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写养老方面的文章。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实地探访多地后,写的那个《带你们看看真实的养老院》的专题?
和住进养老院的老人相比,“老后破产” 的老人要不幸一百倍。
这四个字,离我们越来越近。
1
“老后破产” 这个词,出自于日本 NHK 的一部纪录片,名叫《团块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拍摄于 2014 年,但最近在国内特别火。
原因?里面的故事,就像在我们身边即将发生。
片中介绍的三个家庭,也许年轻时跟你我都差不多,曾经的黄金一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从没想过老年生活会过得多潦倒。
不要以为是破产的人不努力,这几个家庭,有房子,有存款,有子女,有退休金,而日本又是一个养老体系相当完善的国家。
之所以出现中老年返贫,客观原因是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进入长期下行期所导致的,而这些家庭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2
纪录片的第一个主人翁,青山政司,68 岁。年轻时候做生意的,所以 40 岁就攒下了 2000 万日元(相当于 105 万人民币)。
这钱当时看起来并不少,而且他还有自己的房子。
怎么就会破产?
六年前,他的妻子去世,于是就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所以需要请专业的护理。
1
青山政司每个月退休金 8 万日元,除日常开销、护理费外,还有药和保险,每个月要花 15 万日元。也就是说,一个月超支 7 万日元,一年下来 80 万日元。
过去的五年,已经用掉 400 万积蓄,剩下的最多够花十几年。
外出打工?母亲老年痴呆离不开人。
2
为了省钱,青山政司全家每天生活费控制在 500 日元以内,以日本的物价,肉是吃不起的。
3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采访末尾,记者问他,如果这些存款花完了该怎么办?
“我可能会自杀”。
3
多生孩子,比丁克在养老上有优势吗?
吉春和妻子惠子都 67 岁,惠子的退休金,加上吉春现在的工资,每个月到手 37 万日元(相当于 1.9 万人民币)。
4
纪录片有一段是回忆这个家庭的过去,典型的中产,住高档小区,有私家车,周末还能带着两个儿子出游。
之前,老两口带着惠子 89 岁的妈妈一同生活,也算安逸。
转折点是三年前,儿媳意外去世,36 岁的大儿子带着两个孙子投靠,就是啃老。关键是,大儿子也没工作,小孩的所有费用都是老人承担。
雪上加霜的是,惠子的妈妈心脏病严重,只能去日间照料中心,又增加了一笔医疗和护理费开支。
5
一家七口每个月的花销最少 47 万元,远远超过 37 万日元的收入。更麻烦的是房贷,每月 10 万日元,还需要还 13 年。
吉春的存款仅有 200 万日元,最多再补贴 2 年,就口袋空空。
而导致吉春没有存下更多养老金的原因,是经济出现泡沫,在四十岁多的时候被公司裁员,再也找不到正式工作。
6
吉春现在的工作是在殡仪馆送外卖。
故事的最后,惠子说,“她已经放弃记账了,因为从来没想过,会陷入这样的绝境”。
4
第三个故事,主人翁河口,69 岁,独居老人,每个月养老金 14 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 7 千人民币)。
河口是典型的夹心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上有老下有小”。97 岁的母亲住在养老院里,39 岁的儿子则在东京打工。
表面看,生活应该还过得下去,母亲的养老金刚好可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问题是,河口没有急需。
7
年轻时候,河口在一家大型运输公司工作,20 多岁就结婚生子,年收入一度超过 1000 万日元。因为工作忽略了家庭,43 岁就离婚,河口干脆辞去了工作,到处兼职。
纪录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时,根本就没想过老年生活会这么困难,现在的情况和当年四五十岁想象的天差地别。”
这些年日本的物价一直在涨,儿子工作不稳定,生活也很困难,根本没办法支援。
8
14 万日元养老金,在支付完房租水电之后所剩无几。
前段时间,河口还被查出患有高血压,要吃药,这样每个月就有 9000 日元的缺口要补。
快 70 岁的河口,只能干起了驾驶员。
9
特别心酸的是,每个月休息,河口都会坐两个半小时车看望母亲,来回 5000 日元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每次,一瓶饮料和一包腌梅子共计 600 日元,是仅能为母亲带去的礼物。
结
为什么这段不到 50 分钟的纪录片,会引起这么大共鸣?
因为很多人,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日本经济衰退,葬送了那一时代奋斗的老年人年轻时候的努力,很多人在四十多岁就失业了,再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一边家庭收入大幅下滑,一边家庭支出不断增加,房贷一分还不少,同时面临物价的上涨的压力。
虽然衣食住行涨幅不大,但养老需要的医疗、护理,涨幅巨大。
如果没有足够的积蓄,医疗、护理支出很容易把家庭财务拖垮,一点点把人逼到死角。
焦虑之后,我该有的是思考和行动,不能再等了。
来源:拾榴询财 微信号:shiliuxuncai-2015