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那么香,欧美人为什么不爱吃?

文 | 魏水华

图 | pixabay

世界饮食审美里,羊肉是最具地域差异性的食材。

中国人对羊爱得深沉,在中文里,除了鱼羊为“鲜”、羊大为“美”之外,中国人一直尊崇的“善”、“義”之中,也有属于羊的偏旁。就差把羊字写成“好吃”了。

再往西,羊肉也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主角。哈萨克俗语里有一句话“羊肉是牧民的饭”,对于游牧为主的地区来说,羊肉是司空见惯的、像粮食一样普通的食材。值得歌颂,但并不包含太多奇货可居的惊喜。

而到了英美国家,羊肉绝少见于餐桌。养羊的意义,被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产品上。

究竟是怎样的地理格局与历史源流,形成了今天的羊肉世界观。

No.1 | 壹

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生物学冷知识:牛是牛科动物,羊也是牛科动物。所以,人类养殖的牛羊本是同类,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人和大部分猴子更接近。

从某种角度理解,羊其实是一种体型更弱小的牛。

弱小,就意味着更容易被驯化。除了主动被人驯化成捕猎工具,有着共生关系的狗和猫之外,家养绵羊,也许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肉用家畜。

虽然猪也有着上万年的驯化史,但至今,家猪与野猪之间依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社会新闻里经常报道,一只野猪摸黑跳进猪圈,几个月后农户家喜得活奔乱跳的猪崽一窝。

相反,养殖的羊,已经与野生的岩羊、鬣羊、羚羊等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便能生出后代,也和狮虎兽、骡子一样,没有生育能力。

这足以证明,羊被驯化的历史,比猪更久远。

人们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西餐里有一整套对牛肉的等级评价体系,但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会设计对羊肉的评判标准。原因很简单,现有的牛肉评价适用于所有的肉用牛科动物(Bovid),不管是bull(公牛)、cow(母牛)、calf(小牛)、ox(阉牛),还是goat(山羊)、sheep(绵羊)、ram(公羊)、ewe(母羊)、lamb(羊羔),只要能吃的,就能以肉质颜色、肌间脂肪分布、肌理大小来评判优劣。

换句话说,在西方生物学体系里,牛、羊这两个汉字就是不准确的。比如德氏大羚羊、紫羚羊这些“野生羊”,按照亲缘关系划分,其实与耕牛更接近。人们最早的驯化的,是一些被称为goat、sheep,体型较为瘦弱、性格较为温驯的牛科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最早驯化羊的地区是西亚,最早驯化猪的地区是东亚。正是这两个地方,诞生了人类的两大文明,除了截然不同的宗教体系、语言体系之外,今天全世界种植最广的两种水果葡萄、柑橘;产量最大的两种粮食小麦、稻米;以及历史最悠久的两种肉用家畜羊、猪,都分别源自西亚与东亚。

文明的源头,也是食物的源头。

No.2 | 贰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羊与猪二者,会在各自的区域内传播发展,形成体系化的饮食。

但食物谱系的生长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人类开始驯化羊更强大的近亲——野牛。

相对于性格温驯、繁殖育成周期短的羊来说,驯化牛作为食物的性价比太低了。在只有骨矛和弹弓的石器时代,捕捉群居、攻击性强、性格暴躁的野牛,甚至要原始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牛的力气,对于人类的诱惑很大。众所周知,开荒生地,比复垦熟地需要的成本高得多,在文明诞生的初期,人口繁衍、部落战争、特权消耗,都依赖更多的耕地。牛,有着帮助人类开荒的作用,这是猪、羊、马都不具备的属性。

整个欧亚大陆各地,都曾有驯养牛的痕迹。而在美洲,一直到15世纪末哥伦布登陆,所有的牛依然是野生状态:因为优异的气候环境,和亩产量超过水稻小麦数倍的土豆番薯,足够养活很多印第安人了——让牛参与耕种,没这个必要。

至今仍保留在西欧国家的重要民俗:斗牛。撕开其宗教的外衣,其本质正是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们对野牛驯化过程的恐惧和勇敢驯化英雄的崇拜。

但至少在十三世纪之前,牛肉并没有成为世界主流的肉食,尤其在农耕发达的地区,吃牛肉更被视作是饮鸠止渴的蠢事。日本的禁肉令、印度借宗教提高牛的地位、中国通过立法禁止宰杀耕牛,都是类似的体现。“切二斤牛肉,打一壶好酒”的绿林好汉们,则是游走在王法边缘的反面教材。

《新唐书》记载诗圣杜甫:“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一代诗圣,居然吃牛肉致死,简直是一出荒诞喜剧,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古代吃牛肉的政治不正确性。

在西方,中世纪之前的家畜结构也与中国类似。羊和猪是主要的肉食,羊肉流行于人口稀疏、草场资源丰富的区域,猪肉流行于人口稠密、农耕发达的区域:所以到今天,意大利中北部、西班牙东北部、法国南部、德国南部等传统农业区,依然习惯食用猪肉腌制的火腿、咸肘子。而在爱尔兰、法国北部等传统游牧区,则会把羊肉切碎,加入蔬菜烩煮,或分切成漂亮的小羊排香煎、碳烤。

牛肉,在那些历史足够悠久的传统饮食习惯里,并没有容身之地。

No.3 | 叁

戏剧性的是,14和15世纪,西方世界遭遇了两次影响牛肉发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灭了全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后者又把大量欧洲人送往全球开拓殖民。

人口密度的降低,使从事农耕的劳动力的不足。在15世纪前后,欧洲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退耕还牧。把粮食改成牧草,养活了更多的牲畜。

大航海累积的巨量财富,更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牛从田地里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送到餐桌上。相比羊肉,牛没有奇怪的膻味,还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能获得更多让人愉悦的饱腹感。随便一煎一烤,哪怕半生的状态也能有良好的滋味。

也是在这一时期,惠灵顿、夏多布里昂、斯特罗加诺夫等与探索、殖民、征服相关的欧洲名人的姓名,被加上了牛肉、牛排等后缀,成为有着浓厚时代烙印的美食。

惠灵顿牛排得名于英国惠灵顿公爵,俗称“酥皮焗牛排”。上好的菲力牛排,大火煎上色。包上一层有鹅肝酱的蘑菇泥,再包一层火腿后,用酥皮包裹并刷匀蛋黄液,入烤箱焗熟。

夏多布里昂牛肉得名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夏多布里昂。这位先生喜欢厚厚的菲力牛排,用低温慢烤。一直到外皮酥软,内芯依然带着柔嫩的红色。

斯特罗加诺夫烤牛肉则来源于俄国富商、实业家、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组织者斯特罗加诺夫家厨。做法很复杂,将牛肉煸炒后与酱料和肉汤一起煮,并以酸奶油调味。对斯特罗加诺夫的崇拜者来说,征服者的个人魅力让他们趋之若鹜,最终传播到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地。

本质上来说,它们与中国的东坡肉、太白鸭、宫保鸡丁一样,以精英阶层的舌尖,带动了全社会的共同饮食审美。

这是有着悠久羊业豢养史的欧美各国,最终将羊肉边缘化,选择人们接受程度更高、更易烹饪的牛肉的关键原因。

今天,作为牧业大国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场上也有漫山遍野的羊群,但餐桌上、超市里却很少见到羊的影子,人们主要肉食都是牛肉——羊肉膻,不是每个人都爱吃的,在自然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远不如牛肉众口能调。

而对于工业文明发展较晚的地区来说,羊依然保留着重要的作用。在缺乏物产的中亚荒漠和北亚冻土地带,羊几乎成了硬通货: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喝,羊皮羊毛可以纺织服装、制作装饰品和建设屋子,羊肠则是橡胶发明之前,全球最重要的柔性材料之一,广泛用于制作琴弦、弓箭乃至避孕套。

相比羊。牛、马的饲育周期长,繁殖力弱,吃下牧草后的出肉率低,副产品也不够丰富。虽然牛可以当耕种工具、马可以当交通工具,但从逻辑上来讲,这些都是填饱肚子后的更高级需求,所以羊肉的烹饪文化,在传统游牧文明区依然远远超过牛、马、猪。在这些养羊大国,也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羊肉吃法。

在土耳其,人们习惯用旋转的烧烤架烤制大块羊肉。烤熟后削成片,铺在一起烤熟的麦饼上。让油脂浸润到饼皮中,与麦香相互辉映,极其香浓。

伊朗人喜欢吃一种名为“羝子(DIZI)”的羊肉泡馍。制作很简单,将羊肉、鹰嘴豆和土豆放在小罐里焖烧,烧到汤汁浓郁的时候,用馕包裹着吃。

羊肉Gima是巴基斯坦的国菜之一,它融合了印度咖喱和中亚羊肉传统烹饪方式。用洋葱、番茄、青辣椒熬出蔬菜浓汤,加入咖喱粉后烩煮羊肉,直到多余的汤汁煮干,再加入羊油翻炒,是当地人荤素合一的好菜。

格鲁吉亚人做一种名叫“金卡利”的汤包,馅分荤素。素的是土豆和蘑菇,荤的则是把牛、羊、猪肉混合。包出细密的褶子后,用水煮熟。当地人认为这种汤包放冷了才好吃,配着格鲁吉亚传统的红酒,别有滋味。

哈萨克斯坦把羊肉称为“别什巴尔马克”,在哈萨克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五指”。其实很接近中国新疆的手抓羊肉。的做法是将大块的去骨羊肉或者马肉熬汤,然后在鲜美的汤中加入手擀面片或者土豆。汤非常鲜美,面皮很有嚼劲。

塔吉克斯坦也吃手抓羊肉,但按照传统吃法,会用一种名叫“冬拜吉干”的食物作为吃羊肉的餐前点心。这种用羊油片和羊肝片摞在一起制作的小吃,丰腴肥美,胆固醇爆炸。

而印度的国菜Biryani,就有用羊肉制作的米饭料理。将细长的印度米加上个各种香料后,与羊肉共同烹煮,印度人拿芭蕉叶一裹,就直接用手进食。香料强烈的味道将羊肉的膻味盖住,还带出一丝香甜。

No.4 | 肆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人吃羊肉的传统,是最特殊、最复杂的。

全国各地从北往南,几乎都有卓有特色的羊肉,水煮手把、孜然烤、大片炖汤、羊腩煲、白切羊肉、红烧羊肉……

虽然从产量来看,中国的人均羊只拥有量很低,在农耕文明体系中,土地是与货币等值的可流通不动产。一块可以生产各类作物的土地,如果种的是牛羊吃的牧草,显然是种天大的浪费,而且羊还不能像牛一样作为耕地的牲畜;而杂食性的猪却不同,废弃泔水、果蔬根皮,什么都吃,这就做到了不与民争地。

但在中国农耕与游牧二元文明围绕400毫米等量降水线攻伐拉锯和贸易往来的数千年里,农耕为主的中国人,也深深爱上了羊肉的滋味。

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羊肉被视作珍贵的食材,且因为它在中医典籍里温热补血的作用,主要作为冬令补品。

到了400毫米等量降水线以北,游牧民族占据的草原地区,却没这些讲究。一年四季,羊肉管够,不管多么酷热的天,一碗羊汤,就能解百乏。

而处于二者交界的黄淮地区,除了冬令吃羊之外,还会在夏天为“吃伏羊”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看起来与农耕文明背道而驰的习俗,其实包含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因为占据了古代中国最丰饶、富庶的土地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伏羊区一直是南北反复拉锯争夺的地区,因为这种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让这里的百姓耳濡目染了北方民族爱吃羊肉、且不分气候节令的风俗。

这种风情,其实与德国的羊肉汉堡颇为类似。作为人均猪肉消费量站在全球前列的国家,德国其实也没有豢养和食用羊肉的传统。每年德国人吃掉的羊肉总数,不到牛肉的1/10,猪肉的1/50。但在德国人最珍视的“国菜”汉堡和香肠里,却经常会出现羊肉。

羊肉汉堡夹的是整块烤羊排,搭配蔬菜和喷香的面包胚,诱人食欲;羊肉香肠则在肉糜里加入了大量的盐、胡椒、蒜、马郁兰、肉豆蔻、柠檬调味,偶尔还会添加奶酪,在羊肉扎实的底味上附赠多层次的口感。

因为少,而珍视,是每个民族面对美食的共性。

No.5 | 伍

羊膻,是羊肉最锐利的标签。

这种让人不悦的味道,是西方一度占领餐桌主流的羊肉最后输给牛肉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人却迷恋这种味道,蔡澜说:“羊肉不膻,女人不骚,有什么味道”。

蔡澜是出生在新加坡、成长在香港的潮汕华侨。在他生活的东亚大陆南部,羊肉天然与浓重的膻味划等号。

事实上,羊肉中的风味物质和独特的膻味,都来自于羊肉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这种脂肪酸的多少,与羊种、羊龄、饲料、公母、阉割与否,都息息相关。

大部分山羊肉质粗硬,远不如绵羊既能提供丰富的毛皮,肉质细腻肥腴,且耐冬季的寒冷。但山羊善于跑跳,在游牧地区,牧民们常常在一群绵羊里豢养一两头山羊,带动整个羊群的行动。

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暖的气候、多样化的植被和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形,更适宜山羊生活。“南方羊肉比北方膻,味道大“的观念就此形成。

为了掩盖黑山羊浓郁滋味下的膻味,南方人发明了无数针对性的烹饪方式。比如两淮地区的大片羊汤、葱爆羊肉;江南地区的红烧羊肉、冷板羊肉;岭南地区的羊肉炉、烧羊腩……以调味料来掩盖羊膻,甚至学着欣赏羊膻。

而原产于东北亚地区的蒙古绵羊,被许多人认为是全球短链脂肪酸最低的羊种之一。国内优良的羊种,比如宁夏盐池滩羊、新疆阿勒泰大尾羊,都是蒙古羊的良种。传说宁夏滩羊是苏武牧羊时从贝加尔湖边带回,传说半真半假,但亲缘关系却能被基因鉴定证实。

吃不惯南方山羊膻味的人,第一口吃到蒙古羊时,都会惊叹:好吃;但蔡澜那种能够欣赏羊肉膻味的南方人,则多半会嫌蒙古羊淡薄无味。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羊肉消费量最低的国家,这与上千年的禁肉史有关,与明治天皇一声令下全民学西方吃牛肉有关,与日本山多地少草场少有关,也与日本料理少用调味料,不懂得如何遮盖羊膻味有关。

但在北海道,以羊腓力和羊肋排为材料的成吉思汗烤肉(ジンギスカン焼肉)却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料理。与韩式烤肉的方法类似,把羊肉铺在中间凸起的铁盘上,刷油,附上北海道的新鲜蔬菜,边烤边吃,一定点膻味都没有。

实际上,北海道与蒙古高原的纬度基本相同,其羊种,也来自蒙古羊。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越贫瘠的牧场,羊肉膻味越小。有人认为是干旱少雨地区的土壤盐碱度高,生长的都是沙葱、碱蓬、甘草、苦豆子之类的盐碱性植被。羊吃了盐碱性草之后,可以有效去除带有膻味物质的脂肪酸。海南东山羊是南方极少数不膻的羊,因为东山羊以海岛所生的热带苜蓿作为饲料——和戈壁滩上的碱蓬一样,这也是耐碱性植物。

好吃,是历史、宗教、文化等庞杂的源流之外,人类选择食物最质朴、也是最直接的动因。

敲碎时间的人

新年的故事,从长期主义开始。

每个周期开始之前,总有独特暗示。

1999年最后一晚的最后十分钟,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内,中日两国学生推倒了275万张多米诺骨牌,以此庆贺新年。

飞快倒下的骨牌,藏着人们对新世纪的期待:过程要短,速度要快,微小改变可以推翻世界。

体育馆外夜色浓稠,虚空中的巨大骨牌轰隆倒下,短期主义的时代开始了。

骨牌的起点藏在4年之前。1995年夏天,美国网景公司上市,公司只有一个产品,就是网页浏览器。

开盘后,股价在23美元略做徘徊,便一飞冲天,直至74美元。

华尔街日报惊呼:通用公司达到27亿美元市值,用了43年,而网景只花1分钟。

隔年,网景公司24岁创始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他穿黑T恤牛仔裤,光脚翘着二郎腿,告知众生:人人都可成为主角。

那几年,杨致远在宿舍里开发出雅虎,贝佐斯在车库做出亚马逊,eBay卖出了第一件商品,一支坏掉的激光笔。

贝佐斯意气风发:互联网以每年2300%速度在增长,亚马逊也要以每年23倍速度扩张。

彼时,柏林墙早已倒塌,和平号空间站正在巡天,哈勃望远镜开始眺望宇宙,摇滚乐正撩拨第三世界的心弦。

温和时代叠加科技红利,总会催生短期传奇,传奇又会引发风潮。

横穿硅谷的101高速公路变得拥堵,路上豪车越来越多。车主多是互联网新贵,他们迷恋速度,热衷飙车,还曾把滚石乐队搬到路边演唱。

车主中的比尔盖茨,花300万美元,买下滚石的《Start Me Up》,作为win95启动音乐。

那首歌中唱道:用双倍速度像风一样疾驶,我会带你去你从没见过的地方。

一切都在双倍速前惶恐臣服,通用电气把建设网页视作第一要务,福特汽车考虑把采购业务全搬网上。英特尔公司高喊:

赶快跳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短期故事的传奇,让整个世界血脉贲张。北京地铁站内,“.com”广告铺天盖地,年轻人讨论互联网奇迹,信奉25岁前赚不到100万就是失败。

那年的人们,习惯每天故事都不一样。

1999年,朴树还在唱,“快来吧奔腾电脑,轻松一下WINDOWS98”。磁带发行时,网吧电脑已不是奔腾,系统也换成WINDOWS 2000。

多米诺骨牌一块块倒下,传导力量越来越大,人们以为故事将越来越快,并扶摇向上。

速度果然更快,可惜方向向下。

2000年4月14日,纳指崩盘,互联网概念股哀鸿遍野。当天是泰坦尼克号沉没88周年。

巨轮带着新贵们沉入冰洋。在线宠物商店Pets.com率先倒闭,成为第一家关门的互联网上市公司。

沉没公司越来越多。纽约时报甚至开辟专栏,每天通报互联网公司死亡数量。

下跌持续了整整两年半,纳斯达克指数跌去78%,4000余家公司消失。

那些迷恋风口的人,重重跌回地面。

这是短期故事第一次警示。微软总监特恩说,他对那场泡沫有着肌肉记忆。

泡沫破碎那个夏天,网易刚上市,股价一度跌至以美分为单位。丁磊闭门谢客,消耗掉许多瓶红酒。

那些建个网页就能上市的日子,纸一样脆弱。丁磊不再信短期的风口,而开始观察长远的周期。

一年后,丁磊30岁生日那天,《大话西游2》筹备,此后提供长期现金流。几年后,丁磊又开启更长周期的养猪。外界讥笑如潮,他不为所动。

和他类似,亲历过短期波荡的张朝阳,选择的长线故事是买楼。

2006年,搜狐动用30%现金储备,在北京五道口买楼,4年后,又买下搜狐畅游大厦,并自建搜狐媒体大厦。

十年间,搜狐草木枯荣,但房产依旧价值百亿。

21世纪第一个十年,风云儿依旧属于短期故事,但已有了信奉长期主义的人。

十年开始时,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

他拒绝部下盖房的建议,而在通信领域发起漫长进攻。华为楼下就是股票交易所,常围满人,楼上员工视若不见。

《华为基本法》中写道“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任正非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走自己的路。”

十年间执拗前行的还有马斯克。

2001年,他以5000美金筹款额,挤入民间火星协会晚宴,坐入贵宾席。

席间有卡梅隆和NASA科学家,大家都在谈搞赞助拍电影,只有他想着星空。

此后十年,他环游世界,寻觅火箭,曾被俄罗斯黑帮大佬戏耍,最终决定自制。

他设计地下快轨,研发环球卫星,推出特斯拉,发射SpaceX,故事终点在星海深处,现在只是开篇。

2008年,第一枚SpaceX火箭从马绍尔群岛冲天而起。那一年,网景浏览器关闭,再无痕迹。

越来越多人看到长期主义的价值。

2011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当年年报中说: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那一年,他出资4100万美元,在德克萨斯州西部山洞内,修建一座万年钟。

万年钟用特殊钢材制成,秒针每年才走一格,布谷鸟每一千年才报时一次。

贝佐斯说:如果人类考虑足够长远,就可实现更伟大之事。

马克吐温写道: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短期故事的风潮贯穿新世纪头十年,人们沉浸节奏之中。

2013年,旧金山下城区,8栋大厦塞满科技公司,美国顶尖商学院毕业生,五分之一投身创业,比加入投行的多一倍。

在中国,黄太吉喊着互联网思维,开着奔驰送煎饼,1年拿到4000万天使融资;雕爷牛腩拿着花500万买来的秘方,换来6000万融资和10亿估值。

两年后,暴风上市,股票41天走出37个涨停,市值一度400亿。冯鑫受访时文艺地说:江湖中迷走,浑然身自由。

而那些久经周期波荡的人,反而因此警觉,任正非在午餐会上对高管说:

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经远去,现代的躁动也会平息,活下去才是胜利。

周期的颠簸果然到来,短期故事的框架开始坍塌。

今年8月,暴风集团退市,冯鑫身陷囹圄;黄太吉已被收购,雕爷牛腩的8年门店,今年关店7家只余一家。

红极一时的共享办公,一夜间人去楼空,空荡的办公桌上散落纸张,诉说着退潮时的狼藉。

寒冬中,人们不再迷信运气,而是依赖耐心。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世界已不再温和,风口正在消失,短故事周期结束,接下来漫长的隧道时间,长期主义是主题。

跨年前最后两日,作业帮宣布完成超16亿美元E+轮融资。一场属于长期主义的胜利。

去年年初,疫情初至,许多在线教育公司仓促上阵,而作业帮却因自有流量池,从容应对。

它旗下的作业帮APP、作业帮直播课、作业帮口算和智能硬件错题打印机“喵喵机”,已早具规模,构成教育产业全链条,形成长期护城河。

两年前,作业帮创始人侯建彬便在演讲中说:相比于速胜,持久更比拼耐心、筹划和长远的奋斗精神。

他认为,长期主义会建立资产、壁垒、竞争力,每一分投入都在建立资产。而这种过程会让人无比充实。

2012年,侯建彬和公司同事出差路过澳门,酒店楼下就是亚洲最大的赌场。同行十几人,他是唯一连筹码都没有买的。侯建彬说:只拼运气的事很无聊。

他喜欢王小波说的话,全力以赴度过长远人生,“人生到最后烟消云散,并不会留下什么,但是在它们消失以前,我们必须让这一切先发生。”

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只有把时间拉长,才能找到确定答案。

1600年前,游方僧人云游至敦煌,偶见阳光照山,便决定凿窟礼佛。

一个个僧人用简陋的工具,敲碎冰冷石壁,用余生描绘佛像。

洞窟之外,坊市开了又停,戏台搭了又拆,浮生碌碌,电光火石。

僧人们沉默敲击,不为所动。那片山岗,最后成为莫高窟。

他们敲碎时间,甩脱执念,跨过漫长的周期,留下不朽。

来源:摩登中产 微信号:modernstory

“神奇”的Python与盲从的年轻人

李楠打算年底换份新工作,Python方向的、纯软件岗位,发挥空间更大的全栈开发工程师就很不错,目标月薪一万二。这使得他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系统学习Python。因为本科是计算机专业,期间也自学过Python这门语言,李楠选择了继续自学。

学Python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啦,没用谁去学它啊。”今年24岁、刚刚毕业一年的李楠这么说。

目前他在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做嵌入式开发软件工程师,月薪一万,工作是“往硬件里面写软件”,他觉得太枯燥了。“代码都是写好的,基本是复制粘贴。”这些从其他项目组移植过来的代码,最多偶尔增删几个功能,他从没有做过从0开发的项目。

日复一日地,他称之为,“这鸟工作”。

有本科学习基础会不会是一种优势?“大家都是人,没啥优势。”李楠回答说,他此后也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只不过大学选了不一样的专业而已,一个选择决定不了命运,还得看你学得怎么样。”

这是一个会让大部分想要通过学习Python转行的人感到振奋的答案。虽然现实好像并没有这样乐观。

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学Python正在成为一种热潮。

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公允的数字来说明学习Python的人数具体在如何增长,但人们可以感知到的是,朋友圈如果出现与软件学习相关的知识付费课程,那一定是9.9元起的“Python入门”。不仅如此,在百度搜索“Python”,也至少要划过五条Python学习机构的广告才能看到它的词条。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广告就会变换一轮。

在那些广告中,Python被描述成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让对计算机语言一窍不通的人,在数月之内开启一扇大门,门后是无数高薪、体面、潜力无穷的工作机会。

90%的转专业人群

2017年,学习土木工程的宫德专科毕业。对口工作需要他长期扎根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一年365天只有过年的时候在家。他不喜欢,他内心向往的是程序员。

“可能就是在电影里和生活中都觉得,写程序的人好像挺牛的。”宫德说,他最有感触的一部电影是《黑客帝国》,提到它的时候声音都会比平常激动些。他甚至认为,这种激情不是单纯来源于工作或者钱,男生对于这种写东西的技术有一种成就感,他觉得很有意思,对这份工作动了心。

“但是我当时就知道,我不可能做开发。因为做开发太难了,而我自己没有基础。”在对这个行业了解一番后,他给自己下了这样的定论,并把门槛更低的软件测试作为目标。不仅如此,他认真调研了当地的培训机构,把学时、费用都摸透了——最后没有报名。

“三个半月、两万块”,刚刚毕业的他捉襟见肘,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最后迫于压力、作为一名测量人员跟着表哥去了青海一处高原参与挖隧道。但不到一年他就被确诊为胸膜炎,医生告诫他,如果持续在尘土环境中作业很可能引发二次感染。

这次不得不转行的机会到来后,他没有立即奔向软件测试,而是老老实实把老家所有工作都看了一遍——最后还是选择去那家软件培训学校报名。脱产学习也无所谓,他有些积蓄支持自己的兴趣了。

事实上,一家Python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在这个行业,90%以上的人都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而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往往在学校期间没有意识,毕业之后转行,这才发现其他工作也并不好做,不如做回现在最主流的信息产业。

另外几位受访者也有相近的特点。作为学习Python的新手,他们过去与这门语言几乎没有交集,更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他们还有另外两点共性,一是对现状不满,二是对IT技术工种怀有美好想象。

李丰决定学Python的过程就几乎与此如出一辙。95年出生的他先是在一家大地产公司做销售助理,这份文职工作很简单,只需要他每天将销售数据统计成表格发给销售主管,并录入公司的内部系统。但因为收入极其不稳定,手握关系的舅舅让他辞职,并将他安排进了一所小学做体育老师。

“但我不是特别喜欢学校那种(工作)氛围,我还是喜欢年轻人比较多的地方。”他说。另外,因为是关系户,他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这份工作只做了一个星期,他就擅自离开了。这当然激起了父母的不满,但拗不过李丰说“那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也就只能作罢随他。

在这之后,李丰想起了一位做前端开发的朋友曾告诉他,对方的工作朝九晚六、月薪12k。朋友说,好好学一学,去深圳找到工作的几率很高,第一年的话可以拿6~8k的月薪。无论从挑战性、发展性、新鲜性还是薪资来说,这都很难让月薪3k的李丰不动心。

当然,庞大的学习人群之中并非人人都是主动而来,或多或少也有生活所迫的情形。

就像正在一家培训机构学习Python课程的王宁,25岁的他过去两年在一家小公司做房地产销售,好的时候能拿到7~8k,不好的时候只能拿底薪3.5k,因为业绩和薪酬挂钩很紧,他一直压力很大。今年疫情袭来,这家不到50人的小公司一下裁员一半,其中就有他。

赋闲在家对于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很难捱。“在家里面呆久了肯定会(和父母)有一些冲突。”他说,因为失去了稳定收入,经济压力在他心里逐渐带来紧迫感。

今年4月里的一天,他在短视频App上刷到了一家软件培训机构的广告,被其中关于课程和工作的描述打动,很快加入了这家机构的QQ群。呆在群里的两个月,他一边观察一边学习老师提供的免费课程,最后,他花费7000元报了名。

这些学习过或正在学习Python的人,几乎都是在对现状的不满中对未来满怀憧憬。这种憧憬可能是冲着薪资,也可能是冲着它给人的光鲜感。

为了改变现状和实现理想,Python成为他们眼中成功概率颇高的敲门砖——而他们之所以会拥有这样一种印象,与培训机构的努力密不可分。

“百分百就业”的诱惑

宫德还清晰地记得,培训学校的走廊墙上贴着许多往期学员的offer和薪资,这往往是培训机构吸引学员的利器之一。

在一个随机打开的培训机构网页中,硕大的红字赫然写着“Python职位炙手可热,应用领域超乎你的想象”。在机构的描述中,这是一份起薪20万、工作前景好且人才缺口巨大的工作,也是走向BAT和国企的“良机”。

这排字的下方,爬虫工程师、搜索引擎工程师、全栈工程师三个岗位的月薪分别为20060元、26590元和22560元。随后,会有一连串被模糊过的学员个人资料,伴随他们的岗位和薪资,在一小方屏幕中滚动出现。

不排除这当中的确存在非常成功的案例,但这些名单的真实性无人考究。

对于宫德来说,当时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份银行软件测试员的offer,它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如果是专科,则需要3~5年的经验。

尽管知道机会渺茫,但宫德仍然给老师发了简历,让对方有合适时机就帮他推一下银行的工作,之后果然没什么音讯。他随后又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从硬性标准来说,专科学历在银行已经没有准入资格了。

除了就业趋势和待遇,培训机构还会给学员们提供一份“心理保险”。

“培训班当时是这样说的:百分百就业。”宫德回忆称,刚学习的时候他完全没有考虑过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信心的来源有两处,一是软件测试入门的确不难,二是培训机构做了比较多的承诺,他自是也不会傻到尽信,但这确实让他宽心了。

李丰和高宁所在的是同一家培训机构,老师向他们保障,把学员带到就业之后服务才算结束。“这一点对我这种想转行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宁说。

后来,界面新闻向这家机构的一位负责人打听就业率,对方回答说,“如果是跟着我们学到最后,我们的模式可以达到100%就业,但如果要算那种中途因为自己的原因放弃,或是他有更好的去处了,这就没有办法统计了。”

同样的说辞,他们两人还没有到找工作的阶段,但宫德体验过了。在他那所学校的规则中,所谓的保障就业,不是理想中的包分配,也不是有人积极帮你对接面试机会,而是你可以一直去上课,去参与面试经验分享和模拟面试——直到你找到工作。而前述负责人描述的也是,“辅导他到就业为止。”

实际上,由于Python在所有计算机语言中算好上手的,网络上的教程也非常齐全,去培训机构的必要性并非100%。但在自学与机构之间,横亘着一道分水岭叫做“学习基础”。

李丰此前其实一直在尝试自学Python,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遇到问题只能问我朋友,但如果他工作比较忙、不能够及时回复我,我可能就因为那个问题卡住了。”

他至今记得有一次仿照教程中的案例把代码抄出来,却没有体现出效果。向朋友求助后,对方隔了好几个小时才回复他,说是其中一个符号的中英文格式错了。“后来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几次,我才想着干脆就找个老师带一下。”

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李楠遇到类似困难的几率就小很多,他坚持自学并始终认为,“机构都是忽悠人的”。

在他的分析中,Python有几大就业方向:运维、自动化测试、Web开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其中,Python对于运维和测试确实有用,因为两者对于写代码能力的要求都不高,并且有现成的测试框架。

从Web开发起,Python的作用就有所下降。而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聘门槛普遍是研究生学历,且需要算法知识,Python在其中只有辅助作用。提到爬虫他便更直接了,戏称“学爬虫最大的就业机会就是教人家学爬虫。”

在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培训机构撰写的《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实训体系》中,课程体系包含了语言基础、Python面向对象编程、Python高级编程、数据库、Mysql、Nosql、前端课程、前端框架、Web框架、爬虫、自动化运维、大数据、AI人工智能,总学时109天、合计约三个半月。

掌握任何语言要达到精深都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培训机构的弊病在于,它仅能提供一种入门水平的教育,却将学员需要的天赋及长期投入的重要性弱化了。

面对现实

自从察觉出“百分百就业”的“水分”后,宫德就一门心思扑在如何找工作上。离校之前,老师会帮助学员们包装简历、模拟面试,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是,转行的人得想出一个合理的入行由头。

“你怎么入行的你得说出个缘由来,还得有头有尾。”宫德说,“不要让人一听起来觉得你前天还在工地上搬砖,后天就去做代码测试了。”不过在他的印象里,大家的理由还是千奇百怪。

至于其他的包装,无非是三个月培训变成六个月实习,模拟项目变为项目经历——宫德说,这在行业中都是默许的,只要你在面试时能将项目解析得到位,展现自己快速上手的能力,公司不会太卡你。

不过,这些包装都无法化解面试中的现实问题。宫德在重庆,这座城市的IT需求没有那么旺盛,却因为培训机构的迭起变得竞争激烈。所以宫德知道,他投中的十家公司看重的未必是他的技术能力,而是他对薪资要求不高。

“面试官会说,我知道同龄人当中你们的技术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你愿意接受加班、薪资更低的话,肯定优先录你,是吧?”宫德记得有一次自己喊薪5500元的情况下,竞争者只要求4000元,并且还需要加班。

在人才市场辗转近两个月,宫德终于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因为已经有些心慌,对方要求第二天入职他也即刻答应了,尽管彼时有另一份面试正在等他。

那是一家物流公司,他参与到一个衍生的商城项目中,“类似于淘宝的聚划算”。对于宫德来说,这是他好不容易抓住的一次机会,非常想快速提升。

但这只是一个“试水”项目,不仅未太受到领导重视,工作原理也不复杂。因为是商城项目,宫德只需要弄清楚加购、支付、促销的逻辑,测试需要上线的新功能模块,就算完成一天的工作了。

真正的打击来自三个月后。那段时间,他听后端开发的同事说商城的访问量和客户量都上不来,可能做不了太久。他没什么想法,觉得大不了转换到其它项目组去。十二月的一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项目组直接解散,可以开始投递简历了。

当时已经是年底,宫德失望也没有办法,想到上一次找工作的艰辛,他也没想走劳动仲裁以争取更多权益,一心只想快点离职赶快找到下一份工作。

在这之后,他只获得过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手机品牌的原生测试,因为薪资结构不合理被他主动放弃了;另一个是在外包公司,本都谈妥了春节之后就上岗,但此后对方杳无音讯,节后他特地去办公室看了看,公司已经换了主营业务。

宫德本没有想着放弃,但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再也没有找到过与软件测试有关的工作。

他把这归咎于两个原因,一是上一份工作的项目组清算得太突然,紧接着就遇到疫情,中间这段空白期是其简历上的一个“污点”;另外就是,他觉得学Python的时机晚了些,如果早一年甚至早几个月去学,结果都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后来再投简历,宫德已经不局限于软件测试,所有工作他都会尝试一下,终于在电力行业找到一份兼职。让他不再执着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可能是现实吧。”他说,“因为你的资金、你的生活,已经不支持你再继续这样找工作了。”

梦想拼凑在生活缝隙里

Python的崛起并非偶然。

据报道,2019年11月,在线教育机构Udemy根据其4千万学员的课程学习情况,总结得出Python将成为2020年最受职场人欢迎的技能,其中尤其是软件工程师和市场部人员。另外,在美国求职公司Indeed发布的一份报告中,Python、AWS等技能在过去5年需求量激增。

并且,在2019年6月的Tiobe月度排行中,Python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评级,以8.53%位于Java和C语言之后,超过了C++。

Tiobe分析师在当时指出,如果按照现在这个增速(同比高出2.77%),Python很可能在3年后就会超越Java和C,成为最受欢迎的语言——在今年11月的排行中,Python已经超过Java来到了第二。

难以否认的是,这些趋势或许也在引导着教育市场。并且,Python作为一门动态语言,拥有上手容易、开发速度快、数据处理能力强、有丰富全面的第三方库支持等优点,进而得到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这所有的一切都促使它成为了非专业人员打入IT世界的最好选择。

但对于学员们,这些宏观信息很难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了维持生计,李丰一边做着数据录入的在线兼职一边上网课,高宁则是在朋友的炸鸡店打工,白天上班、晚上6点到11点上课。

高宁很喜欢看老师在朋友圈分享的励志文案。

他记得有一次老师谈到人在天才和勤奋之间会选择什么?“老师的大概意思是选择勤奋,因为世界上天才很少,而勤奋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他说,“很多人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最后获得成功的,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这样。”

不得不承认,即便未来充满了未知,Python以及所有相关的软件学习课程还是给所有向往它的人提供了生活的慰藉和冲劲。

已经在电力工作上驾轻就熟的宫德还记得,疫情期间他花了一百多块买了两个G的腾讯云服务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一个技术论坛,想着自己偶尔写一些技术博客和同行交流,“当时我想以这种学习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技术。”

转行之后,这个论坛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只是偶尔还会看一些帖子,然后想着什么时候再去把它更新一下。”

对于曾经向往的那份工作,他的心思有些矛盾,“如果再投简历,能进的话那就进,进不了那就算了,也不强求。”他说,“但其实也不是说完全就放下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楠、李丰、高宁、宫德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伍洋宇、袁伟腾,编辑:文姝琪

买公寓的13大理由,逐一驳斥下

@菊厂刘掌柜:看到有人发的买公寓的13大理由,逐一驳斥下。

1、拆迁赔偿金比70年的住宅高!三倍!

纯粹幻觉[允悲],拆迁补偿3倍怎么可能,哪个钱多的没处花的去拆迁容积率巨高的公寓,赔本生意。深圳拆迁农民房一般赔付1比1.5就算良心了。

2、公寓可以拿来自己住和注册公司。

深圳住宅也能注册公司,为了注册公司去买个房纯属花钱不听响,真想注册租个小办公室不就完了么?

3、公寓生活配套比较高档。

这是以为住深圳湾一号呢,普通公寓哪来的高档感,很多还是办公的,坐个电梯都等20分钟?何来尊贵高档感。

4、拆迁时间短,换房时间是公寓优先。

拆迁基本靠命,没人拆公寓。

5、住公寓的一般为企业白领 ,整体素质高。

都是打工人,素质差不到哪去,其实白领住农民房更踏实。

6、公寓对二次换大面积住房按揭无影响,仍享受首套按揭利率。

有钱上车不买三成首付的住宅,去买五成首付的公寓,这不是闲的么?房产置换脱层皮,公寓就算运气好能卖掉,面对高额税费,能赚钱么?公寓的土增税率多少,去查下。

7、公寓比住宅的租金要高,而且买时带精装修。

装修不值钱,租金高是幻觉,相比增值保值不值一提。

8、公寓周边配套齐全,购物进街,饮食方便。

市中心的住宅同样有此优势,大郊区公寓哪来的配套?

9、公寓物业管理会更加的规范和到位。

公寓物业费高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10、公寓面积小总价低适合投资,也适合过渡。

小户型住宅大把,三成首付更低,其实不建议买太小面积的房产,浪费名额。

11、公寓附近商铺结构配比比住宅的商业配比合理,所以很快可以形成以小区为中心的商业氛围,吸引人气,人气高了,投资回报率必然会高上去。

人气没啥大用,太嘈杂反而不利于保值升值。再强调下,公寓的租金高是幻觉。

12、积分落户政策实施以后。公寓投资价值更大。

这条在深圳一点用没有,积分不看房产,没房也能

13、公寓土地使用年限40年,到期自动续费(预计费用每套1万元内。)

这算啥优势,生搬硬套路凑数的,住宅70年也是自动续的。

见到有人推销公寓的,99%是忽悠人的,只问他一句,知道土地增值税LVAT怎么计算么?

我是加拿大狱警

小小/口述

我叫小小,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从2007年到现在,我已经在加拿大联邦监狱工作了13个年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男子监区。身为监狱里极少见的华裔女狱警,我受到的关注也比其他同事多。记得第一天去监狱报到的时候,犯人们见了我都很意外,不停地朝我吹口哨搭讪。

1

我的工作照,防刺背心上别着一枚手铐外形的徽章。

移居加拿大之前,我在国内干过几年刑警。警察梦最早来源于我爸,他是我们市刑警队的法医,擅长解剖,曾经协助同事破过很多命案。耳濡目染之下,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不怕杀人、尸体这些字眼,反倒对各种凶杀案很感兴趣。高考完,我去了省内的一所警校学习公安管理专业。

2

学生时代我和妈妈的合照,出国后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的老照片。

当年的我年轻气盛,想着毕业了就能大展宏图,却忘了理想跟现实之间总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出了校门,我没能进入刑警队,而是被分配到派出所从户籍警干起。在有的人眼里这是份好差事,可我总觉得无趣。一听说市里出了什么案子,整个人就特别亢奋,经常求着我爸带我一起出现场。

后来公安系统改革,我抓住转岗机会,成为派出所的一名驻所刑警,半年后又被划归到了区刑警队。本以为可以多去现场破案了,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我是女警,很多时候做报表的任务自然地落到了我的头上。同事们接到任务都出去抓逃犯了,我却被安排在办公室做报表,有些会议甚至不叫我参加,更别说摸枪了。类似的事情积少成多,我的工作热情衰退了很多。一想到未来五年十年的样子,辞职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那时候流行上网冲浪,通过因特网,我了解到更大的世界,第一次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和家人朋友交流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不愿意让我放弃铁饭碗。只有我爸一个人支持,他大手一挥,说“年轻人,就应该去外面看看。”经过漫长的申请与等待,2005年,我和老公通过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

3

这是在加拿大的一座操场上,移民的前几年,我仍是学生身份。

那时候我的口语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所以到了加拿大没有立即工作,而是参加了语言班,并申请了理工学院的旅游管理课程。我和老公出国时只带了1万加币,国外物价高,没有固定收入,我们只能租别人的地下室。从住处到学校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我每天有三小时花费在路上,下了课要去餐馆做服务员,晚上回家继续学习到半夜。后来怀孕还坚持挺着大肚子去上课,一直到孕期8个月才在家待产。

2006年底,一位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在报纸上看到了联邦男子监狱的招聘广告,问我要不要试试。我一看,确实是联邦男子监狱在招聘,而且一招就是70多个。这可是联邦警察,加拿大国家公务员啊!机会难得,我赶紧报了名。

4

联邦监狱所属的惩教署,每年会通过公开的方式招聘狱警。

那一年所有报名者中,只有三个中国人,其他都是欧美面孔,绝大多数是加拿大本地的男性,女性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当时我还没想过为什么男子监狱会招收女狱警,只感觉安全风险要比男狱警大得多。在生活压力面前,我只看中了它是一份好工作,顾不上考虑其它。

想得到这份工作并不容易,所有应聘人员都要参加一场涵盖6项测试的选拔,包括笔试、多人面试、身体检查、心理测试、背景调查,通过之后还有为期四个月的全封闭式集训。集训实行淘汰制,要学习法律法规、擒拿格斗、枪支拆解和射击、消防器械使用、搜查谈判等等,竞争很残酷。

5

2007年7月,我在集训基地练习跪姿射击。

国内当了三年警察,我只在一次全员培训的时候摸过枪,没想到在加拿大的集训中一口气接触了好几种,手枪、霰弹枪、步枪,统统要求能上手使用。我第一次用霰弹枪的时候没想到后坐力那么大,枪托没顶实就扣了板机,结果枪托顶到肩膀后又弹到我的脸上,没一会我的脸就肿得像猪头。

6

除了头部受伤,胳膊上也被撞出一大片淤青。

虽然因为没掌控后坐力好受了伤,但我的枪法是很准的,尤其是手枪,一发子弹打出去,往往不是9环就是10环,弹孔都集中在靶纸的中心位置。四个月的训练周期,大大小小的测试进行了100多次,不断有人出局,也不断有人自愿退出。

别人休息,我努力学习;别人学法规学到晚上,我就学到凌晨;别人训练做30个俯卧撑,我就拼命做到50个;很幸运,我留到了最后。被录取的70多人中,算上我只有六七位女性。

7

集训班的毕业典礼上,惩教署官员向我握手表示祝贺。

2007年9月,签下正式offer,我被分到了一所位于偏僻小镇上的中型犯监狱,里面所有犯人的刑期都在两年以上,罪名大多是杀人、伤人、强奸、涉毒,还有一部分是猥亵儿童。

那座监狱一共有13个监区,一个监区最多可以关押80名犯人,每个犯人都有一间单独的牢房。他们平时不必待在牢房里,可以在监区的公共区域自由行走。也就是说,狱警进监区巡逻的时候,和犯人之间没有任何阻隔,相当于面对面交锋。犯人有任何要求来找,狱警要负责解决或者驳回。监区里面发打架、突发疾病、自杀等事件,狱警都要去处理,还要及时写报告记录当天情况。

每天早上开会的时候听到分配计划,我才能知道自己当天的工作地点在哪。除了最常见的监区巡逻,还有的岗是在厨房看管由犯人担任的帮厨,有的岗要出监狱押送犯人,另有一部分机动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

8

加拿大有很多监狱位于小镇上,照片远处的绿顶建筑是就是其中一所。

第一天上班,我就被分到监区巡逻。刚走进监区大门,就听见有犯人在疯狂地吹口哨,也有人喊话搭讪,后来还有人骂脏话。作为狱警,我不能还嘴,能做的就是警告对方,记录下他的行为,情节恶劣的可以去监狱内部法庭上指控,如果法庭判定事实成立,犯人就可能受到罚款或是蹲禁闭的处罚。

禁闭室面积很小,里面有床、连在一起的马桶和洗手台,好点的话还有一张桌子。关禁闭一般是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听上去时间不长,但待在里面还是比较难受的,除了每天一个小时洗澡放风,其它时间都只能困在那一小片地方,不像在监区可以自由活动,这里没人可以说话。

9

监狱内不允许拍照,这张禁闭室的图片是官方公布的,广角拍摄使得房间看起来比现实中大一些。

我的适应能力还算可以,工作没几天,就对骂声“免疫”了。毕竟监狱是一个恶人世界,那些黑帮成员、暴力犯罪者根本不在乎礼貌不礼貌,他们要个什么东西你不给或者给慢了,张嘴就骂。晚上巡逻的时候用手电照着牢房查人数,也时不时能听到叫骂声。骂的轻的,我很少理会,太过分的才会警告,对方如果还骂,我就会记录在报告中。

只要犯人没对我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我常常一笑了之。有的狱警会特别生气,甚至陷在情绪里出不来,整天不开心。我曾经跟这样的人一起工作过,只能开导对方,为了犯人影响心情不值得。好在监狱对于心理健康还是很重视的,狱内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解决犯人的心理问题。狱警也一样,福利制度本身就包含看心理医生这一项。

被关押久了谁都压抑,但有些人会做出变态的举动。比如我在巡逻中,多次碰到不可描述的场面。个别犯人会算准我在某个时间段经过,故意当着我的面做那种事。我撞见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人家会辩解说,谁让我刚好在这个时间经过他的牢房……

10

这是中等安全级别监狱的一间牢房,联邦监狱有轻、中、重等不同级别,会根据犯人的背景和表现分配。

工作在一个充满危险人物的地方,我躲不过这些让人恶心的事,但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我们虽然在入职前接受过专业的射击培训,但只有押送等专门岗位才可以配枪,狱警一旦要进犯人监区,绝对不能携带枪支,因为一旦被犯人抢走后果会很严重。为了防备有可能出现的伤害,我们会穿着防刺背心, 带上手铐、对讲机,以及类似于辣椒水的化学喷雾和急救包。

我女儿曾经问我,说监狱里万一有犯人要挟持我怎么办?我如实告诉她,如果真的被挟持了,基本上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我每次进监区都保持高度警惕。监狱规定,任何情况下的行动都应当至少有两名警员一起,以便互相保障安全。我就有自己的搭档,那种信任感像家人一样,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可能很难能理解。

即便两个人处理不了或者落单了,我们还可以呼叫支援。狱警随身佩戴有紧急呼叫装备,紧急时刻一按按钮,中央控制室就能发现呼叫者的位置,立马通过对讲系统传出内部代码。这个代码别人不一定听得懂,但警员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一分钟之内,紧急反应部队就会全速赶来处理。紧急代码被呼叫的情况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但我自己从来没遇到过实际需要的情况,只有一次不小心碰到了。

11

美剧《越狱》的视频截图,因为工作相关,我对监狱题材的影视剧很感兴趣。

迄今为止,我经历过最严重的一起事件是被犯人策划挟持。听起来是不是像美剧情节?在我看来,真实的监狱几乎和《越狱》里呈现的一样,包括里面的那些帮派、犯人之间的暗号、黑市,还有所谓的监狱文化,好像整个北美的监狱都是这样的风格。

和剧中情节一样,我们监狱的犯人们也是各有各的心思,玩不到一块的会互掐。有一天,一名犯人偷偷告诉我同事,说有三名犯人打算挟持我,时间定在我下班前巡逻的时候,计划把我挟持到某间牢房,用绳子捆住后实施伤害。

那位同事把犯人的情报告诉我之后,又一级级上报给了典狱长。上级觉得这件事性质很严重,因为犯人已经有了计划,不光是嘴巴说说而已。他们找了我两次,问我要不要换到别的监区工作,我都拒绝了。因为我在那个监区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对犯人的情况比较熟悉,包括那三名涉事犯人。虽然上级再三打电话让我考虑,我还是决定留在自己的岗位。

第二天,我把三人中为首的那名犯人叫到了狱警办公室,跟他说我已经知道了计划。他极力否认,说没这回事,还笑着问我是从哪听说的。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不会离开监区,警告他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后果,说完就让他回去了。之后的几天,上级加派了一名警员到我们监区,好在最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段时间一切恢复正常。

12

犯人总是想尽办法去搞违禁品,这是被查获的藏在网球中的毒品。

有人可能会好奇犯人手里怎么能有绳子,其实监狱里面不该出现的东西有很多,一个普通的牙刷,犯人都能磨成一件凶器,何况是绳子。每个犯人在入监后都有一次机会可以收到家里寄来的东西,我们有一串很长的清单,什么可以带什么不能带,即便经过筛选,也存在一定的改造空间。更何况监狱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漏洞,有人甚至会通过无人机向监狱内投掷毒品。

搜查违禁品是每天日常工作中的一大任务,我和同事曾经搜到过大麻、海洛因、冰毒,还有刀片、钉子、铁片、木头做成的凶器。有时候一些家属和犯人会面时也会想尽办法捎带点违禁品,我们会在每次会面前后对犯人和家属都进行检查。

13

监狱里养有警犬,它们是找到毒品的好帮手。

我在那所中型犯监狱干到了2011年,女儿准备上小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小地方工作的局限。监狱所在的小镇只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而且教学水平都很一般。孩子想学跳舞,没有跳舞班,想学游泳,没有游泳班。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申请调动到了阿尔伯塔省的一所联邦监狱。

那所监狱关押有重刑犯,其中一部分人被判了终身监禁,他们好像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危险性比较高。调去的第一天,我就碰上了一起小型暴动事件。狱警清点人数时,有 6名犯人不愿意回牢房,就开始闹事,在监区里大肆搞破坏。桌子和凳子连在地上搬不起来,他们就疯狂砸门,公共区域的面包机、咖啡机、微波炉、冰箱,能砸的都砸了,还把水龙头打开不停地放水,嘴里不停地骂人。

为了保证安全,我和其他狱警只能在监区门口看着,喊话让他们停止。后来6个犯人中的4个选择回到自己牢房,只剩2个厉害的人物拒绝回去。这时候领导下令说可以采取行动了,我们先喷了大量的化学喷雾,等到那两个人开始蹲在地上揉眼睛,立马冲过去压制他们。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疯狂起来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平时一两名狱警就能压制住的人,那时候要4个人才能压制住,真的难以想象。

14

当时在阿尔伯塔省,有段子说这里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调过去之后才发现那里的冬天很难熬。我们要穿着特别厚的棉大衣,穿过一个个监区去巡逻,一会儿在零下30度的户外,一会在零上25度的室内,身上刚出了汗就要去冰天雪地里,一次巡逻就要这样反反复复十几次……

2017年,我又申请调动到了西边临海的BC省。BC省天气各方面都不错,景色也很好。我卖掉原来的小房子,贷款买了一个500平米的三层独栋小楼,拥有永久产权。由于远离温哥华,房价也不算太贵,首付只需20%。这还不算低的,记得刚找到工作后买的第一套小公寓,首付只需要交5%,也许因为我的身份是联邦警察,信用要好一些。

15

我家的阳台,可以看到外面的草坪和远处山上的积雪。

2007年刚当上狱警的时候,我的工资在加拿大属于中等水平,随着年限增长,工资也水涨船高,现在已经上升到中高收入水平。和国内不一样,我们在监狱里不怎么讲官职和年龄,什么都是看年限。比如说一个办公室里坐了七八个警员,谁去为大家煮咖啡呢?大部分时候是在监狱工作年限最少的人去,而不是年龄最小的。

工作年限一长,我的假期也跟着多了。今年,我的年假、病假和事假共有40天。由于工作是倒班制,全年需要上班的天数算下来只有180天,再减去40天,意味着只用上140天的班,加起来还不到五个月。剩下的200多天,我完全可以自己支配。

16

这是今年11月的工作排期,我有15天时间需要去监狱上班。

在加拿大,警察可以在空闲时间搞副业,我身边的同事有的在做地产,有的在私人公司做保安,我比较喜欢吃喝玩乐,2019年初开始尝试旅游策划。

做旅游策划主要靠人脉和关系,不需要陪玩,只要帮客户安排吃喝玩乐的攻略,找到最优惠的旅游套餐价格。刚开始做的时候缺客户,头半年基本没收入,后来不断有人介绍客户,收入很快见涨,多的时候几乎能赶上主业。可惜的是,今年疫情一暴发,刚刚做起来的副业又没了。

17

2019年11月,我前往墨西哥考察一个新开的五星度假村项目。

没有客户可以安排,我就利用好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平时不上班的日子,我们全家会出去打球、骑车、爬山。为了添点乐子,我老公花一万加元买了艘二手快艇,可以开到湖中央钓钓鱼,钓完再去附近吃点好吃的。在监狱里工作精神高度紧张,我很需要美景和美食来放松自己。

18

2017年,在联邦监狱工作满10年时,我收到了上级颁发的一枚纪念章。

再过两年,我就在联邦监狱工作满15年了,工作年限其实也相当于一枚无形的奖章。曾经有人觉得我是女性,不能胜任狱警的工作,但我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一直认为,职场上不应该有性别歧视,男人能做的女人未必做不了。就像我在国内的时候,喜欢出现场,不怕死尸也不怕看解剖。这和性别没什么关系,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兴趣。

说到底,工作也不过是为生活提供一个支撑,人能做的就是保持好的心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有人羡慕现在的我,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但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早已想明白,纵有千万种活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监狱内不允许拍照,部分图片来源于口述者所在机构官网)

来源:头条

知乎高赞:有哪些极简的人生建议?

1

闲人是非多,一忙解千愁。

2

话越多越没分量。

3

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嫁,不要只看他追求你时的点滴,更要看你们发生矛盾时,他是怎么对待你和解决矛盾的。

4

年轻不是资本,健康才是。

5

日久不一定见人心,多沟通交流才更能见人心。

6

有底线的善良才是真的善良,没底线的善良是愚蠢。

7

适当的厚脸皮,你会比别人收获更多。

比如问问题,问同学,问老师,问前辈,不耻下问才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升职加薪,脸皮薄,不敢去竞争,不敢跟老板谈,那你就看着别人升职加薪吧。

比如跟喜欢的人表白,脸皮薄,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那就看着TA成为别人的人吧。

8

做好人好事,也要在自己的范围内,不要帮了别人,苦了自己。比如借钱这事,要掂量好。

9

不要通过炫耀,让别人认同自己。

事实上别人可能不仅不认同你,反而嫉妒你,对你抱有敌意。

10

对于别人的建议,你可以听着,但不要盲目遵从。

因为他们很多有,自己都没过明白人生,却喜欢指点别人的生活。

11

永远别因为一段错误的关系,折磨自己。

不适合的朋友,赶紧告别。不爱你的恋人,趁早分手。你也不是非他们不可,抛下他们后多走几段路,你会发现有更好的人等着你。

12

哪怕你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你。

面对流言蜚语和异样目光,不必介怀,做好自己就好了。

13

别被「精致主义」洗脑。

现在透支消费买包,买最新的iphone,看起来过得有滋有味,但十年、二十年后,遇到困难时它们帮不上任何忙,精致穷,再精致也是穷。

14

大家都很忙,所以,出糗了,别一直耿耿于怀,早点放下,没有人会记得。

15

别拿利益考验感情。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利益冲击。

16

不要假装上进,也不要误解上进的意思。

旅行,不是去景点打卡,而是让自己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读书,不是让你看爽文,而是去学习别人思想和故事中的精华。

健身,不是让你穿着紧身衣去秀身材,而是要让自己健康。

你不要做一些听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是在享受的事情。

17

玩游戏可以,但你应该确定是自己在玩游戏,而不是游戏在玩你。

很多人为了升级,玩到最后比学习/工作都累。

18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闭上眼睛,给你几分钟,回想一下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以及最近的状态。

这是最简单的复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自己,保证不偏离航向。

19

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都不晚。

如果你40岁开始努力,那你可能会在50岁的时候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也许从年龄上来看是有点晚了,但总好过一个什么都没有的 50 岁。

20

你不想办法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将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来源:知乎

炒好一盘青菜

作者 / 菜菜美食日记
这几年去朋友家吃饭,发现其实很多家庭,对“青菜”真是太草率了。

端出来的青菜,盘子底下汪着一滩汤汁,叶子蔫巴巴,不管什么菜,炒出来基本一个味道……

这样的青菜,别说小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爱吃。

是青菜难吃吗?还真不是。

不信你看外面餐厅的青菜,端出来总是青碧油亮,清清爽爽的。尤其是在粤菜馆子,青菜的做法更是多样。

白灼、快炒、上汤、啫啫,蒜蓉、姜汁、红葱头、豆酱……再结合不同时令选择不同蔬菜,一年到头都吃不腻。都说广东肥胖率低,爱吃青菜功不可没。

虽然家庭炉灶火力有限,很难完全复刻出餐厅里头那种干爽有镬气的青菜。

但餐厅操作,也有不少小技巧是可以借鉴的。

今天菜菜一次性给你们解决“如何把青菜做得好吃”这个难题。

保证你们一学就会,从此大人小孩都爱上吃青菜!

青铜段位——白灼

适用于生菜、莴笋叶、芥蓝、菜心、上海青等

白灼是广东这边做青菜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厨房新手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方法。

它的技术难点只有一个:如何让焯水的青菜保持碧绿爽脆。

其实很简单,你们跟着我的步骤来,保证能成功!

首先,烧一大锅水。注意,是一大锅!这样水开了以后才能防止迅速降温,保证青菜的爽脆口感。

水沸后加入一勺食用油和一勺盐。食用油和盐能让青菜保持翠绿,光泽也更漂亮。

其次,焯水的时间要短。

叶片薄脆如生菜,焯烫 5-10 秒就可以出锅了;菜梗稍硬的如芥蓝,焯烫时间也不宜超过 1 分钟,看到叶子变色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后,余温会让青菜继续熟成,想要脆口,就千万不要在热锅里恋战!

白灼青菜,一般用浇汁的方式来调味。

酱汁要有一定的稠度,充分挂在每一片青菜上,吃起来才不寡淡。

最基础的白灼酱汁是蚝油汁,由蚝油、生抽、盐、糖、淀粉、清水调制而成,在油锅中熬制浓稠即可浇到青菜上。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在热油炝锅时加入蒜蓉、辣椒等丰富调味。

这样做出来的生菜,口口爽脆,咸鲜的酱汁里还能品出淡淡的清甜。

大鱼大肉同上桌,最先吃光的往往就是它。

白银段位——上汤

适用于娃娃菜、豆苗、菠菜、鸡毛菜、苋菜、西洋菜等

上汤也是粤菜的经典做法,鲜美滋味全都浓缩在汤里,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正宗的上汤,要用瘦肉、老光鸡、火腿慢火熬制的,异常鲜美,但也比较麻烦。

一般家庭大可不必如此周折,这里教大家一个偷懒的办法,可以快速制作出香浓醇白的高汤。

用 1 颗咸鸭蛋、1 颗皮蛋、1 根火腿、1 小勺虾皮炒出油脂和香味,再加入 300-400ml 沸水 / 高汤,大火煮 3 分钟。

鲜味虽比不上正宗版,但绝对甩清水煮的好几条街!

ps:平时家里囤的干贝、虾米、香菇都别藏着了,和青菜一同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娃娃菜对切成 8 等份,加入热汤里煮个 2、3 分钟,再用 1 小勺盐、1/2 小勺白胡椒粉、1/2 小勺糖调味就能起锅。

这一招没啥难度,用来给青菜提鲜却是一绝。

青菜一咬,迸溅出来的汁水都超级香浓。细碎的皮蛋、火腿也别放过,它们区别于青菜的嫩,口感上也更加丰富。

吃完菜,再来口汤,青菜的甜完全释放出来,喝着那叫一个鲜美!

黄金段位——蒜炒上海青

适用于空心菜、菜心、番薯叶、莴笋叶、油麦菜等

相比不容易失手的水煮,炒青菜的翻车率可就太高了!

关于如何炒出一碟有镬气、绿油油、还够味的青菜,我的答案是尽可能营造出旺火快炒的效果。

首先,沥干水!沥干水!沥干水!

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也是一般家庭很容易忽略的。

做好了,噼里啪啦的热油四溅没有了,本就火力有限的家庭炉灶也不至于立马降温。

其次,硬件要跟上,大铁锅你值得拥有!

大铁锅可以充分预热,大火烧到冒烟。这样保证青菜入锅后锅仍是热的,避免出水过多,变得湿哒哒。

不粘锅就很不适合炒青菜,一来不能空烧,二来容量小,恒温性也不如大铁锅,炒着炒着就变成煮了。

烧到冒烟,才算预热充足
热锅之后,加入冷油,爆香蒜片。

油温太高,食材容易糊,所以在冷油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煸香的操作了。

下蒜不要手软,蒜香对青菜的味道是极大的加成。

蒜末容易糊,更建议大家切成蒜片,或者豪放点,刀背拍一拍就成。

最后,加入青菜,全程大火快速翻炒。

炒青菜讲究速战速决,一般来说,变色变软就是青菜断生的标志。这时候,加入调味料,炒匀就能关火出锅。

利用余热让青菜完全熟透,才能保持清脆的口感和碧绿的色泽。

蒜 + 蚝油 + 生抽 + 盐,是我最常用的调味搭配。

蚝油和蒜一样,必不可少,建议大家炒青菜时都来一点,味道会鲜美很多。

另外,盐的加入会让食材出水,所以千万不能下早了!

铂金段位——醋溜

适用于白菜、包菜、土豆丝

说个扎心的话,白菜可能并不在广东人的青菜名单里。

一来是因为南方青菜的品种实在是多,二来是南方的大白菜真的不太好吃。

我也是尝过北方的大白菜后,才改观的。

白菜叶片大,菜梗也大,甜度高,水分大,耐久煮,用蒸、煮、烧等方式来料理都没什么难度。

若是用来炒,就得注意改刀和入锅顺序了。

首先,切掉菜帮子,取出叶片。

接着,将白菜叶一分为二,再用刀斜着切成片。

尽可能让白菜片的横截面变大,保证受热和味道都更均匀。

炒的时候,质地较厚的白菜梗先入锅,炒个半分钟,再加入菜叶一起翻炒。

这样操作,可以避免菜叶烂了,菜梗还没熟的情况。

最后加入事先调好的醋溜汁,炒匀就能出锅了。

分享一下我常用的醋溜汁比例:1-2 大勺陈醋 +1 大勺生抽 +1-2 小勺白糖 +1/2 小勺盐 +1 小勺淀粉 +1 大勺清水。

蒜香和醋溜是用家常调料组合成的味型,大家要是觉得把握不好,或者想偷懒,也可以直接用现成的酱料。

我常用的有这些——

分别是:鲍鱼汁、老干妈、腐乳、海鲜酱、豆瓣酱、沙茶王、普宁豆酱、香菇酱、蒜香辣酱、XO 酱

钻石段位——猪油渣炒通菜梗

要想青菜好吃,还有一招也非常经典,那就是用猪油 / 鸡油。

动物油脂独特的荤香,用来炒青菜,是绝对的加分项!

下面我用一道经典湘菜猪油渣炒空心菜梗,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空心菜可以说是夏秋季里最受欢迎的青菜了,梗清脆,叶香滑。

既可以直接掐成段,炒成蒜香的、腐乳的、XO 酱的;也可以将叶和梗分开,做成不同的菜式。

这道猪油渣炒空心菜梗就是只取菜梗,切成小段来制作。

空心菜梗加 1 小勺盐腌制出水,约半小时,然后用手攥干水分,这样可以让空心菜梗更脆口。

接着,把锅烧热,加入 1 大勺食用油、1 小勺猪油,下 1 小勺蒜末、1 小勺豆豉、2 个干辣椒段煸香,再加入 1 小勺剁椒酱和猪油渣一起炒香。

最后,通心菜梗大火翻炒 30-60 秒炒至断生,再下入 1 小勺生抽、1/2 小勺糖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样炒出来的空心菜梗,比肉还香,爽脆惹味,随随便便就解决掉一碗米饭,送粥更是绝配。

吃过它,绝对能打破关于“青菜不好吃”的成见!

最强王者——啫啫芥兰

还适用于芥菜梗

前面的介绍的几道炒青菜,都属于硬炒,全生食材入锅炒至断生出锅,对火力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家里火力不足以支撑,还可以尝试二次加工法。

先将食材焯水至半熟,再回锅大火翻炒。

这个做法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好上手。事先焯水,也可以防止后续炒的时候出水、炒不熟等情况。

缺点嘛,也很明显,就是缺少镬气。

所以我会安利你们用啫啫煲的做法,来进行二次烹调,会比炒出来的更香。这个做法也被称为熟啫。

啫啫蔬菜的两种经典选择,一个是芥蓝,一个是芥菜,都是梗比较脆硬,快炒难以把握火候的青菜。

这里给大家演示一下啫啫芥蓝的做法。

芥兰 / 芥菜梗 300g 五花肉 50g(可选)蒜瓣 20g 姜粒 20g 小洋葱 20g 红尖椒 1 个 食用油 3 大勺 猪油 1 小勺 盐 1/2 小勺 柱候酱 1 小勺 海鲜酱 1 小勺 鲍汁 1 小勺 酱油 1 小勺 糖 1 小勺 米酒 1 大勺

首先,将芥蓝改刀。

根据芥蓝的大小,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斜切成小段。

接着调个万能的啫啫酱:1 小勺柱候酱、1 小勺海鲜酱、1 小勺鲍汁、1 小勺酱油、1 小勺糖混合均匀。

铁锅烧热,加入 3 大勺冷油,下入葱姜粒和小洋葱煸香,捞起沥干,香油过滤待用。

不用洗锅,加入热水煮沸,加入 1/2 小勺盐和芥蓝,焯烫 1 分钟沥干待用。

铁锅洗净,烧热至冒烟,倒入 1 小勺猪油,加入五花肉片煎香,再倒入前面的香料和红尖椒翻炒。

下入沥干水的芥蓝大火翻炒几下,加入调好酱料,锅边淋入 1 大勺米酒,翻炒均匀关火出锅。

最后,将砂锅烧热,加入少许炸过的香油,倒入炒好的芥蓝翻炒几下即可上桌。

砂锅良好的蓄热性,可以帮助食材快速锁住水分和香气,保持脆嫩口感。

酱汁均匀裹住芥蓝,还能吃出旺火炒出来的焦香气。

趁热吃,最是勾魂。

零星的几片五花肉,也是增香的大功臣。

你们平时炒青菜,大可加几片五花肉或牛肉一起,增添荤香,简单调味足够下饭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几种青菜的做法,是从简单到难一步步深入,工序和材料也是逐步增加,大家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练手。

不同的青菜,做起来的技巧都有些微的不同,这些,都是需要大家通过实践去感受的。

不要因为“不就是个炒青菜吗”,就掉以轻心,给与每道菜足够的尊重和热情,这才是把青菜做得好吃最关键的秘诀。

以上,就是#怎么炒好一盘青菜#的全部内容啦。

古人啪啪啪怎么避孕?

随着科学医疗的发展以及性知识的普及,性与避孕不再是一个隐讳的话题。据《黑白星球》节目介绍,中国安全套消耗最高的江苏省,8千万人一年消耗约12.2亿个安全套。

相比之下,人口只有4千万的西班牙,一年用掉30亿个安全套。实际上,古代已经有很多避孕手段了,避孕也并非难事。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古人是怎样避孕的。

image

电视剧《甄嬛传》里有五花八门的打胎神器,比如麝香、红花、夹竹桃,手段层出不穷。看到被打胎的妃子们哭喊得伤心欲绝,怀孕不易,且打且珍惜啊。实际上,古代已经有很多避孕手段了,古人避孕也并非难事。

古今中外的避孕手段

避孕套历史悠久,古埃及和古罗马的绘画上,就能看到类似今天避孕套的“性用品”,可这些“性用品”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孕,而是预防疾病。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代埃及人已开始使用由纸莎草制成的阴茎套,他们使用阴茎套是为防止一些被认为可能通过性交传染的疾病。此外,这些套套如女性佩戴的首饰般,被当作装饰品,男人一般挂在身上,象征财富和地位。古罗马帝国时期,有人曾用动物的膀胱或羊肠等做成阴茎套,也是为了预防疾病。

中国古代也有用鱼鳔来避孕的方法。电影《武侠》里,汤唯饰演的妻子阿玉通过洗鱼鳔来避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富有当时生活气息的细节,既符合了剧情的需要,也向观众揭示古人也是有“避孕套”可以用的。鱼鳔是中国古代常用避孕方法之一,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避孕套,而真正意义上的避孕套于上世纪30年代才在中国开始使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安全套材质的天然裂缝比病毒、精子的直径小时,套套才是“安全的”。不过,古人的做法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很先进了。

除了“避孕套”外,其他避孕方法也相当有趣。能造出金字塔和木乃伊等杰出作品的古埃及人,在避孕上也有自己的独门秘诀。据说,古埃及人认为鳄鱼、大象等动物具有神秘力量,因此它们的粪便也被用到了避孕药方中。“避孕药”被做成塞子放入女性的阴道,以此来防止怀孕。的确,这些动物粪便具有高度酸性,具有一定的杀精作用。但动物粪便所带来的强烈臭味显然会影响古代夫妻们的“性趣”。

在世界范围内,不仅动物的粪便,古人尝试把各种物品塞入女性下体来避孕,阿拉伯橡胶、小木块等都被用作“阴栓”,这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这些物品往往未经消毒,塞入下体后细菌滋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妇科疾病。

用明矾、酒、海水、醋、藏红花液或者不知名的中草药水来清洗阴道也是女性避孕的主要方法,甚至有女性用水银和砒霜来避孕。另外,藏红花在中国的古装电视剧中被视为避孕和打胎神器。也有让女性在同房之后蹦跳、推磨、洗冷水澡的方法来避孕。

在很长的时间里,避孕完全是女性的责任。

从阴茎套到避孕套、安全套

避孕套很长时间内被叫做“阴茎套”,是从男性的角度去取名的;“避孕套”是从女性角度去取名,而“安全套”则是从双方的角度来叫的。

在十六世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解剖学家加布里瓦·法罗皮奥的记述中,出现了有关阴茎套的记载,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阴茎套的文件记录。加布里瓦描述了一种浸有药液的用亚麻布制成的阴茎套,声称在当时1000多个试用者中没有人感染上梅毒——这说明套套的主要功能是预防性病的传播而非避孕。

十七世纪末,英国医师约瑟夫·康德姆(Joseph Condom)发明了近代阴茎套,阴茎套在英文中被称为Condom,源于发明者的名字。他使用小羊的盲肠切成适当的长度晒干,再用油脂和麦鼓等柔软剂处理,质感柔软;开口处系着绢线,还有缎带做装饰。不过,这种安全套使用前要在温热的羊奶里浸泡一整天才行。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厚度最薄的仅为0.038毫米,堪比现在的安全套(乳胶避孕套一般为0.03毫米厚)。这种安全套还能重复使用,当时的这项发明可说是举世欢欣。

整个十八世纪,羊肠阴茎套在欧洲的一些妓院内用得多,要求嫖客戴阴茎套的妓女受孕率很低,引起了人们对阴茎套的避孕方面功效的重视,并很快被当作为男用避孕工具,一些精明的商家将它当作一种避孕商品来介绍、销售。自此,阴茎套也逐渐被称为避孕套。

动物肠子为原料的避孕套虽然好用,但不宜大规模生产,许多奇葩的材料都曾经被用来制作避孕套。除了动物的肠衣和皮,植物如纸莎草、亚麻布等都曾被用作避孕套的原料。日本人推出过两种避孕套,一种是由软质的由皮革制成,另一种硬质的由龟壳或兽角制成,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欧洲还出现过用柠檬、金箔制作的避孕套。直到橡胶的种植和开发,一种新的材料才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40年代,美国人查尔斯·古德伊尔使用革命性的橡胶硫化处理技术研制了广泛运用的橡胶避孕套。紧接着,80年代,荷兰物理学家阿莱特·雅各布博士更进一步,把避孕套由厚硬的橡胶变成薄软的乳胶材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二十世纪30年代,液态乳胶避孕套也问世了。到了60年代,乳胶套开始在英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普及。

二十世纪避孕套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可避孕套却因降低快感的“污名”而被许多人拒之门外,因此,在避孕套的材料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如避孕药、避孕针等其他避孕方法出现。

二十世纪80年代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蔓延也引起人们对性爱安全的重视,除了避孕之外,还是“安全套”。正确使用质量良好的避孕套可使感染艾滋病的概率降低99.9%。当然,安全套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到了如今,聚氨酯、新型复合纳米材料、超级物料石墨烯、水凝胶等都被用作安全套的材料。二十世纪90年代,日本人以单一聚亚胺酯为原料研制出超薄型避孕套,厚度仅为0.03毫米。而最新发明的水凝胶避孕套更是号称比不带套更有快感。

性、避孕与安全

随着科学医疗的发展以及性知识的普及,性与避孕不再是一个隐讳的话题。

十九世纪早期,西方的贫穷阶层开始接触到避孕措施。那时的女权主义者提出一个在现在看来十分奇怪的理论:避孕的权利应该掌握在女性手中。因此他们拒绝使用避孕套这样的男用避孕工具。

西方女权运动发展的副产品之一是性解放。二十世纪6O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社会普遍沉浸在性解放的浪潮中。加上社会价值观和自我享受之风盛行,避孕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使妇女可以享受性生活而不必承受怀孕之苦,于是,西方妇女提出“共享安乐”的口号,在性生活方面迈出了“解放”的一大步。

但两性观念的转变和西方的传统家庭的崩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60到70年代,“未婚妈妈热”从法国迅速风靡至欧美,少女母亲和大量私生子出现。无节制的欲望和无安全措施同时也导致性病和艾滋病滥发。在饱尝 “性解放”的苦果后,80年代欧美家庭观念悄悄有了新变化,重新审视性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安全套的文化心理也一直在变化。

在今天,安全套的公益宣传广告在媒体上随处可见,据《黑白星球》节目报道,我国安全套消耗最高的江苏省,8千万人一年消耗约12.2亿个安全套。相比之下,人口只有4千万的西班牙,一年用掉30亿个安全套。唯独中国的男女朋友很纯洁?当然不是。

出去约会带套的潜意识是什么?马薇薇认为,带着安全套出去约会意味着默认双方会发生关系。而中国男人的潜意识是“我不想我们发生那一步的时候女方会觉得我早有预谋”,男生很少约会带套,而女方更不愿意主动带。相反,在西方,男女双方的性需求被大方承认,男女约会时往往双方都带安全套。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

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作者 / Aurora

102 年前的 8 月 19 日,西班牙大流感(甲型 H1N1)在欧洲全面爆发。这场灾难最终导致当时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5 亿)感染,夺去 1700 万至 5000 万条无辜生命,成为仅次于黑死病的致命流行病。

历史惊人相似,在 102 年后,病毒卷土重来,而这次欧洲人的反应与百年前的先人相比同样麻木大意,束手无策。西班牙虽未再次被用以病毒冠名,却也当仁不让地荣获欧洲疫情防控最差国家。

更加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类更加紧密无间的链接,现代消费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使人无拘无束崇尚自由,国家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导致面对全球性传染病缺乏统一的共识和规划,这一切都使得新病毒爆发出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和传染效率。

在现实中生活的我们也是历史的经历者与见证者,年轻的几代人并没有亲历战乱和瘟疫的经验,然而这半年过去,无论有没有思想准备都应该意识到,或许就是在这一生中,还来不及享受战后繁荣带来的福利,便要承担挑战混沌和灾难的压力。

人很难看见自己的全貌,除非使用镜子,而透过历史这面镜子,不难洞见太多端倪。

恶魔巢穴

必须搞清楚的一点是,“西班牙流感”并非产自西班牙,而罪魁祸首历来都事不关己,狂甩锅到邻里。

1918 年 1 月,美国作为协约国参与一战一年有余,其军队人数从战前的几万增长到几百万仅仅用了 3 个月的时间。来自不同的州和地区,拥有不同的疾病的士兵居住在临时搭建的训练营内,紧张的空间,混杂的人口,频繁的接触,加之战争期间的人口迁徙和极端恶劣的医疗环境,意味着一旦爆发流行病,就会呈几何级数爆炸增长。

1918 年 2 月底,几位年轻人从流感扩散的美国堪萨斯州哈斯克尔应征入伍。他们在 3 月 2 日抵达芬斯顿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

2 天后,军营里一位士兵感头痛、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军医按普通流感对其进行了治疗。然而,当天中午,部队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流感士兵,近百位士兵出现相同症状,几天后,超过五百人感染,几周后,上千人病危。

3 月 18 日,与芬斯顿发生兵力调动的佐治亚州福瑞斯特军营有一成士兵开始请病假;4 月,临近全美 36 个军事训练营的大城市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达到顶峰。

肇事者,背锅者

1918 年 3 月底,近八万美军登上兵舰,跨越大西洋到达欧洲,病毒开始在法国布雷斯特军港传播——就在美军登陆的第二天,法国海军司令部因流感忽然中断指挥。

4 月底,染病的法军士兵抵达意大利;5 月,英国一支炮兵旅三分之一的士兵在 48 小时内病倒;当月,病毒传入西班牙,再快速蔓延至希腊,德国,丹麦以及整个欧洲;6 月初,流感随着运输船抵达孟买和上海;9 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沦陷。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已经成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1918 年,巴尔干半岛燃起的战火已经持续了 4 个年头,当时,参战国的每份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报导着战事,不允许有任何影响士气的负面新闻出现——除了中立国西班牙。

游离在权力之外,没有话语权,成为本国和外国媒体任意调侃,挖掘素材的焦点,外加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感染,使得人畜无害的局外人西班牙正式变身背锅侠。

零号病人来自千里之外的美国,而西班牙喜提“流感”称号。

这一次,欧美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在意这个“小疲倦,小感冒”。

掉以轻心,卷土重来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

第一波发生于 1918 年春季,基本上只表现为普通的流行性感冒;

第二波发生于 1918 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

第三波发生于 1919 年冬季至 1920 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1918 年春季爆发的流感仿佛只是世界大战末尾的一个小插曲,死神悄悄把镰刀放在人类颈项之下,只是轻轻拉破了皮毛,那些因为流感逝去的生命,被战争中惨烈的死亡人数以及胜利的消息迅速掩盖了。英国等多个国家宣布感冒已经消失,患者已经康复。《每日邮报》声称这场流感不比感冒严重多少,人们不必过分担心,而是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好景不长,1918 年 7 月,一艘从法国驶往纽约的轮船上爆发了严重流感,由于染病水手过多,他们不得不暂时停靠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同时法国一个小型军事基地内的突发疫情夺去了约 5%新兵的生命;高死亡率的流感也在阿肯色州派克军营的一支美国后备特遣队中爆发,部队医院被挤得水泄不通;8 月 5 日,军队高层收到绝密电报:“目前正在法国肆虐的,之前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疾病,具有和黑死病类似的破坏性!”;

8 月 18 日,越来越多的恶性肺炎病例被确诊,“西班牙大流感”真的开始显现它狰狞的外表。

9 月 24 日,美国波士顿北部的德文斯军营, 345 人被确诊为肺炎,占总人数 19.5%;

欧洲,德国普通民众的死亡率达到 27.3%;非洲的冈比亚,流感抹掉了大部分村庄的痕迹;日本关岛有 10% 的人死于流感;在印度德里,有的火车离站时车上还全是活人,到站时已满是尸体;南非开普敦一位幸存者回忆,他下班搭乘公交车回家的路上,亲眼目睹了车厢里 6 人死亡,包括司机……

第二波流感和流行性感冒大大不同,在 20~35 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症状,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患者最初都只是表现出普通感冒的症状——流涕,发热,随后却异常恐怖——脸上出现褐红色的斑点,然后呼吸紧张,脸部肿胀发紫,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胸口……医生束手无策,只能看见刚入院的生命在几小时后就惨死,肤色黑到不能辨别种族。

他们并不知道,发展到这一步的病患(细胞因子风暴)他们不但救不了,也可能被快速传染。

面对更加强悍的病毒和更加恐怖的疫情,一百多年前的欧美采取的政策和今天如出一辙。

在军营里感染的士兵可以自由请假回家;费城公共卫生负责人克鲁森向民众掩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全美主流媒体倡导“不要因为疫情感到恐慌……流感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任何威胁。”

1918 年 9 月 28 日,几十万费城人走上街头举行战争筹款游行,3 天后,当地医院爆满,117 人死亡。过后的每一天,死亡人数都过百,然而政府依然反复告诉民众:“已达拐点,不会有更多伤亡”。

事实上,10 月里,20 万美国人染病去世,1918 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 12 年,棺材和尸体已经多到无处安放。

这一切,和今天欧美,尤其是西班牙的现实是不是惊人相似呢?

1919 年初,在一战结束后两个多月,侥幸在战争和疾病中存活下来的人们又迎来了第三波大爆发,此时此刻,病毒已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

1920 年 12 月,西班牙流感在肆虐 18 个月后悄悄消失,然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识。直到 1933 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克里斯托弗·安德鲁斯(Christopher Andrewes)及帕特里克·莱德劳(Patrick Laidlaw) 才分离出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并命名为 H1N1,从此人们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

不作不死

愚蠢自大是相似的,智慧靠谱也是相似的,在两次大流感中,都有少数人因为慎独避免陷入麻烦。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埃格加克(Egegak)村,佛蒙特州北部的乡村弗莱彻(Fletcher)、落基山脉偏远小镇甘尼森镇(Gunnison)均未被感染,而他们都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果断及时的隔离措施。

2020 年,当新冠病毒在西班牙蔓延之初,西班牙撒哈拉·德·拉塞拉的小镇,再现了奇迹。

3 月 14 日,西班牙全国进入“警戒状态”当天,40 岁的镇长圣地亚哥·加尔万(Santiago Galvan)宣布隔离措施,他的举措得到了当地全体居民的大力支持。

进入该镇的五个出入口只留下一个,所有出入车辆及人员都要进行消毒;所有的外地人都不允许进入,为此不得不拒绝不知道当地政府封锁措施的法国和德国游客;每周一和周四下午 5 点 30 分,志愿队伍在街上给小镇所有街道、广场和住宅外进行消毒;企业专门雇工为居民配送食品和药物,以减少外出上街的人数;议会启动应急基金,支付西班牙紧急状态期间当地企业的电费、水费和税费,以保障当地 19 家依赖旅游业的酒吧和餐馆不会倒闭。

2020 年,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相似的隔离措施,为自己的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尽到了最大责任。

然而,理智客观的人永远都是少数,就在上周末,3000 西班牙人在首都马德里集会,抗疫政府要求他们带口罩。他们不是没学过历史,就是愚昧自私,忘记了一百多年前的伤痛。

截至 8 月 18 日,西班牙累计感染者达到 364196 人,一日内增加 5114 人,已连续 3 天增长人数保持在 5000 人以上,在过去的 14 天里,每 10 万居民中发现感染者过百,大量无症状感染者遍布社区。欧洲疾病检测与控制中心已经将其评定为近期疫情控制最糟糕的国家。

今天的我们,需要付出百年前愚蠢自大的代价吗?

来源:知乎

《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头几天说过,《史记》的客观。

然而《史记》的妙处,不只在忠实,还在文笔。

所以鲁迅先生说“无韵之离骚”,他自己是简洁惯了的,所以读得出简洁之美。

——是,简洁的史书,也见文笔的。

记事之妙,首先在动词与语言的表现力。

看下面这个: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刘邦见郦生,踞床是很无礼的坐法,还让姑娘洗着脚,很无赖。

郦生故意不拜,傲性出来了。

刘邦破口大骂,粗鲁嘴脸出来了。

郦生顺刘邦说法,显得他应变聪慧。

刘邦立刻一连串动作:不洗脚了,起床慑衣,请郦生坐,道歉。求贤若渴的模样出来了。

郦生说了几句,刘邦立刻喜,赐吃的。猴急猴急但又知错能改的模样,出来了。

这一幕,两人的性格,靠一连串动作和几句台词,全出来了。

好文笔。

第二个妙处,在选事的细节。一两件事,表现力就够了。

比如写李斯,开头专门这么句话,看似是闲笔: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安,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一段话借李斯的经历与感叹,写出了他的个性:他不想像厕所里的老鼠似的受穷,更乐意像仓库里的老鼠那么快活。

所以此后趋富贵、求功名,结果最后也倒在这事上。

比如写石奋一家特别谨慎时,写他儿子石庆: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天子问石庆:几匹马?石庆用策(驱马用的)指着数完,举手说:“六匹马!”

——一眼就能看完的事,非要这么认真数,谨慎可知。

太史公再补一句:

石庆已经是石奋家最随意的了,还这样子。

真是一句话,一个人,却把一大家子都写活了。

最后一个妙处,文气节奏。

先看这段: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陰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这是项羽杀宋义,夺回军权。

可以发现:字句写来徐徐平整,从容不迫。没有旁白。普通记事而已。

下面,项羽破釜沉舟了,节奏立刻变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前面叙事,到项羽破釜沉舟时,连续的短句: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

围王离

与秦军遇

九战

绝其甬道

大破之

杀苏角

虏王离

涉闲不降楚

自烧杀

连绵不绝的三字句。

对比先前的从容不迫,是不是如战鼓动地、气象万千?

何况太史公还加了一段旁白对比: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宏伟啊!

短句密集,长句铺排。

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太史公的文笔,就好在这里。

——顺便,《出师表》开始回忆往昔谆谆教诲,都是长句铺排,到结尾连续四字句鼓气,也是这个道理。

再举一个例子。

《汉书》里,记录表彰诸将封侯:

“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

《史记》里,同一件事,这么写:

“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

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

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

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

看上去,《史记》是多了三个“以千三百户”。

功能上来说,真是很磨叽啊,何必呢?

但有没有一种,通过这种重复朴实地陈述,带出一种军功荣耀、质朴昂扬的感觉?

这种重复的庄严美感,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時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

次鬥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需要战鼓动地的地方,三字句三字句的短节奏破釜沉舟。

在需要昂扬庄严的地方,“以千三百户”重复地体现光荣。

这就是太史公的好文笔啊。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