

张艺谋、陈凯歌、芦苇、田壮壮、顾长卫、黄建新、谢飞、郑洞天、蒋雯丽等电影人赶来参加他的追思会。

吴天明女儿说,父亲手机里存着一条短信,是发给某发行公司老总的。

“请您看看这部片子,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样可以发(行)。”

曾经傲视群雄的吴天明不得不在市场面前软下身段。然而这条短信依然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追悼会上,导演郑洞天说:

“他(吴天明)一直希望看到艺谋和凯歌再次拿出《活着》、《霸王别姬》这样的作品,可惜他没看到。”

十几年来,吴天明一直看不上张艺谋的片子。张艺谋说:

“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归来》做好了,请头儿看一下,希望听到他的一些看法,我很在意他。”

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

吴天明去世后,成都报社的记者打电话给郑洞天,问他有什么可回忆的,最好有点儿“料”。郑洞天让他回去翻翻1985年5月份成都的报纸。

1985年5月27日,成都举行百花奖,那天刚开会就下起大雨。散会后,没人离场,四川大学一万两千名师生披着雨衣、顶着草帽站在雨中看完了那届最佳故事片——吴天明的《人生》。

电影放完,学生们自发地高喊“人生万岁”、“电影万岁”,甚至还有“吴天明万岁”。

谢飞导演说:“最伟大的电影莫过于此,一万两千人站在雨里看电影节!”

三十一年后,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上映。

上映一周,电影票房仅有364万。担任电影宣发的方励视频直播下跪,恳求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

吴天明曾问过,为什么那样的电影可以一天过亿。葬礼上,第四代导演郑洞天想到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我们这一代人过时了。”

大哥吴天明的追思会上,第五代电影人再次齐聚。回想起当年的聚义,一切都如梦幻一场。

参考资料:

[1]《编剧的秘密》——芦苇、王天兵

[2] 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

[3] 陈凯歌和他的80年代——三联生活周刊

[4] 秦国人——陈凯歌

[5] 编剧芦苇:中国电影界呈现出的现象很矛盾——中国新闻周刊

[6] 读完就会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怀念吴天明?

[7] 吴天明:在不那么温柔的凉夜,做一个电影暴君

贾玲逆袭的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2015 年国庆档,沈腾和他背后的开心麻花,凭借《夏洛特烦恼》口碑和票房双杀了徐峥的《港囧》,成为资本宠儿。年末,开心麻花挂牌新三板,市值飙升至 50 多亿。

喜剧标签相关标的公司,开始被诸多资本疯抢。

动作快的是李诞和他背后的笑果文化。

李诞和笑果脱胎于东方卫视,他们选择站队的是沪圈大佬,江湖人称黎叔。2016 年笑果先后拿到黎叔领投的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 3 亿余元。

动作稍慢的贾玲,选择站队的是京圈山头 —— 北京文化。

2016 年 7 月,北京文化出资 1000 万投资贾玲的大碗娱乐占股 20%。

主控她项目的是北京文化的时任总裁,夏陈安。夏陈安是前浙江台的一把手,浙江台娱乐化改革和 “中国蓝” 品牌的操刀人。

站队京圈前,贾玲游离在湖南、东方、北京等多个电视台之间,多是作为嘉宾录综艺节目,很少有常驻节目的机会。

夏总在体制内的最高职位和能调动的资源,远比不上黎叔。毕竟,黎叔在体制内的最高职位,比《蜗居》里宋思明都高一头。2009 年,黎叔掌握的文化产业基金就已高达 50 亿。

李诞和笑果拿到黎叔的钱和资源后的第二年,他们就接连孵化《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超级故事会》等多档节目。

而贾玲和大碗娱乐拿到投资后,签约了张小斐等人,也只是顺着夏陈安的资源线去了浙江台,带队常驻了浙江的《喜剧总动员》,接连常驻两季,后又常驻了浙江台《开心俱乐部》和《王牌对王牌》。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以小品形式展示出来,小圈层爆红,正是在浙江台的《喜剧总动员》上。小品口碑炸裂后,贾玲和她的团队才有拍电影的机会。

可惜的是,贾玲签给北京文化后第二年底,故事就偏离了原定轨道。

1

夏陈安是从浙江台辞职后过来的,在京圈内部属于外来的和尚。来之前,他是掌舵浙江台,最突出的成绩是做出过多个爆款的综艺,《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十二道锋味》《爸爸回来了》等等。

2015 年来到北京文化后,他是公司总裁,负责的是公司的综艺盘子。接连参与过几个综艺项目《极限挑战第二季》、《跨界歌王》、《加油!美少女》和《我们战斗吧》,要么公司拿到投资份额太低,成绩要么不如预期。好不容易,他主控了一档节目《高能少年团》,花了重金结果一塌糊涂。

《高能少年团》里董子健是常驻,按说董子健的咖位无法与王俊凯、刘昊然和张一山等人匹敌。董子健能拿到常驻,主因是他妈妈是王京花,北京文化的经纪业务负责人,节目也是他们公司主控。

和在体制内的待遇不同,两年多没出成绩,夏总没有迎来更多的机会。《高能少年团》凉了以后,外来的和尚就念不了经了。2017 年底,他就下了马,对外称主动辞职。

彼时北京文化内部最看好贾玲和大碗娱乐的是夏陈安,贾玲在圈内的多个活动,都是他在站台。夏陈安离开后,公司综艺相关业务停滞不前,贾玲和大碗也受到波及。此后,贾玲和大碗更像是他们的纯财务投资对象。

按照投资时合约要求,贾玲和联合创始人孙集斌必须全职在公司工作 5 年,离开必须回购股份,且签订了竞业协议,不得从事与运营公司业务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活动。

不论怎么说,北京文化都稳赚不赔。

至于,京圈赖以成名的各种影视剧资源,贾玲、张小斐和大碗们没有得到。《你好,李焕英》之前,她和张小斐等大碗众人,即便是接影视剧,也是郭德纲、师父冯巩、崔志佳、叫兽易小星等相熟喜剧人参与的项目,给她一个小配角或者客串的机会。

最好的影视资源是好友包贝尔给的。包贝尔是《港囧》走红后逆袭,做了两部网剧《欢喜密探》和《欢喜猎人》,贾玲戏份都不少,后者贾玲是女主。

也难怪包贝尔家和柳岩因为 “伴娘门” 事件圈内公开闹掰后,贾玲依然选择站队包贝尔。《你好,李焕英》,贾玲也请来了包贝尔老婆包文婧演配角,投桃报李。

2

同时间线上,京圈除了自家签约艺人,他们选择的是郑爽们。

之前文章《郑爽的故事,没那么简单》,我们写过 2017 年后,郑爽因为在《演员的诞生》上的表现,被京圈一众大佬相中,相继接棒力捧,不仅灌时尚资源、综艺资源,还有不少影视剧资源。

参与力捧郑爽就包括北京文化。

比如北京文化旗下的北京世纪伙伴文化出品的电视剧《只问今生恋沧溟》(原名《倩女幽魂》),女主正是郑爽。

image

上个月的弃养风波,注定郑爽已经凉了。《倩女幽魂》的投资,估计也收不回来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告郑爽收回部分投资。

这次《你好,李焕英》的项目,最初也不是北京文化攒起来的,而是影视投资圈的新贵柯利明。这位新贵身上的标签是海归、二代、年轻精英,是知名的胆子大路子野。

资本新贵想打破老牌资本利益格局选择的方式,是扶持新生力量。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最早就是柯利明极力拉着赵薇做的,还有筷子兄弟转型电影导演的处女作《老男孩猛龙过江》。还投资过郭敬明的处女作《小时代》系列、陈思诚的第二部电影《唐人街探案 1》等片。

柯利明的公司叫做儒意影业,去年刚被恒大和腾讯的合资公司恒腾网络全资收购。此处为知识点,下文要用。

《李焕英》和《致青春》的项目很相似,刚开始都是儒意全资攒局做,项目起来后,分担风险拉其他资本入局,价格合适甚至让出主控权。《致青春》当时拉的是光线、以及和赵薇渊源颇深的中影,《李焕英》拉的是北京文化、新丽、猫眼等资本。

不过《你好,李焕英》大爆,北文吃不到利润的大头(具体数据,以相关上市公司披露财报为准)。因为电影被做了保底发行,保底的票房是 15 亿。

3

回到上文知识点。去年 10 月,恒腾网络宣布增发股份 72 亿港元收购了儒意影业 100% 股份。

收购协议里有对赌条款,儒意影业被要求在 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每年净利润分别达到 4 亿元、5 亿元、6 亿元以上,也就是三年 15 个亿的利润。如果收购顺利完成,柯利明还将持有恒腾网络 27% 的股权。

按照他们往期的利润,要完成对赌并不容易。兵行险招,这次《你好,李焕英》就又被柯利明和儒意买回去做了保底发行,保底票房为 15 亿。

恒腾网络喊出的口号是要做中国版 Netflix。

叠加着公司被调入港股通、《你好,李焕英》上映票房超预期等利好刺激,短短十几个交易日,恒腾网络的股价从 2.4 港币最高飞升到了 17.8 港币,市值最高净增 1400 多亿港币。

这种保底发行的路子,之前北京文化也搞过,是它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名作,标的是吴京的《战狼 2》。

当时他们无比看好吴京和《战狼 2》。

2017 年《战狼 2》还没拍,北京文化的一把手宋歌就给出了 8 亿的保底发行,当时是由北京文化和关联公司聚合影联共计出资近 2.78 亿(其中北京文化出资 1.4 亿)。宋歌本人客串出演樊大使,公司还为吴京和《战狼 2》牵线搭桥联系各种人脉和资源。

《战狼 2》票房破纪录拿到 56.8 亿,豪赌给北京文化就带来 3 亿的收入,1.6 亿的净利润占了当年的一半多。

《战狼 2》的宣传图,至今挂在北京文化的官网首页。

image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说董事长客串和保底发行了,截止到发文,《你好,李焕英》在北京文化官网官博相关账号连张宣传图和一篇最普通的新闻稿没有挣到。

《你好,李焕英》一直在陪着贾玲公开宣传露面的是陈祉希,是柯利明的合伙人,之前也参与过《港囧》、《煎饼侠》、《唐人街探案 1》、《分手大师》等电影。

陈祉希和柯利明标签相似,且从不避讳,二代、年轻精英。做《致青春》那年,柯利明 30 岁。陈祉希 18 岁在影视圈出道就做了制片人。

当然,陈祉希最著名的事件是实名辱骂董洁,她做过潘粤明的经纪人,对董洁和潘粤明的事情认知最清晰。她也怼过京圈王京花系的另外一位大腕,董洁和雷佳音的经纪人陈岩。

娱乐是个圈,它又绕回来了。多说一句,董洁和雷佳音们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北京文化的艺人,因为他们不归属上市公司的体系,虽然他们背后是同样一群人。

不止错捧郑爽,近些年北京文化一直命运多舛,暴雷不断。2019 年有公司巨亏 20 多亿,一把抹去十年利润;2020 年上半年有公司前副董事长公开举报董事长等多位管理层参与财报造假,涉及《倩女幽魂》等多个项目;年末有证监会立案调查他们信批违规涉嫌 2018 年多计营业收入约 4.6 亿元,多计净利润约 1.9 亿元等问题;2020 年业绩预报全年预亏 6.4 亿到 7.9 亿;今年还有公司公告 5 亿贷款逾期还不上。

对应的是公司市值一路震荡下行。

驾着《你好,李焕英》的东风,北京文化的股价也出现了上扬,截止今天市值也仅有 48 亿,连恒腾网络千亿市值的零头不到。

另外一个老牌资本京圈山头的华谊兄弟,同样辉煌不再,市值剩下 100 亿出头。

4

《你好,李焕英》贾玲没请一个京圈系的艺人,虽然北京文化投资了片子,但是片子上映这么长时间,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她几乎没有获得这圈人的宣传支持。

主动站出来说《你好,李焕英》好看的公众人物,最知名的是薇娅和罗永浩。众多一二线艺人,圈内大佬皆选择闭麦。

京圈的众人忙着宣传的是《刺杀小说家》。

image

其实相比《你好,李焕英》成为爆款,京圈的王京花们更希望爆款是《刺杀小说家》。《刺杀小说家》的成本比《你好,李焕英》高多了,而且里面不仅有各种京圈关联的资本,还有自家的雷佳音、董子健、董洁、郭京飞等多位艺人,可以说这部片子由他们家的人支撑起来的。

王京花的儿子董子健,在《刺杀小说家》和雷佳音,是双男主待遇。

片子是重资奇幻巨制,号称半个娱乐圈在宣传,现如今票房仅有 6 个多亿,不足《李焕英》的五分之一,能不能收回成本都不好说。

《刺杀小说家》在微博上最热门的评论是,

image

猫眼是对《你好,李焕英》的最终票房预测在 52 亿,中国影史第二,仅次于《战狼 2》。

丢掉《你好,李焕英》的收益,或许不可怕,就是不知道贾玲腾飞后的财富价值,他们又能抓到多少。

算了算日子,北京文化要求强行绑定大碗和贾玲 5 年的合约,最迟今年 7 月也该到期。

选择权,又回到了贾玲的手里。

来源:深度八卦 微信号:shendubagua001

星仔,国家已经没有任务给你了

“9527 就是你的终身代号!”

《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府管家对唐伯虎喊了这么一嘴,一句星迷之间的接头暗号就此诞生。在更早之前的《逃学威龙》和后面的《功夫》等电影里,9527 也作为星爷的角色代号出现过好几次。

1

堪称 “台湾天涯” 的 PTT 论坛,十几年前,但凡有人 po 了好帖子,底下就会排队留言 “谢谢你 9527”,类似于某榴的 “1024 楼主一生平安”。有大陆影迷解读 9527,发现这四个数字上下颠倒再水平翻转,就变成了英文字母,LZSb。

还有一种说法,说在九宫格手机键盘上,打 9527 连起来正好成为一个 “人” 字,凸显了周星驰对平凡人的关注。

都是很美好的诠释。

可惜 93、94 年并没有互联网论坛文化,而且《唐伯虎點秋香》是一部香港电影,李力持和周星驰想梗的时候,是以粤语为基础,为香港观众服务的。

多年后,和周星驰一起导演 “唐伯虎” 的李力持承认,9527 其实是一句粗口。9 和 7 在粤语里,分别与男性生殖器的两个别称谐音,整句的谐音 “鸠唔似柒”,大意就是,屌不像屌。

如果做一下数学题,9 加 5 加 2 等于 16。167 在粤语里,则又谐音与一句粗口,“一碌柒”,其中 “一碌” 表示 “一根” 的意思。这是一句通行于整个粤语世界的著名脏话。

关于 9527 的真相就这么简单、庸俗。

很多关于周星驰的创作理念解读,人物剖析,大抵都会绕回来这个原点。周星驰无疑是香港电影历史上出现过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但把他的创作高度理论化,把他的人格神化的,是看客们。比起他的本身,他的电影是怎么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观众产生连接的,这是更具意义的命题。

史航讲过一个关于周星驰接受采访的故事,我没找到原采访,就当段子听吧。说当年有记者采访周星驰,问他,大家称赞你是一个 “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你认不认为自己是呢?

周星驰顿了一下,“是的,我就是那个后什么大师”。

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在网上有个 “香港影评库”,里面有一篇 96 年的影评写到,“阅读周星驰的意义是不大的,利用周星驰才最重要”。

01​

主持儿童节目《430 穿梭机》的后期,周星驰开始拍电视剧。TVB 在 1989 年年中播出的《盖世豪侠》,和年末的《他来自江湖》,是周星驰的两部电视剧成名作。

拍《他来自江湖》的时候,有一场车上的戏,拍他和毛舜筠。周星驰拿了一根香肠给毛舜筠,说 “等下你就装作撕了很久都撕不开包装,然后拿给我问我‘能不能帮我捋一捋这块皮’”。

香港人有时候喜欢把包装纸称作 “皮”。在一根香肠上 “捋一下皮”,大家感受一下。

毛舜筠当然不愿意。这位著名谐星后来被大家叨念得最多的,是她和张国荣的恋情,但早期她也是玉女人设。另外,万一怕完到时候不能播,演员还得回来后期配音,很麻烦。

于是她跟周星驰说,“不如你自己问我,‘撕不开吧?要不要我帮你捋一捋皮呀?’” 这样万一要配音也是周星驰自己回来配。

这场戏最后没被用上,但像这样的小脏梗,在星爷的作品里层出不穷。《鹿鼎记》里面多隆对周星驰说,“小人对你的钦敬……”,周星驰说,“你不要老是对着我阴茎好不好”。粤语里,钦敬和 “阴茎” 谐音。

《逃学威龙 2》里面周星驰把张敏给他的结婚基金全花光投入到卧底事业里,还把自己家里的 Hi-Fi 音响卖了,张敏问他的时候,他说 “现在我有你 Fi-Hi,还哪里用得着 Hi-Fi”。

Fi 谐音的是粤语里的 “块”,“Hi” 谐音的是…… 你们还是找个懂粤语的朋友问一下吧。

2

要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抓这种充满市井恶趣味的脏梗,是抓不完的。这些年开心麻花因为 “太多屎尿屁梗” 被一些观众讨厌,但这方面星爷早就登封造极。

但是香港市民阶层一点都不讨厌周星驰的恶俗梗,反而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

86 年的《英雄本色》之所以被摆上了神坛,很大原因是 84 年年末,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这份声明意味着,长期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将于十多年后回归变成中国的一部分。在殖民主义下做二等公民好不好?当然不好,香港人大部分是有中华血脉情结的。但回归之后香港面临的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周润发在太平山顶说的那句,“想不到香港的夜景原来这么美,这么美好的东西一下就没了,真不甘心”,戳中了所有香港人的心。《英雄本色》于是被时代选中了,变成了香港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到了 90 年代初,离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陆港交流开始变多,这种兼具不安和向往的情绪就越发复杂和浓烈。对于一个香港人来说,此时你已经不是英联邦公民了;你知道你血液里是华人,但中国过去 50 年的起起落落你也没有参与其中。

香港人普遍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在那一刻到达顶峰 ——“我是谁?”

“哦,对了,我是香港人。”

香港在政治经济上都无法决定自我走向,但在文化上,这个小地方和它的几百万人,某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扎根于市民阶层的流行文化,能给其中的每个个体赋予身份上的认同感。

周星驰电影里的粤语脏话,“饮啖茶、食个包” 这种能观照现实生活的俗语,包括他出演的所有香港底层小民的行为习惯,都是那一刻香港人心目中最需要的东西。

这套自下而上的市井文化语言,通过周星驰的妙手,和他一部又一部打破票房纪录的作品,帮助了香港市民构建自己的身份。

把生活中的东西挪用到作品里,并不是周星驰的专利。但是在做到这一步之后,还能把香港市井阶层的精神价值都一一粘贴到剧作人物身上。所谓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打不死的小强”—— 这不就是著名的香港 “狮子山精神” 吗?

这方面没有人比周星驰做得更好,更持久。

如果是著名歌词、文案鬼才,写出 “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 的黄霑,来给那个时期的周星驰电影写一句文案,我猜很可能是 ——

“看周星驰,做香港人”。

02

黄霑是爱周星驰的,但他也批评过周星驰。

《少林足球》出来之后,02 年黄霑上电台节目,说他也有看这部戏,“但唔知有乜嘢咁好笑,嗰隻歌又走晒音,真係戇居到無倫”(不知道有什么这么好笑,那首歌又完全走音,真实傻到无语)。黄霑跟邹文怀聊,邹文怀也说看不懂。

黄霑跑去问老友倪匡的儿子倪震,这部戏到底有什么好笑的,倪震说你看不懂的啦,你没有那些文化背景。

倪匡、黄霑这些大陆过去的才子们,有的是文化,但一代文人,尽管老不正经吧,确实少了些市井文化气息。邹文怀就更不用说了,48 年在《申报》实习,49 年大学毕业回香港也是做的新闻。他们 get 不到星爷的梗也正常。

早些年 “向太” 带起的一波 “反周星驰” 的论调里,有一则,说杜琪峰评价星爷,“周星驰先生当然有他聪明的地方,但我会觉得周星驰对香港电影圈是没有贡献的”。

这个评价的出处我也没有找到,有可能是假的,但像杜琪峰这样的人对周星驰有这样的评价,道理上是说得通的。周星驰讨好香港市井阶层的另一面,是他的调性,会牺牲掉一些香港评论界或者文艺精英群体对他的评价。

如果他只是做到了这个层面,周星驰只会是一个香港人记忆中的符号,一个更加成功的王晶,不会像今天这样封神。

转折点是 1995 年上映的《大话西游》。

上映是这年上映,“大话” 效应却要过几年才显现,因为这部电影的票房很一般。这部电影算是很早的 “合拍片”,制片人陈佩华联系上了当时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本来西影厂对本子没多大兴趣,但考虑到星爷的号召力,决定合作。

西影厂平时做艺术片多,不焦不急,哪里见过香港剧组这样分工细致、雷厉风行的组;香港演员又受不了西影厂人员温温吞吞的样子,双方拍摄中还起了不少摩擦,两地的武打演员差点动起手来。

片子做完上映,在香港入了当年前十,但两部分别两千多万票房,和星爷之前动辄 4000 万的票房比不了。在台湾和内地更是大败,全台票房 2000 万,搞得押注并看好能冲 5000 万的台湾片商苦不堪言。大陆这边当时的票房统计不完善,但毫无疑问是输给了那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成龙的《红番区》。

西影厂的副厂长张子恩还说过,《大话西游》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是一部 “文化垃圾”。

但同一时期,片子流传到北京电影学院,学过电影的学生们一看,纷纷惊呆了下巴。

2000 年北大的社会学教授专门在五道口的 “雕刻时光” 办过一场座谈,聊周星驰和《大话西游》,提到这部电影解构了几乎所有社会约定俗成的关系,师徒关系、人神关系、时空关系和生死关系等。而唯一没有被解构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爱情,一个是信仰。

《大话西游》里的有别于以往周星驰作品的悲剧成分 —— 那些爱而不得、宿命轮回,习惯了在星爷电影里寻找市井生活映射的香港人并不为意,但在北京最高等的几个学府里,年轻人们被打了一棒。再加上星爷电影里对权威的漠视,对规则的逆叛,这些都打中了千禧年前,在互联网影响下抬起头看世界、开始审视自身的年轻人们。

最重要的是,这些美妙的意涵居然都被包装在一部部令人捧腹的 “无厘头喜剧” 里。

很快,北京的大学生已经开始拿周星驰的台词泡妞了。2000 年前的 “水木清华” 上,到处都是 “星学家”,学生们留言顶帖,动不动就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甚至有人专门出了一本书,叫《大话西游宝典》,序言里写着,

“有人以老一代的口味说新的一代是受《大话西游》毒害的一代人,而这些受《大话西游》毒害的新人则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比前一辈更智慧,人类在不断地更新自己,我们有生命力,因为我们是新的。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经我们手整理后的美丽中国……’”

2001 年周星驰去北大和学生对话,还引发了一些清华学生的不满,他们觉得对于周星驰和大话西游在内地的走红,水木清华这个论坛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周星驰应该先去会会清华的学生。

周星驰到北大那天,3000 张门票瞬间被秒,离演讲还有一个半小时,百年讲堂门前已经有上千个学生待着了。星爷在台上,一个女学生大叫 “周星星”,星爷回了一句 “谁在叫我”。

全场异口同声,“我是紫霞啊!”

03

2003 年,时代周刊评选出了那一年的亚洲英雄 ——“如果说中国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那一年,周星驰拍了《功夫》,第二年上映。在部分影迷眼里,这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从下一部《长江七号》开始,星爷开始走下坡路。

同一年,香港和大陆签订了著名的 CEPA 以及据此推出的《关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电影业合作、管理的实施细则》,合拍片时代正式开启。

从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香港观众通过周星驰,确认了自己的香港人身份;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的大陆学生、年轻人群体通过周星驰,嘲讽了传统的崇高、审美和威权,也集体自嘲了一番。

如果说 “阅读周星驰的意义是不大的,利用周星驰才最重要”,那此后的合拍片时代,周星驰的功能是什么?

对于香港观众来说,回归已经几年,金融风暴和 SARS 也纷纷渡劫了,政治立场开始明确分化。对身份暧昧的迷茫,以及确定身份的追寻,这个母题在 2003 年被一部《无间道》探讨得淋漓尽致,后无来者。

大于大陆观众,千禧年之后波澜壮阔的十几年,社会的整体主题是财富积累和阶级跃升,是股市到房产到互联网的造福浪潮。《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美人鱼》和现在的《新喜剧之王》,实际上都保有星爷早年作品里体现的,无尽的善良,打不死,不畏强权,对爱情的尊重。

但这些已经无法再击中我们。

当年受过星爷滋润的年轻人,基本都开始还房贷了。能够刺激我们肾上腺素的,是沈腾必须要一个月内花光的 10 个亿,是穿越二三十年前倾尽家产买房或者尽早成名。

开心麻花常常让观众在电影里一夜暴富,过一把瘾;徐峥让城市人群的中年焦虑和中年危机找到一个出口;宁浩能把一部电影,拍给两类人看,家庭观众看到的是一部合家欢喜剧的电影,文艺观众看到的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表达、刺激到压抑的反讽喜剧。

不同观众对喜剧的不同需求,已经被不同创作者,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论承载了。而这些都是周星驰做不了的东西。

做不做得了都另说了,这些不是他想做的东西。

星爷在电影里,最不愿意当做玩笑讲的,就是爱情。而在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上,沈腾曾经和张柏芝再现过《喜剧之王》里最经典的段落,张柏芝回头对沈腾幽幽地说了那句 “不上班你养我啊?”

沈腾接了一句,“想得美”,全场瞬间爆笑。

我们有沈腾这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还有那么多更能把握新时代命脉的喜剧创作者,星爷那一套自然很难让今天的我们再惊喜。于是最近几部他的电影出来,都会有人奔着情怀去看,但看完出电影院就打低分,今年甚至有一股论调,“现在开始周星驰欠我一张电影片”。

3

但美人迟暮不是美人的问题,是时间。用 “江郎才尽” 或者 “炒冷饭” 这样的词语去评价周星驰,是不公平的。

自媒体写周星驰,常常引用他当年上柴静节目的访谈,但在我看来他面对大陆媒体最真诚的一次采访是前几年上的两期《锵锵三人行》。上面窦文涛和梁文道问他,听说你导戏总是要自己演一遍,再让演员跟着演?

周星驰笑笑,说,是的,但其实大家都是专业演员,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我到处去示范,其实主要是搞搞气氛,让大家开心一点,在片场,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做事。

“在片场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只为了要一个最好的镜头,会让黄一山头爆 8 个道具啤酒瓶几乎被打晕的周星驰,说出来的话。听着像不像 “做人呢,最紧要就系开心”。

星爷再过 3 年 60 了,再过上五年,都到了拿老人津贴的岁数了。拍电影,可不就是最重要开心么。

来源:北方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