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购,不 “香” 了

今天,是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满月的日子。

深港口岸回来了,恢复了人来人往;香港签注回来了,甚至不少人凌晨排队办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回来了,3 月 11 日起还将分阶段恢复长途服务……3 年过去,似乎一切都回到正轨,不曾改变什么。

但对于香港代购而言,天变了,往日盛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每次去代购,赚的钱都只够车费和饭钱,相当于白跑一趟。” 曾从事 7 年香港代购的圆圆吐槽。

随着内地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口渠道的日渐增多,深港两地的信息差逐渐抹平,香港的价格优势不再,香港代购不再 “香” 了。

过去三年,人们也已经习惯了没有香港代购的生活。

正所谓穷则生变,曾经的香港代购们发现了新的 “商机”,开始给香港人反向代购。

香港代购,不 “香” 了

“疫情前做了四年半的代购,每周去一趟香港,最多一次赚 7000,最少一次赚 700,没被税过,现在去一次最多赚 300 块钱。” 小葵感叹道,一脸无奈。

终于等来香港通关的她,第一时间将代购通知和能采购的物品清单,发在三年前就组建的代购群里,希望能够重拾这份事业。

群里将近五百人,没人开口咨询。好不容易有了一条新消息,她欣喜地点开,竟是一条帮忙助力的链接。

终于等来客户询单,虽然需求不多,但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小葵还是决定走一趟。

1.jpg

为了保证正品,她去了万宁和 sasa 这种比较有保障的店进行采购,价格会比普通药房高一些。将价格发给客户、给别人让位、等待反馈、再去拍照、再等待反馈…… 两个小时过去,她收到了客户的回复:

“我看了一下抖音直播间,也不用这么贵啊。”

小葵委屈,本来她就没有多收其他的代购费,只以港币和人民币 1:1 收费,而且现在港币汇率处于高位,“这样还嫌贵,那我不用赚钱了,白跑一趟给人家纯代购好了。”

2.jpg

圆圆的境遇相差无几,甚至还多了几分尴尬。

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代购通知后,有亲戚朋友找上了她,希望能帮忙带几瓶黄道益,以 1:1 的汇率。

她去了屈臣氏,一瓶黄道益 60 港币,折算成当时的人民币差不多 53 元。她收了亲戚朋友 60 元,差价 7 元。

“亲戚还嫌贵,这 7 块钱我还要摊上往返香港的车费成本、时间成本。一支药油能保全家平安,7 块钱能买到什么?” 令圆圆更无语的是,亲戚收到货后,擦了感觉皮肤不辣,以前擦了皮肤都是辣的,怀疑不是正品。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行业好做,就是逛街,把东西带回来了,钱就到手了。”

重回代购行业后,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港代是否还有市场?

她通常会略带调侃地回答:“如果不介意只能赚到车钱和饭钱,那现在也可以做香港代购”。

3.jpg

圆圆的朋友也是代购,她说现在的代购要生存下去,每次至少得接到 15 单以上或者 5000 元以上,但那样很容易被海关拦截。“现在的代购赚的都是辛苦钱,很少会有投机取巧的了。”

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入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 5000 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入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超出人民币 2000 元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

“每次过关都像小偷一样提心吊胆”,因为频繁出入境,每次都拉着大箱子,海关工作人员总会特别关注她。有一次,她被拦了下来接受开箱检查,因为箱子里面同类型的药妆太多,总价格也超过了 5000 元,海关问她补税还是退港,她没有办法,认了这个亏。

“这终归是一份摆不上台面的工作。客户怀疑自己被赚得多、香港人嫌弃很多大箱子在路上挡道、海关审查很严格。赚这个钱,越来越不容易。”

反向代购,赚香港人的钱

疫情三年过后,虽然香港代购的发家神话幻灭,但一种新的反向代购正在悄然兴起,并开始渐成规模。

在某社交软件上,一条只有八个字的 “一点点代购回香港” 的帖子,不到一天的时间,竟有 2000 + 人遥相呼应。

4.jpg

图源:小红书 @别来沾边儿

小葵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被这一呼百应的场面吓了一跳。当时她正被围困在旺角万宁店拥挤的人潮里,焦急地等待手机另一头客户的反馈,是否要下单已经考虑了 10 分钟的护肤品。

思来想去,小葵觉得反向代购肯定大有市场,也模仿着发布了一条帖子:“每日可往返香港,代买鲍师傅、一点点、山姆等零食饮品,东铁线沿线地铁站交收,跑腿费 20RMB,有需要私。”

距离发布不到一个小时,这个简单的暗语已经收获了 20 多个咨询。小葵一个个地记下他们的购买物资清单和地址,掂量自己可能拿不动了,及时在帖子下面喊停,“带不动啦,下周六再带。”

“奶茶很重,所以我只接了几杯,主要还是鲍师傅、周黑鸭、绝味还有山姆麻薯这种比较轻的食物,装在行李箱里直接拉走,很方便。” 小葵说,每单收 20rmb 的跑腿费,一趟下来,她能小赚 300~400 块钱,是她在香港帮人精挑细选 5 双千元鞋子的收入。

5.jpg

小葵从没想过反向代购会有这么大的需求。

她在社交软件上建了一个反向代购群,同时在反向代购群和三年前的香港代购群发布代购通知时,反向代购群的反响远远高于她香港代购的老本行。

她的客户主要是以港岛的学生为主,集中在大学站。“学生喜欢买奶茶甜点,买了一次觉得好吃划算方便,便会呼朋引伴一起买。久而久之,顾客便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很多香港人让帮忙带一些奶茶和甜品,当成公司的下午茶。”

高铁直达、地铁沿线就能交付出去,回本快,这是反向代购的好处,“其实有一点像跨城的外卖员,配送费高一点,但同样都是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物品,想多赚钱只能是薄利多销。”

6.png

香港人阿伟每次来深时,也会为朋友代购一些美食回去,代购费可以覆盖他往返香港的交通费和餐费。

“除了香港街边饭店里的港式奶茶,奶茶店里卖的奶茶基本上都是又贵又难喝。可能也有好喝的,但是价格也是上天,还没有珍珠之类的小料。” 对他们来说,两杯深圳的奶茶加上代购费直接送达家门的价格,相当于他们自己出门在香港买一杯奶茶的价格,而且料更多。

“深圳人老说自己是个美食荒漠,香港人听了都觉得凡尔赛”,阿伟笑道。

通关后,越来越多是香港人涌入深圳。商场餐饮店、城中村美食街和老店、各个靠近口岸的奶茶店、鲍师傅等甜品店的排队队伍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这个被深圳人称为 “美食荒漠” 的地方,他们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味蕾天堂,还是在荷包不受伤的情况下。

善于抓住机会的深港人,开始闻到了搞钱的气息,就这样,第一批深圳美食的反向代购人开始雄起。

而纵观反向代购市场的需求,受欢迎的不仅奶茶、鲍师傅、周黑鸭、绝味这些网红美食,深圳山姆店里的热色产品,还有一些在香港吃不到的特色美食,比如新疆炒米粉、烤鱼等等。

这也不难理解,通关后第一个穿着拖鞋过关的香港人,只是为了来深圳吃一顿夜宵。

7.jpg

香港人:深圳,真香

现在的反向代购之所以能赚钱,主打的就是差价。而现在的香港购物之所以不划算,主要原因也是差价。

疫情三年,深港之间的信息差正在慢慢被抹平,两地之间差距也在慢慢变小。

内地消费者慧莲回想起八九年前香港购物的盛况,“以前想买进口的东西,人们只会想到香港,找港代。也没有哪里可以比价,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比内地便宜又保真就能买。”

“但现在不一样了,想买进口的东西哪里都是渠道。” 香港没有开放通关的这三年,内地的进口渠道也开始卷起来了。

海南免税店起来了,好物来自全球各地、款式齐全,寄送国内各地的快递费价格也不贵;李嘉琦和其他网红的直播间也爆了,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折扣,并且包邮到家;各大进口商品店也在网购平台有了自己的旗舰店,遇上 618 和双 11 这样的大促还能打折、满减。

8.jpg

从过去的两年看,跨境电商海淘,正在取代限购的香港奶粉;内地免税店兴起,让大牌奢侈品也能高性价比入手;家门口就能打 HPV 等疫苗,更是让多少人不用再 “跨境打针”……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圳人开始觉得港货 “不香” 了,开始在消费领域 “去香港化”。

口岸的出入境数据也能看出端倪。

根据数据,香港全面通关后 10 天内超 260 万人次经陆路口岸出入境,平均一天 26 万人。

要知道,以前一个熙熙攘攘的罗湖口岸,每天的通行客流量就超过 20 万人次,而这只是当时 8 个口岸中的其中一个。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显示,自通关后内地游客占香港出入境游客数比例较小,更多是香港居民往返于两地之间,占比超过 75%。

深圳,正越来越成为香港人休闲、娱乐、购物的目的地。

9.jpg

“香港的生活没有纵深,但深圳有,深圳更接地气”,阿伟说,“这里的吃饭穿衣娱乐休闲便宜得不是一星半点,来深圳,我们是在提升生活质量。”

有人喜欢网购,喜欢内地快捷的发货速度和划算的快递费,尤其电商平台还经常在各个节日促销。“每周一次到深圳取回好多快递,心情超级满足!”

有人喜欢来深圳 k 歌,200 + 就能包上一个 4~6 个人的中房,还赠送饮品和果盘,“在香港这就是人均,歌单也比香港多得多!”

有人喜欢来深圳做美甲,店面空间大,美甲款式多,价格还便宜,“做一双手相当于在香港做两个手指的价格。”

……

放眼现在,如果有人说深圳是个荒漠,大概第一个跟他们急的,应该会是香港人吧。

(备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

「虚拟货币」狂割小县城 3.5 亿

赵益毅最近在忙着讨债。去年底,他从北京赶回老家,想取走寄存在父母那里的 30 万元。那笔钱本应早就打入他的账户,和其他积蓄一起勉强凑成在北京买房的首付款。

回到家他才发现,父母的所有钱早在 2020 年就被骗光了,还欠下不少借款。但过去两年里,家人一直瞒着他。

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赵益毅们还在恶补数字货币认知时,他们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下沉市场的隐秘角落,人们已经更早地接触虚拟货币。只不过,是以一种让人痛心的方式。

赵益毅的家乡在浙江省遂昌县。在这座常住人口不足 20 万、山脉贯穿的小县城里,居民们可能说不清什么是互联网,也没听过风口等一线城市习以为常的术语,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币圈。

这是一个过时的骗局吗?

不,这样的骗局依然正在发生。2022 下半年,一位 36 氪员工接到父母从县城老家打来的咨询电话:你听过 web3 吗?周围人推荐去玩一种虚拟货币,先免费拿币、以后可以换成钱,可不可以加入?

这个电话,正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缘起。

随后我们发现了遂昌县的案例。一个叫 “头寸管理(以下简称头寸)” 的组织,让 “炒币” 在遂昌县及其周围村落流行开来,让智能手机都不会使用的老人,小学都没毕业的清洁工,退休高中老师拿出毕生积蓄,投资在一个叫做 “Mark” 的虚拟货币交易 app 上。根据投资者自发统计,整个遂昌县城以及周围 11 个村落,共 6000 多人被虹吸了超过 3.5 个亿。

历时数月,36 氪在疫情中走访了遂昌县城区和所有村落。以它为代表性案例,我们首先希望厘清,这样的骗局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然后,我们希望把这些信息传递开去,希望尽量多的人,不要再次踏入这样的骗局。

01

骗局的土壤

凌晨 4 点半,一场无声暴雷潜入尹哲伟手机。

他的钱全部没有了。可就在两个小时前,他还确认过。

凌晨两点,他打开 “头寸” 研发的 “Mark” App,十万多元有零有整静静躺在账户里。尹哲伟盯着手机,放心睡去。

两个半小时后,他突然惊醒,脑子中有一个声音催促他去看手机。他熟练地输入密码,却发现无法登陆了。

在尹哲伟脑海中,有颗炸弹随时可能爆裂。就在此刻,“砰” 的一声,它最终炸开了。

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多数人依旧在睡梦中。但用不了多久,当人们开始醒来,会发现一切就已然成为定局 —— 所有人的钱,就此烟消云散。

遂昌县的痛苦,在 2020 年 10 月 17 日这一天,集中爆发了。

上午八点半,服装厂女工骆春花习惯性打开手机登陆 “Mark”,查看账户中十几万元本金的返利是否到账。App 打不开,骆春花一开始以为是网络问题,但紧接着就收到工友的短信,他们的账户也打不开了。

一整天,骆春花魂不守舍,脑袋嗡嗡作响。丈夫并不知道她在头寸投资,这笔钱是夫妻俩打工一辈子的积蓄,用来供女儿读书,也是女儿的嫁妆。

浑浑噩噩熬到下班到家,骆春花对丈夫如实相告。“啪!” 骆春花右脸挨了结结实实一巴掌,丈夫问她,是全部的钱吗?紧接着她的右脸又挨了一巴掌,这回她被打倒在床上,“你拿钱瞎搞的时候都不跟我商量吗?”

第二天骆春花没上班,她去了头寸理事周雪婷在宾馆租的办公室,理事拍着胸脯,“你放一万个心,这笔钱算我问你借的,我就是去打工,也会还给你”。骆春花有点放心了,但她没料到,没多久周雪婷就举家消失。

“你有病!” 十几天后,看 “Mark” 依旧没有恢复,尹哲伟致电自己的理事,质问头寸管理者是否跑路,理事反问,“你有病吧?这么大的公司,多少公务员大老板的钱都在里面,怎么会跑路呢?之前多少次换平台都安然无恙,你急啥?”

这也是事实。之前因为 “数字货币的敏感原因”,头寸曾几次更换过 App,交易所也发生过好几天打不开的情况,因此这回很多人依旧没有多想。

投资一百万的黎土培(也是遂昌县这次受损最重的人之一),曾在安利和天津铸源两家直销公司工作过。那天黎土培也略感不妙,但在理事的安慰后,他最终放宽了心。

▲一名头寸投资者的手机交易页面

让大家反应迟钝的,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 ——— 很多人,例如尹哲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头寸平台 “不太对劲”,只不过他们笃定地认为,即使是面对一群骗子,自己也会最早抽身。

这早就不是他们第一次靠这种 App 赚钱了。

在头寸进入遂昌之前,各种传销组织、刷单团伙就已经在这个小城反复收割。在林林总总的非法集资活动中,有不少人赚到了钱,也习惯了 “那些人” 走走来来。

遂昌县并不大,从北街的县政府,步行到南街的 “有意思西餐厅” 仅需要十几分钟,但一路上你会经过繁华的商业街、欧式风格的高档小区,以及一座古风戏台子。这个戏台子承载着春节庙会、端午中秋祭祖等重要节日的活动,每逢重大节日,这里都有 “唱戏班” 可以看。

和很多发展中的县城一样,古典和繁华在这片土地同时存在,偶尔切换模式。但只有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你才会隐约感觉到一些违和的张力。虽然身处县城,但这里遍布金矿、茶田,本地人历代经商,不少人早将生意做到了国外;最近几年房地产热潮也刮到了遂昌,富地产造就了地产商、炒房者,以及大量的拆迁户。

在这里,靠近火车站的房子要几百万元一套。空气中弥漫着建筑工地吹来的沙土味道,像极了十年前的一线城市 —— 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些刚建好的楼盘,在县城顶着一万五千元左右的高单价,却能两个月内一售而空。甚至在遂昌县下面的村子,新建高层都能卖到一万多一平米。

因拆迁暴富的人,很多举家迁到了杭州等更为发达的地方。而更多小富即安的遂昌人则开始研究理财和赌博。麻将是最日常的消遣,而且这里人打得更 “大”,一把输赢下来,“可能就是一两张红票子”。

当地不少拆迁户依靠银行利息为生,更有胆大者把钱借给民间借贷组织,后者则回馈很高的利息。

容易到手的钱会让人上瘾。一名女子告诉 36 氪,自己随手拿 3 万元给别人 “过桥”,一周后收回 3.8 万元,“(利息)抵几天晚上的麻将钱,那几天手气差”。

刷单是这里流行时间最长,也是人们曾经最喜欢的玩法。遂昌人口中的刷单,泛指一些需要发展下线的 “投资”,和传销没有本质区别。“刷单” 最猖獗的时候,遂昌县和下属的几个村落,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几个 “能赚钱的 App”。

高利贷、传销和刷单业务反复盛行,以至于很多人早已认清其中的 “本质”。但这一次似乎迎来了更为 “先进”、“科学” 的新型玩法,投资虚拟货币。不少人被告知,“这是大城市精英都在炒的资产,更是前所未有的赚钱模式”。

那些怀有掘金梦的人孤注一掷,拿出了更多的钱。彷佛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投资,稍晚一点就会错过机遇。

“传销是有可能赔钱的,但是虚拟货币不会。北京和上海无数人因此赚了大钱,这些都是有新闻可查的事实”,一名遂昌县居民称。

这个新来的组织正是 “头寸”。云里雾里中,从 2018 年起,一股新的势力在遂昌县聚集起来了。

02

上钩第一步

2020 年 3 月,遂昌县祥生和泰・观澜府售楼处,出现了一个乡下人打扮的男人。售楼处大理石的地面、水晶吊灯和门口的喷泉,无不散发着奢靡的味道,和这个穿着旧西装,身高不到一米六,还有点发福的男人格格不入。

这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顶级小区,它临河而建,是多数遂昌人心目中的 “准豪宅”。

这个叫毛鸷震的男人此前则是遂昌数一数二的负债累累。十年前,做保险推销员的毛鸷震嫌 “来钱太慢”,辞职做起 “拉人头” 和 “帮人刷单” 的生意。“直销” 模式最为盛行的时候,他连开了好几家线下店,但那些店都没赚钱,还让毛鸷震欠下一大笔债务。

这位著名 “破落户” 怎么忽然发财、买豪宅了?毛鸷震的故事很快在小县城传播开来:原来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个叫刘关华的人,被吸纳进了一个叫 “头寸” 的组织,做虚拟货币生意。

无人知晓刘关华和其他头寸管理者是如何知晓虚拟货币的概念的,也许正如传言,组织的成立者曾是在北京、上海发展起来的 “成功人士”,在币圈赚到了第一笔钱。但更有可能的是,它效仿了虚拟货币刷单交易的鼻祖 “九九社区”,它曾靠 “每个月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收益,只赚不亏” 席卷一二线城市。

归根到底,头寸撇开了虚拟货币在科技领域的积极意义,直接放大了一个特性 —— 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而在方圆不到 3000 平方公里的遂昌县,在刘关华、毛鸷震,和一层层头寸管理者口口相传的影响下,遂昌人开启了一个个暴富 “梦”。梦中,有人赚钱治愈患癌症的父亲,有人摆脱了砖瓦工的苦力工作,有人从瓦房搬进了别墅……

财富故事反复传播,人们对头寸所宣传的虚拟货币模式很快 “上头”—— 一场场噩梦随即开启。

黎土培的噩梦,正源于一次拜访。

这是头寸理事方军第七次来到黎土培家,前六次,黎土培都躲到朋友家回避。黎此前做天津铸源直销时,方军是他的同事,两人都赚了不少钱。

这一次,方军和刘关华驱车近 100 公里过来,最终说服他的妻子加入 “虚拟货币炒币大军”。后者当场投资了十万元。后来黎土培又陆续将投资追至 100 万元。

决定投资前,黎土培到访了刘关华的办公室,那是一座刷着白漆的漂亮房子,一切都时髦又高级。两个 80 多平米的办公室被打通,里面坐满了热情洋溢的理事们。在黎土培面前,大家声情并茂地描述着自己如何在头寸 “暴富”,如何相见恨晚。

但只有黎土培这样的 “大户” 才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更多投资者加入头寸,则因为一次又一次的 “大会”。

起初去 “大会”,很多人只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这些会议往往开在村民以前不舍得消费的豪华大酒店,免费吃喝外,还有洗衣液、米面粮油可以领。

那也是金巧巧第一次听说虚拟货币。头寸的管理者们不断用比特币来举例,将等同于比特币的头寸形容为 “国家经济的未来”、“100% 升值的投资”。

“他们说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是被国家支持的,” 回家后,金巧巧借用朋友的电脑,在网上细细地查阅了好几天资料,发现刘关华口中的 “比特币” 真的快速增值,“国家也真的发文声称支持虚拟货币”。

平台崩盘之后,金巧巧懊恼地认为,“诈骗组织太有钱了,百度(上的词条)也被他们收买了。”

台上人说得起劲,底下人大快朵颐,每一场大会都盛况空前。退休教师唐老师至今记得高级大饭店里有进口红酒、鲜榨果汁,菜品也丰盛,有肘子,有海鲜。每个人吃得畅快淋漓,这也给他们留下印象,这个集团 “真阔气”。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头寸还不断在遂昌举办送礼大会。

2020 年 2 月的会议,由刘关华的上级,也是头寸集团的 “头目” 殷春香主持。还在正月里,这次大会参与者数目空前。村民骆春回忆,会议被安排在一个大约四五百平米的大酒店会议室里,每一张椅子都套着白色丝绸,显得非常正式。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坐不下的则密密麻麻站到了门口。

即使很多人本来只是打算,听完两个小时 “致富经”,领一份礼品就走。但一场大会之后,他们动心了。

03

三类人,三种说服方法

黄鸳英至今不明白,“账号是自己的,密码是自己的,怎么里面的钱能被别人划走了?” 就像她始终搞不清楚,自己接触的到底是什么、如何就被 “忽悠” 入局了。

如果说送礼大会是引人入局的第一步,那么冗长又昂贵的铺垫后,轮到参会的潜在投资者们 “回馈” 真金白银了。

接下来你会看到,头寸管理是如何一步步将所有人都一一收入囊中。

理事和群主们是最好拉拢的那一批人,他们通常都做过直销(传销)—— 按照一些理事的说法,“其中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事情,只是他们以为自己会在暴雷之前侥幸撤出”。他们通常被刘关华和毛鸷震等头目 “定向” 寻找过来。

而成为理事,就意味着每拉来一个人头,就有丰厚的提成入账。所以很多理事自己投资不多,但擅长 “组织建设,扩大队伍”。

理事想要完成 KPI,就需要优先拉拢手里有资金的 “大用户”。例如黎土培这样最终投资超过百万的,一旦 “得手” 就相当于拉来了 10 个普通下线。

对待大 “金主”,鼓吹虚拟货币的高收益,显然是个能打动人的选择。这也最接近炒币的基础逻辑。

在方军和周雪婷等头寸理事的口中,“炒币者” 黎土培需要先购买巨大数额的 MKC 虚拟货币,然后成为 “头寸管理团队” 中的一员。

刘关华承诺说,“平台会有特别的组织性暗箱操作手段,操控 MKC 虚拟货币的涨跌,让大投资者们赚到足够多的钱”。

这有点像非法内幕交易的模式 —— 超越甚至更改规则,吃尽红利,这也符合部分有钱人的价值观。

在头寸管理者口中,之前的股市就是这么操作的,但当前只有虚拟货币可以这么 “玩”—— 这确实帮助黎土培建立了理解。只不过他没有仔细想,如果内部交易如此轻松,为什么头寸要让他赚钱。

有一瞬间他觉得自己似乎搞懂了什么是虚拟货币,但时隔两年后再去回想,这个中年男人懊恼地摇晃着头,“搞不懂,稀里糊涂,我也说不清了”。

即使对北上广深的大多居民来说,虚拟货币的相关概念也显得过于复杂而玄妙。

黎土培唯一能理解的是操作的步骤,“就像股市一样,每次交易需要给 50 元操作费。” 但当被问及比特币、狗狗币等知名货币的走势,黎土培表示,“不知道,也没必要研究,他们承诺亏了算他们的。”

当然他不知道,那些所谓的 “交易所” 以及交易员,都是头寸自己搭建的,并不真实存在。黎土培以为自己在收割散户,实际上自己才是被收割的那一方。

当面对有闲钱但不多的投资者时,理事们会切换成另一种拉拢方式。金巧巧和唐老师都被头寸归纳为这一类投资者,后者的目标是要在他们身上 “压榨” 出至少 10 万元。

36 氪观看了唐老师提供的某次投资者大会的现场视频,集团 “头目” 殷春香的演讲能力确实不错。她将虚拟货币比成 “下一个阿里巴巴”、“下一个互联网”。视频里的殷春香情绪高涨,声音极具穿透力 —— 她说,电商崛起之前是没有快递行业的,美团、饿了么崛起之前是没有外卖员的。头寸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虚拟货币崛起之时,给大家创造一种新的就业机会,虚拟货币操作员。

没错,面对 “中间” 型投资者时,头寸将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比喻成了一个工作机会。

金巧巧回忆,方军告诉她平时只需要负责在币值低点时买入,在币值高点时卖出,这波操作叫做 “虚拟货币维护”。

头寸将这包装成 “数字货币刷单兼职”。只需 4 天工作一次,按照规定的操作买入卖出 —— 而金巧巧投资获得的收益则被称为 “工资”。

在一段录音中,方军曾保证,做这个事情没有任何风险,100% 保本。“虚拟货币维护” 本质是吸引更多的韭菜进入平台,投资者利用自己的钱刷单,赚取稳定的佣金。币价的涨跌都不影响刷单者的收入,没有人会赔钱。

在金巧巧看来,自己不参与炒币,那样风险太高。自己只是投钱进去 “打份工” 而已。“我们帮交易所充当流量,把人气拉升了,别的投资者就会进来。”

在 “中间” 投资者理念中,头寸就是数字货币,没准会成为下一个比特币 —— 这当然也是不准确的,头寸将平台和比特币本身进行了混淆。他们最喜欢举的例子都是网上很容易查验的 —— 一个老太太曾以 2 元钱的价格买了比特币,“如今一个比特币涨到了十几万”。换句话说,投资头寸,未来也会有数万倍的增益。

最后,黄鸳英这样在当地相对低收入的群体,自然也不会被放过。这时候,头寸会派出自称中学教师、公务员妻子、退休医生等操着本地口音、身份体面的理事前来游说。一旦说服成功,就会以返利为名,让投资者们再去鼓动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出来见面。

黄鸳英就是这样被好友拉出来的。第一次见面时,头寸理事的关心让她颇为受用。当听到黄鸳英每天都在工厂里辛苦工作,平时还要去养老院兼职做护工时,那名理事红着眼圈,拉着黄鸳英的手心疼不止,“大家都是做人的,为什么你要活得这么辛苦啊,父母把你生养下来不是让你来世间遭罪的”。

紧接着,理事就会简单介绍头寸,但涉及到虚拟货币的部分就会两三句话简单带过,在理事的口中,黄鸳英需要做的只是拿钱帮平台刷单 —— 这是县城人更熟悉的领域。事实上,两年后回忆起当初的对话,黄鸳英关于头寸和虚拟货币的介绍一句都想不起来,“反正就是高科技的那一套”。

她听进去的信息是,县城里其他人都在头寸上赚了钱,包括她的同事和朋友们,“本金随时都能取出来,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个活期”。更为打动她的一句话是,只要拿出 3 万元钱(这几乎是她全部的积蓄),“今年夏天你就能用赚到的钱买一台空调,晚上再也不用热得睡不着”。

这个 66 岁的老人最终还是被养老、空调两个词打动了。在群主的陪同下,她买了最便宜的一款智能手机,下载 App、绑定银行卡、充钱进入平台,一气呵成,半天内全办完了。

04

新概念,再轮回

暴雷前夜,头寸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疯狂。2020 年 9 月,头寸内部每周都有三四次大大小小的会议,鼓励理事们更加疯狂地拉下线。

暴雷之后,刘关华和毛鸷震先后自首。据遂昌县公安局此前通告,刘某华等人以炒作虚拟货币为名,引诱投资人注册会员,并不断诱使其发展下线,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11 月 5 日,刘某华等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遂昌县的损失还只是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这场以 “头寸管理” 为噱头的传销骗局在全国范围内非法获取金额累计高达 1800 多亿元 —— 这已经接近半个百度的总市值。

如果这是一个创业项目,那么无疑它很赚钱。但当你了解故事的全貌,会发现这是一场并不精密的骗局。

事情发生以后,遂昌县很多理事和高管携款潜逃。有村民打探出,他们在杭州成立了新的传销组织。也有人,例如骆金花的理事周雪婷,因为被反复追讨投资款,选择自首,最后被法院判决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2022 年盛夏,骆金花无意间碰见周雪婷带着女儿在小区花园散步。她冲了过去,要求对方还钱,周雪婷则反问,“法院没让我还钱,我凭什么还?”

理事们的生活没有停摆,但留给遂昌县的伤痕还在继续。至今村民们凑在一起时,只要有人提起 “那一天”,就会有人暗自神伤。

复盘受骗的经历,多数的受访者都与金巧巧、骆春花一样,或者觉得自己抓住了数字货币的红利期,或者庆幸于找到了一个赚取的好路子,几乎所有人都活在头寸群主编织的梦里。

梦碎之后,是持久的一蹶不振。

黎土培损失惨重。100 万的投资,只有十几万元是夫妻俩存款,剩余投资款来自于房产、网络借贷。为了投资,黎土培抵押了父亲留下的房子,那是他和三名兄弟姐妹共同拥有的资产。事发后,家人帮忙将抵押房产的贷款还清,黎土培稍稍松口气。但网络借贷还是得还,直到今天,这个中年男人仍在无休止地偿还着高利贷的利滚利。

黎土培不再爱出门。但他的朋友圈仍在积极营业,喋喋不休地发着益生菌、抗衰老等保健品 —— 这是他在投资头寸之前做直销时积累的资源。对于黎土培来说,做回老本行或许是偿还债务的最好方式。

前段时间,黄鸳英看见同样被骗的朋友经常提着一篮子水果,在村口公交车站售卖。黄鸳英准备自己也去批发市场转转,一边打工一边做点小生意。

赵益毅则在积极维权,时刻关注法院公告,并利用自己的关系在追踪寻找那些骗走父母钱的理事们。他坚定了要在北京买房定居的决心,“也是为了后代考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可能不会轻易上当”。

旧的维权还没结束,遂昌县已迎来下一个循环。头寸走了,新组织又来了。

在一个几百人的头寸集团维权群中,一个叫做 “众筹” 的 App 再次兴起。“众筹” 又叫 “有钱还”,宣传话术是 “抱团取暖还清负债”,即便会员负债百万,“大家帮你一起还”。其本质是,会员入会需缴纳 600 元会费,每拉一名新成员获利 200 元。不少头寸受害者,再次成为 “众筹” 的忠实拥趸。

就在接受 36 氪采访的三个小时里,一名曾经的头寸投资者也没闲着,他又发展了两名 “众筹” 会员 —— 尹哲伟和骆春花。一个月后,骆春花告诉 36 氪,自己拒绝为新平台拉人。而尹哲伟已经发展了几名新下线。

尹哲伟是这个新组织的活跃者。即使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新平台和头寸一样,听起来就不像正经生意。

他本是众人羡慕的拆迁户,即使把所有钱放在银行吃利息也可以过的很滋润。他自觉可以冷眼旁观,参与了多次头寸的会议,虽然不懂数字货币,但是看着台上的人,“怎么看怎么像在玩拉人头的游戏”,用尹哲伟的话来说,就是新瓶装旧酒。

但他依旧选择投资了十万元进去,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撤出的人),“那就还有得赚”。

参加 “众筹”,尹哲伟决定再赌一次,“这一次,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把镰刀”。

来源:36 氪 ,作者刘娜 杨林 杨轩

从纸质书改读电子书之后,我一年省了多少钱?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前任主编帕梅拉·保罗说:
“印刷术作为一种久经考验、历史悠久的技术,的确有其优点所在:纸质书不会卡住不动、不会自动关机,也不会下载失败。”
图片图/unsplash

现在的电子书已经基本不会再发生这些问题,电子书平台最好还要做到操作简便、界面美观、资源丰富、价格适中、算法精准、功能齐全……要求这么多,是不是有点不识好歹了?

这么说吧,如果操作不便,读者没耐心炼成技术高手,用数据线存了个文件,死活找不到,或者开机要等半天;如果界面繁琐、老土,那不太符合21世纪读书人的气质;

如果电子书的价格太贵,那是高估了读书人的经济实力和读者买书的决心,读者可以转头去找免费资源、买纸质书;如果算法过于活跃、弱智,会让人觉得平台掉进了钱眼里,非要向你手里塞点什么。

图片图/unsplash

作为一个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我的会员卡显示,我已使用1243天,也就是三年多的时间,三年间会员费花了快700元,但我往“书架”上放了3268本书,系统显示累计为我节省了买书款161264元,就是说,如果买3000多本纸质书,要16万多,差不多是一辆车的钱,还要占很多地方。

我正在读的有700本,即将读完的有224本,刚开始读的有81本。从分类上说,文学类有744本,历史类230本,哲学宗教153本,社会文化177本,童书14本……

问了问同事,基本上,大家都是微信读书的会员,且把它放在手机首屏。因为,需要用到它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纸质书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仪式感、适宜收藏,但对于有广泛好奇心、希望涉猎尽可能多的领域的“读书发烧友”来说,电子书,实在太香了。

今天,有个好消息想告诉你!我们牵手微信读书,来承包你一年的读书自由了!助你启动全年阅读和成长计划!

现在,三联中读x微信读书 联合会员年卡,买一得二,立省251元,手慢无!花一份钱,同时打包两家好内容。

相信很多书虫,每天打开最多的两个手机App,除了三联中读,就是微信读书。所以你们肯定知道,这篇推文里的价格相比平日到底有多实惠!

之前放出的限量名额,不到24小时就被抢空。为了让上次手速慢了朋友也能享受这个重磅福利,我们和微信读书决定再追加名额,如果你已经是两家的老用户,可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直接订购,拼个手速!

图片
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请往下读。

01
订阅三联中读
一键实现内心“软重启”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或许也曾面临过“学习焦虑”。生活在“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总是努力地把每一个热搜“已读”,把短视频里别人从书籍和电影里浓缩的精华“塞入”大脑,抱着超厚的大部头拼命“啃”下,希望能从中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

而正如《搏击俱乐部》里经典的台词所讲:“我们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经济大恐慌,所以,我们的战争是心灵的战争,我们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

图片

《搏击俱乐部》 剧照
与三联中读的相遇,则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我们的“学习焦虑”。

中读为我们承担了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内容所耗费的大量时间成本,让我们也能像曾经的精英们一样,在文学、艺术、历史和经济等多个领域,享受到真正精良的内容,把时间投入到深度思考和自我提升当中。

打开三联中读,你会发现它是一片知识的丰饶之海。历史、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电影、心理学、经济学、自然博物……无数你感兴趣的话题,都能在这里找到成系统、有趣味的成套课程。

图片
如果你是博物馆爱好者,《博物馆观看之道·中国篇》会为你揭秘100多件镇馆国宝,进入藏在文物背后的文明深处,领略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博物馆观看之道·世界篇》则带你走遍卢浮宫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全球顶尖博物馆,解密全球100件镇馆之宝背后浓缩的百万年人类文明,感受人类的硕大和渺小。

图片

如果你是东方美学的拥护者,《宋朝美学十讲》《我们为什么爱唐朝》会带你穿越唐宋,看透中国黄金时代里的独特审美;《这就是中国古建筑》则带你从建筑的面向,感受中国寺庙、园林、古城、石窟等筑起的东方之美;《永远的<红楼梦>》以红楼里的人世百态、至情至深,讲述着东方文学的意蕴;《我们为什么爱山水》则能从古人的山水情结入手,带你探寻中国人的精神向度。

图片

如果你是现实生活的关注者,《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从当下“制造偶像”、“流量之上”、“相亲社会学”、“隐私焦虑”等新鲜议题出发,给你一份媒介化世界生存指南;《看懂中国·第二季》聚焦女性、城乡和环境等话题,带你用全球视野看懂中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梁小民则从“涨工资”、“学历”、“房价”等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学出发,让你拥有经济学头脑!

图片
许倬云、西川、陈嘉映、戴锦华、葛剑雄、樊锦诗……能让如此多学者大咖云集在一处为你讲课的,全网也只有三联中读能做到!

图片
三联请讲者,不青睐自带流量的文化网红或知识明星,而更愿意选择顶级高校里“最有资格来讲这一话题”的学者教授。

以这门大热的文学课为例,《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为了更精彩地解读加缪、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等11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和创作特点,每一位小说家都仔细挑选了一位最适合讲述他以及他作品的人,比如:

图片

来讲米兰·昆德拉的是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他是昆德拉唯一一位中国弟子,跟随大师学习小说多年;

来解读马尔克斯的是学者范晔,他是《百年孤独》的译者。

来讲博尔赫斯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著有博尔赫斯的传记《博尔赫斯》;

来谈福克纳的是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林斌,她是福克纳作品《寓言》的译者……
11位小说家,对应了11位学者。这些学者们分散在天南海北,就算是一流高校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很难同时听到这么多位文学大咖来给你系统上课。

这样的穷尽心思去打磨一门课,岂有不好听的道理?

图片

02

打开微信读书

拥抱属于你的读书自由
微信读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好书真的超多!”

如今,微信读书已经拥有超过50万本出版书,购买三联中读x微信读书联名卡,只需365元,不仅能全场免费畅读,还能免费解锁其中近3万本付费阅读出版书。

图片
作为年度榜单的打卡爱好者,你可以在这里读到超多上榜的必读好书,比如:

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跟人气作家铃木凉美的对谈——《始于极限》;

围绕“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两句诗而展开的唐朝职场故事《长安的荔枝》等。
这里的新书上架速度,也堪比线下书店,书虫们再也不用担心书荒。
图片
微信读书也会根据近期热点推荐经典书目,像最近的热播剧《三体》《平原上的摩西》,很多原著迷都能在这里重温原作;

图片
如果你是三联出版社的忠实粉丝,你还能在这里找到《邓小平时代》《我们仨》等封为“神作”的经典佳作。

图片
微信读书兼容各种格式的电子书,给书分类、做笔记都很方便。在好多方面,微信读书还超出了我的预期:

新书、大部头经典兼备
李翊云的《托尔斯泰为伴》、《女性小传》、《剑桥艺术史》、《墙:血与砖的文明史》、《世界:20世纪的道别》、译文纪实的《手机废人》……这些上市没多久的新书,都可以在微信读书里立刻开读。

图片图/微信读书

经典的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畅销的《置身事内》《把自己作为方法》《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大部头如傅雷译文经典32册,卡尔维诺作品26册,杜兰特《文明的故事》全11卷……

微信读书中,该有的经典和新书基本上都有了,而且每月都在增加中,2月新书近2000本。

图片图/unsplash

随便拿起手机看看书,可以化解一下你长时间刷社交媒体、短视频的负罪感,增加知识、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在微信读书和好友“共读”
在微信读书,你可以看到参观好友的书架,看他们在读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相互交流借鉴、相互激励。当然前提是他设置了愿意显示自己的书架。

图片图/《楚门的世界》

微信读书可以全文搜索
相对于纸质书,电子书的优点是可以更换和放大字体,还能在书中搜索,而在微信读书,你可以全文搜索,就是不仅在某本书里搜索,而且可以用关键词搜索所有提到那个词的书,然后直接跳到每本书相应的段落和位置,比如输入关键词“养老金”,选择搜索范围——全文,就可以搜到《极简理财指南》、《百岁人生》、《银发经济概论》等书。

最后说两个问题。纸质书便携、不伤眼睛,但怕水、怕虫、会丢失,电子书有时也会“因为版权方的要求”而下架,好在好像你做的笔记还在,所以要多读、多做笔记。

图片图/unsplash

其次,纸质书有固定的形态,“读纸质书时,读者通常会根据内容的排版来记忆书中的成分——比如说一章的开头、副标题附近的文字、页脚的文字、缩进式对话。”也就是说,看电子书时,你不是手里捧着一个东西,你每次只能看到当前页面,不能直观地察觉到你看的书有多厚、你已经看了多少,不知道某段话在一本中大概的位置。它可以显示你的阅读进度,预计你还要多久能读完……

港片里大佬都爱的打边炉,究竟有什么魔力?

不放调料的一锅鸡

来到广州,在计划的第一家火锅店门口,我却踟蹰不前。

说这里是一家“火锅店”,不如说它更具有私房菜的性质:没有招牌,它就开在老广州巷弄中的一户民居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它对面就是一间公共卫生间。“你可以进去等我,”介绍我来此的广州本地美食摄影师张张无忌在电话中对我说,“就是公厕对面的那个门。”

图片
▲在广东吃打边炉,许多店家会让服务员代替食客烫煮食材,为的是保证不同的食材都能获得最佳口感(刘有志摄)

来广州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打边炉”是否就等同于“吃火锅”这个问题。广州本地的美食饕客们倒不会纠结于此,他们只是不断向我强调,打边炉的具体形态并不固定,这些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只不过广式打边炉有它自己坚持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现在全国流行的麻辣火锅并不相同。而公厕对面的这家“广油鸡”据说可以从某个角度体现出广式打边炉的特点。

在点评网站上,广油鸡因为环境不佳而被戏称为“黑暗料理”。初闻这个店名,我还以为它是一道传统菜肴的名字,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本来这样的天气就让人不愿沾惹油腥,为何还要来吃一道很油的火锅呢?既来之,则安之。上民居的二楼坐下,这里有五张圆桌,还好有两台空调提供冷气。不一会儿,张张无忌提着啤酒来了,常来这里的他已经点好了菜,一只乌鸡,一只山鸡,再加上只有熟客才能吃到的薄切鸡片。“这里的环境已经好很多了。”张张无忌笑着对我解释。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来这里吃鸡的时候,这家店还在另一个巷子里,那时他还得坐在街边的小桌子上进食。

图片
▲广油鸡的老板石广油正在帮我撇浮沫,因为不放鸡皮,汤底喝来毫无油腻之感(刘有志摄)

简陋的环境与流传的口碑,怎么看怎么像是标准的“网红店”。张张无忌看出了我的疑虑,让我少安毋躁。不一会儿,老板娘端着一个不锈钢锅上来,放在电磁炉上开始加热。往锅里一看,里面的食材挺丰富的,除了两种剁成块的鸡肉,还有玉米、胡萝卜和苦瓜等几种不同颜色的时蔬。但最令我惊喜的是,整锅汤上面几乎没有一点油花,几近于清水的汤底看上去非常清爽。

煮了将近10分钟后,老板娘过来撇去了不多的浮沫,把一小篮青菜放了进去。看到我跃跃欲试的样子,老板娘用不容反驳的语气说:“还不到时间吃,再煮煮。”我只好悻悻然放下筷子,张张无忌笑着说,这里的一大特色就是必须要听老板的指令,要不然就会被骂。

又过了大概5分钟,老板娘过来看了一眼,说现在可以吃了。我如蒙大赦般赶紧拿起漏勺捞起一块乌鸡肉放进碗里,用筷子一夹,能感觉到鸡肉的质感很有弹性;迫不及待咬了一口,果然如网上的一些评价一样,肉质完全不柴,牙齿与筷子配合轻轻一撕就能将肉从骨头上分离下来,“如牛蛙肉一般”的口感果然名不虚传。因为想尝尝清汤煮出的原味如何,我特意没有蘸提供的酱料,吃起来倒也有一股清甜的味道,没有一点腥味。

这时一个40余岁的中年人推门进来,走到我们桌边帮我们涮鸡片。只见他拿起一个大号漏勺,像吃潮汕牛肉火锅那样夹起一小堆鸡片丢进漏勺中,一边将漏勺置于锅中间滚沸的汤中,一边用筷子拨散那些鸡片。看着颜色差不多变化了,他也不做声,又走到隔壁桌帮他们调整火力的大小。我问张张无忌这鸡片能吃了吗,他挺自信地说可以吃了,还夹出了一片放到碗中,没等入口,老板在旁边大声喊了一句:“谁说能吃了!”然后过来把鸡片又丢回到了锅里。

我被吓了一跳,但张张无忌倒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好整以暇地给我介绍说,这个中年人就是这家店的老板石广油。我这才知道,“广油”二字既非某个地名,也不是一种烹饪手法,就是老板自己的名字。老板在旁边几桌忙活了一阵,告诉那几桌的客人可以开始吃了,这才走过来跟我们说,他这里的鸡片不同于其他薄切的牛羊肉或内脏等食材,不仅不需要即熟即食,反而越煮越香。

夹起一枚烫熟的鸡片,蘸了蘸看着像用普宁豆酱等调成的秘制酱料,带着咸鲜味的鸡片又韧又弹,牙齿咬下去像是在鸡片上跳舞一样,口感极妙,完全不像是用鸡胸这种粗糙的部位片出的。听到我的称赞后,石广油得意地说,这种鸡片不在他的菜单上,是不会卖给生客的。

图片
▲涮薄切鸡片是广油鸡的特色之一,烫熟的鸡片弹性与韧性兼具,口感极佳(刘有志摄)

眼看鸡片涮得差不多了,石广油把电磁炉的火力调到最小,让汤保持在微微翻滚的状态。如此又吃了一会儿鸡肉,他帮我们每人盛了一碗汤。虽然煮了那么多的食材,但淡绿色的汤底仍然清澈,入口之后,鸡肉与蔬菜的味道结合成一股清新的气质流进了肠胃。“你知道吗,我的汤底除了8种食材之外,完全没有调味。”石广油对我说,“你可以到我的厨房里看一看,我已经10年没用过鸡精、味精和糖了。”

食材与火候的追求

“在广州,现在最常见的打边炉就是吃这样的鸡锅,也叫‘生鸡锅’。”广州美食家闫涛告诉我,其方式就是将现宰的活鸡在清水锅底中煮熟,吃完鸡肉后再下入其他青菜和主食。也许是这种吃法需完整经历食材由生至熟的过程,故在粤语中也被统称为“生锅”。按照84岁的香港美食作家王亭之在其最新文集《王亭之谈食》中的说法,吃火锅在广府地区的传统概念中就是吃“生锅”,而“生锅胜在原味”。主要食材并不限于鸡,鱼、牛、猪等肉类均可,全看个人喜好。

但想吃到好的“原味”并不容易,尤其是鸡肉。从2014年开始,广州市为了防治禽流感而逐步出台了禁止活鸡销售、改为统一屠宰的政策,这使得大多数馆子的鸡肉都是经过低温冷藏或冷冻过的那种。对于追求新鲜的广州人来说,这种政策虽然提升了食品安全,却影响到了他们对口味的要求。根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当年的调查,有多达66%的广州人“担心”鸡肉的口感变差。而这也是张张无忌选择广油鸡这种“不太正规”的小馆子的原因。“鸡一定要吃现宰的,不是现宰的鸡我就不吃了。”他对我说。

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石广油的鸡为什么能展示广式打边炉追求食物本味的特点。走进他在一楼的厨房,最里面的存储室里有两大只鸡笼,里面大约有五六十只鸡,这些鸡都来自他在广州郊区的养鸡场。那个养鸡场是他和朋友合作建的,除了每天下午5点给鸡喂一次饲料,其他时候都让鸡在围起来的山上自由散养,他觉得这样养出的鸡质量更好。每隔几天,他的朋友会给他拉来几十只鸡,一桌客人到齐了之后,他会从笼子里挑出一只大小合适的现杀现做。为了让汤底清爽,他在去毛的时候会连鸡皮一同去掉,内脏和鸡头等有异味的部位同样被他扔进了垃圾桶,剩下的鸡肉再用快速流水反复冲洗几分钟。

现宰的鸡加上最好的部位,石广油把水烧开后只是凭自己总结的经验,将红枣、薏米、苦瓜等8种食材以季节按不同比例放进去同鸡肉一同炖煮10分钟左右,然后端上桌再煮15分钟左右。我问他为什么不完全煮好了再端上去,这样客人们就不会因为着急动筷子而被他骂了,石广油的答案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只有他自己一个厨师,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效率,也不至于被客人催为什么还不上菜。

因为容量有限,石广油现在只接待微信或电话预约的客人。他还规定每桌客人必须在下单的时候根据人数提前想好要吃什么,不可以后面再补加。如此严苛的服务条件加上他动辄指责客人吃法不对的习惯,他的广油鸡注定了是一个不可复制且难以扩张的模式。

事实上,打边炉的氛围通常是放松的,这也是为什么港片里黑帮们经常会选择在打边炉的环境中谈判。闫涛告诉我,与强调汤底香味的川渝麻辣火锅不同,广式打边炉本身并不复杂,吃的就是食材。“广东人吃火锅最强调的就是食材的火候和新鲜度,我们都是用最好的食材去清水里烫火锅吃。”因此广东人在家中吃火锅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频繁且简单得多,在广州采访时,一位出租车司机就告诉我,他基本都是在家里打边炉:在市场上买一条现杀的活鱼,回家切成片;再准备一些青菜,烧一锅清水;用熟花生油、生抽加葱姜丝调一个最简单的蘸料,一桌家常但丰盛的打边炉很快就支起来了。

但家常绝不意味着随意。广州美食家鲍汁飞说,广州人打边炉很讲究顺序,因为顺序会影响食材的味道,而这些规矩都是从小在家里养成的。比如菜必须在吃完肉喝好汤了之后再放进去煮,“如果鸡还没吃完就放菜进去,妈妈一定会说你,‘味道都还没出来呢,放什么菜呀’”。

为了体验这种简单背后隐藏的规矩,我来到了曾出现在各大美食攻略上的顺德松记食府,据说这家店最能体现广东人打边炉时对食材和火候的极致追求。所谓“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你可以在顺德这个距广州市中心不到50公里的区级行政单位里找到最地道的广府风味。30年前,顺德人潘松兴创立了这家以食材新鲜为卖点的清水火锅店,当时他们一共只有10种菜品,而现在已经有了三四十种。

图片
纪录片《寻味顺德》

从菜品数量上看,松记并无过人之处,但当我打开它的菜单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太多我熟悉的午餐肉、鸭血等食材,大部分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更别提吃过了。餐厅现在的主事人是潘松兴的女婿灿哥,拿着自家菜单,他给我介绍起了松记各式各样“奇葩”的火锅食材。

从头部开始,猪牙肉是最奇怪的一种,这部分肉来自猪的口腔与脸颊之间,大致就是猪的牙龈根部;牛脷坑来自牛舌,但特定指牛舌根底部与喉咙相连的部位;竹肠则是猪小肠连接猪胃的那一小节,也就是猪的十二指肠。“100头猪都没有一斤,我们每天五六千头猪都产不出100斤。”至于像猪肉滑、鲮鱼滑这样相对常见的食材,松记在不同时节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猪肉滑在夏天是用纯瘦肉制成的,在冬天则会放入肥肉脂肪增香;而鲮鱼滑只有北风起了才做,我这次去就无福享用。

如此种种特别的食材让松记成为体验清水火锅的极佳去处。“我们这种清水火锅也被人家称作食材的‘照妖镜’。”灿哥很自豪地说,“食材一旦不新鲜,很容易就被客人发现了。”一锅清水端上来,里面果然只漂着几片胡萝卜,灿哥也坦诚说加胡萝卜主要是为了“好看一点”。

见水开了,我正准备客气一下,想站起来主动把一盘鲫鱼片下入锅中,灿哥一把拉住了我,向我指了指墙上的一块牌子:请让服务员控制火候。灿哥告诉我,松记从成立的时候就是由服务员帮顾客烫食材,因为不同食材的火候和时间都是他们长期总结出来的。

一位年轻的服务员走到桌边率先拿起了猪肉滑,用汤匙将肉滑分成一粒粒下进滚水中,等了大概两分钟左右,他把火关掉,将煮好的肉滑捞出分到每一个碗中。肉滑用牙咬下去,似乎只有用“弹牙”这个泛滥于食评中的词才最合适形容,非常饱满丰盈,口感绝不逊于一般的虾滑。我问服务员是否是依据时间来判断成熟度,他说他们主要的判断标准是食材颜色和外形大小的变化,“都是依据经验来判断,没有规定好的时间”。

图片
图 / 视觉中国

“有人说我们松记没有大厨,但我们每一个服务员都是‘小厨’。”灿哥补充说,“因为我们每个月都要培训三次,告诉他们不同食材在火候上的区别,还要试吃,让他们知道合适的口感和老的口感之间的区别。”他记得自己2000年刚来松记当服务员的时候,最多可以同时帮六桌客人烫食材,就是要对食材与火候之间的关系了然于胸。

依次看着服务员将肉滑、鱼片、牛脷坑、竹肠等食材按滋味由浅至浓的递进顺序依次下入锅中,随时调整火候,再把煮好的食材放入最简单的熟油生抽葱姜汁内蘸一下。不同的食材虽然口感各不相同,比如肉滑弹牙,竹肠脆爽,牛脷坑有韧性且充满奶香味,但吃完所有食材放下筷子后,“鲜”成了记忆中这桌火锅的最佳注解。

因为对食材和服务的高要求,松记用了30年的时间也才在顺德和广州开了4家店,连就近的深圳也因为成本因素让他们顾虑重重。“因为我们卖的不是鲍鱼这种食材,所以价格也不能调得太高。”灿哥对我说。这种高要求既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速度,也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他的观察,广州现在经营类似传统清水火锅的店并不是很多,即使有人花高价采购同样稀缺的食材,但“松记”30年的品牌更能令食客信赖。

传统的新变化:粥水火锅

这些年,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打边炉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鲍汁飞告诉我,广州地区虽有悠久的打边炉历史,清代《广东通志》已出现“冬至围炉而吃曰打边炉”的说法,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些年,物质资源比较匮乏,打边炉重新兴盛起来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之后这几十年。这个过程中,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对食材和火候的追求,这也是广式打边炉的灵魂所在;而变化主要体现在锅底上。

图片
▲滋粥楼的大厨正在过滤白粥中的米粒,滤好的米汤就是粥水火锅的汤底,不需再添加任何调味料(刘有志摄)

相对奢靡的港式风格当然是其中一类,这些年广州也出现了不少如番茄牛骨锅、黑松露锅等以汤底材料和味道为卖点的新式打边炉,这类餐厅相对来说更受年轻人的欢迎。但很多传统食客并不认同这样的吃法。王亭之虽然就来自香港,他也对本刊说,用调好的高级汤底打边炉,会使得食材丧失其本身的味道,“鱼肉吃不出鱼肉味,羊肉和牛肉也变得没有了分别”。

相比之下,粥水火锅作为一种近些年出现的汤底,在继承了广式打边炉重视食材原味的传统上,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顺德籍厨师郑洪昌告诉我,粥水火锅是上世纪90年代末才大约出现在顺德的,在那之前,喜食生滚粥的顺德人当然也会在家中用滚烫的白粥煮各种食材来吃,但并未发展成一套完整的打边炉的形式。直到90年代末,腰包鼓起来的顺德人对吃的追求愈发精细,终于有人想到:既然我们会把生的食材放到白粥里煮熟来吃,那可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把米滤掉,直接用温润的粥水来打边炉呢?

郑洪昌当时是粥水火锅店滋粥楼的出品总监,18年前,他作为主厨,和这家店的老板一起在广州成立了以粥水火锅为主要菜品的滋粥楼。十几年过去了,粥水火锅也因为其既传统又特别的风格,成了广式打边炉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在他看来,粥水火锅的特点就是既能吃到食物的新鲜和原味,又更加润滑、更加健康。“在顺德,粥水都是当饮料喝的,如果有人胃不舒服,也都会找粥水来喝。”郑洪昌对我说。

继承了清水火锅大道至简的传统,粥水火锅本身的锅底并不复杂。郑洪昌告诉我,他们用的粥水就是一般顺德生滚粥的白粥。在滋粥楼的后厨,他们特意定做了几个直径在半米到一米之间、高度在一米到一米五之间的不锈钢大桶,其中最大的那个桶每次需要用25斤米和400斤开水来煮粥。煮粥的米有5种,最主要的一种米是产自广西的香米,占了80%的比重,其他4种米以小比例增加香气。每次煮粥之前,这些米需要先在水中泡两个小时,然后再放到开水里,水滚之后立刻把火转小,以中小火煮4个小时,其间每半个小时就需要厨师站在桶边拿着大号锅铲反复搅拌一阵。

图片
▲因为粥水汤底本身的特性,越新鲜的食材越能收到它的增益效果(刘有志摄)

为了方便过滤,他们定做的大桶下方有一个水龙头,厨师只需要拿一个漏网接在一个空桶上,打开水龙头以后,流下来的白粥经过漏网,里面的米粒就被滤出来了。

因为“平平无奇”的汤底,粥水火锅店拼的也是食材。滋粥楼的特长在海鲜,郑洪昌告诉我,他们的海鲜来自广州南部临海的八涌地区,那里有大型的渔港南沙港,他们所需的海鲜每天早上就从那里的码头直接运过来。据郑洪昌所说,因为那里是珠江的入海口,是咸淡水交界处,所以它孕育出来的海鲜比一般的海鲜肉质要更嫩滑鲜甜一些。

同样由服务员代劳,先下贝类,然后是鱼片和活虾,再放其他肉类,最后下青菜,经典的顺序能让清淡的粥水变得鲜甜。蘸料同样是经典的广式风格,只不过郑洪昌在四种基本款上又加入了沙姜,沙姜并不刺激的辛辣味配合生抽和花生油的香味,让海鲜的味道有了催化剂的助推,最大限度地在口腔中释放了出来。

涮完了所有的食材后,郑洪昌特别介绍了他自己腌渍的一种咸生菜,据说是顺德地区常见的一种咸菜,看起来有点像雪里蕻,空口吃起来并不太咸。郑洪昌把一小碗咸生菜倒入那锅仍然呈乳白色的粥水中,加了些之前煮粥的米,搅拌均匀后盛了一碗给我,舀一勺入口,一股淡淡的咸鲜味顺着温润的米粒滑入胃中。

炭炉煲:清淡之外的调和

在广州连吃了几天打边炉后,虽然清淡的口味并不会让我的肠胃不适,但总归对一个北方人来说有些寡淡。恰好还有时间,我决定在最后两天去试试游走在“打边炉”这个概念边缘的“炭炉煲”,据说这种炭炉煲的口味偏酱香型,至少能调节一下我需要刺激的味蕾。

图片
▲炭炉煲虽然端上桌的时候已经是做熟了的食物,但因为下方有炭炉持续加热且可以另加青菜续煮,将其算作打边炉的一种也未尝不可(刘有志摄)

与其他各式或传统或新派的打边炉不同,炭炉煲究竟算不算打边炉一直没有定论。其模糊之处在于,它本身在端上餐桌前就已经是做熟了的食物。以常见的炭炉鸡煲、牛杂煲和羊腩煲为例,它们在形式上有点像近些年流传全国的“重庆鸡公煲”,就是一锅用酱汁炖好了的肉类放在沙煲里端上桌,再放到炭火炉上保持加热状态。只不过吃完里面原有的食材后,你还可以在里面加水继续煮青菜和面条等其他食物。

闫涛作为美食评论家就认为这类吃法不算是“打边炉”,因为锅里面的食物已经是熟的,由生至熟的状态不是在炭炉上完成的。但另一位广州美食家鲍汁飞则觉得只要是“围炉而食”的状态就都算是打边炉,他告诉我说,打边炉最初的写法应该是“打甂(音‘边’)炉”,而那个“甂”字就是小瓦盆的意思,炭炉煲的样态符合打边炉的本意。美食家之外,我在打车时遇到的本地出租车司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体验一下,想看看这种煲类食物能否带给我如其他狭义打边炉一样的感觉,就是那种氤氲在蒸汽里的、热腾腾的、可以与一锅食物共处一段时光的感觉。

作为一个西北人,我原本想试试广州人吃羊肉的方式有何妙处,可惜时节不对,最受本地人好评的几家羊腩煲店都歇业了。当我在6月最后一周的一天晚上赶到一家羊腩煲店的门口时,只看到他们门前挂着“6月23日开始休息,8月28日重开”的告示。老板告诉我说,他们每年最热的两三个月都不做生意,因为在这种天气下还愿意就着炭火吃羊肉的客人不多。

图片
图 / 视觉中国

好在鸡煲和牛杂煲还有些店在营业。鲍汁飞向我推荐了位于广州东郊黄浦区的“牛杂大王”,晚上10点赶过去时,位于夜市一条街上的牛杂大王仍然有十几桌客人,大家坐在并不优雅的半高塑料凳子上,桌上都摆着一个炭炉,炭炉上是一只外表被火熏得黑黢黢的传统瓦煲,不少人正隔着桌子就着这锅滚烫的食物喝着冰啤酒。我也照猫画虎下单,10分钟后,一个盖着盖子的瓦煲端了上来,服务员把瓦煲放到炭炉上,揭开盖子,一锅裹着浓郁酱汁的牛杂和白萝卜在里面咕嘟咕嘟翻滚着。见我只有一个人用餐,服务员特意提醒我说,要经常翻动锅里的食材避免粘锅底。

我先捞出了几块牛杂,里面有牛筋、牛肚和一条带肉的牛脆骨。脆骨有点硬,被我扔到了旁边的空碗里。牛筋和牛肚嚼起来也还有些费劲,我决定放慢节奏,一边搅动锅底,一边慢慢捞一两块上来吃。看到周围不少人都点了一份金黄色的食物放到锅里煮,服务员告诉我那是炸面筋,广东人都喜欢把它煮到火锅里吃,我也要了一份。

服务员看我又加了菜,主动帮我添了些牛骨汤,告诉我可以把炸面筋丢进去了。汤再次煮开后,里面的牛杂经过这一二十分钟的时间变得软烂了许多,白萝卜也基本都被染成了深棕色,筷子轻轻用力就能夹断它。我一边吸溜着把刚从锅里捞出的热牛杂丢进嘴里,一边还得记着用汤勺搅动锅底,忙得手不能停。再尝一块已经浸满了汤汁变得柔软的炸面筋,牛骨汤的香味和酱香味融合得恰到好处。

图片
图 / 视觉中国

时间已近零点,客人也渐渐离去,老板蒲师傅结束了后厨的工作,坐在店门口乘凉放松。他见我碗里还留着几块之前没吃的牛脆骨,很心疼地对我说:“牛脆骨要煮到最后再吃,煮到最后会变得又软又有嚼劲,一开始就吃牛脆骨当然很硬不好吃啦!”

21年前,他们一家三兄弟开始做牛杂锅,每天早上从屠宰场进货,清洗干净后放入大锅中开始炖煮,去除血沫和异味后,将不同部位的牛杂依不同的炖煮时间在六七成熟时捞出,再放到自己调好的酱料中煮熟入味。如此做了20多年,蒲师傅只知道自己的食材是新鲜的,至于为什么能从一众牛杂煲店里脱颖而出,他只能归因于“运气好”。

他觉得这样的牛杂煲大概是从广州喜欢吃的卤水牛杂里发展出来的,但用炭火边煮边吃就是比做好盛出来端给你吃的更好吃一些,“一定要不停地搅动锅底,这样才能让酱汁的味道慢慢融进牛杂中”。就这样聊着天,一锅牛杂和另加的炸面筋被我消灭一空。看着瓦煲底部还冒着泡的残余汤汁,我想若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两三好友在微信群中约去打边炉,这样的牛杂煲又如何不是一个选项呢?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7期)

图片
END
本文作者:王梓辉

新冠 父女跨省探亲被追责后

摘要:15公里外的婆婆病危,最后一面见还是不见?

这是去年春天,摆在胡虹一家人面前的选择。彼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身为村支书的父亲胡江海,和作为乡村教师的胡虹,都决定绕开当时的防疫措施去见老人最后一面。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不到两小时的会面后来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他们后来一家人感染新冠,造成28人交叉感染,流调密接1843人,次密接10966人。因被认为隐瞒跨省行程引起新冠病毒传播,父女俩先后被开除公职,父亲胡江海获刑两年,胡虹仍在服缓刑。

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通知,对这类违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的行为,不再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论处。

但对胡虹一家来说,梦魇没有结束。事情过去近一年,经历了搬家、离婚和亲朋的远离,他们始终困在那场风暴中没有走出来。

文丨魏芙蓉 编辑丨王珊瑚

最后的会面

她害怕听到自己的名字,他们是不是已经发现,自己就是那场风暴的“罪魁祸首”?父亲也成为生活里的禁忌,那是一个更响亮且被人熟知的名字,提到他,母亲就会哭。32岁,她成了一个囚徒,在惴惴不安中等待司法所的电话,再也无法面对家人、全县的目光。

一切都是从那个电话开始的。去年4月13日下午,丈夫从外地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我妈不行了。

电话分别通知了胡虹和她爸胡江海。丈夫在江苏工作,胡虹和爸妈都在河南老家信阳市固始县生活,这里靠近豫皖省界。对于住在安徽六安市霍邱县农村的公公婆婆,他们离得最近,只有15公里路。

婆婆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两年前老人查出肺癌晚期,最近病情恶化非常快,躺在床上好多天下不来。

如果在平时,见面就是一脚油门的功夫。过去胡虹总会挑星期天买菜上门看看,但因为疫情,胡虹有两个多月没上门了,婆婆的儿女也困在外地一时半会回不来。

现在电话里说,老人很可能挺不过当晚,家里只有偏瘫的公公在身边,能不能带孩子去看看老人最后一面?

挂断电话,胡虹感到有些为难。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点散发,到处都在加强防控措施。他们所在的固始县一个月前就发布公告,要求全体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不出市、不跨县”,不管返回还是离开市县都要提前报备,还要求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个家里,胡江海是村支书,村里新冠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人员,这些政策他再熟悉不过;而对于乡村教师胡虹来说,这些要求也是学校每天都三令五申的。

但没有时间犹豫了,要是老人这一下真没挺过去怎么办?胡虹说,父亲决定,哪怕绕过防疫政策,这一面也必须得见。除去亲家这一重关系,两家父母其实还是多年的老相识。

胡虹更没理由说“不”。孩子他爸常年在外地,前几年自己考特岗教师,一边备考一边带孩子,都是靠着婆婆帮衬才让她缓过一口气。而且婆婆跟她关系挺亲,每次两口子闹矛盾了,她总向着自己说话。

这个决定胡虹没跟外人说,下了班就带着孩子往娘家赶。在孩子他爸的安排下,婆婆的亲戚也从县城的各个方向赶来。大家约定在胡虹的娘家集合,固始县漂桥村,几十年前,婆婆就是从这里嫁到安徽的。

出发前胡虹只跟丈夫确认了一件事,“霍邱没疫情吧?”得到的回复是肯定的。其实没人担心感染,胡虹承认当时是出于侥幸心理,“一个县这么大,总觉得肯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那得多倒霉?”当时的顾虑主要在于工作,这一趟跨了省,万一定位被查到,被赋黄码不说,还要隔离7天,工作怎么办?尤其是胡虹,她当老师的,要是因为隔离把学生的课耽误了怎么办?

所以那天晚上所有人都特意没带手机,只有婆婆的弟弟换了一部老年机随身带着,既能保持联络,又不用担心被定位。

晚上7:30,两辆车从漂桥村出发了,胡虹车里载着爸妈和孩子,另一辆车里是婆婆的近亲四人。

车开到安徽和河南两省交界处,一块大铁皮把路封了。好在丈夫提前做了安排。一位邻居赶来接头,对方让他们把车停在两省交界的兴安村。乌漆嘛黑的村头,一行人窸窸窣窣下车又重新换上邻居家的当地车,拐进一条偏僻的泥巴小路,颠簸着跨过省界,进入到安徽省六安市的霍邱县,最终停在了婆婆家门口。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固始县通往婆婆家的乡道,去年4月13日,胡虹经过时发现被铁皮封住。讲述者供图

时隔两个多月,胡虹终于见到了老人。婆婆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模样比之前清瘦了不少。所有人围着老人的床沿坐成一圈,胡虹把孩子推到老人跟前,“妈,你孙子在这呢,再挺一挺……”婆婆费力挤出几个字,胡虹没有听清。

那次会面很匆忙,胡虹记得,所有人口罩没摘,水也没来得及喝一口,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又匆匆忙忙上车,按原路返回。

直到见面结束,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没人想过报备,跨15公里见亲人一面,在所有人看来,是一件寻常又非做不可的事。

回到家已经是夜里10点,胡虹早早睡下。保险起见,第二天一下课她就去做了个核酸,意料之中的,阴性,她第一时间跟爸妈互通了这个消息。

“你没事大家肯定也没事。”他们丝毫没考虑自己再去做个核酸,农村的习惯就是这样,做混检4块钱一次,能省一点是一点。

胡虹的核酸结果给所有人都喂了定心丸,她照常给学生上课,胡江海骑着电动车来往于乡镇开会。一个或许被忽视的消息是:根据后来的通报,就在赶去霍邱县的那晚,当地查出了三名无症状感染者。

小县风暴

豫皖省界边上,漂桥村是个不大起眼的村子,它所处的固始县很多年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从文书到村支书,胡江海在这里干了三十多年。漂桥村就他们一户姓胡,胡虹印象中,父亲做事谨小慎微,不喜张扬,总说要以理服人。

32岁了,胡虹也说自己是个没什么追求的人,对生活最大的期待就是安稳。结婚后她先是跟着丈夫去了江苏打工,没几年就自己带着孩子回来,考了隔壁镇上的特岗教师,熬三年转编制,也算捧住了个铁饭碗。

一个村支书搭个老师,胡家出了两个干部,谈不上富裕,在漂桥村至少是个体面家庭。

但又一个电话,让这一家人的体面生活彻底崩塌了。

那场会面一个星期后,去年4月20日,孩子爸告诉了他们一个坏消息:婆婆家做饭的阿姨疑似无症状感染者。“你们明天去做个核酸,再去确认一下”,他在电话里特别叮嘱。

即便到这份上,胡虹也没有往坏的方面想。按照做饭阿姨的自述,她是在19号的核酸检测中发现了异样,此时距他们离开婆婆家已经过去七天,他们跟做饭阿姨没碰过面,而且胡虹做过核酸,身体也没有不适,她觉得自己不可能感染。为安全着想,她还是去了。

一家人中,胡江海的核酸结果最先出来。21号下午五点多,胡虹刚下班,在教师宿舍接到她爸打来的电话,语气透露出紧张:乡里打电话通知我不要出门,核酸检测有异常。

胡虹瞬间慌了。她的核酸结果还没出来,但她立马给校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从学校到乡镇再到县城,一套严丝合缝的齿轮,全方位地高速运转起来。

那个高度紧张的夜晚,胡虹一宿没睡。流调的电话几乎就没停过,她一五一十交代了——从婆婆家离开后,去过超市,同事家聚餐,每天在学校教书……顺着这个链条,蔓延的恐惧几乎要吞没了她,“这么多人,如果都被我感染了,根本没办法想象”。

绝望中,她给丈夫打了个电话,“我这工作肯定保不住了”。电话那头没说太多,“我们一起面对”,他安慰她。

除了孩子,包括胡虹奶奶在内的一家人都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当天晚上,他们就被拉到县城的隔离点。又过了一天,凌晨4点多再次转运到郑州市一家医院隔离。

与此同时,胡江海被发现阳性第二天,固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即日起,固始县城区和农村全域实行静态管理。包括漂桥村在内的两个村庄被划定为中风险区,整个信阳市民行程卡全部带星。学校停课,商铺闭店,全民核酸,来自周边县城的千人医疗队抵达固始县支持疫情防控。

出现感染者的消息很快在固始县刮起一阵风暴,舆论的中心,胡家没有一个人能幸免。第一个汇报阳性的,作为村支书的胡江海首当其冲。他的流调图像炸弹一样,在各种各样的微信群里传开了。胡江海有了个外号,叫“胡炸”,网络上开始了对他的集中讨伐:固始罪人胡江海,胡炸一下,把美丽大固始炸成什么样了?

网络上曾对胡江海展开集中讨伐。

故事后来越传越玄乎,有人说他是去“喝喜酒”才惹了祸,还编成了顺口溜,“翻江倒海爷姓胡,弄得固始全县哭。跑到霍邱喝喜酒,回来固始全县抖。”而一些知道真实原因的人也并不买账,“不论为什么,你是支书,就应该守护好家园,没做好你就错了,应该给固始人民赔礼道歉!”

道歉,也是胡虹那些天做得最多的事。跟她产生过密切接触的、光学校里就有141人被集中隔离。班级群、老师群和家长群里她挨个编辑信息道歉,愧疚又忐忑,群里很安静,没人回复。搭班老师好心,想帮她在家长群里解释,但有的家长听完更愤怒了:我们家长进出(县)都要报备,你当老师的,你怎么想的!

“我们当时都是跪着的心态,知道自己罪有应得,理亏,不管别人怎么说不敢反驳。”道完歉,胡虹什么也没多说,退出了所有工作群。

隔着病房,胡虹很担心爸爸的情绪。她只知道他在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除了道歉,也在找亲戚朋友帮忙,但没有用,这个事情闹得太大了,“上面下面都得罪太多人了”。

隔离没结束他们就等来了处罚通知,父女俩均被开除党籍,胡江海被要求辞去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胡虹被学校解聘,原本还有四个月她就可以等来正式编制。

胡虹和父亲胡江海事后被开除公职。

回不去的村庄

固始县的静默状态持续了20天,根据流调结果显示,胡江海等人共造成直接和间接交叉感染新冠病毒28人,流调密接1843人,次密接10966人。固始县的居民说,因为他们一家,“孩子们统一放假工厂统一关闭,排队三小时做核酸”,“孩子现在病了都没法去医院”。

因被认为隐瞒行程跨省探视病危亲属引起新冠病毒传播,同去的7个人中,胡江海、胡虹,拿着老年机的婆婆的弟弟都被立案。胡虹丈夫因为组织了这次会面、邻居提供帮助,也被另案调查。他们面临的还有刑事处罚。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家庭都被一种悔恨折磨着,他们不停倒回那一天——晚上胡江海总要去镇里开会的,唯独那天不用去;胡虹她妈平时都在县城上班,刚巧那个星期回家;而胡虹呢,镇卫生院每个星期都会给全校做核酸,原本可能更早能筛查出阳性,但她回来后有一周因故没有进行。“就全赶上那时候了”,他们后来反复说,好像只要有一种情况出现,就能避免后来的一切。

但最后,胡江海说了:这祸是躲不掉的,去了后果是这样,不去的话你良心过不去。

那次见面真的成了最后一面。婆婆是在他们被异地隔离期间走的。胡虹后来听孩子他爸说,因为安徽那边村里不少人被隔离,公公又偏瘫,老人去世那天他找不到一个人搭把手,最后是求村里的干部帮忙,终于把遗体抬上灵车,拉到县城里火化了。

去年5月中旬,固始县全县解封,漂桥村恢复了日常,胡家的生活却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胡虹有次去村里小超市买东西,老板本来没戴口罩,看她去了,吓得立马把口罩戴上。他们家老屋后面有条小路,村民经过时,会用衣服夸张地把口鼻捂住。说起这事来胡虹是一种好气又好笑的语气,“你说他倒是拿个口罩啊,我们要真是毒王,衣服能挡着什么?”

但好朋友的疏远是她没有想到的。那会儿她托闺蜜顺路捎回个快递,她还特意交代了,“你到我家之后,把车窗摇下来,快递扔到地上就赶紧跑。”十几年的老朋友了,也拒绝她,说自己家里还有孩子,不敢去。

这段经历让胡虹体会最深的就是人情的淡漠。之前一家人被集中隔离,留下一个没被感染的孩子,成了烫手山芋,先是被大姑收留了几天,又被送回来,辗转送到小姨家,后来又遭邻居指指点点。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孩子只有5岁,现在听妈妈讲述这些过往,他安静坐在旁边,嘴里不时重复,“隔离,隔离”。

去年八月,他们的案子都有了结果。胡江海被河南省固始县人民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胡虹被判一年六个月,执行缓刑两年。另一头,安徽霍邱县,孩子他爸也被判了两年,他提起了上诉。胡江海和胡虹选择认罪认罚,他们担心上诉会判得更重,不知道“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判决书指出胡虹一家探亲造成多人感染和隔离。讲述者供图

这之后,胡虹了结了一件重要的事,离婚。

算起来,夫妻俩异地分居也有两三年了,这段婚姻很早就出现了嫌隙,几年来,她跟公公婆婆说过的话比跟丈夫多得多。她不后悔去看了婆婆最后一面,但从内心来说,官司需要钱,父母需要安抚,她希望看到对方的一些表态。

现实情况是,出事以来,她跟丈夫两人各收拾各的,她曾经问他要钱请律师,被拒绝了。直到案子结束,他也没有来过家里一趟,甚至没有一通安慰她爸妈的电话。

其实几年前,胡虹就纠结要不要离婚,没分开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房子没谈拢,孩子可怜。现在经历了这样的事,那些都不重要了,她放弃了房子,逼着男人签字离婚。办手续那天两个人没说多余的话,那是事情发生以来,胡虹第一次感觉一身轻松。

“我身上的五指山”

所有事情尘埃落定,胡虹带妈妈离开了漂桥村,在县城找了一份新工作。

事情刚发生的时候她还能安慰自己,“什么破编制啊,反正一个月就2000块钱,不要算了。”但新工作工资更低,忙起来连轴转,顾不上孩子。

即便离开了漂桥村,很多东西注定是逃不掉。缓刑两年,意味着两年内她都不能离开固始县,要按时去司法所汇报情况,接受社区的监督和安排。每次看到司法所的来电胡虹都会觉得心头一沉,“我到现在还是个罪犯,连累了爸妈不说,案底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孩子”。

她觉得自己身上就像压了座“五指山”,“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出去又出不去,天天只能在心里憋着。”

老板注意到她的低沉情绪,有一次特地问:家里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结婚了吗?有没有孩子?这几年会不会外出?听上去都是一些关心员工稳定性的惯常问话。

胡虹小心回答:家里是出事了,孩子奶奶走了,家人身体不好,所以目前没有离开固始县的打算。总之基本经历都如实说了,除了那件事。也只能到这里了,她不敢再多说,难道指望对方体谅自己吗?

不仅是工作中、走到哪里她都是提心吊胆的,如果说出自己的名字,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是谁,会不会有偏见?她记得有次同事们茶余饭后闲聊,有人突然提起那件事,“4月份那次疫情,多少店铺都关了门啊”,胡虹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她怕他们聊到胡江海,聊到自己,然后发现其实罪魁祸首就在身边。

她全程没敢搭一句话。

这半年来胡虹总是开解自己:你又不是杀人放火,故意要害别人,你只是一时大意了,才导致了后面这些事。但她知道爸爸过不去,之前他们好几次通电话,他都在电话里哭,当女儿的一辈子见过几次爸爸哭呢,胡虹知道,他伤心老家对自己的唾弃,积攒的名声一下子全没了。

她总是避免提起爸爸,不然妈妈会哭。

前不久在看守所,胡虹终于跟爸爸会了面。隔着玻璃,胡虹她妈给胡江海打电话,胡虹就在旁边趴着看,他身体底子差,加上情绪消沉,仅半年时间就出现了血压飙升、双腿浮肿和神经衰弱,各种毛病都来了。

离婚的消息胡虹没跟爸爸说,离开前他还在交代:你们俩口子还是要好好的。胡虹没搭话。

生活在沉默中继续。去年年底,那场全面的感染潮也席卷了这座县城。胡红一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意外地招来了亲戚羡慕的眼光,他们调侃说,“早知道就跟你们一块感染算了,你们那会身体多好呢,你看我现在嗓子疼得要死,烧了多少天了都”。真戏谑啊,胡虹想。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也在这时出现,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出台新的指导意见,明确自1月8日起,对违反新冠疫情预防的行为,不再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处罚;正在办理的相关案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羁押状态的,办案机关依法及时解除羁押强制措施。

胡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直到有媒体找到家里,她才知道案子可能有转机。但命运又跟他们开了个玩笑,父女俩一审判决均已生效,新政对他们不再适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此前曾就此类情况撰文表示,中国刑法采取的立场是认为既判力的效力高于溯及力,对行为人有利的法律不能溯及已经生效的裁决。而包括前夫在内的其他三名分案处理的亲属,由于在二审阶段等来新政策落地,有望免于刑事责任。

今年1月,胡虹还是委托律师对父亲的案子提起申诉,他们认为一审量刑不当,一家人被认定的感染来源也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但说实话,胡虹对改判并不抱希望,“没办法,我们理亏”,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她的迫切需求是给爸爸办保外就医,胡江海患有主动脉夹层,前几年才动过开胸手术,但疫情让他一直滞留在看守所,保外就医申请目前处于找不到承办单位的尴尬处境。

胡江海前几年因患主动脉夹层动过开胸手术。讲述者供图

和胡虹不同,胡江海仍对改判抱有希望,一起去安徽的七个人中,只有三人受罚,而且自己刑罚最重,这是他觉得冤屈的地方。

胡虹已经很久没有回漂桥村了,春节也是在外头过的。漂桥村的老房子破旧,院墙歪斜,院门也烂得关不严实了,去年胡江海一直忙着翻修,好让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体面地带女朋友回家。房子翻修到一半,就出了那件事。

胡虹决定再也不回去了,等两个人的刑期结束,她会带爸妈离开固始县,只有这样心结才可能慢慢打开。她想到年前有一次,借着公司外派培训的机会,她跟司法所请假,短暂地离开了固始县,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真的,那种感觉特别好,一个认识我的人也没有,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全新的人。

(应讲述者要求,胡虹为化名)

聊一聊春节的新加坡见闻

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我正在凌晨一点的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待坐红眼航班回国。

虽然已是凌晨,但机场依然灯火通明。80% 的商店还在营业,旅客进进出出,若不是多数人不时打着哈欠,绝看不出这是深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天前从东京飞来新加坡的时候。

或许是因为樟宜机场采取了混流的方式,一下飞机就冲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不同肤色的人接踵摩肩,戴口罩的人寥寥,嬉笑打闹的孩童很多,两侧的免税商店比东京的还要热闹,尽头的巨大瀑布让人挪不开视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野蛮的生命力”,是在之前的国内和把自己禁锢的日本都久违的气息。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路过了海关前的标牌,然后又不可思议的退了回来。因为我发现可以走海关自助通道的几个国家标志里居然有中国。

不是我妄自菲薄,但去过这么多发达国家,我早就习惯要拿着护照去跟亚非拉人群一起走人工通道了,没想到在新加坡倒是能享受全自动的入关体验。

事实上,入关过程确实也非常丝滑,就是拍张照录个指纹便直接通过。当然,前提是你在一个官方 app 上之前完成过入境登记。而在过关的那一刻,一封确认入境的 visit pass 邮件就已经躺在邮箱里了。

在未来的数天中,我很多次体会到新加坡的程序效率,这只是第一次罢了。

1.jpg

樟宜机场的巨大瀑布

1

事实上,当我和当地朋友吃饭时提起这是我第一次来新加坡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会表现出了十分惊讶。

对于一个前金融圈人士来说,这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毕竟在数年之前,国际金融中心并没有新加坡什么事。

远的有纽约伦敦,近的有香港上海,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多么发达,新交所的存在感更是可有可无。

不过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新加坡炙手可热,不仅是在实业界,也是在金融圈。这也正常,毕竟资本都会第一时间冲向有利可图的现场,而放眼现在的全球经济,还有哪里能比新加坡更有活力呢?

新加坡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 —— 这是在一周时间里拜访了三五客户,见了七八好友,约了十几场咖啡后我得出的结论。

2

所谓天时,就是在全球化大潮将落未落,所有大型经济体都需要在竞合中共存的时候,当它们需要找到一个纽带 “重温旧时美好”,找到一个缓冲带 “避免直接冲突” 的时候,作为不断在东西方之间寻找平衡之道的新加坡,自然而然被推到了舞台的高光处。

但天时的意味远不仅如此。

在我们住的酒店里,各色人等汇集,电梯里不仅时不时传来中文、粤语和英文,也同时夹杂着韩文、日文乃至俄语。

看起来,像是全世界的人都来到了新加坡。

如果你在考虑将香港的亚太总部搬迁,要来新加坡;如果你想寻找企业出海的桥头堡,要来新加坡;当然,如果你要开辟东南亚市场,更要来新加坡。

总之,承接香港的职能、打造出海的第一站以及成为东南亚的 “事实首都”,三个角色在此时交汇,怎能不是 “天时”?

2.jpg

从飞机上看下去,新加坡的近海全是船

3

“地利”,也指的不仅仅是新加坡位处欧美中日交汇点的实际地理位置,更是因为背靠冉冉升起的东盟,新加坡成为了极少数拥有源源不断劳动力的发达国家。

毕竟从中国、日韩乃至欧美的案例来看,得人口者都能得天下。

在拜访新加坡客户的过程中,坐在一屋子开会的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当地华人,三分之一的印度马来人,还有三分之一的白种人。

尽管当地人的英语真是比印度英语还要难懂,但和印度人相同的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流畅度。

而务工人员也是类似的情况。新加坡朋友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极端的案例,那就是当地政府会和不同的国家签订合约,从这些地方引入不同工种的外籍劳工 —— 譬如斯里兰卡就专门供应建筑工人,而缅甸人则大量出现在仓库搬运的现场。

这一描述让我想起了《文明》之类的模拟经营游戏,会根据种族特长去设定不同的工作类型。

暂且不论新加坡政府是否有此考虑,但在很多国家都在为了劳动力人口下降、生育意愿低迷发愁时,新加坡还要用一套完整的移民和工签体系来限制人口流入,确保本国人的工作机会不受影响,这足以让很多国家艳羡不已。

此外,地利还体现在东盟 “事实首都” 这一别称上。

由于新加坡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法治社会,加上清廉高效的政府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这里成为东盟掘金的最佳落脚点。随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等国日益成为资本和跨国企业的宠儿,新加坡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事实上,在与各路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是刚从雅加达出差归来,就是明天要去吉隆坡,或者下一站会去越南设点。而那些客户企业在给我们介绍业务版图时,视野从来不会局限在新加坡本土,而会放眼整个东盟十国。

虽然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大一统市场那么诱人,但东盟之于新加坡,至少也是个很有潜力的故事了。

3.jpg

新加坡植物园里打太极的老年人

3

至于 “人和”,则与政府有关。

事实上,在来新加坡之前,我很少见到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政府满意度如此之高。而这种人气在疫情后得到进一步的凝聚,化作一种国民的自信和精气神,让每个新加坡国民都相信政府会为自己做出最优选择。

新加坡政府也没有辜负国民的期待。

就拿我们这次在新加坡拜访的两个政府部门 EDB 和 ESG 为例。EDB 负责招商引资,将外国企业引入国内,ESG 则负责将新加坡本土企业带往国外去拓展疆土。从与他们各自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流来看,两个政府部门的官员都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和办事效率。

此外,还都很年轻。

新加坡当地朋友告诉我,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 —— 也就是新加坡当地最好的两所大学 —— 毕业的学生,成绩最好的会去政府部门里的 EDB,因为这个部门就像是企业里的业务拓展部门,是负责开源和扩大蛋糕的,因此发展路径和薪酬待遇都极好。次优的则会去 ESG 或者其他政府部门,除此之外的才会选择入职企业。

这其实也体现出了新加坡政府的治国之策,那就是将国家当做一个企业运作。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活水,因此 EDB 用税收和工作签证等优惠招揽更多好的企业,而对它们的要求除了雇人之外,还要与新加坡当地企业发生业务往来。

后者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因为最近我也在与国内的很多地方政府接洽,当国内的地方政府还在对企业要求产值、税收这些硬指标来换取政策扶持的时候,新加坡则要求企业和当地的供应链、服务商或者任何当地企业发生一定金额的业务往来,哪怕是租办公室或者发工资也可以。

细想之下,这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自洽。因为新加坡追求的是生态圈,当每个企业都在与本地企业发生更多的业务往来时,大家的生意自然就更好做了,而产值和税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这种要求也体现出政府对企业的基本信任,毕竟业务往来的 “造假成本” 可比税收之类的低多了。

政府 “人和” 的另外一面体现在它的平衡之道上。

这种平衡不仅是在中西方之间的平衡,也是在东盟内部游走于马来、印尼等大国之间的经验。朋友告诉我们,虽然新加坡的华人占比已经高达 78%,但从外来的资本层面来讲,中、美、欧日韩和东盟则各占 1/4,政府绝不会让一方独大。

这种平衡之术让新加坡成为了天然的避风港 —— 物理意义上的以及经济意义上的。

因此,近年来大量的家族办公室(FO)和资产管理公司也在落户新加坡,让 EDB 的相关部门忙的四脚朝天。对于 FO 这种轻资产的企业,新加坡政府自然是举双手欢迎,但与此同时,对它们投资本地金融市场也提出了比例上的要求。

总之,无论是人、财还是物,新加坡政府就像是一个大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着这里的企业和人民,确保他们能得到最妥当的待遇。

4.jpg

新加坡过年聚会一定会进行的捞鱼生,有很多的好彩头,听朋友说多的可以捞七八场

4

事实上,走在新加坡的街上,我经常会有种来到乌托邦的恍惚感。

这里的生活成本近年来急剧提升,餐厅里随便吃顿饭人均三五百人民币是常态。但如果你去 “食阁” 这种类似大食代一样拥有众多档口的饭馆,只需要三五十人民币便能吃到一顿物美价廉的饭菜 —— 这背后其实并非政府的直接补贴,而是通过降低甚至免除租金的方式,来确保它们销售的餐食可以做到最低的成本。也正因此,新加坡人几乎不自己做饭,都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解决吃饭问题。

听起来,这不是和中国过去的国营食堂非常类似么?

另外说起暴涨的房价,其实也只是针对外国人而言。对于本国人,刚需人群依然可以通过买组屋来实现 “居者有其屋”。而且和国内的经济适用房不同,新加坡的组屋往往拥有最佳的交通便利度和最好的商圈位置,因为政府认为住组屋的人才更需要公共交通,因此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都会四通八达。至于买商品房的人则大多是自己有车的,反而可以安排的稍远一些。

总之,新加坡人的生老病死被政府安排的妥妥的,他们要付出的就是国家对男子服兵役的强制规定 —— 不但是两年强制的兵役,而且还有 45 岁之前每隔一两年就需要返回兵营呆几周的 “召集令”。

这种威权、公平和高效相结合的政府体系,确实被新加坡人玩明白了。

5

说了新加坡这么多的好,最后也得吐吐槽。

这次是为了设立办公室而来,但来新加坡的第一天,当地朋友就警告我,不要试图用愿景和梦想打动新加坡人,它们可能是目前地球上最实用主义的一群人。

新加坡人会为了几百元的涨薪而跳槽,在一份工作上的平均年限不会超过两年,因为工作太好找,他们并不怕丢了工作。

至于创业…… 新加坡人的创业率大概是世界最低的之一,进政府部门工作才是年轻人的最优选择。

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但也意味着这个经济体的活力几乎完全取决于能否有源源不断的人和企业接踵而至。政府在这其中居功甚伟,但当政府而非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时,大大小小的企业将跟着政府补贴和激励的指挥棒前行,并不会考虑行业的趋势和自身的发展要求。

简单来说,当政府为一切操心时,企业和人都会过得很舒服,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将自己卷入了保姆的怪圈。

于是,当下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可能会在下一个周期里变成自身发展的绊脚石。

写下这个结尾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国内两周,而国内正迅速恢复到车水马龙的状态。就像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的一句话:“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祝新加坡好运,祝我们好运。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 微信号:the_great_time

翟芸瑶案

【翟芸瑶案】2015年初,洛杉矶的中国留学生刘怡然在网上发表对上海人看法,并评论了来自上海的中国留学生翟芸瑶的男友。
3月30日晚,翟芸瑶约集自己的朋友,将刘怡然带到公园,她们踩碎刘怡然的手机,对刘怡然进行了长达7小时的暴力和羞辱,导致刘怡然脸部肿胀淤青,身体一处被烟头烫伤。
刘怡然在受害当晚就拨通了报警电话,2015年4月14日,加州波莫纳高等法院开始对这一案件进行初审。翟芸瑶等人毫不在意,他们认为最严重的处罚不过拘留几天,赔偿一些金钱而已。翟芸瑶当庭表示希望案件能“速战速决”,因为她想早点回家庆祝19岁生日。6月18日,在正式审判前的听证会上,翟芸瑶不时露出笑容。
在审判过程当中还发生了案外案。被告留学生当中的一名学生家长因涉嫌贿赂证人试图“花钱摆平”被抓,让案件节外生枝。
2016年2月17日,波莫纳高等法院宣判主犯翟云瑶犯有绑架罪(Kidnapping)获刑8年、严重人身伤害罪(Great Bodily Injury)3年、攻击罪(Assault)1年、攻击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罪(GBI On Assault)1年,刑期累计共13年。从犯杨玉菡被判10年,章鑫磊被判6年,她们刑满后将立即被遣返回国,终生不得再踏入美国。

亲历俄亥俄脱轨小镇的群众倾诉

作者:青铜骑士

最近美国出了件大事,国内的亲朋好友都很关心。毕竟火车脱轨、化学品溢漏听起来很灾难。所以听说当地今天有个居民大会以后,我决定亲自去视察一下热闹,跟每天用关怀轰炸我微信的国内朋友有个交代。

下高速公路的时候,我问收费站大爷怎么去东巴勒斯坦镇,他很疑惑,“今天不止你一个人问这地方了,什么情况?”所以……关心这件大事的人都不在这附近吗?

到了地方,空气闻起来并无异样。跟美国千千万万的小镇一样,比萨店、洗衣房、图书馆……都照常营业。

图:加油站,当地一升汽油人民币5.7元图片

先到图书馆打听怎么去火车脱轨的地点,碰到个热情的小伙子给我指路,还告诉我那地方围起来了进不去。道谢分别时我问他,等下你去居民大会吗?他表示当然要去。看来高速收费站大爷并不能代表当地群众。

一直开到有路障不让再走的地方,只能远远的看到火车轨道,灯光下有起重机在工作。

图片

图:脱轨处在小镇边缘图片

来都来了,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 干脆跟看守路障的大哥唠唠嗑儿。
大哥说这事儿美国人还是很关心的,像我这样亲自来看热闹的非常多,哪儿的人都有。近到底特律远至西雅图,甚至还有休斯顿的海洋生物学家。前几天有一次还齐刷刷来了一排警察,场面很大。大哥专门在场面中找了找拜登,未果。

我问为什么闻不到什么特殊的气味?大哥说前几天是有的,这几天渐渐消散了。他下巴上挂着一个布围脖,说就算戴上也是为了防尘,周围工地爆土狼烟。

图片

我又问了问有没有肉眼可见的环境污染,大哥说因为有条河紧靠在火车道旁,泄漏的化学品杀死了很多鱼。不过他听说有人号称自家猫被这件大事毒死了还网筹了好些钱,可是兽医说那猫本来就有心脏病。看来大家分享起段子来也是不分哪国的。

大哥给我看了他拍的照片,说没想到火车上的油罐那么大,当时大拖车来费了半天劲才能把一个油罐装上去。剩下的还有一些油罐干脆就没拖, 等着被切割再运走。

图片

图片

跟大哥唠完,去镇里的学校参加居民大会。远远的就发现,上个月过年在美国找不到的人气和热闹,今天可以补上了。等着开会的人,看热闹的人,满街都是。

图片

好心人拉了瓶装水来分给大家喝。
图片

放眼望去哪儿哪儿都是摄像机,记者比摄像机还多,随时随地有人采访和被采访。
图片

排了半天队才真的进了学校,长桌上放了很多零食饮料、一次性餐具、甚至还有婴儿尿布、儿童书,给居民和看热闹的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让带走,这些大多是捐献来的。

图片

体育馆里的阶梯长椅上坐满了人,站着的这位紫发姐后面还会出现。。

图片

场地中央摆了一圈桌子,有环保局的,郡公共卫生部的,咨询心理健康的,保护环境的,林林总总,很多人围着桌子问问题。

图片

记者们站在一边,进屋儿前我已经目睹了不少摄像机,没想到屋儿里的更多,感觉全美国的新闻机构都到了。朋友看了我随手捏的这张照片,说最右边的好像是那天也去的央视记者。

图片

先去场地中央逛科普的桌子。问了问负责自然资源的人死鱼的情况,他说确实刚脱轨的那几天死了一批鱼,后面就好了,现在要等其他地方的鱼游过来填补空白。

又问了问环保局人员空气测试机如何工作,他秀给我看有的机器是把测试结果上传到网站,而左边那个圆球其实就是个吸尘器,把空气吸进去之后带回实验室分析。

图片

闲逛半小时后,市长开始发言。市长体格儿强壮,声音洪亮。他开场表示,这件意外事件让大家都很受打击,包括他本人。目前当地每人可以拿到铁路公司的$1000先用上,赔偿什么的以后再说。他还提到小镇自来水的水源是很深的井水,不受这次事件的影响。

后面环保局也发言,说目前空气检测都是安全的,很多人家有私家井,刚刚检查了5口井,水的质量也都没问题。

接着是议员老大爷。他这个工作可能相当于人大代表,他反复强调,有困难,来找我!我就是为你们工作的!在你满意之前,我们不会停止测试水、空气、和土壤。

忘了是市长还是议员老大爷。一个劲儿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寻找答案。感觉他们个个都是伶牙俐齿很会说话。

被鼓励的老百姓们于是开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记录几个。

1,问:为什么只疏散了一英里之内的居民?

市长:当时泄露了多种化学物质,目前的决定是根据处理其中危险性最大的化合物的经验做出的。 

2,问:为什么把氯乙烯油罐在控制下燃烧了?有更好的办法吗?

市长: 这批氯乙烯最后的结局是散发在空气中,因此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它自己慢慢地发散,要么就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一下子烧掉。他说做出这个决定是从州里到全国的专家反复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问题在网上讨论很多,所以我补充一下:首先网上很多传闻说氯乙烯燃烧会产生二恶英,剧毒。但是氯乙烯是气体小分子,二恶英分子成分很复杂,在点燃的条件下从小分子到复杂分子在热力学上讲是很难实现的。还有一些传闻说氯乙烯剧毒,对环境有污染。恰恰因为如此,再加上氯乙烯闪点只有-78度,是4级易燃品,在常温下就能自燃或者爆炸,及时点燃氯乙烯的确是最好的补救方法,解除了它自燃的隐患。

3,大妈: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说自己身体各种不舒服、猫啊鸡啊死了,我们的后代怎么办?(咦?她是我妈派来的吗?)

有个30来岁的女士也大声质问:我到医院检查了,一切正常,可是我仍然哪儿哪儿都不舒服。医院都没有一套程序来检查体内化学物质的毒性!你们告诉我们空气和水里都没有危害物,但是为什么老百姓还说有症状?

此处全场出现热烈的掌声。让我又感慨群众也都个个能言善辩。

州卫生厅厅长在解释,担心姐一脸不服图片
4,小男孩:空气有味道怎么办?此处又有热烈的掌声支持小朋友发言。
图片

议员老大爷:这好比我们剥橘子皮时会闻到强烈的味道,但并不表示对人体有害。这也像烧烤之前刚打开气炉会闻到强烈的味道。老大爷几次用到“科学”这个词,强调做决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

环保局:有的化学物质比如丙烯酸丁酯(butyl acrylate)特别容易被闻到,但是空气中测出来浓度对人体并没有害。

5,这样几番问答以后,气氛被一位好心大姐推动到了高潮。

大姐说她家离莱斯利溪只有七步之遥,大量鱼们就在她眼前翻的肚子,你说恐慌不恐慌。空气测试公司到她家测了空气,指标正常。可这个公司是铁路公司雇的!她才不信呢!她就又给铁路公司打了电话,对方忙不迭地派了微生物学家上门给她解释,又另外让人给她再测一次空气。她还跟铁路公司要到了几个月(大概是外出租房的)房租,等等。她好心地告诉大家,我能要到的,你们为什么没有,你们去要,也可以要到的。

当这位姐说到自己的孩子睡在这样的房子里,自己忧心忡忡时,触动了旁边推着婴儿车的另一位姐,那位姐感同身受的不断点头,说自己有同样的担忧,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图片

市长听了好心大姐的折腾表示震惊:你,不相信检测结果?还要反复测??声音里可以听出他的忙碌疲惫以及无奈。之前有个小伙子对如何和铁路公司谈判发表言论时,市长毫不客气地冲他说,你是这个镇子的人吗?我不关心你的观点,我只关心镇子里居民的看法。

6,附近宾夕法尼亚州达林顿的居民也来开会了,一位爸爸说,我怎么知道我还可以用这个水冲奶粉。一下子好多人跟他说,你可以要求宾州官方来测一下你的水啊。

当有人问铁路公司的人来了吗?市长回答说没有邀请他们。最近大家对他们怨恨很大,他们也担心人身安全。

有意思的是有两位大妈的发言都不是问具体问题,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一位表示:我们不是一个贫穷的、没有档次的社区。我们只是想要得到答案。

另一位说:我们正在经历痛苦。有些人很生气,有些人觉得伤心,但我们是坚强的。
……

居民会接近尾声时,最后一排站起来一位男士,声音洪亮地说你们好多人自己开小会叽叽喳喳,我们根本听不见前面说啥,请闭嘴!确实。体育馆里面回声较大,有时不容易听清。记得前几天州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时,有个记者同时在做直播,声音太大又不肯出去而被抓,也许这就是同一个体育馆?

散会时记者们又忙起来了,逮谁采访谁,尤其是刚才发过言的、观点鲜明的人,比如几位大姐就被围追堵截。

担心姐在接受采访
图片

紫发姐也在接受采访
图片

图书馆帮我指路的小伙子过来和我打招呼,手里还拿着手机和迷你脚架。原来他并不是本地居民,是从南卡州赶来的“独立记者”。我问他,啥叫独立记者,是在油管上发布视频吗?他说现在在推特上发。我又多一嘴,那,这个是业余爱好吗?把他问尬了,“也许……我该去找个主业”。

这场热闹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各位基层干部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这些群众问题多、要求高,态度蛮横,还不服管,工作不容易开展啊。

显然目前公信力是最大的问题,大会的主旋律变成了居民对专业检测的不信任。加上社交媒体的煽风点火,目前大众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担心,很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化学物质造成的真实危害。

《三体》21 条人性真相

作者:洞见 ciyu

01

文明会一直进化,但人性却始终不变。

物理学家叶文洁认为三体文明超过地球,道德水准一定高于人类。

所以她不顾一切地按下红色按钮,希望三体人能降临地球。

可她忘了,科技不等于文明,文明不等于道德。

地球上,五六千年前,部落之间互相征伐,强者对弱者掳掠烧杀。

几千年过去了,人性依然充斥着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七原罪。

所以,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人性会改变。

02

阅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有时会成为一把枷锁,把自己困在认知的牢笼里。

《三体》剧中借用了哲学家罗素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在一个饲养场,经过整整十个月的观察总结,一只火鸡发现,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星期三还是星期四,饲养员总会在上午九点投喂食物。

于是,这只火鸡骄傲地宣称它发现了宇宙第一原理:食物会在上午九点降临。

很长一段时间,这条定理确实准确有用,这只火鸡也被其他火鸡热烈追捧。

但感恩节的前一天,火鸡们不仅没有得到食物,还被捉去杀了。

这就是著名的 “火鸡理论”:人类的大脑会对自己的经验产生依赖,经验往往并不牢靠,反而会固化思维,让你在真正的危险来临之时,变得麻木,反应迟钝。

有时候,我们得思考下,我们那些习以为常的经验是对的吗?

03

时代毁灭你,与你何干。

《三体》中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尤其适用于当今时代。

方便面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的市场,会被外卖瓜分得如此彻底。

富士康工人也不会想到击败自己的不是年龄和体力,而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时代大潮中溅起的一点浪花,都能让我们船翻人倒。

思危,才能久安;有备,才能无患。

在不确定的年代里,自我更新,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04

善良的确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它考验的不仅是情商、智商,还有认知。

叶文洁希望三体人救赎人类,但此举却把地球拖入到地狱。

记者慕星想唤起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她却成了降临派核心人物潘寒的帮手。

就如叶文洁曾说,她点燃了火把,却没法控制它。

一个人认知不够,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最终所做的事情,出发点是善的,结果却是恶的。

05

人生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三体文明是比地球文明高出无数层级的外星文明。

他们派出星际舰队,汹汹来袭。

他们的两个质子,封锁着地球的科技发展。

人类似乎成了待宰的羔羊。

这样绝望的境地,让人无所适从。

可是以史强为代表的人类却没有放弃,用古筝计划夺取资料,用面壁计划跟三体掰手腕,一步步把死局盘活。

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本身还要糟。

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下去,山穷水尽时也能见曙光。

06

一切过程和结果,都是与自己博弈。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会绕路。自己画地为牢,便会万劫不复。

杨冬的教授看到对撞实验结果,自杀了。

杨冬知道母亲勾结三体人的真相,也自杀了。

无数个科学家因为科学信仰崩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纳米博士汪淼在眼前有倒计时,一开始也陷入极大的惶恐中。

他恐惧倒计时结束时会发生什么,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人类的毁灭?

但是,他最后切换成另外一种心态。

他说他看见宇宙闪烁,如原始人看见投影仪,不理解的东西不一定要去恐惧。

他说开始期待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刹那,会发生什么事?

从那以后,他便走出惶然的境地。

7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对一个星球文明来说,小觑其他文明,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对一个人来说,把自己端在云层,把别人视为泥土,往往就是危险的开始。

自视甚高的人,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看不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当我们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就不会因自傲而止步不前。

08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慕星是一名记者。

潘寒跟她大谈特谈,科技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她就也坚定地认为科技的发展是邪恶的,成了潘寒的口舌与传声筒。

可她没想过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

关于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可能看了无数书,听了别人无数形容。

但这都不够。

只有自己去揭开面纱,去认真感知,世界才会真正呈现在你的心中。

09

你的认知边界延伸到哪儿,你的人生疆域就会延伸到哪儿。

三体游戏中,哥白尼揭示了宇宙的基本结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牛顿建立了低速状态下的经典力学体系,同时,由于微积分和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发明,文明进化至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文明进化到原子和信息时代。

科学的边界延伸到哪里,社会的发展就到哪里。

人也是一样。

拓展认知的边界,就是拔高人生的高度。

10

不要去恐惧、不要去排斥,试图去接受超出认知范围的东西。

三体游戏中,文明进化至中世纪层次。

汪淼向教皇揭示了三体世界的运行规律。

教皇不把握这次认识世界真相的机会,却固执地认为汪淼是在妖言惑众,要把他烧死。

汪淼怒喊道,你们不是程序,就是白痴,你们无法接受超出认知范围的事情。

最近,聊天智能机器人 ChatGPT 爆火全球。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所谓人工智能,不过是噱头而已。

有人却早早扑上去研究,了解它的运行规律和发展前景。

若是有一天,ChatGPT 成为新的风口。

那么后者,必然是先行者。

一个人懂得推倒思维的墙,脚下的路将无限广阔,机遇将无处不在。

11

要保持沉默,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马告诉别人。

刘慈欣对于三体人有一个有趣的设定。

三体人交流过程是完全透明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不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

而这就是三体人的弱点,地球人针对性地提出了面壁计划。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点处世法则: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会成为你的弱点。

12

勇敢,是人类最稀缺的美德。

史强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勇敢。

三体人玩弄手段,许多人惶恐不安、崩溃之时,他满不在乎地说,你首先要做的是站着,别趴下!

他因为核辐射,身患白血病,精气神却没垮掉,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当三体人嘲弄地球人都是虫子时,他却说,虫子从来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你在他身上永远看不到怯弱。

即使千山万水阻挡,他也会笑一笑,穷尽力量爬过去。

13

蛋糕就是那么大,跑最后的人永远别指望能扒拉几口。

《三体》认为,生存是宇宙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资源是有限的。

一个文明如果不抓紧掠夺资源强大自己,终会被另外一个文明消灭。

我们社会中的竞争,也是如此。

慢一步,就只能吃点残羹剩饭;弱一分,就只能在底层忍气吞声。

适者生存的世界里,人,永远无法躺赢。

14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只要不放弃,人生终究是螺旋上升的。

三体游戏中,文明不断地经历毁灭与重建。

每一次重建都超越之前的文明,最终他们从文明在毁灭中进化,人在低谷中重生。

苦是阶段性的,所有的艰难都是登顶所必经的上坡路。

15

无论你多难,只要你不服输,生活就撂不倒你。

三体人发给地球人最后五个字:你们是虫子。

如此肆意的嘲弄,让每个人心生绝望。

史强带汪淼去自己的老家,华北平原上的一处农田。

他指着漫天的蝗虫说道:

麦田上蝗灾泛滥,人类比虫子高级得多,但尽管我们用直升机喷洒杀虫剂,用基因改造给它们绝育,但虫子至今还在跟人类作斗争。

生活也会对我们围追堵截。

但忍住苦,扛住痛,活成百毒不侵的模样,命运也会对我们无可奈何。

16

建立稳固的价值内核,远比知识水平的增长更为重要。

在三体人蛊惑下,地球人成立了一个三体组织 ETO。

他们开会时,底下一群人像一群愚昧的信徒一样,狂热地称呼叶文洁为统帅,称呼三体人为主。

很难相信,这群人有的是学者、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教授,都是各领域的翘楚和精英。

喜欢冯唐的一句话:每个厉害的人都要有个笃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

一个人唯有拥有成熟的价值判断体系,才不容易迷失。

17

有时候,信任,会把人带入深渊。

叶文洁相信白沐霖,但白沐霖却陷害她。

叶文洁相信雷志成,雷志成却企图占有她的发现成果。

杨卫宁相信叶文洁,叶文洁却亲手割断绳子,杀死了他。

当我们交付真心的时候,其实也把匕首递给了对方,利刃朝着自己的胸口。

18

审视一个人的时候,永远不要急着下定论。

叶文洁遭遇了什么?

至亲的背叛,父亲的惨死,朋友的陷害,领导的欺骗。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对人类及人性充满失望。

所以她才萌生想法,借助外来力量,拯救人类文明。

她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她是高尚的,也是卑鄙的。

原来,对一个人的同情和审判,可以并存。

每个人都如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读懂一个人。

19

相信时间,相信复利。

三体文明远比地球文明高出无数个层级。

但三体人却发现,等他们的星际舰队赶到地球时,地球文明就早已反超三体文明。

为什么呢?

因为地球文明会产生爆炸性的发展。

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经历了几十万年,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大约是两千年,而近两百年的信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大到文明,小到个体,都具备复利的力量。

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坚持下来,总会实现量到质的突破。

20

我们的人生,也是恒纪元和乱纪元反复交替进行着。

三体人的世界由恒纪元和乱纪元组成。

恒纪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春夏秋冬,四季都宜人,三体人可以正常活动。

可时间一长,乱纪元出现了,要么是酷暑难耐,要么是彻夜严寒,生活被重置。

三体人对乱纪元的应对措施就是脱水。

黑天鹅总是不期而至,我们也会经历各种乱纪元。

但只要沉住气,静静等待,我们终会迎来人生的恒纪元。

21

藏,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刘慈欣提出一个宇宙社会学法则: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另一个猎人。

地球就是因为暴露了自己,而遭到毁灭的危机。

这个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永远不要轻易暴露自己,否则你的能力会被嫉妒,你的财富会被人觊觎。

喜欢《三体》人笑言: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三体》的,另一种是还没看过《三体》的。

看《三体》,大处可以窥到恢宏瑰丽的宇宙观;小处可以洞察各种幽暗细微的人性。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当我们吃透复杂的人性,便能深谙一个人的成长法则和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

来源:雪球

回农村养老不到一年,落荒而逃

我63岁,夫妻俩退休工资15000,回农村养老不到一年,我们落荒而逃

1、

我是老袁,江西人,一个儿子在上海工作,儿子和儿媳都有不错的单位。孙子住寄宿学校,也不需要我们操心。

我退休前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我老伴退休前是市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本来单位要返聘,但我们拒绝了。

我和老伴退休工资加起来1万5左右,衣食无忧,想着人生苦短,不如趁现在还能动,保养一下身体,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老家在赣北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绝对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2、

在父母过世10年后的阳春三月,我们第一次踏上归程。

青山下一湾碧水环抱着小山村,鱼游浅底、白鹭翻飞,田里油菜花开,道旁桃红柳绿,芳菲无限。

我哥推倒了父母在世时我寄钱建的砖房,在原址上建了三层的楼房,旁边属于我的2间房就放了些柴草杂物。

我们回来,大哥大嫂热情相待。左邻右舍,儿时伙伴,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现在欢聚一堂,好不热闹。

少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喝着家乡的水,听着熟悉的乡音,我不禁感慨万千。

3、

我的老房子维护得还不错,大哥把杂物清理了出去,我重新修缮,建了卫生间,买了生活用品后就入住了。

清晨我和老伴在鸟鸣声中醒来,洗漱完毕,然后去散步,早餐喝着白米粥就着咸菜,浑身舒坦。

我和老伴打算种点菜,一来锻炼一下身体,二来可以吃上新鲜无公害的蔬菜。

我们看到门口路边有一块地长满了杂草堆满了小石子,我和老伴把这块地整了出来,栽上了茄子、黄瓜、辣椒秧。

干了一段时间的活,我们感觉身体松了很多。但是,一切并不如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买日用品拿快递得去镇上,没有公交,平时村里老人去镇上赶集坐那种顶棚下摆两排条凳座位的农用车,不贵,一趟5块钱,但在平路上也是跳跃起伏,颠得人屁股疼。

4、

端午节前,儿子从上海寄了两大箱快递来,我和老伴坐农用车回去,车主一人收5块,却让我和老伴一起掏40,我不想费口舌之争,硬着头皮掏了40元。

儿子寄来的有各式各样的物品,我分了一些送去给大哥大嫂。

早上我去菜地摘豆角,村里一个老婆婆过来阻止我,说这块地原本是她家,把黄瓜豆角一股脑地摘光了,还叫我以后不能动,说了几句就撒泼打滚。

窝了一肚子气,吃午饭的时候,在窗口看见大嫂进院门了,就问她吃了没?大嫂黑着脸气呼呼地说:我们是贱命哪比得上吃公家饭的,不做事还有钱拿,吃香的喝辣的,天天快活似神仙。

这是咋了,我们又没吃她的?我发现最近只要大嫂忙农活回来看到我们在家闲着,就黑着脸摔摔打打,阴阳怪气、指桑骂槐。

晚上,我偷偷把大哥拉到一边询问,原来大嫂听村里人说看到我们去镇上邮局取钱,厚厚的一沓红票子,还有两个大包裹,嫌我们送的太少,还说我们条件这么好,帮衬他们太少了。

5、

我叫老伴另外拿了几样送过去,大嫂收了,那理所应当的表情让我第一次对回老家养老有点后悔。

我和老伴生活比较规律,早上5点起床,中午1点午睡,村里的老人闲来无事爱来串门,会大声拍门喊我们起来聊天,说的也是些家长里短,特别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喜欢问隐私。

比如问你退休一个月拿多少钱,你儿子媳妇干什么工作,一个月拿多少钱?你孙子上学一学期多少钱?

事无巨细,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得到答案,他们听了咋舌,脸上的表情酸酸的。

村里人得知我老伴是大医院的医生,以前上班时得预约抢号,有个头疼脑热地就上门来问诊。

刚开始,我老伴想着,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一把,当发挥余热了,但是发展到后来,村里人带着七大姑八大姨翻山越岭地来,一拔一拔地来,比上班的时候还忙。

6、

最离谱的是有一次,村里有孕妇肚子痛,三更半夜来拍门喊我老伴去看看,我苦苦解释她是内科,不是妇科,人家就是求她去,黑灯瞎火我老伴无奈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去了。

天亮老伴才回来,说是情况不好,连夜跟着把人送到镇上医院了,老伴血压飙升,赶紧吃了降血药躺了一天,那家人却连句谢谢都没有。

冬天农闲,外面打工的人陆续归家了,结媳妇嫁姑娘、老人做寿、小孩子过周岁,天天有酒席。腊月人齐好办酒席收礼,都是专门挪到这些日子办。

乡里乡亲都得随礼,老家好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年轻一辈的根本不认识,都上门请我去,酒席上重油重辣,肠胃受不了,后来我就不去吃酒席只随礼。反正人不去礼到就行,人家也不计较。

现在人情礼节重,像我三舅85岁了,他孙子结婚,我和哥哥各送了800,他们还说我小气,说我哥送800,我至少得送2000。

8、

其实,我哥常年在家,人情礼节有来有往,我的礼金是有去无回,但他们不考虑这一点,他们就觉得你有退休金多,得多送。这一个月下来,各种礼差不多花了1万。

那天我和老伴散步回来,发现窗户玻璃被砸烂了,窗口灶台上放的儿子从上海寄来的电饭煲不见了,连几瓶酱油和醋反正从窗口能够得着的东西都被一扫而光。

老伴本来准备过完年就走。见此情景,决定马上就走,就这样,我们在腊月初八回到了上海。

所有关于故乡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印象都幻灭了,剩下的只有无限的感叹与说不出的悲哀。

我们有退休金,生活是比老家的人好,但这都是我当初寒窗苦读及后来努力工作得来的呀。

我教导儿子成才倾注了多少心血?他们以前对子女下的心思不多,现在子女过这样普通的日子,不是正常的吗?再说,各人有各人的人生,甘苦自知,有什么好比的。

我晚年日子好一点,不是我偷来的抢来的,为什么他们这么愤愤不平呢?倒好像我欠了他们似的。

9、

世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时代在变化,家乡已经不是你追求的诗和远方的田野了。

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大部分都是像老袁的大哥大嫂这样,儿子在外打工,老人在家操劳。

枯燥的生活、闭塞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都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有限,有淳朴善良也有精明世侩。

所以,退休以后,不管在哪里养老,永远不要让情怀高于现实生活。

不要感叹故乡的人变了,其实故乡从来没有变过,真正改变的是你。

因为你从当年离乡,走的就是跟他们不同的路,并且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